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者范文网
当前位置:管理者范文网 > 书信稿件 > 致辞 > 导游词

孤山导游词(精选16篇)

更新时间:2024-11-20 查看人数:16

孤山导游词

第1篇 黑龙江大孤山风景名胜区导游词

各位团友,吼山省级风景名胜区位于绍兴城东12公里处的皋埠镇,是绍兴的一个著名的石文化园林景观,它由吼山核心景区和宋六陵景区组成。

吼山门口萧墙上的壁画,是古越文明的图腾,是古越石文化发源地的写照和缩影,看那粗犷、朴实的线条,让我们感受到久远的古越民族的生生息息。展示在我们面前的“吼山胜境”四个字,是中国书协主席沈鹏先生题写的。我们的“吼山胜境游”就从这里开始。整个游程需要120分钟,现在请大家随我入园。

这上面的亭子叫试剑亭,边上有一块试剑石。春秋时期,当时最为著名的铸剑人欧冶子,就在离此处不远的日铸岭为越王勾践铸成“湛卢、纯钧、胜邪、鱼肠、巨阙”五把宝剑。据传有一天,越王勾践来这里选犬准备去猎南山白鹿,进献给吴王夫差。欧冶子知道这个消息后,把铸好的五把宝剑中最后一把送了过来,此剑能“风吹断发、削石如泥”。勾践是一个击剑行家,看到宝剑心中大喜,随手舞了起来,为了一试宝剑的锋芒,竟举剑劈向巨石,只听“嚯”的一声,巨石裂为两半,勾践不禁大喊一声“巨阙”,于是此宝剑就得名为“巨阙”。这试剑石成了吼山门口的一大胜迹。

这里是“越宫神犬”景观。现在有一个问题,请大家猜猜看,这座山为什么叫吼山?七条狗以北斗七星星座之象,围着一条大神犬,其状似在大声吼叫。“越宫”是越国王城的称为,明朝时,大文学家袁宏道来吼山时,就把这里疑为越王城。吼山的来历,主要有三种说法:一是整座山势似一条卧狗,故名狗山,日久转音便成“吼山”;第二种说法与位置有关,因为此山是会稽山脉中最北的一座小山,它的南面是会稽群山,干岩竞秀,连绵不断;而它的北面则是水乡田园,一望无际,一直延伸到钱塘江边,这样看起来,诸山皆朝向此山。“吼”、“嚯”近音,为互致问候的意思。还有一种说法与佛教有关,狮子在佛教中有无畏狮子吼的说法,而边上的曹山有青狮白象同处一山,青狮状如大吼,所以此山称为吼山。不管吼山之名出于何种说法,但主要的出典来源于越王勾践曾在此养狗,从而得名。因此我们可以遥想当年满山遍野皆是警觉的猎鹿之狗。而此地的许多山石,又确实显露出形态各异的狗的形象。这里有几条狗?请大家找一找,对!这里有五条并排的狗,我们称它为“五犬迎宾”,它们热情地欢迎各位的光临。吼山的石狗数不清。到目前为此,还没有全部寻找和统计出来,希望大家细心找一找。您在这座山中能找出多少狗?如果您找到我们没有发现过的狗,您将会得到一份精美的礼品。当年越王勾践在此养狗猎鹿,而石匠来此山采石后,又留下许多石狗,整座山势又似一条卧狗。这样吼山就成了一大奇迹,一大谜。

这里就叫曹山,山不高却名声显赫,因为这里曾经是历代众多名人仰慕的地方。陆游、徐文长、袁宏道、郑板桥、李慈铭、蔡元培、鲁迅等都来过这里。明代文人陶望龄在这山上曾筑有石篑山房,在此居住读书。还有被称为小品文鼻祖的明代文学家张岱在这里著书立说。曹山有“江南小桂林”之称,又是难得的风水宝地,青狮白象同落一山,狮肖其首,象状其鼻。我们在此位置上,便可看到青狮与白象。这水池,我们当地人称为水石宕,是千年采石而形成,如果把池水抽干,我们能看到像龙游石窟一样的奇迹。在古代,吼山寺庵鼎盛时期,张岱的外公陶允嘉把这水石宕改名为“放生池”,善男信女将活鱼虾投放入池,可谓成千上万。由于池水深几十米,所以池中的鱼越来越大。张岱在他的著作中就描述过当时的情景。他说:他小时候跟母亲到吼山做佛事,用竹箩装了四只西瓜,浸入池内,一会儿一条大鱼冲出水面,顶翻三只小船,一口气吞没了四只西瓜。放生池内备有乌篷船,坐船走水路可以直达桃园景区和云石景区。在船上悠游,另有一番情趣,能把多幅古代名家题刻看得更清晰,产生游目骋怀的感觉;还能领略我们这里“江南武陵源”粗犷、凝重的独特风采。坐船的客人请下船,其余的客人跟我走,我们在桃园景区会合。

这里是桃园景区。吼山的桃园是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开创的,并引种桃中珍品蟠桃,至今已有70多年的历史。整个桃园,面积20多公顷,有桃树品种30余个,主要有花桃、一点红、大红桃、夏白桃和蟠桃等。欢迎各位客人春季前来观赏漫山绯红的桃花,夏季即可品尝桃子的美味。

上面两块奇特的石头,一块叫云石,一块叫棋盘石,这两块石头历来是吼山的主石景。清朝《康熙会稽县志》里记载的吼山八大景,首景就是“犬亭云石”。云石上粗下细,上顶飘逸的巨石一块,似云朵从天外飞来,故称云石。云石又名火炬石,永不熄灭的火炬象征当年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坚忍不拔的精神,它激励着越乡人民生生不息和无往而不胜的气概。棋盘石崔嵬离奇,相传有两位仙人乘黄鹤经此,被景色所迷,在石上对弈,且石形又酷似棋盘,所以棋盘石之名沿袭至今。

明代文坛公安派首领袁宏道,来此看望隐居读书的友人陶望龄,看了这里的石景,写了《吼山观石壁》一首诗,对两块奇石的来历和险峻作了这样的描绘:“知不是天造,良工匠意成。千年云气老,七日浑沌生。精祟虚无出,猿猱叹息行。道旁应借问,恐是越王城。”清代诗人平度也写有《吼山云石》一首:“狮子林开峭壁前,吼来惊倒野狐禅。盘陀削就凝双碧,仿佛飞云落九天。”既写到对云石形态的赞美,又描述了这里曾经有过寺庙。这一口井称为“云泉”,泉虽小,但它终年保持水位不变,水味甘甜,据说喝了云泉水,能让读书人聪颖进取。当年鲁迅先生小时候在皋埠镇的小皋埠村亲戚家里住过半年,因此常来吼山,都说他非常喜欢喝这里的泉水。这棋盘石下的大棋盘也是江南绝无仅有,国内罕见,每枚棋子有44公斤重。你们不妨试一下。这云石底部的空地,原有一座小庵,称为“万寂庵”。

现在我们到了尽览亭,在这里我们可以尽情观赏整个会稽山脉的雄姿和江南水乡的秀丽风光,真可谓稽山鉴水,尽收眼底。

绍兴的地势是从西南向东北倾斜的,我们看南面连绵不断的山峰就是浙东的会稽山,温润的气候,葱茏的草木,一年四季给人以青翠、淡雅的感觉。绍兴的历史,可以说先是大禹治水到绍兴,“会诸侯、计有功”,使绍兴有了第一个地名——会稽。后来出了个越王勾践,吴越相争,越国败给吴国,但越王明大义,采纳了范蠡大夫的建议,为保越民的安全,从长计议,忍辱求和,从这会稽山中走出到吴国作人质三年,历尽干辛万苦。回越国以后,又采用范蠡建设新都的高见,越国都城一改过去状态,从原会稽山的深处而进入平原,成了现在的绍兴城。各位团友,请往下看,这是一条通往宋六陵景区的水道,古代称御河。在这南面的山中有南宋七位帝王的陵墓群——攒宫。攒,就是临时的意思。当时南宋的都城叫临安,也有临时的意思,意在收复中原后重回河南。但最终南宋复国无望,攒宫由此也化为青冢。所以在历代陵墓史上,南宋陵墓一直是一个空白。但南宋六陵作为江南最大的皇陵,它的旅游开发价值,还是相当高的。

我们现在拾级而上,大约要登150个阶梯,去吼山寿宁禅寺。大家可要一气呵成,方见心诚则灵。

寿宁禅寺是南宋爱国大诗人陆游的二祖父陆傅于1123年所建,取名东山禅寺。当年陆游在佛祖前许愿:“一统中原,佛装金身”,遂改名寿宁禅寺,意为国家长治久安。寿宁禅寺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可惜在1941年,寿宁禅寺被日寇所毁,现寺为1996年重建。

由于陆游祖上的住处和坟墓全在吼山,所以陆游也经常从绍兴鉴湖到吼山来祭祖和小住,后来,老年退隐吼山。

说起重修寿宁禅寺,有许多神秘的现象,也许是偶然的巧合:1996年移建时,当佛教界著名人士一锤定音,选中寺址,开始奠基,刚刚是下着中雨的天气,霎时天空晴朗,并射出道道金光,直照基碑。还有,在寺院的开光吉日,万里无云、风和日丽,空气清新畅快,上山朝圣的香客近两万人次,而吉日的前后两天都是阴雨天气。这种现象,真使当地乡民舆论哗然。更令人称奇的是,每当吼山山体以外呈现蓝天白云时,整座吼山、特别是在寿宁禅寺附近,却经常有云气升腾之象,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接下去,我们去游览剩水荡和烟萝洞景观。在途中,我们还可以看到“神仙浴池”和“神犬护山”等景观。

这里就是剩水荡。“剩水”两字出自张岱的诗句“谁云鬼刻神镂,竟是残山剩水”而得名,这里虽然是采石后的残山剩水,却如同是鬼刻神镂。看水中独立石笋,中流砥柱,刀劈斧砍一般的崖壁,所以,这里有“小东湖”之称。再看崖壁上的瀑帘,简直是把人带入了“秀水绕奇石,瀑前伴碧潭,青山花果茂,洞府幽又幻”的人间仙境。

这里是烟萝洞,这个洞是明朝吏部尚书陶大临之子陶允宜命名的。陶允宜是绍兴陶堰人,进士出身,官至兵部员外郎。你们看,烟萝洞由陡壁环抱而成,面积有7000多平方米,洞内小气候独特,冬暖夏凉,是休闲避暑的好去处,属吼山的胜景之一。难怪当年陶允宜在这里静心读书,专心写作《镜心堂稿》16部,是有他的道理的。这里还有越王勾践雕像,一洞天、龙涎水,也有茶室,大家可以游憩、喝茶、聊天。

古人说“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是人生大乐趣。而吼山的一年四季都值得游,值得乐,它会使你的人生得到充实。欢迎各位再次光临吼山。

第2篇 大孤山风景名胜区的导游词

各位团友,吼山省级风景名胜区位于绍兴城东12公里处的皋埠镇,是绍兴的一个著名的石文化园林景观,它由吼山核心景区和宋六陵景区组成。

吼山门口萧墙上的壁画,是古越文明的图腾,是古越石文化发源地的写照和缩影,看那粗犷、朴实的线条,让我们感受到久远的古越民族的生生息息。展示在我们面前的“吼山胜境”四个字,是中国书协主席沈鹏先生题写的。我们的“吼山胜境游”就从这里开始。整个游程需要120分钟,现在请大家随我入园。

这上面的亭子叫试剑亭,边上有一块试剑石。春秋时期,当时最为著名的铸剑人欧冶子,就在离此处不远的日铸岭为越王勾践铸成“湛卢、纯钧、胜邪、鱼肠、巨阙”五把宝剑。据传有一天,越王勾践来这里选犬准备去猎南山白鹿,进献给吴王夫差。欧冶子知道这个消息后,把铸好的五把宝剑中最后一把送了过来,此剑能“风吹断发、削石如泥”。勾践是一个击剑行家,看到宝剑心中大喜,随手舞了起来,为了一试宝剑的锋芒,竟举剑劈向巨石,只听“嚯”的一声,巨石裂为两半,勾践不禁大喊一声“巨阙”,于是此宝剑就得名为“巨阙”。这试剑石成了吼山门口的一大胜迹。

这里是“越宫神犬”景观。现在有一个问题,请大家猜猜看,这座山为什么叫吼山?七条狗以北斗七星星座之象,围着一条大神犬,其状似在大声吼叫。“越宫”是越国王城的称为,明朝时,大文学家袁宏道来吼山时,就把这里疑为越王城。吼山的来历,主要有三种说法:一是整座山势似一条卧狗,故名狗山,日久转音便成“吼山”;第二种说法与位置有关,因为此山是会稽山脉中最北的一座小山,它的南面是会稽群山,干岩竞秀,连绵不断;而它的北面则是水乡田园,一望无际,一直延伸到钱塘江边,这样看起来,诸山皆朝向此山。“吼”、“嚯”近音,为互致问候的意思。还有一种说法与佛教有关,狮子在佛教中有无畏狮子吼的说法,而边上的曹山有青狮白象同处一山,青狮状如大吼,所以此山称为吼山。不管吼山之名出于何种说法,但主要的出典来源于越王勾践曾在此养狗,从而得名。因此我们可以遥想当年满山遍野皆是警觉的猎鹿之狗。而此地的许多山石,又确实显露出形态各异的狗的形象。这里有几条狗?请大家找一找,对!这里有五条并排的狗,我们称它为“五犬迎宾”,它们热情地欢迎各位的光临。吼山的石狗数不清。到目前为此,还没有全部寻找和统计出来,希望大家细心找一找。您在这座山中能找出多少狗?如果您找到我们没有发现过的狗,您将会得到一份精美的礼品。当年越王勾践在此养狗猎鹿,而石匠来此山采石后,又留下许多石狗,整座山势又似一条卧狗。这样吼山就成了一大奇迹,一大谜。

这里就叫曹山,山不高却名声显赫,因为这里曾经是历代众多名人仰慕的地方。陆游、徐文长、袁宏道、郑板桥、李慈铭、蔡元培、鲁迅等都来过这里。明代文人陶望龄在这山上曾筑有石篑山房,在此居住读书。还有被称为小品文鼻祖的明代文学家张岱在这里著书立说。曹山有“江南小桂林”之称,又是难得的风水宝地,青狮白象同落一山,狮肖其首,象状其鼻。我们在此位置上,便可看到青狮与白象。这水池,我们当地人称为水石宕,是千年采石而形成,如果把池水抽干,我们能看到像龙游石窟一样的奇迹。在古代,吼山寺庵鼎盛时期,张岱的外公陶允嘉把这水石宕改名为“放生池”,善男信女将活鱼虾投放入池,可谓成千上万。由于池水深几十米,所以池中的鱼越来越大。张岱在他的著作中就描述过当时的情景。他说:他小时候跟母亲到吼山做佛事,用竹箩装了四只西瓜,浸入池内,一会儿一条大鱼冲出水面,顶翻三只小船,一口气吞没了四只西瓜。放生池内备有乌篷船,坐船走水路可以直达桃园景区和云石景区。在船上悠游,另有一番情趣,能把多幅古代名家题刻看得更清晰,产生游目骋怀的感觉;还能领略我们这里“江南武陵源”粗犷、凝重的独特风采。坐船的客人请下船,其余的客人跟我走,我们在桃园景区会合。

这里是桃园景区。吼山的桃园是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开创的,并引种桃中珍品蟠桃,至今已有70多年的历史。整个桃园,面积20多公顷,有桃树品种30余个,主要有花桃、一点红、大红桃、夏白桃和蟠桃等。欢迎各位客人春季前来观赏漫山绯红的桃花,夏季即可品尝桃子的美味。

上面两块奇特的石头,一块叫云石,一块叫棋盘石,这两块石头历来是吼山的主石景。清朝《康熙会稽县志》里记载的吼山八大景,首景就是“犬亭云石”。云石上粗下细,上顶飘逸的巨石一块,似云朵从天外飞来,故称云石。云石又名火炬石,永不熄灭的火炬象征当年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坚忍不拔的精神,它激励着越乡人民生生不息和无往而不胜的气概。棋盘石崔嵬离奇,相传有两位仙人乘黄鹤经此,被景色所迷,在石上对弈,且石形又酷似棋盘,所以棋盘石之名沿袭至今。

