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篇一 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 组织同学聚会总结
寒假参加同学聚会是件很普遍的事,对于大一新生们来说,感情最深的莫过于高三在一起并肩备考的同学。在经历过高考的洗礼后,大家互相祝愿然后各奔东西。一个学期悄然而逝,回到阔别已久的家,很快我们那颗心就孤单了。 回忆完大一新鲜刺激的第一学期,很自然的回想到我的那些难兄难弟们。 他们在大学里过的好吗、 复读的同学现在怎样啦。有了这份微妙的酝酿,班里的q群开始活跃起来:班里什么时候聚会啊! 班长还不组织聚会啊 在家快等傻啦~~~身为班长的我当然不能坐视不管,于是在q群上爽快的留言:聚会包在我身上。想到自己第一次搞聚会 底气一下子就没了,不过我还是对自己的组织能力有相信的。
聚会说干就干。先在百度搜索栏里打上—同学聚会—4个大字,根据网上收集到的资料和自己后来的亲身经历,聚会要解决主要有4个问题。
一 古代作战,粮草先行。经费无疑是聚会的粮草、,没有经费聚会将是一纸空谈,经费向来都是聚会的一大软肋,收的多了同学不乐意,收的少了聚会的水准没保障,更可怕的是组织者要自己垫钱。一般来说聚会是要超支的,很多小细节之前是考虑不到的。同学聚会的话一般实行aa制,女生出的钱可以适当减免。当然老师的费用是大伙一起垫的。这次聚会我决定收50元,主要考虑到上次毕业聚会收的也是50元,大多数同学应该是可以接受的。
二 何时聚,何地聚?
这是最现实的事。聚会的时间要选在最多同学有空的时候。班上的q群是集思广益最好的地方,通过问一下在线同学和打电话给老师(老师的时间一定要照顾的)自己在斟酌下大概的时间基本可以定下来了,时间要尽早地定好,首先方便联系同学并统计会来聚会的同学人数, 这为定酒店提供数据;其次就是方便安排具体的聚会任务。聚会过程中,时间的确定是头等大事,要小心谨慎。
何地聚,我最初的想法是到原来的高三教室,这个想法也很快得到多数同学的认可,原因很明显,触景生情,在原来的教室更有那份感觉,那里也是最接近我们高中回忆的地方。可是这个理想化的想法很快被现实的一些因素所否定,一批新的学生已经奔赴那片久别的战场了。把聚会的地点和吃饭的地点结合在一起 我想是比较理智的选择。所以我们聚会的地点订在有舞台的酒店包箱(通常这样的包厢都有麦克风的,这对聚会有很大的帮助,场地大了,人多了自己的话能被每一位同学听到是很重要的)。
三 聚会的时候搞什么活动?这个是决定聚会水平的核心环节,也是组织者最应该花费心思的地方。同学聚会最常出现的情况是,以前关系好的同学扎堆,,平时性格内向而又话不多的同学被冷落在一旁。 这样的后果是参加聚会的同学感受不到集体温度。整个聚会不温馨,更谈不上归属感。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聚会的活动得以拉近同学距离为目的,这里包括心里和身体两方面的。我的观点如果时间允许的话,让每一个到场的同学都有机会在这个集体面前展露自己。根据以上的考量,我把聚会的活动过程命名为小型班会:同学、老师发言为第一个环节,(分开半年啦,都是大一新生,肯定有很多共同的话题)同学之间互相勉励确实是件很温煦的事,但是我们不能忽视中国人谦虚内敛的性格,如果采用抽签的发式,将会使这个环节更顺利。事实也证明了这一举措的正确性。
让我们回顾一下当时的情景(当时我做主持,先像大家说明这个环节的用意,然后我带头抽签,抽到的是我们班的一个女生,她通红的脸和微弱的声音出卖了她的紧张,她当时没有麦克风,效果大家可想而知。意识到这点我们很快拿来麦克风,这个时候麦克风它的价值出来了,被抽到的同学发言完后再抽出下一个同学,这个环节很自然的进行着,后来由于时间关系,还有一小部分运气不好的同学没上来,为了节省时间,我这个主持当时是这样说的:给还没有上场的其他同学一次机会,想上来的同学都可以上来讲。也许是受到其他同学的感染,连我们班一向低调的智宏也兴致勃勃的发表了自己的一份感悟,这也是大家想看到的一面吧,后面还发展到推荐上台的,可见大家已经融入到这个大集体中了)
第一个环节是以拉近同学心里的距离而开展的。个人认为是比较成功的,但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特别是时间的安排上,由于有一些老师和同学来的过于晚了点,我把班会的时间退后了35分钟,这个致命的错误导致我的第二个环节被迫取消。这是我整个聚会最失败的地方。第二个环节是以拉近同学身体距离而构想的,它是一个互动性很强的小游戏,考虑到场地限制,我选择了三人两足的游戏(就是两个人一组,一个人的左退和另一个人的右退绑在一起,然后两个人相互配合和另外一组赛跑)这是一个互动性很强的游戏。输的一组将受到惩罚,惩罚当然要残酷一点,风险大了玩起来也过瘾。惩罚是输的一方把气球吹爆,你想像一下到时场景会有多壮观。比赛是计时的,比赛结束后,时间最短的将获得精美礼品一份。还好第二个环节的使命有3个小时的篮球比赛挽回了。
第三个环节是在吃饭的时候进行的,抽奖,挺有意思的,我让老师去抽的,他们玩的也很开心,获奖的要当面拆礼物 还要发表获奖感言,挺逗的。抽奖的过程让气氛又火了一把。抽奖的礼品这里说一下,是印有纪念照片的杯子。我很喜欢,所以偷偷让准备礼物的人多弄了两个自己珍藏。
四 聚会的最后一件事是合理分工,这一点我也是聚会学到最多的。很愿意跟大家分享。我记得马云说过一句话,要通过一个团队去拿成绩,而不是一个人单干,不然整个企业会因一个人的倒塌而整个的跟着垮掉。聚会也如此,一个人是不可能把聚会搞起来的,需要一些愿意为班集体做奉献,从内心深处爱着那个班并希望聚会成功的同学站出来,把10只12只甚至跟多的手聚在一起,为了同一个目标-聚会,向同一个方向使力。聚会才能成功。当然还得有一个主心骨(那就是一个班的班长啦)合理分工,及时跟进,统筹全局,聚会才会向着我们一开始预想的方向发展。永远记住主心骨不是包工头,是干活最多的,并从内心深处尊重你的同学,这样才能在你言语 行动中很自然的流露出你的那份真诚。你的同学感受了到这份尊重才会把聚会的事做的更完善。呵呵!太说教了一点,不过是我的真心话。具体的分工安排在我的聚会策划书里有写,这里也不在累述。总得来说,人员安排的还算合理,期间还是做了很多调整。变化好像永远比计划快。感觉好像自己什么都参与了,但做的工作又不会很多。应该是做对啦。大体安排啦经费、班会、联系、通讯录、酒店、摄影、篮球比赛等负责人
如果做好以上四点,相信聚会的前期准备工作是很成功的。但你应该清楚的意识到聚会的基地才刚建好,要举办一个成功聚会的需要天时地利人和。三个缺一不可.。另外还要看你的运气,老天对我还不错,让我顺利完成任务。当一些同学真心的说出感谢的话时,心里那种美滋滋的感觉,也许自己才能体会出来。再多的累,也在一笑间化为鲜花蜜汁。
