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范文网
当前位置:报告大全 > 工作报告 > 工作报告

留守工作报告15篇

发布时间:2022-11-23 21:24:13 查看人数:15

留守工作报告

篇一 关心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现状调研报告

近年来,随着我区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大批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造成留守儿童增多。由于亲情缺失和监护缺位。存在生活失助、学业失教、安全失保、心理失衡等现象。连云港市_____区妇联把关爱贫困留守流动儿童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争取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开展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关爱留守儿童活动,为他们身心健康,自由成长撑起一片爱的天空。

一、领导重视,推动政策落实。

我区《'十二五'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经20xx年县政府第3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于20xx年12月正式颁布实施。新规划更加关注妇女儿童民生问题,新增了儿童与福利领域。增加'逐步完善救助制度,为贫困和大病儿童提供医疗救助'、'发展面向留守流动儿童的公益服务设施,满足孤儿、单亲困难家庭儿童的生活、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基本需求,促进其健康成长'系列目标,区妇联作为职能部门,积极作为,推进实施力度。'六一'期间,区四套班子领导关心关爱留守儿童,到乡镇学校看望他们,送去了慰问金、玩具等节日礼物,并与他们一起庆祝'六一'儿童节。

二、分门别类,建立信息库。

建立贫困留守流动儿童信息库,对各镇贫困留守流动儿童分类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统计、登记造册,全面掌握了贫困留守流动儿童学生的资料。目前,共有留守流动儿童5000余人入库(留守流动儿童、孤儿(包括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服刑在押人员未成年子女、残疾儿童、流浪儿童、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吸毒家庭子女、受暴力侵害儿童(尚有三个乡镇没有报齐材料)。全面建立贫困留守流动儿童档案,及时做好留守流动儿童的发展情况记录,根据反馈的信息及时改进工作方法。

三、积极争取,实行帮扶制。

四、整合资源,结对聚爱心。

五、利用阵地,活动促和谐。

通过区镇妇女儿童活动中心,村级妇女儿童之家、家长学校等阵地,设置亲情教育课程,开设亲情热线,发挥家庭教育、亲情互动、成长训练等功能,为留守青少年儿童提供健康保健、心理辅导、经济扶助等家庭式助长服务。面向广大家长开展宣传教育,组织巾帼志愿者和社会力量为留守流动儿童安全提供'一对一'的帮助。抓好'六一'、暑假等节点,开展'六一'书画评比、市'百佳小公民'评选活动,为留守流动儿童营造积极阳光的氛围;在_____镇举办留守流动儿童'快乐暑假、翼起成长'暑期公益夏令营活动,先后组织300名留守儿童免费观看舞台剧《蓝精灵》、告别粗心半日营、科学的魔力、消防安全知识大讲堂等活动,让留守儿童在夏令营生活中充分体验小伙伴关心互助、共同成长的乐趣,提高儿童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在城头镇举办4期儿童安全培训'护蕾行动'活动,以儿童和家长、基层妇联干部和社区志愿者为培训对象,重点围绕交通安全、食品卫生、防走失、防火、防溺水以及预防各种自然灾害等进行儿童安全常识教育,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和自身防卫能力,教给家长、基层妇联干部和社区志愿者安全知识,确保儿童安全成长。组建30人的'家庭教育志愿者'队伍,通过巡回讲座、上门服务、网络电话沟通等形式,确保留守流动家庭和谐平稳。

区妇联将在以后工作中,继续深入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重点抓好留守儿童之家创建工作,使'留守儿童之家'设施更齐全、管理更完备、活动更丰富;二是继续推进留守儿童扶贫济困行动。争取各方支持,整合社会资源,深入开展关爱贫困留守儿童扶贫济困行动,解决其实际困难;三是抓好志愿帮扶结对工作。壮大关爱队伍,切实为当地留守儿童提供学习、生活、情感上的帮助;进一步完善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制度和激励机制。

篇二 留守儿童关心关爱工作自查报告

“留守儿童”关爱工作一直以来是我校狠抓的重点工作之一,本学期在“留守儿童”关爱工作中我校严格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在具体抓落实,特别是接到《关于全面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工作的紧急通知》后,更是在全校进行了一次全面、细致的排查,摸清了本校留守儿童数量,构成、特点、家庭状况等基本情况。现就我校该项工作情况作简要汇报如下:

一、 基本情况

1、我校现有留守儿童228名,其中七年级98人、八年级88人、九年级42人。

2、有老人照看148人,其他监护人照看 68人,无监护人照看的纯留守儿童12人(孤儿4人)。

3、无辍学留守儿童。

二、工作开展情况

1、留守儿童管理

(1)、成立留守儿童关爱服务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

组 长:龙汉一(校长)

副组长:肖培笔 谢明光 欧 斌

成 员: 谢玉军 邓万发 龙 静 杨佐稳 王龙海 陈开宴 杨 健 陈 艳各班班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政教处,谢玉军同志任办公室主任,陈艳任资料员。校长为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第一责任人,学校建立了至上而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工作网,加强了对留守儿童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了各项工作全面认真落实到位。

(2)、制定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工作方案

为切实做好“留守儿童”关爱工作,我校把“留守儿童”教育工作定位为我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先后出台了《留守儿童奖励制度》、《留守儿童帮扶制度》、《留守儿童之家工作人员职责》、《留守儿童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做到有章可循。

(3)、创建留守儿童之家

第一、学校建立 “留守儿童之家”,室内布置做到人性化、配置有档案资柜并分班存放本校留守儿童档案袋,有一台计算机、安排老师管理并接受学生心理咨询,并利用双休日、节假日组织留守儿童在“家”中开发活动。

第二、落实一名帮扶教师 每位留守儿童落实一名帮扶教师,每位老师必须对帮扶留守儿童进行心理辅导和学习生活帮助。

第三、举办一次法制、安全、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各班每月举办一次法制、安全、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教育学生遵纪守法、了解安全常识,让学生身心都健康。

第四、参加一项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各班要成立各种课外兴趣小组,组织“留守儿童”至少参加一项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丰富“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

第五、谈一次心。帮扶教师每周与“留守儿童”谈一次心,了解他们一周的学习、生活、情绪、交友、身体等方面的情况,交流感情,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

第六、读一本好书。老师指导学生每学期读一本好书。学生要写读后感,并分年级段进行书评,陶冶学生的情操。

第七、一封亲情书信。帮扶教师监督、指导“留守儿童”利用传统节日、长辈生日、寒暑假等特殊日子给远方的家长写一封亲情书信,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又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培养学生尊敬师长的传统美德。

2、保学控辍工作

(1)保学控辍基本情况

本学期我校辍学学生共8 人,其中七年级1 人,八年级 7人。

(2)保学控辍工作的措施

坚持依法控辍,加大宣传力度,创造舆论氛围,宣传《义务教育法》及实施细则,提高广大师生和家长的思想认识,增强法制观念,把政府民规民约深入宣传到各家各户,坚持管理控辍、实行控辍保学责任制:

①成立保学控辍领导小组:

组 长:龙汉一(校长)

副组长:肖培笔 谢明光 欧 斌

成 员: 谢玉军 邓万发 龙 静 杨佐稳 王龙海 陈开宴 杨 健 各班班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政教处,谢玉军同志任办公室主任,领导小组加强对控辍保学工作的统一指挥,确保工作全面认真落实到位。

②实行了控辍保学奖惩制度.

校长与班主任、教师分别签定了目标管理责任书,各负其责.学校把控辍工作列入班主任津贴发放方案和教师年度考核方案里.做到与班主任津贴和年终考核挂钩,并将学额巩固率做为评选先进班级和班主任的条件之一.

③建立辍学报告制度.

学校做好开展'控辍活动月'的宣传动员工作外,对有辍学迹象的学生及时下去家访、了解情况,做好动员工作.学校历年来都把家访工作作为控辍保学的主要手段,提倡教师进行家访,全面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加强与全体家长的联系,其重点是家贫学生、单亲家庭学生的家访;增强学生及家长的自信心,在对学习中、纪律上出现问题的学生随时家访,及时了解问题,取得了良好的控辍效果.深入细致的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用真情感动家长,赢得学生的心,用我们朴实无华的真实工作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

④转化学困生

学困生的转化是班级管理的重点又是难点.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位学生的成长与进步.让每位学困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按照'低起点、小目标、分层次、分阶段'的原则,确定自己的行为目标.每周写好周记,对照自己确定的目标,反思一周来的表现,进行自我点评,班主任附上一周的寄语.这样通过师生双向互动思想交流,绝大多数学困生一次比一次进步,尝试了成功的快乐,重塑了自信心.。

⑤坚持扶贫控辍

学校教师除了对辍学学生进行家访外,对有辍学迹象的学生和个别生随时进行家访,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通过'两免一补'方式针对一些因家庭困难而面临辍学的学生在各方面给予帮助和照顾.

3、留守儿童存在问题的落实情况

(1)开展教师与留守儿童“手拉手,一帮一”的结对子活动。校长亲自带头,学校行政班子、班主任、全体教师全员参与到关爱留守儿童体系中。要求结对子的教师定期到留守儿童家中走访,帮助解决留守儿童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的问题;同时各班级、成立关爱留守儿童互助小组,在班主任的组织下广泛开展手拉手活动,发动学生之间互帮互助,建立师、生级两级帮扶体系。

(2)完善留守儿童建档工作。每学期要对留守儿童进行统计,班级、学校建立两级留守儿童花名册;对留守儿童进行跟踪管理,为每一位留守儿童建立“留守儿童成长记录卡”。

(3)积极争取得到团委、妇联等部门的支持,通过“春蕾计划”,“关注女孩行动”等帮助留守儿童。

三、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隔代教育力不从心。留守儿童家庭隔代教育占多半以上,由于祖辈与孙辈年龄相差较大,祖辈文化程度偏低,思想观念与孙辈有很大差距,难以与孩子交流沟通。有的忙于农活维持生活,无时间监护孩子;有的体弱多病无能力监护孩子;有的同时照看几个孙辈无精力监护孩子。往往只满足孩子物质、生活上的需求,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导,甚至娇生惯养、放任自流。

2、家庭学校沟通不够。由于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尤其是祖辈监护人,很少甚至从不主动与孩子的老师联系或参加家长会,缺乏与学校的沟通,也不过问孩子在学校的行为及学习情况,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能实现有效对接。使留守儿童的思想品德和学习得不到发展而走向消极的一面。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1、健全农村教育的监护体系。

留守儿童问题不是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的责任,它是一个社会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我们可以聘请离退休教师、爱心妈妈等共同参与,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端正生活态度,形成家庭、社会、学校监护网络,相互配合,齐心协力,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尽心尽责。同时,还要整治校园周边环境,加强对网吧和电子游戏经营场所的管理,不让未成年人进入网吧,对于网上不健康的内容要进行封闭,加强执法监察力度,维护儿童合法权益,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2、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留守儿童由于无人管制,使他们的行为散漫、性格孤僻,为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使孩子健康成长,首先学校应加强德育教育,进一步加强对“留守学生”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帮助孩子从小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关爱,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性,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学校氛围。

3、加强对监管人员的教育。

为解决大部分监护人员年龄大、文化低的问题,我们应充分利用家长学校等活动阵地,加大对“代理家长”的教育力度,使他们懂得照顾孩子的知识,掌握教育和培养孩子的方法,更好地承担起看管和照顾孩子的任务。在此基础上,家长要增强责任意识,有条件的应将孩子带在身边,为孩子提供更好的监护责任和教育机会。而对于将孩子带在身边确有困难的,要根据孩子成长的需要细致地落实孩子的被监护权。平时要加强与孩子联系,经常与孩子沟通,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及想法,为孩子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篇三 关于留守儿童德育教育研究的课题工作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留守儿童一走进我们的视野,就带有巨大的冲击力。

首先是数字上的庞大惊人。20xx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0.95%。抽样数据,推算出当年十四岁及以下留守儿童的数量约2290.45万人,其中农村留守儿童达到1981万人。20xx年5月23日,首届“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援行动研讨会”公布的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是近20xx万人。

其次是极端个案的群体亮相。监护人的缺失,导致留守儿童存在诸多安全隐患。许多留守儿童患病不能及时得到医治,溺水、触电、车祸等意外伤亡事件屡见不鲜,许多留守儿童还成为不法分子侵害的目标,绑架、拐卖、xx、诱奸案件时有发生。

再次是暴露的问题触目惊心。大量的留守儿童与父母处在一种天各一方的极不人道的亲子关系模式里,由于缺乏来自父母的亲情呵护与家庭教育和监管,许多儿童过早地承受着成人社会的各种压力,在思想道德、心理健康等方面出现严重问题。曾有权威媒体在公开的消息中说,全国的刑事犯罪中,有20%的青少年犯罪来自留守家庭。

可以说,无数农村留守儿童正有意无意地成为一个家庭、一个地方、一个时代经济发展的牺牲品。面对着数以千万计孩子被忽略的人生春天,试问:我们的经济发展是否漏算了一代农村儿童的代价?正如相关专家所说,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中国特定历史时期的状况造成的,是社会转型中的成本和代价,这个成本和代价需要政府、社会来共同承担,而不是独靠农民自己来扛。关注留守孩子的健康成长,就是关注祖国的前途未来。切实关注和解决中国农村留守孩子问题,既关系到这些孩子的健康成长,又关系到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更关系到我们这个社会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仙居是荆门一个偏远山乡。全乡幅员面积15平方公里,辖4个社区、20个行政村,总人口3.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8万人。全乡现有中小学5所,小学教学班28个,中学教学班15个;全乡中小学在校学生1795人,其中小学生948名,初中生847名。全镇2.5万劳动力常年在外务工达1.2万人次以上,农村留守儿童(含学龄前儿童)总数达600多人。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外出务工队伍在不断扩大,每年外出务工人口已超过全乡总人口的28%,约占1.5万人,这些打工族的子女留守在家乡农村,由爷爷奶奶或其他亲戚朋友看管,给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青少年健康成长都带来了很多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已迫在眉捷。我校20xx年12月被荆门市授予“示范家长学校”称号,20xx年5月,仙居中心小学成立了“留守儿童之家”。为了全面掌握我校“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找准他们身上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为教育这些“留守儿童”寻求策略措施,我们提出了《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

二、国内同类课题研究综述

20xx年5月,教育部召开了中国农村留守学生问题研讨会。在此前后,中央教科所、江苏、河南等地的一些专家学者,对农村留守学生的一般问题进行了研究。20xx年5月,全国妇联等单位组织召开了“中国农村留守学生的基本情况和他们面临的严重困难和问题”研讨会,在呼吁社会各界积极关爱农村留守学生方面产生了较大影响。我们欣喜地看到,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社会团体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活动日渐升温,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进而引起学术界、文艺界及媒体对农村留守孩子问题的高度关注。20xx年春晚农民工孩子一句“同是祖国花,同是中国娃!”唱出了多少留守孩子含泪的梦想与企盼!一部以关爱留守孩子为题材的公益影片《留守孩子》公开上映,感动了众多观众,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影片中出现的“留守孩子之家”的感人场面也很快得以从影片中走下来,来到全国许多农村留守孩子的现实生活中。长篇报告文学《农村留守孩子,中国跨世纪之痛》、《伤村: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忧思录》、《世纪之痛:直击农村留守儿童生存难题》以及长篇小说《空巢》、《守望》、《当着落叶纷飞》等相继出版,农村留守儿童作为一个新的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现象,正在向我们走来……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实验,探索出仙居乡区域农村中小学对留守学生教育的方法、途径,不断强化教师的教育管理手段,不断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不断深化学校的教育工作。

——通过实验,落实以人为本的思想,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教育留守学生自主、自信、自尊、自强。培养留守学生的创造能力、生存能力,为终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实验,切实减轻家长负担,构建和谐的教育环境,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和谐社会的创建贡献力量。

——通过实验,抚平留守学生残缺的家庭感、亲情感,完善我校的德育工作。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现状调查研究

通过调查,了解仙居乡区域当前农村中小学留守学生品德、学习、生活现状:了解当前农村中小学教师对留守学生教育的认识和方法;了解留守学生家长对留守学生当前教育现状的评价及期待。

2、原因分析研究

(1)分析留守学生不良品德、学习、生活现象形成的原因。(2)分析留守学生良好品德、学习、生活现象形成的原因。(3)分析对留守学生品德、学习、生活教育产生影响的若干因素。(4)分析当前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对留守学生品德学习生活教育的认识及所采用的方法。(5)分析教师自身师德及业务水平对留守学生品德、学习、生活教育产生的影响。(6)分析家长及监护人自身文化素养对留守学生品德、学习、生活教育产生的影响。(7)分析社会环境对留守学生品德、学习、生活教育产生的影响。

3、个案研究

(1)对品学都存在问题的留守学生进行个案分析研究。

(2)对品学兼优的留守学生进行个案分析研究。

(3)通过对比以上两种留守学生进行个案分析研究。

4、对策研究

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已有的经验,指出当前农村中小学留守学生品德、学习、生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记录实验中的各种情况及数据,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不断总结,为今后的留守学生品德、学习、生活教育方案的形成提供参考。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及对象

(一)研究方法设计

本研究以教育理论、学生心理学理论为研究基础,探求影响留守学生品德、学习、生活教育的种种因素和改进办法。搜集资料综合采用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文献法和个案研究法等。整理资料采用教育统计法、枚举证明的分析方法等。

具体说来,本课题针对调查出的留守学生不良品德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教育问题采取以下几点实验方法:

1、建立留守学生个人档案,掌握其个人情况。

2、创建“留守儿童之家”,真情关爱,活动上优先安排,学习上优先辅导,生活上优先照顾,定期对留守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3、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学生制度。

4、设立亲情热线,班主任定期与留守学生父母及监护人进行交流与沟通。

5、优化“家长学校”管理,定期对留守学生监护人进行培训与指导。

(二)课题研究对象

这次调查共选取了我校12个教学班进行,共有在校生556人,其中留守儿童102人,留守儿童占的比例为18.34%。留守儿童中男生人数为57人,女生为45人,

研究对象留守情况调查统计如下:父母一方在家有47人; 父母双方都不在家有55人。 与爷(外爷)奶(外奶)生活的有68人 与姑姨等亲属生活的有34 人。

研究对象留守情况调查统计分析:

