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范文网
当前位置:报告大全 > 工作报告 > 学生报告

大学生生态环境报告4篇

发布时间:2023-05-01 20:54:06 查看人数:65

大学生生态环境报告

篇一 大学生生态环境实习总结报告

一、实习概况

1.实习目的: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以及同当地居民或公园游客的交流,增进我们对于城市生态系统的基本要素、城市人与环境关系的认识,以及了解人们对于环境的真正需求。

2.实习路线及内容:xx年4月5日,早八点,在北大逸夫二楼前集合出发,经图书馆至燕南园,停留进行观察调查;经静园至翻尾石鱼;从北大西门出至蔚秀园及承泽园,解散进行调查;在海淀公园调查后,经六郎庄、北京城市绿化隔离带、京密引水渠,从南如意门进入颐和园,沿昆明湖南岸、颐和园北岸、万寿山北坡一路观察,听取老师讲解;约14:30实习结束。

3.实习达到的目标:通过老师的讲解以及自己的观察,将课堂上讲授的知识同实际联系起来,发现原来我们身边有许多细节都被我们忽略了,一些习以为常的事情背后还有大文章。通过实习,也认识了一些动植物,增加了知识。

二、分析与讨论

注意到这次实习中不论是老师的讲解,自己的观察还是进行访问的过程中,都提到了不少关于植物的问题,因此这一部分想着重探讨周围环境中植物的选择,以及对实习过程中想到的问题进行解答。

1.关于居民对周围植被看法的问题

在调查中,绝大多数人都认为应该对环境进行修理,而对野生的植物则有一些深恶痛绝,这与老师的一些观点有些背道而驰。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自然环境能让人觉得舒服,使人产生深刻的体验呢?研究表明①,首先,要看人是否对自然环境感兴趣;其次,要看自然环境的物理特征。例如,一片矮树林旁边是一片绿草如茵的草地,人们从矮树林中一条小路穿过,坐在草地上玩耍,会产生一种摆脱都市枯燥、乏味、紧张工作压力的感觉,心情愉快;而在另一种情况下,一片杂草丛生的荒地,无法通过的灌木丛,这类自然景色往往失去对人类的吸引力。

因此,我想整齐修剪过的草地,花园,还是有它们存在的心理基础的。我们在学这门课之前不也是对一些人工修剪,设计过的园艺作品赞不绝口吗?这似乎是很多人的心理需求。我们不能完全否定人类对环境的改造,市中心的花坛,绿地,在心理学上,能够有较高的清晰度,更能够吸引人。当然,任何改造都要有一个限度,适可而止。

老师是从生态的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的,自然生长的植物有诸如,种类丰富,无需太多人工管理等优点。从城市整体的角度来讲,还是要以自然植物为主,这样对资源和环境都有益处。但处处都是这样,未免让人产生荒芜杂乱的感觉。居民的不满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

当然这又引出另一个问题,是人们的心理需求重要,还是环境生态重要?设计要以人为本,又要以环境为基础,两者兼顾似乎很有难度。如何处理,改变人的观念?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在改变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寻求一种合适的立足点,将二者有效的调和起来。但,这立足点在哪里呢?

2.关于路边种植杜仲树的问题

前面提到,在去往颐和园的路上,对路旁种植穿“铠甲”的杜仲树不理解,回来后特意查了一下该树的特征,发现自己当时的看法过于简单,是错误的。

当时看到的树,因为是刚移植过来的,树干很细,也没有枝叶,再加上那圈铁衣,觉得不是很美观。其实,据查得的资料②,杜仲干形直,枝繁叶茂,树冠多呈圆形或圆锥形,遮萌面积大,且树体抗性强,病虫害很少,不需喷洒农药,是城市园林绿化非常理想的树种。北京、南京,杭州、洛阳等城市利用杜仲作行道树或进行公园、庭院绿化,均取得了非常满意的效果,而且由于杜仲根系发达,耐干旱瘠薄,也是广大山丘地区理想的水土保持树种。杜仲树耐旱,耐寒,耐碱,却不喜湿热,在北京种植非常理想。

