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篇一 年轻干部培养选拔调研报告
近几年来,我市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大年轻干部培养选拔的力度,制订了《培养选拔跨世纪领导人才工程规划》,努力建立一支职务上分层次、结构上分类别、时间上分远近,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的年轻干部队伍。每年进行一次民主荐贤、对年轻干部作一次考核、对一批年轻干部进行理论、实践、赴外地的培训等十个一的措施,扎扎实实地抓源头、抓培养、抓启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995年以来,全市提拔35岁以下年轻干部140名。这些年轻干部已成为我市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骨干。
一、实事求是,正确评价年轻干部
知人才能善任,任人必须唯贤。对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要选准苗子,党组织要提高识才水平。这当中主要是如何才能正确地评价年轻干部,应着力在三看上下功夫。
化静为动——把年轻干部的优点看实。多数年轻干部上进心强,工作尽职尽力,他们无论参与中心工作还是正常工作,是负责全面工作还是协助某一方面的工作,都追求政绩。他们所实现的人生价值,都希望得到组织的充分认识和肯定。因此,要全面地动态地考察干部。既要考察他们在某一年份、某一岗位、某一项工作中的表现,又要考察他们多年来,在不同单位、不同岗位上的表现。充分肯定年轻干部的优点,会使他们从心理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满足,得到激励。
化原则为具体——把年轻干部的缺点看透。现在有一种倾向对年轻干部的优点比较好讲,对他们的缺点评价比较难,一是不重视对他们缺点的考察,到底存在什么问题,评价起来说不清,也说不准。二是主观主义的想当然。因为他们年轻,作风雷厉风行,就说成心情急躁;因为他们阅历浅,就说成某方面经验缺乏,或者是学习不够;因为他们敢抓敢管,就说成有时有自傲情绪,等等。三是多栽花少栽刺,防止把年轻干部缺点说过头,影响对年轻干部的选拔。实践证明,用积极的、实事求是的态度考察年轻干部的缺点,既可以防止笼统和偏见,又能够在使用年轻干部时信心更足,决心更大,更有利于选准人。
化虚为实——把年轻干部的潜能看准。干部的潜能,是一个干部综合素质的内在反映,不易被发现。客观准确地分析评判年轻干部潜能的大小,就成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难点之一。对年轻干部无论是平职交流,还是提拔使用,往往都带培养性的。如果一个年轻干部的潜能不大,使用不当,就会增大干部培养工作的成本。如果及时使用了具有较好潜能的干部,就会收到比较理想的效果,就实现了人们常说的,也是期望的组织部出效益。因此,考察年轻干部的潜能,是一个不断考察、跟踪考察,认识、再认识的过程,不能主观臆断,把考察这一个重要环节简单化,更不能因有了一两次考察,就草率地下结论。考察年轻干部的潜能,主要考察年轻干部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上的坚定性,处理问题、接受事物的敏锐性,对工作环境的适应性,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可塑性,等等。只有把年轻干部的成长轨迹全部掌握了,才能对有潜力的年轻干部,早发现、早储备、早培养、早使用。
二、思维创新,大胆使用年轻干部
尽管这几年来,对年轻干部选拔培养的步伐没有停,也取得了不少成绩,但目前各级领导班子又面临整体性新老交替。回顾1984年体改时班子调整的实践,可以说,一批20多岁、30岁左右的有中专以上文化的年轻干部,尽收眼底,他们当中有许多同志走上了乡局级领导岗位,现在也不过在45岁左右,工作上已经是非常成熟的骨干。其基本经验是思想解放,不拘一格,敢于使用。领导班子的建设,如何面向新世纪,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要有紧迫感,要切实加大年轻干部的选拔力度。要突破影响年轻干部成长和使用的三个障碍。
防止近视——解决人选少的问题。这几年来,对年轻干部培养选拔没有少强调,固然有源头不足(乡局级机关控制进人已多年)、后备干部蓄水池不满等原因,重要的原因是近视,既表现在灯下黑,又表现在看不远,视野不宽,总感到人才缺乏,优秀的年轻干部就更缺了。相反,一些比较优秀的年轻干部因不在领导同志视线范围,不能得到及时地培养使用,出现马找伯乐的忧虑。一些在领导人身边工作的年轻干部,因为接触多,缺点暴露无遗,使用上总不太放心。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办法之一,坚持走群众路线,相信多数群众的评价和推荐,就会发现优秀人才。我市连续多年,坚持考察班子必须进行后备干部的群众推荐,在乡镇凡遇党委、政府换届,都进行较大范围的民主推荐,一批年轻干部进入蓄水池,有的多年来,一直被群众推荐的干部,在使用上一般地说,是有较大把握的。经过几年的滚动,目前,我市乡镇班子的结构得到了较大的改进,班子调整的余地也大多了。
防止由少数人在少数人中选——解决干部脱颖而出的问题。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以来,选拔任用干部已经逐步从封闭式陈旧的选人用人机制中走出来,新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正在形成和建立。但是,选人用人由少数领导在少数人中选的现象仍然存在。必须加大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力度,要用市场经济开放的观念选人用人,要从机制上对旧的弊端加以约束和克服,领导同志的创新思维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动力。这几年,我市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方面迈出了可喜的步伐。去年,对市教委、市卫生局等5个副局级领导岗位,面向全社会公开招考,发现了一批有才干的年轻干部,被录取的5名同志,如果按通常的选用方法,多数不在之列。通过竞争,达到了好中选优,领导满意,干部服气,从改革中尝到了甜头,也促进了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观念的进一步转变。全市推行的中层干部竞争上岗,一年一聘;公推直选基层党支部书记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给整个干部队伍的思想,精神面貌都带来了深刻的变化。
防止被台阶束缚——解决年轻干部层次低的问题。目前,乡局级领导班子的平均年龄一般在40岁左右,对年轻干部培养选拔的紧迫性认识不够,往往说起来重要,培养措施则不过硬,使本来就不多的年轻大学生调干生还处在较低的层次上,有的甚至还在工作、生产的第一线。因此,在配备年轻的乡局级一把手时,就感到人选难找,张三太嫩,李四又不成熟,能进县处以上党政班子的就更少了。没有若干人选作比较,就谈不上好中选优,必然会影响到选拔干部的质量,矮子里选将军,以至造成选人失误,贻误事业,反过来又影响到对年轻干部培养选拔的积极性。在实践中对年轻干部的选拔使用,在较低的层次上,有台阶不能唯台阶,不能把台阶设置太细,可以跨越台阶,否则,小步快跑不等于就跑得快。对年轻干部使用,还应注意尽量升级,避免留级,防止降级,允许有失误,在较低的层次上提拔年轻干部,有失误也易于纠正。只有这样,选拔年轻干部进较高层次的领导班子,就不愁没有人了。
三、积极探索,加快培养年轻干部
不论是在基层、在机关、在企业的干部,还是在党内、在党外的干部,都是党培养的干部,都是党的宝贵财富。所有干部离不开党的培养,自生自长,必然自生自灭。在新的形势、任务面前,要认真总结过去干部培训方面的成功经验,同时,要探索新的途径。
延伸源头——造就才源滚滚来。要用创新的观念,进一步拓宽干部工作思路。在培养对象上,要延伸源头,不能局限于现有在册干部。有关部门和乡镇,要把每年从本地区录取的大中专生基本情况建立台账,畅通联络渠道,掌握他们在校学习和思想状况,就业趋向,及时采取措施把他们吸引回来,结合本地人才资源结构,为他们就业提供服务,优先培养。要把高考落榜生、在中学里的团员积极分子纳入各有关党组织的视野,把他们作为村、乡镇企业干部中的后备力量,结合基层工作实际需要加以培养,这个工作如不及时,一二年后,这些人作为资源也易于流失。我市从1992年开始,进行中学生业余党校试点,至1995年普遍推进,首先把学生干部、三好生、团员吸收到业余党校来,进行正常的培训等活动,先后有39名中学生发展入党,不少中学生回乡后成为农村基层两个文明建设的骨干。
大跨度使用——早压担子早成才。要进一步优化年轻干部上的环境,由于世俗陈旧的如论资排辈、官本位等观念的顽固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年轻干部的培养使用,加之一些年轻干部存在的弱点,往往以不成熟、太嫩为理由,得不到锻炼压担子。因此,在对年轻干部培养使用的思路上,应从制度上给予硬化,年轻干部的使用,一般以交流为宜,树挪死,人挪活,年轻干部交流使用,便于他们在新的环境锻炼、提高、完善自我。一个新的环境也比较容易接受交流来的年轻干部。年轻干部交流使用,是年轻干部早成才、快成长的有效举措。
补好关键课——培养基本技能,掌握基本功。因为干部的学历、阅历、工作经历不同,使不同的干部,具有不同的特长,表现出干部在工作中的不同专业技能。根据干部培养的需要,事业的需要,一个班子中工作的需要,既要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又要加强对年轻干部有目的性的培养,补好必修课。对年轻干部缺什么补什么,既做不到,也无大的必要。但对年轻干部的基本要求,考察考核达不到的,一定要补课。现阶段,对年轻干部的政治素养估价不要太高,否则,将会给党的事业、国家前途、现代化建设带来不利因素。要扎实地抓好党的基本理论、党规国法的灌输和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使他们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上始终不动摇。要加强对年轻干部在领导方法、领导艺术等方面的培训,努力提高他们的宗旨意识、公仆意识,成为“xxxx”重要思想的实践者。
篇二 县妇女干部培养选拔、党员发展、参政议政调研报告
一、我县妇女干部培养选拔工作情况
1、基本情况
县处级干部配备情况:县级四大家领导班子成员共有31人,其中妇女领导干部3人,县委、政府领导班子按照要求各配备了1名妇女领导班子成员。全县科级干部配备情况:乡镇共有班子成员250人,其中女班子成员38人,占15.2%。按照上级有关要求,全县32个乡镇领导班子都配备了至少1名女班子成员,其中女党委书记2名,女乡镇长4名,25岁左右的女乡镇党政正职2名。县直单位共班子成员626人,其中女班子成员82人,占13.1%。按照上级要求,党委、政府工作部门要有一半以上的领导班子配备女干部,其中宣传部、发改局、科技局、民政局、司法局、人社局、国土局、交通局、水利局、林业局、商务局、文广新局、卫生局、计生局、审计局、药监局等单位按要求配备了女性班子成员,占51.7%。县直正科级单位配备了女性党政正职14名。目前,妇女干部在全县干部队伍中的结构、比例等有了明显的改善,能力素养得到有效的提高。
2、做法及成效
