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
第1篇大学生广播电台实践报告 第2篇关于寒假电台实习的社会实践报告 第3篇广播电台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第4篇大学生人民广播电台实践报告 第5篇电台实习寒假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第6篇电台社会实践报告 第7篇大学生广播电台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第8篇寒假在电台的实践报告 第9篇2023年4月大学生电台社会实践报告 第10篇暑假电台实践报告范文 第11篇2023年9月大学生电台社会实践报告 第12篇寒假电台实习的社会实践报告 第13篇寒假电台社会实践报告 第14篇新闻系学生电台社会实践报告
篇一 大学生广播电台实践报告
2023年7月27日至2023年8月24日,根据学校安排,我在陕西人民广播电台开始为期一个月的暑期实践,被分到新闻广播采访部。在实习期间,或亲身体验、或静观其变,在一些细微之处,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受到了很多启发,同时,也发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一个月的实习时间虽然很短,要学的东西很多,但直接接触媒体行业并参与第一线的工作就像一本活的教科书,期间经历、学习的事情都使我终身受益。以下是我本次实习的心得报告。
我的指导老师是陕西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广播采访部的赵老师,主要跑口为党校、农业、消防、人大和部队等。由于选择在广播电台实习,不同于平面纸质媒体,所以前期主要学习了录音笔的使用、音频文件的编辑和电话采访的录音等相关技术,并初步了解了电台新闻的播放流程。
作为一名实习生,去现场、参与新闻采访是我们最大的心愿。在实习第二天,我就正式开始跟随老师跑新闻。实习期间,由于老师跑口的缘故,大多参与的都是一些会议新闻的采访工作。虽然比较简单,但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却是了解采访流程和学习会议新闻写作的重要机会。此外,还在老师的指导下参加了几次活动的采访,学习了现场活动的新闻写作方法。不仅如此,能够独立前往省人大、省政府、省军区等单位也成为我非常难得的经历。由于大一暑假曾经在西安《三秦都市报》实习,两次不同媒体的锻炼使得本次实习有较大收获。
首先就是对不同级媒体新闻写作的体会。大一时在市级都市报的实习,老师非常注重新闻报道可读性要求,要尽量还原现场,用细节增加生动性。而这次在省广播电台的实习,老师专门提醒我注意语言的正式和一些政治上的常识。比如一次我独自参加省人大的主任会议,回来在写稿时,老师叮嘱我要注意领导的出场顺序,并交我写一些此类会议新闻的固定格式、固定用语等内容。
其次是学习到广播新闻与平面新闻写作的差异。因为广播新闻借助人们的听觉传播,所以在写作时语句不可过长,尽量使用短句;不可过多使用数字,否则反而不易让听众捕捉信息;尽量使用口语化、简洁易懂的词语,避免生僻词的使用。此外,为突出广播媒介特性,非常注重音响原声的使用,尤其是对于现场活动的报道。比如我在实习第二天采访的《军事科技知识展览举办》,那是一项为丰富小学生假期生活举办的活动,现场有不少前来参观的小朋友。在采访时,老师就告诉我要注意对小朋友的采访,并录下现场活动的背景音乐。通过后期制作,让这篇普通的活动报道从口播新闻变为音响报道,大大增强了新闻的现场感和可听性。
再次是学会了音频文件的剪辑技术。因为广播新闻最后的新闻成品是以声音的形式让广大受众接收到的,所以音频文件的剪辑就成为广播新闻的基本编辑手段。由于之前从未接触过相关内容,老师简单地指导一番后,确实花了我不少功夫练习那个专业软件的使用。老师为了让我深刻体会到广电媒体对于技术参数的严格要求,还专门多次让我到录音棚去学习、比较不同格式下音频文件的效果差异。当我听到录音棚的老师对于拿来制作的稿件要求在秒以后的单位时,才深刻体会到广电系统对于技术的要求是多么苛刻。
最后就是独立采访和采写深度报道的经历。大一时虽然也已经有机会体验独立采访,但回到报社后的稿件都是一些小“豆腐块”消息,只是一种初级采写的锻炼。而这次在省电台的实习,采访部正好在做一组关于初高中乱收费的深度报道。在老师的指导下,我独立采访了当地一所名校乱收费的情况。采访前,老师教我如何在闲话家常中渗透敏感问题的提出,既减少采访对象的警惕性、又增强了所需信息的真实性。采访结束后,加上老师给我的其他学校的采访资料,就开始准备乱收费问题的一组深度报道。刚开始写作的时候,就有点迷失在大堆信息之中,老师就告诉我要对所有信息进行分类整理,使得杂乱的采访资料可以共同形成几个主题,分析几个主题之间的逻辑关系后列出采访提纲。在老师的建议下,我又搜了一些网上有关教育乱收费问题的范文,用了整整一个下午才写完了这组报道的初稿。虽然写作的过程很辛苦,但能从采访到写稿完整地了解深度报道的采写过程,对于我这样的初学者来说,确实是非常难得的机会。
暑期实习非常短暂,但留给我的确是弥足珍贵的经验。新闻学科不同于其他专业,具有非常强烈的实践特征,这是我在学校课堂上无法培养和锻炼的技能。而实习期间,我不仅得以把平日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得以实践运用,而且还了解到新闻产品的生产流程,感受到非常鲜活的新闻工作第一线的感觉,并加深了对于新闻价值、新闻时效性、真实性等新闻理论知识的认识。不仅于此,暑期实习带给我最强烈的震撼还是心理角色的转变——从学生到工作者,需要的是承担责任的勇气和能力。当成为社会中的一员时,已经没有机会让我任性、偷懒,面对指导老师和主编的时候,我必须要拿出稿件说话,否则就是工作的未完成。突然的转变的确让我有些措手不及,但我明白这同样是我人生不可缺少的一堂必修课,我必须快快适应。通过这次短暂的假期实践经历,为我大三下学期正式实习储备了经验,也为我今后进一步在新闻学道路上前行打下了基础。
篇二 关于寒假电台实习的社会实践报告
转眼之间,寒假又到了,大三过了一半,离毕业越来越近,实习、找工作、写论文、考研等就成为我们的计划了。假期是大学生充实自己、增加阅历、了解社会的重要阶段。作为社会中的一员,大学生都有着自己精彩的假期计划:打假期工,是一种身心的磨练,在赚取生活费用的同时,又可以亲身提前感受社会的现实;有人进一步去学习,参加雅思、托福、考研等培训班,让自己的知识得到更完善的补充;有人则准备跋山涉水,去游历神州各个地方,扩展自己的视野…… 而我在即将毕业之前,为以后的工作累积经验,我选择了去媒体实习这项活动。
大学三年,基本的理论知识都基本掌握了,现在正是投入到实践中去。这个寒假我去了电台实习,主要实习怎样当记者、采访、写新闻,把以前老师上课讲的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这是我大学以来第一次的媒体实习,以前的寒假都是去兼职打工的,这次实习从中我成熟了许多,学到了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在实习过程中,不能只是在实习中观察老师前辈们怎么做,更多的是要亲身去尝试。
第一次踏进广西人民广播电台时,我既庆幸又紧张,庆幸的是来到期待已久的电台实习,而又紧张实习的时候会出错、什么都不懂。所以,第一周实习的时候,每天都呆呆地坐在办公室看记者前辈的稿件,学习他们怎样写,虽然在学校时也学过广播新闻的写作,但这是我第一次投入到实践中,刚开始有点不适应,接下来时间久了就懂得他们的写作手法,但只是了解广播新闻的写作,并没有实际操作,因为我在的那个部门是新闻中心,主要是时政方面的新闻,老师们并不放心给我们实习生自己去完成,所以很多时候都要我们主动去争取的。平时没有采访活动的时候在办公室帮编辑写写稿签、接接电话,有时打扫打扫办公室,虽然都是一些简单、闲杂的工作,但从中都会学到很多为人处世的东西。在之后的实习中,我没有想到会学到这么多东西。
在电台实习,首先让我学到的是:做什么事都要学会主动。我们去实习没有专门老师带,记者有采访任务的话,都要实习生先和记者联系好,到时跟出去采访,在外面采访的时候要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就像办公室的主任说:“主动一点好啊,我就比较喜欢主动一点儿的人。”
第二,就是要真诚地学会和人打交道。除了和其他实习生打交道,怎样和自己的老师处理好关系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这直接关系着我们的实习质量,说远了,还能为你在以后的实习和找工作打好基矗所以,在外面实习,我们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因为这不仅仅关乎我们自己,更因为我们代表着学院。 刚进电台时,大家都是陌生的脸孔,不过你只要微笑着和他们打招呼,每天早上见到他们都要微笑的对他们说声“早”或“早上好”,下班回去时也要和他们说“我先走了,明天见。”从心底真诚的一声问候,都能给人好的印象。
再来,这次电台实习工作也让我懂得了,不管自己多聪明多能干,也要注重和别人合作。有时采访回来的录音材料要紧急处理,而自己又来不及,就要和别人一起合作;或者遇到一些无从下手的新闻时,就询问记者前辈的意见,和他们一起讨论沟通,而这些,都是要自己主动去做的。这样的合作沟通之后,思路更明确下笔更容易了。
还有,对工作要有热情、有自信。对采访的工作始终保持高度的热情,才有可能把新闻做好。寒假是电台以及其他媒体的实习生非常多,与我在广西电台实习的学生就有很多,其中有来自其他重点高校的毕业生。他们的专业知识我深知是不能跟他们比的。但是如果你表现的过于谦虚甚至软弱,他们,甚至台里的人就会认为我们学院的学生只不过是个小角色而已。所以你必须表现的更有自信。
最重要的一点也是要重视写作能力。虽然电台的记者并不像报社有那么多的新闻稿件要写,但写作能力必须要很强、很熟练。稿件要求简单、口语化,所以对于一个事件,怎样抓住事件的关键,简明扼要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良好的文字能力是首要的。
这次的实习是我们综合能力的一次全面考察,除了考察我们的专业水平和理论知识以外,还考察了我们的为人处世态度,做人原则以及处事方法,简而言之,就是考察我们是否懂得怎样做人。勤奋是首要的,通宵达旦这些都应该是常事,因为我们是实习生,是来学习的;主动的多和与老师前辈交流,不要窝在办公室里异想天开,要及时和记者沟通,善于和记者交流,要放得下面子,尽全力去争取,即使不一定能做得很好,但起码自己努力过,最重要的是过程。
