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者范文网
当前位置: > 工作报告 > 社会报告

市场价格存在的问题调研报告(十二篇)

发布时间:2024-05-10 13:00:02 查看人数:20

市场价格存在的问题调研报告

篇一 市场价格存在的问题调研报告2550字

价格是配置社会资源的主要手段,合理的价格水平、良好的价格环境有利于促进新农村建设;反之,则不利于新农村建设的顺利推进。当前,新农村建设面临不少价格问题。从我们调查的情况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村市场价格波动频繁。

近年来,我国建立了以粮食储备、粮食最低收购价格、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为主的粮食生产保护制度,比较有效地稳定了粮食价格,保障了农民的种粮收益。但农产品保护范围偏小,生猪等大宗农产品的保护制度尚未建立,农村市场价格波动比较频繁。据对湘西北澧县的调查,农民反映20__年上半年当地生猪市场低迷,农民养猪不仅无利可图,还要亏损。在新农村建设中整治村容村貌、进行道路硬化,增加了水泥、红砖、砂石等商品的需求,其价格不断上涨。据涔南乡曾家河村农民反映,20__年每50千克水泥价格上升了5元,每块红砖的价格由0.14元上涨到0.19元,有的地方价格上涨到0.25元仍买不到砖。农村工匠的工价也在迅速攀升,如涔南乡曾家河村泥水工工价由每天30元涨到了每天50-60元。受油价上涨的影响,农村机械耕作费用上升,涔南乡曾家河村农民反映,目前当地每亩水田的机械耕作费上升到50至60元。

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

近两年来,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农业生产面临多重市场风险的压力。在调查中,农民普遍反映种植粮食的增收部分大多被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因素冲抵了。20__年与20__年相比,澧县尿素价格平均上涨12.5,复混肥等上涨30,农药价格普遍上涨。澧县农民反映,随着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农民种一亩水稻早、晚二季的收入不到600元,农民来自种田的人均收入在900元左右。如果没有最低收购价格的支撑,撂荒现象还会出现。

三、农民教育收费负担较重。

调查反映,农民认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和初中)实行两免一补后,乱收费现象减少,其教育负担减轻了,但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负担仍然偏高。对一般农民来说,子女考上大学不是喜而是忧。农民普遍反映非义务教育阶段的高等教育收费太高,子女考得上学校却读不起书。高等院校每年的学杂费都在5000-6000元左右,一些农民家庭全年收入都供不起一个大学生,因读书致贫的现象在农村普遍存在。

四、农民因药价高看不起病。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虽然解决了部分农民看病难的问题,但药品价格太高,检查项目繁多,同品种、同规格、同含量的药品价格医院比个体药店高出近30,有的品种甚至翻番。药价高使农民看一次病,少则几十元,多则几百元、几千元甚至上万元,农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的为数不少。

五、农村市场价格秩序较乱。

农民反映,一般农民无法测试农药真假,一些经营者便以次充好,甚至销售劣质农药,变相提价。

六、农村价格管理队伍薄弱。

目前,很多县市至今没有建立起农村价格监督网络,农村价格管理只靠县市物价局唱“独角戏”、跳“独脚舞”,有的县市虽然建起了农村价格监督网络,在乡镇建立了价格监督站,在村聘请了义务价格监督员,但或者他们的待遇没落实,积极性难调动;或者职责不明确,工作难开展;或者队伍不培训,作用难发挥等问题,使不少县市农村价格监督网络形同虚设,导致农民的价格举报找人受理难,价格矛盾找人调解难,农村价格监督网络建设与当前新农村建设形势不相适应。

建议及对策:

一、保持农村价格基本稳定。

一是要加强对农村价格水平的调控,密切关注农村价格动向,加强对经济形势的分析,把握价格变动趋势,及时发现倾向性、苗头性问题,提高调控农村市场价格的能力。二是密切关注市场价格动态,建立健全农村价格监测预警机制,提高监测的时效性与准确性,努力减轻农民面临的价格风险。三是要把行政手段和市场机制作用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探索调控农村市场价格的新路子,完善粮食等重要物资储备制度、建立价格调节基金、完善应对价格异常波动的应急体系,运用经济手段调节供求、扶持生产、稳定价格,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四是建立健全价格法律法规体系,形成科学有效的农村价格管理体系,把握好价格调控的方向、时机、节奏和力度,确保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五是要努力稳定粮食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落实粮食直补政策,完善粮食最低收购价格制度,建立保护农民种粮利益的长效机制,加强对农业生产资料市场价格的监管,稳定化肥、农药和种子等价格,防止价格暴涨增加农业生产成本。

二、深化农村价格改革。

一是完善农产品价格政策,配合有关部门及时督促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政策,健全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全面实行明码标价,防止涉农价格(收费)单位和农产品经营企业或个人搞价格欺诈、价格同盟、压级压价。二是积极发挥价格杠杆的调节作用,对农产品加工和农业投资实行减免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政策,主动引导资金、技术流向农村,促进农业技术的推广普及和农业产业化水平的提高。三是深化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改革,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取消对农业生产资料企业的各种政策性补贴,放开化肥价格,将国家对生产企业的优惠和补贴改为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四是深化教育收费改革,在对义务教育阶段实行“一费制”的同时,加强对中小学教材价格的监管,加大非义务教育向农村倾斜的政策,对高等教育培养成本进行审核,降低过高的学费标准,使农村贫困子女读得起书,上得起学。五是积极推进药品医疗价格的改革。根据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要求,完善与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相配套的医药价格管理制度,建立适应农民承受能力的农村医药价格管理体系,为农民提供安全、廉价的基本医疗服务。

三、加强农村价格监管。

一是要打击涉农价格(收费)违规违法行为,重点加强对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农副产品收购价格和农业

生产资料价格的监管,抓好与农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教育、医疗等公益服务性收费管理,遏制各种乱涨价、乱收费以及价格欺诈、价格垄断行为,维护市场价格秩序。二是要创新价格监管方式,变单一物价队伍检查为多方联合检查,提高检查威力,切实加大农村价格(收费)的监督检查力度。三是要加强价格举报工作,建立价格举报工作目标管理机制,完善价格举报处置体系。四是要着力建立农村价格监督网络,使价格监管职能向农村延伸,政府要落实农村价格监督网络的经费,保障其正常运转;聘请乡村价格监督员,落实其政治和经济待遇,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五是要加强对涉农垄断行业的价格监管,强化成本约束,促进公平竞争,加大价格执法力度,以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篇二 楼盘市场价格调研报告4150字

一、__房地产市场发展现状

优越的地理环境,浓厚的商业氛围,旧城历史景观和独特滨江景观特色是__房地产业的发展的主要特质。从2000年起至今,__商品房价格一直呈现稳步上涨的态势,__已成为武汉高档房产的主要聚集区域,同时,也成为优势地产竟相博弈之地。总体而言,__房地产无论从产品定位还是创新程度,都趋向于中高端。

__年以后,随着大量外埠资本注资__,该区域房地产格局呈现出新变化。一方面,房产的整合概念不断增强,如永清片区的新天地项目,集合住宅、酒店、写字楼、商铺等不同商业业态于一体。房地产开发不再以某类物业为主,而是深化为产业概念,地产对城市的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另一方面,顶级项目拉动了高端消费力量。长期以来,武汉的房产高端消费都受到了产品的极大制约,项目品质的均等性使__的房地产业不能满足细分市场的要求。这一局面被打破,__滨江地产及商业地产呈现出积极的发展态势。__房地产进入了历年来最火爆的一年。

目前,__房地产呈现出住宅、商业并进的格局,物业形态上以高层为主,投资型物业不断涌现。在国家宏观调控措施的影响之下,房地产项目的消化速度虽然有所放缓,但价格仍然稳步上升。

二、__商品住宅发展特征

产品特征:__中心区域住宅以高层住房、高档公寓为主;城郊结合部以多层、小高层、连排别墅为主。

价格特征:__城区商品住宅总体价格水平在6500元/平方米左右,均价在 6500元/平方米以下的物业主要集中于后湖、金银湖,、二七片及古田区域。

供求特征:全市商品房销售项目中,__区域占据了39.54%,__区域楼盘供求基本平衡。

消费者特征:包括公务员、商人、公司职员、企业老总、外来人员等。

产品定位:中高端产品为主,中低档楼盘放量偏少(多集中在后湖、金银湖)。

文化诉求特征:浓厚的商业、娱乐等都市文化特征。

三、__商品住宅供给和销售基本分析

(1) 商品住宅价格与销量分析

__区域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丰富的土地资源以及优美的自然环境等优势在过去的时间内,房地产开发量居武汉市前列,同其它区域相比,其价格一直呈现出上升状态,__住宅均价达到5894.43元/平方米,与去年同期相比,价格增长了39.57%。另一方面,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在进入__年以后,商品住宅的销量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__住宅销量为8950套,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51.32%。

从上表可以看出,__区的住宅物业平均价格同整个武汉市的总体住宅物业平均价格的涨落步调还是相一致的,而且上涨的幅度十分平稳。从整个区域市场来看,高档楼盘主要集中在__中心城区,中档楼盘主要聚集在东西湖、后湖和古田区域。

__中心区作为武汉市的一个开发热点,住宅开发力度较大,目前区域可售楼盘套数在45000套左右。从市场接受情况来看也是比较理想的,相信随着该区经济不断的纵身发展,房地产业会在其中充当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同时,该区域交通日益通畅,市政配套逐步成熟,东西湖、后湖、古田区域的绿化、美化和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取得积极成果,这些都将为这一带的房价带来一定的升值空间。

(2) __商品住宅市场供求关系

1、2023年(1—6月份)__商品住房市场总容量约为45000套,1—6月总供给13299套,市场总销量为8950套,总体供销比为1.49:1。

2、拆迁购房与投资性购房比例的降低导致住宅销量减少

为避免因房屋拆迁量过大而导致被动需求的过度增长和市场价格波动,武汉市在__年以来对拆迁规模进行了压缩。全市旧城改造拆迁面积为1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8.94%。

