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范文网
当前位置: > 工作报告 > 社会报告

城市化建设考察学习报告(三篇)

发布时间:2024-02-12 12:48:01 查看人数:85

城市化建设考察学习报告

篇一 城市化建设考察学习报告7350字

城市化建设考察学习报告

初冬时节,根据__书记的决策思路和具体要求,市委政研室组织人员赴江苏、浙江、湖北等地就城市化建设进行了考察学习。所到之处,我们并未被南国的湖光山色所陶醉,而无时不为这里涌动的城市化大潮所感奋。无论在江苏省的南京、无锡、昆山,还是在浙江省的杭州、温州、台州以及湖北省的襄樊,我们看到的是一座座区域中心城市正在做大、做强、做美,一些县城和重点镇正在竞相崛起,群星拱月般的城市化体系初露端倪;听到的是他们各具特色的城市发展规划和宏伟的奋斗目标;感受到的是他们强烈的城市化意识以及对城乡一体化发展充满的信心,并从所见、所闻、所感中引发了深刻的思考。

显著的成效宏伟的目标

我们这次考察的城市,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城市化建设起步早,发展快,成效显著。目前,他们又都借着党的__届__全会的东风,掀起了新一轮加快城市化进程的热潮,确立了宏伟的奋斗目标。

中心城市正在做大。考察期间,每当我们走进一座中心城市,登高鸟瞰城市发展的全貌,眼前的情景总是令人由衷地感叹:蓝天白云下,绿树碧水间,一幢幢透着现代气息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各展风姿;一条条宽阔繁华的街道正在向外延伸;一片片新区、开发区呈组团式拉大着城市的框架。杭州作为省会大都市,凭借着强大的产业支撑和名城效应,开发经营城市的气魄大,动作也大,正在形成“一个主城、两个副城,六个旅游区”的中心城区空间布局,建成面积已达150平方公里。苏州地处长江三角州中心,是与杭州齐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该市大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积极探索出一条保护古城风貌与适应时代要求相兼容的城市建设路子,目前已构建了“东园西区,古城居中,一体两翼”的发展格局。即在古城以西沿运河两岸规划建设了52平方公里的新区,在古城以东开发建设了苏州工业园区,市区建成面积达82平方公里。位于浙江沿海中部的台州,抓住1994年撤地建市的难得机遇,经过短短几年的艰苦努力,便在城市建设上脱颖而出,市区建成面积已由原来的22平方公里扩大到36平方公里。目前已构筑了以市府大道、中心大道为主干的交通网络;建成了市府大楼、高教园区、开元小区、中心医院等办公、教学、医疗、商住楼群;完成了电信枢纽中心、创业中心、安居二期小区等10多个重点工程。尤其是新建成的总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集购物、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商业街,以其新颖的设计、合理的布局、独树一帜的风格,成为台州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小城镇迅速崛起。考察中我们发现,所到之处的小城镇建设同样是先声夺人,成绩斐然。其中给我们印象最深的要数苏州市的昆山、台州市的泽国镇和襄樊市的太平店镇。昆山东邻上海,西连苏州,沪宁高速公路、沪宁铁路、312国道横贯全境。有利的区位优势,使得昆山在上海浦东开发和苏州工业园区建设带来的机遇面前如鱼得水,主动接受两地的强力辐射,将世界500强大企业中的27家吸引到自己的开发区投资办厂,不仅带动了该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外向型经济的形成,而且将城镇建设推向一个辉煌的发展阶段。现在的昆山,东有4.8平方公里经过匠心改造的老城,西有30平方公里精品建筑荟萃的新区,新老城区珠联壁合,现代气息与古典风韵相互交融,构成了特色鲜明、充满魅力的城市形象。同时,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和开放程度的逐步扩大,也展示出这座城市广阔的发展前景。难怪这里的决策者们把昆山长远的奋斗目标定位在现代化大城市上来。台州市的泽国镇位于温岭市的北大门,是台州市首批确定重点建设的10个中心镇之一,也是近年来城镇建设崭露头角者。走进泽国镇,我们看到那宽阔整洁的街道,那矗立的泽国大厦、环天大厦、医院大楼、五洲大酒店等标志性建筑颇具现代城镇气魄。还有那分布于镇内的鞋业商城、五金轴承调剂中心、机床交易中心等25个专业贸易市场,以及那座落在镇周围的大小工业企业,更是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和勃勃生机。该镇规划面积17平方公里,目前已建成5.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万多人,城镇化率达到78%。襄樊市虽处我国中部欠发达地区,但在城镇建设上所取得的成就并不比沿海一些地方逊色多少。该市目前已拥有小城镇310个,建成区总面积达210平方公里,先后有117万农民进入小城镇,占农村总人口的28%。自1998年,该市每年还从市财政拨出400万元重点扶持20个中心镇加快发展,其中就有我们所考察的太平店镇。这个濒临汉水的古镇,结合实际,突出特色,科学规划,逐步形成了一河、四区、五中心的开发建设格局。“一河”,就是在汉水的大沙洲上开发大型游乐场所;“四区”,就是老城居住区、镇东部新居住区、化纤东路新工业区、铁路以东湖北化纤总公司区;“五中心”,就是行政管理中心,主商业中心,副商业中心,文化、教育、体育中心和城市游乐中心。目前,大部分工程项目已经建成或正在建设中,建成面积达4.6平方公里,居住人口5.6万人,城镇化率达68%。随着小城镇的迅速崛起,这些地方的城市化体系已具皱形。

