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篇一 北京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解读:深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题记
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北京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北京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定位,提出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战略目标,全面部署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具有重大里程碑意义。做好北京工作,推动北京发展,最重要的是牢固确立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加强“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提高“四个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北京“一核”作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1.坚定不移疏解非首都功能
推动功能疏解纵深发展
疏解非首都功能,是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紧紧抓住这个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牛鼻子”,在“疏”字上持续用力,在“舍”字上保持定力,在“优”字上集中发力,聚焦重点领域积极疏存量,加大禁限力度坚决控增量,推动功能疏解不断向纵深发展。
疏解与提升同步推进
注重政府和市场两手发力,完善配套政策,健全引导机制,加强统筹联动,确保非首都功能迁得出去、落得下来。坚持疏解与提升同步推进,深入开展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统筹腾退空间利用,着力改善城市环境,加大“留白增绿”力度,加强城市修补,完善配套服务,优化提升首都功能。
2.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统筹生产生活生态
压缩生产空间规模,推动南北均衡、城乡一体、内外联动、区域协调,着力改变单中心聚集、“摊大饼”式发展模式。
推进中心城区功能优化重组
强化政治中心空间与服务保障,努力形成优良政务环境和人居环境,展现大国首都形象和城市魅力。强化多点支撑,加强新城建设,提升综合承载能力,吸引中心城区功能转移。
走新型城镇化道路
健全多元生态补偿机制,支持生态涵养区保护生态和绿色发展。坚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完善城市体系,建设一批特色小城镇,形成相得益彰的城乡空间形态。
建设高水平城市副中心
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以创造历史、追求艺术的精神,建设高水平城市副中心,示范带动非首都功能疏解,以市级机关搬迁为牵引,创新管理体制,强化公共服务,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形成配套完善的城市综合功能,着力打造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示范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和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
3.严格把住底线刚性约束
落实水资源管理制度
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节约用水,科学用好南水北调,严控用水总量,促进地下水采补平衡。
城市开发边界、生态红线管理
严格城市开发边界、生态红线管理,保护永久基本农田,建立减量发展调控机制,降低平原地区开发强度,实现城乡建设用地负增长、中心城区建设规模动态零增长。
加强人口服务管理
坚决守住人口规模“天花板”,加强人口服务管理,健全人口调控政策机制,确保人口总量控制住、中心城区人口密度降下来。
建“城市体检”评估机制
充分发挥规划引领发展作用,严格执行新一版城市总体规划,建立“城市体检”评估机制,坚决维护城市总体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4.推动协同发展重点领域率先突破
全力推进交通一体化
建设“轨道上的京津冀”,构筑“一小时通勤圈”,促进城市群一体化发展。高标准建设北京新机场,完善配套基础设施,打造世界级机场群。
形成区域环境治理新格局
围绕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深化联防联控协作机制,形成区域环境治理新格局。联合开展重大生态工程建设,建设环首都森林湿地公园,积极创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抓好全面创新改革试验
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更好支撑战略合作功能区发展。持续深化体制改革,破除限制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的障碍,推进市场一体化,推动区域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努力为全国区域协调发展探索经验。
5.建设河北雄安新区
构建北京新的两翼
建设河北雄安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将与城市副中心共同形成北京新的两翼。
全方位加强合作
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把支持雄安新区建设当成自己的事,主动加强规划对接、政策对接、项目对接,全方位加强合作,雄安新区需要什么就支持什么,做到有求必应、积极配合、毫不含糊。
6.全力办好2023年冬奥会
全面落实绿色办奥
筹办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是我国重要历史节点的重大标志性活动,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有着强有力牵引作用。全面落实绿色办奥、共享办奥、开放办奥、廉洁办奥理念,确保办成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
切实履行主办城市责任
加强与河北省、张家口市筹办工作协调,确保主要竞赛场馆和基础设施2023年底前建成、2023年测试赛成功举办。统筹赛事需求、赛后利用和环境保护,坚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确保各项设施成为值得传承、造福人民的优质资产。系统规划设计,稳扎稳打推进,高水平做好赛会运行保障和服务,动员群众广泛参与,彰显民族和文化特色,促进中外文明对话交流。
普及冰雪运动
把普及冰雪运动贯穿筹办工作始终,以青少年为重点,与全民健身相结合,扩大冬季运动覆盖面,发展冰雪体育产业,共建京张文化体育旅游带。全市各级各部门都要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当好“东道主”,努力向党和人民、向国际社会交上优异答卷。
名词解释
城市体检
指综合化、定量化与动态化的规划实施评估,是对各层次城市规划(总体规划、专项规划等)及公共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监测与评价,以促进与保障各项城市发展目标得到有效实现的重要工具。
