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者范文网
当前位置: > 工作报告 > 工作报告

市政府工作报告[精](十五篇)

发布时间:2024-08-27 16:40:02 查看人数:58

市政府工作报告[精]

篇一 市政府工作报告[精]6400字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__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是我市实施“三步走”第二步战略部署的开局之年。在___、国务院和市委的领导下,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决贯彻国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按照市委八届五次全会的部署,奋力拼搏,开拓创新,圆满完成了市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年度任务。全市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等重要指标提前一年完成“十五”计划。

全市生产总值完成2931.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7%。 财政收入达到502.1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增长26.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59亿元,增长20.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052.7 亿元,增长14.1%。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67元,增长11.2%;农民人均纯收入6525元,增长11.3%。城镇登记失业率3.76%,实现低于4%的调控目标。城市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3%,保持基本稳定。

(一)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全市生产总值增长幅度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工业和建筑业增加值1560.2亿元,增长19.8%,占全市生产总值的53.2%。工业增加值1436.7亿元,增长21.5%,拉动全市经济增长10.3个百分点。工业总产值5763.9亿元,增长31%。服务业增加值1269.4亿元,增长11.7%,占全市生产总值的43.3%。商品购销总额5504.6亿元,增长31.7%。金融业增加值增长15.6%。农业增加值102.3 亿元,增长5.1%,占全市生产总值的3.5%。粮食等农产品产量和质量明显提高。 小城镇建设完成投资100 亿元,郊区城市化率达到44%,提高2.5个百分点。

(二)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电子信息等六大支柱产业产值增长35.5%,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0.6%。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731亿元,增长36.1%,占全市工业的32.2%,提高1.7个百分点。万元工业产值能耗、取新水和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均居全国先进水平。 初步统计,全市各类企业总资产13033亿元,所有者权益5108亿元,总负债7925亿元,资产负债率60.8%,下降0.8个百分点;实现利润508亿元,资产利润率3.9%,提高0.8个百分点。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两年净减少420.3亿元,其中2023年减少254.4亿元,不良贷款率从2002年底的21%下降到7.9%。

(三)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取得重大进展。 成立了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对124家国有独资企业进行了整体改制。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57.5亿元,增长59%。 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8%,提高2.6个百分点。其中,个体私营经济占全市的比重为23%。 完善了市对区县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化了投资体制改革。__产权交易中心被国家指定为中央企业国有产权转让试点单位。健全和规范土地交易市场取得明显成效。制定并实施了《关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决定》,对外开放取得新成绩。 全市直接利用外资合同额55.9亿美元, 实际直接利用外资24.7亿美元,分别增长59.1%和51.4%。新批500万美元以上项目304个,上亿美元项目4个。我市外贸进出口420.2亿美元,增长43.2%,其中出口208.7亿美元,增长45.4%。吸引外地在津投资239亿元。滨海新区战略地位进一步提升,实现生产总值1250.2亿元,增长20.1%。港口吞吐量突破2亿吨,3年内实现了由1亿吨到2亿吨的跨越,进入世界港口前10位。其中,集装箱吞吐量达到381.5万标准箱,增长26.5%。 开发区继续在国家级开发区中保持领先地位,生产总值达到530亿元,增长25.3%。 保税区物流总量增长41%,主要指标居全国保税区前列。

(四)城市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完成了《__市城市总体规划(2023—2023年)》修编和上报工作,进一步明确了__市的定位,对城市空间布局、城市常住人口和建设用地规模作了适当调整。成立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集团公司和土地收购整理公司,承贷大额中长期贷款,建立使用、偿还和监督机制,在改革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体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 新增城市道路面积580万平方米,建成桥梁19座。完成快速路一期工程,实现通车81公里。住宅竣工1052万平方米,增长35%;销售商品房1292万平方米,增长26.5%。海河综合开发改造进展顺利。京津城际铁路客运专线可行性报告已获国家批准,并进入开工准备阶段。京津高速公路复线和__滨海国际机场改建项目已上报国家发改委。京沪高速公路__段和黄万铁路正在加紧建设。 加强了市容环境综合治理。 增建污水和垃圾处理厂,加快治理市区河道,基本完成74公里铁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全国首批创建无障碍设施建设示范城通过国家验收。完成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既定目标。塘沽区、大港区、宝坻区城关镇被命名为国家卫生区、镇。

(五)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加1154元和664 元。全市新增就业人员21.5万人,其中安置下岗失业人员13.7万人,实现新增就业人数大于新生劳动力和新增下岗失业人员数量。 创立公益性岗位,使3.7万名“4050”人员就业并获得社会保险和工资性补贴。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上升,当年收支差额明显缩小。职工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工作又有重大进展。廉租房竣工29万平方米,已有1000户双困拆迁居民得到安置。两年完成旧楼区综合整修1413万平方米,55万户居民受益。五大道近代风貌建筑保护项目和旧楼区综合整修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市区生活保障性商业设施建设取得较大进展。落实了取消农业税和增加种粮补贴等9项政策,农民直接受益3.7亿元。建立了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提前完成了惠及265万群众的农村饮水解困工程。改造农村户厕30万个。 改善城乡人民生活20项工作圆满完成。深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了交通、消防和生产的安全管理,非正常死亡比上年减少141人,下降11%。全市社会稳定,治安状况继续保持全国最好地区之一。

(六)社会事业取得新成绩。不断加大对社会事业的投入,用于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方面的支出100亿元,占全市经常性财政支出的30.7%,提高1.2个百分点。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综合科技进步水平继续位居全国前列。获得国家科技奖14项,市级科技奖218项。 受理专利申请8406项,其中发明专利占49%。技术合同成交金额45亿元。建成国家干细胞产品、中空纤维膜等产业化基地。生物芯片、电动汽车等科技攻关项目居国内领先水平。新技术产业园区科技孵化和带动作用明显增强。我市被国家认定为首批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之一。开通电子政务专网,建成__数字证书认证中心。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工作取得成效。中国__人力资源开发服务中心投入使用。城乡基础教育协调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入学率保持100%,高中阶段入学率达到94%,接受优质教育的高中生达到70%。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52%。新增劳动者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4年。卫生资源调整成效显著。加强了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完成了禽流感等防控任务。人民医院、眼科医院等新建和改造项目投入使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不断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运行良好。 免费为320万农民进行健康体检,为防病治病、推广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创造了条件。人口出生率控制在7.3‰。 居民主要健康指标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事业健康发展。我市运动员在第28届奥运会和第12届残奥会上取得优异成绩,实现历史性突破。__女排连续三年获得全国联赛冠军。群众体育和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__奥林匹克中心体育场建设进度加快。采取多种形式纪念设卫建城600周年,增强了全市人民“热爱家乡、建设__”的自豪感和使命感。 和平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经验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推出了一批文艺精品。__博物馆建成开馆。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社会科学、文物保护、图书、档案等事业又有较大发展。“双拥”、“共建”活动广泛开展,军政军民团结更加巩固。全民国防教育深入开展,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取得新进步。成功地举办了全国城市人民防空演习。民族、宗教、侨务和对台工作取得新进展。

(七)民主法制建设和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广泛征求市政协和各民主党派的意见。自觉接受各种监督,充分听取广大群众对政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办理市人大代表议案和建议639件、全国和市政协委员提案837件。认真实施《行政许可法》,对行政许可事项进行了全面清理,建立了行政许可服务中心,集中68个职能部门,实行并联审批、“一站式”服务,行政效率大为提高。制定了我市《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实施意见》,完成了一批地方性法规草案的拟定和行政规章的立、改、废工作。全面推行经济责任审计和重大项目实时审计制度。建立了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和管理制度。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加强了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工作。重视群众来信来访,完善了工作机制,及时合理地解决了一批信访问题。廉政建设和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工作扎实有效。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工作中还存在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主要是:经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还不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任务还相当艰巨;经济规模还不够大,经济实力还不够强,现代服务业发展不够快,个体私营经济比重比较小;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够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发展循环经济的任务还很重;交通体系建设还不够适应,市容环境管理存在薄弱环节;就业再就业的压力比较大,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完善,部分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一些部门和行业还存在不正之风,政府在转变职能、政企分开、提高效能等方面亟待加强。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所取得的成绩,是___、国务院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开拓进取的结果,得益于多年来打下的良好基础,得益于中央各部门、各兄弟省市和驻津单位的大力支持。在这里,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在各个领域做出贡献的全市各族人民,向给予我们支持和监督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向大力支持我们工作的中央驻津单位、各兄弟省市以及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驻津部队,向所有关心支持__建设的香港与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二、2023年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快实施“三步走”第二步战略目标的关键一年, 也是全面实现“十五”计划目标、为实施“十一五”规划打基础的重要一年。综观国内外发展大势,__面临着许多新机遇,也将遇到许多新挑战。资源能源供需矛盾更加突出,引进关键技术难度加大,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土地和资金供应趋紧。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充分估计前进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采取得力措施积极应对新的挑战。同时也要看到,国家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已有良好基础,总体环境有利于加快发展。国务院把规划和发展滨海新区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了__港在环渤海湾的重要地位,一批重点建设项目特别是改善京津交通的重大项目相继开工,做好__工作的有利条件很多。我们一定要适应新形势,抓住新机遇,再上新水平,继续沿着具有__特点的发展路子阔步前进。

2023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八届七次全会的部署,全面实施“三步走”战略和五大战略举措,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着力推进结构调整、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着力推进科教兴市、提高经济整体竞争力,着力推进改革开放、规划和建设好滨海新区,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保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

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和调控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2%,财政收入增长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实际直接利用外资增长25%,外贸出口增长2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7%以内,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0%以上, 城市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幅度控制在3%左右,万元工业产值能耗、水耗和环保、环卫管理水平好于上年。

实现上述目标,完成全年任务,要重点做好十个方面的工作。

(一)高水平实施新一轮嫁接改造调整,培育壮大优势工业

坚持树立“高水平是财富、低水平是包袱”的理念,构建集约型、节约型、生态型的发展模式,以技术创新和提高经济效益为核心,巩固已有支柱产业,培育新的优势产业,加快建设现代化工业基地。全市工业实现总产值6900亿元,增长20%,其中六大支柱产业实现总产值4670亿元,增长23%。

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增强工业发展后劲和持续竞争能力。 组织实施560项技改和利用外资项目,重点推进总投资超过千亿元的10大项目,巩固和扩大销售收入超千亿元的产业集群。 主要由100万吨乙烯、1000万吨炼油组成的乙烯炼化一体化项目,要力争早日开工建设。改造中芯国际芯片生产线,确保天钢东移改造全面建成投产,加快高新纺织工业园建设和天碱搬迁进度。 着力发展水力发电、连铸连轧等6大成套设备和工程机械、减速机等10类重点产品。加快发展修造船业。规划和建设一批新的都市型工业小区。

加快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创造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市工业的比重达到35%,提高2.8个百分点。 重点推进太阳能电池、干细胞产品等20个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扶持发展中药提取、工业结晶等核心技术或关键技术。培育并认定新的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0家,争取认定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重点扶持100个成长性好的科技型中小企业。

加强管理,抓好节能、降耗、减污、增效工作。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广新工艺、新能源、新材料和节能降耗技术,重点组织再生水回用、风能发电、电动汽车等一批示范项目,急取“发电——海水淡化——制盐——节约土地资源”项目纳入国家重点支持的循环经济试点。调整关闭高耗能、高污染企业,淘汰化铁炼钢、电石法生产聚氯乙烯、立窑生产水泥等10项落后工艺装备。推行清洁生产,开展资源综合利用。针对不同行业制定节能降耗考核办法。完善城市能源保障体系,确保能源安全。

(二)抓住关键环节,实现服务业突破性发展

改造提升商贸流通业。 新建和改扩建国际轻工商贸城、 北方五金机电城等大型商品批发市场,改造金街、小白楼、塘沽解放路三大商业中心区,抓紧建设一批大型商贸设施和便民连锁服务业。改造和新建菜市场110个。大力开拓农村市场。

集中力量发展现代物流业。围绕建设北方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大力发展远洋和航空运输。规划建设航空货运基地、开发区工业物流园区、保税区国际物流园区、邮政物流区等六大多功能物流基地。沿外环线筹建4个规模较大的货运中转中心。重点培育一批大型专业物流企业,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 鼓励有条件的制造业集团向物流业延伸。

大力发展中介服务业。加强和改进对中介组织的管理,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整合改组现有中介组织,引进和培育一批国内外知名的律师、会计、咨询、资产评估等中介机构。进一步落实津港服务业合作洽谈会成果。抓紧筹建中介服务示范中心。办好千名律师国际合作与发展论坛。

做大做强旅游会展业。抓紧拟定《__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条例》(草案),制定历史风貌建筑保护和利用方案,搞好重点历史风貌建筑整理开发。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原则,实施“近代中国看__”文化旅游三年整合开发规划。启动反映近代__政治、经济、金融、文化、建筑、国际交往等重大历史的12个文化旅游主题板块的建设,到2023年底基本建成标志性旅游景点,迎接在北京举办的奥运会,促进__旅游业迅速发展。今年要建成几个旅游样板工程。完善现有会展设施功能,规划现代化国际会展中心。 办好__投资贸易洽谈会、 第四届太平洋经济合作理事会国际贸易投资博览会等大型活动。

积极发展新兴社会服务业。构建电子商务平台,完善电子政务专网,支持多元化投资的信息服务业。培育工程设计等科技服务业。加快科技贸易街建设。大力发展楼宇经济。吸引中央和外省市大型企业来我市设立总部和分支机构。 拓展社区服务业,搞好社区卫生、家政等服务。 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发展文化、体育产业。

篇二 葫芦岛市政府工作报告10850字

预计20__年,地区生产总值784亿元,增长9%,是20__年的1.8倍;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8.4亿元,增长5.2%,是20__年的2倍;固定资产投资680亿元,增长25%,是20__年的2.7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0亿元,增长13.5%,是20__年的1.9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200元,增长10%,是20__年的1.6倍;农民人均纯收入10070元,增长12%,是20__年的1.8倍。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主要体现在8个方面:

1、工业经济持续向好,项目建设成效显著。20__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50亿元,是20__年的1.5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20亿元,是20__年的1.5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92家,销售收入超10亿元企业8家,是20__年的1.2倍。锦西石化销售收入超300亿元,渤船重工销售收入超100亿元。

结构调整实现较快进展。20__年,数字技术、泵阀等6大产业集群企业超过1000家,是20__年的2倍。5个产业集群列入省重点,4个产业集群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泳装产业跻身中国服装产业十大示范集群行列。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34亿元,是20__年的2.2倍。实施技术改造项目145个,是20__年的2倍。四年来,并购海外企业13家,引进国际知名品牌17个,获得省级以上科技成果43项。锦化研究院“大型客机窗用玻璃板材”填补了国内空白,渤船重工“ap1000核电管道”被评为国家战略性创新产品,西门子工业透平sst-400型汽轮机实现首台国产化。

项目年活动成效明显。20__年,实施亿元以上项目255个,总投资2350亿元,分别是20__年的2.6倍和1.4倍。四年来,共实施亿元以上项目420个,总投资3600亿元。投资78亿元的绥电二期、投资6亿元的10万吨糠醇等187个重点项目建成投产。投资100亿元的葫芦岛铝业完成厂房基础建设,徐大堡核电、大唐热电、渤船重工海工等重大项目加快推进。

2、县域经济提速发展,民营经济活力增强。20__年,县域生产总值375亿元,是20__年的2.2倍;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6.7亿元,是20__年的3.1倍。粮食产量连创4个丰收年,绥中连续6年被列为国家产粮油大县,兴城连续3年被列为国家产粮油大县,建昌被列为20__年国家产粮大县。水果、蔬菜、肉蛋奶产量分别是20__年的1.5倍、2倍和2.6倍。县城面积扩大到71平方公里,城镇化率51.2%,比20__年提高15个百分点。

现代农业长足发展。11个投资10亿元以上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开工。实施节水滴灌面积62万亩,累计建设设施蔬菜140万亩,是20__年的2.8倍;建设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718个、工厂化渔业180万平方米,分别是20__年的2.3倍和1.8倍,绥中白梨列入省一县一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1817家,是20__年的2.8倍。治理水土流失150万亩,完成农建骨干工程1550项,连续2年获省农建大禹杯,建昌县荣获全国农田基本建设先进县。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230处,提前2年完成“__”任务。

民营经济活力逐步释放。召开了全市中小微企业发展大会,成立了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制定了系列扶持政策,设立了专项资金,搭建了融资保障平台,推动了民营经济的发展。20__年,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345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44%,是20__年的1.6倍;营业收入超亿元的民营企业167家,是20__年的1.7倍。45家企业获得全省民营明星企业称号。

3、城区经济繁荣兴旺,服务业全面发展。20__年,城区生产总值381亿元,是20__年的2.4倍;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0.9亿元,是20__年的1.5倍。完成连山和南票区划调整,下放经济管理权限65项,增强了城区经济活力。20__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321亿元,增长10.3%,是20__年的1.7倍。

“一主四辅”服务业集聚区加速形成。合富广场等50个亿元以上项目开工,大润发、沃尔玛、特易购、中旺百货开业。全市大型商业网点达到104个,玉皇商城、葫芦山庄跻身全省100家服务业领军企业,连山五金机电城、龙港文萃路购物街、龙港兴隆大家庭列入全省100个服务业重点项目。龙港、连山、建昌商贸集聚区和万家数字技术产业基地、觉华岛旅游度假区成为省级服务业集聚区。

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银行机构达到20家,是20__年的2倍;各类金融机构达到82家,是20__年的2.5倍;成功发行2期共38亿元城投债券,实现融资渠道多元化。20__年,存款余额1200亿元,是20__年的1.7倍;贷款余额733亿元,是20__年的1.6倍。新增贷款95.3亿元,创历史新高。房地产业开发投资176亿元,增长30%,是20__年的4.3倍;商品房销售额135亿元,增长60%,是20__年的1.7倍,增长速度连续3年位居全省前列。

4、沿海经济带活力倍增,对外开放成果显著。20__年,园区七通一平面积115平方公里,是20__年的1.9倍;建成和在建项目313个,完成投资643亿元,是20__年的3.8倍;园区生产总值128亿元,是20__年的3.8倍;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7.9亿元,是20__年的5倍。园中园起步建设,引进工业地产项目21个,总投资407亿元。环球之星产业园一期基本建成,侨商新材料、青牛软件等7个产业园加快建设,东戴河·中关村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完成规划,成为首个中关村直接投资的全国区域合作项目。打渔山等5个园区被认定为国家和省级特色产业基地,东戴河新区建设成为全省样板。

开放水平大幅提升。20__年,实际利用外资6.45亿美元,增长21.7%,是20__年的9.7倍;引进内资315亿元,增长26%,是20__年的3.4倍;外贸出口10.8亿美元,增长13.5%,是20__年的2.2倍。成功举办三届泳装文化博览会和泵阀产品博览会,中国葫芦岛·兴城国际沙滩·泳装文化博览会跻身20__中国十大最具发展潜力展会,船舶和泳装被评为省级出口基地。

5、文化旅游业纵深推进,新型支柱产业迅速兴起。科学开发海滨、温泉、乡村、古城、长城和岛屿文化旅游资源,形成了“五线一岛”文化旅游品牌。20__年接待游客2526万人次,增长25%,是20__年2.3倍;旅游收入271亿元,增长25%,是20__年的3.6倍。

旅游设施加快建设。总长17公里的东戴河、觉华岛、兴海、龙湾4条海滨观光木栈道建成使用,塔山阻击战纪念馆开馆。六股河漂流、灵山森林公园等17个乡村旅游项目投入运营,世界温泉部落、首山·丽汤等3个温泉旅游项目主体完工,小虹螺山、画廊谷等6个沟域旅游项目启动。4a级景区达到6个,旅行社达到83家,旅游宾馆酒店达到455家,新开业五星级酒店2家。

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稳步推进。沙锅屯遗址、东大杖子战国古墓葬群等7处文化遗址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总数达到13处。姜女石遗址、兴城古城、圣水寺和明代长城列为国家“__”重大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兴城古城展示利用加快推进,建昌古生物化石在北京展出。兴城满族秧歌、建昌灯会等5个项目成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创意产业高点起步。成功举办海上传奇·北方创意经济峰会和创意驱动城市发展论坛,葫芦烙画成为全国葫芦文化地理标志商标,千名鼓手合奏等3项活动创吉尼斯世界纪录。连山被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我市被评为最美中国·文化旅游目的地城市。

6、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成绩斐然。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葫兴一体化的格局初步形成。青山水库基本完工并蓄水试运行,猴山水库前期工作基本完成并顺利开工,困扰多年的城市缺水问题即将得到根本解决。建兴高速完成工程总量的74%,东戴河新区动车站完工,绥中港建设完成投资20亿元。cbd一场五馆全部竣工,城市道路、广场、管网设施条件大大改善。新建和改扩建公路893条,公路总里程达到6774公里,“四横五纵”交通路网基本形成,连续2年获省文明公路市称号。

城乡环境整治逐步深入。实施交通整治三大战役,依法取缔营运三轮车和小中巴,完成公汽公司重组,建立了大公交体系。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工程,城中村改造全面启动,消除“摸黑路”35条,荣获全省绿叶杯和城市“四化”竞赛双连胜。实施青山、碧水、蓝天工程,造林绿化375万亩,是20__年的2.3倍。全面启动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辽西绿色生态长廊工程建设完工。森林覆盖率35.4%,比20__年提高5.8个百分点,荣获省绿化造林先进市三连冠。虹螺山、白狼山晋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龙潭大峡谷成为省级地质公园,白狼山成为省生态文化教育示范基地。建成省级生态乡镇3个,省级生态村33个。凌河生态治理工程竣工,近岸海域水质基本达标。空气优良天数保持在350天以上,兴城被评为全国空气质量最好小城。

7、民生质量不断改善,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四年来,累计支出民生资金306亿元,占全市财政预算支出的62.2%,市政府向群众承诺的35件实事全部兑现。实名制就业23.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我市就业工作经验被国家人社部总结推广。新农保参保率93.7%;新农合参合率96%,补偿比例最高达80%。3次提高低保标准,15.4万城乡低保对象基本生活得到保障。扎实推进扶贫开发,41.2万农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启动农村居民大病保险,实施22项重大疾病医疗保障。新建廉租住房1.2万套、经济适用房2480套,8849户农村危房改造全面动工;全国最大的单体棚户区改造项目打渔山南票新城全面完工,6.3万居民即将喜迁新居。社会福利机构增加到27所,90岁以上高龄老人生活补贴标准提高1倍。老城区基本实现24小时供水,消除了供暖集中连片低温区。

统筹发展社会事业。全面免除城乡学生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新增城乡幼儿园120所。北京语言大学、辽宁省实验中学落户东戴河;锦西工业学校被确定为国家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渤海船院新校园完工,被评为国家骨干高职院。建成省级文化先进乡镇(街道)、村(社区)58个,文化体育场馆全面投入使用,农家书屋覆盖全市行政村,形成了读书节、文化大讲堂等品牌群众文化。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综合改革,83家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全部实行网上采购药品,基层卫生服务网络覆盖率100%。盛京医院落户东戴河。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分别控制在6.63‰和1.66‰以内,荣获省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示范市。成功承办第十二届全运会足球、蹦床赛事,兴城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县称号。

国防动员、军民共建、民兵预备役等工作成绩显著,荣膺全国双拥模范城四连冠、省双拥模范城五连冠。人防工作荣获全国先进单位称号。国土资源、民族宗教、妇女儿童、新闻出版、外事侨务、国家安全、海关海事、监察、对台、物价、统计、质监、供销等工作不断加强,档案、气象、电力、慈善和红十字会等事业取得新成绩。

8、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加强,社会和谐稳定。自觉接受市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坚持定期向市人大报告工作,向市政协通报工作,主动邀请市人大、市政协领导列席市政府常务会议和重要工作会议。认真办理和采纳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意见、建议,积极加强与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的联系。四年来,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98件、政协委员提案1892件,办复率、见面沟通率100%,满意和基本满意率99.8%,落实和基本落实率64.6%。积极推行政务公开,41家单位251项行政审批项目网上公开。开展了软环境综合治理活动,__普法和法治城市创建工作稳步实施,审计监督不断强化,依法行政水平持续提升。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管理机制逐步完善,防灾减灾能力明显提升。强化矛盾纠纷调处,积案化解率达86.2%。平安葫芦岛稳步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逐步完善,蝉联全国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优秀市两连冠和全省综治工作先进市七连冠,荣获全国平安铁路示范市和见义勇为优秀市三连冠。严厉打击食品药品领域违法犯罪,人民身心健康得到有效保障。安全生产形势全面好转,连续6年荣获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优秀单位,连续4年荣获省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市。

深入贯彻党的精神,边学边改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扎实开展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文明城市创建活动,讲文明、树新风深入人心,公民道德建设“五个一工程”卓有成效,形成了良好社会风尚,城市文明程度显著提升。

各位代表!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历届班子和老领导、老同志打下良好基础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第四届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老领导、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中省直单位,向驻葫部队、武警官兵和各界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过去四年的奋斗历程令人难忘,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势头催人奋进。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市发展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较小,整体经济实力有待提升;新兴产业发展不快,产业结构调整任务繁重;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迫在眉睫;城镇化水平不高,资源和环境压力加大;部分干部责任意识和服务能力不强,干事创业的氛围还不浓厚。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以改革的精神、务实的态度、创新的举措认真加以解决。

各位代表!党的__届三中全会描绘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宏伟蓝图,为我市未来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要站在新起点,瞄准新目标,实现新跨越,开创新局面。

今后四年政府工作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和__届三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深化改革为动力,深入实施工业强市、项目支撑、沿海开放、民生保障四大战略,着力激发市场活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繁荣各项事业,增进人民福祉,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社会和谐,努力建设沿海经济强市。

今后四年的预期发展目标是:到20__年末,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100亿元,年均增长9%;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到125亿元,年均增长9%;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500亿元,年均增长20%。

按照上述目标要求,重点抓好以下5个方面工作:

——全面深化改革,增强加快发展的活力。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简政放权,提高效率。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财政制度。完善现代企业制度,鼓励民资进入公共服务领域。处理好政府和市场、政府和社会中介组织的关系,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拓展开放领域,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以园区和港口为龙头,招商引资与域外投资相结合,打造对内对外开放新优势。加快港口建设,实现港城互动、园城互动、产城互动,构建横贯沿海、联结腹地的全方位开放新格局。以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为牵引,建设新型产业基地,打造5个产值超100亿元的企业、5个产值超500亿元的产业集群,持续优化产业格局。

——统筹区域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推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推进产业集聚,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发展现代农业,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县城面积达到100平方公里,主城区面积达到200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58%,形成南票、连山、龙港、兴城四位一体的沿海带状大城市格局。将建昌建设成特色产业基地和秀美山城,将东戴河打造成国际化现代生态科技滨城。

——建设生态文明,打造美丽葫芦岛。坚持环境优先、生态立市,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完善生态治理、生态修复和生态补偿制度,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坚持依法保护环境,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持续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削减。完成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森林覆盖率达到39%,让生态环境更适宜人居。

——改善和保障民生,提前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突出就业创业富民,新增就业1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积极应对老龄化,大力发展养老事业、养老产业。覆盖城乡的社保体系基本建成,教育、文化、医疗等公共服务更趋均等化,非基本公共服务更加丰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__年翻一番,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__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也是市委确定的改革创新年。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加快发展仍是解决我市所有问题的关键。我们必须以富民强市为目标,以稳中求进为总基调,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不畏艰险,勇于创新,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今年经济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

为实现上述目标,重点抓好8个方面的工作:

1、推进沿海开发开放。加快招商引资步伐。坚持以工业地产为核心,以北京产业转移、建设“京津冀经济走廊”为契机,实行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实施工业地产园项目21个,面积20平方公里,力争10个产业园竣工,100家企业落户,东戴河·中关村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建设全面启动。全年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引进内资增长20%。推进出口基地建设,外贸出口增长13.7%。

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加快推进园区七通一平,年内达到130平方公里。积极创造条件,加快柳条沟、绥中两大港区建设。柳条沟港石化码头试运行,4个10万吨级通用泊位建成使用,疏港铁路开工建设;绥中港2个5万吨级通用泊位建成使用,疏港铁路、疏港公路加快建设;启动临港工业园、物流园建设。加强园区创业大厦、企业孵化和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加快职业技术培训基地和生态保护设施建设。强化园区科技支撑,推进校企合作,促进各大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联姻,引导科研机构进入园区发展,形成港区一体、港城互动的发展格局。