聚会圆满结束啦,同学们又各奔东西。套用一位同学的话,聚会虽然结束了,但我们的心聚在一起。下次相聚会是哪一个年头呢,我们都期待着。因为我们的聚会绝不是形式,我们的感情真的有那么深。永远爱着我们的高三(6)班。永远的爱着那些难兄难弟们,祝愿你么都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蓝天和幸福。
篇二 《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研究报告
内容提要:近几年,我校努力实践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坚持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基础,以“实践、发展、创新”为主体,以综合性、开放性、研究性的实践活动为主要环节,以研究性活动为主要形式,有计划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实验工作,从课程整合、劳动技术、信息技术、社会实践入手,不断探索、总结、积累经验,从而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位,实现了综合实践活动的价值,让师生都得到了真正的发展,让他们在活动中汲取快乐,在收获中健康成长。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整合、转变、实践、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以及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对每个社会成员都提出了全新的挑战。面对全新的社会背景,面对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不得不发生改变,并对每位社会成员提出了新的素质要求。现代社会发展客观地要求每个社会成员具有健全的价值观和负责的生活态度;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善于发现和探究;具有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善于和他人共同生活、工作;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生态伦理意识,能够与周围环境和谐相处,即具有“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四种基本素养①。其中,“学会认知”强调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理解的手段;“学会做事”注重的是学生的实践能力,即能够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产生影响;“学会共同生活”要求学生能够与他人一道参加所有的活动并在这些活动中学会合作和交往;“学会生存”是前三种学习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从生活的角度对学生学习的基本要求。由此看来,基础教育必须关注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关怀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愿望。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规定,从小学到中学必须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至此,综合实践活动正式以“课程”的身份进入了中小学校园。然而,与学科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遇到了诸多的阻碍,教学目标难以达成,“指导纲要”的精神也无法很好地落实。因此,为了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实施的途径,我校自xx年3月开始进行对此项内容的研究,到2023年3月,已走过了整整四年,在这四年的研究过程中,我校对综合实践活动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收获颇多。
一、研究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在于通过研究有效地实施途径,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种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塑造健康向上,适应时代要求的人格。
二、研究目标
本课题的总目标:努力实践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坚持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基础,以“实践、发展、创新”为主体,以综合性、开放性、研究性的实践活动为主要环节,以研究性活动为主要形式,有计划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实验工作,促进学生在校内学习和校外生活紧密结合,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养,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三、研究策略
(一)制度保障
1、成立课程实施的领导机构。为保证研究的顺利进行,学校成立了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组内各成员都有具体的分工和相应的职责要求。领导小组主要负责课程计划的实施,学校实施方案的制订,课程实施情况的宏观调控,并指导班级活动计划的制定,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并做好活动过程材料的收集、归档。
2、定期开展评比活动。每学期开展优秀活动案例、活动设计、论文、学生活动过程性材料等评比活动,评出一、二、三等奖,并把比赛结果纳入教师的业务档案袋,作为学期“评优,评先”的依据之一,并把优秀的作品汇编成册。
