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市政府工作报告9550字
现在,我代表_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_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过去一年的发展成绩
过去的一年,是极不寻常的一年。全_人民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主动适应宏观调控,齐心协力,奋发有为,战胜了比预料多的困难,取得了比预料大的成绩。全年实现生产总值328.96亿元,增长16.5%;财政总收入36.45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7.10亿元,分别增长18.2%和26.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0.93亿元,增长16.6%;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22亿元,增长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33元,实际增长14.6%;农民人均纯收入8077元,实际增长12.3%;城镇登记失业率3.9%;人口自然增长率3.92‰。县人大批准的主要预期调控目标全面实现,50项重点工作和实事工程也已完成或基本完成。
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农业基础进一步加强。粮食生产实现恢复性增长,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分别比上年增长12.3%和15.9%。大田亩均产值3050元,增长8.9%。农产品加工值率由上年的1.2?1提高到1.25?1。新增外拓农业基地40.6万亩。土地二轮承包完善工作顺利完成。工业经济快中趋好。完成工业投入106.50亿元,增长24.3%;非纺产业投入比重上升10.6个百分点。实现销售1100.81亿元,增长27.8%。完成建筑业施工产值258.90亿元,增长27.3%。3家企业成功上市。纺织业网络化制造应用公共服务平台开通运行。品牌争创工作实现历史性突破,2只产品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1只商标获国家驰名商标称号。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家。商贸服务业发展加快。成功举办了“纺博会”、“纺织峰会”和“兰博会”。汽车交易市场、笛扬路商业步行街等建成开业。华联国际商贸城二期基本建成,中国轻纺城市场升级改造一期、大型企业总部建设进展顺利。旅游总收入19.16亿元,增长15.3%。轻纺城市场成交额258.20亿元,增长5%。信用联社改制顺利完成。供销社体制得到创新。开放型经济难中有进。完成自营出口32.16亿美元,增长35.9%,绝对额连续三年居全省第一。加工贸易出口增长137%,实现历史性突破。以滨海工业区和柯桥经济开发区为重点,全县实现合同利用外资4.54亿美元,增长26%;实到外资2.51亿美元,增长9.1%。新设境外窗口28家。
城乡建设呈现新貌。完成城市、交通等基础设施投资64.43亿元。裕民东路等城区十路十二桥竣工通车,群贤路等综合改造基本完成,兴华路等十条市政道路建设全面启动,城市路网进一步完善。明珠文化广场投入使用,给排水等市政工程建设加快,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实施道路洁净、畅通工程,古运河整治、新开河二期建设等基本完工,新增绿地面积40万平方米,城市环境进一步优化。杭甬运河绍兴县段一期、柯袍快速干线一期、绍大线综合改造、杭衢高速公路连接线一期和山区五路等工程相继完工。通村公路通达率和硬化率在全省率先达到两个百分之百,县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村村通公交”目标提前实现。生态县建设全面启动,环保工作得到加强。再次荣获全省水利“大禹杯”金奖。山区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新成绩。全县城市化水平达到46.7%,提高了10个百分点。
社会事业不断进步。以“七艺节”为契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新型农村广播发展工程有序推进。有线电视网络村级分配网改造全面完成。一批文史档案书籍整理出版。西藏民族中学落成开学,鉴湖中学新建和职教中心扩建等工程相继完工,财政性教育投入资金达到5.13亿元,增长40.7%。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达到92.5%,高考上线率达到98.3%。净增各类人才4182名,应届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3.5%。国土资源管理得到加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创建成果得到巩固。民政、统计、人民武装、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事务、老干部等工作也都取得了新成绩。
人民生活加快改善。新增城镇就业岗位9202个,3829人实现了再就业。实行按计税工资征缴养老保险金,参保人员15.8万人。工伤保险扩大到非公有制企业,参保人员11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84.2%。13.2万被征地农民纳入社会保障。最低生活保障实现了应保尽保。农村五保对象和城镇“三无”人员集中供养率达到88.1%。安置房交付使用60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77万平方米。50%的村开设了便民放心店。85%的群众用上了统一标准的自来水。
民主法制得到加强。“平安柯桥”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司法调解工作得到加强,一大批社会矛盾得到化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网络进一步健全。突出科技强警,注重治安防控,坚持“严打”整治,改进对流动人口的管理服务,社会继续保持了和谐稳定。深化职务犯罪预防机制,加大案件查处力度,反腐__工作深入开展。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清理行政许可事项,推进三轮审批制度改革。实行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制度。试行人大代表旁听政府常务会议制度。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积极探索更好接受人大、政协监督的新路。
政府所做的主要工作
过去一年的发展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全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干部群众,在县委的领导下,迎难而上,扎实苦干的结果。作为政府,最主要的就是始终围绕年初人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一步一个脚印地推进各项工作的落实。
致力产业升级。以“产业升级年”和“外贸转型年”活动为抓手,推进经济在科学发展中平稳较快增长。围绕农民增收,免征种养业农业税,扶持粮食生产,以现代农业新理念加快发展加工农业和休闲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制订发展规划,实施重点项目,推进商贸服务业加快发展。坚持优化结构、提质增效,推进“染整革命”,扶持服装家纺业,加快发展非纺业。主动适应国家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引导企业提高出口效益,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大张旗鼓开展以节地、节水、节能为主要内容的资源节约活动,推进标准厂房建设。开展科技对接,加强科技攻关,实施品牌战略,倡导管理创新,鼓励企业上市、并购和重组。充分发挥滨海工业区、柯桥经济开发区作用,完善基础配套,改进招商工作,促进发展的空间更集中、项目更优选、投入更有效。
致力城乡统筹。以“城建形象年”活动为载体,加快城市建设,加强城市管理。突出规划引导,编制出台“一主三副两群四十个中心村”的城乡统筹发展总体规划和南部山区发展总体规划。突出以城带乡,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实施“双十工程”,更好地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突出制度创新,推进农村“三有一化”工作的经常化、规范化;建立山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大财政对山区发展的扶持力度。突出资源保护,编制矿山资源开采规划,切实依法加强国土资源管理。
致力社会进步。以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和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积极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广泛开展城市社区文化活动和文化村创建活动。注重教育资源整合,加快教育网点调整,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大办学经费投入,积极实施教育现代化战略。实施山区四镇义务教育阶段免费教育,切实解决来绍创业人员子女的就学问题。完善传染病疫情网上直报制度,积极构建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建设,落实联村医生责任制,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编制生态县建设规划,出台具体实施意见,开展清洁生产试点,推进水污染防治工作。围绕依法行政和建设“平安柯桥”,切实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致力民生改善。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倾听民意,把群众的迫切愿望和利益要求,作为决策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探索建立为民办实事的长效机制。围绕消费安全,实施食品药品饮用水放心工程,推进“三网一制度”建设,深化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开展“城中村”、“园中村”等改造和移民下山工作,努力推进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在巩固五大基本保险的同时,深化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工作,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围绕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困有所帮,努力做好帮扶工作,大力发展社会福利事业。
两年以来,特别是过去一年的工作实践,使我们深切地感到,新形势下的政府工作,必须顺势应时,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始终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务实为民,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衡量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真心真意当人民公仆,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必须提高效能,增强时间上的紧迫感、发展上的落后感和责任上的压力感,强化行政的政治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意识,努力锤炼作决策、抓落实的能力。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前进的道路上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经济发展方面,增长方式仍较粗放,特别是在宏观调控继续和wto后过渡期的新形势下,低成本竞争优势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主导产业赢利能力下降,企业亏损面扩大,财政增收压力加大;经济结构层次较低,纺织业内部结构单一,非纺产业比重不大,三产发展相对滞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强;要素供给不足与利用率不高的矛盾仍很突出,企业用工特别是服装企业熟练工紧缺。城乡建设方面,城市功能培育力度欠大,化解拆迁难题的办法不多,部分工程的进度和质量管理有待加强;城乡之间、平原与山区之间发展的差距还在拉大;农村环境的脏乱问题仍较严重;水生态的保护建设亟待加强。社会稳定方面,影响稳定的因素仍然不少,流动人口的管理难度加大,侵财性案件呈上升势头,赴省去京上访时有发生,安全事故隐患不少。人民生活方面,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差距继续拉大,部分群众的生活还比较困难。政府自身建设方面,职能转变的任务仍然很重,特别是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尚未完全到位;公务人员的工作作风有待进一步改进,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有的公务人员事业心责任性有所淡化,心态浮躁,办事拖沓,怕得罪人;领导干部违法违纪现象仍有发生。
我们一定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高度重视存在的矛盾和问题,采取切实措施,着力予以解决。
今年工作的总体安排
各位代表!绍兴县的改革发展,正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至关重要的加速转型期、不进则退的激烈竞争期和矛盾凸现的严峻考验期,这是挑战,更是机遇;绍兴县的经济和社会事业,正面临一道高起点发展中的“坎子”,奋力跨过这道“坎子”,就可迎来一片崭新的天地。
我们将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贯彻落实县委十一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继续坚持“保强争优,统筹发展”工作主题,紧紧围绕“调优经济结构,加快城乡统筹,促进社会进步,更重民生改善”工作主线,扎实开展“结构升级攻坚年”、“外贸转型强化年”、“城市功能建设年”和“全面改革推进年”活动,以充满必胜的信念和愈难弥坚的斗志,负重奋进,善作善成,努力把工作做得更好。
建议今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调控目标为:生产总值增长15%;财政总收入增长1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增长2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5亿元;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下;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65‰以内。全面超额完成“十五”计划,为“十一五”期间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切实提高经济质量。
以提高经济质量为中心,促进三大产业协调发展,优化各大产业内部结构,加快培育发展税源经济,不断增强区域经济综合实力。
大力调整工业结构。下定决心,锲而不舍,做高做精纺织业,做大做强非纺业,厉行产业发展导向目录,促进服装、家纺和非纺增量提质,印染减量提质,织造控量提质,化纤稳量提质,着力优化行业结构。鼓励企业加强品牌创建和营销工作,切实提高产品附加值,着力优化产品结构。引导企业加强内部管理,鼓励开展并购重组和上市工作,促进资本和要素向优势企业集聚;坚持扶大与育小并举,扶持发展中小企业,着力优化企业组织结构。充分发挥开发区的主战场作用,集约要素供给,加强设施配套,调整投入方向,加快投入产出,着力优化投入空间结构。
加快发展商贸服务业。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细化规划,出台政策,加快构建“一主三副”、覆盖城乡的商贸服务业体系。按照“与促进市场升级、促进消费、促进城乡统筹、打造‘两大中心’相结合”的总体要求,以轻纺城市场改造升级为重点,以高档宾馆饭店建设等重点配套项目为抓手,进一步提高人口集聚度,巩固提升市场、餐饮、旅游等传统商贸业,加快发展物流、娱乐、会展、连锁经营、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
积极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稳定政策,深化改革,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切实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努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巩固拓展县外粮食基地,确保粮食市场稳定。科学规划,加强激励,促进农庄经济发展的新突破。稳步推进土地流转,继续调整农业结构,促进农业园区建设的新突破。注重特色,培育品牌,促进加工农业发展的新突破。
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坚定不移推进外贸转型,引导鼓励企业在巩固做优一般贸易的同时,加快发展加工贸易,大力提高加工贸易增值率;提高非纺产品和品牌产品的出口比重;努力开辟国际主流市场;做好应对反倾销等工作;重视关键设备、原辅材料、人才和技术的引进。突出选商选资,改进招商方式,着重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和高新技术、非纺产业项目,努力实现利用外资内资规模、质量和水平的新突破。出台政策,优化环境,加强对境外人员的管理服务工作。
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围绕结构调整的`重点,继续整合和优化配置政策资源,重点支持纺织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鼓励建设以行业龙头企业为基础的非纺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引导企业加强产学研科技对接,积极引进先进实用技术;加快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信息技术应用的广度和深度,努力以信息化提升工业化。
着力缓解要素制约。继续探索资源要素优化配置的有效机制,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深化集约用地“十法”,大力推进标准厂房建设,严格落实“双控”指标,积极争取“戴帽”指标,推进工业用地公开出让,着力缓解土地要素制约。加快推进电力设施建设,切实加强有序用电,充分挖掘电力资源,着力缓解电力要素制约。鼓励金融机构增加有效信贷投放,引导企业拓展融资空间,积极引进股份制银行落户我县,着力缓解资金要素制约。
企业家是全社会的宝贵财富,是调优经济结构、提高经济质量的主力军。要树立典型,表彰先进,进一步造浓尊重企业家、关心企业家、支持企业家的社会氛围。要加强教育,积极引导,努力激发他们办好企业、壮大事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增强他们诚信经营、依法纳税、保护环境、关爱职工、热心公益的社会公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
二、加快城乡统筹步伐,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以“迁址建城”五周年为契机,以基本建成现代化中等城市框架为目标,以完善城市功能为重点,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加强城市建设,加快以城带乡,切实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努力构筑城乡互动共进、区域协调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格局。
着力培育城市功能。完善柯北新城道路系统,促进城区路网沟通。推进城区污水收集系统建设,推行垃圾袋装化,提高污水和垃圾的收集率。加快推进城区商贸重点工程建设。加强鉴湖—柯岩旅游区自然生态和人文环境的保护工作,扎实推进道路等基础设施和宾馆等功能项目的建设。把握土地政策,降低商务成本,吸引更多社会资金参与城市建设。积极稳妥地推进“城中村”等改造,进一步缓解群众的住房困难问题。加强引导和调控,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扎实开展城区违章建筑、交通秩序、流动摊贩、马路市场和户外广告整治工作,健全完善城市管理的长效机制。
推进“三大副城”建设。加快滨海工业区市政、管理、社会事业等设施的配套建设,确保一期区块初步建成,商贸核心区块初具规模。加快钱杨副城整合步伐,争取在重大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等方面有实质性进展。实施平水副城建设规划,加快基础设施、休闲旅游项目建设,主动接受市区辐射,更好集聚山区要素。
促进农村特别是山区的发展。突出环境整治和设施配套,继续扎实推进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巩固提高“村村通公交”水平,努力为群众出行提供更加便捷优质的服务。针对山区实际,出台扶持政策,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鼓励发展家庭经济,加快发展社会事业,稳步推进移民下山,扎实推进小流域治理,基本实现山区群众饮上洁净自来水的目标。
切实加强资源生态保护工作。以珍视稽山鉴水、保护“真山真水”为重点,进一步推进生态县建设。认真搞好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切实加强对规划执行情况的监管。推进废弃矿山石料场的复绿和利用工作。以城市、集镇、村庄和路河沿线等为重点,广泛开展全民植树活动。规划启动县级垃圾处理工程。加强污水收集处理工作,加强水源、水系、水质保护。积极推行中水回用。深入持久开展“清水河道”建设工程,力争今年有一个良好的开头,确保三年目标的圆满实现。
三、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深化改革,锐意创新,扎实深化“文化大县”创建工作,全面提高社会事业的效益和水平,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新支撑,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新环境。
抓引导,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继续围绕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全国文明城市目标,加强社区管理服务工作,大力营造共建、共管、共享的良好氛围。突出整合提高,巩固面上“双建设、双整治”成果。树立典型,提高质量,全面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强发展造势和思想引导。大力倡导艰苦创业、勤俭节约、文明健康、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
造氛围,推进文化事业。加大对公共文化事业的投入。使用管理好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和明珠文化广场。基本实现新型农村广播的全覆盖。以文艺调演为抓手,丰富和活跃社区文化、广场文化活动。继续大力整顿网吧、电子游戏、音像制品等文化市场。深化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整合文化资源优势,探索发展文化产业。全面推进以文献资料的整理出版、文物古迹的保护利用、文化传统的继承弘扬为主要内容的历史文化工作。扎实开展全民健身运动,进一步提高竞技体育水平。
提素质,推进教育现代化。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努力培育和引进一批名优教师,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高度重视学生身心健康;突出素质教育,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积极推进学前教育,高标准、高质量抓好九年制义务教育,进一步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充分发挥现有教育资源优势,积极促进职业、成人教育与产业发展的对接。继续加大教育投入,稳步推进教育网点调整,深入开展标准化学校创建活动。
促深化,推进卫生和人口与计生事业。坚持“让群众少生病,有地方看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的卫生工作总思路。健全完善公共卫生应急处置预案。调低起报点,扩大受益面,创新缴费方式,优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一步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社区卫生服务的质量。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投资卫生事业。创新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机制,进一步巩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创建成果。
四、全力改善群众生活,切实维护群众利益。
坚持以群众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为重点,从群众最关心的事情入手,进一步做好社会就业、社会保障和社会稳定工作,努力建设和谐社会。
促进城乡居民就业。以被征地农民、山区农民、转岗职工、困难群众和大中专毕业生为重点工作对象,以就业培训和就业推介为主要工作手段,进一步加强就业服务工作。以合同管理为基础,纠纷调处为重点,工资兑现为标准,进一步健全欠薪预警长效机制,妥善调处劳动争议案件,切实加强劳动管理。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深化农村“三有一化”改革,全面落实“即征即保”政策。坚持按工资总额征缴养老金的制度,以应保未保企业职工和灵活就业人员为重点,巩固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逐步推进养老保险、工伤保险两费合征、两保合一。继续推进农村五保对象和城镇“三无”人员集中供养工作。认真做好因病致贫、因残失业、因灾受困人员的救助工作,广泛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扶贫帮困活动。
做好社会稳定工作。下移工作重心,积极化解人民内部矛盾。不断探索治安防控新路,加快完善快速反应机制,继续保持“严打”高压态势,全面落实综合治理各项措施。严厉打击黑恶势力、严重暴力犯罪和恶意偷漏税、逃废债务及破坏生态环境等违法犯罪行为。健全工作机构,严格落实责任,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推进普法宣传和法律援助。重视在服务群众的同时教育群众。严格要求,依法保护,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基层干部。依法保护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和残疾人的合法权益。落实公共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切实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依法做好村委会换届工作。进一步增强国防动员能力。进一步深化市场经济秩序的整顿规范工作,全面推进“三网一制度”建设,确保食品药品等消费安全。
围绕上述四个方面工作的总体安排,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抓好50项事关我县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工作和实事工程,逐步使重点工作落实和实事工程建设走上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的轨道。
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各位代表!让人民满意,是我们工作的最高目标。我们将扎实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切实加强对广大公务人员的教育,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自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始终坚持牢固的群众观,继续按照建设法治型、开放型、服务型政府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坚持改革创新,加快职能转变。严格依法行政,进一步落实行政许可法,不断提高政府的公信力。深化政府机构改革,进一步强化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深化规划体制改革,以改革的精神,创新的思路,统筹的理念,搞好“十一五”规划的编制工作。深化财政体制改革,严格依法征税,推进税负公平,做到应收尽收;优化支出结构,降低行政成本,加快建设公共财政;认真落实新一轮县镇财政体制。深化审批制度改革,更好地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的职能,提高政府的管理效能。深化统计改革,加强统计队伍建设,加大统计执法力度,加强国民经济运行的监测,高质量完成第一次经济普查。进一步探索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最大限度地实行政务公开。坚决贯彻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和政协委员提案,更好接受监督。
坚持求真务实,切实改进作风。致力倡导尊重群众、顺应规律,雷厉风行、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大力弘扬负重奋进、攻坚克难,吃苦耐劳、敢于胜利的工作精神;合力养成坚持原则、敢于负责,以身作则、各司其职的工作风格;努力营造勤奋学习、积极探索,民主团结、融洽和谐的工作氛围;全力提高驾驭复杂局势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尽力完成一切有益于人民群众的工作任务。
坚持标本兼治,自觉清廉从政。健全机关效能建设长效机制,深入开展行风建设。依法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完善政府采购制度、招投标制度和土地使用权出让制度,健全收支两条线管理,切实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强化监察、财政和审计等行政执法监督,抓好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加大对重大工程、重点领域、重要环节的审计监察力度,加大对违法违纪问题的查处力度。增强“过紧日子”的意识,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厉行节约,反对铺张,集中财力搞建设,集中物力谋民利。
各位代表!发展才有发言权,落实才能真发展。身处关键时期的关键之年和完成本届政府任期目标的承上启下之年,我们心潮澎湃,激情燃烧。我们全体政府组成人员首先是领导人员,一定以崇高的理想信念、强烈的责任意识和良好的公仆形象出现在绍兴人民面前,管好自己,带好队伍,干好事业。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___的___周围,在县委的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县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坚定信心,务求落实,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更高水平上的新跨越,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市政府工作报告(6)一文由www.1566.cn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篇二 晋城市政府工作报告13850字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__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是山西不寻常的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我们深入学习党的、__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总基调,坚持“一争三快两率先”总战略,积极适应经济新常态,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认真履职,积极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全市生产总值完成1035.8亿元,同比增长4.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74.8亿元,增长16.4%;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98亿元,增长3.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32.8亿元,增长12%;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11亿美元,增长19.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4907元,增长7.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0087元,增长10.4%。
一年来,我们认真开展“转型综改攻坚年”活动。'1+9'综改试点稳步推进,下放市县两级10个部门54项行政审批权限。“气化晋城”步伐加快,中心城市规划六区管道燃气普及率达到90%。编制《晋城市低碳发展规划》,制定了“六个一”低碳示范标准。深化政府职能转变,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基本完成。出台了行政审批改革创新的实施意见和“两集中、四到位”改革方案,取消下放行政审批项目59项,取消调整审批事项70项。煤焦公路销售体制改革全面完成,运销票据和检查站点全部取消。工商、质检、文化、城建执法等管理体制和财税、金融等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进展。山西兰花保税物流中心、晋城海关正式获批成立。晋商银行、银河证券入驻我市,城区、泽州、阳城农信社成功改制。太焦高铁有了实质性进展,今年有望开工。全面审计市属国资国企。公开发行城投债券14亿元,票面利率4.99%,为近三年全省地方债券发行招标的最低利率。组团参加了投洽会、西博会、能博会等大型经贸活动,全年招商引资签约项目163个,资金到位519.3亿元。
一年来,我们千方百计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防风险。认真落实国务院和省政府政策措施。一手减负让利,一手抓资金保障,累计为煤企减负20亿元以上,积极协调为企业融资50亿元,确保了晋城工业经济的基本面。扎实开展“项目见效年”活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974.8亿元,超额完成“六位一体”年度目标。省市重点工程完成投资891.8亿元,增长11.5%。加快“煤、电、气、化”综合能源基地建设,推动装备制造、高新技术和文化旅游等做大做强。煤层气和电子通信增加值分别增长31.3%、33.4%,拉动规模工业增长1.6个百分点和1个百分点。出台了减轻企业负担、支持实体经济、促进就业创业、稳定金融发展的意见和加快旅游、养老、健康服务业等一系列办法措施。持续加大对实体经济、民营经济和中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到地区生产总值的59%。新创办中小微企业2886户,新增个体工商户8536户。排查民间投融资机构257家,稳妥处置各类金融风险。启动沁河古堡、炎帝陵、程灏书院规划修复工程。全市旅游总收入242亿元,增长22%。服务业增加值占到地区生产总值的37%。
一年来,我们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心城市以“一园两环、三纵三横”为重点,实施了城市道路、管网、生态园林及污水垃圾处理等41项基础设施建设,新增集中供热面积160万平米。统筹推进大县城、小城镇、六大产业片区和8个“百镇建设示范镇”建设,城镇化率达到57.2%。启动建设396平方公里的环城生态圈。扎实开展改善环境质量“十组拳”攻坚行动和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百日攻坚”专项行动,一化和北岩煤矿关停,中石化油库完成选址,四个县城污水处理厂提标升级,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全部建成,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辆9385辆。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到209天,较去年增加了67天;pm2.5、pm10浓度和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分别下降28.1%、16%和19.4%,均超额完成省定指标。晋城荣获“山西省口水型城市”称号。北留镇、润城镇被命名为“国家级园林城镇”。
一年来,“三农”工作扎实推进。持续落实各项惠农政策,粮食生产虽遭受了严重自然灾害,但总产量仍然达到14.6亿斤。新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39家,新建省、市两级“一村一品”专业村286个。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646家,总数达到4734家,创建国家级示范社12家。全年完成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63.3亿元。新农村10个连片示范区和300个新农村实现提档升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四大工程”扎实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在16个省定试点村和2个试点乡顺利开展。培训新型职业农民1万名。农业机械化率达到68.8%,植树造林9.27万亩。任庄水库、磨河水库等水利工程进展顺利,全市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2.7%。深入实施“百企千村产业扶贫”和干部下乡住村帮扶活动,对160个重点扶持村开展产业扶贫。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万元。
一年来,保障民生更加有力。公共财政用于民生支出142.7亿元,占公共预算支出的88.8%。市区开工建设中小学6所,新(改、扩)建农村幼儿园和标准化幼儿园28所。提高调整乡村医生和教师工资待遇。城区、高平、阳城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验收。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提高到40元。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别增加35元和30元。全年城镇新增就业岗位4.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27%。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报销比例,最低92%,最高97%,年最高报销额达到60万元;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报销比例,最低68%,最高85%,年最高报销额达到50万元,全省最高。康复救助贫困残疾人3700名,建立了一级重度残疾人护理和生活补贴制度。48项涉农补贴资金统一“一卡通”发放。新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15528套,配售3168套。煤层气抽采、高硫煤深加工转化分别列入国家和省径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图书馆、档案馆、美术馆、博物馆正式开放。城乡就业、物价涨幅等重要民生指标实现预期目标,市定十件实事全部完成。统计、地震、气象、人防、治超、民族宗教、妇女儿童、卫生计生、档案史志、外事侨务、老龄、关工委、残疾人、红十字、慈善救助等社会事业,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一年来,社会治理总体稳定。深入实施精神文明和民主法治建设。大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努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主动接受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627件。扎实推进“六五”普法和依法行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不断加强,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民意测评连续三年名列全省第一。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不断提升。认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和“学习讨论落实”活动,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国务院“约法三章”,坚决反对“四风”,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市级“三公”经费同比下降63.5%。查处和通报了一批违法违纪案件。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制定实施安全生产责任清单,引深“知责、履责、尽责、问责”活动,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全年各类安全事故下降7.9%,事故死亡人数下降1.7%。
各位代表,一年来,我们同舟共济,坚韧前行,成绩来之不易。这是我们认真贯彻执行___、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一系列方针政策的结果,是市委统揽全局、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有效监督、全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辛勤工作、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驻市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各位老领导、老同志,向所有关心、支持晋城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同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仍然十分突出。煤炭行业产能过剩、价格下跌,经济运行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经济总量不大、质量不优,产业结构单一,新兴产业成长不快,转型升级的任务依然艰巨;改革开放、民营经济、科技驱动、金融市场等滞后,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制约我市发展的一些体制机制性弊端依然存在;“三期叠加”的发展阶段,各种社会矛盾风险和安全生产任务依然十分繁重。还有:依法行政的理念还没有真正确立,行政审批环节多、时间长、效率低;一些促改革、稳增长的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还没有很好地解决;一些政府机关和工作部门“四风”问题尚未根绝,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及缺乏担当、为官不为、懒政怠政的现象不同程度地仍然存在。
在这里,我还要特别报告:去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没有完成预期目标。一些重点工作、重点工程推进缓慢,没有实现既定进度。客观上是大环境、大形势和我们资源型经济特征共同影响的结果,也有省直有关厅局案件、土地政策变化、房地产市场低迷等因素的影响。但主要是我们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思想认识不充分、应对措施不给力,工作没有做实做好。还有“3·1”道路交通危化品燃爆特别重大事故,是建国以来第一起隧道特别重大事故,也是晋城市建市以来第一起特别重大事故。事故使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遭受了巨大损失,也给山西和晋城的形象造成了损害,教训非常惨痛,十分深刻。
新的一年,形势更加严峻,任务更加艰巨。我们必须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切实增强使命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自觉认识经济新常态,积极适应经济新常态,主动引领经济新常态,担起担子,勇于作为,全面实施“六大发展”,努力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
二、20__年工作安排
20__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启动之年,是全面完成“__”规划的收官之年,是我省全面推进“六大发展”的开局之年,也是晋城建市三十周年。今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党的和__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指针,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总基调,坚持“一争三快两率先”总战略,坚持“只争朝夕、一抓到底”工作要求,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以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为旗帜,聚焦经济发展,深化改革开放,突出创新驱动,优化发展环境,着力民生改善,强化风险防控,推进依法行政,实现经济稳中有为,社会和谐稳定。
狂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2%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6.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以上,城镇新增就业岗位3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节能减排等约束性指标,要确保完成省下达的年度任务和“__”目标任务。
实现上述目标,要重点做好八方面工作:
(一)改革开放
狂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我们要以“早改早主动、晚改就被动、不改要出局”的认识和态度,解放思想、创新举措,运用新思维、敢啃硬骨头,切实增强改革开放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把着力点聚焦到全市发展的重大问题上来,重点加以推进。
以综改试验区建设为旗帜和统领。不折不扣地完成省里确定的综改目标任务。按照我市三年《综改实施方案》和20__年行动计划确定的任务书、路线图和时间表,加快'1+9'综改试点和重大改革、重大事项、重大项目、重大课题推进步伐,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低碳城市、气化晋城、城乡统筹、循环经济、竞逐中原等各项综改工作。
推动煤炭革命。认真贯彻落实“能源革命”和省委“革命兴煤”、“六型”转变要求,实现煤炭产业由量的扩张到质的提升。加快煤炭主体企业改革步伐,全面深化煤炭管理体制改革,规范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盈利能力,切实增强企业的活力和市场竞争力。积极引导支持煤炭企业与化工、电力等行业的开放与合作,推动煤电一体、煤化联盟等,提高煤炭清洁利用和就地转化率。
盔一步简政放权。严格按照机构改革方案要求,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全面完成市县两级政府机构改革。积极推进政府事权规范化、法制化,市政府今年要制定并公布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认真做好省政府下放审批事项的承接工作,继续取消和下放市级行政审批项目。清理规范非行政许可事项和中介服务执业行为。全力打造“行政审批(许可)、公共资源交易、便民服务、效能监察”四位一体的综合性政务服务平台,全面推进行政审批“两集中、四到位”。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以管资本增活力为方向,按照出资人政策的制定、执行、监督三分开原则,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强化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成立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推行信息公开,实行分类改革,实现分类监管。已实行公司制改革的国有独资、国有控股企业,要进一步理顺与出资人的关系,完善董事会制度,实行规范的法人治理;一般竞争性领域的国有企业,继续推进国有资本有序退出、合理流动,完成产权、身份双置换;公共服务类国有企业,要以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特许经营、政府监管为主要内容,尽快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在加强监管的条件下放宽准入,不断提高公共资源配置效率和服务水平。同时,要统筹推进投资体制、财税金融、不动产登记和农村改革等。各县(市、区)在全面完成省市确定的各项改革任务的同时,自选动作,重点推进一至两项改革。
扩大对外开放。坚持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并重,对外开放和对内搞活并重,加快晋城海关、商检大楼建设,确保兰花保税物流中心10月封关运营,打造开放平台,发展外向型经济,努力实现对外开放新突破。加快推进太焦高铁、陵川至鹤壁、阳城至济源高速公路建设,尽快实现晋城人民“高铁梦”,尽快形成东南西北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交通体系。加强与中原经济区的经济协作,打通我市钢铁、铸管、铸件、煤机等融入郑州、洛阳等装备制造产业链的途径和渠道,实现我市与周边城市在能源供应、产品供需方面的产业互动。提升旅游业对外开放合作水平,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
(二)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警中力量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把新常态下发展的基础夯实,是我市转型发展必须迈过去的一道坎。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和“功成不必在我”的韧劲,蹄疾而步稳,真正把经济工作的重心放到质量和效益上来。
做好煤炭这篇大文章。推进煤炭产业“六型”转变,巩固好晋城经济基本面。要在“保安全、保产量、保市场、保资金、促建设”上下功夫,加强煤炭市场运行监测,创新煤炭经营方式,努力开拓煤炭市场。鼓励帮助煤炭企业用好用足各种融资手段,千方百计保障煤炭企业资金链。要围绕国家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建设,坚持“煤、电、气、化”多元发展,实现煤炭单一优势向综合优势转变。大力发展煤商贸、煤物流、煤转化、煤金融、煤制造等特色关联产业,建设煤炭产业新体系。
打造晋城工业经济升级版。以煤基新材料、煤基新能源为方向,科学有序发展煤化工产业,加快晋煤华昱高硫煤洁净利用化电热一体化项目、天泽乙二醇和兰花钠米碳酸钙、己内酰胺等重点项目建设。积极开发精细化、差异化的高端化工产品,实现由化肥单打到肥化并举。通过技术改造,提升清洁燃煤发电,加快阳电三期前期工作,建设千万千瓦级煤电基地。依托冶炼铸造优势,加快产业集聚、技术研发、产品集散三个平台建设,重组泽州、高平铸造企业,形成铸造-机加工-装备制造产业链条,推动晋城铸造向晋城制造飞跃。以建筑陶瓷、日用陶瓷、工艺美术瓷和新型陶瓷材料生产为核心,延伸陶瓷机械及配件、陶土采掘等陶瓷产业链条,打造陶瓷产业集群。以改革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动力,激活丝麻产业,形成丝麻融合发展产业基地。同时要加强主导产业、重点企业经济运行的分析研判,及时出台针对性的办法措施,下决心清理规范取缔各类涉企收费,优化市场环境,支持实体经济、混合经济、民营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共同繁荣健康发展。
