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者范文网
当前位置:管理者范文网 > 书信稿件 > 致辞 > 导游词

东湖导游词(精选16篇)

更新时间:2024-11-20 查看人数:16

东湖导游词

第1篇 武汉东湖磨山景区导游词

东湖风景区位于武汉市武昌区东部,是国务院首批命名的国家级风景区之一,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武汉东湖磨山景区导游词,欢迎来参考!

武汉东湖磨山景区导游词

大家可以看到,我们的左手边就是中国最大的城中湖---东湖,东湖风景区位于武汉市武昌区东部,是国务院首批命名的国家级风景区之一,东湖的面积有西湖面积的六倍之大,湖岸蜿蜒曲折,素有99湾之称。解放之后,朱德总司令游览东湖的时候曾说过“东湖暂让西湖好,将来更比西湖强”的诗句,这也说明我们的东湖有着巨大的潜力。

从五十年代开始东湖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依其自然环境,东湖被分为听涛,落雁,白马,磨山,吹笛,珞洪六个景区,但现在对外开放的就只有听涛和磨山两大景区。我们今天游览的就是磨山景区。

盔入磨山景区的大门,我们可以看到一面非常有楚文化特色的大鼓,叫做虎坐鸟架鼓,是战国时期出国的重要乐器种类,以两只卧虎为底座,虎背上各立一只长腿昂首的鸣凤,一面大鼓用红绳悬于凤冠之上。在楚文化中,我们随处可见这种形象的鼓,多为漆器制品。

关于虎坐鸟架鼓的来历有一段历史渊源,在春秋战国时期,楚人和位于现在四川一代的巴人连年征战,巴人崇尚老虎,而楚人崇尚凤,各自以虎和凤作为自己部落的图腾,楚人虽然不能每次战争都打能赢巴人,但是他们在思想上,精神上,都觉得楚国是最强的,所以他们制作了这种虎坐鸟架鼓,寓意着楚人可以把巴人踩在脚下,巴人要以楚人马首是瞻。也是因为有这样的民族荣誉感,楚国才能所向无敌,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磨山景区可以说是一个大型的楚文化主题公园,大家远远的可以看到前面的楚城门,楚城是参照当时楚国的第一大都会纪南城所设计,建造的。

城门有三个门洞,一大两小,大家一定都听说过晏子使楚的故事,当年晏子代表齐国出使楚国,楚人欺负晏婴身材矮小,让他从城门的小门入,晏子说:“如果我是出使狗国,那么我就从狗门入,现在我出使楚国,不应该从此门入。”楚人没办法,不能承认自己是狗国,只好敞开大门,迎接晏婴。从这个小故事里我们也可以看出,当时楚国确实有多个门洞。

城门上是用甲骨文写的“楚城”二字,我们可以看到楚城门很有特色的地方是两边的望楼比中间的望楼要高,由此可以方便的监控周围的环境,以防敌情。另外一个特别的地方是楚城门除了陆门以外,还设有水门。根据楚人临水居高城的特点,楚城外一般都有天然的护城河,而且楚地处于南方,河流湖泊众多,不仅城外有宽阔的护城河,城内也是流水密布。通过水门,那些乘船而来的商贾和使节就可以直接开船进城。我们这里的楚城门就沿袭了当年的风格,向东湖里延伸出了一个水门。大家可以看右手边,那是我们的楚长城,大家都知道秦长城,很少知道楚国也有长城的,因为楚国的长城没有那么宏伟,但是建造的年代要比秦国早很多,也是作为防御之用。

关于这个楚城门,当年设计建造的时候专家们为其材料的选择大伤脑筋,本想以青灰色的石砖作为材料,可是那样的风格接近于唐代的城墙,宫殿建筑,年代就比较近了。用一般的转头又无法体现楚国的特色。后来专家们将目光放在武汉沿江码头台阶所用的红砂石上,楚人刚好崇尚红色,而且这些砂石资源丰富,售价便宜,就用此来建造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楚城门。

这两个巨大的铜凤叫做楚凤标,高8.7米。凤是楚国人的图腾,被视为至真,至善,至美的象征。楚国人非常崇尚凤凰,所以在很多楚墓中出土的器物上都是凤的图案。我们可以看到这里的铜凤同我们在门口看到的虎坐鸟架鼓一样,也是脚踏老虎。这里的把凤的尾部特意做成上扬的形象,就像熊熊烈火,这也表现了楚人崇火尚凤的习俗。凤标修建最妙的地方在于凤尾形成的拱门,恰好将巍然屹立于磨山主峰的楚天台罩住,成为烘托楚天台的一个铜光环,这样一来凤标和楚天台就形成了“借景”效应。

登上345级台阶就可以登上楚天台,楚天台的名字取自同志的一句“极目楚天舒”,而在楚国最顶级的建筑被称为台。楚天台是参照楚灵王时的行宫---章华台的遗址修建的。这里有一个小故事,据说灵王有一个非常奇怪的癖好,就是喜欢细腰,他自己是细腰不说,还对细腰的大臣非常喜爱,许多人为了得到灵王的厚爱都节食束腰,以致后来许多人都饿死了,所以在民间又有“灵王好细腰,国人多饿死”的说法,章华台也因此被称为细腰宫。据说有一次楚王宴请宾客,在章华台大摆宴席,哪知客人爬上章华台就休息了三次,所以章华台又名“三休台”,而现在我们登上楚天台的台阶上也设有三个休息平台。

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就是磨山最主要的景点之一-----楚才园,它向我们展示了楚国800多年历史长河中的著名典故。楚才园的门口悬挂着四口楚式编钟,是按照曾侯乙编钟所设计的,编钟上刻有四个甲骨文,从右向左读出就是“惟楚有才”。这里要说到一个历史典故:当年蔡国的声子出使晋国,途中遇到了受到诬陷而逃亡郑国的楚国大夫伍举,为了帮助伍举回到楚国,声子回到蔡国后就急忙来到楚国并见到了楚国令尹(宰相)子木。子木问声子:“晋国的大夫和楚国的大夫,哪个更加贤明?'声子说:“楚国的大夫更贤明,就算晋国很有多的人才都不如楚国,可是,虽楚有才,晋实用之,楚国的人才大都流失到晋国了,晋王非常重视楚国的人才。”声子还向子木列举了很多楚国人才到晋国为官的例子。子木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报告给了楚王,楚王随即召回了流失到晋国的人才们,并且迎回了伍举。后来“虽楚有才”被传诵成了“惟楚有才”,这里的“惟”并不是“唯独”的“唯”,并不是说只有楚国有人才,而是个语气词,意思是“啊!原来楚国有人才”。

盔入楚才园的第一座雕像叫做次非斩蛟,展现的是楚国一位勇士在湍急的河流中奋力搏斗的场景。勇士双眼圆睁,手持宝剑与凶恶的扬子鳄搏斗,整个场面充满了原始的张力,在这里主要是想向游人展示楚国地处在河流湖泊众多的南方,建城之初人们生活环境恶劣,水兽横行,但是楚国人民不畏艰险,顽强的生活了下来,而且也表现出活跃在社会最底层的英雄形象。

这个头像是楚国的祖先鬻熊,他是商纣王时期楚民族非常有作为的一位酋长,他带领当时的楚民族离开了荒淫无道的商纣王,投奔民心所向的周王朝。使得后来的周天子分封他的曾孙熊绎为楚国的第一任国君。鬻熊的后代以他的名字分为鬻氏和熊氏,从此改变了楚国的国君由民主选举的禅让制改为熊氏子孙世袭制。

这边这幅巨大的浮雕名叫熊绎守燎,上面有一个人头像,双眉紧锁,下面是一堆熊熊燃烧的大火很多人在火堆旁边载歌载舞。这个头像就是熊绎,他是鬻熊的曾孙,在周王朝建立的时候被封予“子男”的爵位,这是当时周天子分封各诸侯最低的爵位。有一次周天子在会稽山举行诸侯大会,虽然熊绎也参加了,但是只能忙于一些会场的具体事物,做后勤工作,守着火堆,不能参与政事。这件事被楚国人认为是奇耻大辱,与后来楚国迅速崛起,楚成王代表周天子主持盟会,楚庄王敢向周王室询问鼎之轻重,形成了鲜明对比。

这个雕塑名叫卞和抱璞,是发生在楚国非常有名的一个故事。相传在楚山脚下有一个叫卞和的人,在山脚下发现了一块璞石,他知道里面藏有一块无价宝玉,出于对国家的热爱,他把璞玉献给了当时的楚国国君楚厉王,楚厉王见了便叫一位宫廷玉匠来辨识。谁知玉匠手艺虽然高超,却从未见过粗糙的璞石,于是就说这是一块普通的石头,楚厉王大怒,砍断了卞和的左腿。楚厉王死后,楚武王登位,卞和又抱着那块璞玉去觐见,谁知楚武王还是宠幸当年的玉匠,结果卞和又被看去了右腿。不久后楚武王去世,楚文王继位,被砍下双足的卞和已经80岁了,回顾往事不胜伤感,于是抱着璞石在山下嚎啕大哭,一直哭了三天三夜,眼睛都哭出了血。消息传到楚文王耳中,便召见了他,并问他:“楚国有那么多因为欺君之罪被砍掉双足的人,为什么你要哭的如此伤心?”卞和义正言辞的回答:“我哪里是悲伤失去双足,我悲伤的是明明是块宝玉却偏偏说它是石头,明明我忠心为国,却说我欺君,楚王不分真假,不辨忠奸,这才是我最伤心的。”楚王听了深受感动,这次他不再让玉匠用肉眼辨别,而是命人将璞石劈开,结果果然是举世罕见的无价之宝,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和氏璧的来历。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一长排浮雕描述了铜矿开采,丝织刺绣,漆器漆画和舞蹈音乐;向我们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同时告诉我们楚文化的源远流长。我们沿着这一长排浮雕可以看到很多楚国当时的名人逸事,包括许行讲学,甘德观星,高山流水遇知音,楚囚南冠,优孟衣冠,楚宝倚相,隔河对射,伍参主战等等。

走了一圈,我们马上就要走出楚才园了,现在大家看到的这尊大型雕塑的名字叫做“庄王出征”,中间这位雄伟高大,身穿战甲的人就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一鸣惊人”这个成语的来历就跟楚庄王有关。在楚庄王刚继位的时候,三年不理朝政,整天歌舞享乐,有位大臣叫做伍举,他不知道庄王到底是不是明君,于是故意试探他:“臣听说山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不鸣,不知道是为什么,大王您知道是什么原因么?”他满以为庄王答不上来。谁知庄王毫不思索的说:“此鸟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伍举一听大喜,为君王感到高兴,因为他知道庄王不是昏君。事实证明庄王果然很有能力,他通过三年时间摸清谁是正直的,为国家着想的大臣,哪些是昏庸,奸佞的臣子,之后更是带领着楚国进入鼎盛时期。

我们今天的讲解就到这里,剩下的时间大家可以自由活动,一个小时后我们在门口集合。

第2篇 东湖风景区导游词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_____旅行社”的导游员_____,在这里我对大家光临武汉市表示热烈的欢迎,在接下去的时间里将由我为各位提供导游讲解服务,我一定会尽力安排好各位的行程,使大家在这次旅游活动中感到开心愉快。

好,下面请大家随我一起去游览著名的东湖风景区。

东湖风景区位于武汉市武昌区东部,是国务院首批命名的国家级风景区之一,其湖面约为33平方公里,是杭州西湖的六倍,湖岸蜿蜒曲折,素有99湾之称。东湖的湖面是这样的广阔,风景是这样的优美,那么大家知道东湖是怎么形成的吗?

其实东湖濒临长江,经青山港和长江相通,在江湖之间,发育着一片冲积平原,有长达十多公里的环湖长行高地,堤内形成相对低下的凹地,每当汛期,长江水位高于地表时,凹地上游来水便无法外泻,于是,在洼地内的积水就形成了现在的东湖。

1949年以前的东湖几基本上还是个荒湖,从五十年代开始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依其自然环境,东湖可被分为听涛、落雁、白马、磨山、吹笛、珞洪六个景区,但是现在对外开放的只有听涛和磨山两大景区。

那么现在就请大家和我一同进去游览。

进入了东湖的大门后,我们也就进入了听涛风景区,现在我们所在的这一块地方叫做黄鹂湾,这个名字是来源于杜埔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里沿湖垂柳拂岸,湖岸绿树成荫,也正合杜埔的诗意。

大家注意到了这边的这些树木了吗?这就是被称为活化石的第四纪冰川时期的古老植物水杉,在三百万年以前它们曾广泛分布于北半球的各个地区。水杉曾一度被世界各地的植物学家认为已经灭绝了,但1945年我过森林工作者却在湖北省利川市发现了水杉林区,成为轰动一时的世界新闻。为了纪念这一古老树种在湖北省首次被发现,武汉市决定将水杉定为市树,以其刚毅坚强、刚直不阿来象征英雄的武汉人民。

象大家现在看到的一样,水杉的叶子在每年的深秋时节都会变红,在阳光下泛出金红的光泽,十分耀眼。

继续往东,我们就到了听涛轩,听涛轩的周围种有翠竹、苍松,在迎湖面石砌的护坡上,大家可以看到嵌有东坡居士书写的“松坡”二字的青石坡,石板上方有几株苍翠的劲松,挺立在陡峭的岩石岸边,为这里的景色增添了一些神韵。在听涛轩的斜对面就是水云乡。

走过荷风桥,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三层绿瓦圆柱的楼阁,这就是听涛游览区的中心----行吟阁。它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著名的爱国诗人屈原而建的,说到屈原,我想大家一定会是非常熟悉的,他是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战国时期楚国人,他开始十分得到楚怀王的信任,因此他也常向楚怀王提出一些治国方针,对内实行“举贤授能”的政策,对外实行“联齐抗秦”的战略,由于实施他这一套正确的方针,使得楚国一度强盛。而后来屈原却受到了小人的排挤,被放逐到江北,在楚襄王继位后,他又被放逐到更远的江南。公元前278年,秦国攻破楚国都城,在江南过了二十年流亡生活的屈原目睹国家的沦亡,于农历五月初五,在湖南汨罗江怀石投江,以身殉国,人们为了纪念屈原而保留了一个民族特色十分浓郁的端午节,而现在的武汉人民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特意为他修建了这座行吟阁,行吟阁是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高22.5米,平面为一正方形。在行吟阁里有屈原的画像以及生平简介,还展示了他的一些著作。大家看行吟阁前的这尊塑像,通高达6.8米,塑像表现了屈原昂首视天、举步欲行,吟《天问》的神态,流露出诗人被放逐后悲愤郁结的心情,而“行吟阁”这个名字则是出自《楚辞.渔父》中的“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

从行吟阁往南我们可以看到沧浪亭,黑瓦飞檐,其名也是出自《渔父》里的“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由于行吟阁过落羽桥是一块天然的三角洲,依地势建有一个扇形的长廊,而又临近湖岸,所以取名为“濒湖画廊”。画廊后金桂夹道,可直达屈原纪念馆。

我们游览完以行吟阁为中心的行吟泽畔后,顺路往前,就是东湖的二十四景之一的“水天一色”。这里主要是以长天楼为中心的景区,首先我们看到的就是碧潭观鱼,这是一组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而这里的小桥号称九曲十八弯。东湖以盛产淡水鱼而著称,其中又以武昌鱼最为名贵,别看这只是一条小小的鱼,它身上的典故还真不少,三国时,吴王孙皓想从建业迁都武昌,就是现在的鄂州,陆凯上书以“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来加以劝阻,以后元朝的马祖常也有“南游莫忘武昌鱼”的诗句,由此可见武昌鱼的名声可是在很久以前就已经传开了,解放后,毛主席经常到武汉来视察,大都住在东湖风景区内,他曾在当时的听涛酒家吃过武昌鱼,1956年他的《水调歌头.游泳》中也留下了“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的名句。

我们再往前走,长天楼便跃入眼帘。这是一座保留着中国民族特色的宫殿式建筑,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多次在这里休息,接待国际友人。站在长天楼上,凭栏远眺,碧波万倾,您是否也会有“秋水长天一色”的感叹呢?其实长天楼的名字正是这样得来的。

在长天楼右侧的这是鲁迅广场,鲁迅半身像在苍松翠柏的掩映下显得格外的庄严肃穆,令人油然而生一种敬意。不知大家注意到了没有,刚才我们游览过的行吟阁在听涛景区的南面,而这鲁迅广场则是在听涛风景区的北边。一个是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另一个是纪念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一南一北,遥相呼应,可谓是天作地合。

好了各位朋友,我们就走到这里,现在沿原路返回,也让我们再一次欣赏东湖如画的美景吧!

