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范文网
当前位置:报告大全 > 工作报告 > 报告范文

乡镇改革报告15篇

发布时间:2023-04-06 07:09:10 查看人数:42

乡镇改革报告

篇一 乡镇综合配套改革调查报告

取消农业税费后,如何巩固税费改革成果,从根本上遏制农民负担反弹?湖北省谷城县实施的乡镇综合配套改革以乡镇机构和人员精简为突破口,大大转变了农村基层政府职能,探索出一条与农村税费改革制度相适应的乡镇机构改革新路。

最近三年来,谷城县乡镇机关干部减少64%,机构编制大大压缩。同时,把乡镇事业单位整体转制为公共服务组织,通过规范服务方式,明确公益职能、量化考核指标等方式,构建起农村新型公共服务体制。

--乡镇机构臃肿 农民负担沉重

谷城县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全县有10个乡镇,43万亩耕地,55万人口。据谷城县委常委、组织部长陈启合介绍,20*年,谷城县一般乡镇财政供养的人口少则500人,多则上千人。记者在调查时了解到,综合配套改革前,紫金镇仅乡镇一级的领导干部就有22人,城关镇仅镇财政所就有70多人,就连谷城县石花镇城建所的在册工作人员都达到99人。襄樊市委常委、谷城县委书记周霁说,税费改革后,这些人依然在打擦边球,不收费就没有办法生存。过去上面有一个部门、下面就要对应一个,机构庞大,行政效率不高、乡镇机构职能不清晰,必须把乡镇党政机关人员压缩,合理设置机构布局,才能巩固税费改革成果。

--四大措施推进乡镇机构改革

从20*3月开始,经过两轮改革,谷城县在四个方面全面推进乡镇综合配套改革:

一是整合乡镇机构设置,统一设立“三大办”:党政综合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和社会事务办公室。根据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工作的实际,谷城县重新界定了乡镇机构职能,划分了职责范围,撤销了乡镇政协机构。改革后,乡镇机关内部拉开了收入档次,以农民是否满意为标准,每年工作最好的机关干部与一般的机关干部相差1500元。

二是缩减乡镇机关人员编制。现在,谷城县10个乡镇共核定行政编制395名,实际在岗353人,分流646人,比改革前全县乡镇机关干部减少了64%,同时,后勤服务一律实行市场化、社会化运作。

三是精简领导班子。通过实行领导班子交叉任职,乡镇领导干部得以全面压缩。同时,县里对超配领导干部进行调整,其中改任乡级助理、干事45人。以紫金镇为例,改革后的领导职数只有书记兼镇长、副书记兼副镇长、副书记兼人大主席团主席、副书记兼纪检委书记,两位党委委员兼副镇长、宣传委员7人。

四是分流人员待遇落实到位。分流的乡镇机关干部中,很多在40-50岁之间,上有老、下有小,既没有出去闯荡的年龄优势,又没有达到退休年龄。为此,谷城县决定,对乡镇机关分流人员的基本生活费统一按其档案工资标准的60%发放。同时,对主动分流的干部按70%发放档案工资。整个改革建立在大家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始终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首位,把政策交给大家,没有出现大的波动。几年的实践证明,改革实现了既定的“减人、减事”的目标,成效非常明显。

--乡镇事业单位整体转制

谈起改革前乡镇事业单位的状况,城关镇党委书记兼镇长周云说:“基本上是人心散了,党委、政府为农民服务的线断了。”城关镇畜牧兽医服务中心主任杨国政说:“我们不知道干什么,收入也没有保障。”当时,农民群众对政府的公共服务很不满意,例如,农民购买假种子、假肥料等情况没有人能去进行真正有效的管理。

按照谷城县乡镇事业单位改革的整体部署,谷城县将全县乡镇事业单位整体转制,以促进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各乡镇把财政所和经管站合并,民政所撤销,职能转到乡镇社会事务办公室。撤销乡镇残联、党校、社会保障服务所,其他站所整体转制为中介组织。目前,全县10个乡镇共有计生、城建、文化、广播、农水、农技、农机、兽医等8类站所71个事业单位顺利实现转制。

为解除乡镇事业单位等被改革对象的后顾之忧,谷城县在全县乡镇事业单位内,全面推行全员参加养老保险工作。谷城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魏开杰告诉记者,到2005年底,全县乡镇事业单位的2768名职工全部参加了养老保险,单位应缴的1250万元和个人应缴的1213万元全部收缴入库,职工参保率、基金收缴入库率、养老保险手册发放率全部达到了100%,确保了乡镇事业单位改革的稳步推进。

--三方面举措构建公共服务新体制

在构建农村新型公共服务体系方面,谷城县主要有三项举措:

一是规范服务方式,明确公益职能。除各乡镇畜牧兽医中心实行县级行政主管部门派出制外,其他服务中心一律实行委托服务制。县里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确定了乡镇站所转制后承担的43项公益职能。对公益职能,政府购买服务,预拨10%至20%的财政投入,最后考核通过、农民认定后,一起算总账。现在由各乡镇站所转制而成的服务中心充满朝气。这些单位的职工,过去每月平均收入只有300元左右,现在大多数提高到600多元。

二是各乡镇和县直主管部门,将各项服务活动量化成具体考核指标,在与各服务中心充分协商的基础上,签订委托服务合同,明确双方的责权利、服务要求、经费数额和考核兑现办法等事项。制度的创新使服务中心员工的工作态度有了巨大的转变。比如乡镇农机站的工作人员过去只是在办公室里等着农民来,现在必须下到田里去直接服务农民。只有农民接受了服务,满意签字,农机服务单位才能收到政府的拨款。

三是重新界定农村公益投入标准,打足经费,实行资金直达。过去全县10个乡镇每年共下拨农技推广费用28万元,而现在按照全县43万亩耕地,每亩1元多的标准,将全县农技推广费用总额提高到40多万元。在结算方式上,县财政对这些转制后的服务单位实行年初预拨款、半年一考核、年终结总账的办法。目前,谷城县已按照全年预算20%的比例,向各服务中心预拨了启动经费,保证了农村新型服务体系的运转。20*年谷城县乡镇公益事业经费预算为627万元,与20*年相比,增长了约30%。

--政府工作效能明显增强 新机制活力显现

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完成后,谷城县乡镇机关和事业单位的职能得到了重新界定,基层政权结构得到了优化。陈启合告诉记者,乡镇综合配套改革斩断了乱收费的根子,切断了随意进人的源头。改革到位后,机关干部普遍增强了危机感。现在,县里设立了乡村干部寻访问事制度,变农民的上访为干部的下访,主动与群众沟通,解决群众的各种问题。

襄樊市委副秘书长、市农办主任吴长华说,谷城县乡镇政府职能转换的效应是显而易见的。目前留下来的乡镇干部队伍,素质比较高,用引导、服务、示范的方式发展经济和社会事务的能力大大增强。现在谷城县农民与政府之间的关系空前密切,党在农村基层的执政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圆满完成了改革之初确定的各项目标。

周云告诉记者,以前镇里各站所在资金上是“以钱养人,一年缺半年的粮”。20*年,县财政对城关镇各服务中心的投入,比改革前多投28万元,全面实现了“以钱养事”。

县乡两级财政对农村公益事业投入的大幅增加,为服务中心增加收入、服务人员提高待遇创造了条件。新型考核体系的建立,特别是通过推行服务内容和服务效果农民签字认可制度,让农民有了更大的发言权。

篇二 某乡镇综合配套改革调研报告

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安排,我们于2023年8月6日至10日对我区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尤其是“转变乡镇职能,更新乡镇事务的管理理念”工作进行了系统回顾、考察和剖析。调研后,我们认为,全区按照服务主体社会化、项目运作市场化、监督管理系统化、考核评价规范化、经费保障制度化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了“以钱养事”的运行模式,即“农民点单、政府买单、服务竞单、农民验单”模式;抓好制度建设,构建包括准入机制、竞争机制、责任机制在内的长效机制,用制度规范新机制的运行;保障“以钱养事”资金,落实到每个具体的公益服务项目和服务主体,做到专款专用;加强农村公益服务队伍建设,提高服务推广队伍的整体素质。总的特点是:我区乡镇综合改革方向明确,进度较快,质量很高,程序规范,措施得力,效果明显。

一、基本情况

_____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工作于2023年5月启动,按照“先班子后机关,先行政后事业”的基本思路,分四步实施改革。到05年底,全区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工作基本结束,取得了初步成果,达到了“六个到位”的改革目标。即班子职数调整到位、机构设置规范到位、乡镇事业单位整体转制到位、分流人员精简到位、全员养老保险到位、“以钱养事”新机制建立基本到位。在2023年4月全省乡镇综合配套改革考核检查中,考核组给予了充分肯定。在2023年全省“以钱养事”检查中,被评为优秀等次,_____委、区政府被评为全省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先进单位。在2023年全省农村综合改革考核评估中,被评为优秀等次。

二、主要做法

(一)乡镇机构改革情况。

在乡镇机构改革中我们做到了四个坚持:

1、机关改革坚持做到“一个规范三个精简”。即规范乡镇机构的设置,精简职数、内设机构和工作人员。全区13个乡镇场领导机构全部按“三办一所”的规定设置到位;领导职数由170名调整到113名,精简职数57人,减幅33.5%;机关内设机构由63个精简到37个,减幅41.3%;行政机关由770人精简到431人,精简339人,减幅44%。行政机关人员编制全部上网公布,接受社会监督,杜绝了编外借、聘用人员。

篇三 乡镇机关改革调研报告

这是酷猫写作范文网小编准备的乡镇机关改革调研报告,快来看看吧。

乡镇机关改革调研报告一、基本概况

二、人员编制及工资现状

全镇党政机关和事业各站所现有人员共135人。

乡镇近几年来总的趋势是:人员逐步增多(20xx年后主要是安置转业兵),编制基本不变,工作量大幅度减少,工资有所上调,工资缺口越来越大。全镇行政、事业站所累计超编44人,20xx年事业单位人员工资缺口达52万元。

三、取消农牧业税之前,镇政府日常工作主要有哪些

四、取消农牧业税后,哪些职能不存在了,哪些需保留,哪些需强化

取消农牧业税后,政府的主要精力不再是税费征缴、强迫种养和经济处罚,乱收费、乱集资、乱罚款、乱摊派不存在了,财政、计生等部门的职能弱化尤为突出。乡镇干部的注意力全部转移到建设和发展上来。

应保留的职能是:引导生态及公路会战,引导示范推广农牧业产业化。

五、日常工作中,哪些工作是以旗县为主完成,乡镇配合,哪些工作是由乡镇为主完成;县乡事权如何划分?哪些工作本不应由乡镇承担而实际承担着,哪些工作本应由乡镇来做而未摆上工作日程

