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范文网
当前位置:报告大全 > 工作报告 > 研究报告

化学研究报告10篇

发布时间:2023-02-04 21:06:09 查看人数:47

化学研究报告

篇一 化学研究性学习报告

课题的提出

本课题所说的“研究性学习”涵盖了两种含义。即广义和狭义。从广义上理解,它泛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一种教育理念或策略。它可以渗透于学生学习的所有学科、所有活动中,主要是指研究性学习方式,同时也包括学科内的专题研究活动。从狭义上理解,它是一种专题研究活动,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研究性学习,以学生的自主学习、直接体验和研究探索为基本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个性养成教育为归宿的学习活动,它实现了知识、能力、态度的三位一体,极大地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深层内涵;它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研究;它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了台阶。

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和研究目标

1.内容:

挖掘化学学科中研究性学习的素材和信息;

化学课堂教学中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课堂模式;

化学学科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方法;

与化学教材相对应的各阶段研究性课题等。

2.研究目标:

学生目标:

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体目标如下:

(1)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

(2)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4)学会分享与合作

(5)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

(6)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教师目标:

问题是研究性学习的载体,研究性学习主要围绕着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或提出研究任务,即建立问题的初始状态。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寻找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材料,用新颖的方式和生动的语言创设出若干问题,让学生探讨发现并提出新的问题;让他们怀着强烈的求知欲去进行研究。

学科目标:

化学学科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又是实验性很强的学科,教师通过生活实践和社会调查、通过观察实验和奇趣事例、通过原有知识储备、通过对某一问题的不同看法来创设问题情境,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热情,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从而获得较为牢固的知识。

究的基本原则、方法和步骤

1.基本原则:

(1)全员性原则: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名学生都在学习中获得乐趣。

(2)综合性原则:由于研究性学习以问题为载体,每一个问题的研究和解决都会涉及到很多知识,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很自然地就在已学过的知识间建立一定联系,并应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系统学习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将学生的学习从学科的学习带向综合的学习,综合应用学科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以期有所收获。

(3)自主性原则:学生的学习内容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确定的研究课题,主动地提出问题,积极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4)探索性原则:学习的方式不是被动地记忆、理解知识,而是敏锐地发现、主动地提出问题,积极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探求结论的学习过程。

2.研究方法:实验法

3.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 由教科室组织举行系列讲座,学习理论,设计方案。使教师和学生明确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程序和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了解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程序。引导师生及学生家长提高认识,作好研究性学习的心理准备。

(2) 指导学生选择课题,明确如何发现问题,怎样归类分析问题以及选择课题的一些原则。

(3) 做一些课题研究的示范工作学科教师结合所教学科,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进行研究问题,通过提出问题——描述问题——提出假设——实验论证——解释结果——评价结果——问题解决的学科上展示,对学生进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指导。

(4) 培养课题研究的骨干。通过学习,有的学生已着手开展研究,我们在各班培养一些课题研究的骨干,以带动全体学生。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具体任务是:

(1) 指导学生定课题。从身边和生活中发现问题并研究课题。学校在课题选题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生选题比较有特色。一是围绕学校学生学习生活,如食品中防腐剂的含量及对人体的作用,购买小食品的消费情况的调查;二是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课题,如房屋装修的材料与污染情况调查、人体所需元素的调查,通过调查、查资料进行分析研究。该文章由www.ok3w.net()整理;

(2) 指导学生制订研究方案

教师对学生所选课题就研究的可行性分析、研究的目的、内容、方法指导、课题组成员的分工、具体实施的步骤等制定研究方案。(3) 以班为单位进行开题报告,选聘指导教师,高一年级共确立了82个化学课题,化学子课题组对课题进行归类和整理。

(4) 整合各方面力量,开展研究性学习。在确定课题后,我们整合各方面力量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集中活动和分散步活动相结合,重点从两个方面让学生实践、体验。一是搜集和分析信息资料。学生通过访谈上网、查阅书刊杂志、问卷等,综合整理信息进行判断,最后得出结论。二是调查研究。学生根据个人或小组集体设计的研究方案,按照确定的研究方法,选择合适的地方进行调查,获得调查结果,归纳出解决问题的重要思路和观点。

(5) 对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进行评估。对课题研究进行陈述并展示所取得的效果,推动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在班级展示学生的调查报告,评估内容。重视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和研究性学习的参与程序。

(6)课题组成员分工挖掘研究性学习素材,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将设计研究性情景,调动学生自主学习。

(7)开展研究性学习公开课,

四、研究成果

我组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其中上研究性公开课有:

付晓艳:《氯气》一课获辽宁省重点协作校青年教师创新教学大奖赛一等奖

张玉洁先后上了两节研究性公开课。课题分别是《卤族元素》和《环境保护》。

效果显著。

顾绣红:《家庭装饰与污染》一课,充分展示了学生的潜能。

陶萍和王恩成:《食品安全》别具一格。

候跃平:《环境保护》利用现代网络技术,使课堂生动活泼。

我组有关研究性学习论文有:

候跃平:《研究性学习教师》被评为辽宁省优秀论文一等奖。

王恩成:《机遇与挑战》获第十七届辽宁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项目

《角色转换》获辽宁省高中化学新教材研讨会一等奖

《新课程与自学能力》获东北地区走进新课程优秀论文一等奖

付晓艳:《浅谈化学教学中创新教育》获东北地区走进新课程优秀论文一等奖

王霞写出了《研究性学习初探》一文。

经过近一年的实验和探索,研究性学习得到了学生的广泛认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一个课题组的学生认为:我们深切地体会到科学研究对生产生活的重要性,而科学研究必须遵循科学的理论和掌握科学的方法,只有通过团结合作,才能有科学的决策,我们觉得学习不再是一件苦差事。学生非常赞同把研究性学习引入课堂,渗透在学科教学中。研究性学习培养了学生关心社会、关心他人的高尚情感,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研究性学习使学生的观察、交往、研究能力得到显著增强,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五、子课题研究小组

组长:刘美君

成员:张玉洁 王霞 袁美萍

执笔:刘美君

篇二 初中化学课题研究报告

初中化学课题研究报告

“初中化学合作学习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泾县中学、泾县稼祥中学课题组

执笔人:汪 润(课题组负责人)

一、课题的提出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西方对合作学习展开了广泛的探讨,试图将社会学、团体动力学的合作原理应用于中小学教学实践,从而为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条件。合作学习理论认为:群体合作分组结构应该成为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主要特征,只有这种结构才能在学生群体间产生相互作用的积极影响,从而改善教学工作的整体效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即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

我课题组拟通过合作学习的研究,让学生积极参与化学学习,使化学教学过程不只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相互交流、团结协作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使每一个学生的特长得到充分利用,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协调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主要研究阶段

合作学习是一种以社会性活动为中介的学习,合作学习必须构建良好的社会性活动。学生的合作学习活动有其特定的社会组织形式。这种社会组织形式的创立,其规则、关系和角色定位是合作学习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

合作学习通过思维的相互激发和共鸣而求发展,我们要研究通过小组活动,有效地利用思维的互动,从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合作学习的基本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提高学生的主体性、社会性素质。我们通过研究,用具体的可操作的学习形式,获得最佳的学习成果,探索初中化学教学中有效合理的合作学习模式。

本课题研究主要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第1阶段:(2006.9~2006.11)

确定课题组主要成员:

组长:汪润、董辉

组员:郭世东、付成焙、董晓莲、杨正旺、陈轶萍、施冬云、阚晓华

召开开题会,讨论制定课题实施方案,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合作学习理论,发放《初中化学合作学习调查表》,对调查情况分析、讨论,攥写调查报告。

第2阶段:(2006.12~2007.8)

全面开展合作学习活动,确定参与研究班级,分实验班和非实验对照班进行。通过对照、比较,以各种形式评价合作学习成果。

第3阶段:(2007.9~2008.6)

在各个班级开展合作学习活动,纵比效果。课题组成员撰写论文,汇报总结,课题负责人撰写结题报告。

三、课题研究方法及措施

本课题采取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以下五种:

1.文献法;2.问卷调查法;3.观察法;4.访谈法;5.行动研究法;6.对比法。

在近三年的课题研究实施中,课题组坚持“科学、求实、创新”的研究思想,认真开展课题研究活动。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开展调查研究,探求组织合作学习的方式方法。

