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者范文网
当前位置: > 工作报告 > 工作报告

人民政府工作报告推荐(十五篇)

发布时间:2024-07-09 16:00:03 查看人数:69

人民政府工作报告推荐

篇一 人民政府工作报告推荐13600字

【昌江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_年工作回顾

201_年,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有效应对铁矿石和水泥价格持续下行的严峻形势,全力以赴促发展惠民生保稳定,加快推进“一区四地”建设,较好地完成了县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年度目标任务,建设美丽昌江幸福家园成效显著。实现全县地区生产总值91、49亿元,同比增长11、4%。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0、2亿元,首次突破1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20、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5、2亿元,同比增长12、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8亿元,同比增长14、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386元,同比增长11、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818元,同比增长14、2%。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3、75亿元,同比增长264、9%。在荣获2023、2023年度连续两年全省经济综合指标考核二等奖的基础上,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科学规划,扩大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围绕科学发展编制完善各项规划。以“科学规划年”为助推力,立足昌江实际,加大各类规划编制力度。县城乡总体规划(2023-2030年)获省政府批准实施,县城主城区8个组团控制性详细规划、海尾湿地公园、保瑞森林公园、霸王岭热带雨林旅游发展规划均已审议通过,昌化等6个风情小镇规划及行政村庄规划已经通过专家评审,保梅岭、山竹沟等一批特定区域规划正在编制,棋子湾总规、控规正在抓紧修编,规划引领科学发展的水平不断提升。

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突破。去年5月份开始,在加快推动年初确定21个重点项目的基础上,县党政主要领导“走出去”上门招商,多次带队到广东、江苏等地招商引资,与一批企业签订框架协议,新引进广州恒大、江苏中南、大陆希望、海南大印等一批知名大型企业,打造棋子湾海上娱乐运动中心、侯臣咖啡休闲驿站、宝瑞森林公园等19个投资项目,计划投资300多亿元,极大地增强可持续发展后劲,有力地支撑经济转型发展。

重点项目建设成效显著。深入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把扩投资上项目作为关键抓手,着力开展为期50天的“解决问题月活动”,召开5次重点项目推进会,解决了一批制约重点项目建设的困难与问题,保障重点项目顺利推进。全县40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78、14亿元,完成年度投资任务的100、6%,为拉动全县经济止跌回升、向好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优化结构,加快转型升级,特色产业发展基础更加扎实

新型工业不断发展壮大。以建设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为载体,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与高新技术产业,一批支撑昌江长远发展的新型工业项目相继建成和开工建设。海矿200万吨贫矿选矿、华润100万吨水泥粉磨项目竣工投产,昌江核电一期、瑞图生态建材、北一采场深部开采、中电国际太阳能发电、天利科太阳能农业生态园等一批项目超额完成年度投资任务,华盛节能环保技改等一批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工业产业链条进一步拉长。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不断增加,全年铁矿石原矿产量594、1万吨,同比增长5、3%;水泥熟料产量1296、3万吨,同比增长5、1%。第二产业占gdp比重达到58、2%,拉动经济增长7、56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增加值实现44、85亿元,同比增长10、7%,拉动经济增长5、29个百分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开放型服务业取得突破性进展。旅游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总投资10亿元的棋子湾基础设施基本配套到位,建成9条道路24公里以及给排水等附属工程,西环高铁昌江段项目完成征地拆迁开工建设。棋子湾旅游度假区掀起开发热潮,在加快推进恒盛元、雨润、阳光城旅游项目的基础上,开工建设棋子湾海上娱乐运动中心,打造激情玩海第一品牌。侯臣咖啡昌江休闲驿站、宝瑞森林公园等一批旅游地产项目加快推进。海尾湿地公园、银湾国际花园酒店、福源小区等酒店地产项目取得新进展。霸王岭雨林氧吧小镇和七叉木棉风情小镇建设初具雏形。成功举办“昌化江畔木棉红”、“芒果飘香昌江情”专题体验旅游活动,“山海黎乡·纯美昌江”知名度明显提升。商贸物流、交通运输、通讯、文化娱乐等服务业加快发展。全县第三产业增加值17、05亿元,同比增长11、9%;接待过夜旅游人数54、02万人次,同比增长29、9%,增速全省第三,旅游开发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旅游发展蓄势待发,发展前景令人充满期待。

热带特色现代农业取得新成效。全年农林水牧渔支出4、1亿元。新增冬季瓜菜1、5万亩,种植面积达到12、5万亩,总产量突破20万吨;新增热带水果5000亩,种植面积达到19、3万亩,产量42万吨;新增甘蔗4、5万亩,全县种植面积达18、4万亩;新增橡胶2、4万亩,种植面积达到20、7万亩,形成王下“橡胶乡”、十月田“香蕉镇”、姜园“圣女果村”等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发展格局。全年生猪和蛋鸡出栏量分别为16、2万头和257万只。完成海尾一级渔港续建工程,加快造大船闯深海捕捞,发展麒麟菜养殖5000亩、海淡水养殖标准化改造1200亩、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120口,全县水产品总产量达7、6万吨,渔业总产值达8、9亿元。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77家,总数达到284家,农民生产规模和农产品竞争力不断增强。积极与海南大学县校合作实施“科技服务地方”工程。投入9090万元,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业发展生产基础不断夯实。第一产业增加值21、25亿元,同比增长6、9%,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201_年,我县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平安渔业示范县”等称号。

(三)力保民生,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全县民生支出19、11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8、21%,为民办成一批实事好事,让广大群众更多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

兑现十大民生实事惠及更多群众。投入6、1亿元办成扶贫、教育等十大民生实事。投入1115万元推进扶贫开发。建设保障性住房1000套、改造农村危房1800户,获得全省农村危房改造三等奖。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缴费率分别达到99%和95%,新农保基础养老金标准由每月85元提高至每月100元;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9、94%;五保户集中供养标准由原来的每人每月300元提高到450元,分散供养标准由原来的每人每月300元提高到350元;城市低保保障标准从每人每月320元提高到350元。投资3950万元继续完善3800亩常年蔬菜基地建设,完成叉河农贸市场升级改造、绿宝东风平价商店和公务员小区平价商店建设,全县蔬菜自给率达70%以上。投资802万元新建石碌镇中心幼儿园,新增幼儿学位360个。建成农村安全饮水工程14宗,解决14个自然村庄1145人安全饮水问题。完成2072对计划怀孕农村夫妇免费开展地中海贫血筛查;投入4286万元改建砂土路3条18、6公里,进度排名全省第一,广大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开展“我为农民增收办实事”活动助农增收。出台“我为农民增收办实事”活动的实施方案,计划从201_年至2023年新增1亿元县本级财政资金扶持农民增收项目。去年已安排2000万元资金,重点帮扶农村困难群众发展生产,发放花梨种苗35万株、沉香种苗19万株、蜜蜂种箱3000箱、鸡鸭鹅苗近10万只,种植南药610亩,改造35户特困户危房。提高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新增毗邻公益林区村庄生态补偿594户2558人。扶持创建4个“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村。开展“一帮一促增收”活动,全县1230名县、镇、村干部三级联动,每人联系一个困难户,总计帮扶对象达1232人,困难群众生活得到改善。

社会各项事业不断加快发展。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升,高考本科录取率比2023年提升6、8个百分点,在全省18个市县排名第六、位居全省少数民族市县第一;农村公办幼儿园达到10所,提前实现省提出的“每个乡镇至少有一所公办幼儿园”的目标;矿区学校和乌烈中学被评为省级规范化学校;面向社会招聘幼师20名。就业工作进一步加强,新增就业人数3527人,完成任务的176%;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1323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698人,就业技能培训123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0、26%。医疗卫生事业加快发展,启动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前期工作,完成30家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招聘县疾控中心等事业单位技术人员19名,县医改工作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均获得全省第四名,基层医疗机构基本药物使用金额比例比省厅要求高近15个百分点,广大群众更多地享受到了医改成果。人口计生工作巩固提升,人口出生率、符合法定生育率、出生人口性别比分别为14、39‰、95、65%、115、27,在全省率先推广应用孕情服务管理系统,截止201_年累计16次被省政府评为“全省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文化事业取得新进步,下基层放映电影1200多场次;举办海南西部片区健身操比赛、书画摄影奇石展等文化活动;参加建省25周年文艺汇演,黎族器乐组合节目《黎乡山色》荣获一等奖,群众文化生活不断丰富。

城乡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完成霸王岭国家森林公园主体旅游道路、县城6条背街小巷改造等项目。加快推进石碌河整治二期工程、县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保障性住房四条规划道路等项目建设。开工建设保梅岭林区防火巡护专用通道、建设西路改扩建、昌江大道太坡立交段路面改造等工程。建设农村公路14条56公里。建成5座乡镇垃圾转运站。城市园林绿化品位不断提升,县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5、2%,绿地率达39、4%,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8、85平方米。全县城乡交通、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不断夯实,城镇功能不断完善,为昌江加快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保障。

(四)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狠抓节能减排,美丽昌江建设成效明显

深入开展“绿化宝岛”大行动美化人居环境。免费发放黄花梨、沉香、木棉等各类树苗,动员全县干部群众掀起植树造林热潮。深入开展“义务植树百日活动”,重点在棋子湾旅游公路、核电通道、邦溪至叉河段高速公路等170公里道路上植树造林,打造“一路一景”绿化景观带。完成年度植树造林3、02万亩,2023年以来共完成造林8、5万亩,超额完成省下达任务。全县森林覆盖率达59、8%,人居环境建设得到巩固和提高。

狠抓节能减排改善生态保护环境。加大节能减排整治力度,严格把好项目准入关口,开展节能审查项目42个。推动水泥、矿产等企业淘汰高耗能落后机电设备104台。对海南农垦石鹿实业两台磨机实施关停工作。建成县机关办公楼80千瓦太阳能发电项目。推动海南矿业完成节能照明改造项目,年节省1436吨标准煤。完成城乡3089盏路灯改造工作。推进161家公共机构和9家公共建筑照明设备改造工作。督促水泥企业推进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加快脱硝设施及自动在线监测系统建设,较好地完成省下达年度节能减排任务。

大力开展重点领域专项整治成效明显。全面开展城乡环境卫生、违法建筑、清理闲置土地等专项整治大行动。投入3500万元建设乡镇垃圾转运站,配置垃圾转运车等一批环卫设备,充实镇、村两级环卫队伍,提高环卫工人待遇,启动“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县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50%,全县城乡环境卫生明显改观。拆除违法建筑35处,面积5150平方米。清理闲置土地15宗面积93、71公顷,清查拖欠土地出让金问题案件7宗,追缴金额3731、86万元。立案查处各类森林案件18起,打击处理各种违法人员18人。严厉打击非法采矿、侵占河道等水事违法行为,整治非法采砂场10家,重点领域专项整治成效显著。

(五)深化改革,健全体制机制,发展内生动力持续增强

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省政府关于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的有关决定,积极承接下放我县31项部门行政审批事项。修订县政府工作规则和县政府常务会议制度,进一步提高行政效率。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完成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推动县政府督查室、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升格,政府系统全面推行电子政务,全县31个单位集中进入服务中心办理业务,共受理企业和群众办件11510件,办结率达97、7%。扎实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取消药品加成,实行零差率销售,药价平均下降15%;基本完成基层医疗机构体制改革;完成第二批国家级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申报工作。加快推进殡葬改革试点工作,开工建设昌化大岭公墓,完成县级公墓192亩征地任务,整治乱埋乱葬坟墓4968座,完成年度任务的125%。启动红林农场移交地方属地管理工作。加快发展内生动力不断释放,有力地激发经济社会加快发展。

(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社会保持更加和谐稳定

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认真落实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省委二十条和县委十八条规定。大力弘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严格控制“三公”经费、会议活动和接待费用,压缩行政经费375万元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停止新建楼堂馆所,规范办公用房、公务用车、公务接待管理。加强审计监督,促进增收节支3052万元。办理人大代表建议73件、政协委员提案91件,制定政府规范性文件10件。圆满完成第七届村委会换届选举。深入开展“庸懒散奢贪”专项整治行动。开展政风行风社会评价活动,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举办政风行风热线51期,受理群众咨询和投诉315宗,办结率100%,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政府为民务实清廉高效的形象明显提升。

社会管理创新扎实有效。进一步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快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继续推进视频监控点建设,在全县8个乡镇增建56个高清监控点,全县视频监控点达到187个,基本覆盖全县重点区域和主要路段。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活动,强力开展“打黑除恶”、缉枪治爆、禁毒、禁赌等专项整治行动,破案574宗,摧毁犯罪团伙29个,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701名。推进领导包案常态化,包案33件,成功调处27件,调处成功率81%,推动一批重大矛盾纠纷、信访积案、疑难案件得到妥善解决。加强社会矛盾排查化解,共调解民间纠纷1172宗,成功调处1140宗,调解成功率达97%。强化非煤矿山、道路交通、建筑施工、消防、食品药品、校车校舍等重点领域的安全管理,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深入开展“六五”普法,人民调解、法律援助、安置帮教和社区矫正力度加大。全面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加快发展。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优抚安置扎实推进。统计、史志、外事、对台、档案、气象、地震、地质等工作取得新成绩,工会、共青团、妇联、侨联、科协、工商联、残联、红十字会等人民团体取得新进步,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省委、省政府和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县人民共同努力奋斗的结果。在这里,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在各个领域和岗位上辛勤工作的广大干部群众,向给予我们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县部队官兵、公安民警和各界友人,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基础薄弱,产业结构调整的成效尚不明显,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传统工业向新型工业转变步伐不够快,工业产业链条短,节能减排压力大;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特别是工业园区配套不够完善;部分群众仍然比较困难,仍需要更加关注;一些干部的作风有待转变、驾驭和推动经济工作的能力有待提高等。对此,我们一定要不断探索、勇于实践,加快解决这些问题,尽最大努力让全县人民群众满意。

二、工作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六届五次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意义非常重大。总体上看,全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加快提速,全面深化改革动力不断释放,给我县加快发展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我县经过多年的发展,重点项目和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经济社会发展势头强劲,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城乡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干部群众求发展热情高、盼富裕愿望强烈,为推动新一轮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要充分认识面临的严峻形势,看到我县欠发达的县情没有改变,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还比较慢。特别是今年国家化解产能过剩、强化节能减排管控、停止审批建筑砂石料以外其他矿产资源开采项目等约束性政策,对我县铁矿石采掘业和水泥制造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我们要准确判断形势,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把困难和挑战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办法和措施考虑得更周全一些,努力开创美丽昌江幸福家园建设新局面。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省委六届五次全会和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精神,按照县委十一届四次全会的部署,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紧紧围绕“一区四地”发展战略,继续上项目、扩投资、促发展,大力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优化,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与效益,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打造美丽昌江、幸福家园。

今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5%,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

实现全年目标,重点要在七个方面工作取得实效:

(一)着力扩投资上项目,促进经济提质增效

强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继续实施“项目建设年”活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更多实力强的大企业到我县投资。全年实施重点项目75个,总投资450、6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89、22亿元。严格落实重点项目建设“六个一”推进模式及月通报制度,切实做到投产项目抓效益、在建项目抓进度、签约项目抓开工、招商项目抓落地、预备项目抓孵化,确保按序时进度完成重点项目建设目标任务。

强化经济运行调节。适时采取有针对性的综合调节措施,着力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统筹产运需衔接,保障电油气运供需平衡。抓好粮食保障能力建设,完善粮食储备体系。加大“菜篮子”建设力度,保障市场供应,加强价格监管,保持物价基本稳定。加强项目监管,严肃查处以项目为名骗取资金、变相圈地等行为。

努力扩大消费。加快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开拓城乡市场,扩大居民消费。积极引导企业、媒体和社会力量多元联动加大房地产、旅游、热带农产品“三大促销”力度,努力促进房屋销售面积增长、旅游收入增加、冬季瓜菜销售量扩大。合理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努力增加居民收入,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加快4g网络建设和业务开展,推进城市百兆光纤工程和光纤入户,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

(二)着力培育和壮大特色产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做大做强新型工业。以建设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为平台,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新型生态建材、铁矿石加工等新型工业,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确保北一采场深部开采、中电国际20兆瓦光伏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天利科20兆瓦太阳能发电项目等项目竣工投产;加快推进昌江核电、瑞图昌江生态建材等续建项目建设,确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争取华盛节能环保技改工程、保秀矿区深部开采、华润水泥三期配套等项目开工建设;加强项目储备,积极推进海南龙源、英利、神华太阳能发电和昌江核电关联产业园等项目前期工作。夯实昌江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园区道路、供水、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推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型墙体材料厂等项目建设,为企业进入园区开发建设创造条件。

培育壮大开放型旅游服务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大力培育以新兴旅游业为主导的开放型旅游服务业,重点加快“两区一带一中心”建设。两区,即打造棋子湾旅游度假区“玩海奇湾”品牌和霸王岭旅游度假区“森林氧吧”品牌。继续加大力度推进棋子湾片区的恒大海上娱乐运动中心和阳光城、恒盛元、奥特莱斯-雨润等项目建设;争取开工建设棋子湾中南度假村、希望度假酒店等项目,为棋子湾开发建设不断添加助力。一带,即打造一条从棋子湾到霸王岭的休闲观光特色旅游村寨景观带。启动叉河至霸王岭旅游公路建设,全面完成棋子湾旅游度假区基础设施;加快打造霸王岭雨林氧吧、昌化渔业风情小镇、海尾休闲渔港小镇、七叉木棉风情小镇和山竹沟、苗村、苗圃、保山、保营、椰子村等美丽乡村,加快推进海尾湿地公园、峨港万亩生态农业公园等休闲旅游公园建设。全面开展“昌化江畔木棉红”、“芒果飘香昌江情”、“激情玩海棋子湾”和“黎苗风情体验游”四大旅游月活动,打响“山海黎乡·纯美昌江”旅游品牌。一中心,即把县城石碌打造成为配套完善、产业协调、自然和谐的“山水石碌、乐居福城”。完成景富家具建材商城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海钢海矿两厂搬迁及旧城改造、华田商业广场、昌江休闲驿站、骑楼商业街、银湾国际花园酒店等项目建设;开工建设鸿泰富居城市综合体、保梅岭养生综合体、东南亚风情商业街、福源商业中心、龙溪休闲绿道工程、海钢休闲体育度假山庄等一批项目。加快宝瑞森林公园建设,确保今年完成综合服务区、旅游道路、观景台、木栈道等一期工程,加快完善功能,提升品位,把石碌建成美丽文明的宜居城市。同时,大力开展旅游市场专项整治,依法依规打击不良行为,为旅游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加快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大力发展热带特色现代农业,着力提高农业组织化生产、集约化运作、现代化经营水平。加快发展生态农业基地。加快广地常年蔬菜基地、万凯通蔬菜种植基地建设,带动生态农业发展。新增常年蔬菜1200亩,总面积扩大到5000亩;新增冬季瓜菜1万亩,总面积达到13、5万亩;新增橡胶1、8万亩,总面积达到22万亩;稳定香蕉种植面积10万亩、芒果挂果面积5、7万亩。加快发展畜禽基地。推动永基牧业“昌江土鸡”、“乌烈黑山羊”养殖加工基地开工建设;发挥卓津蜂业、天和公司等龙头企业的作用,带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户发展蜜蜂养殖、霸王山鸡养殖、南药种植等林下经济,打造“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新建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8个,新增出栏生猪1、5万头,全年出栏生猪17、4万头,禽类出栏达300万只。加快发展海洋渔业。大力发展海淡水养殖,启动昌化一级渔港项目建设,发展深海捕捞业,全县水产品年产量达到8、3万吨,渔业总产值达到10、13亿元。拓宽渠道促进农民增收。继续开展“我为农民增收办实事”活动,安排2000万元扶持农民发展特色产业;加快农民专业合社发展,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50家以上,总数达到330家以上;力争建设省级示范合作社3家,合作社注册商标数达到45个。加强农业先进技术服务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全年培训农民2000人次。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夯实农业生产生活发展基础。

(三)着力统筹城乡建设和管理,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

坚持科学规划,强化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镇功能,提高城市综合管理水平,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步伐。

坚持规划先行。继续加大各类规划编制力度,完成县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和8个乡镇的总规、控规编制,79个行政村和103个自然村村庄规划以及县城燃气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启动红林农场规划编制工作,实现全县村镇规划覆盖率达100%,基本建立起“覆盖全县、层次分明、统一衔接、功能互补、相互协调”的城乡规划体系。强化规划批后管理,切实维护城乡规划工作的严肃性,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

加快完善城镇功能。加快建设国家卫生县城。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昌江大道太坡立交段路面改造、建设西路改扩建、环城西路二期、内环路、东文路、富安路等道路建设与改造工程;完成县污水处理厂配套(扩建)管网、县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项目建设;实施县城背街小巷和乡镇镇墟道路硬化、亮化、绿化和美化工程;加快县城天然气管道供气、污水处理设施、农村道路桥梁等工程建设,加快芒果厂片区、太坡十字路口片区等旧城改造工程,不断夯实新型城镇化发展基础。

提升城镇管理水平。继续在全县深入开展环境卫生大整治行动,着力解决环境脏乱差问题,力争城乡环境卫生明显改善。加强道路交通秩序管理,加快县城区停车场建设,引导车辆有序停放,着力解决交通拥堵、车辆乱停乱放问题。充分发挥城管、城建和工商队伍作用,加强城市监管和执法力度,着力解决占道摆摊经营、门前卫生“三包”等问题。重拳打击违法建筑,着力解决乱搭乱建等突出问题,提升城镇文明程度。完善城镇建设投融资机制,拓宽渠道多元化筹措城镇建设资金。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落实流动人口居住登记和居住证制度管理,加快提高城镇综合管理水平。