税收:应是旗县为主,乡镇配合,现在是职能倒置,改为以乡镇为主。

行政执法:乡镇无行政执法权,行政处罚权均在旗县政府部门,涉及到经济利益,乡镇只能回避。建议明确乡镇行政权和执法权,如宅基地审批、计生罚款、动植物检疫、林木采伐审批及处罚、农机违章处理等。目前,行政权、收费权上划,矛盾全部转移到基层。

六、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主要应做好哪些工作,在综合治理、文化、卫生、教育、民政、计划生育、广播电视等方面,乡镇主要承担哪些工作任务

目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主要应该是提供及时有效的公共服务,包括加强城乡公共设施建设,发展社会就业、社会保障服务和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发布公共信息等,为社会公众生活和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提供保障和创造条件。综合治理主要承担普法、民间纠纷调节工作,文化主要是当地文化市场管理工作,卫生主要承担计划免疫防疫宣传、农村文明建设工作,教育工作以全民教育的普及和推广为主,全面提升素质教育质量,民政工作主要是扶贫救济、婚姻登记、优抚、低保救助,计划生育工作主要是优生、优育、优教知识宣传,人口管理和技术服务,广播电视主要负责政策、法律和农村适用技术宣传,

维护有线电视节目正常播出。

七、农牧民需要到乡镇办的事情主要有哪些,乡镇行政事业单位能否满足农牧民需求,主要原因是什么

农民到乡镇办理的事项主要有:婚姻登记、宅基地审批、准生证办理、林木采伐审批等。而乡镇行政事业单位不能满足群众的要求,因为最终审批权不在乡镇。

八、乡镇政府有无行政执法权,日常行政管理主要依靠什么手段

乡镇政府没有行政执法权。凡涉及收费、审批、处罚等比较直观的行政执法职能部门,都是垂直条管,如公安、工商、国税、地税、交管、电力等,把没有实际意义行政权利、人员多、收入少的部门放到了基层。因此,乡镇的日常管理手段主要靠做群众的政治思想工作,协调司法机关依法处理,责成村委会按村规民约处理。

九、苏木乡镇事业单位与旗县业务主管局之间管理体制和职能划分情况

目前,乡镇事业单位与旗县业务主管部门之间,存在行政职能与服务职能交叉现象,乡镇事业单位不是行政执法主体,又没有公务员资格,但业务局却委托执法。行政权力向旗县集中,收费权力向旗县集中,影响和削弱了基层政府的职能发挥。

乡镇机关改革调研报告,尽在酷猫写作范文网。

篇四 关于我市乡镇机构改革调查报告

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建立和完善服务型政府体制和机制:

一、乡镇机构改革的实践探索

近几年来,我市各县(市、区)对乡镇机构改革进行了积极的实践和探索,并取得了进展和突破。目前,全市有46%的乡镇设立了便民服务中心,建立健全了新的工作运行机制,取得了良好效果。在一些改革推进快、效果比较好的乡镇,问卷对象农民对乡镇政府工作有44.4%认为很满意,53.7%认为比较满意。现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乡镇机构改革的主要做法综述如下:

(一)××县××乡

1、合理设置机构,优化人员组合。一是以突出服务职能为重点,合理设置机构。将原行政机构5个综合办公室整合为“一办、三中心”;将原7个事业站所整合为“七个服务队”;将审批和服务职能集中,设立“便民服务大厅”。二是以提高服务效能为目标,优化人员组合。根据机关干部的表现和特长,对人员上岗采取双向选择、公平竞争的办法,做到人尽其才。

2、围绕群众点题,提高服务水平。一是广泛了解群众需求。充分利用乡村亲民接待室了解民意,并要求下村干部携带《民情日记》,深入了解群众的实际困难。二是积极办理群众需求。做到办理内容群众确认,落实过程群众监督,服务成效群众评判。三是开展重点联系服务。通过各中心或服务队包项目、干部包企业或农户等形式,开展重点联系服务。四是实行定期回访服务。坚持定期对群众和服务对象进行回访,查找不足,限期改进。

3、强化管理措施,健全考评机制。一是建立台帐。各个中心和服务队都有明确的工作目标、工作职责和考核办法,并分别建立了日常工作台帐、实绩考核台帐和责任追究台帐。二是注重评议。成立由乡村党员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群众、企业主和知名人士等组成的“群众监评会”,监评会对乡镇干部工作每半年评议一次,年终进行总评。三是严格奖惩。乡党委把考评结果作为奖惩的重要依据,与干部评先评优和提拔使用直接挂钩。

(二)××县××镇

1、转变职能,重设机构。适应农村新形势发展需要,强化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职能,重新设立了“一办四中心一服务队”,即党政办公室、行政服务中心、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经济和城镇发展服务中心、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和包村工作服务队,其中,“行政服务中心”设立民政、计生、新农合、国土、劳动保障、信访、调解等7个岗位,实行“一站式”服务。

2、设岗定责,服务到位。按照“因事设岗、因岗定人、竞争上岗”的人员配置原则,全面实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一般干部双向选择,中层干部竞岗后,再由其按照岗位定编和业务特点选聘工作人员。根据编制和实际工作需要,共设立农业服务科员、计生科员、民政科员、经济发展服务科员等九大类56个服务岗位,为每名干部制订了详细的《职位说明书》,干部与镇政府签定了《服务承诺书》。

3、健全机制,科学管理。一是推行政务公开制度,将全镇干部基本情况进行公示,方便群众办事,并设立《干部流向公示栏》,每天对干部在岗情况予以公示。二是设立“乡村讲坛”,组织镇村干部讲课或听课,提高政治和业务素质。三是全面建立干部绩效考核机制,制定“干部绩效管理”实施办法,坚持“凭实绩用干部,用机制管干部”,量化考核。四是推行不作为干部问责制,对工作拖沓、玩忽职守等10种情形的干部严格问责,限期整改。

(三)靖安县香田乡

1、乡村联动,搭起便民服务平台。一是设立便民服务中心。将原来分散的14个涉农单位集中到服务大厅,实行一条龙服务。二是成立亲商安商、维权维稳、计生服务、爱心帮扶、科技兴农、文明新风服务等6支队伍,配置便民服务车。三是在行政村设立帮办点,由村干部和乡挂点干部担任服务人员,将服务触角延伸到农户。

2、管理规范,创新高效工作方式。一是设置规范的工作流程。凡群众来电、来访,由接待窗口统一受理、分类、分发,相应部门或服务队承办,实行首问负责和限时办结。二是分类办件。将群众诉求事项分为即办件、承办件、联办件、上报件,分别实行直接办理制、承诺办理制、联合办理制、跟踪办理制。

3、办事透明,构建开放监督体系。一是发放“三卡”联系群众。即印有乡镇领导和工作人员姓名、分管事务、联系电话的“连心卡”,注明各部门具体管理事务、办理程序、办事要求的“明白卡”,请服务对象填写乡政府为民办事是否满意的“测评卡”。二是健全“四制”规范操作。即受理登记制、服务投诉制、代理诉求制、公开评议制。三是聘请“五老”监督员。即“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模范、老代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调研发现,在一些改革进展较慢的乡镇,70.6%的问卷对象认为乡镇政府职能没有转变,51.6%认为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差。在转变职能、构建服务型政府的改革中 ,乡镇仍然存在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我市乡镇政府没有转变职能、设立便民服务中心的占54%,在对这类乡镇的调查中,乡镇干部认为目前乡镇政府主要职能是抓经济、促发展的占50%,执行上级政策的占45%,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占8.8%,农村社会管理的占6.3%,为农民提供社会服务的只占2.5%。可见,不少乡镇政府把发展经济和执行上级政策作为自己的主要职责,对农村社会事务的日常管理和服务群众的工作重视不够。乡镇政府忽视构建服务型政府的思想往往表现在:直接干预经济多、抓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少;抓完成上级下达任务多、抓满足群众需求工作少;抓管理多、抓服务少;抓创收多、讲奉献少。调查显示,对转变乡镇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农民认为有必要的占96.9%,没有必要的只占3.1%。

2、政府公共服务能力不强。在对尚未设立便民服务中心的乡镇调查中,乡镇办事方便、乡镇干部服务态度好、乡镇干部办事效率高的分别只占23.8%、21.3%、15.6%,相对应的不方便、差、低却分别占31.6%、35.6%、38.2%。由此可见,此类乡镇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还亟待加强。究其原因,一是还没有围绕建立服务型政府转换工作体制,如没有设立便民服务中心;二是还没有建立有效的便民服务机制,服务制度不配套;三是还没有转变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

3、乡镇干部绩效考核机制不完善。在对改革不深入的乡镇调查中,12.5%的乡镇干部认为当前的考核机制科学有效,31.3%认为缺乏科学有效性;有17.5%认为当前的考核机制能使他们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32.5%认为不能得到发挥。这些乡镇的绩效考评机制的不完善,主要是体现在:一是岗位职责模糊,职责任务与岗位脱节,权利与责任脱节,工作与考核脱节,“大锅饭”现象严重;二是考核方式模糊,对不同岗位的考核无区别,难以分辨工作优劣;三是考核方式简单,对工作完成情况没有定性定量的分析测评,仅凭印象打分;四是民主测评走过场,无评议标准;五是考核结果与干部奖惩、任用联系不紧密,对干部的激励作用不强。

三、对策与建议

(一)转变政府职能,突出服务功能。要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首先要从转变职能,创新体制入手。调查数据显示,在乡镇干部和农民当中,认为乡镇机构改革的关键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分别占91.3%、88.1%,要创新服务型体制的分别占92.5%、91.2%。

1、解放思想,找准职能定位。乡镇政府职能定位逐步明确为:“执行政策、推动发展、服务群众、促进和谐”。“执行政策”,就是结合本地实际,将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群众中用管理和服务的方式宣传好、贯彻好、落实好;“推动发展”,就是要围绕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为乡镇经济组织、农业生产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而不是直接干预微观经济活动;“服务群众”,就是在了解群众需求的基础上,在新农村建设、农技、民政、社保、就业、文教、卫生等方面提供有效服务,为群众多办实事、好事;“促进和谐”,就是要加强社会管理和服务,维护公平、正义,维护乡村政权稳定,促进农村社会和谐。

2、更新观念,加快职能转变。思想观念的转变是加快职能转变的前提条件。要在更新乡镇干部观念上下功夫,切实做到“五强化五摒弃”:一要强化“服从大局”观念,摒弃“本位主义”意识,积极支持改革,跟上全国大力推进乡镇机构改革的步伐;二要强化“不进则退”观念,摒弃“安于现状”意识,增强不改革就落后的紧迫感和危机感;三要强化“服务为主”观念,摒弃“管理为主”意识,尽快在思想上适应转变政府职能的要求;四要强化“方便群众”观念,摒弃“自我中心”意识,把思想转变到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帮群众所需上来;五要强化“争先创优”的观念,摒弃“得过且过”意识,积极建立一整套对干部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