同时,国家出台的政策促使投资购房的成本和风险不断加大,也直接导致了购房需求的减少。据亿房网今年(1-6月份)的网络调查数据和对90多个楼盘的调研数据显示,已拥有一套住房,进行第二次或多次购买行为的家庭占到47.52%,其中,包含了改善居住条件和投资购房等动因。由于这种动因并不属于迫切性需求,因而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较大,成为住房市场中可伸缩性的需求。

__作为房产投资的主要区域,投资类楼盘销售的放缓使其住宅整体销量有所减少。

3、购房者对__中心城区的住宅偏好度高

亿房研究中心的__年最新调研数据显示,潜在消费者对购买住房的区域偏好主要集中于__中心城区。但受到该区域高房价的影响,使得一部分在该区域工作及希望在该区域置业的人群不得不在别的片区寻求替代品。

4、主要销售的住房产品价格集中在5000-7000元/平方米

如下图所示:5000—7000元/平方米价格层次的商品住房销量占到总销量的 65%以上,7000元/平方米以上产品的销量逐步上升。

5、今年1-6月份主要销售的住房产品户型集中在90-120 平方米

__的户型供销比例统计结果显示,90平方米以下户型供小于销,140平方米以上户型供大于销,90-140平方米户型供销比较平衡。其中,90平方米以下户型的上市量占到__总上市量的20.52%,90平方米以下户型的销售量占到__总销量的27.83%。90平方米以下户型的上市和销售情况受政策的影响程度日益显现,从今年1-6月份的情况来说,__90平方米以下户型的上市量较大,占到全市同等户型上市量的40.17%,90平方米以下户型的销量则占到全市同等户型销量的45.43%。

四、__各区域住宅市场发展概况

__区目前由__中心区、__片区、二七、__片区和__区四个区域组成,根据其房地产发展特点,下文将按不同片区对其住宅发展特征进行分析:

(一)__中心区

上半年__中心区成交均价为6875.42元/平方米,较去年同期上涨2152.88元/平方米,涨幅为45.59%。其中商品住宅共成交3235套,较去年减少4630套,降幅为58.87%。

从上半年__中心区成交价格来看,1至5月呈递增趋势,5月达到价格高峰,为7286.34元/平方米,随后6月价格出现小幅回落,但每平方米价格仍稳定7200元以上。相比价格来说,成交方面较去年严重萎缩,总体成交量还未达到去年同期水平的一半。

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由两方面因素造成,首先__中心区商品房供应量趋于下降,与去年同期相比,新房供应量减少3成之多,制约了购房者消费;当然,更重要的原因在于上半年武汉楼市的整体低迷和观望。尤其在中心城区,房价涨幅过快,甚至超过中高收入购房者的支付能力,楼市显得愈发不景气。在这样的市场面前,大多数开发商选择坚挺,仅有少部分尾盘项目打起价格战,这也就造成了6月该片区的价格出现小幅回落。

__的发展总是伴随商业的脚步前进的。随着武汉天地的问世,集住宅、甲级办公楼、零售、餐饮、娱乐、精品酒店等多种功能的140万平方米大体量项目对永清文化进行传承与再造,势必带领整个永清板块的崛起;时代豪苑、外滩棕榈泉也让整个风景如画的沿江板块活力四射;融科天城的推出,加上位于解放大道循礼门综合项目的即将兴建,位于__内环解放大道中心地段的老循礼门板块焕发出新魅力,而之前,新世界中心的落成以及武汉国际广场的兴建也让武广板块如虎添翼。

预计不久的将来,__内环将呈现汉正街、武广、永清、循礼门、沿江等多板块综合发展态势,各大板块功能定位不同又相互促进,将由点及面,以板块崛起带动周边区域发展,从而促进整个__中心区的加快建设。

(二)__片区

上半年古田片区成交均价为5217.82元/平方米,较去年同期上涨1516.4元/平方米,涨幅为40.97%。其中商品房住宅共成交1195套,较去年减少2609套,降幅为68.59%。

从成交价格情况来看,尽管古田片区今年1至6月一直都是稳中有升,但与去年同期相比,在全市各区中价格涨幅居末位,仅仅高于青山片区。另外,成交方面,古田仅成交1195套,跌幅居全市之首。

从该区域楼盘地理位置的分布来看,活跃楼盘全部集中在解放大道古田四路至古田二路沿线,该地段离中心城区较近,周边配套也相对完善,所以构成了古田片区目前的供应主体。正因为如此,随着轻轨建设的降温和解放大道沿线开发的逐步完成,该片区供应量减少,市场关注度有所下降,再加上经济适用房对商品房价格体系的冲击,以至今年古田片区楼市较为沉寂。

政府对古田区域的整体规划,为古田板块的楼市发展改善了外部环境,区域房地产市场后期发展看好。随着硚口政府对古田区域的闲置工业用地进行处理,使得古田区域项目可以成片,整体开发,同时,未来轻轨通车,西汉正街商圈形成,都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古田区域的城市环境,为古田楼市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三)__片区

上半年二七、后湖片区成交均价为5186.25元/平方米,较去年同期上涨1694.93元/平方米,涨幅为48.55%。其中商品房住宅共成交2364套,较去年下降42.06%。

从成交价格来看,该片区价格涨幅基本趋于平稳,1至5月稳中有升,6月价格略为回调。受供应量的影响,后湖地区商品房关注度下降,百步亭现代城、香利国庭等项目撑起了该区域成交的主体。二七地区则依然是航天·双城和东立国际独揽商品房住宅市场。由于新上市楼盘数量较前两年大幅减少,二七、后湖片区的楼市整体呈现温和向上的走势,部分楼盘因而加大了打折力度,高端商品房价格回落明显。

令人振奋的是,轻轨二期的正在加速建设,堤角至丹水池路段基本竣工,黄浦路段则已建设过半,交通方面的瓶颈有望在近两年内打破。商业方面,二七的东部购物公园正在紧锣密鼓的招商之中,家乐福等商业巨头已经确定落户,未来她将辐射后湖、二七等地区,弥补商业配套不足的现实问题。

(四)__片区

上半年东西湖片区成交均价为4708.77元/平方米,较去年同期上涨1431.83元/平方米,涨幅为43.69%。其中商品房住宅共成交2364套,较去年增长了14.07%。

从成交价格及成交套数来看,东西湖片区今年实现价量双增,特别是销量,尽管只增长14个百分点,但纵观今年全市其他的销售情况,该片区的表现还是令人刮目相看的。

虽然整个市场气氛的一直处于观望情绪,但从该片区个别项目的调查显示,客户平均接待量并没减少多少。而来看房的客户,很多也是因为价格相对较低,所以将买房目标选定在郊区,面对高房价,有迫切购房需求的中低购房者不得不把目光集中在郊区盘,从目前情况来看,东西湖尽管存在交通不便,但价格低、环境好弥补了部分缺失。

多层作为郊区最易消化的普通住宅产品类型,一直是本区域开发的主力产品。近4 年来其供应量的递减趋势说明,市场环境的影响下,开发商开始注重产品结构的调整,产品重心逐渐由多层向高层和小高层转换。

和其他区域市场多层——小高层——高层的转换阶段不同,本区域由于其自身条件限制,小高层的过渡时间不长、过渡量较少,迅速迈入了高层物业开发阶段。因此高层物业还需一定时间的市场磨合,才能逐步为区域市场接受。从楼市发展的总趋势看,高层物业是未来市场的主流产品。

东西湖被誉为武汉的“北大门”,而金银湖更是占据空港经济之利,未来还将在这里修建保税物流中心,发展物流经济。这将大为加强东西湖于城市圈的联系,加快异地置业的脚步,为下一步楼市的繁荣奠定基础。

篇三 市场商品价格变动调查报告950字

__年以来,我县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呈上升趋势,其中粮油、肉、蛋以及房地产价格普遍上涨,根据8月4日市场调查,今年以来部分与居民生活关系密切的重要商品价格变动情况如下:

1、粮食价格涨势趋稳。自从3月份小麦、玉米价格出现上涨后,一直趋于平稳。1月份小麦的收购价格为0.73-0.74元/500克,零售价格为0.75-0.76元/500克,5月22日收购价格为0.76-0.77元/500克,零售价格为0.79-0.80元/500克,零售价格涨幅为5.33%;玉米1月份的收购价格为0.57-0.58元/500克,零售价格为0.60元/500克,5月22日收购价格为0.75元/500克,零售价格为0.76元/500克,零售价涨幅26.67%。

据业内人士分析,到新粮(小麦)上市时,小麦价格存在下降趋势,而玉米价格则趋升。

2、食用油价格呈上涨趋势。4月份,食用油价格开始上涨,一级桶装(5升)鲁花牌花生油由1月份的80.00元/桶上涨到5月22日的93.00元/桶,涨幅16.25%,散装花生油由1月份的7.00元/500克上涨到8.00元/500克,涨幅14.29%。

花生油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是花生的收购价格上涨。

3、牛、羊、猪肉价格出现不同程度上涨。牛肉1月份价格为9.00元/500克,5月22日价格为10.00元/500克,涨幅11.11%;羊肉1月份价格为12.00元/500克,5月22日价格为13.00元/500克,涨幅8.33%;猪肉中肋和后座价格分别由1月份的6.50元/500克和7.00元/500克上涨到5月22日的9.00元/500克和10.00元/500克,涨幅分别为38.46%和42.86%。

猪肉价格上涨的原因一是受去年疫情的影响,生猪存栏较去年有所下降;二是饲料价格上涨,饲养成本增加;三是生猪收购价格上涨,截止调查时,生猪收购价格为6.20元/500克,根据上述原因,业内人士分析,猪肉价格还有进一步上涨的趋势。

