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范文网
当前位置:报告大全 > 工作报告 > 管理报告

管理模式报告6篇

发布时间:2022-12-25 12:36:04 查看人数:23

管理模式报告

篇一 民营小企业信贷管理模式的探索工作报告

随着民营资金的启动和开放式经济的发展,宜春市民营小企业呈现蓬勃发展的势头。但在国家加强宏观调控和加快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步伐的大背景下,市级金融机构对企业贷款审批权进一步被上收,长期困扰市域经济发展的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未能得到有效缓解。如何在当前信贷管理体制的框架下,探索适合市情的民营小企业信贷管理模式是摆在全市金融机构面前的一个迫切课题。××农村信用联社对此做了有益的尝试,通过信贷方式创新,摸索出一条金融支持民营小企业发展的新路子,并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效。

一、具体做法

与全市其他县市一样,受制于信贷管理体制和自身抵押担保物不足,××县民营小企业获贷率一直偏低,要破解贷款难问题必须创新方式,另辟蹊径。××农村信用社利用农村信用社对个人贷款审批相对宽松的便利,参照“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操作办法,于20__年在全县范围内推出“工商富”授信贷款(以下简称“工商富贷款”),将对民营小企业的公司贷款转化为对民营小企业主的个人贷款,在现有贷款权限下,规避对企业贷款审批较严、信贷准入门槛较高的症结,努力满足小企业对贷款的合理需求。在具体实施中,××农村信用联社根据民营小企业主的个人信誉,所属企业资产总额、年销售收入及所能提供的担保情况对其核定一授信额度(一般为5万元以内),并核发《贷款证》,按照“一次核定、随用随贷、限额控制、周转使用”的原则进行管理。授信额度一年一定。在授信额度范围内,借款人凭《贷款证》、身份证即可直接在网点办理贷款业务,无需经过联社审批。贷款主要用于生产、流通领域的民营小企业所需流动资金需要。

新型贷款方式的成功有赖于切实防范可能出现的信贷风险。××农村信用联社在简化贷款手续的同时,设置三道风险防线,有效地构建起一套兼顾增加信贷投入与防范贷款风险的双向平衡机制。一是授信控制。授信额度的多少与民营小企业所能提供的担保物和个人信用度成正比,最大贷款金额不得突破授信额度,保证了贷款具有较好的偿还基础。二是责任制度。建立起完善的台帐和信息通报制度,严格贷款使用方向,确保风险的可控性;实行“三包一挂钩”管理原则。即,信贷员要对其发放的“授信贷款”包放、包收、包赔,贷款效益与收入挂钩。三是风险保险制度。××农村信用联社要求每个“工商富”借款人必须办理“借贷者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保险标的金额与贷款金额相当的。在贷款期内,若借款人发生意外伤害,所获保险金优先偿还农村信用社贷款。

二、主要成效

经过2年的运作,“工商富”贷款由试点至推广,发放规模不断扩大,成为该联社一项拳头产品,在简化贷款手续,缓解中小企业贷款难,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为农村信用社赢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20__年至20__年间,××县农村信用联社共对20__余户民营小企业主授予信用额度7267万元,累计发放“工商富”贷款1.5亿元。20__年末,××农村信用联社“工商富”贷款余额7500万元,较年初增加1230万元,增长19.6%,占当年该联社全部新增贷款的9.8%。“工商富”贷款不但推动了有效信贷投入的增加,还带来企业存款的快速增长。据测算,20__年末,“工商富”借款者在××农村存款余额达到1800万元,较20__年增加240万元,增长15.4%,占其当年全部企业性存款增加额的41%,为信用社降低吸存成本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更令人惊叹的是,由于健全的风险防范措施,小额责任贷款实现零风险运作,20__年本息回收率均达100%,实收利息641万元,占当年全部利息收入的15.2%,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与此同时,“工商富”贷款的推出,还产生巨大的社会效应。将贷款审批时间由原来平均4天以上缩短到半天以内,较好地适应了民营小企业贷款金额小、次数频、时间急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流动资金紧张问题,有力地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一些企业主深有感触地说“‘工商富’富工商,是支持企业发展的好助手啊”。据不完全统计,仅40户授信企业20__年就实现产值7950万元、利税841万元,比20__年分别增长23%、17%,一大批企业在“工商富”贷款的支持下摆脱经营困境,走上良性发展轨道。

三、问题和对策建议

“工商富”贷款是对传统中小企业贷款方式的一次突破和创新,并取得良好效果。但作为一个新举措,仍有一些地方有待完善。一是授信额度较小。每个借款者最高授信额度仅5万元,即使考虑民营小企业一般有3-4个股东,每个企业最多获取贷款量也不过20万元,不能完全满足需要。如果将“工商富”贷款最高授信额度提高为10-20万元,能大大缓解这一问题,提高该贷款品种的适应性。二是审批权限较为分散。各基层信用社均可开办“工商富”贷款业务,自主核定授信额度。由于“工商富”贷款无需逐笔审批,因而风险较大,这种分散式管理在农村信用社具备较高风险识别能力的信贷员相对缺乏的情况下,潜藏较大风险。针对这种情况,可考虑建立客户经理制。在县联社建立“工商富”贷款客户中心,通过竞聘方式挑选一批业务能力强的信贷员作为客户经理,并加以相应的培训,专事“工商富”贷款客户的信用等级评定及授信额度确定工作,提高专业化管理程度。三是未能有效利用担保机构的作用。“工商富”贷款实施过程中没有充分利用××县业已建立起中小企业担保中心和下岗失业贷款担保基金的分散风险作用,虽然引入风险保险制度,但信贷风险仍主要集中于农村信用社自身。作为相应的改进措施,××农村信用联社应加强与担保机构的合作,与之建立起高效的风险共担机制,从而降低“工商富”贷款的风险度,提高贷款的稳健性。担保机构也应适当简化担保手续,增加担保基金数量,充分发挥其信贷放大作用,为进一步扩大“工商富”贷款规模提供有利条件。

