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范文网
当前位置:报告大全 > 工作报告 > 党政报告

政府建设调研报告8篇

发布时间:2023-04-30 07:15:20 查看人数:51

政府建设调研报告

篇一 县政府推进机关效能建设调研报告

县政府推进机关效能建设调研报告

当前,我县正处在加快发展、奋力崛起的历史机遇期。为抓住和用好这一难得的战略机遇,形成率先发展、跨越发展的良好局面,全县上下大力精心谋划项目、大力引进项目、强力推进项目,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我与纪委、组织部、工业园区、招商局等同志组成了专题调研组,对如何围绕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进一步提升机关效能建设、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问题进行了调研。

一、机关效能建设、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现状

近几年来,南城县委、县政府大力推进效能建设,以“四铁”精神整治和优化积极发展环境,使全县上下服务意识明显增强、工作作风有所改进、工作效能不断提高、发展环境得到优化,一批破坏环境的人和事受到了及时查处,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主要体现在:

一是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南城县成立了全县优化发展环境领导小组,县委主要领导亲任组长,县纪委设立了优化环境办公室,明确了由县纪委牵头统一负责。全县高度重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经常过问,县四套班子领导经常深入挂点企业了解情况,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二是政策环境相对健全。依据省市有关政策并结合县域实际,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壮大县域经济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和《南城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规划》等一系列优化发展环境的政策和措施,为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取得了积极成效。

三是服务力度不断加大。明确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长效机制建设的重点内容,从优质服务、规范执法、监督约束等方面入手,优化体制机制环境。进一步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做到强化服务意识,解决“办事难”的问题,提高工作效率,解决“效能低”的问题。进一步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提高工作效率,做到跟踪服务,兑现优惠政策,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努力优化招商引资环境。

四是纪检监察部门认真履行职责,发挥监督检查作用,大力查处了一批影响经济发展的人和事,起到一定的威慑作用,企业“三乱”现象从根本上得到有效遏制,索拿卡要的情况基本杜绝。

二、机关效能建设、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研发现,虽然我县经济发展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但是,我县少数机关仍存在衙门习气重、政令不畅通、工作效率低、服务意识差、作风不扎实等问题,有些本来正确的决策,由于某些部门作风问题、效能问题,造成难以有效贯彻落实,甚至造成不良影响。主要表现在:

1、行政审批环节多、办事难还不同程度存在。“两集中、两到位”存在“两张皮”问题,“人员、项目、授权”不到位、不彻底现象普遍存在,部分单位明则以文件形式授权给窗口审批办理,实则窗口无权审批,“行政许可窗口”实为“行政受理窗口”、“行政发证窗口”,“行政全许可”变为“行政半许可”,使服务对象在窗口与部门之间两头跑。

2、职能部门服务不到位、服务效率不高。职能部门深入基层、企业主动了解情况不够,主动帮助基层、企业解决问题不够;工作拖拉,“限时办结”执行不力;遇事相互推诿扯皮、“一次性告知”亟待进一步规范。有的干部服务意识不强,履职不到位,不同程度存在衙门习气,“门虽不难进、脸也不难看、但事仍难办”,服务效果上表现为“四个不一样”,即领导出面与不出面不一样,请客与不请客不一样,熟悉的与不熟悉的不一样,本地人与外地人不一样。

3、执法行为有待规范。主要表现为:处罚随意性大、幅度变动大,对企业首次轻微违规,不以教育和整改为主,而是以罚代管。同时多头检查、重复检查、个别执法人员业务水平低、执法不公正、不透明、讲人情关系、强行要求各类企业参加培训并收取费用、培训工作走形式等现象仍然存在,企业仍有意见。

4、部门利益依然存在。有的部门只顾自己发展、部门发展,视部门利益至上,不管地方发展、整体发展。对县里的政策规定,“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合意的执行,不合意的就执行不到位,用系统的规定顶县里的政策,当面表态很好,会后我行我素,顶、抗、拖、磨等现象依然存在。

5、项目建设环境不优。企业周边环境不优的问题仍然突出,只要有重点项目、重大工程项目开工,一些霸头恶势力、地方势力就闻风而动,敲诈勒索、滋扰生事、强买强卖、强装强卸等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干扰了工程项目的实施。

三、机关效能建设、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通过此次调研分析,主要概况为以下为四个方面:

1、领导重视不够。实践证明,效能建设落实好、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抓得好的单位,都是“一把手”认识高、决心大、措施得力的单位。少数单位主要领导对效能建设认识不足 ,整天打着部门“小算盘”,阳奉阴违,使单位“职能归并不到位”、“项目进入不到位”、“程序设置不到位”。

2、配套制度不全。一些单位在推进行政规范化建设的同时,没有很好地统筹办事流程和手续简化;一些涉及多个部门分管的工作,在责任落实上不够明确,造成一些部门对有利益的事项相互争,没利益有责任的事项相互推,影响了行政服务效率,群众意见较大。

3、宗旨意识不强。一些干部职工缺乏责任感、紧迫感,对自己的工作质量和工作作风要求不严,与形势发展要求脱节,久而久之形成了工作惰性,导致纪律散漫、作风拖沓,工作效率低下,客商和群众找他办事,能拖则拖、能推则推,缺乏责任心。

4、监督监督不实。一些单位的办事流程、办事时效、收费依据等方面事项不够公开,群众、媒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对部门的工作开展情况难于进行监督,对散漫、拖拉的行为打击不够有力。

四、提升机关效能建设、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对策和建议

当前,无论是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都把环境建设作为发展的“生命线”、竞争的“着力点”来抓,把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善投资软环境,作为赢得竞争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要素。过去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的基本做法是减费让利,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减费让利的空间越来越小,必须依靠软环境建设的比较优势来吸引人才、吸引资金、吸引项目。从这个意义上讲,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整治和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就是提升地方竞争力,就是发展地方生产力。

(一)围绕转变思想观念,进一步优化社会环境

提升机关效能,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必须切实解决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思想认识问题。要把强化各级领导的优化发展环境意识作为重中之重,在全县干部群众中树立“抓环境就是抓机遇,抓环境就是抓发展”的观念。

1、加强干部作风建设。以规范权力作为切入点,重点加强领导班子和中层骨干作风建设,加大效能建设、作风建设、廉政建设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力度,增强为民服务的责任意识。

2、树立争先有为的意识。各部门都要深刻领会科学发展的内涵,认真查摆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找准自己的差距,盯住追赶的目标,明确努力的方向,着力在争先进位上下功夫。

3、树立开拓创新意识。要突破墨守成规的思想,勇于去闯,勇于去开拓,始终保持思想上的活力,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

4、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树立为人民群众创政绩的观念,勇于摒弃一切私心杂念,树立服务、服从经济发展的大局观,摈弃狭隘的部门利益,尽快形成一切着眼于发展,一切服务于发展,用发展创建事业的良好氛围。

篇二 2023政府网站问题建设调研报告

将被动的适应变为有计划的、积极主动的写作实践,从明确的追求出发,经常深入到社会第一线,不断了解新情况、新问题,有意识地探索和研究,写出有价值的调研报告。下面是酷猫写作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政府网站问题建设调研报告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2023政府网站问题建设调研报告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提升政府管理能力的切入点,是新时期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取向,也是政府职能转变的基本点。最近,我通过查阅有关资料、到市政府部门咨询、与机关工作人员座谈等形式,对我市服务型政府建设开展了深入调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七台河市政府坚持树立现代公共管理的行政理念,不断强化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服务思想和以人为本的群众观念,把服务型政府的理念贯穿到每个工作环节中,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实到市政府施政的每一个方面。

一是建立健全公共决策机制。市政府坚持依法行政、民主执政、科学执政,每次决策的重大问题、重大事项、重大人事任免和大额资金使用,都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每年坚持向市人民代表大会报告一年来所做的工作,并对新的一年各项工作作出具体安排,年度国民经济发展计划草案和财政预决算草案都必须经过人代会审议通过,市政府组成人员和政府部门主要领导调整时,必须向市人民代表大会或市人大常委会供职,并进行司法考试。市政府在决策桃山水库北岸拆迁、双叶公司工业用地、全市取暖费收缴标准等问题上,充分征求了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意见,并及时召开了听证会议,不仅保证了政府决策的科学性,还保证了决策的顺利实施。

二是全面推行政务服务公开。市政府注重强化阳光政务,在市、县区和部门建立了政务公开机构,开设了政务信息网站,除法律法规明令禁止的内容外,各级政府下发的政务文件、召开的各种会议、做出的重大决策,都在信息网上公之于众。注重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七台河日报、市电视台、市电台等对政府的各项工作部署、领导的重大活动进行全程报道。切实强化人大的依法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市政府定期邀请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对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推进城乡一体化、保障和改善民生以及行政许可法等落实情况,先后开展了14次专项视察,不仅保证了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还对基层抓工作落实进行了有效监督。

