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范文网
当前位置: > 工作报告 > 党政报告

组织部门调研报告:关于建立干部综合考评机制调研报告(三篇)

发布时间:2024-02-23 12:24:01 查看人数:50

组织部门调研报告:关于建立干部综合考评机制调研报告

篇一 组织部门调研报告:关于建立干部综合考评机制调研报告3900字

组织部门调研报告:关于建立干部综合考评机制调研报告

建立健全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是引导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提高执政能力的关键举措。近年来,我们围绕“考什么”、“谁来考”、“怎么考”这一主线,科学设置考核环节,准确规范考核内容,不断充实和完善考核手段,努力探索建立以工作实绩和德才素质评价为核心内容的干部综合考评机制,使干部考核工作更具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公正性。

一、基本做法

1、责任承诺考实。每年初,我们结合上级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层层分解、责任到人,通过市电视台、市报等媒体,将各单位年度工作思路、主要任务和实现的目标,向社会各界进行公开承诺,自觉接受单位干部职工和社会各界的广泛监督、评议。年终考核时,提前下发有关考核文件,并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发出考核公告,公布被考核对象、考核组成员名单、考核时间和举报电话,从而使考核工作从始至终置于广大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监督之中,将实绩的真实程度交给广大干部群众审核、评判和监督,防止随意夸大成绩、有意掩盖“败绩”、任意侵占“共绩”等现象出现。

2、领导把关考评。考核期间,我们将各单位工作总结和党政正职的述职述廉报告,分别送市四大班子有关领导审阅评议,由市级领导根据平时掌握的情况,对乡局级领导班子和党政正职整体工作进行评价;乡局级领导班子党政正职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对单位副职进行评价。市级领导和领导班子党政正职的评价结果以百分制量化计分。

3、群众参与考认。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述职的基础上,与会人员进行民主测评,对领导班子的政治鉴别力、政策敏锐性、大局意识等十多项评价内容和领导干部的德、能、勤、绩、廉等五项评价内容进行测评。同时,考核组组织知情群众和社会层面对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的被认可度进行民意调查,并发放民意调查表。民主测评和民意调查表结果按百分制量化计分。

4、部门核对考证。市直有关部门根据单项考核目标和考核细则,对乡镇办或市直单位提出单项评价意见,并提供相关数据,各项结果按其所占权重折算后计入年终考核总分。

5、组织系统考核。考核组采取“听、谈、看、议”的方式,广泛收集材料,实施立体考核。“听”即听取各单位主要领导对全年工作情况的汇报,从而了解考核目标完成情况,所承诺的工作责任目标的落实情况、采取的主要措施,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和实现的目标;“谈”既与班子成员及干部群众代表广泛进行座谈,了解领导班子的整体状况,个人分管工作的完成情况,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看”既查看会议记录、相关资料,核对有关报表、查阅原始资料,同时结合考核目标要求和目标责任承诺,到工作现场进行核实、确认;“议”既在听、谈、看的基础上,对单位的工作总结,领导干部的述职报告和自我评价进行综合分析确认。

6、实绩分析评估。在对考核对象的工作实绩进行考核并形成初步结果的基础上,考核组成员进行集体议绩,发表意见,按经济建设、社会事业发展、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创新工作等要素对领导班子进行打分;对领导干部按所承担的工作量、工作难易程度、工作效率和效果、本人所发挥的作用等要素打分,形成考核组的实绩评价结果。

7、综合确认评档。我们坚持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将实绩考核、民主测评、民意调查、考核组评价等内容按不同权重计算出分值,并进行分析、比较、排队,形成对考核对象的综合性定性结论,确定相应等次,提出初步评价建议,报市委审核研究后,确定各乡局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年终评价等次。

二、初步成效

几年来,我们严格按照“五考两评”的干部综合考评办法的要求,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进行全方位的立体考核,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是发挥了考核工作的导向作用,为广大干部践行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树立了新导向。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要求,使之在考核内容的确定、目标体系的构建、考核手段的采取以及考核结果的运用等各个方面均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使干部考核工作的评价、激励等功能发挥得更加充分,释放的信息和形成的导向更加明确,使广大干部对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理解和把握。

