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篇一 2023年长沙抗战社会实践报告:游璀璨星城,寻先辈英魂
7月15日,西北工业大学人文与经法学院赴湖南韶山实践队来到了著名的山水洲城——长沙。在长沙进行社会实践的一天内,我们攀登了岳麓山,游览了湖南大学和橘子洲。
15日上午,我们来到了南岳72峰之一的岳麓山。抗战时期,岳麓山“与长沙城隔江相望,对长沙有瞰制之利”,使其成为长沙战场极其重要的一个军事制高点。一山、一城,在那段异常惨烈的战史中,曾如此唇亡齿寒、存亡相依。刚踏入山脚,便感受到暑气削减,满目翠绿,清风蝉鸣,神奇地将我们带人了一个平和宁静的世界。我们沿着蜿蜒的山道一路向上,又走过了一级一级的青石板台阶,来到了陆军73军抗战阵亡将士公墓。抗日战争期间的三次长沙会战,由三湘子弟组成的陆军73军于长沙围抗日军,该军在激烈的战斗中,伤亡重大,其第5师师长及将士,还有其他几个师及军司令部直属部队众多官兵壮烈殉国。1946年春,最后一任军长韩俊指令专人督修公墓于此。站在这些墓碑前,尽管隔断着几十年的时空,我们依然能感受到他们保家卫国的一腔热血以及勇往直前、不惧牺牲的精神。
从岳麓山下来便进入了湖南大学的校园内。湖南大学是历史悠久、声誉斐然的著名高校。被誉为“千年学府,百年名校”。湖大校园风景秀丽,大量近代的红砖黑瓦述说着她的古朴历史。我们着重参观了湖大的新老图书馆,老图书馆现在作为一个景点来开放,馆中收藏了大量的各界人士捐赠的文艺作品,使得这座红楼更具文艺气息,新图书馆颇具现代化,方正的大楼直指青天。
路过岳麓书画院,几根断裂布满青苔的花岗岩大门柱静默的立在草坪上,这些都是日军轰炸留下的伤痕,告诫世人战争的残酷,在湖大风光绮丽下也掩盖着饱受战火侵袭的沧桑,她几度迁址,几经受创,损失了大量珍贵的仪器和文物。同时校园内的建筑设施也被摧毁,使得正常的教学工作无法开展。即便如此,当时的湖大并没有被吓倒,而是以英、德、法、日四种文字向中外文化界发表宣言,表示抗战到底的决心,极大地鼓舞和激励学生们的抗日热情和士气。回想我们西工大的先辈们,同样是在日军轰炸的威胁下,“七星灯火、坝上长夜”的故事是他们航空报国的最美诠释。
来到橘子洲,远眺湘江北去,仰望岳麓青翠,大家都情不自禁朗诵起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一问,流露出他的风华正茂。字字千万重,其中的豪气与壮志仿佛在宣告世人,他毛泽东来了!忆往昔思今日,如果没有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这一代人的努力,中国的今天我们无法预料。他们在面对日寇钢铁洪流下,带动着身边一批又一批的爱国者为民族存亡而战。恰同学少年,此时的我们心潮澎湃,恨不得回到那个时代“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白天的行程结束的很快,但大家都充满了对这座城市的不舍,虽然有很多未能做的,留下了许多的遗憾,但是大家感触颇多。这一天里,我们在岳麓山上缅怀英魂,驻足于那些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而牺牲的前辈先烈的墓前;走在湖南大学的校园内,感悟那个年代留下来的那种大学生的豪情;在橘子洲头,我们意气风发,忆往昔峥嵘岁月。夜色下的星城愈发的美丽,我们漫步在湘江江畔,享受着这夜间难得的静谧和清风带来的凉爽,大家不免沉醉于此。
历史并未离我们远去,历史也并没有被我们的国人遗忘,曾经我们民族所遭受的不幸一切一直在被缅怀、一直在被反思。我们走过了多个抗战遗址和纪念馆,每一个地方都是人来人往,每一个地方都可以看到驻足认真聆听的游客,这都足以说明,我们国民的爱国热情是高涨的。而且,不论是在网络还是报纸上,我们都可以看到湖南人民是多么在意和看重这段抗战历史,不断地寻访、不断地纪念,把这片土地上的一切都融入到这片土地上人民的骨血中去了。
短短的七天,我们一群来自五湖四海的人聚在了一起,大家共同经历着一切,大家互帮互助,这种感情是无法被别的东西超越的。我们这次的主题是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寻访活动,我们在各地的寻访、参观,就是像重走当年的抗战路线,去体会感悟他们经历的一切,去体会感悟他们的情感,最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认清了自己的位置,懂得了我们的人生价值在于何处。我们只有不断壮大自己,才能让我们的国家壮大,不让历史重演。一个国家、民族要富强、复兴,最重要的就是人才,而我们就是国家的储备力量。
篇二 抗战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走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迎面是一座长18米、高5米的大型铸铜浮雕“把我们的血肉铸成我们新的长城”,顶部由15个方形藻井组成,悬挂着8口方形古钟,象征着八年抗战,蕴意着中国人民抵御侵略的警钟长鸣。再往里走,是一幅幅图画——日本对卢沟桥的侵华罪行和中国军民奋起抗战的壮烈情景。在参观中,我感受到在那个危难时刻,中华民族一致抵御外敌的那种“团结”的精神,形成了真正战胜日本侵略者的无坚不摧的力量。继续向前走进其他展厅,我们可以看到纪念馆内通过大量的历史图片和实物、文物、雕塑、模型,现场模拟数场景、影视片及文材料等丰富形象的方式展示了中华民族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惨痛历史。展厅内威严的巨幅雕塑,不同主题馆内展出的一幅幅触目惊心的照片,一件件见证历史的文物,强烈的激荡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驻足在三维模拟场景前,似乎又把我们带回到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东北抗联、保卫华北、地道战、狼牙山五壮士、台儿庄大捷、杨靖宇、赵一曼、放牛娃王二小,一幅幅图片、一段段文、一个个雕塑无一不向我们讲述着那些可歌可泣的故事。在展厅中《日本侵华罪证展》、《侵华日军化学战罪行展》、《日军731细菌部队罪行展》、《台湾同胞抗日斗争图片展》、《中国战区中美苏空军联合抗日史实展》、《为抗战呐喊——中国共产党与抗战文艺》等专题展览向我们展示了日本侵略者犯下的滔天罪行,以及中国军民英勇抗日的可歌可泣的事迹。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一场改变中华民族命运的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伟大民族解放战争,需要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永远铭记。中国战场同时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和贡献。
还记得在第一展厅,一幅幅展板,一幅幅真实的照片,还有“九·一八”事变北大营沙盘模型。走进去,真是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好像我走入了当时打仗的指挥间。逼真的模型显现出了在当时全中国人民与日本人激烈的情形。我们仿佛看到了当年我军的将领,临危不惧,将国家大难事为己任,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巨大贡献。而在第二展厅,“一二九运动”的浮雕令我印象深刻。浮雕上刻画出的人物栩栩如生:有喊抗日口号的人,有手拿图书的知识分子,还有团结一心的老百姓们,老百姓手拿抗日标语,嘴里不停的喊着抗日口号;脸上的表情很严肃,让我知道了当时老百姓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其中,有一幅照片令我难忘,照片上有一个刚刚几个月大的婴儿,他穿着破烂的衣服,脚上穿着一双很小的鞋。他坐在铁道上无助的哭泣,而这个小男孩儿他为什么会哭泣?这张真实又扯痛了人们的心的照片,给了我们答案:他的家被日本人实施的大爆炸给炸毁了,爸爸妈妈也被压在废墟里,瓦片、屋顶、窗户……在地上凌乱的一个压一个。战争是无情的,而正是这些帝国主义侵略者们,让如此幼小的孩子的心灵受到了创伤。
英杰已逝,青史犹存,刻骨铭心。
烟柳又绿,国耻莫忘,更当奋进。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复习历史,是为了不忘记那段历史。因为无论何时,忘记历史,将意味着背叛;忘记历史,历史还将重演。没有知识,没有稳定,没有强大的祖国就要挨打。刺刀与洋枪在敲开沉重国门的同时,也用血泪与屈辱教会了我们:要想跨入世界强国之林,赢得世界的尊敬,只有自强不息,奋斗不止。那场战争离我们当代青年是越来越遥远,但我们如果因此而忘记那场战争,不吸取教训,那就是在我们脆弱的灵魂中安下一颗定时炸弹,自己埋下悲剧的种子。我们爱好和平,但更应该知道怎样保卫我们的和平。我们应当背负着耻辱铸成的历史,用哪怕几代人的奋斗,去实现一个伟大的承诺。
从抗日战争纪念馆出来,我们又去参观的曾经那令人愤恨的“九·一八”事变发生的地方,那个记载着文化,同时也记录着国耻的地方——卢沟桥。
卢沟晓月,燕京八景,这曾一度是我国古代文化与艺术的见证,是我们伟大的劳动人民的智慧的见证,更是我国繁盛的见证。通过采访我们了解到卢沟桥长266.5米,桥上两侧共有1.4米高的望柱281根,两柱之间由刻着花纹的栏板相连,每个望柱顶端都有一个大狮,大狮身上雕着许多姿态各异的小狮,漫步于桥上,看着两侧栏杆的石狮子,惊叹于先人的雕工精巧,独具匠心。然而,正是这些石狮,在七十年前的那场战火的洗礼中,目睹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在这里践踏我中华土地,更目睹了我们忠勇无畏的先辈们,面对武装到牙齿的东瀛倭寇,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捍卫了中华民族不屈的尊严!
