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者范文网
当前位置:管理者范文网 > 书信稿件 > 致辞 > 导游词

岳庙导游词(精选15篇)

更新时间:2024-11-20 查看人数:15

岳庙导游词

第1篇 岳庙的导游词

岳庙的导游词(精选)

作为一名乐于助人的导游,常常需要准备导游词,导游词作为一种解说的文体,它的作用是帮助游客在旅游的同时更好地理解所旅游的景点包含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意义。那么导游词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岳庙的导游词(精选),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岳庙的导游词1

位于栖霞岭南麓,初建于南宋嘉定十四年(1221年),原称忠烈庙,经历了元、明、清、民国时兴时废,代代相传一直何存到现在。1978年重新整修,使岳庙更加庄严肃穆。

岳庙是历代纪念民族英雄岳飞的场所。岳飞是南宋初抗击金兵的主要将领,但被秦桧、张俊等人以“莫须有”罪名诬陷为反叛朝廷,陷害至死。岳飞遇害前在供状上写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大字。岳飞遇害后,狱卒隗顺冒着生命危险,背负岳飞遗体,越过城墙,草草地葬于九曲丛祠旁。2l年后宋孝宗下令给岳飞昭雪,并以五百贯高价悬赏求索岳飞遗体,用隆重的仪式迁葬于栖霞岭下,就是现在岳坟的所在地。嘉泰四年(1204年)即岳飞死后63年朝廷追封为鄂王。

游人进岳庙参观,头门是一座二层重檐建筑,巍峨庄严,继而是一个天井院落,中间是一条青石铺成的甬道,两旁古木参天。正殿重檐中间悬着一块“心昭天日”横匾,是叶剑英的手笔。大殿正中是彩色岳飞塑象,身着紫色蟒袍,臂露金甲,显示了武将的英雄气概。岳飞生前是无资格穿蟒袍的,因后封鄂王,所以身着蟒袍。殿两面壁上是明代莆人洪珠写的'“尽忠报国”四个大字。座像上面悬着一块“还我河山”的横匾,是岳飞手迹,左右两边各悬一块“碧血丹心”与“浩气长存”横匾,是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和已故西泠印社社长沙孟海写的,正殿后面两旁是岳母刺字等巨幅壁画,展示了岳飞保卫国家的英雄业迹。

正殿西面有一组庭园,入口处有精忠柏亭,内有枯柏8段,传说这棵柏树原在大理寺风波亭边上,岳飞遇害后树就枯死了,后来就移放在岳坟边上,称为精忠柏。现经鉴定,此枯柏并非南宋古柏,而是属于松柏科的植物化石,其历史有一亿二千万年以上了。入庭园,南北各有一条碑廊,北面碑廊陈列的是岳飞的诗词、奏札等手迹,南面是历代修庙的记录以及历代名人凭吊岳飞的诗词。庭园中间有一石桥名精忠桥;过精忠桥便是墓阙,造型古朴,是1978年重修时按南宋的建筑风格造的。墓阙边上有一口井名忠泉。进墓阙重门就是岳飞墓园,墓道两侧有石马石虎石羊各一对,石俑三对正中便是岳飞墓,墓碑上刻着“宋岳鄂王墓”,左边是岳云墓,墓碑上刻着“宋继忠侯岳云墓”,两墓保持宋代的式样。墓前一对望柱上刻有一副对联:“正邪自古同冰炭,毁誉于今判伪真”。墓阙后面两侧跪着今4个铸铁像,供人唾骂,遗臭万年。墓阙后重门旁有对联一副:“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奸臣”。墓园一侧,另有一组庭园,现已成岳飞纪念馆,供游人瞻仰。

岳庙的导游词2

杭州岳王庙位于西湖西北角,北山路西段北侧。

岳庙,多称为岳王庙,位于西湖栖霞岭南麓,始建于南宋嘉定十四年,初称褒忠衍福禅寺,明天顺间改额“忠烈庙”;因岳飞追封鄂王而称岳王庙,历代迭经兴废,现存格局于清代重建后形成,分为墓园、忠烈祠、启忠祠三部分。墓园坐西向东,忠烈祠和启忠祠坐北朝南;岳王庙大门,正对西湖五大水面之一的岳湖,墓庙与岳湖之间,高耸着“碧血丹心”石坊,寄托炎黄子孙对爱国英雄的敬仰之情。现岳飞墓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

忠烈祠有门楼、正殿各一,配殿二,殿前庭园空旷,古木萧森。正殿为重檐歇山顶,檐间“心昭日月”匾额是叶剑英元帅于1979年岳王庙重建时题书的。正殿两侧壁有明代浙江参政洪珠题写的“精忠报国”四个大字,正殿中间为岳飞塑像,原是戴冕旒的帝王形象,“文革”时被毁。现在武将装束的坐像高4.54米,头戴帅盔,身披战袍。像前高悬“还我河山”匾,传为岳飞手迹。

忠烈庙西侧旧为启忠祠,祭祀岳飞父母及其五子、五媳玉女银瓶,现辟为岳飞纪念馆,以实物、图片等介绍岳飞气贯日月的一生和巨大影响。展品中有一尊在墓前出土的南宋石翁钟,证实了这里确实是以礼改葬岳飞处。

岳庙的导游词3

欢迎大家来到这里,下面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岳庙位于西湖西北角的岳湖畔,始建于公元1221年,是为纪念南宋民族英雄岳飞而建的。内有忠烈庙、启忠祠和岳飞墓。

忠烈庙内的岳飞塑像,上悬“还我河山”巨匾为岳飞手迹。启忠祠原祀岳飞父母、妻儿,现辟为岳飞纪念馆,陈列岳飞的生平事迹。

岳飞墓园在忠烈祠西侧,墓碑刻有“宋岳鄂王墓”字样。旁有其子岳云墓。墓前建有墓阙,阙前照壁上镌“尽忠报国”四字。

墓道两侧有明代刻存的文武俑、石马、石虎和石羊;墓道阶下有陷害岳飞的四个奸臣秦桧、王氏、万俟呙、张俊跪像,反翦双手,长跪于地。墓阙门框上镌有石刻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墓园内有南北碑廊,陈列着岳飞手迹和后人凭吊岳飞的诗词碑刻127块,具有重要的文史价值。1961年,岳飞墓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2篇 浙江岳庙导游词

岳庙是历代纪念民族英雄岳飞的场所。岳飞是南宋初抗击金兵的主要将领,但被秦桧、张俊等人以“莫须有”罪名诬陷为反叛朝廷,陷害至死。

岳飞遇害前在供状上写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大字。岳飞遇害后,狱卒隗顺冒着生命危险,背负岳飞遗体,越过城墙,草草地葬于九曲丛祠旁。

2l年后宋孝宗下令给岳飞昭雪,并以五百贯高价悬赏求索岳飞遗体,用隆重的仪式迁葬于栖霞岭下,就是现在岳坟的所在地。嘉泰四年(1204年)即岳飞死后63年朝廷追封为鄂王。

游人进岳庙参观,头门是一座二层重檐建筑,巍峨庄严,继而是一个天井院落,中间是一条青石铺成的甬道,两旁古木参天。正殿重檐中间悬着一块“心昭天日”横匾,是叶剑英的手笔。

大殿正中是彩色岳飞塑象,身着紫色蟒袍,臂露金甲,显示了武将的英雄气概。岳飞生前是无资格穿蟒袍的,因后封鄂王,所以身着蟒袍。

殿两面壁上是明代莆人洪珠写的“尽忠报国”四个大字。座像上面悬着一块“还我河山”的横匾,是岳飞手迹,左右两边各悬一块“碧血丹心”与“浩气长存”横匾,是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和已故西泠印社社长沙孟海写的,正殿后面两旁是岳母刺字等巨幅壁画,展示了岳飞保卫国家的英雄业迹。

正殿西面有一组庭园,入口处有精忠柏亭,内有枯柏8段,传说这棵柏树原在大理寺风波亭边上,岳飞遇害后树就枯死了,后来就移放在岳坟边上,称为精忠柏。现经鉴定,此枯柏并非南宋古柏,而是属于松柏科的植物化石,其历史有一亿二千万年以上了。

入庭园,南北各有一条碑廊,北面碑廊陈列的是岳飞的诗词、奏札等手迹,南面是历代修庙的记录以及历代名人凭吊岳飞的诗词。庭园中间有一石桥名精忠桥;过精忠桥便是墓阙,造型古朴,是1978年重修时按南宋的建筑风格造的。

墓阙边上有一口井名忠泉。进墓阙重门就是岳飞墓园,墓道两侧有石马石虎石羊各一对,石俑三对正中便是岳飞墓,墓碑上刻着“宋岳鄂王墓”,左边是岳云墓,墓碑上刻着“宋继忠侯岳云墓”,两墓保持宋代的式样。

墓前一对望柱上刻有一副对联:“正邪自古同冰炭,毁誉于今判伪真”。墓阙后面两侧跪着今4个铸铁像,供人唾骂,遗臭万年。

墓阙后重门旁有对联一副:“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奸臣”。墓园一侧,另有一组庭园,现已成岳飞纪念馆,供游人瞻仰。

第3篇 精选岳庙导游词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来到的这个地方就是是岳王庙,大家看到的这座重檐歇山顶建筑就是岳庙的门楼,我们现在来看下石柱上两边的楹联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这是原国防部长张爱萍题写得,出自于岳飞得《满江红》。说得是岳飞再当时二十二、三岁得时候已经获得了节度使的荣誉,和少保得官位,但是他却把这些看视尘与土,因为这些与自己平时坚定执着的要收复失地、报仇雪恨的壮志所比,却是极为渺小的,后面的一句是写的他风尘仆仆的征战疆场的情景。在国内有三处的岳王庙,一个就是在他的故乡河南省汤阴县,另外一个是在台湾的宜兰县,还有一个就是我们现在来到的杭州,希望大家好好游览,虽然岳飞是出生在河南省汤阴县,但是他的后半生却是在杭州度过的,这儿是岳飞遗骨真正的埋葬处。现在就让我们进去了解下岳飞当年的英雄事迹吧

岳王庙始建于南宋嘉定十四年(1221年),原为智取观音院,现在的岳王庙是清朝康熙五十四年(17xx年)重建的。大家看到挂在忠烈祠重檐间的心昭天日横匾,说的是当年大理寺主审官何铸等人严刑拷打岳飞,逼他在已经拟好的假供上画押,岳飞裂裳袒背,背上的精忠报国四个大字,深入肌肤,满腔悲愤,连书写到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大字,连何铸等人也大为感动,这位伟大的民族英雄的精忠报国之心,可昭天日,万古不朽,叶剑英元帅为此故亲自改写这块横匾。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岳飞的座像,高4.54米,大家看岳飞头戴红缨帅盔,身穿紫色蟒袍,臂露金甲,足登武靴,右手握拳,右手按剑,态度严正,英气勃勃,令人肃然起敬。在座像的上端悬挂着岳飞手写的横匾还我河山四字,这是岳飞毕生为之奋斗的目标,不禁让人想起当年岳飞和他的岳家军高吟《满江红》的英雄气概。岳飞的故事,几乎是家喻户晓的。在北宋崇宁二年(11xx年),岳飞生在河南省汤阴县的一个农家,相传,在他出生的时候,刚好有只大鸟从屋顶上飞鸣而过,因而取名为飞,字鹏举。他从小在母亲的教导下,时时不忘尽忠报国,在老师周侗的指导下,武艺日渐精通,从军后,因作战英勇,常常出奇制胜,在长期的抗金战斗中,建立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抗金队伍――岳家军。最后因为与宋高宗、秦桧等人的政策不能相容,被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年仅39岁。他的长子岳云、部将张宪同一天被害于众安桥,家属全部流放到岭南。

勤奋学习说的是岳飞自由好学,喜欢读《孙子兵法》等书,爱听历史众的英雄人物的故事,况且身体强健,小的时候就能拉开150多公斤的强弓,开始向陈广学习武艺,后来又跟周侗学射箭,练就了奋勇杀敌的本领;

岳母刺字讲的是岳飞早年丧妻,全部都是由母亲抚养长大的,在靖康之变,金兵入侵,微钦二帝被俘虏的时候,岳母送他去参军,临别签,微了让岳飞牢记爱国家、爱人民,在岳飞身上刺下了尽忠报国四字;

收复健康说的是在建炎三年(1129年)冬天,金兵大举南侵,岳飞率领部队移注到宜兴,第二春天,岳飞从宜兴出击迎战,连战连胜,斩敌数千,一举收复健康(就是现在的南京);

联结河朔朔的是岳飞善于团结抗金力量,绍兴二年(1132年),制定了联结河朔忠义民兵共同抗金的方针,各路民兵向后投靠,成了岳家军的骨干和主体,在抗金的战场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还我河山朔的是,绍兴三年(1133年),岳飞仁江南西陆的制置使,从临安返回江州(现在的江西九江)的途中,登高远眺,北望故土,无限感慨的写下了还我河山四字,抒发了驱逐金兵,收复失地的壮志;

郾城大捷说的是绍兴十年(1140年)七月,金兀术调集精兵,向郾城诛死进攻,岳飞出城迎战,金军将士手持刀斧,冲入敌人的阵地,上斩敌首,下砍马足,金兵大败,狼狈逃跑,岳家军乘胜追击,先锋部队直达朱仙镇,岳家军凯旋而归,老百姓们敲锣打鼓的欢庆祝捷;

****班师说的是绍兴十年(1140年)。岳飞北伐取得了重大的胜利,高宗赵构苟安乞和,与秦桧一起策划,一天内连续下了12道金牌,岳飞扼腕而泣,仰首悲叹到十年之功,毁于一旦,****班师,途中,中原父老遮道大哭,诉苦拦师;

风波冤狱说的是,高宗、秦桧在加紧乞和的同时,阴谋的陷害岳飞,他们收买叛徒,制造谋反证据,以莫须有之罪,诬陷岳飞下雨,绍兴十一年(1142年)一月二十七日,岳飞被害于临安大理寺狱中的风波亭,酿成了千古奇冤;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精忠柏亭,这个看上去只有半个的亭子,民间有寓意为南宋只有半壁江山的说法,亭内陈列的八段柏树的化石,据传说是伸展在风波亭畔的一株大柏树,岳飞在风波亭被害后,这株柏树也跟着枯萎了,变为化石,已经600多年了,后人把这些化石收集起来,建亭陈列,让它永远陪着岳飞的忠魂,其实,这几段的化石并不是南宋的古柏树,是一种松柏科植物的化石,其实年龄要比南宋古柏大得多了,大概有1.2亿年以上吧,古深恶学上称为硅化石;

