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
第1篇毕业生电视台新闻栏目实习报告范文 第2篇暑假电视台栏目组实习报告范文 第3篇新闻实习报告范文--广东省南方电视台经济频道新闻部《今日一线》栏目 第4篇新闻实习报告--广东省南方电视台都市频道《城事特搜》栏目组 第5篇新闻实习报告--广东省南方电视台都市频道《城事特搜》栏目组 邱 第6篇新闻实习报告范文--广东省南方电视台都市频道《城事特搜》栏目组 第7篇通用毕业生电视台新闻栏目实习报告范文 第8篇最新团委栏目部部长述职报告范文 第9篇毕业生电视台新闻栏目实习报告 第10篇通用毕业生电视台新闻栏目实习报告 第11篇新闻实习报告范文--广东省南方电视台都市频道《城事特搜》栏目组 邱 第12篇新闻实习报告--广东省南方电视台经济频道新闻部《今日一线》栏目
篇一 毕业生电视台新闻栏目实习报告范文
结束了近三个月的实习,今天总结其中的得失不免有些回味无穷。在这三个月的时间里,亲历了各种新闻事件的前后,让我对于社会层面的了解又深入了一层。不管是政策法规、社会民生,新闻所给予的对于我们周边信息的了解和反思,是人生阅历中不可或缺的一笔。
记得我刚进入学校第一次接触专业知识的时候,听到的第一句话是:多听多看多感受。当时理解得很浅显,但通过这一个月时间的磨练,我知道这一句看似简单的话所涵盖的东西很多。对于新闻而言,就是了解事件的现象,挖掘事件的背景,探究事件的本质。
在实习期间,作为记者,我下了城郊,去过国企、各政府职能部门、气象局……生平第一次参加了新闻发布会,居然还见到了诸如谢霆锋,陆毅这样的大明星。这些时光曾经让我垂头丧气,但也更让我的专业技能迅速成长。
进入《百姓连线》栏目组老师交给我们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接听观众的热线电话。说实话我刚开始有点不以为然,这么简单的事情给我做不是有点大材小用 吗?慢慢的我发现了热线电话对于我们《百姓连线》的重要性。因为我们是一、档民生类栏目,我们的工作就是通过与观众的交流来为老百姓排忧解难。我们大部分 的新闻信息都来自于观众的“爆料”,它是我们做新闻的第一步,可以称得上是我们的生命线。这也是我们栏目叫做百姓“连线”的缘由。
经历一段时间最基本的接线工作后,慢慢的老师开始带我们采访了,这可是我们一直梦寐以求的啊!一直以为自己在语言表达方面很有天赋。但是,在经 过第一次写稿完上交就被大幅度删减之后,我开始觉得,我在语言表达方面是有问题的。总的说来就是:语言不精练,需要言简意赅。这可能是我很久以来养成的习 惯,凡是讲道理,就喜欢掰碎了说,条分缕析,非常注重形式上的完整。而有时候,这些 '分析'是不必要的,有些看上去很华丽很工整的句子实际上是完全可以删除的。
以前年少轻狂的我总想着语不惊人死不休,很多题材总希望能钻牛角尖进行猛烈的抨击。但我很快发现,这样的文章是铁定被毙的。我开始翻看旧新闻, 学习老师们怎么写新闻报道。渐渐地,我开始明白,电视台作为传播最广的媒体,具有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同时也承担着巨大的社会责任。这就决定了政府新闻必须 有一些条条框框,有自己独特的运作规律。首先必须以正面报道为主,负面报道少一些;接着,带有批评性质或监督性质的报道必须小心措辞,务必做到有理有据, 不温不火。任何差错都可能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
慢慢的,我的报道就写上路了。以前我只知道我想说什么,但现在我还知道了该怎么去说。
电视台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在这里,可以走访很多地方,什么样的人都有机会碰到。这些经历对增长见闻、开拓视野大有裨益。
因为采访,我接触了许多我以前不可能接触的到的地方和人。实习期间接触的人,有普通市民,有农村村民;有企业家,有律师;有各部委的领导,有政府官员;还有各媒体的新老记者等等。
我采访过的大人物、经历过的大场面并不多,但十几次宝贵的采访经历,让我在公众场合不再怯场,学会很平静地与各种人交谈,搜集我需要的信息。
我会采访吗?以前我自以为我会。但是,当我真正实施的时候,发现我所谓的会,只不过是能够把想要问的问题说清楚而已,从不考虑怎样把新闻事件背后的故事挖掘出来,也不考虑如何引导被采访对象说出新闻主题。
我们有次做了一条政府慰问部分困难企业军转干部的新闻。被采访对象都是身患疾病而家庭经济较为不好的军转干部,市政府在每年八一都组织到他们家 里进行慰问。在采访的过程中,被采访对象由于碍于脸面,一直不肯说自己的经济困难,总是敷衍我。如果一直这样下去,这个采访就没办法用。于是老师教我这样 处理,让我问他有没有像册,能不能让我们看看。他给我们拿出来,我便故意问他这些温馨的照片是什么时候拍的,最近怎么不再拍了。问到这他沉默了,我看见他 的眼眶开始湿润,慢慢的落下泪。他说,自从企业困难后,家里就省吃俭用了,哪还能拍照啊……顺着他的话,我接着问,遇到这么多的困难,政府有没有什么帮扶 的措施?这样就水到渠成地把采访的主题引了出来,让他触景生情,这种有感而发的情绪才是真实的。这就是一个新闻老手和新闻新手的不同。老师不仅能快速把握 要说的内容,更能找出最巧妙的方式,使一个本来很不易表达的内容变得深刻形象。慢慢地我体悟到,功夫,就在点滴间显现。
篇二 暑假电视台栏目组实习报告范文
20xx年这个暑假对于我来说永远都是难以忘怀的一段日子,我有幸进入到合肥电视台《xxx》栏目组实习。当7月10号我第一天踏进合肥电视台的大门时,心中怀揣着些许忐忑与不安,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够顺利的融入到工作之中,能否得到周围人的认可。但是接下来一个月的实习生活却完全打消了我心中的顾虑,在这里,我不仅从同事们身上学到很多东西,和他们成为朋友,更重要的是,实习过程中的点点滴滴让我经历了一个逐渐成熟的心路历程,这将是我一生的财富。
1. 初识电视专题片、电视新闻:
刚接到要去合肥电视台实习的通知时,心情很忐忑,因为之前没有接触到电视新闻;而就报刊新闻而言,我的稿件写得也不如自己的同学。
6月20日,我和本班的张志逸同学一起来到位于天鹅湖畔的合肥市新广电中心。经人引荐,我们来到合肥电视台生活频道《xxx》栏目组办公室。整个栏目组正式员工有40余人,整体工作状态比较紧凑。
起初我所在的是《xxxx》栏目。这是一个调解纠纷类型的专题类节目。初到这里的第二天,我和自己的老师一起跑一个关于游乐园伤残事件的选题。采访完毕后,老师让我写了稿子,但是最后没有用我的稿件。电视稿件和报纸上的新闻不太一样,表达上比较口语化。但其实写好的电视稿并不简单。
过了一段时间,我大概明白节目由口播、配音、同期等不同的部分组成,加上冠名广告、宣传片、中插等时长共15分钟。
刚开始大家说到电视节目时,都觉得它很简单,不像报纸一样只能通过精当的文字来表现事件。而电视节目有声音有画面,只要将记录到的东西直观地呈现给大家就可以了。然而真正接触到电视新闻时才发现,正是因为既有声音又有画面,安排、制作起来才相当困难。在采、拍结束后也需要写一个综合运用所有素材的稿件,当然稿件中也需要写好节目配音、口播等等。
刚去台里的很长一段时间,由于业务不熟悉,很少出门采访,栏目的老师告诉我选题是一个很重要的部分,也是一个节目流程的开始。于是我便开始从这里做起。然而当时我觉得,作为一档调解纠纷的节目,选题只是很小的一个方面,合肥这么大的地方到处都有纠纷,做出节目来才是真正的重要。而在实习结束的今天,我明白了想要做出一档好的节目来,摄像再好,稿子写得再好,都不能做出观众想要看到的东西。
2. 现场采访
在电视台不久,我被调到了51591栏目组的另外一个节目《xxxx》,顾名思义,这是一个让百姓说话的民生类节目,主要是让为百姓提供平台来反映家庭琐事,当然也有对当下一些便民信息、最新政策的反馈。相对于《xxx》而言,这算是比较常规的电视新闻,每个新闻成片的时长在两分钟左右。在这里外出采访频度比较高,也正是在这段时间,渐渐接触到并熟悉整个成片的流程。
在最初做采访时,自己并没有概念,尤其是在做街头采访的时候,随时可能要面对不同性格和态度的采访对象,这时候自己既要明确采访主题,设置好问题,又得调整好自己的状态。做采访也不是个轻松的工作,耐心、反应能力都要好才能做出令自己满意的效果。 记得有次天鹅湖死鱼事件,我和说话站的一位记者采访时,总会在采访前说一句,“您好,我们来采访一下您关于xxx事件的看法”采访结束后记者向我提出,采访时没有必要说明来意,直接问问题。像我这样的问,一开始就给别人施加了一定压力,影响受访者以正常的状态接受采访。
在《xxxx》的每一期节目前,都会有一个记者出镜,为片子做引。这个出镜经常是在采访现场就做,对出镜记者的即时构思能力以及概括能力、表达能力都做出了很高的要求。
3. 摄像:
摄像是我生活中的爱好,也在实习期间最为向往的工作。然而长期以来,我所接触的摄像模式和业已形成的观念中,摄像是一门独立而简单的工作。把摄像机一架,人只要站在旁边,保证记录持续而不中断,任务就算完成了。而真正开始接触摄像的时候,才真正感觉到它的不简单,当然其间也有很多乐趣。就是这么一台不大的panasonic p2机器,让我对摄像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