想我堂堂中华,泱泱大邦,引导了世界几千年的文明。然近代以来,国势日衰,列强入侵,一时之间,华夏大地狼烟四起,烽火滔天。一个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一片片大好国土被迫割让, 1842年,签《南京条约》,租借香港岛给英国99年;1860年,《北京条约》,割九龙司给英国;1858年通过《中俄瑷珲条约》,割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60万平方公里土地给俄国。1860年,《北京条约》签订,割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叶岛在内的40万平方公里土地给俄国。1864年通过《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巴尔咯什湖以东以南44万平方公里土地给俄国……最后,连日本这样的蕞尔小国也可蹂躏中华,甲午海战,夺我台湾、澎湖列岛。1931年9月18日,制造了“九一八”事变,占领东三省,扶持伪满洲国,继而占我热河,夺我资源,奴我人民。1937年7月7日,更是制造蓄谋已久的'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八年抗战,日寇屠我同胞三千五百万!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中国弱,中国没有强大的国防保护自己的国民。前车之鉴,国无防不立,国不强必亡!
七十年,转瞬即逝,曾经的硝烟已然消散,然而旧桥面的大小石坑,却依旧在诉说着曾经的艰难。
烈日当空,石雕上岁月的刻痕显得更加清晰,而这些石狮却更显得昂然挺立。从它们身上,我们仿佛看到了曾经的先辈们视死如归保卫祖国的精神,我们也看到了中华民族正顶着骄阳,走向辉煌的未来。
永定河上,波涛已止,宛平城里,国耻难平。如今的宛平,卢沟桥与抗战馆相望,抗战雕塑园里,游者如织,以此,来回忆反省历史;以此,来祈祷在抗日战争中阵亡的3500万亡灵!抗日英雄永垂不朽!古老的长桥记忆着历史的沧桑,铭刻着历史的教训。昨日烽火硝烟,,历历在目。前是不忘,以史为鉴,中国是大国,只有发展自己才能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只有大力发展国防,才能保卫我们的人民与祖先留给我们的每一寸土地。
xx暑假抗战访谈实践报告范文
今年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从1945到xx,七十年过去了,七十年很的确很漫长,但同时又很短暂,七十年的凤雨历程恐怕只有那些与共和国一起成长的老一辈革命家才能描述的最为真切了。他们是这七十年历史的亲历者和见证者,你若向他们问起,在他们闲谈之余,抗日战争则必定是最让他们青筋暴起的回忆。7月15日至20日,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院粮食工程学生“追寻抗日精神”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怀揣着对革命先辈的敬仰,对抗战精神的追求,分两组分别赴首都北京和郑州周边开展了为期5天的名为“感悟历史,寻找真正的抗战精神”的社会实践活动。
此次活动采用问卷调查,参观抗战遗迹,参观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相关展览方式进行,调查人数二百人,涵盖当地不同年龄、性别及收入不同的家庭。而参观抗战遗迹及展览,更使我们深入领会了抗战精神,也使本次实践活动成为人生中一次难忘的记忆。
实践第一天,早上06:08,北京组小分队一行6人抵达北京西站,一夜的颠簸与疲惫都在首都不甚凉爽的晨风中尽数散去,我们心中充斥着激动,每个成员都跃跃欲试。
8点20左右,小分队抵达此行第一个目的地:宛平城。宛平城在卢沟桥东,全城东西长640米,南北宽320米,总面积20.8万平方米。“七七事变”爆发前夕,驻守宛平城的为国民革命军第29军110旅第219团3营及保安第1旅第2团第2营,共1400余人。7月8日凌晨,日军进攻卢沟桥和宛平城,中国守军在此坚决反击。
还没进宛平城,一股浓浓的历史感已经扑面而来,宛平城墙上斑驳的弹孔和墙下苍虬的松树,无声的向我们诉说着当年的历史。刚一进城,小分队发现了一队整齐穿着黄色队服,拿着红色小旗的爷爷奶奶们,上前询问才知道,他们是当地志愿者,维持“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开馆前的秩序活动的,老人家说起来十分自豪,正好“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也是小分队的目标,我们便一起走进去。抵达纪念馆,离开馆时间还有40分钟,但已经有不少人在排队等候:周末出行的一家三口,外地来的游客,还有当地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参观的小学生。此时爷爷奶奶们已经开始维持秩序,小分队也开始了我们的工作——进行问卷调查。
我们将调查问卷分发给不同的人群,抱着孩子来的父亲母亲,换岗下来的保安,墙边喝茶遛鸟的爷爷,还有等待参观的人们。不论老人。青年人还是孩子,大家都有着相同的认真的脸。不经意间,已经到了开馆的时间,小分队和众人一起排队领票进馆。美丽的讲解员为我们讲解了馆内展览,从九一八事变的耻辱隐忍到七七事变的爆发再到最终取得胜利的欢呼雀跃。我们的心也随着时间的发展或起或伏。看到长廊里刻满了的烈士的名,我们已经忍不住有了泪意。
离开纪念馆,小分队来到了卢沟桥。卢沟桥,亦称芦沟桥,在北京市西南约15公里处,丰台区永定河上。因横跨卢沟河(即永定河)而得名,是北京市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而其为人闻名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在此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宛平城的中国驻军奋起抵抗,史称“卢沟桥事变”(亦称“七七事变”)。中国抗日军队在卢沟桥打响了全面抗战的第一枪。
站在卢沟桥上,眺望永定河,下午的阳光扑啦啦兜头浇下,时光仿佛定格在那个特别的日子,我们,似乎又听到了七十年前的那阵枪炮声……
实践第二天,小分队来到了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心广场——天安门广场,从地铁口出来,小分队先是为进广场严格的安检吃了一惊,进入广场后,小分队先是来到了“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英雄纪念碑,位于天安门以南、毛主席纪念堂以北,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市天安门广场的中央。纪念碑通高37.94米,正面(北面)碑心是一整块石材,长14.7米、宽2.9米、厚1米、重103吨,镌刻着毛泽东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鎏金大。背面碑心由7块石材构成,内容为毛泽东起草、周恩来书写的碑文。我们静静的伫立在纪念碑前,一块石碑,可能写不出历史的发展究竟,但站在石碑前,我们却真真切切感受到了抗日精神的力量!正是这股力量引领无数人前赴后继,终究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离开人民英雄纪念碑,我们站在了天安门城楼前,为了迎接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天安门城楼的部分区域进行了修缮,我们没能看到天安门城楼的原貌。傍晚突然下起了雨。雨中的天安门别有一种大气与庄重。虽然天安门进行部分修缮,但依旧可以看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小分队没有带伞,虽然淋着雨但我们仍无法匆匆路过。大雨冲走地上的尘,似乎也冲净心上的尘…
