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篇一 2023有关敬老院社会实践报告3000字
敬老院社会实践报告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深,老年人口在不断增加,空巢老人的比例和规模也正日益扩大。随着打工潮的流行,农民工的逐渐增多,农村空巢老人的数量更是快速增长着。“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已成为空巢老人的真实写照。空巢老人问题已不仅是个人家庭问题,而是全社会的痛。农村空巢老人大多都年迈多病,再加上长期没有子女的照顾,他们大都孤独抑郁。本文根据走访慰问农村空巢老人的形式对农村空巢老人现状进行调研分析,旨在了解农村空巢老人困难和需求,呼吁社会多关心、关爱农村空巢老人。
关键字:农村空巢老人;现状;志愿服务
前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中国经济持续不断的发展,也涌现出一大批农民工远离家乡到异地打工,这就造成了农村青年劳动力的大量流失。农村“空巢老人”家庭越来越多,而这部分年老体弱的“空巢老人”大都成了家中的主要劳力,田地需要他们耕种、饲养家禽、看管留守儿童等等繁重的担子全部撂在老人的肩上,老人们实在不堪重负,生活健康状况令人担忧。 家庭养老是农村老年人的普遍养老方式,一旦家庭“空巢化”,家庭的养老功能往往就会弱化。由于长期得不到子女的照顾关心,很多年迈多病的老人生活都非常孤苦。从小在农村长大的我,见证着很多空巢老人在孤独抑郁中去世。因此,在这个暑假来临之前我和同学们计划一起走访农村空巢老人,用我们的真情温暖、关心、关爱他们。
在老龄化过程中,老年空巢家庭增长非常快。在2023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中,“独居空巢家庭”占比达到了16.40%,而“夫妻空巢家庭”占比也达到了 15.37%。二者合计达到31.77%。这就是说,中国现在至少有31.77%的有老年人生活的家庭,属于空巢家庭。在从2000年到2023年这10 年中,空巢家庭的占比上升了8.94%。农村空巢老人更是占据空巢老人家庭总数的绝大部分。中国要更快更好的发展,养老问题是重点要解决的,尤其是农村空巢老人问题。本次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研旨在了解农村看巢老人生活经济状况,陪老人聊天解闷,给老人家讲述新中国、中国梦,让他们感受到国家人们对他们的关爱。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我们有义务进一步落实党的群众路线,走进基层,服务群众,为党和国家服务。
正文
1、 调研对象和方法
本次调研选取济宁鱼台县鱼城镇胡阁村村民作为本次调研的调研对象,调研方法采取走访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问卷涉及基本状况、经济状况、日常生活、医疗健康、心理状况等。
2、调研结果及问题分析
本次农村空巢老人调研活动,共做问卷150份,其中包括中青年问卷112份,老人问卷38分。第一份问卷数据整理显示:了解空巢老人的村民仅仅只有 20.5%,主要经济中通过自己耕田种地的占58%,子女支付的占27%。56.3%的村民认为老人生活有保障,多数人表示对老人生活不担忧。 64.3%的村民认为老人的健康状况还可以,22.3%的村民认为老人体弱多病,同时大多数人表示老人生病时一般只进行简单治疗,只有大病大灾的时候才去医院治疗。46.4%的村民认为老人不能和子女一起生活的原因是家庭成员关系,一般解释为孩子结婚后就与父母分家各自生活,40%的村民认为是经济原因导致老人与子女不能一起生活。在所调查的村民中只有17%的村民赞成将老人送到养老院在生活。
第二份调查问卷主要针对老年人生活现状。调查的板书老人表示生活有保障,多数老人希望和子女一起生活,同时也有老人不愿意和子女生活在一起怕拖累子女。在了解空巢老人为何不能和子女生活在一起时,有多数老人都说子女在外地工作太忙,也有些因为交通不便,同时也有些老人是因为和子女关系处理不好而你在一起生活。 在调查老人经济时,老人大多表示自己通过耕田种地可以维持自己的日常生活,还有政府发放的最低生活保障金。但要帮子女照顾孩子的老人表示经济是最大的问题。在调查老人们受教育程度时,多数人都不识字或者只认识简单的一些字,由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很贫穷落后,那个时代绝大多数孩子都没机会上学,所以很多老人都不识字。 老人普遍反映生活中最大问题就是看病就医问题,虽然有新医疗能帮老人解决一些负担,但是由于年龄大,腿脚不方便,自己不会用电话,手机等,健康成了大问题。问及养老问题时,多数老人表示愿意自己居住,不愿意给孩子增添麻烦。