二是推进了干部工作的民主化,在有效落实群众的知情权上作出了新探索。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和群众公认的原则,把扩大民主和群众的参与贯穿于综合考核评价的始终。目标责任承诺,让群众知道班子在干什么、做什么,引起群众的关注,增加群众的知情权;在“党建网站”上设置意见箱和部长信箱,开通监督电话,收集基层群众对乡局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评价意见,增强群众的监督权;设定“群众认可程度”调查表,对各单位的目标完成情况和办实事情况的考核,坚持让群众说了算,让群众进行评判,群众满意度达不到要求的,一律不算作政绩,从而确立了群众的评议权。

三是实行分平台、分类考核,在确保考核结果的真实准确、公平公正上找出了新途径。我们按经济发展水平的强弱、区域特点的优劣,将15个乡镇办事处分为两个平台;根据职能业务特点和工作性质将100多个市直单位分为党政综合、经济管理、社会事业发展、执法监督、群团及事业、垂直部门等六大类,从而使同一平台、同一类别之间有了可比性、竞争性,改变了过去总体考核、总体排位,出现的大单位、好部门连续当优秀的不正常局面。实行分平台、分类考核,使相同性质的部门之间有了比较和参照,增加了考核压力,自觉形成互相监督、互相督促、互相激励、比学赶超的工作氛围,增强了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从而使领导班子的考核结果更加客观、更加公正公平四是为干部选拔任用和加强教育管理提供了准确依据,在实现考核成果运用的最大化上取得了新进展。综合考核评价办法的运用,较全面、客观地反映了考核对象的工作实绩和德才表现。我们将考核结果运用于干部选拔任用,对实干劲头较足、责任意识较强、履行职责较出色、自身形象较好的优秀干部进行提拔或转任重要岗位,对基本称职或不称职的干部进行岗位调整、降职、免职或改任非领导职务。与此同时,还把考核结果作为加强干部教育和管理的重要依据,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存在的共性问题,召开领导干部大会进行集中点评,对个性问题进行个别反馈,对在团结协作、工作作风、自身形象等方面存在问题较多的领导干部,责令其作出书面说明并对其进行诫勉谈话。

三、几点思考

一是在考核内容的确定上,必须突出实绩重点,使考核评价的针对性更强。我们在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中,把实绩考核作为考核评价干部的重中之重,通过考核干部取得工作实绩的过程和结果,来检验干部的德才素质和个性特点,从而形成以实绩论优劣、凭实绩看德才的良好导向。在具体实施中,充分考虑到各考核对象基本条件不对称的客观情况,在指标设置时,按照分类的原则进行细化和量化,在结果分析时又侧重于看位次进退、看主观努力、看协调发展,从而便于对处于不同层次、不同基础条件下的干部所取得的工作业绩进行对照比较,使考核评价具有较强的可比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尽量避免出现“画像不准”、“千人一面”等问题。

二是在考核主体的拓展上,必须扩大参与范围,使考核评价的民主性更强。综合考核评价办法的实施,较好地体现了开放理念,坚持组织认可和群众认可相结合的原则,将上级、同级和下级特别是群众纳入到考核评价主体体系中来,变以往由组织部门独家考核为市领导、有关部门等相关专业机构和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参与的立体考核,使与考核对象有密切关联的各个层面的人员广泛参与到考核中来,拓宽了考核评价工作的视野,提高了考核评价的开放度,有利于从全方位、宽领域、多角度获取考核对象的信息。在考核主体的拓展上,尤其注重突出了群众的主体地位,通过公示亮绩、民主测评、民意调查、多层面访谈、延伸考察等制度安排,构建了群众参与的平台和渠道,有效落实了群众对考核评价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提高了群众对干部考核工作的认可度和支持度,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领导干部只对上负责、不对下负责的问题。

三是在考核环节的设置上,必须注重衔接配套,使考核评价的可操作性更强。综合考评机制运用了多个程序和方法,不仅每个考核环节都做到了独立成章,各有侧重,而且各个环节之间较好地体现了一脉相承,互有关联。如民主测评和个别谈话重在考核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德才表现,民意调查和实绩考核进行考核评价。个别谈话在获取信息量上比民主测评和民意调查更加广泛、生动、具体,是对民主测评、民意调查的深化和延伸,能较好地弥补测评和调查内容上的不足,更有利于了解考核对象的个性特征。又如通过加强综合分析,对各个环节的考察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实现了不同环节之间的相互衔接和整合。通过各个阶段评价结果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验证,有效地增强了考核工作操作层面的针对性,充分整合了各环节之间的内在功能,进一步提高了考核评价工作的质量。