篇三 广播电台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7月27日至8月24日,根据学校安排,我在xx人民广播电台开始为期一个月的暑期实践,被分到新闻广播采访部。在实习期间,或亲身体验、或静观其变,在一些细微之处,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受到了很多启发,同时,也发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一个月的实习时间虽然很短,要学的东西很多,但直接接触媒体行业并参与第一线的工作就像一本活的教科书,期间经历、学习的事情都使我终身受益。以下是我本次实习的心得报告。
我的指导老师是xx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广播采访部的赵老师,主要跑口为党校、农业、消防、人大和部队等。由于选择在广播电台实习,不同于平面纸质媒体,所以前期主要学习了录音笔的使用、音频文件的编辑和电话采访的录音等相关技术,并初步了解了电台新闻的播放流程。
作为一名实习生,去现场、参与新闻采访是我们最大的心愿。在实习第二天,我就正式开始跟随老师跑新闻。实习期间,由于老师跑口的缘故,大多参与的都是一些会议新闻的采访工作。虽然比较简单,但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却是了解采访流程和学习会议新闻写作的重要机会。此外,还在老师的指导下参加了几次活动的采访,学习了现场活动的新闻写作方法。不仅如此,能够独立前往省人大、省政府、省军区等单位也成为我非常难得的经历。由于大一暑假曾经在西安《三秦都市报》实习,两次不同媒体的锻炼使得本次实习有较大收获。
首先就是对不同级媒体新闻写作的体会。大一时在市级都市报的实习,老师非常注重新闻报道可读性要求,要尽量还原现场,用细节增加生动性。而这次在省广播电台的实习,老师专门提醒我注意语言的正式和一些政治上的常识。比如一次我独自参加省人大的主任会议,回来在写稿时,老师叮嘱我要注意领导的出场顺序,并交我写一些此类会议新闻的固定格式、固定用语等内容。
其次是学习到广播新闻与平面新闻写作的差异。因为广播新闻借助人们的听觉传播,所以在写作时语句不可过长,尽量使用短句;不可过多使用数字,否则反而不易让听众捕捉信息;尽量使用口语化、简洁易懂的词语,避免生僻词的使用。此外,为突出广播媒介特性,非常注重音响原声的使用,尤其是对于现场活动的报道。比如我在实习第二天采访的《军事科技知识展览举办》,那是一项为丰富小学生假期生活举办的活动,现场有不少前来参观的小朋友。在采访时,老师就告诉我要注意对小朋友的采访,并录下现场活动的背景音乐。通过后期制作,让这篇普通的活动报道从口播新闻变为音响报道,大大增强了新闻的现场感和可听性。
再次是学会了音频文件的剪辑技术。因为广播新闻最后的新闻成品是以声音的形式让广大受众接收到的,所以音频文件的剪辑就成为广播新闻的基本编辑手段。由于之前从未接触过相关内容,老师简单地指导一番后,确实花了我不少功夫练习那个专业软件的使用。老师为了让我深刻体会到广电媒体对于技术参数的严格要求,还专门多次让我到录音棚去学习、比较不同格式下音频文件的效果差异。当我听到录音棚的老师对于拿来制作的稿件要求在秒以后的单位时,才深刻体会到广电系统对于技术的要求是多么苛刻。
最后就是独立采访和采写深度报道的经历。大一时虽然也已经有机会体验独立采访,但回到报社后的稿件都是一些小“豆腐块”消息,只是一种初级采写的锻炼。而这次在省电台的实习,采访部正好在做一组关于初高中乱收费的深度报道。在老师的指导下,我独立采访了当地一所名校乱收费的情况。采访前,老师教我如何在闲话家常中渗透敏感问题的提出,既减少采访对象的警惕性、又增强了所需信息的真实性。采访结束后,加上老师给我的其他学校的采访资料,就开始准备乱收费问题的一组深度报道。刚开始写作的时候,就有点迷失在大堆信息之中,老师就告诉我要对所有信息进行分类整理,使得杂乱的采访资料可以共同形成几个主题,分析几个主题之间的逻辑关系后列出采访提纲。在老师的建议下,我又搜了一些网上有关教育乱收费问题的范文,用了整整一个下午才写完了这组报道的初稿。虽然写作的过程很辛苦,但能从采访到写稿完整地了解深度报道的采写过程,对于我这样的初学者来说,确实是非常难得的机会。
篇四 大学生人民广播电台实践报告
2023年7月27日至2023年8月24日,根据学校安排,我在陕西人民广播电台开始为期一个月的暑期实践,被分到新闻广播采访部。在实习期间,或亲身体验、或静观其变,在一些细微之处,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受到了很多启发,同时,也发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一个月的实习时间虽然很短,要学的东西很多,但直接接触媒体行业并参与第一线的工作就像一本活的教科书,期间经历、学习的事情都使我终身受益。以下是我本次实习的心得报告。
我的指导老师是陕西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广播采访部的赵老师,主要跑口为党校、农业、消防、人大和部队等。由于选择在广播电台实习,不同于平面纸质媒体,所以前期主要学习了录音笔的使用、音频文件的编辑和电话采访的录音等相关技术,并初步了解了电台新闻的播放流程。
作为一名实习生,去现场、参与新闻采访是我们最大的心愿。在实习第二天,我就正式开始跟随老师跑新闻。实习期间,由于老师跑口的缘故,大多参与的都是一些会议新闻的采访工作。虽然比较简单,但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却是了解采访流程和学习会议新闻写作的重要机会。此外,还在老师的指导下参加了几次活动的采访,学习了现场活动的新闻写作方法。不仅如此,能够独立前往省人大、省政府、省军区等单位也成为我非常难得的经历。由于大一暑假曾经在西安《三秦都市报》实习,两次不同媒体的锻炼使得本次实习有较大收获。
首先就是对不同级媒体新闻写作的体会。大一时在市级都市报的实习,老师非常注重新闻报道可读性要求,要尽量还原现场,用细节增加生动性。而这次在省广播电台的实习,老师专门提醒我注意语言的正式和一些政治上的常识。比如一次我独自参加省人大的主任会议,回来在写稿时,老师叮嘱我要注意领导的出场顺序,并交我写一些此类会议新闻的固定格式、固定用语等内容。
其次是学习到广播新闻与平面新闻写作的差异。因为广播新闻借助人们的听觉传播,所以在写作时语句不可过长,尽量使用短句;不可过多使用数字,否则反而不易让听众捕捉信息;尽量使用口语化、简洁易懂的词语,避免生僻词的使用。此外,为突出广播媒介特性,非常注重音响原声的使用,尤其是对于现场活动的报道。比如我在实习第二天采访的《军事科技知识展览举办》,那是一项为丰富小学生假期生活举办的活动,现场有不少前来参观的小朋友。在采访时,老师就告诉我要注意对小朋友的采访,并录下现场活动的背景音乐。通过后期制作,让这篇普通的活动报道从口播新闻变为音响报道,大大增强了新闻的现场感和可听性。
篇五 电台实习寒假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假期的时间不用实践来充实一下是一种浪费。本着这个原则,适当的休整后我来到xx人民广播电台文艺台做了一名“冒牌实习生”。
能够有机会接触那些受众人瞩目的“明星节目”制作过程的幕后故事、了解别人不知道的秘密,心里面不是没有一点兴奋的。挽好袖子做好被当成苦力也要大干一场的准备时,却发现由于能力所限和对工作的没有深入了解,我被安排做的就只是对着一台电脑帮忙打一些不重要的稿件以及应付听众打来的慰问电话—— 总而言之,没有一点成就感。
说没有不是滋味是假的,和每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一样,我对自己的实践工作抱着饱满的热情和对自己尚且青涩的才华过度的自信。面对那些比自己年龄大不了多少却身负要务的哥哥姐姐,对比自己自做的事情总觉得委屈,觉得给自己展现的舞台太小。
终于,一月十八日那天的一场签售会让我以为迎来了长久期盼的展示自己能力的舞台。
这场签售会的主人是文艺台最受欢迎的节目“娱乐磁场”的主持人阿檬,签售的书是他个人的博客集《星光下的咖啡馆》,签售地点选在了距广播电台较近的新文化商场。在这之前报纸和广播里已经为此作过大量宣传。作为当红主持人第一本书的签售会,场面必然会相当热闹,当然没有人介意我这个“小力巴”去帮忙。
为了这场签售会,前一天晚上我简直睡不着觉,闹铃定在了清晨六点半,我却在五点的时候就醒了。上午八点的时候跟随工作人员到达新文化商场——商场一个半小时后开门,这段时间内我们要做好的工作有:架起背板和台子,准备好桌案及签字笔,搬运从电台仓库里送过来的一千册书,安装好验钞机、话筒和录影机等仪器,调试播音系统(该商场内有一个文艺台的小直播间),安排好保安疏散人群维持秩序的线路,安排媒体采访人员的接待,打理好休息室,哦,还有预订好中午的盒饭。
在做这些工作的时候,我发现自己除了抬桌子搬书收拾休息室几乎帮不上什么忙,布置台面背景和梳理线路这些事情我有自己的想法,但不可能做得比专业人员更好。
十点整,这一天的人真是特别的多,整个一楼环场一周都是人流排起的不见头尾的长龙,作为工作人员的我和日报记者差点被挤了出去。门口售书的晨哥和门子姐更是忙了个不亦乐乎,从他们计数的售出数量我开始怀疑那二十支签字笔够不够用,所谓“名人”,就是签名签到手软的人。
我突然很好奇,平时都没有觉得这个被我称为“叔叔”的“大柠檬”有这么大的魅力,竟有人为他排上这么久的队而一点不厌烦。帮举相机到肩膀酸痛的峰哥到二楼买奶茶的时候,我还听到两个女生在兴致勃勃地谈论阿檬脸上的青春豆,不由感叹“明星啊明星”。
有一个老太太,轮到她的时候连老伴儿都不要了,拄着拐杖就冲了过去,出来后问一边的保安:“我老伴儿呢?”保安哭笑不得地将老人家交给了我,我带老人去了广播室,刚巧负责播音豆豆姐出去帮忙了。在那么多人里再想找某一个人绝对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我硬着头皮打开广播拿起话筒。
令我安慰的是,我终于帮老人家找到了老伴儿。
闲暇的时候在休息室里看了看阿檬的那本书,其中有这样一个段落:某次节目快要结束时,他对某位从事煎饼果子生意的大娘笑问大娘的摊子在哪里,自己要去光顾她的生意。大娘立刻急了,说:“像你这么高贵的人怎么能吃煎饼果子呢?”一句话让他万分惭愧。他在文章的最后一段说:“可爱的大娘把我想得太好了。电台主持人是一个‘见不得人’的职业,吸引人的就是那一层神秘的面纱。如果大娘来参加电台的明星见面会,她也许会惊讶地发现,我就是每天总用缺角人民币换取葱花最多的那套煎饼果子的人。”