——生态环境取得新改善。高消耗、高污染产业全面退出,pm2.5平均浓度持续下降,重要河湖水生态系统逐步恢复,绿色生态空间不断拓展,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普遍推广。
——人民生活实现新提高。就业更加充分,社会保障制度更加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都走在全国前列,低收入村和低收入户帮扶任务全面完成,中等收入群体不断扩大,群众工作生活更加便利舒适。
——文明和谐展示新风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显著提高,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法治在城市治理中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完善,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党的建设开创新局面。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管党治党水平显著提升,党内政治生活更加严格规范,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增强,党风政风持续向好,政治生态风清气正。
篇二 北京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解读:开启首都现代化新航程
题记
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北京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五年。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北京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北京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定位,提出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战略目标,全面部署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具有重大里程碑意义。
五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市委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加快疏功能、转方式、治环境、补短板、促协同、惠民生,各方面工作都迈出了积极步伐、取得了重大进展,开启了首都现代化建设的新航程。
1.城市发展深刻转型
深刻认识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把握“舍”与“得”辩证关系,实现了从聚集资源求增长到疏解功能谋发展的重大转变。
2.发展质量稳步提升
适应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3.环境治理成效显著
全面打响治理大气污染攻坚战,淘汰全部“黄标车”,告别燃煤发电史。顺利实现江水进京,分阶段疏浚整治河道,地下水位开始回升。完成平原百万亩造林任务。
4.规划建设管理全面加强
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突出优化提升首都功能,编制新一版城市总体规划。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大力拆除违法建设,开展背街小巷整治提升行动,集中整治“开墙打洞”、环境脏乱,缓解交通拥堵,城市空间清朗有序。
5.改革开放取得突破
认真抓好党中央重大改革决策落地实施,积极稳妥推进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全面推开“营改增”“放管服”改革,精心组织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中关村先行先试、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医药卫生体制、食品药品监管体制、国资国企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大进展。
6.人民生活持续改善
加快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领域改革,率先形成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公共服务实现人群全覆盖。
7.民主法治扎实推进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爱国统一战线巩固壮大,工青妇等人民团体桥梁纽带作用增强。
8.文化建设成果丰硕
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文艺精品不断涌现,文化创意产业活力增强,内外文化交流频繁活跃,市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全民健身和体育事业向前发展。
9.社会治理不断深入
社会管理体系逐步完善,基层服务管理能力得到增强,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志愿服务形成品牌。
展望未来5年
题记
习近平总书记两次亲临北京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对首都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系统阐述了关系首都发展的方向性、根本性问题,深刻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一重大时代课题,充分体现了对北京的厚爱和对全市党员干部群众的亲切关怀,为首都当前和今后长期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用以武装头脑、统一思想行动、凝聚奋进力量;要把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北京重要讲话作为案头卷、工具书、座右铭,带着深厚感情,持续深入学习,领会思想精髓,不断增强行动自觉,切实贯彻落实到全市工作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努力形成生动实践、结出丰硕成果。
今后五年全市工作总体要求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即将召开的党的十九大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深入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全面推动各项事业迈上新台阶,奋力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北京篇章。
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是: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取得重大进展,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功举办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初步形成京津冀协同发展、互利共赢的新局面,城市发展质量、人居环境质量、人民生活品质和城市竞争力进一步提高。
——首都功能实现新提升。疏解非首都功能取得明显成效,中央政务活动服务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全国文化中心地位更加彰显,国际交往环境及配套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初步建成。