为了有目的地了解学生合作学习的状况,我们设计了科学、合理的调查问卷,为研究如何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提供参考依据。我们共发出问卷412份,收回410份。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进行合作学习这种人人参与,人人主动的学习方式学生一定感兴趣,开展合作学习有一定的学生基础;在开展合作学习时,小组人数应在4-5人为宜;开展合作学习时,小组成员的组合相当重要,宜根据合作学习的原则,组内异质,组间同质,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我们在合作学习的小组建立上力求多元化,如兴趣小组,讨论小组。在确定成员时,考虑人员的性别、成绩、性格等因素。为保证小组合作学习井然有序,一般确定小组长、读题员、记录员、报告人、纪检员等角色,实现小组成员间的互相监督、互相提醒。学生活动时,教师通常主动参与,成为指导学生“合作学习”的“导演”。

(二)统一思想,强化合作学习研究意识,提高合作学习认识,提升研究能力。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教师对课题研究的认识程度直接关系到他们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应用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只有正确掌握合作学习理论,才能更好地开展研究。为了使合作学习理念真正深入到教师的心灵,成为教师教学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指导教师的教育实践。我课题组根据研究计划,注重加强动态管理,坚持集中学习和自由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我们充分认识到,个人的知识是有限的,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个人的认识可能是片面的,但集体的共识可能是正确的。在集中学习过程中,我们经常组织研究探讨,统一思想;同时注意将学习和探讨与学校的相关教学教研活动相联系,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开展学习研究。在这些活动中,老师们紧紧围绕合作学习研究,畅谈自己的学习心得和实践收获。在交流中,既有理论学习的收获,又有教学成功的感悟;既有教学困惑的倾诉,有教学失误的剖析。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印发了从相关杂志报刊及网站上收集的有关合作学习资料,通过理论学习,组内成员进一步拓宽了认知视野,提升了理论水平,明确了研究目标。

(三)加强课题管理,确保研究有序推进。

为了确保课题研究的正常运转和有序推进,我课题组定期召开碰头会,研究探讨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确定下一阶段的研究认为和目标。课题组经常听取有关专家的指导意见,不断调整课题的'方法和手段,完善课题研究资料的归类和整理。课题主管学校领导也高度重视本课题的研究,而且从经费上给予保障,同时对课题研究的进程时常予以关注,并积极协调课题的两个主管单位的各种关系,为课题研究保驾护航,大开绿灯。

(四)立足课堂阵地,扎实开展研究。

课堂作为磨练教师专业成长的舞台,理应是实施课题研究的主阵地。为了交流课题研究经验,展示课题实验成果,并以此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升,我们坚持“以课堂为课题研究基地”的理念,要求组内教师积极探索合作学习的新模式。课堂上,教师既关注学生习得知识结果,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知识的建构过程。同时我们还将合作学习的理念延伸至课外,如在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他们也很好地发挥了集体的智慧。我们在研究过程中,通过教师自评、学生及家长等多元评价手段来检测研究成效,结果是令人满意的。

例如, 董辉 老师的“质量守恒定律”一课,进入课题提出问题后,要求学生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分工—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记录—实验报告—讨论、交流,最后汇报实验结果。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再如, 郭世东 老师“石灰石的利用”一课,要求学生通过自带实验用品,以小组分工合作的方式,在课堂上完成一系列实验,探究碳酸钙的性质。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篇三 厨房中的化学研究报告

厨房中的化学研究报告

厨房化学,化学趣味小实验研究

重庆市涪陵实验学校高2013级14班 庞欣 胡兴荣 冉苒 张珀箐 文扬 付林春 赵美容

指导老师:石慧

一、 问题产生的背景

厨房就像一个化学实验室,每一样东西都是化学物质。在厨房中,发生得最多的便是化学反应。关注厨房里的化学,就是关心我们的身体健康,让我们能更好的去工作和学习。依照自己平时所学的化学知识和积累的生活常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一步了解许多我们不知道的知识。

二、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

实验研究法

观察研究法

三、研究过程

(一)准备阶段

11月5日——6日,将组员分为三个小组进行对三种小课题的研究。各小组上网查找资料,将资料进行整理。制定好可实施的实验方案,用纸笔记录下来,然后交给指导老师修改。

(二) 实施阶段

11月7日——8日,各小组分别准备自己的实验器材,做好实验准备,进行实验。

11月9日——11月12日,邀请指导老师参与,观摩实验过程。1、1小组通过将食醋与锅垢混合产生的.现象得知锅垢的成分。2、2小组通过将大理石与各种调料混合产生的现象得知大理石的成分。3、3小组通过查资料得知天然气的燃烧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认真做好试验,记下实验数据,多实验几次已达到结果精确的目的。整理数据,得出初步结论。指导老师进行点评。

11月13日——11月14日,组员应反思自己的实验,得出不足的地方,在老师的指导下或同学的帮助下改进实验方法,在进行本实验,从而得出更精确的结果。

11月15日——11月17日,小组讨论,结合实验数据,网上资料,老师的点评,得出精确的结论。整理资料,写成初步的实验报告。

11月18日,整理资料,撰写实验报告,准备结题。

四、研究结果

1、水垢成分主要是碳酸钙。

2、大理石成分主要是碳酸钙。

3、天然气的燃烧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氧气浓度越大,天然气燃烧越充分。

五、问题拓展

在这次的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小组的组员充分发挥了团队精神。我们在充实了自身的学业的同时,合作精神也得到了充分的实践。我认识到作为一个团队,只有同心协力才能成功。当然,化学的课题研究当然也丰富了我的化学知识,让我了解到了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这个课题将化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之中,让我更加扎实的学到了相关的化学知识。我认为只有将学习融入生活,才能学的有趣,学得牢固。

篇四 历史文化学院2023届研究生会述职报告

2023届研究生会自2023年9月选举产生以来,在学院党委的英明领导下,在辅导员陈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在学院研究生的热情参与下,主动适应新形势,寻找新方向,坚持'营造氛围、服务同学、提升自我'的工作宗旨,以'打造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提供全方位的生活服务维权,举办接地气的文艺体育活动,开拓多渠道的网络媒体资讯,进行常态化的对外交流沟通'为工作方向,在全面继承往届研究生会工作传统的基础上,全体研究生会成员精诚团结、锐意进取,取得了多项突破,在校研究生会组织的29个基层学院研究生会学年工作考核中位列第二名,获得'标兵研究生会'荣誉称号,全面提升了我院研究生会的影响力。

一、强化思想引领,助推人才培养

1.学思践悟十九大。2023年,是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之年。一年来,为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院研究生会组织开展了'不忘初心跟党走,学思践悟十九大'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活动。活动形式多样,内涵丰富,既有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交流会、《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书座谈会,也邀请了寇富安书记解读十九大报告、王玉德教授解读习近平总书记的文化观,还与其他学院联合举办了地铁志愿服务和张家湾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全面践行十九大精神。

2.导学建设创品牌。为认真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增进研究生师生情谊,在陈老师指导下,院研究生会基于文件要求,组织开展了导学关系建设月系列活动,进一步提高了我院研究生培养质量。'魅历好导师·研途伴我行'导师故事征文比赛、元旦师生茶话会等活动,营造了和谐健康的师生氛围;国奖经验交流会、优秀学子专访、毕业生经验交流会等活动,营造了奋发进取的人才成长环境。

二、加强制度建设,打造精英团队

1.整合学院资源,开创'大研会'模式。2023届院研究生会开创'大研会'模式,主席团主持日常工作,秘书处、宣传部、学研部、文艺部、体育部、生活部协力配合,同时紧密团结各年级党支部、团支部,并与本科团委学生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整合各方资源,共谋研会发展。

2.规范例会制度,提升成员素质。本届院研究生会坚持全体例会和专项工作会相结合的原则,全体例会由主席团成员轮流主持,各部门成员轮流上台发言,切实锻炼研究生会成员的总结能力和表达能力。新媒体技能培训、新媒体知识分享会、历院马院研究生干部经验交流会等相关培训学习活动的举办,提升了研会成员的综合素质。

三、营造学术氛围,巩固精品活动

一年来,学研部致力于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不断巩固精品活动。第五届华大研究生史学论坛走向国际,再创新高,共计收到来自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31稿件,入围7,得到了多家学术媒体的报道,已成为我院乃至全校的一张'学术名片'.第二届'明理思辨,论战华研'研究生辩论赛、第五届研究生教学技能大赛等大型活动的举办,为学院研究生提供了思辨和教学的舞台。传统活动'春秋读书会'现已举办至第103期,所属社团'研之友'学术交流协会在校社团联合会学年考核中首次位列4星级社团,并荣获校图书馆颁发的'十佳读书社团'荣誉称号。