明代文坛公安派首领袁宏道,来此看望隐居读书的友人陶望龄,看了这里的石景,写了《吼山观石壁》一首诗,对两块奇石的来历和险峻作了这样的描绘:“知不是天造,良工匠意成。千年云气老,七日浑沌生。精祟虚无出,猿猱叹息行。道旁应借问,恐是越王城。”清代诗人平度也写有《吼山云石》一首:“狮子林开峭壁前,吼来惊倒野狐禅。盘陀削就凝双碧,仿佛飞云落九天。”既写到对云石形态的赞美,又描述了这里曾经有过寺庙。这一口井称为“云泉”,泉虽小,但它终年保持水位不变,水味甘甜,据说喝了云泉水,能让读书人聪颖进取。当年鲁迅先生小时候在皋埠镇的小皋埠村亲戚家里住过半年,因此常来吼山,都说他非常喜欢喝这里的泉水。这棋盘石下的大棋盘也是江南绝无仅有,国内罕见,每枚棋子有44公斤重。你们不妨试一下。这云石底部的空地,原有一座小庵,称为“万寂庵”。

现在我们到了尽览亭,在这里我们可以尽情观赏整个会稽山脉的雄姿和江南水乡的秀丽风光,真可谓稽山鉴水,尽收眼底。

绍兴的地势是从西南向东北倾斜的,我们看南面连绵不断的山峰就是浙东的会稽山,温润的气候,葱茏的草木,一年四季给人以青翠、淡雅的感觉。绍兴的历史,可以说先是大禹治水到绍兴,“会诸侯、计有功”,使绍兴有了第一个地名——会稽。后来出了个越王勾践,吴越相争,越国败给吴国,但越王明大义,采纳了范蠡大夫的建议,为保越民的安全,从长计议,忍辱求和,从这会稽山中走出到吴国作人质三年,历尽干辛万苦。回越国以后,又采用范蠡建设新都的高见,越国都城一改过去状态,从原会稽山的深处而进入平原,成了现在的绍兴城。各位团友,请往下看,这是一条通往宋六陵景区的水道,古代称御河。在这南面的山中有南宋七位帝王的陵墓群——攒宫。攒,就是临时的意思。当时南宋的都城叫临安,也有临时的意思,意在收复中原后重回河南。但最终南宋复国无望,攒宫由此也化为青冢。所以在历代陵墓史上,南宋陵墓一直是一个空白。但南宋六陵作为江南最大的皇陵,它的旅游开发价值,还是相当高的。

我们现在拾级而上,大约要登150个阶梯,去吼山寿宁禅寺。大家可要一气呵成,方见心诚则灵。

寿宁禅寺是南宋爱国大诗人陆游的二祖父陆傅于1123年所建,取名东山禅寺。当年陆游在佛祖前许愿:“一统中原,佛装金身”,遂改名寿宁禅寺,意为国家长治久安。寿宁禅寺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可惜在1941年,寿宁禅寺被日寇所毁,现寺为1996年重建。

由于陆游祖上的住处和坟墓全在吼山,所以陆游也经常从绍兴鉴湖到吼山来祭祖和小住,后来,老年退隐吼山。

说起重修寿宁禅寺,有许多神秘的现象,也许是偶然的巧合:1996年移建时,当佛教界著名人士一锤定音,选中寺址,开始奠基,刚刚是下着中雨的天气,霎时天空晴朗,并射出道道金光,直照基碑。还有,在寺院的开光吉日,万里无云、风和日丽,空气清新畅快,上山朝圣的香客近两万人次,而吉日的前后两天都是阴雨天气。这种现象,真使当地乡民舆论哗然。更令人称奇的是,每当吼山山体以外呈现蓝天白云时,整座吼山、特别是在寿宁禅寺附近,却经常有云气升腾之象,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接下去,我们去游览剩水荡和烟萝洞景观。在途中,我们还可以看到“神仙浴池”和“神犬护山”等景观。

这里就是剩水荡。“剩水”两字出自张岱的诗句“谁云鬼刻神镂,竟是残山剩水”而得名,这里虽然是采石后的残山剩水,却如同是鬼刻神镂。看水中独立石笋,中流砥柱,刀劈斧砍一般的崖壁,所以,这里有“小东湖”之称。再看崖壁上的瀑帘,简直是把人带入了“秀水绕奇石,瀑前伴碧潭,青山花果茂,洞府幽又幻”的人间仙境。

这里是烟萝洞,这个洞是明朝吏部尚书陶大临之子陶允宜命名的。陶允宜是绍兴陶堰人,进士出身,官至兵部员外郎。你们看,烟萝洞由陡壁环抱而成,面积有7000多平方米,洞内小气候独特,冬暖夏凉,是休闲避暑的好去处,属吼山的胜景之一。难怪当年陶允宜在这里静心读书,专心写作《镜心堂稿》16部,是有他的道理的。这里还有越王勾践雕像,一洞天、龙涎水,也有茶室,大家可以游憩、喝茶、聊天。

古人说“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是人生大乐趣。而吼山的一年四季都值得游,值得乐,它会使你的人生得到充实。欢迎各位再次光临吼山。

第3篇 大孤山风景名胜区导游词

各位团友,吼山省级风景名胜区位于绍兴城东12公里处的皋埠镇,是绍兴的一个著名的石文化园林景观,它由吼山核心景区和宋六陵景区组成。

吼山门口萧墙上的壁画,是古越文明的图腾,是古越石文化发源地的写照和缩影,看那粗犷、朴实的线条,让我们感受到久远的古越民族的生生息息。展示在我们面前的“吼山胜境”四个字,是中国书协主席沈鹏先生题写的。我们的“吼山胜境游”就从这里开始。整个游程需要120分钟,现在请大家随我入园。

这上面的亭子叫试剑亭,边上有一块试剑石。春秋时期,当时最为著名的铸剑人欧冶子,就在离此处不远的日铸岭为越王勾践铸成“湛卢、纯钧、胜邪、鱼肠、巨阙”五把宝剑。据传有一天,越王勾践来这里选犬准备去猎南山白鹿,进献给吴王夫差。欧冶子知道这个消息后,把铸好的五把宝剑中最后一把送了过来,此剑能“风吹断发、削石如泥”。勾践是一个击剑行家,看到宝剑心中大喜,随手舞了起来,为了一试宝剑的锋芒,竟举剑劈向巨石,只听“嚯”的一声,巨石裂为两半,勾践不禁大喊一声“巨阙”,于是此宝剑就得名为“巨阙”。这试剑石成了吼山门口的一大胜迹。

这里是“越宫神犬”景观。现在有一个问题,请大家猜猜看,这座山为什么叫吼山?七条狗以北斗七星星座之象,围着一条大神犬,其状似在大声吼叫。“越宫”是越国王城的称为,明朝时,大文学家袁宏道来吼山时,就把这里疑为越王城。吼山的来历,主要有三种说法:一是整座山势似一条卧狗,故名狗山,日久转音便成“吼山”;第二种说法与位置有关,因为此山是会稽山脉中最北的一座小山,它的南面是会稽群山,干岩竞秀,连绵不断;而它的北面则是水乡田园,一望无际,一直延伸到钱塘江边,这样看起来,诸山皆朝向此山。“吼”、“嚯”近音,为互致问候的意思。还有一种说法与佛教有关,狮子在佛教中有无畏狮子吼的说法,而边上的曹山有青狮白象同处一山,青狮状如大吼,所以此山称为吼山。不管吼山之名出于何种说法,但主要的出典来源于越王勾践曾在此养狗,从而得名。因此我们可以遥想当年满山遍野皆是警觉的猎鹿之狗。而此地的许多山石,又确实显露出形态各异的狗的形象。这里有几条狗?请大家找一找,对!这里有五条并排的狗,我们称它为“五犬迎宾”,它们热情地欢迎各位的光临。吼山的石狗数不清。到目前为此,还没有全部寻找和统计出来,希望大家细心找一找。您在这座山中能找出多少狗?如果您找到我们没有发现过的狗,您将会得到一份精美的礼品。当年越王勾践在此养狗猎鹿,而石匠来此山采石后,又留下许多石狗,整座山势又似一条卧狗。这样吼山就成了一大奇迹,一大谜。

这里就叫曹山,山不高却名声显赫,因为这里曾经是历代众多名人仰慕的地方。陆游、徐文长、袁宏道、郑板桥、李慈铭、蔡元培、鲁迅等都来过这里。明代文人陶望龄在这山上曾筑有石篑山房,在此居住读书。还有被称为小品文鼻祖的明代文学家张岱在这里著书立说。曹山有“江南小桂林”之称,又是难得的风水宝地,青狮白象同落一山,狮肖其首,象状其鼻。我们在此位置上,便可看到青狮与白象。这水池,我们当地人称为水石宕,是千年采石而形成,如果把池水抽干,我们能看到像龙游石窟一样的奇迹。在古代,吼山寺庵鼎盛时期,张岱的外公陶允嘉把这水石宕改名为“放生池”,善男信女将活鱼虾投放入池,可谓成千上万。由于池水深几十米,所以池中的鱼越来越大。张岱在他的著作中就描述过当时的情景。他说:他小时候跟母亲到吼山做佛事,用竹箩装了四只西瓜,浸入池内,一会儿一条大鱼冲出水面,顶翻三只小船,一口气吞没了四只西瓜。放生池内备有乌篷船,坐船走水路可以直达桃园景区和云石景区。在船上悠游,另有一番情趣,能把多幅古代名家题刻看得更清晰,产生游目骋怀的感觉;还能领略我们这里“江南武陵源”粗犷、凝重的独特风采。坐船的客人请下船,其余的客人跟我走,我们在桃园景区会合。

这里是桃园景区。吼山的桃园是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开创的,并引种桃中珍品蟠桃,至今已有70多年的历史。整个桃园,面积20多公顷,有桃树品种30余个,主要有花桃、一点红、大红桃、夏白桃和蟠桃等。欢迎各位客人春季前来观赏漫山绯红的桃花,夏季即可品尝桃子的美味。

上面两块奇特的石头,一块叫云石,一块叫棋盘石,这两块石头历来是吼山的主石景。清朝《康熙会稽县志》里记载的吼山八大景,首景就是“犬亭云石”。云石上粗下细,上顶飘逸的巨石一块,似云朵从天外飞来,故称云石。云石又名火炬石,永不熄灭的火炬象征当年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坚忍不拔的精神,它激励着越乡人民生生不息和无往而不胜的气概。棋盘石崔嵬离奇,相传有两位仙人乘黄鹤经此,被景色所迷,在石上对弈,且石形又酷似棋盘,所以棋盘石之名沿袭至今。

明代文坛公安派首领袁宏道,来此看望隐居读书的友人陶望龄,看了这里的石景,写了《吼山观石壁》一首诗,对两块奇石的来历和险峻作了这样的描绘:“知不是天造,良工匠意成。千年云气老,七日浑沌生。精祟虚无出,猿猱叹息行。道旁应借问,恐是越王城。”清代诗人平度也写有《吼山云石》一首:“狮子林开峭壁前,吼来惊倒野狐禅。盘陀削就凝双碧,仿佛飞云落九天。”既写到对云石形态的赞美,又描述了这里曾经有过寺庙。这一口井称为“云泉”,泉虽小,但它终年保持水位不变,水味甘甜,据说喝了云泉水,能让读书人聪颖进取。当年鲁迅先生小时候在皋埠镇的小皋埠村亲戚家里住过半年,因此常来吼山,都说他非常喜欢喝这里的泉水。这棋盘石下的大棋盘也是江南绝无仅有,国内罕见,每枚棋子有44公斤重。你们不妨试一下。这云石底部的空地,原有一座小庵,称为“万寂庵”。

现在我们到了尽览亭,在这里我们可以尽情观赏整个会稽山脉的雄姿和江南水乡的秀丽风光,真可谓稽山鉴水,尽收眼底。

绍兴的地势是从西南向东北倾斜的,我们看南面连绵不断的山峰就是浙东的会稽山,温润的气候,葱茏的草木,一年四季给人以青翠、淡雅的感觉。绍兴的历史,可以说先是大禹治水到绍兴,“会诸侯、计有功”,使绍兴有了第一个地名——会稽。后来出了个越王勾践,吴越相争,越国败给吴国,但越王明大义,采纳了范蠡大夫的建议,为保越民的安全,从长计议,忍辱求和,从这会稽山中走出到吴国作人质三年,历尽干辛万苦。回越国以后,又采用范蠡建设新都的高见,越国都城一改过去状态,从原会稽山的深处而进入平原,成了现在的绍兴城。各位团友,请往下看,这是一条通往宋六陵景区的水道,古代称御河。在这南面的山中有南宋七位帝王的陵墓群——攒宫。攒,就是临时的意思。当时南宋的都城叫临安,也有临时的意思,意在收复中原后重回河南。但最终南宋复国无望,攒宫由此也化为青冢。所以在历代陵墓史上,南宋陵墓一直是一个空白。但南宋六陵作为江南最大的皇陵,它的旅游开发价值,还是相当高的。

我们现在拾级而上,大约要登150个阶梯,去吼山寿宁禅寺。大家可要一气呵成,方见心诚则灵。

寿宁禅寺是南宋爱国大诗人陆游的二祖父陆傅于1123年所建,取名东山禅寺。当年陆游在佛祖前许愿:“一统中原,佛装金身”,遂改名寿宁禅寺,意为国家长治久安。寿宁禅寺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可惜在1941年,寿宁禅寺被日寇所毁,现寺为1996年重建。

由于陆游祖上的住处和坟墓全在吼山,所以陆游也经常从绍兴鉴湖到吼山来祭祖和小住,后来,老年退隐吼山。

说起重修寿宁禅寺,有许多神秘的现象,也许是偶然的巧合:1996年移建时,当佛教界著名人士一锤定音,选中寺址,开始奠基,刚刚是下着中雨的天气,霎时天空晴朗,并射出道道金光,直照基碑。还有,在寺院的开光吉日,万里无云、风和日丽,空气清新畅快,上山朝圣的香客近两万人次,而吉日的前后两天都是阴雨天气。这种现象,真使当地乡民舆论哗然。更令人称奇的是,每当吼山山体以外呈现蓝天白云时,整座吼山、特别是在寿宁禅寺附近,却经常有云气升腾之象,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接下去,我们去游览剩水荡和烟萝洞景观。在途中,我们还可以看到“神仙浴池”和“神犬护山”等景观。

这里就是剩水荡。“剩水”两字出自张岱的诗句“谁云鬼刻神镂,竟是残山剩水”而得名,这里虽然是采石后的残山剩水,却如同是鬼刻神镂。看水中独立石笋,中流砥柱,刀劈斧砍一般的崖壁,所以,这里有“小东湖”之称。再看崖壁上的瀑帘,简直是把人带入了“秀水绕奇石,瀑前伴碧潭,青山花果茂,洞府幽又幻”的人间仙境。

这里是烟萝洞,这个洞是明朝吏部尚书陶大临之子陶允宜命名的。陶允宜是绍兴陶堰人,进士出身,官至兵部员外郎。你们看,烟萝洞由陡壁环抱而成,面积有7000多平方米,洞内小气候独特,冬暖夏凉,是休闲避暑的好去处,属吼山的胜景之一。难怪当年陶允宜在这里静心读书,专心写作《镜心堂稿》16部,是有他的道理的。这里还有越王勾践雕像,一洞天、龙涎水,也有茶室,大家可以游憩、喝茶、聊天。

古人说“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是人生大乐趣。而吼山的一年四季都值得游,值得乐,它会使你的人生得到充实。欢迎各位再次光临吼山。

第4篇 安庆市小孤山导游词

小孤山之称,区别于鄱阳湖中大孤山。它屹立在宿松城东南六十公里的长江中,秀峰独立,形成于第四纪冰川时期。“障百川于千里,纳群山于足下”。“海门石柱”、“长江绝独”、“江上第一景”均为世人对小孤山之赞誉。

此山高八十六米,围仅一里许,因形如古代妇女头上发髻,旧称髻山。舟在江中行,船身移动,山貌渐变。乡人云:“南望一枝笔,西看似悬钟,东看太师椅,北望啸天龙。”南宋爱国诗人陆游赞曰:“姿态万变,信造化之尤物也。”