居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发挥煤层气资源优势,以沁水煤层气总部基地建设为统领,加快煤层气集输总站、国家煤层气质检中心、煤层气交易中心、煤层气远程智能化排采系统、应急调峰设施群和煤层气综合利用等重点项目建设,努力打造我市新能源战略新优势。捆绑煤层气装备制造和气化晋城等,力争煤层气产业成为省径综改示范项目。加快推动富士康、金鼎煤机、江淮重工、力宇燃气、中道能源等向中高端延伸迈进,带动和促进我市装备制造业集群化规模化发展。落实服务业发展优惠政策,完善第三产业市场物流网点建设,积极培育一批市级重点商贸企业,统筹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电子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和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快速发展。适应新一代科技革命,促进大数据、物联网等与传统产业、现代制造业等相结合,不断催生新兴业态。推进区域合作,打造精品线路,塑造旅游品牌,推动旅游业由观光为主向观光、休闲、度假并重转变。整合做强南太行旅游资源,叫响“太行山”品牌。完善沁河流域古堡群和古村落保护开发利用规划。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发现和培育新的增长点。
全力以赴在科技创新、金融服务、民营经济发展三个突出问题上取得突破。(1)科技创新。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促进高新技术企业销售额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额快速增长。围绕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积极对接国家级科研院所,加大产学研合作力度,重点在煤炭绿色开采、煤炭清洁利用、煤层气、现代煤化工、低碳技术等领域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形成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和主动权。加快晋城市科技研发基地(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2)金融服务业。深刻认识金融对于经济发展的极端重要性,解放思想,创新实践各类金融产品和融资模式。既要发挥好政府资金引导作用,更要广泛激发社会资本活力,为市场主体源源不断地注入发展动力,不断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加快农信社改制和企业上市步伐。(3)民营经济。认真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和措施,坚决破除观念性、体制性、环节性障碍,放宽市场准入,消除各种隐性壁垒,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创办、创新、税费、融资、审批等方面的实际问题,让民营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努力形成全民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
把投资作为稳增长的强大引擎和调结构的重要抓手。准确把握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方向,深度对接中央和全省已推出的重大工程和即将推出的新的工程包。继续坚持“六位一体”推进重点工程建设。重点实施太焦高铁、高速公路、气化晋城、环城森林生态圈、西北片区改造、金村低碳示范区、沁水煤层气总部基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水利建设、北留-周村循环经济工业园区等一批骨干工程。一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挥好能源、资源、区位、产业等优势,强化产业链招商和以商招商,大力引进关联度高、竞争力强和成长性好的项目,加大招商引资与产业升级的对接力度。二要改革投融资方式方法,积极推广ppp建设模式等,在智慧城市、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产业园区建设、公共服务项目中,采取特许经营、购买服务、股权合作等合作方式,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破解资金难题。三要创新用地新机制。继续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矿业存量土地整合利用、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批而未用计划指标调剂使用,以及闲置和低效利用土地二次开发等用地新机制,多管齐下,盘活存量,用好用足各项用地政策。四要扎实推进工业园区建设。金匠新兴产业工业园、北留周村煤电化工业园、南村铸造工业园区等产业园区,要按照循环经济模式,“五规合一”,科学规划布局,形成园区循环经济发展新模式。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降低园区运营成本,吸引投资落地。健全园区管理服务机构,改革创新管理模式,完善服务体制机制,用高质量的服务争取项目落地。
(三)持续改善生态环境
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理念,持之以恒地推进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建设美丽晋城。
口能减排。扎实推进低碳城市“六个一”示范工作,管理机制上要开展碳排查、引入碳评价、建立碳平台、实施碳考核。严格淘汰落后产能,严控“两高”行业新增产能,抓好煤炭、冶铸、建材、化工等传统产业节能工作。以雾霾治理为重点,整治违法排污企业行为,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节能降耗。严守生态红线和开发底线,不断提高碳汇蓄积量。
发展循环经济。抓好全产业循环链发展,大力构建资源节约型、清洁生产型、生态环保型的现代循环经济绿色产业体系。重点抓好11个省径试点、6条循环经济产业链和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工作,加快创建“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市”。以建设国家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示范城市为契机,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步伐。
抓好“三化”建设。“气化晋城”。认真落实《气化晋城实施方案》,加快煤层气高压集输系统建设,实现6县(市、区)、重点工业用户、重点园区、重点乡镇等四个“全覆盖”。“绿化晋城”。主城区今年新增公园、游园面积900亩,提升改造公园面积3460亩。加快396平方公里的环城森林生态圈建设,力争20__年森林覆盖率达到45%以上。“净化晋城”。加快“井”字型骨干大水网、城乡一体化饮水安全网、农田水利灌溉网三大水网建设,开展沁河、丹河生态修复综合治理,打造花园头河、龙门湿地公园等城市生态景观。突出“控煤、治污、管车、降尘”四个关键环节,持续实施好改善环境质量“十组拳”攻坚行动。
(四)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
目前我市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期。要坚持“以人为本、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的基本原则,突出重点,统筹推进,切实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和水平。
居大中心城市建设力度。以花园城市、智慧城市和文明城市为目标,围绕“拓展、改造、提质”,强化中心城市建设,以崭新的城市形象迎接建市30周年。按照“六区联动、组团发展”的城市空间总体布局和“一园两环、三纵三横”的城市建设主框架,加快文博路、景西路、书院街、207国道改线等续建工程建设,畅通拥堵点,促进大循环,形成快速高效、级次匹配的完整路网体系和功能完善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布局体系。今年重点实施泽州路、太行路、文昌街、新市东街等7条城市道路改造提升工程。打通主城区和片区连接线,加快金村片区、西北片区、兰花路片区、北石店片区等的改造扩容速度,推动六区互动联动。统筹推进山水园林路、“三供两处理”、保障性住房、城中村改造,建设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生活方便、生态良好、管理创优的城市新形象。
抓好大县城和产业片区建设。围绕全省“一核一圈三群”城镇化布局,结合我市“一城两翼”城镇化架构,“四位一体”推进城镇化建设。实施“大县城”战略,积极引导生产要素、优势资源向大县城集中,加快扩容提质步伐,增强县城对县域经济的带动作用和吸纳集聚人口的能力。突出产业片区主阵地作用,以工业化推动城镇化,加快道路、水、电、暖、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就业、教育、住房、医疗、文化等综合公共服务,兴业聚人扩镇,集中打造巴公、南村、马村、北留-周村、嘉峰、米山等各具特点的产业片区,推动农民就地城镇化。把采煤沉陷区治理、农村危房改造、地质灾害治理、易地扶贫搬迁等纳入城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与产业开发、就业创业、农民致富、土地整治、生态修复、人居环境结合起来整体推进。
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强化城市规划的实施管理,维护城市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和公民企业参与城市管理,做到政府监控、市场调节、公民参与三管齐下,实现政府、市场、社会的良性互动。坚持建管并重、标本兼治,集中开展“道路提升、环境整治、交通畅通”三项治理,重点对环境卫生、交通拥堵、违章建筑、无序设摊、跨门营业等顽症集中整治。解决好脏、乱、差、堵等人民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五)进一步做好“三农”工作
踞持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以土地制度改革为重点,促进农民稳定增收、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村环境改善。
以土地制度改革为重点,深化农村改革。全面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探索建立流转农业用地风险保障金制度,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在泽州县率先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通过出让、租赁、入股和抵押等方式入市流转。对农村宅基地进行确权登记颁证,在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前提下,积极探索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扩展宅基地使用权。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改革试点,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权。
以特色产业为重点,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畜牧、蔬菜、蚕桑、食用菌、干鲜果、小杂粮、中药材、苗木花卉等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加快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作用,整合优势品牌,密切与农户、农民合作社的利益联结关系,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走集群化、产业化道路。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向种植能手、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机专业服务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流转,鼓励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训新型职业农民8000人。
以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为重点,加强新农村建设。继续实施好完善提质、农民安居、环境整治、宜居示范“四大工程”,重点抓好美丽宜居示范村“百村”建设,完成2715户农村危房改造,开工建设30个村的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启动31个村4426户12211人的采煤沉陷区搬迁安置。创新扶贫开发机制,推进精准扶贫。继续实施产业扶贫、百企千村产业扶贫工程和领导干部下乡住村、市县单位结对帮扶、党员干部帮贫到户工作。抓好易地移民搬迁工作,完成移民搬迁5000人。
(六)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踞持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着力构建普惠、均衡、优质的公共服务体系,确保我市社会福利水平位居全省前列。
优先发展教育,为晋城未来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强化公办学校尤其是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标准化建设的投入机制和长效机制,扩大城乡教师岗位交流,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接受公平的有质量的教育。提升特殊教育,抓好学前教育、民办教育、社区教育和继续教育,构建全民终身教育体系。新改扩建标准化幼儿园15所,加快市区续建中小学速度,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加快金村教育园区建设。
提升医疗卫生计生服务水平。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积极预防重大传染病发生,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提高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完善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进一步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做好常用低价药品供应保障工作。落实乡村医生多渠道补偿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开办医疗机构。落实好计生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积极抓好分级诊疗,进一步健全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健康晋城。
做好创业就业工作。认真落实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创业就业工作的26条措施,改善创业环境,开展创业培训,拓展就业渠道,鼓励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大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加快发展服务业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充分发挥中小微企业就业主渠道作用。
居强社会保障工作。认真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施意见,提高城乡低保标准,扩大养老、医疗保险覆盖范围,认真做好全国社会保障卡综合应用试点建设工作,加快各类养老基础设施建设。结合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建立工资正常调整和增长机制。降低流通环节费用,搞好粮、油、肉、蛋、菜、糖等生活必需品的生产储备和应急商品的储备,保持物价总体平稳。
居快发展科技、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和人才强市战略,充分发挥科技人才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中的支撑引领作用,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加强科技队伍建设。继续实施文化强市和文化惠民工程,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强基层基础卡设,培育文化产业发展能力,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深度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弘扬我市优秀的法治文化、廉政文化、红色文化,彰显文化特色,提升文化软实力。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大力发展老龄、残疾人、慈善、红十字事业,继续做好地震、气象、人防、对台、档案史志、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广播电视、妇女儿童等各项工作。
各位代表,民之所望,施政所向!我们一定把民生改善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优先保障民生投入、优先安排民生项目、优先解决民生问题,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也要让全市人民过上好日子!
(七)切实抓好社会治理创新
踞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促进社会长治久安。
居强民主法治建设。围绕法治晋城目标,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集中抓好国家宪法日和依法行政宣传月活动。不断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健全民主制度,推进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全方位公开,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大力推进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提高社会治理水平。
居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公民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晋城精神,深化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倡导全民阅读,推进文明旅游、志愿服务、诚信建设三项工作制度化、法治化。充分发挥“晋城好人”等道德模范的示范引导作用,培育良好社会风尚,塑造文明晋城新形象。继续抓好文明城市、村镇、单位创建活动。
居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健全落实领导责任制,建立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建立健全社会矛盾排查研判和预警机制,深入推进矛盾纠纷调解体系建设。强化对危害食品药品安全、影响安全生产、损害生态环境、破坏网络安全等重点问题的治理,妥善处理各类应急突发事件。继续加强国防动员、国防教育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积极开展双拥工作,促进军民融合发展。
切实抓好安全生产。深刻汲取“3·1”特别重大事故教训,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红线”意识。严格落实新修订的《安全生产法》,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继续开展安全生产“四责”活动,着力形成人人知责、认真履责、个个尽责、严格问责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新格局。大力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和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全面加强煤矿、煤层气、道路交通、消防、非煤矿山和危化品、水库、人员密集场所以及建筑施工、油气管道、城市燃气、特种设备等各行业各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强化应急管理和考核问责,严格落实安全生产目标责任考核“一票否决制”,按照“四不放过”原则,严肃事故查处,依法责任追究,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减少一般性事故。
(八)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适应新常态,必须在状态。做好今年各项工作,必须以扎实开展好学习讨论落实活动为契机,强化依法行政,转变政府职能,狠抓工作落实,加快建设法治、创新、廉洁和服务型政府。
踞持依法行政。认真贯彻__届四中全会精神和省、市《实施意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全面正确履行职能,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合理配置执法力量。建立重大决策公开征求意见和民主协商制度,完善政府法律顾问和智库制度,探索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保障法律的正确实施。完善新闻发布制度,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严格执行人大及其会的决议决定,主动接受人大、政协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广泛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意见,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作用。支持法院、检察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努力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
狠抓工作落实。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是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具有法律效应。落实好《政府工作报告》中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是各级政府各个部门的法定责任。会后,我们将细化“责任分解表”,制定“推进路线图”,以目标倒逼进度,以督查强化落实,推动政府工作提速提效。要守纪律,讲规矩,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强化干部问责、问绩、问效措施,坚决纠正、严肃处理各级各部门,尤其是“一把手”这个“关键少数”不敢担当、不愿担当、不会担当,做选择、打折扣、搞变通、为官不为等工作态度和行为。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全市“一盘棋”,以上率下,真抓实干,奋发有为,只争朝夕,以良好的作风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落实到位。
实施“六权治本”。围绕依法确定权力、科学配置权力、制度约束权力、阳光使用权力、合力监督权力、严惩滥用权力的要求,建立形成不敢腐、不想腐、不能腐的权力运行长效机制。认真落实“两个责任”,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廉洁从政各项规定,坚决反对和克服“四风”。从严控制机构编制和财政供养人员,压减“三公”经费支出,推进公务用车改革。加强政府采购资金、政府投资项目、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等管理与监督,加强行政监察、项目稽查和审计监督,虚心接受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严肃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在做好以上各项工作的同时,各级政府要科学编制好“十三五”规划,谋划好发展蓝图。今年还要投入8.8亿元,办好十件实事:1、为全市36万60岁以上居民免费健康体检;2、为参加新农合农民办理市域就医便民结算一卡通;3、解决5.3万山区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4、提高农村低保标准平均每人每月20元;5、完成农村公路提质工程400公里;6、建立城乡统一的居民养老保险制度;7、建设城乡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100个;8、启动采煤沉陷区治理工程;9、新增城市公交车辆92台;10、新增市区公共自行车3000辆、站点50个。
各位代表,改革催人奋进,发展任重道远。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的___周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同心同德,奋发有为,努力完成今年各项目标任务,为开创“弊革风清、富民强市”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晋城市政府
篇三 2023年湘潭市政府工作报告2200字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连同《湘潭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查,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二五”和2023年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紧密团结和依靠全市人民,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创造性开展工作,总体完成了“十二五”目标任务。
——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地区生产总值由2023年的894亿元增加到1703.1亿元,五年年均增长11.6%;人均gdp突破6万元,居全省第二。规模工业增加值达到876.1亿元,年均增长12.9%;财政总收入达到173.9亿元,年均增长18.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20.6亿元,年均增长14.7%。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068亿元,是“十一五”的3.2倍。存贷款余额分别达1750亿元、1295亿元,累计新增贷款723亿元,年均增长18.4%。五年到位外资35亿美元,完成进出口总额116亿美元。湘潭经开区晋升为经开区。湘潭综保区获批。湘潭获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等20项品牌。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10.7:55.9:33.4调整为8.3:54.8:36.9。高耗能行业占比由50%以上降至30%以下,高加工度工业占比由39.4%升至54%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2.6%升至31.5%,中国驰名商标由11件增加到35件。五年共有97项科技成果获国、省科技进步奖,363吨级电动轮自卸车、“海牛”深海钻机等一批技术跻身世界一流。产业结构由过去“一钢独大”,蝶变为先进装备制造成为第一大产业,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等6大产业加速崛起的新格局。五年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91家。吉利汽车、泰富重装、湘电集团成长为百亿企业。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29.7%提升到49.3%。步步高集团成长为湖南零售冠军企业。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增加值达150亿元,是2023年的3倍多。非公经济占比由52%升至67%。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占比由41.2%升至71.3%。
——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河东中心城区功能大幅完善,河西旧城改造有序推进,九华新城初具规模,昭岳、天易等新城片区稳健崛起。基础设施进一步配套完善,通车高速公路由4条增加到7条,新(改、扩)建城市主次干道75条,完成湘江风光带建设19.2公里,新建干线公路27条、630余公里,硬化农村公路3030公里,构成全国地级市最密集的公路网;沪昆高铁设站湘潭和韶山,湘潭迈入“高铁时代”。城市绿荫行动有力推进,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9.2m2。大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进入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行列。城乡统筹步伐加快。城镇化率达58.6%。花石、棋梓、银田3个特色镇和梅林桥城乡统筹示范片、姜畲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推进良好。五年完成各类水利工程13.5万处,解决82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持续推进,城乡面貌显著改观。
——“两型”建设卓有成效。实施湘江保护和治理“一号重点工程”和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累计关停淘汰退出涉重金属企业94家,竹埠港地区等重点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在全省率先突破,湘江城区段全面禁止采砂,湘潭段水质常年稳定在ⅲ类,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75%和92.5%。生态建设五年完成营造林125.3万亩,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2.8km2,复绿矿山63处,增加湿地保护面积1.1万公顷。昭山地区保护与发展机制不断完善,成为长株潭“绿心”。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6.2%以上。推进“两型”示范创建,韶山成为全省第一个“两型”综合示范片区。“两型”生产生活方式逐步普及。万元gdp综合能耗由1.17吨标准煤下降到0.82吨标准煤,全面完成“十二五”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民生保障持续改善。民生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比重提高到63%以上。五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28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3万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29237元和15347元,年均增长10.9%和13.2%,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35∶1缩小至1.89∶1。社会保障水平保持全省前列。竣工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6.4万套,农村危房改造20431户,最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实现应保尽保。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支持廉租房建设补充资金3.4亿元。减少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97万人。大力推进教育优质发展,五年建成合格学校352所、公办幼儿园54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新农合参合率达98.28%。人口计生工作连续五年被评为全省模范。文体事业蓬勃发展,“欢乐潇湘·幸福湘潭”“全民健身挑战”等活动深受群众喜爱。大型实景剧《中国出了个___》演出439场,观众达65万人次。法治湘潭建设持续推进,社会治理不断创新,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不断提高,和谐稳定的社会局面进一步巩固。
——制度建设日臻完善。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大力创新体制机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国企改革、商事制度改革、投融资和财税体制改革、社会领域改革等取得重大突破,发展活力进一步释放。以制度建设规范行政行为,修订完善《市政府工作规则》,健全重大行政决策机制,加强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完善政府投融资公司“三重一大”决策制度。规范完善国土、规划管理制度,成立市国土资源管理委员会和城乡规划委员会,加强对国土和规划的集中规范管理。制定实施全市统一的征拆政策,严肃查处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工程造价计价不良行为,对市本级政府投资项目全面推行预算、结算、决算“三审制”。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市政务服务中心、公共资源交易中心、“12345”社会求助服务平台建成运行。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严厉整治“四风”,加强廉政建设,政府系统工作人员规矩意识、服务意识和行政效能不断提升。
篇四 2023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解读2000字
解读2023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
“位置最好”自住房建工·动力港在2023年元旦到来之前交房入住。360户业主将在新居过新春。北京晨报记者 李木易/摄
2023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民生
报告指出,2023年社会民生不断改善,但仍有许多群众不满意的地方,如优质公共服务供给总量不足与配置不均衡并存等。今年要继续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积极回应群众关切,扎实办好重要民生实事,确保首都和谐稳定。
2023年任务
服务
建百个“一刻钟”
实施提高生活性服务业品质行动计划,建设提升1000个便民商业网点,推动规范化、连锁化、品牌化发展。健全枢纽型社会组织工作体系,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深化街道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推进社区减负增效、社区协商,建设100个一刻钟社区服务圈。
就业
实现新增36万人
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帮扶,做好相关企业职工分流安置,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6万人。
保障
实施精准救助
全面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施精准救助,加大“救急难”力度,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积极做好留守儿童保障工作。
推进医养结合
深化残疾人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完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200家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发展农村互助养老和志愿服务,深入推进医养结合。
住房
致力购租并举
把握住房的居住属性,以建立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为主要方向,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金融、财税、土地、市场监管等多措并举,探索建立符合国情市情、适应市场规律的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
促低价房供应
加大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供应比例,保障房建设筹集5万套、竣工6万套。棚户区改造3.6万户。完成1.5万套自住型商品住房供地。培育和规范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加快发展装配式建筑。以城六区为重点,继续推进老旧小区综合整治。
教育
扩大优质资源
发展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加快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和特岗计划,深化学区制改革,支持集团化发展和九年一贯制办学,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扶持惠民幼儿园
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新建、改扩建一批公办幼儿园,扶持发展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继续实施中招市级统筹各项举措,推动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分配向一般初中校倾斜。实施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开展中高职与本科教育贯通培养改革试点。深化高等学校高水平人才交叉培养,引导部分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办出特色、争创一流。
医疗
推进联动改革
深入推进健康北京建设。制定实施健康北京2030规划纲要, 促进卫生与健康事业改革发展。协调推进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全面实施医药分开,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推进复合型医保支付方式改革。
完善用药衔接
大力推行药品阳光采购,完善基本药物制度,促进大医院与社区用药衔接。推进分级诊疗,加快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引导部分二级医院向康复护理医院转型。推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增加助产资源
落实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条例,加强重点传染病和慢病防控。增加助产服务资源。认真执行新修订的北京市全民健身条例,新建专项活动场地509片。
安全
强化食药监管
制定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实施方案,狠抓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启动全市安全生产重大风险源普查,开展危险化学品正面清单编制工作和集中管理体系建设,完善隐患排查治理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大力推进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消防综合应急救援能力。
推进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创建工作,强化食品药品全过程监管,让群众饮食用药安全放心。
2023年成就
●28件重要民生实事全部落实。
●积极做好就业创业工作,城镇新增就业42.8万人。
●有序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整合,门诊、住院最高支付数额和大病保险待遇实现统一。
●深入落实居家养老服务条例,出台支持居家养老服务发展十条政策,建设街乡镇养老照料中心53个、社区养老服务驿站150家。
●建设提升便民商业网点1700个。
●出台房地产调控8条措施,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保障性住房新开工5.6万套、竣工6.4万套,完成3.9万户棚户区改造任务。
●出台深化中高考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推进中小学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比例进一步提高。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新增学前教育学位1.5万个。
●出台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推进药品阳光采购,市属医院实行非急诊全面预约挂号。
●健全分级诊疗制度,建立基层医疗机构4类慢病双向转诊基本标准,新增10个区域医联体。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有序推进“三网融合”示范点建设。完成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积极促进妇女儿童事业发展,加强民族、宗教、对台、侨务工作。
●扎实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实施食品药品安全三年行动计划,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形势总体稳定。
●积极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转型升级,强化反恐防恐能力建设,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
篇五 市政府办公室领导班子工作述职报告1500字
市政府办公室领导班子工作述职报告
市政府办公室领导班子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重点工作,努力加强班子队伍建设,认真履行职责,加强规范管理,办公室各项工作扎实开展并取得了较好成绩。班子主要表现情况如下:
一、班子基本情况
市政府办公室领导班子由人组成,其中:政府办公室主任人,副主任人。班子成员中36-40岁人,41-45岁人,46-50岁人,平均年龄岁;研究生学历人,大学学历人。
二、主要特点
(一)注重理论学习,班子政治思想建设进一步加强。围绕建设“学习型团队”的目标,办公室班子成员在自学的基础上,积极参加市政府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一是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系统学习了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树立了科学的发展观,坚定了理想信念,理清了工作思路。二是加强领导素养和专业知识学习。认真学习经济管理、招商引资、产业政策、土地法规等专业知识,并将所学应用于工作实践,创新了工作思维和方法,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三是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学习教育活动。学习了《党章》、《____纪律处分条例》和省市廉政工作会议精神等内容,办公室领导班子廉洁自律意识明显提高,勤政廉政意识明显增强,思想作风有了明显转变。
(二)坚决贯彻民主集中制,坚持重大问题集体研究。正确处理民主与集中、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坚持集体领导、分工负责的原则,办公室领导班子成员之间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相互监督,正确行使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严格规范个人行为。在办公室重大事项的决策上,办公室主要领导能够做到充分听取班子成员的意见,调动班子成员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集思广益,科学决策,有力地推动了办公室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全面落实廉政责任,狠抓班子廉政建设。一是带头强化廉洁自律。办公室班子成员严格遵守廉政建设各项规定,切实兑现廉政承诺,在住房、乘车、接待等方面严守标准、不搞特殊,从未干预插手建设工程招投标、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及房地产开发经营等市场经济活动,从严要求配偶、子女及身边工作人员,规范八小时以外的交往圈和行为,有效避免了各种违纪行为发生。二是抓好分管科室教育监督管理。办公室领导班子成员定期对分管科室和工作人员进行廉政谈话,切实落实民主评廉制度,严格执行《党内监督条例(试行)》,自觉接受社会舆论监督,强化行政效能监察,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三是切实纠正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办公室领导班子成员针对各自分管科室、工作,重点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四)认真履职,积极作为,班子整体水平全面提高
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办公室领导班子把参与政务、服务决策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对分管科室高标准、严要求,努力提供高质量、系列化、全过程服务。在政务调研、综合文稿、政府督查、政务信息、政府法制、电子政务、外事侨务、史志等工作均取得显著成绩。今年以来共承办市政府扩大会议、经济工作会议、科学发展现场会议等大型会议次,撰写各类工作报告、会议讲话、汇报材料、领导署名文章等多篇,修改、制定市政府和政府办公室各类文件522余件,报送反映领导活动的新闻稿件余篇,编发《政报》期,刊发各类文章多篇。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件,满意(基本满意)率100%,接听市长公开电话次,下发督察通知件。全年共查办行政复议案件件,行政应诉案件件。
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办公室领导班子在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推进反腐__,努力为领导提供优质高效服务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与市委、市政府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还有一些差距和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科学理论和法律法规的学习。
20__年1月5日
篇六 市政府工作报告69550字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_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_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过去一年的发展成绩
过去的一年,是极不寻常的一年。全_人民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主动适应宏观调控,齐心协力,奋发有为,战胜了比预料多的困难,取得了比预料大的成绩。全年实现生产总值328.96亿元,增长16.5%;财政总收入36.45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7.10亿元,分别增长18.2%和26.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0.93亿元,增长16.6%;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22亿元,增长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33元,实际增长14.6%;农民人均纯收入8077元,实际增长12.3%;城镇登记失业率3.9%;人口自然增长率3.92‰。县人大批准的主要预期调控目标全面实现,50项重点工作和实事工程也已完成或基本完成。
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农业基础进一步加强。粮食生产实现恢复性增长,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分别比上年增长12.3%和15.9%。大田亩均产值3050元,增长8.9%。农产品加工值率由上年的1.2?1提高到1.25?1。新增外拓农业基地40.6万亩。土地二轮承包完善工作顺利完成。工业经济快中趋好。完成工业投入106.50亿元,增长24.3%;非纺产业投入比重上升10.6个百分点。实现销售1100.81亿元,增长27.8%。完成建筑业施工产值258.90亿元,增长27.3%。3家企业成功上市。纺织业网络化制造应用公共服务平台开通运行。品牌争创工作实现历史性突破,2只产品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1只商标获国家驰名商标称号。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家。商贸服务业发展加快。成功举办了“纺博会”、“纺织峰会”和“兰博会”。汽车交易市场、笛扬路商业步行街等建成开业。华联国际商贸城二期基本建成,中国轻纺城市场升级改造一期、大型企业总部建设进展顺利。旅游总收入19.16亿元,增长15.3%。轻纺城市场成交额258.20亿元,增长5%。信用联社改制顺利完成。供销社体制得到创新。开放型经济难中有进。完成自营出口32.16亿美元,增长35.9%,绝对额连续三年居全省第一。加工贸易出口增长137%,实现历史性突破。以滨海工业区和柯桥经济开发区为重点,全县实现合同利用外资4.54亿美元,增长26%;实到外资2.51亿美元,增长9.1%。新设境外窗口28家。
城乡建设呈现新貌。完成城市、交通等基础设施投资64.43亿元。裕民东路等城区十路十二桥竣工通车,群贤路等综合改造基本完成,兴华路等十条市政道路建设全面启动,城市路网进一步完善。明珠文化广场投入使用,给排水等市政工程建设加快,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实施道路洁净、畅通工程,古运河整治、新开河二期建设等基本完工,新增绿地面积40万平方米,城市环境进一步优化。杭甬运河绍兴县段一期、柯袍快速干线一期、绍大线综合改造、杭衢高速公路连接线一期和山区五路等工程相继完工。通村公路通达率和硬化率在全省率先达到两个百分之百,县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村村通公交”目标提前实现。生态县建设全面启动,环保工作得到加强。再次荣获全省水利“大禹杯”金奖。山区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新成绩。全县城市化水平达到46.7%,提高了10个百分点。
社会事业不断进步。以“七艺节”为契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新型农村广播发展工程有序推进。有线电视网络村级分配网改造全面完成。一批文史档案书籍整理出版。西藏民族中学落成开学,鉴湖中学新建和职教中心扩建等工程相继完工,财政性教育投入资金达到5.13亿元,增长40.7%。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达到92.5%,高考上线率达到98.3%。净增各类人才4182名,应届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3.5%。国土资源管理得到加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创建成果得到巩固。民政、统计、人民武装、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事务、老干部等工作也都取得了新成绩。
