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篇一 大学生返乡创业调查报告
在二oo八年经融危机危机席卷全球中,全球的企业导闭似秋风扫落叶般哀败。工人下岗一时沸沸扬扬,特别是一个庞大人口的中国,就业本来就吃劲,经融危机这一波过去,大学生就业更显得履步难行、日趋严峻。据国家相关数据统计显示,今年应届大学毕业生和往届待就业的大学生共计800多万人次还没有工作,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也是一个严峻的问题。在中共中央政策的大力支持和号召下,大学生返乡就业及自主创业已成现实的拉开了中国教育与就业的新篇章。
为了解和掌握大学生返乡就业的最新动态,我和三位同学专门组成社会实践调研小组在暑期对陕西榆林的大学生返乡创业进行了一次调研,现就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实践过程简况
榆林市中国能源的富集区,现在正走在西部大开发热潮的前列,许许多多的大中型企业纷纷踏之而来进驻榆林。在榆林能源名扬四海的同时,榆林农业的潜力也随着工业带动,初开花样。但相对而言农业还是落后,技术条件差等一系列障碍因素直接制约了这里农业的辉煌发展。我想这与大学生的‘孔雀东南飞’有内在的联系。榆林的就业渠道是好,但是就业行业过于的单一。我们在掌握了这些基本区域情况的基础上开始了具体的分工调查。榆林共辖11县1区,这样我们每个人负责抽样调查3个县区,每个人的调查任务包括‘至少2例大学生返乡情况跟踪报告’、‘关于群众对大学生返乡的看法和建议调查填表至少60份’、‘当地政府部门的相关配套政策实施效果调查至少3份’。分工完毕后,我们决定利用15天的时间到个县区进行实地调查。为了提高本次调查的效率、减少调查费用和时间,我们按照县区的地理位置分工。分别将府谷县、神木县、榆阳区划为一人负责调查,佳县、米脂、吴堡三县由一人负责,子洲、绥德、清涧三县由一人负责,靖边、定边,横山三县有一人负责调查。
次日清晨,我们四人在榆林汽车客运站告别 ,分别踏上了自己的调查区域,我负责调查的是神府榆三县区,我登上前往神府的汽车,汽车一行驶进入神府区域,道路两旁一眼望去就是高大的工业厂房,到处是一片生机勃勃大开发的繁荣景象。此时,我的心不由得为之一振----15天的实践活动到底能否成功,能不能得到调查对象的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三四个小时的车程过后抵达到了府谷县城。此时已将近中午,按照预先计划安排,我先走访调查了府谷县开发区的几家企业。午饭过后,正值上班族下班的时间,我又在各条繁华街道发放了群众意见调查表,第二天又通过市民介绍,走访了大昌汗等几个乡镇对一些留在农村进行农业创业的大学生进行跟踪调查,在返回的路上又对沿途一些村子的农民群众进行了调查。
就这样,我连续调研了府谷县、神木县、榆阳区三县区。由于我所走的是榆林市比较富有的三个县区,这里不仅交通便利而且还得到了群众的积极配合,三县区走访调查比较顺利。我仅仅用了9天的时间就将自己所负责的区域调查任务完成,然后我就开始整理所获得的材料,对本次调查实践的相关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归纳总结。由于各方面条件的差异,其他三位同学分别以11天、13天、14天的时间预期顺利的完成了本次调查任务。
二、对调查材料的分析总结
1、由于榆林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故导致南北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差距拉大。北六县大学生返乡就业总体比南六县好,不仅工作环境好,而且工资待遇也高,政府相关政策倾斜也比较大,但是在艰苦创业方面难六县普遍好于北六县。
2、大学生返乡创业朽败意识较强,不能真实的去考验自己,而是借助返乡创业的幌子来套取政府的政策性资本,或有些大学生借助金钱和关系网不择手段的不求公职。
3、据调查有86%的大学生不愿意到基层、农村去创业,而是一拥而上的去报考公务员。只是存在城区大学生过剩而基层中小企业严重短缺人才的现象。
4、待就业的大学生多数具有就业错位观。总是眼高手低,找工作不与自己客观看齐,总是放不下大学生的架子,对自己的薪酬预期值评估过高而形成了严重的就业色盲。
5、有真正从艰苦奋斗中去返乡创业的大学生,最终却普遍从在着困境。政府扶持资金不到位,相关制度不完善,社会经验不丰富------为此在调查中,返乡创业的大学生都显得很无奈、很迷茫!
三、我的几点建议和本次调查心得体会
通过调查分析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作为毕业大学生应该摆正心态,放下大学生的架子,从基层做起,踏踏实实的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同实践结合起来从最艰苦的岗位学起、做起。
第二,大学生应摆正自己的就业观,有客观准确的衡量自己、评价自己。
第三,政府部门应将相关政策进一步清晰化、系统化、严格化。将政策和政府本意工作落到实处,为那些赤手空拳真正奋战在艰苦创业一线的大学生保驾护航。
第四,大学生返乡创业应该转变思想,着眼长远,艰苦创业,大胆拼搏。
再本次调查中我也有许多收获,作为一名还未毕业的大学生,首先能在关注就业问题上而主动参与社会实践调研活动,就是一种大胆的尝试和锻炼。并且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有效地提高了自己的社会沟通能力和组织策划能力,让我体会更深的是就业的确很难,从中让我明白在大学期间有力的积极提升自己,用知识武装自身来解决自身就业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虽然我们的调查时间在整个社会中是微不足道的一小步,但是我们还是真诚的希望通过我们的调查能够对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起到一定的进步作用。也真诚希望能够看到我国教育与就业这一事业早一日得到解决和良性发展!
