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
第1篇关于农村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及对策反思 第2篇英语教学现状调查报告 第3篇课堂教学现状调研报告 第4篇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 第5篇课堂教学现状调研报告范文 第6篇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调研报告 第7篇关于教学基地建设现状调查报告 第8篇关于初中部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 第9篇国内小学自然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范文 第10篇国内小学自然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 第11篇教师课堂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调查报告 第12篇农村小学课堂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 第13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调查报告 第14篇初中部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 第15篇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现状的调研报告
篇一 关于农村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及对策反思
课堂无疑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如何充分发挥课堂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已是当前教育中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问题。但农村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如何呢?
一、语文课堂教学现状
根据调查者的知识水准、教学水平、教学经验和对教学观点及教学风格的粗浅认识,适用直观判断的方法和定性分析的方法,对所调查的课大致分类如下:
3、 就教师提供给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机会的角度而言:语文课堂教学存在三多三少。即:全班统一学习的机会多,学生个人独立学习的机会少;接受学习的机会多,表达学习的机会少;水平高的学生主动参与机会多,水平低的学生主动参与机会少。通过对学生的问卷分析,就语文课而言:有20%左右的学生能有机会参与分析课文全过程,有48%左右的学生只能部分地参与分析全篇课文,还有32%左右的学生长期得不到独立分析课文的机会。在对学生问及你班语数课的上课状况是怎样的?选答教师讲,学生听或记笔记状况的学生占52%;选答教师主讲,学生多数能够参与答问状况的学生占39%;选答教师主讲,学生多数能参与课堂小组讨论状况的学生占9%。
4、 就课堂教学纵向程序的每一环节,每一步骤中教师和学生相互联系的方式而言:教师一般面向全体学生提问,几个思维较快的学生随口口答,只要有一人说对了,教师便重复一遍,接着便在黑板上写出答案。如果学生回答不上,教师就自问自答的占总调查课时的80%。
5、 就教师教学的终极目的而言:教学生学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师占84%,教学生学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同步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师占12%,传授知识,培养自学能力,培养集体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教师占7%。
6、 就学生是否愿意主动参与教学而言:愿意积极参与教学的学生占77.4%,不愿意积极参与教学的学生占22.6%。
二、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上述几方面的调查情况表明:农村中学近76%的教师课堂教学水平不高,教学效果令人担忧,较难适应现今素质教育的要求。造成初、高中教学尤其是学生学习思维,学习方法的脱节,导致学生高中段学习潜力不足或不能正常发挥,致使中学教育质量较难提升。造成此种现状的原因很多,单就课堂所反映的现象而言,分析如下:
1、 课堂教学容量不合理。有的教学密度太大,课堂节奏太快,学生接受不了,甚至不知所云;有的教学容量不当,从初一起就一味地瞄准中考,盲目加大深度、难度,甚至无限拓宽知识,超过学科教学大纲的要求。
2、 部分教师的惰性心理导致教学方法陈旧。由于这些教师缺乏进取精神对教改的新成果抱轻视态度而不学习教学效果显著的优秀教师的教学法,不管教材的变化,不顾问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愿望和学习需要,或照书所讲,一板一眼生怕学生少了什么似的满堂灌,学生不感兴趣,听不进去或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不去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他们发现问题,探索新知识的潜能,致使课堂纪律乱,学生厌学。
3、 教学方法单一粗暴,忽略了学生的情感,个别的教师对学生动辄训斥、挖苦、讽刺、甚至体罚。
4、 不能正确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看法。随意中断学生的发言,对学生缺乏及时的鼓励,造成师生之间的情感障碍,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一种畏惧感而不是敬重感,使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学生的人格的得不到尊重,个性得不到张扬,思维得不到发展。
5、 课堂上教师对待学生缺乏公平。偏爱优生,讨厌差生是较为普遍的现象,教师抽问,中上等生回答占多数,公开课中的抽问,更与差生无缘。
6、 缺乏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姿态。
7、 批评学生时,不注意方式方法,不尊重学生的自我价值。部分教师严守师道尊严,课堂上只要求学生守纪,认真听讲,不许乱说乱动。把大量的精力花在指责学生上课讲话不动脑筋等上,浪费了教学时间,割裂了知识传授的完整性,造成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僵化,严重者导致教师自己也无法上课。
三、几点对策
1、切实提高语文教师的素质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教师的素质直接作用于课堂教学,直接反馈于教学质量。而教师素质的提高,又存在着一系列的误区。
①、教师的素质状况就是一种学历层次。
②、教师的素质状况就是一种授课能力。
③、教师的素质状况就是教师的解题思路。
④、教师的素质状况就是将现代媒体应用于课堂的能力。
⑤、教师的素质状况就是教师自身对特长的钻研。
⑥、教师的素质状况就是良好品德的形成。
⑦、教师的素质状况就是博览、博学。
⑧、教师的素质状况就是学生的考分情况。
⑨、教师的素质状况就是著书立说的能力。
以上这些教师素质自我提高的误区,对传道、受业解惑不能说没有好处。但提高教师素质必须要注意其全面性、渗透性;必须要注意其深度、广度以及教师自身对学生的影响,而不能顾此及彼。因此,再切实提高教师素质方面,最重要的是其综合素质、创新素质。为此,对在岗教师,上级主管部门应根据各层次,各年龄段,各学科教师的实际情况加强其教材、教法、教学组织、教学技能等的定期测试,并逐渐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奖惩逗硬的制度,促使其教师具有较强的大纲意识教材意识好课意识因材施教意识等现代教育教学观念,而不是流于一种形式,更不是流于一种内容。
2、改进语文课堂管理的办法
①端正对学生的态度,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学生的主体参与是一切教育改革都必须经过的一个环节,不管怎么样的教育,只要它视学生发展为己任,就必须提倡学生的主体参与,尊重学生的求学权力,尊重学生健康的个性发展,体现师生平等原则,用理性感化学生,增进情感交流。
②有创造性组织课堂的能力,改变原有的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的策略千百万化,它也必须通过学的策略体现效果。因此,必须从学生角度考虑学生发展的教学策略,根据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使学生逐步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健体。既重视知识的工具功能,又重视知识的精神功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发展。
③分层次要求,让学生全面参与,做好角色定位。
④制定一套有效管理课堂教学的方法,使课堂教学纳入真正的制度化,量化管理。
3、抓好学段衔接
注意教学方法、学习思维的衔接。正确处理好知识衔接。这两者中,其教法、思维的衔接又最为重要。为此,应大胆改革现有的中小学领导的管理制度,实行一定程度的垂直管理制度。
4、增强教师的吸引力
①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为人师表。
②教师要有渊博的学识和较强的教学能力,对学生有知识上的征服力。
③教师要有良好的品格,树立人和的教育观点, 对学生产生有益的人格影响。
篇二 英语教学现状调查报告
20xx年9月13日至10月17日 我到xx市xx三中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教育实习,实习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英语教学的教育实习,二是班主任的工作实习。在这期间我积极地努力地工作,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同时,我还在实习期间做了一次深入的调查工作,是针对英语这门课而言的。为了得到教师和学生的真实想法,我费了一番心思,最终的调查结果对我将来的从业有很大的帮助。
为了全面、详细地获取材料,我不仅只限于我实习所带班级的调查,而且还跨班级、年级调查,甚至还到其他同学所在的实习学校调查。重要的调查的形式是发放调查问卷。同时,我也积极地找学生谈话,同老师交流,以便更好地了解情况。
在此,我介绍一下自己的调查的结果,谈谈对中学英语教学的一些看法,其中有些问题可能是前人已经叙述的或者是老师们常谈论到的,但我想这对于我们实习生来说,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体验和感受,而不仅仅是以前从理论上的认识。希望我的认识能对自己以后的工作有些效果。
一 些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我发现在现在的中学的教学中并不是很受欢迎,重要的原因就是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取得的效果不是很理想,上课时学生的眼球多被吸引到了大屏幕上去,很少有学生再看书本了。学生多爱看一些图画,对图画的记忆倒很清楚,但却忽略了图画旁边的文字。这种教学方法对于该地区也较难普遍使用,因此,老师们仍然保持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在调查中我还发现有经验的老师进行教学时,课堂气氛相对和谐。老师说本校的学生的记律较差,自觉性不足,如果气氛过于活跃,课堂就会乱哄哄,难以克制。而且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差,合作能力欠缺,实际效果为达到但花去了大量的时间,从而影响教学进度。大部分学生喜欢那种上课幽默的,不爱批评学生的,能够和学生很好相处的老师,他们都希望老师能够多关注自己,即使是成绩差的学生也这样,这种愿望甚至比其他 学生更加强烈。他们希望老师多了解他们的真实的想法,宽恕他们的叛逆心理,同他们做好朋友,而不是老师用一种居高临下的气势去对待他们。而且,有的学生还喜欢关注老师,对老师的衣着,对老师日常工作中所发生的一些事情都感兴趣。看来我们做老师的要好好和学生进行及时的沟通,以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以便自己在教学中更好地开展工作。
通过以上的调查,我认为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老师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 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只有学生对他所学的科目提高兴趣了他们才有可能很快地提高成绩。老师可以多组织一些语文活动课,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叫学生在自己的参与中意识到学语文的重要性。上课时老师可以多举一些生动、形象的例子,让学生有个直观的感受,而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枯燥理解。对课文的解析要深入浅出,例子最好能贴近生活,最好是当下发生的,人们关注的事情,这样能更好地让学生展开讨论,进而使学生兴趣更进一步。
二、正确对待现代多媒体技术。多媒体应用到现在的教学中去确实的教育史上的一大进步,它的直观性、生动性、丰富性对教学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但我认为在应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同时要把握一个度,过度地使用多媒体可能回引起学生的反感,这一点从上面的调查不难发现。对一些枯燥的课文,我建议最好能用多媒体教学,在课件中多制作一些图画、flash,这样会让学生一下子对图片产生兴趣,从而带着好奇心去学习课文,枯燥的文本就会容易让学生接受。而对于一些故事性比较强的课文而言,最好是教师在课堂上讲,多与学生互动,多让学生参与进来,这样就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老师和学生的交流。同时希望教育部门能更多关注山区的教育,为山区边远学校增加教育设备。
三、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赏识每一位学生。无论学生的成绩好与差,老师都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这也是一个合格教师的基本要求。现在我们讲尊重,不仅仅只是要求学生尊重老师,而且还要求老师尊重学生,作为一个老师要知道,你只有尊重学生,学生才能更好地尊重你。另外,对于成绩差的学生也要积极地鼓励他去学习,这样的学生只要一有进步,就应该及时表扬,表扬是促使差生进步的一种好的方法。在平时的教学中尽量少批评学生,以鼓励为主,即使是批评学生时,也要注意方法,语言最好不要尖锐刻薄,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有批评错的地方也应该向学生道歉,这一点恐怕老师们很难做到,其实学生的宽容之心并不比老师差,真心地向学生承认错误的老师可能会更加受学生尊重的,我在实 和调查的过程中就有这样的感受。
四、 除了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以外,我认为语文老师最好能多参加学生们组织的一些活动。在参与中同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对学生的组织成果给予肯定,这样能和学生更好地融合。多主动同学生谈心,做学生的好朋友,消除老师和学生之间的鸿沟,促进教育、教学 更好地展开。
总之,以上就是我在这次实习期间调查的有关情况。其中有些看法也许不尽正确,但毕竟这是我通过实际调查得到的结果,我会从中吸取一些优秀老师的做法,结合自己实际的水平应用到今后的教学中去。我想只要我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坚持下去,多了解当下的教学情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我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但愿我的想法能变成现实。
最后对在本次调查中给予支持的老师们、学生们表示感谢!
篇三 课堂教学现状调研报告
最近,我们对我校的课堂教学面临的形式、采取的或准备采取的举措进行了梳理,旨在寻求如何在减负增效的前提下改进课堂教学现状的有效方法。
一、我校的课堂教学面临的形势是什么?
1、学校提出了主流课堂教学模式。
关注当前,放眼未来,为了践行我校'促进每一名学生、教师主动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在深入分析学情、师情和学校历史沿革的基础上,经过充分酝酿、推敲、论证,今年10月,我校正式提出了'导学、自学、求学、讲学、学思、学用'的课堂教学模式。学校明确了对课堂教学模式的定位,即对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实践,是当前我校推进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抓手,是我校教学管理的着力点和归宿,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2、学校教学面临着减负提效的重大课题。
随着学生减负工作的不断深入,学生在校学习、自习的时间较之以前明显缩短了,这也是所有国办中学面临的同样问题。这种变化,使得不少教师感到教学的压力陡增。如何在不增加教学时间、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如何让我们的每一节课学生学有所得、教师教有所成,这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待破解的难题。
3、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进程中面临的问题。
长期以来,我们对课改的理念、方法和策略等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与实践,课堂教学中(尤其是常态课教学中)对学生主体参与、自主学习的贯彻力度远远不够,常态课教学以讲授为主的课还占有一定的比例。这些成为制约我们课堂教学改革的瓶颈问题。
二、面对现实,我们做了什么?
1、从落实教学领导力的高度,努力提升教学管理者的管理理念,提高管理水平。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管理干部主动深入课堂。我校规定了中层以上干部每学期的听课数量,听课后将于相关教师进行评课,每周行政例会的第一个环节就是干部汇报交流本周的听课评课情况。我们认为,课堂能反映出教与学的现状,蕴涵着丰富的信息。干部经常进入课堂,可以深入了解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行为、教研文化、经验、困惑和困难,以及课改要求与教学现状的差距,先进理念与传统行为的落差,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和需求,了解学校管理的运行现状,有利于学校工作上下一致,形成合力。
(2)教学管理干部积极参加中教科组织的听评课活动,在同行交流、专家点评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管理工作的专业化、科学化的水平。
(3)教学管理干部与我校特聘教学顾问定期举行教学管理专题研讨活动。我校的两位特聘教学顾问陈一新局长、范广泽科长提前布置研讨课题,每两周进行一次面对面的深入交流,最后由两位顾问进行点评。至今,本学期的专题教学研讨活动已先后进行了三次,研讨的主题包括'减负提效形式下教学管理的举措'、'当前教学管理工作的着眼点'、'挖掘我校教学中高效的典型案例'等。通过此类活动,有效地将教学管理干部的关注点引导到研究和破解实际问题的轨道上来。
2、以加强教师专业化建设为突破口,引领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方式的改进。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请师大专家团队进驻学校,参与指导学科建设。我校与天津师大教师教育学院联合,创办了市内六区首个'教师教育教学研究实践基地'.我们主动邀请师大的专家、教授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走进教学,通过定期参加学科组活动和不定期推门听课、评课活动,帮助广大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策略。教师也可以借助师大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展教学研究领域,不断充实自我。
(2)在全校教师范围内,坚持每月开展一次教学大讲堂活动。我们先后邀请到了陈一新副局长、韩锋主任、邢真研究员、王敏勤研究员、张明琪教授、靳莹教授等一批教育领域的资深专家学者为老师们进行专题讲座,重点围绕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帮助老师们解疑释惑,进而引发广大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更深入地思考,从而有效地引导教师聚焦课堂、研究教学。
(3)大力强化教学管理干部对学科组建设的领导。学科组是教师从事教学研究的组织形式,也是管理干部赖以领导教学的重要形式。在工作中我们体会到,教学管理干部只有亲自深入学科组参与活动,以自身关注学科组活动的热情来鼓励教师积极投入,在教研活动中充分发挥影响力,对教师起到以身示范的教育作用,这是加强教学领导力的关键所在。本学期,教务处在《学科组长工作手册》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了对学科组工作的要求,设置了学科组建设专题档案柜,积累学科活动的过程性资料,定期进行交流、展示、点评。
3、启动名师工程,打造一支骨干教师队伍,实现以点带面。我们认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有着扎实的专业理论素养和研究能力,富于创新精神的专业型的教师队伍。基于此,今年5月份,我校启动了首届首席、骨干教师评选工作,这不仅是我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件大事,也是六十六中发展史上的一项创举。我校广大教师更是投入了极大地热情参与此次活动,全校共有57位教师报名。经过说课、做课、民主评议、教学过程考核等一系列环节的评比,最终遴选出了我校首届首席教师8人、骨干教师19人。首批首席、骨干教师与学校签订了工作协议。他们不仅仅是享受首席、骨干教师的待遇,同时还要履行作为一名首席、骨干教师的相应义务,他们将在未来学校的学科建设、校本研修、乃至教师专业发展的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根据我校出台的《首席骨干教师考核实施办法》的规定,我校的首席教师、骨干教师不搞终身制,每届任期两年,两年后自动终止资格,重新申报。任期内每年进行严格考核,考核合格者将继续留任,考核不合格者将被自动终止资格。首席骨干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围绕学校阶段教学工作,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例如,近期随着我校'导学、自学、求学、讲学、学思、学用'课堂教学模式的提出,学校要求每位首席骨干教师率先实践课题教学模式,每人完成一节示范课,学校组织全校范围内的听评课活动,同时作课教师还要进行说课,整个过程全程进行录像。这样,就使得每一节公开示范课成为了一次学科教学的专题研讨活动,大大拓展了教学研究的空间。
三、近期,我们还准备做什么?
