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范文网
当前位置:报告大全 > 工作报告 > 党政报告

中国乡村考察报告9篇

发布时间:2023-01-13 18:36:09 查看人数:98

中国乡村考察报告

篇一 台湾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考察报告

一、基本情况

培训考察期间,全体人员不仅认真参加有关培训,虚心学习台方经验,而且不断探讨新问题,提出发展新思路。同时,我们与台湾有关企业进行对接,磋商加强琼台农业合作的有关事宜,台湾有关方面建议在海南 “冬交会”上增设台湾休闲农业专馆和农产品加工品专馆,展示台湾农业发展经验和成果,并洽谈投资海南休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相关项目,进一步推动琼台农业交流合作。通过培训考察,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更新了观念,达到了学习交流、借鉴经验及寻找差距的目的。同时,广交朋友洽谈合作,达成了许多共识。在与台湾农业界、休闲农场人士和朋友的接触和交流中,也感受到了台湾接待人员的热情,增进了双方的了解。

二、主要收获

1、了解了台湾休闲农业的发展历史

休闲农业是台湾近二十年才涌现的一种新兴的农业经营发展形态,它对突破农业发展瓶颈、提高农民收入及繁荣农村社会,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的主要思路,是利用农业及农村丰富的自然资源,将乡村变成具有教育、游息、文化等多种功能的生活空间,满足现代人对休闲生活日益扩大的需求。历经多年的发展和完善,台湾休闲观光农业呈现出了多元化发展模式,主要有乡村花园、农家民宿、观光农园、休闲农场和牧场以及市民农园、教育农园等,范围广泛,内容丰富,不仅有上规模的农耕田园、渔业风情、森林旅游、乡野畜牧活动,还有别具特色的农耕教育、生态保育、民宿体验、乡土民俗等休闲活动项目。

2、总结了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的基本特点

(1)管理机构完善,政府支持力度大。

台湾休闲农业由“农委会”主管,“观光局”和“经建会”协同管理,在“农委会”下设立休闲农业管理及辅导处,各县市也相应设立休闲农业管理及辅导机构,从上到下形成了休闲农业管理和辅导体系。行政部门主要负责制定政策法规,编制和审批规划,安排资金补助和贷款,支持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制定评价标准,定期检查和评估,加强与旅游部门的联系等。经“农委会”核准的休闲农场,在经营上享受优惠政策,并由“农委会”拨出专项经费,经费一般用于修建从主路到农场的支路、水电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教育农园、科研、展示厅、科普教育以及组织文化宣传等方面的补贴。

(2)法规制度完善,保证有序发展。

(3)充分发挥休闲农业发展协会的作用。

为了加强对休闲农业的指导、服务和管理,台湾于1998年成立了“台湾休闲农业发展协会”。协会是由休闲农业经营业主组成的人民团体,是联结产、官、学界的桥梁,兼负着休闲农业发展的使命。协会接受“农委会”委托,致力于休闲农业的法规制定、资源整合、资讯传递、产业辅导、行销推广、环境保护及农村文化的传承、发扬等工作,促进休闲农业产业化,提升休闲农业竞争力,扩大农村就业机会。在开展具体工作中,协会制订出各种辅导策略及执行方案,协助辅导从事休闲农业管理及服务人员,提升经营企业的服务品质、解决人力资源问题、推动整合营销等,同时肩负起社会教育的责任,对整个休闲农业产业的规范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4)高度重视休闲农业规划和检查评证。

台湾对休闲农业进入门坎要求非常严格,2023年台湾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已达到1244家,但经过农委会、观光局准设许可的只有456家。“农委会”与协会合作推动休闲农业的检查和评证,并颁发认证标志。“农委会”规定,对准备发展休闲农业的景点,需聘请专家进行实地考察与评估,通过详细的规划设计,并由乡村社会、社会心理、民俗文化、景观生态、水土保持、森林、园艺环境工程、旅游观光、农村建设、地政等各个方面有关专家学者及单位代表组成“休闲农业咨询小组”,执行休闲农业规划设计的决策咨询。台湾休闲农业检查评证分别以核心特色、园区规划、创意运用、解说与行销、组织与人力管理、环境与景观管理、社区参与、观光资源等八项进行评证。对获得评审核定的休闲农业区,均由“农委会”认定挂牌经营,并提供资助经费,用于相关设施的配套建设。台湾对休闲农业发展既持鼓励支持态度,又强调法制管理,使企业依法经营,既保护了企业的合法权益,又限制和制约了一部分人利用休闲农业的名义,进行超范围建设和经营,有力地保证了休闲农业的健康发展。

(5)系统开展休闲农业宣传促销活动。

台湾较重视对休闲农业旅游目的地形象宣传和品牌打造,各旅游景区企业则密切配合,形成高效率的旅游营销网络。通过网络信息,游客可以做到“足不出户,了如指掌”。台湾休闲农业网站内容主要有:新闻发布、景点介绍、游区地图、旅游路线推荐、住宿餐饮服务、留言系统,乃至网上定房、定门票服务等。促销手段也较为多样化,在机场、车站设置统一识别标志的旅游服务中心,向游客推介旅游路线、景点;利用国际互联网开展旅游宣传和电子商务;台湾休闲农业发展协会编印“台湾休闲农场”观光旅游地图,各景区点都有自己编印的主题特色宣传画册。

(6)强化园区产品深度开发与推广。

台湾休闲农业十分注重企业园区的产品开发,根据企业的特点特色研发出自己的主导产品、系列产品、创意精品,如中原食品工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的蔬菜、水果系列产品、台一教育休闲农园的蜂蜜系列产品、阿里山有机茶农场的茶系列产品、走马濑休闲农场的牧草系列产品、莲花生物科技公司的莲花系列产品、兰花生物科技休闲园区的兰花系列产品、立康生物科技健康养生有限公司医药系列产品等,食品、用品、药品、保健品、旅游纪念品,让游客目不暇接;做工上乘、质量保证、包装精美、携带方便,使游客爱不释手。企业本着一乡一品牌一产业的经营理念,成功深度挖掘企业产品、研制、开发,增加了产品的科技含量,带动了商品的发展,延长了产品链条,增加了企业收入,支撑企业可持续发展。

(7)注重景点导游培训。台湾休闲农业十分注重对景点、产品导游的培养,景点和产品解说是台湾休闲农业的一个亮点。

三、启示与建议

纵观台湾休闲农业20多年的发展经验,结合海南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起步建设阶段,相比之下,得到一些启示与建议。

(1)加强宣传提高认识是做好海南休闲农业的前提条件。

台湾政府部门从一开始就非常重视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宣传,包括政策宣传、景点整体形象宣传、休闲旅游线路宣传、特色产品宣传等。建议:省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加大海南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宣传扶持力度,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如广播、电视、报纸等进行宣传促销。利用农村节庆假日,组织观光旅游,举办展览会和科普培训等活动进行宣传。加强与旅行社的合作,与周边景点、景区相结合,扩大旅游市场,以吸引更多的游客。

(2)完善强有力的管理机构是促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关键。

台湾休闲农业从起步、发展、壮大到今天的强大,每一步都是在“农委会”、“农会”以及“休闲农业协会”的引领、监督、呵护下完成的。我省虽然率先于全国成立“省休闲农业发展局”,但仍然挂牌省乡镇企业局,大部分市县都没有设立相应的职能部门。建议:省政府将省休闲农业发展局作为省农业厅一个独立的职能部门,配备专门的工作班子和人员,专门负责全省休闲农业发展行政管理工作。省农业厅可成立“省休闲农业管理服务中心”负责政策咨询、信息服务、发展规划等事业性的工作,市县各级政府部门成立相对应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管理机构,配备专门的工作班子和人员,专门负责休闲农业行政管理工作,打破目前市县休闲农业管理职责不明,分工不清的局面。同时加快成立“省休闲农业协会”作为政府联系企业的纽带和桥梁,加强行业的自律,共同推动休闲农业发展。

(3)制定政策法规,规范休闲农业健康发展。

为保证休闲农业有序发展,台湾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内容包括:休闲农业区设立的基本条件,休闲农业辅导办法、休闲农业标章核发使用要点、休闲农场设置管理要点等。海南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从一开始就要制定一套完整的政策法规,当务之急是省政府应尽快出台《海南省休闲农业发展若干意见》,从企业基本条件、土地使用、资金扶持、税收缴纳、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人员培训、经营管理等方面给予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规范和优惠扶持。土地使用,是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首要条件,在用地上建设硬性设施占地比率,要借鉴台湾的经验,不同类型分别对待,适当放大比率;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土地使用用途要借鉴台湾的做法,做出在不改变土地使用用途硬性规定的前提下,租赁、承包期可适当放宽到50年。资金投入是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保证,借鉴台湾休闲农业资金投入与资金投入使用办法,建议海南政府部门设立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建设发展基金,每年投入一定资金用于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补贴。

(4)做好发展规划是稳步推进休闲农业发展的基础。

台湾休闲农业的健康发展与台湾政府部门长期注重休闲农业的规划是密切相关的。目前,海南休闲农业仍处在自发发展的起步阶段,与台湾休闲农业发展初期相类似。因此,建议借鉴台湾经验,组织有关专家对我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资源利用现状和发展趋势作全面调查研究,摸准海南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优势、潜力和特点,理清发展思路,编制全省近期发展规划和中长期发展规划,并将纳入国际旅游岛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各市县也要根据本地区的优势特色做好规划工作,形成省、市县、乡镇三级一体的规划蓝图。策划规模项目,突出特色,合理布局,避免雷同,避免走弯路,稳步推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

(5)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是加快休闲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由于起点不同,海南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一方面要借鉴台湾的发展经验,另一方面是发挥自己的优势:

一是2023年12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将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其中指出“积极推动热带特色农业与旅游相结合,制定实施观光农业、休闲农业支持计划,建设示范基地,拓展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空间”,是海南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最好机遇。

二是海南省委第六次党代会提出“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绿色崛起之路”,“打造中外游客的度假天堂和海南人民的幸福家园”,实施“绿色宝岛大行动”,“建设美丽乡村”是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最好的切入点。

三是自然环境优越,区位优势突出,农业发展条件良好;生态环境良好,生物多样性完备;民族文化丰富,海南有汉、黎、苗、回、壮等37个民族;旅游业发达,是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有力支撑。

四是文明生态村建设比较完善、各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是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坚实基础。

五是奇特的自然景观,丰富的热带农业资源,是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源泉资本。总之要充分挖掘利用各地区各市县各乡镇独特品牌优势,打造“一乡一品牌一产业”,“一县多品牌多产业”的格局,在国际旅游岛建设的背景、气候中,抓住机遇,突出特色,快速发展。

(6)以“农”为本是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根本。

台湾的《休闲农业辅导管理办法》规定,规划休闲农业区的首要条件就是要有农业生产和农村文化,我们考察的台湾企业,无不是以发展农业为依托的。建议海南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要做好定位,以农业为本,以解决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为目的。发展“三生”(生产、生活、生态),服务“三农”(农村、农业、农民)是休闲农业发展的根本,单有“休闲”,没有“农业”,不是休闲农业。要充分利用各种农业资源,采取“公司+农民”、“公司+合作社”、“合作社+农户”等多种发展模式,发展农业生产,调整结构,促进增长、增加收入,同时结合国际旅游岛建设,推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相结合,实施“政府引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发展新格局,实现共赢。

(7)坚持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从80年代发展至今天,台湾休闲农业越做越大,越做越强,除了有一个强有力的严密的管理机构,一套切合实际政策措施支持以及一个因地制宜的合理规划以外,最主要的就是台湾休闲农业始终坚持了可持续发展,坚持自己的特色,坚持在发展中不断创新,坚持以创意产品支撑。因此,建议海南定位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品一定要与大宗鲜活农产品和加工农产品区别开来,突出创意产品,在精致品牌特色上做好文章。继续开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企业评定活动和休闲农业创意产品大赛等活动。

