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篇一 信访工作重要性及完成年度目标情况调研报告
去年下半年以来,随着世界性金融危机的日益蔓延和加深,党中央、国务院及时调整工作思路,提出了“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重大决策部署。信访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的重要力量。如何在科学发展观理论指导下,按照“科学发展、和谐信访”的理念,进一步提高做好当前信访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扎实做好信访工作,顺利实现和完成信访年度目标任务,确保社会政治稳定,在新时期新形势下显得异常迫切和重要。
一、必须站在政治的全局的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新时期信访工作的重要意义
第一,认真做好新时期信访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的重大战略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切实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就要求我们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及时了解民情,充分集中民智,切实为民谋利,最大限度地推动科学发展的积极因素,凝聚促进科学发展的强大力量。认真做好信访工作,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倾听群众呼声,广纳群众智慧,代表和维护群众利益,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现代化建设的主动性、创造性,切实将人民群众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积极性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只有这样才能够群策群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真正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落到实处,富有成效。
第二,认真做好新时期信访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需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集中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信访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对新形势下信访工作的新的定位。必须充分发挥信访工作的职能,充分发挥信访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基础性作用,及时妥善地化解各类矛盾和纠纷,理顺群众情绪,最大限度地化消积因素为积极因素,化不稳定因素、不和谐因素为稳定和谐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有利因素,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同时,通过信访工作,教育和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帮助群众解决他们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形成并达到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和谐社会的良好局面。
第三,认真做好新时期信访工作是推进“三个安庆”建设,全面实现我市追赶跨越、奋力崛起的迫切需要。建设“千亿安庆、活力安庆、和谐安庆”,全面实现我市追赶跨越、奋力崛起是市委市政府关于安庆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全市600多万人民的共同心声。经过多年的努力,三个安庆建设已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果。省委书记王金山同志在视察我市时指出:安庆经过多年的努力已为下一步更好地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处处洋溢着生机勃勃的景象。目前,皖江城市带建设发展规划蓝图初现,安庆作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重点城市已明确,沿江城际铁路已开工建设,石化炼化一体项目已获批准。良好的局面,叠加的机遇无不昭示人们:安庆正处于腾飞的前夜、进入了一个快速起跳的新阶段。推进三个安庆建设,加速我市追赶跨越,需要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需要全市人民的统一行动和意志。因此,必须把信访工作放到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去研究、去推进,切实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用统筹的眼光研究问题,用创新的思维解决矛盾,把化解矛盾的过程转化为凝聚民心的过程,把利益调整的过程转化为改善民生的过程,为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稳定和谐的环境。
二、必须采取有针对的对策与措施,确保我市信访工作年度目标任务的实现
今年年初,市委、市政府在全面分析总结我市信访工作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xx年全市信访工作目标任务,这就是: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控制增量,减少存量,努力实现赴京非访、赴省集体访、信访总量三个指标全面下降,力争远离全省信访目标考核重点管理“小笼子”。实现市委、市政府信访工作年度目标,任务重、压力大,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下真功夫,出真效果。
