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篇一 家庭教育:孩子打小报告不必一味禁止
专家表示,四五岁的孩子开始发展语言能力,渴望沟通与交流,希望得到别人的重视,打小报告是他给自己找到的一个交流方法。
“老师,xx没有好好做操。”“妈妈,xx拿了我的饼干。”如果孩子爱打小报告,你会怎么处理?有的家长认为这是孩子处于秩序敏感期的表现,是正常现象,慢慢就没事了;有的则觉得这种行为很不好,禁止孩子打小报告,告诫孩子有事和小朋友当面说清楚,不要背地里去告状。
早教专家指出,由于想受到别人重视或者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较弱等原因,3-10岁往往是孩子打“小报告”的高峰期。孩子爱打小报告的行为是一种正常现象,和家庭教育也有一定的关系,家长应给予包容和理解。面对这种情况,家长应该认真分析孩子打小报告的原因,对症下药,不应盲目制止或者无视。
“打小报告”是成长的标志
常女士的儿子今年3岁多了,近来幼儿园的老师向她反映儿子经常向老师说谁谁不吃饭、谁谁不做操,很会打小报告。
“他平时在家也总是向我告状,哪个小朋友拿他玩具了等等。”常女士说,她咨询了其他家长,发现大家对此事的态度截然不同,她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打小报告’其实是大人给孩子贴的标签,以成人的眼光看孩子。好比一个小朋友喜欢玩具,带回了家,这只是他一个很纯朴的想法,而大人则会上升到道德的高度,认为这是偷东西。有些家长厌恶孩子打小报告,也是因为他把孩子的一个交往行为变成道德行为。”小橡树幼儿园执行院长王芸说。
据王芸介绍,从常态来看,四五岁正处于孩子的交往时期,打小报告的情况比较普遍。因为这时孩子开始发展语言能力,渴望沟通与交流,希望得到别人的重视,打小报告是他给自己找到的一个交流方法。“当孩子有这种行为的时候,其实是他成长和进步的标志。”
“确实,孩子打小报告的行为是很正常的,而且很多时候可能也是无奈之举,因为他自身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或者不自信,没有勇气去自己解决问题,只好求助老师或家长,对大人产生依赖。”家庭教育与儿童情商培训专家、学之郎情商课堂创始人倪志勇指出,在建立规则的时期,孩子对其他人破坏规则的行为比较敏感,有时老师会对孩子打小报告给予肯定,这就强化了孩子的这种行为。
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国家心理咨询师岳文昊表示,在心理学上,孩子10岁以前一般会认为老师和家长是无所不能的,大人的地位要高于同伴,所以宁可得罪小朋友也会去告状。10岁以后孩子会更看重同伴,这时他们打小报告的可能性就不大了,因为很有可能会被同伴孤立。
“有效陪伴”爱打小报告的孩子
如果孩子爱打小报告该怎么办呢?早教专家认为,很难有一个统一的解决方法,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症下药。
“孩子爱打小报告和家庭、班级氛围都可能存在关系,需要放到具体的环境中去分析。”对爱打小报告的幼儿来讲,王芸建议家长要多进行“有效陪伴”。“不是和孩子玩手机、看电视,而是多跟他进行语言上的交流,比如给他读故事,跟他聊天,可以问孩子学校发生了什么事,聊一些图书。让孩子知道他是受重视的,不再有情感上的缺失。”
岳文昊则认为可以简单地把孩子打的小报告分为两类,一类是和自己无关的,另一类是和自己有关的。如果孩子打的小报告都是与自己没有关系的,那就要看孩子在班里是不是不被同学和老师注意,打小报告只是为了引起关注。如果孩子打的小报告是和自己有关的,那就要看是不是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如果家长在生活中总是帮助孩子解决问题,使得孩子遇到一些小问题就依赖于家长,就需要改变教育方式。
“孩子受到别人的侵犯就打小报告,体现出孩子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的不足。”倪志勇解释说,比如受到其他小朋友的侵犯,可以直接询问对方为什么要这样做,可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主张,例如说“我已经生气了,不要老是撞我,不要随便动我东西”。一些孩子确实连受侵犯后表达感受、观点、立场的能力都没有,遇到问题无法独立解决,只能求助于老师或家长。他们有些是没有形成这种意识,有些则是缺乏自信和勇气。