通过对问卷调查及走访的结果,大致总结出以下几点问题:
1、本应安详晚年 现实却是辛劳每一天
人老了经济就少了,没有固定的收入,生活开始变得拮据。村民尹廷德老人今年79岁,有5个子女,孙子有10人,一家老小22人,子孙们不是外出务工就是异地求学,家里就剩下夫妻俩。谈到尹廷德老人儿孙满堂时,老人说:“儿女长大了就分家,各自生活去了,不管是平时,还是过年过节,除了我就是她,除了她就是我”。老人子女虽多,但生活并不富裕,子孙们一年忙到头,有的仅够子女读书,有的连修房负债还未还清。虽然年老体迈,腿脚不灵便,但还承包着4亩多田地,养四头猪,几乎没有清闲日子,每天晚上还要料理家务,自己养活自己。
2、生活寂寞,最盼过年团聚
人老了怕孤独,农村老人过惯了苦日子,物质要求并不高,在能满足温饱的条件下,老人渴望的往往是子女的亲情而不在乎子女的钱物。尤其是子女外出务工将小孩接去一同生活后,连最后一点精神寄托也化为“肥皂泡”。 特别是独居老人,有话没处说,有苦没处诉,精神抑郁。过着“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的寂廖生活。毛天祥夫妇俩已年过七旬,其儿子一家3口人全部外出务工,除了繁重的家务之外,最令老人烦恼的莫过于寂寞,白天偶尔还串串门,同邻居拉拉家常,还算充实,一到晚上就寂寞了。家里虽然卫星电视接收器、电视、音响等家用电器一应俱全,但由于自己没有文化,加之眼睛又不好,家用电器几乎成了摆设。为此,通常晚饭过后就上床休息,由于年岁过大,睡眠又不好,半夜三四点就醒了,日子难熬。他最盼望的是过年,儿女们都回来,一大家人其乐融融,那才是他想的天伦之乐。但正月过后,子女一个个外出务工,家中依然的冷清。
3、精神压力大 教育子孙伤脑筋
教育孩子,这本是年轻父母的事,可是,由于子女大多在外务工维持生活,孙子辈的读书、教育这项任务全部落到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的身上。尹朝平老人无奈的告诉我们:“我两个儿子都出去打工,放下两个孙子在家读小学,要管吃、管住,教育孙子不但责任大,而且极为操心,今天不是孙子生病,明天就是孙女闹别扭,孩子性格孤避,不听话,又不争气,时不时还给你惹祸上身,再加上我们没文化,无法辅导读书,怕影响娃娃终身。教育不好又怕儿女埋怨,真是心烦”。
4、 生活无照料 安全隐患多
由于子女不在身边,最怕的就是生病,在家中生了病,没有年轻人替请医生,卧病在床,身边无子女照顾,端茶送水的人都没有,生活极为不便和困难,孤独无靠。随着空巢老年人身体肌能减退,有的记忆力下降,行动不便,甚至身患疾病(残疾),常因日常生活行为导致安全隐患;加之农村空巢老年人文化,生活环境因素,专门针对老年人的犯罪,包括人身伤害、抢劫、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如:某些保健品到农村的推销,导致不少老年人上当受骗事件时有发生。
5、有病不求医 医疗无保障
由于空巢老人面临子女不在身边无人照顾的情况,再加上年迈经常生病,行动不便给老人们就医带来很大麻烦,再加上经济困难,很多老人生病都是采用简单治疗甚至能忍则忍,由此可见农村空巢老人的医疗保障很脆弱。
8月17日,我们计划到当地敬老院进行志愿服务活动。早上八点,我们到达敬老院,敬老院院长对我们表示了热烈的。院长带我们参观了敬老院并详细介绍了敬老院的规模、构成等等。敬老院主要接收65岁以上的三无老人,本着自愿与推荐的原则,老人与敬老院签订协议。敬老院现有老人40多人,其中90岁以上2人,80岁以上8人,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有7人,盲人1人,聋哑人2人。敬老院为每位老人房间配置电视、暖气、电扇等基本设施,敬老院各项条件正在逐步改善,老年人活动中心正在建设。老人的一日三餐由食堂定时供应,食堂每逢过节会为老人加餐,大家围坐一起吃水饺。敬老院每年为老人提供冬夏衣服各一套,每月给老人30元零花钱。敬老院的日常工作包括每天早晚的检查(房间、卫生、健康),打扫卫生,及时处理老人遇到的问题,工作十分繁琐。在对院长的采访过程中,我们深切感受到院长和工作人员对老人的关爱无微不至,敬老院工作十分繁琐,大家毫无怨言,时刻为老人着想。当我们问及院长工作感触时,院长对我们说:“老年人问题十分繁琐,要照顾到大家的方方面面,十分不容易,当遇到问题时,要敢于担当,不回避,问题越早解决越好。要热心为大家服务,老年人工作不好做,我愿与他们同吃同住同生活,心连心。”