4、鸡蛋价格呈上涨趋势。鸡蛋价格1-5月份持续上涨,1月份价格为3.10元/500克,春节期间价格为3.30元/500克,5月22日价格为3.50元/500克,与1月份相比涨幅12.90%。

据有关人士分析,鸡蛋价格上涨一是受近年禽流感疫情影响,养鸡风险增大,影响养殖户养鸡的积极性,蛋鸡存栏明显下降;二是饲料价格上涨,养殖成本增加。据目前情况分析,鸡蛋价格有进一步上涨趋势。

5、房地产价格上张依然较快。今年1月份我县房产均价为1450元/m2左右,5月22日均价为1750元/m2左右。

据业内人士分析,我县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主要是因为我县地处保南近郊,邻近保定市区,交通便利,受市区价格拉动较大;其次,全国房地产价格上涨的大气候对我县房地产价格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今年以来房地产价格依然上涨较快。

篇四 市场价格调查报告1500字

为了解新棉市场价格变动情况,准确分析判断后期棉价走势,按照滨州市物价局《关于开展棉花市场价格调查工作的通知》要求,山东省无棣县物价局于12月1日至3日对全县棉花生产、收购、加工、纺纱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从调查结果来看,今年我县棉花种植面积大幅减少,单产增加,价格回升,棉农收入微增。

一、近三年来无棣县棉花生产基本情况

20__年全县棉花种植面积35万亩,平均亩产籽棉221公斤,总产7735万公斤。

20__年全县棉花种植面积30万亩,平均亩产籽184.5公斤,总产5535万公斤。

20__年全县棉花种植面积25万亩,平均亩产籽棉224公斤,总产5600万公斤。

二、今年棉花价格行情

今年无棣县新棉上市收购开称价格为3.2元/斤,之后慢慢走高,二级棉收购价格最高为3.8元/斤,目前棉质下降,价格在3.60元/斤左右震荡,较去年同期的3.0元/斤上涨20%。

三、棉花生产成本

今年棉花生产成本较去年略有下降。棉花直接种植成本为478.37元/亩(种子74.82元,浇地39.67元,喷药107.14元、施肥156.87元、地膜27.54元、机械作业费72.33元),比上年减少21.63 元,降幅为4.33%。主要表现在:

(1)农资价格有所下降。4月底5月初,我县尿素价格为1.45元/公斤,较去年的1.75元/公斤下降7.64%;复合肥2.2元/公斤,较去年2.7元/公斤下降18.52%。主要原因是国内生产资料市场供应充足,国际生产资料的价格有走低趋势,使得国内生产资料的价格较往年有所下降。农膜与农药价格与去年基本持平。

(2)种子价格较去年略有下降。今年我县种棉每亩种子花费74.82元 ,较去年减少0.34元,主要原因是今年棉农种植积极性不高,导致棉花种子价格下降。

(3)机械作业费、采摘费用与去年基本持平。农户的机械作业费主要为机械播种,后期管理大多数农户靠人工操作。今年机械耕地30元/亩、播种30元/亩,人工拾棉成本为1.4元/公斤,较去年基本持平。值得一提的是我县争取到了实行土地深松补贴政策,三年免费为农户深松一次,这样耕地费相应的就减少了。

四、植棉收益。按每亩产棉224公斤,棉价3.6/斤元计算,每亩的毛收入为1612.8元,去除直接成本478.37元,人工成本1000元和包地成本150元,无利可言。若棉农种自己的地,不算人工费,扣除直接成本,每亩收益在1134元左右。

五、存在的问题。全县的植棉面积呈逐年下降态势,由20__年54.8万亩缩小到今年的25万亩,种植面积减少了54.4%。这主要是因为近几年来棉花价格持续走低,棉农收益减少,极大的损伤了棉农的积极性,加上种植棉花费工费时,大部分农户纷纷调整种植面积,全县产棉量大大缩水。棉纺企业反映,收购的棉花不够用,企业吃不饱现象严重,经常停工,价格的低迷,也有些棉农存有惜售心理,小屯村的棉农们就放着一直没卖,这也导致了货源的紧张。而从纺织厂了解到,今后的棉价不会有大的变化,因为棉织行业需求后劲不足,国际市场用棉量少,对棉价并不是很看好。

六、几点建议:

一是促进棉花生产的适度规模经营。当前,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不足,劳动生产率难以提高。因此,应加大土地流转,推进土地流转平台建设,促进适度规模经营,增加棉农收益,提高棉农种棉积极性。让棉花生产规模化、机械化,以降低棉花生产成本,提高棉农收益。

二是建立棉花预警预测机制。由于农业生产效益的滞后性,农民缺乏科学的信息参考来决定生产,容易出现“棉贱伤农”的局面,不利于农民持续增收和农业持续稳定。因此,应尽快建立棉花的预警预测机制,引导农民理性种植。同时,加强棉农生产信息化建设,通过各种渠道让农民及时准确地了解国际国内棉花市场的供求信息。

三是进一步加强化肥、种子等农资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假冒伪劣等到违法经营行为,杜绝坑农害农现象发生;加强优质、高产、适销棉花品种的引进、繁育和推广,优化棉花品种结构,提高棉花质量。

篇五 县牛羊肉市场价格情况的调查报告2300字

关于县牛羊肉市场价格情况的调查报告范文

按照省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甘价中心〔2015〕2号《关于开展我省牛羊肉市场价格调查的通知》要求,我局抽组人员,对我县2023年以来牛羊肉市场价格情况和养殖情况进行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1、近三年多我县市场牛羊肉价格变动情况。我们调查, 2023年以来,我县市场牛羊肉价格呈现快速上涨的一个过程。以生牛肉(剔骨)为例,2023年1月均价16元/500克,2023年1月18元/500克,2023年1月达到30元/500克,同比分别上升12。5%和66%。特别是从2023年12月下旬起,价格从比较平稳的22元/500克涨至30元/500克,涨幅达到37。7%。

羊肉(生肉、剔骨)2023年1月22元/500克,2023年1月28元/500克,同比涨幅28。9%,此后2023年前半年一直稳定在28元/500克上下,从2023年9月起,涨至35元/500克,同比上升26%。牛羊肉价格变动一个共同规律是每年的9月份为一个时间节点,价格波动比较剧烈。目前市场价格牛肉稳定在30元/500克,羊肉价格稳定在35元/500克。居高不下的价格导致县内饮食行业价格上涨,羊肉泡价格2023年后半年从20元/碗涨至25元,涨幅25%;大众消费的牛肉面价格2023年7月从5元/碗涨至6元/碗,涨幅20%,达到历次涨幅之最。

2、我县市场牛羊肉主要供求情况。我县不是牛羊肉主产县,市场供应主要来源于平凉和邻近的张川县市场。据县畜牧部门提供的资料,我县2023年以来的养殖情况为:牛饲养量达到11。13万头,出栏量分别达到2。83万头,肉牛规模饲养量达到6。1万头,规模化程度达到55%。2023年全县牛饲养量15。2万头,出栏量分别为5。2万头,其中养牛大户2600户,规模饲养占总饲养量的比重达到70%。2023年牛饲养量16。1万头,出栏量5。6万头,其中养牛大户2650户,规模饲养占总饲养量的.比重达到78%。羊只养殖由于禁牧政策,全县以农户散养为主,供应更少。

关于县牛羊肉市场价格情况的调查报告关于县牛羊肉市场价格情况的调查报告

3、牛羊肉生产流通环节情况调查。我们对良邑养牛户进行调查,目前牛养殖环节利润情况为:活重350公斤肉牛购入价9100元/头 ,育肥125天,消耗精饲料500kg、青贮料 2500kg,平均日增重1。2公斤,出栏重可达500公斤;精饲料价格2。70元/kg,青贮料0。32元/kg,活重售价24。00元/kg。依此分析,每头肉牛生产成本11530元(其中购牛费9100元/头、精饲料费1350元/头、青贮料费800元/头、折旧费120元/头、水电费50元/头、防疫费50元/头、人工费60元/头),盈亏平衡点为每公斤肉牛活重售价23。10元(11530元/头÷500kg/头),与市场售价相比,肉牛短期育肥125天,每头盈利450元,利润率约为4—5%。按出栏500公斤/头肉牛计算,出肉率平均53%,折算成成品肉重量265公斤,价格45。2元/公斤,但肉牛出栏到市场终端,还要经过屠宰加工几道环节,各环节利润层层加码,最终价格达到60元/公斤,超过养殖环节利润。

二、牛羊肉产销中存在的问题

1、供求不平衡因素。据报道,从全国情况看,我国牛羊肉产量在不断增长,但由于农业机械(行情 专区)化水平快速提升、养殖比较效益下降等原因,牛羊养殖发展势头减缓。单就牛羊肉自身产量来看,其增长并不慢。数据显示,从2023年到2023年,我国牛肉产量由513。1万吨增加到662万吨;羊肉产量由264。1万吨增加到401万吨。我国已是世界第三大牛肉生产国、第一大羊肉生产国。但由于农业机械化水平快速提升、养殖比较效益下降、扶持政策缺乏等原因,农区牛羊养殖发展势头减缓,一些传统的优势产区甚至出现减产。数据显示,河北、安徽、山东、河南等中原传统农区牛羊大省产量占比大幅下降,2023年,4省牛肉产量占全国34%,比2023年下降13个百分点;羊肉产量占全国25%,下降 9个百分点。11年间,4省羊存栏下降超过2560万只,导致牛羊饲养萎缩。而牧区由于加大了生态保护力度,严格执行禁牧休牧和轮牧制度,较难弥补农区牛羊肉生产大幅下降的空当。随着牛羊肉消费量不断增大,牛羊肉供给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2、需求量上升是拉动牛羊肉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近几年,人们对牛羊肉营养价值的认可度不断提升。牛羊肉的消费从先前的部分群体消费变为全民性消费,从时令性消费变为周年性消费;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不仅自身消费增长较快,外来旅游人口消费量也很大。总体看,目前牛羊肉呈现“食之者众、生之者寡”的格局。

