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范文网
当前位置:报告大全 > 工作报告 > 学生报告

学生网络调查报告6篇

发布时间:2023-03-22 09:00:18 查看人数:18

学生网络调查报告

篇一 2023年大学生网络调查报告

大学生网络使用情况调查报告

调查组成员:周仁 刘庆 彭玉婷 曾汨水

一、前言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电脑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影响日益增大。网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各种影响,对我们当代大学生来说,电脑使用尤其普遍。通过这个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当代大学生对电脑的一些使用情况,以及电脑究竟对我们的而生活构成了什么样的影响。在这次调查中,我们针对了各个年级,各个专业的部分学生做了问卷调查,通过问卷结果,我们大概了解了大部分大学生生活中网络所占的比例,以及对自己生活所造成的便利与困扰。

就我们个人而言,网络的发展是这个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无法避免,但是怎样去使用互联网,取决于我们自己。我们应当理性上网,让互联网成为我们学习生活的工具,而不应该成为我们堕落的缘由。

二、调查方式及样本的选取方法

(一)问卷

我们对各个年级,各个专业的学生发放问卷调查表,该问卷旨在了解大学生对网络的使用情况以及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

(二)问卷内容

详情请看附录。

(三)调查对象的选取

本次调查随即抽取我校各年级各专业的学生。参加问卷的共有150名学生作为考察样本。我们采取男女相同比例进行问卷调查。

(四)资料收集整理

本次调查实际发放问卷表150份,回收率146份,回收率96.7%。

三、我校学生网络使用情况概述

(一)我校学生网络使用时间一般过长

大约22%的同学使用时间在三小时以内,大约53.8%的学生使用时间在四到六小时之间,剩下的24.2%的学生使用时间超过六小时。我们对其中一部分同学进行口头调查,周一至周五电脑使用情况普遍比周末时间短。其中不缺乏有周末通宵上网的同学。

(二)我校学生上网时间分配情况不容乐观,学习时间过短,游戏娱乐时间占有很大比例

玩游戏所占比例为53.4%,其中男生44.5%,女生8.9%。聊天看电影所占比例41%,女生31%,男生10%。学习所占比例仅12%。

(三)互联网对我们的生活影响过大,其中积极的消极的同时存在

92%的同学人学互联网对自己的学习生活又比较大的影响,但是就其积极和消极部分各有所述。普遍认为积极与消极同在。

四、我校学生网络使用原因

(一)自身原因

部分学生由于进入大学脱离了父母和学习方面的压力,从而花大把时间在网络娱乐上。 禁不住网络的各种诱惑,沉迷于虚拟世界。现代社会很多人都喜欢宅在宿舍,沉浸在自己的世界,由于学生时间比较多,所以学生中出现的宅男宅女现象更为严重。所以上网是宅神们的最佳选择。大学是个群英聚集的地方,许多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存在感,受着各方面的压力,所以转入虚拟世界,希望从中找到成功的乐趣,这也是为什么玩游戏所占比例最大的原因。

有些同学热爱学生,会利用网络资源来充实自己的知识面,增长自己的见识。

(二)外界客观原因

由于大学课程比较少,自由时间比较多,学生的课外活动比较少,自然会选择上网来打发时间。现在网络上出现的信息繁杂,有利于学习生活的一面,另外又有许多不良信息,部分学生自制力不高,容易上当受骗。网络世界得不到有效管制也是使部分同学沉迷网络的一个重大原因。从调查结果看,其中也不缺乏通过电脑学习各方面知识的学生。现代网络获取信息方便快捷,便于学生打破封闭的小世界,从而了解整个国家乃至世界的各方面信息。

五、网络对我们学习生活的影响

利:网络,一个科技发展的产物,也是信息时代的标志。作为我们大学生,理所应当对其进行追求、探索。这尽管是一个虚拟的空间,但它的方便、快捷、灵活等多种优点,拓展了我们的知识面,给予了我们敖游的空间。它的出现改变了人们传统的思想方法,在我们的生活中给予了我们极大的帮助;坐在家中即可浏览众多网上图书馆丰富的图书收藏;几秒种内,便可收到相隔万里的来信,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各地各种祥细的、自已想知道的信息;通过各学校开办的远程教育网了解更多的知识等等。正由于网络的这些优点,才受到越来越多的表少年的青睐。

弊:网络是一个复杂的东西,它的内部充满各种信息,像反动、暴力、黄色,这类鱼龙混杂的东西太多了,我们大学生有时难以抵御网络惊人的吸引力。但网络是一个新生事物,网络的吸引力是无穷的,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不完全统计,以学习为主要目的上网的中学生,美国占总数的20%,英国为15%,中国仅仅为2%。这惊人的对比,说明我们在网络使用中学习所占的比例太少。

利弊的区别在于你如何运用它,以及如何合理安排好时间。如果是用于成天打电子游戏,不分昼夜,肯定是弊。如果用于学习:利大于弊。如果用于聊天、游戏:弊大于利。

六、解决方式

就学校而言,可以尽量多的开展课余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吸引更多的同学走出网络世界。就学生自己而言,提高自制力,制定计划,有节制的上网,使学习与娱乐两不误。就社会而言,.可以加强立法,可以加强文化和教育等执法部门的执法力度,要依法行政,要切实履行自己应履行的义务,不能徇私,不能无作为。要开发一些科技含量比较高的软件,设备等等,可以装在家用机子上进行防御,也可以是直接在网络上进行监控,发现有害网站,信息就及时预报,甚至去自动取缔。另外还可以加强学校,社会,家长对孩子的关心,帮助,教育教导等,提高学生的主动回避网上不良信息的能力和意识。

七、总结

通过这次调查问卷,我们了解到我校学生对网络的使用时间一般较长,依赖程度较大,学生网络使用一般用于娱乐方面,学习时间过少。网络带来我们好处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弊端,这主要是因为学生自主学习性不高,没有好好利用网络资源来增强自己的见识,丰富知识面,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解决网络弊端,对社会、学校乃至家庭都提出了一些要求,但最关键的而其实还是我们学生自己,理性上网,增强自制力,丰富我们的课余学习生活,让网络成为我们的良师益友。

附录:

大学生网络使用情况调查问卷

(1)你的性别?

a、男生 b、女生

(2)你的就读年级是?

a、大一 b、大二 c、大三 d、大四

(3)你是否经常使用电脑?

a、是 b、否

(4)你上网的地点一般在哪里?

a、网吧 b、宿舍 c、其他

(5)你一天的上网时间长短?

a、三小时以内 b、四到六小时 c、六小时以上

(6)你上网一般做什么?

a、学习 b、玩游戏 c、聊天看电影 d、其他

(7)你认为上网时间长短对学习是否有影响?

a、是 b、否

(8)你会沉迷于虚假的网络世界吗?

a、是 b、否

(9)你认为网络世界对你的生活有没有影响?

a、是 b、否

(10)你认为网络对你的影响中积极影响多还是消极影响多?

a、积极影响 b、消极影响

(11)你是如何处理上网与生活的关系?

关于大学生网络道德调查报告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作为传播的新媒体,已成为大学生获取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网络信息资源的丰富和交流的便捷,深得同学们的关注和喜爱。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网络也成为一些不法分子散布谣言、歪理邪说、乃至传播色情信息的工具。为了更好的调查大学生网络道德情况,本人暑期在校期间制作并发放了《大学生网络道德问卷调查》200份。共15道题,涉及到了网络的信息,治理和利用等诸多方面。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大一学生占22.3%,大二占30.2%,大三占47.5%(大四学生已离校)。从调查情况看,网络已走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包括学习知识、查看新闻、查找资料、聊天、交友、满足个人爱好以及了解国内外的各种形式。同时,也有的学生在互联网这个并不是很纯洁、健康的虚拟天地里堕落了。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实行网络道德教育势在必行,认为大学生应该具备“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要把这种道德风尚反映到网络当中,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在本次调查中,大学生的网络现状具体表现在以下六点:

1、电脑、网络普及程度非常高

有39.7%的同学配有电脑,35.7%的同学天天一般花1—2小时在电脑上,有42.6%的同学为3—4小时。从上网同学的比率可以看出,网络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的日常工具之一。基本上所有的同学都感受到网络的存在对现代社会生活的影响以及在日常和工作上的重要性。从各年级的分布来看,并不象一般认为的:大一同学因为对计算机本身的了解中国范例及使用比较生疏,因此决定了对网络的应用率也比较低。事实上,计算机的使用已经低龄化,很多同学在高中已经接触到了计算机,虽然对软件、语言等并没有熟悉的应用,但一提到上网,大多数同学还是非常熟悉的。大二、大三经常接触网络的同学比较固定。也就是说,不常上网的有一部分,经常上网的也总是保持着一定的数量。分析原因在于有些同学由于自己没有电脑,或是专注于学习,有其它事情缠身如打工、谈恋爱等,所以没有时间涉足于网络;而有些同学则因为拥有个人电脑,用起来非凡方便,或是时间较为宽松,所以有较多时间留驻于网络。总体而言,经常上网的学生是比较固定的,占全体同学的40%左右,同学总是与网络保持着比较密切的关系,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已经迷上了网络。

2、大学生中对网络的价值利用率不高

网络的应用对于学生而言,主要应放在查找资料、开阔视野等层面上,一些大一的学生也承认,在没有接触到网络之前,在他们的意识中,网络应该是学习的辅助。但是事实上,真正使用网络来查找资料帮助专业学习的同学非常少,即使有也是偶然写论文,甚至是直到交作业时,才到网上找找。调查表明,上网聊天的占34%,上网玩游戏的占28%,上网查资料的占38%。也就是说,有62%的学生在网络里从事与学习工作无关的活动。提及聊天,必然要提qq,在调查的200个学生当中,全部都至少有一个qq号。

三、“信息污染”严重

网络上获取知识的方便、快捷、全面的特点,给大学生求知带来极大的方便。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网络不只是为大学生打开了知识世界的一扇窗,而且也为他们创造了另一个求知的广阔空间。但是一些不健康的网站总是屡禁不止,并且成人网站呈现出增多的趋势,一些黄色甚至反动的网站也接近着学生。在本次调查中,有46%的学生承认接触过不文明网站,这说明“信息污染”现象还是十分严重的。

四、网络文明不理想

在本次调查中,上网时受到过别人恶意攻击的占44%,由此可见,网络文明建设形势比较严重。有86%的学生认为提倡网络道德文明教育是势在必行的或是有必要的。几乎所有的学生认为在网络里要用文明语言是大学生必备的网络道德,由此可见大学生仍具有一定的道德水平。

五、网络治理不力

互联网的全球特征,使各类信息充斥网络空间,包括淫秽、色情、暴力、各种人造谣言都在网上广为传播。而目前我国互联网上信息治理力度还很薄弱,可见加强网络建设、网络治理的任务还是十分紧迫的。1996年2月国务院颁布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治理暂行规定》是目前为止有关计算机网络治理方面效力最高的法规,其它的主要法规有《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国际联网治理办法》、《中国公众多媒体通信治理办法》、《中国互联网域名注册暂行治理办法》、《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治理办法》等等。但是,网络立法工作相对于日益严重的网络犯罪显得较为滞后,不能有效及时地阻止网络犯罪的发生。几乎所有的同学对公安机关打击网络犯罪活动的力度都不满足。

