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范文网
当前位置:报告大全 > 工作报告 > 实践报告

医学生的实践报告6篇

发布时间:2023-08-19 11:49:05 查看人数:99

医学生的实践报告

篇一 大一医学生的社会实践报告

虽说本次社会实践并不是我的第一次社会实践,但却是我以一名医学生的身份到医院进行与我自己专业相关的一次实践。今年寒假,我有幸来到社区医院的针灸科进行实践活动。在学校我们学习的都是书本上的知识,虽说有些实验活动,但尤其对我们大一学生来说,真正动手实践的机会并不多,更别说与患者接触了。

作为一名医学生、日后救死扶伤的医生,我们不仅要有一流的理论知识储备,更要通过亲身实践体验,才能让自己进一步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自己的才干,培养自己的韧性,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差距所在。这就是我们参加社会实践的真正目的。

针灸科室里一天到晚弥漫着艾灸的“香味”,就诊患者常常会被熏的流眼泪,但这一切对医生护士来说早就习以为常,一天几十个病人的门诊量常常让针灸科的主治医师忙的焦头烂额。这让我不禁感慨,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需要的不仅是扎实的基本功、丰富的临床经验,更需要一个强健的体魄与超强的忍耐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就是把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客观实际中去,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有用武之地。只学不实践,那么所学的就等于零。理论应该与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实践可为以后找工作打基础。通过这段时间在针灸科的学习,我已经能熟练地为患者取针、拔罐、做电疗,虽说不能真正为患者做针灸、小针刀治疗,但我也从中体会到了做一名医生的不易。

虽说医生在医院工作,环境局限在一个小小的科室里,但常常能与天南地北的患者接触,所以视野还是比较开阔的。来中医针灸科治疗的患者大多是一些患有颈椎、腰椎疾病的患者或是一些中风后进行康复治疗的患者,另外因为针灸治疗对于一些急性拉伤的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所以经常能够看见进来时叫痛连天的病人回去时已经面露喜色,连声向医生道谢的场景。

通过这次的实践,不仅让我接触到了病人,更坚定了我学用并重的理念。人体是一部精密的机器,只有充分了解身体每一部分的构造,不断实践后,才能做到下针有神、下刀有神。而我本次实践的体会就是:医学知识不进行实践,学起来比较困难,如果理论学习与实践相互交替进行,不但理论知识得到巩固,同时也会增加同学们的临床经验。

大一医学生社会实践报告范文二: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总结杜甫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然而,在素质教育并不是很普及的今天,这句话似乎成了天方夜谭。从小学到高中,我们都是啃着书本,在题海里“游”过来的,素质教育似乎离我们很远。到了大学——这个微型社会,我们才发现,原来,实践能力是这么的重要,“实践岀真知”相信这是我们每个人都不敢否认的。

时光飞逝,不知不觉的就走完了大一的路程,又是一个长期的暑假,在这个暑假之前,我已经早早地为自己做好了安排。因为有两个月的假期,我计划放假之后,用一个月的时间去找一份工作,体验一下生活,锻炼锻炼自己的能力。剩下的一个月帮妈妈收拾收拾家里。干干农活。然而这次的暑假却让我屡屡碰壁。以前没有体验过的,这次全部经历了。我第一次感到了生活的压力和社会激烈的竞争。但也是在这个暑假中让我明白了好多好多学校里无法学到的东西。

以前的我总是很天真,总以为时就这么大,竟然有找不到工作之理,听起来就觉得滑稽可笑。我还以为只要自己踏实肯干就会有回报等等一些天真的想法。就因为这个暑假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些事情让我改变了很多看法和观点。也更多的了解了这个五彩缤纷而又错综复杂的社会。

实习是每个大学毕业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巩固知识。然而倘若我们都等到快毕业的时候才去锻炼自己,那恐怕真是要“毕业就失业”了。假期生活实践活动便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提前认识社会的平台,它让我们更广泛的拓展自己的知识,开阔视野。

我是一名医学院校的学生,众所周知,专业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与厚度才能更好的在实践中巩固,尤其是医学专业知识。

这个暑假,我试着找一个与所学专业挂钩的临时工作,于是我去一家大药店应聘。这家药店的经理听说我是医学生还比较满意,但是他们根本不雇佣短期工。就这样,我的这个想法破灭了。

第二次,我去了一家手机专营店。我把我的情况向经理叙述了一遍,经理向我询问对各种品牌手机的了解情况,我说“这些,我觉得各品牌手机的性能之类的都应该类似吧!”然而,这位经理却委婉的说“我们这手机种类挺多的,估计你学会了我们的合同也到期了。”就这样,我再一次被拒之门外。

回到家里,我真的不知道是个什么感觉,有失落,有沮丧,有对用人单位不愿意给大学生实践机会的不解,有对自己能力不够的抱怨,总之很复杂,我也不知道是带着什么心情回家的。

