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
第1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情况调查报告 第2篇2023最新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调研报告范文 第3篇现代家庭道德教育调查报告 第4篇2023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状况调查报告 第5篇关于未成年思想道德教育调查报告 第6篇小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自评报告 第7篇社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调查报告 第8篇欧美高等学校道德教育史考察报告 第9篇县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情况调查报告 第10篇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思想道德教育调研报告 第11篇未成年思想道德教育调查报告 第12篇加强职业道德修养规范教育教学行为自查报告 第13篇未成年思想道德教育调查报告范文 第14篇加强职业道德修养规范教育教学行为自查报告范文 第15篇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项目分析报告书
篇一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情况调查报告
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问题是社会所关注的问题。了解并掌握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有针对性地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形成健康、积极的道德品质,对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调查的背景和过程
在市文明办召开文明办主任会后,我县就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情况工作,对我县城关初中、寄宿中学、隽水寄宿小学、县实验小学、马港初中、程丰初中进行了摸底调查,从调查中显示,我县广大未成年人的身心素质基本状况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主流是健康的,他们的生活价值取向多元而务实,总体思想道德取向积极向上。
二、我县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的基本状况
(一)好的方面
1.热爱祖国,具有较强的社会公德意识。调查表明,对作为中国人感到自豪的占95%,对祖国受到外敌入侵,能主动报名参军的占70%,升国旗时感到无比自豪的占76%,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具有爱国热情,能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勇于献身。上楼梯或上车不会抢先的占80%;用完东西会归位的占70%;在公共场所看到有人大声喧哗认为是不文明行为的占87%,这些说明大多数学生具有较强的社会公德意识,同时也说明我们的德育教育成效是明显的。
3.尊敬师长,民主平等意识不断增强。绝大多数学生对父母、老师的辛苦付出有深刻的感受,能体谅父母师长的不易,进而怀有刻苦学习、立志回报之心。但同时大多数青少年学生对父母师长的一些不适宜的做法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意见。主要是希望父母师长不打骂孩子,不给孩子施加太多太大的压力,能保持一颗公正之心,不重男轻女,不嫌贫爱富,不爱优弃劣;希望能改变旧的传统教育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发学、主动学、参与学、快乐学;希望能以伙伴和朋友的方式与自己相处,多交流、多沟通、多引导、多表扬、多激励,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二)需要改进的方面
1.自理能力差。虽然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的口号喊得十分响亮,但重智育轻德育的状况一直未有实质性的改变,调查中,70%的家长最关心学生的功课升学,特别是通城这几年因为高考居全市之尾,部分家长的怨言较多。只有35%的学生在家常做家务,有些学生把自己的衣服鞋袜带回家让妈妈洗; 76%的人认为教师布置作业太多,学生普遍感觉自己支配的时间不多,另外课程安排紧等也是一些因素。
2.心理承受力差,态度冷漠。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但片面追求表扬鼓励学生,致使只能听好话,经不起挫折,心理承受力差。绝大多数同学在遇到困难和烦恼时不愿找老师、家长倾诉,而乐于找同学或进行网络聊天,有的则找不到正常的发泄渠道,习惯于把问题和心事藏在心里,变得冷漠、孤僻、自闭。而有近58%的学生则将冷漠、叛逆理解为酷。
3.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调查中发现一些学生上学带手机,家长是为了孩子安全、方便,可有的学生却迷恋网络短信,甚至有些不健康的内容,这不仅分散个人注意力,影响学习,还容易造成攀比心理,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另外,学生生日互相之间赠送精美礼品,甚至大摆酒席。可见,我们的学生艰苦朴素意识比较淡薄。同时,调查中发现有的学生不愿当班干,怕影响学习;有的学生轮到值日时晚到,怕把衣服弄脏,甚至逃避;有的学生在接受别人帮助后,没有丝毫的感恩思想。只是一味的追求索取,不知奉献。
4.认识不到位。44%的学生不相信网恋;45%的学生乐意参加义务劳动;38%的学生基本没有乱丢垃圾、随地吐痰的行为;54。2%的学生对电脑游戏、网络聊天等在时间上的自控力比较差;这些数字是可怕的,更是让人担忧的。
5、迷恋网络游戏,因网络游戏造成犯罪的,占青少年犯罪总数的35%
三、做好我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一)坚持实践育人,深入开展大手拉小手,小手拉大手的活动
手拉手的活动是大手拉小手,齐扬理想帆;小手拉大手,共创和谐美,要做到一个家庭教育好一个孩子,辐射一群伙伴;一个孩子牵扯一个家庭,影响一片邻居。
(二)坚持文化育人,引导未成年人正确的娱乐消费。
通过开展三百红色经典(百部爱国主义教育影片、百部爱国主义教育歌曲、百部爱国主义教育图书)竞赛活动,帮助未成年人辨别是非、美丑、善恶;通过引导未成年人收看健康有益的电视节目,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等社会实践活动来开阔学生视野,扩大知识面。在调查中发现,我县中小学生作完作业,闲暇之余更多的时间用来看电视、游玩、上网,我们建议结合社区建设,部门联合,整和老党员、老教师等社会资源,利用闲置校舍或结合新校舍开发,建立青少年活动中心,积极营造适合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
(三)坚持服务育人,积极推行中小学生思想道德行为规范。
根据新形势下学生道德观念出现的新情况,在社会发展进程中道德观念的新变化,科学把握现代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新规律,从语言行为、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勤俭节约、吃苦耐劳、自理能力、感恩思想、爱护环境等方面明确什么是对的,应该怎么做。以小见大,从点滴做起,教育学生在思想道德行为规范上要身体力行。调查中我们深切感觉到,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是当前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
(四)坚持组织育人,扩大对青少年道德教育的渠道。
建议教育局成立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相关组织,负责对学校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进行检查、督导;组织思想道德教育宣讲团,深入各个学校,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校内加强学生会、团支部、少先队的建设与管理。对学生会、团支部、少先队的队伍建设要制定实施意见。从人员的配备原则、培训等方面作都要作出具体规定,旨在充分发挥他们的先锋模范作用,构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校园氛围。
四、要处理好几个关键问题。
1、增加财政对德育工作的专项投入。
中共中央、xx《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落实德育专项投入,并随着教育经费的增长,逐步加大支持力度。曲阜乃全国历史文化名城,财政收入即使困难,也要给全市的德育研究、德育培训、德育活动、德育考察、德育资料建设提供较充裕的经济支持。
2、加强班主任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班主任专业化是现代社会呼唤高质量的教育,呼唤教育均衡化的需要,也是落实《若干意见》,加强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需要。因此,通过分层次的班主任培训和教育实践,提高班主任的职业道德素养,提升班主任的教育理念,发展班主任的教育专业能力是德育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建议设立班主任专项的评优表彰机制,关注班主任专业化成长的需要,切实提高班主任的工作待遇,大幅度提高班主任的政策津贴。
3、整合全社会的力量,突破德育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1)虚拟世界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不容低估。东西方文化的冲突、宗教的影响、多元价值观的渗透,往往通过音响制品、文艺作品、文化媒体和网格文化等虚拟的东西,潜移默化地影响青少年的人生价值趋向。这些领域中黄、赌、毒、武打、枪战、~等情节对青少年思想、道德、行为、处事等负面影响是十分严重的。减少这些负面影响,对黄、赌、毒的东西实行全社会的围追堵截。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方能为青少年创造一个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2)社会诚信对学生诚信品质的影响不容低估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民无信而立言必信、行必果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赶等有益的格言,深刻地反映出中华民族历来视诚信为安身立命之本。然而,在市场经济建立和发展的今天,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人们发现在浓重的利益趋使下,民族优良的道德传统正在经济、政治、文化、人际关系中逐渐弱化和失缺。诚信品质的培养是个社会系统工程,需要靠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和熏陶。
篇二 2023最新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调研报告范文
2023最新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调研报告范文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语言要准确、简洁。你还在对写报告感到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调研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根据局党委的统一安排,在校委会调研组的领导下,我先后深入教育教学一线,广泛与教师座谈、交流,虚心征求他们的意见,并接受社会各界反映的问题,对我校教师解放思想大讨论的成效和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较为细致的专题调研,了解了我校教师的职业道德现状,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当前我校教师队伍的职业道德现状
近几年来,我校将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举行“强职业道德,树师表形象”演讲赛、“学会教学”专题研讨交流会,广泛开展“岗位大练兵”活动。尤其是教师大会、党员会、民主生活会的召开,极大的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使其使命感、责任感普遍增强,人人争创一流成绩的浓厚氛围正逐步形成。
(一)广大教师敬业爱岗,争创一流教育质量
目前我校教师队伍的主流是好的,他们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敬业爱岗,尽职尽责,兢兢业业,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为彭中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为彭公乡的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三个代表”,无愧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全校涌现出了一批师德高尚、教学成绩优秀、在学校和社会上享有较高威信的模范教师。他们的爱岗敬业和忘我奉献,影响和带动了整个教师群体,广大教师变“要我干”为“我要干”,一心扑在工作上,追求一流的教学成绩和育人质量,使我校教育质量稳步上升。
篇三 现代家庭道德教育调查报告
疽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道德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家庭道德状况如何,不仅关系到家庭内部的和睦和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而且关系到社会良好风俗习惯的形成和国家的安定团结。《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就指出:“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既是摇篮教育,也是终生教育。因此,家长的道德修养、教育方法以及家庭教育的环境,都会对孩子的一生产生具大的影响。
一、现代家庭道德教育存在的误区。
1、重智育,轻德育。一项调查表明:12-17岁孩子的家庭教育中“重智育,轻德育”的思想观念相当突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往往把“智育”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在他们看来,只要学习成绩好,其他方面就好,深信“分数代表一切”。在这种教育观念指导下,家长对子女的学习提出严格甚至苟刻的要求,至于子女有什么兴趣、爱好和能力却看不到,当行为习惯、心理健康、思想道德等方面出现问题时却视而不见或不以为然,疏于引导、矫正,错过德育时机。
