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者范文网
当前位置:管理者范文网 > 书信稿件 > 致辞 > 导游词

敦煌导游词(精选16篇)

更新时间:2024-11-20 查看人数:16

敦煌导游词

第1篇 甘肃敦煌敦煌莫高窟导游词

各位朋友:

你们好。现在我带大家去参观举世闻名的佛教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莫高窟呀离敦煌市区东南25公里处,我用这段时间,就莫高窟先做一点简单的介绍。

项高窟俗称千佛洞,“千”这个数字在这里不指具体的数目,而是喻指很多,因为这里有许多佛教塑像、壁画的洞窟,所以俗称为“千佛洞”。莫高窟这个名称最早出现在隋代洞窟第423号洞窟题记中,其名称的由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大抵有三种说法:其一,是说菲高窟开凿于沙漠的高处而得名,在古汉语中“沙漠”的“漠”和“莫高窟”的“莫”是通假字;其二是说从藏经洞出土的文书和许多唐代文献都记载,唐代沙州敦煌县境内有“漠高山”、“漠高里”之称,据此考证,鸣沙山在隋唐也称漠高山,因此将石窟以附近的乡、里名称命名;其三是说在梵文里“莫高”之音是解脱的意思,“莫高”是梵文的音译。

由于敦煌自汉魏以来,是汉族和许多少数民族聚集杂居之地,各民族文化在这里交汇、融合;敦煌又是西出西域,东入中原的咽喉要道,自古以来,人们笃信佛教,地方的官使吏、豪门贵族、善男信女以及贫苦的老百姓都拿出银两来开窟、造像、绘画作为自己的家庙来供养佛和菩萨;来往于丝绸古道的商人、使者、僧侣等为了祈佑自己能平安突起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或取福佑,死后进入天国的投资。于是在鸣沙山的崖壁上,大大小小的窟龛不断涌现。

现在我进入洞窟参观,首先我们去参观有名有“藏经洞”。这个洞窟位于系统工程号洞窟甬道的北侧,编号为17窟,洞窟原是晚唐时期河西都僧统洪的“影窟”,有碑文载这一事实。1900年5月的一天,管理莫高窟的道士王圆录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打开了秘百多年的“藏经洞”,这些珍贵无比的文物终于重见天日了,但是清王朝的腐败加之王圆录的愚昧,使这些珍贵的文物遭到了帝国主义分子的肆无忌惮的掠夺和盗劫。1905年沙皇俄国的奥勃鲁切夫来到莫高窟,以六包日用品为诱饵,骗取了一批文物。1907年,英国人斯坦因,仅用数十块马蹄银,劫取了约一万多卷,同时还有佛教绣品和佛画五百多幅,现藏于大英博物馆;1908年法国人伯希和盗走文物六千多卷,现在藏于巴黎法国国立图书馆和吉美博物馆。1911年10月日本大谷光瑞探险队的吉川小一郎和桔瑞超盗走约九百余卷。直到1910年清政府才将被劫余的文物运往北京,收藏在北京图书馆。在运输途中及运到北京后不少文物被偷、损坏、遗失,是中国考古史上一次难以估量的损失。“藏经洞”发现的这些文书内容包括宗教经典和多种文字写的世欲文书,它涉及到许多学科,是研究古代宗教、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重要资料,经过国内外学者几十年的研究、开拓出一门全新热门的学科--敦煌学。

那么藏经洞是什么时候、为何密封的呢?一说是:十一世纪初,西夏侵入敦敦煌时为了保护经典而藏;一说是:不用但又不能丢弃的神圣经典存放;再一说是:为了防止伊斯兰教徒破坏而藏。后来收藏了这些经典的僧侣,逃的逃了,还俗的还俗了,死的死了。直到本世纪初发现这个洞窟为止,再没有人知道这件事。

第2篇 敦煌市榆林窟导游词

榆林窟,俗称万佛峡,位于安西县城西南75公里的榆林河(亦名踏实河)畔,现存唐、五代、宋、西夏、元等朝代洞窟42个,分布在榆林河东、西两岸的悬崖峭壁上,东崖31个、西崖11个、壁画4200平方米,彩塑259身。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榆林窟的彩塑原作已所剩无几,现存彩塑多为后代重修或重塑。

元代第4窟藏密曼荼罗和多种度母、观音、文殊、普贤均以外来技法绘制、造型严谨,准确,色彩对比强烈、气氛神秘。特别是榆林窟和所属的东千佛明显绘制的6幅玄奘取经图,十分珍贵。除此之外,榆林窟西夏、元时期的供养人画像和装饰图案也有十分明显的民族特征。装饰图案除流行的花草、鸟兽、几何型外,还有以'天''王'等字变化成的图案,极富创意。

总之,榆林窟具有自身独特的艺术体系。特别是五代以后,莫高窟艺术呈显出明显的衰落趋势,而榆林窟无论从内容、绘画风格,还是艺术水准方面,都显示出其时代特征和独到的艺术魅力,从而更加充实了这座宝库的内涵。

1961年,榆林窟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划归敦煌文物研究所管辖。

第3篇 敦煌西千佛洞导游词

西千佛洞开凿在敦煌市西南35公里处的党河河岸崖壁上,因地处莫高窟之西而得名。石窟的结构、彩塑、壁画艺术风格等与莫高窟体系相近。因而也成为敦煌艺术的一个组成部分。

从敦煌市西南行至阳关途中,道左不远处即为党河,河床北岸为寸草不生的戈壁滩,南岸是透迄蛇曲的沙山,西千佛洞就位于沙山尽头的河床北岸陡崖上。这里的陡崖深壑上有浓荫蔽天,崖下滩地红柳丛生,古木参天,涓涓小溪流过,环境清幽。西千佛洞开窟年代无从稽考。巴黎藏敦煌遗书(沙州都督府阁经)有记佛龛之文日:“右在县东(寿昌县)六十里,香旧图云,汉(阙)佛龛百姓更营造。”推测文中所记佛龛当指此。据此可知,西千佛窟始创年代应早于莫高窟,至少应与莫高窟属同时代建造。

西千佛洞现存石窟16个(窟、龛22个),其中1-3窟为唐窟,4-8窟为魏窟,16窟为晚唐窟,这9个洞窟保存较好,其它多有坍塌,壁画也剥蚀不清,时代难以确认。一般认为洞窟属北魏至宋代所凿。保存较好的9个石窟中,中央大多有中心座,座四周凿龛,内塑佛像,四壁多绘贤劫千佛、佛跌坐说法图、佛涅槃像。中心座和四壁的佛像下,绘金刚、力士像。北魏一石窟内南壁西段绘(睐子经)故事,东段绘(劳度叉斗圣变)故事,为莫高窟北魏洞窟所没有的佛本生故事,可填补其空白,有独特价值。其余窟龛的四壁和藻井则很少绘佛本生故事。

西千佛洞与莫高窟经历了类似的盛衰历程,受各种自然和人为的破坏,艺术宝库损失惨重。近年来,人民政府全面加固、修缮了洞窟,使面临崩塌的崖体和洞窟恢复了整体性和稳定性,崖体回廊保证了游人的安全。今天,西千佛洞得到了有效的保护,有10个洞窟开放,成为游人在敦煌至阳关旅游线上重要的参观内容。

(玉门关历史导游词 ·兰州导游词 ·伏羲庙导游词 ·嘉峪关关城导游词)

第4篇 敦煌莫高窟文明游导游词

各位游客:

莫高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胜地。但如今它正以比古代快100倍的速度加速侵蚀。

其中干旱、风沙侵蚀是这边最大的敌人,因为长年的干旱风沙侵蚀使得我们莫高窟洞内的壁画不断脱落,雕塑受损,岩体坍塌。所以这边的工作人员也通过建立人工灌木林带、建立沙障,砾石铺压道路等方法来缓减风沙侵蚀。

但这只是一部分原因,还有很大的原因来源于我们人类:比如进洞前我们多次强调洞内不能拍照,但还是有人会偷偷拍几张,可能有游客会不以为然,但其实这拍照对壁画也是有损害的,拍照的光会引起化学反应,加速壁画氧化分散使壁画脱落损坏。所以呆会进洞时大家一定不要偷偷拍照喽。

好了,现在我们行进在这壮丽的瑰宝中,但请大家不要在洞内逗留太久,慢慢呼吸哈。。

因为如果洞内停留过长,我们呼出的二氧化碳就过多,也会使洞内的温度湿度产生变化导致霉变腐蚀,使壁画颜料溶解,加速壁画脱落。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幅壁画是被人工修复过的,因为在不久前有游客恶意的在上面乱涂乱画,使得壁画受损。

