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2023年大学生就业调研报告15150字
摘要:__年727万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年,再度被称为史上更难就业年。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我们应该分析大学生就业现状,从根本上弄清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在哪里?让699万名__届毕业生为之拼搏的就业季刚刚落幕,__年727万名大学毕业生又迎来了新的就业季。就业难的背后,既有求职者深深的无奈,也体现出就业市场一些长期难除的问题和痼疾。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学生就业难既有社会原因、政策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事关大学生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需要政府、企业、高校和大学生共同的努力。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大学生就业;原因;对策
1. 引言
国务院总理__主持召开国务院会议,研究如何做好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关乎经济升级、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障应届毕业生就业水平不降低、有提高。
大学生就业形势一直是社会的关注点,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大学生在就业找工作太泛滥了,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前大学生的就业现状,便于分析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以应对高等教育扩招之后毕业生面临的严峻的就业形势,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就业工作。我们放了发大概500份调查问卷,回收487份,在受调查的学生中男学生占30.4%,女学生占69.6%,基本上都是本科生,在问卷调查的设计中,充分考虑了学校、专业的分布,反映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总体状况。
2.调查形式与结果
2.1调查的对象和范围
本次进行的大学生就业观调查,主要是利用大学生外出打工机会,调查打工所在地区的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具体涉及到大学生对当前就业形势、对就业前景的看法、就业方向期望、今后参与工作时所期望的资薪待遇等各个的方面。
2.2问卷调查的方法
主要是在大学生所在各大工厂发问卷。调查为一对一的方式,填一份收一份。还有一小部分托熟人在其打工宿舍发放。最后统一整理,分析。
2.3调查的目的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问题。大学生的就业形式势的调查,更好的让大学生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及就业趋势;真实的掌握企业招聘大学生现状,了解企业用人标准,尽快找好自己的地位,让大学生提高就业危机形势,为自己的发展做一个新的规划,尽量避免产生就业盲目性。
难点一:基层就业“非主流”
在近日举办的一些就业双选会、招聘会上,城市就业岗位竞争激烈,但是一旦涉及“基层锻炼”“基层服务”等眼的岗位都少人问津,尽管各方面待遇和优惠条件与城市基本无异,但急需人才的基层医疗单位、基层事业单位等常常出现招不到人的情况。
尽管我国近年来逐步加强基层就业引导,但鼓励政策、待遇保障等对于求职者来说都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并且还存在着发展机会受限、工作环境差等问题,导致基层就业“看上去很美”,实际并非求职者的主流选择,基层就业未能起到缓解一线、二线城市就业压力的作用。
难点二:“专业”冰火两重天
近日,“最赚钱的十大专业”“就业前景最好的十大专业”“薪资最低的十大专业”等榜单引发了一场关于就读专业与就业之间的讨论,一些就业率低、竞争力不强、缺乏特色的专业让毕业生直呼“坑爹”。某研究机构发布的“__年度就业前景最不看好的本科专业”中,动画、生物工程等曾经令人趋之若鹜的“好专业”赫然在列。
近年来,教育主管部门根据就业率等指标统计对一些专业亮出了“黄牌”甚至“红牌”,然而高校受到利益制约以及长期以来形成的僵化思想影响,不能根据市场需求及时做出富有预见性的调整,导致部分专业人才供过于求,陷入“滞涨”。就今年的就业情况来看,高校专业建设跟不上市场的情况依然没有得到缓解。忽视市场需求闭门造车,只能加剧专业发展的危险性,“热门”变“冷门”,导致毕业生的切身利益受到损害。
过去大学生国家统一分配,跟公务员似的,好坏给你安排个工作,不管对口不对口,喜欢不喜欢,对于单位也一样,不管新分配来的大学生是不是有能力有素质都要接收。其中有些还是不错的,像医生、老师等,工作不错,基本能对上口。
过去大学不好考,含金量很高,当时的中专都比现在的大专难考。能考上的水平都不太低,尤其是机械电等理工类的大学生,水平还是相当高的,很多都成了企业的中坚力量。
过去人们知识水平低,企业对人才需求门槛较低,所以大学生就业优势十分明显。例如,过去企业基本是人工操作,技术含量低,要求也相对低,大学生就业机会也大大增加。
近年来,中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加上金融危机的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曾几何时,被誉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找工作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如今就业前途却不容乐观。
1.经济原因金融危机直接影响行业就业,并可能引发更大规模的就业冲击。因美国次贷危机而引发的国际社会金融海啸导致了金融机构的连锁性破产,引发了金融行业的裁员风潮。金融危机渗透到实体经济领域,会对整个经济增长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就中国而言,作为国际金融体系的组成部分,行业性的冲击不可避免。此外,与国际贸易相关的行业就业会受到最为明显的冲击。如果这个过程继续影响到经济增长,这对就业增形势将是一个非常不利的信息。
2.社会原因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的问题。好多企业虽明知其公司的栋梁和骨干是大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但是,他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此外,大学没有迅速适应就业市场对高等教育所提出的日益苛刻的要求。从传递知识的角度上看,在整个大学教育中,知识教育仍然是非常大的一个比重,理论功底及其相应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构建仍然极为薄弱;对于大学生从学校到工作的转换,大学缺乏系统的职业指导与服务规划。
1.政府方面政府要发挥它的宏观调控作用,就要通过各种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手段进行调节。首先实现经济稳定发展,提高经济增长的就业含量;其次面向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市场竞争意识;第三,积极拓宽就业渠道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缩小自主创业制度的门槛。最后,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发挥市场服务功能改善就业评估体系和加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
2.社会方面企业应提供尽可能多的就业岗位,在保证企业利益的前提下接纳更多的大学生。在这一点上,企业领导人应该设身处地的为大学生们着想。作为工作第一线的各高校,更是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更积极的态度,更有力的措施,更扎实的行动做好就业工作。
3.大学生方面首先,强化择业的竞争意识,在正确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充分相信自己的实力,敢于通过竞争去达到理想的目标。在心理上必须从社会进步和深化改革的角度来加深对竞争机制的认识,强化自身的竞争意识,自觉地正视社会现实,转变观念,做好参加竞争的准备。
其次,要学会正确对待挫折,在求职择业中遇到挫折是正常的,切不可因此而自卑。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对人生总保持着自信心,如丧失了自信心,就失去了开拓新生活的勇气。顺境中有自信心不足为奇。逆境中更需要自信心的支持。生活中的挫折是造就强者的必由之路,挫折是锻炼意志、增强能力的好机会。遇到挫折后应放下心理包袱,仔细寻找失利的原因,调整好目标,脚踏实地前进,争取新的机会。
大学毕业生要充分利用整个社会营造的就业市场,按市场规律办事,把个人融入其中。也就是说,面对就业形势和就业市场,大学毕业生不能“等、靠、要”,更不要指望天上会掉馅饼。要以积极态度,树立市场经济观念,不断提高自己的竞争意识和综合竞争能力。
毕业生所应具备的素质
对于就业市场供求的双方,只有了解了需方企业所需要的是什么,我们才能有方向去提升自己,才能更具有竞争力,因而我们必须知道毕业生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或技能才能为企业所青睐。为了让这部分更具有说服力,特别邀请到了麦肯嘉顿王先生为我们解答关于这方面企业的态度。
问:你认为“人才”的概念应该如何介定?答:人类所拥有的一切资源中。人力资源第一宝贵的,人才的概念太大,其实所谓的人才应该是不同的人在不同岗位上所发挥的作用及所展现的潜力、动力。我个人认为人才即把应该做的做好同时发挥自己的所长,向其它方向延伸。一般人才应具有的能力为专业知识、发展眼光、动作能力,指挥能力、协调能力、社会能力及其它各方面的相对具有的理解能力。
问:贵公司中,招聘应届毕业生的数量多吗?在招聘中最看重他们那方面的呢?答:不多,如果要招聘应届毕业生我首先会考虑他的专业是否对口再次是看他们的沟通、演讲水平。因为专业只是代表他们以前的学习好坏,沟通、演讲基本一个人的可塑性。还会注意一些人接物的细节问题,细节能代表一定的素养及个人的观察性、能动性。
问:您认为当代大学生应具备那些素质?其中您认为最重要的是哪一点?答:当代大学生普遍较浮躁。我认为当代大学生应具备以下素质: ① 所学专业性知识;② 与人沟通、交流、协调的能力;③吃苦耐劳的精神;④ 知识面要广,专业性要强;⑤良好的个人养成习惯;⑥ 良好的动手、动脑能力,学以致用;⑦ 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及心态的调整能力;我认为较全面发展比较好,当然不是十全十美,只是全面的人协调力较强。
大学生应采取的对策与态度
在解决问题的所有方面而言,我们主观的意志与行为是我们唯一能去改变和做到的,先修炼好内功才能在应对竞争时占据主动地位置,面对这样严峻的就业形势与激烈的竞争环境,我们需要在态度上和行为上做出一定的改变。
(一)接受客观现实,调整就业期望值
从文章的第一部分我们可以看到,其实中高等级的职位需求是较少的,而较低等级的职位需求是巨大的,但是,许多大学生对“市场”残酷的一面认识不足,对就业市场的客观实际了解不够,只是停留在自己对“美好前途的幻想”之中,这就导致了就业市场上许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的同时,仍然有大量的职位空缺的现状。我们说,与其不停地成天怨天尤人,浪费了时间、影响了自己心情,还不如勇敢地承认和接受当前所面临的现实,彻底打破以往的美好想象,脚踏实地地寻求解决问题的好办法。这就要求我们调整就业的期望值。
(二)充分认识职业价值,树立合理的职业价值观
当下,很多大学生在选择就业时所考虑的因素不外乎经济收入、工作条件、地点等因素,其实不然,我们选择时也要考虑到职业对自我一生发展的影响与作用,应看重职业是否有发展的潜力,能否帮助实现自我价值。对于那些虽然现在工作条件不怎么样,但发展空间大,能让自己充分发挥作用的单位要优先考虑;对于那些现在经济发展水平不太高,但发展潜力大,创业机会多的工作地点也要重视。
(三)修炼内功,直面竞争
除了面对就业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外,能力是面对竞争脱颖而出的更为关键的决定因素。修炼好内功,才拥有谈判的筹码。在大学期间,我们大学生就应该树立一个明确的方向,这个方向应细致到具体的行业与职位,之后再去了解这些职位需要哪些方面的技能与素质,并通过大学的学习不断往这个方向靠拢、深化,让自己具备这些方面的技能,当我们在毕业应聘的时候,哪怕面对着激烈的竞争,修炼过内功的我们会赢在起跑线上。
(四)鼓起勇气 适度自主创业
我国教育局常常鼓励有条件的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这能够纾解就业的压力,也为毕业生通往成功提供了新的道路,但是,由于我国高等教育模式存在一定局限性,在大学期间没有为生存做好必要准备,导致很多学生放不开手脚,特别是自主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普遍不强,而创业者恰恰除了应该具备一般的知识结构、思想品质和心理素质外,还应具备积极主动的心态和强烈的创业精神以及不怕失败的勇气和毅力,这就导致了只有极少数的大学生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选择创业,而许多人错失了机会。并不是说鼓励所有人去自主创业,只是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该正视这方面的选择。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从大的方向上说,这关乎社会的稳定与国家的发展;从小的方面说,它关乎着我们的切身利益,也是当下和不久的将来我们会面临的严峻的问题,因而全社会需要不断地探讨和关注这个问题,并为解决它作出不懈努力,而我们自己也需要树立正确的态度和培养自我内在的素质,为不久后迎接激烈的竞争做好准备。
大学生就业调研报告
大学生就业:难在哪里
低工资就业:多一些经验拿汗水换明天。在一些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了解到,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加,宁愿选择“低工资”就业的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而他们共同的想法是“拿汗水换明天”。
据了解,“低工资”就业实际上是大学生毕业后、就业前的一种待业状态,是以单位给毕业生提供积累经验的机会,而毕业生则以低报酬工作为交换条件。这种“低工资”就业只为找工作时多一些实践经验。
工资会随能力的提升而提高。某软件公司负责人王小姐认为,现在企业招人虽对学历有一定要求,但最看重的还是人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大学生刚开始工作,工资可能会低些,但随着就业者个人能力的提升,其工资也会慢慢提高。她建议大学生心态要平和,找工作高薪并不是第一要素。
就业不要只看眼前的工资待遇,不断提高能力才是金饭碗。以前,很多企业招聘只针对有工作经验的人,对应届大学生一律免谈。随着用人观念的逐渐改善,近一两年,很多企业直接招收应届毕业生,他们愿意出钱培训大学生,使其很快成为企业的骨干力量。一般来说,大学生成为骨干力量后,工资自然会提高。企业为了储备人才,一般先与大学生签订几年的工作合同,这不仅保障了人员的稳定性,对企业发展也很有好处,同时用人成本也相对较低。因此专家希望大学生能够认清自己,改变就业观念,不要只把眼光盯到工资上,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提高能力才是金饭碗。
大学生就业:路在何方
大量事实证明,大学毕业生在求职时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甚至连自己的性格与特长都不了解,职业选择将非常盲目,甚至会影响到之后工作道路的发展。对此,专家建议:在校大学生要增强职业生涯规划的自主意识。
职业道路早规划,目标坚定不放弃。“迷茫”是目前大学生使用最为频繁的词语之一。之所以迷茫,是因为看不清未来,看不清未来就会把握不住现在。实际上,大学生看不清未来的原因并不一定是因为没有目标、没有规划,也可能是由于目标过多以致无所适从,规划太多而无法实现,因此也就更容易放弃目标,追热门、随大流。因此对目标的坚持和对规划的实施是成功的关键,坚信无论是职业规划还是求职择业,“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兴趣广泛应保持,机遇来临有保障。由于对所学专业缺乏了解,许多学生进入大学时都会面临一个问题:对专业不感兴趣或不满意,由此而产生厌学、倦怠的情绪。实际上在大学里有很多方式可以让你兼顾兴趣与专业,如双学位、各类培训认证等,但是在挑选业余学习的专业时,应把握一个原则:那就是从自身发展的需要出发。要么从个人兴趣爱好出发,既满足求知欲,又从中获得乐趣;要么与本专业结合,成为复合型人才,增强就业竞争力。当然,在多个专业的学习中不能顾此失彼,更不能本末倒置。
社会活动经验多,面试应考不心慌。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找工作最大的瓶颈在于社会经验的缺乏。虽然在校生要获得企业实习机会并不容易,但从大多数成功者的经历看,至少有两方面资源是大部分学生可以利用的:一是有针对性地参加社团活动来锻炼自己沟通交流、团队合作等能力,社团活动可以说是对真实工作场景的一种模拟;二是争取各种校内服务的机会及校外的实习、兼职机会,可以帮助我们培养坚持不懈、吃苦耐劳的职业精神,了解尽职、责任等职场的基本准则。
实习练就真本领,应聘免了试用期。就漫长的职业生涯而言,大学4年无疑是一个黄金的职业准备期,在这4年里,应该让自己具备一个职业人所拥有的专业技能、社会技能、职业素养……这样我们在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中才能做到“无缝接轨”。正是充分地利用了大学阶段的实习机会,从而免去了正式工作后的见习期。企业也节省了大量的培训时间和精力。这对于个人和企业是一个双赢的过程。
特殊才能做后盾,求职更有竞争力。对于一个班或一个专业的学生来说,大家读一样的专业、学同样的课程,看起来彼此没有太大的差别,然而一旦面临竞争,差别就显现出来了。目前就业形势比较紧张,只有身上有“亮点”的学生才更容易被注意,才更有可能被用人单位选中,也才会有更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因此,发掘并增强就业竞争力应从发现自己与其他人的不同之处入手,发挥自身特长,并不断强化,有可能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就业现状:就业准备三部曲
随着高校的扩招,原来的精英教育变成了大众教育。大学生必须转变观念,大众化教育意味着可以做普通的职业。面对就业难,大学生们要做些什么呢?