从统计表的数据中,我们发现:父母双方都不在家的留守儿童人数居多。其中与爷(外爷)奶(外奶)生活的留守儿童占多数,占该类的66.6%。父母有一方在家的留守儿童人数较少。其中留母亲在家看护的占多数,占该类的75%。留父亲在家看护的较少,可以看出,父母单方在外地务工的家庭中,多以孩子的父亲为主。从留守儿童的性别统计中,我们发现,父母一方在家的留守儿童,男同学居多;父母双方都不在家的留守儿童,女同学居多;反应出父母在外地务工的心里:“把女孩子留给间接监护人照看父母比较放心”。但这只是相对而言的。

六、研究过程、方法及结果

1、调查仙居中心小学留守儿童基本状况。

(1)调查仙居中心小学留守儿童各年级的分布情况。

一年级9人; 二年级11人;三年级18人; 四年级19人; 五年级21人; 六年级24人。

仙居中心小学共有留守学生共102人,占总学生人数的18.34%。从各年级留守儿童的人数上看,留守儿童在中高年级人数居多,占中高年级学生总数的近40%,特别是六年级学生留守人数最多,留守率高达34.7%。从性别上调查发现102名留守儿童中,男生人数要高于女生人数。除四年级外,其他各年级男生人数都略高于女生人数,六年级男女生人数差距较大,男生比女生高出11人,近女生的50%。

(2)调查仙居小学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务工情况。

从调查统计的信息中我们发现:仙居小学留守儿童父母一方外出务工的共47人,少于父母双方外出人数,父母外出务工的留守儿童有55人。五六年级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务工的最多,其次是三四年级,一二年级的人数最少。可见,父母外出务工情况与孩子的年龄成正比。留守儿童年龄偏大的,父母外出务工的人数较多。父母在外出务工前,充分考虑了孩子是否可以不需要直接监护人监护而照顾好自己的问题。

(3)调查仙居小学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状况。家庭对教育的认识:认为学习重要占34%;认为读书没有多大的用场占16%;认为读书主要是父母尽义务为子女混文凭占37.5%;认为顺其自然占12.5%。 直接监护人教育 对学习要求严格占35.6%;无时间顾及占47.8%;任其自由发展占16.6%。 隔代监护人教育 76%认为是迫不得已;重养不重教占73.3%;重教而力不从心占26.7%。

(4)调查仙居小学留守儿童学习现状。 为了更真实的了解仙居小学留守儿童学习状况,掌握第一手原始材料,我们通过家访、个别座谈、课堂观察、作业检查、学科成绩测试、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全校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进行了调查。并将调查的具体信息统计如下:

学习优秀的有24人;良好的有12人;中等的有22人; 较差的有44 人。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仙居小学留守儿童学习状况存在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就是呈现出明显的两级分化的趋势。学习状况在良好和中等档次的人数仅占留守儿童总人数的30%,而且这种现象在三、五、六年级的留守儿童中表现最为明显。从各年级留守儿童学习习惯状况的人数上做进一步分析,发现中高年级留守儿童在学习上两级分化现象严重,三、六年级学习状况较差的人数最多。

2、抽样调查家庭教育对留守儿童学习的影响。

(1)查找课题研究典型,选取研究样本。

我们在中小学各年级留守儿童中分性别、学习状况(校内、校外)、家庭监护状况等因素,选取学习状况优秀、中等和较差的留守儿童(抽样50名)进行深入调查。

(2)编制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调查问卷。

根据我们在调查中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参考课题的调查问卷资料和我们在调查中掌握的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分别从临时监护人文化程度及对教育的意识、留守儿童的学习习惯和自己的期望(包括生活期望、学习期望和心理期望三方面)三个板块来设计调查问卷的题目,以选择和判断题型为主,适合所有留守儿童的调查。

(3)对研究样本(抽样50名)进行问卷调查。

我们对临时监护人文化程度进行分类统计,可以看出留守儿童临时监护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半文盲人数占总数的31%,小学文化程度的占28%,主要是祖父母。这类监护人基本无法指导学生的家庭学习。从学习习惯看,监护人的学历越高,优秀学生占的比率就越高,反之则相反。因此,监护人的学历高低直接影响到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和学习习惯养成。

父母外出情况对留守儿童习惯状况的影响。

从统计中可以看出父母双方都外出的留守儿童的习惯状况明显比父母只有一方外出的留守儿童的习惯状况差。前者的优秀学生率仅有18%,而较差学生率却达到46%。后者优秀学生率达46%,较差学生率为27%。在深入的调查中我们课题组成员都有同感,父母在不在孩子的身边生活,对孩子生活、交往和情感尤其是学习方面都有很大的影响。

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学习兴趣与态度比较。

调查结果分析:在学习兴趣方面,双亲留守儿童比“爸爸一人外出”打工儿童低,但比“妈妈一人外出”打工儿童高。相对而言,“妈妈一人外出”打工家庭的儿童学习兴趣最弱。此类留守儿童教育与发展应当引起人们更多关注。

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自我意识比较。

大部分农村留守儿童认为“很了解自己”,只有4.1%不能很好地了解自己,这说明儿童总体上具有清晰的自我认识。但相比之下,留守儿童自我了解的程度不如非留守儿童。超过一半(56.1%)的孩子“很自信”,39.7%的孩子不能确定自己是否自信,4.2%的孩子感到“不自信”。同时,近一半教师(47.6%)认为留守儿童的自信心要比非留守儿童差一些。这说明,在农村留守儿童中,尽管有相当多的孩子对自己充满信心,但仍有接近一半(43.9)的孩子缺乏自信心。同时,19%的孩子有自责倾向,喜欢责备自己。这反映了农村儿童较严重的自责倾向。

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人际关系比较。

在留守儿童中,接近70%的孩子有“很多朋友”,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另外34.1%的孩子则没有这种密切的人际关系;一半以上的孩子能在新的环境中很好地与人相处,具备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相比之下,留守儿童的人际关系比非留守儿童稍差。在“有很多朋友”方面,留守儿童少于非留守儿童;在“不信任别人”方面,留守儿童的比例更高。需要指出的是:少数儿童(包括留守与非留守儿童)对社会和他人信任缺失可能与其家庭环境和社会支持有关。

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情绪情感比较。

大部分农村孩子在生活中有足够安全感和幸福感。1/3左右的农村留守儿童缺乏足够安全感和幸福感,其中4%左右的孩子没有安全感和幸福感(分别为4.1%和4.8%)。相对而言,留守儿童的安全感和幸福感比非留守儿童要差得多。14.5%的留守儿童具有较强的孤独感;12.0%的留守儿童经常感到恐惧;6.8%的留守儿童有抑郁倾向,“觉得做什么都没有意思”;22.7%的孩子有过敏倾向,“对一点小事都很敏感”。总之,留守儿童的孤独感、恐惧感和抑郁感都要比非留守儿童高。

刻师问卷显示:46.4%的教师认为留守儿童的抵触情绪比非留守儿童要强一些。总体来看,部分留守儿童存在比较严重的消极情感。

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行为问题比较。

农村留守儿童中近1/5的孩子比较冲动,情绪不稳定,缺乏自我控制力,超过6%的孩子具有较强的敌对性,“经常想大喊、打骂人、摔东西”。相比之下,留守儿童的自我控制力较低,与“父母都在家”的孩子以及“爸爸一人外出”打工的孩子相比,双亲留守儿童在某些行为问题上更为突出。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做事不能控制自己。对监护人的问卷调查显示:双亲留守儿童比那些“父母都在家”的孩子、“爸爸一方外出”打工的孩子更可能经常与人打架;双亲留守儿童比“父母都在家”的孩子、“妈妈一方外出”打工的孩子更可能有撒谎问题。可见,在行为问题方面,双亲留守儿童更加值得人们关注。课题组访谈发现,很多教师和校长反映父母双方外出的留守儿童在打架斗殴、迷恋上网、小偷小摸等方面比较明显。这些孩子的教育是学校“老大难”问题。

3、重新建立家庭教育模式和习惯培养模式。

(1)重新确立研究对象

在抽样的50名留守儿童中按年级、年龄、性别及调查的现实状况。其中,男、女生各25名,(男、女生学习情况较好和欠佳两种情况选典型)。在班级中建立完善“实验留守儿童”帮扶制和伙伴制,并对他们进行长期结对帮扶。

(2)建立典型留守儿童档案。

揩研究典型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和习惯的原始信息制表编册,建立留守儿童个案档案,便于跟踪研究。

具体做法及结果如下:

(1)对“实验留守儿童”进行测试,取分值最高的20名留守儿童(男女各10名)作为优生个案,测量分值最低的20名(智力正常、男女各10名)作为后进生个案,并建立“实验留守儿童”个案档案。

(2)收集优生个案的评价材料(班主任、科任教师、家长、同学的评价)、实物材料、档案材料。

(3)对优生个体进行访谈、观察,整理出每个优生个案的家庭教育和习惯培养模式。

(4)对所有优生的模式进行归纳综合,找出其共同特征,运用抽象方法,建构理想的适合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和习惯培养模型。

(5)用同样的方法建立典型后进生的家庭教育模式和习惯培养模式。

(6)通过理想模型与后进生的对比,提出后进生的家庭教育和习惯矫正模型假设,制定培养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良好家庭教育方式和良好习惯培养的方法。

七、调查研究结论

父母外出打工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影响是多方位的,也是持久的。留守儿童面临诸多生活挑战。人们比较多的关注到留守儿童在行为约束、学习辅导等方面的缺乏,认为这是儿童成长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从我们的调查来看,这些问题当然都存在。但是,我们发现,这些正处在成长发育时期的儿童,在父母不在的情况下,还面临一些更基础性的生活问题。

(一)日常生活质量下降

我们在访谈中发现,虽然父母外出打工后家庭的收入比未外出打工前大大增强,但是很多留守儿童的生活水平却并没有随着家庭经济能力的增强而有所提高,相反,却有进一步下降的趋势。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伙食水平降低。父母外出打工后,农村留守儿童的伙食水平进一步下降,主要表现为吃的花样单一,只求填饱肚子,不讲营养搭配。访谈中,很多家长告诉我们,爷爷奶奶在生活上是很疼爱和关心留在家乡的孩子的,有了好吃的东西自己舍不得吃,都留给孩子。但他们却不懂怎样真正的照顾孩子。这些老人一生过惯了苦日子,自经历了吃不饱和穿不暖的年代,现在能够让孩子们吃饱饭,他们已经感到很满足。他们的生活观念很难改变,即使往家里寄再多的钱也舍不得花在吃的方面,就希望能多储存一点钱。一位家长告诉我们:“我们外出打工,对孩子的生活肯定有影响。我们没有外出打工时,即便自己吃得差,也要让孩子吃好点。可是我父母就做不到这一点了。孩子跟我们说有时饭菜馊了,爷爷奶奶也舍不得扔,蒸蒸热热或是跟其他的饭菜一掺和照样吃;水果坏了,削削也让孩子那么吃;蔬菜坏了,择吧择吧也照样炒。这样的生活肯定对孩子的身体有影响。这也不能怪我父母,他们那一辈人是从苦日子熬过来的,过日子特别节俭”。“其实我们除了给孩子学费外,也多给我爹我妈一些钱,就是想让父母给孩子吃好一点,但两个老人过穷日子过惯了,舍不得花钱买菜吃。说钱留给孩子上大学用。这也不能怪老人,他们就是那种生活,省吃俭用惯了,他们只知道人有饭吃就行,不知道没菜吃影响孩子的健康”。

2、更加节衣缩食。我们的调查显示,随着父母外出打工家庭经济能力的增强,确实出现了一些农村留守儿童花钱大手大脚、不知道节约的现象。但是,这只是极个别的情况,绝大多数留守儿童并没有因为父母外出打工,家庭经济情况好转而生活铺张浪费,相反,由于他们知道父母外出打工的艰辛和不容易而更加节衣缩食。

一位六年级留守学生告诉我们:“我的衣服都是大姨家的姐姐穿过的,送我的。我自己很少买新衣服,我要节约父母打工挣来的每一分钱。”“我从来都不会向爸爸妈妈要零花钱。如果想买些小零食,我就会从每周的伙食费中节省出一些。我不想多花爸爸妈妈的钱,因为他们赚钱太辛苦了。”对有些花钱不节约的孩子,留守儿童对他们持否定的态度。有个留守孩子说“像我们这些父母在外面打工的孩子,都知道钱来的不易,都很节省。不过也有不节省的。我们班就有一个同学因为父母在外打工而花钱大手大脚的,有时候钱不够,还要和同学借,不知道她是怎么想的,太不懂事了”

3、家务负担明显加重。父母外出打工后,不管跟老人还是亲戚朋友生活在一起,用留守孩子自己的话说:“都有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他们认为与别人一起生活是吃得不自由,住得不自由,干不干家务也觉得不自由。有时候,一些留守儿童通过尽量多做家务来获取距护人满意,家务已经变成一些留守儿童生活中沉重的压力和负担。

一位与哥哥嫂嫂生活在一起的孩子在我们访谈时告诉了我们他的心里话。他说“以前爸爸妈妈没有出去打工的时候,我天天除了学习和玩耍之外,什么事情都不用操心,回家有妈妈做好的现成饭菜,脏衣服只管往下脱,妈妈就会给我洗干净,根本不用我自己洗,至于收拾家、喂猪、做饭等家务活,更不会轮到我的头上。可是现在爸爸妈妈出去打工了,我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哥哥嫂嫂虽然对我也不错,但还是感觉跟爸爸妈妈不一样。他们也很忙,不仅要料理地里的农活,还要照顾年仅3岁的小侄子。所以每当周末回家后,我都会主动承担起收拾家、做饭、喂猪的活,有的时候除了洗自己的衣服,也会把哥哥嫂嫂还有侄儿的衣服都一起洗了。有的时候,我一个人干着干着活就会悄悄地流眼泪,不是因为委屈,而是总在这个时候,就特别想爸爸妈妈,好想他们回到我的身边”。

一些留守儿童也反映,他们有时候会因为帮助监护人照顾孩子、洗衣服、做饭等等家务而延误作业。我们认为,虽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对儿童来说是一件好事情,但是,如果这些家务一旦变成他们沉重的精神负担或者是学业受到影响,这对儿童的全面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4、卫生状况变差。儿童良好的卫生状况和习惯以及生理卫生知识的有效获取和掌握,是保证其身体正常发育和成长的关键因素。但是,我们在访谈中发现,留守儿童在这方面的情况并不是很乐观。由于父母外出打工,留守儿童存在着程度不同的卫生状况下降、卫生习惯变差及生理卫生知识指导缺失的问题。

父母外出打工后,一些留守孩子、特别是男孩子卫生状况下降,卫生习惯变差。关于这方面的情况,父母有很多的抱怨,但又感到无可奈何和无能为力。一位家长说:“我儿子很调皮,上个树翻个墙什么的,衣服就特别爱脏。孩子自己不会洗,我父母又照顾不过来,孩子经常穿得脏兮兮的,不像父母在身边的孩子穿得干干净净的。现在孩子小也不知道要好,我听我娘说,孩子有时连脸都不洗,牙也不刷,吃了饭把书包一背就上学。放学回来饿了,手也不洗,抓起东西就吃。我们担心孩子这样下去,养成不讲卫生的习惯,吃出病来就麻烦了”

我们的个案调查显示,由于父母双方、特别是母亲位置的缺位,使一些留守女孩子生理卫生方面关怀和指导缺失。留守女孩子,特别是高年级段的女孩子的生理和身体正处于快速发育和变化的时期,她们更需要得到学校和家庭、特别是母亲在生理卫生知识方面的关怀和教导。但是,由于农村学校对该方面的课程重视程度不够,再加上父母外出打工不在身边,一些留守女孩子在生理变化出现时表现出极大的恐慌和不安,不知所措。

(二)学业隐忧颇多

父母外出打工对农村留守孩子教育的负面影响是非常突出的。由于很多孩子长期见不到父母而产生的强烈思亲的感觉,导致他们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滑坡;孩子在学习上得不到父母的督导而失去学习的自觉性和兴趣;监护人受教育水平所限对留守儿童学习监护无力以及其“读书无用”的观念,为一些留守儿童旷课、逃学以及辍学提供了保护伞。农村留守儿童使农村义务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

我们在与农村留守儿童讨论父母外出对他们教育的影响时,很大一部分留守孩子都提到“长期见不到父母很难过,因为思念父母而不能专心听讲,学习成绩下降”、“学习上得不到父母的帮助和督导,学习成绩赶不上别的同学,不愿意学习”、“贪玩,学习成绩不好,自己管不住自己”。

1、监护主体对留守儿童教育的影响。父母外出打工后,90%左右的农村留守儿童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他们是留守孩子监护的主体。这个群体的监护人普遍存在着年龄偏大、没有文化或教育水平低以及身体素质差的问题。由于他们中大多数人自身的教育水平所限和思想观念落后,对留守儿童的教育起着巨大的制约作用。

首先是来自监护人思想观念的影响和制约。爷爷奶奶和姥姥姥爷这个监护群体大多数人是文盲,没有接受过任何教育,他认识不到读书的重要性,所以,一些老人不但对有些留守儿童不认真学习的行为不进行监督,而且为一些留守儿童迟到、旷课甚至是辍学持包容和支持的态度。

其次是来自监护人自身文化水平的制约。我们调查发现,留守儿童的爷爷奶奶大多数文知识水平有限,上过初中的人只有几个。由于他们自身的能力所限,根本无法也不可能给农村留守儿童提供任何的教育支持和帮助。在对留守儿童(抽样50名)的问卷调查中,在留守儿童的课外学习辅导一项中,没有任何课外学习辅导的比率占76%,有条件参加课外辅导班的仅占12%。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求助老师的比率占44%;求助同学的占28%;求助亲属的占2%;只能靠自己解决的占26%。在留守儿童个人期望的调查中,希望能得到更多的帮助和辅导的占86%;希望自己的父母能够在身边帮助自己学习的占82%。可见,孩子们这些小小的期望都得不到满足,家庭辅导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有些家长说:“把孩子留给老人带是迫不得已的事情,他们只能给孩子做做饭和洗洗衣服,根本不可能帮助孩子学习。如果我们在家,对孩子的学习肯定有或多或少的帮助和辅导”。