(四)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继续加大民生投入,安排民生支出预算资金19、64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6、4%,办好十大民生实事,提高群众生活水平。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201_至2023两年投入6732万元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创建县级规范化学校14所、省级规范化学校至少1所,确保年底前实现我县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目标。扩大高中招生学位,确保4、2%的招生递增率。提高职业高中入学率,确保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83、4%。启动昌江中学图书馆建设,推动昌江中学创建省一级学校。继续改善艰苦边远地区教师教学和生活条件。通过“结对子帮扶”、开展“名师讲坛”等方式推进友好学校建设。推进法制校园环境建设,营造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进一步完善教师人才培养、聘用和激励机制。

努力提高医疗卫生水平。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建设,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切实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不断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差距。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推进医药卫生信息化。加强医德医风建设,保护医务人员合法权益,进一步改善医患关系。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实施“单独二孩”政策,全面推行初婚初育夫妇结婚证与生育服务证同时发放。稳定低生育水平,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强化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和管理。

加快发展文化体育事业。继续实施“六大文化惠民”工程,完善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开展文化下乡活动。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文化特色产业。加强广播电视新闻等工作,引进和培育文艺人才,推进文艺精品创作。加强对网吧等文化市场的依法管理。保护黎族传统文化,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物保护工作,做好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和全国第六次体育场地普查工作。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不断提高竞技体育水平。

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新增城镇就业20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万人以上,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50人,促进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加强就业培训,鼓励自主创业。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落实好医疗保险财政补助、城乡低保保障以及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政策。积极发展商业保险。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扩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覆盖面。

继续办好十大民生实事。一是实施4个贫困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项目。二是开工建设城镇保障性住房1000套,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000户。三是从2023年7月起,将新农保领取待遇人员基础养老金由每人每月100元提高到120元。四是适时启动城乡低收入群体补贴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五是新建和改造10宗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解决7000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六是对农民小额贷款按不低于8%的贴息率给予财政贴息,实现农业保险财政补贴12个险种全覆盖。七是继续开展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和地中海贫血筛查诊断服务。八是为困难群众和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九是建设行政村邮站79个。十是投入不少于2000万元,设立城乡特殊困难家庭特别救助“双特”救助资金。办好民生实事,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一定要更加努力工作,不折不扣兑现承诺,请各位代表和全县人民监督。

(五)着力建设生态文明,谱写美丽昌江新篇章

加强生态保护建设。深入开展“绿化宝岛”大行动,启动城镇公园、水上公园、森林公园、观光果园“四园”建设。新建8个文明生态村,不断提高生态环境建设水平。继续通过提供免费苗木,鼓励农民种植黄花梨、沉香等本地乡土珍稀名贵树种,切实做到兼顾生态和经济效益。加强天然林和沿海防护林保护。继续实施生态补偿机制,强化对生态核心区保护和管理。推进中小河流治理,加强生态修复。加大执法监督力度,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坚定不移地守护绿水青山、留住碧海蓝天。

狠抓节能减排。严格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对考核不达标的企业实行约谈问责、限期整改。执行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制度和环境准入标准,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上新项目。继续推行余热发电、贫矿选矿利用、节能技术改造、绿色照明示范、合同能源管理等节能减排项目。推进华盛节能环保技改工程、海矿高耗能机电设备改造和鸿启12公里皮带运输长廊建设等项目建设,力争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控制在省下达指标内。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建成一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强化对土地资源的统筹管理,加快完成闲置土地清理工作,提高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

(六)着力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认真贯彻落实省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年”的各项工作部署,重点推进以下八项改革:一是深化农村改革,今年上半年之前完成石碌镇、昌化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确保下半年全县铺开;依法有序推进土地流转,放活经营权,探索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引导县财政资金和政府结算支持金融机构存款业务,保障农村存款主要用于农业农村。二是完成红林农场属地化管理移交工作,统筹谋划农场未来产业发展、民生保障、社会管理等方面工作,推动垦地一体化发展。三是全面推进殡葬改革试点工作,完成昌化大岭公墓建设,开展石碌镇县级公墓建设前期工作,大力推进乱埋乱葬坟墓迁移工作。四是深化教育文化体制改革,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推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促进教育公平;按照政企、政事分开原则,实行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五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和基层医疗卫生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六是推进工商注册登记制度改革,由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把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逐步改为认缴登记制。七是深化国企国资改革,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支持海南矿业首发上市。八是稳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完成事业单位实际分类工作。

(七)着力创新社会治理,促进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加强社会矛盾预防化解。全面实施“科学管理年”,创新社会治理,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强化县、乡(镇)、村(社区)三级矛盾纠纷排查调解组织,及时妥善化解各类矛盾和问题。继续推行重大矛盾纠纷领导包案机制,大力推动疑难复杂问题的化解。完善县联合接访大厅和乡镇信访接待室,进一步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及时化解信访积案和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创新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完善重大项目建设调查研究、集体决策制度,建立利益相关方参与协商机制,确保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实现应评尽评。

深化公共安全防控管理。健全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推进警务信息智能岛和海岛型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全面建成视频监控系统、道路交通智能卡口系统、人员管控系统“三大管控系统”,提高社会面管控能力。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重点开展侦破处置命案、有组织犯罪、毒品犯罪、酒后滋事犯罪、“两抢一盗”犯罪、制售伪劣农资犯罪等专项整治行动。深入开展公共安全隐患排查整治,重点整治打架斗殴、涉黄涉赌等突出治安问题。用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抓好非煤矿山、道路交通、建筑施工、消防、食品药品、校车校舍等重点领域的安全管理,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充分发挥县应急联动指挥中心的作用,健全突出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完善防灾减灾救灾体系。深入开展“六五”普法,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社区矫正和法律援助,深化“平安昌江”创建活动。

健全社会服务管理机制。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促进社会管理和服务有机结合。健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机构、组织体系和保障机制。强化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加强对吸毒人群、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刑释解教人员的帮教、矫正与综合干预。做好闲散青少年、流浪未成年人、农村留守儿童及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加强校园及周边综合治理,排查整治校园及周边突出治安问题,严格落实校园安全责任制。加强“两新组织”服务管理,完善政府监督、社会监督、自我监督相结合的管理体系。

加强群团和人民武装等工作。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促进民族团结和睦。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侨联、科协、工商联、残联、红十字会等人民团体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抓好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和“双拥”工作。继续做好统计、史志、外事、对台、档案、气象、地震、地质等各项工作。

三、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认真落实省政府关于县政府机构改革的安排部署。推行政府购买服务。全面推行网上审批,网上审批覆盖60%以上,行政审批提速20%以上。全面实行服务承诺、首问负责和限时办结等制度。继续加大电子政务建设力度,扩大覆盖范围,延伸电子政务外网,促进政府机构运转更加高效便捷。建立科学合理的行政绩效评估机制,健全和完善群众评议干部作风的工作机制,严格实行行政问责制度。

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做好人大代表议案和政协委员提案的办理工作。广泛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高度重视司法监督,积极接受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坚持科学民主决策,落实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等程序,保证各项决策符合人民意愿,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实行行政过错追究制,规范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强化行政复议,努力提高政府工作规范化和法制化水平。

切实转变作风。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落实中央八条、省委二十条和县委十八条规定,切实解决在“四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深入调查研究,精简会议活动,简化文件简报,严格文稿发表,改进文风会风和新闻报道。厉行勤俭节约,在政府自觉过“紧日子”中让人民过上好日子。

推进廉洁从政。认真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用制度制权、管人、控钱。严格执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严格执行公务接待标准,严肃整治公款大吃大喝和超标准接待行为。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和一般性开支,一律不得新建政府性楼堂馆所,坚决反对奢侈浪费。严禁借学习考察、招商引资等名义公款旅游和消费。认真落实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严格执行办公用房、公务车管理等有关规定,严禁公务人员出入私人会所。加大对重点工程、重点领域的审计监督和行政监察力度。继续整治庸懒散贪奢,深入开展纠风和专项整治,对违法违纪案件,坚决依法查处,营造勤政廉政的政务环境。

各位代表,新的征程已经开启,新的目标催人奋进。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___同志为___的___周围,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只争朝夕,务实苦干,奋力前行,为建设美丽昌江幸福家园而努力奋斗!

篇二 2023年xxx乡人民政府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1900字

业务培训班,

通过学习与培训,管理员能够熟练地掌握政府信息公开的日常管理,进一步增强了政府信息公开网上发布的操作性。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情况

(一)公开信息数。截至2023年底,累计主动公开政府信息122条。

(二)公开信息的主要类别: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农村工作政策的情况;财政收支、各类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宅基地使用的审核情况;土地整理、山场招标、烟田基础设施建设、水利工程建设等招标情况;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的情况;其他应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等。

(三)信息公开的形式。公开的形式包括县政府网站、公告,宣传单、档案馆查阅场所及其他便民渠道。

三、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办理情况

全年我乡未收到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的请求。

四、政府信息公开的收费及减免情况

全年我乡未进行过政府信息公开收费。

五、政府信息公开复议、诉讼和申诉情况

全年未发生针对我乡有关政府信息公开事务的行政复议案;未发生针对我乡有关政府信息公开事务的行政诉讼案;未收到针对我乡政府信息公开事务有关的申诉案。

六、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一)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2023年,我乡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存在着一些问题。目前我们采取的公开形式比较单一,公开设施缺乏,影响了广大群众的知晓率;政府门户网站上政府信息公开数量少,信息公开不够及时,政府信息公开长效管理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信息发布内容归档还不够准确,工作人员工作技术有待提高。

(二)解决办法和改进措施

1、夯实工作基础,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制。从工作实际出发,进一步科学规范政府信息分类,明确界定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和免予公开政府信息范围。严格执行政府信息公开前保密审查制度,明确审查工作程序和责任,确保“上网信息不涉密,涉密信息不上网”。完善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工作流程,确保每件申请得到规范答复。加强对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和工作能力。

2、深化公开内容,丰富公开形式,提高政府信息公开质量。推进公益性强、公众关注度高的政府部门的信息公开,试行对涉及民生、公众关注度高的规范性文件、重大决定等政府信息开展相关解读工作。进一 步规范政府网站、信息公开栏等公开载体建设,不断拓展政府信息公开的渠道,方便群众及时获取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

2023年___乡人民政府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

根据《______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特向社会公布2023年度___乡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本报告包括概述、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依申请公开信息和不予公开情况、政府信息公开的收费及减免情况、因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政复议、诉讼和申诉的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及附表等。报告中所列数据的统计期限自2023年1月1日起至2023年12月31日止。如对本报告有任何疑问,请与___乡人民政府办公室联系(地址:将乐县___乡人民政府 ;邮编:353311;电话:0598-2983319;传真:0598-2983319 )。

一、 概述

推行政务公开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具体体现;是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举措;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和电子政务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乡2023年度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根据《______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和省市县有关要求,结合本地实际,不断向纵深发展,主要开展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1、加强组织领导。___乡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高度重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行统一筹划,部署任务,落实职责,把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纳入到日常工作当中,把它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来抓。并确定专人负责政务公开信息的收集、报送、公示等项工作,确保我乡政务公开信息及时、准确、完整地报送。

2、编制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和指南。为确保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依法、有序推进,建立、健全了政府信息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保密审查等相关制度,我乡认真编制《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和《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对政务公开的指导思想、组织领导、政务公开的主要内容、公开时效、公开形式等作出了明确规定和具体要求,并确定专人负责政务公开信息的收集、报送、公示等项工作,确定了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对外公开了政务信息受理机构及联系方法,使政府信息公开走上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3、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根据政府信息公开需要,我乡专门配置了一台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备用于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并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和维护,保障了公开工作的顺利进行。

4、加强宣传和培训。按时参加了县政府办举办的

篇三 2023年云南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700字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各位代表连同《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和“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回顾

2023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省人民政府在____云南省委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______系列重要讲话和对云南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___、国务院的各项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省委九届十次、十一次、十二次全会精神,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努力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攻坚克难、保持定力,统筹推进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各方面工作,完成了省人代会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

(一)稳增长促发展取得新成绩

强化经济形势研判,及时出台稳增长27条政策措施,召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持续加强稳增长督查。全力实施“四个一百”重点建设项目,加快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进度,盘活财政存量资金,不断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积极推进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加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力度,推动投资持续回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1567亿元,有效置换存量债务,减轻各级政府偿债负担。认真实施六大领域消费工程,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加强市场调控,房地产市场保持平稳。经国家统计局审定,全省生产总值增长8.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5%,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5%和10.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二)转方式调结构取得新成效

推动产业结构向开放型、创新型和高端化、信息化、绿色化转变,聚焦主导产业发展,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巩固提升烟草、电力等优势产业,大力培育新兴产业。启动“云上云”行动计划,积极推进“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信息消费等为主的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发展。加强产业园区建设,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全部工业增加值3925亿元,增长6.7%。单位gdp能耗下降7.8%左右。加快发展生活性、生产性服务业。大力整治旅游市场秩序,提升旅游服务质量。第三产业增加值6169亿元,增长9.6%。着力推进众创空间、孵化基地建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呈现新气象。

(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突破

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综合交通三年攻坚战圆满收官,“五网”建设五年大会战全面启动。玉磨、大临、弥蒙铁路开工建设。保泸、玉临等高速公路开工建设,富宁至水富南北大通道全线通车,新改建农村公路2.19万公里,181座“溜索改桥”项目基本完成。泸沽湖机场建成通航,沧源、澜沧机场等在建项目快速推进。澜沧江—湄公河国际四级航道二期工程、金沙江中游库区航运设施等项目进展顺利。加强省内骨干电网、石油天然气管道和城市燃气管网建设。滇中引水工程获批,勘察试验性工程开工。新开工建设43件重点水源工程,建成50万件“五小水利”工程。推进昆明区域性国际通信出入口、呈贡信息产业园等项目建设,保山市、大理市成为国家第二批促进信息消费试点城市。开展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和建制镇“一水两污”项目建设。

(四)农业农村面貌发生新变化

惠农政策落实力度加大,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加快发展,高原粮仓、特色经作、山地牧业等稳步发展,粮食产量达1876.4万吨。农产品品牌创建与市场开拓步伐加快,电商与实体流通有效结合,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稳步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快速发展,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培育涉农企业“小巨人”,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农田水利改革发展走在全国前列,新增有效灌溉面积80万亩,改造中低产田地345万亩。高效林业发展迅速,完成营造林665万亩,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160万亩。农业增加值2098亿元,增长6%。

(五)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呈现新态势

成立省城乡规划委员会,加强对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指导,促进城乡统筹发展。调整户籍政策,切实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合法权益,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31%。推进曲靖市、大理市等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和玉溪市、五华区等智慧城市试点。滇中城市经济圈一体化迈出实质步伐,滇中新区获国务院批复,管理体制机制得到理顺。腾冲、江川分别获准设市、改区。建成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28.69万套,建设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51.43万户,鲁甸地震灾区7.78万户灾民搬进新居,景谷地震灾区民房重建和加固全面完成。推进“新房新村、生态文化、宜居宜业”美丽乡村建设。深入实施兴边富民工程,启动改善沿边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三年行动计划。开展全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优化国土开发空间格局,加快低碳试点省建设。

(六)民生保障事业得到新改善

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以4个片区区域扶贫攻坚为重点,实施精准扶贫,开展“挂包帮”“转走访”,加快民族、边疆、革命老区脱贫、小康步伐。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全力解决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等就业问题,城镇新增就业40.9万人。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全覆盖,最低工资标准、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居民基本养老金水平逐步提高,落实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学前教育稳步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年度任务全部完成,加快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滇西应用技术大学获批筹建。城乡基层医疗卫生基础条件有效改善,基本药物制度不断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文化遗产保护有力实施,开展全民健身和文化惠民,加快建设城乡养老服务机构、残疾人康复中心。信访工作、法律服务和法律保障得到加强,移民工作有效开展。10件惠民实事全部办结。

(七)改革开放取得新进展

推进国资国企改革,省属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顺利推进,混合所有制经济有序发展。全面实施“三证合一、一照一码”,新登记企业数量增速居全国前列。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全面实施,电力体制和输配电价改革试点取得进展,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建立乡镇机关事业单位岗位补贴制度,完成政府定价目录修订,启动不动产统一登记。财税、投融资、科技教育、医药卫生等各项改革步伐加快。勐腊(磨憨)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获批,红河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行。开通云南中欧集装箱货运班列。成功举办第3届南博会暨第23届昆交会、中国国际旅交会。出台参与建设“一带一路”、加快建设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等指导文件。开展多种形式招商活动,加大央企以及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知名企业引进力度。引进省外到位资金6488亿元,直接利用外资29.9亿美元。与国家部委、央企、金融机构、院校签订了109项合作协议。

(八)政府自身建设迈出新步伐

及时传达学习、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各项决策部署,扎实开展“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切实加强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建设。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向社会公布60家省级单位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取消和下放投资核准事项31项,全面清理非行政许可审批和前置审批,建设完善网上审批服务平台。清理整顿红顶中介,创设投资审批中介超市。主动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积极听取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意见。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干事创业环境得到改善。

各位代表,去年工作取得的成绩,保证了“十二五”圆满收官。“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发展最快的时期之一,各方面工作取得显著成就,为“十三五”顺利开局和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综合实力持续增强。全省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跨上万亿元新台阶,年均增长11.1%和24.7%。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871亿元增加到1808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由2285亿元增加到471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556亿元增加到5103亿元。结构调整取得新成效,非公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为45%。全省铁路营运里程2980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4005公里,电力装机达到8000万千瓦,新增航道通航里程1090公里、蓄水库容21.7亿立方米,中缅油气管道建成,民用航空能力大为增强。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456万户、移动互联网用户2728万户、手机用户3778万户。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164个,引进一大批高层次科技创新创业人才。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增速高于经济增速,物价保持基本稳定。城镇新增就业累计达165.9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000万人次以上。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面覆盖,三项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8%。建设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128.84万套,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198万户。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分别提高3.3、15.1和10.18个百分点。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持续加强。改扩建一批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组织开展文化下乡和进社区活动,民族文化保护利用成效显著。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实施成效突出。

——城乡面貌发生深刻变化。区域城镇体系规划不断健全,“多规合一”试点有序推进。山地城镇建设稳步推进,累计开发低丘缓坡土地11万亩,耕地得到有效保护。农民进城工作有序开展,601万农业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积极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新建改建农村公路9.15万公里,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435万亩,完成中低产田地改造1745万亩,解决1369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构建扶贫攻坚体制机制,走出了整村、整乡、整县、整州和整族扶贫的新路子,年均减少贫困人口100万人以上。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保护得到加强。

——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有效。深入推进七彩云南保护行动、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和森林云南建设,森林覆盖率达到55.7%,提高2.8个百分点。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得到加强,水质稳定好转。城乡人居环境质量不断提高,县城及以上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5%,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力度加大。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9.8%,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退耕还林还草、生态修复、水土保持、地质灾害防治持续加强。土地、矿产资源节约利用水平明显提高。

——各领域改革全面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取得重要进展,行政审批项目大幅精简,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全面取消,商事制度改革全面推开,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全面建立。国资监管水平不断提高,国有企业战略重组和合作不断深化。预算制度改革、“营改增”等财税改革全面推进。农村土地、集体林权、水利、农垦、供销社、粮食流通等改革不断深化。沿边金融综合改革取得有效进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累计突破2500亿元。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有序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全面推开,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不断深化。生态文明、户籍制度、资源性产品价格等改革稳步推进。

——对内对外开放不断扩大。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重大发展战略,积极建设孟中印缅、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开展了多层次多边、双边对外交流合作。各类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经济合作区、综合保税区建设不断推进。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不断深化。构建与长三角、泛珠三角、京津冀及周边省区市的常态化合作交流机制。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大力培育外向型企业,累计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1170亿美元。成功举办3届南博会,为推进我国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的合作交流搭建了战略性平台。

——民族团结社会和谐更加巩固。持续开展“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点创建工程”,民族地区主要经济指标和城乡居民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生产生活条件持续改善,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良好局面进一步巩固。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反恐和边境维稳处突能力不断加强,平安云南建设向纵深推进。第三轮禁毒防艾人民战争成效显著。公共法律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六五”普法效果明显。安全生产责任进一步落实。积极预防和有效应对各类重特大自然灾害,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灾区恢复重建工作扎实有效。

“十二五”期间,我们攻坚克难、砥砺奋进,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五年的实践使我们深刻认识到,要实现云南边疆繁荣稳定、民族团结进步、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必须坚持科学发展,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努力保持经济较快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开放,打破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使发展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必须坚持生态文明建设,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保持和扩大云南的生态优势。必须坚持民族团结进步,坚定不移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党的民族政策,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推动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必须坚持依法治省,全面推进法治云南建设,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

