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
第1篇2023社区老人调查报告 第2篇关于社区空巢老人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第3篇敬老院实习报告:关注社区老人 第4篇老人社区义诊活动总结报告 第5篇敬老院实习报告范文:关注社区老人 第6篇社区空巢老人生活状况与心理调查报告
篇一 2023社区老人调查报告
关爱老人,从社区做起。本文将介绍2023社区老人调查报告。
2023社区老人调查报告(1)
摘要:我国已经进入了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时期。养老问题,尤其是空巢老人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20xx年的全国两会,就有一批提案涉及这方面的问题。空巢老人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是三个方面的问题:生活保障、日常照料服务、精神慰藉问题。针对这三个方面的问题,不同的地区呈现不同的现实情况。本文以武汉市为例,对武汉市社区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与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并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据全国老龄办数据统计,我国现在已有老龄人口1.69亿,占总人口数的12%。专家预计,到2030年我国老龄人口将近3亿,而空巢老人家庭比例或将达到90%,这意味着届时将有超过两亿的空巢老人。而就整个武汉市而言,据其老龄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截止2023年5月,武汉市有老年人130余万人,空巢老人约占30%,约39万人。并且随着独身子女的父母步入老年,可以预见,武汉市老年人家庭的 空巢化 也将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近年来,以汉口百步亭社区为代表,武汉的一些社区正在大力倡导空巢老人关爱服务,开展了针对空巢问题的 结对子 等志愿服务活动,引起了社会的积极反响和政府的关注,但是目前关于武汉市空巢老人的研究却鲜见报道。因此,对武汉市空巢老人目前的生活状况和心理健康方面问题的调查与研究,对今后关爱空巢老人这一方面,具有可参考的现实意义。
调查方法及过程
调查目的
调查地点及调查对象
我们走访了武昌的珞桂、方桂圆、广八路、仪表厂、四眼井等社区及其周边的大街小巷;汉口的荣东、荣西、荣华、玉带、集贤等社区及其周边的大街小巷;汉阳的自立、青石桥等社区及其周边的大街小巷,共获得有效问卷284份。其中a卷58份,b卷142份,c卷84份。在a部分针对空巢老人的调查中,男性占46.6%,女性占51.7%,其中60-70岁的占39.7%,70-80岁的占44.8%,80-90岁的占22.4%,其整体文化程度较低,高中及以上的只占12.1%。信息缺失1.7%;在b部分针对18岁以上不同群体的调查中,男性占54.2%,女性占45.1%,初中及以下的占49.3%,高中的占26.8%,大学及以上的占23.2%,信息缺失0.7%,而在年龄分布上,18-25岁的占22.5%,25-35岁的占18.3%,35-45岁的占14.1%,45-60岁的占36.6%,60岁以上的非空巢老人占8.5%。
调查方式
调查限制
首先,由于客观条件限制,我们此次调查虽然遍及了武汉三镇,但都是局部调查,主要以武昌的洪山区、江夏区,汉口的硚口区,汉阳的汉阳区腰路堤为调查范围,因此调查出来的结果只具有代表性意义的参考,并不能详尽地代表整个武汉市的情况;其次,为了避免空巢老人对我们的突然来访存在着心理上的惊恐和不信任,我们小组成员决定采取户外调查的形式,在社区及其周围寻找调查对象,这种调查方式的局限是难于调查到那些高龄行动不便的或卧病在床的空巢老人,只能通过在调查其他空巢老人的过程中间接获得他们的信息。最后,受老人们年龄和知识的局限,调查问卷绝大部分需要我们调查组成员根据其回答内容代填,且受其吐字的清晰度和本地武汉方言的影响,每一份问卷和一份心理测量表的题目问下来所需时间过长,平均需要一个小时左右。因此在单独调查空巢老人群体这一部分,我们只能根据不同的空巢类型,有针对性地调查了武汉三镇的58位空巢老人,其样本容量不够充足,调查出来的结果也只能是代表性意义的参考。
数据分析与调查个案
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
在生活来源和医疗保障方面
由表1得知,因为武汉市的空巢老人大都年轻时候在某企业上班,退休之后享有退休金,其生活来源63.2%来自退休金(只有剩下的极少部分是来自子女负担和自己的积蓄),大致在1000-1200左右,但退休老干部或者公务员的退休金一般都较高,在2023-3000左右。且部分较贫困的空巢老人享有国家的200-400元不等的低保。而在医疗费用问题的解决上,有56.1%是来自医保,但每个月的医保费用只有90块钱;29.8%是单位或者街道社区部分报销;极少部分是由子女负担的。空巢老人们普遍觉得医疗费用高,生不起大病。具体数据如下图所示。
从整个情况上来看,武汉市的养老措施实行得较好,基本上满足了老人们的生活需要。另外,我们还了解到:武昌、汉口和汉阳区的空巢老人们的生活水平差别较大,武昌汉口的空巢老人大多退休金较高,生活水平较高,而汉阳区的空巢老人大都退休金较低,且医保也较低,生活大都只处于温饱水平。
2023社区老人调查报告(2)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快,空巢老人的处境逐渐受到关注,如何让老人们度过一个生活有保障,精神上快乐充实的晚年,已经是摆在所有人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2023年,中国空巢老人将超过两亿
空巢老人是指没有子女照顾、单居或夫妻双居的老人,分为三种情况:一是无儿无女无老伴的孤寡老人,另一种是有子女但与其分开单住的老人,还有一种就是儿女远在外地,不得已寂守空巢的老人。
我国目前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时期,已有老龄人口1.69亿,占总人口数的12%,据全国老龄办统计数据显示,有近一半的老人属于城乡空巢家庭或类空巢家庭。据北京老龄办目前公布的统计数据,北京老年人口达到250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15.2%,而空巢老人则会超过100万,占老年人口总数的40%。目前,我国老龄人口正以每年3.28%的速度增长,约为总人口增长率的5倍,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迅速扩大。专家预计,到2030年我国老龄人口将近3亿,而空巢老人家庭比例或将达到90%,这意味着届时将有超过两亿的空巢老人。