实践第三天,如果说第一天是历史古迹的直观冲击之行,第二天是精神心灵的双重涤荡之行,那么今天绝对算是抗战艺术的全面感动之行。
首先,小分队来到了中国国家博物馆,在这里我们参观了“抗战与文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馆藏文物系列展”;于此同时,小分队依旧进行着我们的问卷调查工作。我们发出去一张张问卷,有的人接受有的人拒绝,还有的人愿意同我们讲讲他的故事。我们有幸采访到一位爷爷,七十岁高龄的爷爷看上去精神矍铄,不过五十的样子,爷爷并没有向我们透露姓名,却说了他是从事艺术文化研究的研究生导师,并为多所大学的客座教授。爷爷跟我们讲了他对抗战精神的看法“那是我们的民族气节,是实现中国梦的最大助力!”爷爷还说:“现在的有些人不尊重历史,拿历史当儿戏,这是很可怕的,抗战精神是我们的民族精神,丢了民族精神无异于背井离乡。”听了爷爷的话,我们心中对于抗战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之后,我们来到了中国美术馆,在这里我们进行了北京市中最后一部分的问卷调查工作,在中国美术馆中,吴印咸老先生的摄影艺术展还原了那段振奋人心的抗日时光,它像一把重锤锤击在我们心上。照片中的人们衣着破旧甚至负伤,但从儿童到老人,大家的脸上都有相同的坚定,那份坚定甚至让人忘记了他们的贫困与伤痛,那坚定是对压迫的反抗对自由对胜利的向往,是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央美术学院「接力」创作展更突出了青年一代对历史的思考与铭记。晚上,我们离开了北京。
实践第四天,我们来到了郑州市二七广场进行问卷调查活动,入伏天的二七广场有41度的高温,在烈日如炎的二七广场,在寻找身边的不同人群,在被接受拒绝了许许多多的遍数。或许这份简单的调查问卷显得单薄稚嫩,却是我们前期大量准备反复修改的结果。最终,我们成功结束了问卷调查的工作,小分队成员也成功晒黑了,可我们心情是明朗的,为我们的成果感到喜悦。
实践第五天,外出的活动已经结束,实践工作却还在继续,调查结果的分析处理让小分队成员操碎了心。可我们还是坚持下来了。
抗战70周年关爱老兵社会实践报告 抗战社会实践报告范文(2)
关爱老兵,聆听老兵内心深处的抗战故事,重温民族记忆。xx年7月1日,南阳理工学院张仲景国医学院“走访拾光”团队一行11人,在我院党总支副书记马长新的带领下,赴南阳市卧龙区七里园乡达士营村、白河双铺办事处慰问梁玉林、曹振德两位老兵。
1.关爱抗战老兵
当天上午一大早,“走访拾光”团队一行11人便带着大米、花生油、鸡蛋、面等物品来到梁玉林、曹振德两位抗战老兵的家。我们给老兵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和老人聊天、听老兵讲述抗战经历、给老兵进行义务身体检查……
2.聆听老兵故事
“1945年冬天,那年我才十八岁(虚岁),就报名参军了,当时我所在部队为117师,师长是廖运升。”说到抗日战争,老兵曹振德便打开话匣子。
“我追随部队到过广西、安徽等省,参加过中原会战,那场战争真是激烈,到处都是死人。”老人继续讲着。“记得有一次战役,敌人火力太强,已经打到我们警卫排了,我们只能掩护长官撤退。”老人今年90岁,但抗战的经历却是他永远的记忆。
梁玉林老人生于1919年,卧龙区七里园乡达士营村人,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他考上了国民党在南阳开办的“军事干部训练班”,而后又到武汉培训。1940年末,梁玉林被分配在87师,“我被分配到连里当指导员,上边命令我们从灵宝过黄河到山西长治一带,那里有中条山,老日也在那里,我们就是去打他们哩。夜里不到二更,日军发起进攻,营长要求士兵们等到能看清敌人时才开枪。我的任务是对敌人喊话,毛老鲁,唉拉可劳斯(音)……意思就是投降吧,缴枪不杀。我记得可清了!”老人的抗战故事,我们听得入神。
3.献礼抗战胜利七十周年
聆听老兵的抗战故事,让我们亲身感受和了解当年抵御外敌的那段历史,这是一场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同时也明白不管什么时候都要常回家看看,给家人多一点陪伴。
除走访慰问老兵外,我校社会实践分队还在当地成立我校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基地引导更多同学来关爱老兵。而且将撰写老兵抗战事迹,用本次采访的影音资料制作成走访纪录片,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也为为老兵献一份“记忆”之礼。
抗战70周年参观革命圣地西柏坡社会实践报告 抗战社会实践报告范文(3)
xx年7月19日,信息技术学院探访红色基地实践队在平山县西柏坡进行社会实践活动。
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一二•九”运动80周年等重大纪念活动为契机,信息技术学院探访红色基地实践队决定前往西柏坡进行实地探查参观。
7月19日,这支实践小分队相聚在校门口,历经两个小时的跋涉,来到著名的红色基地---平山县西柏坡,这个记录着伟大先烈们英勇足迹的地方。从下车开始,探访红色基地实践队的队员们便被眼前充满红色气息的地方给吸引了,他们充满着崇敬与敬畏一路前行,踩在先烈们踩过的土地上感受着他们当初的悲与喜。
实践队来到了著名的西柏坡纪念馆,参观了那些遗留至今的古迹,在古迹上仿佛依然能看到毛主席拿着一只烟斗,坐在不到20平方米的小房间内指点江山的样子,能感受到那些穿着洗的有点发白服装的伟岸的士兵们保卫国土的英勇豪情。紧接着实践队又沿着防空洞来到了刘少奇等先烈们的故居,小小房间里透出的那一点微弱的黄光,无不令人感到动容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信息技术学院探访红色基地实践队的队员们经历了一次特殊的心灵教育——这种心灵的震撼教育是那些课堂上永远也体会不到的。
西柏坡是我国领导革命、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在这里进行的这一系列革命活动,为以“两个务必”为基础的西柏坡精神奠定了深厚的基础。今天是我队在西柏坡调研的第二天,通过对各个指挥场馆、西柏坡纪念馆的深度了解以及重走防空洞,我队队员深切的体会到,“两个务必”精神是我们党在长期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孕育、发展和形成的,是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的有机传承,领导人所居住的环境也体现了艰苦朴素的作风,这正与现今倡导的廉政相对应。无论时代发生怎样的变迁,我们都要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生活作风。下午,我们踏上了新的征程,到达河南安阳,品味了美味的河南胡辣汤。明天,我们将去探索永垂不朽的红旗渠精神,敬请期待我们的探索民族精神之旅吧!