四是在考核结果的评定上,必须加强综合分析,使考核评价的准确性更强。在考核评价中,注重把民主测评、个别谈话、民意调查、实绩考核等环节形成的结果与以往考核考察的积累性成果相结合,进行综合分析。在分析评价中,科学运用了定性一定量一定性的方法,以定性评价为主,注重定量分析,既对干部在质的方面进行鉴别和确定,又运用科学合理、便于操作的计算方法进行量化分析,在定性基础上形成定量结果,定量结果中体现定性评价,在定性与定量之间进行相互印证。因此,最终得到的考核结果既有定性的评价又有定量的分值,比以往传统的考核考察结果,在内容上更全面、了解上更深入、分析上更客观、评价上更准确,更能系统、全面、客观、准确地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工作实绩和德才素质作出评价,为领导班子调整配备和干部选拔任用提供有力依据。

篇二 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科学化制度化工作机制的调研报告2750字

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科学化制度化工作机制的调研报告

一、当前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在贯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过程中,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出现了新的特点,选拔任用的程序越来越严格、规范、细致,干部考察考核的内容和范围越来越广泛,干部群众的民主意识、参与意识、监督意识明显增强。但在干部选拔任用中还存在优秀人才难以脱颖而出的难题,实际工作中表现为以下几种具体情况:

1、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不够完善。

一是竞争上岗工作中,应考人员的临场表现和实际德才评定之间存在矛盾。经过我局近几年的实践,竞争上岗在程序、内容和形式上已基本成形,日趋规范。但另一方面,程序和形式基本固定,笔试面试类型存在雷同现象,一些干部已基本掌握了应试技巧和规律,实际工作中,确实发现少数考试型干部难以适应岗位工作要求,难以达到所预期的目标要求。二是干部提拔的方式没有突破性进展。目前干部提拔方式主要还是常规提拔和竞争上岗两种,对新的干部选拔任用方式还缺乏深入研究和探索,各种任用方式之间还缺乏有效的衔接。三是破格提拔还没有规范化、制度化。上级对破格用人标准不明确,难以把握,破格用人环境还不够宽松。

2、干部交流存在一定难度。

干部家庭实际问题的增多,对干部交流的影响比较大,特别是对上有老、下有小或家里有病人的干部,从人性化角度,领导不愿意把他们交流到偏远的单位,而有些人又不适合到局里工作。此外,把一些干部交流到条件稍差的单位,有些干部的思想工作又不太好做。

3、对干部监督还有漏洞。

有的科室长、分局长对干部的监督抓得不够严格,特别是对放手使用与严格管理把握的不是很好,有的虽然做到了放手使用,但忽视了严格管理。此外,对干部八小时以外监督,怎样做到既严格监督,又合情合理合法的措施和方法不够多。

4、干部选拔任用还受到人情关系的影响。

由于干部选拔任用必须经过民主推荐,且必须取得超过一半以上的推荐票,才能进行组织考察环节。因此,造成一些敢想敢干的干部不得不考虑自己的人际关系,工作中有怕得罪人的思想顾虑。此外,在民主推荐中,一些干部以亲疏关系决定投票人选,使用人的不正之风时有存在。

二、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科学化、制度化工作机制的主要措施

1、加强民主参与机制建设,落实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

通过推进干部工作的民主化,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建立起一整套民主的运行机制,使群众在党组的领导下,按照党的干部标准和干部政策,参与选拔、管理、监督干部等各项工作。一是要落实好群众的知情权。群众对竞争上岗选拔任用全过程都享有知晓、了解、质询的权利,这是最基本的民主权利。为保证这些权利的实现,最重要的是要建立健全考察预告制,全面实行“任前公示制”。二是要扩大群众的参与权。正确引导群众,并创造条件鼓励群众积极参与,才能拓宽视野和渠道选准人、用好人。三是要扩大群众的选择权。必须以群众满不满意、赞不赞成、高不高兴、答不答应为重要标准,努力把党组意见与群众意见科学地统一起来。四是要扩大群众的监督权。要认真抓好任前公示制,加强群众监督。要完善民主评议制度,切实发挥好民主评议制度的监督作用。

