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传统文化调研报告8000字
1.传统文化调研报告范文
一、前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与西方国家的交流日趋频繁,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也渐渐统一化,这就造成很多人淡化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而注重外来节日,像2月14日的“西方情人节”4月1日的“愚人节”12月25日的“圣诞节”等西方国家节日在中国变得相当流行,而中国的传统节日像五月初五的“端午”等节日却被我们中国人淡化了。就此问题,我对西安部分高校的部分在校大学生做了关于中国传统民族节日意识的调查,现就调查结果做以下分析报告。
二、现状
(一)、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和重视程度
大部分大学生认为中国传统节日是具有深远意义的,是值得倡导并隆重举行的,比如说“端午节”是纪念我们伟大的爱国英雄——屈原的;还有部分大学生认为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程度不是很高,不明白部分节日的意义,所以表示不是很提倡,有的人甚至表示对中传统节日都不是很了解,在调查中我发现很多人不能完全说出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有些竟然表示不知道“端午节“这个节日。
(二)、当代大学生对西方国家节日的了解及重视程度
部分大学生认为要与西方国家“接轨”,要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及文化,就必须接受西方国家的文化及节日传统;大多数人表示对于西方国家的节日既不能说完全摒弃,也不能说是完全不接受,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并不代表是否定某一方,而是的融合,对于节日这一问题而言,他们表示可以接受,但不会去隆__祝,毕竟那是别人的节日。
(三)、大学生热衷外国节日的主要原因
由于对我国文化、民族传统知识的欠缺以及盲目从众崇洋媚外的心理导致部分大学生对外国节日表现出“狂热”的态度,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而当代大学生从小就被社会定位为为了考试而拼命学习的一类人,大部分时间都用来“钻研”那些课本知识以应付考试,忽视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错误的认为科技、经济等某方面优于中国的部分西方国家就是自己的偶像,从而导致崇洋媚外,热衷于外国的文化教育及服饰等各种东西,当然西方国家的节日也成为他们青睐的对象。
三、问题
在调查时与部分大学生的交流中,发现了极少部分大学生的一些令人无奈又“匪夷所思”的观点。
1、建议给中国传统节日重新“易名”
极少部分大学生由于对西方国家的过度崇拜,竟然给部分中国传统节日加上一个类似于西方节日名字的名字,比如“中国情人节”,更令人无语的是有人建议将“清明节”改名为“中国鬼节”。
2、部分人表示“不承认”中国有些传统节日
部分人认为当“节日”的概念被“假日”替换以后,是节日就应该有假期,可是中国的很多节日都没有放假时间,这样一来,他们觉得这些节日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节日,从而忽视甚至不承认那是中国传统节日。他们表示这样的节日犹如“食而无味”,所以不愿接受。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该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节日的重视程度较为欠缺,这是由于对我国文化知识及传统观念的缺乏而导致的。我希望当代在校大学生能加强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了解,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用行动去证明自己的爱国热情。
五、结语
在调查中,少量大学生对韩国申报端午祭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成功这一事件表示义愤填膺,他们认为中国人民应注重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对于20__年韩国申报中国的“端午节”为他们的节日这一事件,我们应该予以重视,对于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去重视,保护中国传统节日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刻不容缓。
2.传统文化调研报告范文
当今社会,浅文化、俗文化、网络文化充斥人们的生活,传统文化在学生中的地位越来越低,他们对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另外,写作教学的功利化、速成化的趋向已经严重影响到写作教学的可持续发展。重操作技巧传授、轻写作素养养成的写作教学模式已然充斥着中学写作课堂,直接导致学生习作的套路化、浅薄化。
因此,我们课题组针对初中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与理解进行了一次问卷调研,以期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探索并掌握在写作教学中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方法,提高学生写作的水平,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一、调研目的
了解传统文化在当代初中教育中的现状,弘扬传统文化,测试当今初中学生对中国传统和文化认识程度,以及学校的重视程度和他们对我国传统文化的道德观念、教育方法的态度,从而引发思考,是传统文化得以受到更多的'重视,教育得以进一步发展。
二、调研对象
我校七、八、九年级三个班共60人。为了保证调研结果的信度和效度,我进行了调研,完全能够保证调研结果的科学性,从而帮助我们做出客观理性的分析判断,保证研究的有效性。
三、调研方式
本次调研采取的是随机问卷调研。发放问卷对象是七、八、九年级60名学生,共发放问卷60份,有效问卷60份,有效率100%。
四、调研时间
20__年12月3日20__年12月12日
五、调研内容
主要调研本校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情况。共设置了11个问题,其中单项选择10个,主观题1个。
六、调研研究的方法
问卷法,统计法,分析法
七、问卷调研的结果
略。
八、调研报告的学术价值