第一部曲:面对现实,正确对待就业形势,正确对待自己。
择业和就业,是初出校门的学生在人生道路上一个重要转折点,对于学生应具备的正确择业和就业思想,可以归纳为4句话,这就是:认清形势闯市场,从容自信显特长,广开渠道看信息,实事求是快上岗。
认清形势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国家的就业政策,二是全国的就业形势,三是本地区的就业信息。面对矛盾重重又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基本观点是,只能树立一个“闯”,积极参与竞争,而不是 “等”,更不能消极对待。关键是要把握好自己的择业方向和竞争技巧,敢于竞争,善于竞争,并在竞争中获胜。
在近几年的人才市场竞争中,有个明显的特征,就是用人单位特别注重人才的实际经验和特长。每个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问题在于你如何正确地认识自己,善于扬长避短,在关键时刻和重要场合发挥一技之长,获得用人单位的好感和信赖,这是择业和就业工作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技巧。
在人才市场竞争中,单靠一个人的智慧和信息“以一变应万变”往往是不够的,所以,要想方设法利用各种媒体,包括学校、老师和家长,亲朋和同学,广搜就业信息,这是就业者一个重要的手段和方法。
第二部曲:充分做好择业和就业之前的心理准备。
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准备应该实现以下4种转换,克服不良心态。
其一,实现由学生身份到上岗工作的转换。在“不包分配,自主择业,双向选择和竞争上岗”的大环境中,应克服“听天由命”或等待学校推荐工作的消极心态。学习是为了致用,如果说学习是手段,从事工作是人的本能,也是目的。
其二,在经济上实现由消费者到生产者的转换。克服长期依靠家庭提供经济援助的依赖心理,凭自己所学的知识和诚实劳动,立足于自力更生,自食其力。
其三,在择业姿态上,实现由一个普通参与者到竞争者的转换。大学毕业生都是第一次进行择业和就业,经不起挫折,悲伤失望,往往是择业不顺的主要障碍。要克服懦弱、自卑的被动心态。
其四,实现由“天之骄子”到“普通劳动者”的心态转换。放下知识分子的架子,正确理解自己与用人单位的“双向选择”,主动求职。不论从事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首先必须是一个劳动者,而劳动岗位需要自己去争取。
最后总的来说,择业者应该具备主动、积极、从容、自信和百折不挠、面对现实的平和心态,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
第三部曲:主动出击,准备简历和面试。
机会总是被那些勇于表现、争取的人得到。不管单位招不招人,先去毛遂自荐要求试用;写信给单位老总或负责人自荐;直接发送求职信到企业网站招聘信箱……大学毕业生在找工作时,选择主动出击,到用人单位去展示实力,至少得到的机会比等着天上掉馅饼的机会大。
据市人才市场的有关负责人说,在如今整体供大于求的就业形势下,积极勇敢的心态是大学生找工作脱颖而出的一个制胜法宝。在择业前,要推荐自己,有必要准备相应的文材料,简历要真实可信,文朴实,言简意赅,页面工整规范。面试中也要大方得体,机灵应对,不卑不亢。
总之,在进行择业、就业的过程中,其目的是选择一个最能发挥自己专长的工作岗位,开始实现多年的梦想的愿望,在大学生的一生中,就业无疑是一件大事,一次激动人心的拼搏与较量。一定要审时度势,振作精神,做好充分准备,用最好的心态、最好的形象和全身心积攒的实力,投入到这场竞技中来。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研报告
大学生就业:难在哪里
低工资就业:多一些经验拿汗水换明天。在一些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了解到,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加,宁愿选择“低工资”就业的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而他们共同的想法是“拿汗水换明天”。
据了解,“低工资”就业实际上是大学生毕业后、就业前的一种待业状态,是以单位给毕业生提供积累经验的机会,而毕业生则以低报酬工作为交换条件。这种“低工资”就业只为找工作时多一些实践经验。
工资会随能力的提升而提高。某软件公司负责人王小姐认为,现在企业招人虽对学历有一定要求,但最看重的还是人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大学生刚开始工作,工资可能会低些,但随着就业者个人能力的提升,其工资也会慢慢提高。她建议大学生心态要平和,找工作高薪并不是第一要素。
就业不要只看眼前的工资待遇,不断提高能力才是金饭碗。以前,很多企业招聘只针对有工作经验的人,对应届大学生一律免谈。随着用人观念的逐渐改善,近一两年,很多企业直接招收应届毕业生,他们愿意出钱培训大学生,使其很快成为企业的骨干力量。一般来说,大学生成为骨干力量后,工资自然会提高。企业为了储备人才,一般先与大学生签订几年的工作合同,这不仅保障了人员的稳定性,对企业发展也很有好处,同时用人成本也相对较低。因此专家希望大学生能够认清自己,改变就业观念,不要只把眼光盯到工资上,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提高能力才是金饭碗。
大学生就业:路在何方
大量事实证明,大学毕业生在求职时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甚至连自己的性格与特长都不了解,职业选择将非常盲目,甚至会影响到之后工作道路的发展。对此,专家建议:在校大学生要增强职业生涯规划的自主意识。
职业道路早规划,目标坚定不放弃。“迷茫”是目前大学生使用最为频繁的词语之一。之所以迷茫,是因为看不清未来,看不清未来就会把握不住现在。实际上,大学生看不清未来的原因并不一定是因为没有目标、没有规划,也可能是由于目标过多以致无所适从,规划太多而无法实现,因此也就更容易放弃目标,追热门、随大流。因此对目标的坚持和对规划的实施是成功的关键,坚信无论是职业规划还是求职择业,“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兴趣广泛应保持,机遇来临有保障。由于对所学专业缺乏了解,许多学生进入大学时都会面临一个问题:对专业不感兴趣或不满意,由此而产生厌学、倦怠的情绪。实际上在大学里有很多方式可以让你兼顾兴趣与专业,如双学位、各类培训认证等,但是在挑选业余学习的专业时,应把握一个原则:那就是从自身发展的需要出发。要么从个人兴趣爱好出发,既满足求知欲,又从中获得乐趣;要么与本专业结合,成为复合型人才,增强就业竞争力。当然,在多个专业的学习中不能顾此失彼,更不能本末倒置。
社会活动经验多,面试应考不心慌。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找工作最大的瓶颈在于社会经验的缺乏。虽然在校生要获得企业实习机会并不容易,但从大多数成功者的经历看,至少有两方面资源是大部分学生可以利用的:一是有针对性地参加社团活动来锻炼自己沟通交流、团队合作等能力,社团活动可以说是对真实工作场景的一种模拟;二是争取各种校内服务的机会及校外的实习、兼职机会,可以帮助我们培养坚持不懈、吃苦耐劳的职业精神,了解尽职、责任等职场的基本准则。
实习练就真本领,应聘免了试用期。就漫长的职业生涯而言,大学4年无疑是一个黄金的职业准备期,在这4年里,应该让自己具备一个职业人所拥有的专业技能、社会技能、职业素养……这样我们在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中才能做到“无缝接轨”。正是充分地利用了大学阶段的实习机会,从而免去了正式工作后的见习期。企业也节省了大量的培训时间和精力。这对于个人和企业是一个双赢的过程。
特殊才能做后盾,求职更有竞争力。对于一个班或一个专业的学生来说,大家读一样的专业、学同样的课程,看起来彼此没有太大的差别,然而一旦面临竞争,差别就显现出来了。目前就业形势比较紧张,只有身上有“亮点”的学生才更容易被注意,才更有可能被用人单位选中,也才会有更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因此,发掘并增强就业竞争力应从发现自己与其他人的不同之处入手,发挥自身特长,并不断强化,有可能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就业现状:就业准备三部曲
随着高校的扩招,原来的精英教育变成了大众教育。大学生必须转变观念,大众化教育意味着可以做普通的职业。面对就业难,大学生们要做些什么呢?
第一部曲:面对现实,正确对待就业形势,正确对待自己。
择业和就业,是初出校门的学生在人生道路上一个重要转折点,对于学生应具备的正确择业和就业思想,可以归纳为4句话,这就是:认清形势闯市场,从容自信显特长,广开渠道看信息,实事求是快上岗。
认清形势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国家的就业政策,二是全国的就业形势,三是本地区的就业信息。面对矛盾重重又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基本观点是,只能树立一个“闯”,积极参与竞争,而不是 “等”,更不能消极对待。关键是要把握好自己的择业方向和竞争技巧,敢于竞争,善于竞争,并在竞争中获胜。
在近几年的人才市场竞争中,有个明显的特征,就是用人单位特别注重人才的实际经验和特长。每个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问题在于你如何正确地认识自己,善于扬长避短,在关键时刻和重要场合发挥一技之长,获得用人单位的好感和信赖,这是择业和就业工作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技巧。
在人才市场竞争中,单靠一个人的智慧和信息“以一变应万变”往往是不够的,所以,要想方设法利用各种媒体,包括学校、老师和家长,亲朋和同学,广搜就业信息,这是就业者一个重要的手段和方法。
第二部曲:充分做好择业和就业之前的心理准备。
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准备应该实现以下4种转换,克服不良心态。
其一,实现由学生身份到上岗工作的转换。在“不包分配,自主择业,双向选择和竞争上岗”的大环境中,应克服“听天由命”或等待学校推荐工作的消极心态。学习是为了致用,如果说学习是手段,从事工作是人的本能,也是目的。
其二,在经济上实现由消费者到生产者的转换。克服长期依靠家庭提供经济援助的依赖心理,凭自己所学的知识和诚实劳动,立足于自力更生,自食其力。
其三,在择业姿态上,实现由一个普通参与者到竞争者的转换。大学毕业生都是第一次进行择业和就业,经不起挫折,悲伤失望,往往是择业不顺的主要障碍。要克服懦弱、自卑的被动心态。
其四,实现由“天之骄子”到“普通劳动者”的心态转换。放下知识分子的架子,正确理解自己与用人单位的“双向选择”,主动求职。不论从事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首先必须是一个劳动者,而劳动岗位需要自己去争取。
最后总的来说,择业者应该具备主动、积极、从容、自信和百折不挠、面对现实的平和心态,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
第三部曲:主动出击,准备简历和面试。
机会总是被那些勇于表现、争取的人得到。不管单位招不招人,先去毛遂自荐要求试用;写信给单位老总或负责人自荐;直接发送求职信到企业网站招聘信箱……大学毕业生在找工作时,选择主动出击,到用人单位去展示实力,至少得到的机会比等着天上掉馅饼的机会大。
据市人才市场的有关负责人说,在如今整体供大于求的就业形势下,积极勇敢的心态是大学生找工作脱颖而出的一个制胜法宝。在择业前,要推荐自己,有必要准备相应的文材料,简历要真实可信,文朴实,言简意赅,页面工整规范。面试中也要大方得体,机灵应对,不卑不亢。
总之,在进行择业、就业的过程中,其目的是选择一个最能发挥自己专长的工作岗位,开始实现多年的梦想的愿望,在大学生的一生中,就业无疑是一件大事,一次激动人心的拼搏与较量。一定要审时度势,振作精神,做好充分准备,用最好的心态、最好的形象和全身心积攒的实力,投入到这场竞技中来。
经济危机大学生就业状况调研报告
一、研究的缘起和目的
自从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至今,全国高校在校学生人数达2300万人,规模居世界第一。与此相对应的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连年持续下滑,从__年的83%降到了__年的72.6% ,下降了10个百分点。在我国长期被视为天之骄子、从来不曾被就业困扰的大学生,出现了失业问题,而且失业的范围和规模逐步攀升。大学生就业问题实际上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问题,并不能简单地用单一原因来解释和分析。因此,政府、高校和相关研究部门对于这个问题的解答也各有侧重。我们这里主要讨论政府及相关部门在大学生就业问题中所发挥的作用。
作为全国高等院校最为密集的地区,北京市海淀区更是面临着严峻的大学生就业问题。海淀区辖内
拥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39所高等院校、22所各类成人高等院校和众多民办院校,在校大学生人数占北京市的79%,每年有__0多名大学生和5000多名研究生毕业,其中有许多人就在辖区内就业。一直以来,海淀区政府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问题,不断总结工作经验,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大学生就业服务工作成绩显著,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但是在新形势下,仍然存在一些需要改进和发展的地方。
为了更准确地把握高校大学生对政府就业服务的具体需要,更清晰地发现工作中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更好地打造服务性政府,海淀团区委联合北京大学团委理论研究室,以“驻海淀区高校大学生就业需求状况”为主题组建了课题组,于__年年7月对海淀区高校大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我们期望通过这一调研能够对该主题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提出初步的对策,以便于找准未来政府就业服务工作的着力点,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使工作举措具有针对性、科学性和实效性。
二、样本概况与分析
本次调查采取配额抽样的方法,共调查了300名学生。全面考虑到男女性别比例及专业和年级及学校层次等情况,主要调查包括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语言文化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北京工商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城市学院等十所高校,因此能够一定程度上反映海淀区高校学生的就业问题,不过因为并非随机抽样,加上样本量的限制,因此在进行推论时应较为慎重,此数据能够为我们的就业工作提供一定的信息和建议。
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对驻区高校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求职意向、求职心态、求职最先考虑的因素、求职要素以及找到好工作主要依靠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针对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从群体层面和个体层面找原因,分析了招聘会、基层工作、大学生自主创业等求职渠道对大学生就业的作用。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海淀区政府在就业服务方面的努力工作得到了大多数高校学生的认可和肯定,无论是从宏观的服务机制、服务内容,还是从具体的服务态度、服务过程来看,都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了切实的便利;同时,政府有必要加强就业政策措施的宣传工作,使客观准确的政策信息传播到更多的个体,以便于大学生更好地开展求职决策;大学生对政府的角色期望中,既有宏观的总体发展思路上的角色要求,也有微观的具体落实层面的措施期待。高校作为学生和社会之间的桥梁,担负着培养人才的重要任务,有必要进一步改进就业工作,完善育人环境,培养更高素质的人才,从个体源头上缓解就业难问题。另一方面,高校也要加强职业意识教育,让大学生具备紧迫意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去了解相关政策。共青团作为高校开展第二课堂的支柱力量,一直以来在高校育人工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大学生对共青团在服务就业中的定位有很多期待,如“联系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积极开展大学生就业见习活动”、“开展大学生就业观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开展高校第二课堂活动,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服务维权,保障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利益不受侵犯”等方面,这些期待对我们共青团更好地配合好政府,培养发展人才,做好就业服务工作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三、结论与思考
(一)当代大学生就业观及就业需求特点
1.当代大学生面临较大的就业压力,择业焦虑感普遍存在。我们仔细考察了驻海淀区高校大学生的求职心态分布,半数以上的同学有些焦虑,一成同学非常焦虑。学习阶段越高,择业焦虑感越强。伴随中国经济社会改革步入攻坚阶段,就业市场总体上表现出结构性的人力资源供过于求的矛盾。适当的焦虑可以促使大学生具备一定的危机意识和紧迫意识,在步入社会之前做好职业规划;过度的焦虑会导致大学生情绪不稳定,在重大问题面前无法保持足够的冷静,降低人的正常水平,造成择业失败,造成更强烈的焦虑。海淀区是全国高校聚集区,人才济济,竞争激烈。在这种环境下,高校学生背负着沉重的就业竞争压力,极易产生焦虑感。
2.当代大学生就业需求呈现多元化、现实化特点。现代社会是一个民主自由的社会,各种思潮不断碰撞交融,价值观念趋于多元。不就业族、考研族、创业族、打工族、出国族纷纷出现,高校毕业生就业需求越来越多元化。多元化的职业选择可以使得大学生更好地实现就业,充实到社会中的各种岗位上去。大学生作为具备较高文化知识、道德修养的社会群体,只要善于学习、踏实肯干,都能做出优秀的工作业绩。当前,社会转型进入固定化阶段,利益格局和制度框架均已初步形成,社会主流价值观也趋于理性,个体主义的价值取向、对事业成功的追求、经济利益的考量,都影响着大学生的择业观念和求职行为。高等教育改革的推进,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的形成,高校毕业生在享受大众化教育成果的同时也肩负着就业压力。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得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更多的是一个被选择者,而根据现实情况和个人特点的综合因素考虑择业,将有助于谋得理想职业。
3.当代大学生求职状况理性与盲目并存。海淀区高校大学生当中,相当一部分同学有比较清晰的职业规划,了解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部门出台的各项就业政策和鼓励措施,熟悉用人单位的招聘流程,会通过各种渠道提前实习以获得就业机会,整个求职过程比较理性;但也有部分同学对政府就业政策不了解,缺乏实习见习的机会,缺乏对就业信息的了解,表现得比较盲目。理性与盲目并存的现象,有其客观、主观原因。客观上看,政府就业服务工作做得不够,在就业政策宣传、就业信息共享等方面还有待改进;主观上讲,大学生个体对就业形势、自我特点的认识程度不一样,其所拥有的社会资源也存在差异,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样的工作,也缺乏提前实习的机会和知晓政策的渠道。
(二)大学生就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宏观调控需要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普遍对政府在宏观调控、就业服务方面的作用的认识比较模糊。这与就业政策法规宣传不到位,大学生自身的信息渠道不畅通有一定关系。在这种条件下,政府在就业市场的宏观调控职能不能得到有效发挥,就业市场中的社会资源也无法得到有效整合,大学生就业市场因而出现了“假性饱和”的现象。
2.大学生就业信息与交流平台不完善。就业信息与交流平台不完善会影响大学生顺利就业。一方面,大学生对就业市场的运行缺乏了解,对相关单位的人才期望情况反映滞后,不能有针对性地主动调整自己的求职策略;另一方面,大学生很难通过多方渠道全面展示自身的知识技术能力等深层次的优势,人力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合理的配置。虽然政府提出要建设大学生就业信息与交流平台在,但实际上依然是被动的等待毕业生和企事业单位来向自己获取信息,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缺乏对于就业市场多样化的适应能力。
3.对大学生到普通企事业单位和基层、农村工作的保障不足。五分之一的同学有意去基层锻炼、服务农村、支援西部,这个数据虽然乐观的,但是目前这方面的教育宣传、组织动员工作还不得力,对服务基层的同学的财力支持还不到位,对普通企事业单位和基层、农村工作的待遇保障还不完善,这主要体现在目前大学生就业还是偏向大城市和东部沿海发达地区。
