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范文网
当前位置:报告大全 > 工作报告 > 开题报告

校开题报告8篇

发布时间:2022-11-15 10:30:11 查看人数:88

校开题报告

篇一 校园足球论文开题报告

学校体育作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 是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只有德、智、体、美互相结合, 相互促进, 才能构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和体魄健壮的具有现代化特征的一代新人的完整内容。而作为文化现象的高校校园足球, 在校园内寓乐、美、学、文于一体, 融入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 在培养和造就全面发展人才的过程中, 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足球文化,即足球运动和人类社会的相互关系,包括历史文化足球风格文化和足球运动中所蕴涵的深刻的社会内涵。关于高校校足球文化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的角度讲,泛指大学园内一切与足球有关的活动;从狭义的角度讲又特指高校之间的大生足球比赛。大学生足球运动的核心是足球运动项目本身,它属于技运动范畴,具有竞技运动的共性特征。 足球运动是一项特殊的竞技运动项目,其社会蕴涵是整个足球行为过程的精神支柱,足球运动过程中充分展现着竞技运动的规则性、竞争性、挑战性、娱乐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不但对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协调等身体素质有严格的要求,同时对参与者形成强烈的争胜意识、规则意识、平等观念和集体主义观念;培养顽强的拼搏精神、高尚的社会公德以及奉献精神和协作意识;正确处理个人和集体的关系,客观看待成功和失败,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着特殊的意义。

(1) 促进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足球运动中分有球技术和无球技术且种类繁多,

它提供了多元化的身体运动形式,从而对参与者的身体素质和生理机能提出了较为全面的要求。

(2)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现代人才培养的'关键。人们在自

己的思维和实践过程中,只要能产生出新颖、独特的成果,便是创造。足球运动更是展示创新能力的场所。

(3) 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与认知能力。科学的思维方式和高超的认识能力都是现

代社会人才所必备的素质,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发展都建基于此。在学校教育阶段即高等教育时期正是大学生培养科学思维方式、提高认识能力的关键时期。足球运动蕴涵着丰富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它决定着一个人足球运动的认识水平和运动水平。

(4) 增强心理承受能力。作为竞技运动的足球运动其残酷性体现在价值判断准则

的唯一性,竞争求胜是每一个运动员的目标追求,“冠军”意识形成心理压力,并且足球场上攻防迅速、对抗激烈,变化迅捷而复杂,运动员常常要面对来自队友、教练、对手、裁判员、观众、自然环境变化等因素的不可预知的直接作用,这些对运动员心理素质的稳定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5) 培养集体主义观念与协作精神。在足球项目中,个人目标和集体目标具有一致性,但是集体目标和利益始终是排在第一位的,个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这个根本目标在服务,通过集体目标的达到而实现自己的个人目标,个人的行为决策和行动要以满足集体需要为唯一的判断标准,这点在足球竞赛过程中时时处处都影响、制约和规范着运动员个人的言行举止。因此,足球运动员必须具备强烈的集体观念、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必须摆正自己的位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主和次的关系。

(6) 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足球运动是一种有约束力的社会活动,这种约束机制,本质上是社会行为规范在足球运动项目上的体现,表现为一种足球竞技行为规范。足球运动的参与者的思想、言行都受其制约和影响,这也是对培养人们遵守社会生活准则和职业道德的强化。

虽然校园足球有着很大的价值,但是当前高校校园足球文化的现状仍不容乐观。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人才观念和我国体育战略的影响, 高校体育作为基础课程处于从属地位, 课余体育训练和竞赛很大程度上也是从满足各级教育和体育部门的工作任务需要的。

要想让大学校园足球文化兴盛起来,还需要我们做很多努力。

1. 加强足球课程建设教材是教学的载体, 教材的合理性、科学性、可接受性、健身性与娱乐性对提高校园足球文化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教材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价值, 对于那些缺乏实用性的教材,以及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因运动技术难度大、动作结构复杂而不易掌握且无法产生学习兴趣的教材应考虑予以删除, 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对足球运动的需求和兴趣。

2. 加强足球俱乐部建设足球俱乐部是一个开放的会员组织, 大学生在俱乐部中参加锻炼, 可以达到提高技术水平, 强身健体的目的, 还可通过足球沙龙让学生有机会欣赏高水平的足球比赛, 互相切磋、探讨。

3. 积极开展和参与校内外的足球竞赛活动足球竞赛不仅是推动学校足球运动广泛开 展、促进学生运动技术水平提高的有力手段, 也是校园足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校园足球文化具有美好的发展前景, 对于大学生足球运动乃至我国足球运动水平的提 高, 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 要营造健康向上的高校校园足球文化氛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必须多方面协调配合才能实现。

只有以足球教学为主导,以课外足球活动为依托,多方协调配合,全员积极参与,才能营造出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足球文化氛围。本着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丰富大学文化生活的宗旨,对普及我国足球运动,提高我国大学生足球运动水平,并通过无数个大学生影响周围的人甚至有意识地培养自己下一代的足球兴趣。

参考文献

张林虎.关于高校足球运动项目开展的现状与分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09. 12.

华厚杰.高等学校足球文化的探讨与分析[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9, 6.

[3] 李宏.朱晓武等.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0, 5.

[4] 华厚杰.高等学校足球文化的探讨与分析[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9, 6.

[ 5] 李喜来. 论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与发展[ j] .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3, ( 5) .

[ 6] 何盛, 唐成. 试析中国的大学生足球运动 . 体育成人教育学刊, 2003, ( 1) .

[ 7] 李卫平. 建立足球俱乐部推动高校足球运动的开展

[ j] . 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 ( 5) .

