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者范文网
当前位置: > 工作报告 > 党政报告

干部学习考察报告(十三篇)

发布时间:2024-03-20 12:24:01 查看人数:32

干部学习考察报告

篇一 干部学习考察报告1750字

__年__月__日,按照市局党组的安排,市局党组成员、副jú长___率市局人事教育科科长___对__质监局党组副书记、副j局长__同志拟任__质监局党组书记、jú长职务进行考察,考察情况如下:

一、基本情况

__,女,汉族,生于1968年3月,四川省三台县人,中共党员,大学文化程度。1986年6月至1990年2月,在__县东河电站工作;1990年3月至1992年12月,在__县计量检定测试所工作;1993年1月至__年4月,在__县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工作,1997年1月至__年4月期间,担任__县质检所副所长、所长;__年4月至__年5月,在__质监局工作,担任局党组成员、副jú长兼纪检组长;__年5月至__年4月,在__质监局工作,担任党组成员、副jú长兼工会主席;__年5月至__年8月,在__质监局工作,担任法制科副科长;__年8月至今,在__质监局工作,担任__质监局党组副书记、副jú长,主持全面工作。

二、德能情况

(一)思想觉悟高,政治立场坚定。

该同志主持__局工作以来,能够认真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____”重要思想,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自觉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市局党组的各项决定,政治立场坚定,有很强的事业心和工作责任感,组织纪律性强,在原则问题和重大事件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有较强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

(二)组织能力强,工作重点突出。

在她主持工作期间,一是能站在全局思考问题,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她将__局工作情况制成表格向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报送,争取他们对质监工作的理解和支持。积极协调好与各部门的关系,仅半年时间就争取到省、市、区等各项资金54万元,打开了__局工作新局面;二是能围绕区委、政府中心任务开展工作。在支持__产业发展过程中,积极发挥品牌战略优势,将__生猪、紫云猕猴桃列为“四川省”精心培育,将__猕猴桃列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进行争创,还将__韭黄列为__首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申报。并组织紫云猕猴桃参加了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与陕西省政府在第__届杨凌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期间共同举办首届全国农业标准化成果展,使__区农业标准化工作跃上新台阶。三是大胆创新机制,服务园区建设。对入住园区企业实行提前介入制度、挂联帮助制度、绿色通道制度,提出了派出人员进驻园区服务的设想,促进__食品工业园区发展。

(三)关心职工,工作作风踏实。

她关爱职工,组织开展的“我为质监献计献策”问卷调查活动,得到了省局主要领导的肯定。为职工办实事,挤出资金解决了职工午饭难和午休难两大困难,使__局职工更加团结。工作作风踏实,经常带队开展食品、特种设备、建材安全专项检查。深入食品工业园区、企业进行实地调研。特别是在迎接省局检查的准备工作中,她带头加班熬夜,总是最后一个离开__,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

三、廉政情况

她能严格要求自己,不搞特殊化,以政治坚定立德、以廉洁从政立身,以爱民为民立本,坚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做廉洁勤政的表率。在个人品质上,为人正直,坚持原则,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不以权谋私;在工作作风上,讲究民主,善于调查研究,能认真听取各方面意见;在廉洁自律上,坚持用《廉洁准则》规范自身行为,在出差、接待、交往等方面,不搞特殊化,反对铺张浪费。不利用职权谋私利、办私事,不在工作中贪便宜、要好处,没有接受与公务有关的宴请和礼品。能严格管好身边的配偶、子女,堂堂正正做事,清清白白做人。在她工作的半年时间里,__局局工作管理有序、成效显著。__年,__质监局被区政府表彰为__区“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工业经济及招商引资工作先进单位”、“政务服务工作先进单位”,被四川省“巾帼建功”领导小组授予四川省“巾帼文明岗”荣誉称号,被市局党组授予“四好领导班子”荣誉称号,她本人被评为__市质监局先进个人。

四、考评情况

经过民主测评,其结果如下:参加测评12人,发测评表12份,收回12份,有效票份,在推荐意见中,同意票,不同意票,弃权票。

经与__局工作人员座谈,并征求区人民政府、区委组织部、区纪委领导的意见,大家一致认为,该同志完全能够胜任__质监局党组书记、jú长职务,希望__同志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加强学习,注重协调,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为__质监事业发展多做贡献。

五、考察组意见

考察组一致认为:__同志工作成绩突出,品行兼优,符合拟任__质监局党组书记、jú长的条件。考察组建议,__同志任__质监局党组书记、局长职务。

篇二 鞍山局级正职干部赴香港培训班学习考察报告3750字

9月6日,我市十几名局级正职干部带着市委的殷殷期待,从鞍山出发,开始了为期两周的赴港培训。

足迹:从钢都到深港

这是市委对局级“一把手”培训方式的又一次新探索。行前会上,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李宇光说,如果能让“一把手”们在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能力上有新的提高,那就不虚此行。希望这期培训班为今后的干部出境培训闯出一条新路。

7日至9日的三天课程都是在深圳市委党校学习的。特区教授们就“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cepa及其对珠江三角洲经济的影响”,“新型工业与深圳产业竞争力”,“国有资产管理与国有企业改革”等专题进行了深入的讲解,学员们对深圳经济特区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对日新月异的深圳留下了深刻印象。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深圳已经由默默无闻的小渔村发展成为2023平方公里、1000万常住人口的大都会。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2339亿元,人均4.6万。地方财政收入304亿,仅次于上海、北京。

尽管如此,深圳人仍然充满危机和忧患意识。他们对苏州的步步紧逼而焦急,对长三角及上海的发展感到压力,对劳动力成本过高和土地资源的紧缺而感到忧心,对深圳的影响力和今后的发展潜力感到困惑。于是文章《是谁抛弃了深圳》震动特区,激发了深圳人新的斗志。今天,深圳上下都在抢抓世界产业大转移给深圳带来的机遇。他们认为,深圳曾经成功抓住了两次大的机遇:1979年中央决定建特区;1992年小平南巡讲话。那么这次cepa(中央与香港签订的“更紧密经贸安排”)的出台,可能给深圳带来第三次大发展。正像中央一位领导人说的那样,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试验场的任务已基本完成,而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的历史任务,对深圳来说还任重道远。

在深圳的几天里,学员们实地参观考察了著名的华为公司和南岭村。

在深圳华为公司访问

在华为这间胡锦涛___、___总理刚刚视察过的高科技民营企业,学员们感受到了科技实业的巨大力量。华为主要生产、研发移动通信、交换数据通信和芯片等产品,出口法、德、美等多个发达国家,销售收入200亿,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先行者。在深圳,这样的企业还真不少。2002年,深圳高科技产值1100亿。

“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发源地——南岭村

南岭村更是全国闻名的地方。当年______就是在这个村视察时提出“致富思源、富而思进”。这个800人的村外来打工者却超过3万。2002年,全村企业集体经济总收入1.9亿元,人均纯收入10万元。村里实行工资制,年老农民享受退休金,村民享受公费医疗,学生和儿童公费入学入园,村民全部住上别墅式楼房,是典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耐人寻味的是,当年许多村人因贫困而外逃到香港谋生,而今纷纷回村定居、经商。南岭村提出“穷时有志气,富时没毛病”,“富而好学,富而思进”。李瑞环在南岭村说,作为共产党的干部,看到这里的人民生活一天比一天好起来,感到很高兴,这就是共产党的目标和追求。4月12日,胡锦涛___视察南岭村时勉励他们:不自满、不松懈、不停步。

视野:香江汇入世界流

9月10日,培训班学员抵达香港。以前是走近她的身旁,这次是走进她的心脏。

香港理工大学的开班仪式

在香港理工大学,在香港立法会,在香港廉政公署,学员们深深感受到了发达地区的社会脉动。

张启枝博士的“公共财政管理”,朱文晖博士的“后wto时代中国的区域竞争及地方政府的主要竞争策略”,岳经纶博士的“香港政府架构、行政管理及公务员制度兼论内地行政改革”,麦伟明先生的“高层领导人力资源开发”,陈可焜教授的“香港地区政治、经济环境及社会基本情况”等课程使学员们进一步开阔了视野。

香港立法会议员蔡素玉现身说“法”

我们来到香港立法会参观考察。全港60名立法会议员之一的蔡素玉女士热情接待了我们2个多小时。香港立法会有三项主要职权:制订法律;控制公共开支;监察政府施政。在立法会会议大厅,蔡议员真诚地告诉我们民主的好处以及民主带来的无谓消耗和高额成本……

香港廉政公署高级官员的讲解使学员们深受启发

考察廉政公署也是我们的课程之一。廉署是1974年香港社会贪污横行民怨沸腾时应运而生的,它独立于香港政府的架构,直接向行政长官负责。廉署的工作分三部分,即调查、预防和教育,有约1300名职工,全权处理一切反贪污的工作。

在廉署大楼会议室,我们一面听高级主任的介绍,一面看廉政公署的制度,学员们又一次受到了廉洁守正的生动教育。只有一个备受信赖的公务员体系,才能巩固人民对政府的信心;而一个具公信力的政府,也正是维持社会繁荣稳定的重要支柱。

1997年7月1日,随着回归日的到来,香港迈进新纪元。

回归后,在政治上,是空前的顺境。“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方针政策得到顺利实施和贯彻。在经济上,则是空前的逆境。一方面港英当局时代泡沫经济需要调整,另一方面,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冲击和2001年美国经济衰退和世界经济低迷影响。因而回归以来,香港进入了艰难的经济调整期。从香港百年来发展历程可以看到,香港经济的大发展主要在二战后:五六十年代的工业化和经济起飞;七十年代的经济多元化和国际化,香港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七十年代后期香港转向以服务业为主的经济;现在香港则正处于实现第三次经济转型的过程中。

香港经济的瞩目成就是,形成了国际贸易中心,国际轻工业制造和出口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运输中心,国际信息中心,国际旅游中心。香港经济的自由度、市场经济效能、竞争力居世界前列,是世界上少有的充满活力的国际经济大都会。

面对暂时的经济困境,香港人一方面提高了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一方面提高了调整和改革意识。他们提出,第一要致力保持香港作为国际商业都会的地位,第二要全面加强与内地的合作,cepa给香港增添了新活力。

香港作为特殊的经济模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它在坚持自由市场经济,完善经济管理,健全财政金融体制,发展高增值服务,坚持法治,建立廉政,开拓国际合作,发展创新科技和知识经济等方面都有许多经验教训和作法值得我们借鉴。

思维:全球化下的鞍山

站在香江看世界,我们有了更高更宽的视野。我们正处在剧烈变革的时代,以信息技术为主体的科技革命、全球经济结构调整、跨国公司在国际分工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是这个时代的三大潮流。中国的改革开放,使自身融入了这次世界潮流的调整之中,逐步开始确立在国际经济分工中的位置。珠三角快速崛起,长三角世界瞩目。从全球分工的角度看,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基本已经进入20世纪后期形成的国际供应链当中,两大经济区比翼齐飞,共同推动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进程,并引导中国现代服务业集群在上海、广州等中心城市形成,引领中国经济迈向更高的层次和水平。

连锁经营人才、构筑3小时都市圈、构建无障碍旅游圈……今年以来,基于“谁能更好地接轨上海,谁就能率先迅速崛起”的共识。长三角地区苏、浙、沪合作发展日益增强。前不久,该地区16个城市的市长聚首上海,共谋合作发展大计。各个城市你追我赶,乘势而上。苏州上半年的吸引外资总量就超过了广州、深圳,杭州正由西湖时代走向钱塘时代。

精彩讲解吸引学员

授课教授们认为,《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将使广东省成为最先受益的地区。再加上珠港澳大桥的修建,大珠三角一体的发展态势也很明显。香港高度发达的服务业将成为广东制造业发展的巨大动力。___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也说,香港可以作为前店,广、深地区作为后厂,共同打造大珠三角的兴旺繁荣,使之成为世界经济的区域性亮点。为此,广州南扩,再造一个新广州。佛山并市,培育一个大佛山,东莞两年投入200多亿改造城市环境。

正在两大三角洲竞逐齐飞的时刻,以胡锦涛为___的___顺应规律,因时而动,提出并实施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战略,国家要像当年建设沿海经济地区、开发浦东、西部大开发一样,让东北再崛起。

这是一个历史性的决定,对东北、对辽宁、对鞍山都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鞍山能不能抓住这一重大机遇实现振兴?

