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彬县大佛寺导游词
大佛寺导游词
彬县大佛寺位于咸阳市彬县城西11公里处,从城西,沿着蜿蜒而宽敞的西(安)兰(州)公路约行五六公里,经过“水帘洞”(神话小说《西游记》中孙悟空居住的地方),再西行6公里,遥望公路南侧,有一座巍峨的古典式楼阁,倚山崖而耸立,周围摩崖小洞如蜂窝,崖下树木郁茂,风光绮丽,这就是著名的大佛寺石窟。
大佛寺,原名庆寿寺,其建筑始于唐贞观二年(公元628年),是唐太宗李世民为庆贺其母亲六十大寿,派尉迟敬德监修的,故取名“庆寿寺”。这里的石窟造像除寺楼内的大佛是唐代雕刻外,其他石佛大多数均为北朝时期的作品。
大佛寺石窟依山而凿,寺有亭楼3层,高50多米,其楼门洞上有“明镜台”3字。登台眺望,南可见大佛像,北有宽阔的径水逶迤向东流去。走进石窟,窟壁嵌满了造像,仔细一数共有70龛,造像1001尊。释迦牟尼端坐正中,二菩萨倚靠两边。抬头仰望这尊高达24米、肩宽13米、手指长达2米的陕西最大的释迦牟尼佛像,倚岩盘膝端坐在六角莲花座上。上体穿窟中心而上,披衣袒胸,腰下系结佩带,面部丰圆,鼻端口正,两耳下垂,弯眉细眼,眼目稍向下凝视,胸脯微凸,端庄慈祥,对每个进来的游客都微 笑相迎。大佛头部的周围,有浮雕坐佛7尊,边缘围绕19个飞天,是十分富有装饰性的精美雕刻。大佛两侧的胁侍菩萨,高约5米,俗称“丈八佛”,头戴玉冠,衣着华丽的璎珞,下着羊肠大裙,姿态自然可亲。另外窟壁上还有很多佛龛,雕刻着大大小小的佛及菩萨约400多个。大佛身躯之大,俗谓“一指之大儿为腰”,参观者只能在窟底仰视,或者登楼层层眺望。摩崖大龛式的大佛造像流行于盛唐,大佛寺亦因摩崖大佛而得名。考试大我国现存的唐代摩崖大佛应首推四川乐山大佛,其次有河南洛阳龙门奉先寺的卢舍那大佛,甘肃敦煌千佛洞的大佛等。在这些大佛中,彬县大佛寺的大佛建造年代是比较早的,它开凿的成功经验对以后依山凿佛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彬县群众有个顺口溜:“邵州有个大佛寺,把天顶得咯吱吱。”并流传“丈八佛见大佛”的故事。考试大相传;大佛的名声远扬,传到了甘肃径川县丈八佛的耳朵里,他很不服气,要与彬县大佛比试比试。丈八佛一见大佛,果然名不虚传,自己矮了多半截,只好甘拜下风。大佛请他参观了各处洞窟,还让他品尝当地的名产邵州梨、晋枣。丈八佛决心做大佛的侍从。以后便在石窟西边的“应福寺”坐禅,为了表示对佛 的尊敬,丈八佛一直站着,直到如今。沿着西侧狭窄的石阶梯,抬级而上,便来到“应福寺”,果见“丈八佛”依然侍立在那里。经过一个小门,走出去不远,又由另一寺门进去,便来到俗称“罗汉洞”的窟群。这里共有4个面北排列着的小石窟,各窟的形状、深度和高度都不一致,除西起第3窟内,在壁上雕刻有浮雕佛经故事60余幅,并留有唐宋以来游人的铭刻,其余3个窟内,各有立体雕佛像及菩萨像数尊,造型生动,雕工精致。再由罗汉洞窟群,绕过大佛寺楼二层的“明镜台”前空场走100余米,再转一个弯,又来到另一窟群,即“千佛洞”。千佛洞由东西向排列的3个石窟组成,外表俨然如同一座一明两暗的旧式厅堂,正中稍小,平面为方形,东西两套间进深较大,故平面均呈长方形。窟内除少数雕刻成为立体的佛像和菩萨外,其他都是壁间浮雕造像,约300多幅,还雕刻有人物画像,造型真实,栩栩如生。”
大佛寺塑像和石雕反映了我国初唐时期精湛的艺术和造型风格,这些是古代能工巧匠艺术的结晶,其中大佛尤为突出。大佛寺还保存了自唐宋以来历代游人留下的题刻177幅,碑碣6通。诗文优雅,书法中草、隶、篆皆有,游人观摩,无不赞叹。
大佛寺导游词
游客朋友,大家好:(致欢迎辞)
今天将由我带领大家游览在我国佛教禅宗有着极其重要地位的著名寺院:少林寺。首先,请允许我为大家介绍一下登封市和少林寺的概况。
登封市位于河南省中西部,中岳嵩山南麓。总面积1220平方公里,总人口61万。登封市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是全国著名的文物之乡和武术之乡。登封历史悠久,据史书记载,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王朝最早在阳城(今告成镇)建都禹都阳城,西汉武帝刘彻游嵩山,正式设立崇高县,隋代改为嵩阳县。公元696年,武则天登嵩山、封中岳,大功告成,改嵩阳县为登封县,改阳城县为告成县,金代将两县合并为登封县。1983年起隶属郑州,1994年撤县设市。
登封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如周公测景台、中岳庙、嵩阳书院、中岳嵩山等。其中嵩山分太室山和少室山两部分,传说为禹王的两个妻子。少室山山势险峻,不易攀登,闻名海内外的少林寺就是因建于少室山的密林之中而得名的。
深山藏古寺,碧溪锁少林,少林寺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是孝文帝迁都洛阳后为安顿印度高僧沙门跋陀而建。是我国佛教禅宗祖庭,少林武术的发源地,被称为天下第一名刹。它创自北魏,兴于隋唐,唐初,秦王李世民在讨伐王世充的征战中,少林寺和尚13人因助战有功,受到李世民的封赏。由于朝廷的大力支持,少林寺发展很快,成为驰名中外的大佛寺,获得天下第一名刹的称号。元代少林寺众常两千,明代是少林寺鼎盛时期。从清朝末年以后,少林寺逐渐衰落。特别是1928年军阀混战,石友三放火烧毁了少林寺,主要建筑和寺内珍藏的经黄、文物全部被付诸一炬。新中国成立后,少林寺经过整修,焕然一新。上个世纪80年代,影星李连杰在这里拍摄了著名的电影《少林寺》,再加上现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大师近几年来的推广,使少林寺又逐渐恢复了过往的盛名。
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少林寺的山门,请大家关好车窗,带好自己的贵重物品,跟我下车,游览少林寺常住院。
现在大家看到的这座寺门即为少林寺的山门,因佛寺多位于深山之中,所以称山门,又因他们象征着佛教的三解脱,又称三门、三解脱门山墙上的禅武两字是对少林寺是禅宗祖庭、少林武术的注解,禅为魂,武为衣,习武修禅、以禅入武,禅武双修,进则护寺报国救众生,退则参禅习武修道行。
进入山门殿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肚弥勒佛,又称迎宾佛,他慈眉善目欢迎大家的到来端庄庄重山门喜看世间光辉照,笑哈哈迎来人祝福极乐永无穷,一幅对联代表了只有平常心,用满面笑容来接待一切大众,才有资格入佛门。来到背后是韦陀菩萨手持金刚宝杵,保护寺院的佛法僧三宝。
走到甬道上,在东侧是碑廊,少林寺自建寺以来有1511年的历史,在其中的108通石碑中既记载了南北朝、隋、唐、元、明、清的盛世,也有隋末、元末、明末、清末、民国、文
革的焚毁与劫难,其中在1928年军阀石友三火烧寺院40余天,烧毁的是地面的建筑,而少林的禅武精神扎根于嵩山,扎根于全国人民的心目中。
请大家随我进入山门。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栋建筑是天王殿,面前这两尊是警卫佛,传说佛出行有500随从,而主要就是这两位密迹金刚和那罗延金刚,不过人们根据《封神演义》中的戏言和他们的口型,称两位金刚为哼哈二将,少林武僧练功时发出的哼哈的声音就源于此。里面供奉的四大天王分别是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光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职责是扶危济困,降福人间。手中的法器代表了风调雨顺,这也代表了封建农业经济下人们最朴实的愿望。
锤谱堂里五分钟,出来一身少林功,现在我们来到了锤谱堂。这里共有4组216个锤谱象,用泥塑木雕形象地展示了少林武术的缘起,发展、练功,精华套路、国防功能、僧兵战绩等内容,有坐禅、跑经绕佛、八段锦、小红拳、大红拳、六和拳、通臂拳、罗汉拳、昭阳拳,瞧大家伙儿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不妨趁热打铁学俩手正宗的少林功夫吧。
现在我们来到了寺院的中心建筑——大雄宝殿,他是僧人进行佛事活动的重要场所。前方东南角是钟楼,西南角是鼓楼,是寺院的固定建筑。我们常说的晨钟暮鼓是僧人起居和进行佛事活动的一种信号。
在钟楼旁边有三通重要的石碑,这一通石碑《皇唐嵩岳少林寺碑》,是李世民为表彰僧人协助唐朝平定乱党王世充的战绩,背面是《赐少林寺柏谷庄御书碑记》,说的是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当年少林寺僧人救出的就是那时的秦王李世民,帮助平定了王世充、王仁则叔侄的叛乱,最后昙宗被任命为大将军,并且还允许少林寺自建兵营筹备五百武僧,也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由李连杰主演的《少林寺》拍摄的依据。
下面我们看到的是《小山禅师行实碑》,说的是他挂帅出征、重振少林禅宗的公德,背面是《混元三教九流图赞碑》,从不同方面分别可以看到老子、孔子和释迦牟尼的塑像,巧合的是这三人生活在同一时代。孔子曾到周国向任柱下史(相当于国家档案馆馆长)的老子学习礼乐,现在周朝都城洛阳有孔子入周问礼处的石碑。而释迦牟尼又比孔子大12岁。此碑反映了嵩山是佛、道、儒三教荟萃之地,也体现了三教合流的思想。
请大家跟我进大雄宝殿参观,大家看,大雄宝殿正中供奉的是现实佛——释迦牟尼如来佛,左边为过去佛——东方静琉璃世界的药师佛,右方为未来佛——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与其他寺院不同的是在两边还有菩提达摩祖师和被称作少林棍术创始人的紧那罗王的站像,为什么呢?答案就在接下来的参观中。好奇的朋友可能会发现在大殿的柱子下有麒麟的雕像,这代表了禅宗佛教是完全汉化的中国式的佛教。
走进紧那罗殿,在这里展示了紧那罗王持法、护法和应身三种不同的形象。紧那罗王是少林寺特有的护法神。紧那罗在梵文中的意思是佛教天神中的飞天。传说,在元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3月26日(在元朝时有一天),红巾军突袭少林,众多的武僧纷纷被打退,在这个紧要的关头,从厨房中跑出一个蓬头垢面的烧火和尚,拿着一根烧火棍,声如吼、动如闪,退敌于一瞬间。之后,自称紧那罗飞仙而去。寺僧尊称他为棍仙和山门显武第一人。
听完了紧那罗王的故事下面来看一下达摩祖师的历史,随我走进六祖堂,供奉的是六祖
拜观音,是初祖达摩、二组慧可、三祖僧灿、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当到五祖弘忍时,时间到了盛唐,禅宗分为南北两派,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常拂拭,免使惹尘埃。是北派代表神秀的主张,认为禅宗需要长期不断的修行。而南派的慧能则主张顿悟,认为只要心诚,谁都可以立地成佛,所谓心外无佛,我既是佛佛不在尘世,而是在人们的心里。一首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奠定了他六祖的地位。在西面的山墙上画的是达摩只履西归图。魏宣武帝时南天竺僧人、释迦牟尼的第28代传人菩提达摩渡海三年来到了南梁金陵与梁武帝话不投机,后用一支芦苇渡过长江,北上洛阳后入少林寺面壁九年,首传禅宗。当他去世后有人在旅途中发现了穿一只鞋子的达摩,打开墓室里面只有达摩的一只鞋子。
下面我们来到了寺院的图书馆——藏经阁,在后面是方丈室,当年乾隆皇帝游少林时曾下榻于此。
禅宗到南宋时与儒学结合,在嵩阳书院形成了理学,程门立雪的典故被广为传颂。而在佛教中也有断臂求法的故事。话说当年我们的达摩祖师在少林首传禅宗,学徒众多,其中一个叫神光的洛阳僧人,学法心诚。在下着大雪的一天,神光在方丈室前说:请大和尚传授佛法,普渡众生。当时下着鹅毛般的大雪,没多久神光就成了雪人,达摩说:传法可以,等到什么时候天降红雪,才可以。说时迟那时快,神光抽出随身携带的戒刀,毫不犹豫地向自己的左臂砍去顿时染红了身下的雪,达摩说:慧——可,成了他的法号,也成就了他禅宗二祖的地位。也是禅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立文字主张的体现。从此少林僧人右手行礼、斜披袈裟的由来,建造立雪亭来纪念他学法的诚心。
来到右侧的文殊殿,里面除了供奉有文殊菩萨外,还有少林寺的镇寺之宝,达摩面壁影石。我们的达摩祖师面壁九年,入定后小鸟在他的身上搭建鸟窝,他都浑然不知,眉毛脱落形成了一种银眉茶。水滴可以穿透坚硬的岩石,而我们的达摩祖师的影子也可以在上面留下影子。实际上是他的身体透过紫外线的反射和深山中放射性镭光,天长日久影子就刻在了岩石上。
现在大家看到的是寺院最大的一栋建筑——千佛殿,面阔七间,高20米,神龛上的法印高提为乾隆题写。供奉的是释迦牟尼的法身佛——毗卢佛。在他的背后是大型彩绘五百罗汉朝毗卢,神奇的是这些罗汉面部的颜色随时都会变化,每12年就会有一个罗汉的面貌发生变化。
好了,各位朋友,少林寺常住院的游览到此结束,请大家自由参观,半个小时后我们到车上集合。
第2篇 正定大佛寺的导游词
石家庄正定大佛寺是个好地方,那么导游词应该怎么写呢?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
正定大佛寺的导游词
各位朋友:上午好,欢迎大家来到河北正定!各位旅途劳累,一路上辛苦了!希望着冬日的暖阳能赶走你们一路上的风尘和疲惫,我是大家本次的导游xx,,希望能够带领大家翱翔在旅游带给我们的快乐当中,接下来我要为大家介绍我们车上最没有礼貌的一位成员因为他总是用后背对着大家,他就是我们的司机李师傅,其实李师傅是我们旅游界公认的优秀司机,稳重不但是他性格的代名词也是他车技的代名词,虽然他的车有点重但是还是很稳的,坐他的车大家会真正体会到安全与舒适。好了,大概还有二十分钟我们就会到达我们的目的地,大家先欣赏一下窗外的景色休息一下吧!