深化园区体制改革。加快园区管理、用人和分配等制度改革,让园区行使更大的经济管理权限。创新综合服务模式,实现商务信息化、贸易便利化。

2、加快工业结构调整。完善市领导帮扶重点企业责任制。建立重点企业经济运行分析调度制度,支持重点企业适销对路产品满负荷生产,帮助停产企业逐步恢复生产,提高工业经济运行质量。

深入开展项目年活动。积极推进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和企业产品结构升级换代,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实施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55个,总投资2678亿元,积极打造数字技术、聚氨酯、装备制造、泵阀和泳装等工业产业集群。投资410亿元的徐大堡核电站一期、投资33亿元的大唐热电、投资5亿元的高桥风电等42个项目开工建设。投资100亿元的葫芦岛铝业、投资60亿元的渤船重工海洋工程、投资50亿元的中油天宝石油钢管制造、投资1.2亿欧元的梅迪亚斯普游艇制造等113个项目加速建设。投资10亿元的铜铝复合材料、投资5亿元的泰山石膏等55个项目投产达效。投资100亿元的康乃尔80万吨mdi、投资100亿元的中关村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投资40亿元的水利部新华泵阀园等55个项目加快推进。

积极推进创新驱动。支持渤船重工发展海洋工程、核电设备产业,推进锦西石化汽柴油质量升级。扶持高新技术企业成长,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0家,专利申请量增长10%,专利产业化率达到50%,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增长2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实施民营经济腾飞计划,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公司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放宽市场准入,降低经营成本,加快科技型、成长型、外向型企业发展。实施中小微企业成长工程,实行普惠制创业辅导,健全融资担保机制,完善专项资金引导,形成全民创业热潮。

3、壮大县区经济实力。县区生产总值、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速超过全市2个百分点以上,努力推动县区经济成为全市经济的主要支撑力量。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完善3个县城功能规划,扩大城镇化空间。挖掘乡村文化内涵,打造沙后所、虹螺岘等10个明星城镇。加大农业科技投入,稳定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确保丰产丰收。实施新建和改建设施蔬菜、节水滴灌、粮油高产示范区、现代海洋牧场4个“20万亩工程”,建设兴城花生、绥中贝类2个农产品出口示范区。兴城馨予副食品、建昌绿宝露饮料等5个10亿元以上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建成投产。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动能力,培育家庭农场,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加快城区经济发展。重点在cbd和兴城邴家湾一带,建设“十里银湾”集聚带,打造“金岸龙湾”旗帜型服务业集聚区的核心区。实施亿元以上服务业项目40个,推进龙湾大街、五里河两岸和兴城海滨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投资40亿元的隆东国际城市综合体、投资40亿元的龙港兴隆大家庭和飞天广场人防工程等23个项目开工建设,投资10亿元的银象宁远城、投资8.6亿元的大红门物流商贸城等15个项目竣工营业。加快南票新区开发,促进转型发展。推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和商品房销售额实现15%以上的增长。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和普惠金融,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全市服务业发展实现“两高一点”目标。

4、促进文化旅游产业提质升级。整合旅游资源,优化旅游开发,提高旅游效益,积极创建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城市。全年旅游总收入实现338亿元,增长20%。

全面优化文化旅游品牌。完善旅游服务设施,启动国家海洋公园、龙湾海滨旅游码头、葫芦岛游客服务中心等项目。加快景点景区建设,建设徐大堡、老大杖子等4个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启动兴城古城更名宁远城,推进与北京中广集团的合作开发,打造明清特色古城。姜女石遗址公园、华谊兄弟影视基地等6个项目开工建设,首山·丽汤等4个项目竣工营业。加快觉华岛整体开发,培育“海岛人家”旅游基地。提高长城、古城等文化旅游品牌美誉度,争创全国海洋旅游示范县、示范岛和示范景区。

全面推进创意产业成长。引进演艺联盟,培育文化企业。规划连山古玩一条街等创意文化街,开工建设北方艺术家村等15个文化创意产业项目。比基尼国际博览中心开工建设,比基尼广场投入使用。举办第4届泳博会、泵博会和首届觉华岛菩提文化博览会,打造文化创意品牌。

5、加快美丽葫芦岛建设。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建兴高速国庆节竣工通车,实现全域通高速。改造县级以上公路8条、260公里,提升公路网通行能力。建设新老城区快速干道、龙绣街南延等6条街路,提高主城区通畅水平。推进猴山水库建设,青山水库竣工输水,供水管网改扩建二期和青山水源净配水工程开工建设,启动城市排水管网改造工程,提高城市公共保障水平。

优化生态宜居环境。持续开展“我们的城乡·我们的家园”环境综合整治活动,按照环境优美标准,打造5个明星街道、10个美丽城镇示范点。提高环境舒适指数,全面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新增城市绿地面积2130亩,农村造林绿化41万亩,完成12.8万亩干鲜果经济林产业带建设,达到国家森林城市标准。实施青山工程,矿山生态治理1325亩,超坡地还林2.4万亩。实施碧水工程,扩建兴城、建昌和主城区污水处理厂,推进凌河、六股河、烟台河、连山河等流域治理,全面提升水质。实施蓝天工程,推进固定污染源、废气、扬尘油烟等10项治理,推进城区拆小并大供热工程,做好大气污染监测预警,综合治理pm2.5,让葫芦岛海碧天蓝、山清水秀。

6、发展社会事业和民生工程。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回应人民群众新要求,努力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

提升人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水平。实施人才兴市战略,改革人才引进、选拔、培养和录用机制,营造凝心聚人、人尽其才的浓厚氛围。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完成农民科技培训5万人次。完善城乡均等化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实名制就业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扩大社保覆盖面,促进养老事业、养老产业发展,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率稳中有升。

发展教育卫生和文化体育事业。促进城乡教育资源合理配置,实现一乡一所标准化中心幼儿园全覆盖,新增1所省级特色高中。整合中职教育资源,渤海船院新校园投入使用。加快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完善县乡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76家社区书屋,推进社区书屋全覆盖。设立文化产业扶持资金,鼓励民营文化企业发展。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丰富群众体育活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

今年,将为人民群众办好10件实事:一是改善困难群众住房条件,建设保障性住房800户,新增廉租房租赁补贴200户,完成2235户农村危房改造。二是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10%左右,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三是发展养老事业,启动500张床位的老年公寓建设,对80至89岁低收入老年人给予每人每月100元高龄津贴。四是为3.8万事业单位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提高津补贴标准,超过全省平均水平。五是全面为农村贫困妇女免费进行“两癌”筛查,全面实施农村免费孕前优生检查。六是投资1000万元,对全市280万亩粮食作物病虫害实施统防统治。七是投资1000万元,实施全市粮食作物农业保险全覆盖。八是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6.8万贫困人口人均收入达到3200元。九是实施“天眼”工程,新建治安视频监控平台20个、治安监控摄像头5000个,增强群众安全感。十是实施农村亮化工程,为全市行政村安装2万盏路灯。

7、加强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加强民主法制建设。自觉接受市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主动接受市政协的民主监督,虚心接受社会公众和新闻舆论监督,提高人大代表议案、建议、批评、意见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质量,诚恳听取和采纳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意见建议。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严格依法履行职责,推进政务公开和行政监察,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加快法治城市建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深化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开展党的__届三中全会精神和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宣传活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加快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深化双拥共建活动,支持部队建设,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

创新社会管理。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强化社区职能建设,提升服务水平,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创新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全市公安基础建设,依法防范和惩治违法犯罪。实行最严格的食品药品监管制度,完善监管体制,建立长效机制,确保食品药品安全。深化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改革,构建隐患排查治理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强化应急管控体系,提高处置公共安全危机和突发事件的能力。

8、强化政府自身建设。坚持以党的__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

坚持深化改革。按照省政府部署,推进22项改革任务。重点推进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推进财税体制改革,降低债务风险;推进土地集约化经营和户籍制度改革,增强城镇化动力;推进公用事业改革和市场准入制度改革,扩大民营经济发展空间。

坚持依法行政。强化法律意识,严格依法履职,规范行政决策,完善行政程序。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规范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实现软环境建设制度化,提高行政服务水平。

坚持高效务实。健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制度,树立现场办公解决问题的作风,事无巨细,事必躬亲,事不过夜。推行目标责任考核制、过错责任追究制,严格绩效管理,促进责任落实。

坚持情系群众。完善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把群众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决策因民而定,发展为民而为,多为基层群众雪中送炭,多为惠民工程锦上添花。

坚持廉洁奉公。坚决反对“四风”,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规定。完善惩治和预__败体系建设,严格重大资金和项目的监察监管,坚决落实办公用房、用车等系列制度,公开“三公”经费,树立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风清明的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充满新希望。让我们在以同志为的___的正确领导下,齐心协力,勇往直前,全面加快沿海经济强市建设,努力创造葫芦岛更加富庶文明幸福的美好明天!

葫芦岛市政府

篇三 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自查报告1750字

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自查报告

_____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自查报告

根据长治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政府信息公开督促检查工作的通知》精神,我们就我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行了认真的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健全机构,确保工作有序开展

实行政府信息公开,可以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促进依法行政,改善服务,从而服务于群众生产、生活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市政府领导十分重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王现敏多次强调指出,要优化_____发展环境,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提升政府部门的社会形象就必须要实行政务公开,尤其是政府信息的公开。

_____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由市政府办公厅主管、市发改局信息中心具体承办。为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了_____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组(以下简称工作组),市人大副主任、市政府办主任靳玉德同志任工作组组长,各有关单位负责同志任副组长,业务骨干为成员,工作组下设办公室,各乡镇办事处和市直各部门也都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

二、制定方案,强化培训,认真做好《条例》实施的各项准备工作

根据《长治市政府信息公开实施方案》要求,结合_____实际,对我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行了周密部署。于3月13日以潞政办发[20__]20号文件《关于印发_____市政府信息公开实施方案的通知》发至各乡镇、办事处和市直有关部门。

3月11日长治市《______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培训班结束后,我市于3月17日召开全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培训会议,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王现敏出席了培训班开班仪式并作了重要讲话;市政府办公厅副主任李新锋主持了培训班开班仪式并就今后的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市发改局副局长申建敏对培训工作进行了具体安排。行政学校和信息中心安排专人负责讲课,通过精心准备,为全市90个单位的负责人和具体工作人员精辟解读了《______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讲解了政府信息公开指南、政府信息公开目录的编制方法,深化了参训人员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认识,提高了参训人员的操作水平,增强了参训人员对此项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我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三、精心编制,严格审核,抓紧编制《公开指南》和《公开目录》

按照《_____市政府信息公开实施方案》精心编制了各自的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公开目录。各级各部门编制的指南和目录,工作组一一进行了认真的审核,尤其是在涉密方面,工作组严格按照《______保守国家秘密法》逐条进行了审核,确保公开的信息不涉密,涉密的信息不公开。目前,我市基本完成了各单位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目录编制工作。

四、网上公开,试点先行,抓紧全面建设政府信息公开的平台和载体

结合我市正在建设的电子政务,一是充分发挥“中国_____”门户网站作为第一平台作用,强化支撑体系建设;二是强化政府网站群的功能,把部门政府信息公开专栏和部门网站建设结合起来,固定栏目加特色栏目,三是积极探索网上行政审批及电子监察系统,目前已有四家单位上网试审批,逐步扩大网上审批范围,四是深化公众参与功能,建立社情民意通道,接受公众对政府信息公开的意见和建议。五是确定组织了政府办、监察局、发改局、劳动局、统计局、物价局、翟店镇等七家试点单位进行了网站建设后台管理培训。

五、建立机制,设置场所,建立健全各项工作机制和制度规范。

为确保政府信息公开及时、准确,工作组制订了一系列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制度,主要包括《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制和制度》、《_____市政府信息公开考评办法》、《_____市政府信息公开社会评议制度》、《_____市政府信息发布保密审查制度》等,并在市政务大厅以及市档案馆按照要求设立了公共查阅室、信息公告栏、资料索取点。并且部门开辟公告栏或电子显示屏。

六、强化宣传,加强检查指导,确保《条例》顺利实施。

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政府办会同监察局、发改局等有关部门对政务大厅、档案馆、科技局、城建局、翟店镇等单位进行了抽查,并对存在的部门提出了整改要求;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进行宣传,并把《条例》全文刊登在报纸上,引导公众关注信息公开工作。

自开展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以来,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在_____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_____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可以确保5月1日《______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在我市的顺利施行。

篇四 2023年市政府工作报告9350字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廊坊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一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市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面对金融危机、甲流威胁的严峻形势和经济增长、国庆安保的艰巨任务,全市上下深入落实

科学发展观,唱响“保当期增长、促科学发展”的主旋律,化危为机、攻坚克难,保持了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胡锦涛___亲临视察并对我市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二)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编制实施服务业发展规划和工业倍增计划,以项目、产业、园区为抓手,同步推动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金字塔型现代产业体系已具雏形。项目质量显著提高,实施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2264项,同比增加394项,其中亿元以上项目占30.6%,高新技术、装备制造、现代服务和现代农业项目占86%。重大项目建设进展加快,富士康产业基地一期投产,新奥薄膜太阳能电池投产并成功进入国际市场,华为产业基地投入运营效益良好,中兴产业基地、首钢装备制造业基地、廊坊科技谷、燕达健康城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产业升级加速推进,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增长53.1%,占到全省同行业的33.4%,装备制造、健康休闲、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园区承载力进一步提升,全市新增4个省级产业聚集区,5个园区实现扩区,廊坊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建成全国首家煤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全省首家国家技术转移示范中心和专利技术展示交易中心,国家级家具质检中心落户香河。节能减排取得新进展,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完成省下达计划任务,二氧化硫排放削减5%,化学需氧量削减15.8%,在全省率先实现县县有污水处理厂。

元,建成高标准的市级社会福利院。建设经济适用住房41.5万平方米,在全省率先全部解决城区低收入家庭和农村特困、灾贫户住房困难。住房公积金保障作用不断增强,累计归集37.6亿元。投资1.1亿元建成10座水厂,解决了21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七)社会建设全面加强。我市在全国114个城市公共文明暗访测评中,列地级市第三位。启动实施了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完成3所市区中小学扩建和34所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我市连续四次通过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考核,主要科技指标创历史最好水平。农村卫生“三基两化”建设在全省率先达标,甲流防控工作取得胜利。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覆盖面扩大,成功举办廊坊书法晋京展,新编历史剧《吕端》获省戏剧节全部6项最高奖。市体育场竣工,我市运动员在十一届全运会首获金牌。社会治安和信访稳定工作切实加强,我市被评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优秀市。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得到保障,建成省级食品安全检测中心。“计生惠民行动”深入实施,国防动员和双拥共建深入推进。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广播电视、物价、档案、人防、气象、妇女儿童、残疾人、地方志等各项工作均取得了新进展、新成绩。

各位代表,回顾一年的工作,困难前所未有,成绩来之不易。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廊坊市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干部群众,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驻廊解放军、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和中省直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廊坊发展的海内外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二、2023年形势和任务

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我市在新的起点上谋划“十二五”发展、加快推进“两个率先”的关键之年。

总体看,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难得机遇。宏观经济回升向好,整体发展环境好于去年;省委、省政府强力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和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为我市加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特别是北京启动实施城南行动计划和通州新城建设,为廊坊带来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重大机遇。城南行动计划,将北京南部作为首都未来发展的重要空间和京津冀合作的门户通道,三年投入2900亿元,重点建设7条轨道线路、27条跨区通道和主干道,并围绕发展城市南中轴产业带、永定河水岸经济带和高端产业园区,构建“一轴一带多园区”的发展格局。通州新城建设,将按照世界一流标准启动建设北京的新城区,并在运河核心区建设北京新的cbd,有8条轨道线路接入通州新城。城南开发和新城建设的实施,进一步加速了北京的产业转移、消费外溢和市场扩张,城市带动力将直接辐射我市,带来三个方面的新机遇,一是推动对接京津迈向全面融入的新阶段,二是为建设环京津城镇群注入强大动力,三是为产业发展特别是高端服务业提供了重大契机。着眼三大机遇,立足多年努力打造的城市、产业和交通平台,廊坊已经具备了冲刺跨越、全面争先的基础和条件。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廊坊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整体实力较弱、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的历史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一些新问题、新挑战又逐渐凸显。京津、京石、京承、京张等重大交通设施建设,使廊坊的区位优势相对弱化。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依然存在,利用外部资源困难较多。面对深刻变化的新形势,部分干部的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不适应发展的需要,缺少应有的危机感和紧迫感。放眼日益激烈的区域竞争态势,标兵渐远,追兵迫近,我们面对的挑战和压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紧迫、更加突出。

天时、地利、人和交集的大形势,昭示着多年以来梦寐以求的大发展、大跨越时机已经来临。虽然我们在发展中会遇到诸多困难,但通过努力都是可以克服的。能不能抓住机遇、用好机遇才是关键所在。我们需要坚定信心、趋利避害,乘势而上、抢占先机,在新一轮竞争中实现冲刺跨越、全面争先。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冲刺跨越、全面争先为主基调,着力壮大经济规模和提升总体实力,着力优化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着力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加速构筑“京津冀电子信息走廊、环渤海休闲商务中心”主框架,确保以绿色人均收入为主导的发展指标赶上或超过环渤海经济圈平均水平,努力在科学发展、富民强市进程中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围绕上述要求和目标,今年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是,既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又要在转变发展方式上取得突破。在坚持以往行之有效的工作思路基础上,紧紧抓住新的发展机遇,突出建设好“四大体系”:一是大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二是大力推进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和新农村建设,加快构建现代城镇体系;三是大力推进京津廊、城乡和市境交通一体化,加快构建现代交通体系;四是进一步为人民群众织密福利安全网,加快构建以解决各项民生困难为重点的社会性保障体系。

三、2023年重点工作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必须紧紧围绕全年目标任务,立足全局谋长远,集中精力干大事,抓住关键求突破。重点做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更大的力度增投入、上项目,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围绕“四大体系”建设,谋划实施重大项目,力求取得更大突破。全年实施建设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2000项,其中亿元以上项目550项。

三是健全项目推进机制。实行市级领导分包重大项目责任制,确保责任落实到位。实行产业招商责任制,按产业分类谋划引进项目,把任务落实到各县(市、区)、重点园区和相关部门。进一步完善项目考核机制,严格执行项目考核办法,切实兑现奖惩措施。

四是提高园区建设水平。启动实施《廊坊市园区空间布局总体规划》,全面提升17个重点园区规划建设水平。廊坊开发区和燕郊开发区以增强活力、壮大实力为目标,推行管办分离、政企分开、市场运作,在机制再造和体制创新上迈出新步伐,积极推进燕郊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对新获批的省级园区和产业聚集区,围绕“规划、机制、人才”三要素,按照“五有”目标要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各项服务功能,增强对重大项目的承载能力。各县(市、区)加强资源整合,集中力量打造样板园区,培育新的县域经济增长极。继续做好园区扩区工作,抓住省第二批园区扩区的契机,力争大厂、永清、文安、大城四个工业园区实现扩区。进一步加强园区考核,实行分类指导,定期公布园区主要指标排位,年终兑现奖惩。

(二)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围绕构建金字塔型现代产业体系,着力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推动企业创新和产业升级迈出实质性步伐。

三是发展新型农业。按照城郊—都市型农业的发展目标,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重点发展健康畜牧养殖、无公害蔬菜、优质粮油、生态林果花木四大主导产业。大力发展设施型农业,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0万亩。培育扶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新上一批大型农业项目,建设农产品加工园区,壮大产业基地规模,形成区域性特色产业集群。积极发展新型农业业态,探索庄园型、工厂型、公司型等农业先进模式,在发展有机农业、创意农业、订单农业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努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的研发和成果转化,增强农业综合竞争力。

四是培育新兴产业。抓住国家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机遇,围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加快新奥煤基清洁能源、福尔制药、梅花生物制药、京冶科技、盛唐高分子材料等重点项目建设,积极谋划引进一批新的龙头项目,壮大产业规模,完善产业链条,培育产业集群。借鉴金隅工业园建设模式,实行以商招商,用龙头聚项目,建设新兴产业聚集区,打造新的竞争优势和经济增长点。

五是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发展创新型经济是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着眼提升全市经济长远竞争力,启动实施创新廊坊计划,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创新发展理念,集聚创新资源,汇聚创新人才,营造创新环境,培育以技术论英雄、以创新为荣耀的社会氛围,形成政府鼓励创新、社会尊重创新、企业追求创新、人人勤于创新的生动局面。

强化核心技术和高层人才“两个支撑”。围绕电子信息、新能源、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加强技术攻关,推动煤基清洁能源技术等项目申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力争取得核心技术100项,促进“廊坊制造”向“廊坊创造”转变。实施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的鼓励政策,逐步建立开放、流动、协作、竞争的人才机制,全面推行技术入股和科技人员持股经营制度,试行股权、期权等产权激励制度,最大限度地激发科技人员的首创精神。

开展政研企对接和企业对标“两项活动”。组织科研院所、重点院校与企业进行有效对接,为产品技术升级和科研成果转化搭建平台。引导企业对标先进,开展“学新奥、练内功”活动,加强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三到五年内,培育100家在全国技术领先、竞争力强的创新型企业。

六是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按照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重点抓好前进钢铁、梅花味精、三河电厂、霸州新利4家省“双百”企业节能工程;对42家用能大户企业加强监督检查,深入实施综合节能改造;推进文安、霸州“双三十”节能减排示范工程。落实节能减排问责制,严格控制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切实防止高耗能、高排放项目上马。大力推广使用高效节能技术和产品,推进太阳能电池等新型清洁能源技术在我市推广应用。

(三)以深入推进三年大变样为抓手,着力加快城镇化进程。

一是在规划水平上有新提升。按照“生态、智能、休闲、商务”的功能定位,大力提升城市规划的特色和水平。聘请美国霍克公司以城乡一体化发展为核心,编制生态智能城市规划。做好奥林匹克环城公园规划和休闲中心概念性规划,全面整合环城林带、水系等景观资源,完成京沪高铁两侧用地一体化规划,努力形成“长廊呈秀、环绿争春、龙凤来朝”的独有城市风貌。

二是在城市功能上有新跨越。加大中心区改造提升力度,重点建设投资50亿元的广阳cbd、投资30亿元的中心商业区、投资6.3亿元的龙河水系景观带、投资5亿元的奥林匹克环城公园、投资5亿元的植物园项目,以地标性精品工程提升城市品位。着力推进南城开发,重点实施光明商务区、龙河中心区、银河新区和高铁广场商贸区等项目。加强市区交通建设和管理,打通市区断头路,新建5条次干道,建立多部门协调联动的交管机制,有效缓解堵车问题。加大迎宾线改造提升力度,高标准、大手笔提升光明道两侧景观带。加快万庄新城建设,以文化休闲和科技创新产业为导向,以重大项目为支撑,对万庄新城进行统一规划,积极推进文化产业园、悦榕庄酒店等项目建设。着力破解水资源制约,建设南水北调天津干线引水工程,确保廊坊干渠开工建设,加快推进广阳水库立项工作,力争实现引黄调水常态化。

三是在城镇体系建设上有新进展。加快建设固安、永清和主城区直通高速公路,构筑大城区组团空间格局,积极打造半小时交通圈。在县县通高速的基础上,把高速交通向园区延伸,努力实现重点园区通高速公路。抓住对接京津的新机遇,编制和实施环京津城镇群发展规划,选取一批具有良好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的重点城镇,结合村庄整理和新民居建设,建设一批高标准的小城市。加快人口向中心城市和重点城镇聚集,稳妥推进本地人口农转非,积极吸引京津高端人群,迅速提高城镇人口比重。通过三至五年的努力,形成以中心城市、县城、重点镇为框架,一体两翼、功能互补的城镇体系。

四是在北三县经济一体化上有新突破。加强北三县经济一体化规划,在重大基础设施、产业协调、城镇布局、共有河流和国道整治上,进一步做好规划和整合。研究出台税收分成的利益共享机制,促进项目统一摆放、产业统一布局。把燕郊新城作为环北京城镇群的重要节点,尽快编制新城规划,加快开发建设步伐。

(四)统筹城乡发展,切实做好“三农”工作。

以胡锦涛___视察我市新农村建设为动力,认真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强化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提高农民收入,推动新农村建设迈上新台阶。

一是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田水利设施,补打机井1000眼,维修改建闸桥、泵站11座,积极实施永定河、潮白河、子牙河险工加固等7项应急度汛工程,加强农田防护林网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抗灾减灾能力。推广沼气、秸秆综合利用等可再生能源技术,加快建设大型沼气综合利用工程。加强农村公路建设,投资1.5亿元,新建改建农村公路300公里。大力实施通道绿化工程,打造精品绿廊。

三是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认真落实农资、良种、农机具等各项补贴政策,及时拨付兑现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等补助资金,稳定政策增收。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鼓励农民从事农产品加工和农村服务业,扩大产业增收。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全年转移13.8万人次,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加大农村劳动力培训力度,完善技能式、创业式、委托式、订单式培训模式,完成一村两员、实用技术、科技示范户等培训30万人次以上。

四是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大土地执法力度。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引导农民依法流转土地,流转率达到10%以上。全面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建立健全林业支持保护、林木采伐、林权流转、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等各项制度。普遍建立农村财富积累机制,规范村级集体资产财务管理,稳步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今年在全市70%的村街建立财富积累机制,明年基本实现村级全覆盖。

五是强力推进新民居建设。把新民居建设作为加速城镇化、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坚持规划先行、产业带动、政策引导、因地制宜,以新农村先行示范区为牵引,以组团建设为基本导向,着力破解资金短缺、土地流转和市场对接等关键性难题,大规模推进新民居建设。今年重点抓好150个省级示范村工程,三年内使15%的村街达到省级示范标准。坚持把新民居建设与新产业、新农民、新体制、新文化统筹谋划,协调推动,努力实现新农村建设高水平、跨越式发展。

(五)全面深化对接京津,拓展对外开放深度和广度。

抓住北京城南开发和新城建设等新机遇,加快对接京津、同城发展步伐。积极搭建开放平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一是深化规划对接。以京津为坐标系,对产业、城建、交通等各个方面进行统筹规划,确保规划上与京津统一协调,在发展上与京津互补共赢。密切与京津规划部门的沟通联系,加强与京津两市“十二五”规划的衔接,争取两市规划中更多体现京津廊合作意向,提高规划对接的主动性、超前性和实效性。高度关注北京新机场建设,编制好《临空产业区战略规划》,开展区域内产业、交通和空间布局研究。

二是加强产业对接。立足我市产业基础,重点抓好环京津高新技术产业带建设,实现高端产业配套协作,优势产业协调互补。谋划建设产业转移基地,建设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的功能区、聚集区,探索项目转移、园区共建、互利合作的新机制和新途径,吸引京津高科技、高成长性企业聚集廊坊。加强旅游交流合作,扩大京津冀旅游“一卡通”发行,增加廊坊景区,扩大知名度。

三是加快交通对接。着眼构筑现代交通体系,完善路网结构,提升公路等级,打通道路接口,打造无障碍交通圈。加快轨道交通对接,全力推进京山铁路客运改造和京廊轨道交通对接等重大项目,抓好津保高速铁路霸州站点建设。加快高速公路对接,实施廊沧、京台、密涿支线、密涿(廊坊至北三县段)等高速公路建设。加快干线公路对接,推进采留线、104线改造、平香线南延、津保南线改造等项目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开工。加快京廊公交对接,开通廊坊市区至首都国际机场客运专线,把北京城市公交引入永清。

四是加大招商和城市营销力度。大力开展组团招商、以商招商、代理招商,全方位对接京津及国内外大企业、大财团、大机构,力争在重大项目引进上实现新突破。按照《廊坊市城市营销策划方案》,以更宽的视野、更大的力度开展城市营销,重点组织好北京?廊坊周、韩国?廊坊周等推介活动,打响城市、园区和产业品牌,提高廊坊的知名度、美誉度,增强招商引资的优势和吸附力。

(六)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加强社会建设。

坚持把增进群众福祉放在政府工作的首位,着力推进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全面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和社会文明程度。

一是着力改善民生。突出抓好就业、就医、就学、住房、养老五大惠民体系,实施危房帮建、扶残助残、饮水安全、校舍安全、医疗设施建设五项利民工程。

就业保障体系。继续开展“就业援助月”、“民营企业招聘周”等服务活动,引导企业吸纳就业,鼓励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全市城镇新增就业4.2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

医疗保障体系。继续提高农村卫生“三基两化”水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街道覆盖率达到100%,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0%以上。继续资助农村低保户参加新农合,城镇低保对象免费参加新城合,实现城乡低保对象医保全覆盖。

住房保障体系。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给,让困难群众住有所居,中低收入家庭住房条件不断改善。全年建设经济适用住房15万平方米,筹集实物廉租房1750套,新增归集住房公积金10亿元,发放住房公积金贷款7亿元。

养老保险体系。巩固养老保险省级统筹体制,积极推进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抓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自行开展新农保,力争在全市范围全面启动,努力实现养老保险体系的全覆盖。

就学保障体系。完善孤残儿童救助机制,加快特殊教育学校建设。落实义务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贫困学生救助政策,开展多种助学活动,设立贫困大学生助学基金,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失学。努力提高人均受教育年限,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8%以上。

危房帮建工程。汛期以前完成1731户农村困难群众危房帮建,提前一年完成三年目标任务。

饮水安全工程。投资1.5亿元,新建13座水厂,解决农村30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扶残助残工程。把残疾人扶贫纳入政府扶贫计划,每年扶助6000名贫困残疾人,免费为3000名残疾人进行职业教育培训,安排1000名残疾人实现就业。

校舍安全工程。投资17.3亿元,启动638所中小学校舍修建工作,年内完成工程量的60%。

医疗设施建设工程。投资1亿元,建设市中医院综合病房楼,筹建廊坊市精神病医院;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3所县级医院建设。

二是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继续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进一步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推进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做好中期验收准备。推进义务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提升普通高中教育质量,加快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努力促成人大附中分校落户。全力承办好十三届省运会。深入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加快完成村街基层服务点建设。落实人口和计划生育各项政策,稳定低生育水平,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4.48‰以内。继续推进国企改革,实现经营性国有资产监管全覆盖。扎实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建设。总结运用甲流防控经验,建立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长效机制。

三是维护安全稳定。完善领导大接访制度,建立健全矛盾大调解机制,抓好联合接访中心和巡特警队伍建设,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增强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进一步健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强化执法监督,深化专项治理,完善应急救援体系。理顺食品药品监管体制,加大监管力度,坚决杜绝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置身冲刺跨越、全面争先的关键时期,面对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艰巨任务,必须强化政府自身建设,全面提高组织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

第一,进一步提高抢抓机遇的能力。树立强烈的竞争意识、拼抢意识,以更高的目标要求,自我加压谋发展,心无旁骛干事业,巧借天时,放大地利,凝聚人和,把廊坊的优势点变成新的增长点,把难得的机遇变成发展的动力。

第二,进一步提高创新发展的能力。跨越争先,贵在创新,重在落实。坚持把创新精神贯穿到政府工作全过程,搭建创新平台,建立创新机制,进一步激发创新创业创优的澎湃活力,发展创新型经济,建设创新型城市。坚持实干兴市,认准的事情扭住不放,决定的工作一抓到底,制定的目标必保完成,做到纵比有突破、横比有进位、结果有实效。

第三,进一步提高勤政善政的能力。大兴学习研究之风,提高科学判断形势、驾驭市场经济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加强行政效能建设,全面实施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稳妥推进机构改革,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大力构建以政府、企业和重点人群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信用监管平台,充分发挥信用产品在招投标等经济活动中的作用。集中各方面智慧,组织编制“十二五”规划,谋划好廊坊科学发展的新蓝图。

第四,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自觉接受人大和政协监督,广泛听取各界意见和建议,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建立和完善重大问题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和听证制度,对事关全局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事项,广开言路,广纳民意。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确保一切工作都在法律的框架内进行。

第五,进一步提高廉洁持政的能力。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构建重大项目、重大工程保廉体系,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不正之风。加强公务员管理和监督,完善考核体系和奖惩机制,建设一支廉洁高效的公务员队伍。

各位代表,一个振兴廊坊的重大机遇就在我们面前。历史机遇不容错过。让我们以胡锦涛___视察廊坊为动力,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树立舍我其谁、勇于担当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放马一搏的勇气,团结一心,真抓实干,共同创造廊坊更加美好的明天!