城市功能逐步完善。考察中我们注意到,不管是中心城市还是小城镇,他们并非一味地拉大城市框架,盲目地扩展城镇规模,而是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完善城市功能放在首要位置。南京作为特大型省会城市,自1990年以来,面对保护改造古城和开发建设新区的双重任务,仍不惜投巨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综合服务功能。相继建成了机场高速公路、沪宁高速公路南京段等70多条道路,形成了由城市向周边辐射的公路网络;构筑了“经五纬八”城市道路主干骨架,市内交通状况得到改善。同时,先后完成了电网建设工程、饮用水源改造工程和50万立方米油制气工程,城市供电、供水状况明显好转,供气问题基本解决,气化率达到96%以上。还全面开通了卫星通讯地球站和2.5g信息高速公路内环线、智能网、综合业务数字网,电话普及率达50%,电话用户结构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襄樊市的太平店镇,基本做到了设备完备,功能齐全。目前已达到镇内主干道铺装率100%,通电率100%,自来水普及率85%,燃气普及率70%,污水处理率92%。

生态环境明显改观。我们所考察的城市,大多工业化程度比较高,这既给他们带来了经济快速增长的甜头,也带来了环境严重污染的苦头。所以,近几年他们从中吸取教训,在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走可持发展道路方面普遍形成了共识。苏州为实现“水更清、地更绿、天更篮、城更美”的目标,采取有效措施对太湖沿岸的278家企业进行重点治理,1998年基本做到了废水达标排放,使太湖逐步恢复到二级或三级水质。1999年投资12亿元开始对古城河道实施了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力争用三年时间使河水变清、变活。而且还开展了大规模的植树种草活动,建起了河道、街道林带和公共绿地,使城市绿化覆盖率从1985年的15.7%提高到30%以上,人均公共绿地从1.5平方米扩展到5.1平方米。杭州为让城市“绿起来、亮起来、美起来、洁起来”,改变“美丽的西湖,破烂的城市”形象,投资65亿元,实施了“蓝天、碧水、绿色、清静”生态工程,对西湖、运河和市内10多条主要河道进行了全面治理,对环城西路等35条道路进行了绿化、彩化、序化。自1998年起,杭州每年扩绿100万平方米,目前已达到544万平方米。如今的苏杭二州,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更加展示出“人间天堂”的诱人风采。

产业集聚势头强劲。考察中我们了解到,随着城市外延的扩张和内涵的提升,产业集聚势头十分强劲。苏州依托东园西区,大力招商引资,目前已有4587家企业入驻园区,其中外资企业914家,国内企业3673家;合同利用外资106.6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58.23亿美元。襄樊市的太平店镇经过几年的开发建设,已成为乡镇企业集聚的一片热土。目前全镇共有各类企业449家,其中围绕城镇建厂的就达304家,形成了一个以纺织服装、建筑建材、机械铸造、化工印刷为主体的乡镇工业园区,年产值达29.7亿元。工业园区的兴起,也带动了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全镇注册登记的个体私营户已达3500多家,年产值6.5亿元,从业人员突破1.8万人,并涌现出了一批资产超百万甚至千万元的民营大户。

发展目标宏伟远大。考察中我们感觉到,这些城市的决策者们无不志存高远,把城市化建设的发展蓝图绘制得十分宏伟,战略目标非常远大。以无锡为例,该市现在的建成区面积为97.8平方公里,城市人口111.7万人。规划到2023年,城区建成面积达到15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达到150万人,城市化水平达到60%;到2023年,城区建成面积达到185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达到185万人,城市化水平达到65%,力争成为全国的重点经济中心城市、区域性交通枢纽和国内的旅游胜地。该市还根据“积极发展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大力发展重点中心镇”的总体思路,规划到2023年,构建起“一个主城(无锡)、两个副城(江阴、宜兴)、十五个重点中心镇”的城市化空间框架,形成以特大城市为主体、中等城市为辅翼、重点中心镇为基础的梯度组合、层次分明、中心突出、群体呼应、功能协调、优势互补的城市体系。杭州、南京两个省会城市的战略定位更是卓尔不群。杭州市提出,到2023年,逐步建成1个200万人以上的特大城市,3个20—5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4个10—20万人口的小城市,7个5—10万人口的重点镇,10个3—5万人口的中心镇,100个3万人以下的一般镇。南京市提出要将6516平方公里的城乡面积全部纳入城市发展规划之中,以主城为核心,以长江两岸束状交通走廊为市域城镇的主发展轴,以主城向南的交通干线为次发展轴,形成主城——都市圈——市域三个层次的城市总体格局。

得力的措施配套的政策

我们考察的这些城市,之所以能在城市化建设上取得如此显著的成就,关键在于他们都采取了一系列得力措施,制定并实行了一些配套政策。

1、切实加强城市规划的编制、实施和监督。他们都把城市规划摆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有的还专门成立了规划委员会和规划咨询机构。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始终贯穿“立足实际,科学合理,尊重规律,适度超前”的指导原则,对规划的具体内容,大到城市的战略定位、城市化体系的空间布局,小到城市发展的阶段性目标和某些部位的设计,都建立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聘请专家学者反复论证的基础之上,甚至运用高科技手段来提高规划编制成果的质量和水平,增强规划决策的科学性和超前性。规划一经制定并经上级部门批准,就以立法的形式固定下来,不准在实施中随意更改,以维护城市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如杭州市实行用法定图则确定城市控制性详规的制度,明确了市和区、县及各级政府部门实施规划的权力和义务,建立了依法监督机制和行政、法律责任追究机制,保障了城市规划的顺利实施。

