欢迎光临管理者范文网
当前位置:管理者范文网 > 书信稿件 > 致辞 > 导游词

苗寨导游词(精选10篇)

发布时间:2022-06-28 15:36:11 查看人数:13

苗寨导游词

第1篇 西江千户苗寨导游词稿范文

大家好,欢迎来到世界上最大的苗寨:西江千户苗寨。我是你们的导游小李,大家可以叫我李导,今天就有我来带大家游玩苗寨,希望大家玩儿的开心。

首先我来带大家一起来观赏一场由苗族人来演的表演,大家来看现在这里正在表演的是芦笙舞,它是吹芦笙为主。芦笙由竹子做成,长短不一,越长声音越粗,越低声音越尖越细。一边吹芦笙,一边有人伴舞。这种舞是在盛大的节日里来表示欢乐的。下一个表演的是锦鸡舞。表演的姑娘都穿着戴着一条一条裙摆的裙子,身戴银饰。从身后来看,就像一支支五彩缤纷的锦鸡,这种舞是在重要的节日中跳的。大家听,现在正在吹的,是用一片茶叶吹出的声音。是鼓舞人们辛勤工作的歌曲。

接下来我们来到的是观景台,从上面往下看是苗寨,村里面都是最具特色的吊脚楼。吊脚楼依山靠水,结构为三层。下层一般放的都是杂物。二层住人,而且最有特色的是美人靠。由于苗族姑娘都喜欢坐在上面刺绣,所以因此得名。第三层则是堆放谷物的地方。吊脚楼的建筑技艺已经列入国家一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现在我们的观赏结束,大家可以四处转转,拍照,购物,六点在大门集合,祝大家游玩愉快!

第2篇 西江苗寨导游词

西江苗寨导游词(精选)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导游,常常需要准备导游词,导游词不是以一代百、千篇一律的,它必须是从实际出发,因人、因时而异,有针对性的。那么导游词应该怎么写才更有条理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西江苗寨导游词(精选),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西江苗寨导游词1

大家好,欢迎来到世界上最大的苗寨:西江千户苗寨。我是你们的导游小李,大家可以叫我李导,今天就有我来带大家游玩苗寨,希望大家玩儿的开心。

首先我来带大家一起来观赏一场由苗族人来演的表演,大家来看现在这里正在表演的是芦笙舞,它是吹芦笙为主。芦笙由竹子做成,长短不一,越长声音越粗,越低声音越尖越细。一边吹芦笙,一边有人伴舞。这种舞是在盛大的节日里来表示欢乐的。下一个表演的是锦鸡舞。表演的姑娘都穿着戴着一条一条裙摆的裙子,身戴银饰。从身后来看,就像一支支五彩缤纷的锦鸡,这种舞是在重要的节日中跳的。大家听,现在正在吹的,是用一片茶叶吹出的声音。是鼓舞人们辛勤工作的歌曲。

接下来我们来到的是观景台,从上面往下看是苗寨,村里面都是最具特色的吊脚楼。吊脚楼依山靠水,结构为三层。下层一般放的都是杂物。二层住人,而且最有特色的是美人靠。由于苗族姑娘都喜欢坐在上面刺绣,所以因此得名。第三层则是堆放谷物的地方。吊脚楼的建筑技艺已经列入国家一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现在我们的观赏结束,大家可以四处转转,拍照,购物,六点在大门集合,祝大家游玩愉快!

西江苗寨导游词2

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歌舞之州”、“神奇之州”、“百节之乡”的贵州黔东南,我是大家今天的导游—张琴,“张扬个性,如鼓似琴”,大家可以直接叫我张导,现在我们开始走进国家级4a级旅游景区——西江苗寨。

苗家招待客人以酒为重,苗族同胞们将以他们最高的接待礼仪——十二道迎宾拦路酒来迎接我们。喝酒方法何其多,唯有此处最特别,只要你的手碰到了牛角酒杯就必须得喝完,所以我们酒量略差的朋友,只要用嘴对着苗族姑娘们手上的牛角酒杯轻轻尝一口即可。

西江苗寨位于雷山县东北面,距县城37公里,距州府凯里39公里。寨内有1288户人家,居民近6000人,为全国最大最典型的.苗寨,因此被称为“千户苗寨”,西江是苗语“鸡讲”汉译而来,意思是苗族西氏支系居住的地方。这里保留着原生的民族文化,原始的自然生态。

西江千户苗寨坐落在河谷,源于雷公坪的白水河,穿寨而过。这是苗家的风雨桥,出于改善村寨风水条件和方便居民生活,多数苗寨都在自己村寨附近建有风雨桥,以关风蓄气和挡风遮雨。

这里的建筑以木质吊脚楼为主,为穿斗式歇山顶结构,层层吊脚楼依山势而建。吊脚楼一般为三层,底层用于存放生产工具,圈养牲畜和家禽;第二层用作客厅,堂屋,卧室和厨房。大家是不是看到堂屋外侧建有一个很特别的靠椅呢?那叫“美人靠”,主要用于观景、乘凉,有这样的说法,“美人靠上靠美人,不是美人俏三分”;第三层用来存放粮食和杂物。

西江苗寨最不缺的就是节日,其中“过苗年”,“牯脏节”尤为隆重。“长桌宴”是苗族过苗年的喜庆方式,也是苗家最隆重的待客礼仪,家家户户都会搬出桌子板凳,像接龙似的一长条,排上数百米,桌上摆着腊肉、酸菜、酸汤鱼等苗家特色菜肴,一会大家就能亲身体验了。“牯脏节”是苗族最大的祭祀活动,一般是七年一小祭,十三年一大祭,届时要杀一头牯子牛,着盛装,跳芦笙舞等,并邀亲朋好友共聚一堂,以增进感情,家庭和睦。

苗族是一个“以歌养心,以舞养身,以酒养神”的民族。我们现在来到的是芦笙场,也是苗族同胞们展现歌舞才艺的地方。芦笙舞是苗族一种流行最广的舞蹈,集舞蹈、杂技、体育、音乐为一体。说到舞蹈,那被誉为“东方迪斯科”的反排木鼓舞就更是热情奔放了。我们现在听到的是苗族飞歌,其音调高昂,气势雄浑,是一种最具代表性的苗族歌曲形式。大家有空的话可以常来西江苗寨学习苗家人的才艺,苗族还是一个热情好客的民族。

各位游客朋友,我们现在看到这块石碑刻着的“以美丽回答一切”7个字,是文学大师余秋雨先生在游完西江苗寨时情感诱发题写的。这条街叫“游方街”,大家猜猜“游方”是什么意思?“游方”是苗语谈恋爱的意思。每逢农闲时节晚上8—9点,这里聚满了水灵的苗族姑娘和健壮的苗族小伙,他们山歌对唱让游方街热闹非凡。

历史上,西江实行自主管理内部事务。清政府在苗疆实行“改土归流”后,西江苗寨接受了中央政府的管辖,一些自然领袖已基本不存在了,但负责主持祭祀活动的牯藏头和负责安排农业生产的活路头仍得以世袭保留。

在观景台上观望整个西江苗寨,像一个巨型的牛角,又像一只卧着的玉兔。

苗族服饰多种多样,色彩艳丽,素有“无字之史书”,“绣在衣服上的历史”之美誉。

现在我们前往的是西江之旅的最后一站——西江苗族博物馆,其占地面积3000多平方米,是一座集学术研究、参观与表演为一体的中型苗族博物馆。内设有服饰、医药、历史和生活等11个展馆,馆内收藏文物300多件,大家可以慢慢参观。

各位游客朋友,品味了苗家人的十二道迎宾拦路酒,踏着苗族的飞歌,西江苗寨之旅就到此结束了,谢谢大家的支持与配合,苗寨故事多,充满喜和乐,人生境界真善美,这里都包括,欢迎大家下次再来苗寨做客!