杜仲树的药用价值也很高,可以说浑身都是宝,尤其是它的树皮,这也是给它穿衣的原因。但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我发现,杜仲树的树皮具有再生的特性,即使对主干某一区段树皮进行全部环剥,只要及时采取保护措施,短期内在剥掉皮的木质部上又可长出新的树皮,3~4年后即可赶上未剥皮部分树皮的厚度。通过环剥皮还可以促进树株直径的生长。杜仲不管幼树或老树都存在树皮再生能力,但其中以幼、壮龄树再生能力。所说的保护措施,简单来说就是用有网眼塑料薄膜包裹树干。

我想,既然剥皮不会给树造成太大的损伤,反而在一定意义上说还对树有好处,何苦要把树围起来呢。而且我看那铁圈很小,没有给树留生长的空间,不如没有。希望这是因为树还没完全长好,进行保护的缘故,以后能看到小树解脱枷锁。

那我们要怎样选择种植的植物呢?

我觉得首先要了解植物的特性,以及当地的环境,因地制宜。不能将人的意志强加给环境。正如在实习中看到的,针叶树的落针有一定酸性,会使周围的土壤酸化,因此树下的植被很少,我们强种上草也没有用;还有在颐和园山坡上看到的侧柏,它本是一种耐旱,耐碱的植物,所生长的地方往往植被不多,公园如果片面的追求绿化效果,铺上草坪,为保养草坪又浇灌很多的水,反而会对侧柏的生长不利。还有前几年,北京提出要给杨树做“节育手术”,因为每年一到春天,杨絮就铺天盖地,无孔不钻,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了不便,这是当初种植时所没想到的。这些都是由于设计者不了解植物的习性造成的。形式不是我们追求的一切,和谐才是基础。

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乡土植物的应用。所谓“乡土植物”是指未经人类作用引进的那些植物。“在乡土植物中包括不少有较高观赏价值的材料,它们生长繁茂,管理粗放,无需对土壤作特殊的处理,可供选择用于公园、娱乐场所和庭院中的湖泊、溪流、池塘及喷泉花坛等处的镶边栽种。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研究课题。”(williamrobinson)。应用乡土植物种植可为城市居民区提供一个近似于自然林地和开阔田野的环境。孩子们在这里可以自由地攀爬树木,摘取花朵和进行其他活动,而这正是现在很多设计没有考虑到的。乡土树种还可以真实地反映出当地的季节变化,而引入的外来树种却不能反映季节的特点。在当前迅速发展变化的世界中。乡土植物以其使人感到熟悉而又持久的风貌,也许更能引起人们对过去的怀念从而增强对生活的信心。

尤其是在土壤和其他条件不良的地段,乡土植物可以依靠其较强的抗性来维持正常生长。在不具备表土的地段,更可显现出其特殊的栽培价值。许多乡土植物并不需要优良的表土。贫瘠的土壤反而可以防止其过量生长,并减少相应的管理问题,而且这些植物在贫瘠土壤中生长的寿命往往比在优质土中更长。燕南园中几乎遍及各处的二月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墙角,土坑都成为它生长的场所。

前面也有提到关于人们对修剪得很好的花坛,绿地的需求。鉴于以上所说的乡土植物的优点,我们可以考虑以其作为园林设计,城市美化的主要原材料。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生态和人们心理需求的统一。

最后,我想到静园被砍掉的苹果树,也想到高中校园里的那排柿子树,那是我们学校的一道风景,一到秋天树上挂满了柿子,但没有人去摘它。长满果实的树木能给人一种成就感,一种满足与欣喜。在校园等地种植一些适宜当地环境的果树,让人有一种回归自然的感觉,应该被提倡。

三、收获与问题

实习是一次用自己的眼和耳去感受环境的机会,在实习的过程中,经老师的讲解,我体会到“生态无处不在”这句话。同时通过提出与解决问题,增进了知识,加深了理解,纠正了自己的一些错误认识。