——城市发展形成新骨架。中心城区功能重组有序推进,城市副中心主要功能节点初具规模,新城综合承载能力明显增强,“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的城市空间结构蔚然成形。
——经济发展汇聚新动能。科技创新引领作用更加凸显,服务业优势地位更加巩固,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壮大,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乡发展实现一体化,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稳步提高。
——生态环境取得新改善。高消耗、高污染产业全面退出,pm2.5平均浓度持续下降,重要河湖水生态系统逐步恢复,绿色生态空间不断拓展,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普遍推广。
——人民生活实现新提高。就业更加充分,社会保障制度更加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都走在全国前列,低收入村和低收入户帮扶任务全面完成,中等收入群体不断扩大,群众工作生活更加便利舒适。
——文明和谐展示新风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显著提高,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法治在城市治理中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完善,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党的建设开创新局面。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管党治党水平显著提升,党内政治生活更加严格规范,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增强,党风政风持续向好,政治生态风清气正。
篇三 学习蔡奇北京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心得体会
北京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是首都发展新起点的开始,是对习总书记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贯彻的再部署。这既是发令枪,为首都未来五年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是我们前进道路上的灯塔。以下是酷猫写作范文网整理的学习蔡奇北京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心得体会,欢迎阅读。
学习蔡奇北京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心得体会(1)
6月19日上午,中共北京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隆重开幕,蔡奇书记代表中共北京市第十一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不仅向市民展示了过去五年北京在经济发展、城市治理和民生保障方面取得的成绩,同时明确了今后五年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奋斗目标和重要举措,进一步强调了北京四个中心战略定位和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战略定位,明确新形势下全面从严治党的任务要求。报告中特别提到了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虽然篇幅不长,但我认为十分重要。依法治国不单纯是法制建设领域的内容,它更是政府推进各领域工作的前提和必要条件,是全面建成和谐宜居之都的基础和保障。
经过法律工作者多年的努力,可以说北京市已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且能较好促进社会发展的法律体系,在各类法律法规的保障下,政府各项管理工作稳步推进,百姓安居乐业,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平稳有序。但是随着社会发展和京津冀一体化的不断推进,必然不断有新鲜事物诞生,新的交通模式、新的行业、新的社会现象,这些全新事物的出现直接面临的问题就是,没有相关法律的规范和约束,导致政府管理的缺位,不仅不利于行业的发展,其自身的不完善也会被人利用从而损害大众利益,甚至为社会和环境带来负面影响。因此作为立法部门要根据社会的发展,对新生事物保持敏感,并对可能出现的不良影响和风险进行提前研判,尽早制定相关法律,规范其发展行为,不能等到不良后果发生再亡羊补牢。
在完善立法的同时,各级执法部门还要根据法律赋予的权力和义务严格执法。法律出台后如果执法部门不能严格执行,那法律就成为了一纸空文。
回顾北京过去的发展,众多的社会乱象、城市顽疾都和执法不严有直接关系。正是因为违法现象出现之初没有得到严厉的制止,才让越来越多的人效仿,不仅侵害了公众利益,更是严重影响社会秩序和社会风气。未来五年北京的发展将会涉及多项的改革和创新,只有严格执法才能为北京的发展扫清障碍,保证每个惠民政策切实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
法治北京不仅要靠立法部门和执法部门,更需要每位北京人,用行动践行法治精神。作为政府工作人员,要严格依法履职,坚持法无授权即禁止的工作准则,切实规范自身行为,为广大百姓提供到位不越位的优质公共服务。作为普通市民也要不断提高法律意识,培养守法习惯,强化对法律法规的敬畏感,让每个人都能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只有全民都依照法律行事,北京的发展才能在良好的社会秩序中稳步推进。
法治建设是百姓安居乐业的基础,也是国家发展的保障,更是一项长久的工程,只有我们所有人都依法办事,我们的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才会顺利,我们的城市才能蒸蒸日上,成为真正的和谐宜居之都。
学习蔡奇北京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心得体会(2)
6月18-23日,中国共产党北京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在京召开。大会通过了蔡奇同志代表中共北京市第十一届委员会所作的《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周围为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而努力奋斗》的报告。
党代会报告中多次强调问题导向,强调要“坚持问题导向,以钉钉子精神抓整改”。问题导向外化于实际行动就是要在工作中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马克思曾在《莱茵报》中撰文指出,历史本身除了通过提出新问题来解答和处理老问题之外,没有别的方法。基层党建点多面广、千头万绪,涉及方方面面,唯有主动正视问题,敢于自我解剖,才能在纷繁复杂中有序进行工作。
以问题为导向,提高党组织的统筹能力。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础扎实,坚如磐石。强化党组织的统筹能力,正是协调好各方,平衡好彼此,使其发挥“1+12”的作用。在实际工作中,带着问题去研究去考察,会发现基层党组织务必要统筹好“政治、服务和发展”这三个功能,才能有序前进。政治功能是基层党组织的“灵魂”,党组织务必做到“三严三实”。服务功能是基层党组织的“主体”,群众路线不可丢。发展功能是基层党组织的“远方”,长远的利益永远大于眼前的苟且。