研究近年突出的青少年犯罪问题,不难发现与其家庭教育中忽视德育的误区密切相关。家长在子女少儿时期过于溺爱、袒护子女,管束松散,放任自流,必然导致子女日后自私、任性、孤傲的性格特征,为青少年时期的走上犯罪之路埋下祸根。
2、重学校,轻自身。随着新课程改革深入推进,教师的作用被提升到一个新的认识高度,但相当数量的家长未能客观地看待孩子教育的社会系统功能,未能正确地评估学校教师的作用与能力,过分依赖学校,过分期望教师,这种教育观念无疑是片面的,与农村学校教育现状产生矛盾。
诚然,学校承担着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素质发展的责任,但不应看作学校承担教育学生的全部责任。有些家长把教育子女的全部责任推给学校,推给教师,忽视自己言传身教的作用,使家庭德育流于形式。
3、重体罚,轻说教。这种“棍棒教育”的家庭教育现象在农村普遍存在。当子女犯错误时,农村家长往往不分青红皂白,采取掘单而粗暴的体罚方式,训斥一顿,棒打一通,全然不顾子女感受。当然,农村家长有时也进行说服教育,但缺少耐心、细致的态度,未能在思想根源上去解决问题。
刻育心理学规律揭示:经常受到惩罚的学生,其心理健康状况较差,自尊心、自信心十分脆弱,学习成绩因而进步缓慢。农村家长“重体罚,轻说教”的家庭教育方法严重影响子女的健康成长。倘若家长发现子女问题后,能民主平等地与子女沟通,摆事实,讲道理,进行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给予温暖的关怀和照顾,那么子女就不会朝着恶性的方向发展。
4、重物质,轻精神。在教育子女的方法上,有些家庭还存在着重视物质给予与满足、忽略精神需求与激励的误区。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不惜投入大量金钱,满足子女衣、食、玩各方面的物质需求,借此鼓励子女积极求学,或者送子女参加数学、英语、奥赛等智育培训。鲜见有学生家长陪同子女逛书店买德育书籍、参观烈士陵园等具有深刻德育意义的活动。
实际上,对子女教育舍得物质及在智育上的投入是必要的,但并不是最重要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首先需要的是学会做人,促进孩子健康全面发展,这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才是高层次的教育投入。有的学生尽管家境贫穷,但是奋发图强,刻苦学习,注重全面发展,成绩优异,思想上积极进取;因为他们从父母那里汲取到精神上无形的鼓励和满足,内心充满亲情动力。
二、现代家庭道德教育采取的策略。
1、更新观念。在指导思想上,要从单纯依靠学校转变为与学校、社会配合;在培养目标上,要从养老防老、光宗耀祖,转变为为国家培养各个领域的多层次的建设人才;在教育模式上,要从封闭转向开放,支持孩子广泛利用现代信息渠道接受知识,扩大视野,成为有创造志向、创造意志、创造才能的人;在教育态度上,从自由放任转为自觉地系统地正确地教育孩子;在教育方法上,要从娇惯溺爱或粗暴、包办代替转变为严爱结合、疏导,让孩子学习生活自理等等。
2、以身作则。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道德品质的形成会产生重要而深刻的影响。因此,作为家长,首先应当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文化和心理素质。家长只有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更好地教育、培养子女。早在春秋时期古人就提出“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治其家;欲治其家者,先修其身”的主张,所以,家长要努力做孩子的学习榜样。一方面,家长要通过继续学习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和文明修养;另一方面,要严于律己,始终保持良好形象,从日常生活入手,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必须做到,做到言行一致,举止文明,勤劳奉献,宽以待人,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良好品德和行为的形成。
3、说理导行。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一样,必须坚持正面疏导,耐心说服。必须把说理教育与训练行为结合起来,也就是讲练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不仅会说,而且会做。成为真正既有知识,又有才能;既有高尚思想,又有良好品德行为的人。为此,家长必须在坚持正面疏导、耐心说服的同时,制订一些切实可行的家规,在提出时讲清道理,使之自觉实行,并且经常检查督促,进行反复训练,以养成良好习惯。孩子有了缺点和错误,固然要批评教育,但重要的是耐心开导,帮助分析原因,指出努力方向,启发他们自觉改正。有不少家长习惯封建式管制,孩子动辄得咎,不是训斥穷骂,就是动手体罚,既不讲道理,更无明确家规。孩子当然不知如何去做,更谈不上什么道德行为训练。这样的家长当然不可能真正地把孩子教好。
4、教育合力。教育要形成合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应该是互动合作、协调一致的关系,首先家庭内部的教育力量要讲相互配合、“教育一致”原则,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其次要主动、经常地与学校联系。经常校访,进一步了解孩子在校的思想动态、学习态度、生活状况,了解孩子的个性特点,协调与教师的关系,加深与教师的感情,要在教育观念和方法上与教师达成共识,取得共同教育的效果,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
总之,家庭德育在孩子一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教育功能。教育好下一代是历史赋予我们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我们家长应该竭力为孩子营造温馨的心灵港湾,要不断提高家庭德育水平,用科学的方法武装自己,使自己真正成为孩子的楷模、良师、益友。
篇四 2023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状况调查报告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发展和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了解并掌握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有针对性地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形成健康、积极的道德品质,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成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按照团区委的统一部署,全区各级团组织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围绕我区不同层次青少年的理想信念、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价值取向等方面开展了细致深入的调研,共撰写有关调研文章1,思考总结我区在开展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中取得的效果及存在的不足,在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和养成的基础性、科学性、层次性、实践性和示范性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和思考。
一、基本情况
二、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的调查结果分析
2、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的基本特征:
三、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方面存在的不足及原因尽管在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工作中,我们重视了对不同青少年群体的分类分层教育,使工作质量和水平有了一定的提升。但随着形势的发展与党对青少年工作的新要求,在工作实践中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具体表现在:
1、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形式的表面性。目前的思想道德教育形式,往往过多注重表面形式,停留在知识性的课堂传授层面,广大青少年为学习而学习,更多地停留在入耳层面,没有很好地入脑、入心,也没有很好地将思想道德认知同工作、生活及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加之传统的教育手段过多地注重教条主义、形式主义和命令主义,缺乏创造思维和强有力的生命力,结果导致工作拓展难度增大。
2、青少年思想道德行为养成的被动性。思想道德习惯养成的形式、内容趋向组织化、行政化、单一化、运动化,不少道德行为规范还没有成为青少年持之以恒的工作、生活原则。故在增强对青少年的吸引力,调动广大青少年主动参与践行的积极性上还不够。
3、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主体调动的行政性。青少年是思想道德教育的主体。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运用行政动员方式过多,工作对象的覆盖面还不够,尤其在青工、闲散青少年以及普通青少年群体中缺乏鼓动性和活跃性,只能借助组织行为去调动部分群体,存在着目标群体接受思想道德教育的不均衡性,且缺乏对目标群体的分层分类指导,容易出现一刀切现象。
4、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资源整合的简单性。应该说,全区的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的资源还是很多,但横向与横向之间、横向与纵向之间、条块之间缺乏沟通和资源共享。即便整合,也是活动硬件设施考虑较高,软件方面考虑较少,在工作中借力不够。同时,团干部的社会拓展能力也需提高。
四、思考与对策随着社会形势的发展变化,青少年价值取向的多元化、生活方式的多样化、青年群体分化的多层次性等问题层出不穷,如何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提高其实效性,已成为社会关注和重视的一大课题。共青团组织要以改进求加强,以创新促发展,在继承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渗透力、覆盖面和有效性,推动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不断深化。
1、突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基础性。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基础性主要表现:
(一)青少年时期是思想道德观念形成的基础阶段。学校是开展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基础阶段,人的道德养成关键是要从小就要打好基础,掌握青少年不同成长阶段的心理特点,从小打好道德认知基础。同时,通过建立青少年需求反馈系统、信息系统和重点样本调查反馈系统,及时了解掌握青少年的思想动态和行为方式的新趋势。
(二)适应青少年思想道德形成特点的教育内容是关键。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青少年不同阶段的道德养成需求,提供不同的道德教育内容,重点培养青少年的健康心理。通过开展思想道德现象大讨论、征集道德文明警语等形式,培养青少年明辨是非的能力。
(三)开放性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阵地是依托。网络和社区已成为开展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本次调查中有72%的青少年有过上网经历,同时也有83%的青少年表示目前我区的青少年文化活动阵地短缺或对其功能设置和管理不太满意。我们要借助社区青少年学校、青山共青团网站等载体,以多种传播方式激活青少年的认知模式,使思想道德教育变得生动活泼、寓教于乐;并通过体验活动等,加大青少年活动阵地的开发利用,在社区中建立分散多样、就近就便的活动中心,吸引青少年经常参与,引导青少年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2、突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方式的科学性。我们通过本次调查发现,在社会迅速转型和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青少年接受的信息量大,思维灵活、想象丰富、视野开阔,传统的说教式的思想道德教育方式已经难以适应形势发展,迫切需要转变思想道德教育方式,认真分析把握新时期青少年思想发展变化规律,要注重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科学性,实现由灌输道德知识向发展道德能力转变,实现从青少年被动接受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上自主型转变,减少行政化动员,把真实的道德生活展现在青少年面前,在现实的具体生活场景中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养。
3、突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对象的层次性。不同的青少年群体有不同生存状态和发展的要求。在对青少年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我们要对优势群体和弱势群体、职业青年和学生青少年等等群体差异有更深入的研究,兼顾两头,突出中间,体现层次性,在注重把握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普遍性问题的同时,针对不同的青少年群体,形成不同的侧重点,让不同层次的青年都能找到自己的追求目标。如对青年党员、团干部、优秀青年等先进分子,要强调三观,强调共产主义的理想观念;对广大普通青少年群体,要以三德为基本要求,倡导与现代化文明社会相匹配的精神生活和道德情操。以此,逐步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广度和深度。
4、突出青少年思想道德养成的实践性。引导青少年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最根本的途径在于实践。本次调查中反映,青少年对道德教育活动意见最大的是形式单调,认为最有收获的是实践。这就要求我们注重让青少年在实践中学习,要通过家庭实践、社区实践、岗位实践等途径的有机结合,引导青少年在社会实践中认识自己的行为规范、道德文明和人生价值取向与法律规范和传统文化倡导的道德文明保持一致。使在校青少年学生在家庭、学校、社区的学习和活动中,养成伦理道德、社会公德所需要的行为规范和基础文明;在职青年在实践中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学会理性地处理各种矛盾和人际关系的本领。
