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篇一 小学生习作评改有效性研究调查报告
一、调查意义
评改学生习作,对广大语文教师来说是一件繁重而复杂的工作,耗费了老师们大量的精力。但是很遗憾,大部分学生对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评充耳不闻,对习作中的批语 不屑一顾。何以如此?只要审视一下习作教学过程便可明白。传统习作教学的一般过程为教师命题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教师评改。很明显,教师评改是习作教学的终结环节,是对学生习作的终审判决。学生们普遍认为,既然自己的习作优劣已定,再听讲评再看批语还有何用?更何况马上又开始下一次习作训练了,根本无暇弥补这次习作的不足。于是,教师的评改意见无人顾及,学生在这次习作中所暴露出的问题在以后的习作中仍会再现。
看到学生们对自己尽心尽力、呕心沥血的评改视若无睹,有的教师在评改作文时便不再用心,批语套用模式,没有针对性,书写潦草难辨,课堂上的讲评轻描淡写,习作评改纯粹应付领导的检查。学生则认为作文写成后不必再去下功夫,评改作文是老师的事情与己无关,无形之中缺乏自主评改的意识,这很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而教师体无完肤的评改并没有起到实效性,学生当作耳边风,作文本发下来只看看分数,没有二次修改和二次习作的习惯,老师的劳动大多付诸东流水,事倍工连半都达不到,许多习作是千人一面,千篇一律。为了总结经验,汲取教训,发现问题,了解师生习作评改的方法,探索适合师生评改习作有效性的捷径,提高小学作文教学的效率,减轻老师的劳动负担。我对振兴聚宝小学中年级段的习作评改进行了调查。
二、调查目的
1、了解小学生高年级段习作自评互改的现状。
2、寻找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习作水平的对策,寻求一条适合师生评改习作有效性的捷径,促进我校学生作文水平的的全面提高。
三、调查形式、内容
对聚宝小学五年级一班38名同学进行调查,采用谈话、访问、目测等方法进行调查。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1、学生的作文水平差距很大
这种差距表现在学生与学生之间,年级与年级之间。一个班中,成绩高与低的差距较明显。2527分的一等作文仅仅6人,而24分以下的作文居多,有32人,占全班人数的84%,其间最高与最低相差约20分左右;班级之间,五二班一等的作文多,而五一班三等的作文占一大半;学生优秀的作文可以写五、六百字,书写干净整齐,选材新颖,语句通顺,有真情实感。而成绩差的学生作文则是二、三百字左右,书写凌乱,龙飞凤舞,难以辨认,根本没有中国汉字方正的特点,错别字、病句也多。
2、学生作文内容贫乏、空洞
从抽样的作文来看,学生作文最大的问题还是没内容好写。作文材料贫乏,不够典型,内容空洞,泛泛而谈,认真阅读学生的作文分析原因便一目了然。究其根底,关键是不具备独立选材的能力,眼皮底下的材料视而不见,不会发现、捕捉有价值的写作材料,更不要说对事物的敏感和认识的分析了。
3、学生没有修改习作的习惯
在学校存在一种现象,每次教师批改后的作文本发下去,有的学生只是修改了习作中的错别字;有的学生只顾分数,感觉自己能得七八十分就可以了;有的学生连看都不看,直接完成下一次的习作。据课后访问调查,90%以上的学生写完作文后从来没有修改的习惯。长此以往,学生的习作水平永远没有进步,学生也厌倦了习作。
4、学生写作后不会修改
三分文章七分改。由此可见,修改在文章中的重要性。我们要让学生养成修改的习惯。修改的形式多样,可自改、互改,也可集体改。而学生写完后就认为是老师的责任了,草草了事,态度不端正,有的是错别字特多,而自己却熟视无睹。
5、学生不会运用教师所教的习作评改方法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第三学段习作中指出: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教师教给了学生习作评改的方法,可是学生在评改习作时,只是注重错别字、词、标点符号的修改,忽略了习作构思、选材、详略、语句通顺与否等的修改,更有甚者根本不会修改作文。
6、老师评改习作的评语不能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老师以成人的思想认识和写作能力去评改学生习作,常常改得满纸通红,耗时耗力,收效甚微,而教师体无完肤的评改又往往很容易挫伤学生写作积极性。学生根本不接受教师的评改意见,把评改意见当作耳边风,教师的评语常常是:语句通顺,故事完整,中心明确,详略得当等老一套评改语言,根本不能激发学生习作兴趣,提高学生修改习作的积极性。
7、评改习作的方式多样,但多流于形式
虽然习作评改方式多样,有教师自行评改、面批面改、学生分组评、集体评、互评、自评、家长评等方式。可是在大部分学校,由于时间紧,教学任务重,学生学习任务多,教师经常使用的还是课后自行批改习作,采用其他评改习作的方式只是偶尔进行,很多情况下只是部分学生参与。而家长由于知识层面不同,加上工作、大量家务活,很难做到认真细致地评改孩子的作文。
五、改进作文评改的思考与建议
1、加强多方位引导,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作文的内驱力。《语文课程标准》一再强调:习作要把重点放在培养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养成良好的习惯上。因此,我认为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一定要做到以下几点:
(1)要加强读写结合
以阅读促写作,以写作促阅读,使阅读与写作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教材中的每课文都是精品,都是作者细心观察、认真思考、亲身感悟写出来的。教学时,我们除了让学生从字里行间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外,还要认真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即看看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又是怎样写具体的?如果文章能引起学生共鸣的,就不失时机地练一练,可仿写、续写、补写等。