空巢老人养老难:独生子女70后没时间80后没钱
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进入老年,家庭结构小型化、空巢老人养老难日益显现,人们对养老机构的需求在增大。 住上 和 住不起 的现状并存。而传统的家庭养老面临社会现实的挑战。三十多岁、四十岁刚出的 70后 ,已经渐渐成为社会各行业的中坚力量。工作压力大、日常应酬多,是这一群体的真实写照。对他们来说,照顾老人变成一件十分奢侈的事情。对于刚刚步入社会开始打拼的 80后 ,面对高高在上的房价和竞争激烈的工作,他们中的大多数要不沦为 房奴 ,要不只能 啃老 。对于并不遥远的父母养老问题, 囊中羞涩 的他们感到十分困惑,甚至有人发出了 十年后,我的父母谁来养 的感慨。
无人照料,生活不易
据全国老龄办统计,我国生活部分自理或者完全不能自理的老年人约占老年人总数的1/3,其中不乏众多空巢老人。福建省老年学学会课题组进行了一次城乡空巢老人调研,通过抽样调查得出,近20%空巢老人感觉生活无人照 料是面临的最大困难。对他们来说,吃饭、洗澡、做简单家务已成为生活的最大困境。如果说,日常生活的不便自己尚且能够艰难克服,那么在遭遇突发状况甚至发生意外时,空巢老人常无招架之力,难免产生发生空巢老人孤独离世的悲剧。
经济收入普遍较低,农村空巢老人状况尤甚
疾病困扰,就医困难
北京、厦门、延吉等多个地区关于 空巢老人 身体状况的调查显示,90%以上的老人都患有各种各样的疾病,其中超过一半的老人至少患有一种慢性疾病。据福建省城乡空巢老人调查报告显示:54.64%的老人表示,因为无人 照料,所以最怕的就是生病。空巢老人面对病痛常面临三大 无助 困境:急病突发无人知晓、慢性疾病无人照料、医疗费用过高无法承担。疾病问题在农村空巢老人身上表现尤为明显。以湖北省农村空巢老人为对象的一项调查显示,认为就医方便的仅占40.7%;面对疾病,有55.6%的受访老人选择 简单治疗 ,16.2%的老人会选择 间歇性治疗 ,仅21.8%的老人采用 正规治疗 ,另有6.4%会 放弃治疗 。上海市老龄办对居家养老服务项目进行调研时发现,超过90%的空巢老人选择需要提供医疗保健服务,包括常规体检、定时上门护理、应急救助等等。
精神寂寞,郁郁寡欢
身体机能衰退、个人价值丧失,没有子女陪伴,都让空巢老人倍感失落,对生活失去希望。据北京、上海、武汉、厦门等多个地方对城乡空巢老人的精神状况调查显示:心情暗淡、沮丧、孤寂,食欲减低,睡眠失调,脾气暴躁或愁眉不展,不好与人相处,得过且过等等都是空巢老人常见的心理体验与情绪状态,一些空巢老人甚至想到了自杀。上海老龄办、宁波老龄办入户调查显示,90%以上的空巢老人都希望与人交流、老有所乐、老有所用。南京鼓楼区对空巢老人的活动需求调查显示:希望子女多打打电话、常回家看看成为众多空巢老人的首要情感寄托;多组织老年公益活动、创办老年活动室则成为空巢老人排遣孤寂生活的主要心理诉求。
篇二 关于社区空巢老人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前言:空巢老人这个家庭问题的广泛社会化就会发展成为社会问题,再者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社区孤寡老人和空巢老人的数量快速增长,那么由此而产生的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空巢老人形成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物质财富的积聚彻底改变了我国社会面貌和居民的生活水平,使人民的生活质量有了一个质的飞跃。但面对社会中各种竞争的压力和科技的飞速发展,在职的青年人不得不把自己的精力集中于工作和积极的不断充电,这使得他们没有太多的时间去经营自己的家庭,这就造成了一些家庭问题的产生。
空巢老人现状:
社区空巢老人外出务工的子女由于忙于生计,有的一年难得回家一次,甚至几年没回过一次家,有的一个月甚至几个月不与老人通一次电话,让老人陷入孤寂之中。水坪镇油坊梁村1组的郭承全夫妇就是如此,两个儿子常年在外打工,并将小孩也带到打工处上学,几年时间不回家探视老人,老人反而天天为儿孙的生活状况担忧着急。
有些老人的子女并未外出,住得也不太远,但由于代沟等问题,共同语言少,也就自然而然相互疏远。老人们只能围着自己的空巢打转转,生活在封闭的狭小空间里,情感得不到倾诉和释放,整天郁郁寡欢。
除了天伦之乐的缺失,社区空巢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和日常社交也十分贫乏,社区居家养老的空巢老人主要依靠和沟通的对象就是社区干部。为此,社区里要求社区干部或老人的亲属与社区签订联系责任书,联系者承诺经常到被联系的空巢老人家中走访了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空巢老人的生活来源随着年龄的增大越来越依赖子女、政府和社会救济等其他外在因素,老年人经济自主的能力也随之下降。
当老人生病需要照料时,有65%的受访者表示是依靠老伴照料,有30%的子女会轮流回家照料,有5%的子女不回家,采取请人照顾的方法。在调查中发现,有能力照料生病的老伴的时候,都采用老伴照料的方式。
有45%的老人主要把照看孙辈作为休闲娱乐方式,认为孙辈是自己的精神寄托,40%的老人选择与人交流、打小牌的方式休闲放松,10%的老人表示自己没有精神慰藉。
对于现状的建议:
提高老年人社会福利水平
政策上优惠老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推广给广大农民带来了福音,年满60岁以后每月至少55元的养老金给空巢老人带来的不止是物质收入,更是一份心理保障。建议探索其他针对老年人的优惠政策,提升老年人的收入,保障晚年生活。
建立完备的老人健康档案和医疗救助制度。山区空巢老人看病较为困难,建议为空巢老人重点建立健康档案,健康档案进行村级卫生室、乡镇卫生院和县级医疗机构共享,通过上级医疗机构对村级卫生室的指导,针对老人的身体特质尽量以村级照料为主,减少老人患大病的概率,同时避免因老人觉得看病不方便而小病拖成大病的事件发生。
