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范文网
当前位置: > 工作报告 > 实践报告

生态环境保护调研服务队实践调研报告(十五篇)

发布时间:2024-01-05 21:57:01 查看人数:24

生态环境保护调研服务队实践调研报告

篇一 生态环境保护调研服务队实践调研报告550字

保护生态环境,建设和谐家园。7月9日至7月20日,生态环境保护调研服务队通过开展环保知识宣讲与生态调研

活动,向人们宣传生态文明理念。

在__镇__村__生态园的实践活动让队员们学习了如何进行果实采摘与农田间作套作技术;在“捡起的是美德”卫生清洁活动中,队员们积极传播、践行环保观念;在检测卫河水质时,队员们认真取样分析,将包括色度、浊度与硬度的污染数据及时反馈给__市水利局;在推广绿色食品的过程中,队员们向市民耐心讲解肉蛋奶合理调配的比例,<莲山 课件>;为群众带来健康绿色的饮食理念。

在__市__镇__开展的生态调研活动中,队员们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对鬼针草、荔枝草等当地常见的植物和采集到的昆虫制作成标本,并针对其形态特征、药用价值等进行了细致的分类与归档整理。在山里的六天时间里,

队员们搜集到了40多种动植物样本,并比对__以往生物资料进行查缺补漏,建立了此次__调研的动植物档案。“平时在课本里也学过这些植物,但是等亲眼见到这些植物的时候却认不出了,看来还是实践出真知啊,只有亲眼看到了摸到了才能真正记在心里。”队长__如是说到。

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生态环境保护调研服务队的队员们积极宣传和践行生态环保理念,增强群众的生态保护意识,为市民带去健康绿色的生活理念,以实际行动建设生态家园。

篇二 生态环境自查自纠报告2400字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__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__大和____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以学校领导班子建设为重点,以政风建设、行风建设、效能建设和廉政建设为抓手,大力加强学校政治生态环境建设,积极营造风清气正、团结和谐的良好氛围,为我校的教育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二、目标要求

通过开展政治生态环境建设年活动,着力在以下六个方面取得成效。

一是在解决凝聚力方面取得明显成效。通过开展政治生态环境建设年活动,促使学校领导干部充分认识到具有团结向上、健康纯正氛围的重要性,大力倡导讲党性、讲原则、讲大局、讲真理,讲感情、讲友谊的团结风气;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建立共同的教育理想,确立科学的教育目标,保持同事检正常关系和教学上的良好秩序,校长要做到以大局来统一思想,增强广大教职工的凝聚力。

二是在解决战斗力方面取得明显成效。通过开展政治生态环境建设年活动,促使领导干部与时俱进,勇于实践,不断开创我校教育事业新局面。

三是在解决执行力方面取得明显成效。通过开展政治生态环境建设年活动,促使学校领导干部立足本校谋篇布局,抓住关键,创造性的解决实际问题,不断完善我校各项制度。

四是在解决向心力方面取得明显成效。通过开展政治生态环境建设年活动,促使学校领导干部真正努力维护好、发展好教师的根本利益,把广大教师的利益装在心里,把班人民满意教育的责任落实到行动上。

五是在解决影响力方面取得明显成效。通过开展政治生态环境建设年活动,促使学校领导干部正确用好手中权力,自觉接受党和群众的监督,不断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提高修养,努力是自己成为一个具有独特魅力和广泛影响力的教育事业的领头人。

六是在解决生命力方面取得明显成效。通过开展政治生态环境建设年活动,促使学校领导干部为当为人民教育事业建功立业,做到廉洁从教,不断创新教育理论,始终保持教育活力。

三、活动内容和方法步骤

政治生态环境生态建设年活动从56月份开始到12月底结束,共分四个阶段开展。

第一阶段:学习大讨论(5月)。通过广泛深入的思想发动、组织学习和开展大讨论活动,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的思想意识,切实增强整治生态环境建设年的自觉性和紧迫性,为扎实有效地开展政治生态环境建设年活动大侠思想基础,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动员部署。学校成立领导小组,并制定活动实施方案,进行动员部署。

2、组织学习。组织学习贯彻党的__大和____视察安徽是的重要讲话精神,学习_____在中纪委七次全会和中纪委__届二次全会上的讲话;学习邓__、____同志关于民主政治和作风建设的有关论述;深入学习、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活动全过程;学习省纪委__届三次全会精神和王啟敏同志2月20日在全市领导干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3、组织专题讨论。围绕什么是政治生态环境、加强政治生态环境建设有何重义、如何加强政治生态环境建设、如何在优化政治生态环境中发挥作用等专题,集中时间组织开展大讨论。通过大讨论,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推动我校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列出学习讨论的具体时间表,明确目的要求。

第二阶段:查摆阶段(6月-7月)。在深入学习讨论,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围绕凝聚力、战斗力、执行力、向心力、影响力、生命力六个方面的要求,深入剖析自我,查找存在的问题。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广泛谈心征求意见。领导与领导之间、领导与教师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要开展谈心交流活动,广泛征求意见,积极营造团结友谊、和谐共事的良好氛围。

2、召开民主生活会。学校领导班子要召开以政治生态环境建设年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生活会,认真查摆在政治生态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尤其要查找领导干部在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干部生活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制定整改措施。通过民主生活会和查摆整改,进一步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完善集体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切实做到讲政治、讲大局、讲团结、增强领导班子整体合力。

3、召开组织生活会。每名党员干部要查找个人思想上、学风、作风上存在的问题和差距,深入剖析思想根源,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提出整改措施。

第三阶段:整改提高(8月-10月)。在开展谈心、召开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查摆出的突出问题进行认真梳理,结合实际。逐项制定整改措施,切实落实整改。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落实整改责任制。针对查摆问题,制定整改方案,完善整改措施。切实落实整改内容。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存在问题,落实整改措施情况于8月5日前报送区教育局。

2、公开整改开展自查自纠。领导干部及教职工查摆的问题及落实的整改措施要广泛接受干部群众的监督。围绕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干部生活作风五个方面开展自查自纠,认真填写《政治生态环境建设自查表》。对在政治生态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自查自行纠正的,不再追究责任。

3、开展民主评议和民意测评。组织开展对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及中层干部进行民主评议,通过民主评议和民意测评检验整改提高阶段的实际成效。

第四阶段:建立长效机制(11月-12月)

政治生态环境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政治任务,要真正从源头上、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有完善而严格的制度作保证。要紧密结合校反腐__建设推进年活动,建立健全与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相结合,与教育相适应的促进政治生态环境建设的长效机制。既要健全和完善教育机制、激励机制、用人机制、约束机制、监督机制、威慑机制以及落实工作的责任机制和督查考评机制。(11月15日前上报区教育局)

我们要把开展政治生态环境建设年活动与反腐__制度建设推进年活动结合起来,深入推进惩防体系建设;与行风、效能建设结合起来,进一步优化教育环境,与教学任务及目标结合起来,全面抓好各项工作。

篇三 农业生态环境的社会实践报告550字

农业生态环境的社会实践报告

时 间:

20__.__.__

参 加 者:

__外国语学校高一、高二全体师生

地 点:

__桃园

实 践 主 题:

感悟大自然,增加知识

活 动 内 容:

__月__日,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实践活动,活动的内容是观赏桃园,增加知识,义务捡垃圾,积极环保。

虽然早晨的天气不是很好,但我们依然按照原计划实施。我们到达__市后,稍稍熟悉了一下环境,看到很多的桃花,真有一种桃园的感觉,粉粉的、嫩嫩的.,再加上几枝绿芽的衬托,更显生机,景色很是美丽。

社会实践活动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步骤,我们应该尽量拿出自己的时间和利益为此做贡献。

我们按原定小组分开,分向四面八方各个角落,一边捡垃圾,一边观赏风景,很是惬意。在当地桃农及老师的带领下,我们的斗志完全被激起,跑向垃圾堆。有人带着手套,有人拿着塑料袋,大家配合的十分默契,工作效率十分高。过了几个小时后,看顾着干净的草地,一股快乐油然而生,都笑的十分灿烂。

这次的会实践活动使我深刻地感到在实践中所得到的是课堂上所学不到的。更加认识到只有投身实践,才能接触到社会生活。只有切身融入社会,才能真实的了解社会才能使自己得到锻炼。

社会实践弥补了实际差距和不足,社会实践的意义和目的的也在于此。

这次实践活动使我们懂得很多,所以以后要多多锻炼自己。

篇四 2023年10月关于生态环境保护调查与思考调查报告4950字

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始终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改善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党的十七大首次把“生态文明”上升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新要求,这既是对过去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反思,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一次重大理论突破。

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好我们的生存环境,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创建美好家园,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摆在我们面前非常紧迫而现实的问题。

根据市委的部署和市人大常委会20__年工作要点安排,市人大常委会组织专题调研组,历时三个月,先后赴市环保局、国土资源局、建设局、林业局、农业局、畜牧兽医水产局、水利局、发改局、经贸局、工业园区等有关部门和__镇、__镇、__镇、__镇、__乡、__乡、__镇等乡镇开展实地调研,召开座谈会,了解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存在问题和困难,剖析原因,寻求对策。

一、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近年来,我市各级各部门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认真履行生态环境保护职责,在开展生态市创建、经济结构调整、__江水环境综合整治、森林资源培育、城乡环境整治、水土流失治理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进一步推进了我市的生态工贸城市建设。

(一)全力开展生态市创建。根据省、龙岩市开展生态省、生态市的规划部署和要求,全力开展生态市创建工作,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省级生态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印发《__市创建省级生态市实施方案》,由市人大审议颁布实施《__生态市建设规划》,同时结合“五项竞赛”内容制定下达《20__年__市生态建设考评办法》。2023年来,我市__、__镇先后获得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命名,__岭兜村、____村被评为省级生态村;20__年,我市完成了__、__镇等10个乡镇、__村等38个行政村省级生态镇、生态村的申报创建工作,20__年1月通过省环保厅现场考核验收,同时,我市__镇、__村申报国家级生态镇、生态村也通过现场验收。另外,我市80%的乡镇均已在积极开展生态乡镇、生态村创建,对照省级生态市建设指标的6项基本条件,我市已基本达到省级生态市创建要求。

(二)经济结构调整取得一定进展。积极落实产业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等有关政策措施,积极稳妥地推进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矿山环境破坏的现象有所改观。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初见成效。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在十一五期间取得一定进展。__市三次产业结构由2023年的22.9:31:46.1调整为2023年的14.7:41:44.3,其中第一产业比重下降8.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提高10个百分点;工业内部结构得到优化升级,制造业、非资源型工业比重有一定提高。

(三)继续推进__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与饮用水源保护工作。先后投入上亿元资金进行整治项目建设,__江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得到有效遏制。经过各整治项目责任部门及有关乡镇、企业的齐心协力,我市20__年度__江10个整治项目基本得到有效落实,开展了养殖业污染综合整治、金鑫硫酸化工废渣及废水综合治理、海漂垃圾整治等一批整治项目建设。抓好城区饮用水源安全保护,对新安溪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矿山企业废水、固体废物排放及植被恢复进行每周巡查,未再发现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设立排污口,同时,加大城区2个饮用水源地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投入400余万元完成了__镇上界村、__镇生活污水湿地生物治理工程建设,并着手编制第二水源保护管理办法和水源地保护实施方案。

(四)做好森林资源培育工作。__五期间造林28万亩,完成非规划林地造林2万余亩;建设速生产林16万亩、丰产竹林10万亩;去年完成造林绿化面积15.85万亩,造林绿化面积创历年之最,目标完成率达109.3%;实施竹业重点村工程,累计完成集约经营面积5万余亩,新建灌溉水池完成232个,蓄水容量近万立方米,全市竹林面积增至38万亩。区划界定生态公益林104.14万亩,占森林面积的27%,完成__江流域绿化规划,建设流域绿化示范片783亩。建立了天台国家森林公园,面积达5.98万亩,占全市林地面积的1.56%。

(五)城市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启动省级园林城市建设,实施园林绿化建设与管理项目13项,完成了福祉阁公园、东山公园、江滨公园、工业路、东环路、城区主干道绿化,完成投资8600万元。城区公共绿地面积从17.8万m2增加到45万m2,建城区绿化覆盖率从35.3%提高到40.1%,绿化率从31.2%提高到35.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从10.3m2提高到13.6m2,促进了城市园林生态化,使人居环境明显优化,增强了园林功能,提高城市品位。今年以来,开展了以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卫生城市、文明城市活动,从推进城市环境卫生入手,重点解决城市“脏、乱、差”现象,取得了明显成效。同时,加强城市防洪排涝系统建设,加快推进污水集中处理和垃圾无害化处理。适度改造老城区,重点抓好了华龙广场二期、汽贸城、体育中心、星级酒店及配套商住小区等项目建设;全力推进新城区建设,构建“一江、两岸、三区、四站”的城市格局,重点实施城北新区、西园新区、南学堂小区,推进大型商贸、城市综合体等板块建设。

(六)农村生态环境整治持续推进。____、和__、___、__北寮、__香寮等新农村示范点建设加快推进,__和__――__片区列入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区,创建了__镇“全国环境生态镇”、__镇“省级环境生态镇”以及__村、岭兜村“省级生态村”。截至目前农村家园清洁行动中,通过省级验收乡镇14个,占__市乡镇100%,村庄160个,占全市村庄86%,建成__、新桥、__、__、__、__等6个乡镇垃圾填埋,建成西园、__、__、官田、__、__、__、灵地、吾祠等9个乡镇垃圾焚烧炉,各乡镇购置了垃圾车,全市大部分都配备了保洁员,初步建立农村垃圾治理长效机制。

(七)水土流失防治取得一定成效。20__年来,全市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38万亩,总投资约6000万元,至2023年末,全市水土流失面积降至28.875万亩,占全市土地面积的6.47%,通过修建拦沙坝、护岸护坡、截排水沟等蓄水保土设施,最大限度控制水土流失;对强度水土流失区采取封山育林育草,或者开辟成梯田,进行开发性治理等方法,“草牧沼果”或“草牧沼菜”相结合的生态经济治理模式,“等高草灌带”“陡坡一锄法”等草灌乔结合模式,探索出一套水土流失治理新路子,通过水土流失治理,改善了生态环境,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土壤透水性和保水能力得到提高,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