第3篇 武汉东湖导游词

武汉东湖导游词1

东湖位于武昌东郊,取其方位命名为东湖风景区,现为国家级风景区,由郭郑湖、水果湖、喻家湖、汤湖、牛巢湖五个湖泊组成。它是一个自然湖,自然环境优越,在4。8万亩的水域中,生长着鱼类十八科六十七种,淡水鱼中以武昌鱼最为名贵。武昌鱼是鳊鱼的一种,是鄂州市梁子湖的特产,鄂州古称武昌,所以俗名为武昌鱼。东湖年产鱼500余万斤。

东湖主要游览点为寓言园,音乐喷泉,行吟阁,长天楼,九女墩,湖光阁,磨山新景区。

寓言园是全国第一座以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为题材的雕塑园,位于东湖听涛区的南端,占地4。4公顷,已建成狐假虎威,愚公移山,自相矛盾等十一组寓言雕塑。行吟阁位于东湖西北岸中部的小岛上,1955年修建,它四面环水,由荷风、落羽两桥与陆路相连。阁名出自《楚辞·渔父》:屈原既放,游于江潭,竹吟泽畔。阁系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高22。5米,平面呈正方形,三层四角攒尖顶,古色古香。行吟阁雄健俏丽,颇富民族风韵。阁前立屈原全身塑像,像高3。6米,基座高3。2米,造型端庄凝重,屈原翘首向天,款款欲步。

屈原名平(公元前340—前278年),战国时期秭归人,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伟大的爱国诗人。初辅楚怀王,做过三闾大夫。他向楚怀王提出一系列正确的的治国方针,对内实行举贤授能的进步政策,对外实行联齐抗秦的战略主张,使楚国雄踞南方,一度强盛,后遭小人谗言离间,楚怀王疏远屈原,将其放逐汉北。楚襄王继位后更加昏庸,将屈原放逐到更远的江南,永远不得过问朝政。公元前278年,秦国攻破楚国都城,在江南过了二十年流浪生活的屈原,已是六十二年,他目睹国破家亡,满怀悲愤,于农历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而死。长天楼,是一所具有民族特色的宫殿式建筑,1956年修建,为砖木水泥结构,翠瓦飞檐,分上下两层,面阔七间,进深两间。全楼可容纳千人同时就餐品茗,游人凭窗远眺,碧波万顷,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之感。

九女墩,位于东湖西北小山丘上,相传太平天国占领武昌时不少妇女参军,后清军攻陷城池大肆屠杀,有女兵九人,壮烈牺牲。乡人仰慕她们的英烈,将其遗骨合葬于此,因避清廷迫害,故不称坟而称墩。1956年,湖北省将此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磨山位于东湖东岸,三面环水,六峰相连,山水相依,素有十里长湖,八里磨山之称。山北有以楚文化为内涵的楚文化游鉴区;山南有以湖水地区植物为主的十三个植物专类园;西部山头有纪念朱德为东湖题词的朱碑亭。磨山景区从北开始,依次建有楚天极目、天台晨曦、常春花苑、朱碑耸萃等四景。是武汉市民假日休闲的好去处。

武汉东湖导游词2

好,下面请大家随我一起去游览著名的东湖风景区。

东湖风景区位于武汉市武昌区东部,是国务院首批命名的国家级风景区之一,其湖面约为33平方公里,是杭州西湖的六倍,湖岸蜿蜒曲折,素有99湾之称。东湖的湖面是这样的广阔,风景是这样的优美,那么大家知道东湖是怎么形成的吗?

其实东湖濒临长江,经青山港和长江相通,在江湖之间,发育着一片冲积平原,有长达十多公里的环湖长行高地,堤内形成相对低下的凹地,每当汛期,长江水位高于地表时,凹地上游来水便无法外泻,于是,在洼地内的积水就形成了现在的东湖。

1949年以前的东湖几基本上还是个荒湖,从五十年代就开始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依其自然环境,东湖可被分为听涛、落雁、白马、磨山、吹笛、珞洪六个景区,但是现在对外开放的只有听涛和磨山两大景区。

那么现在就请大家和我一同进去游览。

进入了东湖的大门后,我们也就进入了听涛风景区,现在我们所在的这一块地方叫做黄鹂湾,这个名字是来源于杜埔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里沿湖垂柳拂岸,湖岸绿树成荫,也正合杜埔的诗意。

大家注意到了这边的这些树木了吗?这就是被称为活化石的第四纪冰川时期的古老植物水杉,在三百万年以前它们曾广泛分布于北半球的各个地区。水杉曾一度被世界各地的植物学家认为已经灭绝了,但1945年我过森林工作者却在湖北省利川市发现了水杉林区,成为轰动一时的世界新闻。为了纪念这一古老树种在湖北省首次被发现,武汉市决定将水杉定为市树,以其刚毅坚强、刚直不阿来象征英雄的武汉人民。像大家现在看到的一样,水杉的叶子在每年的深秋时节都会变红,在阳光下泛出金红的光泽,十分耀眼。

继续往东,我们就到了听涛轩,听涛轩的周围种有翠竹、苍松,在迎湖面石砌的'护坡上,大家可以看到嵌有东坡居士书写的“松坡”二字的青石坡,石板上方有几株苍翠的劲松,挺立在陡峭的岩石岸边,为这里的景色增添了一些神韵。在听涛轩的斜对面就是水云乡。

走过荷风桥,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三层绿瓦圆柱的楼阁,这就是听涛游览区的中心——行吟阁。它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著名的爱国诗人屈原而建的,说到屈原,我想大家一定会是非常熟悉的,他是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战国时期楚国人,他开始十分得到楚怀王的信任,因此他也常向楚怀王提出一些治国方针,对内实行“举贤授能”的政策,对外实行“联齐抗秦”的战略,由于实施他这一套正确的方针,使得楚国一度强盛。而后来屈原却受到了小人的排挤,被放逐到江北,在楚襄王继位后,他又被放逐到更远的江南。公元前278年,秦国攻破楚国都城,在江南过了二十年流亡生活的屈原目睹国家的沦亡,于农历五月初五,在湖南汨罗江怀石投江,以身殉国,人们为了纪念屈原而保留了一个民族特色十分浓郁的端午节,而现在的武汉人民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特意为他修建了这座行吟阁,行吟阁是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高22.5米,平面为一正方形。在行吟阁里有屈原的画像以及生平简介,还展示了他的一些著作。大家看行吟阁前的这尊塑像,通高达6.8米,塑像表现了屈原昂首视天、举步欲行,吟《天问》的神态,流露出诗人被放逐后悲愤郁结的心情,而“行吟阁”这个名字则是出自《楚辞·渔父》中的“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

从行吟阁往南我们可以看到沧浪亭,黑瓦飞檐,其名也是出自《渔父》里的“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由于行吟阁过落羽桥是一块天然的三角洲,依地势建有一个扇形的长廊,而又临近湖岸,所以取名为“濒湖画廊”。画廊后金桂夹道,可直达屈原纪念馆。

我们游览完以行吟阁为中心的行吟泽畔后,顺路往前,就是东湖的二十四景之一的“水天一色”。这里主要是以长天楼为中心的景区,首先我们看到的就是碧潭观鱼,这是一组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而这里的小桥号称九曲十八弯。东湖以盛产淡水鱼而著称,其中又以武昌鱼最为名贵,别看这只是一条小小的鱼,它身上的典故还真不少,三国时,吴王孙皓想从建业迁都武昌,就是现在的鄂州,陆凯上书以“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来加以劝阻,以后元朝的马祖常也有“南游莫忘武昌鱼”的诗句,由此可见武昌鱼的名声可是在很久以前就已经传开了,解放后,经常到武汉来视察,大都住在东湖风景区内,他曾在当时的听涛酒家吃过武昌鱼,1956年他的《水调歌头·游泳》中也留下了“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的名句。

我们再往前走,长天楼便跃入眼帘。这是一座保留着中国民族特色的宫殿式建筑,老一辈革命家曾多次在这里休息,接待国际友人。站在长天楼上,凭栏远眺,碧波万倾,您是否也会有“秋水长天一色”的感叹呢?其实长天楼的名字正是这样得来的。

在长天楼右侧的这是鲁迅广场,鲁迅半身像在苍松翠柏的掩映下显得格外的庄严肃穆,令人油然而生一种敬意。不知大家注意到了没有,刚才我们游览过的行吟阁在听涛景区的南面,而这鲁迅广场则是在听涛风景区的北边。一个是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另一个是纪念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一南一北,遥相呼应,可谓是天作地合。

好了各位朋友,我们就走到这里,现在沿原路返回,也让我们再一次欣赏东湖如画的美景吧。

第4篇 武汉东湖介绍导游词

武汉东湖介绍导游词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导游,常常要根据讲解需要编写导游词,导游词事实上是一种对旅游景点进行历史的、文化的、审美的解读的文体。那么导游词应该怎么写才更有条理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武汉东湖介绍导游词,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武汉东湖介绍导游词1

东湖,位于武汉市之东。一九八二年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整个风景区面积八十八平方公里,规划建设范围七十三平方公里,约占市区面积的四分之一。每年接待游客二百多万人次,是武汉市最大的风景游览地。

四季皆可游览,素有“春兰、秋桂、夏荷、冬梅”之美誉。三月兰花四月樱,湖面平如镜,鸟雀唱山林;七月流火,热不可当,湖水之浸润,区域气温低于市内平均气温,入泳场以消暑,倚繁荫而纳凉,攀山顶可采风,秋高气爽,桂蕾绽放,十里飘香,万株红叶,层林尽染;隆冬严寒,瑞雪纷扬,磨山数百亩梅花吐蕾绽放,疏影横斜,冷艳暗香,淑女雅士,纷至沓来。

经过五十年的开发建设,东湖风景区已成为风光秀美、景文并茂的风景名胜区。一九九九年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国家旅游局授予“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单位”,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局评为aaaa级风景名胜区。

武汉东湖介绍导游词2

好,下面请大家随我一起去游览著名的东湖风景区。

东湖风景区位于武汉市武昌区东部,是国务院首批命名的国家级风景区之一,其湖面约为33平方公里,是杭州西湖的六倍,湖岸蜿蜒曲折,素有99湾之称。东湖的湖面是这样的广阔,风景是这样的优美,那么大家知道东湖是怎么形成的吗?

其实东湖濒临长江,经青山港和长江相通,在江湖之间,发育着一片冲积平原,有长达十多公里的环湖长行高地,堤内形成相对低下的凹地,每当汛期,长江水位高于地表时,凹地上游来水便无法外泻,于是,在洼地内的积水就形成了现在的东湖。

1949年以前的东湖几基本上还是个荒湖,从五十年代就开始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依其自然环境,东湖可被分为听涛、落雁、白马、磨山、吹笛、珞洪六个景区,但是现在对外开放的只有听涛和磨山两大景区。

那么现在就请大家和我一同进去游览。进入了东湖的大门后,我们也就进入了听涛风景区,现在我们所在的这一块地方叫做黄鹂湾,这个名字是来源于杜埔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里沿湖垂柳拂岸,湖岸绿树成荫,也正合杜埔的诗意。

大家注意到了这边的这些树木了吗?这就是被称为活化石的第四纪冰川时期的古老植物水杉,在三百万年以前它们曾广泛分布于北半球的各个地区。水杉曾一度被世界各地的植物学家认为已经灭绝了,但1945年我过森林工作者却在湖北省利川市发现了水杉林区,成为轰动一时的世界新闻。为了纪念这一古老树种在湖北省首次被发现,武汉市决定将水杉定为市树,以其刚毅坚强、刚直不阿来象征英雄的武汉人民。

象大家现在看到的一样,水杉的叶子在每年的深秋时节都会变红,在阳光下泛出金红的光泽,十分耀眼。

继续往东,我们就到了听涛轩,听涛轩的周围种有翠竹、苍松,在迎湖面石砌的护坡上,大家可以看到嵌有东坡居士书写的“松坡”二字的青石坡,石板上方有几株苍翠的劲松,挺立在陡峭的岩石岸边,为这里的景色增添了一些神韵。在听涛轩的斜对面就是水云乡。

走过荷风桥,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三层绿瓦圆柱的楼阁,这就是听涛游览区的中心——行吟阁。它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著名的爱国诗人屈原而建的,说到屈原,我想大家一定会是非常熟悉的,他是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战国时期楚国人,他开始十分得到楚怀王的信任,因此他也常向楚怀王提出一些治国方针,对内实行“举贤授能”的政策,对外实行“联齐抗秦”的战略,由于实施他这一套正确的方针,使得楚国一度强盛。而后来屈原却受到了小人的排挤,被放逐到江北,在楚襄王继位后,他又被放逐到更远的江南。

公元前278年,秦国攻破楚国都城,在江南过了二十年流亡生活的屈原目睹国家的沦亡,于农历五月初五,在湖南汨罗江怀石投江,以身殉国,人们为了纪念屈原而保留了一个民族特色十分浓郁的端午节,而现在的武汉人民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特意为他修建了这座行吟阁,行吟阁是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高22.5米,平面为一正方形。

在行吟阁里有屈原的画像以及生平简介,还展示了他的一些著作。大家看行吟阁前的这尊塑像,通高达6.8米,塑像表现了屈原昂首视天、举步欲行,吟《天问》的神态,流露出诗人被放逐后悲愤郁结的心情,而“行吟阁”这个名字则是出自《楚辞·渔父》中的“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

从行吟阁往南我们可以看到沧浪亭,黑瓦飞檐,其名也是出自《渔父》里的“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由于行吟阁过落羽桥是一块天然的三角洲,依地势建有一个扇形的长廊,而又临近湖岸,所以取名为“濒湖画廊”。画廊后金桂夹道,可直达屈原纪念馆。

我们游览完以行吟阁为中心的行吟泽畔后,顺路往前,就是东湖的二十四景之一的“水天一色”。这里主要是以长天楼为中心的景区,首先我们看到的就是碧潭观鱼,这是一组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而这里的小桥号称九曲十八弯。东湖以盛产淡水鱼而著称,其中又以武昌鱼最为名贵,别看这只是一条小小的鱼,它身上的典故还真不少,三国时,吴王孙皓想从建业迁都武昌,就是现在的鄂州,陆凯上书以“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来加以劝阻,以后元朝的马祖常也有“南游莫忘武昌鱼”的诗句,由此可见武昌鱼的名声可是在很久以前就已经传开了,解放后,经常到武汉来视察,大都住在东湖风景区内,他曾在当时的听涛酒家吃过武昌鱼,1956年他的《水调歌头·游泳》中也留下了“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的名句。

我们再往前走,长天楼便跃入眼帘。这是一座保留着中国民族特色的宫殿式建筑,老一辈革命家曾多次在这里休息,接待国际友人。站在长天楼上,凭栏远眺,碧波万倾,您是否也会有“秋水长天一色”的感叹呢?其实长天楼的名字正是这样得来的。

在长天楼右侧的这是鲁迅广场,鲁迅半身像在苍松翠柏的掩映下显得格外的庄严肃穆,令人油然而生一种敬意。不知大家注意到了没有,刚才我们游览过的行吟阁在听涛景区的南面,而这鲁迅广场则是在听涛风景区的北边。一个是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另一个是纪念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一南一北,遥相呼应,可谓是天作地合。

好了各位朋友,我们就走到这里,现在沿原路返回,也让我们再一次欣赏东湖如画的美景吧。

武汉东湖介绍导游词3

各位朋友:

大家好!今天由我陪同大家游览中国最大的城中湖——东湖,在接下去的时间里将由我为各位提供导游讲解服务,希望大家在这次旅游活动中感到开心愉快。现在就请大家随我一起去游览著名的东湖风景区吧。

东湖风景区位于武汉市武昌区东部,是国务院首批命名的国家级风景区之一,整个风景区面积88.2平方公里,其中面约为33.23平方公里,是杭州西湖的六倍,东湖湖面浩渺明净,港汊交错,素有99湾之称。东湖的湖面是如此的广阔,风景是这样的优美,那么大家知道东湖是怎么形成的吗?东湖濒临长江,经青山港和长江相通,在江与湖之间,发育着一片冲积平原,有长达十多公里的环湖长行高地,堤内形成相对低下的凹地,每当汛期,长江水位高于地表时,凹地上游来水便无法外泻。因此,在洼地内的积水就形成了现在的东湖。

东湖风景区包括听涛、落雁、白马、磨山、吹笛、珞洪六个景区,但是现在正式对外开放的只有听涛和磨山两大景区。每年接待游客200万人次,是武汉市最大的风景游览胜地。

进入了东湖的大门后,我们也就进入了听涛风景区。好的,我们现在所在的这个地方叫做黄鹂湾,这个名字是来源于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里沿湖垂柳拂岸,湖岸绿树成荫,也正合杜甫的诗意。大家注意到了的这些树木了吗?这就是被称为活化石的第四纪冰川时期的古老植物——水杉。

在三百万年以前它们曾广泛分布于北半球的各个地区。水杉曾一度被世界各地的植物学家认为已经灭绝了,但1945年我国森林工作者却在湖北省利川市发现了水杉林区,这成为轰动一时的世界新闻。为了纪念这一古老树种在湖北省首次被发现,武汉市决定将水杉定为市树,以其刚毅坚强、刚直不阿来象征英雄的武汉人民。像大家现在看到的一样,水杉的叶子在每年的深秋时节都会变红,在阳光下泛出金红的光泽,十分耀眼。

继续往东走,我们就到了听涛轩。这里周围种有翠竹、苍松,在迎湖面石砌的护坡上,大家可以看到嵌有苏东坡书写的.“松坡”二字的青石板,石板上方有几株苍翠的劲松,挺立在陡峭的岩石岸边,为这里的景色增添了一些神韵。在听涛轩的斜对面就是水云乡。