狂天我有幸带大家参观的是我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隆兴寺。隆兴寺是我国著名的寺院之一,素有华北四宝之称,始建于隋开皇六年,到现在已经经历了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了。其实,隆兴寺最初的名字为“龙藏寺”,就是藏龙卧虎的龙藏,在宋初时藏字曾被改为了兴旺的兴字,在康熙四十九年时才改为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名字—隆兴寺。从名字我们也可以联想到,在历代年间我们的隆兴寺香火有多么的旺盛了。
隆兴寺以大悲阁为主体采用中轴线布局修建,是一个南北纵深规模宏大的宋代建筑群。寺院现存面积为82500平方米,主要建筑分布在南北中轴线及其两侧,整个建筑群高低错落主次分明,是研究宋代佛教寺院建筑布局的重要实例。介绍了这么多,想必大家一定对这有着千历史的宗教建筑群有着浓厚的兴趣吧?现在请大家随我一起去看看它神秘的面孔吧!
隆兴寺内有六处文物堪称国内之最,穿过天王殿和大觉六师殿遗址,现在在大家眼前这座雄伟的殿宇就是我们今天要参观的第一处国内之最,中国建筑孤例:摩尼殿。摩尼殿始建于北宋皇佑四年,占地1400平方米,正如大家所见它的布局十分独特,大殿的殿身中央为重檐歇山顶,正方形殿身的四面正中各出一山花向前的歇山抱厦,使整个建筑平面形成了十字型。我们从外观看整个大殿重叠雄伟,富于变化,这种建筑方式在我国现存宋代建筑中仅存的一例。大家再看,殿檐下斗拱宏大分布疏朗,柱子用材粗大,有明显的卷刹侧角和生起,均与宋代的《营造法式》相符。我国古建筑专家梁思成先生发现摩尼殿后大加赞誉,称这种布局平时除去北京故宫紫禁城角楼外,只在宋画里见过,大家现在是不是有种穿越时空身在宋画的感觉呢?大家赶快从联想中出来吧,我们从外观欣赏完这画一般的建筑后,让我们一同进去欣赏一下它更美的内涵吧!
请注意,下面我要介绍隆兴寺的第二最了,中国最美的倒坐观音,大家请看摩尼殿内槽北壁的这一座泥塑五彩悬山,悬山中现存塑像30余身,但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正中这尊五彩观音菩萨像,俗称“倒坐观音”。因观音菩萨有“众生普渡不完,誓不回头”的誓言,而芸芸众生永远也普渡不完,故形成倒坐观音形象。观音像高3.4米,大家请看那双智慧深藏的双眼微微俯视着我们,大家是不是有心头一震的感觉呢?其实她美的不仅是姿态优雅端庄,面容秀丽恬静,美的还有她那广阔的胸怀和她感人的慈悲。
穿过牌楼和戒坛,我们就可以看到分布在中轴线两侧有两座典型北宋时期的二层楼阁式建筑,它们分别是转轮藏阁和慈化阁。
转轮藏阁始建于北宋,咱们面前的转轮藏直径为7米,分为藏座藏身藏顶三部分,中间设一根10.8米的木轴上下贯穿。大家一定会感兴趣的问这么特殊的法器是干什么用的呢?据史书记载:转轮藏是南朝梁时,为了方便不识字或无暇阅读经书的信徒所创。信徒们推动转轮一周与诵读一遍经卷的功德相同。这个转轮藏虽历经千年,但现只需两三人之力便可使之徐徐转动,是不是很神奇呢?转轮藏做为一种特殊的形制法器,自产生至今已经有1400多年的历史了,但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国内现存实物很少,而隆兴寺的转轮藏则是其中年代最久,体量最大的一个,是十分珍贵的历史遗存。
我们大家都知道,在中国的书法发展史中,隋代是由汉隶向唐楷发展的一个过渡时期,而我现在要介绍的龙藏寺碑正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其字体沉滞宽博,扑拙而不失清秀,庄重而不呆滞,可以说是标准的楷书,是研究我国书法发展史的珍贵实物资料。近代著名学者康有为也誉此碑为“隋碑第一”,后人更称其为“楷书之祖”,大家赶快好好欣赏一下吧!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隆兴寺的主体建筑大悲阁,进入其中我们会看到一尊高21.3米的铜铸铁观音,它是北宋开保四年铸造的,共42臂,除本身两只手眼外,在身体左右各有20只手,分别执不同法器。每只手中各有一眼,成为40只手和40只眼,据说每只手眼有25种法力,40只手眼和25相乘便成了千手千眼。因此这尊观音也被称为“千手千眼观音”。值得一提的是,早在1000多年前,没有机械化,完全凭手工铸就如此高大的铜佛,创造了世界冶金铸造史上的一个奇迹,也正是由于它的存在人们很自然的将隆兴寺称为“大佛寺”。
最后我们来到的是毗卢殿,殿内正中供奉一尊铜铸毗卢佛像。“毗卢”是梵文“毗卢遮那”之略称,意思是“光明遍照”。毗卢佛是释迦牟尼得法身佛,这尊毗卢佛象高6.72米,三层莲座的千叶莲瓣上均铸有一座式小佛,形成“千佛绕毗卢”的格局。另有三层四面佛,共计12尊,每尊毗卢佛都头戴五佛冠,整尊佛像上共计大小佛像1072尊,有极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堪称海内外孤例。
快乐的时光总是过的很快,我们的游览就要结束了。如果大家对我有什么意见和建议,大家一定要告诉我,让我可以改进更好的进步,谢谢大家!