二、存在的困难、问题及原因分析

根据我们的调研,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在水环境质量、产业结构和布局、养殖业污染治理,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水力资源开发、阔叶林保护、环境基础设施、生态思想认识等方面还存在不少差距,困难和问题比较突出。

(一)水环境质量总体不容乐观

从过境断面监测结果看,__江(__段)受外县(区)上游外来污染影响严重,如新罗区的养殖业污染;大田县谢洋乡仕福村铅锌选矿厂废水直排我市__镇长塔村河道,造成严重污染。城区内菁城、桂林城区污水管网尚未完善,部分生活污水仍直接排放于__江,__江干流水质不容乐观;受乡镇农村生活污水影响,支流水质富营养化指标高;洛阳溪依旧受到大深矿区选矿废水、矿区水土流失影响,存在超标现象。

(二)产业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

从产业结构方面看,目前我市在产业结构上以能源建材、资源型企业为主,深加工、高科技方面工业企业较少,资源型占60%。商贸、物流和现代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发展严重滞后,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不合理的问题尚未得到有效改善;从城市空间布局看,规划区域功能布局不合理,城区周边围绕着工业企业,特别几个大的高耗能企业,加上目前无集中供热系统,严重影响城市空气质量,特别是东坑口以化工产业为主的工业园区、振鸿水泥、__电厂距离城市中心较近,工业生产与居民生活防护距离不符合要求,群众反映强烈;从企业生产装备方面看,我市工业企业大部份是高耗能、资源型、传统型企业,高科技、附加值高的企业少,如电厂(230万千瓦)、红狮水泥、振鸿水泥、大深矿区、挂山矿区等均为资源型能耗企业;从单个企业方面来看,部分企业中存在占地大、投入少、土地空置闲置、使用率低、土地投资强度小,企业投产滞后,创造效益不明显,贡献不足等问题。

(三)养殖业污染治理效果不明显

养殖业规划所列的禁养区、禁建区、适度养殖区范围内仍存在养殖或环保设施建设没有跟上;部分养殖户环保意识不够强,“谁污染,谁治理”原则落实不够到位,治污染资金投入不足,治污染设备不够完善;投入关闭拆除的补助资金不够(猪舍关闭每平方米补助30元,改为仓库或其它用途的每平方米奖励30元),由于猪舍建筑成本较高,补助60元养殖户不给予拆除,猪舍只关闭没拆除,容易导致复养;散养户点多面广,由于其规模小、投入少,大多建在房前屋后、采取家庭作坊方式,污染治理设施不配套,废水不能做到达标排放;按照省、龙岩市要求,在20__年底前完成80%的规模化养殖场治理工作,时间紧,任务重,点多面广、治理工作存在较大难度。

(四)农村和农业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农村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仍未得到有效遏制。主要体现在一是超标准、超范围使用农药、化肥、农膜,随意丢弃有农药残留的袋、瓶等的污染仍未得到有效控制,给地表水、地下水、农产品质量和土壤带来严重影响;二是水土流失、土地退化问题显著。2023年__市水土流失面积28.875万亩,占全市土地面积6.47%,其中茶园果园过度开发、工程建设、采矿区,特别是非法稀土开采引起的水土流失和污染尤为严重。由于农用地重用轻养及水土流失,地力普遍下降。三是农村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农村垃圾治理长效机制未全面有效建立,生活垃圾被随意抛弃在路边、河塘或低洼地,不仅影响环境卫生,而且造成河道淤积,污染水体,使得农村河网水质普遍较差。

(五)流域水力资源过度开发

水电站分布在全市大大小小河流上,把河流截成阶梯式水库,河流湖库化加剧,因利益驱使,不少水电站企业没有严格执行最小流量规定,河流自净能力变弱,水库大坝蓄水本身易造成水土流失,再加上有的电站清库不彻底或根本不清库就蓄水发电,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有的在施工过程中,弃土、弃渣乱倒造成水土流失,生态破坏。道路施工时有的直接把弃土往河里倒,堵塞河道,河水中悬浮物明显增加,河水变浑,导致水库库面漂浮物很多,水葫芦疯长。

(六)阔叶林锐减,生态环境有恶化趋势

我市一些群众受利益驱动盗伐、滥伐阔叶树甚至生态公益林中的阔叶树来加工木屑作为种植食用菌原料,严重破坏了我市的森林资源,特别是北片新桥、__、__、__等乡镇形势尤为严峻。同时,毁林开山,毁林营造茶园、滥挖树头等的现象屡禁不止,每年破坏的阔叶林相当可观。而阔叶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方面有重要作用。过度砍伐阔叶林,已给我市生态环境造成明显破坏,我市境内新桥溪和__溪水量已逐年减少,就是很明显的例证。另外,生态公益林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制约了生态林保护、管理和建设。

(七)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综合治理能力相对薄弱

全市污水集中处理率低,城市污水收集系统尚未完善,污水收集率低,大部分的乡镇未建成污水处理厂,大量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地表水体,影响地表水水质的改善;未形成规范的危险工业固体废物集中处理处置系统,乡镇垃圾收集处理率普遍较低,处理设施简陋,未能达到无害化填埋要求,生活垃圾污染问题比较严重,不同程度地使土壤、地下水受到二次污染;城区环卫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布局不尽合理,城区脏、乱、差还没有根本改变;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水平还比较低,绿地管养不到位。

(八)生态环境保护的思想认识还不够到位

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没有得到根本转变,保护生态环境尚未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在经济建设中由于考核考评机制不够合理,存在重量不重质,环保工作仍是“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局部地区形成先破坏、后建设,先污染、后治理的现实;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投入长期偏低,生态建设措施难以真正落实;生态环境保护机制和体制不够健全,人员、设备、经费不足,执法监督能力不足、监测技术与手段较为落后,部门、地区之间的统一协调有待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有待进一步加强,对生态环境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和生态理念有待提高。

篇五 实习报告城市生态环境2350字

一、实习概况

1. 实习目的: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以及同当地居民或公园游客的交流, 增进我们对于城市生态系统的基本要素、城市人与环境关系的认识,以及了解人们对于环境的真正需求。

2. 实习路线及内容:2003年4月5日,早八点,在北大逸夫二楼前集合出发,经图书馆至燕南园,停留进行观察调查;经静园至翻尾石鱼;从北大西门出至蔚秀园及承泽园,解散进行调查;在海淀公园调查后,经六郎庄、北京城市绿化隔离带、京密引水渠,从南如意门进入颐和园,沿昆明湖南岸、颐和园北岸、万寿山北坡一路观察,听取老师讲解;约14:30实习结束。

3. 实习达到的目标:通过老师的讲解以及自己的观察,将课堂上讲授的知识同实际联系起来,发现原来我们身边有许多细节都被我们忽略了,一些习以为常的事情背后还有大文章。通过实习,也认识了一些动植物,增加了知识。

二、实习记录

1. 逸夫二楼经图书馆至燕南园途中:

在图书馆前回望,通往东门的那条路,左边是繁忙的建筑工地,右边是教学楼,仅有的那片可怜的草坪是看不到的。虽还是春天的早上,但还是给人一种热的感觉。也许因为是新建不久的,路两旁几乎没有一棵树。北京春季多风,有时还会夹杂着工地上的土,形成一个小型“沙尘暴”,令这条路有些让人望而却步,尤其是在夏天,大家都要低头疾走,当然这种情况在出了东门以后也没有得到缓解。缺乏绿色,也使这条路让人感到很暗淡,有些过于严肃。

不能说这条路上完全没有绿色,还有一片草坪。关于它我问了问周围的同学,有的说没什么感觉,有的说它晚上还不错,还有的说刚来的时候觉得绿油油的挺好,后来就没注意了。我觉得这和人的心情有关,刚入学当然觉得什么都好,后来也就没心情注意了,还是“低头疾走”要紧。晚上其实是草坪里的灯好看。这么说来它存在的意义似乎不大,不如种些树,因为在地学楼前,我觉得弄成一个小型的实习场地,大家可以分辨分辨岩石,认识认识植物,比在屋子里印象要深刻。

老师还提到如何设计这条路以配合图书馆及周围景物的问题。

2.“世外桃源”——燕南园:

(1)老师在园内一片草地中讲解:

了解并认识了一些植物,如耐践踏的车前草,开着紫色小花的二月兰,堇菜和蒲公英等。这些野生的植物不需要人们特殊的照顾,自生自灭,但是生生不息,二月兰谢了,三月兰花开,种类更加丰富。

(2)自己在园中的观察:

与园外相比,园中的人工雕琢很少。墙角,路边都长着野花。注意到园中很少有铁栅栏,草地的边界都是由一种植物,再在上面简单的架一根竹竿组成的。植物都是活的,长叶开花后应该很漂亮。我想这个效果是铁栅栏无法拥有的。在里面还看到三只野猫,两白一黄。

(3)同园内居民的交流:

有一位40多岁的叔叔在自家门前的地里给玉簪花分株,访问中他说这一小片地里的植物都是他种的。问他住在这里同住在楼房哪个好,他说当然是这里好,因为这里人的密度小,活动空间大,还可以种花草。

在询问一位住在园中30多年的老大爷时,他指着园中的一个花坛说,那里以前是一个游乐场,现在修了反而少了个娱乐的地方。

在问及住在此处还有什么不如意的时候,被访的人一致对园内的公厕表示不满,说不仅环境差了,而且人也杂了。有一位50年代就居住在这里的老奶奶说这里的植被乱七八糟的,自己想种点花,又会被人折走。

3.静园:

据老师介绍,这里以前是一片苹果树林,但为修草坪被砍掉了。静园的草坪可以任人践踏,目前黄绿相间,野草为绿。

4.未名湖:

有一个插曲令我印象深刻。一个人正在湖边的长椅上看书,突然身边开始喷水,吓的差点跳起来,原来是给草坪浇水的时间到了。我觉得这是设计的一大失败。设计要处处为处在其中的人着想,也许坐椅与喷头不是一起建的,但后来添加的应考虑到整体,不能将一个一个设施隔离起来。

5.蔚秀园:

主要是同居民进行交流。大家似乎还是抱怨的比较多,都反映小区中的一个死水沟蚊蝇滋生,臭气熏天,垃圾成堆。据了解,这个水沟以前水是清的,水源是地下的自来井,居民也不多,后来盖房子,把水填了,把山推了,自来井不出水了,活水变成死水了,清水自然也混了,臭了。当问及对小区内的植物有何看法的时候,大家的意见也是出奇的一致,说现在太乱,草乱七八糟的,还是要搞搞绿化,弄利落点好。问她们野花难道不好吗,回答是花期太短,不象种的花那样开的长,也没有那么多种类,而且也没有种的花花朵大,好看。

居民的观点似乎与老师自然即是美的观点有些矛盾,这种情况在燕南园中也有发生,人们还是需要整齐的草坪和人工栽种的花朵。是因为我们访问的都是些老人家,她们见了太多的荒芜与嘈杂,现在渴望一种整齐的美吗?

6.海淀公园:

还是以自己观察和同别人的交流为主。在公园中没呆多久就感到很晒,问在公园中健身的人,也反映这里的树阴太少了,夏天只能很早或傍晚来。一个看着孩子玩耍的阿姨说,这里虽说很晒,但离家比较近,有一些健身设施,孩子也爱到这里玩,有总比没有要好。

我观察到,这里树少,天空比较空旷,反而成了放风筝的好地方,公园也因地制宜,门口就有卖风筝的。其实没树也有别样的乐趣。

公园中有残疾人康复区,儿童区和老年人健身区,区内都有适合不同人群的健身设施。而且每区的地都是用橡胶铺的,软而不滑,这是在很多小区或公园里面被忽视掉的。

7.去往颐和园的路上:

在万泉河边,被眼前景象惊呆,河床中已没有水,只有一层散发恶臭的淤泥。固化的河道,水的匮乏,使其没有了生机。

经老师讲解,路上那些穿着“铠甲”的树木是皮很名贵的杜仲。我不明白为什么要把这种树种在路边,给树木的养护添加麻烦。是为了让路人认识新植物吗?树上没有挂牌,而且让人认识到它的珍贵之处,树就更危险了。是它适合种在此处,或是它长成后别有一番景象吗?