探索社区照料模式。倡导以家庭照料为主、政府照料为辅、社会照料为有益补充的照料模式。生病之后无人照料是空巢老人生活中存在的一大难题,鉴于山区农村山大人稀的现实状况,建议以社区为单位,组建照料老人的小组。在社区内招募热心公益事业的、长年在家的中青年人员组建一支互助组,在平时帮助组内的老人进行买东西、跑腿办事、心理慰藉等服务,在老人生病,子女不能及时回家照料的进行短期护理,对互助组成员则根据日常服务表现和老人们的满意度由子女和相关部门进行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
建立老年人活动中心。在老年人较为集中的地区或社区增设老年人活动中心,中心设置一些健身器材或是适合老年人观看的音像制品,给老年人提供一个在一起交流的场所,排解一些老人因子女不在身边等原因而产生的孤寂感。
加强孝老敬亲的传统思想教育
强化孝老敬亲的传统美德教育。从小孩抓起,把孝敬老人作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法律宣讲抓起,多宣讲一些关于家庭赡养的案例,以法律知识约束人;从表扬先进抓起,对孝敬老人的模范要加强宣传,树立榜样,引导人们争相效之;从惩处抓起,对农村极少部分不赡养老人或是虐待老人的现象要坚决查处,给予处罚,起到警示他人的作用。
子女加大对父母的关爱
一是号召兄弟姐妹多的家庭,不要所有子女都外出,尽量留一个在家里照顾父母。二是在情感上关注父母、理解父母。子女在外地则要尽可能地抽出时间回家看望父母,尤其是节假日时间,要加强同父母之间的沟通交流,让父母知道自己的近况。三是积极履行赡养义务。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给予父母充足的经济支持。四是子女尽量不要把自己的孩子交给空巢的父母照顾,一方面会增加父母的经济、生活压力,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调整心态,快乐安详过晚年
一是要正确看待子女离巢。子女成年以后离家独立是正常现象,也是社会发展趋势,父母不需为此感到悲伤。二是如果思念子女,可以加强同他们的联系,多沟通交流,达到精神上的认同。三是转移思维重心。空巢老人要逐渐转变以子女为重心的精神状态,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做自己喜欢的事,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四是保持精神愉悦,老年人操劳了一辈子,晚年正是应该放松的时候,老年人过得轻松也可以给在外的子女以心理安慰。五是正确处理矛盾。对于生活中一些不如意的事情泰然处之,如果在教育孙辈的看法上和子女观点不尽相同,也不必过于悲伤。
总结:
人人都会老,人人有老时。关注老人、关爱老人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能否给空巢老人提供一个有保障、有尊严的晚年生活关乎着社会和谐、民族尊严,这是相关部门的责任,更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
篇三 敬老院实习报告:关注社区老人
暑假,我回到家乡山东高唐县,开始自己大学生活中第一次社会实践,为了增强自己的韧性,接近并了解社会中最弱势群体,给他们带去吉林大学学子的热情和帮助,我将这次社会实践地点选在了高唐县敬老院,也就是高唐县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正是在这里,我深刻感受到了当代大学进行志愿服务的重要意义,这一周虽然有点累,可是我觉得实现了自己的价值,更彰显了我们吉大学子,乐于助人,积极投身社会实践的良好风貌,赢得了周围人的好评,自己还是觉得特别充实。
高唐县敬老院是县民政局管辖下的最大的一个敬老院,这儿的老人全部都是孤巢老人,而且大多数年过古稀,身体都已经行动不便。他们迫切期待能得到更多社会的关怀 。我的出现使略显寂静的敬老院,一下子活跃了许多。尤其是那些无儿无女的年过古稀的老人听到我亲切的喊他们爷爷奶奶,都激动的要落泪,我的手就那样被他们握着,微笑并稍许心痛地听他们念叨着“好孩子”。从第一天进行实践,我就被这群老人感动着,刚一去,一位奶奶就拉着我去她那先吃点西瓜,每个老人都把我当做自己的孩子,这真是让我很激动。从院长那里我了解到每年都会有好几批大学生来这里进行志愿服务,老人们都很喜欢年轻人这些服务社会的做法。还以为老人拿着自己的党证,激动地告诉我,党的政策好,国家照顾才有今天这样的舒心日子。
为了更好的完成这次实践任务,我还特地找到自己家乡的同学(现就读于山东省临沂大学),协助我完成这次实践任务。实践开始前,我首先找到敬老院院长了解本院孤寡老人的具体年龄和生活状态。院长告诉我们,住在本院的老人差不多都是年过70的,身体也大都有残疾,残疾程度各有不同。在我们实际实际建过程中,也发现了这个问题。行动不便成了他们生活的最大障碍。看到这种情况,我感到十分痛心。没有太多寒暄,我就抓紧帮助他们。先从一位全瘫老人开始,酷暑中他无法行动,身体已经发馊,我拿洗好的毛巾帮他擦拭身体,边擦边和他聊天,知道在敬老院中没有护理人员,生活全靠自己,像他这样的也是依赖大家的帮助才行。看到他住的凌乱的屋子,我帮他收拾,把他的尿壶倒掉涮干净,地擦干净,还打开窗子将异味发散出去。我忙着时,不经意间看到老大爷抹眼泪了,他哽咽的说,自己无儿无女,还没有过哪个孩子像我这样照顾他。我笑着告诉他,我是吉林大学的学生,来志愿帮助大家,我在这里就是您的孩子,国家培养我们大学生,我们就应该回报。
接下来的几天,我和大家都认熟了,每次我刚进敬老院,大家就围上来,那种亲切的感觉,是我这次社会实践中收获的最重要的财富。短短几天,我成了大家的孩子。敬老院的大爷大妈也成了我牵挂的亲人。这是我又想到了那位大爷的话,“你们来了,不图能帮俺们什么,只要能来,就是好孩子,就值得表扬。”而我所想到的却是,这群孤寡老人这样真挚的话语,其实深深的表达了他们期待更多关怀,希望获得更多的心灵上的安慰。
事实上,这也暴露了我国农村养老的深层次问题,虽然国家发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有了很大提高,但是这个社会特殊群体,他们年轻时曾为我们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而晚年无依无靠的状况却让他们无法最大限度享受社会进步的福利。我看到,基层政府也已经越来越重视民生,开始逐年提高老人们的生活待遇。我从敬老院的大爷大妈那里了解到,这几年他们可以领到更多的政府补助。在敬老院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之前,由于经济条件不允许,敬老院的餐厅中很少有荤菜,饭菜十分单调。这两年不仅吃肉不成问题,每逢过节,都要为老人们包水饺。当老人们说到这里时,都露出了满足的笑容。中午是我到餐厅看了一下,大家有序就餐,有说有笑,生活十分安详。
不仅生活上的补助增多了,老人们还告诉我,医疗卫生条件也有很大改善。今年政府为敬老院新增派了一位年轻医生,大家看病更方便了。而且每年都要为大家进行免费体检,这一点大家都竖起了大拇指,称赞现在的政府为人民办实事。