小孤山南岸与彭浪矶相对峙,江流湍激如沸,海潮至此不得上,因有“海门第一关”之称,为横锁长江的“楚塞吴关”。小孤山主要建筑是始建于唐代的启秀寺,座落在半山腰,青瓦红墙,寺内祀奉着小姑娘娘像,民称“小姑庙”。小姑,乃民间传说中一位纯情美丽的少女。她与彭郎相爱,但终难成眷属,于是投江殉情,死后化作秀资超然的“小孤山”,又名“小姑山”。彭郎因悲于小姑之死,遂化成石矶,立于江边,即“彭浪矶”,亦名“彭郎矶”。山顶“梳妆亭”,传为小姑梳妆处。亭台甚雅,六角两层,且可凭窗眺云山沃野。亭后“长生树”,又称“梭罗树”,从石罅中生出,高壮葱茂。老者云:“此树酷似月亮里的神树。天上织女星用的那把梭子就是用这棵树剜的”。小姑庙历来香客众多,香火鼎盛。

小孤山,无处不景,无景不奇;庙宇亭台,层次分明。山旁有龙角石,临江陡峭;山中有龙耳洞,冬暖夏凉,深不可测;山顶有龙口,势若仰天长啸。还有一天门、龙眼石、琼崖滴翠、弥陀阁、先月楼、半边塔、海神龛、天妃殿、界潮祠、碧云梯、卧羊石、观涛石、御诗碑和庙藏文物以及众名士题咏的海门石刻等。这些诸多古迹胜景为神话般的小孤山笼上了一层扑朔迷离的光环。游小孤,如步仙境。明代谢缙有诗赞曰:“半空岩石架高台,过客登临此处来。佩玉尚闻仙子去,乘鸾疑见女郎回。澄江秋水明妆镜,绝顶云鬓绾髻堆。一望东南形胜阔,何须海上问蓬莱!”今日来“长江绝岛”小孤山的中外游客络绎不绝。

第5篇 浙江孤山的导游词范文

各位游客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孤山景区游览。那我们首先先来介绍一下孤山的概况:孤山山高38米,为西湖群山中海拔最低的山,也是西湖中最大的一个岛屿。它东连白堤,南临外西湖,西接西冷桥,北濒里西湖。因为孤山在西湖碧波环绕中,风景优美,因此白居易曾有词有云:“蓬莱阁在水中央”。孤山是白垩纪地质年代火山喷发的流纹岩而成,为栖霞岭的余脉,占地300亩左右。孤山景区中景色美伦美奂,人文景观众多,因此我们可以概括一句话来形容孤山:风景绝佳处,人文汇萃地。

首先我们先看到的是被誉为“西湖十景”之一的曲院风荷。曲院风荷在南宋时被称为“曲院荷风”。因此地广种荷花,花香醉人,为西湖赏荷最佳之处,故名。后来康熙皇帝游湖时,把它改成“曲院风荷”,书“曲院风荷”四字,因此得名。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无底座的塑像是中国著名画家,原中国美院华东分院院长黄宾鸿先生。为什么他的塑像是没有底座,没有那种居高临下,非常雄伟的气势呢?那是黄老先生他觉得自己是来自于民间的画家,他与平民亲密无间,活于人民百姓中,因此他的塑像是没有底座的,与我们平民老百姓平起平坐的。

这座亭子叫作“慕才亭”,这座亭是南朝齐国钱塘人苏小小墓。苏小小是当时非常有名的歌妓,为当时一位叫鲍仁的人为苏小小所建。赞美苏小小身虽在风月烟花之地,但是洁身自好,品格高尚,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亭上有楹联一付:湖山此地曾埋玉,风月其人可铸金。为我国文学巨匠茅盾先生所题。茅盾是浙江桐乡乌镇人,著有《子夜》,《林家铺子》。

我们眼前的这座桥叫作西泠桥,西泠桥与长桥、断桥并称为西湖三大情人桥。冷字是清凉的意思。古时此桥未建之时,人们都要在此地坐船到孤山去游赏,是那个时候的一个渡口。

这是我们著名的中国民主革命,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秋瑾的墓。叫作秋瑾墓。秋瑾(1875-1907)为浙江绍兴人,别号镜湖(鉴湖)女侠,别号竞雄。墓高2.1米,汉白玉塑像高2.7米墓有孙中山的题字“巾帼英雄”。帼是女中豪杰的意思。墓后面有秋瑾胡芝瑛为她所写的纪念文章。这位女英雄死后,遗体先是草葬于绍兴卧龙山,后来移到严家潭,后来又移到西泠桥北部,既香格里拉对面,后来又移到湖南的老家。现在我们大家看到的是1981年第10次变迁埋葬。总之是几经波折,英雄终得以安息。秋瑾曾有遗愿“愿与岳飞为邻”,因此后人就遂她心愿就将她遗骨葬于此。

这座楼叫作俞楼,是清末著名朴学大师俞樾的住宅。俞越号曲园,浙江德清人,著书众多,著名学者吴昌硕、章太炎都是他的徒弟。俞樾曾给灵隐的冷泉亭中的董其昌“泉自几时冷起?峰从何处飞来?”作答联“峰从有时冷起,峰从无处飞来。”其妻曾作答联:泉自冷时冷起,峰从飞处飞来。其女曾作答:泉从禹时冷起,峰从项处飞来。俞樾一家三口都非常地有文采,都非常地意思。

俞楼旁边有一口泉,叫作六一泉。苏东坡来杭州作通判的时候,由欧阳修介绍认识了西湖高僧惠勤,成为好朋友,为莫逆之交。苏东坡离开杭州后几年,又来到杭州任知州,此时欧阳修和惠勤皆已死去,东坡为纪念这段友谊,在此名此泉为“六一泉”。六一是欧阳修晚年的自号。欧阳修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金石书画一千卷,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人一个”。“六一”因此而来。

六一泉旁边的这个塑像是潘天寿的像,他是美院院长,著名的画家。擅长写意花鸟画。此像是为了纪念潘天寿诞辰100周年所建。

大家现在看到的是著名的西泠印社。他和文澜阁同为孤山景区内2处国家级文保单位。是20xx年由省级文保单位上升到国家级文保单位的。西泠印社是一个民间学术团体,筹建于1920xx年,正式成立于1920xx年,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学”为宗旨。那由于西泠依孤山而建,本身就是一个风景名胜之地。形成了印学与庭园艺术相结合的古雅、清幽的环境。内有三大建筑:柏堂、竹阁、四照阁。柏堂二字为清末俞樾所题。现在的四照阁是20xx年新建的,原址现建有华严经塔。说起华严经塔呢,它是一座密檐式塔,八面11级,用白石彻造。上面刻有华严经,下面饰有十八应真像。西泠印社中有汉三老石室,里面陈列了三老碑记有一些讳字忌日,是研究碑刻和隶书的重要材料,并且年代久远,至今有1920xx年的历史,被誉为“华东第一石”。西泠印社内有一个洞,叫作小龙泓洞,是为了纪念浙派篆刻鼻祖丁敬,以他的号“龙泓”作洞名的。他是西泠八家之首。小龙泓前有皖派篆刻艺术创始人邓石如像。小龙泓洞前有泉“闲泉”。社内另有观乐楼,现在辟为吴昌硕纪念馆。西泠社员众多,影响广大。除了弘一法师这样的名人是社员外,还有一些日本,新年加坡等国际友人是社员。足见西泠印社社员发展之广,影响力之大现西泠印社共有五任社长,第一任是吴昌硕,第二任是马横,第三任是张宗祥,第四任是沙孟海,第五任是赵朴初。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文澜阁,它是全国重点文保单位之一。建筑仿宁波天一阁而建,是重檐歇山顶式的建筑。初建于1782年,重建于1882年。它是浙江博物馆的一部分是清乾隆年间为珍藏四库全书(经史子集)而建的七大藏书阁之一,著名的《四库全书》便珍藏在其中的“青白山居”中。文澜阁是由雍正年间的圣因寺的玉兰堂旧址所建。“澜”之三点水取“以水克火”之含义。请大家抬头看,文澜阁的题字的汉字和满文,是清光绪皇帝所题。

现在我们面对的就是著名的杭州楼外楼餐馆。楼外楼餐馆素有“佳肴与美景共餐”之誉,是杭帮菜的代表菜馆之一。它是由洪端堂创办于清光绪20xx年(1848年)是来自于南宋诗人林升《题临安邸》中的诗词:“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吹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现在重建的楼外楼是按照1973年间周总理说的“要照顾整个西湖风景和孤山的环境,房子不要修得太高太洋,要有民族特色”的意思设计的。楼外楼著名的菜色有“西湖醋鱼”、“龙井虾仁”、“宋嫂鱼羹”,但凡来过此餐馆的人一定要在此品尝这几道由以“西湖醋鱼”为首的名菜。而周总理本人则曾有9次来楼外楼用餐。

请大家来看中山公园,它是为了纪念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而名。中山公园在南宋时就存在了,当时叫作“西太乙行宫”,清康熙时成为了皇帝行宫。到了雍正年间改名为“圣因寺”,1920xx年时为了纪念伟大的孙中山先生,改名为中山公园。在清雍正年间时“圣因寺”与当时的昭庆寺、净慈寺、灵隐寺并称为西湖四大丛林。中山公园门口有两座汉白玉大狮子,是杭州目前最古老的汉白玉作品。公园是规则式园林与自然式园林的结合体,完美的结合体。表现了杭州能工巧匠的创作。孤山里面有一副题字“西湖天下景”乃康有为题。亭上有诗“山山水水处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在孤山景区里面还有两座亭子是30年代东南亚华侨捐献浙江灾区款中多余的钱款所建,为了是纪念东南亚华侨。

接下来大家看到的是浙江博物馆。浙江博物馆是1920xx年初建的,当时名为“西湖博物馆”,现在是90扩建的,拥有7500平方米的面积,为浙江最大的人文博物馆。馆名是中国著名书法家沙孟海先生所书。它的主要作用就是展示浙江历史文化的经典窗口。这个博物馆建筑结构为:大屋单体曲线联廊式的,形成了一种园中有馆,馆中有园的格局。在博物馆的门口三根立柱,是良渚文化的代表建筑,叫作玉琮。而围墙上的双凤朝阳是河姆渡文化的图腾的图案。非常地具有浙江历史文化特色。

在浙江博物馆的东面是浙江西湖美术馆。馆门口有韦天瑜作品《蔡元培与林风眠》。蔡元培先生是“学界泰斗,人世楷模”,是较早提出“美育”思想的学者,而美术教育家林风眠先生则是今天中国美院的前身——国立艺术院的创立者和首任院长。

在浙江西湖美术馆对面,南面的是西泠书画院,院名为沙孟海所题。画院是在原哈同花园的旧址所修建,现是西泠书画院研究印学金色篆刻的地方。

大家好,我们所来到的就的是西湖十景之一的“平湖秋月”。平湖秋月东临锦带桥,西临西泠书画院。平湖秋月在唐朝的时候是叫个望湖亭,明代叫作龙王祠,清康熙年间改为御书楼,并在楼前水面铺筑平台,构围栏,构水轩,形成三面临水的景观,几乎与湖面持平,并立碑题字“平湖秋月”。平湖秋月,故名思义是一个非常好的赏月之地,它与杭州的“三潭印月”,凤凰山睥的“月岩”并称为杭州三大赏月之地。

孤山中的这座塑像,我相信不用我介绍,应该好多游客都认得出来,他就是我国著名的文学泰斗,革命家思想家鲁迅先生。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1920xx年曾在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堂任教,孤山曾是他带领学生采集植物标本的地方。

大家看到的在鲁迅先生的后面的这座建筑,叫作林社。即林启纪念馆筹备处。林启(1839-1900)福建人,在杭州任知府期间,创办了三所新式学堂,分别是求是书院,为浙江大学的前;养正书塾,是杭高中和杭四中的前身;蚕学馆,即后来的蚕桑学校。林启生前非常敬仰隐居孤山的北宋诗人林和靖,曾在孤山补植梅树百株。杭州人为了纪念他,将他埋葬在孤山,并于50年代初在放鹤亭边建林社。

我们现在经过的这个廊桥边上有2只白鹤的塑像,相信大家已经猜到我们接下来来到的景点就是放鹤亭了。放鹤亭是元代陈子安在北宋诗人林和靖隐居地“巢居阁”旧址所建的纪念性建筑,现亭为1920xx年所重建。林和靖长期隐居孤山,终生不娶,平生喜爱作诗作画,喜欢种梅养鹤,人称“梅妻鹤子”。相传他死后,他养的白鹤也在此地悲鸣而死。每到梅花盛开的季节,我们总能在这里感受到“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美好意境。亭内有清康熙皇帝临摹明代董其昌书鲍明远的作品《舞鹤赋》,亭前柱子上有林则徐撰林散之手书的“世无遗草真能隐,山无名花转不孤”楹联。放鹤亭中陈列有乾隆碑刻,是目前杭州保留较完整的乾隆手迹,亦是西湖风景区最大的碑刻。此碑还是世界级的文化遗产。在放鹤亭后面还有林和靖处士的墓。

我们继续向西走。这座六角石亭叫作“云亭”,为西泠印社第一任社长吴昌硕所题。亭后面叫作玛瑙坡,相传宋人常在此采石刻章,壁上记得有吴昌硕“玛瑙坡”书法石刻。

离开云亭之后我们可以看到又有一个亭子,这个亭子叫作中山纪念亭,后面的树木叫作中山纪念林。是1920xx年纪念孙中山先生而建造的。树林四季常绿,和山上的梅花、杜鹃花构成孤山后坡的主要绿色园林景观。孤山后坡的梅花,每到盛开时,是一美丽奇景。孤山访梅,超山赏梅,灵峰探梅是旧时杭州的三大赏梅胜地。

空谷传声,是在中山纪念亭前这里。此为一虚景,在此向北山上大喊一声,可以听到延时的回响,虽具韵味。我们早上如果在这儿晨练的话,就可以在这里练练声,唱唱歌,抒发一下情感。

在孤山的半山腰,有根据电影《鸡毛信》中的人物海娃所塑的像,海娃放羊。使后山绿地平添一份生趣,此地也是青少年儿童非常喜欢嬉戏的地方。

在海娃放羊的旁边,有一个树丛,这儿虽然不起眼,但是也有一个景点。这就是苏曼殊的墓。他是第一个将法国作家的作品《悲惨世界》翻成译中文带给我们广大的中国读者的。后来他在惠州长寿寺出家为僧。

大家现在看到的一条石径和一个牌坊,源泉于西泠印社古道,沟通了西泠印社南北浏览的路线,点出了西泠印社“人以印集,社以地名”的特点。

在孤山公园的入口处,有一个中国印学博物馆。是国内唯一收藏、研究、展示为一体的国家级园林式印学博物馆。大家看,馆的这个印章,大家说大不大?它高4.2米,有“天下第一印”之美誉,通体用汉白玉所雕造,它也是印学博物馆的馆标。

各位游客们,孤山景区到此就算是游览完毕了。我相信还有好多的游客仍有意尤未尽的感觉。希望大家回味孤山的美丽景色的同时,下次还能有机会再来杭州游玩,再来观赏孤山。那么谢谢大家的合作,使我们这次的游览活动非常顺利地结束。再次谢谢大家!

浙江孤山的导游词范文

第6篇 安庆小孤山旅游导游词范文

安庆市小孤山导游词

各位旅客朋友们:

大家好!