(2)积极开展课外阅读,积累写作素材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50万字,这就要求教师平时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合理地引导学生好读书、多读书、读好书。并要求学生在读书时遇到好词、佳句多读读、多记记、多品品,并逐步把书面语言内化成自己的语言。必要时,老师跟学生一起赛跑,看谁读得多、记得多。这样习作时就能做到先积而后发,厚积而薄发。另外,教师还要成为学生阅读的促进者,可经常给学生找些精彩片段让学生赏析,提高鉴赏能力。还可定期开展读书交流会,让学生体验到读书的乐趣。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3)加强实践活动,丰富写作题材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涌,文章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创作理论强调:创作的源泉来自生活。这都是说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一些丰富而又充满童真、童趣的活动,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如春天野外踏青;夏天聆听鸟叫虫鸣;秋天漫步田园;冬天雪中即景。那种感觉别提有多惬意!也可根据需要有的放矢组织一些有益的实践活动,如做家务、种花、养小动物、办小报、贴叶子画、粘种子画等。并引导学生在活动中留心观察、体验,同时把感受写下来。这样不仅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能力,还做到了说真话我口说我想,表达真情实感 我笔写我心,变要我写为我要写。让学生天天坚持写日记,并每天在班上交流,及时点评,多鼓励,激发习作兴趣。
2、注重修改,使学生养成修改的习惯
三分文章七分改。由此可见,修改在文章中的重要性。我们要让学生养成修改的习惯。修改的形式多样,可自改、互改,也可分组改、集体改、家长改、老师改。好的文章是修改出来的。
(1)学生自改、互改
学生自改和互改的过程,实际上是习作中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语文课程标准》在的第三阶段目标中提出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那么,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自改和互改呢?
叶圣陶先生说: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学会了自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 学生自评自改习作很关键。对于学生自评自改,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自评自改的意义,教给他们评改习作的方法,使学生乐于、善于评改自己的习作。可以让学生通过诵读法、推敲法等方法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并做出评价,写上评语!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要求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因此,在学生自评自改的基础上,教师还要指导学生互评互改。让学生认真阅读、思考、研究别人的习作,找出优缺点。推己及人,汲取别人的精华,去其糟粕。这种平等地位的评改,学生没有心理压力,可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他们既是作者又是读者,评改中角色不断转换,相互启发,互相合作,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发展。
(2)家长评改习作要讲究方法
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的家长们,可以说对于孩子的一切都了如指掌。父母和孩子在情感上更容易沟通交流,如果方法得当,相信孩子很愿意把自己刚刚完成的习作读给爸爸妈妈听,这时,父母可以不失时机地对孩子的习作进行点评,真正成为孩子习作起步的领路人。凡是有家长指导的学生,习作水平进步很大,家长不在家或指导不了的,就可以读给哥哥、姐姐听,让他们帮助修改。
( 3)教师评改方式要灵活多变
首先,教师可以采用面批面改。面批面改是一种直观、互动、有个性、针对性强的作文指导方式,对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作文能力、修改能力都会有很好的效果。具体做法是:可在每次作文中或作文后,找几个学生进行面批面改,争取一个学期下来,每个学生都能获得至少一次面批面改的机会。对个别学生的作文还可以进行重点辅导,对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反复修改的优秀习作,还可以向有关报刊杂志投稿发表,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其次,教师可以在快速浏览全班学生习作的过程中,随机简单批阅部分作文,再挑选出部分有代表性的习作在全班讲评。再次,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己挑选一些他们认为有代表性的习作在全班讲评。最后,教师的评价语要克服俗套,多用鼓励表扬语言,以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激发学生写作热情。总之,教师评价方式的灵活多变,利于客观地、多角度地评价学生的习作,能使习作评改更扎实有效。
要注重习作评价方式的改革,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通过适当的评价诱发学生的习作动力,激起学生奋发向上的习作热情。要根据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切忌用一把尺子去量水平各异的学生。对每个层面的习作都应该作纵向比较,发现进步及时鼓励。此外要多渠道、多层次地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让孩子们品尝到了习作的乐趣,激发了强大的创作动力。
篇二 《习作8·古诗句的研究报告》教案设计
《习作8·关于古诗句的研究报告》教案设计
教学要求
⒈认真阅读古诗句,能了解其出处、作者、意思等。
⒉会用研究报告的形式写出来,语言要清晰,表达要准确。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写关于古诗句的研究报告。
难点:用查阅资料的方法,研究古诗句,深刻理解其含义。
课前准备
⒈提供《唐诗三百首》一本。
⒉抄写课文中的五句诗。
⒊研究结果汇报表一份。
教学过程
一、以诗导入,激发兴趣
⒈同学们喜欢读古诗吗?你最喜欢读谁的作品?