3、每半月举行一次学生作品展。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展示才华的舞台,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学校和班级都建立了作品展示台,学生把自已认为最好的作品交给老师,由教师、学生进行评价,并择优张贴在“学校展示台”和“班级展示台”,每半月组织一次全校的“作品展示会”,让师生在展示中交流、提高,以更好地实现资源共享。
篇三 参加社区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报告
参加社区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报告
学校布置了一项寒假作业,要求参加社区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还要填写表格让社区签字盖章,旨在锻炼孩子的社会能力。我家小朋友平时就不喜欢主动和陌生人交往交谈,正需要锻炼,所以从一开始我就打算让她认真去做这件事,自己尽量不插手,让她好好锻炼一下。
放假后,我就不时叮嘱她去物管问问有没有什么可以参加的活动或问问社区在哪里,她就一直拖着没行动,我也稳起,坚决不帮忙。春节前两天,我们都准备回北方老家了,她还没动静,我说你还不去问,人家都要放假过年了,过年后就更不会搞什么活动了。她这才没奈何地跑去物管问了下,物管说没有她可以参与的活动,给了她一张社区的联系卡,她又挨到第二天才没奈何地打电话到社区,社区说暂时没有,让她留下电话号码,等有活动了通知她。我一想,过完年没几天就开学了,基本没啥希望了。表面上不作声,心里还是替她七上八下,看她这回怎么交差。
过完年从北方回来,离开学的日子就一天紧似一天了。家长群里七嘴八舌地也都在说这个事儿,好像都没有社区在组织这种事情,大家都只有八仙过海,各出其招了,有的就干脆找物管盖个章,自己随便填一下就算了,有的就在小区扫扫楼道,还有的带孩子去福利院看望老人孩子。我还是想利用这个机会让她真的锻炼一下,所以每天在小区里走出走进时都注意观察看有没有什么适合孩子的事可做,可是小区管理得实在不错,随时随地都干净得一张纸都见不着,也不见人乱扔垃圾、乱吐口痰。心里可就暗暗犯了愁,怎么办呢?突然有一天看到小区挂了一条关于废旧电池回收的横幅,想起搬到这个小区来后,就一直没找见废旧电池回收箱,旧电池也就一直放在家里不知该交到哪里去。既然我们不知道,其他人可能也不知道,何不让小朋友做一个废旧电池危害与回收宣传的活动呢?回去和她一说,她考虑了半天,一时也想不到更好的办法,就勉勉强强同意了,之所以勉强,估计还是不想去和陌生人打交道。
决定了就马上行动,小朋友立刻就准备去网上搜资料做宣传单了,我提醒她要先去问问物管小区的废旧电池回收箱在哪里,要把这个信息写在宣传单上,芳邻们才知道以后该把旧电池交到何处。她一听,又要去问物管啊?我说那不然怎么办呢?她磨蹭了两分钟钟看我们都没有要替她问的意思,才一跺脚长叹一声掩门而去。我和outman看着她那副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回还的气势,相对嘿嘿暗笑。这一回,说不帮她就不帮她!
不一会儿,她就叮叮咚咚地回来了,说回收箱就在物管办公室里。然后开始专心搜集资料制作宣传单了,我也不去看她,只叮嘱她一定要把回收箱的信息写在宣传单里,让她做好后从qq上发给我,我第二天帮她打出来。(打印时已决定下次连这种事儿都不再帮她做了,自己想办法解决。)
第二天收到她的宣传单,打开一看,还不错,很全面,有废旧电池对自然界的污染、如何回收再利用以及环保观念宣传,最后注明小区废旧电池回收箱的位置。我又给加了个抬头:成都实验外国语学校假期实践活动(师出要有名嘛),结尾加了发起人班级姓名,让芳邻们知道来者何人,免得心生疑窦。小朋友拿到单子一看,说好像实外的宣传单哦。我哈哈笑说就当顺便帮实外做点宣传明年招更多好学生啊。
万事俱备,只待去打扰芳邻了。我想如果有小伙伴一起做,她应该更有劲一点儿,于是联系了住得稍近的巧希妈妈,正好巧希也还没找到合适的项目,于是就约好一起去做。前天下午接小朋友兴趣班放学时顺便一起接了巧希,先去必胜客饱餐了一顿(哈哈,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吃饱了才好战斗!)。到家后,就收拾好宣传单,我又找了一个透明的食品罐拿给她们去收集废旧电池(首先把家里积攒的几个装了进去,在家放了快一年了,终于找到归宿了,不容易啊。),两个人就半激动半紧张地出门了。我拿了相机跟在后面准备给她们拍点照片,小朋友坚决不同意,拍了一张在门口的照片就把我赶走了。我躲在楼道里偷偷看她们怎么做。她们俩还真有点紧张,在门口欲敲又止,探头探脑,貌似小偷侦察地形,然后又决定先对对台词,怎么说,怎么递资料,如果遇到什么什么情况又该怎么办。叽叽咕咕演练了半天,终于鼓起勇气敲开了第一家门,两个人还是有点紧张,小朋友迟疑了一下,巧希勇当先锋,马上开始给住户介绍情况,小朋友也渐渐适应了,帮着补充介绍,发宣传资料。第二家时小朋友就主动说了,我听了下,还是表述得有条有理的,其实就是心里紧张,不习惯,不是能力的问题,所以才需要多多锻炼。她一转头看到我来不及缩回的脑袋,就又开始赶我走,我看了下她们的状况,应该没什么问题了,叮嘱她一定要大胆说,利用这个机会多锻炼自己,就回家歇着去了。想着她们这么几十家重复说下来,口才和胆量一定锻炼不少,心中窃喜。
快两个小时了,两人都还没回来,我懒得等了,下楼去取干洗的衣服,回来后她们已经回来了,正在填学校发的实践表呢。我问她们怎么样,两人很高兴地说发了50份宣传单,有一家人给了3节旧电池。然后就唧唧呱呱地说了一路的经过,大部分人态度很好,还是有一两家人态度很差,打开门才听她们说了一句就嘭地把门关了,还有大约10家人没开门,她们就在门外告诉他们废旧电池不要乱丢要放在物管处的回收箱里。两人都觉得对胆量和表达能力锻炼了不少,越到后面越从容自如了。小朋友说,遇到态度差的人,她一点不生气,还是很耐心很和气地对他们说,结果对方的态度也慢慢转变了,对她们很热情了。对呀,只要自己诚心诚意,锲而不舍,百炼钢也能化成绕指柔。真是不虚此行,收获多多啊。
再看她们填的.表,已经填完活动内容,准备写小结了。活动内容写了三项:1、上网查阅关于废旧电池危害性与回收的资料。2、自制关于废旧电池的资料与小区内回收点的宣传单。3、挨家挨户分发宣传单,并询问有无旧电池,有的就当场回收。我说还应该加一条把收集回的电池交到物管处的回收箱,两人一听的确如此,欣然写上第4点。我继续说“第5点”,小朋友立刻眼疾手快地在表上写上“5、”,却不料我的下文是:“物管叔叔表扬了我!”两人才发现上当了,哈哈大笑。我笑着对小朋友说“你还真写了个5啊?”,她说“谁叫你说得跟真的一样啊!”,我说“不说得跟真的一样怎么能骗得了你们这些聪明的小鬼呢?”。哈哈哈,两人又是一阵笑。
今天中午,小朋友拿着回收的电池、宣传单、实践表去找物管处盖章,我多希望物管叔叔阿姨们多为难下她,让她详细介绍下活动内容再给她盖章,让她又多一次新的锻炼,可是叔叔阿姨们态度实在太好了,据她回来报告说,只看了一下资料就给她盖了,便宜小丫头了。
