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篇一 农村教师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近年来,农村小学教师教非所学、年龄老化现象,民转公教师正值退休高峰;教学点分散,班额小,农村小学超编与缺编问题并存和实质缺编导致教师工作负担重的问题,已成为制约农村义务教育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下面以xx小学为例:
一、基本情况
xx小学下辖xx村、xx村、xx村,生源半径10公里。学校现有7个教学班,81名学生,教职工11人。是所规模较小的完全小学。从教师队伍来看,有四个问题比较突出:
二是教师学科结构不合理,工作量过大。
教师学历全部达到中师以上,中师学历2人,占18.18%;大专学历5人,占45.45%;本科学历4人,占36.36%。
三是现有教师编制不适应学校发展需要。
四是教师培训机制难以形成,培训效果不佳。一是教师少,教研、培训学习氛围难以形成;二是工作量过大,教研、培训时间难以保障,外出培训学习机会少;三是萝卜煮萝卜式的教研模式,重实践轻理论,缺乏针对,缺乏专业引领,不利于促进教师专业素质发展。
二、几点建议
一、探索并改革教师补充机制。
现有的教师补充机制已在逐步解决农村教师队伍逐步解决师资在年龄、来源、学历、专业、职称等方面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农村学校地处偏远山区,新补充留用难度较大。
六十年代的侯王建议顺应了当代教育发展的需要,其中教师都回本大队工作对当下农村教师补充易,留住难的现状有借鉴意义,大力实施教师本土化培训。要加大优秀师范毕业生的储备,对学校核定编制时另外增加一定比例的后备师资储备编制,实施定向培训,吸引本地优秀大中专毕业从教。同时要建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激励机制,在教师职务评聘、评优评先、年度考核等活动中向农村教师倾斜,不断提高农村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改革农村学校教师编制标准。
受现行的编制依据师生比影响,农村中小学教师虽超编,但其工作量重(每周19.1节课)。教学点班多学生少,多以复式教学,以师生比或班师比都不能很好解决解决这一矛盾。建议配置师资时应该考虑班师比、师生比、教师课时数等多个指标,充分考虑到了学校在校生数、班级数(年级数)、课程数、教师课前课后工作量等影响因素。综合考虑教师工作量来配置师资能够做到因校而异,同时还能够实现教师编制的动态管理。
(二)要加大培训和支教的执行力度。
一是农村小学教师培训应尽可能安排在节假日进行,以便解决工学矛盾。二是加强农村中小学紧缺学科老师培训,针对农村小学存在学科薄弱的特点,开展针对性培训,培训一专多能型教师,满足农村教育需要。三是以教科研为载体,着力培养骨干教师,并向农村倾斜,使其成为新一轮农村教师培训工作的重要力量,发挥其专业引领作用。四是加强远程培训管理测。网络学习平台应开发移动设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应用程序,既解决培训硬件条件不足问题,又能随时随地开展学习,较好地解决工学矛盾。施训单位、地方教师培训机构与受训教师任职单位之间的应建立联动机制,加强过程管理,对参训教师采取多方参与的全程综合测评考核,提高培训效果。
篇二 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调研报告范文
近年来,农村小学教师教非所学、年龄老化现象,“民转公”教师正值退休高峰;教学点分散,班额小,农村小学“超编与缺编问题并存”和“实质缺编导致教师工作负担重”的问题,已成为制约农村义务教育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下面以xx小学为例:
一、基本情况
xx小学下辖xx村、xx村、xx村,生源半径10公里。学校现有7个教学班,81名学生,教职工11人。是所规模较小的完全小学。从教师队伍来看,有四个问题比较突出:
一是教师队伍老龄化严重。30岁以下教师2人(20xx年9月新进的特岗教师),占教师总数的18.2%;30-45岁教师2人,占18.2%;45岁以上教师7人(其中女2人、1人即将退休),占63.6%。
二是教师学科结构不合理,工作量过大。
教师学历全部达到中师以上,中师学历2人,占18.18%;大专学历5人,占45.45%;本科学历4人,占36.36%。
从数据上看,81.82%的教师在合格学历的基础上提升了学历层次,但教师学科结构不合理,专业学科发展不平衡。按《安徽义务教育实验课程设置安排表》“开齐开足开好课程”的要求,小学各个年级必须开齐音乐、体育、美术和社会实践活动课,小学三年级以上必须开设英语、计算机课,这些学科都需要专业对口的教师执教。现有教师中体育专业教师1人,英语专业教师1人(均为20xx年新补充的特岗教师)。七个教学班共有每周共有210课时,人均19.1课时,每天近4节课,还要备课、批改作业、班主任工作等,工作量超负荷。由于教师缺乏,教非所学、学非所教以及一人代多科的现象不可避免。另农村教师多是“半边户”, “上有老、下有小”,工作之余还要回家干农活,由于长时间超负荷运转,使得教师疲惫不堪,身心疾病增加,心理负担沉重。
三是现有教师编制不适应学校发展需要。