西江苗寨导游词3

各位旅客:

大家好:

欢迎来到全球最大的苗寨---西江千户苗寨,我是今天的导游小赵,大家也可以叫我赵导,西江千户苗寨导游词。我今天会把我所知到的都全部和大家分享。希望大家今天旅途有更多收获,也祝大家旅途愉快。我们现在所在地就是西江千户苗寨,西江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东北部的雷公山麓,由十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接成片,是目前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据2005年统计西江千户苗寨现共住1288户,人口6000余人,其中苗族人口占百分之995,所以我们可以说苗族大本营在贵州,贵州苗族大本营在西江。苗族是一个勤劳的民族,苗族的历史源远流长,和远古时代的九黎、三苗、浸满有密切的联系,他们之间是一种一脉相承的渊源关系,所以说,苗族来源于皇帝时代的九黎、尧舜禹时代的三苗,而商周时代的荆蛮则是三苗的遗裔,由于一些历史原因苗族人经过几次大迁徒最终到达了位于西南部的贵州,并在这里扎下了根,创造出了具有贵州特色的苗族文化,贵州是苗族居住的地方,苗族文化保存最完整的地区,贵州集中了全国苗族的主要文化特色。苗族素来聚族而居形成大大下下不同的村寨,多是每族一姓,很少杂居,现在我们看到的建筑就是苗族人传统建筑---吊脚楼,吊脚楼是苗族人勤劳的象征,西江千户苗寨吊脚楼的营造技艺远承河姆渡文化中,南人巢居的干栏式建筑,可见苗家吊脚楼由来甚久贵州是一个青山秀水的地方,苗族同胞的村寨多依山建筑,形成了独特的居住风格,住房以木结构为主,多数为两层,少数为三层,在山腰上的多为吊脚楼,前为房楼后为平房,下层堆放柴草。

二楼住人,如有三楼则是用于堆放谷物之类,在吊脚二楼通常设置美人靠由于苗族美丽的姑娘们喜欢在美人靠上坐着刺绣,所以命名美人靠2006年5月20日,苗族吊脚楼营造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苗族节日很多:苗年、吃新节、四月八等等,都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苗族是一个充满激情的民族,苗族人在他们的许多节日中会载歌载舞,苗族有与侗族齐名的,苗族飞哥以及有东方迪斯科,美誉的苗族反排木鼓舞,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反排木鼓舞和苗族飞哥,木鼓舞动作粗狂豪放,洒脱和谐潇洒刚劲,激越豪迈,热情奔放,表现啦,山区苗族人民顽强的气质和坚强的生命力,她是苗族舞蹈的精华,是苗族文化活动的活化石,是世界民族文化的一朵奇葩,飞哥的音调高亢嘹亮,豪迈奔放,明快。唱时声振山谷,有强烈的感染力,千户苗寨有一个每十三年一次的牯脏节是苗族人最看重的盛会。

西江可以说是活生生的苗族文化博物馆,在西江可以了解到苗族的各种文化习俗,而苗家长桌宴就是其中之一,苗家长桌宴少则几十人,多则可达3000多人,食物也是十分具有苗族特色。苗族的饮食以大米,包谷为主,特别喜欢吃酸辣味的食物,如酸汤,酸菜等,在当地越有种说法,三天不吃酸,走路打转转。在当地可谓家家有酸,餐餐有酸,样样有酸,当然辣味食品更是不可缺少,菜菜放辣,另外苗族人还特别喜欢饮酒,苗族人热情好客,重情义,讲信用。在苗家做客会感觉到备受优待,苗族饮食文化可以说是中国少数民族饮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西江不愧是个好地方,2007年中国著名作家余秋雨先生在西江参观后都不惊赞道,西江---以美丽回答一切,下面我们将要到的是游方坪,苗族有固定的游方坪,或游方坡,供青年男女谈恋爱,游方多以对歌的形式香火表达爱意,这种公开恋爱只要征得家长同意就可以结婚,西江苗族博物馆,主要展示苗族文化、习俗、艺术,文物等,黔东南州目前在西江打造成一个旅游品牌所以西江的基础设施十分齐全,政府的一些政策在提高苗族同同胞们的生活水平同时也为旅客们提供了便利,好了欣赏了这么多的苗族建筑和多彩的苗族风情以及他们深远古朴的历史文化想必大家收获颇多,那么我们的西江之行就到这结束了,相信大家对苗族文化都有了一一定的了解,欢迎大家再次到西江来旅游,再次为大家服务。

第3篇 苗寨导游词

各位游客:

大家好,我叫xxx,大家可以叫我小张,很荣幸今天当大家的导游。今天,我带大家去我国的贵州苗寨风景区,苗寨是我国苗族同胞聚居的一个村寨。那里景色优美,有山有水;那里的人热情好客,他们喜欢喝米酒,他们也会用米酒热情的招待客人;那里的人能歌善舞,有的人还能用树叶吹出优美的乐曲,哪里还流传这许多古老的歌谣;那里的女性过节日时穿的是银装,男性穿的是金装,非常漂亮;他们的房子都是用木头做的,房顶是石板做的,因为那里木材资源丰富,石材因为气候原因都是板状的,他们就地取材建造房屋,房屋住起来比较舒适。现在我带大家先去参观苗寨博物馆,在去之前我先要告诉大家当地人的一个习俗,进门不能踩踏门槛,如果踩踏了他们的门槛会把他们的幸运带走。当地人就不会喜欢这位游客,大家一定要注意哦!

今天的游览到此结束,我祝大家天天有个好心情。

第4篇 岜沙苗寨的导游词

岜沙苗族部落仅20xx余人,分住在贵州省从江县城南6公里处月亮山麓茫然林海中的5个寨子里。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岜沙苗寨的导游词,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岜沙苗寨的导游词范文1:

传说苗族的祖先蚩尤有三个儿子,岜沙人就是第三个儿子的后裔。当年蚩尤被黄帝打败,率领部落开始了向西南的千年长征。岜沙苗族的祖先就是大迁徙的先头部队——九黎部落的一支。他们开山劈路、鏖战熊罴,勇武之至。岜沙男人崇尚武力,平时身着自织的无领右开衫铜扣青布衣,直统大筒裤,青布裢,常年身挎腰刀,肩扛火枪,上山打猎,下河打鱼。爬山上树如履平地,极擅长爬山打猎,衣食住行均取之于山林河谷。他们十分重视自己身体的强壮,狩猎与耕作技术高超,还特别强调装束和身体的标志。岜沙男人非常重视他们的发髻,发髻在岜沙苗语中称为:“户棍”,是男性装束中最重要的性别标志——剃掉男性头部四周大部分的头发,仅留下中部盘发为鬏髻,并终生保持这种发式。

据说,这种装束是从蚩尤老祖时代传下来的,也是迄今为止在中国所能见到最古老的男性发式。曾有日本民族、民俗学家寻根来到黔东南,岜沙人还引起了他们浓厚的兴趣,因为日本的武士装束和岜沙人的装束几乎没有二样,所以有人认为日本人的祖先是岜沙人。岜沙妇女着装也极为精美,衣裙上古香古色的刺绣图案,配以银项圈、手镯,十分耀人眼目。岜沙人头上蓄留的发髻象征着生长在山上的树木,身上穿的青布衣服象征着那美丽的树皮。岜沙人认为,如此安然自得的生活,主要是得益于祖先选准的这块宝地,尤其是这片生于斯、养于斯的森林的荫庇。于是岜沙人对树木特别崇拜,把树木当神祭拜。岜沙人说:“人来源于自然,归于自然;生不带来一根丝,死不带走一寸木。”

从古到今,岜沙从不滥伐树木,有时不得以为之,也是局限于生活生产所需,其余概受制约。尽管321国道已于1965年修通过境,可就是从未有车敢到岜沙来拉过一车木材,村民们缺油缺盐,只是上山修剪杈枝或砍些枯树,肩挑徒步到县城去零售,从未用车拉过。岜沙绝无仅有的砍树“行动”,那还是1976年,北京修建毛主席纪念堂,全国各族人民都踊跃投工献料。怀着对主席无限敬重的岜沙人,毅然决定将寨前小山头一棵全寨视为林中大神、直径1.2米的千年香樟树敬献给毛主席纪念堂。樟树出寨时,全寨老少都跑到公路两边夹道目送,一直到尘灰已净。为志纪念,于树址处建造了一座八角纪念亭“敬献毛主席纪念堂香樟木纪念亭。”

岜沙苗寨的导游词范文2:

别的寨子要看女人,到了岜沙则要看男人。岜沙是南部侗族风情区中为数不多的苗族风情景点之一。黔东南少数民族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除了重大节日之外,平时只有女子一身本民族装扮,而男人在外表上与汉人难以区分。岜沙则是个例外。一身土法染制的青布衣,宽大的直筒青布裤,腰间别着砍刀与牛角火药筒,肩上扛着火枪,这不是古装电影里的角色,而是现实生活里的岜沙男人。只有20xx余人的岜沙部落自古以来就有狩猎的传统,寨中直到现在还有火枪队。

虽然山林中已没有多少鸟兽可以打了,岜沙男人出门时依然枪不离身。在岜沙,男人必须同“枪手”二字等同起来才算是真正的男人,神枪手则会得到更多的尊重与爱慕。岜沙无疑是个充满了原始的英武气息的寨子,即连女子也是一身劲装。岜沙女子上穿大襟衣,下穿百褶裙,扎绑腿,不求婀娜多姿,只求腿脚灵快。

岜沙男人一身古代部落武士装扮中,最为特别的便是他们的头饰,岜沙男人的发髻是他们与其他支系相区别的最重要的标志。岜沙的男孩一生下来,不能随便洗头、梳头,更不能随便剃发、剪发,等到16岁的时候,要举行一种古老的成年仪式,苗语称之为“达给”:把一头长发统统剃去,只留下最中央的一撮,梳成高高的发髻。从此以后,他就可以背上父亲为他打造的猎枪,变成一个枪手、一个真正的男人,才有资格跳花坡、吹芦笙、游方、结婚以及生儿育女。

岜沙苗寨的导游词范文3:

岜沙苗族部落仅20xx余人,分住在贵州省从江县城南6公里处月亮山麓茫然林海中的5个寨子里。走进岜沙,随处可见茂密的森林。他们以稻作为主,狩猎为伴。这里箐黑林密,鸟道蚕丛,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千百年来极少有外人进入。岜沙村不大,村寨建于山粱坳口及面向都柳江一侧的半坡上。村寨木楼古朴、简单;四周则为密林环绕,环境幽雅;村民全系苗族,衣着传统,发势奇特。

坐落在贵州从江县海拔550米的山坳上,有300余户。因地处偏远,保留了古老的生活习俗。其装束有秦汉遗风,岜沙男子在头顶挽着发髻,穿着自家纺织的无领右开襟亮布衣,直筒大裤管亮布裤。长年身佩腰刀,肩扛火药枪,仿佛古代武士。女性则穿着自己制作的亮布衣裙,佩戴银饰。 如有宾客来临,一身威武的岜沙男子在寨门前吹奏芦笙、芒筒, 岜沙姑娘用牛角杯敬上拦门米酒。一曲笙歌奏毕,三声铁铳响起,火枪对天鸣放,打开寨门迎宾入内。随后沿林中石板小道走进寨子,表演民族风情习俗。岜沙苗寨被誉为“阳光下最后一个枪手部落”。

传说苗族的祖先蚩尤有三个儿子,岜沙人就是第三个儿子的后裔。当年蚩尤被黄帝打败,率领部落开始了向西南的千年长征。岜沙苗族的祖先就是大迁徙的先头部队——九黎部落的一支。他们开山劈路、鏖战熊罴,勇武之至。岜沙男人崇尚武力,平时身着自织的无领右开衫铜扣青布衣,直统大筒裤,青布裢,常年身挎腰刀,肩扛火枪,上山打猎,下河打鱼。爬山上树如履平地,极擅长爬山打猎,衣食住行均取之于山林河谷。他们十分重视自己身体的强壮,狩猎与耕作技术高超,还特别强调装束和身体的标志。

岜沙男人非常重视他们的发髻,发髻在岜沙苗语中称为:“户棍”,是男性装束中最重要的性别标志——剃掉男性头部四周大部分的头发,仅留下中部盘发为鬏髻,并终生保持这种发式。据说,这种装束是从蚩尤老祖时代传下来的,也是迄今为止在中国所能见到最古老的男性发式。曾有日本民族、民俗学家寻根来到黔东南,岜沙人还引起了他们浓厚的兴趣,因为日本的武士装束和岜沙人的装束几乎没有二样,所以有人认为日本人的祖先是岜沙人。岜沙妇女着装也极为精美,衣裙上古香古色的刺绣图案,配以银项圈、手镯,十分耀人眼目。

岜沙人头上蓄留的发髻象征着生长在山上的树木,身上穿的青布衣服象征着那美丽的树皮。岜沙人认为,如此安然自得的生活,主要是得益于祖先选准的这块宝地,尤其是这片生于斯、养于斯的森林的荫庇。于是岜沙人对树木特别崇拜,把树木当神祭拜。岜沙人说:“人来源于自然,归于自然;生不带来一根丝,死不带走一寸木。”从古到今,岜沙从不滥伐树木,有时不得以为之,也是局限于生活生产所需,其余概受制约。尽管321国道已于1965年修通过境,可就是从未有车敢到岜沙来拉过一车木材,村民们缺油缺盐,只是上山修剪杈枝或砍些枯树,肩挑徒步到县城去零售,从未用车拉过。

岜沙绝无仅有的砍树“行动”,那还是1976年,北京修建毛主席纪念堂,全国各族人民都踊跃投工献料。怀着对主席无限敬重的岜沙人,毅然决定将寨前小山头一棵全寨视为林中大神、直径1.2米的千年香樟树敬献给毛主席纪念堂。樟树出寨时,全寨老少都跑到公路两边夹道目送,一直到尘灰已净。为志纪念,于树址处建造了一座八角纪念亭“敬献毛主席纪念堂香樟木纪念亭。”

在岜沙,男女婚前的恋爱既自由奔放,又无所顾忌,他们以歌会友, 以歌传情,情歌,飞歌是人人拿手的本领。小伙子们在“游方”时彼此竞争,像雄鸟一样争取姑娘的欢心。春种秋收时节,岜沙特有的“闹姑娘”就开始了,小伙和姑娘各人带自己的竹编钣囿,结伴相约,帮忙插秧收稻。白天去田里劳动,晚上就聚集在帮忙的主人家里,喝酒、唱歌,抱姑娘。一个小伙可以同时抱着几个姑娘。姑娘也乐意让小伙们抱,哪个姑娘被小伙子抱得多,就说明她非常有魅力。就会有许多小伙子想娶她。如果姑娘没有被小伙子抱过,是很丢人的事。如果某个姑娘被外乡来的小伙子抱过,她在岜沙人眼中就是魅力出众的美女啦!所以,但凡有外乡小伙子来到岜沙,姑娘们会用各种方式挑逗他,让他把岜沙的姑娘抱个够。有时候会有胆小的人被大方的岜沙姑娘吓得狼狈逃跑,姑娘们就会开心大笑起来。在艺术家和游客看来,岜沙是文化“异类”的典型。村中一排排高耸着的禾晾架,在秋天禾稻收成时便成为美术家、摄影家们注目的对象,而那些按传统方式劳作的妇女及留着“鸡键”毛发的孩子们的游戏,也能给游人带来新鲜的感受。游人至此,一则惊异于岜沙村环境的美丽奇特,二则感兴趣于村寨苗民的简朴生活,故时常在岜沙流连忘返。岜沙是奇异而丰富的,深入其间,则可感知一个民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岜沙最佳旅游季节岜沙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四季温和。7月份最热,平均温度25℃;1月份最冷,平均温度5℃;年平均气温在14℃-18.5℃之间。最佳旅游季节为春、夏、秋。

贵州素有“天无三日晴”之说,这在岜沙体现得尤其明显,那里每年约有一半的时间为雨季,十二、一、二月降雨量最少,五、六月最多。通常春夏之交大部分的日子都在下小雨,雨伞或者雨衣是一定要带的东西;另外墨镜和防晒霜,用于对付高原紫外线;住寨子多蚊虫,不能少防蚊水;鞋子一定要防滑、好走山路的,最好是徒步鞋或登山鞋;最后山区的气温普遍要低点,记得带件保暖的外套。

岜沙的节庆有吃新节。农历七月十三日或十四日,家家户户到田里摘取谷穗,去壳成米,煮成稀粥或干饭,与鸭、鱼等祭品供奉祖先,然后全家进餐。还有芦笙节、鬼节等节日。有斗牛、吃相思、荡秋千、集体围猪、成年剃发等风俗,特别是剃发的工具是用镰刀。民族工艺品有竹编饭盒、铜制针盒、刺绣猎袋、牛角火药筒等。

岜沙每个男孩在7-15岁之间必须举行一次成年礼,行成年礼那一天,男孩邀约几个年纪相仿的伙伴,上山打鸟,下田捉泥鳅,到山涧摸鱼……鸟打得越多,鱼捕得越多,表明他的本事越大,将来会有出息。然后,小伙伴们聚集在他家里,喝酒、烧吃捉来的鱼鸟,再由房族中的本家鬼师为他剃头,梳成“户棍”,完成祖上传来的严格仪式,背上父亲为他打造的猎枪,就标志着他的人生进入了独立的阶段。

第5篇 马鞍山苗寨导游词范文

欢迎你们来到美丽的湘西,美丽的凤凰古城,更欢迎您们到山江苗寨去做客。

很高兴,我能成为你们今天此行的服务导游。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叫xxx,大家叫我小“x”就可以了,我是苗族,能讲苗语,会唱苗歌和山歌。等一会,如果您们大家有兴趣的话,我可以教给大家几句简单的苗语,是苗族见面时相互问候的,也可以教会你们一到两首山歌,好不好(或者是:好吗?)

今天,我们的此行是这样安排的:从凤凰古城出发大约半个小时即可到达我们的景区。沿途将经过生苗和熟苗的分界线—长宜哨、千工坪集镇,最后到达当时湘西苗疆地区的军事、政治中心—山江苗寨。到了景区之后,我们首先将去闯三关,即卡歌、卡酒、卡鼓。这是苗族礼俗文化中的最高礼节。因为,苗族是一个热情好客的民族,是一个有语言没有文字,有历史没有记载的民族。几千年以来,苗族人民都是以歌声来表达自己的感性,以鼓声来传递讯息,以苗族自酿的糯米酒来款待大山外来的客人,而我们也将以同样的方式来尊重苗族人民的习俗,然后,我们去参观湘西最后一代苗王龙云飞的故居—湘西苗王府;苗族风情园,以及中国苗族博物馆,观看苗族风情表演。最后,我将带领您们去到乾嘉苗民起义时,苗民义军对付以乾隆皇帝私生子福康按为首的清军总兵营——马鞍山苗寨,并在此就苗家餐。

在那里,我将为您解读“湘西土匪”的神秘内涵,真正了解一下“湘西土匪”的神秘生活;让您透彻地感受到湘西苗族的风情。

在此,希望大家此次旅游能够收获好的心情,留下一份美好的回忆!当然,如果有哪位朋友一路上需要我提供帮助,我将尽力而为!