现在虽然修复,但是它也失去了一定的价值。经历着自然和人为双重的破坏,所以有专家预计,百年之后敦煌有可能不再存在。

所以为了能让我们子孙后代也能有幸目睹这些瑰宝,还请各位在参观时手下留情。维护我们自身的素养。

佛家有言,修建佛洞功德无量,其实保护和爱护佛洞也是功德无量的。

第5篇 敦煌市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名胜区导游词范文

鸣沙山和月牙泉风景名胜区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市。敦煌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名城重镇。在漫长的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长河中,这里曾经是中西文化名流荟萃之地。由于彼此之间的取精用宏,相互交融,创造了世界瞩目的敦煌文化”,为人类留下了众多的文化瑰宝。

它不仅有举世闻名的文物宝库——莫高窟,还有大漠孤烟、边墙障,古道驼铃,清泉绿洲”等多姿多采的自然风貌和人文景观。其中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名胜区,就是敦煌诸多自然景观中的姣姣者。古往今来以沙漠奇观”著称于世,被誉为塞外风光之一绝”。

它和鸣沙山东的莫高窟艺术景观、融为一体是敦煌城南一脉相连的三大奇迹”。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人民向往的旅游胜地。鸣沙山位距城南五公里,因沙动成响而得名。山为流沙积成,沙分红、黄、绿、白、黑五色。汉代称沙角山,又名神沙山,晋代始称鸣沙山。其山东西绵亘40余公里,南北宽约20余公里,主峰海拔1715米,沙垄相衔,盘桓回环。沙随足落,经宿复初,此种景观实属世界所罕风。

月牙泉处于鸣沙山环抱之中,其形酷似一弯新月而得名。古称沙井,又名药泉,一度讹传渥洼池,清代正名月牙泉。面积13.2亩,平均水深4.2米。水质甘冽,澄清如镜。流沙与泉水之间仅数十米。但虽遇烈风而泉不被流沙所掩没,地处戈壁而泉水不浊不涸。这种沙泉共生,泉沙共存的独特地貌,确为天下奇观”。

鸣沙山和月牙泉是大漠戈壁中一对孪生姐妹,山以灵而故鸣,水以神而益秀”。游人无论从山顶鸟瞰,还是泉边畅游,都会骋怀神往。确有鸣沙山怡性,月牙泉洗心”之感。

近年随着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当地政府地对风景区采取了各种建设和保护措施,使其面貌大为改观,同时还开展了沙疗、涌滑沙、滑翔跳伞,骑驼遨游等沙漠娱乐项目,使游人趣味盎然,络绎不绝。

第6篇 甘肃敦煌英文导游词范文

甘肃敦煌英文导游词范文1:

dunhuang is located in the hexi corridor is the most western end, the northern edge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area, is sweet, the green, the new three provinces at the junction, is one of the four town of hexi in history. a total of 150000 people, covers an area of 30000 square kilometers.

dunhuang is the national famou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y, has a history of more than 2000 years ago. it is beyond the ancient silk road, qiang tathagata (qinghai road), west south, north crossed the border fortress. from the northeast line too anxi, dunhuang for hexi avenue to the central plains; west out of the sunlight, western region south road, connected with the ruoqiang county of xinjiang along the silk road; northwest line yumenguan, along the west, north to hami and lop nur were systematically stud ed dunhuang south through thoroughly kazak autonomous county, more than the altun, direct the golmud in qinghai province.

dunhuang grottoes, also known as the mogao grottoes, thousand-buddha grottoes, located 25 kilometers southeast of dunhuang the singing of the cliffs, is one of the world famous four grottoes, also represents china's largest and most abundant content, artistic value of the highest, grotto art is regarded as 'the pearl of the silk road'.

in 1900, more than fifty thousand volumes of religious and secular documents found that make the dunhuang mogao grottoes and enjoy 'the world art treasure house', 'the greatest existing buddhist art treasure of the world', the double crown. in december 1987, unesco listed the mogao grottoes on the world heritage lis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ogao grottoes art in building, statues and murals on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the painted sculpture art outstanding accomplishments, rich imagination and romantic, fresco composition grand changeable, coloring more heavy and complicated, smooth fine lines, with strong artistic appeal. wat zen, shadow, palace, tower, temple, dome top wat wait for a variety of shape; painted circle, floating, shadow, good karma and other forms; murals statue like, jingbian, historic stories, buddhism, architecture, landscape, feed, animal, decoration, such as different content, the time span of one thousand six hundred years, is a rare precious cultural treasure.

甘肃敦煌英文导游词范文2:

dunhuang in gansu, qinghai, xinjiang junction of three provinces (area). population of more than 180000, the city's economy is mainly on agriculture, tourism services, for dunhuang once glorious and is famous for its extensive and profound cultural connotation.

dunhuang south pillow magnificence of qilian mountain, west meets the vast expanse of the taklamakan desert, snake song north rocky mountains in the north, east three mountain peak rock abrupt sceneries. area of 3.12 square kilometers. a warm temperate climate. annual rainfall is only 39.9 mm, and the evaporation is 2400 mm. full of sunshine, frost-free period is long. in the mountains embrace the natural small basin, danghe snow water moistens garden, green shade blocked black wind sand; grain security, melons and fruits of the four seasons fragrance; wonders mysterious desert, gobi phantom sea quirky; the world famous cultural heritage, talented people... beauty of dunhuang, was a productive land, magic and attractive.

', big also; bright, also.' grand glory of dunhuang has a long history, splendid culture! as early as the late primitive society, the central plains tribes are migrating to the defeat of hexi three miao people thrive here. is given priority to with hunting, they are beginning to grasp the original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technology. dunhuang area had excavated neolithic flint knives, stone axes and pottery, bronze. xia, shang and zhou, dunhuang belong to the scope of the ancient melon states, there are three seedling seed, then call qiang dijon nomadic settled here. found in dunhuang nomadic people left many of the paintings vividly so far.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and the warlords, dunhuang area inhabited by a large moon people, sun and kinds of people.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big moon people is strong, the original qiang dijon. the end of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the great the rouzhi roamed out black sun, plug, exclusive dunhuang until the end of the qin dynasty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han.

dunhuang has experienced a baptism of - tang yu, splendid culture, cultural sites, such as the mogao grottoes, yulin grotto, west thousand-buddha grottoes mainly landscape. the mogao grottoes of dunhuang grottoes, known as 'the pearl of the oriental art,' said, is china's largest existing grottoes, retained the ten dynasties, after one thousand years of 492 caves, murals of more than 45000 square meters, painted over 2000 seats. theme from buddhist stories, there are also reflects the folk, farming, hunting, murals, marriage funeral, festival happiness, etc. these murals painted superb techniques and has been recognized as 'the dawn of human civilization, the world buddhist art treasure house.

ning zong open jubilee two years (1206 ad), yuan mao temujin, genghis khan unified mobei the tribes, established the powerful tribal alliances. in 1227, the mongol armies out xixia, conquer sand state, hexi area belongs to the yuan dynasty. since then, the rise of dunhuang for sand state road, belonging to gansu province line book. after promoted to bar manager office. the yuan dynasty expedition to the west, only dunhuang. then the melon, the sand two states station troops, camp has, settlement agriculture danghe, shule river basin. dunhuang once presented the economic and cultural prosperity, and the western trade more frequently. famous traveler italian marco polo is via roaming around the central plains dunhuang during this period. the yuan dynasty rulers also believed in buddhism. the mogao grottoes of digging. existing about 10 yuan dynasty grotto. since the yuan dynasty, li hexi gradually lost its former brilliance.

after zhu yuanzhang built during the ming dynasty, to wipe out yuan areas, send song guogong von odds soldier pacify hexi won three road, built the jiayuguan ming great wall, rebuild the grave could. ming dynasty 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northwest frontier defense, seven who set up the kansai. yongle three years (ad 1405), set in dunhuang dealing with sand. after the turpan hami, dunhuang under threat. ancient city of ming dynasty and the sand state set up east left-back. zhengde eleven years (ad 1516), dunhuang was occupied by turpan. three years jiajing (1524 ad), the ming dynasty ordered the closure jiayuguan, migrating to kansai civilians inside shanhaiguan pass, abandoned the melon, the sand two states. since two hundred, dunhuang kuang no build, become 'willow wind dispersal floor empty, quicksand don't day' on the desert land.

late qing emperor kangxi, the qing dynasty gradually regained jiayuguan outside the area. yongzheng three years (ad 1725), established in dunhuang dealing, and start from around 2400 immigrants to settle in dunhuang, the gansu province, at the same time, large numbers of soldiers moved turpan, lop nur were systematically stud ed states along the sand. yongzheng, at the end of the bar has been cultivated land 100000 mu, lead danghe 10 canal irrigation water, agriculture was soon recovery and development, formed the hexi corridor in the west of the gobi oasis. to qianlong twenty-five years (1760 years), changed the sand at litres of dunhuang county, belonging to anxi directly affiliated to the state, until the xinhai revolution, after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n 1949, has been the lack of dunhuang is located. county of dunhuang city, set up in 1987, approved by the state council. in 1986 was named 'china's famou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y' of the state council.

dunhuang, after vicissitudes of life, ups and downs, several steps stumble through nearly five thousand years long mileage. long history gave birth to the brilliant ancient culture of dunhuang, dunhuang still brilliant; that the earth's cultural relics sites, ancient book literatures, beautiful grotto art, mysterious strange mountain different water... that looks like the ancient city, making the gobi oasis more lush and vibrant, is like a piece of jade inlay is green and luxuriant. on the golden desert, more beautiful, more brilliant.