篇二 通海法院构建西部小法院审判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实践述职报告范文

“公正与效率”是二十一世纪法院的两大主题,作为现代司法的两项基本目标,公正和效率是对立统一的,理想的模式是通过正当、快捷的程序得到“公正”的结果。从法院自身来考察,司法人员的素质和高科技的保障是基础,还有一个非常根本的方面是法院内部的管理模式,特别是在特定的国家权力架构和有限的司法资源条件下,法院的审判组织结构,审判流程方式等直接决定着效率和公正的实现。探索符合西部小法院区域特点的审判管理模式,其目标是进一步提高我们自身的审判管理水平,建立科学、长效的审判管理机制,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审判效率,实现司法公正。 一、审判管理的概念和目的法院管理是由审判管理、人事管理、行政管理共同构筑的统一管理体系,其中审判管理是法院管理的核心部分,人事管理和行政管理都应该服从和服务于审判管理活动,正如一个企业应有主营业务和核心竞争力一样,我们从法院纷繁复杂的各项工作中,提炼出来的核心业务就是审判。审判管理是指人民法院在审判案件的整个诉讼活动过程中,为了使审判工作合法、有序、高效地开展,由法院内部有关部门和人员通过建立规章制度对审判工作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工、协调、规范、监督和指导,从而保证案件审理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能够通力合作,分权制衡,以实现公正高效。简而言之,审判管理就是围绕审判这个核心业务所进行的管理。审判管理的目的从大的方面来说就是为了保证人民法院的整个诉讼活动合法、有序、高效地进行。按照《人民法院五年改革纲要》的要求,要通过审判管理体制的改革,完善人民法院的机构设置,进一步健全权责明确,互相配合,有效监督,高效运行的审判体制,这就是当前人民法院审判管理体制所追求的价值目标。二、辖区的特点和自身的状况以通海县人民法院为例,其地域、人口、经济、文化的特点是:1、面积小,人口相对集中;2、在云南省属于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但比起东部发达地区来差距仍较大;3、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有自己独特的传统和习俗;4、法制建设有一定基础,但治安“热点”、“难点”问题多,突发事件时有发生。结合县情,分析近几年来法院审判管理的特点,比对东部和发达地区的情况可以对通海县人民法院的现状作以下概括:通海法院属于西部的一个小法院,有其自身的特点、优势和局限性。与其它地广人稀的西部县相比,其特点是面积小,交通便利,人口相对集中,与这种地域状况相适应,在审判机构的设置上有条件做到相对集中,所以通海县人民法院于1999年完成了收缩派出法庭的工作。其优势在于硬件设施建设可以基本满足现有审判任务的需要,与东部和发达地区相比,每年不超过2000件的各类案件总数不算多,有条件在案件上做到精耕细作,审判效率还不是工作中的主要矛盾,东部和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不完全适合西部小法院的状况;和其它西部小法院一样,我们的局限性在于干警的相对素质偏低,案件质量不高,主要反映在庭审质量和法律文书质量上,还有一个最大的差距是在审判管理水平上。三、审判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方法、原则和步骤通海县人民法院在认真分析辖区特点和法院自身状况的基础上,以实现司法公正,提高审判效率为目标,并按照《人民法院五年改革纲要》确立的改革原则,结合审判规律的要求,大胆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和实践,初步构建起了一套符合西部小法院的审判管理模式。1、目标。在《人民法院五年改革纲要》所确立的“权责明确、互相配合、有效监督、高效运转”的司法改革原则指导下,通海法院确立的审判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一套符合审判规律,适应我院现实状况又着眼于未来,职责明确,分工合理,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法院审判管理体制。2、方法。两手一齐抓:一手抓静态的审判组织体制改革,方向是大胆打破现有机构设置的障碍,保留机构,由专人兼职研究,对所有审判资源重新进行整合,实现审判资源的合理调配,解决审判一线力量不足的矛盾。包括机构的整合,人力资源的整合,物质资源的整合。另一手抓动态的案件流程管理体制的改革,将案件的程序运作分解成立案、庭前准备、裁判、卷宗装订、评查、归档七个阶段,分工由不同的部门和不同的人员完成,形成运转高效的流程管理,充分利用我院现有的局域网作为审判管理平台,实现案件流程的信息化管理。3、原则。四个坚持。一是坚持稳中求进的思想;二是坚持充分论证的思想,三是坚持符合法律的思想;四是坚持结合实际的思想。4、步骤。通海法院在构建新的审判管理模式的过程中,设计了分三步走的步骤非常有特点,并且收到了实效,很有借鉴意义。第一步是重点突破,第二步是合力攻坚,第三步是建立体系。第一步重点突破阶段已基本完成,见到了实效,鼓舞了士气,坚定了改革的决心。主要完成的改革任务有:①执行治乱。要解决执行难,必先解决执行乱。执行乱是法院审判管理中的一大难点,必须花大力气彻底解决。通海法院于2001年8月起,花了近半年的时间,调整了执行人员,彻底整治了执行工作中存在的弄虚作假、瞒报、漏报、执行财产不变现,档案管理混乱等问题。纠正了执行乱的现象,为法院的审判管理改革和治理执行难奠定了基础,探索和建立了一套有效的执行管理体制。②民商合一。为建立与三大程序法相对应的民事、刑事、行政三大审判体系,解决长期以来民商分离的格局,避免执行同一部程序法和实体法的民商案件分属两个庭室所造成的同一法院对同一类案件在裁判和适用法律上存在的差异,按照民商合一,相对稳定,合理平衡的原则,合并民一、民二庭为一个庭室;同时将民商案件分成几个大的类型,由不同的合议庭来分管,让法官通过审判实践和理论钻研形成自己的专业领域,以此促进法官的专业化、精英化。同时推行合议庭负责制和错案追究制,率先在2001年建立了以大民事格局为方向的民事审判组织体制。③公开听证。针对我国传统的申请再审和申诉制度中存在的主体无限,次数和时间无限,审级无限,理由无限所带来的部分当事人以同一事实,同一理由对同一裁判文书反复缠诉的弊端,为了减少诉讼成本,节约审判资源,维护法院裁判的既判力和权威性,按照有诉必理,公开平等,及时合议的原则,推行申诉,申请再审案件的公开听证制度,制定公开听证规则,将无限申诉变为有限申诉,无限再审变为有限再审,将申请再审,申诉的审查工作,进行阳光作业,减少和避免暗箱操作,即维护了公民的诉讼权利,又维护了法院裁判的既判力和司法权威。④实现三个分立。为改革法院内部机构职能,理顺内设机构关系,建立、健全案件流程体系,革除由法官自收、自审、自执案件所带来的久拖不结、暗箱操作、违法裁判的弊端,将审判权进行合理分解,分别由立案、裁判、执行、审判监督四个部门来分别实施,实现案件的流程管理,分权制衡,全程监督,落实了立审、审执、审监“三个分立”制度,促进了以独立、公正、公开、高效为主要内涵的审判机制的建立。在这一阶段还进行了落实公开审判的制度,改革了庭审方式和裁判文书制作,加强了调研工作和干警的业务培训,加强了法官职业道德的建设等审判管理体制改革的工作。第二步合力攻坚阶段,核心任务是推行主审法官员额制。法院队伍中很大一部分审判员并不具备现代法官的素质,导致法院人员过多过滥,而高素质的审判人员则相对不足。更由于激励机制的导向错误,更难以调动高素质审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也难以吸引高素质的人才到法院工作,通过第一阶段民商合一的改革,将裁判权作了一定的收缩,在合议庭负责制的基础上,选好合议庭负责人,由合议庭负责人对本合议庭的案件质量负责。通过这一项改革,我院民商事案件的质量有大幅上升。从玉溪中院对全市近期上诉案件的质量分析来看,全市基层法院上诉案件的平均改判率为35.84%,而我院上诉案件的改判率只有12.5%,低于平均数2.9倍,是全市上诉改判率最低的法院,在队伍人员不变的情况下,我们通过审判组织体制的改革,实现了案件质量上一次大的飞跃。但这一项改革并不彻底,我们最终的目标是要按照《人民法院五年改革纲要》确立的以“确定法官员额,建立法官遴选制度,建立法官保障制度”为内容的全面法官职业化建设,根据我院的案件数量和干警素质状况确定主审法官员额为8名,祥细制定了主审法官考试办法,建立了主审法官保障制度,对主审法官实行相对高薪制,将裁判权进一步向主审法官集中,充分挖掘潜力,发挥优质审判资源的作用,通过激励机制调动高素质人才的积极性。同时推行法官助理制度和审判单元制度,以此为基础,构建科学、合理又面向未来的审判组织体制,这一步是完成我院审判组织体制改革,建立新的审判管理模式的一个重要基础。云南省高院已将通海法院主审法官员额制的改革列为全省的试点,经过一年多的论证和试点,不断总结经验和完善制度,先后制定了《通海县人民法院主审法官员额制选任工作实施细则(试行)》、《通海县人民法院第一任主审法官选任工作实施方案》、《通海县人民法院第一任主审法官选任考试办法》、《通海县人民法院第一任主审法官制度的规定(试行)》、《通海县人民法院法官助理制度的规定(试行)》和《通海县人民法院岗位目标责任制奖惩考核办法》,为通海县人民法院全面推进法官队伍职业化建设,推行以主审法官员额制为核心,辅之以法官助理、书记员、法警单独系列管理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全面改革计划奠定了科学、全面、细致和可行的制度框架。 第三步是建立体系阶段。这一步是完成构建通海法院审判管理模式的阶段,也可称为审判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进阶段。现已设计好了最基本的蓝图,做好了理论工作和基础性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之中。在静态的审判组织体制上,要完成部门职能的分工和人员职责的定位;在动态的案件流程管理上,要完成案件程序运作的合理分解,形成运转高效,全程监督、分工负责的流程管理体系,以局域网为审判管理平台,实现案件流程的信息化管理。四、构建审判管理模式的主要内容通海法院构建西部小法院审判管理模式的主要内容,可以从基本结构、运作机制、流程体系三个方面来作一个系统的概述:(一)审判管理模式的基本架构。审判管理是围绕审判这个核心业务所进行的管理活动,我们选择的审判管理模式是:对审判管理各个层级作科学的分解,在环节设置上合理布点,在每个关键的节点上由精英把关,再将各种素质状况和职能不同的人员按层级配置进去,实现单元化管理,每个管理单元建立以单元负责人或主审法官为主导的金字塔式层级职权结构。1、科学分解,合理布点。第一层:审判管理可以分解为四大管理体系,即:立案管理,裁判管理,执行管理,监督管理。第二层:立案管理可以分解为四大单元的管理,即:立案厅、流程中心、法警队、综合裁判组。裁判管理可以分解为三大审判组织体系的管理,即:刑事审判、民商审判、行政审判。执行管理可以分解为两大执行权的管理,即:执行实施权的管理、执行裁判权的管理。监督管理可以分解为四大监督体系的管理,即:静态监督的管理,动态监督的管理,横向监督的管理,纵向监督的管理。以上第二个层面的分解,是设置审判管理单元的节点,由这些节点可以派生出各个金字塔式的层级职权结构。2、金字塔式层级职权管理单元模式。⑴、将三大审判组织体系分解成八个审判单元,一个审判单元负责一类案件的审理。其中:刑事设两名主审法官,两个审判单元;民事设六名主审法官,六个审判单元;行政审判指定民事中的一个审判单元的主审法官兼职负责。每个审判单元设一名主审法官,一名法官助理,一名书记员,加上其它不同的司法和行政辅助人员构成一个审判单元,在金字塔式的管理单元中表现为职权从上到下的关系,义务从下到上的关系;上一个层级的人员对下一个层级的人员有指挥、命令的权力;而下一个层级的人员对上一个层级的人员有服从的义务,下一个层级的人员对上一个层级的人员负责,并完成上一个层级人员的命令和指定的工作。主审法官在具体的审判管理单元中处于最高的裁判地位,在确保独立行使裁判权的同时,有权统筹和组织整个审判单元的工作,以保障工作的高效运行,主审法官只负责主持庭审,了解案件和作出最终的裁判,其它辅助性的工作安排由法官助理完成,或由法官助理组织书记员、其它司法和行政辅助人员共同完成,由主审法官对完成的工作成果进行验收,并有权对下层级人员的工作表现和业绩进行考核、奖惩,甚至有权建议给予晋升或处罚。审判单元制是金字塔式层级职权管理结构中机制最齐备和最能发挥功能作用的管理模式。理由a、由于系统的封闭性,保障了主审法官的独立地位和裁决者的身份,为独立审判创造了机制上的保障;b、由主审法官对裁判的质量负责,实现了裁判权向八名素质相对为本院最高的主审法官收缩和集中,裁判质量也有了制度上的保证;c、由于对审理和裁判工作作了进一步分解,除主持庭审和作出最终裁判的工作由主审法官完成外,其它工作可以分别由法官助理、书记员、司法和行政辅助人员完成,实现了审判工作按照重要性不同所作的分解,能使不同素质和状况的人员各尽所能,又给了主审法官人尽其才,尽情发挥个人聪明才智的独立舞台,让他们在业务上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d、由于一个审判单元仅负责一类或几类相对固定的案件,让主审法官通过审判实践和理论钻研形成自己的专业领域,促进了法官的专业化、精英化,让每位主审法官都能成为某一方面的法学专家;e、尤为重要的是这种结构在纵向上实现了人员素质的互补。首先,八名主审法官是从本院23名有审判员资格的人员中,经严格的考试精挑细选出来的,相对为本院素质最高的法官,能保证裁判质量。其次,八名法官助理也是从剩下的15名审判员中选出,均具备一定的审判实践经验和能力,可以胜任庭前的所有准备工作和庭后的所有善后工作。再次,书记员由专职人员担任,能保证记录工作的质量。三者的素质从纵向上实现了互补。⑵、将立案管理的立案厅、流程中心、法警队、综合裁判组四大单元分别比照审判单元设置的机制,进行有专人对工作质量把关的金字塔式层级职权管理单元的设置,把不同素质和状况的人员根据其能力和特点分别配置到各个职权层级中,最大限度发挥其特长,既做到了人尽其才,又做到了各尽其能。以此解决现行法院干警素质参差不齐所带来的矛盾。(二)、审判管理模式的运作机制通海法院选择的上述审判管理模式体现了“四位一体”的审判管理运作机制,立案、裁判、执行、监督四位一体,并行不悖,同时推进,整体加强的审判管理格局,革除了“哑铃式”管理体制中的种种弊端,突出了程序和实体并重,执行和监督并行的思想,有效地避免了传统审判管理模式中顾此失彼的机制缺陷。“四位一体”的运作机制表现为:1、把立案庭构建为审判程序的管理中心。把与审判程序相关的职能部门和人员向立案庭收缩,包括程序监督职能也并入立案庭,实现整个审判程序从启动到结束的全程管理和全程监督。立案庭分四大单元进行管理和运作,每个单元履行不同的职能。⑴、立案厅:审查和决定立案,诉讼费、执行费以及其它费用的收退和结算。⑵、流程中心:排期开庭,审限跟踪与提示、卷宗归档、制作统计报表,统计分析报告,案件质量评查(属监督管理的职能,汇同审监庭、政治处等部门共同完成)。⑶、法警队:执庭、送达、押解、警卫、保全的实施、协助。⑷、综合裁判组:保全的裁决和组织实施,支付令、执行裁判的听证和裁决,申诉和申请再审的听证和裁决。2、把职能审判庭构建为案件的决策中心。将刑事、民商、行政的案件按性质再作细分,由不同的主审法官组织不同的审判单元对某一类或几类相对固定的案件进行审理和裁判。行政案件由于多年来个位数的案件数量,暂时没有设置专门审判单元负责的必要,而指定专门的主审法官兼职负责审理和研究。民事案件分成三个大的类型:一类是合同和债务案件,一类是婚姻家庭和三养案件,一类是侵权和损害赔偿案件。每一类案件分别由两名专门的主审法官组织专门的审判单元审理,一般实行独任审理,需要组成合议庭的个别案件由负责同一类案件的两个审判单元的主审法官或法官助理组成合议庭,但审判长必须由主审法官担任,法官助理只做陪审,独任审理的案件必须由主案法官主持。法官助理可按主审法官的要求组织庭前调解,证据交换,证据调查等工作。3、执行管理实行分权化运作。将执行权分解成执行裁判权和执行实施权,执行实施权由执行局负责,执行裁判权由立案庭的综合裁判组负责,以实现执行的分权制衡。且执行裁判的内容多以程序为主,由担负程序管理中心职能的立案庭负责较妥。由于执行裁判权被剥离,执行局主要行使执行实施权,人员调配上要做到收放自如,既有承办人的个人负责,又有实施执行措施时人员必要的集中。有分有合,分工负责,合力攻坚的执行机制,与审判管理单元和立案管理单元在人员调配机制上有其不同的特点。4、监督管理构建“三全”体系。监督管理光靠设置一个固定的机构来进行,不可能实现监督的目的,也达不到全程监督,案案监督的要求。我们构建的监督“三全”体系是: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化的结构。在动态监督上设置“审限跟踪和提示制度”,从而达到监督的全程化。在静态监督上设置“案件质量评查制度”,由立案庭的流程中心、审监庭、政治处、纪检室汇同完成;设置“申诉和申请再审的公开听证制度”,由立案庭的综合裁判组、审监庭,具体案件所涉性质与对应的不属回避范围的主审法官共同组成合议庭,从而达到监督的全员化。在横向监督上主要依靠案件的流程进行管理;纵向监督上主要依据上下级职权管理的机制强化对司法主体执法行为的监查和督导;再加上外部的监督,包括人大监督,舆论监督和人民群众的监督,实现横纵并行,内外并举的全方位监督。“三全”监督体系体现着动静结合,分权制衡,条块结合,互动制约的特点,通过对人员的合理配置,权力的层层分解,制度的环环植入来实现监督和监控。(三)案件流程体系的基本结构。建立案件流程体系,就是要按照司法审判运行的规律和进程,将司法审判各职能分解在由不同部门和人员负责完成的环节上,我们所要建立的案件流程体系,要以实现分工负责、分权制衡,流程管理,高效运行的功能为目标,在基本的结构体系中,以流程中心为程序管理的枢纽,以立案厅、综合裁判组、各职能审判单元、执行局四大系统为程序执行机构,分设七条执行的指令通道,共同构成一个中心,四大体系,七条通道协同一体的基本案件流程体系。通道一:由立案厅将审查立案的案件流转入流程中心,流程中心将收到的案件分别不同性质指令各职能审判单元,综合裁判组,执行局来完成。通道二:由流程中心将排期后的案件指令具体的职能审判单元限期完成审判任务。通道三:由流程中心将保全的申请,由执行裁判权解决的申请,申诉和申请再审的申请,支付令的申请交给综合裁判组限期作出裁决。通道四:由流程中心将收到的执行申请指令执行局限期执行。通道五:各职能审判单元将审结后装订好的案件交回流程中心,进行案件质量评查后归档。通道六:综合裁判组将裁决完毕的案件装订好后交回流程中心,进行案件质量评查后归档。通道七:执行局将执结的案件装订好后交回流程中心,进行案件质量评查后归档。书记员、法警队、其它司法和行政辅助人员的管理系统既独立发挥作用,又是与案件流程体系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案件流程体系中,对审判各职能分解得越细,安排得越合理,则审判管理的微观环境越有序,审判运行机制的功能发挥得越充分。在体系的设计上,要尽可能减少中间环节,才能提高审判效率;要实现案件的全程监督,才能保证司法公正。通海法院构建的这种审判管理模式,是小的基层法院和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西部法院,这两个特征竞合条件下探索的一种审判管理模式,它既符合法院审判管理的规律,又与所处法院的状况和特点相结合,是在审判效率的矛盾还没有上升为主要矛盾的条件下,通过创新机制,整合审判资源,充分挖掘优质审判资源的潜力,以着力提升审判质量和攻克执行难为目标的一种审判运行机制的选择,这种机制最大限度地革除了司法行政化的趋势给法院审判管理造成的种种弊端。这种模式不一定就是最好的,但无疑这项改革与实践是一种有益和负责任的尝试,可以为别的西部小法院在构建新的审判管理模式的探索中,提供一些有益的经验,提供一种以资评判和取舍的模式。