大学生返乡创业调查报告
篇二 成功人士返乡创业调研报告
创业,是时代的最强音;返乡创业,是当今的热话题。做好返乡创业工作、破解返乡创业难题、加快返乡创业进程,对加快地方经济发展、调整现有产业结构、壮大县域经济实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如何做好这篇文章、做活这个工程、做大这块经济?是每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领导关注和深思的课题。遵照县委主要领导交办的调研课题,县政协专门召开主席会,及时部署相关调研工作,抽调精兵强将,组建专题调研组。调研组还邀请县工商联、中小企业局、劳动就业局分管领导参与,通过远赴沿海地区、深入乡镇基层、进驻企业车间,组织召开多种多样的座谈会,广泛接触各行各业的创业者等形式,开展了从xx年11月11日至26日为期半个多月的返乡创业专题调研,深入了解务工者的心愿,认真倾听创业者的心声,深刻查找返乡创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积极探讨加快返乡创业的对策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返乡创业的前景十分广阔
1、巨大丰富的劳务资源是滋生返乡创业的不竭源泉。我县是个劳务输出大县,劳动力资源丰富。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我县富余劳力远赴沿海开放地区务工就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县现有22万余人长年在外务工、创业和发展,遍布全国10多个省(市),他们在社会大熔炉的历炼和市场大风浪的搏击中,开阔了眼界,转变了观念,学到了技术,增长了本领,积累了资本。他们中有部分优秀分子敢闯敢干,捷足先登,在赚取人生第一桶金后,就开启了自主创业的征程,成功实现了由务工者向创业者的跨越,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老板。据调查,全县共有xx多人在外地成功创业,他们具备返乡创业的条件和实力,是我县推进返乡创业的主体和力量,这巨大丰富的劳务资源已成为培育创业主体的不竭源泉。
2、根深蒂固的故土乡情是拉动返乡创业的紧密纽带。故土乡情是每个人一生的牵挂和思念。我们在温州和义乌同外出成功人士座谈时,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那就是想回归故土,回报家乡,想为家乡发展多作一份贡献,为乡亲致富多尽一份力量。他们认为故土难舍、乡情难忘,在家乡发展将是他们二次创业的第一选择,随着我县加快返乡创业系列政策和措施的出台,他们实施返乡创业的愿望更加强烈。他们表示,将做到以乡情为纽带,以商会为载体,组织更多的籍成功人士回乡创业,充分发挥人经济的优势,全力支持返乡创业经济的大发展。
3、地大人广的特定区域是承接返乡创业的广阔舞台。我县幅员广阔,县域面积位全省之首、人口居全市之最,具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和劳力资源,是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最佳选择。境内青山绿水、环境优美,是一块神奇的天然宝地,令人向往,叫人留连。随着全球和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生产力分布凸显新的格局,沿海发达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加快向内地转移,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包括我县在外创业人员面临新的抉择,都在寻求二次创业的着陆点。我县特定的区域条件和丰富资源,将为我县在外成功人士新的创业提供广阔的舞台。
4、逐渐回归的创业典型是带动返乡创业的新型龙头。近年来,我县不断加大返乡创业工作力度,特别是随着县委、县政府《关于鼓励扶持返乡创业的实施意见》出台,以及组织“一名县领导、一个乡镇、一个包村挂乡部门”对接在外成功人士活动的深入开展,各类创业主体得到了全面激活,返乡创业风生水起,热浪涌动,已成星火燎原之势,一批返乡创业先进典型不断涌现。县委、县政府在今年春节隆重表彰18名返乡创业的典型,在全县上下以及在外籍人员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这一个个返乡创业的成功典型,正成为我县引领返乡创业的领头雁。扶持一个返乡创业典型,就会带来一个返乡创业团队的乘法效应正在我县逐步释放。在这一新型龙头的带动下,从而激活了创业要素,激发了创业热情,激起了创业劲头,使我县返乡创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5、不断改善的发展环境是吸纳返乡创业的强大磁场。环境是生产力,也是竞争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哪里的环境好,生产要素就向哪里聚集。近年来,我县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经过的武吉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贯穿的柯龙线公路改造升级即将竣工,跨越的咸吉铁路已通过国家立项,的交通瓶颈将会得到极大改观。同时,我县按照“完善老城区,提升南城区,决战良塘区”的战略思路,拉大县城框架,完善城市功能,打响“四创工作”攻坚战,抓好修河周边大治理,县城面貌得到极大改善。我县还按照搭建创业平台,铺平发展路子的要求,全面加快我县工业园和乡镇创业小区的建设,我县工业园已形成“一园四区”(即何家店返乡创业园、芦塘项目区、吴都项目区、太阳升项目区、高新技术项目区)的发展新格局,我县乡镇已建成8个初具规模的创业小区,工业园和创业小区已吸纳一大批返乡创业人员投资创业,已成为返乡创业人员回报家乡、发展自己的投资沃土。我县在十分注重硬环境建设的同时,还按照“硬环境不足软环境补,大环境不够小环境辅”的要求,积极打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阳光高效的政务环境,贴心周到的服务环境,把我县逐步建设成为生产要素聚集的“洼地”和返乡创业发展的“高地”。二、推动返乡创业的成效初步显现
近年来,我县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紧紧抓住人才这个新经济社会的第一资本,积极发掘人经济这座丰富的宝库,全力实施“返乡创业、富民兴县”战略,加快推进返乡创业进程,掀开了返乡创业发展的新篇章。返乡创业呈现以下变化:
1、返乡创业的势头逐渐增强。我县xx年引进返乡创业人数1286人,创办项目111个,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2亿元,创办其它经济实体1175个。今年至10月底止全县引进返乡创业人数1704人,创办项目159个,固定资产投资总额4.8亿元,创办其它经济实体1486个。从数字比较中看出,今年1至10月份引进返乡创业人数较去年全年增加418人,创办企业数较去年全年增加48家,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较去年增加1.6亿元。如石坳乡在今年4月份才启动创业小区建设,至现在已引进4家返乡创业企业落户小区,总投资4000多万元,其中3家已开工投产,还有3户企业即将进驻小区。四都创业小区建设如火如荼,古市创业小区机器轰鸣,全县各地呈现一派生机勃发、欣欣向荣的创业场面。
2、返乡创业的规模逐渐扩大。今年1—10月份全县新上返乡创业项目159个,其中投资500万元以上的项目51个,占项目总数32%,投资亿元以上项目3个,如黄坳乡成功人士王真等投资1.2亿元创办义乌饰品加工项目,太阳升成功人士邹树喜投资1.5亿元创办太阳升返乡创业园,上衫成功人士朱小湖投资1.2亿元创办赣西北汽车贸易综合服务中心。
3、返乡创业的领域逐渐拓宽。创业领域已由初期商品销售、饮食服务、资源利用等传统产业向机械电子、服装鞋帽、建筑建材、工艺饰品、家私制造等产业拓展,如今年新上返乡创业项目中,服装鞋帽类项目61个,占38.4%;建筑建材类项目26个,占16.4%;工艺饰品类16个,占10.1%;机械电子、家私制造、食品加工等其它项目31个。