2、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拓宽城市建设筹资渠道。为解决资金短缺这一制约城市建设的“瓶颈”,大多城市都逐步探索并建立起了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的投融资机制。在这方面,台州和温州采取投资主体多元化、项目运营企业化、设施享用商品化的方式直接融资,加快城市建设的做法颇具创意,效果也很好。以台州为例,该市在“只求所在,不求所有”和“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指导下,大胆突破传统的投融资体制,把市场机制引入到旧城改造、新区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运用级差地租原理,以土地有偿出让和房地产经营为手段,积极筹集建设资金。同时,把基础设施由公益型变为经营开发型推向市场,按照价值规律制定使用价格,建立有效的投资回收机制,提高基础设施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实现基础设施建设的良性循环。台州撤地设市仅四年时间,正是依靠以项目带开发,以路带房,以房修路,滚动发展,将建成区面积扩大了10.33平方公里。

3、坚持建管并重,创造优良的城市环境。南京、杭州正确处理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的关系,坚持“建管同步、建管并重”的原则,引进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手段,建立制度,健全法规,逐步使城市管理工作走上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以高水平的管理促进高质量的建设。首先是不断完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管理体制,坚持条块结合、以块为主设置综合管理机构,明确职责,提高管理效率;其次是加强工程建设管理,规范工程建设管理程序,完善建筑有形市场,着力提高工程报建率、招标投标率、建筑工程交付合格率和质量优良率。其三是强化社区服务,建立以物业管理____住宅小区综合管理服务体系,鼓励和支持居民参与社区管理,形成城市管理的长效机制。其四是不断健全城市管理法律法规,实行依法治市,保证人民代表在城市管理上的知情权、参与权和批评监督权,并严格落实城市管理责任制。

4、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提高城市的集聚功能。概括所考察城市的做法,集中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对行政区划和管理权限进行调整,拓宽城市发展空间。市、县政府在同一个市区的,原则上应撤县设区,并合理确定市辖区范围;县级市城区可根据城市管理需要,撤镇设街道办事处;县(市)政府驻地镇、中心镇,可根据经济发展需要,将周边相连的有关乡镇并入,对城区、县城、中心镇的发展规划权适当集中在市县,确保城市网络发展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二是改革户籍管理制度,促进人口向城镇集聚。凡在城市有合法固定住所、稳定职业或生活来源的外来人员,逐步放宽条件,为其办理城市户口;鼓励引进人才、投资移民和进城购房,允许其本人及配偶、子女申请办理城市户口;引导农民进城落户,进城后仍可保留农村的土地承包权,经营权可有偿转让,也可折股享受相应的权益,并在教育、就业、兵役、社会保障等方面享有与当地城镇居民相同的待遇。三是改善城镇投资环境,引导产业向城镇集聚。以县、市政府驻地镇、中心镇为重点,建立设施完善的特色工业园区,在土地出让、规费收取等方面实行优惠,以吸取周边和外地企业入驻园区。园区外企业新上的技改项目,规模超过现有固定资产的,原则上集中到园区内兴建。并采取环保执法、用地控制等手段,严格限制农村工业新的零星布点,引导其向城镇集中。同时,要求大中城市大力促进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提高城市综合竞争能力,吸引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前来落户;积极创建高新技术服务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为高新技术企业及创业人员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支持鼓励发展城市商贸、旅游、金融、教育、信息及各类社会服务业,大幅度提高第三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比重。四是优化土地资源利用,形成城镇建设集约用地机制。在稳定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实行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离,促使土地使用权有效流转。对按规划向城镇迁建的农村居民点,在确保退宅还耕的前提下,可按还耕面积等量转换到城镇建设规划区选址,并允许乡镇企业在保证将原厂房用地退建还耕的前提下,易地等量置换到工业园区选址建设。同时鼓励盘活存量土地,对城镇建设使用存量土地者,可优惠收取规费。

宝贵的经验有益的启示

这次南方之行,虽是来去匆匆,走马观花,但考察归来,经过一番回味思考,觉得他们在城市化建设实践中创造的成功经验,很值得借鉴,至少可以从中得到以下有益启示。

加快城市化建设,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增强城市化意识。城市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当今世界的历史性潮流。同时,城市化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又是一种全新的理念。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充分认识加快城市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而且还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现代化大城市的观念、区域协调发展的观念和开拓创新的观念。苏浙一带的城市化建设之所以起步早,发展快,从根本上讲,正是得益于人们思想的解放,观念的更新。因为在城市化进程中,有形的是城建,无形的是观念,观念的更新会给城市化建设注入巨大的推动力。

加快城市化建设,必须尊重规律,尊重科学,因地制宜地搞好规划。城市规划是城市化建设的龙头。只有舞好规划这个龙头,才能卓有成效地推进城市化进程。否则,将会给城市未来的发展格局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甚至给经济社会的发展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因此,对城市规划要高度重视,谨慎从事。无论是编制城市体系的总体规划,还是编制每个城镇的建设规划,都必须着眼于城市的长远发展,坚持改革创新、突出特色、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规划思路,理顺规划管理体制,建立科学化、民主化的规划决策机制,注重规划的系统性、超前性。同时还要维护规划的法定性、权威性和严肃性。