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与青少年的诚信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此次调研,为课题的研究和实施奠定了基础,便于课题组进一步改进研究的策略,安排调整今后的研究工作。并且使课题组成员进一步明确了做为初中阶段的学校使命,即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还应肩负起“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伟大使命,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让优秀传统文化在学生心中扎根,培养更多的“有传统文化之魂”的社会建设人才。
3.传统文化调研报告范文
传统文化在今天所遭遇的压力,并不是文化本身的危机,而主要是传播形式上的困境,结合时代特点改造创新形式,推进传播形式和表达方式的与时俱进是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要改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表达方式,需要充分依托现代传媒技术和现代产业技术,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新媒体新业态相结合,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拥有现代化的传播方式和表达方式。
1、以现代传媒为依托改进传播方式。
进入新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主要通过网络、电视、手机等现代传播媒介进行,较于书籍、报纸等传统传播媒介,现代传媒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针对性和即时性强等优势,能很好地符合现代人碎片化、快餐式的阅读心理。所以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想广泛地融入现代人的生产生活,能够为现代人所熟知和接受,真正在当代“活”起来,必须充分借助和依托现代传媒,“让传播的话语模式与时俱进,用民众感兴趣的话语框架和模式进行传播。”为此,要将传统文化资源与网络、手机、电视等现代文化传播媒体相结合,充分发挥互联网平台的传播优势,充分融入现代流行元素,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媒介技术和传播形态不断发展。
近年来,“网上非遗博物馆”、“网上书友会”等网络文化活动平台成功搭建,“网上礼仪学堂”、“网络道德学堂”、“网上书香榕城”等网络文化传播品牌成功打造,这都是以互联网为依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传播方式的积极探索。
此外,电视电台等亦在改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方式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中央电视台推出了《中国成语大全》、《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诗词大会》、《中国谜语大全》,东方卫视推出了《诗书中华》,山东广播电视台推出了《齐鲁家风》,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创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是传统文化资源与现代电视传媒相结合的成功实践。
其中,《齐鲁家风》采取古今结合的叙述方式,通过情景模拟、三维动画、二维图示进行技术处理使画面镜头更加吸引眼球,通过小视频形式将片中故事推送到各大视频网站进行多平台多渠道传播,这使得传统文化的传播更具时代气息和青春气息,更易为广大观众所接受。因此,要充分运用各类传播媒体和技术,通过数字化处理和动态化表达使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和现代传播手段“打开”和传播,从而不断改进创新其传播方式。
2、以文化产业为依托创新表达方式。
推动传统文化资源与新业态相结合,发展传统文化特色产业,是新时代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创新经济发展模式的共同要求。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能够依托影视动漫、文化旅游、会展演绎等多种产业形式找到自己的现代“打开方式”,发挥自身在当代的经济文化效益。以动漫为例,传统文化资源通过与动漫艺术结合,能够很好地变“严肃”、“古老”为“活泼”、“新奇”,从而创新表达方式使自身在当代“新”起来、“火”起来,如《中华小子》以动漫艺术的手法诠释了民族精神,赢得了法国评论界“引发亚洲动作片新美学”的赞誉,《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以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为素材,大量融入时代新鲜元素并运用现代动漫艺术,在传播民族文化的同时收获了极大的经济效益。
因此,创新传统文化的表达方式可以依托现代动漫艺术,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动漫化传播。再者,除动漫艺术之外,影视艺术也是创新传统文化表达方式可以依靠的重要技术,促进传统文化资源融入影视产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表达的重要渠道。20__年上映的《战狼2》创造了多项票房记录且至今保持着票房冠军记录,《战狼2》是一部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电影,其将中华民族精神通过影视的形式表现出来,在创新表达方式的同时自然地融入现代因素,是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经典之作。此外,《海棠依旧》、《芳华》、《建国大业》等也是以传统文化精神资源为基础并充分依托影视技术而进行的经典创作。
因而,创新传统文化的表达方式可以依托现代影视技术,善于将传统文化资源融入影视创作之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影视产业,形成影视化的文化创新表达方式。
4.传统文化调研报告范文
当今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同样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及开发利用工作也刻不容缓,利用暑期,我走访了本地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资源富集、特色鲜明的村寨——-高荡村,就民族传统文化进行了简单的调查研究,调研情况如下:
高荡村系贵州省安顺市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城关镇的千年布依古寨。古寨具有典型的第三土语区布依族村寨的特点,传统民居与古寨风貌特别是石头古建筑保存完整,周围青山绿水,环境优美,民风民俗文化丰富多彩,积淀厚重,古文化遗址遗迹多,遭到破坏不大,具有较大的民族民间文化发掘潜力。
历史和文化的积淀使高荡村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婚丧、节庆民族习俗,敬天地、尊师祖的民族信仰传承比较完整和丰富。蜡染、织锦、刺绣等传统工艺在高荡村布依族人中不断的沿袭和发展。高荡村不仅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双枝并秀,而且蕴藏着极大的民族传统文化研究价值。