以问题为导向,提升关键少数的标杆作用。俗话说,要想火车快,全凭车头带。在实际工作中,“关键少数”立标杆,树榜样,争优创先,往往能够带动普通公务员齐头并进共发展。基层“关键少数”缺什么?缺好的“领头雁”。以问题为导向,便能立刻对症下药。在基层党组织建设中,要特别注意培育好村级党支部书记,注重农村使用人才和大学生村官队伍等。
以问题为导向,强化对全体党员的教育工作。当前,党员思想观念多元化,年轻党员偏好个性化,党员流动性不断增强。在这种形势下,加强党员的教育培训,增强党的肌体的细胞的健康,显得尤为重要。在此过程中,要把“两学一做”制度化常态化,补足精神之钙;但又不能只机械地加强对“两学一做”学习,而应该以问题为导向,缺什么学什么。要针对不同领域、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党员,建立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做到按需施教、分类培训。
党代会是一面旗帜,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描绘了未来的蓝图。但是,“道不行不至,事不为不成”,唯有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立足本职不懈奋斗,方能把党代会报告中的铅字变成百姓的美好生活。
学习蔡奇北京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心得体会(3)
2023年6月19日,中国共产党北京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开幕,北京市委书记蔡奇代表中国共产党北京市第十一届委员会向大会作题为《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为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而努力奋斗》的报告。
报告分为八个部分:过去五年工作回顾;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北京时重要讲话为依循,建立国际一流的和谐之都;认清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深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发展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新高地;坚持以人为本,形成有效的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加强思想文化阵线,建设全国文化中心;发扬民主,建设法治首都;全面从严治党,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整篇报告,从实际出发,始终站在北京发展与建设的全局上考虑,分别从首都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思想组织教育等方面出发,对在市党委领导下的北京的各方面工作作细致地回首及展望。报告中频频出现政务新词、新短语,比如: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网格化管理体系,放管服,城市开发边界生态红线,城市体验,大气、水、土十条等。这些众多的新词中,大多突出服务的重要性,体现着“以人为本”越来越深入市党委各委员的心里,伴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步伐地推进,服务消费在百姓消费中所占的比重逐渐成上升并有望占据主导地位的趋势,市政治建设者们也越来越向着让一方人“诗意地栖居在地球上”的目标迈进。
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北京时的重要讲话内容及精神是蔡奇同志报告中始终提到的。努力将北京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是总书记视察时透露的美好愿景,也是此次报告的题中之义。宜居之都建设,是每个生活在北京的人的一份责任,更是市每一位党员的奋斗目标。作为一名基层党员,所处的基层党支部是党组织最基层、最接地气的生存土壤。它拥有者最广大的农民党员队伍,最乡村、最朴实、最绿色都是它土生土长的特点。宜居之都建设定少不了这个最基层的广大农村党支部。
宜居,顾名思义,绿色、环保、舒适等,都是它的特点之一。从2023年以来,市清洁能源大规模改造,市环境建设正热火朝天地开展着,2023年以前,京郊的乡村中农户们取暖还多数是采用柴煤取暖,清洁能源倡导及政令下达后,各基层党支部率先垂范,召开党员大会,将煤改电清洁能源改造进行乡土宣传,入户做工作,村党支部带着各农户来到电取暖安装厂商处亲自询问安装品牌、价格等等改造事宜,老百姓总是很节俭,一开始很难下定煤改电的安装决心,多有顾虑,基层党员的带头安装动员示范,对广大农村工作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今年,市环境建设正是进行式,拆违、清理乱堆乱放是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农村中百姓家中的杂物杂事多,难免会在手续外,搭棚垒墙,私搭乱建也很常见,为积极响应市提倡的“三起来”(街巷亮起来、道路畅起来、乡村美起来),也为大家能共同生活在更和谐美好的环境中,拆违也在乡村中进行着,矛盾多而杂,基层党支部、农村党员是问题解决的主力军,党员们的光和热正在持续闪烁中。
篇四 北京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解读:开启首都现代化新航程范文
题记
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北京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五年。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北京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北京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定位,提出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战略目标,全面部署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具有重大里程碑意义。
五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市委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加快疏功能、转方式、治环境、补短板、促协同、惠民生,各方面工作都迈出了积极步伐、取得了重大进展,开启了首都现代化建设的新航程。
1.城市发展深刻转型
深刻认识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把握“舍”与“得”辩证关系,实现了从聚集资源求增长到疏解功能谋发展的重大转变。
2.发展质量稳步提升
适应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3.环境治理成效显著
全面打响治理大气污染攻坚战,淘汰全部“黄标车”,告别燃煤发电史。顺利实现江水进京,分阶段疏浚整治河道,地下水位开始回升。完成平原百万亩造林任务。
4.规划建设管理全面加强
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突出优化提升首都功能,编制新一版城市总体规划。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大力拆除违法建设,开展背街小巷整治提升行动,集中整治“开墙打洞”、环境脏乱,缓解交通拥堵,城市空间清朗有序。