各位代表,“十二五”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和进步,靠的是以___同志为___的___和国务院的坚强领导,靠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靠的是在____云南省委领导下,广大干部和全省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各族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向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兄弟省区市和驻滇部队、武警官兵,向关心支持云南发展的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国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工作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长期困扰我们的深层次体制机制和结构性矛盾没有根本解决,发展不充分、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问题仍然存在,发展方式粗放,质量效益不高,产能过剩,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创新能力不足,新兴产业支撑力薄弱,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经济领域潜在风险不容忽视;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增进民生福祉任务繁重,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安全生产和社会治安形势严峻,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城市基础设施、环境、农村教育、医疗等方面尚有不少薄弱环节;生态环境保护还需不断加强,湖泊河流治理任重道远,农业农村面源污染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环境资源约束与加快发展矛盾突出;部分领域改革开放滞后,国企改革和市场化改革进展缓慢,一些地区和行业市场秩序失范,一些开发开放平台作用发挥不够,内外贸体制机制创新不足,对外贸易规模偏小,去年外贸进出口总额未完成年度目标。在政府自身建设方面,各级政府和部门运用改革创新思维、法治思维破解发展难题的能力亟待增强,政府执行力、服务意识和工作效率有待提高;部分干部对改革举措和政策研究贯彻不够主动,乱作为、不作为、不会为的问题在一些地方和部门仍然存在,政风行风建设亟待加强,政府机关和国有企业一些领导干部腐败堕落、顶风违纪,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对此,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下大力气解决好这些困难和问题,努力改进工作,让人民满意。

二、“十三五”时期的目标任务

“十三五”时期是我省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我们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是深入贯彻落实______对云南的新定位、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要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省人民政府要认真贯彻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的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___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______系列重要讲话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抢抓发展机遇,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努力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取得重大突破,确保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十三五”时期云南经济社会发展,要把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作为贯穿发展全局和全过程的大逻辑。我们要贯彻发展新理念,更加注重创新驱动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供给能力,引导市场行为和社会预期;更加注重协调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空间均衡,促进绿色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共建共享,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更加注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进高水平开放发展。努力实现以下目标:

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全面提升,经济保持8.5%左右的中高速增长,人均gdp从全国平均水平的58%提升到68%左右;基础设施五年大会战任务全面完成,对经济社会发展支撑保障作用持续增强;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1.5%以上,力争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转型升级取得新成效,战略性新兴产业占gdp比重不断提高。“四化”水平全面提升,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三次产业发展全面加强,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0%以上。改革开放水平全面提升,各项改革深入推进,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定型,人民民主更加健全,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加快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双向开放、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开放型、创新型经济新格局基本形成。民生保障水平全面提升,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城乡居民收入增幅高于经济增幅,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稳步推进,公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全面提升,森林覆盖率达到6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达标,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化发展走在全国前列。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水平全面提升,努力实现各民族建设小康同步、公共服务同质、法治保障同权、民族团结同心、社会和谐同创。

为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政府工作将牢牢把握以下10个重点:

(一)贯彻发展新理念,努力实现新发展。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推动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和开放创新有机统一和协同发展,将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把协调作为发展的内在要求,统筹沿边与滇中、农村与城市、民族地区与其他地区协调发展,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并重,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把绿色作为发展的必要条件,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生活富裕、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筑牢我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把开放作为发展的必由之路,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形成高水平开放新格局,打造我国对外开放新高地。把共享作为发展的本质要求,坚持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努力让各族人民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使各族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的现实获得感。

(二)全面消除贫困,全面建成小康。全力以赴打赢脱贫攻坚战。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因乡因族制宜、因村因户施策,聚焦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全面实施“五个一批”脱贫计划,加大资金整合和投入力度,实行更严格的脱贫攻坚责任制,广泛动员社会参与,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一个贫困地区都不掉队、一个兄弟民族都不落伍、一个贫困群众都不落下。全力以赴奔小康。主动适应新常态,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追求质量效益与追求较快发展速度相统一,加快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实现新老动能转换,创造跨越式发展的云南速度,全面提升经济总量和质量效益,持续增强民生保障,努力实现所有人群的全面小康、不分地域的全面小康、所有领域的全面小康、共同富裕的全面小康。

(三)加快“五网”建设,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互联互通的交通网。加快建设出省出境的高速公路网、铁路骨架网和水运通道,加快国省干线公路和农村公路建设,实现滇中城市群市市通高铁、县县通高速,力争到2023年,铁路营运里程超过5000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超过6000公里。建设广覆盖的航空网。优化和完善机场网络,加密拓展国际国内航线航班,力争到2023年,投入运营和在建民用机场20个。建设区域性国际化的能源保障网。构建云电云用、西电东送和云电外送协调体系,加快省内天然气网络及场站建设,建成国家重要的跨区域能源枢纽,力争到2023年,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达到3.7万公里,油气管道长度达8200公里以上。建设安全可靠的水利网。加快滇中引水等重大水源工程建设,提升城乡供水保障能力,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力争到2023年,新增蓄水库容20亿立方米以上,县城和县城以上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7%。建设共享高效的互联网。构建覆盖城乡、服务便捷、高速畅通、安全可控的新一代互联网,建成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区域性国际信息交汇中心,力争到2023年,实现所有行政村通光纤,城镇、重要场所和行政村4g网络全覆盖,实现光缆全省覆盖。

(四)着力转型升级,构建产业发展新体系。坚持走开放型、创新型和高端化、信息化、绿色化发展的新路子,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推进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大力实施“中国制造2025”云南行动计划,有选择地加快承接东部地区出口加工业转移,探索“共建园区”或“飞地经济”,实行引进产业与本地特色优势产业有机融合、联动发展。引进先进技术和自主创新并举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有效化解过剩产能,加快传统产业与信息产业融合步伐,巩固提升烟草、能源等支柱产业,加快推进清洁能源利用和石化产业基地建设。大力培育新兴产业,深入实施“云上云”行动计划,加快“互联网+”步伐,实施军民融合发展,集中力量培育现代生物、新能源、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大力培育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应用产业,发展智能制造和服务制造。推动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实现优质高效发展,大力发展现代金融、大健康、文化创意和高端旅游业、民族文化生态旅游,积极发展分享经济,加快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推动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经济行稳致远。

(五)加强城市工作,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提高新型城镇化水平,坚持以人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尊重城市发展规律。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动力,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转变发展方式,完善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着力解决城市病等突出问题。不断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人民生活质量和城市竞争力,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走出一条中国特色、云南特点的城市发展道路。健全体制机制,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推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拓展、资源要素向农村倾斜、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推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合理配置。深入实施城乡环境提升行动,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

(六)优化生产力布局,打造经济新增长极。统筹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坚持“做强滇中、搞活沿边、联动廊带、多点支撑、双向开放”的发展布局,着力构建“一核一圈两廊三带六群”区域发展新空间。推进昆明市与滇中新区融合发展,加快滇中城市群和经济圈一体化步伐,更好地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战略以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加快培育沿边开放、澜沧江开发开放、金沙江对内开放合作经济带,促进城镇群有序发展。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打造一批产业大市、大县、大集团、大园区、大产业基地。推动园区特色化、集群化发展,聚焦重点园区,明确特色功能定位,做强主导产业,推动优势企业、优势产业和生产要素向重点区域、特色园区集聚,增强产业竞争力。力争到2023年,主营业务收入超千亿元园区达到10个、超百亿元园区达到50个。

(七)大力推动开放,拓展发展空间。把扩大开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内外需协调、引进来走出去并重、引资引技引智并举,加强国际国内区域合作,推动双向开放,促进要素有序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加强开放载体建设,发挥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边(跨)境经济合作区、综合保税区的功能作用,建设沿边自由贸易试验区。加强开放平台建设,办好各类会展交流载体,鼓励和吸引各种国际经济合作组织和机构来滇设立代表处或办事机构,务实拓展经贸人文交流合作。加强开放型经济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建设一批外向型产业基地和进出口商品加工基地。推动企业“走出去”,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创新外商投资管理体制和模式,形成内外联动、互为支撑的开放合作新格局,加快对外贸易优化升级,发展转口贸易。努力打造区域性国际经济贸易中心、科技创新中心、金融服务中心和人文交流中心。

(八)突出改革创新,增强发展新动力。深化以关键领域和环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在适度扩大总需求和调整需求结构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着力营造干事创业的政务环境和法治化营商环境。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和工商实体经济,推动财税金融、投融资体制、产品价格、农业农村、教育、生态文明和医药卫生体制等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推动政府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积极引进科研机构,着力激发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创新潜力,以及市场转化科技成果潜力。完善创新创业孵化服务体系和政策支撑体系,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大力培养和引进各类人才。完善人才激励和服务保障体系,激发人才活力,促进人才向基层、边远、贫困地区流动。建立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力争到2023年,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2年,农村进城劳动力普遍得到培训,推动发展从过度依赖自然资源转向更多依靠人力资源和科技创新。

(九)强化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发展。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着力营造绿色山川、发展绿色经济、建设绿色城镇、倡导绿色生活,建设绿色云南、七彩云南。有度有序利用自然,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和生态安全格局,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普洱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建设。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完善开发政策,控制开发强度,规范开发秩序,逐步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推进全社会节能减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推进多污染物综合防治和环境治理,实现联防联控和区域、流域共治,形成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推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强化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全面提升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力争到2023年,以九湖为重点的水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大气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和环境质量目标,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双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十)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建设幸福云南。切实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民族工作,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继续实施兴边富民、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和示范创建等工程,加大少数民族和贫困地区扶持力度,保护发展繁荣民族文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实现各族人民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实施就业引领战略,力争五年城镇新增就业220万人。着力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加快社保扩面提标,完善职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制度,推进城乡医保统筹,健全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体系,大力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加快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各级各类教育,着力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完善医疗卫生服务和保障体系,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丰富各族群众文化生活,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制机制,健全公共安全体系,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不断加强和改善民生,使各族群众都过上好日子。

三、2023年的工作安排

今年是我省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政府工作使命光荣、责任重大。省人民政府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坚决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坚持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总体思路,着力推进结构性改革,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提高投资有效性,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改造提升传统比较优势,增强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省社会生产力水平整体改善,努力实现“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开局。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建议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5%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以上,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指标。实现上述目标,今年要重点做好9个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推进结构性改革,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扩大有效供给。加强制度和政策创新,转变供给模式,提高供给质量,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实施质量强省战略,着力打造品牌,增加高端产品供给。推动产业重组,有效化解过剩产能,加快培育新兴产业,补齐软硬基础设施短板。促进新动能成长和传统动能提升。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实施涉企收费目录清单管理,坚决遏制各种乱收费行为,切实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人工成本、税费负担、社会保险费、财务成本、电力价格和物流成本,减轻企业负担,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加大人力资源投入。

增加有效投资。优化调整投资结构,挖掘投资新需求,提高产业投资比重,增强投资有效性和精准性。强化进度和质量管理,抓好20个重大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四个一百”重点建设项目。抓紧项目前期准备、申报、储备及建设落地,争取国家相关部门及国开行和农发行更大支持,更多获取国家专项建设基金等政策性资金。落实投资项目网上并联审批核准制和协同监管制,加快预算拨付进度,盘活存量资金,调整分配办法,使投资向想干事、能干事、干得成事的地区倾斜和集聚。继续放宽准入条件,鼓励省内外社会资本参与ppp模式建设项目。支持有条件企业上市,扩大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做好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有效控制债务风险。积极争取金融机构支持,实现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稳步增长。力争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

释放消费新需求。继续实施重点领域消费工程,落实鼓励消费政策和带薪休假制度,挖掘需求潜力,优化消费环境,发展信用消费,促进消费升级。加快培育商业新业态和消费新热点,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和跨境电子商务,开展丰富多样的线上线下促销活动,提高本地产品最终消费比重。升级改造大型专业批发市场,扶持发展商贸流通龙头企业。创新农村商业模式,完善农村线上线下商业网点布局,刺激和引导农村消费。完善旅游业发展政策,大力整治市场秩序,提高服务质量,扩大旅游消费。加快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盘活库存商品房,满足新市民住房需求,稳定房地产市场。力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

扩大进出口贸易。落实好出口促进政策,培育壮大进出口主体,扩大机电、农产品等传统优势产品出口,创新发展加工贸易,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积极扩大先进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和能源原材料进口,推进外贸向优进优出转变。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大力发展转口贸易和跨境物流业。力争进出口总额增长12%。

加强经济运行调节。加强宏观经济形势分析研判,及时研究推出更具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的政策措施。继续开展稳增长督查。强化煤电油气运供应保障,加强云电外送,有序发展清洁能源利用产业,有效化解水电弃水问题。

(二)全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不断破解发展瓶颈

加快综合交通建设。确保沪昆客专、云桂铁路建成通车,实现云南通高铁。加快成昆、广大等铁路扩能改造和玉磨、大临、大瑞、丽香等在建铁路建设,力争新开工南昆铁路扩能、渝昆铁路。确保平远街至文山、黄土坡至马金铺、上关至鹤庆3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加快在建高速公路建设进度,争取昆楚大高速扩容改建、滇中高速及红河南部高速公路项目开工。确保沧源机场通航,加快澜沧机场建设和昆明等机场扩建,推动怒江机场选址立项并早日开工建设,规划建设通用机场。推进金沙江航道和水富港扩能工程。完成综合交通投资1300亿元以上。

加快新一代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宽带接入网和骨干网、城域网能力提升工程,加快实施下一代广播电视接入网络、移动宽带网覆盖等重大项目,新建光缆1.8万公里,实现100%行政村通光缆、100%行政村通宽带互联网。抓好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国际通信枢纽中心建设,扩展昆明区域性国际通信出入口业务,加快呈贡等信息产业园建设。抓好政务云、工业云、农业云、商务云等信息平台建设,加强数据整合、开放,破解信息孤岛。力争完成网络通信基础设施投资170亿元。

加快能源保障网建设。确保梨园、观音岩等电站投产发电,推进乌东德等一批大型水电站项目建设。加大电网续建和新建力度,抓紧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加快西电东送、云电外送通道和售配电网建设。科学有序开发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全力保障中缅油气管道安全运营,确保中石油炼油项目投产。推进天然气支线管网建设,提高天然气使用量。

加快水利工程建设。争取滇中引水工程年中正式开工,抓好主体和配套工程规划建设。加快堰塞湖治理和德厚水库建设,力争阿岗和车马碧水库开工,加快大型灌区续建改造。加强大中型水电站水资源综合利用,新开工建设40件骨干水源工程,完成50万件“五小水利”。力争完成水利投资350亿元。

(三)大力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促进产业提质增效。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启动“中国制造2025”云南行动计划。加快烟草产业优化结构,提高效益。从实际出发,制定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先进装备制造、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加大推进力度。扶持发展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力争工业增加值增长7.5%左右。加快旅游业转型升级,增强其对全省经济带动作用。大力发展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积极构建高端服务业核心区,促进服务业提质增效。力争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9.5%左右。

推动产业集聚发展。集中力量推动重点产业园区发展,明确主导产业定位,发挥园区对各类经济要素的集聚作用,打造一批具有云南特色和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解决企业分散和土地无序开发等问题,提高园区投入产出效率。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等沿海发达地区合作,创建一批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加快发展沿边出口加工经济、临空经济、总部经济,推动中国铜业、中铁建等一批央企和民企总部及研发机构、投融资平台落户云南。大胆创新园区开发、建设和管理模式,强化产城融合,促进产业全要素全产业链集聚发展。

推动产业创新发展。认真落实全省信息化、信息产业发展部署,加快推进“云上云”行动计划,落实大数据行动纲要,大力实施“互联网+”行动,重点发展数字技术、智能制造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产业。加快培育生态文化、养生休闲、大健康、文化创意、民族时尚创意等服务业。发挥军工企业优势,推进军民融合发展。创新产业推进机制,强力推动重点产业发展。加快科技、品牌、组织和商业模式创新,推动创新成果转化为新产品、新项目、新产业,增强发展新动能。

推动企业转型发展。加快培育和引进一批大企业大集团,着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通过兼并重组、债务重组等方式,积极稳妥处置“僵尸企业”,激发传统优势企业活力。深入推进“两个10万元”微型企业培育工程,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和行业“小巨人”培育工程。落实民营经济扶持政策,破解民营企业发展难题,促进民营经济加快发展,培育和激励全省百强民营企业和百强科技创新企业。

(四)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加快改革开放

强化科技创新。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新一轮“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加强与省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合作,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支持企业建设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引进一批科研机构和科技型企业,实施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新能源产业与新能源汽车等科技重大专项,开发生物疫苗,有色金属新材料,风光电、工程装备制造和农业机械等重大新产品。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及后补助政策,加强现代科研院所和重大科研平台建设,进一步向社会开放重大科研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完善激励机制,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加快众创空间孵化基地等服务载体建设,建设一批集生态、文化、旅游、创新为一体的特色小镇,着力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强原产地商标注册,保护和有序开发生物资源。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加速国资国企改革,分类推进省属国企改革试点,加快实施一批重大改革重组项目,改组和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实行经营性国资集中统一监管。完善省对下转移支付制度和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比重。推进国地税征管体制改革,全面完成“营改增”扩围。深化农信社改革,发展壮大红塔银行。推动县域三级金融改革创新试点与服务便利化,稳妥开展“两权”抵押贷款试点。落实地方融资平台过渡期政策,实施政府融资平台专项改制。推进教育、医疗卫生等领域综合改革。分类实施科研院所、国有文艺院团和机关行政事业单位后勤体制改革。对社会组织实行直接登记,加快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有序放开教育、医疗等服务价格,稳步推进水、成品油、天然气等领域价格改革。加强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建设,建立省级土地储备制度,做好不动产统一登记。深入推进农村土地、农田水利、国有林场、农垦、供销社等综合改革,深化生态文明、司法、电力、流通、商事、住房等领域改革。加强统计调查制度改革,加快新型智库建设,促进科学决策。

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办好第4届南博会暨第24届昆交会、第14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等各类展会。推动瑞丽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临沧边境经济合作区和红河综合保税区加快发展,促进勐腊(磨憨)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与中老经济合作区协同发展,务实推进中越、中缅经济合作区建设,争取昆明综合保税区获批。规划建设好重点口岸和边境城市。支持企业“走出去”参与中老泰铁路等境外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一口岸、多通道”模式创新,加密中欧货运班列,积极开辟跨境多式联运交通走廊。规范和活跃边境贸易和边民互市。拓展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推进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人民币跨境融资和跨境使用,加快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昆明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中国—东盟金融信息平台建设。重点争取南亚东南亚国家使领馆和区域性国际组织代表处或办事机构落户云南。进一步加强与长三角、泛珠三角、港澳台等区域合作交流,提升滇沪等省际合作水平,加快文山—百色跨省经济合作园区建设。创新招商引资机制,聚焦产业园区招商、主导产业招商、全产业链招商,继续深入推进“科技入滇、央企入滇、民企入滇”,着力引进对全省经济发展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大企业、大项目。力争全年引进省外到位资金增长11%以上,利用外资增长5%以上,稳步提高招商合同履约率、项目开工率和资金到位率。

(五)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切实抓好“三农”工作

全面落实脱贫攻坚任务。年内实现12个贫困县摘帽、120万贫困人口脱贫。以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特困群体为重点,继续推进整村、整乡、整县、整州、整族脱贫,确保“五个一批”脱贫攻坚计划落到实处。扎实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抓好水利水电移民搬迁安置和后续产业发展。继续推进兴边富民工程,加快镇彝威等革命老区精准脱贫。加大扶贫资金投入和整合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全面创新电商、旅游、技能、资产收益等扶贫方式。扎实做好“挂包帮”“转走访”,层层落实脱贫攻坚责任,加大考核监督力度。广泛动员和凝聚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完成鲁甸、景谷地震灾区恢复重建年度任务。

加快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保障粮食生产、收储、供应安全。切实加强农业生态治理。抓好农田水利改革发展经验推广,新改造中低产田地300万亩以上。抓好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产供销衔接,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设一批高原特色现代农业重点县,积极发展多样性农业,拓展生态涵养、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等功能,提高农业附加值和综合效益。扶持发展涉农企业“小巨人”,大力培育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新型职业农民。实现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全覆盖,推进土地有序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启动建设一批“互联网+农业”示范基地。开展好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

加强美丽乡村建设。整合各类资源,全面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加快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抓好以污水、垃圾处理为重点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开展清洁家园、田园、水源等活动,促进农村绿化美化净化。启动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统筹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50万户,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6万公里。推进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打造一批“新房新村、生态文化、宜居宜业”的新型村庄、特色村寨和边境村寨。

(六)突出规划引领,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

推进以人____新型城镇化。发挥昆明辐射作用,加快滇中新区和滇中城市群建设,推进滇中城市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积极培育发展区域中心,加快一批中小城市发展。推动县城提质扩容,培育一批特色城镇,建设若干示范性智慧小镇、互联网小镇。落实户籍制度和居住证制度,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力争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建立省以下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促进农业人口就近就地城镇化。维护好进城落户农民各项权益。继续实施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和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试点,加强坝区农田保护,因地制宜推进城镇上山。强化城市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做好批而未用和闲置土地清理处置工作。积极发展绿色节能建筑,增强城市宜居性。

科学编制城乡规划。全面提高城乡规划质量和水平,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综合性,强化规划的引领与协同促进作用,维护规划的严肃性。抓好省域空间规划编制,加快编制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综合规划及地下管廊专项规划,扎实推进“多规合一”,促进城乡规划改革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实现乡镇总体规划修编全覆盖,抓好村庄规划和示范点建设。坚持开放做规划,发动群众参与编制规划、参与监督规划。