一、高荡具有丰富的布依文化资源:
高荡村居民300多户,近2000人口,全系布依族,且只有伍杨两姓,已有600多年历史。主要具有以下方面的民间文化风情:
1、有独特的山寨建筑。村落内的建筑布局井然,房屋建筑均为石木结构,不用一颗铁钉,均是木料结构屋架,有的石料间隔,有的木料间隔,石板盖顶,墙多数用石料垒砌或浆砌,用石灰或混泥土勾缝、材料就地取,造价低廉,经久牢固,冬暖夏凉,在建筑形式上,有的组成一正两厢院落,纵横交错,古朴悠远。
2、有传统精湛蜡染、织锦、挑花等民族工艺,山寨80%的成年妇女都会制作传统的民族民间工艺,很多农户家里设有染缸,从事织锦、蜡染及传统民族服饰的纯手工制作。
3、有内容丰富、寓意深刻的民间文学。在文化起源上,有《铜鼓的来历》,在传说类有《滴水滩瀑布的传说》,在民风民俗上,有《六月六的传说》、《姊妹箫的传说》等,在民间故事类,有对爱情忠贞不谕的《睡在草凳上的小狗儿》、《三妹与蛇郎》。有富于幽默对事物认识讲究哲理的《征舵的故事》,有讽刺贪财愚蠢,描绘善与恶斗争的《妹妹智杀老变婆》、《人与虎斗智》等童话故事。
这里的布依民歌不仅数量繁多,内容丰富,而且流传广泛,布依民歌有古歌、酒歌、时政歌、劳动歌、生活歌、儿歌,从少年儿童到老人,几乎个个会唱布依族歌,唱歌成了布依人或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这里有布依族民间音乐、舞蹈。其中布依族民间音乐有两大类:一是民间器乐曲调,如铜鼓调、竹箫调、唢呐调、木叶调。二是民间曲调,如念经调(属宗教类)、立房上梁调、情歌调、酒歌调等。
布依族民间舞蹈有铜鼓舞、撒麻舞、花包舞、唢呐舞等。
4、有丰富多采彩的布依族节日,有三月三(油团粑节)、六月六(男女青年赶表定情节)、尝新节,俗称稻米节(即七月半)等。一年中,最隆重、活动内容多要数“六月六”了,六月六这天这一带的布依男女老少聚集在山寨的民间文化场所,进行对歌跳舞,男女青年赶表(谈恋爱),同时还进行唢呐、击铜鼓、木叶、飞石打靶,抓羊子,母鸡护蛋、水上漂石等技艺比赛。
二、该村在民族传统文化工作方面所取得的主要成绩:
1、高荡村被第__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组委会授予“贵州省30个魅力民族村寨”之一,表明她所具有的深刻民族民间文化和特点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发现和认可,这必将更加有力地推动当地文化的保护、发掘、开发、提高和开放,必将进一步提高当地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水平。
2、高荡村被省政协书画院定为创作采风点,为推广民族传统文化具有巨大作用。
3、高荡村作为布依千年古寨,不仅历史悠久,解放前还是镇宁自治县少数民族村寨的“儒林村”。明清以来,高荡村就有私塾,直至新中国成立前不间断。因此,但凡家境尚可的人家,都会送子弟入塾,曾经产生过秀才9人,举人1人,有7名黄埔军校毕业生,1名国立师范毕业生。
解放以后,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旧时的“儒林村”变成了文化村,在过去的60年,全村通过读书正式被大学、中专录取读书参加工作的人就有121人,其中伍德馨一家的子女,就有6名大学生。高荡被1985年《贵州年鉴》记载,称之为“文化村”,这在镇宁自治县。
三、该村民族文化濒危情况:
该村的布依文化有部分内容已逐步消失,总的来说,衰退的原因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一些世代相传,为人皆知的民族风情、民间音乐、古歌、民间神话、传说等部分无人传承了。
2、一些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活动,传统的项目少了,变得空乏无味。
3、一些独特的布依民间工艺品无人传承制作。
4、一些80年代之后出生的孩子不会讲本民族语言,母语传承存在危机。
5、民居古建筑和特色民居濒临灭绝。由于新农村建设的整体推进,一些曲雅古朴、工艺精湛的建筑逐步被现代建筑所取代,需尽快加强传统民居的保护与修缮。
四、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开发:
高荡村如今被定位成布依千年古寨进行旅游开发,经济的发展与振兴,民族文化建设与开发,离不开对民族文化风情的抢救、保护很有必要,现充分利用全乡的自然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的特点,提出以下保护建议和措施:
经调研后,高荡村如今正在相关部门的指导与帮扶下,开始逐步完善旅游设施,在此略提几点建议: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要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方针,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1、加强民族传统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为保护和弘扬少数民族优秀文化提供保障。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民族文化专业人才,让更多的人走进民间艺术,发扬民族之魂。大力推进民族文化进校园工作,纳入教学计划安排,编写乡土教材,培训师资,通过学校教育保障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高少数民族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的文化自觉意识。
另外要加强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评定工作,要建立文化传承人名录体系,对传承人制定具体的保护措施,如授予荣誉称号、给予民间艺人的生活补贴等,进一步掀起尊重和爱护文化人才,使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后继有人,使民族民间文化艺术魂宝流传千秋。
2、统一规划村民建筑,保护地方独特的村寨建筑风格。
3、修复村寨的水碾和农户门前的石磨、舂对,在围绕村寨流淌的梭罗河沿河两岸制作竹筒水车,自流灌溉农田。同时衬托村寨淳朴民风,重现民族远古文化的见证。
4、积极抓好布依文化风情的开发,保护利用。把布依族习俗和文化活动场面与旅游观光很好地协调起来,增加旅游者与当地群众的情趣交往和生活方式,采取解说布依习俗的成因、神话、传说故事、表现形式等方式,让游人对布依习俗有正确了解,增加参与程度甚至产生共鸣。
5、发展富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布依族蜡染、织锦、挑花等旅游纪念品等。
综上所述,相信通过这些行之有效的活动载体,变抽象为具体,变空洞为生动。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一定能取得不俗的成绩,银城镇宁的旅游兴县战略也将由此打响一场由民族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带动经济效益的漂亮的胜仗!