此次调查表明,在普及网络知识的同时,网络道德的教育势在必行。为了引导大学生真正科学合理的利用网络,更好地发挥互联网对大学生的积极作用,遏制互联网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工作:

1,加强网德教育

开展一些网络化的主题教育,在高校中组织网络道德的宣传活动,如辩论赛、演讲赛、辅导报告、座谈会及与之相关的文娱活动。加大宣传力度,使学生熟悉到互联网的负面影响,从而有效地减少和避免互联网对学生的伤害,使其最大程度地发挥积极作用。通过开展针对性的主题“网风”与“网德”教育,网络法纪教育和网络爱国主义教育,最终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

2,占领网络阵地

建立一批高质量、高层次、有特色、能够吸引大学生的网站和网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创建更多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受大学生欢迎的“红色网站”,达到潜移默化的引导教育作用。要切实把校园内的网站作为思想政治工作有效的途径和最佳载体,要让党旗在网上高高飘扬,让同学们在校园网上汲取更多的营养,要让校园网成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传播阵地。

三、加大网络监控治理力度

对黄色及其它有害网站加以控制,防止各种垃圾,信息污染腐蚀学生的心灵。全社会都行动起来,加速网络德育工作研究,净化网络环境,在网络上筑起一道网络德育长城,建立一道百毒不侵的防火墙,让我们的大学生有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

四,学生本人要提高自身素质

大学生本身作为祖国未来建设的接班人,要清醒的熟悉到自己的责任和网络的两面性。在利用网络汲取知识的同时,自觉地杜绝不良信息的侵蚀,这样才可以使自己健康全面地发展。在调查过程中,觉大部分的大学生对网络的不良现象还是深恶痛绝的,这也说明了当代大学生的整体素质还是很高的。

总结

此次调查表明,网络道德的提出已势在必行。新事物的产生总是伴随着人们所预料不到又不愿看到的一面,尤其在新的事物还没有成熟时。网络就是这样!但是,不能怕狼而不养羊。不能因为网络存在着不利因素就否定网络本身。这是历史的发展所不能容忍的,是违反现代化前进规律的,更是走在历史前面的学生所不应当做的。这次调查很明显的表现出学生对网络的欢迎和重视,即使网络的应用现状不容乐观甚至是令人担忧,但网络的普及仍然是不可阻挡,重要的是如何引导人们包括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真正学会驾御网络,从网络中汲取营养。

有关大学生网络道德的相关调查报告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作为传播的新媒体,已成为大学生获取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网络信息资源的丰富和交流的便捷,深得同学们的关注和喜爱。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网络也成为一些不法分子散布谣言、歪理邪说、乃至传播色情信息的工具。为了更好的调查大学生网络道德情况,本人暑期在校期间制作并发放了《大学生网络道德问卷调查》200份。共15道题,涉及到了网络的信息,治理和利用等诸多方面。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大一学生占22.3%,大二占30.2%,大三占47.5%(大四学生已离校)。从调查情况看,网络已走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包括学习知识、查看新闻、查找资料、聊天、交友、满足个人爱好以及了解国内外的各种形式。同时,也有的学生在互联网这个并不是很纯洁、健康的虚拟天地里堕落了。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实行网络道德教育势在必行,认为大学生应该具备“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要把这种道德风尚反映到网络当中,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有39.7%的同学配有电脑,35.7%的同学天天一般花1—2小时在电脑上,有42.6%的同学为3—4小时。从上网同学的比率可以看出,网络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的日常工具之一。基本上所有的同学都感受到网络的存在对现代社会生活的影响以及在日常和工作上的重要性。从各年级的分布来看,并不象一般认为的:大一同学因为对计算机本身的了解中国范例及使用比较生疏,因此决定了对网络的应用率也比较低。事实上,计算机的使用已经低龄化,很多同学在高中已经接触到了计算机,虽然对软件、语言等并没有熟悉的应用,但一提到上网,大多数同学还是非常熟悉的。大二、大三经常接触网络的同学比较固定。也就是说,不常上网的有一部分,经常上网的也总是保持着一定的数量。分析原因在于有些同学由于自己没有电脑,或是专注于学习,有其它事情缠身如打工、谈恋爱等,所以没有时间涉足于网络;而有些同学则因为拥有个人电脑,用起来非凡方便,或是时间较为宽松,所以有较多时间留驻于网络。总体而言,经常上网的学生是比较固定的,占全体同学的40%左右,同学总是与网络保持着比较密切的关系,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已经迷上了网络。

大学生网络道德调查报告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作为传播的新媒体,已成为大学生获取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网络信息资源的丰富和交流的便捷,深得同学们的关注和喜爱。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网络也成为一些不法分子散布谣言、歪理邪说、乃至传播色情信息的工具。为了更好的调查大学生网络道德情况,本人暑期在校期间制作并发放了《大学生网络道德问卷调查》200份。共15道题,涉及到了网络的信息,管理和利用等诸多方面。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大一学生占22.3%,大二占30.2%,大三占47.5%(大四学生已离校)。从调查情况看,网络已走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包括学习知识、查看新闻、查找资料、聊天、交友、满足个人爱好以及了解国内外的各种形式。同时,也有的学生在互联网这个并不是很纯洁、健康的虚拟天地里堕落了。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实行网络道德教育势在必行,认为大学生应该具备“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要把这种道德风尚反映到网络当中,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在本次调查中,大学生的网络现状具体表现在以下六点:

1、电脑、网络普及程度非常高

有39.7%的同学配有电脑,35.7%的同学每天一般花1—2小时在电脑上,有42.6%的同学为3—4小时。从上网同学的比率可以看出,网络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的日常工具之一。基本上所有的同学都感受到网络的存在对现代社会生活的影响以及在日常和工作上的重要性。从各年级的分布来看,并不象一般认为的:大一同学因为对计算机本身的了解中国范例及使用比较陌生,因此决定了对网络的应用率也比较低。事实上,计算机的使用已经低龄化,很多同学在高中已经接触到了计算机,虽然对软件、语言等并没有熟悉的应用,但一提到上网,大多数同学还是非常熟悉的。大二、大三经常接触网络的同学比较固定。也就是说,不常上网的有一部分,经常上网的也总是保持着一定的数量。分析原因在于有些同学由于自己没有电脑,或是专注于学习,有其它事情缠身如打工、谈恋爱等,所以没有时间涉足于网络;而有些同学则因为拥有个人电脑,用起来特别方便,或是时间较为宽松,所以有较多时间留驻于网络。总体而言,经常上网的学生是比较固定的,占全体同学的40%左右,同学总是与网络保持着比较密切的关系,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已经迷上了网络。

2、大学生中对网络的价值利用率不高

网络的应用对于学生而言,主要应放在查找资料、开阔视野等层面上,一些大一的学生也承认,在没有接触到网络之前,在他们的意识中,网络应该是学习的辅助。但是事实上,真正使用网络来查找资料帮助专业学习的同学非常少,即使有也是偶尔写论文,甚至是直到交作业时,才到网上找找。调查表明,上网聊天的占34%,上网玩游戏的占28%,上网查资料的占38%。也就是说,有62%的学生在网络里从事与学习工作无关的活动。提及聊天,必然要提qq,在调查的200个学生当中,全部都至少有一个qq号。

三、“信息污染”严重

网络上获取知识的方便、快捷、全面的特点,给大学生求知带来极大的方便。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网络不只是为大学生打开了知识世界的一扇窗,而且也为他们创造了另一个求知的广阔空间。但是一些不健康的网站总是屡禁不止,并且成人网站呈现出增多的趋势,一些黄色甚至反动的网站也接近着学生。在本次调查中,有46%的学生承认接触过不文明网站,这说明“信息污染”现象还是十分严重的。

四、网络文明不理想

在本次调查中,上网时受到过别人恶意攻击的占44%,由此可见,网络文明建设形势比较严峻。有86%的学生认为提倡网络道德文明教育是势在必行的或是有必要的。几乎所有的学生认为在网络里要用文明语言是大学生必备的网络道德,由此可见大学生仍具有一定的道德水平。

五、网络管理不力

互联网的全球特征,使各类信息充斥网络空间,包括淫秽、色情、暴力、各种人造谣言都在网上广为传播。而目前我国互联网上信息管理力度还很薄弱,可见加强网络建设、网络管理的任务还是十分紧迫的。1996年2月国务院颁布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管理暂行规定》是目前为止有关计算机网络管理方面效力最高的法规,其它的主要法规有《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国际联网管理办法》、《中国公众多媒体通信管理办法》、《中国互联网域名注册暂行管理办法》、《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等等。但是,网络立法工作相对于日益严重的网络犯罪显得较为滞后,不能有效及时地阻止网络犯罪的发生。几乎所有的同学对公安机关打击网络犯罪活动的力度都不满意。

此次调查表明,在普及网络知识的同时,网络道德的教育势在必行。为了引导大学生真正科学合理的利用网络,更好地发挥互联网对大学生的积极作用,遏制互联网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工作:

1,加强网德教育

开展一些网络化的主题教育,在高校中组织网络道德的宣传活动,如辩论赛、演讲赛、辅导报告、座谈会及与之相关的文娱活动。加大宣传力度,使学生认识到互联网的负面影响,从而有效地减少和避免互联网对学生的伤害,使其最大程度地发挥积极作用。通过开展针对性的主题“网风”与“网德”教育,网络法纪教育和网络爱国主义教育,最终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

2,占领网络阵地

建立一批高质量、高层次、有特色、能够吸引大学生的网站和网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创建更多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受大学生欢迎的“红色网站”,达到潜移默化的引导教育作用。要切实把校园内的网站作为思想政治工作有效的途径和最佳载体,要让党旗在网上高高飘扬,让同学们在校园网上汲取更多的营养,要让校园网成为“xxxx”的重要思想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传播阵地。

三、加大网络监控管理力度

对黄色及其它有害网站加以控制,防止各种垃圾,信息污染腐蚀学生的心灵。全社会都行动起来,加速网络德育工作研究,净化网络环境,在网络上筑起一道网络德育长城,建立一道百毒不侵的防火墙,让我们的大学生有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

四,学生本人要提高自身素质

大学生本身作为祖国未来建设的接班人,要清醒的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网络的两面性。在利用网络汲取知识的同时,自觉地杜绝不良信息的侵蚀,这样才可以使自己健康全面地发展。在调查过程中,觉大部分的大学生对网络的不良现象还是深恶痛绝的,这也说明了当代大学生的整体素质还是很高的。