在这次实习中,我感觉的的困惑就是,人们的需求或者愿望与生态的矛盾。要改变人的认识,但这绝非我们短暂的一生所能实现的,我们不能把全部的精力全放在纠正人的意识上面,还要努力去寻找协调二者的方法,而这个方法,应该就是我们要探索的问题。

与之相关的还有植物选择,尤其是在城市中的问题,这虽在前面有所讨论,但由于缺乏足够的植物知识,显然还是不全面的,需要更加深入的探讨。

在海淀公园发现树少反而成为人们放风筝的好地方,所以不应该仅仅以树木的多少来衡量公园的好坏,还要看植物的分布以及其在人类活动中所起的作用。但究竟应该怎样安排园中的植物,当然应该沿用其原有的状态,减少对自然的破坏,再根据不同地方的特点来设计。而究竟具体应该怎样做,还待讨论。

篇二 大学生的寒假社区生态环境调查报告

调查地点:xx市xx小区

调查时间:20xx年2月

调查内容:小区生态环境变化及现状

调查方式:实地调查结合多年的生活感受,查阅资料以及寻求相关部门帮助

调查目的:寒假来临,为了增加自己对家乡生态环境的了解和热爱,锻炼自己的实践调查能力,增强环境意识,进行此次调查活动。利用社区生态系统与城市生态系统的相关性,通过对社区生态环境的调查,探索城市生态系统的状况。

报告正文:

住宅和人居环境是人们生活起居的主要场所,也是城市和区域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的住宅、住区往往以耗费大量自然资源为代价,给社会造成越来越大的环境压力、人与自然关系失调、投资成本和运行维护费用高等不可持续性特征。城市和社区是开放的生态环境系统,它的存在和运转都是以周围外在环境为依靠的,它不可能实现自身的物质和能量循环,需要不断地从外界获取能量,同时又不断地将废物排放到外界环境中去,因此城市和社区的生态环境对外部整体的生态环境有巨大的影响。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环境意识的增强,人们对居住条件的要求已从一般的居住的向更高层次转变。于是,许多以“生态”为理念的住宅和居住小区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应运而生。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生态小区生态住宅?通过上网查资料发现关于生态住宅生态小区众说纷纭,有人总结说,基本上是围绕三个主题:一是减少对地球资源与环境的负荷和影响;二是创造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三是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生态住宅生态小区要求具有:良好的区域景观和生态环境,各类土地得到合理的利用,因地制宜地确定植被的覆被率和乔、灌、草合理的组成与结构;大气环境、水环境达到清洁标准,噪声得到有效控制,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和回收效率高;保护生物多样性及其生物环境,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生态建筑得到广泛的应用。我所在的xx市xx小区的生态环境在以上几个方面的具体情况如下所述:

xx市地处中纬度地带,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主要气候特征是:季风明显,四季分明;冬冷夏热,雨量集中。xx市冬季长达4至5个月,一般在11月上旬至次年3月下旬;夏季为105~120天,一般在5月下旬至9月上旬;春、秋季最短,都不足两个月。冬季降水量在20~25毫米,仅占全年总降水量的3.0~3.7%,整个冬季雨雪稀少,北风频吹,干燥寒冷。夏季炎热,季平均温度在26℃左右,极端最高温度超过40℃。夏季不仅炎热,且多降水,雨热同季。夏季降水量全市各县区平均都在400毫米以上,全年60%的降水量集中在夏季,7月份降水日数平均在15天左右,日降水量≥50毫米的暴雨日数集中在7、8两月,占全年暴雨日数的70%。小区属于xx市,自然气候于全市一致。x市地形复杂多样,南为泰山山地,北靠黄河,地势南高北低。小区位于x市南部,靠近山地,地下未可透水岩层,地下水经渗透向北流,与不透水层阻挡喷出地表,形成泉水。

x小区是x市第一个纯居民社区,建成至今有二十多年,现有百多座居民楼,人口约一万两千。有主要的街巷12条,路面被覆盖面积两万多平方米,人行道为吸水性彩砖,居民楼之间以花坛相间隔,其他乔灌木有一千余株,垂直绿化面积2.7万平方米。街心花园休闲广场5处,道路两边设有石凳供行人休息。生态景观良好。