(1)、完善制度措施,健全妇女干部的培养机制。近年来,xx县委始终重视妇女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先后制定了《xx-2012妇女干部培养选拔工作规划》、《关于加强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工作的实施办法》(澧通字〔〕19号)等指导性文件,对妇女干部的培养工作不断从机制上求创新,从措施上下功夫,从基础上抓落实。一是建立了妇女后备干部信息库。目前全县80后科级后备干部为128人,其中女性59人,占46.1%。全县处级后备干部23人,其中女性7人,占30.4%。二是实行培养责任人制度。将年轻女干部划为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部部务会成员、县委常委三级培养,单位主要负责人重在平时掌握培养对象的工作、思想、学习动态。组织部部务会成员每人确定10名左右培养对象,定期座谈、交流谈心。对部分条件成熟、表现优异的年轻干部,推荐给县委常委进行直接联系。二是实行“日记月研季结”学习制度。要求年轻女干部每日写日志,每月撰写调研文章,每季度进行工作小结,县委组织部对学习情况进行排名,对文章质量进行评等,每月发出通报。每年开展一次“主题调研月”活动,召开讲评大会,采取执笔人介绍、小组互评、抽评、特邀点评嘉宾讲评、组织部长现场颁奖等形式对调研文章进行深入交流。四是实行三联系三深入制度。即要求每名年轻女干部联系一个工作点、联系一名困难户、联系一名上访对象。
(2)、加强学习培训,提高妇女干部的能力素质。按照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总体要求,切实加强对女干部的培训教育和实践锻炼。一是集中举办妇女干部培训班。每年择优选择50名左右的妇女干部到县委党校进行为期一个月的专题培训,期间安排专题调研、军事训练、论文答辩、知识竞赛、竞争能力培训等实用课程。每年召开一次妇女干部座谈会,就工作、学习等进行相互交流,共同提高。二是选派优秀妇女干部参加省市培训。在省市委党校、行政学院举办的科干班、妇干班、党外干部班、后备干部班等班次中,注重选派优秀的年轻妇女干部进行培训。三年来,先后有42名妇女干部参加了省市培训。三是鼓励年轻妇女干部参加学历培训。鼓励和支持年轻干部参加各类高等院校举办的研究生(硕士)学历以上教育。明确:凡是取得硕士以上学位者,学费由县财政、所在单位和个人各承担1/3。四是加强年轻妇女干部的实践锻炼。每年有计划地选派年轻妇女干部到省市党政机关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挂职学习、到县直综合机关跟班学习、到信访综治等复杂岗位或经济工作一线工作锻炼3个月以上,提高群众工作水平和驾驭复杂问题的能力。近年来先后有38名干部参加了跟班学习和挂职锻炼,今年,选派了2名女干部到深圳进行挂职锻炼,1名到省里挂职。
(3)、加大选拔任用,优化妇女干部的配备结构。始终把妇女干部选拔任用作为干部选任的主要内容。一是强化妇女干部配备原则。每次干部的调整时,经组织部部务会和县委常委会研究,对妇女干部的配备原则都进行了明确规定,在班子配备中重点考虑了妇女干部,基本上达到市里要求的配备比例。二是大胆选拔使用妇女干部。对看准的优秀妇女干部,突破任职年限、台阶、资历、身份的限制大胆使用,职务安排上在班子位置前移。在班子副职调整中,共破格提拔了8名优秀年轻干部进乡镇班子,其中妇女干部有3名;元月份进行的班子主职调整中,有2名1985年出生的乡镇班子副职被破格提拔担任乡镇长,全部为女干部;XX年元月份进行的干部调整中,提拔1名优秀女干部担任了乡镇党委书记,破格提拔15名年轻干部,其中女性有10名,占66.7%。三是关心关爱妇女干部。干部调整时,县委充分考虑女干部在工作、家庭、生活等方面的困难,对女干部提出的要求重点进行了照顾。三年来先后有15名乡镇女性班子成员调到县直单位任职,有9名女性班子成员就近交流任职,考虑工作环境,县直单位有6名班子成员实行了交流任职。四是公开选拔重点向妇女干部倾斜。在进行的公开选拔领导干部中,我们拿出部分科级领导领导岗位进行公开选拔,如体育局副局长、旅游局副局长、规划局副局长等职位均不设置男女身份限制,对乡镇班子副职,还专门设置了1个岗位公选了2名女副乡镇长。
二、xx注重发展女党员工作情况
近年来,xx严格执行“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注重发展女党员,从而使全县党员男女结构得到不断改善。截止去年底,全县女党员已发展到5192名,占党员总数的比例为12.84%。县委组织部在历年的发展党员工作规划中明确规定,女党员比例应占30%以上。尤其注重在农村生产、工作一线发展党员,确保女党员发展工作在基层党组织中年年有计划,年年有目标,年年有发展。同时,注重加大对各级党组织发展女党员的考核力度,县委组织部门把发展女党员工作,作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级联创”活动“五个好”的标准要求之一及乡镇党委书记履行直接责任人的一项重要考核内容。此外,进一步修订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工作的意见》,针对存在的问题,再次明确了“三个重点,一个难点”的发展党员工作思路,其中重点之一就是在35岁以下的青年和妇女中发展党员;重申了“五个以上”的工作目标,其中目标之一就是女性占发展数的30%以上。在县委的重视下,通过多措并举,全县女党员发展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仅,xx共发展528名党员,其中女性174人,占全年发展总数32.95%,党员队伍的性别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三、xx农村妇女参政议政情况
历年来,xx县委高度重视妇女工作,积极引导推进妇女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推动了全县妇女工作的蓬勃开展。
在本次县乡村三级换届选举中,县委组织部进一步加强乡镇妇女组织建设,推动女性参政议政。陆续下发了《xx乡镇党委换届选举工作方案》和《xx第八次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严格规定了乡镇班子必须配备至少一名女性干部,确保村民委员会成员中至少有一名妇女,并严格按照《关于提高女性在村级组织选举中当选比例的指导意见》(湘组电[XX]12号)文件精神,力争每个乡镇有一名女性按照法定程序当选为村党组织书记或村委会主任。一方面,组织部门、民政部门以及各乡镇党委齐抓共建,充分利用多种形式,向大众宣传优秀女性先进事迹,向党员干部群众宣传有关培养选拔女干部的政策、规定,向优秀妇女典型宣传自立自强、参政议政的民主意识,营造女性参选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动员女能人竞选村“两委”成员,引导群众提名符合条件的妇女为村级“两委”成员候选人,建议村民选举委员会着重介绍女候选人的业绩。在投票选举时,组织、教育和引导广大群众,尤其是农村妇女正确行使民主权利,把思想好、作风正、有文化、有本领、真心实意为群众办事、受群众拥护的妇女,选进“两委”领导班子。目前,共有6名年轻女性进入乡镇党政正职,村党组织共选举产生女性委员191名。
篇三 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调研报告
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调研报告
妇女的社会参与和政治参与程度,是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尺。作为党的整个干部队伍的有生力量和支撑,女干部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担负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大力培养选拔女干部,是适应新形势的迫切需要,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必然要求。为了更好地了解我县女干部的培养选拔情况,笔者特意走访了县妇联、县教育局、检察院等8家县直单位及7个乡镇场所,发出并收回调查问卷90份,对这些单位女公务员的工作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了解。
一、我县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做好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的指示精神,按照培养选拔女干部的规定,结合我县实际,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不断改进领导班子和领导队伍的结构,为女干部的成长成才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使一大批德才兼备的女干部相继走上了领导岗位。目前,全县共有女公务员423人,占全县干部总数的14 %,其中正科以上61 人,副科214人。在乡镇党政机关及县直机关单位任正科实职的女干部16人,占正科总数的26 %。在县直党政机关中有50%的班子配备了女干部,全县女干部参政议政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二、女干部培养选拔中面临的问题
一是思维模式禁锢了女干部的能力提升。相对于男同志来说,女性过于感性,缺乏理性思维。形象思维强,抽象思维相对较弱,缺乏从宏观上把握事物的整体思维,因此在思考处理问题时,过于求稳求平的保守观念大大影响了女干部的宏观分析概括能力,遇到那些需要发挥创造力、想象力,需要打破常规的新思路、新举措,女干部便略显功力不足。同时,在调查研究中,发现80%的女干部安于现状,开拓创新意识不强,愿意从事办公、人事等事务性工作,对挑战大、发展空间大的岗位,不敢问津或不愿意尝试。在机关工作的女干部,75%对目前工作比较满意,不愿下基层工作,不愿轮岗交流,在一个岗位一干就是几年、十几年,工作经历单一,实践锻炼机会少,接触面不宽,基层工作经验欠缺,群众对她们了解不够。在基层工作的女干部,83%的对工作现状不满意,认为基层工作环境差,工作压力大,待遇福利差,工作上不安心,希望能早点进机关。
二是传统观念制约了女干部的成长进步。现实生活中,传统的“男尊女卑”、男强女弱思想观念仍然根深蒂固地存在着。“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观念,使社会对女性家庭角色的期望大于对社会角色的期望,女性进入政治、经济等社会主导性活动领域的难度增大,进而造成了男女从政的社会环境不平等。在调查研究中发现,60%的家庭对女性从政特别是走上主职领导岗位不赞成甚至坚决反对,以来自丈夫与公婆的反对声犹为强烈。在对各单位的男同志进行女干部培养选拔工作调查了解时,95%的男干部认为要加大女干部的选拔力度,提高女干部的任职比例,但对于女干部担任单位主职,其中却有58%以上不接受,认为“女不如男”、女同志“只能当配角、不能当主角”。从我县目前的实际情况看,全县教育、林业、公安、水利等22个县直单位的党政班子里,没有配备女干部。因此,妇女参政的意义还没有完全被社会真正认识,在实际工作中仍然流露出了“重男轻女”的落后思想,从总体上影响了女干部的选拔和使用。
三是家庭因素影响了女干部的创业热情。有资料调查,家务劳动中 80%以上是由女性来做,妇女每天用于做家务的时间为232.75分钟,比男性多150.85分钟。从政女性必须肩负事业与家庭双重担子,她们既要为事业倾注全力,又要为家庭尽职尽责。在单位是领导,要胜任岗位职责,在家是家庭主妇,要做“贤妻良母”,要承担“做饭”、“洗碗”、“洗衣服”、“收拾屋子、搞卫生”、“日常家庭采购”、“照料孩子”等日常家务劳动。家庭、事业的超负荷运转和巨大的精神压力,也抑制了女性从政水平的发挥。因此,如何处理好工作与家庭的关系,已成为制约女干部成长和发展的瓶颈问题。