采访完院长,我们去参观了食堂,正直食堂人员中午做饭,于是大家一起帮忙做午饭,中午食堂为老人做鸡汤,我们三个人帮着洗菜,择菜,两个人帮着做饭。接近中午十二点,我们去老人房间叫老人吃饭,对走路不方便的老人我们把饭菜送到老人房间,在食堂我们帮助工作人员派饭,为不方便的老人提供服务,把饭菜送到餐桌上,敬老院中的老人们对我们很是热情,大多数老爷爷老奶奶对我们都是满脸堆笑。吃过饭,他们主动邀请我们中的一些人陪他们打扑克、下象棋等等,同学们也主动的融入老人们中去,陪他们聊天打牌。我们和一个老人扯起了家常,我们谈了谈他的身体状况,聊了聊这里的生活,以及这里其他老人们的生活习惯等等。其中一位同学还很热心的帮老人把电视机的声音调大(主要是因为那个电视的按键出了问题老人不会调)。和一位奶奶的聊天中了解到,她今年82岁,无儿无女,没来敬老院之前,自己一人在家的时候经常是一天只吃一顿饭,在家也没有日常娱乐活动。来到敬老院后,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地改善,在这里生活的很幸福,老年生活也不再孤单。整个下午,敬老院的气氛其乐融融,大家已经融成了一家人。
篇二 2023年有关敬老院社会实践报告3000字
敬老院社会实践报告摘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深,老年人口在不断增加,空巢老人的比例和规模也正日益扩大。随着打工潮的流行,农民工的逐渐增多,农村空巢老人的数量更是快速增长着。“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已成为空巢老人的真实写照。空巢老人问题已不仅是个人家庭问题,而是全社会的痛。农村空巢老人大多都年迈多病,再加上长期没有子女的照顾,他们大都孤独抑郁。本文根据走访慰问农村空巢老人的形式对农村空巢老人现状进行调研分析,旨在了解农村空巢老人困难和需求,呼吁社会多关心、关爱农村空巢老人。
关键字:农村空巢老人;现状;志愿服务
前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中国经济持续不断的发展,也涌现出一大批农民工远离家乡到异地打工,这就造成了农村青年劳动力的大量流失。农村“空巢老人”家庭越来越多,而这部分年老体弱的“空巢老人”大都成了家中的主要劳力,田地需要他们耕种、饲养家禽、看管留守儿童等等繁重的担子全部撂在老人的肩上,老人们实在不堪重负,生活健康状况令人担忧。 家庭养老是农村老年人的普遍养老方式,一旦家庭“空巢化”,家庭的养老功能往往就会弱化。由于长期得不到子女的照顾关心,很多年迈多病的老人生活都非常孤苦。从小在农村长大的我,见证着很多空巢老人在孤独抑郁中去世。因此,在这个暑假来临之前我和同学们计划一起走访农村空巢老人,用我们的真情温暖、关心、关爱他们。
在老龄化过程中,老年空巢家庭增长非常快。在2023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中,“独居空巢家庭”占比达到了16.40%,而“夫妻空巢家庭”占比也达到了 15.37%。二者合计达到31.77%。这就是说,中国现在至少有31.77%的有老年人生活的家庭,属于空巢家庭。在从2000年到2023年这10 年中,空巢家庭的占比上升了8.94%。农村空巢老人更是占据空巢老人家庭总数的绝大部分。中国要更快更好的发展,养老问题是重点要解决的,尤其是农村空巢老人问题。本次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研旨在了解农村看巢老人生活经济状况,陪老人聊天解闷,给老人家讲述新中国、中国梦,让他们感受到国家人们对他们的关爱。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我们有义务进一步落实党的群众路线,走进基层,服务群众,为党和国家服务。
正文
1、 调研对象和方法
本次调研选取济宁鱼台县鱼城镇胡阁村村民作为本次调研的调研对象,调研方法采取走访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问卷涉及基本状况、经济状况、日常生活、医疗健康、心理状况等。
2、调研结果及问题分析