活动至此圆满结束。
小朋友开始是很勉为其难无可奈何地做这个活动的,而做完后她说已经想好了下次要做什么了,准备把自己的不再需要的书和玩具拿去摆地摊卖,卖的钱捐给福利院或贫困地区的孩子。从不愿做到想做,真是太让人欣慰的转变了。这次和巧希合作,也让她学到巧希的很多优点,比我说一万次还管用。看到巧希写字坐得直直的,终于也开始调整自己的写字姿势了;看到巧希良好的表达能力和与人交往的能力,终于决定要常开金口多和人交流了,真是意外的收获啊。而我也需要再放手,尽可能多地让她自己去经历和领悟。谢谢巧希小朋友!谢谢芳邻们和物管叔叔阿姨的大力支持!
篇四 关于了解社会活动组织和进行程序的社会实践报告
实践主题:通过组织迎新晚会活动了解社会活动组织的程序
社会实践的任务: 通过组织院内文艺节目参加校级迎新晚会,锻炼自己的组织能力和交际能力。并通过此项活动了解一项较大型活动进行的过程,从而扩展到对社会各种复杂多样活动组织进行的过程,为以后出身社会投入工作做好准备。
实践报告正文
摘要:xx年11月,我们大一新生进入西北工业大学不久,学校就举办了迎新晚会。我组织的节目《相亲相爱一家人》通过了院里的评审,获准代表我院参加学校的迎新晚会。在组织节目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特别多的困难,但我们都一一克服,最终获得成功,并且对各种活动的进程有了很多的了解。达到了实践的目的。
关键词:迎新晚会 活动 组织 程序
大学生活无疑是充满精彩和未知的,社会生活更是如此。比如我们现在学习或以后参加工作时都会遇到的各种活动吧。也许绝大多数人都参加过别人组织的活动,但是有多少大学新生真正知道一项活动是怎样组织与进行的呢?当时,我也还是一名大学新生,抱着想要了解这种未知和锻炼自己能力的想法,我下决心参加学院对迎新晚会节目的征集活动。最终我们的节目被征用。最锻炼我们的是在以后节目的改进过程中我们共同解决了很多难题。下面我就对此次活动实践的过程和感想进行阐述。
(一)积极参与
当接到学院通知征集节目时,我就跃跃欲试。首先,我集合实际考虑了我
组织的节目类型,认识到只有歌曲类节目对演员要求不是很高,所以决定节目类型为歌曲,且为合唱。然后该选择歌曲曲目及内容,我上网查询了相关一些资料,最后把目标锁定在《相亲相爱一家人》上,并初设演员人数为8人,4男4女。接着,我联系了7名有一定演唱实力的同学,令我出乎意料的是他们都很愿意参加。
因为大家都对这次活动很有兴趣,所以每天抽出时间练习歌曲也很积极。虽然我们唱歌都不是很专业,但是 我们节目的主题很好,所以我们很有信心被征集。大家配合得也很好,没有太多的磨合我们之间就形成了默契。一个星期后,我们参加了学院的初选。
篇五 法学组织社会实践报告
xx年暑假,我有幸参加了xx大学法学院组织的“法律乡村行”社会实践活动。目的是进行普法宣传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调查。以期用我们所学的知识,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群众,为他们答疑解惑,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此次社会实践的实践地是xx崇左市xx绥县。在具体的活进行当中,小组成员选择了在xx绥县城以及岜盆乡和渠离镇等几个有代表的乡镇进行普法宣传和社会调查。
在这一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我对法律在农村的宣传状况及其现实的实用性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法律日益普及的今天,我们依然可以在农村遇到不少关于法律的问题,其中很多正是我国普法特别是农村普法盲区。为此组员之间交换过意见,大家一致认为这就是农村普法调查的意义所在。在我国,人口占大多数的农民群众真正懂法的少,能用法敢用法的更少;少数精通某一类法律知识的农民,却是因为长期诉讼而不得不加以学习用以维护切身利益,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畸形的发展和进步。在如今中国法制建设的大潮中,依法治国在农村仿佛还是空荡荡的口号。在此,我想有必要谈谈自己在社会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及所思所想,希望能为法制建设尽一点点微薄之力。
(一)实践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首先,就法律的实用性这一点来说,我所遇到的问题是什么。在xx绥县城发普法传单时,我们分发的是婚姻法和土地管理法的相关规定,群众大多乐意接受新的知识并为亲戚朋友传递法律知识。但我们同样面临着不解和拒绝,深层次的原因是法律在他们心目中缺乏合理的实用性。例如,就婚姻法来说,有的群众认为自己已经结婚惑离婚就用不上婚姻法了,更有甚者认为只有离婚才用得上婚姻法,因此他们抵触我们的普法宣传。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法律宣传对农民群众是不到位的,至少是缺乏实用性的,以至他们不能真正了解法律的精神实质。就如上所说的婚姻法问题,很多农民群众或许就不了解家庭暴力,不赡养父母,不抚养子女等行为是违法行为,从而导致家庭矛盾,威胁社会和谐的细胞。这种与农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实用性宣传的缺失惑缺乏,无疑是农村普法过程中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
其次,是关于法律宣传方面的问题。黄赌毒一直是我国打击的重点,但我们在渠离镇的集市上却很容易的发现很多农民群众显然沉迷于xx的现象,而且没有任何人加以阻止或取缔。这不由得让我们产生疑虑和忧患,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是不争的事实,但精神文明的滞后和法律意识的淡薄,无疑将衍生一系列农村问题,进而影响农村地区的稳定。同样的情况我们在xx绥县城也曾遇到过,一对夫妇向我们咨询离婚的财产分割方面的问题。言语中透露,夫妇俩本是令人羡慕的一对,可惜却因赌博导致感情破裂,最终走向婚姻的失败。试想如果农村法律宣传及时、到位,这种情况又如何会屡屡出现。