5.传统文化调研报告范文
(一)研究目的
1。熟悉调研的过程,掌握学习的方法,了解独有的中国传统文化(文化内涵、传统魅力和凝聚力的春节),有利于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爱国主义精神。
2。将成果广而告之,以此强调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悠久,并做好宣传,动员全民弘扬民族文化。
(二)调研方法
主要采用上网调研、个别采访。
(三)调研报告
中国传统的春节给了人们一份浓得难以化开的情,一种经年酿造的淳厚的味。这就是生养我们的'文化之根'。
传统的春节,融入一种文化的意境、文化的象征,并担负起一种文化的功能:
一、辞旧迎新,打上一个人生的结,分开过去和未来。
二、祭祀,缅怀祖宗之德,承继先人之志,融通天地万物,祈盼人生幸福。
三、宗亲礼仪往来,安排人生秩序,联络世代亲情,找到个人定位,担负社会责任;四、民间娱乐,扩大社会交往,播撒传统文化,渲泄感情之波,体味生活之乐。
春节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代代相传,蕴藏厚重的含金矿藏。宋代王安石曾作《元日》诗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家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传统文化的积淀是历千年而不变的,春节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腊月开始办年货:
据中国传统,踏入腊月,已适宜办年货,除了买腊味、糖果外,生果亦少不了,其中苹果大吉代表平安大吉,橘子代表团圆。
※年廿四谢灶:
在灶头放齐供品后,便焚香敬拜,心中祈求來年衣食丰足及身体健康,之后烧衣及撒酒,将一些汤丸放在灶上,或将麦芽糖涂放在灶君碑的金漆字上,效果会更佳。
※年廿八洗邋遢:
年廿八是清理家居的好时机,中国传统来说,这天一家人都要大扫除,祈求将往年的霉气及不如意通通扫走,而自身亦要洁净,据说这样做便可以消灾去病。
※年三十晚要送年:
年三十晚是一年的最后一日,这天具有感恩和团圆的意义。晚上,一家人聚首一堂吃团圆饭,都有鸡、有鱼、有菜,吃得丰富是年夜饭的特色。吃菜时,要由头吃到尾,代表长长久久,吃鱼则要故意吃剩一些,代表年年有余。吃过年夜饭之后,长辈发压岁钱,根据古时的民间习俗,用红线穿好的一百个铜钱,具有长命百岁的意思,而现在就用货币代替(钱一定是偶数,以求大吉大利)。除夕夜人们大多守岁到天亮,为的是祈求双亲长寿。到子夜十二点正,开始放爆竹,庆祝新一年来临。
※正月初一宜祭祖:
年初一祭祖是很重要的习俗。在祖先神位上放一些糖冬瓜、花生糖及生果等,跟着一家人烧香诚心祭拜及烧衣。祭祖完后,晚辈向长辈互相拜年,拱手互相恭贺。此外,年初一不可扫地或倒垃圾,相传这样会送走财气,一些不吉利的话亦不能说,否则这年会不好运,亦尽量不要打碎碗碟或盆具,如真的不小心打碎了,就说例如「碎碎(岁岁)平安」或「落地开花,富贵荣华」等好兆头的话。
※年初二妇女返娘家拜年:
年初二是出嫁女而回娘家的时候,相传年初一回娘家,会令娘家变穷,所以要年初二才返回。此外,返娘家拜年亦不能空手,必须准备一些贺礼,如糖果或生果等。
※年初三赤口:
各人留在家中,不出外团拜,恐防招口舌是非。
※年初四接财神:
话说年廿四送神返天庭,年初四則是诸神由天界重返人间之時。送神要一大清早就开始,而接神则在初四下午才接。供品方面,三牲、水果、酒菜要齐备,并要焚香点烛烧金衣,以欢迎诸神重临人间。
※年初五开市日:
年初五可将供奉神位的供品收起。做生意的人可以拜神开铺,发红包,以求大家工作顺利,而一些过年的禁忌都可以解封,过回平时的日子。
另外还有,§扫尘:“除陈布新”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贴春联:将春联贴在门口,贴够八张,代表由头「发」到尾。§贴窗花: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烘托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挂年画:寄托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篇二 弘扬传统文化调研报告2850字
2023年
8、9月间,我们对山西、河南、山东、河北、陕西五省的国学教育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情况做了调查。总的印象是,以___同志为___的___提出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大战略,得到全国人民的广泛认同和积极支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国学热'正在蓬勃兴起、方兴未艾。
一、'国学热'渐入佳境
在山西省,太原市除了有晋豪学府、北大总裁班,还有其他一些不定期的国学培训班60多个。令人高兴的是,弘扬国学'从娃娃抓起'的理念得到生动多样的实践,太原山西国学教育基地、止谦家塾、北辰学校、大方国学教育培训学校、文瀛书院等都各有所长。这些国学学校都是民办的幼儿园或师资培训机构。这些民办幼儿园的国学课程概括起来有:《孝经》《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唐诗三百首》等。对这些内容,各校有不同的选择和侧重。
朔州市国学会创立'每天一小时二轨亲子共读班',到目前已复制了20多个这样的班,参加诵读的家庭已累计有2000多户,间接参与的家庭有1万多户,能背论语的孩子有1千余人。
在河南郑州,从2023年开始以'传统文化论坛'的形式弘扬国学。郑州二七区举办首届传统文化论坛时,有政商学各界代表1300多人参加。当年9月,河南举办了由全国各地代表参加的六千人的国学论坛。在河南的18个地市中,千人以上国学论坛每年举行近百场,每场3天以上;还有国学讲坛、讲堂,都是政府牵头、企业家捐款、学界组织,是政商学结合。省里有国学文化促进会,各市有分会,各县有办事处,保证国学的系统传播,促进国学进校园、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
在山东曲阜市,为弘扬传统文化,提出了建设以'大爱之城、诚信之城、孝德之城、仁德之城'为主要内容的'彬彬有礼道德城市'目标。全市已建成675所'人人彬彬有礼'教育学校,同时建立儒源儒家文化体验基地、全国企业家儒商文化培训基地、师德教育基地、政德教育基地。已举办各类培训两千多场次,受众达50万人。市政府从财政列支500万元专门设立了国学教育基金并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用于教育培训、典型表彰、教育设施完善等。曲阜最近出台《关于深入推进'百姓儒学活动'的实践意见》,为每个村庄配备一名儒学讲师,力争形成'村村讲儒学,户户颂和风'的新气象。