4.对大学生创业工作支持不够。随着高校持续扩招带来大学毕业生总量的持续增长,社会将难以提供足够多的合适就业岗位,这就要求毕业生必须转变旧有的就业观念,变被动就业为主动创业,大学生需要有创业技能与主动精神,不能满足于做求职者,还要有成为职业岗位的创造者的准备。大学生创业也存在很多局限,比如知识积累不够、缺乏社会经验、心智不够成熟、缺少运作资金、创新能力较弱等等,因而需要政府和社会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海淀区高校大学生认为政府在创业教育、政策支持等方面做得不够,创业所需要的各种服务还不够完善。
(三)对策分析
1.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创业观。树立正确的就业创业观是大学生就业创业的重要因素,要把帮助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创业观作为政府就业服务工作的重要内容。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中“无业可就”和“有业不就”并存的现象,突出反映了毕业生就业观念方面的问题,政府应积极引导高校及相关组织机构,着重从以下两方面着手做工作。一是引导学生树立“适应”的观念。学生之间的差异还是很大的,要根据性格、爱好以及其他自身情况选择与自己的个人特点相“适应”的工作,认清当前就业形势,客观看待自身条件,调整好心理状态,提高就业核心竞争力。要正确评价自己,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要有“流动”意识,不要认为“一次就业、终生不变”;要开阔视野,拓宽就业面,不要自缚手脚;要提高综合素质,增强竞争能力。二是引导学生树立“行行建功、处处立业”的成才发展观。政府应该通过开展创业沙龙、创业者座谈会、“创业者风采”报告会等多种形式,帮助毕业生转变计划经济下陈旧的就业观念,鼓励他们抓住西部大开发、小城镇和城市社区建设、产业结构调整等契机,到西部就业,到中小城市和社区就业,到中小企业就业和自主创业,到各行各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贡献
篇二 毕业大学生就业创业调研报告2900字
一、前言
1、研究背景: 随着高校连年扩招,每年毕业生人数也连年增长,据中国教育在线报道,2023年高校毕业人数为699人,而到 202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已达到727万人,比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的2023年再增加28万人,创下历史新高。面对工作岗位没有明显增加的现实,毕业生们要同富有工作经验的下岗工人、劳动力价格低廉的农村富余人口进行竞争,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就业压力仍然很大。
2、调查目的:
此次调查为了让大学生们更加了解当前和未来的就业形势,了解在校大学生就业期望,自身素质的评价,对就业形势的看法,旨在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对大学生的影响而展开;通过对大学生就业创业情况的调查,更好地帮助大学生了解调节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的供需关系;从而为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作一个新的描述;帮助无奈大学生尽快认识自我,为我们在今后的求职就业过程中提供参考。
二、方法
1、地点:河南理工大学(焦作)
2、时间:7月初
3、调查对象:主要为河南理工大学大三大四在校大学生
4、调查研究的方式:问卷调查方式
5、设计调查问卷:设置10个左右的问题。问题的提出经过讨论、对搜集到的问题进 行筛选,使其更有代表性和影响力,以封闭式问题为主。
6、统计方法:结合问卷的实际情况,进行手工计数统计。
7、调查过程及内容:
趁着暑期,随机走访了近100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和已经毕业的大学生,为我们在校大学生提供了一次了解就业形势,聆听“过来人”就业经历及心路历程的机会,解决我们心中的困惑与迷茫。在调查中,我们调查的高校毕业生在为未来的打算,以此来分析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创业观念。调查结果可以简单归结为以下几种类型:
(1)共有51%的学生选择了考研。超过半数的同学选择了考研,说明考研已经成为大学生毕业后的首要选择,而由此也产生了考研热的社会现象。由于金融危机、就业恶化,许多学生希望继续深造,更多学生表示通过考研来暂时躲避就业,并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以将来能够获得更好的工作,在就业创业中有更大的优势。
(2)选择就业的有20&的同学,而选择创业的占16%,二者加在一起只占全体人数的三分之一,虽 然有部分同学选择就业和创业,但人数不够多,大部分学生选择考研。可见,就业形势严峻,导致同学对就业创业的热情不高,也以选择考研来暂时躲避就业。
(3)只有10%的同学选择在家待业,是因为自身原因,对未来没有信心、导致在家待业,成为啃老族,形成特殊社会现象。
(4)4%的同学选择出国留学,去国外留学也是提高能力,增加资本的一种方式。
三、结果与讨论
在问卷调查进一步关于”专业是否对口与就业“、”期望选择的就业单位”、“薪资标准”“就业准备”“就业地点选择”等问题的调研中,20%的调查者会要求工作与所学专业“必须对口”,而据大部分 的调查者会“先找份工作,以后待机再向所学专业发展”,31%的调查者“现学专业非己所爱,将会寻求新的专业”, 还有少部分人选择“无所谓,干哪行都行”。看来,大学生就业时思维比较灵活,并不局限于所学专业,必要的时候也可以先从事其他行业。 在关于期望选择的就业单位调查中,外资企业和国有单位仍然是当代大学生选择单位的首要选择。一个原因是,外资企业有较多的锻炼机会,工资待遇较高,目前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另一方面由于事业单位
和党政机关收入稳定,福利好,因而也是当今大学生优先考虑的单位和职业。另外值得欣慰的是,与往年相比有所变化的是有10%的学生把自主创业排在了第一位,这说明当今的大学生创业意识不断加强,同时也与国家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有关。而在各行业中选择食品饮料创业方向等所占比重较大,为35.08%。紧随其后的是it行业。值得一提的是,选择开网店的创业温度不断上升,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这一类的原因,概括的说是因为网络it方面相对于其他行业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相对较小,人才需求量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选择网店、it行业的人共占到了40%以上。
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对自我就业压力方面,34%的调查者认为压力非常大,就业难;30%的调查者认为压力比较大,23%的调查者认为压力不太大,就业容易,13%的学生感觉没有压力。这表明绝大多数大学生感觉就业压力很大,负担较重。
对于工作城市的选择虽然有一半以上的调查者希望留在竞争压力较大的中小城市,有44%的调查者会选择家乡附近就业,42%的调查者选择有一定发展潜力的城镇,32%的调查者选择竞争压力较大、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只有14%的调查者会选择国外。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出来,在经济日益发达、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代,大部分大学生还是偏于选择竞争压力较小、有发展潜力的城镇;小部分会选择发达的大城市就业。
经过这次调查,最终可以讨论得出以下几点:首先,大学生要了解自己的想法和喜好,明白自己追求的是怎样的人生,树立明确的奋斗目标和方向,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通常都要面临的一个选择:考研,考公务员还是就业,明确自己的选择并且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无疑对今后的人生道路是十分重要的。其次,要树立自信,提高动手能力,磨合能力与团队精神。第三就是要脚踏实地,不能放弃信念,更不可盲目自信,要清楚的知道,本科生已不再是社会精英,既能走进大学校门大多数人的智商就没有多大差异,你并不比别人多多少,别人也不会比你强很多,要成为怎样的人决定权在于你自己,要学会取长补短,为自己增加资本,为自己创造机会。
四、结论与建议
1、结论:
在我们的调查中,可以很清楚的发现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并在大学生之中形成了一种“谈就业色变”的状况。但是从另一方面,大学生对自己和就业形势有了一个很清晰的认识和认真思考,这对他们以后他们的努力方向和激励都是很好的。总之,大学生就业形势已清楚的摆放在面前,学生应学会调节自己,提高自己应对就业压力的能力。
21世纪是一个求职大军遭遇失业恐惧的时代,是一个追逐挑战又渴望成功的时代。求职择业对当代大学生来说既是难得的机遇,又是严峻的挑战。只有正确应对就业问题,才能更好的利用人才资源,实现社会健康稳定发展, 学校、社会和大学生们应该找到合作点,达到共赢。
2、建议:
对于学生的建议:
(1)注重专业学习,努力提升综合素质。
(2)加强实践锻炼。
(3)调整就业心态。
(4) 还应在大学时全面关注社会动态,早早做好职业规划,并不断朝着这个方向奋斗。
对于用人单位的建议:
(1)企业不能只图眼前的短期利益,过分看重工作经验,而要有长远的人才战略眼光,要改变唯经验论、唯文凭论的做法,还要纠正性别上和地域上的用人偏见,切实做到不拘一格招揽人才,实现企业与人才的双赢。
(2)选人标准要合理。用人单位要根据自身规模、性质、发展状况、岗位实际,制定相关岗位说明书,细化岗位职责,按照岗位的要求,制定合理选人标准,确定招聘人员质与量
(3)要确定招聘考核的程序,制定考核内容,在按程序进行考核后,择优录用。
对于社会、学校、政府的建议:
(1)学校 应该努力提高办学水平,不断进行教育改革,调整高校专业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以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建立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实行积极的大学生安排就业政策,多增加学生们的锻炼机会
(2)政府社会必须进行相应总体性调整。建立高新技术产业,提高产业水平,来增加对人学毕业生的吸纳能力,使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和社会的人才使用衔接好,这是政府和社会的责任。
篇三 大学生就业调研报告4150字
一、调研目的:当今社会,科技经济发展飞速,市场竟争日益激烈。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的热门话题。社会需要的人才概念也随着这一发展潮流而产生变化,掌握当今社会真正需要什么类型的大学生,对大学生以后就业大有裨益。并且有利于在校大学生了解最新社会人才动态需求,做好准备。调研报告范文
二、调研人:...等五人
三、调研对象:深入农村,城镇,企事业单位,调研走访社会各阶层
四、调研时间:2023年_____月_____日--2023年_____月_____日
五、调研方法:通过派发问卷进行调研,发放问卷共50份,收回有效问卷50份。(调研问卷及数据统计详见附录)
六、调研内容:通过对乡村、城市、企业及社会各行各业各年龄段人员的问卷调研,了解社会对大学生能力的要求,社会人士对大学生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评价及期待,以及刚毕业已从业大学生给在校大学生的良好建议,对大学生的未来全面发展,成为满足社会市场需求的人才,实现人生价值具有重要意义,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七、调研结果:本次调研中70%的被调察者属于25-45岁年龄段的各个学历层次各个行业的人。 从调研中发现,大部分人对大学生关注度还是挺高的。80%的人对大学生未来的发展趋势比较乐观,70%的人认为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得十分努力,20%的人认为困难很大。我们不得而知,大学生的的就业前图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社会人士观念还是比较开放的,90%的人认为名牌大学学生的能力并不比一般大学学生强,。只有保持这种客观的态度,社会、企业才会给大学毕业生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普通大学的毕业生们才会抛弃那些没有必要的包袱,减轻思想压力,以更加自信的心态在应聘面试的激烈竞争中完整的展示自我。
调研显示,不同的人对您认为现在什么专业的大学生更容易就业这个问题有不同的答案,例如:经济类、管理类,机械类、工程类,教育类、语言类,医学类、法学类,其他。这就说明,社会并不偏向任何单独某一类专业,俗话说的好行行出状元,只要我们肯虚心好学,脚踏实地的奋斗,都会创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不能老是抱怨自己没选对专业了或者是对所学专业失去兴趣了,其实,无所谓什么专业不专业,只要自己爱学习,不是专业的也能成为自己的专业。调研报告范文
社会上认为,大学生的最大优势在于自信,有理想抱负,可塑性强、有创新精神,思维活跃。当代大学生最缺乏的必备精神是勤俭节约,爱岗敬业,在诚实守信、责任奉献方面也有待提高。让大学生清楚的了解自己的优势和缺点,有利于扬长避短,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严格要求自己,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调研表明,现代社会对大学教育相对满意,当代大学生极少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大学校园不只是从前人们赞美吟诵的象牙塔,更是一个锻炼能力、展示才干的舞台。被调研者普遍认为,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主要任务是认真掌握专业知识,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制定长远的职业生涯规划,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圈子。大学生不应该在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现代书呆子,而应该接触社会,开阔视野,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对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早点涉及。
当今社会,大学生可以说是遍地开花、随处都是,竞争异常激烈,压力也随之而升。因此大学生切不可狂妄自大,必须及时充电,增加自身的资本,提高自己的价值。社会上认为大学生要找到理想的工作,除大学文凭外,英语四、六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优干、三好证书等还是十分必要的。
调研中,大部分人认为东部沿海发达城市是大学生较为容易就业的地区,因为东部就业岗位多,生活条件优越,可同时也存在劳动力供过于求,竞争更为激烈的弊端。还有不少一部分人认为大学生更应该回到家乡,因为家乡是从小长大的地方,对周围环境颇为了解,生活也更加便利。少部分人认为大学生应该尝试去中西部,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内陆地区慢慢发展起来,就业岗位空缺多,一切基础设施开始逐步建设,大学生如果能克服困难在那边安居乐业,也会过上美满的生活,另一方面,也会为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奉献自己的一点力量,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由此看出,只要大学生身怀真才实干,勇敢拼搏,艰苦奋斗,不只是贪图安逸享乐,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民众普遍认为,大学生择业前不应该首先考虑经济收入、生活环境、工作稳定性,而更应该注重个人发展机会和专业知识的应用,以更加长远的眼光看待自己的事业,不只局限在眼前。社会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社会最应该在政策方面给大学生加大支持力度,其次资金、技术方面也应该迎头赶上。经济危机下,大学后并没有被断了后路,还有很多选择的机会,比如考研、出国留学、考公务员、选调生、自主创业、直接就业等等。社会人士反映,大学生应该从大二就开始涉及就业上岗、人才市场方面的知识,大三时亲身参加社会实践,将学到的理论应用到现实中去,锻炼培养个人职场能力,积累工作经验,适应工作环境,为大四就业提前做好各方面的准备。人们对大学生期望还是蛮大的,都为大学生的未来祝福。
八、调研结果分析:据调研,较受用人单位和社会认可青睐的大学生包括以下几点:思想素质较高;有事业心和责任感;有吃苦精神;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外语水平高、懂计算机知识;动手能力强;懂专业、会管理、善交际。 而大部分群众对当代大学生的看法是:有真才实干,有专长,高素质,充满活力。待人有礼貌,孝老爱幼。。。这些优良传统应该具备。大学生是祖国下一代的希望,大学生的发展意味着祖国明天的兴盛。当代大学生活泼向上,青春充满激情,乐观自信,有理想有抱负的精神风貌必须发扬广大。
为了能够在不远将来的职场生涯中运筹帷幄,我们大学生还应该具备以下素质和能力:
1、自我决策能力
自我决策能力是一个人能否独立思考,果断处事和独立完成某项工作能力。对于即将毕业走向社会的大学生来说,面临求职择业,别人的意见和忠告各种各样,最终要靠自己决定,这就是对自我决策能力的一次检验。在未来的工作中,每一件事情、每一个问题以及它们的变化进展都不可能像在学校那样有老师给你作指导,而必须靠自己迅速作出决定,及时予以处理。因此,具有良好的自我决策能力对大学生就业是十分重要的。
2、适应社会能力
适应社会和改造社会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现实生活常常不尽如人意,五彩纷呈的现实生活使刚刚步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眼花缭乱,很不适应。大学毕业生面对现实生活中的消极现象常常产生不安、不满的情绪,而常常以改造社会为己任的大学生却忽视了适应社会这个前提。人类文明总是在继承与创新的矛盾运动中发展的。适应社会,正是为了担当社会赋予我们的职责和使命。适者生存,生存正是为了发展。对社会、环境的适应,是主动的、积极的适应,不是消极的等待和对困难的退缩,更不是对消极现象的认同,大学生只有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走向社会后才能尽可能地缩短自己的适应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3、实践操作能力
实践操作能力是人们知识转化为物质力量的凭藉,是专业工作者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在现实生活中,尤其是教学、科研、生产第一线,大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影响到其作用的发挥。比如,作为一名教师,只有丰富的知识还是不够的,还要有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的能力。因此,大学生应注意克服只注理论学习,而轻视实践操作的倾向。一个大学毕业生如果在实践操作上有过硬的本领,一定会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仍以教师这个职业为例,许多用人学校在挑选毕业生时,往往注重的是毕业生的试讲能力和试讲效果,而不只是他们的专业考试成绩。
4、表达能力
表达能力是指运用语言阐明自己的观点、意见或抒发感情的能力,主要包括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一个人想让别人了解你,重视你,更好地发挥你自己的才能,前提就是要有表现自己的能力。要准确表现自己,就离不开出色的表达能力。不仅在参加工作走向社会后,会立即强烈地意识到这一点,而且,在求职择业的时候就会有深切的感受。比如撰写求职信、自荐信、个人材料,回答招聘人员提问,接受用人单位的面试等,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较强的表达能力。
5、社交能力
社交能力实际上就是与他人相处的能力。社会上的人际关系远不如学校中的同学、师生关系那么简单。大学生步入社会后,要与各种各样的人发生这样那样的关系。能否正确、有效地处理、协调好工作生活中人与人的各种关系,不仅影响一个人对环境的适应状况。而影响着他的工作效能、心理健康、生活的愉快和事业的成就。因此,大学生自觉地培养良好的社交能力非常重要。
6、组织管理能力
虽然不是每个大学毕业生都会从事管理工作,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每个从业者都会不同程度地需要组织管理才能。现代社会职业表明,不仅领导干部、管理人员应当具备组织管理才能,其它专业人员也应当具备。随着时代的发展,纯书生型的人才已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近年来,许多用人单位在挑选录用大学毕业生时,在同等条件下,往往会优先考虑那些曾担任过学生干部,具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的毕业生。这正反映了时代的客观要求。
以上主要是从普遍性这个角度来谈大学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的技能,此外,大学毕业生如能撑握一技之长,诸如文艺、球类、驾驶等等就更能增加顺利就业的砝码。
社会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才,大学生就是这方面人才的后备军,我们有能力、有责任、有信心把祖国的明天建设的更美好!