不过,我没有气馁。我觉得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从此一蹶不振。两次的求职失利我反思了,我想起了从前见过的因为家里贫困上不起学而沿街乞讨的大学生。我觉得他们这不是生存之道,二十几岁的大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双手与大脑自力更生。乞讨来的钱也许是容易,但却不是我们所提倡的。我觉得我与他们不乏也有相似之处。

大学以前我一直都花家里的钱,从没为家里做过什么。现在上了大学,有了课余时间,自己支配的时间多了,我觉得该是自己贡献的时候了,难道还要等到毕业工作之后才来报答父母吗?我还想到了马加爵,这个争议颇多的人物。家庭贫困导致的自卑心理让他走上了不归路,回过头来想想,心理承受能力差的确是我们当代大学生的一个致命弱点,高学历抑郁症患者每年都不断增加着,想到这儿,我想再试试吧,也许下一个机会就是我的。

就在我想再去找一份工作时,同学说她家里有那种手工活,让我去看看,看来之后,我想:先干干试试,反正闲着也是闲着。这是一种安装行李箱密码锁的话,东西很小,需要极好的视力与足够大的耐性,干了一天,感觉还不错,可是她家里活不多,干了3天就没活了,下一批活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到呢。唉!这次又泡汤了!

邻家叔叔听说我一直为找工作犯愁,便推荐我到他家亲戚的农资门市部试一下,于是,我得到了所谓的第二份工作。

那的经理姓吴,感觉还挺和蔼的,去的第一天,他派了一个同事帮我熟悉,他们那的产品价格和性能我慢慢摸索着。

我在那主要从事会计工作,为此我还专门了解了会计这一行业,会计是对会计单位的经济业务从数和量两个方面进行计量、记录、计算、分析、检查、预测、参与决策、实行监督,旨在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核算手段,它本身也是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虽然我从事的所谓会计工作远不如这些复杂,但是梁启超说过:“凡职业都具有趣味,只要你肯干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

第二天,我开始了正式的工作,开始的时候总摸不着头脑,同样的事情我总是用很慢的办法完成,不过还好,账目没出现什么问题。

农忙时节快到了,好多人都来预定农膜,开始的时候,我把他们迎进来,可当他们问我农膜的性能,一斤出多少,每米农膜能岀多少,没亩地需要多少就够了……诸如此类的问题,我还真被他们问住了。看来这实际工作就不是啃书本啊,以为自己都背过了,可到真正用的时候却都混了,分不清了。

晚上回去的时候,我把各种农膜的资料带回去好好研究了一下,第二天,同事们说我的技术熟练多了,这使我心里好高兴啊。

我工作的这家农资综合门市部不算很大,但生意还算红火,它的员工不多,所以我在向消费者介绍完产品时还要算账,有时候甚至还要帮他们搬一些东西,一天下来,可以说不是很轻松,但是我却很高兴,因为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份真正意义上的工作,它使我明白:凡事都要有恒心、细心和毅力不可的,那才会达到成功的彼岸。兴趣是成功的保障,我证实了这句话,因为我深深喜欢着这份工作。

为期一个月的实践很快结束了,眨眼也快开学了,回想这两个月的暑假,我确实碰壁不少,但也明白了很多:

1·一个人初次出身社会,我们要主动适应环境,熟悉周围的人和物,而不是环境来适应我们。

2·生活是很艰辛的,每一份所得都要付出双倍甚至更多,除了能力、吃苦耐劳,还要有机遇。

3·在我做手工活的那3天里,我深深感觉到了赚钱是多么的不容易,供应一个孩子从小学到大学毕业又是多么的艰辛,我深刻体会到了父母的不容易。

4·出门在外,没有了父母的照顾,同学的帮助,要学会独立自主,自己照顾自己。

5·打工毕竟是短暂的,作为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努力学习,为今后找一份理想的工作做铺垫,为自己摆脱体力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6·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在社会这样复杂的环境里,不比我们在家里,在学校,没有什么烦恼挫折,有时年少轻狂,有时肆意妄为,一切都是那么顺利,脱离了学校和家,在社会就不是那么好了,我们应该放下学校里的那种轻狂,家里的那种娇宠,不要期望太高,要一步一步地去完成,我们要有一颗平常心,乐观地去面对社会里遇到的不如意和挫折,正确的估计自己,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定位。

这就是我这次暑假的一些感受,我从中学会了很多,现实和理想是有很大差距的,现实是残酷的,然而机遇总偏爱与有准备的人,要改变生活,就要努力学习,不断地学习,从书本中,也从实践中。

篇二 医学生的暑假实践报告

列夫·托尔斯泰曾说过:“个人离开社会不可能得到幸福,正如植物离开土地而被抛弃到荒漠里不可能生存一样。”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医学生的暑假实践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到你们。

医学生的暑假实践报告

七月流火,酷暑难耐而又风雨交加。也正是在这样的盛夏时节,一年一度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着。我到了xx进行了十天的社会实践。

社会是一个大课堂,又是人生的大舞台,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引导我们大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投身社会的良好形式;是促使大学生积极投身国家建设,向群众学习,培养锻炼才干的好渠道;是提升思想,修身养性,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的有效途径。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我们在校大学生更新观念,吸收新的思想与知识,培养了我们动手和动脑的能力,同时也认识自我,有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每次跨入**大门不禁使我想起了开学时的医学生誓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一种立志为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

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我通过看书、查资料、问医生、访患者等方式,使我对医生这个职业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

我经常听见病人家属这样叮嘱:“别怕,到医院了。”“别急,医生来了。”“好了好了,有救了,医生来了。”当病人奔向医院大门之时,他们把躯体把生命交给了医院,交给了医生。医生救死扶伤,是无比的神圣和崇高!