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2页 上一页

篇五 市政府2023年发展情况与2023年工作计划草案报告1600字

一、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的领导下,在市人大、的监督和支持下,全市上下迎难而上,克难攻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保持了持续平稳较快增长的态势。全年共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30亿元,同比增长31.9%;三次产业比调整到31.74:30.71:37.5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一)第一产业稳步发展

(二)第二产业快速发展

工业经济取得突破性进展,规模以上企业发展到114户;产值超亿元企业达到34户;全年预计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150亿元,同比增长41.3%;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47亿元,同比增长38.7%;实现利润3亿元,同比增长38.5%。完成技术改造投资17亿元,开发新产品30种,对工业经济贡献率实现9%,企业改制和资本运营取得了较好效果。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市区道路,人行步道和泥泞路、广场改造、城区绿化、排水管线改造及供热设施等工程如期竣工,响铃公园改造稳步推进。房地产开发项目依法依规有序进行。

(三)第三产业蓬勃发展

(四)项目建设成果显著 今年,向上争取国家扩大内需项目资金10409万元,争取省级以上配套资金6150万元。共涉及123个项目,涉及村村通公路、农村计生服务体系、廉租房、农村防护林等26个专项,项目总投资达4.56亿元。大唐发电、风电、中石油管输天然气等一批项目前期工作的推进为加快项目建设,为保持投资快速增长提供了保障。

(五)民生工程有效实施。

年初提出的14个方面66项民生工程得到有效落实。泥泞路改造,旧小区改造、廉租房建设、城区棚户区改造、低保扩面、医保覆盖、扩大就业,增加收入等各项工作得到全面落实。

各位代表,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困难和问题:经济总量需要进一步扩大;结构调整需要进一步加快;改革开放程度需要进一步提高;民生和社会事业发展需要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需要进一步关注。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二、2023年计划的初步安排

2023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要按照市委十一届八次全体会议提出的坚定不移地推进结构调整,实现生产力布局和产业布局的优化,建立新型产业体系。围绕“一带”、“两轴”、“三个基地”、“四个功能区”、“五大产业”、“六大工程”的思路加速发展。 依据上述发展目标,2023年主要落实抓好以下工作:

(一)加大投资,促进工业经济的发展。把加快推进固定资产投资作为促进经济较快发展的强大引擎、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载体和促进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在重大项目的实施,立市

项目的谋划及多渠道筹集资金等方面实现突破。着力培育一批成长型中小企业,新增规模以上企业30户,新增产值超亿元的企业10户。进一步加快企业自主创新,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加大科研成果转化力度,实施名牌战略,有效提升我市工业经济核心竞争力。

(三)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壮大。发挥区位优势,夯实区域物流中心的产业基础。以温州商城为依托,引进发展大型商贸企业,壮大传统服务业规模。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以粮食、汽车为主的大型物流园区建设。发展内陆港、空港、海铁联运、物流网加互联网,有效整合仓储、运输、信息等资源,努力实现商贸服务业现代化。

(四)推进城市开发,不断提高城市品位。全力推进西部新城开发。努力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有新的突破,在形象面貌上有新的展现。推进重点工程建设,完成岭西三路北段、新风大街、育文路、育民路和科贸大街的道路、排水和路灯工程;提高集中供热质量,彻底解决城区供热遗留问题;启动净水厂改造工程,保证供水质量;继续实施清水绿带工程;加大棚户区改造和廉租房建设力度;高标准实施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完成响铃公园改造。

(六)全面启动“十二五”规划编制的工作。围绕区位、产业、资源特色,坚持高标准、高起点编制“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使之具有下一个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性和操作性。

市政府2023年发展情况与2023年工作计划(草案)报告

篇六 长春市政府工作报告13350字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__”时期工作回顾

“__”时期,是长春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紧紧依靠和团结全市人民,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从容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推动老工业基地振兴取得了新的历史性进步,建设幸福长春取得了新的可喜成就。

——这是经济发展实力稳步增强的五年。全市经济总量从3329亿元增加到5530亿元,年均增长9.3%。地方级财政收入从180.8亿元增加到388.2亿元,增加1.15倍。粮食产量实现“十二连丰”,传统制造业加快转型升级,现代服务业翻番式增长,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民营经济主营收入突破1万亿元,发展活力和贡献率显著提高。

——这是城市建设质量不断提升的五年。新的城市次中心在绕城高速公路以外竞相成长,主城区700多万平方米棚户区、4000多万平方米老旧楼宇经过改造旧貌换新颜。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适应百万辆机动车保有量的立体交通体系基本形成,水、气、热供给能力实现从紧平衡到相对宽松的转变。

——这是人民生活面貌持续改善的五年。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全面进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1.1%,快于经济增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1.7%,快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城乡养老、医疗保险覆盖率均达到95%以上,初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长春连续当选最具幸福感城市。

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为“__”划上了圆满的句号,凝聚着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和心血汗水,展示了广大干部群众建设幸福长春的坚定决心和必胜信念。

五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始终把扩大有效投资作为第一抓手,推动经济在新常态下转型升级。我们坚持把项目建设摆在经济工作首位,用增量改造传统动能、培育发展新动能,努力推动经济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五年累计实施亿元以上项目2650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339亿元,分别相当于“__”的2倍和1.8倍。

传统产业在规模扩张中优化升级。整车产量由160万辆提高到220万辆,轨道客车修造量由20__辆提高到4000辆,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增加1.2倍,三大主导产业新产品产值率达到76%。体现工业质量效益的工业增加值率由22.8%提高到25.3%。一批重大农业增产技术得到推广,粮食亩产由887.2斤提高到1066.4斤,粮食产量达到191.1亿斤。长春被命名为“中国优质粳米之都”。综合农机化水平由64.8%提高到78.5%。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数量增加8.5倍。畜禽规模饲养比例达到80%。积极培育文化、养老等服务性消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7%。旅游业总收入突破千亿元大关。启动建设41个商业综合体,300万平方米商务面积投入使用。引入29家域外金融机构,区域性金融服务能力显著提升。2户企业上市,22户企业新三板挂牌。服务业投资连续保持高速增长,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提高17.4个百分点。

新兴产业成为支撑增长重要力量。先进装备制造、光电信息、生物制造、医药健康、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新材料产业投资额增长2.8倍,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从9.4%提高到17.1%。文化创意、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入驻企业达到2250户。健康休闲、物流快递等新兴业态竞相成长。服务外包执行金额增加1.4倍。大力发展“互联网+”,电子商务企业超过200户、个体网店数量超过3万个,近1/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限额以上商业企业发展网上业务。成功发射“吉林一号”商业卫星,聚乳酸、无人机、工业机器人、单克隆抗体等一批高科技成果实现转化。科技金融创新服务中心投入运行。建成摆渡创新工场等10个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面积达到180万平方米,在孵科技企业超过千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小巨人”企业分别达到242户和400户,科技创新驱动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二)始终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第一动力,持续激发和释放发展新动能。我们坚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头等大事,突出抓好具有标志性、关联性作用的重大改革举措落地,努力向改革要动力、要潜力、要红利。

扎实推进政府自身改革。取消下放577项审批权限,减放比例达到70.1%,市本级非行政许可实现“零审批”。撤销89个议事协调机构。事业单位改革稳步实施。改进行政审批服务。深化商事制度改革,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不断完善民营经济融资担保、公共技术、要素配置等公共服务平台。政府权力的减法、服务的加法换来了市场活力的增强,五年累计新登记私营企业5.5万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初步形成。

全力实施重点领域改革。新型城镇化、服务业综合改革、水生态文明建设、民营经济综合配套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等试点顺利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改革、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完成阶段性任务。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改革稳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取得新进展。全面规范义务教育阶段公参民学校办学行为。基本完成文艺院团转企改制。市级以下公立医院启动综合改革。

坚持以对外开放促改革。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战略,深度推进长吉图开发开放。兴隆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行。一汽、长客等重点企业走出去到海外建立生产基地。皓月、希达等一批企业到境外设立产品展示营销中心。汽车零部件等高附加值机电产品出口额实现翻番。在长投资世界500强企业达到70户,五年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倍。

(三)始终把绿色宜居城市作为第一任务,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我们以绿色、智慧、人文理念为指导,启动实施了新一轮的城市大建设、大改造。五年累计完成城建投资1625.1亿元,相当于“__”的2.65倍。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主城区通过搬迁工业企业、拆除棚户区、完善基础设施,加速实现产业、功能和环境的有机更新。长东北、莲花山、经开保税等产业园区多点发力、齐头并进,汽开、净月、高新南区竞相建设、加速成长,九台卡伦、德惠米沙子、农安合隆、双阳奢岭积极承接主城区带动和产业转移。旧城与新城、城市与县域良性互动,重构了城市框架,优化了功能布局,也打开了长春未来的发展空间。

提升城市承载能力。“两横三纵”快速路投入使用,四环以内主要道路完成大中修。启动建设地铁1号线、2号线、北湖快轨,轻轨4号线投入运营。城市日供水能力由86万吨提高到116万吨,增加35%。天然气日供给能力由132万立方米提高到227万立方米,增加72%。供热能力由1.01亿平方米提高到1.89亿平方米,增加87%。污水日处理能力由85.8万吨提高到172.8万吨,增加1倍。新建改造各类地下管网5099公里,自来水漏失率下降17%,供热管网完好率达到89%,燃气管网高危率降低到5%以下。主城区清扫保洁面积由4305万平方米增加到6850万平方米,机械化清扫率达到73%。

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新建大块绿地229块。主城区对外开放公园数量增加1倍以上。伊通河综合整治取得实质性进展。淘汰3.2万辆黄标车,拆除1828台燃煤小锅炉,62.5万户煤制气居民用户完成天然气置换,狠抓工业烟粉尘治理、秸秆综合利用,pm10、pm2.5自20__年达到峰值以后分别下降17.8%和10.9%。修复文庙、杂技宫、沙俄领事馆等一批历史文化建筑。长影老厂区等18项文物晋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净月潭、长影世纪城晋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持续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从严整治管理顽疾。深入开展文明城创建,长春进入全国文明城行列。

(四)始终把保障改善民生作为第一目标,努力让广大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我们坚持每年把新增财力70%以上用于改善民生,连续实施5个年度行动计划,为人民群众办了390余件实事。

提高居民收入。积极促进就业,城镇累计新增就业62.9万人,累计安置下岗失业人员29.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4%以下,“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为零。4次提高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提高56.8%。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农合参保率均接近100%,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5.5%,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均超过95%。职工养老金、居民养老金、失业保险金标准分别提高64.5%、127%、151%。

改进公共服务。义务阶段公办学校全部就近划片入学,创建新优质学校127所,城区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评估验收。完成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区(县)图书馆、乡镇文化馆、村文化室全部达标并免费开放。社区、行政村体育设施配置率分别达到100%和60%。县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全部完成标准化建设。养老机构床位数量增长1.84倍,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新模式在全国推广。深入开展幸福社区创建。主城区60%以上的社区用房建筑面积达到1000平方米。

扶助困难群众。5次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城镇低保家庭老、少、病、残人员等特殊群体补助标准再增加50%。建立城乡居民临时救助、特困群众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扶助制度。城区困难群众患急难重症到定点医疗机构“先住院、后付费”。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救助、贫困重性精神病患者康复救助、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手术实现“有一助一”。困难群众法律援助基本做到应援尽援。累计建设3.2万套保障性住房,为5.6万户居民发放租房补贴,低收入困难群众住房保障基本实现应保尽保。

改善人居环境。基本消除农村泥草房、城市d级危房。综合整治230个老旧散小区。主城区1007座二次供水泵站完成改造。158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得到解决。三环以内巷道基本完成改造。创建公交都市示范城市,开辟优化60条公交线路,累计更新公交车2500余台。施划机动车停车泊位3.8万个。一批人行过街天桥投入使用。新建农村公路5998公里、桥梁280座。

强化社会治理。积极构建“人性化、网格化、信息化、法治化”社会治理模式,全面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城区重点区域高清探头实现全覆盖,公安干警对城区实施24小时不间断巡防,110警情、“两抢”案件、命案数量连续5年下降,长春荣获全国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最高荣誉“长安杯”。深入开展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创建试点,切实提升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能力。全面抓好防震减灾,长春在全国考核评比中荣膺榜首。狠抓安全生产,累计排查整改安全隐患23.1万项,安全生产事故总数下降53.5%。

(五)始终把加强依法行政作为第一要求,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我们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努力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主动接受监督。自觉接受人大及其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坚持重大事项向人大报告、与政协协商制度。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以及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建议。办理人大议案19件、人大代表建议1022件、政协建议案15件、政协提案1537件。

强化依法行政。制定政府部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认真执行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行政决策合法性分析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严格约束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全面实施行政复议案件集中办理、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创建,不断提升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水平。

切实转变作风。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大力整治庸政、懒政、怠政。坚决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停建楼堂馆所,清理公车、办公用房,实施公务卡制度,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支出。

加强廉政建设。严格落实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着力健全惩治和预__败体系,及时公开市本级公共财政收支预算、市直部门“三公”经费预算决算,加大审计监督力度,强化项目招标、政府采购等重点领域监管,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

努力化解矛盾。建成市民来信来访集中受理大厅,全面提高市长公开电话、局长接待日、读报读网工作水平,完善多元化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信访突出问题,群众信访总量稳步下降。

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军政军民团结奋进,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获得“七连冠”。

尤其是20__年,面对“__”收官的决战之期、复杂严峻的发展环境,全市上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团结一心、善为实干、攻坚克难,推动振兴发展取得了新的突破,为“十三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是经济在应对下行中保持稳定增长。先后出台17项稳增长政策,接连采取结构性减税等一揽子措施,全面加大对重点企业帮扶力度,全市经济止跌回稳、逐步提速,增长速度由一季度的5.9%、二季度的6.1%、三季度的6.2%,逐步回升到全年的6.5%,重新回到经济运行合理区间。

二是产业在提质增效中加快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迅速壮大,产值增速超过规模以上工业17.5个百分点。服务业明显提速,占经济比重提高2.56个百分点。“互联网+”行动计划稳步实施,电子商务交易额增长23%,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新兴业态日渐兴起,新的增长动力加快形成并不断蓄积力量。

三是市场在改革开放中迸发内在活力。“五证合一”登记等37项重点改革任务取得突破。削减了53.9%的政府部门行政职权,行政审批时限整体压缩31%。“一门式”公共服务改革试点取得成效。民营经济综合配套改革向纵深推进,新登记私营企业数量增长21%。“长满欧”国际货运班列、长春至莫斯科货运航线正式开通,跨境电子商务出口业务量跃居全国第三。

四是城市在完善功能中提升质量档次。主城区交通指挥系统完成升级改造,高峰期主干路车速提高15%。国家西气东输干线、长春外环高压管网投入使用,冬季“气荒”全面缓解。百里伊通河生态长廊、百公里地下综合管廊工程全面启动。基本完成16个城市出入口改造。城区新增绿化面积相当于上年的1.9倍。

五是民生在保障兜底中惠及更多群众。城镇新增就业12.6万人,2万套公租房分配到户,7个城区托老中心、120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投入使用,失能人员医疗照护保险制度全面推行,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7万人,在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情况下民生状况得到新的改善和提升。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源自于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人大、政协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归功于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团结奋斗。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为长春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全市人民致以崇高的敬意!向给予我们监督与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向积极参与长春发展建设的中省直驻长单位,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驻长部队以及海内外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__”发展实践充分说明:必须把发展作为解决长春所有问题的关键,始终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必须把改革开放作为推动长春发展的根本动力,不断解放思想、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必须把创新摆在长春发展振兴的核心位置,深入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努力培育形成新的增长动力源泉;必须把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真正把发展成果体现到人民生活改善上;必须把法治政府建设作为发展的重要保障,严格依法行政、深入简政放权、加快职能转变,努力以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市场活力的加法。这些经验体会,是我们在实践中积累的宝贵财富,必须继续坚持和发扬。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看到,前进的道路上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经济下行压力有增无减,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任务繁重;创新创业氛围不足,内生动力活力尚需释放;环境污染问题日益显性化,雾霾、水体治理任重道远;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住房、医疗、养老、教育、收入分配、征地拆迁等方面群众不满意的问题依然较多;安全基础设施不完善,安全事故高发势头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遏制;政府依法行政水平不高,不廉不勤现象仍然存在。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在今后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十三五”时期主要任务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推动振兴发展的关键期。我们既要深刻认识形势的严峻性、复杂性和紧迫性,直面经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阵痛、动能转换困难叠加交织带来的艰巨挑战。更要清醒地看到,长春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结构调整优化升级的前进态势没有变,特别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满怀发展激情、奋发有为的精神力量势不可挡。只要我们坚定信心、群策群力、埋头苦干,就一定能够闯关夺隘、奋勇向前、行稳致远,把长春发展推向新的阶段。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党的,__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吉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十届六次全会和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会部署,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引领,以新一轮振兴发展为主题,以建设吉林中部创新转型核心区为重点,坚持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突破,发挥“五个优势”、推进“五项举措”、加快“五大发展”,努力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奋力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追逐“长春梦”。

今后五年,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创新发展,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让创新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坚持协调发展,牢牢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努力拉长“短板”,不断提高发展的协调性和平衡性。坚持绿色发展,严格环境保护、强化生态修复、节约利用资源,努力建设美丽长春。坚持开放发展,着力引进域内外人才、资金、技术,搭建开放平台,畅通开放渠道,不断提高开放水平。坚持共享发展,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今后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是:

——经济实力更强。我们要更加重视质量、更加重视效益、更加注重科技创新,在不断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提高发展可持续性的基础上,确保gdp保持7%左右的中高速增长,财政收入增幅与经济增长相适应,综合实力进入中等发达城市行列。

——发展动能更高。我们要充分发挥创新对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加快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新商业模式,推动发展新动能不断壮大。全面实施传统产业升级改造,不断提升产业层次、素质和竞争力,让传统产业持续焕发生机和活力。

——经济结构更优。我们要调整产业结构,农业要争当现代化排头兵,制造业要迈向中高端,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在全国形成较强竞争力,服务业占经济比重要逐年提高。调整增长结构,发挥有效投资关键作用的同时,大幅提高消费的经济增长贡献率。

——城市面貌更新。我们要高质量建设新城,高水平改造旧城。落实公交优先战略,基本确立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基本完成棚户区、老旧楼宇“暖房子”、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切实加强城市管理,全面优化城市形象。大力发展城市文化,努力培育城市精神,促进软实力与硬实力同步提升。

——区域发展更快。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支持开发区转型升级,加速成为承载新型工业化、高端服务业的新城区。城区要成为服务业主战场,在环境建设、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等领域实现全面进步。县(市)都要成为中等城市,人口加速向城镇集聚,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

——改革开放更广。我们要全面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束缚和桎梏,充分释放改革红利、动力和潜力。更加积极主动地对外开放,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战略,深入实施长吉图开发开放,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生态环境更好。我们要不断加大自然生态系统修复保护力度,完成百里伊通河生态长廊综合改造,新建改造一批城市公园、绿地。综合治理大气和水体污染,积极推行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等绿色经济模式,努力把长春建设成为天蓝水净、空气清新的绿色宜居森林城。

——社会大局更稳。我们要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完善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从源头减少和化解社会矛盾。健全民主法制,保障公共安全,努力开创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民生福祉更多。我们要加快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大力推动富民增收,群众收入差距不断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城镇低保群众得到更有针对性的帮扶,全市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根据上述考虑和安排,市政府制订了《长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并经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会讨论决定提交本次人代会审议。

三、20__年重点工作

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面对依然复杂严峻的外部宏观环境和交织叠加的各种矛盾困难,我们既要积极适应、把握、引领新常态,在“变”中保持定力、趟出新路,更要认清、抢抓、用好新机遇,在“不变”中坚定信心、推动发展,以充分的准备、扎实的努力去争取最好的结果,确保“十三五”实现开门红。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基本保持同步增长,万元gdp能耗降低3%,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实际工作中,我们不仅要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好势头,更要在解放思想中凝聚发展“新气场”,在改革创新中培育发展“新动力”,在转型升级中构建发展“新优势”,在改善民生中定位发展“新坐标”,确保各项工作取得新的更大成效。

(一)保持经济稳定增长

把稳增长摆在突出位置,挖掘增长潜力、激发市场动力、释放企业活力,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统筹三次产业支撑增长。对产值超10亿元工业企业跟踪包保,稳定经济增长大局。积极培育工业增长点,新增规模以上企业200户。促进健康、旅游、文化、绿色、养老消费,扩大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消费。加快房地产去库存,稳定住房等大宗消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左右。夯实农业稳产增产基础,粮食产量正常年景下不低于180亿斤。

扩大投资规模拉动增长。加大对基础设施、科技创新、生态环保等领域政府投资,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引导和撬动社会资本更多投向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发挥民间投资主力军作用。支持企业上市,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全年固定资产投资达到4800亿元以上。

优化发展环境促进增长。全面落实降低税率、降低电价、降低社会保险费、降低企业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等相关政策,规范中介服务,清理涉企收费,改善物流服务,严格把握最低工资标准,切实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有针对性地帮扶遇到暂时困难的重点企业。强化改进政府服务,优化企业经营环境。

(二)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狠抓项目建设不动摇,提高供给能力、调整供给结构、优化供给质量,努力使产品和服务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打造长春经济升级版。

落实“中国制造20__”长春实施纲要。积极推动大众q工厂、一汽乘用车研发中心、长客动车检修、中粮聚乳酸制品等50个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加快建设新能源汽车、通用航空、智能制造等一批新型产业园区。不断壮大先进装备制造、光电信息、生物制造、医药健康、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推动企业技术改造和产品创新。支持存量企业整合、并购、重组。工业投资增长10%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增长15%以上。

落实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总体规划。启动建设5个现代农业实验区。适度调减普通玉米种植面积,积极发展高效特色农作物。强化品牌建设,不断提升长春大米知名度和附加值。加快发展都市休闲农业。综合农机化水平提高2.5个百分点。土地流转比例提高4个百分点。启动实施皓月200万头优质肉牛养加销一体化等一批重大项目。完成免疫无口蹄疫区建设。

落实推进服务业创新发展实施意见。实施服务业发展攻坚,推动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加快建设万达、诺睿德等商业综合体。规划建设一批特色商业街区。推动大数据、电子商务、服务外包、文化创意、动漫设计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大力发展旅游业。壮大会展业规模。推进共同物流配送。培育现代保险、互联网金融,加快建设东北亚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

(三)全力实现创新驱动

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新商业模式,努力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

培育新兴产业。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服务业深度融合。促进制造业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转变、向价值链高端延伸,支持生活性服务业加快向精细化和高品质提升,构建新兴产业集群。加快“智慧长春”建设。完善通信基础设施。

完善创新载体。启动建设国家级长春新区,在结构调整、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等方面先行先试、大胆实践。积极引导国家级开发区强化创新驱动,培育产业集群,加快转型升级。续建长东北科技创新中心、北湖科技园。完善众创、众包等小微企业孵化基地,力争新增创业孵化面积50万平方米。

强化技术创新。支持高校院所建设重点实验室。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实施10个重大科技攻关、10个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培育10户制造业创新中心、100户企业技术中心。逐步建立鼓励创新创业的收入分配机制。推进“吉林一号”卫星图像数据商业化应用。加快无人机产业化进程。

优化创新环境。加强对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降低创业创新门槛,营造破束缚、汇众智、促创新的良好氛围。强化知识产权管理保护。启动建设人力资源产业园。努力破除人才壁垒,多渠道选用人才,加快建设“人才强市”。全年力争15户企业新三板挂牌,新增50户科技型“小巨人”企业。

(四)深入推进改革开放

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一批标志性、引领性、突破性的改革措施,为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继续实施简政放权。严格落实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启动编制负面清单,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接住用好国家、省下放的审批事项,进一步削减市级行政审批事项。推行行政审批全流程运行管理,完善审批服务。市级行政审批项目全部进入政务大厅,做到大厅之外无审批。

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深化投融资、商事制度、市属国企国资等重点领域改革,推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积极开展水生态文明建设、农村金融综合改革、民营经济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支持在长央企改革、中省直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

扩大开放促进改革。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实际利用内、外资分别增长12%和10%左右。不断完善兴隆综合保税区功能。推进“长满欧”综合物流通道建设。开通至珲春、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的电商货物陆路运输通道。谋划建设东北中韩自贸区示范市。支持一汽、长客等企业开展国际产能合作。

(五)提高城市建管水平

牢固树立人民城市为人民的思想,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提高城市承载能力,优化城市环境质量。

构建现代交通体系。续建机场大道、亚泰大街南延长线、吉林大路东延长线、硅谷大街延长线、长吉互通立交桥等重点工程。完善南部新城路网。打通一批断头路、卡脖路。改造一批重要交通节点。建设一批人行过街天桥。加快停车场建设。机动车停车泊位基本做到应划尽划。推进龙嘉机场二期扩建。