提高城镇建设和管理水平。强化城镇公共设施建设,加快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加强地下空间开发。开展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海绵城市、智慧城市等创建工作。传承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加强古城古镇和文物遗址、名人故居的保护和利用。注重建筑设计,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加快建制镇“一水两污”设施建设,提高运营水平,加强城市和公路环卫保洁和公厕管理。优先发展城乡公共交通和城市停车场,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多措并举缓解拥堵。加快推进城镇天然气管网、液化气站等设施建设。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把住安全关、质量关,将安全工作落实到城市管理各个环节各个领域。

(七)创新公共服务,增进民生保障

全力促进就业创业。继续实施“贷免扶补”,完善创业扶持政策,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强职业技能培训,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创业。推进公共创业实训基地、职工培训中心、创业孵化基地和小企业创业基地等服务平台建设,着力打造“双创”示范基地。实施家庭服务企业“千户百强”工程、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和云岭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加强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做好退役军人安置工作。鼓励支持失业人员再就业,托底帮扶失去就业能力的困难人员。全年城镇新增就业40万人以上。

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加强收入分配调节,完善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机制,稳步提高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收入水平,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提高农民工工资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维护好农民工合法劳动、依法取酬权益。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加快构建适应人口老龄化的养老保险政策体系,继续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逐步建立职业年金制度。整合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现大病保险全覆盖。推动落实医养结合,规范养老机构管理,加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新建养老机构床位1.6万张。关注城市贫困群体,完善最低生活保障,扩大社会救助覆盖面,做好优抚对象和残疾人解困帮扶工作。加快棚户区改造建设进度,提高货币化安置比例。

全面发展社会事业。促进教育公平,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扩大高中阶段教育,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特别是民族贫困地区职业教育,提升高等教育水平。加快发展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创新能力。办好特殊教育,支持民办教育。扩大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全面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推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医疗保障和服务水平,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稳步建立分级诊疗制度,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加快发展远程教育和远程医疗,以“互联网+”提升农村教育医疗水平。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分类实施无户口人员登记。继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确保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通过验收。深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发展高原体育产业。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改革发展,关爱妇女儿童,做好哲学社会科学、科普、文史、方志、档案等工作。

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加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推进社会治理信息化、法制化、精细化建设,完善公共安全和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推进智慧边境建设,加大边境管控、反恐维稳力度。扎实做好公共卫生防控,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打好第四轮禁毒防艾人民战争。做好公共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做好国家安全、国防动员、拥军优属、民兵预备役和消防、人民防空等工作。继续加强信访工作。

认真实施10件惠民实事。

(八)加强环境保护治理,构建绿色生态屏障

推进资源节约循环高效利用。深化国家低碳试点省和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建设,推进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推动全社会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发展。实行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以城市和园区循环化改造为重点,全面推进再生资源和弃水重复利用。实施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推进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加大黄标车和老旧车淘汰力度。

加强生态治理修复。深入实施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继续推进以滇池、洱海、抚仙湖等为重点的高原湖泊水环境保护与治理,加强重点流域、区域防护林体系建设、水土流失及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湿地保护等生态系统修复工程。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制定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深入推进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

加强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快“森林云南”建设,抓好天然林保护和城乡绿化造林重大工程建设,完成退耕还林和陡坡地生态治理165万亩。积极推进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和国家公园建设。加强生态环境监测,推动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多种形式开展生态文明创建活动,加大生态转移支付和生态补偿力度。加强昆明市等重点城市绿化和生态建设。

(九)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弘扬发展民族文化

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继续抓好改善沿边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三年行动计划,逐步提高边境沿线建制村群众守土固边专项补助标准,完成西盟、孟连等边境民族特困地区农村安居工程。继续抓好怒江州脱贫攻坚整州推进,重点加快贫困民族乡整乡推进、人口较少民族和直过民族聚居区整族、整村推进。支持民族贫困地区乡村建设幼儿园,提高民族学校、民族班生均公用经费和贫困生生活补助标准。在迪庆、怒江率先实施14年免费教育。

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实施民族文化“双百”工程,加快建设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数据库。支持有条件的地区积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保护,启动地名保护工作。加强民族民俗文化艺术之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基地、展示中心和传习场所的建设和管理。抓好少数民族典籍整理和翻译出版工作。

加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实施第二轮“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创建三年行动计划,创建一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示范乡(镇)和示范社区,加强城市民族工作,大力推进少数民族聚居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宗教方针,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巩固发展宗教和顺的良好局面。

各位代表!“十三五”的光荣使命和新一年的艰巨任务,考验着政府的作风和能力;光荣与梦想、使命和责任,激励着我们奋勇前行。我们要以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对理想和信念的执着,对“三严三实”和谋事创业的担当,严格要求、锤炼作风,提升能力、认真履职,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加强依法行政。坚持法治原则,严格依法行政。全面推进政府职能法定化和事权规范化。加强重点领域政府立法。健全重大行政决策程序,确保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全面梳理行政执法职权职责,严格控制新设行政许可。加强权责清单运行督查,加快制定和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加大简政放权力度。严格行政审批项目的管理和监督,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加强对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调整和清理,及时提出制定或修改地方性法规的议案。加快政务信息平台建设,加大政务公开力度,注重舆论引导,使政务服务更加公平透明、规范高效。

——加强服务职能。强化服务意识,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效率,确保政府高效运转,把政府职能从过多强调管理转化到提供更多服务上来。拓宽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方法,积极回应群众期盼,始终把为人民谋发展增福祉作为最大责任,把群众冷暖忧乐放在心头。主动帮助企业和基层解决困难,为企业减负,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鼓励政府购买或者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加强作风建设。进一步巩固“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推进落实反“四风”常态化和长效化。加强行政人员培训,提升各级政府和干部队伍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全面提高驾驭市场经济、领导经济工作和现代化建设的水平。增强各级政府执行力,健全工作责任制度和激励机制,增强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务实意识、创新意识和风险意识,克服畏难情绪和“等、靠、要”思想,坚决杜绝乱作为、懒作为、不作为行为,下决心整治不用心、不专注、做“太平官”等不良作风,以更好发挥主观能动性,更有创造精神地推动发展。

——加强监督问责。自觉接受党纪监督,严格执行政治纪律等党的纪律,加强纪律检查和政府行政监察。完善重大事项向人大报告制度,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司法、社会和舆论监督。保障审计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行审计全覆盖。健全督查问责机制,加大效能问责力度,推进问责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对抓工作不力、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不力的,要严格问责。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旗帜鲜明地惩治腐败,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努力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从政环境。

各位代表!新目标赋予新任务,新起点开启新航程。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___同志为___的___周围,在____云南省委的坚强领导下,振奋精神、奋力拼搏,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在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中实现云南跨越发展,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

篇四 县人民政府关于固定资产投资工作的情况报告2700字

天城县人民政府

关于固定资产投资工作的情况报告

中共天城县委:

今年以来,我县固定资产投资工作按照县委十届三次全会提出的“用科学的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总体要求,围绕县十二届人代会第三次会议确定的主要任务和目标,认真开展固定资产投资工作。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有所下降,重大项目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投资结构进一步改善。现将固定资产投资工作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

1—3月,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21亿元,占计划16.1亿元的19.9%,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22%,基本建设投资增长150.8%,更新改造投资下降94.5%,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3.3倍,电力等基础产业投资增势强劲。投资总额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红河烟厂更新改造投资大幅度下降。雷打滩电磷一体化开发、巡检电厂扩建、脚落沼煤矿、县城给水扩建、县文体中心、庆来学校、庆来路、虹溪排洪隧洞工程、弥阳灌区大河边支渠、巡检至西三连乡公路、北过境公路、弥师二级公路、锁平高速公路等重点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巡检司电厂2×300mw机组扩建工程进展顺利,厂区排洪沟及排洪沟道路工程已完工,集控楼人工挖孔桩、汽机间人工挖孔桩浇筑已全部完工,厂区场地平整工程已完成80%,开工以来累计完成投资41162万元,占总投资的15.5%;雷打滩水电站正抓紧大坝及厂房混凝土浇筑工程,累计完成投资32661万元,占总投资的54.1%;县城给水扩建土建标已完成工程总量的90%;脚落沼煤矿完成投资741.17万元,占总投资的17.2%;庆来学校正抓紧配套工程建设;西部连乡公路路基成型100公里,完成投资1850万元,占总投资的46.3%,弥师路、锁平高速公路征地拆迁工作已完成,进入施工阶段。虹溪排洪隧洞工程完成投资1034.7万元,占总投资的38.5%;弥阳灌区大河边支渠完成投资955万元,占总投资的52%。农村公路建设再掀高潮,全县开工建设农村公路60条103.52公里。

项目前期工作不断推进。装机7.5万千瓦的糯租水电站项目可研已获得省发改委核准,进入施工阶段;“竹浆纸一体化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环境影响评价大纲》已通过专家评审,《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已编制完成,目前正抓紧编制《项目建设水资源论证分析报告书》、《项目建设水土保持方案》及《项目核准报告书》,待材料齐全后,尽快上报国家发改委核准;巡检司至小龙潭运煤专用公路正抓紧开工前的准备工作;多喝乳业乳品加工厂项目可研已上报登记备案,奶牛养殖场和乳制品加工厂用地协议已签订,进厂公路路基已完工;天城县工业园区建设项目正抓紧编制上报规划;新哨夸竹褐煤开发项目正抓紧编制规划;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可研已上报省发改委;白云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设获得州水利局批复;新建龙母沟水库可研、岔河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设已通过州级评审,竹朋东沟扩建工程、利用日元贷款开展重点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可研已上报州发改委;装机8万千瓦的江边大桥电站正抓紧踏勘。天城县行政办公楼可研委托云南省工程咨询公司编制,已完成可研,待环评完成后,逐级上报审批。天城县2023—2023年农村公路建设规划和石漠化地区综合治理规划已上报省发改委。围绕烤烟、优势畜产品、优质稻米、亚麻等10项省级优势农产品生产,抓好优势农产品推进工程项目的筛选、上报工作,18个优势农产品项目可研已上报州发改委、州农业局,13个优势畜产品项目可研及资金申请报告已上报州发改委、州畜牧局。

二、投资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今年以来,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取得可喜的进展,产业培植力度加大,投资结构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投资效益进一步提高,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但是,投资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有所下降,这是由于红河烟厂技改项目已基本完工,更新改造投资大幅度下降(下降95%),加之今年新开工的大项目偏少,比去年同期下降50%,没有形成新的投资增量;二是投融资渠道仍然单一,对财政资金的依赖程度较高,建立投资主体多元化、运作市场化的新型投融资体制尚待时日;三是受宏观调控影响,一些新上和技改项目信贷资金到位和落实较差;四是随着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深化,争取上级资金补助的困难越来越大。

三、今后的工作意见

一是扎实抓好项目的储备、论证、上报和审批等前期工作,积极主动地争取项目,结合省州“双百”工程的实施,调整、充实和完善项目储备库,做到建设一批,新上一批,储备一批,论证一批,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向省州上报项目。抓紧做好竹浆纸一体化、糯租水电站、多喝乳业乳品加工、夸竹褐煤开发等项目的前期工作。竹浆纸一体化项目争取尽快获得国家发改委核准批复,确保年内动工;巡检电厂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已通过国家环保总局评审,《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已上报水利部,争取尽快获得国家发改委核准批复,加快项目建设进程,聘请有资质的专家对天城工业园区进行科学规划设计;认真做好白云水库、岔河水库除险加固、龙母沟水库项目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认真做好天城县行政办公楼、会议中心、天城中学、天城技工学校、西区面山绿化等项目的前期工作。

二是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大产业培植和设施建设力度。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精神,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积极探索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多种投融资方式,用好、用活省委、省政府出台的鼓励民间投资、加快非公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激活和扩大民间投资,改善投资环境,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产业开发、农业产业化经营、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

三是加强协调服务和组织实施工作。进一步加强组织协调,积极稳妥地做好雷打滩水电站库区移民搬迁工作,加大清库力库,保证今年8月清库验收,同时加强与个旧供电局(电网公司)的协调,改变由系统到黄磷厂供电线路电压等级不合理的状况;加强协调服务,抓紧做好巡检司电厂扩建巡小运煤专用公路建设占用土地的相关手续;做好竹浆纸一体化、糯租水电站项目建设所需土地征用等各项协调服务工作,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加强与上级有关部门的协调沟通,抓紧做好新哨夸竹褐煤开发项目可研编制工作,认真做好矿区界定、补偿评估和补偿方案的确定等方面的工作;解决好脚落沼煤矿开采权和地界问题;加强协调服务,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确保虹溪排洪隧洞工程、西部连乡公路、县城给水扩建等工程如期完工。

四是树立“大开放、大发展”的观念,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拓宽投融资渠道。创新工作机制,改善投资环境,以天城工业园区建设为突破口,创建招商引资的良好平台,吸纳县内外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开发,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参与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

特此报告。

天城县人民政府

二oo五年四月二十七日

篇五 县人民政府领导班子年度工作自查报告4450字

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的监督和县政协的大支持配合下,县政府班子围绕生态立县、工业强县、产业兴县、旅游活县“四大战略”,以“四大重点区域”和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忠实践行“三严三实”要求,齐心协力谋发展、集中精力抓落实,县域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预计12月底,完成全县生产总值83.25亿元,同比增长12.8%;固定资产投资96亿元,同比增长23.8%;完成财政总收入4.09亿元,同口径增长11.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400元,同比增长11.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140元,同比增长13.9%。

一、加强学习提素质,努力打造学习型政府

县政府班子始终把政治理论学习放在思想建设的首位,坚持党组集体学习制度,定期组织班子成员开展学习和专题研讨,集中学习了中央“八项规定”、《党章》、《廉政准则》及中省市县纪委全会精神,进一步夯实了党风廉政工作的“两个责任”;集中观看了《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专题片,深化了班子成员党性党纪党风教育;坚持县政府常务会定期学法制度,先后组织学习了《行政诉讼法》等法律法规,增强依法行政意识;结合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党组书记亲自讲党课,班子成员内部进行了六次专题研讨,并分头组织召集相关部门开展了两轮6次专题研讨活动。班子各成员在积极参加集体学习的同时,结合分管工作实际,自学国省市相关政策,记笔记、写心得、做调研。通过不断的深化学习,班子成员的理想信念坚定,理论水平得到提升,政治素养得到提高,执政能力得到增强,党性修养得到加强。

二、突出重点抓落实,全力打造务实型政府

县政府班子把发展做为第一要求,围绕全年发展目标任务,班子成员勇于担当担责,抓好工作落实,加快了经济社会发展。

(一)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围绕重点项目建设,开展了统筹协调、促进开工、征地拆迁、要素保障“四个专项行动”,成立了项目推进、招商引资、争取投资、解决用地“四个工作队”,现场解决项目推进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__飞行小镇、恒大产业园、汽化__等项目有序推进,全县首个ppp项目—中医院迁建正在进行基础建设,江南经济主干线动工建设;积极主动对接,省供销集团、水务集团、环保集团三大省属大型国有企业与我县达成合作协议,省水务集团投资的水务大厦项目动工建设;抢抓促投资稳增长机遇,争取中省预算内资金2.4亿元,争取省级新增投资项目7个共计1423万元,争取国开行和农发行政策贷款项目4个11.99亿元、专项建设债券项目5个资本金5400万元;立足特色资源和优势项目,积极实施精准招商,主动走出去进行以商招商和节会招商,招商到位资金66.4亿元,增长24.93%。

(二)工业经济逆势上扬。先后出台了《工业促销保增长十大举措》等扶持办法,设立1000万元工业发展专项资金帮助企业稳定生产、开拓市场,__电子、__十三坊建成投产,辰州锑产品开发处于带料试产阶段,聚能重晶石采矿生产正常,恒大包装盒生产线建成投产,物流配送中心正在建设中。县财政设立1000万元工业发展专项资金,出资500万元与县邮政银行联合开展“助保贷”业务为为__牧业、__源保温材料等企业融资2500万元,协调__银行为恒大产业园项目贷款1.5亿元,借助政银企联席会帮助企业解决流动资金2890万元,与省供销集团合作为__公司解决产业精准扶贫资金3000万元,重点工业项目建设顺利推进,企业产能逐步释放,实现了企稳回升。预计12月底,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94.36亿元,同比增长17.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72亿元,同比增长28.8%;实现工业增加值24.32亿元,增长23.3%,新增规模以上企业4户。

(三)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围绕农民富、农业强和农村美目标,启动实施30个精准扶贫示范村、10贫困村整村推进项目,新发展合作社51个,新认定家庭农场15个、专业大户34户,发展茶叶生产企业3家、专业合作社5个,申报省市农业龙头企业3家,发展电商扶贫网点16个,竹林关村美丽乡村建设取得全市观摩第二名好成绩,全县4142户1.58万人稳定脱贫。__绿色农产品加工出口基地填补我县外贸出口企业空白,__肉鸡、十三坊系列食品在西北市场实现产销两旺,__红茶荣获农业部“极具发展潜力茶叶品牌”奖,我县被省政府增补为现代农业产业精准扶贫示范县。预计12月底,全县可实现农业总产值22.6亿元,增长3.7%,农业增加值增长5%,农民人均纯收入8078元,同比增长13.1%。

(四)旅游转型步伐加快。加快精品旅游景区建设,__古道文化景区__古镇完善了景区引导标识、公共信息平台等综合服务功能,启动了国家4a景区创建;__飞行小镇机场扩建项目动工建设,上运石地质公园通过省级评审,丹江漂流、桃花谷景区分别获得国家4a级、3a级景区认证,市级旅游服务标准化示范县创建成功。先后成功举办了__民俗文化体验节和桃花谷首届桃花艺术节,“__封地·__朝阳”旅游品牌更加响亮。预计12月底,全县完成旅游接待517.33万人次,同比增长18%;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1.15亿元,同比增长18.1%。

(五)城镇建设有序推进。围绕县城西进、“一体两翼”中心城市建设和商丹一体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在“四大重点区域”布局重点项目,集中全县80%的投资推动区域发展,中心街改造、丹江一桥、金山城市公园等市政项目完工并投入使用,商帮广场、江滨北路西延等加快推进。围绕建设“山水园林、休闲宜居”城市目标,市政项目建设顺利,移民搬迁示范带动明显,棚户区改造稳妥推进,我县计划实施的棚改项目有6个,获省上批准3个,其中竹林关洞底片区项目获国开行贷款1.7亿。保障性住房“十二五”轮候计划全面完成,新开工建设公租房350套,竣工150套,江南小区被列入全市首批“和谐家园、幸福家园”试点小区。在重点区域、小城镇建设和陕南移民搬迁的强力带动下,城市框架逐步扩大,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全县城镇化率达到52.47%。

(六)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实行“河长制”,落实丹江沿线各镇治理责任,实行环境网格化监管,推进丹江流域综合治理,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农村面源污染得到极大缓解,人居环境得到显著改善。河南片区污水管网与县污水处理厂顺利实现并网,未来绿色农牧公司600立方米大型沼气建成并投入运行,尧柏水泥一线、二线脱硫脱硝设施运行正常,丹江流域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ⅱ类标准,确保了“一江清水供京津”。全县首批8镇54村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顺利通过省市验收,今年我县又被列为新一轮全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整县推进示范县,全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示范工作现场会在我县竹林关镇成功召开。

(七)民生民本持续改善。116个民生重点工程开工建设、竣工84个,完成投资17.7亿元。启动省级教育强县创建,高考二本上线人数1135人,上线率52%,居全市第三,1名学生被清华大学录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县、镇、村三级医疗机构全部实施药品“三统一”管理和“零差率”销售,6月8日国家计生委在商镇成功召开全国“养育未来”现场观摩会。积极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完成2100余套“户户通”发放安装工作。加大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成功创建市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多渠道促进就业,扶持创业287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7.6万人,全县城镇新增就业2873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7%以内。

(八)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以开展“信访法治建设年”活动为载体,对37件信访积案全部落实县级领导包抓责任制,全年未发生信访突发群体性事件,实现进京“零非访”,处置“非访”工作经验在全市交流。深入开展平安建设,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公众安全感和幸福指数不断攀升。完善监狱与司法所衔接机制,实现监狱帮教与社会接茬帮教无缝对接,减少了重新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五级五覆盖”和“五落实五到位”要求,组建了由18个行业领域安全联席会,实行了12个镇办县级领导联系包抓制度,开展了全县安全生产大检查、重点领域大排查、安全隐患大整治活动,有效遏制了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四项指标”全面下降。

三、从严管理转作风,倾力打造廉洁型政府

县政府班子成员始终坚持从严从实,严于修身、正于用权、严于律已,在严管理中转作风、优服务,建设廉洁型政府。

(一)突出重点,落实党风廉政目标任务。县政府班子突出责任落实、责任考核、责任追究三个关键环节,健全“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各负其责,班子成员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制定下发了《2023年全县反腐__工作责任分工》,全面落实了党组班子成员及各镇、各部门抓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按照三级约谈办法,结合工作情况,分层对镇(办)和部门相关负责人进行约谈,政府系统各部门各单位的党组班子、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五个一”和“一岗双责”要求得到全面落实。

(二)加强督查,营造良好社会发展环境。县政府班子成员按照“一岗双责”要求,积极履行监督职能,围绕全县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组织开展了“百日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客商评价股所长”等活动,解决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加大督查问效,营造良好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同时对重要时段信访安保维稳、专项资金使用、招生考试以及全县重点工作、重大工程实施等情况的专项督查,对促捐资稳增长政策落实情况进行跟踪审计,狠抓问题整改和责任追究,维护政令畅通和社会公平正义;另一方面,在兼顾常规性监督检查的基础上,坚持问题导向,按照每月一重点、每季一主题、年终一总结,实施集中统一的专项检查治理。