(8)建立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人才培训体系。

借鉴台湾休闲农业产学研相结合和人才培养的做法,建议各级主管部门要重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管理和经营人才的培养,重点加快创业型人才培训,将休闲农业技能人才培训纳入阳光培训工程,组织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管理与服务知识、风土人情知识、诚信意识及行业服务规范等方面的培训,不断提高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准,提高我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整体素质。

(9)加强两岸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互动交流。

台湾发展休闲农业几十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做法,值得刚起步的海南休闲农业管理者和经营者学习借鉴。建议:一是同台湾休闲农业协会建立交流合作关系,定期开展双边交流。邀请台湾的专家学者和经营者来琼指导和交流,同时派遣我方不同层次的团体、人员赴台考察学习,研究借鉴台湾成功的经验,指导海南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二是策划建立若干个台湾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园区项目,引进一批有经验有实力的台资企业投资创业,以点带面推动海南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三是建议每年的“冬交会”邀请台湾相关休闲企业参展,让海南人民感受和认识台湾休闲农业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四是制定有关政策保证台商在海南投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权益,在项目审批、基础设施建设、通关检验检疫等方面给予特殊优惠政策,为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为来琼投资台商提供更多方便,从而加速海南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快速发展。

篇二 关于乡村旅游扶贫的考察调研报告该怎么写

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关于乡村旅游扶贫的考察调研报告该怎么写,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能对你有帮助。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看全文介绍。

随着扶贫开发工作的深化,创新发展成为新阶段扶贫开发的必然要求,而乡村旅游扶贫就是扶贫开发形式和内容上的创新。20xx年x月x日至x日,xxxx县政协第十三界委员会农经界别组赴兴隆考察调研xxxx县乡村旅游扶贫。通过对三桥滨州移民新村、兴隆玫瑰农庄和卡麂坪传统古村落民居保护的考察调研,对我县乡村旅游扶贫现状和问题的分析,旨在探讨乡村旅游扶贫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目前,扶贫已进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阶段,理清扶贫攻坚思路,增添扶贫攻坚措施,实施新一轮精准扶贫,已成为各级政府使命崇高的艰巨任务。

贫困地区是乡村旅游资源富集区域,更是扶贫重点投入的地区。乡村旅游扶贫丰富了扶贫开发的形式内容,提升了农村经济的“造血功能”。乡村旅游贴近农村、贴近农民,是调整农村经济、农业产业、农民收入结构的重要手段,自然成为扶贫开发的重要载体。乡村旅游与扶贫开发的有机结合是资源优势的融合,是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的创新,其本质都是为了提升贫困地区“造血功能”,是促进贫困地区繁荣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助力。

一、xxxx县乡村旅游扶贫发展现状

“十二五期间”,xxxx县通过实施特色产业融合,打造乡村旅游服务平台,开发乡村旅游产品,创建乡村旅游品牌、大力培育乡村旅游扶贫支柱产业。一是打造乡村旅游景区景点。目前新建龙桥、长安、太和、云雾民族风情街,板壁房,保存浓郁川东特色民居和人文景观,提升旅游接待服务基地的形象和档次。新建三桥、龙桥、蜀鄂、杉木等扶贫移民旅游新村,与绿树花草相映衬,与景区景观相辉映。农户依托景区发展农家乐、提供特色旅游产品商贸和后勤服务,实现安居乐业、经济增收。二是建设乡村旅游配套设施。大力培育餐馆、宾馆、农家乐等乡村旅游服务业。制定出台《xxxx县乡村旅游农家乐补助标准及验收办法》,搭建贫困地区创业协会和小额信贷金融服务平台,采取政策扶持、信贷、借款贴息等方式,解决资金困难,鼓励引导发展。已发展乡村旅游扶贫农家乐1000家,总床位12000个,餐位15680个,接从业人员1万余人,其中贫困群众2000余人。致力乡村旅游扶贫人才培养。开展乡村旅游景区知识、乡村旅游扶贫营销、农家乐服务规范、农家乐基本厨艺等专项培训30余期,培训从业人员1.2万人次,大大提高了乡村旅游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搭建电子商务平台。发展电子商务企业,建设电子商务村,增强景区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水平,拓展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促进产业发展。三是壮大乡村旅游特色产业。围绕“示范带全域、旅游促产业、产业辅旅游”的思路,以乡村旅游产业为龙头,发展“养生休闲”农业特色产业、观光休闲农业园、规模化生态养殖。培育现代农业龙头企业。通过招商引资、培育本土企业,围绕乡村旅游要素,扶持、引导农业产业企业发展。鑫桥特色种植、云龙牧业生态养殖等龙头企业逐步成长,与之相应的就业群体、服务团体正在形成,走上致富之路。发展特色效益农业。立足资源、市场和乡村旅游发展,谋划特色效益农业产业布局,支持、引导实施特色效益农业产业项目。建设红豆杉生态原料林基地和种苗繁育基地4.1万亩,繁育红豆杉种苗7000多万株。带动5000余户农户种植红豆杉,近200农户实现年收入超万元;发展脐橙30万亩,油橄榄6万亩,实现产值15亿元;大力发展四季特色小水果15万亩,满饱游客眼福和口福,带动成片农户致富。建设现代农业观光园。建成兴隆扶贫观光园、鹤峰油桃基地、江南脐橙观光园,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3000余人,新增产值1亿元,户平增收2万元。四是开发乡村旅游产品。深度发掘乡村生活、乡村文化内涵,开发乡村旅游产品。凸显三国文化、诗城文化、移民文化等文化底蕴和地方特色,积极培育壮大巩义美术产业群,开发名优特产品、绿色食品、传统工艺品,以及民风民俗手工制品和民族饰品等旅游产品。五是创建乡村旅游品牌。打造了聚龙观光园等2个3a景区、铭阳等3个2a景区、回龙和杉木市级乡村旅游示范村。

二、乡村旅游扶贫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产业发展缺乏共识联动

乡村旅游扶贫是旅游产业与扶贫产业相融合形成的新兴产业形态,两种完全不同的产业的结合,有一个探索完善和发展的过程。就目前而言,还没有完全形成产业发展共识,主要表现为各级党委、政府对乡村旅游与农村产业发展的关系、乡村旅游与扶贫开发的作用、乡村旅游与巩固农村经济地位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对乡村旅游扶贫思路不明确,理念不清楚,引导不给力;乡村旅游扶贫很大程度处于扶贫部门自说自唱的阶段,宣传推荐力度不够,社会认知度不高,重要性和紧迫性没有得到凸显;公安特种行业管理,文化、工商、税务、旅游、卫生、防疫等部门管理服务还没有跟进,产业联动发展机制还没形成。

(二)旅游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

由于受扶贫项目资金投资周期的约束和绩效评估机制不健全,乡村旅游扶贫形成的多是“几间房,几张床,天热歇个凉”的低端旅游产品。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市场的深沉,已不同程度地暴露出产品缺乏市场分析,同质化现象突出。季节性强、效益不佳;开发方式粗放,急功近利、模式单一,文化内涵单薄,无法形成特色产品和核心竞争力等问题。

(三)发展环境急需改善提升

贫困村多处边远高寒地区,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生态环境最好的地区,往往是对外交通条件是最差的地区。要发展乡村旅游扶贫,必须改善和提升道路等级、用电保障、饮水安全、环境整治等环境条件。

(四)服务管理缺乏规章规范

一是制度不健全。乡村旅游扶贫由于跨多种行业,缺乏法律法规支撑,管理服务职责模糊不清,没有形成系统的管理制度。二是纠纷处理机制不健全。有经营行为,就有纠纷发生的可能性。在经营过程中,主顾摩擦、食物中毒等大小纠纷都有可能发生。由于条件限制,乡、村、户处理纠纷的能力已很不适应乡村旅游扶贫发展的需要。三是人员素质低。在实际的乡村旅游扶贫操作中,管理人员一般由村干部或当地农民担任,从业人员基本上都是本土农民,综合素质相对偏低,缺乏系统有效的培训。

(五)乡村旅游扶贫“扶强不扶弱”

由于贫困户多数是经济、能力、条件多种致贫原因叠加的结果,住房条件、个人能力、经济收入大多不符合参与乡村旅游扶贫所必备的要素,所以乡村旅游扶贫的扶贫性也在一定程度饱受社会争议和质疑。由于乡村旅游投入大,点多面广,贫困户大多和旅游扶贫政策沾不上边。

三、乡村旅游扶贫的对策建议

(一)深化认识,形成乡村旅游扶贫共识

各级党委政府要努力形成乡村旅游扶贫是国家扶贫战略的共同意识。深刻认识“实施乡村旅游扶贫是推进扶贫开发、创新扶贫模式及方式的探索与实践;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是推进区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抓手;是推动旅游发展方式转变、建设旅游品牌的重要途径”这一重大意义。

(二)科学规划,强化规划操作性严肃性

一是科学规划。把乡村旅游扶贫作为一项区域经济发展的系统性工程来策划规划。要站在统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以县人大通过的《关于加快xxxx旅游产业发展的决定》为指针,与白帝城—瞿塘峡和天坑地缝等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xx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镇总体规划纲要等相衔接,突出扶贫特色和可持续性、可操作性,高起点、高规格制定xxxx县乡村旅游扶贫开发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二是明确主题。xxxx县乡村旅游扶贫应该坚持丰富文化内涵、突出区域特色、培育品牌精品的基本方略,全力打造城市人群最关注的以文化、生态和健康为主题的扶贫品牌。三是注重规划的严肃性。乡村旅游扶贫总体规划,必须对全县的乡村旅游扶贫具有指导性和约束性。在乡村旅游扶贫项目实施过程中,必须坚持规划执行的刚性原则,保证规划的严肃性和延续性。

(三)突出主题,打造乡村旅游扶贫品牌

立足生态涵养发展,重点突出“生态休闲、健康人生”主题,提升乡村旅游扶贫品牌的市场竞争力。按照不同区位优势和客源市场,利用水利、农业、林业、交通及新农村建设项目等优势资源,开发避暑、健身、漂流、农事体验等旅游产品,形成比较全面的产业布局。要以“保护资源环境、荫泽子孙后代”主题。加强对乡村自然生态和人文环境的保护,有选择地保留、有重点地保护、有计划地修缮古村寨、古民居和文物古迹。乡村旅游项目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开拓乡村旅游扶贫市场。充分发挥政府职能部门的主导作用,在重点旅游线路和景区(点),设立乡村旅游扶贫宣传推介窗口。利用花卉观赏、瓜果采摘等节庆媒介,宣传推介乡村旅游扶贫目的地。加快乡村旅游扶贫管理系统建设,积极开展网络营销,网络预定等旅游在线服务,指导乡村旅游扶贫专业合作社、扶贫示范户建立网上预订系统,提高乡村旅游扶贫发展的信息化水平。

(四)整合资源,夯实乡村旅游扶贫基础

一是加大财政扶贫的引导性投入力度。设置乡村旅游扶贫专项资金,重点向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户倾斜;按照渠道顺畅、方向不变、统筹安排的原则,整合农民新村建设、民族发展、道路通畅、饮水安全、用电保障、环境整治等行业部门资金。二是拓宽乡村旅游扶贫开发融资渠道。鼓励县内外各类企业、社会团体、个体工商户和民间资本,采取独资、合资、合作、联营、购买、承包、租赁、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参与乡村旅游扶贫开发。三是鼓励和支持项目区农民以房屋、宅基地、土地承包使用权、资金、技术等资源,采取股份制、合作制等形式,培育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富有活力的旅游服务经济实体,创新“公司+农户”、“公司+协会”等扶贫开发方式,提高乡村旅游扶贫的组织化程度,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五)规范管理,提升乡村旅游产品质量