这次实践中,我特地对住在本院的几个瘫痪老人进行了力所能及的帮助,看到他们室内干了的水桶,我挨屋帮着他们打满水,他们无法正常行动,靠拐杖勉强可以动,帮他们擦拭身体,跟他们谈心,因为没法行走,他们对外边发生的事情格外感兴趣,我把自己在大学的趣事告诉他们,虽然交流起来十分困难,可老人们还是那么满足,我更觉得自己这次实践十分有意义,正是他们对我的这种依赖,我主动找到院长,要求把自己本来三天的实践计划改成了一周。院长欣然应允。
这次实践中还让我非常感动的是老人们之间互帮互助的精神,院里行动不便的老人,大家帮忙打饭打水,帮助收拾屋子,几个细心的大妈,还隔三差五出去买点水果,分给那些没法行动的老人。还有老人依靠自己的力量,在院子的空地上开辟出了小菜园,老人们这样说,“闲着也是闲着,种点菜,大家吃着鲜。”
尽管这样,我还是发现了敬老院的一些问题。我对此也为敬老院和上级民政部门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1,部分寝室安排不合理,很多老人行动不方便,住的寝室却离洗手间很远,甚至还将一位八十多,视力很差的老人安排在了二楼;我将这个问题给院长进行了反应,院长说他也觉得不合理,只是老人住进来的有早有晚,住在一楼的老人都不愿意再搬到二楼去。我和一位住在一楼的大爷进行商量,终于说服他跟二楼的那位大爷交换寝室,在我离开的那天他们已经顺利交换,院长答应对其他不合理的安排进行调整。
2,敬老院护理人员严重不足,我所在实践的敬老院虽然已经安排了医生,但并没有专门的护理人员;这一点成为敬老院最大的缺陷。在这样一所敬老院竟然没有一位专门为老人服务的护士,行动不便的老人也只能靠自己,这样老人缺乏专业护理人员,生活就很难十分的保障。我将这一点跟院长协商后,向县民政局写了一份情况说明,县民政已经协商要处理这个长期忽视的问题。
3,院民寝室的硬件设施落后,并且不齐全。最突出的是供水问题,年近八旬的老人还都得自己去二百米远的餐厅处去打水,万一逢雨天路滑老人的安全没有保障,还有敬老院防火设施不齐全,整个敬老院只找到五个灭火器,而且都安置在二楼,一楼没有安置,对此院长给出解释,一楼由于打水比二楼方便所以没有安置。我告诉院长这是很大的安全隐患,万一一楼起火没有灭火器后果不堪设想。对此,院长也同意只要下次民政拨钱,首先解决这个问题。
4,虽然敬老院近年来物质生活有所提高但老人们的精神生活十分匮乏。我认为这也是最重要的亟待解决的一件事,虽然每个院民室都有一台大背头电视机,但大多数已经年久失修不能播放,这一点我直接县民政进行了反映,希望帮助老人修好电视,然后安排电影下乡走进敬老院,活跃敬老院的文化氛围。我还建议院长多订阅几份中国日报和齐鲁晚报进行传阅,还可以安排视力较好的识字老人,定期为大家读报纸,使老人们的生活不至于太过单调。
实践过程中,我对附近几个乡镇敬老院进行了调查,发现也都存在类似问题。只有一个由两乡镇联合成立的养老院,老人生活水平较高,我将上述问题总结后为县民政局写了一份建议信,希望对改善老人们的生活尽到自己的力量。在实践过程中,我思考当前中国农村存在的养老问题,在我所在的山东农村,家庭养老依然承担着重要责任,然而随着养老现实成本较高,实际上对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存在较大障碍,而在身边的农村养老保险贯彻的并不彻底,农村养老也需要制度化规范化,实现这一步还有较长的的路要走。
结束语:
这次实践中我培养了自己接近社会,感恩社会的心态,锻炼了自己的韧性,增强了自己助人为乐的生活习惯,认识到了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重要意义,和敬老院老人们建立了良好的情谊,也使自己的这个假期变的更充实,更有意义。
最后我要对高唐县敬老院林院长及院民们能协助我完成这次暑期实践任务表达最真挚的谢意,同时我祝愿高唐敬老院老人们身体健康,生活愉快。
篇四 老人社区义诊活动总结报告
1.老人社区义诊活动总结报告
为进一步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认识及对健康常识的宣传,x月x日上午xx社区团支部与暑期大学生实践队伍联系举办了一次对我社区的老年同志进行了一次健康知识讲座及义诊活动。
活动中我们邀请了市红十字医院的医生进行健康知识讲座,讲座中医生讲了老年人多发的几种病情,高血压,脑血管等疾病,介绍了引起原因的引发的症状,如脑血管引发的老年痴呆症,这是由血管硬化导致的,还会影响心脏等,病症的引起主要是由于膏血脂,吸烟,喝酒,少吃蔬菜,少锻炼等。所以在今后生活应做好预防,控制血压,平时少吸烟,喝酒。多锻炼,适量蔬菜水果等。
讲座中大学生们发放健康资料,让老年同志们进一步了解平时注意事项及注意事项及夏天中应预防的疾病,讲座生动有趣,老年朋友们在会上提出了很多关于健康知识的问题,现场气氛非常活跃,会后他们还参加健康义诊活动,量血压及现场咨询等活动,此次活动得到了老年同学的好评。
为了更好有效的宣传此活动,会后大学生们融入社区分发健康教育处方的传单,即夏天容易出现的疾病等,向人们宣传健康知识,如何去预防等小常识,这次活动的目的是为了通过宣传,提高人们意识,来预防各种疾病,降低疾病的发生率。
此次活动的圆满成功,是人信意识的提高,对健康意识的重视。在今后我社区为加强健康的教育,向居民提供健康书籍供学习,经常性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开展健康义诊活动,丰富及提高人们的生活。
2.老人社区义诊活动总结报告
此次,现场健康咨询及免费义诊,公益行动表明:耳鼻喉疾病是一种最常见疾病,据专家介绍约有xx%的的居民不同程度的患有耳鼻喉疾病。其中社区老年人耳病最为频繁,如:耳聋、耳鸣、外耳道炎等。此次公益活动深受居民欢迎,为塑造良好的社会口碑打下坚实的基础。
此次义诊活动有几个特点:
一、服务百姓,加深了感情,促进了交流
现代生活中总有那么一些群体是被孤僻在社区里,孤独在生活中的,他们或许有着生活来的追寻,但是由于行动不便,就医诊病很不方便。针对这些情况,我院在每周制定了社区义诊日,为社区百姓提供最便捷的就医指南。仔细为居民解答问题,推广耳鼻喉健康知识。广泛宣传公益优惠政策,及时发现社区群众的潜在病情,并向他们普及健康知识,对增强疾病预防意识,促进身体健康,尤其是季节性耳鼻喉疾病的发作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扩大影响,增强医院声誉度、美誉度
此次义诊,通过医生现场诊病,交流,发放宣传物品,为社区群众搭建了一个良好的疾病沟通平台和方便的就医机会。免费的专家咨询平台、免费的健康知识普及、免费的优惠措施、免费的专家见解……不论是老专家、年轻专家,只要一坐下,就是半天,一口水也来不及喝,虽然口干舌燥,但大家是高兴的,因为赢得了这么多老乡的认可。义诊现场来诊患者不断。