初拍时,总觉得到每一个环境下都需要调整摄相机设置,操作起来不太方便。开始我只能拍摄一些定格的空镜头、简单的对话。每一次外拍都会遇到问题,也在老师的指导下一一纠正。如保证画面端正以墙角线为基准,在摇镜头时要有起幅落幅等等。久之便养成了及时调整设置的习惯,如灰片、白平衡、对焦,在很短的时间内调整完毕。
一般来说,剪辑新闻时空画面只需要3-5秒,但是初拍时我会将画面录到8秒以上以求得剪辑时的效果。从定格的镜头到推拉摇移,以及调焦的画面,学习过程中会发现自己在渐渐成长,并且特点越来越鲜明。
就画面而言,是能与所要表达的事件以及要交代的环境有密切联系,一般情况下得保证画面内有人物及其肢体或者要表现其心理活动;有远景,有近景,有特写。
对于正面采访,要注意站位,画面角度,不出现冗余的杂物。也要在采访对象出现带感情或者比价生动的描述时,抓住眼睛、手部的细节,给以特写。
拍摄中很多的问题都是在剪辑时才能发现。例如,画面偏se,也许在摄像机取景器中看起来还可以,但是拿到电脑中就会发现比较严重的偏se;就构图而言,拍摄时也要注意让主体尽量被框在安全线以内,以保证播出时不会出现主体显示不全的情况。
值得一提的是,我在实习拍摄期间,经历了多次偷拍的情况。有一次去个工地的住宿间采访时,相机对着窗户,是逆光比较严重的场景,但我只打了全自动就进去拍了,回来剪片时发现几乎所有画面都是偏暗偏蓝,效果非常差。之后每有偷拍,在制作节目的时候我都会记录下其间的不足,并在下一次尽量避免。最终总结出了大致的注意事项:将镜头往回拉到底,保证画面框住尽可能多的场景,包括人物、环境;如果条件允许,需要查看镜头和声音是否正常。当然在这之外,还要保持冷静,不被别人轻易发现自己是在偷拍。
从一开始的不自信到渐入佳境,所经历的过渡期比较长,也正是这段时间,我从摄像原理到构图有了逐步深入的了解。在一次一次的锻炼中熟练操作机器,并保证镜头的稳定,我想这些,是理论永远无法替代的东西。
4. 电视节目稿件
正如前文所说,电视节目稿件是一个相当重要的部分。写稿并不是单纯意义上的写出文字,而是安排好一切素材,当然,也不能没有中心没有编排地随意写。在这中间,思考需要十分精细,且要考虑时间和逻辑上的双重线索,用来安排节目进度,考虑到拍摄到的画面的运用。
统筹所有素材的确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写稿时需要回忆采访现场记录了哪些话语和画面。我也尝试了用心去写好稿件。自己做的一期非法行医的选题,当事人情感真挚,内容丰富,也是自己认为拍得比较好的,最后的成片的确十分感人。实习结束前的最后几篇稿件,我都是在采访结束后先听自己拍到了哪些东西,做下记录,然后写出包括导视、口播和配音等整个稿件。
最兴奋的一刻莫过于自己的编撰的文字被主持人有声有色地读起来。文字稿件是我最初的弱项,实习结束后也留下不少遗憾,在以后的学习中,我将加强对新闻事件要点的提炼,合理地安排稿件。
5. 电视节目编辑和后期
合肥电视台节目素材的编辑及后期效果基本上都是由大洋d3-edit完成的。而刚来到台里时,我并没有接触过任何同视频制作有关的东西。
起初,我只能用这里的软件打唱词。所谓唱词,就是我们所见到的电视下方的字幕。打唱词这无疑是一个简单却消磨时间的工作,而且经常遇到一些比较麻烦的情况,比如受采访对象言语逻辑混乱,或者满口方言不易辨认,都需要耐心对待。我也学会在打唱词时,一边观看记者们编好的成片,从中学习摄像技巧、构图以及后期效果的制作等等。
接着,我学会拿着写好的稿件去挑选相应的同期声,剪下来放到故事板里面;再到自己剪辑配音,贴上画面。处理新闻画面,一般3-5秒一个;处理采访同期时,同一景别下的衔接使用,也可酌情使用闪白。为同期贴画面时可以将画面至于同期之上轨,以免破坏原轨道,不便于以后的编辑,等等。
最后,我终于能独立完成电视稿件的编辑,做出成片。每次做完都会从头到尾地将自己拍摄、制作的成片一看再看,从中找出问题,也学习各记者们的制作特点,思考一种完美呈现素材的方法。例如,在专题片中,适当添加一些悬疑或者表达情感的音乐,就会感染到观众,引人入胜。
6. 关于整体流程及综合
刚开始着手工作时,老师总强调要尽快熟悉节目流程,才能在总体上有个精准的把握。总体与部分关系密切,而在做每一步工作时,统筹整个流程显得十分重要。在我看来,整个节目实际上是一个还原事实的过程,经过提炼、精简、排序来达到节目效果。所以,细节和整体的工作都要做好。
从最开始对电视摄像没有任何概念,到试着拍摄画面,再到独立完成全部拍摄任务;从清唱词,到剪同期,再到后来,能加上配音,贴上画面,交片。这样的过程,需要自信,相信自己能做得好,也因此恶补摄像技巧,加紧学习后期。
做电视新闻类节目需要的是“能拍、能写、能编”的全能人才。这次实习过程中对各个部分都有接触,的收获是完全明白了从选题到后期完成以及交片的全过程,回想起来,进入状态的时间有点长,但并不突兀。也终于学会将带有自己名字的作品输出到文件,拿给同学们看。
7. 社会实践的收获
刚开始和《百姓说话站》的老师一起出去拍一个与合肥小区“楼道革命”有关的选题。在采访两个领导时,我站在旁边看老师如何取景、构图等时,结果老师当时有点生气地让我坐在一边。回电视台时老师向我解释说,那不是学东西的时候,而是作为一名真正的记者做采访的时候,不摄像的话就在旁边做场记。在台里时也尽量不要闲着,找新闻线索,学习编节目。那时我有些明白了:要把自己当作一名真正的记者,时刻都要做一个真正的记者该做的事。
合肥暴雨的那几天,我们冒雨来到安徽大市场旁的下川桥、市府广场等很多地点采访,几次回到电视台里都已天黑;正式担任摄像工作以后,几乎每天都是睡眠不足,经常躺在采访车内就睡着。正是从这些小事中间,我明白了一种职业所承载的业务素质和精神。 另外,我也一改自己不爱说话的缺点,学会主动交流,真诚待人,和电视台的记者们处理好人际关系,并肩工作。和这些有趣的人们在一起,是一件很开心的事。
也经历过几次幸苦拍摄制作,可最终节目因各种情况无法播出的情况。以前坐在电视机前随意看完每条短新闻或者专题片,最多只了解大致内容,而从未考虑过这短短的几分钟里面包含了多少人的协作,从采集素材到最终成片,可能经过了许多困难的环节,受到了许多阻挠。
8. 结语
在合肥电视台实习的这两个月,常是酷热难耐的天气。到了八月以后,同学们都相继离开实习岗位,留下我在电视台继续工作。好在逐渐进入了状态,越来越感觉到自己完全属于这个团体,每天有致地拍片,编辑。
七月底的时候,院长来到电视台看望新闻班的同学们并举行了座谈会。席间,新闻频道的领导对实习生提到几点建议,如加强对社会、经济等学科的学习,以及提倡理性、深入的思考,对我们很受用。
接下来我们将步入大三,继续学习专业知识。相比前两年有些怠惰,且不明方向的学习,相信现在的自己已经能做出很好的判断,在步入社会前的最后两年时间里,交出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篇三 新闻实习报告范文--广东省南方电视台经济频道新闻部《今日一线》栏目
实习单位:广东省南方电视台经济频道新闻部《今日一线》栏目组
实习时间:2023年7月8日——2023年8月20日
南方电视台暑假实习报告
—— 养成良好习惯是减少错误的最好方法
本人于 7 月 8 日 到 8 月 20 日 在南方电视台经济频道新闻部今日一线实习。实习第一天就接到一个暗访任务,第二天早晨 6 点到广州火车站暗访手机诈骗。实习期间分别接受卢战、王世军、 单湘石 老师的新闻实战、出镜、拍摄培训。随后跟随多个记者、摄像较系统地学习了今日一线新闻的操作。懂的了 dvcp 机器,偷拍机,大洋新闻采编的基本操作。
新闻类型:会议、暗访、突发、投诉、封面、跑腿等。
会议 —— 广州中级人民法院公布一批赖帐者名单,电视不可能把那批名单播出去,只能从中找到典型的。比如欠钱最少的一个公司只是欠了几千块,但是法院还是将它的名单公布了出来。记者等开完会还要跟法院的人聊下,可以通过怎么样的途径来解决或者缓解赖帐的问题。法院想通过媒体呼吁相关部门能够建立一个诚信的信息平台,可以通过那个平台来查询个人或者公司的信用信息。在这个新闻的处理上,记者要找出与别的电视台不同的东西。
暗访 —— 社会新闻的暗访带有一定的危险性。记者要懂得保护机器,保护自己,要有忧患意识。养成好习惯是减少错误的最好方法。取机器时要检查,到了目的地要用机器之时也要检查,特别是隐蔽采访。检查过程可以在隐蔽的地方,比如在车内检查就要将机器低于窗口的位置。用小动作来把对方的视线转移开放置机器的地方,比如可以抽烟或者挠头等。【手机诈骗,伏击三天两夜】那个封面我在火车站等人的时候就挠了很多次头。
突发 —— 突发事件不全部是灾难新闻,也有冲突的相关方加强冲突力度,比如暴力等。抓捕现场,还原现场很重要。关于车祸的突发, 【失魂金杯车 连夺三人命】由于当时事发地距南方台很远。等我们打车过去的时候,尸体已经运走,只是路上还留有血迹。在拍摄过程中我差点也给车撞了。事发在一个 s 形的转角处,汽车路过也不减速就在我身后擦过,现在想想都后怕。拍突发的时候特别要注意保护自己。
投诉 —— 有矛盾才有投诉新闻,矛盾相关方对事件的阐释,跳出事件本身。一次跟 马东东 老师去拍一个墙上漏水的投诉。小区管理处的工作人员强烈要求不准拍摄,我们的摄像 叶剑 老师就把机子放在大腿上,静坐在那里。把该拍的采访镜头都拍了下来。记者与摄像要配合默契,摄像注意看记者的暗示。【区划调整 便民先行】—— 8 月 11 日 ,早上 8 点半我就在办公室了。 杨海涛 老师问我有没有空,说要去拍一个新闻。当初也没问什么就跟着去了。到了现场才知道是原东山区矿泉水街道划归越秀区管,正在开现场咨询会。迅速摆好机位就开始拍了,心里默记从多角度拍,还要在现场抓典型人物。一个阿伯每个档口都去咨询一下,我就决定以他为重点来拍。拍了三个镜头我觉得够了,就去拍空镜。后来记者说我典型人物的镜头拍的还不够,不是三个镜头都能用的上,刚开始拍的时候就要多拍几个。