(三)性格形成偏差

根据我们对学校老师、学生和打工家长的调查情况来看,大部分留守儿童的性格和行为是正常的,与没有外出打工父母的学生没有很大的偏差。但是,我们的个案访谈也发现,在父母双方全部外出打工后,有一些农村留守儿童在性格和行为上在向两个极端的方向发展。

一方面,孩子因为感到父母保护的缺失而变得胆小、懦弱、内向、缺乏与同伴和监护人积极的交流和互动、缺乏自信。农村留守儿童反映,一些不懂事的男同学还是容易欺负一些父母在外打工的孩子。在接受调查的留守儿童中,父母外出务工,大多数从事体力、餐饮和手工劳动,经济上基本能够保证其子女的学习和生活费用,但对孩子的学习和品德方面的教育则很少,与子女联系的方式主要是靠电话,联系的内容也仅限于大致了解一些生活、学习情况。相当部分的外出父母一年返家探亲一次,有的甚至几年不回家。在对“留守儿童”(抽样50名)的问卷调查中,留守儿童与父母一周联系一次的占16%;一月一次的占32%;不定时联系的占26%;很少和父母联系的占25%。一月和父母联系一次的比率最高,很少或不定时与父母联系的比率较高,一周联系一次的比率最低。由于父母常年在外,对孩子缺少关爱,致使大多留守儿童软弱无助、自卑封闭、寂寞空虚、逆反心理严重,缺乏沟通,对父母产生了隔阂感。大部分家长以为给孩子买几件新衣服、买些好吃的就是对孩子的最大关爱,没有意识到还需要与班主任、代课教师沟通,只注意孩子的身体,不注重孩子学习习惯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这样的学生受了气也没有父母撑腰。在对留守儿童(抽样100名)的问卷调查中,当问到留守儿童在生活中最缺少什么时,选择“爱”占48%,比率最高。如果可以选择,更愿意与父母一起生活的占85%,比率最高。父母不在身边,觉得自己不安全的占49%,比率最高。父母不在身边,认为对自己影响最大的是学习没人指导监督的比率最高,占48%。这些留守孩子受欺负后往往变的越来越胆小怕事,有些孩子常常会选择自己玩、少招惹同学的方式来保护自己。一位留守儿童告诉我们:“我很想爸爸妈妈的时候,有时候说,有时候不说,我怕奶奶也想他们。和同学也不说,我就放在心里,难过的时候,我就回宿舍,自己哭一场。我现在越来越觉得自己软弱,常常掉眼泪。”一位母亲说,她的儿子上学后,有一次和小伙伴吵架,小伙伴说他“你爸爸妈妈离婚了,不要你了”。孩子回家后大哭,爷爷说他现在总是呆在家里看电视,不愿意说话。另一位家长说“我家孩子出生后就不在我们身边,孩子从小就胆小,总是独来独往,性格有些孤僻、古怪,不太愿意跟人交往”。家长们也反映,在外打工对孩子的性格影响很大。孩子们表面上看起来都很懂事,很要强,不抱怨父母把他们留在老家,其实他们内心都很脆弱,把很多话都藏在心里。这样长期下去肯定对孩子不好”。

另一方面,孩子因为没有父母的约束而性格失常和行为失范,主要表现在脾气暴躁、任性、打架斗殴、打骂老师和同学,甚至是长辈。访谈中我们发现,打工父母最担心孩子除了学习不好、吃不好,生病之类的事情外,最大的担心还包括:老人太娇惯孩子、孩子学坏了、孩子不听话等等。

(四)安全缺乏保障

在访谈中我们发现,很多打工父母对留守孩子最担心的事情之一是孩子的安全问题。他们担心孩子夏天到河里游泳,担心孩子打架斗殴,担心孩子登高爬屋,担心孩子触电等等一系列潜在的威胁孩子人身安全、甚至是生命安全的事情。父母对留守孩子安全监护的缺失,使农村留守儿童的确存在安全问题和潜在的安全隐患。这种安全问题和隐患主要由两方面的原因造成。一方面,有些隔辈监护人年老体弱,造成了他们对留守孩子安全监护的真空状态。有一位农民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悲剧故事:“我们村出去打工的人特别多,孩子就都留给老人看管,有些老人不但照顾孙子孙女,还要照顾外孙。去年夏天,正是菜地浇水的时候,一个5岁的孩子跑到河边玩水,掉到河里淹死。奶奶觉得对不起儿子和孙子,也跳河自杀了”。第二个原因是留守儿童大部分是6-14、15岁之间的学龄儿童,处在这个年龄段的儿童自律性比较差,他们好动、好玩、好奇心强,对一些较危险的事情缺乏理性的判断和行动控制,也容易造成一些安全方面悲剧的发生。所以,农村留守儿童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学校应该对留守儿童加强有关安全意识和安全防范知识的教育培训。

(五)农村义务教育面临新挑战

根据学校的老师和校长们的反映,很多农村父母外出打工后,孩子的学习投入确实增强了,但是,农村义务教育却因为农民外出面临新的挑战。

访谈中我们发现,从七年级开始,农村学生数量就开始流失。学生刚刚开始流失时,学校都到学生家里做劝导工作,帮助了一大批辍学的孩子重新回归到学校。但是,对于一些父母在外打工的逃学或辍学的学生来说,学校的工作很难开展。家里的老人或者说管不了孩子,或者就让学校直接跟孩子的父母联系。因为绝大多数在外打工的父母根本就没有联系电话,再加上学校自身财力和人力所限,学校与一些逃学或辍学的学生家长的互动和联系形成空档,导致这些孩子在没有完成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时就彻底辍学。一位两个女孩子都留在家乡的家长也难过地告诉我们:“孩子不在我们身边,对她们的学习肯定有影响的。她爷爷、奶奶又不识字,也管不住她俩。要是老公在家,管理严一些,大女儿要好多了,不会刚念完初一就不念了,二女儿学习也会更好些”

一部分留守孩子在父母外出打工后,由于在生活、学习等等方面得不到父母的关怀和督导,使他们学习不专心,不求上进,学习成绩下降。有45.8%的学生学习优秀,自制能力好。他们认为父母在外辛苦赚钱,自己在家就要好好学习才能回报他们。这些学生热爱学习,上课能注意听讲,无论是课堂作业还是家庭作业都能及时完成,字迹工整。他们遵守纪律,学习自觉,对自己的学习成绩非常关注,还能主动帮助同学学习。18%处于良好状况,13%是中等情况,23.2%处于较差,他们对学习持消极、被动、厌恶情绪,缺乏学习热情,形成了惧学心理,体现在学习习惯上就是经常拖拉作业,完不成作业,尤其是家庭作业根本就是不做,书写马虎,上课不专心听讲,思想消极,对学习和老师布置的工作敷衍了事,有的甚至逃学。有的学生积极要求进步,学习有主动性,但由于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过程中不注意规范,不遵守基本的学习规律,导致学习上的事倍功半。不良的学习习惯使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令人担忧。

留守儿童问题不但给农村义务教育,也给将来农村和城市劳动力素质提出了很大的挑战。一方面,外出打工的农民都是农村的精英,他们的教育水平一般都高于未外出打工的农民,但是,他们的子女却因为父母监护的缺失而在教育上受到很多负面的影响。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很多留守儿童也要继续父母的打工之路到城市工作和就业。如果他们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基础都打不牢固,将来很难适应工业化发展对劳动力素质的基本要求。

(六)学校教育不够完善

一方面,学校对留守儿童有效管理相对薄弱。学校教育必须与社会和家庭的密切配合才能产生应有的效果,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不可能只凭课堂的几节课,还需要向家长和社会了解学生的表现。但是,由于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位,老师没法向家长了解他们的真实情况。有些调皮的孩子抓住这个空档,在学校欺骗老师,在家里又蒙骗父母委托的监护人,这样使学校对留守儿童的管理陷入尴尬。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与问题,他们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与疏导,需要通过教师、通过集体的温暖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形成的消极影响。但由于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约,学校课程设置与农村儿童身心发展不相适应,农村学校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也很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

另一方面,留守儿童和教师的关系值得深思。调查表明,94.4%的留守儿童“喜欢老师”,79.8%的留守儿童认为“有些女教师就像妈妈一样亲切”,由此可见,教师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他们在留守儿童成长过程中应该起到重要的作用,如此以来给我们的启示是:老师的有所作为会对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产生很好的效果的。当然,调查结果中也有几点值得我们深思:(1)只有14.4%的儿童人为教师经常表扬他;(2)只有9.9%的教师经常找孩子谈话或者家访。只要在学校里成长过的人们都有同样的体会,教师的“表扬和鼓励”对于学生的成长意味着什么,更何况对于这些在心理上需要给予更多关注的留守儿童。在其父母不在身边的情况下,教师如能承担起培养其自信心的重任,则会给他们以精神上的成长动力。因此,此调查结果也许值得学校和教师深思。

八、改善现状的建议

农民工越来越多,是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必然结果。无论是为了基本的生计,还是为了生活得更好,进城打工都是不少农民的选择。问题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怎样让留守孩子得到更好的照顾。

我们认为,主要就是以下几个方面:从政府角度看,应该从教育的角度加大投入,也可以动员社会力量经常举办一些活动,帮助留守儿童融入社会、融入生活;打工的父母也应该多和孩子们沟通,对孩子多一些关怀,这关怀应该不只是物质上的,精神上的也同样重要;孩子自己,也应该多与父母沟通,倾诉自己学习、生活上遇到的问题。

1、关注留守儿童教育,家长该如何作为?

通过问卷、访谈调查中,我们发现,只有12.5%的家长对教育有正确的看法,家庭教育意识太淡泊,家庭教育严峻。虽说父母的外出并非一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负面影响,然而它使得孩子在亲情体验上的缺失或淡漠是有目共睹的,加之隔代监护的不力,孩子表现在学习上就是学习习惯差。家庭教育如此大的影响是值得关注的。在此,我们倡议留守儿童的家长要提高自己素质和教育意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孩子的终身教师,家庭教育潜移默化直接影响子女的学习习惯。

2、关注留守儿童教育,学校将如何作为?

在留守儿童的教育过程中,学校将扮演重要的角色,原来由家长应该承担的那部分责任在一定程度上也转嫁给了学校,因此学校要承担双重责任,这对学校教育而言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学校应该把着力点放在提高家长的教育意识上和如何培养留守儿童的良好习惯上。

农村孩子是未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其中“留守儿童”占了相当大比重,关注“留守儿童”就是关注农村的未来。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对学习习惯的影响关系他们的未来,这已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结果是令人十分担忧的。为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通过调查、分析、研究,我们提出几点解决建议,供参考:

(1)加强寄宿制中小学的建设与管理,让寄宿生能够安心、舒心,让家长放心;加强对贫困留守儿童的资助工作,对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给予特别的照顾,要将家庭困难的留守儿童按政策纳入“两免一补”计划,确保他们完成九年义务教育;集中整治校园周边环境,加大对校园周边环境的监督、管理和查处力度。引导留守儿童防范不良行为,快乐健康成长;建立研讨、交流制度,学校每学期进行一次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总结,定期召开研讨会、座谈会,定期举行论坛,交流经验,研究工作,探索新路,采取措施,加强学校建设,巩固成果,增强实效,不断提高留守学生教育管理的水平,发挥学校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2)办好家长学校,有针对性的对家长和临时监护人进行系列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素质,增强对教育的正确认识。各学校要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其基本内容: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学校安排负责学籍档案管理的人员对留守儿童的档案进行管理,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卡的有关内容。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3)真情关爱,三个优先。首先,学习上优先辅导。学校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留守儿童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其次,生活上优先照顾。学校对留守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食堂要注意营养搭配均衡,有益身体发育。留守儿童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照料。要指导寄宿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第三,活动上优先安排。学校要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对具有良好学习习惯的留守儿童要继续激励他们,多为他们搭建展示自己的平台。对一部分不好习惯的孩子,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困难,这就更需要老师付出耐心和爱心,不放弃、不歧视,最大限度的争取疽庭教育力量,督促好孩子学习,引导孩子做人,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3)学校各科老师及班主任要在生活、心理、学习各方面多关心留守儿童。尤其是在学习方面,要勤观察,勤督促,努力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校要求每位老师,要把特殊家庭学习后进的学生做为转化对象,在坐位上给予特殊照顾,坐在老师能多督促到的位置;因家长没有辅导能力,放学后多给这些孩子补补课,少布置家庭作业。在老师的关心关怀下,这些孩子在学校能与其他孩子正常交流学习,成绩也一天天提高,有的孩子要随父母流动到外地时,对老师都是依依不舍。

3、关注留守儿童,社会应如何作为?

对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方融合。齐抓共管才能取得明显效果,和谐的社会环境对留守学生的成才也具有重要作用。留守学生因缺乏父母的有力监管,极易被社会的不良现象所诱惑,加之他们自制力差,必然会养成许多不良习惯,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农村各级政府应把留守学生教育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范畴,广泛开展文明家庭优秀家庭成员等评选活动,通过身边鲜活的好人物、好事例树立典型,从而以点带面,不断辐射,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社会组织社会团体对留守学生的教育保护也十分重要。农村妇联组织要把留守学生的教育作为重要职责。村组社区组织应加强对辖区内留守学生的管理,并为他们学习、生活、娱乐提供方便,如建立图书馆、图书角、文艺宣传队等,社会上的营利性游戏厅、网吧不得向留守学生以及其他未成年人开放。同时,有关部门还应建立留守学生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加强对留守学生的安全保护。 然而,解决留守学生教育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局部的任何努力都是必要的,但都不可能是彻底的。学校、家庭、社会、政府要紧密配合、齐抓共管,各自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形成人人都来关爱留守学生的浓厚氛围,真正为留守学生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天。

关于留守儿童德育教育研究的课题

篇四 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调研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而产生的社会问题。作为地处内陆、劳务输出的xx市,目前我市有18万多农村留守儿童,占全市少年儿童总数的39.8%。为深入贯彻党的xx大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办公厅湘办发(xx)15号文件精神,切实作好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最近,xx市妇联会同市关工委、团市委、市教育局组成联合调查组,先后深入通道侗族自治县、芷江侗族自治县、洪江区横岩乡中心小学作调查,同时搜集了其他县(市、区)的相关情况,我们从中看到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诸多问题和做好工作的艰巨性、长期性,也探讨了一些作法。

一、农村留守儿童现状令人堪忧

通道侗族自治县、芷江侗族自治县、洪江区共有未成年儿童70367人,其中留守儿童24923人,占35.4%。芷江、通道两县留守儿童较多,分别占该县未成年儿童的44%和35.6%,而洪江区仅占19.1%。在三个县(区)的留守儿童中,父亲外出打工的占30%,母亲外出打工的占20.6%,父母均在外打工的占39.7%,其他情况占9.7%。这些孩子长期不能同父母生活在一起,得不到亲情关爱。加之他们大多以单亲和隔代监护为主,单亲监护的占51.6%,隔代监护的占42.6%,事实表明,祖父母和外祖父母的隔代监护大都软弱无力。然而,儿童时期是人身体发育、习惯行为养成、文化知识积累的关键时期,由于生活环境不稳定,缺失父母的关爱,缺乏有力的监护,农村留守儿童成长发展受到较大的影响,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心理障碍严重。多数农民工一年回家一次,有的几年不回家。孩子长时间缺乏父母的呵护和相伴,导致心理失衡,常引发诸多心理病症:有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不安、冷漠自闭、悲观消极等。我们在通道双江镇九年一贯制学校向留守儿童作调查。当谈及父母外出打工挣钱,他(她)们满腹伤感,来的10个学生,3个迷茫发呆,4个伤心流泪。在座的老师说,留守儿童虽然家庭经济困难,但他们最缺的不是钱,而是亲情;又如双江镇杆梓村留守儿童吴祥兵,今年7岁,刚读小学一年级。早在xx年,祥兵才一岁零二个月,父母就去杭州打工,一连5年未回家。直到xx年春节,母亲才离杭返乡居家。至今,母子在家相处一年多了,但孩子仍然不肯叫妈妈;平阳乡平阳村学生黄跃文,今年13岁。父亲去世后,母亲去广东打工四年未回。弟妹三人由外公监护。每天放学后,黄跃文要做家务给弟妹弄吃的。忙完后,他总是手撑窗台,含泪朝南方远眺……;另据芷江对140名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其中83.6%的人心理阴影重。

二是学习成绩不理想。留守儿童大多同祖父母生活在一起,这些老人中缺文化的比例较高,学习辅导使不上劲。而孩子又受父母在外打工的影响,不少的儿童把自己的人生发展方向也定为打工挣钱,学习缺乏热情,厌学、旷课、逃学、拖欠作业,学校成绩差的多数是留守儿童。如地处陇城的通道三中,今年在校学生389人,其中留守儿童260人,高达67%。据学校统计,全校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约75人,其中留守儿童63人,占84%;另外,我们调查的菁芜洲中学和临口、下乡中心小学,情况都相似。各校成绩差的学生,留守儿童所占比例均在80%以上。

三是道德行为走偏。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和监护近乎空白,孩子们生活在无限制状态下,无形中助长了自私任性、蛮横霸道、易冲动、以自我为中心等极端性格,从而导致行为偏差。他们在家顶撞祖辈,在校违规违纪,有的甚至迷恋网吧、电游室,染上说谎、吸烟、酗酒、打架等坏习气。如通道独坡九年一贯制学校,去年秋季开学后,有3个留儿童向老师请假回家取学习生活用品。第二天,3人假满未归,学校派老师四处寻人,发现他们在山上野炊作玩,险些引发山火,烧毁森林,成为“罪人”。在调查中,菁芜洲中心学校退休老校长陆初开,向我们介绍侄孙女陆居慧连骗“三老”的痛心事儿:年满13岁的陆居慧,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留守在家的她,今年就读菁芜洲中心小学五年级。3月初,她向爷爷谎称,说父亲没给零花钱,爷爷给了20元。接着,她又如法炮制,骗外公、伯爷给钱。陆校长叹气说:孩子要少许零用钱无可厚非,不诚实可不得了啊!