坚持公交优先战略。地铁1号线试通车,地铁2号线、北湖快轨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更新公交车辆400台。完善南部新城等重点区域公交线网。新建一批公交换乘枢纽、港湾式停靠站。每个城区、国家级开发区各建2处公交首末站。推行公交“一卡通”。完善公交专用道配套设施。

提升综合承载能力。基本完成城区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启动新一轮高压电网建设。改造供水管网380公里。新建改造燃气管网210公里。改造供热管网100公里。新增供热能力500万平方米。完成地下综合管廊建设10公里以上,逐步消除“马路拉链”现象。

推动城市管理创新。扎实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继续改造提升城市出入口。开展城市设计,培育城市风貌。争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创新城市管理体制机制,积极推动管理重心下移,努力提高城市管理人性化、精细化、科学化水平。

(六)全面加强生态保护

把环境保护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下决心用硬措施完成硬任务,推动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升。

强力治理环境污染。淘汰10吨以下燃煤小锅炉500台、黄标车1.3万辆,秸秆综合利用率提高3个百分点。统筹推进伊通河及其支流截污治污和生态修复。实施一批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治理城区黑臭水体。推动莲花山退耕还林还水还湿工程。

深入实施节能减排。积极调整能源结构,促进煤炭高效利用,扩大供暖煤改气、煤改电规模。实行能源、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控制。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居民用气实行阶梯价格。续建餐厨垃圾处理厂、三道垃圾场环保生态公园。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加快建设南溪湿地,启动建设7个公园,新植街路20条,新建大块绿地9块,绿化改造四环路。植树造林3000公顷。绿化美化村屯300个。建设海绵城市,减少硬化铺装,提高雨水自然蓄积能力。

(七)千方百计改善民生

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施第4个幸福长春行动计划,办一批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迫切的民生实事。

确保就业稳定。积极扶持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乡就业困难人员和退役军人就业,开发就业岗位13.5万个,城镇新增就业12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0万人次。对有需求的应届高校毕业生创业培训实现全覆盖。列支1.5亿元失业保险基金,对不裁员、少裁员企业提供稳岗补贴。

帮扶困难群众。城镇和农村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上年度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和30%以上。为重度残疾人和贫困残疾人提供护理补贴、生活补贴。实施精准脱贫,确保5.3万名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加强贫困村公路建设。优先改造农村贫困家庭危房。

强化养老服务。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为城区空巢、失能、失独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引导社会力量建设多种类型、不同档次的养老机构,新增养老床位3000张。推行高龄老人医疗照护保险、晚期癌症患者舒缓疗护。老年人免费乘坐公交车年龄放宽到65周岁、范围扩大到郊线车。

提升公共服务。继续实施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工程,推动教育由均衡发展向内涵发展转变。大力发展学前教育、职业教育、民办教育,普及高中段教育。51家公立医院逐步取消药品加成,实行零差率销售。实施普遍二孩政策,强化服务保障支撑。启动少儿图书馆新馆建设。1692个村全部建成村级“一站式”服务群众平台。

改善生活条件。新建续建保障性住房8000套,建设回迁房8456套。实施238万平方米“暖房子”工程。综合改造30个老旧散小区。更新改造部分居民小区陈旧老化地下管网。解决6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主城区周边建成农村公路250公里以上,同步配建公交设施。完善城区“十分钟健身圈”,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八)切实强化社会治理

推动社会治理方式精细化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维护群众利益,保障城市安全,促进社会和谐。

积极化解社会矛盾。充分利用信访机构接待、局长接待日、市长公开电话等渠道,掌握群众诉求,解决群众困难。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体系。推进幸福社区建设,提高社会组织自治管理水平。强化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

全力维护城市安全。创建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增强地震防灾减灾能力,通过国家防震减灾示范城市验收。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切实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防控体系建设,严厉打击刑事犯罪,努力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八连冠”。

各位代表!实现“十三五”奋斗目标,完成今年各项工作任务,必须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我们要坚持用创新思维来引领。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用新的思想、思维、思路破解难题,用新的信念、理念、观念谋划发展,用新的办法、举措、行动推动振兴,努力做到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突破。

我们要坚持用法治理念来推动。坚持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主动接受市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意见。

我们要坚持用纪律意识来强化。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准则,与一切腐败行为作斗争。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严格控制“三公”经费,继续降低行政成本。

我们要坚持用宗旨观念来服务。坚持一切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努力为群众排忧解难。把严格管理和热情关心结合起来,推动广大公务员心情舒畅、充满信心,积极作为、敢于担当。

各位代表!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加快推动振兴发展,是760万长春人民的殷切期盼、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使命。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的___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凝心聚力、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不断开拓新局面,持续创造新业绩,为实现“十三五”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长春市政府

篇七 泸州市政府工作报告13150字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查,并请市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20__年工作回顾

20__年,是我市抢抓机遇、克难奋进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紧紧围绕建设川滇黔渝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的总体定位,着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59.7亿元,比20__年(下同)增长1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81亿元,增长36.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8.3亿元,增长13.7%;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5.9亿元,同口径增长12.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240元,增长10.6%;农民人均纯收入9470元,增长12%,较好地完成了市七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向全市人民承诺的民生实事全部兑现!

一、积极应对挑战,经济发展稳中有进

一年来,我们面对宏观经济下行、酒业深度调整、房地产市场变化等多重压力,迎难而上、积极作为,保持了良好的经济运行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省前列。

综合施策稳定增长。出台了30条稳增长措施,制定了帮助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发展系列政策,积极筹建四川泸州纯粮原酒发展基金,将工业发展引导资金提高到4.8亿元,设立了2亿元医药产业扶持资金,发挥了较好的组合效应。切实帮助区县破解发展难题,促进县域经济加快发展,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750.7亿元,增长11.6%。

整合资源优化平台。将全市所有园区整合为四川泸州长江经济开发区、泸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泸州酒业集中发展区“三大园区”。泸州长开区形成“一区五园”布局结构,荣获“四川最具投资价值产业园区”称号;泸州高新区新增建成区面积2052亩,创建国家高新区通过部委会审;泸州酒业集中发展区完成主营业务收入317亿元,被评为“四川省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创新投融资平台,组建了泸州市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工业投资集团公司、高新投资公司和交通投资集团公司,投融资渠道有效拓展。

科学规划引领发展。坚持以规划为龙头,编制了《泸州市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20__—20__年)》、《泸州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泸州港发展战略研究》、《四川泸州长江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泸州沱江新城概念性规划》、《泸州长江生态湿地新城概念性规划》、《泸州智慧城市建设概念性规划》、《泸州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泸州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__—20__)》、《泸州高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等一系列重大发展规划,完成了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登记,启动了“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

二、加快转型升级,八大产业稳步发展

一年来,我们围绕“产业发展突破年”的工作主题,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八大产业实现增加值1025亿元。

工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坚持优先发展酒业不动摇,加快调整产品结构,“工农牌”、“歪嘴郎”、“泸小二”等产品销售市场不断拓展。大力发展纯粮固态酿造,种植高粱70.1万亩。泸州老窖“一园三基地”、中国酒镇·酒庄、郎酒浓香型白酒生产基地、华夏龙窖白酒产业园等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全市规模以上酒类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2.1%。化工、能源、机械产业转型升级取得积极成效。年产15万吨润滑油加氢项目开工建设,煤制气一期工程、北方公司纤维素醚生产线等项目加快推进。观文煤矿投入试运行;页岩气累计产气1亿立方米;北辰电力产业园建设有序推进;成功列入全国第二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示范城市。四川长液·厦门海翼西部基础件项目建成投产。现代医药产业快速发展,阿斯特年产50万套医疗器械、科瑞德药物制剂生产线等项目建成投产,成功引进山东步长集团等医药企业9家、总投资70亿元。全市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7.7%。

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加快发展商贸物流业,城西城市综合体、西南商贸中心二期等项目建设有序推进,成功举办“第二届中国(泸州)西南商品博览会”;“拉货宝”、“泸州购”等本土电子商务平台全线运营,全市电子商务实现交易额90亿元、增长39.8%;泸州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成功获批,泸州水运口岸成为国家第一批进境粮食指定口岸,首批从澳大利亚进口的粮食顺利抵达泸州港,新开通“泸州至南京至韩国”近洋航线;泸州港完成货物吞吐量3134万吨、增长15.8%,其中:集装箱吞吐量32万标箱、增长59%;泸州机场通航航线达14条,实现旅客吞吐量71万人次、增长61.6%。加快发展现代金融业,乐山银行在我市设立分行;四川宏图物流公司在“新三板”成功挂牌上市。20__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613亿元、贷款余额920.8亿元,较年初分别增长14.3%和20.1%。加快发展旅游业,张坝桂圆林、天仙硐创建为国家4a级景区,成功创建全省旅游标准化示范市,实现旅游总收入183.9亿元、增长28.6%。大力发展健康养老、文化创意等新兴服务业,我市成功列入全国首批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

现代农业稳步推进。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实施121个产业化重点项目,完成投资88.2亿元。成功举办“泸州优质农产品(北京)展销周活动”。粮食总产量达198.3万吨,实现稳中有增。肉类总产量达34.4万吨、增长3.3%。竹林面积达351万亩,居全省第一。新增省级标准化示范项目8个、省级龙头企业5家,新发展农民合作社示范社33个、家庭农场220个。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40%。锁口水库、观文水库、倒流河水库等骨干水利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41万亩,新增耕地2.9万亩、节水灌面15.7万亩。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扎实推进,新建聚居点70个。我市成功创建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三、狠抓项目建设,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一年来,我们强力实施项目攻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居全省第3位,比20__年提升4位。

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实施207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820.2亿元。成自泸赤高速公路泸州段建成通车,全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378公里,居川南第一位。93公里绕城高速公路闭合运行。泸州机场迁建工程、叙大铁路、叙古高速公路、叙宜高速公路泸州段、泸合产城大道、纳福港城大道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隆黄铁路叙永至毕节段预可研获国家发改委批复。武骏特种玻璃制品生产线建成投产,泸州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四川合辰实业循环经济等项目开工建设。

要素保障持续有力。全年投资到位资金1204亿元,增长31.2%。民间投资881.9亿元,增长32.4%。争取各类用地指标2.9万亩。关口110千伏、泸县220千伏等一批输变电工程建成投运。工业用电量39.5亿千瓦时、增长4.2%,工业用气量12.6亿立方米、增长10%,成品油供应量48.1万吨、增长13.1%。

抢抓机遇成效明显。主动对接国家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被列为全国重要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节点城市),一批重大项目列入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利用全国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乌蒙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等政策机遇,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支持。储备重大项目480个、总投资9000亿元。

四、完善城镇体系,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步伐加快

一年来,我们围绕建设区域中心城市,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全市城镇化率达44.8%。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92.6亿元、增长47.1%;建筑业实现总产值518.9亿元、增长27.3%。

中心城区功能品质进一步提升。启动“两江新城”规划建设,实施76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74.3亿元。沱江六桥、忠山隧道、云龙机场快速通道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改造完成立体交通3处,建成人行天桥5座。城东、城南等污水处理厂及截污干管工程有序推进,新建、改造供水管网25公里。“两江四岸”整治工程完成长江现代城段和沱江滨江路景观改造。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113.2平方公里、人口达116.6万人。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

县城和小城镇建设加快推进。泸县、合江、叙永、古蔺四个县城实施城市建设重点项目38个,完成投资66.1亿元,建成区面积增加3.4平方公里,人口增加3.5万人。全市新增国家级重点镇13个、省级“百镇建设试点行动”示范镇10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3个。

争取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取得成功。积极探索试点工作,出台了《泸州市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方案》。全面放开落户限制,引导和鼓励农业转移人口20__8人落户城镇。5个乡撤乡设镇,改设或增设街道办事处5个。我市成为全省唯一的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级市。

五、推进改革创新,发展动力有效激发

一年来,我们坚持改革与创新并举,着力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在重点领域实施了62项具体改革事项。

政府职能加快转变。积极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市政府工作部门由33个调整为32个。调整、下放行政审批事项131项,取消行政事业性收费23项。全面推行“两集中三到位一杜绝”,办结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175万件。在全国率先启动了不动产统一登记示范建设工作。在全省率先开展工商登记“先照后证”试点,新增各类市场主体2.8万户、各类企业5200户,分别增长21.7%和85.7%。

经济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稳步推进泸天化集团改革工作,华西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兴泸水务集团启动股份制改造工作。市商业银行增资扩股进展顺利,四川中国白酒产品交易中心申请第三方支付牌照工作有序推进,启动了纳溪、泸县农村信用社改制工作。加强财政预算管理制度建设,调整市区财政管理体制,实现了市区税收属地征管。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工作基本完成。

创新能力加快提升。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泸州高新区创新创业服务中心创建成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酒类包装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通过资质认定和授权,四川省高性能液压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启动建设。设立科研专项资金4000万元,与科研院校开展合作项目249个。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家,转化重大科技成果52项,实现高新技术产值100亿元、增长18%。我市成功创建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

六、扩大开放合作,区域竞争力不断增强

一年来,我们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开放空间有效拓展,发展优势明显增强。

开放水平进一步提升。成功承办“20__中国国际酒业博览会”,12个国家和地区的420多家企业参展,成交金额128.2亿元。“中国国际酒业博览会”落户泸州。我市成为第__届西博会主题市。成功举办“四川(泸州)-法国医药健康产业国际合作交流会”。与新加坡开放合作三年规划加快落实,与杭州国际城研中心等单位的战略合作不断深化。全市实际到位外资增长19.1%,进出口总额增长21.7%。

招商引资取得实效。全市新履约市外国内项目679个,投资总额1128.3亿元。积极参加“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万企出国门”、科博会等活动,成功举办“两江新城”推介会、中国酒城·泸州投资说明会。新引进投资10亿元以上的项目20个。

区域合作不断深化。加强长江沿岸城市交流合作,与南京市政府、上海国际港务集团签署港口物流发展战略合作协议。积极推动赤水河区域合作发展,与遵义、毕节、昭通等市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主动融入成渝经济区,推动川南经济区一体化发展。实施对口援建甘孜州稻城县、乡城县,雅安市宝兴县项目17个,完成投资1.1亿元。

七、持续改善民生,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一年来,我们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基层基础建设,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民生工程有力推进。全市民生支出196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0%。城镇新增就业3995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14%。建立了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大病保险制度。开展法律援助23447人次。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6985套,启动实施棚户区改造26191套、农村危房改造14405户。整治“三无院落”113个。新改建农村公路973.1公里。地质灾害避险搬迁1868户。深入推进“七大扶贫攻坚行动”,帮助7.6万人脱贫解困。解决了农村30.5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和12.9万户用电难问题,全面消除了“无电校”和“无电户”。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促进教育事业均衡发展,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16所,新建公办幼儿园19所,“上学难、入园贵、大班额”等问题得到进一步化解,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出台政策解决了农村偏远教师生活补贴问题。川滇黔渝结合部医教园区建设加快推进。泸州医学院更名四川医科大学通过教育部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评议。卫生事业加快发展,西南医疗康健中心、市人民医院新院等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市妇幼保健院强化了临床支撑。9家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推进。在叙永县3个乡镇开展了全民免费预防保健试点工作。启动实施“单独两孩”政策,审批6636例。文体广电事业蓬勃发展,话剧《蒋兆和》在北京、成都等地成功演出,《天赐泸州》首次公演,4个区(县)、5个乡镇成为“全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泸县创建为全国文化先进县。奥林匹克体育公园建成投用。参加省第十二届运动会夺得44枚金牌,居全省第三名,创历史新高。

生态建设进一步加强。强化节能减排,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分别削减1.5%、1.8%、24%、28%,大气可吸入颗粒物(pm10)下降5.1%。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扎实推进,在全省率先出台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泸州垃圾焚烧发电厂建设加快推进。投入资金6574万元,实施赤水河流域泸州段环境综合整治。全市新建乡镇污水处理厂26个。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7.5平方公里,完成营造林48万亩,巩固退耕还林61.5万亩。

社会保持安全稳定。认真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责任制,严格实行“一票否决”。安全生产“四项指标”全面下降,我市成为全省未发生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的两个市之一。落实了食品安全“五级监管”制度,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不断强化。集中开展打黑除恶专项斗争暨社会治安专项整治行动,破获各类刑事案件7534起。大力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中心城区“天网”三期工程建成投用。坚持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依法规范信访秩序,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6485件,社会大局保持了和谐稳定。

国防动员、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建设不断加强。拓展双拥共建领域,海军592舰被命名为“泸州舰”。妇女儿童、青少年、慈善、残疾人、老龄事业持续发展,民族宗教、台湾事务、外事、侨务、消防、保密、档案、气象、地方志等工作取得了新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们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深入查找“四风”突出问题,扎实开展“9+1”专项整治,“三公”经费支出减少14.8%。认真落实依法治市工作规划,依法行政进一步加强。严格执行市人大及其会的各项决议决定,自觉接受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376件、办结率100%。坚持政府常务会会前学法,调整完善市政府法律顾问团,严格执行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和“三重一大”民主决策制度。深化政务公开,建成行政权力依法规范公开运行系统,网上公开运行行政权力事项近3万件。全面推进政府投资项目工程招投标和政府采购电子化。“12345”市长热线受理群众有效来电2.9万件。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加强行政监察、财政监督和审计监督,廉政风险防控“三早三卡”机制进一步完善。严厉查处了政府系统195起违纪案件,始终保持了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成绩来之不易。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给予我们监督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向驻泸部队官兵和社会各界人士,向全市人民,表示衷心感谢并致以崇高敬意!

各位代表,总结过去一年的工作,我们也清醒看到,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加快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升级的双重任务仍然艰巨。白酒、化工、能源、机械等传统优势产业还处于深度调整期;现代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虽然发展较快,但总量偏小,短期内对经济的支撑作用不明显。二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还需加快推进,妨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亟待破除。三是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教育、医疗、扶贫、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四是政府自身建设还存在薄弱环节,一些政府工作人员“庸懒散浮拖软”和“不具体、不落实、不负责”等不良现象还时有发生,依法行政、廉洁从政等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积极解决。

20__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__”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型发展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政府工作,要认真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主动适应新常态,主动作为稳增长,以创先争优的志气、攻坚克难的勇气、开拓创新的锐气,抢抓国家建设长江经济带等机遇,坚持“稳中求进、进中求好、好中求快”的工作基调,突出“产业转型发展年”的工作主题,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活力、向创新要效益,把规划变为行动,把蓝图变成现实,加快建设全国重要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加快建设长江上游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加快建设川滇黔渝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奋力开创泸州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新局面。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比20__年(下同)增长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推动产业转型发展,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加快调整优化白酒产业。坚持夯实基础、调整结构、拓展市场,支持泸州老窖、郎酒等优势酒类企业创新营销模式,扩大市场份额;加大对“小巨人”企业的扶持力度,引导中小微酒类企业整合壮大。大力发展纯粮固态酿造,高粱种植面积稳定在70万亩,打造“泸州酿”区域品牌。有序推进泸州老窖“一园三基地”、郎酒浓香型白酒生产基地等项目建设。充分发挥国家酒检中心等功能平台的作用,确保国家酒类包装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通过验收并投入运行。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抓手,积极推进现代农业示范片、示范点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养殖、高效林竹、绿色蔬菜、精品果业等八大特色农业产业,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严守耕地红线,耕地保有量达到38.4万公顷以上。确保粮食总产量达195万吨以上,优质稻面积稳定在180万亩,优质蔬菜、名优水果面积分别达到100万亩以上;肉类总产量达到36.2万吨以上。新建现代林业基地20万亩。提高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2个百分点。新增市级龙头企业15家,创建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8个,发展家庭农场40个。开工建设泸县三星桥水库等抗旱水源工程,加快推进叙永纳坪、古蔺朝门烟区水源工程建设,不断完善农业基础设施。

加快发展现代制造业。大力推进化工、能源、机械产业转型升级。确保煤制气一期、年产15万吨润滑油加氢等项目建成投产。支持中海沥青提升炼油产能,推动石油化工产业做大做强。开工建设中海石油气电集团生物质天然气项目,确保北辰电力产业园项目建成投产,推进西部智能电网装备产业园、航天泸州工业园等项目建设。加快建设岔角滩煤矿、箭竹坪煤矿。完成长起、邦立重机、长江机械一期项目搬迁,确保泸州长江机械有限公司“智能工厂”建成投产。大力发展现代医药产业,开工建设步长生物制药及新药产业化基地、泸州食品药品检测中心、泸州医学成果转化中心、秦巴gap研究中心等项目,办好“20__年中国医药企业家年会”。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华润购物中心、海吉星农产品商贸物流园一期、万诚国际红星美凯龙商城、步步高购物中心等项目建设。加快建设泸州临港物流园,建成进出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启动跨境电商工作。办好“第三届中国(泸州)西南商品博览会”、迎春购物月等活动。推动“邻家壹佰”智慧社区超市建设,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试点工作。积极筹建泸州农村商业银行,完成泸县农村信用社改制工作。积极引进股份制银行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支持泸州市商业银行在成都设立办事处,推进企业境内外上市,加快证券、保险、债券业发展,促进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规范健康发展。强化区域合作,开展旅游营销,着力打造“醉游中国”白酒金三角旅游线、“长征丰碑”红色旅游线,力争龙桥文化生态园、尧坝古镇、花田酒地创建为国家4a级景区。大力培育健康养老、文化创意等新兴服务业。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加快建设“三大园区”。泸州长开区突出港口功能完善和区域物流合作,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物流业,积极争创省级开发区。泸州高新区突出项目带动、开放支撑和体制保障,加快建设长江经济带创新发展示范区,争创为国家高新区。泸州酒业集中发展区突出功能完善和品质提升,完成主营业务收入300亿元以上。

二、提升互联互通能力,加快建设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

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对外运输通道,力争叙古高速公路叙永至古蔺县城段建成通车,推进叙宜高速公路泸州段、泸渝(g8515)高速公路建设,做好叙威高速公路项目前期工作;加快建设叙大铁路,开工建设川南城际铁路泸州段,力争隆黄铁路叙永至毕节段开工,积极开展渝昆铁路、沿江铁路前期工作;加快建设泸州机场迁建工程;协调推进长江泸渝段航道险滩整治。加快建设市内干线路网,推进泸合产城大道、纳福港城大道建设,改造提升重要产业基地、重点城镇、重点景区林区道路;新改建通乡公路150公里、通村公路200公里。完成城北公交枢纽站主体工程,加快城西客运中心站、叙永川泸西外客运站等项目建设。

推进交通运输服务体系建设。依托高速公路,优化客运布局,提升客运服务水平。稳步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建设,逐步开行城乡公交车,促进农村客运区域化经营。优化城市公交体系,促进城市缓堵保畅。力争泸州机场开通新航线,旅客吞吐量突破80万人次。加快建设泸州港续建工程,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集装箱吞吐量突破38万标箱。鼓励运输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积极争创国家4a、5a级物流企业。

推进交通运输支持系统建设。加快建设“智慧交通”,完成泸州港综合信息平台一期工程建设,开发“智慧交通”手机app功能,初步形成交通大数据与云平台中心。加快建设“绿色交通”,大力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加大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力度。加快建设“平安交通”,建成交通运输日常监测与应急指挥中心,完善交通运输运行监控体系和车辆、船舶gps及3g视频监控功能,确保交通安全。

三、提高新型城镇化水平,加快建设区域中心城市

加快中心城区建设。坚持“有保有压、突出重点、有序推进、健康发展”,推进城市建设。完成“两江新城”分区规划,优化调整控制性详细规划。沱江新城完成西南商贸中心二期、蜀泸大道四期工程建设,加快建设沱江六桥及连接线、川滇黔渝结合部医教园区、西南医疗康健中心一期、城西城市综合体等项目。长江生态湿地新城建成欢乐派海滩公园,加快建设麒麟组团等项目,启动长江湿地生态公园一期工程建设。坚持“疏解老城、完善功能、提升品质”,改造提升老城区。完成忠山隧道工程建设。建成城东、城南污水处理厂及截污干管工程。推进枇杷沟历史文化街区征收安置、蓝田旧城改造、麻沙桥-学士山综合开发等项目建设。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确保通过第六次“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加快建设“智慧城市”。

推进县城和小城镇建设。指导四个县城提升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推动泸县、合江与中心城区一体化发展,辐射带动叙永、古蔺县城建设,增强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和吸纳能力。着力建设一批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示范作用强的重点集镇,力争2—3个镇列入全国建制镇示范试点镇。重点围绕“两线两点一基地一龙头”,加快建设幸福美丽新村,全面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及困难户、无房户农房建设。

开展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积极探索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设立专项基金,建立社会保险衔接制度,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探索多元化可持续的城镇化投融资机制,促进筹资渠道多元化。创新行政管理高效与行政成本降低的管理模式,启动泸县撤县设区工作,支持合江加快撤县设市进程,有序推进乡镇区划调整。

四、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动力活力

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简政放权,加大政府向社会购买公共服务力度。实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推进国有经营性资产集中统一监管,推动泸天化集团深化改革、转型发展。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规范政府投资项目,加强融资平台建设和管理,鼓励社会资本通过ppp等方式参与项目建设。继续实施工商登记“先照后证”试点。加快财税体制改革,进一步规范预算管理和政府性债务管理。深化农业农村体制改革,加快农村产权确权颁证,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争取并做好土地制度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探索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继续推进不动产统一登记示范建设工作。激活民间资本活力,加强企业家能力建设,助推民营经济转型升级,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实施50个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户、省级创新型企业8户。培育和发展科技服务业,推进科技孵化平台建设,确保泸州高新区综合孵化器建成投运,加快医药等专业孵化器建设。优化提升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加快“川南科技成果与专利技术实体交易市场”建设,启动高端装备研究院、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建设。积极争创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实施“酒城科技英才”计划,培养、引进一批重点产业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实施质量升级计划,深入推进质量强市工作。

深化对外开放合作。注重招大引强,围绕重点产业、重点园区,立足全球市场,开展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招商,千方百计引进大企业、大集团、大项目。泸州长开区重点招引一批有实力的商贸物流、现代制造企业,力争中国物流城市配送中心、公路货运中心、生产资料流通中心等项目签约落地。泸州高新区重点围绕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现代医药产业链,力争引进一批重点项目。深化与沿江港口城市的合作,密切与成渝经济区城市的协作,推动川南经济区一体化进程。加强与滇东、黔北地区的对接,加快赤水河区域合作发展。继续深化与新加坡的交流合作。

五、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发展成果全民共享

加大民生投入力度。确保公共财政用于民生支出的比重保持在70%以上。全面落实各项就业促进政策,确保城镇新增就业3.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完善基本养老和社会救助制度体系,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进一步扩大社保覆盖面,提高保障水平。推进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在叙永县开展全民免费预防保健试点工作。加强城市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建设。解决农村29.7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开展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整治。改造城镇危旧房和棚户区16072套,新开工保障性住房1940套。推进“宽带乡村”惠民工程建设,解决农村“上网难”问题。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力度,提升地质灾害综合防治水平。强化风险监测和日常监管,提升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能力。

加大扶贫攻坚力度。继续以乌蒙山片区为主战场,大力开展精准扶贫,深入推进“七大扶贫攻坚行动”,重点扶持56个贫困村脱贫解困,减少贫困人口7万人以上。加快贫困地区、边远山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叙永、古蔺农电体制改革,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开展“扶贫结对网络行”等活动,动员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扶贫。

加大生态建设力度。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加快国家木材战略林基地建设。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土壤污染修复等工程建设,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0平方公里。加快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确保通过国家中期评估。大力整治农村环境污染,推进城乡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确保泸州垃圾焚烧发电厂一期建成投用。深入开展大气、水污染综合防治,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全面完成总量减排目标任务。

六、加强社会建设,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推动教育均衡发展,加快中高职衔接和职业院校集团化建设步伐,推进国家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试验区工作,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开展“醉美泸州·百姓舞台”等文体惠民活动。推进宋代石刻博物馆、文化艺术中心、白招牌全民健身广场、广播电视“户户通”、固定电影放映点等项目建设。加快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建设,提升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加强重大疾病防控。加快市人民医院新院、市中医院新院建设,完成市妇幼保健院二期工程前期工作。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6‰以内。加强国防动员、国防后备力量和民兵预备役建设。做好双拥、民族宗教、老龄、妇女儿童、残疾人、对台、外事、侨务、保密、档案、气象、人防、地方志等工作。

强化安全生产监管。认真贯彻落实新修订的《安全生产法》,强化政府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加快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强化煤矿和非煤矿山、消防、危化品、公共场所等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安全生产监管。着力夯实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建成1个国家级、8个省级安全社区,新建一批省级、市级安全文化示范企业。动态排查治理安全隐患,持续开展“打非治违”专项斗争,坚决防止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千方百计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城乡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村(居)民自治作用。健全维护群众权益和化解纠纷机制,加强专业化和行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及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进一步畅通和拓宽群众诉求表达渠道,依法规范信访秩序。深化社会治安专项集中整治,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健全立体化防控体系,促进社会治安大局持续平稳向好。强化信息研判和动态预警防范,提高维稳处突水平。启动戒毒康复医院建设,强化社区矫正工作,切实加强特殊人群管理。强化应急管理,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全面落实依法治市工作规划,完善社会普法教育机制,扎实开展“法律七进”活动。

七、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推进政府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建立并向社会公布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清理、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规范前置审批和中介服务事项,制定投资项目审批核准前置要件目录,取消无法定依据的中介服务事项。加强市、县、乡三级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强化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一体化管理。

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完善《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在全市行政机关全面推行法律顾问制度。建立行政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

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积极推行综合执法,大幅减少市县两级政府执法队伍种类,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推行行政复议委员会制度。健全完善城管执法体制,推进执法事权重心下移,全面推进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严格规范行政执法程序和行政执法裁量权,向社会公开发布裁量标准。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依法惩处各类违法行为。

强化行政权力制约监督。严格执行市人大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切实做好建议提案办理工作。自觉接受司法监督、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拓宽群众监督渠道,及时回应处理群众合法合理诉求。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切实加强财政预算、重大项目建设、公益事业建设等领域的政府信息公开,建立全市行政规范性文件查询检索系统。强化政府内部权力制约,加强对财政资金分配使用、公共资源转让、政府投资、政府采购等重点领域监管。

加强作风和廉政建设。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建立健全密切联系群众、改进作风长效机制,持续治理“四风”、“三不”、“庸懒散浮拖软”等不良现象。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完善廉政风险防控“三早三卡”机制。加强廉政宣传教育,强化理想信念、宗旨观念、廉洁自律和警示教育,促进政府工作人员廉洁从政。建立行政监察与审计监督联动机制,严格监督执纪问责,严肃查办腐败案件。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新的征程。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做好今年政府各项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让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依靠全市人民,凝心聚力、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为泸州实现“两个率先”而努力奋斗!