篇二 民办高校绩效工资设计研究开题报告

一、选题来源及研究意义

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至今,已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做出了较大的贡献。民办高等开题报告教育的发展,满足了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也成为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和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的一个有效途径。但由于社会对民办高校的整体认可度不高,国家对民办高校的各项政策落实不到位,且民办高校自身建设等方面也不足。在这种形势下,如何完善民办高校的薪酬制度,以有利于吸引和留住人才成了民办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1.选题来源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23年9月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会议指出,实施绩效工资是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在规范津贴补贴的同时实施绩效工资,逐步形成合理的绩效工资水平决定机制、完善的分配激励机制和健全的分配宏观调控机制,对于调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积极性,促进社会事业发展、提高公益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公办院校属于事业单位,属于财政拨款支持的范畴,实施绩效工资必然会提升公办院校教师的收入。那么,原来靠高薪留住优秀教师的民办高校在这方面将会失去自己的优势。如何有效克服这一难题,让民办高校的教师也能享受绩效工资是摆在民办高校投资方和管理方面前的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作为在xx职业技术学院从事民办教育多年的教育工作者,对这个问题有着自己的思考。

2.研究意义

选择本课题研究,具有以下两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1)通过对xx职业技术学院的教职工绩效工资的设计,使学院在日益激烈的高等职业教育市场竞争中,能够吸引、保留、激励学院发展所需的高素质教师。同时为学院管理者和投资方解决教师的工资困境提供决策支持。

(2)目前,我国民办高校的教师绩效工资还处起步阶段,指标体系尚未确立,笔者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为民办高校乃至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工资制度的与时俱进的改革作出一些微薄的贡献。

二、文献综述(包括该领域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

对于民办高校教师绩效工资研究涉及到的文献总体上说是比较少的,笔者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对高校教师绩效考核以及人力资源薪酬激励等进行了回顾,综述如下:

1.国外高校教师绩效工资研究述评

现有的研究大多把经济学的人力资源理论与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结合起来,对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新机制进行了探讨。纳德.w.瑞布著,褚宏启等翻译的《教育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影响报酬的五大因素一绩效、努力、资历、技能、工作要求等。建立基于人才分类的薪酬管理模式。按照施科特·施祭尔教授(scoot a, snell)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观点,人力资本根据其战略重要性和稀缺性不同,可以分为核心人力资本、普通人力资本、辅助人力资本和特殊人力资本四类。对不同的人力资本应当采取不同的薪酬管理模式,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质和重点是核心人力资源的管理。因此,为了构建高校的核心竞争力,我们应当根据教师对学校的战略价值及其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稀缺程度进行分类,对不同类型的人才进行不同的薪酬管理。对核心人才给予高于高校劳动力市场平均值的工资和高级福利,为知识、经验、资历付酬;对普通人才给予市场工资率,为绩效付酬;对辅助性人才按小时或临时签订的合同付薪;对特殊人才给予以合同为基础的工资,为知识付酬。

以能力大小为支付教师工资的主要基础。“3p理论”认为,工资支付基础主要有三:职位、position)、绩效(performance)和能力(person)。对高校教师而言,工资支付基础应当以能力为主。这是因为:第一,由于教师个人的劳动成果难以量化,教师的绩效也就很难衡量,所以基于绩效确定高校教师薪酬显然不妥。第二,对高校教师职位的分析表明,职位报酬因素包括任职能力、劳动强度、劳动环境和责任范围等。由于劳动强度、劳动环境和责任范围等因素具有很高的同质性,所以,其中的报酬因素只可能是能力。第三,实践证明,基于能力的薪酬体系能很好地激励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与科研能力,这对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市场供求均衡工资理论。由阿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 1923)创立,认为劳动力市场上的劳动力与其他商品类似,其价格即工资水平取决于劳动力市场上供求双方的力量,均衡工资水平最终决定于供求曲线的交点。

利润分享理论。由威茨曼(weitzman)创立,其核心思想是,让雇员参与利润分享能大大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士气。效率工资理论。该理论认为,在劳动力市场中存在着由于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道德风险问题和逆向选择问题,这些问题都可能导致较高的监督成本,使相关利益人的利益受到损失。为了克服和避免这些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支付给劳动力高于市场工资率的工资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操作得当,效率工资不但能使组织吸引到能力更强的雇员,而且能提高员工士气培育员工忠诚,减少监督成本。

2.国内高校教师绩效工资研究述评

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国外相比,与市场经济的要求相比有较大差距,在高校教师绩效工资这块更是缺乏深入的研究。目前,学术界对我国高校教师绩效管理研究主要聚焦于绩效考核或绩效评估研究。这方面研究文章比较多,有的是对绩效考核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比如梁程妙的《高校教师绩效考核体系存在问题及对策》,有的是对考核系统模型的设计,比如房国忠、孙杏梅、杨雪的《高校教师综合绩效评价系统设计》、苏欣的《高校教师绩效考核体系的建立》,有的是对绩效考核理论反思,比如甘琼英的《对高等学校教师工作绩效评估的思考》、黄骏的《人力资源管理视野中的高校教师绩效考评》、庞鹤峰的《我国高校教师绩效评价研究现状初探》等。关于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方面的学位论文主要有,首都经贸大学2023届硕士生温少华的《高校教学科研人员绩效考核体系研究》,苏州大学2023届硕士研究生苏力的《我国高校教师科研业绩评价有效性研究》等。总体来说,学术界对高校教师绩效考核研究有逐渐深化的趋势。

而对高校教师实施系统的绩效管理研究目前主要聚焦于绩效管理的推介与应用研究。多数人认为我国高校教师目前还没有实施系统绩效管理,需要从企业界把绩效管理思想引入到高校。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一般是通过对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的比较,指出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的区别与联系,然后阐述实施绩效管理的意义与主要步骤或环节,比如刘兵、陈晓洁、林舜旺的《绩效管理理论在高校教师管理中的应用研究》,于维英、孙锐的《谈高校教师绩效考核到绩效管理的转变》,向秋华、冀庆斌的《高校教师绩效管理体系探讨》、王大南的《岗位聘任制条件下高校教师绩效管理的探讨》等。关于我国高校教师绩效管理研究的学位论文有,华南师范大学2023届硕士生王建军的《论高校教师评价中的绩效管理理论的应用》,山东大学2023届硕士研究生武传刚的《高校教师绩效管理体系研究》等。但也有人认为我国高校教师已经实施了绩效管理,只是这种绩效管理还不够完善,比如刘慧珍的《教师绩效管理与高校组织核心目标的偏离》一文认为,我国高校教师自上个世纪90年代就已实施了绩效管理等。

.研究评述

通过查阅文献和实际感受来看,笔者认为,我国高校教师目前还没有实施系统的绩效工资,即便有的人认为实施了绩效工资,其实质也是把绩效考核和绩效管理当做实施绩效工资。就目前我国高校教师绩效工资研究的现状来看,高校教师绩效工资才刚刚起步,还有待理论上进一步深入探讨,实践上作进一步地推进。

三、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及拟解决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1.研究目标

在全国事业单位逐步实施绩效工资的大背景下,以xx职业技术学院为研究对象,探讨在民办高校实施绩效工资的具体措施,并建立一套完整的指标体系,以期对相关的民办非企业单位工资改革提供借鉴。

2.研究内容

通过借鉴目前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实施过程中带来的优势和不足,对xx职业技术学院目前的工资方案进行调研,发现其存在的不足,并进行原因分析,然后建立一套完整的绩效工资考核评价体系。