三、进一步做好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的建议与对策
一是加大培养教育力度,促进女干部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要强化思想教育。通过交心谈心,开展心理专题辅导,更新女干部的发展观念,引导和教育女干部认清宏观形势,把握改革、发展的进程与趋势,提高女干部的竞争意识,树立女干部的主体意识,以“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风貌、平等发展的拼搏精神来适应社会、迎接挑战。要强化理论培训。根据女干部自身存在的缺陷,有的放矢地组织学习培训,通过举办女干部培训班,提高中青年后备干部培训班中的女干部培训比例,有计划地选派基础较好、有发展潜力的女干部到高等院校学习深造,鼓励女干部积极参加各类成人高等教育等等,组织她们学习理论和业务知识,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思维水平和理性思维能力。要强化实践锻炼。创新载体,为广大女干部搭建多岗位锻炼的舞台。特别是 针对女干部队伍流动性差、工作经历较单一、基层工作经验欠缺等制约女干部发展的瓶颈问题,加大轮岗交流力度。通过采取选派女干部下乡、下村任职锻炼、外派到沿海部门挂职学习等方式,让她们到矛盾聚焦地、经济发展前线去挂职,到艰苦环境和急难险重工作中去成长,使她们经历多岗位、多层次、多领域的实践锻炼,从而开阔眼界,丰富阅历,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同时增强她们的从政热情、社交意识、竞争意识和心理素质。
二是加大宣传倡导力度,营造女干部健康成长的社会氛围。充分发挥妇联的“娘家”作用。利用今年为“全省妇联基层组织建设年”的良好契机,强化妇联基层组织建设,切实发挥基层妇联组织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履行好组织、宣传、教育、服务妇女的工作职责,大力推进女干部脱颖而出。加强舆论导向和社会宣传。利用报刊、电视、网络等宣传媒体,大力宣传党和政府重视培养女干部的政策和措施,破除重男轻女等陈旧观念,弘扬男女平等、尊重妇女的新观念,并通过定期推出巾帼典型系统报道,举办优秀女干部事迹报告会、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宣传我县各条战线中涌现出来的开拓进取、自强不息、奋力拼搏、业绩突出先进女干部典型,表彰在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女干部。通过舆论导向和典型宣传,在社会上营造关心爱护女干部成长,支持培养选拔女干部的良好氛围,为做好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是加大制度倾斜力度,拓展女干部成长成才的有利空间。强化组织领导。各级各部门要坚持领导责任制和工作责任制,在女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中,形成健全的领导体系和工作网络,使这项工作在任何地方、任何部门、任何单位都有位置、有目标、有措施、有人抓,有力地推动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逐步规范化、制度化。完善制度建设。认真落实《20xx—20xx年_____县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规划》及《中共_____县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对妇联工作领导的意见》,进一步明确思路,加大女干部的培养选拔力度。深化体制改革,坚持把女干部的发展置于全县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大潮,不断改进选拔方式,积极探索在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中,确定一定比例的女干部职位,采取定向选拔女干部的新路子,激励女干部通过竞争来展示自身才华,不断提高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水平。做好任用文章。使用的政策措施,在坚持标准的前提下向女干部适度倾斜。敢于突破观念屏障,摒弃求全责备思想,不以年龄划杠子、不以资历定位子,坚持看本质、看潜力、看发展,不拘一格地大胆启用优秀女干部。大力推行“对没有女干部的班子,其职数已满又有优秀人选的,采取先把女干部选配上来、以后再逐步调整到职数限额内”、“规定各级班子中的女干部数量只能增加、不能减少”等硬性措施,为女干部的成长成才打造良好平台。
篇四 影响女干部成长培养因素的调查报告
女干部是指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组织中处于领导岗位,担任领导职务的女性人才。在今天,妇女参政状况,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重要尺度,越来越受到重视。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通过的《行动纲领》指出:“如果各级决策进程没有妇女的积极参与,没有吸纳妇女的观点,就不可能实现平等、发展与和平的目标。”并提出在立法和各级政府决策职位中妇女至少应占30%的目标。实事上,我国妇女参与国家与社会事务的管理的程度相对偏低,下面浅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影响女干部成长的因素
(一)影响女性干部成长的环境因素
1、影响女干部成长的政治环境。
政治环境主要包括国家体制、政治制度、政党、政治组织、国家法律、方针政策以及政治风气、政治运行机制和方法等。事实上妇女经济和社会平等地位的实现又是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的逐步完善紧密相连的。中国决策实体缺乏足够女性的代表性,决策体系和政策体系缺乏性别意识的支撑,是抑制中国女干部成长的重大障碍,它直接影响到女性群体作为社会成员对社会进步和发展需求在国家机器中的表达,直接影响到女性从自身生存和发展出发,对社会资源支配权限的实现。
在女干部的培养、选拔作用上,某些地方的女性进入领导层和决策层并不是从法律上男女平等的角度考虑,也不是基于对人才和女性作用的重视,而是基于完成“指标”来“关照”,女性实际上是被“组合”进入领导层的。另外,女性人才的成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地区或部门领导人的认识水平和重视程度。而一些领导对女性干部的提拔作用往往存在着“雷声大,雨点小”,政策多,落实少的现象,满足于少数优秀女性人才的培养而忽视整体素质的提高。
2、影响女干部成长的经济环境。
长期以来受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我国各级政府还不能为女性干部的培养提供更加充分的物质保障基础。我国是一个地广人众的多民族的国家,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存在着显着差异,贫困依然是制约女性干部进步和发展的巨大障碍。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国文盲人群中,2/3是女性,而60%至70%的女性文盲人口生存在贫困地区。
3、影响女干部成长的文化环境。
传统的思想文化中也有消极的东西,“三纲五常”、“三从四德”、“不必才明绝异,不必辨口利辞”等从精神上压制女性。还有,传统性别成见在社会分工上给女性的机会太少,尤其在世俗社会中,女性被看成一种视觉形象,各种媒体把女性置于被“欣赏”的位置。这种与我国精神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的极端不协调的传统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女性的进步和成才。
4、影响女性干部成长的法制环境。
我国虽然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妇女权益保障法》、《劳动保障条例》、《母婴法》等主体的妇女合法权益的法律体系,妇女在政治、经济、健康、教育等方面的权利在法律上已经受到明确的保护。然而事实上的法律保护效应与文本上的法律保护条款不还存在着差距,特别是女性干部的培养选拔还时时遭遇因法律不健全或执法不严而导致的性别歧视,从而挫伤了女干部参与的积极性。
篇五 影响女干部成长培养因素调研报告
女干部是指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组织中处于领导岗位,担任领导职务的女性人才。在今天,妇女参政状况,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重要尺度,越来越受到重视。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通过的《行动纲领》指出:“如果各级决策进程没有妇女的积极参与,没有吸纳妇女的观点,就不可能实现平等、发展与和平的目标。”并提出在立法和各级政府决策职位中妇女至少应占30%的目标。实事上,我国妇女参与国家与社会事务的管理的程度相对偏低,下面浅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影响女干部成长的因素
(一)影响女性干部成长的环境因素
1、影响女干部成长的政治环境。政治环境主要包括国家体制、政治制度、政党、政治组织、国家法律、方针政策以及政治风气、政治运行机制和方法等。事实上妇女经济和社会平等地位的实现又是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的逐步完善紧密相连的。中国决策实体缺乏足够女性的代表性,决策体系和政策体系缺乏性别意识的支撑,是抑制中国女干部成长的重大障碍,它直接影响到女性群体作为社会成员对社会进步和发展需求在国家机器中的表达,直接影响到女性从自身生存和发展出发,对社会资源支配权限的实现。
在女干部的培养、选拔作用上,某些地方的女性进入领导层和决策层并不是从法律上男女平等的角度考虑,也不是基于对人才和女性作用的重视,而是基于完成“指标”来“关照”,女性实际上是被“组合”进入领导层的。另外,女性人才的成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地区或部门领导人的认识水平和重视程度。而一些领导对女性干部的提拔作用往往存在着“雷声大,雨点小”,政策多,落实少的现象,满足于少数优秀女性人才的培养而忽视整体素质的提高。
2、影响女干部成长的经济环境。长期以来受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我国各级政府还不能为女性干部的培养提供更加充分的物质保障基础。我国是一个地广人众的多民族的国家,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存在着显著差异,贫困依然是制约女性干部进步和发展的巨大障碍。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国文盲人群中,2/3是女性,而60%至70%的女性文盲人口生存在贫困地区。
