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里集中学上学九年级语文备课组重学精教教学模式实施报告
里集中学上学九年级语文备课组重学精教教学模式实施报告
本学期九年级语文备课组围绕“备战中考”这一工作重心,在实践中继续深入探究“重学精教”教学模式的构建。现将本备课组实施“重学精教”教学模式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实施理念
“重学”体现在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老师是服务者和引路人。“精教”体现在为学生的.学作铺垫,创设情境和条件,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二、阅读课中重学精教模式实施策略
1、课前布置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学生写自学笔记。自学笔记由三个必不可少的部分组成:重要字词及文学常识、我的疑问、我的解读。
2、学生展示自学成果
3、教师出示学习目标,师生共同确定重点研讨问题。
4、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展示交流学习成果。
5、学生自由组合结对自主合作测评。
三、复习课中重学精教模式实施策略
实施总原则:精讲多练
1、学生围绕专题初步整理归纳相关知识,完成相关练习。
2、教师引导学生梳理重要知识点;在讲解练习的过程中释疑。
3、学生优差组合结对自主测评。
四、重学精教教学模式研讨活动
本备课组多次开展研讨活动,组内多名教师上教学研讨课,有周翠娥老师上研讨课《文言文专题复习》,张咏梅老师上研讨课《名著阅读专题复习》,周炼老师上研讨课《组歌》《故乡》《诗词赏析专题复习》,寻晖老师上研讨课《再塑生命》《心声》《新词专题复习》,刘娉婷老师上研讨课《短文两篇》《致女儿的信》《生字词专题复习》。
五、实施成果
寻晖老师的教学论文《小说教学中“重学精教”模式之初探》获湖南省教学改革发展优秀成果二等奖,长沙市年度论文评选一等奖;“重学精教”模式课例《再塑生命》获长沙市教学创新案例二等奖;刘娉婷老师的“重学精教”模式课《大自然的语言》获浏阳市一等奖。
里集中学上学九年级语文备课组重学精教教学模式实施报告
篇二 关于中学体育教学新课改实施调查报告范文
新的体育课程改革方案,对我国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产生了强大的影响。本文作者最近对体育教学新课改实施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主要采用文献资料分析法、调查法、逻辑分析法等科研方法,以中学体育教学实施新课改为视觉,寻求学校体育教学新课改与学校体育教育的结合点的客观分析,将在校的中学生都培养成为具有终身体育意识的未来高科技人才,为全民健身计划二期工程和学校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提供参考。现在将调查情况综合归纳如下。
1.中学体育教学新课改实施的基本情况:
1.1 体育教学新课改实施的具体目标:
有以下5个方面:⑴.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健康知识和运动能技能;⑵.培养运动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⑶.具有良好的效率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⑷.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⑸.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这一教学目标的确立,体现了国家、学校与个体的统一。教师可以在新的教学空间里,结合新课程,制定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动态和发展变化,合理、灵活、科学的及时调整教学目标,使教学目标具有吸引力,达到学生对教学目标的认同,从而进一步的实施体育教学。
在20xx年9月教育部颁布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和20xx年7月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下发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出台以后,标志着我国学校体育课程改革迈向了一个新阶段,新的体育课程改革方案,对我国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产生了强大的影响。同时,对学校体育原来的课程管理方式、运行机制产生了强大的冲击;学校体育实施素质教育,应该以新的形势为改革的契机,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深入开展学校体育工作的改革。素质教育的实质在于促进学生内在身心的发展与人类文化向个体心理品质的“内化”,以及素质结构内容的多面化和多层次。利用学校体育的健身、健智、健心、娱乐性、教育性等多功能和多形式,不仅可以丰富素质教育的内容,而且可以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达到教育的目的。学校体育教学新课改在素质教育的新形势和新环境下,如何发挥更显著的作用,则是摆在学校体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大任务和义不容辞的职责。