三、锻炼自己,提高院内部员工自身素质
义诊中医务工作者,自觉坚守岗位,用自己所学知识和技术将服务送到社区人民家门口,以人性化服务开展工作。因为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目标:让百姓更加了解和认识我们医院。耳鼻喉有问题能第一个想到我们医院,让患者在经济上和时间上得到更好的服务和较高的诊疗方案。在义诊中,医务人员也发现自身的临床经验不足,知识欠缺,今后在工作中知道如何提高自身素质,增加临床经验,不断进步。
3.老人社区义诊活动总结报告
为了提高城乡居民的健康知识水平,增强居民的健康保护意识。20xx年x月x日,门诊二支部的全体x员同志来到了x区xx院开展了为期一天的义诊活动。此次活动受到了广大农民朋友的热烈欢迎,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口碑。
此次活动义诊的队伍由门诊急诊科、院前急救科、x的专家和其它医护人员共xx人组成。义诊在早上x:x分开始,义诊资料有:外科、内科、疼痛科等健康咨询,免费测血压、测血糖及其它健康咨询。不少附近的城镇居民闻讯赶来,现场一时热闹非凡。活动过程中疼痛科专家梅祖胜主任,门诊急诊科专家xx主任,院前急救科尤旭医师为当地群众诊治,宣传急救知识,提高各种自救潜力。同时xx生院为我们带给处方和化验单。病人一经确诊,专家既可开处方和化验单及药品。个性是疼痛科的就医群众个性多,疼痛科专家x主任x忙了不亦乐乎。梅主任还和就诊的病友互留了电话号码,如治疗效果不好,能够随时联系。当地不少群众都感慨的说:“这种在家门口就能看上城里专家的活动就是好啊!”
义诊活动还有另一道风景线。前来就诊的群众将“免费测血糖、测血压”一齐其他健康咨询的医护人员围了个水泄不通。护士们一方面为他们进行免费的血糖、血压测量。一方面耐心细致的解答就诊群众的各种问题。同时用心向当地群众普及健康知识,介绍我院基本状况,特色专科以及各科专家教授等。透过全体x员同志的共同努力,此次义诊活动共接待就诊群众xx余人次。
篇五 敬老院实习报告范文:关注社区老人
暑假,我回到家乡山东高唐县,开始自己大学生活中第一次社会实践,为了增强自己的韧性,接近并了解社会中最弱势群体,给他们带去吉林大学学子的热情和帮助,我将这次社会实践地点选在了高唐县敬老院,也就是高唐县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正是在这里,我深刻感受到了当代大学进行志愿服务的重要意义,这一周虽然有点累,可是我觉得实现了自己的价值,更彰显了我们吉大学子,乐于助人,积极投身社会实践的良好风貌,赢得了周围人的好评,自己还是觉得特别充实。
高唐县敬老院是县民政局管辖下的最大的一个敬老院,这儿的老人全部都是孤巢老人,而且大多数年过古稀,身体都已经行动不便。他们迫切期待能得到更多社会的关怀 。我的出现使略显寂静的敬老院,一下子活跃了许多。尤其是那些无儿无女的年过古稀的老人听到我亲切的喊他们爷爷奶奶,都激动的要落泪,我的手就那样被他们握着,微笑并稍许心痛地听他们念叨着“好孩子”。从第一天进行实践,我就被这群老人感动着,刚一去,一位奶奶就拉着我去她那先吃点西瓜,每个老人都把我当做自己的孩子,这真是让我很激动。从院长那里我了解到每年都会有好几批大学生来这里进行志愿服务,老人们都很喜欢年轻人这些服务社会的做法。还以为老人拿着自己的党证,激动地告诉我,党的政策好,国家照顾才有今天这样的舒心日子。
为了更好的完成这次实践任务,我还特地找到自己家乡的同学(现就读于山东省临沂大学),协助我完成这次实践任务。实践开始前,我首先找到敬老院院长了解本院孤寡老人的具体年龄和生活状态。院长告诉我们,住在本院的老人差不多都是年过70的,身体也大都有残疾,残疾程度各有不同。在我们实际实际建过程中,也发现了这个问题。行动不便成了他们生活的最大障碍。看到这种情况,我感到十分痛心。没有太多寒暄,我就抓紧帮助他们。先从一位全瘫老人开始,酷暑中他无法行动,身体已经发馊,我拿洗好的毛巾帮他擦拭身体,边擦边和他聊天,知道在敬老院中没有护理人员,生活全靠自己,像他这样的也是依赖大家的帮助才行。看到他住的凌乱的屋子,我帮他收拾,把他的尿壶倒掉涮干净,地擦干净,还打开窗子将异味发散出去。我忙着时,不经意间看到老大爷抹眼泪了,他哽咽的说,自己无儿无女,还没有过哪个孩子像我这样照顾他。我笑着告诉他,我是吉林大学的学生,来志愿帮助大家,我在这里就是您的孩子,国家培养我们大学生,我们就应该回报。
接下来的几天,我和大家都认熟了,每次我刚进敬老院,大家就围上来,那种亲切的感觉,是我这次社会实践中收获的最重要的财富。短短几天,我成了大家的孩子。敬老院的大爷大妈也成了我牵挂的亲人。这是我又想到了那位大爷的话,“你们来了,不图能帮俺们什么,只要能来,就是好孩子,就值得表扬。”而我所想到的却是,这群孤寡老人这样真挚的话语,其实深深的表达了他们期待更多关怀,希望获得更多的心灵上的安慰。
事实上,这也暴露了我国农村养老的深层次问题,虽然国家发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有了很大提高,但是这个社会特殊群体,他们年轻时曾为我们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而晚年无依无靠的状况却让他们无法最大限度享受社会进步的福利。我看到,基层政府也已经越来越重视民生,开始逐年提高老人们的生活待遇。我从敬老院的大爷大妈那里了解到,这几年他们可以领到更多的政府补助。在敬老院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之前,由于经济条件不允许,敬老院的餐厅中很少有荤菜,饭菜十分单调。这两年不仅吃肉不成问题,每逢过节,都要为老人们包水饺。当老人们说到这里时,都露出了满足的笑容。中午是我到餐厅看了一下,大家有序就餐,有说有笑,生活十分安详。
不仅生活上的补助增多了,老人们还告诉我,医疗卫生条件也有很大改善。今年政府为敬老院新增派了一位年轻医生,大家看病更方便了。而且每年都要为大家进行免费体检,这一点大家都竖起了大拇指,称赞现在的政府为人民办实事。
这次实践中,我特地对住在本院的几个瘫痪老人进行了力所能及的帮助,看到他们室内干了的水桶,我挨屋帮着他们打满水,他们无法正常行动,靠拐杖勉强可以动,帮他们擦拭身体,跟他们谈心,因为没法行走,他们对外边发生的事情格外感兴趣,我把自己在大学的趣事告诉他们,虽然交流起来十分困难,可老人们还是那么满足,我更觉得自己这次实践十分有意义,正是他们对我的这种依赖,我主动找到院长,要求把自己本来三天的实践计划改成了一周。院长欣然应允。
这次实践中还让我非常感动的是老人们之间互帮互助的精神,院里行动不便的老人,大家帮忙打饭打水,帮助收拾屋子,几个细心的大妈,还隔三差五出去买点水果,分给那些没法行动的老人。还有老人依靠自己的力量,在院子的空地上开辟出了小菜园,老人们这样说,“闲着也是闲着,种点菜,大家吃着鲜。”