医生—生命的救星。

医生—人类的安全带。

在医院我主要是跟****一起到病房接病人*****,然后是到手术室跟医生学习,最后是和****医生送病人到病人,有时我也独自去接送病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收获和感受可谓是不少,首先********的这种接送制度充分体现了人性化,麻醉科医生亲自去接送病人,不仅可以增进医患的相互了解,降低了手术风险,而且还可以增加病人的安全感。

通过社会实践加深了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人”,是指人民群众。在当代中国,就是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劳动者为主体,包括社会各阶层人民在内的中国最广大人民。以人为本的“本”,就是本源,就是根本,就是出发点、落脚点,就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记得一个医生在给一个14岁患阑尾炎的女孩****的时候仅用了一种***,是一种较便宜而又能满足手术需要的***,这样一来不仅满足了****,而且也降低了患者的费用,可谓是用心良苦。

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懂得了医学知识的重要性,增强了学习医学知识的愿望。通过深入医院,了解患者,跟医生学习,懂得医生熟练操作的背后是渊博的学识和辛勤的操练。从此,为祖国腾飞而奋发读书的理想更加明确,增强了建设祖国、为社会做贡献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在社会实践过程中,认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正所谓“同心山成玉,协力土变金。”列夫·托尔斯泰曾说过:“个人离开社会不可能得到幸福,正如植物离开土地而被抛弃到荒漠里不可能生存一样。”叔本华也曾说过:“单个人是软弱无力的,就像漂流的鲁宾逊一样,只有同别人在一起,他才能完成许多事业。”这充分说明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医生在手术台上为患者做手术,他们中有人掌刀,有人吸引,有人递线,有人缝伤口,有人剪线……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关联、共同合作,默契配合,有序而不乱。

篇三 医学生的假期社会实践报告

现在的学生一般在假期的时候也是会去进行社会实践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医学生的假期社会实践报告,欢迎阅读!

医学生的假期社会实践报告

应学校团委的号召,自己于20xx年7月26日至8月15日在家乡参加了为期二十天的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形式为跟师学习,在四川省仁寿县清水镇计划生育服务站见习。

自己的老师是计生站的站长,马上就要退休了,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中西医皆懂。在他的建议下,自己先用大约一周的时间对药物进行了解,主要是对中药的认识。自己先是认识药房里每一味中药的外貌,再是口尝大部分药物,对其药性药味进行一定的了解。在认识药物的过程中总结出了如下几个问题。

第一,由于多数药物都是炮制过的,大多都是切片,很少有整个植被都做药用的,所以很多药物在切片上很相似。比如生地和玄参,但是在药味上却有不同,两者都是甘苦之品,玄参苦味更重,略有咸味,而生地则是甘味更重。再比如荆芥与薄荷、前胡与柴胡等等。

第二,实际尝出来的结果同中药书上介绍的药性药味存在着差异。咸味便不容易尝出来,比如青黛、玄参等。而藿香切片后的气味没有它生长在土地里的气味强烈了。

第三,由于地方差异,在xx学的中药理论回来跟xx的实地药材相比较,略有不同。在实习的药房里甚至有些药材中药课时都没有提及到。比如川明参、蚕沙、甘松、金精、银精等。丁香有公母之分,槟榔亦有马槟榔、花槟榔之别。有些书上讲到的药物,在药房里也没有见到。毕竟中药的种类成千上万,还有地区差异。

第四,老师开方时常会用一些药物的别称。比如前仁是指车前子;茯毛是指大腹皮,即槟榔的外壳等等。因地因人制宜。

在认识中药之余,自己还对西药进行了初步的了解。由于西药药理是在大三上学期才开始学习,这次了解只是为了在脑海里有个基本的印象,不做更高要求。

随后的十多天便是在老师身旁看老师给病人诊疗了,这才是实习的重点。因为是在计生站,所以来看病的妇科儿科居多,当然外感之类的病人也到此处。因为老师在当地名声很不错,来看病的人总是很多,老师几乎没有单独给自己讲解的时间。所以自己只有自己记录整理消化,将望闻问切的结果记在笔记本上,再看老师开的处方,不管开的是中药还是西药都记录下来,利用晚上在家的时间整理消化。当然,重点在中药方子上,西药只做了解。在此也将自己的看法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第一次临床见习,不知道哪些是好的哪些是劣的,只能将很多东西暂时寄存于心,不敢先给它下个错误的定义,等到以后有答案了,是好的那它就成了经验,是坏的那它也是个教训。就比如老师的方子,自己看到的几乎所有的方子里都有地榆,中药书上说地榆具有凉血止血,解毒敛疮的功效,主治下焦血热出血,被称为水火烫伤的要药。为什么每个方中都有少许地榆呢?后来老师跟自己说,他用地榆作佐制药,因为用了许多苦寒之品,患者服后容易坏肚子,地榆具有收敛的作用,用少许在方中防止苦寒太过。第一次听到这样的用法,不能说这不是收获啊!每位医生在遣方用药的时候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自己的这位老师还有许多独特的地方,在这儿就不一一举例了。第一次体会到临床与理论的不同之处,相比之下临床还更有*力,不那么死板,便显得更加可爱了。只是这又在自己的学习路程上多加了一道关卡,要灵活运用、妥善治疗还真得下苦功夫啊!