过了荷风桥,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三层绿瓦圆柱的楼阁,这就是听涛游览区的中心——行吟阁。它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著名的爱国诗人屈原而建的。说到屈原,我想大家一定是非常熟悉的,他是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战国时期楚国人,他开始十分得到楚怀王的信任,于是他也常向楚怀王提出一些治国方针,对内实行“举贤授能”的政策,对外实行“联齐抗秦”的战略,由于实施他这一套正确的方针,使得楚国一度强盛。但后来由于受到了小人的排挤,屈原被放逐到江北,当楚襄王继位后,他又被放逐到更远的江南。

公元前278年,秦国攻破楚国都城,在江南过了二十年流亡生活的屈原目睹国家的沦亡,于农历五月初五,在湖南汨罗江怀石投江,以身殉国,人们为了纪念屈原而保留了一个民族特色十分浓郁的端午节,而现在的武汉人民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于1950年特意为他修建了这座行吟阁,阁名出自屈原《楚辞·渔父》中的“行吟泽畔”一句。行吟阁是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高22.5米,平面为一正方形。三层四角攒尖顶,层层飞檐,上面覆盖着翠瓦,古色古香。大家看行吟阁前的这尊屈原的全身塑像,像高3.6米,底座高3.2米,通高达6.8米。塑像造型端庄凝重,表现了屈原昂首视天、举步欲行,吟《天问》的神态,流露出诗人被放逐后悲愤郁结的心情。

在行吟阁里立着红色的圆柱,顺着旋梯,大家可以到上面参观。首先我们可以看到,在底层的墙壁上挂有屈原的画像橱窗内展示的有屈原的生平简介,还展示了他的一些着作。现在我们到楼上眺望东湖的风景。东湖的水,水碧如蓝;东湖的山,山青如黛。放眼望去,远山,近水,蓝天,碧波,还有水际线,林冠线,由深到浅,由浓到淡,构成了一幅层次丰富的画面。

在第三层,我们看到的这名为“行吟阁”的扁额,出自郭沫若之手。大家顺着我手指的方向看,从行吟阁往南300米,就可以看到沧浪亭了。您看它黑瓦飞檐,它的名字也是出自《渔父》里的“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在行吟阁的西北,过了濒湖画廊,就是屈原纪念馆了。该馆兴建于1958年,共两层,陈列着后世对《楚辞》研究的专题书画。一会儿自由活动的时候,大家可以亲自去游览一番。

我们游览完以行吟阁为中心的行吟泽畔后,顺路往前走,就到了东湖二十四景之一的“水天一色”。这里主要是以长天楼为中心的景区,首先我们看到的就是“碧潭观鱼”,这是一组极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而这里的小桥可是号称“九曲十八弯”。大家知道东湖是中国最大的城中湖,以盛产淡水鱼而着称,其中又以武昌鱼最为名贵。别看这只是一条小小的鱼,它身上的典故还真不少咧。

相传三国时,吴王孙皓想从建业迁都武昌,就是现在的鄂州,陆凯上书以“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来加以劝阻,以后元朝的马祖常也有“南游莫忘武昌鱼”的诗句,由此可见武昌鱼的名声可是在古时候就已经传开了。解放后,毛主席他老人家经常到武汉来视察,大都住在东湖风景区内,他曾在当时的听涛酒家吃过武昌鱼。于是,1956年他的《水调歌头·游泳》中也就留下了“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的名句。

好,我们再往前走,长天楼便跃入眼帘。这是一座保留着中国民族特色的宫殿式建筑,建于1956年,是砖木水泥结构,分上下两层,总面积达1775平方米,全楼上下可以同时容纳千人就餐品茶。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多次在这里休息,接待国际友人。站在长天楼上,凭栏远眺,碧波万倾,欲接蓝天,您是否也会有“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感慨呢?其实长天楼的名字正是由此得来的。

大家看,在长天楼右侧的是鲁迅广场。鲁迅半身像在映衬在一丛丛苍松翠柏之间,显得格外的庄严肃穆,令人油然而生一种敬意。广场上芳草如茵,水杉成林。不知大家注意到了没有,刚才我们游览过的行吟阁在听涛景区的南面,而这鲁迅广场却是在听涛风景区的北边。前者是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后者是纪念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一南一北,遥相呼应,可谓是天作地合。

各位朋友,现在就给大家一个小时的时间自由活动,一个小时以后,请大家到这里集合,我将带领大家参观另一景点——东湖梅园。

好的,经过一个小时的休整,我们将前往武汉市最富特色的园林——东湖梅园参观。东湖梅园占地面积约五百多亩,梅树有一万多枝,品种达两百多个,创建于1956年,位居我国四大梅园之首。中国梅花研究中心就设在东湖梅园内。梅花是武汉市的市花,她那纯洁、顽强的品格正是我们勤劳勇敢的武汉人民的象征。

我们现在到了东湖梅园的正门。请大家先过来看看这幅巨大的广告牌。广告牌上的梅花英译成“meiflower”,大家可能会问了,会不会是翻译搞错了呢?欧美人不是将梅花称为“japaneseapricot”或“plum”吗?其实不是这样的。“japaneseapricot”的意思是“李”。

实际上,梅花既不是“杏”,也不是“李”,而是我国地地道道的传统名花。据史料记载,我国应用和栽种梅花的历史已有三千多年了。在古时候,我们的祖先就常用梅子来烹饪食物,它的作用类似我们现在所用的醋。此外,梅子还被作为贡品,祭祀祖先。到了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梅就从果梅之中分化出来专门作为观赏花卉。从此,梅就以“花”而闻名天下,广为种植。直到唐朝,我国的梅花才向东传至日本和朝鲜等国。由此可见,梅花的真正的故乡是我们中国。

搞清楚清梅花的历史以后,我们现在就进园参观了。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片繁花似锦的梅林。大家看,那随风招展的梅枝好像是在欢迎我们的到来。那竞相开放的梅花,争奇斗艳,姹紫嫣红,看上去如云似雪,闻起来清香四溢,简直就是一片梅花的海洋!看到这一番景象,您是不是想大声喊一句,“这里真美呀”!这是什么地方呢?这里就是著名的梅花岗景区。她是东湖梅园成片梅林的代表景点。请大家到这边来仔细欣赏一下这里的梅花吧。这种梅花称为“单轮朱砂”,您数一下,每朵花上有五片乳白色的花瓣,花瓣背上又洒有淡淡的粉红晕。大家仔细想一想,它像什么呢?对了,它就像又白又嫩,白里透红的婴儿的笑脸,您看出来了吗?

现在请大家放眼远眺,我们可以看到东湖梅园三面环水,周围还种有大片的苍松和翠竹,自然形成了“岁寒三友”的景观。这里面山青水绿,梅花盛开。您看,那小桥,那潺潺的流水,还有那倒影水中的梅花,组成一幅多么美丽的风景画呀!我们穿行在梅枝间,漫步在小桥上的时候,是不是有种身处“世外桃源”的感觉呢?现在请大家跟我一样闭上双眼,深呼吸三分钟,让我们体味一下梅花那“暗香浮动”的意境,尽情的享受大自然给我们的恩赐吧!

好,找到了那种感觉之后,现在就请大家随我到下一个景点“一枝春”馆去参观。“一枝春”馆的馆名是出自南北朝诗人陆凯“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的名句。该馆建成于1999年,是中国梅花研究中心对外传播文化的基地,内设有盆景馆和科普馆等几个馆区。有兴趣的朋友一会儿可以进去参观一下,而且可以参加由专家主持的梅花讲座,机会难得啊!

山阻石拦大江毕竟东流去,风摧雪压梅花依旧舞春风。它赞扬了梅花坚贞不屈的品格。梅花冰中孕蕾,雪地开花,并向我们传达着春天的气息,给人们带来希望和欢欣。由于她不畏冰雪,迎寒而开,表现出一种不屈不挠的可贵精神,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喜爱和推崇。毛主席生前就酷爱梅花,他在武汉东湖的别墅就取名为“梅岭一号”,并在房前屋后广种梅花。他还写下了好几首与梅花有关的诗,其中《咏梅》一诗则是脍炙人口,家喻户晓。诗的最后两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至今还广为流传。

梅花之所以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喜爱,还在于她千变万化的种类。据估计,梅花品种已达三百种以上。这里的梅花,品种已达206种,可以划分为四个大系,七个大类,二十五种形态。在这里,我着重给大家介绍的是梅花的实用价值。梅花除了观赏性强外,全身从头到脚都是宝。树根可以用来制作根雕;树干坚韧,可以用来制作上等手杖;梅花营养丰富,可以做梅花茶、梅花糕、梅花酒等。而在这里,我最想说的是,梅花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是她那种知难而上,坚贞不屈的品格,这不正是激励我们前进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呀!

到这里,我们的东湖之行就快要结束拉。愿东湖的美景给您留下美好的印象,希望您再到武汉的时候还来这里走走。祝您旅途愉快!再见。

第5篇 湖北东湖导游词

东湖的湖面辽阔,烟波浩渺,素有99湾之称。东湖有大小山峦34个,连绵起伏,高低错落。东湖的山,山青如黛,东湖的水,水碧如蓝。33平方公里的东湖碧波在它的东、西、北三面紧紧环绕,使它犹如一座美丽的半岛。在这里登高峰而望清涟,踏白浪以览群山,能体会到各种山水之妙。充足的雨量与光照使这里各种观赏树种达250多种,共200余万株,在武汉有绿色宝库之誉,同时这里也是花的海洋,阳春三月花开时节,漫山遍野花开如织,千姿百态,令人目接不暇。

经过30多年的建设,现在东湖四周已有 亭、台、楼、阁和各种建筑设施70多处,可谓是亭台楼馆金碧交辉,园林花囿争芳竟艳。秀丽的山水,丰富的植被,浓郁的荆楚风情和别致的园中园是东湖风景区的四大特点。东湖依自然环境分为:听涛、白马、落雁、珞红、吹笛和磨山六个景区。

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磨山景区,民间有十里长湖,八里磨山之说,那么磨山三面环水,六峰逶迤,相传三国时期刘备曾在此搭台祭天,乞神保佑,至今,在磨山之上仍有刘备祭天台遗址。磨山原名磨儿山,是沿湖群山中的主要山脉,山上松林苍翠,曲径幽深,奇石峥嵘,古洞幽邃。磨山站峰以东头的山峰最为秀丽,此峰形圆如磨,因以名山。磨山风景区主要分为植物专类园和楚文化游览区,植物专类园在磨山以南,包括梅园、樱园、盆景园等13个专类园,以园林观赏为主,体现了江南艺术的特色。楚文化游览区位于磨山以北,湖北是中国古代楚国的中心地区,武汉则处在其中心腹地,在此开辟楚文化游览区,旨在弘扬中国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展现绚丽多彩的楚文化。

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楚文化的门户楚城门,它是参照当时楚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第一大都会纪南城城门设计的。楚国是最早修筑长城并设立城门的诸侯国之一。楚国称长城为方城,根据楚人喜临水居高的特点,楚城门选择在依山傍水的要津上,其设计古拙,气势恢弘。整个城门由水门、陆门,城墙,望楼、箭楼和烽火台组成。城上的双阙望楼透出了城门特有的灵秀,由出土文物虎座鸟架骨演变而来的双凤脊饰傲居望楼顶端,展示了楚人崇火尚凤的习俗。该城全长105米,高为11米,一端沿陡壁蜿蜒上山与高处的烽火台相连,另一端直插水中与水师城门相交,具有楚地山乡泽国的特色。

一堵城墙并不能阻隔一切,楚人深知开放融合是一个民族永葆生机的基础。楚人有自己的文化传统,但从来不固步自封,从来不拒绝外来文化的合理因子。革故鼎新是楚民族精神的又一方面,楚人师夷夏之长的目的在于创新,楚人敢于打破陈规,向自认为不合理的事物挑战。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本是楚人的一种性格,最后上升为以蔑视既存,敢于创新为主要内容的民族精神。

我们现在所在的地点便是楚文化交流以及商品交换的场所楚市。首先最吸引我们眼球的就是这楚市二字了。我们现

在看到的这个楚字很像是由两个树木的木字中间加一个足字组成的,似在表明从森林中走出来的意思,的确,楚人立国之初,偏僻狭小,但他们并不满足偏安一隅,终于通过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艰辛历程而成为泱泱大国。楚国之所以能成为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其根本原因也在于其开拓进取的精神。楚人不以处蛮地而自卑,敢于在逐鹿中原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展露自己的锋芒。

来到楚市中,我们就可以看到一派楚地风貌,街市错落,黄墙黑瓦,红漆门柱,青石小道。在这200多米长的街市上,采用吊脚楼式的建筑,店铺林立,游人如织,据说土家族所居住的吊脚楼就是沿袭了这一传统,具有鲜明的楚文化风格。楚文化的物质方面主要表现为漆器、木器、丝织刺绣及工艺品、老子和庄子的哲学、屈原的诗歌、庄子的散文、美术和乐舞等内容。在这里,我们可以买到各种具有楚地.特色的旅游商品,大家尽可自由选购。

现在我们看到的物品叫做凤标,其凤体净高7.2米,共用黄铜15.8吨,两凤站在百兽之王老虎的背上,威猛而华美.楚先民以凤为图腾和吉祥物,他们把鹰、鹤、燕、孔雀等鸟类的美好特征集合起来,创造了他们理想中的仙鸟凤。因此,凤被誉为真、至善、至美的象征。楚人尊凤是由其远祖拜日、尊凤的原始信仰衍化而来的,迄今已逾七千多年有文物可考的历史。而这做凤标则很好地展示了楚人崇拜太阳、崇尚火种、钟爱凤的楚文化真谛。

我们现在看到的便是楚文化游览区的标志性建筑楚天台了。楚天台是按楚国章华台层台累榭的形制而建,345级台阶设3个休息平台,寓意三休乃至。楚天台层阶巨殿,高台耸立,依山傍水,高36米,建筑面积2260平方米,是一个外五内六的建筑。其基座利用山形,建台两层弧形坡道,似两道彩虹给游人以登云而上的升腾感。楚天台内有荆楚文物、工艺品、楚国名人蜡相展、编钟乐舞演出。在这里,我们可以一边歇歇脚,一边尽情欣赏、体味楚文化浪漫、瑰丽、诡异的风韵。

第6篇 湖北武汉东湖风景区导游词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_____旅行社”的导游员_____,在这里我对大家光临武汉市表示热烈的欢迎,在接下去的时间里将由我为各位提供导游讲解服务,我一定会尽力安排好各位的行程,使大家在这次旅游活动中感到开心愉快。

好,下面请大家随我一起去游览著名的东湖风景区。

东湖风景区位于武汉市武昌区东部,是国务院首批命名的国家级风景区之一,其湖面约为33平方公里,是杭州西湖的六倍,湖岸蜿蜒曲折,素有99湾之称。东湖的湖面是这样的广阔,风景是这样的优美,那么大家知道东湖是怎么形成的吗?