(三)严格追究,促进干部作风持续好转。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关于加强对中央八项规定贯彻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办法》、《政务督查抓落实五项制度》等文件,提升工作执行力;健全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工程招投标等制度,规范财政资金管理。每周由副县长带队对干部在岗、履职、学习等作风建设情况进行明查暗访;围绕严防“四风”反弹,开展了“五个一批”廉洁过节专项行动,共开展作风纪律明察暗访4轮160场次,检查单位166个,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案件7起,给予党政纪处分7人。

(四)强化保障,健全反腐__长效机制。全面推行县直部门所属单位及内设机构负责人年度向党组述职述廉制度,并将“考廉”对象延伸到拟提拔的司站级干部人选;实行镇级公务接待审计制度,对县直部门干部下乡在“廉政灶”用餐实行登记卡管理;在12个镇(办)和20个县政府工作部门设立了监察室,配备了专职领导和工作人员,并落实了具体的工作职责;在全县实行廉政风险“三卡预警”,建立了全县廉政风险点等级管理平台,针对可能出现的廉政风险或已经出现的苗头性问题,根据等级高低,及时向有关部门及个人发出“提醒卡”、“函询卡”、“警戒卡”,予以警示告诫,进一步夯实了廉政风险的防控责任。

今年以来,虽然我们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市委、市政府要求和全县人民期望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工作中还面临着不少困难。主要表现在:一是基础比较薄弱。全县大企业大项目少、产业项目单一,农民持续增收空间有限,实现“工业强县”目标十分艰巨;二是财政收支矛盾突出。财税收入结构不合理,骨干税源偏少,财政收入总量偏小,刚性支出增长较快,收支不平衡,调控难度大;三是制约因素较多。发展中的人才匮乏、资金短缺、用地紧张等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保障和改善民生任务依然艰巨。对于上述困难和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研究解决。在今后工作中,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富民强县”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县域经济实力为主线,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目标,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努力实现__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篇六 乡镇人民政府2023食品安全工作总结报告1300字

为进一步规范食品经营管理,净化食品市场,维护食品市场秩序和社会稳定,有效避免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依照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省__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实施方案》(云政办发〔__〕107号)、《关于加强地沟油整治和餐厨废弃物管理的实施意见》(云政办发〔__〕5号)、《关于进一步加强乳品质量安全工作的意见》(云政办发〔__〕13号)、《关于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行为切实加强食品添加剂监管工作的通知》(云政办发〔__〕79号)等重要文件和各部分实施方案的要求,的安排及福贡县委、县政府对我乡食品安全工作要求,结合我乡实际,认真展开了食品安全工作,现将我乡__食品安全工作总结以下:

一、加强领导,完善监管机制

我乡依照福贡县食安办食品安全工作的部署,乡领导高度重视,制定了专项整治方案、应急预案和工作计划,成立了食品安全专项整治领导小组,由乡长任领导小组组长,明确了责任人,层层落实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我乡与县政府签订了食品安全责任书,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按计划、按部署稳步推动,酒类专卖管理及商务执法,依照相干法律、法规建立了工作制度,对外公布了举报电话(0886-3_____6),健全了案件查处抄报制,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我乡的行政执法工作。

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情况

今年来,我乡依照食品安全工作要求,采取平常监管、专项整治、部分联合执法等多种情势规范了食品经营环境,以节日市场整治为重点,展开了“元旦、春节、五.一(、国庆”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并制定了方案,落实了措施。以农村为重点区域,以生猪、酒类、水果等食品为重点内容,严厉打击了注水猪肉、病害猪肉、过期水果和假冒伪劣酒类商品的违法经营活动,出动执法职员48人次,共出动行政执法检查3次,收缴假冒国家名优白酒8瓶,下达整改通知书5份。通过平常监管和专项整治,生猪屠宰市场、酒类流通秩序明显好转,确保了肉品和酒类食品安全。

三、加大宣传,进步全民食品安全消费意识

我乡围绕食品安全的整体部署,结合安全生产宣传月活动积极展开了《______食品安全法》、《生猪屠宰管理条例》、《酒类流通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进步人民群众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构成了全民关注、人人参与食品安全的社会氛围,进步了我乡的食品安全保障水平。“3.15”期间,我乡精心组织职员在职员集中的街天在市场设立宣传点,展出真、假名优酒、化学药剂处理过的水果、食品包装的辨认和图文并茂的知识宣传栏,接待前来咨询消费者100多人次,受理投诉案件1起,散发宣传资料300余份,切实维护了消费者的正当权益。

依照《马吉乡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宣传的工作方案》文件要求,以食品安全法实檀越题,加强了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进一步普及了食品安全科学知识,通过广泛深进的宣传、教育,进步了人民群众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修建了灾后重建期间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继续打击私屠滥宰、屠宰注水猪、病害猪等违法行为;

(二)继续贯彻落实酒类流通随附单制度,展开酒类市场专项整治,确保全乡人民食品安全;

(三)联合相干职能部分继续展开定期不定期专项整治,确保食品安全。

篇七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2023年度依法行政工作情况的报告1000字

重庆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近日审议了《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__年度依法行政工作情况的报告》,报告中两个“率先”引人注目。

报告称,__年以来,重庆市政府以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为主线,在促进依法履职、坚持依法决策、提高立法质量、规范行政行为、加强执法监督、强化复议应诉、增强法治思维能力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有力举措,政府依法治理能力进一步提升。

__年,重庆市政府通过计划、进度、质量管理“三管齐下”狠抓立法管理。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科学编制年度计划,出台《重庆市行政立法若干规定》、行政立法程序规定,制定立法项目推进时间表。

重庆市政府按照“应备必备、应审必审”要求,严格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完善项目库建设。在全国率先开创了委托第三方清理政府规章的工作机制:委托西南政法大学对重庆市现行有效的176部政府规章进行全面清理;对施行满__年的政府规章和满5年的市政府规范性文件进行了清理。

__年,重庆市政府积极探索法治政府建设新思路新载体。在全国率先探索开展法治政府数据体系建设,立足于评价模式的可复制性,对法治政府建设的各项指标进行量化,建立行政决策、行政立法、行政执法监督、行政复议诉讼等政府法制工作子项的数据系统,以数据法制推动政府法制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

重庆市政府在__年成立了市委全面推进依法治市领导小组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小组,并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的意见》,制定了《__年度依法行政考核指标和评分标准》。同时,重庆市政府着力完善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重庆市政府法制机构负责人、市政府法律顾问固定列席市政府常务会议,参与市政府重大行政决策、提出合法性审查意见。

__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重庆市政府在总结__年工作成效的基础上,对推进依法行政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方面,启动修订《重庆市政府重大决策程序规定》,建立决策后评估、决策执行过程监督和跟踪反馈纠错机制,建立重大行政决策责任倒查机制和终身追究制度;在推进政府信息公开方面,建立行政事业收费目录清单制度,大力推进政务公开信息化。除此之外,还要求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和重庆市委四届五次全会精神,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提高制度建设质量,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强化行政权力监督,强化法治意识和法治能力等。

篇八 浙江省人民政府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14000字

2023年1月16日在浙江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浙江省省长车俊宣读浙江省人民政府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浙江省人民政府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浙江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主要工作和成效

2023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发展环境和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___、国务院和中共浙江省委的坚强领导下,省政府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______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考察浙江时的重要指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八八战略”为总纲,认真落实省委各项决策部署和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把握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定不移打好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扎实做好补短板各项工作,全面完成年初确定的工作目标,全省经济稳走向好、社会和谐稳定,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一)出色完成g20杭州峰会服务保障任务

举全省之力做好g20杭州峰会服务保障工作,实现了让______和___满意、外国元首满意、全国人民满意、全省人民满意的目标。

把服务保障g20杭州峰会作为向世界展示中国精神、中国力量的重大政治任务。认真贯彻执行______重要指示精神,以最高标准、最快速度、最实作风、最好效果,扎实做好基础设施建设、综合整治、场馆改造、交通保障、环境保护、安全保障、会场服务、文艺演出、舆论宣传等各项工作,落实了“西湖风光、江南韵味、中国气派、世界大同”理念,向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圆满完成了______和___赋予浙江、赋予杭州向全世界展示中国印象、中国风采的政治使命。

把服务保障g20杭州峰会作为“秉持浙江精神,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新实践。坚持识大体、顾大局、讲奉献,动员全省人民发扬主人翁意识、爱国主义精神、无私奉献精神,展现了浙江人民包容大气、事必尽善、文明重礼、热情好客的传统美德;坚持苦干实干、夜以继日,不到300天完成了数以百计的整治提升项目,展现了杭州历史和现实交汇的独特韵味;坚持敢闯敢干、敢为人先,把许多不可能变为可能,峰会过程近乎完美、惊艳全球;坚持对标一流、追求卓越,在g20进程中留下了深刻的中国印记、浙江印象。

把服务保障g20杭州峰会作为为“中国的明天”提供更多浙江素材、浙江实践的新起点。坚持以改革开放推进发展动力转换、发展方式转变,以创新创业推进新技术新业态新经济发展,以“拆治归”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生态环境整治和城乡建设,以人民为中心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平安建设,重实干、去清谈,积极放大峰会效应,开启打造全面小康标杆省的新征程。

(二)推动重大改革开放创新举措落地

按照“开局之年抓大事”的理念,积极谋划和实施既该干、又能干成、更能牵一发动全身的大事,为“十三五”高质量均衡性发展打下扎实基础。

推动重大改革举措落地。以“四张清单一张网”为抓手,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全省行政许可事项从554项减少到516项、四年累计减少779项。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纵横贯通28个省级部门和所有市县区,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双随机、一公开”市场监管改革全面推进,浙江政务服务网覆盖全省各级政府部门并向村级延伸。成立省行政复议局,全面行使集中承办省级部门行政复议案件职能。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全面推开营改增改革试点。完成宁波舟山港与嘉兴港、台州港、温州港、义乌陆港的资产整合,省海港集团与宁波舟山港集团一体运营,省交投和省铁投集团合并重组,质监系统事企分离改革试点取得积极进展。深入推进农村“三权到人(户)、权跟人(户)走”改革,农村生产、供销、信用合作“三位一体”改革和户籍制度改革,全面建立耕地保护补偿机制。创建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支持国防建设和军队改革。全面落实国家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大战略,认真做好援疆援藏援青援川等工作。

推动重大开放举措落地。深入实施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重大战略,全面启动义甬舟开放大通道规划建设,金甬铁路顺利开工,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建设扎实推进,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获批,宁波梅山新区规划建设积极推进。加快中国(杭州、宁波)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成功举办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积极推动长三角地区合作与发展。

推动重大创新举措落地。全面推进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规划建设,支持宁波、温州、嘉兴、金华、舟山等地加快建设科技城等创新平台,全省新增“国千”人才105人、“省千”人才215人。加快建设钱塘江金融港湾,加快省股权交易中心改革发展,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达到3859家。

(三)经济转型升级取得新进展

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坚决打好“拆治归”转型升级组合拳。全年生产总值46485亿元、增长7.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301.8亿元、增长9.8%,节能减排降碳指标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任务。

大力推进“三去一降一补”。积极推进去产能,处置555家“僵尸企业”,淘汰改造2000家企业落后产能,整治3万家脏乱差小作坊,杭钢集团转型发展取得重大进展,省交通集团水运板块破产重组顺利推进。积极推进去库存,全省商品房去化周期从年初的22.2个月下降至年底的11.7个月,其中住宅从15.8个月下降至7.3个月。积极推进去杠杆,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规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从57.8%下降到56%。 (下转第二版)

(紧接第一版)积极推进降成本,制定实施企业减负三年行动计划,直接减轻企业负担1010亿元。积极补齐科技创新、交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低收入农户增收致富、公共服务有效供给、改革落地等六大短板,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增长11.7%,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5%,生态环保投资增长51.9%,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增长19%,财政民生支出增长11.3%,一批重大改革举措落地。特别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打通联通江西、福建的断头路,杭州萧山国际机场至城区地铁专线、龙丽温高速公路文泰段、京杭运河二通道、杭绍台铁路等一批交通项目开工建设。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全省国家信息经济示范区和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统筹抓好增加科技投入、集聚高端人才、加强研究开发、推进成果转化等工作,新增发明专利授权量2.66万件、高新技术企业2595家、科技型中小微企业7654家。大力发展信息、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等七大产业,七大产业增加值平均增长8%以上。大力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在集聚人才、驱动创新、扩大有效投资上发挥重要作用。积极推进“四换三名”,完成工业技术改造投资7126亿元,新增工业机器人10820台,制定实施“浙江制造”标准120个,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32家、“新三板”挂牌企业493家。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加快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积极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浙江渔场修复振兴和海上“一打三整治”,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2.8%,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

积极打造区域发展新动能。支持杭州、宁波、温州、金华—义乌四大都市区加快改革发展,四大省域中心城市城市化水平达到71%左右,高出全省平均水平约4个百分点;地区生产总值平均增长8.3%,高出全省平均水平约1个百分点。支持和鼓励省域中心城市周边有条件的县(市、区)规划建设高铁小镇,积极融入中心城市,实现与主城区一体化发展。支持区域中心城市与相邻县市一体化发展,加快县域经济向城市经济、都市经济转型。积极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舟山群岛新区建设,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扎实推进湖州等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主动研究并积极推动浙皖闽赣国家生态旅游协作区规划建设,支持衢州、丽水等生态功能区加快绿色发展。

(四)加力打造美丽中国浙江样板

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推进“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全面实施新一轮“811”美丽浙江建设行动,大力整治生态环境,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全省各地天更蓝、水更绿、山更青、城乡更美丽。

加大污水治理力度。大力推进清淤泥、截污纳管和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全年完成河道综合整治2836公里、河湖库塘清淤1.37亿立方米,建成城镇污水管网3252公里、四年累计11625公里,完成27个城镇污水处理厂一级a提标改造、四年累计235个,完成4173个村的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设、四年累计23137个。全省221个地表水省控监测断面中,ⅲ类以上水质断面占比77.4%,同比提高4.5个百分点;劣ⅴ类水质断面占比2.7%,同比下降4.1个百分点。

加大雾霾治理力度。完成1186万千瓦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技术改造、四年累计3563万千瓦,占全省30万千瓦以上统调燃煤机组装机总量的90%。淘汰改造燃煤小锅炉14203台、四年累计35246台。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18.6万辆、四年累计88.9万辆,提前全部消灭黄标车。全省69个县级以上城市日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平均为88.4%,同比上升3.4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为37微克/立方米,同比降低6微克/立方米,全省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全面推进治城治乡。全年拆除违法建筑1.54亿平方米、四年累计6.29亿平方米,改造旧住宅区旧厂区城中村3.38亿平方米、四年累计9.26亿平方米。积极打造珍贵彩色森林,新增珍贵树木2099万株、珍贵彩色森林20.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60.96%。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培育美丽乡村示范县6个、示范乡镇100个、特色精品村300个、美丽庭院1万个。部署实施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启动现代城市建设,切实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智慧城市、海绵城市建设积极推进,城市面貌加快改善。

(五)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坚持共享发展理念,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十方面民生实事件件落地。预计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7237元和22866元,增长8.1%和8.2%。

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加大高校毕业生等重点人群就业创业服务力度,新增城镇就业11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左右。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新增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86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5万人,总数分别达到3711万人、5175万人。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启动跨省异地就医联网结算试点。加大社会救助兜底力度,城乡居民平均低保标准稳步提高。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加快教育改革发展,推进重点高校、重点学科建设,加强标准化中小学校和教师队伍建设,浙江音乐学院建成投用。制定实施健康浙江2030行动纲要,深入推进“双下沉、两提升”,联动实施医疗、医药、医保改革,积极推行分级诊疗制度。顺利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全面启动“七五”普法。加快建设基本公共文化体系,新建成农村文化礼堂1568个、四年累计6527个。切实加强老龄、妇女、儿童、残疾人、慈善、民族宗教等工作。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浙江运动员在里约奥运会、残奥会上取得优异成绩。

全面建设平安浙江。坚持以防为主、防救结合,健全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有效处置遂昌苏村等地山体滑坡和鹿城双屿农房倒塌等重大突发事件,全力抓好抢险救灾、灾后重建和综合整治工作,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加快推进下山移民、地质灾害搬迁和危旧房改造,完成异地搬迁4.5万人,其中地质灾害搬迁4760人,农村危房改造20559户、城镇危险住宅房屋解危15665幢。加强对安全生产、道路交通、食品药品安全、火灾事故等综合治理,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分别下降9.1%和7.8%。积极创新城乡基层治理方式,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刑事案件立案数同比下降22.6%。

各位代表,“十三五”的良好开局来之不易。这是___、国务院和中共浙江省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省人民团结一心、奋勇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人民和广大建设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浙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中央在浙单位,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关心和支持浙江发展的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广大侨胞和海内外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主要是:民间投资、工业投资增长不快,企业资金链、担保链风险依然突出,部分企业生产经营仍然比较困难,新旧动能接续转换还需要付出更大努力;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仍然不足,环境、交通、教育、医疗等民生工作还有不少短板,城乡居民持续增收的难度加大;自然灾害灾前预防能力亟待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网络安全、食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公共安全方面还有一些薄弱环节。同时,一些政府工作人员不作为问题没有根本改变,“四风”问题面临反弹压力,消极腐败现象时有发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任务依然艰巨。我们一定高度重视这些问题,采取更加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23年目标任务与重点

2023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也是本届省政府的收官之年,做好各项工作意义重大。当前,国际形势依然错综复杂,世界经济低速增长,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国内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挑战与机遇并存。我们要认清形势、坚定信心、奋发有为,深刻把握浙江当前所处的历史方位,坚持以“八八战略”为总纲,按照“秉持浙江精神,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新要求,切实做好各项工作。

做好2023年工作,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思路,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适度扩大总需求,加强预期引导,深化创新驱动,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浙江实际,建议2023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确保生产总值增长7%以上,争取更高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果;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节能减排降碳指标完成或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

在工作中,坚定不移推进“拆治归”,持续深入打好经济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聚焦改革、聚焦发展、聚焦民生,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以政府自身建设的实际成效,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突破、新成绩。

(一)聚焦改革开放,增强发展活力

坚持以“四张清单一张网”为抓手,进一步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促进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改革不断深化,以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加法。

加快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按照“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最多跑一次”的理念和目标,从与企业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关系最紧密的领域和事项做起,逐步实现全覆盖。全面推进简政放权,继续精减行政事业收费,倒逼各级各部门减权、放权、治权,加快形成覆盖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征收、行政裁决、行政服务等领域的“一次办结”机制;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制定实施全省统一的节能节地节水、环境、技术、质量、安全等市场准入标准,杜绝多头执法、重复检查,形成“部门联合、随机抽查、按标监管”的“一次到位”机制;全面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逐步形成各项便民服务“在线咨询、网上办理、证照快递送达”的“零上门”机制,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

联动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继续削减行政许可事项,积极推进政府核准投资项目目录“瘦身”,对关系国家安全、涉及全国重大生产力布局、战略性资源开发和重大公共利益以外的企业投资项目,一律不再核准审批,均实行备案管理。完善投资项目在线审批平台,实行统一登记、统一赋码、并联审批、网上办结,年内实现所有投资项目网上审批、核准、备案。加快政事分开改革和事业单位改革,积极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向审批等涉政中介机构延伸,研究制定政府购买审批中介服务的具体办法,推动“区域能评、环评+区块能耗、环境标准”逐步取代项目能评、环评。按照“创新论英雄、亩产论英雄、节能论英雄、减排论英雄”的理念,建立健全企业分档评级制度,促进“创新强、亩产高、节能好、减排多”的企业加快发展。

积极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认真贯彻落实___、国务院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依法平等保护各类产权,确保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和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让每一位民营企业家都能安心经营、放心发展。继续深入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舟山群岛新区建设、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温州金融改革、台州小微金融改革、宁波保险改革等国家战略举措,加快推进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改革试点、交通运输综合改革以及嘉善科学发展示范点建设。加快推进国企、财税、金融、社保等基础性关键性改革,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更好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深入推进浦江等“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试点县建设,建立健全“三改一拆”“五水共治”“浙商回归”等长效机制。创新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机制,积极推进“互联网+军民融合”,大力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积极推进人防体制改革试点。建立健全促进放心消费的机制,积极创建放心市场、放心商店、放心网店、放心餐饮、放心景区,打响“放心消费在浙江”品牌。

深入推进对内对外开放。围绕打造“一带一路”战略桥头堡目标,加快建设义甬舟开放大通道。积极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加强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以油品全产业链为特色,着力提升大宗商品全球配置能力。积极推进宁波梅山新区、义乌国际贸易改革试验区规划建设。深入推进中国(杭州、宁波)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打造“网上丝绸之路”。深入实施优进优出战略,扩大高新技术产品和名优特产品出口,加强先进技术装备进口,扩大服务贸易,促进外贸提质增效。加快海关特殊监管区改革创新,大力发展保税加工区、保税市场和保税跨境电商园区,促进新型加工贸易、市场采购贸易和跨境电商贸易加快发展。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瞄准先进技术、知名品牌、“专精特”企业开展跨国并购,高水平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推进浙商国际价值链新布局。办好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全面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主动接轨上海、推动长三角一体化,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建设,认真做好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