5、突出青少年思想道德评价的示范性。我们可以通过开展青少年道德示范好公民、十佳小公民等先进称号的评比表彰,让青少年体会到榜样的可敬、可亲、可学,形成争做先进的良好氛围。要通过各种媒体,以及建立思想道德教育宣讲团加强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成果的宣传。以青山区社区青少年道德行动为契机,通过设立道德评议台、社情民意气象站等有形载体,建立形成社区青少年道德规范和道德约束和监督机制,加强典型榜样的宣传,道德状况的分析,以及有效的应对,从而保证工作的针对性,取得实效性。青少年时期不仅是学知识、长身体的最佳时期,也是思想道德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将直接关系到我区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能否实现。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问题,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不断创新实践,才能真正使这项社会的基础工程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
篇五 关于未成年思想道德教育调查报告
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问题是社会所关注的问题。了解并掌握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有针对性地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形成健康、积极的道德品质,对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调查的背景和过程
在市文明办召开文明办主任会后,我县就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情况工作,对我县城关初中、寄宿中学、隽水寄宿小学、县实验小学、马港初中、程丰初中进行了摸底调查,从调查中显示,我县广大未成年人的身心素质基本状况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主流是健康的,他们的生活价值取向多元而务实,总体思想道德取向积极向上。
二 、我县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的基本状况
(一)好的方面
1.热爱祖国,具有较强的社会公德意识。调查表明,对作为中国人感到自豪的占95%,对祖国受到外敌入侵,能主动报名参军的占70%,升国旗时感到无比自豪的占76%,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具有爱国热情,能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勇于献身。上楼梯或上车不会抢先的占80%;用完东西会归位的占70%;在公共场所看到有人大声喧哗认为是不文明行为的占87%,这些说明大多数学生具有较强的社会公德意识,同时也说明我们的德育教育成效是明显的。
3.尊敬师长,民主平等意识不断增强。绝大多数学生对父母、老师的辛苦付出有深刻的感受,能体谅父母师长的不易,进而怀有刻苦学习、立志回报之心。但同时大多数青少年学生对父母师长的一些不适宜的做法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意见。主要是希望父母师长不打骂孩子,不给孩子施加太多太大的压力,能保持一颗公正之心,不重男轻女,不嫌贫爱富,不爱优弃劣;希望能改变旧的传统教育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发学、主动学、参与学、快乐学;希望能以伙伴和朋友的方式与自己相处,多交流、多沟通、多引导、多表扬、多激励,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二)需要改进的方面
1.自理能力差。虽然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的口号喊得十分响亮,但重智育轻德育的状况一直未有实质性的改变,调查中,70%的家长最关心学生的功课升学,特别是通城这几年因为高考居全市之尾,部分家长的怨言较多。只有35%的学生在家常做家务,有些学生把自己的衣服鞋袜带回家让妈妈洗; 76%的人认为教师布置作业太多,学生普遍感觉自己支配的时间不多,另外课程安排紧等也是一些因素。
2.心理承受力差,态度冷漠。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但片面追求表扬鼓励学生,致使只能听好话,经不起挫折,心理承受力差。绝大多数同学在遇到困难和烦恼时不愿找老师、家长倾诉,而乐于找同学或进行网络聊天,有的则找不到正常的发泄渠道,习惯于把问题和心事藏在心里,变得冷漠、孤僻、自闭。而有近58%的学生则将冷漠、叛逆理解为酷。
3.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调查中发现一些学生上学带手机,家长是为了孩子安全、方便,可有的学生却迷恋网络短信,甚至有些不健康的内容,这不仅分散个人注意力,影响学习,还容易造成攀比心理,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另外,学生生日互相之间赠送精美礼品,甚至大摆酒席。可见,我们的学生艰苦朴素意识比较淡薄。同时,调查中发现有的学生不愿当班干,怕影响学习;有的学生轮到值日时晚到,怕把衣服弄脏,甚至逃避;有的学生在接受别人帮助后,没有丝毫的感恩思想。只是一味的追求索取,不知奉献。
4.认识不到位。44%的学生不相信网恋;45%的学生乐意参加义务劳动;38%的学生基本没有乱丢垃圾、随地吐痰的行为;54。2%的学生对电脑游戏、网络聊天等在时间上的自控力比较差;这些数字是可怕的,更是让人担忧的。
5、迷恋网络游戏,因网络游戏造成犯罪的,占青少年犯罪总数的35%
三、做好我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一)坚持实践育人,深入开展大手拉小手,小手拉大手的活动
手拉手的活动是大手拉小手,齐扬理想帆;小手拉大手,共创和谐美,要做到一个家庭教育好一个孩子,辐射一群伙伴;一个孩子牵扯一个家庭,影响一片邻居。
(二)坚持文化育人,引导未成年人正确的娱乐消费。
通过开展三百红色经典(百部爱国主义教育影片、百部爱国主义教育歌曲、百部爱国主义教育图书)竞赛活动,帮助未成年人辨别是非、美丑、善恶;通过引导未成年人收看健康有益的电视节目,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等社会实践活动来开阔学生视野,扩大知识面。在调查中发现,我县中小学生作完作业,闲暇之余更多的时间用来看电视、游玩、上网,我们建议结合社区建设,部门联合,整和老党员、老教师等社会资源,利用闲置校舍或结合新校舍开发,建立青少年活动中心,积极营造适合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
(三)坚持服务育人,积极推行中小学生思想道德行为规范。
根据新形势下学生道德观念出现的新情况,在社会发展进程中道德观念的新变化,科学把握现代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新规律,从语言行为、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勤俭节约、吃苦耐劳、自理能力、感恩思想、爱护环境等方面明确什么是对的,应该怎么做。以小见大,从点滴做起,教育学生在思想道德行为规范上要身体力行。调查中我们深切感觉到,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是当前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
(四)坚持组织育人,扩大对青少年道德教育的渠道。
建议教育局成立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相关组织,负责对学校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进行检查、督导;组织思想道德教育宣讲团,深入各个学校,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校内加强学生会、团支部、少先队的建设与管理。对学生会、团支部、少先队的队伍建设要制定实施意见。从人员的配备原则、培训等方面作都要作出具体规定,旨在充分发挥他们的先锋模范作用,构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校园氛围。
四、要处理好几个关键问题。
1、增加财政对德育工作的专项投入。
中共中央、xx《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落实德育专项投入,并随着教育经费的增长,逐步加大支持力度。曲阜乃全国历史文化名城,财政收入即使困难,也要给全市的德育研究、德育培训、德育活动、德育考察、德育资料建设提供较充裕的经济支持。
2、加强班主任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班主任专业化是现代社会呼唤高质量的教育,呼唤教育均衡化的需要,也是落实《若干意见》,加强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需要。因此,通过分层次的班主任培训和教育实践,提高班主任的职业道德素养,提升班主任的教育理念,发展班主任的教育专业能力是德育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建议设立班主任专项的评优表彰机制,关注班主任专业化成长的需要,切实提高班主任的工作待遇,大幅度提高班主任的政策津贴。
3、整合全社会的力量,突破德育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1)虚拟世界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不容低估。东西方文化的冲突、宗教的影响、多元价值观的渗透,往往通过音响制品、文艺作品、文化媒体和网格文化等虚拟的东西,潜移默化地影响青少年的人生价值趋向。这些领域中黄、赌、毒、武打、枪战、等情节对青少年思想、道德、行为、处事等负面影响是十分严重的。减少这些负面影响,对黄、赌、毒的东西实行全社会的围追堵截。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方能为青少年创造一个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2)社会诚信对学生诚信品质的影响不容低估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民无信而立言必信、行必果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赶等有益的格言,深刻地反映出中华民族历来视诚信为安身立命之本。然而,在市场经济建立和发展的今天,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人们发现在浓重的利益趋使下,民族优良的道德传统正在经济、政治、文化、人际关系中逐渐弱化和失缺。诚信品质的培养是个社会系统工程,需要靠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和熏陶。
篇六 小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自评报告
小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自评报告
对照区教体局相关通知要求精神,我校于XX年8月初,对学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进行了梳理和自评,现将相关自评情况汇报如下:
1、建立德育管理组织网络
学校建立了校长任组长,分管校长具体负责,德育处具体组织实施的组织网络。大队辅导员聘任班主任为中队辅导员,具体负责少先队管理和班级德育工作。
将德育工作列入学校年度工作计划,建立了以课堂教学为主、班会、少先队活动为辅、文明礼仪教育和行为习惯教育为具体内容的德育工作体系。
德育处还将德育教育与文明班集体、优秀少先队员、三好学生和各种单项荣誉的评选相结合。
2、品德课开课情况与教学改革情况
学校严格按照省颁的课程计划开设品德课程,一、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每周2节。品德课程原则上由班主任兼任。品德课无减少课时,挪用课时情况。
所有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均能够完成品德教学任务,同时积极进行教学改革,能够积极参加各级部门组织的德育论文评比活动和少先队工作论文评比。去年,所有教师均参加了德育论文评比活动,其中市级二、三等奖各一篇。
3、升挂国旗和国旗下讲话活动
学校严格按照《国旗法》要求升挂国旗,重要纪念日、集体活动和除雨雪之外的每周一均举行庄重的升旗仪式。
我校升旗仪式由大队辅导员主持,在升旗仪式后,均举行不同主题内容的国旗下讲话活动,由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和辅导员老师分别发言。程序规范,建校以来从未变更。
4、少先队、校会、班会活动情况
规范少先队活动组织创造性的开展活动,建立大队部,实现全员组织入队,以胡总书记“四好少年”要求,教育少先队员,进而实现思想上入队。
少先队主要辅导组织全校性的德育活动和少先队活动。去年的一个学年里,由德育处和大队部组织的全校性活动共达22项。活动内容涉及校园安全及健康教育、文明礼仪和行为规范教育、少先队队课和队情队史教育、时政与爱国主义教育、尊师和友爱教育、体现学校特色的品德教育六大方面。
班会活动由德育处具体布置,班主任老师具体负责实施。学校要求主题时,进行主题教育活动,学校没有安排班会主题时,由各班级自行安排。
5、心理辅导教师和心理健康教育情况
学校现有获得心理咨询从业资格的兼职心理咨询师1人,通过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考试。学校暂未设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xx尚未建立心理咨询室,但是兼职心理咨询教师已经就几位特殊学生开展了心理辅导活动。
篇七 社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调查报告
社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存在什么问题呢?小编给大家介绍介绍。
社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调查报告(1)
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和谐社会主义人际关系、改善社会风尚、提升人民道德素质、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举措。
一、社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首先,从整个社会大环境来看:由于社会转型的高速度和不稳定因素的存在,许多传统观念和道德规范受到无情的冲击,西方的不正确的价值观念却时刻影响价值观尚未定型的未成年人,导致部分未成年人出现才大志疏、盲目自信、过分关注个人利益和私欲,缺乏自我约束,道德观念淡薄的现象。而中国优秀的道德文化:诚实守信、勤劳善良、乐于助人、团结友善等正在慢慢消失。周围不良的社会文化吸引着充满好奇心、自控力差的未成年人。
