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范文网
当前位置: > 工作报告 > 调查报告

假期社会实践:关于xx县的调查报告(十五篇)

发布时间:2024-02-07 15:00:01 查看人数:64

假期社会实践:关于xx县的调查报告

篇一 假期社会实践:关于xx县的调查报告1850字

假期社会实践:关于__县的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了解__发展现状,发现矛盾,展望发展前景

调查对象:__县

调查内容:__近几年的发展

调查方式:走访,网络查找,采访路人

调查时间:20__,_,_~20__,_,_

调查结果

我以我的角度看__

近年来,__县凭借其优良的资源优势,在经济,文化方面取得了较大发展,成效显著,举办的大型活动民众参与度很高,影响力较大,并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广泛认可。趁着寒假一个月的时间,我看着__的新面貌,利用空余时间总结了一下我对__的印象,站在我的角度看__。

一 高中三年我见证的__发展

首先我以高中生的身份讲述我眼里看到的__,校园是社会发展最精致的投影。我所就读的__一中是省级示范高中,那时候虽然身在校园,与外面高墙相隔,但同学们对__的发展非常敏感的,每一个新出现的事物都会成为同学们茶余饭后的谈资。由于学校良好的口碑,盛名在外,__的大型活动经常会波及到我们学校,旨在丰富学生们的课余生活,开阔大家的视野。就我在学校期间,疯狂英语李阳的团队曾到我们学校举办过讲座,学校近几千学生参加,李阳与我们分享他学英语的经历,用他现在获得的成就来勉励我们,传授我们学英语的方法并对我们学校的英语老师培训。他对__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毫不吝啬赞美之词,他高兴地说:“__的空气很清新,__一中的校园很漂亮,像一座美丽的花园,最让我满意的是早上吃的早点,那小笼包子实在是太美味了。”央视“乡村大世界”栏目组曾在__红源广场进行节目录制,多个优秀企业及优秀个人参加,我们学校有几百学生参与录制,我有幸在其中见证了整个拍摄的过程,近距离接触了著名央视主持人和一些艺人,节目录制后陆续在__电视台及央视播出。六安市第二届运动会也在我县__一中盛大开幕,隆重圆满的举行,市内各学校的运动健儿们在在老师的带领下齐聚__,在运动场上一展雄风,秀出各个学校的风采。__还成立了青年志愿者协会,让每一个乐于奉献的青年找到了找到了组织,可以通过自己的劳动和努力,为__人做些实事。此类事情众多,不再一一列举,每一个活动都加大的__的知名度,让更多的人们认识__,每一个活动的举行都为__带来了机遇,是__的发展的一次飞跃。

二 __论坛论__

此次我想以一个网民的身份说一说我眼中的__。打开关于__的网页,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帖子,从中看到__人对__发展寄予的厚望和让让__变得更美好的热情,例如规划中的六安至安庆高速铁路的线路建议按如下走向设计、建设,安徽六安—__-岳西—潜山—天柱山-—安庆高速铁路。政府部分已经敲定从__走了等有关__发展前景或存在矛盾的分析。你也可以看到这样表征__发展的最直白的表达方式。例如 __第一家5d动感影院于20__年_月_日盛大开业等等。关于__经济文化领域的发展,各个论坛上面也有丰富的内容比如20__年_月_日,县委副书记、县长李中华代表__县在北京领取了“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奖牌,并受到了___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___的亲切接见等等。在__名片里有这么几句让__人荣耀的概括性的话: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绿色小康县、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县、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

三 站在高处看__

最后我以一名__人的身份看__。目前,__面临着大机遇,__县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平台建设,积极拓展招商渠道和招商模式,已有多家外企在此投资办厂,20__年_月_日,全球500强企业中排名202位的卡特彼勒公司cps(卡特生产方式)全球会议在__应流集团举行,这已经是第二次将会议地点定在这里了,__已经走上了面向世界的道路。在看到可人成绩的同时,__发展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例如县城内日益增多的人口与环境资源方面的矛盾,如何协调日益增多的企业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建立和谐、平等交易的市场,防止恶性竞争等现实问题。我以我的不成熟的阅历,也为__的未来发展提一点我的建议:

1继续发展__特色产业,繁荣__文化,特别是在宣传方式上,开辟新道路,侧面拉动经济增长。__黄芽可以把宣传力度加大,不仅可以走出去,还要引进来。我所说的引进来,引的不是别的地方的茶,而是人。可以考虑申请在__举办一个市级的或省级的茶话会,以__特色文化文艺汇演作为招待,将各地善于种茶、品茶的人或茶商聚到__来,把品牌做大做响。加大旅游业的管理和投资建设,规范各旅游地点的服务水平。

2建立健全的招商引资的平台,端正工作人员的态度,总结每次成功的经验,站在投资者的角度完善机制,为广大投资者提供切实的便利。

篇二 吉林省松原市乾安县开展深入学习实践活动调查报告5350字

·工业立县、农业强县、商贸富县、科教兴县、开放活县

·建设卫生城、文明城、园林城、平安城

·建立经济社会发展评价、干部实绩考核、解决民生问题综合评价、城乡一体化建设、科学规范和有效监督县委书记用人行为、行政效能建设和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七项机制

一、基本情况

乾安县是___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同志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联系点。乾安县学习实践活动于2008年9月底开始,2009年2月底基本结束。参加第一批学习实践活动的有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4个县级领导班子和65个部门,包括23个党委、155个支部(8个党总支),县级党员领导干部28名、乡科级党员领导干部147名、党员3170名。学习实践活动开展以来,乾安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部署和中央领导同志指示精神,紧紧围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这一主题,按照“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这一总要求,结合乾安实际,以“践行科学发展观,打造富庶和谐新乾安”为实践载体,精心谋划,认真组织,圆满完成了各个阶段的工作任务,学习实践活动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今日国内聚焦 ·

中东部降温幅度剧烈 ·

邓亚萍等20人参选节水大使 ·

刘家义:保增长,审计将全程跟踪 ·

华人作曲家谭盾力推中国“新音乐” ·

黑龙江大雪造成省内高速路全部封闭 ·

《浩·巴岱文集》出版 ·

北京逾300户居民腹泻疑因饮水受污染 网言网语 ·

“楼市回暖”为何难解人忧 ·

官场呆久了就不会说“人话”了 ·

抛弃中华文化者,犹如嫌弃自己的祖先 ·

花了钱才当上兵的人还能打仗吗?

二、主要做法

精心谋划部署 认真组织实施

乾安县把搞好学习实践活动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推动科学发展的难得机遇,立足于高标准启动、高质量开展,坚持抢前抓早。中央和省委学习实践活动动员大会后,县里立即召开县委常委会和常委扩大会,传达学习会议精神,成立了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组建了5个工作小组和10个指导检查组。各基层单位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形成了“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直接责任人,党支部书记为具体责任人的领导体系,为扎实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组织准备。为确保活动方案的科学性,县委先后邀请中科院长春应化所、吉林大学、长春大学的专家为乾安经济社会发展把脉定向;组成8个调研组,深入全县16个乡(镇、场、园区)和61个县直部门进行调研,收集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103条。在此基础上,结合乾安实际,精心设计活动载体,把“践行科学发展观,打造富庶和谐新乾安”确定为活动的主题,并结合3个阶段9个环节的不同要求,为每个阶段每个环节都设计了既符合中央要求、又具有乾安特点的主题实践活动,增强了活动的针对性和操作性。

深入学习调研 推动思想解放

在学习调研中,乾安县把深入学习、深刻领会、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调研指导学习实践活动的指示精神作为工作重点,要求全县上下在学习中央精神的基础上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把学习收获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的思路和措施。乾安县还创新学习方式方法,组织开展了多层次、多形式的大学习、大调研、大讨论活动。全县共召开理论中心组学习会142场,举办了35场理论骨干培训班,对全县300多名副科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进行了轮训。抽调25名理论骨干组成了5个宣讲团,深入基层单位宣讲107场。先后聘请17位知名专家学者作专题辅导30多场次,举办理论研讨会11场、学习成果展示会3场。组织领导干部280多人(次)到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唐等发达地区考察学习。针对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经济发展面临的新形势,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县级党员领导干部,紧密联系乾安实际、各部门工作实际和党员干部思想实际,深入开展了“进一步解放思想,推进乾安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大讨论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党员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围绕“促进经济发展、解决民生问题、转变工作作风和加强党的建设”等四个方面35个调研课题,全县28名县级党员领导干部,带领65个县直部门的同志,深入135个村屯、50多家企业进行调研,共召开座谈会80多个,走访基层群众5000多人;全县各级党员干部共设计调研课题302个,组成专题调研组172个,召开座谈会406个,发放征求意见表26000多份,征求意见2700多条。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围绕富民强县目标,重点走好工业化、现代化、城镇化路子,建设省级卫生城、文明城、园林城和平安城,实施工业立县、农业强县、商贸富县、科教兴县、开放活县五大战略,全力打造富庶和谐新乾安”的发展思路,明确了科学发展的目标定位和主攻方向。

坚持群众路线 吸引群众参与

乾安县在活动中坚持走群众路线,实行开门搞活动,采取多种形式保证群众参与学习实践活动。县委建立了领导干部下访、蹲点调研等制度,共建立联系点136个。各级领导干部通过深入联系点,体察群众的冷暖疾苦,了解群众所思所想,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以爱民、为民的实际行动团结群众、凝聚人心。县委特邀了63名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全程参与县委常委班子学习实践活动,查找问题听取他们意见,分析检查组织他们评议,整改落实接受他们监督。全县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紧密结合工作实际,采取座谈会交流、走访基层问计、“民生热线”征言、设立窗口纳谏等形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各部门各单位共组织800多名党员群众参加了本级党委(党组)扩大会,组织2500多名党员和群众代表参加分析检查报告的评议。为使县委常委班子分析检查报告更有针对性和可行性,先后3次召开县委常委会进行专题研究,4次聘请13位专家学者“把脉会诊”,11位县委常委深入基层组织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群众代表进行评议,根据评议情况9易其稿,并在全县范围内进行了公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突出实践特色 着力解决问题

乾安县始终把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作为检验活动效果、突出实践特色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千方百计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努力使学习实践活动成为群众满意工程。针对当前严峻经济形势下群众生产生活方面出现的新问题,加快实施了“低收入群众增收”、“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建设和谐社会的行动计划。活动开展以来,全县城镇新增就业4800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518人,占年计划的114%;新建4983平方米的职教中心教学楼和4311平方米的第六小学教学楼,改扩建校舍1.14万平方米;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完成参保14120人,参保率达97%,失业参保率达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参合率达到85%;购置接送农村小学生专用车27台,救助困难学生357名;投资378万元,改造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8处,解决了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着眼改善群众居住环境,乾安以创建省级“卫生城、文明城、园林城”为载体,立足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切实加快了城市建设和管理。活动开展以来,先后组织实施了城区道路工程、公园二期建设、燃气工程和农村“村村通”工程,启动了农村综合文化站建设,建成了一批巷路、广场、绿化亮化美化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市政工程,拉开了城市框架,提高了城市品位。特别是针对行路难、环境差的问题,县政府投资9815万元,对5条街路共8.7公里进行了改造,铺设配套地下排水管线8.7公里,安装路灯780盏,硬化人行街路9.8万平方米;投资135万元栽植景观树4233株,绿化街路6416米。针对群众反映住房难的问题,全县组织开展了“农村泥草房安居改造工程暨爱心捐助”活动,共捐助款204万元,改造农村泥草房5900户,建廉租房108套5000平方米,改善了群众的居住条件;针对群众反映酒精厂排放废水与城区居民排放废水同走一条管线问题,投资350万元铺设地下排水管线7000米,有效解决了排水有异味的问题。目前,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386个热点难点问题已有347个得到了有效解决,占总数的89.8%。这些惠及百姓的民生工程,使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了学习实践活动带来的显著变化。

坚持改革创新 完善体制机制

乾安县把建立健全体制机制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以发展的眼光、创新的办法,努力构建既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又切合乾安实际的体制机制。按照有利于推进科学发展的要求,他们对现有的政策、制度和办法进行认真清理,坚持好的、完善不足的,共清理各种不符合、不适应科学发展要求的政策、意见、规定132项,其中废除了86项,完善了46项。与此同时,注重在“立新规”上下功夫:围绕找准和破解制约科学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制定了“大项目建设攻坚年”活动方案、乾安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决定等意见,初步建立了科学的经济增长机制;围绕提高城市品位和城市管理水平,制定了创建省级“卫生城、文明城、园林城、安全城”工作实施方案,逐步完善了城市建设框架;围绕提升民生质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制定了进一步加强民生工作、促进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加强农村泥草房改造安居工程、县委书记接访制度等意见,基本建立了社会和谐发展的新机制;围绕提高科学决策能力、执行能力、驾驭能力、应对能力,制定了县委常委会议事决策规则、建立健全惩治和预__败体系实施意见、深入开展“树新风正气、促和谐发展”主题教育活动意见等,在各级领导班子建立了科学决策机制、科学领导机制。在此基础上,他们以导向正确、整体协调、统筹兼顾为要求,力求制度体系建设的系统配套。先后建立了县委常委和县直部门建章立制负责制,由县委、县政府牵头建立了经济社会发展评价、干部实绩考核、解决民生问题综合评价、城乡一体化建设、科学规范和有效监督县委书记用人行为、行政效能建设和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七大机制,县直部门分别对应这七大机制,建立了57个配套规划、制度和措施。

三、主要成效

通过学习实践活动,乾安县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教育,科学发展跃上新水平,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了学习实践活动带来的新变化。

一是广大党员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增强。通过学习实践活动,乾安县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要实现乾安经济社会的新一轮发展,必须破除小富即安、小成即满思想,树立“大发展”意识;破除固步自封、安于现状思想,树立“快发展”意识;破除侧重速度、忽视质量思想,树立“好发展”意识,广大党员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得到进一步增强。

二是基层党组织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明显提高。乾安县在学习实践活动中积极开展了农村基层党组织“三新三创一建设”、城乡基层党组织“三帮一促进”、机关党组织“党建规范年建设”、社区党组织共建“阳光家园”等活动,在活动中把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结合“千名干部送真情”、“手拉手结对共建新农村”等主题实践活动,集中开展了“献爱心送温暖”活动,各级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共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374万元,慰问救助困难户、残疾户、五保户等2800户,帮助基层单位解决实际问题287个,帮助落实致富项目76个,落实帮扶资金146.57万元,探索了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途径,搭建起基层党组织服务科学发展的新平台,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增强。