通海法院构建西部小法院审判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篇三 农村学校教育经费管理模式的调研报告

近年来,随着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全面贯彻实施,农村中小学校的经费管理已成为社会普遍关心的热点话题,已愈来愈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如何完善教育经费管理模式,管好用好教育经费?__市各级财政部门为此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一、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情况

20__-20__学年度,__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共有农村中小学校1671所,其中:农村小学1461所(含389个教学点,220所中心学校),初中学校210所。农村中小学在校学生人数383831名。在职农村中小学教职工25505名。

20__年,__市在1区9县进行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全面贯彻落实了“两免一补”政策,这项政策惠泽了全市80万农村中小学生。各级财政部门以实施新机制为契机,优先保证并不断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资金保障力度,确保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以20__年为例,全市10个县区全年预算内教育支出56179万元,加上中、省、市安排的“两免一补”资金9160.5万元、危房改造资金7051万元、教育专款2963万元、县区配套2074万元,教育资金投入总量达77967.5万元,比20__年增加了18898万元,增长32%。全市农村中小学校公用运转经费4778.2万元,教职工人均年公用经费达1873.4元,比以前年度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从而,确保了农村中小学校教职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和学校的正常运转,有力地促进了农村义务教育事业的发展。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以后,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学校资金量增加,管好用好教育资金已成为各级财政部门必须加强的一项重要工作。我市为切实加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管理,于20__年在全市初步建立起“预算到校,专户到校,拨款到校”的农村中小学校教育经费管理方式。各县区按新的管理方式,设立了教育资金专户,以初中学校、中心学校为基本预算单位,逐校编制并汇总农村中小学校预算,按预算进度拨付资金。新的管理方式运行后,对规范农村中小学校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农村中小学经费管理方式对比分析