其次,从学校来看:道德教育被肢解为空洞的说教。学校的德育工作缺乏与家庭、社会的密切配合,特别是农村学校,学校教育成了学生德育的全部。更严重的是现在的学校只注重成绩和升学率,而忽视了道德教育。当然,这与教育体制也有很大关系。虽然我国已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可许多学校仍以应试教育作为本校的教育体制,这是影响道德教育地位的重要因素,也可以说是根本因素。
最后,从家庭角度来分析:家是未成年人的启蒙学校,而家长则是未成年人的启蒙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不良的家风,不和谐的家庭环境都会对孩子的成长与教育产生不好影响。当下,许多家长抱着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思想,重智育,轻德育,盲目地对孩子进行智力教育,忽视了优秀道德文化教育。甚至于对独生子女的一味娇惯,宠溺,这对道德教育产生了一定的阻碍,导致了许多问题。家长只有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才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二、未成年人道德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
1、大众传媒。大众传煤主要包括广播、电影、电视、报刊等。例如,有的电影、电视作品为追求所谓的票房价格,用许多思想内容极不健康的作品吸引观众,宣传暴力、凶杀、色情等;有些所谓的纪实篇,把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段细加描述;有的报刊不仅表现在非法出版物的增多,而且许多所谓的正规出版物也在合法的幌子下宣传一些不健康的内容。未成年人判断是非的能力较差,但具有极强的模仿心理和模仿力,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最容易做出违反道德规范要求的事情。
2、不良社会风气。社会现象形形色色、纷繁复杂,不仅存在真善美,也存在假丑恶,特别在当今社会转型时期,许多新的游戏规则没有建立和完善,各种不良的社会风气不断出现。例如,有些人通过不正当手段在短期内可以暴富,有些人可以通过不正当途径升官发财等。这些社会上的不良现象,会给未成年人学生的道德、心灵造成污染。
3、网络。网络给工作、生活和社会交往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促进了社会道德的开放性、多元性,但也给道德教育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例如,电脑黑客及病毒制造等不道德行为不断产生;合理的个人隐私受到了空前的挑战,改变了人们传统的交往方式和情感方式;西方发达国家通过网络将自己的意识形态、世界观、价值观、伦理道德等观念四处传播。未成年人学生是极易受网络影响的群体,如不正确加以引导、处理,会给未成年人的道德行为带来偏差。
三、社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对策
作为居住和成长的场所,社区在未成年人成长过程中的影响力日益彰显。中小学生一年中近一半的时间在社区中度过,社区正在成为未成年人生活的主要空间,是未成年人实现社会化过程的重要场所,是未成年人集中活动的重要区域。未成年人的积极参与是实现社区长远发展的重要基础,以社区为依托,推进社区未成年人思想工作,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社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重要举措。
社区思想道德建设既具有思想道德建设的一般规律又具有自身的一些特殊规律,因此,在实践中,我们既要借鉴思想道德建设的一些有益的经验,又要从社区居民的思想实际出发,努力探索一条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势下的社区思想道德建设的新路子。首先,要加强党的领导,建立一支素质精良的社区思想道德建设队伍。社区思想道德建设的关键在于党的领导。只有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才能协调各种关系,形成合力,才能保证社区建设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健康发展;才能充分发挥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因此,各级领导班子和党政主要领导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社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高度重视社区思想道德建设,改变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状况,把社区思想道德建设纳入到社区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规划,列入社区管理和日常工作之中。同时,优化社区思想道德建设队伍,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建立一支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专兼职结合的社区思想道德建设队伍。
其次,转变传统观念,构建以社区为依托,以学校为主体,以家庭为中心的教育网络。传统观念认为,社区思想道德建设主要是依靠社区进行宣传教育,条块分割严重,难以发挥整体效应。这不仅违背了社区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在规律,也严重影响到社区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新时期的社区思想道德教育要求我们必须转变传统观念,打破条块分割,树立整体意识,把社区、学校、家庭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地发挥三者在社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这不但可以优化资源配置,还可以实现社区思想道德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第三,加大资金投入,创建社区思想道德建设的新环境。社区思想道德建设离不开环境的影响和制约,环境是社区思想道德建设必备的物质载体。它包括软件环境和硬件环境两个方面,前者是指影响和制约社区思想道德建设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和社会风俗等人文条件。后者是指社区的基础设施等自然环境。而这些环境的建设和改善都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但就目前来看社区思想道德环境和方法。
第四,注重建设效率,改进社区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效率即生命。针对当前社区思想道德教育内容陈旧、形式老套、方法呆板,不能适应新时期要求的客观实际。社区思想道德建设应该不断更新内容,改进方法,使之既体现时代发展的要求,又能适合社区居民的迫切需求,并把它同社区服务、社区安全、社区文化等活动结合起来,通过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提高居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可采用丰富多彩的宣传方法,利用新兴的传播媒介。如互联网等对居民进行宣传,同时要充分发挥社区居民参与的积极性,引导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开展大量的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引导群众自觉地形成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
第五,搞好制度建设,保证社区思想道德建设的规范化。社区思想道德建设需要建立健全完善的规章制度体系,以此保证其走上制度化、科学化的轨道,避免因人而异,因时而异的随意性。目前,这方面是一个薄弱环节,需要下大力气解决。要根据中央的有关精神,结合社区实际,制定社区思想道德建设实施意见,对社区思想道德建设的指导方针、基本原则、主要内容、方法方式等作出明确的规定,使社区思想道德建设有章所依,有规可循。
总之,社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需要在党的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下,在社区未成年人的积极参与下,多管齐下,齐抓共管,相互协调,共同配合才能健康发展。
社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调查报告(2)
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问题是社会所关注的问题。了解并掌握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有针对性地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形成健康、积极的道德品质,对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调查的背景和过程
在市文明办召开文明办主任会后,我县就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情况工作,对我县城关初中、寄宿中学、隽水寄宿小学、县实验小学、马港初中、程丰初中进行了摸底调查,从调查中显示,我县广大未成年人的身心素质基本状况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主流是健康的,他们的生活价值取向多元而务实,总体思想道德取向积极向上。
二、我县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的基本状况
(一)好的方面
1.热爱祖国,具有较强的社会公德意识。调查表明,对作为中国人感到自豪的占95%,对祖国受到外敌入侵,能主动报名参军的占70%,升国旗时感到无比自豪的占76%,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具有爱国热情,能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勇于献身。上楼梯或上车不会抢先的占80%;用完东西会归位的占70%;在公共场所看到有人大声喧哗认为是不文明行为的占87%,这些说明大多数学生具有较强的社会公德意识,同时也说明我们的德育教育成效是明显的。
2.热爱学习,积极追求进步。绝大多数同学都对自己的学习成绩比较关心,认为对个人未来发展而言,知识和思想一样重要占79.3%;认为一个人的价值取决于为国家社会贡献的大小和人格是否高尚的占91%;认为学习压力大的占70.3%;认为青少年成才的关键是勤奋学习的占82%;认为人活着首先是一种精神追求的占76.2%。可见认真学习,追求进步仍是当代青少年的主流写照。
3.尊敬师长,民主平等意识不断增强。绝大多数学生对父母、老师的辛苦付出有深刻的感受,能体谅父母师长的不易,进而怀有刻苦学习、立志回报之心。但同时大多数青少年学生对父母师长的一些不适宜的做法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意见。主要是希望父母师长不打骂孩子,不给孩子施加太多太大的压力,能保持一颗公正之心,不重男轻女,不嫌贫爱富,不爱优弃劣;希望能改变旧的传统教育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发学、主动学、参与学、快乐学;希望能以伙伴和朋友的方式与自己相处,多交流、多沟通、多引导、多表扬、多激励,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二)需要改进的方面
1.自理能力差。虽然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的口号喊得十分响亮,但重智育轻德育的状况一直未有实质性的改变,调查中,70%的家长最关心学生的功课升学,特别是通城这几年因为高考居全市之尾,部分家长的怨言较多。只有35%的学生在家常做家务,有些学生把自己的衣服鞋袜带回家让妈妈洗; 76%的人认为教师布置作业太多,学生普遍感觉自己支配的时间不多,另外课程安排紧等也是一些因素。
2.心理承受力差,态度冷漠。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但片面追求表扬鼓励学生,致使只能听好话,经不起挫折,心理承受力差。绝大多数同学在遇到困难和烦恼时不愿找老师、家长倾诉,而乐于找同学或进行网络聊天,有的则找不到正常的发泄渠道,习惯于把问题和心事藏在心里,变得冷漠、孤僻、自闭。而有近58%的学生则将冷漠、叛逆理解为酷。
3.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调查中发现一些学生上学带手机,家长是为了孩子安全、方便,可有的学生却迷恋网络短信,甚至有些不健康的内容,这不仅分散个人注意力,影响学习,还容易造成攀比心理,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另外,学生生日互相之间赠送精美礼品,甚至大摆酒席。可见,我们的学生艰苦朴素意识比较淡薄。同时,调查中发现有的学生不愿当班干,怕影响学习;有的学生轮到值日时晚到,怕把衣服弄脏,甚至逃避;有的学生在接受别人帮助后,没有丝毫的感恩思想。只是一味的追求索取,不知奉献。
4.认识不到位。44%的学生不相信网恋;45%的学生乐意参加义务劳动;38%的学生基本没有乱丢垃圾、随地吐痰的行为;54。2%的学生对电脑游戏、网络聊天等在时间上的自控力比较差;这些数字是可怕的,更是让人担忧的。
5、迷恋网络游戏,因网络游戏造成犯罪的,占青少年犯罪总数的35%
三、做好我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一)坚持实践育人,深入开展大手拉小手,小手拉大手的活动
手拉手的活动是大手拉小手,齐扬理想帆;小手拉大手,共创和谐美,要做到一个家庭教育好一个孩子,辐射一群伙伴;一个孩子牵扯一个家庭,影响一片邻居。
(二)坚持文化育人,引导未成年人正确的娱乐消费。
通过开展三百红色经典(百部爱国主义教育影片、百部爱国主义教育歌曲、百部爱国主义教育图书)竞赛活动,帮助未成年人辨别是非、美丑、善恶;通过引导未成年人收看健康有益的电视节目,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等社会实践活动来开阔学生视野,扩大知识面。在调查中发现,我县中小学生作完作业,闲暇之余更多的时间用来看电视、游玩、上网,我们建议结合社区建设,部门联合,整和老党员、老教师等社会资源,利用闲置校舍或结合新校舍开发,建立青少年活动中心,积极营造适合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
(三)坚持服务育人,积极推行中小学生思想道德行为规范。
根据新形势下学生道德观念出现的新情况,在社会发展进程中道德观念的新变化,科学把握现代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新规律,从语言行为、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勤俭节约、吃苦耐劳、自理能力、感恩思想、爱护环境等方面明确什么是对的,应该怎么做。以小见大,从点滴做起,教育学生在思想道德行为规范上要身体力行。调查中我们深切感觉到,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是当前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