4、返乡创业的质量逐渐提高。今年1—10月份新上项目中,二产项目134个,占项目总数84.3%,这些项目都是有生产厂房、有加工设备、有主导产品、有销售市场的加工企业,如石坳乡朱还后投资xx万元创办的浩淇塑料玩具有限公司、新湾乡饶绍彬投资5000万元创办的创新标准件制造有限公司、四都镇黄颖投资4000万元创办的群力石材有限公司等。
5、返乡创业的效益逐渐趋好。今年返乡创业人士创办企业和经济实体,共带动15276人就业。返乡创业企业已成为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的重要来源。从调查中了解到,返乡创办企业订单不断,产销两旺,预计今年返乡创办企业实现税利达8000万元,直接带动当地农民就业增收达9500万元。如渣津镇xx年新上返乡创业项目8个、安置就业人数600人、实现税收62万元,xx年新上返乡创业项目11个、安置就业人数950人、实现税收220万元;古市镇xx年新上返乡创业项目20个、安置就业人数800人、实现税收50万元,xx年新上返乡创业项目35个、安置就业人数1200人、实现税收120万元。返乡创业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和巨大的社会效益,已成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极。
我县在推进返乡创业工作中有很多好的做法,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利用乡情这一纽带,拉动返乡创业。县乡领导经常联系走访我县在外成功人士,县委、县政府在春节期间,为在外成功人士和务工人员寄去新春贺卡和慰问信,并由县四家班子领导带队走访慰问在外创业人员,召开返乡创业恳谈会,了解他们的心愿想法,征询他们的意见建议,从而激发了他们返乡创业的热情和动力。二是借助商会这一载体,推动返乡创业。我县在籍人员较集中的温州、深圳成立了商会,积极借助商会这一载体,组织和动员人参与到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充分发挥其在推动返乡创业中的组织作用。如温州商会、深圳商会经常组织成功人士了解我县工作大局和发展情况,积极支持县里的各项工作,今年就组织部分成功人士返乡创业,温州商会计划创办三个项目,即建设温州商会总部大楼,创办投资公司和担保公司,深圳商会朱小湖投资1.2亿元创办赣西北汽车贸易综合服务中心。三是依托能人这一龙头,带动返乡创业。王真是在义乌成功创业的领头人,也是在义乌商会副会长,县有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我县通过王真的带动作用,吸引13位义乌创业成功人士“抱团”返乡创业,共投资1.2亿元创办义乌饰品加工项目。四是围绕资源这一优势,吸引返乡创业。充分发挥我县丰富的资源优势,吸引一批劳力密集型和资源加工型的创业项目。五是立足园区这一平台,助推返乡创业。我县按照“筑巢引凤”的理念,高标准建设我县工业园和乡镇创业小区,尤其是何家店返乡创业园的建设,有效降低了我县成功人士返乡创业的成本和风险,助推返乡创业的快速发展。六是紧扣服务这一关键,拓展返乡创业。返乡创业人员能否留住、返乡创业项目能否做大,关键在服务。服务优才能人心留,留住人才、留住项目。我县通过出台扶助返乡创业政策措施十七条,建设项目准入“一站式”服务快捷的“绿色通道”,建立返乡创业项目跟踪服务制度等,得到了返乡创业人员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许,拓展了返乡创业的发展空间。三、制约返乡创业的因素不容忽视
我县返乡创业工作虽然取得较大成效,但由于我县基础较差,起步较晚,在加快返乡创业进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影响了我县返乡创业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一)返乡创业现状存在的不足,影响我县创业经济的发展质量
1、经济总量不大。近几年,我县共有返乡创业人数近5000人,占外出务工人数22万人2.27%,新上创业项目380个、创办其它经济实体3980个,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15亿元。而河南省固始县也是一个劳务输出大县,至xx年就有2万人返乡创业、累积投资达40亿元,相比之下,我县返乡创业经济总量还不大。
2、项目起点不高。由于受资金、厂房、劳力等生产要素的影响,我县大多数返乡创业项目起点较低,缺乏一些关链度高的产业、科技含量高的项目和知名度大的产品,特别是一大批劳力密集型产业项目,呈现经营规模小、生产条件差的现状,从而导致因规模小而不敢接大的货单,因条件差而留不住生产的工人,影响了企业的做大做强。如西港镇一些服装鞋帽类企业都挤在集镇的居民房内。
3、产业布局不优。由于我县缺乏科学的引导规划,致使返乡创业项目落户时呈现零乱状态,无法形成产业集群优势,没有发挥经济规模效益。主要表现在:一是全县没有形成特定的产业区域,项目安置有随意性,有些地区还出现了食品加工企业同化工企业相邻安置的现象。二是乡镇没有一个长远的产业发展规划。我县已有8个乡镇建设了创业小区,但多数乡镇在引导返乡创业时没有一个长远规划,都是按照先后顺序在创业小区建设厂房。如大桥镇引进小区5家企业,却是从事5个不同产业的企业。
4、产业链条不长。从调查中了解到,我县当前返乡创业项目刚落户不久,企业还处于成长阶段,各企业之间的产业关链度不高,产业链条不长。
5、支柱产业不壮。我县返乡创业的产业中,大多数处于覆盖面小、关链度小、带动力小、贡献率小的状况,没有形成强大的产业支柱,还缺乏如武宁县节能产业这样的产业支柱。
(二)返乡创业过程存在的问题,影响我县创业经济的发展效益
1、创业选项难的问题。我县许多成功人士都有返乡创业的愿望,但苦于难选好的创业项目。如从事洁具、拉链等行业的人员,认为我县没有电镀企业,无法到家乡发展,如从事其它行业,又怕担风险。
2、发展融资难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金融部门贷款指标较紧、手续麻烦。调查反映,金融部门贷款规模一般在几万元,与返乡创业贷款额度要求相差较大,且手续繁琐,又要财政工资担保,贷款非常困难。如古市镇全体镇干部都为返乡创业人员担保了贷款。二是民间筹资利率较高,增加了企业成本。如石坳乡朱返后创办的浩淇塑料玩具有限公司,目前投入了1000多万元现金,都没有享受到贷款的政策。
3、建设用地难的问题。因国家严格控制土地政策,土地供求矛盾日益突出,致使返乡创业建设用地非常困难。主要表现:一是土地使用总量不够,导致创业用地紧缺。二是土地使用安排不当,致使创业用地紧缺。如部分乡镇有用地指标而没用地企业,有的乡镇有用地企业而没用地指标;有的企业超标占用土地而有土地多,有的企业缺少用地而出现抢地等地现象,从而影响返乡创业项目建设进度。如工业园出现项目等地进驻、企业等地扩建现象,大桥镇创业小区规划面积80亩,目前只有5亩用地指标。4、生产用工难的问题。主要表现:一是招工难。由于我县青壮年劳力在外务工,家中都是一些老弱人群,因此招工比较困难。有些企业因招工紧缺,被迫把一个加工企业分成几个加工点,有的企业因工人紧缺,很多订货单都不敢接。二是培训难。由于招进工人需要进行上岗培训,使其尽快掌握生产操作技能,这项技能培训只能在生产企业内进行。而劳动就业部门开办的培训却不管用,到县城参加培训也不方便。三是管理难。由于在家这部人要兼顾家里农活,他们闲时就来企业做事,忙时就回家干活,所以难于管理。还有部分人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有时成天打麻将,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给企业管理带来不便。如渣津一家鞋厂反映,厂里花钱培养了50个技工,现在只留下10人。
5、运输物流难的问题。物流难是大家普遍反映的问题,也是制约我县返乡创业快速发展的最大障碍。主要表现在:一是物流不便。目前,我县到深圳、上海等地都没有直达物流车,产品运出去要几经转运,很不方便。二是物流成本过高。由于到很多城市没有直达物流车,企业产品运出去只能通过长途客运车,但由于客车通过联营手段,恣意涨价,造成物流费用过高。据古市一家五金针配企业反映,原来货运费为1元/公斤,现在涨到6元/公斤,企业都承受不起。三是物流不畅影响企业生存发展。加工企业每接一个货单,都要进行样品送检,由于我县物流不畅,加上送检时间紧迫,多数企业只能专门开车送检,费用很大,有时还会错过时机。据古市一家返乡企业反映,他有一个样品送南昌检验就专门跑了3趟,他说在外地十多元钱就可办成的事,在要花上几千元,他目前正在想是否继续出去办厂。