人民生活加快改善。新增城镇就业岗位9202个,3829人实现了再就业。实行按计税工资征缴养老保险金,参保人员15.8万人。工伤保险扩大到非公有制企业,参保人员11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84.2%。13.2万被征地农民纳入社会保障。最低生活保障实现了应保尽保。农村五保对象和城镇“三无”人员集中供养率达到88.1%。安置房交付使用60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77万平方米。50%的村开设了便民放心店。85%的群众用上了统一标准的自来水。
民主法制得到加强。“平安柯桥”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司法调解工作得到加强,一大批社会矛盾得到化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网络进一步健全。突出科技强警,注重治安防控,坚持“严打”整治,改进对流动人口的管理服务,社会继续保持了和谐稳定。深化职务犯罪预防机制,加大案件查处力度,反腐__工作深入开展。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清理行政许可事项,推进三轮审批制度改革。实行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制度。试行人大代表旁听政府常务会议制度。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积极探索更好接受人大、政协监督的新路。
政府所做的主要工作
过去一年的发展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全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干部群众,在县委的领导下,迎难而上,扎实苦干的结果。作为政府,最主要的就是始终围绕年初人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一步一个脚印地推进各项工作的落实。
致力产业升级。以“产业升级年”和“外贸转型年”活动为抓手,推进经济在科学发展中平稳较快增长。围绕农民增收,免征种养业农业税,扶持粮食生产,以现代农业新理念加快发展加工农业和休闲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制订发展规划,实施重点项目,推进商贸服务业加快发展。坚持优化结构、提质增效,推进“染整革命”,扶持服装家纺业,加快发展非纺业。主动适应国家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引导企业提高出口效益,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大张旗鼓开展以节地、节水、节能为主要内容的资源节约活动,推进标准厂房建设。开展科技对接,加强科技攻关,实施品牌战略,倡导管理创新,鼓励企业上市、并购和重组。充分发挥滨海工业区、柯桥经济开发区作用,完善基础配套,改进招商工作,促进发展的空间更集中、项目更优选、投入更有效。
致力城乡统筹。以“城建形象年”活动为载体,加快城市建设,加强城市管理。突出规划引导,编制出台“一主三副两群四十个中心村”的城乡统筹发展总体规划和南部山区发展总体规划。突出以城带乡,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实施“双十工程”,更好地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突出制度创新,推进农村“三有一化”工作的经常化、规范化;建立山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大财政对山区发展的扶持力度。突出资源保护,编制矿山资源开采规划,切实依法加强国土资源管理。
致力社会进步。以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和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积极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广泛开展城市社区文化活动和文化村创建活动。注重教育资源整合,加快教育网点调整,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大办学经费投入,积极实施教育现代化战略。实施山区四镇义务教育阶段免费教育,切实解决来绍创业人员子女的就学问题。完善传染病疫情网上直报制度,积极构建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建设,落实联村医生责任制,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编制生态县建设规划,出台具体实施意见,开展清洁生产试点,推进水污染防治工作。围绕依法行政和建设“平安柯桥”,切实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致力民生改善。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倾听民意,把群众的迫切愿望和利益要求,作为决策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探索建立为民办实事的长效机制。围绕消费安全,实施食品药品饮用水放心工程,推进“三网一制度”建设,深化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开展“城中村”、“园中村”等改造和移民下山工作,努力推进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在巩固五大基本保险的同时,深化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工作,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围绕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困有所帮,努力做好帮扶工作,大力发展社会福利事业。
两年以来,特别是过去一年的工作实践,使我们深切地感到,新形势下的政府工作,必须顺势应时,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始终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务实为民,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衡量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真心真意当人民公仆,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必须提高效能,增强时间上的紧迫感、发展上的落后感和责任上的压力感,强化行政的政治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意识,努力锤炼作决策、抓落实的能力。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前进的道路上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经济发展方面,增长方式仍较粗放,特别是在宏观调控继续和WTO后过渡期的新形势下,低成本竞争优势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主导产业赢利能力下降,企业亏损面扩大,财政增收压力加大;经济结构层次较低,纺织业内部结构单一,非纺产业比重不大,三产发展相对滞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强;要素供给不足与利用率不高的矛盾仍很突出,企业用工特别是服装企业熟练工紧缺。城乡建设方面,城市功能培育力度欠大,化解拆迁难题的办法不多,部分工程的进度和质量管理有待加强;城乡之间、平原与山区之间发展的差距还在拉大;农村环境的脏乱问题仍较严重;水生态的保护建设亟待加强。社会稳定方面,影响稳定的因素仍然不少,流动人口的管理难度加大,侵财性案件呈上升势头,赴省去京上访时有发生,安全事故隐患不少。人民生活方面,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差距继续拉大,部分群众的生活还比较困难。政府自身建设方面,职能转变的任务仍然很重,特别是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尚未完全到位;公务人员的工作作风有待进一步改进,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有的公务人员事业心责任性有所淡化,心态浮躁,办事拖沓,怕得罪人;领导干部违法违纪现象仍有发生。
我们一定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高度重视存在的矛盾和问题,采取切实措施,着力予以解决。
今年工作的总体安排
各位代表!绍兴县的改革发展,正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至关重要的加速转型期、不进则退的激烈竞争期和矛盾凸现的严峻考验期,这是挑战,更是机遇;绍兴县的经济和社会事业,正面临一道高起点发展中的“坎子”,奋力跨过这道“坎子”,就可迎来一片崭新的天地。
我们将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贯彻落实县委十一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继续坚持“保强争优,统筹发展”工作主题,紧紧围绕“调优经济结构,加快城乡统筹,促进社会进步,更重民生改善”工作主线,扎实开展“结构升级攻坚年”、“外贸转型强化年”、“城市功能建设年”和“全面改革推进年”活动,以充满必胜的信念和愈难弥坚的斗志,负重奋进,善作善成,努力把工作做得更好。
建议今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调控目标为:生产总值增长15%;财政总收入增长1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增长2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5亿元;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下;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65‰以内。全面超额完成“十五”计划,为“十一五”期间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切实提高经济质量。
以提高经济质量为中心,促进三大产业协调发展,优化各大产业内部结构,加快培育发展税源经济,不断增强区域经济综合实力。
大力调整工业结构。下定决心,锲而不舍,做高做精纺织业,做大做强非纺业,厉行产业发展导向目录,促进服装、家纺和非纺增量提质,印染减量提质,织造控量提质,化纤稳量提质,着力优化行业结构。鼓励企业加强品牌创建和营销工作,切实提高产品附加值,着力优化产品结构。引导企业加强内部管理,鼓励开展并购重组和上市工作,促进资本和要素向优势企业集聚;坚持扶大与育小并举,扶持发展中小企业,着力优化企业组织结构。充分发挥开发区的主战场作用,集约要素供给,加强设施配套,调整投入方向,加快投入产出,着力优化投入空间结构。
加快发展商贸服务业。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细化规划,出台政策,加快构建“一主三副”、覆盖城乡的商贸服务业体系。按照“与促进市场升级、促进消费、促进城乡统筹、打造‘两大中心’相结合”的总体要求,以轻纺城市场改造升级为重点,以高档宾馆饭店建设等重点配套项目为抓手,进一步提高人口集聚度,巩固提升市场、餐饮、旅游等传统商贸业,加快发展物流、娱乐、会展、连锁经营、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
积极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稳定政策,深化改革,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切实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努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巩固拓展县外粮食基地,确保粮食市场稳定。科学规划,加强激励,促进农庄经济发展的新突破。稳步推进土地流转,继续调整农业结构,促进农业园区建设的新突破。注重特色,培育品牌,促进加工农业发展的新突破。
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坚定不移推进外贸转型,引导鼓励企业在巩固做优一般贸易的同时,加快发展加工贸易,大力提高加工贸易增值率;提高非纺产品和品牌产品的出口比重;努力开辟国际主流市场;做好应对反倾销等工作;重视关键设备、原辅材料、人才和技术的引进。突出选商选资,改进招商方式,着重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和高新技术、非纺产业项目,努力实现利用外资内资规模、质量和水平的新突破。出台政策,优化环境,加强对境外人员的管理服务工作。
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围绕结构调整的重点,继续整合和优化配置政策资源,重点支持纺织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鼓励建设以行业龙头企业为基础的非纺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引导企业加强产学研科技对接,积极引进先进实用技术;加快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信息技术应用的广度和深度,努力以信息化提升工业化。
着力缓解要素制约。继续探索资源要素优化配置的有效机制,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深化集约用地“十法”,大力推进标准厂房建设,严格落实“双控”指标,积极争取“戴帽”指标,推进工业用地公开出让,着力缓解土地要素制约。加快推进电力设施建设,切实加强有序用电,充分挖掘电力资源,着力缓解电力要素制约。鼓励金融机构增加有效信贷投放,引导企业拓展融资空间,积极引进股份制银行落户我县,着力缓解资金要素制约。
企业家是全社会的宝贵财富,是调优经济结构、提高经济质量的主力军。要树立典型,表彰先进,进一步造浓尊重企业家、关心企业家、支持企业家的社会氛围。要加强教育,积极引导,努力激发他们办好企业、壮大事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增强他们诚信经营、依法纳税、保护环境、关爱职工、热心公益的社会公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
二、加快城乡统筹步伐,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以“迁址建城”五周年为契机,以基本建成现代化中等城市框架为目标,以完善城市功能为重点,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加强城市建设,加快以城带乡,切实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努力构筑城乡互动共进、区域协调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格局。
着力培育城市功能。完善柯北新城道路系统,促进城区路网沟通。推进城区污水收集系统建设,推行垃圾袋装化,提高污水和垃圾的收集率。加快推进城区商贸重点工程建设。加强鉴湖—柯岩旅游区自然生态和人文环境的保护工作,扎实推进道路等基础设施和宾馆等功能项目的建设。把握土地政策,降低商务成本,吸引更多社会资金参与城市建设。积极稳妥地推进“城中村”等改造,进一步缓解群众的住房困难问题。加强引导和调控,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扎实开展城区违章建筑、交通秩序、流动摊贩、马路市场和户外广告整治工作,健全完善城市管理的长效机制。
推进“三大副城”建设。加快滨海工业区市政、管理、社会事业等设施的配套建设,确保一期区块初步建成,商贸核心区块初具规模。加快钱杨副城整合步伐,争取在重大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等方面有实质性进展。实施平水副城建设规划,加快基础设施、休闲旅游项目建设,主动接受市区辐射,更好集聚山区要素。
促进农村特别是山区的发展。突出环境整治和设施配套,继续扎实推进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巩固提高“村村通公交”水平,努力为群众出行提供更加便捷优质的服务。针对山区实际,出台扶持政策,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鼓励发展家庭经济,加快发展社会事业,稳步推进移民下山,扎实推进小流域治理,基本实现山区群众饮上洁净自来水的目标。
切实加强资源生态保护工作。以珍视稽山鉴水、保护“真山真水”为重点,进一步推进生态县建设。认真搞好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切实加强对规划执行情况的监管。推进废弃矿山石料场的复绿和利用工作。以城市、集镇、村庄和路河沿线等为重点,广泛开展全民植树活动。规划启动县级垃圾处理工程。加强污水收集处理工作,加强水源、水系、水质保护。积极推行中水回用。深入持久开展“清水河道”建设工程,力争今年有一个良好的开头,确保三年目标的圆满实现。
三、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深化改革,锐意创新,扎实深化“文化大县”创建工作,全面提高社会事业的效益和水平,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新支撑,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新环境。
抓引导,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继续围绕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全国文明城市目标,加强社区管理服务工作,大力营造共建、共管、共享的良好氛围。突出整合提高,巩固面上“双建设、双整治”成果。树立典型,提高质量,全面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强发展造势和思想引导。大力倡导艰苦创业、勤俭节约、文明健康、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
造氛围,推进文化事业。加大对公共文化事业的投入。使用管理好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和明珠文化广场。基本实现新型农村广播的全覆盖。以文艺调演为抓手,丰富和活跃社区文化、广场文化活动。继续大力整顿网吧、电子游戏、音像制品等文化市场。深化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整合文化资源优势,探索发展文化产业。全面推进以文献资料的整理出版、文物古迹的保护利用、文化传统的继承弘扬为主要内容的历史文化工作。扎实开展全民健身运动,进一步提高竞技体育水平。
提素质,推进教育现代化。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努力培育和引进一批名优教师,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高度重视学生身心健康;突出素质教育,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积极推进学前教育,高标准、高质量抓好九年制义务教育,进一步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充分发挥现有教育资源优势,积极促进职业、成人教育与产业发展的对接。继续加大教育投入,稳步推进教育网点调整,深入开展标准化学校创建活动。
促深化,推进卫生和人口与计生事业。坚持“让群众少生病,有地方看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的卫生工作总思路。健全完善公共卫生应急处置预案。调低起报点,扩大受益面,创新缴费方式,优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一步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社区卫生服务的质量。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投资卫生事业。创新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机制,进一步巩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创建成果。
四、全力改善群众生活,切实维护群众利益。
坚持以群众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为重点,从群众最关心的事情入手,进一步做好社会就业、社会保障和社会稳定工作,努力建设和谐社会。
促进城乡居民就业。以被征地农民、山区农民、转岗职工、困难群众和大中专毕业生为重点工作对象,以就业培训和就业推介为主要工作手段,进一步加强就业服务工作。以合同管理为基础,纠纷调处为重点,工资兑现为标准,进一步健全欠薪预警长效机制,妥善调处劳动争议案件,切实加强劳动管理。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深化农村“三有一化”改革,全面落实“即征即保”政策。坚持按工资总额征缴养老金的制度,以应保未保企业职工和灵活就业人员为重点,巩固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逐步推进养老保险、工伤保险两费合征、两保合一。继续推进农村五保对象和城镇“三无”人员集中供养工作。认真做好因病致贫、因残失业、因灾受困人员的救助工作,广泛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扶贫帮困活动。
做好社会稳定工作。下移工作重心,积极化解人民内部矛盾。不断探索治安防控新路,加快完善快速反应机制,继续保持“严打”高压态势,全面落实综合治理各项措施。严厉打击黑恶势力、严重暴力犯罪和恶意偷漏税、逃废债务及破坏生态环境等违法犯罪行为。健全工作机构,严格落实责任,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推进普法宣传和法律援助。重视在服务群众的同时教育群众。严格要求,依法保护,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基层干部。依法保护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和残疾人的合法权益。落实公共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切实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依法做好村委会换届工作。进一步增强国防动员能力。进一步深化市场经济秩序的整顿规范工作,全面推进“三网一制度”建设,确保食品药品等消费安全。
围绕上述四个方面工作的总体安排,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抓好50项事关我县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工作和实事工程,逐步使重点工作落实和实事工程建设走上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的轨道。
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各位代表!让人民满意,是我们工作的最高目标。我们将扎实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切实加强对广大公务人员的教育,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自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始终坚持牢固的群众观,继续按照建设法治型、开放型、服务型政府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坚持改革创新,加快职能转变。严格依法行政,进一步落实行政许可法,不断提高政府的公信力。深化政府机构改革,进一步强化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深化规划体制改革,以改革的精神,创新的思路,统筹的理念,搞好“十一五”规划的编制工作。深化财政体制改革,严格依法征税,推进税负公平,做到应收尽收;优化支出结构,降低行政成本,加快建设公共财政;认真落实新一轮县镇财政体制。深化审批制度改革,更好地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的职能,提高政府的管理效能。深化统计改革,加强统计队伍建设,加大统计执法力度,加强国民经济运行的监测,高质量完成第一次经济普查。进一步探索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最大限度地实行政务公开。坚决贯彻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和政协委员提案,更好接受监督。
坚持求真务实,切实改进作风。致力倡导尊重群众、顺应规律,雷厉风行、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大力弘扬负重奋进、攻坚克难,吃苦耐劳、敢于胜利的工作精神;合力养成坚持原则、敢于负责,以身作则、各司其职的工作风格;努力营造勤奋学习、积极探索,民主团结、融洽和谐的工作氛围;全力提高驾驭复杂局势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尽力完成一切有益于人民群众的工作任务。
坚持标本兼治,自觉清廉从政。健全机关效能建设长效机制,深入开展行风建设。依法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完善政府采购制度、招投标制度和土地使用权出让制度,健全收支两条线管理,切实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强化监察、财政和审计等行政执法监督,抓好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加大对重大工程、重点领域、重要环节的审计监察力度,加大对违法违纪问题的查处力度。增强“过紧日子”的意识,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厉行节约,反对铺张,集中财力搞建设,集中物力谋民利。
各位代表!发展才有发言权,落实才能真发展。身处关键时期的关键之年和完成本届政府任期目标的承上启下之年,我们心潮澎湃,激情燃烧。我们全体政府组成人员首先是领导人员,一定以崇高的理想信念、强烈的责任意识和良好的公仆形象出现在绍兴人民面前,管好自己,带好队伍,干好事业。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___的___周围,在县委的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县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坚定信心,务求落实,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更高水平上的新跨越,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篇七 晋中市政府工作报告12800字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__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一系列决策部署, 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抢抓综改试验和同城化发展机遇,凝心聚力谋发展、稳增长、促转型、惠民生,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稳中有为,稳中有进,稳中提效。
一是经济发展取得新成绩。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7.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8%;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3%。多项指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位次较上年前移。
二是产业转型迈出新步伐。深入开展“项目推进年”活动,全市项目储备、签约、落地、开工、建设、投产均超额完成省定任务;非煤产业工业增加值比重提高0.7个百分点,新兴产业投资增长48.6%,对全市产业转型升级形成有力的支撑和拉动。传统产业改造步伐加快。全市煤炭行业新增25个现代化矿井,新增产能1950万吨;焦化行业兼并重组取得实质性进展,企业数量由27户减少至12户。新兴产业培育力度加大。以青云直升机、吉利汽车、平遥煤化光学新材料等项目为标志的装备制造业、新材料工业发展提档加速;以太铁货运物流中心为标志的现代物流业加快成长;旅游总收入突破300亿元,增长39.4 %,绵山获批5a景区,《又见平遥》效应凸显,晋中市通过国家旅游服务业标准化示范城市验收;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5.49%,继续保持全省前列。特色现代农业势头良好。粮食总产18.2亿公斤,再创历史新高;11个“一村一品”精品示范片区初步形成,新发展特色专业村243个,主导产业人均纯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72%;新发展设施蔬菜6.1万亩、养殖(园区)237个、干果经济林20.2万亩;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收入135亿元;新发展农民合作社1256家,保持全省领先,培育生态庄园、沟域经济、家庭农场等经营大户140个;流转土地113万亩,占家庭承包耕地27.2%。园区承载能力提升。全市8个重点工业园区累计入驻企业516户,销售收入占全市40%,介休义安循环经济园区、灵石中煤循环经济园区、榆次工业园区收入均超过百亿元。
三是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全市实施城镇化项目466项,完成投资266.5亿元。城镇化率提高1.5个百分点。加快太原晋中同城化发展。城区市政重点工程完成投资119.6亿元,供水、供热、供气、污水和垃圾处理率进一步提高,路网建设、城市扩容、环境改善、便民设施取得新进展,高校新区6.7万师生入住,科技创新城建设启动,完成汇通北路、迎宾街东延、文津街、乌金路等12条城市主要道路建设和晋中北高速出口扩容改造,大西铁路专线晋中站基本建成,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成功启动。推进特色城镇建设。10个县市完成大县城建设投资129.4亿元,村镇建设投资173.5亿元。阳黎高速昔左段即将通车,基本实现县县通高速。恋思、石膏山、泽城西安3个新水源工程下闸蓄水;东山供水、中部引黄晋中供水工程进展顺利。12个电力设施项目建成,新增变电容量403万千伏安。狠抓生态环境保护。约束性指标全部完成,pm2.5有效监测天数达标率超省定任务28.4个百分点;完成造林合格面积52万亩,林木绿化率增加1.2个百分点,榆次区通过省径林业生态县验收;城乡面貌明显改观,左权县、平遥县分别被命名为全国和全省文明县城,灵石、和顺分别被命名为国家园林县城和省径园林县城,灵石、左权成为全市首批国家卫生县城。
四是综改试验实现新突破。“108国道综合发展廊带”的项目建设、城市管理、土地流转、审批改革等取得实质性进展。积极建设区域资本市场,在全省率先挂牌运营晋中民间融资登记服务中心,天津股权交易所山西分市场不日挂牌运行,灵石县设立全国首支县域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私募基金。着力破解用地难题,获取用地周转指标近1.1万亩,露天采矿用地改革批准试点面积近4万亩,左权县在全省首家推出“土地银行”,引导民间资本实施土地开发。创新环境容量市场化交易,环保排污权交易开始网络受理业务。
五是民生事业得到新改善。全市财政用于民生领域支出增加31亿元,增长21.65%。建成保障性住房26832套,名列全省前茅。农村“五件实事”完成年度任务。城镇新增就业4.8万人,登记失业率1.95%,低于控制目标。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控制在年度目标以内。各类保险参保人数、保费征缴额进一步提高,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爱心煤”政策惠及89万户农民家庭。第一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完成,新改扩建公办标准化幼儿园175所,入园率高出全省14.1个百分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晋中模式在全国推广。县域医药卫生一体化综合改革和公立医院试点改革积极推进,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9.37%。文化体制改革、文化惠民工程、文艺创作以及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取得新进展。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竞技体育水平进一步提高。扶贫开发“双百工程”扎实推进,全市又有3.2万人脱贫。安全生产较大以上事故的起数和死亡人数均实现“双下降”,全年无重大事故。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
六是政府作风焕发新气象。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实施办法,以反对“四风”、服务群众和建设效能政府为重点,加强政府系统廉政建设和作风建设,政府公信力、执行力进一步提升。深入开展行政不作为专项整治,对10起典型事例进行了处理。引深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市级取消、下放审批和收费事项44项,“两集中两到位”改革取得突破。进一步理顺部门职能,改组市公投公司,优化政府投资项目代建机制。市直机关归并整合37个单位办公场所,清理清退超标办公用房14.28万平方米。市本级预算单位“三公”经费和会议费支出下降18.69%。
七是社会和谐呈现新局面。进一步加强民主法制建设,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全年共办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211件、政协委员提案371件,办复率100%,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提高3个百分点。深入推进“六五”普法,“法治晋中”建设取得新成效。完善信访工作机制,群众利益诉求渠道更加畅通。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大调解”工作体系, 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国防教育和双拥工作深入开展,人口计生、妇女儿童、残疾人、老龄事业和红十字会、慈善公益事业积极发展,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工作进一步加强,气象、地震、人防和档案、史志、科普等工作都取得新成绩。市政府向全市人民承诺的重点实事全部兑现。
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和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结果。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条战线的广大干部群众,向大力支持政府工作的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人民团体, 向驻地部队广大指战员、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和国家、省驻地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晋中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回顾一年的实践,我们深切体会到,做好政府工作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强化担当意识,问题之前不回避,困难面前不低头,做狮子型干部,不做鸵鸟型干部,对人民群众有利的事就要率先力行,对晋中发展有益的事就要迎难而上。必须坚持结果导向,强化责任意识,言必行,行必果,立足目标定规划、抓过程、查绩效、要结果,不达目的不罢休。必须坚持民生导向,强化服务意识,吃百姓饭,为人民干,不做官老爷,甘当服务员,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始终把解民忧、谋福祉作为根本追求。必须坚持市场导向,强化自我革新意识,坚持法无授权不可为,最大限度地简政放权,放开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用好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激活发展动力和创新潜力。
我们清醒地看到,当前发展中依然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是资源依赖、发展粗放,经济增长乏力,项目支撑不足,转型发展任务艰巨;城镇化发展相对滞后,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平衡,4个国家级、省径扶贫开发重点县,36.78万贫困人口尚未脱贫;社会事业发展不足,公共设施投入及事关群众生产生活的突出问题还没有很好解决,就业、社会保障工作压力较大,安全稳定形势与人民群众期望还有差距;政府部门职能转变滞后,效能不高,作风漂浮,思想保守,环境不优,行政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现象仍然存在,腐败问题还时有发生。这些问题事关全局,我们必须以寝食难安的责任感和壮士断腕的勇气,自我革命,善做善成,倾力解决。
二、20__年工作安排
20__年,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__届三中全会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改革红利、发展动力、市场活力将得到进一步释放。国家对中西部发展和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综改试验和同城发展的促进效应逐步显现,高校新区、科技创新城建设积蓄的势能正在形成,我们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但是,前进道路上面临诸多挑战,外部经济形势严峻,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我市传统支柱产业经营困难,下行压力仍然较大。我们必须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坚定信心,攻坚克难,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要贯彻落实好市委三届五次全会提出的工作总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__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届五次全会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建设全省‘四化’率先发展区总目标,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优化发展环境为保障,加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抓手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为加快转型跨越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奋斗。”
主要预期指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城镇新增就业人数3.8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
约束性指标是: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3.5%,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3.7%,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下降3.7%、4.5%、2.8%、9.1%,烟尘、粉尘排放量分别下降0.1%和0.2%,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5%。
围绕上述目标,要重点抓好以下八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改革统领,突出综改攻坚,努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
把改革作为今年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全面落实我市深化改革50条实施意见,积极开展“转型综改攻坚年”活动,扎实抓好12项重大事项、12项重大改革和30个重大项目,努力建设转型综改“先行区”。打造108廊带科学发展“升级版”。坚持市级统筹、规划引领、突出重点、分类推进,按照三大板块功能,建设“祁太平”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国家旅游目的地,建设市城区高端装备制造业和现代物流基地,建设介休、灵石循环经济和新材料产业基地,打造综改集中连片试验区。坚持简政放权,扩大试点成果,统筹“一区两翼”产业和项目布局,科学制定统计、考评和利益分享机制,发展“飞地经济”。建立城镇组团私募股权基金,破解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难题。实行差别化考评机制,引导各县(区市)按照版块功能定位推进重点项目和重大改革。
居快金融创新发展。激励间接融资,强化信用体系建设,完善考核激励机制,扎实开展中小企业规范化管理升级行动,进一步提高金融机构存贷比例;发展直接融资,挂牌启动天交所山西分市场,建立服务全省、辐射周边的中小企业股权交易市场,推动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和股权融资;规范民间融资,鼓励民间资本发展小额贷款、融资担保和私募股权基金,参股村镇银行和农信社改制;切实防范金融风险,优化金融生态。
推进土地管理制度和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深化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改革,打破增减挂钩周转指标县域界面,指标在全市范围内统筹使用;探索建立土地开发多元投入机制和补偿奖励机制,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土地开发;实行土地三维管理,有效利用浅层地下空间资源;建立节约集约用地考评体系,开展批而未供、未用和低效利用土地专项整治;试点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改革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建立统一的城乡建设用地有形交易市场。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完善居民水、电、气阶梯价格制度,推进供热分户计量改革。
深化财政体制和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完善市县(区市)财政分配体制,明确支出责任,匹配事权财权;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创新投融资方式,优化政府投融资体系;改进预算管理,实行预决算和财务公开,强化预算约束,完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对国有资产经营和政府投资质量试行第三方专业机构诊断评审考核,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做好晋华、锦纶、轻机厂、格芙兰等企业改革后续工作,推进市药材公司、建设集团和厂办大集体改革,完成保安公司和武装押运公司改制任务。
统筹推进其它各项改革。深化投资体制改革,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城市基础设施、文化、教育、卫生等行业领域。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开展林权流转和政策性森林保险工作,完善和启动县级生态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深化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推行认缴登记制,积极推进先照后证。加快推进政府机构改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卫生计生机构改革等工作。
(二)坚持项目支撑,突出落地投产,努力在增强发展后劲上取得突破。
以项目建设引领结构升级、产业转型升级,按照省委、省政府“项目见效年”的部署要求,坚持“5年5千亿投资”不动摇,狠抓项目储备、签约、落地、开工、建设和投产,确保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1180亿元以上。加大招商力度。充分发挥企业招商引资主体和开发区、产业园区招商引资排头兵作用,搭建项目寻源平台,集聚要素优势,扩大对外开放。以优势资源换项目、换投资、引技术、引人才,瞄准优势品牌企业和先进发达地区,强化互动交流,拓展合作领域,引进大项目好项目、新业态新技术,为转型升级积蓄后劲、提供支撑。有效对接相关重大招商活动,落实招商任务,全年招商引资1600亿元以上。
强化项目服务。树立服务项目就是服务发展,支持“项目见效”就是支持经济转型的理念,建立重点项目服务责任制,坚持领导联系重点工程、24小时直通车、目标责任管理等制度。重点对前三年的所有项目进行梳理剖析、分类指导、结对服务,创新方法,帮助企业和项目单位解决土地、资金等要素方面的实际问题,推动落地项目加快竣工、建成项目早日达效,确保全年完成项目投产1039亿元。
创新推进机制。建立项目寻源、评审推进机制,实行重大项目落地联席审议。强化项目建设过程管控和后评估,优惠及罚则与形象进度挂钩考核。建立重点项目服务团队,聘用社会专业人员,整合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力量,优化项目管理服务。设立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项目专项资金各1亿元,市县财政1:1配套,进行以奖代补、贷款贴息和绩效奖励。实行重点工程分级管理制度,探索建立项目收益由引资相关方分享的激励机制。
(三)坚持结构调整,突出创新驱动,努力在加快产业转型上取得突破。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按照以煤为基、多元发展的要求,加快推进产业结构高级化、区域布局合理化、发展模式集聚化。做强做优传统产业。高标准推进现代化矿井建设,落实煤电协调发展机制,创新东山地区能源输出区域合作机制,建设东山县域煤炭就地清洁转化示范基地。大力发展煤层气地面抽采、提纯液化、管网建设等关联产业。推进煤电一体化发展,高效实施介休、灵石、寿阳三个低热值煤发电项目。推进焦化行业循环发展,积极实施化产延伸项目,加快建设介休和灵石焦化产业集聚区。完成红海玻璃文化艺术园、山西铸造产业研发展示中心、恒达精密铸造、伊利液态奶等项目建设,推进玻璃器皿、精密铸造、食品医药等特色产业兼并重组、集群发展,提高产业集中度和综合竞争力。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现代装备制造业,加快全省新能源汽车城建设,推进北达新能源汽车及发动机、中航美运新能源特种车等项目全面开工,力争吉利汽车年底新车下线、引进纯电动汽车项目早日签约落地;支持装备制造业龙头企业开发新型高端产品,提高中小企业发展配套能力;积极扶持青云直升机项目建设,形成300架生产能力。培育发展新材料、生物医药、信息技术、北斗应用等高新产业。
居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打造文化“大晋中”。推进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加快编制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和城区文化产业创意园策划,实施晋华工业遗产保护开发、国际柔力球交流中心等项目,办好平遥国际摄影大展等文化活动,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20%以上。建设旅游“目的地”。探索成立旅游产业投资开发公司,试行集团化投资、运营和管理模式,整合重点旅游资源,打造古城大院板块、古镇名山板块、都市休闲板块和红色教育板块。巩固国家旅游服务业标准化示范城市创建成果,抓好平遥古城墙整体保护修缮开发、平遥古城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园、napa橡树谷、云竹湖休闲旅游度假区等项目,全市旅游总收入力争突破360亿元。推进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研发设计等新兴服务业发展,加快建设太铁货运中心、苏宁电器配送中心等项目,扶持发展一批大型流通企业,加快培育1—2个销售10亿元、5—10个销售上亿元的现代流通企业集团,有效推进沃尔玛、王府井、汇通大厦等商业综合体建设。
构建区域创新体系。加强政校企对接,建立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合作机制,搭建科研技术交易平台和服务平台。鼓励高校院所科研人员到企业兼职或领办、创办科技型企业,建设高校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和科技企业孵化器。支持企业建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后流动站、技术研发中心,建设液压、纺机和玻璃器皿三个国家级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加快“智慧晋中”和“宽带晋中”建设。创新园区管理体制,支持晋中经济技术开发区、榆次工业园、祁县经济开发区扩区增容、一区多园发展,支持符合条件的工业园区升级提质,推进祁县开发区省径创新体制机制试点工作,增强园区吸引和接纳国内外大集团、大企业的能力。扶持中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创新型企业健康发展,推进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
(四)坚持“三农”为重,突出农民增收,努力在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上取得突破。
始终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千方百计让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大力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加快推进山西省农产品加工中心城市建设,做优“一村一品”特色,重点打造优势农产品集中片区,新发展专业村100个、专业乡镇10个,新发展设施蔬菜6万亩;抓好农产品流通和农村市场体系综合示范区国家级项目建设,完成7个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4个乡镇商贸中心;扶持引导市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兼并重组,做大规模,做强品牌;加快搭建农产品网上交易平台,与淘宝网合作开设的淘宝晋中馆尽早开通交易,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收入达到140亿元以上。与山西农大合作建设农业科技创新园区,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区上档升级。确保新组建的晋谷现代农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健康运营,集团化发展现代种养、技术贸易、农产品加工、物流配送等农业产业链,为全市现代农业建设和工程技术输出示范引路,促进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市场化。推进太谷县国家级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工作,抓好农业综合开发、高效设施蔬菜基地及育苗中心、现代化规模养殖等项目,鼓励支持推广现代农业适用技术,打造全省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区。创新农业经营机制,大力支持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民合作组织,规范建设30个省径、50个市级、80个县级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培育家庭示范农场30个。完成机械化深松整地20万亩。加大农民增收明白卡推广力度,切实提高农民收入。完成农户科学储粮罐4500套。