参考: 正定隆兴寺:隆兴寺这座千年古刹,以强大的艺术魅力吸引了一代又一代人。自1974年以来,先后有田纪云、薄一波、李鹏、李瑞环、吴阶平、彭冲、彭佩云、钱其琛、民、迟浩田、姜春云等70多位莅临隆兴寺,20xx年11月5日,视察隆兴寺时,对其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给予高度评价并题词留念。 河北正定北宋隆兴寺-此庙始建于隋,原名龙藏寺,到宋初改建时才用现名,其总平面至今仍保存了宋代风格,呈有南北中轴的狭长方形。山门对面有照壁,门前有石桥及牌坊。门内左右的钟鼓楼和正面的大觉六师殿已毁。再后是东西配殿和摩尼殿,殿后有戒坛(四周的回廊和后端的韦陀殿已不存)、慈氏阁、转轮藏殿,再进为东西碑亭和佛香阁,最后是弥陀殿。方丈及僧舍在佛香阁东,并附厨房、马厩等。由于利用了建筑体量大小和院落空间的变化,轴线虽长而不觉呆板。
隆兴寺占地82500平方米,主要建筑自南向北依次为照壁、石桥、天王殿、大觉六师殿(遗址)、摩尼殿、牌楼、戒坛、慈氏阁、转轮藏阁、大悲阁、御书楼、集庆阁、弥陀殿、毗卢殿。寺内有六处文物堪称全国之最:被古建专家梁思成先生誉为世界古倒座观音建筑孤例的宋代建筑摩尼殿;被鲁迅先生誉为“东方美神”的倒座观音;我国早期最大的转轮藏;被推崇为隋碑第一的龙藏寺碑;我国古代最高大的铜铸大佛;我国古代最精美的铜铸毗卢佛。此外,寺内东北侧还建有集文物展示、旅游休闲为一体的明清代园林——龙腾苑。 神像造型 1、千手观音像 千手观音像北宋开宝四年奉采太祖赵匡胤之命修铸的高21.3米的铜质千手观音像。与沧州狮子、定州塔、赵州大石桥并称为'河北四宝'。大悲阁内千手观音铸造于北宋开宝四年(971),其下须弥座当为铜像铸成后砌筑。此须弥座平面呈“了一『”形,全长30.49米。其中正前面长12.52米,东侧面长5.54米,西侧面长5.36米,东翼长3.62米,西翼长3.45米。由上枋、上枭、束腰、下枭、下枋、圭脚组成,高2.23米。其上依位置和内容的不同,采用浅浮雕、高浮雕、圆雕和透雕多种技法,将整体表现得既华美多变又严谨匀称。
2、五彩四大天王 五彩四大天王原塑毁于1966年,现存四天王像为1982年重塑。像高4.8米,身着甲胄,脚踏夜叉,四天王名称和形象为:南方增长天王,“增长”意为能传令众生,增长善根,护持佛法。他手持宝剑,因舞剑生风,故寓为“风”;东方持国天王,“持国”意为慈悲为怀,保护众生。他手持琵琶,因琵琶能调拨发音,故寓为“调”;北方多闻天王,“多闻”比喻福、德,名闻于四方,他手持宝伞,因伞能遮雨,故寓为“雨”;西方广目天王,“广目”意为能以净天眼随时观察世界,护持众生,他手缠一蛇,意为降服归顺,寓为“顺”,合称“风、调、雨、顺”。
3、佛祖释迦牟尼及二弟子 佛祖释迦牟尼及二弟子摩尼殿正中佛坛上供奉的一佛二弟像,为宋代泥塑,正中为释迦牟尼像,残高9.28米,其相貌端庄,肉髻螺发,着通肩袈裟,下身着裙,裙摆宽大覆座,手作说法印,后饰头光,身光和塑有菩提树枝叶及狮、象、羊、摩谒的大背光。惜上半部残缺,残高9.28米。释迦牟尼,名悉达多,族姓乔达摩,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释迦牟尼像东侧站立弟子迦叶像,双手抱拳,老成持重,高4.8米。西侧站立弟子阿难像,双手合十,忠实虔诚,高4.9米 壁画艺术 西方圣景 西方圣景西方圣景是寺内规模较大,保存较完整的一处明代壁画,整幅壁画描绘了以阿弥陀佛为主的西方极乐世界的祥和场面。上部中间是阿弥陀佛坐在莲座上为诸菩萨、罗汉等圣众在说法,两侧坐在莲座上的二菩萨是观音和大势至,前面站立的是二胁侍菩萨。画面上端为宫殿、楼阁、七宝树等,两边为佛传故事,最前面为顶礼跪拜及前来听讲经的诸菩萨、罗汉圣众、伎乐等。整壁绘有人物四百余身,画面下端宝池内盛开莲花,池岸上有迦陵频伽,共命鸟,仙鹤等。左下角则以暗淡的色调描绘了人间生活中生、老、病、死诸苦,与恢弘祥和的西方极乐世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此壁画采取分幅兼通景的形式和单线平涂的技法,并进行沥粉贴金,使其达到理想效果,壁画长9.36,高7米。 摩尼殿四抱夏绘护法天神“二十四尊天” 摩尼殿四抱夏绘护法天神“二十四尊天”四抱厦绘'二十四尊天',内檐扇面墙外壁绘'西方胜景'帮'东方琉璃世界',檐墙则生动地描绘了释迦牟尼降生、出家、苦行、成道、涅般等整个过程,声势浩大,线务流畅,色彩艳丽。背壁五彩悬塑倒坐观音以其秀丽恬静的面容、优雅端庄的姿态为世人所倾倒。1923年鲁迅先生曾于北平山本照像馆购得此观音照片,并视若佛教美学佳作,陈放于自己的书案上。摩尼殿四抱夏绘护法天神“二十四尊天”,每壁三尊,身高1.72~1.79米。东抱夏南壁大悲尊天(右)鬼子母天(中) 金刚尊天 摩尼殿四抱夏南壁“功德尊天” 头戴花冠,身着菩萨装,手托卷轴,敞领宽袖,有头光,后有侍从执幡,为明代绘制。功德天汉译为“摩诃室利”,即“大功德”、“大吉祥”,她本是婆罗门教、印度教所信奉的女神,称“吉祥天女”,后被佛门吸收为护法神。 馆藏文物 明漆金铜佛像 此像铸于明代。通高84.5厘米,由佛像、莲座、底座三部分组成。佛头梳螺髻,面庞方圆,双目微闭眉间饰白毫,身穿袈裟。手施禅定印。结跏趺坐于仰莲座上。此座左右侧下部各伸出一支带有茎叶的小莲台。莲座底部正中有一圆形榫,插入下部六角形基座正中的圆管内。基座表面作水波纹,周围以勾栏环绕。整体结构合理,造型精美。 金人物双鱼铜镜 此镜为黄铜质。圆形,直径24.2厘米,镜面素平,背面中心作圆形钮,周边海水滔滔,钮下方有两条并游的鲤鱼,上方左侧崖石上有一人面向内侧站立,头载幞头,身穿大袍,腰束带,手持书卷。右上侧波浪中露出一人的上半身,头载胄,身穿圆领窄袖上衣,右臂曲上举,手执长棍斜置肩上,左臂平伸,食指指向崖石上站立之人,二人遥相呼应,似在对话。画面外有一周狭窄的卷云纹及素宽沿。此镜纹饰新颖,布局得当,是金代铜镜精品。摩尼殿四抱夏南壁“功德尊天”金三彩舍利塔 此塔呈六角形,由塔身、上檐、下檐三部分罗列而成。塔身自下而上渐收,下为须弥座式基座。塔檐以斗拱承托,顶呈六角攒尖式。脊上由基座、仰莲、宝珠等组成塔刹,脊下端饰戗兽。整体造型为仿木建筑结构,塔身正面设假门,门上、左、右侧刻有塔铭。塔为红陶质。通高78厘米。金代制作。斗拱、门、垂兽、基座部分施黄、褐釉,其余均为绿釉。 原来是十六国时期后燕慕容熙的龙腾苑,隋文帝开皇六年(586年)在苑内改建寺院,初名龙藏寺。唐改额龙兴寺。宋开宝四年(公元971)年,奉宋太祖赵匡胤之命,扩建龙兴寺,修建大悲阁,并铸造起七丈三尺高的千手千眼铜观音像,因此又俗称大佛寺,河北民间有“沧州狮子定州塔,正定府的大菩萨”之说。由此一组宋代建筑拔地而起,主体采用中轴线布局大兴扩建,形成了一个南北纵深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建筑群。由此,龙兴寺遂跃为“河朔名寺”而倍受历代封建皇室的重视。历代帝王曾多次到此巡境幸驻跸,上香礼佛,题诗书匾,刻碑立石。可见当年这里晨钟暮鼓,钟磬齐鸣,香烟缭绕,“南无”声声的历史盛况。明漆金铜佛像
元代曾多次赐金重修,并赐田亩、经卷、长明灯钱资助寺院的经济和佛事,致使龙兴寺僧徒增多,规制完善,日臻隆盛。著名高僧胆巴曾一度住持隆兴寺,并施白金千两重修大觉六师殿。明万历年间敕修寺内主要建筑和佛像。清朝康、乾二帝出巡曾多次与此住拒,拈香礼佛,以祈皇图永固。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至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79年)至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两度奉敕大修,并于康熙四十七年(公元1708年)在西侧增建帝王行宫,形成了东为僧徒起居之处、中为佛事活动场所、西为行宫三路并举的建筑格局,达到了鼎盛时期。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赐额“隆兴寺”,并被誉为“海内宝刹第一名区”清朝末叶至民国年间,政治腐败,经济凋敝,战争频仍,隆兴寺也随之颓败。清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西路行宫被天主教堂侵占,中、东两路建筑也是殿阁倾圮,僧堂损漏。寺院游僧日少,门庭冷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隆兴寺受到了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科学保护。1961年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自1953年成立专门文物保管机构至今,国家屡拨巨款对寺院进行修葺和扩建,使古刹逐渐恢复其盛世风貌。正定是一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位于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北15公里的地方。西望太行山,南临滹沱河,素有“燕南古都,京畿屏障”之誉。京广铁路、京深高速公路分别从县城东西两侧穿过。城内现存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径文物保护单位7处。隆兴寺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坐落在正定县城东隅。 隆兴寺现有面积85200平方米,平面呈长方形,布局和建筑保留了宋代的建筑风格,主要建筑分布在南北中轴线及其两侧中轴线末端为1959年正定城内崇因寺迁来的毗卢殿。院落南北纵深,重叠有序金人物双鱼铜镜,殿阁高低错落,主次分明,是研究宋代佛教寺院建筑布局的重要实例。主要建筑自南向北依次为照壁、石桥、天王殿、大觉六师殿(遗址)、摩尼殿、牌楼、戒坛、慈氏阁、转轮藏阁、大悲阁、御书楼、集庆阁、弥陀殿、毗卢殿。寺内有六处文物堪称全国之最:被古建专家梁思成先生誉为世界古建筑孤例的宋代建筑摩尼殿;被鲁迅先生誉为“东方美神”的倒座观音;我国早期最大的转轮藏;被推崇为隋碑第一的龙藏寺碑;我国古代最高大的铜铸大佛;我国古代最精美的铜铸毗卢佛。此外,寺内东北侧还建有集文物展示、旅游休闲为一体的明清代园林——龙腾苑。 隆兴寺因为创建年代久远,寺内碑碣林立,最珍贵的一件当推龙藏寺碑,为隋开皇六年(5金三彩舍利塔86年)恒州刺史鄂国公为国劝造龙藏寺碑,碑身楷书30行,行50字。碑文记述了恒州刺史王孝(单人加零)奉命劝奖州内士庶万余人修建龙藏寺的经过。书法苍劲有力,上承南北朝书法艺术的遗风,下开盛唐诸家书法之先河,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清末著名学者康有为称赞曰;“此六朝集成之碑,非独为隋碑第一也。” 大悲阁是隆兴寺的主体建筑,五檐三层,高33米。阁内正矗立着高大铜佛铸像,这就是名闻遐迩的正定大菩萨。北宋开宝四年奉采太祖赵匡胤之命修铸的高21.3米的铜质千手观音像。与沧州狮子、定州塔、赵州大石桥并称为'河北四宝'。大悲阁内千手观音铸造于北宋开宝四年(971),其下须弥座当为铜像铸成后砌筑。此须弥座平面呈“了一『”形,全长30.49米。其中正前面长12.52米,东侧面长5.54米,西侧面长5.36米,东翼长3.62米,西翼长3.45米。由上枋、上枭、束腰、下枭、下枋、圭脚组成,高2.23米。其上依位置和内容的不同,采用浅浮雕、高浮雕、圆雕和透雕多种技法,将整体表现得既华美多变又严谨匀称,有42臂分别执日、月、净瓶、宝杖、宝镜、金刚杵等法器。面部情端祥恬静,仁慈庄重。达到了瞻之弥高、仰之益恭的艺术效果。大佛始铸于北宋开宝四年(971年),有三千匠役投身这项工程。
由于佛像超高,所以采取自下而上,分段接续铸造。第一段铸莲花座,第二段浇至膝部,第七段浇铸至顶部。工程浩大,工序复杂,比承德外八庙普宁寺大乘之阁的观音木雕像难度要高得多。它是北京周边地区4尊大佛之一,即北京雍和宫大佛、天津蓟县独乐寺大佛、承德普宁寺大佛。寺内尽端的毗佛殿,创建于明代。殿内有铜铸的毗卢佛像,设计精巧,造型奇特,是国内孤例。佛像整体分三层莲座,每层四尊铜像,各向一方,相背坐于莲座中央。莲座的第一莲瓣上刻一小佛,共计大小佛像1072尊。
鲁迅誉为东方美神的观音彩塑。摩尼殿北侧一座五彩悬塑的主体塑像,乍看之下,它最吸引人的便是跷起二郎腿的姿势。它的眼睛往下朝我们看,只微露笑意,似乎不为人来人往所动,一派闲适自若、怡然自得的写意样子。塑像高有3.4米,但是离地也有三四米,因此看来也就和真人一般大小。“根据碑文记载,这像是在明朝嘉靖年间重塑,距今也近500年。秦先生指出,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一位中国著名的古建筑专家,曾于1933年把它拍成照片送给鲁迅。“鲁迅先生视它为珍宝,赞美它为东方美神,还一直把照片放在书桌上,今天在北京的鲁迅故居仍然陈列着。”
这鲁迅眼里的“东方美神”,是否就称得上是中国最美的观音,似乎不容易有定论,但是它确实让人对菩萨塑像的感觉有了改观。看它头戴宝冠,项饰璎珞,帔巾自肩下垂,身着红色长裙,打扮确实不像凡人。然而见它右腿屈起搁在左腿,右手搭于左腕抱住右膝,头微右侧,身略前倾,却又与凡人姿态无异。 到隆兴寺首先看到的就是天王殿,天王殿也是隆兴寺的正门剪票处,供奉弥勒菩萨, 天王殿门上悬有康熙皇帝手书“敕建隆兴寺”金字牌匾。走过天王殿,就是原来六师殿的遗迹 。六师殿正正准备重修,有意尽心力者,不妨慷慨解囊. 绕过台基,便看到了巍峨高大的摩尼殿。 .