目前,从全市情况看,各县区对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已全部实行银行代发,对学校公用运转经费和专项资金的管理方式各有不同,大体来看,有以下五种管理方式:

第一种是中心学校集中核算的方式。这种方式是将农村中小学教育经费核算与管理集中在中心学校。如旬阳县,对于学校公用运转经费,由县财政部门年初预算到县教育部门,教育部门根据二级预算分期拨付到校,以中心学校为独立核算单位,村组小学经费支出向中心学校报帐;对于专项资金实行财政、教育部门两家联合下达资金分配文件,教育部门负责项目实施,财政部门负责按项目实施进度拨付资金。工程完工后,由县财政、教育部门对工程支出票据进行审核报帐。财政部门不直接对学校公用运转经费实施监督,由教育部门、中心学校实施内部监管,以学校自行管理财务为主。

第二种是乡镇会计集中核算的方式。这种方式是由乡镇会计核算中心对农村中小学校经费实施集中核算与业务管理。如平利、岚皋县,对中小学校公用经费支出实行乡镇会计集中核算;对专项资金实行报帐制,即:学校将项目建设支出票据报送县财政部门审核后,按工程进度直接将资金拨付到校。

第三种是会计委派制管理的方式。这种方式是县财政部门委派会计驻乡镇对农村中小学校教育经费实施支出审核管理。如白河县,对于学校公用运转经费由县财政部门驻乡镇委派会计审核把关后支付;对于专项资金直接拨付到校,由县教育部门负责项目组织实施,财政部门按项目进度拨付资金,支出票据由委派会计和财务总监审核后支付。

第四种是县教育部门集中管理的方式。这种方式是在县教育部门内部设立核算机构,对乡镇初中学校、中心学校财务集中核算。如石泉县今年在县教育局内成立了教育经费支出中心,负责管理全县农村中小学校财务核算与监管,实行“集中管理,统一开户,分校核算,报帐制管理”的办法,财政部门负责按预算拨付资金,资金监管由教育部门教育经费支出中心负责。

第五种是县财政部门集中管理的方式。这种方式是将农村中小学校的财务核算与财务管理上收到县级集中管理。如汉阴县,在县财政局会计核算中心设立教育经费核算股,负责管理全县农村中小学校的财务核算与管理业务,直接管理到初中及中心学校。对学校公用运转经费、专项资金由教育经费核算股集中核算,实行报帐制管理,从收支源头上监控财务活动,增强了资金使用的计划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出,__市对农村中小学校教育经费的管理方式不统一,有的管理方式停留在旧的“以乡镇为主”的办学体制下,有的管理方式已与“以县为主”的新体制相适应,还有的管理方式处在新、旧体制的交叉运行中。从各县区的实际情况看,存在着四个方面的突出[文秘站:]问题:一是财政监管缺位。实行学校集中核算、乡镇会计集中核算及会计委派管理方式,县区财政部门实际上只管了经费的预算与拨付,面对量大面宽的教育经费监管没有到位,由学校、乡镇或委派会计实施监管,一些学校财务管理出现了漏洞;二是管理关系不顺。实行乡镇会计集中核算、学校独立核算或会计委派管理,县区财政部门未对学校经费进行核算和监管,乡镇领导直接或间接参与了会计核算环节中经费支出的审签,影响和制约了学校的财务主体地位。教育部门认为只参与资金初级分配,对学校资金监管中间隔着乡镇政府,想管而又不便于去管,使本系统财务监管难以实施。三是运作程序繁杂。实行乡镇集中核算,学校整个资金的审批,除工资外,学校领导先签字,送乡镇会计核算中心报帐员审核,之后总会计把关,送财政所长签字,重大支出需送乡镇分管领导,甚至乡

镇长审批后报帐,造成审批环节多,工作效率低,学校对此意见较大。四是管理效果不同。实行县级财政部门集中核算,有利于加强对教育资金、资产及债权债务的全程监管,规范学校的财务管理,促进资金使用效益的提高,而其它几种管理方式在这方面明显存在缺欠。

通过对比分析,结合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后,农村中小学校教育经费来源于省、市、县各级财政资金,农村中小学校财务一般不与乡镇财政发生核拨关系的实际,实行县级财政部门集中核算管理的方式比较完善、规范。这种方式体现了“校财县管”集中核算,统一管理的特点,适应“以县为主”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最大的优点是融会计核算、财务监督、资金管理为一体,能把财政的基本职能贯穿于资金的预算、拨付、核算、监管之中,有机地形成了“四位一体”的管理运行机制,有利于加强对教育资金的监督,尤其是财政部门对资金监督由过去的事后监督、结果监督变为事前、事中和事后全方位监督,这样从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教育资金拨付后,单位随意开支,财政部门“亡羊补牢”的现象,进一步规范了教育资金的管理和核算。因此,统一实行“校财县管”模式是规范农村中小学校教育经费管理,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必然要求。

三、完善农村中小学校经费管理模式的对策

完善农村中小学校教育经费管理模式,强化学校经费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直接关系到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关系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更关系到新机制这一德政工程、民心工程、阳光工程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体现。要按照“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要求,在坚持单位资金所有权、资金使用权和支出审批权不变的前提下,将农村中小学校教育经费上收县级统一管理,在县财政部门或会计核算中心内部设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核算管理机构,负责县域内农村中小学校教育经费的集中核算与管理。切实建立“校财县管”的管理模式,实行“预算到校、拨付到校、核算到校、监管到校”的管理方式。

首先是预算到校。一是把所有农村中小学校纳入县级一级预算单位,建立以初中学校、中心学校为基本预算单位。把单设的初中、九年制学校从中心学校剥离出来,以回避中心学校权力过度集中。二是统一预算编制口径,收入统一按省、市明确的经费标准纳入预算,学校所有收入(指辅助事业收入,包括勤工俭学等)纳入专户管理;支出按国家规定的标准全额预算。三是对学校公用经费部分作出规定,合理核定各项支出标准,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确保学校公用运转支出,突发事件处置和学校正常维修支出,教学如教研活动、设置购置及教师培训支出。学校根据县区指导意见和原则要求,编制预算,细化到具体项目,经县财政、教育部门审核,分校编制并汇总农村中小学校预算。

其次是拨付到校。按预算进度拨付资金,由县财政部门预算下达指标,国库直接将资金(除工资外)拨入教育经费核算机构各校帐户。对“两免一补”资金按月拨付。对学校支出实行“报帐制”管理,由初中、中心学校报帐员向县区教育经费核算机构报帐,支出票据由分管财务校长一枝笔审签。小额支出以现金支付,大额支出以转帐支付。同时,对学校区分情况,核定备用金,提前借支,用于学校日常运转。

再次是核算到校。由县教育经费核算机构承担县区农村中小学校的会计核算业务和履行财务监管职能,负责管理所有预算单位。对核算机构人员实行“分校负责制”,明确每个人管理的学校。对学校的财务核算实行“集中管理、统一开户、分户核算”,撤销各学校原有帐户,只保留工资专户,将所有预算单位在县区教育经费核算机构统一开设教育经费帐户,实施一校一户,分户核算。

最后是监管到校。一是县教育经费核算机构每月向学校提供财务报表,向财政、教育部门报送学校财务分析报告,使其及时掌握财务活动情况。二是强化制度约束,县财政部门、教育经费核算机构要建立健全农村中小学校教育经费管理各项规章制度,用制度规范业务运行。三是对学校的资产、债权债务进行清理登记,纳入县教育资金核算机构业务管理范围,实行动态管理。四是对学校收费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通过“票据统管”约束,确保收入及时足额缴入财政专户。五是对项目实施,如危房改造、校建、大型购置等实行招、投标,由县教育部门组织实施,相关学校参与配合,财政部门拨付资金,形管钱与管事相结合的机制。六是学校采购业务,全部进入政府采购管理,按采购程序办理。七是实行民主理财制度,由教职工推选产生学校民主理财小组,负责对学校每月的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初审,学校对本单位原始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负责。实行学校财务公开制度,坚持每学期公开一次本单位的财务活动情况,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四、实施“校财县管”模式应注重的工作及措施

一是要切实加强制度建设。如:中小学预算管理制度、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票据审批及管理制度、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财务公开制度和民主理财制度等。特别要强化实行农村中小学预算制度、阳光采购制度和资产管理制度,突出把好“收、支、购、建、拨”五个关键环节,真正使学校财务管理做到收有据,支有度,购有章,建有规,拨有法。同时,要加强财政部门与教育部门与中小学校的工作衔接配合,建立工作联系制度,定期通报、研究教育经费管理情况,为“校财县管”模式规范运行提供制度保障。