四天三夜的社会实践在欢声笑语中结束了。
这短短几天内,辛苦但却回味无穷。我们虽然平凡,但却可以凭借自己的微薄的力量为别人送去一点温暖,这一次社会实践,无疑让我们每个人都学习了不少。
初到西柏坡,就深深感受到了红色革命文化的力量,在西柏坡革命纪念馆,听导游为我们讲解当年的历史,亲眼看见当年的各种家具,历史文物展现眼前,坐在小小的屋子们,仿佛感受到了当年发来电报的声音,感受到炮火的喧嚣声。今日幸福来之不易。接下来两天的义诊活动,在这炎炎夏日,为村民和老红军们送去清风。为希望小学的孩子们送去礼物,专家们一路辛苦,但不顾路途劳累,在闷热的屋子内为村民们诊疗。我们这群学生,虽然不能为大家减缓一些身体的痛苦。但是也尽自己的全力布置会场,帮助老师们量血压,做心电图,发放健康知识传单传单。大汗淋漓却很满足,能用自己学到的东西给大家一点帮助,我们内心很是安慰。
第四天,狼牙山一行,山路崎岖,大家相互鼓励爬到山顶,感受到了狼牙山的陡峭,五壮士宁死不屈的精神和勇气让我们折服。下午与河北大学进行经验交流更是反思颇多。
这次的社会实践活动很成功,我们都受益匪浅。
长沙抗战社会实践报告:游璀璨星城,寻先辈英魂 抗战社会实践报告范文(4)
7月15日,西北工业大学人文与经法学院赴湖南韶山实践队来到了著名的山水洲城——长沙。在长沙进行社会实践的一天内,我们攀登了岳麓山,游览了湖南大学和橘子洲。
15日上午,我们来到了南岳72峰之一的岳麓山。抗战时期,岳麓山“与长沙城隔江相望,对长沙有瞰制之利”,使其成为长沙战场极其重要的一个军事制高点。一山、一城,在那段异常惨烈的战史中,曾如此唇亡齿寒、存亡相依。刚踏入山脚,便感受到暑气削减,满目翠绿,清风蝉鸣,神奇地将我们带人了一个平和宁静的世界。我们沿着蜿蜒的山道一路向上,又走过了一级一级的青石板台阶,来到了陆军73军抗战阵亡将士公墓。抗日战争期间的三次长沙会战,由三湘子弟组成的陆军73军于长沙围抗日军,该军在激烈的战斗中,伤亡重大,其第5师师长及将士,还有其他几个师及军司令部直属部队众多官兵壮烈殉国。1946年春,最后一任军长韩俊指令专人督修公墓于此。站在这些墓碑前,尽管隔断着几十年的时空,我们依然能感受到他们保家卫国的一腔热血以及勇往直前、不惧牺牲的精神。
从岳麓山下来便进入了湖南大学的校园内。湖南大学是历史悠久、声誉斐然的著名高校。被誉为“千年学府,百年名校”。湖大校园风景秀丽,大量近代的红砖黑瓦述说着她的古朴历史。我们着重参观了湖大的新老图书馆,老图书馆现在作为一个景点来开放,馆中收藏了大量的各界人士捐赠的文艺作品,使得这座红楼更具文艺气息,新图书馆颇具现代化,方正的大楼直指青天。
路过岳麓书画院,几根断裂布满青苔的花岗岩大门柱静默的立在草坪上,这些都是日军轰炸留下的伤痕,告诫世人战争的残酷,在湖大风光绮丽下也掩盖着饱受战火侵袭的沧桑,她几度迁址,几经受创,损失了大量珍贵的仪器和文物。同时校园内的建筑设施也被摧毁,使得正常的教学工作无法开展。即便如此,当时的湖大并没有被吓倒,而是以英、德、法、日四种文向中外文化界发表宣言,表示抗战到底的决心,极大地鼓舞和激励学生们的抗日热情和士气。回想我们西工大的先辈们,同样是在日军轰炸的威胁下,“七星灯火、坝上长夜”的故事是他们航空报国的最美诠释。
来到橘子洲,远眺湘江北去,仰望岳麓青翠,大家都情不自禁朗诵起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一问,流露出他的风华正茂。千万重,其中的豪气与壮志仿佛在宣告世人,他毛泽东来了!忆往昔思今日,如果没有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这一代人的努力,中国的今天我们无法预料。他们在面对日寇钢铁洪流下,带动着身边一批又一批的爱国者为民族存亡而战。恰同学少年,此时的我们心潮澎湃,恨不得回到那个时代“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白天的行程结束的很快,但大家都充满了对这座城市的不舍,虽然有很多未能做的,留下了许多的遗憾,但是大家感触颇多。这一天里,我们在岳麓山上缅怀英魂,驻足于那些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而牺牲的前辈先烈的墓前;走在湖南大学的校园内,感悟那个年代留下来的那种大学生的豪情;在橘子洲头,我们意气风发,忆往昔峥嵘岁月。夜色下的星城愈发的美丽,我们漫步在湘江江畔,享受着这夜间难得的静谧和清风带来的凉爽,大家不免沉醉于此。
历史并未离我们远去,历史也并没有被我们的国人遗忘,曾经我们民族所遭受的不幸一切一直在被缅怀、一直在被反思。我们走过了多个抗战遗址和纪念馆,每一个地方都是人来人往,每一个地方都可以看到驻足认真聆听的游客,这都足以说明,我们国民的爱国热情是高涨的。而且,不论是在网络还是报纸上,我们都可以看到湖南人民是多么在意和看重这段抗战历史,不断地寻访、不断地纪念,把这片土地上的一切都融入到这片土地上人民的骨血中去了。
短短的七天,我们一群来自五湖四海的人聚在了一起,大家共同经历着一切,大家互帮互助,这种感情是无法被别的东西超越的。我们这次的主题是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寻访活动,我们在各地的寻访、参观,就是像重走当年的抗战路线,去体会感悟他们经历的一切,去体会感悟他们的情感,最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认清了自己的位置,懂得了我们的人生价值在于何处。我们只有不断壮大自己,才能让我们的国家壮大,不让历史重演。一个国家、民族要富强、复兴,最重要的就是人才,而我们就是国家的储备力量。
篇三 毛概暑期红色抗战社会实践报告
弘扬中国梦,实践走基层。日前,管工学院“红色之旅”社会实践队来到革命老区泾县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内容主要包括理想信念教育、专业实践,义务支教、社会调研等。志愿者们的活动得到了当地干群和小学生的广泛好评,社会实践队员们通过深入基层,服务群众,实现全面成长。
追寻红色足迹
该院社会实践队冒雨重走新四军革命道路,追寻红色足迹,重温红色历史。通过追寻红色足迹,队员们的身心都受到了洗礼,深入学习了中国共产党由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所走过的苦难辉煌历程,领会了无数革命先烈为理想和信念不惜牺牲一切的高尚情怀,也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了今日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更加坚定了勤奋学习和永远跟党走的理想信念。
爱心支教助学
社会实践队深入到由全国第二届道德模范王直老先生创办的王直助教中心开展义务支教活动。他们深入到留守儿童的身边,和留守儿童做知心朋友,并向孩子们介绍大学的生活,指导他们的学业,鼓励留守儿童好好学习,将来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大学。义务支教活动得到了王直老先生的认可和留守儿童的欢迎。
在王直助教中心支教的过程中,我校社会实践队还同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师范大学、江南大学等高校的暑期实践队进行了探讨和交流,青年之间通过交流互动实现了共同成长,结下良好的友谊。
深入工厂一线
社会实践团队还深入到管工学院产学研合作单位---安徽皖南电机股份有限公司参观学习。实践队员在公司技工的带领下深入工厂一线了解电机的生产过程和生产工艺,通过参观和学习,实践队员充分感觉到实践的意义和课堂学习的重要性,并表示要在以后的学习做到学以致用,理论与实际结合。同时也与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领导做了交流,对大学职业发展空间等问题做了全面的了解。通过就业见习活动,进一步加强与产学研单位的联系,深厚了社会实践的内涵。
生活幸福度调研
社会实践队在泾县还进行了有关幸福度的问卷调查和访谈。实践队员深入工厂一线员工、社区居民、留守儿童进行调查问卷和访谈。在调研过程中,同学们与当地群众拉家常、话发展,对基层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调研中接受了教育,在实践中增长了才干。实践队员还将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调研材料进行全面的数据分析和研究,并形成综合调研报告。
社会实践期间,院党委书记xx和院学生工作负责人xx一行专程前往泾县看望慰问社会实践队员,勉励队员们要珍惜实践机会,多观察、勤思考,在服务基层群众的过程中提升综合素质。
篇四 2023抗战社会实践报告