3.拟解决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通过对xx职业技术学院目前薪酬体系的调研,分析原因,最终建立一套贴合民办高校实际的绩效工资考核评价体系。

四、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研究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1. 研究方法

本文的研究方法有以下几种:

(1) 问卷调查法。在笔者研究过程中,深入xx职业技术学院校进行实地调研,用绩效考核的相关理论来指导民办院校教师绩效工资考核评价体系的建立,理论联系实际,使研究成果即与相关理论密切联系,又不乏现实性。

(2) 文献法。笔者在论文的写作中阅读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总结分析。对一些以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2. 技术路线

本文首先介绍了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的一般情况,对绩效工资含义、特征、实施的意义等内容进行了阐述。接着以xx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xx职业技术学院的实际情况入手,分析调研了xx学院工资制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同时针对民办高校教师工作的特殊性进行了分析,对当前民办高校教师绩效评价的现状、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运用现代绩效理论和方法,研究了xx学院教师绩效工资考核评价的方法。第三,优化设计了xx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将评价理论、评价指标、评价标准作为研究重点,其中考核对象为教学人员,包括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评价指标包括综合素质、科研情况、教学情况、取得成果、人才培养和社会工作等。最后,提出了具体绩效工资的实施方案,并对方案的实施做了预期的评估与评价。

框架如下:

1导论

1.1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2文献综述

1.3论文框架及研究方法

2事业单位绩效工资一般分析

2.1绩效工资的含义和特征

2.2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的分析

2.3民办高校教师特殊性分析

3民办高校教师工资制度现状及问题分析—以xx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3.1xx学院基本情况

3.2xx学院教师工资制度现状

3.3xx学院教师工资制度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4民办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构建及评价

4.1构建的原则及基本思路

4.2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建立

4.3绩效考核评价

5民办高校教师绩效工资分配方案设计

5.1绩效工资分配方案设计

5.2实施绩效工资方案预期效果评价

6结论

3. 研究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本研究方案密切联系实际,得到了xx职业技术学院人事处的大力支持,得到xx职业技术学院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加上得到导师的点拨,被认为是切实可行的。

五、研究的预期创新之处及其它需说明的问题

1.创新点:

(1)在全国事业单位普遍实施绩效工资的大背景下,对民办高校教师实施绩效工资的可行性和具体措施进行研究,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2)为民办高校建立一套贴合自身实际的绩效工资考核评价体系,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

2.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由于本文的外语水平有限,在国外文献的阅读中存在一定的困难,对国外相关理论开题报告的研究涉猎较少,更多的是通过中文文献回顾来获得有用的资料。

本人边工作边攻读学位,在做论文的过程中可能缺乏前后一贯性,希望指导老师能多加帮助。

xx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民办高校的代表,选择其为研究对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其不能代表所有民办高校的情况,考虑到资料的可获取性,只选择了xx学院为研究对象。

六、论文工作进度计划安排

起止日期 工 作 进 度

七、主要参考文献

篇三 学校自主探究型教学开题报告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了新的教育发展的主题,那就是以提高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为重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实施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创新教育成为教育发展的主题,把素质教育推向一个崭新的阶段。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着重研究和解决基础教育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创新是有层次的,这里的“创新”,指的是通过对小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使他们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能够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方法,掌握其中蕴涵的基本规律,并具备相应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

“九五”期间我校开展的《发展小学生五自能力的实验研究》,通过培养学生的五自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和谐地发展。突出对学生主体性的关怀,正是创新教育的基本理念。随后进行的子课题“自主教学的初步探索”,把学生的主体性落实到课堂中,重点研究教师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地学习,自主地发展,从而把教学的过程变为学生主动探究,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过程,教学进程随之得到优化。这一系列研究为创新教育的研究作了很好的理论和实践上的准备。

眼下,创新教育的研究还刚刚开始,目前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是怎样把创新教育落实到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尤其是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们认为探究是创新的前提,没有探究就没有创新。小学生的创新是从好奇开始的,由好奇到探究,由探究逐步走向创新,在整个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精神和能力。通过总结前一阶段的研究,结合对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认识,我们把自主探究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着眼点,以课堂为主阵地,提出构建小学自主探究型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希望通过研究,来探讨通过自主探究,提高课堂学习效益,优化教学进程,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本课题中的自主探究,指的是围绕一定的学习任务,通过开展积极主动的探讨和研究活动,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直至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在整个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教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运用各种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引发学生独立思考、自行探索、相互研讨、提出见解,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强化和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小学自主探究型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在上述理念的指导下,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通过自主探究活动达成教学目标的比较典型的、稳定的教学结构和程式。

本课题研究将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形成研究假设,选择研究对象,实施教育行为,以验证假设。在此基础上聘请各方面专家进行行为诊断,提出改进意见,再进行新的教育教学实践,多次反复,不断推进课堂教学向着自主探究的理想境界发展。

课题研究最终将形成小学自主探究型课堂教学模式(例说),小学自主探究型课堂教学模式操作方案,小学自主探究型课堂教学模式评价方案,并将出版一本自主探究研究专著。

篇四 农村学校德育开题报告

本文主要从分析德育现状,拓展德育课题、建设教师队伍,形成育人环境这几个方面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德育要求缺乏一贯性;重智育轻德育的倾斜价值取向;家庭、社会与学校德育步调不一;教师思想不统一,共识没达成,德育体系没构成;抓学习研讨;抓实践体悟;抓反思重建等,具体材料请详见下文:

一、分析德育现状,拓展德育课题

学校在规划重点课题“学校整体性德育体系构建研究课题”中,对“中学的德育现状究竟如何”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深入的分析。调查分《教师问卷》、《学生问卷》和《家长问卷》,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选取*中学原一年级160人,原二年级150人,原三年级170人;选取与学生样本相关的任课教师、班主任及学校德育干部、校领导30人。调查结果均通过统计对比分析。这项调查结果比较准确地反映了以前*中学德育工作的实际情况,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学德育工作,提供了现时的着眼点和着手点。为此,我们对这项调查结果与分析特别予以总结。

调查结果1、德育要求缺乏一贯性

德育目标内容缺乏一贯性。

德育工作必须要有明确的德育目标和要求,也就是说,通过教育要促使受教育者成长为具有何种道德品质的人。变动不居的德育要求,使得德育工作总是浮在表面,难以深入下去。如果倡导的德育目标总是变来变去,就很容易滋生浮躁的情绪和急功近利的工作作风。这种尚处于“他律”阶段的道德行为,一旦脱离了外在的控制,很容易倒退到最初的状态。