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巩固完善两轮“五个全覆盖”成果,全面完成省政府确定的“五件实事”任务,大力实施以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为重点的完善提质工程,以采煤沉陷治理、易地搬迁、危房改造为重点的农民安居工程,以垃圾污水治理为重点的城乡清洁工程,以美丽乡村建设为重点的宜居示范工程,尽快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深入实施产业扶贫开发“双百”工程。以连片贫困区64个乡镇、1032个村为主战场,坚持产业扶贫开发、易地扶贫搬迁和劳动力素质提升“三位一体”工作路径,建立完善示范带动、项目支撑、政策支持、考核激励、精准扶贫等机制,扎实开展干部包村增收、机关定点扶贫和城乡“双联共建”活动,加大农企对接力度,力争今年再有3万以上贫困人口脱贫。
(五)坚持民生导向,突出城乡统筹,努力在推进特色新型城镇化建设上取得突破。
把城镇化作为最大的惠民工程,加快建设功能完善、特色彰显、环境优美、舒适宜居的美丽晋中,全市城镇化率力争提高2个百分点。加快同城发展。坚持新区集中连片大开发、旧区改造提质大突破思路,持续推进市城区扩容提质,重点实施8大类85项市政重点工程,力争今年完成120-140亿元投资。重点推进市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汇通大厦等项目建设,打造公共文化服务区、都市休闲生活区;加快大西铁路晋中沿线各站场卡设和周边开发,建设人流物流集散基地;开工建设晋中第一人民医院和山大二院南院;抓好羊毫街、迎宾广场、晋华片区、迎宾东区4大片区,以及20个城中村、5个城市棚户区改造;完成锦纶路快速化改造、中都路北延等路网建设工程,改造工农巷等14条小恐巷;实施3.5万户天然气置换和200万平方米热电联供工程;完成汇通路等5条城市主干街区、无照明设施或照明度低的15条街巷及高校新校区三座景观桥美化亮化工程,百草坡城郊森林公园建成开园,晋商公园三期、潇河公园二期、龙湖公园、社火公园建设基本完工;加快北部新城和高校新区文化娱乐中心、购物广场和创业就业中心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做好山西科技创新城前期工作,启动核心区新城建设,同步推进晋中副中心建设,力争晋中市城区轨道交通工程具备开工条件。加快太原晋中公共服务一体化,重点推进医疗社保、汇兑结算、景点公交、通讯服务的互通互联;探索绿色出行方案,市城区启动电动公交及专用车道建设。
推进城乡共建。完成晋中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布局。按照“一区两翼”总体布局,加快“大县城”试点和省径示范镇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特色小城镇和农村新社区。扎实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强化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提高城市道路机械化清扫率,推进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城市、省径园林县城创建工作。大力改善城乡交通条件,对市城区交通网络进行科学规划、改造提升,增设人行天桥,拓宽铁路桥下穿通道瓶颈,有效缓解交通拥堵问题;推动汾邢高速年内通车运营,开工建设319线左权县城段改线工程;加速推进集散公路、园区公路、通乡通村公路建设,新增通车里程200公里,完成400人以上自然村村通水泥(油)路100公里;晋中汽车客运总站建成投用;推进太焦铁路改造以及和邢铁路、阳泉大寨铁路建设。增强“水支撑”能力,做好东山调水、中部引黄5个受水县区域小水网建设,启动高校新区及城市西部退水改造工程,改善提高农村饮水安全标准。加快实施6项重点电网项目,建成220伏灵石两渡等11项输变电工程,推进新一轮农网升级改造。
创新建管机制。建立规范高效安全的城市建设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公用设施投资运营。市城区探索城市建管分离、集中执法、数字城管、业务外包等新模式,建立“专家治市”的规划管理、规划实施、决策支持新机制。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努力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
(六)坚持底线思维,突出生态文明,努力在改善环境质量上取得突破。
牢固树立“绿色、低碳、环保、健康”的发展理念,多措并举,综合施策,全面提升现代生态宜居水平,努力让晋中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环境更宜人。推进节能降耗。严格能评审查,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深入开展节能行动和能效对标。实施好新能源汽车试点及推广工作,加快推进电动公交车示范项目,力争年内建成一座电动汽车换电站,100辆电动公交车投入运营。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加快既有建筑节能改造。
狠抓减排治污。加快推进污染减排项目建设,扎实做好大气污染防治,全面改造市城区燃煤取暖锅炉,大力开展电力、水泥、焦化等行业脱硫脱硝和扬尘污染综合整治,坚决关停不达标企业;强化水污染防治,正阳污水二期工程年内建成投用,加快推进全市污水处理厂整合重组、管网扩建和中水回用。完善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建立生态修复多元化投入机制,试行第三方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监管制度,强化环保部门监管责任,加大环境违法案件查处力度。
居快生态建设。以创建省径林业生态市为抓手,重点加快平川现代林业展示区和东山生态经济林业示范区建设,集中打造108生态走廊,完成新造林合格面积50万亩以上,林木绿化率增加1.1个百分点。加大省径林业生态县创建力度,两年内实现全市通道两侧绿色和县城周边湿地、森林公园全覆盖。开发利用山庄窝铺,扶持发展生态庄园。
(七)坚持以人为本,突出体系建设,努力在构建和谐晋中上取得突破。
把改善民生作为第一责任,顺应广大群众的新向往、新追求、新期待,建机制,补短板,兜底线,切实解决群众后顾之忧,不断提升全市人民的幸福感。扎实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引深省径创业型城市创建活动,建立政府投资和重大建设项目新增就业岗位预估、考核制度,整合市县两级人力资源市场,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保障工作,建立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推进创业孵化基地建设,转移农村劳动力3.87万人。要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10%;加快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和居民医保门诊统筹,逐步扩大我市异地就医联网结算范围,城镇居民基本医保和新农合人均财政补贴提高到320元;城乡低保标准每人每月分别提高到376元、203元;建立一级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和贫困一级残疾人生活补贴制度,每人每年补贴480元,对5000名贫困残疾人进行康复救助;落实好企业最低工资标准,制定出台我市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带薪休假实施细则;提高农村五保供养水平,开展国家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积极发展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完成市级公立老年养护院主体工程,全面开工建设晋中市殡仪馆;建立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促进社会救助公平公正;完善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保持物价稳定;新开工保障性住房11559套,建成1.7万套,探索廉租房和公共租赁房保障对象并轨;继续加强住房公积金扩面征缴,确保公积金安全有效使用。
全面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引深国家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试点,继续实施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和学校标准化提档升级工程,启动市城区13所学校新改扩建工程,今年建成6所;实施第二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完成17所标准化公办幼儿园和35所农村幼儿园建设与改造任务;启动晋中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规划和筹建工作,改善职业高中办学条件。大力发展医药卫生事业,落实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并扩大试点范围,试点开展县域医疗卫生一体化综合改革。加快推进县级食品药品监管机构改革,全面推行生产经营者首负责任制、食品药品质量可追溯制和安全责任追究制。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和“全民文化行动”,加快“五馆一院”建设步伐,深化市直文艺院团实质性市场化改革。加快建设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继续打造城市社区500米健身圈工程,完成63个社区、100块场地建设任务,拓展体育公园场馆规模及设施功能。落实各级政府的文物保护责任,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创建省径和全国双拥模范城,发展妇女儿童、老龄、档案和红十字会、慈善等事业,做好计划生育、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气象、史志、科普、地震等工作。
踞持不懈抓好安全生产。严格安全生产政府和企业两个主体责任,构建严密的责任落实机制。积极创建安全发展先进城市,全面落实党政同责新机制,强化安全准入制度,扎实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动态实施安全生产分级分类管理,完善落实隐患举报奖励制度。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要求,深入实施安全生产大检查、打非治违、专家会诊、危险化学品集中整治和汲取事故教训类比检查等行动,打牢安全生产基层基础。不断加大安全投入,强化人员培训,推进科技兴安,深化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严格落实安全生产目标责任考核“一票否决制”,严肃查处各类生产安全事故,依法追究责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努力减少一般事故,促进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居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扎实推进各类社会治理服务网格融合共建,进一步强化城镇社区网格化治理。切实加强信访稳定工作,建立完善畅通有序的诉求表达、心理干预、矛盾调处、权益保障机制,及时就地化解社会矛盾。强化防灾减灾能力和应急管理,妥善应对各类突发事件。深入推进平安晋中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维护国家安全,形成良好社会秩序,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弘扬“晋中精神”,推进移风易俗,形成良好社会风尚。
(八)坚持为民服务,突出职能转变,努力在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上取得突破。
始终牢记“打铁必须自身硬”,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加快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效能政府。强化依法行政。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健全完善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等制度,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规范化水平。加强行政复议,完善法律援助,推进政府法律顾问全覆盖。发展基层民主,做好第十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行政问责制,大力整治庸散懒等行政不作为和吃拿卡要等行政乱作为行为。深化政务公开,完善政府信息发布制度,让权力始终在阳光下运行。
推进高效施政。围绕审批事项少、办事效率高、运行成本低、行政流程透明目标,自我革命,简政放权,突出服务,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与专业机构合作对政府职能、结构、流程、制度进行全面改革优化,取消一切不增值行政环节。以晋中经济技术开发区、榆次工业园和祁县经济开发区为突破,大胆下放实权,深化行政审批改革,规范中介服务,实行项目投资负面清单和行政管理权力清单制度。推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改革,凡事务性管理服务原则上向社会购买,抓好政府购买服务的市场开发,培育发展相关服务产业。强化政府的市场距管职能,从注重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执法转变。建立完善以结果为导向的工作落实机制和常态化社会评议评价机制,不断提升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
狠抓廉洁从政。认真贯彻“八项规定”,严格执行“约法三章”和廉洁从政各项要求,努力做到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全面落实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厉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坚决纠正不正之风,深入推进反腐__建设。大力弘扬艰苦奋斗优良传统,严格执行中央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有关规定,严控“三公”经费,规范公务接待,真正把有限的公共财力用于推动发展和民生改善。加大“四风”整治力度,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坚持流水到头、落地有声,以铁石作风推动工作有效落实。
各位代表,民之所望、施政所向,政之所为、行之贵力。让我们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和团结带领全市人民,最大限度地凝聚改革发展的正能量,锐意进取,真抓实干,不断开创晋中转型跨越发展的新局面!
晋中市政府
篇八 盘锦市政府工作报告10700字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四年工作回顾
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的四年,是极不平凡的四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紧紧依靠全市人民,开拓创新,真抓实干,经受住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考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在盘锦发展史上书写了新的辉煌!
(一)经济总量实现新跨越
20__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360亿元,是20__年的2倍,年均增长13.1%(按不变价计算)。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48.8亿元,是20__年的2.8倍,年均增长29%。固定资产投资1140亿元,是20__年的2.8倍,年均增长2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6亿元,是20__年的1.8倍,年均增长16.2%。外贸出口8亿美元,是20__年的2.7倍,年均增长28.7%。实际利用外资15亿美元,累计完成60.2亿美元,总量连续四年排名全省第三。
四年来,各项主要经济指标持续走在全省前列,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幸福指数大幅提升,盘锦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二)区域发展开创新局面
——坚持向海发展、全面转型、以港强市,辽东湾新区在盐碱荒滩上拔地而起,基础设施、公共设施不断完善,长春石化、宝来石化、和运橡胶、渤海装备、合力叉车等项目建成投产,实现港城融合、联动发展。新区已成为辽宁沿海发展最快的重点园区,已晋升为国家级开发区。
——港口建设步伐加快,30万吨原油码头建设实现突破,建成10个5万吨泊位,港口吞吐量达到3000万吨。铁路、公路等集疏运体系配套形成,盘锦港成为东北及蒙东地区最近的出海通道。
——5个生态新城全面推进,5个重点工业园区快速发展,辽河口生态经济区、红海滩旅游度假区加快建设,高升经济区成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
——县域经济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城区经济迸发出新的活力,两县两区在全省位次大幅前移。
今天的盘锦,以辽东湾为龙头的发展格局已经形成,县区和经济区竞相崛起,一座充满自信、充满希望的港口城市正大步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三)用项目推动三次产业跃上新台阶
累计新上亿元以上项目410个,建成投产293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124个,产业转型升级取得重大进展。
1.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6%。引进世界500强、行业100强企业19户,40万吨润滑油、18万吨醋酸仲丁酯、16万吨eps、15万吨丁二醇等一批大项目建成投产,新增百亿级企业3户,建成2个国家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石化及精细化工产业集群在全省率先突破千亿规模,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实现倍增,建设世界级石化及精细化工产业基地、国内领先的能源装备制造基地迈出重要步伐。辽河油田、华锦集团、辽河石化等大企业为盘锦发展做出重大贡献。以科技引领产业发展,cp系列钻井平台、卤化丁基橡胶等一批高新技术实现产业化,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年均增长20%。
2.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以旅游业拉动服务业发展,形成7个省级服务业集聚区,兴隆台中央商务区成为省级服务业示范区,“金廊银带”成为辽宁旗舰型服务业集聚区。温泉产业蓬勃兴起,红海滩风景廊道展现无穷魅力,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36%。鹏欣水游城、大商商业综合体等投入运营。红星国际建材博览中心、中国食品城、蓝碧源五金汽配城建成使用,专业市场建筑面积超过200万平方米。成功举办湿地旅游周、装备博览会、稻米交易会等大型会展活动,城市知名度空前提升。
3.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粮食生产连续20__年获得大丰收。益海嘉里、天津宝迪、江西正邦、浙江森禾等一批龙头企业进入盘锦,农业产业化大项目建设走在全省前列。水稻生产综合机械化率和土地流转率均居全省首位。河蟹产量保持全国地级市之首。大米河蟹品牌价值大幅提升,北京展销活动取得巨大成功,盘锦已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河蟹销售集散地,成为东北稻米交易中心之一。
(四)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
1.大城市框架全面拉开。高标准编制城市总体规划,5个生态新城建设全面展开、各具特色,香港东方银座、江苏苏宁、广东美的、珠海华发、北京泛华、广东富盈、上海绿地等国内外知名的大企业大集团成为城市建设的主力,建成区由89平方公里扩大到154平方公里。新市镇建设步伐加快,盘锦进入城乡一体化发展新阶段。
2.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盘营客专开通运营,阜盘高速建成通车,向海大道、中华路、305国道成为盘锦新的发展动脉。盘锦新站建成使用,辽东湾互通立交、环城路、惠宾大街等56项重点交通工程相继竣工,新建、改造道路里程超过1800公里。大伙房水库输水配套工程全线供水,华润城市热电一期工程如期推进,电网改造、城市管网等工程加快建设,基础设施支撑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
3.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提升。资源保护成效显著,盘锦湿地成为“中国十大魅力湿地”之一。新增造林绿化面积15.2万亩,新建城市公园15座,全市林木绿化率提高到10.9%,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1.1%。辽河流域治理成效显著,退耕还河5.9万亩,建成乡镇污水处理厂17座,辽河干支流水质全部达到四类标准。大力推进蓝天工程,空气环境质量综合指数排名全省前列。节能减排实现控制目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取得重要的阶段性成果。盘锦向着国家级生态园林城市的目标大步迈进。
(五)改革创新迈出新步伐
——完成行政区划调整,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组建辽东湾新区和辽河口生态经济区。
——大力简政放权,累计向县区和经济区下放市级行政权限504项,盘锦成为全国权力下放最为彻底的地级城市之一。
——成立6个特色园区,建立了全新的选人用人机制和管理模式。
——创新招商机制,组建市县(区)两级专业招商机构,形成系统化、专业化的招商体系。
——创新融资机制,构建多元化融资体系,全市年均新增融资总量200亿元以上。
——创新土地管理机制,土地供应有力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盘锦成为全国土地管理创新试点市。
体制机制创新释放了能量、激发了活力,在转型发展的实践中,广大干部群众始终激情满怀,干劲十足。
(六)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新提高
坚持民生优先,全市财政用于民生支出累计达到431亿元,年均增长29.4%。
——居民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4617元,是20__年的1.7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0562元,是20__年的1.6倍。
——居民就业:累计实名制就业27.3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3%以下,始终好于全省平均水平。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为零。
——社会保障:实现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险制度城乡全覆盖,城乡居民和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待遇逐年提高。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健全,在全省率先实施城乡一体的低保救助,县域低保标准提高1.5倍。
——教育事业: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重要进展,职业教育、高中教育、特殊教育、学前教育有了长足进步。大连理工盘锦校区开学运行,开启了盘锦高等教育发展的崭新篇章。
——文化体育: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红海滩入选《美丽中国》系列邮票,市民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红海滩体育中心成功承办“十二运”竞赛项目,全民健身中心、老干部活动中心落成使用,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蓬勃开展。
——医药卫生: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惠及全市人民,在全省率先启动大病保险制度和新农合“一卡通”。高标准建成市中心医院、盛京医院盘锦分院。
——安居惠民:落实保障性住房10.6万套。解决37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新改建街路174条,修缮农村公路631公里。农村校车配备、市民房屋产权办理、公交车辆更新、老旧小区维修改造等一系列民生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全市人民不断增进福祉、共享发展成果。
(七)民主法制和政府自身建设取得新进步
自觉接受人大及其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虚心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坚持依法科学民主决策,强化政府投资项目、财政资金、公共资源交易等制度管理,不断加大政务公开、行政监察、审计监督力度。深入开展纠风工作,积极推动惩治和预__败体系建设。持续推进机关效能建设,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显著提高。盘锦连续四年排名全省绩效考评前列。
创新社会治理服务,狠抓社会稳定、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加强政府应急管理,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社会矛盾得到有效化解,平安创建活动扎实推进,盘锦荣获“长安杯”。
国防教育、国防动员和双拥共建深入开展,军政军民团结的局面进一步巩固。人口计生、妇女儿童、广播电视、老龄慈善、扶贫助残等事业不断发展,民族宗教、外事侨务、防震减灾、气象人防、统计、物价等工作取得了新的进步。
各位代表:回顾四年历程,我们倍感鼓舞!全市上下风雨同舟、砥砺同行,以令人瞩目的业绩,成就了一个辉煌的四年。所有这些成绩的取得,归功于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归功于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团结奋斗,归功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归功于驻盘各单位、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的大力支持。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盘锦改革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总结工作的时候,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工作还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发展潜力还没有得到充分释放,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结构调整需要进一步优化,县区工业产业集群规模不大,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民营经济发展还不够充分,外贸依存度偏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水平亟待提高,改善民生任务繁重;软环境建设有较大差距,行政服务效率需要进一步提高,政府自身建设有待加强。对这些问题,我们一定认真加以解决。
二、全面推进深化改革
各位代表,新一届政府任期的四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期,是盘锦实现宏伟蓝图的决胜期。今后四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__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市委确定的宏伟蓝图,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扩大开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快向海发展全面转型以港强市步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持续走在全省前列,建设世界级石化及精细化工产业基地、具有吸引力的国际旅游胜地和世界知名的港口城市,建成让全市人民普遍感到幸福、引以自豪的滨海新盘锦。
实现奋斗目标,关键靠改革。我们要从现在做起,从能做的事情做起,勇于探索创新。
1.推进各类市场体系建设。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人才、技术等市场,组建政府服务采购、工程建设招投标管理中心,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
2.推进市场准入制度改革。取消企业注册等限制条件,降低创业门槛,促进民营经济大发展。完善项目备案,取消企业投资一般性项目审核制度。先行先试放宽外资投资准入。
3.推进国有企业和公用事业单位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组建国有资本运营投资公司。完善价格形成机制,规范土地价格。深化水价、燃气价格改革,逐步实行阶梯价格。
4.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整合优化政府内部机构设置,实现一项工作一个部门负责。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完成政府部门与中介机构脱钩分离,实现中介机构市场化。
5.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行部门权力清单制度,明晰行政层级权责边界,做到该向市场和社会放开的领域全部放开,同时强化下放权力的规范运行。
6.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建设公共财政体系,完善预算管理制度。规范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建立政府债务管控机制,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
7.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发展债券、产权交易等多层次资本市场。以利民便民惠民为宗旨,建立多样性、多元化、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体系。打造信用金融城市。
8.推进对外开放。加强软环境和硬环境建设,建设辽宁乃至全国最优的发展区和创业区。创新招商体制机制,建设一支有水平、懂业务的招商队伍。鼓励支持企业走出去,形成外贸出口的激励机制。
9.推进经济区和园区体制创新。围绕软环境建设,大力推进经济区、各类园区体制机制创新。全力争取国家批准设立辽东湾综合保税区,纳入国家自由贸易区。
10.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创新科技资金配置模式,集中力量支持重大技术攻关。加快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加快形成以激励创新为导向的人才制度、专业技术职称评价制度和薪酬分配制度。
11.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加强湿地、海洋、河流保护,实施更加严格的监管制度。建立乡村环境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12.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促进农村产权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均衡配置教育、文化、医疗等公共服务资源,建立全社会房产、信用等基础数据统一平台,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乡公用设施投资运营,扎实开展城乡一体化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
13.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开户籍管理限制,改革社会保障体制和相关制度,让进城落户农民享有市民待遇。
14.改进绩效考核制度。除了继续考核主要经济指标外,要加大资源消耗、生态环境、科技创新、安全生产、政府性债务等指标权重。
15.强化权力运行制约监督。依法公开权力运行流程,完善惩治和预__败体系。完善作风建设常态化制度,以优良的政风行风带动社风民风。
各位代表:改革是渐进的过程,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我们要以强烈的进取意识、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依靠全市人民,不断把改革引向深入。
三、20__年工作安排
各位代表:今年是盘锦建市30周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六届六次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稳中求优,抓住六个关键,不断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抓发展:发展仍然是解决盘锦所有问题的关键。牢牢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抓改革:把改革贯穿于各个领域各个环节,把握全局,稳步推进,始终让盘锦充满活力。
抓项目:抓项目就是抓开放,抓发展,抓民生。坚持力度不减,抓项目、抓招商引资。
抓生态:生态环境关系人民福祉和盘锦未来。下决心抓好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在发展中让全市人民享受碧水蓝天。
抓民生:始终把民生放在心上、抓在手中,全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让全市人民的生活过得越来越好。
抓落实:抓而不实,等于白抓。把抓落实放在工作第一位,求实、务实、落实。
今年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5%;实际利用外资8亿美元;外贸出口8亿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在实际工作中,力争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走在全省前列。
(一)加快辽东湾新区建设
全面提升新区的龙头作用,各项工作走在辽宁沿海重点园区前列。
1.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全力支持兵器“__”项目开工建设,推进长春石化、和运橡胶、合力叉车等项目达产增效,加快北燃新厂、联成化学等项目建设。以更大力度和气魄抓招商,引进一批精细化工、装备制造、高新技术、临港物流和服务业大项目。
2.港口发展实现新突破。确保30万吨原油码头、25万吨航道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新建、续建10个5万吨以上泊位。建成疏港高速,抓紧推进沈盘铁路,加快内陆港和集装箱航线建设,提升港口集疏运和服务功能,港口吞吐量力争达到4000万吨。
3.新城建设实现新突破。以规划引领新城建设,打造具有欧陆风情特色的低密度生态水城。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大企业大集团推进新城开发,加快瑞唐世贸中心、华源时代城、二界沟渔村改造等项目建设,集聚商气人气,形成新的商业中心和旅游热点。
4.体制机制创新实现新突破。创新园区管理机制,建立以业绩____绩效考评体系,做到干好干坏不一样。创新审批服务机制,更加高效地为企业服务,建设最具活力、最有效率的国家级开发区。
5.要素保障实现新突破。加大资本运作力度。加强土地管理,抓好未利用地,提高土地产出率。支持大连理工盘锦校区、市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培育壮大人才队伍。
(二)全力推进工业发展
把精细化工和能源装备作为主攻方向,全面推进“五项工程”,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5%。
1.狠抓两大基地建设。
——加快建设世界级石化及精细化工产业基地,支持40万吨润滑油、18万吨醋酸仲丁酯、17万吨c5c9深加工等项目达产达效,推进戴纳索丁苯橡胶、胜友顺丁橡胶、飞扬化工等项目取得重大进展,发展高端润滑油、精细化学品、合成橡胶、合成树脂和工程塑料产业。
——加快建设国内领先的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基地,支持渤海装备、忠旺铝材、奥德燃气等项目加快建设,引进特种压裂车、深水钻井平台等一批能源装备项目,发展石油天然气装备、海洋工程装备、临港装备产业。
——深化油地融合,全力支持辽河油田打造“双千”油田。促进辽河石化、长城钻探等企业做大做强,鼓励多种经营企业改革发展壮大。
——推动华锦集团、北方沥青等企业加速扩张,以龙头企业吸引项目集聚,向产业链要效益、要竞争力。
2.大力培育县区工业产业集群。工业产业集群是县区发展的支撑。突出专业化、集群化,推动精细化工、石油装备、新材料等产业集群加快发展,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工业地产。加强园区供水、供电等配套设施建设,搭建研发、检测、物流等公共服务平台,提高项目的承载能力。
3.加快科技创新。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和产业技术进步,支持企业开发新产品,培育一批小巨人企业,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增长20%以上。推进大连理工国家实验室建设,支持陆海研究院、和运橡胶研究院等企业研发机构发展,支持企业海外并购。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园建设,抓好曙光计算机产业基地等项目,培育发展新兴产业。
(三)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服务业是盘锦的“短板”也是最大的发展潜力,以旅游业为龙头,加快服务业发展。
1.加快建设具有吸引力的国际旅游胜地。规划、整合旅游资源,加快红海滩、辽河口度假区和鼎翔风景区建设。建成恒隆温泉、天沐温泉,加快富盈、海泉湾、海世界等温泉旅游项目建设。开业铂尔曼酒店,推进万豪、君悦等酒店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支持度假型酒店发展。推进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加强地域文化宣传,办好湿地旅游周、河蟹文化节、冬捕节等活动,推出精品线路,拉长旅游周期和消费链条,千方百计留住游客。
2.加快中央商务区及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以兴隆台中央商务区为龙头,突出抓好大连万达城市广场、武汉华氏中华城、左岸文化城、台北士林不夜城、金宝度假城等重大项目。发展夜经济、楼宇经济,推进社区商业、便民商业,每个县区都要规划建设一个有特色的服务业集聚区,发挥聚集效应、拉动效应。
3.加快商品市场建设。以大洼商品市场集聚区为龙头,全面推进商品市场建设,完善功能配套,重点抓好红星国际建材博览中心、中国食品城、义乌国际商贸城、博景自由港等重大项目,形成辐射东北的商品交易集散中心。
4.保持房地产业健康发展。调整优化房地产结构,加快发展商业、旅游、温泉、养老、教育等可持续地产项目,高度重视规划、质量、环境和物业管理。继续搞好房交会等促销活动。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吸引外地人到盘锦购房、消费。房地产投资增长13%,商品房销售额增长11%。
5.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推进益海嘉里、北京首农、双益公路港等物流项目加快建设,突出抓好辽东湾和双台子两个省级物流示范园区。鼓励支持辽河油田、华锦集团、长城钻探等大型工业企业主辅分离,精心办好装备博览会、食品博览会等大型展会,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做大做强生产性服务业。
(四)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以产业化经营为重点,推进农业对外开放,加大农业投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1.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加速高升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突出抓好辽宁田园、汇福粮油、香港宏安等10亿元以上农业产业化项目。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家庭农场达到260个以上,农民合作社突破1000家,组建农业专业化服务公司。推进土地规模化经营,进一步提高土地流转率。
2.着力发展生态高效农业。不断提升耕地质量,稳定提高粮食产量。加快发展设施蔬菜,全力支持苇田养殖,抓好每日渔业、碱地蔬菜等项目建设,培育一批生态农业品牌。加强绿色生产,强化疫病防治,从源头上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扩大农业保险规模和险种。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开发水平,用科技推动农业发展。
3.进一步叫响盘锦大米、河蟹两大品牌。走精品路线,推进水稻生产标准化、生态化、机械化,发展大蟹养殖,建设中国北方稻米交易中心和全国河蟹销售集散地。拓展大米河蟹销售渠道。继续办好北京大米河蟹展销会等活动,让盘锦大米河蟹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五)建设生态文明宜居城市
坚持生态统领城乡一体化发展,建设美丽盘锦。
1.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坚持规划先行,突出生态特色,构建现代、文明、和谐的城市格局。注重保留城镇风貌,形成一批特色新城、特色镇。以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推动城镇化,集中力量建设5个生态新城。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以人____新型城镇化建设。
2.全面推进棚户区改造。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抓住国家政策支持机遇,用有实力、有信誉的大企业参与改造,尽快完成全市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任务,全面提升城市建设水平,让棚户区改造成为拉动发展的重大工程,成为改善民生的重大工程,建设辽宁棚户区改造示范市。
3.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地下管网普查。切实抓好盘锦北互通立交、辽河堤顶路、林丰路大桥等交通工程,加快改造农村路网和城区街路。推进大伙房输水配套工程向乡镇延伸。启动华润城市热电二期,加快辽东湾热电、鹤乡500千伏输变电等工程建设。启动辽河盘山闸改造。进一步完善供水、供气、供热、供电等城市功能配套,同时加强基础设施管护。
4.强化生态建设。编制生态规划,严守生态红线。扩大绿色空间,建设城市水系,创建国家级生态园林城市。加强芦苇湿地水利设施建设,保护好、利用好湿地资源。狠抓蓝天工程,加快气化盘锦,抓好集中供热、大气监测等整治措施。继续加强辽河流域治理,运行乡镇污水处理厂,加快建设第三污水处理厂。搞好农村环境治理。扎实有效推进造林绿化。完成节能减排任务。强化环境监管,从严查处环境违法行为。
5.加强城市管理。进一步加大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力度,推进数字城市建设,形成精细化、常态化管理机制,全面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市民文明素质,展示盘锦的城市风采。
(六)坚定不移推进项目建设
抓项目,是盘锦发展的关键。确保项目引进、项目开工和项目竣工实现新突破。
1.全面提升招商质量。更加注重招商选资,主动对接世界500强、行业100强和国内外上市公司,实行点对点招商,全力引进一批调结构、促转型、增后劲的重大项目和高新技术项目。
2.狠抓项目开工。建立市县(区)两级责任推进机制,以项目开工为核心,全面做好审批服务和项目配套,更加主动地帮助企业解决问题,确保项目快开工、快建设、快竣工,早日达产达效。
3.全力支持现有企业发展。现有企业是现实的生产力。全力支持各类企业开展合资合作、并购重组、转型升级,扶持中小企业加快发展,加速壮大民营经济。
4.全力做好要素保障。创新融资方式,多渠道筹措资金。做大做强市商业银行,引进金融机构6家,切实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抓好国家土地管理创新试点工作,强化土地节约集约,最大程度发挥土地使用效益。把集聚人才人口作为一项战略工程,加大金融、经济管理、专业技术等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加速人才人口向我市聚集。
(七)全力增进人民福祉
1.稳定和扩大就业。加强农民技能培训等就业服务,切实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城乡困难群体就业工作,新增就业7万人。优化全民创业环境,增加创业贷款,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加大对苇场职工等低收入群众扶贫力度。
2.完善社会保障。推进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并轨,完善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提高社会保险、城乡低保和优抚标准。高度重视养老工作,推进机构养老、居家养老、社区养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事业。推进残疾人康复中心加快建设。
3.改善居民居住条件。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农垦职工危房改造,支持辽河油田边远矿区职工迁转,下气力解决回迁楼问题。改造新建水热气管网210公里。科学布局公交线路,更新公交车150台。
4.支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大基础教育投入,妥善解决小学、中学建设布局问题。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推进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力争两年实现公办幼儿园城乡全覆盖。深化校企合作,组建盘锦职业教育集团。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让每一名学生都公平享有受教育的权利。鼓励支持华发国际学校、富盈国际学校等民办学校发展。
5.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简朴、务实、隆重地办好纪念建市30周年系列活动。办好全国十二届美展港澳台作品展。启动运行少儿科普乐园。积极开展文化惠民活动,繁荣演出市场。做好中超联赛辽足主场比赛服务,高水平承办辽宁第八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6.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加强村镇和社区卫生医疗机构建设,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流动。新农合筹资标准提高到400元。继续抓好出生缺陷干预工程、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救治等医疗惠民项目。启动建设市精神病医院。建立严格的全程监管制度,确保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八)加强民主法治和政府自身建设
自觉接受人大及其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坚持依法行政,规范行政行为。加大行政监察、审计监督、政务督查力度,推进政务公开,加强行政复议,努力建设法治型和服务型政府。
深入推进社会治理创新试点工作。加强基层社会服务管理体系建设,提升治理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防范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推进“六五”普法。健全重大决策风险评估机制,完善信访和调解工作体系,高度重视安全生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等工作,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积极支持驻盘部队、国防和后备力量建设,深入开展双拥共建工作。努力做好民族宗教、防震减灾、人民防空、妇女儿童、老龄慈善、统计、物价等各项工作。
各位代表:新一届政府即将开始履行职责,我们一定肩负重任,不负人民的重托。
我们要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刻以人民利益为重,雷厉风行,真抓实干,用实实在在的业绩,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验。
我们要勇于担当,勇挑重担,主动走进矛盾,破解难题,把发展的事情一件一件地做好,打造敢担当、有作为的政府。
我们要开拓创新,解放思想,大胆实践,把盘锦发展大业不断推向前进。
我们要廉洁从政,带头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坚决反对“四风”,从严管控财政支出,大力压缩公用经费,厉行节约。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依法严惩腐败行为,建设廉洁政府。
各位代表,新的形势催人奋进,新的征程任重道远。让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团结依靠全市人民,戮力同心,奋勇拼搏,为创造盘锦更加幸福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篇九 哈尔滨市政府工作报告18550字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__”时期简要回顾及20__年工作情况
“__”时期是我市发展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和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市委的战略部署,紧紧依靠全市人民,认真贯彻落实党的、__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改革创新、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
——过去五年,经济运行保持在中高速增长的合理区间,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0亿元大关,20__年预计达5750亿元,站上了新的历史起点。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由238.1亿元增加到407.7亿元,年均增长11.4%,增速连续三年居东北四个副省级城市之首。累计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677亿元,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13651亿元,分别是“__”时期的2.7倍和2.1倍,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提升。