我忽然笑了,想起他中午在休息室里和我们一起啃盒饭里的鸡骨头的样子。因为家庭环境的关系,从小就生活在那些受人瞩目的“明星”堆里,习惯了被同学羡慕所接触的人物阶层,竟没有注意过这样一个真正值得注意的问题。
其实主持人和演员与工人农民一样,只是一种职业,只不过这种职业使他们的名字曝光率高了一些——而这也仅只意味他们被更多的人知道、被更多的人瞩目、被更多的人喜欢或审视,并不能意味着身份就会因此而高贵。能使人高贵的是一颗以勤勤恳恳、认认真真、踏踏实实的态度怀抱热情努力工作的心。
阿檬之所以被欢迎,靠的不是用磁性的嗓音哗众取宠,而是他九年来耐心倾听听众烦恼、认真解答听众疑惑、给听众带去快乐,不断磨砺自己的诚意和兢兢业业工作的责任感。不仅是他,那些我身边被我称之为叔叔伯伯阿姨的演员们也都一样,不是因为他们是演员而被人仰慕,而是因为他们在处于演员这个职业时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辛苦努力的汗水,所以他们受到众人的尊重。没有人会只是因为这个人是“名人”就盲目崇拜他,也没有人会为自己不认同的人热情欢呼鼓掌。“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真的不是一句虚言,过去的十几年里我看了很多这样的故事,这一天我把它的意味真正的领悟。诚意的汗水和努力是人们真正受到尊重的原因。
回想起到电台第二天的时候接到的一个电话。一位曲艺听众打电话到后台办公室里问“大金台”(一个不错的曲艺茶馆,当时广播里在为之作宣传)的位置,按照电台的惯例,这样的电话是不予理会的,但新手上路的我还不习惯回绝一位曲艺迷的热情。由于我也不知道位置,于是请那位听众留下电话稍等一会儿,我查询后再回复他。也许是知道电台这种地方的“高空寒流”,没有想到我真的会把电话打回去,他接电话时的声音是充满感激和兴奋的。当时只是礼貌的说了“不客气”,而坐在签售会休息室里时才真正体会到了这份迟来的欣慰。打字和接电话这些工作虽然轻微,但我以诚心待之,就会发现它的价值。我想,如果当时我回绝了那个电话,那么我将错过我第一份真诚工作得来的回报——在接到感谢的时候真的是很开心的。
思绪到此,可以不必再为职务轻微而感到委屈。舞台再小是展示自己的空间,才能青涩可以不断的磨砺,以撑起更大的舞台。而不论提供给你的舞台是什么样子,不论能力尚且怎样青涩而需要锻炼,只要尽己所能做好了所处职位的工作,只要付出真诚和努力的负担起责任,只要对得起众人的期待不留下遗憾,总会收获自己应得的回报并赢得他人的尊重
篇六 电台社会实践报告
7月27日至8月24日,根据学校安排,我在xx人民广播电台开始为期一个月的暑期实践,被分到新闻广播采访部。在实习期间,或亲身体验、或静观其变,在一些细微之处,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受到了很多启发,同时,也发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一个月的实习时间虽然很短,要学的东西很多,但直接接触媒体行业并参与第一线的工作就像一本活的教科书,期间经历、学习的事情都使我终身受益。以下是我本次实习的心得报告。
我的指导老师是xx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广播采访部的赵老师,主要跑口为党校、农业、消防、人大和部队等。由于选择在广播电台实习,不同于平面纸质媒体,所以前期主要学习了录音笔的使用、音频文件的编辑和电话采访的录音等相关技术,并初步了解了电台新闻的播放流程。
作为一名实习生,去现场、参与新闻采访是我们最大的心愿。在实习第二天,我就正式开始跟随老师跑新闻。实习期间,由于老师跑口的缘故,大多参与的都是一些会议新闻的采访工作。虽然比较简单,但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却是了解采访流程和学习会议新闻写作的重要机会。此外,还在老师的指导下参加了几次活动的采访,学习了现场活动的新闻写作方法。不仅如此,能够独立前往省人大、省政府、省军区等单位也成为我非常难得的经历。由于大一暑假曾经在xx《xx都市报》实习,两次不同媒体的锻炼使得本次实习有较大收获。
首先就是对不同级媒体新闻写作的体会。大一时在市级都市报的实习,老师非常注重新闻报道可读性要求,要尽量还原现场,用细节增加生动性。而这次在省广播电台的实习,老师专门提醒我注意语言的正式和一些政治上的常识。比如一次我独自参加省人大的主任会议,回来在写稿时,老师叮嘱我要注意领导的出场顺序,并交我写一些此类会议新闻的固定格式、固定用语等内容。
其次是学习到广播新闻与平面新闻写作的差异。因为广播新闻借助人们的听觉传播,所以在写作时语句不可过长,尽量使用短句;不可过多使用数,否则反而不易让听众捕捉信息;尽量使用口语化、简洁易懂的词语,避免生僻词的使用。此外,为突出广播媒介特性,非常注重音响原声的使用,尤其是对于现场活动的报道。比如我在实习第二天采访的《军事科技知识展览举办》,那是一项为丰富小学生假期生活举办的活动,现场有不少前来参观的小朋友。在采访时,老师就告诉我要注意对小朋友的采访,并录下现场活动的背景音乐。通过后期制作,让这篇普通的活动报道从口播新闻变为音响报道,大大增强了新闻的现场感和可听性。
再次是学会了音频文件的剪辑技术。因为广播新闻最后的新闻成品是以声音的形式让广大受众接收到的,所以音频文件的剪辑就成为广播新闻的基本编辑手段。由于之前从未接触过相关内容,老师简单地指导一番后,确实花了我不少功夫练习那个专业软件的使用。老师为了让我深刻体会到广电媒体对于技术参数的严格要求,还专门多次让我到录音棚去学习、比较不同格式下音频文件的效果差异。当我听到录音棚的老师对于拿来制作的稿件要求在秒以后的单位时,才深刻体会到广电系统对于技术的要求是多么苛刻。
最后就是独立采访和采写深度报道的经历。大一时虽然也已经有机会体验独立采访,但回到报社后的稿件都是一些小“豆腐块”消息,只是一种初级采写的锻炼。而这次在省电台的实习,采访部正好在做一组关于初高中乱收费的深度报道。在老师的指导下,我独立采访了当地一所名校乱收费的情况。采访前,老师教我如何在闲话家常中渗透敏感问题的提出,既减少采访对象的警惕性、又增强了所需信息的真实性。采访结束后,加上老师给我的其他学校的采访资料,就开始准备乱收费问题的一组深度报道。刚开始写作的时候,就有点迷失在大堆信息之中,老师就告诉我要对所有信息进行分类整理,使得杂乱的采访资料可以共同形成几个主题,分析几个主题之间的逻辑关系后列出采访提纲。在老师的建议下,我又搜了一些网上有关教育乱收费问题的范文,用了整整一个下午才写完了这
组报道的初稿。虽然写作的过程很辛苦,但能从采访到写稿完整地了解深度报道的采写过程,对于我这样的初学者来说,确实是非常难得的机会。
暑期实习非常短暂,但留给我的确是弥足珍贵的经验。新闻学科不同于其他专业,具有非常强烈的实践特征,这是我在学校课堂上无法培养和锻炼的技能。而实习期间,我不仅得以把平日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得以实践运用,而且还了解到新闻产品的生产流程,感受到非常鲜活的新闻工作第一线的感觉,并加深了对于新闻价值、新闻时效性、真实性等新闻理论知识的认识。不仅于此,暑期实习带给我最强烈的震撼还是心理角色的转变——从学生到工作者,需要的是承担责任的勇气和能力。当成为社会中的一员时,已经没有机会让我任性、偷懒,面对指导老师和主编的时候,我必须要拿出稿件说话,否则就是工作的未完成。突然的转变的确让我有些措手不及,但我明白这同样是我人生不可缺少的一堂必修课,我必须快快适应。通过这次短暂的假期实践经历,为我大三下学期正式实习储备了经验,也为我今后进一步在新闻学道路上前行打下了基础。
7月27日至8月24日,根据学校安排,我在xx人民广播电台开始为期一个月的暑期实践,被分到新闻广播采访部。在实习期间,或亲身体验、或静观其变,在一些细微之处,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受到了很多启发,同时,也发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一个月的实习时间虽然很短,要学的东西很多,但直接接触媒体行业并参与第一线的工作就像一本活的教科书,期间经历、学习的事情都使我终身受益。以下是我本次实习的心得报告。
我的指导老师是xx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广播采访部的赵老师,主要跑口为党校、农业、消防、人大和部队等。由于选择在广播电台实习,不同于平面纸质媒体,所以前期主要学习了录音笔的使用、音频文件的编辑和电话采访的录音等相关技术,并初步了解了电台新闻的播放流程。
作为一名实习生,去现场、参与新闻采访是我们最大的心愿。在实习第二天,我就正式开始跟随老师跑新闻。实习期间,由于老师跑口的缘故,大多参与的都是一些会议新闻的采访工作。虽然比较简单,但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却是了解采访流程和学习会议新闻写作的重要机会。此外,还在老师的指导下参加了几次活动的采访,学习了现场活动的新闻写作方法。不仅如此,能够独立前往省人大、省政府、省军区等单位也成为我非常难得的经历。由于大一暑假曾经在xx《xx都市报》实习,两次不同媒体的锻炼使得本次实习有较大收获。
首先就是对不同级媒体新闻写作的体会。大一时在市级都市报的实习,老师非常注重新闻报道可读性要求,要尽量还原现场,用细节增加生动性。而这次在省广播电台的实习,老师专门提醒我注意语言的正式和一些政治上的常识。比如一次我独自参加省人大的主任会议,回来在写稿时,老师叮嘱我要注意领导的出场顺序,并交我写一些此类会议新闻的固定格式、固定用语等内容。
其次是学习到广播新闻与平面新闻写作的差异。因为广播新闻借助人们的听觉传播,所以在写作时语句不可过长,尽量使用短句;不可过多使用数,否则反而不易让听众捕捉信息;尽量使用口语化、简洁易懂的词语,避免生僻词的使用。此外,为突出广播媒介特性,非常注重音响原声的使用,尤其是对于现场活动的报道。比如我在实习第二天采访的《军事科技知识展览举办》,那是一项为丰富小学生假期生活举办的活动,现场有不少前来参观的小朋友。在采访时,老师就告诉我要注意对小朋友的采访,并录下现场活动的背景音乐。通过后期制作,让这篇普通的活动报道从口播新闻变为音响报道,大大增强了新闻的现场感和可听性。
再次是学会了音频文件的剪辑技术。因为广播新闻最后的新闻成品是以声音的形式让广大受众接收到的,所以音频文件的剪辑就成为广播新闻的基本编辑手段。由于之前从未接触过相关内容,老师简单地指导一番后,确实花了我不少功夫练习那个专业软件的使用。老师为了让我深刻体会到广电媒体对于技术参数的严格要求,还专门多次让我到录音棚去学习、比较不同格式下音频文件的效果差异。当我听到录音棚的老师对于拿来制作的稿件要求在秒以后的单位时,才深刻体会到广电系统对于技术的要求是多么苛刻。