(二)聚焦转型升级,振兴实体经济

坚持有违必拆、有污必治、有劣必除,坚决打破拖累浙江发展的坛坛罐罐。

深入实施“三改一拆”。建立有违必拆的工作机制,加快改造旧住宅区、旧厂区、城中村,积极推进城市街道、立面、道路改造、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和“浙派民居”改造,加强山体地貌生态修复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大力推进平原绿化和珍贵彩色森林建设,不断提高城乡建设质量和水平。

深入推进“五水共治”。协同推进截污纳管、河道清淤、工业整治、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排污口整治、生态配水与修复等六大工程,积极整治小微水体感官污染,完善河长制,加强湿地保护,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厂一级a排放达标改造,全面消除劣ⅴ类水体。

大力推进雾霾治理。全面完成大型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技术改造,全面淘汰改造燃煤小锅炉,开展钢铁、化工、水泥、玻璃、热电等行业清洁排放技术改造,加强石化、制鞋、涂装、印刷等行业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治理,加强机动车、船舶污染防治,加强建筑扬尘防控,建立健全禁止秸秆露天焚烧长效机制,努力减少重污染天气。

坚决淘汰落后产能。认真完成处置300家僵尸企业、淘汰1000家企业落后产能、整治10000家脏乱差小作坊的目标任务。

切实防范金融风险和房地产泡沫。制定实施“去不良”行动计划,继续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完善担保体系建设,严堵非法集资渠道,坚决打击逃废债行为,积极防范和化解“两链”风险。坚持分类调控、因城施策,支持自住型和改善型购房,抑制投机性购房,鼓励农民进城购房,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确保商品房库存保持在合理区间,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大力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

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大“四换三名”和“互联网+”“机器人+”“标准化+”力度,积极探索以特色小镇理念和方式分块改造提升开发区(园区)的有效途径,力争在纺织、服装、皮革、化工、化纤、造纸、橡胶塑料、建材、有色金属加工、农副食品加工和批发零售等“10+1”传统产业先行取得突破。支持绍兴开展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试点。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服务力度,进一步清费减负,积极帮助企业去杠杆、降成本。滚动实施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加强小微企业园区建设管理,为小微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持续推进“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鼓励和支持优势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加大兼并重组力度,着力形成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和“隐形冠军”。

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绿化、农村美化、农民转化。围绕“吃得安全、吃得放心”,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统筹抓好土壤污染防治、化肥农药减量、畜牧业转型升级、海上“一打三整治”等各项工作,大力发展绿色种植、绿色养殖、绿色捕捞等高效生态循环农业和绿色生态渔业,推动粮食生产功能区、现代农业园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向绿色发展转型,加快浙江渔场修复振兴。积极培育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和“农创客”等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加快建设绿色农业强省。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市县长责任制和“大粮食安全观”,建设高水平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大力推进美丽乡村、美丽田园建设,积极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县、旅游风情小镇和休闲旅游示范村,力争有2000个村成为a级景区,其中3a级以上景区200个。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快打造农业全产业链,积极推进“互联网+农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深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用益物权、集体经济收益权“三权到人(户)、权跟人(户)走”改革,加大宅基地空间置换力度,把愿意进城的农民转化为市民,把愿意留在农村的农民转化为新型职业农民,不断提高农民收入。

牢固树立质量第一意识,全面实施标准化战略,加快标准强省、质量强省、品牌强省建设,加快推进中国制造2025浙江行动计划、工业机器人行动计划、十万企业上云行动计划和绿色农业行动计划,新增“浙江制造”标准100个、工业机器人1万台、上云企业10万家、绿色农产品基地10万亩。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大有效投资力度,不断发展壮大新动能。

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积极推进省部共建国家实验室,支持浙江大学、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等大院名校在科技创新中发挥龙头作用,支持有条件的高等院校提升战略定位、建设创新型大学或创业型大学,支持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加强研究开发,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着力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市场化、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加快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钱塘江金融港湾和中心城市科技城建设。积极规划建设特色小镇,鼓励中心城市周边县市依托高铁站规划建设科创小镇,支持各地规划建设高新技术类特色小镇,使特色小镇成为全省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的重要载体。加快“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国家信息经济示范区、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宁波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双倍增计划,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500家、科技型中小微企业6000家,每年推动1000个授权发明专利产业化。大力发展信息、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文化产业,积极推进信息经济与各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业态创新,加快形成以八大万亿产业为支柱的产业体系。

积极推进空间发展格局创新。大力实施都市区带动战略,支持杭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充分发挥四大都市区在推进新型城市化中的引领作用。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积极实施大港口战略、大项目战略,加快推进港口经济圈建设。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支持衢州、丽水等生态功能区加快集聚和转化绿色财富,努力使生态经济成为新的增长点。深入推进全省海港、交通、机场资源整合,培育综合交通产业发展新优势,积极打造都市经济、海洋经济、开放经济、美丽经济交通走廊,高水平构建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加快形成“一体两翼”区域发展新格局。

进一步加大有效投资力度。把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抓好浙商回归、激发民资、对接央企、引进外资等工作,加强重大项目谋划招引和推进,大力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强化要素资源保障,确保完成“411”重大项目投资1万亿元以上,确保交通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投资、重大产业项目投资、重点技术改造投资、生态环保投资增长15%以上,确保浙商回归到位资金380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60亿美元。

(三)聚焦民生改善,促进和谐稳定

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全面践行共享发展理念,坚持以标准化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

鼓励创业、扩大就业、促进增收。积极落实人才新政,统筹做好人才引进、平台建设、创业服务、金融支持等工作,支持各类人才在浙创业、来浙创业。切实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重点解决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等群体的就业问题,全年新增城镇就业80万人。深入开展“浙江无欠薪”行动,加大创建和谐劳动关系示范企业力度,强化企业社会责任,积极培育工匠精神,促进就业稳定有序、工资稳定增长、企业稳定经营。适时适度上调最低工资标准,促进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平稳增长。实施集体经济薄弱村消除行动计划,建立健全低收入农户档案,着力补齐低收入农户增收致富短板,确保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以上。

加快教育改革,促进公平发展。制定实施学前教育标准,分步实施幼儿园达标改造、扩容。制定实施义务教育标准,分步实施中小学校提标改造工程,年内完成偏远地区中小学校的提标改造。继续放宽普高、职高分流限制,促进普高、职高协调发展。积极稳妥开展高考综合改革国家试点。积极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加大重点高校、重点学科支持力度,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争创国际国内领先的一流学科、一流大学。积极推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和高等职业教育院校上水平。

深化医药卫生改革,努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认真贯彻落实健康中国战略,全面实施健康浙江2030行动纲要。深入推进“双下沉、两提升”,确保每家三甲综合医院与2家以上县级医院建立紧密合作关系,每个县市每天有三甲医院派驻的不少于10名副高以上职称医师在县级医院工作,把优质医疗资源真正沉下去。制定实施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建设管理标准,加快形成以县医院为主体、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推进“互联网+医药价格”改革,形成“厂家网上销售、医院网上采购、部门实时监管”的运行机制。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加强妇幼保健工作。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

加快社保改革,促进公平可持续。加快各级各类社会保障制度整合,逐步形成“多档次、可选择”和“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社保运行机制,实现社会保障全覆盖、更公平、可持续。积极推进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研究制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联动调整机制,稳步提高基本养老金和基础养老金标准。积极推进医疗保险制度改革,鼓励有条件的设区市探索建立统一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完善大病保险制度,降低起付标准,提高个人缴费比例和报销比例,切实减轻群众大病治疗负担。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加强残疾人权益保障。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和红十字事业。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研究制定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用于养老机构建设的相关政策,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加快形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加快发展文化体育事业,不断丰富群众生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完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农村电影发行放映体制改革等四项全国改革试点提质扩面。以“十百千”工程为抓手,大力推进公共服务重点县(市、区)及薄弱乡村建设,补齐公共文化服务短板。深入实施影视精品打造、网络文艺发展、文艺浙军培育等“七大工程”,建立实施文艺荣誉制度,推动文艺事业繁荣发展。 (下转第三版)

(紧接第二版)扎实推进之江文化中心、浙江自然博物园等重大文化设施建设。深化传统戏剧保护和振兴,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强化对外文化交流,提升国际传播能力,讲好浙江故事。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以全民健身促进全民健康。积极筹备2023年杭州亚运会,做好天津全运会备战参赛工作,办好第十三届全国学生运动会。

深入开展平安浙江建设。全面实施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村庄避让搬迁和综合整治工程,大力推进治危拆违攻坚战,统筹做好城乡危旧房排查、整治工作。大力实施“百项千亿防洪排涝工程”,加强山区小流域治理,完善基层防汛防台、防灾减灾体系。加快建立食品药品质量追溯制度,确保食品药品安全。深化安全生产体制机制创新,建立重点行业安全生产风险防控和隐患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探索建立公众责任保险制度。加强应急能力建设,提升突发事件处置能力。总结深化“平安护航g20”安全保障经验,建立健全安保维稳长效机制。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扎实做好各类社会风险排查管控,加强法律服务,及时有效化解社会民间纠纷。完善立体化、信息化、法治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活动。

切实办好民生实事。按照民生实事“群众提、大家定、政府办”的理念,认真办好十方面民生实事,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

1、全面完成大型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技术改造,全面淘汰改造燃煤小锅(窑)炉,积极治理雾霾。

2、研究制定推进垃圾分类的具体办法,加快城镇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垃圾填埋场生态化改造,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基本实现全覆盖。

3、加大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力度,以沼气和生物天然气为主要处理方向,完成大规模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建设,完成所有城镇污水处理设施一级a排放达标改造,全面消除劣ⅴ类水体。

4、深入实施城市交通拥堵治理,推进轨道交通建设500公里,新增、更新公交车1000辆,新建、改造公交站点1000个,新增停车位10万个。

5、加强城乡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实现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全覆盖。

6、切实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新建放心农贸市场300个。

7、基本消除地质灾害隐患点1000个,新建、扩改建避灾安置点1500个,完成全部d级危房和涉及公共安全的c级危房治理。

8、对全省所有加油站加油机实施计量检定。

9、全面启动适龄妇女免费“两癌”检查。

10、新增农村文化礼堂1000个,新建3000个农村电商服务站、3000个城市社区智能投递终端。

(四)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

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___同志_______保持高度一致。坚持改革创新、敢于担当,创造性地抓好工作落实。坚持政府过“紧日子”、让群众和企业过“好日子”,努力使政府工作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加快建设服务政府。坚持把简政放权作为建设服务政府的重要基础,按照“最多跑一次”的要求进一步简政放权,能简则简、应放则放、该改则改,集中力量加强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制定,加强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职责,加强为基层和企业、群众排忧解难,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当好企业和人民群众的“店小二”。

加快建设责任政府。坚持把提高执行力、落实力作为建设责任政府的重中之重,建立健全省级部门和设区市重点工作清单制度,改革完善考核办法,加强追责问责,做到政府各项工作有清单、有督查、有考核、有问责,确保___国务院的大政方针和省委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坚持把诚信守法作为建设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按照授予有据、行使有规、监督有效的原则,切实规范行政行为。坚持依法决策、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完善重大事项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合法性审查等制度。切实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和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加强政府信用建设,把诚信施政作为重要准则,说到做到,着力提升政府公信力。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健全行政权力监督制约机制,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监察监督、司法监督,加强政府内部层级监督和审计监督,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舆论监督。

加快建设廉洁政府。坚持把改进作风、严明纪律、惩治腐败作为建设廉洁政府的重要遵循,把纪律挺在前面,严格落实各级政府党组主体责任,深入推进廉政建设和作风建设,着力在常和长、严和实、深和细上下功夫,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风化俗成,做到越往后执纪越严,坚决防止“四风”反弹回潮,坚决惩处各类腐败行为,努力打造绝对忠诚、干事担当、干净自律、充满活力的铁一般干部队伍。

各位代表,浙江所处历史方位的使命担当令人振奋,全面小康标杆省的目标前景催人奋进。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___同志_______周围,在中共浙江省委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勇立潮头,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和中共浙江省第十四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为建设“两富”“两美”浙江、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篇九 2023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150字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二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回顾

“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发展很不平凡的五年。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在___、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______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积极应对挑战,奋力攻坚克难,特别是2023年9月___对山西省委班子改组式调整以来,新的省委常委班子团结带领全省干部群众,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中央对山西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坚持“深入学习贯彻______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净化政治生态,实现弊革风清,重塑山西形象,促进富民强省”的“五句话”总要求和总思路,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从严治吏,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成并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狠刹“四风”、打黑除恶“三个高压态势”,着力推进“六大发展”,全面实施“六权治本”,统筹做好煤与非煤“两篇大文章”,加快实施“革命兴煤”,大力推进煤炭“六型转变”,加快发展七大非煤产业,全力推动科技创新、金融振兴、民营经济发展“三个突破”,坚持两手抓、两手硬,为新形势下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科学思路、有力举措和坚强保证,各项工作稳中有为、稳中有进,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出坚实的步伐。

五年来,我们千方百计稳增长,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

有效扩大投资。紧紧围绕基础设施、产业转型、城镇化和生态环保、民生和社会事业等四个方面加强投资,特别是强力推动十大领域投资和十大标志性工程,“六位一体”推进重点工程建设。下放投资审批权限,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类项目建设运营。5年政府投资2852亿元,带动民间投资28516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54241亿元,年均增长21.7%。

努力促进消费。积极开展“山西品牌中华行、丝路行、网上行”、“美丽山西休闲游”等促进消费活动,完善城乡流通网络和社区服务网点,实施“宽带山西”专项行动,积极发展电子商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2.7%。

大力帮扶企业。实施煤炭、煤层气、低热值煤发电3个“20条”和减轻企业负担“60条”,采取金融支持、财政扶持和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落实小微企业减免税等优惠政策,共为企业减负900多亿元,其中2023年达501亿元。“一企一策”精准帮扶企业,帮助企业克服困难,着力破解民营经济发展九大难题,努力促进企业平稳运行和健康发展。

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由2023年的9188.8亿元增加到12802.6亿元,年均增长7.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2023年的969.7亿元增加到1642.2亿元,年均增长11.1%,我省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

五年来,我们持续加强基础设施和城乡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优势。

大力改善交通条件。太中银铁路、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大西高铁太原至西安段等建成通车,太原地铁2号线、阳泉北至大寨铁路、晋中至太原轻轨、大同至张家口铁路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铁路新增营业里程1422公里。灵丘至平鲁、忻州至保德等一批高速公路建成通车,高速公路新增通车里程2025公里。新建改建国省干线公路2538公里、农村公路19065公里。吕梁机场、五台山机场、临汾机场建成通航。通达、便捷的立体化现代交通运输体系日益完善。

积极推进水利建设。35项应急水源工程全部建成投用,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全面完成,“两纵十横、六河连通”的大水网工程完成总投资的60%,辛安泉供水工程实现通水运行。古贤水利枢纽工程前期工作积极推进。全省供水量由60亿立方米提高到75亿立方米。

不断完善电力设施。新增电力装机2795万千瓦,总装机达到6966万千瓦,其中水力、光伏、风能、燃气、煤层气发电装机由284万千瓦增加到1294万千瓦。晋电外送“两交一直”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建设,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完成,新增110千伏及以上线路超过1万公里,新增变电容量4686万千伏安。

着力改善城乡面貌。实施城市人居环境改善四大工程,城市道路交通、管网等设施明显改善,棚户区、城中村改造步伐明显加快,建成城镇保障性住房102.5万套,其中棚户区改造完成61.2万套。城镇人均住房面积由2023年的28.02平方米增加到31.96平方米。新增城市绿化面积7800万平方米,新创建国家卫生城市6个。全省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39个百分点,达到55%。完成新一轮农村“五个全覆盖”工程,持续办好农村“五件实事”,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四大工程,行政村街道全部硬化、亮化,建成各类农村饮水工程9685处,新建农村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3070个,实施采煤沉陷区治理搬迁9.3万户,易地搬迁特困群众44.5万人,改造农村困难家庭危房45.5万户。农村人均住房面积由2023年的28.69平方米增加到33.51平方米。

全省从城市到乡村,整体面貌正在发生显著变化,生产条件日益完善,人民生活更加便利,三晋大地充满生机、充满希望!

五年来,我们深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迈出新步伐。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每年出台10项惠农政策,省级补贴资金逐年增加,2023年达到83亿元。完成中低产田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841万亩,农田实灌面积新增587万亩、达到2300万亩,实现了农民人均一亩水浇地。粮食连续5年获得丰收,总产年均达到127亿公斤,比“十一五”增长25.2%。“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发展步伐加快,七大产业翻番工程深入实施,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2023年达到1422.6亿元,年均增长22.8%。完成新型职业农民培训20多万人。积极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篇十 镇人民政府两基工作复查自查报告1350字

镇人民政府两基工作复查自查报告

随着“两基”工作的实现,全民素质的提高,推动了我镇经济的发展,全镇人民更加意识到巩固“两基”成果,提高“两基”水平的重要性。为此,就我镇“两基”工作的情况作简汇报:

一、基本情况我镇位于石城县东南部,总面积255。72平方公里。

全镇有23个行政村,总人口4。23万人。

其中农业人口为3。97万人,全镇有完中1所、初中2所、完小18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

20__年至20__年学度有小学生3516人,初中生2568人。

二、政府监督巩固“两基”成果,提高“两基”水平,不仅是贯彻实施《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重要步骤,更是兴民富镇的长远大计,为此,党委政府上下一条心,常抓不懈。

1、加强了对“两基”巩固工作的领导,成立了以镇长郭柏生同志为组长,党委副书记李维章同志为副组长,镇财政、司法、团委、妇联、土管、中心小学、各初中校长成员的“两基”巩固工作领导小组。

2、镇政府制订了《横江镇义务教育发展计划》,做到“两基”工作既有长远计划,又有短期目标。

3、建立并落实“双线”目标责任制(镇与村、中心小学与各校)列入干部的目标考核。同时与村签订“两基”巩固提高工作责任状,做到“两基”工作落实到人。

4、建立了“两基”考核评估机制,把“两基”巩固工作纳入每年度工作目标管理综合考评,确保学生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达标,确保了学校安全工作。

5、为了确保学生的在校巩固率,镇人大下发了《横江镇保学控流》、《乡规民约》在广播与电视台进行宣传,做到家喻户晓。

6、加强收费管理,中心小学与各校签订了收费责任状,严格实行一费制收费。

三、普及程度

1、20__年全镇小学毕业生953人;初中招生931人;转外县就读初中17人。小学升初中比率达100。

2、初中入学三年保留率达88.4。

3、全镇适龄残疾儿童少年30人,29人在小学随班就读,1人在初中就读,入学率达100。

4、20__年至20__年第二学期小学辍学10人,年辍学率2.9。

5、学年初在校初中生2568人,辍学58人,辍学率2.26。

四、教师队伍

1、中小学正副校长34人,培训33人,其中任职不到一年校长2人。

2、全镇共有小学教师157人,专科以上37人,达专科以上比例为23.6,初中教师123人,本科以上28人,达本科比例为22.7。

3、中小学教师均已参加培训,且持有《江西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证书》,持有证书者达100。并有培训内容登记。

4、各校教师均能按要求使用普通话,各校教师规范使用汉字,小学二乙以上95人,初中117人,共212人,达标率为小学69.3,初中95.9。54年1月1日以后出生专任教师人(小学137人,初中122人),全镇二级乙等比例为81.9。

5、专任教师人(小学157人,初中123人)全部取得教师资格证。

五、办学条件

1、全镇小学校舍总面积17025m2,生均校舍面积达50.9m2,初中校舍总面积25434m2,生均60.1m2。

2、全镇已消灭危房。

3、全镇小学校园占地面积为45561m2,生均占地13.63m2,初中校园占地面积为65383m2,生均25.46m2。

六、扫盲工作全镇共有村级农民文化技术学校23所,镇级农民文化技术学校1所,各校均有教室,教学有内容,开展了扫盲和实用技术培训活动,为振兴当地经济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七、安全工作

1、镇成立了学校安全工作组织机构。

2、各校建立了学校领导安全工作责任制。中心小学与各校,学校与教师签订了安全工作责任状,健全了安全规章,各校做到每月汇报一次安全工作汇报制度,做到了措施到位,加强了校内外安全、卫生保健的教育与管理,近年来无出现过安全事故,确保了学校工作的正常进行。

篇十一 乡人民政府工作报告人大政协5050字

政府工作报告

(2023年7月29日在兴马乡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我受大会主席团的委托,向大会报告乡乡人民政府第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以来的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列席代表提出意见。

过去一年的工作回顾

自乡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以来,乡人民政府在县委、政府和乡党委的领导下,在乡人大主席团的监督下,积极组织带领全乡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市、县的工作思路,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克服了频繁的自然灾害和乡镇改革中的诸多矛盾和困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均取得了明显成效。

回顾过去一年来的工作,是兴马历史上困难最大、任务最重、债务最深、基层工作最艰苦的一年,是各级干部精诚团结、奋力拼搏、社会事业和经济发展取得明显成效的一年,是乡人民政府“勤政为民廉洁增效”,真心诚意为民办实事、办好事、切实为基层排扰解难,赢得干群信任、理解、支持的一年。可以说,一年多来乡人民政府所做的各项工作无愧于党,无愧于组织,无愧于人民。

一、以“三大经济”为重点的特色产业初具规模 黄羊存栏量达到2.____只,饲养100只以上的养羊大户5____,已规划建成川柏树、木罗坝黄羊专业村____,发展黄羊小区____,建圈72____米,种草13____。

