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范文网
当前位置:报告大全 > 工作报告 > 实践报告

社会实践铭记历史报告3篇

发布时间:2023-08-21 10:13:05 查看人数:38

社会实践铭记历史报告

篇一 2023暑假社会实践报告:“铭记历史,牢记南京大屠杀”

12日上午9点,我们来到了本次征程的最重要的一站——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它是南京市人民政府为铭记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占南京后制造的南京大屠杀事件而筑建,展馆门口的遇难者们惨绝人寰的雕塑,他们脸上写满了恐惧与悲惨。

进入展馆内,它正式向我们上演了一幕幕南京大屠杀时恐怖的场景。馆内陈列了当年南京大屠杀的照片,历史档案资料,中外人士当年对这次历史惨案所写的纪实、报道和出版的专著、图书、报刊,至今尙健的1000多为幸存者的名册、证言、证词和事物,这一切令人倒吸一口气。

这里为我们展现了南京这座和平繁华、闻名遐迩的大都市变成了惨不忍睹,阴森恐怖的人间地狱,日本军队在南京留下了人类历史上最野蛮,最可耻,最恐怖的一页。敌人的残暴让我们痛恨,悲惜人们的生命,我们不能忘记这屈辱的岁月。

走出馆外,我们拿出脚架和dv对来此参观的人们做了相关采访,虽然来自不同的地方,拥有着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但我们却拥有同样的一颗和平之心。

期间碰到了北京科技学院前来做社会实践的同学,我们与他们进行了简短的交流。

带着复杂的心情,我们离开了这里,这里曾是我们最期盼到来的地方,如今却是我们最不敢提起的地方。就像馆里的那句话:“可以宽恕,但不可以忘却”,我相信每一个中国人,每一名爱国的有志青年都会牢记这段惨痛的历史,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简短的吃过午饭,我们来到了雨花台区,按着原计划来到了南京抗日战争民间纪念馆,继续我们的红色之旅。

虽然与馆藏众多的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无法相比,但它更注重历史的变迁,由民间人士自由创办 ,是中国为数不多的民间抗战馆之一。它藏在安德门大街边一栋小楼内。朝里走一个小小的徽标,这才是博物馆并不宽敞的入口。

入口处墙上镌刻着田汉的名言警句,走进展厅侧面悬挂着72张神情各异的幸存者照片,均为馆长吴先斌采访时所摄,象征着南京那段黑暗的屠杀史。

三楼,四楼是博物馆的所在地,整个博物馆虽百平米大,但布局却独具匠心。

四楼陈列着楼作为资料室陈列着有关抗日战争的书籍万余册,其中设有专门的书桌上有来自爱国团体和个人留下的与抗战有关的爱国箴言。

我们共同代表材料学院团委写下了自己的感悟。

回到展厅入口,迎门镌刻的巨幅《义勇军进行曲》词谱,撼人心魄,爱国之情油然而生。

小结

本次xx年材料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南京之行就这样顺利落下帷幕。

但此次征程的每一站都深深刻在了我们的心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在历史的回顾中,审段视自我,认识自我,修正自我。历史虽然过去了,但历史也被一字一句的记录下来,无法回写,然而未来我们可以掌控,少年强则国强!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篇二 暑期社会实践报告:铭记历史,珍视和平

七十年前的今天,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奋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铭记历史,是为了更好的面向未来。 值此七十周年纪念日,让我们共同去追寻那些在峥嵘岁月中浴血奋斗的老兵。

经过两天的准备,7月16日早上,背着早已备好的装备,怀着忐忑的心情,我坐上前往兴文县的班车,开始抗战老兵寻访之路。原本以为只要1个小时到的车程最后花了2个多小时,临近中午才到达兴文县车站。在同学家落下脚。

由于初到兴文,手头上关于抗战老兵的资料又少得可怜,只有一位知道大致位置,心里开始很迷茫,不知道如何下手,打算走一步看一步,早已做好持久战的准备。幸好同学出手帮忙,在公交车上打听到要找的老人具体地址,于是,两人兴致勃勃地出发了。

顶着下午2点钟的太阳,我们来到老人家中,老人名叫刘明辉,今年92岁,现住在兴文县古宋镇建设村,据了解,老人是当年参加中国远征军的老兵,17岁参军,隶属于中国远征军第8军荣誉1师2团,亲自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抗美援朝等重大战争。老人的家在山脚下,和之前想象的不同,是一幢装修不错的二层平房,家居很简单,一张桌子,一个沙发,几条凳子,客厅的正面挂着一面锦旗和一张证书,都是对这位抗日英雄的褒奖和肯定。我们到时,老人正在午休,听说有人来,很快便从屋子里出来,很热情地接受我们的采访。