实习与学校所教的配合方面教与用
电视跟平面媒体一样都是要讲故事,只不过电视是要通过电视画面来表达。电视一定要在现场,有现场的画面。特别是要尽量塑造故事的主角,并要有故事主人公相关的画面来支持要讲的故事。
电视编辑学中的编辑思想 : 动接动,静接静。 常理思维(比如有一段采访是记者 a 站左边,受访者 b 站在右边。如果编辑一下子就接下一个画面是 a 站在右边, b 站在左边。给人一种视觉的错感。) 主体位置相似衔接,在拍摄,编辑过程中就会有意识的用到这点。主体人在左边就要在他的右边留有一定的空位,做方框的时候也在他所面对的一面留空镜的框。
记者出镜,如果背后画面不能说明问题就要考虑选取正确的位置,可以通过记者的走动来说明一下现场的信息。 带着编辑思想去拍摄,比如一些比较急的会议。当天的新闻非当天播不可,下午 5 点才拍完,晚上 7 点就要用稿子了。只能是不剪辑拍摄。要求非常熟练,可以采取对着通稿来拍的方式。 拍到要的内容,构图倒在其次。一个字快。 比如镜头起幅、落幅,重点在落幅,起幅、落幅都两秒,中间两秒匀速摇过。少用摇镜头是为了多表达信息量。一个摇镜头要 6 秒左右,相当于两个镜头。所有镜头都要求到最稳。
新闻是有立场,做给谁看?利益相关的选题,利益相关的镜头。与主体相关的一切有用镜头。全景交代环境,特写表达情感,中景交代事情的进展。空镜头用来衔接下个画面,不至于镜头硬接,让观众有中突兀感。
摄像
摄像,首先确保机器的安全,爱惜机器。出发前检查 dvcp 机器配套是否齐全, mic 电池是否有电。检查 dv ,偷拍机是否使用正常;调白,晴朗室外优先考虑 d3 、 d4 档,室内用 c 、 b 档,星光效果用 a 档;采访环境光线不足,带灯;调好水平,有条件的情况下尽可能用脚架。调白、水平、对焦、构图在短时间内迅速完成。用一个镜头可以表达的内容不用摇镜头。摇动镜头,重点在落幅,中间匀速,起幅、落幅留有两到三秒。
注意多角度,使镜头画面有冲击力。全景、中景、特写为一组画面镜头。每拍完一组镜头,拍个特写或空镜。画面简洁,突出主体。选定主体,将镜头拉到最近,调好焦,再拉开构图。暗访,隐藏身份,保护机器。预制室内 c 档 4.3k 室外 d 档 6.3k (可以根据当时天气适当调灰度片,晴朗调到 d4 都可以,以画面的斑马线为准。主体物体有两三条斑马线就可以了。比如主体人的脸部突出骨头部位)灯泡 3.2k 演播厅黄色灯光 ab 档。镜头推进调实,再拉开构图,面向留空。 2 下一页 镜头也可以运用图表字幕,动画在一起才更有感染力。
到达现场之前要考虑好将可能出现的情况,比如一个跳楼事件,事件可能场景是什么?要讲怎么样故事,如何组织信息量,要有效地传达信息,并巧妙表达记者立场。讲故事开头,吸引观众眼球,在故事中塑造主角才是有特色的新闻,不是大路货。电视新闻将发生过的真实影像完全显示出来。现场掌控能力很重要,要求对围观的群众要判断能力,找到哪个群众?判断事件的事实,如车祸,就要找到目击者,死者。在现场不要被人利用,处于事件中能抽身出来。在事件之外用怀疑精神来思考。
感言
主动积极,多做笔记,多问。
如果 单湘石 老师的时间允许,我都请他看下我拍的新闻,请教下他镜头构图等不足之处,以后的注意事项。还有经常跟 管炎子 老师谈每个镜头的把握度。说出一个真实的场景或者模拟的,问 管 老师,假如是你会怎么样处理这样的镜头等等。
最多的时候办公室里面坐着 28 个实习生,如果不主动就什么机会都没了 。每个实习生都有一个实 习 老师带。带我的记者是今日一线记者跑腿的组长,也跑南方报道的气象那条线。很多时候他不方便带我出去采访,并且他个人也忙,没空顾及到我。过了几天,他就对我说,以后有空看见哪个记者出去采访缺人的就跟去吧。以后如果是哪个记者、摄像要人手我就主动要求去帮忙。
开始的三个星期都是抬脚架,搬机子。三个星期后,杨文副监制说要我们主动点,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主动要求摄像让我们拍几个镜头。有时候跟着好的摄像出去,他会让我拍几个全景或者空镜,并且教我构图,拍摄中注意的细节问题。养成良好的用机习惯可以保护机器,也能尽可能减少失误。
第一次完全由我用 dvcp 机器拍的是一次省高院的院长会议。一到省高院,摄像就让我自己调白平衡,自己移机位。结果我拍出来的东西没对实焦,画面偏暗,构图不知所言。所拍的一系列镜头全部作废,导致当晚的南方报道关于省高院会议的新闻,用的都是资料画面。记者说,还好不是很重要的会议新闻,如果是现场报道,后果不堪设想。
有了第一次的教训,以后用 dvcp 机器的时候就好了很多。八月十号左右出差的记者多,实习生也走了一批。汕大的两个师兄跟王世军、 单湘石 老师到罗定去拍专题片了。新闻中心的杨文副监制就说现在台里缺人就把我当成正式的摄像派出去。因此第一次在派单上看到了我名字。那是跟 刘彪 老师出去拍一个关于天桥装电梯的投诉,随后也是跟他去拍过一个关于眼睛能吹气球的奇人的现场,还拍了一个关于抗战图片展的南方报道【勿忘国耻 珍惜和平】。 刘彪 老师说构图可以了,还要再提高拍摄的速度。新闻特别是突发新闻关键是要拍到画面,至于构图倒在其次,速度很重要。
兴宁矿灾发生后一个星期,我在六楼的编辑房帮 董杰 老师编辑一个关于流浪汉的现场。 杨文 老师在那里说要派我出差,我刚开始一听不信是真的,还在那里笑。肖琳老师就说正经点,笑什么笑,领导派你任务呢。 杨文 老师说大概是明天下午 3 点去兴宁换回第一批特派记者。被当作特派记者派出去,当晚兴奋得睡不着。第二天 8 点半就到台了,早上跟 杨海涛 老师去拍了个南报。本来派给他的摄像是崔航,但 崔航 老师说下午去兴宁就早上休息了。下午等我 14 : 10 收拾好行李到新闻部的时候,记者告诉我说去兴宁的特派记者 14 : 00 提前走了。可惜,这么好的机会就没了,并不是每个记者都能碰上这么大的灾难事故。我错就错在之前没有跟记者沟通好,以前每次有任务我都会提前跟记者打声招呼的,说要跟他一起去采访。那天刚好忙,晚上又兴奋的忘了。
――――――――――――――――――――
附录 1 、参与作品:全部参与作品名,稿件。
1 、主要拍摄新闻作品:
暗访:《伏击两天一夜 电话诈骗团伙落网》、《买件豆瓣酱 附送三十多只蟑螂》
突发:《失魂面包车 连夺三人命》
南报:《区划调整 便民先行》、《勿忘历史 珍惜和平》、《系统联网 “老赖”将寸步难行》
一线:《心急似火 加油排长龙》
1
篇四 新闻实习报告--广东省南方电视台都市频道《城事特搜》栏目组
实习单位:广东省南方电视台都市频道《城事特搜》栏目组
实习时间:2023年7月8日——2023年8月20日
实习报告
实习前奏
初到广州的第一天,还没有地方落脚,行李暂放在同学的亲戚家,我们便要马上动身在陌生的广州为自己寻找一处地方落脚。
好不容易才在电视台后面找到了一所两房一厅的住所,环境一般,价钱也不低,不过有个好处,就是接近电视台,从住处步行回电视台,两三分钟就可以了,不愁迟到。于是就迫不及待地和房东签下了一纸两个月的合约,同去南方电视台实习的一行十人在往后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就挤在这个狭小的临时窝中度过了这次难忘的实习生活。
第二天,我们便到电视台报到,人事处专门安排了一位老师接待我们。在分配部门的时候,除了不会讲粤语的要分到经济频道,其他人都可以选择在经济或都市频道实习。就这样,我们一行十人,四个去了经济频道,其余的都去了都市频道。
我所在的栏目是城市频道的《城事特搜》,我们学院有两位已毕业的师兄师姐恰好在这个栏目工作。有了前人开路,我的实习之路也顺利了很多。
由于我们是学院与电视台签约的,都市频道总监罗虹就专门接待了我们,吩咐我们下周一早上来参加频道的例会,就这样为期一个半月的实习顺利开始了。
写稿大过天
在《城事特搜》,专题的制作流程是: 选题-报题-选题审核-采访拍摄-写稿-审稿定稿-配音-根据稿件编辑-审核播 ,在这些流程中,写稿是非常重要的,电视台对稿件的要求很高,编辑必须先写稿,写完稿还必须经过值班监制审核,然后有专门的记者为稿件配音,然后才能进行编辑,而编辑的时候也是要根据稿件来编。
在学校的时候,我们受过专业的新闻采写训练,但是电视台所需的稿件与我们在学校写的新闻稿有很大的差别。不同栏目的电视稿也有不用要求,在《城事特搜》,稿件不但要 口语化,还必须引人入胜,所以稿件的开头往往不是简单明了地介绍 5 个 w ,而是设置悬念,吸引观众看下去,稿件的描述一定要生动活泼,有时候,为了把稿件写好,记者往往要数易其稿。
我第一次写稿是介绍一个天然“浴缸”,记者让我写稿的时候已经是拍摄回来的第三天了,很多镜头已经忘记,但写稿的时候必须要根据拍摄到的镜头写,为了把稿件写好,写之前我收集了一些记者以前写的稿件,体会特搜的风格,然后上网查找资料,回想当日拍到的镜头,慢慢琢磨着写。还好第一次写的稿件被采用了,不过记者也提醒我,稿件逻辑还是有点问题,看来当初没修逻辑学是个错误。
在随后的日子里,我才发现写稿不是一般的简单。有一次,当我和另一位实习生国辉把我们花了整天时间琢磨出来的稿件给记者看的时候,满以为可以顺利过关,可是记者看完后不甚满意,他拿回家研究了一天,把稿件彻头彻尾修改了一番,后来还是觉得不满意,第二天他又从另一个角度重写了一份,一直到正式编辑之前,稿件还在继续修改。