⒉开火车背古诗。
⒊老师这儿也有几句诗(出示),谁来读一读?
二、小组学习,研究古诗
这些诗句,有的比较深奥,要到四五年级才能学到。这堂课,教师让你们自己研究、学习,你们有信心吗?
⒈小组同学共同合作,找出你不太明白的诗句进行研究。
研究指导:诗的出处、作者、意思等,都可作为研究的内容。
研究方法:可查阅资料,提供《唐诗三百首》。
⒉小组同学相互探究,进行热烈的讨论。
⒊整理研究结果,填写研究结果汇报表。
(内容包括诗人的简介,诗作的背景,对诗的'理解或赋予诗句新的意义。)
三、集体交流,汇报结果
汇报:通过这次研究,我又知道了些什么?
讨论:各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参加班级讨论。
教师可补充介绍诗作的背景,从而更有利于理解诗句的含义。
四、例文指导,学习写作。
⒈指名读屈美生同学的《关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研究报告》。
⒉这份报告中讲到了些什么?(诗句的出处、全诗的内容、诗句的含义)
⒊你打算怎样写自己的研究报告?你还想研究些什么吗?
五、撰写研究报告
⒈把你的研究成果写成研究报告。
要求:语言要清晰,表达要准确。
⒉学生各自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⒊修改评议。
篇三 简单的研究报告习作
简单的研究报告习作
现在啊,人们的生活都慢慢地好了起来大部分的家庭都购置了小轿车。由于大街上的汽车普及,所以有许多人现在都不想在走路了。对此,我特地的在车流量高峰期行了一次调查,我并制作了一份非常简单又不简单的调查报告表。
时间:2015年5月5日七十至七十十五分。
地点:南阳路的识字红绿灯处
情况
一、会走斑马线的人数表:
人员类别:学生、中年人、老年人。
人数三十人
中年人:十五人
老年人:八人
学生:十七人
%:学生百分之五十六、中年人百分之十六、老年人百分之二八。
二、不走斑马线
人员类别:同上
人数十六人
学生:两人中年人巴人老年人我人
%:学生十二点五%中年人百分之五十老年人百分之三十七点五
从上表我们可以得知了,一般不走斑马线的`太多是中年人,或许他们认为,自己年轻力壮跑得快。不用走斑马线。可是,他们不知道,许多悲剧就是在这种念头的惜乎下发生的。再次提醒中年让我们与交通bei ju说一声永别!