(四)坚持组织育人,扩大对青少年道德教育的渠道。
建议教育局成立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相关组织,负责对学校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进行检查、督导;组织思想道德教育宣讲团,深入各个学校,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校内加强学生会、团支部、少先队的建设与管理。对学生会、团支部、少先队的队伍建设要制定实施意见。从人员的配备原则、培训等方面作都要作出具体规定,旨在充分发挥他们的先锋模范作用,构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校园氛围。
四、要处理好几个关键问题。
1、增加财政对德育工作的专项投入。
中共中央、xx《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落实德育专项投入,并随着教育经费的增长,逐步加大支持力度。曲阜乃全国历史文化名城,财政收入即使困难,也要给全市的德育研究、德育培训、德育活动、德育考察、德育资料建设提供较充裕的经济支持。
2、加强班主任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班主任专业化是现代社会呼唤高质量的教育,呼唤教育均衡化的需要,也是落实《若干意见》,加强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需要。因此,通过分层次的班主任培训和教育实践,提高班主任的职业道德素养,提升班主任的教育理念,发展班主任的教育专业能力是德育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建议设立班主任专项的评优表彰机制,关注班主任专业化成长的需要,切实提高班主任的工作待遇,大幅度提高班主任的政策津贴。
3、整合全社会的力量,突破德育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1)虚拟世界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不容低估。东西方文化的冲突、宗教的影响、多元价值观的渗透,往往通过音响制品、文艺作品、文化媒体和网格文化等虚拟的东西,潜移默化地影响青少年的人生价值趋向。这些领域中黄、赌、毒、武打、枪战、~等情节对青少年思想、道德、行为、处事等负面影响是十分严重的。减少这些负面影响,对黄、赌、毒的东西实行全社会的围追堵截。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方能为青少年创造一个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2)社会诚信对学生诚信品质的影响不容低估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民无信而立言必信、行必果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赶等有益的格言,深刻地反映出中华民族历来视诚信为安身立命之本。然而,在市场经济建立和发展的今天,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人们发现在浓重的利益趋使下,民族优良的道德传统正在经济、政治、文化、人际关系中逐渐弱化和失缺。诚信品质的培养是个社会系统工程,需要靠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和熏陶。
篇八 欧美高等学校道德教育史考察报告
欧美高等学校道德教育史考察报告
一 在12世纪前,整个西方还没有现代意义的高等学校,但是,从事高等教育的学者与机构早在古希腊就有了,如苏格拉底、伊索克拉底(Isocrates)及其创办于公元前392年的教授雄辩术的学校,柏拉图及其阿卡的米学园(Academy)等培养哲学家、统治者的哲学学校;同时,也有为教士与医生开办的专业学院或学校,如为希波克拉底及他的医术开办的伊斯奇勒斯医学寺院等。在这些高等教育机构,特别在那些哲学学校或学园中,道德教育从一开始就被作为其重要目标甚至核心目标。在苏格拉底看来,教育的目的就是学会“应当怎样做人”,“敦促你(人)们专心向善”以“努力成为有德行的人”;在柏拉图那里,“如果你问什么是教育的用处,答案是简单的——造就好的人,而好的人就是德行高尚的人”;所谓“德行”指的就是中庸、勇敢、自制、公正、守法、友谊、温和等等。 这些雅典的哲学学校,特别是柏拉图的阿卡的米学园、亚里士多德的学园以及稍后的“类似学校”对于中世纪大学的产生、形成与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同样,古希腊高等教育机构中对于道德教育的重视传统也在中世纪大学中得到了继承和发展。当然,同古希腊哲学学校与学园中学者在道德问题上的非政治性与非宗教性传统有所区别的是,中世纪大学中的道德教育在其发展过程中从原先的世俗化慢慢地向宗教化过渡;在其中,罗马帝国晚期的基督教思想家与教育家奥古斯丁的“原罪说”、“禁欲论”与“灵魂不死说”对于道德教育的进一步被加强及其宗教化过程起了极重要的作用。在以后的文艺复兴、资产阶级革命与工业革命各个时期直至19世纪后期,道德教育在欧洲高等学校中的重要的或核心的地位基本上没有动摇过,所不同的只是各个历史时期中高等学校在道德教育的目的、任务与内容中有性质的改变。 在美国,哈佛大学及其他最早建立的大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具有坚强信念与正直品性的部长与城市领导人”;所谓“道德”或“品性”就是美国化的、世俗化的清教徒道德规范,当然也有一些启蒙思想混和其中,具体地说有节制、缄默、秩序、真诚、公正、中庸、宁静、谦逊、贞洁、坚强、节俭、勤奋、惜时、清洁等等道德规范。在18世纪,大学是通过《圣经》的学习与道德哲学课及其他措施来培养具有如杰弗逊所说的“具有才智与美德的优秀人物”的;这些人将成为政治家、律师与法官以及其他专门人才,由于他们具有的才能、特别是高尚的德行从而成为“公共利益与个人幸福得以保障的支柱。”这种情形一直延续到19世纪末,在那里,布朗大学的校长弗兰西斯·威兰德曾说:“在年轻人的教育中,最重要的目的是道德品性的培养”,这句话代表了他那个时代的所有大学校长的共同看法。在具体的教法上,除了学习《圣经》与道德哲学课外,还有一种哲学研究课,由于大学与学院基本上成了教会的侍女或附庸,这种哲学研究的目的首先被规定为把所有知识连接成一个整体以合乎理性要求、调和科学与宗教的矛盾,或至少阻止科学对于宗教信条的削弱。此外,这种哲学研究课也要求教授那些对学生个人生活与专业活动有用的道德诫律,并使之运用于学生行为中。在教材方面,哲学家与教育家们还写作了许多“道德科学”的读本或手册,在其中,从私人道德到公共哲学与公民美德各个方面的诫律与规范都以明了、简洁的教条式组织成一个系统的整体;要求学生掌握。在当时,大学当局还通过宗教活动、教会服务活动、校长与教授的演讲以及其他各种活动去促使学生过虔诚敬神、正直高尚的生活;大学当局也制订一系列规则支持上述道德教育目标,这些规则又由罚款、记过、甚至在必要时开除学生的方式来强制执行;在其中,教师对于规则的执行起着重要的监督与管理作用,有些大学的校长们甚至在助手的帮助下给学生的道德品性打分数、评等级,并将其与学生的学术成绩联系起来作为评定学生的主要标准。此外,大学当局十分强调教师的言行在大学生道德教育与道德发展中的“榜样”作用。许多大学认为,教育者个人的品性是学生道德成长中最大的影响因素。普林斯顿大学的校长詹姆斯·麦考什则同每一个申请做大学教师的候选人亲自谈话以了解他们的宗教信仰;稍后的另一位校长则说,他宁愿选择一个绅士而不是一个学者(如果这个学者的道德品性不符合他的要求的话)来做大学教师。在哈佛大学,有名的艾略奥特,校长虽然非常强调学问与研究的自由,但仍然很重视教师个人的道德品性。对于这种情况,教育哲学家威廉·弗兰肯纳在《道德教育的哲学考察》一文中曾作了归纳:“根据传统的观点,各种道德规则或价值和由此而来的品性应通过教育的而非法律的途径灌输给个人。那些教育途径不仅诉诸说理,也求助于培养习惯、运用奖惩或褒贬手段、采用规劝、榜样和问答教学等不同形式的灌输性方法。”总之,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最初几年,高等学校在道德教育方面的这一传统一直没有发生过根本性的改变。 二 但是,从19世纪后期,20世纪初叶起,这种情况开始发生根本的变化。从表面现象看,首先是19世纪末高等学校中道德教育的开展变得越来越难,然后是20世纪初期逐渐的忽视,最后是在20世纪中期,道德教育在高等学校中的实际消亡。发生这种变化的根源概括地说是:科学、特别是进化论、新物理学与新哲学的发现与发展对于宗教及其道德价值观的怀疑、批评与否定;工业与经济的发展对于人们的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的冲击;现代城市的兴起、扩大及人口的增加与流动对道德价值观念及高等教育的冲击;社会生活方式、思想文化的变迁与高等教育的发展变化对于道德与道德教育所产生的影响等等。具体地说,在上述社会变化与发展中,原有的宗教教条与道德价值、规范与新的社会状况的矛盾不断产生并扩大,新的道德问题不断产生,而解决上述矛盾与问题的新的道德价值观念尚未产生,或尚未发展到旧的道德价值观念体系在那个时代所具有的权威性与指导作用那样的程度。在这种新形势下,旧式的大学校长与教授的布道式的说教越来越显得过于简单化、教条化并落后于时代,与学术精神相背离;旧的哲学研究课、道德哲学课、伦理研究课等慢慢演变为纯理论性的、抽象的道德学课,只讲解或澄清伦理概念的含义,分析道德推理的逻辑与结构,比较各种伦理体系而不涉及真实生活中的道德问题、不涉及学生的具体生活与日常言行,原先的规范伦理学及道德教育课变成了元伦理学课;同时,因为新时期的理智主义的学科训练倾向与功利主义的职业定向的课程的兴起,公民教育的目标与课程不再被大学师生及社会所重视,大学校长与教授对于学生的言行不再象过去那样过问;学校对于纪律、规则不再那么强调;学生的品行不再象过去那样被评定,甚至在教师的选聘上也不再强调个人的品德与宗教信仰;教授们只对评价学生的学术成绩负责,道德与行为问题则被留给系主任与有关的专门管理人员,而后者实际上不再真正关心学生的品行问题,而将注意力放在一些非道德领域的日常事务上,从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看,理智训练与品德培养第一次在高等学校中被分割开来而出现了“两张皮”的状况。对此,托夫勒也正确地指出:“由于工业革命的浪涛冲击了古老的价值结构,新的情况要求新的价值,教育者便对此退避三舍。作为对传统神学教育的反动,‘教授事实并让学生们自己做出决定’被看成了进步的东西,文化相对主义和科学中立化取代了传统价值的主张。”(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高等学校完全停止了道德教育)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当然,一些明智的大学校长、教育家与思想家们即使在这个时期也未放弃过复兴道德教育的努力,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1945年的《哈佛报告》——《自由社会的普通教育》。论文认为,促进学生的道德发展不仅是社会发展与人类接受教育本身的要求,也是大学的重要责任。《哈佛报告》指出:“大学必须停止它对于寓于人文学科、社会学科与理论科学中的价值问题的忽视,大学应相信苏格拉底的教导——善的知识将会导向善的德性。”随着大学重视普遍教育的运动在整个欧美的展开与发展,高等学校对于道德教育又重新给予重视,各种有关人类道德价值的学科被开设、恢复、发展与加强。但是,即使在当时也还存在着一些重要的难题:应该在课程中规定多少比例的道德教育或公民教育的内容?如何将公民教育或道德教育的内容压缩编制到“核心”课程中去?这些具体而又重要的问题都没有一个较好的解决办法,人们只是限于对道德教育的重要性的呼吁与匆促地设立许多有关道德教育的课程,却没有深入系统地考虑道德教育的一系列理论与实践问题。到了60年代,由于苏联人造地球卫星上天及美国颁布《国防教育法》的影响,高等教育改革中的理智主义、科学主义倾向在欧美国家的大学中弥漫开来。人们认为,民主社会的保障是产品的多少与核武器的数量而不是个人的道德,因此,高等学校中的道德教育又很快从改革的幕前退到了幕后,普通教育运动只给道德教育带来短暂的光辉,道德教育再一次被人们看作是高等学校中的“软”领域而备受歧视与冷落。 三 但是,从60年代末、70年代初起,高等学校中对于道德教育与公民教育的忽视或取消的状况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变。从60年代起,欧美发达国家普遍发生了激烈的社会动荡与社会变化。民权运动、妇女权利运动、越战问题、大学学潮、环境保护运动不断发生,水门事件、贿赂、贫困、堕胎、吸毒、同性恋、安乐死、试管婴儿、用病人进行医学试验及残疾人权利等直接涉及道德与价值问题的事件与难题,以空前强大的压力出现在每一个公民与公共机构面前,并要求人们就此作出判断、选择与行动。然而,一方面由于传统价值观念的崩溃与传统道德教育在各级教育机构、公共机构中的衰落,另一方面由于在社会上还没有或者说不可能出现一种可让人们拿来解决如此众多复杂的道德与价值问题的灵丹妙药,即一整套明确、固定与普通的道德价值观念或道德规范体系。这样,一方面是社会机构与公众在这种社会变化与道德困境前不知所措,另一方面是他们的道德素质或水平的迅速下降。正是在这种状况下,教育界、公众与公共机构开始意识到道德问题的重要性与迫切性,并呼吁要加强党校、特别是高等学校中的道德教育。盖洛普民意测验机构曾在1975—1976年度作过一个调查,其结果表明,在美国,有2/3的人认为,学校应在学生的道德发展方面承担起重任。在欧美发达国家,几乎有一半人口受过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本来,这些人在大学受教育的时期也是其发展道德品性与价值观的重要时期,但是,大学生们的道德与价值观状况怎么样呢?一方面,由于传统的教会与宗教教义对于高等学校与大学生已失去控制与影响,传统的道德价值观念不再为大学生们所接受,在道德与价值领域,“上帝死了!”,那么,在复杂多变的新的社会生活与道德价值问题面前,“青年学生们到何处去寻找诸如关于宇宙、社会关系等难题的答案呢?”另一方面,青年大学生们在道德品性与价值观问题上的实际状况是令人担忧的。有调查材料表明,大学生们承认,在过去的30年中,大学生们在课堂有过作弊与欺骗行为的人数比例在明显增长,大学生们越来越缺乏利他性,越来越专注于利己目标;在过去的15年至20年中,大学生们越来越希望自己“有很好的经济状况并使个人获得别人的承认”、“拥有支配他人工作的职权”;相反,对于政治事务、参与社团活动计划与改善环境的活动的兴趣越来越低;在最有能力的大学生中,只有5%的人预备将来选择在政府部门服务,在各项选举活动中,18—24岁年龄组的学生参加选举的人数比例持续下降,而且其下降速度比任何其他年龄组要快。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人们要求在大学建立一种“健全的道德教育”,以帮助大学生选择更高的道德标准、对团体与社会具有更大的公民责任心。有人指出,在道德与价值领域,“当我们失去了熟悉的路标,即使是有疑问的路标,我们还是会感到不安。世袭秩序的解体和已有权威的消失只是由不稳定的自愿机构的纪律代替了。”这些不安和疑问如何消除呢?“我们必须转向大学,它们是一种世俗化的教会。” 于是,从70年代初起,大学又开始了对道德问题与道德教育问题的重视。首先是一些道德哲学家、神学家、法律教授和社会学家发表文章讨论各种实践中的伦理问题;后来,有关个人生活与专业行为的伦理问题的课程出现在大学与专业学院的课程体系中,如医学院中设置医学伦理学以讨论堕胎、安乐死、病人医学试验与试管婴儿等问题,在行政管理学院讨论政治界的丑闻及其涉及的道德问题,在商学院讨论商业中的欺诈等问题,在工程学院中讨论工程带来的灾难问题,在新闻学院中讨论新闻中的虚假报道问题,在法学院讨论水门事件等问题;美国律师协会曾要求法学院系的主任们将专业责任心的教育作为律师资格教育的要求之一。在大学与学院中,实践伦理学与道德推理课程已逐渐渗入本科生的课程体系。以美国为例,在70年代后期,全美大学中这类应用伦理学课程已超过1000种。在德国大学的医学院、法学院等专业学院中也普遍设立了各种专业伦理学或应用伦理学课程。从性质上看,这种课程同20世纪初叶前的道德哲学课、哲学研究课的目的与方法是根本不同的。 与此同时,大学还采用或创造了一系列道德与公民教育的措施与活动,如指导学生制订行为规则并公正地执行规则、指导学生参加社团活动(服务)计划,采取一系列措施改善与创造大学的道德环境及其道德标准与道德气氛等等。这些措施与活动取得了一定的结果,但也引起了如伦理相对论与灌输等重要问题;而且,从学生道德发展的角度看,其结果也不十分理想,1986年的美国教育部长贝内特在哈佛大学的演说中甚至说:“在形成学生的道德辨别力的责任方面,我们的大学与学院做得怎么样呢?除了极少数学院——大多数宗教与军事学院外,高等学校在这个问题上是没有什么作为的”。1989年,卡内基高等教育委员会的报告则指出:“在美国高等教育的几个目标中,‘培养公民的普通教育’显然是最不成功的目标”。