到了所谓的绿化隔离带,是将“京西稻田”除掉后的产物,觉得还没有路边的树多,土倒是不少。老师介绍一种名为灰藜的一年生植物,该种先锋植物,无人管理,也可茁壮成长。

篇六 生态环境规划实习报告1550字

1.大汲店生态文明村的建设,

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村,为什么大汲店能成为生态文明村,

小城镇规划

(1)小城镇大体位置、(2)村内总的规划布局  (3)。村内建设

生态环境规划

(1)。生态环境状况(2)。村庄生态环境规划的优点(3)。村庄生态环境规划存在问题

2.生态园

(1)。生态园的功能分区(2)。园路的设计(3)。排水的设计(4)。绿化的设计的经典(5)。规划存在的问题(6)。改进的对策

3.垃圾填埋场

(1)。大体位置(为什么在那个位置)(2)。总体规划(现在的规划还适不适合)(3)。保护措施(气味、垃圾的处理)(4)。存在问题(周围环境、绿化)(5)。改进对策

4.白洋淀沿途

(1)。沿途生态环境状况(七一路绿化,南孙村的两条污水渠,唐口)(2)。存在问题(3)。改进对策

5.白洋淀湿地

(1)。 湿地的功能(2)。特点(3)。保护规划措施(4)。存在问题(5)。改进对策

一、实习目的及意义:

教学实习是大学生培养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加强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对掌握野外调查研究能力及观察能力、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因此,我们不能总在实验室看标本、观模型,也不能总在黑板上画系统、搞规划,而要走出实验室和教室,到野外进行现场亲自观察和实践学习,将书本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使学生开阔眼界、丰富知识、增强理性认识并学会和掌握野外调研方法。所以实习目的除了让学生学习和掌握野外知识外,更重要的是通过野外实习锻炼学生独立调研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培养不怕吃苦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培养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和责任心。

二、实习内容:

(一)大汲店实习内容

1.大汲店生态文明建设:

建设生态文明村一方面是落实___提出的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另一方面有利于农村生产、生活的平衡发展,增强人们对自然,对客观的认识,从而使村民热爱生活。建设生态文明村不仅有利于实现生活水平的提高,发展农村经济达到生活奔小康,更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思想意识,增强各种法律观念,达到互相尊重,互相爱护,互相关爱,和睦相处,从而达到新的团结统一。

改革开放以来,全村经济不断发展,农民收入逐年增加,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各方面的环境得到优化,村内的绿化良好,拥有清代的遗迹古戏台,后来又修建了观音堂,和真武庙的遗址,故获得了'全国文明村镇'、河北省'精神文明示范村'、河北省'文明生态示范村'等多项荣誉。

2.大汲店的建设及生态环境规划设计:

大汲店村地处南二环、西三环路交汇处内侧,大汲店的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村两委对进村道路和村内主街道全部进行了硬化,安装了路灯,制定了垃圾清扫制度,专人运输,定点清理,整修河塘近50亩,设计建造小园林5处,积极推进农村新民居建设,为把该村创建成保定农业生态园主景区之一,村内的房屋外墙粉刷整齐,房屋建设整齐有序路边绿化良好,村内河流众多规划整齐。

3.问题及规划对策:

(1)。村子整体绿化不错,绿化很容易做,但整体硬化过度,自然生植物无法生长。应在道路两边的路肩上采用眼砖加草式设计,这样有利于地下生物的生长。如图

(2)。路边个人摊位的管理有待加强,或者规定地点统一管理。如图

(3)。生活垃圾的随意丢弃现象严重,导致河水的污染,如图,应加强对生活垃圾的统一处理,

(4)。村内小园林建设管理不足,导致村内的形象建设项目给人一种脏乱差的印象,对于村内的小园林建设应有专人负责。

(5)。村内排水设施及建设有比较大的问题,排水井口竟然位于路肩上,非常不利于排水甚至是对排水没有作用,如图,应把排水井设置在路旁路面上,下大雨时路上就不会有很多积水了。

四。大汲店生态文明村小城镇规划建设问题及对策

1.街道除了主干道以外都不规范,弯弯曲曲,有宽有窄,房屋犬牙交错,给人混乱的感觉。

虽然说是依水而建的古村落,但房屋多是现代产物,在建设的时候就应当做好规划,房屋应该整齐有序,街道应该笔直畅通。

篇七 大学生生态环境实习报告3150字

一、实习概况

1.实习目的: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以及同当地居民或公园游客的交流,增进我们对于城市生态系统的基本要素、城市人与环境关系的认识,以及了解人们对于环境的真正需求。

2.实习路线及内容:__年4月5日,早八点,在北大逸夫二楼前集合出发,经图书馆至燕南园,停留进行观察调查;经静园至翻尾石鱼;从北大西门出至蔚秀园及承泽园,解散进行调查;在海淀公园调查后,经六郎庄、北京城市绿化隔离带、京密引水渠,从南如意门进入颐和园,沿昆明湖南岸、颐和园北岸、万寿山北坡一路观察,听取老师讲解;约14:30实习结束。

3.实习达到的目标:通过老师的讲解以及自己的观察,将课堂上讲授的知识同实际联系起来,发现原来我们身边有许多细节都被我们忽略了,一些习以为常的事情背后还有大文章。通过实习,也认识了一些动植物,增加了知识。

二、分析与讨论

注意到这次实习中不论是老师的讲解,自己的观察还是进行访问的过程中,都提到了不少关于植物的问题,因此这一部分想着重探讨周围环境中植物的选择,以及对实习过程中想到的问题进行解答。

1.关于居民对周围植被看法的问题

在调查中,绝大多数人都认为应该对环境进行修理,而对野生的植物则有一些深恶痛绝,这与老师的一些观点有些背道而驰。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自然环境能让人觉得舒服,使人产生深刻的体验呢?研究表明①,首先,要看人是否对自然环境感兴趣;其次,要看自然环境的物理特征。例如,一片矮树林旁边是一片绿草如茵的草地,人们从矮树林中一条小路穿过,坐在草地上玩耍,会产生一种摆脱都市枯燥、乏味、紧张工作压力的感觉,心情愉快;而在另一种情况下,一片杂草丛生的荒地,无法通过的灌木丛,这类自然景色往往失去对人类的吸引力。

因此,我想整齐修剪过的草地,花园,还是有它们存在的心理基础的。我们在学这门课之前不也是对一些人工修剪,设计过的园艺作品赞不绝口吗?这似乎是很多人的心理需求。我们不能完全否定人类对环境的改造,市中心的花坛,绿地,在心理学上,能够有较高的清晰度,更能够吸引人。当然,任何改造都要有一个限度,适可而止。

老师是从生态的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的,自然生长的植物有诸如,种类丰富,无需太多人工管理等优点。从城市整体的角度来讲,还是要以自然植物为主,这样对资源和环境都有益处。但处处都是这样,未免让人产生荒芜杂乱的感觉。居民的不满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

当然这又引出另一个问题,是人们的心理需求重要,还是环境生态重要?设计要以人为本,又要以环境为基础,两者兼顾似乎很有难度。如何处理,改变人的观念?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在改变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寻求一种合适的立足点,将二者有效的调和起来。但,这立足点在哪里呢?

2.关于路边种植杜仲树的问题

前面提到,在去往颐和园的路上,对路旁种植穿“铠甲”的杜仲树不理解,回来后特意查了一下该树的特征,发现自己当时的看法过于简单,是错误的。

当时看到的树,因为是刚移植过来的,树干很细,也没有枝叶,再加上那圈铁衣,觉得不是很美观。其实,据查得的资料②,杜仲干形直,枝繁叶茂,树冠多呈圆形或圆锥形,遮萌面积大,且树体抗性强,病虫害很少,不需喷洒农药,是城市园林绿化非常理想的树种。北京、南京,杭州、洛阳等城市利用杜仲作行道树或进行公园、庭院绿化,均取得了非常满意的效果,而且由于杜仲根系发达,耐干旱瘠薄,也是广大山丘地区理想的水土保持树种。杜仲树耐旱,耐寒,耐碱,却不喜湿热,在北京种植非常理想。

杜仲树的药用价值也很高,可以说浑身都是宝,尤其是它的树皮,这也是给它穿衣的原因。但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我发现,杜仲树的树皮具有再生的特性,即使对主干某一区段树皮进行全部环剥,只要及时采取保护措施,短期内在剥掉皮的木质部上又可长出新的树皮,3~4年后即可赶上未剥皮部分树皮的厚度。通过环剥皮还可以促进树株直径的生长。杜仲不管幼树或老树都存在树皮再生能力,但其中以幼、壮龄树再生能力。所说的保护措施,简单来说就是用有网眼塑料薄膜包裹树干。

我想,既然剥皮不会给树造成太大的损伤,反而在一定意义上说还对树有好处,何苦要把树围起来呢。而且我看那铁圈很小,没有给树留生长的空间,不如没有。希望这是因为树还没完全长好,进行保护的缘故,以后能看到小树解脱枷锁。

那我们要怎样选择种植的植物呢?

我觉得首先要了解植物的特性,以及当地的环境,因地制宜。不能将人的意志强加给环境。正如在实习中看到的,针叶树的落针有一定酸性,会使周围的土壤酸化,因此树下的植被很少,我们强种上草也没有用;还有在颐和园山坡上看到的侧柏,它本是一种耐旱,耐碱的植物,所生长的地方往往植被不多,公园如果片面的追求绿化效果,铺上草坪,为保养草坪又浇灌很多的水,反而会对侧柏的生长不利。还有前几年,北京提出要给杨树做“节育手术”,因为每年一到春天,杨絮就铺天盖地,无孔不钻,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了不便,这是当初种植时所没想到的。这些都是由于设计者不了解植物的习性造成的。形式不是我们追求的一切,和谐才是基础。

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乡土植物的应用。所谓“乡土植物”是指未经人类作用引进的那些植物。“在乡土植物中包括不少有较高观赏价值的材料,它们生长繁茂,管理粗放,无需对土壤作特殊的处理,可供选择用于公园、娱乐场所和庭院中的湖泊、溪流、池塘及喷泉花坛等处的镶边栽种。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研究课题。”(williamrobinson)。应用乡土植物种植可为城市居民区提供一个近似于自然林地和开阔田野的环境。孩子们在这里可以自由地攀爬树木,摘取花朵和进行其他活动,而这正是现在很多设计没有考虑到的。乡土树种还可以真实地反映出当地的季节变化,而引入的外来树种却不能反映季节的特点。在当前迅速发展变化的世界中。乡土植物以其使人感到熟悉而又持久的风貌,也许更能引起人们对过去的怀念从而增强对生活的信心。

尤其是在土壤和其他条件不良的地段,乡土植物可以依靠其较强的抗性来维持正常生长。在不具备表土的地段,更可显现出其特殊的栽培价值。许多乡土植物并不需要优良的表土。贫瘠的土壤反而可以防止其过量生长,并减少相应的管理问题,而且这些植物在贫瘠土壤中生长的寿命往往比在优质土中更长。燕南园中几乎遍及各处的二月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墙角,土坑都成为它生长的场所。

前面也有提到关于人们对修剪得很好的花坛,绿地的需求。鉴于以上所说的乡土植物的优点,我们可以考虑以其作为园林设计,城市美化的主要原材料。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生态和人们心理需求的统一。

最后,我想到静园被砍掉的苹果树,也想到高中校园里的那排柿子树,那是我们学校的一道风景,一到秋天树上挂满了柿子,但没有人去摘它。长满果实的树木能给人一种成就感,一种满足与欣喜。在校园等地种植一些适宜当地环境的果树,让人有一种回归自然的感觉,应该被提倡。

三、收获与问题

实习是一次用自己的眼和耳去感受环境的机会,在实习的过程中,经老师的讲解,我体会到“生态无处不在”这句话。同时通过提出与解决问题,增进了知识,加深了理解,纠正了自己的一些错误认识。

在这次实习中,我感觉的的困惑就是,人们的需求或者愿望与生态的矛盾。要改变人的认识,但这绝非我们短暂的一生所能实现的,我们不能把全部的精力全放在纠正人的意识上面,还要努力去寻找协调二者的方法,而这个方法,应该就是我们要探索的问题。

与之相关的还有植物选择,尤其是在城市中的问题,这虽在前面有所讨论,但由于缺乏足够的植物知识,显然还是不全面的,需要更加深入的探讨。

在海淀公园发现树少反而成为人们放风筝的好地方,所以不应该仅仅以树木的多少来衡量公园的好坏,还要看植物的分布以及其在人类活动中所起的作用。但究竟应该怎样安排园中的植物,当然应该沿用其原有的状态,减少对自然的破坏,再根据不同地方的特点来设计。而究竟具体应该怎样做,还待讨论。

篇八 农村中学周边生态环境的调查报告2150字

浙江宁波镇海中学团支部

寒假期间,我们对地处丽水农村的唐市中学进行了“绿色希望行动”的环境调查。

先介绍该校所处地区有关自然环境及环境保护情况。

该校属山区,水产、矿产、农副产品及旅游资源丰富,30年前这里常见的动物有虎、獾和黄鼠狼,还时有豹子出现,现在这些动物几乎见不到了。学校对面的山上树木很多,多为人工栽植,灌木很少,在唐市西北方向的深山地区还保留有一小块较为原始的森林区。

我们在此次活动的调查中,采用了问卷的方式,就预先没计的与环境及环境保护有关的26个问题,对22位居民进行了采访。被采访者的年龄在10岁到77岁,文化水平从小学到大专,有学生、教师、校长、商人、农民等。

调查表明:

一.100%的人对这里的空气质量很满意。

二、91%的人认为该地区存在环境问题,但对自己居住的环境质量表示较为满意。

三、68%的人认为该地区的主要环境问题是生活垃圾,还有人认为有噪音污染和工业污染。

四、81%的人认为该地区__年来最显著的环境变化是水资源越来越少。

五、64010的人认为该地区耕地质量越来越差,其中多数人认为是使用化肥的缘故。

六、该地区几年较为重视植树绿化工作,很多人都参加过集体组织的植树活动。在第二轮土地家庭联产承包合同签订时,政府有一些相应的保护耕地的鼓励政策,农民多在自己承包的土地上栽种树木,尤其是一些有经济效益的树木,如红果树、杨树等,所有被采访的人都有植树的经历,其中有一半以上的人在近__年内种树达100棵以上,有的甚至超过千棵。

七、100%的人说该地区有非法砍树的情况发生。

八、1000/0的人认为如果自己居住的地区建起一个化工厂会污染环境。32%的人表示如果自己周围出现环境污染问题,会坚决向政府或环保部门反映,不惧繁琐和失败。18%的人回答没办法,如果自己周围出现环境污染问题只能忍着。还有表示不知道该向哪里反映的,还有的居民表示因为解决过程太繁琐,所以会放弃投诉。

九、100%的人认为有必要并欢迎在学校进行环境教育。学校反映环境教育应和本校养成教育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和培养。

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发现该地区环境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当地生活垃圾的污染问题比较突出。居民一般都将生活垃圾随意扔在河道里,干旱的时候,垃圾随风乱飞;大水来临时,垃圾被顺水冲下,污染下游水域,而且垃圾一直无人管理。

二、该地区存在非法砍树的情况,当地称为“放树”。据反映,当地有的人已经成了常年以非法砍树为生的职业非法砍树者。

三、该地建有水泥厂,由于排污设备落后,生产废渣堆砌在山沟里,对土地、大气等造成了极大的污染,为当地生态环境最大的污染源之一。

针对该地区环境问题,我们提出如下解决问题的建议:

一、通过调查,学校校长同意在这些学校开展环境保护教育教学活动,我们建议在该地区开展“绿色希望行动”的教学活动,并使之成为一项有规律的定期行动,唐市中学校长采纳了我们的建议。

二、环境保护教学活动应该丰富多彩,并结合当地环境和学生实际情况,发掘适当的教学形式。

三、提高当地农民的环保意识,使之成为大家的一种共识。从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当地农民还是有一定环保意识的。

四、改善水泥厂的排污状况,避免其继续破坏当地的土地资源。

五、多建生活垃圾池,教育居民不要乱倒垃圾,派专人管理垃圾。

六、严禁非法伐木行为,对违反规定者严肃处理。保护当地森林资源,并大力倡导植树造林,提高当地绿化面积。

总之,我们希望“绿色希望行动”可以是一项长期的活动,环境教育只有在长期的积累中才会产生积极有效的成果。从这次社会实践中我们更加认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取得了明显的发展,但目前我国的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七大水系、部分湖泊和近岸海域污染仍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煤烟型为主的空气污染仍十分严重;全国662个城市中,大部分城市地面水、大气、城市垃圾及噪声污染严重,地下水污染有逐年加重趋势。从生态环境的总体看,一方保护多方破坏,建设的速度赶不上破坏的速度。森林、草原生态功能急剧衰退,土地退化问题突出;水生态平衡严重失调;自然灾害日趋频繁;生物多样性锐减:畜禽养殖和农业资源污染严重;近岸海域污染严重,赤潮现象频发。

浙江省经济比较发达,环境问题尤为严重。政府部门也比较重视环境保护工作。1981年以来,浙江省先后制定了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8个地方性法规和15个行政规章。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规定,排污收费、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限期治理、总量控制、排污许可证、污染集中控制等环境管理制度和措施、工业污染防治取得明显成效。全省生态村和生态农业试点已达100多个,其中萧山市山一村、鄞县上李家村、奉化市滕头村先后荣获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的“全球500佳”称号。全省建立自然保护区22个,森林覆盖率达到54.7%。全省环保系统共取得313项科研成果,其中18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范文网 ) 已建立了地面水、大气、噪声、酸雨监测网络和质量保证体系。大气环境质量基本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但酸雨问题突出。我省干流水质基本稳定,但平原河网地带水污染严重,城市环境噪声污染

居高不下。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任重而道远,必须更加努力,为我们美好的明天而努力!

同学们!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为了我们自己,为了我们的后代,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保护地球吧!

篇九 精准扶贫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调研报告4000字

地方社区在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和生态保护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地方社区的扶贫对生物多样性有很大的贡献。对于有着良好生态资源但经济欠发达的__保护区同边村社而言,应把扶贫工作和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在开展精准扶贫中把握精准施策,安排精准落地,落实精准推进,围绕“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将生态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探索自然保护区生态文明建设与扶贫开发协调发展之路。

一、基本情况

____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包帮__乡__村,干部职工结对帮扶9个村民小组86户251人。__村隶属__省__市__县__乡,是__保护区周边经济不发达地区中的贫困村落之一,地处__乡西北边,距乡政府所在地7.5公里,到乡道路为土路,距__县城120公里。__、__等15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430户 1546人,劳动力780人。贫困人口165户502人,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全村国土面积7.5平方公里,海拔2200米,年平均气温16℃,年降水量1500毫米。有耕地面积1704亩,人均耕地1.23亩,林地11000亩。2023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2580元。全村党员44人。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要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就要充分找准客观和主观存在的问题。客观因素有:一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滞后,涉及农村道路、安全饮水、清洁能源亟待解决,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水平尚需提高。未通达村组路四个社;二是农民的思想观念跟上时代发展步伐,文化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不适宜的生活方式和风气习俗仍然存在;三是缺失致富带头人;四是村发展源动力不足,无村集体经济,对村里基础建设无能力投入。

主观因素主要表现为:一是个别干部职工对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部分干部职工有畏难情绪,认为扶贫主要抓好所在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到户的就不细做了;二是个别干部职工缺乏农村工作经验,脱贫致富举措不够科学合理;三是受客观因素的制约,极少部分贫困户在规定时限难于彻底脱贫致富。必须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强大合力。直面问题是勇气,解决问题是水平,坚持问题导向,找准问题、聚焦问题,就能为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打赢这场硬仗奠定良好基础。

三、致贫原因分析

一是因病致贫。86户贫困户中因残致贫1户,因病致贫的占6%;二是因学致贫。受因供养子女读书而致贫的占6.8%;三是因缺技术致贫。贫困人口中有近90%的年轻劳动力思想观念陈旧,务工技能缺乏,只能选苦力型工种。因缺技术而致贫的占25%;四是因缺经济致贫。贫困农户贷款难问题比较突出,成为制约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因素,因缺经济而致贫的占18.7%;五是因缺劳动力致贫。村内留守空巢老人的基本养老方式就是土地养老、社会保障养老,有的连生活自理都很困难,养老问题令人堪忧,因缺劳动力而致贫的占13.5%;六是因灾致贫,由于各种自然灾害导致了农民生产的不稳定,损失较大。因灾致贫的占10%。七是因其它原因而致贫的占贫困户的20%。

四、扶贫目标

针对__村贫困现状,通过进村入户调查摸底,多次商讨,拟定了扶贫发展规划。力争在2023年前,通过项目拉动、产业带动、包户促动、整体推动的方式,把__村打造成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绿色宜人、生态空间山清水秀、文化事业兴旺繁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五、对推进精准扶贫的建议

把精准扶贫与生态文明建设有机结合,充分依托贫困地区的生态资源优势,发展生态产业,是消除贫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之路。

实施生态文明建设与扶贫相结合的策略,关键是要找到市场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需求,找到经济欠发达地区、贫困群众和产业发展之间的着力点。无论是精准扶贫“造血功能”的建设,还是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都离不开市场经济的认可和实现。现代市场需求的价值取向越来越趋于生态和环保。因此,经济欠发达地区立足生态文明建设,开展精准扶贫,就是要立足生态资源优势,找准扶贫攻坚突破口,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为根本,以制度为保障,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共赢局面。一要推动绿色生态为重点的产业开发。要在发展蔬菜、畜禽等传统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花椒等特色优势产业,加快贫困村“一村一品”产业培育。将贫困地区的资源禀赋与市场需求有机结合,重点开发市场前景广、比较优势显、产品附加值高、带动农民增收能力强的生态特色产业,逐步构建绿色生态产业体系。突出发展设施农业,着力打造花椒核桃魔芋种植。规划种植花椒500,魔芋1000亩,腊虫500亩,核桃800亩,同时对已种植的核桃、花椒进行补植补造。引导群众加强对核桃、花椒的种植管理,提高产量和质量。二要大力发展规模养牛、养猪、林下养鸡等养殖业,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形成规模养殖,促进农民增收。规划3-5户养牛大户,4-6户养猪大户,鼓励2户群众到本村的羊角垴社去种魔芋和养鸡,发展林下种养殖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同时,注意集约利用和生态保护,严格执行土地利用规划,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发展。三要成立专业合作社。分别成立核桃、魔芋产业合作社和养殖产业合作社,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实行产业化经营,彻底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连接问题,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增加收入。四要加大以生态环保____科技兴农力度。要把生态产业开发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开展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多层次提升村民文化水平和劳动技能。加强对贫困农民扶贫技能培训,根据__乡__村的实际需求,聘请核桃、花椒等经济林木和农产品方面的专家到村开展农业科技、实用技术等方面的咨询、培训,提高贫困户的劳动技能,提高农林作物的产出水平。调动贫困农民利用生态建设增收的积极性,努力转变农民种养观念,推广生态农业科技,实行生态种养,以科技服务促进29户贫困农民增产增收。

(二)找准精准扶贫的落脚点

按照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具体情况,实施“五个一批”工程,解决好“怎么扶”是精准扶贫落脚点的问题。一是发展生产脱贫一批,引导和支持有劳动能力的人依靠自己的双手开创美好明天。二是易地搬迁脱贫一批。保护区资源权属问题致使管护和安全存在较大问题。主要表现在“保护区管理条例”(管理者)和《物权法》(林权所有者)的矛盾,对保护区周边群众实施易地搬迁是解决精准扶贫和生态环境保护最有效的办法。三是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加大贫困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力度,增加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就地转成护林员等生态保护人员。四是发展教育脱贫一批,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教育经费要继续向贫困地区倾斜、向基础教育倾斜、向职业教育倾斜。要抓住要害,突出重点,加强对村民的专业技术培训,达到扶志(志气)、扶知(知识)、扶智 (智慧)的有机统一,为__村实现整体脱贫奠定基础。五是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对贫困人口中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7户由社会保障来兜底。

(三)找准精准扶贫的立足点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综合整治村居环境。按照扶贫对象实际需求和自身特点,围绕饮水、道路等贫困群体最关心的问题,加强群众受益最直接的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开展自然环境治理、村容村貌整治、环境卫生清洁等生态综合治理措施,加快推进道路、供排水、新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开展以整治脏、乱、差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整治工作,促进人畜粪便的高效利用和生活垃圾、污水的有效整治,推进家居生活清洁化。规划新修通组公路26.5千米,建到户户间道8100平方米,建取水池5个,蓄水池10个,入户管道20.15千米,改造危房50户。使贫困群体既享受到扶贫的效果,也美化了生态环境。

(四)找准精准扶贫的支撑点

积极协调危房改造、特色农业种植、基础设施建设等相关项目。为扶贫攻坚提供强有力的政策和资金支持。政府应出台优惠政策,助推扶贫攻坚,用政策调动企业扶贫的积极性,并对农民发展产业、生产经营予以鼓励和支持。要积极协调金融、扶贫和房建等部门为扶贫融资予以大力支持,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更多的提供一些低息或无息贷款以及专项资金拨付。这样,既可以减轻包保单位的负担和压力,又能确保扶贫目标的实现。要在项目上给予支持。项目扶贫、项目拉动,是农村扶贫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政府应在各贫困村争取项目上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使他们通过项目的实施和拉动,增加收入,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

(五)找准精准扶贫的辐射点

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深入普及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加强村级卫生所的建设投入,健全卫生服务体系。联系热心公益的企业共建,帮扶品学兼优的学子,扶持他们完成学业,减轻农村家庭负担。加快建立、完善五保和贫困老人的救助机制。开展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的素质水平。针对村小学教师缺乏,师资水平低的现状,开展支教扶贫,同时依托国培计划对村小学教师进行专业教育培训。

(六)找准精准扶贫的稳定点

完善制度机制建设。一要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建设生态产业信用品牌,建立健全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的经济补偿机制,既要激励经济欠发达地区坚定“守住绿水青山”的信心和决心,也要防止出现因环境保护而跟不上社会整体发展步伐、守着绿水青山“饿饭”的尴尬局面,确保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持续发展,从根本上解决经济与环境、发展与保护的矛盾。二要建好班子,提升农民素质。贫困村能否脱贫,村支部、村委会和村民的素质是关键。要把那些有开拓精神、有经济头脑、善于为百姓办事、敢于负责担当的能人选拔进村三委班子,建设一支永不走的扶贫工作队。三要落实责任考核制。要把脱贫攻坚作为“十三五”期间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层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立下军令状;建立年度脱贫攻坚报告和督察制度,加强督察问责;把脱贫攻坚实绩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在脱贫攻坚第一线考察识别干部,激励各级干部到脱贫攻坚战场上大显身手;把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同脱贫攻坚有机结合起来,选好一把手、配强领导班子。四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扶贫事业,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只有重视发挥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首创精神,才能让他们的心热起来、行动起来,靠辛勤劳动改变贫困落后面貌。

(七)找准精准扶贫的结合点

篇十 生态环境社会实践报告1300字

经济的发展也给生态环境已经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例如,家里的水不再清澈,泛黑的池水长满水草,随处漂着肮脏的杂物,水里还会出现好多死鱼的现象.查其原因,因为我们村里有了几个小型工厂,化工厂的排污是主要原因.近些年来,农村频频出现这种情况. 除此之外,现在农村开始现代化,居民集中居住,工业增长和依托工业的现代化农业快速发展,因此带来地表水的有机污染和富营养化污染以及大气的恶臭污染甚至地下水污染,大量的生活污水和乡镇工业废水排入我们周边的水域,从而造成大面积的水域受到污染。生活污水主要来自农家使用农药和化肥,以及日常生活的污水,而畜禽粪便中所含病原体也对人群健康造成了伤害,农药、化肥、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有害的化学物质,因此,使大量水域造成严重的化学性污染,并且这些难以处理的。现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问题愈来愈凸显其重要性。不仅是大城市等供工业发达的地方存在环境问题,而今,农村的环境污染也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为此,我在暑假做了关于环境实践的报告。

经济的发展也给生态环境已经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例如,家里的水不再清澈,泛黑的池水长满水草,随处漂着肮脏的杂物,水里还会出现好多死鱼的现象.查其原因,因为我们村里有了几个小型工厂,化工厂的排污是主要原因.近些年来,农村频频出现这种情况. 除此之外,现在农村开始现代化,居民集中居住,工业增长和依托工业的现代化农业快速发展,因此带来地表水的有机污染和富营养化污染以及大气的恶臭污染甚至地下水污染,大量的生活污水和乡镇工业废水排入我们周边的水域,从而造成大面积的水域受到污染。生活污水主要来自农家使用农药和化肥,以及日常生活的污水,而畜禽粪便中所含病原体也对人群健康造成了伤害,农药、化肥、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有害的化学物质,因此,使大量水域造成严重的化学性污染,并且这些难以处理的。

大功了。当太阳辅射时,它便挺身而出,挡住了一次又一次的攻击。可由于“白色污染”确实破坏了臭氧层,使它变薄,这将会是地球巨大的危机。

由于农民思想意识落后,对环境污染的危害性认识不足,他们不知道一旦环境遭到破坏,是几十年甚至几百年都恢复不起来的.谁会知道每天随意丢的一个塑料袋,每次无意的扔一个农药瓶,日积月累,也可以使天堂变成地狱呢?这个结果不能不引起注意,在文化素质较城市人口低的农村加强环保意识、环保知识的传播势在必行.