(三)返乡创业环境存在的差距,影响我县创业经济的发展速度
1、社会认同有差距。少数人只看到返乡创业者投资赚钱,却看不到他们创业的艰辛,看不到他们对社会所作的贡献,对创业成功者存在“嫉富心理”,怀疑创业者钱财来源不明、手段不正;少数人对创业失败者缺乏同情、理解和支持,在全社会还没有真正形成尊重劳动、尊重创业的大环境。
2、公平待遇有差距。部分人反映,我县对待返乡创业人员待遇不公平。主要表现在:一是招商对象不同待遇不同,主要领导招的项目比一般领导招的项目待遇好得多,办事方便快捷、服务热心周到,一般领导招的项目比普通干部招的项目待遇也不同;二是投资规模不同待遇不同,投资大的项目比投资小的项目待遇好得多,有些部门对投资不大的项目不屑一顾;三是投资主体不同待遇不同,外商投资项目比返乡创业项目待遇好得多;四是进驻先后不同待遇不同,新上项目比老企业待遇好得多。
3、政策兑现有差距。我县在加快招商引资、返乡创业和工业园区建设方面出台了系列优惠政策。但在政策宣传、落实、兑现方面还有一定差距。多数人认为,我县政策很好,但兑现困难;少数人认为,我县政策没有沿续性,经常随意变动;还有少部分人反映,我县木竹资源砍伐指标分配不合理,有的企业吃不饱,有的企业消不了,一定要根据企业资源利用率和利税贡献率进行合理分配。
4、服务到位有差距。近年来,我县服务环境有了较大的改善,但由于少数部门缺乏大局观念,只顾部门利益,在服务返乡创业工作中,言行不一、阳奉阴为,导致职能缺失、服务低劣,影响了我县的创业环境。部分人反映,有少数部门负责人不负责任,讲大话、乱表态,造成承诺无法兑现,给企业带来损失。有人反映,在办事很不方便,关键出在“股梗阻”上,有些重要岗位经常出现缺位掉岗现象。调查反映,我县每个项目签约要跑7个部门,手续繁琐,很不方便。石坳返乡创业人员反映,他申办再生资源认定书和一般纳税人认定书,跑了半年都没有办下来。工业园返乡创业人反映,少数部门经常到企业检查、恐吓和罚款,并希望县里尽快解决工业园企业的消防验收。四、加快返乡创业的举措有待强化
返乡创业,富民兴县。面临新形势,实现新发展,我们一定要以开放的思维、开阔的眼界、开明的心态、开拓的精神,抢抓发展机遇,强化发展举措,全力推进我县返乡创业快速发展。
1、积极鼓励,营造返乡创业的浓厚氛围。一是要搞好创业宣传。充分利用报、电视台、政府网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我县返乡创业的优惠政策和优良环境。同时,要利用主题报告会、创业宣讲会、经济研讨会和交流恳谈会等形式,广泛深入地进行创业动员教育活动,让想创业、议创业、盼创业的氛围日益浓烈起来。二是要培育创业文化。创业文化是返乡创业经济的精神内核和思想动力,要让创业文化主导社会思潮,让全民创业的主流意识奔涌起来。大力弘扬“开明、开放、奋进、和谐”的创业精神,树立永不满足、永不停步的开拓理念,树立甘冒风险、敢于突破的历险理念,树立自力更生、奋发进取的自强理念,树立工商皆本、义利皆容的道德理念,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尊重商家、崇尚创业的社会风尚,形成人人争做创业主体、个个都是创业环境的发展局面。三是要激励创业典型。要对返乡创业人员,坚持做到经济上给实惠、社会上给地位、政治上给荣誉,在评选劳动模范、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时,给予优先考虑。每年组织开展“十大创业明星”评选活动,对评选出的创业明星在县三级干部大会上予以表彰,要建立创业明星档案,对他们的创业事迹、创业成果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建立和健全创业明星享受待遇的有效机制,在全社会形成支持创业者,褒奖创业者、尊重创业者的浓厚氛围。
2、正确引导,拓展返乡创业的广阔空间。一是要把返乡创业作为富民兴县的一项战略举措。返乡创业人员带回了资金、信息和技术,也带来了商机、项目和产业,为农民增收、财政增长拓宽了渠道。我们要认识到返乡创业“三步跳”的发展规律和必然趋势,即第一步把全县富余劳力输出务工,让其积累资本、增长本领,第二步把在外成功人士引回创业,壮大县域经济实力,增强产业要素的吸引力,第三步把返乡创业成长起来的领军人物引向全国、走进世界,增强地方经济在国际国内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每一步转化都是一个惊险的飞跃,都会带来一次经济腾飞,如温州就是走这个路子发展起来的。我们要正确引导,始终把返乡创业作为我县一项重要的经济工作,纳入全县目标管理单独考评;把返乡创业作为我县“xx规划”一个战略重点,制定完善其发展的总体规划。只有把返乡创业工作摆正位置、正确引领,我县发展返乡创业经济就会生机无限、潜力巨大。二是要把返乡创业作为招商引资的一个主攻方向。发展经济,主要还是要靠人,这已成为大家的共识。我们要把返乡创业作为招商引资的一个主攻方向,打好亲情、乡情、感情牌,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要在人较集中的地方,尽快建立商会,借助商会的组织推动作用,开展招商引资和返乡创业活动。要把外地商会在建设总部大楼,创办总部经济作为招商引资一个新亮点,积极引导在外成功人士把企业总部放到、把经营税收留在。要完善招商引资考核考评体系,注重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成效。三是要把返乡创业作为解决就业的一条重要渠道。就业是民生之本。返乡创业项目的实施,带来很多就业机会和就业岗位。我们要完善人力资源市场,拓宽社会就业渠道,加强人力供求联系,建立就业保障机制,真正使社会富余劳力能快就业、就好业,使返乡创办企业能好用工、用好工,特别是农民工能在家门口就业,实现社会就业和企业用工的“双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互惠。3、科学规划,发掘返乡创业的强大动力。既要发展铺天盖地的项目,又要培植顶天立地的产业,充分发挥产业集群效应,积极培育发展比较优势。一是要确立我县返乡创业的发展方向。根据我县县情,要把启动文化旅游业、主攻加工制造业、规范商贸物流业、发展生态种养业、鼓励新型服务业作为我县返乡创业的发展方向,促进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要在主攻加工制造业的同时,大力规范商贸物流业,加快培育建设几个大型专业市场,积极扶持发展2-3家大型物流公司,引导创业资本向生态种养业倾斜、向新型服务业投注、向文化旅游业释放,高标准建设一批特色产业基地、观光农业基地,创办几家总部经济公司、投资服务公司,创建一批文化旅游景点、旅游休闲山庄。二是要制订我县返乡创业的总体规划。建议再通过3年努力,使我县返乡创业总人数达到1万人,创办企业总数1000个,投资总额达到50亿,年交税收达到5亿元。建议在渣津创办一个服装鞋帽产业园,以带动大桥、白岭、渣津、马坳等片区的产业发展,使产业园建设企业达到300户以上。要举全县之力,加大对县工业园、渣津产业园的投入和建设力度,加快配套设施建设,完善园区功能,使之成为我县东西互动、前后呼应、整体带动、促进我县经济发展的两大产业园区。三是要谋划我县返乡创业的产业布局。目前,我县返乡创业主要从事产业为服装鞋帽类、建材类、工艺饰品类、机械电子、食品加工、家私制造等,我们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打破乡镇界限,整合现有资源,科学谋划我县产业布局,建议机械电子类、工艺饰品类项目逐步向县城附近聚集,以何家店创业园和义乌工艺饰品创业园为核心;服装鞋帽类、家私制造类项目逐步向大桥、渣津、白岭、马坳片区聚集,围绕渣津服装鞋帽产业园主导产业的上下游产品,大力引进创办一批产业关联度高和产品依存度大的项目;食品加工、农副产品加工项目逐步向黄港、何市聚集;建筑建材类项目逐步向太阳升、四都聚集,以太阳升项目区为核心,尽快形成产业集群。