鞍山市委九届七次全会做了最好的回答。鞍山将实行工业强市战略,发展“一个基地、三大产业”,营造鞍钢经济圈,发展“两园一区一带”,将城市融入环渤海经济圈、沈大黄金带和辽宁中部城市经济区,形成以鞍钢为代表的国有经济,以地方为代表的民营经济,转变政府职能,创造发展环境,到2023年,基本建成全国重要精品钢材基地,基本完成老工业基地振兴任务,基本实现工业化。

深港人士羡慕地对我们说,你们的好日子又要到了。

鞍山蓝图绘就,我们充满信心。

学习:终生的课题

9月28日,鞍山局级正职干部赴香港培训班座谈会在胜利宾馆召开。记者孟铁摄

9月28日下午,培训班学习座谈会在胜利宾馆举行。学员们感慨良多,一致的感受是:此行增加了学识,增大了视野,增进了友谊,增强了信心。走出去就是学习,交朋友也是学习。培训期间,学员张海宽与港商许先生进行了接触,学员李宏延与沿海物业公司进行了业务商谈,韩英、孙慧芳、孙勃与香港理工大学中国商业中心联系紧密。孙勃还不失时机地与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达成了培训意向。张铁峰、刘科展开了招商行动。李景涛、董维英、闫海涛、杨萍专注于香港的文化教育建设。杨逢畅与香港廉署建立了联系,王守卫与香港新兴媒体都市日报接触洽谈。9月18日,全体学员参加了鞍山市香港推介会,为招商引资工作助阵。

学到了经验,找到了差距,坚定了信心,鼓舞了干劲。大家说,这是一次学习之旅、友谊之旅、合作之旅、发展之旅。学到的知识将化作奋进的动力,推动各自工作的不断进步。

市委组织部部长李宇光总结说,一次学习远远不够,领导干部必须做终身学习的表率。

篇三 重庆市开县乡镇领导干部赴苏州学习考察报告4450字

重庆市开县乡镇领导干部赴苏州学习考察报告

根据《开县大规模干部培训计划》和县委安排,2003年9月20日至30日,在苏州市委党校举办了1期乡镇领导干部培训班,全县43名党委书记和2名乡长参加了学习考察。采取课堂教学与讨论交流、经验介绍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等方式,对苏州市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工业园区开发、党的建设等作了比较全面深入的学习考察。现侧重于苏州经济发展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苏州经济发展概况

(一)苏州基本概况

苏州市位于长江三角洲中部、江苏省南部。东临上海,南接浙江,西傍无锡,北依长江。全市总面积8488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650平方公里,古城区14.2平方公里。全市平原占54.8%,水面占42.5%,丘陵占3%,平均海拔4米左右。苏州地处温带,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境内河流纵横,湖泊众多,京杭运河贯通南北,望虞河、娄江、太浦河等连接东西,太湖、阳澄湖、昆承湖、淀山湖镶嵌其间。

苏州市经过地市合并、撤市建区、区区合并等区划调整后,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全市现辖沧浪、平江、金阊、吴中、相城、苏州工业园区、苏州新区(虎丘区)7个区和张家港、常熟、太仓、昆山、吴江5个县级市,121个镇。2002年末,全市总人口为583.86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27‰,市区人口212.40万人,比上年增加3.33万人。苏州人口以汉族为主,约占全市总人口的99.9%,还有回、蒙、维吾尔、满、苗等51个少数民族,人口约占全市总人口的0.1%。

改革开放以来,苏州市委市府确立了“科教兴市、外向带动、可持续发展”战略,形成了外向型经济、乡镇企业两大优势,培育了以高新技术为主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人才、产业、环境等新优势已见端倪。2002年,苏州市国内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大关,达到208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4.5%。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5700元,按现行汇率折算超过4300美元。全市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5.3:56.7:38.0调整为4.5:58.1:37.4。全年实现财政收入290.82亿元,增长38.1%(同口径增长28.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47.03亿元,增长58.2%。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连续7年持续上升,达到14.0%,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目前,苏州正在成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制造业基地,产学研紧密联合、各类人才聚集的技术创新基地,科技含量高、外向度高、经济效益好的现代农业基地,融人文景观与自然风光为一体、生态环境优美的旅游度假基地,逐步迈向“经济繁荣、科教发达、生活富裕、环境优美、社会文明”的基本现代化地区。

(二)苏州经济发展的特点

处于沿海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交汇点的长江三角洲,已发展成为我国目前规模最大、最具实力和活力的都市连绵区,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日益加快。苏州处于该区域中部,背靠“一个龙头、三个中心”的国际大都市——上海,并接受其辐射和带动,经济正呈现出加速发展态势。其经济发展呈现出以下鲜明特点:

1、经济跳跃式、超常规发展,经济总量几上台阶。改革开放前,苏州经济总量仅为32亿元,所有财富积累只有6亿元,人均年收入634元左右,人均工资500多元,苏州经济的真正发展是在改革开放后。从下图可见,苏州经济发展每年都跃上一个新的台阶。2000年比1995年增加637.5亿元,5年总量增长了70%;2001年比2000年增加219.6亿元,增幅超过14%,6年时间翻了一番;2002年更是高速增长,总量达到2080亿元。

2、外向型经济占主体地位,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苏州经济外向度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外贸,出口依存度达80%左右。2002年实现进出口总额363.9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3.8%。其中出口总额185.2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0.5%,出口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73.7%。今年上半年实现自营进出口总额达125亿美元。二是外资。2002年新增合同外资100.67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8.14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44.6%和59.3%。外商独资、增资项目明显增多,新批合同外资超千万美元的项目571项,增超资千万美元的项目83项,两项合计合同外资78.62亿美元,占全市新增合同外资总额的78.7%。至去年末,全市累计注册外资323.69亿美元,世界500强中已有85家先后来苏州投资兴办了215个项目,累计实际利用外资281.54亿美元,缴纳税收104.40亿元,占全市财政收入(原口径)的38.5%。今年上半年注册外资达5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5亿美元,超过上海居全国之首。三是外经。2002年外经合作取得新进展。新签对外承包劳务合同额1.84亿美元,完成营业额1.70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6.0%和25.0%。年末在外劳务人员7026人,其中当年新派劳务人员3127人。新办境外企业8家,其中新开业3家,累计兴办境外企业85家,境外加工贸易企业8家。

3、民营经济迅速崛起,发展形势喜人。苏州把加快民营经济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动力源,先后实施了一系列鼓励民间投资的政策,使民营经济迅速崛起,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亮点。2002年新增私营企业1.79万家,使全市私营企业发展到5.91万家,从业人员67.5万人,注册资金509.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4%、34.5%和91.8%;个体工商户5.92万户,使工商总户数达18.5万户,从业人员29万人,注册资金53.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9.5%、7.4%和35.8%。私营个体经济固定资产投入空前活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27.2%,比上年增加2.7个百分点。新批私营企业利用外资项目125个,合同外资9701万美元,出口额2.8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7%。私个经济贡献份额继续加大,上交税金52.96亿元,增长54.9%,占全市财政收入的19.5%,比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今年以来,每天新增私营企业70家,到8月份已新增14000多家,累计达7万家,注册资金762亿元。

4、经济发展的专业化和社会化程度高,呈现块状经济特色。苏州产业按产业和地域划分,布局相对集中。以电子信息制造业为主导产业,特别是it产业占苏州产业60%的份额,笔记本电脑产量占全世界的1/3。另外轻工、轻纺等主要集中分布在吴江市和太仓市(如太仓市璜泾镇号称中国化纤加弹第一镇,占全国市场18%),钢铁等重工业主要集中在张家港市。以张家港为例,该市创新思路,加快资源整合,积极推进产业集聚,先后组建了扬子江国际化学工业园、纺织工业园和机电工业园等专业园区,在沿江地区形成了全国最大的电炉钢生产基地和优质线材生产基地、亚洲最大的粮油加工基地、全国最大的木材水运集散地。

同时,苏州市的产业配套化率比较高,it业、机电、纺织等产业零部件配套率达到80%以上,使企业不出苏州就能配购到所需要的各种零部件,有效节约了生产成本。比如,笔记本电脑的零部件配套率高达90%。

5、城镇化水平较高,注重城乡联动协调发展。苏州市把城镇化特别是小城镇建设作为发展农村非农经济、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拉动农村消费、推进城市化进程的重要载体,加大城镇建设投入,平均每个小城镇建设资金达2亿元以上,使城镇外延不断扩大、内涵不断提升、功能逐步增强。城镇建设总体规模不断扩大,由1979年的18个,至2000年底发展到128个,面积由每个镇0.3平方公里扩大到2.5平方公里,人口由平均每镇800人发展到4000人以上,有的小城镇已建成面积10平方公里、人口10万人左右的小城市;基础设施逐步配套,公用事业日益完善,比如农民自来水普及率达92%;城镇带动功能不断增强,形成了各俱特色的镇域经济,如旅游文化古镇——周庄、专业市场镇——盛泽、元和等镇,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目前,市区“一体两翼”的格局基本形成,县级市城区功能不断提升,小城镇布局逐步优化,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城乡面貌发生显著变化。

二、苏州经济发展的基本经验

(一)大胆解放思想,崇尚理性治政,善于抢抓机遇求发展

综合考察苏州经济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围绕促进经济发展进行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的创新,追求理性治政,善于发现机遇,抓住机遇,充分利用机遇,是苏州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秘诀之一。