苗族是中华民族家庭中历史悠久、勤劳勇敢的民族,是一个土著江淮、最早开发中原的民族,是一个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的民族。由于战败和历代统治阶级的大汉民族主义政策,苗族不断迁移,历经五次大迁徙,从黄河中下游退往长江中下游,最后迁移到湖南西部、海南、大西南等地,明清时期,又有一部分苗民迁往海外,如美国、法国等国家。

苗族有着悠久的历史,苗族历史是一部苦难史和一部血泪史,苗族的每一次迁徙为中国历史烙下血印,每一个血印都变成中国历史的化石。在远古原始社会后期,苗族先民居住在江淮平原,现今的安徽、山东等地。当时苗族被历史上称为九黎集团,中华民族三始祖之一蚩尤就是九黎集团的首领。那时侯,他们过着刀耕火种的自足生活。黄河上游以游牧为主的黄帝部落逐渐壮大,不断地同蚩尤部落发生战争。当时的三大部落还有炎帝部落。炎帝部落与皇帝部落也经常发生战争。后来,炎黄联合一起对付蚩尤部落,九战九败。因为当时的蚩尤部落掌握了冶炼技术,回制造兵器。后来黄帝请神助,三年干旱。以农耕为主的蚩尤部落由于缺粮而被战败。蚩尤被杀。此次战争历史上被称为“逐鹿之战”。蚩尤被杀后,黄帝“画蚩尤像威震天下”。西汉开始,皇帝每一次出征,都先拜蚩尤。蚩尤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战神”,同时又是“财神”,居六神首位。逐鹿之战后,一部分的苗民渡长江,开发长江中下游。有一部分苗民六在江淮,改为汉族。所以,蚩尤不仅是苗族的祖先,同时也是汉族的祖先。现在的湘西苗民是战国时期楚国的后裔,一部分居住在武陵山区,一部分迁往云贵高原——大西南一带。

明朝嘉靖时期,湘西爆发苗民起义,起义被镇压后,明朝为了巩固统治,防苗生乱,修建了“土墙”苗疆边墙。清王朝乾隆晚期,统治王朝实行“改土归流”,霸占苗民土地,急起苗民义愤,爆发了以吴八月为首的苗民大起义。历史上称为“乾嘉苗民起义”。起义持续十一年之久。这次起义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康乾盛世从此走向衰落。所以,这次起义是满清王朝的“中衰之战”。

在长期的迁徙生活中,苗族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独特的风俗民情。这些文化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礼俗文化;②饮食文化;③宗教文化。

二、车上互动活动

1、教苗语,学唱山歌,回答游客朋友提出的问题等互动项目,注意事项:切不可死搬硬套,给游客以歌声、笑声,幽默而不失礼节。

2、提醒游客在旅游途中要注意的事项;

3、到了停车场后要说明游客所处的位置—山江苗寨

三、景点解说

如果说古城是凤凰这棵大树的枝叶,那么苗乡村寨则是这棵大树的根。古城是苗汉战争的产物,苗民的村寨就是战斗的堡垒。寨堡一体,很多的古堡古寨至今犹存。随着岁月的流失和居住地域的迁移,苗家居住状况不断的进化,除了保持民族的共同性外,同时还体现出适应自然和生活环境的特点。

1、山江苗寨山江苗寨亦称总兵营,清朝乾嘉年间(乾隆五十九年-嘉庆十年),湘西苗民在苗族首领石三宝、吴八月、石柳邓、吴天半、石乜妹(苗家五将军)的率领下,大举义旗,爆发了一场震惊全国的苗民大起义。这场战争持续了十一年之久。这场战争历史上被称为满清统治的“中衰之战”,即康乾盛世从此走向衰落。这次苗民起义也是中国历史最后一次、规模最大的少数民族起义。清王朝为了维护在湘西苗疆的统治,用了七省兵力达十八万之众,并在山江苗寨构筑了总兵营府,从此重兵驻扎直到清未。后来的人们就把山江苗寨称为总兵营。它是当时苗疆地区的军事、政治中心,是满清政府镇压苗民起义的军事前沿。可惜的是,随着岁月的流逝,经济的发展,山江苗寨的原建筑已消失殆尽。这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我们只能从一纵即逝中去寻找历史的痕迹。

2、马鞍山苗寨马鞍山苗寨,是一个寨堡一体的苗寨,它的特点是建筑呈军民两用,街道纵横交错,呈十字形,布局紧密而巧妙;全寨有四大门十二道小门,寨门和户门上有堡楼枪眼,且座向交叉,不熟悉者入内,极易迷失方向。可惜的是,现在的寨门仅剩下一道了。那么它为何叫做马鞍山苗寨呢?在清朝乾嘉年间,湘西地区爆发了一场大规模的苗民起义,并波及到了贵州的东部和南部、四川的一部。为了镇压这次苗民大起义,满清政府在山江苗寨设立了总兵营,并派重兵驻扎,从此,这里就成了苗民义军抗击清军的军事据点,并在此村寨和附近的山洞里打造兵器和马鞍,这里的苗民依托于村寨的街道、房屋、丛林山势为掩体,与清王朝展开了殊死的搏斗。马鞍山苗寨,当时的义军首领是吴王吴天半,吴王是腊耳山人。吴王在马鞍山与清军总兵营对持四年时间,清军不敢轻易进犯。为了实现战略的转移,吴王的义军退出马鞍山四个月之后,清军才破寨庆贺。可见马鞍山易守难攻。经过长达十一年的残酷战争,苗民义军终告失败。马鞍山苗寨由此而得名。可以说,山江苗寨、马鞍山苗寨的每一条街道,每一块石头都浸透着苗族人民的鲜血。现在我们看到的马鞍山苗寨相当一部分已不复存在,当然,我们依然可以从保存下来的原汁原味的破败的房屋和街道,找寻到那一段历史。其次,在小青瓦、土石墙、吊脚楼为主的民居内,我们依然可以看到这里的苗民纺纱、织布、打花边、织花带、绣花织锦,美化自己,安居乐业。这里还曾是《湘西剿匪记》、《情归风雨桥》、《本色衣》、《血鼓》、《郑培民》等多部影视剧的拍摄基地;音乐家谭盾、词曲作家夏劲风等艺术大师都到过这里体验生活,参观访问,因此,马鞍山苗寨即是一座“石头寨”,更是一首从石头缝里流出来的歌。

四、苗族风情风俗

一根田坎一首歌,一条河流一首诗。每一个苗寨无论她的子民居住在什么地方,什么区域,依然保留了民族的原始共性,保留自己民族的风俗民风。这里的苗民虽然有60%以上的人不会说汉语,甚至有的人从小到大都没有出过苗寨,或者到过县城,原始而质朴。但是他们对远方的客人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每当有客人来时。村民即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迎接来自远方的客人。除了我们所闯的三卡,苗民们便会把苗族文化的精髓通过表演的形式而淋漓尽致的体现出来。

苗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每逢农历“四月八”“六月六”整个苗塞都停止农事活动,村村寨寨的苗民,会聚一堂来欢度自己的节日。用歌声,鼓声,舞蹈来表达自己的感情,以缅怀自己的祖先,歌颂和赞美自己的新生活。

1、拦门酒拦门酒是苗家最庄严最隆重的待客礼节,凡是进入苗寨的客人,苗家都要以拦门的方式,把甘甜香醇的米酒让客人口尝。表示热情好客,诚心诚意。客人必须立即接过尽情的品尝,表达对主人的感激之情。如果你不喝这杯米酒就说明你对主人不礼貌,或者不愿意接受主人的热情款待。那么主人就会对你不客气或者不欢迎你这位客人,那么你就成了苗寨不受欢迎的人,拦门酒是苗家最古老的礼俗,它是苗族礼俗文化内涵最丰富的一种。

2、苗族花鼓苗族花鼓是苗族特有的民族民间艺术奇葩,在苗寨普遍的流行,苗族有着七千年的历史,因战乱和天灾,历经五次大迁徙,从江淮流域逐步的退往长江中上游和大西南,从背井离乡到移居大湘西。苗族在世界民族中有“中国犹太民族”之称。正因为迁徙活动地不断的延续,导致了民族的分解弱化,文化的遗失,对于自己的历史记载被迫中断。在不断的迁徙中,苗族人民只得用鼓声来传递讯自,表达自己的感情。因而,苗族人民惜鼓如命,敬鼓如神。

苗鼓是苗汉民族兵战时代的产物,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浓厚的民族风味。每逢节庆或婚嫁迎娶,迎宾盛典都要举行花鼓表演。在表演形式上有“单人鼓”“双人鼓”“四人鼓”“八人鼓”“群鼓”等。根据时间季节的更替和节日内容的要求又可以分为“踩春鼓”“拦门鼓”“迎亲鼓”“丰收鼓”等,苗鼓打来热情奔放、舒展自如。是苗族人民独有的民间传统艺术。

五、结束语

各位朋友们:

现在汽车已经进入凤凰古城区,这意味着我们今天此行旅游即将结束,谢谢大家对于此行的参与!希望大家回去后把我们这里的山山水水介绍给你们的家人和朋友!欢迎你们能够带着你们的亲人和朋友再次来到山江苗寨、马鞍山苗寨来做客。

请记住我们这里的山,这里的水,还有这里的人!请把你们的微笑留下,把欢乐带走!在此,对于你们给予我工作上的支持和配合表示衷心的感谢.