加快城市化建设,必须注重塑造富有特色的城市形象。城市形象是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象征和旺盛生命力的体现,也是一笔无形的资产。良好的城市形象对改善投资环境,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因而,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显得尤为重要。城市形象的塑造,既不能单纯地追求高楼大厦、高架路和立交桥,也不能盲目地照搬照套,贪大求洋。应当坚持从实际出发,根据城市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条件,确定符合城市个性特点的建设发展方向,着力在构筑建筑精品,培育文化内涵,保护历史古迹和美化环境上下功夫,形成融现代文明、古代文明、生态文明于一体的富有特色的城市景观。

加快城市化建设,必须积极探索运用市场机制经营开发城市的新路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城市体制特别是融资体制发生了深刻变化,为城市的发展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搞大规模的城市建设,经济基础是保障,资金是最根本的支撑。面对城市建设的巨额投入,仅依靠财政资金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不断拓宽思路,运用市场经济的手段,多渠道筹措资金,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导向,广泛吸收社会资金和外来资金共同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的多元化投融资新机制,以推进城市化的良性发展。

加快城市化建设,必须敞开城门,创造条件,促进人口和产业集聚。城市化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不仅包括城市建设,还包括人口的集聚、产业的集聚和社会事业的发展。而人口和产业向城市集聚,则是城市化的核心内容。如果忽视了这一点,就有可能走入为城市化而城市化的误区。所以,推进城市化进程,必须在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优化环境,增强城市对人口、产业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的同时,大胆进行制度创新,对诸如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体制、户籍管理制度、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和产业政策等实行全面改革,为人口和产业向城市集聚扫清障碍,铺平道路。

加快城市化建设,必须加强组织领导,转变政府职能。城市化建设这一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宽,工作量大,系统性强。要顺利推进城市化进程,必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不断完善宏观决策机制和组织运行机制,并实行领导负责制,建立相应的监督、评价机制。同时,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理顺各部门的关系,改变多头管理的局面,形成强大的合力,避免重复建设、互相扯皮、资金浪费等现象,做到令行禁止,政令畅通,为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各项建设任务提供保障。

篇二 城市化建设考察报告7400字

涌动的城市化大潮——苏浙鄂城市化建设考察报告

初冬时节,根据张世军书记的决策思路和具体要求,市委政研室组织人员赴江苏、浙江、湖北等地就城市化建设进行了考察学习。所到之处,我们并未被南国的湖光山色所陶醉,而无时不为这里涌动的城市化大潮所感奋。无论在江苏省的南京、无锡、昆山,还是在浙江省的杭州、温州、台州以及湖北省的襄樊,我们看到的是一座座区域中心城市正在做大、做强、做美,一些县城和重点镇正在竞相崛起,群星拱月般的城市化体系初露端倪;听到的是他们各具特色的城市发展规划和宏伟的奋斗目标;感受到的是他们强烈的城市化意识以及对城乡一体化发展充满的信心,并从所见、所闻、所感中引发了深刻的思考。

显著的成效 宏伟的目标

我们这次考察的城市,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城市化建设起步早,发展快,成效显著。目前,他们又都借着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的东风,掀起了新一轮加快城市化进程的热潮,确立了宏伟的奋斗目标。