4、大力扶持,促进返乡创业的快速发展。一是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要对我县出台的优惠政策认真进行疏理,特别是对扶持返乡创业政策措施十七条要加大宣传落实力度,切实按照政策要求予以兑现到位。对返乡创业项目,只要不是国家明令禁止的产业和产品,在符合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的条件下,做到不管招商对象、投资主体、规模大小、建设先后,都要按照政策要求,予以一视同仁,公平对待,大力扶持。建议县优化发展环境领导小组要尽快建立优惠政策落实投诉惩处机制,每年组织开展一次优惠政策落实自查活动,确保出台政策用活、用好、用足,取信于民,充分发挥政策的推动作用。二是要加大资金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强政府、银行、企业的协调工作,在充分挖掘现有几家贷款担保公司潜力的同时,要积极组建新的担保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切实为返乡创业企业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要鼓励金融部门扩大信贷规模,加大贷款产品宣传力度,加强银企沟通协作,打通融资快捷通道,努力为返乡创办企业提供强大的金融支持。三是要加大人才扶持力度。要进一步落实留住人才的优惠政策,鼓励优秀人才扎根企业,与公司共成长,共享企业发展成果。要开通人才引进“绿色通道”,积极做好人才培训工作,根据产业培育和企业发展的需要,不定期组织各类管理技能培训,为企业发展储备智力资源。5、全心服务,保持返乡创业的良好势头。坚持做到你创业、我服务,你发展、我铺路。一要健全完善行政服务中心的功能。要按照规范行政审批事项,简化许可、审批和办证手续的要求,对返乡创办企业,在项目审批、企业设立、办证办照等方面,实行“一站式”受理,一条龙服务,一次性办结。二要强化职能部门的服务。国土部门要认真研究国家土管政策,分析我县土地整理开发现状,引导乡镇盘活闲置旧厂房和废弃老屋场,就企业“用地难”问题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帮助破解“用地难”难题;劳动就业部门要积极帮助企业招聘、培训工人,及时掌握用工动态,发布用工信息,加强同县外就业部门联系,争取从县外引进劳力到我县务工,要用准、用好小额担保贷款,努力提高它的使用效益;交通运输部门要积极整合现有物流资源,积极引进外地物流大公司进驻我县,创办规模较大的物流公司,做大物流产业,创建一个覆盖面广、吞吐量大、带动力强的物流网络;中小企业局要帮助企业加强内部管理,提升管理水平,引导企业加大技改扩建力度和科技投入,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多创名优品牌。三要规范职能部门的服务行为。各职能管理部门要多服务、少管理;多给予,少索取。坚决制止乱检查、乱收费、乱罚款和各种摊派活动,切实给企业一个安静的经营环境和自由的发展空间。要建立企业检查审批制度和投诉管理制度,做到有诉必查、有查必果,对违规部门负责人,要坚决做到严惩不贷,确保制度严肃性。要坚持和加强领导与企业的挂钩联络制度和重点企业保护制度,加大企业和周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为企业提供一个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1/7123456下一页尾页
篇三 县农民工返乡创业调研报告
返乡民工创业,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意义重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县农民工返乡创业调研报告范文,欢迎阅读!
县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经济总量偏小,至今仍是云南省省级重点扶持贫困县,20_____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2122元。全县农业人口263383人,农村劳动力172134人,占农业人口的65.36%,其中男劳动力89509人,女劳动力82625人,农村富余劳动力83313人,占总数的 48.4%,劳动力资源丰富,同时劳动力素质偏低,文盲9295人、小学文化74586人、初中文化78292人,高中以上9961人。现累计转移 45976人,目前尚有37337人农村劳动力处于闲置中。闲置的农村劳动力渴望外出打工来增加收入,改善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外出打工农民返乡者日益增多,形成了农民外出与回流并存的局面。在回流的民工中,有一部分是为创业的目的而返乡。在历年的打工生涯中,他们经历了市场风雨的洗礼,锻炼了意志,经过滚打摸爬,学得了一定的技术,或管理经验,开阔了视野,有了一定的资金积累,于是产生了回乡创业的冲动,甚至有少数人外出时就是怀着创业的目的走出农村去的。当这些人在打工的过程中有了一定的人力资本和经济基础之后,他们就会怀着干事创业,改变家乡贫困面貌,带领乡亲走向富裕之路的良好愿望回到故乡。返乡民工创业,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云南省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促进会的通知要求,xx县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促进会的工作人员对返乡民工创业情况作了实地的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外出打工、回乡创业情况及回乡创业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意义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农民工从卖苦力到拼智力,从城乡两栖到定居城市,从单向涌入城市到开始回乡创业,农民工群体正在发生着脱胎换骨般的变化。农民工经过十多年来的打拼,逐步由体力型转移向技能型转移转变,据统计,全县外出打工的农民45976人,返乡创业的农民工仅360人,占外出打工人数的 7.8。返乡创业人员在外积累了一定的资金与技术,靠着他们的聪明与拼劲,返乡创业主要以从事建筑业、豆制品加工业、磷化工、种植业为主的企业占了重要的份额,不仅他们自己过上富裕的生活,还吸纳了大批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为政府排忧解难,缓解了就业压力,增加了农民收入,带动了一方经济的发展。最为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在xx县有口皆碑的建筑老板陈学明,他是家乡共同富裕的带头人和引路人。
陈学明是石屏宝秀镇宝山街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子弟,他在七十年代开始外出帮人搞运输,跑了云南省的玉溪、景洪等多个地区及红河州的大多数县市,经过一段时间的艰苦奋斗和四处奔波,既磨练了身体更锻炼了意志,同时也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在他的鼓励和带动下,回乡组建了10多个农民的马车运输队,1980年,开始初涉建筑行业,1994年,在抓好主业的同时,先后开办了汽车修理厂,汽车配件门市,建筑材料门市,红砖厂、木材经营等多种厂店,20_____年,成立了学明房地厂开发有限公司。目前在他的公司就业的农民工(临时工除外)达370人,在公司打工的农民一年人均至少有一万左右的收入,他为家乡的共同富裕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二、农民工回乡创业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出现困难和问题的原因
返乡民工创业并非一帆风顺,在创业的过程中面临着不少仅靠个人难以解决的问题。
1、资金缺乏。返乡民工在创业中资金缺乏是一个普遍的现象。据县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促进会对外出打工返乡农民现状的调查,被调查者中85%的人认为回乡办企业最缺的是资金。在投入办企业的资金来源总额中,自我资金占52%,向私人借款占19%,银行贷款占27%,政府资金占2%。政府和银行支持的资金总计不足三分之一。虽然说,外出打工的农民在返乡时都有或多或少的积蓄,但是对于创办企业、搞生产性经营所需资金额来说,这点积蓄只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如果政府和银行不给予较大力度的支持,如果资金问题不能解决,多数返乡民工只好空有一腔返乡的热情,根本无法实施创业计划和施展自己的才能。