XX年暑假,会计学院“星动我心”队于昆明、大理两座城市同时进行社会实践,并圆满完成。在这将近一周的社会实践中,队伍里各队员里体现了团结合作的精神,每一次热烈的头脑风暴中都迸发出属于青春的智慧火花,每个队员也从这一次社会实践活动中不同程度地提升了自己的能力,自己的特长也在“星动我心”这个大团队中得到了充分展现。实地考察部分已经圆满结束,请期待后续进程。
一、飞虎传奇 情怀永存
在微凉微风的陪伴之中我们小组成员开始了今天的实践之路,今天我们的目的地是tigers in the sky 飞虎队文物展。刚刚接近场馆,我们一眼就看到了悬挂在场馆之外的飞虎队飞机模型,墨绿色的机身,狰狞的虎头造型,让我们对这一次的参观充满期待。刚已进入场馆,“长空飞虎”四个大便奔入视野,而其下方的前言,便为我们介绍了飞虎队的大致情况。
随着我们缓缓步入场馆,飞虎队的故事便在我们眼前一幕幕的展开这支特殊的战斗队伍是由来自大洋彼岸的美国公民组成,这支曾被一些军事专家们预言存在不了3个星期的队伍,最终以“飞虎队”闻名于全世界,成为世界航空史的一段传奇。随着一张张飞机照片和战斗场景照片的展开,我们看到了抗日战争初期,薄弱的中国空军和全国军民一起奋战,就连前苏联政府也派遣志愿队来华助阵,但随着1941年6月的苏德战争爆发苏联对华援助停止,中国空军寡不敌众,而蒋介石派人前往美国购买飞机和招聘飞行员,组建志愿队,这便是“飞虎队”的由来。
随着展厅的深入,我们发现虽然没了美国志愿航空队,可是有了美国驻华空军特遣队,这支队伍由四个六个中队组成,又称美国陆军第10航空队驻华空军特队,我们在其中看到了当时美国驻华空军特遣队的军装,而且男女款式都有。
步伐稍快,我们走到了最后一个部分“中国军民对飞虎队的支援”,我们看到了国民政府为保障安全而建立的比较严密的防空监视情报网,我们看到了全云南军民为了保证空军作战需要而大力新建机场,我们看到全云南军民为了保证机场正常运行而不辞辛劳自发快速维护休整,我们看到全云南军民为了保证美国空军人员的生活而成立的“战地服务团”……走完了飞虎队的一生,我们感触良多,那些鲜活的人物,将会在我们的记忆中陪伴我们成长。
二、西南名校 血性永生
今天又是一个风和日丽的好天气,空气清新宜人。我们“星动我心”小队又开始了新一天的征程,今天我们要去的地方有一些特别,就是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如今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位于云南师范大学校内,成为了国家重点保护的文物项目,内设有博物馆,纪念“一二一运动”和彰显当年的西南联大在抗日中祈祷的关键作用。
刚进入云南师范大学,迎面看到的就是一片醉人的绿,学校的绿化工程建设不禁让人赞赏不已,入门不远处即见到雕塑群像:少年们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这不禁让人热血不已,云师大真是一座历史与学术并存的高等学府。群像两侧有亭子两座,彼此相映成趣,称作“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亭”。
笔直向前走去,不久就来到了西南联大博物馆服务中心。服务中心内部主要供游客休息,内设服务窗口,游客可根据自身需要聘请多语言导游,经过小组成员们询问得知,导游多为云师大在校生做兼职,看着这些学长学姐做导游很开心的样子心中直忍不住羡慕。最引人注意的,莫过于服务中心内部最惹人注目的两台超大显示器,这是西南联大博物馆的电子博览系统,游客动动手指就可以轻松了解“博物馆概况”、“游览地图及景点介绍”、查询开放时间和选择预定免费服务项目,科技的创新与进步真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啊,电子系统将这些历史完美的封存起来,方便了游客的查阅和搜索。
博物馆门口有一闻一多雕像,其下刻有几句对民主的认识,用词颇为精准,于是我立刻记在笔记本上给伙伴们分享:“民主者,人类进步之所归,而华夏仁人志士所求也。史入近代,民主潮流,方兴未艾;泊乎“五四”则浩浩荡荡,势不可挡。于是乃有民主革命,乃有新中国,而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与有功焉。”先生如此论述民主今人看来也难免叹服。
走出服务中心向前方走去,看见两座碑,一座是革命烈士纪念碑,一座是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暨国立昆明师范学院的进步师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联合各界社会人士,与国民党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烈士们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上方的红色碑体代表革命烈士的鲜血与精神,下方的白色基座代表烈士对和平的追求以及人们对烈士们的追悼之情。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阴面刻有“西南联大抗战以来从军学生提名”,书录了抗战以来西南联大从军学生名,包括梅贻琦之子梅祖彦等共计834人,号称八百壮士,他们中的很多人都为抗日战争献出了生命。
怀着沉重的心情,我们登入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馆参观展览——“抗战救亡的时代强音——西南联大对抗战广播的重大贡献”组员们热情洋溢,静静的阅览着抗日期间西南联大的抗战广播对抗日胜利的深远意义。同学们心中若有所思,深深地明白了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国难当头,唯有全国各族人民携起手来,共同奋进,才能创造美好的明天。
走出云师大天气依旧爽朗清新,不乏明媚,更让人产生出一种珍惜当下,岁月静好的感觉,先辈们用鲜血铺就的通往今天的道路是残酷的,我们不应该就这么让这些过往被时间的车轮撵走。
三、学子情怀 宣讲准备
这一天我们早早来到了云南省图书馆进行资料查阅,为进一步的实践还有宣讲会做准备。这天的天气还不错,温度不高,昆明果然是一个四季如春的城市,几个实践小组的成员甚至穿着外套,和北京的高温形成了鲜明对比。简单打了个照面后,小组成员们开始了资料的搜集。
云南省图书馆一共五层,始建于19XX年。坐落于昆明市“翠湖文化圈”,这里风景优美、高等学府林立,周围有云南师范大学、昆明理工大学等等高校,这里人文气息浓郁,在近百年的时光中,先后经历了清朝末年、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等不同的历史时期,自己都可以作为一个景点,同时,它馆史沧桑悠久,人文积淀淳厚,馆藏资源丰富璀璨,有我们所需要的资料,云南图书馆在云南文明发展史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因此我们选择了这里作为我们的资料库。三层刚好在进行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暨护国运动一百周年的专题文献展览,实践小组成员们都觉得十分欣喜,因为展览把大部分的资料汇集到了一起,就省去了我们一一查阅的麻烦。到了现场一看,我们却傻眼了,展览的展柜不允许游客随意打开借阅,可能是书籍弄乱之后不好进行整理,于是我们只能自己一一寻找。
小组成员们讨论了一下,认为要先制定一个框架,把需要的资料的类别先大致的列出,再根据符合条件的分工寻找,列完条目之后大家发现需要的资料还不少,都傻了眼,担心一天的实践时间不够,但是大家还是决定先动起来。面对大排大排的书架,我们倒吸了几口凉气。还好历史的书籍也比较集中,不一会儿各个小组成员都找到了符合要求的书籍,把各自报来的书籍堆积起来之后我们的桌子马上就满了起来。
《中缅印抗日战争史》、《滇缅战争》、《抗战时期的西南大后方》、《1944腾冲之围》、《亲人心中的聂耳》等等各式各样的书籍都被我们一一抱走,准备细心研读。
刚开始,各个小组成员都在进行认真的摘抄,变摘抄边把值得注意的地方和有意思的细节和其他的小组成员进行分享,但从我们八点半进入图书馆到十点,每个人都仅仅只完成了半本书,巨大的工程量让小组成员有些崩溃,于是开始有成员端起了手机进行拍照,把相关的资料拍下来下去进一步研读。这样就大大提高了效率。
到了十一点半,大家的肚子开始呱呱叫了,但是又害怕吃饭占据太多时间,错过了值得看的资料,于是小组成员们经过商量之后决定下楼迅速买面包和牛奶来吃,节约时间。下楼后,才发现周围竟然有卖饵块的,饵块是云南的一种特色小吃,十分美味,制作过程也十分迅速,只要一两分钟,地位相当于北方的煎饼果子,于是大家几乎是欢呼着感谢饵块把我们从没有味道的面包和牛奶中解救了出来,用了十多分钟吃完了饵块后继续投入到资料的查阅中去,填报肚子之后效率还更高。