3、树立形象,强化服务功能。在乡镇机构改革中,要紧密结合“解放思想求突破、科学发展促赶超”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在深入学习、查找问题、整改提高的过程中着力转变干部作风,塑造“五型”干部,树立新形象。一是塑造“学习型”干部,形成勤于学习、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二是塑造“创新型”干部,形成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的良好习惯;三是塑造“服务型”干部,形成挂牌上岗、热情服务的良好习惯;四是塑造“责任型”干部,形成敢于承诺、勇于负责的良好习惯;五是塑造“廉洁型”干部,形成无私奉献、清正廉洁的良好习惯。

(二)搭建服务平台,改进服务方式。规范设立便民服务中心,已被许多地方的实践证明行之有效。调查中,乡镇干部和群众普遍认为在乡镇设立便民服务中心很有必要的分别占93.8%和95.2%;在已设立便民服务中心的乡镇,群众表示满意的占97.5%。可见,设立便民服务中心,是当前转变乡镇职能,构建服务型政府的一条重要而可行的途径。

1、以便民服务中心为着力点,搭建服务平台。设立便民服务中心,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一是归并和集中行政审批、服务事项。将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民政、土管、林业、医保、计生、就业、农技、信访等行政审批和服务职能归并集中到便民服务中心。二是选好并完善便民服务中心办公场所。地点选择要方便群众办事,场所设施既要有一定标准,又要量力而行。三是选派工作人员集中办公。从机关和站所挑选业务素质高、服务意识强的工作人员,到便民服务中心集中办公,并持证上岗。四是建立乡、村、组三级便民服务网络。采取在各行政村设立帮办点、在村小组设立信息员的方式,将服务触角延伸到每家每户。

2、以满足群众需求为切入点,转变服务方法。把围绕群众需求、转变服务方法作为转变乡镇职能,打造服务型政府的重要环节。首先,做到“春江水暖鸭先知”,第一时间了解群众需求。一是利用“便民卡”疏通群众需求渠道。将“便民卡”印上乡镇领导和工作人员姓名、分管事务、联系电话,并分发到每家每户,让群众清楚什么事情找谁办理。二是借助便民服务大厅收集群众需求。大厅工作人员在办理审批事项的同时,要肩负收集群众需求信息的任务,并做好记录,按职能分工转递给承办人办理。三是依靠村组“信息员”收集群众需求。建立村组“信息员”及时收集信息和报送群众需求制度,对他们给予适当的补贴,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四是利用干部下乡收集群众需求。干部下乡携带《民情日记本》,及时记录群众需求,带回后按职能分工转递办理。五是通过民情热线收集群众需求。设立民情热线电话,建立健全值班制度,对群众的咨询及时答复,对群众的需求及时转交办理。其次,做到公开办事、科学安排、积极主动地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最大限度满足群众需求。要在便民服务中心建立以下制度:一是 “五公开”制度。向群众公开服务项目、办事条件、办事程序、承诺时限、收费依据和标准,并接受群众监督。二是值班长制度。在服务中心设值班长岗位,由机关、事业单位负责人轮流担任值班长,负责协调有关事务、监管工作作风。三是 “集中办理日”制度。每个星期固定一天为集中办理日,实行集中办公,其他时间则根据需要安排2—3人值班。四是干部上门服务制度。在生产特别繁忙季节或对因身体原因办事不方便的群众,免费提供上门服务。

3、以优质高效服务为出发点,建立健全机制。运行机制的建立健全要紧紧围绕责任的落实来进行。一是实行首问责任制,强化“第一接收群众需求信息人”的责任,促其过问到底;二是实行分工负责制,强化职能单位的责任,促其负责到底;三是实行限时办结制,强化承办人的时间观念,提高工作效率;四是实行跟踪问效制,强化责任人的落实意识。

(三)完善绩效考评,形成有效激励。调查结果显示,在占全市乡镇总数54%的改革不深入的乡镇中,普遍没有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绩效考评机制,影响了干部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客观、公正地评价干部的工作实绩,对于构建服务型政府势在必行。

1、按照“权责统一、分类考评”的原则,科学地制定绩效考评方案。首先是遵循“权责统一”的原则,把干部的工作任务(权)与工作目标(责)紧密联系在一起进行考评。一是目标责任书的制定,不仅要明确工作任务,而且要明确工作目标的完成质量和时限要求,为年度考评打好基础。二是年度考评方案的考评标准要与目标责任书完全一致,不能搞成“两张皮”。其次是遵循“分类考评”的原则,按照干部工作的不同岗位区别对待、分类考评。对包村驻点干部,其工作实绩的考评要重在围绕群众需求办实事,且获得服务对象的满意、认可上;对在便民服务中心工作的干部,其工作实绩的考评要重在围绕群众需求,做好接待、办证、咨询和其他服务工作上。

2、按照“群众监督、公开透明”的原则,公正公平地实施绩效考评。首先是遵循“群众监督”的原则,要在绩效考评中,给群众充分的知情权、评价权。一是对包村驻点干部为群众需求所办的实事,应由群众在干部《办事登记本》上签字认可,并及时在乡镇《群众需求办理台帐》上备案登记,以备考评。二是对在便民服务中心工作的干部为群众需求所提供的服务,应以《群众意见簿》和群众代表民主测评结果为重要依据,进行绩效考评。其次是遵循“公开透明”的原则,要将绩效考评办法、考评程序、考评参与人、考评时间、考评结果及时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得到群众认可。

3、按照“奖罚分明、任用有别”的原则,实事求是地兑现绩效奖惩。正确运用绩效考评结果,做到奖惩兑现。一要奖罚分明。对实绩突出的优秀干部给予应得的奖励,对工作任务未达标的干部评为“基本称职”或“不称职”,并扣除年终考评奖。二要任用有别。对干部的使用要与绩效考评结果严格挂钩,让能干事、干成事的有舞台、有荣誉;让不干事、干不成事的挪位子、无市场。

篇五 乡镇综合配套改革调查报告范文

取消农业税费后,如何巩固税费改革成果,从根本上遏制农民负担反弹?湖北省谷城县实施的乡镇综合配套改革以乡镇机构和人员精简为突破口,大大转变了农村基层政府职能,探索出一条与农村税费改革制度相适应的乡镇机构改革新路。

最近三年来,谷城县乡镇机关干部减少64%,机构编制大大压缩。同时,把乡镇事业单位整体转制为公共服务组织,通过规范服务方式,明确公益职能、量化考核指标等方式,构建起农村新型公共服务体制。乡镇综合配套改革调查报告范文

--乡镇机构臃肿 农民负担沉重

谷城县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全县有10个乡镇,43万亩耕地,55万人口。据谷城县委常委、组织部长陈启合介绍,20*年,谷城县一般乡镇财政供养的人口少则500人,多则上千人。记者在调查时了解到,综合配套改革前,紫金镇仅乡镇一级的领导干部就有22人,城关镇仅镇财政所就有70多人,就连谷城县石花镇城建所的在册工作人员都达到99人。襄樊市委常委、谷城县委书记周霁说,税费改革后,这些人依然在打擦边球,不收费就没有办法生存。过去上面有一个部门、下面就要对应一个,机构庞大,行政效率不高、乡镇机构职能不清晰,必须把乡镇党政机关人员压缩,合理设置机构布局,才能巩固税费改革成果。乡镇综合配套改革调查报告范文

--四大措施推进乡镇机构改革

从20*3月开始,经过两轮改革,谷城县在四个方面全面推进乡镇综合配套改革:

一是整合乡镇机构设置,统一设立“三大办”:党政综合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和社会事务办公室。根据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工作的实际,谷城县重新界定了乡镇机构职能,划分了职责范围,撤销了乡镇政协机构。改革后,乡镇机关内部拉开了收入档次,以农民是否满意为标准,每年工作最好的机关干部与一般的机关干部相差1500元。

二是缩减乡镇机关人员编制。现在,谷城县10个乡镇共核定行政编制395名,实际在岗353人,分流646人,比改革前全县乡镇机关干部减少了64%,同时,后勤服务一律实行市场化、社会化运作。

三是精简领导班子。通过实行领导班子交叉任职,乡镇领导干部得以全面压缩。同时,县里对超配领导干部进行调整,其中改任乡级助理、干事45人。以紫金镇为例,改革后的领导职数只有书记兼镇长、副书记兼副镇长、副书记兼人大主席团主席、副书记兼纪检委书记,两位党委委员兼副镇长、宣传委员7人。

四是分流人员待遇落实到位。分流的乡镇机关干部中,很多在40-50岁之间,上有老、下有小,既没有出去闯荡的年龄优势,又没有达到退休年龄。为此,谷城县决定,对乡镇机关分流人员的基本生活费统一按其档案工资标准的60%发放。同时,对主动分流的干部按70%发放档案工资。整个改革建立在大家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始终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首位,把政策交给大家,没有出现大的波动。几年的实践证明,改革实现了既定的“减人、减事”的目标,成效非常明显。

篇六 乡镇机构改革与管理工作报告

精简政府机构是我们国家一直在大力改革的项目之一,特别是在基层,存在很多的冗员机构,工作没有积极性,政绩也不好,官员之间对工作互相推脱,这就是冗员的弊端;而且冗员导致国家的财政较为吃紧,这是我们一直以来都在痛陈的问题,所以精简基层机构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重要改革措施了。

我县在2023年的乡镇机构改革中,统一对乡镇原来的“七所八站”进行了撤并和精简。改革后,部分乡镇站所等靠要思想严重,习惯于吃旱涝保收的“皇粮”,对改革不满,怨天尤人,有的甚至频频上访,造成了十分不好的影响。大部分站所在各乡镇党委、政府的领导和县直有关单位的支持配合方1案8范.文库4欢迎您采,集下,不等不靠,依托自身优势自谋发展,既为“三农”服好务,又促进自身的发展。坪村镇就是充分发挥站所服务功能,以服务促发展,以发展促服务成功典范,为我们加强乡镇站所的管理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一、基本做法

1、加强领导,为站所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一是在政策上优惠。鼓励科技人员和分流人员领办、创办科技服务示范基地。农业服务站农技员龙先明率先创办20亩甘蔗示范基地,吸引农民到基地学技术、学管理,从而带动该镇的基地种植业的发展,今年坪村镇甘蔗种植面积锐增至xxx亩,明年还有不断扩大的势头。刘安洲同志在马鞍镇种植大棚蔬菜,无籽西瓜,甘蔗等高效经济作物,每年收入可达x万元,在马鞍镇起到了很好的以点带面的示范作用。二是在生活~本文由.方案范-文库'为您;搜}集整-理#上关照。县财政下拔差额补助包干经费按时定员发放到位,从不克扣拖欠,并由原来的每年xxx万元增至xxx万元。三是在政治上关心。进一步完善选人制度,各站所的负责人全部由学员或技术培训骨干担任,平时开会、学习与行编人员一视同仁。四是在管理上从严要求。镇政府制订干部管理两个规定一个目标}方案范文.库.整.理^,一个考核,坚持用实绩来衡量干部,对工作出色的镇里给予表彰、评优,并积极推介典型,农技站长龙先明“三农”服务工作成绩突出,在怀化市受到表彰。