摩尼殿的主体,是一座进深七间,面阔七间的正方形殿堂。摩尼殿中的壁画、彩塑同样十分珍贵。摩尼殿殿堂中央为一正方形内槽,这使得殿堂中呈“回”字形。在面南的壁上,为宋塑释迦牟尼和迦叶、阿难二弟子及明塑文殊、普贤二菩萨塑像。塑像高大、雄浑,气度不凡。东西两侧及大殿四周绘有明代壁画。壁画气势恢宏,人物众多,笔法精细。可惜的是绝大多数已经脱落,真是令人深感遗憾。 最令人称奇的,是北壁明代通壁悬塑的五彩海岛观音。整面壁上,人物多样,山石、祥云萦绕其间。色彩鲜艳,至今仍光彩照人。
最特别是北面明朝嘉靖年间重塑的高3.4米的倒坐观世音(倒坐大致的意思是表明观世音菩萨不渡尽众生,永不回头的大慈大悲),优柔端庄,被鲁迅誉为“东方美神”。真可以称得上是中国最美的观音 .但见她头戴宝冠,项饰璎珞,帔巾自肩下垂,身着红色长裙,右腿屈起搁在左腿,右手搭于左腕抱住右膝,头微右侧,身略前倾,呈大自在状。一派闲适自若、怡然自得的写意样子.更令人叫绝的是当你从不同的角度看这座雕塑中观世音菩萨的眼睛的时候,总会觉得大慈大悲的菩萨面露笑意的慈眼安抚我们这些愚痴的众生.
从北面抱厦走出,穿过牌楼门,便可看见戒坛。走出戒坛,便可看到东侧的转轮藏阁和西侧的慈氏阁。 在慈氏阁里可以看到了宋代木雕天冠弥勒佛。
在慈氏阁北面,是“龙藏寺碑”。据说隋朝保留至今的石碑,在中国只有3块,但是要以这块记录了隆兴寺据说刻有约1500字,在书法史上还认为是隶书向楷书渡的典范。龙藏寺碑旁,有两座御碑亭,黄色的琉璃瓦显示了其尊贵的地位。两座御碑亭分别是康熙、乾隆皇帝所立。
御碑亭后便是整座隆兴寺的主体建筑大悲阁。大悲阁始建于宋代,后毁于战火,清代曾仿宋代建制重建。九十年代初期,国家拨款将原建拆毁,进行重建。 现在的大悲阁高33米,共三层。规模虽比宋时略小, 走进大悲阁 矗立在面前的,正是被誉为“华北四宝”的正定大菩萨。
正定大菩萨全称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高22.28米,宋代铸造,是我国古代最大的青铜制艺术品。42臂分别执日、月、净瓶、宝杖、宝镜、金刚杵等法器。面部表情端祥恬静,仁慈庄重。达到了瞻之弥高、仰之益恭的艺术效果。大佛始铸于北宋开宝四年(971年),有3000工匠参与铸造。由于佛像超高,所以采取自下而上,分七段接续铸造。第一段铸莲花座,第二段浇至膝部......第七段浇铸至顶部,最后添铸42臂(后被锯掉,现为木雕而成)。工程浩大,比承德外八庙普宁寺大乘之阁的观音木雕像难度要高得多。它是北京周边地区4尊大佛之一,与北京雍和宫大佛、天津蓟县独乐寺大佛、承德普宁寺大佛齐名。这座青铜制的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的维护主要依靠国家资金,也接纳社会捐助,有意尽心力者,请慷慨解囊.
院内还有类似汉代古尸等等展览,大约是5元一次,意义不大,不推荐,左首处有瓷器展,免费,值得一看. 大悲阁后有一棵粗壮的柏树。据说与宋太祖赵匡胤有关,据说系红布绕3圈可吉祥如意,姑且信之.
穿过弥陀殿,便可看到隆兴寺的最后一座建筑—明代毗卢殿。现殿内供奉有明铸铜质毗卢佛像。佛像设计精巧,造型独特,共三层,铸有一千个莲瓣,1072尊佛像。最后要说明的就是入寺最好顺时针游览.大佛寺也不例外.
第3篇 大佛寺导游词
坐落在浙江省新昌县西南的南明山。
大佛寺创建于东晋永和年间(345—356),原名石城寺,宋初改名宝相寺,清初又称南明寺,民国十四年(1925)始称大佛寺。南朝齐永明三年(485),开窟凿小石佛千余尊,次年(486)扩开凿大石佛像,至梁天监十五年(516)石弥勒大像方始完工。隋开皇十七年(579),智者大师圆寂于大石佛像前。
大佛寺因石雕弥勒大佛像而名扬中外,民间称其为弥勒道场。大佛寺自明万历年间起,以临济为宗。
大佛寺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千佛院、大雄宝殿、大佛殿、地藏殿、西方殿、方丈殿、“智者大师纪念法塔”、两个放生池以及东西厢房等。
大佛寺与日本佛教天台宗有着源远流长的关系。日本比睿山天台宗开祖最澄于唐贞元二十年(804)入唐求法,到此参学。大中七年(853),最澄的弟子义真之徒园珍、园载入唐历访名刹,于公元885年到石城寺。此后,日本佛教界凡到天台国清寺朝拜者,必到新昌大佛寺朝礼大佛和智者大师塔。
1983年,大佛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第4篇 浙江大佛寺导游词
坐落在浙江省新昌县西南的南明山。 大佛寺因石雕弥勒大佛像而名扬中外,民间称其为弥勒道场。大佛寺自明万历年间起,以临济为宗。
大佛寺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千佛院、大雄宝殿、大佛殿、地藏殿、西方殿、方丈殿、“智者大师纪念法塔”、两个放生池以及东西厢房等。
大佛寺与日本佛教天台宗有着源远流长的关系。日本比睿山天台宗开祖最澄于唐贞元二十年(804)入唐求法,到此参学。大中七年(853),最澄的弟子义真之徒园珍、园载入唐历访名刹,于公元885年到石城寺。此后,日本佛教界凡到天台国清寺朝拜者,必到新昌大佛寺朝礼大佛和智者大师塔。
1983年,大佛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第5篇 大佛寺导游词左右
大佛寺导游词100字左右
大佛寺创建于东晋永和年间(345-356),原名石城寺,宋初改名宝相寺,清初又称南明寺,民国十四年(1925)始称大佛寺。南朝齐永明三年(485),开窟凿小石佛千余尊,次年(486)扩开凿大石佛像,至梁天监十五年(516)石弥勒大像方始完工。隋开皇十七年(579),智者大师圆寂于大石佛像前。
大佛寺因石雕弥勒大佛像而名扬中外,民间称其为弥勒道场。大佛寺自明万历年间起,以临济为宗。
大佛寺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千佛院、大雄宝殿、大佛殿、地藏殿、西方殿、方丈殿、'智者大师纪念法塔'、两个放生池以及东西厢房等。
大佛寺与日本佛教天台宗有着源远流长的关系。日本比睿山天台宗开祖最澄于唐贞元二十年(804)入唐求法,到此参学。大中七年(853),最澄的.弟子义真之徒园珍、园载入唐历访名刹,于公元885年到石城寺。此后,日本佛教界凡到天台国清寺朝拜者,必到新昌大佛寺朝礼大佛和智者大师塔。
1983年,大佛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大佛寺导游词100字左右
大家好!我是你们这次旅行的导游小光。正定大佛寺坐落在浙江省新昌县西南的南明山。大佛寺创建于东晋永和年间(345—356),原名石城寺,宋初改名宝相寺,清初又称南明寺,民国十四年(1925)始称大佛寺。南朝齐永明三年(485),开窟凿小石佛千余尊,次年(486)扩开凿大石佛像,至梁天监十五年(516)石弥勒大像方始完工。隋开皇十七年(579),智者大师圆寂于大石佛像前。大佛寺因石雕弥勒大佛像而名扬中外,民间称其为弥勒道场。大佛寺自明万历年间起,以临济为宗。大佛寺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千佛院、大雄宝殿、大佛殿、地藏殿、西方殿、方丈殿、“智者大师纪念法塔”、两个放生池以及东西厢房等。大佛寺与日本佛教天台宗有着源远流长的关系。日本比睿山天台宗开祖最澄于唐贞元二十年(804)入唐求法,到此参学。大中七年(853),最澄的弟子义真之徒园珍、园载入唐历访名刹,于公元885年到石城寺。此后,日本佛教界凡到天台国清寺朝拜者,必到新昌大佛寺朝礼大佛和智者大师塔。1983年,大佛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大佛寺导游词100字左右
各位游客们:
大家好,我是导游xx,欢迎来到浙江大佛寺,一起去看看这里的美景吧!
浙江大佛寺坐落在浙江省新昌县西南的南明山,大佛寺创建于东晋永和年间(345—356),原名石城寺,宋初改名宝相寺,清初又称南明寺,民国十四年(1925)始称大佛寺。南朝齐永明三年(485),开窟凿小石佛千余尊,次年(486)扩开凿大石佛像,至梁天监十五年(516)石弥勒大像方始完工。隋开皇十七年(579),智者大师圆寂于大石佛像前。
大佛寺因石雕弥勒大佛像而名扬中外,民间称其为弥勒道场。大佛寺自明万历年间起,以临济为宗,大佛寺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千佛院、大雄宝殿、大佛殿、地藏殿、西方殿、方丈殿、“智者大师纪念法塔”、两个放生池以及东西厢房等。
大佛寺与日本佛教天台宗有着源远流长的关系。日本比睿山天台宗开祖最澄于唐贞元二十年(804)入唐求法,到此参学。大中七年(853),最澄的弟子义真之徒园珍、园载入唐历访名刹,于公元885年到石城寺。此后,日本佛教界凡到天台国清寺朝拜者,必到新昌大佛寺朝礼大佛和智者大师塔。
1983年,大佛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前来游玩的游客也越来越多,
好了,各位亲爱的团友,今天的游览在这结束了,感谢大家的配合与支持!希望下次还能一起到这里来游玩。
第6篇 正定大佛寺导游词
正定大佛寺导游词100字
各位朋友:上午好,欢迎大家来到河北正定!各位旅途劳累,一路上辛苦了!希望着冬日的暖阳能赶走你们一路上的风尘和疲惫,我是大家本次的导游吕翔,希望能够带领大家翱翔在旅游带给我们的快乐当中。
今天我有幸带大家参观的是我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隆兴寺。隆兴寺是我国著名的寺院之一,素有华北四宝之称,始建于隋开皇六年,到现在已经经历了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了。其实,隆兴寺最初的名字为“龙藏寺”,就是藏龙卧虎的龙藏,在宋初时藏字曾被改为了兴旺的兴字,在康熙四十九年时才改为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名字—隆兴寺。从名字我们也可以联想到,在历代年间我们的隆兴寺香火有多么的旺盛了。
隆兴寺以大悲阁为主体采用中轴线布局修建,是一个南北纵深规模宏大的宋代建筑群。寺院现存面积为82500平方米,主要建筑分布在南北中轴线及其两侧,整个建筑群高低错落主次分明,是研究宋代佛教寺院建筑布局的重要实例。介绍了这么多,想必大家一定对这有着千历史的宗教建筑群有着浓厚的兴趣吧?现在请大家随我一起去看看它神秘的面孔吧!