三是构建信访全新体制机制。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群众工作和信访工作,首次在全市召开了群众工作会议,并在全省率先组建了市委群众工作部、市政府群众工作局、市群众诉求服务中心,先后为群众解决了信访疑难问题3200多件次,得到了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今年又在健全市、区县场、乡镇和街道、村和社区四级群众工作网络的基础上,开展了三级视频联动接访试点、信访代理试点,还推行了领导干部四个一群众工作制度,即每旬开展一次领导接访,每月坚持一个群众工作日,每季解决一个信访疑难问题,每年帮扶一个贫困户,全市呈现出了政治安定和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

四是建立便民服务保障平台。市政府学习借鉴成都、大连等地先进经验,投资3000多万元建设了政务服务中心,把48个行政审批部门、7个中介机构、306项审批事项、29个便民服务项目、86项服务收费,集中到政务中心办理,实现了一门受理、并联审批、限时办解。又在22个街道建立了便民服务站,将民政、劳动、公安等10个部门28个便民服务项目延伸到社区,市纪委派驻干部现场监察,还投入370万元建成了先进的电子监察系统,市监察局可随时对政务服务窗口进行网上监督,先后查处了102起工作时间脱岗、上网玩游戏等问题,有效带动了便民服务质量的明显提高。

二、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主要问题

服务型政府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完善的过程。虽然七台河在服务型政府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但由于各方面条件限制,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理论准备不足。随着政府权力的收缩和群众法治意识的增强,公民和企业要求政府提供服务不仅呼声越来越高,而且项目越来越多,这对服务型政府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政府如何更好地为群众服务,理论界的专家学者说法不一,认识有分歧,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我市服务型政府建设进程。

二是服务型政府建设体制欠缺。服务型政府建设实际上是政府职能的一次根本转变,要求政府及其部门必须告别计划经济时期的管理体制,特别是要告别2000多年来的封建专制下的官僚主义,特别是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观念,建立新的服务体制和工作机制。我市在市级层面各项制度还比较健全,但基层政府体制机制建设还有待加强,特别是乡镇政府的职能十分弱化、服务群众的能力不强。

三是公务员队伍建设有待加强。政府公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与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部分公务员官本位意识根深蒂固,为基层和群众服务的能力不强,办事效率不高;有的对群众指责刁难,缺乏沟通协调的技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实效。

三、建设服务型政府对策建议

要建设服务型政府,必须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严格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不断强化政府自身建设,努力把全市各级政府建设成为自觉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政府,建设成为善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政府,建设成为全市人民满意的政府。

一是转变政府职能,不断强化公共管理和服务。要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在更好地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职能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把更多的精力和财力放到推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上来,把不该管、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事进一步交给企业、市场和中介机构。完善科学和民主决策机制,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和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问题决策,严格按规定程序咨询论证、征求意见、公示或听证。教育引导政府工作人员淡化权力和管制观念,增强责任和服务意识,把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为企业和群众服务上。

二是提高行政效能,提高各级政府抓发展促和谐的能力。要以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为重点,积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大力精简行政审批事项,简化办事程序,着力解决好个别机关工作人员办事效率不高、遇事推诿扯皮等问题。不断提高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认真贯彻《公务员法》,有效发挥现有培训机构作用,对全体公务员分批搞好学习培训,继续坚持聘请专家教授讲课、定期选派公务员到省内外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学习等行之有效的做法,全面提高公务员队伍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把握发展趋势、破解疑难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教育各级干部增强大局意识,提高执行政策、创造性地抓好落实的能力,确保政令畅通。

三是转变工作作风,增强为群众和企业服务的责任意识。要关注群众所需所盼,重点克服部门利益至上的错误观念,彻底摒弃只讲管理不讲服务的衙门作风,努力做到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大力倡导求真务实之风,精简会议和文件,减少应酬性事务活动,主动深入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多跑省进京对上争取,切实帮助困难群众排忧解难。领导带头抓落实,层层落实责任制,该哪个部门办的事情,必须竭尽全力地办好。完善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加强督办检查和跟踪问效,对责任意识淡漠、履行职责不力的严厉批评,对行为不端、失职渎职、侵犯群众利益的人和事坚决处理。

四是推进依法行政,不断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要把依法行政贯穿于政府工作

的全过程,严格落实最近国务院通过的《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严格界定行政机关及工作人员的权力和责任,加强法律知识培训,着力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完善执法程序,强化执法监督,严格执法责任制和过错追究制,下大力气解决有法不依、执法不公和多头执法、执法扰民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全面推行政务公开,保证政府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建立群众举报投诉的快速处理机制,切实将政府管理经济社会行为纳入依法运转的轨道。

五是加强廉政建设,严格规范从政行为。要进一步完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扎实开展从政道德和法纪教育,加大治本力度,全面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健全对公务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监督约束机制,抓好对领导干部违规收受礼金和有价证券的治理,落实重要岗位人员轮岗、领导干部离任审计等制度,彻底消除滋生腐败的土壤。完善经营性土地招拍挂出让、建设工程项目公开招投标、政府集中采购等制度,严肃查处领导干部干预和插手招投标活动的违法违纪行为。加大对部门违规收费、私设小金库、挪用专项经费、滥发补助和福利、公款旅游等问题的审计监察力度,真正做到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不断开创政府廉政建设新局面。

2023政府网站问题建设调研报告,尽在酷猫写作范文网。

篇三 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不同于调查,是因为发生了某件事(如案件、事故、灾情)才去作调查,然后写出报告。如下是给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作用。

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调研报告篇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的意见》。《意见》科学总结近年来各地推进乡镇改革发展的实践经验,明确提出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的新目标、新任务、新要求,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乡镇政府建设,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重要遵循。

深刻领会《意见》出台的重大意义

《意见》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乡镇政府建设的高度重视和部署要求,对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这是深入贯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基层政府服务能力建设、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等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乡镇工作,多次深入乡镇调研,要求乡镇要把为民服务工作搞好,要以百姓满意不满意为标准改进工作,提高服务水平。我们要深刻认识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推进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

这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然要求。当前,我国城乡基层的社会结构、利益格局和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乡镇日益成为各种利益关系的交汇点和社会矛盾的集聚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是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

这是加强乡镇政府自身建设的内在需要。乡镇政府是我国最基层的政权机关,是国家法律法规政策落实到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执行者,是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提供者,是基层治理的重要组织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镇政府服务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但一些乡镇政府还存在服务理念滞后、服务能力不强、服务机制不健全、服务手段落后、服务效能不高等问题。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增强乡镇政府的服务能力,为人民群众提供精准有效服务。

准确把握《意见》的部署要求

《意见》明确了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我们要认真学习把握。

一是把握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的总体要求。《意见》提出,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和人民群众新期待,准确把握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发展方向,以增强乡镇干部的宗旨意识为关键,以强化乡镇政府服务功能为重点,以优化服务资源配置为手段,以创新服务供给方式为途径,有效提升乡镇政府的服务水平;要坚持党的领导、保证正确方向,坚持改革创新、严格依法行政,坚持以人为本、回应民生诉求,坚持统筹兼顾、实施分类指导;到2023年,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全面提升,服务内容更加丰富,服务方式更加便捷,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基本形成职能科学、运转有序、保障有力、服务高效、人民满意的乡镇政府服务管理体制机制。

二是要强化乡镇政府服务功能。《意见》提出,要加快乡镇政府职能转变步伐,着力强化公共服务职能;扩大乡镇政府服务管理权限,对直接面向群众、量大面广、由乡镇服务管理更方便有效的各类事项依法下放乡镇政府;推进乡镇行政执法改革,推动行政执法重心下移,探索乡镇综合执法的有效形式,开展综合执法工作;统筹乡镇党政机构设置和站所管理体制改革,健全乡镇事业站所管理体制。

三是要优化乡镇基本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意见》指出,要按照区域覆盖、制度统筹、标准统一的要求,加快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进程;改进乡镇基本公共服务投入机制,积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支持乡镇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项目和社会事业发展;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合理划分县乡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建立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

四是要创新乡镇公共服务供给方式。《意见》强调,要建立公共服务多元供给机制,引导多方力量参与乡镇公共服务提供;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由花钱养人向花钱办事转变;提高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构建面向公众的一体化在线公共服务体系;健全公共服务需求表达和反馈机制,强化群众对公共服务供给决策及运营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五是要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保障。《意见》指出,要切实发挥乡镇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坚定正确政治方向,强化政治引领功能,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到坚决贯彻落实;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符合乡镇工作特点的干部管理制度;改进乡镇政府服务绩效评价奖惩机制,建立科学化、差别化的乡镇政府服务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强化乡镇政府监督管理,推进乡镇政府依法全面履行职责。