我们就是社会的主人,改善地球环境,是我们这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应该努力增强环保意识,节约资源。如果全球人 人破坏,天天破坏,地球就会变成垃圾场;如果全球人人环保,天天环保, 就能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让我们携起手行动起来,共同努力保护好地球— —我们共同的家园。

为此,我们建议从我们自己做起,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要做到:

1、不乱扔垃圾及废弃物,将垃圾放到指定的垃圾箱内。

2、我们学校早已经设置了“垃圾分类存放处”,我们就要积极参与和宣传。

3、不要浪费,包括不浪费一张纸、一滴水、一分钱。

4、尽量不用、少用塑料袋,要积极使用可再生利用的用品,减少白色污染

5、发现身边有破坏环境的行为时,要主动制止!

篇十一 实践科学发展观保护生态环境调研报告4050字

实践科学发展观保护生态环境调研报告

根据_____学组发[20__]6号文件精神,市政协办公室牵头组织市环保局、市国土资源局、市发计委、市农林水牧局四个单位对课题四“加强可持续发展和区域经济融

合发展对策研究”的第1个子课题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_____市资源和环境的基本情况

资源和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大,同时对环境的破坏也日益加剧。如何以最低的环境代价确保经济持续增长,同时

还能使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已成为当代所有国家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大难题。而我市是处于资源匮乏、自然环境相对较差的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

面临极大的挑战。

首先_____市属于干旱缺水地区,属严重的资源型缺水城市,地表水资源极其匮乏。根据_____市在_____河上的分水协议,_____市在_____河占有的地表水资源为每年0.97亿立方

米/年,人均占有仅为84立方米/年。地下水资源是维系全市居民生活用水及工农业生产用水的主要水源,全市地下水补给量为1.7亿立方米/年,可开采量为1.2亿立

方米/年,可开采系数为0.59,目前年开采总量为0.52亿立方米/年,扣除现有地下水开采量,全市地下水开采潜力为0.5亿万立方米/年。近年来,随着全市国民经

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开干齐乡的农业开发,地下水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地下水位每年以1米左右的速度下降,我市开干齐区域一带的泉水已经干枯,一些自流承

压井开始出现季节性断流。

其次我市是一个土地资源匮乏的城市,根据20__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统计,_____市辖区总面积110989.21公顷。其中耕地面积13699.59公顷,园地面积263.31公顷,

林地面积12425.09公顷牧草地面积约72761.90公顷,其他农用地2708.11公顷,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3757.50公顷,水利设施499.27公顷,交通用地面积721.85公

顷,未利用土地面积3973.30公顷,其他未利用地180.29公顷。我市户政管辖人口29.4万。随着经济的发展,庞大的人口数量与资源的相对短缺的矛盾日益加剧,同

时,由于生产生活中对资源不合理的开发,造成了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

二、保护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

(一)工业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1、严重的水体污染。_____市水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大部分城市生活污水经城市排水管网输送城市污水处理厂和氧化塘进行处理。少

量的工业废水的排放则因其污染成分复杂,排放浓度高,量大,难以治理并直接或间接地排向地表水体,造成严重的水污染。春夏季又引污水灌溉,造成土壤质量

下降

2、大气污染。工业生产生的大量废气,不合理的排放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不但破坏了生态环境,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和正常的生活质量。

(二)水资源开发存在问题

1、地下水开发利用不协调

(1)地下水开发严重超采。由于大量开采地下水,引起市区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1992年—20__年间最大降深达6.17米,多年平均降幅达0.37—0.68米。

(2)水资源管理权分离。水质管理和水量管理分离,管水源的不管供水,管供水的不管排水,管排水的不管节水,管节水的不管治水。河道管理和水源地保护相

分离,_____市供水水源地保护由城建局负责,农林水牧局作保护规划,农七师负责管理_____河水的调度。

2、生态系统恶化。_____市地表水资源贫乏,淡水资源年补给量比较少,随着_____河饮水工程进一步完善,天然河道的水在河流上游就被引入了防渗引水渠,使_____河对

地下水的补给功能大大降低,这不但影响到了_____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对地下水的水质降低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随着城市各项事业的不断发展,用水量会不断增加

,水资源供求矛盾愈加突出,城市和工业用水挤占农业用水,生产和生活用水挤占生态环境用水的现状日益严重。超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水位下降,或疏干地下含

水层,使得原本依靠地下水生长的植物严重枯萎和死亡,造成地面沉降和生态系统恶化等现象。

3、水资源浪费严重。20__年,全市万元gdp取水量为158.75立方米,人均用水量远高于其他地区和全国平均水平,总体用水效率和节水水平还很低,与先进地区

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水利工程老化,田间设施差,配套不完善,灌溉方式陈旧;工业设施陈旧、节水水平低,我市许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多为传统企业,设备

陈旧,技术和管理落后,用水重复利用率低;人们节水意识淡薄,节水器具普及率低,在加上政策管理措施薄弱,节水机制不完善,节水管理不规范等原因造成水

资源的严重浪费。

(三)地土资源开发和利用存在的问题

1、城 市土地利用结构不尽合理

_____市城市用地总面积由1996年的23.25平方公里增至20__年的24.78平方公里,年均增幅15.3%,各类城市用地除特殊用地之外,其他各类用地都有不同幅度的增长

。_____市居住、工业、道路广场及绿地等四类主要用地占城市建设比重为55.73%,根据<<城市用地分类标准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城市建设用地结

构距离国标城市规划规范(60%-75%)还有一定的距离。

2、城市土地生态建设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随着城市经济水平的提高,有关城市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园林绿化、住宅和基础设施等建设项目投入较多,因而也更为持续。_____市在城市化进程中不仅关注发展

速度,更关注城市化质量的不断提高。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区域环境噪声值等指标亟需加强,以增加对土地生态建设的投入,创造更好城市生态环境。

3、土地浪费现象较为严重。'十五'期间我市的土地开发项目大部分未经环保部门审批,高质量高起点的土地开发面积较小,土地缺乏统一长远科学的规划。部分

土地开发规模大,实际开发能力小,只顾数量,不求质量。有的土地开发项目因为资金困难,抽水成本较大,水量不足,而引发搁荒等生态风险问题。

4、土壤质量下降。在土地开发过程中扰动了地表,原始植被破坏严重,开发后通过机械压实土壤,破坏了土壤结构。部分土地因为资金的原因,在开发后长期闲

置,处于半搁荒状态,农田防护林建设没有及时到位,减弱了水土保持能力,在遇到强暴雨时,拦蓄地表径流及涵养水土能力低,引起或加剧了水土流失,也造成

了土壤肥力下降,生产力降低,甚至土壤风蚀、沙化,成为荒漠。另外,污水灌溉也是导致土壤质量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践行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宣传,使人民群众真正认识到环境保护的迫切性与重要性,鼓励公众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

各项环保政策。环保部门要积极行动起来,尤其是在3月12植树节、6月5日世界环境日、2月2日世界湿地日、3月22日世界水日、6月17日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6月25日中国土地日等节日采取各种形式宣传环保知识。

全市各单位、各部门从自身做起广泛开展节水节能活动,在全民节水节能活动中起模范作用。各级机关要普及节水节能用品,完善水表、闸阀防漏设施,加强用

水计量和统计,减少“跑”、“冒”、“滴”、“漏”现象,加强用电管理,办公人员做到人走机停,杜绝长明灯,不浪费每一度电。

(二)实行水资源统一管理,加大水资源保护力度

1、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应专门成立由市长直接领导的,党办、政办、宣传、水利、计划、经贸委、建设、环保、农业、林业、畜牧、气象、土地等相关负责人

共同参加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小组,对水资源进行统一的管理,坚决执行五个“统一”的方针。即: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调度、统一管理水质水量、统一征收

水资源费,从根本上改变各部门协调不力,推诿扯皮的现象,形成高效的运作体系。

成立由兵团、部队、驻市单位主要领导组成的水资源管理委员会或领导管理小组,制定统一管理目标,共同商讨解决水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全面加强保护有

限利用水资源,达到水资源不受污染的目的,防止一边保护,一边污染的现象。

2、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提高企业的准入门槛,对国家明令禁止、污染严重的项目一律不予批准。对已经且造成污染的企业,特别是对我市造成重要污染的

企业,按照以新带老的原则,把污染治理与工业结构调整、企业技术调整、企业技术改造和推行清洁生产与企业污染治理结合起来,进行统一规划,综合治理。

3、制定企业节水制度。通过对主要工业企业用水测试工作,摸清企业用水现状与用水结构,分析节水潜力。制定并发布主要企业或产品的用水定额,逐步实现用

水定额管理与节水评估,审核制度。工业企业要做到用水计划到位、节水目标到位、节水措施到位,管理制度到位。同时,对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加强对水资源的

循环利用和节水技能的采用。

(三)加强土地利用规划管理,发挥规划的“龙头”作用

1998年审议通过的新《土地管理法》,明确规定要按照土地利用规划严格审批和管理土地,确立了规划在用地制度中“龙头”地位。

1、认真审查把关,严格建设用地审批管理。土地管理部门要根据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做好建设用地供地的长期计划与年度计划,严格批地,杜绝粗放式

的“圈地”现象。采用行政、法律、经济、技术等多种手段、多种措施充分消化吸收被闲置的土地,在审批用地中应该对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作严格审查。

2、加大城市土地结构优化力度,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效益,创建人居优秀城市。

要合理布局城市用地,从追求单一地块的利用效益最大化转变为追求城市土地整体结构功能的最优化。注重生态环境建设,增加绿地面积,加强对生活垃圾无害

化处理和噪声污染整治,给人民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3、通过土地置换来显化城市土地资产价值

目前,_____市土地利用方式仍处于粗放型向集约型过渡阶段,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不尽合理,

一、

二、三产业用地比例不协调。效率低下的工矿企业或行政机构占用

土地附加值高的城市中心地段,而部分商业用地相对比重较小且区位优化度不高。为了实现土地优化利用的目标,目前最佳的途径是在企业改制和城市土地使用制

度改革的基础上,转换土地使用功能,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将利用率低和综合效益差的土地置换出来,重新配置。

(四)加强领导,强化监管,建立有效的环保监督责任机制。

不断强化组织领导,完善监管体系,形成一个党委领导、人大、政协监督,政府负责、环保牵头、部门配合、舆论引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工作格

局;根据各阶段环境保护工作的要求,明确责任和目标任务,切实做到有领导专门抓、有专人具体负责,确保各项工作稳步有序开展;严格依法办事,建立监管责

任追究制度。

篇十二 关于西丰县生态环境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5850字

关于西丰县生态环境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西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董福科

一、西丰县生态环境建设的基本状况

西丰县位于辽宁省东北部,是个“七山半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山区农业县,也是全省林业重点县之一。全县34万人口,18个乡镇,总区域面积2686平方公里,其中在册耕地67万亩,林业用地251万亩(其中有林面积21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3.6%,林木蓄积量达700万立方米。全县共有三大水系,187条河流,较大河流64条、847.7公里长,有护堤407公里,石筑坝2530座,护岸林620公里,有小型水库15座,总库容量为1300万立方米。

西丰历史上是个山清水秀、生态良好、风调雨顺、资源丰富的地方。但是多年来,尤其是近二十多年来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忽视生态环境建设,致使全县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大量的森林植被遭到破坏,森林蓄积量和覆盖率逐年下降,山场砂化加剧,水土流失严重,降水量逐年减少,水源涵养能力下降,河道出现干枯断流,生态多样性遭到破坏,物种不断减少,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到2002年全县森林覆盖率仅达51%,与解放初期相比下降近30%,水土流失面积到2002年为130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32.3%,与解放初期相比增加了74.1万亩,增长57%,水土流失量2002年520.1万吨。严重的水土流失和植被破坏不但恶化了生态环境,而且严重影响了人们生产生活,制约了全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仅94、95年大水和2000、2001年连续特大干旱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64亿元;工业生产和城市发展受到严重制约,一些用水量大的工业项目不能上,城镇居民生活用水和牲畜饮水十分困难,如再不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我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将难以实现。2003年初,中共西丰县委审时度势,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在县十二届党代会上提出了“生态立县”的发展战略,将生态建设摆到了西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首要位置,从而拉开了我县生态环境建设的序幕。

二、主要措施

1、做出决定,编制规划和完善政策措施。县委确立生态立县战略后,县人大常委会根据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的宏观要求,经过深入调查研究,起草了《关于加强生态建设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共分五个部分、16条,对生态建设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和工作重点及主要措施都进行了明确界定和详细阐述,并于03年12月12日县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通过了这个《决定》,对全面推进全县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工作起到重要指导作用。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决定》精神,用一年多时间,认真组织编制了《西丰县生态环境建设总体规划》,于今年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通过,并在全县组织实施,进一步落实各项工作任务。与此同时,县政府从2001年就开始着手制定和完善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各项政策措施,先后制定下发了《西丰县封山育林的通告》、《关于做好全县“十五”期间年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印发<西丰县鼓励城乡居民植树造林政策规定的通知>》和采伐迹地更新、加强整顿林木经营加工点及五小矿点等有关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十几个文件,并编制和完成了《西丰县2001--2023年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实施方案》。县人大常委会还从有利于全县生态建设与保护出发,审议通过了《西丰县河道管理办法》,建议修改《西丰县柞蚕场管理办法》,这些政策与措施的制定与不断完善,为加快西丰生态环境建设步伐起到重要推动作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证。