我相信细心得朋友还是会发现,柏树化石都是没有树皮得,显得十分得光滑。这里还留有一段传说呢?传说当年太平天国反抗腐败得清朝,攻入杭州后,不少士兵突然生起病来了,由于请医无效,很快得传染到了全军,忠王李秀成十分着急,但是又苦思无计,不觉伏案昏昏睡去,在朦胧忠,一阵阴风过后,只见前面站着一位头戴金盔、身穿白袍得威武将军,只说了若要兵将省痊愈,请上风波取树皮得两句话,用力一推,李秀成惊醒过来,就立即派人往风波亭取来树皮熬药,将士们喝了以后果然药到病除。不久,清军也得了同样得病,他们争先恐后得取来了树皮熬药,结果当然是越喝病越重了,所以,老百姓们都说:是岳老爷又显灵了这些都反映了人们对岳飞得仰慕之心和怀念之情。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座墓是1979年按南宋风格设计的,墓碑上写着宋岳鄂王墓五字,鄂王是宋宁宗于嘉泰四年(12xx年)岳飞被害63年后追封的,左侧是岳云的墓,墓碑上写着宋继中侯岳云墓七字。继中侯是宋宁宗在嘉定四年(12xx年)追封的,恰逢岳云被害70周年。在墓道两旁陈列的是三对明代的石刻翁仲和两组牺牲(马、羊、虎),这个是源于《周礼》的书忠说到要驱赶一种名叫方良的动物,唯有种柏树和塑老虎才能达到目的。到了秦代的时候,因有一位将军叫阮翁仲的,打仗所向无敌,人们为借助他的勇猛用以守卫墓地,所以墓地才有石翁仲和牺牲;其实,从封建等级的制度来看,宋代有过规定,三品以上的官员坟前只能有石人、石虎、石羊、石望柱各一对。现在的石望柱是现在重修的,上面刻有古人的明联正邪自古同冰炭,毁誉于今判伪真,是由注明的书法家沙孟海先生重写的。

现在我们看到两侧铁栏栅内的铸铁像就是当时谋害岳飞的主凶,在这四个人中,秦桧是宋高宗的宰相,谋害岳飞的主凶,王氏是秦桧的妻子,传说在秦桧苦于找不到证据,不敢贸然下毒手的时候,恶毒的王氏想出了莫须有的罪名,并说到缚虎容易纵虎难促使秦桧最终下决心杀害岳飞。万俟卨是南宋的主持,他秉承秦桧意图,严刑逼供,编造假供词等手段,制造了千古奇冤。而张俊虽然是南宋降临,出于私人的利益,为了诬陷岳飞,故意诱使岳飞部将作伪证,终于使岳飞深陷囹圄,这四个*臣的滔天罪行,遭到了历代人民的唾弃,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长跪在民族英雄岳飞的墓前,真是遗臭万年了,就像墓阙门上写的那样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这副楹联出自于陆维钊先生手笔的,道出了百姓们爱恨分明的心声。我们的参观就到这里结束了,接下来你们可以去拍照或者再好好的看下。

第4篇 岳庙导游词

位于栖霞岭南麓,初建于南宋嘉定十四年(1221年),原称忠烈庙,经历了元、明、清、民国时兴时废,代代相传一直何存到现在。1978年重新整修,使岳庙更加庄严肃穆。

岳庙是历代纪念民族英雄岳飞的场所。岳飞是南宋初抗击金兵的主要将领,但被秦桧、张俊等人以“莫须有”罪名诬陷为反叛朝廷,陷害至死。岳飞遇害前在供状上写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大字。岳飞遇害后,狱卒隗顺冒着生命危险,背负岳飞遗体,越过城墙,草草地葬于九曲丛祠旁。2l年后宋孝宗下令给岳飞昭雪,并以五百贯高价悬赏求索岳飞遗体,用隆重的仪式迁葬于栖霞岭下,就是现在岳坟的所在地。嘉泰四年(1204年)即岳飞死后63年朝廷追封为鄂王。

游人进岳庙参观,头门是一座二层重檐建筑,巍峨庄严,继而是一个天井院落,中间是一条青石铺成的甬道,两旁古木参天。正殿重檐中间悬着一块“心昭天日”横匾,是叶剑英的手笔。大殿正中是彩色岳飞塑象,身着紫色蟒袍,臂露金甲,显示了武将的英雄气概。岳飞生前是无资格穿蟒袍的,因后封鄂王,所以身着蟒袍。殿两面壁上是明代莆人洪珠写的“尽忠报国”四个大字。座像上面悬着一块“还我河山”的横匾,是岳飞手迹,左右两边各悬一块“碧血丹心”与“浩气长存”横匾,是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和已故西泠印社社长沙孟海写的,正殿后面两旁是岳母刺字等巨幅壁画,展示了岳飞保卫国家的英雄业迹。

正殿西面有一组庭园,入口处有精忠柏亭,内有枯柏8段,传说这棵柏树原在大理寺风波亭边上,岳飞遇害后树就枯死了,后来就移放在岳坟边上,称为精忠柏。现经鉴定,此枯柏并非南宋古柏,而是属于松柏科的植物化石,其历史有一亿二千万年以上了。 入庭园,南北各有一条碑廊,北面碑廊陈列的是岳飞的诗词、奏札等手迹,南面是历代修庙的记录以及历代名人凭吊岳飞的诗词。庭园中间有一石桥名精忠桥;过精忠桥便是墓阙,造型古朴,是1978年重修时按南宋的建筑风格造的。墓阙边上有一口井名忠泉。进墓阙重门就是岳飞墓园,墓道两侧有石马石虎石羊各一对,石俑三对正中便是岳飞墓,墓碑上刻着“宋岳鄂王墓”,左边是岳云墓,墓碑上刻着“宋继忠侯岳云墓”,两墓保持宋代的式样。墓前一对望柱上刻有一副对联:“正邪自古同冰炭,毁誉于今判伪真”。墓阙后面两侧跪着今4个铸铁像,供人唾骂,遗臭万年。墓阙后重门旁有对联一副:“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奸臣”。墓园一侧,另有一组庭园,现已成岳飞纪念馆,供游人瞻仰。

第5篇 陕西华阴县西岳庙导游词

各位游客: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西岳庙的门前区。这个就是西岳庙的影壁,俗称照壁,古代用以纪事。官方把它作为宫苑、庙宇的装饰物;民间则作为避魔、驱邪之用。今天在其他的地方,我们还常可以看到在一些家庭院落的正门前有砌影壁的现象。显然,对西岳庙来说,它不仅是装饰,更是等级的象征。在影壁的两侧原有铁旗杆一对。铁旗杆一般设于皇宫门前的广场或瓮城两侧,主要用于出兵的祭祀仪式。在古代出兵打仗前必须进行祭祀仪式,祭旗告天求得神的支持、保佑,以期出师大吉,战无不胜。

大家看,由影壁、西岳庙的大前门、东西两侧的石栏杆是不是围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加上我们脚下的这条由石条铺成的道路,像不像中国象棋的棋盘?对了,这个相对封闭的小空间,也就有了“棋盘街”的美称。透过石栏我们向东西两边望去,是不是可以看到那里有一些好像是什么建筑物的遗址,对了。在那两处原有高大的木牌楼。牌楼也叫牌坊,本来是我国古代常用的一种纪念性建筑,始于汉代,明清时遍布全国城乡。牌楼的规制因间数、楼数的不同变化很大。它没有正反面之分,从任何角度看都是完整的。它们大多用在儒教建筑和祠庙建筑前。可惜牌楼现已不存。据说它们是西岳庙的两块界牌,因西岳庙属中祀庙宇,皇帝有时也来亲自祭祖,又是皇帝驻跸之所,出于对皇帝和岳神的礼敬,文武官员至此必须下马、下轿,就以此牌楼作为界牌。

紧靠石栏外侧,即今天的东西便门旁原东西各有一通《下马石碑》,上用满、汉、蒙等文字刻着“官员人等至此下马”。这是封建礼教的产物,也是封建等级制度的一种表现形式。西岳庙的下马石制作精美,上有盖、下有座,中间为长方形石条,显示了西岳庙的皇家等级地位。除皇宫及皇家寺庙外,功名显赫的官宦人家门前,受皇帝诏命,也立有下马石。当然能受此殊荣的并不多见。

好了,现在让我把西岳庙的概况为大家介绍一下。西岳庙始建于西汉,是汉武帝为祭祖华山神而建,当时称“集灵宫”。西岳庙面向华山,背依渭水,一直都是历朝、历代祭祖西岳华山神的主场所,整个庙宇仿北京故宫模式而建,被美誉为“陕西故宫”。西岳庙为当今陕西现存最大的明清风格宫殿御苑式古建筑群;同时也是五岳庙中最大的庙宇,有“五岳第一庙”之称。四周城墙环绕,城墙四角各有一座黄色琉璃瓦的多檐角楼。西岳庙坐北面南,是五岳中唯一正对主峰的祭祀庙宇,北瞰黄、渭、洛三河,自然风光幽雅,人文景观荟萃。自汉武帝始,先后有唐明皇、宋真宗等100多位皇帝亲幸西岳庙来祭祖华山神,清康熙、乾隆、同治、光绪、慈禧、果亲王等或为西岳庙题匾,或为西岳庙题诗。奉旨来祭祀的大臣、地方大员更是不计其数。当然西岳庙的特殊性质也吸引了不少的文人墨客,他们留下大量的文章、祭文、诗篇、题记、游记与题跋等。千百年来,民间还流传着关于西岳庙的许多美丽的传说:如雪映宫、宝莲灯、唐玄宗昼遇金天王、老子与青牛树、水浒英雄宋江大闹西岳庙等。这些大大丰富了西岳庙的文化内涵。

西岳庙以自己独有的山岳祭祖文化、宗教神秘文化、皇家园林文化奠定了其华山人文文化的轴心地位。晚清以后西岳庙逐步走向衰落。1988年,西岳庙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好了,现在大家开始参观。我们所看到的这道门是西岳庙的第一道大门灏灵门。灏有“浩大深远”之意,西岳庙的正殿为灏灵殿,这是说西岳神神通广大,法力无边。它是西岳庙最南边的大门,也叫连三门,为明代所建。按照道家的说法: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所以这个大门叫连三门。门洞券砖上方有石额一方,上书“敕修西岳庙”五个大字。灏灵门东西两侧有掖门,直对午门的东西掖门,可入庙内。按封建礼教,东西掖门应为文武官员所走的门,灏灵门正门只供皇帝专享。

过了灏灵门,我们就来到了西岳庙的第一院落——瓮城。这本是大城门外的月城,具有防御性质,但在西岳庙只能算是装饰、象征性的了。我们来看 “五岳第一庙”碑,此碑由原国家文物局局长张德勤同志所书。他在视察完西岳庙后,大为感叹并欣然题词 “五岳第一庙”。这里“第一”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在五岳庙中其规模第一;二是所处地理位置独一无二,堪称第一。

这个门叫午门。午门在京城是官员们告老还乡与皇帝告别的地方,在我们西岳庙只是象征性的仿皇宫建筑,以示其等级较高。通过午门的御道,过去专供帝王行走,两侧为宾道,供其他人员行走。午门上的这座宏伟的建筑叫“五凤楼”,始建于明,毁于清同治元年 (1862年)的回汉纠纷。这是一组仿北京故宫砖石城门建筑。整体建筑气势宏伟。因其 “去地百丈,在天半空,五风翘翼者也”,故得其名——五凤楼。现建筑为1999年至xx 年依原貌所复修的。在城墙东西两侧有上、下城的马道,可以登城。

穿过午门,我们就到了西岳庙的第二座院落。这个院落昔日碑刻众多,曾有“小碑林”之美称。虽然我们今天能看到的不多,但在西边却有一通很有名的残碑,那就是 《西岳华山铭稗》, 俗称“五岳石”。因唐玄宗李隆基亲自撰文、书碑,故也称之为御碑。这个碑原有碑楼加护,毁于唐末。

现在大家来看棂星门。棂星门是一组非常完整的明清建筑,棂星门的整体建筑,规模宏大,色彩绚丽。特别是斗拱。滩棺部的龙头,都显示了西岳庙的等级——全是宫廷样式,也体现了历代皇帝对西岳神的尊重程度。棂星门主体为三间高大韵木结构琉璃瓦单檐歇山顶门楼,每间由四根粗大的石柱支撑,仿明清故宫宫门式。在密布的如意斗拱中,现在大家数一数中间这间门楼的出昂中共有多少龙头?对了,出昂中隐有九条雕刻精妙的龙头,九龙朝向各不相同,七条正出,两条斜出,象征着从不同方向为西岳庙守卫着大门,这就是当地老百姓俗你的“九龙口”。九龙中只有七条龙口是全张开的,另两条是半张开的。为什么呢?我们知道在封建礼制中最高的等级就是所谓的“xx之尊”,九为阳数之最,是至尊无上的,只能出现在皇家庙宇中。这儿已经用到九,体现了西岳庙是皇家祭祖庙宇,但祭祖的最高等级几乎都在京城内,像天坛、地坛、太庙、社棱坛等。西岳庙为中祀庙宇,不能僭越等级。因此,我们看到有两条龙口是半张开的,它们不能全张开也不敢全张开。门钉也是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的表现之一,按清《工程工部作法则例》,关于宫廷门钉的使用数目有9路、7路、5路三种规定,均为阳数,因为9为阳数之极,故9行9列等级最高。棂星门的门钉比起九行九列的“九九八十一”来恰好少两行,低一个等级。棂星门得名于灵星,也称天田星,过去古人祭祖它以求五谷丰登,后来因为孔子又被称为“文曲星”,所以孔庙之门也以此为名。在西岳庙又因此门形似窗根,就称“棂星门”。

大家注意到我们眼前的这些古柏了吗?它们可都有千余年了。谁能告诉我这些柏树与我们日常所见的柏树有什么不同?对了,这些柏树的身子都是扭曲、盘旋的,像盘旋百上的盘龙,所以这种柏树俗称“龙柏”,过去为皇家园林、庙宇、坟茔等场所专有,一般的建筑场所是不允许种植的,它们只能出现在皇家所使用的场所 。

请大家回头看看这座石牌楼,它是明代万历年间所建,距今已有400多年,为庙内现存3座石牌楼中保存最完整、级别最高、内容最丰富的一座。整个牌楼为仿木结构建造而成,各部位均用石梁、石柱、石枋等组合而成。牌楼共有三层,层层收进,像这样雕刻如此精致、内容如此丰富的石牌楼在我国北方的确罕见。

好了,我们再来看一下这东西两边的房子吧,它们各为10间。那东边的叫冥王殿,原供奉十殿阎罗,又称阎罗殿、阎王殿。阎罗是佛教地狱王的意思;另外还有认罪服法、不再作恶之意,一般在庙宇中起驱邪、护法、惩恶的作用。西边的叫灵官殿,塑有赤发灵官等像。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东边这通高碑——《昭示岳镇海渎碑》。此碑碑文是明洪武三年 (1370年)明太祖朱元障所颁布的一道诏书,对天下享受祭祀之诸神重新做了规定:恢复诸神自然名称;去其历代叠封官号;明确岳镇河渎、各处城隍、忠臣烈士等为祭祀对象;确立了“天下神祠无功与民不应祀典”的祭祖原则。碑文具体列出了六大类值得祭祀的神灵。这样一来享受香火的神少了,广大百姓的香火钱也大大减轻了;二来去掉了以前历代帝王为诸神所加封的人间官号;三来意味着改朝换代,神灵作为统治阶级统治百姓的有力工具,新的统治者凭借神灵为了更好地统治天下,也必须重新分封天下诸神。因此,此碑又被人们俗称为“封神榜”。