小孤山之称,区别于鄱阳湖中大孤山。它屹立在宿松城东南六十公里的长江中,秀峰独立,形成于第四纪冰川时期。“障百川于千里,纳群山于足下”。“海门石柱”、“长江绝独”、“江上第一景”均为世人对小孤山之赞誉。

此山高八十六米,围仅一里许,因形如古代妇女头上发髻,旧称髻山。舟在江中行,船身移动,山貌渐变。乡人云:“南望一枝笔,西看似悬钟,东看太师椅,北望啸天龙。”南宋爱国诗人陆游赞曰:“姿态万变,信造化之尤物也。”

小孤山南岸与彭浪矶相对峙,江流湍激如沸,海潮至此不得上,因有“海门第一关”之称,为横锁长江的“楚塞吴关”。小孤山主要建筑是始建于唐代的启秀寺,座落在半山腰,青瓦红墙,寺内祀奉着小姑娘娘像,民称“小姑庙”。小姑,乃民间传说中一位纯情美丽的少女。她与彭郎相爱,但终难成眷属,于是投江殉情,死后化作秀资超然的“小孤山”,又名“小姑山”。彭郎因悲于小姑之死,遂化成石矶,立于江边,即“彭浪矶”,亦名“彭郎矶”。山顶“梳妆亭”,传为小姑梳妆处。亭台甚雅,六角两层,且可凭窗眺云山沃野。亭后“长生树”,又称“梭罗树”,从石罅中生出,高壮葱茂。老者云:“此树酷似月亮里的神树。天上织女星用的那把梭子就是用这棵树剜的”。小姑庙历来香客众多,香火鼎盛。

小孤山,无处不景,无景不奇;庙宇亭台,层次分明。山旁有龙角石,临江陡峭;山中有龙耳洞,冬暖夏凉,深不可测;山顶有龙口,势若仰天长啸。还有一天门、龙眼石、琼崖滴翠、弥陀阁、先月楼、半边塔、海神龛、天妃殿、界潮祠、碧云梯、卧羊石、观涛石、御诗碑和庙藏文物以及众名士题咏的海门石刻等。这些诸多古迹胜景为神话般的小孤山笼上了一层扑朔迷离的光环。游小孤,如步仙境。明代谢缙有诗赞曰:“半空岩石架高台,过客登临此处来。佩玉尚闻仙子去,乘鸾疑见女郎回。澄江秋水明妆镜,绝顶云鬓绾髻堆。一望东南形胜阔,何须海上问蓬莱!”今日来“长江绝岛”小孤山的中外游客络绎不绝。

安庆小孤山概况导游词

各位旅客朋友们:

大家好!

坐落在安徽宿松县复兴镇境内长江中,与江西省彭泽县澎浪矶隔江相望。海拔百米,周围1里,被誉为长江绝岛,素有“江上蓬莱”之称。山为第四纪冰川时形成的一座石屿,当江而立。冬春枯水时,山北与沙洲相连;夏秋涨水时,则四面环水,孤矗江心。因山形同古代妇女的发髻,故又称髻山。相传日久,衍为“小姑”。好事者把对岸的澎浪矶说成“彭郎”,并由此生发出许多关于彭郎与小姑相爱的美丽传说。

小孤山虽小,但名胜古迹颇多。由山下拾级364阶,直上绝顶。沿途可揽“一天门”、“龙耳洞”、“弥陀阁”、“先月楼”、“梳妆亭”、“关圣殿”、“界潮祠”、“御诗牌”、“天妃殿”、“送子塔”、“卧羊石”、“拦江石”、“一滴泉”、“海眼”及“古生物化石群”诸胜。

小孤山风姿独具,自古吸引着达官显贵、名人雅士栖留游览。流传千古的有文赋1、诗词113首、联语47副、传记7则、杂记29章、石刻29处。“拔地一峰形自险,擎天独柱势自尊”、“滔滔逝水东流去,拳石崔嵬屹天柱”、“一任风涛撼四面,绝无倚傍峙中流”、“足以纳百川于足下,览万里于一瞬”、“一望东南形胜阔,何须海上问蓬莱”,以及明太祖“百万雄师驻小孤”等,都是对小孤山的千古绝唱,使人深感“气障百川偏号小,名侪五岳孰云孤”。

小孤山位居皖赣交界处,与江西彭泽的龙宫洞、湖口的石钟山、九江的庐山联成一片,组成风景名胜区,年接待游客25万人次。

安庆小孤山作文范文

在安徽宿松县和江西彭泽县烟波浩淼的长江上,孑然兀立着一座风姿秀逸的山,这就是小孤山。

小孤山虽属弹丸之地,名声却很大。山水诗鼻祖谢灵运,在《登江中孤屿》中,这样描述小孤山,“乱流趋孤屿,孤屿媚中川。云日相晖映,空水共澄鲜。”至于苏东坡的“大孤小孤江中央”,更是脍炙人口的名句。

同时,小孤山也被画家们青睐,唐代李思训的《长江绝岛图》,画的就是小孤山与鄱阳湖上的大孤山。

小孤山,有别于鄱阳湖中大孤山。它屹立在宿松城东南六十公里的长江中,秀峰独立,山高一百余米,最称著的为龙耳洞,洞内风光旖旎;自山下至山顶亭、塔、楼、阁错落有致、古树翠竹掩映,天水一色。

山旁有龙角石,临江陡峭;山中有龙耳洞,冬暖夏凉,深不可测;山顶有龙口,势若仰天长啸。还有一天门、龙眼石、琼崖滴翠、弥陀阁、先月楼、半边塔、海神龛、天妃殿、界潮祠、碧云梯、卧羊石、观涛石、御诗碑和庙藏文物以及众名士题咏的海门石刻等。这些诸多古迹胜景为的小孤山笼上了一层扑朔迷离的光环。世人也多赞誉小孤山为“海门石柱”、“长江绝岛”、“江上第一景”。

小孤山南岸与彭浪矶相对峙,江流湍激如沸,海潮至此不得上,因有“海门第一关”之称,为横锁长江的“楚塞吴关”。小孤山主要建筑是始建于唐代的启秀寺,座落在半山腰,青瓦红墙,寺内祀奉着小姑娘娘像,民称“小姑庙”。小姑庙历来香客众多,香火鼎盛。

关于小姑庙,民间有这样的故事,传说小姑与彭郎相爱,但终难成眷属,于是投江殉情,死后化作秀资超然的“小孤山”,又名“小姑山”。彭郎因悲于小姑之死,遂化成石矶,立于江边,即“彭浪矶”,亦名“彭郎矶”。

陆游说:“凡江中孤山,如金山、焦山、落星之类,皆名天下。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孤比”。当你泊船小孤山下,沿着石阶,一步步登上小孤山顶,登高纵目,看上下天光,大江澎湃,心中纵起一段豪情。

第7篇 安庆小孤山导游词

小孤山之称,区别于鄱阳湖中大孤山。它屹立在宿松城东南六十公里的长江中,秀峰独立,形成于第四纪冰川时期。“障百川于千里,纳群山于足下”。“海门石柱”、“长江绝独”、“江上第一景”均为世人对小孤山之赞誉。

此山高八十六米,围仅一里许,因形如古代妇女头上发髻,旧称髻山。舟在江中行,船身移动,山貌渐变。乡人云:“南望一枝笔,西看似悬钟,东看太师椅,北望啸天龙。”南宋爱国诗人陆游赞曰:“姿态万变,信造化之尤物也。”

小孤山南岸与彭浪矶相对峙,江流湍激如沸,海潮至此不得上,因有“海门第一关”之称,为横锁长江的“楚塞吴关”。小孤山主要建筑是始建于唐代的启秀寺,座落在半山腰,青瓦红墙,寺内祀奉着小姑娘娘像,民称“小姑庙”。小姑,乃民间传说中一位纯情美丽的少女。她与彭郎相爱,但终难成眷属,于是投江殉情,死后化作秀资超然的“小孤山”,又名“小姑山”。彭郎因悲于小姑之死,遂化成石矶,立于江边,即“彭浪矶”,亦名“彭郎矶”。山顶“梳妆亭”,传为小姑梳妆处。亭台甚雅,六角两层,且可凭窗眺云山沃野。亭后“长生树”,又称“梭罗树”,从石罅中生出,高壮葱茂。老者云:“此树酷似月亮里的神树。天上织女星用的那把梭子就是用这棵树剜的”。小姑庙历来香客众多,香火鼎盛。

小孤山,无处不景,无景不奇;庙宇亭台,层次分明。山旁有龙角石,临江陡峭;山中有龙耳洞,冬暖夏凉,深不可测;山顶有龙口,势若仰天长啸。还有一天门、龙眼石、琼崖滴翠、弥陀阁、先月楼、半边塔、海神龛、天妃殿、界潮祠、碧云梯、卧羊石、观涛石、御诗碑和庙藏文物以及众名士题咏的海门石刻等。这些诸多古迹胜景为神话般的小孤山笼上了一层扑朔迷离的光环。游小孤,如步仙境。明代谢缙有诗赞曰:“半空岩石架高台,过客登临此处来。佩玉尚闻仙子去,乘鸾疑见女郎回。澄江秋水明妆镜,绝顶云鬓绾髻堆。一望东南形胜阔,何须海上问蓬莱!”今日来“长江绝岛”小孤山的中外游客络绎不绝。

第8篇 孤山寨导游词范文

各位游客朋友们:

孤山寨位于十渡风景名胜区七渡村南,因三座孤立的山峰而得名。其中大孤山(爷爷)坐守山寨,小孤山(孙子)守于山门,孤山(儿子)守候在山寨得尽头。

孤山寨是十渡风景名胜区内最著名的一条大峡谷,深约10公里。步入峡谷,两侧山峰林立,怪石嶙峋,越向里走,山势越险峻,峡谷越窄,最窄处仅为5米;越向里走,植被越丰茂,景致越幽美。

孤山寨内步步皆景,四季如画。初春,山花烂漫,香飘万里;夏季,绿意欲滴,泉眼喷流,这里的最高气温不超过25摄氏度;秋风送爽,枫栌如火,柿闹枝头;冬季,瑞雪素裹,青松点翠。这里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有著名的“一线天”,流传千古的“劈山救母”的传说就发生在这里,还有“山门迎客”、“仙女浴潭”、“九龙抱石”、“五老峰”、“千古河床”、“洗心潭”、“石中石”、“银川冰谷”、“惜水潭”、“哥泉涌流”等景观。满眼尽是赏心悦目的异石奇景。

到孤山寨不仅能看到清泉叮咚,峡谷幽幽,奇峰嶙峋,万木丛生,而且还能听到“小孤山”、“一线天”、“观音庙”等活灵活现的民间故事。孤山寨每年接待游客数万人,游玩之后,游客无不对孤山寨的美景大加赞赏。走出孤山寨您可乘船顺水到碧波园度假村去寻求另一份惬意。

漫游孤山寨,可以尽赏“风于林中动,虫在石间鸣,山出叠翠色,甘泉润琴声”之美景。其中千古河床、小孤山、、一线天、石中石被称为孤山寨“四大”奇观。置身于此、您会沉寂在这如图如画的景色之中,陶醉在这如诗如歌的山泉中。

沿古河床北侧山路拾级而上,步行登高,经过坦克石,到达小孤山,再沿山腰羊肠小道上行几百米,可见一几乎直立的陡峭山坡,转过一条沟走到近前,猛抬头,只见巍然耸立的陡壁之中裂开一条巨缝,两壁岩石直立,如刀削斧砍,经仔细测量巨缝长达65米,高40余米,最窄处仅有60多厘米,一人通过两壁擦肩。此刻洞外烈日当头、炙热难耐,而钻进裂隙顿觉凉爽宜人,仔细观察两侧山岩奇异,岩石表面有轻微溶蚀,略有凹凸不平,在一些细小缝隙中也有类似石钟乳的沉淀形态。

因为雨水的渗入和溶蚀,在两壁岩石面上出现斑驳的沉积和侵蚀痕迹,如壁画,似崖刻,有的形如飞禽走兽,有的如树木花草,也有的似云霞如波涛,千姿百态美不胜收.因为裂隙很窄且深,内部光线较暗,抬头仰望只见一线蓝天,令人惊心动魄,人们挤在这深邃的地缝之中。连说话都不敢大声,生怕这裂缝稍有闭合,实在是太惊险了,身在缝中有点像压在大山下的感觉,不仅是刺激,而是另人生畏。这实在可称的上是一惊险奇。

第9篇 安庆小孤山景区导游词

小孤山之称,区别于鄱阳湖中大孤山。它屹立在宿松城东南六十公里的长江中,秀峰独立,形成于第四纪冰川时期。“障百川于千里,纳群山于足下”。“海门石柱”、“长江绝独”、“江上第一景”均为世人对小孤山之赞誉。

此山高八十六米,围仅一里许,因形如古代妇女头上发髻,旧称髻山。舟在江中行,船身移动,山貌渐变。乡人云:“南望一枝笔,西看似悬钟,东看太师椅,北望啸天龙。”南宋爱国诗人陆游赞曰:“姿态万变,信造化之尤物也。”

小孤山南岸与彭浪矶相对峙,江流湍激如沸,海潮至此不得上,因有“海门第一关”之称,为横锁长江的“楚塞吴关”。小孤山主要建筑是始建于唐代的启秀寺,座落在半山腰,青瓦红墙,寺内祀奉着小姑娘娘像,民称“小姑庙”。小姑,乃民间传说中一位纯情美丽的少女。她与彭郎相爱,但终难成眷属,于是投江殉情,死后化作秀资超然的“小孤山”,又名“小姑山”。彭郎因悲于小姑之死,遂化成石矶,立于江边,即“彭浪矶”,亦名“彭郎矶”。山顶“梳妆亭”,传为小姑梳妆处。亭台甚雅,六角两层,且可凭窗眺云山沃野。亭后“长生树”,又称“梭罗树”,从石罅中生出,高壮葱茂。老者云:“此树酷似月亮里的神树。天上织女星用的那把梭子就是用这棵树剜的”。小姑庙历来香客众多,香火鼎盛。

小孤山,无处不景,无景不奇;庙宇亭台,层次分明。山旁有龙角石,临江陡峭;山中有龙耳洞,冬暖夏凉,深不可测;山顶有龙口,势若仰天长啸。还有一天门、龙眼石、琼崖滴翠、弥陀阁、先月楼、半边塔、海神龛、天妃殿、界潮祠、碧云梯、卧羊石、观涛石、御诗碑和庙藏文物以及众名士题咏的海门石刻等。这些诸多古迹胜景为神话般的小孤山笼上了一层扑朔迷离的光环。游小孤,如步仙境。明代谢缙有诗赞曰:“半空岩石架高台,过客登临此处来。佩玉尚闻仙子去,乘鸾疑见女郎回。澄江秋水明妆镜,绝顶云鬓绾髻堆。一望东南形胜阔,何须海上问蓬莱!”今日来“长江绝岛”小孤山的中外游客络绎不绝。

第10篇 浙江杭州西湖孤山景区导游词

各位游客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孤山景区游览。那我们首先先来介绍一下孤山的概况:孤山山高38米,为西湖群山中海拔最低的山,也是西湖中最大的一个岛屿。它东连白堤,南临外西湖,西接西冷桥,北濒里西湖。因为孤山在西湖碧波环绕中,风景优美,因此白居易曾有词有云:“蓬莱阁在水中央”。孤山是白垩纪地质年代火山喷发的流纹岩而成,为栖霞岭的余脉,占地300亩左右。孤山景区中景色美伦美奂,人文景观众多,因此我们可以概括一句话来形容孤山:风景绝佳处,人文汇萃地。

首先我们先看到的是被誉为“西湖十景”之一的曲院风荷。曲院风荷在南宋时被称为“麯院荷风”。因此地广种荷花,花香醉人,为西湖赏荷最佳之处,故名。后来康熙皇帝游湖时,把它改成“曲院风荷”,书“曲院风荷”四字,因此得名。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无底座的塑像是中国著名画家,原中国美院华东分院院长黄宾鸿先生。为什么他的塑像是没有底座,没有那种居高临下,非常雄伟的气势呢?那是黄老先生他觉得自己是来自于民间的画家,他与平民亲密无间,活于人民百姓中,因此他的塑像是没有底座的,与我们平民老百姓平起平坐的。

这座亭子叫作“慕才亭”,这座亭是南朝齐国钱塘人苏小小墓。苏小小是当时非常有名的歌妓,为当时一位叫鲍仁的人为苏小小所建。赞美苏小小身虽在风月烟花之地,但是洁身自好,品格高尚,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亭上有楹联一付:湖山此地曾埋玉,风月其人可铸金。为我国文学巨匠茅盾先生所题。茅盾是浙江桐乡乌镇人,著有《子夜》,《林家铺子》。