小区内的植被以温带落叶乔木、常绿针叶树、常绿灌木以及草类为主,还有花园、花坛里和居民家中栽种的其他植物。街道两旁为法国梧桐、杨树和槐树,树龄约二十年。记忆中的这些树,春季万物复苏,生机昂然;夏季枝繁叶茂,树影斑驳;秋季多姿多彩,犹如童话;冬季萧条静默,也别有一番风韵。松树多见于花园和花坛中,四季常绿,花坛和花园由冬青的绿篱围起来,外围是绿漆护栏,花台内种植一些开花植物以美化环境。整体感觉区域景观和生态环境良好,各类土地得到合理的利用,因地制宜地确定植被的覆被率和乔、灌、草合理的组成与结构。野生动物的多少往往可以从侧面反映生态环境的优劣,鸟语花香成为人们理想住宅环境的必备特征。小区中的动物,野生动物主要是鸟类,常见的是麻雀和灰喜鹊,偶尔有猫头鹰出没;野猫数量也不少;家养动物多是宠物狗,养狗现象很普遍;昆虫如蝴蝶飞蛾蚂蚁等等。

该市地形是三面环山,犹如盆地,大气流动受阻,不能及时将废气排出,在一定条件下容易形成逆温现象,大气状况不佳。小区的大气情况也如此,春季扬尘天气时喷频繁。至于大气污染,小区内的主要污染源就是露天烧烤和燃煤炉具。调查发现的露天烧烤共有将近二十处。露天烧烤严重污染大气,这种由羊油滴在炭火上而产生的浓烟中,含有污染大气环境的细颗粒,对这种细颗粒目前还没有好的办法能够去除,它严重影响环境景观和空气能见度。烧烤产生的浓烟中还有致癌物质,对生活在烧烤摊周围的居民的健康有不利的影响。同时由于烧烤摊多在主要街道旁,行人较多,大量的烟雾对过路行人也是有害的。室内烧烤虽然有排烟管道,但排放集中排放量大,对于周围居民的危害更大。小区内的垃圾桶已经全部换成了分类垃圾桶。小区内设有一处垃圾中转站,生活垃圾有专人收取后,集中到该中转站然后运往垃圾处理场。据以往观察,该垃圾中转站可以做到日开日清,保证将固体废弃物及时输出向区生态系统,这对一个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时不可忽视的条件。但在夏季,仍不可避免有异味,映像周围居民的生活质量。

小区内生活设施齐全,内有幼儿园、小学、初中等教育机构,社区诊所等医疗机构,还有商场市场,书店药店等等,为居民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但是马路市场除了带来了方便以外,不可避免的带来的环境问题。它使道路变得拥挤,而且每天消耗的塑料袋不计其数,每天收市之后,原本干净的道路变得一片狼藉。这无疑极大的影响了人们的出行和小区的美观。相关部门曾经多次整顿,但屡禁不止。

建议和总结:

通过这次调查,使我对自己生活的社区的环境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总体来说,小区的环境建设还是不错的,绿化情况和生活设施还是令人满意的,但小区的环境卫生情况不佳,使整体收效与相应的付出不协调。建议如下:

1、普及集中供暖,尽量减少居民因自己燃煤取暖而造成的环境污染。整顿烧烤摊,提倡无烟烧烤。

2、提高居民环境意识,自觉维护环境。坚决杜绝乱贴乱画,随手乱丢垃圾的不道德行为。

3、整治道路市场,还马路本来面目。可以在别处建市场,将马路市场迁入其中,统一管理。

生态住宅和生态住区是人们所向往的生态关系良好的人居环境,它是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来定义的,是人类经过历史选择之后所追求的一种住宅和住区模式,希望经过大家共同的努力,能早日将小区建设成大家心中的生态小区。