三是初步解决了一批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学习实践活动期间,乾安县各部门各单位认真查找和初步解决了一批涉及群众生活的老大难问题,组织实施了绿化攻坚和节能减排工程、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程,较好地解决了生态建设滞后、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等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同时,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壮大县域经济、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解决小城镇建设发展缓慢、辐射带动功能较弱、经济社会发展承载能力不强等深层次问题。群众都高兴地说:“这次学习实践活动不走过场、不摆花架子,请我们参与,让我们监督,一切都围绕老百姓的事儿转,为我们做好事、办实事、解难题,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学习实践活动带来的实惠。”

四是推动科学发展的水平进一步提高。在学习实践活动中,乾安县始终坚持紧扣发展第一要务,把学习实践活动激发出的热情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在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情况下,全县经济不但没有下滑和倒退,反而逆势而上、快速增长,呈现出增速加快、结构优化、质量提高的良好态势。2008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0亿元,同比增长38.9%;全口径财政收入13.63亿元,同比增长42.5%,地方财政收入5.01亿元,同比增长37.2%。全口径财政收入在全省41个县(市)中排名第3位,地方财政收入排名第5位,财政增速和人均财政收入在全省41个县中均列第1位。

篇三 关于全县科技兴农情况的调查报告900字

关于全县科技兴农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全县科技兴农情况的调查报告(20__年7月28日)农业发展的潜力在科技,希望也在科技。如何深入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把现有的农业新技术、新成果及时有效地推广开来,使之尽快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现代化农业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为全面了解我县的科技兴农情况,最近,我利用10多天的时间,先后到县科委和固堤、泊子、高里、央子等乡镇的10多个村及4个种养基地,通过召开座谈会、深入田间地头实地察看和进村入户走访等形式,重点对科技兴农情况及科技兴农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

一、科技兴农的基本情况近年来,我县紧紧围绕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加快了科技兴农步伐,以农业科研攻关、新技术引进推广、试验示范、良种繁育和科技培训为主要内容的科技兴农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九五”以来,全县共取得重大农业科技成果###个,推广、应用农业新技术、新成果###项,引进、试验、示范、推广种养新品种100多个,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5%,农业先进适用新技术覆盖率达到90%,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中的贡献率达到###%,有力地推动了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一)广大农村干部群众的科技意识日趋增强。从调查的情况看,广大农村干部群众在发展市场经济的实践中,尝到了科技致富的甜头,科技意识日趋增强,学科技、用科技的热情空前高涨。

固堤镇“西瓜大王”郭洪泽在科技人员的引导下,从去年开始,对大棚西瓜采用微机管理、地膜返光、晚中熟品种早熟栽培等新技术,节省了人力、物力,提高了经济效益。在泊子乡曲范村察看转基因抗虫棉时,该村原支部书记范乐祥介绍说,这种棉花不招虫,打药少,一开始人们都不信,现在他们都抢着种,明年,我们村将全部推广种植这种转基因抗虫棉。

双杨店镇每年都要聘请果树专家到镇上讲授几次果树栽培、管理及苹果套袋等知识,每次自发前来听课的人数都在

二、三百人以上,有时会议室里座不下,就干脆站在走廊上听。近年来,围绕农业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应用,全县每年举办各类科技培训班100多期,参训人数近2万人次,使全县15%以上的农村青壮年得到了技术培训,掌握了1—2项致富技术,使###万人获得了“绿色证书”。

篇四 2023年关于县城空巢老人生活现状调查报告5000字

每个乡镇选定条件各异的2个村)通过进村(社)入户、深入访谈,分别从空巢老人的基本情况、社会成因、精神慰籍、生活照料、家政服务等问题进行问卷调查,现将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目前,全县共有老年人6.31万人,占总人口的12.09%,高于国际上规定的老龄化社会标准2个百分点。其中空巢老人19435人,占老年人口的30.8%;身体状况较差的有1.4万人,占总数的22.19%;经济状况较困难的有1.2万人,占总数的19.01%;特困的有3827人,占总数的6.06%。现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转型时期,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外出经商、务工,空巢老人也随之与日俱增,这种现象在农村尤为突出。

二、基本现状

1、空巢老人的养老意愿主要为居家养老。有些老人目前居家生活但有社会养老意愿;居家养老的空巢老人考虑到将来的身体状况下降、需要别人照顾及自身安全出现问题时,表达了将来的养老意愿为雇佣保姆、居家养老或机构养老,但对机构养老尚存在一些心理顾虑,包括不习惯、受限制、入住难、服务差、费用贵、对家庭的名声影响不好等因素。

2、空巢老人的日常生活困难较多。包括在家料理家务困难、外出购物困难、参加社会活动困难;当老人遇到困难时,首先会选择依靠自己的力量或夫妇分工合作来解决问题,当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而不能自行解决时,会选择求助子女、亲戚、邻居来应对困难;空巢老人都表示遇到困难时会尽量自己解决,不愿求助别人,主要原因是认为对其不放心、自己也觉得不大习惯;更不想欠亲戚邻居的人情。面对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他们希望村(社区)能够解决老人生活上的困难、丰富业余生活、掌握基本信息、帮其出谋划策等。

3、在情感方面表现复杂化。多数空巢老人大都处于“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独出独进的生活状态,面对着冷清凄凉的家,老人很容易产生寂寞、孤独之感,导致情绪低落、焦躁不安、无精打采、郁郁寡欢、孤僻抑郁等心理问题,常常表现出焦虑恐惧、孤独、抑郁、恐病、情感饥饿等特征的“空巢综合症”。空巢老人在遇到情绪不好时会采取各种措施进行调适,但是他们的娱乐方式单调,只能向家人、邻里、亲朋好友倾诉心中苦闷。

4、在医疗治病方面希望以乡村卫生所为主,乡镇卫生院为辅。空巢老人首选到农村卫生所看病就医,是因为农村卫生所便捷、费用低,能够诊断治疗常见疾病,可以取到常规的基本药品。空巢老人希望政府加大力度建设乡村卫生所和乡镇卫生院,他们真心希望农村卫生所在医疗条件、服务水平、服务内容等方面都能得到提高和改善。

三、形成原因

1、有女无儿户。女儿出嫁,嫁出去女儿泼出去的水,很难经常照顾娘家,剩下老人,形成空巢老人家庭。由于女儿出嫁它村距娘家较远,除去生活照料不方便、精神慰籍不及时、家务料理靠自己外,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老年人还要承担生产劳动,自食其力。

2、有儿有女户。女儿出嫁,男孩成家,因为代际关系造成的生活习惯不同,尤其是婆媳关系难处,两代人选择分家单过,形成空巢老人家庭。这部分占大多数。

3、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转型时期,青壮年等主要劳动力人员外出经商、务工,留下老人在家,既要干农活,又要帮助照料教育孩子,形成空巢老人。

四、存在问题

1、精神慰籍问题。一是国情与风俗习惯决定我们的老年人,不仅生活上依赖子女,精神上也一样,儿孙绕膝是最大的安慰,所以空巢老人的晚年生活比较寂寞。分家单过的情况还稍好,毕竟儿女都在身边,隔三岔五还能见着。关键是外出务工、经商不常回家的这些人,一年到头跟父母见面的时间比较少,老人们确实很可怜,盼来盼去,也就过年过节时能见到儿女。平日里,只能老俩口说说话,或者和村里的老人们在一起聚聚聊聊,这在农村是常见的现象。如果老伴去世,只剩下一个人的,就更加孤单寂寞。空巢老人普遍缺少亲情,感到晚年生活凄凉孤独,缺乏精神安慰,常常表现出焦虑恐惧、孤独、抑郁、恐病、情感饥饿等的“空巢综合症”。 二是子女不孝是对老人最大精神打击。老人因为子女不孝而苦闷。农村大部分老年辛苦一辈子把子女拉扯大,儿女成双成对,有了自己的家庭,老人却成了子女的负担,于是就另家单过,平时不帮耕帮种,病时不虚寒问暖,虽在同村居住,但视同路人,老死不相往来,往往儿子想管老人,儿媳妇不允许,甚至有的儿媳沆瀣一气,拒不赡养老人;还有少数儿女不仅不赡养不孝顺甚至打骂自己老人;有的子女只在过年时才来看望父母,这种现象在农村比较普遍。一位老人感慨地说“能干活,是儿女的劳力;不能干,就成了儿女的累赘;能动一天就得干,不能干躺下就等死。”

2、生活照料问题。对于低龄老人来说,影响不是太大,因为老年人身体条件还相对较好,生活还能自理,大多还能参加生产劳动,除非生病,不存在生活照料问题。但对于高龄老人、尤其是身体状况不太好的老人,日常生活照料确实成为大问题。

3、看病难困难。空巢老人中,常年患病的比率非常高,大多数患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老年性疾病,有的甚至多病缠身。由于医疗费用高,只能是小病忍,大病拖。虽然绝大部老年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但仍有大部分的老人有病没钱医治。有的老人患头疼脑热、身体不适等一般的病痛时选择忍着,扛一扛就过去了,只有扛不过去的病痛才去买点便宜的退热止痛类药物。

4、经济困难问题。空巢老人普遍经济收入不高或缺乏独立的经济收入。绝大部分农村空巢老人把一生劳作收入都奉献给了社会和子女,到年老时却没有什么积蓄,经济收入低,养老问题得不到有效保障。空巢老人的支出集中在饮食、水电、日用品等必须品的开销上。既使有农村低保、五保供养和临时救助等社会保障,但由于保障水平较低,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五、对策建议

1、加大《老年法》的宣传力度,维护老人合法权益。

要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大力宣传、表彰和推广老年优待先进典型,加大普法宣传教育力度,推动《老年法》宣传进社区、进农村,形成敬老法制观念,让全社会形成尊老、助老、敬老的良好氛围。加大对《老年法》和涉及老年人的优待政策的宣传落实,让更多的老年人在物质生活、精神文化生活,医药保健以及维护权益等方面享有实惠,弘扬中华民族敬老、助老、养老的美德,形成全社会树立尊重、关心、帮助老年人的社会风尚。加大执法维权力度,依法处理和打击侵犯老年人合法权益的不法行为。基层老年组织要经常开展法制教育,帮助老年人学法、懂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广泛开展对老年人家庭的“一访四查”活动,对不尽赡养义务的家庭、子女进行批评教育,责其改正。建立健全老年法律服务网络,拓展老年人申请和获得法律援助渠道,扩大老年人法律援助覆盖面,积极为老年人提供法律服务。县、乡司法机关和法律援助机构对老年人提出的法律援助申请,要给予“优先审查、优先受理、优先指派”服务。司法机关继续推行和完善涉老案件优先立案、优先审理、优先执行制度,提高涉老案件办案质量和效率。有效地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2、进一步建立健全养老保障体系,让空巢老人安度晚年。

一是政府要继续加快推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以解决农村家庭养老的不稳定性和脆弱性,使农民在年老时,也能像机关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一样领取养老金,这是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主要途径。我县去年已开始实现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每位老年人每月可领取60元的养老保险金,但标准较太低,60元根本解决不了什么问题,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提高养老金额度。二是要进一步扩大农村低保和五保供养范围,提高低保标准,让生活困难的老年人都能得到低保待遇。三是应加大对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补助力度,可考虑对80岁以上老年人发放一定数额的生活补贴,因为这个年龄段的老年人,一般都丧失了劳动能力,没有独立生活能力和经济,政府应当给予适当的高龄老人生活补助。

3、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医疗救助水平。

尽管大多数的老年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但住院需首先垫付医疗费,受药品报销目录、起付线和封顶线限制,报销额也较低。针对这种情况,应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快探索实现降低老年人医保报销起付线和封顶线、扩大药品报销目录、提高医疗费报销补偿比例、门诊药费报销,解决医疗费垫付问题,减轻老年人医疗费用负担,让老年人看得起病。对生活困难的空巢老人,其参加合作医疗费用应予全免。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城市医疗卫生下乡巡回义诊等活动,为年老体弱、经济困难的农村老年人送医上门。农村地区大多数散居,特别是空巢老人重病后无力上医院,甚至无人知晓。应建立农村公共医疗上门服务制度,实行区域管理,与村医生、乡镇卫生院签订责任书,定时为空巢老人免费体检,重病时减免一定的费用。解决其老有所养,老有所医,从根本上缓解农村因病致贫、返贫问题。

4、不断完善和拓展居家养老服务项目,满足空巢老人的生活需要。

面临人口老龄化的挑战,随着家庭功能的弱化,养老方式是现在急需探索和解决的问题。目前我们应该推崇以居家养老为主,社会养老为辅的养老方式,因此要着力打造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这个平台,同时逐步向农村延伸。认真总结试点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经验,在条件成熟的村(社区)加以推广,力争扩大居家养老服务范围和项目,为老年人提供优质的服务平台。整合社会和村(社区)资源,建立老年人基本情况、求助热线和为老服务信息的网络平台,形成县、乡镇、村三级联网的基本养老服务信息系统,为老年人提供便捷实用的养老信息服务,促进居家养老服务标准化、规范化、集约化发展。各乡镇要建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各村要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站,以老年人的生活需求为重点,提供助餐、助洁、助医、助行、助急等服务,兼顾老年人的多种需求,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医疗保健、康复护理、紧急援助、心理咨询、文化学习、体育健身、娱乐休闲、精神慰藉、代购代办等无偿、低偿、有偿的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为老年人居家养老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对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可采取专人上门包户的方式提供服务。对孤寡等特殊老年人,鼓励和倡导政府购买、志愿者、邻里互助等多种方式实施服务。

5、兴办农村养老福利事业,走家庭养老与社会化养老相结合的路子。

继续加大投入,进一步调整结构,完善服务功能,增加养老机构床位供应量,切实提高入住率和服务水平。部分空巢老人喜欢住进养老机构,也有相当一部分的子女愿意将老人送到养老机构。老人到了养老机构有人管理,有人照顾,老人舒心,子女放心,但是我县目前还没有一处自费代养福利机构。如今农村集中供养仅限于五保老人,孤儿。空巢老人无法进入此行列,应适度拓宽集中供养范围,特别是对农村空巢老人实行集中供养制度,建立有偿服务机制,其子女向供养机构提供生活补贴,让高龄空巢老人受到妥善的照顾。有条件的地方,可由乡、村组织牵头,通过招商引资及当地能人投资等多渠道兴办养老院、托老所。要大力新、改扩建乡镇敬老院,接纳更多的生活困难空巢老人、五保户、鳏寡孤独老人,国家负责这些老人的基本生活费。老人们在这里实行个人开灶,自己煮饭,生活上可以互相照顾,互相帮助。应鼓励已经富裕起来的村民兴办家庭托老院,为老人提供日间照料服务,白天老人聚在一起学习、娱乐,晚上回家休息。