3、影响女干部成长的文化环境。传统的思想文化中也有消极的东西,“三纲五常”、“三从四德”、“不必才明绝异,不必辨口利辞”等从精神上压制女性。还有,传统性别成见在社会分工上给女性的机会太少,尤其在世俗社会中,女性被看成一种视觉形象,各种媒体把女性置于被“欣赏”的位置。这种与我国精神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的极端不协调的传统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女性的进步和成才。
4、影响女性干部成长的法制环境。我国虽然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妇女权益保障法》、《劳动保障条例》、《母婴法》等主体的妇女合法权益的法律体系,妇女在政治、经济、健康、教育等方面的权利在法律上已经受到明确的保护。然而事实上的法律保护效应与文本上的法律保护条款不还存在着差距,特别是女性干部的培养选拔还时时遭遇因法律不健全或执法不严而导致的性别歧视,从而挫伤了女干部参与的积极性。
(二)影响女干部培养的家庭因素
1、早期家庭教育的影响。中国封建的“重男轻女”思想在中国的家庭教育中,从女性幼儿时期开始一直左右着女性的成长与成才。家庭教育鼓励男孩独立自强,学习创造和超越,而要求女孩听话、服从、乖巧。这种“扬男抑女”的封建教育方式,使女性的活动从小就受到家庭的诸多限制,养成了被动、温顺的性格,缺乏独立与探索的精神。其次,传统的家庭观念对女性教育重视程度不够,要求不高,更是忽视女性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实现。同时,她们不知不觉中将父母的性别歧视内化,形成自身心理的一部分,以此来指导、衡量自己的行为。
2、传统家庭观念的羁绊。“男主外,女主内”仍是当代中国社会占主流的家庭模式。因此,传统的思想观念使社会希望女性仍然以家庭为主,并以强大的传统压力苛求现代女性。中国的传统男性已经习惯了女性处于被动的从属地位。由此,任何一个不想违背社会传统又不想失去男性平等竞争机会的女性,不得不兼顾起照顾家庭和追求事业的双重责任。
(三)影响女干部培养的自身因素
第一,生理因素影响女干部才能的正常发挥
生物学上也一再论证了男女智力的无优劣性。但生理上的差异却是不容忽视的。首先,女性生理存在着经期影响,伴随着经期的到来会给女性带来压抑、焦虑、紧张等症状;其次,女性还受妊娠、分娩、产期的影响,产生身体不适、情绪激动等现象。这些都影响到女性干部正常的生活,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女性干部的正常发挥。
第二,消极心理因素的障碍
由于传统文化中的性别歧视和偏见的影响、对男女的不同角色期待和多重标准,也造成的女干部产生一些心理劣势,它们主要是自卑、依赖、成功恐惧、价值观矛盾等障碍心理。
1、自卑和满足心理。中国是个有两千多年封建历史的国家,传统的包袱很重。男尊女卑、“男主外,女主内”的意识和旧观念成了一种文化模式,不仅为男性所肯定,也被女性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深深地影响着女性对自身的估量,并沉淀为女性的一种深层的自卑心理意识。。1973年贝尔德通过研究发现,女孩早在小学就出现了“自信心的鸿沟”,即使她们的学习成绩很好,但一般来讲她们的理想总没有男孩子高。美国人马尔顿强调:“坚决的信心,能使平凡的人们,做出惊人的事业。”现代心理学已经证明,男女的智力水平是相等的,女性领导干部的能力并不差,主要是信心不足。
2、依赖心理。依赖性是千百年来女性在夫权社会积淀而形成的天然弱点。新中国的社会制度给了女性崇高的法律地位和充分的人权保障,她们在潜意识里与男性同样认可男性为社会的主导、主宰,缺乏独立意识,在“我不能”的阴影下放弃了开发自我潜能的努力,生活领域更加私人化、附属化。在现实社会中,表现出来的是强烈的依赖心理,既要求生活给予地位,又寻求依赖男性,缺乏自我奋斗的内在动力。女性天生的软弱性和依赖性,一方面使她们容易与正职合作,诚心诚意地当好副手,真心实意地支持正职的工作;另一方面,这种依赖心理限制了女性打破常规、敢于发表独立见解的闯劲,压缩了她们独挡一面的潜能。这正是造成女性参政“三多三少”(基层多、高层少;低职多、高职少;副职多、正职少)现象的原因之一。常德市调查中反映,有70%的女性认为自己的成长过程需要克服“依赖心理”,45%的女性需克服“害怕失败的心理”,35%的女性需克服“自卑心理”。这说明大多数女性已经清醒地意识到了自身的弱点,我们期待着女性的觉醒能转化为积极的行动。
3、成功恐惧心理。社会对女性领导干部是十分挑剔的,性格热情活泼,活动能力强,被人说成“疯”;工作有了成绩,显得太出众,常常是众人议论的中心。社会舆论的严酷使女性难挡流言蜚语,出现了成功恐惧。因此,一些女性对从政有一种畏惧心理,潜意识里避免成功。对于承担挑战性强的工作,或者下基层独立地担负起一方责任,或者放弃眼前的安逸生活去进修、深造乃至持之以恒地自学,往往从心底里排斥,结果丧失了提高领导素质的机会,难以成为一个独领风骚的女干部。
4、退缩心理。女干部缺少强烈的心理动机,比较消极被动,在心理上就已经认定自己难以应付激烈、紧张的挑战和竞争,自然影响了其实际水平和作用的发挥。假若面对困难和挫折就打退堂鼓,久而久之,当遇事退缩成为女性领导干部的一种心理定势后,自身也渐渐失去了开拓进取和驾驭大局的能力,注定只能成为陪衬,撑不起理当撑起的半边天。
5、内疚心理。女性领导要有所作为,得比男性领导多付出“三分汗水、五分勇气、七分毅力、十二分艰辛”。社会对女性提出了多重角色的要求,导致了女性的价值观念的多元,她们常常因角色身份处理不当而顾此失彼,陷入事业和家庭的两难。在工作中,她们与男性一样奋力拼搏,要求自己做出比男性更优异的成绩,以求得社会对自身价值的认可;在生活中,又极力使自己成为贤妻良母,为家庭尽职尽责。于是,在多重角色的冲突中女性领导干部常常产生内疚心理,认为自己是个好领导,但不是好妻子、好母亲。这种内疚心理,使女性领导于部在多重角色的冲突和价值观的矛盾中苦苦挣扎。
二、加强女干部培养的基本对策
我们要利用政治体制优势,发挥政府的行政干预力量,加大女干部培养力度,实现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优化政策,完善法律
制定和完善相关法规和政策,要让女干部培养选拔走上法制化道路,要取缔带有性别歧视的政策法规,为女性平等参与竞争提供法制保证。作为组织人事部门,应该看到妇女在竞争中不公平的地位。要实行政策倾斜 ,规定女干部在干部队伍和领导班子中的比例 ,提供妇女参政的机会和条件。选拔女性干部 ,各级领导既要态度积极 ,又要坚持条件 ,不能凑数降低标准 ,以免造成负面影响。
(二)超前规划,健全机制
女干部培养机制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超前规划,健全机制,形成体系,科学管理,才能促进女干部脱颖而出。①规划体系。要制定女干部培养规划,明确职责、量化指标、硬化措施,使规划具操作性、连续性和稳定性。②培训体系。要制定女干部培训规划。明确责任部门,确定培训内容,量化培训时间和培训对象,保证财力支持。③选拔体系。运用公正、公平的选拔干部制度,能激发女干部的工作和参政热情。要运用民主推荐、领导举才、组织部门选才、妇联荐才等形式,发现女性人才,建立女性人才库,对列入后备名单的女干部,要确定培养方向,制定培养计划,落实培养措施,使女性人才得到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同时,要积极发展女党员,特别是基层女党员;在女大学生和公务员考试录用的人员中选拔优秀人才进培养,夯实女性干部队任基础。④任用体系。实践育人是最有效的培养手段,要敢于把女性干部放到急、难、险、重的岗位上锻炼;在上派、下派、外派,学习锻炼中加大女干部比例,给她们展示才华、施展才能的舞台。⑤考评体系。对女干部的任用考察和追踪考察,要参考党外干部的做法,让妇联组织介入,发挥妇联作用。这样一方面更能全面了解女性干部,另一方面,便于妇联有针对性地培养教育女性干部。⑥监督体系。要保证党和政府培养选拔女性干部的方针、政策、措施、规划落到实处,必须建立监督体系,充分发挥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每年年底对各级各单位培养选拔女性干部工作进行检查。
篇六 培养选拔年轻干部调研报告
一、主要做法
1、加强交流,为年轻干部积累经验提供舞台。我们一方面实行年轻干部定期交流制度。针对一些年轻领导干部长期在一地任职,作用发挥受到一定限制的情况,制定干部在一地任职的期限和重点热点岗位交流的规定,让那些较有潜力的年轻干部到不同的工作岗位上进行全面的培养锻炼。近两年,我们利用县乡班子换届的契机,共交流年轻干部184人。另一方面采用各种交流形式培养锻炼干部。选派优秀中青年干部参加企业“两个置换”、“三个代表”教育学教活动、农村建整、农业结构调整等中心工作,让年轻干部在多个岗位上得到锻炼和充实。
2、强化培训,为年轻干部提高素质铺路搭桥。年轻领导干部有激情、有干劲、有文化,接受新事物快,创新意识强,但也存在着实践经验不足、领导方法简单、知识结构单一等问题。我们针对这些情况,一是重点办好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培训班以基础理论、领导科学、政治与经济形势、科技现代化知识、党的建设为教学主要内容,突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通过组织培训班学员进行述学、评学、考学,不断增强年轻干部的理论功底,推动理论学习的深入。二是注重抓好中青年干部的实践锻炼,结合“三个代表”学教活动、社区党建活动把中青年干部放到条件艰苦的村居中开展工作,通过实践,年轻干部的能力和素质得到了一定锻炼提高。三是抓好年轻干部的经常性培训。在大专院校、沿海地区开设培训基地,分期分批组织年轻干部进行培训。通过高层次的学习培训,使年轻干部不断丰富现代科技知识和市场经济理论,拓宽知识面,提高思维层次。
3、深化改革,为选拔年轻领导干部创造条件。一是建立干部辞职制度。把由于个人能力不够,自身行为不当,未能很好履行领导干部的职责,身体状况欠佳,不适应现任职务,或因工作失误造成一定损失和影响的领导干部,通过自愿辞职、引咎辞职、责令辞职等办法调整下来。二是实行干部任期制。对领导干部任职最高年龄和在同一职位的任职年限作出规定,为年轻干部“腾位子”。对超过任职年龄的干部在班子换届时,一般不安排进班子,而改任非领导职务。对在同一职位上工作超过规定年限的,在班子调整时,原则上规定必须调离原工作单位。三是实行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在机构改革过程中,拿出部分领导职位进行公开选拔,在机关部门积极推进中层干部竞争上岗,为年轻干部上岗创造更多机遇。四是规定班子年轻干部的配备比例。抓住党委、政府、人大等班子换届时机,明确班子配备的年轻化目标,提高年轻干部在班子配备中的比例。
4、加强管理,建好管好后备干部人才库。一是推行后备干部公示制。把后备干部队伍的基本情况向基层、向群众、向社会公开,充分听取基层干群意见,接受群众监督。二是推行工作评议制。有计划地组织后备干部每月向所在部门、每季向班子成员、每年向人大、党委进行工作汇报和述职,开展**讲评和评议,强化后备干部进取意识,增强自我培养的压力和动力。三是推行跟踪考察制。通过日常观察、专项测评和定期访谈、年终考评等方法,考察他们的政治态度、思想倾向、能力素质等,并把考察范围向生活圈和社交圈延伸,及时指出不足和努力方向,使他们保持持之以恒的工作热情和干劲,向更高层次健康发展。四是推行谈话提醒制。在建立后备干部培养责任人的基础上,增强管理的主动性,经常性地用正反两方面的典型事例进行宣传教育,帮助他们克服自身不足,防患与未然,培养他们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五是推行动态管理制。根据人才成长的动态过程,实施后备干部队伍优胜劣汰的动态调整补充,把经不住考验、没有培养前途的及时调整出去,对基本素质好、政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及时充实进来。