我们眼前的这座桥叫作西泠桥,西泠桥与长桥、断桥并称为西湖三大情人桥。冷字是清凉的意思。古时此桥未建之时,人们都要在此地坐船到孤山去游赏,是那个时候的一个渡口。

这是我们著名的中国民主革命,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秋瑾的墓。叫作秋瑾墓。秋瑾(1875-1907)为浙江绍兴人,别号镜湖(鉴湖)女侠,别号竞雄。墓高2.1米,汉白玉塑像高2.7米墓有孙中山的题字“巾帼英雄”。帼是女中豪杰的意思。墓后面有秋瑾胡芝瑛为她所写的纪念文章。这位女英雄死后,遗体先是草葬于绍兴卧龙山,后来移到严家潭,后来又移到西泠桥北部,既香格里拉对面,后来又移到湖南的老家。现在我们大家看到的是1981年第10次变迁埋葬。总之是几经波折,英雄终得以安息。秋瑾曾有遗愿“愿与岳飞为邻”,因此后人就遂她心愿就将她遗骨葬于此。

这座楼叫作俞楼,是清末著名朴学大师俞樾的住宅。俞越号曲园,浙江德清人,著书众多,著名学者吴昌硕、章太炎都是他的徒弟。俞樾曾给灵隐的冷泉亭中的董其昌“泉自几时冷起?峰从何处飞来?”作答联“峰从有时冷起,峰从无处飞来。”其妻曾作答联:泉自冷时冷起,峰从飞处飞来。其女曾作答:泉从禹时冷起,峰从项处飞来。俞樾一家三口都非常地有文采,都非常地意思。

俞楼旁边有一口泉,叫作六一泉。苏东坡来杭州作通判的时候,由欧阳修介绍认识了西湖高僧惠勤,成为好朋友,为莫逆之交。苏东坡离开杭州后几年,又来到杭州任知州,此时欧阳修和惠勤皆已死去,东坡为纪念这段友谊,在此名此泉为“六一泉”。六一是欧阳修晚年的自号。欧阳修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金石书画一千卷,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人一个”。“六一”因此而来。

六一泉旁边的这个塑像是潘天寿的像,他是美院院长,著名的画家。擅长写意花鸟画。此像是为了纪念潘天寿诞辰100周年所建。

大家现在看到的是著名的西泠印社。他和文澜阁同为孤山景区内2处国家级文保单位。是2001年由省级文保单位上升到国家级文保单位的。西泠印社是一个民间学术团体,筹建于1904年,正式成立于1913年,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学”为宗旨。那由于西泠依孤山而建,本身就是一个风景名胜之地。形成了印学与庭园艺术相结合的古雅、清幽的环境。内有三大建筑:柏堂、竹阁、四照阁。柏堂二字为清末俞樾所题。现在的四照阁是22年新建的,原址现建有华严经塔。说起华严经塔呢,它是一座密檐式塔,八面11级,用白石彻造。上面刻有华严经,下面饰有十八应真像。西泠印社中有汉三老石室,里面陈列了三老碑记有一些讳字忌日,是研究碑刻和隶书的重要材料,并且年代久远,至今有1900年的历史,被誉为“华东第一石”。西泠印社内有一个洞,叫作小龙泓洞,是为了纪念浙派篆刻鼻祖丁敬,以他的号“龙泓”作洞名的。他是西泠八家之首。小龙泓前有皖派篆刻艺术创始人邓石如像。小龙泓洞前有泉“闲泉”。社内另有观乐楼,现在辟为吴昌硕纪念馆。西泠社员众多,影响广大。除了弘一法师这样的名人是社员外,还有一些日本,新年加坡等国际友人是社员。足见西泠印社社员发展之广,影响力之大现西泠印社共有五任社长,第一任是吴昌硕,第二任是马横,第三任是张宗祥,第四任是沙孟海,第五任是赵朴初。

鲁迅祖居导游词 ·宁波市导游词 ·杭州市导游词 ·大慈岩导游词 ·岳庙导游词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文澜阁,它是全国重点文保单位之一。建筑仿宁波天一阁而建,是重檐歇山顶式的建筑。初建于1782年,重建于1882年。它是浙江博物馆的一部分是清乾隆年间为珍藏四库全书(经史子集)而建的七大藏书阁之一,著名的《四库全书》便珍藏在其中的“青白山居”中。文澜阁是由雍正年间的圣因寺的玉兰堂旧址所建。“澜”之三点水取“以水克火”之含义。请大家抬头看,文澜阁的题字的汉字和满文,是清光绪皇帝所题。

现在我们面对的就是著名的杭州楼外楼餐馆。楼外楼餐馆素有“佳肴与美景共餐”之誉,是杭帮菜的代表菜馆之一。它是由洪端堂创办于清光绪28年(1848年)是来自于南宋诗人林升《题临安邸》中的诗词:“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吹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现在重建的楼外楼是按照1973年间周总理说的“要照顾整个西湖风景和孤山的环境,房子不要修得太高太洋,要有民族特色”的意思设计的。楼外楼著名的菜色有“西湖醋鱼”、“龙井虾仁”、“宋嫂鱼羹”,但凡来过此餐馆的人一定要在此品尝这几道由以“西湖醋鱼”为首的名菜。而周总理本人则曾有9次来楼外楼用餐。

请大家来看中山公园,它是为了纪念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而名。中山公园在南宋时就存在了,当时叫作“西太乙行宫”,清康熙时成为了皇帝行宫。到了雍正年间改名为“圣因寺”,1927年时为了纪念伟大的孙中山先生,改名为中山公园。在清雍正年间时“圣因寺”与当时的昭庆寺、净慈寺、灵隐寺并称为西湖四大丛林。中山公园门口有两座汉白玉大狮子,是杭州目前最古老的汉白玉作品。公园是规则式园林与自然式园林的结合体,完美的结合体。表现了杭州能工巧匠的创作。孤山里面有一副题字“西湖天下景”乃康有为题。亭上有诗“山山水水处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在孤山景区里面还有两座亭子是30年代东南亚华侨捐献浙江灾区款中多余的钱款所建,为了是纪念东南亚华侨。

接下来大家看到的是浙江博物馆。浙江博物馆是1927年初建的,当时名为“西湖博物馆”,现在是90扩建的,拥有7500平方米的面积,为浙江最大的人文博物馆。馆名是中国著名书法家沙孟海先生所书。它的主要作用就是展示浙江历史文化的经典窗口。这个博物馆建筑结构为:大屋单体曲线联廊式的,形成了一种园中有馆,馆中有园的格局。在博物馆的门口三根立柱,是良渚文化的代表建筑,叫作玉琮。而围墙上的双凤朝阳是河姆渡文化的图腾的图案。非常地具有浙江历史文化特色。

在浙江博物馆的东面是浙江西湖美术馆。馆门口有韦天瑜作品《蔡元培与林风眠》。蔡元培先生是“学界泰斗,人世楷模”,是较早提出“美育”思想的学者,而美术教育家林风眠先生则是今天中国美院的前身——国立艺术院的创立者和首任院长。

在浙江西湖美术馆对面,南面的是西泠书画院,院名为沙孟海所题。画院是在原哈同花园的旧址所修建,现是西泠书画院研究印学金色篆刻的地方。

大家好,我们所来到的就的是西湖十景之一的“平湖秋月”。平湖秋月东临锦带桥,西临西泠书画院。平湖秋月在唐朝的时候是叫个望湖亭,明代叫作龙王祠,清康熙年间改为御书楼,并在楼前水面铺筑平台,构围栏,构水轩,形成三面临水的景观,几乎与湖面持平,并立碑题字“平湖秋月”。平湖秋月,故名思义是一个非常好的赏月之地,它与杭州的“三潭印月”,凤凰山睥的“月岩”并称为杭州三大赏月之地。

孤山中的这座塑像,我相信不用我介绍,应该好多游客都认得出来,他就是我国著名的文学泰斗,革命家思想家鲁迅先生。鲁迅(1881-19

3

6),浙江绍兴人。1909年曾在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堂任教,孤山曾是他带领学生采集植物标本的地方。

大家看到的在鲁迅先生的后面的这座建筑,叫作林社。即林启纪念馆筹备处。林启(1839-1900)福建人,在杭州任知府期间,创办了三所新式学堂,分别是求是书院,为浙江大学的前;养正书塾,是杭高中和杭四中的前身;蚕学馆,即后来的蚕桑学校。林启生前非常敬仰隐居孤山的北宋诗人林和靖,曾在孤山补植梅树百株。杭州人为了纪念他,将他埋葬在孤山,并于50年代初在放鹤亭边建林社。

我们现在经过的这个廊桥边上有2只白鹤的塑像,相信大家已经猜到我们接下来来到的景点就是放鹤亭了。放鹤亭是元代陈子安在北宋诗人林和靖隐居地“巢居阁”旧址所建的纪念性建筑,现亭为1915年所重建。林和靖长期隐居孤山,终生不娶,平生喜爱作诗作画,喜欢种梅养鹤,人称“梅妻鹤子”。相传他死后,他养的白鹤也在此地悲鸣而死。每到梅花盛开的季节,我们总能在这里感受到“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美好意境。亭内有清康熙皇帝临摹明代董其昌书鲍明远的作品《舞鹤赋》,亭前柱子上有林则徐撰林散之手书的“世无遗草真能隐,山无名花转不孤”楹联。放鹤亭中陈列有乾隆碑刻,是目前杭州保留较完整的乾隆手迹,亦是西湖风景区最大的碑刻。此碑还是世界级的文化遗产。在放鹤亭后面还有林和靖处士的墓。

我们继续向西走。这座六角石亭叫作“云亭”,为西泠印社第一任社长吴昌硕所题。亭后面叫作玛瑙坡,相传宋人常在此采石刻章,壁上记得有吴昌硕“玛瑙坡”书法石刻。

离开云亭之后我们可以看到又有一个亭子,这个亭子叫作中山纪念亭,后面的树木叫作中山纪念林。是1927年纪念孙中山先生而建造的。树林四季常绿,和山上的梅花、杜鹃花构成孤山后坡的主要绿色园林景观。孤山后坡的梅花,每到盛开时,是一美丽奇景。孤山访梅,超山赏梅,灵峰探梅是旧时杭州的三大赏梅胜地。

空谷传声,是在中山纪念亭前这里。此为一虚景,在此向北山上大喊一声,可以听到延时的回响,虽具韵味。我们早上如果在这儿晨练的话,就可以在这里练练声,唱唱歌,抒发一下情感。

在孤山的半山腰,有根据电影《鸡毛信》中的人物海娃所塑的像,海娃放羊。使后山绿地平添一份生趣,此地也是青少年儿童非常喜欢嬉戏的地方。

在海娃放羊的旁边,有一个树丛,这儿虽然不起眼,但是也有一个景点。这就是苏曼殊的墓。他是第一个将法国作家的作品《悲惨世界》翻成译中文带给我们广大的中国读者的。后来他在惠州长寿寺出家为僧。

大家现在看到的一条石径和一个牌坊,源泉于西泠印社古道,沟通了西泠印社南北浏览的路线,点出了西泠印社“人以印集,社以地名”的特点。

在孤山公园的入口处,有一个中国印学博物馆。是国内唯一收藏、研究、展示为一体的国家级园林式印学博物馆。大家看,馆的这个印章,大家说大不大?它高4.2米,有“天下第一印”之美誉,通体用汉白玉所雕造,它也是印学博物馆的馆标。

各位游客们,孤山景区到此就算是游览完毕了。我相信还有好多的游客仍有意尤未尽的感觉。希望大家回味孤山的美丽景色的同时,下次还能有机会再来杭州游玩,再来观赏孤山。那么谢谢大家的合作,使我们这次的游览活动非常顺利地结束。再次谢谢大家!

第11篇 孤山寨导游词

孤山寨位于十渡风景名胜区七渡村南,因三座孤立的山峰而得名。其中大孤山(爷爷)坐守山寨,小孤山(孙子)守于山门,孤山(儿子)守候在山寨得尽头。

孤山寨是十渡风景名胜区内最著名的一条大峡谷,深约10公里。步入峡谷,两侧山峰林立,怪石嶙峋,越向里走,山势越险峻,峡谷越窄,最窄处仅为5米;越向里走,植被越丰茂,景致越幽美。

孤山寨内步步皆景,四季如画。初春,山花烂漫,香飘万里;夏季,绿意欲滴,泉眼喷流,这里的最高气温不超过25摄氏度;秋风送爽,枫栌如火,柿闹枝头;冬季,瑞雪素裹,青松点翠。这里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有著名的“一线天”,流传千古的“劈山救母”的传说就发生在这里,还有“山门迎客”、“仙女浴潭”、“九龙抱石”、“五老峰”、“千古河床”、“洗心潭”、“石中石”、“银川冰谷”、“惜水潭”、“哥泉涌流”等景观。满眼尽是赏心悦目的异石奇景。

到孤山寨不仅能看到清泉叮咚,峡谷幽幽,奇峰嶙峋,万木丛生,而且还能听到“小孤山”、“一线天”、“观音庙”等活灵活现的民间故事。孤山寨每年接待游客数万人,游玩之后,游客无不对孤山寨的美景大加赞赏。走出孤山寨您可乘船顺水到碧波园度假村去寻求另一份惬意。漫游孤山寨,可以尽赏“风于林中动,虫在石间鸣,山出叠翠色,甘泉润琴声”之美景。其中千古河床、小孤山、、一线天、石中石被称为孤山寨“四大”奇观。置身于此、您会沉寂在这如图如画的景色之中,陶醉在这如诗如歌的山泉中。

沿古河床北侧山路拾级而上,步行登高,到达小孤山,再沿山腰羊肠小道上行几百米,可见一几乎直立的陡峭山坡,转过一条沟走到近前,猛抬头,只见巍然耸立的陡壁之中裂开一条巨缝,两壁岩石直立,如刀削斧砍,经仔细测量巨缝长达65米,高40余米,最窄处仅有60多厘米,一人通过两壁擦肩。此刻洞外烈日当头、炙热难耐,而钻进裂隙顿觉凉爽宜人,仔细观察两侧山岩奇异,岩石表面有轻微溶蚀,略有凹凸不平,在一些细小缝隙中也有类似石钟乳的沉淀形态。因为雨水的渗入和溶蚀,在两壁岩石面上出现斑驳的沉积和侵蚀痕迹,如壁画,似崖刻,有的形如飞禽走兽,有的如树木花草,也有的似云霞如波涛,千姿百态美不胜收.因为裂隙很窄且深,内部光线较暗,抬头仰望只见一线蓝天,令人惊心动魄,人们挤在这深邃的地缝之中。连说话都不敢大声,生怕这裂缝稍有闭合,实在是太惊险了,身在缝中有点像压在大山下的感觉,不仅是刺激,而是另人生畏。这实在可称的上是一惊险奇。

第12篇 安徽安庆小孤山景区导游词

小孤山之称,区别于鄱阳湖中大孤山。它屹立在宿松城东南六十公里的长江中,秀峰独立,形成于第四纪冰川时期。“障百川于千里,纳群山于足下”。“海门石柱”、“长江绝独”、“江上第一景”均为世人对小孤山之赞誉。

此山高八十六米,围仅一里许,因形如古代妇女头上发髻,旧称髻山。舟在江中行,船身移动,山貌渐变。乡人云:“南望一枝笔,西看似悬钟,东看太师椅,北望啸天龙。”南宋爱国诗人陆游赞曰:“姿态万变,信造化之尤物也。”

小孤山南岸与彭浪矶相对峙,江流湍激如沸,海潮至此不得上,因有“海门第一关”之称,为横锁长江的“楚塞吴关”。小孤山主要建筑是始建于唐代的启秀寺,座落在半山腰,青瓦红墙,寺内祀奉着小姑娘娘像,民称“小姑庙”。小姑,乃民间传说中一位纯情美丽的少女。她与彭郎相爱,但终难成眷属,于是投江殉情,死后化作秀资超然的“小孤山”,又名“小姑山”。彭郎因悲于小姑之死,遂化成石矶,立于江边,即“彭浪矶”,亦名“彭郎矶”。山顶“梳妆亭”,传为小姑梳妆处。亭台甚雅,六角两层,且可凭窗眺云山沃野。亭后“长生树”,又称“梭罗树”,从石罅中生出,高壮葱茂。老者云:“此树酷似月亮里的神树。天上织女星用的那把梭子就是用这棵树剜的”。小姑庙历来香客众多,香火鼎盛。

