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范文网
当前位置:报告大全 > 工作报告 > 教学报告

教学质量调研报告6篇

发布时间:2022-11-18 11:03:14 查看人数:55

教学质量调研报告

篇一 学校教学质量调研报告范文

在本年这些次深切进修实践科学成长观活动中,经过议定聆听带领、专家的讲座和进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我深入认识到,抓好黉舍传授工作,进步传授质量,必须坚定以科学成长观为管辖,必须连续解放思维,变化见解,强化改革,立异思路,必须坚定以工钱本,增进门生周全成长。为了把握环境,寻找差距,谋求成长良策,根据县局《关于展开深切进修实践科学成长观活动方案》第一阶段的要求,我和几位教研员一路,深切到具有代表性的几个镇初中,展开“如何进步传授质量”的调研活动,现将调研环境报告以下:

一、根本环境

1、调研东西:用八天时候对xx中学、xx一中、xx中学、xx中学、xx中学、xx中学、xx中学、xx中学等初中展开视导调研。这些黉舍对我县中小黉舍具有必定的代表性。

2、调研方法:一是听校长报告请教黉舍工作。紧张明白校长是不是有明白的办学思路,是不是落实符合黉舍实际进步传授质量的办法。二是深切讲堂听课。紧张抽查讲堂传授中教师根本功,新课程理念的贯穿,传授方法的利用,门生进修方法的教导和双基的落实环境。三是访问师生。紧张明白黉舍办理、老例传授办理、教师办理、各项轨制的落实、传授工作状况、教师工作责任心、黉舍对门生的办理等。五是查阅各种资料。重在把握进程办理是不是高雅化。

二、存在题目

经过议定调研发觉,这几所黉舍在进步传授质量方面积聚了很多好经验,有很多值得必定的做法。但也存在很多不敷,这些不敷也是我县中小黉舍如今存在的紧张题目。

1、教师步队人事办理改革滞后

我县教师人事办理机制跟不上期间成长的要求,教师职业毕生制、教师岗亭“金饭碗”,异国被冲破。竞聘上岗、择优聘用、优秀劣汰的人事办理系统体例异国构成。造成部分教师安以近况,不思进步,贫乏主人翁意识,敬业精神差,异国危机感。在调研中发觉:有的教授只满足于“出满勤”,不存眷传授结果;有的小病装大病,告假在家,工钱分文很多;有的评上高级职称,涨了工钱,就不想上课;有的不肯当班主任等等。而黉舍带领对这些教授也只能是听其自然,别的如何如何不了他。现阶段大家都觉得教授难管。

2、教师传授见解变化不完全

部分教师对促成新课程改革认识不敷,加上平常不自动进修,不自动参加活动,对新课程表面明白甚少,对新课程标准把握不周全,新的传授观、教师观、门生观异国真正建立起来,传授方法还是老一套。“举座灌”、“填鸭式”另有必定市场。感化了传授质量的进步。

3、讲堂传授效益不高

部分教师“向45分钟要质量”的“有效传授”意识不强。课前筹办不敷,教案大略,对讲义拓展不敷,补充不敷,开掘不深;课中教师包办代替多,师生互动少,关联门生实际少,有效练习的时候和内容不敷,没能鼓励门生进修乐趣,乃至传授进程偏离传授目标,传授结果差;课后门生操练量不敷,教师带领不到位等等。得当本校门生实际的有效讲堂传授模式另有待摸索。

4、校本教研流于式样

经过议定教研室的广泛宣扬和深切教导,很多黉舍对校本教研引发珍视,但部分黉舍或学科组对校本教研还认识不敷,工作搁浅在表面上。校本教研鼓励机制不健康,教研目标不明,教研方法单调,教师对教研异国热忱,黉舍教研氛围不浓。很多教研活动大都流于式样,异国产生最大效益。教研对传授工作的推举动用不大。

5、传授老例办理抓得不细、不实

多年来,我们对黉舍老例办理(包括传授老例)进行了督查和考评,全县中小黉舍的老例办理有了很大的进步。但部分黉舍在传授老例高雅化方面另有欠缺。特别是镇教诲总支对村塾的办理力度不敷,要求不细。在办理中,有的珍视查抄,不珍视反馈整改;有的珍视轨制的订定,不珍视轨制的落实;有的珍视量化统计,不珍视定性分析;有的珍视结果办理,不珍视进程的教导等等。一些传授工作细节办理有弊端。如教研组、教师工作筹划审签、单位过关抽查、功课批改查抄、教师听课评课带领查抄等,办理还不细致,不实在。

6、学科教师不配套

全县教师总数根本充足,但年龄布局老化、学科布局同等理、部分出缺额,特别是xx、xx镇黉舍学科教师数量不敷、配套不齐,部分科目教师不敷。如英、史、地、生、化等学科教师广泛缺编,黉舍不得于采纳其他教师兼课的方法,补充部分科目教师不敷,增加教师工作量,也因为专业差错口,感化传授质量的进步。

7、当代化传授配置贫乏

经过议定“两基”攻坚的大量投入,全县中小黉舍根本办法构筑有了很大的变化,校容校貌面貌一新,传授前提明显改进。但当代教诲技巧配置投入不敷,配置数量偏少。全县半数以上黉舍异国多媒体讲堂,初中各校也是十几个班共用一个谋划机讲堂和一个多媒体讲堂,不能满足教师利用进步传授技巧伎俩帮助传授。

三、进步传授质量的发起

1、强化教师人事办理轨制改革

发起上级党委、当局及人事部分探讨出台符合期间特征的教师人事办理法则,激活教师步队办理机制,构成能者上,庸者下的精良的办理模样。落实教师绩效工钱挂钩方法,变动教师工作自动性和创设性,加强教师工作责任心和危机感,进步工作效益。一是履行校长竞聘制和教师全员聘用制。落实岗亭职责和任职目标,营建公道的竞争氛围。二是冲破教师职称毕生制。美满教师职称评聘轨制,根据工作本领和工作结果,履行“高职低聘”或“低职高聘”。三是平息教师养老保险扣缴,以鼓励教师安心教诲传授工作。

2、大力大举加强教师步队构筑

进步传授质量关键在教师步队的综合本质,必须构建长效机制,促成轨制立异,加强教师步队构筑。一是加强教师培训。增加培训经费,采纳多层次、多渠道、多式样的教师培训活动。变化死板培训中自上而下的“大一统”的培训式样,建立“菜单式”的培训模式,满足受训者的差别需求,鼓励教师参加进修培训的自发性。二是高度珍视教师连续教诲。鼓励教师岗亭自学,建立严厉的教师连续教诲查抄和考评轨制,变化现行只撮要求,不问结果;不当真进修,冒报学分的现象。三是强化骨干教师步队构筑。履行“名师工程”,美满骨干教师培养机制,建立“学科领祖先”、“学术领祖先”科研经费嘉奖机制。四是当真办理一些学科教师不敷的题目。

3、美满传授质量m惩轨制

以县委、县人民当局大略县局的光荣,出台“xx县中小黉舍教诲传授m惩方案”,加强黉舍传授目标考核和质量监控,采纳进程嘉奖和结果嘉奖相联合的原则,赐与在高考、中考、小学毕业合格率验收传授结果明显的教师、黉舍赐与精神嘉奖和精神嘉奖。要求各个黉舍也要连续美满教诲传授质量m惩轨制,变动广大教师工作自动性和创设性,以大面积进步传授质量。

4、大力大举促成传授老例高雅化办理

构建科学公道的传授办理系统,进一步美满全县中小学老例办理细则,分化办理内容,细化办理关键,典范办理行动,明了考评标准,珍视进程办理,进步办理效益。同时加强监督查抄,珍视题目反馈,落实整改办法,强化跟踪查抄,要求整改到位。建立教诲督导会诊小组,对传授办理薄弱的黉舍赐与会诊帮扶,发起公道发起,兑现集体进步。

5、结壮展开传授科研

加强科研兴校意识,阐扬教科研引领效用,建立以课题探讨为先导,以校本教研为根本的工作原则。校本教研与课题探讨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校本教研以“有效传授”为切入点,以讲堂教法、门生学法、传授艺术等为重点。课题探讨以传授模式探讨、传授进程优化、门生潜能开辟和非智力身分成长为重点。注意美满教研鼓励机制,鼓励教师全员参加教研,立异教研式样,充裕教研内容,强调教研合一,进步教研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6、强化传授工作教导

县教研室作为全县中小学传授工作“探讨、教导、办事”的本能机能部分,要切当践诺职责,加强办事意识,深切黉舍、教师,加强传授教研工作教导。一是加强进修,竭力进步本身本质;二是深切调研,把握环境,明白教师需求,进步教导针对性;三是联合学科实际,构造黉舍教师展开充裕多彩的教研活动;四是注意汇集和传达教改信息,做好送教下乡工作,推行进步的传授经验。