2、加强竞争机制建设,拓宽渠道,不拘一格用人才。

积极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引入竞争机制,完善竞争上岗制度,进一步扩大竞争上岗的职数和范围,解决好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问题。地税事业的发展,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人才为先的观念;必须把实施“人才强局”战略放在地税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营造一个有利于人才成长、鼓励人才干事、支持人才创业的良好环境。要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要把“政治上靠得住,业务上有本事,肯干事,干成事和不出事”的优秀人才选拔到干部队伍中来。

3、加强干部考察考核制度建设,切实扩大民主,做到考实评准,对干部做出准确评价。

通过考核和竞争上岗双向选择等科学合理的方法,动员广大干部职工举贤荐能,拓宽选人视野,给更多的人提供施展才能的机会,要使人才资源得到科学、合理、有效的开发,进一步完善激励竞争机制,要使竞争上岗成为“真才实学的竞争,工作业绩的竞争,群众公认的竞争”,促使其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促进干部职工加强学习、更新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一是要认真搞好民主推荐工作,把民主推荐作为干部提名的必经程序,同时理好民主推荐与组织把关的关系,根据干部所处的特定环境和条件,对民主推荐、测评等结果进行认真综合分析,防止简单地以票取人。二是 在考察干部的德、能、勤、绩、廉时,注意考察干部八小时以外的情况。三是考察工作“阳光作业”,实行考察工作预告制度。四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行实绩考核,

4、加强党组讨论决定干部相关制度建设,努力提高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水平。

切实实行研究决定干部预告制。党组研究干部任用,必须提前通知党组成员,让他们在会前能对所要研究干部的情况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在研究干部时有话可说,有意见可提,提高党组研究干部的质量。要充分发扬党内民主,严格按照《干部任用条例》规定的程序和要求研究决定干部任免。积极推广党组讨论任免干部无记名投票表决制,在严格票决程序的前提下,不断扩大票决干部的范围,以切实发扬党内民主,集中集体智慧,做出正确的用人决策。

5、对干部交流工作实行双向选择,建立健全干部交流工作机制。

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在全县地税系统实行“单位选人和个人选单位”的双向选择工作机制。具体方法是:在交流时,采取个人报名选择科室和分局,科室和分局根据报名情况选择确定本单位人员,对落岗人员待岗分配,只发生活补助费用。通过这种方式,合理配置人才和干部资源,充分发挥人尽其才、人尽其能的优势,就是为了进一步加大干部交流力度,优化干部结构,拓宽选人用人渠道,创造公开、公平、公正的用人环境,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舞台,干成事的人有地位,不干事的人被淘汰,干坏事的人被除名”, 使有限的人力资源得到科学合理配置, 有力地促进地税事业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6、加强干部监督工作相关制度建设,促进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科学化制度化。

要严格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要求,严把干部推荐提名关、考察考核关、讨论决定关。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干部选拔任用中完善三项制度:一是要不断完善干部任前公示制,在干部选拔工作中进一步扩大民主、强化监督,防止和纠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增强干部的群众观点和干部工作的透明度,调动干群参与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二是要不断完善监督机制,畅通监督渠道,使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置于群众广泛的监督之下。三是要不断完善责任追究制,对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失职、渎职造成用人失误或失察的要严格追究追究责任。

篇三 建立干部综合考评机制调研报告3900字

建立健全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是引导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提高执政能力的关键举措。近年来,我们围绕“考什么”、“谁来考”、“怎么考”这一主线,科学设置考核环节,准确规范考核内容,不断充实和完善考核手段,努力探索建立以工作实绩和德才素质评价为核心内容的干部综合考评机制,使干部考核工作更具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公正性。

一、基本做法

1、责任承诺考实。每年初,我们结合上级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层层分解、责任到人,通过市电视台、市报等媒体,将各单位年度工作思路、主要任务和实现的目标,向社会各界进行公开承诺,自觉接受单位干部职工和社会各界的广泛监督、评议。年终考核时,提前下发有关考核文件,并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发出考核公告,公布被考核对象、考核组成员名单、考核时间和举报电话,从而使考核工作从始至终置于广大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监督之中,将实绩的真实程度交给广大干部群众审核、评判和监督,防止随意夸大成绩、有意掩盖“败绩”、任意侵占“共绩”等现象出现。