苏州,古代名称有句吴、吴、会稽、吴州、吴郡、平江等,隋置苏州,延称之今。苏州古城有2500多年的历史,有着悠久深厚的文化底蕴,自古以来,苏州都是人文汇萃,商贾云集。明清时期,苏州籍状元、进士数量名列江浙前茅,新中国成立后,苏州向国家输送了80多位院士,人的文明程度和生活富裕度都居于全国前列。苏州人人性温和,文化平和,南北文化交流频繁(乾隆七下江南),具有兼容性,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精华。这种悠久的历史和温和的文化导致苏州人睿智、勤奋、诚信、开明开放的品格。正如此,苏州市委市府历届领导都能着眼于促进苏州的经济发展,着眼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善于解放思想,敢于开拓进取,务实创新,总是能够找准中央政策与本地实际的结合点,制定合适的施政纲领和战略举措。

改革开放以来,苏州人在大胆解放思想中抓住了三次重大发展机遇:

1、抓住了乡镇企业发展的机遇,使苏州的经济总量迅速翻倍。在改革开放初期至80年代末,当时实行的是计划经济,或者刚开始从计划经济向商品经济转轨,在那种条件下,商品短缺,企业生产什么就能卖什么。在其他地方还在等待观望中,苏州人率先抓住这一商机,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形成村村办厂、户户冒烟的景象。到1983年底,乡镇企业产值占苏州gdp的1/3,1987年底占苏州gdp的1/2,占据农村经济的主导地位,到90年代初占苏州gdp的2/3,几乎是每3年翻一番,使苏州经济总量迅速膨胀起来。

2、抓住了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机遇,使苏州的经济质量快速提高。在90年代,苏州人坚持以市场推动为主,以政府推动为辅,切实改善投资环境,大力吸引和利用外资,鼓励企业增加出口,开展对外经济技术和劳务合作,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使苏州的经济迅速融入世界经济中,提高了经济发展质量。

3、抓住了发展民营经济的机遇,大力发展个私经济,增加了经济发展的动力源。苏州人认为,谁放弃了民营经济的发展,谁就会落后时代。因此,从本世纪初开始,苏州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缩小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差距,再创经济新优势的重要战略,大胆实施新举措,在探索中不断推进民营经济的发展,造就了一大批活力十足的民营企业,使民营经济对财税的贡献份额逐年扩大。在这方面,璜泾镇大胆解放思想,敢想敢做敢闯,走在了苏州前列。璜泾镇为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在党员干部中广泛开展了“双带”活动,各级党组织与党员、干部签订合同,规定45岁以下的党员、干部和镇所有党委成员必须自己办企业,外地转回来的党员、干部也必须办企业,要求党委委员以上的干部必须有小轿车,提出“没有企业不是好党员,没有企业不是好干部,没有企业不能当干部”的口号,鼓励大胆投资,并认为储蓄越多,脑筋越死,就越要穷。这样,就在全社会形成了人人创办企业的局面,出现了嫁女不用洋房、汽车、存款作陪嫁,而用企业作陪嫁的新现象。同时,璜泾镇采取更直接的四项措施推进城镇化,促使农民发展民营经济。一是取消农民户口,全镇逐步消灭农民户口;二是取消宅基地,农民建房必须建到镇上,每年把10%的农民转移出来;三是取消农业税,由镇财政负担;四是实施劳保,农村男60岁、女55岁每月可领取240元养老金。这些措施的实施,迅速推进了城镇化,拉动了民间投资,使农民的储蓄由正变为零、由零变为负,极大地推进了民营经济发展,使璜泾镇民营企业迅速发展到1560家,资产达13亿,工业销售30亿,农民纯收入10000元以上。江苏省委对璜泾镇的做法采取“不制止、不争论、不干扰、不打击”的态度,允许璜泾镇大胆探索民营经济发展的新路子。

篇四 第75期领导干部经济管理研究班赴新加坡学习考察报告2150字

第75期领导干部经济管理研究班赴新加坡学习考察报告

——重视教育和人才,实行精英治国。一是新加坡非常重视精英人才的培养教育,有计划有重点地培养和造就一批善于治党治国的精英人才。精英人才培养计划从学生上大学之前就开始实施。新加坡法律规定,公民在完成基础教育阶段的学习后,要到军队服2年兵役,即国民服务,然后才有资格到大学就读。当学生考上大学后,总理公署通过考核评估,确定精英人才培养名单和培养方案。凡是被选入培养名单的学生,由总理公署提供奖学金,送他们到全世界名牌大学深造。在国外学习时间一般4-6年,其中大部分完成学业并获得硕士学位后即被政府招回本国服务。这些留学生就成为政府实施人才战略的重点培养对象。在人才的使用上,受政府奖学金的留学生学成回国后,由总理公署再确定今后的培养计划,并有计划地放在有关的工作岗位上接受实际锻炼。经过10年左右时间的实际锻炼和轮岗交流,再把他们安排到相对稳定的工作岗位上,并承担相应的责任。二是注重引进国外人才。对国外的科技人才和经济管理人才,则采取各种优惠政策引进和聘用。政府设有从小学到大学的奖学金,吸引外国学生到新加坡学习,毕业后在新加坡服务数年。每年都邀请外国大学生和研究生到新加坡实习,以培养他们对新加坡的感情。三是注重人才激励措施,调动人才积极性。无论公务员还是企业员工,其招聘、晋升和奖惩,都有一套严格的考核制度,保证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并用优厚的待遇激励他们施展才干。公务员薪金的设置,不同层次的人才拉开距离,相近资历的大学以上岗位高出初中以下岗位5倍左右。四是政府强调全民终身教育,重视公务员培训。通过税收统一征集技能发展基金,再根据员工的实际培训情况进行反补,以调动各单位开展员工培训的积极性。面对21世纪的挑战,政府制定了到2023年的持续培训目标,规定公务员每人每年在职受训不少于100小时(约占工作时间的5%),培训情况纳入公务员考核,未完成培训计划由其上司负责。专司公务员培训的政府法定机构民事服务学院,开课100多种,各个层次、各种技能需求的公务员可随时报名参训。 ——人民行动党执政有方、领导有力。经过了解,其建党经验值得借鉴。一是注重以选拔优秀人才为核心,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尤其是以选拔高层次人才为重中之重。占党员总数不到1/10的干部党员是人才重点。党特别重视由党的现任高层领导和议员等直接推荐并选拔高层干部候选人,每年大概要约见100多位有潜能的人(相当于后备干部)。政治人才必须经过严格的程序筛选,包括与遴选委员会饮茶、交谈;接受专门委员会的考察;与由政府核心成员组成的委员会对话;与党的职业活动家、内阁部长组成的专门小组对话;与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组成的小组见面;一次严格的心理测试等。二是建立广泛联系民众的制度。其基层组织和2万多名党员,自觉实践党的宗旨,建立和保持了密切的党群关系。国会议员除反对党成员外,都是人民行动党党员,他们一方面担负着政府或所在选区的行政工作,一方面担负着所在选区的党支部工作,除参加会议和活动外,每周一个晚上到社区接待上访民众,帮助排忧解难,大到国家政策,小到家庭矛盾和个人困难、申请营业执照等。人民行动党的国会议员在一个任期内,必须上门将本选区内的住户拜访一遍,听取意见,嘘寒问暖。考察团全体同志参观后深受感动。在他们的示范下,很多党员坚持利用业余时间在党的基层组织中义务工作。我们接触的阿裕尼集选区巴耶利巴党支部的一名老党员,已连续38年义务为党工作,毫无怨言。人民行动党的自律、奉献和热情,每天都感动着民众,在全社会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三是党注重发挥社区建设的作用。建有“人民行动党社区基金”,主要服务于社区,特别是党办社区教育覆盖了与儿童教育成长有关的所有领域。既培养了未来的人才,又加强了党的社会基础。四是组织结构极为精干高效。当我们考察团一行步入人民行动党总部时,大家感到十分惊讶:没有门岗和警察,也没有多少工作人员,更没有多少人出面接待(仅一个讲解员,一个组织秘书),党的办公用房还是向政府租来的,全党常年用党费支付薪金的只有9名工作人员。每个党员每年缴纳党费仅7元,每个党员部长每年捐赠党费约2万元左右,党的财产和经费十分有限,也就没有腐败行为可言了。 3.新加坡经验给我们的启示。

新加坡的诸多经验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

其一,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的选择必须符合国情,即使是先进的东西,总体上照搬也是不能成功的。新加坡可以说是把英国、美国的许多做法同东方儒家文化三方面有机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新加坡模式。

其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键在于密切联系民众,切实为民众排忧解难。发展经济,降低失业率;发展政府组屋,实现“居者有其屋”计划;实行中央公积金制度,完善社会保障;议员接待日、民众俱乐部、民众联络所、人民协会、民意处理组等等,活动实实在在,没有形式主义,真正体现了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在新加坡看不到群众上访的事件,由此我们找到了答案。

其三,依法治国,是强国富民的重要保障。新加坡本是一个典型的东方式的人情社会,过去“情与理”往往是大于法的。为给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软环境,人民行动党大力推进国家的法制建设,经过30多年的努力,新加坡成为世界上法制比较健全的国家。目前,建有近500种法

篇五 县级领导干部进修班赴延安学习考察报告1900字

21世纪将是实现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世纪。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和艰巨复杂的开创性的建设,把我们国家建设好至关重要。以下就是由编为您提供的干部进修班赴延安学习考察报告。

一、赴延安考察基本情况

为进一步做好干部培训工作,提高培训效果,根据州党校安排,经州委组织部批准,6月19日至7月3日,自治州第25期县级领导干部进修班29名学员(有13名学员因县市党委换届未能成行),在州党校校委、班主任李敏同志带领下,到延安进行了学习考察。这是巴州党校县级干部主体班次学员首次到延安考察,也是州党校县级领导干部主体班次学员自__年以来第一次到内地考察。

在延安学习考察期间,请延安市委党校教师作了四次讲座,即:《延安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___在延安十三年》、《延安精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学员们参观了枣园、杨家岭革命旧址、王家坪革命旧址、宝塔山、延安新闻纪念馆、南泥湾大生产展览馆、黄河壶口瀑布、黄帝陵等地。大家克服经费少、路途远、生活不便等困难,发扬团结互助的精神,始终以饱满的精神、良好的状态开展学习考察活动。在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全体学员的共同努力下,在延安市委党校的积极配合下,圆满完成了学习考察任务,做到了考察路线不改、日程不变、队伍不散,全体学员于7月3日下午乘火车回到库尔勒。

二、延安市基本情况

(一)延安市概况

延安市位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1997年1月撤地设市,辖1区12县、166个乡镇、3396个村委会。土地总面积3.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10.7万,其中农业人口156.26万。平均海拔l000米,年均无霜期170天,年均气温9.2℃,年均降水量500毫米左右。

延安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是中国革命圣地,是国务院首批命名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5000多年前,轩辕黄帝在这里统一了三大部落,建立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个部落联盟式国家。1935年___和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到达延安,此后十三年,延安是中国革命的指挥中心和战略总后方,___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领导全国人民夺取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培育了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