来,诸位请随我一起进这间房子,这就是我们西岳庙的镇馆之宝——《西岳华山神庙之碑》。此碑于公元567年立,是目前西岳庙内最古老最完整的一通千年古碑——距今已有1400多年,早在唐时已被唐人视为珍品收藏于西岳庙内,现为国家级珍贵文物,被列为中国禁拓名碑之一,是今天西岳庙的镇庙之宝。此碑记载了西魏文帝大统七年 (541年)整修西岳庙、植立青松一事。该碑书法俊丽,虽是隶书却兼有篆势与楷法,反映了隶书楷化的过程。碑左为唐颜真卿公元758年游华岳庙题记,尽显端庄雄伟、气势开张的颜体风,是颜氏书法成熟期之佳作,誉为 “颜帖之冠”。碑右为唐贾竦游华岳庙五言十八韵长诗。目前,国家文物局已将其列为中华书法艺术名碑,正式进人国宝行列,它是当今全国范围内保存完好的三通北周碑之一。因其立于北周时期,我们常简称它为 “北周碑”;其碑文文辞华美,极力赞颂西岳华山,因而又有 “华岳颂”之美称。

石经幢本是佛教的东西,在道教气味浓厚的这里看到它,大家觉得是不是很奇怪?经幢上刻的不是经文却是题名纪事,应该在石碑上写的东西却写在了经幢上,大家觉得是不是又有点奇怪了?但是这确实是一个经幢——太华山记石幢。此幢刻载了明嘉靖时有 “汉代两司马,吾代一攀龙”之美誉的大文豪李攀龙撰写的《太华山记》。同时代的郭宗昌书丹并刻石。两商为清代康熙年间华阴县令董盛柞作跋书写。“太华山记”文笔生动流畅,书丹神似《曹全碑》,刻工 “星流电转”,跋文情真意切,因“记美、书美、刻美、跋美”而被称为“四美幢”。大家对 “夫子”肯定是非常熟悉了,或许有人会说:不就是孔子、孔老二呗!我不能说你全错,但也没全说对。我们这儿的是关西夫子,确切地说指的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四知先生”,不是大家所熟知的孔子。孔子在历史上曾被称为关 (指古代的函谷关)东夫子。为了解开这个谜,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通《关西夫子碑》吧。大殿内安置着 “西岳华山之神”祭牌和香案,内悬清同治帝 “瑞凝仙掌”、光绪帝 “金天昭瑞”、慈禧皇太后 “仙掌凌云”诸匾。藻井纹饰为 “八卦仙鹤衔桃朝阳图案”。

大家猜猜这座房里有什么?房子的大名应该刊御书楼。始建于1777年,内置清乾隆御笔 “岳莲灵澍”横卧碑,就连西安碑林也没有比它更大的了,它是陕西现存最大的横卧碑。此处的岳,指西岳华山;莲,是说华山远望像莲花;灵,指神灵灵验;洒,及时雨之意。碑阴《恳圣颁愿碑》, 记载陕西巡抚毕沅上山祈雨昭应经过及恳圣颁愿的原委。我们可以看出,此碑的来历与祈雨有关:清乾隆四十年 (1775年)陕西大早,时任陕西巡抚的毕沅奉旨上山祈雨,果然灵验。甘雨连降三天,陕西旱情全面解除并惠及周边省份。毕沉奏请乾隆赐书以昭岳神的降雨之功,乾隆应允并欣然赐书“岳莲灵澍”。

我们现在来到了西岳庙的制高点万寿阁的平台上,由这儿人室可直登万寿阁顶。在大家登临万寿阁前,我先给大家讲讲万寿阁的来历。显然,万寿阁与“寿”有着不解之缘。因为在道家看来愈高的地方愈与天接近、愈与神相通,道教徒们把自己终生追求的梦想:“长生不老、成仙得道,”用建筑物的形式含蓄间接地表达出来。就拿西岳庙来说,它整体建筑布局从前至后一步步升高,到此为最高。在道家看来这是一步步修炼,修炼到家后便可成仙。换句话说,道教徒在此可以长生不老、可以升天成仙,当然作为普通人来说就是万寿了。

现在我想问一问我们当中有没有人登过长城?哦,没有登过的也不要紧,在这儿我们也可以领略“长城”的风光。从游岳坊的两侧可通同西岳庙的城墙。当您漫步在这个城墙上时,您真的可以找到“我到了长城上的感觉”。我们西岳庙的城墙为明初所建,整体呈长方形。城墙高8米多,均由长40厘米、宽20厘米、厚10厘米的特制城砖砌成,为内外双砖包砌。其中外城墙就是我们大家现在所走的城墙,东西宽225米,南北长525米,周长1825米。为防御性设施,可以有效地防御敌人弓箭等远程武器。城基用三合土夯筑而成,非常坚硬,上铺20厘米厚的石条,城墙内外两侧均有夯筑护坡。我们这个城墙使得西岳庙显得更为雄伟壮丽。

顺着这个马道走下去我们就来到了西岳庙的东道院,三圣母殿就坐落在这儿,占地4000平方米。爬过华山的人如果到过西峰的话,大多会知道三圣母这个神的。《宝莲灯》故事中的刘玺哭庙就发生在西岳庙。

第6篇 中岳庙导游词

中岳庙位于太室山东南麓黄盖峰下,在登封城东4公里处。四周群山环绕,风景秀丽。中岳庙原名“太室祠”,始建于秦(公元前221--207年)。西汉武帝元封元年,游嵩岳时令祠官加增扩建,以后历代均有扩建。唐、宋年间极盛一时。宋末至清初屡有废兴,清乾隆年间对中岳庙进行了一次大规模重修。

现存庙制基本上保留着清代重修以后的规模,中轴线建筑共十一进,中华门、遥参亭、天中阁、配天作镇坊、崇圣门、化三门、竣极门、嵩高竣极坊、中岳大殿、寝殿、御书楼。从中华门起全长13华里,面积十万多平方米,是中岳中现存宏大、保存较完整的古庙宇建筑群。 现存文物:有殿、宫、楼、阁、坊、亭、台、廊庑、门庭等古建筑四百余间,其中主要建筑多为清代宫庭式样,汉至宋代古柏三百三十五株。金石有太室阙、汉翁仲、魏碑、唐碑、宋八棱幢、宋代铁人、宋金四状元碑、金代中岳庙图碑、金代和明代铁狮、明代五岳真形图碑等百余件。除以上古建筑、金石外,庙内尚存木刻道教经典版百余块。另有《说嵩》、《嵩岳庙史》、《龙潭寺记》等板刻千余块。这些历史文物珍品为研究我国建筑史、艺术史、道教史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中岳庙庙会]

每到春年农历三月初十和秋季十月初十,传统的中岳庙会就拉开了序幕。会期长达10天,庙会活动丰富多彩。“拴娃娃”是流行在当地的一种求子习俗。凡婚后不孕的妇女,大多都要在庙会期间参加这项活动。拴的地点一般都在中岳庙后院的崇圣门周围和寝殿里。更详细的资料参考民俗节庆:中岳庙庙会。

[周围景点]

中岳庙的东邻有卢崖寺和卢崖瀑布,西邻有“全国第一塔”之称的嵩岳寺塔以及古代我国四大书院之一的嵩阳书院,均可一游。

[太室阙]

在这座庙的前方约300米处,有一座太室阙,是中岳庙的象征性大门。东汉元年初五年(118年)建。是汉代太室山庙前的神道阙,与少室阙、启母阙并称中岳汉三阙。

太室阙高3.92米,东西两阙相距6.75米。阙身用长方石块垒砌而成,上部用巨石雕成四阿顶,南面刻有“中岳太室阳城”六篆字,气势挺拔,苍劲有力。另有汉隶和篆、隶参半的两段铭文,记述吕堂等人建阙的因由,是研究我国书法演变的重要实物。 阙身四面用减地平雕的技法,雕刻有人物、车骑出行、马技、舞剑、龙、虎、玄武、象、羊头、斗鸡、犬逐兔、蟾蜍、猫头鹰、建筑物、长青树等画像50余幅,是研究汉代风俗习惯和社会生活的珍贵资料。 太室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

阙是一种装饰建筑,表示尊严,一般立于城、宫、门前的甬道两旁。

[中华门]

中华门是中岳庙的大门。沿庙宇中轴线依次而上,有遥参亭、天中阁、配天作镇坊、崇圣门、化三门、崇高峻极坊、峻极殿、寝殿、御书楼等建筑,共11进院落。

在这些建筑中,最宏伟的是峻极殿,亦称中岳大殿。红墙黄瓦,金碧辉煌,是中岳庙的正殿,和北京故宫的太和殿相仿,高达20余米,面阔9间,进深5间,面积为920平方米。

[古神库]

在崇圣门东面有一座“古神库”。铁人分别立于神库四周,为镇库铁人,系宋代治平元年铸造。铁人身高3米多,握拳振臂,怒目挺胸,形象高大威武。这是我国现存形体最大、保存最好的四个守库铁人,人们也称他们为“镇庙铁人”。这样的铸像,在别的寺庙是没有的。围绕着这四个铁人,当地流传传有许多传说和风俗。当地小孩子都到铁人面前举行成人仪式,据说铁人还有祛病消灾的作用。

中岳庙的镇庙铁人 在中岳庙众多的文物古迹中,站立在崇圣门东侧的四尊铁人显得特别引人注目。铁人分别立于神库四周,为镇库铁人,系宋代治平元年铸造。铁人身高3米多,握拳振臂,怒目挺胸,形象高大威武。这是我国现存形体最大、保存最好的四个“守库铁人”,人们也称他们为“镇庙铁人”。

围绕着这四个铁人,当地流传有许多传说和风俗。一位在登封生活多年的老人介绍说,很早以前,这铁人是八个,一边四个,分立在东西两个神库的四周。北宋末年的时候。金兵南侵,民族英雄岳飞率领爱国将士转战在黄河南北两岸。后来,抗金浪潮波及到嵩山,中岳庙的铁人摩拳擦掌,义愤填膺。一天晚上,他们乔装打扮,偷偷来到黄河岸边。谁知摆渡的小船只能坐下四个人,于是只好四个人先过,另外四个铁人在边等候。等摆渡的小船返回载后四个铁人时,天色已经大亮,中岳庙的道主派人找到黄河岸边,把没有过河的四个铁人强拉硬扯绑了回来。所以,至今站立在东边神库周围的四个铁人还是一副怒目而视、壮志未酬的神态。

当地的老百姓受传说的影响,对铁人充满了崇敬之情,孩子周岁时,当地人要到中岳庙的铁人前举行挂锁仪式。挂锁前,家人把事先准备好的铜锁或银锁先挂在铁人的臂膀上,然后让孩子焚香磕头。待锁从铁人身上取下,挂到孩子的脖子上时,就意味着锁是铁人送给孩子的礼物,孩子将受到铁人的保护,以后就会平安健康。

朱仙镇导游词 ·中岳庙导游词 ·岳飞庙导游词 ·河南嵩山少林寺导游词

除了挂锁之外,当地人来到中岳庙的铁人前,总要有目的地抚摩一阵。据说人身体的哪个部位疼痛不适,只要摸摸铁人与自己相同的部位,这样,自己的病痛就会减轻甚至痊愈。

[峻极门]

峻极门又名将军门,是中岳庙的中心院落的大门,重修于清乾隆年间。面阔5间,进深6架,歇山式屋顶,琉璃瓦盖顶,系清代典型的宫式建筑。中门两侧,塑有两尊高5米、腰围4.8米的手执金斧的威武守门将军神像,故又称将军门。

[嵩高峻极坊]

嵩高峻极坊位于峻极门之北14米处,因坊后即是中岳嵩山供奉岳神的中岳大殿,故又称迎神门,此坊为四柱三楼式建筑,黄瓦盖顶,系清代建筑之精品。额上题“嵩高峻极”四字,传说为康熙帝御书。

[中岳大殿]

中岳大殿位于拜台北面,建于高约3米的大月台上,此殿的建筑与北京故宫的太和殿相似,面阔9间,进深5间,面积约920平方米,重檐黄瓦,高大雄伟。殿内装有天花板并饰有彩色绘画以及盘龙藻井,相传是用柏树根雕刻而成,工艺精致,巧夺天工。殿内神龛中央坐橡是武则天加封的中岳大帝天中王,像高5米多,姿态雄伟。侍臣、仙童左右分立。神龛外两侧,塑有身穿盔甲,手执金瓜斧,高约6米的镇殿将军方碧和方相,雄伟庄重。

[拜台]

拜台即填台,砖石砌造,边长10.97米,高1.32米。俗称填台,为奠台或拜台。建于中岳大殿前的中轴线上。

[东西廊房]

中岳大殿两侧的东西廊房,与峻极门构成一座长方形的庭院,其面积约有5000平方米,是嵩山地区仅有的一处回廊式古典建筑。廊内供奉七十二司、八大朝臣、十殿阎君塑像。

[寝殿]

寝殿位于中岳大殿之后,是天中王及天灵妃的寝宫,建制七间,歇山式建筑,黄色琉璃瓦盖顶,庄丽雄伟,仅次于大殿。正中供天中王与天灵妃塑像,侍女分立左右,两端的神龛内,雕刻精致的龙凤榻上,天中王睡着,天灵妃陪坐榻旁,人称“睡爷爷,坐奶奶”。 神龛外有太监塑像。殿前月台上有日月碑分列左右。每到庙会期间,凡当地不孕的妇女都要来此求子,名曰“拴娃娃”。

[黄盖亭]

黄盖亭位于黄盖峰上,峰顶原为中岳庙庙址,岳庙下迁后改作中岳行宫。黄盖峰原名神盖山。后因汉武帝刘彻游嵩岳时,曾登此峰,武帝当时身穿大红袍,撑起黄罗伞,如天上黄云盖顶,故改名为黄盖峰。峰上现有一座重檐八角亭,黄色琉璃瓦盖顶,三重石栏,环抱亭脚,几棵翠柏,陪衬其旁,是夏日登山避暑的好地方。

[古柏——猴柏和鹿柏]

嵩山曾是一个被树木覆盖的茫茫林海,现存古树名木一千余株。中岳庙内,西汉至明代种植三百多株古柏,可称为古柏博物馆。这些古柏不但树龄长,且树形颇奇,似猴、似羊、似鹿、似凰,千姿百态,形象逼真。上图为鹿柏,下图为猴柏。

第7篇 河南郑州登封中岳庙经典导游词范文

中岳庙位于太室山东南麓黄盖峰下,在登封城东4公里处。四周群山环绕,风景秀丽。中岳庙原名太室祠”,始建于秦(公元前221--207年)。西汉武帝元封元年,游嵩岳时令祠官加增扩建,以后历代均有扩建。唐、宋年间极盛一时。宋末至清初屡有废兴,清乾隆年间对中岳庙进行了一次大规模重修。