实习好与坏 在乎沟通与交流
《城事特搜》有十几名记者,绝大部分都是年轻记者,有些甚至是今年的毕业生,因为年龄比较接近,我们也习惯把记者叫做师兄师姐。
虽说特搜的记者比较容易相处,不过实习生还是应该注意和记者的沟通和交流,平时除了要有礼貌,更要学会主动。平时有空呆在办公室里,可以整理一下报纸,收拾一下桌子,这些细微的小动作,人家可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问”也是沟通和交流的重要手段,在适当场合主动发问,能学到很多东西,尤其是外出拍摄以及编辑的时候,在这个场合记者往往忙于工作,而忘了身边的实习生,这就要自己大胆发问了。曾有一名记者对我说:“其实我真的不知道怎么教实习生,因为我不知道他有那些不懂,他问我什么问题,我就回答他的问题。”
《特搜》的每一位实习生基本上都有一名记者带着,如果记者出差或手头上暂时没事做,实习生就要等监制指派另一位记者带了。但是,如果和记者混熟了,你可以自己主动跟别的记者,这样就自然就不怕没事做。而这就靠平时和记者的交流了,反正去实习就尽量不要让自己闲着。
有一次,带我的记者去参加培训了,我自个在办公室看报纸找选题,旁边两名记者在谈一个有关路名的专题策划,恰好我在选题的时候曾在网上专门搜索过广州路名,于是打岔进去,跟记者介绍了那几篇有关路名文章,记者就让我去网上继续搜索古怪的路名。我随后搜到的路名被记者采用,这样我就可以跟着记者做这条专题了。
当然,有时候有的记者会主动叫实习生帮忙,这个时候,实习生应该向带自己的记者交待一声,这可是基本礼貌。
动脑
我来这里是实习的,实习就是学东西,学东西就一定要学会用脑。来到这个栏目,师兄由于时间的问题,他们在拍摄的时候不会专门教你东西,那个时候就是你要动脑的时候。
就算是搬脚架,这也是一门学问。你要很清楚他们什么时候需要脚架,在那个位置,要多高,这些都要你去动脑没,而不是单纯地记者叫你干什么就怎么做。还有在记者拍摄的时候你的脑袋同样不能休息,他们为什么需要这样拍,他们取什么景别,这些同样要动脑,这样你才能真正学到东西,而不是简单的“搬运工”。
如果让你去拍摄的时候,动脑的时候又到了。你需要考虑那个是主题,从那个角度去表现主题,该怎样去拍摄。这些准备工夫事先都要想好,要不到时只会手忙脚乱。
到了后期编辑,同样需要动脑。电视节目为了吸引观众,卖点是很重要的。因此编辑的时候,创新就显得极为重要。动动脑筋,发挥你的想象力,将节目弄得有趣又有说服力,这样你就成功了。
在南方台实习,动脑是必不可少的,想学东西,要动脑;想节目吸引观众,摇动脑;想拍好东西,同样要动脑。
花絮:
在烈日暴雨下
广州最热的一天超过 39 度。那天,我和实习生国辉早上 8 点出发,提着摄像机、脚架坐了两个钟头的公交车来到海珠区的七星岗,找一处号称全世界最深入内陆的古海岸遗迹。
烈日高照,行人稀少,屡问无果。唯有茫然四处奔走,正当我们彷徨不知所措之时,忽见有一处荒野小山坡与报纸上所见的七星岗古海岸遗迹相似。嘿嘿,终于被我们找到了。
篇五 新闻实习报告--广东省南方电视台都市频道《城事特搜》栏目组 邱
实习单位:广东省南方电视台都市频道《城事特搜》栏目组
实习时间:2023年7月6日——2023年8月20日
实习报告
“南方”之旅
为了拥有更多的实习经验,早在放暑假之前就打算实习,但是好的实习单位难找,幸好有师兄的介绍,我得以在南方电视台这个省台得到了实习的机会。
新手上路
一个炎热的中午我来到了南方台的门口,在师兄的带领下我上到了七楼的都市频道《城事特搜》的办公室,里面的冷气开得很大,刚进去就打了冷颤,但是整个栏目的记者却以最热忱的微笑欢迎我的到来,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找对了“婆家”。
《城事特搜》是都市频道自办的一个节目,并且是频道的品牌栏目,更是收视第一,原因大概是因为整个栏目的制作人员都是二十出头的年轻人,他们充满活力和创新的想法,其节目的风格老少咸宜。节目的监制他们就是需要我们这些年轻人给他们的节目补充一下新鲜的血液。
任何一个新手,如果是整天坐在办公室里,学到的东西是极其有限的,实践是学习的重要途径。我是幸运的,刚来就有任务了。于是我开始在广州穿街过巷,跑起了新闻专题来了。由于是新手,除了一些专业的知识,对于知识的实践几乎是一张白纸。很多的时候我显得手足无措,好在身边有师兄的指点,才勉强应付过来。
慢慢地,我学到的东西也就越来越多,知道采访应该怎样站位,手应该怎样拿话筒等等,就连小小的脚架,怎样放也是一种学问。比如什么时候要,要多高,放在什么位置,这里面都有很多东西要学的。如果说在学校我们学的是一些大理论知识,那现在我学的就是一些“枝末小叶”,但如果没有了这些小东西,整个知识系统就显得不完整了。
经过一个多星期的“适应期”,我开始掌握了电视节目的整个制作流程,从它的策划到节目的“出街”。在这个过程中我的优势逐步显示出来了,那就是我们的动手能力强,比较容易上手。但是也我们的缺点也“浮”了上来,虽然我们的动手能力是强,但是我们的写作能力明显跟不上我们的操作能力。通常稿子要花上半天才能出来,甚至是一天,所以在整个实习期间最大的苦恼就是写稿。这些都是因为我在学校里过度强调了操作能力,而对于稿件的采写能力却忽视,才导致今天的困局。
错误中成长
一个人没有犯过错误,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事,同时也不是一个完整的人。作为一个实习生,犯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但每个人都害怕犯错误,我也是。每天我都要小心翼翼的干活,害怕犯错误,因为志雄师兄对我的要求是极高的,他给我的理由就是就算你没有达到我的要求,只是达到六七成,虽然没有成功,但是你在失败后还是会发现你的水平高了很多,这就是我为什么对你的要求要这么高。
我也深深知道,起点越高,成功的收获也就越高,从整个实习的开始到结束,我从心底里问我自己我是没有达到师兄的要求。但是值得欣慰的是我发现我的水平明显有所提高,看问题的层面也比以前深了很多,这都是我在错误中学到的。
记得第一次犯错误就是拿 mic ,我拿 mic 的位置和站位都错了,师兄将他的经验告诉了我,知道怎样才能达到采访的目的。还有面对被采访者我心理上所应该站的位置,不要与被采访者的关系过于紧密,不是将自己的位置等同于受访者,同时也不应该凌驾于受访者之上,要个受访者一种感觉:我的地位只比受访者高一点而已。原来采访还有很多学问的,怎样引导受访者向我们所需要的方向说下去,但同时又要有受访者的独特声音,这就是采访的最高境界。
错误总是在出现小小的地方,例如用机器的时候,里面的设置有没有符合标准,用机器之前都要检查一番,这才是一个专业的记者。有一次就是因为没有事先检查好机器,导致拍出来的画面不是很符合要求,虽然是一点点地小瑕疵,但是有瑕疵就不是好的作品。这些都完全改变了我在学校的思维习惯。很多我们没有学到的小东西我几乎都在我的实习生涯中犯了,导带子时的格式,面对特别的要求应该怎样处理,编辑的时候要细到画面的每一帧,打点的时候应该如何准确到位,做电视就有一种胆大心细能力,拍东西的时候应该放开去拍,你尽量想办法达到你想要的镜头,编辑的时候就应该细心,镜头之间的切换做到每帧都要准确。
什么东西说起来是很容易,但做起来却是另外一回事。当我第一次坐在对编机前的时候,我紧张到脑子一片空白。自以为可以应付过来的手脚却显得笨拙无比,打一个点的时间是人家的好几倍。坐在身边的师兄不断指点我,但是我还是显得有点手忙脚乱的。有好几次犯了错误,不过好在不是什么大的错误,要是将那些素材弄坏的话,我真的不知该如何是好。错有错的好处,起码从错误中学到的东西要比平常学到的东西要深刻得多。就在这些错误中,我逐渐学会了电视节目的对编。面对几十万的设备,用起来总算可以得心应手。
但有一次最深刻的错误就是在过带的时候,由于师兄要的是画面和一声道,但我却不小心用了组合键录取,发现错误的时候改过来的时候又犯了另外一个错误,导致了 beta 带的断磁,好在发现比较早,没有造成更大的损失。但是这一次的错误给我一个深深的教训,做事情之前一定要清楚要求,不要等到发现了错误的时候才懂得去弥补,有时候是于事无补的。因此以后在每干一件事之前,自己都要很清醒的告诉自己应该怎样做才不会出错。这就是不断在错误中吸取教训,然后就能学到东西,不断成长。
艰苦路途,受益匪浅
现在安逸地坐在电脑前回忆一个多月的实习路途,用“痛苦”形容这段日子最恰当不过。我们“享受”过烈日的煎熬,“品尝”了暴雨冲刷的滋味。但是回忆起来,还是有点兴奋,因为我熬了过来,我学到的东西远比失去的东西要多。
大学校园,那是一个充满幻想的快乐园地,而我们就是那些充满着幻想的“小男孩”。而外面的世界就是一个现实的大熔炉,如果没有坚定的信念,你的梦想很容易就给“熔掉”。外面的世界由不得你,这句话说得一点都没错。这一次的实习,让我清楚地知道了我的实力,知道了我的方向,与其说打破了我的梦想,还不如说它让我早点清醒过来了。
在学校了, 都是 老师将他们的知识“灌输”给我们,但是在外面,没有人会专门教你知识,只有你自己主动去学东西。很多东西都需要你动脑筋去想,然后你才能学东西。处处留心,于微处见真章,这可能就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吧?