7、加大投入增加传授配置

发起各级当局和教诲行政部分,在加强黉舍校舍构筑,粉饰绿化校园的同时,也要分身传授配置的投入。就我县如今来看,应当增大进步传授配置投入,增加收集讲堂和多媒体讲堂间数,以满足新课程讲堂传授的必要,为教师供给进步的传授帮助伎俩,连续进步讲堂传授效益。

传授质量是黉舍的生命线,进步传授质量是家长及社会的急迫要求。我们必须坚定以科学成长观为教导,以科学成长观管辖传授工作,克服保守思维,清除死板脑筋定势,当真分析与科学成长观相抵牾的题目,竭力办理制约传授质量进步的身分,连续解放思维,斗胆立异,与时俱进,狠抓落实,联合拼搏,结壮促成新课程改革,周全进步传授质量,增进xx教诲超过成长、科学成长,又好又快成长。

篇二 教学质量调研报告

刻师要转变教育观念,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质量调研报告,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为了贯彻20**年《东西湖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深化教育制度改革,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切实提高教学水平,促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有关精神,全面落实《教育部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以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抓手,以创新学校管理机制为动力,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实现从“学有所教”到“学有优教”的转变,全面推进我区义务教育段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一、调研的工作目标

通过调研,将了解我区小学、初中两个学段的基本情况,总结被调研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经验、方法,查找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改进学校管理措施,促进教育教学常规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全面提升我区义务教育段教育教学质量。

通过调研,寻找激励教师主动发展的途径和方法,营造浓厚的研究氛围,深钻教材、精选刻法、因材施教,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反思不足、不断改革创新,寻求破解我区义务教育段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瓶颈的方法和策略。

二、调研的基本情况

1. 选取样本学校。

本次调研,为了使样本校抽样具有代表性,调研工作小组在全区小学、初中两个学段中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12所学校进行调研,其中小学7所,初中5所。

2. 调研主要内容。

这次调研,主要是围绕我区义务教育段的教育教学质量问题,对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课堂教学有效性及教育资源的利用等问题进行调研,具体涉及“办学行为”,“学校特色”,“教学改革”,“教学质量”,“队伍建设”,“学校机制”等六大方面。

3. 调研具体形式。

根据区教育局要求,调研活动采取“实地巡查—问卷调查—随机听课—干群访谈”等形式进行,并设计了学生问卷调查单(问卷项目8项)、教师访谈问题单(访谈问题15个)、中层干部访谈问题单(访谈问题12个)、校级干部访谈问题单(访谈问题13个)。在本次调研活动中,调研小组全体成员,随机听课53节,学生问卷调查240余人次,教师一对一访谈80余人次,中层干部一对一访谈60余人次,校级干部一对一访谈60余人次。

三、特色与亮点

通过这次调研活动,从整体上看,在方略项目的引领下,在全区的共同努力下,学校教育教学重过程、重实效、重改革、重创新,区教育局关于“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工程”的文件精神得到了较好的贯彻落实,全区不少学校在“坚持和落实质量形成过程的管理”、“重视学科建设,加强校本教研”、“立足课堂,全面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打造学校特色品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注重校风教风建设,培养学生习惯和品质”、“坚持生本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呈现出不少的特色和亮点,彰显了学校的个性,很多经验值得学习和推广。

四、问题与对策

本次调研我们本着“听真话,访真情”的原则,通过“随机听课,问卷调查,教师访谈,干部访谈”等掌握的相关信息,归纳起来有五大方面共计十二个困感与问题,下面就这些问题进行归因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应对策略。

(一)全区义务教育的基础与现状

问题1. 区域文化底蕴不厚,义务教育基础脆弱。

归因分析:东西湖区建区短短50余年,且在近几年工业化发展阶段之前,长期处于粗放的农业化发展阶段,区域文化底蕴单薄。东西湖虽然是一个具有较强包容性的移民区,但是移民的群体主要是从事粗放的农业和较为低端的制造业、服务业,所以经济的快速发展没有为高素质人才的引进提供广阔的渠道。就教育系统而言,2023年以前全区的中小学主要以原农场管理为主,实际上教育局和原农场都没有管理,学校的硬件条件不能得到改善,管理上得不到指导,尤其是大量的素质不高的教师以不同的渠道进入了学校,其中一部分教师目前仍然在教学岗位上。就家长教育而言,尽管许多家庭经济条件明显改善,但大多是一种“暴发户”的心态,对孩子教育开始表现出重视,但不知道重视的方法,家庭教育不足是孩子健康成长的短板之一。

由于原农场学校教师专业素质不高,再加上年龄偏大,其中大部分教师难以胜任教学工作,而转向做教辅和后勤工作,但这部分教师仍然占用教师编制。尽管在2023—2023这五年间引进教师413名,全区“超编不够”的问题仍然存在。

在上述客观条件下,我区义务段教学质量长期在中等水平徘徊,从下列附表(ⅰ)可以看出中考尖子生在新城区处于偏低水平,从下列附表(ⅱ)可以看出中考平均分在新城区处于中等水平。

应对策略:夯实义务教育基础,增强区域文化底蕴

基础刻育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要提升高中教育教学质量,必须要有坚实的义务段教育教学质量,“脚大”、“腰粗”才能“头壮”,“珠子堆放效应”正说了这个道理。东西湖区义务段教育要本着“全面发展,均衡提高,整体推进”的原则,规范学前教育,夯实义务教育,办好高中教育。用三至五年的时间,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求突破、三年上轨道、五年求发展”的总体目标要求,使东西湖区的教育教学质量有明显提升。其应对策略是:

(1)学前教育要规范发展。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大力实施《学前教育第二期三年行动计划》,不断提高公办幼儿园“以费养事”教师的待遇。重视学前教育,重视幼儿的生命质量和成长质量,促进身体和智力的协调发展,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卫生习惯。

(2)小学教育要全面发展。强化学生的智力开发和养成教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好人生的成长基础,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不少学校希望在继续坚持小学非毕业年级学业质量监测的同时,组织全区六年级统一调测工作,全面抓好学业监控,保证抽测抽考成绩稳步提升。

(3)初中教育要均衡发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发展潜力。要面向每一个学生,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抓好全区重点初中中考质量提升的同时,也要缩小校际之间中考的差距,努力提高高分段人数,增强我区初中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水平。

问题2. 区域教育发展不均,均衡教育相对失衡。

我区虽然地域面积不大,且于2023年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区的评估验收。但是发展不均衡的现象目前依然存在,这不仅使义务教育的公平性相对失衡,而且也严重影响了全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就全区中、东、西三个区域来讲,中部地区小学和初中的办学条件、管理水平、干部教师队伍素质、家长教育背景、教育教学质量明显高于东、西部地区的学校。东部地区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教育呈现出较好的发展态势,但是因为起步较晚,所以优势尚未形成。西部地区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处于非常低水平的状态,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得不到应有的保障。中部地区的基础刻育有优势但没有做大做强,东部地区有好态势但发展不够成熟,西部地区明显落后但没有迎头赶上的条件和动力,由此我区义务教育的整体教育教学质量必然会与全市有一定的差距。

吴家山城区及周边学校严重超编,下面农场学校及边远学校教师人手紧张,教师学科专业不对口,学校为了能正常开课,不少教师改教其他学科。还有一些学校靠聘请大量的代课教师来解决然眉之急,这些代课教师临时思想严重,缺乏稳定,教育教学肯定会大打折扣。

应对策略:着力强化区域教育,全面推进均衡发展。

区域性教育发展是一种开放的大教育观,追求基础刻育发展的协调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区域性教育发展的主体是发展和谐:一指教育的均衡发展;二指教育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三指教育的发展需要适宜的生态环境。区域基础刻育均衡发展的目标追求是要促使所有的学校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办学水平。其应对策略是:

(1)加大结构调整的力度。要进一步加大结构调整的力度,解决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问题。由于地域发展的差异,不同学校在教育物质资源分配、教师配备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表现为优质教育资源大多集中在吴家山地区,农村偏远地区优质教育资源相对较少。教育资源的这种地区分配的不均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区教育教学质量的均衡发展。

(2)努力规范教师流动机制。要加强和规范教师的流动管理机制,从制度上约束无序的教师流动行为,教师的流动要切实尊重双方学校的意见,尤其是要充分考虑原学校的实际情况。要建立有效的教师交流机制,让现有的教师资源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

(二)学校教师存在的困感与问题

问题3. 教师阅读习惯欠缺,学习阅读缺乏规划。

归因分析:教师阅读主要在泛阅读、娱乐性阅读、为了孩子的教育而阅读的现象较为普遍,学科专业阅读的人数极少;有阅读规划并养成阅读习惯的教师几乎没有。更有甚者,认为现在是网络时代,不需要买书阅读?学校不买书我们怎么阅读?看来,深阅读与浅阅读不分是一个很流行的谬误;把不阅读的原因推给学校,为自己找借口是一种普遍心态。阅读习惯直接影响教师的人生品位和教学品位,阅读的过程是自我塑造的过程,充满个性,学校无法满足每个教师的个性需求。