现存庙制基本上保留着清代重修以后的规模,中轴线建筑共十一进,中华门、遥参亭、天中阁、配天作镇坊、崇圣门、化三门、竣极门、嵩高竣极坊、中岳大殿、寝殿、御书楼。从中华门起全长13华里,面积十万多平方米,是中岳中现存宏大、保存较完整的古庙宇建筑群。

现存文物:有殿、宫、楼、阁、坊、亭、台、廊庑、门庭等古建筑四百余间,其中主要建筑多为清代宫庭式样,汉至宋代古柏三百三十五株。金石有太室阙、汉翁仲、魏碑、唐碑、宋八棱幢、宋代铁人、宋金四状元碑、金代中岳庙图碑、金代和明代铁狮、明代五岳真形图碑等百余件。除以上古建筑、金石外,庙内尚存木刻道教经典版百余块。另有《说嵩》、《嵩岳庙史》、《龙潭寺记》等板刻千余块。这些历史文物珍品为研究我国建筑史、艺术史、道教史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中岳庙庙会]

每到春年农历三月初十和秋季十月初十,传统的中岳庙会就拉开了序幕。会期长达10天,庙会活动丰富多彩。拴娃娃”是流行在当地的一种求子习俗。凡婚后不孕的妇女,大多都要在庙会期间参加这项活动。拴的地点一般都在中岳庙后院的崇圣门周围和寝殿里。更详细的资料参考民俗节庆:中岳庙庙会。

[周围景点]

中岳庙的东邻有卢崖寺和卢崖瀑布,西邻有全国第一塔”之称的嵩岳寺塔以及古代我国四大书院之一的嵩阳书院,均可一游。

[太室阙]

在这座庙的前方约300米处,有一座太室阙,是中岳庙的象征性大门。东汉元年初五年(118年)建。是汉代太室山庙前的神道阙,与少室阙、启母阙并称中岳汉三阙。

太室阙高3.92米,东西两阙相距6.75米。阙身用长方石块垒砌而成,上部用巨石雕成四阿顶,南面刻有中岳太室阳城”六篆字,气势挺拔,苍劲有力。另有汉隶和篆、隶参半的两段铭文,记述吕堂等人建阙的因由,是研究我国书法演变的重要实物。

阙身四面用减地平雕的技法,雕刻有人物、车骑出行、马技、舞剑、龙、虎、玄武、象、羊头、斗鸡、犬逐兔、蟾蜍、猫头鹰、建筑物、长青树等画像50余幅,是研究汉代风俗习惯和社会生活的珍贵资料。

太室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

阙是一种装饰建筑,表示尊严,一般立于城、宫、门前的甬道两旁。

[中华门]

中华门是中岳庙的大门。沿庙宇中轴线依次而上,有遥参亭、天中阁、配天作镇坊、崇圣门、化三门、崇高峻极坊、峻极殿、寝殿、御书楼等建筑,共11进院落。

在这些建筑中,最宏伟的是峻极殿,亦称中岳大殿。红墙黄瓦,金碧辉煌,是中岳庙的正殿,和北京故宫的太和殿相仿,高达20余米,面阔9间,进深5间,面积为920平方米。

[古神库]

在崇圣门东面有一座古神库”。铁人分别立于神库四周,为镇库铁人,系宋代治平元年铸造。铁人身高3米多,握拳振臂,怒目挺胸,形象高大威武。这是我国现存形体最大、保存最好的四个守库铁人,人们也称他们为镇庙铁人”。这样的铸像,在别的寺庙是没有的。围绕着这四个铁人,当地流传传有许多传说和风俗。当地小孩子都到铁人面前举行成人仪式,据说铁人还有祛病消灾的作用。

中岳庙的镇庙铁人

在中岳庙众多的文物古迹中,站立在崇圣门东侧的四尊铁人显得特别引人注目。铁人分别立于神库四周,为镇库铁人,系宋代治平元年铸造。铁人身高3米多,握拳振臂,怒目挺胸,形象高大威武。这是我国现存形体最大、保存最好的四个守库铁人”,人们也称他们为镇庙铁人”。

围绕着这四个铁人,当地流传有许多传说和风俗。一位在登封生活多年的老人介绍说, 很早以前,这铁人是八个,一边四个,分立在东西两个神库的四周。北宋末年的时候。金兵南侵,民族英雄岳飞率领爱国将士转战在黄河南北两岸。后来,抗金浪潮波及到嵩山,中岳庙的铁人摩拳擦掌,义愤填膺。一天晚上,他们乔装打扮,偷偷来到黄河岸边。谁知摆渡的小船只能坐下四个人,于是只好四个人先过,另外四个铁人在边等候。等摆渡的小船返回载后四个铁人时,天色已经大亮,中岳庙的道主派人找到黄河岸边,把没有过河的四个铁人强拉硬扯绑了回来。所以,至今站立在东边神库周围的四个铁人还是一副怒目而视、壮志未酬的神态。

当地的老百姓受传说的影响,对铁人充满了崇敬之情,孩子周岁时,当地人要到中岳庙的铁人前举行挂锁仪式。挂锁前,家人把事先准备好的铜锁或银锁先挂在铁人的臂膀上,然后让孩子焚香磕头。待锁从铁人身上取下,挂到孩子的脖子上时,就意味着锁是铁人送给孩子的礼物,孩子将受到铁人的保护,以后就会平安健康。

除了挂锁之外,当地人来到中岳庙的铁人前,总要有目的地抚摩一阵。据说人身体的哪个部位疼痛不适,只要摸摸铁人与自己相同的部位,这样,自己的病痛就会减轻甚至痊愈。

[峻极门]

峻极门又名将军门,是中岳庙的中心院落的大门,重修于清乾隆年间。面阔5间,进深6架,歇山式屋顶,琉璃瓦盖顶,系清代典型的宫式建筑。中门两侧,塑有两尊高5米、腰围4.8米的手执金斧的威武守门将军神像,故又称将军门。

[嵩高峻极坊]

嵩高峻极坊位于峻极门之北14米处,因坊后即是中岳嵩山供奉岳神的中岳大殿,故又称迎神门,此坊为四柱三楼式建筑,黄瓦盖顶,系清代建筑之精品。额上题嵩高峻极”四字,传说为康熙帝御书。

[中岳大殿]

中岳大殿位于拜台北面,建于高约3米的大月台上,此殿的建筑与北京故宫的太和殿相似,面阔9间,进深5间,面积约920平方米,重檐黄瓦,高大雄伟。殿内装有天花板并饰有彩色绘画以及盘龙藻井,相传是用柏树根雕刻而成,工艺精致,巧夺天工。殿内神龛中央坐橡是武则天加封的中岳大帝天中王,像高5米多,姿态雄伟。侍臣、仙童左右分立。神龛外两侧,塑有身穿盔甲,手执金瓜斧,高约6米的镇殿将军方碧和方相,雄伟庄重。

[拜台]

拜台即填台,砖石砌造,边长10.97米,高1.32米。俗称填台,为奠台或拜台。建于中岳大殿前的中轴线上。

[东西廊房]

中岳大殿两侧的东西廊房,与峻极门构成一座长方形的庭院,其面积约有5000平方米,是嵩山地区仅有的一处回廊式古典建筑。廊内供奉七十二司、八大朝臣、十殿阎君塑像。

[寝殿]

寝殿位于中岳大殿之后,是天中王及天灵妃的寝宫,建制七间,歇山式建筑,黄色琉璃瓦盖顶,庄丽雄伟,仅次于大殿。正中供天中王与天灵妃塑像,侍女分立左右,两端的神龛内,雕刻精致的龙凤榻上,天中王睡着,天灵妃陪坐榻旁,人称睡爷爷,坐奶奶”。

神龛外有太监塑像。殿前月台上有日月碑分列左右。每到庙会期间,凡当地不孕的妇女都要来此求子,名曰拴娃娃”。

[黄盖亭]

黄盖亭位于黄盖峰上,峰顶原为中岳庙庙址,岳庙下迁后改作中岳行宫。黄盖峰原名神盖山。后因汉武帝刘彻游嵩岳时,曾登此峰,武帝当时身穿大红袍,撑起黄罗伞,如天上黄云盖顶,故改名为黄盖峰。峰上现有一座重檐八角亭,黄色琉璃瓦盖顶,三重石栏,环抱亭脚,几棵翠柏,陪衬其旁,是夏日登山避暑的好地方。

[古柏——猴柏和鹿柏]

嵩山曾是一个被树木覆盖的茫茫林海,现存古树名木一千余株。中岳庙内,西汉至明代种植三百多株古柏,可称为古柏博物馆。这些古柏不但树龄长,且树形颇奇,似猴、似羊、似鹿、似凰,千姿百态,形象逼真。上图为鹿柏,下图为猴柏。

第8篇 东岳庙飞云楼的导游词范文

古邑万泉的解店镇,即今万荣县城所在地,有东岳庙,其中的飞云楼,构筑精巧,巍峨壮观。

东岳庙,即泰山神庙,是祭扫东岳泰山之神的地方、供奉的是东岳大帝“黄飞虎”。现今,东岳大帝的塑像已废,唯庙内建筑多保存完好。庙为座北向南,南北长212米,东西宽50米,面积约万余平方米。中轴线上现存的建筑有飞云楼、午门、献殿、香亭、正殿和阎王殿,两侧为东西廊。关于庙的创建年代有几种说法,其中一种据庙内乾隆年间《重修飞云楼碑记》载:“万邑治之北十五里许有镇,解店,镇之东隅,古有东岳神庙,不知创始何年,载入邑志,自唐贞观年间分邑置郡名为份阴,即有此庙。”说明庙最迟应在唐贞观年间建成。另当地民间流传:隋朝末年,群雄并起,李世民起兵晋阳,东征西讨,开创了大唐天下。孰料,唐高祖武德二年(619),王行本据薄州反叛,吕崇茂雄踞夏县,李世民遂带兵平叛,履冰渡河。直逼龙门关。途经汾阴县(即万荣县),在张瓮、解店、左城三地屯营扎寨,构成犄角阵势。之后,为作纪念,李世民在上述三个屯兵处各建东岳庙一座。同时,在解店、张瓮两地各建乐楼一幢。以壮观瞻。后来,其他两处庙、搂均已毁坏,惟解店东岳庙经历代修建,保存较好。

飞云楼是解店东岳庙内建筑群中的精华所在。民谚有“万荣有个解店接,半截插在天里头”。每当阳光普照,碧空如洗之日,十余里外也能遥见其倩影。若是天公作美,再飘来几朵云彩,缠绕楼顶,真有高耸人云、凌空欲飞之感。

飞云楼如今的建筑结构与造型,完全属于元明遗风,清乾隆时期山西民间一些营造技法也尤为显著,这是历代不断维修的缘故。飞云楼外观稳重端庄、古朴大方。楼身每层为曲尺型结构重叠依次而上,顶部结成十字歇山式。该楼平面呈方形,纯木结构,明三暗五层,高达23.19米,十字歇山顶,底层木柱林立。中央4根通天柱高15.45米,这四根支柱,是飞云楼的主体支柱。四周32根木柱构成棋盘式。面阔、进深各五间,占地面积570多平方米。三层四出檐。全楼斗拱密集排列,共345组。且形状极富变化,如云朵簇拥、鲜花盛开一般。各檐翼角翘起,势欲飞翔。风和之日,楼角风铎均匀作响,甚是悦耳。楼顶饰有黄、绿、蓝几色琉璃瓦,阳光之下,更显富丽堂皇。现其状,其结构之巧妙,造型之精美、外观之壮丽,堪称我国楼阁建筑之杰作。飞云楼为木结构交织而成,楼体精巧、奇特,是国内纯木结构建筑中罕见的珍品。相传,唐太宗李世民在高祖武德二年,曾率师平叛,逼近龙门关,途经万荣县(古称汾阴),曾在张瓮、解店、古城3地驻兵。平叛以后,就在3处驻地修建乐楼、庙宇,以炫耀他的武功。张瓮岳楼早已毁于战火,唯飞云楼至尽屹立在解店(万荣)县城街上。

庙内中轴线上所存其他建筑都是元明时重修,香亭四周栏板、柱石雕龙刻凤,造型生动精巧,充分体现了那个时代的工艺美术水平。

东岳庙飞云楼,1988年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9篇 岳庙导游词范文

岳王庙坐落于靖江市生祠镇中街,原名岳王生祠,于岳飞生前建炎四年(1130年)而建。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岳庙导游词,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岳庙导游词范文1:

欢迎大家来到这里,下面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岳庙位于西湖西北角的岳湖畔,始建于公元1220xx年,是为纪念南宋民族英雄岳飞而建的。内有忠烈庙、启忠祠和岳飞墓。

忠烈庙内的岳飞塑像,上悬“还我河山”巨匾为岳飞手迹。启忠祠原祀岳飞父母、妻儿,现辟为岳飞纪念馆,陈列岳飞的生平事迹。

岳飞墓园在忠烈祠西侧,墓碑刻有“宋岳鄂王墓”字样。旁有其子岳云墓。墓前建有墓阙,阙前照壁上镌“尽忠报国”四字。

墓道两侧有明代刻存的文武俑、石马、石虎和石羊;墓道阶下有陷害岳飞的四个奸臣秦桧、王氏、万俟呙、张俊跪像,反翦双手,长跪于地。墓阙门框上镌有石刻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墓园内有南北碑廊,陈列着岳飞手迹和后人凭吊岳飞的诗词碑刻127块,具有重要的文史价值。1961年,岳飞墓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岳庙导游词范文2:

靖江的岳庙原为生祠,建于岳飞在世之时。闻名遐迩的岳飞故乡河南汤阴的岳庙、杭州西湖的岳庙,均在岳飞死后兴建,因而靖江的岳庙恐是天下最早的岳庙了。岳王庙,正中大殿名思岳殿,宋式建筑,敦重庄严。两边抱柱槛联镌刻的是“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字体端丽秀逸。岳飞坐像置于殿中,头戴红缨帅盔,身着紫色蟒袍,臂露金甲,足履武靴。神态英武,表情肃穆,仿佛决战前夕凝神苦思,又像察访民情后忧心似焚,令人倍感亲切。两侧是岳飞八稗将之立像,也都栩栩如生。后殿为思岳轩,岳飞像碑立于其中,李纲、韩世忠的诗文镶于外壁。

回廊环抱二殿,嵌有词碑、诗碑和岳飞手书《前出师表》之石刻等。据《宋史》载:“诏飞还守通、泰,有旨可守即守,如不可,但于沙洲保护百姓,伺机掩击。飞以泰无险可恃,退保柴墟,战于南霸桥,金大败。渡百姓于沙上,飞以精骑二百殿,金兵不敢近。”通,即南通;泰,即泰州;沙洲、沙上,即马驮沙;百姓是指江淮难民。这些难民,就是当今许多靖江人的祖先。至于民间传说,则更为感人。据说南宋皇帝赵构与宰相秦桧狼狈为奸,欲与金兵请和,把精忠报国的岳飞视为眼中钉,一日连发12道金牌,急诏岳飞回京(杭州)。中原百姓依依不舍,担心金兵再犯,重入水火,意欲跟随岳飞撤离。