切实抓好《意见》的贯彻落实

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加强统一领导、强化协作配合,共同抓好落实。

一是要加强组织领导。各省(区、市)应当结合实际,及时制定实施意见或方案。地方各级党委都应当把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对《意见》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及时制定配套措施,强化部门协作,形成抓落实的合力。

二是要发挥乡镇政府的主体作用。乡镇政府应当深入学习领会《意见》精神,对照《意见》和上级党委政府的实施部署,从体制是否健全、机制是否完善、方式是否科学、群众是否满意等方面查找突出问题,研究提出改进措施;强化服务理念和责任意识,提升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效果检验推进服务能力建设的成效。

三是要抓好学习宣传。各地各有关部门应当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尤其是关于乡镇政府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的部署要求上来。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对《意见》的宣传解读,促进有关方面全面准确理解《意见》,为《意见》实施营造良好环境。

四是要加强督促指导。各地各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工作的督促指导,推动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尊重地方和基层的首创精神,及时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发挥典型引路作用。各级民政部门要对《意见》贯彻落实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及时向党委政府报告工作进展情况。

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调研报告篇,尽在酷猫写作范文网。

篇四 推进效能政府建设调研报告

党的十八大在部署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时,提出“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不难看出,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不论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还是创新行政管理方式,都必须以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作为检验的最终标准。提升政府效能,是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一项以全面提高政府绩效为目标,以加强思想、作风、制度、业务、廉政、能力等为内容的综合性能力建设和绩效改进活动。根据市政协常委会xx年工作要点安排,由市政协副主席冯霞带队,市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牵头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对我市效能政府建设情况进行视察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年以来太原市委、市政府以“两集中、两到位”审批流程再造为核心,全面开展了流程再造、电子政务、绩效考核、行政文化“四位一体”的效能政府建设,最大限度地解决体制机制障碍,坚定不移地推进审批流程再造。按照市委、市政府总体部署,在各有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全力推进“两集中、两到位”和流程再造,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体制突破,强力推进“两集中、两到位”,实现了各部门审批处实体进驻、优化审批。按照“撤一建一”原则,由市编办发文,对市直各部门成立审批处,进驻中心的涉及固定资产投资的16个部门和其他社会服务的18个部门共34个部门,将过去分散在106个处的审批职能全部集中到各部门新成立的审批处,新成立的审批处整建制集中进驻到市政务服务中心,实现了审批权的相对集中。以“人员进驻、首席授权、定岗定责、细化流程”四个环节为标准和抓手细化落实。

二是顶层设计,再造了“一核三联动”系统化行政审批服务流程。我市与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埃森哲公司等国内外顶级咨询机构合作,运用最新研究成果指导流程再造实践。

三是联合审批,创新“一口进出、限时办结、并联办理、闭环运行”机制。实现了统一登记受理审批事项,推行了四个阶段层面的并联审批,形成了4个层次在中心的流程闭环运行。

四是电子固化,对流程运行全程管控,创新权力运行的约束、监督机制。运用信息技术,打造电子化流程,结合“两集中、两到位”和新流程的试运行,同步完善了电子审批网络系统。

五是纪检监察贴身跟进。市纪委监察局强化落实太原市效能投诉办法和集中监察、专项监察、电子监察、绩效监察等四项效能监察机制,定期对流程再造推进情况监督检查,以铁的纪律推进“两集中、两到位”落实。

总的来看,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强力推进下,在市级相关部门全力配合下,我市的以行政审批改革,“两集中、两到位”为突破口,开展效能政府建设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为我市建设全国一流的服务型政府,加快建设一流省会城市打下良好基础。

二、存在问题

当前政府部门行政事务日趋复杂、各种社会矛盾日渐凸显,如何有效回应社会公众需求,改进政府机关的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提升人民群众对政府机关的满意度与公信力,成为当前政府部门面临的重要问题。针对一些机关存在的“门难进、话难听、脸难看、事难办”和行政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现象,我市在推进政府效能建设作为政府管理创新的重要举措,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有些问题在一定范围内还普遍存在。比如:部分干部对提高政府效能的认识不清。还没有认识到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机关行政效能,是新形势下服务大局的有效体现。加上机关缺乏竞争机制,干部缺乏竞争意识和忧患意识,这对改进工作、提高效能是一种极大的阻力。有些行政部门还存在办事拖拉、相互扯皮、不讲行政成本,浪费严重等。在作风上表现为官僚主义,把职位、权力当成谋取私利的途径和手段。有的工作人员整体素质与市场经济要求不相适应。

还有些行政机关结构、职责的配置还不尽科学。机构庞大,人员臃肿,政企不分,直接阻碍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有些人事管理制度不够完善。行政人员分类制度不完善,缺乏合理流动,不能人尽其才。考核任用制度不健全。有些不正之风尚待进一步治理。形式主义、以权谋私、贪污腐化等腐败现象的存在,就会严重影响广大行政人员的积极性,腐蚀机关工作人员队伍,影响国家机关内部组织的健康,影响机关效能的提高。

三、几点建议

政府效能建设的目的是运用各种科学管理的手段和制度,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办事效率和工作能力,提高政府执行力,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因此,政府效能建设不可能简单依靠运动式的集中活动取胜,要有效地发挥效能建设的作用,核心和关键在于构建起职责明确、奖惩分明、科学合理、便于操作的激励制约长效工作机制,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推动效能建设的不断深入。

(一)进一步创新和深化政府效能建设。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确的权力观和现代行政管理理念,在继承以往政府效能建设经验做法的基础上,以改革创新精神深化政府效能建设。一是要创新政绩考评制度。转变传统的政绩考评观念,按照精准化、具体化、数字化的原则,互动、科学地制定考评指标。将绩效考评结果有效地运用于干部选拔任用、升降去留、教育培训、监督管理的全过程。二是要创新业务流程管理制度。以反思传统政府业务流程弊端的基础上,逐步改变以计划控制职能为基础的任务分工流程设计,打破政府职能分工与机构层级的界限,实现单向性、分散性的工作方式向多维性、集成性工作方式的转变,强调以解决问题为目标,建立协调的行政运行体系和服务流程模式。实现政府审批业务流程优化。三是要创新全程全员控制的动态问责机制。在强化重大事故后问责和对主要干部进行问责的基础上,建立全程全员控制的动态问责机制。重点关注民众关注的热点问题,针对政府效能建设中存在的“得过且过”、“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庸、懒、散”问题和行政作风,逐步建立起全程全员控制的动态问责机制,从源头上破解效能建设“中梗阻”难题,转变工作作风。四是创新奖惩激励的干部管理制度。在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下,按照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标准创新干部管理制度。进一步建立健全实用、高效的干部管理机制和公开、公平的选拔任用机制,发挥每个干部的主观能动性,实现管理质的飞跃,推进政府高效运转。

(二)逐步构建跨部门跨单位的政府联动协调平台。在原有政府管理体制的基础上,打破传统的部门界限和公共服务功能分割局面,充分整合政府管理资源,简化办事程序,围绕公共服务的过程与结果,实现组织信息资源共享,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信息和服务,实现各部门及职能的协同,逐步形成资源利用更加科学、流动灵活、富有弹性、参与度高的新型行政结构,最大限度方便民众。要开展政策制定、执行与监督适度分开的试点工作。为减少权力过于集中、部门利益化和执行力不强等问题,在强化权力监督与权力制衡的基础上,探索政策制定、执行、监督适度分开、相互协调的组织模式和运行机制。在有条件的地方,针对当前政府职能重叠交叉的现状,逐步整合和归并相同或相近的机构职能,有选择地设立宽职能的部委机构,切实减少部门分工过细、职能交叉、政出多门的顽疾。

(三)构建政府效能建设的保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适应现实发展趋势要求完善相关制度。一要统筹推进政府效能建设的制度保障体系。应以绩效管理为核心,全面推进政府效能建设相关管理制度的建设:建立规范办事制度,解决“自由裁量权行使和办事不规范”问题;建立岗位职责制度,依法确认行政权力,解决“职责不清”和“无责任行政”问题;将具体的行政事务分解到每个行政人员身上,具体谁干什么、怎么干、什么要求和标准,都有明确的规定,督促行政行为的规范与有效。二要优化整合政府效能建设的组织保障。当前应该明晰政府职能的范围及权力的行事深度,以精简、统一、协调为原则,加大机构整合力度,合理调整政府层级与幅度,探索职能统一基础上的大部门体制,实现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的制度与协调,各地各部门应依据各自不同的实际情况,充分整合职能相同及职责相近的部门,理顺各个政府机构之间的关系,最大限度地消除职能交叉及空白领域,合理设置内设部门和工作岗位,强化各部门的协调配合机制,逐步消除行政层级过多、行政机构关系复杂、职责分工过细、机构臃肿、政府成本过高等问题。三要合理建构政府效能建设的权力运行体系。政府效能建设需要一个规范有序、便民高效、公开透明的权力运行体系,必须综合协调好决策、执行、监督三个环节之间的关系,真正达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体系运行目标。效能建设要紧紧围绕行政体制改革目标,按照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的总体要求,不断规范完善,不断探索创新,不断深化发展。