九、调研总结与建议:虽然时下大学生越来越普遍,大学生的地位也不如昔日高级。但这也是社会发达的一种表现,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发展的必然。说明了国家的教育越来越普及,全民素质不断提高。再者,与中国十三亿人口的相比下,时下大学生的数量也是偏少的。因此,社会对当代大学生的要求不断提高也是无可厚非。因为我们是建设祖国的生力军,是早晨八九点中的太阳,世界属于我们,未来也掌握在我们手中。了解当代社会对我们的要求是必须要做的,这会让我们懂得社会最新的发展动态,时刻做好准备。通过这次调研,我们更加清楚了自己社会地位,身为大学生的责任和义务,以及社会对大学生的期望。我们在校大学生一定会珍惜大学阶段的学习机会,把握年轻的大好时光,让今天的大学校园更美好,更灿烂;我们紧握时代的脉搏,紧跟社会的步伐,让明天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扬眉吐气。
篇四 2023大学生就业调研报告2250字
针对大学生就业难这一社会现象,此次调研范围覆盖附近大学17个院系,包括师范与非师范专业在校的本科学生。共发放调研问卷580份,实际547份,回收率为94.3%。调研文件采用单项选择、不定项选择和主观题三种方式来回答问题。问题涉及大学生就业期望、就业素质的自我评价、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择业与就业的影响因素等方面,旨在对大学生就业期望与实际就业的相关问题进行实证研究,为高校就业指导和人才培养提供资料与对策研究依据。
调研结果呈现出几个问题:
一、多数学生对于务实有新的认识,就业期望趋向现实,主要表现在工作单位、工作区域等方面。
(1)就业方向:先就业后择业成为第一选择
大学生在职业取向方面优先考虑的前三项是先就业后择业、先择业后就业、继续深造,它们分别为41.76%、28.57%、27.84%。调研显示,在面得就业压力时,多数学生表现出特有的自信与成熟。
在此问题的选择中,特别值得关注的现象是继续深造,这选项占27.84%,有过四分之一学生希望继续学习,而且此风近年经久不衰,且越演越烈。究其原因:一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影响和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二是就业竞争激烈,优越的职业需要优秀的高层次人才;三是心理因素,有的大学生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回避即时就业等因素。这一现象值得认真分析研究,其利与弊何在?其利在于缓解就业压力,促进人才素质的提高,改善我国人才结构,增强我国高级人才的科技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忧虑的是它反映出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的欠缺,社会压力的承受力不够,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有相当部分的大学生选择了回避的方式,职业期望趋于非风险化。这种现象还可以从学生对就业前景的评价中看出。22.92%的同学对就业前景持有不容乐观的评价,这里除了客观实在的因素影响外,更多的是学生的心理素质因素问题。由此可见,高校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心理辅导工作是必要的。
(2)就业取向:就业地区首选经济发达地区
调研结果表明:学生在选择就业地区时,选择经济发达地区占66.54%。这说明两个问题:一是经济发达地区除了有较可观的工作待遇外,经济发达地区与国际接轨更便捷,更能为就业者提供再学习提高的机会,这与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要密切相关。二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就业机会较其他不发达地区的高,且就业岗位多元化,这是吸引学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3)职业价值:结合专业特色,务实肯干
作为师范院校的学生在选择就业岗位上,更多的是趋向于学校或科研机构、行政机关或事业单位。
二、影响学生择业就业的因素突出。
(1)多数学生对职业价值标准上,把工资福利待遇、实现自我价值作为重点考虑。两项占的比例分别为36.62%、26%。
这与学生实际就业时考虑的因素一致,即把薪金与个人价值和能力的体现作为重点考虑因素。调研显示,学生的就业除了受薪酬的影响外,人生价值观中个人因素也很突出。但是,学生在进行人生选择时较多考虑个人因素,较少考虑社会需要,即使在追求自我实现时也折射出主要强调的是自我而非社会的需要。对于这现象的利弊值得我们研究与思考。
(2)在就业过程中,有44%的学生认为经验及实践能力为最重要的因素。而学历、毕业院校或专业、应聘技巧则各占10.48%、10.34%、12.69%。这可能与用人单位在招聘时的要求有关。
三、多数学生对就业素质的评价都有比较明确的认识,明确自身的优势与劣势。
(1)多数学生的优势为理论基础、师范技能。
(2)有半数以上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实践能力、竞争与风险意识处于劣势状态,它们分别达到了33.07%和30.69%;在学生认为自己最缺乏的素质方面中,创新能力、实践_作能力、专业知识与技能被纳入了前三项选择,结果见图7。其总的原因可能是,一方面知识更新迅速,知识越来越深,越来越广,职业素质越来越综合;另方面学校教育滞后,教育的知识结构不尽合理,使大学毕业生就业时普遍有压力感和不适应感,对自己所学习和掌握的知识与技能缺乏自信。再一方面学生勇于挑战的心理素质还没形成;在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说得多却做得少,培养的覆盖范围也相对狭小,主要的原因是缺乏培养的环境。除了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外,如何提高学生勇于挑战的心理素质和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将成为高校就业指导的两大课题。
四、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与学生的需求处于不平衡状态。
(1)有过半数的学生反映:不太满意学生就业的指导工作。
(2)学生希望学校在大学生就业成才方面着重给予哪些指导和帮助时,
学生们有48.96%选择提供更多实践机会,而加强创新能力培养和注重社交能力指导也占据一定的分量。从国家政策和从现实需要上出发,学生需要从就业观念向创业观念转变。在调研中,学生认为培养自主创业精神是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关键(占34.21%);而加强高校就业指导与其他因素也占很大的份量。针对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基本上还是局限于信息发布、政策宣传、技巧培训、协议办理等服务性工作。调研建议,就业成才导航体系应覆盖大学教育全过程。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仍然主要面对毕业班,但此时他们大多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遗憾。就业指导工作亟待从毕业班向低年级学生辐射,贯穿大学教育全过程。具体来说,就业成才导航体系应该涵盖专业知识技能导航,如学习方法指导、新思想新观念介绍、个人完善知识结构帮助等;健康成才导航,通过实施结对服务、心理指南、交流讨论,对大学生在就业求知和个人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困扰排忧解惑;法律导航,普及法律知识,加强法治意识、引导诚信意识。
从调研所反映出的问题来看,进一步实现我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管理规范化,特别是如何把就业指导工作切实纳入学校教书育人的整体工作轨道,还有值得深入研究和改进的地方。
篇五 有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调研报告1000字
对此,笔者在前程无忧、智联招聘、中华英才、应届毕业生求职网等招聘类网站上整理出四条求职建议,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帮助。
一、做好职业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是对个人职业生涯发展道路进行规划的一个过程,作为当代大学生更需要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 在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时候,一个时常困扰大学生的问题是:我要进入怎样的用人单位?但却很少有人从对方的角度去考虑:用人单位为什么要聘用我?我怎样才能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 从营销学的角度看,大学生要找到工作,必须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用人单位需求何在?有一点是很明确的,它不是教育机构,旨在让你进去进修然后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它也不是慈善机构,因为悲怜你找不到工作而履行神圣的社会职责。它是什么?是劳动机构,是雇佣你进去干活的,因为你付出了它所需要的劳动从而以工资作为交换的合作方式。遗憾的是,不少大学生却不明白这个道理,一厢情愿地把用人单位当做配合自己实现个人职业生涯目标的工具,喜欢就进去带着,不喜欢就一走了之。根据__求职网上用人单位反馈回来的信息,大学生就业后一年内的流失率竟高达50%,两年内更是达到了75%! 那么,大学生在做职业规划时应如何结合用人单位的需求呢?
二,大学生要清楚用人单位的员工招聘需求。
在作出应聘选择前,大学生要认真分析一下:用人单位为什么要招聘员工,希望通过招聘这些员工达到什么目的,有哪些具体的招聘条件,用人单位的这些信息与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和战略是否吻合。千万不要抱着随便做一做、大不了再换的心态,那样受伤的是用人单位,浪费宝贵光阴的是你自己。
三,大学生要了解用人单位的阶段发展需求。
用人单位在不同的发展时期有不同的重点需求,大学生要做的是思考并找出满足这些重点需求的方法,并努力身体力行。如果你能为满足这些重点需求而作出相应成果的话,你就有机会得到用人单位的赏识和重用。同时,在不同发展阶段,用人单位对员工的期望也是不同的,在创始期更多的是需要员工多干少说,在迅速发展期需要员工边干边思考,在成熟期需要员工思考了再干。
四,大学生要研究用人单位的战略发展需求。
如果你希望在本单位有更好的发展,那就需要对用人单位的战略发展需求进行研究,对用人单位的未来业务重点和岗位要求作出预测,并据此制定自己的中长期规划。 总而言之,虽然2023届应届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非常严峻,但是只要大学生找准自己的定位,做好职前的自我提升,依然可以顺利地解决自己的就业问题。
篇六 经济危机大学生就业状况调研报告2600字
一、研究的缘起和目的
自从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至今,全国高校在校学生人数达2300万人,规模居世界第一。与此相对应的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连年持续下滑,从__年的83%降到了__年的72.6% ,下降了10个百分点。在我国长期被视为天之骄子、从来不曾被就业困扰的大学生,出现了失业问题,而且失业的范围和规模逐步攀升。大学生就业问题实际上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问题,并不能简单地用单一原因来解释和分析。因此,政府、高校和相关研究部门对于这个问题的解答也各有侧重。我们这里主要讨论政府及相关部门在大学生就业问题中所发挥的作用。作为全国高等院校最为密集的地区,北京市海淀区更是面临着严峻的大学生就业问题。海淀区辖内拥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39所高等院校、22所各类成人高等院校和众多民办院校,在校大学生人数占北京市的79%,每年有__0多名大学生和5000多名研究生毕业,其中有许多人就在辖区内就业。一直以来,海淀区政府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问题,不断总结工作经验,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大学生就业服务工作成绩显著,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但是在新形势下,仍然存在一些需要改进和发展的地方。为了更准确地把握高校大学生对政府就业服务的具体需要,更清晰地发现工作中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更好地打造服务性政府,海淀团区委联合北京大学团委理论研究室,以驻海淀区高校大学生就业需求状况为主题组建了课题组,于__年年7月对海淀区高校大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我们期望通过这一调研能够对该主题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提出初步的对策,以便于找准未来政府就业服务工作的着力点,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使工作举措具有针对性、科学性和实效性。
二、样本概况与分析
本次调查采取配额抽样的方法,共调查了300名学生。全面考虑到男女性别比例及专业和年级及学校层次等情况,主要调查包括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语言文化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北京工商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城市学院等十所高校,因此能够一定程度上反映海淀区高校学生的就业问题,不过因为并非随机抽样,加上样本量的限制,因此在进行推论时应较为慎重,此数据能够为我们的就业工作提供一定的信息和建议。
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对驻区高校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求职意向、求职心态、求职最先考虑的因素、求职要素以及找到好工作主要依靠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针对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从群体层面和个体层面找原因,分析了招聘会、基层工作、大学生自主创业等求职渠道对大学生就业的作用。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海淀区政府在就业服务方面的努力工作得到了大多数高校学生的认可和肯定,无论是从宏观的服务机制、服务内容,还是从具体的服务态度、服务过程来看,都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了切实的便利;同时,政府有必要加强就业政策措施的宣传工作,使客观准确的政策信息传播到更多的个体,以便于大学生更好地开展求职决策;大学生对政府的角色期望中,既有宏观的总体发展思路上的角色要求,也有微观的具体落实层面的措施期待。高校作为学生和社会之间的桥梁,担负着培养人才的重要任务,有必要进一步改进就业工作,完善育人环境,培养更高素质的人才,从个体源头上缓解就业难问题。
另一方面,高校也要加强职业意识教育,让大学生具备紧迫意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去了解相关政策。共青团作为高校开展第二课堂的支柱力量,一直以来在高校育人工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大学生对共青团在服务就业中的定位有很多期待,如联系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积极开展大学生就业见习活动、开展大学生就业观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开展高校第二课堂活动,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服务维权,保障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利益不受侵犯等方面,这些期待对我们共青团更好地配合好政府,培养发展人才,做好就业服务工作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三、结论与思考
(一)当代大学生就业观及就业需求特点
1.当代大学生面临较大的就业压力,择业焦虑感普遍存在。
我们仔细考察了驻海淀区高校大学生的求职心态分布,半数以上的同学有些焦虑,一成同学非常焦虑。学习阶段越高,择业焦虑感越强。伴随中国经济社会改革步入攻坚阶段,就业市场总体上表现出结构性的人力资源供过于求的矛盾。适当的焦虑可以促使大学生具备一定的危机意识和紧迫意识,在步入社会之前做好职业规划;过度的焦虑会导致大学生情绪不稳定,在重大问题面前无法保持足够的冷静,降低人的正常水平,造成择业失败,造成更强烈的焦虑。海淀区是全国高校聚集区,人才济济,竞争激烈。在这种环境下,高校学生背负着沉重的就业竞争压力,极易产生焦虑感。
2.当代大学生就业需求呈现多元化、现实化特点。
现代社会是一个民主自由的社会,各种思潮不断碰撞交融,价值观念趋于多元。不就业族、考研族、创业族、打工族、出国族纷纷出现,高校毕业生就业需求越来越多元化。多元化的职业选择可以使得大学生更好地实现就业,充实到社会中的各种岗位上去。大学生作为具备较高文化知识、道德修养的社会群体,只要善于学习、踏实肯干,都能做出优秀的工作业绩。当前,社会转型进入固定化阶段,利益格局和制度框架均已初步形成,社会主流价值观也趋于理性,个体主义的价值取向、对事业成功的追求、经济利益的考量,都影响着大学生的择业观念和求职行为。高等教育改革的推进,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的形成,高校毕业生在享受大众化教育成果的同时也肩负着就业压力。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得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更多的是一个被选择者,而根据现实情况和个人特点的综合因素考虑择业,将有助于谋得理想职业。
3.当代大学生求职状况理性与盲目并存。
海淀区高校大学生当中,相当一部分同学有比较清晰的职业规划,了解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部门出台的各项就业政策和鼓励措施,熟悉用人单位的招聘流程,会通过各种渠道提前实习以获得就业机会,整个求职过程比较理性;但也有部分同学对政府就业政策不了解,缺乏实习见习的机会,缺乏对就业信息的了解,表现得比较盲目。理性与盲目并存的现象,有其客观、主观原因。客观上看,政府就业服务工作做得不够,在就业政策宣传、就业信息共享等方面还有待改进;主观上讲,大学生个体对就业形势、自我特点的认识程度不一样,其所拥有的社会资源也存在差异,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样的工作,也缺乏提前实习的机会和知晓政策的渠道。
篇七 2023年大学生就业情况调研报告3250字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就业岗位的相对不足,城市低收入家庭、农村剩余劳动力相对增多,制约了地区内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从就业工作的总体形势看,女性所面临的困境尤为突出:城市中4050人员知识结构老化,就业技能单一,很难实现再就业;农村妇女受身体状况和家庭现有状况限制,农闲时外出务工增收很难实现。如何引导城镇下岗失业妇女实现再就业,为农村富余女劳动力实现增收致富创造条件,既是党和政府关注的焦点,也是摆在妇联组织面前的历史性课题和现实问题。近年来,手工编织这一行业,以其适合女性特点,生产方式灵活,技术要求较低等特点,为广大城乡妇女开辟了新的就业渠道。日前,为进一步加大手工编织工作力度,市妇联深入基层,通过实地调查、走访座谈等形式,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手工编织业情况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是从业妇女文化素质偏低。目前,____市从事编织业的妇女共有5000余人,主要集中在农村,占70%以上,城镇妇女占近30%,40岁以上的妇女占到了72%,广大从事编织业的妇女文化素质偏低,初中以下的妇女占94%,高中文化程度的妇女仅占6%。
二是从业妇女就业难度较大。从事编织业的妇女年纪偏大,文化程度偏低,基本没有一技之长,与现在用人单位的需求相差甚远,因此,很难就业。同时,由于这些人大多没有经济来源或是经济来源少,因此,在创业时,往往受到缺乏资金。妇女还想做到赚钱照顾家两不误,编织业正适合她们的需求,广大妇女对编织业的参与热情极高。
三是编织行业发展速度较快。一直以来,____市的一些心灵手巧的妇女就会做钩编等来装扮自己和家人,发展至今已扩大到草编、苇编、刺绣、十字绣等二十几个种类。从事的妇女也遍布城乡,主要分为两大块,来料编织主要集中在农村,苇编、钩编、绣品等主要集中在城镇。目前,手工编织工作已成为备受妇女青睐的致富项目。