总结

此次调查表明,网络道德的提出已势在必行。新事物的产生总是伴随着人们所预料不到又不愿看到的一面,尤其在新的事物还没有成熟时。网络就是这样!但是,不能怕狼而不养羊。不能因为网络存在着不利因素就否定网络本身。这是历史的发展所不能容忍的,是违反现代化前进规律的,更是走在历史前面的学生所不应当做的。这次调查很明显的表现出学生对网络的欢迎和重视,即使网络的应用现状不容乐观甚至是令人担忧,但网络的普及仍然是不可阻挡,重要的是如何引导人们包括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真正学会驾御网络,从网络中汲取营养。

篇二 大学生网络调查报告

一、引言

1.1调查背景

现今许多高校大学生对网络使用较为普及,网络对他们的学习、生活、身心健康影响的负面作用也日益浮出水面,一些学生因“网瘾”而离家出走、辍学、犯罪等现象层出不穷,给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了不小的伤害,也给当前的教育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如何有效地引导大学生合理的使用网络,己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1.2调查目的

为预防大学生网络依赖提供相关资料,对大学生网络使用者的心理健康提供具有价值指导,为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具有参考意义的建议。次调查对大学生网络使用状况和网络依赖现状进行了探讨。其中,网络使用状况包括网龄、每日上网时间、上网目的、主要使用网络功能等方面;网络依赖状况包括耐受性、人际健康和学业问题、强迫性、戒断性和时间管理等问题。

1.3网络依赖度的基本含义

对于网络的过度使用这一现象,最初由美国纽约市的一位精神医师ivan goldberg提出,并把它称之为“网络成瘾”。但是“网络成瘾”的概念受到部分学者的质疑,在社会学和心理学领域引起了不小的争论。有些反对者认为“成瘾” (addiction)这一术语是指有机体对某种药物在心理上和生理上的依赖,是用于摄入某种化学物质或麻醉药的行为,比如吸毒,网络对用户的吸引不同于化学物质的依赖。也有学者认为网络成瘾是一种被心理健康专业人士和研究者夸大的说法:他们把人们在网络上花很多时间看作是一种成瘾,然而,有些人在阅读、看电视和工作上也花许多时间,并因此忽视了家庭、友谊和社会活动,却没有人把这种行为称为成瘾。

在网络成瘾早期,成瘾者先逐渐感受到上网的乐趣,随着上网时

间不断延长,出现对网络的依赖症状。网络成瘾者开始是精神上渴望上网,逐渐发展为躯体依赖,表现为每天起床后情绪低落、思维迟缓和疲乏无力等,上网以后精神状态才能恢复至正常水平。

根据文献中对网络过度使用这一现象的界定,分析认为上网用户在“网络成瘾”的早期,还未达到可以称之为“成瘾”的严重程度,但这时他们的身心已处于亚健康状态,如果不及时预防,可能发展成严重的网络成瘾。因此我们把“网络成瘾”的早期定义为“网络依赖”,是指一种心理上对互联网络的依赖,表现在用户对互联网络使用的认知、情绪和行为三个方面的依赖。

二、调查实施

2.1调查方法

网络调查问卷

2.2样本份数

此次调查由于人力物力的限制,采取随机抽样法,考虑性别、年级两方面的平衡,抽取我院的大学生作为样本。共发放问卷50份,收回有效问卷44份,回收率为88%。

2.3 研究工具

通过专业网络调查问卷网站问卷星编制《大学生网络依赖成都调查表》

三、调查情况分析

3.1问卷基本概况

此次调查问卷包括16个题目,调查内容涉及两个方面:一是网络使用者的网龄、上网时间、上网地点、上网目的、主要的网络服务功能等,以了解大学生的网络使用情况;二是网络依赖状况。另外还包括大学生的性别、年级两个层次。

3.2问卷具体情况

3.2.1参与此次问卷的性别成分

本次随机抽取成功参与调查的44名学生中,其中有女生15人,占调查样本的34.09%,男生29人,占调查样本的65.36%。

3.2.2参与此次问卷的年级成分

大一17人,大二16人,大三9人,大四2人,分别占样本空间的38.64%,36.36%,20.45%,4.55%。

3.2.3大学生每日上网时间的情况

小于2各小时的有8人,3-5小时的有26人,6-8小时的有9人,大于9各小时的有1人。

3.2.4大学生网络依赖度

其中吃饭的时候还在上网的有22人,占样本空间的50%;经常12点之后还在上网的达到35人,占样本空间的79.54%;不上网就焦虑的有16人,占样本空间的36.36%;上网上过通宵的有22人,占样本空间的50%;心情不好就上网的有13人,占样本空间的29.55%;如果可以不用工作,会与电脑相伴的有4人,占样本空间的9.09%。觉得没有网络生活照样过的不是的有11人,占样本空间的25%。

3.2.5网络依赖对大学生的影响

其中因为上网和父母闹过矛盾的有8人,占样本空间的18.18%。

3.2.6上网目的

其中觉得上网觉得有事做,与安全感,很踏实的有4人,占样本空间的9.09%;上网是为了游戏的有18人,占样本空间的40.91%;qq聊天的有27人,占样本空间的61.36%;听歌的有30人占样本空间的68.18%;看新闻的有28人,占样本空间的63.64%;学习的有28人,占样本空间的63.64%;打发时间的有29人,占样本空间的65.91%。

3.2.7对上网利弊的认识

有44人利弊都知道清楚,占样本空间的100%。

四、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本研究通过对大学生的网络使用情况和大学生网络依赖状况的问卷调查及对网络依赖大学生的访谈,分析得出:

4.1.1女生、男生在网络依赖程度上无显著差异。

4.1.2在网络依赖程度上,大一年级到大三年级是一个明显上升的趋势,大四年级有所降低。而不同年级学生对网络依赖程度存在显著差异。具体是大一与大二年级学生的网络依赖程度没有显著差异,大一与大三年级学生网络依赖程度具有极其显著性差异,大一与大四年级学生网络依赖程度具有显著差异;大二与大三年级学生网络依赖程度具有显著差异;大二与大四年级学生的网络依赖程度没有显著差异;大三与大四年级学生网络依赖程度没有显著差异。

4.1.3上网时间与大学生网络依赖程度的关系上,两者具有极其显著的正相关。

4.1.4根据大学生网络使用的不同功能,将其分为网络关系功能、网络娱乐功能和信息收集功能。以此为据,把网络依赖分为网络关系功能依赖、网络娱乐功能依赖和信息收集功能依赖。网络依赖程度得分高的这部分学生使用网络的功能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网络的娱乐功能。而中间组和低分组的学生对网络功能的使用比较均衡。

4.2 建议

通过对大学生的网络使用情况和大学生网络依赖状况的问卷调查、对网络依赖大学生的访谈,以及对本研究结果的分析,提出以下针对性建议:

4.2.1针对女生、男生在网络依赖程度上无显著差异,而女生对网络依赖的平均得分比男生高的这一结论。我们应当及时加强对女大学生网络依赖的预防,对女大学生合理使用互联网进行多方面教育和引导,以从女大学生自身形成健康合理的网络使用习惯,防止女大学生

的网络依赖向更严重的情况发展。

4.2.2对于各年级大学生网络依赖程度的不同特点以及各年级间不同的差异性程度,我们认为虽然大四年级学生网络依赖程度有所下降,但其与大三年级的差异没有显著性,因此总的来说从大一至大四年级学生网络依赖程度的发展仍是一个上升的趋势。这就提醒我们,对于预防不同年级大学生的网络依赖来说,应该从低年级开始,越早效果越好。为此,应在对大一新生的入学教育中就要着重指出大学生网络依赖的严重后果,并且在大学阶段长期开展合理利用互联网的教育与引导工作。各年级学生也都要有一个对网络使用的正确认识,从低年级阶段就开始遏制大学生网络依赖的产生。

4.2.3由于上网时间与大学生网络依赖具有极其显著的正相关,因此控制大学生的上网时间应当是预防大学生网络依赖的有效手段。规范电子游戏市场,创建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同时国家应进一步完善网络游戏中的防“沉迷”系统。学校要进一步加强对校园网的资金投入,完善学校机房的硬件设备,在校园网中有意识的营造良好网络文化氛围,使同学们更多的集中在校内上网。

对于大学生自身,在去上网之前要有明确的计划和上网目的性,要根据学习要求和生活规律规定自己的上网时间,并限定上网的时间,做到有目的、有针对性上网,不在网络上无目的的浏览网页,不做或少做对大学生活学习没有意义的事情,约束自己的行为,从而控制上网时间,防止网络依赖。

4.2.4针对网络依赖程度高的这部分学生使用网络的功能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网络的娱乐功能的显著特点。对于学校,要在大学生中大力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科技、文娱、体育和社会实践等校园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培养大学生广泛的兴趣。

关于大学生网络道德调查报告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作为传播的新媒体,已成为大学生获取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网络信息资源的丰富和交流的便捷,深得同学们的关注和喜爱。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网络也成为一些不法分子散布谣言、歪理邪说、乃至传播色情信息的工具。为了更好的调查大学生网络道德情况,本人暑期在校期间制作并发放了《大学生网络道德问卷调查》200份。共15道题,涉及到了网络的信息,治理和利用等诸多方面。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大一学生占22.3%,大二占30.2%,大三占47.5%(大四学生已离校)。从调查情况看,网络已走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包括学习知识、查看新闻、查找资料、聊天、交友、满足个人爱好以及了解国内外的各种形式。同时,也有的学生在互联网这个并不是很纯洁、健康的虚拟天地里堕落了。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实行网络道德教育势在必行,认为大学生应该具备“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要把这种道德风尚反映到网络当中,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在本次调查中,大学生的网络现状具体表现在以下六点:

1、电脑、网络普及程度非常高

有39.7%的同学配有电脑,35.7%的同学天天一般花1—2小时在电脑上,有42.6%的同学为3—4小时。从上网同学的比率可以看出,网络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的日常工具之一。基本上所有的同学都感受到网络的存在对现代社会生活的影响以及在日常和工作上的重要性。从各年级的分布来看,并不象一般认为的:大一同学因为对计算机本身的了解中国范例及使用比较生疏,因此决定了对网络的应用率也比较低。事实上,计算机的使用已经低龄化,很多同学在高中已经接触到了计算机,虽然对软件、语言等并没有熟悉的应用,但一提到上网,大多数同学还是非常熟悉的。大二、大三经常接触网络的同学比较固定。也就是说,不常上网的有一部分,经常上网的也总是保持着一定的数量。分析原因在于有些同学由于自己没有电脑,或是专注于学习,有其它事情缠身如打工、谈恋爱等,所以没有时间涉足于网络;而有些同学则因为拥有个人电脑,用起来非凡方便,或是时间较为宽松,所以有较多时间留驻于网络。总体而言,经常上网的学生是比较固定的,占全体同学的40%左右,同学总是与网络保持着比较密切的关系,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已经迷上了网络。