——中心城市正在做大。考察期间,每当我们走进一座中心城市,登高鸟瞰城市发展的全貌,眼前的情景总是令人由衷地感叹:蓝天白云下,绿树碧水间,一幢幢透着现代气息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各展风姿;一条条宽阔繁华的街道正在向外延伸;一片片新区、开发区呈组团式拉大着城市的框架。杭州作为省会大都市,凭借着强大的产业支撑和名城效应,开发经营城市的气魄大,动作也大,正在形成“一个主城、两个副城,六个旅游区”的中心城区空间布局,建成面积已达150平方公里。苏州地处长江三角州中心,是与杭州齐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该市大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积极探索出一条保护古城风貌与适应时代要求相兼容的城市建设路子,目前已构建了“东园西区,古城居中,一体两翼”的发展格局。即在古城以西沿运河两岸规划建设了52平方公里的新区,在古城以东开发建设了苏州工业园区,市区建成面积达82平方公里。位于浙江沿海中部的台州,抓住1994年撤地建市的难得机遇,经过短短几年的艰苦努力,便在城市建设上脱颖而出,市区建成面积已由原来的22平方公里扩大到36平方公里。目前已构筑了以市府大道、中心大道为主干的交通网络;建成了市府大楼、高教园区、开元小区、中心医院等办公、教学、医疗、商住楼群;完成了电信枢纽中心、创业中心、安居二期小区等10多个重点工程。尤其是新建成的总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集购物、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商业街,以其新颖的设计、合理的布局、独树一帜的风格,成为台州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小城镇迅速崛起。考察中我们发现,所到之处的小城镇建设同样是先声夺人,成绩斐然。其中给我们印象最深的要数苏州市的昆山、台州市的泽国镇和襄樊市的太平店镇。昆山东邻上海,西连苏州,沪宁高速公路、沪宁铁路、312国道横贯全境。有利的区位优势,使得昆山在上海浦东开发和苏州工业园区建设带来的机遇面前如鱼得水,主动接受两地的强力辐射,将世界500强大企业中的27家吸引到自己的开发区投资办厂,不仅带动了该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外向型经济的形成,而且将城镇建设推向一个辉煌的发展阶段。现在的昆山,东有4.8平方公里经过匠心改造的老城,西有30平方公里精品建筑荟萃的新区,新老城区珠联壁合,现代气息与古典风韵相互交融,构成了特色鲜明、充满魅力的城市形象。同时,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和开放程度的逐步扩大,也展示出这座城市广阔的发展前景。难怪这里的决策者们把昆山长远的奋斗目标定位在现代化大城市上来。台州市的泽国镇位于温岭市的北大门,是台州市首批确定重点建设的10个中心镇之一,也是近年来城镇建设崭露头角者。走进泽国镇,我们看到那宽阔整洁的街道,那矗立的泽国大厦、环天大厦、医院大楼、五洲大酒店等标志性建筑颇具现代城镇气魄。还有那分布于镇内的鞋业商城、五金轴承调剂中心、机床交易中心等25个专业贸易市场,以及那座落在镇周围的大小工业企业,更是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和勃勃生机。该镇规划面积17平方公里,目前已建成5.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万多人,城镇化率达到78%。襄樊市虽处我国中部欠发达地区,但在城镇建设上所取得的成就并不比沿海一些地方逊色多少。该市目前已拥有小城镇310个,建成区总面积达210平方公里,先后有117万农民进入小城镇,占农村总人口的28%。自1998年,该市每年还从市财政拨出400万元重点扶持20个中心镇加快发展,其中就有我们所考察的太平店镇。这个濒临汉水的古镇,结合实际,突出特色,科学规划,逐步形成了一河、四区、五中心的开发建设格局。“一河”,就是在汉水的大沙洲上开发大型游乐场所;“四区”,就是老城居住区、镇东部新居住区、化纤东路新工业区、铁路以东湖北化纤总公司区;“五中心”,就是行政管理中心,主商业中心,副商业中心,文化、教育、体育中心和城市游乐中心。目前,大部分工程项目已经建成或正在建设中,建成面积达4.6平方公里,居住人口5.6万人,城镇化率达68%。随着小城镇的迅速崛起,这些地方的城市化体系已具皱形。

——城市功能逐步完善。考察中我们注意到,不管是中心城市还是小城镇,他们并非一味地拉大城市框架,盲目地扩展城镇规模,而是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完善城市功能放在首要位置。南京作为特大型省会城市,自1990年以来,面对保护改造古城和开发建设新区的双重任务,仍不惜投巨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综合服务功能。相继建成了机场高速公路、沪宁高速公路南京段等70多条道路,形成了由城市向周边辐射的公路网络;构筑了“经五纬八”城市道路主干骨架,市内交通状况得到改善。同时,先后完成了电网建设工程、饮用水源改造工程和50万立方米油制气工程,城市供电、供水状况明显好转,供气问题基本解决,气化率达到96%以上。还全面开通了卫星通讯地球站和2.5g信息高速公路内环线、智能网、综合业务数字网,电话普及率达50%,电话用户结构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襄樊市的太平店镇,基本做到了设备完备,功能齐全。目前已达到镇内主干道铺装率100%,通电率100%,自来水普及率85%,燃气普及率70%,污水处理率92%。

——生态环境明显改观。我们所考察的城市,大多工业化程度比较高,这既给他们带来了经济快速增长的甜头,也带来了环境严重污染的苦头。所以,近几年他们从中吸取教训,在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走可持发展道路方面普遍形成了共识。苏州为实现“水更清、地更绿、天更篮、城更美”的目标,采取有效措施对太湖沿岸的278家企业进行重点治理,1998年基本做到了废水达标排放,使太湖逐步恢复到二级或三级水质。1999年投资12亿元开始对古城河道实施了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力争用三年时间使河水变清、变活。而且还开展了大规模的植树种草活动,建起了河道、街道林带和公共绿地,使城市绿化覆盖率从1985年的15.7%提高到30%以上,人均公共绿地从1.5平方米扩展到5.1平方米。杭州为让城市“绿起来、亮起来、美起来、洁起来”,改变“美丽的西湖,破烂的城市”形象,投资65亿元,实施了“蓝天、碧水、绿色、清静”生态工程,对西湖、运河和市内10多条主要河道进行了全面治理,对环城西路等35条道路进行了绿化、彩化、序化。自1998年起,杭州每年扩绿100万平方米,目前已达到544万平方米。如今的苏杭二州,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更加展示出“人间天堂”的诱人风采。

·考察报告格式 ·民办教育考察报告 ·服装企业考察报告 ·赴外地学习考察报告

——产业集聚势头强劲。考察中我们了解到,随着城市外延的扩张和内涵的提升,产业集聚势头十分强劲。苏州依托东园西区,大力招商引资,目前已有4587家企业入驻园区,其中外资企业914家,国内企业3673家;合同利用外资106.6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58.23亿美元。襄樊市的太平店镇经过几年的开发建设,已成为乡镇企业集聚的一片热土。目前全镇共有各类企业449家,其中围绕城镇建厂的就达304家,形成了一个以纺织服装、建筑建材、机械铸造、化工印刷为主体的乡镇工业园区,年产值达29.7亿元。工业园区的兴起,也带动了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全镇注册登记的个体私营户已达3500多家,年产值6.5亿元,从业人员突破1.8万人,并涌现出了一批资产超百万甚至千万元的民营大户。