6、充分发挥政府、社会、家庭的作用,构筑全方位多层次为老服务大格局。

要让“家家有老人,人人都要老”理念深入人心,要树立“关心今天的老人”就是“关心明天的自己”道德理念,老年人问题不仅仅是单个家庭问题,更应该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要形成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运行管理机制,要充分发挥政府、社会、家庭各自的职能和作用,任何环节都不缺位,努力构筑全方位多层次为老服务大格局,保证老年人工作层层有人抓,老年人的事有人管,老年人的需要有人知,老年人的困难有人帮良好社会风尚,这样才能弘扬“老吾老及人之老”的传统美德,才能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目标,使我们的社会更加的谐、更加美好。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将会进一步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也必将使农村空巢老人越来越多,这是农村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必然现象。这决定了她们很难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养老问题,需要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才有可能实现他们安享晚年的愿望。我们坚信,只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为老年人营造一个好的赡养环境,空巢老人就不再是一个沉重的话题。

篇五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对##县三农问题的调查报告1350字

为积极响应团省委,省青联的号召,我们云南警官学院治安系03级的13名青年志愿者在两位队长的带领下来到怒江州兰坪县开展了为期10天(7月14日—7月23日)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对当地农民的生活状况及农村经济发展的情况进行了入户调查,为此,我们采取了与青少年座谈、和小学生联欢、深入农户家同吃同住,亲身体会等多种形式。在兰坪县,我们学到了好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了解了一些制约当地农民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

现以新建村为例,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 基本情况: 兰坪——“三江之门”,地处祖国西南边境的横断山脉纵谷地带,四周与大理白族自治州的剑川县和云龙县、迪庆藏族自治州的维西县、丽江地区的丽江纳西族自治县以及本州的福贡县和泸水县毗邻接壤,并通过剑—兰公路、黄—金公路、维—兰公路、丽—兰公路等呈星型与周边各县相连,是内地县和边境县的结合部。幅员4325平方公里,辖4镇4乡104个村民委员会801个自然村,人口20万。

兰坪居住着白族、普米族、傈僳族、彝族、怒族、藏族、纳西族和独龙族等14个少数民族,占全省24个民族的58%,各民族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服饰、民居、节日、风情、习俗给景区增加了绚丽的色彩。 兰坪的矿藏资源得天独厚,早已名扬中外。

其中金顶凤凰山特铅锌矿,以储量大,品位高,成矿集中,易开采等特点,荣居全国之首世界第二,储量达1429万金属吨,潜在价值可达2000多亿元。 除矿藏资源外,兰坪的旅游资源也独具特色,境内山峦叠嶂,江河纵横,山川秀丽,景色宜人。

兰坪地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流域的中心地带,地理和交通呈星型向“三江并流”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周边各县辐射,是滇西四地十县旅游环线的中心节点和主要入口,自然成为三江并流区旅游通道的中心驿站,所以“三江之门”作为兰坪的一个旅游文化品牌正被世人关注。的确,兰坪有着多种多样的丰富资源,兰坪县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的振兴,其关键在于如何加大开发力度,尽快把兰坪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不光是开采矿藏,而是要学会加工矿藏。 二. 目前存在的困难:

1、交通不便。进村的唯一一条主道尚未修建好,从村上到镇上的路大部分是土路,交通极为不便,人们出行基本上都是走路。

2、经济收入太低,导致文化教育发展水平不起来。全村都分布在山上,只有一个村委会办事处的房子,农民人均年收入600元左右,主要经济来源就是靠种土豆,养猪。

从整个村来看,贫富也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村里的房子只有少部分为两层房,靠土墼建成,家里有电视、vcd、和小型发电机,人均年收入1800元左右。其他的村民住房多是五六十年代建的,用木头搭建、瓦片堆砌起来的略显低矮狭窄的房子,一副破落不堪的样子,家里几乎没有一件象样的现代家具。

村里有8所小学,其中:一师一校6所、两师一校1所、完小一所,三年级后的孩子们需要走很远的山路去完小读完高年级的课程。学校里的课桌、板凳都很简陋,几乎没有一块象样的黑板,校舍更是一栋危房,操场仅是一块凹凸不平的空地。

大部分学生因为家庭贫困,小学还没念完就不得不辍学回家。长期以来,村里的文化发展水平处于一个比较落后的状态,他们之间的交流都是靠傈僳语,有的村民甚至听不懂汉话。

全村有部分青壮年外出打工,打工赚的钱是主要的家庭经济收入来源;人均的几亩田地只能保证温饱,解决不了孩子们的上学问题和家庭

篇六 关于县甘桔产业调查报告1400字

调查目的:

一、为了了解本县年桔生产情况,以第一旁观者的目光,为本县的经济发展做出合理的支持,使得年桔生产的结构更加的合理化,规模化,现代化,增加农民的收益,打出本县的特色,以品牌带动县的经济发展!我们准备了200份的调查报告,到达各农户的农场进行与有关部门进行调查,其中回收份额为186份。从调查报告的结果来看,年桔种植已经成为了该县的一种主要的经济作物,为该县的经济发展的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打响了一定的品牌效应,但其中也存在着极大的隐患与不足,农户的年桔种植的理论严重的缺乏,制约着年桔种植业的进一步发展,甚至有的农户存在着使用农药化肥的量越多,年桔产量与质量越好的错误理念。

调查内容

二、我们从调查报告中得知,80%的农户年桔种植理论知识不足,仅是从农药化肥经销商中获取相关的基本知识,仅有5%的农户具有充分的了理论知识。年桔种植业为i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但也因为农户着理论知识的不足,相关部门的引导工作做的不够完善,农户的逐利心态使得年桔的产业结构不完善,不稳定,容易因为气候和外在市场的变化,而导致波幅起跌,甚至产业崩溃,人心惶惶,这是一个极其严重的问题。现在这一问题已经出现了一定的苗头,农户的生产积极性也已经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农业生产力外流,出现局部地区的打工潮。

三、从报告上看,现在的年桔种植已经占了改县总农业种植量的70%以上,对于该县的来讲,年桔种植已经可以影响了全县的经济动态,所以一定要引起相关部门,和领导的关注,不可以放任自由了,要提高相关部门的领导能力和规划能力,更重要的是宣传能力,以第一者的身份去为该县的年桔种植业打响品牌,打开新的销售渠道,使得该县的年桔种植业可以更加的合理化,拥有更加合理的产业分布,年桔销售的渠道可以更加的多,销售的更远。

调查报告中也显示了,90%的农户已经觉得年桔种植业的发展速度已经放缓,45%的农户的生产积极性受到了一定的打击,10%的农户已经面临了种植其他作物,或外出打工的选择性问题,如果不采取积极有力的政策与措施,长久下去,甚至该县的年桔种植业将不复存在。

在本次调查中,95%的农户属于农场户口,是一种小农户的生产模式,没有引入农村以外的更多资金和技术进入,这就已经决定了该模式无法长期存在,无法进入年桔大规模种植的生产模式。所以有关部门的作用就更加的明显了,其引导的职能必不可缺。同时,也看到了一种现象,年桔联盟的出现,这是一种很好的现象,可以更好的打开销售渠道和增加效益。

调查结果:

一、此次调查表明,年桔种植业的改革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境界了,其种植模式必须大规模化发展。事实表明,每一钟经济模式到了最后的发展阶段都需要面临改革,改革成功则是可以发展的更加的繁荣,但也不需要太过于的惶恐,只需要有关部门做好其职能,为农户提供更多的市场信息,或者更多的举办有关的下乡活动,开办农民课程,调高农户的年桔种植理论水平,同时,增加农户的信心,提高本县年桔的知名度,引进农村外的资金和技术,年桔产业就一定可以打出品牌,在市场上占据一定的份额。

调查体会:一、经过本次的调查,我们学到更多的在课堂上的学不到的知识,提高了我们的实践能力,开阔了眼界,也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了我们的对外交流能力,是我们和别人相处的更好,明白了什么叫团队精神、合作精神。为我们以后的工作积累经验和打下一定基础。

篇七 关于县人民法院民商事审判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3550字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年初工作安排,我们于4月上旬至5月中旬,先后到县法院、县检察院、县政法委、县司法局、部分律师事务所及巴川街道、旧县镇等有关单位,对县人民法院民商事审判工作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县法院民商事审判工作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县人民法院紧密围绕“公正与效率”主题,认真贯彻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切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积极开展民商事审判工作。XX年以来,全院共受理民商事案件8926件,审结8266件,解决诉讼标的额3.72亿元。为平安铜梁、法治铜梁、和谐铜梁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

(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近年来,县人民法院在民商事审判中,始终将保障、服务和促进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作为民商事审判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注重保护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依法妥善审理各种权属侵害纠纷案件和婚姻家庭纠纷案件,注重化解人民内部矛盾。三年来共审结涉侵权责任纠纷、婚姻家庭、继承赡养等传统民事案件4459件,涉合同、房地产、金融、公司等商事案件3807件。其中,涉劳务纠纷案件773件、涉企业债务案件1587件、涉农案件75件。有效维护了诚信法治的市场环境,保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障了铜梁的和谐与稳定。

(二)创新机制,深化改革,办案质效不断提高。公正高效的审判制度,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县人民法院把创新办案机制,深化审判改革作为提高民商事案件办理质量和效率的重要途径,确保了案件审理的公正与高效。一是完善内部监督机制。切实加强对审判重要环节的监督,强化院、庭长的监督职责,通过担任审判长办案、旁听庭审、列席合议庭评议、抽查案件等方式,监督指导合议庭工作,对有重大社会影响、敏感性较强的案件严格把关。进一步规范内部请示制度,确保内部有效监督。二是落实和规范公开审判制度,围绕立案、庭前准备、庭审中举证质证认证、裁判以及法律文书等环节,切实提高了民商事审判的透明度。同时,认真发挥人民陪审员参审和监督作用,三年来有人民陪审员881人次参加了881件案件的审理。三是大力推行民商事案件繁简分流审判模式,建立健全简易案件速裁机制,将事实清楚、争议不大、法律关系明确的案件通过速裁机制及时予以解决。四是建立健全了案件质量考评机制,加强了对民商事案件审判的监督力度。逐步健全审判质量考评体系,制定了《庭审行为规范》,出台了关于案件文书质量管理的规定,完善对差错案件责任督查和追究。加强案件质量评查工作,把案件质效指标与岗位责任制考核挂钩,提高干警审判责任意识,有力地督促了案件审判质量的提高。

(三)积极探索、勇于实践,调解机制逐步完善。县人民法院在民商事审判工作中高度重视司法调解职能的发挥,不断探索和完善调解机制。一是将调解贯穿于民商事审判的全过程。探索将人民调解组织引入诉前调解,建立协助调解员制度,与司法行政部门联合出台“诉调”对接和委托人民调解等工作意见。在立案前积极开展诉前调解,调解不成的及时转入诉讼程序。在诉讼中坚持“能调则调、当判则判、调判结合、案结事了”的调解原则,妥善化解矛盾。三年来近60%的案件以调解或经调解后撤诉结案。二是注重诉讼调解与社会调解的对接。一方面积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联系与协作,整合社会调解资源,共同调处纠纷;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了基层调解组织的作用,加强对基层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工作指导力度,组织人民调解员观摩、培训,切实提高了民调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调解能力。通过借助社会各种力量,有效地促成当事人以和解的方式解决了一批纠纷。

(四)拓展思路、延伸职能,全面构筑服务平台。社会的发展,对民商事审判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县法院积极拓展思路,多措并举,延伸民商事审判职能。一是加强便民诉讼网络的建设。建立了“三面向、两方便” 为原则,“五化法庭、民生法庭”为平台,“庭、站、点、员”为支撑的便民诉讼网络。全县建成便民诉讼站22个、便民联络点269个,聘任便民联络员326名。二是严格落实便民诉讼措施。采取在非法庭所在地乡镇设巡回办案站、边远村设立巡回办案点等做法方便群众诉讼,规定各民商事审判庭每人每年到便民诉讼站开展工作不得少于20天,每人每年到诉讼联系点开展工作不得少于12天,为当事人参加诉讼活动提供了方便。三是加强与基层各单位的协作,形成了联络员联系制度、信息通报制度、协同工作制度,切实解决群众“告状难”问题,努力满足广大群众诉讼需求。同时,通过诉讼费用的减免和司法救助等措施,加大了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救助和扶持力度。

(五)以人为本,一以贯之,队伍素质普遍提升。民商事审判工作繁重而复杂,对法官的司法能力要求很高。县法院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牢牢抓住队伍建设这个关键,确保了民商事审判任务的完成。一是规范司法行为,维护司法形象。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民商事审判人员的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和廉洁意识不断增强。二是加强业务建设,提高司法能力。在业务培训上投入较大,使民商事审判人员适用法律、驾驭庭审、解决疑难纠纷和法律文书制作的能力不断提升,案件质量不断提高。

二、民商事审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司法环境有待改善。一是个别部门和基层组织对发生在本部门和本地区的民商事纠纷,缺乏协调配合意识,没有形成调解工作合力。二是有的当事人诉讼能力和法律意识不强,当自己的主张得不到完全满足时,到处缠诉上访,对法院审判工作造成负面影响。

(二)审判质量和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一是个别法官没有很好地将“调解优先、调判结合”的原则贯穿到民商事案件审判中,调解的意识不够强,调解方式方法有待进一步改进。二是个别案件质量不高,社会效果不好。三是个别案件办案周期过长,影响了审判效率的提升。

(三)民商事审判案多人少,矛盾较为突出。XX年以来,县人民法院共受理民商事案件8926件,每年平均2975件,从事民商事审判工作的法官29人,每个法官人均每年办案102件,法官工作任务重、压力大,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民商事案件的快审快结。

三、几点建议

(一)统一思想认识,切实增强服务大局意识。县人民法院要从维护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深刻认识做好新形势下民商事审判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紧密联系民商事审判工作和法官队伍的思想建设实际,加强教育引导,克服畏难情绪和模糊认识,进一步端正司法理念,认真履行法定职责,公正高效地做好民商事审判工作。对事关全县发展、事关民生的热点难点问题,应主动提供司法服务。

(二)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优化民商事审判司法环境。要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加强对民商事审判工作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要建立邀请人大代表旁听庭审长效机制。同时也应有针对性地适时组织群众旁听典型案件的庭审,通过以案说法的形式,提高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扩大民商事审判的社会影响力,让社会各界更多地了解和理解民商事审判工作,进一步关心和支持民商事审判,为法院营造良好而独立的司法环境。