篇七 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的调查报告
最近,**区委组织部采取问卷、个别走访、查阅资料、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全区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进行了专题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近五年特别是县乡机构改革之后,全区年轻干部、妇少非干部培养选拔力度不断加大,年轻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文化结构、性别结构进一步优化,整体素质不断提高。截止目前,全区机关、事业单位35岁以下年轻干部所占比例分别比1998年提高5.1%、2.3%;全区机关年轻干部中35岁以下占24.9%、大专以上文化占71.4%;全区科级干部平均年龄41.2岁,比xx年县乡机构改革前平均年轻8.1岁,大专以上文化占79.6%,女性占23.8%,分别比机构改革前提高了7.3%、2.5%。近两年,全区共提拔干部148人,其中35岁以下的干部83名,占56.1%;女性占28.6%。
一、主要做法
1、加强交流,为年轻干部积累经验提供舞台。我们一方面实行年轻干部定期交流制度。针对一些年轻领导干部长期在一地任职,作用发挥受到一定限制的情况,制定干部在一地任职的期限和重点热点岗位交流的规定,让那些较有潜力的年轻干部到不同的工作岗位上进行全面的培养锻炼。近两年,我们利用县乡班子换届的契机,共交流年轻干部184人。另一方面采用各种交流形式培养锻炼干部。选派优秀中青年干部参加企业“两个置换”、“三个代表”教育学教活动、农村建整、农业结构调整等中心工作,让年轻干部在多个岗位上得到锻炼和充实。
2、强化培训,为年轻干部提高素质铺路搭桥。年轻领导干部有激情、有干劲、有文化,接受新事物快,创新意识强,但也存在着实践经验不足、领导方法简单、知识结构单一等问题。我们针对这些情况,一是重点办好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培训班以基础理论、领导科学、政治与经济形势、科技现代化知识、党的建设为教学主要内容,突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通过组织培训班学员进行述学、评学、考学,不断增强年轻干部的理论功底,推动理论学习的深入。二是注重抓好中青年干部的实践锻炼,结合“三个代表”学教活动、社区党建活动把中青年干部放到条件艰苦的村居中开展工作,通过实践,年轻干部的能力和素质得到了一定锻炼提高。三是抓好年轻干部的经常性培训。在大专院校、沿海地区开设培训基地,分期分批组织年轻干部进行培训。通过高层次的学习培训,使年轻干部不断丰富现代科技知识和市场经济理论,拓宽知识面,提高思维层次。
3、深化改革,为选拔年轻领导干部创造条件。一是建立干部辞职制度。把由于个人能力不够,自身行为不当,未能很好履行领导干部的职责,身体状况欠佳,不适应现任职务,或因工作失误造成一定损失和影响的领导干部,通过自愿辞职、引咎辞职、责令辞职等办法调整下来。二是实行干部任期制。对领导干部任职最高年龄和在同一职位的任职年限作出规定,为年轻干部“腾位子”。对超过任职年龄的干部在班子换届时,一般不安排进班子,而改任非领导职务。对在同一职位上工作超过规定年限的,在班子调整时,原则上规定必须调离原工作单位。三是实行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在机构改革过程中,拿出部分领导职位进行公开选拔,在机关部门积极推进中层干部竞争上岗,为年轻干部上岗创造更多机遇。四是规定班子年轻干部的配备比例。抓住党委、政府、人大等班子换届时机,明确班子配备的年轻化目标,提高年轻干部在班子配备中的比例。
4、加强管理,建好管好后备干部人才库。一是推行后备干部公示制。把后备干部队伍的基本情况向基层、向群众、向社会公开,充分听取基层干群意见,接受群众监督。二是推行工作评议制。有计划地组织后备干部每月向所在部门、每季向班子成员、每年向人大、党委进行工作汇报和述职,开展民主讲评和评议,强化后备干部进取意识,增强自我培养的压力和动力。三是推行跟踪考察制。通过日常观察、专项测评和定期访谈、年终考评等方法,考察他们的政治态度、思想倾向、能力素质等,并把考察范围向生活圈和社交圈延伸,及时指出不足和努力方向,使他们保持持之以恒的工作热情和干劲,向更高层次健康发展。四是推行谈话提醒制。在建立后备干部培养责任人的基础上,增强管理的主动性,经常性地用正反两方面的典型事例进行宣传教育,帮助他们克服自身不足,防患与未然,培养他们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五是推行动态管理制。根据人才成长的动态过程,实施后备干部队伍优胜劣汰的动态调整补充,把经不住考验、没有培养前途的及时调整出去,对基本素质好、政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及时充实进来。
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区县市干部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目前仍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还需要不断总结、完善和探索。主要表现在:一是相当一部分领导班子未形成合理的年龄梯次结构。“两头小、中间大”,年轻干部总量偏少,50岁以上干部总量偏少,乡镇街道班子平均年龄偏低,县直单位班子平均年龄偏大。二是相当一部分年轻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知识和专业结构欠合理。缺少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熟悉意识形态工作的干部,缺少熟悉现代经济、农业、外经外贸及法律的干部。三是选人视野过窄,选人余地过小。区县大都只注重从行政事业单位选人,一个区县行政事业单位每年进人相当有限,公招人数更少,企业“两个置换”后人员基本没有管理起来。以上问题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尽快解决,就会直接影响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影响党的“三个代表”的实践。因此,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特别是大力培养和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已经成为当前组织部门的一项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 我们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1、总揽全局,着眼未来,规划建设“大后备”干部人才库。
建设一支来源广、数量足、素质高的后备干部队伍,是保持领导干部队伍充满活力的根本保证。干部工作必须总揽全局,树立大后备的观念,打破行业、区域、所有制以及身份、资历、职业、文凭界限,把选拔人才的触角伸展到社会各个领域、各个层次、各个角落,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选人渠道,使各类人才充分涌现。干部人才库应包涵各种、各类人才:在身份构成中,既要有干部,又要有工人、农民和其他身份的人才。在门类构成中,既要有党政领导型人才,又要有经济管理型人才。在层次构成中,既要有县处级以上高级后备人才,又要有科局级中级后备人才,还要有股级以下初级后备人才。在梯次构成中,既要有较为成熟的“应用型”领导人才,又要有新世纪的“储备型”人才。还要有适当比例的妇女干部、非党干部、少数民族干部等人才。储备的干部越多,选人用人的余地越大。
2、扩大视野,拓宽渠道,努力营造良好的用人环境。
由于体制上的障碍及社会上不正之风的干扰等种种原因,在当前选拔干部的工作中,仍存在着“小圈子”选人,凭印象选人,公开度、透明度不够等问题。因此,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必须坚持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增加干部工作的透明度。一是推荐与自荐相结合。培养选拔青年干部,需要党组织和社会各界的推荐,同时也应特殊重视青年干部的毛遂自荐,使推荐和自荐有机结合起来。要提倡、鼓励青年干部毛遂自荐,要破除“枪打出头鸟”、“含而不露”等陈腐观念,强化舆论导向,为青年干部自荐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使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自荐者行列。二是重点培养与公开竞争相结合。从各种渠道获得的人才苗子经过有选择、有目的、有重点的培养,会更快更好地成长,对成熟的人才,要优先选拔、优先重用。但重点培养不能代替公开竞争。公开竞争,可以更有效地拓宽识人选人的视野,发现和掌握一批优秀人才。公开选拔要注意公开,条件、标准、程序、结果要让广大干部群众主动参与和监督。
3、实践育人,按绩选人,促进年轻干部走向成熟。
一是选人视野要面向工作实践。要有改革创新精神,有丰富实践阅历和实践经验,政绩突出,为群众拥护的干部选拔到重要领导岗位。二是选人要重视实践经历。要看一贯的德才表现,要看实践中显露出的特长和优势。衡量德才要依据工作实绩。要善于从干部的工作业绩中辨析德才,对在实践中表现出政治上坚定、不尚空谈、不图虚名、埋头苦干并有突出政绩的干部,要优先提拔起来,或调整到重要岗位上去。三是培养干部要重视实践锻炼。要使年轻干部尽快成长起来,就要把他们安排到比较艰苦、比较重要的岗位上去,让他们在实践中磨炼意志;对他们要给位子、压担子,放手让他们去干、去闯,使他们在实践中探索工作方法,积累成功经验,提高领导能力,全面增长才干。要继续推行干部交流制,从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工作难易出发,加大对干部的交流。要把是否经过多岗位锻炼,是否在几个岗位上都能取得明显的工作实绩作为考察任用的重要依据。
4、完善制度,加强管理,形成良性循环机制。
一是完善培训机制。按照系统化、规模化、制度化的要求组织培训。在培训内容上,既要加强理论知识的培训,又要强化经济知识的培训。在培训形式上,要坚持举办专题培训与委托大专院校培训相结合,境内培训和境外培训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实践考察相结合,传统教学与电化教学手段相结合的多渠道地培训。在培训管理上,要加强对培训工作的宏观管理。二是完善考察机制。改革干部考察方法,广泛使用民主推荐、民意测验的方法,岗位目标责任制的考察方法,以及动态考察、跟踪考察的方法等;对干部的评鉴使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将审计手段运用到考察工作中去等,进一步提高对干部评鉴的准确程度。三是完善“吐故纳新”机制。健全干部考核办法和制度,对表现差、不胜任现职的进行果断调整,真正使能上能下形成制度,实行能者上、平庸者下。要实行任期制,任期满后,工作表现好、实绩突出的提任或调任,对需下岗的实行动职不动级。四是完善管理机制。坚持年轻干部的动态管理,注重在实践中考察干部。建立干部的政绩管理档案,把平时管理与年度目标考核结合起来,用激励机制促进青年干部在各种环境和岗位上经受锻炼,增长才干。