延安资源十分丰富。人均土地面积26亩,已探明地下矿藏10多种,其中石油储量13.8亿吨,煤炭71亿吨,天然气33亿立方米,紫砂陶土5000多万吨。森林总面积2710万亩,林草覆盖率42.9%。以中华民族圣地黄帝陵、中国革命圣地延安、黄河壶口瀑布、黄土风情文化为主体的旅游资源驰名中外。市内有历史遗迹5808处,革命纪念地351处,珍藏文物近7万件,是全国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延安民间文化积淀深厚,陕北民歌、安塞腰鼓、农民画、剪纸等民间艺术享誉海内外。

改革开放以来,延安市立足当地实际,不断完善发展思路,大力实施“开放带动、城市带动、产业支撑”发展战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__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370.62亿元,较上年增长16%,人均1.7万元,一、二、三产比重为8:77:15;财政总收入达到107.5亿元,增长51.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5.1亿元,增长74.4%;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0.19亿元,增长6.8%;农民人均纯收入2195元,增长12.4%,净增242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7471元,增长17.95%。

(二)延安市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是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切实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效益。农业方面,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政策措施,不断加大对“三农”的投入。2oo4年在全省率先减免了农业“两税”。__年,市县财政安排“三农”资金达3.5亿元,较上年增长30%,其中市本级财政投入1.83亿元,较上年增长85.5%。加快发展林果、草畜、棚栽三大特色主导产业,重点扶持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农业产业化水平明显提高,农林牧渔业产值51.99亿元,较上年增长10.2%。粮食总产达74.5万吨,较上年增长1.8%。水果面积累计达344.7万亩(其中苹果191.19万亩,总产95.29万口屯);日光温室大棚累计达7.4万座,蔬菜种植面积22.8万亩,蔬菜产量50.1万吨;羊存栏74.46万只、牛20.26万头、猪58.33万头。80%农户有1-2项稳定的致富产业,三大主导产业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43.4%以上。工业方面,依托石油、煤炭资源优势,积极发展油化工、煤化工、煤转电等能源化工业。同时,坚持用先进技术改造提升卷烟、食品、机械加工、制药等传统工业。__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含长庆)537.3亿元,较上年增长22.6%,实现利润76亿元,增长62.9%。地方原油产量752.09万吨,加工776.57万吨,分别增长20.1%和19.4%;生产原煤734.89万吨,生产卷烟26.5万箱。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83.4%。旅游业方面,抓住国家发展红色旅游的机遇,完善旅游规划,改善交通、住宿、餐饮、购物、娱乐及景区景点基础设施条件,旅游业出现了持续升温和快速发展的好势头。__年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__年被授予“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称号,来延旅游人数达到509.4万人次,较上年增长30.7%,综合收入20.2亿元,增长32.1%。

篇六 农村基层干部南方学习考察报告2950字

按照党校统一安排,6月12日到20日在苏州农村干部学院参加了为期 8天的培训。培训期间,苏州市有关领导和专家教授对苏州经济和社会发展成功经验的介绍,实地参观考察了苏州市新区、昆山开发区、张家港市和海澜集团等,近距离、多角度地感受到了苏州的魅力,接受了大量新视点、新思路,使我受到了强烈震撼,受益匪浅,感受颇多,对今后工作有很大启发。现将我的学习考察情况和一些体会汇报于下。

一、苏州印象

苏州是一个地级市,位于长江三角洲中部、江苏省南部,东临上海,南接浙江,西傍无锡,北依长江,交通便利,自然条件优越,素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全市总面积8488平方公里,下辖7个区和5个县级市,全市人口630万人。苏州是一座千年古城,苏州园林名扬天下,被誉为“东方威尼斯”、“上海的后花园”。改革开放以来,苏州经济总量高速增长,财政收入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飚升,发展速度飞快。现有外企超过万家,世界五百强中有118家到苏州投资,苏州下属5个县级市全部进入全国百强前十名。5个县级市都是国家级卫生城市,全部为国家级园林城市。苏州发展如此之快,固然有着区位优势、人文优势、旅游资源优势等等,但也与苏州人解放思想、大胆作为、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意识分不开。

二、苏州经验

一是解放思想引领发展。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是苏州破除障碍、引领发展的一大“法宝”。改革开放30年,苏州借助背靠大上海的区位优势和悠久文化的人文优势,看准时机,抢抓机遇,培育“不管东西南北风,咬住发展不放松;不闯官场闯市场、不比官职比贡献,有作为才有地位”的新思想,形成“亲商、安商、富商;干部办企业、老板当领导,全部放开、全民创业”的新观念,强化“小发展大困难,大发展小困难,不发展最困难”的新意识,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道路--苏南模式,诞生了“张家港精神”、“昆山之路”和“园区经验”三大法宝。苏州的实践证明,思想活跃,发展才有活力;思想僵化,发展必然受阻。只有在解放思想上先人一步,抢抓机遇,才能高人一筹;只有在思想解放上率先胜出,才能在加快发展上走在前列。

二是文化带动助推发展。文化已成为苏州城市竞争力和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苏州从思想上认识到文化是一种经济状态,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坚定做优做强文化产业的信念,积极利用苏州“文化高地”的优势,发挥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不断提高苏州的文化竞争力,促进和推动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提升。苏州注重古城文化的保护,已经走出了古城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困局,以文化古城为基础、为主体,打造新区、园区,形成了“一体两翼”的发展格局,实现了新区园区对古城的反哺。目前,从苏州老城区内任何一个角度都可以看到城内最高建筑北寺塔,仅从这点就体现了苏州在古城保护上的力度和效果。苏州也非常注重现代文化的发展与张扬,近年来苏州兴起太湖文化论坛,为苏州太湖确立了“文化新地标”,进一步推动太湖的保护和利用,推动太湖生态文明与区域内经济、文化、旅游等的互动互融,全面提升太湖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影响力,也建设性地推动苏州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三是优化环境促进发展。苏州视环境为形象与财富,视环境为经济资源与生产力。一方面,加强硬环境建设,“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坚持把园区建设作为招商引资的核心,相继高标准成立了昆山开发区、苏州高新区、苏州工业园区等一批国家级开发区,以及吴江开发区等一批省级开发区和一批乡镇工业园区。同时,加大园区周边环境整治力度,让苏州绿起来,亮起来,美起来,彻底改善了城区和园

区的环境面貌,打造了秀美的园林式东方古城。另一方面,加强软环境建设,发挥“以一带十、以十带百”的乘数效应。通过职能归并、清理行政审批事项、压缩收费项目、降低收费标准、“一站式”、服务体系、“电子政务”建设等措施,不断提升办事效能;树立服务第一的观念,倡导“办事高效,信守承诺,不讲不好办,只讲怎么办”的服务理念,变“管理型”政府为“服务型”政府,营造与国际接轨的良好投资软环境,以人性化服务、契约型服务等举措吸引外商投资。

四是扬长避短善于发展。苏州与上海各方面条件相比,明显优势不足,但是苏州人能找准定位,没有和最具竞争力的城市--上海力争发展项目,而是充分依托上海及周边便利的交通条件,和自己的人文、旅游资源等优势互补,真正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被誉为了“上海的后花园”。 今年,举世瞩目的世博会在上海举行,“苏州厨房”走进世博会、世博动漫宣传片由苏州打造、世博论坛登陆苏州、世博会游客中心落户太仓、世博会“水世界”签约周庄等等,都可以看出苏州发展的勃勃生机,可以说,善于最大限度地扬长避短也造就了苏州的辉煌。

三、苏州启示

在学习考察中,我们深深地感到,苏州有很多东西我们学不到,但也有很多东西我们是可以借鉴的,如在解放思想、招商引资、服务环境和抓落实等方面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发展观念。纵观苏州经济发展历程,发现机遇、抓住机遇、利用机遇是苏州经济和社会事业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要加快发展,就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发达地区快速发展的实践证明,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根本取决于领导干部。要积极培养各级领导干部的创新能力,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主动熟悉和掌握市场经济知识,主动融入市场经济的大海,争做推动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带头人。

二要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积极招商引资。进一步加大力度,把优化发展环境的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建立政府与企业的联系机制,定期发布关于审批、办税等方面的政务信息,定期公布招商引资政策,真正营造出公开公平公正的软环境;进一步转变机关作风,使关卡少下来,使门槛降下来,使程序简下来,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吸引民间资本进入生产领域;要创新招商方式,放宽进入领域,配套招商引资政策,同时政府继续增加引导性投入,吸引民间资本和外来资本参与创业,推动我市经济发展。

三要努力推动科技创新,实现转型发展。经济的发展归根结底要依靠科技进步。要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观念,加快发展科技含量高的产业;要用先进、适应的技术提升我市传统产业,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开展技术创新,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带动产品、产业升级,提高企业和产品竞争力;要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建设

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苏州人的认识是:所有竞争实质上都是人才的竞争,是教育的竞争。一个一流的国家,必定要有一流的教育。一个一流的城市,必定要有一流的大学,一个一流的地区和产业必定要有一流的人才作为支撑。

四是要找准市场定位,推动产业升级。在晋城,以煤炭、电力、冶铸、化肥为主的传统产业,占到全市工业经济的80%以上,这是优势所在,不能丢了优势找优势,必须把传统优势发扬光大。在展方式上,我们必须要准确定位,大胆创新产业形态,推动产业升级、产业延伸、产业替代和产业拓展,指导各类产业按照建设两型社会的要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要从依托资源到依靠科技进步,实现由黑变绿、由

重变轻、由粗变精、由大变强的根本性转变,努力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发展新路;要坚持把产业转型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格局中谋划,协调推动增长方式、发展动力、经济环境、体制机制和社会建设全面转型。

篇七 最新社区干部基层党建工作学习考察报告欣赏1600字

下面是最新社区干部基层党建工作学习考察报告范文欣赏,供各位阅读参考,希望内容能对你有帮助。具体内容如下:

在全党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之初,县委组织,并且朱书记亲自带队赴__、__、__学习考察基层组织建设,是县委的一项英明决策,本次考察,以基层组织建设为主线,同时涉及到工业、农业、新农村建、城市发展等多个领域,一路走来、一路震撼。在__参观了3个社区,听取王__书记的经验介绍,真正明白了社区化管理的内涵,怎样把党建溶入到社区管理之中,在__,参观了__镇、聚贤村发展现代农的情况,叶庄社区的基层党建管理模式,听取了县委蒋建明书记的经验介绍,看到了以基层党建为抓手,以干部实行目标化管理手段,以干部作风建设为保障,带动了一方经济,及各镇社会事业的迅猛发展,参观学___的社区建设及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星级化管理,解决了管理农村有时感到乏力的问题。深深体会到了在基层党建工作的基础上,他们党建、经济、城市、社会事业发展的魄力、动力、能力、活力和魅力;使思想受到一次洗礼,开阔了眼界,看到了差距,受到了启发,引发了思考。

一、先进发达地区的优势和特色

1、思路清晰、目的明确。以党建为抓手,以服务民生为目的,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以服务为先导、以创新为动力、以制度为保障、以和谐共建为追求的工作理念。__县采取党建承诺,智查追进,结果运用“四位一体”工作法,促进了基层发展稳定,机关工作作风转变。