2、大学生中对网络的价值利用率不高

网络的应用对于学生而言,主要应放在查找资料、开阔视野等层面上,一些大一的学生也承认,在没有接触到网络之前,在他们的意识中,网络应该是学习的辅助。但是事实上,真正使用网络来查找资料帮助专业学习的同学非常少,即使有也是偶然写论文,甚至是直到交作业时,才到网上找找。调查表明,上网聊天的占34%,上网玩游戏的占28%,上网查资料的占38%。也就是说,有62%的学生在网络里从事与学习工作无关的活动。提及聊天,必然要提qq,在调查的200个学生当中,全部都至少有一个qq号。

三、“信息污染”严重

网络上获取知识的方便、快捷、全面的特点,给大学生求知带来极大的方便。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网络不只是为大学生打开了知识世界的一扇窗,而且也为他们创造了另一个求知的广阔空间。但是一些不健康的网站总是屡禁不止,并且成人网站呈现出增多的趋势,一些黄色甚至反动的网站也接近着学生。在本次调查中,有46%的学生承认接触过不文明网站,这说明“信息污染”现象还是十分严重的。

四、网络文明不理想

在本次调查中,上网时受到过别人恶意攻击的占44%,由此可见,网络文明建设形势比较严重。有86%的学生认为提倡网络道德文明教育是势在必行的或是有必要的。几乎所有的学生认为在网络里要用文明语言是大学生必备的网络道德,由此可见大学生仍具有一定的道德水平。

五、网络治理不力

互联网的全球特征,使各类信息充斥网络空间,包括淫秽、色情、暴力、各种人造谣言都在网上广为传播。而目前我国互联网上信息治理力度还很薄弱,可见加强网络建设、网络治理的任务还是十分紧迫的。1996年2月国务院颁布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治理暂行规定》是目前为止有关计算机网络治理方面效力最高的法规,其它的主要法规有《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国际联网治理办法》、《中国公众多媒体通信治理办法》、《中国互联网域名注册暂行治理办法》、《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治理办法》等等。但是,网络立法工作相对于日益严重的网络犯罪显得较为滞后,不能有效及时地阻止网络犯罪的发生。几乎所有的同学对公安机关打击网络犯罪活动的力度都不满足。

此次调查表明,在普及网络知识的同时,网络道德的教育势在必行。为了引导大学生真正科学合理的利用网络,更好地发挥互联网对大学生的积极作用,遏制互联网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工作:

1,加强网德教育

开展一些网络化的主题教育,在高校中组织网络道德的宣传活动,如辩论赛、演讲赛、辅导报告、座谈会及与之相关的文娱活动。加大宣传力度,使学生熟悉到互联网的负面影响,从而有效地减少和避免互联网对学生的伤害,使其最大程度地发挥积极作用。通过开展针对性的主题“网风”与“网德”教育,网络法纪教育和网络爱国主义教育,最终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

2,占领网络阵地

建立一批高质量、高层次、有特色、能够吸引大学生的网站和网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创建更多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受大学生欢迎的“红色网站”,达到潜移默化的引导教育作用。要切实把校园内的网站作为思想政治工作有效的途径和最佳载体,要让党旗在网上高高飘扬,让同学们在校园网上汲取更多的营养,要让校园网成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传播阵地。

三、加大网络监控治理力度

对黄色及其它有害网站加以控制,防止各种垃圾,信息污染腐蚀学生的心灵。全社会都行动起来,加速网络德育工作研究,净化网络环境,在网络上筑起一道网络德育长城,建立一道百毒不侵的防火墙,让我们的大学生有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

四,学生本人要提高自身素质

大学生本身作为祖国未来建设的接班人,要清醒的熟悉到自己的责任和网络的两面性。在利用网络汲取知识的同时,自觉地杜绝不良信息的侵蚀,这样才可以使自己健康全面地发展。在调查过程中,觉大部分的大学生对网络的不良现象还是深恶痛绝的,这也说明了当代大学生的整体素质还是很高的。

总结

此次调查表明,网络道德的提出已势在必行。新事物的产生总是伴随着人们所预料不到又不愿看到的一面,尤其在新的事物还没有成熟时。网络就是这样!但是,不能怕狼而不养羊。不能因为网络存在着不利因素就否定网络本身。这是历史的发展所不能容忍的,是违反现代化前进规律的,更是走在历史前面的学生所不应当做的。这次调查很明显的表现出学生对网络的欢迎和重视,即使网络的应用现状不容乐观甚至是令人担忧,但网络的普及仍然是不可阻挡,重要的是如何引导人们包括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真正学会驾御网络,从网络中汲取营养。

有关大学生网络道德的相关调查报告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作为传播的新媒体,已成为大学生获取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网络信息资源的丰富和交流的便捷,深得同学们的关注和喜爱。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网络也成为一些不法分子散布谣言、歪理邪说、乃至传播色情信息的工具。为了更好的调查大学生网络道德情况,本人暑期在校期间制作并发放了《大学生网络道德问卷调查》200份。共15道题,涉及到了网络的信息,治理和利用等诸多方面。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大一学生占22.3%,大二占30.2%,大三占47.5%(大四学生已离校)。从调查情况看,网络已走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包括学习知识、查看新闻、查找资料、聊天、交友、满足个人爱好以及了解国内外的各种形式。同时,也有的学生在互联网这个并不是很纯洁、健康的虚拟天地里堕落了。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实行网络道德教育势在必行,认为大学生应该具备“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要把这种道德风尚反映到网络当中,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有39.7%的同学配有电脑,35.7%的同学天天一般花1—2小时在电脑上,有42.6%的同学为3—4小时。从上网同学的比率可以看出,网络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的日常工具之一。基本上所有的同学都感受到网络的存在对现代社会生活的影响以及在日常和工作上的重要性。从各年级的分布来看,并不象一般认为的:大一同学因为对计算机本身的了解中国范例及使用比较生疏,因此决定了对网络的应用率也比较低。事实上,计算机的使用已经低龄化,很多同学在高中已经接触到了计算机,虽然对软件、语言等并没有熟悉的应用,但一提到上网,大多数同学还是非常熟悉的。大二、大三经常接触网络的同学比较固定。也就是说,不常上网的有一部分,经常上网的也总是保持着一定的数量。分析原因在于有些同学由于自己没有电脑,或是专注于学习,有其它事情缠身如打工、谈恋爱等,所以没有时间涉足于网络;而有些同学则因为拥有个人电脑,用起来非凡方便,或是时间较为宽松,所以有较多时间留驻于网络。总体而言,经常上网的学生是比较固定的,占全体同学的40%左右,同学总是与网络保持着比较密切的关系,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已经迷上了网络。

关于加强大学生网络素养建设的调查报告

近几年,随着高校信息化建设不断推进和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快速普及,大学生与整个社会的接触、互动和共振空前活跃,大学生作为“e时代弄潮儿”“准社会人”的群体特征日益明显。与网俱进的青年一代,其网络素养整体水平将深刻影响他们踏入社会后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近期,我们围绕“加强大学生网络素养建设”这一课题,通过问卷调查、座谈讨论、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了调研。调研面向重庆市70余所高校累计发放问卷13000份、回收有效问卷12473份;调研对象以在校本科生为主,涵盖了高职高专学生、硕士及博士研究生。

1.网络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第一渠道,手机成为大学生上网“首选终端”

触网更早、网龄更长,大学生已成“资深网民”群体重要力量

本次调查显示,重庆市大学生首次接触互联网的时间进一步提前,小学就已触网的占44.0%,较xx年上升了13.9个百分点;初中触网的占37.3%,高中触网的占15.6%,大学阶段才开始接触网络的仅占3.1%,分别较xx年下降了4.5%、6.8%、2.6%。逾八成大学生拥有5年以上网龄及稳定的上网习惯,可谓重要的“资深网民”队伍。这一调查结果与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最新数据相一致:截至 xx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32亿,从职业结构看,学生依然是最大的网民群体,占比达25.1%。从年龄看,20-29岁网民的比例为30.7%,在整体网民中占比最大;10-19岁网民占比24.5%,增长0.4个百分点;10岁以下网民占比2.1%,增长0.2个百分点,互联网继续向低龄人群渗透。

手机成为大学生上网“首选终端”,碎片化信息消费常态化,网络依赖症进一步加剧

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对大学生的上网方式和网络体验产生了根本性影响。调查显示,xx年手机在大学生中的普及率就已高达98.1%,但手机上网人数仅占32.3%,pc电脑仍然是大学生上网首选;xx年,大学生手机普及率几近100%,手机上网占比攀升至85.8%,较pc端上网高出14.6个百分点,是xx年手机上网人数的2.7倍。随时随地随手上网,使得大学生相对充裕的个人时间日益碎片化,日均上网时长明显增加。68.5%的大学生每天上网3小时以上,其中7小时以上重度使用者占比达16.6%,可谓沉浸在网络世界中不能自拔。88.8%的大学生自认为有网络依赖症,其中“较为依赖”及“严重依赖”者占45.2%。而在xx年的调查中,有52.6%的大学生对于“如果长时间无法使用网络”表示“无所谓”。

网络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第一渠道,主流新闻网站权威性受认可,大型商业门户网站日常渗透率高

调查显示,在大学生日常信息渠道中,使用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网络(手机)93.7%、电视36.4%、报纸杂志24.9%、日常交流13.1%、广播11.2%,网络“一马当先”成为最受大学生青睐的信息渠道。由于使用率较低,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的信息权威性受到了较大影响,在大学生中的认可度不足三成,但脱胎于传统媒体的主流新闻网站最受大学生信赖,信任度达42.7%。而从使用率上看,主流新闻网站只有27.7%,远不及商业门户网站的79.3%。“高信任度”和“低使用率”让主流新闻网站略显尴尬。不少大学生表示,平时浏览凤凰网挺有意思的,只有重大事件发生时,才去新华网,“毕竟官方认证更值得信赖”。主流新闻网站如何进一步提高可读性、提高对年轻群体的吸引力,值得思考。

网络应用移动化、多元化、个性化,但学习功能相对弱化

如今,大学生面对的是一个丰富多彩、光怪陆离且不断更迭的网络世界,与数年前相比,现在的网络可玩性更高、体验感更好、吸引力更强。调查显示,大学生最常用的网络服务依次为:看电影、打游戏等休闲娱乐,占75.9%;qq、微博、微信等交友聊天,占75.1%;检索和浏览新闻信息,占58.2%;获取学习资料,占51.0%;网上购物消费,占41.9%。大学生群体精力充沛、时间充裕,对交往和游戏的需求强烈,也乐于尝试新事物,各种各样的移动社交应用和手机游戏为他们满足需求、宣泄欲望提供了平台和出口,但相应地,网络作为学习工具的功能被忽视和弱化了。据部分高校教师反映,如今课堂上边听讲边玩手机已成为“另一道风景”,部分学生对上网、游戏、聊天近乎痴迷,这在人文社科及艺术体育类专业中尤为严重。

2.“网络书写”成习惯,网络互动进一步“圈群化”