篇五 市政府两型建设调研报告

12月3日至6日,省政府研究室(发展研究中心)专题调研组一行赴同为“两型”社会试验区的湖南长株潭城市群进行了实地考察,并与湖南省发改委、“两型办”、政府研究室等部门就“两型”建设的推进机制和考评机制等相关问题进行了座谈。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长株潭试验区基本情况

长株潭城市群,位于湖南省东北部,是以长沙、株洲、湘潭三市为中心,辐射周边岳阳、常德、益阳、衡阳、娄底五市的区域,总面积9.68万平方公里,人口4110万,分别占全省的45.8%和60%。,城市群实现gdp8761亿元,占全省79%。其中,作为城市群核心的长株潭三市,沿湘江呈品字形分布,两两之间半小时车程,总面积2.8万平方公里,人口1334万,去年实现gdp4565亿元,占全省40.9%。

长株潭城市群提出及批复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2年至1995年的舆论准备与初步试验阶段

1982年12月,长株潭一体化第一次进入湖南省决策层的视野。

1984年11月,湖南省委常委会议讨论了《关于建立长株潭经济区的方案》,形成了《关于建立长株潭三市经济区的问题》的会议纪要,正式启动了长株潭经济区的建设。

1985年到1986年6月期间,湖南省先后召开了三次市长联席会议和十二个行业的经济技术协调会,筛选出了需要联合开发的10大工程,包括建立三市资金拆借市场、实行票据的同城交换、在三市对重大项目组织银团贷款、解决三市间货车“空驶”问题、开通三地间公交车等。在此后长达十几年时间里,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大多停留在“坐而论道”层面上,尽管有计划、国土等部门做过相关规划方案,却被束之高阁,实际行动寥寥。直到1995年10月,中共湖南省第七次党代会上,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呼声再次高涨。

第二阶段:1996年至1999年的总体规划启动和边规划边实践阶段

1996年11月,长株潭三市和省社科院联合在株洲召开了“长株潭经济区发展研讨会”,这次会议引起了省委决策者的重视。

1997年3月,湖南召开长株潭一体化专题会议,达成“把长株潭城市群建成湖南经济发展的增长极”的战略共识,并成立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协调领导小组,再次启动了长株潭一体化进程。

1998年,湖南提出了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五同规划”,即交通同环、电力同网、金融同城、信息共享、环境共治(后修改为“新五同”)。随后又制定了《湘江生态经济带概念性规划》。

第三阶段:步入规划实施、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的新阶段

,编制《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十五”规划》。

,编制实施《长株潭产业一体化规划》。邀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着手编制《湘江生态经济带开发建设总体规划》、《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

,湖南省政府颁布实施《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这是我国内地第一个城市群区域规划,被认为是长株潭一体化进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区域性规划。编制实施《长株潭经济一体化“xxx”规划》。

6月,湖南省向国家发改委正式递交了关于在长株潭地区设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申请。并举行长株潭三市市长联席会,制订了《联席会议议事规则》,签署了《长株潭区域合作框架协议》以及工业、科技、环保三个合作协议。

底,湖南省调整了“五同规划”的部分内容。将电力同网改为能源同体,金融同城改为生态同建。长株潭一体化建设的新目标就此确定,即大力推进长株潭交通同网、能源同体、信息同享、生态同建、环境同治,简称“新五同”。此后,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提出,加快以长株潭为中心,以一个半小时通勤距离为半径,包括岳阳、常德、益阳、娄底、衡阳在内的“3+5”城市群建设。

12月14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正式下文批准,长株潭城市群和武汉城市圈同时获批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从1997年湖南省委、省政府作出了推进长株潭经济一体化的战略决策,致力于把长株潭培育成为湖南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至12月14日,经国务院同意,长株潭城市群和武汉城市圈同时获批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十年以来,湖南省实施“规划引导、基础设施先行、重大项目跟进”的推进方式,与世界银行合作,开展世行在华的首批城市发展战略研究,邀请英国、德国等国家的机构进行咨询设计,形成了20多个规划。在交通、电力、金融、信息、环境等方面,建设了一大批重大项目,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去年湖南的经济总量突破1万亿。

二、试验区获批以来的主要做法

(一)注重顶层设计。湖南省委、省政府广泛借鉴国内外先进地区工业化、城市化的经验,广纳民智,对长株潭试验区科学论证、高端定位、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全盘规划,并将改革方案和区域规划打捆上报,获得国家的一并审批。这在全国现有的改革试验区是第一例。方案的核心在“改革“,规划的重点是“发展“。规划和方案将改革试验区从长沙、株洲、湘潭三市拓展到“3+5“(岳阳、常德、益阳、衡阳、娄底)城市群,并突破传统开发区的概念,设计了大河西、云龙、天易、昭山、滨湖五大示范区,为试验区建设拓展了空间,明确了模式载体,打造了“一化三基“(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坚持一化带三化;加强三个基础,即加强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基础工作,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更大平台。

(二)强化规划统领。提升城市群区域规划,确立区域规划的龙头地位,发挥理念上、思路上、行动上的抓总作用。紧扣“两型“主题,体现国际视野,彰显区域特色。针对建设重点,强化部门和地区专项规划。修订《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条例》,出台条例实施细则,强力保障和推进规划实施。顺应综合交通发展的新趋势、新理念,编制了全国首个城市群综合交通体系规划-《“3+5“城市群综合交通体系中长期规划》,提出了建设“能力充分、方式协调、布局合理、运行高效“的发展目标,并着重从点、线、面统筹规划水、陆、空交通布局,构建长株潭核心区同城交通系统、外围区城际复合走廊、中部国际航空枢纽、长江中上游航运中心、全国陆运大通道五大圈层的核心系统,明确了城市群综合交通未来发展的定位和建设的重点。

(三)实施五大工程。一是以“两型“为主导的产业支撑工程。按照战略性、先导性、传统性、限制性分类发展的思路,实施大项目、大企业、大产业战略。突出产业的“两型“化,加快促进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着力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突出两型的产业化,加快建设长株潭国家综合性高技术产业基地,尽快形成以高新技术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两型产业“发展。二是以交通为先导的基础设施工程。把交通作为缩短城市群时空距离,提高运行效率的重要环节,全面完善长株潭同城交通能力,大幅拓宽周边五市城际走廊,加快构建以轨道交通为核心、陆域通道畅通无阻、水能充分利用、各种交通方式协调发展的“两型“综合交通体系。路网:核心区域重点建设“七纵七横“的城际主干道,形成以城市主干道相连的格局;“3+5“城市群重点建设“二环六射“的高速公路网。铁路:核心区3市与周边5市统筹规划,建设连通8市的城际轨道交通;空港努力建设成中部地区的国际航空中心。到XX年,能满足1800万人次年旅客吞吐量、年货邮吞吐量20万吨。港口:重点建设湘江长沙综合枢纽等“五港一枢纽“,打通对接长三角的江海联运通道。同时,加强能源、水利、市政、社会设施建设。三是以湘江治理为重点的生态修复工程。把湘江流域生态治理作为试验区建设的标志和突破口,以湘江重金属污染治理为切入点,坚持上下游联动、水陆联动、江湖联动,用5年左右时间,集中解决长株潭面临的突出环境问题,加强湘江治理。争取国家将湘江治理列入全国重点流域治理范围,加强株洲清水塘等重点地区的治理,集中实施沿江截污治污、工业源头治理、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生态建设等工程。实施水污染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今年确保全部完成设市城市和县城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明年实现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全覆盖。把环境同治推广到湘江流域和洞庭湖区,积极探索流域综合治理的长效机制。四是以城镇为节点的城乡统筹工程。着力消除城乡二元机构,使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建设“3+5“城市群,带动全省发展。五是以创新为核心的示范区建设工程。规划设立大河西、云龙、昭山、天易、滨湖五大示范区,区别于传统意义的开发区,目的是通过在农村土地流转、投融资创新、“两型“产业引导、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开展各具特色、主题集中的改革试验,快速积累“两型“改革建设经验,打造湖南发展的“经济特区“、新型工业化“先导区“、新型城市化“展示区“、改革创新的“先行区“,到2020年在经济上再造一个长株潭。