篇六 新闻实习报告范文--广东省南方电视台都市频道《城事特搜》栏目组
实习单位:广东省南方电视台都市频道《城事特搜》栏目组
实习时间:2023年7月8日——2023年8月20日
实习报告
实习前奏
初到广州的第一天,还没有地方落脚,行李暂放在同学的亲戚家,我们便要马上动身在陌生的广州为自己寻找一处地方落脚。
好不容易才在电视台后面找到了一所两房一厅的住所,环境一般,价钱也不低,不过有个好处,就是接近电视台,从住处步行回电视台,两三分钟就可以了,不愁迟到。于是就迫不及待地和房东签下了一纸两个月的合约,同去南方电视台实习的一行十人在往后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就挤在这个狭小的临时窝中度过了这次难忘的实习生活。
第二天,我们便到电视台报到,人事处专门安排了一位老师接待我们。在分配部门的时候,除了不会讲粤语的要分到经济频道,其他人都可以选择在经济或都市频道实习。就这样,我们一行十人,四个去了经济频道,其余的都去了都市频道。
我所在的栏目是城市频道的《城事特搜》,我们学院有两位已毕业的师兄师姐恰好在这个栏目工作。有了前人开路,我的实习之路也顺利了很多。
由于我们是学院与电视台签约的,都市频道总监罗虹就专门接待了我们,吩咐我们下周一早上来参加频道的例会,就这样为期一个半月的实习顺利开始了。
写稿大过天
在《城事特搜》,专题的制作流程是: 选题-报题-选题审核-采访拍摄-写稿-审稿定稿-配音-根据稿件编辑-审核播 ,在这些流程中,写稿是非常重要的,电视台对稿件的要求很高,编辑必须先写稿,写完稿还必须经过值班监制审核,然后有专门的记者为稿件配音,然后才能进行编辑,而编辑的时候也是要根据稿件来编。
在学校的时候,我们受过专业的新闻采写训练,但是电视台所需的稿件与我们在学校写的新闻稿有很大的差别。不同栏目的电视稿也有不用要求,在《城事特搜》,稿件不但要 口语化,还必须引人入胜,所以稿件的开头往往不是简单明了地介绍 5 个 w ,而是设置悬念,吸引观众看下去,稿件的描述一定要生动活泼,有时候,为了把稿件写好,记者往往要数易其稿。
我第一次写稿是介绍一个天然“浴缸”,记者让我写稿的时候已经是拍摄回来的第三天了,很多镜头已经忘记,但写稿的时候必须要根据拍摄到的镜头写,为了把稿件写好,写之前我收集了一些记者以前写的稿件,体会特搜的风格,然后上网查找资料,回想当日拍到的镜头,慢慢琢磨着写。还好第一次写的稿件被采用了,不过记者也提醒我,稿件逻辑还是有点问题,看来当初没修逻辑学是个错误。
在随后的日子里,我才发现写稿不是一般的简单。有一次,当我和另一位实习生国辉把我们花了整天时间琢磨出来的稿件给记者看的时候,满以为可以顺利过关,可是记者看完后不甚满意,他拿回家研究了一天,把稿件彻头彻尾修改了一番,后来还是觉得不满意,第二天他又从另一个角度重写了一份,一直到正式编辑之前,稿件还在继续修改。
实习好与坏 在乎沟通与交流
《城事特搜》有十几名记者,绝大部分都是年轻记者,有些甚至是今年的毕业生,因为年龄比较接近,我们也习惯把记者叫做师兄师姐。
虽说特搜的记者比较容易相处,不过实习生还是应该注意和记者的沟通和交流,平时除了要有礼貌,更要学会主动。平时有空呆在办公室里,可以整理一下报纸,收拾一下桌子,这些细微的小动作,人家可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问”也是沟通和交流的重要手段,在适当场合主动发问,能学到很多东西,尤其是外出拍摄以及编辑的时候,在这个场合记者往往忙于工作,而忘了身边的实习生,这就要自己大胆发问了。曾有一名记者对我说:“其实我真的不知道怎么教实习生,因为我不知道他有那些不懂,他问我什么问题,我就回答他的问题。”
《特搜》的每一位实习生基本上都有一名记者带着,如果记者出差或手头上暂时没事做,实习生就要等监制指派另一位记者带了。但是,如果和记者混熟了,你可以自己主动跟别的记者,这样就自然就不怕没事做。而这就靠平时和记者的交流了,反正去实习就尽量不要让自己闲着。
有一次,带我的记者去参加培训了,我自个在办公室看报纸找选题,旁边两名记者在谈一个有关路名的专题策划,恰好我在选题的时候曾在网上专门搜索过广州路名,于是打岔进去,跟记者介绍了那几篇有关路名文章,记者就让我去网上继续搜索古怪的路名。我随后搜到的路名被记者采用,这样我就可以跟着记者做这条专题了。
当然,有时候有的记者会主动叫实习生帮忙,这个时候,实习生应该向带自己的记者交待一声,这可是基本礼貌。
动脑
我来这里是实习的,实习就是学东西,学东西就一定要学会用脑。来到这个栏目,师兄由于时间的问题,他们在拍摄的时候不会专门教你东西,那个时候就是你要动脑的时候。
就算是搬脚架,这也是一门学问。你要很清楚他们什么时候需要脚架,在那个位置,要多高,这些都要你去动脑没,而不是单纯地记者叫你干什么就怎么做。还有在记者拍摄的时候你的脑袋同样不能休息,他们为什么需要这样拍,他们取什么景别,这些同样要动脑,这样你才能真正学到东西,而不是简单的“搬运工”。
如果让你去拍摄的时候,动脑的时候又到了。你需要考虑那个是主题,从那个角度去表现主题,该怎样去拍摄。这些准备工夫事先都要想好,要不到时只会手忙脚乱。
到了后期编辑,同样需要动脑。电视节目为了吸引观众,卖点是很重要的。因此编辑的时候,创新就显得极为重要。动动脑筋,发挥你的想象力,将节目弄得有趣又有说服力,这样你就成功了。
在南方台实习,动脑是必不可少的,想学东西,要动脑;想节目吸引观众,摇动脑;想拍好东西,同样要动脑。
花絮:
在烈日暴雨下
广州最热的一天超过 39 度。那天,我和实习生国辉早上 8 点出发,提着摄像机、脚架坐了两个钟头的公交车来到海珠区的七星岗,找一处号称全世界最深入内陆的古海岸遗迹。
烈日高照,行人稀少,屡问无果。唯有茫然四处奔走,正当我们彷徨不知所措之时,忽见有一处荒野小山坡与报纸上所见的七星岗古海岸遗迹相似。嘿嘿,终于被我们找到了。 2 下一页
一把小雨伞似乎抵挡不住暴雨的袭击,很快我们的裤子就湿透了,于是我们只好在公交车站的亭子里避雨。但是时间不等人,片子第二天就要出街,我们惟有冒雨去拍摄地点。雨越来越大,鞋子入水了,裤子湿透了,但值得幸运的是当我们到达目的地时雨就变小了。我们在毛毛雨中拍摄,为了达到要求我们认认真真地选取角度,力求每一个镜头都是最好的。不知不觉之中,我的鞋子和裤子都已经干了,经过一番努力我们总算完成了任务。
烈日下承受酷热的煎熬,暴雨中享受雨中的痛快,我终于尝到了作为一个记者的辛酸,虽然是痛苦,但是我同样拥有快乐。
1
篇七 通用毕业生电视台新闻栏目实习报告范文
结束了近三个月的实习,今天总结其中的得失不免有些回味无穷。在这三个月的时间里,亲历了各种新闻事件的前后,让我对于社会层面的了解又深入了一层。不管是政策法规、社会民生,新闻所给予的对于我们周边信息的了解和反思,是人生阅历中不可或缺的一笔。
记得我刚进入学校第一次接触专业知识的时候,听到的第一句话是:多听多看多感受。当时理解得很浅显,但通过这一个月时间的磨练,我知道这一句看似简单的话所涵盖的东西很多。对于新闻而言,就是了解事件的现象,挖掘事件的背景,探究事件的本质。
在实习期间,作为记者,我下了城郊,去过国企、各政府职能部门、气象局……生平第一次参加了新闻发布会,居然还见到了诸如谢霆锋,陆毅这样的大明星。这些时光曾经让我垂头丧气,但也更让我的专业技能迅速成长。
进入《百姓连线》栏目组老师交给我们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接听观众的热线电话。说实话我刚开始有点不以为然,这么简单的事情给我做不是有点大材小用 吗?慢慢的我发现了热线电话对于我们《百姓连线》的重要性。因为我们是一、档民生类栏目,我们的工作就是通过与观众的交流来为老百姓排忧解难。我们大部分 的新闻信息都来自于观众的“爆料”,它是我们做新闻的第一步,可以称得上是我们的生命线。这也是我们栏目叫做百姓“连线”的缘由。
经历一段时间最基本的接线工作后,慢慢的老师开始带我们采访了,这可是我们一直梦寐以求的啊!一直以为自己在语言表达方面很有天赋。但是,在经 过第一次写稿完上交就被大幅度删减之后,我开始觉得,我在语言表达方面是有问题的。总的说来就是:语言不精练,需要言简意赅。这可能是我很久以来养成的习 惯,凡是讲道理,就喜欢掰碎了说,条分缕析,非常注重形式上的完整。而有时候,这些 '分析'是不必要的,有些看上去很华丽很工整的句子实际上是完全可以删除的。