篇九 县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情况调查报告
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问题是社会所关注的问题。了解并掌握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有针对性地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形成健康、积极的道德品质,对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调查的背景和过程
在市文明办召开文明办主任会后,我县就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情况工作,对我县城关初中、寄宿中学、隽水寄宿小学、县实验小学、马港初中、程丰初中进行了摸底调查,从调查中显示,我县广大未成年人的身心素质基本状况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主流是健康的,他们的生活价值取向多元而务实,总体思想道德取向积极向上。
二、我县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的基本状况
(一)好的方面
1.热爱祖国,具有较强的社会公德意识。调查表明,对作为中国人感到自豪的占95%,对祖国受到外敌入侵,能主动报名参军的占70%,升国旗时感到无比自豪的占76%,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具有爱国热情,能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勇于献身。上楼梯或上车不会抢先的占80%;用完东西会归位的占70%;在公共场所看到有人大声喧哗认为是不文明行为的占87%,这些说明大多数学生具有较强的社会公德意识,同时也说明我们的德育教育成效是明显的。
2.热爱学习,积极追求进步。绝大多数同学都对自己的学习成绩比较关心,认为对个人未来发展而言,知识和思想一样重要占79.3%;认为一个人的价值取决于为国家社会贡献的大小和人格是否高尚的占91%;认为学习压力大的占70.3%;认为青少年成才的关键是勤奋学习的占82%;认为人活着首先是一种精神追求的占76.2%。可见认真学习,追求进步仍是当代青少年的主流写照。
3.尊敬师长,民主平等意识不断增强。绝大多数学生对父母、老师的辛苦付出有深刻的感受,能体谅父母师长的不易,进而怀有刻苦学习、立志回报之心。但同时大多数青少年学生对父母师长的一些不适宜的做法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意见。主要是希望父母师长不打骂孩子,不给孩子施加太多太大的压力,能保持一颗公正之心,不重男轻女,不嫌贫爱富,不爱优弃劣;希望能改变旧的传统教育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发学、主动学、参与学、快乐学;希望能以伙伴和朋友的方式与自己相处,“多交流、多沟通、多引导、多表扬、多激励”,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二)需要改进的方面
1.自理能力差。虽然“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的口号喊得十分响亮,但重智育轻德育的状况一直未有实质性的改变,调查中,70%的家长最关心学生的功课升学,特别是通城这几年因为高考居全市之尾,部分家长的怨言较多。只有35%的学生在家常做家务,有些学生把自己的衣服鞋袜带回家让妈妈洗;76%的人认为教师布置作业太多,学生普遍感觉自己支配的时间不多,另外课程安排紧等也是一些因素。
2.心理承受力差,态度冷漠。“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但片面追求表扬鼓励学生,致使只能听好话,经不起挫折,心理承受力差。绝大多数同学在遇到困难和烦恼时不愿找老师、家长倾诉,而乐于找同学或进行网络聊天,有的则找不到正常的发泄渠道,习惯于把问题和心事藏在心里,变得冷漠、孤僻、自闭。而有近58%的学生则将冷漠、叛逆理解为“酷”。
3.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调查中发现一些学生上学带手机,家长是为了孩子安全、方便,可有的学生却迷恋网络短信,甚至有些不健康的内容,这不仅分散个人注意力,影响学习,还容易造成攀比心理,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另外,学生生日互相之间赠送精美礼品,甚至大摆酒席。可见,我们的学生艰苦朴素意识比较淡薄。同时,调查中发现有的学生不愿当“班干”,怕影响学习;有的学生轮到值日时晚到,怕把衣服弄脏,甚至逃避;有的学生在接受别人帮助后,没有丝毫的感恩思想。只是一味的追求索取,不知奉献。
篇十 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思想道德教育调研报告
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思想道德教育调研报告
在家庭教育的实际工作中,我们感到在监服刑人员的未成年子女,是近年来逐渐衍生和正在成为一个需要关注的特殊群体。为创建“和谐_____”、“平安_____”的需要,区妇联与区关工委关爱团组织了联合调查组,对当前_____区范围内的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现状作了调查。希望通过调查,摸清情况,找出问题,采取措施解决,以便让这部分未成年孩子能与普通未成年人一样,沐浴在党的阳光下健康成长,同时也让那些在监服刑人员解除后顾之忧,安心接受改造,早日获得新生,为努力打造全国最美丽城区贡献力量。现将调研情况综述如下:
一、基本情况
_____区近三年来,仍在服刑的有90余人,其中有未成年子女的服刑人员共21人(户),共有未成年子女23人。其中双浦镇8户10人,文新街道7户7人,转塘街道和灵隐街道各2户2人,西溪街道和_____镇各1户1人。23个未成年子女中,男11人,女12人。按年龄段分,6岁以下女4人,男2人共6人;7—13岁女4人,男7人共11人;14—18岁女4人,男2人共6人。7岁以上孩子全部在校读书,没有辍学情况。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极少数未成年人的抚养和生活存在困难。_____区因经济比较发达,无论城与郊,居民生活条件一般都较好。但一旦有人服刑,家庭势必受到经济收入的影响,在孩子的抚养和生活上出现相对困难。以上未成年孩子当前的抚养与生活状况,大致分以下几种情况:
(1)父母一方服刑,而另一方因学历高、单位好,收入稳定,一方服刑对生活虽有影响,但不会发生抚养和生活困难。这样的情况共5户,不到四分之一。
(2)住在城郊结合部,原先生活水平和对生活要求并不高,经济条件也还可以,父母一方服刑后,另一方基本能承担子女的抚养,应当说生活上虽有困难,但问题不大。这样的情况有10户,约占一半。
(3)另有5户中,父母一方服刑,另一方抚养子女存在这样那样的困难,他们将孩子放到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家,其中有两家的祖辈原先经济条件尚可,对孩子的生活没有太大影响;另三家祖辈本身经济条件并不好,无可奈何地承担起孙辈的抚养,勉强维持生活。
(4)真正困难的仅1户,女孩聂某父亲服刑后,母亲带着她回安徽老家发生车祸,母亲受伤住院,这一重大变故,使聂某生活发生很大困难,连住房都没有(原在杭居住的房子因其父涉及经济案件被法院查封抵押),现与母亲暂时在安徽老家生活学习。
2、对这些未成年人的教育和管理极需加强。目前,_____区服刑人员的未成年子女的教育和管理呈以下几种情况:一是由父母另一方负责教育和管理,但由于要工作和生活,他们往往缺少时间和精力来管教孩子,有的因文化低、无水平、无能力管教孩子,这和那些父母双方共同管教孩子相比,效果要差得多。二是虽由父母另一方来管教孩子,但实际上这一方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来管教,自己不问事,而爷爷奶奶往往只管孩子的生活,而对孩子的思想和文化学习管得较少。三是父母一方服刑后,父母又离异,负责对孩子监护的一方无心事管教孩子。四是父母一方服刑,另一方遭车祸负伤,无能力管教孩子。如女孩聂某,今年7岁,其父服刑后,其母回安徽老家又遇车祸住院,现无能力照顾聂某的生活和对她的管教。以上说明,这些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教育、管理问题应引起各方面的注意,弄得不好,会产生社会问题。
3、这些未成年人极需心理疏导。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是一个特殊群体,也是一个弱势的群体。这群孩子本来应该是阳光少年,但他们的心灵因父母一方被判刑,被迫罩上了阴影。他们中,有的因看到别人的异样眼光而深深受到刺激,有的因父母一方被判刑而在同伴中抬不起头,他们在心灵上受到沉重打击。这些未成年人与其他未成年孩子一样需要父母和社会的关爱。在我们调查了解过程中,感到一般情况下,这些孩子都需要心理关爱,而初高中阶段的学生,更有待心理疏导。在校高一学生白某,初二前较开朗,自其父因盗窃入狱后,情绪明显低沉下去,同学间相处也趋低调。今年高一入学后,在班级里很难听到他的声音,老师说他是“听话”、“不违纪也不声响”,这显然有着较为严重的自闭心理。另一职高一年级女生袁某,父亲入狱后,父母离异,判给母亲抚养,初中毕业后直升职高。她感到父亲已如此,母亲也不爱她,周围的人不关心她,她很渴望别人能给她以关爱的眼光。这些学生,大多存在自卑、自闭或自尊心过强的心理,在性格上表现出敏感、多疑等特征。调查中发现,这些未成年孩子一般不愿意暴露家庭情况,以至不少班主任根本不知道这些孩子的身世。说明他们都已在精神上造成了心理压力,所以表现出不愿与同学、老师沟通,不愿接受别人帮助等自闭心理,从而产生人际交往的障碍。这种情况尤以初三与高中在读的学生为甚。所以,要关注这一群体孩子的心理问题,正确地加以引导,特别要把重点放在初高中这些学生身上。
4、对这些未成年人教育和关爱的重要性的认识有待提高。据我们调查发现,人们对解决服刑人员未 成年子女问题的重要性认识还不足,具体表现为三种情况:
(1)认为_____区经济较发达,这类孩子的生活基本上不成问题,九年制义务教育早已实施,教育也不成问题,所以不会构成社会问题。
(2)认为在城市里邻居相互间不了解,即是有的孩子父母服刑,连邻居都不一定了解,这就不可能给这类孩子有歧视行为,因而他们也不会产生心理压力。
(3)对这类孩子的帮扶、教育和管理至今未提到有关方面的议事日程上来。
目前关注这类孩子的有司法、民政、共青团、妇联和关工委,他们或多或少地做了一些调查摸底和帮扶工作。但由于没有明确的责任主体和职责分工,没有相关的政策和法律依据,也没有相应的工作机制,上述部门基本上也属于“随带做做”而已,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生活、监护、心理、教育、管理等问题。
三、对策与思考
1、提高认识,加强调查研究,进一步关心这一群体孩子的成长。_____区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没有像经济欠发达地区那样处于生活困难、无人抚养、流落街头、辍学严重,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境地,但这不等于没有问题。再说,我们的调查仅仅是把触角开始触到这个群体,深入下去,一定会有更多的问题。这一群体的孩子应当同其他孩子一样正常地生活、学习、发展、成长,这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事。应当继续加强调查研究,关心、帮扶这些孩子的成长,这也能促使服刑人员加速改造、重新做人。
2、社会各方联动,营造帮扶良好环境。在当前责任主体和职责分工尚不明确的情况下,妇联组织可以牵头做些调研,同时司法、教育、民政等有关部门和共青团、妇联、关工委等应当联动,尤其是村民委员会和社区居民委员会要动起来,形成一个良好的关爱、帮扶的社会环境。学校更要关注这些学生,从学习、生活上关心他们,心理上给予正确疏导,让他们有良好的教育,谨防“罪恶遗传”。
3、搞好家庭教育,使孩子不因失去一方关爱而失去应有的家的温暖。一般说,这样的家庭在一方服刑后,另一方不太愿意接受外界的援助,尤其是母亲的一方。如果为这些家庭举办家庭教育之类的学习班,会很少有人参加。所以需要深入到这类家庭中去,做细致的调查和耐心的关注、帮助,以消除他们的顾虑,为他们传授家庭教育方面的有关知识、做法,提高他们教育子女的能力,以使孩子在温暖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帮助消除孩子的阴暗心理,不因失去一方的关爱而有所失落。
在所有未成年人中,服刑人员未成年人子女只是其中极小一部分,往往容易被人忽视,但是关心他们的成长,是做好整个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让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深入细致地做好工作,帮助他们解除生活困难、消除心理阴影,与所有未成年人一样,学习、生活在社会主义和谐大家庭中,在阳光下健康成长。
篇十一 未成年思想道德教育调查报告
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问题是社会所关注的问题。了解并掌握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有针对性地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形成健康、积极的道德品质,对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调查的背景和过程
在市文明办召开文明办主任会后,我县就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情况工作,对我县城关初中、寄宿中学、隽水寄宿小学、县实验小学、马港初中、程丰初中进行了摸底调查,从调查中显示,我县广大未成年人的身心素质基本状况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主流是健康的,他们的生活价值取向多元而务实,总体思想道德取向积极向上。
二 、我县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的基本状况
(一)好的方面
1.热爱祖国,具有较强的社会公德意识。调查表明,对作为中国人感到自豪的占95%,对祖国受到外敌入侵,能主动报名参军的占70%,升国旗时感到无比自豪的占76%,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具有爱国热情,能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勇于献身。上楼梯或上车不会抢先的占80%;用完东西会归位的占70%;在公共场所看到有人大声喧哗认为是不文明行为的占87%,这些说明大多数学生具有较强的社会公德意识,同时也说明我们的德育教育成效是明显的。