3、从养殖习惯和成本因素分析。从农村养殖实际情况看,我县存在农民养猪的多,养牛和羊的少,年轻力壮的农民多数都在外打工,唯有少数年老的人养殖且还是散养,而规模养殖的还不是太多。从成本因素讲,养牛前期投入较高,技术要求较高,养殖周期长,群众不愿投资。我县是劳务输出大县,年轻人更多的是走出去挣钱。

三、政策建议

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要维持牛羊肉的合理价格,还需要加快发展生产,提升牛羊养殖的规模化水平,保持供求平衡。针对牛羊肉价格上涨趋势,农业部会同国家发改委制定了《全国牛羊肉生产发展规划》。支持西部地区规模养殖场改扩建、草原补奖政策,甘肃省大力推进草食畜牧业发展行动,重点扶持50个牛羊产业大县建设,要将这些扶持政策争取好、充分利用好。

2、加强牛羊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优化农牧区种羊场布局,改扩建和新建一批种羊场,合理引进优良品种,扶持提纯复壮、选育提高当家品种的供应能力。进一步扩大肉羊良种补贴覆盖面,提高种公羊补贴标准,鼓励农牧民购买优质种公羊。借鉴粮食、生猪生产大县奖励政策,对存出栏多、外调牛羊肉多的养殖大县,按照不同标准给予资金奖励。奖励资金可用于养羊基础设施建设,推广先进技术和养殖新模式。加大对牛羊标准化规模养殖的扶持力度。对棚圈建设和改造、青贮窖、饲草库建设、治病防疫和饲草粉碎机械购置等给予支持,加快发展肉羊标准化规模养殖,提高生产效率。

3、完成畜产品产加销和贸工农一体化的链条建设,减少流通环节成本。

篇六 市场材料价格询价报告2100字

市场材料价格询价报告

一、本周国内原料市场回顾

本周国内钢材价格总体上涨,特别是热轧板卷涨幅较大,但原料市场中除了钢坯同步跟涨外,其余原料价格总体偏弱,价格以小幅调整为主,供应商多有惜售心理,钢厂对于后市也相对谨慎,市场成交平淡。

表1:国内主要原材料价格变动明细

本月国内主要原料市场情况如下:

钢坯:

在钢材市场上涨带动下,本周国内钢坯市场成交有所好转,价格稳步上行。截止本周四,唐山地区普碳方坯出厂价格升至3100元/吨,20mnsi方坯价格为3240元/吨,较上周五上涨130元/吨,市场库存继续缓慢回升。从需求情况看,本周唐山地区带钢企业的开工率维持在72%左右,型材开工率回落5%至50%左右,建材开工率维持在50%左右,需求并没有出现明显增长,所以更多意义上仍是补库行为以及心态上的变化。另一方面 ,虽然本周市场成交尚可,但钢坯期货交易冷清,一些贸易商和下游用户对于后市预期仍偏谨慎,认为钢坯价格突破3200元/吨的可能性较小。预计下周国内市场钢坯价格将冲高回落。

铁矿石:

本周进口铁矿石市场继续小幅波动,普氏指数连续10天阴阳交错。截止本周四,普氏62%粉矿价格为54.65美元/吨(cif),较上周五下跌0.25美元/吨,港口不交依旧平淡,库存总量仍保持在1.4亿吨高位。国产矿价格继续小幅补跌,河北唐山铁精粉出厂价格下跌25元至615元/吨左右,安徽地区铁精粉出厂价格下跌10元至510元/吨左右,钢厂采购积极性不高。鉴于近期钢材市场走势明显强于铁矿石,且钢厂继续保持高盈利和高产量,一些手上有资源的矿商惜售心理增强,认为矿价继续下行的空间非常有限,普遍持货观望。预计下周进口矿价格有望小幅反弹。

煤焦:

本周国内炼焦煤市场小幅调整。其中,山西柳林地区主焦煤价格降至1230-1250元/吨,较上周末下跌30-50元;河北部分煤矿也有30元左右降幅,华东区域暂时稳定。进口方面,澳大利亚峰景煤对我国出口报价降至150美元/吨(cfr),较上周下跌9美元/吨。日本钢厂宣布将原先的季度定价改为现货价格指数定价,这预示这后期价格仍有下跌空间,从而对中国市场施加压力。焦炭方面,近日河钢、日钢再度宣布降价50元,受此影响,山西地区二级冶金焦出厂价下跌50元至1400元/吨,河北和山东地区二级冶金焦出厂价分别下跌50元和30元至1690元/吨和1650元/吨。目前华东、华北地区钢厂焦炭库存多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在钢材高利润以及焦企积极挺价的影响下,部分钢厂表示短期无继续压价计划。预计下周国内焦炭市场有望平稳运行,焦煤局部地区仍有小幅补跌的空间。

废钢:

本周国内废钢价格稳中小涨,在钢材市场走强的刺激下,华东和华北地区部分中小钢厂也加入补库行列,废钢采购价格小幅上调,沙钢等主导钢厂到货量稳定,库存情况较好,暂以观望为主。截止本周四,江浙地区重废(>6mm)价格保持1480-1530元/吨,边角料价格为1560-1620元/吨,苏北不少厂家上调30-50元/吨;两湖、两广地区重废主流价格保持1490-1520元/吨,由于多数电炉厂停产,总体需求量不大;河北、辽宁地区重废价格保持1720-1800元/吨,山西和天津市场上涨30元左右。目前废钢与钢材仍有近2000元的价差,随着北方不少钢厂提高转炉废钢用量、南方一些新建电弧炉复产在即,不少废钢供应商心态较好,持货待涨意向增强。预计下周废钢价格将以小幅波动为主。

二、国内主要钢厂调价情况

表2:本周国内主要钢厂原料采购价格调整情况

注:上表选择的.均为该区域内最有代表性的钢厂价格

三、国内钢厂成本和库存变化

在焦炭、外矿继续小幅下跌的影响下,本周国内钢厂生产成本继续小幅下降。截止本周四,年产能大于1000万吨钢厂的三级螺纹钢生产成本约为2731元/吨,较上周末下降24元/吨;年产能500-1000万吨钢厂的三级螺纹钢生产成本约为2699元/吨,较上周末下降28元/吨;年产能小于500万吨钢厂的三级螺纹钢生产成本约为2634元/吨,较上周末下降38元/吨。本周国内钢材市场止跌回升,板材走势强于长材。截止周四,国内市场三级螺纹钢和5.75mm热卷平均价格分别为3730元/吨和3415元/吨,分别较上周末上涨27元/吨和108元/吨。对应20天前的原料成本,目前国内钢厂螺纹钢盈利增加至878元/吨,热卷盈利约563元/吨。若按当期成本计算,螺纹钢盈利约996元/吨,热卷盈利681元/吨。

表3:本周国内钢厂螺纹钢生产成本测算

从库存情况看(见表4),本周多数钢厂对于铁矿采购仍较为谨慎,库存稳中略降;煤焦到货相对稳定,部分钢厂为压价而放缓炼焦煤的采购;废钢虽然价格有所上涨,但贸易商多有惜售心理,钢厂库存变动不大。

表4:本周国内钢厂(厂内)原料库存变化

四、本周金融衍生品市场变化(主力合约)

本周期螺和焦炭走势相对偏强,焦煤和铁矿低位盘整,除铁矿以外,其它品种基差均有所明显收窄。本周期货市场总体表现要强于现货市场,更多还是反映出市场心态上的微妙变化,预计下周这种影响仍将持续。

表5:本周矿煤焦钢期货基差变化

五、综合观点

截止5月底,我国粗钢去产能任务已经完成年度目标的84.8%,后期除了阶段性的环保检查外,钢铁行业去产能的压力预计将明显减轻,而现有产能在高利润的刺激下将继续保持高利用率,原料市场需求相对稳定。从供应情况看,铁矿石、焦炭供应依然宽松,煤炭去产能力度不如钢铁,废钢暂时还需要出口缓解国内压力,因此原料主要品种的基本面仍弱于钢材。预计下周钢坯将冲高回落,铁矿石和废钢小幅波动为主,煤焦依旧偏弱

篇七 猪肉价格市场调查报告1300字

一、基本情况

今年以来,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市猪肉价格持续下跌,从收购价格来看,我市1月生猪的收购价格为16元/公斤左右,2月收购价格为14元/公斤左右,3月收购价格为12元/公斤左右,目前收购价格为10.6-10.8元/公斤,一路呈下跌趋势。从批发价格来看,我市猪肉1月份的批发价格为19.8元/公斤,2月份的批发价格为18.5元/公斤,环比下降6.57%,3月份批发价格为16.88元/公斤,环比下降8.76%。截止到4月24日,我市猪肉的批发价格为15.5元/公斤,较1月份下降21.7%。从零售价格来看,1月份我市猪肉零售均价为24.1元/公斤,2月份零售均价为23.51元/公斤,环比下降2.45%,3月份零售均价为22.89元/公斤,环比下降2.64%,截止到4月24日,我市猪肉的零售均价约为19元/公斤,较1月份零售均价下降21.16%左右。

二、猪价持续下跌的原因

近期猪肉价格下滑属全省乃至全国趋势,我市猪肉价格下跌主要受生猪养殖业壮大,猪肉加工产业发展较快,导致市场供大于求,价格下跌。此外,受生猪节后波动效应影响,造成猪肉价格下降,加之公款消费、赈酒风得到遏制,造成餐饮行业对猪肉消费需求不旺。