(三)加强审判管理,进一步提升审判工作的质量与效率。要切实加强对审判活动的考核与监督,健全和完善保证审判质量的评估体系,认真落实违法审判责任追究制度,为提高办案质量提供保障。着力提高裁判文书的质量,做到逻辑严密,辨法严谨,析理透彻,增强裁判的可接受性,提高息诉服判率,力争在民商事审判工作中实现法律公平与社会公平的统一,法律事实与客观事实的统一,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同时,在全面落实审判公开制度上加大力度,积极加强与人大代表的联络,进一步发挥监督员的作用,自觉把民商事审判的全过程置于社会的监督之下。

(四)加强队伍能力建设,努力提高民商事审判工作整体水平。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廉政建设,深化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大力推进审判作风建设,加强廉洁司法,牢固树立“为人民司法,为大局服务”的理念,切实增强法官严格、公正、文明办案的意识和水平。强化法官职业道德建设,加强对重点案件、重点岗位、重点人员的管理监督,着力构建队伍监督管理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加强岗位练兵,切实提高民商事法官驾驭庭审、处理疑难案件和制作裁判文书的实际能力。要加强对新情况、新问题、新类型案件的研究探讨,丰富和培养法官的司法实践经验,提高法官化解社会矛盾,处理各类纠纷的能力。要合理配置人才资源,重视对青年法官的培养,注重专业人才的引进,加强后备力量的储备,防止出现法官队伍的断层。面对案多人少的矛盾和困难,要在保持现有法官队伍的基础上,合理分配,坚持向审判一线倾斜,确保民商事审判工作顺利开展。

(五)认真落实陪审制度,充分发挥人民陪审员在审判工作中的作用。对新选任的人民陪审员,要及时进行法律知识培训和相关业务指导,提高他们的法律知识水平和调解纠纷的技巧,充分发挥人民陪审员在审判中的积极作用。

篇八 县城市公交出租车运营状况的调查报告1150字

近日,县运管所根据市局安排,组织调查人员本着科学客观、实事求是的原则,经过一周多的`时间,深入交通局、城建局、城管办、税务局、县编委、县征费所、出租公司等多家单位和企业就我县的城市公交、出租车运营现状进行调查了解和摸底。

一、县域道路现状

县位于省中部,太岳山北,太原盆地南部,汾河东岸,东与太谷相连,西与平遥接壤,南与武乡交界,北与清徐毗邻,东南与榆社峰峦相依,西北与文水隔汾河相望,全县分为6镇2乡,160个行政村,境内面积854平方公里,人口26万人。国道公路干线108线25公里,省道208线50公里,在东观镇大字形路口交汇。省道东夏线16公里,文线8.5公里,纵横贯穿县境。县乡村公路里程达1044公里,城市道路里程达10公里,全县形成了南北循环,晴雨两通车的公路网络。我县目前的农村客运线路19条,客运车辆50台750个座位,日均客运总量为0.7万人次,通达里程为1044公里,覆盖了152个行政村。

二、城市公交与出租车市场现状

从开始,我县就实行了城乡公交一体化,城市公交由农村客运车辆肩负。而出租市场由县昌德客车出租有限公司一家经营,法人代表马昌亮,企业属股份制性质,企业总资产800余万元。目前,企业拥有车辆120台,职工总人数有189人,其中管理人员9人。该企业从成立始就归属于县城镇出租汽车客运管理站管理,该客运站归口于县城市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该管理站的成立有县编制委员会的专门批文,他的性质是事业单位,属正股级,经费来源是自收自支,管理人员的编制是从城建局事业编制中调整解决,不另增加编制人员,该管理站现有实际管理人员数量为8人。他的工作职能就是出租车市场的准入和监管。目前存在的问题是经费不足,管理人员少。除此之外,城内还有近百台个体出租车,这些个体出租车属违规运营,俗称“黑出租”,宰客、甩客等欺诈行为时有发生,导致出租车市场十分混乱,纠纷频频发生,安全隐患很突出。因此规范出租车市场秩序势在必行。

三、城乡客运和出租车交费情况

通过深入出租企业、征费所、税务局调查了解到出租车的缴费情况:养路费征收单位县征费稽查所依据晋政办发(1994)61号文件,对城乡公交和出租车按每吨每月170元标准计征,而公司的出租车是按半吨征收。全年包缴按90%收取。铁路道口安全管理费,县征费稽查所依据晋财综字(1995)92号文件,每辆每年征收15元。营业税,城建税价调基金、教育附加税,县地税按照每辆每年360元征收。而出租车的起步价县物价局批准是每公里3元,实际执行的是2元,起步里程为1公里,计价里程是不够0.5公里的按0.5公里计价,超过0.5公里不够1公里的按1公里计价。

根据以上情况调查,为方便老百姓出行,净化出租车市场,加强市场的监督和管理,把该市场真正纳入行业管理,必须采取一定措施,加大出租市场的整顿力度,为构建文明和谐社会尽职尽责

篇九 市县区一季度畜牧生产调查报告1250字

为了摸清当前生产发展状况,根据宜昌市畜牧局的统一部署,我局组织专班,于3月上旬深入河溶、王店等地进行了调研。调查结果表明,今年以来,我市畜牧业全面稳定发展,经济效益好,但仍存在着种苗价格高等问题。

一、畜牧生产形势

养猪业稳定发展。据调查,户平生猪出栏2.1头,同比增长4.0%,存栏6.9头,同比增长11.4%,母猪存栏1.3头,同比增长34.8%。说明生猪生产正在稳定发展。调查中还发现,很多养殖户正在新建或者筹划新建猪场尤其是标准化养猪场,如王店镇史店村张朋投资40万元,新建标准化养猪“258”模式栏圈2栋,已出栏200多头猪。规模养猪是养猪发展的主要增长点,说明生猪生产后劲较强。

1、养禽业略有发展。调查的农户平存栏家禽10.4只,出栏6.6只,同比分别增长6.8%、12.0%。农户养禽有一定的增长,但是,走访了几个养鸡专业户,其养鸡势头和积极性基本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或略长。说明养禽势头只是略有增长。

2、畜禽产品、饲料价格及畜牧业的经济效益

饲料价格较大幅度上涨。目前玉米价1.7元/公斤,精糠1.6元/公斤,肥猪配合料(粉料)2.4元/公斤,肉鸡颗粒料2.7元/公斤,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5.0%、23.0%、33.0%、22.0%。总体来说,猪、禽的饲料成本比去年同期期增长1/4。

3、畜禽产品价格大幅度上升。目前活猪平均调价16.4元公斤,同比增长60.7%,仔猪平均调价52元/公斤,同比增长116%。肥猪、仔猪价格又创历史新高。肉鸡平均调价11.4元/公斤,同比增长26.0%。

4、养猪效益很好,养鸡效益一般。据调查,目前出栏一头猪利润600――700元,比去年同期的350―450元又提高250元。肉鸡平均一只利润3元左右,比去年的利润略降,处于薄利状态。

二、畜牧业面临的突出问题

1、种苗饲料价格过高。按常理,这样高的猪价和养猪利润,养猪户的积极性应该很高,但据调查,积极性并不很高,主要原因是种苗、饲料价格过高。目前仔猪价52元/公斤,而去年同期只有24元/公斤,农民进一头猪苗就要500元左右。虽然按照目前的肥猪的价格,利润是很高的,但是养殖户普遍担心高成本购进猪苗、饲料,而后又低价出售肥猪,市场风险大,抑制了补栏积极性的进一步提高。

2、疫病的风险大。去年以来生猪的无名高热在我市一些地方造成较大的损失,使得许多养殖户心有余悸。

3、发展资金短缺。由于种苗饲料价格的大幅度提高,造成养殖投资成本加大,许多养殖户想发展规模而又缺少资金。

三、发展畜牧业的主要举措

1、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和小区建设。2月份,市委、市政府先后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产业化的意见》、《关于印发当阳市创建畜牧大县的方案的通知》等两个文件,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畜牧业发展尤其是规模养殖、小区建设的激励政策。政策资金上不封顶,但据估算每年大约400万元。又经周密安排部署,大力宣传发动,各地发展规模养殖和小区建设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目前正在摸底上报阶段,但据初步了解,筹建标准化养殖“150”、“500”模式的特别多。另外,清平种猪场走正在扩建养猪小区;翔鹤食品公司的2万头养猪基地已基本建成,正准备引进种猪。

2、积极开展春防工作。召开了全市的动员会,进行了周密地安排部署。

篇十 县服务企业用工调查情况报告2450字

一、本县企业用工的现状

1、垂直、国有企业。我县以金融、电力、电信、烟草公司为代表的国有企业,待遇好、福利高,对普通员工很有吸引力,企业在用工上有很大的挑选余地,用工情况稳定,单位从业人员流动性小,不存在招工难和缺工的问题。

二、本县企业缺工的原因

(一)就业岗位的增多导致我县企业招工难。近年来,随着县政府招商引资力度加强,一些用工需求大的企业落户我县,以及农民工外出开阔了眼界,积累了资金,回乡创业高潮的掀起,一些民营企业也在加快发展,提供就业岗位不断增多,因而一些新开办的企业招工难。

(二)企业文化直接导致企业招工难。

1、工资待遇低的企业招工难。一方面企业利润空间有限,愿意支付的用工成本相对较低,而另一方面随着生活费用的上涨,求职者的预期薪金增加,两者的矛盾导致就业意向难以达成。我县企业大多数是起步阶段,与发达地区的优秀企业比,无论是工资待遇、管理理念、企业发展规划、设施环境等都相差甚远,直接导致我县企业的招工难。

2、工作强度大的企业招工难。80后以成为新生代就业主力军,他们既追求高工资,又要开阔眼界,享受精神生活,一般都倾向于到发达地区发展,追求高质量生活,而不愿在本地从事薪水不高而工作强度大的职业。如我县的金马玻纤公司,每天上班时间为两班倒,且该产品易使操作工人皮肤过敏,虽然熟练工月工资可达到每月3000元以上,还是不能吸引就业人员,仍然存在常年缺工的现象。

3、社保待遇低的企业招工难。《劳动合同法》、《劳动仲裁法》等相关法律的颁布,更加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更加健全、完善了社会保障体系,也依法约束了用人单位。之前企业有事招人,没事辞人。现在企业必须与员工签订合同,要依照《劳动合同法》应给工人缴纳社保,部分企业效益本身就不景气,还要缴纳社会保险,用工成本高,压力大。社会保险费的缺失,直接导致员工的就业随意性、流动性大。

(三)劳动力整体素质低导致招工难。我县富余劳动力整体上文化、技术水平不高,难以适应企业的需求。据调查,在我县农村富余劳力中,高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总数的63%,高中、大、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47%,有中级以上技能水平的人员更是缺乏,仅占总数的17%,下岗失业人员中普工占了90%以上,因此我县部分企业的高管、高技人才难以招到。

三、针对企业缺工的措施

1、加强企业用工动态监测,完善宣传组织机构。我局每月对本地企业深入调查摸清缺工底数,并将用工信息建立台账。加大招工信息宣传力度,不断完善招聘信息发布平台。一是在城区、集镇和人口较为聚中的地方集中进行招聘信息张贴,进行广告宣传;二是利用就业信息网、湖北公共招聘网、进行网络发布;三是在电视台开辟专栏,在人力资源市场临街面安装电子显示屏,把企业简况和用工信息进行逐一宣传;四是召开乡镇分管人社中心领导和中心负责人会议,把筛选好的用工信息制成宣传册子,发到各乡镇,并要求各乡镇要把用工信息送到村组,真正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五是针对部分企业出现缺工现象,我局及时成立了服务企业用工专班,以春风行动为契机,通过信息发布、组织员工进厂考察等多种措施。协助本县缺工企业招工达1153人。对尚存在缺工的18家企业,有工作专班,并明确专人实行全程跟踪服务。

2、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综合素质,建立激励机制。一是企业职工岗前培训得到加强。为降低企业用人成本,我局结合企业岗位要求,为企业新进员工进行免费就业前培训,对企业原来的老员工,实行免费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进一步提高企业员工的技能水平,我们结合英山实际走基层,到厂区,进车间,先后进入际华仕伊服装有限公司、承庆鞋业有限公司、佳源车身公司、圣阳旗百货公司等企业,举办企业职工岗前培训12期,参训913人,有715名员工结业,促进了企业职工队伍的稳定。

二是对4050困难就业人员和企业录用困难就业人员1145人发放社保补贴339.8万元;确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减轻企业负担。

3、加强企业用工指导,建立监管机制。对经介绍在我县就业的员工,实行一季度一回访,了解他们在企业的工作、生活、工资福利待遇等情况,用足用活各项优惠政策,帮助员工解决实际困难。联合劳动监察大队,采取不定时对我县企业进行检查和暗访,确保企业员工的合法权益。在全县15家缺工企业建立了动态监测点,及时撑握企业的缺工和用工状况。同时在5个乡镇10个村建立农民工返乡动态监测点。结合企业用工需求和返乡农民工调查数据,及时调整招聘会频率,做好人力资源储备工作,保障企业用工需求。

四、改善企业缺工的建议

2、进一步加大宣教力度。首先,提高企业老板和员工的法律意识,认识落实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切实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引导企业经营者用长远的眼光来经营企业,与员工建立互惠、互赢、和谐的劳动关系,使企业的劳动合同、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工资报酬、劳动安全卫生、社会保障逐步规范到法制的轨道。以此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其次,要引导员工知法、懂法、用法、守法,时刻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教育员工树立遵守劳动合同的意识,切实履行劳动合同规定的义务。

3、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企业要挖掘内部潜力,加大企业劳动卫生设施的投入力度,使劳动卫生设施尽快符合国家规定。同时要根据经济发展、企业效益、物价上涨等因素,逐步提高职工的工资待遇。政府要把公租房、廉租房的优惠政策向企业困难职工倾斜,保障企业职工安居乐业。同时要加大劳动力培训的投入,把短缺、急需的人才培训纳入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划,制定相关的政策。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直接为县域企业输送专业人才。

4、进一步加大维权力度。切实加强对企业和工人合法权益的保护,不能因为需要吸引外资而忽视维护工人的合法权益,也不能因为是本地工人而随意敲诈企业;要特别注重维护职工的合理工资待遇,督促企业与员工签订用工合同,帮助调解企业与员工的劳资纠纷,注意保障员工人身安全。在规模较大的企业,要尽快建立党的基层组织和职代会、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加大政治思想工作力度,教育员工爱家乡、爱企业,稳定本地职工队伍。