——过去五年,产业项目建设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产业转型升级取得显著成效。累计开工建设20__万元以上产业项目2671个,完成投资4702亿元,建成投产1744个,新增销售收入1900亿元以上、利税超过200亿元,华南城、万达文旅城等百亿元项目达到10个,凯斯纽荷兰、百事可乐等落户我市的世界500强企业已达38户,书写了哈尔滨产业项目建设史上的新篇章。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跃升,粮食总产量首次达到360亿斤,比20__年增加108亿斤,实现历史性“十二连增”。工业结构持续调整优化,哈飞福特汽车、中船重工燃气轮机等一批高端装备制造项目相继开工建设,食品工业产值由729亿元提高到1544.9亿元,成为我市首个超千亿元产业。新兴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4.4%提高到6.4%,成为新的支柱产业,新设立创业投资引导资金成功撬动各类基金30亿元,在20__-20__年仅有2家企业上市的情况下,近四年来新上市、挂牌企业38家,金融支撑实体经济能力进一步增强;旅游总收入由381.5亿元提高到907.9亿元,冰雪节、迷人的哈尔滨之夏等系列品牌活动精彩纷呈,冰城夏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提升,旅游业发展进入历史最好时期。科技和产业加速融合,与哈工大、中科院等携手创建的6大平台累计转化重大科技成果1962个,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432家,科技引领、创新发展的热潮正在哈尔滨蓬勃兴起、涌动奔流。
——过去五年,城市面貌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城市功能品位显著提升。松北科技创新城、哈南工业新城、哈东现代物流产业带和哈西地区快速崛起,“一江居中、两岸繁荣”发展格局基本形成。累计投入2250多亿元,新建改造道路671条、桥涵156座,三环路基本实现贯通,地铁1号线载客运行,哈大、哈齐高铁相继开通,哈尔滨机场旅客吞吐量继20__年首次突破1000万人次后,去年攀升至1405万人次;建设各类源网厂站30座、排水泵站23处、地下管网6180公里,困扰市民多年的城市内涝、冬季供暖等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城市运行保障能力明显增强。重拳整治违建行为,打破背后利益链条,累计拆除违章建筑2.3万处、925.2万平方米,长期嚣张蔓延的违建之风得到基本遏制,顺应了民意,赢得了民心,维护了社会公平正义。持续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主干街路环卫机械化作业实现全覆盖,主城区垃圾密闭运输率达到100%,违法小广告等城市顽疾得到有效治理。坚定实施绿色清冰雪,在确保冬季城市运行通畅和环境洁净的同时,更彰显了冰雪城市的独有魅力。成功战胜“布拉万”台风、特大洪水和暴雪等历史罕见的自然灾害,妥善处置城市供暖、道路交通和消防安全等方面突发事件,政府应急处置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加大水、气污染治理力度,累计撤并燃煤小锅炉2360台,延续20多年的“三沟”环境综合治理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不仅基本实现清水入河、结束污水直排松花江的历史,而且打造了新的城市生态景观。我市连续两年在中国最干净、最美丽城市排行榜上名列前茅。
——过去五年,改革开放不断向纵深推进,经济发展活力和动力显著增强。国资分类监管新体制初步形成,整合组建的交通、文旅、市政、住建等企业集团运营效益大幅提升,市属企业国有权益总额提高到“__”期末的2.6倍。率先在全省推进了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全市提前三年完成了国家确定的改革任务,土地规模经营面积扩大到1790万亩,是确权前的3.7倍。率先在全国有立法权城市中取消了所有市级自设行政审批事项,建设项目审批时限平均压缩了50%以上,率先在全省推行了政府部门权责清单制度,实现了企业登记“四证合一、一照一码”,完成了市场监管、卫生计生、文新广电等“大部门”改革,率先在全省出台了行政问责、规范涉企执法行为、行政执法人员“六项禁令”等规定,累计查处失职渎职等破坏经济发展环境案件731起,问责公职人员1311人。简政放权进一步提高了行政效能、优化了营商环境,激发了民营企业活力,我市非公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由51.9%提高到55%。对俄合作中心城市建设扎实推进,先后开通了12条对俄客货运航线,哈欧货运班列实现常态化双向运营,对俄邮政小包裹发运量跃居全国首位。综合保税区已进入围网建设阶段,在白俄罗斯规划建设的中白工业园哈尔滨园为企业进入欧洲市场创造了条件。累计完成进出口总值245亿美元,是“__”时期的1.5倍,对欧美俄日韩等地区贸易额大幅提升,构建了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哈尔滨新区设立获国务院批复,成为全国唯一的以对俄合作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为改革先行先试、产业集聚发展、扩大对外开放提供了载体支撑和新的动力引擎。
——过去五年,各项惠民承诺基本得到兑现,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城市文明程度显著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已分别达30977元和13375元,年均分别增长11%和13.7%,均高于同期gdp增速。累计完成惠民行动项目投资超过1500亿元,城乡居民就业、住房、社保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升,新增城镇就业64.5万人,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房11.8万套,城乡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310元和每年1500元分别提高到550元和3500元,上学难、看病贵等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全心全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老旧小区基本实现物业全覆盖,历史遗留的8.7万户居民房屋产权证办理问题得到了解决,长期在外临时居住的6万户棚改回迁居民喜迁新居,道外桥头屯和新一地区的1.3万户内涝居民全部得到妥善安置,越来越多的困难群众圆了“安居梦”。精神文明、民主法治和平安哈尔滨建设扎实推进,构建新型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和创建最具安全感省会城市取得明显成效,刑事案件万人发案率连续五年保持省会城市最低,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办复率始终保持100%,我市先后被评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市。经过三年创城攻坚,哈尔滨成功跨入全国文明城市行列,市民自豪感和城市吸引力明显增强,为加快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各位代表,20__年既是“__”收官之年,也是我们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夯实打牢科学发展基础的重要一年。我们按照市委十三届七次、八次全会和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部署,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以贯之抓落实,重点推进了以下工作:
(一)不断加大产业项目建设力度,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牢牢把握产业发展这一稳增长、调结构的核心,坚持规模速度与质量效益并重,多措并举、精准发力,开创了产业发展提速增效新局面。一是持续壮大产业规模。全年新开复工20__万元以上产业项目1030个,其中新开工531个,完成投资900亿元。新签约产业项目525个,实际使用内资1998.3亿元、外资29.9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3.9%和10%。二是持续推动产业升级。重点推进的通联新能源客车、万鑫石墨园等200个工业项目和107个服务业项目进展顺利,哈飞通用直升机、航天海鹰3d打印等50个高端制造业项目建成投产,永泰城、枫叶小镇奥特莱斯、凯宾斯基酒店等大型服务业项目开业运营,有力地提升了我市产业发展层次和水平。三是持续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推进国家首批“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示范城市建设,启动实施科技创业三年行动计划,新增科技型中小微企业840户、销售收入超过500万元的171户。中国农科院主食加工技术研究院建成投用,哈工大焊接集团、哈船动力等高新技术企业成功运营,开辟了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新途径。四是持续集聚产业发展要素。哈尔滨股权交易中心投入使用,威帝电子、奥瑞德、中飞新技术成功上市,利用资本市场助推产业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园区建设引导资金扩大到8亿元,重点园区承载功能持续提升,经开区、高新区、利民和宾西开发区呈现出产业集聚、产城融合发展新态势。通过全市上下的不懈努力,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为我市经济长远发展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二)深入实施富民强县战略,进一步壮大县域经济整体实力。全面落实国家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任务,持续加大“三农”支持力度,县域经济发展潜能加快释放。一是大力实施产业强县工程。围绕发展特色县域经济,新建续建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46个,完成投资120亿元,奥瑞德四期、东方农业科技园等70个项目建成投产,巴彦工业园晋升为省级开发区,县域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占全市比重达34%。二是加快转变农业生产方式。着力提高机械化、科技化、集约化水平,农业综合机械化率提高到94%,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带)核心区面积扩大到1556万亩,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面积增加到1282万亩,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达到26个,新建扩建规模化养殖场(区)135个,五常大米保真打假整治行动成效显著,农产品质量监管能力进一步提升。率先在全省启动了方正整县、平房整区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以及双城、五常新型社会化服务试点,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土地纠纷仲裁机构实现全覆盖,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到14668个,土地规模经营基础进一步夯实。三是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撤销乡镇7个、新设街道办事处10个,建设美丽乡村示范村100个,新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673处,68个贫困村实现整村脱贫,农村公路交(竣)工通车450公里,农村面貌持续改观,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
(三)持续强化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进一步提升城市承载力和吸引力。围绕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目标,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牵动,推动城市建设发展向更高层次迈进。一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推进。着力加强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权威性,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向城市新区、产业园区延伸拓展,华南城、综保区等配套路网体系基本形成,滨北公铁两用桥、一面街地道桥等涉铁配套工程顺利推进,地铁1号线三期、2号线、3号线启动建设,国家地下综合管廊试点进展顺利,新建续建停车场25处,新增更新公交车辆600台,“公交都市”创建走在全国前列。二是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稳步提高。持续加大牌匾广告、市场摊区、交通“三乱”等专项整治力度,全年创建环境卫生达标街巷、庭院200个,取缔违规牌匾广告1万余处,规范市场摊区155个,查处交通违法行为462万件,城市面貌实现更大改观。三是生态环境治理力度持续加大。重点实施污染减排项目204个,拆改整治10吨以下燃煤锅炉594台,达标治理10吨以上燃煤锅炉328台,淘汰黄标车及老旧车6.02万辆,超额完成年计划43.3%,新建万吨级生物质秸秆综合利用项目15个,建成团结镇等4个污水处理厂,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集中供热普及率分别提高到90%和87.2%,城市空气优良天数达到227天,优秀天数比上年增加24天。城区新植树木21.6万株、新增绿地67.4公顷。哈尔滨这座城市变得越来越洁净、越来越有序、越来越秀美、越来越有魅力。
(四)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进一步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坚持向改革要动力,以开放拓空间,加快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新机制。一是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政府事权精简了52.5%,与行政审批相关中介服务事项减少了35%,商事制度改革充分激发了全民创业创新活力,新注册内资企业23668户、外资企业170户,分别增长16.4%和34.9%。二是稳步推进国企改革。市政与建工集团合并运营,哈轴制造公司、马迭尔集团食品板块成功实现合资重组。通过政企分开、资源整合、实施成本规制等有效措施,解决了公交企业管理粗放、效益偏低等历史遗留问题。市物业供热集团14.8亿元债券成功发行,成为我市首个国企资产证券化项目。三是切实加强财税管理。重点建立了中期财政规划管理和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政府到期债务全部偿还,进一步完善了市对区县(市)财政管理体制。大力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地下综合管廊、地铁2号线、3号线二期等6个项目成功引入社会资本达468亿元。加强税收征管挖潜,强化财政预算支出管理,全年财政支出达824.8亿元,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四是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哈尔滨机场实行72小时过境免签,成功开通东北首条第五航权航线,哈俄韩陆海联运通道正式启用,哈尔滨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建成投用,龙运物流、瀚润供应链等11家“两头在外”企业签约入驻综保区,落户临空经济区的大飞机拆解、绿地空港城、跨境电商物流基地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我市首个对俄跨境海外仓在叶卡开工建设,成功举办第二届中俄博览会暨第26届哈洽会、首届中俄文化艺术交流周和第七届韩国首尔哈尔滨周,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我市经济活跃度和对外影响力得到了新提升。
(五)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进一步为百姓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面对持续加大的财政减收增支压力,我们集中财力保民生,市财政用于民生领域支出达577.4亿元,各项民生任务全面落实。一是不断改善居民居住条件。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房14210套、竣工16523套,改造农村泥草房5万户,新增物业管理面积606万平方米,维修老旧住宅734万平方米,创建市级以上物业管理示范小区106个。二是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到人均每月2083元,为51.1万困难群众发放救助金16.9亿元,农村日间照料中心和社区养老服务站基本实现全覆盖。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人均补助标准提高到380元,新农合统筹区域内政策性报销比例超过80%、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470元。三是不断加强基本公共服务。创建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50所、素质教育特色(示范)学校26所,新建改造中小学校36所。组建医疗联合体42个,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城区健身设施和城乡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实现全覆盖,哈尔滨大剧院、国际油画展示交易中心、“731”遗址新馆建成开放,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系列活动成功举办。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双拥和预备役、统计、审计、信访、气象、人防、地震、档案、地方志、残疾人等工作取得新进步。
五年来的发展实践使我们深切地感到,面对新常态下的各种压力和挑战,之所以能够实现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关键在于我们始终坚持正确发展方向,牢牢把握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稳中求进总基调不动摇,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战略部署不懈怠,全市各级领导班子团结奋进,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鼎力支持,凝聚了万众一心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关键在于我们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和持之以恒的韧劲,举全市之力抓产业上项目、调结构转方式、打基础攒后劲,积蓄了加快发展、跨越赶超的新动能;关键在于我们始终坚持敢于负责、敢于担当、敢于碰硬,直面问题不回避、攻坚克难不退缩,在深化行政管理、国资国企、资源配置市场化等重点领域改革中,勇于破除体制机制弊端,从根本上解决多年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充分激发了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和社会创造力;关键在于我们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把保障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千方百计破解民生难题,努力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百姓,增强了广大群众投身城市建设发展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关键在于我们始终坚持科学执政、依法行政、从严治政,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充分践行政府调控职能,全面加强公务人员队伍作风建设,提高了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优化了营商环境,极大地提升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五年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所有关心支持哈尔滨事业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向广大驻哈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前进中仍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稳增长促发展的任务仍很艰巨,部分企业订单下降、开工不足、效益下滑的状况仍在持续,产业项目招商竞争更加激烈,化解地方债务、去房地产库存压力进一步增大;产业整体实力不强、规模不大、结构不优等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产业发展面临着传统优势产业竞争力减弱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育不充分的双重压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仍然任重道远;市场化进程不快,长期计划经济形成的思维定式和路径依赖依然存在,创新创业不足,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程度不高,混合所有制改革还比较滞后,民营经济和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相对偏低;公共服务和民生保障能力与群众期待还有差距,交通、安全、环保、物业管理等方面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仍需努力加以解决,脱贫攻坚任务仍很繁重;政府自身建设尚需加强,部分公务人员专业化水平不高,责任担当意识不强,不作为、乱作为、不会作为等现象仍然存在,公共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等问题尚未根除,损害群众利益和腐败行为仍时有发生。对此,我们要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不断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二、“十三五”时期发展总体思路和工作的基本把握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也是哈尔滨全面振兴发展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攻坚期。从不利因素看,当前世界经济曲折复苏,市场需求不振的状况短期内难以改观,哈尔滨与全国全省一样面临着经济换挡减速、结构调整阵痛、新旧动力转换的较大压力。从有利条件看,新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龙江丝路带建设、哈长城市群和哈尔滨新区等国家战略深入实施,为我们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速转型升级创造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特别是经过几年来的不懈努力,我们推动发展的要素充分集聚,改革红利和发展潜能加速释放,实现哈尔滨加快发展的产业基础更加坚实、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干事创业的热情更加高涨。可以说,“十三五”时期,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中孕育更大希望。只要我们坚定发展信心,保持战略定力,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和危机意识,奋发图强、埋头苦干,哈尔滨就一定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谱写出更加绚丽美好的新篇章!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和__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___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落实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和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部署,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着力完善体制机制,着力推进结构调整,着力鼓励创新创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加快老工业基地振兴,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奠定坚实基础。综合考虑各方面情况,预期“十三五”时期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6.5%,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为实现上述思路目标,我们必须深刻分析和把握哈尔滨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规律性要求,着重在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上下功夫、求突破。
——坚持创新发展,切实在发展动能转换中提质量、增效益。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不足也是新常态下制约我市加快发展的主要症结。必须把创新放在全市经济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加快构建以创新为主要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按照市场主导、企业主体、政府推动的原则,从供需两端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以中国制造20__哈尔滨行动计划为牵动,重点实施总投资超过8000亿元的900个重大产业项目,着力在工业强基带动产业振兴、科技创新引领“双创”发展、创新体制机制打造便捷高效营商环境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力争到20__年,食品工业总产值突破3000亿元,高端装备制造、文化旅游、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分别跨上千亿级台阶,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5%,基本形成以现代农业为基础、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的现代产业体系,建立完善同市场完全对接、充满内在活力的体制机制,努力使今后五年成为内生动力不断增强、发展效益和质量得到更大提升的五年。
——坚持协调发展,切实在全面提升发展整体性上拓空间、增后劲。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哈尔滨作为后发城市,城乡发展不平衡、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协调的问题仍比较突出。必须坚持区域协同、城乡一体、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并重,突出抓好总投资超过6000亿元的400个重大城乡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不断完善江南主城区城市功能,着力提升城市新兴发展区域的产业和人口集聚能力,加快建设双城、阿城、呼兰、宾西四个卫星城和五常、尚志、方正—通河区域次中心城市,积极推进巴木通方依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持续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公共资源均衡配置,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文明素质,构筑区域协调的城乡发展新格局。力争到20__年,哈长城市群和哈尔滨都市圈初具规模,覆盖城乡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55%,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得到巩固提升,努力使今后五年成为城乡发展更趋协调、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更大成效的五年。
——坚持绿色发展,切实在建设美丽宜居哈尔滨上求突破、见实效。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我市江河、湿地、森林等生态资源优良,打造美丽哈尔滨我们有基础、有条件,更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必须坚持绿色富市、绿色惠民,重点在培育绿色经济、倡导绿色生活、加强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等方面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在全社会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力争到20__年,健康养老、节能环保等新兴绿色产业发展取得重大进展,新能源汽车、建筑节能、低碳消费成为绿色生活新风尚,水污染、雾霾等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秸秆综合利用率提高到85%,城市主城区全部淘汰20吨及以下燃煤小锅炉,重污染天气比“__”期末减少60%,松花江和“三沟一河”水生态保护与修复任务全面完成,哈尔滨群力外滩生态湿地公园等重点区域建成向市民开放,松花江生态景观带、文化旅游带、休闲经济带基本建成,让天蓝地绿水净的良好生态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努力使今后五年成为生态更优良、环境更宜居、生活更健康的五年。
——坚持开放发展,切实在打造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上强基础、扩优势。开放是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把哈尔滨沿边开放区位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必然选择。必须积极抢抓国家“一带一路”、龙江丝路带和哈尔滨新区建设战略机遇,以打造对俄合作中心城市为牵动,不断完善开放功能、拓展合作空间,重点在物流通道建设、搭建产业合作平台、对外贸易提档升级、推动多元化国际合作等方面迈出更大步伐。力争到20__年,全面打通哈尔滨至欧洲、北美、日韩和港澳台地区贸易通道,综保区、临空经济区对外产业承接的载体功能更加强化,哈尔滨作为国家沿边开发开放重要经贸平台、物流枢纽、外向型高端制造业基地和全方位交流合作中心的作用更加凸显,努力使今后五年成为开放程度明显提高、发展活力持续增强、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全面提升的五年。
——坚持共享发展,切实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补短板、增福祉。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必须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的关系,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更加注重机会公平,不断增进民生福祉,以惠民行动为抓手,着重在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实施脱贫攻坚工程、促进就业创业、完善社保和住房保障体系等方面持续加大力度。力争到20__年,城镇新增就业55万人,城乡低保标准和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稳步提高,基本完成城镇棚户区、城中村和危房改造,延寿、木兰、巴彦3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63个贫困村、20.1万贫困人口全面脱贫,市奥体中心等重点文体设施建成投用,教育、卫生、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升,努力使今后五年成为全市人民幸福指数明显提高、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得到实惠更多的五年。
三、20__年主要任务
20__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特别重大。按照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要求,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实施“五大规划”和十大重点产业建设战略部署,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着力加强结构性改革,全力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等重点工作,精准发力、扎实起步,努力实现“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开局。
今年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左右;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2%以上;市属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5%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以上;城镇居民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4%以内。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要着重做好以下八项工作:
(一)坚定不移抓产业上项目,着力积蓄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的新动能。牢牢扭住产业建设这一牵动经济发展全局的“牛鼻子”,以供给侧改革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全力以赴上项目扩增量、促升级增动力,重点抓好100个投资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和100个5亿元以上园区基础设施及服务业等重大项目,切实增强经济稳增长的产业支撑力和带动力。一是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步伐。以做大做强千亿级产业为重点,不断提升全市工业的整体实力,确保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超千亿元。依托农产品质量和“寒地黑土”品牌优势,加快推进雀巢奶粉、宾西牛业等项目建设,进一步巩固提升千亿级食品产业板块。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为牵动,支持重点企业加大技改力度,加快推动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突出抓好哈南机器人、东安铝镁合金铸造等30个亿元以上项目建设,推动中船重工燃气轮机、通联新能源客车等项目建成投产,确保哈飞福特汽车顺利下线,实现装备制造业产值突破千亿元。重点瞄准生物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前沿领域,积极引入战略投资者,加快推进乐泰药业、万鑫石墨、阿里巴巴哈尔滨平台、朗格斯特寒地节能产业基地等项目建设,努力打造千亿级新兴产业板块。二是促进服务业提档升级。继续推动金融创新发展,加快推进哈尔滨创新型金融示范区等功能区建设,充分发挥创业投资引导资金作用,大力发展天使、创业、产业等投资基金,支持企业依托多层次资本市场发行股票、债券、资产证券化等融资工具,不断提高资本市场直接融资能力。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重点抓好华南城对俄经贸物流园、传化智能公路港等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共同配送体系。不断提升会展经济、总部经济发展水平,重点抓好国际农博中心、hbp企业总部基地等项目建设,高质量办好农博会、寒博会等品牌展会。认真落实国家去库存各项政策措施,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发展。借助我市生态优势和医疗资源,推进养生度假、健康和候鸟式养老等业态发展,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开发养老服务和产品。积极推动旅游文化时尚产业融合发展,依托冰雪优势、音乐名城、欧陆风情等特色旅游资源,加强顶层设计,进一步健全“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化服务体系,突出抓好万达文旅城、波塞冬海洋王国、五洲动漫城、香港卫视东北亚总部等项目建设,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功能,a级旅游景区的水冲式公厕达到200个以上,设计推出一批具备鲜明文化特征和时尚要素的旅游产品,重点办好贯穿旅游季、特色鲜明的系列驻场演出,持续提升冰雪节、迷人的哈尔滨之夏等系列活动的国际影响力,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增长14%以上,成为我市又一个千亿级产业。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力开展多领域、专业化、精准式招商,进一步做好签约项目和央企合作项目的推进落实工作,更多引进开工一批投资规模大、创税能力强、产业带动作用突出的大项目、好项目。着力打造优良的营商环境,深入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全面落实国家减税降费等优惠政策,促进企业提质增效。力争全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200个,实际使用外资、内资分别增长7%和10%左右。四是强化园区载体作用。把重点产业项目扶持资金提高到25亿元,着力推动主导产业发展和重点园区建设,吸引更多的新技术、新产业向园区集聚。经开区围绕打造高端装备、食品、信息三大产业集群,重点加快50个产业项目建设,确保可口可乐搬迁扩产等20个项目建成投产。高新区突出抓好清华万博等10个专业化园区建设,集聚中小微科技企业超过1500家。利民开发区着力推进元亨动物疫苗等48个项目建设,确保建成投产10个以上。宾西开发区重点发展包装、食品等产业,确保鑫荷包装等5个项目竣工投产。力争通河、延寿工业园晋升为省级开发区。
(二)加快建设创业创新型城市,着力打造促进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引擎。坚持把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加快推动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创新与创业相互促进,增创区域竞争新优势。一是加强科技创新引领。重点在特种作业机器人、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实施一批重大攻关项目,解决好核心技术问题,在引领智能制造、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等科技研发上取得新进展。以哈工大市校科技合作第二轮试点为牵动,探索建立科技成果转化股权激励机制,推广以项目团队为主体,政府引导、校所参与、社会资本跟进的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力争全年科技成果落地转化300项。二是强化创新要素保障。加快建立丝路科技合作基地战略联盟,组建哈尔滨国际科技合作联合创新中心,吸引集聚更多科技研发和技术转移机构入驻。完善科技创新融资模式,加强与资本市场合作,进一步扩大科技风险投资规模,全面实施企业先行投入、市场评价效果、政府事后补贴的科技创新创业券计划,建立起激励加约束的创新扶持新机制。充分用好1亿元且上不封顶的人才引进资金,吸引更多高层次紧缺实用人才集聚,为创新发展提供智力支撑。三是拓展创业创新空间。不断完善科技企业孵化体系,重点抓好哈以、哈南生物医药、龙门科技等孵化器建设,推广创业社区、创客空间、创新工场等新型孵化模式,力争新增在孵企业300家以上。深入推进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示范城市建设,制定实施20__“互联网+”哈尔滨行动方案,率先在“互联网+”精准农业、先进制造、益民服务等领域推出一批示范项目,不断加强城市公共免费无线网络等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建设,全年新增小微企业1.6万户,营业收入增长20%以上。四是推动创业带动就业。坚持就业优先战略,支持灵活就业,发展新就业形态,通过小额贷款担保、创业项目和场租补贴等有效措施,推动大学生、科技人员和农民三支队伍创新创业。全年新增城镇就业10.3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超过150万人。
(三)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科学发展,着力释放县域经济发展潜能。按照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部署,更加注重一二三产业融合,进一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一是加快推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突出市场导向,推动种植结构优化调整,启动建设20个现代生态农业高标准示范园区,加快打造沿江优质稻米产业带和五常水稻、双城玉米等有机生产基地,粮食总产量稳定在320亿斤左右,农产品质量和效益持续提升,努力使农业生产实现“种得好、卖得好、种得更好”的良性循环。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新建扩建规模化养殖场(区)30个,肉蛋奶总产量保持在300万吨以上。不断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水平,重点推进通河二甲沟水库等水利工程建设,新建大型农机专业合作社15个,努力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二是深入推进产业强县工程。把资源精深加工作为县域工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加快构建以绿色食品为重点、各具特色的农业产业化体系。突出抓好巴木通方依一体化特色产业带建设,加快推进巴彦皮草产业基地、木兰颐康元主食加工等项目,力争县域工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比重提高到35%以上。三是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巩固扩大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成果,实现四级农村产权交易平台互联互通。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合作社由生产主体向全方位经营主体转变,鼓励工商资本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农产品加工流通和农业社会化服务,全年新增市级以上农民合作规范社100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78家。扎实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年内基本完成31个试点村的改革任务。四是创新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启动市、县和新型农业主体三位一体科技服务试点工作,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重点推广农民合作社资金互助和农业投保入股新模式,集中打造市级统筹政策性农牧业融资担保服务平台,大力发展“互联网+营销”,使优质农产品卖出好价钱,让农民获得更大收益。五是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深入开展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筹建新型城镇化发展基金,综合改造10个国家和省重点镇。积极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和一元化户籍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大力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打造哈五、哈双等6条示范带,启动建设示范村100个,集中治理自然屯1000个,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130处。突出抓好农村交通体系建设,新建农村公路300公里,交工通车200公里,改造危桥80座,确保木兰松花江公路大桥建成通车,为农业农村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基础条件。
(四)加快推进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建设,着力打造绿色生态宜居家园。进一步提高城市集约高效发展水平,努力让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便捷、更舒心、更美好。一是完善城市规划。着手修编城市总体规划(20__-2030年),科学编制城市综合交通、海绵城市等专项规划,精心做好松花江沿线生态景观等重要节点城市设计,为彰显城市风格魅力提供引领和支撑。二是提升城市功能。进一步疏解城市交通堵点,畅通区域微循环,同步推进地铁1号线三期、2号线一期和3号线一期、二期工程建设。配合铁路航空部门,全力推进滨北公铁两用桥、哈站枢纽改造、哈佳、哈牡客专、哈尔滨机场扩建等工程建设。加快实施红旗大街等地下综合管廊试点项目,完善智慧管网信息系统,持续提高城市运行保障能力。积极推进松花江水源供水工程建设和江南主城区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努力保证城市供水安全。新增更新公交车辆600台,启动建设公交首末站4座、枢纽站1座,不断提升“公交都市”创建水平。三是强化城市管理。坚持精细化、数字化管理,加大对背街背巷、居民庭院、街路餐饮、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区域环境治理力度,切实提高环卫机械化作业水平。重点推进向阳垃圾场焚烧发电、松北呼兰垃圾场等项目建设,加快构建科学规范的垃圾处理体系。始终保持拆违控违高压态势,从严整治乱停乱放、乱贴乱画等城市顽疾,确保城市面貌和环境秩序实现更大改观。四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深入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持续加大燃煤质量管控和分散燃煤小锅炉撤并力度,确保燃煤电站和热电联产机组稳定达标排放,全部淘汰剩余黄标车,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63%。扎实开展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巩固扩大松花江干流和城市内河治理成果,确保松花江断面水质保持或优于功能区划标准。启动建设松花江群力外滩生态湿地公园,加快建设中东铁路公园,着力打造生态健康休闲宜居集中区。全年人工造林4.6万亩,城区新植树木25万株、新增绿地66公顷,努力使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更加宜居健康,让哈尔滨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
(五)坚决破除一切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着力推动重要领域改革取得更大进展。突出问题导向,注重精准发力,强化完善制度,狠抓推进落实,确保改革不断见到成效。一是扎实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继续做好审批事项“接放管”,重点建立部门权责清单动态调整、责任追究长效机制,更好发挥网上审批作用,优化审批流程,更多运用大数据、物联网、随机抽检等方式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切实把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要求落到实处。全面深化部门内设机构“大处室”改革,从根本上解决多头管理、相互掣肘、效率低下等问题。持续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衔接好有关社保政策,完成与审批相关的中介服务机构“事转企”改革任务。二是继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坚持以管资本为主,完善国资管理体制,加快推进哈投、工投集团改组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积极支持哈电与一重、中核集团战略合作。分类实施国企改革,通过股权多元化等方式,提高哈药、文旅等商业类国企市场竞争力;坚持主业控股、辅业放开,进一步提升交通、供水集团等公益类国企服务效率和节本降支能力。以工投集团所属28户企业为重点,全面推开市属国企二级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探索实施商业类国企骨干员工持股计划。继续推进国企市场化选聘职业经理人,改革市属国企负责人薪酬制度,不断完善现代企业运营管理机制。三是进一步强化财税管理。统筹财政预算资金,深化财政支出绩效考评,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创新财政投入模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吸引更多社会投资参与公共服务建设。继续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强化依法治税,切实提高税收服务水平。四是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落实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开展民营经济发展改革试点,着力在扩大市场准入、完善服务体系、创新体制机制等方面取得更大实效。鼓励非公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重点在城市公共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现代农业等领域推出一批投资项目。依托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加快构建覆盖技术支持、创业辅导、融资担保、市场开拓全过程的服务体系,进一步创优非公经济发展环境。五是启动建设哈尔滨新区。作为__届五中全会后首个获批的国家级新区,哈尔滨新区不仅是国家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加快新一轮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要举措,也为哈尔滨创新增动力、转型促升级提供了新的重大历史性机遇。我们要充分利用哈尔滨新区在深化改革上所具有的先行先试优势,围绕建成中俄全面合作重要承载区、东北地区新的经济增长极、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示范区和特色国际文化旅游聚集区,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按照统筹建设、多规合一的原则,编制好新区规划和建设方案,细化配套相关政策,谋划建设一批基础性、先导性、支撑性重大项目,力争新区建设开好局、起好步。