在陕西榆林市,民营企业家韩海燕于2001年在家乡佳县办起了燕翼堂私塾,培养小学生学诵经典。
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我们考察了明德学校、长谦学堂等几家私塾。
总的说,从中原五省的情况看,弘扬传统文化的热潮特别是'国学热'正在兴起。国学热唤醒了民族文化特别是传统道德的基因,使人们重新找到了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凡是学习国学坚持时间较长的,成年人思想有了转变,德性有了提高,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成了价值追求,工作态度趋向认真负责;家庭、同事、社区内关系趋向和谐,村风村貌有了明显改变;学国学的少年青年,初步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学会文明礼貌地待人接物,提高了自己动手的生活能力。青少年国学教育促进了家长学习国学,促进了亲子教育和师生教学相长,改变了家风校区。特别是不少家长已认识到'为子孙计长远'的道理,很注重对孩子的国学教育。实践证明,中国传统文化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中华文化积淀了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是使我们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富滋养;中华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中国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扎根并茁壮成长的肥壤沃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国家和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是国家之魂、民族之魂。因此,我们一定要不断地增强我们的文化自尊、文化自信、文化自立,作为增强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的思想文化基础。从调查情况看,河南、山东弘扬国学比较有特色、有力度,值得我省学习和借鉴。
二、'国学热'的冷思考
一是弘扬国学工作进展难。主要是国学机构审批难;无法同体制内学校衔接;办学场地难,经费难;师资短缺;在'国学热'骤然兴起中,有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的情况。
我们发现,有少数办学者只是喜欢国学,却不懂国学,因而难以科学地确定课程内容和次序,以致违背了少儿认知规律和成长规律。如少数国学堂不教学生认字,而只背经书,背了数万字的经书,却不明字义。这不利于培养孩子做人和'学文'.利用少儿记忆力强的特点,背诵一些古文,背诵《弟子规》《三字经》等蒙学内容以至'四书'的选段是应该的,但少数学堂让孩子两三岁就背易经、老子、庄子之类,就不太妥当。还有的国学堂把培养目标单纯定为'培养圣贤'、'培养天才精英',这也是片面的。我们需要天才精英,但要因材施教,不可能让学生都成了天才和精英,大多数还是要培养成为有道德、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这些都需要有关部门加强指导。还有的国学学校有些过分注重形式,应更多地注重国学内容的传承,精神实质的传承。还有极少数学堂图名图利,功利色彩较多。这些问题不是主流,也不难解决,关键在于加强及时指导,而不是冷眼旁观或过多指责。
二是政府推动不力。调查结果表明,现在弘扬国学是'两头热,中间冷',或称'中梗阻'.上面中央领导很重视,下边民间办国学教育的积极性很高;而中间有关部门和地方一些领导同志对这一工作理解不深,重视不够,措施不力。
党政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把思想真正统一到以___为___的___要求的高度上来,真正把大力弘扬传统文化作为国家的重大文化战略、作为实现中国梦的重大战略工程来抓。
三、对弘扬'国学'的意见和建议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领导。对国学的认识,社会各方面都需要提高,但重点是领导。由于国学教育中断上百年,加上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伴生的负面影响,造成现在为官缺德,政治生态问题很多,以至出现了不少贪官污吏,甚至呈现出系统性、塌方式腐败的严重现象;在领导水平和工作方式上,有'术'无'道';有的'道''术'全无,德才皆缺,升官走邪路,理政全无方。要通过弘扬国学中关于'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等思想,修好为政之德;借鉴'无为而无不为'和'君子不器'的思想,提高执政能力;弘扬'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天命维新'的革故鼎新思想。要把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的智慧(包括官德)与建立健全现代化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结合起来。各级领导全面提高了对国学的内涵和意义的认识,才能自觉加强对弘扬国学工作的领导,才有资格领导并不断改善领导。
为了提高领导对国学的认识,建议各级党校在培训领导干部中开设国学课;在各级领导班子集体学习中增设国学内容并适当加大分量;把对国学的认识和实践情况、抓弘扬国学工作的成绩作为考评领导干部的标准之一。
山西是尧、舜、禹建都的地方,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国学基因较其他地方尤为显著,这是山西及中原数省的突出优势,应充分发挥这个优势,唤醒这个基因,改变山西的政治生态和文化生态,特别要深化'官德'建设,清除产生贪官污吏的思想文化土壤。在反腐败斗争和从严治吏中,要借鉴礼法合治、'德主刑辅'、'德先刑后'的中国传统治理原则,大力加强'官德'教育,加强'清、慎、勤'的传统政德教育。这是治理山西的重要战略途径。
篇三 关于弘扬传统文化调研报告3800字
20_____年8、9月间,我们对山西、河南、山东、河北、陕西五省的国学教育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情况做了调查。总的印象是,以___同志为___的___提出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大战略,得到全国人民的广泛认同和积极支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国学热正在蓬勃兴起、方兴未艾。