3.尊敬师长,民主平等意识不断增强。绝大多数学生对父母、老师的辛苦付出有深刻的感受,能体谅父母师长的不易,进而怀有刻苦学习、立志回报之心。但同时大多数青少年学生对父母师长的一些不适宜的做法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意见。主要是希望父母师长不打骂孩子,不给孩子施加太多太大的压力,能保持一颗公正之心,不重男轻女,不嫌贫爱富,不爱优弃劣;希望能改变旧的传统教育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发学、主动学、参与学、快乐学;希望能以伙伴和朋友的方式与自己相处,多交流、多沟通、多引导、多表扬、多激励,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二)需要改进的方面
1.自理能力差。虽然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的口号喊得十分响亮,但重智育轻德育的状况一直未有实质性的改变,调查中,70%的家长最关心学生的功课升学,特别是通城这几年因为高考居全市之尾,部分家长的怨言较多。只有35%的学生在家常做家务,有些学生把自己的衣服鞋袜带回家让妈妈洗; 76%的人认为教师布置作业太多,学生普遍感觉自己支配的时间不多,另外课程安排紧等也是一些因素。
2.心理承受力差,态度冷漠。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但片面追求表扬鼓励学生,致使只能听好话,经不起挫折,心理承受力差。绝大多数同学在遇到困难和烦恼时不愿找老师、家长倾诉,而乐于找同学或进行网络聊天,有的则找不到正常的发泄渠道,习惯于把问题和心事藏在心里,变得冷漠、孤僻、自闭。而有近58%的学生则将冷漠、叛逆理解为酷。
3.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调查中发现一些学生上学带手机,家长是为了孩子安全、方便,可有的学生却迷恋网络短信,甚至有些不健康的内容,这不仅分散个人注意力,影响学习,还容易造成攀比心理,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另外,学生生日互相之间赠送精美礼品,甚至大摆酒席。可见,我们的学生艰苦朴素意识比较淡薄。同时,调查中发现有的学生不愿当班干,怕影响学习;有的学生轮到值日时晚到,怕把衣服弄脏,甚至逃避;有的学生在接受别人帮助后,没有丝毫的感恩思想。只是一味的追求索取,不知奉献。
4.认识不到位。44%的学生不相信网恋;45%的学生乐意参加义务劳动;38%的学生基本没有乱丢垃圾、随地吐痰的行为;54。2%的学生对电脑游戏、网络聊天等在时间上的自控力比较差;这些数字是可怕的,更是让人担忧的。
5、迷恋网络游戏,因网络游戏造成犯罪的,占青少年犯罪总数的35%
三、做好我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一)坚持实践育人,深入开展大手拉小手,小手拉大手的活动
手拉手的活动是大手拉小手,齐扬理想帆;小手拉大手,共创和谐美,要做到一个家庭教育好一个孩子,辐射一群伙伴;一个孩子牵扯一个家庭,影响一片邻居。
(二)坚持文化育人,引导未成年人正确的娱乐消费。
通过开展三百红色经典(百部爱国主义教育影片、百部爱国主义教育歌曲、百部爱国主义教育图书)竞赛活动,帮助未成年人辨别是非、美丑、善恶;通过引导未成年人收看健康有益的电视节目,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等社会实践活动来开阔学生视野,扩大知识面。在调查中发现,我县中小学生作完作业,闲暇之余更多的时间用来看电视、游玩、上网,我们建议结合社区建设,部门联合,整和老党员、老教师等社会资源,利用闲置校舍或结合新校舍开发,建立青少年活动中心,积极营造适合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
(三)坚持服务育人,积极推行中小学生思想道德行为规范。
根据新形势下学生道德观念出现的新情况,在社会发展进程中道德观念的新变化,科学把握现代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新规律,从语言行为、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勤俭节约、吃苦耐劳、自理能力、感恩思想、爱护环境等方面明确什么是对的,应该怎么做。以小见大,从点滴做起,教育学生在思想道德行为规范上要身体力行。调查中我们深切感觉到,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是当前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
(四)坚持组织育人,扩大对青少年道德教育的渠道。
建议教育局成立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相关组织,负责对学校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进行检查、督导;组织思想道德教育宣讲团,深入各个学校,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校内加强学生会、团支部、少先队的建设与管理。对学生会、团支部、少先队的队伍建设要制定实施意见。从人员的配备原则、培训等方面作都要作出具体规定,旨在充分发挥他们的先锋模范作用,构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校园氛围。
四、要处理好几个关键问题。
1、增加财政对德育工作的专项投入。
中共中央、xx《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落实德育专项投入,并随着教育经费的增长,逐步加大支持力度。曲阜乃全国历史文化名城,财政收入即使困难,也要给全市的德育研究、德育培训、德育活动、德育考察、德育资料建设提供较充裕的经济支持。
2、加强班主任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班主任专业化是现代社会呼唤高质量的教育,呼唤教育均衡化的需要,也是落实《若干意见》,加强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需要。因此,通过分层次的班主任培训和教育实践,提高班主任的职业道德素养,提升班主任的教育理念,发展班主任的教育专业能力是德育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建议设立班主任专项的评优表彰机制,关注班主任专业化成长的需要,切实提高班主任的工作待遇,大幅度提高班主任的政策津贴。
3、整合全社会的力量,突破德育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1)虚拟世界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不容低估。东西方文化的冲突、宗教的影响、多元价值观的渗透,往往通过音响制品、文艺作品、文化媒体和网格文化等虚拟的东西,潜移默化地影响青少年的人生价值趋向。这些领域中黄、赌、毒、武打、枪战、等情节对青少年思想、道德、行为、处事等负面影响是十分严重的。减少这些负面影响,对黄、赌、毒的东西实行全社会的围追堵截。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方能为青少年创造一个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2)社会诚信对学生诚信品质的影响不容低估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民无信而立言必信、行必果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赶等有益的格言,深刻地反映出中华民族历来视诚信为安身立命之本。然而,在市场经济建立和发展的今天,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人们发现在浓重的利益趋使下,民族优良的道德传统正在经济、政治、文化、人际关系中逐渐弱化和失缺。诚信品质的培养是个社会系统工程,需要靠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和熏陶。
篇十二 加强职业道德修养规范教育教学行为自查报告
加强职业道德修养规范教育教学行为自查报告
在冰雪料峭的初春我总校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加强职业道德修养,规范教育教学行为的报告会。总校领导分析了当前教育形势、学习了《教育法》《教师法》及《公民道德实施纲要》。通过开展此次活动我深刻认识到了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青少年学习成长的引路人。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因此我们要做学生的表率和楷模。在活动中每位教师都认真,彻底地检查和深刻反省自己的从教行为,找出了工作中的疏漏和差距,我从此次活动中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
(一)在教学中,我有时过于追求教学成绩,而忽略了学校的一些事情,比如学校、班级的卫生情况,学生的一些生活卫生情况抓的还不够好,通过这次的自查活动,我认识到了“学校无小事,事事是教育,老师无小节,点滴皆楷模”。
(二)在教学中,有时没有真正地关心,热爱学生,总认为自己是对的,学生必须服从,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学生犯了错误,不是耐心地、巧妙地帮助她,而是一味地批评、斥责,使学生产生了逆反心理,对差生也不够关心,而是任其发展,不加过问,致使个别差生破灌子破摔,没有从整体上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备课流于形式,依赖教案,没有创新意识,不注重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个别差生得不到提高。
认识到自己的缺陷,今后我要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改正和学习:
学会等待: 我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用从容的心态对待工作,不急于求成,不心浮气躁,不指望一次活动、一次谈话就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学会用等待看待学生,我们就能对学生少一点苛责、少一点失望、少一点冷漠;多一份理解、多一分亲切、多一份信心。
学会宽容: 努力使自己的心胸变得开阔,气度恢宏,心智不那么闭锁,头脑不那么固执,思想不那么僵化,尽可能地尊重多样性,珍视个性,从多种角度看待问题。
学会分享: 分享学生的成功与失败,而不是灌输,是引领;而不是强制,是平等的给予,而不是居高临下的施舍。
学会合作: 在工作中很好地和校长合作,和同事合作,和学生合作,和家长合作。
学会选择: 学会选择教育的内容,选择教育的实际教育的途径和方法,这就要求教师要有丰富的积累,有高度的判断能力和鉴赏力。
学会创新: 不断创新改进自己的工作,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风格,具有开放的头脑,进取的精神和探究的兴趣。
在强化素质教育的今天,教书者必先强己,育人者必先律己,教师的道德,品质和人格,对学生有重要的影响,教师要注重言教,更要注重身教,以优良的师风,带动教风,促进学风,优化行风。用一片赤诚之心培育人、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人、崇高的师德塑造人使自己真正成为一名德才兼备的人民教师。
篇十三 未成年思想道德教育调查报告范文
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问题是社会所关注的问题。了解并掌握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有针对性地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形成健康、积极的道德品质,对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调查的背景和过程
在市文明办召开文明办主任会后,我县就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情况工作,对我县城关初中、寄宿中学、隽水寄宿小学、县实验小学、马港初中、程丰初中进行了摸底调查,从调查中显示,我县广大未成年人的身心素质基本状况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主流是健康的,他们的生活价值取向多元而务实,总体思想道德取向积极向上。
二 、我县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的基本状况
(一)好的方面
1.热爱祖国,具有较强的社会公德意识。调查表明,对作为中国人感到自豪的占95%,对祖国受到外敌入侵,能主动报名参军的占70%,升国旗时感到无比自豪的占76%,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具有爱国热情,能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勇于献身。上楼梯或上车不会抢先的占80%;用完东西会归位的占70%;在公共场所看到有人大声喧哗认为是不文明行为的占87%,这些说明大多数学生具有较强的社会公德意识,同时也说明我们的德育教育成效是明显的。
2.热爱学习,积极追求进步。绝大多数同学都对自己的学习成绩比较关心,认为对个人未来发展而言,知识和思想一样重要占79.3%;认为一个人的价值取决于为国家社会贡献的大小和人格是否高尚的占91%;认为学习压力大的占70.3%;认为青少年成才的关键是勤奋学习的占82%;认为人活着首先是一种精神追求的占76.2%。可见认真学习,追求进步仍是当代青少年的主流写照。
3.尊敬师长,民主平等意识不断增强。绝大多数学生对父母、老师的辛苦付出有深刻的感受,能体谅父母师长的不易,进而怀有刻苦学习、立志回报之心。但同时大多数青少年学生对父母师长的一些不适宜的做法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意见。主要是希望父母师长不打骂孩子,不给孩子施加太多太大的压力,能保持一颗公正之心,不重男轻女,不嫌贫爱富,不爱优弃劣;希望能改变旧的传统教育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发学、主动学、参与学、快乐学;希望能以伙伴和朋友的方式与自己相处,“多交流、多沟通、多引导、多表扬、多激励”,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二)需要改进的方面
1.自理能力差。虽然“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的口号喊得十分响亮,但重智育轻德育的状况一直未有实质性的改变,调查中,70%的家长最关心学生的功课升学,特别是通城这几年因为高考居全市之尾,部分家长的怨言较多。只有35%的学生在家常做家务,有些学生把自己的衣服鞋袜带回家让妈妈洗; 76%的人认为教师布置作业太多,学生普遍感觉自己支配的时间不多,另外课程安排紧等也是一些因素。
2.心理承受力差,态度冷漠。“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但片面追求表扬鼓励学生,致使只能听好话,经不起挫折,心理承受力差。绝大多数同学在遇到困难和烦恼时不愿找老师、家长倾诉,而乐于找同学或进行网络聊天,有的则找不到正常的发泄渠道,习惯于把问题和心事藏在心里,变得冷漠、孤僻、自闭。而有近58%的学生则将冷漠、叛逆理解为“酷”。