1、推进导学案的运用。目前,初高中各科导学案的编写已经形成了基本框架,正在请专家提出修改意见。下一步是将相对成熟的导学案应用于课堂教学,要把编写导学案、使用导学案变成教师进行常态课教学的规定动作。
2、推进思维导图的运用。思维导图是表达发射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训练学生思维,也有利于教师转变教学观念,转换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在今年5月,我校组织学科组长到大港二中参观思维导图的运用成果展示,对思维导图有了感性认识。今年11月,天津师大的靳莹教授为我校全体教师进行了有关思维导图的专题讲座,从思维导图的概念、理论基础,到思维导图的制作方法、使用技巧,使广大教师对思维导图有了初步的理性思考。下一步是在一些学科中尝试使用思维导图,使用过程中教务处随时监控,根据使用效果把握推广的进度、节奏,最大限度地发挥思维导图对教学工作的积极作用。
篇四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
调查对象:吐鲁番市胜金乡汉回学校语文教研组及全体小学生
调查时间:200×年×月
调查目的:
课外阅读课程的建设进程,经过五年来的努力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学生的读书兴趣得到了有效的激发,大部分学生养成了爱读书、勤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以及做读书笔记和日记的习惯;课外阅读拓宽了学生语文学习的时空,为学生的习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学间的合作、交流意识明显增强,学生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良好的训练。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促进了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教育教学理论水平的提升,催生出一批优秀中青年教师。但在这一建设进程中,客观上还存在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仍有许多亟待完善的地方。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 200×年×月
调查内容: 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现状的调查
调查单位: 吐鲁番市胜金乡汉回学校
调查人: 刘建飞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一直徘徊在“高耗低效”的误区,语文课堂教学教师讲得辛苦、学生学得浅薄。薄薄的一本语文教科书被我们的语文教师视为“圣经”,前后不知耕了多少遍,但学生的语文能力还是不能迅速提高。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困扰着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经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阅读面窄、知识储备少是影响小学生语文能力的最根本因素。
一、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调查目标
1、学生课外阅读书籍的拥有量以及课外阅读知识的储备情况;
2、师生对学校开设语文课外阅读课的认识;
3、学生课外阅读方法的掌握情况;
4、语文课外阅读课课堂教学实施情况;
5、语文课外阅读课的作用。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内容主要是学生的课外阅读书籍的拥有量、学生所阅读的课外书籍以及读后所受到的启发和阅读评价等。问卷调查在吐鲁番市胜金乡中心小学进行,共发问卷170份,回收有效问卷165份,有效率达97.1%,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2、口头询问
整个调查共召开了三次师生座谈会。座谈会涉及到课外阅读的书籍、内容,还有课外阅读的目的、方法、作用以及教师对开展课外阅读的态度等,座谈会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二、调查结果分析
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以及多次师生座谈结果显示,课外阅读课程的建设进程,经过五年来的努力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学生的读书兴趣得到了有效的激发,大部分学生养成了爱读书、勤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以及做读书笔记和日记的习惯;课外阅读拓宽了学生语文学习的时空,为学生的习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学间的合作、交流意识明显增强,学生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良好的训练。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促进了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教育教学理论水平的提升,催生出一批优秀中青年教师。
但在这一建设进程中,客观上还存在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仍有许多亟待完善的地方。
(一)、农村小学课外阅读教学的窘境
从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普遍陈旧,受传统应试教育影响较深,教学中“题海战役”挤去了学生大量的读书时间。学生的课外阅读大多处于“自流”状态,不少学生无书可读,也没有时间读书。小学生的语文阅读量、语文能力发展很不平衡。教师“满堂灌”的课堂教学策略、课外作业的“题海战役”使学生饱尝语文学习的乏味与无趣;部分教师也认为让学生读大量的书既浪费时间,而且“收效甚微”。为应付方方面面的考试,强迫学生死记硬背,背诵大量的优秀作文。调查结果显示,中高年级学生基本人手一册《优秀作文选》,拥有率高达98.2%。大量机械重复的背诵任务,使小学生成为接受知识的容器,从而扼杀了他们广博阅读课外书籍的积极性,他们不再将读书当作一种快乐,而是变成了一种沉重的负担。
(二)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瓶颈”问题
2 、厌读。由于农村学生受家庭影响,没有形成一种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好多学生看书积极性不高。不少学生家长认为“读书不如做题”。虽然老师也强调要求学生多看课外书,但他们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对有限的图书也仅仅是囫囵吞枣,受益不深,因而感受不到课外阅读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三、对调查结果的思考
(一)家校联手,为学生推介中外优秀儿童读物
英国诗人柯勒律治告诉我们,阅读者首先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这样才能“像挖宝矿的矿工,把矿渣甩在一边,只拣纯净的宝石”。
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原有阅读教学中的诸多薄弱环节,学生的课外阅读水平明显不平衡。通过召开家长会,将课外阅读书目及具体要求印发给各位家长,提醒家长为孩子购买图书,建立家庭书橱,督促孩子读书,检查读书情况,鼓励他们为孩子的长远发展做智力投资,为孩子的终生发展奠定厚实的人文基础。
本着“有益、有趣”的原则,根据市教研室对课外阅读的总要求,以《课外美文》、《阅读大综合》、《小学阅读》(素质教育小丛书)、《小学语文必背及精读古诗文选》为蓝本,结合学生实际,要求低年级着重阅读《安徒生童话》、《阿凡提的故事》、《格林童话》、《鞠萍故事系列》和科幻小故事等,侧重培养想象能力;中年级着重阅读《成语故事》、《儿童小百科》、《西游记》等少儿故事、科技常识等,侧重培养感知理解能力;高年级着重阅读《钢铁是怎样练成的》、《爱的教育》、《中华上下五千年》等比较通俗的古今中外历史故事、名人传记等,侧重培养鉴赏评价能力。必读书目及选读书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点到面,既有阶段性又尽量保持连贯性,使学生获得系统、完整的知识的同时,又能逐渐锻炼和养成自学的能力。
(二)明确要求,拓宽课外阅读的时空
从严格意义上来讲,课外阅读应该是一种独立的学习形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需要,独立自由地确定目标、选择读书、制订计划、控制进度,但教师必须加强宏观调控与指导。从时间上来说,每周设立一节阅读指导课,一节课外阅读课,基本上保证每天最少半小时阅读。从指导内容上来说,主要有读物的推荐选择、月度序目指导、运用工具书指导、阅读方法指导和阅读笔记指导等。具体地说,第一、二学段应着重引导学生进行优美词句的摘抄;指导学生进行朗读练习和讲故事训练,教给学生背诵方法并帮助学生选择材料;第三学段教给学生抓住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方法;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和讲故事、写好片断赏析式的读书笔记;指导学生如何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发表独特见解;教给学生现场竞技的技巧;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文章(或书籍),进行感情朗读或复述;指导学生写好读书感。从指导方法上来说,要“明确读的目标、掌握读的层次、指导读的方法、抓住读的时机、变换读的形式和完善读的检测”。
(三)以研促教,探索课外阅读教学创新模式
课外阅读不仅仅是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过程,而且也是发展学生能力的过程。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应特别注意教给学生思考方法,把读的过程变成思维加工的过程。学而不思则罔,思缘于疑,要培养学生自问、自读、自答、边读边思的质疑解难能力,运用工具书的能力以及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能力。即要求学生学会提出问题,然后按问题有针对性地“自读”文章的有关部分,以默读为主,最后以口或笔自答。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灌输者”,而是平等中的首席,要能正确处理“主体”与“主导”的关系,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摒弃传统语文教学的条条框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阅读的实践过程中,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阅读乐趣,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挑战”意识(挑战自我、挑战同学、挑战教师)和创新意识,带领学生就教材的一些内容进行延伸、修改、重组、再创造,引导学生采取不同方式(上网、读课外书、请教等)查阅资料,进行收集、加工,激发学生课前收集阅读材料,课后依据课文内容拓展阅读的积极性,为学生的课外阅读铺平道路。要“重视以点辐射,把联系课文的课外拓展阅读作为一个新的知识增长点、情感深化点和技能巩固扩展点。”学生的大脑、双手、嘴巴、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得到了解放,教师把花在多余分析、讨论、提问、机械练习上的时间省了下来,还给学生,让学生实实在在地读一读、想一想,问一问,说一说,做一做,写一写,让整个课堂活起来,让全体学生动起来。教师要注意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努力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技能。如培养学生讨论交流的能力、质疑问难的能力、预习的能力、自学的能力等,学生有了一定的自主阅读技能,才能由过去传统的接受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四)活化课程,充分发挥“小主人”作用
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语文学习应该在课堂上,但绝对不是只靠课堂就能学好的。所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不仅能激活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能够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锻炼语文能力。如:课前5分钟演讲,语文开心辞典,成语典故,巧接诗词,名著导读,读书心得交流,读书笔记展评,创编童话、寓言、科幻故事等,在讲述、竞答、推荐、品评、交流、创编等活动中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通过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使学生发现不足,寻找差距,从而促进内需,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切实感受到阅读是人生一大乐事。
此外,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尽量提供多种机会让学生及时输出信息、运用知识,通过班级墙报、学校黑板、橱窗、“红领巾广播站”,让学生交流从课外阅读中获取的最新信息;召开“故事会”,让学生讲自己感到“最有趣”、“最气愤”、“最精彩”、“最难忘”的故事;举行读书心得交流会,让学生联系实际谈读书体会,相互交流,促进知识内化;举行“赛诗会”,开展古诗接龙等丰富多彩的诗歌朗诵比赛;举办优秀读书笔记展览,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促进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的能力。
四、几点建议
1、要创造性的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教师要“善于准确把握儿童的阅读期待,激活他们的已有经验,及时满足他们的表现冲动,因势利导,让他们尽情地将自己的阅读感受表露、沟通、碰撞,从而体验到语言的张力、阅读的幸福和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感受课外阅读的乐趣,增长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促进智力发展,全面提升语文素质。
2、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要求要把握“适度原则”,谨防因为课外阅读,人为地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尤其是读书笔记的书写,要“轻形式,重实效”。学生可写、可摘、可画、可剪、可贴,千万不可因为“强调写”挫伤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3、教师要加强自身的学习,优化自身素质,提高指导能力。课外阅读课程能否发挥最大成效关键在于教师。教师要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大量阅读,广泛涉猎,不断提升人文素养。如此,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激活学生阅读的“内部动机”,实现课外阅读教学的“双赢”。
总之,经过对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现状的调查,我发现阅读面窄,知识储备少是影响小学生语文能力的最根本因素。小学生的语文阅读量、语文能力发展很不平衡。我认为课外阅读应该是一中独立的学习形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需要,独立自由的确立目标、选择读书、制订计划、控制进度,但教师必须加强宏观调控与指导,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篇五 课堂教学现状调研报告范文
最近,我们对我校的课堂教学面临的形式、采取的或准备采取的举措进行了梳理,旨在寻求如何在减负增效的前提下改进课堂教学现状的有效方法。
一、我校的课堂教学面临的形势是什么?
1、学校提出了主流课堂教学模式。
关注当前,放眼未来,为了践行我校'促进每一名学生、教师主动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在深入分析学情、师情和学校历史沿革的基础上,经过充分酝酿、推敲、论证,今年10月,我校正式提出了'导学、自学、求学、讲学、学思、学用'的课堂教学模式。学校明确了对课堂教学模式的定位,即对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实践,是当前我校推进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抓手,是我校教学管理的着力点和归宿,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2、学校教学面临着减负提效的重大课题。
随着学生减负工作的不断深入,学生在校学习、自习的时间较之以前明显缩短了,这也是所有国办中学面临的同样问题。这种变化,使得不少教师感到教学的压力陡增。如何在不增加教学时间、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如何让我们的每一节课学生学有所得、教师教有所成,这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待破解的难题。
3、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进程中面临的问题。
长期以来,我们对课改的理念、方法和策略等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与实践,课堂教学中(尤其是常态课教学中)对学生主体参与、自主学习的贯彻力度远远不够,常态课教学以讲授为主的课还占有一定的比例。这些成为制约我们课堂教学改革的瓶颈问题。
二、面对现实,我们做了什么?
1、从落实教学领导力的高度,努力提升教学管理者的管理理念,提高管理水平。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管理干部主动深入课堂。我校规定了中层以上干部每学期的听课数量,听课后将于相关教师进行评课,每周行政例会的第一个环节就是干部汇报交流本周的听课评课情况。我们认为,课堂能反映出教与学的现状,蕴涵着丰富的信息。干部经常进入课堂,可以深入了解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行为、教研文化、经验、困惑和困难,以及课改要求与教学现状的差距,先进理念与传统行为的落差,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和需求,了解学校管理的运行现状,有利于学校工作上下一致,形成合力。
(2)教学管理干部积极参加中教科组织的听评课活动,在同行交流、专家点评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管理工作的专业化、科学化的水平。
(3)教学管理干部与我校特聘教学顾问定期举行教学管理专题研讨活动。我校的两位特聘教学顾问陈一新局长、范广泽科长提前布置研讨课题,每两周进行一次面对面的深入交流,最后由两位顾问进行点评。至今,本学期的专题教学研讨活动已先后进行了三次,研讨的主题包括'减负提效形式下教学管理的举措'、'当前教学管理工作的着眼点'、'挖掘我校教学中高效的典型案例'等。通过此类活动,有效地将教学管理干部的关注点引导到研究和破解实际问题的轨道上来。
2、以加强教师专业化建设为突破口,引领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方式的改进。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请师大专家团队进驻学校,参与指导学科建设。我校与天津师大教师教育学院联合,创办了市内六区首个'教师教育教学研究实践基地'.我们主动邀请师大的专家、教授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走进教学,通过定期参加学科组活动和不定期推门听课、评课活动,帮助广大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策略。教师也可以借助师大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展教学研究领域,不断充实自我。
(2)在全校教师范围内,坚持每月开展一次教学大讲堂活动。我们先后邀请到了陈一新副局长、韩锋主任、邢真研究员、王勤研究员、张明琪教授、靳莹教授等一批教育领域的资深专家学者为老师们进行专题讲座,重点围绕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帮助老师们解疑释惑,进而引发广大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更深入地思考,从而有效地引导教师聚焦课堂、研究教学。
(3)大力强化教学管理干部对学科组建设的领导。学科组是教师从事教学研究的组织形式,也是管理干部赖以领导教学的重要形式。在工作中我们体会到,教学管理干部只有亲自深入学科组参与活动,以自身关注学科组活动的热情来鼓励教师积极投入,在教研活动中充分发挥影响力,对教师起到以身示范的教育作用,这是加强教学领导力的关键所在。本学期,教务处在《学科组长工作手册》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了对学科组工作的要求,设置了学科组建设专题档案柜,积累学科活动的过程性资料,定期进行交流、展示、点评。
3、启动名师工程,打造一支骨干教师队伍,实现以点带面。我们认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有着扎实的专业理论素养和研究能力,富于创新精神的专业型的教师队伍。基于此,今年5月份,我校启动了首届首席、骨干教师评选工作,这不仅是我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件大事,也是六十六中发展史上的一项创举。我校广大教师更是投入了极大地热情参与此次活动,全校共有57位教师报名。经过说课、做课、民主评议、教学过程考核等一系列环节的评比,最终遴选出了我校首届首席教师8人、骨干教师19人。首批首席、骨干教师与学校签订了工作协议。他们不仅仅是享受首席、骨干教师的待遇,同时还要履行作为一名首席、骨干教师的相应义务,他们将在未来学校的学科建设、校本研修、乃至教师专业发展的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根据我校出台的《首席骨干教师考核实施办法》的规定,我校的首席教师、骨干教师不搞终身制,每届任期两年,两年后自动终止资格,重新申报。任期内每年进行严格考核,考核合格者将继续留任,考核不合格者将被自动终止资格。首席骨干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围绕学校阶段教学工作,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例如,近期随着我校'导学、自学、求学、讲学、学思、学用'课堂教学模式的提出,学校要求每位首席骨干教师率先实践课题教学模式,每人完成一节示范课,学校组织全校范围内的听评课活动,同时作课教师还要进行说课,整个过程全程进行录像。这样,就使得每一节公开示范课成为了一次学科教学的专题研讨活动,大大拓展了教学研究的空间。
三、近期,我们还准备做什么?