2、精减机构和人员,促进站所轻装上阵求发展。根据乡镇站所的职能,对站所进行了撤并精简,将原来的15个站所精简为x个,编制由x人减至x人,精减xx%,同时积极鼓励在职人员离岗创办经济实体,带职分流xx人,解决了因人设岗、人浮于事的局面。

3、积极发挥技术优势,依靠优质服务求发展。一是集中技术力量,服务农业结构调整。通过改革后的农业综合服务站,切实转变职能,以农资经营为载体,在信息、技术、资金等方面为农户提供优质服务,紧紧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209国道为重点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先后引领农民创建了一百亩金藤无核葡萄基地,xxx亩东魁杨梅基地,xxx亩名优特水果基地,xxx亩甘蔗基地,xxx亩黑美人西瓜基地等共创办了15个基地和示范园区,积极引导农民开展产业结构调整。二是采取科技力量,加快农业科技推广。以科技服务为主旨,举办各种类型科技培训班、科技电视讲座、印发科教资料等。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使科技种植家喻户晓,不断提高农户的科技水平。同时为农户提供大量质优价廉的农药、化肥、种草等农资产品,以优质服务来促进站所的发展。该镇现已拥有四个大型农资综合服务部,总资产已达xxx万元。

4、明晰产权,盘活闲置资产,通过兴办实体求发展。水利管理站成立之后,镇政府利用闲置资源,对全镇九座水库和渠道进行维护和加固。实行财产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制度,让水利管理站进行承包经营管理,同时创办名优鱼养殖基地、钓鱼基地,以提高站所的经济效率。镇政府将闲置的x亩土地无偿提供给畜牧水产站,帮助他们完成乌鸡养殖合同,现已存栏乌鸡xxxx—xxx羽,每年纯收入可达x万余元。镇政府将这些资产的使用权提供给站所人员进行开发,让其自谋发展之路,既盘活了闲置资产。解决了分流人员的就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二、坪村镇事业站所与管理的主要成效

1、促进了站所的发展,搞活、搞好了站所的自身建设。现每个站所都创办了经济实体或示范基地,增强了造血功能,使各个站所正常有序健康运转。同时对事业站所进行事业单位法人登记,使镇事业单位真正成为独立承担民事责任法人,扩大事业站所自主权、经营权,大大增强了站所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2、理顺了管理体制,明确了事业站所的定位。坪村镇在此次机构改革中,坚持政事分开的原则,明确了乡镇长事业单位的职责范围和管理方式,将事业单位承担的行政职能交还给政府,将镇政府承担服务职能归位于事业单位,真正做到行政机关抓管理、事业单位搞服务,努力将事业单位的技术、人才、信息等优质转化为“三农”服务的现实生产力。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引导他们走企业化、社会化路子。

3、转变了干部的作风。通过开展全员竞聘上岗、优化组合、工资与成绩直接挂钩等一系列改革,同时加强对站所的规范管理,加强制度建设,以制度激励和约束站所干部职工。从而使各站所职工工作面貌变了,办事的效率高了,为农服务的意识强了,积极主动深入田间地头搞示范、抓项目、跑市场、找信息,极大地带动了我县农一产业结构调整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的进程。

三、坪村镇站所改革与管理的启示

1、推进事业站所的改革,必须真正关心爱惜人才。一是要激活用人机制,激发人才的活力,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二是要人尽其才,选择那些懂业务、专业对口、素质高、综合能力强的大中专毕业生充实到基层站所,让他们学有所用,人尽其才,发挥他们的专业特长,投身到经济建设的大潮中去。三是要建立机制。机构改革以后,站所凡没有受理过正规专业技术培训的人员要逐步提高他们的素质,分期分批有选择地对他们进行技能培训,使每人掌握一至几门为农服务的实用技术,为我县农村经济的发展贡献他们的才智。

2、推进站所改革,必须想方设法解决干部的出路问题。推进站所的改革,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精简分流干部的去向问题。如果只精简分流不管完善安置,改革不能算成功,也不知彻底,坪村镇站所改革就突出抓了人员的去向问题,使大部分的分流干部有事可干,有路可走。不断拓宽就业渠道,妥善安排下岗分流人员,鼓励和扶持下岗人员开展产业结构调整,尽力为他们创造条件兴办实体,以巩固改革的成果,促进社会的稳步和发展。

3、推进事业站所的改革,必须转变观念,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坪村镇在推进站所改革中,突破了以往那种改革中过分依靠政府,被动改革的观念,在改革中充分发挥了站所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引导事业站所利用自身优势,利用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积极创办开发性、服务性的经济实体,使站所不再依靠政府,干部职工不再等、靠、要,而是依靠自身实力,自找门路,自求发展。同时对站所人员创办、领办的企业或经济实体,有关部门要给予政策上的优惠和扶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证改革成功、社会稳定、站所搞活。

4、推进事业站所的改革,必须充分发挥站所的优势。推进改革的目的,就是使站所能更加高效地动作,更好地为农村的发展服好务。基层站所是农民走向致富的桥梁,拥有其它部门没有的科技、信息、人才等优势。郑重在发挥部门优势上做文章,才能使改革更顺利。乡镇事业站所要紧紧围绕为“三农”服务这个中心,切实搞好服务务,充分地发挥部门优势,搞活内部的运行机制,发展多种经营,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山区工业化的进程。

一年来通过精简机构,冗员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政府工作业绩也开始提上去了,使人人都有一种工作的危机感,这才是最重要的,相信随着冗员的降低,地方经济一定会得到更大的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小康社会的目标就更加容易的实现,我们的国家才会更加的繁荣昌盛下去!

篇七 乡镇综合配套改革调查报告模板

取消农业税费后,如何巩固税费改革成果,从根本上遏制农民负担反弹?湖北省谷城县实施的乡镇综合配套改革以乡镇机构和人员精简为突破口,大大转变了农村基层政府职能,探索出一条与农村税费改革制度相适应的乡镇机构改革新路。

最近三年来,谷城县乡镇机关干部减少64%,机构编制大大压缩。同时,把乡镇事业单位整体转制为公共服务组织,通过规范服务方式,明确公益职能、量化考核指标等方式,构建起农村新型公共服务体制。

--乡镇机构臃肿 农民负担沉重

谷城县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全县有10个乡镇,43万亩耕地,55万人口。据谷城县委常委、组织部长陈启合介绍,20*年,谷城县一般乡镇财政供养的人口少则500人,多则上千人。记者在调查时了解到,综合配套改革前,紫金镇仅乡镇一级的领导干部就有22人,城关镇仅镇财政所就有70多人,就连谷城县石花镇城建所的在册工作人员都达到99人。襄樊市委常委、谷城县委书记周霁说,税费改革后,这些人依然在打擦边球,不收费就没有办法生存。过去上面有一个部门、下面就要对应一个,机构庞大,行政效率不高、乡镇机构职能不清晰,必须把乡镇党政机关人员压缩,合理设置机构布局,才能巩固税费改革成果。

--四大措施推进乡镇机构改革

从20*3月开始,经过两轮改革,谷城县在四个方面全面推进乡镇综合配套改革:

一是整合乡镇机构设置,统一设立“三大办”:党政综合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和社会事务办公室。根据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工作的实际,谷城县重新界定了乡镇机构职能,划分了职责范围,撤销了乡镇政协机构。改革后,乡镇机关内部拉开了收入档次,以农民是否满意为标准,每年工作的机关干部与一般的机关干部相差1500元。

二是缩减乡镇机关人员编制。现在,谷城县10个乡镇共核定行政编制395名,实际在岗353人,分流646人,比改革前全县乡镇机关干部减少了64%,同时,后勤服务一律实行市场化、社会化运作。

三是精简领导班子。通过实行领导班子交叉任职,乡镇领导干部得以全面压缩。同时,县里对超配领导干部进行调整,其中改任乡级助理、干事45人。以紫金镇为例,改革后的领导职数只有书记兼镇长、副书记兼副镇长、副书记兼人大主席团主席、副书记兼纪检委书记,两位党委委员兼副镇长、宣传委员7人。

四是分流人员待遇落实到位。分流的乡镇机关干部中,很多在40-50岁之间,上有老、下有小,既没有出去闯荡的年龄优势,又没有达到退休年龄。为此,谷城县决定,对乡镇机关分流人员的基本生活费统一按其档案工资标准的60%发放。同时,对主动分流的干部按70%发放档案工资。整个改革建立在大家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始终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首位,把政策交给大家,没有出现大的波动。几年的实践证明,改革实现了既定的“减人、减事”的目标,成效非常明显。

--乡镇事业单位整体转制

谈起改革前乡镇事业单位的状况,城关镇党委书记兼镇长周云说:“基本上是人心散了,党委、政府为农民服务的线断了。”城关镇畜牧兽医服务中心主任杨国政说:“我们不知道干什么,收入也没有保障。”当时,农民群众对政府的公共服务很不满意,例如,农民购买假种子、假肥料等情况没有人能去进行真正有效的管理。

按照谷城县乡镇事业单位改革的整体部署,谷城县将全县乡镇事业单位整体转制,以促进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各乡镇把财政所和经管站合并,民政所撤销,职能转到乡镇社会事务办公室。撤销乡镇残联、党校、社会保障服务所,其他站所整体转制为中介组织。目前,全县10个乡镇共有计生、城建、文化、广播、农水、农技、农机、兽医等8类站所71个事业单位顺利实现转制。

为解除乡镇事业单位等被改革对象的后顾之忧,谷城县在全县乡镇事业单位内,全面推行全员参加养老保险工作。谷城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魏开杰告诉记者,到2005年底,全县乡镇事业单位的2768名职工全部参加了养老保险,单位应缴的1250万元和个人应缴的1213万元全部收缴入库,职工参保率、基金收缴入库率、养老保险手册发放率全部达到了100%,确保了乡镇事业单位改革的稳步推进。

--三方面举措构建公共服务新体制

在构建农村新型公共服务体系方面,谷城县主要有三项举措:

一是规范服务方式,明确公益职能。除各乡镇畜牧兽医中心实行县级行政主管部门派出制外,其他服务中心一律实行委托服务制。县里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确定了乡镇站所转制后承担的43项公益职能。对公益职能,政府购买服务,预拨10%至20%的财政投入,最后考核通过、农民认定后,一起算总账。现在由各乡镇站所转制而成的服务中心充满朝气。这些单位的职工,过去每月平均收入只有300元左右,现在大多数提高到600多元。