篇八 关于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的调查报告
关于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的调查报告
关于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的调查报告最近,_____区委组织部采取问卷、个别走访、查阅资料、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全区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进行了专题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近五年特别是县乡机构改革之后,全区年轻干部、妇少非干部培养选拔力度不断加大,年轻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文化结构、性别结构进一步优化,整体素质不断提高。
截止目前,全区机关、事业单位35岁以下年轻干部所占比例分别比1998年提高5.1%、2.3%;全区机关年轻干部中35岁以下占24.9%、大专以上文化占71.4%;全区科级干部平均年龄41.2岁,比20xx年县乡机构改革前平均年轻8.1岁,大专以上文化占79.6%,女性占23.8%,分别比机构改革前提高了7.3%、2.5%。近两年,全区共提拔干部148人,其中35岁以下的干部83名,占56.1%;女性占28.6%。
一、主要做法
1、加强交流,为年轻干部积累经验提供舞台。我们一方面实行年轻干部定期交流制度。
针对一些年轻领导干部长期在一地任职,作用发挥受到一定限制的情况,制定干部在一地任职的期限和重点热点岗位交流的规定,让那些较有潜力的年轻干部到不同的工作岗位上进行全面的培养锻炼。近两年,我们利用县乡班子换届的契机,共交流年轻干部184人。
另一方面采用各种交流形式培养锻炼干部。选派优秀中青年干部参加企业“两个置换”、“三个代表”教育学教活动、农村建整、农业结构调整等中心工作,让年轻干部在多个岗位上得到锻炼和充实。
2、强化培训,为年轻干部提高素质铺路搭桥。年轻领导干部有激情、有干劲、有文化,接受新事物快,创新意识强,但也存在着实践经验不足、领导方法简单、知识结构单一等问题。
我们针对这些情况,一是重点办好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培训班以基础理论、领导科学、政治与经济形势、科技现代化知识、党的建设为教学主要内容,突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通过组织培训班学员进行述学、评学、考学,不断增强年轻干部的理论功底,推动理论学习的深入。二是注重抓好中青年干部的实践锻炼,结合“三个代表”学教活动、社区党建活动把中青年干部放到条件艰苦的村居中开展工作,通过实践,年轻干部的能力和素质得到了一定锻炼提高。
三是抓好年轻干部的经常性培训。在大专院校、沿海地区开设培训基地,分期分批组织年轻干部进行培训。
通过高层次的学习培训,使年轻干部不断丰富现代科技知识和市场经济理论,拓宽知识面,提高思维层次。
3、深化改革,为选拔年轻领导干部创造条件。一是建立干部辞职制度。
把由于个人能力不够,自身行为不当,未能很好履行领导干部的职责,身体状况欠佳,不适应现任职务,或因工作失误造成一定损失和影响的领导干部,通过自愿辞职、引咎辞职、责令辞职等办法调整下来。二是实行干部任期制。
对领导干部任职最高年龄和在同一职位的任职年限作出规定,为年轻干部“腾位子”。对超过任职年龄的干部在班子换届时,一般不安排进班子,而改任非领导职务。
对在同一职位上工作超过规定年限的,在班子调整时,原则上规定必须调离原工作单位。三是实行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
在机构改革过程中,拿出部分领导职位进行公开选拔,在机关部门积极推进中层干部竞争上岗,为年轻干部上岗创造更多机遇。四是规定班子年轻干部的配备比例。
抓住党委、政府、人大等班子换届时机,明确班子配备的年轻化目标,提高年轻干部在班子配备中的比例。
4、加强管理,建好管好后备干部人才库。一是推行后备干部公示制。
把后备干部队伍的基本情况向基层、向群众、向社会公开,充分听取基层干群意见,接受群众监督。二是推行工作评议制。
有计划地组织后备干部每月向所在部门、每季向班子成员、每年向人大、党委进行工作汇报和述职,开展民主讲评和评议,强化后备干部进取意识,增强自我培养的压力和动力。三是推行跟踪考察制。
通过日常观察、专项测评和定期访谈、年终考评等方法,考察他们的政治态度、思想倾向、能力素质等,并把考察范围向生活圈和社交圈延伸,及时指出不足和努力方向,使他们保持持之以恒的工作热情和干劲,向更高层次健康发展。四是推行谈话提醒制。
在建立后备干部培养责任人的基础上,增强管理的主动性,经常性地用正反两方面的典型事例进行宣传教育,帮助他们克服自身不足,防患与未然,培养他们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五是推行动态管理制。
根据人才成长的动态过程,实施后备干部队伍优胜劣汰的动态调整补充,把经不住考验、没有培养前途的及时调整出去,对基本素质好、政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及时充实进来。
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区县市干部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目前仍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还需要不断总结、完善和探索。主要表现在:一是相当一部分领导班子未形成合理的年龄梯次结构。
“两头小、中间大”,年轻干部总量偏少,50岁以上干部总量偏少,乡镇街道班子平均年龄偏低,县直单位班子平均年龄偏大。二是相当一部分年轻党政领导班 子成员知识和专业结构欠合理。
缺少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熟悉意识形态工作的干部,缺少熟悉现代经济、农业、外经外贸及法律的干部。三是选人视野过窄,选人余地过小。
区县大都只注重从行政事业单位选人,一个区县行政事业单位每年进人相当有限,公招人数更少,企业“两个置换”后人员基本没有管理起来。以上问题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尽快解决,就会直接影响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影响党的“三个代表”的实践。
因此,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特别是大力培养和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已经成为当前组织部门的一项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我们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1、总揽全局,着眼未来,规划建设“大后备”干部人才库。建设一支来源广、数量足、素质高的后备干部队伍,是保持领导干部队伍充满活力的根本保证。
干部工作必须总揽全局,树立大后备的观念,打破行业、区域、所有制以及身份、资历、职业、文凭界限,把选拔人才的触角伸展到社会各个领域、各个层次、各个角落,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选人渠道,使各类人才充分涌现。干部人才库应包涵各种、各类人才:在身份构成中,既要有干部,又要有工人、农民和其他身份的人才。
在门类构成中,既要有党政领导型人才,又要有经济管理型人才。在层次构成中,既要有县处级以上高级后备人才,又要有科局级中级后备人才,还要有股级以下初级后备人才。
在梯次构成中,既要有较为成熟的“应用型”领导人才,又要有新世纪的“储备型”人才。还要有适当比例的妇女干部、非党干部、少数民族干部等人才。
储备的干部越多,选人用人的余地越大。
2、扩大视野,拓宽渠道,努力营造良好的用人环境。由于体制上的障碍及社会上不正之风的干扰等种种原因,在当前选拔干部的工作中,仍存在着“小圈子”选人,凭印象选人,公开度、透明度不够等问题。
因此,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必须坚持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增加干部工作的透明度。一是推荐与自荐相结合。
培养选拔青年干部,需要党组织和社会各界的推荐,同时也应特殊重视青年干部的毛遂自荐,使推荐和自荐有机结合起来。要提倡、鼓励青年干部毛遂自荐,要破除“枪打出头鸟”、“含而不露”等陈腐观念,强化舆论导向,为青年干部自荐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使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自荐者行列。
二是重点培养与公开竞争相结合。从各种渠道获得的人才苗子经过有选择、有目的、有重点的培养,会更快更好地成长,对成熟的人才,要优先选拔、优先重用。
但重点培养不能代替公开竞争。公开竞争,可以更有效地拓宽识人选人的视野,发现和掌握一批优秀人才。
公开选拔要注意公开,条件、标准、程序、结果要让广大干部群众主动参与和监督。
3、实践育人,按绩选人,促进年轻干部走向成熟。一是选人视野要面向工作实践。
要有改革创新精神,有丰富实践阅历和实践经验,政绩突出,为群众拥护的干部选拔到重要领导岗位。二是选人要重视实践经历。
要看一贯的德才表现,要看实践中显露出的特长和优势。衡量德才要依据工作实绩。
要善于从干部的工作业绩中辨析德才,对在实践中表现出政治上坚定、不尚空谈、不图虚名、埋头苦干并有突出政绩的干部,要优先提拔起来,或调整到重要岗位上去。三是培养干部要重视实践锻炼。
要使年轻干部尽快成长起来,就要把他们安排到比较艰苦、比较重要的岗位上去,让他们在实践中磨炼意志;对他们要给位子、压担子,放手让他们去干、去闯,使他们在实践中探索工作方法,积累成功经验,提高领导能力,全面增长才干。要继续推行干部交流制,从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工作难易出发,加大对干部的交流。
要把是否经过多岗位锻炼,是否在几个岗位上都能取得明显的工作实绩作为考察任用的重要依据。
4、完善制度,加强管理,形成良性循环机制。一是完善培训机制。
按照系统化、规模化、制度化的要求组织培训。在培训内容上,既要加强理论知识的培训,又要强化经济知识的培训。
在培训形式上,要坚持举办专题培训与委托大专院校培训相结合,境内培训和境外培训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实践考察相结合,传统教学与电化教学手段相结合的多渠道地培训。在培训管理上,要加强对培训工作的宏观管理。
二是完善考察机制。改革干部考察方法,广泛使用民主推荐、民意测验的方法,岗位目标责任制的考察方法,以及动态考察、跟踪考察的方法等;对干部的评鉴使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将审计手段运用到考察工作中去等,进一步提高对干部评鉴的准确程度。