1、推进导学案的运用。目前,初高中各科导学案的编写已经形成了基本框架,正在请专家提出修改意见。下一步是将相对成熟的导学案应用于课堂教学,要把编写导学案、使用导学案变成教师进行常态课教学的规定动作。
2、推进思维导图的运用。思维导图是表达发射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训练学生思维,也有利于教师转变教学观念,转换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在今年5月,我校组织学科组长到大港二中参观思维导图的运用成果展示,对思维导图有了感性认识。今年11月,天津师大的靳莹教授为我校全体教师进行了有关思维导图的专题讲座,从思维导图的概念、理论基础,到思维导图的制作方法、使用技巧,使广大教师对思维导图有了初步的理性思考。下一步是在一些学科中尝试使用思维导图,使用过程中教务处随时监控,根据使用效果把握推广的进度、节奏,最大限度地发挥思维导图对教学工作的积极作用。
篇六 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调研报告
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调研报告
摘 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河山,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加强语文阅读教学,是当前语文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现实的需要与学生学习的需要。本文通过调查,发现了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一些误区,并据此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
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加强语文阅读教学,是当前语文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现实的需要与学生学习的需要。而当今在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如何开展?其效果怎样呢?为此,我在平安县平安镇东村小学进行了实习教学,并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阅读教学的现状
(一)阅读教学的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小学六年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
所以,阅读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必须认真研究阅读教学,并搞好阅读教学。
篇七 关于教学基地建设现状调查报告
文是针对我国高职高专院校会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现状的调查。调查的对象是高职高专院校,调查的内容包括实践教学环境、实践教学过程、实训指导教师、实训效果评价和实训教材五方面,旨在客观地反映当前高职院校会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现状,供决策借鉴。
一、调查对象和方式、方法
(一)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是全国部分高职高专院校,涵盖了河北、浙江、河南、山东、江苏、广西、四川、安徽、北京、重庆等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41所院校,涉及了会计、会计电算化和财务管理三个专业。
(二)调查方式及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进行,结合问卷调查法、实地调查法以及询问法等主要调查方法完成了调查数据和信息的搜集工作。
本调查一共发放调查问卷43份,收回问卷41份,回收率为95%。调查期限从XX年10月到12月,历时三个月。问卷涉及到19个省份的部分高职院校,覆盖面较广,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为掌握兄弟院校会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详细情况,课题组成员分别实地走访了几个在教育部人才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的高职院校,从他们那里我们获得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针对以上调查问卷中填写不祥的事项,我们还通过网络、电话等方式进行了询问式的补充。
二、调查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目的是了解高职高专院校会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实际状况,在调查问卷中围绕实践教学环境、实践教学过程、实训指导教师、实训效果评价和实训教材五方面问题展开。
(一)实践教学环境
对目前高职院校会计实践教学环境的现状,这次从校内会计实训室的设备配置和校外实习基地两个方面进行调查。在校内实训设备配置上,41所高职院校中有92.68%的院校拥有会计实训专用机房,95.12%的院校会计实训室配有多媒体设备,73.17%的院校使用会计教学软件;对校外实习基地,主要围绕基地的数量、学生实习次数和人数等进行调查, 41.46%的院校拥有3——5个校外实习基地,21.95%的院校有7个以上校外实习基地(见表1);19.51%的院校学生在校外实习基地实习的年次数为0,56.10%的院校年次数为1次,19.51%的院校年次数为2次(见表2);75.61%的院校是根据每个实习基地的规模大小安排学生人数不等,4.87%的院校安排10-15人(见表3)。上述调查结果显示,高职院校重视会计校内实训的硬件设施和软件配备,也意识到会计校外实习基地的作用,但在安排学生校外实习次数、人数方面受到一定限制,不能保证每个学生进入企业,观摩和学习。
(二)实践教学运作过程
对会计实践教学过程的调查,这次是从实践教学环节、方式、内容和考核方式进行的。在被调查的41所高职院校中,有36.58%的院校认为会计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课堂实训、社会调查、校内外实习基地实习、毕业论文等,14.63%的院校认为会计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课堂实训、校内外实习基地实习、撰写毕业论文,另有9.76%的院校仅包括课堂实训、校内外实习基地实习等三个环节;65.09%的院校认为会计实践教学方式是随堂实训与集中设置课程相结合方式;在实践教学具体运作中,60.98%的院校是先手工核算实训,后电算化实训,二者结合进行,29.27%的院校是手工核算实训或电算化实训;48.78%的院校在会计模拟实习时不划分具体岗位,19.51%的院校分出纳、核算、成本核算、报表等工作岗位分工操作;56.10%的院校认为随堂实训教学内容包含原始凭证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填制和审核、会计账簿登记、会计报表编制等四项基本内容,34.14%的院校也将撰写财务分析报告,作为课堂实训内容。说明多数高职院校将课堂实训、校内外实习基地实习作为实践教学的主要环节;实践教学方式采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手工核算实训与电算化实训相结合;会计模拟实习还不能较好地满足实际工作岗位的需求;在实训教学内容上,注重会计凭证填制和审核、会计账簿登记、会计报表编制等基本技能的训练,对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还不够重视。
(三)实训教师指标
高职院校的教师除了要具备普通高校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外,根据其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这一目标的特殊性的要求,还要同时具备实践教学能力、操作演示能力等。因此,这次重点从“教师素质”、 “会计实践经历”两方面展开调查, 在调查会计实训指导教师素质时,被调查的41所高职院校中,实训教师既具备本科以上学历又具有双师型素质的仅占29.27%;在企业有2年以上实践工作经验的只占12.19%;在实训指导教师的配备上,有60.98%的学校配备有专职的会计实训指导教师,有39.02%的学校没有专职实训教师;在调查会计实训指导教师是否从事过会计等相关岗位工作时,87.8%的院校会计实训指导教师曾经从事过会计等相关岗位工作,只有12.2%的会计实训指导教师未从事过会计相关岗位工作;92.68%的院校认为会计实训指导教师应定期到实际岗位进行实习,只有7.32%持否定意见;70.73%的院校有制度规定会计实训指导教师到实际岗位实习,29.27%是没有制度规定的;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被调查的41所高职院校中100%都认为会计实训指导教师应具有熟练运用财务软件的能力(见下图);上述调查结果显示 ,各高职院校普遍加强了实训指导教师的培养和相关实习制度的建设,大多数高职院校不仅配有专职的实训指导教师,而且很多都曾经从事过会计等相关岗位工作。但是必须看到,具有较高学历又具有较强实践经验的双师型素质教师却十分缺乏,特别是在企业有2年以上实践工作经验的实训指导教师更少。此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实训指导教师熟练运用财务软件的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四)会计实训教材
会计实践性教学的教材是对学生进行会计专业技能培训的依据,因此会计实训教材应体现指导性、可操作性及渐进性。在被调查的41所高职院校中,70.73%的院校使用的会计模拟实训教材与所授课程的理论教材配套,模拟实训教材与理论教材不配套的占29.27%;在会计实训教材采用的账务处理程序中,选择记账凭证核算程序和科目汇总表核算程序的分别占41.46%。说明大多数高职院校比较注重实训教材与所授课程理论教材的配套使用,并且普遍采用记账凭证核算程序和科目汇总表核算程序进行实训,而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应用较少。
(五)实训效果评价
在课堂教学的实践教学考核方式中,46.34%选择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等形式;还有26.83%选择除以上三种以外还外加题库抽题单独实践操作考核相结合进行。选择题库抽题单独实践操作考核和其他选项的各占12.19%和14.64%。当问到学生在校外实习,实习成绩是否完全根据用人单位出具的实习鉴定给出时,肯定回答的占29.27%,否定的为70.73%。以上数据说明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考核方式能够与其教学内容及学生应具备的基本会计实践能力相结合,但方法单一;而在学生实习效果的考核与评价上忽视了用人单位意见的重要性和权威性。
三、调研的局限性
本次调查受调查者知识水平和客观条件的限制,还存在一定的不足。由于有的调查对象未涉及用人单位,使此次调查只是反映出培养方——高职高专院校目前会计实践性教学的现状,未能反映出用人方——企事业单位会计人才需求的情况。本次调查能够为同类课题的研究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从而在高职院校会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相关研究领域做一个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篇八 关于初中部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
2010年5月22日,即当周周四下午3:00—5:30,王新刚、陈鹏、杨仕玉、朱赛兰、唐伟影一行五人代表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诗教文化与中小学古诗词语文教育研究”课题组走访了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初中部。这次走访调查的主要对象是初中一二年级的学生及负责初一初二年级语文教学的教师。针对学生的调查主要是发放此前设置好的调查问卷;针对教师的调查内容主要是访谈。下面将从两个方面对这次的走访调研做一个总结,即“古诗词的吟诵教学”和“附中初中部古诗词教学的综合面貌”。
一、初中阶段语文教学中古诗词吟诵方面的基本现状及其相关(东北师大附中):
(此部分由陈鹏、杨仕玉完成)
通过对学生所填问卷的初步统计和对教师的访谈,我们得知,目前初一初二阶段(基本上可以代表整个初中阶段,因为初三基本上所有的时间用到了准备中考上,教学方面的时间留的不是很多)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主要利用以下手段进行古诗词的吟诵教学:
首先是教师自己根据诗意和诗歌的节奏给学生进行示范性的朗读;其次是,教师会充分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放一些名师朗读的录音和一些结合古诗词意境所设置的视频、flash、幻灯片等等。
目前主要是凭借这两种手段进行古诗词的吟诵教学。这样的现状表明,即就是像师大附中这样的软硬件设施都属于一流的名校,他们目前针对古诗词的吟诵教学仅仅只是涉及到了“诵”这一个方面,即我们所说的“朗诵”,换句话说,最高也只能是神情并貌的朗读而已。在师大附中,一般是要求学生对所学的古诗词要“朗读过关”的,显然,这也是一种实质意义上的重视。
我们知道,“古诗词吟诵”决不仅仅是诵读诗词,他还是一种内涵丰富的古典诗词鉴赏方法之一。“吟诵”其实是包含了两层意思的,一是“诵读、朗诵”;二是“吟唱(力求原生态)”,即就是像古音乐那样把古诗词演唱出来。针对这个理论方面的问题,我们从师大附中语文教师那里了解到了一些情况。语文组备课组长a老师说:如果现在要对古诗词进行那种严格意义上的“吟诵”教学的话,是个好事,很多教师和大多数学生也会对此极感兴趣的,但这个做法就目前来说只能局限在“兴趣的范围之内”,而从根本上来说没有大范围推广的的可能。究其原因,老师讲到:一方面是因为原汁原味的古诗词吟诵文化已经基本失传,现在仅见的几家吟诵方法和理论体系只是冰山之一角,况且各持一套,没有规范性,这样就基本上决定了目前还没有关于古诗词吟唱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在当今这个社会环境中,已经没有那种所谓的话语环境了(一个很好的原因,根本性的)。所以,这个东西无法存在于正常的“齐步走”课堂教学中(此可思索处),如果当作一种兴趣爱好型的辅助手段,肯定是很受欢迎的,只要你的东西做得好,有人感兴趣,毕竟这个东西是个新鲜的“玩意儿(意味深长)”。
可见(仔细琢磨),尽管很有一定的困难,我们还是不能对“古诗词”的吟诵研究抱以灰心的态度。事实上,作为一种兴趣性的研究,这个是大有前途的。如果做一个设想的话那就是:把可吟诵的古诗词配乐配谱吟唱出来,制作成多媒体软件材料,带进学生的课堂,作为正常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和一项可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兴趣的辅助资源和材料,这应该是很现实的。好东西总是会有人来买的。
考虑到目前课题组的工作现状,我们应该鼓足勇气,放手一搏,吟诵团要继续做强做大,争取让人们承认它的价值,最终将古诗词的吟诵带进课堂,为目下的语文教育添枝加叶。
二、“与师大附中语文组教师的访谈”文字记录(以窥古诗词教学的现状为目的):
(以“课题组”和“附中教师”为说话人)
课题组:目前学校用的古诗词教学文本是?
教 师:现在主要用的是在孙立权老师《中学生古典诗词500首》框架下修订的“古典诗词三百首”,另成一册,取名曰《高山流水》,这是附中的 “校本教材”,是根据原来的五百首结合教学中的具体情况编定的,有专门的一个古诗词三百首编写小组,这个作为学生古诗词的教学的辅助文本,类似于“在教师督促指导下的学生自学”,而原则上的讲授仍以(大本、小本)教材为主。
课题组:这样做的效果如何?
教 师:一般的孩子都能完成300篇的背诵,在毕业之前。另外,肯定有些能力较好的学生能够记背的更多。这个校本教材所有学生都是人手一本。
课题组:我们现在有个关于“古诗教”的课题,就是先秦孔子那个“诗教”……
教 师:(对另一个老师讲)他们说的是“古诗教”,不是诗歌教育(用疑惑的口吻,满脸疑惑:是不是弄错了,会错意了)……
课题组:(解释)不是不是,“古诗教”只是一个“源头理论”,现在我们谈的仍然是“古诗词教学或者说教育”。
教 师:哦!我们的学生(含高中)是在背完了500首的前提下走进高考考场的。初中阶段所背诵的一般是比较实用的三百首,在今天仍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内容不长,也不难理解……(言外之意他们的学生语文文化修养肯定高于一般学校的学生,而且这样做对学生来说很实用)。
课题组:那么学生这样学完了之后的实际效用会是?
教 师:我们的要求是,对这些古诗词,要求学生“朗读过关”、“背诵默写过关”、“解析(读)过关”、“鉴赏过关”。这所有的要求之间并没有一般人所想的那样有轻重主次之分,比如朗读就随便意思一下等等,而是全都同等重要、同等对待。所以学生实际得到的收益因该是挺多的,考试就不用说了,平时还会举行一些诗歌朗诵会、校园文化活动,这些对学生来说是锻炼的机会,而所学的古诗词方面的知识又是他们得以参加这些活动的一个重要资源。甚至有部分学生尝试写诗,投出去发表等等。
课题组:我们花这么大的气力进行古诗词教学教育的基本目标是什么呢,是不是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这实在是一个很愚蠢的问题,但是问得也很现实,了解一下我们的一线教育工作者到底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教 师:考试的时候只考三四十首,所以我们很明确的讲,这完全是为了学生的语文综合修养而进行的教育。在此基础上,当然学生的语文成绩本身也会潜移默化的得到提升。(这应该能看出:当前的教育如果可能,尽量从大出着手,这样可以避免培养出一些瘸腿的后代,而只针对那些特定单一的目标的教育方式正好是弄巧成拙的)。
课题组:能讲一些教学过程中具体的做法么?