岳飞爱民如子,岂忍拒绝?于是带难民一同南下。当他们千里迢迢来到扬子江边的马驮沙时,岳飞彻夜难眠,便起身踱出帐篷,借一弯冷月察看四方。他见此处负江阻海,襟越衔吴,确是一方要地;虽然荒草萎妻,却有山有水,宜粮宜桑,分明是大江怀中的一颗明珠!一时欣喜,不觉晓露已湿须眉。翌日,岳飞召集百姓说:“你们不要随我渡江南下了,就在这里落脚谋生吧!别看它眼下荒芜,将来定是鱼米之乡!我愿这里八百年无水灾,八百年无旱灾,八百年无兵灾。”岳元帅的活岂能不听?从此,百姓们便在这里安家落户,繁衍生息。岳飞一走,百姓感恩戴德,祈望他长命百岁,遂造祠堂,这块地方后来成了集镇,便叫生祠堂或生祠镇。传说虽然与史实不尽相合,但却为史实写意传神。无论史实还是传说,都表明靖江与岳飞血肉相连。而千百年来,岳庙之屡建,更表达了我们祖先对岳飞恩德之感念,如扬子江水,奔流不息。如今的岳庙是第三次重建,三次重建均由刘国钧资助。第一次重建是1932年,可惜1938年毁于日寇炮火。

1962年,刘国钧回故里凭吊岳庙废墟,提出再建,并决定将庙址由镇东思岳桥畔迁至现址。再建之岳庙“文化大革命”中却首当其难。1978年春回大地,已届耄耋之年的刘国钧临终前对子女说:一定要把家乡的岳庙修好!其子女刘汉栋、刘碧如遵其遗嘱,于1985年捐资三建岳庙。

岳庙导游词范文3:

杭州岳王庙位于西湖西北角,北山路西段北侧。

岳庙,多称为岳王庙,位于西湖栖霞岭南麓,始建于南宋嘉定十四年(1221),初称褒忠衍福禅寺”,明天顺间改额“忠烈庙”;因岳飞追封鄂王而称岳王庙,历代迭经兴废,现存格局于清代重建后形成,分为墓园、忠烈祠、启忠祠三部分。墓园坐西向东,忠烈祠和启忠祠坐北朝南;岳王庙大门,正对西湖五大水面之一的岳湖,墓庙与岳湖之间,高耸着“碧血丹心”石坊,寄托炎黄子孙对爱国英雄的敬仰之情。现岳飞墓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

忠烈祠有门楼、正殿各一,配殿二,殿前庭园空旷,古木萧森。正殿为重檐歇山顶,檐间“心昭日月”匾额是叶剑英元帅于1979年岳王庙重建时题书的。正殿两侧壁有明代浙江参政洪珠题写的“精忠报国”四个大字,正殿中间为岳飞塑像,原是戴冕旒的帝王形象,“文革”时被毁。现在武将装束的坐像高4.54米,头戴帅盔,身披战袍。像前高悬“还我河山”匾,传为岳飞手迹。

忠烈庙西侧旧为启忠祠,祭祀岳飞父母及其五子(云、雷、霖、震、霆)、五媳玉女银瓶,现辟为岳飞纪念馆,以实物、图片等介绍岳飞气贯日月的一生和巨大影响。展品中有一尊在墓前出土的南宋石翁钟,证实了这里确实是以礼改葬岳飞处。

第10篇 山西东岳庙飞云楼导游词

2004-06-23 14:38:08

古邑万泉的解店镇,即今万荣县城所在地,有东岳庙,其中的飞云楼,构筑精巧,巍峨壮观。

东岳庙,即泰山神庙,是祭扫东岳泰山之神的地方、供奉的是东岳大帝“黄飞虎”。现今,东岳大帝的塑像已废,唯庙内建筑多保存完好。庙为座北向南,南北长212米,东西宽50米,面积约万余平方米。中轴线上现存的建筑有飞云楼、午门、献殿、香亭、正殿和阎王殿,两侧为东西廊。关于庙的创建年代有几种说法,其中一种据庙内乾隆年间《重修飞云楼碑记》载:“万邑治之北十五里许有镇,解店,镇之东隅,古有东岳神庙,不知创始何年,载入邑志,自唐贞观年间分邑置郡名为份阴,即有此庙。”说明庙最迟应在唐贞观年间建成。另当地民间流传:隋朝末年,群雄并起,李世民起兵晋阳,东征西讨,开创了大唐天下。孰料,唐高祖武德二年(619),王行本据薄州反叛,吕崇茂雄踞夏县,李世民遂带兵平叛,履冰渡河。直逼龙门关。途经汾阴县(即万荣县),在张瓮、解店、左城三地屯营扎寨,构成犄角阵势。之后,为作纪念,李世民在上述三个屯兵处各建东岳庙一座。同时,在解店、张瓮两地各建乐楼一幢。以壮观瞻。后来,其他两处庙、搂均已毁坏,惟解店东岳庙经历代修建,保存较好。

飞云楼是解店东岳庙内建筑群中的精华所在。民谚有“万荣有个解店接,半截插在天里头”。每当阳光普照,碧空如洗之日,十余里外也能遥见其倩影。若是天公作美,再飘来几朵云彩,缠绕楼顶,真有高耸人云、凌空欲飞之感。

飞云楼如今的建筑结构与造型,完全属于元明遗风,清乾隆时期山西民间一些营造技法也尤为显著,这是历代不断维修的缘故。飞云楼外观稳重端庄、古朴大方。楼身每层为曲尺型结构重叠依次而上,顶部结成十字歇山式。该楼平面呈方形,纯木结构,明三暗五层,高达23.19米,十字歇山顶,底层木柱林立。中央 4根通天柱高15.45米,这四根支柱,是飞云楼的主体支柱。四周32根木柱构成棋盘式。面阔、进深各五间,占地面积570多平方米。三层四出檐。全楼斗拱密集排列,共345组。且形状极富变化,如云朵簇拥、鲜花盛开一般。各檐翼角翘起,势欲飞翔。风和之日,楼角风铎均匀作响,甚是悦耳。楼顶饰有黄、绿、蓝几色琉璃瓦,阳光之下,更显富丽堂皇。现其状,其结构之巧妙,造型之精美、外观之壮丽,堪称我国楼阁建筑之杰作。飞云楼为木结构交织而成,楼体精巧、奇特,是国内纯木结构建筑中罕见的珍品。相传,唐太宗李世民在高祖武德二年,曾率师平叛,逼近龙门关,途经万荣县(古称汾阴),曾在张瓮、解店、古城3地驻兵。平叛以后,就在3处驻地修建乐楼、庙宇,以炫耀他的武功。张瓮岳楼早已毁于战火,唯飞云楼至尽屹立在解店(万荣)县城街上。

庙内中轴线上所存其他建筑都是元明时重修,香亭四周栏板、柱石雕龙刻凤,造型生动精巧,充分体现了那个时代的工艺美术水平。

东岳庙飞云楼,1988年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11篇 河南郑州登封中岳庙文导游词

中岳庙位于太室山东南麓黄盖峰下,在登封城东4公里处。四周群山环绕,风景秀丽。中岳庙原名太室祠”,始建于秦(公元前221--207年)。西汉武帝元封元年,游嵩岳时令祠官加增扩建,以后历代均有扩建。唐、宋年间极盛一时。宋末至清初屡有废兴,清乾隆年间对中岳庙进行了一次大规模重修。

现存庙制基本上保留着清代重修以后的规模,中轴线建筑共十一进,中华门、遥参亭、天中阁、配天作镇坊、崇圣门、化三门、竣极门、嵩高竣极坊、中岳大殿、寝殿、御书楼。从中华门起全长13华里,面积十万多平方米,是中岳中现存宏大、保存较完整的古庙宇建筑群。

现存文物:有殿、宫、楼、阁、坊、亭、台、廊庑、门庭等古建筑四百余间,其中主要建筑多为清代宫庭式样,汉至宋代古柏三百三十五株。金石有太室阙、汉翁仲、魏碑、唐碑、宋八棱幢、宋代铁人、宋金四状元碑、金代中岳庙图碑、金代和明代铁狮、明代五岳真形图碑等百余件。除以上古建筑、金石外,庙内尚存木刻道教经典版百余块。另有《说嵩》、《嵩岳庙史》、《龙潭寺记》等板刻千余块。这些历史文物珍品为研究我国建筑史、艺术史、道教史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中岳庙庙会]

每到春年农历三月初十和秋季十月初十,传统的中岳庙会就拉开了序幕。会期长达10天,庙会活动丰富多彩。拴娃娃”是流行在当地的一种求子习俗。凡婚后不孕的妇女,大多都要在庙会期间参加这项活动。拴的地点一般都在中岳庙后院的崇圣门周围和寝殿里。更详细的资料参考民俗节庆:中岳庙庙会。

[周围景点]

中岳庙的东邻有卢崖寺和卢崖瀑布,西邻有全国第一塔”之称的嵩岳寺塔以及古代我国四大书院之一的嵩阳书院,均可一游。

[太室阙]

在这座庙的前方约300米处,有一座太室阙,是中岳庙的象征性大门。东汉元年初五年(118年)建。是汉代太室山庙前的神道阙,与少室阙、启母阙并称中岳汉三阙。

太室阙高3.92米,东西两阙相距6.75米。阙身用长方石块垒砌而成,上部用巨石雕成四阿顶,南面刻有中岳太室阳城”六篆字,气势挺拔,苍劲有力。另有汉隶和篆、隶参半的两段铭文,记述吕堂等人建阙的因由,是研究我国书法演变的重要实物。

阙身四面用减地平雕的技法,雕刻有人物、车骑出行、马技、舞剑、龙、虎、玄武、象、羊头、斗鸡、犬逐兔、蟾蜍、猫头鹰、建筑物、长青树等画像50余幅,是研究汉代风俗习惯和社会生活的珍贵资料。

太室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

阙是一种装饰建筑,表示尊严,一般立于城、宫、门前的甬道两旁。

[中华门]

中华门是中岳庙的大门。沿庙宇中轴线依次而上,有遥参亭、天中阁、配天作镇坊、崇圣门、化三门、崇高峻极坊、峻极殿、寝殿、御书楼等建筑,共11进院落。

在这些建筑中,最宏伟的是峻极殿,亦称中岳大殿。红墙黄瓦,金碧辉煌,是中岳庙的正殿,和北京故宫的太和殿相仿,高达20余米,面阔9间,进深5间,面积为920平方米。

[古神库]

在崇圣门东面有一座古神库”。铁人分别立于神库四周,为镇库铁人,系宋代治平元年铸造。铁人身高3米多,握拳振臂,怒目挺胸,形象高大威武。这是我国现存形体最大、保存最好的四个守库铁人,人们也称他们为镇庙铁人”。这样的铸像,在别的寺庙是没有的。围绕着这四个铁人,当地流传传有许多传说和风俗。当地小孩子都到铁人面前举行成人仪式,据说铁人还有祛病消灾的作用。

中岳庙的镇庙铁人

在中岳庙众多的文物古迹中,站立在崇圣门东侧的四尊铁人显得特别引人注目。铁人分别立于神库四周,为镇库铁人,系宋代治平元年铸造。铁人身高3米多,握拳振臂,怒目挺胸,形象高大威武。这是我国现存形体最大、保存最好的四个守库铁人”,人们也称他们为镇庙铁人”。

围绕着这四个铁人,当地流传有许多传说和风俗。一位在登封生活多年的老人介绍说, 很早以前,这铁人是八个,一边四个,分立在东西两个神库的四周。北宋末年的时候。金兵南侵,民族英雄岳飞率领爱国将士转战在黄河南北两岸。后来,抗金浪潮波及到嵩山,中岳庙的铁人摩拳擦掌,义愤填膺。一天晚上,他们乔装打扮,偷偷来到黄河岸边。谁知摆渡的小船只能坐下四个人,于是只好四个人先过,另外四个铁人在边等候。等摆渡的小船返回载后四个铁人时,天色已经大亮,中岳庙的道主派人找到黄河岸边,把没有过河的四个铁人强拉硬扯绑了回来。所以,至今站立在东边神库周围的四个铁人还是一副怒目而视、壮志未酬的神态。

当地的老百姓受传说的影响,对铁人充满了崇敬之情,孩子周岁时,当地人要到中岳庙的铁人前举行挂锁仪式。挂锁前,家人把事先准备好的铜锁或银锁先挂在铁人的臂膀上,然后让孩子焚香磕头。待锁从铁人身上取下,挂到孩子的脖子上时,就意味着锁是铁人送给孩子的礼物,孩子将受到铁人的保护,以后就会平安健康。

除了挂锁之外,当地人来到中岳庙的铁人前,总要有目的地抚摩一阵。据说人身体的哪个部位疼痛不适,只要摸摸铁人与自己相同的部位,这样,自己的病痛就会减轻甚至痊愈。

[峻极门]

峻极门又名将军门,是中岳庙的中心院落的大门,重修于清乾隆年间。面阔5间,进深6架,歇山式屋顶,琉璃瓦盖顶,系清代典型的宫式建筑。中门两侧,塑有两尊高5米、腰围4.8米的手执金斧的威武守门将军神像,故又称将军门。

[嵩高峻极坊]

嵩高峻极坊位于峻极门之北14米处,因坊后即是中岳嵩山供奉岳神的中岳大殿,故又称迎神门,此坊为四柱三楼式建筑,黄瓦盖顶,系清代建筑之精品。额上题嵩高峻极”四字,传说为康熙帝御书。

[中岳大殿]

中岳大殿位于拜台北面,建于高约3米的大月台上,此殿的建筑与北京故宫的太和殿相似,面阔9间,进深5间,面积约920平方米,重檐黄瓦,高大雄伟。殿内装有天花板并饰有彩色绘画以及盘龙藻井,相传是用柏树根雕刻而成,工艺精致,巧夺天工。殿内神龛中央坐橡是武则天加封的中岳大帝天中王,像高5米多,姿态雄伟。侍臣、仙童左右分立。神龛外两侧,塑有身穿盔甲,手执金瓜斧,高约6米的镇殿将军方碧和方相,雄伟庄重。

[拜台]

拜台即填台,砖石砌造,边长10.97米,高1.32米。俗称填台,为奠台或拜台。建于中岳大殿前的中轴线上。

[东西廊房]

中岳大殿两侧的东西廊房,与峻极门构成一座长方形的庭院,其面积约有5000平方米,是嵩山地区仅有的一处回廊式古典建筑。廊内供奉七十二司、八大朝臣、十殿阎君塑像。

[寝殿]

寝殿位于中岳大殿之后,是天中王及天灵妃的寝宫,建制七间,歇山式建筑,黄色琉璃瓦盖顶,庄丽雄伟,仅次于大殿。正中供天中王与天灵妃塑像,侍女分立左右,两端的神龛内,雕刻精致的龙凤榻上,天中王睡着,天灵妃陪坐榻旁,人称睡爷爷,坐奶奶”。