2、与时俱进,基层党建思路新。__将星级化管理工作作为推动村居基层,组织建设的有效手段。立足实际,创新思路,积极借鉴,商业企业内部管理经验,把星级文化管理模式引进到支部书记管理工作当中,推进星级化管理,加为基层组织建设和农村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开辟了在现有经济条件下管好用好支部书记的新方法、新路子。

3、以人为本,为民服务的理念。服务方式虽有不同形式,但都有一套系统的制度来保障。制度落实与服务行为紧密连结在一起,起到了促发展、强能力、理 的作用。

4、和谐共建资源 合力大大。__鼓楼在社区党建中,注重合社会资源,积极组织单位和社区居民共同抓好社区建设,在共建中形成了“党建共抓,党员共管,资源共享,文明共创,活动共办”的社区党建共建格局。

二、感受存在的差距;

1、干部队伍素质,干事创业的激情,团结协作的为民服务的意识还有一定差距。

2、党建理念不够新,工作机制不够完善。

3、服务深度和广度不够。

4、没有形成合作的工作机制,社区居民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党建活动的积极性不高,没有开成合办。

三、启示

__街道将以基层组织建设年为契机,进一步解放思想,强化责任意识,提升党员干部队伍素质,提升工作效率,从而带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1、在社区党建上:重点抓场所建设和机制创新。一是按照服务人口筹建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二是在思路要探索符合实际的社区党建工作新机制。三是管理上要规范,要选好干部。四是搞好活动,把活动溶入到发展、稳定、服务中来实现,“发展、管理、活动”三位一体。

2、非公党建:以规模企业为重点,从强化服务上入手,扩大党的覆盖面,同时创新工作方法,推进企业党建工作正常化,制度化、规范化,通过党建工作能够激发员工的工作动力,推动企业发展。

3、农村党建:一是统筹城乡发展,做好在新农村规划的基层上筹建农村社区。二是树党员标干,推动农村发展,塑造新时期农村党员队伍的新形象。三是强化基础建设,改善办公条件。四是抓好村委班子建设。

4、机关党建:一是划块管理。二是实行每月缚 ,量化考核。三是定位管理。规范党员干部的管理。抓责任效率,努力做到级级有有管,事事有人抓,人人有责任,个个有压力,件件有着落,月月有考核的管理机制。

通过学习总结经验,取长补短,进一步提高党建中理念,多措并举进一步扎实开展如党建工作,进一步结合划块管理制度,强化干部的理论水平,夯实党建基础,实现__街道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跨越发展。

篇八 赴五市老干部门学习考察报告2100字

摘要

自党员先进性教育以来,我办老干部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为进一步贯彻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全面加强离退休干部工作”的要求,认真解决好老干部工作中面临的热点、难点问题,学习借鉴外地兄弟单位老干工作先进经验,探索新时期老干部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今年3月和5月,我办组织两批学习考察团,分赴某及成都、济南、长春、_____4个副省级城市6家老干部工作的对口单位进行学习考察。本文对外出学习考察的初衷、五市老干工作的基本情况、可供我办借鉴的经验与做法、考察学习后的收获与感受作出较为全面阐述。

一、外出学习考察的初衷

其一,我办自97年10月成立至今10余年,在全国是率先改革的产物。此间,某、长春、成都等老干部门先后来我办学习考察,但我办10多年来一直在家“坐井观天、自娱自乐”,有必要出去走一走看一看,既是礼节性的回访,更是虚心向别人学习。

其三,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全面加强离退休干部工作”,面对新的形势,我们的老干工作怎么做?这个问题值得思考和借鉴别人好的经验。

正是基于以上三点,我们带着问题和虔诚的学习态度躬身外出考察学习。

二、五市老干部工作基本情况

某:2000年某市各工业局撤销后,成立了市国资委离退休人员工作办公室(副厅级),内设综合处、离退休人员管理一处、二处、三处、企业离退休人员工作指导处5个处室,负责原市属工业局800余名离退休干部的管理服务工作。

该办主任由市国资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毛伯生兼任,这种优势决定了国资委对老干部工作的重视,也促使委领导班子可以较为全面准确地了解离退办工作开展情况,同时也便于在每年春节团拜会、“七一”纪念会等重大活动中邀请委领导到会,凸显委领导对老干部工作的关注,使老干办工作与国资委工作联系更加紧密,满足了老干部们心理需要和精神需求。

成都:成都市经委离退休人员管理办公室是2000年该市行政体制改革后,撤销各工业局后成立的副局级单位,内设综合处、干部一处、二处、三处、四处、五处6个处室和一个老干服务中心,管理着原市属工业局及经委系统600余名离退休干部。

主任刘正辉是市经委党组成员,因此具备委班子成员的优势。该办名义上有40多位工作人员,其实长年没有新人加盟,只剩23名年龄较大的工作人员。由于工作人员少,工作人员的压力较大。

济南:济南市经委离退休干部局是2023年该市撤消8个市属工业局后成立的行政副局级单位。内设综合处、服务一处、服务二处3个处室,主要负责机关、原市中小企业局机关和原各工业协会(行办)机关800余离退休干部的管理服务工作。

该局局长由市经委党组成员李宝国兼任,经委一名副巡视员任局党委副书记,经委还有一名副书记分管该局的工作。济南市经委老干部局起步比我们晚,但起点高,发展快,工作成效显著。去年济南市委组织部、市老干局在该局召开全市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现场会就是一个有力的佐证。中组部《老干工作交流》第30期、省委老干部《工作通报》、《中国老年报》都曾以整版篇幅报道他们的经验。他们的工作有鲜明的特色,可谓是经验丰富亮点纷呈,对我们大有可学性、可比性。

长春:长春2001年各工业局等11个经济部门撤销后,市委将老干部中的离休和局级干部交长春市直机关老干部管理服务中心(副局级)负责管理;退休处级以下干部由长春市退休干部管理服务中心(副局级)管理。

长春市直机关老干部管理服务中心,隶属于长春市委老干部局,该中心内设办公室、管理服务一处、二处、三处、四处、五处等6个处室,管理着306名离休、退休副局级以上干部。该中心虽为副局级单位,但按正局级配备领导,领导班子一正三副,编制42人全部是消化的改制干部。该中心与我办一直保持着邮寄《风彩晚霞》简报的联系。

_____:_____市经委离退休干部工作处系该市经委机关内设部门,主要负责委机关离退休干部75名(其中离休、退休副局级以上干部20名)的管理服务工作,指导委机关直属单位离退休干部工作。这是我们出访的最后一站,虽是初次打交道,但市经委分管领导童书记及刘清珍处长在星期六一清早就在火车站等候我们。在工作交流中他们着重介绍了2023年如何突出三个重点,开展三个活动,加强三个建改等方面的做法和经验,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三、可供我办借鉴的经验与做法

通过考察我们发现,除_____市外,其它城市对口单位都是经过了政府体制改革后成立的,机构设置、管理对象和工作人员配备等方面情况大体相似,但在管理体制、服务模式和工作方式创新上各具特点,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值得我们学习。

(一)管理体制呈现工作优势

我们发现,某、成都、济南、长春离退休干部管理单位的主要领导均为市国资委或市经委等上级主管部门党组成员或副主任担任。某市国资委离退休人员工作办公室主任由委副主任担任,以离退办工作为主;长春市直机关老干部管理服务中心主任按正局级高职低配,并兼任该市老干部局党组成员;济南市离退休干部局局长(副局级),为经委党委委员,市经委副巡视员任该局党委副书记,同时市经委副书记还分管该局的工作。这种领导体制有利于凸现上级领导的重视与支持,为上级部门领导全面掌握离退休干部工作开展情况,作出工作决策提供了便利条件,为自身工作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同时,更好地促进老干工作与经济工作的紧密联系,也更容易使老同志心理需求得到满足。

篇九 领导干部赴山东烟台等地学习考察报告5550字

创建文明城市活动由来已久。从1984年中央“五四三”活动指导委员会(中央文明委的前身)推广福建省三明市创建文明城市的经验发端,至今已有23年。1996年,中央__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到2023年前,要建成一批具有示范作用的文明城市。1999年、XX年,中央文明委分别评选表彰了两批“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区)”,烟台市是首批53个城市之一。XX年,中央文明委正式部署考评命名首批“全国文明城市”,并明确规定,申报对象必须是前两批“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区)”。

在此背景下,烟台市确立了“高点定位、自我加压、奋力拼搏,努力争创全省、全国文明城市”的目标,于XX年正式申报,并于XX年10月首批被命名。其经验和做法给了我们以下几个方面的启示:

一、在指导思想上,要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推动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多年来,烟台市坚持以党的__大精神和“____”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注重教育引导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其主要方式,一是选准主题,旗帜鲜明地加强正面灌输。早自1990年始,就坚持每年集中三个月时间,在全市分农村、机关、企业、学校、社区五个层面,采取举办培训班、邀请专家学者开办专题讲座、组织优秀党课下基层等形式,有针对性地组织集中教育活动。二是强化对比引导,更新发展观念。针对干部群众中一定程度存在的“自满自足自负”和“畏首畏尾畏难”情绪,选择了全国14个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全省17个市及周边城市三个座标,分1980年、1999年和“__”以来三个阶段,对各项主要经济指标进行对比,使干部群众清晰地看到,改革开放的前12年,烟台在全国14个首批开放城市中的发展位次稳中有进,而“__”期间,17项主要经济指标有11项增幅低于全省平均水平。通过比较,干部群众普遍认识到:看不到差距是最大的差距,认识不到危机是最大的危机。进而增强了“不进则退、小进也是退”的忧患意识,形成了破满破难、奋力赶超的斗志。

思想建设的成果,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思想保证和精神支撑。XX年,全市gdp达到1630.89亿元,增17.5%,在14个首批沿海开放城市的排名由第8位前移至第7位;地方财政收入完成64亿元,增33.8%;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80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660元,分别增10.4%和13.1%。烟台进入中国综合实力30强城市。同时,社会事业也取得新突破,分别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科教兴市先进城市、全国文化模范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环保模范城、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最佳中国魅力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等荣誉。

中央文明委决定命名首批全国文明城市后,烟台市委、市政府认为,文明城市是反映一个城市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最有说服力的综合性荣誉称号,是一张含金量非常高的“城市名片”。全市上下要在四个方面达成共识:一是争创文明城市突出了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及以人为本思想,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二是争创文明城市有利于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增强城市综合实力、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影响力,是推动烟台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有力手段;三是争创文明城市有利于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造福群众的德政之举、民心工程;四是争创文明城市活动内容广、标准高、指标细、测评严,全市上下同创共建,有利于把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先后召开了市文明委全会和市委常委扩大会议专题研究,提出了明确目标:到XX年,力争全面完成《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基本指标,确保首批进入全省文明城市行列,力争建成全国文明城市。同时要求,切忌形式主义,在群众“最盼”上赢民心,在群众“最急”上见真诚,在群众“最怨”上改作风,让群众真正在创建活动中见到利益,得到实惠。