小孤山,无处不景,无景不奇;庙宇亭台,层次分明。山旁有龙角石,临江陡峭;山中有龙耳洞,冬暖夏凉,深不可测;山顶有龙口,势若仰天长啸。还有一天门、龙眼石、琼崖滴翠、弥陀阁、先月楼、半边塔、海神龛、天妃殿、界潮祠、碧云梯、卧羊石、观涛石、御诗碑和庙藏文物以及众名士题咏的海门石刻等。这些诸多古迹胜景为神话般的小孤山笼上了一层扑朔迷离的光环。游小孤,如步仙境。明代谢缙有诗赞曰:“半空岩石架高台,过客登临此处来。佩玉尚闻仙子去,乘鸾疑见女郎回。澄江秋水明妆镜,绝顶云鬓绾髻堆。一望东南形胜阔,何须海上问蓬莱!”今日来“长江绝岛”小孤山的中外游客络绎不绝。

第13篇 辽宁大孤山风景区导游词

各位团友,吼山省级风景名胜区位于绍兴城东12公里处的皋埠镇,是绍兴的一个著名的石文化园林景观,它由吼山核心景区和宋六陵景区组成。

吼山门口萧墙上的壁画,是古越文明的图腾,是古越石文化发源地的写照和缩影,看那粗犷、朴实的线条,让我们感受到久远的古越民族的生生息息。展示在我们面前的“吼山胜境”四个字,是中国书协主席沈鹏先生题写的。我们的“吼山胜境游”就从这里开始。整个游程需要120分钟,现在请大家随我入园。

这上面的亭子叫试剑亭,边上有一块试剑石。春秋时期,当时最为著名的铸剑人欧冶子,就在离此处不远的日铸岭为越王勾践铸成“湛卢、纯钧、胜邪、鱼肠、巨阙”五把宝剑。据传有一天,越王勾践来这里选犬准备去猎南山白鹿,进献给吴王夫差。欧冶子知道这个消息后,把铸好的五把宝剑中最后一把送了过来,此剑能“风吹断发、削石如泥”。勾践是一个击剑行家,看到宝剑心中大喜,随手舞了起来,为了一试宝剑的锋芒,竟举剑劈向巨石,只听“嚯”的一声,巨石裂为两半,勾践不禁大喊一声“巨阙”,于是此宝剑就得名为“巨阙”。这试剑石成了吼山门口的一大胜迹。

这里是“越宫神犬”景观。现在有一个问题,请大家猜猜看,这座山为什么叫吼山?七条狗以北斗七星星座之象,围着一条大神犬,其状似在大声吼叫。“越宫”是越国王城的称为,明朝时,江苏导游词,大文学家袁宏道来吼山时,就把这里疑为越王城。吼山的来历,主要有三种说法:一是整座山势似一条卧狗,故名狗山,日久转音便成“吼山”;第二种说法与位置有关,因为此山是会稽山脉中最北的一座小山,它的南面是会稽群山,干岩竞秀,连绵不断;而它的北面则是水乡田园,一望无际,一直延伸到钱塘江边,这样看起来,诸山皆朝向此山。“吼”、“嚯”近音,为互致问候的意思。还有一种说法与佛教有关,狮子在佛教中有无畏狮子吼的说法,而边上的曹山有青狮白象同处一山,青狮状如大吼,所以此山称为吼山。不管吼山之名出于何种说法,但主要的出典来源于越王勾践曾在此养狗,从而得名。因此我们可以遥想当年满山遍野皆是警觉的猎鹿之狗。而此地的许多山石,又确实显露出形态各异的狗的形象。这里有几条狗?请大家找一找,对!这里有五条并排的狗,我们称它为“五犬迎宾”,它们热情地欢迎各位的光临。吼山的石狗数不清。到目前为此,还没有全部寻找和统计出来,希望大家细心找一找。您在这座山中能找出多少狗?如果您找到我们没有发现过的狗,您将会得到一份精美的礼品。当年越王勾践在此养狗猎鹿,而石匠来此山采石后,又留下许多石狗,整座山势又似一条卧狗。这样吼山就成了一大奇迹,一大谜。

这里就叫曹山,山不高却名声显赫,因为这里曾经是历代众多名人仰慕的地方。陆游、徐文长、袁宏道、郑板桥、李慈铭、蔡元培、鲁迅等都来过这里。明代文人陶望龄在这山上曾筑有石篑山房,在此居住读书。还有被称为小品文鼻祖的明代文学家张岱在这里著书立说。曹山有“江南小桂林”之称,又是难得的风水宝地,青狮白象同落一山,狮肖其首,象状其鼻。我们在此位置上,便可看到青狮与白象。这水池,我们当地人称为水石宕,是千年采石而形成,如果把池水抽干,我们能看到像龙游石窟一样的奇迹。在古代,吼山寺庵鼎盛时期,张岱的外公陶允嘉把这水石宕改名为“放生池”,善男信女将活鱼虾投放入池,可谓成千上万。由于池水深几十米,所以池中的鱼越来越大。张岱在他的著作中就描述过当时的情景。他说:他小时候跟母亲到吼山做佛事,用竹箩装了四只西瓜,浸入池内,一会儿一条大鱼冲出水面,顶翻三只小船,一口气吞没了四只西瓜。放生池内备有乌篷船,坐船走水路可以直达桃园景区和云石景区。在船上悠游,另有一番情趣,能把多幅古代名家题刻看得更清晰,产生游目骋怀的感觉;还能领略我们这里“江南武陵源”粗犷、凝重的独特风采。坐船的客人请下船,其余的客人跟我走,我们在桃园景区会合。

这里是桃园景区。吼山的桃园是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开创的,并引种桃中珍品蟠桃,至今已有70多年的历史。整个桃园,面积20多公顷,有桃树品种30余个,主要有花桃、一点红、大红桃、夏白桃和蟠桃等。欢迎各位客人春季前来观赏漫山绯红的桃花,夏季即可品尝桃子的美味。

上面两块奇特的石头,一块叫云石,一块叫棋盘石,这两块石头历来是吼山的主石景。清朝《康熙会稽县志》里记载的吼山八大景,首景就是“犬亭云石”。云石上粗下细,上顶飘逸的巨石一块,似云朵从天外飞来,故称云石。云石又名火炬石,永不熄灭的火炬象征当年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坚忍不拔的精神,它激励着越乡人民生生不息和无往而不胜的气概。棋盘石崔嵬离奇,相传有两位仙人乘黄鹤经此,被景色所迷,在石上对弈,且石形又酷似棋盘,所以棋盘石之名沿袭至今。

明代文坛公安派首领袁宏道,来此看望隐居读书的友人陶望龄,看了这里的石景,写了《吼山观石壁》一首诗,对两块奇石的来历和险峻作了这样的描绘:“知不是天造,良工匠意成。千年云气老,七日浑沌生。精祟虚无出,猿猱叹息行。道旁应借问,恐是越王城。”清代诗人平度也写有《吼山云石》一首:“狮子林开峭壁前,吼来惊倒野狐禅。盘陀削就凝双碧,仿佛飞云落九天。”既写到对云石形态的赞美,又描述了这里曾经有过寺庙。这一口井称为“云泉”,泉虽小,但它终年保持水位不变,水味甘甜,据说喝了云泉水,能让读书人聪颖进取。当年鲁迅先生小时候在皋埠镇的小皋埠村亲戚家里住过半年,因此常来吼山,都说他非常喜欢喝这里的泉水。这棋盘石下的大棋盘也是江南绝无仅有,国内罕见,每枚棋子有44公斤重。你们不妨试一下。这云石底部的空地,原有一座小庵,称为“万寂庵”。

现在我们到了尽览亭,在这里我们可以尽情观赏整个会稽山脉的雄姿和江南水乡的秀丽风光,真可谓稽山鉴水,尽收眼底。

anquye整理

共2页: 上一页12绍兴的地势是从西南向东北倾斜的,我们看南面连绵不断的山峰就是浙东的会稽山,温润的气候,葱茏的草木,一年四季给人以青翠、淡雅的感觉。绍兴的历史,可以说先是大禹治水到绍兴,“会诸侯、计有功”,使绍兴有了第一个地名——会稽。后来出了个越王勾践,吴越相争,越国败给吴国,但越王明大义,采纳了范蠡大夫的建议,为保越民的安全,从长计议,忍辱求和,从这会稽山中走出到吴国作人质三年,历尽干辛万苦。回越国以后,又采用范蠡建设新都的高见,越国都城一改过去状态,从原会稽山的深处而进入平原,成了现在的绍兴城。各位团友,请往下看,这是一条通往宋六陵景区的水道,古代称御河。在这南面的山中有南宋七位帝王的陵墓群——攒宫。攒,就是临时的意思。当时南宋的都城叫临安,也有临时的意思,意在收复中原后重回河南。但最终南宋复国无望,攒宫由此也化为青冢。所以在历代陵墓史上,南宋陵墓一直是一个空白。但南宋六陵作为江南最大的皇陵,它的旅游开发价值,还是相当高的。

我们现在拾级而上,大约要登150个阶梯,去吼山寿宁禅寺。大家可要一气呵成,方见心诚则灵。

寿宁禅寺是南宋爱国大诗人陆游的二祖父陆傅于1123年所建,取名东山禅寺。当年陆游在佛祖前许愿:“一统中原,佛装金身”,遂改名寿宁禅寺,意为国家长治久安。寿宁禅寺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可惜在1941年,寿宁禅寺被日寇所毁,现寺为1996年重建。

由于陆游祖上的住处和坟墓全在吼山,所以陆游也经常从绍兴鉴湖到吼山来祭祖和小住,后来,老年退隐吼山。

说起重修寿宁禅寺,有许多神秘的现象,也许是偶然的巧合:1996年移建时,当佛教界著名人士一锤定音,选中寺址,开始奠基,刚刚是下着中雨的天气,霎时天空晴朗,并射出道道金光,直照基碑。还有,在寺院的开光吉日,万里无云、风和日丽,空气清新畅快,上山朝圣的香客近两万人次,而吉日的前后两天都是阴雨天气。这种现象,真使当地乡民舆论哗然。更令人称奇的是,每当吼山山体以外呈现蓝天白云时,整座吼山、特别是在寿宁禅寺附近,却经常有云气升腾之象,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接下去,我们去游览剩水荡和烟萝洞景观。在途中,我们还可以看到“神仙浴池”和“神犬护山”等景观。

这里就是剩水荡。“剩水”两字出自张岱的诗句“谁云鬼刻神镂,竟是残山剩水”而得名,这里虽然是采石后的残山剩水,却如同是鬼刻神镂。看水中独立石笋,中流砥柱,刀劈斧砍一般的崖壁,所以,这里有“小东湖”之称。再看崖壁上的瀑帘,简直是把人带入了“秀水绕奇石,瀑前伴碧潭,青山花果茂,洞府幽又幻”的人间仙境。

这里是烟萝洞,这个洞是明朝吏部尚书陶大临之子陶允宜命名的。陶允宜是绍兴陶堰人,进士出身,官至兵部员外郎。你们看,烟萝洞由陡壁环抱而成,面积有7000多平方米,洞内小气候独特,冬暖夏凉,是休闲避暑的好去处,属吼山的胜景之一。难怪当年陶允宜在这里静心读书,专心写作《镜心堂稿》16部,是有他的道理的。这里还有越王勾践雕像,一洞天、龙涎水,也有茶室,大家可以游憩、喝茶、聊天。

古人说“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是人生大乐趣。而吼山的一年四季都值得游,值得乐,它会使你的人生得到充实。欢迎各位再次光临吼山。

第14篇 大孤山风光胜景区导游词

大孤山风景名胜区导游词范文

各位团友,吼山省级风景名胜区位于绍兴城东12公里处的皋埠镇,是绍兴的一个著名的石文化园林景观,它由吼山核心景区和宋六陵景区组成。

吼山门口萧墙上的壁画,是古越文明的图腾,是古越石文化发源地的写照和缩影,看那粗犷、朴实的线条,让我们感受到久远的古越民族的生生息息。展示在我们面前的“吼山胜境”四个字,是中国书协主席沈鹏先生题写的。我们的“吼山胜境游”就从这里开始。整个游程需要120分钟,现在请大家随我入园。

这上面的亭子叫试剑亭,边上有一块试剑石。春秋时期,当时最为著名的铸剑人欧冶子,就在离此处不远的日铸岭为越王勾践铸成“湛卢、纯钧、胜邪、鱼肠、巨阙”五把宝剑。据传有一天,越王勾践来这里选犬准备去猎南山白鹿,进献给吴王夫差。欧冶子知道这个消息后,把铸好的五把宝剑中最后一把送了过来,此剑能“风吹断发、削石如泥”。勾践是一个击剑行家,看到宝剑心中大喜,随手舞了起来,为了一试宝剑的锋芒,竟举剑劈向巨石,只听“嚯”的一声,巨石裂为两半,勾践不禁大喊一声“巨阙”,于是此宝剑就得名为“巨阙”。这试剑石成了吼山门口的一大胜迹。

这里是“越宫神犬”景观。现在有一个问题,请大家猜猜看,这座山为什么叫吼山?七条狗以北斗七星星座之象,围着一条大神犬,其状似在大声吼叫。“越宫”是越国王城的称为,明朝时,大文学家袁宏道来吼山时,就把这里疑为越王城。吼山的来历,主要有三种说法:一是整座山势似一条卧狗,故名狗山,日久转音便成“吼山”;第二种说法与位置有关,因为此山是会稽山脉中最北的一座小山,它的南面是会稽群山,干岩竞秀,连绵不断;而它的北面则是水乡田园,一望无际,一直延伸到钱塘江边,这样看起来,诸山皆朝向此山。“吼”、“嚯”近音,为互致问候的意思。

还有一种说法与佛教有关,狮子在佛教中有无畏狮子吼的说法,而边上的曹山有青狮白象同处一山,青狮状如大吼,所以此山称为吼山。不管吼山之名出于何种说法,但主要的出典来源于越王勾践曾在此养狗,从而得名。因此我们可以遥想当年满山遍野皆是警觉的猎鹿之狗。而此地的许多山石,又确实显露出形态各异的狗的形象。这里有几条狗?请大家找一找,对!这里有五条并排的狗,我们称它为“五犬迎宾”,它们热情地欢迎各位的光临。吼山的石狗数不清。到目前为此,还没有全部寻找和统计出来,希望大家细心找一找。您在这座山中能找出多少狗?如果您找到我们没有发现过的狗,您将会得到一份精美的礼品。当年越王勾践在此养狗猎鹿,而石匠来此山采石后,又留下许多石狗,整座山势又似一条卧狗。这样吼山就成了一大奇迹,一大谜。

这里就叫曹山,山不高却名声显赫,因为这里曾经是历代众多名人仰慕的地方。陆游、徐文长、袁宏道、郑板桥、李慈铭、蔡元培、鲁迅等都来过这里。明代文人陶望龄在这山上曾筑有石篑山房,在此居住读书。还有被称为小品文鼻祖的明代文学家张岱在这里著书立说。曹山有“江南小桂林”之称,又是难得的风水宝地,青狮白象同落一山,狮肖其首,象状其鼻。我们在此位置上,便可看到青狮与白象。这水池,我们当地人称为水石宕,是千年采石而形成,如果把池水抽干,我们能看到像龙游石窟一样的奇迹。

在古代,吼山寺庵鼎盛时期,张岱的外公陶允嘉把这水石宕改名为“放生池”,善男信女将活鱼虾投放入池,可谓成千上万。由于池水深几十米,所以池中的鱼越来越大。张岱在他的著作中就描述过当时的情景。他说:他小时候跟母亲到吼山做佛事,用竹箩装了四只西瓜,浸入池内,一会儿一条大鱼冲出水面,顶翻三只小船,一口气吞没了四只西瓜。放生池内备有乌篷船,坐船走水路可以直达桃园景区和云石景区。在船上悠游,另有一番情趣,能把多幅古代名家题刻看得更清晰,产生游目骋怀的感觉;还能领略我们这里“江南武陵源”粗犷、凝重的独特风采。坐船的客人请下船,其余的客人跟我走,我们在桃园景区会合。