神龛外有太监塑像。殿前月台上有日月碑分列左右。每到庙会期间,凡当地不孕的妇女都要来此求子,名曰拴娃娃”。

[黄盖亭]

黄盖亭位于黄盖峰上,峰顶原为中岳庙庙址,岳庙下迁后改作中岳行宫。黄盖峰原名神盖山。后因汉武帝刘彻游嵩岳时,曾登此峰,武帝当时身穿大红袍,撑起黄罗伞,如天上黄云盖顶,故改名为黄盖峰。峰上现有一座重檐八角亭,黄色琉璃瓦盖顶,三重石栏,环抱亭脚,几棵翠柏,陪衬其旁,是夏日登山避暑的好地方。

[古柏——猴柏和鹿柏]

嵩山曾是一个被树木覆盖的茫茫林海,现存古树名木一千余株。中岳庙内,西汉至明代种植三百多株古柏,可称为古柏博物馆。这些古柏不但树龄长,且树形颇奇,似猴、似羊、似鹿、似凰,千姿百态,形象逼真。上图为鹿柏,下图为猴柏。

第12篇 西岳庙导游词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西岳庙的门前区。这个就是西岳庙的影壁,俗称照壁,古代用以纪事。官方把它作为宫苑、庙宇的装饰物;民间则作为避魔、驱邪之用。今天在其他的地方,我们还常可以看到在一些家庭院落的正门前有砌影壁的现象。显然,对西岳庙来说,它不仅是装饰,更是等级的象征。在影壁的两侧原有铁旗杆一对。铁旗杆一般设于皇宫门前的广场或瓮城两侧,主要用于出兵的祭祀仪式。在古代出兵打仗前必须进行祭祀仪式,祭旗告天求得神的支持、保佑,以期出师大吉,战无不胜。

大家看,由影壁、西岳庙的大前门、东西两侧的石栏杆是不是围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 加上我们脚下的这条由石条铺成的道路,像不像中国象棋的棋盘?对了,这个相对封闭的小空间,也就有了“棋盘街”的美称。透过石栏我们向东西两边望去,是不是可以看到那里有一些好像是什么建筑物的遗址,对了。在那两处原有高大的木牌楼。牌楼也叫牌坊,本来是我国古代常用的一种纪念性建筑,始于汉代,明清时遍布全国城乡。牌楼的规制因间数、楼数的不同变化很大。它没有正反面之分,从任何角度看都是完整的。它们大多用在儒教建筑和祠庙建筑前。可惜牌楼现已不存。据说它们是西岳庙的两块界牌,因西岳庙属中祀庙宇,皇帝有时也来亲自祭祖,又是皇帝驻跸之所,出于对皇帝和岳神的礼敬,文武官员至此必须下马、下轿,就以此牌楼作为界牌。

紧靠石栏外侧,即今天的东西便门旁原东西各有一通《下马石碑》,上用满、汉、蒙等文字刻着“官员人等至此下马”。这是封建礼教的产物,也是封建等级制度的一种表现形式。西岳庙的下马石制作精美,上有盖、下有座,中间为长方形石条,显示了西岳庙的皇家等级地位。除皇宫及皇家寺庙外,功名显赫的官宦人家门前,受皇帝诏命,也立有下马石。当然能受此殊荣的并不多见。

好了,现在让我把西岳庙的概况为大家介绍一下。西岳庙始建于西汉,是汉武帝为祭祖华山神而建,当时称“集灵宫”。西岳庙面向华山,背依渭水,一直都是历朝、历代祭祖西岳华山神的主场所,整个庙宇仿北京故宫模式而建,被美誉为“陕西故宫”。西岳庙为当今陕西现存最大的明清风格宫殿御苑式古建筑群;同时也是五岳庙中最大的庙宇,有“五岳第一庙”之称。四周城墙环绕,城墙四角各有一座黄色琉璃瓦的多檐角楼。西岳庙坐北面南,是五岳中唯一正对主峰的祭祀庙宇,北瞰黄、渭、洛三河,自然风光幽雅,人文景观荟萃。自汉武帝始,先后有唐明皇、宋真宗等100多位皇帝亲幸西岳庙来祭祖华山神,清康熙、乾隆、同治、光绪、慈禧、果亲王等或为西岳庙题匾,或为西岳庙题诗。奉旨来祭祀的大臣、地方大员更是不计其数。当然西岳庙的特殊性质也吸引了不少的文人墨客,他们留下大量的文章、祭文、诗篇、题记、游记与题跋等。千百年来,民间还流传着关于西岳庙的许多美丽的传说:如雪映宫、宝莲灯、唐玄宗昼遇金天王、老子与青牛树、水浒英雄宋江大闹西岳庙等。这些大大丰富了西岳庙的文化内涵。

西岳庙以自己独有的山岳祭祖文化、宗教神秘文化、皇家园林文化奠定了其华山人文文化的轴心地位。晚清以后西岳庙逐步走向衰落。1988年,西岳庙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好了,现在大家开始参观。我们所看到的这道门是西岳庙的第一道大门灏灵门。灏有“浩大深远”之意,西岳庙的正殿为灏灵殿,这是说西岳神神通广大,法力无边。它是西岳庙最南边的大门,也叫连三门,为明代所建。按照道家的说法: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所以这个大门叫连三门。门洞券砖上方有石额一方,上书“敕修西岳庙”五个大字。灏灵门东西两侧有掖门,直对午门的东西掖门,可入庙内。按封建礼教,东西掖门应为文武官员所走的门,灏灵门正门只供皇帝专享。

过了灏灵门,我们就来到了西岳庙的第一院落——瓮城。这本是大城门外的月城,具有防御性质,但在西岳庙只能算是装饰、象征性的了。我们来看 “五岳第一庙”碑,此碑由原国家文物局局长张德勤同志所书。他在视察完西岳庙后,大为感叹并欣然题词 “五岳第一庙”。这里“第一”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在五岳庙中其规模第一;二是所处地理位置独一无二,堪称第一。

这个门叫午门。午门在京城是官员们告老还乡与皇帝告别的地方,在我们西岳庙只是象征性的仿皇宫建筑,以示其等级较高。通过午门的御道,过去专供帝王行走,两侧为宾道,供其他人员行走。午门上的这座宏伟的建筑叫“五凤楼 ”,始建于明,毁于清同治元年 (1862年)的回汉纠纷。这是一组仿北京故宫砖石城门建筑。整体建筑气势宏伟。因其 “去地百丈,在天半空,五风翘翼者也”,故得其名——五凤楼。现建筑为1999年至2000 年依原貌所复修的。在城墙东西两侧有上、下城的马道,可以登城。

穿过午门,我们就到了西岳庙的第二座院落。这个院落昔日碑刻众多,曾有“小碑林”之美称。虽然我们今天能看到的不多,但在西边却有一通很有名的残碑,那就是 《西岳华山铭稗》, 俗称“五岳石”。因唐玄宗李隆基亲自撰文、书碑,故也称之为御碑。这个碑原有碑楼加护,毁于唐末。

现在大家来看棂星门。棂星门是一组非常完整的明清建筑,棂星门的整体建筑,规模宏大,色彩绚丽。特别是斗拱。滩棺部的龙头,都显示了西岳庙的等级——全是宫廷样式,也体现了历代皇帝对西岳神的尊重程度。棂星门主体为三间高大韵木结构琉璃瓦单檐歇山顶门楼,每间由四根粗大的石柱支撑,仿明清故宫宫门式。在密布的如意斗拱中,现在大家数一数中间这间门楼的出昂中共有多少龙头?对了,出昂中隐有九条雕刻精妙的龙头,九龙朝向各不相同,七条正出,两条斜出,象征着从不同方向为西岳庙守卫着大门,这就是当地老百姓俗你的“九龙口”。九龙中只有七条龙口是全张开的,另两条是半张开的。为什么呢?我们知道在封建礼制中最高的等级就是所谓的“九五之尊”,九为阳数之最,是至尊无上的,只能出现在皇家庙宇中。这儿已经用到九,体现了西岳庙是皇家祭祖庙宇,但祭祖的最高等级几乎都在京城内,像天坛、地坛、太庙、社棱坛等。西岳庙为中祀庙宇,不能僭越等级。因此,我们看到有两条龙口是半张开的,它们不能全张开也不敢全张开。门钉也是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的表现之一,按清《工程工部作法则例》,关于宫廷门钉的使用数目有9路、7路、5路三种规定,均为阳数,因为9为阳数之极,故9行9列等级最高。棂星门的门钉比起九行九列的“九九八十一”来恰好少两行,低一个等级。棂星门得名于灵星,也称天田星,过去古人祭祖它以求五谷丰登,后来因为孔子又被称为“文曲星”,所以孔庙之门也以此为名。在西岳庙又因此门形似窗根,就称“棂星门”。

大家注意到我们眼前的这些古柏了吗?它们可都有千余年了。谁能告诉我这些柏树与我们日常所见的柏树有什么不同?对了,这些柏树的身子都是扭曲、盘旋的,像盘旋百上的盘龙,所以这种柏树俗称“龙柏”,过去为皇家园林、庙宇、坟茔等场所专有,一般的建筑场所是不允许种植的,它们只能出现在皇家所使用的场所。

请大家回头看看这座石牌楼,它是明代万历年间所建,距今已有400多年,为庙内现存3座石牌楼中保存最完整、级别最高、内容最丰富的一座。整个牌楼为仿木结构建造而成,各部位均用石梁、石柱、石枋等组合而成。牌楼共有三层,层层收进,像这样雕刻如此精致、内容如此丰富的石牌楼在我国北方的确罕见。

好了,我们再来看一下这东西两边的房子吧,它们各为10间。那东边的叫冥王殿,原供奉十殿阎罗,又称阎罗殿、阎王殿。阎罗是佛教地狱王的意思;另外还有认罪服法、不再作恶之意,一般在庙宇中起驱邪、护法、惩恶的作用。西边的叫灵官殿,塑有赤发灵官等像。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东边这通高碑——《昭示岳镇海渎碑》。此碑碑文是明洪武三年 (1370年)明太祖朱元障所颁布的一道诏书,对天下享受祭祀之诸神重新做了规定:恢复诸神自然名称;去其历代叠封官号;明确岳镇河渎、各处城隍、忠臣烈士等为祭祀对象;确立了“天下神祠无功与民不应祀典”的祭祖原则。碑文具体列出了六大类值得祭祀的神灵。这样一来享受香火的神少了,广大百姓的香火钱也大大减轻了;二来去掉了以前历代帝王为诸神所加封的人间官号;三来意味着改朝换代,神灵作为统治阶级统治百姓的有力工具,新的统治者凭借神灵为了更好地统治天下,也必须重新分封天下诸神。因此,此碑又被人们俗称为“封神榜”。

来,诸位请随我一起进这间房子,这就是我们西岳庙的镇馆之宝——《西岳华山神庙之碑》。此碑于公元567年立,是目前西岳庙内最古老最完整的一通千年古碑——距今已有1400多年,早在唐时已被唐人视为珍品收藏于西岳庙内,现为国家级珍贵文物,被列为中国禁拓名碑之一,是今天西岳庙的镇庙之宝。此碑记载了西魏文帝大统七年 (541年)整修西岳庙、植立青松一事。该碑书法俊丽,虽是隶书却兼有篆势与楷法,反映了隶书楷化的过程。碑左为唐颜真卿公元758年游华岳庙题记,尽显端庄雄伟、气势开张的颜体风,是颜氏书法成熟期之佳作,誉为 “颜帖之冠”。碑右为唐贾竦游华岳庙五言十八韵长诗。目前,国家文物局已将其列为中华书法艺术名碑,正式进人国宝行列,它是当今全国范围内保存完好的三通北周碑之一。因其立于北周时期,我们常简称它为 “北周碑”;其碑文文辞华美,极力赞颂西岳华山,因而又有 “华岳颂”之美称。

石经幢本是佛教的东西,在道教气味浓厚的这里看到它,大家觉得是不是很奇怪?经幢上刻的不是经文却是题名纪事,应该在石碑上写的东西却写在了经幢上,大家觉得是不是又有点奇怪了?但是这确实是一个经幢——太华山记石幢。此幢刻载了明嘉靖时有 “汉代两司马,吾代一攀龙”之美誉的大文豪李攀龙撰写的《太华山记》。同时代的郭宗昌书丹并刻石。两商为清代康熙年间华阴县令董盛柞作跋书写。“太华山记”文笔生动流畅,书丹神似《曹全碑》,刻工 “星流电转”,跋文情真意切,因“记美、书美、刻美、跋美”而被称为“四美幢”。大家对 “夫子”肯定是非常熟悉了,或许有人会说:不就是孔子、孔老二呗!我不能说你全错,但也没全说对。我们这儿的是关西夫子,确切地说指的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四知先生”,不是大家所熟知的孔子。孔子在历史上曾被称为关 (指古代的函谷关)东夫子。为了解开这个谜,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通《关西夫子碑》吧。大殿内安置着 “西岳华山之神”祭牌和香案,内悬清同治帝 “瑞凝仙掌”、光绪帝 “金天昭瑞”、慈禧皇太后 “仙掌凌云”诸匾。藻井纹饰为 “八卦仙鹤衔桃朝阳图案”。

大家猜猜这座房里有什么?房子的大名应该刊御书楼。始建于1777年,内置清乾隆御笔 “岳莲灵澍”横卧碑,就连西安碑林也没有比它更大的了,它是陕西现存最大的横卧碑。此处的岳,指西岳华山;莲,是说华山远望像莲花;灵,指神灵灵验;洒,及时雨之意。碑阴《恳圣颁愿碑》, 记载陕西巡抚毕沅上山祈雨昭应经过及恳圣颁愿的原委。我们可以看出,此碑的来历与祈雨有关:清乾隆四十年 (1775年)陕西大早,时任陕西巡抚的毕沅奉旨上山祈雨,果然灵验。甘雨连降三天,陕西旱情全面解除并惠及周边省份。毕沉奏请乾隆赐书以昭岳神的降雨之功,乾隆应允并欣然赐书“岳莲灵澍”。

我们现在来到了西岳庙的制高点万寿阁的平台上,由这儿人室可直登万寿阁顶。在大家登临万寿阁前,我先给大家讲讲万寿阁的来历。显然,万寿阁与“寿”有着不解之缘。因为在道家看来愈高的地方愈与天接近、愈与神相通,道教徒们把自己终生追求的梦想:“长生不老、成仙得道,”用建筑物的形式含蓄间接地表达出来。就拿西岳庙来说,它整体建筑布局从前至后一步步升高,到此为最高。在道家看来这是一步步修炼,修炼到家后便可成仙。换句话说,道教徒在此可以长生不老、可以升天成仙,当然作为普通人来说就是万寿了。