四是安全风险大。农村留守儿童经常处于无监管、自行其事的状态,容易侵害他人或受到侵害。芷江对留守儿童作问卷调查,接受调查的105人中,受不同程度侵害的达20.44%,不好回答的占8%。该县碧涌乡(镇)一个四岁的幼女,遭受当地一个未成年男孩的奸淫。在外打工的妈妈得知女儿受到性侵害,当即昏倒在地。芷江一中1名15岁的姚姓女学生,家住上坪乡八关口村。该生父母外出打工,家里只有老爷爷。xx年10月的一个双休日,小姚从学校回到家里,当晚睡觉后,被邻村一个16岁的男孩闯进屋里xx,并惨遭杀害。

当前,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各地带有普遍性、且事关下一代健康成长的社会问题,它在今后一个时期内,将继续存在并日益凸显。因此,我们不能消极回避,只能主动应对,大胆创新,卓有成效地解决留守儿童面临的突出问题。

二、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对策

怎样以开拓创新的思路和切实可行的措施,有效地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诸多问题?通过由点到面的调查,由表及里的分析比较,我们认为,各县(市、区)比较重视搞好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工作,从实际出发,注重针对性,对不同年龄、存在不同问题分别采取了一些与之相适应的做法。根据通道及其他县(市)前段的做法,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创办“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摇篮——幼儿园。

溆浦从xx年起,利用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后的闲置校产和小学现有教师,解决办园条件,全面启动农村幼儿园创建工作,吸纳更多的农村幼儿特别是留守幼儿,接受良好的学前教育,既盘活了教育资源,又服务了学生、家长和社会。溆浦的作法,在xx年的全省学前教育工作会议上得到了充分肯定和推介。目前,该县农村幼儿园已发展到72所,在园幼儿12864人,占农村同龄幼儿总数54.99%

通道采取国家、部门和个人相结合的方式,发展学前儿童教育。xx年以前,全县仅县城办有3所幼儿园(其中1所公办、2所民办),其余各乡镇尚属空白。xx年以来,为解决农村幼儿的教育管理问题,特别是改善留守幼儿的学习、生活条件,除县城和集镇社区又增办3所民办幼儿园外,县里的21个乡镇中心学校,相继办起了幼儿园。到目前为止,全县共办幼儿园25所,其中民办幼儿园5所,占总数的20%。入园幼儿2685人,其中农村留守幼儿达35%以上。这些幼儿的父母虽然外出务工,但孩子们在幼儿园受到了正规的学前教育,享受到应有的预防接种和其他医疗保健服务。如座落在县城的民办通道实验幼儿园创办于xx年,现有教职员工22人,入园幼儿保持300上下,留守儿童占1/2。为进一步发展幼儿教育,该园又于xx年秋季投入资金,维修睡床、桌椅、更新电视机、dvd,增添了小精灵隧道、蹦蹦床、大型冲气垫床、滑滑梯等设施,购置了一批桌面玩具,为幼儿活动增加趣味性和健身功能性。同时,还聘请园外优秀老师来园为幼儿授课。在幼儿园里,我们目睹孩子们个个文明礼貌、活泼可爱,满脸挂着健康快乐的笑容。几年来,该园越办越好,赢得了社会各方好评,荣获xx年度通道优秀民办幼儿园称号。

2、扩大农村寄宿制学校规模,重点吸纳“留守儿童”住校寄宿。

扩大农村寄宿制学校规模,既是教育体制改革、调整教育布局、提高教育质量的需要,也是对“留守儿童”加强教育管理的有力措施。xx年以来,通道抓住学校布局调整的机会,先后在江口、下乡、木脚、县溪、溪口等5个乡镇扩大寄宿制学校规模,吸纳低龄“留守儿童”住校。5个乡镇共投入办学资金162.79万元,其中建设资金143万元,学生伙食补贴19.79万元。一年多的实践表明,这一作法对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很管用,受到家长们的欢迎。如县溪镇中心小学从xx年下学期开始,学生住校寄宿向一、二年级延伸,实施低龄学生住校寄宿。全校寄宿生由原来的316人增加到436人,其中“留守儿童”199人,占45.6%。学校针对低龄儿童年幼、自理能力差的情况,专门制订了学习、生活、安全保障等管理制度。同时,采取调整内部员工的办法,安排了3名专职生活辅导老师,负责低龄儿童住宿管理工作。晚上就寝,轮流为孩子们值班监护。早晨起床,帮助或指导他们洗漱、整理内务。在学生食堂新增了5名餐饮服务人员,承担食堂采购、卫生,为低龄寄宿生上餐具、分发饭菜、收洗餐具等。对低龄寄宿生及其他住校寄宿生的人身安全保障,学校从加强安全教育这个根本抓起,每周对学生进行一次人身安全、交通安全、心理健康和防火防灾防毒防病教育,并筹集资金3万多元,将学校围墙加固加高,建了门卫,配了2名专职安全管理员,从周一到周五,对寄宿生实行封闭管理。特殊情况需要离校,经请假后凭ic卡在门卫口刷卡出入,控制学生随意外出,减少了安全隐患。此外,每到双休日有200多名寄宿学生回家、返校,往返要乘坐火车,学校精心监护。学生周五离校,老师护送进站上车,学生周日返校,老师进站接车。有序的管理,周到的服务,为全校学生,尤其是低龄留守儿童学生创造了安全、稳定、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家长们高兴地说:送孩子住校寄宿,读书有人教、吃住有人管、安全有人护,我们放得心!xx年春季开学,学校寄宿生由上学期的436人发展到510人,增加74名。

3、招募“家长助理”,让留守儿童感受家的温暖。

从通道看,“家长助理”的招募,主要在学校内部进行,让有条件的班主任、任课老师出任。xx年以来,全县通过学校招募“家长助理”1000多名。许多学校为留守儿童制作了成长档案,“家长助理”经常与“留守儿童”交流,随时掌握其思想行为变化情况,及时进行心理疏导,解惑释疑,打开心结;“家长助理”对“留守儿童”定期或不定期家访,上门与监护人沟通,反馈孩子成长信息,帮助监护人共同作好孩子的思想工作,让孩子们体会到老师的关爱和可信,增强成长进步的自信;“家长助理”还对寄宿在校的“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关爱、帮助,如关心孩子的饮食起居、青春期心理变化,关注留守儿童特别是女童的性安全防范,妥善处理病痛、意外伤害等突发情况,让孩子们体会到“妈妈老师”、“爸爸老师”的亲子真情和“家”的归属感、安全感。双江镇九年一贯制学校现有在校学生898人,其中“留守儿童”278人,占在校学生总数的31%。该校为其中的特困“留守儿童”招募了“家长助理”。年仅8岁的三一班男生杨秀敏家居离校20多华里的纯侗族寨子——罗武村。父母外出打工,靠爷爷奶奶监护。xx年秋季进入双江镇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三年级读寄宿。小秀敏生活自理能力差,与老师、同学用汉语交流有困难。入校后,学习跟不上班,加之身体原因,晚上睡觉常尿床。学校招募杨艳娥老师出任杨秀敏的“家长助理”,杨老师尽职尽责,挤出时间为小秀敏辅导汉语拼音,帮他把日常生活用语中的侗话改成汉语;课后陪着他作作业,及时指点解难;到了雨季和寒冬,小秀敏常尿床,杨老师就为他烘垫单、洗衣裤;平日里,还要为小秀敏代管餐票、零花钱,督促他按时服药,治疗尿床毛玻功夫不负有心人,小秀敏在杨老师的真情关爱和无私帮助下,学习已能跟上班,去年期末考试成绩有了提高。现在,身体状况也有好转,晚上尿床现象少了。目前,通道打算扩大招募范围,从身体好、经验丰富的离退休老师及其他“五老”中招募“家长助理”,并对前段招募工作进行规范、完善。

4、部门联动,社会力量参与,开展多种形式的帮扶带教活动,形成关爱“留守儿童”的合力。

关爱“留守儿童”,为他们解决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困难,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参与。通道相关部门和社会力量以不同的方式,投入到扶助“留守儿童”的行列。一是县属机关单位动员了60多名青年志愿者,率先组建关爱“留守儿童”队伍,xx年7月在县城举行启动式,并招募64名“知心哥哥、知心姐姐”与农村“留守儿童”开展交朋友、寻知音活动。当年11月,团县委组织近100名“知心哥哥、知心姐姐”到独坡、牙屯堡等乡镇,走访看望“留守儿童”,同他们谈心交心,对其中的特困生还赠送1100余元慰问金,捐赠书籍500册,文体用品4套,受访“留守儿童”十分感动,说“知心哥哥、知心姐姐”比亲哥亲姐还亲。二是县妇联、广电局联合在县电视台开办“同在一片蓝天下成长”节目专栏,反映“留守儿童”的心声,颂扬关爱“留守儿童”的事和人,营造全社会真情关爱“留守儿童”的浓厚氛围。三是县关工委发动“五老”以开展“十、百、千”老少交友结对活动作为平台,为“留守儿童”献爱心,解难题。如陇城镇关工委组织“五老”队伍250余人,与200多名“留守儿童”结对帮扶。根据帮扶对象的不同,有帮教的、帮学的、帮管的和帮困的。镇关工委委员、退休老劳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卢云来,用自己省下的退休金为地处陇城的通道三中5名特困“留守儿童”一次性资助3600元,并与其中的初三学生吴春鹏结对交友,签订了长期资助协议,商定每学期资助200元,直到大学毕业。吴春鹏受助后,对自己的发展前途充满信心,读书用功,学习成绩变好,待人文明礼貌。通道三中关协会长、退休老校长龙幸福,为了“孙子”当“孙子”,三番五次向深圳多乐善慈善总会求援,筹集资金1xx多元,资助以留守儿童为主的贫困学生。陇城250多名“五老”开展老少交友结对,都收到了好的效果。四是社会力量主动参与。如新星房地产公司老总刘金平,近两年共捐款3万余元,为2所小学修缮校舍,扶持“留守儿童”读书。

三、几点建议

1、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领导。

农村留守儿童出现的诸多问题,已引起社会的关注。在我市许多地方,一些县(市、区)基层部门(单位)和社会力量积极行动,伸出援手,真情关爱留守儿童,为他们办实事解难题。但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这些关爱行动还是比较零散,整体力度较弱,教育管理仍然滞后,与中央、省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要求相比,差距较大。作好农村留守儿童工作,领导是关键。市、县(市、区)、乡镇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进一步加强领导,加大整体推进的力度。

一是建立强有力的领导机制。市、县(市、区)乡镇各级党委、政府要抓紧落实省委、省政府办公厅湘办发(xx)15号文件精神,把作好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摆上党委、政府议事日程,尽快建立以各级党委、政府牵头,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并设立专门工作班子,由党委、政府明确分管领导任联席会议召集人,相关组织、宣传、教育、农办、公安、财政、民政、卫生、劳动和社会保障、司法、团委、妇联、关工委等部门(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为联席会议成员,党委、政府相关副秘书长或办公室相关副主任为专门工作班子日常工作协调人。联席会议根据工作需要召开会议,及时研究解决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各成员单位按照会议要求认真作好各项工作。

二是建立明确的责任机制。各级党委、政府要根据省委、省政府办公厅湘办发(xx)15号文件精神和有关要求,确定相关职能部门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具体职责、任务和目标。如教育部门要将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工作纳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总体规划,作好农村留守儿童的入校入园入托工作,将其中的贫困生纳入“两免一补”范畴,确保他们完成国家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要在农村中小学建立留守儿童档案,配备专门教师负责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咨询,认真落实监护人联系,管理教育及寄宿优先等各项制度。在明确分工的基础上,各有关职能部门要强化责任意识,明确分管领导,安排专人负责,落实责任目标,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加强协作,提高效能,形成推进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强大合力。

三是建立督查评估和激励机制。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列为考核基层党政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制定相应的考核指标、评估办法和奖惩问责制度,加强督促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总结推广先进经验,表彰成绩突出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

2、立足市情,明确和落实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具体对策、措施

新形势下,我市一些市直县(市、区)直部门(单位)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突出问题,采取了一些对策措施。如开办幼儿园,吸纳更多的留守儿童入园接受学前教育;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优先满足留守儿童住校寄宿;招募“家长助理”,为留守儿童弥补亲情,增添家的温暖;部门联动,社会力量参与,开展形式多样的帮扶活动等。实践表明,这些措施对策符合市情,对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工作产生了积极作用。另外,还有外地市、县在中小学校建立心理健康咨询室,对留守儿童加强心理疏导及发挥城乡社区服务功能,建立校外活动阵地,克服假期留守儿童教育空档现象等措施也行之有效。我们建议市委、市政府将这些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纳入政府行为,通过印发文件、召开座谈会或现场经验交流等形式进一步加以肯定。同时,就相关对策措施订出实施规划,限期完成工作目标,使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真正成为党委、政府统揽协调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

3、进一步改善条件,为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一是适当加大财力投入。关爱农村留守儿童,作好教育管理工作,离不开相应的财力支持。各级党委、政府要统筹城乡发展,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水平。当前,要大力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住宿条件,积极支持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扩大留守儿童寄宿规模。据市教育部门初步规划,全市需建农村寄宿制学校364所,现已建成211所,计划今年再建53所,明年、后年各建50所。从通道5个乡镇中心小学实施的结果看,平均每个乡镇32万余元。如按通道的投入概算今后三年内,全市每年支持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需增加投入1600万元;另外,要对农村留守儿童“阳光驿站”建设资金和职能部门开展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所需工作经费给予支持;还有中小学心理健康咨询专职教师培训需要提供必要的经费等。这些需要增加的投入,主要靠公共财政解决。我们建议盛市、县(市、区)按一定比例分级筹措。其次,可通过社会化运作,进一步发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基金”,做大可用财力。再次,鼓励民间资金和社会力量出资直接参与扶贫助学,兴办留守儿童托幼服务机构、校外活动阵地等,减轻公共财政负担。

二是适当增加人员编制。今后,随着农村寄宿制学校规模扩大,幼儿园创建工作全面启动,入校入园学生,尤其是留守儿童大量增加,幼儿园保育员人手不够;中小学需要新配心理辅导老师,其中寄宿制学校还需新配生活辅导教师、增加食堂餐饮服务人员等。因此,请求市里在教育系统内部挖掘人员潜力的基础上,对乡镇幼儿园和寄宿制学校按在校在园师生比例核编,适当增加相关岗位人员编制,确保作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

4、要下大气力优化农村留守儿童成长环境

古时“孟母三迁”,说明良好环境对子女成长的重要。新形势下,各级党委、政府要协调相关部门,下大气力优化农村留守儿童成长环境。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大众媒体要大力宣传关爱留守儿童的重要性,报道各地关爱留守儿童的好经验,营造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舆论环境;公安、司法部门要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法律保护力度,建立以家庭监护为主,社区、学校或其他监护人监护为辅,国家执法机关法律保障的监护机制,提供法律援助,加强安全保护,及时办理损害农村留守儿童合法权益的案件,严厉打击侵害他们权益的违法犯罪活动,为农村留守儿童构建稳定、安全的生存发展环境;公安、文化等部门要经常对文化市场进行执法检查,定期对中小学校园周边环境进行综合整治,净化文化市场,形成健康和谐的校园周边环境;文化部门还要加强公益性上网场所建设管理,在留守儿童集中的农村社区,利用文化馆(站)、图书馆等场所开辟未成年人公益上网场所,建立绿色专区,满足未成人尤其是农村留守儿童上网需求,促进孩子们健康成长。

篇五 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2023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地各部门“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农村留守儿童得到妥善监护照料和更好关爱保护。”为了更加有效地开展对留守儿童的帮扶、教育工作,_____新区充分利用“天使心语”留守儿童之家,通过正常组织开展各项工作,统筹各方资源,协同学校、家庭一起解决农村留守流动儿童的教育这一难题,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近日,_____市_____新区妇联对“天使心语”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情况进行专题调研。

一、“天使心语”留守儿童之家概况

(一)创办背景。农村的留守儿童因为亲情缺失、教育缺位,往往缺乏安全感,性格变得内向、自卑和孤僻,容易养成不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甚至走向违法犯罪的边缘。据不完全统计,_____新区共有留守流动儿童135名,这些孩子迫切需要文化辅导、心理关爱、品德教育、法治宣传、安全学习、文化娱乐、家校联系等各类服务。

(二)登记成立。2023年,“天使心语”留守儿童之家创办成立,与_____社区校外辅导站合并办学,为当地留守流动儿童提供义务帮扶。2023年7月18日,留守儿童之家在_____市民政局成功登记注册,希望统筹各方资源,协同做好留守儿童的帮扶工作。

(三)场地功能。“天使心语”留守儿童之家位于_____新区_____社区_____北路3号,建筑总面积300平方米,分为一楼图书阅览区,面积70平方米、室内活动区,面积50平方米;二楼学习辅导区,面积55平方米、电影放映区,面积40平方米、心理咨询区,面积35平方米、艺术培训区,面积40平方米。留守儿童之家室内布局合理,能满足留守儿童所需的各项功能,为儿童的学习、成长服务。室外活动总面积是120平方米,空间基本满足儿童户外活动需求,地面平整,孩子们可以进行转呼啦圈、跳绳、打羽毛球等室外活动。

二、办好留守儿童之家的主要做法

为了让“天使心语”留守儿童之家为当地儿童的健康成长起到有效的帮扶作用,_____新区妇联坚持积极宣传、爱心奉献、多彩活动、家校联系、制度保障等做法,逐步探索出一条留守儿童之家的运作模式。