篇三 大学生寒假社区生态环境调查报告

大学生寒假社区生态环境调查报告

调查地点:xx市xx小区

调查时间:xx年2月

调查内容:小区生态环境变化及现状

调查方式:实地调查结合多年的生活感受,查阅资料以及寻求相关部门帮助

调查目的:寒假来临,为了增加自己对家乡生态环境的了解和热爱,锻炼自己的实践调查能力,增强环境意识,进行此次调查活动。利用社区生态系统与城市生态系统的相关性,通过对社区生态环境的调查,探索城市生态系统的状况。

报告正文:

住宅和人居环境是人们生活起居的主要场所,也是城市和区域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的住宅、住区往往以耗费大量自然资源为代价,给社会造成越来越大的环境压力、人与自然关系失调、投资成本和运行维护费用高等不可持续性特征。城市和社区是开放的生态环境系统,它的存在和运转都是以周围外在环境为依靠的,它不可能实现自身的物质和能量循环,需要不断地从外界获取能量,同时又不断地将废物排放到外界环境中去,因此城市和社区的生态环境对外部整体的生态环境有巨大的影响。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环境意识的增强,人们对居住条件的要求已从一般的居住的向更高层次转变。于是,许多以“生态”为理念的住宅和居住小区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应运而生。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生态小区生态住宅?通过上网查资料发现关于生态住宅生态小区众说纷纭,有人总结说,基本上是围绕三个主题:一是减少对地球资源与环境的负荷和影响;二是创造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三是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生态住宅生态小区要求具有:良好的区域景观和生态环境,各类土地得到合理的利用,因地制宜地确定植被的覆被率和乔、灌、草合理的组成与结构;大气环境、水环境达到清洁标准,噪声得到有效控制,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和回收效率高;保护生物多样性及其生物环境,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生态建筑得到广泛的应用。我所在的xx市xx小区的生态环境在以上几个方面的具体情况如下所述:

xx市地处中纬度地带,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主要气候特征是:季风明显,四季分明;冬冷夏热,雨量集中。xx市冬季长达4至5个月,一般在11月上旬至次年3月下旬;夏季为105~120天,一般在5月下旬至9月上旬;春、秋季最短,都不足两个月。冬季降水量在20~25毫米,仅占全年总降水量的3.0~3.7%,整个冬季雨雪稀少,北风频吹,干燥寒冷。夏季炎热,季平均温度在26℃左右,极端最高温度超过40℃。夏季不仅炎热,且多降水,雨热同季。夏季降水量全市各县区平均都在400毫米以上,全年60%的降水量集中在夏季,7月份降水日数平均在15天左右,日降水量≥50毫米的暴雨日数集中在7、8两月,占全年暴雨日数的70%。小区属于xx市,自然气候于全市一致。x市地形复杂多样,南为泰山山地,北靠黄河,地势南高北低。小区位于x市南部,靠近山地,地下未可透水岩层,地下水经渗透向北流,与不透水层阻挡喷出地表,形成泉水。

x小区是x市第一个纯居民社区,建成至今有二十多年,现有百多座居民楼,人口约一万两千。有主要的街巷12条,路面被覆盖面积两万多平方米,人行道为吸水性彩砖,居民楼之间以花坛相间隔,其他乔灌木有一千余株,垂直绿化面积2.7万平方米。街心花园休闲广场5处,道路两边设有石凳供行人休息。生态景观良好。

小区内的植被以温带落叶乔木、常绿针叶树、常绿灌木以及草类为主,还有花园、花坛里和居民家中栽种的其他植物。街道两旁为法国梧桐、杨树和槐树,树龄约二十年。记忆中的这些树,春季万物复苏,生机昂然;夏季枝繁叶茂,树影斑驳;秋季多姿多彩,犹如童话;冬季萧条静默,也别有一番风韵。松树多见于花园和花坛中,四季常绿,花坛和花园由冬青的绿篱围起来,外围是绿漆护栏,花台内种植一些开花植物以美化环境。整体感觉区域景观和生态环境良好,各类土地得到合理的利用,因地制宜地确定植被的覆被率和乔、灌、草合理的组成与结构。野生动物的多少往往可以从侧面反映生态环境的优劣,鸟语花香成为人们理想住宅环境的必备特征。小区中的动物,野生动物主要是鸟类,常见的是麻雀和灰喜鹊,偶尔有猫头鹰出没;野猫数量也不少;家养动物多是宠物狗,养狗现象很普遍;昆虫如蝴蝶飞蛾蚂蚁等等。