应对策略:倡导教师博览群书,积极营造书香校园。

阅读习惯是教师职业安身立命之本,不可忽视。教师,作为人类文明的传递者,每传一棒,都应用自己宽厚的阅读视野为之增加人文的光辉,这是新时代对教师职责的新要求。其应对策略是:

(1)深化“精读一本书”活动。对于“精读一本书”活动,可否改变活动方式,不一味地考试,而是多开展一些读书会的分享活动。让每一个教师带着阅读体验与同学科和其他学科教师进行分享,切实倡导“人生的意义在于体验,生命的价值在于分享”。

(2)鼓励广大教师博览群书。要鼓励教师博览群书,而不是只读本学科的书,那样很容易成为“书虫”,视野会越来越狭窄,观点会越来越偏执。教师应该关注学习理论、学习哲学、学习历史、学习经典著作,不读孔子就不知道中国教育的渊源,不知道中国文化的根脉;不读蔡之培、陶行知就不知道中外教育的联系,不知道近代和现代教育的精髓;不读卢梭、苏霍姆林斯基,就不知道什么是自然主义教育,什么是爱的教育,什么是和谐教育。活在当下,作为教师首先要专心读书,更要认清时代特点,把握时代脉搏。

(3)丰富教师的读书生活。建议教育局可向当代的成功人士和教育专家索求“推荐书目”,每年推荐一部专业类书籍、一部人文类书籍、一部综合类书籍(反映时代特点)。开展“读书交流会”、“读后感征文竞赛”、“读书辩论会”等活动,丰富教师的读书生活,倡导教师勤读书、读好书、用好书,积极营造书香校园。

问题4. 教师因材施教不力,学生厌学情绪严重。

归因分析:目前优等生的学习状况是:灵活缺乏严谨,聪明缺乏细致,积极缺乏持久,争优缺乏动力。优生不优的致命弱点是缺乏严谨、缺乏细致、缺乏规范,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

学生个性发展:在班主任中,只有少数教师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科教师,只是关注学科上的拔尖生,学生的个性专长,未施加积极的影响。

学生培优补差:大多数教师采取的方法是,利用午休和课间时间单独辅导,鼓励尖子生大胆探究;对于学困生大多数教师是任其自行发展。

此外,还存在下列问题:一是教师教学满堂灌现象普遍存在,对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的需求视而不见,对学困生的学习缺乏关注和指导。二是为了追求高升学率,教师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加班加点,题海战术、机械训练,使一部分学困生逐步失去信心,落伍掉队,最后发展到厌学、逃学的地步。三是由于东西湖区为武汉市新城区,大部分学校处于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地区,外来务工子女逐年增加,这些学生的家庭条件、父母受教育程度、家庭对学生的教育关注程度等都不尽人意。四是部分对学生了解不够,关心不够,督促不够,引导不够,使得一部分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在问卷调查中,有约40% 的学生不知道怎样制定和真正落实学习计划)。五是现行的绩效奖励制度使得班主任的待遇偏低,不少教师对担任班主任工作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很多教师不愿意做班主任工作,既使担任班主任后只想另外承担教师一半的工作量,因此,班主任工作长期处于被动应付状态,目前大部分学校还没有形成转化学困生的积极有效的方法。

应对策略:转变教师教育观念,关注学生生命价值。

刻师要转变教育观念,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其应对策略是:

(1)更新教育教学质量观。一是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质量观。“以人为本”把学生的健康和幸福作为教学质量的核心内涵和首要指标。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欢乐。二是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全面发展”是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都在原有的潜能和基础上实现最大的发展和提高。美国对基础刻育提出的五种能力要求“知识能力,原创能力,意志能力,协作能力,领导能力”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三是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质量观。“可持续发展”是人的成长、人的终身发展的内在需要。任何一门课程,不仅要着眼于传授和训练学科知识和技能,更要致力于培养和形成学科精神、态度和综合素质;不仅要打造知识性学力,更要提升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把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置于核心位置。

(2)建立班主任专项津贴制度。为了调动广大教师担任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建议建立班主任专项津贴制度,对达到标准工作量的教师担任班主任者,可享受区教育局设立的班主任专项津贴,津贴标准:小学班主任每月500元,初中班主任每月600元。并将班主任津贴纳入区财政专项预算,不挤占教师的绩效工资总额。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品质。一是要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要重视学生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地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二是教师要指导和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优生培养要在严谨、细致、规范、习惯上做文章,努力提高学习效率。三是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品质。各中小学要在培养良好习惯、提升学习品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上下功夫,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

问题5. 课堂教学行为守旧,教学改革缺乏动力。

归因分析:教学方式的改变,任重道远。我们的调研主要聚焦在:教师的课堂教学由“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学为主”为何难?教师反映的主要原因:一是教材:教材中呈现的知识类型很丰富,有的适合教师的直接教授;二是习惯: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需要一个过程,教师需要学会慢慢等待;三是考试:分数决定教学效率,“以学为主”有时与高分并不正相关,换言之教与考有时并不完全一致;四是管理:很多学校要求教师把时间还给学生,对于教学时间有严格的控制,要求教师最多只可讲20分钟,但坚持不了多久。这四个方面的因素都有一定的道理,这也为我们分析现状提供了一个参考的框架。这一现状说明教师对教学方式的转变有较深刻的认识,有积极的变革意识,但是苦于无切实可行的具体操作策略。一方面,这与教师缺乏课程开发知识和课程实施智慧有关系;另一方面,这也与教育的单一的评价方式密切相关,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当下“唯分数评价”绑架了教师的行为,即只为分数,不惜放弃学生的个性发展。

课堂改革不力,教育方法陈旧。尽管借全市高效课堂建设工程的契机和方略教育集团的指导,全区几乎每一所学校构建了属于本校的课堂教学模式,但是构建的模式大多停留在文本上,没有很好地在课堂教学中加以运用。农村学校教学改革缺乏指导,推进一种教学模式,热一阵子,后来恢复原状。大部分课堂教学不仅模式不清晰,而且教与学的方式依然陈旧,学生的主体作用依然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课堂中分层施教落实不够,好学生“吃不饱”,差学生“吃不了”或“不想吃”,造成尖子生不尖,厌学生越来越多。现代教育技术没有与学科教学整合,更谈不上深度整合,绝大部分教师没有意愿、没有能力有效利用教育技术设备,只是将电子白板用作投影,不能有效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育教学。

应对策略:开展教学诊断活动,强力推进教学改革。

(1)继续深化教学改革。我区有不少学校正在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应当鼓励学校在此基础上继续深化教学改革,积极转变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方式。积极强化教学管理,从机制上形成一种以教学为中心的管理模式,避免采取补课式的提高教学质量的粗放式管理模式,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2)开展教学诊断活动。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进行:一方面对每个教师进行教学诊断(50岁以上教师除外),教育局可借助市教科院的力量组建由特级教师构成的专家团队,逐校逐个教师诊断,诊断后写出书面意见留存,供学校和教研员跟踪使用。另一方面教研员开展诊断式教研活动,如开展课堂观察活动,用理性的数据说服教师改进教学。教研员给予老师的是智慧而不是知识,可尝试项目打包的方式促进教研方式的变革,即组建研修团队,签订责任协议,给予经费、政策、物质支持,开展基于实践的学科研修活动。

(3)强力推进教学改革。要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职业精神,教师要掌握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课堂是师生共同成长的主阵地。传统的“以教材为中心、以讲授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已经不能适应当下的教育教学需要,我们要坚持实践体验式的课堂教学。教育局倡导了几年学“杜郎口”经验,在调研中我们看到了一些互动的课堂、活动的课堂、学生为主的课堂,这些变化我们期盼它犹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对于教学改革,我们更应强力推进,尤其是强调教育局和学校行政层面的强力推进,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教师课堂有变化的,都是学校领导带头推进的学校。

(三)学校管理存在的困感与问题

问题6. 教学常规落实过虚,质量过程管理缺细。

归因分析:“备、教、改、导、考、析、评、研”是教学管理的几个基本环节,是保证教育教学效果,提高教育质量的基础性常规性工作。由此,区教育局多年坚持推进“教学质量形成过程管理”工作。通过调研发现,部分教师没有将常规工作落在实处,一是备课缺乏针对性,课堂教学效率不高(此次调研随机听课53节,课堂效率不高的课占相当高的比例);二是批改作业不认真、不及时;三是教研活动流于形式;四是学校在教学质量形成过程的“管理”上走虚步,学校有制度,无检查,有检查,无奖罚,干好干坏一个样。

应对策略:落实教学常规管理,贯通质量形成过程。

学校管理者应不断创新学校的管理机制,促进学校协调发展、内涵发展,为师生的共同发展提供服务和保障。其应对策略是:

(1)学校管理要落实过程环节。学校管理要突出一个主题,狠抓教学常规,规范教学行为,强化教学管理,提高教学效益;学校管理要抓好二条主线,一是抓好教学常规,努力提高教师素质;二是注重教学过程,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学校管理要关注三个层面。一是关注全体学生,要求教师不得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全面提高合格率;二是关注全体教师,实行科学设岗,充分挖掘教师的使用潜能,做到各年级协调发展,采用行政人员年级蹲点制度;三是关注教学过程,重视细节管理,完善教学评价,实施跟踪监控,发现问题,落实措施,矫正到位。

(2)全面落实过程管理规定。要高度重视质量形成过程的管理,进一步落实《东西湖区中小学教学质量形成过程管理指导意见(试行)》(东教【2023】41号)和《东西湖区学科管理细则》等有关规定,在教师备课、课堂教学、实验操作、作业布置和批改、教研活动、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等环节上抓落实。区教育局和学校要始终将教学常规管理作为重要工作,抓布置,抓检查,转反馈,转整改,抓细节,做到一天不放松,一周不放松,一月不放松,一年不放松。

问题7. 专业发展意识淡薄,教书育人缺乏激情。

归因分析:专业发展规划:总体情况是年轻教师有专业发展规划的意识,中年以上教师基本无专业发展规划。教师在倦怠和发展之间徘徊,他们认为“疲倦感”“职业倦怠感”有本质的区别,前者是身体的反映,后者是身体和心理的综合反映。教师疲倦的因素很多,一是教学负担过重(特别是语、数、英老师);二是班主任工作繁重且繁琐;三是有责任心的老师早、中、晚的培优补差,精力消耗过大。尽管如此,在访谈中还是有很多教师渴望专业发展。很多教师呼吁学校多给他们外出学习机会,这一点很值得重视,特别是当下教学改革呈现出了与技术融合发展的特点,就更需要教师抓住时机,学习一些可操作性的知识与技能。

学校的教学管理重硬指标的管理,忽视了软环境建设。在访谈中,凡是涉及到学校教学工作常规管理的项目,教师们普遍可以按照要求和制度去完成,但是完成的质量很难量化,这容易助长教师“应付差事”想法的蔓延。对于软环境建设,学校虽然有“教育理念”、“校园文化”,但是,文化的浸染性不强,在教师的精神和行为上呈现出“两张皮”现象。

刻师的职业倦怠感产生的原因,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管因素。客观上随着年龄的增长,教师的心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总的趋势是心态逐渐平和,教师更容易享受现有的闲适的生活。主观因素是,缺乏点燃心灵之光的播火者,学校领导给予中年骨干教师的要求一般是:给你一个好班,争取为学校争光;忽视了寄予教师个人发展的希望,特别缺乏引导教师成为专家型教师的期盼。这与我区教师评价的大环境有关,教师的发展没有更好或更切实的高点。

应对策略:搭建专业发展平台,鼓励教师自主发展。

(1)为教师提供专业援助。学校要为每一个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机遇,树立培训即福利的理念。加强对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训学习,要充分利用校内各种资源完善教师的自我培养体系,通过多形式多渠道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为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保障。如鼓励参加各类观摩教学和学术交流;加强网络建设等来拓宽教师专业视野;建设学习型组织,为教师的自主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利用校外资源,进行多种形式的师资培训,如短期培训、脱产进修、参观学习、专题报告等形式,以满足教师职业生存和职业发展的需要。

(2)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要关心、爱护、尊重、理解教师,既满足教师的物质需要更要满足精神需要;要赋予教师更多的专业自主权和自由度,增强教师的主体意识,从管理层面上铲除滋生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土壤。建立基于课程改革、教师专业发展的科学的教师评价体系,而不是以分数为唯一尺度,要兼顾教师的工作态度、工作状态、师德修养、教育教学科研等,促进教师全面健康和谐发展,要建立公平合理、赏罚分明的激励机制,要使校园成为一个可以实现正义与公正可期的地方,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

问题8. 学校干部人浮于事,教育管理简单粗放。

归因分析:区教育局多年来对学校干部的选拔、任用、培养、考核缺乏科学性、系统性和政策性,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学校干部职数偏多。没有按照编制标准配备校级和中层干部,全区校级干部多达200余人,有的学校总共只有30多名教职工,中层以上的干部多达13人,且部分优秀教师走上管理岗位后逐渐脱离自己擅长的教学岗位。二是干部队伍的素质参差不齐。区教育局和学校对干部选拔、任用的标准不清晰,尤其是没有将干部的思想政治素养和专业能力作为其核心要素。三是没有重视干部的培养。只从工作的角度任用干部,而很少考虑干部的专业发展和政治前途,由此造成部分工作多年的干部失去动力,缺乏创新,按部就班。四是干部的考核不系统。干部的考核标准按照“德能勤绩”,没有很好的体现校长的专业标准。区教育局没有建立较为科学的校级干部的退出机制,基本上是“只上不下”,部分能力不够或者职业倦怠严重的干部不能下,优秀的干部也无通道可上。五是一些学校管理方式简单粗放,未能依法依规进行管理。如课程开设重“主课”轻“副课”;在教育质量形成过程管理中,部分学校存在制度执行不严的现象,在教学质量管理的精细化方面还存在着很多不足;部分教育资源、设施设备未得到充分合理的使用。

应对策略:改革干部选拔机制,加强校级干部管理。

(1)改革干部选拔机制。按编制控制校级干部和中层干部的数量,做到学校管理精简高效;改革校级干部的选拔、任用和考核制度,落实2023年《东西湖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构建校长聘期目标考核机制”的有关精神,将“以德为先,德才兼备”作为干部选拔的重要标准,有效利用《校长专业标准》,突出校长的专业素养,实行一年一小考核,三年一大考核,同时要用好考核结论,做好“经验推广,表彰奖励,诫免惩处”等工作。

(2)给予校长用人权利。给予校长校内任用干部的权利,将校级副职和中层干部的聘用权利交给校长,区教育局只负责对校长、书记的管理。

(3)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教育行政部门要进一步规范检查、考核项目,切实改变“检查项目多,重复检查多,会议多,资料多(电子稿、纸质稿)”的无效状态,要全面转变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作风,对学校应少一些会议,少一些检查,少一些无用的“看望式”的下校,少一些干扰,多一些研究,多一些指导,多一些服务,多一些关心。

(四)教研业务部门存在的困感与问题

问题9. 校本教学研究肤浅,集体备课缺乏深度。

归因分析:教师对教育科研的看法是:做课题研究可以促进个人的专业成长。但是,课题研究的环节繁琐,做课题研究需要理论素养,教师普遍认为自己的理论修养不足,高不可攀,畏难情绪严重。课题管理不规范,有时只是开题,后续工作无人监督,过程容易走“虚步”,无“质感”,研讨的深度和广度大打折扣。

刻师对教学研究缺乏浓厚的氛围,学校虽然有集体备课制度,但走形式的多,真正深入研究的少,集体备课活动多数停留在“安排教学进度,布置教学任务”上,不少教师工作墮性严重,喜欢吃现成饭,用“拿来主义”原版照搬网上下载的现成的教案、课件、试卷、练习题等,教师研究命题一般只是汇编题目,也就是挑选题目,极少有改编题目的,原创题目的更没有。教师自已很少去研究怎样设计,怎样备课,怎样教学,怎样命题,一些边远农村学校、袖珍学校几乎没有教研活动,教学从一般到一般,因此,教学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应对策略:开展区域教研活动,带动教师深入研究。

(1)认真规范集体备课流程。严格按照教研室规定的“课前预设性研讨”、“课后反思性研讨”来开展,使集体备课既要有形式和制度,又要有质量和效果,还要有教师的提升和发展。

(2)进一步深化片区教研活动。要加强教研员对学校常态教研活动的参与和指导,目前的片区教研活动一次一个主题,对教师的研究意识起到了很好的孵化和启动作用,但这还不够。可尝试“系列化或主题性”教研活动。设计以学期(或年度)围绕一个真实问题开展的系列教研活动,在活动中让教师亲历“发现问题—甄别问题—选择途径—设计方案—解决问题”的科学研究过程。教研员每学期可选择一个年级,围绕一个“主问题”,依据逐次递进的逻辑,设计开展系列的教研活动。尝试“诊断、参与式”教研。教研员可针对校内的周测及综合测试,进行质量分析、诊断问题,确定教学重点,然后与活动的主讲教师沟通,参与教学活动的设计。

(3)加强优青学带的引领作用。要加强学科骨干教师的动态管理,充分发挥市区两级优青学带的引领作用,鼓励他们支教送教,在学校教研活动中,带头行动,带头示范,积极参加听课评课活动、集体备课活动、教学研究活动。从整体来看,全区优青、学带人数比例偏低,建议区教育局逐年适当增加评选优青、学带的比例。