调查结果2、重智育轻德育的倾斜价值取向

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成了一种普遍的倾向。从过去的“只要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到今天的“出国热”、“电脑热”,人们的意识中或多或少都有些看重知识,看重分数的倾向。家长只关心子女的考分而漠视思想道德品质,高校录取新生也只看考分而淡化品德表现。社会需要、就业压力、高收入的回报,以及家长的投入与期望等原因,都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升学竞争的压力,这就使学校德育工作受到巨大的牵制。在很多学校,德育处于智育的从属地位,评“三好”常常是“一好”代“三好”,德育工作的整体性、完整性及渗透性都不能在学校工作中有所表现。因此,德育工作总是流于形式,而很少落实到学生道德行为的改变上来。

调查结果3、家庭、社会与学校德育步调不一

学校德育是德育教育最重要的方式。但是,学校内部的德育环境建设由于受物质条件的制约普遍比较落后。而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影视、娱乐场所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学生社会生活的领域迅速扩展,大量家长长期外出打工,单亲家庭的出现,无不使学生的成长脱离了家长的正确引导,这给学校的德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学校德育侧重于正面教育,灌输的是真、善、美的东西,而学生在家庭、社会却耳闻目睹了许多光怪陆离、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这样,学生一旦走出校园,感受到多彩多姿的社会时,便会感到学校、老师灌输的思想信念、道德情操显得多么单薄、多么脆弱,以至于出现了“学校辛辛苦苦教育五天,抵不上学生回家两天”的状况。

调查结果4、教师思想不统一,共识没达成,德育体系没构成。

教师比较重视对学生进行道德知识的灌输和教育,忽视学生在德育中的作用,忽视作为独立个体,有着巨大发展潜力和个别差异的、有智慧的、有情感的人的存在,忽视了学生个人存在学生知、情、意、行不能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起不到共同发展的作用。各个环节、部门在对德育的认识上没有统一思想、达成共识,构成德育体系,形成德育氛围。

实验研究表明: 改进我校的德育工作,重新树立学校在社会上的良好形象,已成为摆在面前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学校经过认真分析,确定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坚持德育工作前瞻性原则,“以人为本”,树立德育的核心地位,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确立“抓基础、严管理、重建设、讲实效、创特色”的工作思路,以整治学风,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为德育工作重点,逐步完善教师德育队伍建设,不断扩展德育的深度和广度,完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三结合”网络,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学校德育体系,实施德育的现代化、科学化,不断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二、建设教师队伍,形成育人环境

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引导者,在不断的探索实践中,我校逐步形成了以“学习研讨——实践体悟—反思重建”为主要抓手的新型教师队伍建设基本思路和策略。

1.抓学习研讨。“整体构建学校德育管理体系研究”推广实验,要求从校长到教师的整个教育观念进行全面更新,形成一整套以学生的终身学习和主动发展为基础、以生命观为核心的涵盖着目标、价值、对象、活动及管理的现代教育观念系统,并通过积极的研究性实践,将理念转化为校长、教师的不断创新的教育教学和办学行为。因此,学校了“以人为本、面向全体、立足终身、管有特点、教有特色、学有特长”的办学理念。

2.抓实践体悟。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教学能力的提高,理论学习是基础和前提,但光凭看专著、学理论,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通过自身的实践和体悟,才能逐步达到观念的内化和迁移,并将内化了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育教学行为。因此我校实验课题开题以来的推广实验中,十分注重抓教师的实践体悟,一方面充分关注日常的课堂教学,通过班级的班团活动来具体指导和掌握教师日常德育管理实践的状况;另一方面,学校经常开展各种形式的专题研讨活动来强化教师的实践体悟,每学期以学科组为单位开展一项专题研讨,人人上德育研究课、个个班级召开主题班会,丰富的经常性的有指导的实践活动,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了坚实和宽阔的舞台。

篇五 学校科研课题开题报告

一、开题活动简况:

开题时间、地点、主持人、评议专家(课题组外专家,专家应不少于2人)、参与人员等。

开题时间: 2014年10月 开题地点: 永城市第三小学会议室

主 持 人: 董松涛

评议专家: 高 昂 李 锋 董松涛

参加人员: 常彩丽 李党玲 刘灵侠 翟玲芳 黄 培 聂 华

二、开题报告要点:题目、内容、方法、组织、分工、进度、经费分配、预期成果等,要求具体明确、可操作,限5000字以内,(可加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新型评价方式的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为此,我们决定进行“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以评价改革为突破口,运用评价的导向激励,指导教师创建“有意义的课堂”.

本课题以“四环节循环教学模式”为依托,在校领导的参与和引领下,以本校四、五、六年级数学教师为主要的研究队伍,有很强的实践应用价值;本项研究将促使我们不断思考,逐步树立新的课堂教学观、师生观、活动观、评价观等观念;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锻炼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将推进本校的课堂教学改革,使我们的课堂成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乐园,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推动新一轮课程改革,进一步完善我市推行的“四环节循环教学模式”.

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当今社会人才观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改革“以知识为本”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形成以“人的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国内外特别是国内近几年来一直在进行着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和探索,通过研究也总结出相应的实施方案,我们将会借鉴他们的研究成果,结合我市的“四环节循环教学模式”,积极开展本课题的研究。

(二)重点研究的内容:

1.探索数学新型课堂评价内容和方法,通过研究,寻找科学、有效、实用的评价方式。

2.致力于学习习惯培养的指导,使每个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达成师生互尊、互爱、互敬、互帮、互教的教学氛围。

3.通过课堂教学评价方式的转变,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更好的推行“四环节循环教学模式”.