二是各乡镇和县直主管部门,将各项服务活动量化成具体考核指标,在与各服务中心充分协商的基础上,签订委托服务合同,明确双方的责权利、服务要求、经费数额和考核兑现办法等事项。制度的创新使服务中心员工的工作态度有了巨大的转变。比如乡镇农机站的工作人员过去只是在办公室里等着农民来,现在必须下到田里去直接服务农民。只有农民接受了服务,满意签字,农机服务单位才能收到政府的拨款。

三是重新界定农村公益投入标准,打足经费,实行资金直达。过去全县10个乡镇每年共下拨农技推广费用28万元,而现在按照全县43万亩耕地,每亩1元多的标准,将全县农技推广费用总额提高到40多万元。在结算方式上,县财政对这些转制后的服务单位实行年初预拨款、半年一考核、年终结总账的办法。目前,谷城县已按照全年预算20%的比例,向各服务中心预拨了启动经费,保证了农村新型服务体系的运转。20*年谷城县乡镇公益事业经费预算为627万元,与20*年相比,增长了约30%。

--政府工作效能明显增强 新机制活力显现

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完成后,谷城县乡镇机关和事业单位的职能得到了重新界定,基层政权结构得到了优化。陈启合告诉记者,乡镇综合配套改革斩断了乱收费的根子,切断了随意进人的源头。改革到位后,机关干部普遍增强了危机感。现在,县里设立了乡村干部寻访问事制度,变农民的上访为干部的下访,主动与群众沟通,解决群众的各种问题。

襄樊市委副秘书长、市农办主任吴长华说,谷城县乡镇政府职能转换的效应是显而易见的。目前留下来的乡镇干部队伍,素质比较高,用引导、服务、示范的方式发展经济和社会事务的能力大大增强。现在谷城县农民与政府之间的关系空前密切,党在农村基层的执政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圆满完成了改革之初确定的各项目标。

周云告诉记者,以前镇里各站所在资金上是“以钱养人,一年缺半年的粮”。20*年,县财政对城关镇各服务中心的投入,比改革前多投28万元,全面实现了“以钱养事”。

县乡两级财政对农村公益事业投入的大幅增加,为服务中心增加收入、服务人员提高待遇创造了条件。新型考核体系的建立,特别是通过推行服务内容和服务效果农民签字认可制度,让农民有了更大的发言权。

篇八 乡镇综合配套改革的调查报告范文

取消农业税费后,如何巩固税费改革成果,从根本上遏制农民负担反弹?湖北省谷城县实施的乡镇综合配套改革以乡镇机构和人员精简为突破口,大大转变了农村基层政府职能,探索出一条与农村税费改革制度相适应的乡镇机构改革新路。

最近三年来,谷城县乡镇机关干部减少64%,机构编制大大压缩。同时,把乡镇事业单位整体转制为公共服务组织,通过规范服务方式,明确公益职能、量化考核指标等方式,构建起农村新型公共服务体制。

--乡镇机构臃肿农民负担沉重

谷城县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全县有10个乡镇,43万亩耕地,55万人口。据谷城县委常委、组织部长陈启合介绍,20*年,谷城县一般乡镇财政供养的人口少则500人,多则上千人。记者在调查时了解到,综合配套改革前,紫金镇仅乡镇一级的领导干部就有22人,城关镇仅镇财政所就有70多人,就连谷城县石花镇城建所的在册工作人员都达到99人。襄樊市委常委、谷城县委书记周霁说,税费改革后,这些人依然在打擦边球,不收费就没有办法生存。过去上面有一个部门、下面就要对应一个,机构庞大,行政效率不高、乡镇机构职能不清晰,必须把乡镇党政机关人员压缩,合理设置机构布局,才能巩固税费改革成果。

--四大措施推进乡镇机构改革

从20*3月开始,经过两轮改革,谷城县在四个方面全面推进乡镇综合配套改革:

一是整合乡镇机构设置,统一设立“三大办”:党政综合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和社会事务办公室。根据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工作的实际,谷城县重新界定了乡镇机构职能,划分了职责范围,撤销了乡镇政协机构。改革后,乡镇机关内部拉开了收入档次,以农民是否满意为标准,每年工作最好的机关干部与一般的机关干部相差1500元。

二是缩减乡镇机关人员编制。现在,谷城县10个乡镇共核定行政编制395名,实际在岗353人,分流646人,比改革前全县乡镇机关干部减少了64%,同时,后勤服务一律实行市场化、社会化运作。

三是精简领导班子。通过实行领导班子交叉任职,乡镇领导干部得以全面压缩。同时,县里对超配领导干部进行调整,其中改任乡级助理、干事45人。以紫金镇为例,改革后的领导职数只有书记兼镇长、副书记兼副镇长、副书记兼人大主席团主席、副书记兼纪检委书记,两位党委委员兼副镇长、宣传委员7人。

四是分流人员待遇落实到位。分流的乡镇机关干部中,很多在40-50岁之间,上有老、下有小,既没有出去闯荡的年龄优势,又没有达到退休年龄。为此,谷城县决定,对乡镇机关分流人员的基本生活费统一按其档案工资标准的60%发放。同时,对主动分流的干部按70%发放档案工资。整个改革建立在大家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始终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首位,把政策交给大家,没有出现大的波动。几年的实践证明,改革实现了既定的“减人、减事”的目标,成效非常明显。

--乡镇事业单位整体转制

谈起改革前乡镇事业单位的状况,城关镇党委书记兼镇长周云说:“基本上是人心散了,党委、政府为农民服务的线断了。”城关镇畜牧兽医服务中心主任杨国政说:“我们不知道干什么,收入也没有保障。”当时,农民群众对政府的公共服务很不满意,例如,农民购买假种子、假肥料等情况没有人能去进行真正有效的管理。

按照谷城县乡镇事业单位的改革的整体部署,谷城县将全县乡镇事业单位整体转制,以促进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各乡镇把财政所和经管站合并,民政所撤销,职能转到乡镇社会事务办公室。撤销乡镇残联、党校、社会保障服务所,其他站所整体转制为中介组织。目前,全县10个乡镇共有计生、城建、文化、广播、农水、农技、农机、兽医等8类站所71个事业单位顺利实现转制。

为解除乡镇事业单位等被改革对象的后顾之忧,谷城县在全县乡镇事业单位内,全面推行全员参加养老保险工作。谷城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魏开杰告诉记者,到2005年底,全县乡镇事业单位的2768名职工全部参加了养老保险,单位应缴的1250万元和个人应缴的1213万元全部收缴入库,职工参保率、基金收缴入库率、养老保险手册发放率全部达到了100%,确保了乡镇事业单位的改革的稳步推进。

--三方面举措构建公共服务新体制

在构建农村新型公共服务体系方面,谷城县主要有三项举措:

一是规范服务方式,明确公益职能。除各乡镇畜牧兽医中心实行县级行政主管部门派出制外,其他服务中心一律实行委托服务制。县里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确定了乡镇站所转制后承担的43项公益职能。对公益职能,政府购买服务,预拨10%至20%的财政投入,最后考核通过、农民认定后,一起算总账。现在由各乡镇站所转制而成的服务中心充满朝气。这些单位的职工,过去每月平均收入只有300元左右,现在大多数提高到600多元。

二是各乡镇和县直主管部门,将各项服务活动量化成具体考核指标,在与各服务中心充分协商的基础上,签订委托服务合同,明确双方的责权利、服务要求、经费数额和考核兑现办法等事项。制度的创新使服务中心员工的工作态度有了巨大的转变。比如乡镇农机站的工作人员过去只是在办公室里等着农民来,现在必须下到田里去直接服务农民。只有农民接受了服务,满意签字,农机服务单位才能收到政府的拨款。

三是重新界定农村公益投入标准,打足经费,实行资金直达。过去全县10个乡镇每年共下拨农技推广费用28万元,而现在按照全县43万亩耕地,每亩1元多的标准,将全县农技推广费用总额提高到40多万元。在结算方式上,县财政对这些转制后的服务单位实行年初预拨款、半年一考核、年终结总账的办法。目前,谷城县已按照全年预算20%的比例,向各服务中心预拨了启动经费,保证了农村新型服务体系的运转。20*年谷城县乡镇公益事业经费预算为627万元,与20*年相比,增长了约30%。

--政府工作效能明显增强新机制活力显现

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完成后,谷城县乡镇机关和事业单位的职能得到了重新界定,基层政权结构得到了优化。陈启合告诉记者,乡镇综合配套改革斩断了乱收费的根子,切断了随意进人的源头。改革到位后,机关干部普遍增强了危机感。现在,县里设立了乡村干部寻访问事制度,变农民的上访为干部的下访,主动与群众沟通,解决群众的各种问题。

襄樊市委副秘书长、市农办主任吴长华说,谷城县乡镇政府职能转换的效应是显而易见的。目前留下来的乡镇干部队伍,素质比较高,用引导、服务、示范的方式发展经济和社会事务的能力大大增强。现在谷城县农民与政府之间的关系空前密切,党在农村基层的执政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圆满完成了改革之初确定的各项目标。

周云告诉记者,以前镇里各站所在资金上是“以钱养人,一年缺半年的粮”。20*年,县财政对城关镇各服务中心的投入,比改革前多投28万元,全面实现了“以钱养事”。

县乡两级财政对农村公益事业投入的大幅增加,为服务中心增加收入、服务人员提高待遇创造了条件。新型考核体系的建立,特别是通过推行服务内容和服务效果农民签字认可制度,让农民有了更大的发言权。

篇九 乡镇机构改革竞聘报告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各位同事:

大家好!