篇十一 县政府党组科学发展观调查报告5900字

摘要如何快速提升我县特色产业发展层次,推进__新一轮的科学发展,是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全面提升海岛特色产业加快推进__经济科学发展

发展特色产业体系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战略任务,是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途径,是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

一、特色产业发展现状

__县根据自身实际,充分发挥海岛资源优势,确定了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的工作思路,经过多年努力,生态旅游、现代渔业、特色工业三大主导产业初具规模,产业综合实力和发展后劲明显增强。

(一)生态旅游蓬勃发展。坚持把旅游业放在优先发展地位,以旅游来统筹全县发展,通过积极实施政府主导战略,加大资源和要素整合力度,大力加强市场秩序整治,加快推进体制改革,广泛开展宣传促销等举措,__旅游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不断扩大,进岛游客成倍增加,对财政和第三产业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已成为全县经济中活力的“龙头”,2023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中国旅游强县。目前,全县拥有3a级、2a级景区各2处,主要旅游线路8条,旅游项目8个,旅游从业人员1.4万人,旅游接待宾馆、酒店、饭店45家,“渔家乐”业户458户,旅游车辆262辆、船舶16艘,主要客源地市场已覆盖30个省市,自主游客占整个客源市场份额的40%以上,2023年全县接待游客150万人次,实现旅游直接收入6.9亿元,旅游综合门票收入4340万元,特别是景区票制改革的成功,两日游以上游客占游客总数的80%以上,游客人均门票消费达到102元、在岛消费达到460元,分别比2023年提高67%和53%。

(二)现代渔业健康发展。按照科技化、产业化、品牌化的发展思路,加快推进渔业养殖结构调整,加大渔业投入力度,推广多品种、立体化生态养殖模式,优势品种规模得到了快速膨胀,传统品种得到了恢复和提高,较好改变了“单打一”的养殖模式。目前全县海珍品养殖面积达到60万亩,养殖品种近20个,2023年海带、虾夷扇贝、海参、鲍鱼、深水网箱养鱼等骨干品种产值分别达到2亿元、2.8亿元、9.8亿元、8000万元和2亿元。高度重视良种繁育和种质资源保护,启动了海参、鲍鱼和贝鱼类三处良种繁育中心建设,北四岛10万亩海珍品增养殖区被农业部批准为首批“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全面实施水产品质量安全区域化管理,组建了工作推进机构,初步建立了药品饲料安全平台,制定了增养殖品种操作规范。2023年全县实现渔业增加值19.6亿元,渔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019元。

(三)特色工业快速发展。充分利用海洋资源优势,重点培植风电、水产品精深加工和修造船三大骨干产业。风电开发成效明显,先后引进鲁能、华能、联凯三家公司,投资5亿多元安装风机80台,全县陆上风电总装机容量达到6.2万千瓦,年可实现销售收入8000万元、利税2200万元;海上风场开发实现突破,百万千瓦海上风电场发展规划通过专家评审,列入山东省可再生能源中长期规划,并分别与三融、大唐、华能、国电等公司签订了开发协议,投资11亿元的三融一期4.8万千瓦示范项目前期工作基本完成、进入核准程序。水产品精深加工方兴未艾,全县现有各类加工企业85家,产品种类100多个,主要出口5个国家和地区,为国内100多家超市提供产品,2023年实现产值1830多万元。修造船业稳步发展,全县现有29家修造船厂,修造船能力17.2万吨位,2023年实现产值6130多万元。同时,海上货运业呈现崭新局面,全县专门从事海上货运企业3家,拥有运输船舶6艘,载重吨位1.73万吨,年可实现经营收入1000万元。2023年全县实现工业增加值2.6亿元。

二、特色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渔业生产方式粗放,产业化程度低,缺少品牌支撑,抵御风险能力不强。渔业生产存在自发性、无序性,产业组织管理松散,生产方式粗放,全县没有一家规范化的渔业“龙头”企业,渔业生产多为一家一户,单打独斗,群众往往是看别人养殖什么效益好,就一窝蜂跟着发展什么,一旦受自然灾害和市场因素影响,就全军覆没;优势品种养殖规模小,许多海珍品“有质无量”,市场占有率低;品牌创建成效不佳,至今没有一个全省商标和驰名商标;市场开拓力度不大,销售渠道不畅,主要依靠外地客商进行转手销售,缺乏对市场的预见性和操控力,从去年年底到今年一季度情况看,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韩国、日本等主要市场的水产品需求量大幅减少,我县水产品销售量和销售价格立即受到严重冲击,海参、海胆、网箱养鱼销售价格比去年同期均下降50%以上,收入同比分别下降25.7%、36%和67%,尤其是网箱养鱼出现滞销,价格已低于成本价。以大钦岛乡为例,今年一季度鱼类收入仅有500多万元,同比下降80%。另外,由于很多收购客户经营出现困难,造成外欠款增多,目前全县仅海带和虾夷扇贝外欠款就达5700多万元,直接影响了群众加大投入的积极性。

(二)旅游业基础设施薄弱,整体服务水平较低,旅游项目形式单一,核心竞争力不强。旅游产业各要素的配套设施比较落后,宾馆酒店档次低,旅游车船状况差,购物和娱乐设施差距大;旅游项目开发力度不大,缺少高端产品,特别是海上游、文化游等旅游资源没有得到 充分挖掘;客源市场发展不平衡,对传统客源市场依赖很大,新的、高端的客源市场所占份额较少;旅游经营管理体制机制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不能够充分调动起各方参与旅游发展的积极性,严重制约了旅游产业的发展。

(三)工业发展受制约因素多,大项目进展不快,产业规模偏小,科技创新能力不足。海上风电开发项目虽然取得一定进展,但总体推进缓慢,一直没有开工建设;水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中度低,未形成规模效益,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缺乏市场竞争力;修造船等传统工业只是在低水平发展,没有实现根本性提升;交通不便、土地、淡水资源匮乏以及人才短缺等因素造成海岛企业运行成本高,工业项目开发领域窄,招商引资难度大,导致__工业经济发展长期滞后。

三、加快发展特色产业的思路和重点

海岛的特殊性决定了__的产业发展思路必须结合实际,走特色发展之路。特别是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仍在肆虐,经济运行仍然很困难的形势下,善谋发展对策,突出发展特色,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只有突出特色产业发展这个重点,以重点带动全局,才能求得__经济实现更高水平、更高效益发展。这就要求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打造“富裕__、魅力__、和谐__”和生态文明县的目标,紧紧抓住国家拉动内需、省市支持__科学发展和我县实现局部对外开放的历史性机遇,按照“一二三四”发展思路,统筹推进三大特色产业发展,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不断提升产业支撑力和经济整体素质,推动全县经济科学发展。

(一)优先发展生态旅游业。围绕吸引100万进岛高端游客,打造国际生态旅游岛的目标,进一步整合旅游资源,不断完善旅游要素,着力培育旅游品牌,全面提升旅游产业竞争力。一是大力加强旅游服务设施建设。按照争创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标准要求,不断完善各要素配套设施,全面提升旅游服务水平。重点规划建设__游客集散中心,进一步完善电子门票系统、信息控制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增设多语种标志牌等公共信息标识,加快形成完整高效的旅游服务信息化网络。积极引导客船和旅游车辆升级换代,开通景区间旅游观光公交线路,逐步建立安全、舒适、快捷的旅游交通体系。着力发展酒店餐饮业,加紧推进酒店建设,尽快提高接待服务档次。二是全力打造旅游精品项目。抓紧编制__生态旅游区控制性详规,强化规划对旅游项目开发的指导作用。加快南、北长山岛核心旅游资源的整合,搞好旅游的升级改造。推进旅游产品向海上观光、民俗文化、购物娱乐等领域和环节拓展,不断开发高端休闲度假旅游产品。突出发展“海上游”项目,抓紧成立海上游实体管理机构,建设游艇专用码头,开通海上游线路,开发游艇观光、海岛探奇等旅游项目。深入开展“渔家乐”示范村、示范户创建活动,引导业户改造升级接待设施,提高服务质量;加快推进“渔家乐”公司化进程,着手进行公司化经营试点,鼓励开发各具特色的渔村式度假村,全力实施“渔家乐”民俗风情园建设,形成多档次、多风格的“渔家乐”接待体系,满足不同消费层次需求。推进旅游与文化的融合发展,深入挖掘开发海岛文化资源,大力实施百年渔俗文化、千年妈祖文化、万年东半坡文化和亿年地质文化的“百千万亿”文化工程,把潜在文化资源转化为现实经济竞争力。当前要加快推进妈祖文化公园和大型露天妈祖塑像项目,积极运作好妈祖节庆活动,进一步扩大__妈祖对外影响力。规划建设具有海岛风情的特色商业街区,大力开发旅游纪念商品,设立指定旅游购物场所,不断增加游客在岛消费;开发独具海岛特色、参与性强的旅游项目和娱乐活动,丰富夜间旅游市场,吸引和留住游客。三是强化旅游市场开拓。认真研究旅游市场新特点,采取各种促销方式,巩固扩大传统市场,积极开发新兴市场,充分挖掘周边市场,大力开拓境外市场,保证客源数量和质量同步提高。四是创新旅游管理体制。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原则,加快推进旅游管理体制改革,提高统筹能力,调动各方参与旅游发展的积极性。加强与国内外知名旅游企业的合资合作,引进现代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打造旅游强势企业,全面推进我县旅游布局调整和结构优化。

(二)做大做强现代渔业。围绕加快建设100万亩海底森林和100万亩生态养殖基地,深入推进渔业科技化、产业化、品牌化,加快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转变。一是加强渔业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原种保护区功能,大力实施“种子”工程,加快推进海参、贝鱼类和鲍鱼三处水产品良种繁育中心改扩建工程,完善科研配套设施,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搭建__渔业科技创新平台。积极引进和培养渔业专业技术人才,建立健全全县科技服务推广体系,引进和研发新技术、新品种,开展科技进村入户活动,强化对渔民专业技能培训,为渔业生产提供有效科技服务。二是着力提高渔业产业化程度。制定生态渔业发展规划,加快推进生态养殖基地建设,采取人工布礁、藻类增养、技术改良等措施,逐步扩大海面养殖面积,不断拓展水下养殖空间,全面推广多品种、立体化、生态型养殖模式,进一步扩大优质品种养殖规模;突出抓好骨干企业培植,通过政策扶持、资本运作等方式,促进县内渔业骨干企业规模快速膨胀,加快与岛外渔业强势企业合资合作,培植一批渔业龙头企业,引导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和市场开拓能力,使渔业生产加快由分散粗放型向规模集约型转变,加快渔业产业化进程。当前尤其要高度重视水产品销售工作,认真做好市场调查研究,及时掌握市场信息,加大对__水产品的宣传促销力度,大力拓展国内市场,有效规避经济危机对水产品销售带来冲击。三是大力推进渔业品牌创建。全面实施水产品质量安全区域化管理,广泛推行标准化养殖,提高水产品质量,增强__水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积极实施战略,加紧做好水产品地理标志商标注册等工作,不断加大水产品品牌建设和宣传推介力度,打出__渔业整体品牌。

(三)突破发展特色工业。充分利用资源优势,依靠项目开发壮大风电产业,通过科技创新改造提升水产品加工、修造船等传统产业,尽快形成支撑海岛发展的特色工业体系。一是全力推进海上风电场开发。加紧推进实施100万千瓦海上风电场开发项目,争取挤进国家风电开发总体盘子。加强与大唐、华能、华电等已签订海上风电开发协议企业的对接,争取及早进入可研编制阶段。当前要重点做好三融公司4.8万千瓦海上风电示范项目建设,争取尽快通过省发改委核准,积极协调投资商做好开工前各项准备工作,力争年内开工建设。二是培植壮大水产品精深加工业。加快推进水产品加工园区建设,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引导水产品加工企业向园区集聚,促进产业规模扩大,提高整体发展水平。鼓励企业加强技术改造,改进加工工艺,大力发展海带、鱼虾、贝类等小包装干品加工,千方百计拉长产业链条,提升水产品精深加工综合效益。三是加快发展修造船业和海上运输业。有效整合全县修造船资源,通过联合、整体出让等方式,不断提高修造船能力和水平。要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加快发展海上航运业,鼓励各船运公司扩大海上货运能力,提高经营和服务水平,拓展海洋经济发展新空间。

四、加快发展特色产业的保障措施

特色产业的发展只有内在动力与外在条件和环境的有机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出效能,取得效果。目前,我县产业发展正处在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必须致力于打造良好的基础设施和功能完善的产业载体,为加快特色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和优越发展环境。

(一)高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建设国际性休闲度假海岛的要求,坚持统筹城乡、合理布局、提升功能的原则,加快城乡建设步伐。突出抓好南、北长山主城区建设,全力推进旧城旧村改造,大力实施拆迁工程,尽快改善城乡面貌。坚持视生态如生命的理念,加强环境生态保护和优化,深入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大力开展绿化美化,加大海岸线保护力度,搞好雨水积蓄等生态工程,打造持久整洁优美海岛环境。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善交通、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条件。近期要重点抓好南北长山大桥、环岛公路、陆岛交通码头、中心渔港、海缆扩建、污水垃圾集中处理等项目,进一步提升城市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同时,要着眼长远,做好蓬长大桥、连岛工程等重大项目的论证争取工作,为更高层次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全力抓好投资拉动。推进重点项目是发展特色产业的有效载体和重要抓手,要坚持以加快项目建设、扩大固定资产投资来拉动产业发展。要全力推进县委、县政府确定重点建设项目,把主要精力用在项目的实施上,争取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要努力向上争取项目,紧紧抓住国家和省扩大投资、启动内需的历史性机遇,深入研究吃透国家的产业政策,摸清投资方向,认真筛选好项目,加紧做好前期论证,积极与上级沟通对接,主动灵活地向上做好工作,争取更多的政策、资金和项目,为产业发展储备后劲。应届毕业生求职网

(三)努力扩大对外开放。局部对外开放使我县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是__特色产业发展的潜力和希望所在。要切实提高招商引资水平,不断调整招商方式,根据__产业实际和发展方向,积极组织和参与有影响的招商活动,切实增强招商项目的推介效果。突出高层推进,对重点客商和重点招商项目,成立专门招商队伍,主动登门拜访,进行定向招商,走出去谈、请进来看,有针对性的进行推介,切实增强招商的时效性,提高招商的成功率。要积极发展对外贸易,针对国际市场特点,充分发挥我县水产品加工出口的优势,优化出口商品和市场结构,走以质取胜的路子,争取在外贸出口上实现突破。