甘肃敦煌英文导游词范文3:

dunhuang is located in the western end of the hexi corridor in gansu province is located in gansu, qinghai, xinjiang, the junction of three provinces (area), the south qilian mountain, mazong mountain are north, east, and west sides of the gobi desert, an average elevation of 1138 meters, the formation of the north-south high, intermediate low, from the west to the northeast tilt basin plain, the city's total area of 3.12 square kilometers, of which the oasis area of 1400 square kilometers, accounted for only 4.5% of the total area, and surrounded by a desert gobi, reason has 'gobi oasis'. dunhuang is located in the interior, obvious is characterized by dry climate, large temperature difference between day and night, less rainfall, evaporation, sunshine time is long, clear four seasons. due to the lack of rain, the annual average rainfall of 39.3 millimeters, evaporation is 2486 mm, so has the obvious desert climate characteristics, belongs to the typical continental arid climate.

oasis by danghe tonic, originated in qilian mountain north flow danghe, total length of 390 km, the basin area of 1.68 square kilometers, the annual runoff is 328 million cubic meters, is an important water conservancy lifeblood of dunhuang, except danghe in surface water east and west ditch, ditch, south lake springs, spring always overflow volume of 3.14 cubic meters per second, annual runoff is 99.023 million cubic meters.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groundwater, dunhuang has become the main source of people's living water and industrial water. the city's total population of 150000 people, including agricultural population 94600 people. in han chinese population accounts for the vast majority, hui, mongolian, tibetan, uygur, miao, manchu, earth, tujia, kazak, dongxiang, abundant solid 10 ethnic minorities accounted for only 1.06%. city governs 2 town 10 townships, 79 villagers committee, 381 villagers group. sand town is home to the municipal party committee and municipal government, the state is the city's politic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center. seven 7 kilometers from west of the town is a new type of oil city building is very beautiful, who is now an affiliated stations in qinghai petroleum administration bureau, the population of permanent residents in more than 30000.

the total land area of 265600 mu, all is irrigated. because of the fertile soil, irrigation condition is good, suitable for all kinds of crops. the main crops are wheat, corn, cotton, sesame, melons, vegetables and so on. oasis in the orchard area of 43318 mu, the main variety of fruit is apple, pear, peach, apricot, jujube, grape, etc., can produce a variety of fruits a year more than 2000 kilograms.

第7篇 甘肃敦煌导游词

甘肃敦煌导游词(精选)

作为一名具备丰富知识的导游,通常会被要求编写导游词,导游词具有注重口语化、精简凝练、重点突出的特点。那么问题来了,导游词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甘肃敦煌导游词(精选),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甘肃敦煌导游词1

各位游客:

大家好!

我是这次敦煌莫高窟一日游的导游,我叫殷佳怡。希望能在我的介绍下,让中国四大石窟之一的敦煌莫高窟给你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大石窟还有:龙门石窟、云冈石窟和麦积山石窟。但是这些石窟都不能和敦煌莫高窟比美,因为敦煌莫高窟可是世界上最大的石窟呢!它位于敦煌市东南部,距城约25公里,洞若观火窟开在鸣沙山东的断崖上。是中国最大的古典艺术宝库,也是佛教艺术中心。 它的历史也很悠久,它修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北朝、隋朝、唐朝、五代、西夏和元朝这几个朝代都修建过。

现在,大家就跟我到敦煌莫高窟中去看看吧!

你们看,这就是敦煌莫高窟西南方向的一个洞窟:西千佛洞,你们猜这个洞有多长吗?一定不知道吧,其实这个洞有2。5公里长呢!这些泥巴彩塑在这个洞里有34个呢,但是整个莫高窟的彩塑就有2415个呢!

各种各样的石窟大小不一,最大的第16窟达268平方米,最小的第37窟才高不到一英尺。莫高窟壁画绘于洞窟的四壁,窟顶和佛龛内。内容非常的博大精深,主要有佛像、佛教的故事、佛教史迹、经变、神怪、供养和装饰图案等七类题材,此外还有很多生活方面的画作。好了,说了那么多,我们就去参观下一个景观吧!

大家看到了吗?这个建筑是一个九层的遮檐,也叫“北大像”,正立于崖窟中段,与崖顶等高,巍峨壮观。其间有弥勒佛坐像,高36米,由石胎泥塑而成,是除了乐山大佛和荣县大佛之外的第三大佛哦!

好了,下面请大家自由活动。在活动之前,我还是那句老话:请大家保护环境,珍惜莫高窟的每一寸土地。她不仅是游览名胜地 ,还是我们中国的骄傲,让我们共同祝愿:拥有无限魅力、栩栩如生的莫高窟,永远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留下灿烂辉煌的一页…… 欢迎有机会再到这里来玩。

甘肃敦煌导游词2

各位游客:

大家好!

这里是敦煌莫高窟景区。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龚,大这可以叫我龚导。

敦煌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它坐落在甘肃省三危山和鸣沙山的怀抱中,也就是我们这个地方。大家向下望,四周丰满沙丘,再抬头望一望,492个洞窟像蜂窝似的排列在断崖绝壁上。大家可以想象,修筑这宏伟的敦煌莫高窟的人民多么不容易。为了保护这些遗产,请大家在内不扔垃圾,不拍照。

现在我闪已经到了彩塑展厅。这里的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精妙绝伦。我左边这尊是慈眉善目的菩萨,右边这尊是威风凛凛的大王;右上方这尊是强壮勇猛的力士。最宏伟的是我身后这尊卧佛了。它一共有16米长,侧身卧着,眼睛微闭,神态安祥。相信大家看了以后,会禁不住啧啧赞叹。

接下来,我们来欣赏壁画展厅。这里的壁画有很多,内容丰富多彩。我左边是记录佛教故事的描绘神佛形像的,右边的是反映民间生活的和描摹自然风光。大家知道我身后的壁画是什么吗?对了,那就是引人注目的飞天。这一个飞天臂挎花篮,采摘鲜花;这一个飞天怀抱琵琶,银拨银弦;这一个飞天倒悬身子,自天而降;这一个飞天彩带飘拂,漫天遨游;而这一个飞天舒展双壁,翩翩起舞。你们看了这些壁画是否觉得进入了艺术殿堂?是的,我告诉你们,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幅壁画,每一尊彩塑,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好了,下面是自由活动时间,请大家细细游赏,有什么问题可以来问我。

甘肃敦煌导游词3

各位游客:

阳关位于敦煌市西南70公里外的南湖乡境内,为汉武帝开辟河西,列四郡,据两关”的两关之一,自古为丝绸之路西出敦煌,通西域南道的必经关卡,西部边境之门户。唐代诗人王维首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更使阳关名扬千古。

阳关建于汉元封四年(前107年)左右,曾设都尉管理军务,自汉至唐,一直是丝路南道上的必经关隘。历史的久远使关城烽燧少有遗存,据(元和郡县志)载阳关,在县(寿昌县)西六里。以居玉门关之南,故曰阳关。本汉置也,渭之南道,西趣鄯善、莎车。后魏尝于此置阳关县,周废。”巴黎藏敦煌石室写本(沙州地志)(p.5034)载:阳关,东西二十步,南北二十七步。右在(寿昌)县西十里,今见毁坏,基址见存。西通石城、于阗等南路。以在玉门关南,号日:阳关”(注:古人以山南水北为阳)。可见唐时阳关已毁,仅存基址。古寿昌城在今敦煌市南湖乡北工村附近,阳关在寿昌故城西6里,或10里处,当指约数而言。专家考证,阳关故址就在今南湖乡西面对‘古董滩”的流沙地带。