二、在创建目标上,要始终坚持提升素质,优化环境,打造文明和谐的城市形象

(一)以提升市民素质为根本,广泛开展道德教育和实践活动。从1993年开始,烟台市以治城、育人、树新风为主题,以塑造繁荣、美丽、有序的城市形象为目标,广泛开展了以“做文明市民、建文明城市”为主题的“双文明”月活动。配合教育活动,组织编写了各类市民教材读本,既有总体性的《烟台市民文明手册》,又有每年一册的《市民素质教育读本》、《农村思想道德教育材料》,还有针对性较强的《文明市民公约》、《市民行为十不规定》等,形成了规范化、系统化的市民思想道德教育教材体系。

中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下发后,市委下发了“以德治市”工作意见,倡导并组织开展了一系列道德实践活动。围绕提高城市文化品位,开展了“争创学习型社会、争建学习型组织、争做学习型人才”活动;围绕抗击“非典”,组织开展了“讲文明、改陋习、树新风”等活动;围绕城市绿化美化,在文明单位和市民中开展“捐植文明林”活动,组织了30多万人次参加“爱市义务劳动”;围绕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组织开展了小公民“五小”实践等活动。驻烟部队积极支持和参与创城工作,开展了“为烟台增魅力,为驻地添光彩”主题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市民思想素质得到提高,精神境界得到升华,道德情操得到陶冶。

(二)以加快城市硬件设施建设和城市绿化美化为基础,着力改善人居环境。按照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和“年年有变化、三年见成效、五年大变样”的要求,三年来,投资40多亿元,构建了“贯通南北山海、拓展东西两翼”的城市框架,完成了滨海景观带等200多个建设项目;对中心街区两侧的建筑进行了统一规划设计、统一路灯安装、统一路面铺设,统一管线改造;投资8000多万元建成了国家一类图书馆,投资XX多万元建成了高标准的艺都影剧院,对市博物馆、美术博物馆等进行了修缮改造;投资4000多万元搬迁烟台山驻军并进行了一期保护开发。在抓好标志性景观建设的同时,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两年来,先后对27个居民小区进行改造,直接惠及4.5万户约15万人。市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3平方米,人均公共体育设施面积超过0.6平方米。

(三)以强化城市管理、建设高效开放的政务环境为重点,打造城市及党政机关的良好形象。进一步改革城市管理体制,建立健全了城市综合执法队伍;把市场机制引入城市管理,对公共卫生管理、园林绿地管理等进行招投标,城市卫生保洁率达到100%;以优化交通运输市场秩序、规范交通行政执法行为、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强化文化市场管理为重点,加大了综合治理力度。公共安全感调查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达90%以上。

在创建活动中,烟台市特别注重建设高效开放的政务环境。一是从1994年开始,在全国率先推行公开办事内容、办事标准和程序、办事时限、赔偿标准等社会服务承诺制度,有效地规范了政府行为,中宣部和国务院纠风办在8个部委和12个大中城市推广了这一经验。二是为了方便群众办事,提高工作效率,将有行政审批权的31个部门集中,建立了一条龙办公的“行政审批中心”。三是利用电视面对面、广播热线、网上对话等渠道开展政府部门与市民对话,倾听社情民意,解决实际问题。四是开展“万人评机关”活动,通过报纸和网络投票、向企业和市民发放评议票等形式,对党政群机关进行评议。评议分热点和非热点部门排出名次。对后三位的部门和单位取消当年评先资格;对连续三年后三位的部门调整领导班子。这一做法有效地解决了行政不作为、乱作为及工作推诿扯皮、办事效率低、服务质量差等问题。

(四)以开展活动为载体,引导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以诚信创建活动为主题,组织开展了“百城万店无假货”、“价格诚信单位”、“百佳文明诚信企业”等活动,实施了“农村文明信用工程”,建立了万家企业信用档案,完成了“烟台信用网”建设。以爱心城市活动为主题,开展了“一助一”活动,结成帮扶对子3600多个;三年来,全市有120多万人次、3000多个单位捐款1.5亿元,救助困难学生5万多人次,救助困难家庭10万多户次;7356个单位与17174户困难家庭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帮扶关系。广泛开展“希望工程”、“春蕾计划”和“送温暖”等活动,筹集希望工程基金810多万元,“春蕾计划”捐款455万元,送温暖基金和职工互助互济储金分别达1300万元和1800万元。

三、在措施保障上,要始终坚持强化机制,落实责任,确保创建工作的顺利实施

一是组织领导机制。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为组长,市长和市文明委副主任为副组长,市直和中央、省属40多个部门主要负责人及5区分管副书记为成员的争创全省、全国文明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各县市区、开发区、市直各部门也成立了相应机构,形成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文明委具体负责,上下贯通、左右联动的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体系。对各个时期的重点工作,实行了“四个一”:即一项重点工作、一名领导分管、一个部门牵头、一套班子专抓。

二是目标管理机制。依据《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以高于全省、全国文明城市指标的要求,制订了《关于广泛深入开展争创全省、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的意见》,实施了“思想教育与道德建设”、“城市发展与城市建设管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科教兴烟”、“阳光政务”和“基层基础创建”六大工程;制订了《争创全省、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实施方案》,把“六大工程”分解为124项具体任务,落实到16位市级领导、50多个责任部门和单位。各级也将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分管负责人和具体责任人。在此基础上,制定目标责任书,提出明确标准,推行“议定事项通知单”制度。对确定要解决的问题,由市文明委签发通知单,明确责任和时限,定期督查,确保落实。

三是物质投入机制。一方面,加大了财政投入,每年仅用于精神文明建设表彰活动的经费就达40万元,全市集中性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市财政均提供专门经费;每年拨专款100万元,用于扶持文艺精品生产。另一方面,认真研究探索新的投入机制,如开发旅游景点、发展产业带动文化设施建设等。去年,组织了首届公益文化项目推介会,推介项目200个,签约项目36个,协议融资400多万元,迈出了创新精神文明建设投入机制的重要一步。

四是监督考核机制。建立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督导与各部门自我督导相结合,群众监督与舆论监督相结合,重点监督与经常监督相结合的监督机制;在新闻媒体开设了“曝光台”,对不文明言行和创建工作推进较慢的单位进行督导和曝光。许多部门和单位还将创建任务制成公示牌,聘请义务监督员,开通创建监督热线电话,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建立了严格规范的考核体系,创建工作纳入了各级岗位责任制和领导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与各类评先创优活动挂钩。对工作扎实、贡献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导致创城考核丢分的,严肃追究责任。

四、在方式方法上,要始终坚持广泛发动,深入宣传,营造全民参与的浓郁氛围

XX年4月6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争创全省、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动员大会。市四套班子领导和驻军首长,市直机关科以上干部,市属企事业单位和中央、省属单位领导,驻军官兵共1200多人参加主会场会议,市电视台进行现场直播;各县(市)区、开发区领导及机关干部、各界代表在分会场参加会议。为便于市民收听收看,提前下发了通知并在新闻媒体预告。当天,全市大部分企事业单位、学校、社区组织了集中收看,有电视大屏幕的城市广场、商场的电视柜台、居民家庭也成了小的分会场,部分企业、农村还利用内部广播播放实况。直接收看、收听动员大会的市民约50万。

动员大会后,为进一步提高市民知晓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加大新闻和社会宣传力度,新闻媒体开设了专栏专题,以新闻报道、典型介绍、访谈评论、市民言论、公益广告等形式,进行全方位、高密度、大容量的宣传;二是在繁华地段、公共场所、党政机关、学校及社区、主要道路、公交车及出租车上设置公益广告、宣传橱窗,张贴文明公约、宣传单和标语口号;三是通过社区居委会和中小学生,向每一户家庭发出公开信,号召市民共同参与,多作贡献。三次抽样调查的结果表明,市民对创城工作的知晓率达95%以上。

在创城工作中,特别是在宣传发动群众、维护城市秩序和卫生、帮助弱势群体方面,志愿者队伍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烟台市有一支宏大的志愿者队伍,分属工、青、妇及文明办、综治办等部门组织管理,仅治安志愿者就达1.5万人。其管理的可取之处,在于队伍具有相对稳定性,有详细的档案名册,并配有相关标志。

五、在工作重点上,要始终坚持典型引路,整体推进,突出同创共建的总体要求

在创建活动中,烟台市特别注重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从1993年起,定期通过市民直接投票方式,评选“十佳文明市民”、“十佳服务明星”、“十佳文明家庭”、“十佳窗口单位”,并由市委、市政府召开大会隆重命名表彰;对各行各业在创建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定期组织经验交流;对树立的典型,采取新闻报道、事迹展览、组建先进事迹报告团等形式,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宣传。

学习考察期间,我们分别参观了企业、农村、机关三种类型的全国文明单位(村),他们的一个共同点就是紧密结合自身实际抓创建。张裕葡萄酒公司是我国民族工业的先驱之一,他们围绕弘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这一主线,大力培育和弘扬企业文化,为企业发展增添了巨大活力;龙口南山集团以解放思想抓机遇,艰苦奋斗求发展为主线,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发展成为拥有资产总额106亿元的国家级企业集团和上市公司;烟台市公路局从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入手,狠抓执行力,对待工作“不让领导说两遍、不让群众跑两遍”,成为一句响亮的口号。在典型的示范和感召下,全市范围内城乡连动,广泛开展了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一条街和文明村、文明小城镇、“十星级文明户”、军地双拥共建等多种形式的创建活动。同时,依托劳动技术培训、职业介绍中心、职业资格认定、外来人口管理等途径和手段,积极探索、推进创建活动向非公制经济组织、中介机构和外来流动人口延伸,开展了争创“文明个体工商户”、“文明民营企业”和“文明经营区”活动。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当前,我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业已全面启动。相信有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决心,有全市各族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有前期“三创”工作的铺垫,有外地有益经验的可借鉴,昆明一定能够如愿以偿,获得“全国文明城市”这一综合性荣誉称号。

篇十 参加西部地区千名乡镇干部赴外地学习考察报告850字

参加西部地区千名乡(镇)干部赴外地学习考察报告

今年我参加了由国家外国专家局举办的西部地区千名乡(镇)干部赴深圳、珠江三角洲、香港培训班。此次培训主要采取专题讲授与现场考察相结合的方式,使我经历了一次难忘的学习之旅。

一、基本情况

这次学习培训分别赴深圳、香港、顺德、中山、珠海五个城市,对其

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和经验进行了初步了解和实地考察。了解深圳市经济发展的动力、深圳改革发展和自主创新的有关情况和经验、考察全国两个文明建设先进单位、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深圳市龙岗区南湾街道南岭村社区居民委员会,听取村领导介绍经验。参观香港市政建设设施、太平山顶、金紫荆广场及香港标志性建筑——香港青马大桥等。

二、主要收获与启示

(一)对照科学发展观,感悟经济特区的发展

深圳是我国最早开放的特区,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可以说,深圳是我国发展最快的城市,是一种现象。“深圳速度”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日新月异的标志。从根本上讲,深圳的改革发展和自主创新则是深圳快速崛起的真正动力。