(四)推进十大改革。一是创新资源节约的体制机制。长株潭是湖南经济的重要聚集区,也是资源消耗相对较高的地区,目前,80%以上能源靠外输入。四个方面重点推进:第一,加快清水塘等重点区域、冶金化工等重点行业的循环经济改造,将长株潭建成全国循环经济的示范城市群;第二,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功能,健全完善资源产权制度和交易市场;第三,加强政策的激励与约束作用,加大节能减排投入,提高新建项目准入门槛,促使落后产能退出;第四,建立城市群统一的资源节约管理体制,建设节约型城市群。二是创新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长株潭最大的特色是生态,丘陵地貌,山水相连、绿色相间。但作为老工业基地,历史上积累下来不少环境问题。通过改革,在国家的关心支持下,逐步还清历史旧账,决不欠新账,还湖南碧水蓝天。重点在五个方面率先突破:第一,把湘江治理作为一项标志性工程,开展综合治理和保护;第二,对限制和禁止开发区实行生态补偿,成为全国生态补偿试点地区;第三,建立完善环境产权制度,设立排污权交易市场;第四,推进环境管理制度的创新;第五,建立城市群环境同治机制,建设生态型城市群。三是创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体制机制。长株潭正处于工业化中期,产业结构偏重,传统产业改造任务重。通过改革,加快形成有利于新型工业化发展的体制机制,打造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现代服务业中心。重点是:第一,建立较完善的利益协调和补偿机制,引导区域产业合理布局;第二,制定产业分类指导政策,促使各类产业向符合“两型“要求的方向逐步转型;第三,加快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优化非公经济发展环境。四是创新科技和人才管理体制机制。通过改革,构建支撑“两型“社会建设的技术创新体系和人才保障体系。重点是:第一,建立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自主创新体制架构;第二,打造创新平台,建设创新型城市群;第三,探索技术创新促进产业发展的新模式,打造我国高水平技术创新转化基地;第四,创新人才开发与配置的体制机制,使长株潭成为广泛吸纳国内外人才的“洼地“。五是创新土地管理体制机制。通过改革,提高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重点在国土资源规划体系、节约集约用地机制、耕地保护模式、征地用地制度和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等方面探索创新。六是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大力发展多层次、高效率的金融市场,健全完善更有活力、更加开放的投融资体制机制,努力建设服务中西部地区的区域性金融中心。七是创新对外经济体制机制。通过改革,在转变外资外贸发展方式、建设“大通关“体系、发展临港经济、承接产业转移和发展服务外包、建立湘台两岸产业合作示范区等方面率先突破,打造我国中部对外开放的门户,为促进“两型“社会建设提供更广阔的平台。八是创新财税体制机制。逐步构建适应“两型“社会建设的财政支持体系、税收激励机制和城市群财税管理体制。九是创新统筹城乡发展体制机制。重点在打破城乡分割、突破行政区划壁垒等方面下功夫,加快建立城市群统一的公共服务体系、基础设施体系和支持“三农“的体制机制,在户籍、就业、社会保障等关键领域加快改革。十是创新行政管理和运行机制。长株潭试验区改革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在多个行政主体下,通过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完善社会治理和社区管理模式,探索建立利益协调、运转高效的城市群建设管理模式。

三、对我省的启示与建议

长株潭试验区的建设已初显成效。一体化进程加快,项目建设强力推动,关键领域改革不断深化,“两型“品牌聚焦效应逐步显现。在座谈中他们认为长株潭城市群试验区在改革发展中与武汉城市圈试验区建设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但在调研中我们发现,长株潭城市群试验区在发展中有些做法值得借鉴。

(一)解放思想,先行先试

湖南省干部群众敢想、敢闯、敢为人先的精神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提到试验区就是先行先试,“先行即要行到国务院喊停,先试即要试到禁区里面去“是我们听到最多的话。解放思想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在“长株潭“,解放思想已经转变为实际行动、具体政策和扎实推进的项目。各地积极寻找改革的突破口,如长沙组建了环境资源交易所,株洲公共交通推广混合动力汽车等。再如,今年初在湖南省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上,人大代表提出了《关于要着重突出“两型社会“建设中“省统筹“的地位和作用》、《关于创新融资模式,发行长株潭建设债券》等提案,授予试验区省级经济权利等意见建议,都得到了省主要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并组织开展研究。作为试验区的一大特色和重点,大河西、云龙、天易、昭山、滨湖五大示范区,一市一个示范区,一个示范区带动一片区,示范区的总体规划要点以省政府文件形式下发,允许先在各示范区内从多角度探索两型社会建设途径,形成成功经验后推广,降低改革成本。

(二)顶层设计,规划先行

在推进长株潭城市群建设中,省政府确定了“省统筹、市为主、市场化“的原则。因试验区建设是在多个行政主体下推进,“两型办“存在着协调难,特别是跨区项目实施难的问题。湖南省委、省政府专门成立了“两型办规划局“。规划局围绕省政府确定的原则不越位、不缺位协调。他们的协调方式俗称为规划落地。首先提升区域规划。《长株潭区域规划》获批后,湖南省对区域规划进行了完善与提升;然后以此规划为纲,由省直部门牵头组织编制了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环境治理等领域的15个专项规划和五大示范区规划;紧随其后着手“3+5“城市群八城市总体规划同步修编,与区域规划一致。做到区域发展规划、专项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三规合一,与投融资规划一起四规统一。区域规划、专项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实现从上至下的对接,确保区域规划不成为空中楼阁。规划对接完成后,赋予规划的法律地位,确保落实。今年9月,省人大通过了《长株潭城市群规划条例》,XX年1月起实施,并将出台《条例实施细则》。另外,“两型办“规划局还以八市规划局长联席会议形式,建立省级规划决策平台,以用地审批为抓手,城市群建设项目先报规划局长联席会审批,调整城市群产业发展趋同的矛盾,实现产业同步不同质的错位发展。

(三)创新机制,助推发展

如何建立试验区改革建设总体方案推进机制,湖南“两型办“也在不断探索。一是建立项目库。项目建设是城市群试验区建设的总引擎。两型办建立了重大项目库,建设项目353个,总投资1.57万亿元,以省政府办公厅发文,明确要求2-3年完成。“两型办“在项目推进中建立了动态管理、项目责任人、统计报表、例会报告、监督机制等管理方式。同时,正在着手建立以“两型社会“为品牌的招商引资项目库,拓宽项目和引资渠道。二是建立考评体系。为促进长株潭三市和省直部门加强对“两型“社会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统筹管理和协调服务,形成“两型“社会建设中的竞争力、发展力和创造力。“两型办“本着客观公正、易于操作的原则,围绕“两型“社会建设工作,建立起科学、客观、操作性较强的考评体系,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考核,突出考评试验区内各地、各部门在“两型“社会建设的重点领域、重点环节和重点项目等方面取得的工作绩效。考评结果一方面用于“两型“社会建设的考核验收,另一方面作为省政府对三市政府和省有关部门综合绩效考评的组成部分,同时,在省委、省政府组织的年度考评中,省目标考核分值为1000分,其中“两型建设“相关内容占50分,从而有效地强化了两型建设目标考核的硬约束。三是建立具有“两型“特色的投融资体制。湖南省将城市群投资公司归口省“两型办“管理,有利于“两型办“统筹试验区内重大项目的投融资;有利于“两型办“提高试验区各市重大项目布局的协调力度;有利于重大公益项目的投融资管理和协调。

(四)建立两省高层协调机制,共同打造中部地区政策高地。一是湖南省“两型办“认为,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同属国务院批复的两型试验区,内容相同,地缘相近,应该建立紧密的合作机制,共同向国家争取相关政策;二是两个试验区均面临着江河湖泊整治的浩大工程,如何健全和完善相关补偿机制,具有很强的借鉴和互补性。湖南省“两型办“希望就此问题与我省加强合作。