问题10. 教研业务职能欠缺,教学指导难以到位。

归因分析:教学研究的内容范围很广,概括起来就是四大方面:人,事,物,理。人—就是指学生和教师;事—就是指教与学的一切活动、现象;物—就是指教学活动中所依据的课标、教材、教学设施及教学手段等;理—就是指教育教学的理论、方法、策略等。教学研究是一项工作,也是一门科学。作为“工作”,它本身就是一项实践,有很强的实践性;作为“科学”,它除了具有自身的理论体系外,还必须以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以及教学管理学、教育统计学等教育基础理论作指导,有很强的理论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就是它最本质的属性。

目前我区的教研现状是:一是受“考试压力”的影响,中考学科教研员的工作偏重于对考试的研究,存在以考试研究为主的现象;二是对教研员的管理、考核缺乏竞争、激励机制;三是教研员专业素养提升的渠道偏窄,使得教研员的理论视野和研究视野缺乏应有的深度和广度。

应对策略:明确业务部门职能,增强教研指导实效。

刻研室是我区教学教研的核心机构,应增强教研员在学科教学中的指导、服务、研究、培训职能,促进学科建设和教师专业成长。其应对策略是:

(1)明确教研员教研工作职能。一是教研员在课程改革上,有“学术引领”的职能,塑造个人学科专家的形象,巩固教研员学术地位。二是教研员在教学视导上,有“教学指导”的职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让参与课改的人数更多,研究的问题更具特色,共同推动课改的健康发展。三是教研员在质量提升上,有“信息传递”的职能,抓好各类信息的采集和传递工作,保证有价值的信息能够得到有效的利用。四是在课题研究上,有“引领研究”的职能,注重课题研究的前瞻性,抓好成果转换,不断为全区教育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五是教研员在校本教研上,有“教研服务”的职能,加强学校备课组工程建设,构建新的教研体系,培养一批优秀教研组长。六是教研员在优化管理上,有“人才培养”的职能,建章立制,构建有利人才成长的工作环境。

(2)建立教研员管理的动态机制。区教育局要建立教研员管理的动态机制,做到:能上能下,进退自如。对教研员的工作绩效要按照教研员的素质标准,实行一年一考核,考核工作突出教研员的专业素养和工作效能,评价的主体也应是多元的,包括学校管理者、学科教师、同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甚至上级业务部门等,对二年考核不合格者,实施退出机制,下到学校任教或做其他工作。

(3)建立教研员定期轮训制度。要加强教研员的定期轮训工作,应重视对教研员课程意识的培训,创造条件选派教研员参加学科“国培计划”活动,以扩大教研员的研究视野,让教研员有足够的教研信息存量和专业知识存量,使其教研思想、教研观念、教研方法、教研途径、教研策略等均处于领先地位,成为教学研究专家。

(五)教育行政部门存在的困感与问题

问题11. 动力不足职业倦怠,教师管理机械呆板。

归因分析:从调研结果分析,全区教师对于职业目标取向总体可分为三类:一是阶梯取向。把教学工作视作“职业”,把得到出于制度顶端(高级)的职位看成是成功,其专业发展的动力来源于专业之外的职业阶梯升迁的需要,且一旦达到顶端之后就会失去动力。二是工作指向。把教学工作视为生活的“饭碗”,把有班上、有工资、有单位作为最基本的生活需要,无过多追求、无上进心、无强烈责任感、无精神动力和职业发展愿望。三是专业指向。把教学工作看成是一种“专业”,有一种强烈愿望和动力,把内在的不断获得专业结构的改进看作是最大的成就,并从中获得满足。

就教师个人而言,部分教师缺乏应有的专业理想、专业情操、专业品质,教师的专业发展动力不足。青年教师缺乏经验和方法,中年教师缺乏学习和创新,老年教师缺乏风格和激情。没有终生学习的观念,更没有把读书视为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教师的心没有随着学生的成长而跳动,没有在师生共生共长中体验学生每一步成功的快乐。

就学校管理而言,教师考核机制不活,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学校对教师的聘用与考核缺乏有效的手段。

就教育行政部门而言,教师的流动交流机制失去计划性、合理性。教师的调动,政策性不强,随意性较大,没有充分考虑学校的现实需求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造成很多偏远薄弱学校几乎没有骨干教师。没有从教师的专业特长和个性特点角度给予其相应的关怀。

应对策略:盘活全区用人机制,提升教师队伍素质。

(1)盘活学校用人机制。学校要盘活的两支队伍,一是教师队伍,二是干部队伍。尤其在教师队伍建设上,要深化三大机制:责任制——实行目标管理,完善各级教师岗位责任,落实考评制度;聘任制——用人机制体现优胜劣汰;分配制——真正体现多劳多得,优劳高酬,奖勤罚懒,奖优罚劣。加强教师队伍考核机制的建设,全面实施教师定期注册制度,完善考核退出机制建设,突出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具体考评体系,对不适应教学岗位要求的教师实施离岗培训,离岗培训后仍不能适应教师岗位要求的将调整出教师队伍。对相对富余教师中的老年教师,经过培训仍不能适应转岗任教的,引导其向学校教辅、后勤等工作岗位转换。

(2)整合全区有效资源。在区域范围内利用“大校带小校,名校带新校,强校扶弱校”的方式,激活用人机制,盘活师资队伍,用活现有资源,提高东西湖区域性教育的整体水平。认真落实2023年《东西湖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推进学区制改革,建立学区制工作机制”的有关精神,加强“强弱联合,以强带弱,强强联合,以强促强”的多元学区制建设,加大教师交流力度,推进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全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3)坚持人才引进制度。区教育局要争取政策,将引进优秀大学生或在职骨干教师的工作坚持下去,并形成长效机制,打破长期受编制限制的困扰。

(4)全面提升教师素质。提升我区教师队伍的素质,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通过对依法治教和教师师德文件的学习,强化纪律约束,提升教师的守纪守法意识和师德修养,激发教师的“仁爱之心”;二是重视校本教研,充分发挥校长和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将基于学校实际问题的教育教学研究作为教师成长的有效平台和载体;三是让教师“走出去”,在走出去的过程中让教师开拓视野,在“学然后而知不足”中激发教师内在的学习动力;四是不断提高教师的待遇,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激活教师的工作动力。

问题12. 教育质量意识不强,考核评价体系模糊。

归因分析:加强教育教学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理所当然地是全区教育系统的中心工作,但是现实状态是“提起来千斤重,放下去半两轻”。目前,我区存在如下问题:一是上上下下以质量为中心的氛围没有完全形成;二是对于义务教育阶段什么是质量?“分数”和“素质”是否矛盾?“减负”与“增效”是何关系?等一系列问题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三是因教育教学是“软”指标,难以项目化或量化,其中心地位容易被其他工作所取代;四是对于如何科学合理地评价教育质量,虽然全区已有一定的基础,但在认识上和技术上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完善。

应对策略:构建科学评价体系,完善考核评价制度。

(1)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评价观。一是树立发展性的教育质量评价观。评价既看量的增加,又要看质的提高;既从现实出发,重视工作的基础性、前进性和导向性,又强化特色与创新,推动教育教学品牌创建。评价指标应能为素质教育评价活动的实施指明努力方向,及时针对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进行补救,调控素质教育的实施过程。二是树立多元标准教育质量评价观。要采取多元标准,根据对不同教育对象的不同要求来设置具体的评价指标,坚持一致性和差异性相统一,增强评价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同的学校、年级、教师和学生,评价标准要有区别,重视个别化、个性化和差异性,避免全区用一个统一的尺度来衡量教育教学质量。三是树立全面的教育质量管理评价观。坚持完整性与效用性相统一,尽可能体现出与素质教育相关的所有重要因素。同时,要重视教育的过程管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2)构建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要认真贯彻落实2023年《东西湖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建立绿色评价体系”的有关精神,构建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科学、公正、合理的质量评价体系应具备以下三个特征。一是评价的价值取向具有前瞻性和导向性。以人为本,尊重教师的人格,关注教师的内在需求,在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成长的同时,促进学校文化的构建。二是评价的内容全面,标准公正合理,程序方法规范,结果能得到教师认可。三是具有可行性、可控性和可操作性,切实成为监控各课程实施环节、教学环节的效果、实现教学的有效化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工具。

评价要关注教师的内在需求,以尊重教师主体地位和人格为前提,关注教师的努力程度和取得的进步,关注教师的未来。教育教学质量评价要采用奖惩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相结合的模式,使其既保持教师的绩效压力,又能够保持对教师的内在激励,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

篇三 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调研报告

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调研报告

随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我校的开展,通过科学发展观有关理论和知识的学习,我们深深地认识到我校要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建设特色学校,就必须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施质量工程。因此及时进行了“如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调查。本次调研范围:全校教职工、部分家长、学生;调研内容:我校教育教学的现状、影响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因素、对提升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思考与建议。