5.改革开放取得突破
认真抓好党中央重大改革决策落地实施,积极稳妥推进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全面推开“营改增”“放管服”改革,精心组织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中关村先行先试、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医药卫生体制、食品药品监管体制、国资国企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大进展。
6.人民生活持续改善
加快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领域改革,率先形成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公共服务实现人群全覆盖。
7.民主法治扎实推进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爱国统一战线巩固壮大,工青妇等人民团体桥梁纽带作用增强。
8.文化建设成果丰硕
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文艺精品不断涌现,文化创意产业活力增强,内外文化交流频繁活跃,市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全民健身和体育事业向前发展。
9.社会治理不断深入
社会管理体系逐步完善,基层服务管理能力得到增强,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志愿服务形成品牌。
展望未来5年
题记
习近平总书记两次亲临北京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对首都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系统阐述了关系首都发展的方向性、根本性问题,深刻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一重大时代课题,充分体现了对北京的厚爱和对全市党员干部群众的亲切关怀,为首都当前和今后长期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用以武装头脑、统一思想行动、凝聚奋进力量;要把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北京重要讲话作为案头卷、工具书、座右铭,带着深厚感情,持续深入学习,领会思想精髓,不断增强行动自觉,切实贯彻落实到全市工作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努力形成生动实践、结出丰硕成果。
今后五年全市工作总体要求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即将召开的党的十九大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深入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全面推动各项事业迈上新台阶,奋力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北京篇章。
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是: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取得重大进展,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功举办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初步形成京津冀协同发展、互利共赢的新局面,城市发展质量、人居环境质量、人民生活品质和城市竞争力进一步提高。
——首都功能实现新提升。疏解非首都功能取得明显成效,中央政务活动服务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全国文化中心地位更加彰显,国际交往环境及配套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初步建成。
——城市发展形成新骨架。中心城区功能重组有序推进,城市副中心主要功能节点初具规模,新城综合承载能力明显增强,“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的城市空间结构蔚然成形。
——经济发展汇聚新动能。科技创新引领作用更加凸显,服务业优势地位更加巩固,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壮大,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乡发展实现一体化,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稳步提高。
——生态环境取得新改善。高消耗、高污染产业全面退出,pm2.5平均浓度持续下降,重要河湖水生态系统逐步恢复,绿色生态空间不断拓展,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普遍推广。
——人民生活实现新提高。就业更加充分,社会保障制度更加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都走在全国前列,低收入村和低收入户帮扶任务全面完成,中等收入群体不断扩大,群众工作生活更加便利舒适。
——文明和谐展示新风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显著提高,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法治在城市治理中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完善,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党的建设开创新局面。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管党治党水平显著提升,党内政治生活更加严格规范,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增强,党风政风持续向好,政治生态风清气正。
篇五 北京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解读: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
题记
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发展全局、把握时代潮流,对首都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寄予的新期望,也是北京这座伟大城市新的历史使命,更是全市人民热切期盼的美好明天。我们要始终牢记肩负的重大政治责任,准确把握首都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解放思想、矢志奋斗,努力把北京建设成为拥有优质政务保障能力和国际交往环境的大国首都,弘扬中华文明与引领时代潮流的文化名城,全球创新网络的中坚力量和引领世界创新的新引擎,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首善之区,天蓝水清、森林环绕的生态城市,世界超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1.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积极争取国家实验室在京布局,主动承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抢占引领未来发展的科技战略制高点。