二、全市妇女从事手工编织的生产模式
1、妇女出于自身爱好,自发组织的编织团体。家住兴隆台区油田退休职工张莹是满族精品刺绣传承人,8岁学习绣法绣技,多方位的各地向其他民族的绣种学习,吸取众家之长,形成自己的风格,所绣作品曾多次代表省、市参加国内外各种高级别的展会和研讨会。多幅精品获国内国际大奖,并被国内外有关机构和个人收藏。____5年,张莹自创绣房一所,免费传授民族刺绣技艺,至今自传受培学员400多人,学员建培训地三处。大洼镇下岗女工李秋香带着妹妹和下岗在家的两个弟媳,千里迢迢到河北省白洋淀学习手工制作芦苇工艺画技术。她的芦苇画厂有员工30人,现已培训____余人,她生产的芦苇画远销全国各地,深受人们的喜爱。
2、县、区妇联牵头,组织没有就业的妇女进行来料加工。在双台子区这样的手工编织占大多数,多数社区以服务居民为出发点,与信誉较好的公司进行订单加工。区妇联依托化工社区的姐妹编织公司,组织社区内的4050下岗妇女、低保家庭、残疾人织帽子、手套、围巾,这种订单加工不受原料、技术、厂房等的限制,只要有劳动能力就可创收,非常适合年龄偏大、无技术特长的妇女。今年夏季就有300余人参加手工编织,加工产品达15000余件,人均月收入可达1000-1____元。盘山县的沙岭镇,是全县从事来料加工人数最多的镇,镇妇联主席吕桂华亲自带头,作为来料加工的经纪人,她到沈阳、鞍山等周边城市的进出口手工编制厂参观考察,与其签单,带领全镇妇女加工生产,产品可销售美国、日本、韩国等地,每年的圣诞节是她们最忙碌的季节,圣诞老人、圣诞树、洋娃娃等圣诞礼物订单供不应求。
3、由女企业家引进项目,建立规范的培训示范基地。近年来,由政府推介,妇联搭台,培养、树立了一批具备一定生产经营能力的女行业带头人。倪凤娟,是盘山县古城子镇拉拉村人。____2年创办华鑫工艺品有限公司,公司主要产品礼品包装盒,主要销往美国、德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香港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在____4年本公司被定为下岗职工在就业培训基地。现在公司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____0平方米在册工人____人,技术人员15名,工人工资在1000—____0元之间,现年产值达到300万元,在____1年8月完成了登记出口经营权的审批,在当年10月参加了广交会签订了50余万美元的订单。张晓春是兴隆台区下岗女工,____5年8月注册成立了“____晓春芦苇工艺品厂”,现有员工30人,作为全市普惠制培训基地,每年培训下岗妇女近百名,她创作的芦苇画自然精细、栩栩如生,深受国内外人士的好评,____5至____8年连续4年,她带着下岗姐妹一起制作的芦苇工艺画参加了省政府组织的“全省下岗失业人员创业成果展览会”;____6年9月份又参加了在长春举办的“东北三省下岗失业人员创业成果展览会”深受主办单位的好评;____5年,晓春苇艺工艺品画被____市旅游局确定为十大旅游商品。这些公司在带动本地手工编织业发展的同时,还带动了周边县区的手工制品生产,形成一条相对完善的产业链条。
三、存在问题
一是形成规模的企业很少。我市编织业虽然发展较快,但仍处于自由发展和妇联初级组织阶段。从事编织业的妇女仅1万余人,由于缺乏有效的引导,很难形成自己的产业特点和规模,形不成行业整体优势,导致市场竞争力不强,产品与市场对接不上。拿不到第一手定单,只能到处寻找一些二手、三手加工定单,赚取低廉的加工费,制约了手工制品产业的发展。
二是专业队伍欠缺。从目前看,我市编织业管理粗放、松散,在从事编织业的妇女中,流动性大,有活时就临时组织人员队伍,没有活时各自分散,缺乏固定的从业人员和专门的销售人员。
三是市场竞争能力不强。从事编织业的妇女大多文化素质偏低,从事编织业仅是为了增加收入,限制了编织业规模化发展。另外,培训局限于小范围,低档次,辐射面小,而且只是通公路运输方便的村屯,产业的网络没有真正构建,这给编织业带来巨大的影响。
四、意见与建议
一是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通过多种途径,切实加大对手工编织业的宣传力度,举办各类展销会、拍摄专题片、专家讲座等多种形式提高手工编织产品的知名度,增强社会对产品价值的认同感,从而提高产品的经济效益,增强从事手工编织业人员的信心,推动产业的发展。同时,吸纳更多的妇女从事手工编织业中,使它真正成为广大妇女创业就业的摇篮、发挥才智的舞台、创造财富的阵地。
二是建立统一的合作组织。在全市范围内发现并大力宣传表彰手工编织业先进典型,鼓励更多的妇女能人从事加工业、成为优秀的手工编织经纪人,带动当地手工编织业的发展壮大。积极成立协会,将零散的妇女编织点进行网络化整合,创出品牌,推动手工业向市场化、规模化迈进。实现大企业、小企业、个体作坊联动发展,形成当地特色品牌和规模效应。
三是加大扶持管理的力度。政府部门要充分利用政府有利条件特别是优惠政策,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创造寻找商机,要及时协调有关部门解决编织大户工业化经营中所碰到的流动资金、道路设施等具体问题,为编织业创造一个高效、规范、平等的政策环境,扶持编织业的发展,要督促编织业主们扬长避短,吸收先进编织技术,加快创新步伐,不断提高竞争力,让更多的老百姓依靠从事编织业实现增收致富。引导编织农户要进一步强化内部管理,流水作业,分工协作,精打细算,以最小的资源消耗和劳力花费谋求最高经济效益。要进一步树立大发展意识,克服“小富即安”的观点;树立工业化经营意识,克服小手工作坊观点,拓宽编织业覆盖范围,获得更高经济效益;树立产品创新意识,克服恪守旧样品等待客户的观念;树立市场意识,积极主动去预测市场、开拓市场,克服在家等订单的观念。
四是强化良好的市场运作。加大妇女手工编织技术的培训力度,重点培养一批技术骨干和示范企业,形成产业链条,把手工制品企业做大做强,开辟就业和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针对产品无销路、活源短缺的实际情况,要以市场为导向,认真研究消费市场的需求,迅速提高手工制品的设计和生产水平,培育和开发新的手工制品品牌。要培育一批头脑灵活、有一定业务渠道、高素质的女经纪人队伍,为发展手工制品产业牵线搭桥,与市场对接。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研报告范文
篇八 大学生就业对策研究调研报告4250字
大学生就业关系百姓民生,关乎社会稳定,已经摆上政府工作首要位置。如何充分发挥人事部门职能作用,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成为我局____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全区掀起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热潮之际,紧紧围绕我局确定的“以人为本,人才强区”主题,我局专门成立了大学生就业工作调研组,根据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人事部门提出的新要求,就当前市中区大学生就业有关问题开展了调查研究。现将有关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区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困难分析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
由于近几年高等教育的改革,高校的大规模扩招,____年高校毕业生更是达到历年之最,就我区而言,____年毕业人数将达到____人,比____年增加____人,加上____年未就业的大学生___人,就业总人数达到____人,同时金融危机对就业市场的冲击和负面影响的加大,使就业难成为了一个不争的事实。对枣庄学院部分应届毕业生的调查问卷分析显示:
1、大学生对__年就业形势感到严峻。受之前就业形势的影响,大多数同学还是认为自己的就业受到了影响,其中__%的同学认为__年的就业形势严峻,就业难,__%的同学认为形势正常,只有__%的同学认为就业形势较好,容易就业。
2、无经验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一道门槛。在这次调查中大多数同学认为自己在就业前最欠缺的素质是相关工作或实习经验,这占的比例为__%,有__%的认为自己的承受克服困难的能力薄弱,还有__%的同学对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是不敢肯定的,除此之外还有__%的同学认为自己的沟通协调能力有待提高。
3、大学生择业观念有所转变。面对现在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多数同学的选择还是偏向于先找工作,对继续深造并不乐观,其中的具体数据如下:先就业再择业 (__%)留学(__%)考研(__%)参军入伍(__%)创业(__%)其他(__%)。
4、招聘会依然是大学生就业方式首选。__%的同学期望在招聘会现场可以获得就业机会,有7%的同学愿意寄发自荐材料到公司找机会,还有__%的想通过就业网站发布就业材料来获得机会,还有__%的想通过熟悉人介绍获得机会。
5、大学生就业愿望与现实不符。大多数同学是比较看好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的,当然对民营企业的选择占__%,比往年有所增加,__%的同学愿意自主创业。可以看出多数同学的这些选择仅仅局限在个人理想职业目标,缺乏对现实就业情况的了解,存在理想发展方向和现实形势不相符的问题。
6、大学生自主创业“想说爱你有困难”。选择自主创业的同学是很少的一部分,这最主要的限制因素还是资金的问题,其次是技术,政府的政策支持等。
7、基层就业为越来越多大学生接受。面对现在的严峻就业形势,大学生在选择发展方向上,不再像以往一样盲目奔的向大城市或是沿海地区工作并寻找发展的空间,目前__%的同学为了先就业,都愿意到一基层农村或西部地区发展,但还有__%的同学依然会选择一些大城市或是沿海城市。
8、大学生期望工资不因“寒流”缩水。大多数的理想工资为1000元-1500元,占__%;有__%的大学生选择了1500元-__元;有__%选择了1000元以下;只有__%选择了__元以上。不难看出在在目前这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多数大学生对自己的工资期望与__年相比并没有发生太多变化。
9、就业指导和能力培训“呼之欲出”。面对现在严峻的就业形势,和自己在找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有__%的同学认为在就业前接受各种就业指导和参加一些就业能力的培训是有必要的。
(二)存在困难及原因
从对部分企业用人状况和大学生就业调查问卷结果综合分析来看,大学生就业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困难及原因:
1、企业就业岗位有所减少。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企业用人热情降低,需求缩水,导致对毕业生的吸收量减少。就今年来看,回我区就业的毕业生预计是____人,据初步统计企业单位(含大一点的个私企业并且通过人才市场招聘毕业生的单位)能提供毕业生就业岗位大概有____个,仅____年应届毕业生就业岗位就缺口___个。
2、机关事业单位和基层服务岗位有限。机关事业单位进人严格受编制控制,并且统一面向社会招考,实行“凡进必考”,淘汰率很高,对吸收应届生不太有利。到农村去、到基层去的思想虽然被越来越多的毕业生所接受,但“三支一扶”、“一村一名大学生”等基层服务项目提供的岗位却是非常有限的,竞争也相当激烈。就今年预计总共提供的就业岗位不超过200个。
3、就业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个私企业虽然岗位相对较多,但是又存在着结构性矛盾,过剩专业人满为患,紧缺专业虚位以待,从而出现了很多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很多岗位招不到人才的错位现象。并且首选个私企业就业的毕业生很少,招聘会上看的人多报的人少。
4、毕业生及其家长乃至社会就业观念和择业意识存在偏差。毕业生就业期望值过高和择业定位不够准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就业,主要考虑稳定、有保障、收入高,“趋利就业”成为很多毕业生的共同就业去向。如报考公务员,无论学历高低,自身专业,自己适合不适合,今后有没有发展,一味踊跃报考,不考虑别的机会,屡败屡战,别无他求。也有一部分毕业生就业角色意识不强,就业依赖性思想比较严重,没有独立闯荡意识,有业不就的情况也不同程度的存在。
二、就业难应对措施及建议
(一)采取的主要措施
当前,各级对大学生就业都是前所未有的关心和重视,从国办发〔____〕_号文提出的_项措施,到省里近日召开的就业工作座谈会提出的_大重点,对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这对我区来讲,既是压力,又是动力,我们将在这两种力量的共同推动下,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各级毕业生就业政策,采取更加积极措施,确保圆满完成我区____年毕业生就业工作任务,实现毕业生最大限度就业。
1、加强领导,把促进毕业生就业放在突出位置。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和推进新市中建设的需要,是保持社会稳定的需要,为此,我区始终坚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放在重要位置,突出抓、综合抓、大力抓,确保做实、做细、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____年将专门成立由区领导牵头、__个有关部门分管负责人为成员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通过召开会议,分析情况,研究问题,全面部署应对当前形势的工作安排,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同时,建立月通报制度,落实工作责任,加强督促检查。
2、落实政策,引导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一是继续实施和完善面向基层就业专门项目。____年,我区将根据省、市安排,继续组织实施好“一村一名大学生”、“三支一扶”等项目,并通过网站、校园等渠道广泛宣传,鼓励和引导更多的高校毕业生报名参加。同时,严格贯彻落实好相关政策,认真做好服务期满的高校毕业生安置工作。二是继续打造和优化非公企业就业平台。各类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渠道。下步,我区将继续推行应届毕业生免费代理、个人代理、单项代理等特色灵活人事代理服务,为企业和毕业生提供档案管理、工龄计算、社会保险办理和接续、职称评定以及户口代管等各方面服务,解除毕业生到非公企业就业的后顾之忧,形成有利于高校毕业生到企业就业的良好社会环境。
3、发挥职能,强化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和就业指导。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市场配置资源作用,强化公共就业服务功能,为应届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多、更快、更好的免费就业信息和各类就业服务。一是举办第二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由于____年首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成效显著,因此,今年,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我区将继续推出内容更丰富、服务更到位的一系列专门面向高校毕业生的大型公益就业服务,营造全社会关注和参与高校毕业生就业活动的良好氛围。二是通过举办专场招聘、网络招聘、校园招聘等方式,广搭就业平台。今年共计划举办八场大型招聘活动,为毕业生提供充分交流洽谈机遇。同时,将开通网上摊位预定功能,吸引更多招聘单位参与选才。三是努力挖掘毕业生岗位需求,广开就业渠道。深入实施企业紧密联系制度,开展“走访千家用人单位、采集万个岗位信息”的信息采集工程,建立丰富完善的高校毕业生需求信息库。四是继续做好机关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年底即对全区机关事业单位____年人才需求进行了摸底调查,今年,我区共计划招考公务员职位__个,报名____人;同时将继续拿出一定数量事业单位工作岗位面向社会进行公开考选。五是做好特困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援助。一方面积极做好企业单位工作,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就业工作文件、宣传特困家庭毕业生吃苦耐劳的特点,使企业乐于接纳、吸收特困家庭毕业生就业。另一方面通过召开乡镇、街道组织委员专门会议安排部署特困家庭高校毕业生信息统计工作,对符合条件的毕业生及时进行审核认定,落实相关待遇。
(二)有关工作建议
1、充分发挥政府促进就业的职能。区政府投资的各类重点建设工程和项目,所需人员可优先录用高校毕业生;我区国有企业单位补充新增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可主要招聘录用高校毕业生;新增就业岗位可优先录用符合相应资格条件的高校毕业生;积极推动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
2、大力开发我区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可以开发包括支持我区新农村建设的村官、支教、支农、支医、乡村扶贫,城市社区的法律援助、就业援助、社会保障协理、文化科技服务、养老服务等岗位,以及生产服务、生活服务、救助服务等领域,增加基层服务岗位供给。同时,积极制定完善基层服务项目相关政策,确保到基层就业大学生各项待遇落实到位。
3、投资建设创业孵化基地。依托经济技术开发区等资源,由政府投资建设一批投资小、见效快、有特色、可持续发展的创业孵化基地,为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提供资金支持、政策扶持、项目论证等“一条龙”服务,为大学生自主创业创造条件、搭建平台。
4、加强见习基地建设。拓展一批社会责任感强、管理规范的用人单位作为高校毕业生实习见习基地,在将部分生产经营稳定且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纳入见习计划的同时,将见习计划拓展到事业单位;探索将见习基地延伸到可以提供社区公共管理服务见习岗位的街道(乡镇)、居委会(村委会)等基层社会公共服务部门。鼓励见习单位优先录用见习高校毕业生,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
5、建立就业工作专项经费。毕业生就业工作非常重要,但要充分做好有关内容,确保取得实效,如加强就业指导、举办大型人才招聘活动、实施基层就业项目等,就必须要有足够经费予以支持,同时保障毕业生各项待遇的落实。但作为区(市)这一级来讲,财力都是很有限的,过重的负担会直接影响工作的开展效果。为此,建议市里能争取财政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做好全市和支持区(市)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
篇九 艺术系关于大学生就业创业的调研报告2850字
一、绪论
(一)、现状概述
2023年全国大学生毕业生人数将持续增长,受经济危机影响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
1、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
2023年全国应届毕业生有610万余人,2023年,预计将有630万余人。 __指出:“这些年我们大学生增长很快,大学的升学率已经达到23%。我们一年安排的新就业职工最多也就是1100万-1200万人,通常在900万人,而大学生就占到600多万。所以妥善安排大学生就业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这里我还想强调,我们要尽可能地让他们学有所用。我们特别希望大学生能够自主创业,我们给大学生就业制定了许多优惠政策。大学生是有知识的劳动者,政府始终把大学生就业摆在重要位置。”其中除很少一部分是“隐形就业”、“自谋职业”、“出外就业”外,很大一部分学生存在就业困难。总的原因是高校毕业生总量逐年增长明显,就业市场需求却增长不快,导致今明两年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前景不容乐观,形势严峻。造成近几年大学毕业生找工作难的原因有三:一是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的供求矛盾依然突出,毕业生人数以20%左右的速度增长,而需求的增长速度却不大;二是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素质和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许多大学毕业生一时适应不了;三是在家长和社会的压力下,大学毕业生对找工作的自我期望过高,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较多。(摘自人民日报)
2、大学生自主创业