一、我校教育教学的现状

近些年来学校以积极推行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突破,坚持“学习、改革、发展、提高”的办学思路,坚持“立足人本,注重校本,为教师成功搭台,为学生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唱响了“教学质量是从教之基,立校之本,扬校之根、发展之源”的主旋律,保证了学生能“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学有所成”。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赢得了较好的社会声誉。但是,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当前我校教育教学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有:

(一)教学管理不规范、不细致

教务处忙于上传下达,对教学研究管理不深入,教学管理措施不完善或未落到实处,教学管理不规范、不细致、不科学,属“粗放型”。部分教师潜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没有完全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不能有效落实因材施教、差异发展的要求。

(二)学生两级分化严重

我校生源复杂,覆盖面广,留守儿童较多,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学生层次差异表现尤为突出。

(三)师资水平有待提高

由于我校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教师变动特别大。虽然实行了136910工程,但总还是“青黄不接”。骨干教师群体相对薄弱,教育教学研究活动缺乏高层次的专业引领,新教师的成长需要专业发展制度作保障。

(四)部分课堂效率低下

部分教师向40分钟要质量的“有效教学”意识不强。课前准备不足,教案简单,对教材拓展不够,补充不足,挖掘不深;课中教师包办代替多,师生互动少,联系学生实际少,有效训练的时间和内容不足,没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甚至教学过程偏离教学目标,教学效果差;课后学生练习量不够,教师辅导不到位等等。适合本校学生实际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还有待探索。

(五)教学基本条件急需继续改善。近几年来,在各级各部门的支持下,学校教育教学条件虽大为改善,但仍然比较落后。特别是图书室、实验室以及实验器材还不能完全满足学校教育教学和科研的需要,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六)教育教学质量监测和管理体系还不够完善。学校目前的教育教学管理体制基本框架已经完成,但教育教学质量激励制度相对较少,仍然停留在限制、约束与管理的阶段。

(七)教科研没有实效性。教研与教学不够紧密,公开课与平常课两样上,差距较大;老师静下心进行教研的心态不够成熟。

(八)对写字课教学不够重视,学生书写习惯较差。

(九)超级大班现象严重,致使老师超负荷运转,学生也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影响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因素

(一)教育教学管理的基本制度建设(包括制度执行)有待加强。

目前我校教育教学基本制度已经建立起来,但是体系还不够完善,还存在制度空白的地方,需要立即建立健全。另外,有些制度虽然已经制定出来了,但是在工作中,常常碍于人情面子,执行打了折扣,降低了制度的权威性,因此,制定出来的制度急需加强执行力。

(二)教师队伍不稳定。

目前,我校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但教师的勤变勤换严重影响了质量的提升和学校的持续发展。

(三)会议、活动太多,老师疲于奔命,心理压力大,没有职业幸福感。

(四)学生朗诵能力较差。晨读时间不充分,学生到校后大多在进行清洁大扫除,白白浪费了一天的黄金时间;课堂上老师要完成教学任务,也没有太多的时间让学生读。

(五)课程的设置不够科学,不符合农村小学学校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有些课没有设备、没有教材,老师又没有太多的精力充分准备,学生收效甚微。

(六)教育教学经费投入不足。

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必须要创造适应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基本配套条件,否则谈质量提升也只是一句空话。然而,目前我校基本建设尚未完成,对于教育教学的投资力度较小,特别是图书资料、实验仪器设备不能完全适应发展的需要,这在一定范围内影响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迅速提升。

(七)超级大班现象严重,教师压力大,同时也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三、对提升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思考与建议

(一)加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坚持“德治、法治、情治”相结合,增强师生的幸福指数。

在学生层面上,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让所有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在教师队伍建设上,也要体现“以人为本,发展为先”的理念。校园既是教师工作的场所,也是教师实现人生价值,感受人生幸福的空间。教师在学校不仅仅是一种“工作”,更是一种“生活”,校园应该成为让教师感受职业成就和生存幸福的场所。对老师既要注重“用”,更要注重“养”。在“用”上体现教师的人生价值,在“用”中实现教师的职业成就;在“养”上积累教师的精神财富,在“养”中丰富教师的专业内涵。

(二)加强队伍建设,造就一支和谐、进取,乐于奉献、勇于创新的教职工队伍。

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必须构建长效机制,推进制度创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是加强教师培训。增加培训经费,采取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教师培训活动,满足受训者的不同需求,激发教师参加学习培训的自觉性。二是高度重视教师继续教育。鼓励教师岗位自学,建立严格的教师继续教育检查和考评制度。三是强化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完善骨干教师培养机制。四是切实解决学科教师不足的问题。

(三)坚定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扎实开展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实效。

(1)道德行为教育。在各年级认真贯彻执行小学生行为规范守则,继续开展长江小学一日行为规范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

(2)坚持德育工作贴近我校学生生活。根据我校学生的特点,积极探索和形成层次分明的德育目标结构及与之相适应的德育内容与管理方法。

(3)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强健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使学生在自尊心、自信心、独立性、责任感、意志、兴趣、受挫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得到较好的发展。

(四)坚定教学为主,质量第一的教育观,规范管理,改革创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1)常规教学环节实现整体优化。

一是抓集体备课,发挥群体智慧。二是打造高效课堂,向40分钟要质量。鼓励教师发挥个人特长,形成个人教学风格,配合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实现课堂教学优质高效。三是以课堂为主阵地,强化培优辅困,保证每一位学生都有良好发展。四是注重教学反馈,精心设计作业。五是抓好教学质量的终端检测与分析。

篇四 学校教学质量调研报告

在今年这些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通过聆听领导、专家的讲座和学习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我深刻认识到,抓好学校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必须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深化改革,创新思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了掌握情况,寻找差距,谋求发展良策,根据县局《关于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方案》第一阶段的要求,我和几位教研员一起,深入到具有代表性的几个镇初中,开展“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的调研活动,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1、调研对象:用八天时间对xx中学、xx一中、xx中学、xx中学、xx中学、xx中学、xx中学、xx中学等初中开展视导调研。这些学校对我县中小学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2、调研方法:一是听校长汇报学校工作。主要了解校长是否有明晰的办学思路,是否落实切合学校实际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二是深入课堂听课。主要抽查课堂教学中教师基本功,新课程理念的贯穿,教学方法的使用,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双基的落实情况。三是走访师生。主要了解学校管理、常规教学管理、教师管理、各项制度的落实、教学工作状况、教师工作责任心、学校对学生的管理等。五是查阅各类资料。重在掌握过程管理是否精细化。

二、存在问题

通过调研发现,这几所学校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积累了不少好经验,有许多值得肯定的做法。但也存在许多不足,这些不足也是我县中小学校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师队伍人事管理改革滞后

我县教师人事管理机制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教师职业终身制、教师岗位“金饭碗”,没有被打破。竞聘上岗、择优聘用、优胜劣汰的人事管理体制没有形成。造成部分教师安以现状,不思进取,缺少主人翁意识,敬业精神差,没有危机感。在调研中发现:有的老师只满足于“出满勤”,不关注教学效果;有的小病装大病,请假在家,工资分文不少;有的评上高级职称,涨了工资,就不想上课;有的不愿当班主任等等。而学校领导对这些老师也只能是听之任之,其它奈何不了他。现阶段大家都觉得老师难管。

2、教师教学观念转变不彻底

部分教师对推进新课程改革认识不够,加上平时不主动学习,不积极参加活动,对新课程理论了解甚少,对新课程标准掌握不全面,新的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没有真正树立起来,教学方法还是老一套。“满堂灌”、“填鸭式”还有一定市场。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3、课堂教学效益不高

部分教师“向45分钟要质量”的“有效教学”意识不强。课前准备不足,教案简单,对教材拓展不够,补充不足,挖掘不深;课中教师包办代替多,师生互动少,联系学生实际少,有效训练的时间和内容不足,没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甚至教学过程偏离教学目标,教学效果差;课后学生练习量不够,教师辅导不到位等等。适合本校学生实际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还有待探索。

4、校本教研流于形式

经过教研室的广泛宣传和深入指导,很多学校对校本教研引起重视,但部分学校或学科组对校本教研还认识不够,工作停留在表面上。校本教研激励机制不健全,教研目的不明,教研方式单调,教师对教研没有热情,学校教研气氛不浓。很多教研活动大都流于形式,没有产生最大效益。教研对教学工作的推动作用不大。

5、教学常规管理抓得不细、不实

多年来,我们对学校常规管理(包括教学常规)进行了督查和考评,全县中小学校的常规管理有了很大的进步。但部分学校在教学常规精细化方面还有欠缺。特别是镇教育总支对村校的管理力度不够,要求不细。在管理中,有的重视检查,不重视反馈整改;有的重视制度的制定,不重视制度的落实;有的重视量化统计,不重视定性分析;有的重视结果管理,不重视过程的指导等等。一些教学工作细节管理有漏洞。如教研组、教师工作计划审签、单元过关抽查、作业批改检查、教师听课评课辅导检查等,管理还不细致,不实在。