现在我想问一问我们当中有没有人登过长城?哦,没有登过的也不要紧,在这儿我们也可以领略“长城”的风光。从游岳坊的两侧可通同西岳庙的城墙。当您漫步在这个城墙上时,您真的可以找到“我到了长城上的感觉”。我们西岳庙的城墙为明初所建,整体呈长方形。城墙高8米多,均由长40厘米、宽20厘米、厚10厘米的特制城砖砌成,为内外双砖包砌。其中外城墙就是我们大家现在所走的城墙,东西宽225米,南北长525米,周长 1825米。为防御性设施,可以有效地防御敌人弓箭等远程武器。城基用三合土夯筑而成,非常坚硬,上铺20厘米厚的石条,城墙内外两侧均有夯筑护坡。我们这个城墙使得西岳庙显得更为雄伟壮丽。

顺着这个马道走下去我们就来到了西岳庙的东道院,三圣母殿就坐落在这儿,占地4000平方米。爬过华山的人如果到过西峰的话,大多会知道三圣母这个神的。《宝莲灯》故事中的刘玺哭庙就发生在西岳庙。

第13篇 中文导游词河南嵩山中岳庙导游词

中岳庙位于太室山东南麓黄盖峰下,在登封城东4公里处。四周群山环绕,风景秀丽。中岳庙原名太室祠”,始建于秦(公元前221——207年)。西汉武帝元封元年,游嵩岳时令祠官加增扩建,以后历代均有扩建。唐、宋年间极盛一时。宋末至清初屡有废兴,清乾隆年间对中岳庙进行了一次大规模重修。

现存庙制基本上保留着清代重修以后的规模,中轴线建筑共十一进,中华门、遥参亭、天中阁、配天作镇坊、崇圣门、化三门、竣极门、嵩高竣极坊、中岳大殿、寝殿、御书楼。从中华门起全长13华里,面积十万多平方米,是中岳中现存宏大、保存较完整的古庙宇建筑群。

现存文物:有殿、宫、楼、阁、坊、亭、台、廊庑、门庭等古建筑四百余间,其中主要建筑多为清代宫庭式样,汉至宋代古柏三百三十五株。金石有太室阙、汉翁仲、魏碑、唐碑、宋八棱幢、宋代铁人、宋金四状元碑、金代中岳庙图碑、金代和明代铁狮、明代五岳真形图碑等百余件。除以上古建筑、金石外,庙内尚存木刻道教经典版百余块。另有《说嵩》、《嵩岳庙史》、《龙潭寺记》等板刻千余块。这些历史文物珍品为研究我国建筑史、艺术史、道教史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中岳庙庙会)

每到春年农历三月初十和秋季十月初十,传统的中岳庙会就拉开了序幕。会期长达10天,庙会活动丰富多彩。拴娃娃”是流行在当地的一种求子习俗。凡婚后不孕的妇女,大多都要在庙会期间参加这项活动。拴的地点一般都在中岳庙后院的崇圣门周围和寝殿里。更详细的资料参考民俗节庆:中岳庙庙会。

(周围景点)

中岳庙的东邻有卢崖寺和卢崖瀑布,西邻有全国第一塔”之称的嵩岳寺塔以及古代我国四大书院之一的嵩阳书院,均可一游。

(太室阙)

在这座庙的前方约300米处,有一座太室阙,是中岳庙的象征性大门。东汉元年初五年(118年)建。是汉代太室山庙前的神道阙,与少室阙、启母阙并称中岳汉三阙。

太室阙高3.92米,东西两阙相距6.75米。阙身用长方石块垒砌而成,上部用巨石雕成四阿顶,南面刻有中岳太室阳城”六篆字,气势挺拔,苍劲有力。另有汉隶和篆、隶参半的两段铭文,记述吕堂等人建阙的因由,是研究我国书法演变的重要实物。

阙身四面用减地平雕的技法,雕刻有人物、车骑出行、马技、舞剑、龙、虎、玄武、象、羊头、斗鸡、犬逐兔、蟾蜍、猫头鹰、建筑物、长青树等画像50余幅,是研究汉代风俗习惯和社会生活的珍贵资料。

太室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

阙是一种装饰建筑,表示尊严,一般立于城、宫、门前的甬道两旁。

(中华门)

中华门是中岳庙的大门。沿庙宇中轴线依次而上,有遥参亭、天中阁、配天作镇坊、崇圣门、化三门、崇高峻极坊、峻极殿、寝殿、御书楼等建筑,共11进院落。

在这些建筑中,最宏伟的是峻极殿,亦称中岳大殿。红墙黄瓦,金碧辉煌,是中岳庙的正殿,和北京故宫的太和殿相仿,高达20余米,面阔9间,进深5间,面积为920平方米。

(古神库)

在崇圣门东面有一座古神库”。铁人分别立于神库四周,为镇库铁人,系宋代治平元年铸造。铁人身高3米多,握拳振臂,怒目挺胸,形象高大威武。这是我国现存形体最大、保存最好的四个守库铁人,人们也称他们为镇庙铁人”。这样的铸像,在别的寺庙是没有的。围绕着这四个铁人,当地流传传有许多传说和风俗。当地小孩子都到铁人面前举行成人仪式,据说铁人还有祛病消灾的作用。

(中岳庙的镇庙铁人)

在中岳庙众多的文物古迹中,站立在崇圣门东侧的四尊铁人显得特别引人注目。铁人分别立于神库四周,为镇库铁人,系宋代治平元年铸造。铁人身高3米多,握拳振臂,怒目挺胸,形象高大威武。这是我国现存形体最大、保存最好的四个守库铁人”,人们也称他们为镇庙铁人”。

围绕着这四个铁人,当地流传有许多传说和风俗。一位在登封生活多年的老人介绍说, 很早以前,这铁人是八个,一边四个,分立在东西两个神库的四周。北宋末年的时候。金兵南侵,民族英雄岳飞率领爱国将士转战在黄河南北两岸。后来,抗金浪潮波及到嵩山,中岳庙的铁人摩拳擦掌,义愤填膺。一天晚上,他们乔装打扮,偷偷来到黄河岸边。谁知摆渡的小船只能坐下四个人,于是只好四个人先过,另外四个铁人在边等候。等摆渡的小船返回载后四个铁人时,天色已经大亮,中岳庙的道主派人找到黄河岸边,把没有过河的四个铁人强拉硬扯绑了回来。所以,至今站立在东边神库周围的四个铁人还是一副怒目而视、壮志未酬的神态。

当地的老百姓受传说的影响,对铁人充满了崇敬之情,孩子周岁时,当地人要到中岳庙的铁人前举行挂锁仪式。挂锁前,家人把事先准备好的铜锁或银锁先挂在铁人的臂膀上,然后让孩子焚香磕头。待锁从铁人身上取下,挂到孩子的脖子上时,就意味着锁是铁人送给孩子的礼物,孩子将受到铁人的保护,以后就会平安健康。

除了挂锁之外,当地人来到中岳庙的铁人前,总要有目的地抚摩一阵。据说人身体的哪个部位疼痛不适,只要摸摸铁人与自己相同的部位,这样,自己的病痛就会减轻甚至痊愈。

(峻极门)

峻极门又名将军门,是中岳庙的中心院落的大门,重修于清乾隆年间。面阔5间,进深6架,歇山式屋顶,琉璃瓦盖顶,系清代典型的宫式建筑。中门两侧,塑有两尊高5米、腰围4.8米的手执金斧的威武守门将军神像,故又称将军门。

(嵩高峻极坊)

嵩高峻极坊位于峻极门之北14米处,因坊后即是中岳嵩山供奉岳神的中岳大殿,故又称迎神门,此坊为四柱三楼式建筑,黄瓦盖顶,系清代建筑之精品。额上题嵩高峻极”四字,传说为康熙帝御书。

(中岳大殿)

中岳大殿位于拜台北面,建于高约3米的大月台上,此殿的建筑与北京故宫的太和殿相似,面阔9间,进深5间,面积约920平方米,重檐黄瓦,高大雄伟。殿内装有天花板并饰有彩色绘画以及盘龙藻井,相传是用柏树根雕刻而成,工艺精致,巧夺天工。殿内神龛中央坐橡是武则天加封的中岳大帝天中王,像高5米多,姿态雄伟。侍臣、仙童左右分立。神龛外两侧,塑有身穿盔甲,手执金瓜斧,高约6米的镇殿将军方碧和方相,雄伟庄重。

(拜台)

拜台即填台,砖石砌造,边长10.97米,高1.32米。俗称填台,为奠台或拜台。建于中岳大殿前的中轴线上。

(东西廊房)

中岳大殿两侧的东西廊房,与峻极门构成一座长方形的庭院,其面积约有5000平方米,是嵩山地区仅有的一处回廊式古典建筑。廊内供奉七十二司、八大朝臣、十殿阎君塑像。

(寝殿)

寝殿位于中岳大殿之后,是天中王及天灵妃的寝宫,建制七间,歇山式建筑,黄色琉璃瓦盖顶,庄丽雄伟,仅次于大殿。正中供天中王与天灵妃塑像,侍女分立左右,两端的神龛内,雕刻精致的龙凤榻上,天中王睡着,天灵妃陪坐榻旁,人称睡爷爷,坐奶奶”。

神龛外有太监塑像。殿前月台上有日月碑分列左右。每到庙会期间,凡当地不孕的妇女都要来此求子,名曰拴娃娃”。

(黄盖亭)

黄盖亭位于黄盖峰上,峰顶原为中岳庙庙址,岳庙下迁后改作中岳行宫。黄盖峰原名神盖山。后因汉武帝刘彻游嵩岳时,曾登此峰,武帝当时身穿大红袍,撑起黄罗伞,如天上黄云盖顶,故改名为黄盖峰。峰上现有一座重檐八角亭,黄色琉璃瓦盖顶,三重石栏,环抱亭脚,几棵翠柏,陪衬其旁,是夏日登山避暑的好地方。

(古柏——猴柏和鹿柏)

嵩山曾是一个被树木覆盖的茫茫林海,现存古树名木一千余株。中岳庙内,西汉至明代种植三百多株古柏,可称为古柏博物馆。这些古柏不但树龄长,且树形颇奇,似猴、似羊、似鹿、似凰,千姿百态,形象逼真。上图为鹿柏,下图为猴柏。

第14篇 河南郑州登封中岳庙导游词

中岳庙位于太室山东南麓黄盖峰下,在登封城东4公里处。四周群山环绕,风景秀丽。中岳庙原名“太室祠”,始建于秦(公元前221--207年)。西汉武帝元封元年,游嵩岳时令祠官加增扩建,以后历代均有扩建。唐、宋年间极盛一时。宋末至清初屡有废兴,清乾隆年间对中岳庙进行了一次大规模重修。

现存庙制基本上保留着清代重修以后的规模,中轴线建筑共十一进,中华门、遥参亭、天中阁、配天作镇坊、崇圣门、化三门、竣极门、嵩高竣极坊、中岳大殿、寝殿、御书楼。从中华门起全长13华里,面积十万多平方米,是中岳中现存宏大、保存较完整的古庙宇建筑群。

现存文物:有殿、宫、楼、阁、坊、亭、台、廊庑、门庭等古建筑四百余间,其中主要建筑多为清代宫庭式样,汉至宋代古柏三百三十五株。金石有太室阙、汉翁仲、魏碑、唐碑、宋八棱幢、宋代铁人、宋金四状元碑、金代中岳庙图碑、金代和明代铁狮、明代五岳真形图碑等百余件。除以上古建筑、金石外,庙内尚存木刻道教经典版百余块。另有《说嵩》、《嵩岳庙史》、《龙潭寺记》等板刻千余块。这些历史文物珍品为研究我国建筑史、艺术史、道教史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中岳庙庙会]

每到春年农历三月初十和秋季十月初十,传统的中岳庙会就拉开了序幕。会期长达10天,庙会活动丰富多彩。“拴娃娃”是流行在当地的一种求子习俗。凡婚后不孕的妇女,大多都要在庙会期间参加这项活动。拴的地点一般都在中岳庙后院的崇圣门周围和寝殿里。更详细的资料参考民俗节庆:中岳庙庙会。

[周围景点]

中岳庙的东邻有卢崖寺和卢崖瀑布,西邻有“全国第一塔”之称的嵩岳寺塔以及古代我国四大书院之一的嵩阳书院,均可一游。

[太室阙]

在这座庙的前方约300米处,有一座太室阙,是中岳庙的象征性大门。东汉元年初五年(118年)建。是汉代太室山庙前的神道阙,与少室阙、启母阙并称中岳汉三阙。

太室阙高3.92米,东西两阙相距6.75米。阙身用长方石块垒砌而成,上部用巨石雕成四阿顶,南面刻有“中岳太室阳城”六篆字,气势挺拔,苍劲有力。另有汉隶和篆、隶参半的两段铭文,记述吕堂等人建阙的因由,是研究我国书法演变的重要实物。

阙身四面用减地平雕的技法,雕刻有人物、车骑出行、马技、舞剑、龙、虎、玄武、象、羊头、斗鸡、犬逐兔、蟾蜍、猫头鹰、建筑物、长青树等画像50余幅,是研究汉代风俗习惯和社会生活的珍贵资料。

太室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

阙是一种装饰建筑,表示尊严,一般立于城、宫、门前的甬道两旁。

[中华门]

中华门是中岳庙的大门。沿庙宇中轴线依次而上,有遥参亭、天中阁、配天作镇坊、崇圣门、化三门、崇高峻极坊、峻极殿、寝殿、御书楼等建筑,共11进院落。

在这些建筑中,最宏伟的是峻极殿,亦称中岳大殿。红墙黄瓦,金碧辉煌,是中岳庙的正殿,和北京故宫的太和殿相仿,高达20余米,面阔9间,进深5间,面积为920平方米。

[古神库]

在崇圣门东面有一座“古神库”。铁人分别立于神库四周,为镇库铁人,系宋代治平元年铸造。铁人身高3米多,握拳振臂,怒目挺胸,形象高大威武。这是我国现存形体最大、保存最好的四个守库铁人,人们也称他们为“镇庙铁人”。这样的铸像,在别的寺庙是没有的。围绕着这四个铁人,当地流传传有许多传说和风俗。当地小孩子都到铁人面前举行成人仪式,据说铁人还有祛病消灾的作用。

中岳庙的镇庙铁人

在中岳庙众多的文物古迹中,站立在崇圣门东侧的四尊铁人显得特别引人注目。铁人分别立于神库四周,为镇库铁人,系宋代治平元年铸造。铁人身高3米多,握拳振臂,怒目挺胸,形象高大威武。这是我国现存形体最大、保存最好的四个“守库铁人”,人们也称他们为“镇庙铁人”。

围绕着这四个铁人,当地流传有许多传说和风俗。一位在登封生活多年的老人介绍说, 很早以前,这铁人是八个,一边四个,分立在东西两个神库的四周。北宋末年的时候。金兵南侵,民族英雄岳飞率领爱国将士转战在黄河南北两岸。后来,抗金浪潮波及到嵩山,中岳庙的铁人摩拳擦掌,义愤填膺。一天晚上,他们乔装打扮,偷偷来到黄河岸边。谁知摆渡的小船只能坐下四个人,于是只好四个人先过,另外四个铁人在边等候。等摆渡的小船返回载后四个铁人时,天色已经大亮,中岳庙的道主派人找到黄河岸边,把没有过河的四个铁人强拉硬扯绑了回来。所以,至今站立在东边神库周围的四个铁人还是一副怒目而视、壮志未酬的神态。