根据中央编办发[20xx]72号(中央编办 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统一城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通知)规定的师生比例核编,只能配备4名教师,严重超编。
四是教师培训机制难以形成,培训效果不佳。一是教师少,教研、培训学习氛围难以形成;二是工作量过大,教研、培训时间难以保障,外出培训学习机会少;三是“萝卜煮萝卜式”的教研模式,重实践轻理论,缺乏针对,缺乏专业引领,不利于促进教师专业素质发展。
三、几点建议
一、探索并改革教师补充机制。
现有的教师补充机制已在逐步解决农村教师队伍逐步解决师资在年龄、来源、学历、专业、职称等方面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农村学校地处偏远山区,新补充留用难度较大。
六十年代的“侯王建议”顺应了当代教育发展的需要,其中“教师都回本大队工作”对当下农村教师“补充易,留住难”的现状有借鉴意义,大力实施教师本土化培训。要加大优秀师范毕业生的储备,对学校核定编制时另外增加一定比例的后备师资储备编制,实施定向培训,吸引本地优秀大中专毕业从教。同时要建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激励机制,在教师职务评聘、评优评先、年度考核等活动中向农村教师倾斜,不断提高农村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篇三 教师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教师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大家逐渐认识到报告的重要性,其在写作上具有一定的窍门。你还在对写报告感到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师文化建设调研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大力推进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文化建设越来越受到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而作为教育第一资源的教师,其文化建设则是学校文化建设诸多方面的核心内容。教师职业的基本功能决定了教师文化的内涵,良好的学校教师文化潜移默化地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并影响着我们国家的未来。因此,加强学校教师文化建设,是确保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一项重要工程。前段时间,教育局人事科组织人员对全区八所中小学、幼儿园进行座谈调研,总体上看各校(园)对教师文化建设工作较为重视,也取得了不少成绩,但还存在着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对具体问题的分析,以指导今后学校教师文化建设。
一、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文化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
1.教师对教师文化建设的认识很不到位。在座谈的近40位教师中,能说出教师文化基本内涵或外延的教师很少,不知道或不曾思考过什么是教师文化的教师占大多数,许多教师坦然地说“不知道”或“从未去想过”这一问题,特别是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在教师不再是“教书匠”而要求是学者型、研究型的教师的二十一世纪,不知道什么是“教师文化”的必定不是一位好教师。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年轻一代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培养者,教育方针、教学大纲的具体执行者,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可塑性特征,决定着教师对学生的成长起着巨大的作用。作为教师必须了解什么是教师文化,教师文化的内涵是什么,应该怎么样去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
2.学校领导层对教师文化建设未引起足够重视。经过区教育局几年的引导,各校领导对学校文化建设都已比较重视,我们所到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各有千秋,特色办学初具成果,从“会说话的每一堵墙”,到足显艺术特长画廊、展厅,到能出一台表演节目的很多班级,很多学校领导可说是动足了脑筋,开拓创新、填补空白、特色创建、重点推进,在学生发展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收到了很好的成效。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显性成效,也成了学校领导津津乐道的.话题。但对教师文化建设方面的工作想得不多,做的更少,比如开展教师怎样与家长、学生或者同事等沟通能力的培训,帮助教师学会如何穿着打扮,告诉教师应该怎样待人接物等等,许多教师由于平时忙于学校工作,很少与社会各界学习交流,导致与家长沟通缺乏经验,教育学生谈话缺少技巧,穿着打扮缺失品位,一言一行常失文雅,甚至个别年轻教师把课堂当作是对社会满情绪的发泄地,说些严重出格的话,既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益,又对学生造成误导,也有个别教师业余生活沉迷了麻将等娱乐活动,上班期间精神疲乏,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工作。