(六)以对俄合作中心城市建设为牵动,着力拓展对外开放新优势新空间。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断提高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一是加快建设对外物流大通道。联合南航、川航谋划开通北美货运航线,加密对俄航空货运航线,开通哈俄货运班列,依托北京-莫斯科国际列车、“辽满欧”通道开展对俄物流,以哈尔滨为起点打通至俄罗斯海参崴、布市、哈巴公路通道,使哈尔滨成为通过俄罗斯进入欧洲地区最快捷、最高效、成本最低的贸易枢纽。持续扩大对俄邮政小包裹出口量,确保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国家试点城市建设取得更大进展。二是全力推进产业合作。抢抓我省申建对俄自贸区机遇,加快推动对俄贸易优化升级,积极引导组建大型外贸集团,支持企业深入拓展矿产资源开采、森林采伐、农业种植等领域合作。同步推进综保区功能区建设和招商引资,重点引进一批保税物流、国际商贸、加工制造等项目,年内实现封关运行。全力抓好临空经济区大飞机拆解、跨境电商物流基地、中国邮政(哈尔滨)航空邮件处理中心等项目建设,确保取得实质性进展。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支持,力争中俄、中以合作产业园落户我市。三是努力扩大对外交流。重点加强文化、旅游、科技、金融、会展等多领域开放合作,积极开展油画、动漫等艺术品展览交易,高质量办好第六届“哈科会”,支持“中俄跨境金融合作联盟”开展人民币跨境结算等业务,积极培育和引进外语专业人才,为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创造条件。
(七)更加注重改善民生,着力让人民群众更多更公平分享改革发展成果。今年重点实施10个方面、65个惠民行动项目,完成投资203亿元,切实兜住兜牢民生底线。一是改善居民住房条件。实行实物保障与货币补贴并举,全年开工建设保障房7296套、竣工11116套,为1.6万户住房困难家庭提供住房保障。改造农村危房1万户、60万平方米。持续提升物业管理水平,新增物业管理面积400万平方米,新创建物业管理示范项目50个,努力让百姓住得更舒心、更满意。二是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继续推动各类社会保险提标扩面,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纳入市级统筹,进一步扩大助保贷款覆盖面和医保异地结算机构数量。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深入推进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鼓励社会力量建设养老社区,全年新增养老床位5000张。适时启动城乡低保动态调整机制,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三是推动教育改革发展。改善办学条件,创建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50所,新建中小学校20所,加固维修学校40所。深入推进集团化办学和教育云平台建设,实现区域内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妥善安置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让更多困难家庭孩子享有公平发展的机会。建立民办学校奖补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提供多样化教育服务。加快职业教育园区建设,抓好阿城、宾县两个省部共建农村职业教育改革,推动工学结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努力为我市产业发展培育更多的适用型人才。四是提高城乡居民健康水平。启动市第一医院改革试点,扩大医院自主经营权,探索市属公立医院改革发展新路径。鼓励医生多点执业,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农村流动。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免费为城乡居民提供12类45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落实全面两孩政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着力建设食品安全城市,加快构建严密高效、社会共治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五是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和文体事业发展。扎实做好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不断提高全市人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积极开展“爱上交响乐”等高雅艺术普及活动,全力抓好哈尔滨大剧院、音乐厅运营管理,高水准办好第33届“哈夏”音乐会,持续扩大哈尔滨“音乐之都”品牌影响力和吸引力。办好哈尔滨解放7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做好“731”、金上京申遗工作。继续抓好“百万青少年上冰雪”活动,高质量办好市第19届运动会,加快推进市奥体中心一期建设,着力打造城区10分钟健身圈,为丰富群众文体生活创造更多现实条件。六是持续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坚持因地制宜、一村一策、一户一策,灵活运用发展生产、异地搬迁、生态补偿、教育培训、社保兜底等方式,确保完成年度贫困人口脱贫任务,为率先在全省实现全面脱贫打下坚实基础。七是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深入推进平安哈尔滨建设,完善反恐维稳、社会治安防控、公共安全管理和应急抢险处置体系,确保打造全国最具安全感省会城市取得更大实效。继续实施“强基工程”,进一步提升中心社区服务功能,新建农村示范社区36个。严格执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规定,及时排查消除各类安全隐患,坚决防止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启动“七五”普法。积极构建多元化纠纷解决体系,完善动态管控、信息共享、协调联动机制,有效解决信访问题、化解社会矛盾。继续做好民族宗教、外事侨务、人防、统计、残疾人和国防教育及双拥、民兵预备役、档案、地方志等工作。
(八)全面加强自身建设,着力打造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巩固扩大“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持续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不断提高政府工作执行力、推动力和创造力。一是主动担当,真抓实干。担当实干是政府工作人员的职责所在、使命所系。面对经济新常态带来的重重压力和挑战,我们要始终保持一种振兴哈尔滨舍我其谁、时不我待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保持一种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创业激情和工作劲头,在产业发展、城市管理、改革开放、民生保障等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点工作上,主动作为、勇挑重担、攻坚克难、创新突破。大力弘扬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务实作风,持续加大督办检查和责任追究力度,层层传导压力,环环紧扣落实,尤其对为官不为、庸政懒政等错误行为,一律公开曝光,坚决追责到底,让勇于担当、实干奉献真正成为广大公务人员的自觉行为和共同追求。二是践行宗旨,服务民生。越是在困难的时候,越是要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我们要教育引导政府工作人员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进一步深入基层、贴近群众,着力解决好冬季供暖、物业服务、交通治理等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坚持言必行、行必果,确保各项惠民承诺不折不扣落实到位,决不给政府工作留下任何遗憾。三是依法行政,优化环境。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注重听取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意见建议,切实做到依法决策、依法治理经济、依法协调和处理各种利益问题。进一步完善市民大厦服务功能,推进政务办公透明化、信息化、便捷化。始终保持行政问责高压态势,坚决查处吃拿卡要、失职渎职等违法违纪行为,让滥用权力、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人和事在哈尔滨无藏身之处、无立锥之地。四是廉洁从政,干净干事。坚决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自觉遵行廉洁自律准则,认真落实纪律处分条例,努力使广大公务人员正确用权、谨慎用权、干净用权。不断完善__治腐的制度体系,全面落实“两个责任”,严格执行“一岗双责、一案三查”,强化公共资金、公共资源、国有资产等领域的审计监督,从严惩处各类腐败行为,不断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氛围。
各位代表,20__年是本届政府履职的最后一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同志为的___周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市委的战略部署,紧紧依靠全市人民,万众一心、奋发图强、苦干实干,为开启哈尔滨全面振兴新征程、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哈尔滨市政府
篇十 句容市政府工作报告6150字
过去的一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稳中奋进”的总基调,主动顺应新常态,奋力谋求新作为,经济社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较好完成了市__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70亿元,增长1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0.01亿元,增长11.4%;固定资产投资304.6亿元,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0.9亿元,增长12.8%;实际利用外资2.87亿美元,进出口总额5.18亿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700元,增长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500元,增长10%。
(一)持续推动转型升级,产业层次不断提升
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应税销售358亿元,增长11.7%,增幅列镇江第一;新兴产业销售收入增长30%。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36.5%。新增规模以上企业20家,达到585家;新增亿元以上企业5家,达到55家。新增省民营科技企业3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2家、省高新技术产品45个。唐邦机电获批省径“两化融合”示范企业。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18亿元,增长16%;工业技改投资39亿元,增长24%。企业上市再创佳绩,天工科技、南瓷绝缘子在新三板挂牌。
现代农业稳步发展。新增高标准农田2.5万亩、设施农业3.6万亩,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7.1%。新认证“三品”①品牌56个,“三品”认证产量占食用农产品生产总量的45%。新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06家、家庭农场183家,农业规模经营比重达到70.7%。创成“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全国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后白镇创成“省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基地”,丁庄村创成“省农村电子商务示范村”。唐陵村获得“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称号。
现代服务业提速发展。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43.5%,同比提高0.8个百分点。房地产市场总体平稳,商品房销售164万平方米。金融业健康发展,浦发银行正式营业,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为487.8亿元和374.6亿元,增幅列镇江第一,再获“省筐融生态优秀县”称号。商贸物流业发展迅速,奥特莱斯一期建成营业,雨润中央商务体主体封顶,可一数字出版基地投入运营。外包经济稳步增长,服务外包执行额增长13.2%。旅游业活力彰显,旅游接待总人数达15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150亿元。赤山湖国家湿地公园试运营。宝华山“千华古村”一期投入运营,岩藤农场创成“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五星级园区”,戴庄村创成全省唯一的“中国最美休闲乡村”。
(二)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重点载体集聚能力增强。“三集”园区功能不断完善,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5亿元,增长21%;集聚水平显著提升,新建标准化厂房30万平方米,新增入园企业65家。省径开发区在全省开发区综合排名跻身20强。下蜀临港工业集中区工业应税销售突破100亿元。宝华万城总部经济园创成“省径服务外包示范基地”。郭庄空港新城产出水平大幅提升,工业应税销售近40亿元,增长134.3%。边城交通新材料产业园特色彰显,高铁、土木工程新材料园区顺利推进。
重大项目支撑能力增强。81个重点产业项目完成投资156.5亿元,增长19%,占固定资产投资的51%。总投30亿元的圣诺木业一期建成投产;总投30亿元的中华健康园建设顺利;总投80亿元的华电二期和总投30亿元的五洲国际工业博览城一期开工建设;一期总投30亿元的深国际物流港签约落户;总投80亿元的抽水蓄能电站具备开工条件;总投17亿元的华电煤炭储运码头取得核准。4个项目列为省重大项目。
科技创新引领能力增强。顺利通过“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市”验收,创成“省创新型城市试点市”。新增省径研发机构11家、省径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开发区高新技术创业园获省径众创空间备案,华阳金属管件创成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新增国家“千人计划”专家5人、省“双创计划”②专家6人,省“双创团队”实现零的突破。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项目38个,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63个,引进转化科技成果15项,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02%。新增授权专利2800件、发明专利400件,增幅列镇江第一,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3.3件。
(三)精心统筹城乡建设,功能布局不断优化
城市品质不断提升。以“多规合一”③试点为契机,修编新一轮城市总规和镇村布局规划,规划纲要通过省径专家评审。稳步推进旧城改造,完成南大街、甲城等片区房屋征收拆迁50.4万平方米,建设城区安置房132.8万平方米,改造城市棚户区近3000套。深入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整治城中村2个、农贸市场3个,农贸综合批发市场敬将投入运营。完善市政配套设施,改造人行道板7.6万平方米,铺设燃气管道50公里,改造、新增公共停车位1163个,新增城市公共自行车1000辆、站点46个。实施华阳南路、华阳北路升级改造工程,实施华阳东路、华阳西路美化亮化工程,华阳东路创成省径城市管理示范路。完成肖杆河风光带和城市出入口6个节点升级改造,城区绿化覆盖率42.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1.6平方米。
镇村面貌不断改观。中心镇集聚能力增强,完成村庄整理130万平方米,建设集镇安置房190万平方米。铺设城镇污水处理配套管网35公里,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5.5%。升级改造10座乡镇垃圾中转站,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达100%。疏浚乡级河道35公里,整治河塘400座,配套小型水利设施900座,恢复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5平方公里。后白镇、天王镇创成“国家卫生镇”,下蜀镇创成“省径美丽宜居镇”,西冯村创成“长三角最美乡村”,丁疽边村等10个村创成“省径卫生村”。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104国道句容城区段连接线建成通车,完成宁茅公路(后白至茅山段)拓宽改造主体工程,开工建设西部干线、句宝公路、河滨西路东延段等道路。完成农路提档升级工程100公里,改造危桥12座。开通城市公交夜班线路2条,新增城市公交线路1条、镇村公交线路2条,新增城市、镇村公交车各15辆,新增纯电动公交车40辆。完成城北垃圾填埋场扩建工程,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进入调试阶段。开工建设220千伏容西变和110千伏东门变,新上、改造配电变压器914台,改造、维修中低压线路1500公里。
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全面推进“省径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继续开展“一江、两湖、三河”④水环境综合整治和太湖水污染治理,对84个村庄实施生活污水综合整治,全市饮用水源地和太湖过境断面水质达标率均达100%。启动京沪高铁沿线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推进边城片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新关闭污染企业21家。开展工业废气治理,关闭挥发性有机气体生产线3条,改造粉尘污染生产线3条,淘汰、改造高污染锅炉82台。实施重点清洁生产项目4个、节能减排项目21个,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全年空气优良天数达260天,同比增加81天。成片造林6500亩,创成“省径村庄绿化示范村”15个、“省径生态村”7个。
(四)协调推进社会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社会保障更加健全。财政用于民生的资金达到37.9亿元,增长15.5%。城镇新增就业1.05万人,扶持创业1934人,创业带动就业1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77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16%以内。17个经济薄弱村和2038名低收入人口实现脱贫,全面完成“百村万户”双达标⑤任务。新农合筹资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580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基本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600元,城乡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580元,五保集中供养、分散供养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年7800元和7200元。发放尊老金1258万元、城乡低保金2808万元、五保供养金1283万元,发放慈善救助金1204万元、残疾人补助金3300万元、优抚安置金2626万元。发放经济适用房货币化补贴792万元。新增住房公积金归集人数5400人,发放住房公积金贷款2.4亿元。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教育现代化进程加快,教育装备提档升级,教育质量不断提升,实验高中、市三中通过省四星级高中评估。投入5.08亿元加固、新建校舍20.6万平方米,建成2所中学、4所幼儿园。扎实抓好基层卫生综合改革,推进分级诊疗服务模式,基层医改经验获国家卫计委表彰。开工建设新人民医院、精神病防治医院、华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黄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农家书屋和文化基层共享点实现全覆盖,人均拥有公共文化体育设施面积达2.76平方米。开展文化“三下乡”活动120余场,送书2.5万余册,建成20个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市文化馆通过“国家一级馆”现场评估,创成“江苏诗词之乡”“中华诗词之乡”和“省科普示范市”,开通“句容文物网”。《茅山小道士》完成拍摄并在央视播出。成功承办环太湖(句容段)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吉利福利中心主体封顶,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投入使用。高质量完成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
社会环境和谐稳定。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接受首个年度测评,后白镇创成镇江首批“全国文明镇”,下甸村创成“全国文明村”。赵亚夫同志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建成市法治宣传教育中心和市法院、市检察院便民服务中心,全面完成“六五”普法任务。市镇两级调处中心实现实体化运作,信访案件化解率95%,城乡和谐社区建设达标率97%。“八类案件”⑥大幅下降,全市重点单位技防覆盖率100%,连续创成“省平安市”。加大安全生产监管力度,强化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治理,健全应急管理体系,建成城区消防特勤站,公共安全形势良好,防灾救灾减灾能力不断增强。在百年一遇的特大暴雨洪灾面前,全市上下一心、军民一心,筑就了抵御灾害的钢铁长城,谱写了抗洪抢险的胜利凯歌。
(五)着力加强自身建设,行政效能不断提升
依法行政更加规范。完善市政府常务会议学法制度,开展领导学法活动。组建市镇两级政府法律顾问服务团队。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深入推进“两法”衔接⑦工作,全面落实“权力清单”⑧制度。加强政府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审查率、合法率和报备率均达到100%。行政复议办结率90.6%,行政负责人出庭应诉率97.4%。推进政务公开和信息公开,建立政府网站集群。主动接受市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171件、政协委员提案187件,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100%。
工作作风明显转变。深入开展“三严三实”⑨专题教育活动,机关作风和干部作风不断转变。加强服务效能建设,推行行政许可网上审批,平均办理时限缩短3个工作日。组建市场距督管理局,推行“三证合一、一照一码”⑩。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办结人民来信266件;“12345”热线接受诉求28853条,办结率100%,群众满意率98.7%。
廉政建设持续深化。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推进“三查一监督”⑪联动督查,出台农村干部“三资”管理⑫“十不准”规定,严查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从严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市委“十项规定”,严格落实增收节支、厉行节约有关规定,“三公”经费下降10%。有序推进公车改革,一般公务及执法执勤等车辆总数核减率达35%。加强重要领域、重点项目、重大资金审计监督,完成竣工结算审计项目193个,审计核减8.5亿元,核减率17%。
此外,妇女、儿童、青少年等群体的权益得到切实保障,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台湾事务不断进步,工会、广播电视、新闻报道、机关事务、红十字会、科普、档案、史志、工商联、文联、残联、供销、粮食、人防、气象、防震减灾、科技镇长团等工作取得新的成绩。
这里还要特别向各位代表说明的是,去年十件为民办实事之一的异址新建市妇幼保健院,由于用地性质调整和设计方案变更等原因,未能如期开工。目前,正在加紧推进各项准备工作,确保今年开工建设,决不辜负全市人民的期望。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为“__”发展画上了圆满句号。“__”时期,既是我市经历挑战最大、经受考验最多、发展任务最重的时期,也是经济社会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益最多的时期。
五年来,我们持之以恒抓投入、抓产出,综合实力持续壮大。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8%;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22.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4.14%;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86亿元,是“__”的2.09倍。华电、抽水蓄能等一批大项目相继落户。全国百强县排名跃升至59位,五年上升了31位。
五年来,我们持之以恒抓创新、抓转型,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到8.2:48.3:43.5,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较“__”末提高7.3个百分点。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9.7%。新兴产业销售收入是20__年的3.6倍。创成“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市”。茅山景区跻身国家5a级,赤山湖列入国家湿地公园创建试点。
五年来,我们持之以恒抓改革、抓开放,发展活力持续增强。顺利完成投融资平台改革,不断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积极开展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有效激发了各类主体的活力。注册登记企业、注册资本分别是“__”末的2.31倍和2.28倍。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9.78亿美元,是“__”的2.07倍。农业规模经营比重较“__”末提高30个百分点。
五年来,我们持之以恒抓规划、抓建管,城乡质态持续提升。城市规划区面积扩大到46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拓展到29平方公里,拆迁面积累计达500万平方米,城镇化率达到53.92%。累计投入18亿元完善水利设施,水生态文明进程明显加快。累计完成670个村庄的环境整治,全市林木覆盖率达30.02%。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创成“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国家生态市”,实现“国家生态镇”全覆盖。
五年来,我们持之以恒抓就业、抓保障,生活质量持续提高。财政用于民生的资金累计达146.4亿元,是“__”的3倍。积极拓宽就业渠道,累计新增就业5.78万人、创业带动就业7.39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3.39万人。完成124个经济薄弱村、10823名低收入人口脱贫任务。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0.6%和11.9%。基本建成统筹城乡、覆盖全民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和救助体系,累计投入20多亿元,完成9万多历史被征地农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五年新建、扩建学校45所,新增医疗用房12万平方米。“平安句容”“法治句容”建设深入开展,公众安全感和法治建设满意度持续提高。
各位代表,五年来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更是全市人民团结拼搏、努力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所有关心、支持句容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和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回顾五年来的工作,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实体经济发展还不充分,运行质量和效益不高,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不足;产业竞争力不强,转型升级的任务依然艰巨;企业创新能力较弱,有效科技投入不足,成果转化率低;城乡发展不平衡,统筹发展的任务繁重;城乡居民收入还不高,持续改善民生的压力较大;政府的工作效能和公共服务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等等。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
句容市政府
篇十一 泸州市政府工作报告13150字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查,并请市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20__年工作回顾
20__年,是我市抢抓机遇、克难奋进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紧紧围绕建设川滇黔渝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的总体定位,着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59.7亿元,比20__年(下同)增长1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81亿元,增长36.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8.3亿元,增长13.7%;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5.9亿元,同口径增长12.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240元,增长10.6%;农民人均纯收入9470元,增长12%,较好地完成了市七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向全市人民承诺的民生实事全部兑现!
一、积极应对挑战,经济发展稳中有进
一年来,我们面对宏观经济下行、酒业深度调整、房地产市场变化等多重压力,迎难而上、积极作为,保持了良好的经济运行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省前列。
综合施策稳定增长。出台了30条稳增长措施,制定了帮助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发展系列政策,积极筹建四川泸州纯粮原酒发展基金,将工业发展引导资金提高到4.8亿元,设立了2亿元医药产业扶持资金,发挥了较好的组合效应。切实帮助区县破解发展难题,促进县域经济加快发展,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750.7亿元,增长11.6%。
整合资源优化平台。将全市所有园区整合为四川泸州长江经济开发区、泸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泸州酒业集中发展区“三大园区”。泸州长开区形成“一区五园”布局结构,荣获“四川最具投资价值产业园区”称号;泸州高新区新增建成区面积2052亩,创建国家高新区通过部委会审;泸州酒业集中发展区完成主营业务收入317亿元,被评为“四川省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创新投融资平台,组建了泸州市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工业投资集团公司、高新投资公司和交通投资集团公司,投融资渠道有效拓展。
科学规划引领发展。坚持以规划为龙头,编制了《泸州市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20__—20__年)》、《泸州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泸州港发展战略研究》、《四川泸州长江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泸州沱江新城概念性规划》、《泸州长江生态湿地新城概念性规划》、《泸州智慧城市建设概念性规划》、《泸州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泸州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__—20__)》、《泸州高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等一系列重大发展规划,完成了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登记,启动了“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
二、加快转型升级,八大产业稳步发展
一年来,我们围绕“产业发展突破年”的工作主题,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八大产业实现增加值1025亿元。
工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坚持优先发展酒业不动摇,加快调整产品结构,“工农牌”、“歪嘴郎”、“泸小二”等产品销售市场不断拓展。大力发展纯粮固态酿造,种植高粱70.1万亩。泸州老窖“一园三基地”、中国酒镇·酒庄、郎酒浓香型白酒生产基地、华夏龙窖白酒产业园等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全市规模以上酒类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2.1%。化工、能源、机械产业转型升级取得积极成效。年产15万吨润滑油加氢项目开工建设,煤制气一期工程、北方公司纤维素醚生产线等项目加快推进。观文煤矿投入试运行;页岩气累计产气1亿立方米;北辰电力产业园建设有序推进;成功列入全国第二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示范城市。四川长液·厦门海翼西部基础件项目建成投产。现代医药产业快速发展,阿斯特年产50万套医疗器械、科瑞德药物制剂生产线等项目建成投产,成功引进山东步长集团等医药企业9家、总投资70亿元。全市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7.7%。
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加快发展商贸物流业,城西城市综合体、西南商贸中心二期等项目建设有序推进,成功举办“第二届中国(泸州)西南商品博览会”;“拉货宝”、“泸州购”等本土电子商务平台全线运营,全市电子商务实现交易额90亿元、增长39.8%;泸州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成功获批,泸州水运口岸成为国家第一批进境粮食指定口岸,首批从澳大利亚进口的粮食顺利抵达泸州港,新开通“泸州至南京至韩国”近洋航线;泸州港完成货物吞吐量3134万吨、增长15.8%,其中:集装箱吞吐量32万标箱、增长59%;泸州机场通航航线达14条,实现旅客吞吐量71万人次、增长61.6%。加快发展现代金融业,乐山银行在我市设立分行;四川宏图物流公司在“新三板”成功挂牌上市。20__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613亿元、贷款余额920.8亿元,较年初分别增长14.3%和20.1%。加快发展旅游业,张坝桂圆林、天仙硐创建为国家4a级景区,成功创建全省旅游标准化示范市,实现旅游总收入183.9亿元、增长28.6%。大力发展健康养老、文化创意等新兴服务业,我市成功列入全国首批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
现代农业稳步推进。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实施121个产业化重点项目,完成投资88.2亿元。成功举办“泸州优质农产品(北京)展销周活动”。粮食总产量达198.3万吨,实现稳中有增。肉类总产量达34.4万吨、增长3.3%。竹林面积达351万亩,居全省第一。新增省级标准化示范项目8个、省级龙头企业5家,新发展农民合作社示范社33个、家庭农场220个。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40%。锁口水库、观文水库、倒流河水库等骨干水利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41万亩,新增耕地2.9万亩、节水灌面15.7万亩。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扎实推进,新建聚居点70个。我市成功创建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三、狠抓项目建设,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一年来,我们强力实施项目攻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居全省第3位,比20__年提升4位。
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实施207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820.2亿元。成自泸赤高速公路泸州段建成通车,全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378公里,居川南第一位。93公里绕城高速公路闭合运行。泸州机场迁建工程、叙大铁路、叙古高速公路、叙宜高速公路泸州段、泸合产城大道、纳福港城大道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隆黄铁路叙永至毕节段预可研获国家发改委批复。武骏特种玻璃制品生产线建成投产,泸州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四川合辰实业循环经济等项目开工建设。
要素保障持续有力。全年投资到位资金1204亿元,增长31.2%。民间投资881.9亿元,增长32.4%。争取各类用地指标2.9万亩。关口110千伏、泸县220千伏等一批输变电工程建成投运。工业用电量39.5亿千瓦时、增长4.2%,工业用气量12.6亿立方米、增长10%,成品油供应量48.1万吨、增长13.1%。
抢抓机遇成效明显。主动对接国家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被列为全国重要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节点城市),一批重大项目列入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利用全国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乌蒙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等政策机遇,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支持。储备重大项目480个、总投资9000亿元。
四、完善城镇体系,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步伐加快
一年来,我们围绕建设区域中心城市,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全市城镇化率达44.8%。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92.6亿元、增长47.1%;建筑业实现总产值518.9亿元、增长27.3%。
中心城区功能品质进一步提升。启动“两江新城”规划建设,实施76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74.3亿元。沱江六桥、忠山隧道、云龙机场快速通道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改造完成立体交通3处,建成人行天桥5座。城东、城南等污水处理厂及截污干管工程有序推进,新建、改造供水管网25公里。“两江四岸”整治工程完成长江现代城段和沱江滨江路景观改造。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113.2平方公里、人口达116.6万人。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
县城和小城镇建设加快推进。泸县、合江、叙永、古蔺四个县城实施城市建设重点项目38个,完成投资66.1亿元,建成区面积增加3.4平方公里,人口增加3.5万人。全市新增国家级重点镇13个、省级“百镇建设试点行动”示范镇10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3个。
争取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取得成功。积极探索试点工作,出台了《泸州市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方案》。全面放开落户限制,引导和鼓励农业转移人口20__8人落户城镇。5个乡撤乡设镇,改设或增设街道办事处5个。我市成为全省唯一的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级市。
五、推进改革创新,发展动力有效激发
一年来,我们坚持改革与创新并举,着力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在重点领域实施了62项具体改革事项。
政府职能加快转变。积极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市政府工作部门由33个调整为32个。调整、下放行政审批事项131项,取消行政事业性收费23项。全面推行“两集中三到位一杜绝”,办结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175万件。在全国率先启动了不动产统一登记示范建设工作。在全省率先开展工商登记“先照后证”试点,新增各类市场主体2.8万户、各类企业5200户,分别增长21.7%和85.7%。
经济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稳步推进泸天化集团改革工作,华西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兴泸水务集团启动股份制改造工作。市商业银行增资扩股进展顺利,四川中国白酒产品交易中心申请第三方支付牌照工作有序推进,启动了纳溪、泸县农村信用社改制工作。加强财政预算管理制度建设,调整市区财政管理体制,实现了市区税收属地征管。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工作基本完成。
创新能力加快提升。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泸州高新区创新创业服务中心创建成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酒类包装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通过资质认定和授权,四川省高性能液压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启动建设。设立科研专项资金4000万元,与科研院校开展合作项目249个。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家,转化重大科技成果52项,实现高新技术产值100亿元、增长18%。我市成功创建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
六、扩大开放合作,区域竞争力不断增强
一年来,我们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开放空间有效拓展,发展优势明显增强。
开放水平进一步提升。成功承办“20__中国国际酒业博览会”,12个国家和地区的420多家企业参展,成交金额128.2亿元。“中国国际酒业博览会”落户泸州。我市成为第__届西博会主题市。成功举办“四川(泸州)-法国医药健康产业国际合作交流会”。与新加坡开放合作三年规划加快落实,与杭州国际城研中心等单位的战略合作不断深化。全市实际到位外资增长19.1%,进出口总额增长21.7%。
招商引资取得实效。全市新履约市外国内项目679个,投资总额1128.3亿元。积极参加“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万企出国门”、科博会等活动,成功举办“两江新城”推介会、中国酒城·泸州投资说明会。新引进投资10亿元以上的项目20个。
区域合作不断深化。加强长江沿岸城市交流合作,与南京市政府、上海国际港务集团签署港口物流发展战略合作协议。积极推动赤水河区域合作发展,与遵义、毕节、昭通等市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主动融入成渝经济区,推动川南经济区一体化发展。实施对口援建甘孜州稻城县、乡城县,雅安市宝兴县项目17个,完成投资1.1亿元。
七、持续改善民生,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一年来,我们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基层基础建设,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民生工程有力推进。全市民生支出196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0%。城镇新增就业3995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14%。建立了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大病保险制度。开展法律援助23447人次。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6985套,启动实施棚户区改造26191套、农村危房改造14405户。整治“三无院落”113个。新改建农村公路973.1公里。地质灾害避险搬迁1868户。深入推进“七大扶贫攻坚行动”,帮助7.6万人脱贫解困。解决了农村30.5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和12.9万户用电难问题,全面消除了“无电校”和“无电户”。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促进教育事业均衡发展,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16所,新建公办幼儿园19所,“上学难、入园贵、大班额”等问题得到进一步化解,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出台政策解决了农村偏远教师生活补贴问题。川滇黔渝结合部医教园区建设加快推进。泸州医学院更名四川医科大学通过教育部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评议。卫生事业加快发展,西南医疗康健中心、市人民医院新院等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市妇幼保健院强化了临床支撑。9家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推进。在叙永县3个乡镇开展了全民免费预防保健试点工作。启动实施“单独两孩”政策,审批6636例。文体广电事业蓬勃发展,话剧《蒋兆和》在北京、成都等地成功演出,《天赐泸州》首次公演,4个区(县)、5个乡镇成为“全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泸县创建为全国文化先进县。奥林匹克体育公园建成投用。参加省第十二届运动会夺得44枚金牌,居全省第三名,创历史新高。
生态建设进一步加强。强化节能减排,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分别削减1.5%、1.8%、24%、28%,大气可吸入颗粒物(pm10)下降5.1%。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扎实推进,在全省率先出台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泸州垃圾焚烧发电厂建设加快推进。投入资金6574万元,实施赤水河流域泸州段环境综合整治。全市新建乡镇污水处理厂26个。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7.5平方公里,完成营造林48万亩,巩固退耕还林61.5万亩。
社会保持安全稳定。认真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责任制,严格实行“一票否决”。安全生产“四项指标”全面下降,我市成为全省未发生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的两个市之一。落实了食品安全“五级监管”制度,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不断强化。集中开展打黑除恶专项斗争暨社会治安专项整治行动,破获各类刑事案件7534起。大力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中心城区“天网”三期工程建成投用。坚持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依法规范信访秩序,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6485件,社会大局保持了和谐稳定。
国防动员、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建设不断加强。拓展双拥共建领域,海军592舰被命名为“泸州舰”。妇女儿童、青少年、慈善、残疾人、老龄事业持续发展,民族宗教、台湾事务、外事、侨务、消防、保密、档案、气象、地方志等工作取得了新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们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深入查找“四风”突出问题,扎实开展“9+1”专项整治,“三公”经费支出减少14.8%。认真落实依法治市工作规划,依法行政进一步加强。严格执行市人大及其会的各项决议决定,自觉接受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376件、办结率100%。坚持政府常务会会前学法,调整完善市政府法律顾问团,严格执行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和“三重一大”民主决策制度。深化政务公开,建成行政权力依法规范公开运行系统,网上公开运行行政权力事项近3万件。全面推进政府投资项目工程招投标和政府采购电子化。“12345”市长热线受理群众有效来电2.9万件。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加强行政监察、财政监督和审计监督,廉政风险防控“三早三卡”机制进一步完善。严厉查处了政府系统195起违纪案件,始终保持了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成绩来之不易。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给予我们监督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向驻泸部队官兵和社会各界人士,向全市人民,表示衷心感谢并致以崇高敬意!