正定大佛寺导游词100字
大家好!我是你们这次旅行的导游小光。
正定大佛寺坐落在浙江省新昌县西南的南明山。
大佛寺创建于东晋永和年间(345—356),原名石城寺,宋初改名宝相寺,清初又称南明寺,民国十四年(1925)始称大佛寺。南朝齐永明三年(485),开窟凿小石佛千余尊,次年(486)扩开凿大石佛像,至梁天监十五年(516)石弥勒大像方始完工。隋开皇十七年(579),智者大师圆寂于大石佛像前。
大佛寺因石雕弥勒大佛像而名扬中外,民间称其为弥勒道场。大佛寺自明万历年间起,以临济为宗。
大佛寺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千佛院、大雄宝殿、大佛殿、地藏殿、西方殿、方丈殿、“智者大师纪念法塔”、两个放生池以及东西厢房等。
大佛寺与日本佛教天台宗有着源远流长的关系。日本比睿山天台宗开祖最澄于唐贞元二十年(804)入唐求法,到此参学。大中七年(853),最澄的弟子义真之徒园珍、园载入唐历访名刹,于公元885年到石城寺。此后,日本佛教界凡到天台国清寺朝拜者,必到新昌大佛寺朝礼大佛和智者大师塔。
1983年,大佛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正定大佛寺导游词100字
今天要参观的大佛寺里第一处国内之最,中国建筑孤例:摩尼殿。摩尼殿始建于北宋皇佑四年,占地1400平方米,正如大家所见它的布局十分独特,大殿的殿身中央为重檐歇山顶,正方形殿身的四面正中各出一山花向前的歇山抱厦,使整个建筑平面形成了十字型。我们从外观看整个大殿重叠雄伟,富于变化,这种建筑方式在我国现存宋代建筑中仅存的一例。大家再看,殿檐下斗拱宏大分布疏朗,柱子用材粗大,有明显的卷刹侧角和生起,均与宋代的《营造法式》相符。我国古建筑专家梁思成先生发现摩尼殿后大加赞誉,称这种布局平时除去北京故宫紫禁城角楼外,只在宋画里见过,大家现在是不是有种穿越时空身在宋画的感觉呢?大家赶快从联想中出来吧,我们从外观欣赏完这画一般的建筑后,让我们一同进去欣赏一下它更美的内涵吧
请注意,下面我要介绍隆兴寺的第二最了,中国最美的倒坐观音,大家请看摩尼殿内槽北壁的这一座泥塑五彩悬山,悬山中现存塑像30余身,但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正中这尊五彩观音菩萨像,俗称“倒坐观音”。因观音菩萨有“众生普渡不完,誓不回头”的誓言,而芸芸众生永远也普渡不完,故形成倒坐观音形象。观音像高3.4米,大家请看那双智慧深藏的双眼微微俯视着我们,大家是不是有心头一震的感觉呢?其实她美的不仅是姿态优雅端庄,面容秀丽恬静,美的还有她那广阔的胸怀和她感人的慈悲。
穿过牌楼和戒坛,我们就可以看到分布在中轴线两侧有两座典型北宋时期的`二层楼阁式建筑,它们分别是转轮藏阁和慈化阁。
转轮藏阁始建于北宋,咱们面前的转轮藏直径为7米,分为藏座藏身藏顶三部分,中间设一根10.8米的木轴上下贯穿。大家一定会感兴趣的问这么特殊的法器是干什么用的呢?据史书记载:转轮藏是南朝梁时,为了方便不识字或无暇阅读经书的信徒所创。信徒们推动转轮一周与诵读一遍经卷的功德相同。这个转轮藏虽历经千年,但现只需两三人之力便可使之徐徐转动,是不是很神奇呢?转轮藏做为一种特殊的形制法器,自产生至今已经有1400多年的历史了,但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国内现存实物很少,而隆兴寺的转轮藏则是其中年代最久,体量最大的一个,是十分珍贵的历史遗存。
第7篇 新昌大佛寺导游词
新昌大佛寺导游词
大佛寺概况
大佛寺风景名胜区总面积25.5平方公里,由大佛寺景区、十里潜溪景区、南岩山景区三部分组成。大佛寺景区紧依县城,是国家4a级旅游区,省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正在申报之中。大佛寺内最著名的是依山开凿的弥勒石窟造像,通高16米,两膝相距10.6米,距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是我国早期石窟造像在南方仅存的遗迹,被誉为“江南第一大佛”。而与之毗邻的千佛院,内有1075尊小石佛,人称“江南敦煌石窟”。近年来,景区内相继开发了般若谷、佛心广场、木化石恐龙园、露天弥勒、罗汉洞、射雕村等特色景观。景区游览面积约2.5平方公里,游览时间约三小时。
大佛寺景区内名胜古迹众多,文化内涵丰富,六朝时期这里就是佛教文化交流中心,是高僧星聚并创立许多佛教光辉业绩的地方,也是天台宗祖庭之一。历代有大批的文人墨客,如王羲之、李白、孟浩然、米芾、颜真卿、弘一法师、赵朴初、日本松浦友久教授等吟诗题联百余处。整个寺院的建筑依山就势、迥异曲折、风格独特,是风景园林式寺院的典范,景区内山青谷翠,岩险石奇,池明如镜,修篁夹道,人工巧筑与天然野趣为一体,是观光朝觐、休闲度假的最佳去处。十里潜溪景区距县城西5公里。景区以自然景观为主,环境优雅,涧流飞泻,怪石林立,有天烛湖、百丈岩、七盘仙谷等景点,玉兔岩、九龟上岸、狸猫听音、骆驼背猴等沿途景观,均是水石交战的矛盾统一体,让人叹为观止。南岩寺景区离县城西7公里,南岩寺创建于东晋永和年间,唐宋时僧众曾达八百,寺院邻近有任公子钓台、化云洞、玉女矶、蝙蝠洞等众多洞穴景观。世传中的“海迹神山”南岩寺正在修葺扩建中。
大佛寺导游词
大家好!不知大家有没有看过央视版的《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凤求凰》、《白蛇传》、《飞天舞》等等电视连续剧,若看过,那对眼前这个景点肯定会很熟悉,因为剧情里的好多镜头都是在这里拍摄的,我们新昌是中央电视台影视外景拍摄基地之一。
在香樟林和紫薇花的掩映中我们可看到一个小牌坊,上面写着“射雕村”三字,这是金庸先生的手笔。走过一段石板路,右侧是司马相如的府第,这里是为拍电视剧《凤求凰》而搭设的外景。“牛家村”到了,村口这一射雕英雄青铜像是由中国美术学院设计的,重达3吨,底座为花岗岩,这雕像也没特指谁,是《射》剧中的英雄郭靖?是只识弯弓射大雕的成吉思汗?还是我们身旁的英雄呢?……前面这个由土墙构筑的亭是一个瞭望台,宋末兵荒马乱,民不聊生,金兵和官兵来骚扰时,村民登上亭子,可远远看到而报警。现在走在牛家村的街道上,左边是曲三酒店,右边是街面店铺,牛家村的两位人物郭啸天和杨铁心经常到这个酒店喝酒,酒店老板曲三是个跛子,是东邪黄药师的弟子。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大水车,水轮直径六米,靠水流带动使它旋转起来,房子里面就是江南已消失的水碓磨房,年糕就是在这里加工而成,如有兴趣,现在就可以掺一包酥糖等做馅,慢慢品尝这一民间美食——糕花。前面的空地时常有坐花轿、拉大片、斗鸡等民间杂耍表演。
各位团友,前面就是郭啸天和杨铁心的家院了,青瓦屋是主屋,墙中有一门相通,因为是结义兄弟,因此经常互相邀请用餐,杨家媳妇包惜弱因心地慈悲,养的鸡从不杀,让其寿终正寝,正是由于包惜弱的妇人之仁,才导致了两家的家破人亡。
转过牛家村,呈现在大家眼前的建筑是归云庄八卦书屋,庄主叫陆乘风,原也是黄药师的弟子,被逐出师门后,回归太湖故里,沿袭师门之精髓,按伏羲六十四卦方位而建归云庄,里面陈列的是xxxx年央视《射》在新昌拍摄留下的剧照。这里也是被选为《天龙八部》的场景,拍摄少林和尚生活的戏。
绕过归云庄八卦书屋,我们就进入了东邪黄药师的领地。眼前八角飞檐的重檐亭叫东邪八卦厅,为黄药师的客厅,取易经八卦的造型元素而筑,八面透风临空,似亭非亭,似厅非厅,体现出黄药师的“邪”。这八卦亭及右边的塔林在《天龙八部》中作为少林寺的一部分,发生过惊天动地的打斗场面。亭左边的山坳就是黄蓉绣楼和黄药师主屋。大家上去要通过黄药师布置的八卦阵,现在黄药师主屋已改建为财神阁了。
各位团友,前方高处是丐帮轩辕台,是丐帮每年七月十五聚会的神台。轩辕台前面的湖面呈半个阴阳图,与台面陆地半个阴阳图构成了一个阴阳太极图案。在轩辕台旁边还有几项自费的娱乐活动,如小李飞刀、弯弓射箭等,自由活动时间,大家可去尝试尝试。
从文君酒肆前面走过,我们到了枫林客栈,林中客栈的搭建,没有损坏一棵大树。您看,那棵松树和山藤穿过了屋顶,完好地保留着,客栈对面这口水塘代表了剧情中所需的沼泽地,地上的梅花桩布满机关,却又是唯一通入瑛姑院的通道。瑛姑院的主屋是悬空的,由木柱来支撑,那圆型的竹屋是瑛姑演奇门五行的场所,中间搭起了八卦型的台,连接主屋与竹屋的走廊柱子,其形状就像天上的北斗星。
木化石恐龙园
现在我们往木化石恐龙园参观。走上台阶,屹立在路旁黑乎乎的就是木化石,就象是两位憨厚的山里夫妻在迎接游客朋友的到来,人们称他们为“夫妻迎宾”。景名“木化石恐龙园”是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的启功老先生题的。
木化石是怎么来的?新昌为什么有那么多木化石?这就要从新昌独特的地理环境说起了,新昌处于北纬29°30′左右,而北纬30°是全球地壳运动最频繁的地带。让我们来想象一下,在一亿多年前,新昌的山层层叠叠,原始森林莽莽苍苍,地上奔跑着各种恐龙,突然,大地震动,火山爆发,天崩地裂,湖畔山林中的树木被掀倒,卷入湖中,恐龙四处逃窜……那大片的森林和动物被下陷的峡谷、悬崖、泥土覆盖得严严实实,这一幕幕可怕的画面,已被科学家从新昌的地质遗迹中解读出来。当这片经过裂变的土地复归宁静时,河流舒缓,森林又慢慢复苏有了生机,经过若干年后,地壳又一次发生了剧裂的运动。更为奇特的是,这样的地壳运动竟然发生了六次以上。那些树木被埋入地下以后,二氧化硅水溶液逐渐充填到树木结构中去,由矿物质取代了有机质,但保存了树木的细胞结构,在地层高压下,经过了漫长的地质年代,最后形成了现在我们看到的木化石。因为木化石的主要成份是硅,所以又称硅化木。