——发展目标宏伟远大。考察中我们感觉到,这些城市的决策者们无不志存高远,把城市化建设的发展蓝图绘制得十分宏伟,战略目标非常远大。以无锡为例,该市现在的建成区面积为97.8平方公里,城市人口111.7万人。规划到2023年,城区建成面积达到15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达到150万人,城市化水平达到60%;到2023年,城区建成面积达到185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达到185万人,城市化水平达到65%,力争成为全国的重点经济中心城市、区域性交通枢纽和国内著名的旅游胜地。该市还根据“积极发展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大力发展重点中心镇”的总体思路,规划到2023年,构建起“一个主城(无锡)、两个副城(江阴、宜兴)、十五个重点中心镇”的城市化空间框架,形成以特大城市为主体、中等城市为辅翼、重点中心镇为基础的梯度组合、层次分明、中心突出、群体呼应、功能协调、优势互补的城市体系。杭州、南京两个省会城市的战略定位更是卓尔不群。杭州市提出,到2023年,逐步建成1个200万人以上的特大城市,3个20—5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4个10—20万人口的小城市,7个5—10万人口的重点镇,10个3—5万人口的中心镇,100个3万人以下的一般镇。南京市提出要将6516平方公里的城乡面积全部纳入城市发展规划之中,以主城为核心,以长江两岸束状交通走廊为市域城镇的主发展轴,以主城向南的交通干线为次发展轴,形成主城——都市圈——市域三个层次的城市总体格局。

得力的措施 配套的政策

我们考察的这些城市,之所以能在城市化建设上取得如此显著的成就,关键在于他们都采取了一系列得力措施,制定并实行了一些配套政策。

1、切实加强城市规划的编制、实施和监督。他们都把城市规划摆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有的还专门成立了规划委员会和规划咨询机构。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始终贯穿“立足实际,科学合理,尊重规律,适度超前”的指导原则,对规划的具体内容,大到城市的战略定位、城市化体系的空间布局,小到城市发展的阶段性目标和某些部位的设计,都建立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聘请专家学者反复论证的基础之上,甚至运用高科技手段来提高规划编制成果的质量和水平,增强规划决策的科学性和超前性。规划一经制定并经上级部门批准,就以立法的形式固定下来,不准在实施中随意更改,以维护城市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如杭州市实行用法定图则确定城市控制性详规的制度,明确了市和区、县及各级政府部门实施规划的权力和义务,建立了依法监督机制和行政、法律责任追究机制,保障了城市规划的顺利实施。

2、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拓宽城市建设筹资渠道。为解决资金短缺这一制约城市建设的“瓶颈”,大多城市都逐步探索并建立起了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的投融资机制。在这方面,台州和温州采取投资主体多元化、项目运营企业化、设施享用商品化的方式直接融资,加快城市建设的做法颇具创意,效果也很好。以台州为例,该市在“只求所在,不求所有”和“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指导下,大胆突破传统的投融资体制,把市场机制引入到旧城改造、新区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运用级差地租原理,以土地有偿出让和房地产经营为手段,积极筹集建设资金。同时,把基础设施由公益型变为经营开发型推向市场,按照价值规律制定使用价格,建立有效的投资回收机制,提高基础设施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实现基础设施建设的良性循环。台州撤地设市仅四年时间,正是依靠以项目带开发,以路带房,以房修路,滚动发展,将建成区面积扩大了10.33平方公里。

3、坚持建管并重,创造优良的城市环境。南京、杭州正确处理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的关系,坚持“建管同步、建管并重”的原则,引进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手段,建立制度,健全法规,逐步使城市管理工作走上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以高水平的管理促进高质量的建设。首先是不断完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管理体制,坚持条块结合、以块为主设置综合管理机构,明确职责,提高管理效率;其次是加强工程建设管理,规范工程建设管理程序,完善建筑有形市场,着力提高工程报建率、招标投标率、建筑工程交付合格率和质量优良率。其三是强化社区服务,建立以物业管理____住宅小区综合管理服务体系,鼓励和支持居民参与社区管理,形成城市管理的长效机制。其四是不断健全城市管理法律法规,实行依法治市,保证人民代表在城市管理上的知情权、参与权和批评监督权,并严格落实城市管理责任制。

4、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提高城市的集聚功能。概括所考察城市的做法,集中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对行政区划和管理权限进行调整,拓宽城市发展空间。市、县政府在同一个市区的,原则上应撤县设区,并合理确定市辖区范围;县级市城区可根据城市管理需要,撤镇设街道办事处;县(市)政府驻地镇、中心镇,可根据经济发展需要,将周边相连的有关乡镇并入,对城区、县城、中心镇的发展规划权适当集中在市县,确保城市网络发展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二是改革户籍管理制度,促进人口向城镇集聚。凡在城市有合法固定住所、稳定职业或生活来源的外来人员,逐步放宽条件,为其办理城市户口;鼓励引进人才、投资移民和进城购房,允许其本人及配偶、子女申请办理城市户口;引导农民进城落户,进城后仍可保留农村的土地承包权,经营权可有偿转让,也可折股享受相应的权益,并在教育、就业、兵役、社会保障等方面享有与当地城镇居民相同的待遇。三是改善城镇投资环境,引导产业向城镇集聚。以县、市政府驻地镇、中心镇为重点,建立设施完善的特色工业园区,在土地出让、规费收取等方面实行优惠,以吸取周边和外地企业入驻园区。园区外企业新上的技改项目,规模超过现有固定资产的,原则上集中到园区内兴建。并采取环保执法、用地控制等手段,严格限制农村工业新的零星布点,引导其向城镇集中。同时,要求大中城市大力促进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提高城市综合竞争能力,吸引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前来落户;积极创建高新技术服务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为高新技术企业及创业人员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支持鼓励发展城市商贸、旅游、金融、教育、信息及各类社会服务业,大幅度提高第三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比重。四是优化土地资源利用,形成城镇建设集约用地机制。在稳定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实行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离,促使土地使用权有效流转。对按规划向城镇迁建的农村居民点,在确保退宅还耕的前提下,可按还耕面积等量转换到城镇建设规划区选址,并允许乡镇企业在保证将原厂房用地退建还耕的前提下,易地等量置换到工业园区选址建设。同时鼓励盘活存量土地,对城镇建设使用存量土地者,可优惠收取规费。