3.教师文化建设细节问题亟待深化。何为教师文化?从内容看,它是教师群体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的教育思想、教育信念、教学观念以及教师角色认同等精神因素的总称;从形式看,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习性、习惯、思维与行为方式。前者主要体现在教师身份文化之中,后者则主要表现在教师形象文化、交往文化之中。这样看来,教师文化主要由精神因素和行为方式两部分构成,精神因素需要的学校领导、全体教师的共同营造,行为方式则表现为全体教师的一言一行。在与教师的座谈、办公室的走访、校园环境的察看乃至教室的布置,只要细心地去观察去品味,校园里所有的一切均与教师的文化习惯有着密切的关系!班主任工作细致负责的,教室桌椅摆放井然有序,教室布置文化气息浓厚;精神饱满的教师,讲话中气十足,举止彬彬有礼,显得很有教养,给人以良好的印象;反之不修边幅的教师,作业批改经常马虎潦草,办公桌很少整理;常吐脏话的教师,一开口便给人没修养的感觉,与教师身份极不相称,让人感到很不舒服。
4.教师自身专业成长内驱力不足、学校激励机制尚未完善以及教师对高水平管理领导的期待也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内驱力不足导致教师上进性不强,难以形成积极向上共同提高的富有生机与活力的教师队伍;学校激励机制不完善,导致做多做少、干好干坏一个样,久而久之,势必会失去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学校领导管理水平不高,会导致教师对学校未来发展丧失信心,使学校步入下坡路。
二、加强教师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1.遵循教师文化构建规律,以人为本,全方位打造教师文化。教师文化的构建是与整个教育事业的地位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当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得到重视,教师文化的发展就比较顺利,比较有成效。教师文化的构建必须依靠全体教师,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作用。教师是造就人才的人才,在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是办好学校的依靠力量。因此,必须有计划的加强在职培训,要采取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进行,大力提高在职教师的政治、文化、业务等各方面水平,大力开展社团活动,要明确职责、提高素质、抓好落实、加强考核,高度重视教师的积极性的充分发挥,把体现学校教育人文本质和培养学校的人文精神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主攻方向,逐步使中小学教师文化构建系统化、科学化、高效化。
2.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巩固教师文化建设已有成果,乘势引导,把教师文化建设引向深入。从座谈会和调查问卷来看,72%的教师在平时工作期间,教育教学、社会新闻是与同事聊得最多的话题;98%的教师在过去的一年中撰写了以上教育教学论文;在学校教师人际关系上,91.6%的教师认为同事间是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的;92.2%的教师认为教师工作虽很辛苦但苦中有乐或觉得每个职业都很辛苦,大家都一样;84.4%的教师不收学生礼品或碍于面子先收后还礼……虽然这些数据不能涵盖教师文化建设的全面,但这些调查数据表明,教师文化建设总体上是比较好的,这支队伍思想是纯洁的,团队意识的有的,对教育的发展是有信心的。我们应该很好地利用好这些正面向上的有利条件,引导教师克服上进心缺乏、内驱力不足等问题,在职称晋升、骨干评选、专业成长、知识面拓展、业余生活丰富等方面为广大教师提供平台,创造条件,把教师的精神集中到学校教师文化建设中来。