在学院已有精品活动之外,学研部不断开拓创新,举办了'博观约取'跨校博士生沙龙,为武汉地区历史学专业的博士生提供了学术交流平台。来自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大学等三所高校的多位博士生、硕士生参与此次沙龙,围绕'史料的解读与表达'展开主题交流,周月峰老师、吴柱老师作为嘉宾出席指导。

四、丰富校园生活,提供趣味活动

1.趣味文娱显特色。一年来,文艺部致力于丰富我院研究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成功举办首届 '魅力杯'主持人大赛、'感恩有你'三行情书大赛等特色活动,让学子风采在趣味十足的活动中尽情绽放。同时协助校团委举办了第十一届'华研之星'文艺风采大赛和2023年'女生风采月'系列活动,协助校图书馆筹办了'桂子山问月'经典诵读大赛和'寻找桂子山最美之声'朗读大赛,在彰显校园文化品牌的同时,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2.体育竞技筑情谊。一年来,体育部承办了第一届研究生'师生情'乒乓球赛、第十一届'华研杯'排球赛、2023年'体育嘉年华'趣味活动、第三届'华羽杯'师生羽毛球赛等大型体育活动,举办了乒乓球赛、篮球赛、羽毛球赛等各项球类比赛,组织了华师-武大户外素质拓展、荧光夜跑、两人三足友谊赛等特色活动,以多样化方式,鼓励同学们'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传递了健康向上、顽强拼搏的正能量。

3.调研维权践服务。一年来,生活部开展了四次线上服务维权活动,举办了养生讲座、冬至包饺子、清明扫墓、捐书捐物活动,践行了'服务同学'的宗旨。同时协办了风采寝室、文明寝室评选活动,以宿舍文化的建设助力校园文化的发展。

五、完善宣传阵地,革新网信记录

宣传部作为院研究生会和研究生群体的喉舌,致力于传播各类资讯,提升我院各项工作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一年来,宣传部恪尽职守,撰写新闻稿120余篇,推送微信180余条,内容包括学术讲座、通知公告、活动新闻等,运营的'华师历院研究生会'微信公众号粉丝已接近1000人。首次实行新闻稿三审制,即通讯员本人审核一遍、宣传部部长审核一遍、主席团成员审核一遍,确保稿件的规范和准确。

六、反思工作不足,继续逐梦前行

2023届研究生会尽管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存在诸如研会成员获得感不强、研究生活动创新性不足、研究生会影响力不大等问题。这些问题,有赖于新一届研究生会去解决,去完善。希望新一届研究生会充分借鉴本届研究生会的工作不足,努力改进工作方式,增强履职能力,争取更加圆满完成的研工部、校团委、学院和指导老师部署的工作。期待新一届研究生会成员,在新的舞台上,上演不一样的精彩故事,带领历史文化学院研究生会走向新的辉煌!期待大家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辈子难忘的事!

七、致谢

过去的一年,研究生会工作的每一点进步,都离不开陈老师的悉心指导;研究生会取得的每一份成绩,都离不开各年级研究生干部和全体研究生同学的热情参与和倾力投入。

在此向陈老师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向为研究生会工作辛勤付出的各级研究生干部表示诚挚的问候!

篇五 化学研究性学习报告怎么写

本课题所说的“研究性学习”涵盖了两种含义。即广义和狭义。从广义上理解,它泛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一种教育理念或策略。它可以渗透于学生学习的所有学科、所有活动中,主要是指研究性学习方式,同时也包括学科内的专题研究活动。从狭义上理解,它是一种专题研究活动,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研究性学习,以学生的自主学习、直接体验和研究探索为基本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个性养成教育为归宿的学习活动,它实现了知识、能力、态度的三位一体,极大地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深层内涵;它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研究;它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了台阶。

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和研究目标

1.内容:

挖掘化学学科中研究性学习的素材和信息;

化学课堂教学中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课堂模式;

化学学科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方法;

与化学教材相对应的各阶段研究性课题等。

2.研究目标:

学生目标:

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体目标如下:

(1)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

(2)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4)学会分享与合作

(5)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

(6)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教师目标:

问题是研究性学习的载体,研究性学习主要围绕着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或提出研究任务,即建立问题的初始状态。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寻找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材料,用新颖的方式和生动的语言创设出若干问题,让学生探讨发现并提出新的问题;让他们怀着强烈的求知欲去进行研究。

学科目标:

化学学科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又是实验性很强的学科,教师通过生活实践和社会调查、通过观察实验和奇趣事例、通过原有知识储备、通过对某一问题的不同看法来创设问题情境,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热情,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从而获得较为牢固的知识。

究的基本原则、方法和步骤

1.基本原则:

(1)全员性原则: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名学生都在学习中获得乐趣。

(2)综合性原则:由于研究性学习以问题为载体,每一个问题的研究和解决都会涉及到很多知识,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很自然地就在已学过的知识间建立一定联系,并应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系统学习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将学生的学习从学科的学习带向综合的学习,综合应用学科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以期有所收获。

(3)自主性原则:学生的学习内容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确定的研究课题,主动地提出问题,积极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4)探索性原则:学习的方式不是被动地记忆、理解知识,而是敏锐地发现、主动地提出问题,积极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探求结论的学习过程。

2.研究方法:实验法

3.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 由教科室组织举行系列讲座,学习理论,设计方案。使教师和学生明确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程序和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了解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程序。引导师生及学生家长提高认识,作好研究性学习的心理准备。

(2) 指导学生选择课题,明确如何发现问题,怎样归类分析问题以及选择课题的一些原则。

(3) 做一些课题研究的示范工作学科教师结合所教学科,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进行研究问题,通过提出问题——描述问题——提出假设——实验论证——解释结果——评价结果——问题解决的学科上展示,对学生进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指导。

(4) 培养课题研究的骨干。通过学习,有的学生已着手开展研究,我们在各班培养一些课题研究的骨干,以带动全体学生。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具体任务是:

(1) 指导学生定课题。从身边和生活中发现问题并研究课题。学校在课题选题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生选题比较有特色。一是围绕学校学生学习生活,如食品中防腐剂的含量及对人体的作用,购买小食品的消费情况的调查;二是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课题,如房屋装修的材料与污染情况调查、人体所需元素的调查,通过调查、查资料进行分析研究。

(2) 指导学生制订研究方案

教师对学生所选课题就研究的可行性分析、研究的目的、内容、方法指导、课题组成员的分工、具体实施的步骤等制定研究方案。(3) 以班为单位进行开题报告,选聘指导教师,高一年级共确立了82个化学课题,化学子课题组对课题进行归类和整理。

(4) 整合各方面力量,开展研究性学习。在确定课题后,我们整合各方面力量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集中活动和分散步活动相结合,重点从两个方面让学生实践、体验。一是搜集和分析信息资料。学生通过访谈上网、查阅书刊杂志、问卷等,综合整理信息进行判断,最后得出结论。二是调查研究。学生根据个人或小组集体设计的研究方案,按照确定的研究方法,选择合适的地方进行调查,获得调查结果,归纳出解决问题的重要思路和观点。

(5) 对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进行评估。对课题研究进行陈述并展示所取得的效果,推动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在班级展示学生的调查报告,评估内容。重视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和研究性学习的参与程序。

(6)课题组成员分工挖掘研究性学习素材,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将设计研究性情景,调动学生自主学习。

(7)开展研究性学习公开课,

四、研究成果

我组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其中上研究性公开课有:

付晓艳:《氯气》一课获辽宁省重点协作校青年教师创新教学大奖赛一等奖

张玉洁先后上了两节研究性公开课。课题分别是《卤族元素》和《环境保护》。

效果显著。

顾绣红:《家庭装饰与污染》一课,充分展示了学生的潜能。

陶萍和王恩成:《食品安全》别具一格。

候跃平:《环境保护》利用现代网络技术,使课堂生动活泼。

我组有关研究性学习论文有:

候跃平:《研究性学习教师》被评为辽宁省优秀论文一等奖。

王恩成:《机遇与挑战》获第xx届辽宁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项目

《角色转换》获辽宁省高中化学新教材研讨会一等奖

《新课程与自学能力》获东北地区走进新课程优秀论文一等奖

付晓艳:《浅谈化学教学中创新教育》获东北地区走进新课程优秀论文一等奖

王霞写出了《研究性学习初探》一文。

经过近一年的实验和探索,研究性学习得到了学生的广泛认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一个课题组的学生认为:我们深切地体会到科学研究对生产生活的重要性,而科学研究必须遵循科学的理论和掌握科学的方法,只有通过团结合作,才能有科学的决策,我们觉得学习不再是一件苦差事。学生非常赞同把研究性学习引入课堂,渗透在学科教学中。研究性学习培养了学生关心社会、关心他人的高尚情感,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研究性学习使学生的观察、交往、研究能力得到显著增强,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五、子课题研究小组

组长:刘美君

成员:张玉洁 王霞 袁美萍

执笔:刘美君

篇六 初中化学研究性学习报告

初中化学研究性学习报告

一、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作用

1、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兴趣是较为特殊的一种意识倾向,可以始于趣味性实验,是主观上产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原因,而且良好的学习兴趣是思维的不竭动力,是求知欲望得以调动的源泉。作为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自然学科,化学教学中的实验教学在探究性学习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是激发及加强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催化剂。我们都知道,实验现象往往是千变万化的,是将学生化学学习兴趣唤起的有效途径,因而对于刚刚接触化学的初中学生,教师可以采取实验现象的千变万化来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加以激发。

2、有助于学生化学概念的形成

所谓化学概念也就是运用简练的语言对知识进行高度概括,主要涉及到化学反应规律、化学原理和化学定义等等。要想使学生的思维中有化学概念形成,感知是首要因素,而化学实验则是借助于学生的嗅觉、听觉以及视觉来形成感性方面的认识,通过在感官上的直接作用所进行的真实实验,能够帮助学生逐步的形成思维,并且加深对化学概念诸如化学反应物质特性等的理解。

3、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最有效的载体就是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实验课程中,做“分组实验”亦或是“演示实验”,教师可以对一些问题进行设计,循循善诱,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适当点拨,以及逐渐的培养深入、全面且具体认识物质及其内在规律、变化本质,这样能够使学生的思维由表面上升到本质层面,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二、初中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的主要策略

1、探究性实验教学策略

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要想得以有效实施,那么教师所设定的实验教学程序就应当是获得科学结果的一个过程,所体验的化学实验科学必须是客观且真实的,并且落实的学科素质是有效扎实的。在设计化学实验教学情境上,教师应当为学生创设出互动、和谐、民主和宽松的一个实验氛围,在实验过程中要保证学生能够自主的、充分的自我调配、自我支配实验活动,而且还可以借助于互相间的争论、交流、讨论以及意见综合等,养成知识获取的探究能力,养成合作学习、探究位置的良好态度,进而将所学知识意义的整体性建构最终完成。

2、演示性实验教学策略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过程当中,开展演示性实验性教学的主要要求是要有较高的可见度以及成功率,在教师对实验进行演示的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培养实验方法、分析实验过程和讲解实验原理。具体来讲,演示性实验教学策略主要涉及到的内容有:补充与加强演示实验;将演示实验的可观察性提高,改进及改善实验装置;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下放”实验;突破难点与重点,“提升”实验;转变演示性实验的主体,锻炼学生的胆量和勇气,帮助学生树立自信等。3。验证性实验教学策略初中化学教学中验证性实验教学要想得以有效实施,需要学生切身的参与到化学实验当中,简单的来说也就是合理的搭配类型不同的学生,合理科学的创建实验小组,在化学实验中促使每一位学生均有事可做,并且限度的将自身的特长发挥出来,进而在技能、知识、能力、价值观与情感态度等多个方面均能有程度不同的收获。具体而言,教学策略涉及到的内容有:实验目的的明确、实验原理的理解、实验现象的分析、实验结论的得出,同时还要注重实验中所出现的异常现象;要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实验过程中,也就是让学生体验实验、动手操作实验、设计实验、分析实验结果;在实验中要重视实验过程和学生操作,正确引导学生探寻结论,体验过程,感受实验;要大力的鼓励学生对实验结果及其过程的个性化理解、独特视角;要延伸化学实验至课外,而且还要加强实验习题的实验性等。

三、加强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途径

1、开展趣味十足的实验活动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的开展趣味性实验,以此来调动学生参与热情和学习积极性。可以以学生所掌握的科学知识、生活常识为趣味性实验的素材,运用所学知识作为趣味性实验的背景,因为这样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更为贴近,而且方法比较新颖独特,能够得到学生们的喜爱和欢迎。比如,在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实验学习以后,在课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做“鸡蛋跳舞”的趣味性实验,也就是在食醋中放入鸡蛋,鸡蛋会不断的上下浮动,验证了碳酸盐是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此类寓教于乐的实验活动,不仅能够将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和兴趣激发出来,而且还培养了创新能力。

2、引导学生设计实验

比如在对实验室制取氢气和氧气的实验学习以后,可以让学生对实验室制取气体所需的装置与方法进行分组讨论且归纳总结,并且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有效方法进行设计,具体包括所需要的有哪些仪器、哪些药品,如何装配,如何验满、收集等等。经过深入的探索和认真思考后,最终有实验室制取氢气及二氧化碳共识的形成,但是仅仅可以通过向上排气法进行收集。另外,在初中化学教材当中,氢气的制取装置存在着一系列的缺陷,其中尤为突出的就是无法随时停止反应过程,而且回收锌粒与酸液非常不便等,而为了对这些不足予以弥补,将多种装置设计出来,可以将试管更改成侧支试管,用铜丝所编制的“篓子”将锌粒装起来,并且使用另外的一个铜丝将其挂在试管口,这样就可以实现实验反应的随时停止,该过程能够提供给学生了自我创造、自我思考的一个好机会。总而言之,实验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是至关重要的,不仅在训练学生对科学方法的学习、科学态度的培养上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且在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提高上有着很大的帮助,所以,教师应当对化学实验教学提起高度重视,并且开辟出开展实验教学的有效途径,从而进一步提高实验教学效率及质量。

篇七 初中化学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精选

初中化学研究性学习报告

一、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作用

1.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兴趣是较为特殊的一种意识倾向,可以始于趣味性实验,是主观上产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原因,而且良好的学习兴趣是思维的不竭动力,是求知欲望得以调动的源泉.作为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自然学科,化学教学中的实验教学在探究性学习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是激发及加强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催化剂.我们都知道,实验现象往往是千变万化的,是将学生化学学习兴趣唤起的有效途径,因而对于刚刚接触化学的初中学生,教师可以采取实验现象的千变万化来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加以激发.

2.有助于学生化学概念的形成

所谓化学概念也就是运用简练的语言对知识进行高度概括,主要涉及到化学反应规律、化学原理和化学定义等等.要想使学生的思维中有化学概念形成,感知是首要因素,而化学实验则是借助于学生的嗅觉、听觉以及视觉来形成感性方面的认识,通过在感官上的直接作用所进行的真实实验,能够帮助学生逐步的形成思维,并且加深对化学概念诸如化学反应物质特性等的理解.

3.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最有效的载体就是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实验课程中,做“分组实验”亦或是“演示实验”,教师可以对一些问题进行设计,循循善诱,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适当点拨,以及逐渐的培养深入、全面且具体认识物质及其内在规律、变化本质,这样能够使学生的思维由表面上升到本质层面,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二、初中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的主要策略

1.探究性实验教学策略

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要想得以有效实施,那么教师所设定的实验教学程序就应当是获得科学结果的一个过程,所体验的化学实验科学必须是客观且真实的,并且落实的学科素质是有效扎实的.在设计化学实验教学情境上,教师应当为学生创设出互动、和谐、民主和宽松的一个实验氛围,在实验过程中要保证学生能够自主的、充分的自我调配、自我支配实验活动,而且还可以借助于互相间的争论、交流、讨论以及意见综合等,养成知识获取的探究能力,养成合作学习、探究位置的良好态度,进而将所学知识意义的整体性建构最终完成.