2、加强领导,建立责任机制,形成氛围。为坚定不移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县政府于2004年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主管农业副县长任副组长,林业、农经委、水利、畜牧、财政、环保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生态环境建设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在林业局。对成员单位进行了职责分工,落实任务,各乡镇也相应成立了生态建设领导组织,建立了统一协调和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县政府与各乡镇政府、乡镇与各村之间都签订了生态环境建设责任状,县委将生态环境建设工作任务纳入到县直部门和各乡镇目标考核责任制当中,实行一票否决。县人大加大了监督力度,每年至少开展一次检查或视察活动,并且每年的人代会都要听取审议县政府关于生态建设工作的报告,有力地促进了这项工作的开展。同时,为促进全县生态建设工作深入开展,形成良好社会氛围,县委、人大和政府积极组织广泛宣传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目的和重大意义。成立了由宣传部、文明办、广播局、教委、林业、农业、畜牧、环保、共青团等部门参加的宣传组织,在西丰有线电视台开办了专栏;县乡政府每年都印发了大量的有关封山林禁牧、严禁开荒种植等保护生态的宣传通告;县人大常委会专题召开各乡镇和县直有关部门参加的生态环境建设宣传座谈会,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学增同志在有线电视台做了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的专题讲话,极大激发和鼓舞了全县干部群众加强生态建设的士气和热情,为全县生态环境建设工作顺利推进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3、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和退耕还林工作。开展植树造林和认真清理各类开荒种植、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是进行生态环境建设工作的首要任务。通过转变机制、落实各项林业发展政策、清理开荒种植,全县植树造林和退耕还林的积极性逐年高涨,造林数量和质量连年攀升。三年来,全县植树造林达到18万亩,成活率平均达85%以上,其中退耕还林达12.7万亩,在册耕地就占5万亩。几年来,以恢复和治理为目的,克服以罚代治现象,全县共清理小开荒、假果园种植8万多亩,绝大部分退耕还林;全县个体造林发展迅猛,造林大户层出不穷,振兴镇农民薛邦国承包河岸造林400多亩,西丰镇居民王景峰承包房木和乐善两条河岸造林40万株。三年来,全县个体造林为15.4万亩,占全县三年总造林面积的86%,涌现出50亩以上的造林大户732个,这些造林大户将万亩林业生态建设的主力军。

4、严格限制森林采伐,认真清理各类林木加工点。面对西丰森林资源现状,县委、县政府制定措施,严格削减计划采伐限额,并主动取消特批指标。全县“十五”期间年均林木采伐限额5.5万立方米,与“九五”期间年均林木计划限额7.4万立方米相比,年均减少1.9万立方米,比“九五”期间实际年均采伐8.36万立方米相比,年均减少了2.86万立方米,减少34.2%;而前三年实际林木采伐为13.8万立方米,年均4.6万立方米,比“九五”期间实际采伐年均限额减少3.76万立方米,减少45%,与“九五”相比每年仅此一项相当于净增加森林蓄积量近4万立方米。为从生产加工环节和流通领域减少森林消耗,保护生态环境,在全县范围内,用两年多时间认真开展了“两清一打”工作,将原有145家木材经营加工点削减剩到58家,并重新核发了《木材经营许可证》,规范了经营行为;全县共关闭了以消耗天然林为主的7家炭厂和1家地板生产企业;取缔了非生产性“五小矿点”及乱采乱控现象,使全县剩余的木材加工 生产企业能够规范、守法经营。同时,开展严厉打击乱砍盗伐林木的专项斗争,全县三年共查处各类破坏和盗伐林木事件1752起,涉及林木1940立方米,有力打击了破坏森林现象泛滥。

5、实施封山禁牧,狠抓蚕场生态建设。实施封山禁牧是保护森林和地表植被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措施。全县所有山地实行长期封育,全年禁牧,并大力推行牛羊的舍饲圈养,不准牛羊上山,严禁打柴、剥树皮、挖树根、开荒种植农作物、开砂、采石、挖砂、取土等破坏森林植被行为。对现有森林资源进行分类经营,全县共划定公益林56461.2公顷,全县普遍建立了护林组织,聘任监管员80人,护林员527人,并明确职责、签订管护合同,落实了责任;为有效实行全年禁牧、实行牛羊舍饲圈养,积极组织和引导农民推行饲养方式转变和饮料改革。三年来,建畜牧小区个,种植牧草3.5万亩,建青贮窖1000多个,秸秆贮运9000万公斤,推广各种饲料机械3000多台套,目前,全县牛羊基本实现舍饲圈养。针对西丰柞蚕场比重较大,占全县有林面积的30%多,且稀疏、砂化、退化蚕场占有相当比例的实际情况,将蚕场生态建设列为重点之一,近三年来从完善承包合同、延长蚕场承包期、推行中刈化管理、对稀疏进行蚕场柞树补植、严重退化、砂化蚕场实行封育等多方面加强柞蚕场生态建设。全县共投入32万元补贴蚕农400户,植柞蚕场6.7万亩;封育柞蚕场19万亩,停蚕育林3万亩,3000多份蚕场承包合同进行了完善,柞蚕场生态功能提高。

6、加快农村新能源建设和绿色产业开发步伐。农村能源建设是解决林柴矛盾,减少林木资源消耗重要措施,全县建成北方“四位一体”生态模式户100户,被动式太阳能房4000平方米,高效预制组装架空炕灶2000铺,中型沼气池2座。仅柏榆乡鹿鸣村生态园的50个集中连片“四位一体”大棚每年所提供的沼气能源可节省烧柴150多吨,全县每年可节省枝柴6942吨,相当于减少林木消耗近9000万立方米,获益200多万元。同时,加快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开发生产,不仅有利于食品安全和人民身体健康,还可大大减少化肥、农药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几年来,共完成全县土地环评261万亩;取得绿色标识7项,生产面积8.5万亩;无公害农产品认证6项,8.9万亩,正在审无公害农产品6项,41.8万亩,届时西丰将有38万亩玉米是无公害生长。

7、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和水土保持工作。生态环境建设很重要问题是,如何提高可利用水资源的利用率、提高蓄水和植被水源涵养能力,有效防止或减少水土流失。2003年实施了“引宝入丰”工程,投资2800多万元,将宝兴水库水源引入西丰县城,并建净水场,使县城日供水能力比原来提高1万多吨;2004年正式开始进行诚信水库建设工程,总投资预计1.6亿元,将建成总库容量达3294万立方米,兴利库容2052万立方米的中型水库。目前,该工程建设已进入移民动迁和坝基修筑阶段,建成后的诚信水库可保护耕地20万亩,可提高西丰城区寇河段防洪能力达50年一遇标准。到2005年全县小流域综合治理263.53平方公里,占水土流失面积的42%;营造河道护岸林620公里,修橡胶坝2座,建城乡绿化加快,全县建绿色通道479公里,县城建起大型公园三处,县城建绿地33.6公顷,人均绿地面积达5.4平方米,中心镇植树46万株。

三、初步成效

通过调查比较看,三年来,通过全县干部群众解放思想,扎实肯干,认真贯彻落实县委“生态立县”发展战略,以及县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的决定》,不仅使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一些重要的生态环境指标开始逐渐得到恢复,而且还促进了山区经济的健康发展,提升了人们的生活环境质量。一是地表植被得到有效恢复,森林覆盖率稳步提高。全县有林面积从2002年的208万亩,增加到216万亩,森林覆盖率由51.6%提高到53.6%,提高了2%;由于封山禁牧、牛羊舍饲圈养地表植被得到恢复,水涵养能力增强,草木丰盛,野生动植物增加。二是水土流失减少,水土保持能力增加,水土流失治理面积达39.5万亩,占应治理面积的30%;土壤侵蚀量每年308.31万吨,比三年前减少58%,土壤侵蚀基数为平均为每平方公里5000吨,比三年前下降30%。三是大气质量明显改善,河流水质进一步提高。2004年底,全县工业废气总排放量比“九五”期末减少200万吨,城区空气质量达国家二级标准天气255天;河水化学需氧量比“九五”期末年减少234吨,断面水质达到国家Ⅲ类标准,比“九五”期末提高了二个级别。四是绿色产业发展增效。全县仅德兴艾清河牌甜瓜每年就可多增加收入100万元,全县几年来绿色产业开发可为农民增收近亿元。五是通过生态环境改善、水资源增加和开发利用,一些关停的用水量大的企业也开始启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也得到较快发展,全县保护地发展达到了20000亩,比三年前增加了8000亩,仅此每年增加收入4000多万元。

四、存在的问题

三年来,西丰生态环境建设虽然取得一定成效,生态环境逐渐得到恢复,对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和改善人居环境的作用开始显现,但是总体看还只是起步阶段,还存在许多重要问题没有解决。一是退耕还林进度徘徊不前,进展缓慢。全县近30万亩退耕还林地块目前只退下12.7万亩,不到一半,且有些地方出现反弹和边退耕边开荒问题,清理种类开荒种地、责任田扩边伸沿蚕食林地问题的任务还十分繁重,工作难度加大;二是封山禁牧没有完全落实。偷牧现象不同程度的存在,饲料改革和牧业小区建设相对滞后;三是柞蚕场生态建设力度不够,措施不到位,严重砂化、退化、稀化和地处 险坡山脊的蚕场,以及生态地位重要的蚕场等还没有得到封育和保护,蚕场补植柞树和中刈率还较低,达不到生态环境建设的要求;四是由于受资金困扰,一些大型农业水利设施建设、小流域综合治理、城市垃圾和污水处理项目、农村能源建设和绿色产品生产开发还进展缓慢,有的不能开展,跟不上生态环境建设工作节奏。

五、对策措施

1、完善政策措施,实现生态环境建设制度化。对生态建设总体规划要逐项分解落实,在对各项有利于生态建设政策、措施、办法完善基础上,重点对退耕还林、封山禁牧、蚕场生态建设三个方面制定具体实施办法,解决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此更好地推动生态建设重点工作的完成。

2、加大资金投入,实现生态环境建设投入多元化。生态环境建设是一项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的公益事业,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要走多元化投入体制。要积极争取国家和上级扶持,要制定优惠政策,广泛吸纳民间资本和域外投资参与生态环境建设;要调整和转变收费资金使用方向,将本区域内相关的林业、蚕业、水利、环保等规费收入真正用到生态建设当中去;政府要拿出一定资金,用于生态建设中的一些技术推广、示范、试验等工作。

3、依靠科技创新,实现生态环境建设的科学化。生态环境建设是系统化复杂工程,涉及工业、农业各个领域,必须尊重科学、依靠科技,实现治理环境科学化,才能实现标本兼治,全面恢复生态功能。在造林绿化上,要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以林种、树种结构调整为主线,以低产林改造为突破口,全面提高造林质量,积极推广应用造林新技术,提高造林成活率;在森林资源管护上,加大中幼林抚育力度,逐年削减采伐限额,保持森林资源的连续性,提高森林净蓄积;农村能源建设上,要注重推广“四位一体”生态模式户、秸秆气化等农村新能源技术;在小流域综合治理上,实行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治理要以生物压柳为主要措施;要切实加快生态蚕场、优质饲料作物种植、绿色食品开发、环境污染防治与保护步伐,努力提高生态环境建设总体水平。

4、强化监督检查,实现生态环境建设的责任化。要成立全县生态环境建设监督检查组织,健全队伍,对全县各部门和各乡镇落实生态环境建设各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工作作风、质量的好坏进行督查;对生态建设重点工程监督,对新建和扩建企业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对严重污染环境的企业项目坚决不批,对限期治理仍未达标老企坚决关停,严格监控各类污染企业的生产活动。要建立乡镇和县直包乡单位生态建设重点工程责任区定期督查制度,划分几个重点区,由县级领导和部门及18个乡镇党政一把手分别承包,并确定出具体的承包办法,由县生态建设小组会同县考评办、政府督查办共同进行考评。

篇十三 关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情况的报告5450字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受市政府委托,现将我市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情况作如下汇报,请审议。

一、工作进展情况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立足安康资源环境禀赋,坚持生态立市战略,把生态创建作为加强农村环保工作的重要载体和抓手,结合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建设、移民搬迁等,深入开展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

(一)加强领导,强化农村环保工作职责。农村环境保护是一项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民心工程,关系农村的可持续发展,事关老百姓的福祉。一是成立领导机构。市政府成立了农村环保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主要负责生态创建、农村环境污染防控、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矿山生态保护、重金属污染土地治理等工作。二是召开专题会议解决农村环保突出问题。市政府坚持每年都要召开全市农村环境保护暨生态创建工作会议,表彰先进单位,总结交流经验,安排部署工作,明确全市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重点工作和推进措施,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快生态安康建设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有效解决了生态创建及农村环保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三是建立健全了农村环保工作考核机制。市政府坚持把生态创建和农村环保工作纳入年度考核,进一步夯实目标任务,落实工作职责。在新一轮市县政府机构改革中,市环保局增设了自然生态保护科,石泉、镇坪、旬阳等县区也设置了相应的机构,增加了人员编制。绝大多数乡镇明确了抓农村环保工作的分管领导,确定了专兼职工作人员。全市上下将生态创建和农村环保列入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有机结合,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领导机制、工作机制和考核监督机制,为凝聚创建工作合力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统筹规划,促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我市将《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作为重要内容纳入《“__”环境保护规划》中,并制定了《安康市生态创建工作方案》,明确了农村环保的主要工作和考核指标。一是开展以“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清洁能源”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生态镇、村的创建工作,以点带面促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二是加快城镇生活垃圾、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推广“户分类、村收集、镇处理”的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理模式,不断提高农村垃圾处理水平。三是积极推广农村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以发展农村沼气为重点,多种能源互补,建立农村清洁能源体系,加快推广适合农村发展的清洁、环保、节能新型能源,最大限度地减少垃圾和污染源产生,确保农村清洁环保。四是开展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目前旬阳汞矿区、白河铅锌矿区重金属污染治理工程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分别投资5920万元、1326.5万元开展了相关治污技术的试验研究,初步建立了重金属综合治理技术体系,完成了部分示范样板建设和示范推广任务。五是全面推广测土施肥,合理使用农药化肥。推广使用低毒、低残留农药和高效化肥。教育农民积极回收废旧农膜、肥料包装和农药瓶等。六是加大二区一园建设力度。全市建成自然保护区1000余平方千米,风景名胜区268平方千米,森林公园360平方千米。