本次农村空巢老人调研活动,共做问卷150份,其中包括中青年问卷112份,老人问卷38分。第一份问卷数据整理显示:了解空巢老人的村民仅仅只有 20.5%,主要经济来源中通过自己耕田种地的占58%,子女支付的占27%。56.3%的村民认为老人生活有保障,多数人表示对老人生活不担忧。 64.3%的村民认为老人的健康状况还可以,22.3%的村民认为老人体弱多病,同时大多数人表示老人生病时一般只进行简单治疗,只有大病大灾的时候才去医院治疗。46.4%的村民认为老人不能和子女一起生活的原因是家庭成员关系,一般解释为孩子结婚后就与父母分家各自生活,40%的村民认为是经济原因导致老人与子女不能一起生活。在所调查的村民中只有17%的村民赞成将老人送到养老院在生活。
第二份调查问卷主要针对老年人生活现状。调查的板书老人表示生活有保障,多数老人希望和子女一起生活,同时也有老人不愿意和子女生活在一起怕拖累子女。在了解空巢老人为何不能和子女生活在一起时,有多数老人都说子女在外地工作太忙,也有些因为交通不便,同时也有些老人是因为和子女关系处理不好而你在一起生活。 在调查老人经济来源时,老人大多表示自己通过耕田种地可以维持自己的日常生活,还有政府发放的最低生活保障金。但要帮子女照顾孩子的老人表示经济是最大的问题。在调查老人们受教育程度时,多数人都不识字或者只认识简单的一些字,由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很贫穷落后,那个时代绝大多数孩子都没机会上学,所以很多老人都不识字。 老人普遍反映生活中最大问题就是看病就医问题,虽然有新医疗能帮老人解决一些负担,但是由于年龄大,腿脚不方便,自己不会用电话,手机等,健康成了大问题。问及养老问题时,多数老人表示愿意自己居住,不愿意给孩子增添麻烦。
通过对问卷调查及走访的结果,大致总结出以下几点问题:
1、本应安详晚年 现实却是辛劳每一天
人老了经济来源就少了,没有固定的收入,生活开始变得拮据。村民尹廷德老人今年79岁,有5个子女,孙子有10人,一家老小22人,子孙们不是外出务工就是异地求学,家里就剩下夫妻俩。谈到尹廷德老人儿孙满堂时,老人说:“儿女长大了就分家,各自生活去了,不管是平时,还是过年过节,除了我就是她,除了她就是我”。老人子女虽多,但生活并不富裕,子孙们一年忙到头,有的仅够子女读书,有的连修房负债还未还清。虽然年老体迈,腿脚不灵便,但还承包着4亩多田地,养四头猪,几乎没有清闲日子,每天晚上还要料理家务,自己养活自己。
2、生活寂寞,最盼过年团聚
人老了怕孤独,农村老人过惯了苦日子,物质要求并不高,在能满足温饱的条件下,老人渴望的往往是子女的亲情而不在乎子女的钱物。尤其是子女外出务工将小孩接去一同生活后,连最后一点精神寄托也化为“肥皂泡”。 特别是独居老人,有话没处说,有苦没处诉,精神抑郁。过着“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的寂廖生活。毛天祥夫妇俩已年过七旬,其儿子一家3口人全部外出务工,除了繁重的家务之外,最令老人烦恼的莫过于寂寞,白天偶尔还串串门,同邻居拉拉家常,还算充实,一到晚上就寂寞了。家里虽然卫星电视接收器、电视、音响等家用电器一应俱全,但由于自己没有文化,加之眼睛又不好,家用电器几乎成了摆设。为此,通常晚饭过后就上床休息,由于年岁过大,睡眠又不好,半夜三四点就醒了,日子难熬。他最盼望的是过年,儿女们都回来,一大家人其乐融融,那才是他想的天伦之乐。但正月过后,子女一个个外出务工,家中依然的冷清。
3、精神压力大 教育子孙伤脑筋
教育孩子,这本是年轻父母的事,可是,由于子女大多在外务工维持生活,孙子辈的读书、教育这项任务全部落到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的身上。尹朝平老人无奈的告诉我们:“我两个儿子都出去打工,放下两个孙子在家读小学,要管吃、管住,教育孙子不但责任大,而且极为操心,今天不是孙子生病,明天就是孙女闹别扭,孩子性格孤避,不听话,又不争气,时不时还给你惹祸上身,再加上我们没文化,无法辅导读书,怕影响娃娃终身。教育不好又怕儿女埋怨,真是心烦”。
4、 生活无照料 安全隐患多
由于子女不在身边,最怕的就是生病,在家中生了病,没有年轻人替请医生,卧病在床,身边无子女照顾,端茶送水的人都没有,生活极为不便和困难,孤独无靠。随着空巢老年人身体肌能减退,有的记忆力下降,行动不便,甚至身患疾病(残疾),常因日常生活行为导致安全隐患;加之农村空巢老年人文化,生活环境因素,专门针对老年人的犯罪,包括人身伤害、抢劫、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如:某些保健品到农村的推销,导致不少老年人上当受骗事件时有发生。
5、有病不求医 医疗无保障
由于空巢老人面临子女不在身边无人照顾的情况,再加上年迈经常生病,行动不便给老人们就医带来很大麻烦,再加上经济困难,很多老人生病都是采用简单治疗甚至能忍则忍,由此可见农村空巢老人的医疗保障很脆弱。