生猪饲养量达到____头,年出栏商品猪____头,发展50头以上的生猪饲养大户12____。畜牧业产值实现了万元。

3、以开发资源为重点的旅游经济发展开局好。一是营造发展平台。以“红叶节”为契机,积极开展“红军故里文明新村连片创建”活动,努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和人民环境。二是产业延伸狠抓银花、黄羊、茶叶、核桃等绿色经济的发展,促使绿色食品的转化为旅游食品,增加附加值,扩大市场占有率。

二、以集镇、交通建设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强

1、集镇建设与管理:全面完成了投资4____元的乡镇供水建设,完成了集镇人饮供水管网安装,入户率达10____,彻底改善18____居民、____乡级单位83____日常生活用水。拟定了集镇发展规划,树立了先进的经济思想和经营理念,重点在集镇美化、绿化、净化、亮化上做文章,树立良好的集镇形象;完善了环卫、综合执法、文明规范三支队伍,杜绝了“三乱”现象;车辆、行商管理步入规范化轨道,彻底纠正了堆码占道、撑杆搭棚,乱倒乱摆不良现象。制定了污水集中处理规划,规范了集镇管理。

3、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坚持新修、整治、开发利用相结合,全乡累计投劳____个,新建各类水利工程18处,新修自来水厂一座,新增蓄水量____立方米,新增有效灌面78____,恢复改善灌面130____,解决了27____、123____、785头牲畜饮用水困难,治理了水土流失25____,退耕还林累计320____,营造经济林53____,渠道配套建设27公里,打井48口。

三、以维护社会稳定为重点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1、扎实开展社会治安整体联动防范工程,确保政治稳定。全面实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整体联动防范工程,以警务室为平台,以驻乡民警民骨干,以群防群治力量为依托,积极开展“创安”、“创模”活动,构建扎实有效的防控体系,纳入党政“一把手”工程和重点目标考核,由党委书记、乡长负总责,村支书、主任、各单位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成立了整体联动指挥部、综治委、综治办,落实了人员,并采取一事一议筹集群防群治经费____元,建立健全了防范力量网络机构。

积极开展“四五”普法,切实做好人民调解和刑释解教工作,成立人民调解委员会共1____,落实人员6____,并将普法工作纳入了党委中心学习组制度学习,使党政干部带头学法、懂法。

全乡无一例刑事案件发生,无一例重大治安案件发生,可防案件得到有效遏制,人民群众安全感普遍增强,社会治安秩序有了明显的进步,确保了全乡的稳定。

2、清理锁定、化解债务,确保民心稳定。今年来,乡人民政府通过深入细致地调查和研究,并反复讨论和征求各方面意见,按照上级有关政策,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县有关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的指示精神和税费改革政策,不等、不靠积极稳妥地化解村社债务,全乡已有____村全面完成了债务化解,收回债权3____元,消化债务4____元,对特贫困户减免____元。

3、狠抓安全和社会事业等其他工作,确保社会稳定。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落实了行政一把手责任制,始终坚持“安全

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积极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在全乡1____村、7____社、____街道居委会和____乡级单位深入开展“查隐患、抓整改、防反弹”的活动,重点对学校、道路交通、建筑点、爆炸物等进行专项治理,全乡无一例大小安全事故发生。

4、扎实做好社会保障、老龄、档案、保密等各项工作。年初党委、政府将该项工作纳入了重要工作议事日程,并成立了专门班子,落实了专人负责,社会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效果明显;老龄工作活动开展经常,档案管理规范,保密工作进一步加强,均呈现出新的起色。

各位代表

回顾过去一年来兴马的历史,令人鼓舞,取得的成绩主要得益于乡党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全乡人民的苦干实干,得益于全体代表的大力支持,得益于党政一班人和全乡基层干部的精诚团结和衷共济,努力拼搏,得益于全乡各单位,各干部的密切配合,在此,我代表兴马乡人民政府向为之付出艰辛劳动的全乡人民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各位代表和关心支持兴马发展的各界人民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乡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一是财政形势严峻,收支矛盾突出,特别是乡镇机构改革后县财政的宏观调控,大大压缩了乡机关财政供给人员的人头经费,人头经费由原来的250____/人.年降为60____/人.年,加之我乡地处交通要道,接待费、差旅费实属难免,使我们越来越感到帐难算、钱难管、口难填,旧帐未还,新帐又添,政府运转极度困难。二是债务沉重,化解难度大。三是结构调整步伐慢。起支持作用的骨干项目未形成,群众文化水平低,科技知识少,市场经济观念差,农民增收难度大。四是干部群众适应乡行政区划调整后面临新形式的能力有待加强,特别是敢闯敢干精神不够,改革开放意识不强,缺乏开拓精神,观念陈旧,严重地制约着经济的发展。

今年工作思路

一、突出一个重点

以“三大经济”为重点,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大力实施绿色经济“十百千万”工程,依托资源优势和品牌优势,引导农民优化农业内部结构,突出发展南江黄羊和金银花两大特色农业产业化,实现绿色经济发展新突破。 强化科技服务。进一步建立健全农产品标准体系,组织农业、畜牧、林业、水利等涉农部门科技人员,大力开展“农业科技入户”活动,积极推广“农业科技特派员”、“专家+协会+农户”等农村科技服务模式,加快农村科技进村入户,切实加强对绿色经济基地建设、优势农产品生产加工的技术指导服务。

狠抓示范带动。坚持“以人为本,突出特色,规模发展,优质标准”的思路,加快特色产业培植,强化辐射带动能力。大力建设以余家坪、齐家湾、唐家坪、鲤鱼坝、马驴寨、红岩观、鸡公嘴、木罗坝村为重点的银花专业村;以余家坪、棕园子、川柏树、铜马、熊山、鱼池梁村为重点的黄羊养殖专业村。

二、实施两大工程:

实施“百十”工程。以扶贫开发统缆农村工作全局,围绕“经济收入大增加、生活环境大改变、生产条件大改善、文明水平大提高、民主政治大推进”总体目标,坚持“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因村制宜、分类指导,政府引导、自我投入,培育典型、示范带动”的思路,狠抓以木罗坝、红岩观为重点,以“三通、三改、三建”为内容的扶贫重点村建设。巩固抓好鲤鱼坝小康示范村建设和余家坪、齐家湾、唐家坪重点文明新村和升级上档,按照产业特色突出,增收项目稳定,发展后劲充足,干群关系融洽,群众精神振奋的要求,逐步达到村美、民富,班子强,努力建成“农家别墅、文明富裕”的小康新农村。

实施亲民工程。组织机关干部深入农村广泛开展“驻百村、访千户、解民忧、帮民富”活动,不断增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意识,落实结对帮带制度,各机关干部挂联一个村,结对帮带5至1____贫困户,经常组织机关干部深入到农户家中访贫问苦,与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学习、同劳动、听民意、察民情、解民忧、帮助共建立骨干增收项目,实施三通、三改、三建,建设文明家园。

三、加强“三大”建设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我们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是用于为人民服务的,要贯彻落实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必须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切实加强政府的建设,不断增强主体服务的服务意识,提高行政能力和管理水平,努力建设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切实转变政府职能,逐步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积极推进政府管理创新。建立完善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质询制度和民主评议制度,坚决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

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坚持“班长抓班子,班子带队伍,队伍促发展”,从严治政,赏罚分明,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清正廉洁,作风优良的公务员队伍,做到权为民用、情为民系、利为民谋。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以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政绩的最终标准,反对官僚主义、形成主义,坚决制止脱离实际,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主动为群众搞好服务,多办实事。

加强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积极支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主席团依法履行职能作用,加大“四五”普法力度,推进依法行政,提高各级干部依法办事能力和执纪执法水平。大力实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整体联动工程,深化开展“严打”斗争,教育引导群众同“法轮功”等邪教组织作坚决斗争,严厉打击、预防、控制和减少违法犯罪,营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逗硬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及时排查和妥善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认真贯彻《安全生产法》,落实安全责任,加强安全监督,排查安全隐患,确保安全生产。

四、办好四件实事:

一是抓好红岩观拐杖树平桥建设的申报立项工作。争取国家最大投入,切实解决____村500____人的过河难,通车难,破除瓶颈制约,加快人民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二是全面完成木罗坝漫水桥建设和瓦木公路改造任务。彻底解决该村及相关村社群众通行难。

三是建好垃1-____农贸市场。

四是维修好铁索桥。

五、抓好五项工作 抓好集镇建设与管理。坚持总体规划有序,单体规划有个性,积极争取集镇污水处理管网建设工程项目,严格环境卫生管理,完善配套环卫设施,实现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彻底治理脏、乱、差,建好一场(停车场)、一厕(公厕),完善集镇综合执法体系,健全集镇管理制度,加大执法力度,推行物业管理,加大环卫宣传教育力度,提高集镇居民的环卫意识、文明意识,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建设精品集镇,提升集镇品位。

加快社会劳动保障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社会劳动保障体系,加强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发展社会劳动保障事业,进一步抓好“两个确保”和“三条保障线”建设,不断进行扩大社会保障面。切实抓好民营企业职工参保扩面,下岗人员就业和再就业,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确保应保尽保,建立健全低收入人群救助制度,积极做好民政优抚、安置和救灾救济工作,妥善解决特因居民、特困农民、特困职工、特困干部的生产、生活困难,积极有序组织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拉动我乡经济新框架。

切实做好文教卫生工作。全面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整合教育资源、优化教育结构。巩固“两基”成果,继续完善义务教育,加强教育管理、鼓励、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办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扎实推进人力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为“三大经济”发展培养实用人才。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年内完成川柏树、鸡公嘴、铜马校舍改造,不断改善育人环境和办学条件。全面深化卫生改革,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管理体制,加强乡卫生院管理。严格执行《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和《四川省计划生育管理条例》,转变计生工作方式,扎实推进村(居)民自治,不断强化基层基础工作,提高计生工作质量。

切实做好双拥、老龄、群团、文秘、档案、保密等各项工作。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搞好“双拥”和转业、复员、退伍军人安置工作,保护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的合法权益,重视关心老龄工作,狠抓档案达标和信访、保密工作,落实信访工作首问责任制和辖区负责制,妥善化解人民内部矛盾。

各位代表:二00五年改革与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经济和社会中诸多矛盾的问题亟待解决,我们的责任重大而神圣。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hjt同志为___的___周围,在乡党委的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按“三个代表”的要求,认真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同心同德,真抓实干,为实现兴马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篇十二 县人民政府实施农村低保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3700字

县人大常委会:

按照年初工作安排和县委批转的县人大常委会工作要点意见,20__年2月18日—19日,县人大常委会调研工作组对县人民政府实施农村低保工作情况开展了为期两天的调研。现将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研工作过程

调研组分为两个小组,第一组由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瑛带队,第二组由常委会调研员金明英带队,常委会部分组成人员及县民政局、财政局负责人和县人大有关委办负责人参加。先后深入到高家镇、包鸾镇、许明寺镇、湛普镇等四个乡镇,每一调研组再分为两个小组,一组听取乡镇党委、政府的工作汇报,另一组召集乡镇政府有关工作人员、村社干部、部分县镇人大代表和部分农村低保户进行座谈,最后采取随机抽样方式抽3—5户农村低保户,深入被抽查的低保户家中详细了解有关情况。

二、调研工作结果

(一)基本了解了县人民政府实施农村低保工作取得的成绩,主要体现在“五好”。

1、领导重视,组织较好。20__年,是我县实施农村低保工作的第一年。一年来,县乡(镇)两级领导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切实加强了对此项工作的领导,认真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开展好农村低保工作。如许明寺镇先后召开4次党委(扩大)会议,认真进行研究和部署,其他乡镇也是多次召开领导成员会议进行研究;湛普镇党委政府将农村低保工作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来抓,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农村低保工作领导小组,认真研究政策,督促落实低保工作的调查摸底、政策宣传和资金发放等各个环节的工作认真组织开展好农村低保工作;高家镇、包鸾镇也成立了农村低保工作领导机构,切实加强了对农村低保工作的领导和督促工作,使农村低保工作做到了健康、有序、顺利开展。

2、宣传到位,执行较好。县上于20__年1月召开了全县农村低保动员暨培训会议,部署了农村低保工作,各乡镇也召开了各种会议进行认真的动员和培训。如许明寺镇通过召开村社干部会议、村社召开党员会议、户长会议等广泛宣传,让广大群众了解低保政策,积极参与社会监督;湛普镇层层召开会议,进行思想统一;高家镇要求村(社区)广泛宣传低保制度,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落实好低保政策;包鸾镇对村上的农村低保工作人员和村文书进行了专题培训,确保了在操作上不失误,不走样。同时,通过在丰都电视台、新闻社等媒体上广泛宣传,加大对农村低保政策的宣传力度,形成了全社会关心救助农村特困弱势群体的良好氛围。

3、民主公开,实施较好。在实施过程中,各乡镇基本坚持了“公开、公正、公平”原则,在确定享受低保对象时开展了“三会一评”活动、在镇务公开栏、村务公开栏等进行公示,基本做到了村民无异议。如包鸾镇20__年全镇各村申请农村低保人员共186户,经调查、公示、审核后,确定了142户;高家镇设立投诉电话,接受群众的咨询和投诉,经群众举报,取消了一名村主任的低保享受资格;湛普镇严把村民委员会民主听证、评议和镇农村低保领导小组审核“两个关口”,通过实行保障对象、标准、资金“三公开”和审查名单、审核名单、审批名单“三张榜”,基本确保了农村低保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在四个镇入户调查时,询问其他村民对已享受的低保户有无异议时,均表示没意见。

4、及时发放,兑现较好。从调查中看到,4个镇的农村低保户均表示能按时、按量领取低保金。湛普镇对已享受了最低生活保障待遇人员中的80岁以上、长期卧床不起的重病人员和一、二级重残人员每年增加120元的救助金也及时足额发放到位;许明寺镇、高家镇为农村低保户办理了低保兑现卡,按时按量将低保金打入低保户帐户,让低保户直接到农村信用社领取低保金,大大方便了低保群众,使享受低保的群众快捷、便利地领取低保资金;包鸾镇、湛普镇的低保户直接到乡镇民政办领取低保金。调查时基本无低保户反映拖欠或未及时发放。

5、保持稳定,效果较好。由于严格了审批程序和坚持了公开、公平、公正、民主、透明的原则做好低保工作,全县社会稳定保持较好。包鸾镇由村上组织对申请户进行调查、评议,对评议结果进行为期7天的张榜公示,经公示无异议的再报镇党委政府集体审核,审核后再张榜公示;其他几个镇也严格按照县政府及县民政局有关文件要求,切实做好低保的各项工作,严格工作程序和要求,对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到目前为止,全县基本无因农村低保政策的实施引发矛盾,无一人因此信访,保持了社会稳定和谐。

(二)县人民政府实施农村低保工作还存在有待改进和完善的方面,主要体现在四个“不够”。

1、宣传不够深入。在调查中发现,乡镇领导重视程度不平衡,导致农村低保工作不平衡。有的乡镇领导重视不够,由于害怕因广泛宣传导致享受面太大,致使乡镇负担加重,因此在做工作时,不敢大胆宣传、大胆实施,导致部分农民群众对农村低保政策不了解、不熟悉。如在入户调查时发现,有的农民群众反映“别人能吃低保,我为什么不能吃”,就是因为没能理解农村低保政策,把农村低保政策理解为是一种福利;再如,有的低保户对700元的标准是怎么一回事,也不太理解。

2、享受面不够宽。从全县来看,写申请的人多,而真正享受的人少。如湛普镇20__年写申请要求享受低保的有几百人,而真正享受的低保户只有24户52人;包鸾镇20__年全镇申请农村低保人员186户,而真正享受的只有142户;许明寺镇全镇特贫困户586户2369人,而享受低保的户数只有177户383人。从全县来看,20__年,全县享受农村低保的只有7387户14181人,仅占全县农村人口总数的2.1%,其中湛普镇只占0.6%,绝大多数贫困人口未能享受到农村低保政策,享受面太窄。

3、享受量不够足。从调研的几个镇的情况看,低保户每月享受的低保金9元—58元不等,的一个月享受了58元,也仅有湛普镇一人,此人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每月58元也不能完全解决其最低基本生活;最低的每月只有9元,还有的十几元,多数是20元—40元之间。从现行的物价看,每月享受低保金9元人民币还不够买一斤猪肉(一斤猪肉市价13元左右),买植物油也只能买一斤多点(一斤菜油市价7元左右),完全不能满足贫困农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对农村群众的生产、生活基本未起多大作用。

4、操作不够规范。从调查的情况看,存在有这样几种操作不够规范:一是发放低保金的方式不统一、不规范。有的乡镇在发放低保金时采取办理农村低保卡的形式,让低保户到农村信用社领取低保金,有的乡镇则在民政办公室由专人按季度或按月为低保户发放低保金。二是在确定人均纯收入项目内容上不统一、不规范。几个镇各村社在确定人均纯收入项目内容时也不完全统一,有的计算了这样没计算那样,有的计算了那样又没算这样,有的反映在调查时农户隐瞒隐性收入,还有反映说调查时掌握项目内容不准确。三是确定农村低保对象不规范。有的采取民主推荐,有的采取入户调查,还有的则采取村支干部凭印象,有的谈到准备将采取以“抽鉴”的方式确定,花样百出。

三、调研工作建议

(一)加大对政策的宣传力度。

一是要加大对农村低保政策的宣传力度。要采取召开各种会议、办专栏、办板报、政(村)务公开栏、有线电视等多种形式加大对农村低保政策的宣传,切实做到让这一惠民政策家喻户晓,人人明白;二是要加大对党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力度。如加大对计划生育法的宣传,让农民群众切实做到少生优生、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改善生存质量;加大对支农、惠农政策的宣传,让群众了解国家政策、掌握国家政策,从而很好的执行和遵守国家政策。三是要加大对道德规范的宣传力度和对农民群众的道德观的教育力度。要充分对群众进行爱老敬老孝敬老人的道德教育,让年轻人孝敬父母、赡养父母,不把父母推向社会、推向政府,减轻社会负担。

(二)做好扩面工作。

一是坚持逐步扩大的原则。建议由去年的2.1%在近两三年内逐步扩大到5%,让更多的农村特困人口享受低保。二是进一步细化对象条件。如对老弱病残、鳏寡孤独等弱势群体是否作为一个硬性条件纳入农村低保对象应加以认真研究,以便乡镇、村社操作实施。三是合理界定农民人均纯收入项目内容。对哪些可作为农民人均纯收入项目内容,应加以明确和规范。四是适当降低并按各乡镇的实际情况负担比例。全县31个乡镇的财力发展不平衡,有的乡镇财力较好(如沿江的乡镇、沿路的乡镇),有的则较差,建议按乡镇财力大小以10%—20%的比例负担。通过以上措施,将农村低保享受面逐步扩大,让更多的农村贫困户享受国家改革发展成果,享受这一惠民政策。

(三)在提量上做好工作。

从2023年全县农村低保享受情况看,最低的每月只享受了低保金9元,享受的数量太低。建议人均月享受应不低于30—40元,不足此标准的补足这个标准。同时,在调研中发现的虽然其家庭人均年收入超过700元,但由于这些家庭成员中有“老病号”或重病的或其他开支相当大而导致家庭贫困的,应建立救济救扶制度,采取其他救济措施,帮助其渡过难关。

(四)进一步规范工作方法和措施。

一是应当坚持公开、公平、公正,民主透明,社会监督和动态管理四条原则,确保这一惠民政策“阳光”透明。二是推行“九步”工作法,即:本人申请、调查摸底、社民小组推荐、村民议事代表评议、驻村干部和村支两委干部入户核实、村支两委初定、乡镇审核、民政部门审批、银行发放。三是强化社会监督,做到“四张榜四公开”,即社民小组推荐后张榜公开、村支两委初定后张榜公开、乡镇审核后张榜公开、民政部门审批后张榜公开。同时,可以在乡镇或村(居)委会设立农村低保举报箱,接受全社会监督。

(五)加强组织领导,充实工作力量。

篇十三 县人民政府政府工作报告3650字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回顾过去五年

綦江已经站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起点

1998年县第__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以来,全县人民在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和中共綦江县委的领导下,紧紧抓住重庆直辖、西部大开发和渝黔高速公路建设三大发展机遇,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扩大内需的方针和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对綦江工作的一系列指示,负重自强,开拓进取,开创了綦江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局面。回顾五年走过的历程,我们深深感到:过去的五年,是我们克服困难较多、承受压力较大、爬坡过坎的五年;是西部大开发取得重要进展、固定资产投入较多、城乡面貌变化较大的五年;是改革开放力度较大、经济社会发展较快、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的五年。

一、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综合实力逐渐增强

全县上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促进了国民经济较快增长。“__'计划胜利完成,“十五'计划开局良好。XX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3.68亿元,年均递增8.1%;农业总产值8.96亿元,年均递增0.9%;工业总产值29.78亿元,年均递增4.8%;完成地方预算财政收入1.9亿元,年均递增6.6%;固定资产投资21.39亿元,年均递增33.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64亿元,年均递增6.5%。XX年三次产业结构由1997年的47.4:28.8:23.8调整为30.6:35.9:33.5,二、三产业比重超过一产,经济结构逐步优化。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扎实推进,通惠高效生态农业园区、太公山农业综合开发区初具规模,蔬菜、畜牧、果品等多经骨干项目迅速发展,林牧渔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997年的34.8%提高到XX年的44.8%;乡镇企业增加值达到8.81亿元,年均递增14%;农村劳动力从事二、三产业的比重由1997年的24.8%提高到XX年的31.9%。加快实施“工业强县'战略,“513'工程初见成效,机械加工、能源、冶金等支柱产业发展壮大,市属企业增长加快,县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整体扭亏为盈。旅游开发开始起步,商贸、房地产等第三产业迅速发展,消费市场日趋活跃。以私营个体经济为主的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13.9亿元,占全县国内生产总值的32%。