(四)大力优化发展环境。发展环境的优劣是衡量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是推动产业发展的前提。要打造良好的政务服务环境,组织健全领导和部门统筹协调机制,及时解决产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要减少行政层次,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真正在转变职能、改进作风中提高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要创造良好的人才环境,认真制定人才引进计划,完善人才培养和使用的政策措施,大力引进急需人才,广泛培养本土化人才,造就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产业人才队伍,为特色产业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

篇十二 某县水利工程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4850字

8月初,县政协组成专题调查组,就全县水利工程建设情况,深入南寨、张家塬、柿沟3个镇和水利系统各单位,实地考察了全县6大重点水利工程和10个骨干水利项目建设进展情况,走访镇村干部、产业大户、政协委员和水利工作者百余人,召开座谈交流会6场次,广泛听取基层意见建议,深入调查研究,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___”全县水利工程建设成果丰硕

“___”期间,全县水利事业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发展大局,坚持“民生为本、项目带动、科学兴水、人水和谐”的工作思路,扎实推进工程建设,全力提升发展水平,全县实现水利中省投资2.5亿元,建成了150多个民生型、资源型、生态型水利工程,为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水利保障。连续3年被评为全省“农田基本建设先进县”,XX年荣获省“水利振兴杯”奖,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等七项工作走在全市前列。

1、农村供水经验全省推广。相继投入5782万元,建成张家塬、水沟2处大型集中供水工程,55处山区单村供水工程,使全县75%的村实现水厂集中供水,解决了8.8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在全省率先建成城乡饮水信息化、自动化视频监控系统,被称作“千阳模式”的“板块式建设、一体化推进”的农村集中供水工作经验全省推广。

2、水库除险加固快速推进。全县14座小型水库全部年久失修,带病运行,水利部门主动出击,抓鉴定、搞规划、做设计、争投资,相继完成了郝家坡、大沟、桐花庄、东河沟、夜叉木、皂桷树沟6座病库除险加固工程,平均每年实现1座病险水库加固脱险,成为千阳水利工程建设史上的里程碑。

3、灌溉渠系配套大幅跃升。积极争取千丰渠枢纽改造、跃进渠灌区、大沟灌区改造和末级渠系改造项目,累计投资2357万元,改造渠道150公里,新修渠道130公里,修建渠系配套建筑736座,全县五大重点灌区改造相继完成,新增和恢复灌溉面积4.11万亩,使往日旱田重现生机,农业生产效益大幅提升。

4、河道综合治理成效显著。投资5600万元,实施了城区千河护岸、千河堤防和冯坊河堤坝治理工程,建成城防工程8公里,农防工程15公里,有效保护耕地2.5万亩,人口3.53万人,成功抵御了XX年千河流域50年未遇的暴雨洪水灾害。坚持生态治水方略,完成了千河、东河沟、西河沟综合治理,栽植水保林300多万株,建起污水处理厂和千河橡胶坝,精心呵护宝鸡“大水缸”,实现了城在林中、水在城中的丽水园林城市景观。

5、基本农田建设实现大跨越。始终把农田水利建设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一项重大举措,积极实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发梯田建设、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累计投入资金4000多万元,兴修和改造基本农田5万多亩,治理水土流失100平方公里。

6、后扶项目惠及库区移民。从XX年起,11412名冯家山库区移民每人每年享有后扶补贴资金600元。同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先后投资1700多万元,建成移民扶持项目38处,进一步改善了库区周边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确保移民安居乐业。

二、“十二五”水利工程建设面临新的挑战

回顾“___”,全县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数量逐年增加,投资规模快速扩大,建设水平不断提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日益突显,但与全县加快转型突破促进快速发展的需要和城乡群众对水利服务的期盼相比,我县水利工程建设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

1、设施老化失修,水源调蓄能力不足。随着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水的供需矛盾日趋突出,特别是现代农业对水的需求更加迫切。全县现有蓄水工程大多是五六十年代修建,设计标准低,淤积严重,病险问题依然困扰个别水库储水量。水利设施的更新改造进程远远跟不上经济发展需求,部分灌溉用电、泵、渠设施老化严重,灌溉作用发挥不充分。目前,全县仍有8座病险水库,占水库总数的55%,45座抽水泵站85%因设施老化而停用,5个万亩以上灌区的灌溉能力都达不到设计标准,222眼机井75%不能使用。

2、资金投入单一,制约工程建设进度。近年来,向上争取水利工程项目越来越多,投资规模越来越大,需要市县配套的资金份额也大幅增加。但水利、农业、农发、环保等行业多头治水的投资局面,基层很难把有限资金整合起来办大事,不能最大化发挥投资效益;加之群众对自筹自办水利的认识不到位,“一事一议”实施难度大,群众筹资筹劳投资水利建设出现断档,其它社会资金又不愿进入,使水利投入全部依靠政府财力支撑。目前,有限的地方配套资金,已影响到某些大项目的争取和部分工程建设进程。

3、管护措施不力,灌区功能衰减严重。我县农村水利设施普遍存在重用轻管的问题。目前,大型水利工程全由县管,维修管护基本能落实到位。但水利工程的末级渠系网管进村下地后,管理权责出现县管管不到,镇管没精力,村管没能力的局面;加之部分水利设施年久失修,一些村组的小型抽水站已瘫痪多年,灌溉作用发挥不充分,群众对设施的爱护程度降低,人为损坏也无人追究,出现自生自灭的状况。部分设施输水能力退化,抗旱能力大幅下降,有效灌溉面积逐年衰减。目前,全县设施灌溉面积10.65万亩,而实灌面积不足3.5万亩。

4、专业人才匮乏,服务队伍建设滞后。随着“大水利”建设时代的到来,水利工程建设项目逐年增加,水源保护、水政执法业务量不断增多,但全县水利系统经营管理人才较少,专业技术人才紧缺,辅助人员富余,年龄“青黄不接”。全系统213名在岗人员中专业技术人员54人、仅占25.4%,高级职称仅2人,高中以下学历的占37.5%,基层站所50岁以上的占72.7%,在规划设计、项目监管、水资源管理等方面专业人才紧缺的矛盾尤为突出,各镇没有专业技术人员,无法对农村水利设施建设进行及时有效的技术指导和服务。

三、新形势,新目标,加快水利工程建设任重道远

展望未来,目标宏伟,责任重大,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省市水利工作会议精神为我县水利事业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为此,调查组建议:

1、全面把握县情水情,抢抓历史发展机遇。我县地处渭北旱塬丘陵沟壑区,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供需矛盾突出,旱涝灾害频发,农田水利建设滞后,水利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生产靠天吃饭,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全县农业发展、农村经济转型及农民增收步伐。“十二五”时期,是深化水利改革、实现水利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时期,我县水利工程建设迎来了诸多加快发展的大好机遇。一是中央十分重视水利建设,强调要把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全面系统部署了水利改革发展工作,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决定XX年全社会投资4万亿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二是省市确定的“十二五”战略目标都以供水安全和防洪保安为基本条件,渭河流域综合治理已成为各级水利建设的重点,关天经济规划也确定了一批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水利工程项目。三是经过多年发展,全县水利工程建设有了一定基础,今年我县又被省上确定为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和因素,抢抓改革发展新机遇,实现工程建设新突破,兴水促农、治水兴县。

2、加强防洪工程建设,提高整体抗灾能力。防洪保安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于泰山,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一要大力开展防洪保安建设。针对全县洪涝灾害频发的特点,抓住国家治理中小河流的投资机遇,争取项目,兴修堤防,清淤疏浚,不断加强千河治理和县城防洪体系建设,抓好冯坊河综合治理工程,逐步推进对草碧河、涧口河、高崖河等中小河流的综合治理,将县城防洪标准提高到30年一遇,农村防洪标准提高到20年一遇。二要加快病库除险加固步伐。在巩固好郝家坡等6座水库加固成果的同时,积极推进柳家塬、宝丰等8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进程,到2023年消除病险水库,恢复防洪抗旱库容,使水库防洪标准提高到1XX年一遇,全面提高水资源调节能力。三要认真做好防汛抗灾工作。高度重视雨情、汛情、气象信息的传达报送,总结防汛抗灾工作经验,加大对崔家头、草碧等地质灾害点的监测力度,完善防汛抢险应急预案,建立县镇村三级应急抢险工作体系,夯实各方责任,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3、突出水源工程建设,确保城乡用水安全。我县水资源相对贫乏,按农田面积计算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十六分之一,因此,抓好水源工程建设尤为重要。一要着力建设骨干水源工程。争取省市支持,尽快立项建设冯坊河水库、水沟水库等骨干水源工程,新增蓄水能力2867万m3。着手建设一批分布合理、实际实用的涝池、塘坝、泵井(站)等小型水利工程,不断提高水资源调蓄水平和供水保障能力,着力解决川道及北部旱塬16万亩耕地灌溉问题。二要大力引导“五小”水利工程建设。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引导农户、农民合作社、村组积极建设“五小”水利项目,打通区域间“库、塘、窖、井”渠网互通链接,形成功能互补,水源互通,利益共享的供水机制,走出一条“散水集用、小水大用、丰水枯用、水源共用”的山区集雨节灌新路子。三要坚决确保城乡供水安全。继续实施“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集中两年时间,完成县城供水网管改扩任务,再建设一批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建成覆盖全县城乡的一体化供水网络,为全县13万城乡居民提供安全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

4、加大河流整治力度,改善水域生态环境。整治城乡水域生态环境是新时期水利建设的一项重点任务。一要全面推进“清洁水源”建设。结合冯家山水库水源地保护和千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狠抓河道排污、清淤清杂、植被保护等关键环节整治,并与新农村建设、植树造林、城乡环境整治结合起来,全面加强县域河道综合整治力度,不断改善城乡水域环境。二要重点抓好千河综合治理。围绕“治水、减灾、造福”这一目标,综合考虑防洪、灌溉、美化、塑景等因素,高标准制定千河综合治理方案,抓好草水新区、建陶产业园区、千湖湿地公园、千河绿色走廊等重点区域的综合治理与保护,努力实现“洪畅、堤固、水清、岸绿、景美”的千河生态景观。三要持续开展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以小流域治理为单元,认真抓好涧口河、冯坊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坚持实施退耕还林,加快植树造林、封山育林步伐,严格禁止25度以上陡坡开垦种地,有效防止水土流失,提高生态自然修复能力,确保“十二五”全县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达到25平方公里。

5、开展农田水利建设,保障农业经济发展。水是生命之源,也是农业的命脉,着力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是水利改革发展的一项重点任务。一要扎实实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认真抓好以灌区节水改造、雨水集蓄利用为重点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加快水闸、塘坝、防洪堤等灌排防洪工程建设,推广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全面提升灌溉水源利用率,切实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二要大力实施基本农田建设工程。整合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土地复垦治理、农资综合补贴、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灌区平整土地0.5万亩,兴修“四田”0.75万亩,使全县基本农田面积达到28万亩,全面完成川道灌区配套续建和南寨、张家塬等旱塬节水改造工程,使全县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2.3万亩。三要加强农田水利设施管理。大力发展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积极探索库、渠、井、站、厂等水利设施互通互补、协调运行的管理模式,大力推广旱作节水农业技术,加快灌区末级渠系建设步伐,最大程度发挥小型水利工程作用,不断提高农田水利设施投入产出水平。

6、创新建设管理机制,推进水利事业发展。要加快推进我县水利工程建设,必须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水利改革发展的新机制、新办法。一要健全水利融资机制。克服等靠要思想,发扬自力更生的优良传统,用好“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政策,积极鼓励社会资金投入生产经营性水利工程,逐步形成以政府出资为主导,受益农民投工筹资为基础,市场化投资为补充的多渠道、社会化水利建设融资新机制。二要深化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明晰小型水利工程所有权和使用权,落实管护主体和责任,确保小型水利工程高效运转,发挥最大效应;积极推进水价综合改革,探索农业灌排用水政策补贴、居民生活用水定额级差水价、经营性企业用水高标准定价的节水管理模式,通过经济手段促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三要创新基层水管体制。依托现有集中供水工程管理机构和人员,强化其水资源管理、农田水利建设、防汛抗旱等公益性职能,结合我县五大灌区覆盖范围,设立跨行政区域的基层水利管理服务机构,招聘专业技术人才,围绕工程建设、群众用水、科技推广等方面拓展业务,提高基层站所的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推动全县水利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篇十三 县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调查报告5050字

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进贤县作为南昌特色经济板块,欠发达农业县区要实现科学发展、加快发展,人才问题显得格外重要。按照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安排,我们围绕“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的课题,通过采取实地考察、座谈、走访等多种形式,深入县乡镇、卫生、文化、建设、教育、工业企业、科技、人事等部门开展调研,广泛征求有关方面对我县专业技术人员人才发展问题的意见和建议。调查中我们深感:专业技术人才的严重短缺,已经成为影响我县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已经刻不容缓。

一、我县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基本情况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大力实施“科教兴县、人才强县”战略,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潜在优势,全县人才队伍包括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为推动进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一)人才工作环境逐步改善。近年来,我县专业技术人才社会地位明显提高,基础条件逐步改善,成长环境逐渐优化。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有关人才问题的文件精神和《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下发了《进贤县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成立了县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组织部专门成立了人才工作科,着力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建立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和公开、公平、公正的选人用人制度,提高各类人员的素质。

(二)人才总量稳步增长。近年来,由于加大人才使用政策宣传力度,使得用人机制多样化,初步形成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县委、县政府加大了对优秀人才的招引力度、大专院校人才引进力度和现有人才的培训力度,人才总量呈逐年增加趋势,人才结构不断优化。

(三)人才市场运作逐步完善。我县人事、劳动部门近年来一方面抓人才培养和引进,一方面抓人才交流和输送,在人才市场运作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据调查统计,截止20__年底,全县人才队伍总量达到43072人,人才占人口总数比例为5.4%。其中:党政人才2139人,研究生学历39人、本科学历840人、大专学历997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3735人,专科以上学历达到43%;专业技术人才9837人,高级专业技术人才938人、中级专业技术人才4559人、初级专业技术人才4340人;技能人才15419人,技师8人、高级工567人、中级工587人、初级工1131人;农村实用人才11942人。20__年,全县人才需求状况。事业单位650人,其中研究生5人、本科生246人、大专生388人、大专以下8人;企业单位85人,其中博士1人、硕士15人、本科41人、大专13人、大专以下15人。