4.通过课堂教学评价方式的完善,提升教师专业素质,推动我校教师队伍的成长

5.结合研究的成果,怎么在我校进一步推广是我们面临的难点。相信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将会积累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三)本课题研究的途径与方法:

通过课堂教学的具体实践,综合运用以下方法进行研究:

1.文献研究法 广泛搜集和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为研究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撑。文献研究法是整个课题研究中辅助性的研究方法。

2.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是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并在行动研究的过程中,结合调查研究、对比研究、经验总结等方法。

3.教育实验法 大胆把学习和研究得到的有关理论成果及时应用于教学实践,通过实践验证理论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可行性,及时将理论成果转化为教学“生产力”,为小学数学教学服务;

4.问卷调查法 通过实际了解和问卷调查,掌握学生研究前后的数学自主学习效益状况,为课题研究提供准确的数据;

5.统计分析法: 将调查的数据和资料进行科学的统计和分析,以之作为调控整个课题研究和实验的参照。

(四)课题组人员分工

(五)本课题具体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启动阶段(2014、5-2014、6)

1.召开所有课题组成员会议,收集资料,进行可行性调查论证,申报课题,进行理论学习。

2.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确定子课题研究,召开课题组骨干人员会议,明确层级管理,形成具体的研究工作网络。

3.完成开题报告,组织开题论证,制定课题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4、6-2015、1)

1.完善课题研究计划,进行前期调查。

2.围绕实验课题,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实践,开展研讨活动,交流经验,探索规律。

3.听专题讲座,提升教育理论水平,以理论为支撑,拓展研究思路。

4.收集、整理研究过程中各种案例,有针对性撰写研究文章,汇总阶段性研究成果。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15、2-2015、5)

1.整理研究资料,形成子课题研究报告

2.形成课题的研究报告(总结报告、课题报告、专题介绍、案例分析等)

3.完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新型评价方式的研究》研究专题

(六)课题研究的经费分配

课题组活动经费的预算和公示。

1.材料打印费200元。

2.示范课视频及课件制作费500元。

3.外出培训费1000元。

(七)预期成果

将小学阶段课堂教学中新型师生评价方式研究的最终结果制作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新型评价方式研究》的论文。

三、专家评议要点:侧重于对课题组汇报要点逐项进行可行性评估,并提出意见和建议,限1000字以内。

开题报告专家评议要点

专家组听取了课题研究的开题报告,审阅了课题研究的有关前期准备材料,经过认真评议,形成如下论证意见:

1.从课题的选题来看,是一个很有研究价值的课题。新课程课堂教学倡导多主体、多元化评价,让师生掌握评价手段发挥内部评价的效用,尤其是处于主要地位的教师科学运用评价这项工具,搜集信息,在信息反馈的基础上了解自己教学的得失,进而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题的主导思想及其研究内容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2.课题研究的目标明确。旨在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新型的评价方式,目标明确、具体、贴近实际,有较强的可行性。

3.课题研究内容具体。课题内容能依照新课标要求及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较准确地把握了课题研究的方向,面向实际,实用性较强。建议对探究对象及具体评价方式做出清晰地界定,进一步细化和具体化,力争时效性、可操作性更强。

4.课题研究方法得当。如本课题中的教育实验法和问卷调查法,让课题研究落到实处,真正服务于教学改革。

5.课题研究计划全面,按时间序列进行了详细的过程设计,并对实施阶段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划分,课题成员结构合理,研究任务分工明确。建议为保证课题研究的落实,课题组应重点关注“研究充分”的保障条件,可定期召开课题研讨会,形成例会制度,并把课题研究和学校的教学工作联系起来,列入学校的教学工作计划。

6.课题研究的成果要多样化,本课题可以结合课题内容,以多种形式呈现出研究的成果,不一定是单一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新型评价方式的研究》论文,也可以具体的以多种方式呈现。

专家组最后建议,课题组应进一步修改完善开题报告,组织开展课题相关理论研究培训,按照分工,展开课题研究,定期交流研究新的成果,对研究过程性资料及佐证材料的进行归档和整理等。

专家组一致同意本课题按开题报告进行研究!

四、重要变更:侧重说明对照课题立项申报书、根据评议专家意见所作的研究计划调整,限1000字左右(可加页)。

课题研究重要变更 根据评议专家意见本课题组对所作的研究计划做如下调整:

课题研究的方法应该是科学的、规范的、灵活多样的,本课题的研究还有一部分研究内容也可以使用多方位探究法,以便更好的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新型评价方式的研究。根据不同的活动内容进行不同角度的、形式多样的评价研究。课题研究的成果要明确化、具体化、多样化,本课题可以结合课题研究内容,以多种形式呈现出研究的成果,从笼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评价方式研究》,变为具体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新型评价方式研究》论文。

篇六 高校科研管理系统开题报告

1.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本课题研究的目的,

高校科研管理的目的是优化科研环境和资源配置,使科研成本 最小而效益化,从而提高科研实力和竞争力,培养高层次人 才,服务社会经济发展,追求科研效率和效益是科研管理目的。 本系统是用计算机操作来实现对高校科研的管理,为了减少高校 更好的维护各项科研管理业务处理工作而开发的管理软件。高校 科研管理系统实现系统性、关联性、即时性、针对性等特点,用 新的管理模式去替代原有的管理模式,使用户通过计算机来实现 对各项目进行操作管理,从而使工作人员从繁杂的事务处理中解 放出来,提高管理水平,提供及时、准确的服,并提高了信息检 索的效率,实现灵活的查询;减轻管理人员手工制作报表、统计 分析的负担;提高了高校管理科研管理的效率。它将有助于管理 人员从烦琐的管理工作中解脱出来,使管理系统化、条理化,能 迅速获得感兴趣的信息。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一体化的系统或集 成系统, 通常包括业务信息系统、 知识工作系统、 决策支持系统。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当今时代的两个显著特点就是世界经济一体化和以计算机为代表 的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一个组织要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优势和 不断发展,必须对迅速变化的环境灵敏地做出有效地反应。管理 信息系统的应用能够提供这种有效的决策支持。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

网络通信设备以及其他办公设备, 进行信息的收集、 传输、 加工、 储存、更新和维护,支持组织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运作的 集成化的人机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学科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理 论研究指导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反过来在开发和应用的 实践中形成理论。其学科内容随着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而进步和 完善。 管理信息系统是个社会系统,推进管理信息系统犹如推进社会变 革,它本质上具有社会变革的性质.尤其应用信息技术引起系统 功能巨大提高和管理模式巨大改变时,对企业来说确是一场革命, 现在国外把它纳入“信息革命”的范畴。如果说工业革命是机器 代替人的笨重的体力劳动的话,那么信息革命就是用信息技术代 替人的琐碎的脑力劳动。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人机系统,机器包含计算机硬件及软件,各 个办公设备及通信设备;人员包括高层决策人员,中层职能人员 和基层业务人员,由这些人和机器组成一个和谐的配合默契的人 机系统。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一体化系统或集成系统,这就是说 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企业的信息管理是从总体出发,全面考虑,保 证各种职能部门共享数据,减少数据的冗余度保证数据的兼容性 和一致性。 随着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各单位部门都在开 始建立自己的管理信息系统(mis) ,高校也不例外。