第二,是关于病人的思考。在见习的这段时间里自己看到了很多不同的病人,老人、小孩、男人、女人、孕妇、甚至还有襁褓中的婴儿。他们中有稍微有钱的老板,还有中等水平的农民,甚至还有穷到衣衫褴褛无人抚养的孤寡老人。每个人对待疾病的看法各不相同,总的来说,人们对疾病预防这一层面认识加深了,对自己的健康的关心程度也提高了,这是自己们社会的进步。但是还有好大一部分人群,过着食不果腹的日子,生病了也拖着,不到万不得已不来求医的。因为自己在乡镇上见习,这样的患者应该比城镇里的多见。虽然现在有医保了,但是那样的保障却的确还没有到达每一个公民的手中,尤其是那些看不起病的贫苦人民。这就不光是作为医生该思考的了。

第三,是以一个“西医文盲”的角度谈的一些有关西药的见解。在见习期间,很多患者都是因为感冒来就诊的。老师的第一句话似乎永远都是“能吃青霉素吗?”如果能吃,药单的第一个药便是阿莫西林。自己知道自己是个初学者,不应该对一些事情或者事物产生偏见,但是为何自己总是越看那个“阿莫西林”就越觉得厌烦呢?一般人都知道阿莫西林是消炎药,是抗生素类药物,常用或者用量较大都会有很多副作用。但是你听西医怎么说“不先把炎症消下去,病又怎么好呢?”自己并不是讨厌西医,该消炎的时候当然是你的阿莫西林来得快,但是心里总是有些疑问,是否能够既治好病又不要留下太多副作用的天然疗法呢?就像自己们对待大自然一样,是否治病也该整一“可持续发展”出来呢?这些疑问就让它留在心里吧,自己想老师也不一定会解答。

第四,是浅谈对于医生治病的问题。一次跟一位退休的老伯谈及到了这个问题,以往那样神圣向往的医生这个职业的光环突然暗淡了许多,有对社会的无可奈何,更多的是对自己的无可奈何。老伯说,比如有两类医生,一类只是治标,短暂的疗效很好,抗生素药品几乎是来者必用,也不考虑患者以后的事情。一类医生是标本兼治的,但是治标的效果却是要慢一些,就像中医平调人的阴阳。可是往往患者多的却是前者,口碑好的也是前者。心里想想,有些辛酸。又想到自己以后,会不会也转变成前者了呢?因为生活的压力。好害怕,害怕变成那样,害怕自己的意志还没有磨炼得足够坚定,一旦被推进了社会这个大染缸,便变得不知所措起来。

都说做医生辛苦,自己想辛苦的并非是学习那些医学知识,只要是自己真心热爱的,学起来应该是种乐趣。真正辛苦的是他内心医德的磨练。

曾经梦想的医生在这个现实生活中似乎变得不复存在了,曾经以为的那些医术很好的老中医们的光辉形象似乎也因老伯的一个例子黯淡了许多。那自己该以什么样的医生做为自己奋斗的目标呢?突然好迷茫。

其实像那样治标的医生也不是一无是处,至少他们也是在解除病者的痛处,而且还直接了些,似乎自己应该学习才是。只是自己却不愿将目标定在那样一个“下医”的位置。那是在拯救病患还是在害他们呢?

总而言之,这次实践的收获也是挺多的,尽管发现了许多的问题,但是谁又能说明这些不是漫漫学医途中必须经历的呢?不管有多少困难有多么迷茫,自己相信,只要坚持自己的目标,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只要拥有自己的原则,再迷茫的路途也会有对的方向!