尽管这样,我还是发现了敬老院的一些问题。我对此也为敬老院和上级民政部门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1,部分寝室安排不合理,很多老人行动不方便,住的寝室却离洗手间很远,甚至还将一位八十多,视力很差的老人安排在了二楼;我将这个问题给院长进行了反应,院长说他也觉得不合理,只是老人住进来的有早有晚,住在一楼的老人都不愿意再搬到二楼去。我和一位住在一楼的大爷进行商量,终于说服他跟二楼的那位大爷交换寝室,在我离开的那天他们已经顺利交换,院长答应对其他不合理的安排进行调整。
2,敬老院护理人员严重不足,我所在实践的敬老院虽然已经安排了医生,但并没有专门的护理人员;这一点成为敬老院最大的缺陷。在这样一所敬老院竟然没有一位专门为老人服务的护士,行动不便的老人也只能靠自己,这样老人缺乏专业护理人员,生活就很难十分的保障。我将这一点跟院长协商后,向县民政局写了一份情况说明,县民政已经协商要处理这个长期忽视的问题。
3,院民寝室的硬件设施落后,并且不齐全。最突出的是供水问题,年近八旬的老人还都得自己去二百米远的餐厅处去打水,万一逢雨天路滑老人的安全没有保障,还有敬老院防火设施不齐全,整个敬老院只找到五个灭火器,而且都安置在二楼,一楼没有安置,对此院长给出解释,一楼由于打水比二楼方便所以没有安置。我告诉院长这是很大的安全隐患,万一一楼起火没有灭火器后果不堪设想。对此,院长也同意只要下次民政拨钱,首先解决这个问题。
4,虽然敬老院近年来物质生活有所提高但老人们的精神生活十分匮乏。我认为这也是最重要的亟待解决的一件事,虽然每个院民室都有一台大背头电视机,但大多数已经年久失修不能播放,这一点我直接县民政进行了反映,希望帮助老人修好电视,然后安排电影下乡走进敬老院,活跃敬老院的文化氛围。我还建议院长多订阅几份中国日报和齐鲁晚报进行传阅,还可以安排视力较好的识字老人,定期为大家读报纸,使老人们的生活不至于太过单调。
实践过程中,我对附近几个乡镇敬老院进行了调查,发现也都存在类似问题。只有一个由两乡镇联合成立的养老院,老人生活水平较高,我将上述问题总结后为县民政局写了一份建议信,希望对改善老人们的生活尽到自己的力量。在实践过程中,我思考当前中国农村存在的养老问题,在我所在的山东农村,家庭养老依然承担着重要责任,然而随着养老现实成本较高,实际上对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存在较大障碍,而在身边的农村养老保险贯彻的并不彻底,农村养老也需要制度化规范化,实现这一步还有较长的的路要走。
结束语:
这次实践中我培养了自己接近社会,感恩社会的心态,锻炼了自己的韧性,增强了自己助人为乐的生活习惯,认识到了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重要意义,和敬老院老人们建立了良好的情谊,也使自己的这个假期变的更充实,更有意义。
最后我要对高唐县敬老院林院长及院民们能协助我完成这次暑期实践任务表达最真挚的谢意,同时我祝愿高唐敬老院老人们身体健康,生活愉快。
篇六 社区空巢老人生活状况与心理调查报告
养老问题,尤其是空巢老人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新津县空巢老人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是三个方面的问题:生活保障、日常照料服务、精神慰藉问题。针对这三个方面的问题,我县对城市社区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与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并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通过调查,了解城市社区空巢老人的基本生活状况及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为社区开展空巢老人关爱服务提供背景资料和依据;另一方面了解社会不同群体对于空巢现象的观念和态度,探讨让空巢老人生活更幸福的出路 。
一、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
(一)在生活来源和医疗保障方面
空巢老人大都年轻时候在某企业上班,退休之后享有退休金,其生活来源63.2%来自退休金(只有剩下的极少部分是来自子女负担和自己的积蓄),大致在1000-3000元左右,但退休老干部或者公务员的退休金一般都较高,在XX-4000元左右,部分较贫困的空巢老人享有国家的200-400元不等的低保金。而在医疗费用问题的解决上,有56.1%是来自医保,但每个月的医保费用只有90元;29.8%是单位或者街道社区部分报销;极少部分是由子女负担的。空巢老人们普遍觉得医疗费用高,生不起大病。
(二)在生活开支和经济压力方面
空巢老人们生活开支总体处于中、低等水平,除了害怕生病,大部分空巢老人不觉得有什么经济压力。但部分空巢老人们经济压力相对较大。
(三)在生活照顾与子女关系方面
1、在生活照顾方面。因调查的绝大部分是中低龄空巢老人,其生活自理能力较好,调查中87.9%的空巢老人能自己照顾自己。且因被调查的空巢老人有62.1%配偶健在,故在其生病的时候,有39.7%的空巢老人是由老伴照顾,36.2%的是由子女照顾,另有8.6%的是由医疗护理人员照顾。在此基础上,数据显示,78.6%的老人不愿意住在养老机构,其原因主要有:主观方面来讲,受传统养老模范影响,入住机构养老的观念没有改变,怕别人说,没有自由,且照顾和伙食也有所欠缺;客观方面的原因,有的是因为养老机构花销太大,经济上无法负担,有的是因为子女不同意。剩下的21.4%的老人愿意住在养老机构,大都认为住在那里的都是老人,可以聊天做伴,且这部分老人认为养老机构的伙食比自己现在的状况要好。
2、在与子女关系方面。空巢老人们的子女一般是生活在本地的,只有极少数的生活在外地或者国外。数据还显示,造成空巢老人与子女分开住是多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是同子女相处方面,52.7%的空巢老人是因为与子女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有差异,为避免造成冲突而与子女分开居住,同样的47.3%的老人空巢是因为子女学习工作忙,压力大无暇照顾老人。二是综合各方面原因,37.9%的空巢老人是因为自己希望独立生活,还有26.5%的空巢老人是因为子女住房条件紧张等约束而与子女分开居住,而19.2%的老人空巢是因为子女在外地求学或工作需要在异地就业就职,只有9.1%的空巢老人是因为子女婚嫁在异地成家而与子女分开去住,剩下的7.3%的老人空巢是因为子女具备所需物资条件,但赡养老人观念淡薄所致。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老人与子女分开居住大部分是客观原因造成的,只有极少数老人是因为自己的主观原因想自己独立生活而与子女分开居住的。从调查中我们还得知,空巢老人们的子女很少与其联系的比率占37.9%,而空巢老人们经常主动和子女联系的比率占44.8%。这说明很多空巢老人迫切希望与子女保持更多的联系,尽管大部分空巢老人理解并习惯了子女不在身边。