最后就是独立采访和采写深度报道的经历。大一时虽然也已经有机会体验独立采访,但回到报社后的稿件都是一些小“豆腐块”消息,只是一种初级采写的锻炼。而这次在省电台的实习,采访部正好在做一组关于初高中乱收费的深度报道。在老师的指导下,我独立采访了当地一所名校乱收费的情况。采访前,老师教我如何在闲话家常中渗透敏感问题的提出,既减少采访对象的警惕性、又增强了所需信息的真实性。采访结束后,加上老师给我的其他学校的采访资料,就开始准备乱收费问题的一组深度报道。刚开始写作的时候,就有点迷失在大堆信息之中,老师就告诉我要对所有信息进行分类整理,使得杂乱的采访资料可以共同形成几个主题,分析几个主题之间的逻辑关系后列出采访提纲。在老师的建议下,我又搜了一些网上有关教育乱收费问题的范文,用了整整一个下午才写完了这组报道的初稿。虽然写作的过程很辛苦,但能从采访到写稿完整地了解深度报道的采写过程,对于我这样的初学者来说,确实是非常难得的机会。
暑期实习非常短暂,但留给我的确是弥足珍贵的经验。新闻学科不同于其他专业,具有非常强烈的实践特征,这是我在学校课堂上无法培养和锻炼的技能。而实习期间,我不仅得以把平日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得以实践运用,而且还了解到新闻产品的生产流程,感受到非常鲜活的新闻工作第一线的感觉,并加深了对于新闻价值、新闻时效性、真实性等新闻理论知识的认识。不仅于此,暑期实习带给我最强烈的震撼还是心理角色的转变——从学生到工作者,需要的是承担责任的勇气和能力。当成为社会中的一员时,已经没有机会让我任性、偷懒,面对指导老师和主编的时候,我必须要拿出稿件说话,否则就是工作的未完成。突然的转变的确让我有些措手不及,但我明白这同样是我人生不可缺少的一堂必修课,我必须快快适应。通过这次短暂的假期实践经历,为我大三下学期正式实习储备了经验,也为我今后进一步在新闻学道路上前行打下了基础。
今年寒假我选择在xx人民广播电视台交通频率实习,虽然实习前后只有短短的半个月的时间,但这次经历让我深深领悟到,要成为一名成功的新闻工作者必须至于实践,力求全面发展。
实习的日子里,我每天受电台工作环境的濡染,体验到学校所体会不到的充实与紧张,见识了这里的每一位记者、编辑和导播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他们善于倾听,密切关注听众朋友们的冷暖痛痒,不跟炒作粗俗不雅的新闻,他们的职业精神令我感动。
春节,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年中最重要的的节日,恰逢这个喜庆的日子,我来到电台,以一名记者的身份深入基层,了解节前节后的相关动态,做春节的相关报道。通过这些天的学习,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也让我真正的了解到媒体人的责任。
春运篇:“团圆年”其实不易
我春节前后,前往火车站实地采访两次,两次的人由少到多,人流量越来越大,站前的广场的人流仍旧是稳定有序。农民工、学生群体、新上海人们组成了春运大军,或许我们对于春运的印象只限于电视媒体里的报道,去火车站也只是到旅游的时候便去。人们都说,全世界最大的人口迁徙是中国的春运,要真正感受这句话直到成为一名直面者才了解,而我很荣幸的成为春运的一名见证者。
让记者印象颇深的是四位农民工模样在等车的空隙里,将行李作凳子和桌子玩纸牌,也许是等车的时间太无聊了,但他们脸上难掩一年到头终能回家兴奋的表情,他们一边打牌一边还咯咯咯地笑。回家对于忙碌一年的农民工而言意味着什么,妻子、父母、孩子在老家等着一个男人的归来。辛勤了一年,收获而归,回家意味着安心与家人团聚、抚平身上的伤痛。正当我走过他们的时候,另一个男人的步伐震撼了我,可能是腰上有伤,走路的时候总是一瘸一拐,作为路人的我有些看不下去,想去扶他只是最后还是默默地看着他坚强地走了下去,走向验票口。可能家对于他而言有更深的意义,家是温暖,家是港湾。当我回想起四年前的零八年的雪灾发生的时候,铁路、公路和航路都被封,他们一个个在风雪中的场景,每个人都可以想象——孤单地等待着好消息的来临,那头的家人也焦急地等待着,或许已经准备好年货和铺好的床,家里刚烧好的菜也快亮了。然而我相信不论回家的旅程有多么漫长,都不能阻挡他们回家的心。
广场另一角,鲜亮的橙色背心吸引到了我的目光,便是大学生志愿者们。在我们采访火车站志愿者时候,他说他要在这个岗位坚守到小年夜,直到那天最后一位乘客坐上火车。他的志愿者之梦源于他的一位热衷于志愿服务的学长的激励。就他个人而言,这份经历是一段磨练,也是人生阅历的增加。他会用微笑对待每一位乘客,帮助他们能够尽快上车,减少他们的负担。90后的他,在二十岁的时候便能主动参与公共事务,投入社会公益。我想,中国需要这样的青年,不只是能在考场上得分,更是在这人生的试验场中实现自己的理想。
记者,一个旁观者的角色,去观察一年一度的春运。在中国这辆经济腾飞、快速运行的高铁上,究竟有哪些不为人所知的小人物与小故事在我们的身边发生,我们的责任只是去记录列车上一个小窗口的一角。
民工篇:“小角色”也要获得尊重
在大多数人心中,农民工就是拥有农村户口进城务工的人员。在某些人心中农民工是个贬义词,但事实是,他们生活工作在城市,为城市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在实习中也接触到了这样一群朴实的农民工,他们因为没拿到工资,没法回家过年,找到了我们记者帮忙,而我也真实的感受到了他们的无助。
这是一群建筑工地的农民工,他们用自己廉价的劳动力,用自己辛勤的汗水挣着微薄的工资,到年底,原本想拿着这些工资回家过年,谁料到,却没人给他们工资,他们找到该建筑公司,该公司负责人相互推脱责任,到底谁该给农民工们钱?看到他们在那些所谓文化人面前的胆怯,他们想极力说明,却有心无力。
带我采访的老师,看到这种情况及时给农民工们出主意,用记者的敏锐的判断力,为农民工们解决困难,讨回那对于他们来说一笔巨大的钱!
农民工,这个我们熟悉而又陌生的名,一次又一次的在电视上频频出现。是他们,让我们懂得了珍惜,是他们,让我们学会了同情。作为媒体人,我们要做的是成为弱势群体的支柱,说出他们心底的声音,引起社会的正面关注,让中国人的“团圆年”真正团团圆圆。
实习的生活中每天都在接触新鲜的事物,遇到社会上的无奈与关怀,让我更加了解这个真实的社会,我更加坚定了自己从事新闻事业的决心,成为一名出色的新闻工作则,在未来的三年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一定积极参加由管的时间,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为自己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社会实践只是一种磨练的过程,对于结果,我们应该有这样的胸襟:不以成败论英雄。人生需要设计,但是这种设计不是凭空出来的,小草用绿色证明自己,鸟儿用歌声证明自己,我们要用行动证明自己,社会实践是个平台,是我们证明学习的平台。
我也从工作中学习到了人际交往和待人处事的技巧。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我能看到自身的价值。人往往是很执着的。可是如果你只问耕耘不问收获,那么你一定会交得到很多朋友。对待朋友,切不可斤斤计较,不可强求对方付出与你对等的真情,要知道给予比获得更令人开心。不论做是事情,都必须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对成功要有信心,要学会和周围的人沟通思想、关心别人、支持别人。我也从工作中学习到了人际交往和待人处事的技巧。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我能看到自身的价值。人往往是很执着的。可是如果你只问耕耘不问收获,那么你一定会交得到很多朋友。对待朋友,切不可斤斤计较,不可强求对方付出与你对等的真情,要知道给予比获得更令人开心。不论做是事情,都必须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对成功要有信心,要学会和周围的人沟通思想、关心别人、支持别人。
篇七 大学生广播电台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7月27日至8月24日,根据学校安排,我在xx人民广播电台开始为期一个月的暑期实践,被分到新闻广播采访部。在实习期间,或亲身体验、或静观其变,在一些细微之处,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受到了很多启发,同时,也发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一个月的实习时间虽然很短,要学的东西很多,但直接接触媒体行业并参与第一线的工作就像一本活的教科书,期间经历、学习的事情都使我终身受益。以下是我本次实习的心得报告。
我的指导老师是xx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广播采访部的赵老师,主要跑口为党校、农业、消防、人大和部队等。由于选择在广播电台实习,不同于平面纸质媒体,所以前期主要学习了录音笔的使用、音频文件的编辑和电话采访的录音等相关技术,并初步了解了电台新闻的播放流程。
作为一名实习生,去现场、参与新闻采访是我们最大的心愿。在实习第二天,我就正式开始跟随老师跑新闻。实习期间,由于老师跑口的缘故,大多参与的都是一些会议新闻的采访工作。虽然比较简单,但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却是了解采访流程和学习会议新闻写作的重要机会。此外,还在老师的指导下参加了几次活动的采访,学习了现场活动的新闻写作方法。不仅如此,能够独立前往省人大、省政府、省军区等单位也成为我非常难得的经历。由于大一暑假曾经在xx《xx都市报》实习,两次不同媒体的锻炼使得本次实习有较大收获。
首先就是对不同级媒体新闻写作的体会。大一时在市级都市报的实习,老师非常注重新闻报道可读性要求,要尽量还原现场,用细节增加生动性。而这次在省广播电台的实习,老师专门提醒我注意语言的正式和一些政治上的常识。比如一次我独自参加省人大的主任会议,回来在写稿时,老师叮嘱我要注意领导的出场顺序,并交我写一些此类会议新闻的固定格式、固定用语等内容。