随手发、随时转、随意点的“网络书写”渐成习惯,大学生成为重要的信息生产和传播者

调查显示,对于“是否经常利用手机随手拍照并上传网络”,17.6%的大学生选择“经常”,39.2%选择“偶尔”,7.4%选择“视具体情况”,35.8%选择“极少”。61.8%的大学生每天在论坛、微博、qq、朋友圈等网络平台上发布信息1-5条,每天发布5-10条的占8.9%,每天发布10条以上的占4.6%,七成以上大学生已养成“网络书写”的习惯。调查还显示,14.9%的大学生在信息分享和传播上较为随性,往往不假思索地“随时转发”“随意点赞”,容易造成“跟风”,形成“网络围观”。

网络互动进一步圈群化、私密化,表达欲望强,“小圈子”意识重

互联网为大学生圈群互动、私密交流提供了更便捷的渠道。调查显示,86.5%的大学生拥有两个以上网络社交圈子,拥有10个以上的占21.1%。活跃度最高的依次为同学群、社团群、兴趣群,占比分别为79.6%、40.5%、26.8%。这些圈群基于熟人关系建立,彼此间高度信任,容易形成“一呼百应”的群集效应。

抽样显示,一个班级的同学群几乎保持每日互动,除学习生活事务,多涉及校内外各类信息,是典型的“小微舆论场”。同时,基于性格、兴趣、地缘等因素,大学生“三五成群”现象愈加普遍,网上网下形成一个又一个“小圈子”“小团体”。“人以网聚群分”暗合了大学生群体的敏感心理和个性追求,但也一定程度弱化了现实交往。调查显示,75.8%的大学生更倾向于在qq群、微信群等私密小群内分享信息,仅33.5%的大学生选择了“直接面对面和他人分享”。

网上维权意识进一步增强,普遍较为理性克制

大学生普遍重视对个人权利和利益的维护。对于“如果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不公平的事”,23.5%的大学生选择通过微博、论坛等网络平台控诉,29.7%的表示“视情况而定”,46.8%则明确表示不会进行网络控诉,这表明过半大学生具有网上维权的意识。调查中,有1069名大学生表示曾遭遇过网络诈骗,其中16.4%的人“积极维权并取得成功”,26.9%“维权失败”,32.8%“自认倒霉”,23.9%“不知如何处理”。这提醒我们要重视和支持大学生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提高大学生依法维权的能力。

3.“软新闻”更受青睐, 普遍信任意见领袖

热衷浏览社会新闻和娱乐八卦,对时事政治的关注度相对较低

调查显示,当前大学生对各类型新闻的关注度从高到低依次为:社会新闻(74.2%)、娱乐新闻(53.1%)、时政新闻(39.9%)、体育新闻(30.2%)、法治新闻(20.7%)、财经新闻(20.2%)。

不难看出,当下网络世界的娱乐精神和狂欢景象契合了青年学生的审美趣味,社会类、娱乐类“软新闻”更受青睐,而政治类、法治类、财经类“硬新闻”关注度则相对不高。调查还显示,21.3%的大学生认为境外被屏蔽的政治类信息“客观中立,可信度高”,甚至5.8%的大学生认为“比国内的网上信息更可信”,还有21.6%的大学生无法作出判断。大学生是对时事政治最敏感、最具先锋性的力量,而在网络时代,大学生群体对政治的关注力由于信息海量而“分流”,长此以往将影响其对社会形势的批判意识和能力,不利于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对网上舆论环境褒贬不一,参与网络讨论的动机多为个人兴趣所致

对当前网络自由度,36.3%的大学生认为“较为合适”,37.8%认为“管理太严,不自由”,25.9%认为“太过自由”。对当下的网络舆论氛围,47.2%的大学生认为“多数人都比较情绪化”,仅19.2%认为“较为理性、客观、平和”,33.6%认为是正常的情绪宣泄。基于此,当大学生在相对封闭的“网络圈子”中异常活跃的同时,仅10.0%经常参与微博、论坛、贴吧、社区等公共网络平台上的讨论;48.9%偶尔参与讨论,且仅限于个人感兴趣的话题;41.1%“很少参与”或“不参与”,成为网络上“沉默的那部分”。“真理不辩不明”,要正确引导更多大学生积极理性发声,不断壮大主流舆论场。

对网上基本形势认识不清,面对境内外不良信息缺乏足够的甄别力、批判力和抵制力

对于“如何辨别网上信息的真假”,60.1%的大学生“根据发布网站、发布者的权威性来辨别”,57.3%的大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来辨别”,28.2%的“和他人探讨后做出判断”,15.1%的“有辨别的意识,但不会辨别”。面对网络上传播的黄色、暴力等不良信息,42.2%的大学生表示“完全绝缘,很抵制”,51.7%认为不道德,“但也会偶尔浏览”,6.1%坦承“很正常,经常浏览”。

受网络意见领袖的影响较大,娱乐明星和公知最受追捧

对于网上意见领袖的看法,14.4%的大学生直言“他们深度思考,理性发声,值得信任”,49.5%认为“他们的言论可能不完全对,但值得思考”,26.4%表示“他们有时候言论太个人化,偏激了”,9.7%的大学生只相信个人判断,对此“不予理睬”。可以看出,大学生普遍信任意见领袖,容易受到意见领袖思想和观点的影响。调查了解到,目前最受大学生青睐的网上意见领袖,主要包括娱乐明星和公知大v等,前者如“微博女王”姚晨、娱乐主持人谢娜、演员范冰冰等,在女生中间备受追捧;后者如韩寒、袁腾飞、方舟子、白岩松、崔永元等,则在男生中间影响广泛。

4.法律意识淡薄,对移动互联网安全意识较强

网络法律知识欠缺,法律意识淡薄

调查显示,64.5%的大学生对互联网法规制度“不太了解”或“不了解”,“有所了解”的占30.2%,“比较熟悉”的仅占5.3%。由此可见,加大全社会互联网法治宣传依然任重道远。同时,部分大学生缺乏依法上网的意识和自觉,有19.6%的大学生“经常在网络上透露他人信息”或“不小心泄露他人隐私”,进而容易引发问题和纠纷。而对于“个人隐私在网上泄漏后如何应对”,21.8%的大学生选择“向公安机关报案”,22.10%的选择“向相关单位或企业投诉”,50.8%表示“向身边朋友倾吐,提醒他们免步后尘”,“愤怒但不采取任何行动”的仅占5.3%,可见大学生对个人隐私权等个体权益十分珍视,但通过法律渠道维权的观念不强,维权方式方法不多。

网络安全防护意识普遍较强,但对潜在的危险重视不足

调查显示,55.9%的大学生会对个人手机做安全防护,58.64%的大学生谨慎使用“同步助手”等手机工具,68.6%的大学生担忧公共wifi的使用安全。总体上看,大学生对移动互联网安全意识较强,具有一定的防范能力。近年来,利用互联网作案的重大恶性事件屡有发生,也对大学生的人身安全提出了警醒。调查中,66.1%的大学生认为网友当止步于网络,“不会约见陌生网友”;20.7%表示即使要约见,也会做好自我保护措施;有10.7%认为见面危险,但可以网络视频聊天;仍有2.5%的大学生主张约见,认为“这样才能加深了解”。

5.培养有责任、有担当、有涵养的“数公民”

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大学生的政治意识和时代使命感

要以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为指导,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大力推进校报校刊数化建设,立足校园网站建设,开办一批贴近学生的网络名站名栏,建设一支由学生和青年教师骨干组成的网络宣传员队伍,打造示范性思想理论教育资源网站、学生主题教育网站和网络互动社区,培养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认识重大现实问题的能力,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

大力开展“净网”“清网”等专项行动,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环境

校园网处于开放的互联网环境中,面临着各种风险和挑战。要继续开展打击网络谣言、政治类有害信息、淫秽色情、非法传教等专项行动,坚决打击网上违法犯罪活动,全力抵制网络“三俗”文化,为大学生营造一个清朗、干净的网络空间。

引导大学生科学高效地运用网络,真正发挥网络的正向作用

开发一批高效的学习型app,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将上网精力更多用在学习文化知识上。为大学生参与网上服务提供平台,如建设一支网络志愿者队伍,利用互联网开展政策宣传、知识普及、心理疏导、技能培训,让大学生在虚拟空间实现人生“增值”。要同步加强高校网络素养教育,利用公共课、选修课讲解讨论网络沟通技巧、网络心理健康、网上道德伦理等内容,为大学生顺利踏入社会提供引导和调适服务。

不断丰富大学生社会实践体验,摆脱对虚拟世界的过度迷恋和依赖

要充分挖掘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丰富业余生活和社团活动,锻炼强健体格,活跃人际交往,逐步摆脱对虚拟世界的过度依赖,养成积极健康的学习生活习惯。要引导大学生勇敢面对现实,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提高环境适应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实干、创新、合作精神。

培育高校网上意见领袖,引导正确舆论,疏导学生情绪

着眼校园网络舆论场,培育一批导向正确、影响力广的网络名师,使之成为大学生的良师益友和引路人,转移大学生对明星名人的关注。推进辅导员博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博客、校务微博、校园微信公众账号等网络新媒体建设,吸引学生浏览。善于从校内bbs论坛、qq群中挖掘打造学生意见领袖,温和有效地做好引导。

前置网络素养教育,在青少年成长阶段培养形成正确上网的意识和习惯

建议“抓早抓小”,将网络素养和网络技能一并纳入中小学基础教育体系,现阶段可在计算机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和课外读本中增加相应内容。要将网络素养教育贯穿青少年学习成长的各个阶段,不断优化课程内容设计,探索情景式、体验式、互动式教学方法,培育正确的互联网观念和良好的使用习惯。

篇三 大学生网络调查报告范文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作为传播的新媒体,已成为大学生获取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网络信息资源的丰富和交流的便捷,深得同学们的关注和喜爱。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网络也成为一些不法分子散布谣言、歪理邪说、乃至传播色情信息的工具。为了更好的调查大学生网络道德情况,本人暑期在校期间制作并发放了《大学生网络道德问卷调查》200份。共15道题,涉及到了网络的信息,治理和利用等诸多方面。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大一学生占22.3%,大二占30.2%,大三占47.5%(大四学生已离校)。从调查情况看,网络已走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包括学习知识、查看新闻、查找资料、聊天、交友、满足个人爱好以及了解国内外的各种形式。同时,也有的学生在互联网这个并不是很纯洁、健康的虚拟天地里堕落了。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实行网络道德教育势在必行,认为大学生应该具备“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要把这种道德风尚反映到网络当中,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有39.7%的同学配有电脑,35.7%的同学天天一般花1—2小时在电脑上,有42.6%的同学为3—4小时。从上网同学的比率可以看出,网络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的日常工具之一。基本上所有的同学都感受到网络的存在对现代社会生活的影响以及在日常和工作上的重要性。从各年级的分布来看,并不象一般认为的:大一同学因为对计算机本身的了解中国范例及使用比较生疏,因此决定了对网络的应用率也比较低。事实上,计算机的使用已经低龄化,很多同学在高中已经接触到了计算机,虽然对软件、语言等并没有熟悉的应用,但一提到上网,大多数同学还是非常熟悉的。大二、大三经常接触网络的同学比较固定。也就是说,不常上网的有一部分,经常上网的也总是保持着一定的数量。分析原因在于有些同学由于自己没有电脑,或是专注于学习,有其它事情缠身如打工、谈恋爱等,所以没有时间涉足于网络;而有些同学则因为拥有个人电脑,用起来非凡方便,或是时间较为宽松,所以有较多时间留驻于网络。总体而言,经常上网的学生是比较固定的,占全体同学的40%左右,同学总是与网络保持着比较密切的关系,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已经迷上了网络。