一是发展为纲、紧抓不松。深圳的开放开发一开始就建立在现代市场经济的理念与本地实际紧密结合的基础之上。大力引进香港的资金、技术、机器,充分发挥劳动力和土地资源优势,围绕发展是硬道理,紧抓硬指标、用硬手段、抓硬任务不放松,不断探寻适合深圳的经济发展模式。

二是改革探路、带动发展。深圳人能够始终发扬“敢闯、敢冒、敢试”的“三敢”精神,在总结经验中不断深化改革,提出准、快、深、细、大、坚“六字”方针。探寻深圳的经济发展,结合理论实践,深圳的经济发展源泉主要来自于五大发展动力,即:劳动力投入、资本投入、科技进步、教育和制度创新。

三是坚持开放、勇于实践。在坚持开放中,深圳人始终实践“433”发展模式。坚持开放,扩大开放,贯彻政策。

深圳作为一个经济特区城市,28年(1980年—2008年)的成功经验缔造了深圳独有的经济发展模式和发展现象,在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今天,深圳逐步从农业经济时代到工业经济时代,走向知识经济时代。

篇十一 干部赴大学学习考察报告1500字

为深入学______大精神,进一步提高中青年县处级后备干部的综合素质,深化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作用的认识,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以及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_____州委组织部组织中青年县处级后备干部春季班的学员38人,于_____年4月6日至4月18日赴重庆西南大学进行了为期11天的考察学习。

根据西南大学培训学员的学习考察计划安排,学员们先后聆听了:《管理方法与管理艺术》;《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与应对策略》;《激励理论在管理中的运用》、《行政伦理与领导干部行为规范》、《领导、管理与情商》等讲座。此外,还参观了长安福特和可口可乐在重庆高新技术开发区的生产车间。

通过听课学习和实地参观考察,学员们感触颇深,受益匪浅。为期11天的考察学习,不仅使学员们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而且学到了经验,受到了启示,提高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相信对今后学员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将会大有裨益。学员们普遍反映,通过这次到重庆的学习考察,大家得到了许多启示。

1、重庆市成立直辖市10年来,其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所得取的巨大成就,充分证明了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国家走向繁荣昌盛的根本保证。目前,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州各族人民正以饱满的热情,积极的姿态,为_____的全面发展和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不懈奋斗。为此,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切实带头实践“三个代表”的要求,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并且真正落实到行动上,从而不断推进我州三个文明协调发展。

2、只有筑好巢,才能引得凤凰来。_____现阶段的当务之急就是要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挥交通、能源、通讯等基本要素之间的互动促进作用,并制定和着力实施土地使用、户籍管理、税费征收等方面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在创造良好的软硬投资环境的基础上,积极引进州内外国内外的人才、资金、技术和管理,尤其要注重引进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进_____的信息化建设;同时要找准优势,合理定位,大力发展特色经济、特色产业,如矿产资源开发、旅游业等,将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从而发挥我们的后发优势。

3、_____目前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国家投资,要加快我州的发展单凭国家财政投资是不够的,还需要各级政府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用好用足各项优惠政策,吸引各方的人才、物力、财力,参与到我州跨越式发展中来。我州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首先要实现农牧区的小康,各级政府应发挥市场导向作用,以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增加农牧民收入为目的,以科技创新为动力,结合本地优势,加快农牧区的产业结构调整,走公司+基地十农户的经营模式,积极与内地有实力的企业合作,提高农牧产品的市场化程度,从而实现我州农牧民增产增收。

4、重庆市构筑生态环境平台,并使之转化为经济优势,吸引了国内外许多知名企业落户重庆,使重庆经济保持持续高速的发展。而生态资源丰富的_____,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要注重人和自然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我州生态系统十分脆弱,一但遭到破坏就难以恢复,为此,我州在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的同时,要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牢固树立“生态立地、生态兴地、生态强地”的思想,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形成人人爱护环境,保护生态的良好氛围,避免走“先破坏,后治理”的弯路。在我州丰富的自然资源有效保护的前提下,本着大旅游、大区域、大市场、大产业的思路,充分发挥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使我区经济社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篇十二 中青年干部培训班赴外学习考察报告5300字

为深入学习十六大精神,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深化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作用的认识,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以及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我校第十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一行65人,在自治区党校巡视员、校党委委员格桑培杰同志的带领下,于2003年11月7日至11月21日赴珠海、深圳两地进行了为期14天的考察学习。

一、基本情况

根据珠海市委党校学习考察计划安排,学员们先后聆听了珠海市委党校校委委员、副教授雷雯同志作的“珠海市情介绍”、市仲裁委周盛盈同志作的“创新制度,构筑预__败新机制”、余信鸿教授作的“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是贪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宋海燕副教授作的“cepa对深圳经济的影响”、市委办刘福祥同志作的“不断增强综合竞争力是发展的关键”、省委党校林子英教授作的“中青年干部应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以及香洲区委办张献斌同志作的“学习《___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的体会”。同时,大家还参与了珠海市委党校中青班课题调研汇报会,听了“cepa对珠澳经济的影响”、“珠海市基层党组织组织生活情况的调查”、“严格依法行政,努力实现行政管理法制化”、“加强制度建设,解决干部能下问题”、“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高行政效率”、“珠海西部工业园区竞争力的思考”等调研报告,倍受启发。结合着理论学习,学员们还先后参观了珠海市容市貌、科技创新海岸、大学园区、格力集团、工业园建设、农村及临港工业区、驻澳部队珠海驻地等。

在深圳市委党校,学员们聆听了刘校长作的关于近几年深圳发展状况和近期所进行的几项重大改革试点情况的报告,并认真解答了学员们的提问。

通过听课学习和实地参观考察,学员们感触颇深,受益匪浅。所到之处,受到了两地市委党校的热情接待和周密安排,大家深深感受到了民族大家庭的温暖。为期14天的考察学习,不仅使学员们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而且学到了经验,受到了启示,提高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相信对今后学员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将会大有裨益。

二、珠海、深圳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经验

珠海、深圳成立特区后,两市市委、市政府带领珠海、深圳市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形成了全民思发展、谋发展、议发展、参与发展的良好局面,在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实事求是,真抓实干是发展的关键

珠海市位于广东省南部,东与香港水域相连,南与澳门陆地相接。是一座著名的花园式海滨港口城市。珠海自1980年成立经济特区以来,经过20多年的改革,已从一个当初经济结构单

一、工业基础差、偷渡港澳严重的一个小渔镇发展成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农渔业、商贸旅游业综合发展的现代化城市。珠海利用所处的地理优势和中央给予的特殊政策,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气魄,创造出令人一瞩目的成就。2002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00多亿元,是1979年建市之初的175倍,年均增长23%,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91万元,城市绿化率达到43%,1999年联合国人居中心授予珠海“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珠海确定了“三基地一中心”(以信息技术为龙头的高科技产业基地,有较强吸引力的产学研基地,高附加值的产品出口创汇基地,有较强辐射力的环境优美、经济繁荣、秩序优良、文明富庶的现代化中心城市)发展方向,也就是把珠海建成珠江三角洲的花园式海滨城市,并预计2023年实现现代化。

深圳实行对外开放以来,已由“三来一补”经济走向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之路,拥有康佳、tcl、创维等10多个电子电器为主的全国名牌产品。2002年,深圳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200亿元,名列全国第4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5560美元,列全国第1,财政收入300多亿元,在全国主要城市中名列第三。深圳确定了创建国际化城市的目标,预计在2023年率先实现现代化。

珠海、深圳两市20多年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归其原因:虽然两地有其自然的地理优势,有国家适当倾斜的经济政策和支持,但更主要的是得益于两市人民与时俱进,解放思想,不断开拓创新,真抓实干,这也是两市率先实现小康社会的关键。珠海、深圳两市虽然走在了全国的前面,但并未就此停滞下来,而是始终与时俱进,解放思想,以加速发展作为自身的第一要务。抓住中国加入wto的发展机遇,充分发挥毗邻港澳,地处对外开放前沿和拥有海港的优势,锐意进取,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走高科技发展之路;同时按照gepa协议,珠海市拟定了珠海大开发的宏伟蓝图、深圳市提出了“第二次创业的发展思想”,两市还构画了建设大珠江三角洲经济圈和泛珠江三角州经济圈的蓝图,继续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试验田。

(二)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政府在市场中的导向作用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中国加入wto后,政府管理经济、发展经济的手段和方式也需因时而变,因为政府的管理行为、管理手段直接影响到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在考察学习过程中,我们发现珠海、深圳特区政府善于工作创新,勇于打破传统的政府管理模式,自觉实现政府职能转变,积极发挥政府的市场导向作用,把工作置于市场经济的框架中,从市场中去寻求突破发展,政府把主要工作精力放在为公共社会服务上,实行政府职能定位市场化,服务市场化。珠海市就提出了“ 不求所有,只求所在”的口号,为投资者提供优质服务和各项优惠政策,吸引投资者,从而达到了双赢。2002年,新引进外商直接投资项目704个,合同利用外商投资13.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达6.98亿美元。

改革开放以来,特区一直实行归口管理,但由于政府既是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又是执行者和监督者,从而造成效率低下,老百姓办事难,易滋生腐败。现正在探索“行政三分制”:即首先设立咨询委员会,委员们由大学教授、有关专家等社会人士兼任,不设专职,委员们负责调研,向人大提出法律政策建议和报告,人大审议通过后,以政府公报形式对外公布;政府及其具体部门只有执行权,执行情况由全社会来监督;老百姓如发现在执行中出现违反法规、制度的情况,可向监察局告状,如对处理结果不服,可启用司法程序,向法院提起诉讼。“行政三分制”的探索和实行,目的在于建立“廉洁、务实、高效”的政府,以及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wto规则的管理模式。

珠海斗门区农业示范园区位于珠海市西部,相对较为落后。珠海市政府积极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政府出资培训农民学习养鱼技术,让农民由种植甘蔗向海产养殖转变,并出资帮农户修建鱼塘,提供技术支持,同时按照公司+基地十农户的经营模式,为农户找到了市场,增加了当地农民的收入,实现了农户、公司、政府三赢。这种经营模式,现在当地农村普遍推广,并在实践中日趋完善,这也正是政府在市场中发挥了正确的导向作用的结果,也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考察报告格式 ·民办教育考察报告 ·服装企业考察报告 ·赴外地学习考察报告

(三)合理的规划,高效的城市管理,打造优质环境是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珠海号称浪漫之城,以人为本、山水共享是其发展的主题。该市大力实施功能区带动战略,高起点进行城市规划,把整个珠海市作为生态示范区,使之建设成为最适合人类居住、旅游和投资创业的现代化城市。市政府强化城市管理职能,做到“八个统一”:统一规划、统一按规划征用和划拨建设用地、统一按规划控制功能分区、统一按规划控制标高、统一审查设计、统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统一风景园林绿化管理、统一市容街道管理,高质量地进行城市建设。在城市管理方面,突出“三分建、七分管”的思路,珠海在全国城市中率先成立了城市管理法庭,制定了环保、规划、国土、园林、卫生、城管等一系列的法规,达到了高效能的城市管理水平。同时,注重以优美的环境增添城市的吸引力,大力发展生态资源产业化旅游基地,明确城市的定位和发展方向:即城市发展个性化,城市生活社区化,城市主导产业服务化,城市布局合理化,城市要素及群体间关系共生化、协调化,城市管理、建设、决策程序化、法制化。在城市建设中把绿化面积作为一项重要指标,实行市长生态环保第一责任人制度,从而把珠海建设成为一个环境优美、显山露水的花园城市,2000年被国家环保总局授予“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称号,成为国家级的环境保护城市和园林城市。通过环境优势构建的平台,又转化为经济优势,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环境与经济的协调统一发展,同时也为珠海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依托高新技术产业,广纳人才,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