出敦煌市西南行75公里路程即可到达阳关故址:古董滩”。1943年向达先生在这里考察时写道:今南湖西北隅有地名古董滩,流沙壅塞,而版筑遗迹以及陶片遍地皆是,且时得古器物如玉器、陶片、古钱之属,其时代自汉以迄唐宋皆具,古董滩遗迹迤逦而北以迄于南湖北面龙首山俗名红山口下,南北可三四里,东西流沙湮没,广阔不甚可考”。1972年酒泉地区文物普查队于古董道西14道沙渠后,发现大量版筑墙基遗址,经试掘、测量,房屋排列整齐清晰,面积上万平方米,附近有继续宽厚的城堡垣基。阳关故址当位于此处。

古代阳关向北至玉门关一线有70公里的长城相连,每隔数十里即有烽燧墩台,阳关附近亦有十几座烽燧。尤以古董滩北侧墩墩山顶上的称为阳关耳目”的烽燧最大,地势最高,保存比较完整。

阳关古塞何以建在这片荒漠之中?考古学家研究发现,阳关占有一夫当关,万人莫开”之险要地势。附近在古代又水源充足,渥洼池和西土沟是最大的独立水源,至少在三四千年前,这里就已成绿洲盆地,有发达的火烧沟文化;汉唐时期,阳关军士即借以此水而生息。西土沟平时上游干涸,下游有泉水汇成水溪北流,时有山洪暴发。洪峰过后,沟岸纷纷塌落,河床加宽,大量泥沙顺流而下,遂在下游沉积。泥沙在西北风吹扬搬运下,形成条条沙垄,阳关古城送逐渐被水毁沙埋。

游客到丝路必到敦煌,到敦煌必到阳关。古迹并没有多少好看,关键是去凭吊历史,在想象的空间里去延续历史的哀音。阳关附近有一南湖和葡萄长廊,风格殊具,可参观当地民俗。

第8篇 敦煌莫高窟导游词

各位朋友:

你们好。现在我带大家去参观举世闻名的佛教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

莫高窟呀离敦煌市区东南25公里处,我用这段时间,就莫高窟先做一点简单的介绍。 项高窟俗称千佛洞,“千”这个数字在这里不指具体的数目,而是喻指很多,因为这里有许多佛教塑像、壁画的洞窟,所以俗称为“千佛洞”。

莫高窟这个名称最早出现在隋代洞窟第423号洞窟题记中,其名称的由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大抵有三种说法:其一,是说菲高窟开凿于沙漠的高处而得名,在古汉语中“沙漠”的“漠”和“莫高窟”的“莫”是通假字;其二是说从藏经洞出土的文书和许多唐代文献都记载,唐代沙州敦煌县境内有“漠高山”、“漠高里”之称,据此考证,鸣沙山在隋唐也称漠高山,因此将石窟以附近的乡、里名称命名;其三是说在梵文里“莫高”之音是解脱的意思,“莫高”是梵文的音译。

由于敦煌自汉魏以来,是汉族和许多少数民族聚集杂居之地,各民族文化在这里交汇、融合;敦煌又是西出西域,东入中原的咽喉要道,自古以来,人们笃信佛教,地方的官使吏、豪门贵族、善男信女以及贫苦的老百姓都拿出银两来开窟、造像、绘画作为自己的家庙来供养佛和菩萨;来往于丝绸古道的商人、使者、僧侣等为了祈佑自己能平安突起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或取福佑,死后进入天国的投资。于是在鸣沙山的崖壁上,大大小小的窟龛不断涌现。

现在我进入洞窟参观,首先我们去参观有名有“藏经洞”。这个洞窟位于系统工程号洞窟甬道的北侧,编号为17窟,洞窟原是晚唐时期河西都僧统洪的“影窟”,有碑文载这一事实。

1900年5月的一天,管理莫高窟的道士王圆录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打开了秘百多年的“藏经洞”,这些珍贵无比的文物终于重见天日了,但是清王朝的腐败加之王圆录的愚昧,使这些珍贵的文物遭到了帝国主义分子的肆无忌惮的掠夺和盗劫。1905年沙皇俄国的奥勃鲁切夫来到莫高窟,以六包日用品为诱饵,骗取了一批文物。

1907年,英国人斯坦因,仅用数十块马蹄银,劫取了约一万多卷,同时还有佛教绣品和佛画五百多幅,现藏于大英博物馆;1908年法国人伯希和盗走文物六千多卷,现在藏于巴黎法国国立图书馆和吉美博物馆。1911年10月日本大谷光瑞探险队的吉川小一郎和桔瑞超盗走约九百余卷。

直到1910年清政府才将被劫余的文物运往北京,收藏在北京图书馆。在运输途中及运到北京后不少文物被偷、损坏、遗失,是中国考古史上一次难以估量的损失。

“藏经洞”发现的这些文书内容包括宗教经典和多种文字写的世欲文书,它涉及到许多学科,是研究古代宗教、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重要资料,经过国内外学者几十年的研究、开拓出一门全新热门的学科--敦煌学。

那么藏经洞是什么时候、为何密封的呢?一说是:十一世纪初,西夏侵入敦敦煌时为了保护经典而藏;一说是:不用但又不能丢弃的神圣经典存放;再一说是:为了防止伊斯兰教徒破坏而藏。后来收藏了这些经典的僧侣,逃的逃了,还俗的还俗了,死的死了。

直到本世纪初发现这个洞窟为止,再没有人知道这件事。<>

第9篇 敦煌莫高窟文明游导游词范文

各位游客:

莫高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胜地。但如今它正以比古代快100倍的速度加速侵蚀。其中干旱、风沙侵蚀是这边最大的敌人,因为长年的干旱风沙侵蚀使得我们莫高窟洞内的壁画不断脱落,雕塑受损,岩体坍塌。所以这边的工作人员也通过建立人工灌木林带、建立沙障,砾石铺压道路等方法来缓减风沙侵蚀。但这只是一部分原因,还有很大的原因来源于我们人类:比如进洞前我们多次强调洞内不能拍照,但还是有人会偷偷拍几张,可能有游客会不以为然,但其实这拍照对壁画也是有损害的,拍照的光会引起化学反应,加速壁画氧化分散使壁画脱落损坏。所以呆会进洞时大家一定不要偷偷拍照喽。

好了,现在我们行进在这壮丽的瑰宝中,但请大家不要在洞内逗留太久,慢慢呼吸哈。。因为如果洞内停留过长,我们呼出的二氧化碳就过多,也会使洞内的温度湿度产生变化导致霉变腐蚀,使壁画颜料“溶解”,加速壁画脱落。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幅壁画是被人工修复过的,因为在不久前有游客恶意的在上面乱涂乱画,使得壁画受损。现在虽然修复,但是它也失去了一定的价值。经历着自然和人为双重的破坏,所以有专家预计,百年之后敦煌有可能不再存在。所以为了能让我们子孙后代也能有幸目睹这些瑰宝,还请各位在参观时手下留情。维护我们自身的素养。佛家有言,修建佛洞功德无量,其实保护和爱护佛洞也是功德无量的。

第10篇 敦煌阳关导游词

阳关位于敦煌市西南70公里外的南湖乡境内,为汉武帝开辟河西,“列四郡,据两关”的两关之一,自古为丝绸之路西出敦煌,通西域南道的必经关卡,西部边境之门户。唐代诗人王维首“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更使阳关名扬千古。

阳关建于汉元封四年(前107年)左右,曾设都尉管理军务,自汉至唐,一直是丝路南道上的必经关隘。历史的久远使关城烽燧少有遗存,据(元和郡县志)载阳关,在县(寿昌县)西六里。以居玉门关之南,故曰阳关。本汉置也,渭之南道,西趣鄯善、莎车。后魏尝于此置阳关县,周废。”巴黎藏敦煌石室写本(沙州地志)(p.5034)载:阳关,东西二十步,南北二十七步。右在(寿昌)县西十里,今见毁坏,基址见存。西通石城、于阗等南路。以在玉门关南,号日:“阳关”(注:古人以山南水北为阳)。可见唐时阳关已毁,仅存基址。古寿昌城在今敦煌市南湖乡北工村附近,阳关在寿昌故城西6里,或10里处,当指约数而言。专家考证,阳关故址就在今南湖乡西面对‘古董滩”的流沙地带。