第6篇 贵州西江千户苗寨导游词

各位旅客大家好:

欢迎来到全球最大的苗寨---西江千户苗寨,我是今天的导游小赵,大家也可以叫我赵导,西江千户苗寨导游词。我今天会把我所知到的都全部和大家分享。

希望大家今天旅途有更多收获,也祝大家旅途愉快。我们现在所在地就是西江千户苗寨,西江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东北部的雷公山麓,由十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接成片,是目前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据2005年统计西江千户苗寨现共住1288户,人口6000余人,其中苗族人口占百分之995,所以我们可以说苗族大本营在贵州,贵州苗族大本营在西江。

苗族是一个勤劳的民族,苗族的历史源远流长,和远古时代的九黎、三苗、浸满有密切的联系,他们之间是一种一脉相承的渊源关系,所以说,苗族来源于皇帝时代的九黎、尧舜禹时代的三苗,而商周时代的荆蛮则是三苗的遗裔,由于一些历史原因苗族人经过几次大迁徒最终到达了位于西南部的贵州,并在这里扎下了根,创造出了具有贵州特色的苗族文化,贵州是苗族居住的地方,苗族文化保存最完整的地区,贵州集中了全国苗族的主要文化特色。苗族素来聚族而居形成大大下下不同的村寨,多是每族一姓,很少杂居,现在我们看到的建筑就是苗族人传统建筑---吊脚楼,吊脚楼是苗族人勤劳的象征,西江千户苗寨吊脚楼的营造技艺远承河姆渡文化中,南人巢居的干栏式建筑,可见苗家吊脚楼由来甚久贵州是一个青山秀水的地方,苗族同胞的村寨多依山建筑,形成了独特的居住风格,住房以木结构为主,多数为两层,少数为三层,在山腰上的多为吊脚楼,前为房楼后为平房,下层堆放柴草和关畜生。

二楼住人,如有三楼则是用于堆放谷物之类,在吊脚二楼通常设置美人靠由于苗族美丽的姑娘们喜欢在美人靠上坐着刺绣,所以命名美人靠2006年5月20日,苗族吊脚楼营造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苗族节日很多:苗年、吃新节、四月八等等,都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苗族是一个充满激情的民族,苗族人在他们的许多节日中会载歌载舞,苗族有与侗族齐名的,苗族飞哥以及有东方迪斯科,美誉的苗族反排木鼓舞,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反排木鼓舞和苗族飞哥,木鼓舞动作粗狂豪放,洒脱和谐潇洒刚劲,激越豪迈,热情奔放,表现啦,山区苗族人民顽强的气质和坚强的生命力,她是苗族舞蹈的精华,是苗族文化活动的活化石,是世界民族文化的一朵奇葩,飞哥的音调高亢嘹亮,豪迈奔放,明快。

唱时声振山谷,有强烈的感染力,千户苗寨有一个每十三年一次的牯脏节是苗族人最看重的盛会。

西江可以说是活生生的苗族文化博物馆,在西江可以了解到苗族的各种文化习俗,而苗家长桌宴就是其中之一,苗家长桌宴少则几十人,多则可达3000多人,食物也是十分具有苗族特色。苗族的饮食以大米,包谷为主,特别喜欢吃酸辣味的食物,如酸汤,酸菜等,在当地越有种说法,三天不吃酸,走路打转转。

在当地可谓家家有酸,餐餐有酸,样样有酸,当然辣味食品更是不可缺少,菜菜放辣,另外苗族人还特别喜欢饮酒,苗族人热情好客,重情义,讲信用。在苗家做客会感觉到备受优待,苗族饮食文化可以说是中国少数民族饮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西江不愧是个好地方,2007年中国著名作家余秋雨先生在西江参观后都不惊赞道,西江---以美丽回答一切,下面我们将要到的是游方坪,苗族有固定的游方坪,或游方坡,供青年男女谈恋爱,游方多以对歌的形式香火表达爱意,这种公开恋爱只要征得家长同意就可以结婚,西江苗族博物馆,主要展示苗族文化、习俗、艺术,文物等,黔东南州目前在西江打造成一个旅游品牌所以西江的基础设施十分齐全,政府的一些政策在提高苗族同同胞们的生活水平同时也为旅客们提供了便利,好了欣赏了这么多的苗族建筑和多彩的苗族风情以及他们深远古朴的历史文化想必大家收获颇多,那么我们的西江之行就到这结束了,相信大家对苗族文化都有了一一定的了解,欢迎大家再次到西江来旅游,再次为大家服务。

第7篇 西江千户苗寨导游词

3月17日至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第二次来到兰考,瞻仰焦裕禄同志先进事迹,广泛听取基层干部群众意见和建议,对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行具体指导,号召全党结合时代特征大力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近日,我闲来无事,重新温习了焦裕禄同志的先进事迹,熟读了一遍《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这篇文章,受益颇深。

焦裕禄同志是人民的好公仆、干部的好榜样。1962年冬天,他来到当时内涝、风沙、盐碱“三害”肆虐的兰考担任县委书记,带领全县人民战天斗地,奋力改变兰考贫困面貌。1964年5月14日,焦裕禄同志积劳成疾不幸逝世,年仅42岁。焦裕禄同志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塑造了一名优秀党员干部和优秀县委书记的光辉形象,铸就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在亿万人民心中树起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

焦裕禄是艰苦朴素的典范,常年穿的是打着补丁的衣服,一件旧大衣成了他御寒的唯一之物。他严于律己,克己奉公,吃的是窝窝头,小咸菜。在下乡救灾治涝的数月艰苦奔波中,总是自备干粮,手拿雨伞,和群众一起战洪水,探流沙,查风口。他坚持生活在群众之中,和群众同甘共苦,哪里最艰苦,哪里就有他的身影。他一心为公,一心为民,唯独没有自己。黄沙吓不走他,洪水挡不住他,酷猫写作范文网盐碱难不住他,焦裕禄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的忠诚,带领全县干部群众艰苦奋斗,自强不息,顽强拼搏,治理“三害”;他时刻把人民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想的仍是麦子的长势、群众的生活;他把全部身心都投入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的奋斗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焦裕禄同志在广大人民群众心目中树立起了一座高大的精神丰碑。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关心人民群众疾苦,与人民群众患难与共;不怕困难,不怕牺牲,不搞特殊,严于律已;公而忘私,抱病工作,以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为重等。焦裕禄同志永远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越是读到深处,我越是为焦裕禄那种大公无私、默默奉献的精神所震撼。最近,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中,焦裕禄的精神就是我们做好群众路线的基石。作为一名普通党员,我从焦裕禄同志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中受到深刻教育和启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理想信念,要坚持把焦裕禄精神作为“照镜子、正衣冠”的生动教材,重温焦裕禄事迹、学习焦裕禄品质、弘扬焦裕禄精神。切实把焦裕禄同志的优秀品质铭记在自己头脑里、落实在实际工作中、体现在具体行动上、融入到日常生活中。要以焦裕禄精神为镜,在工作中要始终坚持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必须紧跟形势的发展,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时刻以一个******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把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体现到日常工作中,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水平。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读后感(党员)》是由酷猫写作范文网()为大家整理的,如果您喜欢,那就继续支持关注我们。

《西江千户苗寨导游词精选》是篇酷猫写作范文网,涉及到群众、精神、人民、同志、自己、干部、书记、县委等范文相关内容,觉得好就请(ctrl+d)收藏下。

第8篇 贵州西江苗寨风景区导游词

贵州西江苗寨游记篇一

8月11日,我们一家三口去了西江千户苗寨,我们坐了3-4个小时的车,到了雷山县,我们就下车坐了观光车进了寨子,一进门就有很多苗族人站在门口唱歌欢迎我们,他们穿着民族服装,戴着华丽的银饰,走起来有哗哗的响声。他们还给我们喝用牛角装的米酒。

走进苗寨,印入眼帘的是一条清澈的小河,河两边是青翠的山林,一排排用木头做的房子依山而建,这些房子叫吊脚楼,导游说这里有一千多户人家,6000多人,都是苗族人,是世界上最大的苗寨。

接着我们到了大广场看表演,看完表演,我们又去吃中餐,叫长桌宴,就是一条很长的桌子,上面摆满了菜,大家围着桌子坐着吃饭,吃饭时,苗族人来给我们唱歌并敬酒,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每个人都要喝,我只喝了一小口,爸爸妈妈都喝了一杯,酒好辣啊,苗族人好热情啊。

吃完饭我们去了观景台,从观景台上看,整个苗寨气势恢宏。一座座吊脚楼从山顶直铺到山脚,将整个山严严实实包裹起来,远处是层层的梯田,看起来很漂亮。

从观景台下来,我们就去寨里闲逛,我还买了一个小玩具。途中我们还进了一个博物馆参观。

到了规定的集合时间,我都还没有玩够,但是我们要回去了。再见了,美丽的千户苗寨,希望你变得更漂亮!