第一,坚持面向基层,着眼源头控制。基层是信访工作的源头,是信访工作的起点和基础。认真做好基层信访工作,进一步增强基层就地化解矛盾的能力,是做好新形势下信访工作的关键所在。因此,必须面向基层,依靠基层,及早发现问题,及时化解矛盾,奠定工作基础。当前要突出抓好三个方面的源头控制:一是大力推进公共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建立科学评价体系,从源头上减少矛盾纠纷。必须牢固树立群众观念,真正把群众意愿知在决策之前,把群众工作做在执行之前,把群众利益落在实施之前,通过信访工作推进科学决策、依法行政,从而从源头上 减少信访问题的产生。二是把握“先信后访”这一信访基本规律,切实加大群众来信办理工作力度,提高初信一次性办结率,力求把群众的利益诉求解决落实在办理来信环节,有效防止来访或越级访的发生。三是加强和改善基层社会管理,综合运用司法调解、人民调解、行政调解、邻里调和等手段,着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把隐患消除在萌芽,把群众稳定在当地,使基层真正成为维稳信访工作的第一道防线。
第二,坚持超前工作,着力隐患排查。超前防范,超前化解是做好信访工作的一种有效途径。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必须善于见微知著,增强工作的超前性,在千方百计地做好信访问题事后处置工作的同时,把更多的精力用于信访问题的事前防范;必须加强工作的主动性,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主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到矛盾多、问题多的地方去,着力促进涉及群众利益政策措施的完善和落实,促进基层干部作风特别是对群众态度的改进,最大限度地减少信访问题的发生,最直接、最有效地化解矛盾、消除隐患、稳定群众。必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着力抓好矛盾纠纷及信访隐患排查调处工作,真正做到各种矛盾纠纷和信访隐患发现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住、处理得好。必须建立和完善信访事项交办落实机制,对排查出来的各种信访隐患及不稳定因素,及时交办有关地方和部门主要负责人,由其负责落实包案领导、责任单位和稳控措施,限期落实解决。对排查出来的一些有着牵动力、影响力的重大重要信访隐患和突出信访问题,信访主管部门必须提交同级党委政府联席会议研究,采取领导包案、带案下访的办法及时予以处置和落实。
第三,坚持重点突破,注重关键环节。信访工作任务重,战线长,只有抓住要害,抓住关键环节,坚持重点突破,才能带动全面,整体推进。目前我市信访工作的重点应放在赴省集体访、重复访,进京非正常上访三个方面,同时要重视和做好市委、市政府两个大院来访接待及处置工作。通过扎实工作实现赴省集访、赴京非访及信访总量全面下降,确保我市信访工作在全省处于中等位次。实现上述目标,必须突出抓好以下几个关键环节:一要坚持并落实好现有的信访工作各项制度和举措。健全和规范党政领导接待日制度,扎实开展县(市)区书记大接访活动;坚持并落实好领导干部带案下访制度;坚持并落实好信访工作督查督办制度,确保信访工作各项举措真正落到实处,富有成效。二要克难攻坚,着力解决群众信访问题。“事要解决”是信访工作的首要任务,也是衡量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要以法律法规和政策为依据,对群众合理、合法诉求要及时解决到位,对要求过高的要说服到位,对无理纠缠的要教育到位,对触犯法律的要处置打击到位,同时要合理运用信访特殊救助资金,对那些特殊信访事项,尤其对那些处于“法度之外,情理之中”的信访事项,采取特殊处置办法实施必要的救助,切实做到“不欠政策帐、不欠程序帐、不欠感情帐”,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信访存量。三要规范诉求行为,切实维护正常的信访秩序。要教育和引导群众正确履行公民权利和义务,依法进行信访活动,理性表达利益诉求,自觉维护秩序;同时,强化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工作,依法实行信访三级终结,促进信访事项的解决和落实,提高群众息诉罢访率。四要切实加大接访劝返工作力度。对已发生的集体访、异常访尤其是大规模越级集体访、异常访,主要责任人必须在第一时间内赶赴现场、亲自指挥、协调,做好现场处置工作,同时及时跟踪督办,做好后续调处工作,防止重复上访。
第四,强化责任意识,全面抓好落实。一要突出抓好责任制的落实。信访工作领导责任制是信访工作一项重要制度和规定。做好信访工作的关键在于领导重视,责任到人。必须严格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信访工作原则,对信访工作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分管领导作为直接责任人,对信访工作必须直接负责,具体抓好信访工作;其他领导成员实行“一岗双责”,在认真做好分工范围内的工作同时,支持配合和协助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全力抓好信访工作。同时,要层层分解和落实责任制,形成层层有人抓,层层有人负责的良好工作机制,确保各项工作措施都能得到较好的贯彻与执行。二要突出抓好责任追究制的落实。责任追究制是责任制顺利实施的有力保证,落实责任追究制必须建立和形成一种制度。信访部门作为党委政府主抓信访工作的职能部门,要切实履行好《信访条例》赋于的“改进工作,完善政策,给予处分”三项建议权,及时通报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认真查处不落实的事,不落实的人,对极少数干部在工作中存在的不敏感、不负责的问题,对一些不断重复上访、越级上访和屡接屡返现象,要实行责任倒查制,必要时请纪委监察部门共同参与,查清问题环节,查清责任所在,严格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篇二 工作报告:2023“十三五”规划的重要内容
为期四天的中共xx届xx全会将于今天在京闭募,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审议通过,成为中央系统描绘和勾画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蓝图、引领我国迈向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总剧本”。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十三五”规划的总指向、总目标,民生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题中之义。7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召开会议确定xx届xx全会主要议程时便提出,“十三五”规划必须紧紧围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来制定;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可见,持续推进民生改善是我国由“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走向全面小康的必由之路,是“发展为民”、“改革发展成果让人民共享”的现实体现。