(一)积极宣传。留守儿童之家创办成立之后,为了能够得到家长的信任,愿意将自己的孩子托付给留守儿童之家进行教育,新区妇联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通过张贴海报、发放宣传单,将留守儿童之家开展的各项活动以及对留守儿童关爱的愿景表达出来,获得家长的广泛认同。同时,也定期组织留守儿童的家长亲临儿童之家,进行观摩和指导工作。对留守儿童之家正常开展的各种帮扶和关爱行动,都通过视频、图片、文字等形式,通过微信群、认证微博对家长和社会发布,起到较好的宣传效果。

(二)奉献爱心。留守儿童因为父母不在身边,这些孩子更加需要爱心的关怀,“天使心语”留守儿童之家一直坚持为留守儿童奉献爱心,给空巢孩子更多的关爱和温暖。在周末和节假日,留守流动儿童快乐地相聚在一起,和志愿者叔叔阿姨们一起读书、做游戏,其乐融融,性格也变得开朗和乐观起来。对于学习成绩基础薄弱的孩子,留守儿童之家帮助孩子辅导功课,学习成绩进步了,孩子也更加自信了。对家庭贫困的孩子,还向他们赠送图书、文具、书包等学习用品。在每个留守儿童的生日,都会给孩子送上一张亲手制作的饱含浓浓爱意的生日贺卡,让留守儿童在“爱”的温暖中,幸福成长。

(三)活动多彩。在留守儿童之家,_____新区妇联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孩子尽情享受成长的快乐。有学习辅导、图书阅览、心理关爱、道德养成、安全教育、法治宣传、文化娱乐等等,每个孩子都能从中获得收益。需要学习辅导的留守儿童参加“做学习的小主人”活动项目,由志愿者耐心帮助他们补习各门功课,确保学习成绩稳步上升。对于法律意识淡薄的孩子,通过开展“漫画普法”活动,让孩子看漫画学法律,增加法律知识,提高法治意识。其他“做最美品德少年”“安全在我心中”“快乐读书迷”等活动也正常开展,留守儿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积极参与各项活动,给自己一个多彩的童年。

(四)家校联系。为了即时了解孩子的教育和成长情况,留守儿童之家建立了留守流动儿童的动态成长档案,记录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和心理状况,同时将这些资料与家庭、学校共享,建立“立体”的帮扶教育网络,形成合力,共同帮助这些孩子扫除成长道路上的障碍,让他们健康成长。

(五)制度保障。为了更加规范地开展各项工作,留守儿童之家建立了来园登记制度、服务管理制度、工作人员管理建设制度、资产、财务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等,做好家园的日常管理,确保其长期有效运行。

三、留守儿童之家工作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天使心语”留守儿童之家成立至今已经8年多,得到各部门和志愿者们的大力支持,总体工作质态较好,对留守流动儿童的帮扶教育等活动的开展也颇具成效,得到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和社会的广泛赞誉。但是,在实际运作过程中,目前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专项资金不足。“天使心语”留守儿童之家是非营利性组织,且对留守流动儿童全部免费,而开展各项活动均需要资金支持,包括场地建设、教材教具、活动组织、志愿者补助等等。目前,留守儿童之家开展活动的专项资金不足,将会对工作的正常开展产生影响。

篇六 对于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报告范文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已成必然,催生出了“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即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而被留守在家乡,并且需要其他亲人或托人照顾的小学生。为了给这些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我校就在“关爱留守儿童工程”,现将有关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各个班级的班主任在学校领导的统一部署下,对班级的“留守儿童”情况展开细致的调查,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安全、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登记,全面了解“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和成长需求,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在深入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立足实际,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确定工作目标

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了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全面推广“关爱工程”,为留守儿童营造了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还加强了领导,形成合力,大力宣传,建立目标责任制。确保留守儿童在校安心学习。

三、主要工作措施

(一)建立健全机制,发挥学校阵地的作用。

1、建立健全领导负责制度。学校成立了以梁峰副校长为组长的“关爱工程”领导小组,制订了具体计划,实施了“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方案,真正地使学校成为了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

2、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我校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了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的了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3、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的制度。在学校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由班主任、课任老师与本班留守儿童结帮扶对子。帮扶教师经常找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让教师成为“代理家长”,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的集体中成长,以对他们缺失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4、建立健全教师与留守儿童的谈心制度。学校做到了每学期召开一次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的座谈会(家长会)。

5、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积极营造了良好的环境,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学校开设了心理教育课,开展了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让他们削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6、建立健全检查考核机制。加强了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定期对教师进行了考评。

(二)构建教育网络,形成关爱合力。

1、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的交流与沟通。

2、加强同社区、村组和家庭的合作,营造深厚良好育人氛围。

(三)明确职责,创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

1、加强了对贫困留守的资助工作。对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给予特别的照顾,将家庭困难的留守儿童纳入到“济难救助”中来,确保他们完成国家规定义务教育。

2、有的“留守儿童”缺乏自信,学习偏差。学校号召班里的品学兼优的学生与“留守儿童”结成“一帮一”共同成长拉手对子,做“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相互学习的好伙伴”。再就是每一位教师负责帮扶几名“留守儿童”,从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关心,引导“留守儿童”形成独立自主,自立自强,百折不挠的优秀品质。通过这一活动的开展,“留守儿童”得到了教育,使他们的学习、纪律、性格都有了改观,都有了进步。

3、建立关爱经验交流制度。学校期末进行一次“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总结,不定期召开座谈会,定期举行经验交流,不断提高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水平。

虽然我们在过去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是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这主要是在落实学校同社区、村组和家庭的合作中,由于受一些客观存在的因素的影响,学校方面的工作还存在着一定的薄弱之处,有待于今后在工作中加以改进。

总之,学校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关爱留守儿童,帮助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荣辱观,使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是新形势下的新课题与新任务,为做好这一工作,我们将不懈地努力着!

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报告

篇七 有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调研报告

关工委、团市委、市教育局组成联合调查组,先后深入通道侗族自治县、芷江侗族自治县、洪江区横岩乡中心小学作调查,同时搜集了其他县(市、区)的相关情况,我们从中看到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诸多问题和做好工作的艰巨性、长期性,也探讨了一些作法。

一、农村留守儿童现状令人堪忧

学习成绩不理想。

留守儿童大多同祖父母生活在一起,这些老人中缺文化的比例较高,学习辅导使不上劲。而孩子又受父母在外打工的影响,不少的儿童把自己的人生发展方向也定为打工挣钱,学习缺乏热情,厌学、旷课、逃学、拖欠作业,学校成绩差的多数是留守儿童。如地处陇城的通道三中,今年在校学生389人,其中留守儿童260人,高达67%。据学校统计,全校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约75人,其中留守儿童63人,占84%;另外,我们调查的菁芜洲中学和临口、下乡中心小学,情况都相似。各校成绩差的学生,留守儿童所占比例均在80%以上。

当前,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各地带有普遍性、且事关下一代健康成长的社会问题,它在今后一个时期内,将继续存在并日益凸显。因此,我们不能消极回避,只能主动应对,大胆创新,卓有成效地解决留守儿童面临的突出问题。

二、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对策

怎样以开拓创新的思路和切实可行的措施,有效地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诸多问题?通过由点到面的调查,由表及里的分析比较,我们认为,各县(市、区)比较重视搞好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工作,从实际出发,注重针对性,对不同年龄、存在不同问题分别采取了一些与之相适应的做法。根据通道及其他县(市)前段的做法,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创办“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摇篮——幼儿园。

溆浦从2003年起,利用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后的闲置校产和小学现有教师,解决办园条件,全面启动农村幼儿园创建工作,吸纳更多的农村幼儿特别是留守幼儿,接受良好的学前教育,既盘活了教育资源,又服务

了学生、家长和社会。溆浦的作法,在2023年的全省学前教育工作会议上得到了充分肯定和推介。目前,该县农村幼儿园已发展到72所,在园幼儿12864人,占农村同龄幼儿总数54.99%

2、扩大农村寄宿制学校规模,重点吸纳“留守儿童”住校寄宿。

3、招募“家长助理”,让留守儿童感受家的温暖。

4、部门联动,社会力量参与,开展多种形式的帮扶带教活动,形成关爱“留守儿童”的合力。

关爱“留守儿童”,为他们解决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困难,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参与。通道相关部门和社会力量以

三、几点建议

1、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领导。

农村留守儿童出现的诸多问题,已引起社会的关注。在我市许多地方,一些县(市、区)基层部门(单位)和社会力量积极行动,伸出援手,真情关爱留守儿童,为他们办实事解难题。但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这些关爱行动还是比较零散,整体力度较弱,教育管理仍然滞后,与中央、省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要求相比,差距较大。作好农村留守儿童工作,领导是关键。市、县(市、区)、乡镇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进一步加强领导,加大整体推进的力度。

一是建立强有力的领导机制。市、县(市、区)乡镇各级党委、政府要抓紧落实省委、省政府办公厅湘办发[2023]15号文件精神,把作好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摆上党委、政府议事日程,尽快建立以各级党委、政府牵头,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并设立专门工作班子,由党委、政府明确分管领导任联席会议召集人,相关组织、宣传、教育、农办、公安、财政、民政、卫生、劳动和社会保障、司法、团委、妇联、关工委等部门(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为联席会议成员,党委、政府相关副秘书长或办公室相关副主任为专门工作班子日常工作协调人。联席会议根据工作需要召开会议,及时研究解决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各成员单位按照会议要求认真作好各项工作。

二是建立明确的责任机制。各级党委、政府要根据省委、省政府办公厅湘办发[2023]15号文件精神和有关要求,确定相关职能部门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具体职责、任务和目标。如教育部门要将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工作纳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总体规划,作好农村留守儿童的入校入园入托工作,将其中的贫困生纳入“两免一补”范畴,确保他们完成国家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要在农村中小学建立留守儿童档案,配备专门教师负责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咨询,认真落实监护人联系,管理教育及寄宿优先等各项制度。在明确分工的基础上,各有关职能部门要强化责任意识,明确分管领导,安排专人负责,落实责任目标,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加强协作,提高效能,形成推进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强大合力。

三是建立督查评估和激励机制。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列为考核基层党政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制定相应的考核指标、评估办法和奖惩问责制度,加强督促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总结推广先进经验,表彰成绩突出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

2、立足市情,明确和落实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具体对策、措施

新形势下,我市一些市直县(市、区)直部门(单位)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突出问题,采取了一些对策措施。如开办幼儿园,吸纳更多的留守儿童入园接受学前教育;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优先满足留守儿童住校寄宿;招募“家长助理”,为留守儿童弥补亲情,增添家的温暖;部门联动,社会力量参与,开展形式多样的帮扶活动等。实践表明,这些措施对策符合市情,对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工作产生了积极作用。另外,还有外地市、县在中小学校建立心理健康咨询室,对留守儿童加强心理疏导及发挥城乡社区服务功能,建立校外活动阵地,克服假期留守儿童教育空档现象等措施也行之有效。我们建议市委、市政府将这些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纳入政府行为,通过印发文件、召开座谈会或现场经验交流等形式进一步加以肯定。同时,就相关对策措施订出实施规划,限期完成工作目标,使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真正成为党委、政府统揽协调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

3、进一步改善条件,为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一是适当加大财力投入。关爱农村留守儿童,作好教育管理工作,离不开相应的财力支持。各级党委、政府要统筹城乡发展,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水平。当前,要大力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住宿条件,积极支持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扩大留守儿童寄宿规模。据市教育部门初步规划,全市需建农村寄宿制学校364所,现已建成211所,计划今年再建53所,

明年、后年各建50所。从通道5个乡镇中心小学实施的结果看,平均每个乡镇32万余元。如按通道的投入概算今后三年内,全市每年支持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需增加投入1600万元;另外,要对农村留守儿童“阳光驿站”建设资金和职能部门开展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所需工作经费给予支持;还有中小学心理健康咨询专职教师培训需要提供必要的经费等。这些需要增加的投入,主要靠公共财政解决。我们建议省、市、县(市、区)按一定比例分级筹措。其次,可通过社会化运作,进一步发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基金”,做大可用财力。再次,鼓励民间资金和社会力量出资直接参与扶贫助学,兴办留守儿童托幼服务机构、校外活动阵地等,减轻公共财政负担。

二是适当增加人员编制。今后,随着农村寄宿制学校规模扩大,幼儿园创建工作全面启动,入校入园学生,尤其是留守儿童大量增加,幼儿园保育员人手不够;中小学需要新配心理辅导老师,其中寄宿制学校还需新配生活辅导教师、增加食堂餐饮服务人员等。因此,请求市里在教育系统内部挖掘人员潜力的基础上,对乡镇幼儿园和寄宿制学校按在校在园师生比例核编,适当增加相关岗位人员编制,确保作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

4、要下大气力优化农村留守儿童成长环境

古时“孟母三迁”,说明良好环境对子女成长的重要。新形势下,各级党委、政府要协调相关部门,下大气力优化农村留守儿童成长环境。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大众媒体要大力宣传关爱留守儿童的重要性,报道各地关爱留守儿童的好经验,营造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舆论环境;公安、司法部门要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法律保护力度,建立以家庭监护为主,社区、学校或其他监护人监护为辅,国家执法机关法律保障的监护机制,提供法律援助,加强安全保护,及时办理损害农村留守儿童合法权益的案件,严厉打击侵害他们权益的违法犯罪活动,为农村留守儿童构建稳定、安全的生存发展环境;公安、文化等部门要经常对文化市场进行执法检查,定期对中小学校园周边环境进行综合整治,净化文化市场,形成健康和谐的校园周边环境;文化部门还要加强公益性上网场所建设管理,在留守儿童集中的农村社区,利用文化馆(站)、图书馆等场所开辟未成年人公益上网场所,建立绿色专区,满足未成人尤其是农村留守儿童上网需求,促进孩子们健康成长。

篇八 留守儿童教育工作调研报告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状况是目前全社会关注的一大问题。为了全面了解我镇各学校留守儿童家庭生活、教育状况,推进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我们在全镇进行了一次留守儿童教育工作调研,通过问卷调查、走访座谈等形式,对全镇所有行政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进行了摸底、调查,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入),留守儿童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在特殊时期这一群体的生存和权益保护状况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1、我镇现有留守儿童224名。调查显示,他们的父母都是外出务工,至少半年、有的甚至一年回家一次。由于父母常年在外,长期和孩子分离,对孩子缺少关爱,缺乏交流沟通,导致亲情缺失,监护不力,致使一些留守儿童软弱无助,自卑封闭,逆反心理严重。

2、留守儿童家庭生活环境情况。从总体情况看,我镇的224名留守儿童其中有185名是其祖父母监护,37名委托监护,2名无监护,其中隔代抚养情况较为普遍。

3、留守儿童学习情况。从调查情况看,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一般或。

4、留守儿童心理情况。从调查看,大多数孩子性格较正常。

5、品性表现、学习态度、身体状况都很优良。

二、存在问题

1、学习偏差。多半的孩子因为父母在外打工而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在这些学生中,由于临时监护人对他们的学习介入较少,使得他们的学习无人过问,有的对学习持消极、被动、厌恶情绪,缺乏学习热情,形成了惧学心理,体现在学习习惯上就是经常拖拉作业,书写马虎,对学习敷衍了事,有的甚至逃学。即使有的学生积极要求进步,学习有主动性,但由于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过程中不注意规范,不遵守基本的学习规律,导致学习上的事倍功半。

2、性格缺陷。长期与父母分离,极易使他们的性格变得内向、自卑、悲观、孤僻。在留守儿童中,有不少家庭对孩子放纵溺爱,临时监护人管不了,不敢管,不会管,助长了其自私任性、霸道蛮横、逆反心理重、以自我为中心等极端性格滋生蔓延。

3、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情况:大多数留守儿童则与他们的祖父母和外祖父母一起生活,这些长辈平时对孩子物质给予的多,在精神上关注的少,平时对孩子在成长中的困惑解决方法不当,不及时,由于存在年龄和文化的差异,想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与孩子的父母不一样,“代沟”问题更加明显,而这些问题解决不了就极易造成他们的心理障碍。

儿童时期是人生中受教育、长身体、培养健康心理的关键时期,他们不但要接受学校的教育,还要接受社会的关爱,更要沐浴在父母亲情的家庭教育之中。尤其是农村留守儿童最需要父母关爱,远离了父母,由其他人代为监护,使这些儿童的受教育状况、健康成长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三.对留守儿童管理的措施和建议

(一)家庭方面

1、加大家庭教育支持力度,优化留守儿童学习成长环境。根据留守儿童多的特点,学校高度重视留守儿童工作,把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作为学校为推动新农村建设,为开发区社会、经济建设作贡献的有效措施,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留守儿童监护网络。

2、加强沟通交流,形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合力。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互动网络,对所有留守儿童(外来学生)逐个建立学习、生活档案,摸清留守儿童的家庭地址,保持和留守儿童父母定时(不定时)联系,定期召开留守学生及其监护人座谈会,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的交流与沟通,及时通报学生在校学习表现情况,让监护人及时了解留守儿童在校情况,并及时向学校反映回家后的思想状况和行为习惯,使学校和监护人能有效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

3、留守学生家长要转变观念,为孩子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留守学生家长要从孩子健康成长的长远目标出发,尽可能地保持和孩子的密切联系和沟通。留守学生出现生存危机和道德失落问题,家长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家长要破除“只要给孩子留下更多的钱,让孩子有实力接受教育,就是对孩子负责”的思想,树立孩子的教育和全面健康发展需要家长的精心呵护和全面关怀的健康理念,有条件的父母,应该把孩子接到身边,让其在打工地接受义务教育,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条件。若一时无法把孩子接到身边,要认真从孩子成长需求的角度出发,寻找和确立孩子监护人,细致地落实孩子的被监护权,同时要拿出更多的时间与孩子联系,创造更多的时间和机会,采取更多的方式与孩子交流沟通,对孩子的全面发展和精神需求给予更多关注。学生的代管人和在家的家长要积极参加家长学校的培训学习,努力提高家庭教育素质,从而配合学校加强对留守学生的管理。