以前年少轻狂的我总想着语不惊人死不休,很多题材总希望能钻牛角尖进行猛烈的抨击。但我很快发现,这样的文章是铁定被毙的。我开始翻看旧新闻, 学习老师们怎么写新闻报道。渐渐地,我开始明白,电视台作为传播最广的媒体,具有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同时也承担着巨大的社会责任。这就决定了政府新闻必须 有一些条条框框,有自己独特的运作规律。首先必须以正面报道为主,负面报道少一些;接着,带有批评性质或监督性质的报道必须小心措辞,务必做到有理有据, 不温不火。任何差错都可能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
慢慢的,我的报道就写上路了。以前我只知道我想说什么,但现在我还知道了该怎么去说。
电视台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在这里,可以走访很多地方,什么样的人都有机会碰到。这些经历对增长见闻、开拓视野大有裨益。
因为采访,我接触了许多我以前不可能接触的到的地方和人。实习期间接触的人,有普通市民,有农村村民;有企业家,有律师;有各部委的领导,有政府官员;还有各媒体的新老记者等等。
我采访过的大人物、经历过的大场面并不多,但十几次宝贵的采访经历,让我在公众场合不再怯场,学会很平静地与各种人交谈,搜集我需要的信息。
我会采访吗?以前我自以为我会。但是,当我真正实施的时候,发现我所谓的会,只不过是能够把想要问的问题说清楚而已,从不考虑怎样把新闻事件背后的故事挖掘出来,也不考虑如何引导被采访对象说出新闻主题。
我们有次做了一条政府慰问部分困难企业军转干部的新闻。被采访对象都是身患疾病而家庭经济较为不好的军转干部,市政府在每年八一都组织到他们家 里进行慰问。在采访的过程中,被采访对象由于碍于脸面,一直不肯说自己的经济困难,总是敷衍我。如果一直这样下去,这个采访就没办法用。于是老师教我这样 处理,让我问他有没有像册,能不能让我们看看。他给我们拿出来,我便故意问他这些温馨的照片是什么时候拍的,最近怎么不再拍了。问到这他沉默了,我看见他 的眼眶开始湿润,慢慢的落下泪。他说,自从企业困难后,家里就省吃俭用了,哪还能拍照啊……顺着他的话,我接着问,遇到这么多的困难,政府有没有什么帮扶 的措施?这样就水到渠成地把采访的主题引了出来,让他触景生情,这种有感而发的情绪才是真实的。这就是一个新闻老手和新闻新手的不同。老师不仅能快速把握 要说的内容,更能找出最巧妙的方式,使一个本来很不易表达的内容变得深刻形象。慢慢地我体悟到,功夫,就在点滴间显现。
篇八 最新团委栏目部部长述职报告范文
在大二下班学期,非常荣幸地成为大学生成才与发展论坛“赢在起跑线上”栏目部(简称栏目部)的临时负责人,并在老师的协助下顺利举办了第一期活动,同时制定了组织章程。
大学生栏目部旗下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赢在起跑线上”栏目部,另一个是“大学里的那些事儿”栏目部,团委这边由我兼顾的就是“赢在起跑线上”栏目部,而“大学里的那些事儿”是由苏老师主管的。
和接力果树9301志愿团不同,栏目部的事没有那么多,但是不代表他不重要,按学院要求,栏目部每个月都有一次活动,主要是为培养大学生常识性的知识和促进学院学风的建设而举办活动,举例来说,比如说四月份的考研交流会,五月份的制药专题讲座,还有六月份的公务员的培训讲座,(由于本月以来事务繁多,又临近期末,为了给大家节省时间,所以推迟到下学期举办)总体来说,工作不是很忙,但是都很重要,我也从组织活动中,学到了很多东西,要知道举办一个活动,不是申请个教室,找个主讲人,再通知一下人这么简单的事儿,有很多东西是隐形的,你不实际操作,就不会体会到其中的艰难,当然,正是这些考验,才锻炼了我。更加难能可贵的是,栏目部所举办的所有活动,都是在为大家做实事,而不是迎合一些校级下达的命令,举办一些必须做,又无太多实际用处,相反是形式化的活动。为此,我很欣慰和自豪。
在团委也待了快两年了,回顾这近两年的经历,我感到既充实,又欣慰。从组织部,到团校,再到如今的栏目部,坏处是曾经积累的工作经验白积累了,而好处是,我在面对新事物时,可以化地锻炼我的创造力,同时在以前的工作中除去实际的工作经验,还得到一些隐形的收获,这些收获促使我在新的工作中继续发挥和学习,从而更加锻炼了自己。同时,我和这里的同学一起工作,不仅增进了了解,沟通了感情,建立了友谊,也获得了许多有益的启示,工作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就这一年多的工作来说,我觉得有所得也有所失,今后还要从以下三方面进一步努力。
一是要继续提高认识水平。特别是对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要注重从总体上把握,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强烈的忧患意识。
二是要提高工作效率,也要防止急于求成。对各项工作要充分尊重现实,体现层次性,区别对待,循序渐进,注意把握规律性。
三是要更加严于律已。对工作总体上要高标准、严要求,在一些,具体问题上要求新求细求精,以身作则,要注重发挥好、保护好大家的积极性,营造出一种生气勃勃的良好氛围。
篇九 毕业生电视台新闻栏目实习报告
结束了近三个月的实习,今天总结其中的得失不免有些回味无穷。在这三个月的时间里,亲历了各种新闻事件的前后,让我对于社会层面的了解又深入了一层。不管是政策法规、社会民生,新闻所给予的对于我们周边信息的了解和反思,是人生阅历中不可或缺的一笔。
记得我刚进入学校第一次接触专业知识的时候,听到的第一句话是:多听多看多感受。当时理解得很浅显,但通过这一个月时间的磨练,我知道这一句看似简单的话所涵盖的东西很多。对于新闻而言,就是了解事件的现象,挖掘事件的背景,探究事件的本质。
在实习期间,作为记者,我下了城郊,去过国企、各政府职能部门、气象局……生平第一次参加了新闻发布会,居然还见到了诸如谢霆锋,陆毅这样的大明星。这些时光曾经让我垂头丧气,但也更让我的专业技能迅速成长。
进入《百姓连线》栏目组老师交给我们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接听观众的热线电话。说实话我刚开始有点不以为然,这么简单的事情给我做不是有点大材小用 吗?慢慢的我发现了热线电话对于我们《百姓连线》的重要性。因为我们是一、档民生类栏目,我们的工作就是通过与观众的交流来为老百姓排忧解难。我们大部分 的新闻信息都来自于观众的“爆料”,它是我们做新闻的第一步,可以称得上是我们的生命线。这也是我们栏目叫做百姓“连线”的缘由。
经历一段时间最基本的接线工作后,慢慢的老师开始带我们采访了,这可是我们一直梦寐以求的啊!一直以为自己在语言表达方面很有天赋。但是,在经 过第一次写稿完上交就被大幅度删减之后,我开始觉得,我在语言表达方面是有问题的。总的说来就是:语言不精练,需要言简意赅。这可能是我很久以来养成的习 惯,凡是讲道理,就喜欢掰碎了说,条分缕析,非常注重形式上的完整。而有时候,这些 '分析'是不必要的,有些看上去很华丽很工整的句子实际上是完全可以删除的。
以前年少轻狂的我总想着语不惊人死不休,很多题材总希望能钻牛角尖进行猛烈的抨击。但我很快发现,这样的文章是铁定被毙的。我开始翻看旧新闻, 学习老师们怎么写新闻报道。渐渐地,我开始明白,电视台作为传播最广的媒体,具有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同时也承担着巨大的社会责任。这就决定了政府新闻必须 有一些条条框框,有自己独特的运作规律。首先必须以正面报道为主,负面报道少一些;接着,带有批评性质或监督性质的报道必须小心措辞,务必做到有理有据, 不温不火。任何差错都可能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
慢慢的,我的报道就写上路了。以前我只知道我想说什么,但现在我还知道了该怎么去说。
电视台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在这里,可以走访很多地方,什么样的人都有机会碰到。这些经历对增长见闻、开拓视野大有裨益。
因为采访,我接触了许多我以前不可能接触的到的地方和人。实习期间接触的人,有普通市民,有农村村民;有企业家,有律师;有各部委的领导,有政府官员;还有各媒体的新老记者等等。
我采访过的大人物、经历过的大场面并不多,但十几次宝贵的采访经历,让我在公众场合不再怯场,学会很平静地与各种人交谈,搜集我需要的信息。
我会采访吗?以前我自以为我会。但是,当我真正实施的时候,发现我所谓的会,只不过是能够把想要问的问题说清楚而已,从不考虑怎样把新闻事件背后的故事挖掘出来,也不考虑如何引导被采访对象说出新闻主题。