2、缺少优惠政策。xx县的调查说明,有50%的人认为当地政府没有鼓励返乡民工创业的优惠政策,有50%的人认为不知道有没有优惠政策。据调查,各级党委政府对招商引资工作十分重视,并专门成立招商局,制定了招商引资的各项优惠政策,但农民工创办的多数为作坊式小企业,政府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规定不明确,引导和服务不够。这种情况说明缺少鼓励返乡民工创业的优惠政策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即使政府制定有优惠政策,也因宣传不到位而不被返乡民工广泛了解,或者因未认真执行、未落到实处而成为一纸空文,使得返乡创业的民工感受不到政府的关心和支持。
3、形不成合力。返乡民工创业,大多数是个人行为,家庭式的创业模式,单枪匹马地干,势单力薄,形不成合力,抗风险能力差。一部分企业市场竞争力差,效益不太好,难有大的作为。
4、经营环境差。突出并普遍地表现在税费过重。xx县的调查表明,目前已停办的企业中,有50%的人回答说原因是税费过重。同时,有些相关单位不仅不提供主动服务和优质服务,而且故意卡脖子。
三、农民工回乡创业的政策需求
返乡民工创业,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意义重大。然而,在创业的过程中,他们面临着许多靠自己难以克服的困难和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创业就无法成功,创业失败带来的消极后果是全方位的,不仅仅个人利益受损,而且影响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政府应积极采取措施,大力支持返乡民工创业,帮助他们走向成功。政府的大力支持是返乡民工创业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1、给予适当的资金支持。
资金支持的渠道是多方面的。第一,地方政府每年都有一定的开发资金,用于开发性生产经营项目,在开发性资金的使用方面,应注意向返乡创业民工倾斜,因为这是真正的创业和开发。第二,积极协调银行与返乡创业民工之间的借贷关系,促使从事农业信贷工作的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对返乡民工创办的企业和从事的养殖业项目以及非农产业项目给予优先支持。第三,可以探索性地引导创业民工寻找民间融资的途径。现在,各地农村中都有一些先富起来的农民,手中有一些节余暂时不用,这些资金闲置起来是个浪费;而一些创业民工则等米下锅,急需资金;这是一条民间融资的新途径,政府可以给予引导,以求双方互惠互利。但必须指明的是,政府在这种融资的过程中,仅起中介作用,不负实质性责任,必须是双方自觉自愿,并签订合同,政府的责任是监督合同的执行。
2、制定各项优惠政策。
各级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些有利于返乡民工因地制宜、创业致富的优惠政策。一般来说,在注册登记方面,要减少环节,提高工作效率,提供优质服务,并免收各种证书费、登记费和管理费;在税收方面,免去2-3年税收,使其在创业起步阶段减轻压力;在土地和其它自然资源利用方面,提供方便并给以优惠。
3、帮助返乡创业民工获得必要的技术支持。
总体上讲,返乡民工创业,产品技术含量较低,但其中也有一些企业,需要比较专业的技术,就连从事养殖业,也离不开科学的养殖方法和专业知识。对此,一些创业者知识和技术积累不足。政府在这些方面应该有所作为,可以有针对性地从高校或科研所各类科技机构、职业学校等处聘请一些专业技术人员对创业民工开设专题讲座,现场指导解疑答难;帮助创业者同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建立经常性联系,使创业民工遇到技术方面的难题时知道找谁咨询,小问题通过电话就可以解决,大一点的问题可以自己登门求教或者邀请现场指导。如此,创业者定会受益匪浅。
4、广开信息渠道,帮助返乡创业民工开拓市场。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信息就是财富,信息就是市场,广泛了解和及时掌握市场信息,就能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扩大产品市场,以求得自身的发展。然而返乡创业的民工,大部分是在乡(镇)甚至在村从事创业活动的,地处偏僻,消息闭塞,信息来源渠道很少,这无疑对创业活动产生了消极影响。地方政府特别是乡(镇)政府应该急创业者之所急,在这些方面为他们办些实事。建议每个乡(镇)成立一个返乡民工创业领导小组,这个小组应同外界建立广泛的联系,多方收集市场信息和市场动态,通过多种途径(如印发简易的市场信息报,在乡镇政府设立市场信息专栏等)及时把各种信息告知创业民工,帮助他们开拓市场,把蛋糕做大。
5、把返乡民工创业纳入当地政府发展经济的规划之中统筹安排。
发展农村经济是基层政府的一个重要任务,对此,基层政府年年有规划,但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是大都没有把返乡民工创业列入当地政府发展经济的规划之中,这是一个令人非常遗憾的事情。要把返乡民工创业列入规划之中,就必须做到对返乡民工创业情况底子较清,心中有数。在乡(镇)政府设立一个民工创业领导小组,其任务主要是收集、整理有关信息,建立创业民工档案;定期或不定期地召开创业民工代表座谈会,了解其所思所想,听取其意见建议,加强沟通,并就反映的问题同有关方面进行协调,帮助解决返乡创业民工的困难;对把民工创业纳入统一规划提出具体方案,以供乡(镇)政府决策时参考。
四、目前对返乡民工创业实行的政策
据县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促进会人员的调查,石屏目前还没有明确制定返乡民工创业的优惠政策或是实施意见之类的文件。
篇四 农村改革 农民工返乡创业调查报告
农民工返乡创业、工商企业带动我国建设新农村发展,是解决新农村建设中钱从哪里来、富余劳动力向哪里去、农村带头人怎样培养、农民组织化程度如何提高这4个根本问题,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形式。这两种趋势的出现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反映了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是“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具体表现,对新农村建设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根据国家统计局湖南调查总队《关于开展农民工返乡创业情况专题调研的通知》[湘调办字xx(55)号]精神,资兴调查队于8月中下旬认真开展了农民工返乡创业情况专题调研对市区及各乡镇 (街道)的农民工返乡创业展开了详细的调查。有关调查情况如下:
一、资兴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基本情况
资兴总面积2747平方公里,辖17个乡10镇1个办事处,,xx年末总人口36.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30483人,农村人口235517人,农村劳动力145000人,农村外出务工人员51450人。
近年来,资兴各地抓住沿海发达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内地转移和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大好时机,出台了一系列引导和扶助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优惠政策,引导了一大批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回到自己家乡创办经济实体。据调查,全市总计引导了2123人外出务工经商农民返乡创业,创办“回流型”企业86家(不限规模),返乡创业总投资3500万元,年产值28435万元,上交利税450万元,吸收就业人口数3500人(城镇360人,农村3140)。其中投资上1000万元的企业2家,500-1000万元的2家,100-500万元的3家,50-100万元的6家,50万元以下的73家。(详情请见附表)