医学生的假期社会实践报告

短短两天的是社会实践志愿平谷行很快就结束了,但留在心中的印记却永远不会泯灭。还记得前期准备的辛苦和仓促,还记得临行前的兴奋与期待,还记得蒙蒙细雨中有条不紊开展活动,还记得乡亲们那一张张纯朴的笑脸,还记得基层医疗的严峻面貌不容乐观,还记得自己们身负重任,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亲身走进农村,自己才深切地感受到那种缺医少药是什么样的尴尬现状,自己的眼前是这样一幅真实的画面:村里只有两个赤脚医生,卫生所在5里地外,很多村民平时有了小病就随便开点儿药来吃,管用就吃,不管用就扛过来甚至不理了,现有的医疗保险制度也就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加的人数少,报销的比率低,手续麻烦,和一个大娘聊天,她每月只有200元维持生活还要给小孩子买零食,还有一些中老年人甚至是第一次测量血压,据自己们测量的结果看血压偏高的人占总测量人数的一半左右,只有极少数人坚持吃药,用的也基本上是最便宜的淘汰的短效降压药,多数人即使知道自己血压高也根本不吃药。有些家里还在烧着土灶,用着柴火,这真的是在中国的首都北京市吗?自己疑惑了。城区里的老人有着优厚的退休金,有着完善的医疗保险,有着小康的生活条件。这个差距,这个距离,那么,外省市呢?外省市的郊区农村呢?占中国人口70%以上的农民,究竟在怎么样的医疗条件、生活条件下生活着!

说过自己所眼见的情况,下面说说自己所亲身经历的。这两天的社会实践是在平谷金海湖镇小东沟村村大队进行的,这个村子的东南方向就是天津的蓟县,村子里没有服务业,自己们住在邻近的靠山集村,靠山集村有一条约四五百米长的主要街道,有两家饭馆,两家旅馆,自己男*分别住在这两家,条件基本完善,有电视和电扇,床单被罩略带污渍,由于是太阳能供热水,自己们去的那天赶上下雨,没有热水,厕所一个,男女共用,锁门为界。走出校门,走进农村,自己才发现,能在家里洗个舒服的热水澡是多么的幸福。

自己认为,目前农村医疗严峻的局势更多的是政策和制度的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的改进和发展。大力发展中医是自己认为解决现有农村医疗困难现象的好办法,以目前农民的文化素质和认知水平,弘扬中医以解决农村医药紧缺的现状,有以下好处:

1、草药采集就地取材,价格便宜

2、望闻问切无需繁琐的实验室检查指标辅助诊断

3、深入民间,深得民心

但也面临以下问题:

1、中医治疗周期较长,无法快速达到解除病痛的效果,农民更愿意选择疗效快的西药来解决病痛。

2、人才紧缺,农村生活条件艰苦,待遇较低,真正来到农村一干就是几十年的人寥寥无几。

3、中西医属不同系统,发展趋势尚无定论,发展中医条件不足。

作为一名医学生,了解了目前的医疗现状后,有益于站在更高的角度上计划自己的人生。实践自己的人生理想。相信不远的未来,在自己们的努力下,农民的生活条件,医疗条件会渐渐提高并达到较好的水平。

今日参与社会实践,明日实践和谐社会。

篇四 医学生的社会实践报告样文

医学生的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应学校团委的号召,我于20xx年7月26日至8月15日在家乡参加了为期二十天的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形式为跟师学习,在四川省仁寿县清水镇计划生育服务站见习。

我的老师是计生站的站长,马上就要退休了,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中西医皆懂。在他的建议下,我先用大约一周的时间对药物进行了解,主要是对中药的认识。我先是认识药房里每一味中药的外貌,再是口尝大部分药物,对其药性药味进行一定的了解。在认识药物的过程中总结出了如下几个问题。

第一,由于多数药物都是炮制过的,大多都是切片,很少有整个植被都做药用的,所以很多药物在切片上很相似。比如生地和玄参,但是在药味上却有不同,两者都是甘苦之品,玄参苦味更重,略有咸味,而生地则是甘味更重。再比如荆芥与薄荷、前胡与柴胡等等。

第二,实际尝出来的结果同中药书上介绍的药性药味存在着差异。咸味便不容易尝出来,比如青黛、玄参等。而藿香切片后的气味没有它生长在土地里的气味强烈了。

第三,由于地方差异,在吉林学的中药理论回来跟四川的实地药材相比较,略有不同。在实习的药房里甚至有些药材中药课时都没有提及到。比如川明参、蚕沙、甘松、金精、银精等。丁香有公母之分,槟榔亦有马槟榔、花槟榔之别。有些书上讲到的药物,在药房里也没有见到。毕竟中药的种类成千上万,还有地区差异。