二是要积极探索教育支出标准体系建设。首先要加强预算到校编制工作,增强预算约束力。农村中心学校编制预算,要按照县区的指导意见,进一步细化支出项目,促进县区财政部门对学校预算的编制和控管由总额控制转变为定额控制。其次,要科学合理地制定学校公用经费支出管理办法,根据各学校的情况,对川道、山区、边远学校分类别核定支出项目、支出标准,如学校招待费、购置费等,通过实施项目标准控制,节约资金,用于改善教学设施,提高教学水平。第三,要强化支出控制,坚持用一种模式,一套审核标准,一个支出口径对农村中小学校的支出进行严格的控制,将各项支出控制在年度预算指标以内,并对资金支出和使用效果进行检查验收,以控制和减少不合理的开支,使有限的教育经费发挥最大的使用效益。

三是要加强学校资产、债权债务管理。对学校的资产要进行清理、登记,实行动态管理。对学校的债务要逐校进行核实登记、锁定基数、控制新债、制定化解旧债的计划,明确目标任务,夯实工作措施,促进学校债务化解。要把资产、债权债务体现到学校财务上来,融入财务管理之中。

四是要重视财务分析和结果应用。教育经费核算机构要定期向财政、教育部门报送学校财务活动情况,提供财务分析报告和绩效评价报告,促进教育资金绩效考评体系的建立。县区财政部门资金拨出后,要以学校预算为核心,以资金流向为主线,以集中核算为手段,对农村中小学校教育经费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监管,做好跟踪问效,及时发现和解决资金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乡镇财政所要积极配合上级财政部门做好资金监管工作。

五是要加强业务培训工作。搞好培训是强化财务管理的基础,而夯实这一基础的重要手段是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后,要对学校

校长、分管财务的校长和报帐员进行业务培训,要加强对财务人员业务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训,不断提高业务水平;要加强财经政策法规的学习,增强守法意识,尤其是加强《会计法》、《审计法》、《中小学财务制度》以及预算内外资金管理和新机制相关制度的学习,使财务人员严格按制度办理支出,真正做到取之有度,用之有节,逐步增强法制意识和责任心,提高理财水平,适应财务管理工作的需要。

六是要加大财政监督检查力度。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强农村中小学校 经费的监督检查工作,将财政监督职能延伸到校;要坚持每年组织专项检查,把检查的重点应放在学校预算与执行,资金使用与效果,日常监督与管理等方面,确保农村中小学校教育资金落实到位,资金使用效益不断提高。

篇四 关于街道办事处管理模式调查报告

了不断强化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理论掌握和实践运用,按照学校《社区管理》考试的要求与安排,我在新义街道办事处进行了一次实地调查实践,具体情况如下:

一、街道调查整体介绍

我于月日至月日,在自己的家乡省市新义街道办事处以实习生的身份进行了为期天的社会实践调查,在跟随指导老师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我对街道办事处所负的职责、职能有了清晰和全面的认识。同时,我以《社区管理》试卷调查内容为重点,在街道办事处对基层社区管理的作用以及存在的问题方面认真观察、分析、总结,并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提出解决问题和完善管理的建议和方法。

街道调查的过程中,我尊敬老师,认真工作,遵守街道办事处各项规章制度,在完成学业工作的同时,取得了新义街道办事处领导和同事的一致好评。我在实践调查中充分运用了个人社区管理专业所学、所知,在强化知识掌握的同时取得了实践调查的突出成效。

二、街道办事处职责

从行政隶属关系上来看,新义街道办事处是基层市政府的派出机关,受市政府领导,依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在本辖区内行使相应的政府管理职能。新义街道办事处工作数量大、范围广、事项杂,但主要是以社区管理和社区建设为重点,大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创建安定团结、环境整洁、秩序优良、方便生活的文明社区。

按照新义街道办事处对外职责公示的规定来看,其主要职责有:

1、贯彻正确政治路线职责。新义街道办事处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贯彻执行党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负责街辖区内的地区性、群众性、公益性、社会性工作。

2、推动经济发展职责。新义街道办事处负责对辖区内各种经济组织进行协调、指导,做好培植税源工作,努力为区域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3、保护环境职责。新义街道办事处承担辖区内市容环境卫生、道路日常养护等城市建设和管理职能,协助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4、综合治理职责。新义街道办事处负责辖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维护辖区稳定;依照有关规定做好出租屋和外来暂住人员的管理工作;负责民事调解,法律服务工作,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

5、社区服务职责。新义街道办事处积极开展社区服务工作,大力兴办社区福利事业,发动和组织社区成员开展各类社区公益活动;负责拥军优属、优抚安置、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区文化、科普、体育、教育等工作。

6、管理居委会职责。新义街道办事处指导和帮助居民委员会搞好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发挥居委会的群众自治组织作用。

7、精神文明建设职责,积极组织以提高市民质素为目的的活动,树立文明新风。

8、行政管理职责。新义街道办事处对辖区内城市管理、社会服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工作行使组织领导、综合协调、监督评议的行政管理职能。

三、街道办事处对基层社区的管理

从街道办事处与基层社区二者的主体关系来看,街道办事处是基层政府的派出机构,是代表基层级政府在辖区内实行社会管理的基层组织,其管理手段是行政手段。而基层社区是居民自治组织,代表居民在社区内进行社区管理,其管理手段是自我管理。因此从法律法规的规定来看,街道办事处对基层社区行使行政上的管理职权。本人所调查的新义街道办事处,下辖6个基层社区,通过日常严格的管理发挥了积极的良好作用,推动社区工作不断向前迈进。

1、街道办事处对基层社区管理的作用

一是以考核管理为抓手,不断提高社区服务水平。

新义街道办事处注重对各个所辖社区的管理考核,以考核促工作、促发展,不断取得社区工作新实效。新义街道办事处以社区党建、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劳动再就业、环境卫生、民政、社区建设七大项为考核内容,一年分四次对社区进行考评,即每季度考评一次并打分,实行百分制。总分达80分以上为达标,有创新性工作视情加分。街道办事处认真做好评定结果的记录及档案资料的整理和完善,公布每季度考评结果。通过评比活动,激发了组织活力,社区工作得到加强,促进了社区各项工作。

二是以日常管理为手段,不断提高社区队伍整体素质。

为进一步加强街道办事处对社区工作人员的管理,改进社区干部的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市委、市政府各项工作在社区得到有效落实。街道办事处充分发挥行政管理职能作用,制定了严格的《新义街道办事处社区工作人员管理制度》。其中明确规定,社区人员要按时上下班,不迟到、早退、擅自离岗、串岗,严禁上班时间在网上下棋、打扑克、聊天、干私事。、所有社区工作人员外出开会、办事均要进行登记备案,明确记录外出的具体时间、地点、事由、返回时间、所有社区工作人员都应积极参加街道、社区安排的政治、业务学习和其它会公益活动,无故缺席的,按旷工处理、社区工作人员要注重形象,仪表要端庄、衣着要整洁。通过严格的制度不断强化社区工作人员管理,加强纪律性和组织性,不断提高工作人员整体素质。

三是以活动管理为重点,全面深化社区各项工作。

新义街道办事处以指导、领导各社区开展活动为重点,通过开展在实实在在的为民活动不断深化社区各项工作。开展劳动力技能培训促就业,成立促进就业服务办公室,加强对闲置劳动力的培训和规范化指导;倾听群众呼声,开展联户、结对、帮扶、亲民主题实践活动,深入社区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拓宽群众利益诉求反映渠道和解决渠道,建立大信访格局,对群众集中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由各部门联合,集中研究处理意见和应对措施;提高居民文明素质。以老旧住宅小区的改造工程为切入点,深入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实施提高居民素质,促进街居文明主题教育工程,结合居民需求及主题活动,大力开展社区文化;提供便民服务,方便居民生活,全面开展社区劳动保障、计划生育、民政救助、医疗服务、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妇女维权等项服务,全力打造一个功能完善、管理规范、服务高效的社区平台。

四是以安全管理为突破,不断打造和谐平安社区。

街道办事处在市委政法委和综治办的领导下,指导社区积极开展综合治理平安建设各项工作,宣传普及平安建设常识,不断提高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度;深化防控体系建设,细化巡控力量布局,预防和减少案件发生;社区增配辅警,完善装备,强化管理;安装电子眼和防盗门,有效预防和减少盗窃案件的发生。健全和完善社区志愿者治安组长居委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网络,坚持每月两次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制度,把各类矛盾解决在社区,化解在萌芽。建立社区信访联络员制度,引导群众理性反映合理诉求,及时有效地化解不稳定因素,社区居民治安满意度和安全感满意度达到100%。

2、街道办事处对基层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是政社不分,职责模糊。

由于社区地域范围界定不清,街道办事处对于社区组织管理职能不明,导致街道管理职责模糊。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把街道办事处管辖的行政区域作为社区区域,于是街道办事处一身二任。作为基层政府的派出机构,街道办事处代表政府对基层社会行使全方位的综合行政管理职能,同时它又作为社区居民的代表行使社区自治管理职能。街道管理层面的政社合一,加上自身的管理范围没有用明确的制度来规范,使无权管理或越权管理现象时有发生,对群众的生活带来了不便,或者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群众的利益。

二是队伍混乱,素质偏低。

长期以来,由于社区工作人员工作任务重、工资待遇低,许多优秀的社区人才常年大量外流,形成了当前基层社区工作人员队伍混乱,甚至是无业人员待岗就业前的过渡性职位,整体上来看社区工作人员素质偏低。街道办事处因为只是基层政府的派出机构,虽然能够发现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但却是爱莫能助。这样一来,人员队伍素质的低下就容易造成街道办事处和社区管理服务水平的低下,容易引起人民群众的不满和情绪,造成了不良好的社会影响。