资兴市根据各自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做法与经验,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为加强招商引资和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资兴市政府相继出台了《资兴市招商引资工作目标考核暂行规定》、《资兴市招商引资中介人奖励办法》有效促进了全市招商引资和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
2、优化硬件环境。地方政府采取创建“返乡创业园”、“返乡创业一条街”等方式,为农民工回乡创业提供良好的硬件环境,引导创业人员走规模发展、聚集发展和集约发展之路,以降低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成本,提高创业的成功率。市政府明文规定:凡来资兴投资创业用地每亩不超过8万元。
3、优化融资环境。市政府通过信贷担保,解决农民工返乡创业过程中的融资困难问题。市政府成立了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为返乡创业的中小企业信贷担保,同时融入企业资金数万元,为返乡创业的中小企业开辟了一条新的融资渠道。
4、免费培训服务。为农民工提供免费培训,为企业发展培训工人,降低企业生产运营成本。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局每年都根据当地企业的发展需要,为企业特别是农民工返乡创办的企业进行员工技能培训,一年培训规模达500人,培训周期根据实际工种的不同,从一个星期到两个月不等,平均为一个月左右,培训经费由劳动与社会保障局直接按培训人数拔发给培训机构,其经费来源一部分是国家财政预算,一部分是地方政府财政配套投入,主要是通过争取扶贫项目或其他创收部分等来予以保证。
5、成立行业协会。为加强与经济发达地区相关行业以及生产资料供应商和销售厂商联系,畅通市场信息渠道,市政府牵头成立行业协会以引导当地的主导产业做大做强。
6、城乡管理一体化。为了让农民工回乡安心创业与就业,取消了对农村户口入居城镇的政策性限制,对经常居住在城镇,或主要在城镇务工经商的农村人员,在购买住房和转城镇户口方面已经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政策限制。同时引导建立民办学校吸收学生,公立中小学校对城乡孩子就学一视同仁,不对农村或外来学生收取任何附加费用。
篇五 川商返乡创业调研报告
为省委省政府对川商返乡创业工作决策提供参考,3月中下旬,四川省统计局组织力量前往流动人口大县——中江县调查了解川商返乡创业情况,现场走访了“刘氏农场”、“东东瓜蒌合作社”等两个创业成功典型,详细了解其生产经营、农民增收、就业、产业带动等情况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具体情况如下:
一、根据市场需求,确定创业方向
中江县现有常住人口108.1万人,外出务工人员49.9万人,其中有4000余人返乡创业,近五成返乡创业人员从事种植或养殖业。
“刘氏农场”法人代表刘海林于上世纪90年代在广东务工,后来开办了不锈钢抛光厂。在洽谈不锈钢抛光业务过程中,他发现广东、上海、云南、成都等地餐饮市场对牛肉需求量较大,因此决定回乡建立肉牛养殖场,带领家乡群众共同致富。2023年创业开始,“刘氏农场”分别引进了瑞士“西门塔尔”和法国“夏洛莱”两个品种的肉牛进行养殖,同时规模化种植花椒、生姜等经济作物。
“东东瓜蒌合作社”创始人王开东2023年在经营煤炭生意的过程中,一次偶然机会得知瓜蒌根、果、果皮、种子有解热止渴、利尿、镇咳祛痰等作用,沿海地区需求量大,但种植条件有限,于是决定返乡创业,带动家乡父老种植瓜蒌。在2023年首次创业失败的情况下,于2023年辞职返乡再次创业,并逐渐形成了瓜蒌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的规模化经营模式。
二、按照市场需求量,逐步扩大生产经营规模
在市场回报率逐年增加,产品需求量日益增大的同时,企业逐年增加投资额,有序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规模,拓宽产业发展方向。“刘氏农场”个人先期投入1600万元,修建了肉牛养殖场,存栏母牛及肉牛800—900头;修建当地学校,自建水泥路2.5公里、蓄水池1口、沼气池1个,整理荒山、改造土地、租用土地等700余亩。预计后期还将投入4—5千万元,再租用整理400余亩土地,用于拓展农村观光旅游服务项目、建设肉牛宰杀场、食品深加工企业和种植中药材。
“东东瓜蒌合作社”在首期投入140万的基础上,个人再投资660余万元,政府专项资金支持250余万元,自建瓜蒌种植基地700余亩,带动乡亲栽种瓜蒌1万余亩,建成瓜蒌瓜子加工厂、腻子厂、养殖场等。预计后期还将增加投资,开发农村旅游观光服务项目,建设瓜蒌瓤深加工厂等。
三、经营方式灵活多样,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良好
为扩大生产规模,拓宽销售渠道,企业采取灵活多样经营方式,为土地增收,农民致富起到了良好带头作用。
一是以土地入股、土地租用、荒山整理等方式,实施规模化经营。为提高产品竞争力,企业通过土地入股、土地租用、荒山整理等方式,不断扩大种植规模。“东东瓜蒌合作社”瓜蒌种植面积由最初的40亩扩大到1万余亩。“刘氏农场”青草饲料和生姜、花椒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到700余亩,肉牛年出栏达400余头。
二是“东东瓜蒌合作社”将种、养殖相结合,传统销售与网络销售相结合。为充分发挥土地经济效益,拓宽销售渠道,“东东瓜蒌合作社”将种植业和养殖业相结合,在瓜蒌藤蔓成熟后,在瓜蒌种植地放养鸡、鹅等小家禽,每亩地每年增加经济收益约2000余元。每年支付“百度推广”10万元宣传费,用于产品推广;并利用电商平台建立网上特产专卖店。每年瓜蒌都是买家提前向合作社下定单,预付货款,其产品主要销往沿海各地。
三是“刘氏农场”将肉牛实施集中养殖与分散养殖相结合,经济作物先回收库存再统一销售。为致富当地农户,提高肉牛质量,降低肉牛患病风险,“刘氏农场”向周边有条件的农户免费提供幼牛,向农户免费赠送配种成功母牛,进行分散养殖,再按时回收,统一销售。在生姜、花椒等经济作物滞销时,按照市场价收购当地居民种植的花椒、生姜等进行储存,待市场行情回暖再统一销售。
四是企业效益明显。目前,“刘氏农场”年出栏肉牛400余头,每头重量在1300斤左右的肉牛销售额为16000余元,净利润3000余元/头,年销售额600余万元。1株瓜蒌年收益200—300元,1只散养鸡、鹅市场价200余元,1亩地可种植瓜蒌150—160株,养殖鸡、鹅等小家禽10只,产值5万余元。
四、社会效益明显
截止2023年底,中江县川商返乡创业共吸呐就业20000余人,创造产值预计12亿元,为转变当地农业发展方式、吸呐农民就近就地灵活就业、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民增收起到积极作用。
一是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土地利用率进一步提升。企业将土地集中使用后,统一规划,改变了传统经济作物种植方式、家畜家禽以户为单位小规模养殖方式,实现了种养殖、初加工、再销售的经营模式,促进了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全户外出务工家庭荒废土地、荒山等得到有效利用。
二是促进当地农民就地就近灵活就业。企业因经营和管理需要,采取固定招聘和季节性用工两种模式,聘请工人基本为当地返乡农民工或不能外出务工人员。“东东瓜蒌合作社”平均每30亩聘请1名相对固定管理人员;每年9—10月瓜蒌采摘期,平均每天用工100余人,当天计件发放工资,年发放工资200余万元。“刘氏农场”养殖场聘请固定工人22人,种植场地聘请人员40余人,管理人员工资年薪10万余元,工人月平均工资2500—5500元不等,按月发放。由于种、养殖企业就业门槛低,就业方式灵活,有效解决了当地有劳动能力的中老年人就业问题,以及部分家庭由于外出打工带来的社会问题等。
三是产业带动性强。 截止2023年底,“东东瓜蒌合作社”带动当地群众种植瓜蒌10000余亩,参与瓜蒌种植农户由最初的190户增加到4000余户。“刘氏农场”入股或租种土地种植的花椒、生姜等作物700余亩;5户参与幼牛养殖,平均每户养殖10—20头;10户代养配种成功的母牛,平均每户代养2—3头。