一、国学热渐入佳境
在山西省,太原市除了有晋豪学府、北大总裁班,还有其他一些不定期的国学培训班60多个。令人高兴的是,弘扬国学从娃娃抓起的理念得到生动多样的实践,太原山西国学教育基地、止谦家塾、北辰学校、大方国学教育培训学校、文瀛书院等都各有所长。这些国学学校都是民办的幼儿园或师资培训机构。这些民办幼儿园的国学课程概括起来有:《孝经》《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唐诗三百首》等。对这些内容,各校有不同的选择和侧重。
朔州市国学会创立每天一小时二轨亲子共读班,到目前已复制了20多个这样的班,参加诵读的家庭已累计有2000多户,间接参与的家庭有1万多户,能背论语的孩子有1千余人。
在河南郑州,从2023年开始以传统文化论坛的形式弘扬国学。郑州二七区举办首届传统文化论坛时,有政商学各界代表1300多人参加。当年9月,河南举办了由全国各地代表参加的六千人的国学论坛。在河南的18个地市中,千人以上国学论坛每年举行近百场,每场3天以上;还有国学讲坛、讲堂,都是政府牵头、企业家捐款、学界组织,是政商学结合。省里有国学文化促进会,各市有分会,各县有办事处,保证国学的系统传播,促进国学进校园、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
在山东曲阜市,为弘扬传统文化,提出了建设以大爱之城、诚信之城、孝德之城、仁德之城为主要内容的彬彬有礼道德城市目标。全市已建成675所人人彬彬有礼教育学校,同时建立儒源儒家文化体验基地、全国企业家儒商文化培训基地、师德教育基地、政德教育基地。已举办各类培训两千多场次,受众达50万人。市政府从财政列支500万元专门设立了国学教育基金并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用于教育培训、典型表彰、教育设施完善等。曲阜最近出台《关于深入推进百姓儒学活动的实践意见》,为每个村庄配备一名儒学讲师,力争形成村村讲儒学,户户颂和风的新气象。
在陕西榆林市,民营企业家韩海燕于2001年在家乡佳县办起了燕翼堂私塾,培养小学生学诵经典。
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我们考察了明德学校、长谦学堂等几家私塾。
总的说,从中原五省的情况看,弘扬传统文化的热潮特别是国学热正在兴起。国学热唤醒了民族文化特别是传统道德的基因,使人们重新找到了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凡是学习国学坚持时间较长的,成年人思想有了转变,德性有了提高,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成了价值追求,工作态度趋向认真负责;家庭、同事、社区内关系趋向和谐,村风村貌有了明显改变;学国学的少年青年,初步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学会文明礼貌地待人接物,提高了自己动手的生活能力。青少年国学教育促进了家长学习国学,促进了亲子教育和师生教学相长,改变了家风校区。特别是不少家长已认识到为子孙计长远的道理,很注重对孩子的国学教育。实践证明,中国传统文化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中华文化积淀了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是使我们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富滋养;中华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中国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扎根并茁壮成长的肥壤沃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国家和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是国家之魂、民族之魂。因此,我们一定要不断地增强我们的文化自尊、文化自信、文化自立,作为增强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的思想文化基础。从调查情况看,河南、山东弘扬国学比较有特色、有力度,值得我省学习和借鉴。
二、国学热的冷思考
一是弘扬国学工作进展难。主要是国学机构审批难;无法同体制内学校衔接;办学场地难,经费难;师资短缺;在国学热骤然兴起中,有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的情况。
我们发现,有少数办学者只是喜欢国学,却不懂国学,因而难以科学地确定课程内容和次序,以致违背了少儿认知规律和成长规律。如少数国学堂不教学生认字,而只背经书,背了数万字的经书,却不明字义。这不利于培养孩子做人和学文.利用少儿记忆力强的特点,背诵一些古文,背诵《弟子规》《三字经》等蒙学内容以至四书的选段是应该的,但少数学堂让孩子两三岁就背易经、老子、庄子之类,就不太妥当。还有的国学堂把培养目标单纯定为培养圣贤、培养天才精英,这也是片面的。我们需要天才精英,但要因材施教,不可能让学生都成了天才和精英,大多数还是要培养成为有道德、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这些都需要有关部门加强指导。还有的国学学校有些过分注重形式,应更多地注重国学内容的传承,精神实质的传承。还有极少数学堂图名图利,功利色彩较多。这些问题不是主流,也不难解决,关键在于加强及时指导,而不是冷眼旁观或过多指责。
二是政府推动不力。调查结果表明,现在弘扬国学是两头热,中间冷,或称中梗阻.上面中央领导很重视,下边民间办国学教育的积极性很高;而中间有关部门和地方一些领导同志对这一工作理解不深,重视不够,措施不力。
党政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把思想真正统一到以___为___的___要求的高度上来,真正把大力弘扬传统文化作为国家的重大文化战略、作为实现中国梦的重大战略工程来抓。
三、对弘扬国学的意见和建议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领导。对国学的认识,社会各方面都需要提高,但重点是领导。由于国学教育中断上百年,加上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伴生的负面影响,造成现在为官缺德,政治生态问题很多,以至出现了不少贪官污吏,甚至呈现出系统性、塌方式腐败的严重现象;在领导水平和工作方式上,有术无道有的道术全无,德才皆缺,升官走邪路,理政全无方。要通过弘扬国学中关于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等思想,修好为政之德;借鉴无为而无不为和君子不器的思想,提高执政能力;弘扬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天命维新的革故鼎新思想。要把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的智慧(包括官德)与建立健全现代化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结合起来。各级领导全面提高了对国学的内涵和意义的认识,才能自觉加强对弘扬国学工作的领导,才有资格领导并不断改善领导。