2.全力抓好“三城一区”建设
推进中关村大街提升改造,形成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原创成果、国际标准、技术创新中心和创新型领军企业集群。重点布局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前沿科技交叉研究平台,把怀柔科学城打造成世界级原始创新的承载区。集聚一批高水平企业研发中心,搞活未来科学城。
3.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
坚持做“白菜心”、不做“白菜帮”,大力发展服务经济、知识经济、绿色经济,服务与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相匹配的总部经济,支持在京创新型企业总部发展。
4.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
加强城乡结合部地区建设,推广改革试点经验,全面整治环境,促进用地集约、产业升级、环境优美、设施完善、人口管理有序。
5.驰而不息深化改革
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优化行政审批流程,构建高效、规范、透明、简便的服务体系。推进财税体制改革,落实“营改增”政策,加强财政预决算公开。
6.培育开放发展新优势
吸引国际组织总部、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落户,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深化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培育本土跨国企业集团。
形成有效的超大城市治理体系
1.保障和改善民生
坚持政府主导和发挥市场、社会作用相结合,合理引导社会预期,积极构建覆盖城乡、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努力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
2.打赢污染治理攻坚战
认真落实国家“大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毫不动摇,铁腕治理,打好蓝天保卫战、碧水攻坚战、突出问题歼灭战。
3.扩大绿色生态空间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统筹山水林田湖建设,持续加大植树造林力度,大力建设森林城市、海绵城市。
4.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
城市管理要像绣花一样精细,坚持问题导向,以钉钉子精神抓整改,用群众满意度来衡量。坚持国际一流、城乡一体原则,提高基础设施规划标准和建设质量,形成适度超前、相互衔接、满足未来需求的功能体系。
5.推进社会治理创新
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
6.维护首都安全稳定
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完善维护首都安全体制机制,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确保一方平安。
加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建设全国文化中心
1.持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巩固和拓展“北京榜样”“百姓宣讲”“中国梦365个故事”等宣传品牌,发挥好公益广告、文艺作品作用。
2.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
加大支持力度,有效整合都市类媒体、网络媒体,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深度融合发展。
3.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扩大群众性文化活动的有效参与,更好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4.传承保护历史文脉
构建涵盖老城、中心城区、市域和京津冀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统筹长城文化带、大运河文化带、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建设,精心保护好世界遗产,凸显北京历史文化的整体价值,强化“首都风范、古都风韵、时代风貌”的城市特色。
5.推动文化改革发展
深化对首都文化、红色文化、京味儿文化等历史文化资源的研究利用,强化国民教育、民间传承、史志编修、经典普及,弘扬传承优秀历史文化、积极培育创新文化。
弘扬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建设法治中国首善之区
1.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加强党对人大工作领导,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支持和保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充分行使职权,完善人大主导立法工作的体制机制,推进人大常委会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工作,增强人大对宪法、法律实施情况和“一府两院”监督的有效性。
2.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坚持大团结大联合主题,充分发挥首都统一战线成员来源广、层次高、影响大的优势,扩大统战工作覆盖面,努力画出最大同心圆。
3.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加强重点领域立法,完善立法协商、立项论证、预案研究、立法后评估等工作机制,提高地方立法科学化、民主化水平。
4.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认真贯彻地方党委工作条例,坚持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有效实施对各个领域的领导。
篇六 北京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解读: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范文
题记
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发展全局、把握时代潮流,对首都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寄予的新期望,也是北京这座伟大城市新的历史使命,更是全市人民热切期盼的美好明天。我们要始终牢记肩负的重大政治责任,准确把握首都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解放思想、矢志奋斗,努力把北京建设成为拥有优质政务保障能力和国际交往环境的大国首都,弘扬中华文明与引领时代潮流的文化名城,全球创新网络的中坚力量和引领世界创新的新引擎,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首善之区,天蓝水清、森林环绕的生态城市,世界超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1.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积极争取国家实验室在京布局,主动承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抢占引领未来发展的科技战略制高点。