在“十三五”规划所涉及的丰富内涵中,民生将占据特殊重要的位置。早于5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召开华东7省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听取对“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时就强调,要坚持经济发展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就业、收入、社保、医疗卫生、食品安全等问题,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更实在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倡导民生为本,是现阶段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的具体体现。当前,中央之所以高度关注民生,其重要背景在于,经过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总量持续扩张、社会面貌日新月异的同时,民生改进、生态修缮已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两大待解之题,而从一定程度上讲,生态也属于民生的范畴。民生即民之生计,从窄里说,柴米油烟酱醋茶,皆为民生;从宽里讲,吃穿住行、生老病死,无不涉及民生。可以说,民生既是经济议题、也是社会议题,兼具经济、社会双重属性和双重意义,涉及千家万户、关系百姓福祉,既是拉动内需的动力之源、更是长治久安的稳定之本。
民生领域成绩显著,新老难题亟待突破
“十二五”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围绕减贫、棚改、增收等民生领域突出问题,付出了艰辛努力,工作卓有成效。2023-2023年间,全国农村地区累计减贫5221万人,开工建设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3230万套,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5%。再以2023年为例,当年全国财政收入投入民生领域的占比超过了70%,人均预期寿命比2023年提高1.8岁,全国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比2023年末增加4561万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比2023年末增加350万人……由此可见,过去数年间我国在民生领域已取得了长足进展。
在看到我国民生领域巨大进步的同时,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一系列新老民生问题仍在一定阶段、一定层面、一定区域、一定范围内影响或困扰着千家福祉、万户生计。例如,上学难、看病难、就医难等民生“老”尚未翻过,人口老龄化、城市“垃圾围城”、扶贫减困攻坚等新挑战马上涌现,下面仅举几例予以说明。
“城市病”成为深刻影响城市民生的突出问题。城市的发展在为城市居民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若缺乏合理规划、发展过度导致承载力超限,便会产生一系列病态“副产品”。以首都北京为例,“黄、堵、毒、膨、缺”为代表的“城市病”已渐成困扰首都百姓正常生活和工作的心腹之患。其中,“黄”是指沙尘暴和pm2.5的交替肆虐,“堵”是指交通拥堵,“毒”是指工业“三废”和城市垃圾、“膨”是指人口膨胀、“缺”是指水资源短缺。当pm2.5口罩成为冬末春初长安街上流动的一景、当沙尘过后“满城尽戴黄金甲”,我们难言这是将“发展成果”惠及全体民众。北京绝非个例,如何克服“城市病”这一“成长中的烦恼”,是摆在我国众多大城市、特大城市面前的共同挑战。
收入差距持续缩小的难度很大。自古以来,“不患寡而患不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城乡、产业行业乃至广大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全社会基尼系数在2023年达到峰值0.491,这成为引发各种社会问题、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深层次原因。近年来,政府通过一系列政策“组合拳”试图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局面,截至2023年基尼系数连续6年缓慢下降。但由于我国收入分配结构的调整不可避免地触动一些刚性利益格局,收入差持续缩小至合理区间的难度很大,如何在效率和公平之间达成平衡将是对政府执政水平、政治智慧的极大考验。
减贫进入“啃硬骨头”的攻坚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前,我国6000万左右贫困人口,绝大多数分布于18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这些地区自然资源贫乏,生态环境脆弱,生存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发展滞后,扶贫济困任重道远。
老龄化成为困扰我国民生的“新挑战”。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数量已超过2亿人,占总人口的近15%,而且现在每天有2.5万人迈入老年,人口抚养比(非劳动年龄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之比)持续下降的趋势出现逆转,全社会庞大的养老规模需要巨额资金加以保障,从而对我国现行养老保障体系构成了严峻挑战。