出敦煌市西南行75公里路程即可到达阳关故址:“古董滩”。1943年向达先生在这里考察时写道:“今南湖西北隅有地名古董滩,流沙壅塞,而版筑遗迹以及陶片遍地皆是,且时得古器物如玉器、陶片、古钱之属,其时代自汉以迄唐宋皆具,古董滩遗迹迤逦而北以迄于南湖北面龙首山俗名红山口下,南北可三四里,东西流沙湮没,广阔不甚可考”。1972年酒 泉地区文物普查队于古董道西14道沙渠后,发现大量版筑墙基遗址,经试掘、测量,房屋排列整齐清晰,面积上万平方米,附近有继续宽厚的城堡垣基。阳关故址当位于此处。

古代阳关向北至玉门关一线有70公里的长城相连,每隔数十里即有烽燧墩台,阳关附近亦有十几座烽燧。尤以古董滩北侧墩墩山顶上的称为“阳关耳目”的烽燧最大,地势最高,保存比较完整。

阳关古塞何以建在这片荒漠之中?考古学家研究发现,阳关占有“一夫当关,万人莫开”之险要地势。附近在古代又水源充足,渥洼池和西土沟是最大的独立水源,至少在三四千年前,这里就 已成绿洲盆地,有发达的火烧沟文化;汉唐时期,阳关军士即借以此水而生息。西土沟平时上游干涸,下游有泉水汇成水溪北流,时有山洪暴发。洪峰过后,沟岸纷纷塌落,河床加宽,大量泥沙顺流而下,遂在下游沉积。泥沙在西北风吹扬搬运下,形成条条沙垄,阳关古城送逐渐被水毁沙埋。

(玉门关历史导游词 ·兰州导游词 ·伏羲庙导游词 ·嘉峪关关城导游词)

游客到丝路必到敦煌,到敦煌必到阳关。古迹并没有多少好看,关键是去凭吊历史,在想象的空间里去延续历史的哀音。阳关附近有一南湖和葡萄长廊,风格殊具,可参观当地民俗。

第11篇 敦煌敦煌莫高窟导游词范文

各位游客:

你们好。现在我带大家去参观举世闻名的佛教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莫高窟呀离敦煌市区东南25公里处,我用这段时间,就莫高窟先做一点简单的介绍。

项高窟俗称千佛洞,“千”这个数字在这里不指具体的数目,而是喻指很多,因为这里有许多佛教塑像、壁画的洞窟,所以俗称为“千佛洞”。莫高窟这个名称最早出现在隋代洞窟第423号洞窟题记中,其名称的由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大抵有三种说法:其一,是说菲高窟开凿于沙漠的高处而得名,在古汉语中“沙漠”的“漠”和“莫高窟”的“莫”是通假字;其二是说从藏经洞出土的文书和许多唐代文献都记载,唐代沙州敦煌县境内有“漠高山”、“漠高里”之称,据此考证,鸣沙山在隋唐也称漠高山,因此将石窟以附近的乡、里名称命名;其三是说在梵文里“莫高”之音是解脱的意思,“莫高”是梵文的音译。

由于敦煌自汉魏以来,是汉族和许多少数民族聚集杂居之地,各民族文化在这里交汇、融合;敦煌又是西出西域,东入中原的咽喉要道,自古以来,人们笃信佛教,地方的官使吏、豪门贵族、善男信女以及贫苦的老百姓都拿出银两来开窟、造像、绘画作为自己的家庙来供养佛和菩萨;来往于丝绸古道的商人、使者、僧侣等为了祈佑自己能平安突起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或取福佑,死后进入天国的投资。于是在鸣沙山的崖壁上,大大小小的窟龛不断涌现。

现在我进入洞窟参观,首先我们去参观有名有“藏经洞”。这个洞窟位于系统工程号洞窟甬道的北侧,编号为17窟,洞窟原是晚唐时期河西都僧统洪的“影窟”,有碑文载这一事实。192022年5月的一天,管理莫高窟的道士王圆录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打开了秘百多年的“藏经洞”,这些珍贵无比的文物终于重见天日了,但是清王朝的腐朽加之王圆录的愚昧,使这些珍贵的文物遭到了帝国主义分子的肆无忌惮的掠夺和盗劫。192022年沙皇俄国的奥勃鲁切夫来到莫高窟,以六包日用品为诱饵,骗取了一批文物。192022年,英国人斯坦因,仅用数十块马蹄银,劫取了约一万多卷,同时还有佛教绣品和佛画五百多幅,现藏于大英博物馆;192022年法国人伯希和盗走文物六千多卷,现在藏于巴黎法国国立图书馆和吉美博物馆。192022年10月日本大谷光瑞探险队的吉川小一郎和桔瑞超盗走约九百余卷。直到192022年清政府才将被劫余的文物运往北京,收藏在北京图书馆。在运输途中及运到北京后不少文物被偷、损坏、遗失,是中国考古史上一次难以估量的损失。“藏经洞”发现的这些文书内容包括宗教经典和多种文字写的世欲文书,它涉及到许多学科,是研究古代宗教、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重要资料,经过国内外学者几十年的研究、开拓出一门全新热门的学科--敦煌学。

那么藏经洞是什么时候、为何密封的呢?一说是:十一世纪初,西夏侵入敦敦煌时为了保护经典而藏;一说是:不用但又不能丢弃的神圣经典存放;再一说是:为了防止伊斯兰教徒破坏而藏。后来收藏了这些经典的僧侣,逃的逃了,还俗的还俗了,死的死了。直到本世纪初发现这个洞窟为止,再没有人知道这件事。

第12篇 敦煌市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名胜区简介全文导游词

鸣沙山和月牙泉风景名胜区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市。敦煌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名城重镇。在漫长的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长河中,这里曾经是中西文化名流荟萃之地。由于彼此之间的取精用宏,相互交融,创造了世界瞩目的敦煌文化”,为人类留下了众多的文化瑰宝。

它不仅有举世闻名的文物宝库——莫高窟,还有大漠孤烟、边墙障,古道驼铃,清泉绿洲”等多姿多采的自然风貌和人文景观。其中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名胜区,就是敦煌诸多自然景观中的姣姣者。古往今来以沙漠奇观”著称于世,被誉为塞外风光之一绝”。

它和鸣沙山东的莫高窟艺术景观、融为一体是敦煌城南一脉相连的三大奇迹”。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人民向往的旅游胜地。鸣沙山位距城南五公里,因沙动成响而得名。山为流沙积成,沙分红、黄、绿、白、黑五色。汉代称沙角山,又名神沙山,晋代始称鸣沙山。其山东西绵亘40余公里,南北宽约20余公里,主峰海拔1715米,沙垄相衔,盘桓回环。沙随足落,经宿复初,此种景观实属世界所罕风。

月牙泉处于鸣沙山环抱之中,其形酷似一弯新月而得名。古称沙井,又名药泉,一度讹传渥洼池,清代正名月牙泉。面积13.2亩,平均水深4.2米。水质甘冽,澄清如镜。流沙与泉水之间仅数十米。但虽遇烈风而泉不被流沙所掩没,地处戈壁而泉水不浊不涸。这种沙泉共生,泉沙共存的独特地貌,确为天下奇观”。

鸣沙山和月牙泉是大漠戈壁中一对孪生姐妹,山以灵而故鸣,水以神而益秀”。游人无论从山顶鸟瞰,还是泉边畅游,都会骋怀神往。确有鸣沙山怡性,月牙泉洗心”之感。

近年随着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当地政府地对风景区采取了各种建设和保护措施,使其面貌大为改观,同时还开展了沙疗、涌滑沙、滑翔跳伞,骑驼遨游等沙漠娱乐项目,使游人趣味盎然,络绎不绝。

第13篇 导游词敦煌市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名胜区导游词

鸣沙山和月牙泉风景名胜区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市。敦煌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名城重镇。在漫长的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长河中,这里曾经是中西文化名流荟萃之地。由于彼此之间的取精用宏,相互交融,创造了世界瞩目的敦煌文化”,为人类留下了众多的文化瑰宝。

它不仅有举世闻名的文物宝库——莫高窟,还有大漠孤烟、边墙障,古道驼铃,清泉绿洲”等多姿多采的自然风貌和人文景观。其中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名胜区,就是敦煌诸多自然景观中的姣姣者。古往今来以沙漠奇观”著称于世,被誉为塞外风光之一绝”。