其实东湖濒临长江,经青山港和长江相通,在江湖之间,发育着一片冲积平原,有长达十多公里的环湖长行高地,堤内形成相对低下的凹地,每当汛期,长江水位高于地表时,凹地上游来水便无法外泻,于是,在洼地内的积水就形成了现在的东湖。

1949年以前的东湖几基本上还是个荒湖,从五十年代开始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依其自然环境,东湖可被分为听涛、落雁、白马、磨山、吹笛、珞洪六个景区,但是现在对外开放的只有听涛和磨山两大景区。

那么现在就请大家和我一同进去游览。

进入了东湖的大门后,我们也就进入了听涛风景区,现在我们所在的这一块地方叫做黄鹂湾,这个名字是来源于杜埔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里沿湖垂柳拂岸,湖岸绿树成荫,也正合杜埔的诗意。

大家注意到了这边的这些树木了吗?这就是被称为活化石的第四纪冰川时期的古老植物水杉,在三百万年以前它们曾广泛分布于北半球的各个地区。水杉曾一度被世界各地的植物学家认为已经灭绝了,但1945年我过森林工作者却在湖北省利川市发现了水杉林区,成为轰动一时的世界新闻。为了纪念这一古老树种在湖北省首次被发现,武汉市决定将水杉定为市树,以其刚毅坚强、刚直不阿来象征英雄的武汉人民。

象大家现在看到的一样,水杉的叶子在每年的深秋时节都会变红,在阳光下泛出金红的光泽,十分耀眼。

继续往东,我们就到了听涛轩,听涛轩的周围种有翠竹、苍松,在迎湖面石砌的护坡上,大家可以看到嵌有东坡居士书写的“松坡”二字的青石坡,石板上方有几株苍翠的劲松,挺立在陡峭的岩石岸边,为这里的景色增添了一些神韵。在听涛轩的斜对面就是水云乡。

走过荷风桥,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三层绿瓦圆柱的楼阁,这就是听涛游览区的中心----行吟阁。它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著名的爱国诗人屈原而建的,说到屈原,我想大家一定会是非常熟悉的,他是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战国时期楚国人,他开始十分得到楚怀王的信任,因此他也常向楚怀王提出一些治国方针,对内实行“举贤授能”的政策,对外实行“联齐抗秦”的战略,由于实施他这一套正确的方针,使得楚国一度强盛。而后来屈原却受到了小人的排挤,被放逐到江北,在楚襄王继位后,他又被放逐到更远的江南。公元前278年,秦国攻破楚国都城,在江南过了二十年流亡生活的屈原目睹国家的沦亡,于农历五月初五,在湖南汨罗江怀石投江,以身殉国,人们为了纪念屈原而保留了一个民族特色十分浓郁的端午节,而现在的武汉人民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特意为他修建了这座行吟阁,行吟阁是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高22.5米,平面为一正方形。在行吟阁里有屈原的画像以及生平简介,还展示了他的一些著作。大家看行吟阁前的这尊塑像,通高达6.8米,塑像表现了屈原昂首视天、举步欲行,吟《天问》的神态,流露出诗人被放逐后悲愤郁结的心情,而“行吟阁”这个名字则是出自《楚辞.渔父》中的“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

从行吟阁往南我们可以看到沧浪亭,黑瓦飞檐,其名也是出自《渔父》里的“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由于行吟阁过落羽桥是一块天然的三角洲,依地势建有一个扇形的长廊,而又临近湖岸,所以取名为“濒湖画廊”。画廊后金桂夹道,可直达屈原纪念馆。

我们游览完以行吟阁为中心的行吟泽畔后,顺路往前,就是东湖的二十四景之一的“水天一色”。这里主要是以长天楼为中心的景区,首先我们看到的就是碧潭观鱼,这是一组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而这里的小桥号称九曲十八弯。东湖以盛产淡水鱼而著称,其中又以武昌鱼最为名贵,别看这只是一条小小的鱼,它身上的典故还真不少,三国时,吴王孙皓想从建业迁都武昌,就是现在的鄂州,陆凯上书以“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来加以劝阻,以后元朝的马祖常也有“南游莫忘武昌鱼”的诗句,由此可见武昌鱼的名声可是在很久以前就已经传开了,解放后,毛主席经常到武汉来视察,大都住在东湖风景区内,他曾在当时的听涛酒家吃过武昌鱼,1956年他的《水调歌头.游泳》中也留下了“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的名句。

我们再往前走,长天楼便跃入眼帘。这是一座保留着中国民族特色的宫殿式建筑,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多次在这里休息,接待国际友人。站在长天楼上,凭栏远眺,碧波万倾,您是否也会有“秋水长天一色”的感叹呢?其实长天楼的名字正是这样得来的。

在长天楼右侧的这是鲁迅广场,鲁迅半身像在苍松翠柏的掩映下显得格外的庄严肃穆,令人油然而生一种敬意。不知大家注意到了没有,刚才我们游览过的行吟阁在听涛景区的南面,而这鲁迅广场则是在听涛风景区的北边。一个是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另一个是纪念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一南一北,遥相呼应,可谓是天作地合。

好了各位朋友,我们就走到这里,现在沿原路返回,也让我们再一次欣赏东湖如画的美景吧。

第7篇 东湖导游词

东湖位于武汉市武昌区东部,是全国首批命名的44个名胜风景区之一,同时也是首批获国家4a级景区其一。它于1982年11月被

国务院审定为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面积88.2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33平方公里,其岸线曲折,港汊交错,碧波万

顷,渔舟荡漾,青山环绕,是我国最大的城中湖。

东湖的湖面辽阔,烟波浩渺,素有99湾之称。东湖有大小山峦34个,连绵起伏,高低错落。东湖的山,山青如黛,东湖的

水,水碧如蓝。33平方公里的东湖碧波在它的东、西、北三面紧紧环绕,使它犹如一座美丽的半岛。在这里登高峰而望清涟,

踏白浪以览群山,能体会到各种山水之妙。充足的雨量与光照使这里各种观赏树种达250多种,共200余万株,在武汉有“绿色

宝库”之誉,同时这里也是花的海洋,阳春三月花开时节,漫山遍野花开如织,千姿百态,令人目接不暇。

经过30多年的建设,现在东湖四周已有 亭、台、楼、阁和各种建筑设施70多处,可谓是亭台楼馆金碧交辉,园林花囿争芳

竟艳。秀丽的山水,丰富的植被,浓郁的荆楚风情和别致的园中园是东湖风景区的四大特点。东湖依自然环境分为:听涛、白

马、落雁、珞红、吹笛和磨山六个景区。

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磨山景区,民间有“十里长湖,八里磨山”之说,那么磨山三面环水,六峰逶迤,相传三国时期刘备曾

在此搭台祭天,乞神保佑,至今,在磨山之上仍有刘备祭天台遗址。磨山原名磨儿山,是沿湖群山中的主要山脉,山上松林苍

翠,曲径幽深,奇石峥嵘,古洞幽邃。磨山站峰以东头的山峰最为秀丽,此峰形圆如磨,因以名山。磨山风景区主要分为植物

专类园和楚文化游览区,植物专类园在磨山以南,包括梅园、樱园、盆景园等13个专类园,以园林观赏为主,体现了江南艺术

的特色。楚文化游览区位于磨山以北,湖北是中国古代楚国的中心地区,武汉则处在其中心腹地,在此开辟楚文化游览区,旨

在弘扬中国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展现绚丽多彩的楚文化。

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楚文化的门户——楚城门,它是参照当时楚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第一大都会纪南城城门设计的

。楚国是最早修筑长城并设立城门的诸侯国之一。楚国称长城为“方城”,根据楚人喜临水居高的特点,楚城门选择在依山傍

水的要津上,其设计古拙,气势恢弘。整个城门由水门、陆门,城墙,望楼、箭楼和烽火台组成。城上的双阙望楼透出了城门

特有的灵秀,由出土文物虎座鸟架骨演变而来的双凤脊饰傲居望楼顶端,展示了楚人崇火尚凤的习俗。该城全长105米,高为

11米,一端沿陡壁蜿蜒上山与高处的烽火台相连,另一端直插水中与水师城门相交,具有楚地山乡泽国的特色。

一堵城墙并不能阻隔一切,楚人深知开放融合是一个民族永葆生机的基础。楚人有自己的文化传统,但从来不固步自封,从

来不拒绝外来文化的合理因子。革故鼎新是楚民族精神的又一方面,楚人师夷夏之长的目的在于创新,楚人敢于打破陈规,向

自认为不合理的事物挑战。“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本是楚人的一种性格,最后上升为以蔑视既存,敢于创新为主要内容的民

族精神。

我们现在所在的地点便是楚文化交流以及商品交换的场所——楚市。首先最吸引我们眼球的就是这“楚市”二字了。我们现

在看到的这个楚字很像是由两个树木的木字中间加一个足字组成的,似在表明从森林中走出来的意思,的确,楚人立国之初,

偏僻狭小,但他们并不满足偏安一隅,终于通过“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艰辛历程而成为泱泱大国。楚国之所以能成为春秋

五霸,战国七雄,其根本原因也在于其开拓进取的精神。楚人不以处蛮地而自卑,敢于在逐鹿中原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展露自己

的锋芒。

来到楚市中,我们就可以看到一派楚地风貌,街市错落,黄墙黑瓦,红漆门柱,青石小道。在这200多米长的街市上,采用

吊脚楼式的建筑,店铺林立,游人如织,据说土家族所居住的吊脚楼就是沿袭了这一传统,具有鲜明的楚文化风格。楚文化的

物质方面主要表现为漆器、木器、丝织刺绣及工艺品、老子和庄子的哲学、屈原的诗歌、庄子的散文、美术和乐舞等内容。在

这里,我们可以买到各种具有楚地

.特色的旅游商品,大家尽可自由选购。

逛完了楚市我们便可以看到前面的楚才园了,楚才园是以楚文化典故为题材建造的大型雕塑群,共有圆雕12组,大型浮雕2

组。该园以雕塑艺术和磅礴气势而独具风格,每一组都有一个精彩的故事,反映了楚国8xx年间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历

史进程,具有很深的文化内涵。

现在我们看到的物品叫做凤标,其凤体净高7.2米,共用黄铜15.8吨,两凤站在百兽之王老虎的背上,威猛而华美.楚先民以凤

为图腾和吉祥物,他们把鹰、鹤、燕、孔雀等鸟类的美好特征集合起来,创造了他们理想中的仙鸟——凤。因此,凤被誉为至

真、至善、至美的象征。楚人尊凤是由其远祖拜日、尊凤的原始信仰衍化而来的,迄今已逾七千多年有文物可考的历史。而这

做凤标则很好地展示了楚人崇拜太阳、崇尚火种、钟爱凤的楚文化真谛。

我们现在看到的便是楚文化游览区的标志性建筑——楚天台了。楚天台是按楚国章华台“层台累榭”的形制而建,345级台

阶设3个休息平台,寓意“三休乃至”。楚天台“层阶巨殿”,高台耸立,依山傍水,高36米,建筑面积2260平方米,是一个

外五内六的建筑。其基座利用山形,建台两层弧形坡道,似两道彩虹给游人以“登云而上”的升腾感。楚天台内有荆楚文物、

工艺品、楚国名人蜡相展、编钟乐舞演出。在这里,我们可以一边歇歇脚,一边尽情欣赏、体味楚文化浪漫、瑰丽、诡异的风

韵。

1/212下一页尾页

第8篇 介绍湖北东湖的导游词范文

东湖位于武汉市武昌区东部,是全国首批命名的44个名胜风景区之一,同时也是首批获国家4a级景区其一。它于1982年11月被国务院审定为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面积88.2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33平方公里,其岸线曲折,港汊交错,碧波万顷,渔舟荡漾,青山环绕,是我国最大的城中湖。

东湖的湖面辽阔,烟波浩渺,素有99湾之称。东湖有大小山峦34个,连绵起伏,高低错落。东湖的山,山青如黛,东湖的水,水碧如蓝。33平方公里的东湖碧波在它的东、西、北三面紧紧环绕,使它犹如一座美丽的半岛。在这里登高峰而望清涟,踏白浪以览群山,能体会到各种山水之妙。充足的雨量与光照使这里各种观赏树种达250多种,共200余万株,在武汉有“绿色宝库”之誉,同时这里也是花的海洋,阳春三月花开时节,漫山遍野花开如织,千姿百态,令人目接不暇。

站在拉昂错湖畔,一股奇怪的感觉在胸中升起;偌大的湖区见不到一人一畜,空旷得象是站在了宇宙边缘。圣鬼两湖不但相隔不远而且两湖有水路相通。也许因为造化,圣湖和鬼湖的水质完全不同:圣湖的水清冽甘爽,鬼湖的水苦涩难咽。这两极的对立让我们不禁会想到本尊与佛母相拥的大象征——宇宙乃至一个虫子的精神是和谐统一。就像你现在看到的,圣湖和鬼湖同样在一阵柔风中轻轻起伏,没有炫耀没有悲戚,只有千古的厮守。

瘦西湖(slender west lake)原名保障湖,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城西北郊,总面积20xx亩,水上面积700亩,游览区面积100公顷。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关于江苏扬州瘦西湖导游词全文,希望大家喜欢!

经过30多年的建设,现在东湖四周已有 亭、台、楼、阁和各种建筑设施70多处,可谓是亭台楼馆金碧交辉,园林花囿争芳竟艳。秀丽的山水,丰富的植被,浓郁的荆楚风情和别致的园中园是东湖风景区的四大特点。东湖依自然环境分为:听涛、白马、落雁、珞红、吹笛和磨山六个景区。

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磨山景区,民间有“十里长湖,八里磨山”之说,那么磨山三面环水,六峰逶迤,相传三国时期刘备曾在此搭台祭天,乞神保佑,至今,在磨山之上仍有刘备祭天台遗址。磨山原名磨儿山,是沿湖群山中的主要山脉,山上松林苍翠,曲径幽深,奇石峥嵘,古洞幽邃。磨山站峰以东头的山峰最为秀丽,此峰形圆如磨,因以名山。磨山风景区主要分为植物专类园和楚文化游览区,植物专类园在磨山以南,包括梅园、樱园、盆景园等13个专类园,以园林观赏为主,体现了江南艺术的特色。楚文化游览区位于磨山以北,湖北是中国古代楚国的中心地区,武汉则处在其中心腹地,在此开辟楚文化游览区,旨在弘扬中国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展现绚丽多彩的楚文化。

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楚文化的门户——楚城门,它是参照当时楚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第一大都会纪南城城门设计的。楚国是最早修筑长城并设立城门的诸侯国之一。楚国称长城为“方城”,根据楚人喜临水居高的特点,楚城门选择在依山傍水的要津上,其设计古拙,气势恢弘。整个城门由水门、陆门,城墙,望楼、箭楼和烽火台组成。城上的双阙望楼透出了城门特有的灵秀,由出土文物虎座鸟架骨演变而来的双凤脊饰傲居望楼顶端,展示了楚人崇火尚凤的习俗。该城全长105米,高为11米,一端沿陡壁蜿蜒上山与高处的烽火台相连,另一端直插水中与水师城门相交,具有楚地山乡泽国的特色。

在榕湖的湖心岛上, 原建于40年代, 1979年两次重建, 现为一组设计新颖的仿古临水亭廊, 由大小两亭及连廊组成。大亭8角、重檐、凌驾水中; 小亭4角, 单檐尖顶, 坐落岸上, 以直角形(l)曲廊与大亭相连, 总面积120平方米。湖岸有九曲桥衔湖心岛, 掩映于湖光翠柳之间, 与亭廊构成整体, 显出平稳中求变化, 临水而有飞动感。

据野史记载,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金农曾在平山堂赴宴,席间以古人飞红为题,行令赋诗。到了某盐商时,因才思枯竭,无以为对,竟然说出柳絮飞来片片红之句。金农为之解围,说是古人确有该诗,并为之补全,诗说:廿四桥边廿四风,凭闹犹忆旧江东。夕阳返照桃花坞,柳絮飞来片片红。众人明知是金农即席杜撰,但不得不佩服金农的才思敏捷。

朋友们,大东海距三亚市中心3公里,位于榆林港和鹿回头岭之间,是三亚市的著名海湾之一。月牙形的海湾长约2公里。阳光、海水、沙滩、绿树构成美丽而典型的热带风光。冬季水温18-22℃,是进行海水浴、阳光浴的理想之地。在传说中,大东海是三亚落笔峰落笔洞黑龙戏水的地方。相传黑龙看中了大东海晴空丽日,碧波万顷,风平浪静,央求南海龙王将大东海借给他戏水解闷。南海龙王同意了。谁知黑龙一来便带来台风,弄得大东海浪高流急,影响人们打鱼和生活。南海龙王看着太不像话,采取了限制措施,只准黑龙偶尔来大东海活动筋骨。

一堵城墙并不能阻隔一切,楚人深知开放融合是一个民族永葆生机的基础。楚人有自己的文化传统,但从来不固步自封,从来不拒绝外来文化的合理因子。革故鼎新是楚民族精神的又一方面,楚人师夷夏之长的目的在于创新,楚人敢于打破陈规,向自认为不合理的事物挑战。“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本是楚人的一种性格,最后上升为以蔑视既存,敢于创新为主要内容的民族精神。

与环洲以一座白桥相连的是樱洲,又名连萼洲,是四面环水的洲中洲。樱洲以遍植樱花而得名。春天,这里是赏樱胜地。繁花似锦,人称“樱洲花海”。

现在我们进入地宫,慈禧的地宫由五券二门组成,金券正中汉白玉棺床上安放着慈禧太后的棺椁,棺椁分两层,里为棺、外为椁,均由名贵的金丝楠木制成。

我们现在所在的地点便是楚文化交流以及商品交换的场所——楚市。首先最吸引我们眼球的就是这“楚市”二字了。我们现

在看到的这个楚字很像是由两个树木的木字中间加一个足字组成的,似在表明从森林中走出来的意思,的确,楚人立国之初,偏僻狭小,但他们并不满足偏安一隅,终于通过“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艰辛历程而成为泱泱大国。楚国之所以能成为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其根本原因也在于其开拓进取的精神。楚人不以处蛮地而自卑,敢于在逐鹿中原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展露自己的锋芒。

来到楚市中,我们就可以看到一派楚地风貌,街市错落,黄墙黑瓦,红漆门柱,青石小道。在这200多米长的街市上,采用吊脚楼式的建筑,店铺林立,游人如织,据说所居住的吊脚楼就是沿袭了这一传统,具有鲜明的楚文化风格。楚文化的物质方面主要表现为漆器、木器、丝织刺绣及工艺品、老子和庄子的哲学、屈原的诗歌、庄子的散文、美术和乐舞等内容。在这里,我们可以买到各种具有楚地.特色的旅游商品,大家尽可自由选购。

大家好!我是你们今天美丽西湖之行的导游:方子方(写自己的名字哦!)。让我们随着船徐徐开动,开始游览美丽的西湖吧!