倪志勇介绍,国外有研究表明,在学习环境中被攻击的孩子往往自尊自信不够,被侵犯之后只能告诉老师。“家长应该积极想办法帮助孩子发展独立自信的能力,与别人沟通、表达观点的能力。这点在家庭中就要培养。当然,在家庭中,家长对孩子是不是足够尊重,是不是能让孩子独立地表达感受和想法也很重要。条件允许的话也可以参加专业训练。”
■专家意见
求助在成长过程中很有意义
●岳文昊,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国家心理咨询师
有些家长觉得孩子爱打小报告很不好,就一味禁止孩子打小报告,这是错误的。有时孩子打小报告并不是为了引起关注,而是确实解决不了问题需要帮助。如果完全禁止孩子打小报告,就会让孩子慢慢养成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也不求助的习惯。
其实,求助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是非常有意义的,不会求助的孩子在以后很可能会不懂得变通,不知道借助外力,最怕的是在遇到人生危险(如遇到拐卖)的时候,不知所措。
■域外经验
美国学校里的“告状盒”
在美国,有的学校会有一种“自我宣言”(i-statements)的宣泄方式,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情绪。这个宣言有一种固定的语言格式,比如“pleasestop……,youmakemefeel……”(请你不要再做某件事了,因为你让我感觉……),或者“ifeel……whenyou…….ineedyouto……”(你这样让我很难过或沮丧,我希望你……)。
有的老师会在教室里放一个“告状盒”,规定要告状不能口头告诉老师,而是把时间地点人物发生什么了写下来,然后放进告状盒。老师会在固定时间看这些纸条,并让孩子把内容念出来。当然,没有几个人会真念出来,大部分情况是等到念的时候,写纸条的人已经忘记那件事了,问题就这么被时间冲淡了。
篇二 家长是否可以在家教育孩子调查报告
关于家长是否可以在家教育孩子调查报告
“如果从孩子出生的第三天开始教育,那么就已经晚了两天。”这样的育儿观念,正引领着很多父母从孩子出生那一刻起就开始进行漫长的育儿教育。一批早教机构应运而生,一群年轻的爸爸妈妈怀抱着几个月大的宝宝早早走进早教机构,唯恐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然而,记者调查发现,正在兴起的早教行业缺乏必要监管,良莠不齐。教育专家指出,家长自己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应该亲自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不一定非要到培训机构。
读者反映
给孩子报了早教班却心存困惑
市民魏女士是一名大学辅导员,年薪两万元。前不久,听说周围不少朋友给孩子报了专业化的早教班,虽然她对早教班一直“很懵懂”,但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她利用暑期,带着15个月大的儿子走访了石市一家又一家的早教机构,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试听,经过精挑细选,最后选中了石市一家据称是世界连锁品牌的早教机构,以10047.5元/100个课时(注:一个课时55分钟)的价格给儿子报了名。
“这个价儿还是店庆价,要不然更贵!”魏女士说,她最早接触早教机构,是在怀孕期间,当时她听了不少关于怀孕、分娩的讲座,讲师都会建议家长给孩子报早教班,说有助于孩子更好地发展。后来,她发现不少年轻家长痴迷给孩子报早教班,还常听周围的朋友说“谁谁给孩子报了早教班,早教班如何如何好……”
“早教班为何这么贵,竟然比大学学费还贵?孩子上早教班真的能更好地发展?”如今,魏女士每周都会陪着儿子定点“上课”,但她依然心存困惑。
记者调查
报个专业早教班,动辄上万元
据了解,目前石市早教机构有3种模式:母婴医院开办的育儿班、幼儿园为抢夺生源开办的早教班、专业化的早教机构。记者调查发现,最受家长青睐的还是专业化的早教机构,这种早教机构多以加盟形式运营,为一些国际、国内知名的连锁品牌,当然,也包括本地化的品牌。但无一例外的是,价格不菲。