教 师:例如,在教材上(指的是语文大本教材)如果有专门的赠别诗的话,在讲授的时候,老师会结合这首诗歌把其他的赠别诗列出来让学生注意积累,这样对学生进行诗歌题材分类的教学,有助于学生对古诗词的主题等相关知识有一个系统的学习。另外的,如思乡诗、咏史诗、咏物诗等等,都可按这样的方式进行讲解学习。我们一般是在每周的周六,只要有时间就会进行这样的教学活动。在必讲的主要古诗词的引导下,去拓展,我们就是这样做的。
课题组:还有对于教学过程中的难点是怎样一步一步解决的?
教 师:比如杜甫的诗,一般的学生都认为比较难,理解起来有些费劲,所以教师一般是结合杜甫的生平来讲解的。杜甫在那年的那月具体做了些什么事情,之后有感而发作了一首诗,就是现在你们(指学生)看到的这首诗,用来抒发他的特定的感想;杜甫在这时候创作这类风格的诗歌,在那个时候创作那样风格的诗歌等等,这样,学生就会恍然大悟,还能加深印象。在语境的还原中让学生懂得诗意和诗人的感情,有助于学生更好的运用诗歌。学以致用,这是很好的目的。
课题组:除此之外是否会用多媒体帮助讲解古诗词呢?
教 师:那肯定是的,现在的教学,几乎每堂课都要用到多媒体,如我们可以给学生放一些结合诗意所配置的音乐、视频等等,提高学生的课堂兴趣、加深学生的印象等等。这样时间长了,学生们感兴趣了,这方面的技能提高了,我们每学期还会举行诗歌朗诵会。
课题组:怎样考查、评价学生具体的学习效果呢?
教 师:我们隔一段时间会有一次专门的抽查,我们叫做“诗歌点背制”,会在班级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抽背考查,做出评价,用以督促。
课题组:那么咱们学校这样做,对长春市其他学校有没有什么影响?
教 师:他们现在也在借鉴性的、试验着做,尽管他们具体的教学目标可能和我们有点差别,比如他们增加古诗词的教学力度或许只是为了在中考、高考中,学生的作文更有文采,语言更加精彩等等,但基本模式还是借鉴的这一套。但咱们附中更注重的是学生的语文修养。以量为积累,增加感觉,古人不就是在童年的时候背诵了大量的古文来为以后的文学创作、应考做基奠的么?
课题组:在古诗词的教学中对于“古诗词吟诵”的具体要求是?
教 师:我们也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注意古诗词的诵读,比如像古人那样,涉入到一种意境当中,沉静其中、在优美的旋律当中、优美的节奏当中,去模仿、去感受去表现那种意境,加深理解,但是现在的学生或许是因为学业负担比较重的缘由,咱们要求的和学生实际做的之间还是有差距的。
课题组:现在的学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和反映如何?
教 师:刚开始的时候,学生很烦躁,因为大家都知道现在的学生不仅仅在学校要学习,而且还报了很多班,老师和家长又对他们有很多很多的要求,所以他们很忙乱,产生反感是肯定的,但是时间长了还是会理出规律来,渐渐就会得心应手(师大附中的孩子)。至于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如所周知,是很不错的。
课题组:咱们学校有没有文学社?学生有没有自己尝试着作诗的?
教 师:有个“一鸣文学社”。我教的一个普通班里的一个孩子现在已经作了很多诗歌(古的、今的),比如前一段时间陈晓旭死了,他(她)就针对此事写了一首诗……还发表了一些,
篇九 国内小学自然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范文
1.调研背景
21世纪是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科学知识的拓展、传播和应用已经成为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资源和动力,世界各国正面临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所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和新竞争。在这样一种时代背景下,国家实力的竞争逐渐演变为科技实力的竞争,而科技实力竞争的基础是教育,是人才。任何一个国家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教育,培养现代科学技术所需要的人才。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摸清当前小学自然教学现状以及学生和教师的科学素养状况就成为制定科学课程教学指导思想和改革科学课程的基础。为此,我们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现状调查小组在全国12个省、市、自治区展开了全面的调查工作,以为新教材的编制提供充分的依据。
2.调研方法
(1)问卷的编制
我们共编制了5份问卷,其中《国内小学自然教学现状调查·教师问卷》和{国内小学自然教学现状调查·学生问卷}是对小学自然教师和小学应届毕业生进行调查,调查的内容涉及学校类型、教师水平、课程设置、教材情况、教学设备及利用情况、自然课的困难及对策等。
然后,我们根据国内现行小学自然教学大纲和教材,参照国际上同龄儿童学力测查试卷以及公众科学素养调查表等,编制了《小学生科学素养调查问卷》,调查对象为小学应届毕业生。该问卷由两部分组成:第1部分是受测查对象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民族、地域、城乡、学校类别等;第2部分由43道题目(其中38道客观题、5道主观题)构成,分为判断题与选择题两大类。判断题共10题,用于测查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等方面的科学概念,其中有9题选自国际通用测试题。选择题共33题,分别测查学生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兴趣、科学精神、科学活动特点和动手能力。《教师科学素养调查问卷》的结构与学生问卷相同,其中判断题与学生问卷相同,选择题略少于学生问卷,共12题(其中1道主观题),涉及科学概念、科学态度、科学兴趣和科学方法等几方面。个体科学素养的总分是由各题经赋值后计算而得的。
同时,我们还编制了{国内小学自然教学现状访谈提纲),对部分省、市的自然教研员进行了结构性访谈,以便尽可能全面准确地把握自然教学的真实情况。
(2)被试与取样
本次调查采取分层抽样方法,在东部地区抽取上海、浙扛、江苏等3省、市,在中部地区抽取天津、河南、湖北、扛西等4省、市,在西部地区抽取重庆、四川、贵州、西藏等4个省、市、自治区,首都北京单独列为1个地区。
本次调查的时间为2000年和2001年的6—9月份,在11个省、市、自治区总共发放学生问卷1500份,回收问卷1473份,有效问卷1432份。
教师问卷只抽取了部分省份进行测查。东部地区抽取上海、浙江和江苏,中部地区抽取天津,西部地区抽取贵州和西藏,北京仍然单列为一个地区,共发放400份,回收378份,其中有效问卷366份。
3.结果与分析
自然教学现状
①小学自然课开设情况
在我们调查的12个省、市、自治区中,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无论是中心小学还是普通小学,几乎全部开设了自然课,但是也存在着不少问题:
a.课程名称不同:多数称“自然课”,也有的称“常识课”。
b.课时计划不同:48.4%的小学按“国家计划”安排课时(一年级到四年级1节/周,五年级到六年级2节/周);43.2%的小学按“省计划”安排(一年级到二年级1节/周,三年级到四年级2节/周,五年级到六年级4节/周)。
c.教材内容宽而浅,缺乏系统性,内容多以教师讲授为主,忽略了应该作为主体的学生,导致学生在一定程度上难以把握学习思路。
d.由于应试的原因,自然课并不是主课,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在考前甚至在平时都存在挤课现象。
②小学自然课任职教师情况
a.师资特点
从自然教学教师问卷和访谈提纲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多数学校的自然教师中,专职教师要多于兼职教师。但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学中,大多数自然教师都为兼职教师,专职教师很少,这主要与少数民族地区师资力量缺乏有关。
总体来说,自然教师中男教师多,女教师少,而这种现象在农村则更为突出。
b.学历层次
在所测查的地区中,自然教师中拥有大专学历的较多(56%),而拥有中师学历的尚可(30%),本科学历的较少(10%),还有少数只有高中及以下学历。其中,浙江省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自然教师比例(80%)要明显高于其他几个省、市。
c.专业背景
调查结果显示,只有35.1%的自然教师是理科出身,而绝大多数的自然教师均没有自然专业的文凭,属于“半路出家”。此外,有37.7%的自然教师从未受过任何专业培训,这种现象对我国自然教师队伍的质量无疑是敲响了警钟。
d.任职意向
根据访谈,我们发现在国内小学中,只有极少数自然教师选择自然课是由于个人的爱好,绝大多数都是学校指定。爱好往往是人们能够创造性地做好工作的内在动力,一个对本职工作都不热爱的教师怎么可能教授高质量的课程呢?
(3)自然课学科地位情况
a.学校对自然课程的态度
统计结果表明,23.8%的学校对自然课程很重视,48.2%的学校较重视,16.2%的学校有时重视有时不重视,11,2%的学校不太重视,o.5%的学校根本不重视。应该说大多数学校对自然课的重视程度还是很高的。从访谈提纲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学校重视自然课程的主要原因在于学校重视素质教育和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重视的主要原因在于应试,因为自然课不是主课,因此学校对自然课的教学有不同程度的忽略。
b.自然课在小学课程中的地位
我们让调查对象对语文、数学、英语、美术、自然、体育、音乐、社会、思想品德等9门科目按其在小学课程中的地位进行排序。调查结果如下:
·在大多数学校中自然课属于第二平台(第一平台为语文、数学、英语,第二平台还有美术、体育、音乐,第三平台为社会、思想品德);
·在少数学校中自然课属于第三平台;
·而在极少数学校里,教师、学生、学校管理者均拒绝排序,因为在这些学校里往往对所有的科目都一视同仁,自然课经费充裕,对自然课重视程度很高,不存在偏科少课的问题。
c.学生对自然课程的反映
有82.8%的学生很喜欢或较喜欢自然课,只有1.4甲。的学生表示不喜欢自然课。
喜欢自然课的理由有:由于“自然课老师讲得好”占17%;由于“这门课是理科的基础课”的占8%;由于“自然课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的占20%;由于“自然课教我们观察、研究世界的科学方法”的占一半以上,达到了55%。
不喜欢自然课的理由有:由于“自然课老师讲得不好”占23%;由于“这门课没有语、数重要”占盟%;由于“自然课光讲,太抽象”占44%;由于“自然课本身没有什么特色”占11%。
从学生对待自然课的态度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喜欢自然课并不是由于一些外部的客观原因,而是自然课本身对于学生的吸引力,因为自然课本身符合学生探究外部世界的愿望,能够解答他们心中的疑问,给他们足够的想像空间,教给他们探索世界的方法。而学生不喜欢自然课则大多数要归结于单纯教授的上课方式。目前大多数自然课采用的教学方式是由教师主讲,学生只需要听、记就可以,整堂课采用的是满堂灌的方法,原本生动活泼,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造能力、思维能力、充满有趣实验的课程被一张嘴、一支笔所代替,学生当然无法接受。
④自然课教学情况
a.教材来源
国内现行的自然课教材主要有国家教材和地方教材两个来源,使用国家教材的占大多数,达到72.3%。
b.教材满意度
总的来说,自然教师对现行教材的满意度还是比较高的,其中很满意和较为满意的占77.8%,因此如果在现行教材基础上再进行改进,那么自然教师们将会更加得心应手。
c.教学目标和考查重点
自然教师对自然课的教学目标的认识,“以传授科学常识为主”的占44.3%,“以训练科学思维为主”的占10.3%,“以培养科学精神为主”的占9.2%,“以掌握科学方法为主”的占8.9%,“以诱发科学兴趣为主”的占198%,“以了解科研过程为主”的占o.6%,“以培养动手操作能力为主”的占5.6%。
自然教师对自然课的考查重点的认识,“以考查科学知识为主”的占34.6%,“以考查科学思维为主”的占24.5%,“以考查动手能力为主”的占39%,“以考查科研方法为主”的占7%,“以考查科学精神为主”的占4.8%。
从上述数字可以看出,自然教师在传授知识和诱发兴趣方面,正如其他学科的教师一样尽心尽力,也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虽然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自然教师的专业背景并不是很强,但是我们的自然教师确实兢兢业业,传授给学生很多科学知识与概念,所以我们的小学生在科学素养的测查中,对科学概念的掌握程度较好,优于我国普通公众,科学兴趣亦比较浓厚。但是自然教师在有意识培养学生的科研方法和科学精神方面比较欠缺,这也使得学生在科学素养的测查中,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这两项得分令人担忧。因此,在今后的科学课程中,我们的自然教师要扬长避短,在日常的教学中更多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对科学方法的运用,在对自然课的考查中更多地体现对学生科学滞神和科学方法的塑造。
⑤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
a.教学方法
从自然教师总体来看,教学中采用的方法主要有:实验法、观察法、讲授法、演示法、活动法(采集标本、兴趣小组、实地参观)等。
b.教学资源
校内资源:大多数学校有供自然课教学专用的实验室以及录像、挂图等;少数学校没有专用的实验室,但是有实验仪器、录像、挂图等;极少数学校(对自然课很重视的学校)除了上述资源外,还有与自然教学有关的多媒体、乡土教材以及国际互联网可供学生使用。
校外资源:有少数学校能积极利用校外资源,如科技馆、博物馆、广大农村等。
c.自然教学设备配备评价
自然教师认为设备“很好”及“够用”的占42.6%,“一般”的占44.3%;学生认为设备“很好”及“够用”的占58.7%,“一般”的占31.4%。
教师对于自然教学设备的配备情况比学生应该更加清楚一些。从他们所反映的数据来看,目前自然课教学设备确实存在一定的短缺问题。由于自然课需要大量的实物器具和实验器木才,因此如果无法在设备配备方面满足教师的需求,就会影响自然课的很好开展。
d.自然教学设备利用情况评价
自然教师认为“能够利用”现有教学设备的占78.7%,学生认为“能够利用”的占66.1%。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对自然教学设备的利用情况较好,说明在设备短缺的情况下,自然教师还是能够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书本之外的资源。
⑥目前的困难
a.自然课最突出的困难
自然教师们认为“^领`导不重视”的占8.5%,“经费不到位”的占26.1%,“专业师资缺乏”的占37.2%,“教育资源贫困”的占16.8%,“其他”的占11.4%。
b.提高小学科学教学质量的关键
自然教师认为“改变指导思想”的占41.1%,“增加经费投入”的占13.3%,“优化师资队伍”的占29.5%,“开发科教资源”的占14.7%,“其他”的占1.1%。
由此可见,虽然教师们认为目前自然课最突出的困难,集中在经费不足和专业教师缺乏这两项上,但是他们中的绝大部分认为,要提高自然教学质量的关键却是教育部门对自然课程的指导思想需要改变。因此我们的上级主管部门对于教师的呼声应该有足够的重视,只有整体的指导思想发生了改变,对自然教学的态度彻底转变,经赞和师资问题才有可能得到根本的解决。-·
⑦结论与建议
鉴于目前我国小学自然教学的现状,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尽快改变目前的指导思想,从根本上提高对科学教育的认识。
·现有教材需要改革。改革的着力点应放在增加难度,突出重点主线,结合学生实际,反映科技发展,删除与社会、科技、劳动等课程相重复的内容等方面。
·教辅手段要配套,目前存在设备姑配拨的仪器与教材不配套,现行教具不理想(如阅读课文太多)等现象。
·教学目标要明确,教学方法要系统。自然课要以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究能力为主而不是灌输知识,让学生动手实践,多到大自然中去,多利用校外资源。
·大力加强师资培训。针对现任自然教师专业水平较低、学历不高的情况,需要对自然教师在专业知识、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专业培训,通过在职学习和终身学习,不断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高校应设置相应的“科学教育”专业,培养专门人才。
(2)科学素养状况
我们除了对目前的自然教学现状进行调查以外,还分别进行了教师和学生的科学素养测查。科学素养对人在社会中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今天的小学生将是明天国家建设的主力军,其科学素养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国家未来科学技术的兴衰,影响到国家未来的生存与发展。而小学自然教师作为科学兴趣的启蒙者、科学知识的传播者、科学方法的引导者、科学精神的弘扬者,其科学素养的水平将直接影响到科学教学的质量和小学生利学素养的培养。为了给科学课程标准的研制、科学教材的编写、科学教师的队伍建设以及科学课程的实施提供现实的依据,我们对自然教师和小学生的科学素养的现状分别进行了调查。
科学素养是指对在日常生活、社会事务以及个人决策中所需要的科学概念和科学方法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品质。具有一定科学素养的人,会对科学产生兴趣并渴望探究,能发扬质疑、验证的科学精神,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去解答与实践有关的问题,或者能描述、解释和预测自然事物与自然现象。为了便于测查与分析,我们提取科学素养的4个核心因素作为衡量指标,即:①科学兴趣,指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及由此生发的亲近科学、体验科学、热爱科学的情感;②科学精神,指对科学技术具有正确的价值判断,形成负责的学习态度,既勇于探究新知又能够实事求是,既敢于独立思考又乐于互助合作;③科学概念,指对自然事物、自然现象和科学技术知识的理解,包括对具体的事实、概念、原理或规则的理解;④科学方法,这是指对于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和程序能够了解或把握,知道如何运用科学技术知识去尝试解决问题,会提出假设或猜想,会搜集有关的信息或证据,会进行判断、推理和决策,会同他人交往,并且能与他人共同合作,一起来解决难题。
学生科学素养
①科学素养的总体情况
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总体水平并不理想,测查合格率不到半数。
a.检验表明,不同地区小学生科学素养水平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
b.检验还表明,汉族学生和其他民族学生之间的科学素养的差异也很显著。其实在我们所调研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师资力量和教育设施并不差,可能是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上存在的一些不足,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在同一地区,男女同学和城乡同学的科学素养水水平没有显著差异。换句话说,在大致相同的教育条件下,性别差异和城乡差异对科学素养的发展影响不明显。
②科学概念的掌握程度
对于科学概念的掌握,总体合格率为48.2%,地区差异依然显著。