其次是学习到广播新闻与平面新闻写作的差异。因为广播新闻借助人们的听觉传播,所以在写作时语句不可过长,尽量使用短句;不可过多使用数字,否则反而不易让听众捕捉信息;尽量使用口语化、简洁易懂的词语,避免生僻词的使用。此外,为突出广播媒介特性,非常注重音响原声的使用,尤其是对于现场活动的报道。比如我在实习第二天采访的《军事科技知识展览举办》,那是一项为丰富小学生假期生活举办的活动,现场有不少前来参观的小朋友。在采访时,老师就告诉我要注意对小朋友的采访,并录下现场活动的背景音乐。通过后期制作,让这篇普通的活动报道从口播新闻变为音响报道,大大增强了新闻的现场感和可听性。
再次是学会了音频文件的剪辑技术。因为广播新闻最后的新闻成品是以声音的形式让广大受众接收到的,所以音频文件的剪辑就成为广播新闻的基本编辑手段。由于之前从未接触过相关内容,老师简单地指导一番后,确实花了我不少功夫练习那个专业软件的使用。老师为了让我深刻体会到广电媒体对于技术参数的严格要求,还专门多次让我到录音棚去学习、比较不同格式下音频文件的效果差异。当我听到录音棚的老师对于拿来制作的稿件要求在秒以后的单位时,才深刻体会到广电系统对于技术的要求是多么苛刻。
最后就是独立采访和采写深度报道的经历。大一时虽然也已经有机会体验独立采访,但回到报社后的稿件都是一些小“豆腐块”消息,只是一种初级采写的锻炼。而这次在省电台的实习,采访部正好在做一组关于初高中乱收费的深度报道。在老师的指导下,我独立采访了当地一所名校乱收费的情况。采访前,老师教我如何在闲话家常中渗透敏感问题的提出,既减少采访对象的警惕性、又增强了所需信息的真实性。采访结束后,加上老师给我的其他学校的采访资料,就开始准备乱收费问题的一组深度报道。刚开始写作的时候,就有点迷失在大堆信息之中,老师就告诉我要对所有信息进行分类整理,使得杂乱的采访资料可以共同形成几个主题,分析几个主题之间的逻辑关系后列出采访提纲。在老师的建议下,我又搜了一些网上有关教育乱收费问题的范文,用了整整一个下午才写完了这组报道的初稿。虽然写作的过程很辛苦,但能从采访到写稿完整地了解深度报道的采写过程,对于我这样的初学者来说,确实是非常难得的机会。
暑期实习非常短暂,但留给我的确是弥足珍贵的经验。新闻学科不同于其他专业,具有非常强烈的实践特征,这是我在学校课堂上无法培养和锻炼的技能。而实习期间,我不仅得以把平日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得以实践运用,而且还了解到新闻产品的生产流程,感受到非常鲜活的新闻工作第一线的感觉,并加深了对于新闻价值、新闻时效性、真实性等新闻理论知识的认识。不仅于此,暑期实习带给我最强烈的震撼还是心理角色的转变——从学生到工作者,需要的是承担责任的勇气和能力。当成为社会中的一员时,已经没有机会让我任性、偷懒,面对指导老师和主编的时候,我必须要拿出稿件说话,否则就是工作的未完成。突然的转变的确让我有些措手不及,但我明白这同样是我人生不可缺少的一堂必修课,我必须快快适应。通过这次短暂的假期实践经历,为我大三下学期正式实习储备了经验,也为我今后进一步在新闻学道路上前行打下了基础。
篇八 寒假在电台的实践报告
转眼之间,寒假又到了,大三过了一半,离毕业越来越近,实习、找工作、写论文、考研等就成为我们的计划了。假期是大学生充实自己、增加阅历、了解社会的重要阶段。作为社会中的一员,大学生都有着自己精彩的假期计划:打假期工,是一种身心的磨练,在赚取生活费用的同时,又可以亲身提前感受社会的现实;有人进一步去学习,参加雅思、托福、考研等培训班,让自己的知识得到更完善的补充;有人则准备跋山涉水,去游历神州各个地方,扩展自己的视野…… 而我在即将毕业之前,为以后的工作累积经验,我选择了去媒体实习这项活动。
大学三年,基本的理论知识都基本掌握了,现在正是投入到实践中去。这个寒假我去了电台实习,主要实习怎样当记者、采访、写新闻,把以前老师上课讲的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这是我大学以来第一次的媒体实习,以前的寒假都是去兼职打工的,这次实习从中我成熟了许多,学到了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在实习过程中,不能只是在实习中观察老师前辈们怎么做,更多的是要亲身去尝试。
第一次踏进广西人民广播电台时,我既庆幸又紧张,庆幸的是来到期待已久的电台实习,而又紧张实习的时候会出错、什么都不懂。所以,第一周实习的时候,每天都呆呆地坐在办公室看记者前辈的稿件,学习他们怎样写,虽然在学校时也学过广播新闻的写作,但这是我第一次投入到实践中,刚开始有点不适应,接下来时间久了就懂得他们的写作手法,但只是了解广播新闻的写作,并没有实际操作,因为我在的那个部门是新闻中心,主要是时政方面的新闻,老师们并不放心给我们实习生自己去完成,所以很多时候都要我们主动去争取的。平时没有采访活动的时候在办公室帮编辑写写稿签、接接电话,有时打扫打扫办公室,虽然都是一些简单、闲杂的工作,但从中都会学到很多为人处世的东西。在之后的实习中,我没有想到会学到这么多东西。
在电台实习,首先让我学到的是:做什么事都要学会主动。我们去实习没有专门老师带,记者有采访任务的话,都要实习生先和记者联系好,到时跟出去采访,在外面采访的时候要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就像办公室的主任说:“主动一点好啊,我就比较喜欢主动一点儿的人。”
第二,就是要真诚地学会和人打交道。除了和其他实习生打交道,怎样和自己的老师处理好关系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这直接关系着我们的实习质量,说远了,还能为你在以后的实习和找工作打好基础。所以,在外面实习,我们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因为这不仅仅关乎我们自己,更因为我们代表着学院。 刚进电台时,大家都是陌生的脸孔,不过你只要微笑着和他们打招呼,每天早上见到他们都要微笑的对他们说声“早”或“早上好”,下班回去时也要和他们说“我先走了,明天见。”从心底真诚的一声问候,都能给人好的印象。
再来,这次电台实习工作也让我懂得了,不管自己多聪明多能干,也要注重和别人合作。有时采访回来的录音材料要紧急处理,而自己又来不及,就要和别人一起合作;或者遇到一些无从下手的新闻时,就询问记者前辈的意见,和他们一起讨论沟通,而这些,都是要自己主动去做的。这样的合作沟通之后,思路更明确下笔更容易了。
还有,对工作要有热情、有自信。对采访的工作始终保持高度的热情,才有可能把新闻做好。寒假是电台以及其他媒体的实习生非常多,与我在广西电台实习的学生就有很多,其中有来自其他重点高校的毕业生。他们的专业知识我深知是不能跟他们比的。但是如果你表现的过于谦虚甚至软弱,他们,甚至台里的人就会认为我们学院的学生只不过是个小角色而已。所以你必须表现的更有自信。
最重要的一点也是要重视写作能力。虽然电台的记者并不像报社有那么多的新闻稿件要写,但写作能力必须要很强、很熟练。稿件要求简单、口语化,所以对于一个事件,怎样抓住事件的关键,简明扼要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良好的文字能力是首要的。
这次的实习是我们综合能力的一次全面考察,除了考察我们的专业水平和理论知识以外,还考察了我们的为人处世态度,做人原则以及处事方法,简而言之,就是考察我们是否懂得怎样做人。勤奋是首要的,通宵达旦这些都应该是常事,因为我们是实习生,是来学习的;主动的多和与老师前辈交流,不要窝在办公室里异想天开,要及时和记者沟通,善于和记者交流,要放得下面子,尽全力去争取,即使不一定能做得很好,但起码自己努力过,最重要的是过程。
篇九 2023年4月大学生电台社会实践报告
7月27日至8月24日,根据学校安排,我在xx人民广播电台开始为期一个月的暑期实践,被分到新闻广播采访部。在实习期间,或亲身体验、或静观其变,在一些细微之处,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受到了很多启发,同时,也发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一个月的实习时间虽然很短,要学的东西很多,但直接接触媒体行业并参与第一线的工作就像一本活的教科书,期间经历、学习的事情都使我终身受益。以下是我本次实习的心得报告。
我的指导老师是xx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广播采访部的赵老师,主要跑口为党校、农业、消防、人大和部队等。由于选择在广播电台实习,不同于平面纸质媒体,所以前期主要学习了录音笔的使用、音频文件的编辑和电话采访的录音等相关技术,并初步了解了电台新闻的播放流程。
作为一名实习生,去现场、参与新闻采访是我们最大的心愿。在实习第二天,我就正式开始跟随老师跑新闻。实习期间,由于老师跑口的缘故,大多参与的都是一些会议新闻的采访工作。虽然比较简单,但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却是了解采访流程和学习会议新闻写作的重要机会。此外,还在老师的指导下参加了几次活动的采访,学习了现场活动的新闻写作方法。不仅如此,能够独立前往省人大、省政府、省军区等单位也成为我非常难得的经历。由于大一暑假曾经在xx《xx都市报》实习,两次不同媒体的锻炼使得本次实习有较大收获。
首先就是对不同级媒体新闻写作的体会。大一时在市级都市报的实习,老师非常注重新闻报道可读性要求,要尽量还原现场,用细节增加生动性。而这次在省广播电台的实习,老师专门提醒我注意语言的正式和一些政治上的常识。比如一次我独自参加省人大的主任会议,回来在写稿时,老师叮嘱我要注意领导的出场顺序,并交我写一些此类会议新闻的固定格式、固定用语等内容。
其次是学习到广播新闻与平面新闻写作的差异。因为广播新闻借助人们的听觉传播,所以在写作时语句不可过长,尽量使用短句;不可过多使用数字,否则反而不易让听众捕捉信息;尽量使用口语化、简洁易懂的词语,避免生僻词的使用。此外,为突出广播媒介特性,非常注重音响原声的使用,尤其是对于现场活动的报道。比如我在实习第二天采访的《军事科技知识展览举办》,那是一项为丰富小学生假期生活举办的活动,现场有不少前来参观的小朋友。在采访时,老师就告诉我要注意对小朋友的采访,并录下现场活动的背景音乐。通过后期制作,让这篇普通的活动报道从口播新闻变为音响报道,大大增强了新闻的现场感和可听性。
再次是学会了音频文件的剪辑技术。因为广播新闻最后的新闻成品是以声音的形式让广大受众接收到的,所以音频文件的剪辑就成为广播新闻的基本编辑手段。由于之前从未接触过相关内容,老师简单地指导一番后,确实花了我不少功夫练习那个专业软件的使用。老师为了让我深刻体会到广电媒体对于技术参数的严格要求,还专门多次让我到录音棚去学习、比较不同格式下音频文件的效果差异。当我听到录音棚的老师对于拿来制作的稿件要求在秒以后的单位时,才深刻体会到广电系统对于技术的要求是多么苛刻。