首先感谢组织和领导为我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学习、锻炼和提高的机会,也感谢同志们对我的理解、信任和支持。今天,我站在演讲台上作竞职演讲,心情很激动,这次十分难得的锻炼和提高自己的机会,我将倍加珍惜,下面将我的基本情况、工作表现和体会、以及今后的工作思路向各位作一汇报,希望得到指教。

我参加竞聘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政治上积极上进。本人在工作、学习、生活中能够不断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到了立场坚定、旗帜鲜明、积极进取、对工作始终保持着满腔热情。二是经过多年的实践锻炼,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培养了自己多方面的能力。能说,能干,能协调,能干成事,参加工作年来,多项工作得到了领导的肯定和认可。三是有一定的创新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爱学习、爱思考,工作中注重发挥主观能动性,超前意识强,有利于开拓工作新局面,认真负责,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四是经历过农村艰苦生活的磨炼,培养了自己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性格;深感人生不易,富有人情味,颇具同情心,乐于助人。这些正是团结同志、做好工作的基础。如果这次竞聘成功,我将和其他同志一道,发扬爱岗敬业、勤奋好学、吃苦奉献、团结协作的精神,扑下身子、默默无闻,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园满完成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在今后的工作,我将努力做到:

首先,进一步加强个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思想修养和业务本领。继续发扬爱岗敬业、勤勉好学的精神,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努力把自己锻炼成一名政治合格、业务过硬、作风优良的干部职工。

其次,准确定位,发挥自己的优势,搞好服务,与其它同志一道,齐心合力搞好工作。工作中,敢于吃苦,勇于奉献,坚持务实,不断创新,既讲团结,又求协作,扑下身子、默默无闻,圆满完成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

再次,遵纪守法,严于律已,在干部群众中保持良好的形象。努力做到严格要求,严格制度,严守秘密,严守纪律,在工作和生活中处处发挥带头作用。

如果我没有竞聘上,我也决不灰心丧气,这说明我在某些方面的条件还不够成熟,我一定勤奋努力,一如既往的干好本职工作。

谢谢大家。

篇十 乡镇水利站改革的调查报告

一、***市乡镇水利站现状

***市所辖6个县(市、区),现有68个乡镇办,改革前设有58个水利站,共有职工308人,其中正式工211人,临时工59人,退休职工38人。乡镇水利站的设置,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按乡镇设置,由县市水利部门主管;二是按小流域设置,由县市水利部门主管;三是按乡镇设置,由乡镇政府主管。目前乡镇水利站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是: 1.人员结构不合理,技术力量薄弱。主要表现在乡镇水利站人员学历偏低,专业技术人员偏少。在270名在职职工中,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只占总人数的31.5%,有技术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只占总人数的38.6%。

2.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多年来,乡镇水利站承担了大量的基层水利建设任务,如抗旱防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村水利工程维护管理、水资源开发保护等,这些工作大多具有很强的公益性,而政府又没有对乡镇水利站的公益性和经营性职能进行明确界定,并采取相应的财政政策或市场机制,以致长期以来职能混杂,难以建立合理有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3.经费紧缺,维系艰难。***市六县区中,除咸安区水利站下放乡镇管理,人员工资由乡镇负担外,其余五县市均实行县水利局和当地乡镇双重管理,人员工资和管理经费由县水利局从财政拨款或水费返还中列支。XX年五县市水利局共支付水利站经费121.6万元(其中财政仅为2.9万元),不足总费用的42%。随着水利站改革的推进,市县水利局已不能继续收取水费,也就不能再列支水利站的相关费用,水利站经费来源面临更大的困难。由于经费严重不足,职工收入低下,工作条件也极为艰苦,导致职工队伍不稳,人才难留。

二、***市乡镇水利站改革情况

目前,***市水利站改革正随着全省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同步推进。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

1、站段(库)合一。这种形式是将原水利站职能及有关人员就近并入一个水利工程管理单位,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进行优化配置,达到减人、减支、不减事的目的。嘉鱼县就是采用这种改革方式,对全县8个乡镇水利站进行了撤并。水利站撤并整合后,汛期的主要职责是防汛,非汛期的主要职责是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这样有利于水利工作的有机结合和站段技术力量的优化配置。

2、按小流域设水利服务中心。即按县(市、区)小流域或水系设立水利服务中心,统一负责所在乡镇的基层水利工作。通山县拟采用这种形式,将水利局按流域设立的7个水利中心站改为水利服务中心。服务中心由两类人员组成,一是1-2名流域内相邻乡镇水利助理员,从现有水利站人员中竟聘产生,由财政供养。二是转制聘用人员,走社会供养、自收自支的路子。

3、乡镇水利助理员+水利服务公司。这种形式是在乡镇选配一名年富力强、业务熟练的水利助理员,同时成立一个水利服务公司,作为基层水利发展的平台。水利助理员主要承担政府对水利的行政管理和公益性事务,而水利服务公司主要提供社会化、市场化服务,实行企业化运作。咸安区拟采取这种形式。

三、***市乡镇水利站改革的启示

1、乡镇水利站改革势在必行。搞好乡镇水利站改革是农村水利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水利站自身生存与发展的要求,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因此,各级水利部门务必高度重视,站在推动农村水利事业发展,促进小康社会建设的高度,搞好乡镇水利站改革。

2、乡镇水利站改革应坚持三个原则。一是坚持以人为本、有情操作的原则,立足于水利事业的长远发展和社会稳定,妥善制定人员安置方案。二是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湖区、丘陵、山区、平原等不同特点,合理确定改革模式。三是坚持有利发展、促进发展的原则,把建立农村水利事业发展的长效机制作为改革的根本目标。

3、乡镇水利站改革应做到三个结合。一是水利站改革与水管单位体制改革相结合。有条件的地方可把水利站并入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并按照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严格定性定编,积极推行管养分离。二是水利站改革与水价改革相结合。要抓住水价改革的契机,理顺水价形成机制,同时大力发展农村供水等,进一步拓展水利站服务领域和发展空间。三是水利站改革与农村水利发展相结合。要抓住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加大农村水利建设投入力度的机遇,以体制与机制的创新,促进农村水利事业与水利站自身同步发展。

4、乡镇水利站改革要搭建好发展平台。要结合实际,组建农村水利经济技术服务实体,作为促进农村水利事业发展新的载体和平台。一方面协助政府搞好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另一方面以市场化方式,承接面广量大的小型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及运行管理任务。

5、乡镇水利站改革应妥善解决人财物问题。一是要通过竞争上岗的方式,择优选配水利助理员,使其真正做到懂水利、爱水利、干水利。二是要充分考虑分流人员的正当权益和要求,妥善解决退休人员的供养问题,为分流人员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创造必要的条件。三是要及时对撤并的水利站进行清产核资,妥善解决水利站的债权债务问题。

6、乡镇水利站改革要加强组织领导。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关系到农村水利事业的发展,关系到水利职工的切身利益,改革过程中的人员分流、债权债务处理以及改革后新的基层服务组织的生存与发展都离不开国家的政策与资金支持。要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完善的改革方案,做好职工的思想工作,争取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确保改革的各项工作健康有序地进行。

篇十一 2023乡镇综合配套改革调查报告范文

取消农业税费后,如何巩固税费改革成果,从根本上遏制农民负担反弹?湖北省谷城县实施的乡镇综合配套改革以乡镇机构和人员精简为突破口,大大转变了农村基层政府职能,探索出一条与农村税费改革制度相适应的乡镇机构改革新路。

最近三年来,谷城县乡镇机关干部减少64%,机构编制大大压缩。同时,把乡镇事业单位整体转制为公共服务组织,通过规范服务方式,明确公益职能、量化考核指标等方式,构建起农村新型公共服务体制。

乡镇机构臃肿 农民负担沉重

四大措施推进乡镇机构改革

从20*3月开始,经过两轮改革,谷城县在四个方面全面推进乡镇综合配套改革:

一是整合乡镇机构设置,统一设立三大办:党政综合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和社会事务办公室。根据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工作的实际,谷城县重新界定了乡镇机构职能,划分了职责范围,撤销了乡镇政协机构。改革后,乡镇机关内部拉开了收入档次,以农民是否满意为标准,每年工作最好的机关干部与一般的机关干部相差1500元。

二是缩减乡镇机关人员编制。现在,谷城县10个乡镇共核定行政编制395名,实际在岗353人,分流646人,比改革前全县乡镇机关干部减少了64%,同时,后勤服务一律实行市场化、社会化运作。

三是精简领导班子。通过实行领导班子交叉任职,乡镇领导干部得以全面压缩。同时,县里对超配领导干部进行调整,其中改任乡级助理、干事45人。以紫金镇为例,改革后的领导职数只有书记兼镇长、副书记兼副镇长、副书记兼人大主席团主席、副书记兼纪检委书记,两位党委委员兼副镇长、宣传委员7人。

四是分流人员待遇落实到位。分流的乡镇机关干部中,很多在40-50岁之间,上有老、下有小,既没有出去闯荡的年龄优势,又没有达到退休年龄。为此,谷城县决定,对乡镇机关分流人员的基本生活费统一按其档案工资标准的60%发放。同时,对主动分流的干部按70%发放档案工资。整个改革建立在大家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始终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首位,把政策交给大家,没有出现大的波动。几年的实践证明,改革实现了既定的减人、减事的目标,成效非常明显。

乡镇事业单位整体转制

谈起改革前乡镇事业单位的状况,城关镇党委书记兼镇长周云说:基本上是人心散了,党委、政府为农民服务的线断了。城关镇畜牧兽医服务中心主任杨国政说:我们不知道干什么,收入也没有保障。当时,农民群众对政府的公共服务很不满意,例如,农民购买假种子、假肥料等情况没有人能去进行真正有效的管理。

按照谷城县乡镇事业单位改革的整体部署,谷城县将全县乡镇事业单位整体转制,以促进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各乡镇把财政所和经管站合并,民政所撤销,职能转到乡镇社会事务办公室。撤销乡镇残联、党校、社会保障服务所,其他站所整体转制为中介组织。目前,全县10个乡镇共有计生、城建、文化、广播、农水、农技、农机、兽医等8类站所71个事业单位顺利实现转制。

三方面举措构建公共服务新体制

在构建农村新型公共服务体系方面,谷城县主要有三项举措:

二是各乡镇和县直主管部门,将各项服务活动量化成具体考核指标,在与各服务中心充分协商的基础上,签订委托服务合同,明确双方的责权利、服务要求、经费数额和考核兑现办法等事项。制度的创新使服务中心员工的工作态度有了巨大的转变。比如乡镇农机站的工作人员过去只是在办公室里等着农民来,现在必须下到田里去直接服务农民。只有农民接受了服务,满意签字,农机服务单位才能收到政府的拨款。

政府工作效能明显增强 新机制活力显现

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完成后,谷城县乡镇机关和事业单位的职能得到了重新界定,基层政权结构得到了优化。陈启合告诉记者,乡镇综合配套改革斩断了乱收费的根子,切断了随意进人的源头。改革到位后,机关干部普遍增强了危机感。现在,县里设立了乡村干部寻访问事制度,变农民的上访为干部的下访,主动与群众沟通,解决群众的各种问题。

篇十二 乡镇机构改革调研报告范文

乡镇机构改革调研报告1

随着农村税费改革逐步完成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乡镇的职能应由行政命令型,向经济服务型转变,实现小政府、大服务的格局。乡镇是最基层的一级政府,主要面对着广大农村,直接服务于农民,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完成,乡镇的主要工作应放在搞好农村经济、文明建设,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上来。

一是要围绕农民增收,搞好服务。帮助农民搞好农业结构调整,向农民推广农技、农机等技术服务,传授科学的田间管理知识。

二是要加强农村教育。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农村要发展离不开教育,只有教育发展了,农民的素质就会逐步提高,才能很好地掌握市场信息,科学种田,农业就会增产,农民就能增收,这样才能使农民真正脱贫致富奔小康。

三是要加强社会治安管理。每个乡镇地域都比较广阔,人员居住分散,管理不便,为了农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必须加强社会治安管理。要经常深入到乡镇进行普法宣传,提高农民的法制观念。

四是要加强计划生育管理。提高人口素质,少生优生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因而计划生育是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近年来随着农民外出工的增多给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不便,再上传统的人口观念“儿孙满堂”、“养儿留根”的落后思想,扭转这一传统观念,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们加大计划生育政策宣传力度。