2.演示性实验教学策略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过程当中,开展演示性实验性教学的主要要求是要有较高的可见度以及成功率,在教师对实验进行演示的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培养实验方法、分析实验过程和讲解实验原理.具体来讲,演示性实验教学策略主要涉及到的内容有:补充与加强演示实验;将演示实验的可观察性提高,改进及改善实验装置;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下放”实验;突破难点与重点,“提升”实验;转变演示性实验的主体,锻炼学生的胆量和勇气,帮助学生树立自信等.3.验证性实验教学策略初中化学教学中验证性实验教学要想得以有效实施,需要学生切身的参与到化学实验当中,简单的来说也就是合理的搭配类型不同的学生,合理科学的创建实验小组,在化学实验中促使每一位学生均有事可做,并且最大限度的将自身的特长发挥出来,进而在技能、知识、能力、价值观与情感态度等多个方面均能有程度不同的收获.具体而言,教学策略涉及到的内容有:实验目的的明确、实验原理的理解、实验现象的分析、实验结论的得出,同时还要注重实验中所出现的异常现象;要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实验过程中,也就是让学生体验实验、动手操作实验、设计实验、分析实验结果;在实验中要重视实验过程和学生操作,正确引导学生探寻结论,体验过程,感受实验;要大力的鼓励学生对实验结果及其过程的个性化理解、独特视角;要延伸化学实验至课外,而且还要加强实验习题的实验性等.

三、加强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途径

1.开展趣味十足的实验活动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的开展趣味性实验,以此来调动学生参与热情和学习积极性.可以以学生所掌握的科学知识、生活常识为趣味性实验的素材,运用所学知识作为趣味性实验的背景,因为这样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更为贴近,而且方法比较新颖独特,能够得到学生们的喜爱和欢迎.比如,在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实验学习以后,在课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做“鸡蛋跳舞”的趣味性实验,也就是在食醋中放入鸡蛋,鸡蛋会不断的上下浮动,验证了碳酸盐是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此类寓教于乐的实验活动,不仅能够将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和兴趣激发出来,而且还培养了创新能力.

2.引导学生设计实验

比如在对实验室制取氢气和氧气的实验学习以后,可以让学生对实验室制取气体所需的装置与方法进行分组讨论且归纳总结,并且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有效方法进行设计,具体包括所需要的有哪些仪器、哪些药品,如何装配,如何验满、收集等等.经过深入的探索和认真思考后,最终有实验室制取氢气及二氧化碳共识的形成,但是仅仅可以通过向上排气法进行收集.另外,在初中化学教材当中,氢气的制取装置存在着一系列的缺陷,其中尤为突出的就是无法随时停止反应过程,而且回收锌粒与酸液非常不便等,而为了对这些不足予以弥补,将多种装置设计出来,可以将试管更改成侧支试管,用铜丝所编制的“篓子”将锌粒装起来,并且使用另外的一个铜丝将其挂在试管口,这样就可以实现实验反应的随时停止,该过程能够提供给学生了自我创造、自我思考的一个好机会.总而言之,实验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是至关重要的,不仅在训练学生对科学方法的学习、科学态度的培养上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且在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提高上有着很大的帮助,所以,教师应当对化学实验教学提起高度重视,并且开辟出开展实验教学的有效途径,从而进一步提高实验教学效率及质量.

初中化学研究性学习报告

一、教师要从思想上重视实验化学教学中的价值

众所周知,思想是指导行动的前提,是落实新课程基本理念的关键。因此,教师要想充分发挥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价值,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是非常重要的。

二、确保实验的有效开展

在传统的化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忽视实验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大部分教师都认为在短短的45分钟内做实验就是浪费时间。其实,这种想法是完全的错误,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的好奇心较强,求知欲旺,将形象、直观的实验引入到课堂中,一方面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能够帮助学生突破教材中的重难点,以确保化学课堂的高效进行。例如,在教学《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时,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授课的时候,我借助石灰石、稀盐酸、稀硫酸、碳酸钠、试管、铁架台、导管、集气瓶、烧杯、试管架、镊子、钥匙、纸槽等药品及仪器及用品,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二氧化碳的制取实验,并引导学生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为什么不选择稀硫酸与石灰石进行实验?(2)为什么不选择碳酸钠与稀盐酸或者是稀硫酸进行实验?(3)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等等,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解决问题,从而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同时,也能促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

三、营造和谐课堂环境

有教育学家说过:只有良好的环境才能让课堂效果达到最佳状态。简单地说,就是教师要想真正发挥实验在化学课堂的价值,营造和谐的课堂环境、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等都是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总之,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充分发挥实验的价值,要让学生在自主动手实验,自己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究能力以及创新能力都能得到相应程度的提高,从而大大提高化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初中化学研究性学习报告

一、利用探究性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探究性实验要求学生自行设计,自主实验探究,学生对实验现象怀有幻想、期待、新奇、刺激,对实验结论可事先进行猜测和推断,实验后进行理性的分析、对比、讨论和推理,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在学习“燃烧”、“自燃”、“着火点”等概念时,我先给学生演示“扇风点火”的实验,用扇子轻轻地对着薄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扇风,大家目睹白磷着火了,感到惊奇,顿时哗然:“怎么不用火柴点,仅用扇子扇就能使白磷燃烧而红磷没有燃烧呢?”引导学生带着疑问去阅读课文,从中找到“谜底”悟出道理,使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获得了感性认识。如讲到“酸碱指示剂”时,用滤纸(先用酚酞试液浸泡晾干)和针(用氢氧化钠溶液湿润)为道具,用针穿透滤纸产生“一针见血”的效果。把成语与化学现象联系起来,生动有趣。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呢?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教师讲解酸碱指示剂显色原理后,学生“跳一跳就摘到了‘苹果’”感觉“味道美极了”。生动、鲜明的趣味实验和演示实验能把学生带入神奇有趣的科学世界中,学生从奇妙的实验中获得丰富多彩的化学知识,从兴趣盎然的观察中发现有趣的问题,活跃学生的思想。对于初次接触化学的初中学生而言,就会感到化学的浓厚趣味性和神秘感,于是一个个“为什么”油然而生。凡有实验,学生的兴趣就会特别高,精神振奋、思维活跃,课堂印象特别深刻。实验就像一块巨大的磁石深深诱惑着学生,通过有趣的实验现象,再加上老师的启发、诱导、点拨,使他们认真观察、分析,促进了他们智力因素的发展。

二、利用探究性实验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不同方面的探究性实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各不相同,这就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和不同层面去思考分析问题,搜集相关资料,提出假设和做出推理,设计实验方案,实验验证。通过这些过程使学生体验到了搜集资料、设计实验方案、运用科学方法的重要性。例如在实验“对蜡烛燃烧产物的探究”中,我给学生提出了这些问题:(1)观察蜡烛的颜色与状态分别是什么?(2)能闻出什么味道?(3)切一小片蜡烛放入水中,下沉还是上浮?(4)点燃蜡烛观察火焰的亮暗之分。(5)在火焰上方置一干燥的冷烧杯(或其它可行性用具),观察到烧杯壁上有什么现象,手感如何?(6)把烧杯倒转过来,迅速倒入澄清石灰水有什么现象发生?(7)用嘴吹灭蜡烛,会发现什么?用火柴点燃,还能看到什么现象?(8)杯底有发黑现象是怎么回事?(9)烧杯罩住蜡烛一会儿,会自动熄灭又是为什么?这些问题暂且把它叫做“拐杖”,因为学生不能真正如科学家那样完全靠自己的知识与经验提出大胆的假设,然后用实验来证明,因此老师要给学生“拐杖”,围绕问题学习探究,给学生以抓手。然后将学生四人一组,先让学生小组讨论,提出可能的实验方法,要求学生对每一种方法都设计实验方案。然后,回家利用家中的材料进行实验。这个实验成本低,实验步骤简单,现象明显。经过独立设计实验,学生不但学到了不少初中教材上没有的知识,而且设计出了许多老师也想不到的方案。如有的学生用白瓷碗观察有碳黑生成,有的学生用碎玻璃片或干燥的玻璃杯观察水的生成,有的学生在筷子上涂上石灰水等。在实验中,有的学生还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他们说每次吹灭蜡烛的时候,总有一股白烟,这是怎么回事?于是,就又产生了新的探究。在探究性实验过程中,当遇到用课本知识难以解决的问题时,相当一部分学生会主动超前自主学习获取知识,增强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三、利用探究性实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实验教学若离开了实验过程,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绚丽的实验过程,更能体现化学的魅力,凸显学生的个性,提升学生的素养。所以妥善规划实验过程的教学,使实验跟科学探究融合起来,不仅能让学生获得知识,学到技能,而且还可使他们受到科学方法、科学思维的训练,发展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科学素养,从而使他们形成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敢于质疑、大胆探索的科学精神。总之,为了更好地在化学探索性实验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每位教师都应该转变旧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新的学习方式,要不断完善教学设计,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及时记录自己在教学中的新发现、新见解、新问题,然后进行分析、反思、自我完善,使自己的教学艺术不断地得到发展和提高。