最后就是独立采访和采写深度报道的经历。大一时虽然也已经有机会体验独立采访,但回到报社后的稿件都是一些小“豆腐块”消息,只是一种初级采写的锻炼。而这次在省电台的实习,采访部正好在做一组关于初高中乱收费的深度报道。在老师的指导下,我独立采访了当地一所名校乱收费的情况。采访前,老师教我如何在闲话家常中渗透敏感问题的提出,既减少采访对象的警惕性、又增强了所需信息的真实性。采访结束后,加上老师给我的其他学校的采访资料,就开始准备乱收费问题的一组深度报道。刚开始写作的时候,就有点迷失在大堆信息之中,老师就告诉我要对所有信息进行分类整理,使得杂乱的采访资料可以共同形成几个主题,分析几个主题之间的逻辑关系后列出采访提纲。在老师的建议下,我又搜了一些网上有关教育乱收费问题的范文,用了整整一个下午才写完了这
篇十 暑假电台实践报告范文
暑期实践终于结束了,还有一个礼拜就又要回学校了,相比之下在单位实践还是更喜欢在学校自由自在读书的好。在学校可以自由安排自己的课余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我是通过妈妈朋友的介绍,才得以在我们县里的电台实践的。和我在一起实践的大学生还有三个,她们也同样是经人介绍过来的。我们的实践内容并不多:一是做导播、二是初步认识和使用了机器并学习了如何播报和录制“天气预报”。当然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对电台的工作有了一个大体上的认识,更是系统的熟知了关于导播的各项工作和具体操作。普通话也在此阶段也有所纠正、巩固和提高。
关于实践的内容我并不想多说些什么,反而通过这次实践给我感触最深的是社会的现实性。再怎么样也逃不了“关系”二字,朋友多了路好走,但也要看是什么样的朋友,真像是《红楼梦》里所说的,四大家族“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啊!一个办公室就七八个人,但是交往之道远比和几十个学生难的多,基本的礼貌、谦虚、勤快什么的当然不必说,这些素质早该具备,但要得到认可也绝非易事。在我看来工作的人的确很累,每天要花大把的时间想着如何与他人交流,小心说每一句话,谨慎做每一件事;不能说不愿意做的就可以不做,不想理的就可以不理,绝不能太沉默,否则就会被认为不合群,要做到有亲合力。
想到个单位实践也要靠关系,后台硬的人家捧你,后台稍逊的你捧人家。就这次实践,有一位前辈对我说:“现在大学生这么多,竞争这么激烈,不靠点关系想进个单位真是不容易,在学校一定要好好学、多学点……”
央视前阵子报道,在北京有相当多的大学生暑期留在学校,希望结合自己的专业找一个合适的单位实践,结果很多人都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即使有这样的实践机会,同一个岗位竟有百余名同学前来竞争。
也许我的这番话说出来,有些人会笑我幼稚,会说我“你到现在才认识到啊!你也真够单纯的。”是啊,社会不需要也容不下单纯的人,社会迫使我们一个个都要褪去单纯的外衣,慢慢的学会世故,学会看清现实。
不知道这些在你们看来会是怎样的感受,在我看来由我说这些道理难免肤浅,不过有一点肯定不会错,那就是我们要抓紧时间认真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为以后的工作多一份竞争实力。同时再学习一些人际交往之道,有益无害。
编者按:沈同学认真参加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能力得到了锻炼,综合素质获得提升,对社会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沈同学对社会也有了自己独到的认识,特别是对“关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们欢迎同学们就此问题结合自己的实践体会展开讨论。
篇十一 2023年9月大学生电台社会实践报告
7月27日至8月24日,根据学校安排,我在xx人民广播电台开始为期一个月的暑期实践,被分到新闻广播采访部。在实习期间,或亲身体验、或静观其变,在一些细微之处,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受到了很多启发,同时,也发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一个月的实习时间虽然很短,要学的东西很多,但直接接触媒体行业并参与第一线的工作就像一本活的教科书,期间经历、学习的事情都使我终身受益。以下是我本次实习的心得报告。
我的指导老师是xx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广播采访部的赵老师,主要跑口为党校、农业、消防、人大和部队等。由于选择在广播电台实习,不同于平面纸质媒体,所以前期主要学习了录音笔的使用、音频文件的编辑和电话采访的录音等相关技术,并初步了解了电台新闻的播放流程。
作为一名实习生,去现场、参与新闻采访是我们最大的心愿。在实习第二天,我就正式开始跟随老师跑新闻。实习期间,由于老师跑口的缘故,大多参与的都是一些会议新闻的采访工作。虽然比较简单,但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却是了解采访流程和学习会议新闻写作的重要机会。此外,还在老师的指导下参加了几次活动的采访,学习了现场活动的新闻写作方法。不仅如此,能够独立前往省人大、省政府、省军区等单位也成为我非常难得的经历。由于大一暑假曾经在xx《xx都市报》实习,两次不同媒体的锻炼使得本次实习有较大收获。
首先就是对不同级媒体新闻写作的体会。大一时在市级都市报的实习,老师非常注重新闻报道可读性要求,要尽量还原现场,用细节增加生动性。而这次在省广播电台的实习,老师专门提醒我注意语言的正式和一些政治上的常识。比如一次我独自参加省人大的主任会议,回来在写稿时,老师叮嘱我要注意领导的出场顺序,并交我写一些此类会议新闻的固定格式、固定用语等内容。
其次是学习到广播新闻与平面新闻写作的差异。因为广播新闻借助人们的听觉传播,所以在写作时语句不可过长,尽量使用短句;不可过多使用数字,否则反而不易让听众捕捉信息;尽量使用口语化、简洁易懂的词语,避免生僻词的使用。此外,为突出广播媒介特性,非常注重音响原声的使用,尤其是对于现场活动的报道。比如我在实习第二天采访的《军事科技知识展览举办》,那是一项为丰富小学生假期生活举办的活动,现场有不少前来参观的小朋友。在采访时,老师就告诉我要注意对小朋友的采访,并录下现场活动的背景音乐。通过后期制作,让这篇普通的活动报道从口播新闻变为音响报道,大大增强了新闻的现场感和可听性。
再次是学会了音频文件的剪辑技术。因为广播新闻最后的新闻成品是以声音的形式让广大受众接收到的,所以音频文件的剪辑就成为广播新闻的基本编辑手段。由于之前从未接触过相关内容,老师简单地指导一番后,确实花了我不少功夫练习那个专业软件的使用。老师为了让我深刻体会到广电媒体对于技术参数的严格要求,还专门多次让我到录音棚去学习、比较不同格式下音频文件的效果差异。当我听到录音棚的老师对于拿来制作的稿件要求在秒以后的单位时,才深刻体会到广电系统对于技术的要求是多么苛刻。
最后就是独立采访和采写深度报道的经历。大一时虽然也已经有机会体验独立采访,但回到报社后的稿件都是一些小“豆腐块”消息,只是一种初级采写的锻炼。而这次在省电台的实习,采访部正好在做一组关于初高中乱收费的深度报道。在老师的指导下,我独立采访了当地一所名校乱收费的情况。采访前,老师教我如何在闲话家常中渗透敏感问题的提出,既减少采访对象的警惕性、又增强了所需信息的真实性。采访结束后,加上老师给我的其他学校的采访资料,就开始准备乱收费问题的一组深度报道。刚开始写作的时候,就有点迷失在大堆信息之中,老师就告诉我要对所有信息进行分类整理,使得杂乱的采访资料可以共同形成几个主题,分析几个主题之间的逻辑关系后列出采访提纲。在老师的建议下,我又搜了一些网上有关教育乱收费问题的范文,用了整整一个下午才写完了这
组报道的初稿。虽然写作的过程很辛苦,但能从采访到写稿完整地了解深度报道的采写过程,对于我这样的初学者来说,确实是非常难得的机会。
暑期实习非常短暂,但留给我的确是弥足珍贵的经验。新闻学科不同于其他专业,具有非常强烈的实践特征,这是我在学校课堂上无法培养和锻炼的技能。而实习期间,我不仅得以把平日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得以实践运用,而且还了解到新闻产品的生产流程,感受到非常鲜活的新闻工作第一线的感觉,并加深了对于新闻价值、新闻时效性、真实性等新闻理论知识的认识。不仅于此,暑期实习带给我最强烈的震撼还是心理角色的转变——从学生到工作者,需要的是承担责任的勇气和能力。当成为社会中的一员时,已经没有机会让我任性、偷懒,面对指导老师和主编的时候,我必须要拿出稿件说话,否则就是工作的未完成。突然的转变的确让我有些措手不及,但我明白这同样是我人生不可缺少的一堂必修课,我必须快快适应。通过这次短暂的假期实践经历,为我大三下学期正式实习储备了经验,也为我今后进一步在新闻学道路上前行打下了基础。
篇十二 寒假电台实习的社会实践报告
转眼之间,寒假又到了,大三过了一半,离毕业越来越近,实习、找工作、写论文、考研等就成为我们的计划了。假期是大学生充实自己、增加阅历、了解社会的重要阶段。作为社会中的一员,大学生都有着自己精彩的假期计划:打假期工,是一种身心的磨练,在赚取生活费用的同时,又可以亲身提前感受社会的现实;有人进一步去学习,参加雅思、托福、考研等培训班,让自己的知识得到更完善的补充;有人则准备跋山涉水,去游历神州各个地方,扩展自己的视野…… 而我在即将毕业之前,为以后的工作累积经验,我选择了去媒体实习这项活动。
大学三年,基本的理论知识都基本掌握了,现在正是投入到实践中去。这个寒假我去了电台实习,主要实习怎样当记者、采访、写新闻,把以前老师上课讲的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这是我大学以来第一次的媒体实习,以前的寒假都是去兼职打工的,这次实习从中我成熟了许多,学到了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在实习过程中,不能只是在实习中观察老师前辈们怎么做,更多的是要亲身去尝试。
第一次踏进广西人民广播电台时,我既庆幸又紧张,庆幸的是来到期待已久的电台实习,而又紧张实习的时候会出错、什么都不懂。所以,第一周实习的时候,每天都呆呆地坐在办公室看记者前辈的稿件,学习他们怎样写,虽然在学校时也学过广播新闻的写作,但这是我第一次投入到实践中,刚开始有点不适应,接下来时间久了就懂得他们的写作手法,但只是了解广播新闻的写作,并没有实际操作,因为我在的那个部门是新闻中心,主要是时政方面的新闻,老师们并不放心给我们实习生自己去完成,所以很多时候都要我们主动去争取的。平时没有采访活动的时候在办公室帮编辑写写稿签、接接电话,有时打扫打扫办公室,虽然都是一些简单、闲杂的工作,但从中都会学到很多为人处世的东西。在之后的实习中,我没有想到会学到这么多东西。