三是流于形式,民主低下。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规定: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的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居民选举产生。因此,社区人员名额及产生应当由社区居民自主选举而定。但是在本人的实践调查中发现,新义街道办事处决定着社区人员的产生,社区居民委员会的主任、书记候选人一般都是由街道办事处推荐。对候选人资质的认定上,街道办事处的意见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选举成为了一种形式,社区民主管理程度低下。

3、完善街道办事处对基层社区管理的建议方法

一是要进一步加强管理改革,明确街道办事处与基层社区各自职责。

通过不断改革发展,要 按照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方针,加强街道办事处的综合管理和协调管理的权力与职能。按照放权与分权相结合、责任主体明确、管理幅度适中的原则,不断明确街道办事处与基层社区的管理职权和责任界限。要按照政企、政社、政事三分开的原则,将基层政府、街道办事处原来承担的一些社会服务性、经营性的事项,分别划归基层社区行使。

二是要进一步采取多种手段,提高社区队伍整体素质。

社区处于与群众接触的最前沿,社区工作人员的言行、工作对群众的影响最为显著,街道办事处要通过各种手段不断提高社区工作人员队伍整体素质。要通过法定程序,将那些政治素质好、热心居委会工作的人员,充实到社区居委会领导班子,走年轻化、知识化、职业化的道路,成为社区建设工作的主力军。要加强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努力制定鼓励政策,引导社区工作积极分子参与社区建设,鼓励他们从事志愿者服务活动。要逐步建立一支素质高、作风硬、人员充足的志愿者队伍,逐步使志愿者服务活动制度化、经常化。

三是要进一步强化民主管理,不断提高基层社区自主管理水平。

要改变以往由街道办事处实质上决定社区居委会主任、书记的现状,要切实通过民意调查、群众选举等方式,让社区居民能够选举出代表自己利益进行自主管理的人员,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社区基层自主管理的职能,更好的为社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不断提高社区服务水平。