根据国家科委社会发展司、中国科协普及部、中国科普研究所《1996年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所提供的数据,我国小学生对科学概念的掌握程度较之国外公众略低,但高于中国普通公众5.3个百分点美国公众对科学概念的掌握程度为55.6%,英国为61.9%,欧共体为57.4%,而中国为42.9%。因此可以说,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科学普及,尤其是科学概念的普及,取得了良好成效。与此相关的教材和教学活动安排等应该总结经验、发扬光大,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与国际水平的差距,进一步加强对科学概念的普及。
样本总体在科学概念测查题“电子比原子小”和“抗生素能够杀死病毒”上的正确宰最低,分别只有19.7%和18.1%。这说明学生对比较抽象而又无法亲身体验的科学概念,接受起来相对困难。因此,在科学课的教学研究中,要充分重视类概念的讲授。
③科学精神的投射分析
对科学精神的投射测试发现样本总体的合格率仅为27.4%。
因此可以看出,小学生利.学精神相当薄弱,各地区合格率均远低于半数。科学精神是科学素养的核心因素,缺乏科学精神,不敢怀疑或不会探究、验证的人是无法真正领悟科学的。因此,大力倡导研究性学习或探究式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是非常必要的。只有大胆怀疑、合理论证、注重证据、不迷信权威的人,才有可能超越前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④科学兴趣与科学活动特点
小学生的科学兴趣:
a.喜欢参观科技馆、博物馆等地方的达96.6%;
b.喜欢阅读科普读物的达94.3%;
c.喜欢进行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的达91.9%。
小学生的科学活动:
a.经常参观科技馆、博物馆等地方的有32.3%;
b.经常阅读科普读物的有44,2%;
c.有过小发明、小仓悱、小制作的达54,1%。
科学兴趣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倾向,科学活动则是带有实践性质的科学行为。从上述数据来看,小学生的科学兴趣是极其浓厚的,他们的科学活动频度也大大超过了普通成人。但是他们的科学兴趣和科学活动频度之间存在着这么大的差距,使我们必须对学生目前所能参与的科学实践进行反思。一方面,我们要认识到小学生在科学学习方面的巨大潜力,他们拥有兴趣这位最好的老师;另一方面,我们要积极帮助学生把科学兴趣转化为科学活动,使学生能够真正体会到科学所能赋予他们的力量以及科学所能带给他们的欢乐,要不断强化他们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行动。
让我们抽取北京和四川两个地方做比较,北京地区的学生经常参观科技馆、博物馆等的达54%,而四川的只有21%,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四川农村地区只有6%的学生选择“经常参观科技馆、博物馆等地方”,只有17%的学生选择“经常并喜欢阅读科普读物”。北京地区城乡学生之间的差异不明显,男、女学生之间的选择也没有明显的差异。农村地区虽然在一些硬件设施方面比不上城市,但也可以因地制宜地开展科学活动,例如,在种植和养殖方面就比在城市里要容易得多,学生同样也可以学到很多的知识。
⑤科学方法掌握程度分析
对于科学方法的掌握程度,样本总体的合格率为34.9%。由此看出小学生对于科学方法的掌握比较欠缺,除东部地区情况略好以外,其余地区的不合格率均较高。在我们的课堂上,多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能够真正投身实践的机会很少,而缺少了对事物的直接接触和动手操作,就难以真正掌握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过程、关联程度以及各个步骤,就难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发展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和技能。因此,我们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的同时,也要重视对科学方法的培养。
⑥结论与建议
此次小学生科学素养的调研结果表明,我国小学生的科学兴趣极其浓厚,他们对世界、对具体事物、对学习活动过程都充满了好奇,他们对科学概念的掌握程度优于我国普通公众,也可以说优于他们的父母长辈,然而他们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却亟待提高,因此我国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总体水平不容乐观。此外,1996年和2000年我国营通公众的科学素养调查显示,成年女性的科学素养水平普遍低于成年男性,这与特定时代背景下的教育不平等有关,而我们的调查显示小学生在科学素养的总体水平上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反映出国家义务教育阶段的科学教育已经取得可喜成就。同时,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显著地区差异
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应注意科学教育的平衡发展。
目前,我国的科学教育主要还只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没有从本质上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要使学生对外界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和判断,用正确的方法来解决科学问题,就必须从小树立科学精神,让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渗透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而不仅限于课堂。调查显示,我国小学生具有较高的科学兴趣,但真正参与科学活动的比例却不高,一方面是由于经济条件所限,另一方面也说明科学教育还没有很好地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来开展。从长远来看,这种教学方式是不利于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和创造力的。根据此次小学生科学素养的现状调查,我们对如何开展我国的小学科学教育,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出了以下建议:
a.树立科学教育要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正确观念,改革原先重知识、轻技能,重概念、轻方法的传统教学模式,把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列为科学教育的重点。通过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塑造他们的人格,影响他们的价值理念、伦理道德、文化修养、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同时教会他们学习之法、思考之法、创造之法和生存之道,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b.课程设置、教材建设、教学活动等都要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提高科学教育的效率。通过探究、实验、参观、观看录像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直观形象的科学教育,使学生保持浓厚的科学兴趣;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一些小发明、小创造,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其探究精神;教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科研方法,如课题研究、专题讨论、现状调查、文献查阅等,使学生从小养成科学研究的习惯。
c.加大科学教育投入。我国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总体水平较低,而他们是21世纪的建设者,是国际竞争的参与者,他们的科学素养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我们国家实力的强弱和在国际竞争中的成败。因此,要加大对科学教育的投入,完善教学设备,丰富教学资源,提高师资水平,把科学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教师科学素养
①科学素养的总体情况
·从总体上看,我国自然教师的科学素养总体情况较好,明显高于一般国民,但其中良莠不齐的现象也较为严重,甚至有24.3%的人不及格。这个问题对于身负传播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科学能力、发扬科学精神责任的教师来讲是非常严重的,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检验表明,男性自然教师得分明显高于女性教师。但呈从我们所得到的学生科学素养总体情况来看,男、女生之间的性别差异不大。这可能是由于随着年龄的增长,性别不同,兴趣取向也会发生改变。
·自然教师年龄越大得分越低。年龄越大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也就越低,年龄比较大的教师对一些新近出现的科学概念和科学术语并不一定知晓,得分也就相应较低。因此,我们在配备自然教师的时候,要老、中、青互相搭配,及时补充年轻的教师,使自然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得到提高。
·自然教师得分有明显的地区差异。东部地区较好,西部地区和北京地区较差。东部地区对教育的投资较之别的地区有明显的优势,因此无论是师资还是经费都比较充裕,教师水平也相应较高。西部地区由于教育相对落后,自然教师很多都是兼职,因此教师水平也就相应落后。北京地区的教师水平呈两头大的趋势,优秀的和不及格的比例都很大,整体水平不高。
②科学概念的掌握程度
对于科学概念的掌握,自然教师总体合格率为83.6%。地区差异依然显著:东部地区优势明显,合格者占91.7%。
③科学兴趣的投射分析
我们用较新的科学术语来投射出自然教师的科学兴趣及科学信息来源,总体隋况较好,地区差异明显。样本总体的合格率为75.6%,东部略高为82.3%。
④科学方法的掌握程度分析
自然教师在科学方法的掌握方面总体情况尚可,样本总体的合格率为63.7%,东部地区的合格率为67.2%。
其中在一道涉及教学研究方法的测题上,自然教师合格率仅为10.7%(测题:[b广教学措施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假设,可使用下面哪种方法验证?a.直接验证b.间接验证c.循环验证0.不知道]。这使得我们对自然教师在科学方法上的欠缺感到惊讶,没有科学的方法,也就无法构筑科学的一切,如果我们的教师缺乏对科学方法的应用,我们也就无法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对科学方法的应用。因此,要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必须先让教师们树立对科学方法的认识,在此方面我们亟待做大量工作。
⑤科学态度的掌握
对所研究的对象是否具有正确的科学态度,反映了研究者所具有的科学精神,在对自然教师所具有的科学态度的测查中我们发现,自然教师的科学态度令人担忧。在一道涉及科学态度的测题上,自然教师的合格率仅为26.1%(测题:“要肯定一个数学命题的正确性,您认为一个数学家应该如何选择?”a.数学界大多数人的肯定b.数学权威的肯定c.一位学生给出的证明d.不知道)。自然教师的科学态度尚且如此,又怎么能够要求我们的小学生在科学精神方面有良好的表现呢?因此,要提高教师的科学精神,使他们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这应当是重中之重。因为科学精神是本质、是核心,只有在这方面提高了,才有可能真正提高人的科学素养,才有可能具有与别人竞争的实力。
⑥结论与建议
a.自然教师的科学素养无论在整体上还是在各个指标上都出现了严重的良莠不齐的现象。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来自两个方面:
·在学校管理中,未对教师进行严格的挑选;
·不同教师对自身的要求不同,从而影响到教师的再学习。
b.在科学素养各项指标中,自然教师的科学态度最差,这说明在自然教师的培训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而且更应注重对教师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的培养。
c.自然教师在科学术语和科学方法两项指标上存在着明显的年龄差异,教师年龄越大成绩越低,但在科学概念这一指标上不存在年龄差异。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科学理念涉及的是基础的概念,它随时间的变化不大。但是科学术语和科学方法更新速度较快,如果年龄较大的教师在从教之后不进行新的学习,科学素养水平就会落后,这从侧面也反映了自然教师培训的滞后。
d.自然教师的科学素养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异。自然教师在科学理念这一指标上存在着性别和城乡差异,所以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自然教师师资培训方案。
(由于条件的限制,本调查并未做到尽善尽美,对小学自然教学现状的深入调查还有待我们继续努力。)
篇十 国内小学自然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
国内小学自然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报告的使用频率呈上升趋势,报告成为了一种新兴产业。你知道怎样写报告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国内小学自然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调研背景
21世纪是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科学知识的拓展、传播和应用已经成为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资源和动力,世界各国正面临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所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和新竞争。在这样一种时代背景下,国家实力的竞争逐渐演变为科技实力的竞争,而科技实力竞争的基础是教育,是人才。任何一个国家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教育,培养现代科学技术所需要的人才。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摸清当前小学自然教学现状以及学生和教师的科学素养状况就成为制定科学课程教学指导思想和改革科学课程的基础。为此,我们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现状调查小组在全国12个省、市、自治区展开了全面的调查工作,以为新教材的编制提供充分的依据。
2.调研方法
(1)问卷的编制
我们共编制了5份问卷,其中《国内小学自然教学现状调查·教师问卷》和{国内小学自然教学现状调查·学生问卷}是对小学自然教师和小学应届毕业生进行调查,调查的内容涉及学校类型、教师水平、课程设置、教材情况、教学设备及利用情况、自然课的困难及对策等。
然后,我们根据国内现行小学自然教学大纲和教材,参照国际上同龄儿童学力测查试卷以及公众科学素养调查表等,编制了《小学生科学素养调查问卷》,调查对象为小学应届毕业生。该问卷由两部分组成:第1部分是受测查对象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民族、地域、城乡、学校类别等;第2部分由43道题目(其中38道客观题、5道主观题)构成,分为判断题与选择题两大类。判断题共10题,用于测查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等方面的科学概念,其中有9题选自国际通用测试题。选择题共33题,分别测查学生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兴趣、科学精神、科学活动特点和动手能力。《教师科学素养调查问卷》的结构与学生问卷相同,其中判断题与学生问卷相同,选择题略少于学生问卷,共12题(其中1道主观题),涉及科学概念、科学态度、科学兴趣和科学方法等几方面。个体科学素养的总分是由各题经赋值后计算而得的。
同时,我们还编制了{国内小学自然教学现状访谈提纲),对部分省、市的自然教研员进行了结构性访谈,以便尽可能全面准确地把握自然教学的真实情况。
(2)被试与取样
本次调查采取分层抽样方法,在东部地区抽取上海、浙扛、江苏等3省、市,在中部地区抽取天津、河南、湖北、扛西等4省、市,在西部地区抽取重庆、四川、贵州、西藏等4个省、市、自治区,首都北京单独列为1个地区。
本次调查的时间为20xx年和20xx年的6—9月份,在11个省、市、自治区总共发放学生问卷1500份,回收问卷1473份,有效问卷1432份。
教师问卷只抽取了部分省份进行测查。东部地区抽取上海、浙江和江苏,中部地区抽取天津,西部地区抽取贵州和西藏,北京仍然单列为一个地区,共发放400份,回收378份,其中有效问卷366份。
3.结果与分析
自然教学现状
①小学自然课开设情况
在我们调查的12个省、市、自治区中,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无论是中心小学还是普通小学,几乎全部开设了自然课,但是也存在着不少问题:
a.课程名称不同:多数称“自然课”,也有的称“常识课”。
b.课时计划不同:48.4%的小学按“国家计划”安排课时(一年级到四年级1节/周,五年级到六年级2节/周);43.2%的小学按“省计划”安排(一年级到二年级1节/周,三年级到四年级2节/周,五年级到六年级4节/周)。
c.教材内容宽而浅,缺乏系统性,内容多以教师讲授为主,忽略了应该作为主体的学生,导致学生在一定程度上难以把握学习思路。
d.由于应试的原因,自然课并不是主课,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在考前甚至在平时都存在挤课现象。
②小学自然课任职教师情况
a.师资特点
从自然教学教师问卷和访谈提纲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多数学校的自然教师中,专职教师要多于兼职教师。但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学中,大多数自然教师都为兼职教师,专职教师很少,这主要与少数民族地区师资力量缺乏有关。
总体来说,自然教师中男教师多,女教师少,而这种现象在农村则更为突出。
b.学历层次
在所测查的地区中,自然教师中拥有大专学历的较多(56%),而拥有中师学历的尚可(30%),本科学历的较少(10%),还有少数只有高中及以下学历。其中,浙江省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自然教师比例(80%)要明显高于其他几个省、市。
c.专业背景
调查结果显示,只有35.1%的自然教师是理科出身,而绝大多数的自然教师均没有自然专业的文凭,属于“半路出家”。此外,有37.7%的自然教师从未受过任何专业培训,这种现象对我国自然教师队伍的质量无疑是敲响了警钟。
d.任职意向
根据访谈,我们发现在国内小学中,只有极少数自然教师选择自然课是由于个人的爱好,绝大多数都是学校指定。爱好往往是人们能够创造性地做好工作的内在动力,一个对本职工作都不热爱的教师怎么可能教授高质量的课程呢?