(四)在社区服务设施与其休闲娱乐方面
1、在社区服务设施上。从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在硬件设施方面,社区针对老人们的休闲娱乐设施很少,老人们提到的休闲活动场所主要是公园、广场之类的,但离老人们生活的社区有一定的距离,身体好且喜欢运动的老人们会去走走,绝大部分的老人们觉得太远了不想去。另外,城市社区都没有安装类似求救门铃、求助遥控器之类的针对空巢老人在紧急情况下呼叫帮助的系统;而在软件设施方面,是依靠社区或社会志愿者给空巢老人提供服务。大学生为空巢老人提供的志愿服务较多,但大部分老人对大学生的服务感到不习惯。问到其原因,空巢老人们表示,因为自己的生活基本上可以自理,不需要大学生提供服务,且大学生提供的服务一般都是打扫清洁之类的。除此之外,还有些老人希望过安静的生活不希望被别人打扰。
2、在空巢老人的休闲娱乐上。73.2%的空巢老人们的休闲娱乐方式是聊天串门,有60.7%的会在闲暇时间看看电视和报纸书籍,同时,50%的会选择打太极,散步之类的放松方式,还有33.9%的空巢老人喜欢聚在一起打牌,只有极少数的约为1.8%的空巢老人会选择出远门旅游。
二、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
整体上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程度达到66%,处于中等水平。有约42.4%的老人估计今后的生活无法预料或变坏,34.5%的老人有时感到孤独,7.1%的老人经常感到孤独,59.4%的老人感到生活无目的,老人们的总的幸福满意度为69.4%。其中,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和生活幸福满意度明显低于非空巢老人,且受教育程度高的空巢老人其心理健康状况和生活幸福满意度明显高于受教育程度低的空巢老人。
(一)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与心理健康状态的关系
1、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直接影响其心理健康状况。空巢老人的整体生活状况处于能基本上满足需要的水平,因生活困难而产生的悲观、焦虑、无望等心理问题较少,但这种因为生活得不到保障而影响心理健康状况的现实还是存在于一部分空巢老人身上。
2、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间接影响其生活状况,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会促进其生活质量的提高。从我们调查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的空巢老人在与我们的交谈中表现得很积极、乐观、豁达。谈到子女不在身边,都表示很理解;在谈到对现在生活的满意度上,都觉得自己是很幸福的了;而谈到未来生活的变化时,都持较乐观的态度;最大的愿望是一直淡然、平静而从容地生活着。但这部分的空巢老人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
(二)预计未来空巢发展趋势
我们针对18岁以上的其他社会群体以及非空巢老人进行了社会调查,以便全面的了解到社会上其他群体对空巢老人现象的看法以及预测未来空巢老人的发展趋势。
1、 在社会不同群体在对空巢老人的了解程度上。52.8%的人是对空巢老人基本了解的,38.8%的人是对空巢老人几乎不了解或者完全不了解的,只有8.5%的人是很了解空巢老人的。但同时,有68.6%的人们都表示担心空巢老人的生活。
2、在中青年群体对待与父母一起生活的认识上。77.2%的人认为自己可以和自己的父母居住在一起,只有22.8%的人觉得自己不能和父母居住在一起。其中,不能和父母居住在一起的原因,1.7%的人是因为自己在外地求学或因工作需要在异地就业就职而不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0.9%的是因婚嫁在异地成家不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5.2%的人是因为父母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有差异,为避免产生冲突与矛盾选择独立生活而不能与父母生活在一起,12.4%的人是因为自己学习,工作忙,压力大,无暇照顾老人,或老人不愿加重子女的负担而不能生活在一起,还有2.6%的人受自身住房条件紧张等条件约束无法与子女或老人同住。
3、在对非空巢老人的调查上。结果显示,非空巢老人和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基本相同,但唯一不同的是心理状况。非空巢老人因为有亲人的陪伴而没有孤独感,这恰恰是空巢老人多数所面临的心理问题。非空巢老人大多因为住房条件紧张而与子女居住在一起,老人们同样享有退休金和医保之类的社会保障,并且大部分存在“啃老”现象,子女因下岗等其他原因经济条件不好,老人的退休金不仅要保证自己的生活,有时候还要补贴子女。
4、在对待有老年人家庭将空巢化的现实问题上。调查显示,75.4%的人表示可以接受现在或将来不和自己的子女住在一起,他们大都表示因为自己比较希望独自过自由自在的生活,只有12.7%的人认为自己不可以接受现在或将来自己的子女不和自己住在一起,剩下的11.9%的人认为将来的事情不可预测,因而不清楚。
(三)调查结论
1、空巢老人的生活来源以企事业单位的退休金为主,一般都在1000元以上,基本生活需要能满足,经济压力相对较小。但在医疗费用的解决上,虽然每个月90元的医保占了一半以上,但只能用于看小病,空巢老人们普遍医疗费用花销大,生不起病仍成为其最大的担忧。
2、绝大部分中低龄空巢老人生活自理能力较好,能自己照顾自己;在与子女的关系上,一半以上的空巢老人的是因为与子女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有差异为避免冲突或因为子女学习工作忙,压力大无暇照顾老人而独自居住的,有相当一部分的子女很少与空巢父母们联系,老人们迫切希望与子女保持更多的联系。