三是完善“吐故纳新”机制。健全干部考核办法和制度,对表现差、不胜任现职的进行果断调整,真正使能上能下形成制度,实行能者上、平庸者下。
要实行任期制,任期满后,工作表现好、实绩突出的提任或调任,对需下岗的实行动职不动级。四是完善管理机制。
坚持年轻干部的动态管理,注重在实践中考察干部。建立干部的政绩管理档案,把平时管理与年度目标考核结合起来,用激励机制促进青年干部在各种环境和岗位上经受锻炼,增长才干。
在百度搜索:关于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的调查报告
篇九 关于女干部的培养选拔任用的调研报告
女干部是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培养选拔女干部,是适应新形势的迫切需要,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必然要求。为了更好地了解该镇女干部的培养选拔情况,**镇妇联工作人员对镇政府及村居女干部工作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了解。
一、现状
1、女干部配备少。**镇现有13个村2个社区,共有女干部约30名,其中正职干部4名,18名妇女主任及8名村女会计。镇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女干部2名,占班子成员的13%,公务员、事业单位、参公中层女干部16名,非参公人数17人。从目前实际情况工作看,有的地方民主不够,监督不力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为:选拔干部的视野不宽、渠道不畅,往往是由少数人选人、在少数人中选人,考核任用工作公开化程度不高。在基层换届选举中,每个村委会进两委班子的女性比例较低,平均每个村1-2个,担任副职以上的最多1人,正职的也很少。在考察对象的确定上重组织意图、领导意志,轻群众意愿。这些问题,阻碍了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不利于干部的健康成长,也容易产生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同时,社会上一些人对妇女领导干部存在歧视,将女领导干部的成功尤其是政治上的升迁误认为非正常提拔。干部工作民主性还需进一步加强。
2、女干部自身素质存在差距。就我们全镇基层而言,女干部的自身素质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老中青衔接不上,24-30占55%,30-45占20%,45-55占25%。由于前几年的基层工资待遇低,有很大一部分女同胞不愿来基层工作,而近两年参加基层工作的女性大多则是刚毕业的大学生,由于阅历、经验、工作方法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虽然有文化基础,但是处理工作的能力还有待提升。现有的能上的不多,已在的部分一些女干部由于婚姻、家庭未稳定,加上进取心不足,拈轻怕重,安于现状,部分女干部欠缺实践经验,老的因循守旧,缺乏创新精神,自主性较弱。一些基层女干部长期从事工作单一,业务范围较窄,知识面不宽,驾驭全面工作的能力不强,特别是宏观管理、统筹谋划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比较弱。部分女干部接受培训机会少,知识的更新速度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思想观念、工作方式不能完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3、女干部任职与上升空间有限。由于女性肩负着工作和家庭双重责任,使得在工作过程中,精力不能完全集中,总想达到工作、家庭两不误,最终是两者兼不顾。尽管目前对女干部的选拔任用力度越来越大,但由于家庭原因和工作条件、工作难度等因素影响,大多数女干部不愿意变动单位,不愿意交流到艰苦的地方任职,个人能力得不到提升。一部分女干部一心只想在机关比较单纯、休闲的工作岗位任职,即使按政策配备到基层也不能安心工作,导致变换工作岗位的难度较大。而机关单位领导职数有限,一部分基层女领导干部调入机关工作后,职务下调,在心理上产生落差,影响了女干部工作的积极性。
二、产生现状的原因
造成以上问题的瓶颈在于以下三个方面。
1.重男轻女传统观念有一定的市场,导致女干部参政受阻。
现实生活中,传统的“男尊女卑”、男强女弱思想观念仍然根深蒂固地存在着。“男人以社会为主,女人以家庭为主”这种观念加大了女性进入政治、经济等社会主导性活动领域的难度,进而造成了男女从政的社会环境不平等。妇女参政的意义还没有完全被全社会真正认识,一些同志思想认识不到位,对女干部存在这样那样的偏见和陈旧落后的认识。特别是在相对保守的传统文化背景下,表现尤为突出。如有的同志虽然口头上也讲男女平等、尊重女同志,但在实际工作中仍然流露出“重男轻女”的落后思想;有的同志也肯定女干部的能力、水平和工作业绩,在某些个体上承认女干部‘巾帼不让须眉”,但在总体上仍认为“女不如男”、女同志“只能当配角、不能当主角”,从而影响了女干部的选拔和任用。也因此人们总是自觉不自觉地用两种价值取向和评判标准来审视和要求男女两性,男人成功的标志是事业,而女性除了事业有成外,还必须承担家庭的责任,相当一部分成功女性往往对家庭有一种负疚感,也是这种价值评判标准的一种反映,再加上在家庭中男女承担家务的不平等,造成女性参政困难重重。
2.培养选拔女干部的机制尚未健全,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尽管政府在推动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方面作出了很大努力,制定了培养选拔女干部、发展女党员工作规划,但各级各部门贯彻落实的措施不平衡,有的只是停留在一般号召、形式主义,缺少扎实有效的措施,使女干部的选拔任用处于自然发展状态。有的部门和领导甚至认为培养提拔女干部,只是为了完成指标,达到要求的结构比例,单纯地为选拔而选。再就是个别单位的领导思想认识不到位,对女干部的培养、选拔存在应付思想,甚至存在“凑数”、“点缀”观念。
3.妇女干部自身素质还需提升。
有为才能有位,才能争位,才能“当之无愧”。大多数女同志都认真、积极,能吃苦,细致缜密,善解人意,具有较强的亲和力,但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加之现实环境的束缚、生活的负担和生理特征上的限制,导致妇女参政意识弱化,在实践经验、宏观决策、战略思维、开拓创新等方面发展不平衡。这些因素导致有些女干部在参政上或畏手畏脚,或缩手缩脚,或束手束脚,因而在事业发展中处于不利地位。
三、对策及建议
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营造全社会关心女干部、重视女干部、重用女干部的良好氛围。
加强舆论导向和社会宣传,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大力宣传党和政府重视培养女干部的政策和措施,破除重男轻女等陈旧观念,弘扬男女平等、尊重妇女的新观念,并通过举办优秀女干部事迹报告会、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宣传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开拓进取、自强不息、奋力拼搏、业绩突出的优秀女干部的先进事迹,表彰在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女干部。如可以充分利用博客、微博、微电影等媒体平台开设《巾帼风采》、《女性半边天》等专栏,组织广大女干部为我市加快发展献计献策,提高女干部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舆论导向和典型宣传,积极为女干部搭建平台,创造女性人才脱颖而出的条件,在社会上营造机遇面前人人平等的良好氛围,以及关心爱护女干部成长、支持培养选拔女干部的良好氛围,让优秀女干部及时走上领导岗位。
2、加大政策倾斜力度,拓宽女干部的培养选拔渠道,全方位地选拔女干部,使更多的优秀女干部有施展自己才华的机会和平台。
加大政策倾斜力度,是培养选拔女干部的有力保证。坚持“适度倾斜、同等优先”原则,抓住党委换届、调整充实班子、村两委换届等契机。在公开选拔领导干部时,要在候选人中规定合理的性别比例,并不断有所提高;在调整提拔干部时,充分考虑女干部的比例;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有限选拔女领导干部;在民主推荐后备干部时,明确规定推荐后备干部的比例。
3、加强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逐步提高女干部的综合素质能力。
女干部的成熟、成长,离不开自身努力,更离不开组织的培养、教育。因此要按照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总体要求,根据女干部的特点和需要,切实加强教育培训工作。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支持女干部参加各类学历达标教育,通过采取在职培训、自学函授和选送进修等多种途径,提高女干部的文化素质。
篇十 2023年10月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调查与思考调查报告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从战略高度出发,认真落实全市培养选拔女干部发展女党员工作五年规划精神,把培养选拔女干部发展女党员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造就了一支政治素质好,专业水平高,工作能力强,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女领导干部队伍,基本实现了市委提出的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目标。
一、女干部队伍建设的基本情况
(一)女干部队伍更加壮大。截止20xx年底,全市党政群机关公务员中女性2039名,占总数的24%。厅级女干部7人、处级女干部124人,分别占同级干部总数的xx.2%、xx.1%,其中35岁以下的处级女干部5人,占全市35岁以下处级干部的一半。35岁以下的处级女干部、30岁以下的科级女干部在同级干部中的数量逐渐有所增加。
(二)女干部使用配备更加合理。目前市级领导班子中厅级女干部4人,市委、市人大、政府、政协领导班子中各配备了1名女干部。四个区县领导班子共配备女干部24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领导班子中各配备了1名以上女干部,其中女区长1名。全市101个乡镇(街道)中领导班子配备了女干部106人,其中,女党委书记11人、女乡镇长16人。市委、市政府工作部门的领导班子中配备了32名女干部,其中女 “一把手”4名。
(三)女干部参政议政作用更加充分。2023年9月召开的市第六次党代会党代表中女代表有59名,占代表总数的17.88%,与市五次党代表女党代表所占比例持平;分布在我市的省党代会女代表有4名,全国党代会女代表1名。市第六届人大代表中女代表有69名,占代表总数的19.5%,比第五届增加0.2个百分点;我市3名全国人大代表中,有1名女代表,全省人大代表女代表有5名。市第六届政协委员中女委员有66名,占总数的26.8%,比第五届增加6个百分点。