第三,是农民群众在看待法律的态度方面的问题。农村作为一个特定的区域,特殊的地理和人文条件下,孕育出了一套自己的潜规则。淳朴热情却又相对缺乏知识的农民群众一旦相信某些人或事对他们有利或值得去干,他们便会给以衷心的支持和拥戴。相反他们便会产生抵触的情绪,并且在农民群众中扩散开来。这也许就是农村地区老大难问题难以解决的症结所在吧!在岜盆乡,我们遇到一位前来咨询的老大爷,向我们咨询土地纠纷问题。看得出老大爷很无奈也很无助。老大爷似乎并不满意我们给他解释的法理知识,摇着头说这就是中国社会的弊病所在,认为这应该就是官官相互的结果。在他看来自己翻阅了各种法律条文之后,法院的不予立案理由纯属无稽之谈。看着老人家无助的眼神,听着他对时效的问题的不解和追问,我们隐隐意识到老大爷对法律的信心几乎已经丧失。交流的互动中,他曾多次提到希望我们能帮他联系媒体曝光,或者帮他联系一下去高院上访的事宜。从这个案例,我们不难看出农民群众最初都是很愿意相信法律,依靠法律的。之所以最后放弃使用法律或是另辟蹊径,是因为缺乏对能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并解决矛盾纠纷的法律常识和法律途径应有的了解和掌握。最终导致了维权的积极性受挫,进而产生对法律的偏见。在农村潜规则催化下扩散开来,又往往是百害而无一利,积重难返。
第四,是千百年来农民群众的很多固有观念与法制精神相悖。在xx绥的几个乡镇中我都有做这样一个调查,即女儿在亲生父母家是否有财产继承权的问题。在接受调查的中老年农民群众中,他们中的大多数认为女儿出嫁以后在娘家就不能再继承遗产,除非家里没有儿子或者女儿在家招上门女婿才行。而只有少数中青年农民群众认为女儿也应当有继承遗产的权利。产生这样一种现象的原因无疑是缘于千百年来农村地区根深蒂固的重男轻女思想。
以上是我在社会实践中所遇到的普遍问题,这也许只是三农问题中冰山的一隅。但却是普法过程中所面临的棘手问题。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解决好农民群众的普法问题,是现代法制建设进程中的重大任务,更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当务之急。
所以我们要对症下药,探寻普法的新思路,以达到在农村地区普法中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所思与所想
首先,要明确的是农村普法的原则,即为人民服务原则。坚持讲求实际,不做表面文章,不搞形式主义。切实广泛地开展与农民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同时也要强化服务观念,解决实际问题,努力使农村普法活动成为弘扬法治理念,惠及人民群众的民心工程。从而真正使老百姓知法、懂法、用法。更重要的是让他们相信法律,相信可以维护他们合法权益的法律武器。让法律真正成为为人民服务的工具。
其次,要进一步地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继续开展依法治乡(镇),依法治村活动,及时有效地依法解决农村老大难等热点难点问题,让农民切身体验到法制的实际效果。从而使农村地区的各项事业走上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确保广大农民群众能够依法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进一步激励农民群众沿着法制建设的路线走下去,并积极参与基层民主法制建设。推动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稳步、健康发展。这样有助于增强普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利于建立普法工作的长效机制。
再次,要积极探寻农村法制宣传教育的新思路,为农村地区普法行动开创新的局面。一,要从改变农村法制宣传教育的观念着手,使农民群众愿意接受,乐于接受法律知识。在实际宣传过程中应采取农民群众最喜闻乐见、最容易接受的宣传方式,紧紧地贴近广大农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和思维习惯,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增强法律意识,尽量使他们在寓教于乐中提高法制观念。二,要抓住普法的时机,针对不同的方式手段,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宣传法制应当避开农忙时节,并充分利用乡村市集或农民群众返乡赋闲这段时间进行。只有做到合理安排,才能真正有效做到从群众需要出发,服务农民,切实维护农民的根本利益。这也是农村法制宣传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最后,要丰富农村普法教育的内容,开创更为有效的教育形式及载体。在这一方面必须健全政府的服务职能,尽快将普法宣传纳入其公共服务职能当中去。同时也要将普法教育的内容与农村地区的最突出问题相联系相结合,例如农村土地征用问题,土地承认承包纠纷以及婚姻家庭法律方面的问题。有条件的地区可以编写适合农村地区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法制宣传资料,向这些地区免费发放。也可以充分利用市县等区域性的电视台、广播站等载体普及法制信息和基本的法律知识。同时也可以组织专业文艺团体和普法志愿者深入农村地区进行汇报演出,在进一步提高法制宣传教育的趣味性、导向性的基础上,使得农村地区形成自觉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良好风气。当然也应当鼓励农民群众或是民间自觉自发的宣传活动,毕竟他们是最了解农村地区的一份子。
但最重要的,也是最关键的提高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俗话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就是这个道理。要增强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改善他们的法制观念就必须要有这样一个内因在起作用。在这样一个环节上,我们可以寻求的办法有两条。一是合理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即靠农村地区的企业就地转移劳动力或是向发达的城市地区输送。二是提高农民群众的劳动技能,为农民群众勤劳致富寻找新的出路。这就要求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夯实农村行政或自治组织的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有了这么两个手段,提高农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再配合前三点将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进一步提升,那么我国农村地区的法制宣传教育和法治水平将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三)未来的展望