泸州市政府

篇八 古交市政府工作报告10650字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__年工作回顾

20__年,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极为困难的一年,也是全市上下顽强拼搏、负重前行的一年。一年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学习讨论落实活动为契机,团结带领全市人民,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和__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积极应对宏观经济下行、煤焦市场疲软等诸多不利因素,努力克服财政收入大幅下滑的困难影响,主动适应新常态,驰而不息转作风,攻坚克难,真抓实干,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转型换挡时期的平稳发展。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3.59亿元、下降13.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77亿元、下降31.5%,服务业增加值14.2亿元、下降2.6%,固定资产投资51.28亿元、下降26.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86亿元、下降30.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12亿元、增长4.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093元、增长7.6%,农民人均纯收入12233元、增长9.8%。尽管上述八项主要经济指标“三增五降”,显现出经济持续探底,但我们始终坚持“宁砍项目,宁过紧日子,不减民生”的理念,调减压缩项目资金和公用经费2.6亿元,优先保证民生事业支出10亿元,占到了财政总支出的80%以上,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困难之年惠及民生不减,人民生活持续改善。

(一)强化结构调整,转型步伐不断加快。持续推进传统产业提升改造,煤炭行业1座复产、14座复工、2座实现联合试运转;焦化行业编制了华润循环经济园区产业发展规划;铸造行业万方公司形成了3万吨精密铸造和精加工能力。加快发展新兴产业,蓝焰煤层气开发、盛华能源光伏发电、泡沫彩釉玻璃等项目建成投产,中联煤层气开发、中广核风力发电等项目开工建设,兴能电厂三期、华润低热值煤发电等项目正在做前期工作。积极促进一三产互动发展,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5个,新增“一村一品”专业村12个,岔口老农现代农业生态园和龙城向新红豆山庄建成运营,福福山生态旅游项目不断壮大,20个现代农业园累计完成投资4.5亿元。

(二)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管理同步提升。编制了《城市集中供热专项规划》和《城市道路系统专项规划》,重新修编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3镇2乡的总体规划。加快东部新城御景华府、幸福花城等8个新城项目建设,推进凤凰苑小区、金牛大厦等10个旧城改造项目,实施北园小区、汾水苑小区等3个小城镇住宅小区项目,新增城镇住宅面积29.5万平方米。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生活垃圾无害化卫生填埋场,启动了国新能源天然气置换焦炉煤气项目,完成了兴能电厂一、二期机组供热改造;新建维修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38处,完成古岔线武家庄至西沟三级公路改建和古离线至龙庄沟村村通改建。强化城乡管理,完成了城区道路交通单循环改造,新增停车位786个,有效缓解了市区交通拥堵问题;创建村庄、社区星级单元168个,规划建设的6座移动式生活垃圾收集站设备到位。城乡清洁工程在太原市年终排名中位列三县一市第一。

(三)深化改革创新,发展活力进一步释放。积极落实简政放权、工商登记改革,主动对接省和太原市下放审批权限191项,工商登记变“先证后照”为“先照后证”。创新金融服务和土地管理,利用助保贷为29家中小企业融资2.58亿元,新引进兴业银行落户古交;落实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500亩,引导农村土地流转2.6万亩。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市39家涉及审批服务的部门进驻政务中心,合计再压缩审批时限408个工作日,中介机构目录库组建投入使用,市乡村三级便民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借助改革活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与华润、中联煤层气等企业集团签订了合作协议,与森旭长安锂电池、卓达新型建材初步达成意向,完成签约资金95.4亿元,实际引进资金5亿元。

(四)坚持安全第一,安全形势保持稳定。认真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工作责任制,严格落实政府、企业两个主体责任,扎实开展煤矿、非煤矿山、道路交通、消防、护林防火等领域安全大检查和隐患排查治理,累计排查整改各类隐患2660条。严厉打击私挖盗采,排查各类非法采矿隐患点391处,取缔封堵私开坑口3处,执行罚没款67万元。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率先建成了食品药品市乡村三级监管网络,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成为首批国家级区域性检验检测中心试点之一。全年保持了安全平稳的良好态势。

(五)狠抓综合治理,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实施了集中供热全覆盖、中心城区燃料结构调整、淘汰落后焦化产能等“五大工程”和扬尘污染治理、机动车污染防治等“五项整治”,改造燃煤锅炉22家34台,整治发运站台12个,关停洗配煤场72家,取缔非法土小企业10余家。启动实施了水泉寨公园改造一期和汾河城区段蓄水美化一期工程,疏浚河道1.8公里,铺设污水管道20__米。全面实施太克线通道绿化增景、金牛森林公园南山景区提档升级和林业“六大工程”,全年完成造林7.8万亩。

(六)优先保障民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科技方面运用了5项信息化技术成果,引进2项高新技术和6名科技创新人才。教育方面改造了2所学校c级危房,完成了37所学校标准化和26所寄宿制学校宿舍标准化建设,新改扩建了6所幼儿园。卫生方面启动了居民“安康卡”工程,新建了20个村级卫生所,通过了省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示范县验收。计生方面积极落实“单独二孩”政策,推行56项奖扶政策,巩固了“国优”成果。社会保障方面新增城镇就业岗位6140个,新农合参合率达99.8%,城乡居民低保标准每人每月提高到476元和298元,共发放城乡低保金2509万元、医疗救助金756万元。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不断解决,基本完成了20__年启动的国统矿采煤沉陷区安置房屋分配,实施了嘉乐泉乡5个村、近20__户综合治理试点项目,牛角上潜在崩塌治理一期工程基本完工,年初确定的饮水安全、新建幼儿园等“十件实事”全部兑现。此外,工青妇、老龄、残联、档案、地方志、防震减灾、气象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七)全面转变作风,政府自身建设大大加强。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学习讨论落实活动,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认真落实省委、太原市委的具体要求和古交市委“22条措施”,坚决纠正“四风”,大力精文简会,深入调查研究,全面清理办公用房,进一步压缩一般性支出,“三公”经费比上年压缩14.7%。认真执行人大决议,积极支持政协工作,充分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223件,答复率100%。强化人民武装信息化建设。扎实开展“六五”普法。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加强流动人口和租赁房屋管理。重视群众来信来访,解决了一批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营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在异常艰难的形势下,凝心聚力,保持定力,顶住压力,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特别是荣获了国家级荣誉2项,省径荣誉9项,太原市级荣誉40项。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古交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的结果,是社会各界鼎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在各行各业、各条战线上付出辛勤劳动、做出积极贡献的广大干部群众,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离退休老同志,向关心支持古交建设的驻地各单位、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指战员和民兵预备役官兵,向积极参与古交建设的社会各界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矛盾和问题,一是工业效益大幅下滑,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经济下行尚未见底;二是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缓慢,新兴产业培育刚刚起步,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产业结构与经济新常态发展的要求有很大差距;三是农业发展基础仍然薄弱,现代农业发展规模普遍较小,农民增收渠道不宽;四是城市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承载能力、整体形象和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五是安全监管、生态环境和地质灾害治理任务艰巨,影响和谐的因素依然很多;六是个别干部“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的懒政怠政思想还依然存在,适应新常态的能力和水平还需提升。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一定予以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决不辜负全市人民的信任和期望。

二、20__年工作任务

各位代表,20__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完成“__”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推进“六大发展”的开局之年,做好全年工作意义重大。纵观面临的形势,经济新常态的“四个转向”特征已经明确,“三期叠加”效应不断显现,进而增速放缓和资源环境约束等因素对我们资源型城市发展传导了新的压力。但更应该看到,我国经济发展总体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我省居快“六大发展”的战略部署已经形成,太原市发挥“六个表率”作用的势头更加强劲。特别是随着国家、省和太原市深化改革,将会释放更多的改革红利;随着煤焦支柱产业的复苏和重大电力、热源、气源项目的实施,将会更加显现古交能源、热源、气源基地的效力;再加我们各级干部经过“两个活动”的党性教育和老区人民不甘落后的精神状态,将会转化为促进发展的强大动力。只要我们全市上下坚定信心不动摇,自我加压不懈怠,奋发有为不松劲,抢抓机遇不迟疑,鼓起勇气,铆足干劲,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赢得主动,实现经济新常态下的新发展!

按照省委、太原市委十届六次全会和古交市委七届八次全会精神,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和__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深化改革、稳中求进为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立足处理好“六大关系”,围绕推进“六大发展”,充分依托“五个一批”,大力实施“35510”产业发展战略和“2112”项目推进工程,突出抓好“1233”工作重点,全力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努力建设繁荣发展、文明和谐、美丽宜居的新古交。

根据上述要求,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和条件,确定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服务业增加值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6.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

约束性指标是: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3%;万元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六项污染物减排指标均完成省和太原市下达的目标任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8‰以内。

上述目标要求贯彻了省和太原市加快“六大发展”的战略部署,体现了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的鲜明态度,表明了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和“跳起来摘桃子”的坚强决心。实现这些目标,必须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必须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充分估计经济质量提高、发展相对减速、煤焦市场持续疲软带来的影响,以“稳”为前提,巩固存量,培植增量,努力促进经济恢复性增长;以“进”为目标,借机调结构促转型,努力实现质量效益的同步提升。二是必须向深化改革要动力。借助“双试点”的政策机遇,用足用好国家、省和太原市的改革措施,探索推行服务经济发展的自主改革,力促全方位释放发展的活力和动力。三是必须突出依法治市主旋律。围绕建设法治政府,强化法治思维和法律意识,坚持依法行政和制约监督,保证公正司法,引导全民守法,为推进“六大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四是必须抓好改善民生硬任务。始终把握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全面发展社会事业,加快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加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千方百计扩投资稳增长,努力促进经济发展提质增量

大力实施项目牵动。充分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今年组织实施各类项目138项,实现投资88.3亿元,其中产业类项目79项,完成投资69.6亿元;城乡建设项目19项,完成投资4.3亿元;生态环保项目7项,完成投资3.2亿元;社会民生项目26项,完成投资10.9亿元;党建及规划项目7项,完成投资0.3亿元。这些项目将责任到人,倒排时序,量化考核,定期督查,一抓到底,确保项项有投资,个个见成效,切实发挥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效应,增强对经济发展的有效支撑。

切实加大招商引资。认真落实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的各项优惠政策,积极组织参加各类展会和推介会,主动邀请符合鼓励发展产业政策的企业和客商实地考察交流,吸引新的企业、项目入驻古交。继续发挥科技园区平台作用,完善园区设施配套,建设新材料实验基地,建立园区项目退出机制,探索推行“腾笼换鸟”模式,增强园区的吸聚能力。加快华润低热值煤发电、森旭长安锂电池、卓达新型建材等项目的签约落地,切实提高项目的履约率和资金到位率,努力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

积极发展民营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经济发展,清理和废除各种不合理规定,消除各类隐性壁垒,拓宽投资领域和渠道,实现企业转产转型。加强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搭建综合性一条龙服务平台和银企对接平台,帮助解决生产经营中面临的人才、技术、土地、管理等方面的问题;更要发挥国有、商业银行和助保贷融资作用,增强对中小微企业的有效信贷,支持企业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切实发挥民营企业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

(二)坚定不移推进产业转型,加快构建适应新常态发展的产业体系

居快提升改造传统产业。围绕做好煤炭文章,大力推进“革命兴煤”,引导煤炭“六型”转变,鼓励煤矿企业技术革新和管理创新,加快复工复产进度,推进24座煤矿提升改造,力争5座复产,16座全面复工,其中5座联合试运转,实现原煤产量“保三(300万吨)争四(400万吨)”。支持煤焦企业产业创新,延伸发展新型煤化工、电力和建材等产业,重点加快兴能电厂三期2×66万千瓦低热值煤发电和铁路运煤专用线项目建设,推进西山华通日产4500吨粉煤灰水泥项目建成投产,实施三江、晶鑫源、德胜等5家洗煤企业提升改造,巩固传统产业发展的存量。

积极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围绕做好非煤文章,加快华能国贸有机肥农药、凤霖纸面石膏板、德聚德硅钙板等项目落地,推进以国盛恒泰煤层气开发、中广核、中电投风力发电等为主的新能源产业项目建设,加速泡沫彩釉玻璃、盛华能源光伏发电等科技园区项目投产达效,切实培植经济发展的增量,促进新兴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充分借助我市靠近太原的近郊区位优势,引导发展商贸物流、电子商务、金融信息服务等服务业,加快中海能源煤焦集运站、金牛大酒店等项目建设,启动实施金牛大街地下人防商业街项目,鼓励有特色的商贸服务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纳入电子商务流通。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业,编制《“十三五”旅游发展规划》,支持河口扫石黄龙峡旅游区和岔口二龙山旅游区开发,扶持大山生态观光园和邢家社月亮湾度假村等项目发展壮大,力争打造岔口关头根据地、红豆山庄2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切实使现代服务业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扶持壮大现代农业。依托自然优势和农业产业基础,引导民间资本发展现代农业,支持龙城向新、狐爷山岩茶、岔口老农等20个现代农业园发展壮大,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强化现代农业发展基础,启动御道川水库建设项目,实施屯兰川河道治理二期工程和水土保持生态治理,高标准整理基本农田1.5万亩,完善气象灾害防御体系,购置补贴农机具400台件,增强农业基础保障水平。

(三)大刀阔斧实施城乡统筹,切实加快以改善人居环境____城镇化建设

居快新城开发与旧城改造。继续抓好火山片区回迁安置小区、汾河明珠等10个新城建设项目和当中街西苑广场、金牛大厦改造等12个旧城改造项目,有序引导城市规模合理扩展。结合推进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加快小城镇和“美丽乡村”建设,编制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总体规划,开展美丽宜居示范村创建,推进马兰、河口、镇城底等建制镇和重点乡村建设,吸引农民、生产要素向中心村庄、集镇集聚,城镇化率达到75%。

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加快实施东部新城火山片区基础设施配套,新建火山二桥和三路、五路及新街市政道路,配套建设自来水主管网2500米,同步建设三岔口片区3条市政道路。全力支持兴能电厂三期省城热源项目开工建设,配套新建中心城区二级换热站17座,改造13座,铺设供热管线17.6公里,解决供暖问题。加快推进国新能源天然气置换焦炉煤气改造,新建改造供气管线12公里,解决供气问题。开工建设第二污水处理厂,先期形成日处理能力2万吨,解决污水处理问题。加强城乡公路路网建设,实施水源路建设和农村公路提质工程,完善城乡垃圾收运设施,构建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体系。

大力加强生态建设。围绕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和省径林业生态市,加快推进汾河城区段蓄水美化一期工程,深入开展屯兰川、大川、原平川河道综合整治,启动编制火山公园、大川河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全面完成水泉寨公园东园提质改造一期工程。深入实施“三环生态圈”战略,完善金牛森林公园南山景区提档升级,年内完成造林任务8万亩。

全面强化城市管理。深入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加快中心城区滨河南路等7条道路弱电管网入地改造,配套完善候车站点、公共座椅等一批“城市家具”,开展墙体立面、乱停乱放、占道经营等“六项整治”,重点整治金牛东大街城建委片区和东曲矿工人村片区。坚决打击私搭乱建、未批先建等违法建设行为。不断强化公交客运和出租车运营管理,坚决查处非法营运行为,切实规范客运秩序。强化农村公路管理与养护,严厉打击超限超载行为。

(四)坚持不懈深化改革创新,进一步释放经济发展的活力与动力

居快重点领域改革。充分借助扩权强县和转型综改“双试点”的政策机遇,主动承接省和太原市改革事项,加快生态保护修复多元投入机制创新、国有企业多元化改革和公务用车改革,完善工商登记、中小微企业发展、煤焦公路销售体制和公立医院改革,探索环保第三方治理和金融担保服务体系创新,全方位激发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

全面创优发展环境。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推行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制度,进一步清理规范审批事项,强化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深化审批服务事项流程再造,强化中介机构运行管理,规范乡村两级便民服务体系运行,实施政务大厅综合改造,建设完善综合性政务服务平台。加大对损害发展环境行为的查处力度,严厉打击聚众阻工、堵门断路、寻衅滋事等不法行为,坚决制止推诿扯皮、拖延刁难、吃拿卡要等不良现象,营造公平公正的发展环境。

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认真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稳妥推进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等农村产权确权,引导农村土地通过入股、承包、租赁等形式向种植大户、农业合作社集中流转,加速农村资产资本化步伐。年内完成土地确权10万亩以上。

(五)更加注重监督与管理,切实保障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全面加强安全监管。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责任制,认真执行挂牌包联和企业领导带班下井制,积极推行“不放心”企业挂牌管理和“黑名单”制度,切实强化对各行业的安全监管。坚持对煤矿、非煤矿山、消防、道路交通、护林防火等领域开展安全大检查和隐患排查治理,严厉打击私挖盗采,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加强应急演练,切实增强应急保障和处置能力。

不断强化财税管理。进一步加大税费征管力度,创新煤焦铁产品公路外销管理,强化煤焦、土地和房地产开发等重点领域税源监控,深挖商贸流通、个体经营等领域税源,严厉打击跑冒滴漏、偷逃税费等行为,切实做到应收尽收。积极培植新的税源,充分挖掘潜在税源,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严格实行政府集中采购和国库集中支付,努力控制一般性支出,切实降低行政成本。

更加重视环境监管。把环境保护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大气污染防治为抓手,抓好燃煤设施提档升级,深化电力、焦化、洗煤等行业专项治理和汾河流域、建筑工地等综合整治,严格监控工业企业排污行为,全面完成主要污染物减排、二氧化碳排放等约束性指标。

严格规范市场管理。倡导文明经商、诚信经营,严厉打击哄抬物价、制假售假等坑害消费者的不法行为,维护健康的市场秩序。彻底清理整顿无证营业的棋牌馆、黑网吧等活动场所。不断强化价格监管特别是食品价格监管。积极推进首批省径食品安全县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建成食品药品综合检验检测中心,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添加剂行为,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六)全力以赴保障民生,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百姓

全面发展社会事业。科技方面开展万名农民科技大培训,组建科技顾问团,举办科技项目成果发布和对接会,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教育方面落实《全面完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规划》,完成49所学校的校园校舍建设,改造38所中小学校运动场,努力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认定;新建党校教学业务楼。卫生方面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改扩建梭峪、阁上、镇城底3个卫生院,完成妇幼保健院、中医院业务楼和东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体建设,创建省径妇幼健康优质服务县。计生方面继续实施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计生特殊家庭社会关怀等3项计生项目,开展幸福家庭创建活动,提升计生服务水平。文化方面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公益宣传,集中在市区重点路段和乡村主要街道打造文化宣传平台。组织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

俊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把就业摆在更加重要位置,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加大对零就业家庭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新增城镇就业岗位5500个。进一步扩大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覆盖面,深入实施城乡医保,扎实推进新型农保。坚持执行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更加完善社会救助和福利服务体系,继续降低城乡医疗救助门槛,增加“一站式”服务定点医院,努力提高城乡低保水平。开工建设殡仪中心。新建140套保障性住房。此外,工青妇、老龄、残联、档案、地方志、防震减灾等各项工作,在新的一年都要取得新成绩,实现新发展。

居快推进采煤沉陷区治理。紧紧围绕“一年试点,三年推进”的工作部署,全面完成嘉乐泉乡5个村、近20__户综合治理搬迁安置试点项目,加快实施20__年33个村、近6000户综合治理搬迁安置工程,抓紧实施铁炉沟搬迁安置项目。跟踪实施水、电、气、暖和学校等配套工程,切实满足搬迁居民的正常生活。

全力维护社会稳定。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深化公安体制改革,强化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区域整治,严厉打击“两抢一盗”等多发性犯罪行为。加强社会治安防控和突发治安问题综合治理,强力推进社会治安“六网覆盖”工程,开发建设社会治安综合管控系统。高度重视群众来信来访,全面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用法治思维和方式化解社会矛盾,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七)持之以恒加强自身建设,努力塑造高效廉洁的政府形象 踞持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严格落实“六权治本”,制定政府和部门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推进部门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公开化,切实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坚持向市人大及其会报告工作,向市政协通报情况,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出的建议、提案,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主动接受各方面监督。扎实推进“六五”普法。不断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大力推行政务公开,保证重点项目、公共资源配置和“三公”经费全面公开,切实让行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踞持高效施政,建设有为政府。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扎实开展学习讨论落实活动,深化“四风”专项整治,下大力气整治庸政懒政怠政,坚决杜绝“为官不为”行为。坚持以上率下,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深入一线一项一项攻坚,一项一项突破,一项一项解决,确保每一项工作说了就算、定了就干、干就干成、干就干好。自觉践行“三严三实”,主动守纪律讲规矩,确保令行禁止,政令畅通,营造干事创业、勤勉敬业的工作氛围。

踞持廉洁从政,建设清廉政府。严格落实反腐__各项规定,从严落实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党组主体责任,认真执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强化工程招投标、土地招拍挂、国有资产处置和政府采购等公共资源交易监督,抓好煤焦领域和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建设关头廉政文化基地。开展民主评议活动,不断强化公务员队伍监督管理,努力营造弊革风清的政治生态。

各位代表,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是我们政府的神圣使命,更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尽管今年经济形势依然严峻,财力十分紧缺,但也是检验我们政府执政能力的重要时期,市政府将勇于碰硬攻难点,集中力量抓重点,千方百计保民生,围绕推进“五个一批”,紧紧扭住“1233”工作重点,切实完善东部新城火山片区一个新区,做好煤与非煤两篇文章,抓好汾河城区段蓄水美化一期治理、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和生态环保治理三项治理,解决供暖、供气和污水处理三大问题;同时向全市人民承诺办好以下十件实事:一是为全市73384名参合农民每人补助20元办理意外伤害保险,切实减轻农民应对意外伤害治疗负担;二是每亩补贴50元推广脱毒马铃薯2万亩,促进农民增产增收;三是新建30个标准化村级卫生所,进一步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四是新建维修24处饮水安全工程,再解决11300人的饮水安全问题;五是新建13个老年日间照料中心,逐步解决农村空巢高龄老人的基本生活问题;六是新改扩建4所幼儿园,着力解决幼儿入园难题;七是为中心医院配备数字化医学影像和健康体检设备,进一步满足市民诊疗体检需求;八是改造提升马兰滩水厂设施设备和中心城区自来水老旧管网,进一步保障市民用水安全;九是为20所中小学校安装直饮水设备,保障学生直接饮用水安全;十是实施市民广场亮化工程,进一步改善市民休闲健身场所环境。

各位代表,面对新常态需要我们转换思维,面对经济压力需要我们保持定力,面对群众期盼需要我们勇于担当。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的___周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提振信心,凝心聚力,迎难而上,奋发有为,为全面建设繁荣发展、文明和谐、美丽宜居的新古交而努力奋斗!