2.全力抓好“三城一区”建设
推进中关村大街提升改造,形成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原创成果、国际标准、技术创新中心和创新型领军企业集群。重点布局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前沿科技交叉研究平台,把怀柔科学城打造成世界级原始创新的承载区。集聚一批高水平企业研发中心,搞活未来科学城。
3.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
坚持做“白菜心”、不做“白菜帮”,大力发展服务经济、知识经济、绿色经济,服务与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相匹配的总部经济,支持在京创新型企业总部发展。
4.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
加强城乡结合部地区建设,推广改革试点经验,全面整治环境,促进用地集约、产业升级、环境优美、设施完善、人口管理有序。
5.驰而不息深化改革
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优化行政审批流程,构建高效、规范、透明、简便的服务体系。推进财税体制改革,落实“营改增”政策,加强财政预决算公开。
6.培育开放发展新优势
吸引国际组织总部、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落户,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深化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培育本土跨国企业集团。
形成有效的超大城市治理体系
1.保障和改善民生
坚持政府主导和发挥市场、社会作用相结合,合理引导社会预期,积极构建覆盖城乡、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努力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
2.打赢污染治理攻坚战
认真落实国家“大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毫不动摇,铁腕治理,打好蓝天保卫战、碧水攻坚战、突出问题歼灭战。
3.扩大绿色生态空间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统筹山水林田湖建设,持续加大植树造林力度,大力建设森林城市、海绵城市。
4.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
城市管理要像绣花一样精细,坚持问题导向,以钉钉子精神抓整改,用群众满意度来衡量。坚持国际一流、城乡一体原则,提高基础设施规划标准和建设质量,形成适度超前、相互衔接、满足未来需求的功能体系。
5.推进社会治理创新
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
6.维护首都安全稳定
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完善维护首都安全体制机制,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确保一方平安。
加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建设全国文化中心
1.持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巩固和拓展“北京榜样”“百姓宣讲”“中国梦365个故事”等宣传品牌,发挥好公益广告、文艺作品作用。
2.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
加大支持力度,有效整合都市类媒体、网络媒体,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深度融合发展。
3.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扩大群众性文化活动的有效参与,更好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4.传承保护历史文脉
构建涵盖老城、中心城区、市域和京津冀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统筹长城文化带、大运河文化带、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建设,精心保护好世界遗产,凸显北京历史文化的整体价值,强化“首都风范、古都风韵、时代风貌”的城市特色。
5.推动文化改革发展
深化对首都文化、红色文化、京味儿文化等历史文化资源的研究利用,强化国民教育、民间传承、史志编修、经典普及,弘扬传承优秀历史文化、积极培育创新文化。
弘扬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建设法治中国首善之区
1.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加强党对人大工作领导,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支持和保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充分行使职权,完善人大主导立法工作的体制机制,推进人大常委会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工作,增强人大对宪法、法律实施情况和“一府两院”监督的有效性。
2.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坚持大团结大联合主题,充分发挥首都统一战线成员来源广、层次高、影响大的优势,扩大统战工作覆盖面,努力画出最大同心圆。
3.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加强重点领域立法,完善立法协商、立项论证、预案研究、立法后评估等工作机制,提高地方立法科学化、民主化水平。
4.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认真贯彻地方党委工作条例,坚持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有效实施对各个领域的领导。
篇七 北京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解读:深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范文
题记
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北京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北京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定位,提出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战略目标,全面部署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具有重大里程碑意义。做好北京工作,推动北京发展,最重要的是牢固确立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加强“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提高“四个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北京“一核”作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1.坚定不移疏解非首都功能