新昌的硅化木有几个特色:一是层次多,地下发现有六个层次的硅化木;二是数量多,在境岭原产地木化石的数量之多也是非常罕见的;三是分布广,南北2公里,东西22公里的范围内都有木化石发现;四是个体大,最大的木化石底部直径3.2米,周长10.8米,最高的有14米,已由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通过,获得了基尼斯之最的证书;五是开发早,南宋宰相王火龠为娱双亲,在新昌澄潭老家建了东花园,当时就是用木化石做假山的。六是树木品种多,除了常见的落叶松、水杉、桦树、银杏以外,还有别的地方还未发现的新昌型南洋杉木。
它们有的亭亭玉立,有的粗犷雄壮;有的黑如煤炭,有的色如黄蜡;有的树皮和蛀虫疤痕犹在,有的已被人工打磨得如玉似珍;有的被雷击、火烧以后埋入地下变成化石,有的受水流冲击,至今还有沙石镶嵌在树缝,石子和大树经历了相似的命运以后,现在已融合在一起……各式各样,种类繁多。所以新昌以“硅化木的宝库、复合性丹霞地貌、火山凝灰岩的全息档案”等三大特色,在国土资源部组织的评审会上获得通过,由省级地质公园升格为国家地质公园。
木化石的年龄有亿年以上,故又称“长寿石”,石壁上有一个“寿”字,高15米,宽11米,系著名书法家沈鹏手笔。在一亿多年前,当这些木化石还是参天大树的时候,在它们的周围就奔跑着各式各样的恐龙,池塘里生活着鳄鱼、龟鳖,天空中飞翔着始祖鸟,大家可以找到木化石林东面一块大石头上现有仿制的恐龙化石,还有水池边仿真的鳄鱼、始祖鸟,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恐龙了,现在请大家随我来参观恐龙园。
恐龙最早出现在2亿多年前的中生代早期,灭绝于6500万年前的中生代末期,统治地球约1.5亿年,是整个地球生命史上最耀眼的动物,也是体积最庞大的生物群。恐龙在侏罗纪时代成为地球的统治者,当时各类恐龙济济一堂,构成一幅千姿百态的龙的世界。已知种类400多种,大的重达80—100吨,四层楼那么高;小的如一只鸡那么大。有温驯的素食者,也有凶暴的肉食者,还有荤素都吃的杂食性恐龙。大佛寺恐龙园内选取了一部分恐龙种类,用橡胶制成,利用声、光、电的感应控制,它们会动、会叫,维妙维肖,把我们带进了1.5亿年前的史前地质时期。
对面山坡上有鸭嘴龙,也有头部奇形怪状长着棘刺的恐龙,还有背上长着鲜艳彩斑骨质凸出物的恐龙,它们醒目的造型,可能是用以吸引异性、吓退敌人、表达自身心情好坏,或是防卫、攻击的武器。
再来看这只能生蛋的慈母龙,只要拿三元硬币放入投币孔,慈母龙就会给你生一个彩色的塑料玩具恐龙蛋,这恐龙蛋外形像个鸡蛋,一掰开却是一个小恐龙,大家可以试一下,如果家里有小朋友,也是个很好的礼物啊。
大家来看这霸王龙,个体大,头部也大,有着锋利的牙齿,它们靠后肢行走,所以后肢有力。由于身躯庞大,行动起来可能不怎么快,可它们一旦抓住别的恐龙,就会吃掉它们。你看,它把三角龙踩在脚下,然后用它锋利的牙齿和前爪把肉撕下来吃,而吃剩下的残渣碎肉,又会有虚骨龙跟在后面接着享用。我们再来看这只霸王龙,正追逐前面三只素食恐龙。素食恐龙主要以植物为食,肉食性恐龙主要以其它恐龙为食,有时也吃动物尸体。
最后,我们看到了蛇颈龙,俗称新昌龙,xxxx年7月在新昌南岩石马山发现了恐龙化石,据专家鉴定,南岩发现的恐龙就是我们眼前这个恐龙的模样,属晰脚类恐龙。它的颈部和尾巴特别长,长长的脖子使它们能吃到大树顶端的叶片,小巧的头部则能方便地探进树丛,吃到其它恐龙较少吃到的植物。这种觅食本领完全靠它们强壮、轻巧、柔软又可弯曲的颈部,才可能办得到。当它们遭到肉食恐龙攻击时,壮硕的身体躯干及鞭子般的长尾巴,就是它们最好的防卫武器。
新昌是木化石主要产地,现在又出现了恐龙化石,所以,木化石恐龙园绝不是旅游部门凭空捏造,而是历史的再现。参天大树变为默默无语的化石,恐龙也从出现、生栖、繁衍到灭绝,这只不过是漫漫历史长河中一朵浪花而已。地震、火山爆发、海啸等现象也只是大自然偶尔的一次愤怒而已。恐龙在大自然不可抗拒的灾变中走向灭绝,这情景给予我们人类留下什么样的启示呢?人们是不是更应善待自然,保护环境呢?
佛山圣境
经过黄墙黛瓦的华严庵,沿着石板路向西行,远远就能看到对面有一笑逐颜开的石像,稍走近,原来山似一尊佛,佛似一坐山,整个景观是自然山体跟人工头像的完美结合。是佛也是山,所以此景称“佛山圣境”,俗称露天弥勒。山体宛如大佛的身躯,盘腿而坐,袒胸露腹,右手扶在膝盖上,左手扶着一只布袋,如果光线恰当,连肚脐也会看到,自然形态唯妙唯肖。设计者巧妙地在这个小山头上安置了一尊头像,高约十米,连身躯通高约为三十米,这样,一尊头顶蓝天、笑口常开、憨态可掬的露天弥勒就展现在大家面前。在同一时间,同一角度,因崇拜者的不同,看这尊弥勒像的笑容都是不同的,有的人看来是微笑,有的人看来是欢笑,有的人看来是冷笑,还有的人看来是嘲笑、苦笑,大家注意到没有,弥勒的眼睛还特别有神,不管经过多少年你再来看,他还是这样神采奕奕,而且不用墨、不用漆,原来这是在眼睛部位挖了两个孔,留下一个倒三角作为瞳孔的亮光,把光线运用得出神入化,使这双眼睛更有灵气,更有神韵,更加逼真。
这样笑口常开的形象是怎么来的呢?在五代时,有一个游方僧人,名契此,体形宽胖,常挺着一个引人注目的大肚子,由于经常被着一个布袋,又被称为布袋和尚。后梁贞明二年(916)于奉化岳林寺东廊下入灭,临终前说了“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四句偈语,人们才知道原来他就是弥勒佛的化身。他还有一偈:“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青目睹人少,问路白云头。”这一偈语反映了当时游方僧人的生活,青目一句用了稽康用青白眼对待知己与俗人的典故,表明他不为人知的寂寞与孤独。契此的布袋成为一种宽厚、包容的象征。他强调只要肚量大、心胸宽,遇到冤家也能与之和平相处,甚至还能由此悟道成佛,证得六度。
石碑上有一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慈颜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相传是明太祖朱元璋所撰。他在幼年曾做过小和尚,做了皇帝后仍不忘寺庙的生活,有一次游览山西广胜寺,在弥勒象前写下这副对子,劝戒大臣们要象弥勒一样,虽未成佛,没有佛位,却不争不闹。其实,弥勒菩萨为佛弟子,先佛灭度,由于释迦牟尼佛预记他在兜率天寿命终尽时将下生人间,继之为佛,因此也被称为未来佛。
露天弥勒一侧,还置有六尊小石雕弥勒,很多游客朋友都喜欢在此照相留念,把笑容带回家。大肚弥勒寓美好于丑拙,显庄严于诙谐,现慈悲于揶喻,代表了中华民族宽容、和善、智慧、幽默、快乐的精神,不仅成为中国佛教的形象大使,也是中华民族的形象代表。
罗汉洞
“罗汉洞”这三个字是金庸先生题写的。这个山洞以前叫蟠虎洞,您看它的形状很像一只卧着的老虎。罗汉一词,是梵文译音,原称阿罗汉,佛教信徒修行的功夫不同,所以取得的成就也有上下高低之分,每一种成就叫一个果位。在大乘佛教中,至高无上的是佛,然后是菩萨,再次是罗汉;在小乘佛教里面罗汉是最高的果位,成就最高。到这个境界后,可以熄灭一切烦恼,圆满一切功德,应受世人供养,也为众生作福田。
我国对五百罗汉的供奉,始于晋、兴于宋、盛于清,五百之说,来自印度,五百罗汉来历传说颇多,法华经上说是释迦牟尼的五百弟子,涅槃经上说是五百商人所化,还有五百大雁说,五百强盗说等等,众说纷纭。
各位团友,现在我们到了罗汉洞。这是个天然的山洞,为了继承和弘扬新昌大佛寺的石窟艺术,将这个天然的洞窟进行了加工、扩展,再由宁波宏托精雕工艺厂承制,并得到国家级雕塑大师等名家指导,依据地势构建了1.1米至1.3米不等的五百罗汉。
值得一提的是,这里还有大佛寺方丈悟道的塑像。有人提出,作为一个还生活在人世的僧人,何德何能和其他罗汉平起平坐?悟道法师出生于1920年,十四岁出家,博览释典,精通佛法,多次到国内外丛林讲经,深受佛教界敬重和推崇,因慕法师道德发心皈依的信徒数以万计。升坐为大佛寺方丈外,又身兼十七个寺院方丈或名誉方丈,现为省佛教协会常务理事、市佛教协会会长、市政协常委、县政协副主席,为佛教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法师14岁皈依佛门,一生至信因果,严持戒律,弘扬佛法,广作利益众生的事。大乘佛教认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有佛性的,皆得成佛。所以以法师的修行成果有资格成为罗汉。而且,他坐了罗汉堂一席,对那些入了佛门但又六根不净、四大不空的僧人也是一种鞭策。再者,法师的手势意为迎客,作为大佛寺方丈,迎接宾客的到来,也体现了本寺平等相待、互相尊重的精神。五百罗汉加上滴水观音、善才童子、龙女、悟道法师,一共五百零四尊塑像,取自佛经五百罗汉拜观音的典故,表达的主题是祥和、平等、民主、自由。
我国艺术价较高的五百罗汉有北京碧云寺、成都宝光寺、云南筇竹寺、汉阳归元寺等,而新昌大佛寺罗汉洞另有特色,大有后来者居上的势头。宗教造像和石窟艺术相结合,泥塑彩绘,洞窟飘海罗汉在全国也属罕见。而且其神形夸张而幽默,赋予动感和变化,不管人物手势、眼神、衣着、道具,无不精细逼真,不再是正襟危坐的呆板形象,也不是高高在上、不可即近的庄严宝相,而成为可亲可爱、可近可敬的凡人世相了,让你感觉好象是面对真实的、活生生的人。他们坐卧立跑,各行其事,有的谈天、有的论画、有的做买卖、有的奏乐,有济公、有达摩祖师、有王公贵族、有士农工商、医卜星相、贩夫走卒、有十八罗汉斗大鹏,有乞丐与公卿促膝谈心、有穿草鞋的与佩金玉的辩论不休,穿各式各样的衣裳、骑各种各样的坐骑,还有黑色人种、棕色人种、白色人种。根据禅宗的说法,佛法平等,不论贫富贵贱,不论贤愚智慧,都有可能修成正果,人人皆可立地成佛。这种平等思想,对于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无异是一种超脱,宗教的感化力和诱惑力在这里收到了更大的功效,这也是佛教发展史上一大改革,也是思想、精神上的一次大解放。
千佛院
千佛院古代称元化寺。经过天王殿缓步走上台阶,您会发现这里竹荫敝日,环境清幽,偶尔还能看到在古树佳木间跳跃着小松鼠。