成员们继续查阅资料到了中午两点半,队长李桐的手机内存都已经被书籍的照片占满,其他成员也是被看书、拍照弄得头晕眼花,于是大家提议休息一会儿,顺便进行一些讨论,把自己看到的资料进行交流,看还差什么资料。交流之后,大家发现还差云南地区的伤亡情况的资料。但大家都没有发现这类资料,也是机缘巧合,回到图书馆后我们发现隔壁一桌的一个姐姐刚好在看《云南省抗战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调研成果选集》,于是我们记下了书店编号,终于找到了这本书。
经过初筛之后,还有一些时间,大家对之前拍下来的照片上的资料进行了进一步的整理,把多余的部分截掉,只留下真正有用的部分,这样大概又经过了两个小时之后,资料就基本准备完毕了。相信有了这些资料,之后几天的实践和实践需要进行的宣讲会会很顺利。
四、双城宣讲 芬芳远播
八月份的大理天气变幻无常,因而也流传着的大理十八怪中就有这样的说法:“西边下雨东边晒”,这足以显示大理天气的奇异之处。你看前几分钟还下着雨,这不天就放晴了,不过对于我来说刚刚好,因为今天等待着我的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按照既定的计划,今天是抗日历史宣讲的日子,带着前几天精心收集整理好的资料我前往镇上的公园开始我们社会实践小组的宣讲。
公园位于镇子的中心,这里也是人群较为密集的地方,这就是我们社会实践小组选择这个地方开展我们抗日宣讲的理由。公园里的人比我想象中的要少一点,可能是因为刚刚下过雨的缘故人们都没有出来,不过还是可以正常进行我们的宣传。
第一次在这种公开的场合进行宣讲还是有点不习惯,害怕精心准备了那么久根本没有人听你说的是什么,也害怕别人投来异样的目光,所以一开始,我不敢上前去向人家说明我的来意,一方面是害怕遭到拒绝,另一方面也实在是没有经验。就这样放走了很多在我身边走过的路人。在那里抱着一堆宣传资料干坐了十分钟,心里想想这样下去是不会有任何结果的,于是悄悄的自己给自己加油打气,先找个小孩子“下手”,看到有一棵树下坐着一个大概初中的一个孩子,向她说明了我的来意后,小姑娘接过我给的资料认真的看起来,还跟我说她们历史老师也说过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但是具体是什么她也不清楚,看了听了我的讲解和看了宣讲资料后终于对那段历史有了一定的了解。
小姑娘的话可能只是随口一说可对于我来说就是最大的鼓励,让我有勇气丢下“偶像”包袱,在路上不管遇见什么人上前就跟人家说我们的社会实践宣讲。其中还有两个大学生的话让我印象深刻,他们说他们也有社会实践,但是没有真正出去过实践,每次都是在开学前几天才开始编社会实践报告,还说真正的社会实践应该像我们一样出来真正的参与到社会生活中来,这样才真正的有所收获。他还说非常佩服我们的勇气和行动力。
一天的宣讲下来,手里准备的资料已经所剩无几,大多数的宣传资料已经像一颗颗种子一样被窝撒向不同的人群,真心希望所有接到我分发的资料的朋友们可以阅读这些资料,能对那段历史了解一下。特别地,在整理资料的时候,我们社会实践小组的成员还就资料的内容进行过详细的探讨,我们一致认为还需要增加当地人们的抗战历史,为了这些资料,我们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因为网上的资源非常有限,而且信息稂莠不齐,最终进过小组成员的一致努力我们才整理了这份详细的资料,里面浸润了我们所有人的努力和汗水。所幸的是从我们的宣讲看来,当地的民众对此事还是较为支持的,都很认真的翻看资料。我当时的目标就是只要有一个人认真地看我们的资料,这次宣讲就没有白费,事实上,我们的努力真的得到了回报。
晚上回去整理今天宣讲的成果,发现不仅锻炼了自己的沟通能力,也把抗日历史知识送到了人们手中,不但完成了社会实践的任务,也提升了自己的能力,这种喜悦是双倍的。第一次外出宣讲,很多情况真的是自己不能控制的,但是最后还是坚持完成了宣讲,这其中有自己的努力,也得益于整个团队的支持。
总结
到此为止,“星动我心”团队的活动精选部分已经完全展现在大家面前了,后期制作部分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请大家期待,我们一定会交出一份色彩纷呈,内容详实的实践报告。更多精彩内容,我们日后不见不散哟!
XX年7月19日早上,“追寻红色记忆弘扬抗战精神”——北京体育大学思政部暑期社会实践团正式开始暑期实践活动。活动第一天,为了追寻红色记忆,我们参观了遵义红军烈士陵园、遵义民俗博物馆、遵义会议遗址、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故居。
早上8:30我们在张也老师的带队下,到达了遵义红军山,这里也是遵义红军烈士陵园的所在地,与当年红军鏖战的红花岗、老鸦山遥遥相望,集中了建国后在遵义各处找到的红军遗骨,故又称红军山。走进陵园,沿着数百级石阶而上,一座气势雄伟,造型别致的红军烈士纪念碑映入眼帘,震撼人心。纪念碑高30米,下宽6米。碑的顶端,是5米高的镰刀锤子标志,该标志由钛合金浇铸的风铃片组成,每块风铃片表面都覆有9999纯金箔,抬头望去,标志在阳光下熠熠闪光。每逢风起,标志就会发出叮叮当当的风铃声,好似烈士英魂在耳旁细语。碑的正面,是1984年11月2日,由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的“红军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纪念碑的底座外围是一个直径20米,高2.7米,离地面2米的大圆环。大圆环由4个5米高的红军头像支撑,用花岗岩石雕凿而成,分别对应红军指挥员、卫生员、战士和赤卫队员的形象,寓意着红军威震四方。圆环的内壁是4组汉白玉石浮雕,内容分别是“强渡乌江”、“遵义人民迎红军”、“娄山关大捷”、“四渡赤水”。
从一旁的小路上去,只见满山青松翠柏,一座巨大的红砂石墓茔掩映在万绿丛中,里面安葬着红三军团参谋长邓平同志的骨灰。山上还有一座青石圆坟,坟前立着一块石碑,上书“红军坟”三个大。里面葬着一位当年为遵义人民治病而惨遭反动派杀害的红军卫生员。在这里我们怀着沉痛的心情对烈士进行了一个缅怀仪式。
继续沿着小道前行,映入眼帘的便是一个刻满名的石碑,看着一个一个的名,心中不由的肃然起敬。穿过纪念碑往下,便是邓萍墓。邓萍是四川富顺人,他少年投身于革命。第一次大革命时期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党派到黄埔军官学校的早期毕业生,有较深的政治、军事素养及其他渊博的学识。邓萍墓形如一个巨型花圈,造型端庄,深切表达了遵义人民对革命烈士的缅怀和悼念之情。
从红军山上下来,实践团一行10人到了遵义民俗博物馆,遵义民俗博物馆毗邻遵义会议纪念馆,位于红军街上,遵义民俗博物馆的建成与遵义会议纪念馆融为一体,相得益彰。博物馆内有古朴典雅、精雕细琢的明清家具、汉宋的陶瓷、石雕、傩戏等。藏品有明清瓷器、宋元石雕、黔北雕花门窗、明清家具、傩戏面具等,这也是贵州省第一家民营博物馆。
在领略了遵义的民俗民风之后,我们到了遵义会议会址,1935年1月初,红军长征到达遵义后,这里是红军总司令部驻地。1月15日至17日,著名的遵义会议(即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就在主楼楼上原房主的小客厅举行。遵义会议否定了从第五次反围剿以来,以博古为首的三人团的军事路线,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负责长征中的军事指挥工作。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同时,在这里我们跟随历史材料以及一些艺术作品重新的回顾了一下这段历史路。追寻当年他们的艰苦生活,学习他们的抗战精神,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我们更应该将这种优良品质传承下去。让他激励一代又一代人。
从遵义会议遗址出来,我们沿途参观了红军总政治部旧址,这里正是红军播下无数革命火种的地方,看到了当年《红星》报的编辑部、宣传部;理解到了救国的方式不仅仅只有一种上战场,还有一种就是用无形的手,帮助大家。
最后一站,我们到了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故居,毛泽东住在楼上左前间,张闻天住在楼下左前间。王稼祥住在楼上右前间。两位同志的住室,其陈设与毛泽东的住室大体相同。其余楼上楼下的房间是党中央干部与警卫员的住室。长征中,这几位重要的领导人常常走到一起,住到一起,交流看法,为遵义会议的成功召开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XX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世界各地都将举行各自的纪念活动,而中国则将9月3日确定为首个法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当天,将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以“铭记历史,警示后人”。