3.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调查中发现一些学生上学带手机,家长是为了孩子安全、方便,可有的学生却迷恋网络短信,甚至有些不健康的内容,这不仅分散个人注意力,影响学习,还容易造成攀比心理,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另外,学生生日互相之间赠送精美礼品,甚至大摆酒席。可见,我们的学生艰苦朴素意识比较淡薄。同时,调查中发现有的学生不愿当“班干”,怕影响学习;有的学生轮到值日时晚到,怕把衣服弄脏,甚至逃避;有的学生在接受别人帮助后,没有丝毫的感恩思想。只是一味的追求索取,不知奉献。
4.认识不到位。44%的学生不相信网恋;45%的学生乐意参加义务劳动;38%的学生基本没有乱丢垃圾、随地吐痰的行为;54。2%的学生对电脑游戏、网络聊天等在时间上的自控力比较差;这些数字是可怕的,更是让人担忧的。
5、迷恋网络游戏,因网络游戏造成犯罪的,占青少年犯罪总数的35%
三、做好我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一)坚持实践育人,深入开展“大手拉小手,小手拉大手”的活动
手拉手的活动是“大手拉小手,齐扬理想帆;小手拉大手,共创和谐美”,要做到一个家庭教育好一个孩子,辐射一群伙伴;一个孩子牵扯一个家庭,影响一片邻居。
(二)坚持文化育人,引导未成年人正确的娱乐消费。
通过开展“三百红色经典”(百部爱国主义教育影片、百部爱国主义教育歌曲、百部爱国主义教育图书)竞赛活动,帮助未成年人辨别是非、美丑、善恶;通过引导未成年人收看健康有益的电视节目,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等社会实践活动来开阔学生视野,扩大知识面。在调查中发现,我县中小学生作完作业,闲暇之余更多的时间用来看电视、游玩、上网,我们建议结合社区建设,部门联合,整和老党员、老教师等社会资源,利用闲置校舍或结合新校舍开发,建立青少年活动中心,积极营造适合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
(三)坚持服务育人,积极推行中小学生思想道德行为规范。
根据新形势下学生道德观念出现的新情况,在社会发展进程中道德观念的新变化,科学把握现代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新规律,从语言行为、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勤俭节约、吃苦耐劳、自理能力、感恩思想、爱护环境等方面明确什么是对的,应该怎么做。以小见大,从点滴做起,教育学生在思想道德行为规范上要身体力行。调查中我们深切感觉到,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是当前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
(四)坚持组织育人,扩大对青少年道德教育的渠道。
建议教育局成立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相关组织,负责对学校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进行检查、督导;组织思想道德教育宣讲团,深入各个学校,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校内加强学生会、团支部、少先队的建设与管理。对学生会、团支部、少先队的队伍建设要制定实施意见。从人员的配备原则、培训等方面作都要作出具体规定,旨在充分发挥他们的先锋模范作用,构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校园氛围。
四、要处理好几个关键问题。
1、增加财政对德育工作的专项投入。
中共中央、xx《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落实德育专项投入,并随着教育经费的增长,逐步加大支持力度”。曲阜乃全国历史文化名城,财政收入即使困难,也要给全市的德育研究、德育培训、德育活动、德育考察、德育资料建设提供较充裕的经济支持。
2、加强班主任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班主任专业化是现代社会呼唤高质量的教育,呼唤教育均衡化的需要,也是落实《若干意见》,加强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需要。因此,通过分层次的班主任培训和教育实践,提高班主任的职业道德素养,提升班主任的教育理念,发展班主任的教育专业能力是德育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建议设立班主任专项的评优表彰机制,关注班主任专业化成长的需要,切实提高班主任的工作待遇,大幅度提高班主任的政策津贴。
3、整合全社会的力量,突破德育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1)“虚拟世界”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不容低估。东西方文化的冲突、宗教的影响、多元价值观的渗透,往往通过音响制品、文艺作品、文化媒体和网格文化等虚拟的东西,潜移默化地影响青少年的人生价值趋向。这些领域中黄、赌、毒、武打、枪战、~等情节对青少年思想、道德、行为、处事等负面影响是十分严重的。减少这些负面影响,对黄、赌、毒的东西实行全社会的围追堵截。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方能为青少年创造一个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2)社会诚信对学生诚信品质的影响不容低估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民无信而立”;“言必信、行必果”;“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赶”等有益的格言,深刻地反映出中华民族历来视诚信为安身立命之本。然而,在市场经济建立和发展的今天,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人们发现在浓重的利益趋使下,民族优良的道德传统正在经济、政治、文化、人际关系中逐渐弱化和失缺。诚信品质的培养是个社会系统工程,需要靠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和熏陶。
篇十四 加强职业道德修养规范教育教学行为自查报告范文
在冰雪料峭的初春我总校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加强职业道德修养,规范教育教学行为的报告会。总校领导分析了当前教育形势、学习了《教育法》《教师法》及《公民道德实施纲要》。通过开展此次活动我深刻认识到了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青少年学习成长的引路人。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因此我们要做学生的表率和楷模。在活动中每位教师都认真,彻底地检查和深刻反省自己的从教行为,找出了工作中的疏漏和差距,我从此次活动中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
(一)在教学中,我有时过于追求教学成绩,而忽略了学校的一些事情,比如学校、班级的卫生情况,学生的一些生活卫生情况抓的还不够好,通过这次的自查活动,我认识到了“学校无小事,事事是教育,老师无小节,点滴皆楷模”。
篇十五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项目分析报告书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项目分析报告书
项目名称: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理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下发以后,全面贯彻落实《若干意见》精神将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全团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不仅直接关系到现阶段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而且关系到我们民族未来的素质,不仅是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希望工程,也是关系上亿家庭切身利益的最大的民心工程。
现状: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新情况、新问题也不断突现,当前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还存在着“五多五少”的问题:一是多依赖学校教育,少家长、社会参与。传统的思想总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情,家长只负责学生的生活,至于社会非到用人时刻否则根本无关系,固然家长有望子成龙的必然性,社会也渴盼自己能得到有用人才,可是他们就没看到一个人的成才过程是受家庭、社会影响,甚至制约的作用,因而家长、社会很少关心青少年思想的成长,只注重成绩的进步与否;二是多教育理论,少实践活动。
远的不说,就近十年来有关教育改革方面的理论已是层出不穷、百花齐放,特别是素质教育理论更是异彩纷呈。然而在学校的教育实践中,大多数学校还是以灌输书本知识为主,至于其他方面教育几乎就没有实行;三是多重视智育开发,少加强德育培养。
目前许多学校,特别是农村中学,由于种种原因,还只注重智育的开发,只要读书好、分数高,那么你就是好学生,包括“三观”在内的其他素质教育,则少得可怜,甚至忽视;四是多纵向发展,少横向联系。一个青年,除了所生活的周围环境之外,就是小学、中学,直至走向社会才发觉世界原来是如此的多彩,又那样的无奈;五是多书本知识,少社会实践。
对“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教育,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在书中大都有触及到,可在现实生活中却不懂得屈原到底是谁,龙的传人是什么意思,思想教育流于形式,失于空洞。存在的原因:
1、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当代青少年的生活环境是一个开放式的环境,形形色色的思潮冲击着校园,一些不良的风气和不健康思想,如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不容低估,成为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不可忽视的因素。
2、青少年思想教育体系尚不完善。目前青少年思想教育的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不健全、不系统,尚未形成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为中心内容的政治教育、以立志建功为重点的理想教育、以学史建碑为重点的革命传统教育、以讲究职业道德、转变社会风气为标志的道德教育、以普及法律常识为主要内容的民主与法制教育、以读书活动为具体形式的科学教育,以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爱国主义教育等一套较为完整而科学的青少年思想教育体系。
3、学校教育导向的偏差。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使一些学校在升学率的指挥棒下,抓智育和德育一手硬一手软,使学生缺少一个丰富有效的德育课堂。
4、各部门及社会有关方面对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重视不够,力量分散,各行其事,没有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推进方式:充分发挥团组织的机制、网络优势和团的外围组织如青联、学联、青教办和关工委等的组织优势,全面推进四大工程:一是思想教育工程。
一方面,要抓好理想信念教育,使广大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继承和发扬老一辈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和革命传统,无论世界上发生什么样的风浪,始终坚信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彻底打破西方敌对势力妄图“西化”、“分化”我国的图谋。另一方面,要抓好思想品德教育,认真落实党中央“以德治国”的方针,全面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在广大青少年中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
二是载体工程。“教育是灵魂,活动是载体”。
思想政治教育也好,法制纪律教育也好,都不能是干巴巴的说教,必须通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寓教于乐,使广大青少年喜闻乐见、潜移默化。要广泛开展各种读书活动、文化活动、体育活动、娱乐活动、科技活动、假期活动、自助活动以及志愿者活动等,使教育内容“人耳、人眼、人脑、人心”,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如“十八岁成人仪式”、“青少年读书俱乐部”以及我们的讲师团、报告团和暑期开展的各种青少年活动都可以纳入到这里面来。
三是服务工程。当前,青少年中存在一些弱势群体,有贫困失学的、中途辍学的、下岗待业的,还有身体残疾的、家庭残缺的、刑满释放的、到处流浪的,等等。
对于这些弱势群体,我们一定要伸出援助之手,给予特别的关爱和温暖。要发挥团组织的优势,通过我们的工作,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和支持,为这些青少年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这是我们从事青少年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若干意见》下发以后,团市委提出的“十一件实事”和关工委的“十个一”活动,就是为青少年办实事的具体措施。四是“解惑”工程。
当前社会各方面都在发生深刻的变革,各种 思潮和意识相互激荡,对青少年成长产生极大的影响,有的青少年思想上、心理上为此迷茫、失落。我们要把为青少年释疑解惑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来抓,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循循善诱,因势利导,帮助青少年解除思想上的疑惑,消除心理上的困惑,让他们轻松地学习和生活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奏效的,而是长期的、细致的,有时甚至是反反复复的,但又不能不做,而且还要坚决做好的一项艰巨而重要的工作,只有全社会一起来关心、支持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工作,才能不负时代赋于我们的重任。
市关工委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