(三)抢抓机遇,完善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2023年,汉滨区、岚皋县、宁陕县被定为全省首批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县,项目总投资约1.4亿元,分三年实施。去年中省共下达三县区项目资金1325万元,集中连片整治 5个镇、24个行政村的农村环境,目前项目进展良好。同时,汉阴、石泉、宁陕三县68个村开展了生活垃圾集中整治,汉滨、旬阳两县区17个村实施突出环境问题整治。其他各县不等不靠,统筹各类资金用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自2023年以来,全市建成生活垃圾处理设施530个,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系统460个,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设施 604个。通过实施各类农村环境整治项目,使农村环境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村生活环境大为改观。

(四)防治并举,严控农村地区工业污染。一是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标准,严格环保审批和“三同时”制度,防止借产业升级、调整结构等由头使污染由城市向农村地区转移。全市近年对17项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进行了否决。二是调整乡镇工业区布局,实行居民进区、工业入园的原则,实施工业区企业产业升级、技术改造、污染治理相结合。三是狠抓工业污染防治,实现达标排放。全市有重点涉水企业排污口73个,尾矿库32座(重金属尾矿库14座,非重金属尾矿库18座),环境风险企业132家,其中重大风险10家,较大风险53家,一般风险69家。去年以来,全市共关停了31家企业,对11家企业实行了停产整治,限期整改96家。四是开展矿山开采秩序整顿。去年以来,全市先后开展了打击非法采矿行为专项行动,共关闭无证矿山3家,遏制了乱采滥挖的势头,部分矿山生态破坏得到恢复。

(五)加强监管,确保农村饮用水源安全。一是加强对饮用水源保护区的指导和监管,完善各类标示牌、界桩及警示标志,坚决依法关停或搬迁饮用水源区内的污染源,确保饮用水安全。二是开展了打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专项行动和“环境安全百日大检查”。对全市36家重点涉水企业进行了现场检查,责令停产治理6家,限期整改15家。三是加快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了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建设进度,建立健全污水处理的管理、监督、运营体制,提高污水处理效率,确保饮用水安全。目前,9县区污水处理厂均已试运行。

(六)突出重点,加快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我市是全省畜禽养殖大市,畜禽养殖产业已成为我市农业产业中的支柱产业。我市畜禽养殖污染已成为农村环境主要污染源,污染投诉较多。据统计,全市有养猪户30余万户,规模化畜禽养殖场445家。近年来,我市大力推广“生猪养殖—粪污治理—有机肥生产、沼液还田—农作物生产”等生态养殖和循环经济模式,实施绿色环保技术,把规模化畜禽养殖场作为整治重点,积极制定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实施方案》,确保污染治理达到相关技术规范。2023年,全市共有21家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完成了污染治理设施建设,20家制定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实施方案。

(七)整合资金,推进农村环保工作进程。一是积极组织申报项目,争取中省农村环保专项资金。环保部门积极组织申报“以奖促治”、“以奖代补”农村环保项目,争取中央、省级环保专项资金用于农村环境保护工作。2023年以来,累计实施农村综合整治项目840个,争取中省农村环保资金1.2 亿元。二是坚持城乡统筹,破解农村环保资金难题。市政府确定市级财政拿出100万元用于生态县创建奖励,县区每年从财政生态补偿专项资金中切块10%用于农村环保和生态创建工作,并将此项工作列入年度市县区政府环保目标任务书进行重点考核。各县区按照市政府提出的要求,全面建立了财政生态补偿专项资金环保专户,制定了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整合捆绑中省农村环保、沼气、新农村建设等方面项目资金,用于乡镇、村的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处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沼气建设、生态恢复和水源地保护。通过建立财政生态补偿专项资金环保专户,有效解决了抓农村环保工作缺少资金支持的难题,调动了县镇村三级抓农村环保工作的积极性。三是抓移民搬迁机遇,改善农民生活环境。近年来,我市紧紧抓住中省移民扶贫政策,结合新农村建设机遇,对处于自然条件恶劣、地质灾害地带的村组,实行整村组生态移民搬迁,促使人为活动造成的生态“伤痕”得以休养生息,生态移民获得良好的生产生活条件。在建设规划上,注重在移民新村选址、饮用水源方面把好关口。在建设内容上,以增设排污管网和污水处理设施为重点,提高新村综合建设成效;在建设方式上,将新村与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相衔接,提升了新农村建设的水平和效果。“__”以来,全市各级累计投入移民搬迁专项资金3.5亿元,完成生态移民搬迁1.38万户5.6万人,建设了64个标准化移民新村,建成汉阴县双乳镇、宁陕县皇冠镇、平利县龙头村、汉阴县三同村等一批标准高、设施全、环境好的生态村镇。生态移民为改善我市农村人居环境、保护脆弱的生态环境开辟了新的道路。

(八)典型带动,开展生态创建活动。开展生态创建活动是创建省级环保模范城市的重要考核指标。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生态安康建设的实施意见》精神,加强组织协调,细化分解落实,完成 “十百千”生态创建工作任务。截止目前,宁陕、旬阳两县已被命名为国家生态示范区,平利县、岚皋县、汉阴县创建省级生态县已通过省级专家技术评估,其余五县区全面启动省级生态县创建。全市已建成国家级生态乡镇4个、生态村4个;省级生态镇17个、生态村26个;市级生态镇114个、生态村95个,县级生态镇164个、生态村1800个。为“__”末全市实现“十百千”生态创建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够,群众环境意识亟待增强。部分领导干部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真正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提高到建设“生态、文明、和谐”的新农村的目标要求上来,基础设施投入、农村污染控制等问题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对群众宣传教育引导力度不够,环境意识淡薄,解决农村脏乱差问题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农村环保欠帐较大,环保设施建设滞后。长期以来,“重城市、轻农村,重工业、轻农业,重点源、轻面源”的环保城乡差距十分突出,农村环保欠账过多。随着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生活垃圾数量连年剧增,不少乡村出现了“垃圾围村”和“污水横流”之势,已成为新农村建设中一个不可回避的难题。全市绝大多数村镇基本无环保基础设施,农村污水大多就地排放,生活垃圾乱堆乱倒。

(三)管理机制不完善,农村环保工作基础薄弱。十县区普遍存在人员少、配备弱的状况,县镇两级还没有专门的农村环保日常管理机构,未配备专职工作人员,缺乏必要的监测、监察设备和能力,经费短缺,制约了农村环保工作的开展。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涉及多个管理部门,业务和职责交叉重叠,部门之间工作上缺乏协调。特别是村镇环保工作力量薄弱,传统的机构设置和人员力量不能适应日益繁重的农村环境监管工作需要。

(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资金不足,长效管理难度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资金严重短缺是制约我市农村环境整治的瓶颈,尽管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农村环境保护投入,县区每拨出资金用于农村环境整治,但因农村点多面广,具体到村的资金有限,远远不能满足农村环境整治的需要。资金的紧缺使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只能分村、分步进行,也决定了农村环境保护和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建立健全农村生态建设监管机制。细化分解各级各部门依法履行农村环境保护责任,将生态保护作为各级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推行领导干部任期生态环保目标责任制,以生态创建为载体,建立政府统一领导,环保部门统筹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按照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先行、公共服务配套、生态环境城乡一体化的要求,加快编制和实施农村生态建设规划。要增强基层环保工作力量,逐步建立县、乡、村三级环保工作网络。加强基层环境监管能力建设,配备必要的监测设备和技术人员,建立常规监测评价体系和信息系统,定期公布区域环境状况,提升监管水平。

(二)建立多元化的农村生态建设投入机制。进一步加大政府投入,督促县区切实落实好每年从财政生态补偿专项资金中10%用于农村环保和生态创建工作的政策。加强管理,整合各部门的生态建设项目资金,优先集中用于重点乡镇的生态建设。设立农村污染防治基金,专门用于农村污染防治科技示范点、示范项目的建设补助。对污染减排、污染源治理、村庄环境整治和生态建设实行以奖代补,以奖促治。采取财政贴息、投资补助等方式,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农村生态建设,逐步形成以政府投资为导向,农村与企业投入为主体,信贷投入为补充的市场化、社会化、多元化的农村生态建设投入新机制。

(三)加大农村环境执法力度,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切实加大对现有乡镇企业的监管力度,严格“三同时”监管,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对新上项目,要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加快小城镇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农村垃圾“户收、村运、镇处置”的垃圾处理模式,提高农村垃圾处理率、清运率和处理率,提高生活污水收集和集中处理能力。因地制宜加大对大中型沼气池建设过程中的规划和资金、技术扶持力度,同时制订畜禽养殖小区排污处理办法,确保养殖废水达标排放,积极引导农民科学施肥,鼓励使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病虫害综合防治和生物防治。发展生态农业,综合采取技术措施、工程措施,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四)加大环保知识及法律、法规普及宣传。环保、农林、规划、水利、城建等相关部门、各县区和镇及各个新闻媒体要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加大农村环境保护宣传活动的力度,扎实开展生态文化进村活动。把保护环境灌输到每个村民头脑中,不断提高他们的环境意识,让农村明白什么是环保,为什么要环保,怎样才能环保。通过提高村民的环保意识,促进他们革除陋俗,树立文明新风,从而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我市农村环境保护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上级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很大差距。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的监督支持下,认真听取和吸纳各位委员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切实解决好农村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努力提高农村环保工作水平,为建设美丽富裕新安康做出新的贡献。

篇十四 生态环境调查报告模板2150字

生态环境是以人类为主体的整个外部世界的总体,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能量基础、生存空间基础和社会经济活动基础的综合体。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人类的健康。迁安工业比较发达,尤其是近几年铁矿大量开采,给我市的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通过实地调查及各种渠道了解,发现了现存的几点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存在问题

(一)受传统生活习惯影响,少数村民保护生态环境意识不强。由于受传统生产、生活习惯影响,部分农民缺乏生态环保意识。秸秆乱堆、垃圾乱倒、生活污水乱排的现象还比较严重,个别村甚至出现了'垃圾围村'的现象;少数农民在施用化肥、农药、农膜以及畜禽养殖过程中,缺乏标准化生产意识,随意性比较大,容易造成农村土壤、水体污染;有的偏僻地区缺乏秸秆处理能力,就一烧了之,不仅污染了大气,也白白浪费了可利用资源。这些现象的存在,与中央新农村建设中'村容整洁'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

(二)农村区域工业环境污染仍然存在,个别地区表现突出。一是农村区域工业企业污染治理不稳定。有的企业经过多年治理虽然能够达标排放,但受经济利益驱使,环境污染治理主动性不强,环保意识淡漠,个别企业治污达标不稳定和偷排偷放的现象时有发生;二是极少数小作坊式企业或偏远地区小民营企业,治污设施落后或形同虚设,所产生的污水、废气、废渣直接排往农田、河道、水库。有的排污企业离居民生活区很近,排放的污染物造成村内饮用水污染。

(三)农村区域水土保持工作不尽如人意。一方面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人为破坏问题比较突出。北部山区有的采选矿主重采选、轻治理,尾矿砂乱堆乱放淤塞河道等现象时有发生。另一方面需要治理的水土流失面积仍很庞大。

(四)农村饮水不安全和饮水困难村比重较大。据年统计,农村饮水不安全和饮水困难村很多,涉及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53.7%。饮水不安全的主要问题是含氟超标、苦咸水、未经处理的各类不合格地表水、污染严重的地下水及其它水质不达标的水等;饮水困难的主要问题是地下水位下降导致水量不足、北部山区居住分散打井成本过大、个别村地质条件复杂水源难找、村民只能到较远的地方拉、运水吃等。

(五)农村新能源利用发展不均衡。一方面,全市除沼气外的其它新能源利用率普遍不高。一些安全、无污染的能源,如太阳能等在适用地区都没有达到普遍利用的程度;另一方面,全市沼气开发利用在各地区发展也不均衡。经济状况较好的地区,沼气入户率较高,而经济状况一般的地区,沼气入户率偏低,沼气池的利用情况也不均衡。在规模化畜禽养殖较高的地区,沼气池利用情况较好。沼气原料较少的农户,沼气池利用率偏低。

几点建议

(一)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广大农民参与改善生态环境和人居条件的自觉性。各级政府要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科普讲座、举办培训班、农广校、农民夜校等形式,多角度、多渠道对农民进行教育培训,提高农民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人居条件责任意识,增强参与的主动性;要充分发挥各地区已建成的为数众多的文明生态村的典型示范作用,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象爱护自己的小家庭一样来爱护、建设 '大家庭'环境。摒弃陋习,倡导新风,自觉投资投劳。引导他们把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人居条件与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目标结合起来,共同建设好自己的家园。

(二)加大投入力度,加快解决农村饮水困难问题。饮水问题是关系广大农民身体健康的大问题。政府应在原有饮水解困计划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快饮水解困进度,使困难地区农民从根本上改变生存条件,提高生活质量。

(三)普及与提高并重,加快沼气池健康发展。沼气池建设的好处是多方面的,也被广大农民认可。各级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力度,促进这项工作更快更好地发展。一是在普及率上有一个较快的提高。要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加大本地投入,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上下结合、促进发展。二是在普及同时,把管理与利用向更高层次发展。一方面,沼气日常安全管理要上位,防止出现安全事故;另一方面,引导沼气向生产领域延伸,如搞沼气发电、生产有机肥、生产无公害农产品等。使沼气发展既改善了生态环境,又对促进农民增收发挥积极作用。

(四)增强对农村的环境保护执法力度。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加强化农村环境保护的执法工作,一方面,要加强对工业企业的监管力度,确保治污稳定达标。对于不符合环境评估条件的新上企业,一律不予批准。同时提倡农村的工业企业进入工业园区,统一进行污染治理。另一方面,政府要加强环保执法队伍建设,增强农村环境保护执法力量,不断提高对整个农村的环境保护覆盖面。