该市地形是三面环山,犹如盆地,大气流动受阻,不能及时将废气排出,在一定条件下容易形成逆温现象,大气状况不佳。小区的大气情况也如此,春季扬尘天气时喷频繁。至于大气污染,小区内的主要污染源就是露天烧烤和燃煤炉具。调查发现的露天烧烤共有将近二十处。露天烧烤严重污染大气,这种由羊油滴在炭火上而产生的浓烟中,含有污染大气环境的细颗粒,对这种细颗粒目前还没有好的办法能够去除,它严重影响环境景观和空气能见度。烧烤产生的浓烟中还有致癌物质,对生活在烧烤摊周围的居民的健康有不利的影响。同时由于烧烤摊多在主要街道旁,行人较多,大量的烟雾对过路行人也是有害的。室内烧烤虽然有排烟管道,但排放集中排放量大,对于周围居民的危害更大。小区内的垃圾桶已经全部换成了分类垃圾桶。小区内设有一处垃圾中转站,生活垃圾有专人收取后,集中到该中转站然后运往垃圾处理场。据以往观察,该垃圾中转站可以做到日开日清,保证将固体废弃物及时输出向区生态系统,这对一个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时不可忽视的条件。但在夏季,仍不可避免有异味,映像周围居民的生活质量。

小区内生活设施齐全,内有幼儿园、小学、初中等教育机构,社区诊所等医疗机构,还有商场市场,书店药店等等,为居民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但是马路市场除了带来了方便以外,不可避免的带来的环境问题。它使道路变得拥挤,而且每天消耗的塑料袋不计其数,每天收市之后,原本干净的道路变得一片狼藉。这无疑极大的影响了人们的出行和小区的美观。相关部门曾经多次整顿,但屡禁不止。

建议和总结:

通过这次调查,使我对自己生活的社区的环境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总体来说,小区的环境建设还是不错的,绿化情况和生活设施还是令人满意的,但小区的环境卫生情况不佳,使整体收效与相应的付出不协调。建议如下:

1、普及集中供暖,尽量减少居民因自己燃煤取暖而造成的环境污染。整顿烧烤摊,提倡无烟烧烤。

2、提高居民环境意识,自觉维护环境。坚决杜绝乱贴乱画,随手乱丢垃圾的不道德行为。

3、整治道路市场,还马路本来面目。可以在别处建市场,将马路市场迁入其中,统一管理。

生态住宅和生态住区是人们所向往的生态关系良好的人居环境,它是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来定义的,是人类经过历史选择之后所追求的一种住宅和住区模式,希望经过大家共同的努力,能早日将小区建设成大家心中的生态小区。

篇四 大学生生态环境实习报告

一、实习概况

1.实习目的: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以及同当地居民或公园游客的交流,增进我们对于城市生态系统的基本要素、城市人与环境关系的认识,以及了解人们对于环境的真正需求。

2.实习路线及内容:xx年4月5日,早八点,在北大逸夫二楼前集合出发,经图书馆至燕南园,停留进行观察调查;经静园至翻尾石鱼;从北大西门出至蔚秀园及承泽园,解散进行调查;在海淀公园调查后,经六郎庄、北京城市绿化隔离带、京密引水渠,从南如意门进入颐和园,沿昆明湖南岸、颐和园北岸、万寿山北坡一路观察,听取老师讲解;约14:30实习结束。

3.实习达到的目标:通过老师的讲解以及自己的观察,将课堂上讲授的知识同实际联系起来,发现原来我们身边有许多细节都被我们忽略了,一些习以为常的事情背后还有大文章。通过实习,也认识了一些动植物,增加了知识。

二、分析与讨论

注意到这次实习中不论是老师的讲解,自己的观察还是进行访问的过程中,都提到了不少关于植物的问题,因此这一部分想着重探讨周围环境中植物的选择,以及对实习过程中想到的问题进行解答。