古交市政府

篇九 2023年廊坊市政府工作报告2650字

各位代表:

从今年开始,我们已进入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时期。根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省委八届十二次全会和市委五届八次全会精神,市政府编制了《廊坊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现在,我代表廊坊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各位代表连同《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回顾

“十二五”时期是廊坊应对严峻复杂形势、综合实力持续增强的五年,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的五年,是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的五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______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主动适应、积极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顽强拼搏、砥砺奋进,胜利完成“十二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迈出坚实步伐。

这五年,我们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着力扩内需稳增长,综合实力跨上新台阶。地区生产总值从2023年的1351亿元增至2023年的2401.9亿元,年均增长9.4%,人均地区生总值由3.2万元增至5.3万元,年均增长8%;全部财政收入从195.4亿元增至481.3亿元,年均增长19.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105.9亿元增至303.4亿元,年均增长23.4%,成为全省第三个突破300亿元的设区市;全市人均财力由3313元提升到8133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909亿元增至2160亿元,年均增长18.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从451.5亿元增至721.6亿元,年均增长9.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419.1亿元增至793.2亿元,年均增长13.5%。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持续提升,全部财政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14.5%提高到2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7.8%提高到12.6%,民营经济上缴税金占全部财政收入比重由84%提高到89%。全部财政收入总量由全省第六位升至第三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量由全省第四位升至第三位,占全省比重由9.2%提高到11.5%。全市综合实力实现大幅提升。

这五年,我们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机遇,主动作为、深度对接、重点突破,协同发展实现良好开局。积极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建立推进机构,制定实施意见,明确了“三区一地”发展定位。持续强化与京津常态化沟通,扎实推进交通、产业、生态等领域务实合作,与大兴、通州、西城、武清等地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立体化交通网络加速形成。北京新机场全面开工,新机场外围“五纵两横”综合交通规划获批,廊沧、京台高速廊坊段和京沪、津保高铁建成通车,京廊通勤高铁开通运行,京唐、廊涿、京霸、平谷线、白沟支线等轨道交通项目顺利推进,京秦、密涿高速等断头路加速对接,燕郊潮白河大桥加快建设。产业协同持续深化。中兴研究院、人保北方信息中心、京东华北订单处理中心、微软游戏创新中心等一批企业区域总部落户,中轻造纸装备、联通华北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投产,鲁能生态度假区、国电热电联产等一批央企项目开工,固安航天产业基地、中集空港专用装备等一批基地型项目加快推进。功能承接实现突破。燕达医院与北京朝阳、天坛医院共建共管,率先建立医保异地就医结算机制,北京五中、八中等一批学校分校落户,京廊医疗、教育、文化、养老等合作深度拓展。生态共建不断强化。区域生态环境信息共享、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联治取得成效。协同发展为廊坊带来的全方位、历史性变化正在日益显现。

这五年,我们大力推进结构调整,积极构建绿色循环低碳现代产业体系,转型升级取得重大进展。项目建设取得扎实成效。坚持以增量优化带动存量调整,建设亿元以上项目2289项,高端制造、现代服务业项目占比达到60%以上,争列省重点项目199项,居全省首位。航天振邦、智能机器人产业港、精雕数控机床等一大批高端项目建成投产。三次产业比例由11.6:53.6:34.8调整优化为8.6:44.3:47.1,产业结构呈现“三、二、一”格局,实现历史性突破。新兴产业支撑作用不断增强。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8%,成为发展最快的支柱产业,占规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4.3%;高端制造业增加值从107.4亿元增至201.8亿元,年均增长13.4%,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8.4%;服务业增加值从470亿元增至1131.3亿元,总量超过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38.1%提高到61.6%。传统产业改造步伐持续加快。圆满完成压减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过剩产能任务,单位gdp能耗提前一年完成省定任务。累计实施工业技改项目3281项,投入工业技改资金2334亿元,近两年工业技改投资年均增长24.1%,增幅居全省前列。近三年全市新增规上工业企业460家。现代农业蓬勃发展。建成省级农业科技园区11家、省级现代农业园区4家,大厂、固安获批农业科技园区,6个县(市、区)入围环首都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带,永清县入选现代农业示范区,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48家、5家,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67.5%。

这五年,我们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力打造科技成果孵化转化引领区,创新能力大幅提升。规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170亿元,五年增长1.16倍,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3.9%,五年提高6.4个百分点。创新主体持续增加。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从2023年的1211家增至3262家、科技小巨人企业从2023年的59家增至171家,均居全省前列。创新平台建设全面加快。建成高新区1家、省级高新区5家、省级以上研发机构43家、院士工作站14个,建设了中科院廊坊战略性新兴产业孵化基地、清华大学中试孵化基地、北大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中心、北航机器人研究所等一批协同创新平台。创新环境持续优化。出台系列扶持政策,引进国家“”专家14人,设立10支、17亿元科技金融基金,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48%,专利授权量9082件,是“十一五”的3.2倍。我市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市。

这五年,我们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强力推进生态环境治理,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坚决向大气污染宣战。实施科学治霾、依法治污,近三年财政投入大气污染防治资金23.6亿元。深入开展“蓝天行动”,强力实施控煤、抑尘、限车、治污、治烟等重点工程,全部取缔实心粘土砖瓦窑,全部淘汰现有黄标车,取缔非法排污企业1329家,全面完成“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pm10、pm2.5平均浓度比2023年分别下降25.5%和22.7%,为京津冀区域空气质量改善、营造“apec蓝”和“阅兵蓝”做出了重要贡献。认真落实《环境保护法》,深入实施“利剑斩污”专项行动,严厉打击环境违法犯罪,有力震慑了环境违法行为。强力推进水环境治理。对重点河流开展全流域综合治理,新建和提标改造污水处理厂7座,流域水质不断改善。完成京南森林湿地生态走廊项目论证,潮白河大运河湿地公园列入湿地公园试点,赵王新河湿地公园成为省级湿地公园。大力推进植树增绿。实施了“两年攻坚战、造林一百万”等工程,五年累计造林164万亩,大厂成为全国绿化模范县,三河、香河通过全国绿化模范县验收。

篇十 2023年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2500字

一、2023年工作回顾和“十二五”发展成就

2023年是落实市第六次党代会部署的开局之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目标任务的收官之年。我们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______系列重要讲话及对深圳工作重要批示精神,在___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围绕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目标,坚持解放思想、真抓实干,突出质量引领、创新驱动、绿色低碳,着力稳增长、优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较好地完成了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初步核算,本市生产总值1.75万亿元,增长8.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785亿元,增长7.7%。固定资产投资3298亿元,增长21.4%。辖区公共财政收入7238.8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727.1亿元,分别增长30.4%和30.9%。进出口总额2.75万亿元,其中出口1.64万亿元,连续23年居国内城市首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17.8亿元,增长2%。居民消费价格涨幅2.2%。

(一)着力推动经济稳增长。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外需市场低迷不振、经济下行压力贯穿全年的严峻形势,着力打好政策“组合拳”,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出台促进经济健康发展“18条”、外贸稳增长“22条”等系列政策措施,并减免企业税负698亿元,实现经济逐季加速。新增有效投资精准发力。

加快重大基础设施、重大民生工程、重点片区,以及阿里国际总部等262个重大项目建设,华星光电二期、天安云谷产业园一期等建成投产。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创十七年来新高,城市更新投资增长43.1%。新兴消费需求加速释放。实施健康养老、文化体育、旅游休闲等消费培育工程,推进国家信息惠民和信息消费试点城市建设,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1.7万亿元。外贸结构持续优化。实施“一带一路”市场开拓计划,开展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试点,清理规范进出口环节收费,一般贸易、服务贸易分别增长5%和15.3%。新型业态加快形成,外贸综合服务企业进出口额707亿美元,增长21%,跨境电商交易额320亿美元,增长88%。

(二)持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全面优化产业结构,制定实施“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深圳行动计划,支持产业升级项目2350个,强化梯次型现代产业体系。继续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入推进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试点,加快建设产业基地和集聚区,七大产业增加值增长16.1%,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互联网产业分别增长19.1%和19.3%。加快培育未来产业。落实生命健康、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等五大未来产业规划和政策,加快阿波罗等未来产业园发展,建设全国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示范市,成立航空航天、无人机等创新联盟。未来产业规模超4000亿元,已成为新增长点。优化发展现代服务业。制定实施金融创新“36条”、电子商务发展行动计划,新增法人金融机构20家,金融业增加值增长15.9%,占gdp比重提高0.8个百分点;旅游业总收入突破1200亿元,增长14%。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69.3%,提高1个百分点。大力提升优势传统产业。支持服装、家具、钟表、眼镜、黄金珠宝等产业时尚化、高端化、品牌化发展。成功举办首届深圳时装周。建成眼镜创意产业园。工业设计产值增长15%,红点产品设计奖占全国32%,中芬设计园营业收入超10亿元。

(三)加快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出台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4.05%,pct国际专利申请1.33万件,占全国46.9%,获国家科学技术奖14项,中国专利金奖获奖数占全国1/5。全省科技创新大会在我市召开。优化科技投入。实施科技创新券制度,新设创新引导基金。市区财政科技类支出209.3亿元,重点支持前沿技术、共性技术和核心技术研发,组织重大技术攻关156项。提升创新能力。新增国家、省、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等176家。组建神经科学、大数据等新型研发机构。入选“”38人,引进“珠江人才计划”、“孔雀计划”创新团队9个和20个。强化创新创业创投创客“四创联动”。出台促进创客发展政策,建成深圳湾创业广场,举办国际创客周,打造国际创客中心。大力发展创业投资、股权众筹,新注册股权投资企业超2万家,达晨、深创投居“中国创业投资机构”前两位。首只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落户深圳。净增商事主体42.2万户,增长24.5%。

(四)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完成44项年度重点改革任务,36项国家试点项目取得重要进展。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进简政放权,全面取消非行政许可事项,取消、转移、下放市级行政职权192项。公布32家市直部门、10个区权责清单。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率先实施“多证合一、一照一码”制度,开展企业名称自主申报登记等三项试点。加速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建设。推动法治、金融、投资贸易规则等六大领域创新,31项改革成果纳入广东自贸区60条创新经验,14项在全省复制推广。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税收超过170亿元,合同利用外资217亿美元。自贸新城大会战“十大战役”成效显著,完成建设投资308亿元,相当于前五年总和。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出台实施方案,支持企业参与沿线国家建设,一批项目列入国家重大项目库,完成承包工程84.9亿美元,增长94%,实际对外投资增长272%。

(五)着力提升城市功能。针对城市建设中的薄弱环节,加大投入力度,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建设交通基础设施。轨道交通6、8、10号线等7个项目动工,在建线路总长211公里,福田地下轨道交通枢纽建成使用。深圳机场实现24小时,新开国际航线5条。深中通道、坂银通道等开工建设。拆除二线关口,实施16个二线关口交通优化和127个拥堵道路改善工程。加快推进环境优化工程。完成26项环境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制定实施总投资816.5亿元的治水提质五年计划。新建成污水管网335公里、新开工724公里。完成深圳湾水域14个排污口整治,开工建设6.6公里滨海休闲带西段工程。与东莞市联合启动茅洲河全流域治理。完成妈湾电厂深度脱硫除尘改造。全面推广使用国ⅴ柴油,推进港口货柜车清洁能源改造和岸电设施建设。推行生活垃圾减量分类管理。东部湾区(盐田区、大鹏新区)列入第二批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加快优化发展空间。开展建设用地清退。出台严查严控违法建设决定,拆除违法建筑153.6万平米,下半年违法建筑零增长。深入推进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备,城市更新供应土地2.6平方公里,整备释放土地15.3平方公里。加快实施智慧城市项目。出台宽带中国示范市实施方案,新建4g基站1.7万个,新增光纤入户67.2万户。建成全市统一电子政务公共平台。

篇十一 2023年淄博市政府工作报告2300字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回顾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发展历极不平凡的五年。在中共淄博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______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全力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扎实推动老工业城市转型升级,圆满完成“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谱写了淄博科学发展的新篇章。

五年间,我们集中抓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领域和关键环节,全市经济综合实力迈上了一个新台阶。2023年,预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4100亿元,是2023年的1.56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317.9亿元,是2023年的1.96倍;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以及外贸出口分别达到2730亿元、1948亿元和57.9亿美元,分别是2023年的2.11倍、1.94倍和1.44倍;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达到3771.3亿元和2629亿元,分别是2023年的1.53倍和1.56倍;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3790元和14530元,分别是2023年的1.66倍和1.84倍。全市三次产业占比由2023年的3.7:61.6:34.7调整为3.5:54.2:42.3,呈现出结构不断优化、质量不断提升、协调性逐步增强的良好态势。

五年间,我们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办成了一批关系淄博长远发展的大事,区域发展水平显著提升。我市先后蝉联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全国“双拥模范城”,成功创建为国家森林城市和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跻身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市和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行列,并被确定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和全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城市,城市竞争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

刚刚过去的2023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一年来,我们按照市委“一个定位、三个着力”的总体要求,积极应对经济下行的严峻考验,集中力量在加快结构调整、培育发展动能上求突破,在优化产业布局、推进集约发展上求突破,在加严环境保护、改善生态质量上求突破,在强化统筹协调、保障改善民生上求突破,在创新体制机制、增强发展活力上求突破,保持了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7%和8.67%,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外贸出口分别增长14%、10.5%和3.4%(海关口径),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6%和8.7%,为“十二五”发展划上了圆满的句号,为“十三五”增创新优势、实现新跨越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是转型升级取得积极进展。凝聚建设工业强市的强大共识,研究出台“工业强市30条”、“园区发展20条”等重要政策措施,全面启动淄博经济开发区、齐鲁化工区“一区四园”、主城区南部区域等重大生产力布局,市级财政兑现支持工业发展资金11.2亿元。坚持把优质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作为稳增长、强后劲的重要抓手,与8家省级银行签订授信金额1546亿元的战略合作协议,190个市重大项目完成投资420亿元,实际到位外来投资突破500亿元,中船重工、齐长城文化旅游创意园、汉能光伏、远成物流等一批重大招商项目扎实推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实现零的突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31.7%(新口径)。现代物流、金融保险、电子商务、工业设计、软件信息等新兴业态快速发展,服务业占比提高1.6个百分点。积极应对严重干旱,粮食生产实现“十三连丰”,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二是生态淄博建设加力提速。全面打响空气异味综合整治和孝妇河流域综合治理两场攻坚战,集中实施1237项环保治理工程和九大环保专项行动,全市“蓝繁”天数同比增加30天,空气质量良好率同比提高6.3个百分点,主要河流断面cod和氨氮平均浓度同比分别改善0.6%和25.7%,比“十一五”末分别改善30.4%和68.3%。开展火电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和燃煤小锅炉集中整治,全面推广集中制粉、集中制气等清洁生产技术,成为全省高效煤粉锅炉试点示范市。大力推广型煤和兰炭,散煤无序排放问题得到破解。完成68处石灰石矿山关闭任务。大力开展美丽乡村连片创建示范行动,深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和路域环境治理,加快农村危房改造和旱厕改造,实现了城乡环卫一体化全覆盖。

三是新型城镇化有序推进。淄博新区金融中心、文化中心、景观水系等功能项目进展顺利,齐盛湖公园、市图书馆新馆建成启用。济青高铁淄博段以及济青高速、滨莱高速淄博段扩容有序展开,联通路东延、东四路北延等一批城市路网工程建成通车,总投资10.44亿元的41个交通改造项目顺利实施,代表山东省圆满完成“迎国检”任务。开工建设农村住房1.35万户,新改建农村公路288公里,新解决16.1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四是民生和社会建设全面提升。以提高群众满意度为着力点,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达到75.43%。全年新增城镇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9万人和7.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81%。进一步提高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水平,降低冬季居民供暖价格,顺利完成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任务。全年6万市定标准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十万农户脱贫奔康工程”如期完成。淄博三中新校、重庆路小学、市实验幼儿园等重点工程进展顺利,基本实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校舍标准化。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取得新成果,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公共卫生水平明显提升。启动文化名城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6%。在第一届全国青年运动会上取得优异成绩。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工作扎实推进。深化提升社会治理“三四二”工作格局,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集中行动,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统计、物价、广播电视、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防震减灾、气象、人防、史志、档案、关心下一代、妇女儿童、老龄、慈善、残疾人、红十字、援藏等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新成绩、实现了新发展。

篇十二 济南市政府工作报告2800字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及“十二五”工作回顾

2023年是“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我们主动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发展的重要一年。一年来,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___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各项决策部署,围绕“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中心任务,全面执行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决议,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成就。预计实现生产总值6200亿元,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14.3亿元,增长13.1%;固定资产投资3500亿元,增长14.2%;主要指标增幅均达到或超过全省平均水平。经过全市戮力攻坚,我们成功创建了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成为海绵城市首批国家试点城市和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社会发展文明向上、持续向好。一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激活力、强实体,实现经济新增长。面对前所未有的经济下行压力,我们把稳定经济增长作为政府工作首要任务,精准施策,聚焦发力,及时推出“稳增长50条”、“财政28条”、县域经济差别化扶持政策等一系列措施办法,着力解决审批、建设、融资、征地拆迁、创新创业等环节制约性难题。集中力量推进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和棚改旧改工作,实施项目建设提升计划,建立领导包挂项目推进机制,开展重点项目建设督查评议活动,启动了齐鲁制药产业园、传化泉胜公路港、百步亭等一批高端高质产业项目,推进220个市级重点项目投资1110亿元。多措并举破解融资难题,加大融资担保、增量贷款财政补贴力度,争取地方政府债券206.9亿元,国家开发银行棚改贷款预授信300亿元,在全省率先推出17个ppp项目,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基础设施、重点产业、社会事业等领域。出台新一轮国有土地上棚户区改造意见,扩大货币化安置,加快房地产去库存,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37.7%。全力扩大消费需求,建设投运了方特东方神画、济南野生动物世界等一批拉动旅游、吸引消费的服务业载体项目,加快发展健康、养老、信息、文化、教育等消费服务,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07.5亿元,增长10.4%。实施扶持外贸稳定增长一揽子政策措施,为企业解决、退税等70多项难题,出口增幅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境外实际投资5.6亿美元、增长160%,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23.4亿美元、增长34.7%。

二是抓调整、促转型,催生产业新引擎。坚定不移推进产业深度调整和创新驱动,成立重大产业发展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出台实施电子商务、旅游业、服务业、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支持措施,着力培育新产业新动力,经济质量和效益有了新提升。服务业比重达到56.5%,提高0.7个百分点;服务业税收占全部税收的60.8%,提高1.26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达到42.58%,居全省首位;信息软件、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产业投资均增长28%以上。一批新兴产业项目投产达效,成为新的增长点。继齐鲁制药之后,力诺成为我市第二家过百亿民营企业。云计算产业集群获得省重大专项立项,引进培育无人机、工业机器人、智能电网、创意设计、数字传媒等领域一批新兴企业。建筑产业化应用面积达到790万平方米。创新谷、药谷、新材料产业园等载体建设加快推进。全市各类科技孵化器、生产力促进中心达到50余家,孵化面积10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1400余家,扶持打造21家“泉城众创空间”。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浪潮“高端容错计算机系统关键技术与应用”、宏济堂“人工麝香研制及其产业化”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机床大型先进智能冲压设备实验室成为国家重点实验室,圣泉集团被评为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九阳豆浆机获得中国发明专利金奖,成为山东工业技术研究院。新业态新模式迅速成长,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2180亿元,增长35%;互联网金融、股权投资、融资租赁等现代金融业态实现新的发展。新增上市公司3家、新三板挂牌企业47家,山东金融资产交易中心交易量突破100亿元。

三是补短板、促统筹,推动城乡新发展。推进旧城更新和新区开发,加快中央商务区、华山、雪山、北湖、南北康、西客站、东客站等重点片区拆迁建设,完成4.6万户棚户区改造任务。清雅居公租房项目荣获国家鲁班奖。编制完成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以及城市色彩、地下空间、绿化等20多个专项规划。重点实施一批水电气暖、信息网络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新增集中供热面积1052万平方米,改造水气热危旧管网271公里,全市商务楼宇光纤接入和公共热点区域无线网络接入实现全覆盖。加快交通路网建设,轨道交通r1线全面开工,二环南路快速路西段建成通车,完成34条市区道路建设改造任务,济南长途汽车西站正式启用,开通市区至长清、济阳等9条公交线和济莱、济齐城际快客。纬十二路、泺文路等人防工程顺利推进。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实施大气污染防治“十大行动”,突出燃煤、尾气、扬尘、工业生产综合治理,加快工业余热利用,扎实开展海绵城市创建工作,实施玉符河综合治理、地表水转换地下水、五库连通、渗漏带修复等工程,山体生态修复暨山体公园建设项目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趵突泉群保持12年持续喷涌。我市被评为国家防震减灾示范城市。

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粮食实现“十三连丰”。现代农业园区和粮食生产功能区加快建设,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分别达到536家、5608家和1276家。电商下乡、乡村生态游、观光农业成为拉动乡村经济新业态。完成一批水库出险加固工程,建成“五小水利”569处。万德、刁镇、孔村等17个国家重点镇、省市级示范镇承载集聚力增强。一批开发区扩围培育新产业,成为县域发展新载体。深入推进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和乡村连片治理,开展“千村五化提升”行动,建设农村公路506.5公里。建成省级以上生态镇59个、省级生态村53个、市级文明生态村3300个。实施农村扶贫开发项目427个,惠及465个村6万贫困人口。解决了22.62万农村居民和7.55万学校师生饮水安全问题。

四是促改革、扩开放,培育竞争新优势。发布施行行政权力清单、责任清单,深化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改革,全面实施“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完成政府部门行政审批中介服务脱钩任务。创新招商引资体制机制,组建投资促进局。启动高新区、新材料产业园体制机制创新试点。市县不动产统一登记职责和机构整合完成。探索实施公务员聘任制和事业单位分业分类招聘方法。全部公开市县两级财政预算、部门预算及“三公”经费预算,市本级“三公”经费预算下降8.99%,收回结余沉淀资金16.13亿元全部用于社会民生。推进产业引导资金股权改革,设立济南财金投资发展基金,首期募集100亿元。将2023年国有资本经营收益10%调入一般公共预算。理顺城市供水体制,实现制水供水企业合并。实行居民用水、用气阶梯价格制度。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基本完成,农村综合产权流转交易体系建设全面启动。顺利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改革。我们还按照市委十届八次全会部署要求,坚持问题导向,解放思想,长短结合,启动了对影响济南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研究,一些改革措施已经付诸实施。

篇十三 凌源市政府工作报告4400字

____年在省卫生厅的正确领导下,全所职工脚踏实地、务实求真、开拓进取,以'严格执法,热情服务'为宗旨,以食品卫生和职业卫生监督为龙头,以医疗市场监督等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为突破口,全面开展了各项卫生监督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工作任务,被卫生部授予'全国卫生监督工作先进集体'。

一、政治思想工作

(一)认真学习党的__大精神,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0__年,所领导班子把学___'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政治理论学习的重点工作来抓。按照厅党组的要求,定期组织中心学习组成员及各党支部,认真学习党的__届六中全会和____'七、一'讲话精神,举办了多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专题讲座。通过学习,提高了广大职工贯彻执行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加深了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解。党的__大召开后,按照省委、省卫生厅党组学习宣传贯彻__大精神的要求,结合卫生监督工作实际就认真学习、宣传、贯彻__大精神做出具体安排部署,并购买了《__大报告辅导讲座》教材,发给全所职工人手一册,要求全体党员干部把学习贯彻__同志的报告作为学习的重点,准确把握、深刻领会报告的精神实质。所党委中心组在集中学习时牢牢抓住__大报告的主线、主题、灵魂、精髓,进行重点学习、重点理解、重点宣传,用__大精神指导开展各项卫生监督工作。通过学习,使广大党员干部充分认识到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在卫生监督工作中要充分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我们工作的第一标准,把解决群众关心,政府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作为我们工作的方向。在今年召开的《全省卫生系统政治思想研究会》第十次年会上,我所选送了论文,其中获一等奖,获二等奖。

(二)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增强职工凝聚力。发挥党委的核心作用,注重培养监督员的职业道德。在严格执法的同时,各党支部和工会、团委积极组织全所职工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强职工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在建所一周年之际,举办了'我爱监督所,我爱卫生监督工作'演讲会,很多老同志带头上台抒发了对监督所的热爱之情。组织团员青年祭扫烈士墓、无偿义务献血等活动。目前,全所职工爱岗、敬业、团结、奉献之情蔚然成风,'一切从工作出发,一切以工作为重'已成为全所职工的共识和处理问题的准则。全所有9名同志向党组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七、一'前夕,2名同志光荣加入了____,3名预备党员按期转为正式党员。

(三)开展权力观教育,端正行业作风。根据省委决定和省卫生厅《开展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教育活动的安排意见》的通知精神,20__年7至8月,在全所科以上干部中开展了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教育活动。8月下旬,进行了'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答题测试,测试成绩平均达90分以上。9月初,所党委向各党支部、各科室下发了征求意见表,向全所职工征求对领导班子及成员的意见和建议,并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对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了认真研究,制定了解决的措施。通过权力观教育,使行业作风有了进一步好转,在厅纪检组组织的行风评议中得到好评。

二、狠抓内部管理,加强队伍建设

(一)建立健全民主集中制。为了落实党内民主集中制,所党委成员认真学习了省卫生厅党组制定下发的党委议事规则及其它相关文件、规定。并结合本所工作实际在处理重大问题时,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完善了党委内部的议事和决策机制。较好的完成了办公楼维修,办公家具采购,人才录用等项工作。

(二)建立健全各类规章制度和制约机制,规范监督员行为。所领导班子充分认识到建立健全各类规章制度是完成各项卫生监督工作有效保证,经过反复讨论修改,制定了包括工作任务、岗位职责、科室职责等内容的各项管理制度共6章82项,。根据工作需要,起草了《卫生许可办证程序》、《卫生行政处罚合议制度》《卫生行政执法责任制》《行政执法过错追究制》《行政处罚案件呈报审核制度》等,从制度上要求监督员严格按程序办事。

(三)组建卫生监督综合执法大队。为使各类公共卫生突发事件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加大对大案要案查处力度,我所组建成立了所内卫生监督综合执法大队,由所领导担任队长。

三、 积极协调,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办公条件

建所伊始,我所仅有一幢70年代修建旧办公楼和几台接近报废的办公设备,开展各项卫生监督工作及所内基本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建所初期所内经费十分紧张。为了使我所各项工作尽快步入正规,所领导班子通过各种途径向上级领导多次汇报、请示,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20__年我所共争取财政投入348.5万元,利用这些资金,完成了办公楼维修改造工作并改善了办公设备。办公楼维修改造工程是树立我所对外的形象工程,对此项工作省卫生厅和所领导都十分重视。为了严把工程质量关,所内指派两名科级干部具体负责此项工作。10月中旬,办公楼及办事大厅的装修工程全部完成并交付使用。为了使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我所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积极筹集资金,购置急需的办公设备和现场检测设备。其中办公家具25万元,办公设备14万元,现场检测及取证工具6万元,监督用车4辆63万元,监督员制装20万元。目前尚有25万元现场检测设备和10万元办公、宣教设备正在政府采购中。

四、业务工作

一年来,我们按照卫生部、省卫生厅的安排及《全国卫生监督工作规范》的要求,在日常监督工作中引入并推广了量化管理模式,注重事前的准入与事中、事后的监督管理并重,处罚与帮教并行,重点整治与全方位管理结合,加大经常性监督的频次,加强突击性卫生监督抽检的力度。在监督检查时,首先'严格执法',对违法行为一查到底,该处罚的处罚,该取缔的取缔;同?quot;热情服务',帮助他们对照法规、标准找差距,找问题,共同研究解决的办法,并通过培训、指导等手段,提高被监督单位负责人的法律意识和卫生知识,建立内部卫生质量控制体系,外部约束与内部自律结合,使卫生监督既发挥了其监管功能,又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一年来,全所共出动卫生监督员4722人次,对1986家单位进行了2743次监督检查,完成卫生部下达的抽检计划10次,采集各种监测样品1373份,对211家不符合卫生要求或存在违法行为的单位进行了行政处罚,累计罚款人民币14万元。销毁、查扣过诤图倜拔绷邮称贰⒒妆品、一次性医疗用品、药品等价?0万余元。

(一)法制、稽查和证件管理工作

为了适应卫生监督工作的需要,规范监督员的执法行为,加强监督员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给每位监督员配发一套《常用法律法规汇编》。稽查科认真完成举报、投诉受理工作,全年共受理举报33件。对监督员的执法行为和监督工作质量进行内部稽查,使监督员的执法行为逐步得到规范。法制科完成一般程序行政处罚案件审核17起。

为了从源头上保证生产经营条件符合卫生要求。在建所伊始对卫生许可受理、发证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使各类卫生许可的管理由过去的分散管理转变成有序、综合、统一的管理。严把证件的审核、发放关,实现了各类卫生许可的规范化和程序化。全年受理卫生许可申请871家,对12家经审查不符合办证条件或现场监督不符合条件的申请单位予以退回。共发放卫生许可证697个,批件31 个,其中:食品卫生许可证512 个,公共卫生许可证82 个,消毒产品卫生许可证35 个,涉水产品卫生许可证18 个、批件31 个,化妆品卫生许可证 18个,射线装置卫生许可证17个,放射性同位素卫生许可15个。发放从业人员健康证10440份,对112名患职业禁忌症的人员全部调离单位,调离率100%。

(二)公共卫生监督工作

1、食品卫生监督工作。食品卫生监督工作是今年卫生监督工作的重点,在加强经常性卫生监督的同时,积极配合厅法监处开展了多次全省范围的专项治理整顿工作,元月份开展食品生产经营卫生许可证专项治理整顿工作,共检查食品企业67家。 7至8月分四组对全省14个市(地、州)的34个县(市、区)卫生部门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进行了监督检查。共检查食品单位466家,其中生产加工单位170家,经营单位96家,餐饮单位171家,集贸市场28个,检查卫生许可档案资料400余份。食品专项打假检查中依法吊销卫生许可证11家,停业整顿6家,限期整改103家,没收'三无'和过期食品1076公斤,没收不合格食品添加剂40公斤,罚款金额6.88万元。10月对全省27家保健食品生产企业执行《保健食品良好生产规范》进行了全面检查。通过这些工作,使全省的食品卫生有了较大好转,全省食品卫生监督覆盖率为99.81%,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合格率为97.26%。按照省卫生厅制定的食品卫生抽检计划,全省各级卫生监督机构共完成抽检各类食品样品1544份,合格率为88.47%。查处食物中毒案件8起。

2、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工作。完成了20__年直管单位涉及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监督抽检工作,对涉水和饮水产品生产企业实施现场卫生监督86户次,现场采样83份,完成了20__年公共场所用品用具监督抽检工作,对直管单位进行了现场监督,采集各类样品88份,现场监督检查168户次。完成桶装饮用水专项检查,并公示抽检结果。

3、消毒、化妆品卫生监督工作。对直管109家消毒生产企业及销售单位监督检查198户次,全年共处理违法案件21起,罚款45630元,没收、销毁不合格化妆品价值6万元。

4、学校卫生监督工作。对直管15所学校130余家食品和公共场所实施了卫生监督,监督频次3次/家。对 31家单位进行了行政处罚,罚款金额万余元。完成全省学校卫生档案建档工作。组织开展了全省大中专院校学校卫生检查工作,共检查12个市、州、地大中专院校59所。

(三)医疗市场和传染病监督工作

1、对全省医疗市场进行了全面整顿,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全年监督检查各类各类医疗机构847家,查扣各类药品、医疗器械价值10.96万元,行政处罚115家,罚款金额9.63万元,责令限期改正24家,受理群众举报案件37起,取缔无《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非法行医户91家。根据卫生部统一安排,对药店内'坐堂医'、医疗美容服务市场、违法医疗广告等进行了清理整顿。配合省卫生厅,先后两次对全省14个市、州、地的34个县(区)医疗机构进行了检查。共检查各类医疗机构555家,其中医疗美容机构42家,零售药店69家。

2、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由于以往只偏重于疾病监测,监督工作开展较少,致使各医疗机构对《传染病防治法》了解不够,不能按照法律的规定上报疫情,传染病防治法律意识淡薄,甚至出现拒绝监督人员进行监督的现象。我所成立后,重点开展了院内感染控制、内窥镜消毒效果的监督监测、医用垃圾及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用后消毒处理等监督检查,扭转了执法监督不力的局面。完成了省级九所医院《传染病管理卫生监督档案》的建档工作,对省级九所医院消毒效果监督监测,共采集样品443份,对其细菌菌落总数、致病菌、hbsag、消毒剂有效成份含量、嗜热脂肪杆菌芽孢杀灭作用等项目进行监测,合格346份,合格率77.88%。

(四)职业病和放射卫生监督工作

积极开展专项整治。根据卫生部通知要求,对我省箱包、制鞋行业进行违法使用苯及其化合物的专项整治和有毒有害化学品专项整治。全面开展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工作。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是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础,目前正在全面开展此项工作<喽郊觳榉派湫酝位素生产单? 2家、销售单位15家、放射工作单位48家;监督检查射线装置应用单位15个;验收'三同时'放射防护工程2项, _射线数字成像系统2台,监测放射工作场所50余个;培训放射工作人员500余人。

(五)宣传培训和科研工作

全年共在全国及省内各报刊上刊发新闻稿件96次(条),在甘肃日报上公示检查结果8次,在电台、电视台播发稿件30余条。利用各种法律法规宣传日,组织各类宣传、咨询活动10余次。按照省卫生厅统一安排,参加了由省政府组织召开的全省宣传贯彻《职业病防治法》电视电话会议,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编辑发行《卫生监督信息》和《甘肃卫生监督》内部刊物十几期,开通了西北首家'甘肃卫生监督网',全面反映了全省卫生监督工作动态.