一是建立健全乡村旅游扶贫管理体系。把乡村旅游扶贫纳入农村扶贫开发法律法规管理体系,实现乡村旅游扶贫“粗放式管理”向“依法扶贫”规范管理转变升级。二是建立和完善乡村旅游扶贫项目资金申报审批、管理使用、检查验收等制度,明确乡村旅游扶贫资金支持的对象和范围,建立扶贫、旅游、工商、卫生等相关部门管理服务联席制度。三是走专业合作化道路。以村为单位成立乡村旅游扶贫专业合作社,发挥其在市场开拓、质量管理、教育培训、价格管理、投诉处理、利益分配等方面的作用。通过“合作社+示范户”的模式,实行标识标牌、星级评定、收费标准、客源分配等“四统一”规范运行管理。四是强化从业人员培训。整合旅游、人力资源、教育、文化等培训资源,开展经营管理、食宿服务、接待礼仪、传统技艺、导游解说、文艺表演、市场营销等技能培训,逐步提高乡村旅游人才的整体素质。

(六)创新机制,实现扶贫效益最大化

一是创新乡村旅游扶贫方式。对贫困户发展农家乐,在享受乡村旅游普惠政策的同时,可以享受d级危房改造、宅基地复垦、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地灾救助、三峡库区移民等政策的叠加扶持。还可以享受扶贫的信贷贴息、低息和无息借款等特殊政策;由企业开发的旅游景区,政府给予相关扶持政策时,将扶贫责任捆绑给企业。企业必须履行优先吸纳贫困户劳动力就业,收购贫困户生产的农副产品,门票收入提成用于贫困户扶危济困、社保扶贫补助、经济发展扶持等扶贫义务。建立乡村旅游扶贫互助组织,探索无偿扶贫资金有偿使用机制,实现循环使用、滚动发展。二是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坚持乡村旅游扶贫资源集体所有、村民共享。通过制定村规民约、乡村旅游扶贫互助组织等方式明确并公示扶贫项目资金使用、利润分配、项目受益农户等重大事项,使乡村旅游扶贫成果真正惠及贫困农户。三是建立扶贫项目成果巩固机制。加强扶贫项目后续管护指导工作,建立“谁所有、谁管护、谁受益”的管护机制,发挥扶贫项目效益。

总之,xxxx乡村旅游扶贫要立足生态涵养区发展“三步走”战略,以“建设长江三峡国际休闲度假中心”总体目标,以白帝城—瞿塘峡景区和天坑地缝景区为依托,以产业化拓展为平台,以发挥乡村自然生态优势和人文资源优势为重点,发展乡村旅游特色产业,走特色化、规范化、品牌化和可持续一体化的道路。

关于乡村旅游扶贫的考察调研报告该怎么写的内容已经呈现在各位面前,希望能对你有帮助。更多精彩的工作报告范文更新在这里,欢迎大家多多来阅读参考。

篇三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考察城镇化建设调查报告

最近,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相继召开,会议提出的把“城市放在大自然中,把绿水青山保留给城市居民。要传承文化,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的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中国要强,农村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村必须富。”学习领会这些精彩表述,令人振奋,记忆深刻!城镇和乡村应该是城镇化发展的两翼,新型城镇化肯定是城镇与乡村的共同发展,中央会议的精神,对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乡村旅游是以乡村为依托,以农村为主体,以乡村独特的自然环境、田园风光、生产形态、民俗风情、农耕文化、乡村聚落等为主要吸引物,满足旅游者观光、休闲、度假、体验、健身、娱乐、餐饮和购物等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央和全国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依托旅游业、农业等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我国的乡村旅游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在发展共识、政策基础、市场需求、产业规模、带动效应和推进机制等方面出现了可喜的景象。如何在小康中国、美丽中国建设的旗帜下,加快发展我国的乡村旅游,我以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是一股强劲的东风,“美丽乡愁”是乡村旅游发展的标尺。

“记住乡愁”是铭记历史的精神坐标,是构建区域特色的文化符号,是老百姓小康家园的心灵慰藉,是乡村旅游差异化发展的魅力所在,是休闲旅游时代的文化体验。是我们小康社会品质生活的向往,也是中外游客品质旅游的追求。

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和学习研究,我以为推进乡村旅游发展,“美丽乡愁”的实现有多种途径可以探索:

一是把“科学发展”的理念,渗透进乡村旅游的发展战略。

推进新型城镇化,要首先从地方官员的观念更新着手,从牢固确立科学发展观,从经济社会有规律的阶段发展和环境资源可持续的健康成长入手。坚守科学的理念、科学的主导、科学的管理。世界发达国家普遍首先将环境保护、旅游组织、休闲行为、康乐选择、就业机会、生活质量作为政府政策干预的考量。欧盟以乡村旅游为抓手,推动地区发展和结构调整。欧洲乡村旅游发展的著名战略就是积极倡导乡村“社区参与”的发展模式,公众与私人联合,共同制定发展战略和一系列公众、私人在社区尺度上乡村发展的革新。

二是让“乡村意境”带着社会、文化因素融入规划。

乡村旅游在全球蓬勃发展的趋势,是从风景名胜区发展为各种乡村区域,并深入小镇村庄,使之更加乡村化。政府视休闲旅游为社区发展与变革过程中的重要机制。乡村旅游特色化、品牌化,乡村社区旅游规划成为休闲乡村与社区变革的主要举措。工作中,我有个重要体会:项目建设坚持规划第一,规划工作坚持文化第一,文化挖掘坚持特色第一,特色物化坚持市场第一。“乡愁”是精神文化层面的情感代码,要保护好这份珍贵的记忆,必须始终坚持让“乡愁”带着社会、文化因素融入规划的“底线”,尤其是休闲乡村产品开发和主题小镇建设中。前不久召开全国人居工作现场会的浙江省桐庐县,坚持科学统筹、生态为本、文化引领,既塑造了形神皆备的乡村旅游意象,延续了“道法自然”风景桐庐的历史神话,又勾勒出走向未来的人文山水画卷,被称之“中国画城”。

三是使“见山、见水”成为生态保育的基本要领。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的“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就体现了对传统乡愁文化的保护。宁波市的东钱湖镇十余年来一贯坚持规划为纲,基础先行,生态保育,见缝插绿、见缝插色,打造大地景观和林相艺术,从而使乡村旅游开发建设力度不断加大,资源环境品质同步提升。福建省泰宁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世界地质公园、世界自然遗产、国家级森林公园的资源禀赋,呵护生态环境,开发特色产品,赢得了“安养小城”的赞誉。“见山。见水、见人、见物”是乡村发展旅游的最重要基础,我们应该尽力让生态文明、文化传承与乡村旅游结伴而行。

四是使“文化符号”成为资源整合的统领。

纵观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不少地区明显存在着“低”、“散”、“小”等问题。低水平重复建设、资源浪费、无序竞争。究其根本原因,是政府缺乏统筹的力度,规划缺少整合的招数。我们特别希望一个地区的文化特色、“美丽乡愁”能够成为资源整合的主线。山东省蓬莱市委市政府推进乡村旅游发展时,就很好地抓住了仙境、海岸、葡园、酒庄等特色文化元素,既很好地营造了“醉美蓬莱”的文化氛围,又扎实推进了美丽乡村建设。

五是让“美丽乡愁”印记品牌塑造的标签。

“乡愁”是忧伤的,也是温暖的;是怀旧的,也是美丽的。“乡愁”是乡村旅游最重要的文化体验,没有文化的旅游是没有灵魂的。乡村旅游品牌的塑造,来源于特色“乡愁”的挖掘。只有这样才能从“低、散、小”,走向“新、聚、大”,才可能从产品创新走向业态多元,进而实现产业融合。浙江省鄞州区的湾底村在发展中,就让“乡愁”印记品牌标签,乡村旅游的“天宫庄园”既成了都市里的村庄,又成了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在这方面,国际休闲产业协会以及国际休闲产业协会休闲乡村专业委员会的规划设计研究中心,城乡互动研究中心、乡村文态研究中心和乡村音乐创作研究中心都有不错的研究和探索。

我在工作中曾经提出乡村旅游的发展——“用景观的概念建设农村,用旅游的理念经营农业,用人才的观念培育农民”,对于区域的乡村旅游发展、特色品牌打造和农村美丽家园建设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体会特别深刻。

篇四 赣北、皖南乡村旅游考察报告

赣北、皖南乡村旅游考察报告

为借鉴赣北和皖南乡村旅游的开发模式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经验,进一步提高我市郊县乡村旅游的开发建设水平,我市乡村游考察团于2023年6月17日至2023年6月23日赴江西和安徽考察有关乡村景点和古村落景区。由于行程紧张,代表团重点参观考察了婺源的严田古樟民俗园、宋代廊桥彩虹桥、明清古建筑群思溪延村、小桥流水人家李坑、江湾景区,黟县的古村落西递宏村,歙县的棠樾牌坊群、徽园、渔梁古埠、新安碑园及太白楼。行程所及,三地上下齐心协力发展乡村旅游的热情和自信精神及其天人合一的生态环境,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考察团每到一处通过调研访谈、分析比较,获得了不少新的开发建设理念。

一、乡村旅游发展的四大法宝

(一)政府主导

婺源、黟县和歙县属于经济落后但资源丰富、具有开发可行性的地区,其乡村旅游是一种在政府规划指导下、采取各种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措施、通过基础设施建设、组织乡村节庆活动等手段,有意识发展乡村旅游的政府主导发展模式。

1、形成共识

为了奠定旅游业在黟县的支柱产业地位,县委、县政府提出了把黟县建成“工强农富、旅兴贸活、特色鲜明的旅游经济强县”、“合力构筑全国一流旅游经济强县”等目标。政府通过制定政策把发展旅游业放在突出位置,优先扶持,抢先发展;同时资金扶持全力向旅游业倾斜,加大旅游促销资金、旅游商品开发资金、旅游资源保护资金、旅游人才培训资金等专项投入,以奖代补。同时多方争取贷款、国债等专项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发展环境。

婺源县委、县政府以婺源整体环境作依托,全方位凸显乡村旅游产品的特色和魅力,作出了“优先发展旅游、培育主导产业”的决策和“建设中国最美乡村”的科学定位,县委、县政府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的旅游产业领导小组和旅游管理委员会,出台了《加快旅游发展的若干意见》,编制了全县《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和《旅游景区开发建设规划纲要(2001—2023)》以及8个《景区规划》,制订了景区开发建设、景区管理、导游管理、宾馆管理、餐馆管理、门票管理等6个《管理办法》,形成了较规范的产业运行机制。

2、政策倾斜

政府政策的大力扶持可以为乡村旅游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婺源县按照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原则,拿出亚洲最大的鸳鸯栖息地鸳鸯湖、李坑、灵岩洞等最好的旅游项目进行招商,吸引民资和外企参与旅游业的开发。同时,政府舍得“让利于民”,尤其在税收上,每年按企业新增税收地方所得部分的30%奖励外商、民资投资企业,引来了外资、民营企业的投资热情,并通过这些措施有效地盘活了旅游建设资金。民营企业三清集团出资2亿余元用于开发思溪延村等,江西立天唐人公司通过公开竞标方式,以3830万元的标价取得了4a旅游景区——江湾景区的经营权,“茶博府”、“婺源风情”旅游购物街也是民间投资。县财政以用于规划编制和市场开发的区区60万元导向性投入,引来了4亿元的民资和外资投入,撬动了累计综合收入达3.8亿元的旅游大产业的快速形成。