抗战老兵:刘明辉

交谈中我们发现老人记忆已经不是特别完整,但依旧能够向我们讲述当年入伍的经过和一些印象尤其深刻的战役。在谈到入伍从军时,老人斩钉截铁地说:“抗战是国家大事,不打赢日本就要亡国,都该去。”让我们深深感受到老人为国家甘愿牺牲的精神。直到今天,老人生活依然十分拮据,但他感到满足,他说:“吃穿都不愁,生活就过得去,如果每个人都伸手向国家要钱,国家哪来这么多钱?”也许对于早已经历过生死的老兵来说,物质生活的充裕与否并不重要,他们希望的只是得到国家和人民的认同,并时刻为国家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7月17日,宜宾站的第二天,我依然将地点定在兴文县,通过前一天的寻访,在刘明辉老人家我们又了解到另外两位老人的详细地址,于是早晨9点,我和当地另外一名同学一起乘车前往其中一位老兵,马建军老人住处——兴文县六百岭。

抗战老兵:马建军

由于位置较偏远,我们乘坐摩托车到达时已是10点半,刚进门就发现老人正站在卧室门口。和大多数农村房屋一样,老人的家是一幢二层平房,装饰也算精致。家里只有他的孙媳和曾孙,一家人非常热情地接待了我们。谈话中我们了解到,马建军老人在印度参军入伍,部队编号为中国陆军远征驻印军新编第1军30师88团2营6连,亲自参加过南坎战役,密支那战役等著名战役,幸运的是,无数场枪林弹雨却没有在老人身上留下一处伤疤。老人至今对当年很多往事仍记忆犹新,采访中侃侃而谈,还能大致地哼出当年的战歌。有趣的是,当年由于没有什么文化,老人和战友们和英美士兵交谈时通常把中国人称为:千里士(根据口述音译),把日本人称为:贾巴里士。老人说:“战场上要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怕死必死,信生必生,信死必死。”

吃过午饭,我们马不停蹄赶赴位于兴文县麒麟乡的罗启忠老兵家。

抗战老兵:罗启忠

我们徒步赶到时已是下午2点半,老人独自一人坐在家里,详问之下,原来老人儿子儿媳出门赴宴,老人行动不便,只能一人在家。

老人依旧很热情主动地和我们交谈,老人在1942年参军入伍,部队编号为国民革命军新一军化学兵重迫击炮团,后来又先后被编入步2团和炮1团。老人亲历翻越野人山的历程,至今仍觉得心有余悸,甚至在山上亲手埋葬过曾经“同生死”的战友。老人在参战期间大多数时间作为运输兵负责运输部队急需的装备和粮食。和马建军老人一样,老人也没有在战斗中受过伤。

在看到相机时,老人总会不经意地敬起军礼,可以看出军旅生涯给他留下了多么深刻的印象。

采访接近尾声时,老人儿子儿媳刚好到家,听说我们徒步赶来,老人儿子主动取车将我们送到公路边,我们在下午5点左右乘车回到起点。结束了一天的寻访。

7月19日,休整一天后,我前往宜宾抗战老兵寻访第二站——翠屏山。

经过前两天的寻访,我们找到了兴文县的3位远征军老兵,这一次,我们的目的地是翠屏山千佛寺。寻找在寺中的另一位远征军老兵——黄乃文。一开始,我们并不知道黄老的详细住址,在登山途中边走边问在中午11点半才找到黄老的住所——千佛寺中的一处安静偏小的屋子。我们到时,黄老正和儿子儿媳准备午饭。

抗战老兵:黄乃文

在稍后的采访中我们了解到,黄老原属于中国远征军黄埔18期2总队教导2团。据黄老回忆,当年自己在三台县蚕师技术专科学校上学时,受徐思平秘书长的一次激动人心的讲演影响而志愿参军,于是在县长吴力祥的带领下从三台徒步走到成都。黄老说:“小时候亲历重庆大轰炸,看到到处挂着的断手断脚,从此立志要打日本。”

老人年轻时喜欢音乐,曾经加入郭沫若在宜宾创办的抗日剧团。直到现在,老人依然可以随口哼唱当年的抗战歌曲,唱起时总会满脸笑意,据悉,那时老人心里曾有退缩的想法,而正是这些歌曲给了老人坚持下去的决心。

亲历孟拱、密支那等战役的黄老最大的感受就是:“战争是残酷的,希望永远不要有战争!”我想,这也是如今,我们每一个人的心愿。

每一位老兵的心里都渴望和平,因为他们曾都经历过炼狱般的战争,透过他们的讲述,我们能够深入感知当年的历史,也期望战争永远不会再发生。

篇三 2023抗战胜利70周年社会实践报告:“铭记历史,圆梦中华”

2023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为铭记艰苦卓绝的抗战历史,讴歌不屈不挠的抗战精神,我校之江学院组建了“铭记历史,圆梦中华”暑期社会实践队,24名大学生组成三支小分队,奔赴上海、杭州、衢州、绍兴等地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7月21日-22日,之江学院党委负责人在组宣部、离退休党总支、团委等负责人的陪同下,率第一小分队前往杭州、上海,看望慰问了刘玉俭和王纯两位抗战老兵,不仅带去了之江学院领导的关怀和温暖,更送去了全体师生对两位前辈的敬意和问候。