篇五 通海法院构建西部小法院审判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实践述职报告

“公正与效率”是二十一世纪法院的两大主题,作为现代司法的两项基本目标,公正和效率是对立统一的,理想的模式是通过正当、快捷的程序得到“公正”的结果。从法院自身来考察,司法人员的素质和高科技的保障是基础,还有一个非常根本的方面是法院内部的管理模式,特别是在特定的国家权力架构和有限的司法资源条件下,法院的审判组织结构,审判流程方式等直接决定着效率和公正的实现。探索符合西部小法院区域特点的审判管理模式,其目标是进一步提高我们自身的审判管理水平,建立科学、长效的审判管理机制,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审判效率,实现司法公正。 一、审判管理的概念和目的法院管理是由审判管理、人事管理、行政管理共同构筑的统一管理体系,其中审判管理是法院管理的核心部分,人事管理和行政管理都应该服从和服务于审判管理活动,正如一个企业应有主营业务和核心竞争力一样,我们从法院纷繁复杂的各项工作中,提炼出来的核心业务就是审判。审判管理是指人民法院在审判案件的整个诉讼活动过程中,为了使审判工作合法、有序、高效地开展,由法院内部有关部门和人员通过建立规章制度对审判工作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工、协调、规范、监督和指导,从而保证案件审理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能够通力合作,分权制衡,以实现公正高效。简而言之,审判管理就是围绕审判这个核心业务所进行的管理。审判管理的目的从大的方面来说就是为了保证人民法院的整个诉讼活动合法、有序、高效地进行。按照《人民法院五年改革纲要》的要求,要通过审判管理体制的改革,完善人民法院的机构设置,进一步健全权责明确,互相配合,有效监督,高效运行的审判体制,这就是当前人民法院审判管理体制所追求的价值目标。二、辖区的特点和自身的状况以通海县人民法院为例,其地域、人口、经济、文化的特点是:1、面积小,人口相对集中;2、在云南省属于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但比起东部发达地区来差距仍较大;3、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有自己独特的传统和习俗;4、法制建设有一定基础,但治安“热点”、“难点”问题多,突发事件时有发生。结合县情,分析近几年来法院审判管理的特点,比对东部和发达地区的情况可以对通海县人民法院的现状作以下概括:通海法院属于西部的一个小法院,有其自身的特点、优势和局限性。与其它地广人稀的西部县相比,其特点是面积小,交通便利,人口相对集中,与这种地域状况相适应,在审判机构的设置上有条件做到相对集中,所以通海县人民法院于1999年完成了收缩派出法庭的工作。其优势在于硬件设施建设可以基本满足现有审判任务的需要,与东部和发达地区相比,每年不超过2000件的各类案件总数不算多,有条件在案件上做到精耕细作,审判效率还不是工作中的主要矛盾,东部和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不完全适合西部小法院的状况;和其它西部小法院一样,我们的局限性在于干警的相对素质偏低,案件质量不高,主要反映在庭审质量和法律文书质量上,还有一个最大的差距是在审判管理水平上。三、审判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方法、原则和步骤通海县人民法院在认真分析辖区特点和法院自身状况的基础上,以实现司法公正,提高审判效率为目标,并按照《人民法院五年改革纲要》确立的改革原则,结合审判规律的要求,大胆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和实践,初步构建起了一套符合西部小法院的审判管理模式。1、目标。在《人民法院五年改革纲要》所确立的“权责明确、互相配合、有效监督、高效运转”的司法改革原则指导下,通海法院确立的审判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一套符合审判规律,适应我院现实状况又着眼于未来,职责明确,分工合理,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法院审判管理体制。2、方法。两手一齐抓:一手抓静态的审判组织体制改革,方向是大胆打破现有机构设置的障碍,保留机构,由专人兼职研究,对所有审判资源重新进行整合,实现审判资源的合理调配,解决审判一线力量不足的矛盾。包括机构的整合,人力资源的整合,物质资源的整合。另一手抓动态的案件流程管理体制的改革,将案件的程序运作分解成立案、庭前准备、裁判、卷宗装订、评查、归档七个阶段,分工由不同的部门和不同的人员完成,形成运转高效的流程管理,充分利用我院现有的局域网作为审判管理平台,实现案件流程的信息化管理。3、原则。四个坚持。一是坚持稳中求进的思想;二是坚持充分论证的思想,三是坚持符合法律的思想;四是坚持结合实际的思想。4、步骤。通海法院在构建新的审判管理模式的过程中,设计了分三步走的步骤非常有特点,并且收到了实效,很有借鉴意义。第一步是重点突破,第二步是合力攻坚,第三步是建立体系。第一步重点突破阶段已基本完成,见到了实效,鼓舞了士气,坚定了改革的决心。主要完成的改革任务有:①执行治乱。要解决执行难,必先解决执行乱。执行乱是法院审判管理中的一大难点,必须花大力气彻底解决。通海法院于2001年8月起,花了近半年的时间,调整了执行人员,彻底整治了执行工作中存在的弄虚作假、瞒报、漏报、执行财产不变现,档案管理混乱等问题。纠正了执行乱的现象,为法院的审判管理改革和治理执行难奠定了基础,探索和建立了一套有效的执行管理体制。②民商合一。为建立与三大程序法相对应的民事、刑事、行政三大审判体系,解决长期以来民商分离的格局,避免执行同一部程序法和实体法的民商案件分属两个庭室所造成的同一法院对同一类案件在裁判和适用法律上存在的差异,按照民商合一,相对稳定,合理平衡的原则,合并民一、民二庭为一个庭室;同时将民商案件分成几个大的类型,由不同的合议庭来分管,让法官通过审判实践和理论钻研形成自己的专业领域,以此促进法官的专业化、精英化。同时推行合议庭负责制和错案追究制,率先在2001年建立了以大民事格局为方向的民事审判组织体制。③公开听证。针对我国传统的申请再审和申诉制度中存在的主体无限,次数和时间无限,审级无限,理由无限所带来的部分当事人以同一事实,同一理由对同一裁判文书反复缠诉的弊端,为了减少诉讼成本,节约审判资源,维护法院裁判的既判力和权威性,按照有诉必理,公开平等,及时合议的原则,推行申诉,申请再审案件的公开听证制度,制定公开听证规则,将无限申诉变为有限申诉,无限再审变为有限再审,将申请再审,申诉的审查工作,进行阳光作业,减少和避免暗箱操作,即维护了公民的诉讼权利,又维护了法院裁判的既判力和司法权威。④实现三个分立。为改革法院内部机构职能,理顺内设机构关系,建立、健全案件流程体系,革除由法官自收、自审、自执案件所带来的久拖不结、暗箱操作、违法裁判的弊端,将审判权进行合理分解,分别由立案、裁判、执行、审判监督四个部门来分别实施,实现案件的流程管理,分权制衡,全程监督,落实了立审、审执、审监“三个分立”制度,促进了以独立、公正、公开、高效为主要内涵的审判机制的建立。在这一阶段还进行了落实公开审判的制度,改革了庭审方式和裁判文书制作,加强了调研工作和干警的业务培训,加强了法官职业道德的建设等审判管理体制改革的工作。第二步合力攻坚阶段,核心任务是推行主审法官员额制。法院队伍中很大一部分审判员并不具备现代法官的素质,导致法院人员过多过滥,而高素质的审判人员则相对不足。更由于激励机制的导向错误,更难以调动高素质审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也难以吸引高素质的人才到法院工作,通过第一阶段民商合一的改革,将裁判权作了一定的收缩,在合议庭负责制的基础上,选好合议庭负责人,由合议庭负责人对本合议庭的案件质量负责。通过这一项改革,我院民商事案件的质量有大幅上升。从玉溪中院对全市近期上诉案件的质量分析来看,全市基层法院上诉案件的平均改判率为35.84%,而我院上诉案件的改判率只有12.5%,低于平均数2.9倍,是全市上诉改判率最低的法院,在队伍人员不变的情况下,我们通过审判组织体制的改革,实现了案件质量上一次大的飞跃。但这一项改革并不彻底,我们最终的目标是要按照《人民法院五年改革纲要》确立的以“确定法官员额,建立法官遴选制度,建立法官保障制度”为内容的全面法官职业化建设,根据我院的案件数量和干警素质状况确定主审法官员额为8名,祥细制定了主审法官考试办法,建立了主审法官保障制度,对主审法官实行相对高薪制,将裁判权进一步向主审法官集中,充分挖掘潜力,发挥优质审判资源的作用,通过激励机制调动高素质人才的积极性。同时推行法官助理制度和审判单元制度,以此为基础,构建科学、合理又面向未来的审判组织体制,这一步是完成我院审判组织体制改革,建立新的审判管理模式的一个重要基础。云南省高院已将通海法院主审法官员额制的改革列为全省的试点,经过一年多的论证和试点,不断总结经验和完善制度,先后制定了《通海县人民法院主审法官员额制选任工作实施细则(试行)》、《通海县人民法院第一任主审法官选任工作实施方案》、《通海县人民法院第一任主审法官选任考试办法》、《通海县人民法院第一任主审法官制度的规定(试行)》、《通海县人民法院法官助理制度的规定(试行)》和《通海县人民法院岗位目标责任制奖惩考核办法》,为通海县人民法院全面推进法官队伍职业化建设,推行以主审法官员额制为核心,辅之以法官助理、书记员、法警单独系列管理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全面改革计划奠定了科学、全面、细致和可行的制度框架。 第三步是建立体系阶段。这一步是完成构建通海法院审判管理模式的阶段,也可称为审判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进阶段。现已设计好了最基本的蓝图,做好了理论工作和基础性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之中。在静态的审判组织体制上,要完成部门职能的分工和人员职责的定位;在动态的案件流程管理上,要完成案件程序运作的合理分解,形成运转高效,全程监督、分工负责的流程管理体系,以局域网为审判管理平台,实现案件流程的信息化管理。四、构建审判管理模式的主要内容通海法院构建西部小法院审判管理模式的主要内容,可以从基本结构、运作机制、流程体系三个方面来作一个系统的概述:(一)审判管理模式的基本架构。审判管理是围绕审判这个核心业务所进行的管理活动,我们选择的审判管理模式是:对审判管理各个层级作科学的分解,在环节设置上合理布点,在每个关键的节点上由精英把关,再将各种素质状况和职能不同的人员按层级配置进去,实现单元化管理,每个管理单元建立以单元负责人或主审法官为主导的金字塔式层级职权结构。1、科学分解,合理布点。第一层:审判管理可以分解为四大管理体系,即:立案管理,裁判管理,执行管理,监督管理。第二层:立案管理可以分解为四大单元的管理,即:立案厅、流程中心、法警队、综合裁判组。裁判管理可以分解为三大审判组织体系的管理,即:刑事审判、民商审判、行政审判。执行管理可以分解为两大执行权的管理,即:执行实施权的管理、执行裁判权的管理。监督管理可以分解为四大监督体系的管理,即:静态监督的管理,动态监督的管理,横向监督的管理,纵向监督的管理。以上第二个层面的分解,是设置审判管理单元的节点,由这些节点可以派生出各个金字塔式的层级职权结构。2、金字塔式层级职权管理单元模式。⑴、将三大审判组织体系分解成八个审判单元,一个审判单元负责一类案件的审理。其中:刑事设两名主审法官,两个审判单元;民事设六名主审法官,六个审判单元;行政审判指定民事中的一个审判单元的主审法官兼职负责。每个审判单元设一名主审法官,一名法官助理,一名书记员,加上其它不同的司法和行政辅助人员构成一个审判单元,在金字塔式的管理单元中表现为职权从上到下的关系,义务从下到上的关系;上一个层级的人员对下一个层级的人员有指挥、命令的权力;而下一个层级的人员对上一个层级的人员有服从的义务,下一个层级的人员对上一个层级的人员负责,并完成上一个层级人员的命令和指定的工作。主审法官在具体的审判管理单元中处于最高的裁判地位,在确保独立行使裁判权的同时,有权统筹和组织整个审判单元的工作,以保障工作的高效运行,主审法官只负责主持庭审,了解案件和作出最终的裁判,其它辅助性的工作安排由法官助理完成,或由法官助理组织书记员、其它司法和行政辅助人员共同完成,由主审法官对完成的工作成果进行验收,并有权对下层级人员的工作表现和业绩进行考核、奖惩,甚至有权建议给予晋升或处罚。审判单元制是金字塔式层级职权管理结构中机制最齐备和最能发挥功能作用的管理模式。理由a、由于系统的封闭性,保障了主审法官的独立地位和裁决者的身份,为独立审判创造了机制上的保障;b、由主审法官对裁判的质量负责,实现了裁判权向八名素质相对为本院最高的主审法官收缩和集中,裁判质量也有了制度上的保证;c、由于对审理和裁判工作作了进一步分解,除主持庭审和作出最终裁判的工作由主审法官完成外,其它工作可以分别由法官助理、书记员、司法和行政辅助人员完成,实现了审判工作按照重要性不同所作的分解,能使不同素质和状况的人员各尽所能,又给了主审法官人尽其才,尽情发挥个人聪明才智的独立舞台,让他们在业务上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d、由于一个审判单元仅负责一类或几类相对固定的案件,让主审法官通过审判实践和理论钻研形成自己的专业领域,促进了法官的专业化、精英化,让每位主审法官都能成为某一方面的法学专家;e、尤为重要的是这种结构在纵向上实现了人员素质的互补。首先,八名主审法官是从本院23名有审判员资格的人员中,经严格的考试精挑细选出来的,相对为本院素质最高的法官,能保证裁判质量。其次,八名法官助理也是从剩下的15名审判员中选出,均具备一定的审判实践经验和能力,可以胜任庭前的所有准备工作和庭后的所有善后工作。再次,书记员由专职人员担任,能保证记录工作的质量。三者的素质从纵向上实现了互补。⑵、将立案管理的立案厅、流程中心、法警队、综合裁判组四大单元分别比照审判单元设置的机制,进行有专人对工作质量把关的金字塔式层级职权管理单元的设置,把不同素质和状况的人员根据其能力和特点分别配置到各个职权层级中,最大限度发挥其特长,既做到了人尽其才,又做到了各尽其能。以此解决现行法院干警素质参差不齐所带来的矛盾。(二)、审判管理模式的运作机制通海法院选择的上述审判管理模式体现了“四位一体”的审判管理运作机制,立案、裁判、执行、监督四位一体,并行不悖,同时推进,整体加强的审判管理格局,革除了“哑铃式”管理体制中的种种弊端,突出了程序和实体并重,执行和监督并行的思想,有效地避免了传统审判管理模式中顾此失彼的机制缺陷。“四位一体”的运作机制表现为:1、把立案庭构建为审判程序的管理中心。把与审判程序相关的职能部门和人员向立案庭收缩,包括程序监督职能也并入立案庭,实现整个审判程序从启动到结束的全程管理和全程监督。立案庭分四大单元进行管理和运作,每个单元履行不同的职能。⑴、立案厅:审查和决定立案,诉讼费、执行费以及其它费用的收退和结算。⑵、流程中心:排期开庭,审限跟踪与提示、卷宗归档、制作统计报表,统计分析报告,案件质量评查(属监督管理的职能,汇同审监庭、政治处等部门共同完成)。⑶、法警队:执庭、送达、押解、警卫、保全的实施、协助。⑷、综合裁判组:保全的裁决和组织实施,支付令、执行裁判的听证和裁决,申诉和申请再审的听证和裁决。2、把职能审判庭构建为案件的决策中心。将刑事、民商、行政的案件按性质再作细分,由不同的主审法官组织不同的审判单元对某一类或几类相对固定的案件进行审理和裁判。行政案件由于多年来个位数的案件数量,暂时没有设置专门审判单元负责的必要,而指定专门的主审法官兼职负责审理和研究。民事案件分成三个大的类型:一类是合同和债务案件,一类是婚姻家庭和三养案件,一类是侵权和损害赔偿案件。每一类案件分别由两名专门的主审法官组织专门的审判单元审理,一般实行独任审理,需要组成合议庭的个别案件由负责同一类案件的两个审判单元的主审法官或法官助理组成合议庭,但审判长必须由主审法官担任,法官助理只做陪审,独任审理的案件必须由主案法官主持。法官助理可按主审法官的要求组织庭前调解,证据交换,证据调查等工作。3、执行管理实行分权化运作。将执行权分解成执行裁判权和执行实施权,执行实施权由执行局负责,执行裁判权由立案庭的综合裁判组负责,以实现执行的分权制衡。且执行裁判的内容多以程序为主,由担负程序管理中心职能的立案庭负责较妥。由于执行裁判权被剥离,执行局主要行使执行实施权,人员调配上要做到收放自如,既有承办人的个人负责,又有实施执行措施时人员必要的集中。有分有合,分工负责,合力攻坚的执行机制,与审判管理单元和立案管理单元在人员调配机制上有其不同的特点。4、监督管理构建“三全”体系。监督管理光靠设置一个固定的机构来进行,不可能实现监督的目的,也达不到全程监督,案案监督的要求。我们构建的监督“三全”体系是: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化的结构。在动态监督上设置“审限跟踪和提示制度”,从而达到监督的全程化。在静态监督上设置“案件质量评查制度”,由立案庭的流程中心、审监庭、政治处、纪检室汇同完成;设置“申诉和申请再审的公开听证制度”,由立案庭的综合裁判组、审监庭,具体案件所涉性质与对应的不属回避范围的主审法官共同组成合议庭,从而达到监督的全员化。在横向监督上主要依靠案件的流程进行管理;纵向监督上主要依据上下级职权管理的机制强化对司法主体执法行为的监查和督导;再加上外部的监督,包括人大监督,舆论监督和人民群众的监督,实现横纵并行,内外并举的全方位监督。“三全”监督体系体现着动静结合,分权制衡,条块结合,互动制约的特点,通过对人员的合理配置,权力的层层分解,制度的环环植入来实现监督和监控。(三)案件流程体系的基本结构。建立案件流程体系,就是要按照司法审判运行的规律和进程,将司法审判各职能分解在由不同部门和人员负责完成的环节上,我们所要建立的案件流程体系,要以实现分工负责、分权制衡,流程管理,高效运行的功能为目标,在基本的结构体系中,以流程中心为程序管理的枢纽,以立案厅、综合裁判组、各职能审判单元、执行局四大系统为程序执行机构,分设七条执行的指令通道,共同构成一个中心,四大体系,七条通道协同一体的基本案件流程体系。通道一:由立案厅将审查立案的案件流转入流程中心,流程中心将收到的案件分别不同性质指令各职能审判单元,综合裁判组,执行局来完成。通道二:由流程中心将排期后的案件指令具体的职能审判单元限期完成审判任务。通道三:由流程中心将保全的申请,由执行裁判权解决的申请,申诉和申请再审的申请,支付令的申请交给综合裁判组限期作出裁决。通道四:由流程中心将收到的执行申请指令执行局限期执行。通道五:各职能审判单元将审结后装订好的案件交回流程中心,进行案件质量评查后归档。通道六:综合裁判组将裁决完毕的案件装订好后交回流程中心,进行案件质量评查后归档。通道七:执行局将执结的案件装订好后交回流程中心,进行案件质量评查后归档。书记员、法警队、其它司法和行政辅助人员的管理系统既独立发挥作用,又是与案件流程体系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案件流程体系中,对审判各职能分解得越细,安排得越合理,则审判管理的微观环境越有序,审判运行机制的功能发挥得越充分。在体系的设计上,要尽可能减少中间环节,才能提高审判效率;要实现案件的全程监督,才能保证司法公正。通海法院构建的这种审判管理模式,是小的基层法院和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西部法院,这两个特征竞合条件下探索的一种审判管理模式,它既符合法院审判管理的规律,又与所处法院的状况和特点相结合,是在审判效率的矛盾还没有上升为主要矛盾的条件下,通过创新机制,整合审判资源,充分挖掘优质审判资源的潜力,以着力提升审判质量和攻克执行难为目标的一种审判运行机制的选择,这种机制最大限度地革除了司法行政化的趋势给法院审判管理造成的种种弊端。这种模式不一定就是最好的,但无疑这项改革与实践是一种有益和负责任的尝试,可以为别的西部小法院在构建新的审判管理模式的探索中,提供一些有益的经验,提供一种以资评判和取舍的模式。