在电台实习,首先让我学到的是:做什么事都要学会主动。我们去实习没有专门老师带,记者有采访任务的话,都要实习生先和记者联系好,到时跟出去采访,在外面采访的时候要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就像办公室的主任说:“主动一点好啊,我就比较喜欢主动一点儿的人。”
第二,就是要真诚地学会和人打交道。除了和其他实习生打交道,怎样和自己的老师处理好关系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这直接关系着我们的实习质量,说远了,还能为你在以后的实习和找工作打好基础。所以,在外面实习,我们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因为这不仅仅关乎我们自己,更因为我们代表着学院。 刚进电台时,大家都是陌生的脸孔,不过你只要微笑着和他们打招呼,每天早上见到他们都要微笑的对他们说声“早”或“早上好”,下班回去时也要和他们说“我先走了,明天见。”从心底真诚的一声问候,都能给人好的印象。
再来,这次电台实习工作也让我懂得了,不管自己多聪明多能干,也要注重和别人合作。有时采访回来的录音材料要紧急处理,而自己又来不及,就要和别人一起合作;或者遇到一些无从下手的新闻时,就询问记者前辈的意见,和他们一起讨论沟通,而这些,都是要自己主动去做的。这样的合作沟通之后,思路更明确下笔更容易了。
还有,对工作要有热情、有自信。对采访的工作始终保持高度的热情,才有可能把新闻做好。寒假是电台以及其他媒体的实习生非常多,与我在广西电台实习的学生就有很多,其中有来自其他重点高校的毕业生。他们的专业知识我深知是不能跟他们比的。但是如果你表现的过于谦虚甚至软弱,他们,甚至台里的人就会认为我们学院的学生只不过是个小角色而已。所以你必须表现的更有自信。
最重要的一点也是要重视写作能力。虽然电台的记者并不像报社有那么多的新闻稿件要写,但写作能力必须要很强、很熟练。稿件要求简单、口语化,所以对于一个事件,怎样抓住事件的关键,简明扼要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良好的文字能力是首要的。
这次的实习是我们综合能力的一次全面考察,除了考察我们的专业水平和理论知识以外,还考察了我们的为人处世态度,做人原则以及处事方法,简而言之,就是考察我们是否懂得怎样做人。勤奋是首要的,通宵达旦这些都应该是常事,因为我们是实习生,是来学习的;主动的多和与老师前辈交流,不要窝在办公室里异想天开,要及时和记者沟通,善于和记者交流,要放得下面子,尽全力去争取,即使不一定能做得很好,但起码自己努力过,最重要的是过程。
篇十三 寒假电台社会实践报告
寒假电台社会实践报告
寒假电台社会实践报告
今年寒假,我在xx人民广播电视台交通频率实习,虽然实习前后只有短短的半个月的时间。但这次经历让我深深领悟到,要成为一名成功的新闻工作者必须至于实践,力求全面发展。
实习的日子里,我每天受电台工作环境的濡染,体验到学校所体会不到的充实与紧张,见识了这里的每一位记者、编辑和导播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他们善于倾听,密切关注听众朋友们的冷暖痛痒,不跟炒作粗俗不雅的新闻,他们的职业精神令我感动。
春节,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年中最重要的的节日,恰逢这个喜庆的日子,我来到电台,以一名记者的身份深入基层,了解节前节后的相关动态,做春节的.相关报道。通过这些天的学习,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也让我真正的了解到媒体人的责任。
在春节前后,我前往火车站实地采访两次,两次的人由少到多,人流量越来越大,站前的广场的人流仍旧是稳定有序。农民工、学生群体、新上海人们组成了春运大军,或许我们对于春运的印象只限于电视媒体里的报道,去火车站也只是到旅游的时候便去。人们都说,全世界最大的人口迁徙是中国的春运,要真正感受这句话直到成为一名直面者才了解,而我很荣幸的成为春运的一名见证者。
让记者印象颇深的是四位农民工模样在等车的空隙里,将行李作凳子和桌子玩纸牌,也许是等车的时间太无聊了,但他们脸上难掩一年到头终能回家兴奋的表情,他们一边打牌一边还咯咯咯地笑。回家对于忙碌一年的农民工而言意味着什么,妻子、父母、孩子在老家等着一个男人的归来。辛勤了一年,收获而归,回家意味着安心与家人团聚、抚平身上的伤痛。
正当我走过他们的时候,另一个男人的步伐震撼了我,可能是腰上有伤,走路的时候总是一瘸一拐,作为路人的我有些看不下去,想去扶他只是最后还是默默地看着他坚强地走了下去,走向验票口。可能家对于他而言有更深的意义,家是温暖,家是港湾。当我回想起四年前的零八年的雪灾发生的时候,铁路、公路和航路都被封,他们一个个在风雪中的场景,每个人都可以想象——孤单地等待着好消息的来临,那头的家人也焦急地等待着,或许已经准备好年货和铺好的床,家里刚烧好的菜也快亮了。然而我相信不论回家的旅程有多么漫长,都不能阻挡他们回家的心。
广场另一角,鲜亮的橙色背心吸引到了我的目光,便是大学生志愿者们。在我们采访火车站志愿者时候,他说他要在这个岗位坚守到小年夜,直到那天最后一位乘客坐上火车。他的志愿者之梦源于他的一位热衷于志愿服务的学长的激励。就他个人而言,这份经历是一段磨练,也是人生阅历的增加。他会用微笑对待每一位乘客,帮助他们能够尽快上车,减少他们的负担。90后的他,在二十岁的时候便能主动参与公共事务,投入社会公益。我想,中国需要这样的青年,不只是能在考场上得分,更是在这人生的试验场中实现自己的理想。
记者,一个旁观者的角色,去观察一年一度的春运。在中国这辆经济腾飞、快速运行的高铁上,究竟有哪些不为人所知的小人物与小故事在我们的身边发生,我们的责任只是去记录列车上每一个窗口的一角。
篇十四 新闻系学生电台社会实践报告
新闻系学生电台社会实践报告一
新闻学是一门手动和实践能力要求很高的学科,经过大学三年多的专业理论学习,在大学的第四年,当其他本科专业的学生都还坐在教室里学习理论知识的时候,我们已经怀揣梦想,激情澎湃的奔向各自的实习岗位了.
年11月,我走进了电视台的《百姓看法》栏目,开始了自己为期两个月的实习生活.走进贵州电视台的那一刻,感到的是庄严和神圣,是的,那一刻,我突然感觉到自己手中的笔,可以代表正义,减少弱势群体的无奈和悲伤,而不再仅仅只是发泄自己所谓的快乐喜悦或者惆怅忧伤.
《百姓看法》栏目分为新闻部和专题部两个部分。其中新闻部做的是短小的法制类新闻,比如消费者权益之类,要求的字数在500字以内,要求以最简短的语言把事情描述清楚,无须悬念。而专题部做的专题通常则是全省各地已经破获了的重大刑事案件,字数通常在3000字左右,依情况而定,不仅要求记者赶赴现场了解案件的来龙去脉,公安机关审查案件的全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到怎么样排除困难最终将罪犯捉拿归案,还要求记者要把事件描述得跌宕起伏,这就对记者的视觉感官和画面组合以及文字表达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经过两天的观察,结合自身具体情况,爱好以及特长,考虑再三,我最终决定跟着专题组的老师跑专题。我想,这样不仅更能够挑战自己,而且更能够发挥和挖掘自己的写作特长,学到更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宝贵经验。于是来到电视台的第三天,我找到《百姓看法》栏目制片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之后栏目制片把我分给了专题部的一个记者,我叫他吴老师。
因为上一期的专题节目刚做好交上去,当天暂时是没有采访也没有新闻制作等事情可做的,带我的记者吴老师和我聊了一会儿,他问为什么选择做专题。我说我喜欢写,特别是这样的长篇报道,更是个练笔的好机会。他笑说做专题是得经常下乡的而且常常一下乡就是好几天。我说没关系,我有这个心理准备的。接着他问能坐车吗,会不会晕车,因为如果下乡的话很有可能一天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坐车在路途上颠簸。我笑,说从小到大还从来没晕过车呢,就喜欢坐车了。最后吴老师终于笑了,像松了一口气。我想,也许在最初的开始,他是很担心我是一个在家娇生惯养吃不了苦的丫头吧,担心我不是去做事情而是去给他找麻烦的。在这之前就曾听过男生个女生,电视台的老师更愿意带男生,因为男生能扛摄象机三脚架旅行包能吃苦,但是女生不行。我想这大概就是为什么说有性别歧视之说的原因吧。但是我可以肯定的是我是能扛摄象机三脚架的女生。
当天下班之前吴老师找了一些他以前做过的专题给我看,让我注意观察画面的颜色变化和远景中景近景的变化,以及每个画面的时间长度。他说远景是不可以直接接近景的,那样会出现跳桢,还有一个画面通常是5到7秒等等,之后又打印了一些专题文章让我回学校看看,熟悉一下《百姓看法》栏目专题的写作格式和风格,为第二天的下乡做一个准备。我清楚要写这样专题稿子没有深厚的文字功底是不行的,但是当时我不清楚的是自己的实力,只一味而急切的希望有个让自己写这样专题稿子的机会。而这个即将到来的机会让我激动不已。
因为栏目里的实习生较多,而班上的另一个女同学z也比较想做专题,于是栏目制片把我们两个人一起分给了吴老师。第二天早上8点我和z就赶到了电视台,和匆匆赶来的吴老师从台里借出摄象机三脚架话筒和录象带之类的大包设备上车直奔目的地——黔东南州施秉县。车上,吴老师只是给我们大概说了一下我们要采访的是一个双尸案。
当天下午到达施秉县公安局,当下公安局的局长就此事给我们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我和另一个实习生z对此案有了一个大体而粗略的了解。晚饭后回到住处,吴老师就第二天的采访和我们做了一个讨论。首先他用简单的语言从新将整个事件拉了一条线索,然后让我们考虑几分钟,再把自己将如何策划这个专题的想法,以及下一天我们将采访些什么人,什么人采访什么内容,稿子将怎么下笔,需要些什么镜头等说给他听听。几分钟之后,我和z分别将各自的想法说了一遍,吴老师对我们说到的一些可取的想法赞赏了一番后,让我们先回去好好休息,天亮好好工作。