2、领导把关考评。考核期间,我们将各单位工作总结和党政正职的述职述廉报告,分别送市四大班子有关领导审阅评议,由市级领导根据平时掌握的情况,对乡局级领导班子和党政正职整体工作进行评价;乡局级领导班子党政正职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对单位副职进行评价。市级领导和领导班子党政正职的评价结果以百分制量化计分。

3、群众参与考认。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述职的基础上,与会人员进行民主测评,对领导班子的政治鉴别力、政策敏锐性、大局意识等十多项评价内容和领导干部的德、能、勤、绩、廉等五项评价内容进行测评。同时,考核组组织知情群众和社会层面对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的被认可度进行民意调查,并发放民意调查表。民主测评和民意调查表结果按百分制量化计分。

4、部门核对考证。市直有关部门根据单项考核目标和考核细则,对乡镇办或市直单位提出单项评价意见,并提供相关数据,各项结果按其所占权重折算后计入年终考核总分。

5、组织系统考核。考核组采取“听、谈、看、议”的方式,广泛收集材料,实施立体考核。“听”即听取各单位主要领导对全年工作情况的汇报,从而了解考核目标完成情况,所承诺的工作责任目标的落实情况、采取的主要措施,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和实现的目标;“谈”既与班子成员及干部群众代表广泛进行座谈,了解领导班子的整体状况,个人分管工作的完成情况,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看”既查看会议记录、相关资料,核对有关报表、查阅原始资料,同时结合考核目标要求和目标责任承诺,到工作现场进行核实、确认;“议”既在听、谈、看的基础上,对单位的工作总结,领导干部的述职报告和自我评价进行综合分析确认。

6、实绩分析评估。在对考核对象的工作实绩进行考核并形成初步结果的基础上,考核组成员进行集体议绩,发表意见,按经济建设、社会事业发展、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创新工作等要素对领导班子进行打分;对领导干部按所承担的工作量、工作难易程度、工作效率和效果、本人所发挥的作用等要素打分,形成考核组的实绩评价结果。

7、综合确认评档。我们坚持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将实绩考核、民主测评、民意调查、考核组评价等内容按不同权重计算出分值,并进行分析、比较、排队,形成对考核对象的综合性定性结论,确定相应等次,提出初步评价建议,报市委审核研究后,确定各乡局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年终评价等次。

二、初步成效

几年来,我们严格按照“五考两评”的干部综合考评办法的要求,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进行全方位的立体考核,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是发挥了考核工作的导向作用,为广大干部践行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树立了新导向。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要求,使之在考核内容的确定、目标体系的构建、考核手段的采取以及考核结果的运用等各个方面均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使干部考核工作的评价、激励等功能发挥得更加充分,释放的信息和形成的导向更加明确,使广大干部对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理解和把握。

二是推进了干部工作的民主化,在有效落实群众的知情权上作出了新探索。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和群众公认的原则,把扩大民主和群众的参与贯穿于综合考核评价的始终。目标责任承诺,让群众知道班子在干什么、做什么,引起群众的关注,增加群众的知情权;在“党建网站”上设置意见箱和部长信箱,开通监督电话,收集基层群众对乡局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评价意见,增强群众的监督权;设定“群众认可程度”调查表,对各单位的目标完成情况和办实事情况的考核,坚持让群众说了算,让群众进行评判,群众满意度()达不到要求的,一律不算作政绩,从而确立了群众的评议权。

三是实行分平台、分类考核,在确保考核结果的真实准确、公平公正上找出了新途径。我们按经济发展水平的强弱、区域特点的优劣,将15个乡镇办事处分为两个平台;根据职能业务特点和工作性质将100多个市直单位分为党政综合、经济管理、社会事业发展、执法监督、群团及事业、垂直部门

等六大类,从而使同一平台、同一类别之间有了可比性、竞争性,改变了过去总体考核、总体排位,出现的大单位、好部门连续当优秀的不正常局面。实行分平台、分类考核,使相同性质的部门之间有了比较和参照,增加了考核压力,自觉形成互相监督、互相督促、互相激励、比学赶超的工作氛围,增强了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从而使领导班子的考核结果更加客观、更加公正公平四是为干部选拔任用和加强教育管理提供了准确依据,在实现考核成果运用的最大化上取得了新进展。综合考核评价办法的运用,较全面、客观地反映了考核对象的工作实绩和德才表现。我们将考核结果运用于干部选拔任用,对实干劲头较足、责任意识较强、履行职责较出色、自身形象较好的优秀干部进行提拔或转任重要岗位,对基本称职或不称职的干部进行岗位调整、降职、免职或改任非领导职务。与此同时,还把考核结果作为加强干部教育和管理的重要依据,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存在的共性问题,召开领导干部大会进行集中点评,对个性问题进行个别反馈,对在团结协作、工作作风、自身形象等方面存在问题较多的领导干部,责令其作出书面说明并对其进行诫勉谈话。