各位代表,总结过去一年的工作,我们也清醒看到,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加快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升级的双重任务仍然艰巨。白酒、化工、能源、机械等传统优势产业还处于深度调整期;现代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虽然发展较快,但总量偏小,短期内对经济的支撑作用不明显。二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还需加快推进,妨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亟待破除。三是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教育、医疗、扶贫、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四是政府自身建设还存在薄弱环节,一些政府工作人员“庸懒散浮拖软”和“不具体、不落实、不负责”等不良现象还时有发生,依法行政、廉洁从政等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积极解决。
20__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__”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型发展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政府工作,要认真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主动适应新常态,主动作为稳增长,以创先争优的志气、攻坚克难的勇气、开拓创新的锐气,抢抓国家建设长江经济带等机遇,坚持“稳中求进、进中求好、好中求快”的工作基调,突出“产业转型发展年”的工作主题,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活力、向创新要效益,把规划变为行动,把蓝图变成现实,加快建设全国重要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加快建设长江上游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加快建设川滇黔渝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奋力开创泸州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新局面。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比20__年(下同)增长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推动产业转型发展,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加快调整优化白酒产业。坚持夯实基础、调整结构、拓展市场,支持泸州老窖、郎酒等优势酒类企业创新营销模式,扩大市场份额;加大对“小巨人”企业的扶持力度,引导中小微酒类企业整合壮大。大力发展纯粮固态酿造,高粱种植面积稳定在70万亩,打造“泸州酿”区域品牌。有序推进泸州老窖“一园三基地”、郎酒浓香型白酒生产基地等项目建设。充分发挥国家酒检中心等功能平台的作用,确保国家酒类包装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通过验收并投入运行。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抓手,积极推进现代农业示范片、示范点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养殖、高效林竹、绿色蔬菜、精品果业等八大特色农业产业,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严守耕地红线,耕地保有量达到38.4万公顷以上。确保粮食总产量达195万吨以上,优质稻面积稳定在180万亩,优质蔬菜、名优水果面积分别达到100万亩以上;肉类总产量达到36.2万吨以上。新建现代林业基地20万亩。提高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2个百分点。新增市级龙头企业15家,创建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8个,发展家庭农场40个。开工建设泸县三星桥水库等抗旱水源工程,加快推进叙永纳坪、古蔺朝门烟区水源工程建设,不断完善农业基础设施。
加快发展现代制造业。大力推进化工、能源、机械产业转型升级。确保煤制气一期、年产15万吨润滑油加氢等项目建成投产。支持中海沥青提升炼油产能,推动石油化工产业做大做强。开工建设中海石油气电集团生物质天然气项目,确保北辰电力产业园项目建成投产,推进西部智能电网装备产业园、航天泸州工业园等项目建设。加快建设岔角滩煤矿、箭竹坪煤矿。完成长起、邦立重机、长江机械一期项目搬迁,确保泸州长江机械有限公司“智能工厂”建成投产。大力发展现代医药产业,开工建设步长生物制药及新药产业化基地、泸州食品药品检测中心、泸州医学成果转化中心、秦巴gap研究中心等项目,办好“20__年中国医药企业家年会”。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华润购物中心、海吉星农产品商贸物流园一期、万诚国际红星美凯龙商城、步步高购物中心等项目建设。加快建设泸州临港物流园,建成进出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启动跨境电商工作。办好“第三届中国(泸州)西南商品博览会”、迎春购物月等活动。推动“邻家壹佰”智慧社区超市建设,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试点工作。积极筹建泸州农村商业银行,完成泸县农村信用社改制工作。积极引进股份制银行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支持泸州市商业银行在成都设立办事处,推进企业境内外上市,加快证券、保险、债券业发展,促进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规范健康发展。强化区域合作,开展旅游营销,着力打造“醉游中国”白酒金三角旅游线、“长征丰碑”红色旅游线,力争龙桥文化生态园、尧坝古镇、花田酒地创建为国家4a级景区。大力培育健康养老、文化创意等新兴服务业。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加快建设“三大园区”。泸州长开区突出港口功能完善和区域物流合作,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物流业,积极争创省级开发区。泸州高新区突出项目带动、开放支撑和体制保障,加快建设长江经济带创新发展示范区,争创为国家高新区。泸州酒业集中发展区突出功能完善和品质提升,完成主营业务收入300亿元以上。
二、提升互联互通能力,加快建设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
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对外运输通道,力争叙古高速公路叙永至古蔺县城段建成通车,推进叙宜高速公路泸州段、泸渝(g8515)高速公路建设,做好叙威高速公路项目前期工作;加快建设叙大铁路,开工建设川南城际铁路泸州段,力争隆黄铁路叙永至毕节段开工,积极开展渝昆铁路、沿江铁路前期工作;加快建设泸州机场迁建工程;协调推进长江泸渝段航道险滩整治。加快建设市内干线路网,推进泸合产城大道、纳福港城大道建设,改造提升重要产业基地、重点城镇、重点景区林区道路;新改建通乡公路150公里、通村公路200公里。完成城北公交枢纽站主体工程,加快城西客运中心站、叙永川泸西外客运站等项目建设。
推进交通运输服务体系建设。依托高速公路,优化客运布局,提升客运服务水平。稳步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建设,逐步开行城乡公交车,促进农村客运区域化经营。优化城市公交体系,促进城市缓堵保畅。力争泸州机场开通新航线,旅客吞吐量突破80万人次。加快建设泸州港续建工程,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集装箱吞吐量突破38万标箱。鼓励运输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积极争创国家4a、5a级物流企业。
推进交通运输支持系统建设。加快建设“智慧交通”,完成泸州港综合信息平台一期工程建设,开发“智慧交通”手机app功能,初步形成交通大数据与云平台中心。加快建设“绿色交通”,大力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加大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力度。加快建设“平安交通”,建成交通运输日常监测与应急指挥中心,完善交通运输运行监控体系和车辆、船舶gps及3g视频监控功能,确保交通安全。
三、提高新型城镇化水平,加快建设区域中心城市
加快中心城区建设。坚持“有保有压、突出重点、有序推进、健康发展”,推进城市建设。完成“两江新城”分区规划,优化调整控制性详细规划。沱江新城完成西南商贸中心二期、蜀泸大道四期工程建设,加快建设沱江六桥及连接线、川滇黔渝结合部医教园区、西南医疗康健中心一期、城西城市综合体等项目。长江生态湿地新城建成欢乐派海滩公园,加快建设麒麟组团等项目,启动长江湿地生态公园一期工程建设。坚持“疏解老城、完善功能、提升品质”,改造提升老城区。完成忠山隧道工程建设。建成城东、城南污水处理厂及截污干管工程。推进枇杷沟历史文化街区征收安置、蓝田旧城改造、麻沙桥-学士山综合开发等项目建设。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确保通过第六次“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加快建设“智慧城市”。
推进县城和小城镇建设。指导四个县城提升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推动泸县、合江与中心城区一体化发展,辐射带动叙永、古蔺县城建设,增强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和吸纳能力。着力建设一批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示范作用强的重点集镇,力争2—3个镇列入全国建制镇示范试点镇。重点围绕“两线两点一基地一龙头”,加快建设幸福美丽新村,全面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及困难户、无房户农房建设。
开展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积极探索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设立专项基金,建立社会保险衔接制度,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探索多元化可持续的城镇化投融资机制,促进筹资渠道多元化。创新行政管理高效与行政成本降低的管理模式,启动泸县撤县设区工作,支持合江加快撤县设市进程,有序推进乡镇区划调整。
四、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动力活力
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简政放权,加大政府向社会购买公共服务力度。实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推进国有经营性资产集中统一监管,推动泸天化集团深化改革、转型发展。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规范政府投资项目,加强融资平台建设和管理,鼓励社会资本通过ppp等方式参与项目建设。继续实施工商登记“先照后证”试点。加快财税体制改革,进一步规范预算管理和政府性债务管理。深化农业农村体制改革,加快农村产权确权颁证,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争取并做好土地制度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探索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继续推进不动产统一登记示范建设工作。激活民间资本活力,加强企业家能力建设,助推民营经济转型升级,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实施50个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户、省级创新型企业8户。培育和发展科技服务业,推进科技孵化平台建设,确保泸州高新区综合孵化器建成投运,加快医药等专业孵化器建设。优化提升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加快“川南科技成果与专利技术实体交易市场”建设,启动高端装备研究院、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建设。积极争创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实施“酒城科技英才”计划,培养、引进一批重点产业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实施质量升级计划,深入推进质量强市工作。
深化对外开放合作。注重招大引强,围绕重点产业、重点园区,立足全球市场,开展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招商,千方百计引进大企业、大集团、大项目。泸州长开区重点招引一批有实力的商贸物流、现代制造企业,力争中国物流城市配送中心、公路货运中心、生产资料流通中心等项目签约落地。泸州高新区重点围绕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现代医药产业链,力争引进一批重点项目。深化与沿江港口城市的合作,密切与成渝经济区城市的协作,推动川南经济区一体化进程。加强与滇东、黔北地区的对接,加快赤水河区域合作发展。继续深化与新加坡的交流合作。
五、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发展成果全民共享
加大民生投入力度。确保公共财政用于民生支出的比重保持在70%以上。全面落实各项就业促进政策,确保城镇新增就业3.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完善基本养老和社会救助制度体系,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进一步扩大社保覆盖面,提高保障水平。推进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在叙永县开展全民免费预防保健试点工作。加强城市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建设。解决农村29.7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开展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整治。改造城镇危旧房和棚户区16072套,新开工保障性住房1940套。推进“宽带乡村”惠民工程建设,解决农村“上网难”问题。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力度,提升地质灾害综合防治水平。强化风险监测和日常监管,提升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能力。
加大扶贫攻坚力度。继续以乌蒙山片区为主战场,大力开展精准扶贫,深入推进“七大扶贫攻坚行动”,重点扶持56个贫困村脱贫解困,减少贫困人口7万人以上。加快贫困地区、边远山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叙永、古蔺农电体制改革,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开展“扶贫结对网络行”等活动,动员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扶贫。
加大生态建设力度。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加快国家木材战略林基地建设。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土壤污染修复等工程建设,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0平方公里。加快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确保通过国家中期评估。大力整治农村环境污染,推进城乡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确保泸州垃圾焚烧发电厂一期建成投用。深入开展大气、水污染综合防治,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全面完成总量减排目标任务。
六、加强社会建设,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推动教育均衡发展,加快中高职衔接和职业院校集团化建设步伐,推进国家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试验区工作,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开展“醉美泸州·百姓舞台”等文体惠民活动。推进宋代石刻博物馆、文化艺术中心、白招牌全民健身广场、广播电视“户户通”、固定电影放映点等项目建设。加快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建设,提升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加强重大疾病防控。加快市人民医院新院、市中医院新院建设,完成市妇幼保健院二期工程前期工作。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6‰以内。加强国防动员、国防后备力量和民兵预备役建设。做好双拥、民族宗教、老龄、妇女儿童、残疾人、对台、外事、侨务、保密、档案、气象、人防、地方志等工作。
强化安全生产监管。认真贯彻落实新修订的《安全生产法》,强化政府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加快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强化煤矿和非煤矿山、消防、危化品、公共场所等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安全生产监管。着力夯实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建成1个国家级、8个省级安全社区,新建一批省级、市级安全文化示范企业。动态排查治理安全隐患,持续开展“打非治违”专项斗争,坚决防止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千方百计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城乡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村(居)民自治作用。健全维护群众权益和化解纠纷机制,加强专业化和行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及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进一步畅通和拓宽群众诉求表达渠道,依法规范信访秩序。深化社会治安专项集中整治,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健全立体化防控体系,促进社会治安大局持续平稳向好。强化信息研判和动态预警防范,提高维稳处突水平。启动戒毒康复医院建设,强化社区矫正工作,切实加强特殊人群管理。强化应急管理,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全面落实依法治市工作规划,完善社会普法教育机制,扎实开展“法律七进”活动。
七、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推进政府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建立并向社会公布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清理、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规范前置审批和中介服务事项,制定投资项目审批核准前置要件目录,取消无法定依据的中介服务事项。加强市、县、乡三级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强化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一体化管理。
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完善《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在全市行政机关全面推行法律顾问制度。建立行政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
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积极推行综合执法,大幅减少市县两级政府执法队伍种类,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推行行政复议委员会制度。健全完善城管执法体制,推进执法事权重心下移,全面推进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严格规范行政执法程序和行政执法裁量权,向社会公开发布裁量标准。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依法惩处各类违法行为。
强化行政权力制约监督。严格执行市人大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切实做好建议提案办理工作。自觉接受司法监督、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拓宽群众监督渠道,及时回应处理群众合法合理诉求。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切实加强财政预算、重大项目建设、公益事业建设等领域的政府信息公开,建立全市行政规范性文件查询检索系统。强化政府内部权力制约,加强对财政资金分配使用、公共资源转让、政府投资、政府采购等重点领域监管。
加强作风和廉政建设。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建立健全密切联系群众、改进作风长效机制,持续治理“四风”、“三不”、“庸懒散浮拖软”等不良现象。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完善廉政风险防控“三早三卡”机制。加强廉政宣传教育,强化理想信念、宗旨观念、廉洁自律和警示教育,促进政府工作人员廉洁从政。建立行政监察与审计监督联动机制,严格监督执纪问责,严肃查办腐败案件。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新的征程。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做好今年政府各项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让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依靠全市人民,凝心聚力、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为泸州实现“两个率先”而努力奋斗!
泸州市政府
篇十二 宜春市政府工作报告2750字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围绕建设文明幸福宜春目标,紧扣“谋发展、比实干、争先进”要求,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适应新常态,展现新作为,全市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主要指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实现了“十二五”圆满收官。
——身膀更硬。总量增大:预计全市完成生产总值1620亿元,增长9.3%左右;财政总收入突破300亿元,达到308.8亿元,增长13.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70.5亿元,增长9.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突破1000户,达1097户,净增144户;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588.1亿元,增长17.2%;外贸出口148.1亿元,增长8.3%;实际利用外资6.5亿美元,增长11.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30.7亿元,增长12.5%。质量提升: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比重达84%,高出全省平均水平5.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利税总额均列全省前三。县域崛起:财政总收入超20亿元县市区7个,其中丰城突破60亿元,全国百强县再进5位、列78位;樟树突破50亿元,跻身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高安超35亿元,居全国县域经济发展潜力79位。
——形象更美。明月山旅游区晋升国家5a级,实现赣西零突破;宜春禅博园、宜丰九天度假区、樟树古海和[门][合]皂山获评国家4a级景区;《禅境宜春》获评国际传播中国纪录片。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摘取全省“平安杯”。举办锂电国际高峰论坛,亚洲锂都进一步叫响。全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首个专项规划—《昌铜高速生态经济带总体规划》获批,昌铜四县列为首批示范县,占全省1/4。积极参加全国工商联执委会暨“名企助赣”系列活动,圆满承办第十三届赣台会,签约项目、金额均居全省前列。
——获得更多。收入稳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381元,增长9.3%;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621元,增长10.4%。出行方便快捷:昌樟高速改扩建,昌栗、昌宁高速建成通车,宜慈公路一期基本建成,宜新公路即将通车。建成农村公路2311.5公里,新改建农村危桥58座,代表江西迎接“十二五”国省干线公路养护管理检查。住房条件改善:城市棚户区改造三年攻坚顺利推进,改造各类棚户区23705套、农村危房7108户,新开工公共租赁住房8239套。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加速产业升级。着力壮大总量,优化结构,深入实施“三升级”战役。工业主导凸显。工业用电量110亿千瓦时,中国驰名商标41件,专利过千件园区3个,在建工业项目近500个,建材产业主营业务收入600亿元,锂电产业100亿元,均居全省第一。工业园区主营业务收入3300亿元,居全省第三;超亿元企业700余户,金源纺织、济民可信超60亿元;纳税千万元以上企业260户,四特酒达12亿元;宜春经开区增速居全省开发区前三,锂电产业基地获全省优秀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丰城、上高工业园区均突破500亿元。高新技术企业142户,省级以上创新平台54个,其中3个,专利申请量3000件、授权1500件,均居全省前列。首座500千伏锦江变电站建成运营;获批筹建院士工作站6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家,实现企业建站零突破。推广新能源汽车1382辆,被评为全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示范市。樟树、丰城入选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市,丰城获批第六批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樟树、奉新分别荣获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市、纺织产业集群创新发展示范区,上高、万载列为全国食品工业强县,高安建陶产业通过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评审。农业基础巩固。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农业总产值410亿元,粮食生产实现“十二连丰”,托市收购量全省第一。农村改革取得重大成果,土地确权颁证工作进度居全省前列;土地流转177万亩,占二轮承包总面积33%,铜鼓带溪发放全省首笔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现代农业加快发展,新造高产油茶林11万亩,开发利用富硒农产品基地16.9万亩,肉牛出栏40.5万头,“财政惠农信贷通”发放贷款13.2亿元,均居全省第一;绿色食品原料基地123.6万亩,有机农产品81.4万亩,绿色有机认证产品496个,占全省40%;培育休闲农业经营主体431家;宜春国家农业科技园、丰城生态硒谷被评为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袁州农业园区被列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试点,靖安、宜丰、铜鼓获批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率先实现省级园区全覆盖,全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现场会在宜召开。146座小(2)型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全面完成,基层国有粮食企业退城进郊工作扎实推进,新建仓容34.3万吨。上高获评全国粮食高产创建整县推进、农村“三资”管理示范县,靖安、奉新、万载分别被评为全国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县、平安农机示范县和首批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服务业活力激发。以旅游业为龙头,推动现代服务业升级。接待游客3868.4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00.8亿元。明月山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40万人次,创造了民航发展“宜春速度”。成功举办第九届月亮文化旅游节,同城自驾游活动创基尼斯纪录,明月山获评中国温泉旅游目的地。新宜萍三市联合开通赣西旅游冠名高铁—宜春旅游号。奉新荣获全省旅游发展十佳县,靖安宝峰入选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在建服务业重大项目191个,投资额1273.2亿元,其中电商重大项目18个,交易额200亿元。“四导四创”电子商务孵化模式全省首创,宜春经开区物流园入选全国优秀园区;南氏电子商务产业园获批省级示范基地,370家企业入驻;阿里巴巴农村淘宝落户万载,开业当天创站点、订单和交易三项全国纪录。新增江西老字号企业12家,居全省第一。境外上市企业5家,“新三板”挂牌7家,均居全省前列。率先全省完成农信社改制,实现县县有自己的银行,新增贷款突破200亿元。
(二)统筹城乡发展。坚持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城镇化率达44.5%,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城建三年升级战圆满完成,累计投资1223亿元。首批19个示范(重点)镇村联动建设顺利收官,第二批13个镇(街道)全面启动,上高获评全国镇村联动干道改造提升工作先进县。率先全省编制完成行政村、县域村镇及中心村规划,丰城入选国家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市,樟树临江列为国家建制镇示范试点。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成效明显,生活垃圾处理县乡村组全覆盖,惠及438万农村居民。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旧村改造、空心村整治经验做法获省委、省政府肯定,高安梅江旧村改造、丰城空心村整治经验全省推广。注重集约节约用地,清理闲置土地2.2万亩,获批建设用地超5万亩,获评全省耕地保护成效显著设区市,上高被评为全省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先进县。在全省率先推进县级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中心建设,中心城区成为江西入选全国首批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市。奉新、上高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宜丰获批全国十佳生态文明城,靖安入选第二批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十二五”减排目标全面完成。按照“零容忍”要求,查处环境问题企业546家,限期整改431家、责令停产59家、关停取缔56家,城区空气质量指数优良率全省。49座大中型水库全部实现人放天养,宜丰、靖安率先全省启动实施“河长制”,靖安被列为全国首批河湖管护体制机制创新试点。新增省级生态乡镇、村各7个。
篇十三 永州市政府工作报告2400字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连同《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查,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二五”工作回顾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极为重要、很不平凡、富有成效的五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全市人民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顽强拼搏、锐意进取,总体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开启了中国梦的永州新篇章。
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地区生产总值2023年跨上千亿台阶,2023年达到1413亿元,五年年均增长10.5%。规模工业增加值达到330亿元,年均增长13.8%。财政总收入达到131.1亿元,年均增长19.6%。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535亿元,年均增长28.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27亿元,年均增长14.4%。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到1573.1亿元、贷款余额达到793.62亿元,分别是2023年的2.17和2.19倍。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到84.6%,五年提高15.6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24.8:36.3:38.9调整为21.3:37.0:41.7。现代农业初现雏形。粮食、烤烟、蔬菜、水果、畜禽水产等大宗农产品生产增量提质,农业产业化保持全国先进,国家、省级龙头企业由21家增至36家,以永州国家农业科技园为代表的现代农业园区发展迅速。成功跻身全国油茶产业发展示范市。新型工业化稳步推进。规模工业企业达到794家,其中年产值过亿元企业320家、过10亿元企业6家,分别比2023年增加208家和3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突破200亿元,装备制造、矿产品加工、轻纺制鞋、电子信息产业建成百亿产业,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来势较好。省级工业园和工业集中区由7个增加到11个,永州经开区、祁阳经开区建成百亿园区。第三产业快速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加速融合,“古城名山”建设稳步推进,新增3a级景区11家、4a级景区2家,宁远、双牌跻身全省旅游强县。金融业、房地产业等发展迅速,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新兴服务业加速起步。质量强市成效明显。新增国际商标3件、中国驰名商标4件、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个、“国字号”质量检测中心1个,荣获省长质量奖1个、省质量管理奖5个。县域经济实力增强。地区生产总值过百亿县区由3个增加到7个,其中祁阳、冷水滩、零陵跨过200亿元台阶;财政总收入过10亿元县区由“零记录”发展到5个,所有县区财政收入实现五年翻番。祁阳、宁远、双牌、江华被列为全省特色县域经济重点县,冷水滩、蓝山、道县被评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江华、新田被评为全省全面小康建设提升幅度十快县,零陵被评为全省全面小康经济快进县。非公经济活力释放。占gdp比重达到58.3%,支撑发展、吸纳就业、增加财税、改善民生的作用不断增强。
城乡面貌显著改观。交通进入高铁时代。湘桂高铁2023年开通运行,目前已实现动车直达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永州融入长株潭一个半小时经济圈、珠三角三小时经济圈;厦蓉、道贺高速永州段和二广高速永州至广州段全面建成通车,全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489公里,居全省第5位,11个县区全部实现半小时内上高速;祁冷一级公路及一批干线公路、出省跨境公路建成通车;零陵机场开通深圳、昆明、上海航线,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基本形成。城镇彰显崭新风貌。中心城区扩容提质强力推进,建成区面积由54.8平方公里拓展到60.1平方公里,人口由54万增加到63万,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县城和小城镇面貌变化显著,集聚辐射能力增强,人口过10万的县城达到6个,其中过15万的县城达到3个、过20万的县城达到2个,新增人口过5万的小城镇3个,江华荣获全国文明县城称号,宁远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黄田铺、回龙圩等18个乡镇进入国家、省级重点乡镇示范,全市城镇化率由35.38%提高到45%。农村焕发生机活力。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创建全国美丽乡村试点村1个、省级新农村和美丽乡村示范村23个,全市配备农村保洁员9000余人,86%以上的村实现清扫保洁,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达到80%,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71.82%,祁阳、宁远、蓝山被评为全省新农村建设示范县。农村交通条件大幅改善,完成公路畅通工程4142.5公里,新增通水泥路行政村855个,除11个村因水库建设影响暂缓实施畅通工程外,其余所有行政村实现通水泥(沥青)路。农田水利建设力度空前,五年完成水利投入103亿元,是“十一五”的3.05倍,涔天河水库扩建及灌区工程相继开工建设,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小农水重点县、水土保持和“五小水利”项目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新建高标准农田36.26万亩。全市实现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全覆盖。能源信息建设全面加强。神华国华永州火电开工建设,祁阳浯溪、湘祁、双牌五里牌等水电站建成投产。风电开发形成热潮,已批装机和在建规模全省第一。城乡电网不断完善。“气化永州”稳步推进。信息网络得到加强。祁阳被列为全国智慧城市试点县。
改革开放深入推进。改革走出永州路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走在全省前列,在全省率先推行“三清单一目录”管理,简政放权得到落实。商事制度改革走在全省前列,在全省率先推行“先照后证”、“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创新创业活力极大迸发。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走在全省前列,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全面完成,流转平台规范运行,抵押贷款稳步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走在全省前列,全市9县农信社全部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中心城区组建永州农商行进展顺利,交通银行、华融湘江银行、长沙银行、省农信担保公司相继进驻。投融资体制改革取得突破,组建了城投集团、经投集团等投融资公司,推行了ppp项目试点,融资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社会治理机制改革深入推进,网格化建设“永州模式”在全省推广。市属国企改革、市县区政府机构改革、国有林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并乡合村、财税体制、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等改革稳步推进。开放取得重大成效。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于2023年获批设立,永州发展纳入国家战略层面。五年累计到位外资31.8亿美元,引进内资1005.2亿元,承接产业转移项目2237个,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27亿美元。新增3个省级出口基地。海关、商检永州办事处相继设立,公路口岸、铁路口岸获批建设。
篇十四 荆门市政府工作报告13100字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__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一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经济环境,面对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压力,面对不断增多的社会管理难题,我们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与全市人民一道,团结拼搏、砥砺奋进,较好地完成了八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02.61亿元,增长10.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55.75亿元,增长13%,总量居全省第4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14.64亿元,增长27.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5.48亿元,增长14%;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为3.2%;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9.84亿元,增长18.1%;实际外商直接投资26275万美元,增长21.3%;出口61752万美元,增长32.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820元,增长12.1%;农民人均纯收入10615元,增长13.1%,总量居全省第2位;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4.2%。;超额完成省定节能减排目标。
(一)“两大战略”全面实施。中国农谷三大示范区规划体系基本建立。核心区农谷大道全面通车,组建了中国农谷联合产权交易中心和中国农谷农科院,举办了首届中国农谷论坛,联想控股、中兴集团、湖北联投、东风井关等知名企业相继落户。“荆三角”赵集智慧农业园、现代林业精品示范园、双碑现代农业循环园发展势头良好。杨竹流域双龙苑万人社区、皮集新社区开工建设。柴湖振兴发展工作全面启动,15项规划基本完成,省径荆门大柴湖经济开发区获批筹建,柴湖工业园一期建设进展顺利,建成四新村“四网千棚”花果蔬示范基地。
(二)项目投资有效扩大。深入开展项目建设百日大会战和招商引资大竞赛,精心组织首届楚商大会荆门分会场等招商活动,项目落地明显加快,全市在建亿元以上项目471个,竣工投产项目110个。万达广场、红星美凯龙、联邦航太、襄荆高速公司总部、麒麟集团万华城等项目落户荆门,两岸三地华中创业中心、京峻汽车铸件、盈德煤制氢、腾宝建材等项目开工建设,金泉新材料、格林美东区、洪森食品工业园、楚商国际产业城、华能热电联产等项目加快推进,百盟慧谷一期、戴蒙德新厂、明达玻璃一期、捷力通汽车零部件、众诚冷链物流、天茂20万吨碳四、五三柒零纺织一期等项目竣工投产。蒙华铁路(荆门段)前期工作基本完成,荆门石化油品质量升级及适应性改造获批开展前期工作。