(二)学校方面

1、加强沟通交流,关心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做人德为先,育人先育“心”。学校和班主任以及教师要经常与留守生交流谈心,详细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等情况,帮助他们解决心理上的困惑,物质上的困难,学习上的疑难。做学生生活的知情人,学习的引路人,成长的保护人。

2、设置“亲情电话”,建立互通制度。使学校与家长能够经常保持联系,共同承担教育孩子的责任。

(三)社会及政府方面

1、加快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消除城乡差距。政府应加快各种制度改革步伐,逐步实现以户籍制度改革为中心,拆除就业、医疗、住房、教育等制度壁垒,使流入城市的农民享有与城市人口平等的权利和社会权益,彻底打破城乡“二元经济体制”,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间的有序流动,这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所在。

2、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切实有效地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与管理。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力度,尽量为双亲在外地的农村留守儿童提供住宿便利,让留守儿童在学校大家庭中健康成长。

3、社会各部门通力合作,为留守学生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留守学生现象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应当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妇联组织与教育部门配合好,抓好家长学校的工作,利用农闲时期培训农村孩子的家长,提高他们整体素质,让他们懂得教育孩子的知识,掌握教育孩子的方法,学会教育孩子的本领。派出所、工商、文化等有关单位要协助管理,加强对校园周边环境和娱乐场所的整治,彻底根治精神污染对孩子的毒化。要号召全社会共同关注,开成全社会共同关爱“留守儿童”的合力,建立共同关爱“留守儿童”的救助机制。

篇九 留守儿童课题工作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留守儿童一走进我们的视野,就带有巨大的冲击力。

首先是数字上的庞大惊人。20xx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0.95%。抽样数据,推算出当年十四岁及以下留守儿童的数量约2290.45万人,其中农村留守儿童达到1981万人。20xx年5月23日,首届“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援行动研讨会”公布的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是近20xx万人。

其次是极端个案的群体亮相。监护人的缺失,导致留守儿童存在诸多安全隐患。许多留守儿童患病不能及时得到医治,溺水、触电、车祸等意外伤亡事件屡见不鲜,许多留守儿童还成为不法分子侵害的目标,绑架、拐卖、xx、诱奸案件时有发生。

再次是暴露的问题触目惊心。大量的留守儿童与父母处在一种天各一方的极不人道的亲子关系模式里,由于缺乏来自父母的亲情呵护与家庭教育和监管,许多儿童过早地承受着成人社会的各种压力,在思想道德、心理健康等方面出现严重问题。曾有权威媒体在公开的消息中说,全国的刑事犯罪中,有20%的青少年犯罪来自留守家庭。

可以说,无数农村留守儿童正有意无意地成为一个家庭、一个地方、一个时代经济发展的牺牲品。面对着数以千万计孩子被忽略的人生春天,试问:我们的经济发展是否漏算了一代农村儿童的代价?正如相关专家所说,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中国特定历史时期的状况造成的,是社会转型中的成本和代价,这个成本和代价需要政府、社会来共同承担,而不是独靠农民自己来扛。关注留守孩子的健康成长,就是关注祖国的前途未来。切实关注和解决中国农村留守孩子问题,既关系到这些孩子的健康成长,又关系到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更关系到我们这个社会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仙居是荆门一个偏远山乡。全乡幅员面积15平方公里,辖4个社区、20个行政村,总人口3.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8万人。全乡现有中小学5所,小学教学班28个,中学教学班15个;全乡中小学在校学生1795人,其中小学生948名,初中生847名。全镇2.5万劳动力常年在外务工达1.2万人次以上,农村留守儿童(含学龄前儿童)总数达600多人。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外出务工队伍在不断扩大,每年外出务工人口已超过全乡总人口的28%,约占1.5万人,这些打工族的子女留守在家乡农村,由爷爷奶奶或其他亲戚朋友看管,给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青少年健康成长都带来了很多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已迫在眉捷。我校20xx年12月被荆门市授予“示范家长学校”称号,20xx年5月,仙居中心小学成立了“留守儿童之家”。为了全面掌握我校“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找准他们身上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为教育这些“留守儿童”寻求策略措施,我们提出了《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

二、国内同类课题研究综述

20xx年5月,教育部召开了中国农村留守学生问题研讨会。在此前后,中央教科所、江苏、河南等地的一些专家学者,对农村留守学生的一般问题进行了研究。20xx年5月,全国妇联等单位组织召开了“中国农村留守学生的基本情况和他们面临的严重困难和问题”研讨会,在呼吁社会各界积极关爱农村留守学生方面产生了较大影响。我们欣喜地看到,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社会团体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活动日渐升温,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进而引起学术界、文艺界及媒体对农村留守孩子问题的高度关注。20xx年春晚农民工孩子一句“同是祖国花,同是中国娃!”唱出了多少留守孩子含泪的梦想与企盼!一部以关爱留守孩子为题材的公益影片《留守孩子》公开上映,感动了众多观众,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影片中出现的“留守孩子之家”的感人场面也很快得以从影片中走下来,来到全国许多农村留守孩子的现实生活中。长篇报告文学《农村留守孩子,中国跨世纪之痛》、《伤村: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忧思录》、《世纪之痛:直击农村留守儿童生存难题》以及长篇小说《空巢》、《守望》、《当着落叶纷飞》等相继出版,农村留守儿童作为一个新的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现象,正在向我们走来……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实验,探索出仙居乡区域农村中小学对留守学生教育的方法、途径,不断强化教师的教育管理手段,不断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不断深化学校的教育工作。

——通过实验,落实以人为本的思想,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教育留守学生自主、自信、自尊、自强。培养留守学生的创造能力、生存能力,为终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实验,切实减轻家长负担,构建和谐的教育环境,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和谐社会的创建贡献力量。

——通过实验,抚平留守学生残缺的家庭感、亲情感,完善我校的德育工作。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现状调查研究

通过调查,了解仙居乡区域当前农村中小学留守学生品德、学习、生活现状:了解当前农村中小学教师对留守学生教育的认识和方法;了解留守学生家长对留守学生当前教育现状的评价及期待。

2、原因分析研究

(1)分析留守学生不良品德、学习、生活现象形成的原因。(2)分析留守学生良好品德、学习、生活现象形成的原因。(3)分析对留守学生品德、学习、生活教育产生影响的若干因素。(4)分析当前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对留守学生品德学习生活教育的认识及所采用的方法。(5)分析教师自身师德及业务水平对留守学生品德、学习、生活教育产生的影响。(6)分析家长及监护人自身文化素养对留守学生品德、学习、生活教育产生的影响。(7)分析社会环境对留守学生品德、学习、生活教育产生的影响。

3、个案研究

(1)对品学都存在问题的留守学生进行个案分析研究。

(2)对品学兼优的留守学生进行个案分析研究。

(3)通过对比以上两种留守学生进行个案分析研究。

4、对策研究

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已有的经验,指出当前农村中小学留守学生品德、学习、生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记录实验中的各种情况及数据,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不断总结,为今后的留守学生品德、学习、生活教育方案的形成提供参考。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及对象

(一)研究方法设计

本研究以教育理论、学生心理学理论为研究基础,探求影响留守学生品德、学习、生活教育的种种因素和改进办法。搜集资料综合采用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文献法和个案研究法等。整理资料采用教育统计法、枚举证明的分析方法等。

具体说来,本课题针对调查出的留守学生不良品德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教育问题采取以下几点实验方法:

1、建立留守学生个人档案,掌握其个人情况。

2、创建“留守儿童之家”,真情关爱,活动上优先安排,学习上优先辅导,生活上优先照顾,定期对留守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3、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学生制度。

4、设立亲情热线,班主任定期与留守学生父母及监护人进行交流与沟通。

5、优化“家长学校”管理,定期对留守学生监护人进行培训与指导。

(二)课题研究对象

这次调查共选取了我校12个教学班进行,共有在校生556人,其中留守儿童102人,留守儿童占的比例为18.34%。留守儿童中男生人数为57人,女生为45人,

研究对象留守情况调查统计如下:父母一方在家有47人; 父母双方都不在家有55人。 与爷(外爷)奶(外奶)生活的有68人 与姑姨等亲属生活的有34 人。

研究对象留守情况调查统计分析:

从统计表的数据中,我们发现:父母双方都不在家的留守儿童人数居多。其中与爷(外爷)奶(外奶)生活的留守儿童占多数,占该类的66.6%。父母有一方在家的留守儿童人数较少。其中留母亲在家看护的占多数,占该类的75%。留父亲在家看护的较少,可以看出,父母单方在外地务工的家庭中,多以孩子的父亲为主。从留守儿童的性别统计中,我们发现,父母一方在家的留守儿童,男同学居多;父母双方都不在家的留守儿童,女同学居多;反应出父母在外地务工的心里:“把女孩子留给间接监护人照看父母比较放心”。但这只是相对而言的。

六、研究过程、方法及结果

1、调查仙居中心小学留守儿童基本状况。

(1)调查仙居中心小学留守儿童各年级的分布情况。

一年级9人; 二年级11人;三年级18人; 四年级19人; 五年级21人; 六年级24人。

仙居中心小学共有留守学生共102人,占总学生人数的18.34%。从各年级留守儿童的人数上看,留守儿童在中高年级人数居多,占中高年级学生总数的近40%,特别是六年级学生留守人数最多,留守率高达34.7%。从性别上调查发现102名留守儿童中,男生人数要高于女生人数。除四年级外,其他各年级男生人数都略高于女生人数,六年级男女生人数差距较大,男生比女生高出11人,近女生的50%。

(2)调查仙居小学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务工情况。

从调查统计的信息中我们发现:仙居小学留守儿童父母一方外出务工的共47人,少于父母双方外出人数,父母外出务工的留守儿童有55人。五六年级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务工的最多,其次是三四年级,一二年级的人数最少。可见,父母外出务工情况与孩子的年龄成正比。留守儿童年龄偏大的,父母外出务工的人数较多。父母在外出务工前,充分考虑了孩子是否可以不需要直接监护人监护而照顾好自己的问题。

(3)调查仙居小学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状况。家庭对教育的认识:认为学习重要占34%;认为读书没有多大的用场占16%;认为读书主要是父母尽义务为子女混文凭占37.5%;认为顺其自然占12.5%。 直接监护人教育 对学习要求严格占35.6%;无时间顾及占47.8%;任其自由发展占16.6%。 隔代监护人教育 76%认为是迫不得已;重养不重教占73.3%;重教而力不从心占26.7%。

(4)调查仙居小学留守儿童学习现状。 为了更真实的了解仙居小学留守儿童学习状况,掌握第一手原始材料,我们通过家访、个别座谈、课堂观察、作业检查、学科成绩测试、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全校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进行了调查。并将调查的具体信息统计如下:

学习优秀的有24人;良好的有12人;中等的有22人; 较差的有44 人。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仙居小学留守儿童学习状况存在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就是呈现出明显的两级分化的趋势。学习状况在良好和中等档次的人数仅占留守儿童总人数的30%,而且这种现象在三、五、六年级的留守儿童中表现最为明显。从各年级留守儿童学习习惯状况的人数上做进一步分析,发现中高年级留守儿童在学习上两级分化现象严重,三、六年级学习状况较差的人数最多。

2、抽样调查家庭教育对留守儿童学习的影响。

(1)查找课题研究典型,选取研究样本。

我们在中小学各年级留守儿童中分性别、学习状况(校内、校外)、家庭监护状况等因素,选取学习状况优秀、中等和较差的留守儿童(抽样50名)进行深入调查。

(2)编制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调查问卷。

根据我们在调查中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参考课题的调查问卷资料和我们在调查中掌握的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分别从临时监护人文化程度及对教育的意识、留守儿童的学习习惯和自己的期望(包括生活期望、学习期望和心理期望三方面)三个板块来设计调查问卷的题目,以选择和判断题型为主,适合所有留守儿童的调查。

(3)对研究样本(抽样50名)进行问卷调查。

我们对临时监护人文化程度进行分类统计,可以看出留守儿童临时监护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半文盲人数占总数的31%,小学文化程度的占28%,主要是祖父母。这类监护人基本无法指导学生的家庭学习。从学习习惯看,监护人的学历越高,优秀学生占的比率就越高,反之则相反。因此,监护人的学历高低直接影响到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和学习习惯养成。

父母外出情况对留守儿童习惯状况的影响。

从统计中可以看出父母双方都外出的留守儿童的习惯状况明显比父母只有一方外出的留守儿童的习惯状况差。前者的优秀学生率仅有18%,而较差学生率却达到46%。后者优秀学生率达46%,较差学生率为27%。在深入的调查中我们课题组成员都有同感,父母在不在孩子的身边生活,对孩子生活、交往和情感尤其是学习方面都有很大的影响。

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学习兴趣与态度比较。

调查结果分析:在学习兴趣方面,双亲留守儿童比“爸爸一人外出”打工儿童低,但比“妈妈一人外出”打工儿童高。相对而言,“妈妈一人外出”打工家庭的儿童学习兴趣最弱。此类留守儿童教育与发展应当引起人们更多关注。

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自我意识比较。

大部分农村留守儿童认为“很了解自己”,只有4.1%不能很好地了解自己,这说明儿童总体上具有清晰的自我认识。但相比之下,留守儿童自我了解的程度不如非留守儿童。超过一半(56.1%)的孩子“很自信”,39.7%的孩子不能确定自己是否自信,4.2%的孩子感到“不自信”。同时,近一半教师(47.6%)认为留守儿童的自信心要比非留守儿童差一些。这说明,在农村留守儿童中,尽管有相当多的孩子对自己充满信心,但仍有接近一半(43.9)的孩子缺乏自信心。同时,19%的孩子有自责倾向,喜欢责备自己。这反映了农村儿童较严重的自责倾向。

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人际关系比较。

在留守儿童中,接近70%的孩子有“很多朋友”,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另外34.1%的孩子则没有这种密切的人际关系;一半以上的孩子能在新的环境中很好地与人相处,具备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相比之下,留守儿童的人际关系比非留守儿童稍差。在“有很多朋友”方面,留守儿童少于非留守儿童;在“不信任别人”方面,留守儿童的比例更高。需要指出的是:少数儿童(包括留守与非留守儿童)对社会和他人信任缺失可能与其家庭环境和社会支持有关。

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情绪情感比较。

大部分农村孩子在生活中有足够安全感和幸福感。1/3左右的农村留守儿童缺乏足够安全感和幸福感,其中4%左右的孩子没有安全感和幸福感(分别为4.1%和4.8%)。相对而言,留守儿童的安全感和幸福感比非留守儿童要差得多。14.5%的留守儿童具有较强的孤独感;12.0%的留守儿童经常感到恐惧;6.8%的留守儿童有抑郁倾向,“觉得做什么都没有意思”;22.7%的孩子有过敏倾向,“对一点小事都很敏感”。总之,留守儿童的孤独感、恐惧感和抑郁感都要比非留守儿童高。

教师问卷显示:46.4%的教师认为留守儿童的抵触情绪比非留守儿童要强一些。总体来看,部分留守儿童存在比较严重的消极情感。

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行为问题比较。

农村留守儿童中近1/5的孩子比较冲动,情绪不稳定,缺乏自我控制力,超过6%的孩子具有较强的敌对性,“经常想大喊、打骂人、摔东西”。相比之下,留守儿童的自我控制力较低,与“父母都在家”的孩子以及“爸爸一人外出”打工的孩子相比,双亲留守儿童在某些行为问题上更为突出。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做事不能控制自己。对监护人的问卷调查显示:双亲留守儿童比那些“父母都在家”的孩子、“爸爸一方外出”打工的孩子更可能经常与人打架;双亲留守儿童比“父母都在家”的孩子、“妈妈一方外出”打工的孩子更可能有撒谎问题。可见,在行为问题方面,双亲留守儿童更加值得人们关注。课题组访谈发现,很多教师和校长反映父母双方外出的留守儿童在打架斗殴、迷恋上网、小偷小摸等方面比较明显。这些孩子的教育是学校“老大难”问题。

留守儿童

篇十 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调研报告范文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而产生的社会问题。作为地处内陆、劳务输出的xx市,目前我市有18万多农村留守儿童,占全市少年儿童总数的39.8%。为深入贯彻党的xx大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办公厅湘办发[xx]15号文件精神,切实作好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最近,xx市妇联会同市关工委、团市委、市教育局组成联合调查组,先后深入通道侗族自治县、芷江侗族自治县、洪江区横岩乡中心小学作调查,同时搜集了其他县(市、区)的相关情况,我们从中看到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诸多问题和做好工作的艰巨性、长期性,也探讨了一些作法。

一、农村留守儿童现状令人堪忧

通道侗族自治县、芷江侗族自治县、洪江区共有未成年儿童70367人,其中留守儿童24923人,占35.4%。芷江、通道两县留守儿童较多,分别占该县未成年儿童的44%和35.6%,而洪江区仅占19.1%。在三个县(区)的留守儿童中,父亲外出打工的占30%,母亲外出打工的占20.6%,父母均在外打工的占39.7%,其他情况占9.7%。这些孩子长期不能同父母生活在一起,得不到亲情关爱。加之他们大多以单亲和隔代监护为主,单亲监护的占51.6%,隔代监护的占42.6%,事实表明,祖父母和外祖父母的隔代监护大都软弱无力。然而,儿童时期是人身体发育、习惯行为养成、文化知识积累的关键时期,由于生活环境不稳定,缺失父母的关爱,缺乏有力的监护,农村留守儿童成长发展受到较大的影响,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心理障碍严重。多数农民工一年回家一次,有的几年不回家。孩子长时间缺乏父母的呵护和相伴,导致心理失衡,常引发诸多心理病症:有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不安、冷漠自闭、悲观消极等。我们在通道双江镇九年一贯制学校向留守儿童作调查。当谈及父母外出打工挣钱,他(她)们满腹伤感,来的10个学生,3个迷茫发呆,4个伤心流泪。在座的老师说,留守儿童虽然家庭经济困难,但他们最缺的不是钱,而是亲情;又如双江镇杆梓村留守儿童吴祥兵,今年7岁,刚读小学一年级。早在xx年,祥兵才一岁零二个月,父母就去杭州打工,一连5年未回家。直到xx年春节,母亲才离杭返乡居家。至今,母子在家相处一年多了,但孩子仍然不肯叫妈妈;平阳乡平阳村学生黄跃文,今年13岁。父亲去世后,母亲去广东打工四年未回。弟妹三人由外公监护。每天放学后,黄跃文要做家务给弟妹弄吃的。忙完后,他总是手撑窗台,含泪朝南方远眺……;另据芷江对140名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其中83.6%的人心理阴影重。

二是学习成绩不理想。留守儿童大多同祖父母生活在一起,这些老人中缺文化的比例较高,学习辅导使不上劲。而孩子又受父母在外打工的影响,不少的儿童把自己的人生发展方向也定为打工挣钱,学习缺乏热情,厌学、旷课、逃学、拖欠作业,学校成绩差的多数是留守儿童。如地处陇城的通道三中,今年在校学生389人,其中留守儿童260人,高达67%。据学校统计,全校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约75人,其中留守儿童63人,占84%;另外,我们调查的菁芜洲中学和临口、下乡中心小学,情况都相似。各校成绩差的学生,留守儿童所占比例均在80%以上。

三是道德行为走偏。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和监护近乎空白,孩子们生活在无限制状态下,无形中助长了自私任性、蛮横霸道、易冲动、以自我为中心等极端性格,从而导致行为偏差。他们在家顶撞祖辈,在校违规违纪,有的甚至迷恋网吧、电游室,染上说谎、吸烟、酗酒、打架等坏习气。如通道独坡九年一贯制学校,去年秋季开学后,有3个留儿童向老师请假回家取学习生活用品。第二天,3人假满未归,学校派老师四处寻人,发现他们在山上野炊作玩,险些引发山火,烧毁森林,成为“罪人”。在调查中,菁芜洲中心学校退休老校长陆初开,向我们介绍侄孙女陆居慧连骗“三老”的痛心事儿:年满13岁的陆居慧,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留守在家的她,今年就读菁芜洲中心小学五年级。3月初,她向爷爷谎称,说父亲没给零花钱,爷爷给了20元。接着,她又如法炮制,骗外公、伯爷给钱。陆校长叹气说:孩子要少许零用钱无可厚非,不诚实可不得了啊!