由于就业严峻,近年来,自主创业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大学生创业在全国迅速蔓延开来。2023年,中央和地方的政府机关、税务部门以及各个高校都对大学生自主创业提到了更高的高度,给予了很多的优惠条件,鼓励创业带动就业,一时起,大学生的自主创业热情高涨,但是,真正加入自主创业行列的人却很少。自主创业的实际人数不多,占大学生总数的比例不大,创业还仅仅处于起步阶段,还需要一个过程。 那么我校大学生对创业为什么有热情没有行动呢?我们进行了相关的调研。(摘自“新浪网—关于大学生创业的研究报告”)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他们的就业是一个涉及全局的重大问题,不仅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而且直接影响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针对我校的情况,我们对我校学生进行就业心理特点和自主创业心态的调查研究,并提出一些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日益成为高校学生重要课题,为了解我校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心理状况,我系学生开展大学生就业创业的调研,通过本次调研及时发现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就业心理问题,帮助同学们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了解我校学生对创业的态度和创业现状;着重调查大学生对自主创业的了解程度,关注程度及在自主创业遇到的困难。从而促使同学们加强自身心理素质的培养,增强自己的专业知识。同时希望能从中发现问题,从而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有了充分的就业信息服务,才能有效缓解学生们的焦虑。通过问卷设计以及学生对相关问题的回答来了解他们的择业心理活动状态及有关择业状况,分析影响大学生就业的相关因素,并提出校正、改善及教育措施。
二、调查的基本情况及结果分析
(一)、调研内容
1. 调查目的:了解我校学生对目前就业形势的关注程度;了解我校学生对创业的态度和创业现状;帮助大学生尽快认识自我,学校为学生提供就业引导,使学生能谋取理想职业。
2. 调查内容:大学生的就业意向,了解他们对金融风暴后的就业前景的看法,了解他们是否愿意投身于西部发展;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想法的比重及对创业所遇的困难的考虑;着重调查大学生对自主创业的了解程度,关注程度及在自主创业遇到的困难。
3. 调查方法:此次调查采取抽样调查的方法,分两个部分进行。问卷部分:本次调研一共发放了120份问卷。回收118份有效问卷,有效率达99%,问卷涉及现在就业形势、大学生对自己专业前景的了解、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大学生的创业动机、创业困难、创业指导、创业培训等。访谈部分:结合对问卷的分析,邀请不同年级学生进行座谈,内容主要涉及学生对目前的就业形势的看法、影响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学生对大学生创业的看法、学生对学校在当前相关工作的评价,以及学生对大学生创业的建议等多个问题。
(二)、问卷设计及计划安排
就业创业方案确定后,我们部门讨论这个调研要怎样实施,讨论结束后调研部成员便开始讨论问卷设计要考虑的范围和因素,我们先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资料,明确调查对象、调查方式,然后设计一份问卷做预调查,先看调查的反应和效果。
三、对策和建议
1、推进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整合各项就业服务信息资源,建立就业信息咨询平台,帮助大学生深入了解国情、了解社会,正确认识就业形势,树立行行建功、处处立业的观念,踊跃到基层锻炼成才。
2、围绕产业需求科学设置专业,建立人才供求对接机制,开展校企联合办学和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培养社会发展急需的各类技能型人才。
3、在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基础上,同时引导毕业生积极自主创业,设立一些相关的课程,加强创业指导,拓宽内容和形式。为大学生创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4、要大力加强对创业人物及其创业事迹的宣传,发挥媒体的作用。激励大学生在创业中就业,在就业中创业。因而高校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5、大学生们表示,走自主创业之路希望得到学校和专业教师的更多指导和帮助。在“学校开设创业指导课程,您希望课程内容更注重哪一方面?”的问项中,选择市场营销的比例占18%,选择财务税收的比例占9%,选择人际交流与沟通技巧的比例占36%,选择与自己创业方向相同的实践活动的比例占37%。可见学生期望得到专业教师的更多指导和帮助,建议专业教师可以结合专业进行丰富多样的案例教学,针对不同群体的创业意向进行个性化辅导。访谈中,部分同学谈到:比如如何把握商机,如何筹资,如何写创业计划,如何承受压力等等都是我们关注的问题,建议学校开展多种多样的模拟创业的运作活动。
6、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就业创业做准备。大学生就业创业本身就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的体现,彰显了素质教育的内涵,也是对大学生人才培养质量的检验。因此高校对学生加强素质教育很重要,应鼓励他们参与社会实践等活动,从中将所学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不断积累创业经验。目前我校举办的创业大赛对学生有一定的影响,可以提升自主创业在同学心目中的地位,对学生的思维和能力有一定影响,但由于参与面小,导致这些创业大赛没有太大影响。在创业大赛之前应加大宣传力度。
7、设立大学生创业专项项目基金,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资金后盾。大学生刚步入社会,自有储蓄少,资金问题一直是限制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瓶颈之一,可以设立创业专项基金,让学生立项、申请,弥补为其提供小额创业贷款的不足。我校近几年也举行过关于创业竞赛,会提供一些基金给学生搞项目,但做得不是很成功。我校还设立一个创新基金,也我校比较重视和做得较好的,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学校对这个宣传力度不够,造成很多学生不了解,所以参与面小。
篇十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研报告202311750字
__在__大记者见面会上指出:“人民期盼有更稳定的工作”。党的__大报告,用相当篇幅部署了高质量就业工作。为落实__大精神,了解群众对“如何提高高质量的就业”的想法和意见,给县委、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根据县委的安排,__县人社局近日开展了为期10天的就业工作情况调查。具体调研情况如下:
一、劳动力基本数据
__县劳动力总量(男16-60岁,女16-55岁)877514人,其中男488356人,女389158人。16-30岁301207人,31-45岁293817人,45岁以上282490人。富余劳动力数量64302人,占劳动力资源总数的7.3%.全县外出务工人员总数达38.3406万人,其中,省外务工24.4867万人,市外务工36.1721万人。
二、__县就业工作基本情况
奎年来,__县把扩大就业,作为农民增收、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坚持内转、外输、创业并重,服务、培训、维权并举,初步形成了“转移一人、富裕一家;转移几人、改变一个村庄;转移一批、带活一方经济”的就业新气象,全县劳动力就业已达65万人,遍布全国60余个大中城市,年创劳务收入40亿元,占人均纯收入的48%。20__年以来,__县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万人,城镇新增就业7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9000人,《》、《中国劳动保障报》、《中国就业》、《经济日报》、《山东就业》多次推广__县的经验。__县先后被山东省的人民的政府命名为“山东省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示__县”。
1.建立劳动力信息“新闻发布会”制度。__县积极探索拓宽劳动力转移培训、用工等信息收集的途径和形式,建立劳动力转移“信息发布会”制度,并充分调动28个乡镇、办事处人力资源保障机构工作人员和1174个村、社区劳务信息员的工作积极性,利用电视、短信、电话、宣传册,保质保量把用工信息传送到群众手里,提高信息发布的实用性和可靠性,探索适应城乡的劳动力转移信息发布新机制。过去,群众外出务工,由于缺乏准确高效的用工信息,人往哪里去、哪里能挣钱,都是跟着感觉走。信息不畅已成为制约就业的一个瓶颈,__县就业服务部门加大了用工信息发布力度,通过市场服务大厅、城市电子屏、互联网、大众媒体、电视台、手机短信、宣传服务卡、网站等多种措施和先进科技手段,发布真实准确快捷的用工信息。基层协理员深入村镇、农民聚居地,开展一对一的宣传服务,在政府、企业和外出劳动力之间,搭建一个完善的农村劳务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减少劳动力转移无序流动,提升劳动力转移求职效率和企业招聘效率。为克服劳动力转移盲目无序输出,__县每年春节前,还要开展一次劳动力转移资源和企业用工情况调查,根据调查中了解到的情况,建立县级劳动用工数据库,进行网上发布,使劳动力转移求职与企业招工信息对接,开展针对性的劳动用工服务。
2、帮扶倾真情。__县积极落实国家扶持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将招收下岗失业人员、进城农民纳入招工奖励体系,奖励招收一定数量下岗失业人员、进城农民的企业,根据用人单位招用下岗失业、进城农民的人数给予融资担保、税收减免、贷款贴息、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__县加大招用下岗失业人员、进城农民奖励力度,__县建立公平、公正的就业援助制度,将招用下岗失业、进城农民纳入现行再就业政策扶持范围、职工社补范围、残疾就业援助范围、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范围,依照相关规定享受相应的再就业政策,免费提供就业岗位及生活救助等援助。他们还鼓励下岗失业人员、进城农民自谋职业,对下岗失业人员、进城农民从事个体经营的,给予免缴登记类、证照类和管理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有的下岗失业人员、进城农民在外打工多年,有一定积蓄,创业有技术,从而使自主创业成为可能,但创业初期,创业缺乏资金的是必然的,针对这些特点,__县制定了下岗失业人员、进城农民创业贷款指导意见,建立了小额担保中心,为下岗失业人员、进城农民创业提供资金担保。20__年,__县已成功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600万元。
3、阳光培训送温暖。__县实施培训、生产“两不误、两促进”培训模式,灵活安排培训场地,以实验室、车间、田间为培训课堂。庄寨镇农民工赵小红高兴地说:“培训送到车间、田间,学技术不耽误打工挣钱,人社局想得真周到”。__县针对下岗失业、农民工缺少劳动技能、就业能力弱的情况,开展形式多样的技术培训,使下岗失业人员、务工农民实现了由体力型向技能型的转变。通过整合县内教育资源,以县就业培训中心和技校为重点,社会力量办学为补充,设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开展岗前岗中实用技术培训和“储备式”技术人才培训,先后对两万多名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进行了系统的专业技能培训,为他们建立起门类相对齐全的技能人才库。同时,__县还配合用工单位需求,对下岗失业人员、务工人员进行政治理论、安全生产、文明礼节等方面知识培训,提高农民工自身素质和岗位竞争力,使他们干得好、留得住,力争让每个农民都吃上“技能”饭,怀惴技术闯四方。__县围绕市场需求优化培训结构,开展定向、订单和储备式培训,培训出一批专业对口、质量优良的下岗失业、农民工队伍,提高了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的择业竞争能力。__县根据用工企业向就业部门提供所需工种、技术、人数、薪金信息,组织培训。这种“用人单位下订单、培训机构列‘菜单’、政府补贴来买单”的“三单”培训模式,提高了劳动者素质,解决了企业招工难题,增强了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求职培训的针对性,让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更快上岗、人尽其才。__县实施技能培训国家认证制度,对培训合格农民工进行“包装”,为他们颁发国家承认的技术等级证书,贴上“专业技能”的商标,力促下岗失业人员、农民站得住、能发展。仵楼乡农民工王洪娥参加了消防、保卫培训,在北京城建集团打工期间成绩突出,被授予“北京杰出外来务工青年”称号,被转为北京户口。据统计,目前__县参加“技能”培训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中,有6000多人担任单位技术骨干,4000多人在城市落了户、买了房。技能培训使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成为劳动力市场上的'香饽饽'。
4、留守儿童留守不流泪。__县是劳务输出大县,最让外出务工农民放心不下的是家里的“留守儿童”。为此,__县人社局、计生局、县妇联牵头成立关爱留守人员领导小组,组织各乡镇、街道、村为单位成立帮扶小组和服务中心,向农民工“留守儿童”送温暖、送关爱、送真情,确保留守儿童拥有一个轻松、健康、愉快和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__县以教师为主体,推行“代理家长”,让农民工留守儿童有一个气氛融洽的家。__县各中小学积极在留守学生中开展主题班会,任课教师为留守儿童进行心理辅导,利用业余时间,通过“留守儿童”信箱,与学生通过通信交流,让留守学生在融洽的气氛中倾诉自己的酸甜苦辣,让更多的人关注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留守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师以就近的原则,对农民工留守儿童进行结对包保。学校和结对教师签订“结对包保职责”,对留守儿童从学习上指导,心理上疏导,习惯上引导,着力提高学习成绩,着力保障健康,着力培养良好习惯。__县以村级基层组织为主体,督促村干部和现有监护人履行抚养监护义务;以计划生育干部、人社所工作人员为主体,配对“爱心家长”,建立长期深入联系,给他们以温暖与呵护;妇联开展“妇委会联系留守儿童”活动,组织妇女为“留守儿童之家”捐赠玩具、体育用品,让留守孩子在“留守儿童之家”寻找快乐;__县统战部、工商联、教育局、企业家协会共同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同心工程”,建立“留守儿童”成长档案盒,收集学生学习与发展的重要信息以及“留守儿童”的家长联系方式,监护人的姓名、地址、联系方式等详细记录,认真记载“留守儿童”成长的过程和特点,认真打造出符合__县实际的系列“同心”品牌。__县供电公司青年志愿者开展以'关爱留守儿童'为主题的系列青春光明行活动,帮助他们对因经济困难而失学的儿童进行了调查摸底,对特别贫困的15名失学儿童进行救助,每人发放助学金300元,各供电所青年志愿者还同4名以上的留守儿童建立了结对联系,重点解决生活、学习、用电等方面的困难,督促其按时完成学业,避免父母不在身边出现学习下滑、不务正业现象发生。__县建立“爱心热线”,每月免费为留守儿童提供至少一次与父母交流的机会,帮助留守儿童与父母进行情感、生活、学习情况的交流。__县还认真落实留守儿童“两免一补”政策,建立贫困留守儿童资助制度和助学金制度。
5、“劳务经纪人”助农民就业。__县将培养壮大农村劳务经纪人,作为推进农民工就业的重要抓手,着力加强农村劳务经纪人队伍建设,发挥经纪人的辐射带动作用,有效促进了农村转移就业。目前全县从事劳务输出的经纪人达到1000多人,输出种类涉及20多个行业,劳务经纪人已成为推动农民工就业的重要力量。__县摸清底数,广泛建立组织,凝聚农村劳务经纪人;抓培养,让劳务经纪人成为“领头雁”;强化培训,提高劳务经纪人自身素质;规范管理,打造了一批能征惯战的劳务经纪人队伍。__县以乡镇、街道办事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为依托,加强对劳务经纪人的培养和管理,引导培养有头脑、有路子的青年参与劳务经济工作,发展壮大劳务经纪人队伍。对优秀的劳务经纪人,在政策、信息等方面给予扶持,使他们成为规范的劳务中介机构。__县为劳务经纪人建立个人档案,为他们提供政策咨询等服务,定期免费发布劳务信息,帮助有实力、有条件的劳务经纪人在用工密集的大中城市设立联络处。__县人社局以维权促输出,帮助经纪人解决外出务工人员在拖扣工资、劳动仲裁、生产生活保障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解除劳务经纪人维权不力的被动局面。__县充分利用现有职业教育政策和转移培训政策,通过开展技能培训合作,探索“教育合作带动转移输出模式”,实现充足的劳动力资源与优质的教育资源、丰富的用工资源的有效对接,促进农村新生劳动力的稳定就业与户籍转移。__县积极探索劳务输出新模式,通过“劳务公司与经纪人、劳务能人链接模式”,将经纪人、劳务能人队伍组织起来,成为一个相互协作、共同发展的团队,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农民工就业空间和服务网络,努力打造特色劳务“__县品牌”。__县加强输出地与输入地的联络对接,在青岛、济南、广州、深圳、萧山、苏州、常熟、义乌、东莞、、北京等地建立沟通合作机制,以劳动力输出、就业服务、维权为合作基础,逐步拓展到技能培训、组织输送、跟踪服务、劳务代理、信息服务的全方位合作。同时,积极拓展境外劳务输出领域,在境外劳务输出方面作出亮点。__县积极组织“十佳劳务中介公司、十佳劳务经纪人、十佳劳务品牌”的评选活动,为劳务市场主体发展营造良好氛围,促进了__县劳务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劳联集团原来__县一家叫“汇思劳务”的小公司,几年来,在__县人社局支持下,得到迅速膨胀。目前,公司拥有员工近万名,旗下拥有200多家连锁店和直营店,遍布济南、北京、上海等国内100多个城市以及英国、德国、芬兰赫尔、日本、韩国等国家的部分城市,年营业额50亿,主营业务有劳务外包派遣、民工酒店、学校、老年公寓,办有《劳悟》杂志、大型就业网站,目前已经形成从招工到用工服务、教育完整的产业链,公司是国内人力资源行业首家通过iso9000国际质量标准认证的企业。
三、存在问题
1.劳动力文化程度低,职业技能差。近几年,新一轮“读书无用论”在蔓延,使学生辍学率居高不下。调查显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是劳动力的(实践调研报告2023)主体,共558593人,占67.4%;拥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劳动力109966人,占32.6%。劳动力中,参加劳动力技能培训人数101766人,占26.4%,有专业技术职称的占2.2%,获各种技术等级证书的占18.2%。薄弱的文化基础限制了他们的就业能力,大部分劳动力从事劳动密集型、低报酬、没有技术含量的苦力工种,主要集中在纺织、服装、、建筑业、服务业、住宿餐饮业、批发零售业等六大行业,从事职业危险性较大的工作,有35%劳动力从事建筑劳务。
2、部分员工待遇低,权益难保护,就业单位不稳定。劳动力中,58%在个体私营企业打工;19%从事修理、装修、搬运、拾荒、摊贩等流动性工作;在外资或港澳台资企业打工的占11%;在国有或集体企业打工占7%。61%以上的个体私营企业不与打工者签订劳动合同,42%的劳动力经历过解雇的遭遇。员工劳动合同签订率低、社会保障水平低、工资水平总体偏低;工伤及职业病多、加班多、劳动争议多。平均每天加班时间2.36小时,同工不同酬,缺乏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30%的农民工月工资在1500元以下。工作时间长,没有加班工资,拖欠工资的情况时有发生,29%没有基本劳动安全保障,58%的农民工同工不同酬。权益得不到保护,现在,工伤认定把用人单位提出申请作为伤残者提出申请的前提,有6%的员工认为这样会造成工伤无法认定;有11%的农民工反应工资拖欠方面存在行政程序时间过长的弊端;有9%的员工反应仲裁与诉讼制度存在环节多、时效短、费用高等问题;有2%的员工反应法律援助无力,员工权益缺乏有力保护,受欺侮,有17%的农民工遭受过休息权、获得报酬权、伤残医治权、人身自由权受侵害的遭遇。11%的农民工有过工资被克扣或拖欠的经历。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1年以上的只占15%。
3、农民工户籍受限制。户籍壁垒是农民工身上的最大枷锁,是“农民工”概念产生的根源,也是农民工无法与城镇居民处于同等地位、享受同等权利的最终根源。现行户籍制度人为地附加在户籍制度以外的一些社会功能,导致了当地居民和农民工在就业、培训教育、劳动用工、医疗、税赋等方面的待遇不同,使农民工只能作为城镇的暂住人口,不能享受与城镇居民平等的权利,人为地制造了等级和利益差别,加深了城乡分割的裂痕,造成了对农民工的歧视,无法使农民工在城镇安居乐业。农民工在城镇社会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被封闭的城镇体制抛向城镇公共政策和城镇管理的社会边缘,被限制享有当地城镇居民的公共资源。调查显示,希望解决户籍限制的农民工占87%。