(3)自然课学科地位情况
a.学校对自然课程的态度
统计结果表明,23.8%的学校对自然课程很重视,48.2%的学校较重视,16.2%的学校有时重视有时不重视,11,2%的学校不太重视,o.5%的学校根本不重视。应该说大多数学校对自然课的重视程度还是很高的。从访谈提纲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学校重视自然课程的主要原因在于学校重视素质教育和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重视的主要原因在于应试,因为自然课不是主课,因此学校对自然课的教学有不同程度的忽略。
b.自然课在小学课程中的地位
我们让调查对象对语文、数学、英语、美术、自然、体育、音乐、社会、思想品德等9门科目按其在小学课程中的地位进行排序。调查结果如下:
·在大多数学校中自然课属于第二平台(第一平台为语文、数学、英语,第二平台还有美术、体育、音乐,第三平台为社会、思想品德);
·在少数学校中自然课属于第三平台;
·而在极少数学校里,教师、学生、学校管理者均拒绝排序,因为在这些学校里往往对所有的科目都一视同仁,自然课经费充裕,对自然课重视程度很高,不存在偏科少课的问题。
c.学生对自然课程的反映
有82.8%的学生很喜欢或较喜欢自然课,只有1.4甲。的学生表示不喜欢自然课。
喜欢自然课的理由有:由于“自然课老师讲得好”占17%;由于“这门课是理科的基础课”的占8%;由于“自然课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的占20%;由于“自然课教我们观察、研究世界的科学方法”的占一半以上,达到了55%。
不喜欢自然课的理由有:由于“自然课老师讲得不好”占23%;由于“这门课没有语、数重要”占盟%;由于“自然课光讲,太抽象”占44%;由于“自然课本身没有什么特色”占11%。
从学生对待自然课的态度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喜欢自然课并不是由于一些外部的客观原因,而是自然课本身对于学生的吸引力,因为自然课本身符合学生探究外部世界的愿望,能够解答他们心中的疑问,给他们足够的想像空间,教给他们探索世界的方法。而学生不喜欢自然课则大多数要归结于单纯教授的上课方式。目前大多数自然课采用的教学方式是由教师主讲,学生只需要听、记就可以,整堂课采用的是满堂灌的方法,原本生动活泼,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造能力、思维能力、充满有趣实验的课程被一张嘴、一支笔所代替,学生当然无法接受。
④自然课教学情况
a.教材来源
国内现行的自然课教材主要有国家教材和地方教材两个来源,使用国家教材的占大多数,达到72.3%。
b.教材满意度
总的来说,自然教师对现行教材的满意度还是比较高的,其中很满意和较为满意的占77.8%,因此如果在现行教材基础上再进行改进,那么自然教师们将会更加得心应手。
c.教学目标和考查重点
自然教师对自然课的教学目标的认识,“以传授科学常识为主”的占44.3%,“以训练科学思维为主”的占10.3%,“以培养科学精神为主”的占9.2%,“以掌握科学方法为主”的占8.9%,“以诱发科学兴趣为主”的占198%,“以了解科研过程为主”的占o.6%,“以培养动手操作能力为主”的占5.6%。
自然教师对自然课的考查重点的认识,“以考查科学知识为主”的占34.6%,“以考查科学思维为主”的占24.5%,“以考查动手能力为主”的占39%,“以考查科研方法为主”的占7%,“以考查科学精神为主”的占4.8%。
从上述数字可以看出,自然教师在传授知识和诱发兴趣方面,正如其他学科的教师一样尽心尽力,也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虽然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自然教师的专业背景并不是很强,但是我们的自然教师确实兢兢业业,传授给学生很多科学知识与概念,所以我们的小学生在科学素养的测查中,对科学概念的掌握程度较好,优于我国普通公众,科学兴趣亦比较浓厚。但是自然教师在有意识培养学生的科研方法和科学精神方面比较欠缺,这也使得学生在科学素养的测查中,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这两项得分令人担忧。因此,在今后的科学课程中,我们的自然教师要扬长避短,在日常的教学中更多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对科学方法的运用,在对自然课的考查中更多地体现对学生科学滞神和科学方法的塑造。
⑤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
a.教学方法
从自然教师总体来看,教学中采用的方法主要有:实验法、观察法、讲授法、演示法、活动法(采集标本、兴趣小组、实地参观)等。
b.教学资源
校内资源:大多数学校有供自然课教学专用的实验室以及录像、挂图等;少数学校没有专用的实验室,但是有实验仪器、录像、挂图等;极少数学校(对自然课很重视的学校)除了上述资源外,还有与自然教学有关的多媒体、乡土教材以及国际互联网可供学生使用。
校外资源:有少数学校能积极利用校外资源,如科技馆、博物馆、广大农村等。
c.自然教学设备配备评价
自然教师认为设备“很好”及“够用”的占42.6%,“一般”的占44.3%;学生认为设备“很好”及“够用”的占58.7%,“一般”的占31.4%。
教师对于自然教学设备的配备情况比学生应该更加清楚一些。从他们所反映的数据来看,目前自然课教学设备确实存在一定的短缺问题。由于自然课需要大量的实物器具和实验器木才,因此如果无法在设备配备方面满足教师的需求,就会影响自然课的很好开展。
d.自然教学设备利用情况评价
自然教师认为“能够利用”现有教学设备的占78.7%,学生认为“能够利用”的占66.1%。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对自然教学设备的利用情况较好,说明在设备短缺的情况下,自然教师还是能够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书本之外的资源。
⑥目前的困难
a.自然课最突出的困难
自然教师们认为“^领`导不重视”的占8.5%,“经费不到位”的占26.1%,“专业师资缺乏”的占37.2%,“教育资源贫困”的占16.8%,“其他”的占11.4%。
b.提高小学科学教学质量的关键
自然教师认为“改变指导思想”的占41.1%,“增加经费投入”的占13.3%,“优化师资队伍”的占29.5%,“开发科教资源”的占14.7%,“其他”的占1.1%。
由此可见,虽然教师们认为目前自然课最突出的困难,集中在经费不足和专业教师缺乏这两项上,但是他们中的绝大部分认为,要提高自然教学质量的关键却是教育部门对自然课程的指导思想需要改变。因此我们的上级主管部门对于教师的呼声应该有足够的重视,只有整体的指导思想发生了改变,对自然教学的态度彻底转变,经赞和师资问题才有可能得到根本的解决。-·
⑦结论与建议
鉴于目前我国小学自然教学的现状,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尽快改变目前的指导思想,从根本上提高对科学教育的认识。
·现有教材需要改革。改革的着力点应放在增加难度,突出重点主线,结合学生实际,反映科技发展,删除与社会、科技、劳动等课程相重复的内容等方面。
·教辅手段要配套,目前存在设备姑配拨的仪器与教材不配套,现行教具不理想(如阅读课文太多)等现象。
·教学目标要明确,教学方法要系统。自然课要以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究能力为主而不是灌输知识,让学生动手实践,多到大自然中去,多利用校外资源。
·大力加强师资培训。针对现任自然教师专业水平较低、学历不高的情况,需要对自然教师在专业知识、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专业培训,通过在职学习和终身学习,不断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高校应设置相应的“科学教育”专业,培养专门人才。
(2)科学素养状况
我们除了对目前的自然教学现状进行调查以外,还分别进行了教师和学生的科学素养测查。科学素养对人在社会中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今天的小学生将是明天国家建设的主力军,其科学素养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国家未来科学技术的兴衰,影响到国家未来的生存与发展。而小学自然教师作为科学兴趣的启蒙者、科学知识的传播者、科学方法的引导者、科学精神的弘扬者,其科学素养的水平将直接影响到科学教学的质量和小学生利学素养的培养。为了给科学课程标准的研制、科学教材的编写、科学教师的队伍建设以及科学课程的实施提供现实的依据,我们对自然教师和小学生的科学素养的现状分别进行了调查。
科学素养是指对在日常生活、社会事务以及个人决策中所需要的科学概念和科学方法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品质。具有一定科学素养的人,会对科学产生兴趣并渴望探究,能发扬质疑、验证的科学精神,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去解答与实践有关的问题,或者能描述、解释和预测自然事物与自然现象。为了便于测查与分析,我们提取科学素养的4个核心因素作为衡量指标,即:①科学兴趣,指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及由此生发的亲近科学、体验科学、热爱科学的情感;②科学精神,指对科学技术具有正确的价值判断,形成负责的学习态度,既勇于探究新知又能够实事求是,既敢于独立思考又乐于互助合作;③科学概念,指对自然事物、自然现象和科学技术知识的理解,包括对具体的事实、概念、原理或规则的理解;④科学方法,这是指对于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和程序能够了解或把握,知道如何运用科学技术知识去尝试解决问题,会提出假设或猜想,会搜集有关的信息或证据,会进行判断、推理和决策,会同他人交往,并且能与他人共同合作,一起来解决难题。
学生科学素养
①科学素养的总体情况
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总体水平并不理想,测查合格率不到半数。
a.检验表明,不同地区小学生科学素养水平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
b.检验还表明,汉族学生和其他民族学生之间的科学素养的差异也很显著。其实在我们所调研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师资力量和教育设施并不差,可能是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上存在的一些不足,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在同一地区,男女同学和城乡同学的科学素养水水平没有显著差异。换句话说,在大致相同的教育条件下,性别差异和城乡差异对科学素养的发展影响不明显。
②科学概念的掌握程度
对于科学概念的掌握,总体合格率为48.2%,地区差异依然显著。
根据国家科委社会发展司、中国科协普及部、中国科普研究所《1996年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所提供的数据,我国小学生对科学概念的掌握程度较之国外公众略低,但高于中国普通公众5.3个百分点美国公众对科学概念的掌握程度为55.6%,英国为61.9%,欧共体为57.4%,而中国为42.9%。因此可以说,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科学普及,尤其是科学概念的普及,取得了良好成效。与此相关的教材和教学活动安排等应该总结经验、发扬光大,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与国际水平的差距,进一步加强对科学概念的普及。
样本总体在科学概念测查题“电子比原子小”和“抗生素能够杀死病毒”上的正确宰最低,分别只有19.7%和18.1%。这说明学生对比较抽象而又无法亲身体验的科学概念,接受起来相对困难。因此,在科学课的教学研究中,要充分重视类概念的讲授。
③科学精神的投射分析
对科学精神的投射测试发现样本总体的合格率仅为27.4%。
因此可以看出,小学生利.学精神相当薄弱,各地区合格率均远低于半数。科学精神是科学素养的核心因素,缺乏科学精神,不敢怀疑或不会探究、验证的人是无法真正领悟科学的。因此,大力倡导研究性学习或探究式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是非常必要的。只有大胆怀疑、合理论证、注重证据、不迷信权威的人,才有可能超越前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④科学兴趣与科学活动特点
小学生的科学兴趣:
a.喜欢参观科技馆、博物馆等地方的达96.6%;
b.喜欢阅读科普读物的达94.3%;
c.喜欢进行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的达91.9%。
小学生的科学活动:
a.经常参观科技馆、博物馆等地方的有32.3%;
b.经常阅读科普读物的有44,2%;
c.有过小发明、小仓悱、小制作的达54,1%。
科学兴趣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倾向,科学活动则是带有实践性质的科学行为。从上述数据来看,小学生的科学兴趣是极其浓厚的,他们的科学活动频度也大大超过了普通成人。但是他们的科学兴趣和科学活动频度之间存在着这么大的差距,使我们必须对学生目前所能参与的科学实践进行反思。一方面,我们要认识到小学生在科学学习方面的巨大潜力,他们拥有兴趣这位最好的老师;另一方面,我们要积极帮助学生把科学兴趣转化为科学活动,使学生能够真正体会到科学所能赋予他们的力量以及科学所能带给他们的欢乐,要不断强化他们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行动。
让我们抽取北京和四川两个地方做比较,北京地区的学生经常参观科技馆、博物馆等的达54%,而四川的只有21%,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四川农村地区只有6%的学生选择“经常参观科技馆、博物馆等地方”,只有17%的学生选择“经常并喜欢阅读科普读物”。北京地区城乡学生之间的差异不明显,男、女学生之间的选择也没有明显的差异。农村地区虽然在一些硬件设施方面比不上城市,但也可以因地制宜地开展科学活动,例如,在种植和养殖方面就比在城市里要容易得多,学生同样也可以学到很多的知识。
⑤科学方法掌握程度分析
对于科学方法的掌握程度,样本总体的合格率为34.9%。由此看出小学生对于科学方法的掌握比较欠缺,除东部地区情况略好以外,其余地区的不合格率均较高。在我们的课堂上,多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能够真正投身实践的机会很少,而缺少了对事物的直接接触和动手操作,就难以真正掌握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过程、关联程度以及各个步骤,就难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发展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和技能。因此,我们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的同时,也要重视对科学方法的培养。
⑥结论与建议
此次小学生科学素养的调研结果表明,我国小学生的科学兴趣极其浓厚,他们对世界、对具体事物、对学习活动过程都充满了好奇,他们对科学概念的掌握程度优于我国普通公众,也可以说优于他们的父母长辈,然而他们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却亟待提高,因此我国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总体水平不容乐观。此外,1996年和20xx年我国营通公众的科学素养调查显示,成年女性的科学素养水平普遍低于成年男性,这与特定时代背景下的教育不平等有关,而我们的调查显示小学生在科学素养的总体水平上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反映出国家义务教育阶段的科学教育已经取得可喜成就。同时,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显著地区差异
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应注意科学教育的平衡发展。
目前,我国的科学教育主要还只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没有从本质上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要使学生对外界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和判断,用正确的方法来解决科学问题,就必须从小树立科学精神,让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渗透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而不仅限于课堂。调查显示,我国小学生具有较高的科学兴趣,但真正参与科学活动的比例却不高,一方面是由于经济条件所限,另一方面也说明科学教育还没有很好地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来开展。从长远来看,这种教学方式是不利于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和创造力的。根据此次小学生科学素养的现状调查,我们对如何开展我国的小学科学教育,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出了以下建议:
a.树立科学教育要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正确观念,改革原先重知识、轻技能,重概念、轻方法的传统教学模式,把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列为科学教育的重点。通过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塑造他们的人格,影响他们的价值理念、伦理道德、文化修养、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同时教会他们学习之法、思考之法、创造之法和生存之道,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b.课程设置、教材建设、教学活动等都要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提高科学教育的效率。通过探究、实验、参观、观看录像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直观形象的科学教育,使学生保持浓厚的科学兴趣;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一些小发明、小创造,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其探究精神;教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科研方法,如课题研究、专题讨论、现状调查、文献查阅等,使学生从小养成科学研究的习惯。
c.加大科学教育投入。我国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总体水平较低,而他们是21世纪的建设者,是国际竞争的参与者,他们的科学素养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我们国家实力的强弱和在国际竞争中的成败。因此,要加大对科学教育的投入,完善教学设备,丰富教学资源,提高师资水平,把科学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教师科学素养
①科学素养的总体情况
·从总体上看,我国自然教师的科学素养总体情况较好,明显高于一般国民,但其中良莠不齐的现象也较为严重,甚至有24.3%的人不及格。这个问题对于身负传播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科学能力、发扬科学精神责任的教师来讲是非常严重的,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检验表明,男性自然教师得分明显高于女性教师。但呈从我们所得到的学生科学素养总体情况来看,男、女生之间的性别差异不大。这可能是由于随着年龄的增长,性别不同,兴趣取向也会发生改变。
·自然教师年龄越大得分越低。年龄越大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也就越低,年龄比较大的教师对一些新近出现的科学概念和科学术语并不一定知晓,得分也就相应较低。因此,我们在配备自然教师的时候,要老、中、青互相搭配,及时补充年轻的教师,使自然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得到提高。