8月17日,我们计划到当地敬老院进行志愿服务活动。早上八点,我们到达敬老院,敬老院院长对我们表示了热烈的欢迎。院长带我们参观了敬老院并详细介绍了敬老院的规模、构成等等。敬老院主要接收65岁以上的三无老人,本着自愿与推荐的原则,老人与敬老院签订协议。敬老院现有老人40多人,其中90岁以上2人,80岁以上8人,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有7人,盲人1人,聋哑人2人。敬老院为每位老人房间配置电视、暖气、电扇等基本设施,敬老院各项条件正在逐步改善,老年人活动中心正在建设。老人的一日三餐由食堂定时供应,食堂每逢过节会为老人加餐,大家围坐一起吃水饺。敬老院每年为老人提供冬夏衣服各一套,每月给老人30元零花钱。敬老院的日常工作包括每天早晚的检查(房间、卫生、健康),打扫卫生,及时处理老人遇到的问题,工作十分繁琐。在对院长的采访过程中,我们深切感受到院长和工作人员对老人的关爱无微不至,敬老院工作十分繁琐,大家毫无怨言,时刻为老人着想。当我们问及院长工作感触时,院长对我们说:“老年人问题十分繁琐,要照顾到大家的方方面面,十分不容易,当遇到问题时,要敢于担当,不回避,问题越早解决越好。要热心为大家服务,老年人工作不好做,我愿与他们同吃同住同生活,心连心。”
采访完院长,我们去参观了食堂,正直食堂人员中午做饭,于是大家一起帮忙做午饭,中午食堂为老人做鸡汤,我们三个人帮着洗菜,择菜,两个人帮着做饭。接近中午十二点,我们去老人房间叫老人吃饭,对走路不方便的老人我们把饭菜送到老人房间,在食堂我们帮助工作人员派饭,为不方便的老人提供服务,把饭菜送到餐桌上,敬老院中的老人们对我们很是热情,大多数老爷爷老奶奶对我们都是满脸堆笑。吃过饭,他们主动邀请我们中的一些人陪他们打扑克、下象棋等等,同学们也主动的融入老人们中去,陪他们聊天打牌。我们和一个老人扯起了家常,我们谈了谈他的身体状况,聊了聊这里的生活,以及这里其他老人们的生活习惯等等。其中一位同学还很热心的帮老人把电视机的声音调大(主要是因为那个电视的按键出了问题老人不会调)。和一位奶奶的聊天中了解到,她今年82岁,无儿无女,没来敬老院之前,自己一人在家的时候经常是一天只吃一顿饭,在家也没有日常娱乐活动。来到敬老院后,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地改善,在这里生活的很幸福,老年生活也不再孤单。整个下午,敬老院的气氛其乐融融,大家已经融成了一家人。
篇三 有关敬老院社会实践报告
摘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深,老年人口在不断增加,空巢老人的比例和规模也正日益扩大。随着打工潮的流行,农民工的逐渐增多,农村空巢老人的数量更是快速增长着。“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已成为空巢老人的真实写照。空巢老人问题已不仅是个人家庭问题,而是全社会的痛。农村空巢老人大多都年迈多病,再加上长期没有子女的照顾,他们大都孤独抑郁。本文根据走访慰问农村空巢老人的形式对农村空巢老人现状进行调研分析,旨在了解农村空巢老人困难和需求,呼吁社会多关心、关爱农村空巢老人。
关键字:农村空巢老人;现状;志愿服务
前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中国经济持续不断的发展,也涌现出一大批农民工远离家乡到异地打工,这就造成了农村青年劳动力的大量流失。农村“空巢老人”家庭越来越多,而这部分年老体弱的“空巢老人”大都成了家中的主要劳力,田地需要他们耕种、饲养家禽、看管留守儿童等等繁重的担子全部撂在老人的肩上,老人们实在不堪重负,生活健康状况令人担忧。 家庭养老是农村老年人的普遍养老方式,一旦家庭“空巢化”,家庭的养老功能往往就会弱化。由于长期得不到子女的照顾关心,很多年迈多病的老人生活都非常孤苦。从小在农村长大的我,见证着很多空巢老人在孤独抑郁中去世。因此,在这个暑假来临之前我和同学们计划一起走访农村空巢老人,用我们的真情温暖、关心、关爱他们。
在老龄化过程中,老年空巢家庭增长非常快。在2023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中,“独居空巢家庭”占比达到了16.40%,而“夫妻空巢家庭”占比也达到了 15.37%。二者合计达到31.77%。这就是说,中国现在至少有31.77%的有老年人生活的家庭,属于空巢家庭。在从2000年到2023年这10 年中,空巢家庭的占比上升了8.94%。农村空巢老人更是占据空巢老人家庭总数的绝大部分。中国要更快更好的发展,养老问题是重点要解决的,尤其是农村空巢老人问题。本次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研旨在了解农村看巢老人生活经济状况,陪老人聊天解闷,给老人家讲述新中国、中国梦,让他们感受到国家人们对他们的关爱。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我们有义务进一步落实党的群众路线,走进基层,服务群众,为党和国家服务。