3、强化培训

为了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当地政府注重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培训内容涉及服务质量、卫生要求、旅游接待服务的技术技能、职业道德以及旅游法规、环境保护等行业知识,以提高从业者的综合素质。黟县旅游工艺品开发是旅游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县有关部门组织民间艺人到各乡村旅游区挖掘、研制、开发古黟的砖、木、石、竹雕旅游工艺品,县职业高中及时增设旅游、工艺品制作等专业。

几地还注意在农村引入先进管理方式和管理技术,完善和规范乡村旅游的管理体制。如聘请专业旅游管理公司对农户实行“旅游接待许可证制度”,定期评定考核;对接待服务人员推行“上岗证”制度,借鉴星级宾馆评定办法,建立乡村旅游景点等级评定指标体系、挂“星级牌”等,以推动乡村旅游的规范化发展,使乡村旅游成为解决“三农”问题和实现城乡一体发展的又一快速通道。

4、完善配套

便捷、完善、快速的交通网络是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条件,纵观整个赣北和皖南乡村之行,乡村旅游的大交通格局已基本完善。近五年来,婺源共筹集公路建设资金5.86亿元,改造路基480公里,改善路面458公里,改善、硬化景区公路25条171公里,所有通乡村的景区点都铺设油路。

篇五 乡村振兴工作考察报告

市委、市政府:

根据市委安排,2023年9月11日至13日,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xx率领部分政协委员、机关干部和相关部门同志,对xx市xx区、xx市、xx县、xx县、xx县5个区(市)县乡村振兴工作情况进行了考察,通过学习考察,大家现场感受到这些地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三农”发展所取得的成果及经验,这为我市编制县域乡村振兴规划、开展乡村振兴工作将起到重要的借鉴作用。现将考察情况及建议报告如下:

一、考察地做法与经验

xx市县市区“三农”发展以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今日之成就,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历届党委、政府坚持规划先行、坚持全域规划,以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决心科学决策、统筹推进,建立了服务xx市、四川乃至全国的“七大平台”。各县市区依据自身条件,创新举措、内联外引、聚力发展。其做法与经验:一是坚持以编制总体规划为统揽、专项规划为支撑、项目实施方案为依托,打破行政区划制定规划,纵横联合发展,做到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有的放矢,所考察地在总规基础上,几乎都有多个可支撑当地阶段性发展的专项规划和配套项目实施方案;二是坚持与粮油、农经等传统产业和现有资源、生态保护相结合,一个区域自然资源、传统产业是发展的基础,只有在此基础上因地制宜引进新元素,才能让资源和产业焕发生机与活力,例如xx市道明竹艺村在立足原生态原风貌保护的基础上,将群众留下的林盘及旧民房,通过引入古今建筑技术和文化艺术的融合性改造提升,让人耳目一新;三是坚持与创新创业和文化创意相结合,在广袤的农村,由政府建基地、搭平台,引领城市部分人到农村创新创业,将是另外一番天地,例如xx市在xx县、xx县分别建立的天府农业品牌创意孵化园、茶韵临溪·陶艺小镇,引领了部分文化艺术家、爱好者到农村开展农业品牌创意、制作陶艺,成为新村民,为农村一二三产业发展赋于了新内容;四是坚持与旅游和营销相结合,“农业+旅游+营销”是促进“三农”发展及增收致富的捷径,各地在这方面做足了文章,例如xx县甘溪镇明月村不仅利用盛产茶叶优势,而且在茶园、雷竹、荷塘之间将乡村道路打造成旅游小道,将小院落打造成可供游人食宿的农家小客栈,并在村上建立游客中心,在互联网上建电商平台,推介乡村旅游特色。五是坚持市场配置资源和抱团发展。政府不超越村社权限,引导不主导,村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招引工商资本投入农业农村建设,农村以集体资产、农民以自有自产入股合作社,抱团发展。

二、工作总体建议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我们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坚持规划先行原则,结合本地实际,加快“1+6+n”县域乡村振兴规划体系建设,大力实施“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坚持改革创新、政府与市场协同和农民互助合作,实现经济社会平稳转型和乡村振兴健康有序推进,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一)紧盯“产业振兴”,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提升农业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以“改、育、引、建、融”共推乡村产业振兴,实现经济转型发展和农业质量效益提升。“改”即加快探索农村土地改革试点,在推进产业连片发展规划、农村土地和集体产权制度等改革基础上,运用“土地股份合作社+农业职业经理人+农业综合服务”为重点的农业共营制和“管委会+投资公司”运营模式,发展特色鲜明、要素聚集、链条完善、机制创新的现代农业园区,以提高整体实力;“育”即在巩固提升我市蔬菜、生猪、粮油等三大优势产业基础上,大力培育和发展林果、花卉苗木、中药材、兔业、水产等五大特色产业;“引”即引进适合本地种养殖的新品种、新项目、新技术,成片推广发展并形成产业;“建”即全产业链深度开发,围绕农产品开发进行研究与实践,建设集研究、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全产业链条;“融”即农业与旅游业双升级,以“农业+旅游、农业+文创”等方式将其他产业融入农业,突出休闲农业品牌创意打造、市场营销及换档升级,增加农产品供给,增强核心竞争力,加快构建我市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篇六 基层党建、茶叶、美丽乡村考察报告

为进一步解放思想,学习先进,更科学谋划推动xx发展,前段时间,我带领县直单位和乡镇负责人赴xx省xx市xx县、xx区、xx市考察基层党建、茶叶产业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收获很大,现结合实际谈点想法。

总体感受

3个市区县均形成了加快发展、赶超发展、迅猛发展之势,无论是茶叶产业,还是基层党建、美丽乡村,都是大发展、大手笔、大力度。

(一)大发展。一是抢抓机遇大投入。3个市区县充分利用西部大开发与精准扶贫优惠政策,积极抢抓政策机遇,千方百计争资上项,投资总量快速增长。2023、2023年xx县、xx区、xx市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分别为x亿元和x亿元,xx县2023、2023年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仅为x和x亿元,差距非常大。2023年人均投资量xx区、xx市、xx县分别为x万元,而xx才刚过1万元,同样处于落后地位。二是大投入促进大发展。从2023年主要经济指标看,3个市区县的增幅均快于xx县,特别是gdp增幅,xx县高达x%,xx市x%,xx区x%。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规模工业增加值等均高于xx县。

(二)大手笔。一是美丽乡村建设大手笔。3个市区县高度重视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环境优美、人居环境优质、群众幸福感高。xx县以“‘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活动为载体、农业产业化发展为支撑、村庄整治为重点、黔北民居新村建设为标志、基层组织建设为保障”建设新农村,兴隆镇龙凤村获“全国文明村镇”“全国农业旅游示范村”。xx区大力开展“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枫香镇花茂村发展高效农业和乡村旅游,人均收入达x元,全面小康总体实现度达x%,完成贫困村到小康村的嬗变,荣膺“全国最美红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基层先进党组织”“全国美丽乡村示范村”。xx市以“富在农家增收入、学在农家长智慧、乐在农家爽精神、美在农家展新貌”为目标,着力把农民求富、求学、求乐、求美愿望变成现实,该市琵琶村在没有拆迁一栋民房、搬迁一座坟墓和新增一栋建筑前提下,修建由81种植物组合,占地300多亩,集康体运动养身、旅游休闲度假、植物迷宫体验于一体的八卦图形状的神采八卦园,有力带动村民走农旅一体化发展之路。二是产业建设大手笔。xx县素有“茶城”之称,发展茶叶60万亩,是全国著名农村改革试验区,xx第一茶县,居全国茶叶百强县第2位。xx区有2个省级经济开发区、7个省级现代高效农业园区和1个市级红色文化旅游创新区。xx市依托“中国酒都”,发展国酒茅台和红色旅游,重点开发茅台镇旅游综合体、坛鲁农旅一体化项目推动全域旅游井喷式发展。三是党建引领大手笔。xx县突出“‘党建+’统筹规划、基本保障、产业发展、农村改革、集体经济和社会治理”六项行动,探索出项目化、载体化、制度化有机衔接的基层党建工作新路,形成“党建引领、改革推动、抱团发展、乡村治理”的党建扶贫模式。xx区推行区、镇、村三级书记“四题四责”党建工作法,落实区级领导抓下两级制度,由区委主要领导联系党建示范点。该区花茂村以“1+5+5”模式(以基层服务型党建为1个引领;党员带头忠诚党的事业、带头转变作风、带头服务群众、带头发展产业、带头廉洁自律“5带头”;推动提升党支部班子能力、提升党员队伍素质、提升服务载体、提升群众收入、提升群众满意度“5提升”),围绕“三家一化”(凝聚群众之家,服务群众之家,教育群众之家,党建信息化)目标,因地制宜带领村民大力发展农旅一体化产业,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好路子。xx市以“党建引领、抱团发展”为重点,以“抓基础、强基础、实基础”为载体,全面推动基层党组织强起来,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三)大力度。一是大力度转思想破难题。3个市区县解放思想,大胆推进合作新方式、融资新模式破解资金、土地等要素制约,实现了大投入,促进了发展。2023年xx县、xx区、xx市分别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x亿元。二是大力度聚合力推工作。3个市区县“五大家”领导齐抓共管,各自都有经济和项目建设任务,既带头挂帅受领工作任务,又出征冲锋解决实际问题。他们的城市不仅规划起点高,而且建得好,基础设施、公园、风光带、城市综合体建设等,都是大手笔,足以说明在城市建设中党委政府的齐心协力和真抓实干。三是大力度转作风求实效。在xx县田家沟、大青沟,xx区花茂村、苟坝村和xx市琵琶村、茅台镇等地,处处可见干部作风之实,干群思想转变之迅速、配合之密切和群众对党委政府高度之认同及对农村生活高度之满足。

主要启示

xx考察之行增强了大家加快xx发展的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主要有六个方面的启示:

一要抢抓机遇,有眼力才有魄力。3个市区县抢抓国家西部大开发、精准扶贫等战略机遇,用足用好用活各项优惠政策,大力推进农村产权制度、农村经营体制等改革,充分发挥基层党建引领作用,创新经营管理模式,完善合作社与农民利益联结机制,着力实现农村资源“活”起来、农村要素“动”起来、贫困群众“富”起来。面对经济新常态,我们必须解放思想,引导全县上下充分认识到我们与周边地区的差距,切实增强加快发展的危机感和紧迫感,站在全国、全省的大坐标中去找准自己的定位,推进xx加快发展、后发赶超。

二要挖掘优势,有动力才有活力。3个市区县美丽乡村建设的最大亮点在于走“产业+旅游”的农旅一体化发展路子,将旅游业和其他相关产业深度融合、一体发展,丰富旅游业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有效延长产业链、价值链,着力形成“全景域体验、全过程消费、全产业融合、全民化共享”全域旅游新模式,不断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让群众生活在花园里、致富在产业上。我们要结合xx实际,紧紧以xx工业集中区、农业示范园区、旅游景区和商贸物流区“四区”为发展引擎,充分挖掘自身优势,释放活力,在实践中走出一条具有xx特色的发展路子。