逛完了楚市我们便可以看到前面的楚才园了,楚才园是以楚文化典故为题材建造的大型雕塑群,共有圆雕12组,大型浮雕2组。该园以雕塑艺术和磅礴气势而独具风格,每一组都有一个精彩的故事,反映了楚国820xx年间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历史进程,具有很深的文化内涵。

现在我们看到的物品叫做凤标,其凤体净高7.2米,共用黄铜15.8吨,两凤站在百兽之王老虎的背上,威猛而华美.楚先民以凤为图腾和吉祥物,他们把鹰、鹤、燕、孔雀等鸟类的美好特征集合起来,创造了他们理想中的仙鸟——凤。因此,凤被誉为真、至善、至美的象征。楚人尊凤是由其远祖拜日、尊凤的原始信仰衍化而来的,迄今已逾七千多年有文物可考的历史。而这做凤标则很好地展示了楚人崇拜太阳、崇尚火种、钟爱凤的楚文化真谛。

在榕湖北路西段。清嘉庆道光间, 少司空李宗瀚建为别墅。张维屏《洼游日记》称, 大门临湖, 内有小桥流水, 过桥有屋, 屋后有轩, 轩前有园, 整座建筑用竹篱围合。李宗瀚住湖东“拓园”, 今人民礼堂东北侧, 湖西庄由其侄李春回掌管。李春回工书精刻, 后破落, 别墅荒芜。1954年以来, 这里建起拥有十几幢风格各异的庭院建筑, 成为桂林市第一个接待国家元首级的外事宾馆榕湖饭店。

我们现在看到的便是楚文化游览区的标志性建筑——楚天台了。楚天台是按楚国章华台“层台累榭”的形制而建,345级台阶设3个休息平台,寓意“三休乃至”。楚天台“层阶巨殿”,高台耸立,依山傍水,高36米,建筑面积2260平方米,是一个外五内六的建筑。其基座利用山形,建台两层弧形坡道,似两道彩虹给游人以“登云而上”的升腾感。楚天台内有荆楚文物、工艺品、楚国名人蜡相展、编钟乐舞演出。在这里,我们可以一边歇歇脚,一边尽情欣赏、体味楚文化浪漫、瑰丽、诡异的风韵。

介绍湖北东湖的导游词范文

第9篇 浙江东湖的导游词范文

东湖在绍兴古城东约六公里处,是浙江省的三大名湖之一。 昔日秦始皇东巡至会稽,于此供刍草而得名东湖。东湖虽小,但因它的奇石、奇洞所构成的奇景使东湖成为旅游业界人士公认的罕见的“湖中之奇”。湖光潋滟,水黛山青。

湖内有陶公洞、仙桃洞,最富情趣。湖畔有听湫亭、饮绿亭等亭台楼阁,各式古桥横跨两岸,尽显江南水乡风光。乘坐乌篷船游览东湖,为东湖特色之一。湖西有“陶社”,为纪念辛亥革命烈士陶成章所建。近代孙中山、毛泽东等名人均留遗踪。 东湖秀丽旖旎的湖光山色和丰富的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堪称浙东著名的山水风景胜地。孙中山、陶成章、徐锡麟、鲁迅等都曾到过东湖游览或商量革命大计。陶成章遇难后,绍兴人民为纪念英烈,在东湖建立了陶社。建国后,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多次到过东湖。郭沫石在东湖还留下诗歌一首:“箬篑东湖,凿自人工。壁立千尺,路隘难通。大舟入洞,坐井观空。勿谓湖小,天在其中。”

游船观东湖,最奇妙的是近观陶公洞与仙桃洞,可以说未进二洞等于没有到过东湖。陶公洞入口处仅容一艘小舟通行,进入洞内之后却是另有洞天,在洞底仰望小片天空,坐井观天的意境悠然在目。除在湖中观光外,人们还可以上山。山顶有茶园和茶室,还是登山远眺的好地方。阳春季节,东湖东北方向的平原风光是外地很难见到的江南水乡秀色。

浙江东湖的导游词范文

第10篇 湖北武汉东湖导游词

东湖湖岸曲折,港汊交错,包括六个游览区,即听涛区、磨山区、落雁区、珞洪区,以及还未完全建成的白马区和吹笛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湖北武汉东湖导游词,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湖北武汉东湖导游词范文1:

东湖,位于武汉市之东。一九八二年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整个风景区面积八十八平方公里,规划建设范围七十三平方公里,约占市区面积的四分之一。每年接待游客二百多万人次,是武汉市最大的风景游览地。

四季皆可游览,素有“春兰、秋桂、夏荷、冬梅”之美誉。三月兰花四月樱,湖面平如镜,鸟雀唱山林;七月流火,热不可当,湖水之浸润,区域气温低于市内平均气温,入泳场以消暑,倚繁荫而纳凉,攀山顶可采风,秋高气爽,桂蕾绽放,十里飘香,万株红叶,层林尽染;隆冬严寒,瑞雪纷扬,磨山数百亩梅花吐蕾绽放,疏影横斜,冷艳暗香,淑女雅士,纷至沓来。

经过五十年的开发建设,东湖风景区已成为风光秀美、景文并茂的风景名胜区。一九九九年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国家旅游局授予“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单位”,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局评为aaaa级风景名胜区。

湖北武汉东湖导游词范文2:

好,下面请大家随我一起去游览著名的东湖风景区。

东湖风景区位于武汉市武昌区东部,是国务院首批命名的国家级风景区之一,其湖面约为33平方公里,是杭州西湖的六倍,湖岸蜿蜒曲折,素有99湾之称。东湖的湖面是这样的广阔,风景是这样的优美,那么大家知道东湖是怎么形成的吗?

其实东湖濒临长江,经青山港和长江相通,在江湖之间,发育着一片冲积平原,有长达十多公里的环湖长行高地,堤内形成相对低下的凹地,每当汛期,长江水位高于地表时,凹地上游来水便无法外泻,于是,在洼地内的积水就形成了现在的东湖。

1949年以前的东湖几基本上还是个荒湖,从五十年代就开始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依其自然环境,东湖可被分为听涛、落雁、白马、磨山、吹笛、珞洪六个景区,但是现在对外开放的只有听涛和磨山两大景区。

那么现在就请大家和我一同进去游览。

进入了东湖的大门后,我们也就进入了听涛风景区,现在我们所在的这一块地方叫做黄鹂湾,这个名字是来源于杜埔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里沿湖垂柳拂岸,湖岸绿树成荫,也正合杜埔的诗意。

大家注意到了这边的这些树木了吗?这就是被称为活化石的第四纪冰川时期的古老植物水杉,在三百万年以前它们曾广泛分布于北半球的各个地区。水杉曾一度被世界各地的植物学家认为已经灭绝了,但1945年我过森林工作者却在湖北省利川市发现了水杉林区,成为轰动一时的世界新闻。为了纪念这一古老树种在湖北省首次被发现,武汉市决定将水杉定为市树,以其刚毅坚强、刚直不阿来象征英雄的武汉人民。

象大家现在看到的一样,水杉的叶子在每年的深秋时节都会变红,在阳光下泛出金红的光泽,十分耀眼。

继续往东,我们就到了听涛轩,听涛轩的周围种有翠竹、苍松,在迎湖面石砌的护坡上,大家可以看到嵌有东坡居士书写的“松坡”二字的青石坡,石板上方有几株苍翠的劲松,挺立在陡峭的岩石岸边,为这里的景色增添了一些神韵。在听涛轩的斜对面就是水云乡。

走过荷风桥,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三层绿瓦圆柱的楼阁,这就是听涛游览区的中心——行吟阁。它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著名的爱国诗人屈原而建的,说到屈原,我想大家一定会是非常熟悉的,他是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战国时期楚国人,他开始十分得到楚怀王的信任,因此他也常向楚怀王提出一些治国方针,对内实行“举贤授能”的政策,对外实行“联齐抗秦”的战略,由于实施他这一套正确的方针,使得楚国一度强盛。而后来屈原却受到了小人的排挤,被放逐到江北,在楚襄王继位后,他又被放逐到更远的江南。公元前278年,秦国攻破楚国都城,在江南过了二十年流亡生活的屈原目睹国家的沦亡,于农历五月初五,在湖南汨罗江怀石投江,以身殉国,人们为了纪念屈原而保留了一个民族特色十分浓郁的端午节,而现在的武汉人民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特意为他修建了这座行吟阁,行吟阁是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高22.5米,平面为一正方形。在行吟阁里有屈原的画像以及生平简介,还展示了他的一些著作。大家看行吟阁前的这尊塑像,通高达6.8米,塑像表现了屈原昂首视天、举步欲行,吟《天问》的神态,流露出诗人被放逐后悲愤郁结的心情,而“行吟阁”这个名字则是出自《楚辞·渔父》中的“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

从行吟阁往南我们可以看到沧浪亭,黑瓦飞檐,其名也是出自《渔父》里的“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由于行吟阁过落羽桥是一块天然的三角洲,依地势建有一个扇形的长廊,而又临近湖岸,所以取名为“濒湖画廊”。画廊后金桂夹道,可直达屈原纪念馆。

我们游览完以行吟阁为中心的行吟泽畔后,顺路往前,就是东湖的二十四景之一的“水天一色”。这里主要是以长天楼为中心的景区,首先我们看到的就是碧潭观鱼,这是一组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而这里的小桥号称九曲十八弯。东湖以盛产淡水鱼而著称,其中又以武昌鱼最为名贵,别看这只是一条小小的鱼,它身上的典故还真不少,三国时,吴王孙皓想从建业迁都武昌,就是现在的鄂州,陆凯上书以“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来加以劝阻,以后元朝的马祖常也有“南游莫忘武昌鱼”的诗句,由此可见武昌鱼的名声可是在很久以前就已经传开了,解放后,经常到武汉来视察,大都住在东湖风景区内,他曾在当时的听涛酒家吃过武昌鱼,1956年他的《水调歌头·游泳》中也留下了“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的名句。

我们再往前走,长天楼便跃入眼帘。这是一座保留着中国民族特色的宫殿式建筑,老一辈革命家曾多次在这里休息,接待国际友人。站在长天楼上,凭栏远眺,碧波万倾,您是否也会有“秋水长天一色”的感叹呢?其实长天楼的名字正是这样得来的。

在长天楼右侧的这是鲁迅广场,鲁迅半身像在苍松翠柏的掩映下显得格外的庄严肃穆,令人油然而生一种敬意。不知大家注意到了没有,刚才我们游览过的行吟阁在听涛景区的南面,而这鲁迅广场则是在听涛风景区的北边。一个是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另一个是纪念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一南一北,遥相呼应,可谓是天作地合。

好了各位朋友,我们就走到这里,现在沿原路返回,也让我们再一次欣赏东湖如画的美景吧。

湖北武汉东湖导游词范文3:

东湖位于武昌东郊,取其方位命名为东湖风景区,现为国家级风景区,由郭郑湖、水果湖、喻家湖、汤湖、牛巢湖五个湖泊组成。它是一个自然湖,自然环境优越,在4.8万亩的水域中,生长着鱼类十八科六十七种,淡水鱼中以武昌鱼最为名贵。武昌鱼是鳊鱼的一种,是鄂州市梁子湖的特产,鄂州古称武昌,所以俗名为武昌鱼。东湖年产鱼500余万斤。

东湖主要游览点为寓言园,音乐喷泉,行吟阁,长天楼,九女墩,湖光阁,磨山新景区。

寓言园是全国第一座以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为题材的雕塑园,位于东湖听涛区的南端,占地4.4公顷,已建成狐假虎威,愚公移山,自相矛盾等十一组寓言雕塑。行吟阁位于东湖西北岸中部的小岛上,1955年修建,它四面环水,由荷风、落羽两桥与陆路相连。阁名出自《楚辞·渔父》:屈原既放,游于江潭,竹吟泽畔。阁系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高22.5米,平面呈正方形,三层四角攒尖顶,古色古香。行吟阁雄健俏丽,颇富民族风韵。阁前立屈原全身塑像,像高3.6米,基座高3.2米,造型端庄凝重,屈原翘首向天,款款欲步。

屈原名平(公元前340—前278年),战国时期秭归人,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伟大的爱国诗人。初辅楚怀王,做过三闾大夫。他向楚怀王提出一系列正确的的治国方针,对内实行举贤授能的进步政策,对外实行联齐抗秦的战略主张,使楚国雄踞南方,一度强盛,后遭小人谗言离间,楚怀王疏远屈原,将其放逐汉北。楚襄王继位后更加昏庸,将屈原放逐到更远的江南,永远不得过问朝政。公元前278年,秦国攻破楚国都城,在江南过了二十年流浪生活的屈原,已是六十二年,他目睹国破家亡,满怀悲愤,于农历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而死。长天楼,是一所具有民族特色的宫殿式建筑,1956年修建,为砖木水泥结构,翠瓦飞檐,分上下两层,面阔七间,进深两间。全楼可容纳千人同时就餐品茗,游人凭窗远眺,碧波万顷,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之感。

九女墩,位于东湖西北小山丘上,相传太平天国占领武昌时不少妇女参军,后清军攻陷城池大肆屠杀,有女兵九人,壮烈牺牲。乡人仰慕她们的英烈,将其遗骨合葬于此,因避清廷迫害,故不称坟而称墩。1956年,湖北省将此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磨山位于东湖东岸,三面环水,六峰相连,山水相依,素有十里长湖,八里磨山之称。山北有以楚文化为内涵的楚文化游鉴区;山南有以湖水地区植物为主的十三个植物专类园;西部山头有纪念朱德为东湖题词的朱碑亭。磨山景区从北开始,依次建有楚天极目、天台晨曦、常春花苑、朱碑耸萃等四景。是武汉市民假日休闲的好去处。

第11篇 绍兴东湖导游词

绍兴东湖导游词

东湖是古城绍兴景色最为奇特的一处游览胜地,具有极其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内涵。它以洞深、岩奇、湖洞相连,“虽出人工,宛自天开”,为其特色,被誉为稽山镜水之缩影,兼具西子湖头之秀丽,并享有“天下第一山水大盆景”之美称。它与杭州西湖、嘉兴南湖并称为浙江的三大名湖。

现在让咱们一道走近东湖,去饱览一下她的青山秀水,领略一下她的卓越风姿。

走近东湖,首先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三角小亭——寒碧亭。因为它整年在山北的角落里,终年见不到阳光,因此而得名。特别到了冬天,一长串一长串的冰条悬挂在山崖,悬挂在亭子边上,如果你有幸能摘到一根,放入嘴中,一股清凉的感觉直沁入你的心肺,就像北方的冰糖葫芦,甜甜的,稠稠的。各位如果有兴趣,冬天来临的时候,不妨你来品尝一下。

沿着汀步小桥,绕过寒碧亭,拾阶而上揽越亭,极目远眺,古越风貌一览无余。再沿着幽静的竹林小道,很快便来到了陶社。陶社是为纪念辛亥革命烈士陶成章而建的。他与秋瑾、徐锡麟并称为“鉴湖三侠”。

漫步走出陶社,绍兴“三乌文化”之首的乌篷船早已恭候您多时了。东湖在水中,必由之路坐乌篷。如果到了东湖,不坐坐这“水上的士”是无法领略到东湖山水风光的。船在水上漂,如在镜中游。船老大头顶乌毡帽,嘎吱嘎吱地摇着乌篷船,偶而用淳朴的“绍普”与您交谈。此种景象你是否有过似曾相识的感觉呢 ?如果有,那肯定是鲁迅先生的小说里了。别看船工悠闲自得地来回穿梭于湖面,一浆一舵,看似简单的动作,没有一年半载,你是学不到这本领的,不然,这绝活也不会面临青黄不接的危机了。

不知不觉,船到了东湖第一桥——秦桥。据说这是因为秦始皇曾经到过这里而命名的。穿过秦桥,远远望到的是一个湖心小岛。侧目南望,便是东湖一景——桂岭了。小船向东,穿过湖中小堤,便是我们梦魂萦绕的“仙桃洞”了。当年采石的匠人,在两个岩石中间留下了一堵厚不盈尺的石壁,石壁中央,又凿一门,两旁刻有“洞五百尺不见底,桃三千年一开花”门联一幅,顶上赫然写着“仙桃洞”三字。

船从“仙桃洞”的西门出来,空谷传声洞己走近我们了。此洞下大上小,形状极似喇叭,故又称喇叭洞。如果您在洞内一喊,声音在洞内回荡,经久不绝。尤为奇怪的是对面堤岸的万柳桥上听得最为清楚。当然这不是北京的回音壁,它没有经过人为的刻意加工,其中的谜底至今仍未解开。希望各位游客做一个有心人,帮我们能解开这个千古之谜。

小船穿过似桥非桥的小石孔,来到了霞川桥。两侧桥联写道:“剪取鉴湖一曲水,缩成瀛海三山图”。内容是形容东湖风景秀丽,它剪取了鉴湖水系最美的一段河水,有把东湖比作《山海经》传说中的三座仙山,由此可见东湖的地位。因为它的桥墩看起来象一个山川的“川”字,叫它霞川桥是最贴切不过了。

小船向东往南一拐,一石壁挡住你的去路,石壁上镌刻有郭沫若先生当年秋游东湖所题四言诗一首,诗曰:“箬篑东湖,凿自人工。壁立干尺,路隘难通。大舟入洞,坐井观空。勿谓湖小,天在其中”。

好了,乌篷船水上游的全程就快要结束了,如果诸位仍觉游兴未尽,就可在听湫亭处弃舟登岸,这是文人墨客最为喜欢的地方。人在其中,可以听见陶公洞内崖缝里滚下来的水珠入潭声。沿着一条一米多宽的栈道上去,登上山顶,只见两边悬崖临水,陡峭险峻,只觉得两腿发颤。山上还有翠竹绿茶,恍若世外桃源。远远望去,只见村落遍布,阡陌纵横,水乡风光尽收眼底。

第12篇 武汉东湖风景区文导游词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恐龙特急旅行社”的导游员克塞,在这里我对大家光临武汉市表示热烈的欢迎,在接下去的时间里将由我为各位提供导游讲解服务,我一定会尽力安排好各位的行程,使大家在这次旅游活动中感到开心愉快。

好,下面请大家随我一起去游览著名的东湖风景区。

东湖风景区位于武汉市武昌区东部,是国务院首批命名的国家级风景区之一,其湖面约为33平方公里,是杭州西湖的六倍,湖岸蜿蜒曲折,素有99湾之称。东湖的湖面是这样的广阔,风景是这样的优美,那么大家知道东湖是怎么形成的吗?