(三)工业经济逆势而进。出台《关于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落实企业控息单、缓税单和退城进园单,市财政安排3000万元支持企业发展。实施“双千亿产业计划”,农产品加工产值率先突破1000亿,化工产值达到897亿元,中国农谷农副产品加工、京山轻工包装机械、钟祥农产品加工和东宝磷化工等产业集群纳入省重点扶持行列。全市新增亿元企业68家、规模企业140家,分别达到423家、922家。省径工程中心、研发中心和重点实验室达到16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114亿元。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市创建通过省径考核验收,格林美城市矿产资源循环产业园被纳入国家示范基地。“一核六片十五园”完成工业增加值370亿元,增长15%,荆门高新区和东宝工业园分别居省径开发区综合考评、竞进提质竞赛第一名,京山经济开发区升格为省径高新区。农产品、化工医药产品出口增势强劲,楚玉食品、大峪口化工出口均突破5000万美元。京山轻机印度工厂正式投产运营。钟祥和东宝连续六年跻身全省县域经济20强。
(四)现代农业稳步发展。坚持“抗大旱,保生活、保生产、保发展”,战胜“四年连旱”灾害。调整农业种植结构27万亩,粮食增产1.09亿斤,实现“十连增”。水产品产量增幅连续三年居全省首位。畜牧业产值达到110亿元。深入实施“四个一批”工程,新增10亿元龙头企业3家、50亿元企业1家。沙洋农产品加工园区被评为全国示范园区,京山、钟祥农产品加工园区被评为全省先进园区。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1%,五洋等4个农机专业合作社被评为全国示范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达到1.5万家。新增土地流转面积56.3万亩,转移农民12万人。实施土地整治规模70万亩,新增城乡增减挂钩指标3000亩。硬化渠道880公里,扩挖塘堰10472口,完成100座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解决农村10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我市被评为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区。完成植树造林17.45万亩,“四旁”植树1083万株。钟祥、沙洋连续三年被评为全省“三农”发展先进县(市)。
(五)第三产业不断壮大。沙洋油菜花海名列中国美丽田园油菜景观第二位,彭墩乡村世界跻身国家4a级景区,绿林山景区晋升为省径森林公园,马河青林寨景区投入运营。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90.61亿元,增长20.3%。成功举办“舌尖上的中国农谷”武汉展销会及推介月活动。建成人民万福国际商贸城,荆门大家装、湖北供销民生广场、中国农谷荆门农产品物流中心等项目扎实推进。净增限上法人企业251家。新建、改造村级综合服务社300家,完成中心城区菜市场标准化改造5家。实现电话银行村级全覆盖、村镇银行县域全覆盖,设立小额贷款公司16家,发行二期城投债16亿元,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网正式运营。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560.42亿元,比年初新增123.08亿元。新洋丰肥业借壳上市获中国证监会核准,京大饲料成为全市首家新四板上市企业。家政、物业、保险、中介等业态进一步发展。
(六)城乡建设统筹推进。全市城镇化率达到51.2%。编制完成新一轮荆门城市总体规划,漳河新区、荆门高新区、荆门化工循环产业园、东宝工业园“四大平台”规划体系逐步完善,“数字荆门”地理空间框架投入试运行。漳河新区道路骨架正在拉开,政务中心、凤凰湿地公园一期等工程稳步实施。有序推进老城区改造,积极创建花园城市,我市获得20__年第十二届中国菊花展举办权。全面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推行“马路局长”工作法,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通过国家住卡部考核验收。中心城区违法建设得到有效控制,公路治超初见成效。新增空调公交车100辆。县(市、区)城市新区建设加快推进,4个镇域城市试点逐步深化,官垱镇被列为省“四化同步”第一批试点示范乡镇。完成新型农村社区布点规划和首批100个新型农村社区详细规划,在建新型农村社区93个。深入开展“万名干部进万村洁万家”活动,村容村貌逐步改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扎实推进,漳河水库被纳入国家良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试点,京山成为全省唯一的省径生态县。西外环等5条一级公路、东桥至义和旅游环线等8条二级公路开工建设,建成通乡公路54.3公里、通村沥青(水泥)路908公里。
(七)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市本级民生和各项公共事业投入22亿元,占公共财政支出总额的73.1%,高于全省2.7个百分点,20__年初确定的民生实事全部兑现。新增城镇就业51598人,扶持创业6449人、带动就业25687人。市创业小额贷款担保中心投入运行。五大社会保险参保190.8万人次,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9.9%。启动基本医疗保险普通门诊统筹,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取消城镇医保报销封顶线。深化县级公立医院改革,钟祥市人民医院“先看病,后交钱”服务模式在全省推广。新农合参合率99.9%,政策范围内补偿率76.2%。整合优化市直医疗卫生资源,市妇幼保健院改扩建项目一期工程投入运营。荆门市中医医院、钟祥市中医院成功创三甲。新建、改造乡镇卫生院面积21.3万平方米。开展中国侨联“健康光明行”白内障免费复明活动。新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住房14203套,基本建成11834套,分配入住7744套。城乡低保再次提标,发放医疗救助金1860万元、临时救助金1855万元。全市养老床位达到8367张。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资金2.42亿元,筹集3567万元资助各级各类学校学生36400人。钟祥、东宝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国家认定,我市荣获“中国教育创新奖”。新建、改扩建30所公办幼儿园,掇刀名泉小学建成投入使用。湖北信息工程学校被评为全国首批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示范学校,市高级技工学校申建为荆门技师学院。荆楚理工学院职业技术学院挂牌成立。圆满承办国际网联u18青少年网球赛、全国u18女子足球赛和第五届漳河游泳节,电影《农谷之恋》纳入全国公益电影放映目录。建成数字农家书屋289家。我市荣获第七届“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城市”。夺得省党政领导线人口计生目标管理责任制考评一等奖。完成“六五”普法中期目标,办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事项1.1万件。平安荆门建设扎实推进,影响群众安全感的暴力犯罪和可防性案件明显下降,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八)自身建设得到加强。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六条意见和市委实施细则,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坚持依法行政,155件人大代表建议、418件政协提案全部办结。行政首长出庭应诉率达98.5%。完善市政府常务会议等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启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深化行政审批改革,免收行政审批服务费5100万元,市级行政审批事项缩减至126项,行政审批再提速12%。强化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监管,交易总额达到120亿元。扎实开展“打开荆门、大开荆门”大讨论活动和“效能风暴”行动,举办两场电视问政,进行明察暗访320次,发出电子监察黄牌预警信息35起,问责追查案件103个。土地执法名列全省效能考核第一。加强审计监督、行政监察,有效开展行政权力清理和确认,严肃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新成绩。
盔一步密切与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联系,关工委、老龄、残疾人、慈善等事业进一步发展,人民防空、优抚安置、拥军优属和军民共建扎实推进。援恩、援疆工作成效明显,扶贫开发、移民、民族宗教、外事、侨务、统计、物价、气象、防震减灾、住房公积金、新闻出版、档案、地方志、机关事务管理、保密等工作取得新进展。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一年,我们举办了隆重而节俭的建市30周年纪念活动,形成了“三十而立、只争朝夕”的强大发展气场;我们合力共为,推动柴湖振兴发展上升为省径战略,使荆门成为全省唯一实施两个省径战略的市州;我们抢抓机遇,申报成为湖北唯一的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被纳入国家老工业基地改造规划,荆门高新区成功晋升为国家高新区。所有这些都为我市改革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提升了荆门在全省乃至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地位。成绩来之不易,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和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齐心协力、顽强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向驻荆部队、武警官兵、政法干警和中省垂管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荆门发展的各界朋友和荆门籍在外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不够大,重大项目偏少,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还不牢固;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环境容量不足,转型发展面临较大压力;社会事业发展与人民群众的新期待还有一定差距,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还很艰巨;少数部门和干部思想不够解放、工作作风不实、执行落实不力、办事效率不高的问题依然突出。对此,我们将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二、20__年工作安排
20__年,是贯彻党的__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各项改革的第一年,是深入实施“两大战略”的关键之年,也是实施“__”规划的攻坚之年。虽然世界经济新的增长动力源尚不明朗,国内经济运行存在下行压力,但更要看到,随着我国全面深化各项改革的红利不断释放,随着全省“建成支点、走在前列”和“两圈两带”战略的全面实施,随着中国农谷建设和柴湖振兴发展的深入推进,我市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我们一定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坚持底线思维,搞好统筹兼顾,奋力开创荆门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崭新局面。
狂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和__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的总基调,贯彻“竞进提质、升级增效”的总要求,按照“加速转型、缩差领跑”的基本思路,深入实施中国农谷和柴湖振兴发展“两大战略”,着力兴财力增强之政、抓城乡统筹之政、务民生改善之政、行廉洁务实之政,加快建设“四个荆门”,为顺利完成“__”规划目标任务和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狂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0%以内,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3%,出口总额增长12%,实际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5%。以内,节能减排完成省定目标。
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着力推动转型升级,夯实工业主导地位。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坚持工业强市、产业富民,在做大总量中推进转型发展。以荆门石化1000万吨技改扩能、油品升级、节能环保工程建设为契机,推动石化产业链向横向拓展和下游延伸。加强中低品位磷矿石综合利用,积极开发缓控释肥、生物化肥等新型肥料,鼓励开发硫酸钙晶须、工业级磷酸一铵等精细磷化工产品。支持食品加工行业加大联合、兼并和重组力度,增创发展新优势。加快推进葛洲坝水泥异地技改,推广沙洋玻璃行业转型发展经验,提升建材产业发展水平。抢抓国家有序放开民用航空、通用航空机遇,实施漳河机场改扩建工程,抓好水陆两栖飞机、浮空器研发等项目,建设荆门航空科技产业园,打造华中地区最具竞争力的航空产业基地。积极发展生物质发电,支持沙洋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围绕创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做大做强三大特色循环产业园,组织实施50个重点循环经济项目,建设国家“城市矿产”回收体系创新基地。力争化工产业总产值超过1000亿元,建材、机电、轻纺等产业产值均突破400亿元,新兴产业产值达到200亿元。
居快园区提档升级。深入推进“一核六片十五园”建设,实施“项目满园”工程,进一步提高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益。支持荆门高新区按照“要素高地、产业新区、科技新城”定位,用好国家高新区、中国光谷荆门产业园、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等名片,招大商、招真商;发挥格林美、福耀、中集、李宁等骨干企业作用,抓续建、扩产能,力争项目建设到位资金超过100亿元,规模工业总产值增速、高新技术产值占比均超过40%。支持荆门化工循环产业园完善配套功能,推进碳四、碳一、芳烃三大产业链项目建设。支持东宝工业园培育发展电子、装备和机械制造、森工家具产业集群,打造千亿园区。支持各县(市、区)以开发区(高新区)、乡镇工业集中区为支撑,突破性发展县域工业,实现县域经济“保强进位”。
培育壮大市场主体。鼓励新洋丰、格林美、葛洲坝水泥等企业向百亿企业迈进,力争华能、金鹰能源等企业产值突破10亿元。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30家。建立金融、信息、技术、市场服务体系,实施回归工程,对本土创业企业与招商引资企业同等对待,力争市场主体达到13.5万个。深入实施质量兴市、名牌兴市战略,扩大名牌产品生产规模和市场占有率。强化资金、用地、用工等要素保障,做好重点企业、重点行业的跟踪服务。
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深入实施“龙泉英才”计划,引进能够支撑产业发展的领军人才与创新团队。做大做强院士工作站品牌。抓好百家重点企业技改示范和创新示范,引导和支持企业参与各类产学研对接活动,打造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力争新增省径以上高新技术企业25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9.5%。实施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示范工程,新增1-2家企业纳入国家试点示范。
(二)着力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农村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施百万亩农业高效丰产工程,建设250万亩优质水稻、160万亩优质油菜、汉江流域40万亩优质棉花板块基地,力争粮食增产1亿斤。创建全省现代畜牧业示范区,抓好钟祥牧原200万头生猪等畜禽养殖项目建设。发展现代渔业,推广“香稻嘉鱼”等稻田综合种养模式50万亩,打造特色水产。建设城郊设施蔬菜基地和汉江沿岸蔬菜板块基地,确保“菜篮子”产品有效供给。深化“四个一批”工程,力争国宝、洪森产值突破百亿元,宝源、广源、兴农产值分别超过50亿元,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3:1。推广立体种养、秸秆养畜、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新技术新模式,加大滴灌喷灌、地膜覆盖等节水技术应用力度,发展生态友好农业。推行农产品原产地可追溯制度和产地准出制度,力争农业“三品一标”质量抽检合格率达到98%以上。
居快中国农谷示范区和大柴湖经济开发区建设。在中国农谷核心区,启动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创建工作,加快推进奈美生态小镇、联想高档水果、汇源生态产业园等项目,建成湖北文化创作交流基地一期、院士村一期及中国农谷农科院等项目。在“荆三角”先行区,加强五洋线、荆新线、207国道沿线城镇带和景观带建设,实施国家级农产品加工园、菜籽油交易中心、农村信息化样板区等项目。在杨竹流域示范区,抓好彭墩“1+5”、双龙苑等新型社区建设,打造生态观光走廊。在大柴湖经济开发区,实施倒口电排站更新改造、东西干渠整治等工程,加大农村危房和棚户区改造力度,争取国家避险解困试点通过省、中央评审。加强柴湖工业园区和现代物流园基础设施建设。以四新村花果蔬基地为示范,实行整村土地流转,培育壮大特色板块基地。抓好感恩自强文明宣传教育活动,推进“柴湖”变“财湖”。
俊全“三农”服务体系。支持种子工程、丰产栽培、疫病防控、防灾减灾等领域的科技创新和推广,加强气象灾害信息预警预报。建设全国一流农用航空站。扩大油菜机收秸秆粉碎还田面积,力争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3%。完善“以钱养事”机制,推行合作式、订单式、托管式等服务模式。在土地流转集中地建立中心粮仓,创新小农水管护机制。
努力增加农民收入。稳步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引导富余劳动力就近就业、外出务工和自主创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按期足额发放各项农业直补资金,确保农民政策性增收。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做好移民工作,促进老区和贫困地区发展,努力实现同步全面小康目标。
(三)着力培植发展后劲,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全年计划开工建设亿元以上项目450个,完成投资650亿元。做好中石化油品质量升级及适应性改造、碾盘山水利水电枢纽、屈家岭遗址公园、荆门通用航空产业基地、荆门热电厂四期等40个项目前期工作,加快华工科技产业园、中兴循环产业园、万达广场、红星美凯龙、盈德煤制氢等50个重点项目建设,力争格林美东区、明达超薄玻璃技改、台湾宝成工业园、华能热电联产、渝楚化工等项目建成投产。
居快培育消费新增长点。推动明显陵、绿林山及漳河等景区提档升级,力争全市旅游总收入达到106亿元以上。规划建设漳河新区中央商务区、总部经济区和动漫文化创意园,推进荆门组合港石牌港区、沙洋港区建设,实施杨家桥物流中心、彭墩汉光农业物流园和各县(市、区)物流园区等项目。加速商贸等生活性服务业提档升级,推行农超、农批、农校、农餐对接新模式,高标准建设2-3条特色美食街。组建供销集团,打造本土百亿商业航母。扩大文化旅游、家政养老、休闲健身、节能环保产品等消费,发展电子商务和网络购物等新型消费业态。培育发展移动多媒体、物联网和公共无线上网等信息产业,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盔一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坚持招商选资、绿色引资,重点引进税收贡献大、能够优化荆门产业结构的项目。深化与央企的战略合作。积极参与第九届中博会等重大招商活动。强化招商项目后续服务和巡回督查,确保项目落实到位。坚持非禁即入,鼓励更多的民间资本进入市政、金融、能源、教育、文化、医疗等领域。主动融入全省“两圈两带”战略,加强同周边城市的横向经济联合与协作。扩大外派劳务人员规模,引导有实力企业到境外发展。做大做强外贸主体,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
(四)着力打造美丽荆门,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居快建设鄂中城市群。坚持城乡互化发展,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蓝天白云、看得见青山绿水、呼吸得到新鲜空气。编制鄂中城市群规划,健全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围绕创建国家绿色生态示范城区,加快漳河新区建设。重点抓好政务中心及配套设施建设,拉通漳河大道城区段,实施双喜大道、荆山大道、天鹅路等道路工程,构建“四横六纵”道路骨架;改造惠民水果市场片区、龙山脊片区和白云西片区;建设双仙河等水网生态工程,建成凤凰湿地公园一期;新建市民广场和荆西公园;整体推进漳河集镇改造,打造北欧峡湾风情小镇。加强中心城区河道卫生、排污、绿化及设施管理,开展城市地下管线现状普查,完善泉口路、象山大道、长宁大道等路段防洪排水设施。启动中国人居环境奖创建活动,积极迎接国家园林城市复检和省“楚天杯”考核。支持钟祥莫愁湖生态新区、京山温泉新区、沙洋滨江新区和东宝北城新区、掇刀长坂新区、荆门高新区观堰湖生态科技新城建设,促进县市城区扩容提质。培育镇域城市、中心镇和特色镇,办好官垱“四化同步”省径示范镇试点,抓好孙桥等5个省径新农村试点镇和42个省径新农村示范村建设。
综合整治城市环境。深入实施城市管理三年行动计划,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健全市、区、街办、社区四级联动的城管体制,延伸城市管理考评。打造2-3条省径市容环境美好示范路。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增加公共停车泊位,新建海慧路——象山二路、海慧体育场、天鹅路——团结街3处微循环,着力缓解交通拥堵问题。坚决遏制违法建设,分类处置存量违建30%以上。推进高速公路、国(省)道和景区公路沿线环境治理。
居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深化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森林城市创建,推进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建设。编制中心城区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严厉禁止劈山建房行为,构建绿色屏障。落实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推进集约节约用地。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漳河保护“三圈”规划,加强湿地保护。建设化工循环产业园污水处理厂。综合整治荆门城郊采石场、城市扬尘、餐饮业油烟、秸秆焚烧等突出环境问题。加强地质灾害防治,抓好矿产采空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集中回收处理废纸、废旧电子产品,综合利用工业固体废弃物。支持京山创建国家生态县、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着力建设美丽乡村。完成第二批100个新型农村社区详细规划,统筹推进中心城区、县市城区和重点镇周边、中国农谷示范区的新型社区建设。探索“政府+公司+农户”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模式,创建生态镇、村。开展“绿满荆门”行动,完成植树造林15万亩,建设绿色通道500公里。组织开展“美丽村庄”评选活动。
居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双喜大道东、西隧道的规划建设,全线开工建设东西外环,构建中心城区“三环八射六隧”交通格局。成立项目公司,多方筹措资金,力争我市开通动车组前期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开工建设蒙华铁路(荆门段)、枣潜高速公路(荆门段)、钟祥汉江二桥等项目。建成荆新线沙洋至潜江段等一级公路,建设、改造二级公路122公里、通乡公路60公里、通村沥青(水泥)路300公里。加快中心城区供热管网建设。实施汉江堤防加固工程,加快汉江以东引水项目建设,完成56座重点小(二)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抓好塘堰、小型水库清淤改造扩挖,疏浚渠道1000公里,硬化末级渠道500公里。
(五)着力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深化卫生、计生机构改革,抓好工商、质监管理体制改革,完成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合理调整市、区事权和财权,赋予镇域城市和重点镇相应管理权限。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推动市艺术剧院等一批经营类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抓好公共资源交易改革,构筑统一规范的阳光交易平台。推行政府购买服务,支持社会组织进入群众生产生活性服务领域。开展专项整治,规范中介服务机构行为。
深化企业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探索建立以管理层和骨干员工为主体的员工持股机制。支持金龙泉等市属国有企业引进战略合作者,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筹建粮食集团,完成城建集团所属企业公司制改革,增强交通投资公司市场投融资能力。坚持以管资本为主,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交公共财政的比例。
居快投融资体制改革。鼓励和支持新洋丰、凯龙、宝源等企业在资本市场融资,力争1-2家企业在主板上市,5-10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15-20家企业在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引进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在我市设立分行,新增5家小额贷款公司,支持证券业、保险业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调动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性,新增信贷投放100亿元。严厉打击恶意逃废金融债等行为,规范民间借贷,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做好城投债发行工作。抓好“营改增”试点。强化财源建设,建立项目优选机制,推进财政专项资金竞争性分配改革。
创新农业经营体系。实施土地整治项目50万亩、增减挂钩项目1万亩,创建全国全域土地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示范市。推进“两转三同步四集中”,加大土地整村、整镇流转力度,在中国农谷核心区、“荆三角”掇刀区域、杨竹流域东宝区域逐步实现全域土地流转、全程机械作业、全面绿色种养。引导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现代种养业,培育壮大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和农民经纪人队伍,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力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突破2万家。抓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稳妥开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农民住房抵押、担保、转让试点,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
(六)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
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坚持稳定岗位与扩大就业并重,严格落实一系列积极就业政策,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城镇困难人员就业,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创业就业工作。鼓励企业建立职工之家,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推进社保由制度全覆盖向人口全覆盖转变,力争新增五大社会保险参保2.8万人次。加强社保基金管理,确保按时足额落实各类社保待遇。做好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工作。稳步推进城镇基本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保障进城农民工合法权益。完善城乡低保、医疗救助和临时救助制度,关注失独家庭群体,提高农村五保供养水平。健全城乡养老服务体系,加强老年人活动场所建设,力争失能半失能老人托养中心投入运营。抓好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做好棚户区改造工作,促进房地产市场俊康发展。全面推进新农合市级统筹和大病保险,力争新农合参合率稳定在98%以上。启动第二批县级医院综合改革,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
强化公共服务。实施教育提升工程,加快学前教育普惠发展,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普通高中教育优质发展。办好荆楚理工学院职业技术学院,加强荆门技师学院建设。支持荆楚理工学院加快发展,确保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统筹配置卫生计生资源,进一步落实计划生育国策,建立“便民、惠民、高效”的服务体系,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力争市一医南城区医院、市精神卫生中心和市中医医院住院大楼建成投入使用。开工建设市博物馆新馆、荆楚文化广场、工人文化宫和“三个中心”等公共文化项目。开展全民阅读月系列活动,创建“农家书屋示范县(市)”。依法加强文物保护。组建文化体育产业集团,支持广电、报业和文体三大产业集团做大做强。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养。促进文艺精品创作,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出版《荆门市志》。用好新媒体,弘扬主旋律。积极备战省十四运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创新社会治理。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做好第九届村民委员会换届工作。实施中心城区社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完善网格化社会管理和数字化城市管理联系会议制度,进一步抓好“四管两中心”建设。持续推进“六五”普法,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机制,推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全覆盖。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妇女和老人,加强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服务管理。深化平安荆门建设,创新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严密防范和惩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狠抓食品药品监管,确保食品药品安全。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卡设,健全应急处理机制,有效防范和遏制较大以上事故发生。依法管理民族宗教事务,继续做好援疆和援恩工作。抓好防震减灾,提升人防应急能力。认真开展第三次经济普查。力争国家安全、保密、对台、外事、侨务、统计、残疾人、档案、气象等工作再上新台阶。
居强全民国防教育,扎实推进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工作。落实优抚安置政策,深入开展双拥共建,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
各位代表,民生是为政之本。今年我们将优先办好以下民生实事:
1.城镇新增就业45000人,组织城乡劳动者就业培训19000人,扶持创业5500人,带动就业220__人。
2.葛洲坝水泥厂老生产线关闭,开展机动车尾气检测等污染防治,实施竹皮河汇合口浏河段和海慧沟段截污改造、生态补水等工程。
3.开工建设保障房、棚户区改造住房16082套(户),基本建成11600套(户),分配入住7800套(户);新增发放廉租房租赁补贴550户;新建12个省径示范宜居村庄,完成5000户农村危房改造。
4.完善农村居民大病保障制度,对参合农民自付部分超过8000元以上合规费用进行二次补偿。
5.建设社区平价蔬菜直销店40家,方便城市居民生活。
6.对市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实行“四免政策”;为困难群众、弱势群体和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开展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3200名、城镇残疾人职业能力培训500名;免费为贫困残疾人适配1000件辅助器具。
7.新建10所留守儿童服务站,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20所。
8.中心城区新增10处免费公共无线上网服务区,完成文化惠民演出110场。
9.新建50个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00个农村老年人互助照料中心,养老机构新增床位1000张,实施80岁以上老人高龄补贴制度。
10.对全市22个省市级重点老区、贫困村,实施扶贫整村推进工作,每个村整合资金不少于70万元。
各位代表,全面完成今年的目标任务,各级政府责任重大。我们将进一步加大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设力度,使政府治理更加有效、行为更加规范、服务更加到位、运转更加顺畅。
切实在转变职能上有新突破。坚持“政府的归政府、市场的归市场、社会的归社会”,充分履行公共服务、市场距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的职责。以“五减四制三集中”为主要内容,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现服务优质、环境优化。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推进政务信息化,加强发展战略、规划、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健全政府工作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务质量。
切实在改进作风上有新成效。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六条意见和市委实施细则,促进政风行风进一步好转。积极开展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强化为基层服务、深化为企业服务、细化为群众服务。深入开展“效能风暴”行动,深化电视问政,加强机关作风明察暗访、电子监察、问责追查,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巩固“三短一简”成果,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切实在依法行政上有新作为。大力推进法治政府、法治机关、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主动接受政协民主监督,虚心接受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健全行政决策规则,规范决策程序。高水平制定政府规范性文件。
严格规范行政执法,完善行政复议机制。进一步落实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各项规定。大力推进政务公开,提高政府公信力。
切实在廉洁从政上有新形象。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力度。认真落实《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和《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严格财务预算、核准和审计制度,从严控制“三公”经费支出。加强对重点资金、重大项目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坚决纠正部门和行业的不正之风,继续加大查办案件工作力度,着力建设为民务实清廉政府。
各位代表,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加快转型升级的征程全面开启。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的___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解放思想,同心同德,奋发有为,为加快建设实力文化生态幸福新荆门而努力奋斗!
荆门市政府
篇十五 包头市政府工作报告2300字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连同《包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3年和“十二五”时期工作回顾
2023年是我市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和市委的决策部署,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圆满完成报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调整后的主要目标任务。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7%,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增长8%和9%。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好于全国、全区平均水平。
(一)经济调控取得新成效。着力稳定企业生产经营,在自治区率先出台促进小微企业加快发展等一系列措施,促进工业经济提质增效。全年为工业企业争取各类扶持资金17.2亿元,帮助规模以上73户停产半停产企业恢复了生产,71户企业扭亏增盈。预计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200亿元,增长10%,增速位居自治区前列。全年组织实施亿元以上重点项目733个,完成投资2190亿元,增长39.7%。竣工267个,核电燃料元件生产线等一批重点项目建成投产。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区外(国内)到位资金658亿元,增长28.1%。下大力气破解融资瓶颈,全市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到667亿元,增长11.8%。包钢股份、东宝生物成功定向增发,募集资金301.5亿元,金海新能源、泰宏生态等4家企业实现新三板挂牌。市级融资平台累计筹集建设资金468亿元,设立了总规模40亿元的全国首支地市级“美丽乡村”产业基金。
(二)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加快工业转型升级,275个亿元以上工业重点项目完成投资924亿元,优质钢、特种钢比重达到80%,电解铝就地转化率达到70%,稀土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风光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17.5%。促进服务业增量提质,29个物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2.9亿元,公路港、铁路现代综合物流园区建设进展顺利,全市物流业总收入达到540亿元。五当召、美岱召等旅游景区提档升级,旅游总收入实现331亿元,增长25.7%。金融机构贷款余额达到2072亿元、增长12.4%,表外业务及债务融资余额达到881亿元、增长18.8%。全市注册电商企业达到626家,稀土交易所交易额达到240亿元。加快发展现代农牧业,4个农牧业示范园区完成基础设施投资4亿元,入驻企业85家,3个食品加工园区入驻企业37家,全市规模以上农牧业龙头企业达到149家。成功举办第二届中国(国际)牛羊肉产业大会暨首届绿色农畜产品博览会,签约金额超过150亿元。
(三)改革开放增添新动力。大力简政放权,市本级行政权力由6401项精简到3047项。商事登记“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全面推行,市场主体新增3.8万户,增长32.5%。深化国企国资改革,一批混合所有制经济项目取得了重大进展。创新科技体制机制,组建包头市科技创新投资有限公司,中科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上海交大包头材料研究院挂牌成立。“白云鄂博稀土资源研究与综合利用”、“包头特种车辆及其传动系统智能制造”实验室晋升为国家重点实验室,实现自治区零的突破。加快农村牧区改革,建立农牧业龙头企业与农牧民利益联结机制,完成土地、林地确权登记颁证和草原确权承包试点工作。开展生态文明制度改革,实施排污总量前置审批和污染物排放许可证管理,在自治区率先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发展,取消高中择校生招生、实施蒙中医院医联体试点等工作积极推进。创新对外开放机制,满都拉口岸获批常年,成功举办第十一届中俄蒙工商论坛,签约项目协议资金40亿元。其他各领域改革均取得阶段性成果。
(四)城乡建设展示新面貌。新都市区幼儿园、地下综合管廊一期等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陆续建成。北梁腾空区建设全面启动,转龙藏公园、北梁古民居保护性修缮等项目开始实施。打通城区断头路33条,改造城市管网155公里,新建改造公交线路6条,百里公交专线、百里绿道全部建成,环城铁路改造、国际口岸机场等项目开工建设。新建续建市民公园、南郊公园等14个公园广场,治理河道17.2公里,完成景观蓄水5.1公里。固阳至武川、固阳西绕城、山北地区旅游公路等工程开工建设,百灵庙至白云、固阳至红泥井等一批公路建成通车。建设通村油路483公里,发展节水灌溉面积15万亩,增加农业灌溉面积1.4万亩。
(五)环境质量实现新提升。加快实施重点生态工程,林业生态建设完成投资21亿元,造林面积55.3万亩。落实草原生态补奖机制,围封禁牧成果得到巩固。深入开展大气污染治理,投资25亿元,完成大气污染综合治理项目28个,整治燃煤锅炉、窑炉1107台,淘汰“黄标车”5772台,全市空气良好以上天数同比增加57天,群众满意度达到90%。加强黄河水流域污染治理和水源地保护。投资近16亿元,完成稀土废水资源化回用等16项重点工程。加强工业节能降耗,实施包钢焦炉煤气综合利用、烧结余热发电等节能环保项目,提高工业固体废物和工业污水循环利用水平。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5%,超额完成自治区下达的任务。
(六)人民生活得到新改善。财政民生支出达到330亿元,增长13.1%,为民兴办的十项民生工程全部兑现。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6亿元,创业带动就业2.85万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4.2万人,大学生就业2万人,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近24万人。养老、医疗、低保和社会救助标准进一步提高,包钢、包铝和一机职工的医疗、生育保险纳入市级统筹。城区直饮水和农村牧区自来水基本实现全覆盖。农畜产品、粮油、城乡水质等检测机构建成运行。投入各类扶贫资金9亿元,实施扶贫项目420个,3.5万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3.21万套,建成1.83万套,完成100万平方米旧小区综合改造。倍受关注的北梁棚户区改造,三年累计投资234亿元,征拆安置任务全部完成,12.4万群众圆了宜居梦。实施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两年累计投资54.2亿元,完成了592个村庄的建设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