通海法院构建西部小法院审判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篇六 新型公路建设管理模式调研分析调研报告

省公路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响应省委号召,认真开展'思想大解放、企业大发展'讨论活动,对__省公路建设的思路和出路进行了广泛的、深入的探讨。各方人士从不同角度发表了许多真知灼见,并形成了深化改革谋发展的共识。当前推行新型公路建设管理模式改革的时机逐渐成熟,加快开展改革试点可以成为总公路建设整体改革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一、__省公路建设面对的形势和困难。

根据国家高速公路网和__省高速公路网发展规划,未来几年__要投资修建3000多公里高速公路,还需要1500亿元至20__亿元的资金。从今年开始,__省还将实施'兴边富民工程',将加强沿边三级以上公路网建设。__省沿边公路网总规模6300公里,需要新建、改建总里程4197公里,共需投资412亿元。

__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貌结构,决定了公路运输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将是交通运输的主要载体。多年来,公路建设更多的带有公益性和服务社会发展的战略目的,而不是出于逐利动机,不少道路的经济收益并不理想。长期借贷--修路--还贷的直线型投资方式,加上收益与投入倒挂,从政府主导型到企业化运作的转变。现阶段建设项目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国家补助和银行贷款,其中银行贷款占了较大比例。公路投资公司作为一个筹融资平台,在还贷压力巨大的情况下,如何圆满地进行资本运作,克服投资需求与建设资金不足之间的深刻矛盾,将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难题。

面对我国社会经济体制的改革、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变革、政府职能的转变、社会需求的进步和国际竞争等各方面的压力,公路建设项目管理体制和投融资体制面临迫切需要改革的呼声。

二、国内公路建设管理模式发展的最新动向对我们的启示。

由于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沿海和内地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先期接受了国外先进的公路建设管理理念,公路建设改革尝试起步较早,在外资和民间资金的强大支持下,开始了引入社会资金、拓宽融资渠道的探索。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演变以及社会力量的全面介入,bot系列模式的广泛采用,促进了公路建设的蓬勃发展和自身管理模式的转变。专业化工程项目管理服务发育较快,并迅速向代建制发展。产业系统内主体整合迅速,通过兼并重组、联营、联合等方式,产业资源得到了较好的重新配置,在国家宏观政策的引导下,总承包模式日渐普及。民间自发的探索又促进了地方立法的进程,立法的推出又反过来促进了市场的规范,公路建设管理步入了良性发展轨道。从当前来看,设计施工组织集成的设计施工总承包、突出专业细分的代建制和搭建融资平台的bt(属bot大类)等建设管理模式,已成为国内、国际建设管理的流行模式。

在总结其他地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抓住历史机遇,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新管理体制,拓宽融资渠道,使公路项目建设从传统的自营式管理走走向社会化、市场化的运作,进而带动全省公路相关产业的孵化和发展。

本轮改革应以达到以下三个成效为目标。

一是促进行业市场细分,强化行业专业优势,提高公路工程质量,降低投资造价。通过试点新型建设管理模式,培育单一阶段、多阶段的项目管理咨询服务市场,整体化建造经营市场,大跨度的整体经营承包市场,促进咨询--勘测--设计--施工的相互渗透,促进路基、路面、桥梁、隧道、房建、机电等进行真正的专业承包,促进市场细分,通过市场细分,提高细分市场的技术管理水平,提升项目管理的整合能力。发挥行业多年的专业沉淀,提高公路工程质量,降低投资造价,树立专业队伍品牌,以独有竞争力面对来自'大土木'的外来竞争。

二是通过试点新型建设管理模式,实现职能转换,促进企业发展。目前,__省公路建设改革已取得较好成绩,高等级公路得到迅猛发展,但是在建设管理上的弊端依旧不同程度地存在。政府应制定市场规则并行使监督职能,鼓励企业以市场经营的方式参与项目建设的各个阶段或多个阶段。以市场为导向,激励本土公路企业扩大经营范围,延长价值链,挖掘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潜力,提高盈利能力,以求增强本土企业的综合实力,使其在参与外来企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提升其向省外和国际市场进军的竞争力。

三是通过试点新型建设管理模式,打开筹融资渠道,加快建设步伐。__省公路建设投资需求甚大,给公路开发投资带来了严峻考验。通过新的建设模式,吸纳社会资金,盘活现有资产,使行业外投资人,行业内有资金实力的企业,均有机会进行公路投资,分享收益,实现共赢共进。

管理模式报告6篇

“公正与效率”是二十一世纪法院的两大主题,作为现代司法的两项基本目标,公正和效率是对立统一的,理想的模式是通过正当、快捷的程序得到“公正”的结果。从法院自身来考察,司法…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模式信息

  • 管理模式分析报告6篇
  • 管理模式分析报告6篇55人关注

    “公正与效率”是二十一世纪法院的两大主题,作为现代司法的两项基本目标,公正和效率是对立统一的,理想的模式是通过正当、快捷的程序得到“公正”的结果。从法院自身 ...[更多]

  • 管理模式报告6篇
  • 管理模式报告6篇23人关注

    “公正与效率”是二十一世纪法院的两大主题,作为现代司法的两项基本目标,公正和效率是对立统一的,理想的模式是通过正当、快捷的程序得到“公正”的结果。从法院自身 ...[更多]

管理报告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