其实东湖濒临长江,经青山港和长江相通,在江湖之间,发育着一片冲积平原,有长达十多公里的环湖长行高地,堤内形成相对低下的凹地,每当汛期,长江水位高于地表时,凹地上游来水便无法外泻,于是,在洼地内的积水就形成了现在的东湖。

1949年以前的东湖几基本上还是个荒湖,从五十年代开始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依其自然环境,东湖可被分为听涛、落雁、白马、磨山、吹笛、珞洪六个景区,但是现在对外开放的只有听涛和磨山两大景区。

那么现在就请大家和我一同进去游览。

进入了东湖的大门后,我们也就进入了听涛风景区,现在我们所在的这一块地方叫做黄鹂湾,这个名字是来源于杜埔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里沿湖垂柳拂岸,湖岸绿树成荫,也正合杜埔的诗意。

大家注意到了这边的这些树木了吗?这就是被称为活化石的第四纪冰川时期的古老植物水杉,在三百万年以前它们曾广泛分布于北半球的各个地区。水杉曾一度被世界各地的植物学家认为已经灭绝了,但1945年我过森林工作者却在湖北省利川市发现了水杉林区,成为轰动一时的世界新闻。为了纪念这一古老树种在湖北省首次被发现,武汉市决定将水杉定为市树,以其刚毅坚强、刚直不阿来象征英雄的武汉人民。

象大家现在看到的一样,水杉的叶子在每年的深秋时节都会变红,在阳光下泛出金红的光泽,十分耀眼。

继续往东,我们就到了听涛轩,听涛轩的周围种有翠竹、苍松,在迎湖面石砌的护坡上,大家可以看到嵌有东坡居士书写的松坡”二字的青石坡,石板上方有几株苍翠的劲松,挺立在陡峭的岩石岸边,为这里的景色增添了一些神韵。在听涛轩的斜对面就是水云乡。

走过荷风桥,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三层绿瓦圆柱的楼阁,这就是听涛游览区的中心----行吟阁。它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著名的爱国诗人屈原而建的,说到屈原,我想大家一定会是非常熟悉的,他是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战国时期楚国人,他开始十分得到楚怀王的信任,因此他也常向楚怀王提出一些治国方针,对内实行举贤授能”的政策,对外实行联齐抗秦”的战略,由于实施他这一套正确的方针,使得楚国一度强盛。而后来屈原却受到了小人的排挤,被放逐到江北,在楚襄王继位后,他又被放逐到更远的江南。公元前278年,秦国攻破楚国都城,在江南过了二十年流亡生活的屈原目睹国家的沦亡,于农历五月初五,在湖南汨罗江怀石投江,以身殉国,人们为了纪念屈原而保留了一个民族特色十分浓郁的端午节,而现在的武汉人民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特意为他修建了这座行吟阁,行吟阁是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高22.5米,平面为一正方形。在行吟阁里有屈原的画像以及生平简介,还展示了他的一些著作。大家看行吟阁前的这尊塑像,通高达6.8米,塑像表现了屈原昂首视天、举步欲行,吟《天问》的神态,流露出诗人被放逐后悲愤郁结的心情,而行吟阁”这个名字则是出自《楚辞.渔父》中的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

从行吟阁往南我们可以看到沧浪亭,黑瓦飞檐,其名也是出自《渔父》里的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由于行吟阁过落羽桥是一块天然的三角洲,依地势建有一个扇形的长廊,而又临近湖岸,所以取名为濒湖画廊”。画廊后金桂夹道,可直达屈原纪念馆。

我们游览完以行吟阁为中心的行吟泽畔后,顺路往前,就是东湖的二十四景之一的水天一色”。这里主要是以长天楼为中心的景区,首先我们看到的就是碧潭观鱼,这是一组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而这里的小桥号称九曲十八弯。东湖以盛产淡水鱼而著称,其中又以武昌鱼最为名贵,别看这只是一条小小的鱼,它身上的典故还真不少,三国时,吴王孙皓想从建业迁都武昌,就是现在的鄂州,陆凯上书以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来加以劝阻,以后元朝的马祖常也有南游莫忘武昌鱼”的诗句,由此可见武昌鱼的名声可是在很久以前就已经传开了,解放后,毛主席经常到武汉来视察,大都住在东湖风景区内,他曾在当时的听涛酒家吃过武昌鱼,1956年他的《水调歌头.游泳》中也留下了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的名句。

我们再往前走,长天楼便跃入眼帘。这是一座保留着中国民族特色的宫殿式建筑,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多次在这里休息,接待国际友人。站在长天楼上,凭栏远眺,碧波万倾,您是否也会有秋水长天一色”的感叹呢?其实长天楼的名字正是这样得来的。

在长天楼右侧的这是鲁迅广场,鲁迅半身像在苍松翠柏的掩映下显得格外的庄严肃穆,令人油然而生一种敬意。不知大家注意到了没有,刚才我们游览过的行吟阁在听涛景区的南面,而这鲁迅广场则是在听涛风景区的北边。一个是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另一个是纪念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一南一北,遥相呼应,可谓是天作地合。

好了各位朋友,我们就走到这里,现在沿原路返回,也让我们再一次欣赏东湖如画的美景吧。

第13篇 平湖市东湖导游词

东湖导游词(平湖市)

东湖,位于平湖市区城东。古时原是陆地,在东汉顺帝永建二年(127),由于地壳变动,地表塌陷成湖,名为当湖;晋隆安五年(401)改东武湖,又称东湖,雅名鹦鹉湖、鹉湖。古时东湖“弄珠楼”是文化名士吟诗作画、品茗赏月的雅集地,在清代张云锦《东湖弄珠楼志》中收集有明代董其昌、清代高士奇、浙西词派领袖朱彝尊等著名学者诗人无数赞美东湖美景的诗篇;在明代大学士李东阳的《平湖十咏》、冯敏效《当湖十二咏》等诗中也都有“东湖十景”的赞美的佳句;可以说东湖景区历史上就是文人士大夫和游客休闲游览的胜地。自明宣德五年(1430)平湖建县后的明清五百年间,建园之风极为盛兴,东湖历经数百年,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时至今日,当我们再次诵读北宋科学家沈括游东湖留下的“柳色青天雨乍晴,鸭头细草绕提生。林间野日依依见,水底春光寸寸明,犹喜乱花时入眼,可能万事顿忘情。无端景物相料理,屡欲颠狂兴不成”(见《永乐大典卷2262》)诗句时,依然可以读出作者对东湖的赞美,依然会被诗中描绘的诗情画意所吸引。

1999年,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关于开发东湖区的决定》,并提出了“把东湖打造成精品旅游景区”的发展目标,在原东湖十景的基础上规划开发建设新东湖八景,即:“南村书堆”、“含珠凝晖”、“鹉湖春色”、“九龙戏珠”、“西浦鱼罾”、“北原牧唱”、“案山晓翠”、“塔影垂虹”。 建成的东湖景区是集休闲、度假、运动、文化、观光于一体的江南水乡旅游胜地。调整规划后东湖景区建设总面积1.6平方公里(含水域面积1000亩),分两期建设。一期开发范围为环东湖核心部分,面积1500多亩(含水域面积728亩),即由“东湖八景”及周边的体育馆、图书馆、金王朝大酒店、东湖大酒店、胜地咖啡、半岛国际酒店等已建成旅游设施组成。二期开发范围为即将竣工的“东湖渔村”和正在建设中的“龙湫公园”。截至xxxx年,东湖景区一期工程完成,累计投入建设资金8亿元。 xxxx年2月14日东湖景区被评定为aaaa级旅游景区。

东湖八景

含珠凝晖

景区以东湖广场为中心,包括游艇码头、大型音乐喷泉、亲水平台、大型休闲“膜结构”环廊、绿色坡地大草坪、银杏苑、光纤地图等功能区,滨湖长370米,面积32亩。在东湖区开发前,这里是县城东城门外白堤一带,即轮船码头、货运码头、南廊下、三元桥、猪行浜、圣阳弄、保安街、外河桥、五居头等,是客、货运中心,交通繁忙,店铺林立,商业繁荣,但是地势低洼,房屋破旧,整个地段年年要遭水淹,又把秀丽的湖光景色遮挡在视线以外。1999年东湖开发首期工程在这里启动,拆迁居民666户,单位20家,拆除建筑面积62339平方米,到2000年底景区基本建成。

含珠凝晖景区紧靠繁华的园林商业街解放路和人民路,人们休闲观光最为便捷。景区的整体环境风格体现了现代和传统的有机结合,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完美统一,表达历史和文化的延续。东湖广场入口处有一座高大的“含珠凝晖”主雕塑,二位青春健美的男女青年奋力高擎一条腾起的巨龙,象征着金平湖的腾飞和未来。两侧有四组雕塑和浮雕:第一组“良渚文化”,展示的是从本市出土有五千年历史的玉琮、玉针、有象形文字的陶罐的放大雕塑,体现平湖五千年的悠久历史。第二组“陆绩怀桔”,是古代的孝敬典范。东汉陆绩(187—219)六岁时随父作客,袁术用桔子招待他们,他只吃小桔,而把省下的大桔带回家中孝敬母亲,这种孝敬尊长的美德在民间广为流传,列为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敬典范之一。陆绩博学多识,官至郁林太守,辞官后定居乍浦。第三组是:“文庙讲学”,平湖文庙即县学,始建于明宣德五年(1430),有五百年历史,在明清时,县学生员达8714名,其中:中举人668人,考中进士221人,涌现了一大批谦吏、能臣、名士,平湖成为名甲嘉湖的文化之乡。第四组是:“红楼出海”,在二百年前的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我国名著《红楼梦》九部十八套,首次由乍浦启航出海到达日本长崎,是名著《红楼梦》走向世界的最早记录。这四组汉白玉雕塑和浮雕,向人们诉说着金平湖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东湖广场中心,是巨大的音乐喷泉平台,直径11米,形如一朵盛开的花朵,喷泉有24个程序变化,节庆时也可以在台上演出。在广场南北二侧是“膜结构”休闲环廊,投影面积440平方米,环廊下面是12组波罗格木弧形座凳和镜面花岗石圆台。景区的滨湖平台强调开敞开放,绿化设计和建设形成空间开阔、简洁明快、自然均衡、曲线流畅的现代园林特色,使人耳目一新,犹如进入“全新的天地”。“仰观东湖皓月,坐揽全湖胜景”,为人们提供了理想的憩息场所。

塔影垂虹

历史悠久的报本塔院和东西塔桥,是东湖风景区主要景观之一,暮色初降,环东湖华灯齐放,报本塔、九峰一览楼、十杉亭及东西塔桥,流光溢彩,晶莹华丽,犹如琼楼玉宇,似入人间仙境。程端麒《忆江南·东湖》诗曰:“东湖美,塔影漾清流。九派潮来添秀色,三春花发遍芳洲。舟在镜中游”。鹦鹉洲上的报本塔是平湖市现存最古老的建筑物,它见证了平湖五百多年的历史。报本塔初建于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由刑部主事陆杲发起,进士冯汝弼、赵伊协助,历经三年终于建成,陆杲因受“天地万物之本”的思想影响,因名为报本塔,曰:“忠孝以为报”。当时塔有七层,高19丈。清顺治十六年(1659)倒塌,直到康熙二十八年(1689)由陆葇主持重修,改七层为五层,建成为楼阁式文峰塔,通高49.14米,平面八角形,砖石仿木结构,阶梯设在塔壁之内,塔外有平座挑檐。宝塔历经三百多年战乱沧桑,华檐栏杆已荡然无存,自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起塔身渐向东倾斜,达75.5厘米。1989年至xxxx年经三次修葺,纠正了倾斜的塔身,安装了华檐迥廊,使宝塔整旧如故,像一位慈祥的老人,屹立在东湖之畔。特别是在xxxx年9月11-12日从检修的塔刹中发现珍贵文物:一是国家一级文物明郑和款圆瀞金粉书《妙法莲华经》卷,全长40余米,宽10厘米,标明时间为明宣德七年(1432),是平湖建县后二年。明代经卷《妙法莲华经》,曾应邀参加了中国国家博物馆、香港历史博物馆文物展。二是陆葇于康熙二十五年亲手书写的《六经》经卷,长3.27米,宽17厘米,三是用朱砂制成的报本塔模型,还有一道符。实物保存在市博物馆。

报本塔最初建成时,陆杲还在塔前树立五块巨大的太湖石,称为“五老峯”,也很有名,有诗曰:“奇峰从何来,屹立老人五,须眉具仿佛,形态极仰俯,溜雨色苍然,当空互撑柱,山门永作镇,过客时为扶。”报本寺院在整修扩建中,将新建天王殿、钟楼、鼓楼、山门以及“五老峰”假山、“鱼乐国”放生池、悠然亭、净月山庄、醉仙居等宗教园林建筑。

九龙戏珠

景区位于东湖中之大瀛洲,俗称大湖墩,此前是东湖公园,是平湖现存最古老而又蕴含丰厚当湖文化内涵的名胜景地。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平湖知县陈一谦登上城楼,眺望十里东湖,慨然叹曰:“美哉!九水洋洋乎,会而为湖,诚山川灵淑之气所钟。”观河水不能在东湖停蓄,就设想作一洲屹立湖中,使九水环而萦之,成为浮在水上的碧玉一样,使风气磅礴而完固,让东湖风景甲天下。因此他就利用疏浚城河的淤泥瓦砾填于东湖中而成小洲,取名大瀛洲,周围长三十丈,洲上遍植榆柳桃杏400秼,又构筑三间亭台一座,于嘉靖三十八年四月十六完工。当年十月陈一谦邀请大家登洲赏玩,见水势迂曲而来,若游龙之蜿蜒,大瀛洲犹如一颗圆珠置于平镜上面,九水周旋于洲之外,“宛然九龙戏珠于沧溟瀛海间而出没吞吐也。”于是,名其亭为“戏珠亭”,县志中有陆杲《戏珠亭记》记载其事。后因年代久亭毁。万历三十三年(1605)萧鸣甲就任平湖知县,在大瀛洲建成五间新楼,他请曾在平湖教过书后发迹为礼部尚书的董其昌题写匾额,为“弄珠楼”,董其昌又用唐崔颢诗“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题作柱联,还写了《寄题萧使君弄珠楼二首》,诗中有:“一自明珠还海曲,采风应到弄珠谣。”的佳句。康熙年间弄珠楼重建,柱间有长联,上联是:“人生行乐须及时,相与上巳祓除,重午竞渡,中秋赏月,九日登楼,长啸复放歌,胜地自多名俊彦。”下联是“难得一片干净土,但听东田社歖,西浦鱼罾,南院书声,北原牧唱,抚今共怀古,他乡无此好湖山。”对东湖胜景盛事作了较好概括,清浙西词派创始人朱彝尊(1629_1709)畅游东湖后留下了《东湖曲》诗篇,其中有“弄珠楼外月轮明,九派寒潮一夜生,怪道渔榔争入市,白虾青鲫满东城”的名句。弄珠楼遭咸丰(1860)兵灾,光绪年间又重建。民国十七年(1928)大瀛洲辟为“中山林”,在洲中树立“中山林纪念塔”,在抗日战争中弄珠楼被拆毁,解放后成立人民公园,后改为东湖公园,重辟“湖中湖”,砌假山,建九曲迥桥,重建戏珠亭,增植名木花卉,东湖公园内林木葱翠,风景优美,是平湖市民休闲游览之佳处。2000年在大瀛洲建弘一法师纪念馆、李叔同书画馆及雕像、书法石刻碑、亭等,现李叔同纪念馆有李叔同真迹藏品一百多件。李叔同祖籍平湖,是近代中国学习西方艺术的第一人,培养出丰子恺、潘天寿、刘质平等一大批出类拔萃的艺术大师,在音乐、美术、戏剧篆刻、诗词、书法上皆有建树,中年后皈依佛门,精研南山律宗,成为一代爱国僧人。