它和鸣沙山东的莫高窟艺术景观、融为一体是敦煌城南一脉相连的三大奇迹”。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人民向往的旅游胜地。鸣沙山位距城南五公里,因沙动成响而得名。山为流沙积成,沙分红、黄、绿、白、黑五色。汉代称沙角山,又名神沙山,晋代始称鸣沙山。其山东西绵亘40余公里,南北宽约20余公里,主峰海拔1715米,沙垄相衔,盘桓回环。沙随足落,经宿复初,此种景观实属世界所罕风。

月牙泉处于鸣沙山环抱之中,其形酷似一弯新月而得名。古称沙井,又名药泉,一度讹传渥洼池,清代正名月牙泉。面积13.2亩,平均水深4.2米。水质甘冽,澄清如镜。流沙与泉水之间仅数十米。但虽遇烈风而泉不被流沙所掩没,地处戈壁而泉水不浊不涸。这种沙泉共生,泉沙共存的独特地貌,确为天下奇观”。

鸣沙山和月牙泉是大漠戈壁中一对孪生姐妹,山以灵而故鸣,水以神而益秀”。游人无论从山顶鸟瞰,还是泉边畅游,都会骋怀神往。确有鸣沙山怡性,月牙泉洗心”之感。

近年随着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当地政府地对风景区采取了各种建设和保护措施,使其面貌大为改观,同时还开展了沙疗、涌滑沙、滑翔跳伞,骑驼遨游等沙漠娱乐项目,使游人趣味盎然,络绎不绝。

第14篇 甘肃敦煌莫高窟文导游词

各位朋友:

你们好。现在我带大家去参观举世闻名的佛教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莫高窟呀离敦煌市区东南25公里处,我用这段时间,就莫高窟先做一点简单的介绍。

敦煌莫高窟和洛阳龙门石窟、大同的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窟。莫高窟的开凿比龙门石窟早128年、比云冈石窟早94年。莫高窟以它创建年代之久。建筑规模之大、壁画数量之多、塑像造型之多、保存之完整,其艺术价值之博大精深而闻名天下,享誉国内外。一年中游客接踵而来,络绎不绝,对促进文化交流,传播学说,弘扬民族艺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莫高窟的壁画艺术是龙门、云冈石窟所没有的,是世界上任何石窟寺所无法相比的,它是莫高窟艺术的精髓。如果所45000平方米壁画一张张连接起来将长达25公里,要把这些壁画哪放在路边的话,可以构成个从市区到莫高窟的一条长长的画廊。其规模之宏大,题材之广泛,艺术之精湛,被日本学者称之为一大画廊”;法国学者称之为墙壁上的图书馆”;正如一位学者看了莫高窟后感慨的说:看了离煌石窟就等于看到了世界的古代文明”。

项高窟俗称千佛洞,千”这个数字在这里不指具体的数目,而是喻指很多,因为这里有许多佛教塑像、壁画的洞窟,所以俗称为千佛洞”。莫高窟这个名称最早出现在隋代洞窟第423号洞窟题记中,其名称的由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大抵有三种说法:其一,是说菲高窟开凿于沙漠的高处而得名,在古汉语中沙漠”的漠”和莫高窟”的莫”是通假字;其二是说从藏经洞出土的文书和许多唐代文献都记载,唐代沙州敦煌县境内有漠高山”、漠高里”之称,据此考证,鸣沙山在隋唐也称漠高山,因此将石窟以附近的乡、里名称命名;其三是说在梵文里莫高”之音是解脱的意思,莫高”是梵文的音译。

由于敦煌自汉魏以来,是汉族和许多少数民族聚集杂居之地,各民族文化在这里交汇、融合;敦煌又是西出西域,东入中原的咽喉要道,自古以来,人们笃信佛教,地方的官使吏、豪门贵族、善男信女以及贫苦的老百姓都拿出银两来开窟、造像、绘画作为自己的家庙来供养佛和菩萨;来往于丝绸古道的商人、使者、僧侣等为了祈佑自己能平安突起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或取福佑,死后进入天国的投资。于是在鸣沙山的崖壁上,大大小小的窟龛不断涌现。

大家看前边有绿色的地主就是莫高窟,它背靠鸣沙山,面对三危峰,窟区南北全长1600多米,现存洞窟492个,洞窟大小不一,上下错落,密布崖面,每个洞窟里面都有栩栩如生的塑像,婀娜多姿的飞天,精美绝伦的壁画,构图精巧的花砖,构成了一个充满宗教氛围的佛国世界。莫高窟始建于前秦建元二年,也就是公元366年,历经北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朝代,在现存的洞窟中有壁画45000多平方米,塑像2400余身,最大塑像主,30多米,最大壁画约50平方米。这些壁画、塑像,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我国从4世纪到14世纪上下延续千年的不同时代的社会、生产、生活、交通、建筑、艺术、音乐、舞蹈、民情风俗、宗教信仰、思想变化、民族关系、中外交往等情况。在我国三大石窟中,莫高窟是开凿最早,延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石窟群。在世界文化史上也具有珍贵的价值。有人类文化珍藏”、形象历史博物馆”、世界画廊”之称。

现在我进入洞窟参观,首先我们去参观有名有藏经洞”。这个洞窟位于系统工程号洞窟甬道的北侧,编号为17窟,洞窟原是晚唐时期河西都僧统洪的影窟”,有碑文载这一事实。1900年5月的一天,管理莫高窟的道士王圆录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打开了秘百多年的藏经洞”,这些珍贵无比的文物终于重见天日了,但是清王朝的腐败加之王圆录的愚昧,使这些珍贵的文物遭到了帝国主义分子的肆无忌惮的掠夺和盗劫。1905年沙皇俄国的奥勃鲁切夫来到莫高窟,以六包日用品为诱饵,骗取了一批文物。1907年,英国人斯坦因,仅用数十块马蹄银,劫取了约一万多卷,同时还有佛教绣品和佛画五百多幅,现藏于大英博物馆;1908年法国人伯希和盗走文物六千多卷,现在藏于巴黎法国国立图书馆和吉美博物馆。1911年10月日本大谷光瑞探险队的吉川小一郎和桔瑞超盗走约九百余卷。直到1910年清政府才将被劫余的文物运往北京,收藏在北京图书馆。在运输途中及运到北京后不少文物被偷、损坏、遗失,是中国考古史上一次难以估量的损失。藏经洞”发现的这些文书内容包括宗教经典和多种文字写的世欲文书,它涉及到许多学科,是研究古代宗教、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重要资料,经过国内外学者几十年的研究、开拓出一门全新热门的学科--敦煌学。

那么藏经洞是什么时候、为何密封的呢?一说是:十一世纪初,西夏侵入敦敦煌时为了保护经典而藏;一说是:不用但又不能丢弃的神圣经典存放;再一说是:为了防止伊斯兰教徒破坏而藏。后来收藏了这些经典的僧侣,逃的逃了,还俗的还俗了,死的死了。直到本世纪初发现这个洞窟为止,再没有人知道这件事。

下面我带大家去参观328窟,这个洞窟的精彩所在为塑像,在进入洞窟前,就彩塑的大致情况给大家介绍一下。莫高窟的彩塑有圆塑、浮塑、影塑等几种形式。小的不足盈寸,最大的高34.5米,是世界第四大佛。一般的塑像都是用木头搭架,上面缠上麦秆、谷草、芦苇、麻丝等,然后用特制的粘涂塑,整形雕刻,最后上彩绘画的。塑像主要有四大类:(1)佛像,包括释迦、弥勒、药师、阿弥陀以及三世佛、七世佛;(2)菩萨像,包括观音、文殊、普贤及供养菩萨等;(3)弟子像,包括迦叶、阿难;(4)尊神像,包括天王、力士、罗汉等,另外还有一些鬼神、神兽等动物塑像。由于制作年代不同,风格也截然不同,尤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秀骨清像”、曹衣出水”和唐代的吴带当风”等风格,充分地体现了当时的艺术巨匠超凡的想象和高超的思维。

塑像是石窟的主体,多为1佛2菩萨的组合,前期的粗壮而逐渐演变到后期的清瘦。隋、唐以来出现了一铺七身或九身的群像,也出现了大的造像,如148窟和158窟的两身长16米多的涅槃像、96窟高3405米的北大佛和130窟高26米的南大佛,都是一时期的作品,其艺术风格也趋向雍容华丽,特别是唐代的许多优秀作品,那注入的感情和技巧,给人的印象就像真实的生命体。