3.突破传统教师文化流弊,与时俱进,全力打造一支团结协作、富有活力的教师团队。中国文化渊源流长,因而教师文化也就存在着一些传统的流弊。保守的教学思想、神圣化的教师形象、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师间缺乏交流合作等传统思想经常束缚着广大教师的思想,于是只求稳定,不求革新,教育改革的理想因而难以真正落实。过分强调“师道尊严”,尊重权威,重视人伦,教师形象被刻画为沉稳老练的“完人”、君子,却缺乏情感,要求教师对学生全面负责,保障学生全面发展,从修身齐家到治国平天下,真正是“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样的教师文化对于教师的要求过多过全,教师承担的责任也远超过他们的能力和条件。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职业特点注定了教师大多数时间都是单独工作,靠一个人的力量来解决课堂里面时刻变化的种种问题,教师的课堂活动往往与其他教师的课堂活动相互隔离而不是相互依赖,教师的课堂生活往往是“自给自足的”,同事间很少花时间一起来分享观点、观念和新知,缺乏团体意识。这些传统教师文化流弊严重影响着现代学校教师文化建设,必须从根本上予以摈弃。
教师文化建设决非一朝一夕,一蹴而就,需要学校领导长期的引导与培养。拓宽教师的知识面,提升教师的各种能力,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激励教师的成就感,努力营造适合教师发展和成长的温馨舒畅的人际氛围和多元文化兼容并蓄的教学氛围,是学校领导今后几年必须认真实践的一项重要工作。只有努力打造教师文化,才能促进教师健康快乐地发展,才能造就出一大批思想有洞见,表述有魅力、行为有创新、教学有个性的名师,才能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人文素养和创新意识,才能实现教育的真正改革,使教育事业得以创造和发展,才能推动民族和人类的发展和进步。
篇四 教师文化建设调研报告范文
在大力推进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文化建设越来越受到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而作为教育第一资源的教师,其文化建设则是学校文化建设诸多方面的核心内容。教师职业的基本功能决定了教师文化的内涵,良好的学校教师文化潜移默化地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并影响着我们国家的未来。因此,加强学校教师文化建设,是确保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一项重要工程。前段时间,教育局人事科组织人员对全区八所中小学、幼儿园进行座谈调研,总体上看各校(园)对教师文化建设工作较为重视,也取得了不少成绩,但还存在着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对具体问题的分析,以指导今后学校教师文化建设。
一、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文化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
1.教师对教师文化建设的认识很不到位。在座谈的近40位教师中,能说出教师文化基本内涵或外延的教师很少,不知道或不曾思考过什么是教师文化的教师占大多数,许多教师坦然地说“不知道”或“从未去想过”这一问题,特别是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在教师不再是“教书匠”而要求是学者型、研究型的教师的二十一世纪,不知道什么是“教师文化”的必定不是一位好教师。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年轻一代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培养者,教育方针、教学大纲的具体执行者,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可塑性特征,决定着教师对学生的成长起着巨大的作用。作为教师必须了解什么是教师文化,教师文化的内涵是什么,应该怎么样去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
2.学校领导层对教师文化建设未引起足够重视。经过区教育局几年的引导,各校领导对学校文化建设都已比较重视,我们所到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各有千秋,特色办学初具成果,从“会说话的每一堵墙”,到足显艺术特长画廊、展厅,到能出一台表演节目的很多班级,很多学校领导可说是动足了脑筋,开拓创新、填补空白、特色创建、重点推进,在学生发展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收到了很好的成效。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显性成效,也成了学校领导津津乐道的.话题。但对教师文化建设方面的工作想得不多,做的更少,比如开展教师怎样与家长、学生或者同事等沟通能力的培训,帮助教师学会如何穿着打扮,告诉教师应该怎样待人接物等等,许多教师由于平时忙于学校工作,很少与社会各界学习交流,导致与家长沟通缺乏经验,教育学生谈话缺少技巧,穿着打扮缺失品位,一言一行常失文雅,甚至个别年轻教师把课堂当作是对社会满情绪的发泄地,说些严重出格的话,既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益,又对学生造成误导,也有个别教师业余生活沉迷了麻将等娱乐活动,上班期间精神疲乏,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工作。