在现在这个计算机得到普遍应用的时代,很多过去依靠人工进行 的管理都由计算机所取代。尤其在信息的存储、加工和维护上计 算机能取得人所不能比拟的作用。通过计算机进行管理的主要方 法是建立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mation system mis) 。 对管理信息系统有许多种解释,按照管理信息系统的创始人明尼 苏达大学的 gdon b.davis 教授给出的定义,mis 是一个利用计 算机硬件和软件,手工作业,分析、计划、控制和决策模型,以 及数据库的用户—机器系统。它能提供信息,支持企业或组织的 运行、管理和决策功能。我国学者薛华成则将其定义为:管理信 息系统是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信设 备以及其他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存储、更 新和维护,以企业战略竞优、提高效率和效益为目的,支持企业 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运作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尽管定义 不同, 但总的说来, 管理信息系统终究要起到一个提高管理效率、 减轻管理人员负担的作用。无论对于企业或其他组织,建立一个 管理信息系统都是实现其先进管理所必须的。 有鉴于此,开发一个高校科研系统是很有必要的。它将有助于将 管理人员从烦琐的管理工作中解脱出来, 使管理系统化、 条理化, 能迅速获得感兴趣的信息。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一体化的系统或 集成系统,通常包括业务信息系统、知识工作系统、决策支持系 统等。根据现有人力和时间限制条件以及项目和论文管理的特点, 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建立一个完整的、具有所有功能的管理信息系统。我们选择开发一个相对较小的实用的数据处理系统。数据处 理系统(data processing system dps)又称为电子数据处理系 统(electronic data processing system edps)或业务处理系 统(transaction processing system tps) ,它属于管理信息系 统的范畴,但不是管理信息系统的全部。其主要特点是简单、精 确和标准化。业务范围主要是业务数据的登录,数据的添加、删 除等,将数据信息以文件形式存入软盘、磁带或硬盘,通过存取 这些数据信息打印出报表,主要的操作是排序、列表、更新、查 询等,主要使用的运算是简单的加减乘除,其输入一般是原始的 单据或表单,输出一般是分类或汇总的报表,主要使用的人员是 运行人员。这一类系统由于处理的问题处于较低的管理层,因而 问题比较结构化,即处理步骤较固定,系统结构相对比较简单, 无须很复杂的实现技术。 我国高校科研工作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但同时也面临不少困难, 尤其是面对社会对科技创新无止境的需要和创新周期的不断缩短, 以及全球范围的科技和知识产权的竞争日趋激烈,我国高校能否 适应并有所作为, 成为衡量科研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为此, 加强科研管理是必要的。 高校科研管理就是力求通过投入、产出、评价等方法手段,配置 科研资源,调动积极因素,体现责权利,以成果产出为导向,以 人为本,强化绩效,建立高校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科研管理 体系则是对科研工作由单项、分工、局部的管理扩展到全局和整体管理,强调整合而构成一个相互联系依存和影响促进的管理体 系,包括运行机制、管理体制、成本效益和重点联系管理等。科 研人员、项目和评价是最重要的科研要素和阶段工作,是投入、 产出和绩效的主要体现,对三者的管理体现了管理学中的目标管 理和成果评价两种最重要的管理方式和手段,从而构成了最基本 的科研管理体系。

3. 拟采取的研究路线

设计高校科研管理系统,首先必须确定采用哪一种网络体系结构 来实现它。就目前的技术而言,建立网站信息系统一般有两种体 系 结 构 , 即 c/s(client/server 客 户 机 / 服 务 器 ) 结 构 和 b/s(brower/server 浏览器/服务器)结构。在本系统中,我采用了目 前比较流行也是比较适合高校科研管理系统实际情况的 b/s 结构。 在这里我们可以简要对比一下这两种结构的优劣,并说明本系统 为什么要采用 b/s 结构。 c/s 结构是典型的两层体系结构,它由客户机和服务器组成。服务 器上运行的系统所需的数据库等系统软件,客户机则运行相应的 客户端应用软件。c/s 结构虽然具有稳定性强等优点,但是缺点是 需要为每台客户机都安装相应的应用软件。 b/s 结构是目前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发展方向, 本系统采用的就是 这种结构。它属于三层体系结构,由浏览器,web 服务器和数据 库服务器组成。 经过调查分析,b/s 结构适合本系统,它具有以下优点:(1)b/s 技术所基于的标准是开放的、非专有的,是经标准化组 织指定而非单一厂商指定的。 (2)b/s 技术成本较低,一般只需安装、配置在服务器上。在客 户机上的工作较少,从而降低了开发和管理成本。而 c/s 的应用 无论是安装、配置还是升级,都需要在所有的客户机上实施。 (3)b/s 技术维护工作主要集中在服务器端,客户端的维护工作 量十分少。 c/s 结构中客户机和服务器的维护工作量都比较大。 而 浏览器技术简明易用,一旦用户掌握了浏览器的用法,也就可以 很好的获取所需资源。 本系统是用于电子商务网站,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让购买者能够轻 松的购买产品,采用 c/s 显然会让他们存在一些不方便,因为客 户端的某些应用程序会让他们烦恼,另外考虑到电子商务网站的 安全性,要将尽可能多的数据处理都放在服务器端,以免公司机 密泄漏。

4. 进度安排

第 1 周~第 4 周 查阅资料, 了解本系统的意义、 应用和基本功能, 学习相关程序设计语言,完成开题报告。 第 5 周~第 6 周 程序总体设计,模块功能划分 第 7 周~第 11 周 详细设计及代码编写。 第 12 周 程序调试及修改第 13 周~第 14 周 完成毕业论文 第 15 周~第 16 周 修改论文,毕业论文答辩

篇七 学校口语交际课程的开题报告

20xx年3月,在区教育局教研室的具体指导下,我校承担了区级课题《开发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课题研究。三年来,我们始终把课题研究工作放在重要地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作为课题研究的着眼点,按照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以教学促科研,以科研深化教学,有效地推进了学校新课程改革,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及学生的全面发展。现将我校课题组研究的情况作出如下汇报:

一、课题的提出

1、时代发展的需要。

人类已经走进崭新的21世纪,这是一个知识经济社会,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实施,我国的社会形态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社会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得到了高速发展,形成了多渠道、多形式、灵活开放、自由竞争的态势。人们学习文化科学知识与劳动技术,交流工作经验与研究成果,乃至自由择业、事业竞争、开展多样文化生活等,都具有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更多的渠道与机会,社会交际活动空前广泛、活跃和频繁起来。因此口头语言这一最基本、最便捷的交际工具,更经常地担负起了每个人社会交际的效率甚至成败的重任,显得更为重要。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也成为了每个社会人适应现代社会交际最基本的能力需求。作为培养未来社会人才基础语文素质的小学语文教学,理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2000年9月,“口语交际”以全新的面貌出现,正是顺应了这种时代发展的潮流,体现了深刻的思想内涵,意味着观念的更新,同时也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天地。开展“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研究,探讨口语交际教学的规律,总结教师在口语教学改革实践中的成功经验,对于突破课堂教学经验层次和传统教学方法,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学理念,促进我校顺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素质教育的要求