(四)新发展女党员数量和比例更加满意。2023年,全市新发展女党员742名,占当年发展党员总数的35.95%,新发展农村女党员304名,占当年农村发展党员总数的30%,分别在2023年底的基础上提高了5.95个百分点和5.4个百分点,达到了《2023-2023年**市培养选拔女干部、发展女党员工作规划》中提出的新发展党员中女性比例不低于35%的目标要求。女性进村支两委的比例达100%。
二、主要做法
(一)高标准谋划。严格按照市委要求,始终站在全局的高度,将女干部工作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的重要内容来规划,来部署,来落实。一是制定规划目标。2023年、2023年,市委组织部会同市妇联在反复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市培养选拔女干部五年规划,对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任务。二是加强政策保障。在女干部的使用上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积极推行“四确保”政策,即换届调整领导班子确保有女干部的配备方案;在同等条件下确保优先提拔使用女干部;职务调整、岗位调换确保兼顾女干部;外出培训、考察、挂职锻炼确保安排女干部。三是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利用各类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女干部在文明社会创建和创先争优等活动中的先进事迹,并树立典型,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妇女、重视妇女发展的良好氛围,激发广大妇女参政议政的热情。
(二)高水平培养。以提高素质为重点,把握女干部的成长规律和身心特点,注重加强理论武装和实践锻炼,不断提高女干部的综合素质和领导能力。一是抓学习培训,提高政策理论水平。积极举办各类妇女干部培训班。近年来,全市先后通过党校主体班次培训女干部578人次,通过举办各类业务培训班培训女干部2100多人次。大力加强在职教育。2001年以来全市有xx00多名女干部参加各类学历教育,并取得了大专以上文凭。大力培养高层次复合性人才。共有3名女干部被选派到美国学习培训半年,有7名女干部被选派到韩国研修半年。二是抓实践锻炼,提高组织领导能力。全市选拔了180多名女干部到基层任职,到上级有关部门和发达地区挂职锻炼。有意识地安排女干部上任前到信访部门跟班学习锻炼,提高应对处理突发事件和复杂问题的能力。大胆把女干部放到常务副职、党政一把手和综合部门等重要岗位上培养,早压担子,多压担子。2023年、20xx年市委提拔重用了31名女处级干部,占提拔重用总人数的21.5%。
(三)高目标选用。解放思想,不拘一格,大胆选拔,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各级领导班子中女干部的配备。一是调整班子集中选。在审批换届人事安排方案时严把结构关,凡女干部没有达到规划要求的,一律不批,要求重新调整人事安排方案。2023在年区县领导班子换届过程中,提拔了7名女干部进县级四大家领导班子。破格提拔了一名80后女乡党委书记,直接安排进县委、县政府班子。二是拓宽视野优先选。坚持在各个领域的干部选用中优先考虑女干部,不断充实女干部储备。如在公开选调、引进人才方面不受性别限制,目前我市选拔的女性选调生比例达到了37%,20xx年招录的xx名选调生中,女性有10名。三是专设职位公开选。我市每次公开选拔处级领导干部时,都根据需要设置女干部职位,几年来共设置女干部职位11个,全市共有287名女干部报名参加考试,通过公选走上处级领导干部岗位的18名。有100多名女干部通过竞争上岗走上了本单位中层领导干部岗位。四是打破常规大胆选。坚持对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妇女干部,不唯资历,打破常规,大胆选拔,起用一批综合素质比较好、发展潜力大的年轻妇女干部。
(四)高素质发展。按照发展党员“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十六字方针要求,从强化责任、注重培养、严格程序入手,切实做好发展女党员工作。一是抓结构。认真编制全市发展女党员工作五年规划及年度工作计划,对发展女党员的数量、结构比例、行业分布和质量方面提出明确目标和具体要求。把发展重点放在了35岁以下女青年、工作一线女同志和农村带头致富女能人上。结合各基层党组织的实际情况,把妇联“推优”工作作为发展女党员的一条重要渠道。二是抓培养。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对女性入党积极分子进行教育培养,使女党员的能力素质得到明显提高。坚持利用党校平台办好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同时通过“双学双比”、“巾帼建功”等主题活动的开展,激发广大妇女的入党愿望。有意识给妇女入党积极分子交任务、压担子,把她们置身于工作实践中接受考验和锻炼,及时把在艰苦环境中符合条件、表现突出的优秀分子吸收入党。2023年全市女性入党积极分子达到1907名,其中1036名被列为发展对象。三是抓关口。坚持标准不降、程序不减,在吸收女党员时着重把好“六关”:即考察审查关、党员标准关、组织谈话关、入党手续关、党委审批关、党员公示关。对培养时间不够、对党认识不深、培训考试成绩不及格、入党动机不正、政治审查不过关、手续材料不齐全的一律不予审批,有效保证发展女党员的高质量。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认识上有待进一步统一。由于受传统
“男尊女卑”、男强女弱思想观念影响,个别地方对培养选拔女干部存在应付心态,甚至存在“凑数观念”,认为妇女干部只是在领导班子中凑数,装点门面,有的对女同志担任领导职务不放心,不敢压重担。
2、文化层次整体较高,但实践能力相对较弱。女干部大多在机关成长,长时间下基层或从基层上来的很少,有一部分女同志不能正确处理家庭与事业的关系,参政意识不强;少数人安于现状,怕吃苦,不愿下基层工作,有的在一个岗位一干就是十几年,工作经历单一。因此决定了部分女干部的知识面不宽、实践能力不强,特别是宏观管理、统筹谋划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比较欠缺。
3、分布上有待进一步科学。女干部存在着企事业单位较多,党政机关较少;群团组织较多,重要职能部门较少;副职较多,正职较少的“三多三少”现象。总体上仍有“女不如男”,女同志“只能当配角、不能当主角”的思想。
4、农村青年女党员发展源头不足。大量农村35周岁以下的女青年在外务工,人员流动性大,造成部分村党组织对女性发展对象培养教育工作缺失,村支两委女书记、女主任后备力量不足。
5、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女党员滞后。非公有制企业员工身份复杂,流动性大,党组织领导班子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给发展女党员带来一定困难,个别企业业主对发展女党员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企业党建工作支持力度不够,影响了发展女党员培养选拔工作的正常开展。
篇十一 2023年入党思想报告:积极培养基层全能干部
尊敬的党组织:
基层干部是国家政府职能最直接的执行者,基层干部各方面能力素质的提高是改变政府形象,建立服务型政府的基础。基层干部能否全面发展,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健康发展,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和谐稳定可持续发展。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见为了整个干部队伍的建设需要,培养全能干部很必要,培养基层全能干部也很必须。
首先,就需求而言,现在的基层工作对干部的要求就是必须全能,“进得了门,谈得了心,办得了事”,这是对联村干部最基本的要求。所以这就要求基层干部不仅要熟悉自己的本职工作,还要对党员发展程序、低保政策、特困户批基、农房改造、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登记等这些平时工作中经常会碰到的问题有透彻的了解。其次,就自身而言,基层干部也需要加强学习,提升自身素质,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能力。 基层干部是直面群众的政府代表,工作职责就要求全面掌握农村基层工作知识和本领,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元化服务需求,落实党委、政府部署的各项工作任务,所以只有在不断学习中提高,在不断提高中全面,与时俱进,才能有效的落实政策、完成上级各项工作任务,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再次,就组织而言,基层全能干部的培养是现如今组织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乡镇干部是联系党委、政府和基层群众的纽带,既是理论政策的宣传者、执行者,又是群众意见建议的倾听者、反馈者。乡镇干部理解政策、掌握政策、运用政策的能力,直接影响政策的执行效果。所以就组织而言,要改变政府形象,打造服务型政府就必须着重培养基层全能干部,让基层干部成为群众的“代言人”,把曾经的“父母官”真正的转变成“人民公仆”。
基层工作千头万绪,我们都将其称为“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我们不能要求基层干部样样精通,但我们必须积极培养基层全能干部,才能应对基层纷繁复杂的工作。
一是要注重德育。医生要有救死扶伤的医德,干部也要有仁者爱人的官德,乡镇干部作为政府的“形象代言人”更应该如此。在干部的培养考察上,要注意培养“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的全能干部,要让他们更多的去了解群众,倾听民意。能为群众解决问题的干部好培养,但能和群众打成一片的干部就需要一定的技巧,基层全能干部的培养没有捷径,有的只是实干, 实践出真知,心中有民,才能全心为民。
二是要加强培训。基层干部也是普通人,没有三头六臂,没有特异功能,能让他们成为全能干部的办法就只有学习。
积极培养基层全能干部就需要为他们搭建快捷有效的学习平台,让不管是“基层新兵”还是“基层老兵”都可以在最
短的时间能掌握有关农村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计生优扶、农村医保、种粮补贴都需要进行全面的解读。
三是要实行轮岗。光说不练最巴士,干部要全能,不是光会说就可以的,还必须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行轮岗
锻炼是最直接有效的培养方式。基层全能干部不仅要在政策上问不倒,还要在实际问题中难不住,这就要求基层干部要深入群众、深入到一线工作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虽然说基层工作纷繁复杂,但是有了我们基层全能干部这根针,所有的问题都将在这归一,所有的难题都将在此破解,积极培养基层全能干部,打造现代为民的服务型政府,提高为民办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