3.教师文化建设细节问题亟待深化。何为教师文化?从内容看,它是教师群体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的教育思想、教育信念、教学观念以及教师角色认同等精神因素的总称;从形式看,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习性、习惯、思维与行为方式。前者主要体现在教师身份文化之中,后者则主要表现在教师形象文化、交往文化之中。这样看来,教师文化主要由精神因素和行为方式两部分构成,精神因素需要的学校领导、全体教师的共同营造,行为方式则表现为全体教师的一言一行。在与教师的座谈、办公室的走访、校园环境的察看乃至教室的布置,只要细心地去观察去品味,校园里所有的一切均与教师的文化习惯有着密切的关系!班主任工作细致负责的,教室桌椅摆放井然有序,教室布置文化气息浓厚;精神饱满的教师,讲话中气十足,举止彬彬有礼,显得很有教养,给人以良好的印象;反之不修边幅的教师,作业批改经常马虎潦草,办公桌很少整理;常吐脏话的教师,一开口便给人没修养的感觉,与教师身份极不相称,让人感到很不舒服。
4.教师自身专业成长内驱力不足、学校激励机制尚未完善以及教师对高水平管理领导的期待也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内驱力不足导致教师上进性不强,难以形成积极向上共同提高的富有生机与活力的教师队伍;学校激励机制不完善,导致做多做少、干好干坏一个样,久而久之,势必会失去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学校领导管理水平不高,会导致教师对学校未来发展丧失信心,使学校步入下坡路。
二、加强教师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1.遵循教师文化构建规律,以人为本,全方位打造教师文化。教师文化的构建是与整个教育事业的地位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当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得到重视,教师文化的发展就比较顺利,比较有成效。教师文化的构建必须依靠全体教师,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作用。教师是造就人才的人才,在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是办好学校的依靠力量。因此,必须有计划的加强在职培训,要采取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进行,大力提高在职教师的政治、文化、业务等各方面水平,大力开展社团活动,要明确职责、提高素质、抓好落实、加强考核,高度重视教师的积极性的充分发挥,把体现学校教育人文本质和培养学校的人文精神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主攻方向,逐步使中小学教师文化构建系统化、科学化、高效化。
2.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巩固教师文化建设已有成果,乘势引导,把教师文化建设引向深入。从座谈会和调查问卷来看,72%的教师在平时工作期间,教育教学、社会新闻是与同事聊得最多的话题;98%的教师在过去的一年中撰写了以上教育教学论文;在学校教师人际关系上,91.6%的教师认为同事间是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的;92.2%的教师认为教师工作虽很辛苦但苦中有乐或觉得每个职业都很辛苦,大家都一样;84.4%的教师不收学生礼品或碍于面子先收后还礼……虽然这些数据不能涵盖教师文化建设的全面,但这些调查数据表明,教师文化建设总体上是比较好的,这支队伍思想是纯洁的,团队意识的有的,对教育的发展是有信心的。我们应该很好地利用好这些正面向上的有利条件,引导教师克服上进心缺乏、内驱力不足等问题,在职称晋升、骨干评选、专业成长、知识面拓展、业余生活丰富等方面为广大教师提供平台,创造条件,把教师的精神集中到学校教师文化建设中来。
3.突破传统教师文化流弊,与时俱进,全力打造一支团结协作、富有活力的教师团队。中国文化渊源流长,因而教师文化也就存在着一些传统的流弊。保守的教学思想、神圣化的教师形象、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师间缺乏交流合作等传统思想经常束缚着广大教师的思想,于是只求稳定,不求革新,教育改革的理想因而难以真正落实。过分强调“师道尊严”,尊重权威,重视人伦,教师形象被刻画为沉稳老练的“完人”、君子,却缺乏情感,要求教师对学生全面负责,保障学生全面发展,从修身齐家到治国平天下,真正是“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样的教师文化对于教师的要求过多过全,教师承担的责任也远超过他们的能力和条件。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职业特点注定了教师大多数时间都是单独工作,靠一个人的力量来解决课堂里面时刻变化的种种问题,教师的课堂活动往往与其他教师的课堂活动相互隔离而不是相互依赖,教师的课堂生活往往是“自给自足的”,同事间很少花时间一起来分享观点、观念和新知,缺乏团体意识。这些传统教师文化流弊严重影响着现代学校教师文化建设,必须从根本上予以摈弃。