4、大学生存在就业难。由于高校专业设置与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错位,大学生存在结构性供需失衡。一些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有较大盲目性,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一些学校仍然沿袭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一些学生高分低能,个人综合素质欠佳,动手能力差。学校讲授的知识沉旧,转化率低,知识离市场需求较远。大学生对自身定位不够准确,就业期望值过高,希望能够找到收入高、待遇好的单位,“高不成,低不就”,严重影响择业与就业。地域偏好严重,就业天平失衡,大学生就业意向多集中在大城市和发达的沿海地区,希望留在城里,不愿意去农村、去基层。目前劳动力市场管理粗放,人才市场配置、服务手段、服务方式落后,学生就业渠道不畅,不能满足毕业生的需求。
5、失地农民就业问题.千百年来,土地始终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命根子。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从土地上被剥离出来,一个新的社会群体,失地农民随之迅速扩大。在失地农民群体中,劳动年龄段内的人员占大多数,做好就业安置工作是解决他们生产、生活出路的根本保证,也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前提条件。失地农民就业是当前就业工作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大量因失地而失业的农民的生存问题,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尽快高质量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
6、“结构性失业”问题。目前__县劳动力40岁以上的占78.69%,而用人单位通招工,82.6%以上要求年龄段是35岁以下。大龄农村留守劳动力教育程度低、没有技术特长,遇到了就业上的“坎”,受到用工单位的冷落,处于“年龄供求结构性失业”状态。目前一方面企业招工困难,另一方面部分大学生及大量40岁以上的农村富余留守劳动力找不到工作,处于结构性失业状态。
四、建议和对策
通过此次调查,对__县“如何提高高质量的就业”面临的困境和问题,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__县人社局张本朝分析说,新生代劳动力职业技能晋升的意愿比较强烈,而现实中其职业升迁存在种种障碍;渴望融入城市,但严格的户籍制度和高昂的生活成本阻碍着他们的城市梦想。老一代属于生存型员工,为养家糊口到企业上班,但新生代员工进入城市是为了寻求更好的发展,他们不满足于重复的工作,不希望只是城市的过客。他们维权意识强,经常会对加班费很低的血汗工厂说不。他们受教育程度高,职业期望值高,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不想吃苦,工作耐受力低。“新生代”员工的文化水平和聪明才智普遍高于老一辈,这是优势;但有一部分人,没有老一辈踏实肯干、吃苦耐劳,他们个性张扬、却相对浮躁。新生代农民工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丰富多元,而现实工余生活显得单调。“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新生代劳动力要想真正融入城市,还得学学老一辈,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才行。要解决上述问题,不能指望人社局单方面解决,建议政府积极介入,政府、企业、员工三方面共同完成。根据我们调研情况,现建议如下:
1、建立进城创业“农民、退役士兵、下岗失业人员、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基地。按照县委规划,2023年,县城人口要达到50万。要完成这个目标,每年进城的这4万人,要有稳定的岗位、稳定的收入,否则一切都可能落空。要落实县委总体规划,建议建立进城创业农民、退役士兵、下岗失业人员、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基地,以原12平方公里的大城东物资文化交流会商贸物流区为核心,涵盖衣、食、住、行、购、娱等功能区,设农林牧渔特色产业和产品经贸区、工业产业和产品经贸区等8大功能经贸区。凡进入就业援助基地的“进城创业农民、退役士兵、下岗失业人员、大学毕业生”,县政府免费给予安排摊位,县人社局给予3至5万元的无息担保贷款,作为摊位运转费用,人社局并按政策规定给予就业补贴、职业培训补贴、社会职业中介服务补贴。为进一步拓展就业帮扶人员就业途径,让就业帮扶人员学习创业的方法,增强创业的本领,引导他们转变观念,还建议以帮扶创业为突破口,在“就业基地”设立帮扶人员创业孵化区,在场地、资金等方面给自主创业以大力支持。设立“创业基金”,完善资金支持、税费减免、工商注册、纳税手续办理、户籍迁移等优惠政策,努力营造能创新、敢创业的良好外部环境。引领政策不仅会让进城创业群体获得了“血液”补充更加健康,还会激励小老板不断诞生,使__县进城创业群体数量大幅度增长。这个群体的不断壮大,拉动进城创业就业的倍增效应将会更加凸显,实现了“扶持一个人,带动一批人”。
2、政府创设公益岗位,安置一批“农民、退役士兵、下岗失业人员、大学毕业生”。为了做好对进城创业人员的就业援助工作,除建议建立直接吸纳的就业基地,集中安置一批人员外,还建议健全购买服务的社会基地,通过保洁、环卫、保安、治安、执勤过渡安置一批。我们还建议推进公益性岗位市场化运作,调动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不断扩大就业渠道,安置吸纳一批进城购房创业人员,建议制定政府公益性岗位管理使用办法,考虑设立农村管理公益性岗位、农村技术服务公益性岗位、卫生服务公益性岗位、社区体育公益性岗位、社区老年人残疾人帮扶公益性岗位、大学毕业生企业见习公益性岗位。即改变了公益事业没有专人抓的局面,又把社会管理的触角真正延伸到基层,体现政府购买基本公共服务、关心民生的具体行动;即解决了“农民、退役士兵、下岗失业人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又维护了社会稳定,起到“一举多得”的作用。建议制定公益性岗位的招聘办法,规定招聘对象,明确由用人部门协同人社部门负责招录。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被聘用后,用人单位与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签订一年以上期限的公益岗位协议。用人单位要按月支付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工资,并缴纳社会保险费包括养老、失业和医疗保险费,人社部门给予岗位补贴。这种政策的扶持,保证了公益人员的稳定性。人社局成立公益性岗位管理办公室,采取实名制管理,公益岗位人员的日常管理放在街道、社区、用人单位,根据工作需要随时集中使用。建立由群众当评委、社会当考官的考核奖惩机制,对工作积极、群众比较认可的公益岗位人员,通过多种形式予以宣传和表彰。人社局公益性岗位管理办公室,完善明查暗访的督导抽查机制,使每个公益性岗位管理员有压力,有动力,有活力。公益性就业岗位的推出,对于弱势群体在满足自我尊严,鼓励农民进城,实现自我价值等多方面有着与其他政策无法比拟的功能。提供的是一个岗位,奖励帮扶的则是一个家庭。
3、建立标准化的职业指导室。今年,__县人社局两名同志考取了“国家一级职业指导师资格”,建议__县参考青岛、烟台先进县市的经验,设立高标准的职业指导室,针对求职者缺乏对职业和对自我的了解、职业定位模糊、无法顺利就业的特点,对其进行针对性职业指导,更好地引导求职人员转变就业观念,提高求职能力。通过职业测试、性格测试,确定就业方向,顺利实现人职匹配。进城创业“农民、退役士兵、下岗失业人员、大学毕业生”,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较低,这就要求职业指导人员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他们并非无路可走,关键在于转变就业观念,固守传统的就业观念无疑关上了再就业的大门,转变就业观念就会拓宽就业渠道,压力会变成动力,挑战会变成机遇。个别人员不愿干脏、苦、累的工作,对工作单位和职业挑三拣,有的对职业的要求是既要高工资,又要轻松体面,不愿意放下架子,这山盼着那山高,这样往往失去了很多机会。相反,那些任劳任怨、吃苦耐劳的人员就业时就容易多了。新一代打工族更加挑剔,他们起点较高,但“眼高手低”,虽然跑遍各大招聘会,依然找不到合适的工作。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职业指导师首先要改变他们的观念,在挑剔企业之前先给他们定好位,继承上一代打工族吃苦耐劳的精神,从基层做起,积累实践经验,提升职业素质,掌握实际可用的技能,把自己从普通工人提高到企业必需之才。职业指导关系到社会发展稳定大局,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更是重大的政治问题。__县要通过“精细化”职业指导,努力促进就业服务从宏观式服务向标准化服务、被动式服务向主动服务、粗放式服务向精细化服务转变,积极为服务对象提供精细、规范、人性化的就业指导。
4、鼓励用人单位安排吸纳进城创业人员。本县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等用人单位吸纳经认定的“农民、退役士兵、下岗失业人员、大学毕业生”,并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的,人社局按政策给予下列补贴(一)一次性补贴。本区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劳务派遣类公司除外),用人单位吸纳经认定的进城创业“农民、退役士兵、下岗失业人员、大学毕业生”,并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的,给予一次性补贴。其中,属于城镇登记失业人员的,补贴标准为每人每年10000元;属于进城农民以及一次性缴纳社会保险费已满2023年的失地农民的,补贴标准为每人每年5000元。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所需费用从失业保险基金中列支。(二)社会保险费补贴。对注册经营、税基在本区的企业(劳务派遣类公司除外)、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和个体工商户,吸纳安置进城创业“农民、退役士兵、下岗失业人员、大学毕业生”,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并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的,给予企业、个人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全额补贴。(三)岗位补贴。注册经营、税基在本区的企业(劳务派遣类公司除外)和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吸纳安置本区户籍进城创业“农民、退役士兵、下岗失业人员、大学毕业生”,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且持续稳定提供10个以上困难人员就业岗位的,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核准后,可按本县最低工资标准的50%给予岗位补贴。岗位补贴与一次性补贴不得重复享受。
5、强化技能培训。政府制定政策,开展技能扶持进城创业“农民、退役士兵、下岗失业人员、大学毕业生”活动。县技校设立进城创业“农民、退役士兵、下岗失业人员、大学毕业生”本人及子女专训班,专训班全部免除学员学杂费,每年补助1500元的助学金。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考虑农民工的实际需要,因需施教,长短中培训相结合,开展定单培训、招标培训,校企结合,利用空闲季节,集中开展建筑、缝纫、烹饪、驾驶、修理、餐饮服务、营销、机械制造、机械化耕作、病虫害防治、畜禽防疫等多种内容的培训。进城创业“农民、退役士兵、下岗失业人员、大学毕业生”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技能,在制定培训计划的时,培训内容紧扣市场需求,紧扣农民工的打工需要,让农民工普遍感觉“用得上”,“学了不白学”,发挥培训的应有效果。创新培训方法,以车间、田间为课堂,通过走出去、请进来、集中培训、技术示范、技术人员包人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让农民工听得懂、看得清、学得会,掌握1-2门实用技术。尝试采取向农民工发放“技能培训券”制度,让农民工自主选择培训专业和培训时间,自己选择培训学校,农民工缺什么知识,自己自主选择学什么,加快培训学校优胜劣汰。加大农民工培训宣传工作,让农民真正了解国家“免费培训”及培训补贴政策,增加参训积极性。
6、建立准确高效的用工信息发布制度。信息交流不畅已成为制约高质量就业的一个瓶颈,要加大劳动力信息发布力度,通过市场服务大厅、城市电子屏、互联网、大众媒体、电视台、手机短信、宣传服务卡、网站等多种措施和先进科技手段,发布真实准确快捷的用工信息。基层协理员深入村镇、农民聚居地,对农民工开展一对一的宣传服务,在政府、企业和农民工之间,搭建一个完善的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减少农民工无序流动,提升农民工求职效率和企业招聘效率。
7、规范劳动用工,用法律保障农民工权益。各执法部门要依法规范劳动合同的签订、续签、变更、解除和终止等环节,防止用工违法扩大化。明确规定所有用人单位必须依照法定程序直接与员工本人订立劳动合同,不得以劳务派遣合同、集体合同或包工头代签农民工个人劳动合同。努力清理农民工工资拖欠,建立企业欠薪保障金制度,在完善农民工工资支付的规定的同时,明确用工单位必须及时发放农民工工资,对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用人单位责令支付工资及赔偿金,并对拖欠工资的用工单位给以重罚,不让农民工流汗流血再流泪。建立符合县情的农民工社会保险机制,不断提高农民工待遇,逐渐缩小城乡差别,让农民工兄弟过上体面生活。他们建立农民工维权组织,切实做好农民工维权工作,保护农民工利益,增强农民外出务工的信心,用国家的法律、法规来保障农民工的权益不受侵犯。
8、制度层面的建议。让进城创业“农民、退役士兵、下岗失业人员、大学毕业生”安居乐业,必须消除所有对农民进城就业的歧视性规定和制度性障碍;让他们享受与城镇劳动者同样的培训补贴和创业扶持政策;还给他们所有合法国民待遇,确保他们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平等参与权和分享权;实施“迎接新市民工程”,将已经进城稳定就业的“农民、退役士兵、下岗失业人员、大学毕业生”转为城镇居民,让他们真正融入城镇社会,并享受与城镇原居民同样的市民待遇。抓紧研究帮助“农民、退役士兵、下岗失业人员、大学毕业生”进城落户的问题,更好地为他们进城落户做好服务;研究农村宅基地和资产权益保障以及促进其货币化、资本化的问题,增强他们在城镇落户、发展的能力;要研究“农民、退役士兵、下岗失业人员、大学毕业生”到城市发展后原享有政策和集体经济权益方面的问题;要研究适应他们进城发展的计划生育政策问题;要研究为“农民、退役士兵、下岗失业人员、大学毕业生”进城提供住房保障的问题,最大限度保障他们在城镇的住房需求;要研究完善“农民、退役士兵、下岗失业人员、大学毕业生”养老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问题;要研究提高农民工医疗保障水平的问题;要研究确保他们的子女接受均等教育的问题,逐步解决他们的子女就学难的问题;要研究为他们提供和市民均等的服务。“农民、退役士兵、下岗失业人员、大学毕业生”对城市的认同,要远远大于对农村的认同;他们不愿退回农村;他们迫切想融入城市,但又很难逾越横亘在面前的制度、文化之墙。他们怀揣着青春与梦想,“漂”在城乡边缘。这一现实要求我们的农民工政策尽快做出调整,为“农民、退役士兵、下岗失业人员、大学毕业生”融入城市提供必要的条件。建议打破二元体制下的户籍制度障碍,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制度,除户口簿、居民身份证、居住证外,取消其他一些不必要的证件,切断户口与利益之间的关联,从根本上消除对农民工的歧视。把就业、居住、交税、缴纳社保、技术等级作为转为市民条件,积极稳妥推进农民工城镇落户。加快商圈建设,优化服务配套能力,努力在“农民、退役士兵、下岗失业人员、大学毕业生”集聚地引进一批超市、餐饮、文化娱乐配套设施。加快工业园区中小学校、幼儿园等升级建设,解决入园企业农民工子女入学难问题。“农民、退役士兵、下岗失业人员、大学毕业生”“水葫芦”一样到处流动、漂泊,大部分不能在一个企业或地方长久住下去,建议建立社会保险“因人设险、险随人走”的灵活制度,缴费超过2023年的纳入纳入统一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教育部门统筹发展教育资源,把他们子女教育纳入教育发展规划和教育经费预算,免除学杂费,享受相关补助,赋予他们子女在父母就业地享有参加中考、高考的权利。
9、企业优化用工模式。用工荒,最慌的是企业。作为企业,要解决招工难,从长远看,产业转型升级才是最终出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企业要对现有设备进行更新或技术改造,淘汰落后设备,同时对员工进行技术培训和优化组合,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减少对低端劳动力密集型行业的依赖。提高职工工资水平,并建立长效工资增长机制;构建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增加农民工的向心力。采取多种形式,强化企业员工权益保障,健全工资增长机制,给予员工合理的工资报酬、福利待遇,让员工分享企业发展的成果,增强企业的感召力和吸引力,增强员工的归属感。提高农民工在企业中的地位,管理者更加关心农民工疾苦,把员工当成企业不可或缺的成员,做到“招得进、留得住”,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抓好员工技能培训,开展校企联合,实施工学交替,推荐有经验的员工到职校学习专业技能。
篇十一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调研报告4700字
近年来,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一般来讲,大学生毕业后有两个选择:一是找工作,二是继续升学进修,最起码选择继续进修的同学已不算是失业。而对于希望找到工作而未能如愿的毕业生,就业难无疑就成为了他们面临的头等问题。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
20_____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630万余人,社会就业压力大,很多毕业生在职业取向方面优先考虑的前三项是:先就业后择业,先择业后就业,继续深造。有过四分之一的学生希望继续学习,而且此风近年经久不衰,且愈演愈烈.究其原因:一是经济知识时代的影响和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二是就业竞争激烈,优越的职业需要优秀的高层人才;三是心理素质,有的大学生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回避即时就业问题等因素。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曾湘泉在《中国就业战略报告20__》一书中指出,大学生就业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大学生需求增长速度赶不上大学毕业生增加的速度。与发达国家比较,美国约有2.7亿人口,大学近4000所,若要达到如此的比例和规模,中国需要办20000所大学;即使按照韩国目前高等教育的规模水平,中国也要办近10000所大学才够。国内总共才1000多所普通高校,即使算上成人和民办高校,也不过3000多所,大学在校生的人数还远远达不到国家战略发展的需求。
二是大学生的预期收入与用人单位提供的工资之间存在匹配上的困难。调查发现,我国应届大学毕业生收入预期高估幅度在40%左右,远远高于美国和欧洲等国的10%左右。薪水是人们对一份工作最基本的要求。在2003年北京团委组织的一次针对毕业生的调查中表明,大学生们对薪水要求并不低,在回答“您求职要求的工资底线”时,近六成(56%)人的选择集中在1000元到3000元之间,其中只有15%的人能接受每月挣1000-1500元,两成人可以接受自己的工资在1500-2000元,认为2000-3000元比较合理的占21%。
三是大学生大多选择在发达地区、高薪部门就业,愿到欠发达地区工作的较少。北京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李国忠指出:“其实现在我国的很多地方还是很需要大学毕业生的,比如说基层单位、中西部地区、低收入的技术工作等等,从这个意义上讲,大学毕业生也并不过剩!”山东中医药大学校长王新陆认为,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并不是人才过剩,而是结构性问题,人才过剩只是相对的现象。有一项对3000余名本科毕业生的调查表明,首选到北京工作的高达74.8%,首选去中西部地区的仅有2%。这些毕业生的收入渴望值是每月2000至4000元,低于月薪2000元坚决不干。这就表明大学毕业生有主动不就业的可能性。北京某高校的调查表明,未找到接收单位的毕业生中,准备考研究生、博士生者占总人数的比例高达40.8%。同时,大学毕业生未签约就已就业的大有人在,他们很可能未列入已就业统计。原因可能是单位借口试用不愿签约;从事临时性工作;