从1937年卢沟桥事变开始的中国全国抗日战争,历经8年艰辛,首次取得中国近代历史上反侵略战争全面彻底的胜利。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中国军队能够抵抗日军的进攻并在抵抗中不断消耗与歼灭敌人,除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与维护这个重要的政治条件,还需要一个重要的军事条件,这就是抗日持久战战略的制定与实施。
早在中央红军到达陕北的时候,中国共产党就预见到了即将到来的中国抗日战争是一场持久战争。
1935年,毛泽东在瓦窑堡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报告,提出“中国革命战争还是持久战,帝国主义的力量和革命发展的不平衡,规定了这个持久性。”“要打倒敌人必须准备作持久战,这是现时革命形势的又一个特点。”1938年5月,毛泽东发表著名的《论持久战》,系统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关于持久战的战略思想。
首先,毛泽东分析了中国实施持久战的外部原因。
他说:“中日战争不是任何别的战争,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进行的一个决死的战争。全部问题的根据就在这里。”之后,他列举了中日双方互相反对的4个特点。
除战争的正义、非正义,以及与此相关的寡助、多助问题外,他特别强调了敌强我弱和敌小我大的问题。日本的强,表现在它的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中国的弱同样表现在这些方面。这就决定了中国的抗日战争不能很快取得胜利。
日本的小,表现在国度小,其人力、军力、财力、物力均经不起长期战争的消耗。这就决定了中国可以通过持久战而最终打败日本。这些分析,科学总结了中国必须实施持久战的外部原因。
其次,毛泽东分析了中国实施持久战的内部条件。
中国必须实行抗日持久战是由上述客观情况决定的,但持久战的实施还需要有充分的内部条件。这个条件是什么?
简单地说,就是把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以“兵民是胜利之本”为标题,用专门的章节论述了全面抗战和全民族抗战的观点。
关于军队,他特别强调要把政治精神贯注于军队之中,这样才能激发官兵最大限度的抗战热忱,才能极大提高战斗力。关于民众,他提出“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在他看来,如果实现了人民战争,“就把日本侵略者置于我们数万万站起来了的人民之前,使它像一匹野牛冲入火阵,我们一声唤也要把它吓一大跳,这匹野牛就非烧死不可。”
事实上,共产党在全部抗日战争期间,一直把“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作为自己的抗战路线,人民战争理论的科学性也在抗日战争中得到了广泛印证。
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不仅依据抗日战争的客观规律提出了抗日持久战战略,而且具体地阐释了实施抗日持久战的方法。
1938年5月,毛泽东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提出了游击战争在中国抗战中的战略地位问题。与抗日持久战密切相关,毛泽东指出,在中国大而弱、日本小而强的情况下敌人可以占地甚广,却在占领地留下了很多空虚的地方,“因此抗日游击战争就主要地不是在内线配合正规军的战役作战,而是在外线单独作战;并且由于中国的进步,就是说有共产党领导的坚强的军队和广大的人民群众存在,因此抗日游击战争就不是小规模的,而是大规模的;于是战略防御和战略进攻等等一全套的东西都发生了。”
“中国抗日的游击战争,就从战术范围跑了出来向战略敲门,要求把游击战争的问题放在战略的观点上加以考察。”毛泽东还具体地分析了游击战的战略内容、游击战与正规战的配合、建立抗日根据地、游击战争的战略防御和战略进攻等问题。正是在这样的战略思想指导下,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在敌后广泛展开游击战争,卓有成效地牵制与消耗日军,在中国抗日战争中发挥了巨大的战略作用。
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抗日持久战战略,引起了中国各界人士的高度重视。《论持久战》刚刚发表的时候,周恩来即把其中的基本精神向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军训部长的白崇禧进行介绍,白崇禧深为赞赏,并立即向蒋介石转达。蒋介石赞成毛泽东的观点,并授意白崇禧,提出“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的口号,由军事委员会通令全国作为抗日战争的战略指导思想。国民党军队的一些高级将领如傅作义、卫立煌等,都予以高度评价。《论持久战》还被翻译成英文向海外传播,得到爱国华侨、华人以及关注中国抗战的外国人士的一致好评。
现在有一种说法,认为抗日持久战的思想不是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最早提出的,在此之前,已经有人提出过抗日持久战思想。这种说法的主要依据是蒋百里、李宗仁、陈诚等人的言论。而对中国抗战战略制定有最高权力的蒋介石,在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也提出包括迁都、调查与开发战略资源、国防工业西迁等长期抗战的筹备计划;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也有过“持久消耗战”的很多言论。这种不约而同的认识都是源于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即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大国,日本是一个先进的小国。看到和承认这个客观存在的人,并不需要特别的先见之明,就会不约而同地得出中日战争将是持久战的结论。
但是,仅仅看到由客观条件造成的抗日战争的持久性,还远远不是抗日持久战的战略思想。对于客观情况的把握,因立场的不同、视角的不同、思想方法的不同而有片面与全面、浮浅与深刻的不同。
蒋介石等人看到了敌强我弱和敌小我大这个基本事实,但是他们缺乏对20世纪30年代中国与世界关系以及世界格局演变的辩证思考,因此他们对所谓“持久”的把握往往脱离实际,很容易从“持久”跳到“速胜”,盲目地寄希望于西方国家的调停或干预。从这个立场出发,国民党倚重正规军队,希望通过几次大规模的战役引起国际影响。淞沪战役和南京战役期间,蒋介石寄希望于布鲁塞尔九国公约签国主持公道以及国际调停,但均未如愿,反而造成了作战的混乱和无谓的伤亡。
而中国共产党的持久战思想,是建立在对与战争相关的一切外部与内部复杂因素进行深刻分析的基础之上的,对于战争不同阶段的关系、外援与自力更生的关系、战略持久与战役速决的关系、保存自己和消耗敌人的关系等,都有完整的科学分析。因此它的持久战战略,既不会因为一时的顺利而幻想“速胜”,也不会因为一时的挫折而失去必胜的信心。
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持久战的真正实践者
虽然国共两党都承认中国抗战的持久性,但两党在如何实行持久战方面,却存在着很大差别,形成了截然不同的抗战路线。
在1937年8月7日召开的国防会议上,国民党正式提出了实行“持久消耗战”的战略。这个战略有它正确的一面,但是,对于如何实行持久战,国民党的路径却存在着很大缺陷。蒋介石提出“固守阵地,坚忍不退”,“层层布防,处处据守”。虽然这种作战方法在战争初期起到了延缓日军推进的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消耗了日军,但也很快造成了中国军队的大量伤亡。因此从长远看,很难改变敌我力量的对比转换。这是一种单纯依靠正规军作内线持久防御战的片面抗战路线。
现在也有人对国民党是否实行片面抗战路线提出了质疑,认为在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有过许多发动全民族抗战的宣传,乃至实际的人民动员。不能否认,这种说法不无根据。比如,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不久,蒋介石就提出了“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的全民动员号召。与此相应,国民党在抗战初期也制定了开放民主的政策。