x月x日,记者随机走访了省会七家专业化的早教机构,发现这类早教机构都会让家长选择“课时包”,一般而言,一套早教课程从24课时到120课时不等,每个课时为45分钟到1个小时,收费则在数千元到万余元不等。
以石市一家国内连锁早教机构为例,一名6个月大的宝宝接受早教培训至2岁左右,一套96课时的课程价格为9000多元。平均算下来,一次45分钟的课程收费约为100元。而石市的一些国外连锁早教机构的价格则更为昂贵,一套96课时的早教课程收费为1万元至1.2万元不等,平均下来每个课时约100元至120元。此外,在收取课时费的同时,这些早教机构还会收取100元至360元不等的会员注册费,以及体能测验费和材料费等。
硬件设施堪称完美 老师资质却难保证
专业化早教班收费如此高昂,那么它们的师资质量、教学环境能否保证?记者调查发现,这类专业化早教机构大多设在市中心的`高档写字楼内或一些高档住宅区附近,环境布置十分温馨,有成套的游乐设施,并配有专门的学习室、母婴室等,硬件设施堪称完美。
“我们的授课老师都要经过严格挑选,学历都在本科以上,英语六级或专业八级。此外,他们还要经过总部培训,培训3个月或6个月,合格者才能上岗。”一些早教机构的接待顾问介绍说,他们是连锁机构,教案都是经过国内或世界专业研发队伍研发的。虽然中国目前对早教机构教案没有统一规定,但他们的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绝对超前。
然而,一位业内人士则告诉记者,目前早教方面唯一获得国家认可的只有育婴师国家职业资格证,可石市大部分早教机构的教师,一般只持有幼师资格证,或教师资格证。虽然上岗前该机构会为授课老师提供相关培训,但这些培训都没有统一的考核规范,很难保证教师的从业素质和能力。
此外,据了解,我国尚未设置0-3岁亲子教育专业,只有少数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延伸到婴幼儿的早期教育领域。目前,学前教育专业只专注3-6岁的幼儿教育,有关0至3岁的教育研究并不多。
准入门槛低,只需办张工商营业执照
记者走访时还发现,这些专业化早教机构多数只有工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经营范围也只是“教育咨询”“教育培训”等服务内容,并没有获得从教育部门取得的任何教育资质。
对此,一家世界连锁品牌早教机构的管理者无奈地说,她最初经营这家早教机构时,就遇到这一“尴尬”,去教育部门申请办理教育资质,却被告知“0-3岁的婴幼儿教育不归教育部门管”。此后她找了一圈,只在工商部门办了一张经营范围为“教育咨询”的营业执照。“我认为,早教就是针对0—3岁婴幼儿进行的开发其潜能的教育,应该属于教育部门的管辖范围。”她说,专业化早教机构无法从教育部门取得教育资质的现状在全国各地普遍存在。
她还介绍说,目前石家庄早教市场正处于逐步发展时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和认可它。但由于缺乏行业监管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导致这一行业准入门槛很低,一些人为了盈利,租了几间办公室,招了几名幼教老师,就开始大张旗鼓地宣称做早教,这样对该行业发展和孩子的早期教育,是极为不利的。
各方声音
家长:
效果不像宣传得那么神
x月x日,记者随机采访了5位年轻的家长,他们都已经或正考虑给孩子报早教班。对于报班的目的,家长们无一例外地表示“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或者“为了培养孩子的兴趣”。一些家长甚至还直言不讳地说,他们就是被早教机构的宣传册所吸引,上面说能“开启智力”、“激发潜能”、“培养宝宝社交能力和自信心”……然而,对于早教班的效果,多数家长表示不像宣传得那么神。
早教机构:
别想着只为了孩子考高分
石市一家世界连锁早教机构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孩子0—3岁脑神经发育最为迅速,相当于成人的60%,3岁时,大脑尺寸已相当于成人的80%,让孩子上早教班很关键。她发现,不少家长为孩子报早教班,就是单纯地想要开发孩子智力,为孩子考高分做准备,这样想是错误的,因为专业化的早教短期内是看不到效果的。
专家观点
家长在家同样能教育孩子