当地的老百姓受传说的影响,对铁人充满了崇敬之情,孩子周岁时,当地人要到中岳庙的铁人前举行挂锁仪式。挂锁前,家人把事先准备好的铜锁或银锁先挂在铁人的臂膀上,然后让孩子焚香磕头。待锁从铁人身上取下,挂到孩子的脖子上时,就意味着锁是铁人送给孩子的礼物,孩子将受到铁人的保护,以后就会平安健康。

除了挂锁之外,当地人来到中岳庙的铁人前,总要有目的地抚摩一阵。据说人身体的哪个部位疼痛不适,只要摸摸铁人与自己相同的部位,这样,自己的病痛就会减轻甚至痊愈。

[峻极门]

峻极门又名将军门,是中岳庙的中心院落的大门,重修于清乾隆年间。面阔5间,进深6架,歇山式屋顶,琉璃瓦盖顶,系清代典型的宫式建筑。中门两侧,塑有两尊高5米、腰围4.8米的手执金斧的威武守门将军神像,故又称将军门。

[嵩高峻极坊]

嵩高峻极坊位于峻极门之北14米处,因坊后即是中岳嵩山供奉岳神的中岳大殿,故又称迎神门,此坊为四柱三楼式建筑,黄瓦盖顶,系清代建筑之精品。额上题“嵩高峻极”四字,传说为康熙帝御书。

[中岳大殿]

中岳大殿位于拜台北面,建于高约3米的大月台上,此殿的建筑与北京故宫的太和殿相似,面阔9间,进深5间,面积约920平方米,重檐黄瓦,高大雄伟。殿内装有天花板并饰有彩色绘画以及盘龙藻井,相传是用柏树根雕刻而成,工艺精致,巧夺天工。殿内神龛中央坐橡是武则天加封的中岳大帝天中王,像高5米多,姿态雄伟。侍臣、仙童左右分立。神龛外两侧,塑有身穿盔甲,手执金瓜斧,高约6米的镇殿将军方碧和方相,雄伟庄重。

[拜台]

拜台即填台,砖石砌造,边长10.97米,高1.32米。俗称填台,为奠台或拜台。建于中岳大殿前的中轴线上。

[东西廊房]

中岳大殿两侧的东西廊房,与峻极门构成一座长方形的庭院,其面积约有5000平方米,是嵩山地区仅有的一处回廊式古典建筑。廊内供奉七十二司、八大朝臣、十殿阎君塑像。

[寝殿]

寝殿位于中岳大殿之后,是天中王及天灵妃的寝宫,建制七间,歇山式建筑,黄色琉璃瓦盖顶,庄丽雄伟,仅次于大殿。正中供天中王与天灵妃塑像,侍女分立左右,两端的神龛内,雕刻精致的龙凤榻上,天中王睡着,天灵妃陪坐榻旁,人称“睡爷爷,坐奶奶”。

神龛外有太监塑像。殿前月台上有日月碑分列左右。每到庙会期间,凡当地不孕的妇女都要来此求子,名曰“拴娃娃”。

[黄盖亭]

黄盖亭位于黄盖峰上,峰顶原为中岳庙庙址,岳庙下迁后改作中岳行宫。黄盖峰原名神盖山。后因汉武帝刘彻游嵩岳时,曾登此峰,武帝当时身穿大红袍,撑起黄罗伞,如天上黄云盖顶,故改名为黄盖峰。峰上现有一座重檐八角亭,黄色琉璃瓦盖顶,三重石栏,环抱亭脚,几棵翠柏,陪衬其旁,是夏日登山避暑的好地方。

[古柏——猴柏和鹿柏]

嵩山曾是一个被树木覆盖的茫茫林海,现存古树名木一千余株。中岳庙内,西汉至明代种植三百多株古柏,可称为古柏博物馆。这些古柏不但树龄长,且树形颇奇,似猴、似羊、似鹿、似凰,千姿百态,形象逼真。上图为鹿柏,下图为猴柏。

第15篇 河南中岳庙导游词

中岳庙位于太室山东南麓黄盖峰下,在登封城东4公里处。四周群山环绕,风景秀丽。中岳庙原名太室祠”,始建于秦(公元前221--207年)。西汉武帝元封元年,游嵩岳时令祠官加增扩建,以后历代均有扩建。唐、宋年间极盛一时。宋末至清初屡有废兴,清乾隆年间对中岳庙进行了一次大规模重修。现存庙制基本上保留着清代重修以后的规模,中轴线建筑共十一进,中华门、遥参亭、天中阁、配天作镇坊、崇圣门、化三门、竣极门、嵩高竣极坊、中岳大殿、寝殿、御书楼。从中华门起全长13华里,面积十万多平方米,是中岳中现存宏大、保存较完整的古庙宇建筑群。

现存文物:有殿、宫、楼、阁、坊、亭、台、廊庑、门庭等古建筑四百余间,其中主要建筑多为清代宫庭式样,汉至宋代古柏三百三十五株。金石有太室阙、汉翁仲、魏碑、唐碑、宋八棱幢、宋代铁人、宋金四状元碑、金代中岳庙图碑、金代和明代铁狮、明代五岳真形图碑等百余件。除以上古建筑、金石外,庙内尚存木刻道教经典版百余块。另有《说嵩》、《嵩岳庙史》、《龙潭寺记》等板刻千余块。这些历史文物珍品为研究我国建筑史、艺术史、道教史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中岳庙庙会]每到春年农历三月初十和秋季十月初十,传统的中岳庙会就拉开了序幕。会期长达10天,庙会活动丰富多彩。拴娃娃”是流行在当地的一种求子习俗。凡婚后不孕的妇女,大多都要在庙会期间参加这项活动。拴的地点一般都在中岳庙后院的崇圣门周围和寝殿里。更详细的资料参考民俗节庆:中岳庙庙会。

[周围景点]中岳庙的东邻有卢崖寺和卢崖瀑布,西邻有全国第一塔”之称的嵩岳寺塔以及古代我国四大书院之一的嵩阳书院,均可一游。

[太室阙]在这座庙的前方约300米处,有一座太室阙,是中岳庙的象征性大门。东汉元年初五年(118年)建。是汉代太室山庙前的神道阙,与少室阙、启母阙并称中岳汉三阙。

太室阙高3.92米,东西两阙相距6.75米。阙身用长方石块垒砌而成,上部用巨石雕成四阿顶,南面刻有中岳太室阳城”六篆字,气势挺拔,苍劲有力。另有汉隶和篆、隶参半的两段铭文,记述吕堂等人建阙的因由,是研究我国书法演变的重要实物。

阙身四面用减地平雕的技法,雕刻有人物、车骑出行、马技、舞剑、龙、虎、玄武、象、羊头、斗鸡、犬逐兔、蟾蜍、猫头鹰、建筑物、长青树等画像50余幅,是研究汉代风俗习惯和社会生活的珍贵资料。太室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阙是一种装饰建筑,表示尊严,一般立于城、宫、门前的甬道两旁。

[中华门]中华门是中岳庙的大门。沿庙宇中轴线依次而上,有遥参亭、天中阁、配天作镇坊、崇圣门、化三门、崇高峻极坊、峻极殿、寝殿、御书楼等建筑,共11进院落。在这些建筑中,最宏伟的是峻极殿,亦称中岳大殿。红墙黄瓦,金碧辉煌,是中岳庙的正殿,和北京故宫的太和殿相仿,高达20余米,面阔9间,进深5间,面积为920平方米。

[古神库]在崇圣门东面有一座古神库”。铁人分别立于神库四周,为镇库铁人,系宋代治平元年铸造。铁人身高3米多,握拳振臂,怒目挺胸,形象高大威武。这是我国现存形体最大、保存最好的四个守库铁人,人们也称他们为镇庙铁人”。这样的铸像,在别的寺庙是没有的。围绕着这四个铁人,当地流传传有许多传说和风俗。当地小孩子都到铁人面前举行成人仪式,据说铁人还有祛病消灾的作用。

中岳庙的镇庙铁人在中岳庙众多的文物古迹中,站立在崇圣门东侧的四尊铁人显得特别引人注目。铁人分别立于神库四周,为镇库铁人,系宋代治平元年铸造。铁人身高3米多,握拳振臂,怒目挺胸,形象高大威武。这是我国现存形体最大、保存最好的四个守库铁人”,人们也称他们为镇庙铁人”。

围绕着这四个铁人,当地流传有许多传说和风俗。一位在登封生活多年的老人介绍说, 很早以前,这铁人是八个,一边四个,分立在东西两个神库的四周。北宋末年的时候。金兵南侵,民族英雄岳飞率领爱国将士转战在黄河南北两岸。后来,抗金浪潮波及到嵩山,中岳庙的铁人摩拳擦掌,义愤填膺。一天晚上,他们乔装打扮,偷偷来到黄河岸边。谁知摆渡的小船只能坐下四个人,于是只好四个人先过,另外四个铁人在边等候。等摆渡的小船返回载后四个铁人时,天色已经大亮,中岳庙的道主派人找到黄河岸边,把没有过河的四个铁人强拉硬扯绑了回来。所以,至今站立在东边神库周围的四个铁人还是一副怒目而视、壮志未酬的神态。

当地的老百姓受传说的影响,对铁人充满了崇敬之情,孩子周岁时,当地人要到中岳庙的铁人前举行挂锁仪式。挂锁前,家人把事先准备好的铜锁或银锁先挂在铁人的臂膀上,然后让孩子焚香磕头。待锁从铁人身上取下,挂到孩子的脖子上时,就意味着锁是铁人送给孩子的礼物,孩子将受到铁人的保护,以后就会平安健康。

除了挂锁之外,当地人来到中岳庙的铁人前,总要有目的地抚摩一阵。据说人身体的哪个部位疼痛不适,只要摸摸铁人与自己相同的部位,这样,自己的病痛就会减轻甚至痊愈。

[峻极门]峻极门又名将军门,是中岳庙的中心院落的大门,重修于清乾隆年间。面阔5间,进深6架,歇山式屋顶,琉璃瓦盖顶,系清代典型的宫式建筑。中门两侧,塑有两尊高5米、腰围4.8米的手执金斧的威武守门将军神像,故又称将军门。

[嵩高峻极坊]嵩高峻极坊位于峻极门之北14米处,因坊后即是中岳嵩山供奉岳神的中岳大殿,故又称迎神门,此坊为四柱三楼式建筑,黄瓦盖顶,系清代建筑之精品。额上题嵩高峻极”四字,传说为康熙帝御书。

[中岳大殿]中岳大殿位于拜台北面,建于高约3米的大月台上,此殿的建筑与北京故宫的太和殿相似,面阔9间,进深5间,面积约920平方米,重檐黄瓦,高大雄伟。殿内装有天花板并饰有彩色绘画以及盘龙藻井,相传是用柏树根雕刻而成,工艺精致,巧夺天工。殿内神龛中央坐橡是武则天加封的中岳大帝天中王,像高5米多,姿态雄伟。侍臣、仙童左右分立。神龛外两侧,塑有身穿盔甲,手执金瓜斧,高约6米的镇殿将军方碧和方相,雄伟庄重。

[拜台]拜台即填台,砖石砌造,边长10.97米,高1.32米。俗称填台,为奠台或拜台。建于中岳大殿前的中轴线上。

[东西廊房]中岳大殿两侧的东西廊房,与峻极门构成一座长方形的庭院,其面积约有5000平方米,是嵩山地区仅有的一处回廊式古典建筑。廊内供奉七十二司、八大朝臣、十殿阎君塑像。

[寝殿]寝殿位于中岳大殿之后,是天中王及天灵妃的寝宫,建制七间,歇山式建筑,黄色琉璃瓦盖顶,庄丽雄伟,仅次于大殿。正中供天中王与天灵妃塑像,侍女分立左右,两端的神龛内,雕刻精致的龙凤榻上,天中王睡着,天灵妃陪坐榻旁,人称睡爷爷,坐奶奶”。

神龛外有太监塑像。殿前月台上有日月碑分列左右。每到庙会期间,凡当地不孕的妇女都要来此求子,名曰拴娃娃”。

[黄盖亭]黄盖亭位于黄盖峰上,峰顶原为中岳庙庙址,岳庙下迁后改作中岳行宫。黄盖峰原名神盖山。后因汉武帝刘彻游嵩岳时,曾登此峰,武帝当时身穿大红袍,撑起黄罗伞,如天上黄云盖顶,故改名为黄盖峰。峰上现有一座重檐八角亭,黄色琉璃瓦盖顶,三重石栏,环抱亭脚,几棵翠柏,陪衬其旁,是夏日登山避暑的好地方。

[古柏——猴柏和鹿柏]嵩山曾是一个被树木覆盖的茫茫林海,现存古树名木一千余株。中岳庙内,西汉至明代种植三百多株古柏,可称为古柏博物馆。这些古柏不但树龄长,且树形颇奇,似猴、似羊、似鹿、似凰,千姿百态,形象逼真。上图为鹿柏,下图为猴柏。

岳庙导游词(精选15篇)

岳王庙坐落于靖江市生祠镇中街,原名岳王生祠,于岳飞生前建炎四年(1130年)而建。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岳庙导游词,希望可以帮助大家。岳庙导游词范文1:欢迎大家来到这里,下面我来为…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岳庙信息

  • 岳庙导游词(精选15篇)
  • 岳庙导游词(精选15篇)15人关注

    岳王庙坐落于靖江市生祠镇中街,原名岳王生祠,于岳飞生前建炎四年(1130年)而建。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岳庙导游词,希望可以帮助大家。岳庙导游词范文1:欢迎大家来到这里, ...[更多]

  • 中岳庙导游词(精选6篇)
  • 中岳庙导游词(精选6篇)6人关注

    中岳庙位于太室山东南麓黄盖峰下,在登封城东4公里处。四周群山环绕,风景秀丽。中岳庙原名太室祠”,始建于秦(公元前221--207年)。西汉武帝元封元年,游嵩岳时令祠官 ...[更多]

  • 登封中岳庙导游词(精选3篇)
  • 登封中岳庙导游词(精选3篇)3人关注

    中岳庙位于太室山东南麓黄盖峰下,在登封城东4公里处。四周群山环绕,风景秀丽。中岳庙原名太室祠”,始建于秦(公元前221--207年)。西汉武帝元封元年,游嵩岳时令祠官 ...[更多]

  • 西岳庙导游词(精选2篇)
  • 西岳庙导游词(精选2篇)2人关注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西岳庙的门前区。这个就是西岳庙的影壁,俗称照壁,古代用以纪事。官方把它作为宫苑、庙宇的装饰物;民间则作为避魔、驱邪之用。今天在其他的地方,我 ...[更多]

相关专题

导游词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