篇六 区重点政府投资项目建设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及特点

今年以来,区政府和区级有关部门面对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按照“保重点、保民生、保发展”的工作基调,加强领导,加大投入,攻坚克难,狠抓落实,重点政府投资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全区今年计划安排政府投资项目 97只,总投资xx年计划投资35.34亿元,截至9月底,已开工28只,开工率达93.33%,完成投资2 .4 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60.58 %。完成实绩较好,有力地推进了我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在工作推进中,主要体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领导重视,全力推进。区政府在今年工作中,突出保障民生改善和经济社会发展,坚持科学合理安排建设项目,进一步加强领导,建立健全项目推进机制,全力保障重点政府投资项目的推进。一是建立重点项目领导联系制度。区四套班子和乡镇部门领导实行重大项目联系制,及时了解项目建设情况,加大对项目进度、工程质量、资金保障、环境安全等方面的督促协调。二是明确项目建设责任单位。在项目开始前,区政府落实项目建设责任单位,明确项目的投资计划和工程进度要求,建立和完善“每月报、季度查、年终考”的工作机制,把重点项目建设纳入到年度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三是加强疑难问题协调处理。区政府建立重点项目双月汇报制度,及时了解项目建设进程,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困难问题,全力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二)攻坚克难,破解要素。今年由于受宏观经济影响,土地、资金、环境的要素保障问题比较突出,给重点项目的推进增加了新的难度,区政府及有关部门想方设法,努力破解要素瓶颈。一是加大重点项目用地保障。通过“向上争指标、挖潜产指标、存量盘指标”等方式,努力保障项目建设土地需求。30只政府重点项目共争取4390亩土地利用指标,其中争取虞北平原整治工程3252.5亩“带帽”建设用地指标。二是加大建设项目融资力度。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坚持“开源节流”并举,搭好投融资平台,积极争取低利率专项贷款,争取上级资金扶持2亿元,成功发行第五期城建公司企业债券 8亿元,有力破解了资金保障难题。三是加强征地、拆迁政策处理。各职能部门积极实施干部下派,力量下沉,咬定目标,按照时间节点,讲究方式方法,做细做实工作,妥善解决征地拆迁难题,确保了重点项目顺利实施。

(三)创新机制,强化管理。今年以来,区政府十分注重管理机制的创新,制订出台《xx年上虞区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全面扩大有效投资工作考核办法》,着力规范管理,强化投资绩效。一是科学编制年度计划。坚持“量入为出、综合平衡、保障重点、优化结构”的计划编制原则,科学合理安排项目,优化投资结构,今年重点政府投资项目调整数量大幅减少。二是规范管理创新机制。建立“双查双报”制、绩效评估制、中介监管制等制度,累计节省财政资金xx多万元,项目设计变更数同比下降40%。三是强化项目质量安全。区政府及有关部门始终坚持政府投资项目“质量、进度、安全”并重,严格落实好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对进度不快、工作不力、安全不佳、服务不到位的责任单位及时进行通报批评和处理,加强规范管理,确保项目安全。

二、存在问题及困难

一是项目进展不够平衡。部分新开工项目未能按节点计划开工,如三环东路快速路和尾水提标改造工程未能按计划要求开工,下半年开工的新建项目任务还较重。部分续建项目进展偏慢,未能按时竣工,有的项目配套施工迟缓,如江东北路和北延工程配套施工尚需抓紧。

二是项目监管尚需加强。个别项目协调机制不够顺畅,重点项目推进和管理尚需加强,项目质量、资金使用、安全生产、投资绩效等监管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如高铁xx区域建设项目较多,大型工程车辆进出频繁,存在一定安全隐患,需进一步加强部门的协作和配合。

三是要素制约比较突出。今年我区建设项目多,投资规模大,受融资平台土地抵押权证清理,部分建设项目融资较难,资金缺口较大;一些项目征地、拆迁政策处理不够顺畅,对钉子户、滞留户缺乏有效手段,个别项目施工受阻,影响工程推进。

三、下步对策及建议

(一)明确目标,强化项目攻坚。一是要进一步加快计划项目的实施。把握时间节点,明确目标,细化责任,倒排计划,落实措施,促进项目抓紧落实。尤其对尚未开工和投资进度明显滞后的项目要实施跟踪督查,组织攻坚,确保工程如期完成。二是要进一步强化推进机制。今年我区政府投资项目多,涉及面广,一些项目情况复杂多变,实施难度大,各部门要加大协调力度,形成推进合力,及时有效解决工程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优化建设环境,全力加快工程建设进度。三是要进一步跟紧有关项目配套工程。加强项目统筹,同步推进地下管线等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实施项目有序协调进行。

(二)多措并举,强化要素保障。一是要化解项目资金紧缺矛盾。积极吸纳民间资本,整合财政性资金,精心做好融资工作,大力拓宽筹资渠道,重视融资成本,加强招商引资,深化银项对接,多措并举做好资金保障。二是要化解项目用地紧缺矛盾。做好用地保障,加快推进转而未供、供而未用、用而未尽土地的'清理,积极向上争取指标,尽最大努力解决重点项目用地及有关安置用地指标。三是要破解项目征地、拆迁等难题。抓紧做好征地、拆迁的政策处理,确保项目快速推进。

(三)规范管理,强化投资绩效。一是要加强项目规范管理,注重质量监管,落实重点建设项目质量终身负责制,确保工程质量。二是要建立健全政府投资项目的绩效监督制度,严格项目的预算编制,加强重点工程项目进行审计,开展项目绩效评估工作,重点了解政府投资项目的资金计划安排使用情况的合法性、科学性和合理性,提倡节约,杜绝浪费,切实提高投资效益。三是要加强项目招投标管理,实行政府投资项目招投标全过程跟踪监督,加强专项检查和责任追究,保证重点工程招投标工作规范、透明。

(四)充分论证,强化项目前期。一是要科学谋划重大建设项目,结合上虞的财力,分清重点工程的轻重缓急,合理确定建设进度,科学安排建设项目,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要认真总结多年来项目建设各环节如征地拆迁、融资、审批等方面的经验,统筹考虑政策、土地、资金要素等,充分论证项目必要性、可行性,慎重确定项目。二是要做深做细项目前期工作,争取更多条件成熟项目列入省重点。要针对因前期准备不充分而造成开工不动工等情况,分析原因,采取措施,抓紧实施。同时,要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统筹谋划xx年开工项目和续建项目。三是要结合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创新重大项目决策、建设和管理体制机制,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创造良好的建设环境,努力完成今年的重点项目投资任务。

篇七 某县政府推进机关效能建设调研报告

当前,我县正处在加快发展、奋力崛起的历史机遇期。为抓住和用好这一难得的战略机遇,形成率先发展、跨越发展的良好局面,全县上下大力精心谋划项目、大力引进项目、强力推进项目,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我与纪委、组织部、工业园区、招商局等同志组成了专题调研组,对如何围绕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

,进一步提升机关效能建设、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问题进行了调研。

一、机关效能建设、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现状

近几年来,南城县委、县政府大力推进效能建设,以“四铁”精神整治和优化积极发展环境,使全县上下服务意识明显增强、工作作风有所改进、工作效能不断提高、发展环境得到优化,一批破坏环境的人和事受到了及时查处,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主要体现在:

一是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南城县成立了全县优化发展环境领导小组,县委主要领导亲任组长,县纪委设立了优化环境办公室,明确了由县纪委牵头统一负责。全县高度重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经常过问,县四套班子领导经常深入挂点企业了解情况,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二是政策环境相对健全。依据省市有关政策并结合县域实际,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壮大县域经济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和《南城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规划》等一系列优化发展环境的政策和措施,为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取得了积极成效。

三是服务力度不断加大。明确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长效机制建设的重点内容,从优质服务、规范执法、监督约束等方面入手,优化体制机制环境。进一步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做到强化服务意识,解决“办事难”的问题,提高工作效率,解决“效能低”的问题。进一步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提高工作效率,做到跟踪服务,兑现优惠政策,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努力优化招商引资环境。

四是纪检监察部门认真履行职责,发挥监督检查作用,大力查处了一批影响经济发展的人和事,起到一定的威慑作用,企业“三乱”现象从根本上得到有效遏制,索拿卡要的情况基本杜绝。

二、机关效能建设、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研发现,虽然我县经济发展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但是,我县少数机关仍存在衙门习气重、政令不畅通、工作效率低、服务意识差、作风不扎实等问题,有些本来正确的决策,由于某些部门作风问题、效能问题,造成难以有效贯彻落实,甚至造成不良影响。主要表现在:

1、行政审批环节多、办事难还不同程度存在。“两集中、两到位”存在“两张皮”问题,“人员、项目、授权”不到位、不彻底现象普遍存在,部分单位明则以文件形式授权给窗口审批办理,实则窗口无权审批,“行政许可窗口”实为“行政受理窗口”、“行政发证窗口”,“行政全许可”变为“行政半许可”,使服务对象在窗口与部门之间两头跑。

2、职能部门服务不到位、服务效率不高。职能部门深入基层、企业主动了解情况不够,主动帮助基层、企业解决问题不够;工作拖拉,“限时办结”执行不力;遇事相互推诿扯皮、“一次性告知”亟待进一步规范。有的干部服务意识不强,履职不到位,不同程度存在衙门习气,“门虽不难进、脸也不难看、但事仍难办”,服务效果上表现为“四个不一样”,即领导出面与不出面不一样,请客与不请客不一样,熟悉的与不熟悉的不一样,本地人与外地人不一样。