四是农民人均纯收入明显增加。2023年以来,当地农户因出租土地、就近就地打工、土地入股、发展产业等,农民人均纯收入明显增加。荒山纯收入由每亩200元/年提升到600元/年,土地入股平均每年每户1000余元,土地租用每亩每年收入200—400元,还有部分工资性收入。中江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23年5672元增长到2023年的10955元,增长率达93.1%;“刘氏农场”和“东东瓜蒌合作社”所在地富兴镇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23年5283元增长到2023年的11184元,增长1.2倍。
五是热心公益事业回报家乡。“刘氏农场”在当地修建了蓄水池、学校、公路等基础设施,在满足企业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的同时,也方便当地居民用水、出行、儿童教育等。同时为地震灾区捐款、捐物;每年春节,还慰问当地年满70岁以上的老人,吃年饭、发红包。
六是资源综合利用,强化环境保护。为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刘氏农场”变废为宝,充分利用资源,将肉牛粪便集中收集到沼气池发酵,发酵后的粪便再用于灌溉农作物。“东东瓜蒌合作社”待瓜蒌藤蔓成熟后,将鸡、鹅等小家禽放养到瓜蒌种植地,食草,祛虫、增肥,实现生态种、养殖。
五、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供水资源不足。由于部分种植、养殖地为整理荒山后发展起来的,水资源缺乏、供水设施不足,企业要么自建蓄水池,要么靠天吃饭,影响发展和收益。
二是道路建设不能满足企业发展需求。由于村道建设一般为3—3.3米,较大型运输车辆不能通过。为此,“刘氏农场”只能采取大、小型运输车辆中转方式运输肉牛,增加运输成本。部分开垦的荒山路面,还需企业自筹资金修建。
三是专业型、管理型人才缺乏,流失快。返乡创业农民工或农民企业家,尤其是从事种、养殖业企业,由于企业地理位置、工资待遇等方面原因,导致企业严重缺乏资料整理、电商平台管理、对外沟通协调等方面的人才。“东东瓜蒌合作社”先后在高校聘请大学生10余名,均在工作2个月左右离职。
四是专项资金扶持力度不足。由于银行贷款政策限制、政府专项扶持基金有限等,在企业生产经营发展过程中,资金来源主要靠创业者自筹,由于资金限制,制约企业发展速度和规模。
六、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是进一步强化宣传。各地关于农民工、农民企业家和川商返乡创业的专门服务组织,要利用各种媒介或召开座谈会等方式,提供投资信息,加大政策宣传。对返乡创业项目,要从项目引进、建设到投产全过程服务,力争更多的川商、川籍农民企业家“返乡创业、回家发展”。
二是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在交通、能源、通信、水利、城市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投入,着力改善阻碍企业发展的基础设施条件,助推企业降低成本,扩展经营,以实现更大的就业需求。
三是强化专业人才引进。“东东瓜蒌合作社”创始人建议在乡镇党委、政府设立专门机构,增设人员编制,有针对性为当地企业尤其是种、养殖企业引进专业人才,助推当地企业发展。
四是加大资金政策扶持力度。在建立川商“返乡创业、回家发展”专项投资基金的基础上,各金融机构针对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和农民企业家,进一步放宽贷款政策,实施有年限的无息或低息贷款。
篇六 成功人士返乡创业的调研报告
成功人士返乡创业的调研报告范文
创业,是时代的最强音;返乡创业,是当今的热话题。做好返乡创业工作、解决返乡创业难题、加快返乡创业进程,对加快地方经济发展、调整现有产业结构、壮大县域经济实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如何做好这篇文章、做活这个工程、做大这块经济?是每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领导关注和深思的课题。遵照县委主要领导交办的调研课题,县政协专门召开主席会,及时部署相关调研工作,抽调精兵强将,组建专题调研组。调研组还邀请县工商联、中小企业局、劳动就业局分管领导参与,通过远赴沿海地区、深入乡镇基层、进驻企业车间,组织召开多种多样的座谈会,广泛接触各行各业的创业者等形式,开展了从xx年11月11日至26日为期半个多月的返乡创业专题调研,深入了解务工者的心愿,认真倾听创业者的心声,深刻查找返乡创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积极探讨加快返乡创业的对策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我县返乡创业的前景十分广阔
1、巨大丰富的劳务资源是滋生返乡创业的不竭源泉。我县是个劳务输出大县,劳动力资源丰富。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我县富余劳力远赴沿海开放地区务工就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县现有22万余人长年在外务工、创业和发展,遍布全国10多个省(市),他们在社会大熔炉的历炼和市场大风浪的`搏击中,开阔了眼界,转变了观念,学到了技术,增长了本领,积累了资本。他们中有部分优秀分子敢闯敢干,捷足先登,在赚取人生第一桶金后,就开启了自主创业的征程,成功实现了由务工者向创业者的跨越,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老板。据调查,全县共有xx多人在外地成功创业,他们具备返乡创业的条件和实力,是我县推进返乡创业的主体和力量,这巨大丰富的劳务资源已成为培育创业主体的不竭源泉。
2、根深蒂固的故土乡情是拉动返乡创业的紧密纽带。故土乡情是每个人一生的牵挂和思念。我们在温州和义乌同外出成功人士座谈时,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那就是想回归故土,回报家乡,想为家乡发展多作一份贡献,为乡亲致富多尽一份力量。他们认为故土难舍、乡情难忘,在家乡发展将是他们二次创业的第一选择,随着我县加快返乡创业系列政策和措施的出台,他们实施返乡创业的愿望更加强烈。他们表示,将做到以乡情为纽带,以商会为载体,组织更多的籍成功人士回乡创业,充分发挥人经济的优势,全力支持返乡创业经济的大发展。
3、地大人广的特定区域是承接返乡创业的广阔舞台。我县幅员广阔,县域面积位全省之首、人口居全市之最,具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和劳力资源,是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最佳选择。境内青山绿水、环境优美,是一块神奇的天然宝地,令人向往,叫人留连。随着全球和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生产力分布凸显新的格局,沿海发达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加快向内地转移,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包括我县在外创业人员面临新的抉择,都在寻求二次创业的着陆点。我县特定的区域条件和丰富资源,将为我县在外成功人士新的创业提供广阔的舞台。
4、逐渐回归的创业典型是带动返乡创业的新型龙头。近年来,我县不断加大返乡创业工作力度,特别是随着县委、县《关于鼓励扶持返乡创业的实施意见》出台,以及组织“一名县领导、一个乡镇、一个包村挂乡部门”对接在外成功人士活动的深入开展,各类创业主体得到了全面激活,返乡创业风生水起,热浪涌动,已成星火燎原之势,一批返乡创业先进典型不断涌现。县委、县在今年春节隆重表彰18名返乡创业的典型,在全县上下以及在外籍人员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这一个个返乡创业的成功典型,正成为我县引领返乡创业的领头雁。扶持一个返乡创业典型,就会带来一个返乡创业团队的乘法效应正在我县逐步释放。在这一新型龙头的带动下,从而激活了创业要素,激发了创业热情,激起了创业劲头,使我县返乡创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