(五)深入开展农村水土保持工作。一是严格控制新的水土流失。对于无证开采、滥采乱挖、污染环境等破坏生态环境行为,要给予严厉查处。同时,要贯彻'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督导矿山企业通过封矿回填、恢复植被等方式做好生态环境恢复工作。二是对原有水土流失区域的治理,要严格按规划,保质保量、达标治理,治理一片、巩固一片,使生态环境在十几年后有一个大的改善。

总之,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生产与生活的基本条件。生态环境建设的力量源泉从来就植根于广大社会公众之中。在依靠政府加大环境治理保护力度的同时,必须动员广大社会公众积极参与。这既符合现阶段我国国情,更是彻底改善生态环境的根本。

篇十五 关于县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现状调查报告3950字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社会对林业的主要需求已经转变为生态需求,北京市把紧紧抓住举办奥运会、建设新农村、统筹城乡发展做为重要的历史机遇,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延庆县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经过多年的努力,对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从林业整体的发展上看,对服务于总体功能定位和地方经济的发展还有一定的差距。

一、我县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现状

(一)森林资源现状

从蓄积看,全县活立木总蓄积180.9万立方米。全县人均占有林木蓄积6.7立方米。

由于森林面积的增长,灌木林面积的扩大,使全县林木绿化率从99年的55.4增加到现在的69,提高了13.6个百分点,年平均递增1.9个百分点。

(二)城乡绿化

近年来,延庆县委、县政府下大力气对县城区进行改造,整治河道,净化污水,处理垃圾,植树、种花、种草,先后建起了香水苑公园、妫川广场、夏都公园、江水泉公园、妫水公园、三里河湿地公园、百泉公园等14处别具风格的大型公共绿地。目前,延庆县城的绿地面积已达616.6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48.7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49.6。

从2023年开始,我县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出了绿色村庄建设项目,三年来,推进重点绿化村庄72个,栽植油松、刺槐、连翘等60个品种的大规格乔灌58万余株,创建达标延庆县绿色村庄48个,首都绿色村庄6个。

(三)人工造林效果

从2000年开始,我县开始启动北山绿化造林工程,先后进行了爆破造林工程、林业生态工程、农业生态工程,六年来,延庆北山绿化造林1333公顷,植树150余万株,苗木保存率达95以上,成为我县北部一道绿色的风景线。

(四)森林资源保护

在全市率先成立了林业生态站,专门负责生态林补偿、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保护。实施了生态林补偿机制,全县有8600多名农民养山就业,对12.13万公顷生态林进行常年管护,防乱砍滥伐、毁林乱采、森林火灾、乱捕滥猎,有效保护了森林的健康和生态安全。

在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市各项林业方针、政策的同时,我县结合实际制定和出台了《关于加快延庆县林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农田林网体系建设与保护意见的通知》、《关于野生动物造成损害的补偿办法》和《关于禁止家畜在野外放牧的实施办法》等政策性文件,有效地保护了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

在森林资源管理上,一是强化限额采伐制度,依法审批征占用林地。二是强化林业有害生物的测

报和防治。建立了由一个国家级测报点和23个市级测报点、27个县级测报点组成的国家、市、县、镇四级测报网络,监测覆盖率达100,林木种苗产地检疫率达100。三是强化森林防火,建立了400兆网络差转等相关设备和7座防火嘹望塔;成立了有135人编制的县森林消防大队;形成了县、乡、村三级防火网络。四是强化森林案件查处。

(五)林业产业

二、问题

(一)林业生态环境还很脆弱

虽然全县森林质量总体上正在逐步提高,但林分质量和防护功能还很脆弱。如全县林木总蓄积为180万立方米,按180万亩林地计算,每亩蓄积量仅1立方米。存在严重的有山没有树,有树不成林,有林不出材,有材缺效益的现象。在防护作用上由于人工幼林和灌木林比重大,没有形成乔、灌、草、地被植物复层林分结构,生态防护能力较低。

(二)部分荒山荒滩急需绿化

目前,我县尚有荒山荒滩6万亩,其中荒山4.5万亩,荒滩1.5万亩。荒山多集中在高山和远山,属困难地造林。荒滩多集中在采石场、采砂场和季节性河床,造林难度大。

(三)城乡绿化问题

一是城乡绿化的设计整体水平亟待提高。二是绿色村庄创建还缺乏自转。三是缺乏项目的支撑。

(四)森林资源保护手段

主要体现是森林防火和病虫害防治上。尤其是森林防火方面,野外火源防不胜防,具有突发性和扑救的艰巨性。病虫害防治以美国白蛾为主要的侵入性虫害,已对我们构成了极大的危胁。

(五)林业产业没有实现产业化

林业经济缺乏支柱产业和龙头企业,更没有形成产业链,主要果树品种缺乏后续的加工产业,龙头的拉动作用没有发挥起来。

三、基本指导思想

我县今后林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以中国共产___、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文件精神和现代林业思想为指导,确立生态建设、生态安全、生态文明总体战略。以生态建设为核心,以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坚持植树造林与资源保护并重,林业生态与林业产业并举,实施精品战略,城乡一体推进,加速构筑高标准的林业生态体系,高效益的林业产业体系和高水平的森林资源安全保障体系,实现构筑绿色屏障、保护绿色资源、发展绿色产业、建立绿色延庆的宏伟目标。

四、建议

(一)提升县城的绿化美化水平

县城是北京西北的一颗明珠,是全县的对外窗口,绿化美化的亮点首先应体现在县城。作为旅游城市和国家园林县城,总体绿化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很多地方我们落后于同等发展程度的区县城。比如:我们公园不少,缺少各自的特点格调;街道绿化零乱;单位与居民小区绿化是我们明显的弱点;城市整体绿化投入资金少,管理水平差;县城与乡村结合部不管是绿化还是环境整治更是问题较多的地方。

突出延庆山水城市的特点,从建设理念上提高,关键是要有特色。

突出乡土树种的使用。如:小叶杨、柳树、榆树、国槐、臭椿、栾树、五角枫等。尤其是中山植被群中的橡栎类、桦、椴等应积极驯化入城,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回归自然。

突出城市森林的营造。延庆气候四季分明,冬季最好的景观就是城市森林,要在绿化黄土不露天的基础上多栽乔木,多植大树,让树冠层占领立体空间,实现城在林中,人在园中,路在绿中。

突出街道绿化一树一路、一路一景,设计主要树种,合理配置伴生树种。

突出街道、单位和居住小区绿化的通透性,内外借景,绿化成果共享,隔离墙应变为透视栏,形成整体景观。

突出居住小区和单位绿化水平,应结合花园式单位创建,研究运行机制,明确责任单位,建设与绿化同步,给居民提供生活休息的温馨空间。

突出城市的绿化精品亮点。县城的各个公园都应是精品亮点,它们应体现不同的区域定位,形成一颗颗的闪亮明珠。

突出绿化美化管理水平。一方面需要投入,另一方面需要明确责任主体和检查督促,让城市的绿化美化成为城市建设中重要的一部分。

(二)提升延庆川区重点地区生态布局,加快四大生态走廊建设

四大生态走廊指:妫河生态走廊绿化;官厅水库延庆段库滨带生态修复;龙庆峡下游沙荒治理和北山旅游线观光产业带建设。四大生态走廊总面积约5.4万亩,是以县城为中心的生态环形圈,是提高延庆以妫河为主题的重大生态建设工程,也是打造旅游资源,增加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四大生态走廊建设已例为县委、县政府的 十一五规划,是必须完成的绿化工程。

四大生态走廊要以大生态、大园林、大绿化、大产业理念进行建设,突出点、线、面结合,路、树、景配套。绿化与园林相融,生态与产业双赢。

妫河生态走廊应突出妫河中段生态治理,贯通十二个景点,形成林药、林花、林草的林下经济模式,以植物材料装扮36公里全程。道路控制线内外结合,发展特色农业、观光农业,并与周边民俗游结合起来。

官厅水库库滨带建设应突出湿地景观,不同的海拔高程线配植适地树种,乔灌草结合,形成延庆川区西部一道森林生态屏障。

龙庆峡下游沙荒治理应同一、二、三期8000亩森林相连,形成万亩以上的震撼性的森林景观,使龙庆峡与金牛湖湿地成为拓宽龙庆峡大景观的延伸,也是延庆水源地的重要保护区。

北山产业带西延古龙路,东伸香龙路,以路为线上下两侧发展观光果树带,这是利用现有土地资源,提高果园生产力的重要项目。

(三)提升重点小城镇的绿化

延庆现有15个乡镇,建议八达岭、康庄、张山营、大榆树、永宁、旧县、千家店、四海这8个小城镇绿化先行,形成以城带乡,以镇带村,以点带面,以重点带一般的绿化格局。

按照小城镇绿化达标条件,结合各自特点,扮绿、扮美、扮靓。

合理规划,适地适树,设计要突出以人为本和服务功能。

在重点抓好小城镇绿化的同时,加大花园式单位和绿色村庄建设力度。全县每年花园式单位达标不少于20个,绿色村庄每年不少于25个。

绿色村庄建设一定要同农民意愿结合;同农民收益结合;同环境整治结合;同新农村建设结合;同村庄规划结合。

村庄绿化要形成村庄森林环抱,街巷林荫遮道,公园花妍繁茂,庭院果香人笑的效果。

(四)提升路网、林网、水网的营造和管护

突出村委会的组织作用和对群众的宣传教育。

各乡镇、村要结合县政府的政策同农田承包者利益挂勾,让农民收益得大头,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提高苗木质量,适当大苗,当年成活,三年成林。

村里专门看护或责任制到人头。

依法严惩毁林者。

(五)提升造林质量,消灭宜林荒山荒滩

延庆现有宜林荒山4.5万亩,荒滩2.5万亩,十一五期间可消灭宜林荒山荒滩。

荒山荒滩面积越来越少,造林也就到了关键的攻坚阶段。因为立地条件好的地块已经造完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且近年干旱少雨,保证造林质量才能确保成活。

十一五消灭宜林荒山荒滩这在延庆历史上是件大事。延庆解放初期森林覆盖率不足7%,2023年是56.29%,在消灭宜林荒山荒滩后,全县森林覆盖率可达到60%,这将是历史性的飞跃。

消灭宜林荒山荒滩绿化后的重点将从山区下移川区,绿化重心从荒山绿化向农田林网和城镇村庄绿化转移。造林绿化新的战役已经开始。

消灭了宜林荒山荒滩不等于山地林业无文章可作。如残次林改造、灌木林地改造、中幼林抚育和近自然经营及森林资源保护是长期的。

(六)提升森林资源的保护能力

我们通过解放以来的几十年的努力,人工造林、封山育林和飞播造林并举,山绿了、林子多了,保护森林的责任也就更重了。当前森林资源危害最大是森林火灾、森林病虫害。

挖掘林业历史文化底蕴与沿革和森林文化、花文化、野生动物文化、生态旅游文化等,不断满足社会需要。宣传森林生态的功能地位和作用,提高人们热爱和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自觉性,形成生态环境道德和全社会造林、爱林、护林的良好风气。全力推进人与自然和谐价值观,通过文学、书画、美术、音乐、诗歌等多种形式树立和传播,弘扬生态文明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生态环境保护调研服务队实践调研报告(十五篇)

保护生态环境,建设和谐家园。7月9日至7月20日,生态环境保护调研服务队通过开展环保知识宣讲与生态调研活动,向人们宣传生态文明理念。在xx镇xx村xx生态园的实践活动让队员们学习了如何进行果实采摘与农田间作套作技术;在捡起的是美德卫生清洁活动中,队员们积极传播、践行环保观念;在检测卫河水质时,队员们认真取样分析,将包括色度、浊度与硬度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生态信息

  • 农业生态环境社会实践报告(五篇)
  • 农业生态环境社会实践报告(五篇)71人关注

    时 间:2023.4.11参 加 者:泰山外国语学校高一、高二全体师生地 点:**桃园实 践 主 题:感悟大自然,增加知识活 动 内 容:4月11日,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实践活动,活动的内容是 ...[更多]

  • 生态环境社会实践报告(十五篇)
  • 生态环境社会实践报告(十五篇)61人关注

    经济的发展也给生态环境已经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例如,家里的水不再清澈,泛黑的池水长满水草,随处漂着肮脏的杂物,水里还会出现好多死鱼的现象.查其原因,因为我们村里有 ...[更多]

  • 生态环保实践报告5篇
  • 生态环保实践报告5篇46人关注

    近期,阳光大学生&ldquo;生态环保&rdquo;调研服务队的队员们开展了对xx市自然环境生态调研、城市企业工厂考察、城市污染水体环境考察、城市河渠环境排查、水体取样 ...[更多]

  • 生态实践报告15篇
  • 生态实践报告15篇45人关注

    农业生态环境的社会实践报告时 间:20xx.xx.xx参 加 者:xx外国语学校高一、高二全体师生地 点:**桃园实 践 主 题:感悟大自然,增加知识活 动 内 容:xx月xx日,我参加了学校 ...[更多]

  • 生态文明社会实践报告3篇
  • 生态文明社会实践报告3篇41人关注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即工业文明之后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 ...[更多]

  • 农业生态环境实践报告4篇
  • 农业生态环境实践报告4篇22人关注

    虽然早晨的天气不是很好,但我们依然按照原计划实施。我们到达_____市后,稍稍熟悉了一下环境,看到很多的桃花,真有一种桃园的感觉,粉粉的、嫩嫩的,再加上几枝绿芽的衬托, ...[更多]

  • 农业生态实践报告4篇
  • 农业生态实践报告4篇17人关注

    时 间:2023.4.11参 加 者:泰山外国语学校高一、高二全体师生地 点:**桃园实 践 主 题:感悟大自然,增加知识活 动 内 容:4月11日,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实践活动,活动的内容是 ...[更多]

实践报告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