三要搭建平台,有载力才有张力。3个市区县以园区作“引擎”拉动经济增长的特点十分显著,规划建设了高标准园区,引进一批大公司入驻,有效解决了就业、拉动了经济增长、繁荣了城市。“没有梧桐树,就引不来金凤凰”。要增强xx经济发展后劲,就要把工业集中区、农业示范区、旅游景区和商贸物流区“四区”建设摆上重中之重战略地位,以大开发引大资招大商,迅速提升经济发展层次。工业集中区,应学习xx市做法,以党建引领园区发展,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和标准厂房建设,促进以园招商、以商建园,实现做大做强。农业示范园区,应学习xx县和xx区农旅一体化发展先进经验,围绕“园区景区化、农旅一体化”要求,积极打造生态观光农业,实现与“旅游景区”两区合一,走农旅商住一体化发展路子。旅游景区,切实做好边城茶峒、古苗河、紫霞湖和蚩尤部落群“文章”,进一步理清特色旅游发展思路,高标准完善景区旅游详规,利用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全面推进旅游富民工程,实施科学布局和合理开发。商贸物流区,应走市场化发展路子,注重打造专业市场集中区,形成人气、商机、消费的聚集效应,从而增加就业岗位,带动社会发展,提升城市品位。

四要营造环境,有实力才有引力。xx考察之行,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他们优化发展环境的理念,通过软硬环境的提升整合,使单一效应的环境因素产生叠加效应、“磁场”效应和“洼地”效应,吸引了更多人、财、物的聚集。我们要树立“软环境也是后劲”观念,确立“亲商、安商、富商”意识,创造引得来、留得住、有奔头的投资环境。就xx而言,必须内外同时两手抓。对内,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强县政务服务中心“一站式”优质服务,加快“村民办事不出村”改革进度,提倡“最多跑一次”服务理念,加大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问责力度;对外,结合“扫黑除恶”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各种涉黑涉恶势力和村痞地霸,依法依规处置强买强卖、强行参工参运等严重破坏投资环境的人和事,全力营 造诚实守信、公平竞争的投资经营环境。

五要做强产业,有影响力才有说服力。3个市县区之所以发展如此之快,说到底就是有可依赖、可支撑的强大产业。xx发展也必须体现在产业上。农业要调特调优,坚持“因地制宜、多村共业”的思路,重点抓好烟叶、油茶、蔬菜、茶叶等特色种植和湘西黄牛、鲟鱼、乳鸽、湘西黑毛猪等特色养殖,在特色、规模、技术上实现突破。特别是要落实好州委州政府的安排部署,按时高质完成5万亩茶叶种植任务。工业要整合整强,严格按照新《环保法》规定,扎实推进矿业深度整治整合,坚决打赢转型升级攻坚战。三产要求活求兴,切实做好边城茶峒、古苗河、紫霞湖、蚩尤部落群和崇山老卫城五大旅游板块文章;以现代物流园为中心,加快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做好“互联网+”文章,积极培育电商等新兴服务业。

六要重才惜才,有智力才有潜力。3个市区县之所以有强劲的发展后劲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在建设人才高地上有新突破,造就了发展的人才“金字塔”。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更要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加快科技强县、教育兴县步伐,抓紧抓实招才引智和培养人才工作。

篇七 2023新乡村旅游扶贫考察调研报告

随着扶贫开发工作的深化,创新发展成为新阶段扶贫开发的必然要求,而乡村旅游扶贫就是扶贫开发形式和内容上的创新。2023年8月26日至27日,xx县政协第十三界委员会农经界别组赴兴隆考察调研xx县乡村旅游扶贫。通过对三桥滨州移民新村、兴隆玫瑰农庄和卡麂坪传统古村落民居保护的考察调研,对我县乡村旅游扶贫现状和问题的分析,旨在探讨乡村旅游扶贫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目前,扶贫已进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阶段,理清扶贫攻坚思路,增添扶贫攻坚措施,实施新一轮精准扶贫,已成为各级政府使命崇高的艰巨任务。

贫困地区是乡村旅游资源富集区域,更是扶贫重点投入的地区。乡村旅游扶贫丰富了扶贫开发的形式内容,提升了农村经济的“造血功能”。乡村旅游贴近农村、贴近农民,是调整农村经济、农业产业、农民收入结构的重要手段,自然成为扶贫开发的重要载体。乡村旅游与扶贫开发的有机结合是资源优势的融合,是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的创新,其本质都是为了提升贫困地区“造血功能”,是促进贫困地区繁荣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助力。

一、xx县乡村旅游扶贫发展现状

“十二五期间”,xx县通过实施特色产业融合,打造乡村旅游服务平台,开发乡村旅游产品,创建乡村旅游品牌、大力培育乡村旅游扶贫支柱产业。一是打造乡村旅游景区景点。目前新建龙桥、长安、太和、云雾民族风情街,板壁房,保存浓郁川东特色民居和人文景观,提升旅游接待服务基地的形象和档次。新建三桥、龙桥、蜀鄂、杉木等扶贫移民旅游新村,与绿树花草相映衬,与景区景观相辉映。农户依托景区发展农家乐、提供特色旅游产品商贸和后勤服务,实现安居乐业、经济增收。二是建设乡村旅游配套设施。大力培育餐馆、宾馆、农家乐等乡村旅游服务业。制定出台《xx县乡村旅游农家乐补助标准及验收办法》,搭建贫困地区创业协会和小额信贷金融服务平台,采取政策扶持、信贷、借款贴息等方式,解决资金困难,鼓励引导发展。已发展乡村旅游扶贫农家乐1000家,总床位12000个,餐位15680个,接从业人员1万余人,其中贫困群众2000余人。致力乡村旅游扶贫人才培养。开展乡村旅游景区知识、乡村旅游扶贫营销、农家乐服务规范、农家乐基本厨艺等专项培训30余期,培训从业人员1.2万人次,大大提高了乡村旅游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搭建电子商务平台。发展电子商务企业,建设电子商务村,增强景区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水平,拓展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促进产业发展。三是壮大乡村旅游特色产业。围绕“示范带全域、旅游促产业、产业辅旅游”的思路,以乡村旅游产业为龙头,发展“养生休闲”农业特色产业、观光休闲农业园、规模化生态养殖。培育现代农业龙头企业。通过招商引资、培育本土企业,围绕乡村旅游要素,扶持、引导农业产业企业发展。鑫桥特色种植、云龙牧业生态养殖等龙头企业逐步成长,与之相应的就业群体、服务团体正在形成,走上致富之路。发展特色效益农业。立足资源、市场和乡村旅游发展,谋划特色效益农业产业布局,支持、引导实施特色效益农业产业项目。建设红豆杉生态原料林基地和种苗繁育基地4.1万亩,繁育红豆杉种苗7000多万株。带动5000余户农户种植红豆杉,近200农户实现年收入超万元;发展脐橙30万亩,油橄榄6万亩,实现产值15亿元;大力发展四季特色小水果15万亩,满饱游客眼福和口福,带动成片农户致富。建设现代农业观光园。建成兴隆扶贫观光园、鹤峰油桃基地、江南脐橙观光园,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3000余人,新增产值1亿元,户平增收2万元。四是开发乡村旅游产品。深度发掘乡村生活、乡村文化内涵,开发乡村旅游产品。凸显三国文化、诗城文化、移民文化等文化底蕴和地方特色,积极培育壮大巩义美术产业群,开发名优特产品、绿色食品、传统工艺品,以及民风民俗手工制品和民族饰品等旅游产品。五是创建乡村旅游品牌。打造了聚龙观光园等2个3a景区、铭阳等3个2a景区、回龙和杉木市级乡村旅游示范村。

二、乡村旅游扶贫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产业发展缺乏共识联动

乡村旅游扶贫是旅游产业与扶贫产业相融合形成的新兴产业形态,两种完全不同的产业的结合,有一个探索完善和发展的过程。就目前而言,还没有完全形成产业发展共识,主要表现为各级党委、政府对乡村旅游与农村产业发展的关系、乡村旅游与扶贫开发的作用、乡村旅游与巩固农村经济地位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对乡村旅游扶贫思路不明确,理念不清楚,引导不给力;乡村旅游扶贫很大程度处于扶贫部门自说自唱的阶段,宣传推荐力度不够,社会认知度不高,重要性和紧迫性没有得到凸显;公安特种行业管理,文化、工商、税务、旅游、卫生、防疫等部门管理服务还没有跟进,产业联动发展机制还没形成。

(二)旅游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

由于受扶贫项目资金投资周期的约束和绩效评估机制不健全,乡村旅游扶贫形成的多是“几间房,几张床,天热歇个凉”的低端旅游产品。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市场的深沉,已不同程度地暴露出产品缺乏市场分析,同质化现象突出。季节性强、效益不佳;开发方式粗放,急功近利、模式单一,文化内涵单薄,无法形成特色产品和核心竞争力等问题。

(三)发展环境急需改善提升

贫困村多处边远高寒地区,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生态环境的地区,往往是对外交通条件是最差的地区。要发展乡村旅游扶贫,必须改善和提升道路等级、用电保障、饮水安全、环境整治等环境条件。

(四)服务管理缺乏规章规范

一是制度不健全。乡村旅游扶贫由于跨多种行业,缺乏法律法规支撑,管理服务职责模糊不清,没有形成系统的管理制度。二是纠纷处理机制不健全。有经营行为,就有纠纷发生的可能性。在经营过程中,主顾摩擦、食物中毒等大小纠纷都有可能发生。由于条件限制,乡、村、户处理纠纷的能力已很不适应乡村旅游扶贫发展的需要。三是人员素质低。在实际的乡村旅游扶贫操作中,管理人员一般由村干部或当地农民担任,从业人员基本上都是本土农民,综合素质相对偏低,缺乏系统有效的培训。

(五)乡村旅游扶贫“扶强不扶弱”

由于贫困户多数是经济、能力、条件多种致贫原因叠加的结果,住房条件、个人能力、经济收入大多不符合参与乡村旅游扶贫所必备的要素,所以乡村旅游扶贫的扶贫性也在一定程度饱受社会争议和质疑。由于乡村旅游投入大,点多面广,贫困户大多和旅游扶贫政策沾不上边。

篇八 乡村旅游考察报告

一、基本情况

东坪村位于县城东北约24公里处,距唐太宗昭陵仅2公里,这里群山环绕,地貌独特,登高远眺,千里沃野置于脚下,如画田园尽收眼底,南与巍巍秦岭遥相对峙,东观朝_____顶天寺高耸云端,漫山遍野的幼松郁郁葱葱,万亩果园宛若一个“天然氧吧”,农家土窑洞冬暖夏凉,人称“没有噪音的天然空调”.