这里是桃园景区。吼山的桃园是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开创的,并引种桃中珍品蟠桃,至今已有70多年的历史。整个桃园,面积20多公顷,有桃树品种30余个,主要有花桃、一点红、大红桃、夏白桃和蟠桃等。欢迎各位客人春季前来观赏漫山绯红的桃花,夏季即可品尝桃子的美味。

上面两块奇特的石头,一块叫云石,一块叫棋盘石,这两块石头历来是吼山的主石景。清朝《康熙会稽县志》里记载的吼山八大景,首景就是“犬亭云石”。云石上粗下细,上顶飘逸的巨石一块,似云朵从天外飞来,故称云石。云石又名火炬石,永不熄灭的火炬象征当年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坚忍不拔的精神,它激励着越乡人民生生不息和无往而不胜的气概。棋盘石崔嵬离奇,相传有两位仙人乘黄鹤经此,被景色所迷,在石上对弈,且石形又酷似棋盘,所以棋盘石之名沿袭至今。

明代文坛公安派首领袁宏道,来此看望隐居读书的友人陶望龄,看了这里的石景,写了《吼山观石壁》一首诗,对两块奇石的来历和险峻作了这样的描绘:“知不是天造,良工匠意成。千年云气老,七日浑沌生。精祟虚无出,猿猱叹息行。道旁应借问,恐是越王城。”清代诗人平度也写有《吼山云石》一首:“狮子林开峭壁前,吼来惊倒野狐禅。盘陀削就凝双碧,仿佛飞云落九天。”既写到对云石形态的赞美,又描述了这里曾经有过寺庙。这一口井称为“云泉”,泉虽小,但它终年保持水位不变,水味甘甜,据说喝了云泉水,能让读书人聪颖进取。当年鲁迅先生小时候在皋埠镇的小皋埠村亲戚家里住过半年,因此常来吼山,都说他非常喜欢喝这里的泉水。这棋盘石下的大棋盘也是江南绝无仅有,国内罕见,每枚棋子有44公斤重。你们不妨试一下。这云石底部的空地,原有一座小庵,称为“万寂庵”。

现在我们到了尽览亭,在这里我们可以尽情观赏整个会稽山脉的雄姿和江南水乡的秀丽风光,真可谓稽山鉴水,尽收眼底。

绍兴的地势是从西南向东北倾斜的,我们看南面连绵不断的山峰就是浙东的会稽山,温润的气候,葱茏的草木,一年四季给人以青翠、淡雅的感觉。绍兴的历史,可以说先是大禹治水到绍兴,“会诸侯、计有功”,使绍兴有了第一个地名——会稽。后来出了个越王勾践,吴越相争,越国败给吴国,但越王明大义,采纳了范蠡大夫的建议,为保越民的安全,从长计议,忍辱求和,从这会稽山中走出到吴国作人质三年,历尽干辛万苦。回越国以后,又采用范蠡建设新都的高见,越国都城一改过去状态,从原会稽山的深处而进入平原,成了现在的绍兴城。各位团友,请往下看,这是一条通往宋六陵景区的水道,古代称御河。在这南面的山中有南宋七位帝王的陵墓群——攒宫。攒,就是临时的意思。当时南宋的都城叫临安,也有临时的意思,意在收复中原后重回河南。但最终南宋复国无望,攒宫由此也化为青冢。所以在历代陵墓史上,南宋陵墓一直是一个空白。但南宋六陵作为江南最大的皇陵,它的旅游开发价值,还是相当高的。

我们现在拾级而上,大约要登150个阶梯,去吼山寿宁禅寺。大家可要一气呵成,方见心诚则灵。

寿宁禅寺是南宋爱国大诗人陆游的二祖父陆傅于1123年所建,取名东山禅寺。当年陆游在佛祖前许愿:“一统中原,佛装金身”,遂改名寿宁禅寺,意为国家长治久安。寿宁禅寺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可惜在1941年,寿宁禅寺被日寇所毁,现寺为1996年重建。

由于陆游祖上的住处和坟墓全在吼山,所以陆游也经常从绍兴鉴湖到吼山来祭祖和小住,后来,老年退隐吼山。

说起重修寿宁禅寺,有许多神秘的现象,也许是偶然的巧合:1996年移建时,当佛教界著名人士一锤定音,选中寺址,开始奠基,刚刚是下着中雨的天气,霎时天空晴朗,并射出道道金光,直照基碑。还有,在寺院的开光吉日,万里无云、风和日丽,空气清新畅快,上山朝圣的香客近两万人次,而吉日的前后两天都是阴雨天气。这种现象,真使当地乡民舆论哗然。更令人称奇的是,每当吼山山体以外呈现蓝天白云时,整座吼山、特别是在寿宁禅寺附近,却经常有云气升腾之象,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接下去,我们去游览剩水荡和烟萝洞景观。在途中,我们还可以看到“神仙浴池”和“神犬护山”等景观。

这里就是剩水荡。“剩水”两字出自张岱的诗句“谁云鬼刻神镂,竟是残山剩水”而得名,这里虽然是采石后的残山剩水,却如同是鬼刻神镂。看水中独立石笋,中流砥柱,刀劈斧砍一般的崖壁,所以,这里有“小东湖”之称。再看崖壁上的瀑帘,简直是把人带入了“秀水绕奇石,瀑前伴碧潭,青山花果茂,洞府幽又幻”的人间仙境。

这里是烟萝洞,这个洞是明朝吏部尚书陶大临之子陶允宜命名的。陶允宜是绍兴陶堰人,进士出身,官至兵部员外郎。你们看,烟萝洞由陡壁环抱而成,面积有7000多平方米,洞内小气候独特,冬暖夏凉,是休闲避暑的好去处,属吼山的胜景之一。难怪当年陶允宜在这里静心读书,专心写作《镜心堂稿》16部,是有他的道理的。这里还有越王勾践雕像,一洞天、龙涎水,也有茶室,大家可以游憩、喝茶、聊天。

古人说“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是人生大乐趣。而吼山的一年四季都值得游,值得乐,它会使你的人生得到充实。欢迎各位再次光临吼山。

第15篇 杭州西湖孤山景区导游词

各位游客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孤山景区游览。那我们首先先来介绍一下孤山的概况:孤山山高38米,为西湖群山中海拔最低的山,也是西湖中最大的一个岛屿。它东连白堤,南临外西湖,西接西冷桥,北濒里西湖。因为孤山在西湖碧波环绕中,风景优美,因此白居易曾有词有云:“蓬莱阁在水中央”。孤山是白垩纪地质年代火山喷发的流纹岩而成,为栖霞岭的余脉,占地300亩左右。孤山景区中景色美伦美奂,人文景观众多,因此我们可以概括一句话来形容孤山:风景绝佳处,人文汇萃地。

首先我们先看到的是被誉为“西湖十景”之一的曲院风荷。曲院风荷在南宋时被称为“麯院荷风”。因此地广种荷花,花香醉人,为西湖赏荷最佳之处,故名。后来康熙皇帝游湖时,把它改成“曲院风荷”,书“曲院风荷”四字,因此得名。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无底座的塑像是中国著名画家,原中国美院华东分院院长黄宾鸿先生。为什么他的塑像是没有底座,没有那种居高临下,非常雄伟的气势呢?那是黄老先生他觉得自己是来自于民间的画家,他与平民亲密无间,活于人民百姓中,因此他的塑像是没有底座的,与我们平民老百姓平起平坐的。

这座亭子叫作“慕才亭”,这座亭是南朝齐国钱塘人苏小小墓。苏小小是当时非常有名的歌妓,为当时一位叫鲍仁的人为苏小小所建。赞美苏小小身虽在风月烟花之地,但是洁身自好,品格高尚,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亭上有楹联一付:湖山此地曾埋玉,风月其人可铸金。为我国文学巨匠茅盾先生所题。茅盾是浙江桐乡乌镇人,著有《子夜》,《林家铺子》。

我们眼前的这座桥叫作西泠桥,西泠桥与长桥、断桥并称为西湖三大情人桥。冷字是清凉的意思。古时此桥未建之时,人们都要在此地坐船到孤山去游赏,是那个时候的一个渡口。

这是我们著名的中国民主革命,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秋瑾的墓。叫作秋瑾墓。秋瑾(1875-1907)为浙江绍兴人,别号镜湖(鉴湖)女侠,别号竞雄。墓高2.1米,汉白玉塑像高2.7米墓有孙中山的题字“巾帼英雄”。帼是女中豪杰的意思。墓后面有秋瑾胡芝瑛为她所写的纪念文章。这位女英雄死后,遗体先是草葬于绍兴卧龙山,后来移到严家潭,后来又移到西泠桥北部,既香格里拉对面,后来又移到湖南的老家。现在我们大家看到的是1981年第10次变迁埋葬。总之是几经波折,英雄终得以安息。秋瑾曾有遗愿“愿与岳飞为邻”,因此后人就遂她心愿就将她遗骨葬于此。

这座楼叫作俞楼,是清末著名朴学大师俞樾的住宅。俞越号曲园,浙江德清人,著书众多,著名学者吴昌硕、章太炎都是他的徒弟。俞樾曾给灵隐的冷泉亭中的董其昌“泉自几时冷起?峰从何处飞来?”作答联“峰从有时冷起,峰从无处飞来。”其妻曾作答联:泉自冷时冷起,峰从飞处飞来。其女曾作答:泉从禹时冷起,峰从项处飞来。俞樾一家三口都非常地有文采,都非常地意思。

俞楼旁边有一口泉,叫作六一泉。苏东坡来杭州作通判的时候,由欧阳修介绍认识了西湖高僧惠勤,成为好朋友,为莫逆之交。苏东坡离开杭州后几年,又来到杭州任知州,此时欧阳修和惠勤皆已死去,东坡为纪念这段友谊,在此名此泉为“六一泉”。六一是欧阳修晚年的自号。欧阳修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金石书画一千卷,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人一个”。“六一”因此而来。

六一泉旁边的这个塑像是潘天寿的像,他是美院院长,著名的画家。擅长写意花鸟画。此像是为了纪念潘天寿诞辰100周年所建。

大家现在看到的是著名的西泠印社。他和文澜阁同为孤山景区内2处国家级文保单位。是xxxx年由省级文保单位上升到国家级文保单位的。西泠印社是一个民间学术团体,筹建于1904年,正式成立于1913年,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学”为宗旨。那由于西泠依孤山而建,本身就是一个风景名胜之地。形成了印学与庭园艺术相结合的古雅、清幽的环境。内有三大建筑:柏堂、竹阁、四照阁。柏堂二字为清末俞樾所题。现在的四照阁是22年新建的,原址现建有华严经塔。说起华严经塔呢,它是一座密檐式塔,八面11级,用白石彻造。上面刻有华严经,下面饰有十八应真像。西泠印社中有汉三老石室,里面陈列了三老碑记有一些讳字忌日,是研究碑刻和隶书的重要材料,并且年代久远,至今有1900年的历史,被誉为“华东第一石”。西泠印社内有一个洞,叫作小龙泓洞,是为了纪念浙派篆刻鼻祖丁敬,以他的号“龙泓”作洞名的。他是西泠八家之首。小龙泓前有皖派篆刻艺术创始人邓石如像。小龙泓洞前有泉“闲泉”。社内另有观乐楼,现在辟为吴昌硕纪念馆。西泠社员众多,影响广大。除了弘一法师这样的名人是社员外,还有一些日本,新年加坡等国际友人是社员。足见西泠印社社员发展之广,影响力之大现西泠印社共有五任社长,第一任是吴昌硕,第二任是马横,第三任是张宗祥,第四任是沙孟海,第五任是赵朴初。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文澜阁,它是全国重点文保单位之一。建筑仿宁波天一阁而建,是重檐歇山顶式的建筑。初建于1782年,重建于1882年。它是浙江博物馆的一部分是清乾隆年间为珍藏四库全书(经史子集)而建的七大藏书阁之一,著名的《四库全书》便珍藏在其中的“青白山居”中。文澜阁是由雍正年间的圣因寺的玉兰堂旧址所建。“澜”之三点水取“以水克火”之含义。请大家抬头看,文澜阁的题字的汉字和满文,是清光绪皇帝所题。

现在我们面对的就是著名的杭州楼外楼餐馆。楼外楼餐馆素有“佳肴与美景共餐”之誉,是杭帮菜的代表菜馆之一。它是由洪端堂创办于清光绪28年(1848年)是来自于南宋诗人林升《题临安邸》中的诗词:“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吹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现在重建的楼外楼是按照1973年间周总理说的“要照顾整个西湖风景和孤山的环境,房子不要修得太高太洋,要有民族特色”的意思设计的。楼外楼著名的菜色有“西湖醋鱼”、“龙井虾仁”、“宋嫂鱼羹”,但凡来过此餐馆的人一定要在此品尝这几道由以“西湖醋鱼”为首的名菜。而周总理本人则曾有9次来楼外楼用餐。

请大家来看中山公园,它是为了纪念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而名。中山公园在南宋时就存在了,当时叫作“西太乙行宫”,清康熙时成为了皇帝行宫。到了雍正年间改名为“圣因寺”,1927年时为了纪念伟大的孙中山先生,改名为中山公园。在清雍正年间时“圣因寺”与当时的昭庆寺、净慈寺、灵隐寺并称为西湖四大丛林。中山公园门口有两座汉白玉大狮子,是杭州目前最古老的汉白玉作品。公园是规则式园林与自然式园林的结合体,完美的结合体。表现了杭州能工巧匠的创作。孤山里面有一副题字“西湖天下景”乃康有为题。亭上有诗“山山水水处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在孤山景区里面还有两座亭子是30年代东南亚华侨捐献浙江灾区款中多余的钱款所建,为了是纪念东南亚华侨。

接下来大家看到的是浙江博物馆。浙江博物馆是1927年初建的,当时名为“西湖博物馆”,现在是90扩建的,拥有7500平方米的面积,为浙江最大的人文博物馆。馆名是中国著名书法家沙孟海先生所书。它的主要作用就是展示浙江历史文化的经典窗口。这个博物馆建筑结构为:大屋单体曲线联廊式的,形成了一种园中有馆,馆中有园的格局。在博物馆的门口三根立柱,是良渚文化的代表建筑,叫作玉琮。而围墙上的双凤朝阳是河姆渡文化的图腾的图案。非常地具有浙江历史文化特色。

在浙江博物馆的东面是浙江西湖美术馆。馆门口有韦天瑜作品《蔡元培与林风眠》。蔡元培先生是“学界泰斗,人世楷模”,是较早提出“美育”思想的学者,而美术教育家林风眠先生则是今天中国美院的前身——国立艺术院的创立者和首任院长。

在浙江西湖美术馆对面,南面的是西泠书画院,院名为沙孟海所题。画院是在原哈同花园的旧址所修建,现是西泠书画院研究印学金色篆刻的地方。

大家好,我们所来到的就的是西湖十景之一的“平湖秋月”。平湖秋月东临锦带桥,西临西泠书画院。平湖秋月在唐朝的时候是叫个望湖亭,明代叫作龙王祠,清康熙年间改为御书楼,并在楼前水面铺筑平台,构围栏,构水轩,形成三面临水的景观,几乎与湖面持平,并立碑题字“平湖秋月”。平湖秋月,故名思义是一个非常好的赏月之地,它与杭州的“三潭印月”,凤凰山睥的“月岩”并称为杭州三大赏月之地。

孤山中的这座塑像,我相信不用我介绍,应该好多游客都认得出来,他就是我国著名的文学泰斗,革命家思想家鲁迅先生。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1909年曾在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堂任教,孤山曾是他带领学生采集植物标本的地方。

大家看到的在鲁迅先生的后面的这座建筑,叫作林社。即林启纪念馆筹备处。林启(1839-1900)福建人,在杭州任知府期间,创办了三所新式学堂,分别是求是书院,为浙江大学的前;养正书塾,是杭高中和杭四中的前身;蚕学馆,即后来的蚕桑学校。林启生前非常敬仰隐居孤山的北宋诗人林和靖,曾在孤山补植梅树百株。杭州人为了纪念他,将他埋葬在孤山,并于50年代初在放鹤亭边建林社。