贵州西江苗寨导游词篇二

欢迎大家来到这!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

西江苗寨位于贵州凯里的东南,从雷山路口折向东北,位于雷公山东北面,距州府凯里39公里。是全国最大的苗寨,有5600多人,1250多户。所以称为“千户苗寨”。[url]西江[/url],是苗语“鸡讲”的音译,意思是苗族西氏支系居住的地方。世居者均为苗族,自称“嘎闹”。西江苗寨位于雷山东北36千米处。这里居住的是苗族西氏支系。千户苗寨四面环山,重峦叠嶂,梯田依山顺势直连云天,白水河穿寨而过,将西江苗寨一分为二。

西江苗寨,全寨苗族占99%。黎平肇兴侗寨有900多户 人家、3800余人,故有“侗乡第一寨”之称。全寨有5个家族,每个家族有一座鼓楼,共5座鼓楼、5座花桥、5座侗戏楼,这些极富侗族建筑特点的建筑物至今保存完好。

在西江苗寨可以享用苗家风味特色晚餐,席间接受苗家少女飞歌敬酒,在苗家吊角楼美人靠(凉台栏杆,苗家称为'美人靠')上观千户苗寨万家灯火。还可以观赏铜鼓芦笙表演,晚上可宿苗家吊脚楼。

西江苗寨,全寨有溪沟四条,分别汇入西江。河水自南向北环绕寨脚而过,将寨分为二:河北面是平寨、东引、羊排;南面是水寨、乌嘎、也好、南贵。河水灌溉沿溪的农田,流至挂丁河注入清水江。河上有一座水泥桥,沟通南北;还有一座公路桥。为栏杆型水泥桥,是寨内老少憩息、聚会和留客的地方。桥边竹林青翠,桥下流水潺潺。西江苗寨四周被枫香树、杉树和青松围绕。

西江苗寨人民向来好客。节日或平时,客人来到苗家,全家老少都热情接待。主人双手捧来一碗碗香喷喷的米酒,敬给客人喝,以示对客人的欢迎。若遇节日请酒迎客,礼节更十分隆重。日常饮食,以酸、辣、甜等食品为主。按季节备有酸菜、糟辣子、腌鱼、腌肉、腌笋子、腌蕨菜。鲜鱼煮酸汤,味美可口。每逢苗年,家家都做甜酒,煮冻鱼款待客人;还喜欢上山采摘野菜,龙爪菜(蕨菜)是苗族人民喜爱的一种野菜。

民族服饰鲜艳夺目,花色品种多样。女青年节日盛装,头戴银花、银梳,别簪银角,包银围布片,戴耳环,项挂三至四只花纽式银项 圈;还有的着古式盛装,穿大花便衣(衣角、衣肩、衣袖都订上各式银花片)、黑绉裙,外系二十四条花带和大花围腰;手上戴三四只银手镯,全身打扮得银光闪闪。

西江苗族妇女自幼喜欢绣花。有绉绣、平绣、叠绣和贴绣,龙以绉绣驰名。绉绣是用八股、十股或十二股花线织成各色花带,然后绣上花、草、鸟、鱼、虫、兽等图案,订在衣领、衣袖、衣角、背带上,富于立体感。西江银饰制作工艺精湛,驰名省内外。

西江被人们誉为“芦笙的故乡”。农历六月“吃新节”,十月苗年“芦笙节”,男女老少着节日盛装,齐集芦笙场,踏看芦笙曲起舞。

贵州西江苗寨导游词篇三

西江千户苗寨是全世界最大的苗寨。被中外人类学家和民俗学者认为是保存苗族“原始生态”文化比较完整的地方。

西江苗族的历史非常悠久,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59年的蚩尤部落。据说西江苗族是蚩尤第三个儿子的后裔。江西苗族迁徙西江之前已经形成了自己的苗族文化体系,到西江后又长期处于政府“管外”(管制之外)的状况,一直是自己管理自己,因而苗族文化得到很好的保存和发展,再加上交通的不便,统治者欲同化也鞭长莫及。

雷山苗族银饰以其鲜明的特色在中国苗族银饰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最有影响的银饰制作村是雷山县大沟乡控拜,该村是中国苗乡闻名的银匠村。控拜几乎全村男人都掌握银饰制作技术,沿袭了若干代人。这里的银饰艺人除了满足本县的需要外,还走南闯北,云游四乡以银饰手艺为生。远在榕江乃至黔南的一些边远县份,还可以寻到这里银饰艺人的踪迹。

最负盛名的中国苗族银饰是雷山和台江,两地的苗族女子节日盛装的银冠,银角和银凤雀等头饰雍容华贵,连小姑娘都头戴华丽的银冠。

穿裙最短的是世居深山的雷山桥港苗族女子。6寸长的细褶裙,层层缠绕腰间,使臀围显得特别丰满,内穿青布紧身大襟衣,外穿深红缎对襟短衣,短裙,前围腰长及膝部,后围腰长至脚跟。系织花腰带,又垂8根花带于身后,如锦鸡羽毛。下着青布紧腿裤,脚穿翘尖绣花鞋,头绾大髻,戴凤雀银钗,身佩各种银饰。

西江苗族也以鼓作为自己的联络工具。“鼓藏节”是西江人敬祭祖宗的盛大节日,是苗族人民文化和精神的最高体现。据说西江苗族的祖先是虎年迁到西江的,虎年至虎年恰合一个小甲子(13年)。13年一次鼓藏节也就约定俗成。西江鼓藏节是一个规矩严格、习俗繁多的节日。杀猪那天要听“鼓藏头”家凌晨五点以前杀叫的声音以后,四边人才能动手。鼓藏节到来的头两年,规定第一年(鼠年)为起鼓(引鼓),要跳芦笙至少七天,最多九天。跳芦笙首先由“鼓藏头”家的姑娘先起头跳两圈,其余村寨的男女才能进场去载歌载舞。

第9篇 中国苗族博物馆、湘西苗王府、山江苗寨、马鞍山苗寨导游词

欢迎你们来到美丽的湘西,美丽的凤凰古城,更欢迎您们到山江苗寨去做客。

很高兴,我能成为你们今天此行的服务导游。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叫xxx,大家叫我小“x”就可以了,我是苗族,能讲苗语,会唱苗歌和山歌。等一会,如果您们大家有兴趣的话,我可以教给大家几句简单的苗语,是苗族见面时相互问候的,也可以教会你们一到两首山歌,好不好(或者是:好吗?)

今天,我们的此行是这样安排的:从凤凰古城出发大约半个小时即可到达我们的景区。沿途将经过生苗和熟苗的分界线—长宜哨、千工坪集镇,最后到达当时湘西苗疆地区的军事、政治中心—山江苗寨。到了景区之后,我们首先将去闯三关,即卡歌、卡酒、卡鼓。这是苗族礼俗文化中的最高礼节。因为,苗族是一个热情好客的民族,是一个有语言没有文字,有历史没有记载的民族。几千年以来,苗族人民都是以歌声来表达自己的感性,以鼓声来传递讯息,以苗族自酿的糯米酒来款待大山外来的客人,而我们也将以同样的方式来尊重苗族人民的习俗,然后,我们去参观湘西最后一代苗王龙云飞的故居—湘西苗王府;苗族风情园,以及中国苗族博物馆,观看苗族风情表演。最后,我将带领您们去到乾嘉苗民起义时,苗民义军对付以乾隆皇帝私生子福康按为首的清军总兵营——马鞍山苗寨,并在此就苗家餐。

在那里,我将为您解读“湘西土匪”的神秘内涵,真正了解一下“湘西土匪”的神秘生活;让您透彻地感受到湘西苗族的风情。

在此,希望大家此次旅游能够收获好的心情,留下一份美好的回忆!当然,如果有哪位朋友一路上需要我提供帮助,我将尽力而为!