·自然教师得分有明显的地区差异。东部地区较好,西部地区和北京地区较差。东部地区对教育的投资较之别的地区有明显的优势,因此无论是师资还是经费都比较充裕,教师水平也相应较高。西部地区由于教育相对落后,自然教师很多都是兼职,因此教师水平也就相应落后。北京地区的教师水平呈两头大的趋势,优秀的和不及格的比例都很大,整体水平不高。
②科学概念的掌握程度
对于科学概念的掌握,自然教师总体合格率为83.6%。地区差异依然显著:东部地区优势明显,合格者占91.7%。
③科学兴趣的投射分析
我们用较新的科学术语来投射出自然教师的科学兴趣及科学信息来源,总体隋况较好,地区差异明显。样本总体的合格率为75.6%,东部略高为82.3%。
④科学方法的掌握程度分析
自然教师在科学方法的掌握方面总体情况尚可,样本总体的合格率为63.7%,东部地区的合格率为67.2%。
其中在一道涉及教学研究方法的测题上,自然教师合格率仅为10.7%(测题:[b广教学措施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假设,可使用下面哪种方法验证?a.直接验证b.间接验证c.循环验证0.不知道]。这使得我们对自然教师在科学方法上的欠缺感到惊讶,没有科学的方法,也就无法构筑科学的一切,如果我们的教师缺乏对科学方法的应用,我们也就无法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对科学方法的应用。因此,要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必须先让教师们树立对科学方法的认识,在此方面我们亟待做大量工作。
⑤科学态度的掌握
对所研究的对象是否具有正确的科学态度,反映了研究者所具有的科学精神,在对自然教师所具有的科学态度的测查中我们发现,自然教师的科学态度令人担忧。在一道涉及科学态度的测题上,自然教师的合格率仅为26.1%(测题:“要肯定一个数学命题的正确性,您认为一个数学家应该如何选择?”a.数学界大多数人的肯定b.数学权威的肯定c.一位学生给出的证明d.不知道)。自然教师的科学态度尚且如此,又怎么能够要求我们的小学生在科学精神方面有良好的表现呢?因此,要提高教师的科学精神,使他们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这应当是重中之重。因为科学精神是本质、是核心,只有在这方面提高了,才有可能真正提高人的科学素养,才有可能具有与别人竞争的实力。
⑥结论与建议
a.自然教师的科学素养无论在整体上还是在各个指标上都出现了严重的良莠不齐的现象。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来自两个方面:
·在学校管理中,未对教师进行严格的挑选;
·不同教师对自身的要求不同,从而影响到教师的再学习。
b.在科学素养各项指标中,自然教师的科学态度最差,这说明在自然教师的培训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而且更应注重对教师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的培养。
c.自然教师在科学术语和科学方法两项指标上存在着明显的年龄差异,教师年龄越大成绩越低,但在科学概念这一指标上不存在年龄差异。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科学理念涉及的是基础的概念,它随时间的变化不大。但是科学术语和科学方法更新速度较快,如果年龄较大的教师在从教之后不进行新的学习,科学素养水平就会落后,这从侧面也反映了自然教师培训的滞后。
d.自然教师的科学素养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异。自然教师在科学理念这一指标上存在着性别和城乡差异,所以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自然教师师资培训方案。
(由于条件的限制,本调查并未做到尽善尽美,对小学自然教学现状的深入调查还有待我们继续努力。)
篇十一 教师课堂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调查报告
为了更好地了解我校课堂教学的情况,获取第一手资料,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我们课题组设计了 “教师课堂教学现状调查问卷(教师卷)”,对我校的教师做了问卷调查,现将相关问题报告如下:
一、调查目的
了解我校教师课堂教学现状,分析并把握我校教师课堂教学的现状,找出教师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课题及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帮助。
二、问卷制作、调查对象、调查时间及调查情况
“教师调查问卷”由我们课题组王xx组长和张永科老师制作。本次调查对我
校高二年级部分教师做了问卷调查。调查过程共发教师问卷60份,共收回有效问
卷50份。本次问卷调查的时间为2023年5月20日.本次调查已是课题实施半年之
后,采取的是不记名问卷调查法,调查问卷主要围绕与教师课堂教学相关的因素
展开,设计了一系列问题,分别体现在选择题50道,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意义。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对回收的50份调查问卷,我们进行了整理、综合、统计与分析.主要分析如下
1. 从选项上看经常都能向学生出示教学目标的占70%;偶尔向学生出示教学目标的占26%;从未向学生出示教学目标的占8%。大多数教师还是认为教学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具体的表述,是师生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或标准,定位适当、陈述清晰地教学目标,对整个教学过程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看来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确实需要利用教学目标的精确度上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2.从选项上看,绝大部分教师都认识到学生在课堂上合作、自主、探究是学习方式,自主学习的重要性,教师应给孩子留足思考与自主学习的空间,一定要关注学生,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探讨等能力培养。但还有不少教师不敢放手。教师不仅要在观念上转变自己,更要在实践中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3.课堂教学中,发现学生对课不感兴趣时,96%的教师能及时调整教学方式,2%的教师选择停下来进行思想教育,2%的教师开始烦躁,为学生不认真学习着急,仍有2%的教师仍选择继续讲课,完成课时任务。从中可以看出,绝大部分老师教学经验丰富,能随时关注学生的反应,并采取合理应对措施,但及时调整教学方式的方式和效果的教师课堂教学行为需要引导与帮助!
4.在谈到教师怎样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时,80%的教师都认为应该提出具体的学习要求,在学生学习有障碍时给予. 18%的教师认为随时巡视,随时指导.只有2%的教师让学生列出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而后集中讲解. 这也反映出我们绝大部分的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时能给出学生明确的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5.在认为学生最大的学习困难的选择中72%的教师认为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26%的教师认为学生学习内容太多,只有2%的教师认为学生不喜欢学习。一位哲人曾说过:播下一个行为,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我们的老师认为良好的习惯的重要性,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帮助学习,以致有规律得学习,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和心情的愉悦性。也有部分老师认为学生学习内容太多,学习任务重,压力大,这也反映的目前中国教育的现状。
四、总结
通过这次教师课堂教学现状调查问卷我们了解到了我校教师课堂教学的一些情况,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我们认为,以下几个方面目前尤其要进一步加强:首先,细化解读课标各校要高度重视,解读课标上明白课,落实课标上有效课,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二是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三是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也就是课堂上教师要想办法让学生动起来。
篇十二 农村小学课堂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
为了制定“多样化的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实验方案,并使方案中课题研究有明确、清晰、可行的思路,特随机进行了一次“小学课堂教学现状”的问卷调查。
一、调查目的
了解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了解教师对学生的表现持什么态度、自己怎样做的等,从中分析当前农村小学教师是怎样关注学生自主学习的,又是如何组织学生去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以便为方案中的“研究基本设想”提供一些实践性资料。同时,也通过一些数据,引发研究者的思考。
二、调查情况
1、这次调查围绕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时,应该做哪些具体事情,持什么态度、自己又怎样做等,从不同角度,共计命题十二组,每组有3个、4个或5个不等的选项,但都要求被调查者从每组的题目中只选择一项来表达自己的意见,其中调查对待学生自主学习态度的有六组,调查教师活动组织情况的也有六组。
2、本次调查是在一次“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课堂教学交流会”上进行的,共有100人接受调查(实际94人,随后找乐亭一小的6名教师进行了答卷),其中农村教师61人,占被调查人数的三分之二,实小教师39人。
3、调查的结果
选项人数题号12345一554131二1954三74242四5232151五25741六3664七793八95311九37819十167581十一266824十二82106,尽在酷猫写作范文网。
篇十三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调查报告
要写调查报告了怎么办?调查报告应该怎么写?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调查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调查目的
语文教学是小学教学的主要课程,如何上好语文课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个值得思考的课题。从2003年8月开始,至今小学课程实验已开展了九年。为了解我镇小学语文新课程课堂教学现状,根据学院的有关社会实践要求,我利用工作之余,深入到我镇各小学对小学语文教学方法进行较全面、深入的调查。现将调查情况分析整理如下:
二、调查方法、内容及对象
1、调查方法:访谈法,听课,随机抽样调查。
2、调查内容:⑴教师方面: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调控、教师素质、教学特色;⑵学生方面:参与状态、交流状态、思维状态和生成状态。
3、调查对象:全镇10所小学的30名语文教师及其学生。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结果概述
我历时近两个月,分别到我镇10所小学听了30名小学语文教师的常态课,并与教师进行了访谈,对30节课进行了量化评估。结果达到a等(90分以上)的课12节,占抽样总数的40%;b等(80―89分)的16节,占抽样总数的53。4%;c等(79分以下)的2节课,占抽样总数的6。6%。
总的看来,我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凸现出以下亮点:师生关系趋于平等、民主和和谐,教学方式悄然改变,教学评价趋向多元,教师探究、合作成为共识,校本教研崭露头角。
(二)教师方面
1、教学目标。90%以上被抽查的教师(以下教师均指被抽查的教师)能正确地定位和把握教学目标,约40%的教师非常关注生成性目标。
2、教学内容:85%以上的教师能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约30%的教师能创造性处理和使用教材,约20%的教师能合理、有效开发和补充语文课程资源。
3、教学过程:80%以上的教师教学流程清晰,师生活动时间分配较合理,语文学科特点较突出。
4、教学方法:70%左右的教师能灵活运用教法,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需求和求知动力。25%左右的教师注重学法指导,能设计出质量较高的探索类问题和发散类问题。极少数教师教法陈旧。
5、教学调控:80%的教师基本上是按预设方案(教案)组织教学,只有20%左右的教师能根据学生具体情况组织教学,50%左右的教师能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6、教师素质:90%的教师有亲和力,教学基本功较强。从学历程度看,合格率(中师)100%。其中,中师6人,占总数的20%;大专21人,占总数的70%;本科3人,占总数的10%。被抽查的30名教师,第一学历均是中师,第二学历(专科、本科)均是电大、自考或函授学
习取得的学历,具专科以上的教师只有7人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只占总数的23%,因此,教师的专业文化知识不是很强。
7、教学特色。约40%的教师教学有亮点,有创意,约20%的教师有教明显的教学风格。
(三)学生方面
1、参与状态。从参与的广度上看,被抽查的30节课中,50%的课中的90%以上的学生参与了学习的全过程,40%的课中的50%左右的学生参与了学习的全过程,10%的课中的多数学生很少参与或几乎没有参与学习过程。从参与的深度看,50%的课中的90%以上的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40%的课中的50%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10%的课中的多数学生是处于被动应付状态。
2、交往状态。被抽查的30节课中,约50%的课中的多数学生迫切地想与大家交流自己的学习体验,敢于评价自己、学生和教师,课堂成为学生放飞心灵的天空。10%左右的课中的学生几乎没有交往。
3、思维状态。被抽查的30节课中,约50%的课中的一部分学生敢于提出一些有挑战性与独创性的问题,并能与他人合作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思维活跃,发散性思维得到教师的重视与培养。
4、生成状态。被抽查的30节课中,60%左右的课中的学生,大多数学习兴趣浓厚,知识、能力目标的达成度较高。“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效果较好,学生能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
四、调查结论
1、教师教育理论,特别是现代教育理论薄弱,有的还存在模糊认识。对课程标准解读不够,课程标准未起到应有的作用。评价方式欠完善且不尽科学。
2、教师的情感、价值判断与现代教育思想有一定差距,专业知识欠深厚,对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理解不够。
3、教师对教学策略的选择存在着矫枉过正的现象,对语文教育的特点和创造性使用教材把握不够,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4、教师的教研科研能力普遍较差,综合知识与知识结构尚不理想,只知埋头教书,不懂科学研究的现象还很严重。
5、教师对现代教育中自身的角色地位把握不准,学生主体地位未能得到有效体现。现代化教学媒体和手段在现代教育中的应有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6、学生对语文学习相对缺乏自主性,语文学习过程中还处于比较被动的状态。
7、学生在课堂中个性能得到一定的张扬,但教师对学生学习习惯上的一些问题视若无睹,置若罔闻。
小学语文教学时一项艰辛的工作,需要大胆探索,勇于实践。但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作为教学研究人员和一线的广大语文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刻苦钻研,勇于探索,勤于总结,与时俱进,才能有力地推进语文课堂教学走上一个新台阶。
篇十四 初中部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
20xx年xx月22日,即当周周四下午3:00—xx:30,xx,xx,xxx,xx,xxx,xxxx一行五人代表xx师范大学文学院“诗教文化与中小学古诗词语文教育研究”课题组走访了xx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初中部。这次走访调查的主要对象是初中一二年级的学生及负责初一初二年级语文教学的教师。针对学生的调查主要是发放此前设置好的调查问卷;针对教师的调查内容主要是访谈。下面将从两个方面对这次的走访调研做一个总结,即“古诗词的吟诵教学”和“附中初中部古诗词教学的综合面貌”。
一、初中阶段语文教学中古诗词吟诵方面的基本现状及其相关(xx师大附中):
(此部分由陈xx、杨xx完成)
通过对学生所填问卷的初步统计和对教师的访谈,我们得知,目前初一初二阶段(基本上可以代表整个初中阶段,因为初三基本上所有的时间用到了准备中考上,教学方面的时间留的不是很多)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主要利用以下手段进行古诗词的吟诵教学:
首先是教师自己根据诗意和诗歌的节奏给学生进行示范性的朗读;其次是,教师会充分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放一些名师朗读的录音和一些结合古诗词意境所设置的视频、flash、幻灯片等等。
目前主要是凭借这两种手段进行古诗词的吟诵教学。这样的现状表明,即就是像师大附中这样的软硬件设施都属于一流的名校,他们目前针对古诗词的吟诵教学仅仅只是涉及到了“诵”这一个方面,即我们所说的“朗诵”,换句话说,最高也只能是神情并貌的朗读而已。在师大附中,一般是要求学生对所学的古诗词要“朗读过关”的,显然,这也是一种实质意义上的重视。
我们知道,“古诗词吟诵”决不仅仅是诵读诗词,他还是一种内涵丰富的古典诗词鉴赏方法之一。“吟诵”其实是包含了两层意思的,一是“诵读、朗诵”;二是“吟唱(力求原生态)”,即就是像古音乐那样把古诗词演唱出来。针对这个理论方面的问题,我们从师大附中语文教师那里了解到了一些情况。语文组备课组长a老师说:如果现在要对古诗词进行那种严格意义上的“吟诵”教学的话,是个好事,很多教师和大多数学生也会对此极感兴趣的,但这个做法就目前来说只能局限在“兴趣的范围之内”,而从根本上来说没有大范围推广的的可能。究其原因,老师讲到:一方面是因为原汁原味的古诗词吟诵文化已经基本失传,现在仅见的几家吟诵方法和理论体系只是冰山之一角,况且各持一套,没有规范性,这样就基本上决定了目前还没有关于古诗词吟唱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在当今这个社会环境中,已经没有那种所谓的话语环境了(一个很好的原因,根本性的)。所以,这个东西无法存在于正常的“齐步走”课堂教学中(此可思索处),如果当作一种兴趣爱好型的辅助手段,肯定是很受欢迎的,只要你的东西做得好,有人感兴趣,毕竟这个东西是个新鲜的“玩意儿(意味深长)”。
可见(仔细琢磨),尽管很有一定的困难,我们还是不能对“古诗词”的吟诵研究抱以灰心的态度。事实上,作为一种兴趣性的研究,这个是大有前途的。如果做一个设想的话那就是:把可吟诵的古诗词配乐配谱吟唱出来,制作成多媒体软件材料,带进学生的课堂,作为正常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和一项可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兴趣的辅助资源和材料,这应该是很现实的。好东西总是会有人来买的。
考虑到目前课题组的工作现状,我们应该鼓足勇气,放手一搏,吟诵团要继续做强做大,争取让人们承认它的价值,最终将古诗词的吟诵带进课堂,为目下的语文教育添枝加叶。
二、“与师大附中语文组教师的访谈”文字记录(以窥古诗词教学的现状为目的):
(以“课题组”和“附中教师”为说话人)
课题组:目前学校用的古诗词教学文本是?