在社会实践的日子里,我发现农村地区法制宣传面对着许多的困难,必须一步一步的走下去,做好“持久战”的准备。
面对一些积重难返的问题,要有足够的耐心,也要有改变现状的决心,同样要有把工作做好做长久的恒心。只有这样一步一个脚印的踏实走下去农民群众才会心悦诚服的接受法律,相信法律;农村地区的法制建设才能旧貌换新颜;社会主义新农村才能拥有良好的法制环境。
同时我也在思索,作为法学专业的学生,能为这些农民群众做些什么有益的事,以发挥我们所知所学。实际上,我们当中有很多是来自农村地区,对这块土地上的农民群众并不陌生。只不过我们对这块土地上出现的问题缺乏了解和理性的分析,更不用说是能找出其根本原因并提出解决的方法。所以我们应当发挥自身的优势,将经常性的“法律下乡”活动继续发展下去,为弱势群体提供必要的法律援助,变“法律下乡”为“法律常驻乡”。另外,在鼓励法学专业学生扎根基层,参与农村地区法制宣传教育方面也必须要有一定的资金支持和政策优惠。这样才能建立起农村法制宣传教育的人才资源体系,并不断延续下去,开创良好的法制宣传教育局面。
农村地区物质上是普遍落后的,精神文化水平也相对落后,面临的问题还很多。但我们坚信在三农问题日益受到关注的今天,只要我们能切实转变思维多真抓实干,那么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将不在是梦。而农村地区的法制建设也将蒸蒸日上迈上一个新台阶,农民群众的民主法制精神也将有一个质的飞跃。
**年七月十六日至八月九日。实习期间努力将自己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向实践方面转化,尽量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习期间能够遵守工作纪律,不迟到、早退,认真完成领导和检察人员交办的工作,得到院领导及全体检察干警的一致好评,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之处。
此次实习,主要岗位是审查起诉科,因此主要实习科目是刑法和刑事诉讼法,也涉及一些其他私法科目。在实习中,我参加了几起案件的开庭审理,认真学习了正当而标准的司法程序,真正从课本中走到了现实中,从抽象的理论回到了多彩的实际生活,细致的了解了公诉起诉的全过程及法庭庭审的各环节,认真观摩一些律师的整个举证、辩论过程,并掌握了一些法律的适用及适用范围。跟随干警提审,核实犯罪事实,探询犯罪的心理、动机。真正了解和熟悉了我国的公诉程序及法庭的作用和职能,同时还配合公诉人员做好案件的调查笔录和庭审笔录,做好案卷的装订归档工作。
实习期间,我利用此次难得的机会,努力工作,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向领导和检察干警求教,认真学习政治理论,党和国家的政策,学习法律、法规等知识,利用空余时间认真学习一些课本内容以外的相关知识,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法律技能,从而进一步巩固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为以后真正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在短暂的实习过程中,我深深的感觉到自己所学知识的肤浅和在实际运用中的专业知识的匮乏,刚开始的一段时间里,对一些工作感到无从下手,茫然不知所措,这让我感到非常的难过。在学校总以为自己学的不错,一旦接触到实际,才发现自己知道的是多么少,这时才真正领悟到 学无止境 的含义。这也许是我一个人的感觉。不过有一点是明确的,就是我们的法学教育和实践的确是有一段距离的。法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法学需要理论的指导,但是法学的发展是在实践中来完成的。所以,我们的法学教育应当与实践结合起来,采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办学模式,具体说就是要处理好 三个关系 :即课堂教育与社会实践的关系,以课堂为主题,通过实践将理论深化;暑期实践与平时实践的关系,以暑期实践为主要时间段;社会实践广度与深度的关系,力求实践内容与实践规模同步调进展。
在实习过程中,也发现法律的普及非常重要。我国政府为推进法治建设而进行的多年的普法教育活动,取得了很大成就。人们的法制观念、法律意识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在普法的深度与广度上还有一些不足。比如有些时候,人们对有些法律条文是知道的,但却不知道如何适用它,以至于触犯法律;有时候人们对两个以上不同法律对同一问题的规定不明白,不知道该适用哪一部法律,有一个案件就是这样的,被告人原是某村会计,后来在改选中落选,这样一些会计帐簿、会计凭证需要移交,但是他一直认为《会计法》是规定的要等帐目清算后再移交,所以就坚持不交出,结果被以隐匿会计帐簿、会计凭证罪逮捕。这一个案例就说明我们的普法活动不能只做表面文章,要深入实际,真真正正的让人们了解法律、法规的含义。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确立人们对法律的信仰,确立法律神圣地位,只有这样法治建设才有希望。
再有一个问题就是青少年犯罪。在实习中所接触的案件中,有很大一部分案件的被告是八十年代以后出生的,甚至有两个犯有抢劫罪的被告人是八七年的。不考虑被告人家庭和自身因素,从社会大环境来说,我觉得社会也有一些责任的。从八十年代初改革开始到八十年代末,这是一个重大变革的时期。这一段时间对精神文明建设有些放松,也就是说,有些犯罪人在童年时期就有可能已经沾染上了一些不良习气。所以说,教育从娃娃抓起,不能只是一个口号,要真正落到实处。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这近一个月短暂而又充实的实习,我认为对我走向社会起到了一个桥梁的作用,过渡的作用,是人生的一段重要的经历,也是一个重要步骤,对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也有着很大帮助。向他人虚心求教,遵守组织纪律和单位规章制度,与人文明交往等一些做人处世的基本原则都要在实际生活中认真的贯彻,好的习惯也要在实际生活中不断培养。这一段时间所学到的经验和知识大多来自领导和干警们的教导,这是我一生中的一笔宝贵财富。这次实习也让我深刻了解到,在工作中和同事保持良好的关系是很重要的。做事首先要学做人,要明白做人的道理,如何与人相处是现代社会的做人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对于自己这样一个即将步入社会的人来说,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他们就是的老师,正所谓 三人行,必有我师 ,我们可以向他们学习很多知识、道理。