苗族是中华民族家庭中历史悠久、勤劳勇敢的民族,是一个土著江淮、最早开发中原的民族,是一个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的民族。由于战败和历代统治阶级的大汉民族主义政策,苗族不断迁移,历经五次大迁徙,从黄河中下游退往长江中下游,最后迁移到湖南西部、海南、大西南等地,明清时期,又有一部分苗民迁往海外,如美国、法国等国家。

苗族有着悠久的历史,苗族历史是一部苦难史和一部血泪史,苗族的每一次迁徙为中国历史烙下血印,每一个血印都变成中国历史的化石。在远古原始社会后期,苗族先民居住在江淮平原,现今的安徽、山东等地。当时苗族被历史上称为九黎集团,中华民族三始祖之一蚩尤就是九黎集团的首领。那时侯,他们过着刀耕火种的自足生活。黄河上游以游牧为主的黄帝部落逐渐壮大,不断地同蚩尤部落发生战争。当时的三大部落还有炎帝部落。炎帝部落与皇帝部落也经常发生战争。后来,炎黄联合一起对付蚩尤部落,九战九败。因为当时的蚩尤部落掌握了冶炼技术,回制造兵器。后来黄帝请神助,三年干旱。以农耕为主的蚩尤部落由于缺粮而被战败。蚩尤被杀。此次战争历史上被称为“逐鹿之战”。蚩尤被杀后,黄帝“画蚩尤像威震天下”。西汉开始,皇帝每一次出征,都先拜蚩尤。蚩尤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战神”,同时又是“财神”,居六神首位。逐鹿之战后,一部分的苗民渡长江,开发长江中下游。有一部分苗民六在江淮,改为汉族。所以,蚩尤不仅是苗族的祖先,同时也是汉族的祖先。现在的湘西苗民是战国时期楚国的后裔,一部分居住在武陵山区,一部分迁往云贵高原——大西南一带。

明朝嘉靖时期,湘西爆发苗民起义,起义被镇压后,明朝为了巩固统治,防苗生乱,修建了“土墙”苗疆边墙。清王朝乾隆晚期,统治王朝实行“改土归流”,霸占苗民土地,急起苗民义愤,爆发了以吴八月为首的苗民大起义。历史上称为“乾嘉苗民起义”。起义持续十一年之久。这次起义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康乾盛世从此走向衰落。所以,这次起义是满清王朝的“中衰之战”。

在长期的迁徙生活中,苗族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独特的风俗民情。这些文化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礼俗文化;②饮食文化;③宗教文化。

二、车上互动活动

1、教苗语,学唱山歌,回答游客朋友提出的问题等互动项目,注意事项:切不可死搬硬套,给游客以歌声、笑声,幽默而不失礼节。

2、提醒游客在旅游途中要注意的事项;

3、到了停车场后要说明游客所处的位置—山江苗寨

三、景点解说

如果说古城是凤凰这棵大树的枝叶,那么苗乡村寨则是这棵大树的根。古城是苗汉战争的产物,苗民的村寨就是战斗的堡垒。寨堡一体,很多的古堡古寨至今犹存。随着岁月的流失和居住地域的迁移,苗家居住状况不断的进化,除了保持民族的共同性外,同时还体现出适应自然和生活环境的特点。

1、山江苗寨山江苗寨亦称总兵营,清朝乾嘉年间(乾隆五十九年-嘉庆十年),湘西苗民在苗族首领石三宝、吴八月、石柳邓、吴天半、石乜妹(苗家五将军)的率领下,大举义旗,爆发了一场震惊全国的苗民大起义。这场战争持续了十一年之久。这场战争历史上被称为满清统治的“中衰之战”,即康乾盛世从此走向衰落。这次苗民起义也是中国历史最后一次、规模最大的少数民族起义。清王朝为了维护在湘西苗疆的统治,用了七省兵力达十八万之众,并在山江苗寨构筑了总兵营府,从此重兵驻扎直到清未。后来的人们就把山江苗寨称为总兵营。它是当时苗疆地区的军事、政治中心,是满清政府镇压苗民起义的军事前沿。可惜的是,随着岁月的流逝,经济的发展,山江苗寨的原建筑已消失殆尽。这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我们只能从一纵即逝中去寻找历史的痕迹。

2、马鞍山苗寨马鞍山苗寨,是一个寨堡一体的苗寨,它的特点是建筑呈军民两用,街道纵横交错,呈十字形,布局紧密而巧妙;全寨有四大门十二道小门,寨门和户门上有堡楼枪眼,且座向交叉,不熟悉者入内,极易迷失方向。可惜的是,现在的寨门仅剩下一道了。那么它为何叫做马鞍山苗寨呢?在清朝乾嘉年间,湘西地区爆发了一场大规模的苗民起义,并波及到了贵州的东部和南部、四川的一部。为了镇压这次苗民大起义,满清政府在山江苗寨设立了总兵营,并派重兵驻扎,从此,这里就成了苗民义军抗击清军的军事据点,并在此村寨和附近的山洞里打造兵器和马鞍,这里的苗民依托于村寨的街道、房屋、丛林山势为掩体,与清王朝展开了殊死的搏斗。马鞍山苗寨,当时的义军首领是吴王吴天半,吴王是腊耳山人。吴王在马鞍山与清军总兵营对持四年时间,清军不敢轻易进犯。为了实现战略的转移,吴王的义军退出马鞍山四个月之后,清军才破寨庆贺。可见马鞍山易守难攻。经过长达十一年的残酷战争,苗民义军终告失败。马鞍山苗寨由此而得名。可以说,山江苗寨、马鞍山苗寨的每一条街道,每一块石头都浸透着苗族人民的鲜血。现在我们看到的马鞍山苗寨相当一部分已不复存在,当然,我们依然可以从保存下来的原汁原味的破败的房屋和街道,找寻到那一段历史。其次,在小青瓦、土石墙、吊脚楼为主的民居内,我们依然可以看到这里的苗民纺纱、织布、打花边、织花带、绣花织锦,美化自己,安居乐业。这里还曾是《湘西剿匪记》、《情归风雨桥》、《本色衣》、《血鼓》、《郑培民》等多部影视剧的拍摄基地;音乐家谭盾、词曲作家夏劲风等艺术大师都到过这里体验生活,参观访问,因此,马鞍山苗寨即是一座“石头寨”,更是一首从石头缝里流出来的歌。

四、苗族风情风俗

一根田坎一首歌,一条河流一首诗。每一个苗寨无论她的子民居住在什么地方,什么区域,依然保留了民族的原始共性,保留自己民族的风俗民风。这里的苗民虽然有60%以上的人不会说汉语,甚至有的人从小到大都没有出过苗寨,或者到过县城,原始而质朴。但是他们对远方的客人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每当有客人来时。村民即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迎接来自远方的客人。除了我们所闯的三卡,苗民们便会把苗族文化的精髓通过表演的形式而淋漓尽致的体现出来。

苗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每逢农历“四月八”“六月六”整个苗塞都停止农事活动,村村寨寨的苗民,会聚一堂来欢度自己的节日。用歌声,鼓声,舞蹈来表达自己的感情,以缅怀自己的祖先,歌颂和赞美自己的新生活。

1、拦门酒拦门酒是苗家最庄严最隆重的待客礼节,凡是进入苗寨的客人,苗家都要以拦门的方式,把甘甜香醇的米酒让客人口尝。表示热情好客,诚心诚意。客人必须立即接过尽情的品尝,表达对主人的感激之情。如果你不喝这杯米酒就说明你对主人不礼貌,或者不愿意接受主人的热情款待。那么主人就会对你不客气或者不欢迎你这位客人,那么你就成了苗寨不受欢迎的人,拦门酒是苗家最古老的礼俗,它是苗族礼俗文化内涵最丰富的一种。

2、苗族花鼓苗族花鼓是苗族特有的民族民间艺术奇葩,在苗寨普遍的流行,苗族有着七千年的历史,因战乱和天灾,历经五次大迁徙,从江淮流域逐步的退往长江中上游和大西南,从背井离乡到移居大湘西。苗族在世界民族中有“中国犹太民族”之称。正因为迁徙活动地不断的延续,导致了民族的分解弱化,文化的遗失,对于自己的历史记载被迫中断。在不断的迁徙中,苗族人民只得用鼓声来传递讯自,表达自己的感情。因而,苗族人民惜鼓如命,敬鼓如神。

苗鼓是苗汉民族兵战时代的产物,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浓厚的民族风味。每逢节庆或婚嫁迎娶,迎宾盛典都要举行花鼓表演。在表演形式上有“单人鼓”“双人鼓”“四人鼓”“八人鼓”“群鼓”等。根据时间季节的更替和节日内容的要求又可以分为“踩春鼓”“拦门鼓”“迎亲鼓”“丰收鼓”等,苗鼓打来热情奔放、舒展自如。是苗族人民独有的民间传统艺术。

五、结束语

各位朋友们:

现在汽车已经进入凤凰古城区,这意味着我们今天此行旅游即将结束,谢谢大家对于此行的参与!希望大家回去后把我们这里的山山水水介绍给你们的家人和朋友!欢迎你们能够带着你们的亲人和朋友再次来到山江苗寨、马鞍山苗寨来做客。

请记住我们这里的山,这里的水,还有这里的人!请把你们的微笑留下,把欢乐带走!在此,对于你们给予我工作上的支持和配合表示衷心的感谢.