1.生猪出栏增加导致供大于求。近两年来,随着国家在养殖方面投入的增加,一些生猪养殖大户和养殖场在政府政策的扶持下,获得了一定的经济利益,极大的提升了广大养殖户的养殖信心。规模养殖户剧增,生猪养殖户积极补栏,生猪生产得到快速发展。而生猪及猪肉的市场需求却相对稳定,从而导致供过于求,从市场规律来讲,供大于求必然会引起价格下跌。

2.市民消费结构转变导致需求量降低。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肉类商品的需求也日趋多元化,逐渐从以猪肉为主的消费转向以牛羊肉、鸡肉等肉制品消费,这在一定程度上消减了猪肉消费量。加之春节刚过,许多家庭都还储备有大量的腌腊肉品,对新鲜猪肉的需求量减少,也是造成猪肉价格下跌的一个重要原因。

3.餐饮行业对猪肉的消费量下降。自2023年底以来,从中央到地方陆续出台了一些规定、禁令,对公款消费、赈酒宴都进行了严格整治,我市也积极响应,各种茶话会、团拜会、升学宴、生日宴已基本取消,加之从中央到地方的厉行勤俭节约之风,我市的餐饮行业尤其是高端餐饮行业受到了较大的影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猪肉消费的需求量。

三、后期预测

目前生猪价格可能会跌入谷底,并在谷底持续一段时间震荡。预计随着农忙季节的来临,腌腊制品的逐渐减少,猪肉需求量会有所增加,猪价会缓慢回暖,并持续一段时间。加之国家对猪肉储备和外销的增加,将会拉动猪肉消费,生猪需求总量将会上升,从而带动生猪价格逐渐回升。

四、建议

一是建议政府在生猪产业化经营中要加大指导和调节功能,防止出现周期性价格波动;要大力扶持发展生猪产业协会和生猪专业合作社,并积极指导和发挥其作用。

二是建立和完善龙头企业与养殖户的利益联合机制,发挥带动作用,要求并帮助农头企业建立自身加工原料基地,实行订单和受控生产,要体现优质优价,使养殖户分享到加工流通环节的利润,建立起龙头企业和养殖户,养殖基地紧密相连,互利共赢的利益联合机制。

三是要针对生猪疫病防控的严峻形势和疫病风险增大的现状,政府相关部门要做好疫情防控和市场调控工作。

篇八 市场价格监察情况报告2600字

加强市场价格监督检查,规范市场价格秩序,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价格体系,是当前物价工作的重点,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物价部门新的课题和新的考验,也是重整物价系统新形象,构建成熟的价格体系,转变职能的关键时刻,特别是在当前物价形势严峻,调控压力紧迫的情况下,如何在关键期,加强市场价格监督检查,打击各种不正当价格违法行为,规范市场价格秩序,是基层物价部门必要、紧迫且非常重要的工作之一。

一、当前市场价格监督检查的现状

多年以来,价格监督检查工作的重点一直是以“消费、减负、治乱”为中心,通过几年来的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效果。但随着新时期下的物价形势:“即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价格监督检查部门应找准职能定位,进一步加强市场价格监督检查,解决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也是造成市场价格秩序混乱的原因。

第一,法制观念不牢固。从政府和价格主管部门来看,当改革把价格决策主体由政府推向市场后,思维习惯,管理方式、工作作风都跟不上改革的步伐,转轨后市场调节的价格,经济尤其是法律调节力度十分薄弱,在放与管之间,位与为之间,责与权之间有点无所适从。从经营者来看,部分企业在价格决策自主权充分的情况下,陷入了“企业定价自由论”的误区,认为“价格放开了,愿定多高就定多高,谁也管不了,”造成不正当的价格行为乘隙而生,屡禁不止,市场价格秩序受到了扭曲。

第二,价格法规不完善。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价格部门要当好经济游戏的裁判,必须有相应的规则作保证,虽然有《价格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可以保证价格执法工作的正常开展,但面对低价倾销、牟取暴利、价格欺诈、囤积居奇、合谋涨价等复杂的不正当的价格行为,缺乏明晰具体、可操作性的法律法规,如对合谋涨价、囤积居奇等不正当价格行为,根据《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可以进行处罚,但如何界定,缺乏尺度,导致在查处这些不正当价格违法行为时依据不足,底气不足。

第三,执法力度不到位。价格行政执法在规范市场价格秩序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但许多市场价格监管的政策界限、定价标准、定价依据没有明确规定,一些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行政事业性收费、服务收费存在人情管理。另外,价格法律法规履予的处罚措施有限,检查难、处罚难的局面十分普遍,也就造成经营者和收费单位前查后犯、屡查屡犯的恶性循环。

第四,对放开价格的监管还未形成共识。虽然,我国95%以上的商品和服务价格已放开由市场主体自主制定形成,按照《价格法》的要求,政府价格部门对价格的管理是全方位的,整体性的,对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市场调节价只有管理形式、方法、力度不同,没有“要不要管,应不应管”的问题,可有些人把价格放开搞活与管好管住割裂开来,甚至对立。

第五,突发事件引起的市场价格秩序混乱。每当国内外发生某些突发事件或局部商品供求发生变化时,有些经营者便制造各种谎言来哄抬价格、牟取暴利。

第六、思想观念陈旧,开拓精神不强。长期以来的工作重心是行政事业性价费的监管,使对待市场价格监管工作上存在不愿、不肯、不想管的思想观念,开拓精神不强,再加上市场价格监督检查的主要对象是个体经营者,检查难度大、阻力大、取证难、处理难,怕引起矛盾和冲突等原因,没有采取过多的方式来监督市场价格行为,导致一些扰乱市场价格秩序的违法行为时有发生。

二、加强市场价格监督检查的途径

(一)依法行政,规范政府行政行为。价格监督检查工作是物价部门的一项主要职能,要认真贯彻《价格法》、《价格行为行政处罚规定》、《零售商促销行为管理办法》、《商品和服务实行明码标价规定》等法律法规,强化依法治价的意识和手段,进一步规范政府行政行为,从宣传、服务、检查、规范上对市场价格进行监管。

(二)转变思想,加强基层物价队伍建设。①让全体价格监督检查人员充分认识到规范市场价格秩序工作的重要意义,增强工作责任和紧迫感,实现从“要我管”到“我要管”的思想转变。②建立和完善价格监督网络,充分发挥农村价格监督网络、社区价格监督网络、职工价格监督网络站三大价格监督网络,拓宽工作领域,激活工作思路,强化业务培训,造就一支素质较高、作风过硬、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价检队伍。

(四)措施得力,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引导诚信氛围①加强宣传,积极引导。大力宣传价格法律法规政策,引导各经营业主开展“价格诚信单位”评比、“价格服务进万家”、“诚信兴商”等活动,自觉增强法律意识、自律意识、诚信意识,促进公平、公正、合法有序地竞争,营造良好的城市形象、经营环境和消费环境。②以点带面,逐步推进。先在大型商场、超市、服务行业开展明码标价工作、收费公示制度、倡导诚信、反对欺诈、树立正面典型,打造样板工程。③常抓不懈,注重实效。加强市场价格监督检查,规范市场价格秩序,已成为物价部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重点之一,因此,思想不能麻痹,行动不能懈怠,特别是在市场价格出现异常波动或大幅上涨时期,更应全力应对。④政府引导规范、行业协会协助、经营者参与、社会监督相结合,促进市场向规范有序、健康竞争的方向发展,也促进企业自身的正常发展。

三、加强市场价格监督检查,应处理好三种关系。①处理好牟取暴利和合理涨价的关系。有些价格上涨属恢复性的价格上涨,是必要的,也是合理的,它有助于通过价格杠杆调节行业收入,保障分配公平,但有些垄断行业或市场经营中的搭车涨价、串通涨价,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严重破坏了市场公平、公正、有序的竞争环境,其目的是为了牟取暴利,就应当受到严格的监管和严厉的制裁。②处理好“放开”与“管理”的关系。开展市场监督检查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稳定市场价格总水平,解决市场价格总水平出现的异常波动,因此,在特殊时期,放开的价格也会在非常时期实行价格干预,所以,价检人员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既不能缺位,也不能越位,更不能错位。③处理好监督检查与服务的关系。开展价格监督检查要与为经营者提供服务有机结合起来,在对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及时预警、告诫、提醒经营者,帮助经营者增强价格诚信意识,避免重检查处罚,轻规范管理,管理服务并举,在监管中注重服务,在服务中提高监管水平。

篇九 2023年蔬菜市场价格调查报告3500字

城市农贸市场建设直接关系到市民日常生活的质量,是城市良性发展的重要一环。当前,在“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新形势下,大力推动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经营规范的社区菜市场建设,对于降低流通成本、方便和促进居民消费,稳定就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有重要作用。为掌握我县菜市场有关收费情况,进一步加快推进菜市场规范管理工作,根据市物价局的安排,我局对县第一、二农贸市场和镇农贸市场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菜市场摊位费租赁收费情况

(一)县第一、二农贸市场。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投资总金额240万元,固定摊位102个,出租率100%,摊位租赁费每摊位每月120-160元,市场垃圾清扫运费40元/摊.月,水电费30元/摊.月,自产自销市场卫生费1元/天.担,年收取管理费38万元。XX年停收“工商两费”后县财政每年补助85万元。

(二)镇农贸市场。建筑面积1900平方米,投资总额520万元。有固定摊位113个,出租率为70%,摊位租赁费80-120元/摊.月,市场垃圾清扫费10元/月,水电费10元/月,年收取管理费3.8万元,XX年停收“工商两费”后县财政每年补助26万元。

二、存在的问题

1、布局不合理,市场基础设施薄弱,建设水平不高。基础设施是农贸市场管理和建设的硬件,但市场最突出的问题是硬件设施问题,顶棚式市场结构、通道式摊位格局、狭小节约型摊位设计、活禽宰杀没有专门设计、熟食摊位设计没有防绳设施、水产摊位设计排水不科学等等,导致场内“脏、乱、差”现象严重。