跨入门槛,在我们眼前出现一大一小两个石窟,大窟高8.5米,约200平方米,在石窟壁上有1040个小格,每格雕有一尊小佛,高18公分;小窟高6米,约28平方米,与大窟相通,壁上石像有35尊;总计为1075尊佛像,千佛院由此而得名。它们分列在十大方格内,象征佛教地十方世界,万物归一,一切诸佛都在其中。和里面的大佛寺是一大一小,一多一少,相映成趣,并且它们都开凿于同一时期,即大佛寺建成后不久,高僧于法兰,于法开师徒在山足建元化寺,即千佛院的前身。到了南朝齐永明三年即公元485年,在天然的石窟上开凿了千尊小佛。可惜的是,到了文革时期,有很多佛像被毁了,残缺不全,尤其是大石窟左右两侧的高一公尺的护卫菩萨,也被砸去了大半。千佛岩石窟造像是我国南朝的重要遗迹,已收《中国百科全书》的《美术卷、石雕艺术全集》。
我们知道,雕刻可以分为阴刻和阳雕,阳雕为了使雕刻的内容凸现出来,所以工艺更为复杂和细致,千佛院里佛像采用的都是阳雕手法,两尊护卫菩萨从残存的遗迹看,作将士形,立于莲台上,宝缯护肩,雕刻工艺细腻精湛,考古文物专家对这二尊浮雕极为重视,认为文物价值最高。已收进中日两国联合出版的《世界美术大全、南北朝卷》。在众神龛下塑金的十八罗汉是八十年代重新修复的。佛教于西汉末年传入中国的时候,只有十六尊,据玄奘泽《法住记》,佛祖释迦牟尼令十六罗汉常住人间普济众生,五代时张玄、贯休二和尚,在十六罗汉后加画两个罗汉,后宋代苏轼又作》《赞十八罗汉》,故元代以后寺院多供奉十八罗汉,关于另两名罗汉说法不一,一说是降龙和伏虎;一说达摩多罗和布袋和尚。
出了小石窟,在我们左边的彩绘海岛观音的群塑是八十年代由民间的一些善男信女自发募捐建造的。
城隍庙
一看见城隍庙,游人可能会有一个想法:城隍庙属于道教里的一位尊神,为什么会在寺院内存在?这是因为道教是我国传统的宗教,历代帝王大多数都信仰道教,但从汉代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出于维护统治阶级地位的需要,经常同时利用几种宗教,祈求得到各路神佛仙人的保佑。汉化了的佛教也融入了儒家思想,道教语言,历代帝王对各个系统的宗教往往采取了兼收并蓄,一视同仁的态度,这就使各种宗教信仰并存,民间信奉杂神的原因。它打破城隍的神秘感,还其历史本来面目,在大佛寺景区里看见城隍庙也就不足为奇了。
城隍庙原来在县城西门内,今文化馆所在地,由于旧城改造搬迁到这里。1999年11月由新昌县人民政府公布城隍庙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整个建筑为明清建筑。
一进庙宇,可看到右侧有一排石雕文物,这是在明代万历年间工部尚书吕光洵墓前之物,有文武官员,石羊、石马,1987年从本县儒岙里赵村移来。后面的照壁参照清代关帝庙照壁的一部分重建。庙宇左侧有石狮子一对,是从明朝正德年间兵部尚书何鉴宅前牌坊及其儿子何宇墓前牌坊出土移来于此。何鉴为官期间,刚正不阿,除贪官酷吏,又为新昌人民做了十件实事,当时县人立祠堂歌颂其“十德”。因为城隍是人们心目中的阴间长官,所以各地都以去世的英雄或名臣立为当地的城隍,希望他们的英灵能同生前一样护佑百姓,打击邪恶。最早载于史册的城隍是三国时吴国芜湖城隍庙,南北朝时城隍影响渐大。唐代开始就在加封城隍爵位之举,明代是城隍祭祀最盛行的时代。
正殿正中为城隍,左侧分别是华佗,送子娘娘,长人司,财帛司及衙役,右边分别是三官及新江司,高昌司及衙役,三官为道教大神,如果想求功名宝贵,延年益寿,可拜手拿如意的天官,即民间的福神紫微大帝;如果想免去罪孽,则拜拿书的地官清灵大帝,如欲消灾免难,可拜解厄水官谷大帝。殿后为城隍夫人及侍女。
这里还有一尊木雕城隍及一尊木雕城隍夫人,是为了抬出去出巡用的,旧时城隍出巡时队伍浩浩荡荡,其仪仗与县官出巡一样,还有许多民间杂要,唱大戏,和尚诵经,道士念咒,锣鼓齐鸣,十分热闹。
后殿为阎王殿,供着东岳大帝,十殿阎王及文武判官,牛头,马面,黑白无常,正殿有联曰:为人果有良心初一十五何用你烧香点烛;作事若无天理三更半夜难逃我铁练钢叉。这就告诉人们说,如果你暗地里做了坏事,即使逃脱了官府的耳目,也逃脱不了冥府阎王的审判。这些都是传说,它的本意也就是要叫大家做人要以善为本,要遵守道德。
般若谷
般若谷景点原为明代采石场。始建于xxxx年2月,由东南大学负责设计,一期工程总投资1000万元,占地面积六亩。这是一个以溪流、山林等自然环境为载体,以佛教文化为内涵,融人文景观和自然山水为一体的景点。
般若(bo re),系梵文音译,即大智大慧,般若,就其内容而言,是说修养到一定高的境界就能升华到一个物我两忘的“空”字。佛教般若学六家七宗,概括起来是从环境、心境两个方面来看世界万物的。“般若谷”三个字为贺敬之所题。
首先看到的是汉白玉经幢,是这个景点的标志性建筑,高9米,柱上镌刻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全文259个字,正前方一飞瀑从天而降,落差约为50米,共分七级,它象征了源远流长的佛教文化。“禅源“二字为赵朴初所题,大佛寺开山祖师昙光在大佛寺修禅53年,比达摩祖师到少室山“面壁”至少早一百多年。大佛寺在东晋时“般若学”、“禅学”并重,称之为“禅源”也理所当然。我们往入口处走走,左边是佛祖释迦牟尼的出生像,脚踩莲花,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寓意“天地之间,唯我独尊”,背景为九龙喷浴,释迦牟尼出生像象征了佛教的起源。右边是释迦牟尼在菩堤树下成道的线雕图案。释迦牟尼原名乔达摩'悉达多,印度毗罗迦卫国净饭王太子,从小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但是深感人间痛苦,为解开其中奥秘,29岁出家修行,六年后在一棵菩堤树下大彻大悟,得道成佛,他一生传法45年,80岁圆寂。成道像象征了佛教在印度的发展。现在,我们沿台阶往上走,非常陡,象征了佛教从印度传播到中国要经历的种种困难坎坷。
前面看到的是第二级瀑布,其声如雷,气势磅礴,对面是观景台,站在这里可以俯视整个景点,山因水而温柔,水因山而妩媚,山水相依,和谐生动!拾级而下,正前方是一幅12米、高25米宽的石壁浮雕像,画面场景为南朝时期大批高僧名士云集剡中(今新昌),研究佛教般若学,还有昙光开山、支竺遗风、三生圣迹、智者圆寂等典故,这是一幅佛教中国化的巨型历史画卷,示意了佛教在中国的立足,也体现了新昌在佛学史上的地位。再往隧道走,中间有一石室,曰“光华世界”,中间为两尊毗卢遮那佛,四面是镜子,金碧辉煌,“光华世界”示意了佛教在中国的发扬光大。出隧道,迎面是20米高的鳌鱼观音像,与前后两个石窟相互串连,后面还有石窟,内有是文殊菩萨,今后还要在周边雕凿普贤、地藏王菩萨。我国有佛教四大名山,分别是四大菩萨的道场,这四大菩萨象征了佛教在我国的普及。
般若谷内瀑布、池水、石阶、隧道、地宫连成一线,在石壁上分别以线雕、浮雕、深雕、圆雕、彩绘等手法展示了石窟艺术,又以各种雕像叙述了一部佛教发展史。布局绝妙,喻意深刻,是当代新景点的典范之作,有“江南敦煌”、“地下佛国”之美誉。
佛心广场
佛心广场广场占地3000平方米,北面石壁上有一个国内少见的巨大的“佛”字,高20米,宽13.5米,顶天立地,蔚为壮观,是弘一法师的字放大而成。佛字下面还有一个用石头堆放的“心”字。寓“心即佛”的哲理,修行首先要修心,心是所有行为及其成果的根源, 心无邪思, 意无邪念, 即常可自在; 心正则邪不侵。对于我们平常人来说,要少一些嗔心、贪心、怨心,多一些爱心、同情心、宽容心。
广场旁照壁上刻的是唐代著名的田园诗人孟浩然写的诗《腊月八日于剡县石城寺礼拜》:“石壁开金像,香山绕铁围。下生弥勒见,回向一心归。竹柏禅庭古,楼台世界稀夕岚增气色,余照发光辉。讲席邀谈柄,泉堂施浴衣。愿承功德水,从此濯尘机。”这是孟浩然在考进士落第后,四处游水玩水,慕名来大佛寺礼拜大佛,有感而发所写的。书法为当代书法家朱关田的手迹。对面有“古井亭”,重檐平顶,照壁上又有一诗,是唐代诗仙李白为大佛寺而写的,盛赞新昌风景秀丽,“到此看无厌,天台觉懒游”。
广场西南方有一个直径10米的莲花池,池中心的莲花是用汉白玉雕刻而成,直径4米,中间莲蓬里喷出哗哗的清水,流转不息,象征新昌的佛教文化源远流长。莲花出污泥而不染,洁身自好,佛教教义认为现实世界是一片秽土污泥,而佛教则使人象莲花一样不受污染,达到清静脱俗的境界。愿这莲花池水能洗去你所有烦恼,也洗去你一路风尘。
放生池
放生池池面开阔,古樟横斜,再加上天光云影,古树青山,感觉幽静开朗,心旷神怡。左边是“昙光尊者舍利塔”,这里埋葬着大佛寺的开山祖师昙光的骨殖。昙光,东晋高僧,有佛教入浙“习禅之祖”之称,他活了一百一十岁,在大佛寺驻锡 53年。《高僧传》里有专门介绍:东晋永和初年(公元345年)昙光来此,见这里群峰对峙,幽谷奇深,心想是释家理想的栖修之地,便依崖结庐渐为寺舍,号“隐岳寺”,然后再逐步扩大,民国后成为我们现在的大佛寺。我们看右边岩壁上有“观自在菩萨”、“南天阿弥陀佛”、“大势至菩萨”三行石刻,这就是露天的“西方三圣”,每行石刻笔力苍健。现在我们看到的这棵外形奇特的树叫溪柳树,它虽然只剩下树皮了,可长势喜人,你看它绿叶茂盛,充满活力,足见这棵树顽强的生命力,也显出大佛寺是一个充满灵性的地方。
我们再来看这个,这可是我们大佛寺的一个“宝”,它就是木化石。大家看,我们这里有两个放生池,一大一小。在佛教当中,如果您常常放生会有很大的功德。一来可以增加你的寿命,二来可以给你带来好的运气。放生的最佳时间在农历正月,或佛的纪念日,而且你所放的动物躯体越大,你的功德也越大。您知道放生是谁首先提倡的吗?就是隋代智者大师,他的纪念塔就立在放生池东南方半山上。智者大师是佛教天台宗的创始人,天台国清寺就是皇帝根据他的遗愿建成的。生前经常来大佛寺礼瞻大佛,最后圆寂在大佛寺。
天王殿