四是安全风险大。农村留守儿童经常处于无监管、自行其事的状态,容易侵害他人或受到侵害。芷江对留守儿童作问卷调查,接受调查的105人中,受不同程度侵害的达20.44%,不好回答的占8%。该县碧涌乡(镇)一个四岁的幼女,遭受当地一个未成年男孩的**。在外打工的妈妈得知女儿受到性侵害,当即昏倒在地。芷江一中1名15岁的姚姓女学生,家住上坪乡八关口村。该生父母外出打工,家里只有老爷爷。xx年10月的一个双休日,小姚从学校回到家里,当晚睡觉后,被邻村一个16岁的男孩闯进屋里xx,并惨遭杀害。

当前,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各地带有普遍性、且事关下一代健康成长的社会问题,它在今后一个时期内,将继续存在并日益凸显。因此,我们不能消极回避,只能主动应对,大胆创新,卓有成效地解决留守儿童面临的突出问题。

二、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对策

怎样以开拓创新的思路和切实可行的措施,有效地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诸多问题?通过由点到面的调查,由表及里的分析比较,我们认为,各县(市、区)比较重视搞好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工作,从实际出发,注重针对性,对不同年龄、存在不同问题分别采取了一些与之相适应的做法。根据通道及其他县(市)前段的做法,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创办“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摇篮——幼儿园。

溆浦从xx年起,利用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后的闲置校产和小学现有教师,解决办园条件,全面启动农村幼儿园创建工作,吸纳更多的农村幼儿特别是留守幼儿,接受良好的学前教育,既盘活了教育资源,又服务了学生、家长和社会。溆浦的作法,在xx年的全省学前教育工作会议上得到了充分肯定和推介。目前,该县农村幼儿园已发展到72所,在园幼儿12864人,占农村同龄幼儿总数54.99%

通道采取国家、部门和个人相结合的方式,发展学前儿童教育。xx年以前,全县仅县城办有3所幼儿园(其中1所公办、2所民办),其余各乡镇尚属空白。xx年以来,为解决农村幼儿的教育管理问题,特别是改善留守幼儿的学习、生活条件,除县城和集镇社区又增办3所民办幼儿园外,县里的21个乡镇中心学校,相继办起了幼儿园。到目前为止,全县共办幼儿园25所,其中民办幼儿园5所,占总数的20%。入园幼儿2685人,其中农村留守幼儿达35%以上。这些幼儿的父母虽然外出务工,但孩子们在幼儿园受到了正规的学前教育,享受到应有的预防接种和其他医疗保健服务。如座落在县城的民办通道实验幼儿园创办于xx年,现有教职员工22人,入园幼儿保持300上下,留守儿童占1/2。为进一步发展幼儿教育,该园又于xx年秋季投入资金,维修睡床、桌椅、更新电视机、dvd,增添了小精灵隧道、蹦蹦床、大型冲气垫床、滑滑梯等设施,购置了一批桌面玩具,为幼儿活动增加趣味性和健身功能性。同时,还聘请园外优秀老师来园为幼儿授课。在幼儿园里,我们目睹孩子们个个文明礼貌、活泼可爱,满脸挂着健康快乐的笑容。几年来,该园越办越好,赢得了社会各方好评,荣获xx年度通道优秀民办幼儿园称号。

2、扩大农村寄宿制学校规模,重点吸纳“留守儿童”住校寄宿。

扩大农村寄宿制学校规模,既是教育体制改革、调整教育布局、提高教育质量的需要,也是对“留守儿童”加强教育管理的有力措施。xx年以来,通道抓住学校布局调整的机会,先后在江口、下乡、木脚、县溪、溪口等5个乡镇扩大寄宿制学校规模,吸纳低龄“留守儿童”住校。5个乡镇共投入办学资金162.79万元,其中建设资金143万元,学生伙食补贴19.79万元。一年多的实践表明,这一作法对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很管用,受到家长们的欢迎。如县溪镇中心小学从xx年下学期开始,学生住校寄宿向一、二年级延伸,实施低龄学生住校寄宿。全校寄宿生由原来的316人增加到436人,其中“留守儿童”199人,占45.6%。学校针对低龄儿童年幼、自理能力差的情况,专门制订了学习、生活、安全保障等管理制度。同时,采取调整内部员工的办法,安排了3名专职生活辅导老师,负责低龄儿童住宿管理工作。晚上就寝,轮流为孩子们值班监护。早晨起床,帮助或指导他们洗漱、整理内务。在学生食堂新增了5名餐饮服务人员,承担食堂采购、卫生,为低龄寄宿生上餐具、分发饭菜、收洗餐具等。对低龄寄宿生及其他住校寄宿生的人身安全保障,学校从加强安全教育这个根本抓起,每周对学生进行一次人身安全、交通安全、心理健康和防火防灾防毒防病教育,并筹集资金3万多元,将学校围墙加固加高,建了门卫,配了2名专职安全管理员,从周一到周五,对寄宿生实行封闭管理。特殊情况需要离校,经请假后凭ic卡在门卫口刷卡出入,控制学生随意外出,减少了安全隐患。此外,每到双休日有200多名寄宿学生回家、返校,往返要乘坐火车,学校精心监护。学生周五离校,老师护送进站上车,学生周日返校,老师进站接车。有序的管理,周到的服务,为全校学生,尤其是低龄留守儿童学生创造了安全、稳定、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家长们高兴地说:送孩子住校寄宿,读书有人教、吃住有人管、安全有人护,我们放得心!xx年春季开学,学校寄宿生由上学期的436人发展到510人,增加74名。

3、招募“家长助理”,让留守儿童感受家的温暖。

从通道看,“家长助理”的招募,主要在学校内部进行,让有条件的班主任、任课老师出任。xx年以来,全县通过学校招募“家长助理”1000多名。许多学校为留守儿童制作了成长档案,“家长助理”经常与“留守儿童”交流,随时掌握其思想行为变化情况,及时进行心理疏导,解惑释疑,打开心结;“家长助理”对“留守儿童”定期或不定期家访,上门与监护人沟通,反馈孩子成长信息,帮助监护人共同作好孩子的思想工作,让孩子们体会到老师的关爱和可信,增强成长进步的自信;“家长助理”还对寄宿在校的“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关爱、帮助,如关心孩子的饮食起居、青春期心理变化,关注留守儿童特别是女童的性安全防范,妥善处理病痛、意外伤害等突发情况,让孩子们体会到“妈妈老师”、“爸爸老师”的亲子真情和“家”的归属感、安全感。双江镇九年一贯制学校现有在校学生898人,其中“留守儿童”278人,占在校学生总数的31%。该校为其中的特困“留守儿童”招募了“家长助理”。年仅8岁的三一班男生杨秀敏家居离校20多华里的纯侗族寨子——罗武村。父母外出打工,靠爷爷奶奶监护。xx年秋季进入双江镇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三年级读寄宿。小秀敏生活自理能力差,与老师、同学用汉语交流有困难。入校后,学习跟不上班,加之身体原因,晚上睡觉常尿床。学校招募杨艳娥老师出任杨秀敏的“家长助理”,杨老师尽职尽责,挤出时间为小秀敏辅导汉语拼音,帮他把日常生活用语中的侗话改成汉语;课后陪着他作作业,及时指点解难;到了雨季和寒冬,小秀敏常尿床,杨老师就为他烘垫单、洗衣裤;平日里,还要为小秀敏代管餐票、零花钱,督促他按时服药,治疗尿床毛病。功夫不负有心人,小秀敏在杨老师的真情关爱和无私帮助下,学习已能跟上班,去年期末考试成绩有了提高。现在,身体状况也有好转,晚上尿床现象少了。目前,通道打算扩大招募范围,从身体好、经验丰富的离退休老师及其他“五老”中招募“家长助理”,并对前段招募工作进行规范、完善。

4、部门联动,社会力量参与,开展多种形式的帮扶带教活动,形成关爱“留守儿童”的合力。

关爱“留守儿童”,为他们解决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困难,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参与。通道相关部门和社会力量以不同的方式,投入到扶助“留守儿童”的行列。一是县属机关单位动员了60多名青年志愿者,率先组建关爱“留守儿童”队伍,xx年7月在县城举行启动式,并招募64名“知心哥哥、知心姐姐”与农村“留守儿童”开展交朋友、寻知音活动。当年11月,团县委组织近100名“知心哥哥、知心姐姐”到独坡、牙屯堡等乡镇,走访看望“留守儿童”,同他们谈心交心,对其中的特困生还赠送1100余元慰问金,捐赠书籍500册,文体用品4套,受访“留守儿童”十分感动,说“知心哥哥、知心姐姐”比亲哥亲姐还亲。二是县妇联、广电局联合在县电视台开办“同在一片蓝天下成长”节目专栏,反映“留守儿童”的心声,颂扬关爱“留守儿童”的事和人,营造全社会真情关爱“留守儿童”的浓厚氛围。三是县关工委发动“五老”以开展“十、百、千”老少交友结对活动作为平台,为“留守儿童”献爱心,解难题。如陇城镇关工委组织“五老”队伍250余人,与200多名“留守儿童”结对帮扶。根据帮扶对象的不同,有帮教的、帮学的、帮管的和帮困的。镇关工委委员、退休老劳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卢云来,用自己省下的退休金为地处陇城的通道三中5名特困“留守儿童”一次性资助3600元,并与其中的初三学生吴春鹏结对交友,签订了长期资助协议,商定每学期资助200元,直到大学毕业。吴春鹏受助后,对自己的发展前途充满信心,读书用功,学习成绩变好,待人文明礼貌。通道三中关协会长、退休老校长龙幸福,为了“孙子”当“孙子”,三番五次向深圳多乐善慈善总会求援,筹集资金1xx多元,资助以留守儿童为主的贫困学生。陇城250多名“五老”开展老少交友结对,都收到了好的效果。四是社会力量主动参与。如新星房地产公司老总刘金平,近两年共捐款3万余元,为2所小学修缮校舍,扶持“留守儿童”读书。

三、几点建议

1、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领导。

农村留守儿童出现的诸多问题,已引起社会的关注。在我市许多地方,一些县(市、区)基层部门(单位)和社会力量积极行动,伸出援手,真情关爱留守儿童,为他们办实事解难题。但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这些关爱行动还是比较零散,整体力度较弱,教育管理仍然滞后,与中央、省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要求相比,差距较大。作好农村留守儿童工作,领导是关键。市、县(市、区)、乡镇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进一步加强领导,加大整体推进的力度。

一是建立强有力的领导机制。市、县(市、区)乡镇各级党委、政府要抓紧落实省委、省政府办公厅湘办发[xx]15号文件精神,把作好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摆上党委、政府议事日程,尽快建立以各级党委、政府牵头,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并设立专门工作班子,由党委、政府明确分管领导任联席会议召集人,相关组织、宣传、教育、农办、公安、财政、民政、卫生、劳动和社会保障、司法、团委、妇联、关工委等部门(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为联席会议成员,党委、政府相关副秘书长或办公室相关副主任为专门工作班子日常工作协调人。联席会议根据工作需要召开会议,及时研究解决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各成员单位按照会议要求认真作好各项工作。

二是建立明确的责任机制。各级党委、政府要根据省委、省政府办公厅湘办发[xx]15号文件精神和有关要求,确定相关职能部门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具体职责、任务和目标。如教育部门要将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工作纳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总体规划,作好农村留守儿童的入校入园入托工作,将其中的贫困生纳入“两免一补”范畴,确保他们完成国家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要在农村中小学建立留守儿童档案,配备专门教师负责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咨询,认真落实监护人联系,管理教育及寄宿优先等各项制度。在明确分工的基础上,各有关职能部门要强化责任意识,明确分管领导,安排专人负责,落实责任目标,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加强协作,提高效能,形成推进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强大合力。

三是建立督查评估和激励机制。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列为考核基层党政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制定相应的考核指标、评估办法和奖惩问责制度,加强督促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总结推广先进经验,表彰成绩突出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

2、立足市情,明确和落实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具体对策、措施

新形势下,我市一些市直县(市、区)直部门(单位)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突出问题,采取了一些对策措施。如开办幼儿园,吸纳更多的留守儿童入园接受学前教育;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优先满足留守儿童住校寄宿;招募“家长助理”,为留守儿童弥补亲情,增添家的温暖;部门联动,社会力量参与,开展形式多样的帮扶活动等。实践表明,这些措施对策符合市情,对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工作产生了积极作用。另外,还有外地市、县在中小学校建立心理健康咨询室,对留守儿童加强心理疏导及发挥城乡社区服务功能,建立校外活动阵地,克服假期留守儿童教育空档现象等措施也行之有效。我们建议市委、市政府将这些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纳入政府行为,通过印发文件、召开座谈会或现场经验交流等形式进一步加以肯定。同时,就相关对策措施订出实施规划,限期完成工作目标,使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真正成为党委、政府统揽协调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

3、进一步改善条件,为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一是适当加大财力投入。关爱农村留守儿童,作好教育管理工作,离不开相应的财力支持。各级党委、政府要统筹城乡发展,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水平。当前,要大力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住宿条件,积极支持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扩大留守儿童寄宿规模。据市教育部门初步规划,全市需建农村寄宿制学校364所,现已建成211所,计划今年再建53所,明年、后年各建50所。从通道5个乡镇中心小学实施的结果看,平均每个乡镇32万余元。如按通道的投入概算今后三年内,全市每年支持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需增加投入1600万元;另外,要对农村留守儿童“阳光驿站”建设资金和职能部门开展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所需工作经费给予支持;还有中小学心理健康咨询专职教师培训需要提供必要的经费等。这些需要增加的投入,主要靠公共财政解决。我们建议省、市、县(市、区)按一定比例分级筹措。其次,可通过社会化运作,进一步发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基金”,做大可用财力。再次,鼓励民间资金和社会力量出资直接参与扶贫助学,兴办留守儿童托幼服务机构、校外活动阵地等,减轻公共财政负担。

二是适当增加人员编制。今后,随着农村寄宿制学校规模扩大,幼儿园创建工作全面启动,入校入园学生,尤其是留守儿童大量增加,幼儿园保育员人手不够;中小学需要新配心理辅导老师,其中寄宿制学校还需新配生活辅导教师、增加食堂餐饮服务人员等。因此,请求市里在教育系统内部挖掘人员潜力的基础上,对乡镇幼儿园和寄宿制学校按在校在园师生比例核编,适当增加相关岗位人员编制,确保作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

4、要下大气力优化农村留守儿童成长环境

篇十一 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调研报告

关工委、团市委、市教育局组成联合调查组,先后深入通道侗族自治县、芷江侗族自治县、洪江区横岩乡中心小学作调查,同时搜集了其他县(市、区)的相关情况,我们从中看到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诸多问题和做好工作的艰巨性、长期性,也探讨了一些作法。

一、农村留守儿童现状令人堪忧

二是学习成绩不理想。留守儿童大多同祖父母生活在一起,这些老人中缺文化的比例较高,学习辅导使不上劲。而孩子又受父母在外打工的影响,不少的儿童把自己的人生发展方向也定为打工挣钱,学习缺乏热情,厌学、旷课、逃学、拖欠作业,学校成绩差的多数是留守儿童。如地处陇城的通道三中,今年在校学生389人,其中留守儿童260人,高达67%。据学校统计,全校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约75人,其中留守儿童63人,占84%;另外,我们调查的菁芜洲中学和临口、下乡中心小学,情况都相似。各校成绩差的学生,留守儿童所占比例均在80%以上。

当前,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各地带有普遍性、且事关下一代健康成长的社会问题,它在今后一个时期内,将继续存在并日益凸显。因此,我们不能消极回避,只能主动应对,大胆创新,卓有成效地解决留守儿童面临的突出问题。