二、我县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

1、人才总量仍然不足。近三年,我县面向社会招录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年龄30周岁以下的公务员145人、村官19人、“三支一扶”人员62人;县教育、卫生系统面向社会招收各类专业技术人才416人;各规模企业高薪聘请了博士6人,硕士10人。专业技术人才虽有增加,但与发展的要求相比,缺口仍然很大。截止20__年底,全县人才队伍总量43072人,占人口总数比例只有5.4%。县规模工业企业现有员工18000余人,但有相应职称的专业技术人才不足1000人。教育系统在编6280人,按师生比例计算,缺口400人左右。文化系统下属8个事业单位专业人才总量30人,所占比例仅为10%左右,急需引进文物管理、建筑绘图、编剧编导等方面的人才。

2、人才结构不够合理。一是地理分布不均。占全县总量70%的专业技术人才大多集中在县城。乡镇人才较为缺乏。如乡镇卫生院专业技术人员很少,有些卫生院居然找不到合格的执业医生,老百姓不信任卫生院,有时即使看个感冒也要跑到县城医院来,对“看病难”问题提出新的挑战。教师都集中在县城及周边乡镇,致使这些地区学校严重超编,而北面偏远乡镇则编制未满。二是行业分布不均。目前全县工业企业单位在岗专业技术人员中,其中建筑安装、医疗器械、烟花鞭炮等行业总量大,而社会服务业、综合技术服务业占的比例很低。只有军山湖大酒店、金鼎大酒店有少数专技人员。三是单位分布不均,教育、卫生和党政群机关人才相对集中,占全县人才总量的75%,而从事实际经济活动的人才,尤其是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更少。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专业人才年龄偏大,没有形成良好的替补梯队,存在青黄不接的现象。

3、高层次人才短缺。全县专业技术人才9837人,高级专业技术人才938人,不足10%,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大都集中在卫生、教育系统,工程技术系列的高级人才相对较少 。目前,我县卫生系统有专业技术人员1720人,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员68人,占4%,中级技术职称人员403人,占23.4%,初级和初级以下职称人员1249人,占72.6%。教育系统人才总量6280人,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员268人,占12.3%,中级技术职称人员3779人,占60%,初级技术职称人员1391人,占22%。

4、人才流失较为严重。虽然我们在吸引优秀人才服务的工作上做了大量的努力和尝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种种原因,人才一方面流失严重,另一方面又难以招引。我县曾是江西工业十强县,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培养出来了大批优秀人才,由于企业改制等原因,这些人才外出谋生发展,人才流失比较严重。在前几年的公开招考中,我县部分单位部分专业如畜牧兽医等,因报名人数太少,达不到招考比例,不得不取消开考。欠发达的县情,决定了我县容人环境的不优,高级人才虽有引进,但因为他们离妻别子,加之生活单调,缺乏交流平台,年青的长则1-2年,短则1-2月,年长的也多难久留。再者在部分企业中,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中多有裙带关系,这也影响了企业正常的招人引人秩序。

(二)原因分析

1、重视人才理念不新。不少单位的领导对人才重视不够,没有把人才工作纳入到工作发展计划中去,存在着重设备更新,轻人才引进;重眼前效益、轻人才培训的现象。部分单位虽然在思想上已经一定程度地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但在现实中并没有真正重视人才、重用人才。在具体职位安排、增资加薪、奖金发放和福利待遇方面仍然重资历、轻业绩,重文凭、轻水平。在企业用人问题上,不少民营企业还是任人唯亲,对外来人才不放心、不放手,使人才难以施展才华。当然,也有一些单位处于无可奈何的局面,想要的专业技术人员要不来,退伍军人安置又不能不要,处境有些尴尬。

2、集聚人才环境不优。调查显示,我县引进人才、留住人才难,最重要的因素是综合环境差,并非待遇低下。进贤目前来看还是存在发展不够,总量不大的矛盾,存在基础不牢、投入不足等制约。因此人才发挥作用的平台少,吸纳和集聚人才的能力不强。同时由于经济欠发达、区位上没有优势,我县干部职工的工资待遇普遍偏低,生活环境落后于经济发达地区,自然而然“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县畜牧局20__年从大专院校双向选择招聘3名专业人员,由于该单位待遇较差,其中2名未上班,1名半年后辞职。

3、使用人才机制不顺。一是人才管理机制僵化。表现为进口不通、出口不畅。由于事业单位控编控岗,造成专业技术人才队伍青黄不接,后备力量明显不足。而且我县退伍军人安置多补充到事业单位,其中绝大部分专业不对口,不能充实到技术岗位,大多基本上已经实现“军管”。同时,由于种种原因,干部终身制、提拔容易降职难的现象始终未能打破,真正凭品德、知识、能力、业绩作为衡量人才标准,真正做到公正选人、科学用人的机制尚未形成,整个队伍缺乏生机和活力。二是企事业单位人员享受福利待遇标准差距较大,不利于人才向专业岗位转移。

三、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及对策

针对以上人才工作中存在的三方面制约,有关部门要切实转变观念,创新思路,强化举措,不断提高专业技术人才工作整体水平,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

(一)更新人才观念,加强人才工作领导。国以人兴,政以才治。当今社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在新时期,人才工作尤其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用全新的思想观念引领人才队伍建设。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自觉把人才工作摆在党委和政府各项工作的突出位置,制订人才工作规划,研究解决人才工作中的问题,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创业、激发创造的良好氛围。要牢固树立“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的观念,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使用人才的主要标准,不拘一格选人才。对于高层次人才,特别是在校博士、硕士的引进要打破框框,放手引进,放心使用。要牢固树立大力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的观念,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把人才资源建设作为摆脱贫困落后状况的一个重要抓手,坚持党政领导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五支队伍一起抓,推进人才资源整体性开发。同时,要教育引导干部群众更新择业观念,鼓励更多的进贤高校毕业生回乡就业。

(二)创新工作机制,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人才工作的活力,根本在于体制机制。当前人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归根到底还是体制性障碍和机制不健全问题。要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构建党管人才新格局。通过大力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和管理体制创新,努力消除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体制性障碍,最大限度地释放蕴藏于人才队伍的潜能,使人才工作在创新中不断获得新的生机与活力。作为经济欠发达、环境相对落后的地区,要以更灵活的政策,更大的投入,更宽松的环境来吸引人,留住人。要加大城市建设力度,加强城市设施配套,做大城市规模,做优城市环境。针对容人难的问题,可以设立专家楼,为专家交友、交流搭建平台,同时配套各类娱乐服务设施,对专家实行公寓化管理。要舍得下本钱,用精力,投感情,真正做到用感情留人、用事业留人,用待遇留人。要加大政府投入。由各级财政负担的专业技术人员工资应坚持按时足额发放,确保基本生活待遇。要根据《南昌市科技投入条例》的有关政策规定,按当年财政预算支出1.1%的比例落实好科技三项经费投入。对于做出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员,要设立专门奖励基金(如科学技术奖励基金、文学艺术奖励基金、教育奖励基金等等),进行重奖。

(三)加强教育培训,提高人才队伍素质。要建立立体化的人才培育格局,为人才终身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逐步建立财政、单位、个人三方负担的教育投入机制,进一步加大培训投入的力度,定期组织各类人才到党校进行理论培训,并有组织地将优秀人才选派到有关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大型企业、跨国企业进行培养锻炼,提高掌握先进管理知识、熟悉国际惯例、追踪先进技术的能力;以现代远程教育为依托,实施个性化、菜单式的继续教育,并建立相关评估体系;要加强对高层次人才的自主培养,着眼经济全球化、人才国际化的需要,抓紧培养一批关键领域的学科带头人和工程技术的将才;以重点项目、优势资源和特色产业为平台,组织实施一批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要以增加总量、改善结构、提高能力为目标,着力培养造就一大批农村实用人才。在培养教育中,既要重视有所成就的人才,更要关注具有潜力的人才,建设人才梯队,搞好人才储备。

(四)搞活人才流通,调优人才队伍结构。一要完善人才流动配置政策。实行人才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充分发挥组织人事部门的宏观调控职能,针对我县绝大多数专业技术人才专业不对口,学非所用的现状,强化人才奖励政策、优化人才服务政策;重点抓好双向选择制度、分配激励制度、流动用人制度、执业资格制度、岗位管理制度等,促进人才资源的最佳配置。对在艰苦行业、困难地区工作的专业人才,在职级评定、职务晋升、福利待遇等方面实行倾斜,鼓励和支持机关干部中优秀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以及有一定门路和经济头脑的干部离职到企业任职、领办或创办经济实体,鼓励和支持城镇中小学教师到乡镇、乡村任教。同时,放宽高校毕业生来我县的就业政策,储备优秀年轻人才。二要建立有利于人才流动的绿色通道。要加快无形人才市场建设,推动人才市场信息化,加快人才信息网和数据库建设,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引才、集才、聚才方面的作用,实现人才信息资源互通共享。三要改革用人机制,实行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强化企事业单位用人自主权。严禁非专业人员进入业务部门(单位)工作。建立凡进必考、竞争上岗、能上能下的选人用人机制。按照“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公开招考、按岗聘用、竞争上岗。逐步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和执业资格制度,推行人才社会化评价、制定政策,促进人才评价体系的规范化、科学化,真正落实用人单位职务自主聘任,实现职务能上能下。对业绩能力突出的人才,不受学历、资历、外语条件限制,可申报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对事业单位业绩能力突出的人才,适当放宽职称聘任职数限制,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篇十四 关于对我县人才资源情况的调查与思考调研报告2900字

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是推动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当前县域经济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人才的竞争。我县的人才资源状况如何?各类人才的作用是否得到了应有的发挥?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县委办公室组织人员,深入到有关单位和部门进行了调研。

一、我县人才队伍的现状

目前,我县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在职干部职工总人数是28974人,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人才总量6194人,具有初级以上职称的有6766人。其中,行政机关总人数3930人,人才总量1323人,占总人数的33.7%;事业单位总人数9598人,人才总量4201人,占总人数的43.7%;企业总人数15446人,人才总量670人,占总人数的4.3%。从年龄构成方面看:30岁以下2539人,31—40岁1974人,41—50岁1468人,51岁以上213人,分别占人才总量的41%、32%、24%、3%。从学历构成(指第一学历)方面看:本科192人、专科1860人、中专4142人,分别占人才总量的3.1%、30%、66.9%。从人才行业构成方面看:行政机关、事业单位、企业人才分别占人才总量的21.4%、67.8%、10.8%。从职称构成方面看:高级189人,中级2023人,初级4561人,分别占人才总量的3%、32.5%、73.6%。另外,我县有乡土人才5150人。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调研的情况看,我县在人才引进、培养、使用等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才队伍总量不足,整体素质不高。我县总人口49.3万人,现有各类人才6194人,每万人拥有人才122人,而每万人中拥有人才数全国是500人,我省是360人,我市是214人,我县人才拥有量远低于全国、省市的平均水平。全县在职干部职工,具有本科以上学历仅有192人(指第一学历),占人才总量的3.1%。部分在职干部职工通过各类电大、党校、函授等方式学习取得学历,有相当一部分人仅是为了取得一张文凭或证书,没有相应的知识积累和专业水平。

(二)高层次人才匮乏。全县专业技术人才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有86人,仅占人才总数的1.4%,全市专业技术人才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有6113人,占人才总量的8.29%,我县低于全市6.9个百分点;我县具有高级职称的人才189人,每万人拥有3.8人,全市每万人拥有高级职称的人才9.19人,每万人比市少5.39人;我县拥有中级职称的人才2023人,每万人拥有40人,全市每万人拥有中级职称的人才60.21人,每万人比市少20.21人。以人才集中的县一中、县医院为例:县一中目前总人数266人,有本科学历的教师仅94人,高级教师仅有20人。县医院医务人员总数为336人,有本科学历的仅有32人,有高级职称的医护人员仅有16人。由于高层次人才的匮乏,农、林、水、医、教、工等领域科研和创新能力弱,经营管理水平低,严重影响了各项事业的发展。

(三)人才分布不合理,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专业人才在社会生产两大部门之间分布不平衡。全县6194名人才中,企业单位的人才仅有670人,占总数的10.8%,而非生产部门人才有5524人,占人才总数的89.2%。具有高学历、高职称的人才大多集中在党政事业单位,而企业和生产一线所占的比例较少。如卫生系统有干部职工1288人,其人员80%集中在县直卫生部门,12个乡镇卫生院中仅占20%。又如我县农林水部门在职干部职工753人,其中本科9人,专科94人,中专98人,人才总量只有201人,仅占全县总人口的万分之四。结构性比例失调,已严重影响制约着我县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四)人才作用发挥不好,人才流失严重。一方面大量专业人才涌入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学非所用,专业不对口。而大量需要专业人才的部门却是人才奇缺,导致整个人才队伍活力不足,造成人才资源大量浪费。据统计,2003年以来,我县大中专毕业生林业、水利、农业专业的分别有21人、14人、22人,而到林业、水利、农业部门工作的仅有5人、6人、5人。另一方面,人才流失严重。2003年以来,因各种因素外流的教育、卫生人才分别为127人、63人,对于人才缺乏的我县来说,该数字悚目惊心。人才外流严重影响了我县各项事业的发展。以教育为例,由于优秀教师大量外流,我县初、高中教育教学水平较市直学校有很大差距,很多干部职工将子女送到市直学校就读,给家庭造成很大的经济负担。据不完全统计,每年我县干部职工支付子女在外读书的借读费、学杂费、食宿费等费用至少在3000万元以上。

(五)人才引进、培养的工作机制不健全,人才成才的环境不优。从总体上看,各级各部门对人才工作重视不够、措施不够得力,导致人才难引进、难留住。据统计,近年来,我县每年考入大中专院校的学生大约在1200—1700名之间,毕业后,回县工作的不足总量的20%,本科毕业生回县工作的更是稀少。从调查中得知,县水利局曾招来一名水利专业的本科生,最终因编制、工资待遇等方面协商未定,最终还是未能够引进。另外,对现有人才的培养力度不够,人才工作服务体系滞后,导致人才知识更新跟不上,应有的作用得不到发挥。

三、几点建议

(一)提高认识,着力营造有利于人才发展的良好氛围。一是教育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人才观,进一步强化抓好人才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二是充分利用各种新闻、网络媒介,开办有关人才工作专栏,宣传人才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宣传《范县关于引进人才的若干规定》,努力营造在全社会尊重人才、重视人才、服务人才的良好氛围。