1.2 学校体育教学新课改应走出“困扰”:
当前,由于理论上对体育的人文性隐性课程的重视、建设、开发远远不足,没有正确理解学校体育发展的真正内涵和人文需求,对显性课程的重视和对隐性课程的忽视,(这里指的是体育教学中教师的心态、热情,教师与学生的融洽和配合的积极性,管理部门和体育教师对教学投入,也包括体育活动和体育文化管理等内容)。通过对各方面的资料分析,有65.87%的管理者,63.94%的教师,51.61%的学生对体育教师的工作热情认同率不高,各个方面对教学的投入也感到有些不足,校园体育文化精神不好;由此可见,体育人文科学对社会人文学科是“困扰”的,同时社会人文学对此也形成困惑。体育工作者应系统地掌握有关教育教学理论、技术和方法,从传统的“灌输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转向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锻炼、发展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不断学习,拓宽视野,更新知识,最大限度地在学校体育实施素质教育这一工作领域发挥自身优势。
2.中学体育教学新课改实施存在的问题:
2.1 专家对体育教学新课改实施的看法:
通过对12位专家的调查与访谈,76%的人认为体育教学新课改内容可以相互渗透。体育与健康的新标准给体育教学及其改革带来新的刺激和动力,给体育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改革带来更大的空间,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传统体育教学内容单一,容易使学生产生精神疲劳和厌倦情绪,教师可以从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选择教学内容,从而使学生在良好的情绪环境下活动,创设良好的教学心理环境,使教学效果更加显著。
2.2 学生对体育教学新课改实施的看法:
通过对学生问卷的统计与分析,97.5%的学生认为体育教学新课改实施很有必要并具有可行性。教师的道德品质和人格修养最直接的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体育教师不单单是带学生打打球、跑跑步的简单技能,还应该是现代文明的载体或传播者,就要求教师必须端正学风,不做损害体育教师自身形象的事,更不应该挖苦、讽刺、谩骂学生,而应该做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学教人,以严慎的态度、广博的知识、高雅的气质、文明的语言、坚强的品质、整洁的仪表、健康富有活力的精神状态和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教育学生。但是现在我国的体育教师流失率、改行的比例在60%以上。只有提高教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才会努力钻研业务,深入研究教学理论和教育思想,才会发现教学中的不足和问题,不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改进自己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体育教学水平和质量才能更上一层楼。体育教师是整个教师队伍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一般都存在授课班级多,还要组织全校性的早操、课间操、课余体育锻炼和课余运动训练竞赛,以及全校性的集会活动等,接触的面多而广,影响广泛、深刻。
2.3 终身体育指导思想:
体育教育应以实施素质教育和终身 体育为指导思想,注重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充分利用体育技能的特点,通过动作技能的教学训练、体育游戏活动的组织,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创造性,朋友学生的组织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比如通过运动竞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能力,增强社会交往能力;通过体育欣赏课,组织观看体育赛事及组织学生对体育赛事进行点评,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审美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提高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也可以利用一些体育项目本身的特点,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吃苦耐劳精神。由此可以看到,21世纪体育教学趋向是使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思想品德等得到全面的发展锻炼,并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3.中学体育教学新课改实施的对策与建议:
通过这次体育教学实习本人的实习感想和总结如下:
3.1 学校体育教学的评价问题应当规范科学:
评价应了解课堂教学情况,及时向学校管理部门及授课教师反馈评价结论,学校管理部门要加强对体育教学工作的组织和管理,评价人员要求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正直的人格,以实现评价的公平、准确,并掌握一定的评价知识测量分析技巧。评价人员之间还要相互协调;评价应重视人的主体性,弘扬人的主体精神的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
3.2 学校体育新课程人文科学品质观念:
通过对从事体育教育的专家、学者进行访谈与咨询,探讨体育教学新课程实施的教学内容相互渗透,并纳入体育教学计划之中,确定以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问题应当重视,学校及上级体育主管部门应提供各种培训的机会和条件,让体育教师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在新的教育形势环境下,体育教育不能脱离学校教育而存在,当然也不能脱离科学。体育科学学科是“站在其他学科的肩膀上”而存在的,也是大量运用其他科学的研究成果和借鉴其他科学的思维方式的基础上产生发展起来的。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应该有他的严密的逻辑性,也应该是体系化了的理论,同样能给人文科学品质的启迪。有专家、学者认为,除了必备的专业理论和基础知识以外,还要学习体育管理学、涉猎教育学、社会心理学、人文科学等跨学科知识和交叉学科。体育教师只有具备了丰富的文化知识,才能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适应体育教育发展的需要。
3.3 加强和树立正确的体育素质教育观念:
体育教育作为社会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非智力因素等有着独特的优势,体育教学作为体育教育的主要途径,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尤为重要,体育教育教学应与素质教育、终身体育教育为指导,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素质教育的实质是破除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建立以培养或激励学生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创造精神。加强和树立正确的体育素质教育观念和.终身体育指导思想。体育课程和教学应充分关注学生的需求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始终将学生的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首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努力营造轻松、愉快、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充分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设备等资源,如投影仪、课件、录象片。
3.4 学校体育的组织与管理问题:
体育管理各个部门,应该制定教师的培训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对体育教师的体育理论进行轮训、培训,支持、鼓励体育教师参加各种体育技能的学习,充分发挥老教师的、帮、代作用。要调动教师的积极主动性、创造性,就要在本部门中创造一个有利于学习、发展的环境,在关心他人、关心集体的过程中,形成团结、平等、民主和谐的工作氛围,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集体主义观念。
3.5 体育教学新课改评价目标:
体育教学的评价,是指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技术水平、学习态度、学习能力、进步情况、思想品德、组织能力、课外体育活动情况等进行全面评价。也是对教学活动及其效果进行评价,一般通过信息反馈调控教学,保证教学活动能够达到预定目标的衡量。通过学习评价这一教学环节激励学生,教育学生,这对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这里,我们不能忽视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和学生的个体差异。体育教学的评价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价,因为学生的身体素质基础不同、学习情况不同,评价要能够尊重个体差异、发展学生个性。同时保证评价的科学性、实效性、教育性和综合性。
3.6 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问题应当重视:
新的形势下,体育教师应该掌握的不单单是专业知识丰富,还应该有边缘学科的必备知识。坚持在职,脱岗培训制度,重视现有人员的继续教育,用现代化原科学模式培养适合现代体育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我国中小学应通过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和科研活动,定期或不定期的理论讲座带动教师对教育思想和理论的研究,对教学内容、手段、方法等的探讨和交流,使体育教师在体育教育领域内形成参与、发展和自觉研究的意识,养成不断学习的好习惯,从而使体育教师的知识能跟上时代的要求。现有体育教师能参加县级和州级以上体育运动会及服务以及教研活动比较少,实验中学有的教师几乎没有条件不能够参加。应通过改革来挖掘和盘活资源存量,并消除现有人才流失、浪费现象;人才是关键、是核心,是体育的基石。应彻底改变计划经济时期的旧观念、旧意识;树立新观念、新意识。学校体育工作应根据人、财、物的配置和自身的工作侧重点,挖掘教材潜力,形成新的,各具特色的,能促进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的新型运行机制和教育教学结构体系。体育与健康的新标准给体育教学及其改革带来新的刺激和动力,给体育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改革带来更大的空间,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传统体育教学内容单一,容易使学生产生精神疲劳和厌倦情绪,教师可以从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选择教学内容,从而使学生在良好的情绪环境下活动,创设良好的教学心理环境,使教学效果更加显著。
3.7 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
教师的道德品质和人格修养最直接的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体育教师不单单是带学生打打球、跑跑步的简单技能,还应该是现代文明的载体或传播者,就要求教师必须端正学风,不做损害体育教师自身形象的事,更不应该挖苦、讽刺、谩骂学生,而应该做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学教人,以严慎的态度、广博的知识、高雅的气质、文明的语言、坚强的品质、整洁的仪表、健康富有活力的精神状态和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教育学生。但是现在我国的体育教师流失率、改行的比例在60%以上。只有提高教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才会努力钻研业务,深入研究教学理论和教育思想,才会发现教学中的不足和问题,不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改进自己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体育教学水平和质量才能更上一层楼。体育教师是整个教师队伍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一般都存在授课班级多,还要组织全校性的早操、课间操、课余体育锻炼和课余运动训练竞赛,以及全校性的集会活动等,接触的面多而广,影响广泛、深刻。
篇三 幼儿园实施数学游戏化教学的分析报告
幼儿园实施数学游戏化教学的分析报告
数学其实是用来分析问题和考虑解决问题的可能性的逻辑智能。在许多方面,游戏都提供了安全、可控制和有趣的方式去发展孩子的数学——逻辑智能。对孩子来说,游戏是一种有趣的学习方式,锻炼他们学会考虑一些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幼儿数学教学游戏化能更好的促进幼儿对数学的学习与理解。
一、幼儿数学教学游戏化的探究内容:
1、编制数学教学游戏:
(1)数学教学游戏主要有六种类型:情节性的教学游戏;操作性的教学游戏;运用各种感官的教学游戏;口头数学教学游戏;竞赛性教学游戏;数学智力游戏。编制数学教学游戏,必须根据幼儿教学教育的内容与要求,选择、设计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游戏。随着幼儿年龄的增大,智力的发展,游戏化的程度宜逐渐减弱,游戏中宜减少游戏情景增加智力因素。小年龄的幼儿以有情景、有角色的娱乐性较强的游戏为主。中班幼儿由于自身的年龄特点,他们适宜开展各类游戏。如在中班“学习分类”活动中,我设计了“蚂蚁妈妈找宝宝”的情景游戏,最后通过游戏蚂蚁搬家的竞赛游戏,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不知不觉地学会了分类。
(2)设计教学活动时,可选择不同的游戏形式,如个别玩的游戏,结伴玩的游戏,小组玩的游戏以及集体进行的游戏等。这样既能提高单位时间幼儿学习的密度,又能适合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如中班数学“学习5的序数”中,既有幼儿的单独操作游戏“给小动物回家”,又有集体参与的游戏“找朋友排队”,使每个幼儿都能积极、愉快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整个数学活动可以采用一个游戏主题贯穿始终,也可以各个环节运用不同形式的游戏。
(3)将数学活动与音乐、美术、体育等游戏性结合。让幼儿在各种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学习数学。如在学习“比较多少”时,我让幼儿玩“抢椅子”的音乐游戏。当音乐一停,会又一位幼儿没有抢到椅子,这时,我就引导幼儿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幼儿能通过游戏实践获得“比较多少”的方法的数学知识。