立足新常态,夯实民生基础的对策选择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增速正由高速、超高速向中高速“换挡”,在此背景下,瞄准民生领域的重点问题和挑战,从六个方面着手,构建全社会民生投入逆势增长、民生状况持续改善的长效机制,从而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一是必须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致力“稳增长”。国内外发展实践证明,一个国家的经济总量增长、居民收入提高,虽然并不必然带来人民幸福和全面小康的实现,但两者之间确实存在很强的正相关性。没有国民经济的持续较快增长,没有人民收入的持续稳步提高,民生的改善终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本”。只有推动我国经济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并不断向中高端水平迈进,逐步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才能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以及民生的持续改善。在“十二五”规划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年均增长目标被确定为高于gdp年均增速目标,建议在“十三五”规划中延续这一安排设计,确保我国居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二是以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增长方式深刻变革、提升规划水平,致力“转方式、调结构、推创新、提质效”。当前生态恶化、“城市病”凸显的深层次原因,一方面在于过去长期支撑我国经济增长、以“五高三低(高投入、高排放、高污染、高能耗、高水耗,低效率、低效益、低附加值)”为特征的粗放型发展方式难以为继,另一方面在于支撑科学、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产业、行业等方面规划布局水平不高。即将到来的“十三五”恰恰处于三期叠加、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新常态”相伴生的人民币升值、要素价格抬升、外部竞争加剧等一系列新情况,客观上为“倒逼”我国各类微观主体主动创新、转型“突围”提供了“难得”的市场环境,加之当前ict为代表的新技术、新模式、新应用不断涌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日渐高涨,政府应当顺势而为,加强对城市及产业行业的科学合理规划布局,鼓励引导各种类型的创新、创业、创造,推动结构性过剩或低效落后产能的逐步转移和淘汰。
三是明确政府在民生领域的事权、事责边界。在政府承担社会民生主要责任的前提下,民生水平提升和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的提高是一枚硬币的两面,确有必要明确政府“兜底”的民生领域应该仅限于基本公共服务的范畴,从而引导社会民众形成合理预期,预防民生“福利陷阱”导致“涸泽而渔”,确保好事能够做长久。基于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及继续位列发展中国家阵营的基本国情,建议政府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可持续”三原则明确自身在民生领域的事权、事责范围。其中,“广覆盖”是指面向全体社会大众而非特定人群,因此社会民生的改善应该是普惠性而非特惠性的;“保基本”是指保基础、保低水平,例如基本医疗、基本养老、基本社保、基本教育等,超出“基本”范围之外的民生内容不在政府“必保”之列;“可持续”是指不仅立足当前、更放眼长远,不仅着眼短期、更谋划未来。
四是构建政府“有形之手”与市场“无形之手”相结合的民生资金支持长效机制。“钱从哪里来”是改善民生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一方面,构建政府民生财政的科学体系与合理架构。吸取部分欧洲高福利国家的教训,构建可持续、可循环的民生资金保障机制以及绩效评估、动态监督机制,避免陷入财政寅吃卯粮的恶性循环,保证资金使用效用。另一方面,引导民间慈善机构、专业性行业团体等各类ngo的培育发展,完善面向民生领域的社会化筹资机制及相应规则。积极鼓励各类社会资本通过政府购买服务、ppp等模式,投身公共服务、公用事业等民生领域。
五是应强化民生考核在政府绩效考核中的比重。在“十三五”规划制定的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中,应进一步设计完善系统反映我国民生发展状况的指标体系。例如,在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食品安全、物价水平等关系民生的重点领域,应该有相应的量化指标或发展目标。以“十三五”规划为基础,进而将民生、生态指标考核全面嵌入地方政府行政绩效考核体系。中央在相对淡化地方政府的gdp、财政收入等单纯经济指标考核的同时,相应强化对其辖区内民生、生态等的考核。例如,在西部老少边穷地区或集中连片贫困地区,考虑将贫困人口数量及其生活水平变化作为当地政府考核的“硬指标”,从而激发地方政府大力推动民生改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篇三 e时代最重要的十个职工作报告
据有关预测,在20xx年至20xx年间,下列十个职位将至关重要:
1、总监理(cmo):监督企业业务发展和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实施,关注企业的发展进程,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2、电子商务市场经理:指导企业在网络经济中各项业务的展开。
3、新型市场主管:由传统的市场推介、宣传工作转向建立以解决方案为基础的新型客户关系。
4、滤布电子交易经营者:选择供应商,联系客户并与之建立有效的联系。
5、客户分析专家:关注市场发展方向,洞悉未来市场需求并探究其原因。
6、执行督导:由于网络市场中存在着大量交易行为,企业将需要执行督导来确保各项业务的整合与执行。
7、人力资源经理:任何时代都少不了的职位。为企业提供训练有素的工作人员。
8、电子商务整合人员:将传统商务运作流程转移至新型电子商务模式中。
9、经济学家:预测电子商务时代中的经济发展环境,供企业家决策参考。
10、人类学家:看上去好像与电子、网络没什么关系,但只有他们才能对人类的行为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描述。
篇四 工作报告:2023年“十三五”规划重要着力点
细读《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全面放开二孩”“免除困难学生高中学杂费”“上涨技术工人工资”“大病保险全覆盖”“实施全民参保计划”……这些字眼格外引人关注。这些看得见的、摸得着的实惠,让广大民众既兴奋又期待,接下来“十三五”时期的发展,将始终贯穿着共享发展、人民获得的理念。对此,专家分析认为,“十三五规划”是在“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指导下制定的首个五年规划,必须紧密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共享发展是“十三五”规划中的出发点、落脚点,既解释了发展的动力,也解释了发展的目的,这在“十三五”规划当中,是非常重要的亮点和着力点。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十三五”将民生问题提高到新境界