的经验 有益的启示

这次南方之行,虽是来去匆匆,走马观花,但考察归来,经过一番回味思考,觉得他们在城市化建设实践中创造的成功经验,很值得借鉴,至少可以从中得到以下有益启示。

加快城市化建设,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增强城市化意识。城市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当今世界的历史性潮流。同时,城市化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又是一种全新的理念。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充分认识加快城市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而且还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现代化大城市的观念、区域协调发展的观念和开拓创新的观念。苏浙一带的城市化建设之所以起步早,发展快,从根本上讲,正是得益于人们思想的解放,观念的更新。因为在城市化进程中,有形的是城建,无形的是观念,观念的更新会给城市化建设注入巨大的推动力。

加快城市化建设,必须尊重规律,尊重科学,因地制宜地搞好规划。城市规划是城市化建设的龙头。只有舞好规划这个龙头,才能卓有成效地推进城市化进程。否则,将会给城市未来的发展格局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甚至给经济社会的发展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因此,对城市规划要高度重视,谨慎从事。无论是编制城市体系的总体规划,还是编制每个城镇的建设规划,都必须着眼于城市的长远发展,坚持改革创新、突出特色、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规划思路,理顺规划管理体制,建立科学化、民主化的规划决策机制,注重规划的系统性、超前性。同时还要维护规划的法定性、权威性和严肃性。

加快城市化建设,必须注重塑造富有特色的城市形象。城市形象是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象征和旺盛生命力的体现,也是一笔无形的资产。良好的城市形象对改善投资环境,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因而,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显得尤为重要。城市形象的塑造,既不能单纯地追求高楼大厦、高架路和立交桥,也不能盲目地照搬照套,贪大求洋。应当坚持从实际出发,根据城市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条件,确定符合城市个性特点的建设发展方向,着力在构筑建筑精品,培育文化内涵,保护历史古迹和美化环境上下功夫,形成融现代文明、古代文明、生态文明于一体的富有特色的城市景观。

加快城市化建设,必须积极探索运用市场机制经营开发城市的新路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城市体制特别是融资体制发生了深刻变化,为城市的发展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搞大规模的城市建设,经济基础是保障,资金是最根本的支撑。面对城市建设的巨额投入,仅依靠财政资金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不断拓宽思路,运用市场经济的手段,多渠道筹措资金,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导向,广泛吸收社会资金和外来资金共同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的多元化投融资新机制,以推进城市化的良性发展。

加快城市化建设,必须敞开城门,创造条件,促进人口和产业集聚。城市化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不仅包括城市建设,还包括人口的集聚、产业的集聚和社会事业的发展。而人口和产业向城市集聚,则是城市化的核心内容。如果忽视了这一点,就有可能走入为城市化而城市化的误区。所以,推进城市化进程,必须在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优化环境,增强城市对人口、产业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的同时,大胆进行制度创新,对诸如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体制、户籍管理制度、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和产业政策等实行全面改革,为人口和产业向城市集聚扫清障碍,铺平道路。

加快城市化建设,必须加强组织领导,转变政府职能。城市化建设这一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宽,工作量大,系统性强。要顺利推进城市化进程,必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不断完善宏观决策机制和组织运行机制,并实行领导负责制,建立相应的监督、评价机制。同时,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理顺各部门的关系,改变多头管理的局面,形成强大的合力,避免重复建设、互相扯皮、资金浪费等现象,做到令行禁止,政令畅通,为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各项建设任务提供保障。

篇三 拆迁改造建设工作中对城市改造与城市化认识的调研报告2100字

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结合本人在__路拆迁改造的工作实践,谈几点关于对城市改造与城市化的粗浅认识。

积极实施城镇化战略是优化城乡经济结构,扩大消费市场,加快工业化进程的战略举措。城市化水平是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推进__城市化进程,关键是加速旧城改造,加快“城中村”改造,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功能,改善城市环境,拉动城市经济增长,提高__的城市化水平。

一、城市改造是提高城市品位,树立城市形象的迫切需要。

城市品位、城市形象,是城市的内在素质和文化内涵在城市外部形态的直观标识。建筑是城市凝固的艺术,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联系最密切,也是展示一个城市形象、品位的最佳平台。