我们有次做了一条政府慰问部分困难企业军转干部的新闻。被采访对象都是身患疾病而家庭经济较为不好的军转干部,市政府在每年八一都组织到他们家 里进行慰问。在采访的过程中,被采访对象由于碍于脸面,一直不肯说自己的经济困难,总是敷衍我。如果一直这样下去,这个采访就没办法用。于是老师教我这样 处理,让我问他有没有像册,能不能让我们看看。他给我们拿出来,我便故意问他这些温馨的照片是什么时候拍的,最近怎么不再拍了。问到这他沉默了,我看见他 的眼眶开始湿润,慢慢的落下泪。他说,自从企业困难后,家里就省吃俭用了,哪还能拍照啊……顺着他的话,我接着问,遇到这么多的困难,政府有没有什么帮扶 的措施?这样就水到渠成地把采访的主题引了出来,让他触景生情,这种有感而发的情绪才是真实的。这就是一个新闻老手和新闻新手的不同。老师不仅能快速把握 要说的内容,更能找出最巧妙的方式,使一个本来很不易表达的内容变得深刻形象。慢慢地我体悟到,功夫,就在点滴间显现。
篇十 通用毕业生电视台新闻栏目实习报告
结束了近三个月的实习,今天总结其中的得失不免有些回味无穷。在这三个月的时间里,亲历了各种新闻事件的前后,让我对于社会层面的了解又深入了一层。不管是政策法规、社会民生,新闻所给予的对于我们周边信息的了解和反思,是人生阅历中不可或缺的一笔。
记得我刚进入学校第一次接触专业知识的时候,听到的第一句话是:多听多看多感受。当时理解得很浅显,但通过这一个月时间的磨练,我知道这一句看似简单的话所涵盖的东西很多。对于新闻而言,就是了解事件的现象,挖掘事件的背景,探究事件的本质。
在实习期间,作为记者,我下了城郊,去过国企、各政府职能部门、气象局……生平第一次参加了新闻发布会,居然还见到了诸如谢霆锋,陆毅这样的大明星。这些时光曾经让我垂头丧气,但也更让我的专业技能迅速成长。
进入《百姓连线》栏目组老师交给我们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接听观众的热线电话。说实话我刚开始有点不以为然,这么简单的事情给我做不是有点大材小用 吗?慢慢的我发现了热线电话对于我们《百姓连线》的重要性。因为我们是一、档民生类栏目,我们的工作就是通过与观众的交流来为老百姓排忧解难。我们大部分 的新闻信息都来自于观众的“爆料”,它是我们做新闻的第一步,可以称得上是我们的生命线。这也是我们栏目叫做百姓“连线”的缘由。
经历一段时间最基本的接线工作后,慢慢的老师开始带我们采访了,这可是我们一直梦寐以求的啊!一直以为自己在语言表达方面很有天赋。但是,在经 过第一次写稿完上交就被大幅度删减之后,我开始觉得,我在语言表达方面是有问题的。总的说来就是:语言不精练,需要言简意赅。这可能是我很久以来养成的习 惯,凡是讲道理,就喜欢掰碎了说,条分缕析,非常注重形式上的完整。而有时候,这些 '分析'是不必要的,有些看上去很华丽很工整的句子实际上是完全可以删除的。
以前年少轻狂的我总想着语不惊人死不休,很多题材总希望能钻牛角尖进行猛烈的抨击。但我很快发现,这样的文章是铁定被毙的。我开始翻看旧新闻, 学习老师们怎么写新闻报道。渐渐地,我开始明白,电视台作为传播最广的媒体,具有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同时也承担着巨大的社会责任。这就决定了政府新闻必须 有一些条条框框,有自己独特的运作规律。首先必须以正面报道为主,负面报道少一些;接着,带有批评性质或监督性质的报道必须小心措辞,务必做到有理有据, 不温不火。任何差错都可能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
慢慢的,我的报道就写上路了。以前我只知道我想说什么,但现在我还知道了该怎么去说。
电视台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在这里,可以走访很多地方,什么样的人都有机会碰到。这些经历对增长见闻、开拓视野大有裨益。
因为采访,我接触了许多我以前不可能接触的到的地方和人。实习期间接触的人,有普通市民,有农村村民;有企业家,有律师;有各部委的领导,有政府官员;还有各媒体的新老记者等等。
我采访过的大人物、经历过的大场面并不多,但十几次宝贵的采访经历,让我在公众场合不再怯场,学会很平静地与各种人交谈,搜集我需要的信息。
我会采访吗?以前我自以为我会。但是,当我真正实施的时候,发现我所谓的会,只不过是能够把想要问的问题说清楚而已,从不考虑怎样把新闻事件背后的故事挖掘出来,也不考虑如何引导被采访对象说出新闻主题。
我们有次做了一条政府慰问部分困难企业军转干部的新闻。被采访对象都是身患疾病而家庭经济较为不好的军转干部,市政府在每年八一都组织到他们家 里进行慰问。在采访的过程中,被采访对象由于碍于脸面,一直不肯说自己的经济困难,总是敷衍我。如果一直这样下去,这个采访就没办法用。于是老师教我这样 处理,让我问他有没有像册,能不能让我们看看。他给我们拿出来,我便故意问他这些温馨的照片是什么时候拍的,最近怎么不再拍了。问到这他沉默了,我看见他 的眼眶开始湿润,慢慢的落下泪。他说,自从企业困难后,家里就省吃俭用了,哪还能拍照啊……顺着他的话,我接着问,遇到这么多的困难,政府有没有什么帮扶 的措施?这样就水到渠成地把采访的主题引了出来,让他触景生情,这种有感而发的情绪才是真实的。这就是一个新闻老手和新闻新手的不同。老师不仅能快速把握 要说的内容,更能找出最巧妙的方式,使一个本来很不易表达的内容变得深刻形象。慢慢地我体悟到,功夫,就在点滴间显现。
篇十一 新闻实习报告范文--广东省南方电视台都市频道《城事特搜》栏目组 邱
实习单位:广东省南方电视台都市频道《城事特搜》栏目组
实习时间:2023年7月6日——2023年8月20日
实习报告
“南方”之旅
为了拥有更多的实习经验,早在放暑假之前就打算实习,但是好的实习单位难找,幸好有师兄的介绍,我得以在南方电视台这个省台得到了实习的机会。
新手上路
一个炎热的中午我来到了南方台的门口,在师兄的带领下我上到了七楼的都市频道《城事特搜》的办公室,里面的冷气开得很大,刚进去就打了冷颤,但是整个栏目的记者却以最热忱的微笑欢迎我的到来,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找对了“婆家”。
《城事特搜》是都市频道自办的一个节目,并且是频道的品牌栏目,更是收视第一,原因大概是因为整个栏目的制作人员都是二十出头的年轻人,他们充满活力和创新的想法,其节目的风格老少咸宜。节目的监制他们就是需要我们这些年轻人给他们的节目补充一下新鲜的血液。
任何一个新手,如果是整天坐在办公室里,学到的东西是极其有限的,实践是学习的重要途径。我是幸运的,刚来就有任务了。于是我开始在广州穿街过巷,跑起了新闻专题来了。由于是新手,除了一些专业的知识,对于知识的实践几乎是一张白纸。很多的时候我显得手足无措,好在身边有师兄的指点,才勉强应付过来。
慢慢地,我学到的东西也就越来越多,知道采访应该怎样站位,手应该怎样拿话筒等等,就连小小的脚架,怎样放也是一种学问。比如什么时候要,要多高,放在什么位置,这里面都有很多东西要学的。如果说在学校我们学的是一些大理论知识,那现在我学的就是一些“枝末小叶”,但如果没有了这些小东西,整个知识系统就显得不完整了。
经过一个多星期的“适应期”,我开始掌握了电视节目的整个制作流程,从它的策划到节目的“出街”。在这个过程中我的优势逐步显示出来了,那就是我们的动手能力强,比较容易上手。但是也我们的缺点也“浮”了上来,虽然我们的动手能力是强,但是我们的写作能力明显跟不上我们的操作能力。通常一篇稿子要花上半天才能出来,甚至是一天,所以在整个实习期间最大的苦恼就是写稿。这些都是因为我在学校里过度强调了操作能力,而对于稿件的采写能力却忽视,才导致今天的困局。
错误中成长
一个人没有犯过错误,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事,同时也不是一个完整的人。作为一个实习生,犯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但每个人都害怕犯错误,我也是。每天我都要小心翼翼的干活,害怕犯错误,因为志雄师兄对我的要求是极高的,他给我的理由就是就算你没有达到我的要求,只是达到六七成,虽然没有成功,但是你在失败后还是会发现你的水平高了很多,这就是我为什么对你的要求要这么高。
我也深深知道,起点越高,成功的收获也就越高,从整个实习的开始到结束,我从心底里问我自己我是没有达到师兄的要求。但是值得欣慰的是我发现我的水平明显有所提高,看问题的层面也比以前深了很多,这都是我在错误中学到的。
记得第一次犯错误就是拿 mic ,我拿 mic 的位置和站位都错了,师兄将他的经验告诉了我,知道怎样才能达到采访的目的。还有面对被采访者我心理上所应该站的位置,不要与被采访者的关系过于紧密,不是将自己的位置等同于受访者,同时也不应该凌驾于受访者之上,要个受访者一种感觉:我的地位只比受访者高一点而已。原来采访还有很多学问的,怎样引导受访者向我们所需要的方向说下去,但同时又要有受访者的独特声音,这就是采访的最高境界。