二、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对策

样以开拓创新的思路和切实可行的措施,有效地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诸多问题?通过由点到面的调查,由表及里的分析比较,我们认为,各县(市、区)比较重视搞好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工作,从实际出发,注重针对性,对不同年龄、存在不同问题分别采取了一些与之相适应的做法。根据通道及其他县(市)前段的做法,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创办“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摇篮——幼儿园。

溆浦从2003年起,利用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后的闲置校产和小学现有教师,解决办园条件,全面启动农村幼儿园创建工作,吸纳更多的农村幼儿特别是留守幼儿,接受良好的学前教育,既盘活了教育资源,又服务

了学生、家长和社会。溆浦的作法,在2023年的全省学前教育工作会议上得到了充分肯定和推介。目前,该县农村幼儿园已发展到72所,在园幼儿12864人,占农村同龄幼儿总数54.99%

2、扩大农村寄宿制学校规模,重点吸纳“留守儿童”住校寄宿。

3、招募“家长助理”,让留守儿童感受家的温暖。

4、部门联动,社会力量参与,开展多种形式的帮扶带教活动,形成关爱“留守儿童”的合力。

关爱“留守儿童”,为他们解决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困难,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参与。通道相关部门和社会力量以

三、几点建议

1、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领导。

农村留守儿童出现的诸多问题,已引起社会的关注。在我市许多地方,一些县(市、区)基层部门(单位)和社会力量积极行动,伸出援手,真情关爱留守儿童,为他们办实事解难题。但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这些关爱行动还是比较零散,整体力度较弱,教育管理仍然滞后,与中央、省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要求相比,差距较大。作好农村留守儿童工作,领导是关键。市、县(市、区)、乡镇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进一步加强领导,加大整体推进的力度。

一是建立强有力的领导机制。市、县(市、区)乡镇各级党委、政府要抓紧落实省委、省政府办公厅湘办发[2023]15号文件精神,把作好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摆上党委、政府议事日程,尽快建立以各级党委、政府牵头,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并设立专门工作班子,由党委、政府明确分管领导任联席会议召集人,相关组织、宣传、教育、农办、公安、财政、民政、卫生、劳动和社会保障、司法、团委、妇联、关工委等部门(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为联席会议成员,党委、政府相关副秘书长或办公室相关副主任为专门工作班子日常工作协调人。联席会议根据工作需要召开会议,及时研究解决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各成员单位按照会议要求认真作好各项工作。

二是建立明确的责任机制。各级党委、政府要根据省委、省政府办公厅湘办发[2023]15号文件精神和有关要求,确定相关职能部门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具体职责、任务和目标。如教育部门要将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工作纳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总体规划,作好农村留守儿童的入校入园入托工作,将其中的贫困生纳入“两免一补”范畴,确保他们完成国家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要在农村中小学建立留守儿童档案,配备专门教师负责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咨询,认真落实监护人联系,管理教育及寄宿优先等各项制度。在明确分工的基础上,各有关职能部门要强化责任意识,明确分管领导,安排专人负责,落实责任目标,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加强协作,提高效能,形成推进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强大合力。

三是建立督查评估和激励机制。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列为考核基层党政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制定相应的考核指标、评估办法和奖惩问责制度,加强督促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总结推广先进经验,表彰成绩突出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

2、立足市情,明确和落实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具体对策、措施

新形势下,我市一些市直县(市、区)直部门(单位)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突出问题,采取了一些对策措施。如开办幼儿园,吸纳更多的留守儿童入园接受学前教育;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优先满足留守儿童住校寄宿;招募“家长助理”,为留守儿童弥补亲情,增添家的温暖;部门联动,社会力量参与,开展形式多样的帮扶活动等。实践表明,这些措施对策符合市情,对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工作产生了积极作用。另外,还有外地市、县在中小学校建立心理健康咨询室,对留守儿童加强心理疏导及发挥城乡社区服务功能,建立校外活动阵地,克服假期留守儿童教育空档现象等措施也行之有效。我们建议市委、市政府将这些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纳入政府行为,通过印发文件、召开座谈会或现场经验交流等形式进一步加以肯定。同时,就相关对策措施订出实施规划,限期完成工作目标,使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真正成为党委、政府统揽协调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

3、进一步改善条件,为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一是适当加大财力投入。关爱农村留守儿童,作好教育管理工作,离不开相应的财力支持。各级党委、政府要统筹城乡发展,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水平。当前,要大力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住宿条件,积极支持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扩大留守儿童寄宿规模。据市教育部门初步规划,全市需建农村寄宿制学校364所,现已建成211所,计划今年再建53所,

明年、后年各建50所。从通道5个乡镇中心小学实施的结果看,平均每个乡镇32万余元。如按通道的投入概算今后三年内,全市每年支持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需增加投入1600万元;另外,要对农村留守儿童“阳光驿站”建设资金和职能部门开展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所需工作经费给予支持;还有中小学心理健康咨询专职教师培训需要提供必要的经费等。这些需要增加的投入,主要靠公共财政解决。我们建议省、市、县(市、区)按一定比例分级筹措。其次,可通过社会化运作,进一步发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基金”,做大可用财力。再次,鼓励民间资金和社会力量出资直接参与扶贫助学,兴办留守儿童托幼服务机构、校外活动阵地等,减轻公共财政负担。

二是适当增加人员编制。今后,随着农村寄宿制学校规模扩大,幼儿园创建工作全面启动,入校入园学生,尤其是留守儿童大量增加,幼儿园保育员人手不够;中小学需要新配心理辅导老师,其中寄宿制学校还需新配生活辅导教师、增加食堂餐饮服务人员等。因此,请求市里在教育系统内部挖掘人员潜力的基础上,对乡镇幼儿园和寄宿制学校按在校在园师生比例核编,适当增加相关岗位人员编制,确保作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

4、要下大气力优化农村留守儿童成长环境

古时“孟母三迁”,说明良好环境对子女成长的重要。新形势下,各级党委、政府要协调相关部门,下大气力优化农村留守儿童成长环境。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大众媒体要大力宣传关爱留守儿童的重要性,报道各地关爱留守儿童的好经验,营造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舆论环境;公安、司法部门要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法律保护力度,建立以家庭监护为主,社区、学校或其他监护人监护为辅,国家执法机关法律保障的监护机制,提供法律援助,加强安全保护,及时办理损害农村留守儿童合法权益的案件,严厉打击侵害他们权益的违法犯罪活动,为农村留守儿童构建稳定、安全的生存发展环境;公安、文化等部门要经常对文化市场进行执法检查,定期对中小学校园周边环境进行综合整治,净化文化市场,形成健康和谐的校园周边环境;文化部门还要加强公益性上网场所建设管理,在留守儿童集中的农村社区,利用文化馆(站)、图书馆等场所开辟未成年人公益上网场所,建立绿色专区,满足未成人尤其是农村留守儿童上网需求,促进孩子们健康成长。

篇十二 学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计划报告

根据我校实际,结合我镇留守儿童成长状况及实际需求,更好地发挥学校教书育人的功能,深入推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特制定本计划。

一、工作定位

“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是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是在学校“留守儿童”教育领导小组领导之下开展工作。依托关工委、教导处、少先队组织采取游戏、活动、体验、实践等多种方法,以及开设心理健康辅导课、活动课或专题讲座等多种渠道,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品质。

面向全体留守儿童,普及学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建立会学习、人际交往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心理健康常识;以预防为主帮助必要时求助的意识,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自我完善和健康发展。

二、工作目标

1、提高留守儿童心理素质、开发心理潜能、培养健康心理品质、预防心理疾病、促进人格健全发展。增强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的心理适应、自我调节、适当求助、健康成长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2、在实践及活动层面扎实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政策、物质、环境、师资等相关方面形成长期运作、效果明显、切实可行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关爱行动”工作机制。

3、进一步加强和推进关工委、教务处、少先队组织在学校素质教育中的工作力度,为提高留守儿童综合素质做出应有贡献。

三、主要内容

1、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留守儿童心理成长任务、特点、规律及问题,开展教育引导工作,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观念。

2、学习心理健康常识——帮助留守儿童在活动中体验学习、交往、生活的健康心态与思维方法,并养成良好习惯。

3、注重心理保健——帮助他们了解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培养对自身心理健康成长的关注与求助意识。

4、有计划地开展教师培训,同时要尽可能地吸纳家长参与到活动中来,营造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环境。要利用社区平台扩大活动的影响面和受教育程度。

四、工作安排

1、加强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关爱行动”实施工作的领导和管理。成立领导小组,切实加强领导和管理。政府、学校积极支持少先队组织开展工作,帮助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

2、根据新学期的情况进一步完善“留守儿童”的档案登记工作。

3、进行“留守儿童”志愿者登记工作,确定志愿者的帮扶对象。

4、切实做好“五个一”工作:每周一谈、每月一通、每季一访、每期一聚、每年一陪。

学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计划报告

篇十三 小学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计划报告

一、指导思想

为了进一步加强和谐社会建设,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发挥学校的育人功能,深入推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确保留守儿童在我校健康快乐的成长,使留守儿童家长放心,为社会的进步与稳定发挥应有的作用。结合我校留守儿童成长状况及实际需求,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二、工作目标

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将目标落到实处。

三、主要措施

1、成立组织领导机构

①学校成立由校长、主任和班主任组成的“54321关爱留守儿童行动”领导小组。(见另一表格)

②分工负责,确保措施落实。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

2、加强制度建设,确保方案实施

①制定关爱行动实施方案各班主任,领导成员人手一份,确保按方案逐步实施。

②定期召开会议,每月讨论一次有关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的问题。

③将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纳入班主任的常规工作,在《班队工作手册》中,每周要有工作安排,有关爱行动的记录。

④将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绩效与班主任考核挂钩,在关爱行动中做出优秀成绩的,年终给予优秀班主任的优先评选。

⑤年底各班都要认真总结经验,写一份关爱行动的小结。

3、加强关爱行动的计划性,使关爱行动扎实有效开展。

①明确关爱对象:父母双方在外连续打工3个月以上的农村儿童。

②明确工作内容:实施“54321”关爱行动:五即要做到“五个清楚”:基本信息、性格特征、兴趣爱好、健康状况、父母及监护人联系方式清楚。四即“四个优先”:安全上优先教育和监护,学习上优先帮助和辅导,生活上有限关心和照顾,活动上优先参与和指导。三即“三沟通”与留守儿童本人,与在外打工的父母,与在家照看儿童的第二监护人保持沟通。二即双管理:实行班主任与第二监护人协同管理。建立一即“一对一”的帮扶机制。努力营造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优越环境,为在外打工的父母解决后顾之忧。

③明确关爱行动的具体目标:以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为宗旨,以班级为关爱载体,以同学、教师、党员为关爱的主体,以弥补留守儿童的感强缺失,提高道德修养和文化成为主要内容。

(1)学习上优先辅导。班级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留守儿童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

(2)生活上优先照顾。教师对留守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食堂要注意营养搭配均衡,有益身体发育。留守儿童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照料。要指导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3)活动上优先安排。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4、开展帮扶活动

学校针对“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实行“一对一”帮助机制,每一位“留守儿童”都有一位老师和一名优秀的学生来共同帮助;积极开展“留守儿童手牵手”活动,增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交流;班主任每期开学的时候制定出本班“留守儿童”的帮扶计划,平时作好记录、期末写好总结,让他们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让他们受到更多的监督、照顾与关爱。学校设立留守儿童亲情电话,让留守儿童定期与在外务工的父母进行亲情交流。

5、建立谈心制度

学校要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要求班主任每月与“留守儿童”谈心一次,详细填好记录卡,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范、涉嫌违法的“留守儿童”要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积极开展人文关爱活动,让留守学生通过教师和集体的温暖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

6、注重心理辅导

篇十四 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计划报告

一、主要目标

通过对留守孩子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影响留守孩子健康成长的原因,依据学校留守儿童活动室,心理咨询室,有针对性的开展行之有效活动,为留守孩子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

二、主要工作

1、开学初,各班收集“留守儿童”名册,建立“留守儿童”档案,掌握“留守儿童”的相关情况。

2、定期召开“留守儿童”监护人会。落实“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责任。

3、学校通过少先队、学生会等组织,开展“一帮一”、“手拉手”等互助活动,增进同龄人的了解,弥补亲情和关爱的不足,让留守儿童对生活充满信心。

4、设置“亲情电话”,利用学校设置的“亲情电话”,安排孩子和家长定期交流、沟通,让孩子了解父母工作的辛苦,理解父母,刻苦学习。

5、强化规范教育,开展“五个一”活动:改正一个缺点、做一件好事、交一份好答卷,为学校添一份光彩,做一个好学生。

6、班级每月召开一次“留守儿童”会,关心他们的学习,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并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7、建立关爱帮扶制度。在留守儿童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通过开展献爱心和为留守儿童联系爱心协会等活动,为贫困的留守儿童解决生活费。

8、加强班主任工作。班主任经常了解“留守儿童”的思想和心理状况,对待“留守儿童”要有爱心。不能讽刺、挖苦和歧视表现不好、学习成绩欠佳的“留守儿童”。建立谈心制,做好谈心记录。

9、建立健全教师与留守儿童的谈心制度,学校本着“关爱班级留守儿童”原则,将留守儿童分解给相应任课教师,要求各任课教师每月同留守儿童谈心一次,并做好记录,针对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着重进行矫正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10、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各班主任要积极开展心理咨询活动,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积极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进行心理疏导,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尊重,感受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篇十五 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报告

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报告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的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已成必然,催生出了“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暨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而被留守在家乡,并且需要其他亲人或委托人照顾的中小学生,为了给这些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今年,我校用心响应各级领导的号召,从实际出发,在全校范围内启动了“关爱留守儿童温暖工程”,现将这段时光的工作状况总结如下:

一、摸清状况,确立工作目标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县农民超多外出务工、经商,有许多成功人士已在经济发达地区购置房产安家落户,使超多生源外流,但仍有一部分的农民在外过着低收入的打工生活,无力支付高额的异地借读费用,只好将子女留在本乡由长辈或其他亲戚帮忙看管,我们班像这样的“留守儿童”就有20多人,他们享受不到父母的温暖叮咛,只能在隔辈或亲戚有心却无力的关爱中徘徊,而贫困山区的留守人员,恰恰大多也是老、弱、病、残、文盲、半文盲。这对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是多么不利啊。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学生是祖国的期望,“留守儿童”的问题引起了社会与相关领导的关注和极度重视。

应对现状,我校透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了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全面推广“关爱工程”,把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不断提高广大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立为“关爱留守儿童”温暖工程的工作宗旨,充分发挥了学校在“关爱工程”中第一的作用,

二、主要工作措施

1、建立健全领导负责制度。学校成立了关爱工程领导小组,制订具体计划,实施了“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方案,真正地使学校成为了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

2、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每班推荐4—5名典型学生与我校在职教师结对,每位教师结对2—3名学生,帮扶教师经常找留守儿童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定期家访、关心生活、指导学习,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教职工关爱留守儿童的成长日记,让留守儿童在教师同学的群众中成长,以对他们缺乏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3、大力宣传,发动社会力量。关爱留守儿童仅仅依靠微薄的学校是不够的,所以在这次活动中,还发动了关工委工作人员、居委会成员以及退休老师一齐加入到“关爱行动”中来,此举得到了相关人士的热烈支持,纷纷担当了“代理家长”的主角,与孩子们一道,迈向新的明天。

4、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我校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了每个留守儿童的档案和联系卡,透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的了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构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5、用心开展文体活动。为了“留守儿童”也能像普通孩子一样健康成长,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我校在周一至周五的午间和下午课后,由结对老师轮流值日在学生活动室和操场组织、安排丰富的问题活动。诸如:课外阅读、学习指导、体育活动等。

6、定期安排免费体检。为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我校将定期为他们安排免费体检,对他们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及时了解孩子的身体发育状况和健康状况。做到有病早发现,及时治疗。彻底排除他们因病失学、因病至贫的隐患。

7、建立健全检查考核机制。为了切实加强这一工作的有效性和长期性,学校将对师生的结对状况过程跟踪和对其结果进行评比考核,学校用心研究科学考核评估的办法,加强了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建立和完善工作考评制度,定期对学校和教师进行评,作为奖优罚劣的重要依据。

8、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的交流与沟通;加强对贫困留守儿童的资助工作;建立关爱经验交流制度;不定期召开研讨会、座谈会,进行经验交流;不断探索新方法、新措施;不断提高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水平。

三、取得的成绩

经过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我校的“留守儿童”工作已取得了必须的成绩,学生的行为习惯好了,成绩提高了,待人接物礼貌了,自立、自主、自强了……在结对的老师中更是涌现了许多优秀教师。我们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工作,也许此刻还仅仅是起了个头。但是在那么多人的关心和支持下,我们有决心对这项工作进行不断的探索、研究,全力做好这项工程,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总之,留守学生需要全社会共同关心、关爱、关注。学校更就应站在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政治高度,扎实解决好留守学生问题,为社会培养出一代合格的接班人,学校有义不容辞的职责,我们要努力探索促使留守学生健康发展的工作思路,对他们要严慈相济,使留守学生享受到同其他学生一样的教育和关关爱。锻炼他们的意志,培养坚韧、独立的个性,构成健全的人格,促使他们健康茁壮的成长。

留守工作报告15篇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已成必然,催生出了“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即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而被留守在…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留守信息

  • 留守儿童工作报告15篇
  • 留守儿童工作报告15篇80人关注

    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并结合我校留守儿童成长状况及实际需求,更好地发挥学校的实践育人功能,深入推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特制定本计划。一、工作目标通过对留守儿童问 ...[更多]

  • 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报告7篇
  • 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报告7篇47人关注

    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并结合我校留守儿童成长状况及实际需求,更好地发挥学校的实践育人功能,深入推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特制定本计划。一、工作目标通过对留守儿童问 ...[更多]

  • 留守工作报告15篇
  • 留守工作报告15篇15人关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已成必然,催生出了“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即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 ...[更多]

工作报告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