学习法律的最终目的是要面向群众,服务大众,为健全社会法治,为我们的依法治国服务的。高等法学教育在推进法治建设过程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其培养的具备一定基本理论知识,技术应用能力强、素质高的专业技能人才,将在社会上起到重要作用。现代的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是一个处处充满规则的社会,我们的国家要与世界接轨,高素质法律人才的培养必不可少。因此,对人才的培养,应当面向实际,面向社会,面向国际。法学教育本身的实践性很强,所以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办学模式是比较可行的,大学的法学院应当与公、检、法、律师事务所等部门建立良好的关系,定期安排学生见习,让学生更好的消化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对法学的兴趣,避免毕业后的眼高手低现象,向社会输送全面、合格、优秀的高素质法学人才。
这一次的暑期社会实践确实让我增长了不少见识,让我认识到了社会的一面,认识到了自己的渺小,短短的两个星期对我来说真是受益匪浅啊。
我所实习的单位是我家乡的一个xx区人民法院所属的一个基层法院 xx人民法庭。在实践老师的教导下,让我深深感到作为一民法官是多么的令人骄傲,在这里我不仅找到学术理论体现和验证,更能找到一种神圣的使命感。
通过实习,我在我的专业领域获得了实际的工作经验,巩固并检验了自己2年来来本科学习的知识水平。实习期间,我了解了大量庭审案件从立案到结案的全过程,在一些案件的立案过程中我还担任了具体的案卷整理工作,并且对部分参与案件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在此期间,我进一步学习了相关法律知识,对立案的程序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时注意在此过程中将自己所学理论与实习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实习结束时,我的工作得到了实习单位充分的肯定和较高的评价。
实习期间我主要对以下案件进行了深入研究,参加了一些案件立案审判的过程,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意见。
一、 买卖合同起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
这是我第一次看见简易程序在审理案件中的具体运用。这个案件案情清晰,事实清楚、证据充分、争议不大,xx人民法庭属基层法院,符合简易程序的条件。在整个审理过程中,只有一名审判员,我们趁之为法官,原告和被告的当事人都没有到场,双方都由各方的代理律师出席,法庭还有一名书记员,负责记录法庭审理整个案件过程。我便出席了这一场法庭审理。先让我叙述一下案件的梗概。
原告:制造机动车公司(公司名称不是记得很清楚,下面只好用原告被告来代替了)
代理销售机动车公司
原告与被告系合作伙伴关系,在去年就将原告公司制造的机动车运输给被告,被告诉称资金周转不灵,希望原告能晚些要求付清货物的全部货款,可是直至今年,被告还未将货款付清,几经原告的追讨,被告仍然没有全部偿还,还有
1万6千元的货款,原告认为被告没有合作诚意,便提起诉讼。
双方争论的焦点是,被告曾还了20xx元给原告,原告称没有收到。被告还提出原告的货物不符合双方订立合同的质量标准,所以才迟迟未将(2023年度法学社会实践报告)货款付清。
经过法庭的审理:被告所称曾汇款给原告20xx元,事实上,收款人的姓名不是原告并且是一个与原告素不相识的人,可见被告提供的证据并不符实。第二个焦点是产品的质量问题,在这件事情上,被告拿出了许多信件称是客户反映质量出现问题,要求退货,被告还称曾致函给原告要求退换有质量问题的产品,原告对被告的这些证据提出质疑,因原告当事人没有出席法庭不能确认事实真伪,要求与当事人求证后给予答复。
在整个审理过程中,审理时限很短,而且感觉开庭审理只是走下过场,法官对于此案如何判早有结论。
通过这起适用简易程序的刑事案的审理,我看到虽然审理时限很短,必备的程序却很完备的,法院在这方面控制得很好。但是,另一方面了我认为法院在庭审制度方面还是存在一些缺陷的,就拿这起案件来说,被告拿出的证据并不充分,法官亦认为如此,这样的民事经济案件很大程度上是可以双方调解的,并不必弄得要上法庭,在场的两为律师也希望双方当事人能够各退一步。尽管这次法官没有作出判决,但是后来的一些场面上的事情还要继续下去,也就是我上面所说的走下过场。不过从案件的侧面来说,我发现现在的人都懂得用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利益,说明现代社会的文明程度高了啊。
篇六 2023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研究报告范文
内容提要:近几年,我校努力实践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坚持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基础,以“实践、发展、创新”为主体,以综合性、开放性、研究性的实践活动为主要环节,以研究性活动为主要形式,有计划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实验工作,从课程整合、劳动技术、信息技术、社会实践入手,不断探索、总结、积累经验,从而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位,实现了综合实践活动的价值,让师生都得到了真正的发展,让他们在活动中汲取快乐,在收获中健康成长。