白村是一个现代农业园区,占地2万亩,其中农耕文化体验园是园区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占地500亩,目前建成半亩园500户,已对社会开放认耕,让城市生活的人们,离开喧嚣的城市,走进农村,放松身心,体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让城市生活的人们,深入农村,了解农业,亲历春种秋收的传统农业生产过程。

二、主要做法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建设规划方面:袁家村在建设发展中按照环保、生态、绿色的理念,斥资1500万元打造了袁家村关中印象体验地,再现了原汁原味的关中民俗风情,创建了民俗民风体验一条街,油坊、布坊、醋坊、茶坊、面坊、辣子坊、豆腐坊、醪糟坊、药坊等传统特色作坊,集中展示关中农村自明清以来的农村生活的演变。基本形成了集关中小吃街区、特色乡村食宿客栈、浪漫满屋田园派对、多主题酒吧街区、麻将茶园等关中民俗互动体验和现代艺术街区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艺术旅游基地。

2、运营管理方面:袁家村采取“公司﹢农户”的运作模式,成立了旅游公司和农产品公司,前者做品牌宣传,后者以农产品带动经济发展,下一步把袁家村的香辣子,豆腐,醪子,醋油面,酸奶等小作坊发展成股份制公司,把现代生产工艺和传统生产工艺相结合,经国家生产许可,对外销售,进一步做大,发展成上市公司,解决公司资金不足问题。景区下一步将实行一卡通,公司掌握现金流,与经营农户签订合作协议,统一管理,从传统的“农家乐”旅游向建设“乡村度假基地”迈进,实现公司和农户共赢。

3、土地流转方面:目前袁家村是全省新型社区示范村,所在烟霞镇是全省的示范镇,每年有1000亩的用地指标,政府帮助袁家村现有700亩土地变成国有土地,解决农村产权问题,资产盘活,向银行贷款,鼓励村民入股,让资产翻倍。

4、外来投资方面:要求投资商不但有资金,还要有先进的思想,袁家村无偿提供土地,对所投项目严格把关;要求每亩地至少300万投资额,其中公司占20%股份。

篇九 考察乡村振兴情况报告

考察乡村振兴情况报告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深刻把握现代化建设规律和城乡关系变化特征,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党的十九大召开以后,中共永州市委切实提高政治站位,迅即对全市乡村振兴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并采取有力举措,推进工作落实。市五届人大二次会议提出了《关于以发展壮大农村经济为核心,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议案》,及时督促政府相关部门办理落实。为从更高层次上落实市委决策部署,促进政府部门科学办理人民代表大会议案,经报请市委批准,市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党组书记高建华组织带领市人大常委会部分组成人员和县区人大常委会负责同志,于11月6日至13日前往xx省萍乡市、南昌市、景德镇市、上饶市、鹰潭市和吉安市等地,专题学习考察乡村振兴工作。

一、看xx:风景这边犹好

考察组先后深入xx六市部分县区、乡镇、村组以及乡村振兴示范点、重点项目,近距离参观了工作现场,感受了发展的整体氛围,体验了阶段性成果。参与考察的同志一致认为,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计划后,萍乡等六市在xx省委、省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下,行动迅捷,推进有力。体现在工作成效上,六市亮点纷呈,各具特色。

萍乡市:依托转型发展促进华丽转身

一个个生态秀美、生活富裕的新农村渐次绽放,一批批特色小镇正在蓬勃兴起,一股股新动能正驱动着老工矿区的乡镇华丽蜕变……这是我们在xx考察之行第一站——萍乡市所见到的乡村新景象。萍乡是中国现代工业主要发祥地之一,也是全国首批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试点城市。全市土地面积3824平方公里,人口192.5万人。在乡村振兴实践中,萍乡市把新农村建设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实现城乡面貌大变样的有力抓手,大力实施城乡面貌改造工程,农村人居环境实现了华丽转身。

萍乡市芦溪县芦溪镇东阳村,充分挖掘自身的人文历史优势,结合当地自然条件,致力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引领村民走了科学发展、共同富裕的道路。该村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xx省aaaa乡村旅游示范村”等荣誉称号。芦溪县宣风镇竹垣村则以传统农业为基础,以生态旅游业为新增长点,加强农业上中下游产业联动,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有效增强了乡村振兴的核心推动力。该村2023年3月创立仙凤三宝农业休闲观光园,紧紧围绕花卉苗木转型升级,在苗圃基地的自然和生态绿化环境的基础上,大力发掘宣风“三宝”文化内涵,打造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餐饮住宿、商务会议、运动竞技、素质教育及购物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观光体。目前,该园已经开放1000亩,投资超过2亿元。

南昌市:旅游全域化带来农村现代化

发展全域旅游,带动乡村振兴,是南昌市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工作特色。南昌市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23年,全市旅游产业要成为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和主导产业,旅游经济主要指标稳居全省首位,全市旅游综合收入达到2000亿元,旅游总接待人次达到2亿人次。在旅游全域化的带动下,全市新农村建设坚持统筹规划、扶贫优先、生态优化、建管同步,实现了整体推进、保留乡村风貌、推进乡风文明、建一片成一片的阶段性工作目标。预计2023年底,南昌市将实现新农村建设全覆盖。

南昌市安义县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以全域化、市场化、品牌化旅游发展思路,主动融入大南昌、对接大南昌,全力唱响“多彩山水·画里安义”品牌。2023年,安义古村群开发力度空前,“花田囍地”花海项目建成营业,古村群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引进了国内知名的、尖端的旅游管理运营公司——北京镖行天下公司参与古村深度开发,与其合作建设的古村民俗民宿聚落一期项目已完工,建成了乡愁公园、厚德堂、豫章会馆、“唐樟”名宿等精品景点。“相约安义·小镇之旅”系列节庆活动贯穿全年,先后举办各类节庆活动10个,并打造了东阳蓝莓小镇、沙洲果园、乌竹桃花谷、绿能稻田文化园、尚礼村5个市级旅游点,先后荣获全国民宿产业发展创建示范县、全省全域旅游推进十佳县、2023华东十大最美赏花胜地等荣誉称号。

景德镇市:用田园综合体把乡愁留住

景德镇市紧扣新农村建设总体目标,按照“干干净净、漂漂亮亮、井然有序、和谐宜居”和“培育中心村、整治自然村、提升特色村”的要求,大力实施“整洁美丽、和谐宜居”新农村建设三年行动。在具体实践中,他们通过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大力培育示范性中心村和田园综合体,有效加快了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

景德镇市浮梁县江村乡严台村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人杰地灵,老祖宗留下许许多多的经典民居。以前,由于没有得到系统的保护,老房子废弃在一边,猪栏、厕所无序乱建;白色垃圾和生活垃圾不能及时处理,“脏、乱、差”现象严重。2023年下半年以来,按照景德镇市“双创双修”的总体部署和工作要求,浮旅集团旗下的严台旅游公司配合高岭·瑶里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对严台村积极开展环境大整治、创国家4a级景区以及保护并开发古村落等一系列工作。同时,依托当地古村、古道、古茶树等良好的生态文化优势,以精品民宿为核心,开展古村整理、文化呈现、业态创建等景区建设,兴办了一个集餐饮、住宿、度假、文化交流等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项目——严台塔里精品民宿度假村。该项目一期民宿项目总投资约2000万,带动当地村民务工收入200余万,现已完成部分精品民宿区、茶文化体验区、古茶园游步道、多功能中心区等项目建设,并接待游客过万人次。2023年,严台村被列入全国环境整治示范村,同时入选住建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

上饶市:乡村旅游皇冠上的一颗明珠

美村容,兴产业,富百姓……行走在上饶市乡村之间,一幅农民生活富裕、安居乐业的美好景象扑面而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上饶市充分发挥独特的资源禀赋优势,激活沉睡资源,拓展农业空间,精心打造了一批独具特色、各美其美、有故事、有乡愁的秀美乡村,全市农村变化显著、品质提升、亮点纷呈,让每一个外来游客产生了强大视觉“冲击感”和感官“震撼感”,已经成为社会公认的乡村旅游皇冠上的一颗明珠。

婺源县的乡村振兴实践在上饶市最具代表性。自1999年以来,婺源县委、县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将发展乡村旅游业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提出了建设“旅游强县、经济大县”的战略性目标。短短的十多年内,县境广大乡村处处有焕然一新的农味、乡愁,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景点、景区。其中篁岭景区营业四年来,从一个濒临消亡的古村落演变成全国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对乡村旅游开发、新农村建设、乡村振兴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今年以来,篁岭景区日最高游客量达2.6万余人,2023年游客量有望达到135万人,预计3-5年游客量将突破300万。

鹰潭市:融合发展释放巨大推力

城乡融合发展协调推进,是鹰潭市推进乡村振兴的主要做法。在城乡融合发展理念的推动下,2023年,全市建成了1185个新农村建设村点,重点打造了9条示范线、10个示范片、14个示范点,实现省市级贫困村和宅改村点新农村建设全覆盖。完成通自然村公路400公里、危桥改造25座、道路安保工程100公里。塘湾清溪小镇、中童眼镜小镇列为省级第一批特色小镇。在xx省,鹰潭的乡村振兴成效归纳为“八个最、十助推”。“八个最”是指:农村变化最大、惠及面最广、解决实际问题最多、群众获得感最强、资金运行最安全、撬动民间投入效果最佳、与“三农”工作结合最紧、公众反响最好。“十助推”是指助推了基层党建、精准扶贫、农村宅改、现代农业和产业发展、农村环境整治和生态建设、农村文化、农村电商、乡风文明、集体经济和农民增收、乡村旅游等十个方面的工作。

吉安市:好风景变为好“钱景”

吉安市是井冈山精神的发祥地,是xx省唯一入选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的市。“红色摇篮、文化庐陵、山水吉安”是吉安的名片。走进吉安市的广袤乡村,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处处是秀丽山水、古迹名胜和红色印痕。而更让我们惊叹和振奋的,是田野里催生的绿色竞争力,是接踵而至的游客。在全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大潮中,吉安市以“在打造美丽中国xx样板上走在前列”为目标,通过井冈山大旅游的引领带动,成功地将山上的客人留下来,将美丽乡村打造成新增长极。

井岗山市柏露乡坐落在偏远山区,交通闭塞,是市里植被保存完好的乡镇之一,这里有井冈山最大的“千亩杜鹃林”和奇特独绝的峡谷十八瀑。乡里在保护原生态基础上,以不改变农民所有权为前提,将农村闲置住房进行个性化改造,建设鹭鸣湖田园综合体。目前,露天游泳池、玻璃房餐厅、湖边咖啡长廊等一系列新元素成为这里的新地标。乡村振兴,不但让吉安全境的环境美了起来,而且让村民腰包也鼓了起来,形成了政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多赢局面,昔日藏在“深闺”的好风景变成了群众腰包上大“钱景”。2023年,吉安市农业增加值242.95亿元、增长4.8%,在xx省排名第一;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543元,增长10.2%,在xx省排名第二。

二、悟xx:“快马加鞭未下鞍”

考察组在xx省六市考察期间,一路参观一路思考,一边慨叹一边感悟。每到一地,既深入乡村和项目察看现场,又与当地人大和政府部门的同志深入交流讨论。探寻xx乡村振兴的工作“秘籍”,我们发现: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xx省六市秉承新农村建设的扎实基础,紧密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一鼓作气抓落实,快马加鞭往前进,走在前列的竞争意识一丝没有松动,工作推进的力度一点没有减弱,创新迈进的步子一刻没有停过。