正文
1、 调研对象和方法
本次调研选取济宁鱼台县鱼城镇胡阁村村民作为本次调研的调研对象,调研方法采取走访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问卷涉及基本状况、经济状况、日常生活、医疗健康、心理状况等。
2、调研结果及问题分析
本次农村空巢老人调研活动,共做问卷150份,其中包括中青年问卷112份,老人问卷38分。第一份问卷数据整理显示:了解空巢老人的村民仅仅只有 20.5%,主要经济来源中通过自己耕田种地的占58%,子女支付的占27%。56.3%的村民认为老人生活有保障,多数人表示对老人生活不担忧。 64.3%的村民认为老人的健康状况还可以,22.3%的村民认为老人体弱多病,同时大多数人表示老人生病时一般只进行简单治疗,只有大病大灾的时候才去医院治疗。46.4%的村民认为老人不能和子女一起生活的原因是家庭成员关系,一般解释为孩子结婚后就与父母分家各自生活,40%的村民认为是经济原因导致老人与子女不能一起生活。在所调查的村民中只有17%的村民赞成将老人送到养老院在生活。
第二份调查问卷主要针对老年人生活现状。调查的板书老人表示生活有保障,多数老人希望和子女一起生活,同时也有老人不愿意和子女生活在一起怕拖累子女。在了解空巢老人为何不能和子女生活在一起时,有多数老人都说子女在外地工作太忙,也有些因为交通不便,同时也有些老人是因为和子女关系处理不好而你在一起生活。 在调查老人经济来源时,老人大多表示自己通过耕田种地可以维持自己的日常生活,还有政府发放的最低生活保障金。但要帮子女照顾孩子的老人表示经济是的问题。在调查老人们受教育程度时,多数人都不识字或者只认识简单的一些字,由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很贫穷落后,那个时代绝大多数孩子都没机会上学,所以很多老人都不识字。 老人普遍反映生活中问题就是看病就医问题,虽然有新医疗能帮老人解决一些负担,但是由于年龄大,腿脚不方便,自己不会用电话,手机等,健康成了大问题。问及养老问题时,多数老人表示愿意自己居住,不愿意给孩子增添麻烦。
通过对问卷调查及走访的结果,大致总结出以下几点问题:
1、本应安详晚年 现实却是辛劳每一天
人老了经济来源就少了,没有固定的收入,生活开始变得拮据。村民尹廷德老人今年79岁,有5个子女,孙子有10人,一家老小22人,子孙们不是外出务工就是异地求学,家里就剩下夫妻俩。谈到尹廷德老人儿孙满堂时,老人说:“儿女长大了就分家,各自生活去了,不管是平时,还是过年过节,除了我就是她,除了她就是我”。老人子女虽多,但生活并不富裕,子孙们一年忙到头,有的仅够子女读书,有的连修房负债还未还清。虽然年老体迈,腿脚不灵便,但还承包着4亩多田地,养四头猪,几乎没有清闲日子,每天晚上还要料理家务,自己养活自己。
2、生活寂寞,最盼过年团聚
人老了怕孤独,农村老人过惯了苦日子,物质要求并不高,在能满足温饱的条件下,老人渴望的往往是子女的亲情而不在乎子女的钱物。尤其是子女外出务工将小孩接去一同生活后,连最后一点精神寄托也化为“肥皂泡”。 特别是独居老人,有话没处说,有苦没处诉,精神抑郁。过着“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的寂廖生活。毛天祥夫妇俩已年过七旬,其儿子一家3口人全部外出务工,除了繁重的家务之外,最令老人烦恼的莫过于寂寞,白天偶尔还串串门,同邻居拉拉家常,还算充实,一到晚上就寂寞了。家里虽然卫星电视接收器、电视、音响等家用电器一应俱全,但由于自己没有文化,加之眼睛又不好,家用电器几乎成了摆设。为此,通常晚饭过后就上床休息,由于年岁过大,睡眠又不好,半夜三四点就醒了,日子难熬。他最盼望的是过年,儿女们都回来,一大家人其乐融融,那才是他想的天伦之乐。但正月过后,子女一个个外出务工,家中依然的冷清。
3、精神压力大 教育子孙伤脑筋