为了提高领导对国学的认识,建议各级党校在培训领导干部中开设国学课;在各级领导班子集体学习中增设国学内容并适当加大分量;把对国学的认识和实践情况、抓弘扬国学工作的成绩作为考评领导干部的标准之一。
山西是尧、舜、禹建都的地方,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国学基因较其他地方尤为显著,这是山西及中原数省的突出优势,应充分发挥这个优势,唤醒这个基因,改变山西的政治生态和文化生态,特别要深化官德建设,清除产生贪官污吏的思想文化土壤。在反腐败斗争和从严治吏中,要借鉴礼法合治、德主刑辅、德先刑后的中国传统治理原则,大力加强官德教育,加强清、慎、勤的传统政德教育。这是治理山西的重要战略途径。
(二)加强分类指导。面对千差万别、不同层次的受众,国学的认同和弘扬面临不少困难。国人对传统文化多有曲解、误解和担心。在弘扬国学中,也多有正负能量搅在一起,不好分辨、不好规范的情况。要根据不同受众的文化基础,行业与职业之不同以及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习惯习俗之不同,采取有针对性的不同方法,以联系实际的、深入浅出的、辩证说理的、循序渐进的、为各层次受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讲授国学,传道授业,释疑解惑;使受众通理明德,修身养性,增长做人、做事的大智慧,摒弃损人利己的小聪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勇于奉献,敢于担当,为实现复兴中华的中国梦作出贡献。
对现在比较流行的几种弘扬国学的方式,如学院派、诵读经典派、诸子百家派、弟子规派、国学与佛道结合派等,要分析其优缺点,做到扬长避短。比如,我们提倡的国学,本来就吸收了道家和佛家的思想精华,但是对幼儿和青少年的国学教育,不应掺和宗教成分,这与尊重成年公民的信仰自由是不同的两回事。不提倡以宗教教义解释五经四书和老子等国学经典。
要端正国学教育的指导思想,明确我们的教育目的是育人,人重于才,为人重于为学,育人重于育才.要着力培养能明明德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高品位的人;培养民胞物与,以大爱之心担当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的人;培养优游暇豫、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能贯通天道、地道、人道的人;培养能反省自己、反省人生,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人性,践行中华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
要改变一些领导同志对弘扬国学采取的不反对,不支持,不干预的不成文政策和无所作为的消极态度,积极地领导和指导弘扬国学的工作,及时分析评估,总结经验,树立典型,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弘扬工作得到持续健康发展。
(三)建立健全弘扬国学的传承体系。纵的方面,建议从中央到地方都要坚持政府推动的原则,做到弘扬工作有组织、有机构、有人员。这样,才能使弘扬工作一杆子插到底.再如,各种社会性的、民间性的国学组织,如儒学会、国学会、文化促进会等,都要明确各自职能,名正言顺地发挥作用。各级都要组织有较高水平的国学宣讲团,配备合格的讲授人员巡回演讲。
横的方面,要按____让13亿人每一分子都成为传播中华美德、中华文化的主体的精神,传承体系要坚持落实国学进机关、进学校、进家庭、进工厂、进农村、进社区、进军营,并使社会分散人员、特殊人群也能受到教育。要使全社会的国学教育相辅相成,形成合力,形成良好的气氛和优良的环境;要明确传承的责任主体、传承人员、传承内容、弘扬措施,并加强检查督促,实行奖惩激励。
篇四 2023最新市民传统文化意识调研报告2800字
_____指出:“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其思想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且具有穿越时空的不朽价值。在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中国传统文化仍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然而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各种不同文化、价值理念等纷纷进入中国,冲击着中国人传统的生活方式和生存方式,冲击着人们早已习惯的文化信仰。为了解奉贤区传统文化的发展现状及城乡居民传统文化意识,根据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的要求,奉贤调查队于__年5月对此进行了专题调查,调查情况如下:
一、调查基本情况
此次调查,在全区范围内共抽取了10个行政村(居)委,按照随机等距抽样的方式,共抽取了200户城乡居民家庭作为本次专题调查的调查样本,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各100个;样本男女性别比例为91:109;年龄段以26岁至45岁、56岁至65岁年龄段为主。
本次调查以入户开展问卷调查为主,问卷共24个问题,涉及市民文化活动现状、市民传统文化意识现状、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情况及现状评价等四个方面的问题,其中,第三题到第十四题涉及市民传统文化意识。
二、当前我区城乡居民传统文化意识现状及特征
1、电视广播、网络媒体是市民学习和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途径
调查显示,从调查对象整体来看,电视广播、网络媒体及口口相传是居民学习和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三大主要途径。200位调查对象中,有63人选择电视广播、46人选择网络媒体及44人选择口口相传,占比分别为31.5%、23%及22%;仅有48人选择书籍和报刊杂志、学校教育及其他。但由于互联网使用情况受年龄影响较明显,46岁以上被访者表示以广播电视、口口相传及书籍报刊杂志为主要途径。