第四,老师开方时常会用一些药物的别称。比如前仁是指车前子;茯毛是指大腹皮,即槟榔的外壳等等。因地因人制宜。

在认识中药之余,我还对西药进行了初步的了解。由于西药药理是在大三上学期才开始学习,这次了解只是为了在脑海里有个基本的印象,不做更高要求。

随后的十多天便是在老师身旁看老师给病人诊疗了,这才是实习的重点。因为是在计生站,所以来看病的妇科儿科居多,当然外感之类的病人也到此处。因为老师在当地名声很不错,来看病的人总是很多,老师几乎没有单独给我讲解的时间。所以我只有自己记录整理消化,将望闻问切的结果记在笔记本上,再看老师开的处方,不管开的是中药还是西药都记录下来,利用晚上在家的时间整理消化。当然,重点在中药方子上,西药只做了解。在此也将我的看法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第一次临床见习,不知道哪些是好的哪些是劣的,只能将很多东西暂时寄存于心,不敢先给它下个错误的定义,等到以后有答案了,是好的那它就成了经验,是坏的那它也是个教训。就比如老师的方子,我看到的几乎所有的方子里都有地榆,中药书上说地榆具有凉血止血,解毒敛疮的功效,主治下焦血热出血,被称为水火烫伤的要药。为什么每个方中都有少许地榆呢?后来老师跟我说,他用地榆作佐制药,因为用了许多苦寒之品,患者服后容易坏肚子,地榆具有收敛的作用,用少许在方中防止苦寒太过。第一次听到这样的用法,不能说这不是收获啊!每位医生在遣方用药的时候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我的这位老师还有许多独特的地方,在这儿就不一一举例了。第一次体会到临床与理论的不同之处,相比之下临床还更有诱惑力,不那么死板,便显得更加可爱了。只是这又在我的学习路程上多加了一道关卡,要灵活运用、妥善治疗还真得下苦功夫啊!

第二,是关于病人的思考。在见习的这段时间里我看到了很多不同的病人,老人、小孩、男人、女人、孕妇、甚至还有襁褓中的婴儿。他们中有稍微有钱的老板,还有中等水平的农民,甚至还有穷到衣衫褴褛无人抚养的孤寡老人。每个人对待疾病的看法各不相同,总的来说,人们对疾病预防这一层面认识加深了,对自己的健康的关心程度也提高了,这是我们社会的进步。但是还有好大一部分人群,过着食不果腹的日子,生病了也拖着,不到万不得已不来求医的。因为我在乡镇上见习,这样的患者应该比城镇里的多见。虽然现在有医保了,但是那样的保障却的确还没有到达每一个公民的手中,尤其是那些看不起病的贫苦人民。这就不光是作为医生该思考的了。

第三,是以一个“西医文盲”的角度谈的一些有关西药的见解。在见习期间,很多患者都是因为感冒来就诊的。老师的第一句话似乎永远都是“能吃青霉素吗?”如果能吃,药单的第一个药便是阿莫西林。我知道我是个初学者,不应该对一些事情或者事物产生偏见,但是为何我总是越看那个“阿莫西林”就越觉得厌烦呢?一般人都知道阿莫西林是消炎药,是抗生素类药物,常用或者用量较大都会有很多副作用。但是你听西医怎么说“不先把炎症消下去,病又怎么好呢?”我并不是讨厌西医,该消炎的时候当然是你的阿莫西林来得快,但是心里总是有些疑问,是否能够既治好病又不要留下太多副作用的天然疗法呢?就像我们对待大自然一样,是否治病也该整一“可持续发展”出来呢?这些疑问就让它留在心里吧,我想老师也不一定会解答。

第四,是浅谈对于医生治病的问题。一次跟一位退休的老伯谈及到了这个问题,以往那样神圣向往的医生这个职业的光环突然暗淡了许多,有对社会的无可奈何,更多的是对自己的无可奈何。老伯说,比如有两类医生,一类只是治标,短暂的疗效很好,抗生素药品几乎是来者必用,也不考虑患者以后的事情。一类医生是标本兼治的,但是治标的效果却是要慢一些,就像中医平调人的阴阳。可是往往患者多的却是前者,口碑好的也是前者。心里想想,有些辛酸。又想到自己以后,会不会也转变成前者了呢?因为生活的压力。好害怕,害怕变成那样,害怕自己的意志还没有磨炼得足够坚定,一旦被推进了社会这个大染缸,便变得不知所措起来。

都说做医生辛苦,我想辛苦的并非是学习那些医学知识,只要是自己真心热爱的,学起来应该是种乐趣。真正辛苦的是他内心医德的磨练。

曾经梦想的医生在这个现实生活中似乎变得不复存在了,曾经以为的那些医术很好的老中医们的光辉形象似乎也因老伯的一个例子黯淡了许多。那我该以什么样的医生做为我奋斗的目标呢?突然好迷茫。

其实像那样治标的医生也不是一无是处,至少他们也是在解除病者的痛处,而且还直接了些,似乎我应该学习才是。只是自己却不愿将目标定在那样一个“下医”的位置。那是在拯救病患还是在害他们呢?

总而言之,这次实践的收获也是挺多的,尽管发现了许多的问题,但是谁又能说明这些不是漫漫学医途中必须经历的呢?不管有多少困难有多么迷茫,我相信,只要坚持自己的目标,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只要拥有自己的原则,再迷茫的路途也会有对的方向!