鹉湖春色

鹉湖即东湖,“鹉湖春色”为八景榜首,泛指东湖春天美景。清高廷梅《东湖十景·鹉湖春色》诗曰:“阿侬家住鹉湖滨,鹦鹉洲前草自青。春水绿波似南浦,愿郎休作别离人。”春天的东湖,春意盎然,春水浩渺,河水如油,芳草一碧,兼之活桃岸柳,相映争妍,画船往来,美景天成,荡人心魄。明李东阳《鹉湖春色》诗曰:春来鹉湖绿,春去鹉湖深。清波带碧草,幽鸟啼芳林。宁独知春来与春去,长在鹉湖湖上住。“他为东湖景色倾倒,希望长住鹉湖湖上。我们把观景的景区设在滨湖自吕公桥至叔同路湖滨,沿湖长280米,面积24亩。景点有:远山初月轩、街花廊、风帆小广场等,是开敞的市民观景休闲的临湖空间。首期建成的是东湖风帆小广场,用地面积6亩,位于叔同路东端湖滨,从园林商业街解放路向东望去,蓝天碧水中突显出一座乳白色的风帆型雕塑,象征着“乘风破浪”,奋勇前进,给人以“一帆风順”的良好祝愿。小广场有流线型的滨湖岸线,台阶式河埠驳岸,椭圆形广场,八座彩色灯柱,环形波罗格木座凳及开阔的绿色空间,是一处观赏东湖春色美景的好去处。另一个景点是“远山初月轩,”这是一座临湖而建的明净高敞的廊轩形建筑。古时,东湖边曾经有过“远山初月轩”,是五间平屋,建在湖墩上,门前有一副对联,上联是:“一轮明月阶前水,”下联是:“九点青烟廓外山”。他写出了远山初月轩的所在地特征和远方景物的特点,词意贴切,对仗工整,但是在八年抗战时的1939年,这座远山初月轩被拆毁了,让人感到非常惋惜又使人十分怀念。平湖著名女诗人王善兰(生前为鹉湖诗社名誉理事长),曾赋诗一首题在严诗白画的大瀛洲图上:“吕公桥下水潆洄,垂柳湖墩四面栽。多少楼台凭眺望,远山隐隐初月来。”注明是大瀛洲远山初月轩。这首诗情真意切,融情于景,表达了对故乡东湖山山水水的深厚情谊。现在在鹉湖春色景区重建“远山初月轩”,是对江南水乡特色的体现,也是平湖历史文化的延续

西浦鱼罾

平湖是锦绣江南的鱼米之乡,渔民的渔业生产占了很大比重,因此西浦鱼罾也成了古代“东湖十景”之一景。鱼罾是一种用竹子支撑的方形的捕鱼网,如渔民经常使用的提罾网、扳罾网、塘罾网等,诗人是以鱼罾来体现渔民生活劳作。据明天啟《平湖县志》所载东湖图,“西浦”标明在洁芳桥一带。历史上的渔民,以船为家,到处打鱼为生,到晚上把船摇到经常聚会的地方,晾晒鱼网,生活是很清苦的,因此来说,西浦在历史上并不是打鱼的地方,而是渔民相对聚合,晾晒鱼网,或在茅屋过夜的地方。清高廷梅《西浦鱼罾》诗曰:“晒出鱼罾日已斜,临流茅屋尽渔家。侬划短桨过西浦,一曲清溪如若耶。”在诗人的笔下,渔民虽住着茅屋,过着清苦的日子,但还是唱着鱼歌,欢快地打鱼划桨。上个世纪的五十年代,人民政府为改变渔民以船为家,流动打鱼的情况,让渔民上岸定居,住进新居,洁芳桥堍“西浦”一带正是安置渔民的地方,前几年渔民日子好过了,纷纷建起了楼房,过上了小康生活,大部分人的捕鱼方式也改变了,主要是从事外塘定点养殖,筑放养,“捉散鱼”的人已大大减少。我们在小瀛洲建西浦鱼罾景区,正是在原来渔民打鱼晒网的“西浦”地方附近。

东湖中有三洲,一是鹦鹉洲,又叫宝塔圩,二是大瀛洲,俗称大湖墩,三是小瀛洲,俗称小湖墩,他们鼎足而立,各据其胜,使东湖风光大为增色。小瀛洲是孤立于东湖北部水中的小洲,面积5亩,明代建县后,长期得不到开发。直到清雍正壬子(1732),平湖知县方以恭坐船返回县城,路过小瀛洲旁,就泊船上岸,时值夏天,见荒烟蔓草中有一草庵,里面住着几个女尼,生计艰困,景况凄凉,心生怜悯,又见此洲位置极佳,就捐资建造了三间平屋,供奉观音大师像,洲上还栽植杨柳,花草,使女尼栖身修行条件有所改善,方以恭在《鹦鹉洲庵记》中曰“余非敢好名,亦稍有裨于古迹而存今后之名胜耳。”他当时把小洲取名为鹦鹉洲,后因与宝塔圩洲名相同,逐改名为小瀛洲。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知县刘国恒在此建造三层高文昌阁,但未竣工,乾隆四十一年(1776)知县刘雁题重建,更名为“镜漪堂,”他的立意是“将与志道者续盈科之义焉。”当时平湖科举甚盛,前后十年间连续有人中榜眼,中探花、中解元。乾隆五十四年知县五恒又重修,嘉庆三年(1798)陆拱斗与吴瓶斋重建“文昌阁,”光绪十八年在小瀛洲建“瀛洲书院”,据徐恭时先生在1992年时回忆:“东湖东北的小瀛洲,要渡船以上。镜漪堂宽,文昌阁三屋临空,花木扶疏,周围花墙,进内如入清凉境。记忆中随父友长辈在此集饮……”。陆维钊《题东湖图》诗曰:“无边岁月怅东流,犹喜图中有故邱。百里桑蔴来旧梦,一湖风雨感同舟。茫茫刧后苍生泪,历历儿时竹马游。莫叹前尘同逝水,记曾文会小瀛洲。”

西浦鱼罾景区,将重建镜漪堂,设钓鳌台,树“鱼乐国”碑设置有关渔民生产活动的传统实物,如鱼罾网、簑衣、笠帽等等,洲外筑步行长廊,可以垂钓或捕鱼,洲上以栽植观赏花灌木为主,成为观赏和游览休闲的好去处。

案山晓翠

案山位于湖东六里塘以南,在东宝塔桥东北。东湖附近本是一片平原,并无山丘。北宋时海盐县令鲁宗道(966-1029)在任期间二次到当湖,见东湖风景秀丽,心中十分爱慕,他想将来不当官了,就到当湖来住。他后来官至参知政事。卸任后,果然定居当湖,并建成四皋园,南皋园就在六里塘以南。为了造景,在平地上挖了一条河,将挖出来的土堆成一座小山,山形如几案,因而名为“案山”,《当湖风土记》记载:“案山亦鲁简肃南皋旧址,”简肃,是鲁宗道谥号。案山高仅数丈,山上植树,置备石凳,供人坐息,小河上建木桥一座,便于游人往来。宋鲁应龙《闲窗括异志》记:“湖心有地一方,立塔以案风水,人呼之曰案山。”在以前,人们认为城市是山水孕育而成的,有山有水的城市才有灵气,一般又把城市正面侧旁的小山称为案山,鲁宗道建案山,自有其深刻含义和期望,果然在400年后的明宣德五年在这里建立了平湖县城。明代李东阳作《案山晓翠》诗曰:“远山青,青玉案。气漫漫开爽旦。君不见乐游原上易黄昏,夕阳虽好空魂断。”他把案山比作用青玉琢成的几案,又把案山一带比作“乐游原”。明沈懋嘉当湖十景竹枝词说:“濛濛晓翠湿弓鞋,天晴来上案山峰。从头一望珠楼好,港口条条戏九龙。”标明案山草深树茂,可以遥望东湖弄珠楼及九川汇流的美丽景色。案山附近曾植有大片桑林,案山河港中出产“乌背鲫鱼,”现在许多老年人中还流传:“乌背鲫鱼出案山,春食头来秋食尾,一到冬里处处肥。”但是历经千年风雨,案山在填浜造田热潮中被夷为平地,已成平畴绿野。

为构筑案山晓翠景区重塑山水风景,挖土扩湖150米,原面积减少48亩,使东湖东西湖面直径大于300米,景区净面积为106亩。重建案山,高12米,成案形,山上种植大树,以增山势。景区内依山傍水以植物造景,分成四区:翠竹林区在案山南麓;银杏枫香林区在案山北麓;红梅腊梅园在景区北端;别具风韵的樱花园在景区南端,沿湖滨广植桃树杨柳,显示江南水乡特有的风貌。

主要景点有“东田社鼓”戏台,“六桥晴市”购物休闲街,大型激光音乐喷泉,临湖100米长30米宽的金沙滩,以及观水长堤、疏林广场、竹林水径、风铃广场等。古“东湖十景”中描绘农民庆丰收活动的,是“东田社鼓”,因此,设计了一个“东田社鼓”戏台于景区正中,前面是喷泉环绕的玻璃舞台,背景是大面积花岗石浮雕,刻意体现明清时代“社鼓”活动景观。“社”在古代是土地之神,祭土神也叫“做社”,“做社”是旧平湖民间广为流行的风俗,尤以湖东一带为最盛。做“社”有“春社”和“秋社”,以“秋社”为多,在立秋后第五个戊日。由村中有名望老人做“社主”,称为“社翁”,筹办牲礼佛祃,请民间艺人敲锣击鼓,祭土地神以保丰收,同时还有各种听艺人说书等民间游东活动,直至深夜,然后将祭神后牲礼照例分享,是村民一年中最重大活动之一,也带有一定迷信色彩但它是过去农民真实的生活浪花。“六桥晴市”也是古“东湖十景”之一,清沈季友在《槜李诗系》附考中注:“湖有九派,中分六桥。”因此,是泛指环东湖的六座桥,清高廷梅诗曰:“曾记西湖有六桥,东湖仿佛比虹腰。新晴市上腥风过,买得鲜鱼贯柳条。”现在东湖新筑近3公里的环湖道路,桥梁数超过六座,因此选择在案山晓翠景区内专辟一个“六桥晴市”休闲购物街,成为一个景点,它紧靠东宝塔桥,有一组现代商业购物餐饮服务建筑,周围也有六座桥梁,环绕景点是“竹林水径”小河,建有小桥相通,既是景观,也可观景

南村书堆

南村书堆景区的建成,弥补了古代“东湖十景”中南村书堆只留其名不见其形的缺憾,再现了众多诗文中所描述的风致和意境,并且改为临湖而筑,自成一组江南书院制古典园林建筑,又重现清代张园中十杉亭的杉风景致,成为东湖风景区环湖构建的园林中最成独立体系、最具古典风韵、最耐人寻味、最有欣赏价值的景观。

景区滨湖长240米,占地25亩。在景区入口有一座石坊,上面“南村书堆”匾额题字是著名书法家驾沧先生的手笔,两侧柱联则摘录自东湖弄珠楼清康熙年间的楹联,上联是“胜地自多名俊彦,”下联是“他乡无此好湖山。”其实南村书堆之名闻世很早,又称南村书屋、南村书院、湖上读书堆,其历史比平湖建县的时间还要长。元代至正年间(1341-1368),有个叫张纮的平湖人,别号南村,他喜好藏书,达到万卷之多,他又喜好读书,在县南百步聚土成丘,在土丘上建起亭台楼阁园林建筑,作为读书、赏景、讲学之处,因为他读书不是死读书,不作“村学究”式讲学,又做过宫廷近侍的郎官,一下子吸引众多名士来此讲学,因而名声大噪,张南村也成了平湖早期的藏书家。

新的南村书堆景区主要景点是“九峰一览楼,可以俯视东湖全景,又可遥望海边九峰。另一景点日十杉亭,十杉亭又名“张园”,原址就在景区西部,曾是湖上名园,也是平湖一处历史人文古迹,其最早主人是陆葇(1630-1699),他是康熙六年的进士,中选博学鸿词科,御试翰林院詹事府诸官,康熙帝亲拔陆葇第一,后升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十杉亭是他的别业。名园后归他的外甥知府张逢年,他又修建了凝香草堂、水明楼、芙蓉堤、得月厅、漱轩、水西云坞、听雨居等园林建筑,特别是在院内临水栽植杉树,建造了十杉亭,坐揽东湖之胜景,四方名士游东湖登报本塔后,莫不再游十杉亭。现在新建的十杉亭,四角重檐,古朴典雅,可坐揽全湖之胜,更可发思古之幽情

北原牧唱

18亩,净面积96亩,景区内绿树成荫,繁花似锦,牧笛悠悠,湖风阵阵,呈现一派江南水乡的田野风光,是一座绿色生态园林。平湖历史悠久,人杰地灵,青山绿水之间,小桥流水之中,平畴绿野之上,负载了绵绵数千年的灿烂文化和历史。明代李东阳赞誉的东湖十景中《北原牧笛》是这样写的:“北原草青牛正肥,牧儿唱歌牛载归。儿家在原牛在坂,歌声渐低人更远。山苍茫,水清浅。”他描述了平湖北部水阔村遥,平畴绿野,一望无际,牧童骑在牛背上缓缓走来,具有诗情画意的生活画面。因此,在北原牧唱景区规划建设中,努力注重现代和传统的结合,注重历史与文化的延续,努力创建一个崭新的、绿色的和谐的生态环境。

景区紧靠案山路,面临东湖东岸,是一座不设围墙、全部敞开的开放式园林,景区内设置十个景点,即平畴绿茵、水田雾森、牧童牛车、梅蹊竹径、银杏丛林、滨湖栈桥、梨花舒雪、玉兰含笑、北原索桥、南国风情,同时还有农舍茶室、牡丹院、锦鲤湖、望湖楼等,景点之间,用花岗石和卵石铺成园路,相互联结,曲径通幽,步移景异,充分体现现代园林造园理念,追求新颖的环境感受,又体现了城市历史文明的延续,融自然性、生活性、艺术性于一体,成为一座田园式园林。

景区最大的特点是以植物造景,组织景观,造就自然的绿色的生态环境。例如:“银杏丛林”景点在景区北端的高坡上,由十八株大银杏树组成,大树丛植,雄伟壮观,绿荫蔽天,深秋季节叶片金黄,自成一景。“平畴绿茵”景点是6000平方米的大草坪,就在丛林高坡的南侧,置身其中,放眼四望,使人豁然开朗,心胸开阔。“牧童牛车”雕塑和实物悠闲地散落在草坪、水田、锦鲤湖畔。“水田雾森”景点采用水田喷雾方法,使景点内水雾缭绕,人历其间如履仙境,耳畔传来水车依呀,牧笛悠悠,再现古代诗词中的诗韵意境。“梅蹊竹径”景点可以观赏到紫竹、铺地竹、金镶玉竹菲白黄竹、箬竹、风尾竹以及绿梅、茶梅、腊梅、榆叶梅等。“玉兰含笑”景点设在景区南侧坡地上,白玉兰、红玉兰、黄玉兰、广玉兰及乐昌含笑、深山含笑等在春日中笑迎贵宾。“梨花舒雪”景点是香雪海般的大片梨花,间植有香园、樱花、枇杷、杨梅、粗榧、桂花、青梅以及果实可招引鸟类啄食的红果冬青等。“南国风情”景点在最南端,有从国外引进的加拿列海枣、华盛顿棕榈、芭蕉等。还有大量观赏花木。北原牧唱景区是东湖的一块翡翠碧玉,市民把这里比喻为杭州西湖的一角,是一座“天然氧吧。”

第14篇 武汉东湖风景区导游词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恐龙特急旅行社”的导游员克塞,在这里我对大家光临武汉市表示热烈的欢迎,在接下去的时间里将由我为各位提供导游讲解服务,我一定会尽力安排好各位的行程,使大家在这次旅游活动中感到开心愉快。

好,下面请大家随我一起去游览著名的东湖风景区。

东湖风景区位于武汉市武昌区东部,是国务院首批命名的国家级风景区之一,其湖面约为33平方公里,是杭州西湖的六倍,湖岸蜿蜒曲折,素有99湾之称。东湖的湖面是这样的广阔,风景是这样的优美,那么大家知道东湖是怎么形成的吗?