错误总是在出现小小的地方,例如用机器的时候,里面的设置有没有符合标准,用机器之前都要检查一番,这才是一个专业的记者。有一次就是因为没有事先检查好机器,导致拍出来的画面不是很符合要求,虽然是一点点地小瑕疵,但是有瑕疵就不是好的作品。这些都完全改变了我在学校的思维习惯。很多我们没有学到的小东西我几乎都在我的实习生涯中犯了,导带子时的格式,面对特别的要求应该怎样处理,编辑的时候要细到画面的每一帧,打点的时候应该如何准确到位,做电视就有一种胆大心细能力,拍东西的时候应该放开去拍,你尽量想办法达到你想要的镜头,编辑的时候就应该细心,镜头之间的切换做到每帧都要准确。
什么东西说起来是很容易,但做起来却是另外一回事。当我第一次坐在对编机前的时候,我紧张到脑子一片空白。自以为可以应付过来的手脚却显得笨拙无比,打一个点的时间是人家的好几倍。坐在身边的师兄不断指点我,但是我还是显得有点手忙脚乱的。有好几次犯了错误,不过好在不是什么大的错误,要是将那些素材弄坏的话,我真的不知该如何是好。错有错的好处,起码从错误中学到的东西要比平常学到的东西要深刻得多。就在这些错误中,我逐渐学会了电视节目的对编。面对几十万的设备,用起来总算可以得心应手。
但有一次最深刻的错误就是在过带的时候,由于师兄要的是画面和一声道,但我却不小心用了组合键录取,发现错误的时候改过来的时候又犯了另外一个错误,导致了 beta 带的断磁,好在发现比较早,没有造成更大的损失。但是这一次的错误给我一个深深的教训,做事情之前一定要清楚要求,不要等到发现了错误的时候才懂得去弥补,有时候是于事无补的。因此以后在每干一件事之前,自己都要很清醒的告诉自己应该怎样做才不会出错。这就是不断在错误中吸取教训,然后就能学到东西,不断成长。
艰苦路途,受益匪浅
现在安逸地坐在电脑前回忆一个多月的实习路途,用“痛苦”形容这段日子最恰当不过。我们“享受”过烈日的煎熬,“品尝”了暴雨冲刷的滋味。但是回忆起来,还是有点兴奋,因为我熬了过来,我学到的东西远比失去的东西要多。
大学校园,那是一个充满幻想的快乐园地,而我们就是那些充满着幻想的“小男孩”。而外面的世界就是一个现实的大熔炉,如果没有坚定的信念,你的梦想很容易就给“熔掉”。外面的世界由不得你,这句话说得一点都没错。这一次的实习,让我清楚地知道了我的实力,知道了我的方向,与其说打破了我的梦想,还不如说它让我早点清醒过来了。
在学校了, 都是 老师将他们的知识“灌输”给我们,但是在外面,没有人会专门教你知识,只有你自己主动去学东西。很多东西都需要你动脑筋去想,然后你才能学东西。处处留心,于微处见真章,这可能就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吧? 2 下一页
一个多月的实习,受益最深的就是看问题深入程度。以前认为做电视就是将你所看到的东西“重播”一次给观众就可以了,但是现在却发现并不是这么简单的一回事。观众不需要简单的接收信息,他们更需要你们的看法,可能这就是我与学到的理论不一样的地方。
最后一句话概括整个“南方”之旅,在痛苦中度过,在痛苦中享受快乐。
1
篇十二 新闻实习报告--广东省南方电视台经济频道新闻部《今日一线》栏目
实习单位:广东省南方电视台经济频道新闻部《今日一线》栏目组
实习时间:2023年7月8日——2023年8月20日
南方电视台暑假实习报告
—— 养成良好习惯是减少错误的最好方法
本人于 7 月 8 日 到 8 月 20 日 在南方电视台经济频道新闻部今日一线实习。实习第一天就接到一个暗访任务,第二天早晨 6 点到广州火车站暗访手机诈骗。实习期间分别接受卢战、王世军、 单湘石 老师的新闻实战、出镜、拍摄培训。随后跟随多个记者、摄像较系统地学习了今日一线新闻的操作。懂的了 dvcp 机器,偷拍机,大洋新闻采编的基本操作。
新闻类型:会议、暗访、突发、投诉、封面、跑腿等。
会议 —— 广州中级人民法院公布一批赖帐者名单,电视不可能把那批名单播出去,只能从中找到典型的。比如欠钱最少的一个公司只是欠了几千块,但是法院还是将它的名单公布了出来。记者等开完会还要跟法院的人聊下,可以通过怎么样的途径来解决或者缓解赖帐的问题。法院想通过媒体呼吁相关部门能够建立一个诚信的信息平台,可以通过那个平台来查询个人或者公司的信用信息。在这个新闻的处理上,记者要找出与别的电视台不同的东西。
暗访 —— 社会新闻的暗访带有一定的危险性。记者要懂得保护机器,保护自己,要有忧患意识。养成好习惯是减少错误的最好方法。取机器时要检查,到了目的地要用机器之时也要检查,特别是隐蔽采访。检查过程可以在隐蔽的地方,比如在车内检查就要将机器低于窗口的位置。用小动作来把对方的视线转移开放置机器的地方,比如可以抽烟或者挠头等。【手机诈骗,伏击三天两夜】那个封面我在火车站等人的时候就挠了很多次头。
突发 —— 突发事件不全部是灾难新闻,也有冲突的相关方加强冲突力度,比如暴力等。抓捕现场,还原现场很重要。关于车祸的突发, 【失魂金杯车 连夺三人命】由于当时事发地距南方台很远。等我们打车过去的时候,尸体已经运走,只是路上还留有血迹。在拍摄过程中我差点也给车撞了。事发在一个 s 形的转角处,汽车路过也不减速就在我身后擦过,现在想想都后怕。拍突发的时候特别要注意保护自己。
投诉 —— 有矛盾才有投诉新闻,矛盾相关方对事件的阐释,跳出事件本身。一次跟 马东东 老师去拍一个墙上漏水的投诉。小区管理处的工作人员强烈要求不准拍摄,我们的摄像 叶剑 老师就把机子放在大腿上,静坐在那里。把该拍的采访镜头都拍了下来。记者与摄像要配合默契,摄像注意看记者的暗示。【区划调整 便民先行】—— 8 月 11 日 ,早上 8 点半我就在办公室了。 杨海涛 老师问我有没有空,说要去拍一个新闻。当初也没问什么就跟着去了。到了现场才知道是原东山区矿泉水街道划归越秀区管,正在开现场咨询会。迅速摆好机位就开始拍了,心里默记从多角度拍,还要在现场抓典型人物。一个阿伯每个档口都去咨询一下,我就决定以他为重点来拍。拍了三个镜头我觉得够了,就去拍空镜。后来记者说我典型人物的镜头拍的还不够,不是三个镜头都能用的上,刚开始拍的时候就要多拍几个。
实习与学校所教的配合方面教与用
电视跟平面媒体一样都是要讲故事,只不过电视是要通过电视画面来表达。电视一定要在现场,有现场的画面。特别是要尽量塑造故事的主角,并要有故事主人公相关的画面来支持要讲的故事。
电视编辑学中的编辑思想 : 动接动,静接静。 常理思维(比如有一段采访是记者 a 站左边,受访者 b 站在右边。如果编辑一下子就接下一个画面是 a 站在右边, b 站在左边。给人一种视觉的错感。) 主体位置相似衔接,在拍摄,编辑过程中就会有意识的用到这点。主体人在左边就要在他的右边留有一定的空位,做方框的时候也在他所面对的一面留空镜的框。
记者出镜,如果背后画面不能说明问题就要考虑选取正确的位置,可以通过记者的走动来说明一下现场的信息。 带着编辑思想去拍摄,比如一些比较急的会议。当天的新闻非当天播不可,下午 5 点才拍完,晚上 7 点就要用稿子了。只能是不剪辑拍摄。要求非常熟练,可以采取对着通稿来拍的方式。 拍到要的内容,构图倒在其次。一个字快。 比如镜头起幅、落幅,重点在落幅,起幅、落幅都两秒,中间两秒匀速摇过。少用摇镜头是为了多表达信息量。一个摇镜头要 6 秒左右,相当于两个镜头。所有镜头都要求到最稳。
新闻是有立场,做给谁看?利益相关的选题,利益相关的镜头。与主体相关的一切有用镜头。全景交代环境,特写表达情感,中景交代事情的进展。空镜头用来衔接下个画面,不至于镜头硬接,让观众有中突兀感。
摄像
摄像,首先确保机器的安全,爱惜机器。出发前检查 dvcp 机器配套是否齐全, mic 电池是否有电。检查 dv ,偷拍机是否使用正常;调白,晴朗室外优先考虑 d3 、 d4 档,室内用 c 、 b 档,星光效果用 a 档;采访环境光线不足,带灯;调好水平,有条件的情况下尽可能用脚架。调白、水平、对焦、构图在短时间内迅速完成。用一个镜头可以表达的内容不用摇镜头。摇动镜头,重点在落幅,中间匀速,起幅、落幅留有两到三秒。
注意多角度,使镜头画面有冲击力。全景、中景、特写为一组画面镜头。每拍完一组镜头,拍个特写或空镜。画面简洁,突出主体。选定主体,将镜头拉到最近,调好焦,再拉开构图。暗访,隐藏身份,保护机器。预制室内 c 档 4.3k 室外 d 档 6.3k (可以根据当时天气适当调灰度片,晴朗调到 d4 都可以,以画面的斑马线为准。主体物体有两三条斑马线就可以了。比如主体人的脸部突出骨头部位)灯泡 3.2k 演播厅黄色灯光 ab 档。镜头推进调实,再拉开构图,面向留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