2、马路市场猖獗,影响市容市貌。目前对农贸市场的管理是多方面多层次的,一些经营者打“时间差”,“候鸟型”马路市场到特定时间把摊点搬到沿街人行道上经营,形成移动式或马路市场,农贸市场管理者和城管局部门也以向马路市场经营者收取一定费用了事,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默认了马路市场的“合法化”。

3、摊位费租赁收费标准与市场现状不适应。随着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市框架不断扩大,城区居民日益增多,居民对农贸市场的需求与日俱增。但目前我县与城市建设相配套的市场网点建设相对滞后,现有的农贸市场存在先天的布局缺陷,已不能适应城市化的发展要求和居民的消费需求。尤其是城区几大农贸市场由于建设年代较早,市场老化、破损严重,市场基础设施简陋,服务功能落后,经营环境不优,营销方式粗放,商品质量、食品安全问题时有发生,这样不仅造成市场经营被动,高耗低效,削弱了其应有功能,而且严重制约了城市品味的提高。由于市场建设水平不高,服务还不到位,摊位费租赁收费标准稍高,导致承租人意见较大,致使有的市场摊位没有全部出租出去,影响了市场的发展。

4、市场法制环境差,管理不到位。我县农贸市场管理工作,虽然由城管、工商、环卫等单位根据各管辖职能各司其责,但由于缺乏具体、全面专业的市场管理办法,职责不明确,管理工作受局限。市场管理部门政出多门、职能交叉,市场发展环境不优。目前,全县市场均存在各职能部门多头收费和收费标准混乱的问题,一些职能部门重收费、轻管理、不服务,还有一些部门只收费、不管理,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加重了市场业主和经营户的负担,扰乱了市场的正常经营秩序,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市场的稳定与繁荣。

三、加强摊位费收费管理的建议

尽管近年来蓬勃发展的连锁超市普遍经营了生鲜食品,给城市居民消费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但社区菜市场适应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适应居民消费习惯,适应当前部分菜农自产自销的销售方式,其经营灵活、管理成本较低、购买方便、服务周到的经营模式在一定时期内还有很强的生命力,对满足城市居民消费有难以替代的作用,为下岗职工、农村进城务工人员、“4050”人员、残疾人员等就业困难人群提供了一条重要的就业渠道。为加强对我县农贸市场发展的宏观指导,进一步促进农贸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结合我们调查了解的情况,针对加强摊位费收费管理,特提出如下几点应对措施,供领导决策参考。

(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着力加大农贸市场管理的力度。要坚持把农贸市场管理作为民生工程和具有公益性质的项目来抓,充分认识到加强农贸市场管理的重要意义:一是关系市民生活,农贸市场是公共消费服务平台、市民的“菜篮子”,与老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和消费安全;二是关系城市形象,农贸市场是城市的具有公益性质的基础设施,体现了城市宜居、城市品位和城市形象,加强农贸市场管理是加强城市管理、建设宜居环境、创建文明城市的需要;三是关系三农问题,加强农贸市场管理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对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村消费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农贸市场作为一个微利行业,投资大,收益低,回收期长,市场机制在这里面的作用不会很大,迫切需要政府这双“有形的手”大力扶持。

(二)合理确定摊位租赁收费水平。摊位租赁费标准可由市场开办者根据市场建设或承包费用、设备折旧、人员工资及保险、物业管理费、公摊水电费等有关费用及上缴税金和合理利润等确定。要严格实行市场收费明码标价。农贸市场开办者应按规定,将向场内经营户收取费用的项目和标准在经营场所或缴费地点显著位置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公示内容包括:服务内容、收费项目、收费标准、行业监督电话、价格举报电话等。未经公示的项目、标准,农贸市场的经营户有权拒绝缴纳。要合理控制市场收费的调整频率及幅度。市场开办者应本着诚实信用原则,合理控制农贸市场摊位费的调整频率及幅度,保持收费水平相对稳定。原则上,收费调整幅度应不超过成本费用变动幅度,并且在合同期内市场开办者不得单方调整收费标准。市场开办者调整收费标准,应提前2个月向场内经营户告知调价理由及调价标准,一般情况下收费标准一年内调整不得超过一次。

(三)进一步完善扶持政策,切实减轻市场税费负担,为市场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对全县农贸市场收费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的清理,坚决制止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除国家有关部门按规定批准的收费项目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设立收费项目,提高收费标准。建议在城区市场实行“一站式收费”管理办法,即市场管理部门可作为各项规费的代收机构,采取“一个窗口”、定额收缴的办法进行结算。

(四)进一步加强摊位费收费管理。一是出台管理办法,明确监管职能。县政府要制订有关政策,出台一系列管理措施和办法,如《全县城区农贸市场收费管理办法》及相应的惩治措施等。明确各单位协助市场服务中心加强对农贸市场的收费管理,推进农贸市场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二是强化摊位租赁合同管理。农贸市场固定摊位实行租赁合同管理。农贸市场开办者应与场内经营户签订书面摊位租赁合同,通过签订合同的方式确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合同中应明确摊位费标准、摊位面积、租赁期限、相关费用缴纳方式等内容。三是规范和降低收费水平。农贸市场开办者应正确认识和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和义务,主动规范农贸市场摊位费,进行收费时,必须开具财税部门认定的合法票据。同时,及时掌握摊位租赁动态,防止转租摊位或炒作摊位造成摊位费上涨等问题,维护公平公正的交易环节。四是加大市场执法检查力度。要加强对农贸市场收费行为的监督和管理,全面清理规范农贸市场违规收费项目和收费行为。要切实加强对本区域主要农贸市场摊位费情况的调查和监测,及时掌握情况,发现问题。要加强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加大执法力度,坚决取缔违规收费项目,查处违规收费行为,维护市场经营秩序,降低市场环节流通成本,稳定农副产品价格。

(五)“疏堵”结合,加大执法力度,坚持长效管理。针对专门占道的临时市场,在不影响环境、交通的前提下,增加设置临时疏导点,引导经营者买卖有序。对顽固占道经营者,要遏止这一无序现象的发生,只有坚持长效管理,加强整治力度,才能有效建设好市场。

(六)加大财政投入和管理,注重菜市场的公共服务功能。菜市场是社会公益性事业,政府应考虑实际,加大财政投入,建设和培育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公益性菜市场。要提高对标准化菜市场硬件建设和菜市场经营者的管理,改变过去以收费为主的管理方式,转变为以服务为主体的市场管理模式。市场服务中心要根据各市场的特点,负责指导、督促、检查对市场内归行化市、设施维护、经营秩序、划线定位等进行内部的规划管理,确保市场经营环境安全卫生、井然有序。

(七)深入开展创建文明市场活动。要重点解决市场“脏乱差”和“假冒伪劣”问题,整治市场环境,维护市场秩序,提高商品质量和服务水平。要健全市场管理制度,提高市场管理和服务水平;要加强对市场管理人员的培养教育,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管理能力;要加强对广大市场经营户的教育管理,建立健全经营户自律组织,大力倡导守法经营、文明经商、公平竞争、照章纳税的行业风气,使其自觉遵守市场规则,为市场的繁荣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篇十 粮食收购价格市场调研报告4900字

构建粮食最低收购价机制实际上是国家对粮食生产进行干预和指导的一项重大政策。当粮食市场价格低于干预价格(最低收购价,也称保护价)时,由政府组织(委托粮食收购企业)按最低收购价格进行收购,以稳定粮食价格,保护农民利益。粮食市场最低收购价政策是未来我国加强和支持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要使这项政策有效发挥对粮食生产的激励、指导作用,关键在于政府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粮食市场最低收购价标准。本文利用黑龙江省有关粮食生产数据,根据机会成本理论,对稻谷最低价格标准进行理论分析。

一、构建立粮食市场最低收购机制的必要性

工业化国家普遍建立了指导粮食生产的价格体系,包括目标价格和市场干预价格等。不同的国家及地区在不同的时期,政府出台指导粮食生产的价格目的是不同的。现阶段,我国构建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机制的主要目标是追求粮食产量的增加,通过保持粮食价格的稳定,保障农民种粮有适当的收入,保护农民积极性,稳定粮食生产。

我国人口众多,粮食是民生之本,必须建立粮食价格保护制度,保障粮食安全。20多年来,我国粮食生产呈现周期性波动,先后经历了1983-1984年增长,1985-1988年下降,1989-1991年增长,1992-1994年下降,1995-1996年增长,1997-2003年下降,2023年增长的7个波动期。粮食生产波动对全国粮食安全的影响日益显现,1997-2003年长达6年之久的粮食价格下降,引发粮食产量连年减产,造成了3个年度粮食产需缺口,引起了社会各界对粮食安全危机的高度关注和重新认识,作为获利能力弱的粮食产业未来在经济市场化的条件下,要实现稳定发展,必须由国家给予一个保护价格即最低收购价,以支持农民生产粮食,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为实施粮食保护价格政策提供了必要条件。一方面,我国从1978年开始对粮食流通体制进行改革,先后经历了“统购统销”、“合同定购”、“保价放量”等阶段,市场化取向日趋明显,市场机制在配置粮食生产资源和粮食价格形成中的作用不断加强;另一方面,国有粮食收购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和完善。在国家开放粮食收购市场的同时,建立国家及省级粮食储备制度。当粮食市场价格较低时,国家通过增加粮食储备手段,委托国家粮食购销企业以保护价格收购农民手中余粮,进行价格干预,达到稳定市场价格的政策效应。当市场价格高于保护价格时,让农民以市场价格销售余粮,给予农民增加收入。这项粮食收购政策已在我国粮食主产区实行了多年。