/忆往昔峥嵘岁月,热血青春永不悔/

7月21日,实践队来到了杭州望江山疗养院,88岁高龄的刘玉俭老人正躺在病床上。当队员们走进布置整洁的房间时,老人不顾疲惫的身体,硬是搀扶着起身迎接我们。虽然年事已高,但是刘老的精神状态依然良好。之江学院党委负责人代表之江学院向刘老送上了慰问金和鲜花,队员们则为老人献上了手工折叠的百合花及88只手工千纸鹤,祝愿老人健康长寿。同时,他们还专门制作了一套印有之江学院校园美景的明信片。当看到熟悉的校园建筑,老人显得十分开心和激动,嘴里不停地说着“谢谢”。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谈及当年参加抗战的历史,老人马上心潮澎湃,滔滔不绝地讲述起那一段令人难忘的红色岁月。队员们了解到,由于日本侵略者在刘老的家乡山东横行,当时年仅16岁的他便加入了抗战队伍,后成为鲁中野战所一名看护员,专门照顾破伤风患者,防止他们伤人和自残,协助医生实施截肢手术。由于当时的医疗条件有限,甚至都没有灯光,刘老就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下练就了“盲扎技术”。刘老说,他亲历了日军扫荡自己家乡的惨状,最让他痛恨的是日军对妇孺和婴儿的残暴。他还亲眼见证了葛儿庄战役,老百姓和八路军的血夹杂着染红了一条河。说到激动处,刘老眼眶湿润了,他紧紧抓住了队员们的手,并告诫队员们一定要牢记历史、不忘国耻。刘老不仅参加了抗日战争,还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他随大部队渡过鸭绿江,在四年里没有吃到过蔬菜,也因此患上了“夜盲症”。但比起战争带给自己身体的伤害和与家人离别的痛苦,刘老说,“这都算不上什么,保家卫国是每一位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听完刘老的亲身经历后,队员们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好几位同学甚至默默地留下了泪水。酒店管理1301班的房子恒同学说:“刘爷爷变化的是年龄,但是不变的是一名革命军人对国家的赤胆忠心。他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青年一代学习”。广电1301班的傅佳莉同学说:“刘爷爷回忆起那段历史时,眼中流露出对日本侵略者残暴行径的痛恨,对普通老百姓不幸遭遇的痛心,我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让我们这些从未经历过的人的内心有些沉甸甸的。虽然我们深处和平年代,但是我们应当居安思危,用我们自己的方式来爱国、爱校、爱家。”

/永葆军人真本色,虚怀若谷不染尘/

7月22日,实践队马不停蹄地来到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看望正在这里接受治疗的又一位抗战老兵王纯。王老曾是杭州船舶工业学校(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前身)的副校长,今年已93岁高龄。之江学院党委负责人关切地询问了老人的身体情况,并向老人介绍了之江学院的发展情况,还代表之江学院送上了慰问金和鲜花。看到之江学院领导和大学生来,老人十分高兴,当听到之江学院如今所取得的发展成果,王老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由于王老年事已高,加上身体病情较重,队员们没能聆听老人完整的抗战故事。但大家从王老外甥女处得知,王老也是16岁就参加革命了,并在1941年加入了新四军一旅三团东*立团。王老一向生活俭朴,1990年从杭州船舶工业学校退休后,但凡有身体病痛,他都能忍则忍,一般情况下都不愿住院检查,能少开的药他也总是提醒医生要少开、不浪费。若不是这次病情严重,王老执意坚持不住院治疗。作为一名抗战老兵,他一直感恩国家对自己的照顾,也感谢学院对他的关心。令队员们印象尤为深刻的是:即使卧病在床,老人的床头上依然堆放着厚厚的一叠报纸,这是他多年来养成的读书习惯。在与王老交流的一个多小时里,他一直双手合十,不停地说着“谢谢,非常感谢。”队员们了解到,王老一向为人谦虚低调,他从来不在家人面前过多提及那一段抗战的历史,唯有勤俭朴素的生活作风一直沿袭至今,影响着他们家里的所有人,成为家中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王纯老人勤俭、谦虚、好学的品格和魅力深深地打动着每一位队员,回程的路上,大家不由自主地交流起各自的感受。旅游管理1302班的朱琪同学说:“王爷爷的虚怀若谷让我非常敬佩,虽然没听到他抗战中的经历,可是他生活中的许多细节都彰显了一个老兵的铮铮铁骨,他身上的军人本色永不褪色。”广电1401班的周辰璐同学说:“王爷爷教给我的是他‘不言己功’的谦虚品德,还让我更加明白了‘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的真谛。”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奥斯特洛夫斯基曾说:“一个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的确,人生不是用来消遣的,而是用来奋斗的。让我们每一位90后大学生都向两位老人一样,用无悔的青春去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社会实践铭记历史报告3篇

12日上午9点,我们来到了本次征程的最重要的一站——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它是南京市人民政府为铭记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占南京后制造的南京大屠杀事…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铭记历史信息

  • 社会实践铭记历史报告3篇
  • 社会实践铭记历史报告3篇38人关注

    12日上午9点,我们来到了本次征程的最重要的一站——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它是南京市人民政府为铭记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占南京后制造的南 ...[更多]

实践报告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