我们现在经过的这个廊桥边上有2只白鹤的塑像,相信大家已经猜到我们接下来来到的景点就是放鹤亭了。放鹤亭是元代陈子安在北宋诗人林和靖隐居地“巢居阁”旧址所建的纪念性建筑,现亭为1915年所重建。林和靖长期隐居孤山,终生不娶,平生喜爱作诗作画,喜欢种梅养鹤,人称“梅妻鹤子”。相传他死后,他养的白鹤也在此地悲鸣而死。每到梅花盛开的季节,我们总能在这里感受到“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美好意境。亭内有清康熙皇帝临摹明代董其昌书鲍明远的作品《舞鹤赋》,亭前柱子上有林则徐撰林散之手书的“世无遗草真能隐,山无名花转不孤”楹联。放鹤亭中陈列有乾隆碑刻,是目前杭州保留较完整的乾隆手迹,亦是西湖风景区最大的碑刻。此碑还是世界级的文化遗产。在放鹤亭后面还有林和靖处士的墓。

我们继续向西走。这座六角石亭叫作“云亭”,为西泠印社第一任社长吴昌硕所题。亭后面叫作玛瑙坡,相传宋人常在此采石刻章,壁上记得有吴昌硕“玛瑙坡”书法石刻。

离开云亭之后我们可以看到又有一个亭子,这个亭子叫作中山纪念亭,后面的树木叫作中山纪念林。是1927年纪念孙中山先生而建造的。树林四季常绿,和山上的梅花、杜鹃花构成孤山后坡的主要绿色园林景观。孤山后坡的梅花,每到盛开时,是一美丽奇景。孤山访梅,超山赏梅,灵峰探梅是旧时杭州的三大赏梅胜地。

空谷传声,是在中山纪念亭前这里。此为一虚景,在此向北山上大喊一声,可以听到延时的回响,虽具韵味。我们早上如果在这儿晨练的话,就可以在这里练练声,唱唱歌,抒发一下情感。

在孤山的半山腰,有根据电影《鸡毛信》中的人物海娃所塑的像,海娃放羊。使后山绿地平添一份生趣,此地也是青少年儿童非常喜欢嬉戏的地方。

在海娃放羊的旁边,有一个树丛,这儿虽然不起眼,但是也有一个景点。这就是苏曼殊的墓。他是第一个将法国作家的作品《悲惨世界》翻成译中文带给我们广大的中国读者的。后来他在惠州长寿寺出家为僧。

大家现在看到的一条石径和一个牌坊,源泉于西泠印社古道,沟通了西泠印社南北浏览的路线,点出了西泠印社“人以印集,社以地名”的特点。

在孤山公园的入口处,有一个中国印学博物馆。是国内唯一收藏、研究、展示为一体的国家级园林式印学博物馆。大家看,馆的这个印章,大家说大不大?它高4.2米,有“天下第一印”之美誉,通体用汉白玉所雕造,它也是印学博物馆的馆标。

各位游客们,孤山景区到此就算是游览完毕了。我相信还有好多的游客仍有意尤未尽的感觉。希望大家回味孤山的美丽景色的同时,下次还能有机会再来杭州游玩,再来观赏孤山。那么谢谢大家的合作,使我们这次的游览活动非常顺利地结束。再次谢谢大家!

$content2$

第16篇 黑龙江大孤山导游词

各位团友,吼山省级风景名胜区位于绍兴城东12公里处的皋埠镇,是绍兴的一个著名的石文化园林景观,它由吼山核心景区和宋六陵景区组成。

吼山门口萧墙上的壁画,是古越文明的图腾,是古越石文化发源地的写照和缩影,看那粗犷、朴实的线条,让我们感受到久远的古越民族的生生息息。展示在我们面前的“吼山胜境”四个字,是中国书协主席沈鹏先生题写的。我们的“吼山胜境游”就从这里开始。整个游程需要120分钟,现在请大家随我入园。

这上面的亭子叫试剑亭,边上有一块试剑石。春秋时期,当时最为著名的铸剑人欧冶子,就在离此处不远的日铸岭为越王勾践铸成“湛卢、纯钧、胜邪、鱼肠、巨阙”五把宝剑。据传有一天,越王勾践来这里选犬准备去猎南山白鹿,进献给吴王夫差。欧冶子知道这个消息后,把铸好的五把宝剑中最后一把送了过来,此剑能“风吹断发、削石如泥”。勾践是一个击剑行家,看到宝剑心中大喜,随手舞了起来,为了一试宝剑的锋芒,竟举剑劈向巨石,只听“嚯”的一声,巨石裂为两半,勾践不禁大喊一声“巨阙”,于是此宝剑就得名为“巨阙”。这试剑石成了吼山门口的一大胜迹。

这里是“越宫神犬”景观。现在有一个问题,请大家猜猜看,这座山为什么叫吼山?七条狗以北斗七星星座之象,围着一条大神犬,其状似在大声吼叫。“越宫”是越国王城的称为,明朝时,大文学家袁宏道来吼山时,就把这里疑为越王城。吼山的来历,主要有三种说法:一是整座山势似一条卧狗,故名狗山,日久转音便成“吼山”;第二种说法与位置有关,因为此山是会稽山脉中最北的一座小山,它的南面是会稽群山,干岩竞秀,连绵不断;而它的北面则是水乡田园,一望无际,一直延伸到钱塘江边,这样看起来,诸山皆朝向此山。“吼”、“嚯”近音,为互致问候的意思。还有一种说法与佛教有关,狮子在佛教中有无畏狮子吼的说法,而边上的曹山有青狮白象同处一山,青狮状如大吼,所以此山称为吼山。不管吼山之名出于何种说法,但主要的出典来源于越王勾践曾在此养狗,从而得名。因此我们可以遥想当年满山遍野皆是警觉的猎鹿之狗。而此地的许多山石,又确实显露出形态各异的狗的形象。这里有几条狗?请大家找一找,对!这里有五条并排的狗,我们称它为“五犬迎宾”,它们热情地欢迎各位的光临。吼山的石狗数不清。到目前为此,还没有全部寻找和统计出来,希望大家细心找一找。您在这座山中能找出多少狗?如果您找到我们没有发现过的狗,您将会得到一份精美的礼品。当年越王勾践在此养狗猎鹿,而石匠来此山采石后,又留下许多石狗,整座山势又似一条卧狗。这样吼山就成了一大奇迹,一大谜。

这里就叫曹山,山不高却名声显赫,因为这里曾经是历代众多名人仰慕的地方。陆游、徐文长、袁宏道、郑板桥、李慈铭、蔡元培、鲁迅等都来过这里。明代文人陶望龄在这山上曾筑有石篑山房,在此居住读书。还有被称为小品文鼻祖的明代文学家张岱在这里著书立说。曹山有“江南小桂林”之称,又是难得的风水宝地,青狮白象同落一山,狮肖其首,象状其鼻。我们在此位置上,便可看到青狮与白象。这水池,我们当地人称为水石宕,是千年采石而形成,如果把池水抽干,我们能看到像龙游石窟一样的奇迹。在古代,吼山寺庵鼎盛时期,张岱的外公陶允嘉把这水石宕改名为“放生池”,善男信女将活鱼虾投放入池,可谓成千上万。由于池水深几十米,所以池中的鱼越来越大。张岱在他的著作中就描述过当时的情景。他说:他小时候跟母亲到吼山做佛事,用竹箩装了四只西瓜,浸入池内,一会儿一条大鱼冲出水面,顶翻三只小船,一口气吞没了四只西瓜。放生池内备有乌篷船,坐船走水路可以直达桃园景区和云石景区。在船上悠游,另有一番情趣,能把多幅古代名家题刻看得更清晰,产生游目骋怀的感觉;还能领略我们这里“江南武陵源”粗犷、凝重的独特风采。坐船的客人请下船,其余的客人跟我走,我们在桃园景区会合。

这里是桃园景区。吼山的桃园是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开创的,并引种桃中珍品蟠桃,至今已有70多年的历史。整个桃园,面积20多公顷,有桃树品种30余个,主要有花桃、一点红、大红桃、夏白桃和蟠桃等。欢迎各位客人春季前来观赏漫山绯红的桃花,夏季即可品尝桃子的美味。

上面两块奇特的石头,一块叫云石,一块叫棋盘石,这两块石头历来是吼山的主石景。清朝《康熙会稽县志》里记载的吼山八大景,首景就是“犬亭云石”。云石上粗下细,上顶飘逸的巨石一块,似云朵从天外飞来,故称云石。云石又名火炬石,永不熄灭的火炬象征当年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坚忍不拔的精神,它激励着越乡人民生生不息和无往而不胜的气概。棋盘石崔嵬离奇,相传有两位仙人乘黄鹤经此,被景色所迷,在石上对弈,且石形又酷似棋盘,所以棋盘石之名沿袭至今。

明代文坛公安派首领袁宏道,来此看望隐居读书的友人陶望龄,看了这里的石景,写了《吼山观石壁》一首诗,对两块奇石的来历和险峻作了这样的描绘:“知不是天造,良工匠意成。千年云气老,七日浑沌生。精祟虚无出,猿猱叹息行。道旁应借问,恐是越王城。”清代诗人平度也写有《吼山云石》一首:“狮子林开峭壁前,吼来惊倒野狐禅。盘陀削就凝双碧,仿佛飞云落九天。”既写到对云石形态的赞美,又描述了这里曾经有过寺庙。这一口井称为“云泉”,泉虽小,但它终年保持水位不变,水味甘甜,据说喝了云泉水,能让读书人聪颖进取。当年鲁迅先生小时候在皋埠镇的小皋埠村亲戚家里住过半年,因此常来吼山,都说他非常喜欢喝这里的泉水。这棋盘石下的大棋盘也是江南绝无仅有,国内罕见,每枚棋子有44公斤重。你们不妨试一下。这云石底部的空地,原有一座小庵,称为“万寂庵”。

现在我们到了尽览亭,在这里我们可以尽情观赏整个会稽山脉的雄姿和江南水乡的秀丽风光,真可谓稽山鉴水,尽收眼底。

绍兴的地势是从西南向东北倾斜的,我们看南面连绵不断的山峰就是浙东的会稽山,温润的气候,葱茏的草木,一年四季给人以青翠、淡雅的感觉。绍兴的历史,可以说先是大禹治水到绍兴,“会诸侯、计有功”,使绍兴有了第一个地名——会稽。后来出了个越王勾践,吴越相争,越国败给吴国,但越王明大义,采纳了范蠡大夫的建议,为保越民的安全,从长计议,忍辱求和,从这会稽山中走出到吴国作人质三年,历尽干辛万苦。回越国以后,又采用范蠡建设新都的高见,越国都城一改过去状态,从原会稽山的深处而进入平原,成了现在的绍兴城。各位团友,请往下看,这是一条通往宋六陵景区的水道,古代称御河。在这南面的山中有南宋七位帝王的陵墓群——攒宫。攒,就是临时的意思。当时南宋的都城叫临安,也有临时的意思,意在收复中原后重回河南。但最终南宋复国无望,攒宫由此也化为青冢。所以在历代陵墓史上,南宋陵墓一直是一个空白。但南宋六陵作为江南最大的皇陵,它的旅游开发价值,还是相当高的。

我们现在拾级而上,大约要登150个阶梯,去吼山寿宁禅寺。大家可要一气呵成,方见心诚则灵。

寿宁禅寺是南宋爱国大诗人陆游的二祖父陆傅于1123年所建,取名东山禅寺。当年陆游在佛祖前许愿:“一统中原,佛装金身”,遂改名寿宁禅寺,意为国家长治久安。寿宁禅寺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可惜在1941年,寿宁禅寺被日寇所毁,现寺为1996年重建。

由于陆游祖上的住处和坟墓全在吼山,所以陆游也经常从绍兴鉴湖到吼山来祭祖和小住,后来,老年退隐吼山。

说起重修寿宁禅寺,有许多神秘的现象,也许是偶然的巧合:1996年移建时,当佛教界著名人士一锤定音,选中寺址,开始奠基,刚刚是下着中雨的天气,霎时天空晴朗,并射出道道金光,直照基碑。还有,在寺院的开光吉日,万里无云、风和日丽,空气清新畅快,上山朝圣的香客近两万人次,而吉日的前后两天都是阴雨天气。这种现象,真使当地乡民舆论哗然。更令人称奇的是,每当吼山山体以外呈现蓝天白云时,整座吼山、特别是在寿宁禅寺附近,却经常有云气升腾之象,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接下去,我们去游览剩水荡和烟萝洞景观。在途中,我们还可以看到“神仙浴池”和“神犬护山”等景观。

这里就是剩水荡。“剩水”两字出自张岱的诗句“谁云鬼刻神镂,竟是残山剩水”而得名,这里虽然是采石后的残山剩水,却如同是鬼刻神镂。看水中独立石笋,中流砥柱,刀劈斧砍一般的崖壁,所以,这里有“小东湖”之称。再看崖壁上的瀑帘,简直是把人带入了“秀水绕奇石,瀑前伴碧潭,青山花果茂,洞府幽又幻”的人间仙境。

这里是烟萝洞,这个洞是明朝吏部尚书陶大临之子陶允宜命名的。陶允宜是绍兴陶堰人,进士出身,官至兵部员外郎。你们看,烟萝洞由陡壁环抱而成,面积有7000多平方米,洞内小气候独特,冬暖夏凉,是休闲避暑的好去处,属吼山的胜景之一。难怪当年陶允宜在这里静心读书,专心写作《镜心堂稿》16部,是有他的道理的。这里还有越王勾践雕像,一洞天、龙涎水,也有茶室,大家可以游憩、喝茶、聊天。

古人说“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是人生大乐趣。而吼山的一年四季都值得游,值得乐,它会使你的人生得到充实。欢迎各位再次光临吼山。

孤山导游词(精选16篇)

安庆小孤山风姿独具,自古吸引着达官显贵、名人雅士栖留游览。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安庆小孤山旅游导游词范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安庆市小孤山导游词各位旅客朋友们:大家好!小孤山…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孤山信息

  • 孤山导游词(精选16篇)
  • 孤山导游词(精选16篇)16人关注

    安庆小孤山风姿独具,自古吸引着达官显贵、名人雅士栖留游览。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安庆小孤山旅游导游词范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安庆市小孤山导游词各位旅客朋友们:大 ...[更多]

  • 大孤山导游词(精选7篇)
  • 大孤山导游词(精选7篇)7人关注

    大孤山风景名胜区导游词范文各位团友,吼山省级风景名胜区位于绍兴城东12公里处的皋埠镇,是绍兴的一个著名的石文化园林景观,它由吼山核心景区和宋六陵景区组成。吼山 ...[更多]

  • 小孤山导游词(精选7篇)
  • 小孤山导游词(精选7篇)7人关注

    小孤山之称,区别于鄱阳湖中大孤山。它屹立在宿松城东南六十公里的长江中,秀峰独立,形成于第四纪冰川时期。障百川于千里,纳群山于足下。海门石柱、长江绝独、江上第一 ...[更多]

  • 孤山景区导游词(精选5篇)
  • 孤山景区导游词(精选5篇)5人关注

    各位游客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孤山景区游览。那我们首先先来介绍一下孤山的概况:孤山山高38米,为西湖群山中海拔最低的山,也是西湖中最大的一个岛屿。它东连白堤,南临外 ...[更多]

  • 西湖孤山导游词(精选3篇)
  • 西湖孤山导游词(精选3篇)3人关注

    各位游客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孤山景区游览。那我们首先先来介绍一下孤山的概况:孤山山高38米,为西湖群山中海拔最低的山,也是西湖中最大的一个岛屿。它东连白堤,南临外 ...[更多]

  • 孤山寨导游词(精选2篇)
  • 孤山寨导游词(精选2篇)2人关注

    孤山寨位于十渡风景名胜区七渡村南,因三座孤立的山峰而得名。其中大孤山(爷爷)坐守山寨,小孤山(孙子)守于山门,孤山(儿子)守候在山寨得尽头。孤山寨是十渡风景名胜区 ...[更多]

相关专题

导游词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