二.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1.学生就业信息不足
目前的就业渠道无非是学校推荐、熟人介绍、校园和社会的招聘会、人才或就业网站、报考公务员,服务西部等。但是,学校推荐一般是学生干部或成绩突出者才有机会;报考公务员受专业、志趣、是否党员限制,这些只适用于特定人群。对大多数人来说,网站和招聘会才是最主要的就业渠道,还不能满足毕业生的需求。那么用人单位发布信息的时效性就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就业,而且人才交流市场开发的时间和地点有限,不能充分满足大学生就业信息的筛选。
2.用人单位方面原因
首先,政府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进行的机构改革大大冲击了大学生就业。政府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曾经是接收大学毕业生的主渠道,主力军。1998年以后,随着政府机关进行机构改革,精简人员。精简下来的人员多数要流向事业单位,而事业单位本身也在进行定编定员,另外,国有大中型企业多数存在冗员过多,超编运转,包袱过重的问题,继而实行分流下岗,减员增效。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是“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许多企业由于经营不善也在面临着破产倒闭。面临着自身的生存危机,接纳大学毕业生的容量相当有限,很难给大学生就业提供畅通的就业之路。
其次,多数用人单位都走入了重“名牌”轻“一般”、“惟学历是瞻”的怪圈。随着大学生就业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化为“买方市场”,用人单位也逐渐提高了用人的标准。他们将目光锁定在少数的名牌大学毕业生身上,放在了研究生、博士生身上。相对于名牌、重点院校的大学生而言,不少一般本科院校、专科院校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存在一定的“品牌劣势”。从中国高等学校的发展现状分析,高等学校之间的资源分配不均,办学质量差异较大,导致了用人单位对重“名牌”轻“一般”的怪现象找到理由和借口。
3.高校方面原因
高校大规模扩招,造成就业市场“供大于求”。造成目前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很多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情况,许多人认为是因为我国高等教育培养的人太多了,用不完了,过剩了。其实,我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仅占总人口的5%左右,而发达国家的这个数字己经达到1/3。因此,我国的人才过剩是相对过剩。而且,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跟不上高校教育扩招的步伐,也为高校毕业生“供大于求”制造了假象。我国的大学毕业生在大城市、大企业、大公司,人才济济,人满为患,是过剩了。而一些中小企业,事业单位,偏远地区,经济不发达地区则是人才稀疏,人才缺乏。
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层次结构、课程内容、教学水平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在大学生就业己经市场化的情况下,大学的专业设置和调整却显得十分滞后,致使毕业生专业结构与市场供求出现了错位,从源头讲,这已成为制约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原因。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滞后于社会的发展是教育的特点,但没能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规划并主动调整,进一步放大了专业及课程设置的盲目性,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造成供给结构严重失衡。不少学校专业划分过细,难以跟上市场变化的步伐;一些高职、高专教育专业缺乏特色,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功底不系统,应有的动手能力也不强。而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实际操作能力、适应工作环境变化的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4.学生方面原因
i.学生缺乏就业培训机会
不少企业拒绝承担大学生就业后的“在岗培训”费用,招聘中普遍要求有“数年工作经验”。事实上,一个理工科毕业的大学生,需要在毕业后的工作岗位经过一定时间的继续学习,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工程师。要达到这一要求,只能是大学生个人和家庭承担,而如果把“在岗培训”转移到学校里面去完成的话,在时间和金钱上都将是非常不经济的。
ii.学生仍然期望过高
大学生就业理念也存在一些误区,如“宁到外企做职员,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创业不如就业”,“就业难不如再考研”等。此外,据2023年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六成大学生月薪期望值低于2000元。但近八成的用人单位却认为大学生仍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职位要求、行业要求、假期要求和要求专业对口等方面。而不少大学生对此感到很委屈,由于低工资难以满足他的基本生存需要,也往往不能对他形成足够的工作激励,结果必然带来就业的多次选择和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戒备心理。 《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对全国28所大学、3万多名大学生作过“您最想到下列哪个城市工作?”的调查。在列出的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八大城市中,想到上海发展的大学生最多,获选率为32.3%,紧随其后的是北京(27.7%),两个城市的获选率之和达到了60%,成为大学生心目中发展事业的最理想城市:另外,像深圳这样的特区城市也较受欢迎,获选率为12.1%:但是一些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和内陆开放程度较小的城市则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很小,只有0.94%和0.52%的大学生愿意到重庆和武汉去上作。而目前实际最需要毕业生的恰恰是那些边远地区的中小城市和基层一线的中小单位。毕业生想去的单位去不了,而能去的单位毕业生又不予选择。于是出现了“有人无业、有业无人”的现象。
同时现在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敬业精神、职业道德、思想道德觉悟和能力素质水平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毕业生诚实守信,勤奋敬业,而且还要求具有开拓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也是用人单位看好的主要方面。用人单位重视人品和能力,对专业的要求反而有所淡化。不少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持“宁缺勿滥”的态度。因此,学生干和学生党员以及那些综合素质好、动手能力强、敬业精神好以及“一专多能” 的毕业生越来越受欢迎。用人单位看重的是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很多毕业生自身素质达不到用人单位要求却不能正确认识,盲目一味要求工作待遇,期望过高。
iii.学生缺乏求职技巧
用人单位表示,部分学生在求职时往往表现得不够自信,过分紧张,回答问题时支支吾吾,表现不出自己的实力。更有一些求职者面试时弄虚作假,企图欺骗蒙混过关,谁知很快就被有经验的用人单位拆穿,不得不再次承受面试失败的惨痛教训。而这样久而久之,用人单位也会觉得大学生不诚信而丧失信心。
四.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措施
1.改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机制
改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机制必须加大人事制度、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力度。要加大用人机制、单位编制等制度的改革,扩大机关、事业、企业单位的用人自主权,使用人单位真正做到有用的人进,无用的人能出;加强户籍制度的改革,为边远地区、小城镇、农村的大学毕业生开方便之门,使人才能合理流动;要建立起完善的与毕业生就业相关的社会保障制度,成立专门的管理部门,对未就业的大学生提供服务。
2.调整高校专业和课程设置
在当前飞速变化的时代,大学要适应时代的要求,就必须把握时代的脉搏,不断调整课程结构和内容。当今世界正由工业化社会走向市场、信息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各国间生产、流通、运输、资讯领域的相互依存关系日益紧密,整个世界将如同一个地球村,谁都无法完全正确的预料未来世界的变化。这就决定现代大学必须是面对未来开放式的,其课程也应从过去那种封闭状态走出来。
在课程布局上,应适当减少某些必修课,增加选修课的比重。一方面,让学生根据自身的需要和兴趣来选择学习内容,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发挥他们的所长。另一方面,这也有利于向学生提供反映社会文化各个领域发展的最新成果。因为现代社会知识急剧增加和迅速老化,选修课的开设有助于弥补必修课无法及时反映这一动态的缺陷。
3 .把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大学生活的始终
当前我国很多高校的就业指导课都是针对毕业生开设的,通过几次的座谈会、报告会、讲座等等就算完成就业指导上作了。
对于一年级的新生,应该着重进行心理指导,重点帮助大学生尽快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结合入学的专业思想教育,逐步引导他们根据自身的特点初步设计职业发展的方向。在这个阶段,要向他们介绍本专业就业的大致情况,让他们了解自己所学专业及适应职业的特点和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引导他们尽早适应大学学习生活,养成独立思考、自觉学习、努力奋斗的良好习惯。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应着重综合能力的培养。在这个阶段,要通过对社会各种职业的全面了解,帮助他们分析自我的能力、优势和存在的缺陷,引导大学生要根据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完善自己,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打好专业基础,建立合理知识和能力结构。要对其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激发成才意识和行为。
对于三年级的同学,要给予一定的实习和锻炼的机会,让他们直接地去体会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帮助他们认清专业所适应的工作领域,并与自己的特点和能力相对照,继续培养和发展与其职业目标相适应的素质优势,对其原定的职业目标做出适当的调整。对于大三的学生,还有一个重要指导内容就是要逐渐分析整个社会及大学生就业形势,对大学生进行就业观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对毕业生的指导是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点,这一阶段,指导的重点在于传达就业方针政策、分析预测就业形势、指导大学生作好如何获取就业信息、如何进行面试,如何克服心理障碍等就业准备,处理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临时性问题。
大学生就业准备调研报告范文
篇十二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研报告3200字
大学生就业:难在哪里
低工资就业:多一些经验拿汗水换明天。在一些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了解到,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加,宁愿选择“低工资”就业的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而他们共同的想法是“拿汗水换明天”。
据了解,“低工资”就业实际上是大学生毕业后、就业前的一种待业状态,是以单位给毕业生提供积累经验的机会,而毕业生则以低报酬工作为交换条件。这种“低工资”就业只为找工作时多一些实践经验。
工资会随能力的提升而提高。某软件公司负责人王小姐认为,现在企业招人虽对学历有一定要求,但最看重的还是人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大学生刚开始工作,工资可能会低些,但随着就业者个人能力的提升,其工资也会慢慢提高。她建议大学生心态要平和,找工作高薪并不是第一要素。
就业不要只看眼前的工资待遇,不断提高能力才是金饭碗。以前,很多企业招聘只针对有工作经验的人,对应届大学生一律免谈。随着用人观念的逐渐改善,近一两年,很多企业直接招收应届毕业生,他们愿意出钱培训大学生,使其很快成为企业的骨干力量。一般来说,大学生成为骨干力量后,工资自然会提高。企业为了储备人才,一般先与大学生签订几年的工作合同,这不仅保障了人员的稳定性,对企业发展也很有好处,同时用人成本也相对较低。因此专家希望大学生能够认清自己,改变就业观念,不要只把眼光盯到工资上,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提高能力才是金饭碗。
大学生就业:路在何方
大量事实证明,大学毕业生在求职时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甚至连自己的性格与特长都不了解,职业选择将非常盲目,甚至会影响到之后工作道路的发展。对此,专家建议:在校大学生要增强职业生涯规划的自主意识。
职业道路早规划,目标坚定不放弃。“迷茫”是目前大学生使用最为频繁的词语之一。之所以迷茫,是因为看不清未来,看不清未来就会把握不住现在。实际上,大学生看不清未来的原因并不一定是因为没有目标、没有规划,也可能是由于目标过多以致无所适从,规划太多而无法实现,因此也就更容易放弃目标,追热门、随大流。因此对目标的坚持和对规划的实施是成功的关键,坚信无论是职业规划还是求职择业,“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兴趣广泛应保持,机遇来临有保障。由于对所学专业缺乏了解,许多学生进入大学时都会面临一个问题:对专业不感兴趣或不满意,由此而产生厌学、倦怠的情绪。实际上在大学里有很多方式可以让你兼顾兴趣与专业,如双学位、各类培训认证等,但是在挑选业余学习的专业时,应把握一个原则:那就是从自身发展的需要出发。要么从个人兴趣爱好出发,既满足求知欲,又从中获得乐趣;要么与本专业结合,成为复合型人才,增强就业竞争力。当然,在多个专业的学习中不能顾此失彼,更不能本末倒置。
社会活动经验多,面试应考不心慌。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找工作最大的瓶颈在于社会经验的缺乏。虽然在校生要获得企业实习机会并不容易,但从大多数成功者的经历看,至少有两方面资源是大部分学生可以利用的:一是有针对性地参加社团活动来锻炼自己沟通交流、团队合作等能力,社团活动可以说是对真实工作场景的一种模拟;二是争取各种校内服务的机会及校外的实习、兼职机会,可以帮助我们培养坚持不懈、吃苦耐劳的职业精神,了解尽职、责任等职场的基本准则。
实习练就真本领,应聘免了试用期。就漫长的职业生涯而言,大学4年无疑是一个黄金的职业准备期,在这4年里,应该让自己具备一个职业人所拥有的专业技能、社会技能、职业素养……这样我们在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中才能做到“无缝接轨”。正是充分地利用了大学阶段的实习机会,从而免去了正式工作后的见习期。企业也节省了大量的培训时间和精力。这对于个人和企业是一个双赢的过程。
特殊才能做后盾,求职更有竞争力。对于一个班或一个专业的学生来说,大家读一样的专业、学同样的课程,看起来彼此没有太大的差别,然而一旦面临竞争,差别就显现出来了。目前就业形势比较紧张,只有身上有“亮点”的学生才更容易被注意,才更有可能被用人单位选中,也才会有更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因此,发掘并增强就业竞争力应从发现自己与其他人的不同之处入手,发挥自身特长,并不断强化,有可能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就业现状:就业准备三部曲
随着高校的扩招,原来的精英教育变成了大众教育。大学生必须转变观念,大众化教育意味着可以做普通的职业。面对就业难,大学生们要做些什么呢?
第一部曲:面对现实,正确对待就业形势,正确对待自己。
择业和就业,是初出校门的学生在人生道路上一个重要转折点,对于学生应具备的正确择业和就业思想,可以归纳为4句话,这就是:认清形势闯市场,从容自信显特长,广开渠道看信息,实事求是快上岗。
认清形势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国家的就业政策,二是全国的就业形势,三是本地区的就业信息。面对矛盾重重又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基本观点是,只能树立一个“闯”字,积极参与竞争,而不是 “等”,更不能消极对待。关键是要把握好自己的择业方向和竞争技巧,敢于竞争,善于竞争,并在竞争中获胜。
在近几年的人才市场竞争中,有个明显的特征,就是用人单位特别注重人才的实际经验和特长。每个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问题在于你如何正确地认识自己,善于扬长避短,在关键时刻和重要场合发挥一技之长,获得用人单位的好感和信赖,这是择业和就业工作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技巧。
在人才市场竞争中,单靠一个人的智慧和信息“以一变应万变”往往是不够的,所以,要想方设法利用各种媒体,包括学校、老师和家长,亲朋和同学,广搜就业信息,这是就业者一个重要的手段和方法。
第二部曲:充分做好择业和就业之前的心理准备。
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准备应该实现以下4种转换,克服不良心态。
其一,实现由学生身份到上岗工作的转换。在“不包分配,自主择业,双向选择和竞争上岗”的大环境中,应克服“听天由命”或等待学校推荐工作的消极心态。学习是为了致用,如果说学习是手段,从事工作是人的本能,也是目的。
其二,在经济上实现由消费者到生产者的转换。克服长期依靠家庭提供经济援助的依赖心理,凭自己所学的知识和诚实劳动,立足于自力更生,自食其力。
其三,在择业姿态上,实现由一个普通参与者到竞争者的转换。大学毕业生都是第一次进行择业和就业,经不起挫折,悲伤失望,往往是择业不顺的主要障碍。要克服懦弱、自卑的被动心态。
其四,实现由“天之骄子”到“普通劳动者”的心态转换。放下知识分子的架子,正确理解自己与用人单位的“双向选择”,主动求职。不论从事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首先必须是一个劳动者,而劳动岗位需要自己去争取。
最后总的来说,择业者应该具备主动、积极、从容、自信和百折不挠、面对现实的平和心态,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
第三部曲:主动出击,准备简历和面试。
机会总是被那些勇于表现、争取的人得到。不管单位招不招人,先去毛遂自荐要求试用;写信给单位老总或负责人自荐;直接发送求职信到企业网站招聘信箱……大学毕业生在找工作时,选择主动出击,到用人单位去展示实力,至少得到的机会比等着天上掉馅饼的机会大。
据市人才市场的有关负责人说,在如今整体供大于求的就业形势下,积极勇敢的心态是大学生找工作脱颖而出的一个制胜法宝。在择业前,要推荐自己,有必要准备相应的文字材料,简历要真实可信,文字朴实,言简意赅,页面工整规范。面试中也要大方得体,机灵应对,不卑不亢。
总之,在进行择业、就业的过程中,其目的是选择一个最能发挥自己专长的工作岗位,开始实现多年的梦想的愿望,在大学生的一生中,就业无疑是一件大事,一次激动人心的拼搏与较量。一定要审时度势,振作精神,做好充分准备,用最好的心态、最好的形象和全身心积攒的实力,投入到这场竞技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