“十三五”期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我们的人民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
就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指出,回顾历次五年发展规划,我们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立足于民生改善。“十三五”规划会将民生问题的关注提高到一个全新的境界,未来五年民生面临的突出问题应该得到极大改善。杨宜勇分析,“十三五规划”是在“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指导下制定的首个五年规划,必须紧密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十三五”是前所未有的历史转折期,具有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民生将成2023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院长唐任伍分析认为,“十三五”规划中的民生发展,是在“新理念”指导下的民生发展,民生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着力点和发展行动,围绕着民生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提升,注入了全新的内容。唐任伍认为,“十三五”民生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十三五”民生发展的主体思想,就是坚持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和使命,也是“十三五”规划的核心。
全体人民共同参与共享发展
既看到动力来源也看到最终目标
xx届xx全会公报描绘了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特别是关于共享发展的决策部署,提出了诸多新要求、硬指标。xx届xx全会《公报》指出,要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学部教授、副主任孙晓莉认为,全面小康是全民共享的小康。全体人民是“命运共同体”,也应该共同享受全面深化改革带来的成果。所以,xx全会强调指出,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认为,共享发展是“十三五”规划中的出发点、落脚点。它体现了“十三五”发展目标的重要特点,即全面小康不能有一个人掉队,是全民来共享的小康。要实现共享发展,除了脱贫之外,还有更广泛的就业、更充分的就业。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的更好,真正把十几亿人的聪明才智调动起来,让大家都参与到建设美好未来的活动中。所以通过共享发展,既看到了发展最雄厚的动力来源,也看到了最终目标——就是要实现全体中国人民福利不断的提高,包括不同收入群体在不同水平上都有比较明显的生活水平改善和提高。所以共享发展既解释了发展的动力,也解释了发展的目的,这在“十三五”规划当中,是非常重要的亮点和着力点。
设计“聪明的”制度共同奔小康
不折不扣实现“十三五”
xx全会《公报》指出,“十三五”规划将就公共服务供给、扶贫、教育、就业、收入、医疗、社保、食品安全、人口生育等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做出要求和部署。站在“十二五”规划的终点展望未来,共享发展任重道远。孙晓莉认为,共享发展,要缩短公共服务的城乡差距、要减少公共服务的区域差距、要消减公共服务的人群差距。实现共享发展,是发展理念的创新,是公共服务大发展的重要机遇。“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时而制”,领导干部要把这一新的发展理念贯彻到发展实践中,就要设计“聪明的”制度,提高制度执行力,让广大人民群众有实实在在的更多的幸福感,同心同德,共同步入全面小康社会。
篇五 组织工作重要事项请示报告制度
组织工作重要事项请示报告制度
12月1日,西固镇召开领导干部会议,严格落实组织工作重要事项请示报告制度。
会上,镇党委副书记王永革组织全体领导干部学习了中共县委组织部《关于严格落实组织工作重要事项请示报告制度的`通知》文件。全体领导干部认真学习了文件精神,并针对领导干部执行请示报告制度的有关事项做好学习笔记。部分领导干部针对如何落实好《制度》交流了各自的意见和建议。
最后,镇党委书记党瑜博强调:请示报告制度是我党执行民主集中制的有效工作机制,是做好当前组织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全体领导干部要在思想上认识到落实组织工作重要事项请示报告制度的重要性。会后,要建立和落实组织工作重大问题、重要事项和重要情况请示报告责任制度,各领导干部要强化组织纪律观念,并指派专人负责相关请示的报送工作,切实落实好组织工作重要事项请示报告制度。 (于文波)
篇六 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及重要意义工作报告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一)维护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二)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三)树立宪法和法律权威依法治国的核心,就是要确立和实现以宪法和法律为治理国家的权威价值的取向。
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
第一,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第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第三,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
第四,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第五,依法治国是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也是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标志;
第六,依法治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