教育孩子,这本是年轻父母的事,可是,由于子女大多在外务工维持生活,孙子辈的读书、教育这项任务全部落到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的身上。尹朝平老人无奈的告诉我们:“我两个儿子都出去打工,放下两个孙子在家读小学,要管吃、管住,教育孙子不但责任大,而且极为操心,今天不是孙子生病,明天就是孙女闹别扭,孩子性格孤避,不听话,又不争气,时不时还给你惹祸上身,再加上我们没文化,无法辅导读书,怕影响娃娃终身。教育不好又怕儿女埋怨,真是心烦”。
4、 生活无照料 安全隐患多
由于子女不在身边,最怕的就是生病,在家中生了病,没有年轻人替请医生,卧病在床,身边无子女照顾,端茶送水的人都没有,生活极为不便和困难,孤独无靠。随着空巢老年人身体肌能减退,有的记忆力下降,行动不便,甚至身患疾病(残疾),常因日常生活行为导致安全隐患;加之农村空巢老年人文化,生活环境因素,专门针对老年人的犯罪,包括人身伤害、抢劫、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如:某些保健品到农村的推销,导致不少老年人上当受骗事件时有发生。
5、有病不求医 医疗无保障
由于空巢老人面临子女不在身边无人照顾的情况,再加上年迈经常生病,行动不便给老人们就医带来很大麻烦,再加上经济困难,很多老人生病都是采用简单治疗甚至能忍则忍,由此可见农村空巢老人的医疗保障很脆弱。
8月17日,我们计划到当地敬老院进行志愿服务活动。早上八点,我们到达敬老院,敬老院院长对我们表示了热烈的欢迎。院长带我们参观了敬老院并详细介绍了敬老院的规模、构成等等。敬老院主要接收65岁以上的三无老人,本着自愿与推荐的原则,老人与敬老院签订协议。敬老院现有老人40多人,其中90岁以上2人,80岁以上8人,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有7人,盲人1人,聋哑人2人。敬老院为每位老人房间配置电视、暖气、电扇等基本设施,敬老院各项条件正在逐步改善,老年人活动中心正在建设。老人的一日三餐由食堂定时供应,食堂每逢过节会为老人加餐,大家围坐一起吃水饺。敬老院每年为老人提供冬夏衣服各一套,每月给老人30元零花钱。敬老院的日常工作包括每天早晚的检查(房间、卫生、健康),打扫卫生,及时处理老人遇到的问题,工作十分繁琐。在对院长的采访过程中,我们深切感受到院长和工作人员对老人的关爱无微不至,敬老院工作十分繁琐,大家毫无怨言,时刻为老人着想。当我们问及院长工作感触时,院长对我们说:“老年人问题十分繁琐,要照顾到大家的方方面面,十分不容易,当遇到问题时,要敢于担当,不回避,问题越早解决越好。要热心为大家服务,老年人工作不好做,我愿与他们同吃同住同生活,心连心。”
采访完院长,我们去参观了食堂,正直食堂人员中午做饭,于是大家一起帮忙做午饭,中午食堂为老人做鸡汤,我们三个人帮着洗菜,择菜,两个人帮着做饭。接近中午十二点,我们去老人房间叫老人吃饭,对走路不方便的老人我们把饭菜送到老人房间,在食堂我们帮助工作人员派饭,为不方便的老人提供服务,把饭菜送到餐桌上,敬老院中的老人们对我们很是热情,大多数老爷爷老奶奶对我们都是满脸堆笑。吃过饭,他们主动邀请我们中的一些人陪他们打扑克、下象棋等等,同学们也主动的融入老人们中去,陪他们聊天打牌。我们和一个老人扯起了家常,我们谈了谈他的身体状况,聊了聊这里的生活,以及这里其他老人们的生活习惯等等。其中一位同学还很热心的帮老人把电视机的声音调大(主要是因为那个电视的按键出了问题老人不会调)。和一位奶奶的聊天中了解到,她今年82岁,无儿无女,没来敬老院之前,自己一人在家的时候经常是一天只吃一顿饭,在家也没有日常娱乐活动。来到敬老院后,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地改善,在这里生活的很幸福,老年生活也不再孤单。整个下午,敬老院的气氛其乐融融,大家已经融成了一家人。
篇四 有关敬老院的社会实践报告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学校今年暑期开展了以“永远跟党走”为主题的大学生社会社践活动。于是,我和我们社区放假在家的大学同学走进我们社区,开展了“关爱‘空巢’老人,送温暖给他(她)们”的活动。了解和关心老人们的生活,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让他们感受党的温暖和社区的关爱。
尊老敬老一直以来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在今天这个物质愈加丰富的时代里,中年一代的人们却工作日益繁忙,无暇顾及到身边的父母.所以,现在的社会有了很多内心孤独无依的老人.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就非常有义务来担起这个社会责任,继续发扬这个延绵千年的传统美德.