1.关于居民对周围植被看法的问题

在调查中,绝大多数人都认为应该对环境进行修理,而对野生的植物则有一些深恶痛绝,这与老师的一些观点有些背道而驰。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自然环境能让人觉得舒服,使人产生深刻的体验呢?研究表明①,首先,要看人是否对自然环境感兴趣;其次,要看自然环境的物理特征。例如,一片矮树林旁边是一片绿草如茵的草地,人们从矮树林中一条小路穿过,坐在草地上玩耍,会产生一种摆脱都市枯燥、乏味、紧张工作压力的感觉,心情愉快;而在另一种情况下,一片杂草丛生的荒地,无法通过的灌木丛,这类自然景色往往失去对人类的吸引力。

因此,我想整齐修剪过的草地,花园,还是有它们存在的心理基础的。我们在学这门课之前不也是对一些人工修剪,设计过的园艺作品赞不绝口吗?这似乎是很多人的心理需求。我们不能完全否定人类对环境的改造,市中心的花坛,绿地,在心理学上,能够有较高的清晰度,更能够吸引人。当然,任何改造都要有一个限度,适可而止。

老师是从生态的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的,自然生长的植物有诸如,种类丰富,无需太多人工管理等优点。从城市整体的角度来讲,还是要以自然植物为主,这样对资源和环境都有益处。但处处都是这样,未免让人产生荒芜杂乱的感觉。居民的不满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

当然这又引出另一个问题,是人们的心理需求重要,还是环境生态重要?设计要以人为本,又要以环境为基础,两者兼顾似乎很有难度。如何处理,改变人的观念?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在改变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寻求一种合适的立足点,将二者有效的调和起来。但,这立足点在哪里呢?

2.关于路边种植杜仲树的问题

前面提到,在去往颐和园的路上,对路旁种植穿“铠甲”的杜仲树不理解,回来后特意查了一下该树的特征,发现自己当时的看法过于简单,是错误的。

当时看到的树,因为是刚移植过来的,树干很细,也没有枝叶,再加上那圈铁衣,觉得不是很美观。其实,据查得的资料②,杜仲干形直,枝繁叶茂,树冠多呈圆形或圆锥形,遮萌面积大,且树体抗性强,病虫害很少,不需喷洒农药,是城市园林绿化非常理想的树种。北京、南京,杭州、洛阳等城市利用杜仲作行道树或进行公园、庭院绿化,均取得了非常满意的效果,而且由于杜仲根系发达,耐干旱瘠薄,也是广大山丘地区理想的水土保持树种。杜仲树耐旱,耐寒,耐碱,却不喜湿热,在北京种植非常理想。

杜仲树的药用价值也很高,可以说浑身都是宝,尤其是它的树皮,这也是给它穿衣的原因。但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我发现,杜仲树的树皮具有再生的特性,即使对主干某一区段树皮进行全部环剥,只要及时采取保护措施,短期内在剥掉皮的木质部上又可长出新的树皮,3~4年后即可赶上未剥皮部分树皮的厚度。通过环剥皮还可以促进树株直径的生长。杜仲不管幼树或老树都存在树皮再生能力,但其中以幼、壮龄树再生能力。所说的保护措施,简单来说就是用有网眼塑料薄膜包裹树干。

我想,既然剥皮不会给树造成太大的损伤,反而在一定意义上说还对树有好处,何苦要把树围起来呢。而且我看那铁圈很小,没有给树留生长的空间,不如没有。希望这是因为树还没完全长好,进行保护的缘故,以后能看到小树解脱枷锁。

那我们要怎样选择种植的植物呢?