重视监督员业务培训工作。有30余人次参加了全国、全省举办的各类培训班,全年共参加了全国有关专业学习班。同时,发挥省所的技术和人才优势,承担了全省监督员的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项目。共举办各类卫生监督员培训班14期(次),培训学员1618人次,完成4项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培训人员300多人。

注重科学研究工作,研究新形势下卫生监督工作的方法和思路。3项科研成果获省医药科技三等奖,3项科研成果通过省级鉴定。在国家、省级学术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10余篇。

(六)处理重大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

设立了由专人负责的举报电话,制定了投诉、举报受理和处理规定。成立了综合执法大队,对群众举报的案件能够迅速查处,并对重大突发性事件进行处理。共受理、查处各类举报37起。成立了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及工作小组,制定了突发事件处理预案。处理了多起食物中毒、职业中毒等突发性事件12起。

五.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卫生监督执法经费不能保证。我省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省份,卫生监督工作投入上历史欠帐较多,体制改革后这一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监督执法人员总体数量不足,缺乏必要的快速监测设备及监督车辆,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卫生监督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二)卫生监督与疾病预防控制在工作中还需进一步磨合。卫生监督部门与疾病预防控制部门虽然都在遵照卫生部制定的《全国卫生监督工作规范》和《全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开展工作,但在部分工作职能、工作程序方面不十分明晰,存在职能交叉、推诿扯皮等现象,还需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摸索、实践,使卫生监督与疾病预防控制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卫生工作发展。

(三)卫生执法环境还需进一步改善。我省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人民群众对卫生监督服务需求和重视程度还不够高;一些部门也因自身利益等方面的原因,未对卫生监督工作予以足够的支持和帮助。这一方面需要我们自身加大宣传和卫生监督管理的力度,由'有为'而争取'有位',另一方面也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给予更多的理解、支持和帮助,共同营造良好的卫生执法环境。

六、今后工作设想

(一)优化内部机构设置,进一步推进综合执法。从宏观的角度调整内部机构,适当调配相关业务和职能科室,整合相关职能和人力资源,并着力推行监督员轮岗制度,使新的体制既能满足综合执法、加大执法力度的要求,又能让每一位监督员全面发展,提高综合业务素质。

(二)继续发动各方面的力量和自身的能动性,协调好各种关系,理顺工作程序,营造一个良好的卫生监督执法环境。

(三)努力当好全省卫生监督工作的'排头兵',抓好重点工作,配合卫生厅开展各项专项整治工作,着眼大局,做好全省卫生监督的统筹安排、组织实施、人员培训工作,以自身行动带动和促进全省卫生监督工作的发展。

(四)加快卫生监督信息化建设,完善卫生监督统计报表制度,加强信息的交流,提高信息的利用率,用快捷、准确、可靠的信息指导卫生监督工作。

卫生监督工作总结

篇十四 盘锦市政府工作报告10700字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四年工作回顾

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的四年,是极不平凡的四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紧紧依靠全市人民,开拓创新,真抓实干,经受住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考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在盘锦发展史上书写了新的辉煌!

(一)经济总量实现新跨越

20__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360亿元,是20__年的2倍,年均增长13.1%(按不变价计算)。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48.8亿元,是20__年的2.8倍,年均增长29%。固定资产投资1140亿元,是20__年的2.8倍,年均增长2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6亿元,是20__年的1.8倍,年均增长16.2%。外贸出口8亿美元,是20__年的2.7倍,年均增长28.7%。实际利用外资15亿美元,累计完成60.2亿美元,总量连续四年排名全省第三。

四年来,各项主要经济指标持续走在全省前列,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幸福指数大幅提升,盘锦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二)区域发展开创新局面

——坚持向海发展、全面转型、以港强市,辽东湾新区在盐碱荒滩上拔地而起,基础设施、公共设施不断完善,长春石化、宝来石化、和运橡胶、渤海装备、合力叉车等项目建成投产,实现港城融合、联动发展。新区已成为辽宁沿海发展最快的重点园区,已晋升为国家级开发区。

——港口建设步伐加快,30万吨原油码头建设实现突破,建成10个5万吨泊位,港口吞吐量达到3000万吨。铁路、公路等集疏运体系配套形成,盘锦港成为东北及蒙东地区最近的出海通道。

——5个生态新城全面推进,5个重点工业园区快速发展,辽河口生态经济区、红海滩旅游度假区加快建设,高升经济区成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

——县域经济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城区经济迸发出新的活力,两县两区在全省位次大幅前移。

今天的盘锦,以辽东湾为龙头的发展格局已经形成,县区和经济区竞相崛起,一座充满自信、充满希望的港口城市正大步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三)用项目推动三次产业跃上新台阶

累计新上亿元以上项目410个,建成投产293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124个,产业转型升级取得重大进展。

1.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6%。引进世界500强、行业100强企业19户,40万吨润滑油、18万吨醋酸仲丁酯、16万吨eps、15万吨丁二醇等一批大项目建成投产,新增百亿级企业3户,建成2个国家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石化及精细化工产业集群在全省率先突破千亿规模,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实现倍增,建设世界级石化及精细化工产业基地、国内领先的能源装备制造基地迈出重要步伐。辽河油田、华锦集团、辽河石化等大企业为盘锦发展做出重大贡献。以科技引领产业发展,cp系列钻井平台、卤化丁基橡胶等一批高新技术实现产业化,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年均增长20%。

2.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以旅游业拉动服务业发展,形成7个省级服务业集聚区,兴隆台中央商务区成为省级服务业示范区,“金廊银带”成为辽宁旗舰型服务业集聚区。温泉产业蓬勃兴起,红海滩风景廊道展现无穷魅力,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36%。鹏欣水游城、大商商业综合体等投入运营。红星国际建材博览中心、中国食品城、蓝碧源五金汽配城建成使用,专业市场建筑面积超过200万平方米。成功举办湿地旅游周、装备博览会、稻米交易会等大型会展活动,城市知名度空前提升。

3.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粮食生产连续20__年获得大丰收。益海嘉里、天津宝迪、江西正邦、浙江森禾等一批龙头企业进入盘锦,农业产业化大项目建设走在全省前列。水稻生产综合机械化率和土地流转率均居全省首位。河蟹产量保持全国地级市之首。大米河蟹品牌价值大幅提升,北京展销活动取得巨大成功,盘锦已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河蟹销售集散地,成为东北稻米交易中心之一。

(四)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

1.大城市框架全面拉开。高标准编制城市总体规划,5个生态新城建设全面展开、各具特色,香港东方银座、江苏苏宁、广东美的、珠海华发、北京泛华、广东富盈、上海绿地等国内外知名的大企业大集团成为城市建设的主力,建成区由89平方公里扩大到154平方公里。新市镇建设步伐加快,盘锦进入城乡一体化发展新阶段。

2.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盘营客专开通运营,阜盘高速建成通车,向海大道、中华路、305国道成为盘锦新的发展动脉。盘锦新站建成使用,辽东湾互通立交、环城路、惠宾大街等56项重点交通工程相继竣工,新建、改造道路里程超过1800公里。大伙房水库输水配套工程全线供水,华润城市热电一期工程如期推进,电网改造、城市管网等工程加快建设,基础设施支撑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

3.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提升。资源保护成效显著,盘锦湿地成为“中国十大魅力湿地”之一。新增造林绿化面积15.2万亩,新建城市公园15座,全市林木绿化率提高到10.9%,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1.1%。辽河流域治理成效显著,退耕还河5.9万亩,建成乡镇污水处理厂17座,辽河干支流水质全部达到四类标准。大力推进蓝天工程,空气环境质量综合指数排名全省前列。节能减排实现控制目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取得重要的阶段性成果。盘锦向着国家级生态园林城市的目标大步迈进。

(五)改革创新迈出新步伐

——完成行政区划调整,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组建辽东湾新区和辽河口生态经济区。

——大力简政放权,累计向县区和经济区下放市级行政权限504项,盘锦成为全国权力下放最为彻底的地级城市之一。

——成立6个特色园区,建立了全新的选人用人机制和管理模式。

——创新招商机制,组建市县(区)两级专业招商机构,形成系统化、专业化的招商体系。

——创新融资机制,构建多元化融资体系,全市年均新增融资总量200亿元以上。

——创新土地管理机制,土地供应有力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盘锦成为全国土地管理创新试点市。

体制机制创新释放了能量、激发了活力,在转型发展的实践中,广大干部群众始终激情满怀,干劲十足。

(六)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新提高

坚持民生优先,全市财政用于民生支出累计达到431亿元,年均增长29.4%。

——居民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4617元,是20__年的1.7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0562元,是20__年的1.6倍。

——居民就业:累计实名制就业27.3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3%以下,始终好于全省平均水平。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为零。

——社会保障:实现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险制度城乡全覆盖,城乡居民和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待遇逐年提高。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健全,在全省率先实施城乡一体的低保救助,县域低保标准提高1.5倍。

——教育事业: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重要进展,职业教育、高中教育、特殊教育、学前教育有了长足进步。大连理工盘锦校区开学运行,开启了盘锦高等教育发展的崭新篇章。

——文化体育: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红海滩入选《美丽中国》系列邮票,市民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红海滩体育中心成功承办“十二运”竞赛项目,全民健身中心、老干部活动中心落成使用,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蓬勃开展。

——医药卫生: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惠及全市人民,在全省率先启动大病保险制度和新农合“一卡通”。高标准建成市中心医院、盛京医院盘锦分院。

——安居惠民:落实保障性住房10.6万套。解决37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新改建街路174条,修缮农村公路631公里。农村校车配备、市民房屋产权办理、公交车辆更新、老旧小区维修改造等一系列民生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全市人民不断增进福祉、共享发展成果。

(七)民主法制和政府自身建设取得新进步

自觉接受人大及其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虚心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坚持依法科学民主决策,强化政府投资项目、财政资金、公共资源交易等制度管理,不断加大政务公开、行政监察、审计监督力度。深入开展纠风工作,积极推动惩治和预__败体系建设。持续推进机关效能建设,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显著提高。盘锦连续四年排名全省绩效考评前列。

创新社会治理服务,狠抓社会稳定、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加强政府应急管理,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社会矛盾得到有效化解,平安创建活动扎实推进,盘锦荣获“长安杯”。

国防教育、国防动员和双拥共建深入开展,军政军民团结的局面进一步巩固。人口计生、妇女儿童、广播电视、老龄慈善、扶贫助残等事业不断发展,民族宗教、外事侨务、防震减灾、气象人防、统计、物价等工作取得了新的进步。

各位代表:回顾四年历程,我们倍感鼓舞!全市上下风雨同舟、砥砺同行,以令人瞩目的业绩,成就了一个辉煌的四年。所有这些成绩的取得,归功于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归功于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团结奋斗,归功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归功于驻盘各单位、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的大力支持。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盘锦改革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总结工作的时候,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工作还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发展潜力还没有得到充分释放,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结构调整需要进一步优化,县区工业产业集群规模不大,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民营经济发展还不够充分,外贸依存度偏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水平亟待提高,改善民生任务繁重;软环境建设有较大差距,行政服务效率需要进一步提高,政府自身建设有待加强。对这些问题,我们一定认真加以解决。

二、全面推进深化改革

各位代表,新一届政府任期的四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期,是盘锦实现宏伟蓝图的决胜期。今后四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__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市委确定的宏伟蓝图,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扩大开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快向海发展全面转型以港强市步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持续走在全省前列,建设世界级石化及精细化工产业基地、具有吸引力的国际旅游胜地和世界知名的港口城市,建成让全市人民普遍感到幸福、引以自豪的滨海新盘锦。

实现奋斗目标,关键靠改革。我们要从现在做起,从能做的事情做起,勇于探索创新。

1.推进各类市场体系建设。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人才、技术等市场,组建政府服务采购、工程建设招投标管理中心,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

2.推进市场准入制度改革。取消企业注册等限制条件,降低创业门槛,促进民营经济大发展。完善项目备案,取消企业投资一般性项目审核制度。先行先试放宽外资投资准入。

3.推进国有企业和公用事业单位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组建国有资本运营投资公司。完善价格形成机制,规范土地价格。深化水价、燃气价格改革,逐步实行阶梯价格。

4.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整合优化政府内部机构设置,实现一项工作一个部门负责。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完成政府部门与中介机构脱钩分离,实现中介机构市场化。

5.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行部门权力清单制度,明晰行政层级权责边界,做到该向市场和社会放开的领域全部放开,同时强化下放权力的规范运行。

6.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建设公共财政体系,完善预算管理制度。规范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建立政府债务管控机制,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

7.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发展债券、产权交易等多层次资本市场。以利民便民惠民为宗旨,建立多样性、多元化、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体系。打造信用金融城市。

8.推进对外开放。加强软环境和硬环境建设,建设辽宁乃至全国最优的发展区和创业区。创新招商体制机制,建设一支有水平、懂业务的招商队伍。鼓励支持企业走出去,形成外贸出口的激励机制。

9.推进经济区和园区体制创新。围绕软环境建设,大力推进经济区、各类园区体制机制创新。全力争取国家批准设立辽东湾综合保税区,纳入国家自由贸易区。

10.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创新科技资金配置模式,集中力量支持重大技术攻关。加快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加快形成以激励创新为导向的人才制度、专业技术职称评价制度和薪酬分配制度。

11.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加强湿地、海洋、河流保护,实施更加严格的监管制度。建立乡村环境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12.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促进农村产权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均衡配置教育、文化、医疗等公共服务资源,建立全社会房产、信用等基础数据统一平台,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乡公用设施投资运营,扎实开展城乡一体化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

13.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开户籍管理限制,改革社会保障体制和相关制度,让进城落户农民享有市民待遇。

14.改进绩效考核制度。除了继续考核主要经济指标外,要加大资源消耗、生态环境、科技创新、安全生产、政府性债务等指标权重。

15.强化权力运行制约监督。依法公开权力运行流程,完善惩治和预__败体系。完善作风建设常态化制度,以优良的政风行风带动社风民风。

各位代表:改革是渐进的过程,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我们要以强烈的进取意识、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依靠全市人民,不断把改革引向深入。

三、20__年工作安排

各位代表:今年是盘锦建市30周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六届六次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稳中求优,抓住六个关键,不断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抓发展:发展仍然是解决盘锦所有问题的关键。牢牢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抓改革:把改革贯穿于各个领域各个环节,把握全局,稳步推进,始终让盘锦充满活力。

抓项目:抓项目就是抓开放,抓发展,抓民生。坚持力度不减,抓项目、抓招商引资。

抓生态:生态环境关系人民福祉和盘锦未来。下决心抓好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在发展中让全市人民享受碧水蓝天。

抓民生:始终把民生放在心上、抓在手中,全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让全市人民的生活过得越来越好。

抓落实:抓而不实,等于白抓。把抓落实放在工作第一位,求实、务实、落实。

今年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5%;实际利用外资8亿美元;外贸出口8亿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在实际工作中,力争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走在全省前列。

(一)加快辽东湾新区建设

全面提升新区的龙头作用,各项工作走在辽宁沿海重点园区前列。

1.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全力支持兵器“__”项目开工建设,推进长春石化、和运橡胶、合力叉车等项目达产增效,加快北燃新厂、联成化学等项目建设。以更大力度和气魄抓招商,引进一批精细化工、装备制造、高新技术、临港物流和服务业大项目。

2.港口发展实现新突破。确保30万吨原油码头、25万吨航道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新建、续建10个5万吨以上泊位。建成疏港高速,抓紧推进沈盘铁路,加快内陆港和集装箱航线建设,提升港口集疏运和服务功能,港口吞吐量力争达到4000万吨。

3.新城建设实现新突破。以规划引领新城建设,打造具有欧陆风情特色的低密度生态水城。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大企业大集团推进新城开发,加快瑞唐世贸中心、华源时代城、二界沟渔村改造等项目建设,集聚商气人气,形成新的商业中心和旅游热点。

4.体制机制创新实现新突破。创新园区管理机制,建立以业绩____绩效考评体系,做到干好干坏不一样。创新审批服务机制,更加高效地为企业服务,建设最具活力、最有效率的国家级开发区。

5.要素保障实现新突破。加大资本运作力度。加强土地管理,抓好未利用地,提高土地产出率。支持大连理工盘锦校区、市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培育壮大人才队伍。

(二)全力推进工业发展

把精细化工和能源装备作为主攻方向,全面推进“五项工程”,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5%。

1.狠抓两大基地建设。

——加快建设世界级石化及精细化工产业基地,支持40万吨润滑油、18万吨醋酸仲丁酯、17万吨c5c9深加工等项目达产达效,推进戴纳索丁苯橡胶、胜友顺丁橡胶、飞扬化工等项目取得重大进展,发展高端润滑油、精细化学品、合成橡胶、合成树脂和工程塑料产业。

——加快建设国内领先的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基地,支持渤海装备、忠旺铝材、奥德燃气等项目加快建设,引进特种压裂车、深水钻井平台等一批能源装备项目,发展石油天然气装备、海洋工程装备、临港装备产业。

——深化油地融合,全力支持辽河油田打造“双千”油田。促进辽河石化、长城钻探等企业做大做强,鼓励多种经营企业改革发展壮大。

——推动华锦集团、北方沥青等企业加速扩张,以龙头企业吸引项目集聚,向产业链要效益、要竞争力。

2.大力培育县区工业产业集群。工业产业集群是县区发展的支撑。突出专业化、集群化,推动精细化工、石油装备、新材料等产业集群加快发展,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工业地产。加强园区供水、供电等配套设施建设,搭建研发、检测、物流等公共服务平台,提高项目的承载能力。

3.加快科技创新。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和产业技术进步,支持企业开发新产品,培育一批小巨人企业,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增长20%以上。推进大连理工国家实验室建设,支持陆海研究院、和运橡胶研究院等企业研发机构发展,支持企业海外并购。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园建设,抓好曙光计算机产业基地等项目,培育发展新兴产业。

(三)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服务业是盘锦的“短板”也是最大的发展潜力,以旅游业为龙头,加快服务业发展。

1.加快建设具有吸引力的国际旅游胜地。规划、整合旅游资源,加快红海滩、辽河口度假区和鼎翔风景区建设。建成恒隆温泉、天沐温泉,加快富盈、海泉湾、海世界等温泉旅游项目建设。开业铂尔曼酒店,推进万豪、君悦等酒店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支持度假型酒店发展。推进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加强地域文化宣传,办好湿地旅游周、河蟹文化节、冬捕节等活动,推出精品线路,拉长旅游周期和消费链条,千方百计留住游客。

2.加快中央商务区及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以兴隆台中央商务区为龙头,突出抓好大连万达城市广场、武汉华氏中华城、左岸文化城、台北士林不夜城、金宝度假城等重大项目。发展夜经济、楼宇经济,推进社区商业、便民商业,每个县区都要规划建设一个有特色的服务业集聚区,发挥聚集效应、拉动效应。

3.加快商品市场建设。以大洼商品市场集聚区为龙头,全面推进商品市场建设,完善功能配套,重点抓好红星国际建材博览中心、中国食品城、义乌国际商贸城、博景自由港等重大项目,形成辐射东北的商品交易集散中心。

4.保持房地产业健康发展。调整优化房地产结构,加快发展商业、旅游、温泉、养老、教育等可持续地产项目,高度重视规划、质量、环境和物业管理。继续搞好房交会等促销活动。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吸引外地人到盘锦购房、消费。房地产投资增长13%,商品房销售额增长11%。

5.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推进益海嘉里、北京首农、双益公路港等物流项目加快建设,突出抓好辽东湾和双台子两个省级物流示范园区。鼓励支持辽河油田、华锦集团、长城钻探等大型工业企业主辅分离,精心办好装备博览会、食品博览会等大型展会,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做大做强生产性服务业。

(四)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以产业化经营为重点,推进农业对外开放,加大农业投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1.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加速高升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突出抓好辽宁田园、汇福粮油、香港宏安等10亿元以上农业产业化项目。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家庭农场达到260个以上,农民合作社突破1000家,组建农业专业化服务公司。推进土地规模化经营,进一步提高土地流转率。

2.着力发展生态高效农业。不断提升耕地质量,稳定提高粮食产量。加快发展设施蔬菜,全力支持苇田养殖,抓好每日渔业、碱地蔬菜等项目建设,培育一批生态农业品牌。加强绿色生产,强化疫病防治,从源头上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扩大农业保险规模和险种。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开发水平,用科技推动农业发展。

3.进一步叫响盘锦大米、河蟹两大品牌。走精品路线,推进水稻生产标准化、生态化、机械化,发展大蟹养殖,建设中国北方稻米交易中心和全国河蟹销售集散地。拓展大米河蟹销售渠道。继续办好北京大米河蟹展销会等活动,让盘锦大米河蟹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五)建设生态文明宜居城市

坚持生态统领城乡一体化发展,建设美丽盘锦。

1.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坚持规划先行,突出生态特色,构建现代、文明、和谐的城市格局。注重保留城镇风貌,形成一批特色新城、特色镇。以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推动城镇化,集中力量建设5个生态新城。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以人____新型城镇化建设。

2.全面推进棚户区改造。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抓住国家政策支持机遇,用有实力、有信誉的大企业参与改造,尽快完成全市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任务,全面提升城市建设水平,让棚户区改造成为拉动发展的重大工程,成为改善民生的重大工程,建设辽宁棚户区改造示范市。

3.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地下管网普查。切实抓好盘锦北互通立交、辽河堤顶路、林丰路大桥等交通工程,加快改造农村路网和城区街路。推进大伙房输水配套工程向乡镇延伸。启动华润城市热电二期,加快辽东湾热电、鹤乡500千伏输变电等工程建设。启动辽河盘山闸改造。进一步完善供水、供气、供热、供电等城市功能配套,同时加强基础设施管护。

4.强化生态建设。编制生态规划,严守生态红线。扩大绿色空间,建设城市水系,创建国家级生态园林城市。加强芦苇湿地水利设施建设,保护好、利用好湿地资源。狠抓蓝天工程,加快气化盘锦,抓好集中供热、大气监测等整治措施。继续加强辽河流域治理,运行乡镇污水处理厂,加快建设第三污水处理厂。搞好农村环境治理。扎实有效推进造林绿化。完成节能减排任务。强化环境监管,从严查处环境违法行为。

5.加强城市管理。进一步加大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力度,推进数字城市建设,形成精细化、常态化管理机制,全面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市民文明素质,展示盘锦的城市风采。

(六)坚定不移推进项目建设

抓项目,是盘锦发展的关键。确保项目引进、项目开工和项目竣工实现新突破。

1.全面提升招商质量。更加注重招商选资,主动对接世界500强、行业100强和国内外上市公司,实行点对点招商,全力引进一批调结构、促转型、增后劲的重大项目和高新技术项目。

2.狠抓项目开工。建立市县(区)两级责任推进机制,以项目开工为核心,全面做好审批服务和项目配套,更加主动地帮助企业解决问题,确保项目快开工、快建设、快竣工,早日达产达效。

3.全力支持现有企业发展。现有企业是现实的生产力。全力支持各类企业开展合资合作、并购重组、转型升级,扶持中小企业加快发展,加速壮大民营经济。

4.全力做好要素保障。创新融资方式,多渠道筹措资金。做大做强市商业银行,引进金融机构6家,切实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抓好国家土地管理创新试点工作,强化土地节约集约,最大程度发挥土地使用效益。把集聚人才人口作为一项战略工程,加大金融、经济管理、专业技术等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加速人才人口向我市聚集。

(七)全力增进人民福祉

1.稳定和扩大就业。加强农民技能培训等就业服务,切实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城乡困难群体就业工作,新增就业7万人。优化全民创业环境,增加创业贷款,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加大对苇场职工等低收入群众扶贫力度。

2.完善社会保障。推进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并轨,完善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提高社会保险、城乡低保和优抚标准。高度重视养老工作,推进机构养老、居家养老、社区养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事业。推进残疾人康复中心加快建设。

3.改善居民居住条件。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农垦职工危房改造,支持辽河油田边远矿区职工迁转,下气力解决回迁楼问题。改造新建水热气管网210公里。科学布局公交线路,更新公交车150台。

4.支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大基础教育投入,妥善解决小学、中学建设布局问题。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推进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力争两年实现公办幼儿园城乡全覆盖。深化校企合作,组建盘锦职业教育集团。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让每一名学生都公平享有受教育的权利。鼓励支持华发国际学校、富盈国际学校等民办学校发展。

5.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简朴、务实、隆重地办好纪念建市30周年系列活动。办好全国十二届美展港澳台作品展。启动运行少儿科普乐园。积极开展文化惠民活动,繁荣演出市场。做好中超联赛辽足主场比赛服务,高水平承办辽宁第八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6.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加强村镇和社区卫生医疗机构建设,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流动。新农合筹资标准提高到400元。继续抓好出生缺陷干预工程、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救治等医疗惠民项目。启动建设市精神病医院。建立严格的全程监管制度,确保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八)加强民主法治和政府自身建设

自觉接受人大及其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坚持依法行政,规范行政行为。加大行政监察、审计监督、政务督查力度,推进政务公开,加强行政复议,努力建设法治型和服务型政府。

深入推进社会治理创新试点工作。加强基层社会服务管理体系建设,提升治理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防范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推进“六五”普法。健全重大决策风险评估机制,完善信访和调解工作体系,高度重视安全生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等工作,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积极支持驻盘部队、国防和后备力量建设,深入开展双拥共建工作。努力做好民族宗教、防震减灾、人民防空、妇女儿童、老龄慈善、统计、物价等各项工作。

各位代表:新一届政府即将开始履行职责,我们一定肩负重任,不负人民的重托。

我们要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刻以人民利益为重,雷厉风行,真抓实干,用实实在在的业绩,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验。

我们要勇于担当,勇挑重担,主动走进矛盾,破解难题,把发展的事情一件一件地做好,打造敢担当、有作为的政府。

我们要开拓创新,解放思想,大胆实践,把盘锦发展大业不断推向前进。

我们要廉洁从政,带头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坚决反对“四风”,从严管控财政支出,大力压缩公用经费,厉行节约。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依法严惩腐败行为,建设廉洁政府。

各位代表,新的形势催人奋进,新的征程任重道远。让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团结依靠全市人民,戮力同心,奋勇拼搏,为创造盘锦更加幸福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篇十五 2023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13250字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北京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一年工作回顾

2023年是首都发展历程中很不平凡的一年。在___、国务院和北京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人民坚定信心,团结奋斗,克服困难,开拓创新,较好地完成了“打赢一场

硬仗、办好一件大事”的目标任务。

——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圆满成功。实现了“隆重、喜庆、节俭、祥和”的总要求,赢得了国内外的高度评价和广泛赞誉,向___、国务院和全国人民交上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一年来,我们认真执行市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决议,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全力以赴筹办国庆活动。