珠海市高新技术产业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尤其是从1999年实施功能区带动战略以来,珠海市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增长,已初步形成以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和生物技术及医药等产业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产业群,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联合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研究开发技术创新体系。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珠海市支柱性产业,2002年高新技术产品的总产值达218亿元,经省级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有79家。尤其是“大学园区一科技创新海岸”,建立起一批高起点、宽领域的高新技术研发基地,“大学园区”按“不求所有,只求所在”的原则,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了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十多所国内著名高校在珠海设立分院,为珠海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人才保证。同时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适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企业经营机制和企业研究与开发、投融资体系,为高新技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创造一个非常有利的环境。珠海已相继建立了三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2001年,珠海市被国家批准为国家第十一个软件产业基地。

发展高科技产业需要大批高科技人才。珠海市以优惠的政策、低廉的投资成本,吸引了十多家国内著名大学和一批国内外著名企业与研究机构落户,从而聚集了科技创新能量,带动了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深圳虽然只有二所高校,但采取优惠条件吸引了高素质人才,使得国内外人才汇聚深圳创业,同时在人才培养选拔上采取了一些措施:一是公派留学人员,市财政保证每人每年培训费20万元,送到国外培养;二是高薪聘请,到国内各大学招聘2万多名博士、研究生等拔尖人才;三是逢进必考,凡调入深圳工作的人员,都必须参加统一考试。

珠海、深圳两市在经济总量上来之后,不再是简单的追求发展速度,而是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引进项目上由过去注重数量而转向根据完善城市功能来确定项目,以高科技企业、高知识聚集行业为主要引进项目,从而提升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三、学习考察的几点启示

全体学员通过对珠海、深圳市的学习和考察,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拓展了思路,更新了观念,并深感自己的责任重大。返回后,经过各小组的认真研讨交流,启示如下:

1、珠海、深圳市自成立经济特区二十多年来,其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所得取的巨大成就,充分证明了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国家走向繁荣昌盛的根本保证。目前,在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区各族人民正以饱满的热情,积极的姿态,为西藏的全面发展和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不懈奋斗。为此,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切实带头实践“三个代表”的要求,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并且真正落实到行动上,从而不断推进我区三个文明协调发展。

2、只有筑好巢,才能引得凤凰来。西藏现阶段的当务之急就是要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挥交通、能源、通讯等基本要素之间的互动促进作用,并制定和着力实施土地使用、户籍管理、税费征收等方面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在创造良好的软硬投资环境的基础上,积极引进区内外国内外的人才、资金、技术和管理,尤其要注重引进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进西藏的信息化建设;同时要找准优势,合理定位,大力发展特色经济、特色产业,如旅游业、生物制药、矿产资源开发等,将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从而发挥我们的后发优势。

3、西藏目前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国家投资和兄弟省市的援助,要加快我区的发展单凭国家财政投资是不够的,还需要各级政府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用好用足各项优惠政策,吸引各方的人才、物力、财力,参与到我区跨越式发展中来。我区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首先要实现农牧区的小康,各级政府应发挥市场导向作用,以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增加农牧民收入为目的,以科技创新为动力,结合本地优势,加快农牧区的产业结构调整,走公司+基地十农户的经营模式,积极与内地有实力的企业合作,提高农牧产品的市场化程度,从而实现我区农牧民增产增收。

4、珠海市构筑生态环境平台,并使之转化为经济优势,吸引了国内外许多知名企业落户珠海,使珠海经济保持持续高速的发展。而生态资源丰富的西藏,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要注重人和自然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我区生态系统十分脆弱,一但遭到破坏就难以恢复,为此,我区在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的同时,要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牢固树立“生态立地、生态兴地、生态强地”的思想,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形成人人爱护环境,保护生态的良好氛围,避免走“先破坏,后治理”的弯路。在我区丰富的自然资源有效保护的前提下,本着大旅游、大区域、大市场、大产业。

篇十三 人事干部赴江苏学习考察报告1850字

人事干部赴江苏学习考察报告

我参加了5月9日在南京市举办的呼伦贝尔市人事干部赴江苏培训班,这次培训班由市人事局长何奇、副局长吴海冬带队,一行34人,学员为各旗市区人事局长及人事工作的同志。为期六天的培训班学习内容有:国家公务员管理、参观中国江苏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市场并座谈、江苏经济与社会发展形势分析、新形势下的人才资源开发、人才流动与人才市场管理、事业单位改革及人事争议仲裁工作、专家管理、参观江宁开发区及人才市场并听取江宁区人事局张克勤局长人事人才工作经验介绍、人力资源管理与人才中介组织、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走进新世纪的职称工作等11课。这期培训班时间虽短,规格非常高,讲课的老师有江苏省组织部副部长、人事厅厅长赵永贤和副厅长陈允丰,以及各处、中心的一把手新自授课;因为授课老师起点高,内容非常丰富、新颖,尤其是两位人事厅长,曾多次参与国家有关政策的制订、研讨等,讲课内容非常具有前瞻性。通过几天的学习和实地参观,大开眼界,对沿海先进地区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及人事人才工作各方面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现将学习考察情况汇报如下:

一、江苏的发展(江苏省人事厅副厅长陈允丰)

(一)江苏概况

江苏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的长江三角洲,全省面积10.2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06%。其中平原面积7.06万平方公里,水面面积1.73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954公里,耕地面积500.84万公顷。全省人口为7438万,人口密度居全国各省第一位。2002年全省gdp突破了1200亿美元,也就是说,在这片仅占全国1%的土地上居住着全国6%的人口,创造了约占全国10%的gdp总量。

1、江苏的教育

江苏教育科技发达,全省拥有90多所高等院校,高等学校数量居全国首位,全省现有高等院校在校学生20多万人。

2、旅游资源

江苏风光秀丽,名胜古迹众多,自古以来就是旅游胜地。南京、苏州、扬州、镇江、常熟、徐州、淮安均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省内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就有13座,包括六朝古都南京,人间天堂苏州。

3、工业

江苏的工业发达,轻、重工业门类齐全,技术先进。主要工业有机械、电子、电力、石化、纺织、食品、建材、造纸等。南京、无锡、苏州、常州、南通为主要工业中心,其中纺织和丝绸工业居全国首位。机械、电子、石化、汽车正在成为江苏省新的支柱产业。江苏拥有一批全国驰名的品牌,如熊猫、小天鹅、红豆、森达等。

4、农业

江苏是我国农业发达的省区之一,素有鱼米之乡之称,全省共有耕地面积4448千公顷。水田约占60%,旱地约占40%。主要作物有水稻、蚕桑、茶叶、水果等。

(二)江苏的经济发展概况(江苏省委党校 储东涛)

江苏是祖国东南沿海经济社会比较发达的省份之一。江苏在建设小康道路上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江苏经济建设的成就令全国瞩目:

2023年,江苏地区生产总值达15512.4亿元,占全国总量的11.4%;人均gdp达到20852元,折2521美元,等于全国的2倍;财政总收入达到2540亿元,占全国总量的9.6%;进出口总额达到1708.1亿美元,占全国14.8%;实际外商直接投资达到121.4亿美元,占全国2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6827.6亿元, 占全国9.7%;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159.7亿元,占全国7.7%。

江苏在全国一些指数的排位:2023年,江苏私营个体经济企业数量居全国第一;高等院校及在校大学生数量居全国第一;外商直接投资总额居全国第一。 gdp总量全国第二;工业增加值全国第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全国第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国第三;海关出口总额全国第二;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全国第三。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刚突破10000元,达到10482元,居全国第七位;农民人均纯收入4754元,居全国第五位。

二、寻找压力、谋求再发展(江苏省委党校 储东涛)

(一)江苏提出“两个率先”

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具体目标是:

(1)在时间或进度上要先于全国。

江苏省委、省政府提出:到2023年左右,全省总体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23年左右,全省总体上基本实现现代化。这样,江苏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要比全国提前10年;江苏基本实现现代化,要比全国提前30年。

(2)在水平或程度上要高于全国。

江苏已经在全国率先提出了《江苏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主要指标》。这一指标体系由四大类18项指标组成,包括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社会发展、生活环境四类。

在上述指标中,最重要的是:

第一,人均gdp,2023年要超过24000元(约3000美元);

第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00元(约2000美元);

第三,农民人均纯收入8000元(约1000美元);

第四,城市化水平55%;

第五,城镇社区居委会依法自治达标率90%;

第六,农村村委会依法自治达标率95%;

第七,环境质量综合指数80分。

干部学习考察报告(十三篇)

xx年xx月xx日,按照市局党组的安排,市局党组成员、副jú长***率市局人事教育科科长***对**质监局党组副书记、副j局长**同志拟任**质监局党组书记、jú长职务进行考察,考察情况如下:一、基本情况**,女,汉族,生于1968年3月,四川省三台县人,中共党员,大学文化程度。1986年6月至1990年2月,在**县东河电站工作;1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学习考察信息

  • 参观学习考察报告8篇
  • 参观学习考察报告8篇92人关注

    xx中学之行,本人感触良多,要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要打造高效课堂,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应该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是我们教师掌控的主阵地。课堂教学 ...[更多]

  • 人事干部赴江苏学习考察报告(十五篇)
  • 人事干部赴江苏学习考察报告(十五篇)88人关注

    人事干部赴江苏学习考察报告我参加了5月9日在南京市举办的呼伦贝尔市人事干部赴江苏培训班,这次培训班由市人事局长何奇、副局长吴海冬带队,一行34人,学员为各旗市区 ...[更多]

  • 单位学习考察报告15篇
  • 单位学习考察报告15篇47人关注

    不久前,我带领草堰口镇部分村党总支书记参加了县委组织部组织的赴青岛考察学习活动。大家一致认为,时间虽短,但印象极深,感触很多,收获颇丰。所见所闻所学,犹如一股清新 ...[更多]

  • 赴外学习考察报告4篇
  • 赴外学习考察报告4篇45人关注

    按照县委安排,20xx年x月下旬,县委组织部组织县委政研室、政府办、人力资源局、编委办一行7人赴安徽省cf县、四川省jt县,考察学习两地人才工作的做法和经验。现将学习 ...[更多]

  • 干部学习考察报告(十三篇)
  • 干部学习考察报告(十三篇)32人关注

    xx年xx月xx日,按照市局党组的安排,市局党组成员、副jú长***率市局人事教育科科长***对**质监局党组副书记、副j局长**同志拟任**质监局党组书记、jú长职务进行考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