2、幼儿数学游戏化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1)、教师是物质环境的提供者。
a、教师应从中班活动目标出发,设计各种游戏材料,为数学游戏化提供物质保证。在进行“认识数字4、5”的教学时,为让幼儿正确感知5以内数量,我为每个孩子准备了一套数卡、实物印章以及做纸球用的皱纸。孩子们通过游戏“给数卡排队做实物卡”、“看数字做纸球”,很快就理解了数字所表示的物体的数量,体现了材料为数学游戏服务的宗旨。
b、教师要注意为幼儿创设与数学游戏活动相适应的数学环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在进行“比较6、7两数关系”的教学时,我设计了有趣的“小猫吃鱼”的游戏情景。当我出示了“金鱼缸”,继而又把6条小鱼放入“鱼缸”,当出示7只小猫后小朋友立即进入了小猫要吃鱼的游戏情景中,此时,我提出问题:小猫有几只,小鱼又有几只,他们一样多吗?怎么办?幼儿立刻议论开了。在这样的游戏情景中,幼儿兴趣盎然,思维活跃,积极探索,轻松地获得了知识。此外,为了给幼儿提供更多的游戏和自我发现的机会,我在活动室里专门开辟了一个数学活动角,放置了各种教玩具。其中有彩笔,纽扣、印泥,各种印章,操作卡片,大小珠子,塑料小动物,分类盒以及颜色不同的几何图形等等,幼儿可以三三两两、自发地随意地对各种材料进行操作,根据需要我及时地对各种材料进行添加、更换。“数卡接龙”、“给实物卡片排序”、“图形分类”、“看标记放图形”、“会变的数卡”等游戏,提高了孩子们数数、分类的能力,巩固了对各种图形的认识。
(2)教师是幼儿学习活动的指导者。
教师要正确处理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把教学活动从教师在教育目标控制下的`对幼儿的施教过程转变为教师指导下的幼儿主动学习的过程,使幼儿的学习能体验到游戏的乐趣。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主导。在活动过程中,对于不同情况教师应善于以不同的角色——“合作者”、“发现者”、“援助者”、“评价者”对幼儿进行诱发、激励、辅导、组织、评价。因此我在幼儿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地通过观察、询问、交谈,对幼儿的学习情况进行诊断性评价,并及时、准确地进行反馈、调整。我通常对以下情况进行观察:了解全班幼儿会不会使用材料?是不是对游戏活动感兴趣?看全班幼儿有几种不同的思路和做法?正确的有几种?错误的思路和做法是什么?有几种?有代表性的那些幼儿是如何解决问题的?幼儿做错的原因是什么?(教具设计不合理、没听清问题、缺乏相应的生活经验、原有知识没掌握、动手能力差等)在幼儿的操作活动中,我一般通过交谈对幼儿进行启发、暗示,进行指导。
(3)教师应对不同形式和性质的游戏采用不同的指导。
在集体进行的游戏中,教师主要起组织与协调的作用,在小组玩的游戏中,教师起观察与鼓励合作的作用。在个别玩的游戏中,教师以观察为主,并对个别幼儿进行交谈与指导。在情景性、娱乐性较强的游戏中,教师一般以角色身份进行组织与指导,在操作性、竞赛性的游戏中,教师主要以评价者的身份进行启发与发现。
二、结果分析
1、激发了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由于幼儿年龄小,抽象思维能力差,数学又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因此就更需要依靠直接的兴趣来进行学习,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越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越强,学习的效果也就越好。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活动,它为幼儿提供了一个愉快、轻松的环境。游戏不受外部的强制和干预,完全是幼儿自主自愿进行的,这是游戏的显著特点。幼儿在游戏中,活动和积极性高,主动性强,动作、思维都处于积极的活动状态。将数学教育渗透其中,使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具体的游戏情境结合起来,就可以把数学教育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使幼儿易于接受。因此,对幼儿进行数学教学游戏化,能极大地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产生较好的效果。
例如:我在组织幼儿进行“感知6以内的数量,认读数字6”的教学活动,我以“参观动物园”引出课题,通过让幼儿目测不同排列的小动物,提高他们按群计数的能力.游戏中设置了森林背景图,一些幼儿领悉并喜爱的小动物在活动:小鸟在唱歌、小兔在弹琴、小鱼在跳舞、小猫在敲鼓、小猴吹喇叭。这些小动物形象动作生动有趣,符合中班幼儿的兴趣爱好,并增强了游戏的趣味性,一下子吸引了全体幼儿的注意力,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使他们主动地去观察、发现、寻找,从而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而如果以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来对这个内容进行教学,教师比较注意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幼儿的兴趣与能力方面的培养,准备的材料大多只有教师进行演示的教具,教师在开始直接引导幼儿对所学内容进行感知,少了游戏的环境和气氛,幼儿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也影响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2、带来良好的情绪体验。