现在所看到的“石城古刹”为著名书法家沙孟海先生所题。下面这副对联是大佛寺的主题联:“晋宋开山天台门户,齐梁造像越国敦煌”。这是由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位进士——上海的苏局仙老先生103岁时所写,由我县老诗人陈山所撰的。“晋宋开山”、“齐梁造像”用语浅显,要而不繁地提示了开山造像的久远历史。“天台门户”来自智者大师本传“石城是天台西门”的记述,这是当时人对天台山脉范围的认识。另外,“门户”又有发端与前导的意思,孕含了石城是东晋般若学研究的中心,对天台宗的建立与教义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所以说“天台门户”。我们江南第一大佛也是石窟造像艺术,它可以同敦煌莫高窟相媲美,堪称古时越国也就是绍兴一带的“敦煌”,因为我们新昌县隶属于绍兴市,所以说是“越国敦煌”。
牌坊内这两颗参天古树叫枫香树,它们都有500多年的树龄了,枝叶繁茂,盖天蔽日,亭亭如伞。迎面即是天王殿,里面供奉着弥勒菩萨、韦驮菩萨及四大天王。四大天王象征着“风调雨顺”,南方增长天王,着青盔甲,手持锋利的宝剑,象征着“风”;东方持国天王,着白盔甲,手弹琵琶,意味着“调”;北方多闻天王,着绿盔甲,手持雨伞,象征着“雨”;西方广目天王,着红盔甲,手拿无爪的龙,摸起来比较顺,象征着“顺”。所以,总的来说,象征着“风调雨顺”。这尊表情庄严肃穆的菩萨就是韦驮,他是寺院的护法神。如果我们把大佛寺看成现在社会当中一个单位的话,他就是这个单位的保卫科科长。韦驮一般有两种形态:我们这里一手握金刚杵挂地,另一手叉腰,表示外来僧不可随意挂单,只供一宿两餐;而天台国清寺的则不同,那里的韦驮菩萨双手合十,腕上横放金刚杵,表示欢迎入寺。
另外,在弥勒菩萨和韦驮菩萨间有这么一个有趣的传说。相传在古时,弥勒和韦驮各自管理着一家寺庙。由于弥勒菩萨平时就笑口常开,看起来非常和善,所以来他寺庙进香的游客络绎不绝。但是因为他平时管得太松,到年底一算,经济效益并不怎么样,而韦驮菩萨呢,平时表情庄严肃穆,令人望而生畏,所以来他寺庙进香的游客是寥寥无几,所以到年底一算,经济效益当然很差,佛祖看到这个现象,就给他们提了一个意见,用现代词来讲就是叫他们“公司合并,资产重组”,共同管理一家寺庙,弥勒菩萨向外,笑迎八方来客,韦驮菩萨向内,管理内政并保护寺庙。这样一来,寺庙越来越兴旺了。所以,现在的寺庙,一般都是弥勒菩萨和韦驮菩萨背对背地站在一块儿,弥勒菩萨朝外,韦驮菩萨朝内。
石弥勒像
弥勒宝殿可以说是新昌大佛寺全寺最为精华的部分,也是最有特色的古建筑。中国一般的寺院里大殿往往只有一两层,而它却有五层,其第一层到第三层中空,里面供奉着一尊高达16米的石弥勒像,被美誉为江南第一大佛。整座大殿飞檐挑角,古朴雄伟,无怪初唐诗人孟浩然赞它为“楼台世界稀”。五层楼阁有五块悬匾,最上面“逍遥楼”是唐颜真卿的真迹,体现出佛教在汉化过程中佛道合流。最值得一提的是第三块悬匾上写着的四个字“三生圣迹”,它讲的是江南第一大佛在开凿的过程中流传下来的一段佳话。具体到下面再为您介绍,请您沿着台阶往下走。
游客朋友,现在映入您眼帘的这一尊金碧辉煌的佛像即是被美誉为江南第一大佛的石弥勒像。大佛全身高16米,两膝间距10.6米,一只耳朵就高达2.8米,在它的掌腹部分能摆下一张八仙桌子,如果四个人围坐是绰绰有余的,足见其大。近几年无锡灵山大佛的出现也没有夺走这尊石像“江南第一大佛”的称号,因为这尊大佛已经经历了1500多年的战乱和风霜了,岁月的洗礼使它充满了灵奇。它不仅是一尊佛像,更是一座文物,它比四川乐山大佛还早200多年。就像新昌大佛寺,不单纯是一个著名的景区,也是全国重点开放寺院。
刚才介绍过“三生圣迹”,它概括了大佛成像的历史过程,何谓“三生”?即指前生、今生、来生,也就是说,凿佛之人经受了生死轮回之苦,投胎转世后才将大佛完工。根据史料的记载,是由三代高僧,一共花了三十年的时间才雕凿而成。“迹”则指伟大的奇迹。相传东晋时期,在石城寺出家的有一位高僧名僧护,经常在这座“仙髻岩”上能听到美妙动听的音乐,好像天神为佛陀在弹琴。于是他立下心愿,要穷毕生之力在岩上开凿一尊“百尺弥勒”,只可惜他只凭一个寺院的力量,无法完成这么大的工程,临终前,他死不瞑目,并留下遗言“愿来生再造大佛”。第二代高僧僧淑接着僧护留下的工程继续干,也有人说僧淑就是僧护投胎转世的,他到世上走一趟,就是为了把大佛完成,不过僧淑也没有完成。这样一直到了南北朝时期,南朝梁建安王箫伟听说了这件事情,深受感动,下圣旨命令当时在全国范围内主持过很多佛像开凿工程的一代高僧僧佑,率领了三、四百个工匠,集中时间。据史记载,僧佑接替护、淑继续造像时,因石窟太浅,铲入五丈引起山崩,露出了佛的姿态,“全身坐现,自颈以下犹在石中”。原来佛就隐在岩中,岩即佛,佛即岩,可说是造像史上的传奇,所以大佛能雕凿得如此完美。
那么佛像的做工是否精细呢,还是要看他的面相,请您抬头看大佛的面部表情,端庄慈祥,秀骨清相。您先来看他的眼睛,他的眼珠仿佛能够在眼眶里转动,无论您是站在左边、右边还是正中,他的目光都和您的目光是对视的,可谓心心相印,都在注视着您,保佑着您;他的嘴角微微地上扬,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微笑。显示出佛学境界里坚定、智慧、超脱、沉静的内心。再来看他身上的宝缯披肩,他的衣饰纹理如此清晰,线条又是这么流畅,好似吴带当风,并且还带有垂性和质感,仿佛他的披肩不是用普通的布料做的,而是用一种重磅的真丝,我们都知道,江南是盛产丝绸的地方,这种造型也是江南大佛所独有的。另外,这尊大佛还有意将头部给放大了,头高占全身的三分之一还多,这个比例在艺术上很好解决了仰视中的视觉差问题,使得在1500多年后的今天,咱们站在这里瞻仰大佛,整体比例和谐,身段匀称。充分体现出石窟造像艺术的高超和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所以“文心雕龙”的作者,南朝大文学家刘勰写了2280字的碑记来赞美它是“旷代鸿作、鸿姿巨相”,“不世之宝、无等之业”。
历代对大佛都曾经有过装饰,唐朝时曾在佛表面施以七珍八宝,现在我们看到的金碧辉煌的表面是91年重新裱金再开光的,这里还有个“托梦塑金身”的真实故事。共花了两公斤多的黄金,打成48万张金箔,一一装裱上去的。在开光那天,本来一直阴雨连绵,乌云低沉,但佛一开光,立刻云霁日出,在天边还现出了彩虹,令人啧啧称奇。根据本地一位保险公司老总的讲法,自佛开光以后,保险公司再也没有为本地的天灾赔过钱。大佛灵验的名声早已闻名遐迩,香客络绎不绝,接下来大家可以在佛前许愿,原大佛保佑大家,也愿大家心想事成。
新大雄宝殿
新“大雄宝殿”由悟道法师和香港居士黄根祥共同发起建造,于1994年完工,大殿坐北朝南,面积588平方米,琉璃黄瓦,重檐歇山顶,恢宏巍峨,为全寺最大佛殿,坐落在青山翠谷之中,更显得山谷幽静深邃,佛殿气魄雄伟。续拍的电视连续集《西游记》最后一组景头就是在此拍摄的。
殿内供奉的是三世佛,从东到西分别是东方净土琉璃世界药师佛,中土婆婆世界释迦牟尼佛,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佛高5米。药师佛结跏跌坐,作禅定印,曾发过十二大愿,满足众生一切欲望,医众生病,解众生苦,如果您想无病无痛,延年益寿,或者是已经有人身体欠安,您祈求他早日康复,药到病除,都可以拜药师佛。释迦牟尼佛大慈大悲,救度无数众生,如果您想家宅安宁,解除精神上的烦恼,可拜如来佛;阿弥陀佛曾发四十八愿,众生只要在生前念他的佛号,临死时阿弥陀佛就手持莲台来接引他向极乐世界去,极乐世界是一片净土,无饥寒,无灾难,无烦恼,想怎样好有怎样好,所以也得拜上几拜。三尊佛像面相慈祥,庄重而肃穆,脸形丰满,如同满月,看上去形象差不多,区别在于他们的手印。东方为太阳升起的地方,象征着生命,象征着光明,象征着幸福,东方也就是生的乐园;西方是太阳落下的地方,象征着万物的归宿,西方极乐世界也就是死后去的妙境,阿弥陀佛手上有莲台,就是接引众生的姿势。
三世佛背面供千手千眼观音立像,系香樟木雕成,像高5米,头上有头象征智慧,千手示意,提携众生,千眼示意,观照世间一切善恶。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深受人民群众的爱戴,世俗心目中的观音就象西方人心目中的圣母玛利亚,然而观音又为什么在殿后,好象不能跟殿前的三世佛并起并坐。大乘佛教里宣称,佛是最高的等级,其次是菩萨,再次是罗汉。菩萨还要经过漫长的修炼才能成佛。所以还不能跟佛并起并坐。不过老百姓可不愿承认这一点,认为观音菩萨慈悲又谦虚,以她的修行本来已升级为佛,可她还要继续听人世苦难之音,更易接近老百姓,更加能够救苦救难。所以她不在乎佛这个“职称”。这一说法更显得观音菩萨可亲可敬了。
大殿内有法器陈列,这里是寺院里做佛事的主要场地。大殿前有天井,殿前有石狮一对,古井一处。天井中央置铁铸大香炉一座,三层铜宝鼎,还有殿内的铜铸十八罗汉,都是香港居士所捐助,更显得大佛寺灵气逼人,信士云集,香火日盛,声名远播。
大悲院
大悲院是1999年5月2日新昌旅游节期间开光的,主体建筑大悲阁共分上下两层,两楼供奉的是“千手千眼观音”和观音32应身,一楼是自在观音像,即观音的男身像,这位男观音将手搁在膝盖上,姿态看起来非常潇洒,这种造型您在其他地方见过吗?
出现在我们背后的是砖雕照壁“十八罗汉拜观音”,造型别致,要求高,难度大,这是新昌的一家砖瓦厂克服种种技术难关雕成的,造型栩栩如生,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据说全国只有两家厂子能够生产,即新昌和福建泉州。
“大悲阁”供奉的是观音菩萨,建于罗汉湾中心,阁高20.84米,宽18.87米,深16.83米,两层五开间,下层内坛供奉于莲座上的观音像,高7.5米,上层供奉千眼观音及其32化身像,千手千眼实际42手中央两手合掌,其余40手各执一器,手心给一眼,每手有25种功用,千手千眼观音,表示观音悲愿宏深,接物利生,随机应现,感应广大,向来为信众喜爱,殿阁建造华美,地面、走廊、栏杆全用汉白玉雕。
那么为何被称为是观世音菩萨?据佛教说,观音是耳根通,用今天的术语说,观音的耳有特异功能,她能听到人世间苦难的呼求声便能眼观,所以也被人世间称为“救苦救难,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