__由于历史、政治、经济等原因,市区街道短、窄、脏、乱;房屋破旧,居住拥挤;;基础设施陈旧,雨污合流;建设标准不高,建筑风格落后;随着城区不断拉大,“城中村”尤为突显。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到__经济发展和城市形象。按照__城市规划的要求,城区中的危旧房屋和不适应产业发展的建筑物都应拆迁改造;对那些占地面积大,建筑标准不高的“城中村”必须进行改造;以改善市民的居住环境,提高居住的生活水平。

二、城市改造是加快__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建设的迫切需要。

京广铁路、106、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纵横南北,312国道、沪陕高速公路、宁西铁路横贯东西,__地处豫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位,发达的交通枢纽为__的城市发展提供难得的天机;因此,__的旧城拆迁改造,“城中村”的拆迁改造必须加速。尤其是__撤地改市后,人民群众对城市建设的要求更高。从__路道路拆迁改造后的情况看,加快城市改造应着力解决三个矛盾:

一是__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与城市基础设施落后的矛盾;二是旧城面貌与群众所期望发展的山水园林城市形象品位的矛盾;三是旧城区市民居住条件与人民群众日益要求提高生活质量的矛盾。

三、城市改造是把住宅建设和房地产培育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的迫切需要。

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是___、国务院的重大战略决策。特别是目前

美国的金融危机波及到全世界,我国采取扩大内需的措施应对世界金融危机,内需不足是制约__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启动城市拆迁改造,拉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需求,带动建筑、建材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刺激居民消费,增加社会总需求,带动城市商业和生产的发展,从而实现拉动整个区域经济增长的目的。

四、城市改造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的迫切需要。

__市城区的基础设施陈旧,管理难、维护难,不仅给市民带来诸多不便,也为城市部分从事服务的职能部门增加了工作难度。只有加快城市拆迁改造,积极稳妥地开展“以人为本”的城市社区建设,才能逐渐改变以单位、家属院为基础的城市生活单元,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市民的居住环境,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

五、城市改造是改善城市投资环境,发展区域经济的迫切需要。

__地处全国东西区域的结合部,南北通道重要位置,区位优势为__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加快城市改造的步伐,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才能引凤筑巢,才能使__缩小与周边发达地区的差距。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必须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完善的城市功能,优良的社区环境,文明的人文环境。__路道路拆迁改造以后,数家投资商到__路选项目搞投资,现已有6家投资商选中项目投资建设,计划总投资6亿元。

六、城市改造是提高城市土地资源利用率,经营城市的需要。

__市旧城区建筑布局不合理,道路狭窄,建筑零乱,大都是低矮平房,基础设施落后,“城中村”居多,占用大量土地,这种情况造成城市土地资源的浪费。通过拆除旧城区危旧房屋和影响城市景观的建筑物、构筑物,使城市功能和环境得以改善,增加城市的聚集效应,提高投资吸引力,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有些发达中等城市已实施“退二进三”,从城市退出第二产业,让商业、房地产业等第三产业进城,把一些工业项目退到郊区,这不是简单的搬迁,而是和企业更新改造、优化升级结合起来,促进了城市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我市的内燃机配件厂搬迁的有益尝试,培植了西亚超市,搞活了一条商业街。__路的信建总公司的厂区、建材厂、车辆厂、港口机械厂等企业已相继搬迁到工业城区,均采取土地置换的方式,__路既将成为第二条繁荣的商贸街。

推进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改造,加大拆迁建设力度。一方面关系到城市建设的速度,另一方面关系到社会稳定。因此,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维护社会稳定为出发点,以城市基础设施和安置工程建设顺利进行为重点,以健全拆迁补偿机制、规范拆迁补偿资金监管、完善拆迁许可证制度为切入点,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积极推进城市化进程。

几点建议:

1、城市拆迁改造要树立经营城市理念,注重“三个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用市场经济规律来规范城市拆迁改造行为,使城市这一国有资产增值,产生回报。

2、加强城市拆迁改造管理,认真贯彻国务院修订的《城市拆迁管理条例》和相关的拆迁法规政策,并结合__实际制定相配套、操作性强的具体规定,以维护拆迁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确保城市改造拆迁工作顺利实施。

3加快城市改造后的建设速度,规范投资商的经营行为。切实做到拆一片、美化一片、亮化一片、群众满意一片。

城市化建设考察学习报告(三篇)

城市化建设考察学习报告初冬时节,根据**书记的决策思路和具体要求,市委政研室组织人员赴江苏、浙江、湖北等地就城市化建设进行了考察学习。所到之处,我们并未被南国的湖光山色所陶醉,而无时不为这里涌动的城市化大潮所感奋。无论在江苏省的南京、无锡、昆山,还是在浙江省的杭州、温州、台州以及湖北省的襄樊,我们看到的是一座座区域中心城市正在做大、做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城市化信息

  • 城市化建设考察学习报告(三篇)
  • 城市化建设考察学习报告(三篇)85人关注

    城市化建设考察学习报告初冬时节,根据**书记的决策思路和具体要求,市委政研室组织人员赴江苏、浙江、湖北等地就城市化建设进行了考察学习。所到之处,我们并未被南国 ...[更多]

  • 城市化建设考察报告(三篇)
  • 城市化建设考察报告(三篇)80人关注

    涌动的城市化大潮——苏浙鄂城市化建设考察报告初冬时节,根据张世军书记的决策思路和具体要求,市委政研室组织人员赴江苏、浙江、湖北等地就城市化建设进行了考察学 ...[更多]

社会报告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