初中化学研究性学习报告

一、现状调查

笔者于近期作了一次调查(问卷和座谈)。罗列了初中化学课本课外实验共计八个,对农村初中四个辅导区九所初中646名初三学生作了问卷调查。其中一个实验也没有完成的占28.2%,完成1-2个实验的占42.2%,完成3-4个实验的占21.3%,完成5个以上但未全部完成的占8.1%,全部完成的占0%。【调查结论】:1.近30%的同学一个课外实验也没有完成。2.全部完成实验的人数为零。3.仅有70%的同学完成了一小部分的实验。4.另外,统计分析,学校间也存在着不平衡。5.通过座谈,还了解到部分教师用课件来代替实验,学生很少能完成一份较为完整的实验报告。【反思】:调查结果让人震惊。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而化学实验对于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现状却让人如此堪忧。震惊之余沉思,为什么?

二、原因分析

1.教师层面:(1)重视程度不够。部分老师认为:只要把课内实验完成好了就够了,甚至少部分教师对演示实验、学生探究实验(如电解水实验),都是以讲代做,以课件来代替,何况课外实验呢?(2)自身素养不高、研究不够。部分教师不能提供有效的指导,比如在定量称量、制作玻璃弯管的基本功竞赛操作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当实验现象与书本不吻合时,敷衍了事。少部分教师甚至都不清楚有哪些课外实验,怎能指导?(3)部分教师认为,有些实验太简单,学生自己能看懂,没有必要花时间去做。例如石墨导电性、生成炭黑的实验等。(4)部分教师只布置不检查、不交流、不反馈,从而使课外实验的落实成为一句空话。2.学生层面:(1)认识不到位。学生学业负担较重,认为课外实验可做可不做,因而视而不见。(2)动手能力不强。对于课外实验,相当一部分同学还是有兴趣的,但对有些实验的设计、组装不知从何下手,茫然者众多。例如,自制简易净水器、推测鸡蛋壳的可能成分等实验。(3)惧怕发生安全问题,有畏难情绪。例如酸或碱能改变花的颜色的实验。(4)有些实验往往不成功,失去了兴趣和耐心。例如自制白糖晶体、自制的叶脉书签等实验。(5)表述不规范,难以完成一份像样的探究(或实验)报告。例如有关保鲜膜的实验。3.其他方面:(1)少数实验也确实存在着一些条件上的制约(仪器、药品)。例如自制汽水等实验。(2)缺少一定的氛围。缺少家庭、学校的支持。

三、解决策略

1.教师要进一步学习课程标准,明确课程基本理念、设计思路及实施建议意见。摒弃应试观念,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2.教师要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多看报刊杂志上有关实验改进的文章介绍,苦练基本功。3.强化学以致用的理念,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比如通过水的净化、自制汽水、有关保鲜膜的实验,让学生明白化学存在于生活中,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我们完全可以利用所学化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4.要提供给学生有效的指导。从实验的设计、仪器的选择、装置的连接、问题分析等方面给予指导。可建立兴趣小组,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相互合作,取长补短,克服学生畏难情绪。设立班级仪器角,充分利用好身边的瓶瓶罐罐。如输液用的塑料瓶、吸管、玻璃片、废电池中的碳棒等。收集好身边的药品。如醋、苏打、酒精、生石灰、化学肥料、漂白粉等。5.创造机会,搭建展示平台。可以通过实验结果汇报、仪器装置展示、化学实验竞赛、专题趣味实验讲座、化学园地评比等活动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6.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让他们有时间去动手、去探索。定期开放实验室,把实验室作为主阵地,增加实验型作业,并及时量化、评价。帮助学生找出实验失败的原因,注重分析。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形成资源共享等。7.培养学生严谨科学的态度。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正确描述实验现象和规范表达的能力。能较为完整地完成一份实验探究报告。8.适当拓宽课外实验的范围。教师要注重收集、设计更多的课外实验供学生选择、动手操作和研究。如烧不坏的手帕、魔棒点灯、水下蜡烛燃烧、白纸显字等。9.帮助学生克服安全问题上的焦虑与担忧。如注意酸碱的使用,爆炸性的实验要适当换成容器口大一点的纸质容器等。化学课外实验不仅仅是一个实验、一点课外知识,它培养的是学生的品质,是科学的素养,这一点我们都必须要有足够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初中化学研究性学习报告

一、认真研读课程标准

明确实验特别重要伽利略说得好:“科学的真理不应该在古人的蒙着灰尘的书上去找,而应该在实验中和以实验为基础的理论中去找.”.但是.“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讲实验不如背实验”.一时间,这句话成了化学理教学中的“经验之谈”,也成了部分化学教师放弃实验教学的“理论依据”.殊不知讲十遍不如看一遍,看十遍不如做一遍,只讲不做是“教育目标”的丧失,或者至少是对20xx版《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化学课程标准》规定的育人目标的不明确,这样做与新课程理念倡导的初中化学教学不仅要关注教学结果而且要关注教学过程特别是化学实验过程背道而驰,可见我们在平时的化学教学中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明确实验特别重要,让学生的参与愿望得到空前的满足,学习的积极性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同时又鼓励学生开展课外实验、家庭实验.

二、弄清实验原理方法

掌握实验目的要领新课程理念指:“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新课程标准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指导,指导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弄清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因为指导学生明确实验目的,是让他们做好学生实验的第一步.如果实验目的不明确就不能根据教材要求很好地理解它,则会在实验时面对眼前的仪器束手无策,实验操作规范缺乏很容易造成仪器损坏、药品中毒、失火爆炸、废物污染等问题.学生只有明确了实验目的才能使自己成为实验的主人.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是指导学生完成实验的根本依据,若不能很好地掌握实验的原理和方法,做实验时就没有了可遵循的原则,当然也多半会在实验中“事倍功半”.

三、精心设计化学实验

细心选取实验器材例如,我为了使学生用化学知识理解和解释身边的现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增加一些贴近生活和社会实际的实验.初三化学教材中,没有“CO2溶于水”的实验.教学中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举例说明CO2溶于水的现象,许多学生举出汽水中溶有大量的CO2的事实,我还将一瓶汽水打开,学生通过透明的瓶体可以发现有大量的气体(CO2)逸出.但怎样演示“CO2溶于水”的实验呢?我用一次性注射器来进行该实验,先抽取一定量的水,然后再从集气瓶中抽取一定量的CO2,通过活塞的运动来直观地进行CO2溶于水的实验,当压强增大时,CO2溶在水里的溶解量增加;当压强减小时,CO2溶在水里的溶解量减少.学生也可以自己动手做这样的实验.可见化学实验的设计和选材关系到化学实验课的效率是高低,如何在不长的一节实验课上尽可能收获更多的细节,实验前的精心设计化学实验细心选取实验器材是不可或缺的一步.

四、启迪学生思维碰撞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我国著名无机化学家戴安邦说过,实验室是培养全面化学人才的最好场所.新课程标准下初中化学实验能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科学的发现过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们化学教师要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创设实验,创造一个相对开放的环境,对其探究内容不过统得过死,否则可能会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例如,“用5%的过氧化氢溶液加热分解放出氧气”实验中,可用带火星的小木条检验,会观察到小木条复燃的现象.然而我们的实验却不能观察到这样的现象,看不到火星变旺,而发现会熄灭.是什么原因呢?它是由过氧化氢溶液浓度引起的,还是由于分解产物中有大量水蒸气造成的呢?让学生分组去探究.一组可试验10%、15%、20%等多种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一组可加长导管,待生成的水蒸气冷却后,再用带火星的小木条去测试.结果发现原因均存在.于是引导学生去改进这一方案.方案一:使用20%的过氧化氢溶液,加热温度不要太高,尽量减少水分蒸发,有大量气泡冒出时,把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即可;方案二:生成的气体通过盛有生石灰(或碱石灰)的干燥管,再用带火星的小木条去检验.这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启迪学生思维碰撞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新课程标准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虽然是一个十分艰巨的工程,我坚信只要我们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学习研究课程标准、重视化学实验教学,明确实验目的要点、弄清实验原理方法,精心设计化学实验、细心选取实验器材,启迪学生思维碰撞、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一定能够搞好新课程标准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提高初中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和化学素养.