五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宣传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做到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保护好农村这块政治阵地和文化阵地,提升百姓的政治文化素养,杜绝邪恶,自觉去维护社会治安稳定,促使社会各项事业长足发展。乡镇要经常深入基层发展党员,增强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良好形象,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六是加强防灾救灾体系建设。由于多方面的因素,农民还不能完全摆脱“靠天吃饭”的制约,遇到天灾人祸,必须有一个强大的防灾救灾应急体系。如我县的“110”地震。六是加强卫生防预体系建设。全县85%的人口分布在乡镇,居住分散,医疗基础设施差,专业技术人员缺,遇到大的疫情就很难应服。如“非典”、“禽流感”等疾病就是一个例子。因此加强农村卫生防预体建设就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取消农业税后,乡镇政府的职能主要体现在上述六个方面,工作方式以主动为农民服务为主,减少了行政命令和行政干预。农业税取消后,乡镇干部从催粮要款等与农民有直接冲突的关系中摆脱出来,变为积极为农民提供各项服务,逐渐改善乡镇与农民的关系。农民对乡镇所做的工作会认可的满意的。

取消农业税后,乡镇的工作是减少了,但收取农业税只是阶段性工作,其它工作需常抓不懈。而且乡镇还承担这年度性或阶段性工作如禁牧、乡乡通油路工程、农田建设等工作需要乡镇抽调大量人员来完成。根据乡镇的主要职能和实际工作量,现有行政、事业机构设置和上次市县级机构改革的要求基本一致,而且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取消农业税后,乡镇应保留农业技术、计划生育、文化广播、卫生等公益性事业单位。

乡镇机构改革调研报告2

乡镇农机管理机构是农机化工作的最基层单位,是联系广大农机手的.桥梁和纽带,是农机技术宣传推广、修配服务、安全生产管理和发展农机合作服务组织等工作的主力军。乡镇农机管理机构建设得如何,直接影响到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和新农村的建设。根据湖南省《关于改革完善乡镇农技推广服务机构的实施方案》精神和娄底市农机局的要求,我局在今年4、5月份,利用一个月的时间,采取查阅档案、实地走访和召开座谈会的形式,对我市12个乡镇农机管理机构进行了细致如实调研,了解历史,查明现状,找出问题,提出建议,并在2011年5月12日召集全市的农机管理员集中座谈,征求意见,力促我市乡镇农机管理机构改革有序进行。

一、基本情况

(一)机构设置情况。2002年,全市乡镇机构改革后,乡镇农机站进行了调整,实行农、林、牧、渔、水、机等多站合一,全部归入乡镇农业综合开发中心。目前,全市共有12个乡镇,共设12位农机员。

(二)经费来源情况。全市乡镇农机站经费拨款形式主要是财政全额拨款和差额拨款两种,除毛易镇农机站实行全额拨款外,其余11个乡镇站均实行财政差额拨款,农机管理人员的工资收入基本有保障,但养老保险等福利保障难以落实到位。

(三)管理体制情况。自2002年乡镇机构改革后,乡镇农机站合并入乡镇农业综合开发中心,原农机员继续从事农机管理工作,管理体制为市和乡镇共管,以乡镇政府为主,市农机局主要负责农机化工作业务指导。

(四)人员结构情况。目前,全市乡镇共有农机员12人,农机员结构为:干部1人,职工11人;大部分为高中及高中以下学历;30岁以下的1人, 30-50岁10人, 50岁以上的1人。

二、存在问题

(一)编制不够合理。目前,全市12个乡镇仅有12名乡镇农机管理人员,且兼职人员多,占乡镇总数的80%,有6位农机员在岗不在编,占乡镇总数的50%。兼职人员不仅要负责该乡镇的农机化工作,还要承担常年驻村包片、森林防火、乡村规划、计划生育、社会稳定、安全生产等非农机行政事业管理的其他工作。即使是农机专职人员,也经常被乡级政府临时抽调承担其他任务,难以集中精力从事农机管理业务工作,使上级业务部门安排部署的农机化工作在贯彻落实中出现“梗塞”,难以传达落实到农村、农民和机手,给全市的农机管理工作带来极大的影响。通过调查,只设立1名兼职农机管理人员的乡镇,其农机化工作的各项指标都严重滞后。

(二)保障不能到位。全市12个乡镇站共12人,只有毛易农机站站长实行财政全额拨款,发全额工资,其余11名乡镇农机人员,实行财政差额拨款,工资收入连续几年为年工资总额的70%左右。又加之乡镇对农机工作不够重视,工资补助不足,在养老保险等福利方面落实难以到位,特别是那些在岗不在编的农机管理员,更是难以安心工作,影响了农机工作的积极性。

(三)经费投入不足。乡镇农机管理机构办公条件简陋,因为乡镇农业综合开发中心的设置,一般没有独立的办公场所,都是几个人挤在一起办公,乡镇农机管理的办公经费几乎为零,办公经费没有得到有效保障。由于正常的办分经费和必要的管理、公益性培训,技术服务经费无法得到保障,经费严重不足,应用于农机管理、推广等的设施设备基本没有,不同程度制约了农机技术人员作用的发挥。致使农机业务工作无法开展。

(四)管理难以协调。农机站管理体制为市和乡镇共管,以乡镇政府为主,市农机局主要负责农机化工作业务指导。通过调查,乡镇政府只管用人,乡镇农机管理人员随意更换、调动频繁、错岗错编的问题比较突出,没有充分考虑农机化的可持续性发展。农机局进行农机工作调配时,农机员每次都有新面孔,并且难以到位和适应农机业务与政策,影响了农机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主要建议

我市自从2008年进入国家农机购置补贴项目笼子后,全市农机保有量快速增长,农机化工作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而我市拖拉机挂牌率、持证率和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与省内先进地市相比差距较大。乡镇农机站的改革势在必行,因此要进一步理顺乡镇农机管理机构体制编制,充分发挥乡镇农机管理机构的作用,促进我市农机化的科学发展。

一、 合理设置编制。根据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办发[2009]4号)和湖南省《关于改革完善乡镇农技推广服务机构的实施方案》文件精神,结合冷水江乡镇农机管理机构和农机化发展实际,合理设置乡镇农机站编制。冷水江工业比重大,多为丘陵山岗地形,走现代农业是唯一选择,作为现代农业支撑的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尤其重要,现在每个乡镇仅一名农机员,并且多是在岗不在编,严重影响农机员的积极性,制约农机工作的深入开展。综合座谈会各方意见,我市每个乡镇以设置2个编安排 2名农机员(其中含1名农机技术人员)为宜。

二、明确工作职责。在科学设置农机编制后,应赋予相应的工作职责。在立足三农的基础上,全市乡镇农机职责还应结合冷水江市城乡统筹,明确其工作职责,让乡镇农机机构切实担负起乡镇农机推广、技术培训、信息服务、协调组建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农机数据统计、农机购置补贴宣传监管等工作,协助农机监理机构抓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三、理顺管理体制。农机站现有管理体制为市和乡镇共管,以乡镇政府为主,市农机局主要负责农机化工作业务指导。这种管理体制经过实践表明,便于乡镇管理,但却使农机局与乡镇工作难以协调一致,导致乡镇农机工作边缘化、无序化局面。难以进行业务指导。因此,在“市乡共管”大原则不变的前提下,实行市农机局管理为主的管理机制,即人员的考核、调配、晋升和业务经费由市农机局管理,乡镇政府负责综合协调、监督等行政管理,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和生活保障。

四、落实经费保障。一是将乡镇农机员工资纳入市财政统发中心,使乡镇农机人员基本生活有保障。二是落实乡镇农机工作经费,经费来源由市和乡镇两级按一定比例拨付,并列入财政年度预算,确保乡镇农机工作的开展。

五、加强自身建设。乡镇农机员在机构改革后加强农机工作责任感和积极性,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促进法》为准,按照以农业机械化为技术支撑的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强化工作职责,结合本地实际,以办点示范和组建专业合作社等服务方式,促进全市农机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篇十三 税费改革后乡镇财政运行状况调查报告范文

推进农村税费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时期为解决“三农”问题采取的一项重要决策,对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2023年以来按照省、市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部署,我县全面推进了农村税费改革,农民负担明显减轻,进一步规范了农村税费制度,但是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不断深入,目前乡镇财政收支矛盾,入不敷出的问题很严重,影响了地方财政的正常运转和多项事业的发展。

一、税费改革前,乡镇财政运行状况

税费改革前,各乡镇财政主要由预算内资金、预算外资金和自筹资金三部分组成,三大块资金的收支情况:1、预算内资金。支出主要用于农村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公共服务,行政事业部门的工资及公用经费等。但目前的支出大部分集中在行政、事业部门(主要是中小学)的工资和公用经费。即典型的“吃饭财政”。收入来源主要是农业税、农业特产税及工商类税收等税收收入。2、预算外资金。支出主要用于维持政府部门的日常运转,即政府部门的办公用品、交通费用、招待费等。收入来源主要是收费。3、自筹资金。支出主要用于农村公共建设、公共服务、教育支出及农村集体福利等。收入来源主要有乡镇内企业上交利润和管理费、乡统筹、各种集资收入及各种罚没款收入等。经调查我县33个乡镇税改前,收支情况都有少量缺口,缺口在10万元以下的有7个乡镇,10万元—50万元的有16个乡镇,50万元-100万元的有8个乡镇,100万元以上的有2个乡镇。现看一下税改前我县某乡镇的收支情况。财政收入总计:321万元。①上级补助收入170万元元(其中:税收返还49万元、体制定补47万元、追加专项74万元);②本级收入121万元(其中:国税收入21万元、地税收入81万元、罚没收入19万元);③集资收入约30万元。2、财政支出总计为375万元,其中①机关支出182万元(人员工资60万元、公用经费122万元);②所属部门事业费支出43万元;③镇级五项统筹支出150万元。

由此可以看出:农村税费改革前,虽然乡镇财政资金有缺口,但由于可以暗中自由调剂“乡统筹”资金,而资金缺口又可以变相转嫁到农民身上,乡镇财政依然能基本维持日常运转,问题还不至于“显性化”。

二、税费改革后,乡镇财政运行状况

税费改革后,中央明确规定取消农村教育集资等专门面向农民征收的行政事业收费和政府性资金集资,取消现行的按农民上年人均纯收入按一定比例征收的乡统筹费,“村提留”中的公积金被剔除出去,由村民按“一事一议”的办法筹资。这样,在分税制改革税收收入被大大缩减和农村税费改革后,连乡镇向农民收费集资的口子也扎紧了,有效地堵住了“三乱”,乡镇财政预算外收入及自筹资金大幅度地减少,上级财政下拨的转移支付资金,属于专款专用,严禁挤占挪用,在三大块资金收入同时大量减少的情况下,大部分乡镇财政难以为继。同一个乡镇税改后的财政收支情况。镇本级收入134万元(其中:地税、农业税收入101万元、罚没收入3.6万元、农业税附加收入26.4万元、行政事业费收入3万元。财政支出为349万元,其中①机关支出235万元(人员工资100万元元;公用经费135万元);②所属部门事业费支出41万元;③镇级税改资金专项支出103万元。