我觉得首先要了解植物的特性,以及当地的环境,因地制宜。不能将人的意志强加给环境。正如在实习中看到的,针叶树的落针有一定酸性,会使周围的土壤酸化,因此树下的植被很少,我们强种上草也没有用;还有在颐和园山坡上看到的侧柏,它本是一种耐旱,耐碱的植物,所生长的地方往往植被不多,公园如果片面的追求绿化效果,铺上草坪,为保养草坪又浇灌很多的水,反而会对侧柏的生长不利。还有前几年,北京提出要给杨树做“节育手术”,因为每年一到春天,杨絮就铺天盖地,无孔不钻,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了不便,这是当初种植时所没想到的。这些都是由于设计者不了解植物的习性造成的。形式不是我们追求的一切,和谐才是基础。

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乡土植物的应用。所谓“乡土植物”是指未经人类作用引进的那些植物。“在乡土植物中包括不少有较高观赏价值的材料,它们生长繁茂,管理粗放,无需对土壤作特殊的处理,可供选择用于公园、娱乐场所和庭院中的湖泊、溪流、池塘及喷泉花坛等处的镶边栽种。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研究课题。”(williamrobinson)。应用乡土植物种植可为城市居民区提供一个近似于自然林地和开阔田野的环境。孩子们在这里可以自由地攀爬树木,摘取花朵和进行其他活动,而这正是现在很多设计没有考虑到的。乡土树种还可以真实地反映出当地的季节变化,而引入的外来树种却不能反映季节的特点。在当前迅速发展变化的世界中。乡土植物以其使人感到熟悉而又持久的风貌,也许更能引起人们对过去的怀念从而增强对生活的信心。

尤其是在土壤和其他条件不良的地段,乡土植物可以依靠其较强的抗性来维持正常生长。在不具备表土的地段,更可显现出其特殊的栽培价值。许多乡土植物并不需要优良的表土。贫瘠的土壤反而可以防止其过量生长,并减少相应的管理问题,而且这些植物在贫瘠土壤中生长的寿命往往比在优质土中更长。燕南园中几乎遍及各处的二月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墙角,土坑都成为它生长的场所。

前面也有提到关于人们对修剪得很好的花坛,绿地的需求。鉴于以上所说的乡土植物的优点,我们可以考虑以其作为园林设计,城市美化的主要原材料。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生态和人们心理需求的统一。

最后,我想到静园被砍掉的苹果树,也想到高中校园里的那排柿子树,那是我们学校的一道风景,一到秋天树上挂满了柿子,但没有人去摘它。长满果实的树木能给人一种成就感,一种满足与欣喜。在校园等地种植一些适宜当地环境的果树,让人有一种回归自然的感觉,应该被提倡。

三、收获与问题

实习是一次用自己的眼和耳去感受环境的机会,在实习的过程中,经老师的讲解,我体会到“生态无处不在”这句话。同时通过提出与解决问题,增进了知识,加深了理解,纠正了自己的一些错误认识。

在这次实习中,我感觉的的困惑就是,人们的需求或者愿望与生态的矛盾。要改变人的认识,但这绝非我们短暂的一生所能实现的,我们不能把全部的精力全放在纠正人的意识上面,还要努力去寻找协调二者的方法,而这个方法,应该就是我们要探索的问题。

与之相关的还有植物选择,尤其是在城市中的问题,这虽在前面有所讨论,但由于缺乏足够的植物知识,显然还是不全面的,需要更加深入的探讨。

在海淀公园发现树少反而成为人们放风筝的好地方,所以不应该仅仅以树木的多少来衡量公园的好坏,还要看植物的分布以及其在人类活动中所起的作用。但究竟应该怎样安排园中的植物,当然应该沿用其原有的状态,减少对自然的破坏,再根据不同地方的特点来设计。而究竟具体应该怎样做,还待讨论。

大学生生态环境报告4篇

一、实习概况1.实习目的: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以及同当地居民或公园游客的交流,增进我们对于城市生态系统的基本要素、城市人与环境关系的认识,以及了解人们对于环境的真正需求。…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生态环境信息

  • 大学生生态环境报告4篇
  • 大学生生态环境报告4篇65人关注

    一、实习概况1.实习目的: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以及同当地居民或公园游客的交流,增进我们对于城市生态系统的基本要素、城市人与环境关系的认识,以及了解人们对于环境的 ...[更多]

学生报告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