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整合、转变、实践、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以及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对每个社会成员都提出了全新的挑战。面对全新的社会背景,面对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不得不发生改变,并对每位社会成员提出了新的素质要求。现代社会发展客观地要求每个社会成员具有健全的价值观和负责的生活态度;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善于发现和探究;具有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善于和他人共同生活、工作;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生态伦理意识,能够与周围环境和谐相处,即具有“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四种基本素养①。其中,“学会认知”强调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理解的手段;“学会做事”注重的是学生的实践能力,即能够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产生影响;“学会共同生活”要求学生能够与他人一道参加所有的活动并在这些活动中学会合作和交往;“学会生存”是前三种学习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从生活的角度对学生学习的基本要求。由此看来,基础教育必须关注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关怀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愿望。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规定,从小学到中学必须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至此,综合实践活动正式以“课程”的身份进入了中小学校园。然而,与学科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遇到了诸多的阻碍,教学目标难以达成,“指导纲要”的精神也无法很好地落实。因此,为了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实施的途径,我校自xx年3月开始进行对此项内容的研究,到2023年3月,已走过了整整四年,在这四年的研究过程中,我校对综合实践活动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收获颇多。
一、研究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在于通过研究有效地实施途径,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种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塑造健康向上,适应时代要求的人格。
二、研究目标
本课题的总目标:努力实践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坚持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基础,以“实践、发展、创新”为主体,以综合性、开放性、研究性的实践活动为主要环节,以研究性活动为主要形式,有计划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实验工作,促进学生在校内学习和校外生活紧密结合,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养,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三、研究策略
(一)制度保障
1、成立课程实施的领导机构。为保证研究的顺利进行,学校成立了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组内各成员都有具体的分工和相应的职责要求。领导小组主要负责课程计划的实施,学校实施方案的制订,课程实施情况的宏观调控,并指导班级活动计划的制定,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并做好活动过程材料的收集、归档。
2、定期开展评比活动。每学期开展优秀活动案例、活动设计、论文、学生活动过程性材料等评比活动,评出一、二、三等奖,并把比赛结果纳入教师的业务档案袋,作为学期“评优,评先”的依据之一,并把优秀的作品汇编成册。
3、每半月举行一次学生作品展。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展示才华的舞台,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学校和班级都建立了作品展示台,学生把自已认为的作品交给老师,由教师、学生进行评价,并择优张贴在“学校展示台”和“班级展示台”,每半月组织一次全校的“作品展示会”,让师生在展示中交流、提高,以更好地实现资源共享。
(二)学习提升
学习是发展,是超越自我的必备条件。学习理论资料是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新理论,新方法的重要依据,更是研究的支撑点。
1、教师培训是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的关键。学校重视对教师的培训,除组织教师学习《综合实践活动学习材料》等,还为骨干教师提供外出学习参观的机会。通过培训、学习,让教师进一步明确综合实践活动产生的背景、性质、理念、目标、内容、实施、评价等,为综合实践活动顺利实施找到理论支撑。
2、创设展示交流学习的时空,为教师学习注入动力源泉。实行“向你推荐好的作品”的制度。每次教研前提供一定的时间,由教师介绍学习内容,结合自已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已的理解,并做反思评价,充分调动教师的参与热情、分享他人的学习成果。让教师在学习、品评、赏析、总结中构建新的知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