(二)强化培训,抓好本土人才的培养。一是积极创办或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办人才培训基地,大力实施人才素质提升工程,对全县各级各类人才普遍进行一次轮训。二是树立正确的人才导向,建立激励机制,加强考核,促进各类人才自主提高学历层次和业务水平,加快形成高层次人才群体。三是加大“乡土人才”的培养力度。从回乡初高中毕业生和现有乡土人才中选拔一批优秀青年,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不断壮大乡土人才队伍规模,提高乡土人才各方面素质。

(三)创新方式,抓好域外人才的引进。一是针对急需,注重适用。有关部门要对全县紧缺的专业人才建档立册,向外统一发布用人信息,或是定期举办人才交流会,打破人才部门、单位壁垒,使用人单位从具体岗位实际出发,把握人才的文化层次、专业技能和个性特征,科学客观地选用人才,实现“因事择人、人尽其才、人事两宜”,真正引来急需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二是采取以项目“引智”、“借脑”的柔性引进办法。比如,可以以我县的水稻、木材加工、玻璃制品等优势特色产业的项目为平台,有计划地对口聘请专家级人才来为我们的项目服务。当项目完成后,他们又可以到别处服务适合他们的的新项目。采取这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租智”、“借智”的柔性引进方式,聘请专家定期指导、短期服务、异地服务,域外人才的作用发挥更直接,效益周期更短。

(四)优化环境,激励各类人才服务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性。建议建立人才绩效挂钩的激励机制,选择一批事业单位中的专业技术人才,作为多元化分配改革试点,逐步建立岗位工资制、绩效考核工资制、协议工资制、项目工资制等灵活多样的分配制度,改变以往以工龄、学历、职称为主要标准的收入分配模式。同时,建议建立人才培养发展基金,用于人才的培养、管理和科研工作,为人才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坚持“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用待遇留人,”进一步消除人才流动的城乡、部门、行业、身份等限制,疏通各类人才之间的流动渠道,有效盘活存量人才,为人才发展提供各方面服务,创造优良环境,切实做到人尽其能,才尽其用。

篇十五 铁岭市县乡财政体制运行情况调查报告5000字

铁岭市县乡财政体制运行情况调查报告

铁岭市财政局局长 孙耀民

作为全省三个困难市之一,铁岭市县乡财政经济的运行一直引人关注。尤其是近两年,随着县域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省市财政体制的调整,省政府对困难县乡特别关注,铁岭县、开原市、昌图县、西丰县和调兵山市5个县(市)从体制上得到了省共享税种增量返还的政策扶持,尤其是西丰和昌图两个省级困难县享受到了省政府65号文件中关于税收增量定比返还、周转金缓还、转移支付补助等优惠政策,极大缓解了我市县乡的财政困难状况。但由于我市县乡经济发展规模有限,农业所占比重较大,自有财力来源十分有限,县乡财政困难的状况依然没有改变。因此,全面考察县乡财政经济运行情况意义重大,我局结合市委政研室“大调研”活动,对我市县乡财政体制现状、成因及措施进行了调研。

一、铁岭市县乡财政体制现状

目前,我市实行统一的市县财政体制。由于我市县乡财力基础不一,近两年,各县(市)区在开展财政资金县级经费财政统管改革、乡财县管、工教人员工资县级统筹等各财政改革中,本着一级政府一级财权、财权事权相统一的原则,各县(市)区根据自己财政运行实际,分别制定了本级对乡镇的财政体制。从我们铁岭市情况看,各县(市)区财政体制不一,大体分为以下三类:一是完全执行现行的中央、省市、市县财政体制,但未打破县本级与乡镇级企业隶属关系,实行部分税种共享。二是在现行的中央、省市、市县财政体制基础上,县(市)本级将中央、省、市共享税种以外的部分税种或专项收入(如城建税、农业税、教育费附加等)划分为本级收入,作为乡镇公教人员工资统筹资金来源。三是实行划分收支范围、核定收支基数、收支挂钩、差额缴补的财政体制。以基数算帐,通过测算各乡镇财政的可支配财力与各乡镇的标准支出进行对比,财力可以满足标准支出的乡镇,按比例上解,可支配财力不能满足标准支出的乡镇,本级进行补助。

此外,有的县区对县统筹收入的来源也从体制上作了相应规定,如各乡镇中央“两税”、所得税返还及省市共享各乡镇的税收返还作为县统筹资金来源,不再返还乡镇。

二、县乡财政体制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市县乡财政体制都是在现行中央、省、市财政体制下,针对县乡困难状况,为基本保证广大公教人员工资、保证政府低标准运转,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而制定的体制。可以说,在上级越来越多的集中县乡收入,以及取消县乡赖以生存的农业税、农业特产税、屠宰税,尤其是实施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三提五统”后,县乡多样的财政体制已无多大的调控余地,真正影响县乡财政体制运行的还是现行的中央、省市财政体制,突出表现为:

(一)县乡财政的自身保障能力和调控能力明显下降

而且随着中央、省集中的增量财力的逐年增加,县乡用自有财力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还会进一步弱化。一是县区财政自给率明显降低。在我市县区一般预算支出中,用自有收入安排的支出比重由2002年的49.3%,下降为2003年的38.6%,下降了10.7个百分点。二是可支配财力中自有财力下降幅度较大。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占可支配财力的比重由2002年的66.7%下降为2003年的45.5%,下降了21.2个百分点;包括税收返还在内的的县区自有财力所占可支配财力的比重也由2002年的91.4%下降为74.6%,下降了16.8个百分点。

(二)现行的财税体制对困难县乡财力的稳定增长影响越来越大

2003年是新的省市财政体制运行的第一年,从运行情况看,非常不利困难地区财力的稳定增长。从共享税种情况看,目前中央和省共享的都是地方极具潜力的税种,而且共分享比例较大,占地方收入很大比重。2002年,省财政体制未调整前,我市的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房产税五大税种占全市一般预算收入62.2%,其中县区所占比重55.4%;2003年新的省市体制下,五大税种占全市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下降为44.6%,县区为31.4%。由此可见,占地方收入最多、最具潜力的税种共享,比例之大,势必对困难地区财力的稳定增长造成很大影响。从上级转移支付补助情况看,转移支付补助远远小于净上划收入财力,困难地区的财富不断上流,且逐年增加。从我市2003年决算情况看,全市上划中央和省收入合计10.5亿元,中央“两税”和省税收返还5.6亿元,净集中我市财力3.3亿元;而2003年省给我市县区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资金仅1.3亿元,地方财富上流2亿多元。

(三)现行的分税制财政体制从某种程度上加重了困难县乡的困难

一方面,经济发展中带来的增量财力大部分上解中央与省,地方政府运转和工资基本需求始终得不到根本解决,困难和矛盾越积越多。2003年,我市共上划中央和省收入为10.5亿元,占全市17.8亿元税收总量的58.9%,净上划财力3.3亿元,其中:中央财力31000万元,省2481万元。经济发展带来的财力增量在新体制的框架下,越来越多地被中央和省集中。另一方面,支出的责任,如:提高县乡公教人员工资标准、落实国家调资政策、社会保障增量、乡镇机构改革成本、农村税费改革配套等诸多现实问题,都让地方财政买单,这既不合理,也难以解决,特别是对困难地区财政的压力无疑是越来越大的。由此可见,目前分税的财政体制,应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分税,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分权,各级政府的财权与事权相脱节,加剧了地方尤其是县乡财政的困难程度。第三方面,发展县域经济、培植县乡财源,不仅因一些减免税、提高税收起征点等优惠政策减少了县乡财政收入,而且财政还要通过贴息、担保等方式支持县乡经济、尤其是工业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县乡财政的负担。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取消农业税等农村税费改革政策不仅使得粮食主产区来自第一产业的收入全无,而且还相应增加了地方财政配套资金支出,一剑双刃,无疑使农业地区财政雪上加霜。2003我市税费改革按要求落实配套资金2559万元,2004年减征农业税我市需落实配套资金1191万元,两年合计我市县配套资金达到3750万元。财力的主要增量用于上级出台的农村税费改革支出,加重了农业地区财政负担。同时,农村税费改革降低了农业税率并取消,又取消了屠宰税、特产税,直接减少了粮食主产区的财政收入。农业税是粮食主产区财政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2003年我市农业税实征入库额为9577万元,占全市财政收入的9.9%,随着农业税的逐年减征直至取消,对粮食主产区财政收入将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县乡征收的屠宰税,征收对象是屠宰加工业厂主,不是农民,在我市虽总额不多,但相对集中,且发展空间较大,随着畜牧业的不断发展,屠宰加工业不断增多,屠宰税增量增加较快。2002年,我市征收236万元,取消后,不仅影响存量,也影响了增量,更集中影响了个别乡镇或县区财政收入。农业特产税是近年来产业结构调整后农业地区财政收入的一个新的增长点,1998年我市农业特产税实征入库高达2080万元,2000年由于特产税率下调20%,全市特产税的存量减少了732万元。2004年取消特产税,不仅减少存量,增量更不可能存在。虽然省财政厅对特产税取消后进行了转移支付补助,但同决算数比较存量财力仍减少了760万元,增量按前五年农业特产税平均增长率测算每年影响206万元。经测算,农村税费改革政策每年影响我市财力4952万元,使本就困难的我市县乡财政财力紧张程度进一步加剧,除保证政府部门正常运转外,财政调剂余地越来越小,对于县域经济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财政无力保障。

三、对继续完善县乡财政体制的几点建议

现行分税制框架下的县乡财政体制,改进和完善都需要在上级财政体制完善基础上加以自我修整。治病还应治本,现行的中央和省市的财政体制从直接到间接,无疑加重了地方财政的负担,尤其是县乡财政的困难。如不抓紧加以改进和完善,势必危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基层政权的稳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即使县乡体制再完善、结构再合理,也不能解决财力不足的根本矛盾。铁岭市县乡财政困难状况全省有目共睹,几年来我们在省、市两级政府支持下做了许多创新性改革,推动了全市财政经济的发展,但终因经济总量小、支柱产业少、农业负担重等诸多因素,使多年财政困难状况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只有尽快调整和理顺现行分税制财政体制,从体制上解决问题,才能使农业地区的困难县乡尽快走出困境。

(一)建立规范的县级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把县级财政作为转移支付的受益主体,加大对困难县区的转移支付补助,提高县乡保工资、保运转能力。目前,从省政府对县乡转移支付制度设计情况看,有些口径设计不甚合理,转移支付制度还需进一步完善。如在《2005年省对下解决县乡财政困难转移支付办法》(待定稿)中,对可支配财力和必保刚性支出口径的界定,其中可支配财力口径中一般预算收入全部界定为可支配财力,未考虑专项收入不能平衡财力,行政性收费、罚没收入的成本支出;必保刚性支出标准偏低(工资支出不含地方性补贴等)等等。在此基础上计算的对县乡转移支付补助不足以维持县乡基本的支出需求,由此造成县乡为保政府运转、为及时按标准兑现公教人员工资等支出捉襟见肘,东挪西借,财力缺口较大,形成大量的财政挂账。因此,在现行分税体制下,结合税费改革、农业税减免等税费政策调整,应合理界定县乡标准支出,加大对县乡级财政的转移支付力度,确保基层政权的稳定。

(二)调整和完善税收返还体制政策

分税制体制的实施,地方财政已对中央、省财政做出了巨大贡献,尤其是农业地区的困难县乡,而与此同时,县乡财政的困境却逐步加深。调整和完善现行框架下的分税制财政体制,应从充分调动地方组织中央、省级收入的积极性入手,实施县乡财源建设工程。调整分税制财政体制返还政策,针对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财力状况以及区域特性,以财养财,加大返还补助的力度,调动困难县乡发展经济、涵养财源的积极性,从体制上实现地方财政收入的可持续增长。从目前我省对县乡的财政体制看,省政府对全省40个县(市)的省分享的5个税种增量部分实行了全部返还政策(辽政办发[2005]1号文件),可以说对2003年新的省市财政体制进行了进一步调整和补充,取得了较好效果。目前,建议省政府还应进一步扩大五税增量返还范围,将省分享税种增量部分实行税收返还政策的范围,由“县(市)”扩大到含有乡(镇)的区级,加快远郊区经济发展,推动城乡统筹,推动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

(三)细化省对县乡财政体制中激励县域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

从2003年省调整、完善省市财政体制后,省政府、省财政厅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辽西北22个贫困县、壮大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这些政策既是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政策,也是省实施新的财政体制的配套政策。由于政策一视同仁,我们感到困难县区的发展水平与省支持的要求有较大差距,有些政策我们困难县乡没有能力对接。一是建议区别对待,制定针对特别困难县区发展的支持政策,尤其是财政困难的农业地区的扶持政策,切实增加县乡自身造血机能。二是在项目、资金、贷款、贴息等方面降低支持政策的门槛,向困难县区倾斜。三是上级出台的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建设和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减免税等一系列政策,虽然有益于农民增收和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但却无益于地方财政增加收入。建议考虑农业地区财政收入特点,在支持县区立足资源优势,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农业产业化等发展地方经济的过程中,通过增加转移支付等手段,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既富民,又强县,强县与富民的有机结合,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

(四)加大对粮食主产区财政转移支付补助力度,缓解由于农村税费改革带来的农业地区财政压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以工补农,缩小工农之间、城乡之间差距

实施农村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是上级出台的惠及农民政策,可农业地区财政本身就非常困难,再负担税费改革支出,无疑更是雪上加霜。因此建议减征、免征的农业税收资金,省以上财政应全额给予补助,并且适当逐年增加转移支付补助额度,切实建立起强县富民和确保农民负担不反弹的长效机制。目前,国家相继出台的农村税费改革政策、粮食直补政策、良种补贴政策、提高城乡集市贸易税收起征点的政策、取消农业特产税等政策,农民负担切实得到了减轻,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可以说,富民的政策已发挥了应有的效果和作用,但这些政策却起不到强县的作用,也不能够使困难地区财政状况好转,而且还加重了地方财政负担。虽然农村税费改革省财政给予我市重点照顾,承担了较大比例的转移支付补助,减小了困难地区财政配套比例幅度,但由于我市基数较大,配套资金绝对额相对较多,使本已困难地区的财政又加重负担。因此,建议省建立以工补农,加大对粮食主产区财政转移支付补助力度的长效机制,确保农民负担不反弹,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

假期社会实践:关于xx县的调查报告(十五篇)

假期社会实践:关于xx县的调查报告调查目的:了解xx发展现状,发现矛盾,展望发展前景调查对象:xx县调查内容:xx近几年的发展调查方式:走访,网络查找,采访路人调查时间:20xx,x,x~20xx,x,x调查结果我以我的角度看xx近年来,xx县凭借其优良的资源优势,在经济,文化方面取得了较大发展,成效显著,举办的大型活动民众参与度很高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