那么,0—3岁的婴幼儿是否需要早期教育?家长该如何选择早教机构?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学前教育系主任龚蓉认为,家长存在一种教育误区,认为只有让孩子坐在教室或到某个机构上课,才算是在接受教育。这种错误的想法才导致不少家长盲目跟风,痴迷给孩子报早教班。
龚蓉说,其实,宝宝从一出生起,就开始接受家长无意识的早教,家长轻抚宝宝、哼歌或带着宝宝做游戏等,都是在无意识地培养孩子身体、运动、情感、认知等各方面的能力。在她看来,专业化的早教机构提供的是一种教育服务,它在开发宝宝各项潜能的同时,更多的是教授家长该如何更好地培养宝宝。如果家长有一定的育儿经验,那就大可不必盲目跟风,给孩子报早教班,因为自己在家就能教育孩子,家长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龚蓉说,如果家长想给孩子报早教班,就不要抱着给孩子报了早教班就等于赢在了起点的目的。因为有很多孩子在3岁以前,父母很重视开发孩子的智力和潜能,在智力测查中孩子能得高分,可上小学后,孩子的超常性就没有了,甚至还出现不少问题。
在目前早教行业缺乏必要的监管的情况下,家长选择早教机构时,一定要更加慎重。
篇三 不要忽视孩子的小报告教育心得
不要忽视孩子的小报告教育心得
小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打小报告,他们打小报告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时候是希望问题能够被解决,有的是希望得到注意,总体来说,打小报告与孩子的年龄特点是紧密相关的。不过,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时常会因为忙碌或对孩子频繁地报告常感到厌烦或无视。以致错过了一些教育孩子的最好时期,为此也值得我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深刻反思自我、更加重视孩子“小报告”。
孩子开学两天,大事没有,小事不断。昨天班上的俊俊小朋友把萱萱的小手抓破了皮。当时萱萱跑过来向我报告。见孩子没什么大碍,忙碌中便忘记了这个问题。今天一大早,俊俊的爸爸找到我:“丁老师,昨天我们家孩子故意把萱萱的手抓伤,我想让孩子当面给萱萱道个歉。”因为当时萱萱没有入园,我便回道:“没事的,这件事情交给我们老师处理吧!”过了一会,萱萱的妈妈来到,我很抱歉的向她叙述着事情的经过,同时也得到了她的谅解!忙忙忙,忘记了俊俊爸爸的交代,以及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做的教育责任与义务!忽视了俊俊道歉的意义。下班后,接到俊俊爸爸的电话,问道:“丁老师,我们家孩子有没有向萱萱道歉?”我却有勇气的解释道:“我们已经向萱萱的家长道了歉,而且她们没有把这件事情放在心上!”俊俊爸爸回答道:“我只是想让孩子知道自己的错误,了解孩子的做法,然后知道怎样去教育他...。”听了俊俊爸爸的话,仓促中挂了电话。事后想想,这件事情因为自己的疏忽,让他们在处理孩子问题上或许会错怪俊俊。自责中发了条信息!默默地告诉自己,明天到校的第一件事情,认识俊俊和他的爸爸,然后向他们道个歉,私下里把俊俊和萱萱叫在一起,引导俊俊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向萱萱道个歉。或许事情解决的有些晚,但希望可以得到家长的谅解。
这件事情让我意识到家园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再忙也不能忽略孩子任何一个小报告,及时的解决这些小报告中存在的问题。对于孩子们的`“打小报告”,作为教师首先要做的是心平气和地认真听取孩子的“打小报告”,全面而细致地调查孩子争吵“告状”的原因,弄清争吵的原委。因为如果对孩子的“打小报告”不予理睬,不但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而且会使孩子产生压抑感。但如果鼓励、教唆和袒护孩子,久而久之他们会把鸡毛蒜皮的小事也告到老师那里,会逐步养成孩子凡事都向老师报告的不良心态。其次,面对幼儿的“打小报告”,要公正而适当又适时地处理孩子间的纠纷。对故意欺负同伴的幼儿进行批评而友善的教育,不能迁就,相信经过老师教育之后,下次不会再犯类似的小错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