筹办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是继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之后,中央交给北京市的又一重大光荣任务。在中央国庆领导小组和市筹委会的领导下,充分运用奥运经验,健全组织指挥体系和运行调度机制,保证了各项工作协调推进、胜利完成。

精心组织庆祝活动。各指挥部全面建立“双进入、双责任”工作体制,精心设计活动方案,科学安排训练演练,实现了“高质量、有创新”的目标。组织10万名群众参加国庆游行、8万名学生进行广场背景表演。运用高科技手段,突破传统表现形式,奉献了一场创意新颖、主题鲜明的联欢晚会。组建预备役、女民兵方队,代表全国民兵预备役部队接受检阅。开展丰富多彩的游园活动,成功举办第七届中国花卉博览会。依托现行管理体制,统筹指挥调度,实现了现场运行零差错、活动内外零事故。广大参演人员刻苦训练,涌现出许多感人事迹,充分表达了对伟大祖国的无比热爱。

全面做好服务保障。坚持“贴近服务、融入服务、主动服务”,及时帮助受阅部队解决遇到的困难。构建多层次、全方位、无缝隙的安保网络,确保了国庆活动的绝对安全。优化交通运输组织方式,实现了庆祝活动交通与社会交通的和谐运转。全力做好气象、电力、水务、环卫、通信、医疗、食品供应等保障工作,城市运行平稳有序。高质量完成长安街大修和沿线改造工程,认真做好环境整治和景观建设,城乡环境干净整洁、优美靓丽。

(二)力保首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2023年年初,受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经济下行态势明显,保增长压力很大。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我们坚决贯彻落实中央一揽子计划,结合实际制定实施一系列具体措施,扭转了经济增速下滑的不利局面,完成了年度各项主要经济指标。

推动对外经贸稳定发展。面对国际市场需求萎缩的严峻形势,明确提出“位次不降低、份额不减少”的工作目标,增加外贸发展资金,支持企业稳定拓展国际市场。地区进出口总额降幅逐步收窄,出口达到483.6亿美元,保持了在全国的份额。制定实施促进服务贸易、服务外包发展政策,加快建设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天竺综合保

税区封关运行。制定实施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政策,完善投资促进工作机制,新设立投资性公司15家,实现了合同外资、实际利用外资双增长,新增境外投资企业140家。加强京港、京澳、京台交流,成功举办科博会、文博会、服务贸易大会和国际版权博览会。

加大企业帮扶力度。坚持运营帮扶与发展帮扶并举,及时制定实施66项帮扶措施。通过降低社会保险缴费费率、调整缴费周期等措施,使企业和职工群众受益97.3亿元。发放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5.5亿元,帮助企业稳定7.3万个就业岗位。多渠道安排资金50亿元,支持企业稳定生产经营。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171.5亿元。成立帮扶机构,协调解决企业反映的困难和问题1594项。重视发挥各类金融机构的作用,采取多项工商管理措施,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全市企业生产经营基本保持稳定,一批骨干企业逆势增资扩产,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1%。

高度重视支援什邡恢复重建工作,落实“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的要求,累计拨付援建资金52.6亿元,完成80%的援建实物工程量。

(三)大力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坚持保增长与调结构相结合,发布实施六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进一步增强了首都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四)加快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

积极推进农村各项改革。建立市和区县两级农地流转信息平台,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全面落实各项农业补贴政策,建立低收入农户增收帮扶机制。346个单位完成乡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制定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办法,新注册合作社1270家。

大力推动金融改革创新。启动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设立农业产业投资基金,建立了农业再保险机制。批准成立21家小额贷款公司、4家村镇银行。成功争取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消费金融公司、省级投融资平台发行债务融资试点。6家商业银行在中关村设立了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专营机构。技术、林权、版权、粮食交易所挂牌开业,要素市场不断完善。

稳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成功实施首旅集团、首农集团等六大重组项目,市国资部门直接出资企业减少至46家。完成125户劣势企业退出工作。着力推进国有企业改制上市,新增7家上市公司。国有资产监管进一步加强,市属国有企业利润增长59.5%。

(五)下大力气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

(六)坚决维护首都和谐稳定。

扎实推进社会建设。出台7项加强社会建设的配套政策。创新“两新”组织服务管理模式,组建650个商务楼宇社会工作站。积极发展“枢纽型”社会组织,实行社会组织设立审批“一站式”服务。在600个社区开展规范化建设试点,改善350个社区办公和服务用房条件。落实征兵新政策,实施拥军优属工程,军政、军民关系进一步巩固,驻京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在筹办国庆活动等工作中作出了重要贡献。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扎实开展,妇女、儿童、老龄事业健康发展。残疾人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坚持做好宗教工作,认真落实惠侨利侨措施。继续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大力推进公益法律服务体系建设。顺利完成第七届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基层民主自治能力进一步增强。

全面推进“平安北京”建设。强化社会治安防控,坚持专群结合、群防群治,开展专项打击整治,打赢了安全稳定“三大战役”,实现了“四个坚决防止”,保持了良好的社会秩序。强化安全生产作业规范和责任体系建设,开展全市安全大检查和隐患排查整改,全力压减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网络,检测抽查合格率均超过98%。深化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加强城市风险评估与控制,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提高。探索建立多元化矛盾纠纷化解体系,开展“信访积案化解年”活动,信访总量和集体访次数“双下降”。拨付8.8亿元专项资金,落实属地、部门、单位、个人四方责任,免费接种疫苗,加强重症患者救治,重视发挥中医药的作用,有效防控甲型h1n1流感疫情,保证了人心安定和社会稳定。

各位代表,回顾一年的工作,我们深感成绩确实来之不易。这是___、国务院和北京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支持、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各区县各部门扎实工作、全市广大人民群众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各个岗位上的全体市民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劳动者,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中央各部门、兄弟省区市,向驻京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首都建设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首都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国内外经济环境不确定因素很多,出口恢复增长还存在较大困难,社会投资跟进不足。二是人口资源环境矛盾十分突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要求更加紧迫。三是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仍然较大,城乡结合部整治改造困难较多,统筹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任务艰巨。四是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够强,首都科技优势还没有完全发挥,新兴产业还需要加快培育。五是影响首都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仍然没有完全消除,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需要加快突破。六是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就业、教育、医疗、住房、交通等领域还存在不少问题,保障和改善民生需要加大力度。七是政府作风建设和效能建设要进一步深化,建设服务型政府需要下更大的功夫。对这些问题,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不断加以解决。

二、2023年主要任务

当前,首都已进入了全面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新阶段。面对我国国情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新变化,面对首都在国家工作大局中应承担的重要任务,面对推动首都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历史责任,我们必须立足当前,着眼建设世界城市,坚持高标准建设、高质量管理、高水平服务,进一步提高现代化、国际化水平,使首都的发展建设与国家和人民的要求相适应。

做好2023年的政府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市委十届七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行动计划,着力抓好自主创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着力抓好一批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着力抓好改革开放,进一步增强首都经济发展动力和活力;着力抓好改善民生,使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着力抓好国际大都市建设,进一步提高首都现代化、国际化水平;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努力实现首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加快建设繁荣、文明、和谐、宜居的首善之区。

2023年要着重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继续把促进首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放在首位。

坚持立足于扩大内需,保持各项政策措施的连续性、稳定性,不断夯实首都经济稳定向好的基础。

积极扩大消费需求。以增强城乡居民消费能力为重点,优化消费环境,释放消费需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2%。一是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社会保障待遇标准,落实国家收入分配政策和“三农”各项补贴政策,健全劳动者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二是稳定汽车和住房消费。继续做好家电汽车下乡和以旧换新工作,合理引导汽车消费。扩大保障性住房供给,引导房地产企业加快开发和入市交易,促进存量房交易。三是大力发展旅游消费。创新观念和机制,发挥历史文化资源、奥运城市优势,提升首都旅游发展水平。深化旅游市场推广和区域合作,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推进旅游集散特色镇建设,引进大型项目,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开发,努力把旅游业培育成重要支柱产业。四是繁荣郊区消费市场。引导大型商贸企业向新城拓展布局,加强郊区现代商业设施和流通网络建设,提高“一乡一集市”、连锁便民店和农资超市覆盖面。五是拓展消费新领域。积极申办高端体育赛事,扩大文化、体育、休闲、健身、养老服务等消费。推进消费金融公司试点,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支持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和企业,加快建设国际商贸中心。

保持投资适度增长。落实两年政府投资1400亿元、带动社会投资1万亿元的计划,统筹安排政府投资700亿元,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一是抓好重大项目建设。坚持和完善部门联动机制,发挥区县主体作用,加快投资项目审批,促进重大项目落地。二是稳定房地产投资。继续做好土地储备,完成1000亿元土地一级开发投资任务。坚持节约集约利用和“多储快供”,优化土地供应结构,推动二级开发投资稳定增长。三是提高产业投资比重。积极运用贷款贴息、专项补贴和资本金注入等方式,支持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重点产业发展,鼓励支持企业加大技改投资。四是认真做好中央单位投资项目对接服务工作,争取一批项目尽快落户北京。同时,进一步加强投资监管,重视做好债务风险防范工作。

努力促进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发挥各类投融资平台作用,制定出台促进政策,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金融服务、高端制造业等领域。落实国家相关政策措施,推动制定中小企业发展促进条例。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风险补偿机制,逐步扩大中小企业再担保资金规模。稳步发展各类集合债、集合票据和集合信托,增加市区两级财政用于中小企业贷款贴息的投入,努力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研究制定面向中小企业的财政、土地、用房等支持政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支持中小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快结构调整,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产品质量。

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高度关注物价变动趋势,做好煤电油气运的运行保障和重要农副产品供给,保持市场稳定。抓好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制定实施食品安全三年行动计划,完善流通环节食品安全自检体系,实施基本药物全品种检验,建立健全市场退出机制。积极培育诚信文化,加快完善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加强市场监管和治理整顿,坚决打击假冒伪劣等违法行为,维护公平公正的竞争秩序和交易环境。

(二)下更大决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政策导向和考核评价体系,坚持优化一产、做强二产、做大三产,狠抓“三个一批带动工程”,深入推进结构调整,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切实抓好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落实国务院批复精神,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一是加快推进先行先试改革。研究制定示范区法规,深化股权激励、科技金融、工商管理、社会组织等改革试点,争取建设场外交易市场。进一步下放市级行政审批权限,增强核心区的管理功能。二是完善示范区管理体制。加强市级管委会的组织协调和督办落实职能,设立中关村发展集团公司,加大各分园和产业基地的统筹协调力度。完善一区多园的产业空间布局,以海淀区、昌平南部地区构成的核心区为依托,整合未来科技城、软件园、生命科学园、环保园、永丰产业基地等空间资源,加快建设北部研发服务和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三是鼓励企业成为创新主体。支持产业技术联盟和民营科技企业承接重大科技项目,完善科技条件平台开放共享机制,加快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继续做好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对接工作,实施科技振兴产业工程和科技支撑工程,努力在重大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制定实施创新型企业“十百千计划”。四是加大科技成果产业化支持力度。健全项目跟踪和筛选机制,整合政府产业投资,以5年不少于100亿元的规模,集中支持一批成长性好的企业和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加大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力度,全年完成40亿元采购任务。五是深化科技金融创新。积极争取更多企业在创业版上市,打造“中关村”板块。支持天使投资、创业投资、股权投资聚集发展,发挥好创业投资基金的作用,逐步完善覆盖技术创新全过程的金融服务体系。深入实施首都知识产权战略,扩大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推动专利权交易。继续实施吸引高端人才的政策,打造人才与创新、创业高地。

加快重点功能区建设。推进亦庄开发区和大兴区行政资源整合,理顺管理体制,拓展发展空间,抓好一批重大项目,培育数字显示、移动通信、新能源等产业集群。发挥亦庄开发区的带动作用,推动丰台科技园、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通州光机电一体化基地等联动发展,建设南部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区。全面推进金融街、商务中心区、丽泽金融商务区建设,加快建设人民银行结算中心、征信中心等金融后台项目,建立文化产权、矿业权、碳交易、存量房交易等要素市场,吸引各类金融机构在京发展。加快实施首钢厂区调整建设规划,发展高端替代产业,带动西部地区发展。发挥天竺综合保税区作用,加快临空经济区发展。认真落实规划,积极推进马坊、马驹桥、良乡等物流基地建设。做好石化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和高端汽车零部件等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和项目引进工作。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进一步细化方案,分解落实责任,实施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着力引进建设一批产业项目。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努力开发纯电动乘用车,发展混合动力客车和商务车。积极发展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产业,推动延庆智能电网示范区、平谷绿色能源产业基地建设。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努力形成以创新药物研发和先进医疗设备制造为龙头的产业链条。积极推动中科院科教园区发展,继续支持中航工业园、北京现代汽车三工厂等一批制造业项目建设。以市场拓展为重点,组建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中心,发展壮大信息服务业。推进“感知北京”示范建设,积极发展物联网产业。完善融资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国家级动漫游戏产业园区、新媒体产业基地、出版产业园、文化娱乐主题公园和演艺中心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做大做强文化创意产业。

统筹谋划首都科学发展的新蓝图。坚持协调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共享发展原则,深化对事关首都发展转型重大问题研究,集中各方面智慧,组织编制“十二五”规划纲要及各项专业规划,加强对各区县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统筹指导。

(三)加大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力度。

进一步强化强农惠农政策,有针对性地解决区域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促进城乡一体化和区域协调发展。

加快农村改革发展步伐。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大土地执法力度。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支持保护政策,抓好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发证工作。积极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加强林业碳汇工作。加快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深化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和小额贷款公司试点,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加快乡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步伐,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健全基层农技推广等公共服务体系,制定实施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三年行动计划。完成30万亩农田基本建设任务,新增设施农业4万亩,着力推动籽种、苗木花卉等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特色手工业。规划建设高水准的农产品物流体系。继续推进低收入农户“共同致富行动计划”,促进低收入农户增收。做好世界草莓大会、种子大会和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筹备工作。安排转移支付24.8亿元,全面完成新农村建设“5+3”工程。加快小城镇建设,以42个重点镇为龙头,以产业园区和农民就业基地为平台,大力发展镇域经济,推动郊区城镇化。

加快城乡结合部改革发展。总结推广北坞村、大望京村和旧宫镇的成功经验,整体启动50个重点村的城乡一体化建设,同步推进“城中村”改造。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强化区县政府的主体责任和综合协调作用,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大胆探索。把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发展产业和稳定农民就业放在突出位置,加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管理力度,积极发展适宜产业,落实绿化隔离地区政策,推动三海子等郊野公园建设。探索补偿安置新模式,积极引入城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机制。加快农村集体资产处置和产权制度改革,做大做强集体经济,努力实现农民利益得保护、就业有保障、增收有途径。

加快新城建设。完善新城外部交通和内部路网,集中力量建设一批水电气热和垃圾处理等配套设施。推进新城滨河森林公园、生态走廊建设,初步形成新城外部绿化带。完善产业服务配套设施,引导教育、卫生等优质公共资源向新城拓展,增强对产业和人口的吸引力。着力抓好功能组团开发,高水平启动重点功能区建设。2023年要集中力量,聚焦通州,借助国内外资源,按照世界一流水平高起点谋划,实实在在地启动一批项目,努力取得重大突破,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

加快实施城南行动计划。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三年投入2900亿元,统筹实施一批交通、市政、公共服务项目和危改、能源安居工程,改善城市南部、西南部地区发展环境。按照“一轴一带多园区”发展格局,积极推进重点产业园区建设,大力吸引高端产业项目落户,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加快永定河绿色生态发展带建设,完成控制性详规编制,推进世界地质公园建设,实施一批河道治理、生态建设和产业项目。

加快生态涵养发展区建设。启动山区500公里主线、400公里支线道路建设,完成5000名山区农民搬迁任务。加快落实沟域发展规划,制定促进扶持政策,抓好7条沟域的国际招标,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沟域经济发展。大力培育生态服务型经济,继续推动区县合作产业共建基地建设,支持煤矿、非煤矿山关停地区替代产业发展,做好人口疏解、农民转移就业工作,引导先进生产要素向生态涵养发展区转移。搞好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加强生态清洁小流域和废弃矿山综合治理,推进宜林荒山绿化和低效生态林改造,不断提高生态建设水平。

(四)努力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

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大胆探索创新,努力破解城市发展难题。

深入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着力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地面公交为主体、多种交通方式协调运转的绿色出行系统,力争公交出行比例达到40%。积极推进12条轨道交通建设,力争亦庄线、大兴线以及房山线、昌平线、顺义线一期建成通车,运营总里程超过300公里,提高既有线路运力和安全服务水平。优化调整公交线路,扩大公交专用道系统,加快综合客运枢纽、公交场站和交通集散配套工程建设,完成蒲黄榆路等4条城市快速路建设任务,全面启动重点镇的高速公路联络线建设。落实第七阶段缓解市区交通拥堵措施,抓好停车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差别化停车收费政策,深入整顿停车秩序。建立交通运行协调指挥中心,完善地面公交智能调度系统,提高交通运行综合协调指挥和应急保障能力。

加大污染防治力度。坚持“增能力、调结构、促减量”,提高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做好大型生活垃圾循环经济园区选址规划,加快推进垃圾无害化焚烧处理,全面推行餐厨、果蔬、园林垃圾资源化处理,开展生活垃圾“零废弃”管理试点,加强非正规垃圾填埋场治理。完善分类收集运输体系,新建改扩建居住小区、社会单位全部实行生活垃圾和餐厨垃圾分类处理。健全管理体制,探索垃圾收费改革。强化对危险废物产生和经营单位、涉源单位的监管。加快北运河水系综合治理,推进垡头、沙河等污水处理厂建设,用三年时间完成中心城区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加强污水和再生水管网建设,完成定福庄至高碑店污水调水工程,提高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水平。认真落实第十六阶段控制大气污染措施,力争二级以上天数达到73%。

加强资源能源保障。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从战略高度研究建设节水型城市。认真落实各项节水措施,开展阶梯式水价试点。建设新应急水源,加强水源地保护,启动潮白河水资源循环利用工程,加快南水北调市内配套工程建设,实施供水管网改造,确保城乡用水安全。基本完成远郊区县33座区域集中供热中心及配套管网建设,新增集中供热300万平方米,同时选择合适方式解决区域供热问题。建成陕京三线天然气进京工程,建设六环路天然气管线系统,推进远郊区县燃气主干管线建设,启动重点镇燃气工程,解决中心城区5万户居民老楼通气问题。深入开展地下管线隐患排查整改,建立运行监控管理长效机制,确保安全运行。

完善城市服务管理。认真做好第六次人口普查,研究人口规模、结构与布局问题,探索建立综合调控机制,通过城市功能疏解、产业结构升级和布局调整,促进人口有序迁移与合理分布。加强出租房屋管理,创新流动人口服务。健全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长效机制,进一步改善首都环境秩序。规范夜景照明、户外广告、牌匾标识、架空线等管理,着力改善老旧小区、街巷胡同、平房区、城乡结合部、农村地区的居住环境。推动物业管理纳入社区建设,研究引入第三方监管机制,促进物业管理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互联网宽带接入标准,大力发展3g网络。完善城市运行信息管理和公共服务平台,提高网格化管理水平。建立城市风险管理长效机制,加强应急保障体系建设,强化基层应急管理,提高应对自然灾害、突发公共安全事件能力。

(五)更加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

大力发展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继续办好直接关系群众生活的重要实事,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千方百计稳定扩大就业。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探索建立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和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6万人。继续实施大学生村官和社工计划,完善就业指导服务和见习制度,切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促进青年失业群体就业。开发多种形式的公益性岗位,帮助9万名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将高失业率地区就业倾斜政策延伸到生态涵养发展区,深化城乡就业协作,建立纯农就业家庭就业援助制度,帮助7万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整合各类扶持政策和资源,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统筹城乡职业培训体系,鼓励企业开展职工在岗培训,加快主导产业、新兴产业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培训家政服务、医院护理和养老护理专门服务人才2万人。全面推进劳动合同制度,维护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整合“新农合”、“一老一小”、无业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制度,推动居民医疗保障制度城乡一体化。完善医保惠民政策,扩大报销范围,提高报销水平,进一步减轻群众医疗负担。深化公费医疗制度改革,将区县公费医疗人员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体系。全面推广“社会保障卡”,全市定点医疗机构实现“持卡就医、实时结算”。做好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工作。牢固树立“大民政”理念,统筹城乡社会救助制度,缓解低收入群体生活困难,推动社会福利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认真落实“九养政策”,进一步完善老年优待措施。实现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城乡并轨。加大慈善公益事业扶持力度。

推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整合公共卫生服务资源,提高公共卫生管理和服务水平。深入开展“健康北京人”行动,进一步普及健康知识,提高市民健康水平。完善农村三级卫生体系,完成远郊区县医疗中心、村卫生室、健康工作室建设。健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补偿和人员绩效考核机制,进一步充实基层医务人员队伍,提高基层卫生服务水平。积极发展中医药事业,在全市公立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设立中医临床科室和中药房。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落实基本药物制度,实行全市统一招标、统一配送、同城同价。切实加强甲型h1n1流感等传染病防控,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高度重视住房保障。坚持结构调整,切实加大住房保障力度,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规范发展二手房市场和房屋租赁市场,促进首都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加快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力争再用两年时间,全面完成三区三片棚户区改造和中心城区危旧房屋保护性修缮任务。加强老旧楼房公共设备设施安全维护。加快中小户型的廉租房、经济适用房、限价商品房、公共租赁房建设,确保占全市住宅供地面积的50%以上,确保占全市住宅新开工建设套数的50%以上,确保完成新开工建设和收购13.4万套、竣工交用4.6万套。创新政策性住房建设机制,发挥国有企业的积极性,广泛吸引社会资金参与。鼓励集体经济组织依照规划、利用存量建设用地发展公共租赁房。加强政策性住房安全质量和配租配售管理,大力推进优质公共资源优化配置,努力让群众住得放心、住得满意。继续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依法查处捂盘惜售、占地不用、哄抬房价等违法违规行为,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势头。

(六)深入推进改革开放。

全面适应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变化要求,继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充实完善市级行政服务大厅,集合各部门审批职能,为企业和社会提供更加全面、便捷的服务。抓好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实现绿色审批通道机制常态化。坚持简政放权,深化各部门内部审批改革,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加强绩效管理和效能监察。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大国有企业兼并重组力度,做实一批集团公司,推进一级企业上市融资和整体上市,大力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千亿元级大企业。完善国资监管体系,认真做好向企业委派董事长和财务总监工作,扩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试点。

深化社会事业改革。落实国务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意见,坚持管理与改革并重,稳步推动公立医院改革,深化社区卫生体制改革,努力让广大群众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推进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做好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各项工作。

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进一步优化引资结构,着力引进现代服务业、高端制造业项目,大力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大型民营企业总部,推动在京外资企业增资。落实稳定外需政策,支持企业海外营销,扩大双自主产品出口。建立服务贸易工作协调促进机制,引导服务外包向高端方向发展。支持有实力的优势企业开展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积极吸引国际高端会议、展览和大型活动在京举办,争取国际组织在京设立机构,不断提升首都国际化水平。

扎实推进对口支援和区域合作。全面完成援建什邡的各项任务,认真做好对口支援拉萨、和田等地区的工作。进一步创新机制,加强与周边地区在水资源保护、生态建设、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全力做好参与上海世博会各项工作,支持办好广州亚运会。

(七)全力保持首都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深入开展“爱首都、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推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积极开展“六大文明引导行动”,进一步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完善社区多元治理体系,健全社区参与机制,畅通居民自治渠道。依法组织第八届村民委员会选举,认真开展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深入开展“五五”普法,增强全社会的法制观念和公民意识。做好社区矫正工作。加强法律援助,建设100个乡镇公益法律服务中心,实现农村公益法律服务体系全覆盖。

提高社会建设和管理水平。完善“枢纽型”社会组织工作体系,积极培育社会组织。健全社区建设体制,依托社区服务站,整合各部门管理力量,完善统筹协调机制,提高基层综合服务管理能力。积极推进社区规范化建设,切实解决好社区办公和服务用房问题,逐步提高社区工作者待遇。加快建设街道、乡镇社区服务中心和农村社区服务站,推广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培育扶持专业社工机构,开展购买社会工作岗位试点,继续做好商务楼宇社会工作站建设。发展专业化志愿者队伍,积极开展常态化的志愿服务。

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加快推动少数民族乡村经济发展,进一步推进宗教房产落实工作。发挥合作交流机制作用,促进京港、京澳、京台多领域合作,鼓励华人华侨参与首都建设。认真落实人口计生工作各项政策,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切实维护妇女和未成年人权益。加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政策措施研究,促进老龄事业健康发展。完善助残服务体系,丰富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强国防教育和后备力量建设,深入开展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和军民共建活动,做好军队干部转业安置和退役士兵就业服务,支持驻京部队建设。

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落实稳定是硬任务、是第一责任的要求,切实抓好维护首都社会稳定工作。按照抓源头、清积案、建机制、强基层的要求,做好重大决策风险评估,建立矛盾化解联动机制,积极预防、妥善处置各类群体性事件。健全安全生产问责制度,创新监管方式,加大交通运输、建筑施工、有限空间作业、地下经营空间、危险化学品、人员密集场所等重点行业和领域监管力度,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完善首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科技创安工程建设,大力整治社会治安突出问题,依法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切实维护首都和谐稳定。

各位代表,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认真落实市委第三次人大工作会议精神,坚决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和决定,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的意见建议,自觉接受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坚持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联系制度,健全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制度,进一步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水平和依法行政能力,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一是扎实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大力弘扬北京奥运精神和国庆60周年活动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巩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树立更高标准,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认真落实领导干部基层联系点制度,加强改进信访工作,不断拓宽社情民意反映渠道。二是着力转变政府职能。落实政府机构改革方案,进一步优化结构、理顺关系,着力解决在具体事情上部门间职责不清、合力不够等问题。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完善行政权力公开透明的运行机制。认真总结《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落实情况,做好推进依法行政工作规划,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三是深入推进政府服务管理创新。总结推广奥运筹办、国庆60周年活动服务保障、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丰富经验,健全部门之间、部门与区县之间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落实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深入推行“三效一创”绩效管理,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四是加强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认真落实中央纪委五次全会精神,推广廉洁奥运经验,坚持廉洁办各项事业,充分发挥监察、审计等部门的监督职能,加强财政资金使用监管,严格控制公用经费和一般性开支,推进节约型政府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扎实推进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坚决查处腐败案件,努力建设为民、务实、廉洁、高效的政府。

各位代表,首都北京已经迈上新的历史征程,任务更加繁重,前景更加美好!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锦涛同志为___的___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建设,全力推动首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建设繁荣、文明、和谐、宜居的首善之区而努力奋斗!

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2页 上一页

市政府工作报告[精](十五篇)

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2023年工作回顾2023年是我市实施“三步走”第二步战略部署的开局之年。在___、国务院和市委的领导下,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决贯彻国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政策措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市政府信息

  • 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四篇)
  • 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四篇)85人关注

    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北京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一、过去一年工作回顾。XX年是首都发展历程中很不平凡的一年。在___ ...[更多]

  • 市政府工作报告6(十五篇)
  • 市政府工作报告6(十五篇)70人关注

    <FONT size=2>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过去一年的发展成绩 过去的一年,是极不寻常 ...[更多]

  • 2023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四篇)
  • 2023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四篇)62人关注

    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北京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一、过去一年工作回顾2023年是首都发展历程中很不平凡的一年。在___ ...[更多]

  • 市政府工作报告[精](十五篇)
  • 市政府工作报告[精](十五篇)58人关注

    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2023年工作回顾2023年是我市实施“三步走”第二步战略 ...[更多]

  • 市政府工作自查报告15篇
  • 市政府工作自查报告15篇55人关注

    今天上午听了xx市长的《政府工作报告》,联想昨天观摩的xx个现场以及近年来目睹石首“一城两翼”初见雏形的变化,真是深受很深,感想很多,心灵震撼,倍受鼓舞。下面,我想谈 ...[更多]

  • 市政府办公室工作报告3篇
  • 市政府办公室工作报告3篇51人关注

    自20xx年“六五”普法工作开展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常委会的监督下,市政府办公室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 ...[更多]

  • 市政府报告及计划政府工作计划(十五篇)
  • 市政府报告及计划政府工作计划(十五篇)37人关注

    一、2023年全市工作回顾(一)工业经济逆势增长,质量效益显著提高(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新农村建设显著加快(三)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功能品位显著提升(四)民生工程卓有成效,社会事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