教师文化建设决非一朝一夕,一蹴而就,需要学校领导长期的引导与培养。拓宽教师的知识面,提升教师的各种能力,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激励教师的成就感,努力营造适合教师发展和成长的温馨舒畅的人际氛围和多元文化兼容并蓄的教学氛围,是学校领导今后几年必须认真实践的一项重要工作。只有努力打造教师文化,才能促进教师健康快乐地发展,才能造就出一大批思想有洞见,表述有魅力、行为有创新、教学有个性的名师,才能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人文素养和创新意识,才能实现教育的真正改革,使教育事业得以创造和发展,才能推动民族和人类的发展和进步。
篇五 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近年来,农村小学教师教非所学、年龄老化现象,“民转公”教师正值退休高峰;教学点分散,班额小,农村小学“超编与缺编问题并存”和“实质缺编导致教师工作负担重”的问题,已成为制约农村义务教育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下面以xx小学为例:
一、基本情况
xx小学下辖xx村、xx村、xx村,生源半径10公里。学校现有7个教学班,81名学生,教职工11人。是所规模较小的完全小学。从教师队伍来看,有四个问题比较突出:
一是教师队伍老龄化严重。30岁以下教师2人(2023年9月新进的特岗教师),占教师总数的18.2%;30-45岁教师2人,占18.2%;45岁以上教师7人(其中女2人、1人即将退休),占63.6%。
二是教师学科结构不合理,工作量过大。
教师学历全部达到中师以上,中师学历2人,占18.18%;大专学历5人,占45.45%;本科学历4人,占36.36%。
从数据上看,81.82%的教师在合格学历的基础上提升了学历层次,但教师学科结构不合理,专业学科发展不平衡。按《安徽义务教育实验课程设置安排表》“开齐开足开好课程”的要求,小学各个年级必须开齐音乐、体育、美术和社会实践活动课,小学三年级以上必须开设英语、计算机课,这些学科都需要专业对口的教师执教。现有教师中体育专业教师1人,英语专业教师1人(均为2023年新补充的特岗教师)。七个教学班共有每周共有210课时,人均19.1课时,每天近4节课,还要备课、批改作业、班主任工作等,工作量超负荷。由于教师缺乏,教非所学、学非所教以及一人代多科的现象不可避免。另农村教师多是“半边户”, “上有老、下有小”,工作之余还要回家干农活,由于长时间超负荷运转,使得教师疲惫不堪,身心疾病增加,心理负担沉重。
三是现有教师编制不适应学校发展需要。
根据中央编办发[2023]72号(中央编办 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统一城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通知)规定的师生比例核编,只能配备4名教师,严重超编。
四是教师培训机制难以形成,培训效果不佳。一是教师少,教研、培训学习氛围难以形成;二是工作量过大,教研、培训时间难以保障,外出培训学习机会少;三是“萝卜煮萝卜式”的教研模式,重实践轻理论,缺乏针对,缺乏专业引领,不利于促进教师专业素质发展。
三、几点建议
一、探索并改革教师补充机制。
现有的教师补充机制已在逐步解决农村教师队伍逐步解决师资在年龄、来源、学历、专业、职称等方面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农村学校地处偏远山区,新补充留用难度较大。
六十年代的“侯王建议”顺应了当代教育发展的需要,其中“教师都回本大队工作”对当下农村教师“补充易,留住难”的现状有借鉴意义,大力实施教师本土化培训。要加大优秀师范毕业生的储备,对学校核定编制时另外增加一定比例的后备师资储备编制,实施定向培训,吸引本地优秀大中专毕业从教。同时要建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激励机制,在教师职务评聘、评优评先、年度考核等活动中向农村教师倾斜,不断提高农村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改革农村学校教师编制标准。
我乡农村小学何家坊小学、xx小学、教学点师生比分别是1∶11.94、1∶7.36、1∶4.9、1∶7.85,师生比远高1∶19。班师比分别是1∶1.59、1∶1.66、1∶1.72、1∶1.79、1∶1.84、1∶1.91、1∶1.98、1∶2.04、1∶1.86、1∶1.86。班师比分别1:2:43、1:157、1:1.67虽然中央编办发[2023]72号等文件没有对农村小学的班师比作出明确规定,但班师比明显偏低,农村小学教师实际却属缺编。
受现行的编制依据师生比影响,农村中小学教师虽超编,但其工作量重(每周19.1节课)。教学点班多学生少,多以复式教学,以师生比或班师比都不能很好解决解决这一矛盾。建议配置师资时应该考虑班师比、师生比、教师课时数等多个指标,充分考虑到了学校在校生数、班级数(年级数)、课程数、教师课前课后工作量等影响因素。综合考虑教师工作量来配置师资能够做到因校而异,同时还能够实现教师编制的动态管理。
(三)要加大培训和支教的执行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