篇五 医学生的社会实践报告

以下是小编带给大家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总结杜甫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然而,在素质教育并不是很普及的今天,这句话似乎成了天方夜谭。从小学到高中,我们都是啃着书本,在题海里“游”过来的,素质教育似乎离我们很远。到了大学——这个微型社会,我们才发现,原来,实践能力是这么的重要,“实践岀真知”相信这是我们每个人都不敢否认的。

时光飞逝,不知不觉的就走完了大一的路程,又是一个长期的暑假,在这个暑假之前,我已经早早地为自己做好了安排。因为有两个月的假期,我计划放假之后,用一个月的时间去找一份工作,体验一下生活,锻炼锻炼自己的能力。剩下的一个月帮妈妈收拾收拾家里。干干农活。然而这次的暑假却让我屡屡碰壁。以前没有体验过的,这次全部经历了。我第一次感到了生活的压力和社会激烈的竞争。但也是在这个暑假中让我明白了好多好多学校里无法学到的东西。

以前的我总是很天真,总以为时就这么大,竟然有找不到工作之理,听起来就觉得滑稽可笑。我还以为只要自己踏实肯干就会有回报等等一些天真的想法。就因为这个暑假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些事情让我改变了很多看法和观点。也更多的了解了这个五彩缤纷而又错综复杂的社会。

实习是每个大学毕业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巩固知识。然而倘若我们都等到快毕业的时候才去锻炼自己,那恐怕真是要“毕业就失业”了。假期生活实践活动便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提前认识社会的平台,它让我们更广泛的拓展自己的知识,开阔视野。

我是一名医学院校的学生,众所周知,专业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与厚度才能更好的在实践中巩固,尤其是医学专业知识。

这个暑假,我试着找一个与所学专业挂钩的临时工作,于是我去一家大药店应聘。这家药店的经理听说我是医学生还比较满意,但是他们根本不雇佣短期工。就这样,我的这个想法破灭了。

第二次,我去了一家手机专营店。我把我的情况向经理叙述了一遍,经理向我询问对各种品牌手机的了解情况,我说“这些,我觉得各品牌手机的性能之类的都应该类似吧!”然而,这位经理却委婉的说“我们这手机种类挺多的,估计你学会了我们的合同也到期了。”就这样,我再一次被拒之门外。

回到家里,我真的不知道是个什么感觉,有失落,有沮丧,有对用人单位不愿意给大学生实践机会的不解,有对自己能力不够的抱怨,总之很复杂,我也不知道是带着什么心情回家的。

不过,我没有气馁。我觉得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从此一蹶不振。两次的求职失利我反思了,我想起了从前见过的因为家里贫困上不起学而沿街乞讨的大学生。我觉得他们这不是生存之道,二十几岁的大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双手与大脑自力更生。乞讨来的钱也许是容易,但却不是我们所提倡的。我觉得我与他们不乏也有相似之处。大学以前我一直都花家里的钱,从没为家里做过什么。现在上了大学,有了课余时间,自己支配的时间多了,我觉得该是自己贡献的时候了,难道还要等到毕业工作之后才来报答父母吗?我还想到了马加爵,这个争议颇多的人物。家庭贫困导致的自卑心理让他走上了不归路,回过头来想想,心理承受能力差的确是我们当代大学生的一个致命弱点,高学历抑郁症患者每年都不断增加着,想到这儿,我想再试试吧,也许下一个机会就是我的。

篇六 医学生的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医学生的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应学校团委的号召,我于20xx年7月26日至8月15日在家乡参加了为期二十天的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形式为跟师学习,在四川省仁寿县清水镇计划生育服务站见习。

我的老师是计生站的站长,马上就要退休了,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中西医皆懂。在他的建议下,我先用大约一周的时间对药物进行了解,主要是对中药的认识。我先是认识药房里每一味中药的外貌,再是口尝大部分药物,对其药性药味进行一定的了解。在认识药物的过程中总结出了如下几个问题。

第一,由于多数药物都是炮制过的,大多都是切片,很少有整个植被都做药用的,所以很多药物在切片上很相似。比如生地和玄参,但是在药味上却有不同,两者都是甘苦之品,玄参苦味更重,略有咸味,而生地则是甘味更重。再比如荆芥与薄荷、前胡与柴胡等等。

第二,实际尝出来的结果同中药书上介绍的药性药味存在着差异。咸味便不容易尝出来,比如青黛、玄参等。而藿香切片后的气味没有它生长在土地里的气味强烈了。

第三,由于地方差异,在吉林学的中药理论回来跟四川的实地药材相比较,略有不同。在实习的药房里甚至有些药材中药课时都没有提及到。比如川明参、蚕沙、甘松、金精、银精等。丁香有公母之分,槟榔亦有马槟榔、花槟榔之别。有些书上讲到的药物,在药房里也没有见到。毕竟中药的种类成千上万,还有地区差异。