之前一直以为自己什么都知道什么都能做的我们,这个时候才清楚,原来之前我们的想法都太过幼稚而显得可笑。一个专题哪怕一个小小的新闻事件的记录,文字的记录都只是其中的一个载体,和画面一起述说着整个新闻事件的全过程,而在这个过程当中,新闻策划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天的采访是一个漫长而辛苦的过程,有时候为了一个画面或者被采访者的一句话,要反反复复的重复一两个小时。大家都知道,平时说话顺畅而自然的人,面对摄象机的时候有的人会紧张显得不自然,甚至严重的说话都会断断续续,这就是“晕机”。面对出现这种状况的被采访者,记者要异常的有耐心,转移其注意力,循序渐进而不可以表现出焦躁。
最让我难忘的是看到局里给出的案发现场的录象资料,被害人夫妇是在熟睡中被凶手拿斧头砍断脖子而死的,当屏幕上的现场血迹一点点增多的时候我终于忍不住把脸偏向了另一边——我是真的不敢看那样血血腥的场面的,我清楚要做一名合格的法制栏目的记者就洋该克服这样的恐惧心理不要害怕。我在心里对自己说,慢慢来吧,慢慢来,能行的。
总的来说这一趟采访是很成功能的,在后来写稿子的过程当遇到了很多问题,比如所写的稿子没有悬念不能引发观众的好奇心,故事情节太过四平八稳而没有跌宕起伏之感;还有就是抓不住事件的重点,文字不够紧凑等等~一连改了好几次。这在我的意料之中,毕竟自己只是一个实习生,不可能第一次就写出专业记者的水平的。
稿子出来配音之后,下一步就是剪辑片子了。要将文字和影象以最完美的方式组合起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注意的远中近景的搭配,光线强弱的组合,镜头要保持稳定不颤抖,画面的角度和历时,景别的运用等等等等。
在做专题的同时,偶尔我也会和跑新闻的老师去跑跑小新闻。与专题想比较而言小新闻简短精悍,更容易操作。但是这样的法制类节目对内容的真实性,世间中各人物的姓名角色安排的的要求是非常之严格的,稍有不慎就会给作者带来很大的麻烦。一次在写小新闻的时候自我感觉还不错,之后哪给那个老师看的时候她也没注意其中用反的两个人名,缉毒警察和贩毒嫌疑人的姓名被我弄反了。大家都没注意到。就在下午快下班稿子就要交上去审核晚上就要播的时候,z却突然发现了这个严重的错误——幸好发现了,否则那篇稿子要是播出去了,老师就得下岗。很自然是,我被老师训了一顿。的确,这是在工作,没有人会像在学校的时候老师对学生一样苦口婆心一遍遍强调,错了也没关系,重新来过就可以了。
当时很受不了那个现实,气匆匆的在老师气还没消的时候就离开了,负气的跑去重新写稿子。后来老师道了歉说自己当时是太急了,语气有点重。老师的话反而让我很不好意思,毕竟是自己粗心大意,差点让人丢了饭碗。
这件事情也让我悟出一个很浅显而之前又很难有机会领悟的道理:自己必须为自己的过错负责。
总之,这次为期两个月的实习让我把新闻策划,采访,写作,剪辑等新闻制作的一系列程序有机的结合起来,让自己学到了许多从前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同时也让自己有机会把自己从前在课堂上学到了理论知识和实际结合起来,为今后从学校踏入社会,从课堂进入工作找到了一个适当的平台来适应和打基础。
新闻系学生电台社会实践报告二
新闻学是一门手动和实践能力要求很高的学科,经过大学三年多的专业理论学习,在大学的第四年,当其他本科专业的学生都还坐在教室里学习理论知识的时候,我们已经怀揣梦想,激情澎湃的奔向各自的实习岗位了.
年11月,我走进了电视台的《百姓看法》栏目,开始了自己为期两个月的实习生活.走进贵州电视台的那一刻,感到的是庄严和神圣,是的,那一刻,我突然感觉到自己手中的笔,可以代表正义,减少弱势群体的无奈和悲伤,而不再仅仅只是发泄自己所谓的快乐喜悦或者惆怅忧伤.
《百姓看法》栏目分为新闻部和专题部两个部分。其中新闻部做的是短小的法制类新闻,比如消费者权益之类,要求的字数在500字以内,要求以最简短的语言把事情描述清楚,无须悬念。而专题部做的专题通常则是全省各地已经破获了的重大刑事案件,字数通常在3000字左右,依情况而定,不仅要求记者赶赴现场了解案件的来龙去脉,公安机关审查案件的全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到怎么样排除困难最终将罪犯捉拿归案,还要求记者要把事件描述得跌宕起伏,这就对记者的视觉感官和画面组合以及文字表达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经过两天的观察,结合自身具体情况,爱好以及特长,考虑再三,我最终决定跟着专题组的老师跑专题。我想,这样不仅更能够挑战自己,而且更能够发挥和挖掘自己的写作特长,学到更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宝贵经验。于是来到电视台的第三天,我找到《百姓看法》栏目制片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之后栏目制片把我分给了专题部的一个记者,我叫他吴老师。
因为上一期的专题节目刚做好交上去,当天暂时是没有采访也没有新闻制作等事情可做的,带我的记者吴老师和我聊了一会儿,他问为什么选择做专题。我说我喜欢写,特别是这样的长篇报道,更是个练笔的好机会。他笑说做专题是得经常下乡的而且常常一下乡就是好几天。我说没关系,我有这个心理准备的。接着他问能坐车吗,会不会晕车,因为如果下乡的话很有可能一天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坐车在路途上颠簸。我笑,说从小到大还从来没晕过车呢,就喜欢坐车了。最后吴老师终于笑了,像松了一口气。我想,也许在最初的开始,他是很担心我是一个在家娇生惯养吃不了苦的丫头吧,担心我不是去做事情而是去给他找麻烦的。在这之前就曾听过男生个女生,电视台的老师更愿意带男生,因为男生能扛摄象机三脚架旅行包能吃苦,但是女生不行。我想这大概就是为什么说有性别歧视之说的原因吧。但是我可以肯定的是我是能扛摄象机三脚架的女生。
当天下班之前吴老师找了一些他以前做过的专题给我看,让我注意观察画面的颜色变化和远景中景近景的变化,以及每个画面的时间长度。他说远景是不可以直接接近景的,那样会出现跳桢,还有一个画面通常是5到7秒等等,之后又打印了一些专题文章让我回学校看看,熟悉一下《百姓看法》栏目专题的写作格式和风格,为第二天的下乡做一个准备。我清楚要写这样专题稿子没有深厚的文字功底是不行的,但是当时我不清楚的是自己的实力,只一味而急切的希望有个让自己写这样专题稿子的机会。而这个即将到来的机会让我激动不已。
因为栏目里的实习生较多,而班上的另一个女同学z也比较想做专题,于是栏目制片把我们两个人一起分给了吴老师。第二天早上8点我和z就赶到了电视台,和匆匆赶来的吴老师从台里借出摄象机三脚架话筒和录象带之类的大包设备上车直奔目的地——黔东南州施秉县。车上,吴老师只是给我们大概说了一下我们要采访的是一个双尸案。
当天下午到达施秉县公安局,当下公安局的局长就此事给我们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我和另一个实习生z对此案有了一个大体而粗略的了解。晚饭后回到住处,吴老师就第二天的采访和我们做了一个讨论。首先他用简单的语言从新将整个事件拉了一条线索,然后让我们考虑几分钟,再把自己将如何策划这个专题的想法,以及下一天我们将采访些什么人,什么人采访什么内容,稿子将怎么下笔,需要些什么镜头等说给他听听。几分钟之后,我和z分别将各自的想法说了一遍,吴老师对我们说到的一些可取的想法赞赏了一番后,让我们先回去好好休息,天亮好好工作。
之前一直以为自己什么都知道什么都能做的我们,这个时候才清楚,原来之前我们的想法都太过幼稚而显得可笑。一个专题哪怕一个小小的新闻事件的记录,文字的记录都只是其中的一个载体,和画面一起述说着整个新闻事件的全过程,而在这个过程当中,新闻策划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天的采访是一个漫长而辛苦的过程,有时候为了一个画面或者被采访者的一句话,要反反复复的重复一两个小时。大家都知道,平时说话顺畅而自然的人,面对摄象机的时候有的人会紧张显得不自然,甚至严重的说话都会断断续续,这就是“晕机”。面对出现这种状况的被采访者,记者要异常的有耐心,转移其注意力,循序渐进而不可以表现出焦躁。
最让我难忘的是看到局里给出的案发现场的录象资料,被害人夫妇是在熟睡中被凶手拿斧头砍断脖子而死的,当屏幕上的现场血迹一点点增多的时候我终于忍不住把脸偏向了另一边——我是真的不敢看那样血血腥的场面的,我清楚要做一名合格的法制栏目的记者就洋该克服这样的恐惧心理不要害怕。我在心里对自己说,慢慢来吧,慢慢来,能行的。
总的来说这一趟采访是很成功能的,在后来写稿子的过程当遇到了很多问题,比如所写的稿子没有悬念不能引发观众的好奇心,故事情节太过四平八稳而没有跌宕起伏之感;还有就是抓不住事件的重点,文字不够紧凑等等~一连改了好几次。这在我的意料之中,毕竟自己只是一个实习生,不可能第一次就写出专业记者的水平的。
稿子出来配音之后,下一步就是剪辑片子了。要将文字和影象以最完美的方式组合起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注意的远中近景的搭配,光线强弱的组合,镜头要保持稳定不颤抖,画面的角度和历时,景别的运用等等等等。
在做专题的同时,偶尔我也会和跑新闻的老师去跑跑小新闻。与专题想比较而言小新闻简短精悍,更容易操作。但是这样的法制类节目对内容的真实性,世间中各人物的姓名角色安排的的要求是非常之严格的,稍有不慎就会给作者带来很大的麻烦。一次在写小新闻的时候自我感觉还不错,之后哪给那个老师看的时候她也没注意其中用反的两个人名,缉毒警察和贩毒嫌疑人的姓名被我弄反了。大家都没注意到。就在下午快下班稿子就要交上去审核晚上就要播的时候,z却突然发现了这个严重的错误——幸好发现了,否则那篇稿子要是播出去了,老师就得下岗。很自然是,我被老师训了一顿。的确,这是在工作,没有人会像在学校的时候老师对学生一样苦口婆心一遍遍强调,错了也没关系,重新来过就可以了。
当时很受不了那个现实,气匆匆的在老师气还没消的时候就离开了,负气的跑去重新写稿子。后来老师道了歉说自己当时是太急了,语气有点重。老师的话反而让我很不好意思,毕竟是自己粗心大意,差点让人丢了饭碗。
这件事情也让我悟出一个很浅显而之前又很难有机会领悟的道理:自己必须为自己的过错负责。
总之,这次为期两个月的实习让我把新闻策划,采访,写作,剪辑等新闻制作的一系列程序有机的结合起来,让自己学到了许多从前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同时也让自己有机会把自己从前在课堂上学到了理论知识和实际结合起来,为今后从学校踏入社会,从课堂进入工作找到了一个适当的平台来适应和打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