6、学科教师不配套

全县教师总数基本足够,但年龄结构老化、学科结构不合理、局部有缺额,特别是xx、xx镇学校学科教师数量不足、配套不齐,部分科目教师不够。如英、史、地、生、化等学科教师普遍缺编,学校不得于采取其他教师兼课的办法,弥补部分科目教师不足,增加教师工作量,也由于专业不对口,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7、现代化教学设备缺乏

经过“两基”攻坚的大量投入,全县中小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有了很大的改变,校容校貌焕然一新,教学条件明显改善。但现代教育技术设备投入不足,设备数量偏少。全县半数以上学校没有多媒体教室,初中各校也是十几个班共用一个计算机教室和一个多媒体教室,不能满足教师使用先进教学技术手段辅助教学。

三、提高教学质量的建议

1、深化教师人事管理制度改革

建议上级党委、政府及人事部门研究出台符合时代特征的教师人事管理规定,激活教师队伍管理机制,形成能者上,庸者下的良好的管理格局。落实教师绩效工资挂钩办法,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教师工作责任心和危机感,提高工作效益。一是实行校长竞聘制和教师全员聘任制。落实岗位职责和任职目标,营造合理的竞争氛围。二是打破教师职称终身制。完善教师职称评聘制度,根据工作能力和工作效果,实行“高职低聘”或“低职高聘”。三是暂停教师养老保险扣缴,以鼓励教师安心教育教学工作。

2、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必须构建长效机制,推进制度创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是加强教师培训。增加培训经费,采取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教师培训活动。改变传统培训中自上而下的“大一统”的培训形式,建立“菜单式”的培训模式,满足受训者的不同需求,激发教师参加学习培训的自觉性。二是高度重视教师继续教育。鼓励教师岗位自学,建立严格的教师继续教育检查和考评制度,改变现行只提要求,不问结果;不认真学习,冒报学分的现象。三是强化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实施“名师工程”,完善骨干教师培养机制,建立“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科研经费奖励机制。四是认真解决一些学科教师不足的问题。

3、完善教学质量奖惩制度

以县委、县人民政府或者县局的名誉,出台“xx县中小学校教育教学奖惩方案”,加强学校教学目标考核和质量监控,采取过程奖励和结果奖励相结合的原则,给予在高考、中考、小学毕业合格率验收教学效果显著的教师、学校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要求各个学校也要不断完善教育教学质量奖惩制度,调动广大教师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4、大力推进教学常规精细化管理

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县中小学常规管理细则,分解管理内容,细化管理环节,规范管理行为,明确考评标准,注重过程管理,提高管理效益。同时加强监督检查,重视问题反馈,落实整改措施,强化跟踪检查,要求整改到位。成立教育督导会诊小组,对教学管理薄弱的学校给予会诊帮扶,提出合理建议,实现整体提高。

5、扎实开展教学科研

增强科研兴校意识,发挥教科研引领作用,确立以课题研究为先导,以校本教研为基础的工作原则。校本教研与课题研究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校本教研以“有效教学”为切入点,以课堂教法、学生学法、教学艺术等为重点。课题研究以教学模式探讨、教学过程优化、学生潜能开发和非智力因素发展为重点。注意完善教研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全员参与教研,创新教研形式,丰富教研内容,强调教研合一,提高教研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6、强化教学工作指导

县教研室作为全县中小学教学工作“研究、指导、服务”的职能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增强服务意识,深入学校、教师,加强教学教研工作指导。一是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二是深入调研,掌握情况,了解教师需求,提高指导针对性;三是结合学科实际,组织学校教师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四是注意收集和传达教改信息,做好送教下乡工作,推广先进的教学经验。

7、加大投入增添教学设备

建议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在加强学校校舍建设,美化绿化校园的同时,也要兼顾教学设备的投入。就我县目前来看,应该增大先进教学设备投入,增加网络教室和多媒体教室间数,以满足新课程课堂教学的需要,为教师提供先进的教学辅助手段,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提高教学质量是家长及社会的迫切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学工作,克服保守思想,消除传统思维定势,认真分析与科学发展观相抵触的问题,努力解决制约教学质量提高的因素,不断解放思想,大胆创新,与时俱进,狠抓落实,团结拼搏,扎实推进新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促进xx教育跨越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

篇五 振兴初中教育教学质量调研报告

一、进一步端正指导思想:

学校一班人要进一步端正指导思想,提高思想认识。xxx中学作为完全中学,初中部与高中是一个有机地、紧密相连的整体,可以说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所以要平衡投入,平衡管理,一样的重视,一样的支持,综合协调,全面发展,整体提高。尽管该校是教育局直管的副科级事业单位,但是按照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初中的管理事宜当地政府管理为主,直接接受乡镇中心学校的管理与指导,这是一种特殊的管理体制,大家要理解,要清楚。初中的考核结账算在xxx镇中心学校,但成绩首先是xxx中学的,如果考核算账成绩不理想,对xxx中学、对xxx镇中心学校都不利,教育局、镇党委政府、xxx的老百姓也有想法,这一点大家心中要明确要有数的。

二、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

要按照县教育局的管理职责和权限划分来,xxx中学和镇中心学校要相互理解、支持、配合,形成合力,为了振兴初中的教育教学质量作出共同的努力。一是形成有初中管理特色的管理模式。初中与高中的教育规律不尽相同,教育教学管理也不一样,各有各的特殊性和规律,所以,初中不能完全照搬、套用高中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要根据全县初中教育教学工作会议的精神和中考的要求形成适合初中的管理模式。二是加强初中部的管理力量,要让有事业心、有能力、公道正派的人担任管理岗位的工作,要明确岗位目标任务与工作职责,平衡分配管理岗位任务,加强履职考核,实行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竞争机制。三是完善初中部内部的管理机制,对初中要明确责任和工作目标,要适当授权和放权,要加大必要的经费投入。四是制定明确的管理考核方案。镇中心学校对x初的要有一个明确的考核方案,明确目标任务。x中要在学校层面对初中部明确目标任务,初中部对个班级、教师也要制定明确的考核评比方案,把目标任务落实到具体的班级和教师身上。

三、进一步健全激励机制:

一是要充分利用各种考核奖惩政策,建立一套适合初中实际情况的以教育教学奖惩为主的激励机制,健全各种管理与奖惩激励制度,完善各种考核考评方案和操作落实的办法。二是学校指定的各种政策、方案、制度、办法、机制要公正公开公平,要以调动学校干部、教师、职工、学生等不同层面工作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为主要目的,三是要树立他们的质量意识、责任意识、危机意识。四是通过制度管人、管事,通过狠抓过程的管理来抓落实。五是学校干部要期带头示范作用。要做到吃苦、吃亏在前,享受在后,在经济待遇的分配、各种荣誉的评选、教学任务的落实上要先顾一线的业绩突出的教师,不能是先顾领导自己,不能在一些小事的不当处理上对教师产生挫伤感,影响教师的积极性。总目标总任务、阶段性的目标任务要具体,要落实。考核激励要公正要严格,要体现出干的多与干的少、干的好与干的差、干的效率高与低,干的成本的高与低的差别来,只要起点一致、程序公正、考核评价科学、多沟通多交流多联系。

四、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由于是完全中学,管理体制、分配机制等方面存在着不同,这是事实,也就产生了教师待遇上的客观的不平衡,初中教师在思想上有时不平衡,工作积极性、工作责任心势必受到了影响,这就需要学校加强初中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力度,认真做好初中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初中教师的认识,转变初中教师的思想,调动初中教师的积极性和责任性、敬业奉献精神,提高队伍的活力与创造力,保证队伍内部的和谐,提高教师的素质能力。要通过教育引导教师端正思想认识,从实际出发,从国家的政策,从全县同类初中相比较来看待待遇问题,不能形成一种偏离教育价值观的导向。待遇问题很重要,但是待遇首先受国家的分配政策指导,还要受当地的财力与消费水平的制约,三是与工作量的多少、工作效率的高低、工作的复杂程度、投入的工作成本的多少等因素密切相关的,收入与付出总是程正比的'。

五、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德育工作:

加大学校的德育工作力度,加强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使学生树立明确的理想和学习目的,养成积极的学习生活态度和吃苦精神,增强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依靠长期的坚持养成的,所以要迫切加强学生的德育工作,加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力度,树立学生的理想,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学生的的管理,不在于防和堵,关键在于教育和引导,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关键在于班主任的工作,及其他科任教师要积极参与其中,形成教育合力。

六、进一步加强教学过程管理:

明确教学中心地位,规范教学过称管理,教学管理要务实,要有针对性,要充分发挥教学管理的引导作用,要提高教学管理效率。教学过程管理要从针对上面的要求出发,以解决存在的问题为突破口,要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改一年备考为三年备考,该单科备考为全科备考。在教学管理上,要摸索出一套性的行之有效的评价激励制度,特别强调要注重教学管理过程的落实,不能水面一棍,光搞形式不注重实效。

七、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制定发展规划,明确目标任务,落实阶段目标。具体来说:一是要完成中考的目标任务,以县录取重点高中的平均比率为标准,即 2%的人数为重点高中录取目标。重点高中的指标分配一般参考当年的中考成绩、办学规模人数、历年办学效益、日常教学管理水平、三年前升重点高中学生今年的升造率等因素,从这里可以看出,每年分配重点高中人数的既要参考当年中考的直接结果,还要参考平时的学校管理工作的水平。二是要完成普高上线率,普高上线越多,就相应的减轻了当年的中职招生任务,这是一举两得的事。三是提高各学科中考的人均分、降低低分率。四是巩固直升率,对于各种转出的学生要及时办理学籍异动证明,避免流失,保证直升率,不能摊空头人数。五是要完成好中职春招任务,完成春招任务的人数在最后算中考成绩时,将这部分人数从应考人数中剔除的,这样,既完成了中职招生任务,又提高了直升率,相应的提高了人均分、降低了低分率,这样做对于提高中考的综合成绩有较多的好处。所以初中要掌握这计算成绩积分的要领。六是要提高各种学生竞赛的获奖人数与级别,各种竞赛获奖的人数与级别将作为提前预录分配指标数的重要参考依据。七是要对平时的各种检查视导要高度重视,平时的检查视导情况的好坏将作为办学效率。管理水平的重要依据,将作为重点高中录取分配指标的重要参考依据。

八、进一步改善学校社会形象

xxx中学这几年发展变化进步较大,社会形象和社会影响较好,需要继续加大社会宣传力度,加强与各方的沟通与联系,积极改善初中外部发展环境,改善社会对初中的舆论影响,让当地群众满意。

九、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素质能力

一是加强教育与引导,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重点是要抓好责任心、责任意识、增强教师的集团荣誉感、危机意识、敬业奉献精神。

二是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素质。要以校本研训作为教师学习的主要活动载体与形式,鼓励教师自觉的学习提高,要学习最新的教育科学理论、学习理论、学科新知识、学生管理理论等,转变观念,更新思想,提高认识,扩展视野。

三是加强能力锻炼,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特别是要加强新理念下的备课、上课、说课、评课、反思、辅导、学生管理、班级管理、学生心理辅导等基本的教师业务能力建设。

十、进一步端正领导工作作风。

学校领导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要带头示范,处事要公正公平、要提倡多吃苦,要淡泊名利,要讲究工作方式方法,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能力。

篇六 学校推进寄宿制教学质量调研报告

xx小学是大稼乡规划保留的一所村级寄宿制完全小学,辖平xx两村共9个自然寨。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和农民工携子女进城务工的不断增多,以及三板溪库区移民搬迁等诸多因素,导至该校在校生人数逐年递减,集中办学成为必然选择。自xx年秋季开学起实行集中办学,将归斗、俾嗟、岑趸三所小学的六年级并入,设立寄宿制学校,从此,该校覆盖半径逐步扩大,教育资源得以整合,师资力量得以加强,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一所让学生舒心、家长满意、社会认可的农村寄宿制学校展现在世人面前。

一、基本情况:

1.学校位于大稼乡平底村,距县城70余公里,学校占地面积6526平方米(含村里无偿划拔的一片山林),有砖混结构教学楼一栋,师生宿舍为原平底小乡的乡政府办公楼,学生食堂和餐厅各一个。

2.现有教学班级6个,在校生学校84人,寄宿生60人,附设学前班一个,在班幼儿23人。目前,学校有专业教师7人,其中大学本科学历1人,大专学历6人,八级岗1人,十级岗3人,十一级岗1人,十二级岗2人,学校无特岗教师,教师合格率达100%。

3.目前学校留守儿童数量为57人,占在校生总数的68.6%。

二、学校管理:

实行小学寄宿制以来,xx小学一直秉承“为了学生一切、大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创办人民满意寄宿制学校”的宗旨,加强学校内部管理,搞好学生养成教育,教师工作称心,学生学习舒心,学校教学质量逐年提高,办学水平日益提升。

1.加大学校内部管理力度,行风、作风进一步改进。一是强化班主任管理,实行包保责任制,校长跟班主任签订安全、质量目标等责任书,制定《xx小学班主任任务分配明细表》严格搞好跟踪管理;二是依照《大稼乡小学教师综合量化考核办法》和《xx小学教师考勤制度及细则》逐项指标搞好平时检查记录,作为年终考核重要依据,使全本教师以岗位为重,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三是实行校长、教师两个早到、两个晚离管理,“两早到”即每周日下午早到校、每天上、下午早到班等候学生;“两晚离”即每周五下午散学和每天上、下午放学晚离学校;四是实行校长、老师兼职制,食堂管理、宿舍管理、医疗保健等全部由学校校长教师兼职,负责引导学生每天学会起床叠被、洗脸、刷牙,打扫卫生、由学生饭后自己整理学生餐厅等。从目前各方面综合来看,学生各方面习惯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个人自理能力较强。

2.狠抓教学常规及教学管理。一是由学校自行组织开展推门听课、常规随时查制度,全校教师备课、作业批改、单元检测等工作自觉性全面提高;二是毕业班实行周周清月月检测制,普通班实行每月必考制,每次检测结束进行试卷分析,半期考、期终考由学校组织召开质量分析;三是将教学研究工作纳入年终综合量化细则,激励教师积极参加教研教改。

3.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一是以庆“六一”为契机,开展丰富多彩、有益学生身心的文体活动,让留守儿童和来自邻近村的学生充分感受到学校的温暖;二是注重奖励学生,“六一”期间共奖励各类优秀学生多达30人次,接受乡中心校表彰“新三好生”50名。

4.狠抓安全工作,确保师生平安。多年来,学校始终把学校安全工作放在第一位,对安全工作也没有丝毫放松,始终把安全工作当作首要任务来抓。一是结合村情校情,进一步制定完善各种安全制度和应急预案,成立各项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明确校长为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明确有专人负责安全工作,并不定期开展各项安全演练;二是拟“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发至每一位家长手中,让每一位学生家长自觉参与到管理学生安全工作之中;三是层层签订责任状,即校长跟各班主任签订,班主任跟学生家长签订,做到责任到人,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四是每一位教师充当学生家长,对每一位学生关心备至,尤其恶劣天气,实行教师分片护送学生制度,深受社会和家长的高度评价。

三、教学质量对比:

开办寄宿制学校前教学质量:

xx年,全县小学毕业年级素质能力统一检测。xx小学的综合评价统计为:应考人数23人,实考人数23人,巩固率100%;人均总分133.91分(当年考语文、数学、思品、自然四科,思品自然合卷,总分300分)全县241个村校中,排名130名,居全县中等偏下成绩,总分及格率0%,是属全县挂末名次,即91名,总分优良率0%,是全县挂末,全科及格率是0%,也是全县挂末;该校当年总分最高分的学生成绩是2xx分,在所有考生中是105名,综合指标合计367.83,平均综合指标为40.87,名次在全县为128名。

四、存在的问题、困难和下步打算:

1.地处偏僻,交通不便(目前仅有的一条泥巴马路路面极差,底盘稍矮一点的小车根本无法通行),对外面的信息十分闭塞,处界先进的教育资源难于传播到该校。

2.生源越来越少,学生公用经费紧缺,无法配置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严重制约教学的发展。学生公用经费几乎只够作教学周转,无力提供给教师走出去学习,也无力请进来,教研工作没有活力。

3.办学条件亟待改善,学校建设配套设施不完善。目前,仍是借用原平底小乡政府的砖木结构办公楼作为师生的宿舍,且出现基础下陷,已构成危房。

4.教师配备不足,60多学生在校食宿加上中午全校的营养午餐,老师们大量的时间都要放在宿舍管理、食堂管理等上面,几乎没有时间去钻研教学。另外,音、体、美、信息等学科的教师也很紧缺。

5.平底小学十分渴望得到上级或爱心人士的支持,为学校改善办学条件,增设先进的教学设备(目前该校就连办公网络尚无力接通,更谈不上什么校校通、班班通),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

教学质量调研报告6篇

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调研报告随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我校的开展,通过科学发展观有关理论和知识的学习,我们深深地认识到我校要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建…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质量调研信息

  • 教学质量调研报告6篇
  • 教学质量调研报告6篇55人关注

    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调研报告随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我校的开展,通过科学发展观有关理论和知识的学习,我们深深地认识到我校要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 ...[更多]

教学报告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