三、几点思考

一是在考核内容的确定上,必须突出实绩重点,使考核评价的针对性更强。我们在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中,把实绩考核作为考核评价干部的重中之重,通过考核干部取得工作实绩的过程和结果,来检验干部的德才素质和个性特点,从而形成以实绩论优劣、凭实绩看德才的良好导向。在具体实施中,充分考虑到各考核对象基本条件不对称的客观情况,在指标设置时,按照分类的原则进行细化和量化,在结果分析时又侧重于看位次进退、看主观努力、看协调发展,从而便于对处于不同层次、不同基础条件下的干部所取得的工作业绩进行对照比较,使考核评价具有较强的可比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尽量避免出现“画像不准”、“千人一面”等问题。

二是在考核主体的拓展上,必须扩大参与范围,使考核评价的民主性更强。综合考核评价办法的实施,较好地体现了开放理念,坚持组织认可和群众认可相结合的原则,将上级、同级和下级特别是群众纳入到考核评价主体体系中来,变以往由组织部门独家考核为市领导、有关部门等相关专业机构和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参与的立体考核,使与考核对象有密切关联的各个层面的人员广泛参与到考核中来,拓宽了考核评价工作的视野,提高了考核评价的开放度,有利于从全方位、宽领域、多角度获取考核对象的信息。在考核主体的拓展上,尤其注重突出了群众的主体地位,通过公示亮绩、民主测评、民意调查、多层面访谈、延伸考察等制度安排,构建了群众参与的平台和渠道,有效落实了群众对考核评价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提高了群众对干部考核工作的认可度和支持度,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领导干部只对上负责、不对下负责的问题。

三是在考核环节的设置上,必须注重衔接配套,使考核评价的可操作性更强。综合考评机制运用了多个程序和方法,不仅每个考核环节都做到了独立成章,各有侧重,而且各个环节之间较好地体现了一脉相承,互有关联。如民主测评和个别谈话重在考核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德才表现,民意调查和实绩考核进行考核评价。个别谈话在获取信息量上比民主测评和民意调查更加广泛、生动、具体,是对民主测评、民意调查的深化和延伸,能较好地弥补测评和调查内容上的不足,更有利于了解考核对象的个性特征。又如通过加强综合分析,对各个环节的考察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实现了不同环节之间的相互衔接和整合。通过各个阶段评价结果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验证,有效地增强了考核工作操作层面的针对性,充分整合了各环节之间的内在功能,进一步提高了考核评价工作的质量。

四是在考核结果的评定上,必须加强综合分析,使考核评价的准确性更强。在考核评价中,注重把民主测评、个别谈话、民意调查、实绩考核等环节形成的结果与以往考核考察的积累性成果相结合,进行综合分析。在分析评价中,科学运用了定性一定量一定性的方法,以定性评价为主,注重定量分析,既对干部在质的方面进行鉴别和确定,又运用科学合理、便于操作的计算方法进行量化分析,在定性基础上形成定量结果,定量结果中体现定性评价,在定性与定量之间进行相互印证。因此,最终得到的考核结果既有定性的评价又有定量的分值,比以往传统的考核考察结果,在内容上更全面、了解上更深入、分析上更客观、评价上更准确,更能系统、全面、客观、准确地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工作实绩和德才素质作出评价,为领导班子调整配备和干部选拔任用提供有力依据。

组织部门调研报告:关于建立干部综合考评机制调研报告(三篇)

组织部门调研报告:关于建立干部综合考评机制调研报告建立健全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是引导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提高执政能力的关键举措。近年来,我们围绕“考什么”、“谁来考”、“怎么考”这一主线,科学设置考核环节,准确规范考核内容,不断充实和完善考核手段,努力探索建立以工作实绩和德才素质评价为核心内容的干部综合考评机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建立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