285窟是莫高窟西魏时期的代表洞窟,建筑形式为覆斗顶方形禅窟,内有西魏大统四、五年,造像题记,是莫高窟最早的一个有记年的洞窟。

南壁禅窟上面绘有《五百强盗在佛因缘》故事,讲的是:在古印度有五百人造反为盗国王派军队捕获,挖去双眼,放逐山林,他们痛苦不堪,嚎啕大哭,呼唤佛的名号,佛听到后,大发慈悲,用神通力使他们恢复光明,并现身说法,终于使五百强盗皈依佛门。画面非常写实,每个环节都作出细致的描绘,这则故事对今人同样教育意义,只要迷途知返,悬崖勒马,还为时不晚。

220窟是初唐开凿的洞窟。这个洞窟南北两壁面,原来被宋代的壁画覆盖,1948年已残损的千佛画被剥掉后,下面露出了初唐时代的壁画,色彩如初,非常清新鲜丽,保存状态极其完好,而且是非常精美的作品。南壁是根据《佛说阿弥陀经》绘画的阿弥陀净土变”,中间是栏杆环围的宝池,沙罗双树下的莲花台上坐着阿弥陀佛,以胁侍菩萨为中心,诸菩萨、飞天、伎乐天等众圣云集,场面非常壮观。宝池前有红、绿、黑、白颜色的瓷砖铺设的平台,正面舞台上乐师们在演奏各种乐器,平台中央有两个舞姬,在圆形的地毯上踏着音乐节奏立着脚尖跳舞,羽衣飘动,激烈欢快。英建筑艺术主要指洞窟的形制。石窟本身就是具有立体空间的建筑。前期的洞窟以中心塔柱式为主。所谓中心塔柱式既开凿时就在洞窟的中央留下一个方柱,在柱子的上面开龛,龛内塑像;中期开凿的洞窟相对较大,中心塔柱式被庙堂式即伏头号代替,多数是在洞窟正面墙壁上开较大的佛龛,塑造多身塑像。窟顶为覆斗式,天井彩绘精美的图案,后期开凿的洞窟都比较大,纵深二三十米,称殿堂窟。洞窟中央高有佛坛,佛坛上面塑造多身较大的塑像。除此以外还有禅窟、大佛窟和涅磐窟。从洞窟建筑形式的转变和多样化,反映了古代艺术家们在接受外来文化的同进,融化、成为本民族的东西。另外莫高窟还保存着宋代木结构窟檐五座,以及散布其周围造型独特的舍利塔十几座。加上壁画中彩绘的亭、台、楼、阁、殿、寺院、城池、民居、茅巷、野店等等,构成了莫高窟无比丰富的建筑艺术的宝库,也是一部敦煌建筑史。

第15篇 敦煌西千佛洞介绍文导游词

西千佛洞开凿在敦煌市西南35公里处的党河河岸崖壁上,因地处莫高窟之西而得名。石窟的结构、彩塑、壁画艺术风格等与莫高窟体系相近。因而也成为敦煌艺术的一个组成部分。

从敦煌市西南行至阳关途中,道左不远处即为党河,河床北岸为寸草不生的戈壁滩,南岸是透迄蛇曲的沙山,西千佛洞就位于沙山尽头的河床北岸陡崖上。这里的陡崖深壑上有浓荫蔽天,崖下滩地红柳丛生,古木参天,涓涓小溪流过,环境清幽。西千佛洞开窟年代无从稽考。巴黎藏敦煌遗书(沙州都督府阁经)有记佛龛之文日:右在县东(寿昌县)六十里,香旧图云,汉(阙)佛龛百姓更营造。”推测文中所记佛龛当指此。据此可知,西千佛窟始创年代应早于莫高窟,至少应与莫高窟属同时代建造。

西千佛洞现存石窟16个(窟、龛22个),其中1-3窟为唐窟,4-8窟为魏窟,16窟为晚唐窟,这9个洞窟保存较好,其它多有坍塌,壁画也剥蚀不清,时代难以确认。一般认为洞窟属北魏至宋代所凿。保存较好的9个石窟中,中央大多有中心座,座四周凿龛,内塑佛像,四壁多绘贤劫千佛、佛跌坐说法图、佛涅槃像。中心座和四壁的佛像下,绘金刚、力士像。北魏一石窟内南壁西段绘(睐子经)故事,东段绘(劳度叉斗圣变)故事,为莫高窟北魏洞窟所没有的佛本生故事,可填补其空白,有独特价值。其余窟龛的四壁和藻井则很少绘佛本生故事。

西千佛洞与莫高窟经历了类似的盛衰历程,受各种自然和人为的破坏,艺术宝库损失惨重。近年来,人民政府全面加固、修缮了洞窟,使面临崩塌的崖体和洞窟恢复了整体性和稳定性,崖体回廊保证了游人的安全。今天,西千佛洞得到了有效的保护,有10个洞窟开放,成为游人在敦煌至阳关旅游线上重要的参观内容。

第16篇 甘肃敦煌莫高窟导游词

你们好。现在我带大家去参观举世闻名的佛教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莫高窟呀离敦煌市区东南25公里处,我用这段时间,就莫高窟先做一点简单的介绍。

敦煌莫高窟和洛阳龙门石窟、大同的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窟。莫高窟的开凿比龙门石窟早128年、比云冈石窟早94年。莫高窟以它创建年代之久。建筑规模之大、壁画数量之多、塑像造型之多、保存之完整,其艺术价值之博大精深而闻名天下,享誉国内外。一年中游客接踵而来,络绎不绝,对促进文化交流,传播学说,弘扬民族艺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莫高窟的壁画艺术是龙门、云冈石窟所没有的,是世界上任何石窟寺所无法相比的,它是莫高窟艺术的精髓。如果所45000平方米壁画一张张连接起来将长达25公里,要把这些壁画哪放在路边的话,可以构成个从市区到莫高窟的一条长长的画廊。其规模之宏大,题材之广泛,艺术之精湛,被日本学者称之为“一大画廊”;法国学者称之为“墙壁上的图书馆”;正如一位学者看了莫高窟后感慨的说:“看了离煌石窟就等于看到了世界的古代文明”。

项高窟俗称千佛洞,“千”这个数字在这里不指具体的数目,而是喻指很多,因为这里有许多佛教塑像、壁画的洞窟,所以俗称为“千佛洞”。莫高窟这个名称最早出现在隋代洞窟第423号洞窟题记中,其名称的由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大抵有三种说法:其一,是说菲高窟开凿于沙漠的高处而得名,在古汉语中“沙漠”的“漠”和“莫高窟”的“莫”是通假字;其二是说从藏经洞出土的文书和许多唐代文献都记载,唐代沙州敦煌县境内有“漠高山”、“漠高里”之称,据此考证,鸣沙山在隋唐也称漠高山,因此将石窟以附近的乡、里名称命名;其三是说在梵文里“莫高”之音是解脱的意思,“莫高”是梵文的音译。

由于敦煌自汉魏以来,是汉族和许多少数民族聚集杂居之地,各民族文化在这里交汇、融合;敦煌又是西出西域,东入中原的咽喉要道,自古以来,人们笃信佛教,地方的官使吏、豪门贵族、善男信女以及贫苦的老百姓都拿出银两来开窟、造像、绘画作为自己的家庙来供养佛和菩萨;来往于丝绸古道的商人、使者、僧侣等为了祈佑自己能平安突起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或取福佑,死后进入天国的投资。于是在鸣沙山的崖壁上,大大小小的窟龛不断涌现。

大家看前边有绿色的地主就是莫高窟,它背靠鸣沙山,面对三危峰,窟区南北全长1600多米,现存洞窟492个,洞窟大小不一,上下错落,密布崖面,每个洞窟里面都有栩栩如生的塑像,婀娜多姿的飞天,精美绝伦的壁画,构图精巧的花砖,构成了一个充满宗教氛围的佛国世界。莫高窟始建于前秦建元二年,也就是公元366年,历经北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朝代,在现存的洞窟中有壁画45000多平方米,塑像2400余身,最大塑像主,30多米,最大壁画约50平方米。这些壁画、塑像,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我国从4世纪到14世纪上下延续千年的不同时代的社会、生产、生活、交通、建筑、艺术、音乐、舞蹈、民情风俗、宗教信仰、思想变化、民族关系、中外交往等情况。在我国三大石窟中,莫高窟是开凿最早,延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石窟群。在世界文化史上也具有珍贵的价值。有“人类文化珍藏”、“形象历史博物馆”、“世界画廊”之称。