第四,老师开方时常会用一些药物的别称。比如前仁是指车前子;茯毛是指大腹皮,即槟榔的外壳等等。因地因人制宜。

在认识中药之余,我还对西药进行了初步的了解。由于西药药理是在大三上学期才开始学习,这次了解只是为了在脑海里有个基本的印象,不做更高要求。

随后的十多天便是在老师身旁看老师给病人诊疗了,这才是实习的重点。因为是在计生站,所以来看病的妇科儿科居多,当然外感之类的病人也到此处。因为老师在当地名声很不错,来看病的人总是很多,老师几乎没有单独给我讲解的时间。所以我只有自己记录整理消化,将望闻问切的结果记在笔记本上,再看老师开的处方,不管开的是中药还是西药都记录下来,利用晚上在家的时间整理消化。当然,重点在中药方子上,西药只做了解。在此也将我的看法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第一次临床见习,不知道哪些是好的哪些是劣的,只能将很多东西暂时寄存于心,不敢先给它下个错误的定义,等到以后有答案了,是好的那它就成了经验,是坏的那它也是个教训。就比如老师的方子,我看到的几乎所有的方子里都有地榆,中药书上说地榆具有凉血止血,解毒敛疮的功效,主治下焦血热出血,被称为水火烫伤的要药。为什么每个方中都有少许地榆呢?后来老师跟我说,他用地榆作佐制药,因为用了许多苦寒之品,患者服后容易坏肚子,地榆具有收敛的作用,用少许在方中防止苦寒太过。第一次听到这样的用法,不能说这不是收获啊!每位医生在遣方用药的时候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我的这位老师还有许多独特的地方,在这儿就不一一举例了。第一次体会到临床与理论的不同之处,相比之下临床还更有诱惑力,不那么死板,便显得更加可爱了。只是这又在我的学习路程上多加了一道关卡,要灵活运用、妥善治疗还真得下苦功夫啊!

第二,是关于病人的思考。在见习的这段时间里我看到了很多不同的病人,老人、小孩、男人、女人、孕妇、甚至还有襁褓中的婴儿。他们中有稍微有钱的老板,还有中等水平的农民,甚至还有穷到衣衫褴褛无人抚养的孤寡老人。每个人对待疾病的看法各不相同,总的来说,人们对疾病预防这一层面认识加深了,对自己的健康的关心程度也提高了,这是我们社会的进步。但是还有好大一部分人群,过着食不果腹的日子,生病了也拖着,不到万不得已不来求医的。因为我在乡镇上见习,这样的患者应该比城镇里的多见。虽然现在有医保了,但是那样的保障却的确还没有到达每一个公民的手中,尤其是那些看不起病的贫苦人民。这就不光是作为医生该思考的了。

第三,是以一个“西医文盲”的角度谈的一些有关西药的见解。在见习期间,很多患者都是因为感冒来就诊的。老师的第一句话似乎永远都是“能吃青霉素吗?”如果能吃,药单的第一个药便是阿莫西林。我知道我是个初学者,不应该对一些事情或者事物产生偏见,但是为何我总是越看那个“阿莫西林”就越觉得厌烦呢?一般人都知道阿莫西林是消炎药,是抗生素类药物,常用或者用量较大都会有很多副作用。但是你听西医怎么说“不先把炎症消下去,病又怎么好呢?”我并不是讨厌西医,该消炎的时候当然是你的阿莫西林来得快,但是心里总是有些疑问,是否能够既治好病又不要留下太多副作用的天然疗法呢?就像我们对待大自然一样,是否治病也该整一“可持续发展”出来呢?这些疑问就让它留在心里吧,我想老师也不一定会解答。

第四,是浅谈对于医生治病的问题。一次跟一位退休的老伯谈及到了这个问题,以往那样神圣向往的医生这个职业的光环突然暗淡了许多,有对社会的无可奈何,更多的是对自己的无可奈何。老伯说,比如有两类医生,一类只是治标,短暂的疗效很好,抗生素药品几乎是来者必用,也不考虑患者以后的事情。一类医生是标本兼治的,但是治标的效果却是要慢一些,就像中医平调人的阴阳。可是往往患者多的却是前者,口碑好的也是前者。心里想想,有些辛酸。又想到自己以后,会不会也转变成前者了呢?因为生活的压力。好害怕,害怕变成那样,害怕自己的意志还没有磨炼得足够坚定,一旦被推进了社会这个大染缸,便变得不知所措起来。

都说做医生辛苦,我想辛苦的并非是学习那些医学知识,只要是自己真心热爱的,学起来应该是种乐趣。真正辛苦的是他内心医德的磨练。

曾经梦想的医生在这个现实生活中似乎变得不复存在了,曾经以为的那些医术很好的老中医们的光辉形象似乎也因老伯的一个例子黯淡了许多。那我该以什么样的医生做为我奋斗的目标呢?突然好迷茫。

其实像那样治标的医生也不是一无是处,至少他们也是在解除病者的痛处,而且还直接了些,似乎我应该学习才是。只是自己却不愿将目标定在那样一个“下医”的位置。那是在拯救病患还是在害他们呢?

总而言之,这次实践的收获也是挺多的,尽管发现了许多的问题,但是谁又能说明这些不是漫漫学医途中必须经历的呢?不管有多少困难有多么迷茫,我相信,只要坚持自己的目标,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只要拥有自己的原则,再迷茫的路途也会有对的方向!

医学生的实践报告6篇

以下是小编带给大家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总结杜甫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然而,在素质教育并不是很普及的今天,这句话似乎成了天方夜谭。从小学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医学生的信息

  • 医学生的实践报告6篇
  • 医学生的实践报告6篇99人关注

    以下是小编带给大家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总结杜甫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然而,在素质教育并不是很普及的今天,这句话似乎成了天方夜谭 ...[更多]

实践报告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