第10篇 贵州西江苗寨风光区导游词

贵州西江苗寨游记篇一

8月11日,我们一家三口去了西江千户苗寨,我们坐了3-4个小时的车,到了雷山县,我们就下车坐了参观车进了寨子,一进门就有许多苗族人站在门口唱歌接待我们,他们穿戴民族打扮,戴着绮丽的银饰,走起来有哗哗的响声。他们还给我们喝用牛角装的米酒。

走进苗寨,印入眼帘的是一条清亮的小河,河双方是青葱的山林,一排排用木头做的屋子依山而建,这些屋子叫吊脚楼,导游说这里有一千多户人家,6000多人,都是苗族人,是天下上最大的苗寨。

接着我们到了大广场看演出,看完演出,我们又去吃中餐,叫长桌宴,就是一条很长的桌子,上面摆满了菜,各人围着桌子坐着用饭,用饭时,苗族人来给我们唱歌并敬酒,不管是大人照旧小孩,每小我私人都要喝,我只喝了一小口,爸爸妈妈都喝了一杯,酒好辣啊,苗族人好热情啊。

吃完饭我们去了观景台,从观景台上看,整个苗寨气魄恢宏。一座座吊脚楼从山顶直铺到山脚,将整个山严严实实包裹起来,远处是层层的梯田,看起来很大度。

从观景台下来,我们就去寨里闲逛,我还买了一个小玩具。途中我们还进了一个博物馆旅行。

到了划定的集适时刻,我都还没有玩够,可是我们要归去了。再会了,瑰丽的千户苗寨,但愿你变得更大度!

贵州西江苗寨导游词篇二

接待各人来到这!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各人可以叫我小x。为了便于各人旅行嬉戏,下面我起首各人先容一下。

西江苗寨位于贵州凯里的东南,从雷山路口折向东北,位于雷公山东北面,距州府凯里39公里。是世界最大的苗寨,有5600多人,1250多户。以是称为“千户苗寨”。[url]西江[/url],是苗语“鸡讲”的音译,意思是苗族西氏支系栖身的处所。世居者均为苗族,自称“嘎闹”。西江苗寨位于雷山东北36千米处。这里栖身的是苗族西氏支系。千户苗寨四周环山,重峦叠嶂,梯田依山顺势直连云天,白水河穿寨而过,将西江苗寨一分为二。

西江苗寨,百家乐,全寨苗族占99%。黎平肇兴侗寨有900多户 人家、3800余人,故有“侗乡第一寨”之称。全寨有5个家属,每个家属有一座鼓楼,共5座鼓楼、5座花桥、5座侗戏楼,这些极富侗族构筑特点的构筑物至此生涯齐备。

在西江苗寨可以享用苗家风味特色晚餐,席间接管苗家少女飞歌敬酒,在苗家吊角楼佳丽靠(凉台雕栏,苗家称为'佳丽靠')上观千户苗寨万家灯火。还可以抚玩铜鼓芦笙演出,晚上可宿苗家吊脚楼。

西江苗寨,全寨有溪沟四条,别离汇入西江。河水自南向北环抱寨脚而过,将寨分为二:河北面是平寨、东引、羊排;南面是水寨、乌嘎、也好、南贵。河水浇灌沿溪的农田,流至挂丁河注入净水江。河上有一座水泥桥,雷同南北;尚有一座公路桥。为雕栏型水泥桥,是寨内老小憩息、集会和留客的处所。桥边竹林青葱,桥下贱水潺潺。西江苗寨附近被枫香树、杉树和青松环绕。

西江苗寨人民历来好客。节日或平常,客人来到苗家,百口老小都热情迎接。主人双手捧来一碗碗香馥馥的米酒,敬给客人喝,以示对客人的接待。若遇节日请酒迎客,礼仪更异常谨慎。一般饮食,以酸、辣、甜等食物为主。按季候备有酸菜、糟辣子、腌鱼、腌肉、腌笋子、腌蕨菜。鲜鱼煮酸汤,味美适口。每逢苗年,家家都做甜酒,煮冻鱼款待客人;还喜好上山采摘野菜,龙爪菜(蕨菜)是苗族人民喜欢的一种野菜。

民族衣饰艳丽精通,花色品种多样。女青年节日艳服,头戴银花、银梳,别簪银角,包银围布片,戴耳饰,项挂三至四只花纽式银项 圈;尚有的着古式艳服,穿大花便衣(衣角、衣肩、衣袖都订上各式银花片)、黑绉裙,外系二十四条花带和大花围腰;手上戴三四只银手镯,满身妆扮得银光闪闪。

西江苗族妇女自幼喜好绣花。有绉绣、平绣、叠绣和贴绣,龙以绉绣驰名。绉绣是用八股、十股或十二股花线织成各色花带,然后绣上花、草、鸟、鱼、虫、兽等图案,订在衣领、衣袖、衣角、背带上,富于立体感。西江银饰建造工艺精深,驰名省表里。

西江被人们誉为“芦笙的家园”。夏历六月“吃新节”,十月苗年“芦笙节”,男女老小着节日艳服,会合芦笙场,踏看芦笙曲起舞。

贵州西江苗寨导游词篇三

西江千户苗寨是全天下最大的苗寨。被中外人类学家和习惯学者以为是生涯苗族“原始生态”文化较量完备的处所。

西江苗族的汗青很是久长,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59年的蚩尤部落。听说西江苗族是蚩尤第三个后世的后代。江西苗族迁移西江之前已经形成了本身的苗族文化系统,到西江后又恒久处于当局“管外”(牵制之外)的状况,一向是本身打点本身,因而苗族文化获得很好的生涯和成长,再加上交通的未便,统治者欲同化也鞭长莫及。

雷山苗族银饰以其光鲜的特色在中国苗族银饰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职位。最有影响的银饰建造村是雷山县大沟乡控拜,该村是中国苗乡有名的银匠村。控拜险些全村汉子都把握银饰建造技能,沿用了多少代人。这里的银饰艺人除了满意本县的必要外,还走南闯北,云游四乡以银饰技术为生。远在榕江以致黔南的一些边远县份,还可以寻到这里银饰艺人的踪迹。

最负盛名的中国苗族银饰是雷山和台江,两地的苗族女子节日艳服的银冠,银角和银凤雀等头饰雍容华贵,连小女人都头戴绮丽的银冠。

穿裙最短的是世居深山的雷山桥港苗族女子。6寸长的细褶裙,层层缠绕腰间,使臀围显得出格饱满,内穿青布紧身大襟衣,外穿深红缎对襟短衣,短裙,前围腰长及膝部,后围腰长至脚跟。系织花腰带,又垂8根花带于死后,如锦鸡羽毛。下着青布紧腿裤,脚穿翘尖绣花鞋,头绾大髻,戴凤雀银钗,身佩各类银饰。

西江苗族也以鼓作为本身的联结器材。“鼓藏节”是西江人敬祭祖宗的隆重节日,是苗族人民文化和精力的最高浮现。听说西江苗族的祖先是虎年迁到西江的,虎年至虎年恰合一个小甲子(13年)。13年一次鼓藏节也就约定俗成。西江鼓藏节是一个端正严酷、习俗繁多的节日。杀猪那天要听“鼓藏头”家破晓五点早年杀叫的声音往后,四边人才气下手。鼓藏节到来的头两年,划定第一年(鼠年)为起鼓(引鼓),要跳芦笙至少七天,最多九天。跳芦笙起首由“鼓藏头”家的女人先起头跳两圈,别的村寨的男女才气出场去载歌载舞。

苗寨导游词(精选10篇)

岜沙苗族部落仅20xx余人,分住在贵州省从江县城南6公里处月亮山麓茫然林海中的5个寨子里。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岜沙苗寨的导游词,希望可以帮助大家。岜沙苗寨的导游词范文1:传说…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苗寨信息

  • 苗寨导游词(精选10篇)
  • 苗寨导游词(精选10篇)13人关注

    岜沙苗族部落仅20xx余人,分住在贵州省从江县城南6公里处月亮山麓茫然林海中的5个寨子里。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岜沙苗寨的导游词,希望可以帮助大家。岜沙苗寨的导游词 ...[更多]

  • 西江苗寨导游词(精选3篇)
  • 西江苗寨导游词(精选3篇)3人关注

    西江千户苗寨是全世界最大的苗寨。是一个具有苗族特色文化的村落,也是我国的重点保护村落。下面是小编带来的贵州西江苗寨导游词,希望可以帮到大家。贵州西江苗寨游 ...[更多]

  • 千户苗寨导游词(精选3篇)
  • 千户苗寨导游词(精选3篇)3人关注

    大家好,欢迎来到世界上最大的苗寨:西江千户苗寨。我是你们的导游小李,大家可以叫我李导,今天就有我来带大家游玩苗寨,希望大家玩儿的开心。首先我来带大家一起来观赏一 ...[更多]

  • 西江千户苗寨导游词(精选3篇)
  • 西江千户苗寨导游词(精选3篇)3人关注

    3月17日至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第二次来到兰考,瞻仰焦裕禄同志先进事迹,广泛听取基层干部群众意见和建议,对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 ...[更多]

相关专题

导游词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