7月19日,早晨8点,我们便踏上了这次实践的路途。一路上,同学们一遍又一遍的练习着自己为老人们准备的小节目,一个多小时的忙碌之后,我们便来到了这所名为“夕阳红”的敬老院。一进去,我们被眼前的环境所震惊了,可以说,这里就像是一个“世外桃源”,蓝天白云,依山傍水。在破烂的围墙内外,喧嚣与寂寞对比如此鲜明,让我不禁感叹,再怎样繁华的地方,依然还有角落里沉睡着孤寂与无奈。
走下车,热心的院长阿姨接待了我们,把我们带进会客室,为我们准备了一大箱矿泉水。她一边忙活还一边给我们讲解敬老院的概况:夕阳红敬老院是吉林市规模,环境并且建设较早的一所养老院。建地面积有2000多平方米,院内有老人110多人。其中年龄的老人已有101岁的高龄,最年轻的仅仅只有20多岁。院内有7栋房,为了照顾一些特殊的老人,还专门设有小食堂,可以单独给老人做他们自己想吃的饭。
听阿姨说,这里的老人平时生活很丰富,说着便用手指着窗外的一条湖,“很多老人非常喜欢钓鱼,这个湖便给他们提供了这个优越的条件。”顺着湖边,我们看到了一个凉亭,里面甚是热闹,老人们正在棋盘上格斗着,旁边看的人更是着急的为勇士们出谋划策。凉亭对面是一个门球场,院内有不少老人喜欢这项运动。阿姨说平时一些老太太们也不闲着,总聚在一起打麻将或者打花牌等等,生活也很丰富有趣。
在给我们介绍完敬老院的概况之后,阿姨还给我们介绍了朝鲜这个民族一直以来流传的这种敬老传统,让人敬慕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听完阿姨的介绍,我们便自行在院内参观。起初在有些老人面前大家还显得很拘谨,但个别活跃性格开朗外向的学生十分热情的带动了大家。有些老人患有老年痴呆症或者听力有些障碍,同学们也耐着心和他们聊天,听老人讲自己的过去,也与老人分享自己的校园生活。平时娇生惯养的我们,走出校园来到社会,走进老人。把老人当作朋友一样聊天,听老人们的事迹是如此的着迷,见到老人的笑脸大家就笑的很开心。感觉像一家人似的其乐融融。通过跟老人家的聊天,使我们明白的很多,明白到他们过去的经历,明白他们的辛劳,明白他们对他们儿女的记盼,更明白他们对我们的希望…
其中有一位老人对我印象深刻,他一直坐在院内的那棵梧桐树下,望着远方,我们亲切的过去和老人聊起天来。这个老爷爷已经81岁了,因为儿女工作都很忙,所以不得已来了养老院生活。他最近每天都坐在这棵树下等着他的儿女来看望他… 说着,老爷爷的眼眶便已湿润。我们说,“爷爷,没关系,我们都是你的儿女啊!”爷爷露出一脸欣慰的笑容。
不久到了吃饭的时间,在老人们开饭之前,我们向老人送上了我们从学校带来的礼物并表演了大家准备已久的小节目。我们的歌声并不动听,但我们想要老人们开心的情意却是真真切切的。老人们显然是被我们精彩的表演吸引了,一个劲的拍着手附和着我们的歌声,有的奶奶爷爷还高兴的和我们一起唱了起来,唉!人老心不老,或许在孩子们当中,他们的嘴角才会上浮。
临走之前,我们和院长合了影,我们希望能把在这里最美好的一天永恒的记录下来,因为这一天我们懂了太多……
记得曾经在一本书上看到过在某个敬老院的墙壁上有这样一段话:孩子!当你还很小的时候,我花了很多时间,教你慢慢用汤匙、用筷子吃东西。教你系鞋带、扣扣子、溜滑梯、教你穿衣服、梳头发、拧鼻涕。这些和你在一起的点点滴滴,是多么的令我怀念不已。所以,当我想不起来,接不上话时,请给我一点时间,等我一下,让我再想一想……极可能最后连要说什么,我也一并忘记。孩子!你忘记我们练习了好几百回,才学会的第一首娃娃歌吗?是否还记得每天总要我绞尽脑汁,去回答不知道你从哪里冒出来的吗?所以,当我重复又重复说着老掉牙的故事,哼着我孩提时代的儿歌时,体谅我。让我继续沉醉在这些回忆中吧!切望你,也能陪着我闲话家常吧!孩子,现在我常忘了扣扣子、系鞋带。吃饭时,会弄脏衣服,梳头发时手还会不停的抖,不要催促我,要对我多一点耐心和温柔,只要有你在一起,就会有很多的温暖涌上心头。孩子!如今,我的脚站也站不稳,走也走不动。所以,请你紧紧的握着我的手,陪着我,慢慢的。就像当年一样,我带着你一步一步地走。
老人,他们是社会的弱者,可曾经他们也是社会的创造者,祖国之栋梁!没有他们过去的峥嵘岁月,怎能换来我们今日的幸福生活。老人,是需要我们关心的一个弱群体,我们应该不懈努力的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以报答他们曾经为社会做出的贡献!也将我们中国的传统美德继续更好的传承下来!
这次实践给了我很多启发,作为当今社会的一名大学生,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关心这些弱势群体,去关心这些需要临终关怀的老人,因为他们曾用辛勤的劳动为我们创造了今天的美好生活.他们理应得到这种爱. 我们要通过实际行动,传递爱的接力棒,给老人们带去物质支持和精神关怀,引起社会各界对老年人群体更多的关注.因为:爱,是我们共同的语言.我们是所有老人的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