二、最低收购价激励粮食生产的机理分析

最低收购价格激励粮食生产实际上是供给定理、机会成本理论和边际效用理论的经济规律发挥作用的过程。

(1)供给定理:在假定其它因素不变的前提下,着重考察供给与价格之间的相关关系,可以看到这样一般规律:价格越高,生产者所愿意供给的数量就越多;价格越低,供给量则减少。这种现象被称之为供给定理。在现实中,较好的粮食价格对生产的激励作用是显著的。2003年下半年,江西晚谷达到78元/50公斤,到2023年3月份达到90元/50公斤,半年时间之内粮食价格上涨30%以上。同时,国家还制定了最低收购价格,早谷不低于70元/50公斤、晚谷不低于72元/50公斤。新一轮粮食价格上涨,极大激励了农民生产粮食的积极性。2023年全省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均为两位数增长,长幅是多年未见的。

(2)机会成本理论:机会成本是当代经济学里面的一个很重要的理论,一般是指面临多种选择时,选择其中的一种可能造成的损失。如农民既可以选择种粮,也可以选择经营其它项目(典型的是外出务工);当选择种粮后,可以获得种粮收入,但可能损失经营其它项目的收入。这其它项目经营收入是农民种粮的机会成本。

随着生产要素配置的市场化程度在我国城乡经济各行各业不断提高,曾经阻隔城乡劳动力流动的社会用工制度在市场化大潮中日益弱化,农民就业增收渠道、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入城乡非农生产领域就业,尤其是外出务工成为农民增加收入的一种现实选择。在1997-2003年的农产品下跌期,农业收入普遍比外出务工相对低,农民深感到务农种粮不如在外务工的收入高。因此,有大批的农民不断外出务工,甚至有的举家外出,留守农村的人被形容为“3860”部队,即妇女、老人和小孩。留守农村劳动力从事着“满足生活用基本需要”的农业生产,缺少对农业精耕细作的积极性,一些耕地被撂荒,农业及粮食产量和商品率下降。省农调队一份调查报告反映:“2003年,一季度晚谷价格下跌至50元/50公斤,谷贱伤农,农民对粮食生产积极性下降。都昌县南峰镇周家村近30%的耕地和泰和县万合镇竹山村六分之一的耕地在春耕时被撂荒。”由此可见,农民从事粮食生产时,存在机会成本,而且机会成本越来越影响着今后农民从业的选择。农民从事粮食生产的机会成本多少成为今后政府制定粮食最低收购价标准的主要理论和重要依据。

(3)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边际效用也称边际贡献,指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增加一个单位的商品或劳务消费所得到新增加的效用。随着消费量的不断增加,消费者在逐次增加1个单位消费品的时候,带来的单位效用是逐渐递减的(虽然带来的总效用仍然是增加的),称之为边际效用递减。粮食最低收购价激励效应就存在着边际递减规律。当粮食最购价提升到一个水平后,再次提升一个单位的价格所激励新增加的粮食面积数量会减少。引发粮食最收购价激励效应递减的原因在于:一是产品比价效应的影响。粮食价格过度提高,使粮食生产利润增加,一般来说其它农产品及部分工业产品价格会有相应的上涨,这就是比价效应。比价效应使农民从事外出务工工资收入增加,粮食生产机会成本提高,价格激励效应减弱;二是农业自然条件的限制。农业生产与工业生产不同,受自然条件影响限制较大。像耕地数量多少、水旱地结构决定了一个地区农作物种植基本规模和结构。价格对增加粮食种植面积的激励不是无限的;三是现行农业用地制度的影响。目前我国农业生产大部分是一家一户制的小农生产方式,耕地的流动性差。一些农户虽然自己不愿意更多地投入农业生产,但也不愿意转让耕地,使一些耕作意愿强的农户得不到更多的耕地,扩大种植面积,价格激励效应在这种小生产方式下必然会受到阻碍。

三、水稻种植面积与机会成本及稻谷价格之间的关系模型

现在,我们就是在上述经济理论的指导下,建立一个数学模型来反映粮食价格、种植面积、机会成本之间的关系,用于政府制定一个合理的粮食最低收购价标准。

(1)变量选定。a.粮食价格:当年农民出售粮食的实际价格;b.种植面积:粮食种植面积变化和每亩粮食投入变化都能反映价格对粮食生产的激励效应。但粮食种植面积较直观,故选择粮食种植面积指标;c.粮食生产机会成本:上年农民务工每个工日的收入与当年从事粮食生产每个劳动工日收入之比。系数大于1,就说明,农民从事粮食生产的机会成本大,农民从事务工收入大于从事粮食生产收入;反之,农民粮食生产机会小。由于统计调查资料的限制性,农民务工收入统计准确性低,统存在计不全的现象,故以城镇在职职工工资统计指标来替代。

(2)历史数据。选用1990-2023年历史数据。在这15年期间,江西省粮食生产经历了多个增长、下降周期,是市场经济对各行各业发生着深刻影响时期,对本文研究具有代表性。

(3)资料来源。粮食种植面积和城镇在职职工工资数据来源于省统计年鉴;农民从事粮食生产每个劳动工日收入数据来源于《江西农产品成本收益调查资料汇编》。

(4)定性分析。经过对相关数据的整理可以看出,全省水稻种植面积增减与机会成本变化的主要关系:

一是机会成本系数提高,水稻种植面积就下降。这是水稻面积增减变化与水稻生产机会成本系数变化之间的基本趋势。农民在年初安排种植粮食计划时,一般是以上年的机会成本系数增减变化为参考依据,增加或是减少本年水稻种植面积。如,1991年水稻生产机会成本系数比1990年提高了0.04个百分点,1992年农民种植水稻面积比1991年减种164千公顷。1993年水稻生产机会成本系数比1992年下降0.11个百分点,1994年农民种植水稻面积增加74千公顷。农民这种经济行为在2023年表现更为明显。1993年下半年粮食价格开始上涨,使水稻生产机会成本系数比2002年下降了0.23个百分点,2023年农民增种水稻344.43千公顷面积。(个别年份出现差异)

二是机会成本系数小于1,有利于稳定水稻种植面积。1990-2023年的15年间共有11年水稻生产机会成本系数小于1,即农民种植水稻每工日收入高于职工日工资收入水平,年平均水稻种植面积为3041.13千公顷;水稻生产机会成本系数大于1的有4年,即农民从事水稻生产平均每个工日收入低于职工日工资水平,年平均水稻种植面积为2778.07千公顷。

四、对最低收购价标准的几点认识

从上述分析和建立的关系模型中,我们对粮食最低收购价标准有以下几点认识:

(1)最低收购价合理标准具有相对性。由①、②关系组中的变量构成可以看出,确定一个合理的市场最低收购价标准,首先与当时政府对水稻生产总量(或种植播种面积)的预期目标有关。换句话说,政府希望全省水稻总产量或种植面积要达到多少,是制定一个合理最低收购价标准的重要因素。预期目标提高,最低收购价标准当然相应要提高;其次是与水稻生产科学技术进步有关密切关系,科技的运用推广使水稻单产提高,能够提高水稻收益,降低水稻生产机会成本系数,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再次是与当时社会物价总水平(主要是农资价格、农村服务价格)、城镇职工工资水平或农民外出务工收入密切相关。由此可见,科学合理的最低收购价标准是相对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粮食最低收购价标准;不同地区(主要是不同省份),粮食生产水平不同,粮食生产目标不同,最低收购价标准就不同。

(2)最低收购价政策的激励效应有限性。相对于农民外出务工或城镇职工收入增长空间及增长速度来说,粮食市场最低收购价格不断提高的空间十分有限,提高速度更慢,在农民外出务工收入或城镇职工收入不断快速增长的情况下,稳定粮食生产机会成本系数,稳定粮食生产面积,不能过度依赖提高最低收购价标准,必须通过提高粮食单产水平、稳定农资价格,加大对粮食的补贴,以及改革现行小规模的生产方式,实行粮食生产规模化种植经营,提高收益水平等综合手段来实现。

(3)最低收购价是农民对粮食生产收入预期的重要依据。正因为如此,国家制定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宜在下一个新的粮食生产季度之前出台,告诉农民确定的最低收购标准,让农民对新一个粮食生产季度的收入心中有数,作为好新的粮食种植计划安排,使最低收购价政策发挥应有的指导作用。

五、对黑龙江省现行稻谷最低收购价标准的实证分析

根据有关资料研究,黑龙江省粮食总播种面积年均需要维持在3400千公顷以上,其中水稻面积要维持3000千公顷的基本要求。2023年,黑龙江省制定的早稻最低收购价为70元/50公斤,晚稻最低收购价尚未制定,估计维持2023年的72元/50公斤水平。这个最低收购价标准的激励效应如何?