篇八 化学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是一种新的应用写作文体。下面我们来看看化学课题研究开题报告,欢迎阅读借鉴。

“高中生化学学业多元化评价”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内涵概要

所谓“多元评价”是指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所建立的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化学的学习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化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化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强调学生个体过去与现在的比较,通过评价使学生真正体验到自己的进步。

所谓“高效教学”,就是要最大程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和作用,在单位时间内,即在课堂40分钟内高效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育教学的三维目标整合,以求得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我们认为,我们平时所说的“轻负担、高质量、向课堂教学要效益”,就是“高效教学”这种课堂教学理念的折射和反映。但是,“高效教学”不应该仅仅是指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增进,而且还应该包括“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要求。其显性标志应该是:课堂教学既要有课程内容选择上的广度和深度,还要有课程实施安排上的密度和适度,更要有课程组织落实上的力度和效度。也就是说,“高效教学”的课堂要做到信息量大、思维含量高,情感培育要真正触及人格与灵魂。

二、课题研究预期并已基本解决的问题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基本解决了以下主要问题:

1、通过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化学学习的自信心;

2、通过实践,使课堂变得活跃,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学习效果明显。

3、研究解决相应学科高效课堂的评价体系,用客观、准确、科学的评估手段促进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

4、通过该课题的研究,使自己在研究中学会研究,更新了教育观念,用先进的理念指导化学教学,做到学用结合,学用同步,注重实效,结合学校自身优势,不断进行改革尝试,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加快教学方式和学生评价方式的转变。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课堂教学评价是一项不断地发现价值、判断价值和提升课堂教学价值的活动;是完整的教学过程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方面有重要作用,同时对推动教师专业发展也有很大意义。课堂教学评价具有多种功能,比如导向、激励、预测、鉴定、诊断、改进、考核、管理功能等。通过本课题研究我们一方面了解了我校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在课堂教学高效化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原因。研究解决化学学科高效课堂的评价体系,用客观、准确、科学的评估手段促进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

根据当前课程改革的背景和我校未来几年教育事业的发展规划,通过对我校课堂教学高效化发展的研究,结合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去粗取粮、取长补短,可以更好地促进全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从而实现高效率、高质量的教育和教学。

四、课题研究的政策或理论依据

1、新课程的评价理念

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也明确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化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化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化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化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2、建构主义的教育思想

该理论认为,学生知识的获得不是通过教师简单的讲授获得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学习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该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设计原则强调设计轻松有意义的教学效果评价方法。该理论要求老师在教学中应具备建构性教学理念,通过教建构促进学生学建构,通过建构性教引导学生建构性学,在建构性教与学的偶联中,谋求教学效果的高效益。

3、多元智能理论

该理论认为人的发展中有七种智能必须受到关注,而且同等重要,即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化学逻辑智能、语言智能、空间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等,每个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可能只有一种智能达到辉煌境界,而事实上几乎具有任何程度文化背景的人都需要运用多种智能的组合来解决实际生活、学习中的问题。因此,认为每一个人都是具有多种能力组合的个体,而不是只拥有单一的、用纸与笔可以测出的解答问题能力的个体,显得十分重要。

(3)有效教学理论。该理论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有效教学理论的核心是教学的效益。

①“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

②“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

③“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

④“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有效教学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作出决策。

五、课题研究过程

(一)研究步骤:

1、前期工作(20xx年6月—20xx年9月)

选定研究课题,搜集大量相关的文献资料,通过学习和调查研究,摸清了教情与学情,撰写了课题研究方案。

2、具体实施阶段:(20xx年10月—20xx年6月)

分析原因,制定对策,并付诸实践,总结经验,。同时,开展课题研讨课及教学反思的交流活动,并撰写可以研究相关论文。

3、成果总结阶段(20xx年6月-20xx年3月)

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过程性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提炼、总结,撰写研究报告。

篇九 2023化学研究性学习报告格式

本课题所说的“研究性学习”涵盖了两种含义。即广义和狭义。从广义上理解,它泛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一种教育理念或策略。它可以渗透于学生学习的所有学科、所有活动中,主要是指研究性学习方式,同时也包括学科内的专题研究活动。从狭义上理解,它是一种专题研究活动,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研究性学习,以学生的自主学习、直接体验和研究探索为基本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个性养成教育为归宿的学习活动,它实现了知识、能力、态度的三位一体,极大地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深层内涵;它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研究;它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了台阶。

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和研究目标

1.内容:

挖掘化学学科中研究性学习的素材和信息;

化学课堂教学中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课堂模式;

化学学科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方法;

与化学教材相对应的各阶段研究性课题等。

2.研究目标:

学生目标:

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体目标如下:

(1)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

(2)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4)学会分享与合作

(5)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

(6)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教师目标:

问题是研究性学习的载体,研究性学习主要围绕着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或提出研究任务,即建立问题的初始状态。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寻找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材料,用新颖的方式和生动的语言创设出若干问题,让学生探讨发现并提出新的问题;让他们怀着强烈的求知欲去进行研究。

学科目标:

化学学科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又是实验性很强的学科,教师通过生活实践和社会调查、通过观察实验和奇趣事例、通过原有知识储备、通过对某一问题的不同看法来创设问题情境,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热情,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从而获得较为牢固的知识。

究的基本原则、方法和步骤

1.基本原则:

(1)全员性原则: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名学生都在学习中获得乐趣。

(2)综合性原则:由于研究性学习以问题为载体,每一个问题的研究和解决都会涉及到很多知识,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很自然地就在已学过的知识间建立一定联系,并应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系统学习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将学生的学习从学科的学习带向综合的学习,综合应用学科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以期有所收获。

(3)自主性原则:学生的学习内容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确定的研究课题,主动地提出问题,积极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4)探索性原则:学习的方式不是被动地记忆、理解知识,而是敏锐地发现、主动地提出问题,积极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探求结论的学习过程。

2.研究方法:实验法

3.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 由教科室组织举行系列讲座,学习理论,设计方案。使教师和学生明确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程序和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了解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程序。引导师生及学生家长提高认识,作好研究性学习的心理准备。

(2) 指导学生选择课题,明确如何发现问题,怎样归类分析问题以及选择课题的一些原则。

(3) 做一些课题研究的示范工作学科教师结合所教学科,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进行研究问题,通过提出问题——描述问题——提出假设——实验论证——解释结果——评价结果——问题解决的学科上展示,对学生进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指导。

(4) 培养课题研究的骨干。通过学习,有的学生已着手开展研究,我们在各班培养一些课题研究的骨干,以带动全体学生。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具体任务是:

(1) 指导学生定课题。从身边和生活中发现问题并研究课题。学校在课题选题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生选题比较有特色。一是围绕学校学生学习生活,如食品中防腐剂的含量及对人体的作用,购买小食品的消费情况的调查;二是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课题,如房屋装修的材料与污染情况调查、人体所需元素的调查,通过调查、查资料进行分析研究。

(2) 指导学生制订研究方案

教师对学生所选课题就研究的可行性分析、研究的目的、内容、方法指导、课题组成员的分工、具体实施的步骤等制定研究方案。(3) 以班为单位进行开题报告,选聘指导教师,高一年级共确立了82个化学课题,化学子课题组对课题进行归类和整理。

(4) 整合各方面力量,开展研究性学习。在确定课题后,我们整合各方面力量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集中活动和分散步活动相结合,重点从两个方面让学生实践、体验。一是搜集和分析信息资料。学生通过访谈上网、查阅书刊杂志、问卷等,综合整理信息进行判断,最后得出结论。二是调查研究。学生根据个人或小组集体设计的研究方案,按照确定的研究方法,选择合适的地方进行调查,获得调查结果,归纳出解决问题的重要思路和观点。

(5) 对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进行评估。对课题研究进行陈述并展示所取得的效果,推动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在班级展示学生的调查报告,评估内容。重视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和研究性学习的参与程序。

(6)课题组成员分工挖掘研究性学习素材,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将设计研究性情景,调动学生自主学习。

(7)开展研究性学习公开课,

四、研究成果

我组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其中上研究性公开课有:

付晓艳:《氯气》一课获辽宁省重点协作校青年教师创新教学大奖赛一等奖

张玉洁先后上了两节研究性公开课。课题分别是《卤族元素》和《环境保护》。

效果显著。

顾绣红:《家庭装饰与污染》一课,充分展示了学生的潜能。

陶萍和王恩成:《食品安全》别具一格。

候跃平:《环境保护》利用现代网络技术,使课堂生动活泼。

我组有关研究性学习论文有:

候跃平:《研究性学习教师》被评为辽宁省优秀论文一等奖。

王恩成:《机遇与挑战》获第十七届辽宁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项目

《角色转换》获辽宁省高中化学新教材研讨会一等奖

《新课程与自学能力》获东北地区走进新课程优秀论文一等奖

付晓艳:《浅谈化学教学中创新教育》获东北地区走进新课程优秀论文一等奖

王霞写出了《研究性学习初探》一文。

经过近一年的实验和探索,研究性学习得到了学生的广泛认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一个课题组的学生认为:我们深切地体会到科学研究对生产生活的重要性,而科学研究必须遵循科学的理论和掌握科学的方法,只有通过团结合作,才能有科学的决策,我们觉得学习不再是一件苦差事。学生非常赞同把研究性学习引入课堂,渗透在学科教学中。研究性学习培养了学生关心社会、关心他人的高尚情感,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研究性学习使学生的观察、交往、研究能力得到显著增强,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五、子课题研究小组

组长:刘美君

成员:张玉洁 王霞 袁美萍

执笔:刘美君

篇十 化学研究性学习报告格式

本课题所说的“研究性学习”涵盖了两种含义。即广义和狭义。从广义上理解,它泛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一种教育理念或策略。它可以渗透于学生学习的所有学科、所有活动中,主要是指研究性学习方式,同时也包括学科内的专题研究活动。从狭义上理解,它是一种专题研究活动,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研究性学习,以学生的自主学习、直接体验和研究探索为基本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个性养成教育为归宿的学习活动,它实现了知识、能力、态度的三位一体,极大地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深层内涵;它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研究;它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了台阶。

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和研究目标

1.内容:

挖掘化学学科中研究性学习的素材和信息;

化学课堂教学中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课堂模式;

化学学科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方法;

与化学教材相对应的各阶段研究性课题等。

2.研究目标:

学生目标:

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体目标如下:

(1)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

(2)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4)学会分享与合作

(5)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

(6)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教师目标:

问题是研究性学习的载体,研究性学习主要围绕着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或提出研究任务,即建立问题的初始状态。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寻找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材料,用新颖的方式和生动的语言创设出若干问题,让学生探讨发现并提出新的问题;让他们怀着强烈的求知欲去进行研究。

学科目标:

化学学科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又是实验性很强的学科,教师通过生活实践和社会调查、通过观察实验和奇趣事例、通过原有知识储备、通过对某一问题的不同看法来创设问题情境,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热情,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从而获得较为牢固的知识。

究的基本原则、方法和步骤

1.基本原则:

(1)全员性原则: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名学生都在学习中获得乐趣。

(2)综合性原则:由于研究性学习以问题为载体,每一个问题的研究和解决都会涉及到很多知识,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很自然地就在已学过的知识间建立一定联系,并应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系统学习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将学生的学习从学科的学习带向综合的学习,综合应用学科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以期有所收获。

(3)自主性原则:学生的学习内容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确定的研究课题,主动地提出问题,积极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4)探索性原则:学习的方式不是被动地记忆、理解知识,而是敏锐地发现、主动地提出问题,积极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探求结论的学习过程。

2.研究方法:实验法

3.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 由教科室组织举行系列讲座,学习理论,设计方案。使教师和学生明确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程序和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了解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程序。引导师生及学生家长提高认识,作好研究性学习的心理准备。

(2) 指导学生选择课题,明确如何发现问题,怎样归类分析问题以及选择课题的一些原则。

(3) 做一些课题研究的示范工作学科教师结合所教学科,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进行研究问题,通过提出问题——描述问题——提出假设——实验论证——解释结果——评价结果——问题解决的学科上展示,对学生进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指导。

(4) 培养课题研究的骨干。通过学习,有的学生已着手开展研究,我们在各班培养一些课题研究的骨干,以带动全体学生。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具体任务是:

(1) 指导学生定课题。从身边和生活中发现问题并研究课题。学校在课题选题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生选题比较有特色。一是围绕学校学生学习生活,如食品中防腐剂的含量及对人体的作用,购买小食品的消费情况的调查;二是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课题,如房屋装修的材料与污染情况调查、人体所需元素的调查,通过调查、查资料进行分析研究。

(2) 指导学生制订研究方案

教师对学生所选课题就研究的可行性分析、研究的目的、内容、方法指导、课题组成员的分工、具体实施的步骤等制定研究方案。(3) 以班为单位进行开题报告,选聘指导教师,高一年级共确立了82个化学课题,化学子课题组对课题进行归类和整理。

(4) 整合各方面力量,开展研究性学习。在确定课题后,我们整合各方面力量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集中活动和分散步活动相结合,重点从两个方面让学生实践、体验。一是搜集和分析信息资料。学生通过访谈上网、查阅书刊杂志、问卷等,综合整理信息进行判断,最后得出结论。二是调查研究。学生根据个人或小组集体设计的研究方案,按照确定的研究方法,选择合适的地方进行调查,获得调查结果,归纳出解决问题的重要思路和观点。

(5) 对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进行评估。对课题研究进行陈述并展示所取得的效果,推动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在班级展示学生的调查报告,评估内容。重视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和研究性学习的参与程序。

(6)课题组成员分工挖掘研究性学习素材,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将设计研究性情景,调动学生自主学习。

(7)开展研究性学习公开课,

四、研究成果

我组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其中上研究性公开课有:

付晓艳:《氯气》一课获辽宁省重点协作校青年教师创新教学大奖赛一等奖

张玉洁先后上了两节研究性公开课。课题分别是《卤族元素》和《环境保护》。

效果显著。

顾绣红:《家庭装饰与污染》一课,充分展示了学生的潜能。

陶萍和王恩成:《食品安全》别具一格。

候跃平:《环境保护》利用现代网络技术,使课堂生动活泼。

我组有关研究性学习论文有:

候跃平:《研究性学习教师》被评为辽宁省优秀论文一等奖。

王恩成:《机遇与挑战》获第十七届辽宁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项目

《角色转换》获辽宁省高中化学新教材研讨会一等奖

《新课程与自学能力》获东北地区走进新课程优秀论文一等奖

付晓艳:《浅谈化学教学中创新教育》获东北地区走进新课程优秀论文一等奖

王霞写出了《研究性学习初探》一文。

经过近一年的实验和探索,研究性学习得到了学生的广泛认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一个课题组的学生认为:我们深切地体会到科学研究对生产生活的重要性,而科学研究必须遵循科学的理论和掌握科学的方法,只有通过团结合作,才能有科学的决策,我们觉得学习不再是一件苦差事。学生非常赞同把研究性学习引入课堂,渗透在学科教学中。研究性学习培养了学生关心社会、关心他人的高尚情感,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研究性学习使学生的观察、交往、研究能力得到显著增强,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五、子课题研究小组

组长:刘美君

成员:张玉洁 王霞 袁美萍

执笔:刘美君

化学研究报告10篇

本课题所说的“研究性学习”涵盖了两种含义。即广义和狭义。从广义上理解,它泛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一种教育理念或策略。它可以渗透于学生学习的所有学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化学信息

  • 化学研究性学习报告(8篇范文)
  • 化学研究性学习报告(8篇范文)74人关注

    课题的提出本课题所说的“研究性学习”涵盖了两种含义。即广义和狭义。从广义上理解,它泛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一种教育理念或策略。它可以渗透于 ...[更多]

  • 化学研究报告10篇
  • 化学研究报告10篇47人关注

    本课题所说的“研究性学习”涵盖了两种含义。即广义和狭义。从广义上理解,它泛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一种教育理念或策略。它可以渗透于学生学习的 ...[更多]

  • 化学研究性报告6篇
  • 化学研究性报告6篇39人关注

    初中化学研究性学习报告一、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作用1、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兴趣是较为特殊的一种意识倾向,可以始于趣味性实验,是主观上产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原 ...[更多]

研究报告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