素质教育的本质是促进全体学生获得全面发展,换句话说,素质教育就是要创造一种适合所有学生的教育。做到这一点,必须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而“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研究,可以实现教学内容结构化、动态化、形象化、具体化地表达,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让学生的听说能力在交际实践中协同发展。

3、课程改革的呼唤

当前,在《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导下,围绕《基础教育课程纲要》的要求,广大教师正在大力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关注学生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已成为课程改革的重点。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课程改革强调创设多种教学情境,克服课堂上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的倾向;强调学习内容要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要求激发和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强调学生对问题允许有自己独特的见解,给学生的个性发展留下充分的空间。新课程力图从根本上扭转人们对教学的片面看法,倡导探究性、合作性、开放性的教学行为和学习方式。在如火如荼的教改大潮中,“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研究应该是一项很有意义的现实任务。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本课题研究有两大目标:一是科研目标;二是育人目标。它是以新课程改革理念为指导,应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研究口语交际课教学模式,实现对口语交际课的深层次、规律性的探索。在理论层面上,力求以时代精神,以新的教育理念,对口语交际教学在模式使用过程中的事实、行动和经验进行系统梳理,探索规律;在实践层面上,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学生乐于表达,敢于交流,善于思考,切实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发展学生的健全人格,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使他们正确方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形成具有团队精神的适应新课程教学的师资,从而提高学校的科研水平和办学水平。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新课标的理念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的教学活动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另外,建构主义本来是源自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他认为个人的认知发展与学习过程密切相关,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获得相关的帮助,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这就对教学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就是说,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的创设问题,并把情境创设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根据教学要求,从学生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情感体验。它在哲学上坚持马克思的实践论,在心理学上主张情知对称论,在教学过程中实行乐学论,在培养目标上追求全面发展论。同时,创设情境属于情境教学的一部分,保加利亚情境教学的倡导者洛扎诺夫认为,学生与情境之间发生种种信息交流,能极大的开发人的潜力。

2、集体动力和动机理论

篇八 学校文化建设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本课题属于长春市教育学院关于《中小学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与管理策略的研究》的子课题。它是在学校快速发展的时期郑重提出的。我们旨在通过以课题形式的研究来有力地促进学校文化建设,在校园内营造起一个优美的自然物质环境与和谐的人际关系环境,置身其中,让教师活得幸福,教得精神,让学生过得开心,学得主动,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还教育以本来就应该具有的高贵的灵魂。同时,我们还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去努力探索建设校园文化的途径与规律,从而使学校的发展不断走向良性循环的轨道。我们清醒地知道,学校文化是一个学校长期的积淀形成的,学校文化建设自然也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积淀的过程;但我们同时也明白,本课题的研究意义重大,它或许能够使我校的学校文化建设从无意识走向有意识,从“自然”发展走向尊重规律,这就能够让我校的文化建设逐步沿着科学、高效的方向发展。现将本课题研究的相关问题报告如下。

一、研究背景

(一)国内“大环境”的启示

20世纪80年代,校园文化一经提出就受到人们的重视。通过研究,我们发现了三个方面的客观原因。第一,校园文化作为一种微观现象,这是学校管理发展的高层次追求。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发展,校园文化成了各级各类学校育人的一条重要途径,成了学校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充分显示了文化管理的高层性、规范性和科学性,为学校管理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第二,校园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加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的需要。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和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为校园文化的培植创造了优越条件。第三,随着我国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迫切需要学校教育在教育方法、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上开辟一条新的路子,以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因此,校园文化在我国的兴起是客观必然的。

(二)学校发展的需要

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学校的体现,是一所学校独特的精神风貌,也是师生文明素养、道德情操的综合反映。校园文化建设反映了学校的综合办学水平,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内在要求。同时,校园文化作为蕴含精神因素、信念因素、传统习惯和道德风尚等内容的一种精神和文化氛围,对学生素质的提高具有直接的制约作用。它能潜移默化地熏陶人、规范人,而又使受约束的个体心甘情愿。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把素质教育的内容融合于校园文化活动之中,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一种十分重要的方法和途径。今天,我校迎来了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上级政府和人民大众对我校的要求越来越高,但由于学生数和教师数逐年增多,办学规模逐年增大,于是造成了教育难度、管理难度也越来越大的局面,所以,我们也迫切需要通过对校园文化建设课题的研究,在学校的教育方法、教育内容和管理模式上摸索出一条新路子,以适应我校不断发展的要求。

二、研究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是校园文化本身内涵及功能决定的。

(一)校园文化的内涵

校园文化是指学校群体行为方式规则的总和,是学校全体成员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共同创造并逐步形成的文化氛围及相应物质形态,是学校这个共同群体精神风貌、心理状态、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等文化素质与文化集合的整体表现。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两大部分。物质文化方面如校园环境、整体格局、人文景观、文化设施等作为其物质载体,构成校园文化的物质内容与发展前提;而精神文化则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包括学校传统、校风学风、礼仪规范、人际关系等因素,由此反映一个学校的本质特征与精神风貌,对学校成员尤其是学生产生直接、深刻、持久的影响。

校园文化在纵向结构上由表及里,可划分为“物质的”、“制度的”、“心态的”三个层次,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校园文化形态的整体。

(二)校园文化的基本特性与功能

一般说来,校园文化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性:

(1)群体性。校园文化既不是某种单一表象的短暂显现,也不是整体样式的简单复合,而是通过校园文化的持久、稳定的表现来反映学校主流与文化趋向。

(2)综合性。指对社会其他文化既能继承,又有吸收、选择、过滤、整合与创造,在此基础上综合成一种特定的校园环境与文化氛围。

(3)规范性。主要体现在校园文化特有的熏陶影响与约束教化,并因其不带强制性而显示出道德力量与文化定势,调整、规范着学校群体的行为。

(4)发展性。校园文化的发展性一方面是社会发展使然及其映照,而同时又较突出地表现出自身的演进惯性。

从校园文化呈现出的上述特性,我们不难归纳出其以下几方面的功能:

(1)认同作用。这是其群体性的必然功效。校园文化群体的道德趋向,归根到底是一种人格、人品等的协调与认同。相近趣味、爱好的个性在整体倾向上而又不失个性风格,其实就是精神凝聚的一种心灵感应。

(2)修养作用。无论是校园文化的物质或精神方面,对学生主体的修养、熏陶都是客观作用于主观的持久表现。我们常听到的“书卷气”、“学生味”等其实正是校园文化定势对师生气质、风度等心理陶冶及修养教化作用的直观烙印。

(3)规范作用。这是校园文化最主要的本质约束力,其作用的强度虽因文化程度的高低而呈现出不同层次,但由于这种规范内涵的规定性,使得不同的文化感受又呈现出相近或相同的精神内涵,从而显示出无意、无形、无所不在与现实的制约力量。

(4)导向作用。现代条件下,校园文化是开放式的,从而为学校群体行为及价值趋向提供了较广的选择余地。同时,校园文化又以其文化物质的定势为这种选择提供了主动吸收与消化导向,既不盲目排斥,也不被动盲从,而能对任何非主导文化观念和倾向进行抑制、批判与指责。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客观上指导着学校群体的行为方式与精神倾向。

(5)娱乐作用。校园文化本身就是在教育活动中产生、形成并发展着的。通过开展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集思想性、趣味性、娱乐性于一体的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寓教于乐,教乐相融,不仅可使师生群体得到多层次、全方位、高格调的情感宣泄与交流,还会使他们在有益的文化娱乐活动中获得身心愉悦与境界提高。

(三)研究意义

1、构建起和谐、美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使教师活得幸福,教得精神,使学生过得开心,学得主动。

2、使学校有“魂”(精神)可守,带动学校沿着良性循环的轨道发展。

3、完备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使各项规章制度合法、科学、人性。

4、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切入点,推动学校素质教育实践的深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三、理论依据

(一)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二)和谐教育思想

(三)创新教育思想

四、研究原则

(一)实事求是。

(二)整体规划,分阶段研究。

(三)边研究,边实施。

五、研究内容和研究重点难点

(一)物质的校园文化建设。包括校园环境的绿化美化、道路景观建筑物的命名、校徽校旗的设计、校歌的制定、学校网站的建设与管理等;

(二)制度的校园文化建设。包括日常规范、奖惩条例、教育科研、教师培训、学生活动、饮食卫生等等;

(三)心态的校园文化建设。包括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学校精神的打造、师生心灵的呵护、团队价值观的形成等等。

其中,研究重点是制度的校园文化建设,研究难点是心态的校园文化建设。

六、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

(二)讨论法

(三)访谈法

(四)行动法

七、人员组成

八、人员分工

史富坤:参与设计研究方案,负责定期召集课题组会议,确定会议议题,督促研究落实情况,向学校行政与教代会提交供讨论通过的研究成果;安排课题组成员参观学习的相关事宜;邀请顾问到校进行学术讲座和研究指导。

黄宏明:负责设计研究方案,撰写开题报告、年度报告和结题报告,整理最终成果,统筹、审定书稿;联系顾问,不定期地与顾问交流,听取顾问的指导性意见。

课题组成员分工将详见研究方案中。

九、研究时间

20xx年8月1日—20xx年4月30日

十、技术路线与研究步骤

(一)技术路线

1、研读文献,探寻学校历史,访问学校历史“知情人”,筛选、提炼学校之“魂”(精神)。

2、设计研究方案,据方案、按步骤、分阶段进行研究。

3、课题组全体成员每两周定期集中讨论一次,内容主要是汇报并讨论上一阶段的研究成果,布置下一阶段的研究内容。

4、至少每两月向学校汇报一次研究情况。

5、及时向学校行政和教代会提供需讨论通过的相关制度、措施。

6、及时向全校师生员工反馈研究成果,认真听取全校师生员工的意见和建议。

7、已经征得学校同意,每学年进行一次年度报告和一次年度奖励,最后结题时再进行结题奖励。

(二)研究步骤

1、20xx年8月1日—8月31日,组建课题组并开展具体工作,完成课题开题报告的撰写,完成道路景观建筑物的命名和“一训三风”(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的提炼与论证。

2、20xx年9月1日—9月30日,完成课题开题论证,设计研究方案。

3、20xx年10月—20xx年7月,研读文献,探寻学校历史,访问学校历史“知情人”,完成学校精神的提炼;完成校徽、校旗的设计和校歌的制定;更新学校网站主页,使学校网站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全校师生员工和社会的面前;进一步强化学校绿化美化“文”化的建设,增强学校环境的文化氛围;完成年度报告。

4、20xx年8月—20xx年7月,进行学校制度文化的研究与制定,以之带动心态文化的良性发展;完成年度报告。

5、20xx年8月—20xx年4月30日,完成制度文化的建设;完成成果整理;完成书稿撰写;完成结题报告的撰写,等待结题验收。

十一、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一)学校的全力支持。学校已经深刻地意识到,本课题研究在学校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意义,所以,相信学校将会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全力支持。

(二)强大的研究队伍。本课题组成员,以学识论,几乎全是学校骨干;从素质看,全部拥有可贵的敬业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且都能忧心于学校发展,愿意为学校的发展竭尽自己的力量;从行政职务上看,包括了学校党务、行政、政教、教务、总务、工会六大方面,既能在研究中高瞻远瞩,又便于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实现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做好上传下达的工作。

十二、预期成果

(一)优美、和谐、高雅、大气的校园环境,成为师生学习、工作的理想之地,奏响春风化雨的育人小夜曲。

(二)改进后美观大方、实用精彩的学校网站,既打开学校与外界沟通的通道,又提供师生在线交流的平台,为学校培养个性化人才提供网络基地。

(三)良好的校风,和睦的人事关系,逐步实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人人乐做事”的管理妙境。

(四)编印图书一册,汇集3年的研究心得,从理论到实践阐述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行动,以鉴后人、启来者。

校开题报告8篇

一、选题来源及研究意义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至今,已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做出了较大的贡献。民办高等开题报告教育的发展,满足了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也成为推动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校信息

  • 校开题报告8篇
  • 校开题报告8篇88人关注

    一、选题来源及研究意义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至今,已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做出了较大的贡献。民办高等开题报告教育的发展,满足了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也 ...[更多]

  • 学校开题报告5篇
  • 学校开题报告5篇19人关注

    20xx年3月,在区教育局教研室的具体指导下,我校承担了区级课题《开发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课题研究。三年来,我们始终把课题研究工作放在重要地 ...[更多]

开题报告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