——萍乡市:“物”“我”相融急行军。党的十九大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后,萍乡市及时出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和《萍乡市乡村振兴战略“十大工程”实施方案》,吹响了乡村振兴的急行军号角。一是突出发展理念创新。萍乡市坚持“物的新农村”与“人的新农村”统筹推进,真正让农村环境美起来,让全市广大农民共享美好家园。在硬件建设上,全市重点拆除无保留价值的旧烂屋,清理乱堆乱放,拆除乱搭乱建;改路,改水,改厕,快速推进乡村“道路硬化、饮水净化、卫生洁化、民居靓化”。在“软件”建设上,着重加强农村法治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制订村规民约,建立健全村民自治机制和村庄公共设施管护长效机制;广泛开展“星级文明户”、“信用文明户”、“五好文明家庭”等文明创建活动,培养农民健康文明新观念。二是突出乡村面貌整治。他们以“整洁美丽、和谐宜居”为目标,突出村庄整治、环境美化、乡风文明、和谐平安四大重点,统筹规划,系统推进,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建一片、成一片”的工作思路,确保全市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全面改善,综合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乡村更加和谐文明。在农村建房管理上,他们十分注重强化规划的引领作用。结合“多规合一”试点,全面完善乡村规划体系,努力使村庄空间布局更加科学合理,村庄内部形态更加精致精美,集镇和村庄形成各具特色的“一镇一景”、“一村一特”。他们规范农民建房,重点解决农村超高超大建房、乱搭乱建和有新房无新貌等突出问题,建设整洁美丽和谐宜居乡村。三是突出特色小镇建设。在美化优化净化农村环境的同时,萍乡市出台《萍乡市特色小镇建设工作方案》,致力建成一批产业特色鲜明、生态环境优美、设施服务完善、传统文化彰显、体制机制灵活的特色小镇。特色小镇所有自然村庄都纳入“镇村共建”规划区域,打造多个富有特色的小乡村,努力让村镇既能各美其美,又能美美与共。目前,一大批特色明显、产业带动强、生态环境优美的特色小镇,在萍乡大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南昌市:抓关键,图振兴。南昌市坚持以解决“三农”突出问题为关键,以旅游全域化带动乡村振兴。其中安义县按照市里的工作思路,重点从四个方面发力。一是把“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的根本来抓。以“南昌绿谷”建设为引领,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大力推进一村一品、一乡一园建设,重点是在主干道沿线,高水平、高标准、高起点规划建设“镇村园一体、一二三产互动、产加销对接”的田园综合体,努力打造生态环境好、产业发展优、个性特色明、服务功能强的中心镇、特色镇和新社区、新村庄。二是把“生态宜居”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础来抓。加强农村水环境治理,开展污染源普查工作,逐步实现水库、山塘全面退养和集镇所在地生活污水处理厂全覆盖;按照“三年扫一遍”要求,打造美丽示范风景线、美丽示范乡镇、美丽示范村庄、美丽示范农户庭院;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大力推广“钩臂式”垃圾箱,推行环境卫生外包全覆盖,全面实现“垃圾不落地”和城乡环境一体化。三是把“乡风文明”作为乡村振兴的前提来抓。积极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移风易俗工作,依托“三风”活动平台,巩固“三风”成果,加大“三风”示范项目建设力度,建好示范样板点。把“治理有效”作为乡村振兴的保障,不断推进农村基层治理制度化、法治化、规范化,逐步完善村务监督机制。四是把“生活富裕”作为乡村振兴的目标来抓。突出增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造血功能,大力培植市场竞争能力强,扎根于乡土的产业合作社和田园综合体。帮助农民拓宽增收渠道,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引进“合作社+基地+农民”特色产业发展基地,稳步提高农民收入,努力让农民生活富裕起来。

——景德镇市:培育示范中心村,建设田园综合体。以点带面,示范推进,是景德镇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全市紧扣新农村建设总体目标,以中心村为基础,建设“望得见山水,留得住乡愁”的美丽村庄和田园综合体,带动全市乡村振兴深入推进。具体做法:一是好中选优精心编制布点规划。根据《xx省中心村建设操作八法》要求,市对各县(区)申报的中心村点进行认真筛选和公开竞选,最后确定自然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完善、产业优势突出或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村庄作为中心村点建设。坚持规划先导,对老村落进行改造提升,留住浓浓的乡愁;对古村落进行保护开发,利用古村落发展休闲旅游、观光农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对旅游村庄深入挖掘古陶瓷文化底蕴,培育建设古矿坑、古码头、古街等历史文化遗存景观。二是因地制宜重点打造精品村庄。在统筹兼顾推进其他中心村建设的同时,抓好重点村、亮点村建设。对省级先行示范中心村和市级重点中心村,在资金、政策上予以倾斜,在资金和项目上集中安排。结合村庄经济水平、地理条件和生活习惯等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突出乡村特色、地方特色和历史文化特色,在重点、亮点的基础上打造成精品,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韵、一村一景”。三是整合投入全面加快各项建设。按照“中心村定在哪里,资金项目就集中到哪里”的思路,除了省、市、县三级配套新农村专项资金直接统筹到位外,还整合了学校、卫生室等社会发展类项目资金,农业产业化等生产发展类项目资金和小农水及森林城乡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有力推动了中心村各项建设。四是强化支撑发展壮大村域经济。在中心村建设中,全市高度重视产业发展,紧紧依托粮食、蔬菜、茶叶、养殖等主导产业,积极引导各中心村点农民群众选准本地特色产业,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同时,大力扶持和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家庭农场发展,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广“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五是创新管理培育提升文明乡风。各中心村点在认真落实党的惠民政策,大力发展各类公益事业的同时,成立了村民理事会,建立并落实了“村民公约,一事一议,村庄保洁,村务公开”等长效管理机制。

——上饶市:“面子”“里子”一起抓。上饶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实行“面子”“里子”一起抓、同推进,有效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一是让乡愁挂在“面子”上。全市坚决执行xx省委省政府“整洁美丽,和谐宜居”“赣东北地区以徽派风格为主”等要求,大力推进秀美乡村建设。市人大通过立法,对全市农村房屋规划建设进行依法管控。全市坚持按徽派风格,对农民住房进行“穿衣戴帽”改造。同时,狠抓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整治乱搭乱建、乱堆乱放,开展农村殡葬制度改革,抓好造林绿化,建设各类公益设施。二是把新风种进“骨子”里。按照“乡风民风、人居环境、文化生活三个美起来”的目标要求,动真格、出实招,通过积极开展农村移风易俗,推动村民从骨子里改变生活方式、行为习惯。根据农村生产生活实际、农民群众思想实际,市里发出了《推进移风易俗、建设美丽乡风》倡议书,要求村民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着力解决目前农村在婚丧嫁娶事宜方面大操大办、铺张浪费和封建迷信等问题,让勤俭节约、文明高尚的生活方式成为习惯。三是将幸福写在产业中。全市大力开展农村产业富民行动,把“一村一品”建设和优势产业发展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龙头工程,通过建设秀美乡村,培育了一大批产村融合的产业,加快发展了观光农业、创意农业、农耕体验、民宿休闲、养生养老等新业态,推动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鹰潭市:“八大行动”强动力。从2023年开始,鹰潭市委、市政府印发《鹰潭市乡村振兴“1+8”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全市深入实施八大专项行动,全力打造“环境整洁美丽、产业特色鲜明、串点连线成片、独具鹰潭魅力”的乡村振兴示范带。八大专项行动,分别是:新农村建设专项行动。即市、县、乡、村融于一个整体,一个规划布局、一张蓝图建设,力求把一个乡镇建成一个功能区块,把一个村庄建成一个景点,把一个农户庭院建成一个小品。在村庄整治过程中,集中开展“七改三网”(改路、改水、改房、改厕、改栏、改环境、改河塘和电力、广电、电信网络通达)“三建”(建自然村垃圾收集点、建村点休闲场所、建试点村污水处理设施)“三化”(绿化、亮化、美化)活动。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行动。即以“一田(高标准农田)二线(白鹤湖大道沿线、贵塘公路沿线)二园(白鹤湖、雷溪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为主战场,深入实施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新主体、新产业、新业态。脱贫攻坚专项行动。即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深入推进产业扶贫、健康扶贫、安居扶贫、教育扶贫、社会保障扶贫、就业扶贫、易地搬迁扶贫、生态扶贫、基础设施建设扶贫、村庄整治扶贫“十大扶贫工程”,确保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中央试点专项行动。即全面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和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有序推进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等改革,组织实施好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等权能改革试点,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全域推广宅改试点专项行动。即积极探索创新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和有偿使用机制,推进农村闲置、多占宅基地全面退出和收归集体统一管理,废弃、倒塌房屋和猪牛栏等附属设施全部无偿退出和拆除,确保空心村得到有效治理。“清水”专项行动。大力实施畜禽养殖污染整治,保持水质长久稳定达标。此外,对水利枢纽工程建设专项行动和绿色殡葬改革专项行动,都明确了具体的内容和操作方式。

——吉安市:内外兼“修”焕新颜。吉安市推进乡村振兴外抓生态,内蕴文化。围绕“红、古、绿”,打造特色美丽乡村,一个个乡村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一是扮靓乡村新底色。作为xx省唯一入选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的市,吉安人认识到,绿色和生态是最大的财富。打造“全景吉安、全域旅游”的格局中,连点成线、拓线成面、多元融合,吉安选定农旅融合这条绿色发展新路。如今,在吉安赣江两岸的青山绿水间,清净整洁、色块和谐、精细秀美的田园风光随处可见。目前全市完成1.5万个美丽乡村点建设,覆盖率达67%,到2023年,将实现美丽乡村全覆盖。二是激发文化新内涵。让乡村美起来,还要让农民精神活起来。如何让“物”的新农村向“人”的新农村推进?吉安注重传承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用文化基因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吉安市摒弃农村大操大办、厚葬薄养等陈规陋习,健全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推动农村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越来越多的农村志愿服务活动如星星之火在乡村开展。三是发展农村新产业。乡村振兴,特色产业是关键。优势产业怎么选?吉安县永阳镇江南村成立合作社,发展井冈蜜柚产业,蜜柚林下套种百香果、西瓜等作物,成功吸引游客前来休闲采摘,一地多收,效益大增。“红墟坊”、毛公九大碗菜品、乡村火锅,是井冈山市大陇镇案山村的特色。案山通过“1+8+48”的经营模式,让1家公司联合8个村集体,带动48户贫困户。依托绿色,做出特色,吉安形成井冈蜜柚、绿色大米等六大富民产业,2023年全市新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2家,农业增加值达242.95亿元,增幅居xx省之首。

三、比xx:“乱云飞渡”须从容

此番赴xx考察,我们主要是想跳出永州看永州,对照xx找差距,借助他山之石用以攻玉,克服自身短板加速前行。根据考察的所见所悟,通过对比分析xx六市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我们深感xx省六市的乡村振兴工作,在很多方面走在了永州的前面,创造了一些可以借鉴或复制的工作经验。

——恪守了一种科学的发展理念。萍乡市的“内外兼修”,上饶市的“面子”“里子”一起抓,南昌市坚持以旅游全域化带动农村现代化,等等,都贯穿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xx省六市当中,萍乡等地还提出了推动“物的新农村”和“人的新农村”建设齐头并进的理念,这是结合当地实际,将五大发展理念细化、实化的创新之举。婺源县在李坑景区的开发建设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不断提高村民群众对开发建设的共享度和获得感,有力有效地增强了乡村振兴的新动能。

——培育了一股强大的内在动力。统观《永州市与xx六市2023年部分经济指标对比统计表》(以下简称《对比表》),我们不难发现:xx省六市的城镇化率相对永州要高出很多,而他们第一产业在三次产业中的占比又明显比永州低了很多。这一现象说明,xx省六市的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已经成为乡村振兴的“第二战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内在动力强劲地策应和支撑了乡村振兴的“主战场”。这一现象还从工作层面启示我们,乡村振兴,“固守乡村抓乡村,死抱农业做农业”没有出路,必须善于整合各方资源,统筹各种要素,充分用好“三农”内外多种动能,实施“里应外合”、立体推进。

——走出了一道适宜的工作路径。鹰潭、吉安和南昌等市,在实践中坚持“全域一体”推进工作,市、县、乡、村融于一个整体,一个规划布局、一张蓝图建设,结合每个村庄资源禀赋、地形地貌、文化内涵,围绕山、水、林、田、路、房六要素,把一个乡镇作为一个功能区块建设,把一个村庄当做一个景点规划设计,把一个农户庭院当作一个小品来进行改造。这一成功实践启示我们:乡村振兴,在顶层设计上一定要有整体观念和全域视角,在局部规划上一定要有独创精神和品牌意识,在要素配置和资源整合上一定要注重统筹把握,增强集约效应。

——做牢了一个坚实的基础支撑。xx省六市的乡村振兴工作,一个巨大的共性特征,就是坚持把“产业兴旺”作为根本来抓,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支撑。他们抓产业建设,没有固守农村抓农业,而是因地制宜,适合发展什么产业就抓什么产业;也没有咬定某个方面搞“一业独大”,而是注重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上下游产业立体推动,关联产业配套跟进。实践证明: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最为重要最为基础的便是推进并实现乡村的产业兴旺。只有实现了产业兴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才有基础和韧劲。