“各就各位,预备……跑!”咦,这是什么声音?噢,原来第三十六届森林运动会开始了。
第二个比赛项目是有着“动物界耐力赛”之称的越野跑。参赛的有小老鼠、小刺猬、小白兔、小山羊、小鹰和其它很多的小动物们,动物群中有两个小不点小刺猬辛迪和小白兔汤姆淹没在这欢乐的海洋中,那场面相当壮观,参赛者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随着裁判大象托尼的一声令下,小动物们飞快的奔跑起来。他们穿过原野,跨过小溪,跳过荆棘丛,经过石子桥……动物们有的摔进了坑,弄得浑身是泥;有的挂在了荆棘藤条上,嗷嗷大叫;有的则更惨,被大树枝给弹了回去,坐在地上呜呜哭了起来。见到这个架势,很多小动物打起了退堂鼓。
比赛仍在进行,小老鼠不幸滑到悬崖边的一棵小树上一直不敢下来;小山羊见到路旁绿油油的青草,把比赛的事抛到了脑后;小鹰跑着跑着想试试飞翔的感觉,结果跌进了灌木丛……
最后,只有小刺猬辛迪和小白兔汤姆,相互搀扶,互相鼓励,他们坚持不懈,终于来到了比赛的终点。裁判托尼大声宣布:“这次比赛,辛迪和汤姆并列第一!”两个冠军被大象托尼用他那长鼻子举到了半空,他们开心的笑了……
篇四 习作8古诗研究报告
习作8古诗研究报告
轻松导航:
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精髓,请你读读下面的诗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你知道以上诗句各出自哪首诗,这些诗的作者是谁吗?他们是哪个朝代的人?这些诗句是什么意思?选择其中你不太明白的两句诗进行研究,把你的研究成果写出来。
精品展台:
谈谈“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高密市恒涛双语实验学校三年级六班 明亚菲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出自唐朝大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小作者用简洁的语言开门见山地道出了诗句的作者、出处及作者所处的朝代)全诗是“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首诗很出名。“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两句诗是王维在旅舍里写的。王维在渭城一家旅舍里为他的老朋友(在这儿添上“元二”两字,读的人就会明白王维送的朋友是谁了。你觉得呢?)送行,并且热情地招待朋友喝酒,王维劝朋友再喝一杯酒,因为这位朋友向西走出了阳关就再也不会遇到什么友人了(这几句话介绍了王维当时写这首诗的情景,同时写出了这两句诗的意思)。这两句诗表现了王维对他的.朋友的深厚情意。还说明了王维很好客,对朋友很热情。现在,人们常常用这句诗来表达友情。(介绍了这两句诗流传千古的原因)
小伙伴们的话:
我读了明亚菲的作文,我知道了她选择的这两句诗表明了王维对朋友的感情很深厚。
——岳晓萌
我读到作文的最后一句,知道了人们常常用这两句诗来表达友情,成为了千古传诵的名句。我也喜欢上了这两句诗。
——张竞文
我也选择了两句诗进行研究,读了亚菲的作文,我觉得我写的有点乱,我知道了该如何去修改我的作文了。
——荆小童
老师的话:
明亚菲写这篇作文时做到了两点,一是广泛查阅资料。她首先选定自己喜欢的诗句,然后查阅了与这两句诗有关的资料。二是叙述有条理。亚菲把查阅到的资料进行了归纳整理,从诗句的作者、出处、全诗的内容及后两句诗的意思几个方面进行了有条理地介绍,让人读后对诗句有了清楚的认识。结尾点明了此诗对后世的影响。明亚菲在研究这两句诗的过程中增长了不少知识。你也选择其中的两句诗进行研究吧,你一定会研究得很棒!
——郭纪梅
[习作8古诗研究报告]
篇五 三年级上册习作古诗句的研究报告语文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习作关于古诗句的研究报告语文教案
教学要求
⒈认真阅读古诗句,能了解其出处、作者、意思等。
⒉会用研究报告的形式写出来,语言要清晰,表达要准确。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写关于古诗句的研究报告。
难点:用查阅资料的方法,研究古诗句,深刻理解其含义。
课前准备
⒈提供《唐诗三百首》一本。
⒉抄写课文中的五句诗。
⒊研究结果汇报表一份。
教学过程
一、以诗导入,激发兴趣
⒈同学们喜欢读古诗吗?你最喜欢读谁的作品?
⒉开火车背古诗。
⒊老师这儿也有几句诗(出示),谁来读一读?
二、小组学习,研究古诗
这些诗句,有的比较深奥,要到四五年级才能学到。这堂课,教师让你们自己研究、学习,你们有信心吗?
⒈小组同学共同合作,找出你不太明白的.诗句进行研究。
研究指导:诗的出处、作者、意思等,都可作为研究的内容。
研究方法:可查阅资料,提供《唐诗三百首》。
⒉小组同学相互探究,进行热烈的讨论。
⒊整理研究结果,填写研究结果汇报表。
(内容包括诗人的简介,诗作的背景,对诗的理解或赋予诗句新的意义。)
三、集体交流,汇报结果
汇报:通过这次研究,我又知道了些什么?
讨论:各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参加班级讨论。
教师可补充介绍诗作的背景,从而更有利于理解诗句的含义。
四、例文指导,学习写作。
⒈指名读屈美生同学的《关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研究报告》。
⒉这份报告中讲到了些什么?(诗句的出处、全诗的内容、诗句的含义)
⒊你打算怎样写自己的研究报告?你还想研究些什么吗?
五、撰写研究报告
⒈把你的研究成果写成研究报告。
要求:语言要清晰,表达要准确。
⒉学生各自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⒊修改评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