2、近半数调查对象认为传统文化对自己影响较大
当问及“自己的工作生活、为人处世方式和思想意识等方面受传统文化的影响程度”时,在200名调查对象中,有67人选择影响较大,31人选择影响很大,占比分别为33.5%及15.5%。分别还有76人、19人及7人选择一般、影响不大及没有影响。
数据显示,年龄越大,受传统文化影响的程度也越大。12名25岁及以下调查对象中,仅1人选择影响很大,占8.3%;52名26-35岁调查对象中有8人选择影响很大,占15.4%;96名36-55岁调查对象中有13人选择影响很大,占13.5%;27名56-65岁调查对象中有5人选择影响很大,占18.5%;13名66岁以上调查对象中有4人选择影响很大,占30.8%。
3、是否选择以一定方式过节受法定假期及收入状况影响较大,洋节日则更受年轻人追捧
春节毫无疑问是最受重视的传统节日。数据显示,200名调查对象中,197人表示对春节比较重视并且会用一定方式度过。
而庆祝其他传统节日则受法定假期影响较大,有151人表示会庆祝中秋节,占75.5%;有149人表示会采取一定方式度过清明节,占74.5%;但有些未设定法定假期的传统节日,如重阳节,仅65人选择,占32.5%;腊八节,仅6人选择,占3%;七夕,仅21人选择,占10.5%。
从收入水平角度看,收入水平越高,对节日的重视程度也越高(如图1),尤其是需要一定消费的节日,如传统节日七夕、中秋节等;还有一些洋节日如圣诞节、情人节等。
图1: 各个收入水平调查对象选择过节的占比情况(单位:元)
同时,受西方文化影响,圣诞节、情人节等更受年轻人的追捧。数据显示,64名35岁及以下的调查对象中,有20人表示会过圣诞节,占31.3%;有18人表示会过情人节,占28.1%;而136名36岁以上调查对象中,仅17人表示会过圣诞节,占12.5%;仅11人表示会过情人节,占8.1%。
4、对传统思想及论述的认同度较高,但传统著作精读率偏低
据调查, 200名调查对象对一些传统思想及论述的认同度较高。有143人及45人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表示认同及部分认同,分别占71.5%、22.5%;有135人及56人对“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表示认同及部分认同,分别占67.5%、28%;有135人及46人对“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表示认同及部分认同,分别占67.5%、23%。
200名调查对象中,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124人,专科31人,本科及以上45人。受文化程度影响,对一些中国古典名著及西方名著的精读率偏低,大部分表示只粗略读过(如图2)。从调查对象整体情况看,在问卷所列名著中,精读率最高的三本中国传统名著是《水浒传》、《三国演义》及《西游记》,精读率分别为16%、14%及12%;精读率最高的三本西方名著是《简爱》、《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及《傲慢与偏见》,精读率分别为10.5%、9%及7%。
从文化程度细分来看,本科及以上调查对象对中西方名著的精读率相对较高,但仍偏低。45名本科及以上调查对象对中国传统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及《红楼梦》)的精读率分别为35.6%、35.6%、28.9%及24.4%。
图2: 各文化程度调查对象对中国传统四大名著的精读率
三、增强市民传统文化意识的意见和建议
1、加强社会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每个人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学习、生活、工作,传统文化的学习不同于技术的学习,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它不单是课程的教学,更重要的是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让市民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文化的营造一方面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完成,如广播、报纸、社区宣传栏、横幅、草坪中的警语等,让市民在一点一滴中感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另一方面通过多种形式的社区活动营造良好的社区文化环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社区文化活动能更具吸引力,更深入人心,从而更有效地促进传统文化教育的深入。社区应大力组织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社区活动,如讲座、征文、演讲等,在这些活动中,市民既是活动的组织者,也是参与者,在这些活动的组织与参与中,市民对中国传统文化将会有更为深刻的理解。
2、大力推进系统宣传,传承优秀的民俗文化。传媒首先要重视民俗文化,同时也要很好地研究它。民俗文化本身就是非文字的东西,非文字的东西怎样通过传媒把它系统化,使民俗文化的介绍成为系列的、体系化的东西。通过传媒,把即将消失的东西赶快抢救、拍摄,对还在传承的东西要细心报道、加以引导,这些都可以通过传媒得以实现。特别是在网络化的时代,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有体系化的进行宣传。介绍传统民俗文化,邀请专业人士进行深入讲解,并到下面去采风,去了解普通民众的生活和感情,这样才能从点到面鲜活地把传统知识宣传给普通市民。
3、强化文化教育,增强年轻人的文化保护意识。年轻人要做的事情就是通过各种方式重新认识我们的传统文化,增强对自己民族传统文化的自觉保护意识。比如七夕这个节日有些地方还在过,一些传统风俗保存得还很好,都是我们可以了解研究的。立足传统才能走向世界,对于大学生而言,高校在各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应涉及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将其规定为必修课。同时在“两课”中加入传统文化教育,通过学习,使大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从而怀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与责任感。而对于已经离开校园的年轻人而言,可利用书籍、报刊杂志等传统媒体及网络等新媒体,了解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