——探索了一个高效的融资模式。早在1999年,婺源县为了推动旅游业的起步,政府通过出售大中型水库、电站的方式盘活国有资产,筹措资金,并采用门票抵押方式贷款1900万元,投向江湾龙头景区开发,并带动其他景区的建设。2001年江泽民同志视察江湾,婺源的旅游业总体品牌效应开始凸现,民间投资者产生了较大的兴趣。政府以此为契机,实行政策引导,市场化运作,使民间资本成为景区开发最主要的资本来源。2023年以来,县里洞观形势,转换思路,将全县90%的旅游资源整合到xx婺源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把全县作为一个景区,实施整体规划、整体营销,全县旅游开发逐步实现上市融资的新突破。“政府主导投资—-引入民间资本投资—资产重组与利用资本市场融资”是婺源县景点开发的三个阶段,也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投融资模式。这对于解决乡村振兴项目建设投融资难题无疑是一个成功的样榜。

当然,xx六市的工作经验实际上还不止于这些。勿须质疑的是,他们在乡村振兴方面,的确比永州的基础要好一些,步子要快一些。但比较xx六市,永州的乡村振兴也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主要表现在:

一是在思想认识上高度重视。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后,市委、市政府切实提高政治站位,通过“一学二看三调研”,认真领会中央要求,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建议,认真谋划顶层设计,迅即统筹推进工作落实。在邀请了中国美院和上海文博堂机构等专业规划策划团队,对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品牌建设进行策划的基础上,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具体推进“兴产业、美生态、育乡风、强治理、富民众”五大行动。市五届人大二次代表大会,提出了《关于以发展壮大农村经济为核心,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议案》,市人大常委会对此进行跟踪督办。可以说,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在全市已经形成了工作共识,凝聚了推进活力。

二是在政策保障上明确具体。市委在对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专题研究的基础上,及时出台“1+5”(1为实施乡村振兴总文件,5即兴产业、富民众、美生态、强治理、育乡风5个配套文件)政策文件和2023年乡村振兴试点“十百千万”工程、“四个一”工程两个工作方案。这些文件,根据中央和省委的工作要求,从永州“三农”实际出发,对乡村振兴战略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工作重点、工作措施、发展路径、要素配置、组织保障等,都作出了明确要求,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三是在战略主攻上体现精准。对乡村振兴,我市在战略主攻上,重点突出“五大振兴”,即:以发展现代农业为基础,推进产业振兴;以汇聚人才资源为支撑,推进人才振兴;以繁荣农村文化为重点,推进文化振兴;以建设生态文明为抓手,推进生态振兴;以夯实基层组织为关键,推进组织振兴。这五大重点,牢牢植根于永州基本市情,充分考虑了前段新农村建设打下的良好基础,有效构建了乡村振兴的“四梁八柱”,体现出市委对“三农”发展方位的精准研判,对未来发展方向的精准把控,以及对工作切入点和突破口的精准指向。

四是在推进措施上求真务实。我市在强化组织领导的基础上,着力强化顶层设计,科学编制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着力强化试点示范,实施“一十百千万”试点工程,探索乡村振兴战略永州路径;着力强化项目支撑,结合本地实际,大力开发包装项目、招商引进项目、培育壮大项目;着力强化农村改革,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创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模式,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探索农村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这些工作措施,直指“三农”热点、焦点、难点问题,有助于从根本上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强筋壮骨,给力助跑。

总的讲,我们要在对比分析中发现和学习xx的工作新经验,坚持和完善自身的工作定位和特色,进一步明辨方向,增强信心,取长补短,奋力前行。

四、学xx:中流击水正当时

这次赴xx六市学习考察,在考察团成员当中引起强烈反响,特别是各县区人大常委会的负责同志深刻体会认识到了思想上的促狭、办法上的匮乏,发现了思路、机制上的差距。同时,也初步找到了改进提升工作的措施。对于全市的乡村振兴工作,我们建议,充分借鉴xx六市的成功经验,紧密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加力推进暨定措施的落实落地。具体工作应更加注重五个方面。

一是更加注重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做大经济基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建议全市在巩固提升新农村建设和产业扶贫成果的基础上,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在思路层面,可以学习借鉴xx六市的成功经验,抢抓旅游全域化发展机遇,结合美丽乡村和旅游景区建设,将农村的历史文化、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因地制宜培育观光农业、休闲旅游、民俗休闲、传统文化等互相融合的新业态,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壮大村集体经济,走产村融合发展的新路子。在操作层面,不管采用什么发展模式,都要特别注重培育产业龙头,通过对主导产业中的优势龙头企业进行重点扶持,保持农村产业经济发展强劲的牵引动力。同时,要强化标准化生产,提升产品质量,加强品牌营销策划,有效塑造大品牌、营销大品牌,增强品牌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农业从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为加速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

二是更加注重房屋建设管理,进一步规范环境改造。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目标。而实现生态宜居的基础工作是建设规范和环境整洁。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新农村建设一定要走符合农村实际的路子,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农村特点,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总书记强调,关键是要做到规划先行,哪些村保留,哪些村整治,哪些村缩减,哪些村做大,都要经过科学论证。当前,农村建房管理无序,乱建私搭严重,不仅影响农村“面子”上的美观,更影响农村基础设施提升、环境卫生清扫等工作的推进,必须下重拳、出硬招进行整治规范。在农村建房管理方面,上饶市制定并执行了全国第一部规范农民建房的法规——《上饶市农村居民住房建设管理条例》,在全市建设风格统一的“徽派”农村房屋,取得显著成效。我们应加快制定和实施《永州市乡村房屋建设管理条例》,加强农村房屋建设规划和管理,推进村庄提质改造,塑造好乡村风情风貌风格。在依法管理农村房屋建设的过程中,要加强农村宅基地流转置换等方面的制度改革和创新,统筹解决好建房资源配置和群众利益调节的问题。我市蓝山县和新田县的一些乡村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成功探索,其经验值得总结推广。要在规范农村房屋建设的基础上,再行科学布局,完善乡村医务室、学校、休闲健身广场等公共服务设施,高标准实施村庄绿化、亮化,常态化抓好环境卫生清扫,全方位地推进乡村综合环境改善。

三是更加注重融资投资创新,进一步扩大建设投入。钱从哪里来,始终是乡村振兴的根本性问题。美国经济学家罗格纳·纳克斯认为,不发达地区的“贫困恶性循环”根本原因就是缺乏资本。上饶市婺源县、萍乡市芦溪县等地乡村振兴取得的巨大成绩,都离不开其源源不断且逐年加大的资金投入。当前,在全国防范重大风险、严控政府举债的大环境下,创新投融资体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婺源县李坑镇旅游业的开发中,政府以资源入股,投资者以现金入股,村民以资产入股;村里设立民间管理协会自治组织,规范村民言行,进行环境整治等,配合投资者开发经营,村民与政府、投资者一起分享一定的利益。这种模式实现了政府、投资者、村民三方利益共享合作开发,可以复制推广。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采取政府以资源、资产入股,投资者以资金入股模式,对乡村优势产业资源进行合作开发,实行利益共享。值得注意的是,市场化运作的乡村振兴产业,对村民和村集体的收益要明确一定的保障机制。租金收入、就业收入、创业收入、分红收入等收益和红利,都要切实惠及全体村民和村集体,并随着产业不断完善和发展而提高群众的共享度。

四是更加注重统筹城乡发展,进一步集聚外部活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都是推进现代化、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一方面要继续推动城镇化建设。另一方面,乡村振兴也需要有生力军。要让精英人才到乡村的舞台上大施拳脚,让农民企业家在农村壮大发展。城镇化、逆城镇化两个方面都要致力推动”。因此,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高质量实施,应当突出以新型城镇化建设引领乡村振兴,坚持抓好城乡规划一体化谋局、产城融合一体化推进、城乡基础一体化发力,充分发挥城市资源对乡村的辐射带动作用,推进中心城区、特色城镇、美丽乡村同步发展,同频共振,具体操作中,要尊重市场规律,因势利导,吸引资金和资本流向中小城市、小城镇以及农村地区,特别是要发挥企业的主导作用,支持企业在现代农业、田园综合体、美丽乡村建设以及生态旅游方面的投入,建立企业、投资者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及农民之间的新型合作关系;要充分利用逆城镇化消费的大趋势,在乡村地区建造有利于旅游度假、休闲观光的设施,特别是对于深度参与的休闲度假、健康消费旅游模式,要加强规划引导;要大力推进实施“交通提速”战役,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创造城市资本和消费人口到乡村投资和消费的良好基础设施条件;同时,政府要利用税收和金融政策,支持乡村振兴项目以及城市资本和农村产业的融合。

五是更加注重乡村社会治理,进一步增强振兴保障。“治理有效”在乡村振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结合我市实际,加强乡村社会治理,要更加注重三个方面。一是突出化解乡村矛盾。要坚持“源头”治理,超前防范乡村矛盾纠纷。重点是认真解决一些带有基础性、根本性、长远性、机制性和普遍性的民生问题,尽最大努力促进社会安全、生产安全、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卫生健康安全,让群众在乡村生活得更加安心、舒心、顺心。二是激活乡村民主自治内动力。要充分发挥村级班子的主导作用,办好一方事,维护一方稳定,促进一方和谐。要充分发挥基层群众的主体作用,促进群众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内生力量。要充分发挥自治制度的引导作用,促进群众修身律己,自觉遵守和维护社会秩序。三是构建乡村社会依法治理新常态。要把基层民主法治创建与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结合起来,不断提升服务基层群众的能力和水平;把基层民主法治创建与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有机结合起来,让群众实现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把基层民主法治创建与创新社会管理结合起来,健全社区以党组织为核心、居民自治组织为主体的新型社会管理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基层法治化管理水平。

中国乡村考察报告9篇

为进一步解放思想,学习先进,更科学谋划推动xx发展,前段时间,我带领县直单位和乡镇负责人赴xx省xx市xx县、xx区、xx市考察基层党建、茶叶产业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收获很大,现结…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乡村信息

  • 乡村考核报告4篇
  • 乡村考核报告4篇99人关注

    【导语】述职报告对自身所负责的组织或者部门在某一阶段的工作进行全面的回顾,按照法规在一定时间(立法会议或者上级开会期间和工作任期之后)进行,要从工作实践中去总 ...[更多]

  • 中国乡村考察报告9篇
  • 中国乡村考察报告9篇98人关注

    为进一步解放思想,学习先进,更科学谋划推动xx发展,前段时间,我带领县直单位和乡镇负责人赴xx省xx市xx县、xx区、xx市考察基层党建、茶叶产业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收 ...[更多]

  • 银行乡村扶贫报告4篇
  • 银行乡村扶贫报告4篇73人关注

    为切实抓好精准扶贫工作,按照云扶贫搬迁办发〔20xx〕13号文件精神,我街道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精准扶贫调研。现将调研结果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 ...[更多]

  • 乡村基层报告5篇
  • 乡村基层报告5篇59人关注

    近几年来,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村基层逐渐暴露出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少数经济发展滞后、各项工作落后的行政村,问题沉淀,矛盾重重,成了“集体经济没实力、社会服务 ...[更多]

  • 乡村干部报告8篇
  • 乡村干部报告8篇35人关注

    五年来,本人在乡党委、乡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乡人大主席团的监督下支持下,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加强政治、业务学习,不断提高个人综合素质。紧紧围绕乡党委、乡人民 ...[更多]

  • 乡村医生考核报告3篇
  • 乡村医生考核报告3篇31人关注

    本人本着“巩固优势,稳步发展”的原则,做了能上能下几点工作:1、兼顾新厦、主楼,全院一盘棋,尤其在新厦抓操作规范,实现输液反应“零”突破;抓查对制度,全年查堵药品质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