但这只是事实的一个方面。还有很多事实说明,国民党并没有把人民作为支持持久战争的力量源泉而加以珍惜和爱护,相反,在很多时候采取了违反人民利益的政策与行动。例如,1938年6月在河南花园口发生的黄河决堤事件,直接的后果是使豫、皖、苏3省40多个县市的广大地区成为“泽国”,89万无辜百姓葬身洪水,上千万人流离失所,并形成了影响至今的自然生态的严重破坏。又如,1938年11月在长沙发生的文夕大火事件,是在日军远离长沙的时候发生的,在“焦土抗战”的决策下,一把大火造成了长沙全城百分之六十以上的街巷、房屋被烧,3000多名平民葬身火海。又如,1944年的豫西作战国民党军队大溃败,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国民党军队严重扰民而丧失了人民的支持。这些事实说明,国民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确实是片面抗战路线。
与国民党以片面抗战路线实施持久战战略的方法不同,共产党是以全面抗战路线来实施持久战战略。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后不久,共产党于8月在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
毛泽东在会上作了关于军事问题、国共两党关系问题和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基本任务的重要报告。在报告中毛泽东特别强调,“单纯的政府抗战只能取得某些个别的胜利”,“只有全面的民族抗战才能彻底地战胜日寇”,因此,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心任务是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的胜利。
事实上,在抗日战争的全部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正是在全面抗战路线的指导下,创造性地以游击战争的形式,最大限度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卓有成效地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其中,正规军、地方武装和民兵的结合,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的广泛开展,不放松有利形势下的运动战,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巩固等等,都起到了消耗与消灭敌人并同时壮大自己的作用,从而达到在持久战中逐渐改变敌我力量对比,最终向敌人发起反攻并战胜敌人的目的。
有人说,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避开了主战场,这不符合历史实际。实际情况是,无论是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它是不是主战场不仅要看战役的规模,更主要的是看这个战场是否能够有效地牵制与消灭敌人。这里可以引用1938年至1940年在日本侵华部队华北方面军参谋部任职的加登幸太郎的回忆,他说:在华北战场,整个方面军一天平均死伤50名。50名虽不多,但一年就有18000人离开战列,是大消耗战。
由此可见,从战略的角度来看,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一样,也是中国抗日战争的主战场。其实,国民党也看到了敌后战场牵制与消耗日军的战略作用,并且一度组建军队到敌后作战,但最终国民党军队在敌后作战并未取得成效。究其原因,除了军事训练的不完善之外,更重要的是它没有把人民群众作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力量源泉。
综上所述,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不仅科学地系统地提出了持久战的战略,而且成功地实践了这个战略,最终领导中国人民战胜了侵略者,实现了中华民族的解放目标。
8月15日,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浙江工业大学化工学院“风心问”小组来到了山西省阳泉市的百团大战纪念馆,在这个特殊的有纪念意义的日子里,开始了以“不忘艰苦抗战,展望美好明天”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
百团大战纪念碑,矗立在阳泉市区南6公里,海拔1160米的狮脑山主峰上。这里是“百团大战”第一阶段的主战场之一。为了在中午之前赶到纪念碑前,我们上午九点从阳泉市区出发,乘坐公交车来到了狮脑山脚下,来不及休息,一行三人在山下超市买了一些水和食品之后,便开始了爬山行动。
经过市委市政府的修缮,通往山顶的公路已经全部修好,这样极大的方便了去往山上缅怀先烈的人们。唯一缺憾的是这里并没有通公共交通。如果想要到达山顶,要么是开私家车,要么选择包车前往,否则就只能步行上去了。我们三人为了更好地体味当年先烈们战斗的艰辛,一致决定步行上山。
不过我们明显低估了这段路程的艰辛程度。当时正值太阳高照的时候,我们在爬了将近三分之一的路程后,就已经累的满头大汗,整个脚都变得沉重起来,只好先找个阴凉的地方休息一下。
三人虽然都很累,但是并没有轻言放弃,想想当年先烈们为了革命的胜利所付出的一切,这点累就根本不算什么,在短暂休息了一会儿之后,我们又继续踏上了上山的路。在一段路程之后,我们欣喜地看到了百团大战遗址森林公园的标志。这意味着我们距离目的地只有不远的距离了。这时三个人来了劲,相互加油,一鼓作气终于到达了森林公园。
进入公园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座纪念浮雕,名为《太行丰碑》。这是中共阳泉市委,阳泉市人民政府于XX年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并迁址新建阳泉市革命烈士纪念馆(碑)而建设的大型汉白玉浮雕。
绕过浮雕,沿着旁边的台阶拾级而上,我们接着来到了新建的阳泉市革命烈士纪念馆。
纪念馆的整个展厅总面积301.4平方米,共展出照片126件138幅,绘画5件,书法10件14幅。所列展品详细记述了百团大战的作战背景,战役过程,战役统计,历史意义,大战经过和详细战况在作战图和战地模型的表现下也更加清晰起来。除此之外,纪念馆内还详细记述了阳泉作为“中共第一城”的光辉历史,对阳泉人民积极投身抗战和解放战争的事迹进行了展示。三人通过在纪念馆内的参观,深刻地了解了当年抗战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并对革命牺牲的烈士产生了深深的敬意。
离开纪念馆之后,我们向狮脑山最高峰纪念碑方向行进,又是连续不断的台阶,在有了先前登台阶的经历之后,我们在这次的行进过程中变得轻松了许多,虽然这时候太阳光更强烈了,但是却依旧无法阻挡我们的脚步,终于在半个小时之后,我们三人相互鼓励顺利到达了山顶纪念碑前。
纪念碑高40公尺的主碑,形如一把锋利的刺刀。主碑的三个面上,分别镌刻着彭真、徐向前、薄一波的题词。百团大战纪念碑全局彭真的题词是“战绩辉煌,永垂史册”;徐向前的题词是“参加百团大战的烈士们永垂不朽”;薄一波的题词是“百团大战,抗日战争中最光辉的一页,必将载诸史册,永放光芒。”第一座题碑正面是“百团大战纪念碑”七个大,背面镌刻着“百团大战示意图”。第二座题碑的正面和背面分别镌刻着《百团大战纪念碑记》和《狮脑山战斗纪略》。
整个纪念碑建筑群,结构严谨,美观新颖,气势雄伟,威严壮观,反映了闻名中外的“百团大战”的宏伟气魄。在纪念碑周围是林木繁茂的狮脑山森林公园。公园内建有供人们游览和休息的狮子阁、钟亭、蘑菇亭,还有修复了的禅岩、蒲台两座古寺,使具有光荣革命历史的狮脑山峰更加壮丽、秀美!
1997年,百团大战纪念碑(馆)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首批“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使其真正成为百姓欢迎胜利的八路军阳泉乃至全国一流的爱国主义教育场所。这里,春日山花烂漫;夏季凉风习习,浓荫蔽日;秋来天高气爽,红叶遍野;冬季银装素裹,万绿丛丛,已形成初具规模的森林公园,成为阳泉人民和八方宾客旅游踏青、登高望远,鸟瞰市区全貌的惟一景区。
我们这次来到这个具有历史教育意义的地方,怀着缅怀先烈的感情,一路下来,深深地感受到了革命先烈在抗战年代里付出的鲜血和生命,更加明白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我们一定会不忘艰苦的抗战历史,并且展望美好的明天,相信祖国在我们这一代人的建设下会变得更加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