现在我进入洞窟参观,首先我们去参观有名有“藏经洞”。这个洞窟位于系统工程号洞窟甬道的北侧,编号为17窟,洞窟原是晚唐时期河西都僧统洪的“影窟”,有碑文载这一事实。1900年5月的一天,管理莫高窟的道士王圆录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打开了秘百多年的“藏经洞”,这些珍贵无比的文物终于重见天日了,但是清王朝的腐败加之王圆录的愚昧,使这些珍贵的文物遭到了帝国主义分子的肆无忌惮的掠夺和盗劫。1905年沙皇俄国的奥勃鲁切夫来到莫高窟,以六包日用品为诱饵,骗取了一批文物。1907年,英国人斯坦因,仅用数十块马蹄银,劫取了约一万多卷,同时还有佛教绣品和佛画五百多幅,现藏于大英博物馆;1908年法国人伯希和盗走文物六千多卷,现在藏于巴黎法国国立图书馆和吉美博物馆。1911年10月日本大谷光瑞探险队的吉川小一郎和桔瑞超盗走约九百余卷。直到1910年清政府才将被劫余的文物运往北京,收藏在北京图书馆。在运输途中及运到北京后不少文物被偷、损坏、遗失,是中国考古史上一次难以估量的损失。“藏经洞”发现的这些文书内容包括宗教经典和多种文字写的世欲文书,它涉及到许多学科,是研究古代宗教、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重要资料,经过国内外学者几十年的研究、开拓出一门全新热门的学科--敦煌学。

那么藏经洞是什么时候、为何密封的呢?一说是:十一世纪初,西夏侵入敦敦煌时为了保护经典而藏;一说是:不用但又不能丢弃的神圣经典存放;再一说是:为了防止伊斯兰教徒破坏而藏。后来收藏了这些经典的僧侣,逃的逃了,还俗的还俗了,死的死了。直到本世纪初发现这个洞窟为止,再没有人知道这件事。

下面我带大家去参观328窟,这个洞窟的精彩所在为塑像,在进入洞窟前,就彩塑的大致情况给大家介绍一下。莫高窟的彩塑有圆塑、浮塑、影塑等几种形式。小的不足盈寸,最大的高34.5米,是世界第四大佛。一般的塑像都是用木头搭架,上面缠上麦秆、谷草、芦苇、麻丝等,然后用特制的粘涂塑,整形雕刻,最后上彩绘画的。塑像主要有四大类:(1)佛像,包括释迦、弥勒、药师、阿弥陀以及三世佛、七世佛;(2)菩萨像,包括观音、文殊、普贤及供养菩萨等;(3)弟子像,包括迦叶、阿难;(4)尊神像,包括天王、力士、罗汉等,另外还有一些鬼神、神兽等动物塑像。由于制作年代不同,风格也截然不同,尤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秀骨清像”、“曹衣出水”和唐代的“吴带当风”等风格,充分地体现了当时的艺术巨匠超凡的想象和高超的思维。

塑像是石窟的主体,多为1佛2菩萨的组合,前期的粗壮而逐渐演变到后期的清瘦。隋、唐以来出现了一铺七身或九身的群像,也出现了大的造像,如148窟和158窟的两身长16米多的涅槃像、96窟高3405米的北大佛和130窟高26米的南大佛,都是一时期的作品,其艺术风格也趋向雍容华丽,特别是唐代的许多优秀作品,那注入的感情和技巧,给人的印象就像真实的生命体。

285窟是莫高窟西魏时期的代表洞窟,建筑形式为覆斗顶方形禅窟,内有西魏大统四、五年,造像题记,是莫高窟最早的一个有记年的洞窟。

南壁禅窟上面绘有《五百强盗在佛因缘》故事,讲的是:在古印度有五百人造反为盗国王派军队捕获,挖去双眼,放逐山林,他们痛苦不堪,嚎啕大哭,呼唤佛的名号,佛听到后,大发慈悲,用神通力使他们恢复光明,并现身说法,终于使五百强盗皈依佛门。画面非常写实,每个环节都作出细致的描绘,这则故事对今人同样教育意义,只要迷途知返,悬崖勒马,还为时不晚。

220窟是初唐开凿的洞窟。这个洞窟南北两壁面,原来被宋代的壁画覆盖,1948年已残损的千佛画被剥掉后,下面露出了初唐时代的壁画,色彩如初,非常清新鲜丽,保存状态极其完好,而且是非常精美的作品。南壁是根据《佛说阿弥陀经》绘画的“阿弥陀净土变”,中间是栏杆环围的宝池,沙罗双树下的莲花台上坐着阿弥陀佛,以胁侍菩萨为中心,诸菩萨、飞天、伎乐天等众圣云集,场面非常壮观。宝池前有红、绿、黑、白颜色的瓷砖铺设的平台,正面舞台上乐师们在演奏各种乐器,平台中央有两个舞姬,在圆形的地毯上踏着音乐节奏立着脚尖跳舞,羽衣飘动,激烈欢快。英建筑艺术主要指洞窟的形制。石窟本身就是具有立体空间的建筑。前期的洞窟以中心塔柱式为主。所谓中心塔柱式既开凿时就在洞窟的中央留下一个方柱,在柱子的上面开龛,龛内塑像;中期开凿的洞窟相对较大,中心塔柱式被庙堂式即伏头号代替,多数是在洞窟正面墙壁上开较大的佛龛,塑造多身塑像。窟顶为覆斗式,天井彩绘精美的图案,后期开凿的洞窟都比较大,纵深二三十米,称殿堂窟。洞窟中央高有佛坛,佛坛上面塑造多身较大的塑像。除此以外还有禅窟、大佛窟和涅磐窟。从洞窟建筑形式的转变和多样化,反映了古代艺术家们在接受外来文化的同进,融化、成为本民族的东西。另外莫高窟还保存着宋代木结构窟檐五座,以及散布其周围造型独特的舍利塔十几座。加上壁画中彩绘的亭、台、楼、阁、殿、寺院、城池、民居、茅巷、野店等等,构成了莫高窟无比丰富的建筑艺术的宝库,也是一部敦煌建筑史。

敦煌导游词(精选16篇)

榆林窟,俗称万佛峡,位于安西县城西南75公里的榆林河(亦名踏实河)畔,现存唐、五代、宋、西夏、元等朝代洞窟42个,分布在榆林河东、西两岸的悬崖峭壁上,东崖31个、西崖11个、壁画4200…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敦煌信息

  • 敦煌导游词(精选16篇)
  • 敦煌导游词(精选16篇)16人关注

    榆林窟,俗称万佛峡,位于安西县城西南75公里的榆林河(亦名踏实河)畔,现存唐、五代、宋、西夏、元等朝代洞窟42个,分布在榆林河东、西两岸的悬崖峭壁上,东崖31个、西崖11个 ...[更多]

  • 敦煌市导游词(精选13篇)
  • 敦煌市导游词(精选13篇)13人关注

    敦煌,是我国特定历史时期中西文化融合的交汇点,因此产生了灿烂辉煌的敦煌古代文化和民俗文化,其中墓葬文化也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位于敦煌市城东六公里处的佛 ...[更多]

  • 敦煌莫高窟导游词(精选7篇)
  • 敦煌莫高窟导游词(精选7篇)7人关注

    各位游客:莫高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胜地。但如今它正以比古代快100倍的速度加速侵蚀。其中干旱、风沙侵蚀是这边最大的敌人,因为长年的干 ...[更多]

  • 敦煌莫高导游词(精选7篇)
  • 敦煌莫高导游词(精选7篇)7人关注

    各位朋友:你们好。现在我带大家去参观举世闻名的佛教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莫高窟呀离敦煌市区东南25公里处,我用这段时间,就莫高窟先做一点简单的介绍。 项高窟 ...[更多]

  • 敦煌西千佛洞导游词(精选6篇)
  • 敦煌西千佛洞导游词(精选6篇)6人关注

    西千佛洞开凿在敦煌市西南35公里处的党河河岸崖壁上,因地处莫高窟之西而得名。石窟的结构、彩塑、壁画艺术风格等与莫高窟体系相近。因而也成为敦煌艺术的一个组成 ...[更多]

  • 敦煌市鸣沙山导游词(精选4篇)
  • 敦煌市鸣沙山导游词(精选4篇)4人关注

    鸣沙山和月牙泉风景名胜区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市。敦煌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名城重镇。在漫长的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长河中,这里曾经是中西文化名流荟萃 ...[更多]

相关专题

导游词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