据黑龙江省农产品价格成本调查队分析,2023年,由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使种粮生产成本提高。据初步匡算,与2023年相比,物质费用提高10%;由于免征农业税每亩税金降低40元。按每亩早籼稻产量380公斤、每50公斤70元,晚籼稻400公斤、每50公斤72元测算,每亩水稻产值约为1108元,加上每亩副产品价格60元,合计每亩水稻总产值1168元;减去每亩水稻物质约为450元,加上政府良种补贴和粮食直补每亩30元,合计每亩收益可为748元;每亩早晚两季用工25个工日。农民种植水稻每个工日收入为29.92元,比2023年减少1.58元,降5%,机会成本系数为1.07,比2023年提高0.15个百分点。由此分析,现行的最低收购价标准在合理范围内。但水稻生产机会成本系数的提高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民生产粮食的积极性,增加了农民调减种植面积的可能性。根据省农调队调查, 2023年一季度,黑龙江稻谷价格总水平在70元/50公斤之上运行,维持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一季度末农民外出务工的人数同比去年减少3.28%。但二季度以来,稻谷价格呈现下跌之势,二季度末农民外出务工人数同比去年减0.18%,呈回升态势。7月份以来早稻谷跌破70元/50公斤的保护价格,预计三季度外出务工人数将继续增加。如果稻谷价格再向下行,跌破65元/50公斤,农民生产粮食的机会成本系数提高至1.2以上,就会对粮食生产稳定产生较大的影响。今后要保持粮食种植面积的稳定,需要政府继续加大支农力度,提高最低收购价标准和补贴水平,降低农资价格,提高科学种植水平。

篇十一 市场商品价格变动的调查报告1000字

市场商品价格变动的调查报告

20__年以来,我县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呈上升趋势,其中粮油、肉、蛋以及房地产价格普遍上涨,根据8月4日市场调查,今年以来部分与居民生活关系密切的重要商品价格变动情况如下:

1、粮食价格涨势趋稳。

自从3月份小麦、玉米价格出现上涨后,一直趋于平稳。1月份小麦的收购价格为0.73-0.74元/500克,零售价格为0.75-0.76元/500克,5月22日收购价格为0.76-0.77元/500克,零售价格为0.79-0.80元/500克,零售价格涨幅为5.33%;玉米1月份的收购价格为0.57-0.58元/500克,零售价格为0.60元/500克,5月22日收购价格为0.75元/500克,零售价格为0.76元/500克,零售价涨幅26.67%。据业内人士分析,到新粮(小麦)上市时,小麦价格存在下降趋势,而玉米价格则趋升。

2、食用油价格呈上涨趋势。

4月份,食用油价格开始上涨,一级桶装(5升)鲁花牌花生油由1月份的80.00元/桶上涨到5月22日的93.00元/桶,涨幅16.25%,散装花生油由1月份的7.00元/500克上涨到8.00元/500克,涨幅14.29%。花生油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是花生的收购价格上涨。

3、牛、羊、猪肉价格出现不同程度上涨。

牛肉1月份价格为9.00元/500克,5月22日价格为10.00元/500克,涨幅11.11%;羊肉1月份价格为12.00元/500克,5月22日价格为13.00元/500克,涨幅8.33%;猪肉中肋和后座价格分别由1月份的6.50元/500克和7.00元/500克上涨到5月22日的.9.00元/500克和10.00元/500克,涨幅分别为38.46%和42.86%。猪肉价格上涨的原因一是受去年疫情的影响,生猪存栏较去年有所下降;二是饲料价格上涨,饲养成本增加;三是生猪收购价格上涨,截止调查时,生猪收购价格为6.20元/500克,根据上述原因,业内人士分析,猪肉价格还有进一步上涨的趋势。

4、鸡蛋价格呈上涨趋势。

鸡蛋价格1-5月份持续上涨,1月份价格为3.10元/500克,春节期间价格为3.30元/500克,5月22日价格为3.50元/500克,与1月份相比涨幅12.90%。据有关人士分析,鸡蛋价格上涨一是受近年禽流感疫情影响,养鸡风险增大,影响养殖户养鸡的积极性,蛋鸡存栏明显下降;二是饲料价格上涨,养殖成本增加。据目前情况分析,鸡蛋价格有进一步上涨趋势。

5、房地产价格上张依然较快。

今年1月份我县房产均价为1450元/m2左右,5月22日均价为1750元/m2左右。

据业内人士分析,我县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主要是因为我县地处保南近郊,邻近保定市区,交通便利,受市区价格拉动较大;其次,全国房地产价格上涨的大气候对我县房地产价格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今年以来房地产价格依然上涨较快。

市场商品价格变动的调查报告

篇十二 物价局对液化气市场价格监测的调研报告2250字

针对液化气价格波动幅度过大且一直居高不下的问题,根据国家、省发改委、市物价局《关于立即开展液化气价格检查切实稳定液化气价格文件的通知》和__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瓶装石油液化气市场管理的通知》吉府办字(__)231号文件要求,去年年底以来,__市__区物价部门为稳定市场价格,开展了一系列加强对瓶装液化气市场价格监督检查工作,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一、采取有力措施,切实维护瓶装液化气市场价格稳定。

1、加强液化气价格监测,引导市场价格合理回落。定时、定点、专人对液化气等重点商品出厂价格、销售价格监测工作,根据监测情况分析异动成因,判断价格趋势,采取相关措施。

2、密切配合,联合监管。开展对瓶装液化气供应及价格情况的专项检查,重点检查经营者是否存在哄抬价格、短斤缺两、变相提高价格、明码标价不规范等价格违法行为。在发现企业在明码标价等问题上存在不规范行为后,立即责令其限期整改,统一了瓶装液化气经销明码标价公示牌内容。经过整顿,各瓶装液化气供应点均已做好明码标价和收费公示工作。

3、将检查与宣传、教育相结合,检查与帮助整改相结合,加大对价格市场秩序的整顿和规范力度。针对违规经营者,区物价局采取提醒、告诫、限期整改、规劝警示等方式方法,督促和引导其加强价格自律,加强内部管理,降低经营成本。

4、切实做好宣传工作,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及时发布、公示价格动态、信息、政策,提供市场走势预测,让群众了解能源市场供求变化,及时消除部分消费者恐慌心理,稳定群众消费心理,确保人民生活安定和价格稳定。

5、通过市、区物价部门多方努力,中心城区瓶装液化气价格(13.5公斤/瓶),从最高价的118元/瓶装降至78元/瓶。春节前后中心城区液化气销售价格处全省设区市中下水平,并低于新余、宜春、赣州,监管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二、存在问题

1、目前,__市中心城区瓶装液化气价格居全省设区市最高。联合体吉丰站、长岗路经销点自提价为78元/瓶,新深港河东自提为70元/瓶,滨江配气公司送到家82元/瓶。因此又引起市民不满,领导关注。当前,国际原油价由147元/桶迭至40多元一桶,欧佩克3月19日价为44.71元/桶,液化气作为副产品也由去年最高7000多元/吨跌至3000多元/吨。3月19日全省设区市中心城区液化气平均价格为69.28元/瓶(13.5公斤),最低为55元/瓶。以九江炼油厂3月13日液化气出厂价为例,出厂每吨3480元,加充装费28元吨,运费450-500元/吨,按每瓶135.公斤充装可装74瓶,每瓶成本54元,若按全省平均价格销售(69.28元瓶),应有可观的利润空间。

2、中心城区瓶装液化气经销形成垄断经营态势。城区经过有关部门批准注册经营液化气的公司,气站有8家,实际经营的只有2家,一是新深港,二是以吉丰气站为首(俗称联合体)的7家气站。城区最好时期每天充装400余瓶,新深入港100多瓶,联合体200-300多瓶。个体经营气站没有正规的进货渠道,大都是二道三道贩子手中进货,进行现金交易,没有进货发票,更没有建立进销货台帐,内部管理混乱。

3、城区液化气经销点,大多数没有经过有关部门审批,送气员的注册培训,基本上处于混乱状态并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在不同程度上给有关部门监管带来困难。

4、经销商普遍反映税负过重,质监部门收取的检测费过高,经营企业难以承担。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1、打破垄断,引入市场竞争。必须严格按照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瓶装石油液化气市场管理的通知》的精神,坚持“政府引导、合理设置、市场调节、服务便民”的原则,积极引导具备条件的液化气经营企业,使中心城区液化气经销商不少于3家,允许其跨区经销经营,合理在城区设立规范的经销网点,形成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局面,打破垄断,把城区液化气价格降至在合理空间,以保持价格稳定。

2、降低收费标准,减少企业经营成本。石油液化气属于特殊商品,又牵涉国际民生,其价格的波动,群众关心、领导关注。因此,相关部门应以大局为重,站在“三保一弘扬”的高度,履行各自职责,着力加强对经营瓶装液化气行业的管理,另一方面帮助企业加强管理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特别是有收费项目的单位,能减的减一点,能免的免一点,尽可能减轻企业负担,对不能正常经营的气站,允许企业报停。

3、建章立制,规范经销行为。为准确了解经销商场流通领域的价格情况,城区液化气各个经销网点必须建立价格报告制定,除了设立进货及销售台帐外,还必须设立物价员2-3名,每月定期向物价部门报告价格情况。

4、通力合作,加大对瓶装石油液化气市场的监管力度。一营造高压政策态势为目标,建议政府牵头,在近期组织建设、工商、物价、质监、城管等部门对城区经销充装销售的液化气进行一次全面大检查,对无证照经营或超范围经营,违反瓶装液化气质量、重量、价格管理规定的违法违规行为,要依法予以查处。对基本条件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经营企业,要实行限期整改,整改后仍然不达要求的,一律取消其经营资格,依法予以关闭;对向无证经营者提供经营性气源、使用过期钢瓶、减量充装、违规存储等违法违规行为,要依法查处,对屡教不改的,由工商部门吊销其有关证照,取消其经营资格;对未经许可,擅自从事液化气充装、经营、存储的,一律依法取缔。

5、着力规范液化气经营企业的市场行为。各瓶装液化气经营企业所供应的液化气必须做到保质保量,严禁短斤少两和掺杂使假,不得变相涨价和提价。必须建立财务台帐,规范经营行为。着力加强价格自律建设,自觉做好明码标价工作,着力承担起社会责任,并在调整液化气价格时,要自觉及时地做好液化气价格变动等方面的宣传解释工作,共同维护城区液化气市场价格的基本稳定。

市场价格存在的问题调研报告(十二篇)

价格是配置社会资源的主要手段,合理的价格水平、良好的价格环境有利于促进新农村建设;反之,则不利于新农村建设的顺利推进。当前,新农村建设面临不少价格问题。从我们调查的情况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农村市场价格波动频繁。近年来,我国建立了以粮食储备、粮食最低收购价格、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为主的粮食生产保护制度,比较有效地稳定了粮食价格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价格信息

  • 市场价格存在的问题调研报告(十二篇)
  • 市场价格存在的问题调研报告(十二篇)20人关注

    价格是配置社会资源的主要手段,合理的价格水平、良好的价格环境有利于促进新农村建设;反之,则不利于新农村建设的顺利推进。当前,新农村建设面临不少价格问题。从我们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