数学教学游戏化是由教师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与特点,创设一定的游戏环境,提供相应的游戏材料,与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与好感。由于教学活动是通过游戏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也和游戏一样,能够保障幼儿的心理健康,丰富幼儿的情感。通过教学活动游戏化,在教学活动中,创设宽松和谐的游戏环境,能帮助幼儿消除平时学习中的紧张、厌烦等不愉快的情绪体验。把教学活动变成轻松愉快的情绪体验。同时,游戏中不存在任何强制性的驱使与束缚,幼儿在活动中没有强烈的完成任务的需要,没有严格的外部控制,能享受到一定的自由,因此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性得到最大的体验和发挥。当利用材料操作成功时,会产生自豪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当失败时,也不会受到教师的责备,而是得到启发和鼓励。因此,幼儿能在活动中体验到自主感、胜任感等积极情绪,例如,“按6以内的数量分类”这一教学活动中,我设计了两个游戏“分蛋糕”和“我来帮助你”。前一个游戏让小朋友根据小动物的要求,找出它们需要吃的蛋糕数量并送给它们。对同种不同数量的物体,按数量分类。后一个游戏通过让幼儿帮助熊猫整理家中的物品,学习把不同种类不同数量的物体按数量分类.在游戏的操作过程中,幼儿觉得自己是在帮助熊猫解决困难,从而充满自主性,乐意参加活动.当活动结束,熊猫感谢小朋友的帮助时,幼儿又从中体验到成功和劳动后的喜悦,并增强了自信心。
3、促进智力发展。
幼儿时期是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在这个时期促进幼儿智力发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美国学者布鲁纳研究了“游戏对3至5岁儿童解题能力的影响”,证实了游戏与儿童认知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游戏可以为幼儿提供没有压力,但需要坚持性和毅力的良好的解决问题的环境,在游戏环境中,有利于幼儿思考和处理问题,并取得结果。数学教学活动游戏化为幼儿在活动中接触各种材料提供了条件。幼儿在操作材料进行游戏的过程中,可以认识各种材料的特性,体会物体与物体间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以及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不仅发展了视觉、听觉、嗅觉、肤觉等各种感官的感知能力,还发展了幼儿的观察力。
例如在“学习5以内序数” 的教学活动中,我采用了幼儿非常感兴趣的“捉迷藏”游戏。小动物们分别躲在5棵树上,请幼儿把它们找出来,孩子们进行了积极地观察,并回答出“某某小动物藏在第几棵树上” ,既认识了序数,又发展了观察力、思维力。在操作游戏材料的过程中,幼儿可以探索尝试多种解决问题的途径,不断运用想象和思维,从而获得了解决问题的各种经验,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又如,在“认识椭圆形”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小兔和小熊的争论,从而引出课题,让幼儿来进行评判。通过让幼儿观察圆和椭圆的外形,看看是不是一样;把两个图形分别比一比、折一折,说说发现了什么,在这一过程中,运用了各种感官的感知能力、观察力、注意力得到了加强,同时幼儿还须进行分析、比较、概括,促进他们的思维能力。接下去教师通过幻灯片让幼儿欣赏辨认在日常生活中见过的,椭圆形状组成的东西,并启发幼儿想象椭圆形组合的图形(如螃蟹、小鱼、气泡等)幼儿在游戏环境中,进行积极的想象与思维,并用语言说明想象与思维的结果,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
4、培养非智力因素。
数学教学活动游戏化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游戏,使幼儿进行积极、主动的智力活动,同时,在活动中幼儿必须依靠自身的努力,克服困难、解决问题,最后获得成功,因此对幼儿的意志性格的培养和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自信性、自制力的发展有较大地促进作用。例如,在“学习梯形与其他图形的转换”中,我设计了“帮小动物分饼干”这样一个游戏情景,幼儿通过自身的操作活动,理解转换的含义,同时在活动过程中,幼儿必须通过一定的努力,才能完成游戏设置的问题,幼儿的独立性、创造性持到了提高,当活动成功时,更增加了幼儿的自信心。同时,游戏中要求幼儿遵守一定的规则,提高了幼儿在活动中的自制力。在一些集体游戏、小组游戏中,必须依靠幼儿之间的互相合作才能获得成功,有利于提高幼儿的合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