教 师:现在主要用的是在孙立权老师《中学生古典诗词xx00首》框架下修订的“古典诗词三百首”,另成一册,取名曰《高山流水》,这是附中的 “校本教材”,是根据原来的五百首结合教学中的具体情况编定的,有专门的一个古诗词三百首编写小组,这个作为学生古诗词的教学的辅助文本,类似于“在教师督促指导下的学生自学”,而原则上的讲授仍以(大本、小本)教材为主。
课题组:这样做的效果如何?
教 师:一般的孩子都能完成300篇的背诵,在毕业之前。另外,肯定有些能力较好的学生能够记背的更多。这个校本教材所有学生都是人手一本。
课题组:我们现在有个关于“古诗教”的课题,就是先秦孔子那个“诗教”……
教 师:(对另一个老师讲)他们说的是“古诗教”,不是诗歌教育(用疑惑的口吻,满脸疑惑:是不是弄错了,会错意了)……
课题组:(解释)不是不是,“古诗教”只是一个“源头理论”,现在我们谈的仍然是“古诗词教学或者说教育”。
教 师:哦!我们的学生(含高中)是在背完了xx00首的前提下走进高考考场的。初中阶段所背诵的一般是比较实用的三百首,在今天仍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内容不长,也不难理解……(言外之意他们的学生语文文化修养肯定高于一般学校的学生,而且这样做对学生来说很实用)。
课题组:那么学生这样学完了之后的实际效用会是?
教 师:我们的要求是,对这些古诗词,要求学生“朗读过关”、“背诵默写过关”、“解析(读)过关”、“鉴赏过关”。这所有的要求之间并没有一般人所想的那样有轻重主次之分,比如朗读就随便意思一下等等,而是全都同等重要、同等对待。所以学生实际得到的收益因该是挺多的,考试就不用说了,平时还会举行一些诗歌朗诵会、校园文化活动,这些对学生来说是锻炼的机会,而所学的古诗词方面的知识又是他们得以参加这些活动的一个重要资源。甚至有部分学生尝试写诗,投出去发表等等。
课题组:我们花这么大的气力进行古诗词教学教育的基本目标是什么呢,是不是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这实在是一个很愚蠢的问题,但是问得也很现实,了解一下我们的一线教育工作者到底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教 师:考试的时候只考三四十首,所以我们很明确的讲,这完全是为了学生的语文综合修养而进行的教育。在此基础上,当然学生的语文成绩本身也会潜移默化的得到提升。(这应该能看出:当前的教育如果可能,尽量从大出着手,这样可以避免培养出一些瘸腿的后代,而只针对那些特定单一的目标的教育方式正好是弄巧成拙的)。
课题组:能讲一些教学过程中具体的做法么?
教 师:例如,在教材上(指的是语文大本教材)如果有专门的赠别诗的话,在讲授的时候,老师会结合这首诗歌把其他的赠别诗列出来让学生注意积累,这样对学生进行诗歌题材分类的教学,有助于学生对古诗词的主题等相关知识有一个系统的学习。另外的,如思乡诗、咏史诗、咏物诗等等,都可按这样的方式进行讲解学习。我们一般是在每周的周六,只要有时间就会进行这样的教学活动。在必讲的主要古诗词的引导下,去拓展,我们就是这样做的。
课题组:还有对于教学过程中的难点是怎样一步一步解决的?
教 师:比如杜甫的诗,一般的学生都认为比较难,理解起来有些费劲,所以教师一般是结合杜甫的生平来讲解的。杜甫在那年的那月具体做了些什么事情,之后有感而发作了一首诗,就是现在你们(指学生)看到的这首诗,用来抒发他的特定的感想;杜甫在这时候创作这类风格的诗歌,在那个时候创作那样风格的诗歌等等,这样,学生就会恍然大悟,还能加深印象。在语境的还原中让学生懂得诗意和诗人的感情,有助于学生更好的运用诗歌。学以致用,这是很好的目的。
课题组:除此之外是否会用多媒体帮助讲解古诗词呢?
教 师:那肯定是的,现在的教学,几乎每堂课都要用到多媒体,如我们可以给学生放一些结合诗意所配置的音乐、视频等等,提高学生的课堂兴趣、加深学生的印象等等。这样时间长了,学生们感兴趣了,这方面的技能提高了,我们每学期还会举行诗歌朗诵会。
课题组:怎样考查、评价学生具体的学习效果呢?
教 师:我们隔一段时间会有一次专门的抽查,我们叫做“诗歌点背制”,会在班级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抽背考查,做出评价,用以督促。
课题组:那么咱们学校这样做,对长春市其他学校有没有什么影响?
教 师:他们现在也在借鉴性的、试验着做,尽管他们具体的教学目标可能和我们有点差别,比如他们增加古诗词的教学力度或许只是为了在中考、高考中,学生的作文更有文采,语言更加精彩等等,但基本模式还是借鉴的这一套。但咱们附中更注重的是学生的语文修养。以量为积累,增加感觉,古人不就是在童年的时候背诵了大量的古文来为以后的文学创作、应考做基奠的么?
课题组:在古诗词的教学中对于“古诗词吟诵”的具体要求是?
教 师:我们也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注意古诗词的诵读,比如像古人那样,涉入到一种意境当中,沉静其中、在优美的旋律当中、优美的节奏当中,去模仿、去感受去表现那种意境,加深理解,但是现在的学生或许是因为学业负担比较重的缘由,咱们要求的和学生实际做的之间还是有差距的。
课题组:现在的学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和反映如何?
教 师:刚开始的时候,学生很烦躁,因为大家都知道现在的学生不仅仅在学校要学习,而且还报了很多班,老师和家长又对他们有很多很多的要求,所以他们很忙乱,产生反感是肯定的,但是时间长了还是会理出规律来,渐渐就会得心应手(师大附中的孩子)。至于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如所周知,是很不错的。
课题组:咱们学校有没有文学社?学生有没有自己尝试着作诗的?
教 师:有个“一鸣文学社”。我教的一个普通班里的一个孩子现在已经作了很多诗歌(古的、今的),比如前一段时间陈晓旭死了,他(她)就针对此事写了一首诗……还发表了一些,
篇十五 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现状的调研报告
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现状的调研报告
课外阅读课程的建设进程,经过五年来的努力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学生的读书兴趣得到了有效的激发,大部分学生养成了爱读书、勤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以及做读书笔记和日记的习惯;课外阅读拓宽了学生语文学习的时空,为学生的习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学间的合作、交流意识明显增强,学生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良好的训练。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促进了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教育教学理论水平的提升,催生出一批优秀中青年教师。但在这一建设进程中,客观上还存在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仍有许多亟待完善的地方。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一直徘徊在高耗低效的误区,语文课堂教学教师讲得辛苦、学生学得浅薄。薄薄的一本语文教科书被我们的语文教师视为圣经,前后不知耕了多少遍,但学生的语文能力还是不能迅速提高。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困扰着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经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阅读面窄、知识储备少是影响小学生语文能力的最根本因素。
一、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调查目标
1、学生课外阅读书籍的拥有量以及课外阅读知识的储备情况;
2、师生对学校开设语文课外阅读课的认识;
3、学生课外阅读方法的掌握情况;
4、语文课外阅读课课堂教学实施情况;
5、语文课外阅读课的作用。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内容主要是学生的课外阅读书籍的拥有量、学生所阅读的课外书籍以及读后所受到的启发和阅读评价等。问卷调查在吐鲁番市胜金乡中心小学进行,共发问卷170份,回收有效问卷165份,有效率达97.1%,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2、口头询问
整个调查共召开了三次师生座谈会。座谈会涉及到课外阅读的书籍、内容,还有课外阅读的目的、方法、作用以及教师对开展课外阅读的态度等,座谈会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二、调查结果分析
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以及多次师生座谈结果显示,课外阅读课程的建设进程,经过五年来的努力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学生的读书兴趣得到了有效的激发,大部分学生养成了爱读书、勤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以及做读书笔记和日记的习惯;课外阅读拓宽了学生语文学习的时空,为学生的习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学间的合作、交流意识明显增强,学生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良好的训练。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促进了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教育教学理论水平的提升,催生出一批优秀中青年教师。
但在这一建设进程中,客观上还存在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仍有许多亟待完善的地方。
(一)、农村小学课外阅读教学的窘境
从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普遍陈旧,受传统应试教育影响较深,教学中题海战役挤去了学生大量的读书时间。学生的`课外阅读大多处于自流状态,不少学生无书可读,也没有时间读书。小学生的语文阅读量、语文能力发展很不平衡。教师满堂灌的课堂教学策略、课外作业的题海战役使学生饱尝语文学习的乏味与无趣;部分教师也认为让学生读大量的书既浪费时间,而且收效甚微。为应付方方面面的考试,强迫学生死记硬背,背诵大量的优秀作文。调查结果显示,中高年级学生基本人手一册《优秀作文选》,拥有率高达98.2%。大量机械重复的背诵任务,使小学生成为接受知识的容器,从而扼杀了他们广博阅读课外书籍的积极性,他们不再将读书当作一种快乐,而是变成了一种沉重的负担。
(二)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瓶颈问题
2 、厌读。由于农村学生受家庭影响,没有形成一种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好多学生看书积极性不高。不少学生家长认为读书不如做题。虽然老师也强调要求学生多看课外书,但他们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对有限的图书也仅仅是囫囵吞枣,受益不深,因而感受不到课外阅读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三、对调查结果的思考
(一)家校联手,为学生推介中外优秀儿童读物
英国诗人柯勒律治告诉我们,阅读者首先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这样才能像挖宝矿的矿工,把矿渣甩在一边,只拣纯净的宝石。
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原有阅读教学中的诸多薄弱环节,学生的课外阅读水平明显不平衡。通过召开家长会,将课外阅读书目及具体要求印发给各位家长,提醒家长为孩子购买图书,建立家庭书橱,督促孩子读书,检查读书情况,鼓励他们为孩子的长远发展做智力投资,为孩子的终生发展奠定厚实的人文基础。
本着有益、有趣的原则,根据市教研室对课外阅读的总要求,以《课外美文》、《阅读大综合》、《小学阅读》(素质教育小丛书)、《小学语文必背及精读古诗文选》为蓝本,结合学生实际,要求低年级着重阅读《安徒生童话》、《阿凡提的故事》、《格林童话》、《鞠萍故事系列》和科幻小故事等,侧重培养想象能力;中年级着重阅读《成语故事》、《儿童小百科》、《西游记》等少儿故事、科技常识等,侧重培养感知理解能力;高年级着重阅读《钢铁是怎样练成的》、《爱的教育》、《中华上下五千年》等比较通俗的古今中外历史故事、名人传记等,侧重培养鉴赏评价能力。必读书目及选读书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点到面,既有阶段性又尽量保持连贯性,使学生获得系统、完整的知识的同时,又能逐渐锻炼和养成自学的能力。
(二)明确要求,拓宽课外阅读的时空
从严格意义上来讲,课外阅读应该是一种独立的学习形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需要,独立自由地确定目标、选择读书、制订计划、控制进度,但教师必须加强宏观调控与指导。从时间上来说,每周设立一节阅读指导课,一节课外阅读课,基本上保证每天最少半小时阅读。从指导内容上来说,主要有读物的推荐选择、月度序目指导、运用工具书指导、阅读方法指导和阅读笔记指导等。具体地说,第一、二学段应着重引导学生进行优美词句的摘抄;指导学生进行朗读练习和讲故事训练,教给学生背诵方法并帮助学生选择材料;第三学段教给学生抓住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方法;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和讲故事、写好片断赏析式的读书笔记;指导学生如何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发表独特见解;教给学生现场竞技的技巧;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文章(或书籍),进行感情朗读或复述;指导学生写好读书感。从指导方法上来说,要明确读的目标、掌握读的层次、指导读的方法、抓住读的时机、变换读的形式和完善读的检测。
(三)以研促教,探索课外阅读教学创新模式
课外阅读不仅仅是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过程,而且也是发展学生能力的过程。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应特别注意教给学生思考方法,把读的过程变成思维加工的过程。学而不思则罔,思缘于疑,要培养学生自问、自读、自答、边读边思的质疑解难能力,运用工具书的能力以及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能力。即要求学生学会提出问题,然后按问题有针对性地自读文章的有关部分,以默读为主,最后以口或笔自答。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灌输者,而是平等中的首席,要能正确处理主体与主导的关系,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摒弃传统语文教学的条条框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阅读的实践过程中,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阅读乐趣,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挑战意识(挑战自我、挑战同学、挑战教师)和创新意识,带领学生就教材的一些内容进行延伸、修改、重组、再创造,引导学生采取不同方式(上网、读课外书、请教等)查阅资料,进行收集、加工,激发学生课前收集阅读材料,课后依据课文内容拓展阅读的积极性,为学生的课外阅读铺平道路。要重视以点辐射,把联系课文的课外拓展阅读作为一个新的知识增长点、情感深化点和技能巩固扩展点。学生的大脑、双手、嘴巴、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得到了解放,教师把花在多余分析、讨论、提问、机械练习上的时间省了下来,还给学生,让学生实实在在地读一读、想一想,问一问,说一说,做一做,写一写,让整个课堂活起来,让全体学生动起来。教师要注意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努力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技能。如培养学生讨论交流的能力、质疑问难的能力、预习的能力、自学的能力等,学生有了一定的自主阅读技能,才能由过去传统的接受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四)活化课程,充分发挥小主人作用
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语文学习应该在课堂上,但绝对不是只靠课堂就能学好的。所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不仅能激活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能够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锻炼语文能力。如:课前5分钟演讲,语文开心辞典,成语典故,巧接诗词,名著导读,读书心得交流,读书笔记展评,创编童话、寓言、科幻故事等,在讲述、竞答、推荐、品评、交流、创编等活动中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通过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使学生发现不足,寻找差距,从而促进内需,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切实感受到阅读是人生一大乐事。
此外,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尽量提供多种机会让学生及时输出信息、运用知识,通过班级墙报、学校黑板、橱窗、红领巾广播站,让学生交流从课外阅读中获取的最新信息;召开故事会,让学生讲自己感到最有趣、最气愤、最精彩、最难忘的故事;举行读书心得交流会,让学生联系实际谈读书体会,相互交流,促进知识内化;举行赛诗会,开展古诗接龙等丰富多彩的诗歌朗诵比赛;举办优秀读书笔记展览,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促进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的能力。
四、几点建议
1、要创造性的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教师要善于准确把握儿童的阅读期待,激活他们的已有经验,及时满足他们的表现冲动,因势利导,让他们尽情地将自己的阅读感受表露、沟通、碰撞,从而体验到语言的张力、阅读的幸福和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感受课外阅读的乐趣,增长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促进智力发展,全面提升语文素质。
2、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要求要把握适度原则,谨防因为课外阅读,人为地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尤其是读书笔记的书写,要轻形式,重实效。学生可写、可摘、可画、可剪、可贴,千万不可因为强调写挫伤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3、教师要加强自身的学习,优化自身素质,提高指导能力。课外阅读课程能否发挥最大成效关键在于教师。教师要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大量阅读,广泛涉猎,不断提升人文素养。如此,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激活学生阅读的内部动机,实现课外阅读教学的双赢。
总之,经过对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现状的调查,我发现阅读面窄,知识储备少是影响小学生语文能力的最根本因素。小学生的语文阅读量、语文能力发展很不平衡。我认为课外阅读应该是一中独立的学习形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需要,独立自由的确立目标、选择读书、制订计划、控制进度,但教师必须加强宏观调控与指导,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