二、改革开放纵深推进,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坚持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不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各项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县属国有企业改制率达到95.6%,70%以上的闲置资产得到有效盘活。农村税费改革基本完成;土地流转制度改革、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顺利推进。积极推行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和收支两条线管理,财政体制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国有土地使用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正式启动,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得到加强,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以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为契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迈出新步伐。县镇机构改革、乡镇和村居行政区划调整全面完成。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改革取得新进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扎实推进,“三金'、“三乱'清理整顿基本完成。综合整治发展环境,改革行政审批制度,促进了开放型经济发展。成功举办了綦江县首届投资贸易洽谈会,积极参与全国、全市经贸洽谈和会展,外商投资日趋活跃,新增外来投资企业55户,引进重点项目25个,五年累计利用外资8.48亿元人民币,出口创汇4420万美元。

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乡面貌明显改观

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5.36亿元。渝黔高速公路一期工程建成通车,二期工程和綦万高速公路开工建设;改造国道、省道85公里,整治县道、乡道735公里,新修乡村道路270公里,新建公路桥梁5座,县二级汽车站投入试运营。县城建设力度加大,改造旧城房屋40万平方米,新区拓展1.2平方公里;城北大道、新虹桥、电力街一期工程等城市基础设施相继建成,县城容貌明显改观。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一批小城镇和农民新村初具规模,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10.8万人,全县城镇化水平达到27.5%,比五年前提高8.7个百分点。能源通信建设明显加强,完成农村电网改造任务,城镇多数居民用上了清洁安全的天然气;以光纤为主的现代化通信网络初步形成,电信、广电宽带网络共同发展,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普及率分别提高到10%和9.3%,广播电视“村村通'目标基本实现。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整治维修病害水库54座,新增、恢复蓄、引、提水能力424万立方米,新增和改善灌面14.7万亩。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綦江剧尝影视会议中心等文体设施相继投入使用。

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迈出坚实步伐。大力实施水土流失治理、绿色通道建设、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工程,累计封山育林完成18万亩,退耕还林6.5万亩,实施天然林保护6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25平方公里,全县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3.8%。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原则,“一控双达标'(污染物总量控制、工业排放污染物和城市功能区环境达标)工作扎实推进,环境污染治理得到加强,人居环境有较大改善。

四、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城乡居民收入有较大提高。XX年,城镇职工年平均工资达到8123元,年均递增13.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355元,年均递增2.4%;城乡居民存款余额达到29.37亿元,年均递增18.5%。城镇、农村居民家庭用于食品的消费支出分别由58%和67%下降到48%和62%。高度重视困难群体生活,大力实施城镇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养老保险社会化发放率达到100%;12057户、25098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累计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2589万元,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加强对下岗、失业人员的技能培训,14450名城镇失业人员和2598名下岗职工实现了就业或再就业。居民住房条件进一步改

善,城镇、农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达到20平方米和28.5平方米,年均递增9%和4.4%;城镇社区卫生服务和初级卫生保健体系进一步健全,实现了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规划目标。扶贫开发力度加大,较好地解决了贫困地区群众的温饱问题和易旱缺水地区的人畜饮水困难,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有较大改善。

五、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加强,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广泛开展“讲文明、树新风'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公民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不断提高,以德治县取得成效。“科教兴县'力度进一步加大,实施市、县重点科技项目31项,“全国科普示范县'创建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教育质量不断提高,“两基'工作通过国家验收,农村艺术教育列入全国50个实验县之一,高中阶段教育规模不断扩大,中小学布局调整和危房改造稳步推进;支持市属企业改革和发展,厂校移交工作全面完成。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实现了“三为主'县的创建目标,人口得到有效控制。文体广电事业进一步加强,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广泛开展,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一批优秀节目和艺术作品在全国、全市比赛中获奖。卫生事业加快发展,县镇医疗机构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医药秩序整顿取得实效;结核病防治、计划免疫、无偿献血、农村改水改厕、除四害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有效防止了各类传染病暴发流行。国防教育不断加强,~完成了征兵任务和民兵预备役工作。工会、人事、统计、审计、社保、民政、气象、质监、档案、史志、保密、民族、宗教、侨务、对台、人防、外事、信访、老龄、残疾人和妇女儿童等工作也取得新的成绩。

六、民主法制建设扎实推进,社会秩序保持稳定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推进依法治县进程。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重大决策主动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各方面的意见,五年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1285件,促进了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以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厂务公开为重点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成效明显。“三五'普法~完成,“四五'普法深入开展,公民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进一步增强,依法治县取得明显成效。切实加强安全监管,全面开展道路运输、矿山企业、消防、化危品、地质灾害、民爆物品等方面的安全整治和检查,安全形势明显好转。建立健全经常性、制度化的调处机制,人民内部矛盾得到妥善处理。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持续开展“严打'整治斗争,依法打击各类犯罪活动和“qqq'__组织,坚决扫除社会丑恶现象,维护了社会政治稳定。

五年来,县政府切实加强自身建设,深入开展了“三讲'教育和“____'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积极开展行风评议,严肃查办了一批违纪违法案件;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行政审批服务大厅,增强政府工作人员勤政意识,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机关作风有了较大转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有较大提高。

各位代表,XX年是本届政府任期的最后一年,也是五年来发展速度最快、经济增长质量最好的一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0.6%,首次实现两位数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6%,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8.6%,县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扭亏为盈。地方预算财政收入同比增长27.8%,是近年来增长最快的一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6%,城乡消费市场转暖回升。农业总产值同比增长4%;农村税费改革效果明显,全县农民人均减负20.98元。城镇职工平均工资同

篇十四 镇人民政府关于退耕还林检查工作的自查报告1500字

璧山县林业局:

根据县委县府的要求以及林业局的工作安排,为了进一步搞好退耕还林工作,强化农民对退耕还林目的理解,规范农户对退耕还林的重栽轻管行为,确保退耕还林成果得到巩固,效益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够凸显,5月底6月初,县林业局同我镇农技中心人员一道,开始了对我镇退耕还林的检查工作,检查的截止时间为7月15日。

一、大路镇退耕还林的基本情况

大路镇是一个农业大镇,退耕还林面积也是全县最大的镇之一。自__年实施退耕还林以来,共计完成退耕还林面积14301.51亩,其中生态林面积为10209.84亩,经济林面积为4091.67亩,每年按时兑付完农户的退耕还林补助。但自实施退耕还林以来,较多的农户栽轻管,抚育管理差,部分种苗的成活率较低。

二、成立了退耕还林检查工作领导小组和实施小组

大路镇党委政府对此次退耕还林工作高度重视,成立了以镇长谭良宽为组长,分管农业的副镇长李贵春为副组长,农办主任、农技中心主任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农技中心,由田云中任组长,下分三个组,由陈维军、何顺均负责原大路、青龙湖退耕还林检查;由陈小军、赵彬负责原保家退耕还林检查;由孙源、杨进伟负责原六塘退耕还林检查。

三、明确此次检查的目的,强化措施,确保退耕还林工作的顺利开展

此次退耕还林的目的,是要求农户对退耕还林工作应当高度重视,加强对退耕还林林木的管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早日实现退耕还林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为了确保此次退耕还林工作的顺利开展,我镇专门召开了退耕还林检查专门会议,要求各村、社区高度重视此项工作。镇党委政府也将该项工作纳入阶段性工作的重点,以压倒一切其他方面工作来保证此次退耕还林检查工作正常开展。

四、退耕还林检查的基本情况

此次退耕还林以自查为主,同时县林业局进行配合指导。县林业局同我镇分的三个小组一道,对全镇的退耕还林工作进行全面、严格的检查。

此次检查中,发现了存在的问题有:一是林粮间作现象较为严重。群众对退耕还林的要求意识较差,总是误以为种上林木,对退耕还林地是一种浪费,因此间作上一定的粮食作物。二是种苗的成活率较差。自退耕还林实施以来,我镇每年都组织了一定程度的种苗补植,这是因为,首先,退耕还林实施初年,农民的种植技术差,种苗的栽植时间没有很好的掌握,管理技术差,造成种苗成活率普遍偏低。其次,农户对退耕还林的不重视,造成牲畜等对种苗的损坏。三是抚育管理差。退耕还林实施后,外出打的人员增多,存在退耕还林地重栽轻管的现象。

针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由县林业局和镇农技中心一道,对退耕还林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作出了以下决定。一是对抚育管理差、成活率低,林粮间作严重的社享受的退耕还林补助予以取缔;二是对抚育管理差,成活率未达到要求的社下达了整改通知书,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整改,同时在一定期限内进行复查。

此次检查,全镇共计退耕还14301.51亩,其中完全合格的面积有 亩,要求限期整改的面积有 亩,不合格的面积有 亩。

针对此次退耕还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查找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一是工作经费少,对农户的退耕还林管护指导不力;二是全镇退耕还林面积大,且零星分散,不便于管理,指导;三是随着外出打工人员的增多,部分农户对退耕还林工作不重视,重栽轻管;四是缺乏村规民约的约束,导致牲畜对退耕还林林木的践踏。

通过这次退耕还林的自查工作,我们应当将退耕还林工作纳入政府全年工作的重点,长期不懈地抓下去,加大对退耕还林地的管护,指导,确保退耕地中不存在林粮间作的现象发生,在保证种苗保存率的情况下,加强对退耕还林地的抚育管理,以进一步巩固退耕还林的成果。

篇十五 2023年定西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4600字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十二五”时期工作回顾

“十二五”时期是定西发展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纷至叠加的自然灾害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目标,积极应对风险,全力攻坚克难,坚持补齐短板与促进增长统筹推进,调整结构与转型升级协同发力,社会建设与民生改善相互促进,“十二五”规划目标顺利完成,为到2023年与全省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主要做了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全力提质扩量,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扭住发展第一要务不放松,抢抓政策机遇,狠抓工作落实,推动经济发展质量效益同步提升。预计“十二五”末生产总值达到305亿元,较“十一五”末增加149亿元,年均增长12.7%,经济发展步入起飞阶段。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74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4.2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7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7亿元,分别是“十一五”末的2.1倍和2倍。大口径财政收入达到43亿元,是“十一五”末的3.2倍;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分别达到24.3亿元和198亿元,是“十一五”末的3.4倍和2.2倍。农业生产连续八年喜获丰收,粮食总产量突破160万吨。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成倍增长,分别达到697亿元和557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19290元和5854元,比“十一五”末增加8300元和2811元。

(二)致力精准施策,扶贫攻坚实现重大突破。坚持把主要精力放在扶贫开发上,推动“双联”行动与“1236”扶贫攻坚行动深度融合,补齐全面小康短板。五年来,全市减少贫困人口70.4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7%,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高出全市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水电路房等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加强,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从不足50%提高到80%,解决了123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农网综合改造率达到90%以上,所有村社全部通电,自然村动力电覆盖率达到96%以上。建成农村公路6600公里,建制村通畅率达到93%,通渭、临洮、漳县提前实现建制村沥青(水泥)路全覆盖。改造农村危房11.45万户,易地扶贫搬迁14.3万人。869个贫困村实现互助资金全覆盖,全市实施互助资金项目村达到1137个。建成“蚁巢”青年等省级众创空间6个,实施“一村一电”工程65个,在218个贫困村建成电商服务网点。通渭200户光伏扶贫完成试点任务,在全省率先并网发电。强化贫困群众技能培训,年均输转城乡劳动力60万人次以上,实现劳务收入超百亿元。倡导社会帮扶资源与精准扶贫有效对接,437户企业主动结对帮扶406个贫困村。临洮、陇西分别被确定为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管理子系统建设和全省大数据平台建设试点县,全市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全面建成。六盘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启动会议、全国“三西”扶贫现场会议在我市召开,定西扶贫攻坚的探索与实践在全国同类地区产生重大影响。

(三)合力攻坚克难,灾后重建取得决定性胜利。面对突如其来的地震、山洪泥石流等重特大自然灾害,全市上下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科学组织抢险救灾,努力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5·10”岷县特大冰雹山洪泥石流灾后重建任务全面完成,共实施重建项目293个,完成投资21.7亿元。“7·22”岷县漳县地震灾后重建任务基本完成,共实施重建项目1431个,完成投资116.6亿元,占规划总投资的98%。重建城乡居民住房6.88万户,维修加固7.95万户。岷县梅川、漳县大草滩等7个小城镇建设加快推进,15个重灾村和48个集中安置点建设任务全面完成。省内异地安置区基本建成,1690户7713名群众顺利搬迁入住。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项目全部建成投入使用,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4.15”临洮地震灾后重建已建成住房、学校等项目18个,完成投资5800万元,占规划投资的80%。通过灾后重建,群众住房条件得到历史性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大幅跨越,公共服务保障能力显著提升,灾区面貌焕然一新。

(四)积极调整结构,产业转型升级势头良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改造提升优势特色产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三次产业比由“十一五”末的31:25:44调整为25:22:53。投入财政资金9亿元,支持优势特色产业开发。中医药、马铃薯、草牧、蔬菜产业总产值分别达到122亿元、135亿元、130亿元和64亿元,是“十一五”末的6.4倍、2.4倍、2.3倍和4.3倍。“中国药都”“中国薯都”和全省草牧产业大市、高原夏菜基地建设成效显著。中药材种植面积扩大到139万亩,总产量达到30万吨,静态仓储能力、饮片加工能力分别达到85万吨和35万吨,陇西一方等191个中医药重点项目落地建设。马铃薯种植面积稳定在300万亩左右,年产脱毒原原种8亿粒,贮藏和加工能力分别达到350万吨和60万吨。定西马铃薯专业批发市场建设顺利推进。围绕中医药等产业转型升级,组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9家,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1家。安定、陇西分别创建为全国马铃薯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和全国中药材种植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定西马铃薯”“岷县当归”“扶正”荣获中国驰名商标,36个产品荣获“甘肃产品”称号,圣大方舟变性淀粉公司荣获省政府质量奖。扶贫纪念馆、马铃薯博物馆、陇药文化馆基本建成。草牧产业迅速发展壮大,草加工总量突破300万吨,玉米秸秆转化利用率达到60%,规模养殖小区发展到2200个,规模化养殖比重提高到43%。蔬菜种植面积达到70万亩,总产量达到270万吨。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我市荣获2023年度工业强省二等奖。实施甘肃招金贵金属冶炼等千万元以上工业项目785个,完成投资660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4.65倍。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0户,其中产值过亿元企业30户。发起设立“甘肃生物医药产业创业投资基金”,整合建立“助保贷”小微企业融资平台,累计为企业融资2.54亿元。中天羊业、巨鹏食品等企业成功登陆“新三板”,大河中草药公司实现境外上市。经济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建成区面积达到39.5平方公里,入驻企业1202户,完成投资450亿元。推动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通渭书画产业园、漳县贵清山遮阳山景区及渭河源大景区建设加快推进。西部国际汽车城、荣芳汽配城、陇西桥南家居建材城等20个专业市场建成运营,亿联国际商贸城、甘肃(南部)商品交易集散中心、金帆现代商贸物流中心等12个现代物流项目迅速推进,电子商务、生物医药、健康养老等新兴业态不断兴起,助推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

(五)着力改善条件,城乡面貌发生深刻变化。深入实施“3341”项目工程、“6873”交通突破行动、“6363”水利保障行动和生态屏障行动,千方百计改善发展条件。城镇建设完成投资497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3倍多,市县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92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30.4%,较“十一五”末提高7个百分点。市区坚持新区建设与旧城改造并重,完成投资227亿元,建成区面积扩大到24平方公里,人口规模达到18万人。新城区建成定西公园、关川河景观带、生态园、体育公园等一批公共服务设施,市级行政中心实现整体搬迁。旧城区重点实施城中村、棚户区改造等项目,交通及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完善,管理水平显著提高。陇西县和安定区巉口镇等“一县四镇”省级新型城镇化试点完成总规和控规编制,试点工作有序展开。兰渝铁路、宝兰客专加快推进,渭武高速定西段开工建设。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67公里,建成二级以上公路875公里,县区之间实现二级以上公路连接,所有乡镇通沥青(水泥)路。引洮一期工程建成通水,二期开工建设,146万城乡居民喝上了甘甜的洮河水,新增灌溉面积16.1万亩。实施土地整治项目180个,完成投资8.83亿元。退耕还林23万亩,造林封育84万亩,新修梯田146万亩,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1967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程度分别达到12.6%和51.1%。强力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比保持在80%以上,退出全省pm10不降反升行列。河道“警长”长效管理机制初步建立,“美丽乡村”建设深入推进,人居环境不断改善。

(六)坚持共建共享,民生福祉得到持续改善。财政投入民生和社会事业发展资金398亿元,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由35%提高到58%。为民办实事50件,解决了一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建设保障性住房2.94万套,惠及近10万城镇居民。改造建设幼儿园、中小学校1656所,改扩建校舍176万平方米,d级危房全部消除,教育“两基”达标通过国家评估验收,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和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均达到90%,高考二本以上上线人数突破万人大关,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市医院迁建等重点卫生项目顺利完成,新建村卫生室1100多个,争取中国初保基金会为基层医疗机构配备了价值1.8亿元的医疗设备。在全省率先试行大病保险、分级诊疗和支付方式改革,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8%。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陇西等5个县创建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计划生育优先优惠政策全面落实,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认真落实就业扶持政策,新增城镇就业12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6.3%。城乡低保人均补助水平年均分别提高13%和23.5%,较“十一五”末分别提高85.6%和186%。发放各类救助资金45.7亿元,有效保障了城乡困难群众和特困群体基本生活。深入实施科技惠民工程,安定等5县区进入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县区行列。建成“乡村舞台”456个,行政村农家书屋和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实现全覆盖,市县区本级数字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70%。市文化艺术中心、博览中心基本建成,市县“四馆”免费对外开放,定西剪纸等3个项目入选非遗项目名录。定西游泳馆、临洮体育训练基地等项目基本建成。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进一步理顺食品药品监管体制,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双拥共建成效显著,安定等6县区创建为省级双拥模范县区。大力实施“天网工程”,扎实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平安定西建设全面推进,我市荣获全国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优秀市、禁种铲毒先进市等荣誉称号,漳县等4县区被命名为省级平安县,全市“六五”普法考核获得全省优秀等次。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地震、粮食、气象、通信等工作,以及妇女、儿童、老年人、青少年、残疾人、社会慈善等事业都取得新进步。

(七)全面深化改革,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加快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创新,着力破除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调整、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477项。顺利完成市县乡三级政府机构改革,精简机构22个。“三张清单一张网”全面建成,市县政府部门权责清单、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清单、扶贫清单和便民服务事项已向社会发布,数据交换共享平台建成运行。组建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县区公共资源交易工作统一上划市级管理。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启动实施。陇西县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全国试点深入推进,中药材产值保险等省级试点扎实开展。行政综合执法试点全面推开,下移执法权1461项,执法力量实现集中下沉。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有序推进,流转土地135万亩、林地12万亩。组建水务投资集团,水务一体化改革加快推进。基层医改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定西师专、定西卫校整体并入甘肃中医药大学,市医院加入兰大二院医疗集团合作办院,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稳步推进。甘肃银行、兰州银行入驻定西,临洮农商行、定西农商行、金城村镇银行组建运营。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互助资金担保增信等金融创新有效缓解了农村融资难问题。国有企业改革取得新进展,陇西渭水酒业集团完成改制。扎实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新增市场主体5.79万户,非公经济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53%。“千亿元大招商”活动深入开展,成功举办中国·陇西中医药“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论坛、中国·定西马铃薯产业博览会、全国第一届青贮及牧草保存学术交流研讨会等大型节会,引进亿元以上项目300个,到位资金423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3.5倍。

人民政府工作报告推荐(十五篇)

【昌江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201x年工作回顾201x年,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有效应对铁矿石和水泥价格持续下行的严峻形势,全力以赴促发展惠民生保稳定,加快推进“一区四地”建设,较好地完成了县十四届人大三次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人民政府信息

  • 人民政府工作报告推荐(十五篇)
  • 人民政府工作报告推荐(十五篇)69人关注

    【昌江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201x年工作回顾201x年,在 ...[更多]

  • 镇人民政府工作报告5篇
  • 镇人民政府工作报告5篇44人关注

    璧山县林业局:根据县委县府的要求以及林业局的工作安排,为了进一步搞好退耕还林工作,强化农民对退耕还林目的理解,规范农户对退耕还林的重栽轻管行为,确保退耕还林成果 ...[更多]

  • 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10篇
  • 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10篇37人关注

    2023年云南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一)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各位代表连同《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 ...[更多]

  • 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6篇
  • 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6篇19人关注

    区人民政府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草稿)区人民政府××年政府工作报告(草稿)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 ...[更多]

  • 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12篇
  • 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12篇14人关注

    天城县人民政府关于固定资产投资工作的情况报告中共天城县委:今年以来,我县固定资产投资工作按照县委十届三次全会提出的“用科学的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