推动功能疏解纵深发展
疏解非首都功能,是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紧紧抓住这个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牛鼻子”,在“疏”字上持续用力,在“舍”字上保持定力,在“优”字上集中发力,聚焦重点领域积极疏存量,加大禁限力度坚决控增量,推动功能疏解不断向纵深发展。
疏解与提升同步推进
注重政府和市场两手发力,完善配套政策,健全引导机制,加强统筹联动,确保非首都功能迁得出去、落得下来。坚持疏解与提升同步推进,深入开展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统筹腾退空间利用,着力改善城市环境,加大“留白增绿”力度,加强城市修补,完善配套服务,优化提升首都功能。
2.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统筹生产生活生态
压缩生产空间规模,推动南北均衡、城乡一体、内外联动、区域协调,着力改变单中心聚集、“摊大饼”式发展模式。
推进中心城区功能优化重组
强化政治中心空间与服务保障,努力形成优良政务环境和人居环境,展现大国首都形象和城市魅力。强化多点支撑,加强新城建设,提升综合承载能力,吸引中心城区功能转移。
走新型城镇化道路
健全多元生态补偿机制,支持生态涵养区保护生态和绿色发展。坚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完善城市体系,建设一批特色小城镇,形成相得益彰的城乡空间形态。
建设高水平城市副中心
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以创造历史、追求艺术的精神,建设高水平城市副中心,示范带动非首都功能疏解,以市级机关搬迁为牵引,创新管理体制,强化公共服务,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形成配套完善的城市综合功能,着力打造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示范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和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
3.严格把住底线刚性约束
落实水资源管理制度
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节约用水,科学用好南水北调,严控用水总量,促进地下水采补平衡。
城市开发边界、生态红线管理
严格城市开发边界、生态红线管理,保护永久基本农田,建立减量发展调控机制,降低平原地区开发强度,实现城乡建设用地负增长、中心城区建设规模动态零增长。
加强人口服务管理
坚决守住人口规模“天花板”,加强人口服务管理,健全人口调控政策机制,确保人口总量控制住、中心城区人口密度降下来。
建“城市体检”评估机制
充分发挥规划引领发展作用,严格执行新一版城市总体规划,建立“城市体检”评估机制,坚决维护城市总体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4.推动协同发展重点领域率先突破
全力推进交通一体化
建设“轨道上的京津冀”,构筑“一小时通勤圈”,促进城市群一体化发展。高标准建设北京新机场,完善配套基础设施,打造世界级机场群。
形成区域环境治理新格局
围绕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深化联防联控协作机制,形成区域环境治理新格局。联合开展重大生态工程建设,建设环首都森林湿地公园,积极创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抓好全面创新改革试验
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更好支撑战略合作功能区发展。持续深化体制改革,破除限制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的障碍,推进市场一体化,推动区域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努力为全国区域协调发展探索经验。
5.建设河北雄安新区
构建北京新的两翼
建设河北雄安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将与城市副中心共同形成北京新的两翼。
全方位加强合作
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把支持雄安新区建设当成自己的事,主动加强规划对接、政策对接、项目对接,全方位加强合作,雄安新区需要什么就支持什么,做到有求必应、积极配合、毫不含糊。
6.全力办好2023年冬奥会
全面落实绿色办奥
筹办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是我国重要历史节点的重大标志性活动,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有着强有力牵引作用。全面落实绿色办奥、共享办奥、开放办奥、廉洁办奥理念,确保办成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
切实履行主办城市责任
加强与河北省、张家口市筹办工作协调,确保主要竞赛场馆和基础设施2019年底前建成、2020年测试赛成功举办。统筹赛事需求、赛后利用和环境保护,坚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确保各项设施成为值得传承、造福人民的优质资产。系统规划设计,稳扎稳打推进,高水平做好赛会运行保障和服务,动员群众广泛参与,彰显民族和文化特色,促进中外文明对话交流。
普及冰雪运动
把普及冰雪运动贯穿筹办工作始终,以青少年为重点,与全民健身相结合,扩大冬季运动覆盖面,发展冰雪体育产业,共建京张文化体育旅游带。全市各级各部门都要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当好“东道主”,努力向党和人民、向国际社会交上优异答卷。
名词解释
城市体检
指综合化、定量化与动态化的规划实施评估,是对各层次城市规划(总体规划、专项规划等)及公共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监测与评价,以促进与保障各项城市发展目标得到有效实现的重要工具。
——生态环境取得新改善。高消耗、高污染产业全面退出,pm2.5平均浓度持续下降,重要河湖水生态系统逐步恢复,绿色生态空间不断拓展,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普遍推广。
——人民生活实现新提高。就业更加充分,社会保障制度更加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都走在全国前列,低收入村和低收入户帮扶任务全面完成,中等收入群体不断扩大,群众工作生活更加便利舒适。
——文明和谐展示新风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显著提高,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法治在城市治理中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完善,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党的建设开创新局面。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管党治党水平显著提升,党内政治生活更加严格规范,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增强,党风政风持续向好,政治生态风清气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