3、执法行为有待规范。主要表现为:处罚随意性大、幅度变动大,对企业首次轻微违规,不以教育和整改为主,而是以罚代管。同时多头检查、重复检查、个别执法人员业务水平低、执法不公正、不透明、讲人情关系、强行要求各类企业参加培训并收取费用、培训工作走形式等现象仍然存在,企业仍有意见。

4、部门利益依然存在。有的部门只顾自己发展、部门发展,视部门利益至上,不管地方发展、整体发展。对县里的政策规定,“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合意的执行,不合意的就执行不到位,用系统的规定顶县里的政策,当面表态很好,会后我行我素,顶、抗、拖、磨等现象依然存在。

5、项目建设环境不优。企业周边环境不优的问题仍然突出,只要有重点项目、重大工程项目开工,一些霸头恶势力、地方势力就闻风而动,敲诈勒索、滋扰生事、强买强卖、强装强卸等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干扰了工程项目的实施。

三、机关效能建设、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通过此次调研分析,主要概况为以下为四个方面:

1、领导重视不够。实践证明,效能建设落实好、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抓得好的单位,都是“一把手”认识高、决心大、措施得力的单位。少数单位主要领导对效能建设认识不足

当前,我县正处在加快发展、奋力崛起的历史机遇期。为抓住和用好这一难得的战略机遇,形成率先发展、跨越发展的良好局面,全县上下大力精心谋划项目、大力引进项目、强力推进项目,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我与纪委、组织部、工业园区、招商局等同志组成了专题调研组,对如何围绕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

,进一步提升机关效能建设、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问题进行了调研。

一、机关效能建设、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现状

近几年来,南城县委、县政府大力推进效能建设,以“四铁”精神整治和优化积极发展环境,使全县上下服务意识明显增强、工作作风有所改进、工作效能不断提高、发展环境得到优化,一批破坏环境的人和事受到了及时查处,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主要体现在:

一是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南城县成立了全县优化发展环境领导小组,县委主要领导亲任组长,县纪委设立了优化环境办公室,明确了由县纪委牵头统一负责。全县高度重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经常过问,县四套班子领导经常深入挂点企业了解情况,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二是政策环境相对健全。依据省市有关政策并结合县域实际,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壮大县域经济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和《南城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规划》等一系列优化发展环境的政策和措施,为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取得了积极成效。

三是服务力度不断加大。明确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长效机制建设的重点内容,从优质服务、规范执法、监督约束等方面入手,优化体制机制环境。进一步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做到强化服务意识,解决“办事难”的问题,提高工作效率,解决“效能低”的问题。进一步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提高工作效率,做到跟踪服务,兑现优惠政策,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努力优化招商引资环境。

四是纪检监察部门认真履行职责,发挥监督检查作用,大力查处了一批影响经济发展的人和事,起到一定的威慑作用,企业“三乱”现象从根本上得到有效遏制,索拿卡要的情况基本杜绝。

二、机关效能建设、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研发现,虽然我县经济发展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但是,我县少数机关仍存在衙门习气重、政令不畅通、工作效率低、服务意识差、作风不扎实等问题,有些本来正确的决策,由于某些部门作风问题、效能问题,造成难以有效贯彻落实,甚至造成不良影响。主要表现在:

1、行政审批环节多、办事难还不同程度存在。“两集中、两到位”存在“两张皮”问题,“人员、项目、授权”不到位、不彻底现象普遍存在,部分单位明则以文件形式授权给窗口审批办理,实则窗口无权审批,“行政许可窗口”实为“行政受理窗口”、“行政发证窗口”,“行政全许可”变为“行政半许可”,使服务对象在窗口与部门之间两头跑。

2、职能部门服务不到位、服务效率不高。职能部门深入基层、企业主动了解情况不够,主动帮助基层、企业解决问题不够;工作拖拉,“限时办结”执行不力;遇事相互推诿扯皮、“一次性告知”亟待进一步规范。有的干部服务意识不强,履职不到位,不同程度存在衙门习气,“门虽不难进、脸也不难看、但事仍难办”,服务效果上表现为“四个不一样”,即领导出面与不出面不一样,请客与不请客不一样,熟悉的与不熟悉的不一样,本地人与外地人不一样。

3、执法行为有待规范。主要表现为:处罚随意性大、幅度变动大,对企业首次轻微违规,不以教育和整改为主,而是以罚代管。同时多头检查、重复检查、个别执法人员业务水平低、执法不公正、不透明、讲人情关系、强行要求各类企业参加培训并收取费用、培训工作走形式等现象仍然存在,企业仍有意见。

4、部门利益依然存在。有的部门只顾自己发展、部门发展,视部门利益至上,不管地方发展、整体发展。对县里的政策规定,“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合意的执行,不合意的就执行不到位,用系统的规定顶县里的政策,当面表态很好,会后我行我素,顶、抗、拖、磨等现象依然存在。

5、项目建设环境不优。企业周边环境不优的问题仍然突出,只要有重点项目、重大工程项目开工,一些霸头恶势力、地方势力就闻风而动,敲诈勒索、滋扰生事、强买强卖、强装强卸等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干扰了工程项目的实施。

三、机关效能建设、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通过此次调研分析,主要概况为以下为四个方面:

1、领导重视不够。实践证明,效能建设落实好、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抓得好的单位,都是“一把手”认识高、决心大、措施得力的单位。少数单位主要领导对效能建设认识不足,整天打着部门“小算盘”,阳奉阴违,使单位“职能归并不到位”、“项目进入不到位”、“程序设置不到位”。

2、配套制度不全。一些单位在推进行政规范化建设的同时,没有很好地统筹办事流程和手续简化;一些涉及多个部门分管的工作,在责任落实上不够明确,造成一些部门对有利益的事项相互争,没利益有责任的事项相互推,影响了行政服务效率

,群众意见较大。

3、宗旨意识不强。一些干部职工缺乏责任感、紧迫感,对自己的工作质量和工作作风要求不严,与形势发展要求脱节,久而久之形成了工作惰性,导致纪律散漫、作风拖沓,工作效率低下,客商和群众找他办事,能拖则拖、能推则推,缺乏责任心。

4、监督监督不实。一些单位的办事流程、办事时效、收费依据等方面事项不够公开,群众、媒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对部门的工作开展情况难于进行监督,对散漫、拖拉的行为打击不够有力。

四、提升机关效能建设、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对策和建议

当前,无论是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都把环境建设作为发展的“生命线”、竞争的“着力点”来抓,把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善投资软环境,作为赢得竞争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要素。过去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的基本做法是减费让利,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减费让利的空间越来越小,必须依靠软环境建设的比较优势来吸引人才、吸引资金、吸引项目。从这个意义上讲,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整治和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就是提升地方竞争力,就是发展地方生产力。

(一)围绕转变思想观念,进一步优化社会环境

提升机关效能,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必须切实解决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思想认识问题。要把强化各级领导的优化发展环境意识作为重中之重,在全县干部群众中树立“抓环境就是抓机遇,抓环境就是抓发展”的观念。

1、加强干部作风建设。以规范权力作为切入点,重点加强领导班子和中层骨干作风建设,加大效能建设、作风建设、廉政建设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力度,增强为民服务的责任意识。

2、树立争先有为的意识。各部门都要深刻领会科学发展的内涵,认真查摆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找准自己的差距,盯住追赶的目标,明确努力的方向,着力在争先进位上下功夫。

3、树立开拓创新意识。要突破墨守成规的思想,勇于去闯,勇于去开拓,始终保持思想上的活力,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

4、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树立为人民群众创政绩的观念,勇于摒弃一切私心杂念,树立服务、服从经济发展的大局观,摈弃狭隘的部门利益,尽快形成一切着眼于发展,一切服务于发展,用发展创建事业的良好氛围。

篇八 2023年推进效能政府建设调研报告模板

党的xx大在部署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时,提出“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不难看出,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不论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还是创新行政管理方式,都必须以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作为检验的最终标准。提升政府效能,是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一项以全面提高政府绩效为目标,以加强思想、作风、制度、业务、廉政、能力等为内容的综合性能力建设和绩效改进活动。根据市政协常委会2023年工作要点安排,由市政协副主席冯霞带队,市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牵头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对我市效能政府建设情况进行视察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23年以来太原市委、市政府以“两集中、两到位”审批流程再造为核心,全面开展了流程再造、电子政务、绩效考核、行政文化“四位一体”的效能政府建设,限度地解决体制机制障碍,坚定不移地推进审批流程再造。按照市委、市政府总体部署,在各有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全力推进“两集中、两到位”和流程再造,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体制突破,强力推进“两集中、两到位”,实现了各部门审批处实体进驻、优化审批。按照“撤一建一”原则,由市编办发文,对市直各部门成立审批处,进驻中心的涉及固定资产投资的16个部门和其他社会服务的18个部门共34个部门,将过去分散在106个处的审批职能全部集中到各部门新成立的审批处,新成立的审批处整建制集中进驻到市政务服务中心,实现了审批权的相对集中。以“人员进驻、首席授权、定岗定责、细化流程”四个环节为标准和抓手细化落实。