其实东湖濒临长江,经青山港和长江相通,在江湖之间,发育着一片冲积平原,有长达十多公里的环湖长行高地,堤内形成相对低下的凹地,每当汛期,长江水位高于地表时,凹地上游来水便无法外泻,于是,在洼地内的积水就形成了现在的东湖。

1949年以前的东湖几基本上还是个荒湖,从五十年代开始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依其自然环境,东湖可被分为听涛、落雁、白马、磨山、吹笛、珞洪六个景区,但是现在对外开放的只有听涛和磨山两大景区。

那么现在就请大家和我一同进去游览。

进入了东湖的大门后,我们也就进入了听涛风景区,现在我们所在的这一块地方叫做黄鹂湾,这个名字是来源于杜埔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里沿湖垂柳拂岸,湖岸绿树成荫,也正合杜埔的诗意。

大家注意到了这边的这些树木了吗?这就是被称为活化石的第四纪冰川时期的古老植物水杉,在三百万年以前它们曾广泛分布于北半球的各个地区。水杉曾一度被世界各地的植物学家认为已经灭绝了,但1945年我过森林工作者却在湖北省利川市发现了水杉林区,成为轰动一时的世界新闻。为了纪念这一古老树种在湖北省首次被发现,武汉市决定将水杉定为市树,以其刚毅坚强、刚直不阿来象征英雄的武汉人民。

象大家现在看到的一样,水杉的叶子在每年的深秋时节都会变红,在阳光下泛出金红的光泽,十分耀眼。

继续往东,我们就到了听涛轩,听涛轩的周围种有翠竹、苍松,在迎湖面石砌的护坡上,大家可以看到嵌有东坡居士书写的“松坡”二字的青石坡,石板上方有几株苍翠的劲松,挺立在陡峭的岩石岸边,为这里的景色增添了一些神韵。在听涛轩的斜对面就是水云乡。

走过荷风桥,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三层绿瓦圆柱的楼阁,这就是听涛游览区的中心----行吟阁。它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著名的爱国诗人屈原而建的,说到屈原,我想大家一定会是非常熟悉的,他是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战国时期楚国人,他开始十分得到楚怀王的信任,因此他也常向楚怀王提出一些治国方针,对内实行“举贤授能”的政策,对外实行“联齐抗秦”的战略,由于实施他这一套正确的方针,使得楚国一度强盛。而后来屈原却受到了小人的排挤,被放逐到江北,在楚襄王继位后,他又被放逐到更远的江南。公元前278年,秦国攻破楚国都城,在江南过了二十年流亡生活的屈原目睹国家的沦亡,于农历五月初五,在湖南汨罗江怀石投江,以身殉国,人们为了纪念屈原而保留了一个民族特色十分浓郁的端午节,而现在的武汉人民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特意为他修建了这座行吟阁,行吟阁是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高22.5米,平面为一正方形。在行吟阁里有屈原的画像以及生平简介,还展示了他的一些著作。大家看行吟阁前的这尊塑像,通高达6.8米,塑像表现了屈原昂首视天、举步欲行,吟《天问》的神态,流露出诗人被放逐后悲愤郁结的心情,而“行吟阁”这个名字则是出自《楚辞.渔父》中的“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

从行吟阁往南我们可以看到沧浪亭,黑瓦飞檐,其名也是出自《渔父》里的“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由于行吟阁过落羽桥是一块天然的三角洲,依地势建有一个扇形的长廊,而又临近湖岸,所以取名为“濒湖画廊”。画廊后金桂夹道,可直达屈原纪念馆。

我们游览完以行吟阁为中心的行吟泽畔后,顺路往前,就是东湖的二十四景之一的“水天一色”。这里主要是以长天楼为中心的景区,首先我们看到的就是碧潭观鱼,这是一组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而这里的小桥号称九曲十八弯。东湖以盛产淡水鱼而著称,其中又以武昌鱼最为名贵,别看这只是一条小小的鱼,它身上的典故还真不少,三国时,吴王孙皓想从建业迁都武昌,就是现在的鄂州,陆凯上书以“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来加以劝阻,以后元朝的马祖常也有“南游莫忘武昌鱼”的诗句,由此可见武昌鱼的名声可是在很久以前就已经传开了,解放后,毛主席经常到武汉来视察,大都住在东湖风景区内,他曾在当时的听涛酒家吃过武昌鱼,1956年他的《水调歌头.游泳》中也留下了“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的名句。

我们再往前走,长天楼便跃入眼帘。这是一座保留着中国民族特色的宫殿式建筑,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多次在这里休息,接待国际友人。站在长天楼上,凭栏远眺,碧波万倾,您是否也会有“秋水长天一色”的感叹呢?其实长天楼的名字正是这样得来的。

在长天楼右侧的这是鲁迅广场,鲁迅半身像在苍松翠柏的掩映下显得格外的庄严肃穆,令人油然而生一种敬意。不知大家注意到了没有,刚才我们游览过的行吟阁在听涛景区的南面,而这鲁迅广场则是在听涛风景区的北边。一个是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另一个是纪念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一南一北,遥相呼应,可谓是天作地合。

好了各位朋友,我们就走到这里,现在沿原路返回,也让我们再一次欣赏东湖如画的美景吧。

第15篇 湖北东湖又一导游词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旅行社”的导游员***,在这里我对大家光临武汉市表示热烈的欢迎,在接下去的时间里将由我为各位提供导游讲解服务,我一定会尽力安排好各位的行程,使大家在这次旅游活动中感到开心愉快。

好,下面请大家随我一起去游览著名的东湖风景区。

东湖风景区位于武汉市武昌区东部,是国务院首批命名的国家级风景区之一,其湖面约为33平方公里,是杭州西湖的六倍,湖岸蜿蜒曲折,素有99湾之称。东湖的湖面是这样的广阔,风景是这样的优美,那么大家知道东湖是怎么形成的吗?

其实东湖濒临长江,经青山港和长江相通,在江湖之间,发育着一片冲积平原,有长达十多公里的环湖长行高地,堤内形成相对低下的凹地,每当汛期,长江水位高于地表时,凹地上游来水便无法外泻,于是,在洼地内的积水就形成了现在的东湖。

1949年以前的东湖几基本上还是个荒湖,从五十年代开始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依其自然环境,东湖可被分为听涛、落雁、白马、磨山、吹笛、珞洪六个景区,但是现在对外开放的只有听涛和磨山两大景区。

那么现在就请大家和我一同进去游览。

进入了东湖的大门后,我们也就进入了听涛风景区,现在我们所在的这一块地方叫做黄鹂湾,这个名字是来源于杜埔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里沿湖垂柳拂岸,湖岸绿树成荫,也正合杜埔的诗意。

大家注意到了这边的这些树木了吗?这就是被称为活化石的第四纪冰川时期的古老植物水杉,在三百万年以前它们曾广泛分布于北半球的各个地区。水杉曾一度被世界各地的植物学家认为已经灭绝了,但1945年我过森林工作者却在湖北省利川市发现了水杉林区,成为轰动一时的世界新闻。为了纪念这一古老树种在湖北省首次被发现,武汉市决定将水杉定为市树,以其刚毅坚强、刚直不阿来象征英雄的武汉人民。

象大家现在看到的一样,水杉的叶子在每年的深秋时节都会变红,在阳光下泛出金红的光泽,十分耀眼。

继续往东,我们就到了听涛轩,听涛轩的周围种有翠竹、苍松,在迎湖面石砌的护坡上,大家可以看到嵌有东坡居士书写的松坡”二字的青石坡,石板上方有几株苍翠的劲松,挺立在陡峭的岩石岸边,为这里的景色增添了一些神韵。在听涛轩的斜对面就是水云乡。

走过荷风桥,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三层绿瓦圆柱的楼阁,这就是听涛游览区的中心----行吟阁。它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著名的爱国诗人屈原而建的,说到屈原,我想大家一定会是非常熟悉的,他是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战国时期楚国人,他开始十分得到楚怀王的信任,因此他也常向楚怀王提出一些治国方针,对内实行举贤授能”的政策,对外实行联齐抗秦”的战略,由于实施他这一套正确的方针,使得楚国一度强盛。而后来屈原却受到了小人的排挤,被放逐到江北,在楚襄王继位后,他又被放逐到更远的江南。公元前278年,秦国攻破楚国都城,在江南过了二十年流亡生活的屈原目睹国家的沦亡,于农历五月初五,在湖南汨罗江怀石投江,以身殉国,人们为了纪念屈原而保留了一个民族特色十分浓郁的端午节,而现在的武汉人民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特意为他修建了这座行吟阁,行吟阁是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高22.5米,平面为一正方形。在行吟阁里有屈原的画像以及生平简介,还展示了他的一些著作。大家看行吟阁前的这尊塑像,通高达6.8米,塑像表现了屈原昂首视天、举步欲行,吟《天问》的神态,流露出诗人被放逐后悲愤郁结的心情,而行吟阁”这个名字则是出自《楚辞.渔父》中的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

从行吟阁往南我们可以看到沧浪亭,黑瓦飞檐,其名也是出自《渔父》里的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由于行吟阁过落羽桥是一块天然的三角洲,依地势建有一个扇形的长廊,而又临近湖岸,所以取名为濒湖画廊”。画廊后金桂夹道,可直达屈原纪念馆。

我们游览完以行吟阁为中心的行吟泽畔后,顺路往前,就是东湖的二十四景之一的水天一色”。这里主要是以长天楼为中心的景区,首先我们看到的就是碧潭观鱼,这是一组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而这里的小桥号称九曲十八弯。东湖以盛产淡水鱼而著称,其中又以武昌鱼最为名贵,别看这只是一条小小的鱼,它身上的典故还真不少,三国时,吴王孙皓想从建业迁都武昌,就是现在的鄂州,陆凯上书以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来加以劝阻,以后元朝的马祖常也有南游莫忘武昌鱼”的诗句,由此可见武昌鱼的名声可是在很久以前就已经传开了,解放后,毛主席经常到武汉来视察,大都住在东湖风景区内,他曾在当时的听涛酒家吃过武昌鱼,1956年他的《水调歌头.游泳》中也留下了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的名句。

我们再往前走,长天楼便跃入眼帘。这是一座保留着中国民族特色的宫殿式建筑,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多次在这里休息,接待国际友人。站在长天楼上,凭栏远眺,碧波万倾,您是否也会有秋水长天一色”的感叹呢?其实长天楼的名字正是这样得来的。

在长天楼右侧的这是鲁迅广场,鲁迅半身像在苍松翠柏的掩映下显得格外的庄严肃穆,令人油然而生一种敬意。不知大家注意到了没有,刚才我们游览过的行吟阁在听涛景区的南面,而这鲁迅广场则是在听涛风景区的北边。一个是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另一个是纪念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一南一北,遥相呼应,可谓是天作地合。

好了各位朋友,我们就走到这里,现在沿原路返回,也让我们再一次欣赏东湖如画的美景吧。

第16篇 中国最大城中湖湖北武汉东湖导游词

各位朋友,我们今天游览武汉市著名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国最大的城中湖——东湖风景区。东湖风景区位于武汉市东郊。1982年11月被国务院审定为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占地面积88.2平方公里,其中湖面约33平方公里,是杭州西湖的六倍。沿湖依次划分为听涛、白马、落雁、磨山、珞洪、吹笛六大景区。

东湖原由郭郑湖、水果湖、汤菱湖、小潭湖、团湖、喻家湖菱角湖等组成,它的成因较为普遍的说法是由于长江汛期洪水泛滥,泥沙在两岸发生不等量淤积作用所形成的河流壅塞湖。东湖原是由青山港和长江贯通的自然湖泊,水位受长江水位涨落的制约。自青山港建造武丰闸后,东湖由天然湖泊成为人工控制的湖泊。东湖属浅水湖,但在江汉湖群中又相对较深,东湖相应最大水深近6米,全湖平均深度为2.18米,东湖最大宽度为8.1公里,平均宽度为2.9公里,最大湖容为7250万立方米。东湖的南部,山岗起伏,层峦叠翠,有大小山峰34座,东西走向,断断续续,呈雁行排列成三行,一般高度在70~120米之间,最高峰喻家山,高度为149.5米,最长为磨山,长约2.5公里。 东湖的东、西、北三面为平原。平原上岗地起伏,湖泊星罗棋布、江河纵横。由于受湖区地质地貌条件影响,东湖沿着断谷侵入陆地,形成众多的湖汊,构成湖湾交错、湖岸曲折的特点。全湖岬湾交错,有大小岬湾120多个,岸线长111.5公里,形成时隐时现、时狭时阔、错落有致的水景,湖光山色,秀丽多姿,素有九十九湾”之称。

东湖风景区地形起伏,环境条件优越,适于多种植物生长发育。有植物318万株,其中树木38万株。东湖水面辽阔,港湾曲折,环境幽静,宜于鱼类和鸟类繁殖和栖息。常见的水鸟有雁、野鸭、沙鸥、樟鸡、白鹭。鸟类多为百灵、黄莺、蓝雀、白头翁、给雀、鸠、八哥、啄木鸟、喜鹊等三十多种。湖中鱼类有五十多种,有鳊鱼(武昌鱼)、鲤鱼、鳜鱼、青鱼、鲫鱼、红鲤等。 东湖自形成以来,就有人类活动的遗迹。

西周时期,史载:楚王熊渠封其次子熊红为鄂王。鄂王都城在今武昌。现在,东湖梅岭内有鄂王饮马池,相传为鄂王筑池饮马之所。东湖西北岸的凤麟嘴有楚王墓,传说为鄂王死后的墓葬。 春秋时期,东湖磨山东长嘴的清河桥与鼓架山,传说是楚庄王平息令尹(古代楚国官职名)斗越椒叛乱之地。据史载:楚庄王巡猎途中,令尹斗越椒在宫廷发起政变,追杀楚庄王到这里,两年隔清河桥对望。楚军神箭手养由基与斗越椒隔桥比箭,一箭射死斗越椒。庄王在山上击鼓督战,平息了叛乱,鼓架山由此得名。战国时期,楚国的爱国诗人和杰出的政治家屈原,在他遭放逐时,足迹曾涉及东湖。他在《九章·哀郢》中诵道:登大坟以远望兮,聊以舒吾忧心。”在《九章·涉江》中诵道:乘鄂渚而反顾兮,唉秋冬之绪风。”句中的大坟”即现在的龟山,渚”,水中小岛也,而龟山附近的鄂渚”,相传为东湖之中的小岛。

三国时期,东湖曾是刘备、孙权、曹操进行军事、政治活动的重要场所。东湖沿岸至今还有刘备的郊天台、曹操庙、关公卓刀泉、鲁肃的白马冢等古迹。唐代在东湖之滨的洪山修建了佛教寺庙弥陀寺。鄂国公尉迟敬德在洪山建有正心书院。诗仙李白曾在水果湖放鹰,留有放鹰台遗址。宋代在东湖之滨的洪山建有东岩阁,《东岩阁记》石刻,字迹至今依稀可辨。宋理宗越昀,将随州大洪山的幽济禅寺迁至弥陀寺,并赐寺名为崇宁万寿神寺”。元代在东湖之滨的洪山建有灵济塔,又称洪山宝塔”。民国期间,在东湖周围建有不少私家园林。1930年,民族资本家周苍柏在东湖创设海光农圃,建有游泳池,游泳码头,动物园等,是广大市民娱乐的场所。1949年9月24日,根据周苍柏先生意愿,将海光农圃作为民族资本接收,并更名为东湖公园。1950年12月2日正式命名为东湖风景区。

东湖风景区属湖泊型风景名胜区,以大面积自然水景为主题,兼有山丘、园林、建筑,融合浓郁的楚文化地方风情,是具有现代精神的国家重要风景名胜区。

东湖和那些源远流长的历史名湖相比,似乎没有受过更多的文人吟咏,没有留下什么帝王楼台,一切天然。如果将那些名湖”比作浓妆的贵妇,东湖就是一位清纯的少女。漫漫历史中的东湖,是水乡泽国中默默无闻的一分子,是未经雕琢的和氏璧”。当我们拂去历史的灰尘,揭开她的面纱,才发现她集天地之灵气,吸日月之精华,天然去雕饰,丽质天生成。经过武汉人民对她的精心打扮,终于在千湖之省”的荆楚大地脱颖而出,似一支独秀的出水芙蓉亭亭玉立。东湖的水,水碧如蓝;东湖的山,山青如黛。放眼望去,远山、近水、蓝天、碧波,还有水际线,林冠线,由深到浅、由浓到淡,构成了一幅层次丰富的画面。东湖四季景色各异。春天,春雨绵绵,薄雾漫漫,长堤卧波,吞烟吐浪。层层远山嫩于青玉,荡荡垂柳软似鹅黄,兰花樱花竞相争艳。夏天,粉荷垂露,盈盈欲滴,碧波万顷中,飞舟曳银击水,白帆千点逐浪。秋天,秋山苍凉,在水一方,疏枝残阳,渔歌唱晚。时闻群鸦丛林,偶见白鸥划清波。冬天,寒天苍苍,湖水茫茫,冬天如睡,薄雪似霜。洪山宝塔留余影,宝通禅寺萦晚钟。

总之东湖是无法用言语名状的,她总是有一种抒情般的韵律,令人留连忘返,回味无穷。东湖虽是以自然山水为风景主题,但人工园林也为其增色不少。东湖西北岸以庭园楼榭为主。这里地势平坦,丘岗点缀,沿湖池杉,成林成片,蔚为壮观。行吟阁、屈原纪念馆、濒湖画廊、可竹轩、听涛轩等庭院楼榭,隐现其间。东南岸以山林野趣及植物花卉专类园见长。磨山六峰林碧如障,封都山上枫红似火。八里磨山如水中半岛,十多个植物花卉专类园错落其间。梅园、樱花园是以植物为主的园林。朔风岁寒,万木萧索之际,红梅齐开,漫无际涯,暗香浮动。

东湖导游词(精选16篇)

东湖位于武汉市武昌区东部,是全国首批命名的44个名胜风景区之一,同时也是首批获国家4a级景区其一。它于1982年11月被国务院审定为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面积88.2平方公里…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东湖信息

  • 东湖导游词(精选16篇)
  • 东湖导游词(精选16篇)16人关注

    东湖位于武汉市武昌区东部,是全国首批命名的44个名胜风景区之一,同时也是首批获国家4a级景区其一。它于1982年11月被国务院审定为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面积88 ...[更多]

  • 东湖风景区导游词(精选4篇)
  • 东湖风景区导游词(精选4篇)4人关注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_____旅行社”的导游员_____,在这里我对大家光临武汉市表示热烈的欢迎,在接下去的时间里将由我为各位提供导游讲解服务,我一定会尽力安排好各位 ...[更多]

  • 东湖风导游词(精选4篇)
  • 东湖风导游词(精选4篇)4人关注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_____旅行社”的导游员_____,在这里我对大家光临武汉市表示热烈的欢迎,在接下去的时间里将由我为各位提供导游讲解服务,我一定会尽力安排好各位 ...[更多]

  • 东湖的导游词(精选2篇)
  • 东湖的导游词(精选2篇)2人关注

    东湖位于武汉市武昌区东部,是全国首批命名的44个名胜风景区之一,同时也是首批获国家4a级景区其一。它于1982年11月被国务院审定为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面积88 ...[更多]

相关专题

导游词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