关于大学生网络道德调查报告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作为传播的新媒体,已成为大学生获取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网络信息资源的丰富和交流的便捷,深得同学们的关注和喜爱。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网络也成为一些不法分子散布谣言、歪理邪说、乃至传播色情信息的工具。为了更好的调查大学生网络道德情况,本人暑期在校期间制作并发放了《大学生网络道德问卷调查》200份。共15道题,涉及到了网络的信息,治理和利用等诸多方面。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大一学生占22.3%,大二占30.2%,大三占47.5%(大四学生已离校)。从调查情况看,网络已走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包括学习知识、查看新闻、查找资料、聊天、交友、满足个人爱好以及了解国内外的各种形式。同时,也有的学生在互联网这个并不是很纯洁、健康的虚拟天地里堕落了。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实行网络道德教育势在必行,认为大学生应该具备“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要把这种道德风尚反映到网络当中,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在本次调查中,大学生的网络现状具体表现在以下六点:

1、电脑、网络普及程度非常高

有39.7%的同学配有电脑,35.7%的同学天天一般花1—2小时在电脑上,有42.6%的同学为3—4小时。从上网同学的比率可以看出,网络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的日常工具之一。基本上所有的同学都感受到网络的存在对现代社会生活的影响以及在日常和工作上的重要性。从各年级的分布来看,并不象一般认为的:大一同学因为对计算机本身的了解中国范例及使用比较生疏,因此决定了对网络的应用率也比较低。事实上,计算机的使用已经低龄化,很多同学在高中已经接触到了计算机,虽然对软件、语言等并没有熟悉的应用,但一提到上网,大多数同学还是非常熟悉的。大二、大三经常接触网络的同学比较固定。也就是说,不常上网的有一部分,经常上网的也总是保持着一定的数量。分析原因在于有些同学由于自己没有电脑,或是专注于学习,有其它事情缠身如打工、谈恋爱等,所以没有时间涉足于网络;而有些同学则因为拥有个人电脑,用起来非凡方便,或是时间较为宽松,所以有较多时间留驻于网络。总体而言,经常上网的学生是比较固定的,占全体同学的40%左右,同学总是与网络保持着比较密切的关系,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已经迷上了网络。

2、大学生中对网络的价值利用率不高

网络的应用对于学生而言,主要应放在查找资料、开阔视野等层面上,一些大一的学生也承认,在没有接触到网络之前,在他们的意识中,网络应该是学习的辅助。但是事实上,真正使用网络来查找资料帮助专业学习的同学非常少,即使有也是偶然写论文,甚至是直到交作业时,才到网上找找。调查表明,上网聊天的占34%,上网玩游戏的占28%,上网查资料的占38%。也就是说,有62%的学生在网络里从事与学习工作无关的活动。提及聊天,必然要提qq,在调查的200个学生当中,全部都至少有一个qq号。

三、“信息污染”严重

网络上获取知识的方便、快捷、全面的特点,给大学生求知带来极大的方便。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网络不只是为大学生打开了知识世界的一扇窗,而且也为他们创造了另一个求知的广阔空间。但是一些不健康的网站总是屡禁不止,并且成人网站呈现出增多的趋势,一些黄色甚至反动的网站也接近着学生。在本次调查中,有46%的学生承认接触过不文明网站,这说明“信息污染”现象还是十分严重的。

四、网络文明不理想

在本次调查中,上网时受到过别人恶意攻击的占44%,由此可见,网络文明建设形势比较严重。有86%的学生认为提倡网络道德文明教育是势在必行的或是有必要的。几乎所有的学生认为在网络里要用文明语言是大学生必备的网络道德,由此可见大学生仍具有一定的道德水平。

五、网络治理不力

互联网的全球特征,使各类信息充斥网络空间,包括淫秽、色情、暴力、各种人造谣言都在网上广为传播。而目前我国互联网上信息治理力度还很薄弱,可见加强网络建设、网络治理的任务还是十分紧迫的。1996年2月国务院颁布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治理暂行规定》是目前为止有关计算机网络治理方面效力最高的法规,其它的主要法规有《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国际联网治理办法》、《中国公众多媒体通信治理办法》、《中国互联网域名注册暂行治理办法》、《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治理办法》等等。但是,网络立法工作相对于日益严重的网络犯罪显得较为滞后,不能有效及时地阻止网络犯罪的发生。几乎所有的同学对公安机关打击网络犯罪活动的力度都不满足。

此次调查表明,在普及网络知识的同时,网络道德的教育势在必行。为了引导大学生真正科学合理的利用网络,更好地发挥互联网对大学生的积极作用,遏制互联网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工作:

1,加强网德教育

开展一些网络化的主题教育,在高校中组织网络道德的宣传活动,如辩论赛、演讲赛、辅导报告、座谈会及与之相关的文娱活动。加大宣传力度,使学生熟悉到互联网的负面影响,从而有效地减少和避免互联网对学生的伤害,使其最大程度地发挥积极作用。通过开展针对性的主题“网风”与“网德”教育,网络法纪教育和网络爱国主义教育,最终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

2,占领网络阵地

建立一批高质量、高层次、有特色、能够吸引大学生的网站和网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创建更多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受大学生欢迎的“红色网站”,达到潜移默化的引导教育作用。要切实把校园内的网站作为思想政治工作有效的途径和最佳载体,要让党旗在网上高高飘扬,让同学们在校园网上汲取更多的营养,要让校园网成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传播阵地。

三、加大网络监控治理力度

对黄色及其它有害网站加以控制,防止各种垃圾,信息污染腐蚀学生的心灵。全社会都行动起来,加速网络德育工作研究,净化网络环境,在网络上筑起一道网络德育长城,建立一道百毒不侵的防火墙,让我们的大学生有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

四,学生本人要提高自身素质

大学生本身作为祖国未来建设的接班人,要清醒的熟悉到自己的责任和网络的两面性。在利用网络汲取知识的同时,自觉地杜绝不良信息的侵蚀,这样才可以使自己健康全面地发展。在调查过程中,觉大部分的大学生对网络的不良现象还是深恶痛绝的,这也说明了当代大学生的整体素质还是很高的。

总结

此次调查表明,网络道德的提出已势在必行。新事物的产生总是伴随着人们所预料不到又不愿看到的一面,尤其在新的事物还没有成熟时。网络就是这样!但是,不能怕狼而不养羊。不能因为网络存在着不利因素就否定网络本身。这是历史的发展所不能容忍的,是违反现代化前进规律的,更是走在历史前面的学生所不应当做的。这次调查很明显的表现出学生对网络的欢迎和重视,即使网络的应用现状不容乐观甚至是令人担忧,但网络的普及仍然是不可阻挡,重要的是如何引导人们包括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真正学会驾御网络,从网络中汲取营养。

有关大学生网络道德的相关调查报告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作为传播的新媒体,已成为大学生获取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网络信息资源的丰富和交流的便捷,深得同学们的关注和喜爱。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网络也成为一些不法分子散布谣言、歪理邪说、乃至传播色情信息的工具。为了更好的调查大学生网络道德情况,本人暑期在校期间制作并发放了《大学生网络道德问卷调查》200份。共15道题,涉及到了网络的信息,治理和利用等诸多方面。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大一学生占22.3%,大二占30.2%,大三占47.5%(大四学生已离校)。从调查情况看,网络已走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包括学习知识、查看新闻、查找资料、聊天、交友、满足个人爱好以及了解国内外的各种形式。同时,也有的学生在互联网这个并不是很纯洁、健康的虚拟天地里堕落了。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实行网络道德教育势在必行,认为大学生应该具备“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要把这种道德风尚反映到网络当中,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有39.7%的同学配有电脑,35.7%的同学天天一般花1—2小时在电脑上,有42.6%的同学为3—4小时。从上网同学的比率可以看出,网络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的日常工具之一。基本上所有的同学都感受到网络的存在对现代社会生活的影响以及在日常和工作上的重要性。从各年级的分布来看,并不象一般认为的:大一同学因为对计算机本身的了解中国范例及使用比较生疏,因此决定了对网络的应用率也比较低。事实上,计算机的使用已经低龄化,很多同学在高中已经接触到了计算机,虽然对软件、语言等并没有熟悉的应用,但一提到上网,大多数同学还是非常熟悉的。大二、大三经常接触网络的同学比较固定。也就是说,不常上网的有一部分,经常上网的也总是保持着一定的数量。分析原因在于有些同学由于自己没有电脑,或是专注于学习,有其它事情缠身如打工、谈恋爱等,所以没有时间涉足于网络;而有些同学则因为拥有个人电脑,用起来非凡方便,或是时间较为宽松,所以有较多时间留驻于网络。总体而言,经常上网的学生是比较固定的,占全体同学的40%左右,同学总是与网络保持着比较密切的关系,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已经迷上了网络。

大学生网络情况调查报告

通过此次对部分大学生上网情况的调查,我们感到,虽然多数大学生网民的素质较高,能够较好地利用网络工具于成才之中,对网络中的不健康内容能够自觉抵制,对某些相关问题也有自己的正确判断。但是,也明显地存在着许多不足。

值得关注:近半数大学生想做黑客

和我国网民的整体素质相比,大学生网民的整体素质相对较低。据cnnic的调查,我国网民整体的周收发电子邮件平均数为21.2件,远远高于此次调查中的3.34件。我国网民整体最常使用的网络服务中的搜索引擎比率为51.3%,而此次调查显示该项比率较低,说明大学生网民还不能自觉地利用搜索引擎来有效地获取相关信息。全国网民整体使用网上寻呼的比率为31.6%,调查中此项比率高于此值1倍以上;全国网民整体在网上最主要获得的信息中,电子书籍排在第4位,而大学生则把这项内容排在第6位以后……说明多数大学生网民把网聊作为上网的主要内容,还不能把上网作为学习工具。

值得重视的是,还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网民对一些问题缺乏正确的认识。如:仍有16%的人对网上的传闻和性内容感兴趣;有29%的人对网络黑客表示崇拜,更有40%多的人表示有机会想试一下黑客行为;网络文明工程已经在全国范围内轰轰烈烈开展近一年,仍有1/4左右的人对此不清楚,更有7%的人认为此举可有可无。