二是顶层设计,再造了“一核三联动”系统化行政审批服务流程。我市与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埃森哲公司等国内外咨询机构合作,运用最新研究成果指导流程再造实践。

三是联合审批,创新“一口进出、办结、并联办理、闭环运行”机制。实现了统一登记受理审批事项,推行了四个阶段层面的并联审批,形成了4个层次在中心的流程闭环运行。

四是电子固化,对流程运行全程管控,创新权力运行的约束、监督机制。运用信息技术,打造电子化流程,结合“两集中、两到位”和新流程的试运行,同步完善了电子审批网络系统。

五是纪检监察贴身跟进。市纪委监察局强化落实太原市效能投诉办法和集中监察、专项监察、电子监察、绩效监察等四项效能监察机制,定期对流程再造推进情况监督检查,以铁的纪律推进“两集中、两到位”落实。

总的来看,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强力推进下,在市级相关部门全力配合下,我市的以行政审批改革,“两集中、两到位”为突破口,开展效能政府建设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为我市建设全国一流的服务型政府,加快建设一流省会城市打下良好基础。

二、存在问题

当前政府部门行政事务日趋复杂、各种社会矛盾日渐凸显,如何有效回应社会公众需求,改进政府机关的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提升人民群众对政府机关的满意度与公信力,成为当前政府部门面临的重要问题。针对一些机关存在的“门难进、话难听、脸难看、事难办”和行政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现象,我市在推进政府效能建设作为政府管理创新的重要举措,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有些问题在一定范围内还普遍存在。比如:部分干部对提高政府效能的认识不清。还没有认识到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机关行政效能,是新形势下服务大局的有效体现。加上机关缺乏竞争机制,干部缺乏竞争意识和忧患意识,这对改进工作、提高效能是一种极大的阻力。有些行政部门还存在办事拖拉、相互扯皮、不讲行政成本,浪费严重等。在作风上表现为官僚主义,把职位、权力当成谋取私利的途径和手段。有的工作人员整体素质与市场经济要求不相适应。

还有些行政机关结构、职责的配置还不尽科学。机构庞大,人员臃肿,政企不分,直接阻碍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有些人事管理制度不够完善。行政人员分类制度不完善,缺乏合理流动,不能人尽其才。考核任用制度不健全。有些不正之风尚待进一步治理。形式主义、以权谋私、贪污腐化等腐败现象的存在,就会严重影响广大行政人员的积极性,腐蚀机关工作人员队伍,影响国家机关内部组织的健康,影响机关效能的提高。

三、几点建议

政府效能建设的目的是运用各种科学管理的手段和制度,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办事效率和工作能力,提高政府执行力,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因此,政府效能建设不可能简单依靠运动式的集中活动取胜,要有效地发挥效能建设的作用,核心和关键在于构建起职责明确、奖惩分明、科学合理、便于操作的激励制约长效工作机制,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推动效能建设的不断深入。

(一)进一步创新和深化政府效能建设。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确的权力观和现代行政管理理念,在继承以往政府效能建设经验做法的基础上,以改革创新精神深化政府效能建设。一是要创新政绩考评制度。转变传统的政绩考评观念,按照精准化、具体化、数字化的原则,互动、科学地制定考评指标。将绩效考评结果有效地运用于干部选拔任用、升降去留、教育培训、监督管理的全过程。二是要创新业务流程管理制度。以反思传统政府业务流程弊端的基础上,逐步改变以计划控制职能为基础的任务分工流程设计,打破政府职能分工与机构层级的界限,实现单向性、分散性的工作方式向多维性、集成性工作方式的转变,强调以解决问题为目标,建立协调的行政运行体系和服务流程模式。实现政府审批业务流程优化。三是要创新全程全员控制的动态问责机制。在强化重大事故后问责和对主要干部进行问责的基础上,建立全程全员控制的动态问责机制。重点关注民众关注的热点问题,针对政府效能建设中存在的“得过且过”、“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庸、懒、散”问题和行政作风,逐步建立起全程全员控制的动态问责机制,从源头上破解效能建设“中梗阻”难题,转变工作作风。四是创新奖惩激励的干部管理制度。在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下,按照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标准创新干部管理制度。进一步建立健全实用、高效的干部管理机制和公开、公平的选拔任用机制,发挥每个干部的主观能动性,实现管理质的飞跃,推进政府高效运转。

(二)逐步构建跨部门跨单位的政府联动协调平台。在原有政府管理体制的基础上,打破传统的部门界限和公共服务功能分割局面,充分整合政府管理资源,简化办事程序,围绕公共服务的过程与结果,实现组织信息资源共享,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信息和服务,实现各部门及职能的协同,逐步形成资源利用更加科学、流动灵活、富有弹性、参与度高的新型行政结构,限度方便民众。要开展政策制定、执行与监督适度分开的试点工作。为减少权力过于集中、部门利益化和执行力不强等问题,在强化权力监督与权力制衡的基础上,探索政策制定、执行、监督适度分开、相互协调的组织模式和运行机制。在有条件的地方,针对当前政府职能重叠交叉的现状,逐步整合和归并相同或相近的机构职能,有选择地设立宽职能的部委机构,切实减少部门分工过细、职能交叉、政出多门的顽疾。

政府建设调研报告8篇

党的xx大在部署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时,提出“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不难看出,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建设调研信息

  • 干部队伍建设调研报告10篇
  • 干部队伍建设调研报告10篇144人关注

    坚持科学发展、发挥财政职能、构建和谐财政,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推进富庶魅力和谐新徽县建设步伐,对财政干部队伍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面对复杂多变的发展形势 ...[更多]

  • 干部作风建设调研报告4篇
  • 干部作风建设调研报告4篇92人关注

    [摘要]:在市场经济形势下,乡镇干部思想作风建设的任务十分繁重。目前,在乡镇干部思想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着思想认识不到位,工作作风漂浮,工作方法简单,消极怠工,腐败现象严 ...[更多]

  • 基层廉政建设调研报告5篇
  • 基层廉政建设调研报告5篇92人关注

    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一直都是现代社会值得深究的问题。下面就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调研报告,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谢谢你们的支持。新中国成立以来,特 ...[更多]

  • 基层文化建设调研报告4篇
  • 基层文化建设调研报告4篇79人关注

    1、引言收费站是高速公路的一部分,是高速公路面向社会的一个窗口,其形象和文化内涵是该高速公路企业文化的缩影或代表,它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员工队伍形象和窗口服务质 ...[更多]

  • 基层队伍建设调研报告3篇
  • 基层队伍建设调研报告3篇74人关注

    建设局强化基层公务员队伍建设调研报告县人事和劳动社会保障局:当前,县(市)、乡(镇)两级政府的公务员队伍,是保持基层政权正常运转的核心力量,是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更多]

  • 干部建设调研报告15篇
  • 干部建设调研报告15篇63人关注

    市委、市政府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提出要把保康打造成绿色xx示范区和都市xx,新的战略定位对全县干部队伍建设提出新的目标要求。因此,必须从干部选拔、培养、教育、 ...[更多]

  • 基层建设调研报告15篇
  • 基层建设调研报告15篇54人关注

    全面落实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认真贯彻执行合行廉政工作会议精神,严格对照廉政建设要求,加强党性党风锻炼,强化服务宗旨观念,树立清正廉洁形象,力争做到干净干事,清白做人 ...[更多]

  • 政府建设调研报告8篇
  • 政府建设调研报告8篇51人关注

    党的xx大在部署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时,提出“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不难看出,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 ...[更多]

  • 机关效能建设调研报告3篇
  • 机关效能建设调研报告3篇34人关注

    当前,我县正处在加快发展、奋力崛起的历史机遇期。为抓住和用好这一难得的战略机遇,形成率先发展、跨越发展的良好局面,全县上下大力精心谋划项目、大力引进项目、强 ...[更多]

  • 机关文化建设调研报告4篇
  • 机关文化建设调研报告4篇25人关注

    近几年,上海市市级机关各单位坚持把机关文化建设放在机关党的建设的重要位置,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引领,扎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积极营造廉政文化氛围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