3、绝大部分的空巢老人不愿意住在养老机构,究其总的原因,从主观方面来讲,观念未转变,认为住在养老机构没有自由,且照顾和伙食也有所欠缺;而从客观方面来讲,有的是因为养老机构花销太大,无法负担,有的是因为子女不同意。
4、部分社区针对空巢老人的休闲娱乐及安全方面需要的服务设施很少,空巢老人们的主要休闲娱乐方式是聊天、看电视、打牌,休闲娱乐方式较单调。
5、社区或社会志愿者给空巢老人提供的服务较少,而大学生志愿者虽然给空巢老人提供的服务较多,但大多是陪同聊天打扫清洁之类的,绝大部分的空巢老人们感到不习惯。
(四)对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状况的分析
1、总体上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其对生活的幸福满意度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
2、非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好于空巢老人,受教育程度高的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状况比受教育程度低的空巢老人好,男性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比女性空巢老人好。
(五)对空巢老人生活状况与心理健康状态关系的分析
1、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直接影响其心理健康状态,生活状况越差,其心理健康状态也越差。
2、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状态间接影响其生活质量,心理健康状态越好,其生活质量越高。
(六)对预计未来空巢发展趋势的调查分析
1、社会人群对空巢老人的关注程度较低,对其了解较少。
2、大部分的中青年人目前认为自己可以和父母居住在一起,至于少部分觉得自己不能和父母住在一起主要原因是觉得与父母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有差异,难以与父母生活在一起;次要原因则是由经济条件及其他客观因素的限制而导致不能与父母生活在一起。
3、18岁以上的中青年群体绝大部分可以接受现在或将来不和自己的子女住在一起,表示希望将来过自由自在的独立的老年生活。
三、建议和对策
(一)在子女关怀和照顾方面
1、空巢老人的子女必须尽到经常联系老人、看望老人,照顾老人,给老人提供生活保障的义务。在这方面,舆论可以监督,社区可以根据空巢老人的具体需要,帮助空巢老人与其子女联系,比如可以按照为其建立的信息资源库,定期与空巢老人们的子女联系,提醒其要慰问父母或者来看望父母等。
2、对于高龄、丧偶、有疾病的空巢老人,子女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为老人请受过专业培训的家政护理或保 姆,以尽孝心。
3、子女应支持丧偶空巢老人再婚。对于丧偶的长辈,家庭成员应排除社会偏见和传统家庭观念的束缚,支持老人寻找合适的生活伴侣,安度晚年。
(二)在社区服务方面
1、一方面,社区应当建立准确的老人信息库,特别是“空巢老人信息库”。信息库应当包括:老人姓名,年龄,性别,身体状况,身份证号码,社会保险号码,学历,专业,爱好,电话,子女情况,子女的联系电话、地址,退休前的供职单位等等。基层政府机关根据社区提供的信息备份,必要时予以核对,并根据信息库的信息提供相应的公共服务。另一方面,推广和建立空巢老人信息服务网站,为空巢老人的家属提供反馈信息的服务。
2、大力发展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统筹规划在每个社区建立多功能的老年服务中心是较为有效的措施,使老年人的一般医疗保健可在社区服务中心解决,同时提供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等服务,实现一条龙式的服务,使空巢老人得到妥善照料;由国家补贴,社区执行,把社区一些下岗职工和闲散人员组织起来,对他们进行培训,为行动不便、生活不能自理以及高龄老人提供代请保姆、钟点工、家庭就医等护理服务;设立呼叫救助系统,使空巢老人的安全隐患问题得到有效预防和控制;鼓励和接纳社区、学校及社会志愿者为空巢老人开展关爱服务;在社区多发展老年群体文艺活动组织等,丰富老年人的休闲娱乐方式。
(三)在政府服务方面
解决好空巢老人最迫切最需要的“养”和“医”的问题。
1、关于“养”的问题,政府要做好健全和完善城市空巢老人的最低生活保障体系的工作,确保空巢老人的基本生活需要得到满足。同时要增加对社区养老服务资金的投入,另外,要制定相关的规划和落实有关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多渠道、多形式办社会养老福利事业,与此同时,政府有关的宣传部门要正面宣传养老机构的形象,消除空巢老人对养老机构的不良看法。
2、关于“医”的问题,建立和完善城市医疗保险、城市贫困空巢老人的医疗救助、生活救助制度等基本医疗保障,减轻空巢老人的负担,使老人们看得起病。而对那些情况特殊,在医疗上特别需要帮助的空巢老人,可以通过社区建立的“空巢老人”的信息资料,筛选出真正因病致贫、因吃不起药而饱受病痛折磨的人群,然后政府给予救济。
(四)在社会力量系统服务方面
1、在志愿者服务上,社区志愿者,比如那些具有奉献意识,想要发挥余热,服务社会的中低龄老人可与本社区的高龄空巢老人或其他有需要的空巢老人结成对子,以“老老互助”的方式帮助空巢老人。学校志愿者,比如大学生志愿者为空巢老人开展有针对性的关爱服务,如心理、法律、医疗等方面的咨询、文艺汇演等。社会志愿者,比如红十字会、老年人志愿者服务协会等一些在老年康复、护理、保健、营养、心理方面的专业人士加入到服务队伍中,为空巢老人提供专业化的服务。
2、新闻媒体要多渠道关注和报道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及时披露空巢老人的问题,以引起社会的重视;或为空巢老人刊登寻求社会经济救助的启事等。
3、社会兴办多层次多样化的社会养老机构,增加养老机构的数量并提高其服务质量,实现社会化养老与居家养老的有效结合。
(五)在空巢老人自身方面
1、积极调整自己的心态,减少对子女的情感依赖。
2、采取恰当的方式表达对子女的爱,避免一意孤行,把自己的主观要求和愿望全加在子女身上。
3、重新确立自己生活的目标,培养兴趣,广交朋友,积极参与文体和社交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