尽管本次调查对一些较深层次的问题还没有来得及调查,但仅就上述结果就可以看出,抓紧对大学生网民的教育已经刻不容缓,高校网络文化阵地的建设更是迫在眉睫。

值得重视:高校网站亟待加强

因特网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极其便利的交际工具,也已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新的重要阵地。而这个阵地的存在依赖于网络设施的硬件。70%-80%的大学生网民之所以选择校外网吧上网,除了自身相关原因之外,校内上网终端供不应求、网速慢或限制多等应是主要的原因。为了提高学生素质,建设好网络文明,校园网的扩容、校内“网吧”的扩大应该引起高校领导的重视,并把它列上主要议事日程。要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把校园网普及到学生宿舍和教师家庭,真正建设起一个和现实相对应的虚拟校园。

高校网站不仅是高校的一个形象窗口,也是知识传播中的一个重要的信息集散地,更是大学生上网的主要出口。因此,应该把高校网站建设当作一个战略任务持之以恒地抓紧抓好。高校网站建设是一个高品位文化系统工程,而不仅是校园网络管理者运用相关技术挂几个网页而已。要组织好人力物力,调动起专家学者、编辑人员、计算机信息技术人员乃至全体师生的积极性,共同努力,搞好各高校网站的特色化建设。

应紧紧围绕各校自己所拥有的著名专家学者、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及重点课题等独特方面,鼓励有较深造诣的专家学者推出自己的学术网页或相关内容,或组织人员对其成果理论化、科普化、文化化,向公众展示有关内容的深层次文化内涵,以增强高校网站中的文化品位。同时,还应立足于高校所处的地域环境,把本校特色和所处地域的历史、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因素结合起来,深层次开发其特色信息资源。

值得探讨:应考虑开设《网络交际》等课程

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民族的精英和国家的未来,大学生网上生存能力直接影响其成才。对大学生网民的教育也应成为高校的一项经常工作。根据大学生的呼声和网络发展的实际,大学生网民教育应该纳入正规教育轨道上来,开设相关系列课程势在必行。除了开设有关网络技术课程之外,可考虑开设以网络资源利用为主题的诸如《网络交际》之类的课程。

计算机网络最本质的意义在于它给全人类提供了一个极其便利的交际工具。如果说计算机网络原理类课程是教学生如何制造或维修这个“工具”,那么电脑和网络应用类课程则是教学生如何使用这个“工具”,但目前还没有教学生如何正确、高效地使用这个“工具”的课程。就像只教人如何使用枪枝却不管其何时何地因何事把枪对准谁一样,如果不从人文的角度阐释、普及计算机网络文化,网络这个人类的工具终将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因此,《网络交际》课程应基于使学生正确、高效地利用网络工具来获取有效信息的角度,融言语表达、信息智化、计算机应用等相关领域的知识为一体,把网络的交际属性、网络交际的特点、网上信息的分类和猎取、网络信息的加工处理、网络单双向交流、网络道德和网络法规及文明上网等方面作为该课程的主要内容。

搞好校园网络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高校党政工团及广大教师协同努力。根据大学生上网多的实际情况,目前亟需要搞好网上作战部队建设,提高其网上战斗力。据了解,高校不少教师甚至许多专门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专职人员,上网水平还远远不如学生。如此何谈对大学生上网行为的正确引导?因此,应该首先切实抓紧学生工作相关者的上网技能训练。只有网上作战部队掌握网上作战基本规律,增强网上作战能力,才能对大学生网民实施正确的引导,才能把江总书记“主动出击”,“用马克思主义占领网络阵地”的指示精神落到实处。

篇四 女大学生求职网络调查报告

女大学生求职网络调查报告

“到面试时,学校才明确提出不要女生,我的希望一下破灭了。”今年研究生毕业的严钰一直想到高校当老师,如今已经投出去40份简历,唯一一次参加一所师范学校的面试也以失败告终,原因就是她是女生。

新闻专业的白雪峰今年本科毕业,她说,她们班级90名学生中女生占三分之二,班里20多名同学前几天从兰州跑到西安参加人才招聘会,但“很多理工类岗位明确不招女生”,有个文秘岗位也注明只要男性,“可能觉得女生比较麻烦吧”。据了解,她们班有三分之一的女生已经找到工作,但大多是靠家里的关系。

对于性别歧视,去年毕业的王宝却有不同看法。她说她并没有感觉在应聘过程中受到歧视,应聘成功后在参加单位新员工培训时,她发现200多名新员工中,女生比男生还多,“领导也曾直言招聘时不想要女生,但几轮考试下来,很多女生很优秀”。王宝认为大单位大公司存在性别歧视问题的就少很多,男女生同场竞技拼的都是能力。她说女大学生就业时要总是考虑歧视问题,就会给自己带上无形的紧箍咒,不利于找工作。

篇五 2023关于对大学生网络调查报告

一、引言

1.1调查背景

现今许多高校大学生对网络使用较为普及,网络对他们的学习、生活、身心健康影响的负面作用也日益浮出水面,一些学生因“网瘾”而离家出走、辍学、犯罪等现象层出不穷,给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了不小的伤害,也给当前的教育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如何有效地引导大学生合理的使用网络,己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1.2调查目的

为预防大学生网络依赖提供相关资料,对大学生网络使用者的心理健康提供具有价值指导,为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具有参考意义的建议。次调查对大学生网络使用状况和网络依赖现状进行了探讨。其中,网络使用状况包括网龄、每日上网时间、上网目的、主要使用网络功能等方面;网络依赖状况包括耐受性、人际健康和学业问题、强迫性、戒断性和时间管理等问题。

1.3网络依赖度的基本含义

对于网络的过度使用这一现象,最初由美国纽约市的一位精神医师ivan goldberg提出,并把它称之为“网络成瘾”。但是“网络成瘾”的概念受到部分学者的质疑,在社会学和心理学领域引起了不小的争论。有些反对者认为“成瘾” (addiction)这一术语是指有机体对某种药物在心理上和生理上的依赖,是用于摄入某种化学物质或麻醉药的行为,比如吸毒,网络对用户的吸引不同于化学物质的依赖。也有学者认为网络成瘾是一种被心理健康专业人士和研究者夸大的说法:他们把人们在网络上花很多时间看作是一种成瘾,然而,有些人在阅读、看电视和工作上也花许多时间,并因此忽视了家庭、友谊和社会活动,却没有人把这种行为称为成瘾。

在网络成瘾早期,成瘾者先逐渐感受到上网的乐趣,随着上网时

间不断延长,出现对网络的依赖症状。网络成瘾者开始是精神上渴望上网,逐渐发展为躯体依赖,表现为每天起床后情绪低落、思维迟缓和疲乏无力等,上网以后精神状态才能恢复至正常水平。

根据文献中对网络过度使用这一现象的界定,分析认为上网用户在“网络成瘾”的早期,还未达到可以称之为“成瘾”的严重程度,但这时他们的身心已处于亚健康状态,如果不及时预防,可能发展成严重的网络成瘾。因此我们把“网络成瘾”的早期定义为“网络依赖”,是指一种心理上对互联网络的依赖,表现在用户对互联网络使用的认知、情绪和行为三个方面的依赖。

二、调查实施

2.1调查方法

网络调查问卷

2.2样本份数

此次调查由于人力物力的限制,采取随机抽样法,考虑性别、年级两方面的平衡,抽取我院的大学生作为样本。共发放问卷50份,收回有效问卷44份,回收率为88%。

2.3 研究工具

通过专业网络调查问卷网站问卷星编制《大学生网络依赖成都调查表》

三、调查情况分析

3.1问卷基本概况

此次调查问卷包括16个题目,调查内容涉及两个方面:一是网络使用者的网龄、上网时间、上网地点、上网目的、主要的网络服务功能等,以了解大学生的网络使用情况;二是网络依赖状况。另外还包括大学生的性别、年级两个层次。

3.2问卷具体情况

3.2.1参与此次问卷的性别成分

本次随机抽取成功参与调查的44名学生中,其中有女生15人,占调查样本的34.09%,男生29人,占调查样本的65.36%。

3.2.2参与此次问卷的年级成分

大一17人,大二16人,大三9人,大四2人,分别占样本空间的38.64%,36.36%,20.45%,4.55%。

3.2.3大学生每日上网时间的情况

小于2各小时的有8人,3-5小时的有26人,6-8小时的有9人,大于9各小时的有1人。

3.2.4大学生网络依赖度

其中吃饭的时候还在上网的有22人,占样本空间的50%;经常12点之后还在上网的达到35人,占样本空间的79.54%;不上网就焦虑的有16人,占样本空间的36.36%;上网上过通宵的有22人,占样本空间的50%;心情不好就上网的有13人,占样本空间的29.55%;如果可以不用工作,会与电脑相伴的有4人,占样本空间的9.09%。觉得没有网络生活照样过的不是的有11人,占样本空间的25%。

3.2.5网络依赖对大学生的影响

其中因为上网和父母闹过矛盾的有8人,占样本空间的18.18%。

3.2.6上网目的

其中觉得上网觉得有事做,与安全感,很踏实的有4人,占样本空间的9.09%;上网是为了游戏的有18人,占样本空间的40.91%;qq聊天的有27人,占样本空间的61.36%;听歌的有30人占样本空间的68.18%;看新闻的有28人,占样本空间的63.64%;学习的有28人,占样本空间的63.64%;打发时间的有29人,占样本空间的65.91%。

3.2.7对上网利弊的认识

有44人利弊都知道清楚,占样本空间的100%。

四、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本研究通过对大学生的网络使用情况和大学生网络依赖状况的问卷调查及对网络依赖大学生的访谈,分析得出:

4.1.1女生、男生在网络依赖程度上无显著差异。

4.1.2在网络依赖程度上,大一年级到大三年级是一个明显上升的趋势,大四年级有所降低。而不同年级学生对网络依赖程度存在显著差异。具体是大一与大二年级学生的网络依赖程度没有显著差异,大一与大三年级学生网络依赖程度具有极其显著性差异,大一与大四年级学生网络依赖程度具有显著差异;大二与大三年级学生网络依赖程度具有显著差异;大二与大四年级学生的网络依赖程度没有显著差异;大三与大四年级学生网络依赖程度没有显著差异。

4.1.3上网时间与大学生网络依赖程度的关系上,两者具有极其显著的正相关。

4.1.4根据大学生网络使用的不同功能,将其分为网络关系功能、网络娱乐功能和信息收集功能。以此为据,把网络依赖分为网络关系功能依赖、网络娱乐功能依赖和信息收集功能依赖。网络依赖程度得分高的这部分学生使用网络的功能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网络的娱乐功能。而中间组和低分组的学生对网络功能的使用比较均衡。

4.2 建议

通过对大学生的网络使用情况和大学生网络依赖状况的问卷调查、对网络依赖大学生的访谈,以及对本研究结果的分析,提出以下针对性建议:

4.2.1针对女生、男生在网络依赖程度上无显著差异,而女生对网络依赖的平均得分比男生高的这一结论。我们应当及时加强对女大学生网络依赖的预防,对女大学生合理使用互联网进行多方面教育和引导,以从女大学生自身形成健康合理的网络使用习惯,防止女大学生

的网络依赖向更严重的情况发展。

4.2.2对于各年级大学生网络依赖程度的不同特点以及各年级间不同的差异性程度,我们认为虽然大四年级学生网络依赖程度有所下降,但其与大三年级的差异没有显著性,因此总的来说从大一至大四年级学生网络依赖程度的发展仍是一个上升的趋势。这就提醒我们,对于预防不同年级大学生的网络依赖来说,应该从低年级开始,越早效果越好。为此,应在对大一新生的入学教育中就要着重指出大学生网络依赖的严重后果,并且在大学阶段长期开展合理利用互联网的教育与引导工作。各年级学生也都要有一个对网络使用的正确认识,从低年级阶段就开始遏制大学生网络依赖的产生。

4.2.3由于上网时间与大学生网络依赖具有极其显著的正相关,因此控制大学生的上网时间应当是预防大学生网络依赖的有效手段。规范电子游戏市场,创建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同时国家应进一步完善网络游戏中的防“沉迷”系统。学校要进一步加强对校园网的资金投入,完善学校机房的硬件设备,在校园网中有意识的营造良好网络文化氛围,使同学们更多的集中在校内上网。

对于大学生自身,在去上网之前要有明确的计划和上网目的性,要根据学习要求和生活规律规定自己的上网时间,并限定上网的时间,做到有目的、有针对性上网,不在网络上无目的的浏览网页,不做或少做对大学生活学习没有意义的事情,约束自己的行为,从而控制上网时间,防止网络依赖。

4.2.4针对网络依赖程度高的这部分学生使用网络的功能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网络的娱乐功能的显著特点。对于学校,要在大学生中大力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科技、文娱、体育和社会实践等校园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培养大学生广泛的兴趣。

篇六 大学生沉迷于网络调查报告

随着社会的发展,在这个互联网时代许多大学都纷纷投入极大的财力和物力建设校园网络,但是网络给学生带来效益的同时也带来危害,许多学生长期沉迷于网络。这是关于“大学生沉迷于网络调查报告”的范文,欢迎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一、前言

大学生是中华民族的建设者,他们在祖国未来的发展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关注这一群体从本质上来讲就是关注我们祖国的发展,我们民族的发展。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就在于通过对本校大学生上网情况的调查分析,揭开大学生沉溺于网络的缘由,重新反思高校,家长,学生,网吧,社会管理部分所承当的责任,并进一步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二、调查研究相干说明

1、研究目的

本次调研活动由《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缘由及对策研究》srt课题组实施,具体目标以下:

(1)通过调查研究了解本校学生网瘾现状,把握网瘾比例在年级、地域和性别上的散布情况。

(2)通过对不同上网目的、网民分类(非网瘾、网瘾偏向、低度网瘾、中度网瘾、高度网瘾)的交叉对照分析,探索上网成瘾与网上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

(3)通过对不同程度网民的家庭状态等题目进行分析对照,调查家长对大学生消费及上网题目的态度。

(4)通过对调查对象平时的在校情况及上网情况进行分析,调查学校及社会其他方面对大学生网络成瘾题目的影响。

(5)通过对不同程度网瘾大学生网民的人格因素进行对照分析,探究人格因素对网络成瘾程度的影响。

2、调查实施方法

本课题组于2023年6月成立,在征求指导老师意见以后确定操纵程序,设计调查问卷,并于10月份进行试点调查,在总结试点调查工作以后重新修改调查问卷,并终究确定调查方案。

本调查为自填问卷的方法。问卷发放方式以实地面访为主。调查的范围为本校除大四年级、硕士生、博士生之外的在校学生。访问地点为学校、网吧和其他公共场合。实地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问卷435份,有效问卷387份回收率为88.9%

(1)指标体系的构建

本次调查主要触及到三大类共五个指标。分别是:1、核心指标――网瘾;2、参考指标――网瘾程度与网瘾偏向;3、其他相干指标――上网目的特点与调查对象自然状态、人格因素等。

(2)核心指标:网瘾

网瘾是本次研究的核心题目。“网瘾”的概念,最初由美国心理学家咯噔博格(goldberg)提出,随后,匹兹堡大学的金伯利?扬博士(dr. kimberly young)发展完善了他的这一概念。

“网络成瘾”(internet addiction,简称 ia)、“网络成瘾症”(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简称 iad)或“病态网络使用”(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简称 piu),指在无成瘾物资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失控,表现为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致使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侵害。

依照金伯利?扬的观点,上网成瘾者主要有以下特点:(1)耐受性增强,即上瘾者要不断增加上网的时间才能取得和以往一样的满足;(2)出现戒断症状,假如一段时间(从几小时到几天不等)不上网,就会变得烦躁不安,不可抑制地想上网,时刻担心自己错过甚么;(3)上网频率总是比事前计划的要高,上网时间总是比事前计划的要长;(4)企图缩短上网时间的努力总是以失败而告终;(5)花费大量时间在与互联网有关的活动上,比如安装新软件、整理和编辑下载大量的文件等;(6)上网使其社交、学习、工作等社会功能遭到严重影响;(7)固然能意想到上网带来的严重题目,依然继续花大量时间上网。

在这七个标准和研究所遵守的“网瘾”定义的基础上,本课题组在多方征求意见以后设计了相应的问卷。

固然金伯利?扬博士很早就对“网瘾”概念进行过界定,并且在网瘾调查研究方面获得了丰富成果,但由于美国和中国的实际情况差异较大,因此其实不能直接拿来作为我国网瘾状态的研究根据。因此,根据指导教师意见和课题小组成员的屡次深进探讨,制定了以下网瘾评判标准:

网瘾评判标准的条件(必要条件)为:上网给大学生的学习、工作或现实中的人际交往带来不良影响(问卷第5.7题)。

在这一条件下,只要网民满足以下三个条件(补充条件)中的任何一个:(1)总是想着往上网(问卷第5.1题);(2)觉得在网上比在现实生活中更快乐或更能实现自我(问卷第5.5题);(3)每当因特网的线路被掐断或由于其他缘由不能上网时会感到烦躁不安、情绪低落或莫衷一是(问卷第5.6题)。即判定他属于“网瘾”。

调查问卷中,针对这些标准设置了组合型的“或然”题项。在第5.7题选“是”的情况下,第5.1题、第5.5题和第5.6题中只要有一个选“是”,即判定该网民属于“网瘾”。

(3) 辅助指标:网瘾程度和网瘾偏向

分析中所使用的两个辅助指标,分别是描写网瘾群体和非网瘾群体的。对已被界定为网瘾的个案,我们考察他的网瘾程度有多深;而对还没有成瘾的个案,我们考察他是不是具有网瘾偏向。

网瘾程度的丈量方法是:在网瘾的三个补充条件中,满足的条件越多,则其网瘾的程度越深。即:被访者在对问卷中第5.7题回答“是”的条件下,第5.1、5.5、5.6题回答“是”的题项越多,其网瘾程度越深。

网瘾偏向的丈量方法是:在非网瘾群体中,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向亲人隐瞒自己的上网时间(问卷第5.4题);(2)实际上网时间常常比自己预期的时间长(问卷第5.9题)则表示该被访者具有网瘾偏向。之所以这么确定,是由于这两个选项可以反映出网民在上网时行为和心理上的一种失控趋势,即:行为上没法控制自己的上网时间;心理上固然已意想到过度上网的危害却没法自拔,因此才向亲人隐瞒上网时间。

(4) 其他相干指标――上网目的特点与调查对象自然状态、人格因素等。

本次调查中,上网目的被分为文娱性目的和实用性目的两类。

文娱性目的包括:(1)玩网络游戏,(2)聊天或交友,(3)看动漫、电影、下载音乐等;

实用性目的则包括:(1)获得信息,(2)学习或工作,(3)通讯或联络。

网上活动丰富性通过参与各种类型网上活动的数目体现出来,参与的种类越多,表示活动越丰富,反之则越单一。

调查对象的自然情况由以下几方面的题目加以体现,包括其性别、年级、籍贯、月生活费等。

而研究发现,一些消极人格特质与网络成瘾有关。网络成瘾者具有自持性、敏感、谨慎、个人主义等特点,喜欢单独生活,限制自己的人际关系途径,特别具有抽象思惟能力,较遵守社会风俗,相对其他人更轻易情感化。

对调查对象的人格因素的调查,主要体现在题目13—18当中,本次调查主要是从调查对象对本身状态的满意程度情况进行分析的。

(5)数据预处理

在所有调查问卷回收后,经过数据登录和逻辑查错与净化处理构成终究数据库,研究进程中使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6)数据处理说明

本报告对问卷调查的样本结构进行了描写,但在后期分析的同时,又对身边已知沉溺网络程度较深的同学进行了个别访谈,访谈的结果主要作为问卷调查的补充和参考。

三、我校学生上网情况分析

1、具有网瘾和网瘾偏向的学生范围

(1)我校学生网瘾比例约16.3%

从下图可以看出,目前我校网瘾学生约占学生网民总数的16.3%,网瘾现象在我校已不容忽视,需要引发多方关注。

以往研究显示,我国青少年中约有10%15%的网民上网成瘾。例如,有报导称,“整体而言我国上网人群中大约有6%的网瘾用户,而在青少年中这个数字更高达14%” 。另外,民盟北京市委2023年的一项抽样调查也显示,“北京市中学生中网络成瘾者比例达14.8%” 。本次研究实地调查和网络调查的结果都与以往相干研究的结果比较接近。

(2) 我校学生网瘾偏向比率为8.6%

除现有的数目庞大的网瘾学生群体外,调查结果显示,在非网瘾群体中,约8.6%的学生存在网瘾偏向。可见,加强对在校大学生的网瘾预防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2.网瘾群体散布情况及生活用度状态

(1)性别散布

可以看出,男同学网民上网成瘾的比例(66.7%)比女同学网民(33.3%)高出约33个百分点。在具有网瘾偏向的网民中男同学比例一样高于女同学。

学生网络调查报告6篇

大学生网络使用情况调查报告调查组成员:周仁 刘庆 彭玉婷 曾汨水一、前言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电脑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影响日益增大。网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各种影响,对我们当代…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网络调查信息

  • 大学生网络调查报告6篇
  • 大学生网络调查报告6篇69人关注

    一、引言1.1调查背景现今许多高校大学生对网络使用较为普及,网络对他们的学习、生活、身心健康影响的负面作用也日益浮出水面,一些学生因“网瘾”而离家 ...[更多]

  • 学生网络调查报告6篇
  • 学生网络调查报告6篇18人关注

    大学生网络使用情况调查报告调查组成员:周仁 刘庆 彭玉婷 曾汨水一、前言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电脑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影响日益增大。网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各种影响, ...[更多]

学生报告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