由此可以看出,农村税费改革后,有效地遏制了“三乱”之风的蔓延,乡镇财政预算外资金及自筹资金大幅减少,原来弥补财政收支缺口的维持机制被打破,乡镇债务偿还失去依靠,积累已久的乡镇财政问题最终完全凸显。

三、税费改革后,乡镇财政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1、收支矛盾日益突出。各乡镇财源基础薄弱,新的财源增长点少,财政收入增加缓慢。财政普遍存在收入的增加跟不上刚性支出增加的需要。我县2023年乡镇完成财政收入总计5443万元,其中:国税完成1981万元、地税完成3141万元、罚没及行政性收费等其它收入321万元。同年我县乡镇一般支出总计21198万元,比上年增长51.3%,普遍乡镇收入的增幅低于支出的增幅,总收支差额在15755万元,其中500万元以上的12个乡镇,400万元以上的8个乡镇,400万元以下的13个乡镇,收支差额呈增加的趋势,收支矛盾尖锐。

2、乡镇债务包袱沉重。据调查乡镇负债非常普遍,至2023年未,各乡镇欠世行贷款1387万元,欠农民基金会贷款4544万元,欠财政周转金3280万元,就这三项合计高达9212万元,超过500万元以上的7个乡镇,100万元以上的18个乡镇,100万元以下的8个乡镇,远远超出了乡镇的承受能力,比如我县通江口乡欠财政周转金254万元,欠世行贷款189万元,欠中央债贷款171万元,三项总计高达600多万元。各乡镇债务形成的原因既有多年财力不足积累的因素,也有其他政府行为失当转化的因素。乡镇难以还上欠款,上级财政只得采用扣款的办法,使本来困难的乡镇财政“雪上加霜”。

3、财政支持公共事业发展的能力严重不足,多数乡镇财力不宽裕,用于支持发展的财力捉襟见肘。乡镇成为名副其实的“吃饭财政”,乡镇财政仅仅成了发工资的“大出纳”,没有能力支持公共事业建设,影响了乡镇的发展。

4、乡镇机构臃肿,供养人员过多。我县共有33个乡镇、429个乡镇事业单位机构纳入改革范围,重新核定事业编制1579个,目前我县实有在职人员2362人,截止到目前我县33个乡镇全部完成事业单位进行改革分流任务,聘任1579人,未聘任783人,办理提前退休313人。各乡镇事业编制人员虽然进行了精简分流,但由于政策不完善,改革成本过大,难以将改革落实到位,这次事业编制改革资金缺口非常大,对自愿辞去公职的170人需发放辞职金246万元,对末聘人员783人,需资金730万元,拖欠乡镇所有在职事业人员工资1.3亿元,提前办理退休的需资金390万元,改革前已退休的需资金765万元,改革后重新竞聘上岗的需资金1555万元,总计需投入资金1.7亿元,精简下来的人员并没有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退休人员领取不到养老金,上岗人员不能正常发放工资,乡镇财政经济也没有因此而缓解,上访问题比较严重。

5、各乡镇招商引资形成规模的工业企业很少,有些企业都是涉农企业,税收含量少,对财政贡献极小,仅交纳一些所得税和其它小额税种,增值税为零,缺少高税收的工业企业、龙头企业,靠招商引资增加税收短期内无法摆脱财政困境。

6、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支出缺口较大。税费改革后,取消了乡镇村道路建设费,集资和村提留,乡镇村道路的建设要求列入乡镇财政预算,村乡道路的修建,则通过村民“一事一议”方式加以解决,但村民的觉悟并不是很高。有些问题通过“一事一议”很难解决。全县乡级道路支出缺口大约在219万元。同样用于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土地治理等方面的支出,税改后同样捉襟见肘,中央、省等上级财政虽然加大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但这块转移支付大都是有条件的,即需要乡镇财政一定的比例配套,大部分乡镇无力解决配套资金,配套资金少则几十万、多则上百万,乡镇根本拿不出这笔资金。

7、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受到了较大冲击。文化、卫生等其他农村公益事业支出无保障。税改后对大部分乡镇而言,若上级政府转移支付资金不到位,不要说建立完善的保障支出体系,就连现有的军烈属、优抚对象、五保户供养等支出都出现了严重资金缺口。优抚支出资金缺口31万元,五保户资金缺口1327万元,计划生育专职干部工资缺口46万元,乡镇敬老院工服人员工资、房屋维修等费用资金缺口66万元,原村干部退休人员、公伤人员费用缺口366万元,农村殡葬补助资金缺口184万元,村部的房屋维修,按每村每年1万元的标准测算,资金缺口429万元,农村中小学险房改造资金缺口3669万元,以上资金总的缺口为6118万元。这些资金税改前绝大部分来源于“三提五统”,税改后却没有着落。

四、缓解乡镇财政困难的对策、建议

1、切实转变观念,提高对乡镇财政工作的认识。乡镇财政是乡镇综合实力的集中反映,做好乡镇财政工作,事关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各级政府特别是乡镇党委、政府必须提高对财政工作的认识,正确看待财政与经济的关系,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财政增收这两个重点,制定切合实际的经济发展思路,选准发展方向和财源增长点。靠经济的发展增加财源,通过财政促进经济发展。

2、围绕农业产业化和资源开发,通过招商引资大力发展有税源的企业。根据市场要求,想方设法搞好资源开发,把资源转变为财源,通过招商重点扶持好民营企业、龙头企业、加工型企业,增加劳动力、提高社会化服务。

篇十四 乡镇综合配套改革调查报告格式

取消农业税费后,如何巩固税费改革成果,从根本上遏制农民负担反弹?湖北省谷城县实施的乡镇综合配套改革以乡镇机构和人员精简为突破口,大大转变了农村基层政府职能,探索出一条与农村税费改革制度相适应的乡镇机构改革新路。

最近三年来,谷城县乡镇机关干部减少64%,机构编制大大压缩。同时,把乡镇事业单位整体转制为公共服务组织,通过规范服务方式,明确公益职能、量化考核指标等方式,构建起农村新型公共服务体制。

--乡镇机构臃肿 农民负担沉重

谷城县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全县有10个乡镇,43万亩耕地,55万人口。据谷城县委常委、组织部长陈启合介绍,20*年,谷城县一般乡镇财政供养的人口少则500人,多则上千人。记者在调查时了解到,综合配套改革前,紫金镇仅乡镇一级的领导干部就有22人,城关镇仅镇财政所就有70多人,就连谷城县石花镇城建所的在册工作人员都达到99人。襄樊市委常委、谷城县委书记周霁说,税费改革后,这些人依然在打擦边球,不收费就没有办法生存。过去上面有一个部门、下面就要对应一个,机构庞大,行政效率不高、乡镇机构职能不清晰,必须把乡镇党政机关人员压缩,合理设置机构布局,才能巩固税费改革成果。

--四大措施推进乡镇机构改革

从20*3月开始,经过两轮改革,谷城县在四个方面全面推进乡镇综合配套改革:

一是整合乡镇机构设置,统一设立“三大办”:党政综合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和社会事务办公室。根据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工作的实际,谷城县重新界定了乡镇机构职能,划分了职责范围,撤销了乡镇政协机构。改革后,乡镇机关内部拉开了收入档次,以农民是否满意为标准,每年工作的机关干部与一般的机关干部相差1500元。

二是缩减乡镇机关人员编制。现在,谷城县10个乡镇共核定行政编制395名,实际在岗353人,分流646人,比改革前全县乡镇机关干部减少了64%,同时,后勤服务一律实行市场化、社会化运作。

三是精简领导班子。通过实行领导班子交叉任职,乡镇领导干部得以全面压缩。同时,县里对超配领导干部进行调整,其中改任乡级助理、干事45人。以紫金镇为例,改革后的领导职数只有书记兼镇长、副书记兼副镇长、副书记兼人大主席团主席、副书记兼纪检委书记,两位党委委员兼副镇长、宣传委员7人。

四是分流人员待遇落实到位。分流的乡镇机关干部中,很多在40-50岁之间,上有老、下有小,既没有出去闯荡的年龄优势,又没有达到退休年龄。为此,谷城县决定,对乡镇机关分流人员的基本生活费统一按其档案工资标准的60%发放。同时,对主动分流的干部按70%发放档案工资。整个改革建立在大家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始终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首位,把政策交给大家,没有出现大的波动。几年的实践证明,改革实现了既定的“减人、减事”的目标,成效非常明显。

--乡镇事业单位整体转制

谈起改革前乡镇事业单位的状况,城关镇党委书记兼镇长周云说:“基本上是人心散了,党委、政府为农民服务的线断了。”城关镇畜牧兽医服务中心主任杨国政说:“我们不知道干什么,收入也没有保障。”当时,农民群众对政府的公共服务很不满意,例如,农民购买假种子、假肥料等情况没有人能去进行真正有效的管理。

按照谷城县乡镇事业单位改革的整体部署,谷城县将全县乡镇事业单位整体转制,以促进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各乡镇把财政所和经管站合并,民政所撤销,职能转到乡镇社会事务办公室。撤销乡镇残联、党校、社会保障服务所,其他站所整体转制为中介组织。目前,全县10个乡镇共有计生、城建、文化、广播、农水、农技、农机、兽医等8类站所71个事业单位顺利实现转制。

为解除乡镇事业单位等被改革对象的后顾之忧,谷城县在全县乡镇事业单位内,全面推行全员参加养老保险工作。谷城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魏开杰告诉记者,到2005年底,全县乡镇事业单位的2768名职工全部参加了养老保险,单位应缴的1250万元和个人应缴的1213万元全部收缴入库,职工参保率、基金收缴入库率、养老保险手册发放率全部达到了100%,确保了乡镇事业单位改革的稳步推进。

--三方面举措构建公共服务新体制

在构建农村新型公共服务体系方面,谷城县主要有三项举措:

一是规范服务方式,明确公益职能。除各乡镇畜牧兽医中心实行县级行政主管部门派出制外,其他服务中心一律实行委托服务制。县里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确定了乡镇站所转制后承担的43项公益职能。对公益职能,政府购买服务,预拨10%至20%的财政投入,最后考核通过、农民认定后,一起算总账。现在由各乡镇站所转制而成的服务中心充满朝气。这些单位的职工,过去每月平均收入只有300元左右,现在大多数提高到600多元。

二是各乡镇和县直主管部门,将各项服务活动量化成具体考核指标,在与各服务中心充分协商的基础上,签订委托服务合同,明确双方的责权利、服务要求、经费数额和考核兑现办法等事项。制度的创新使服务中心员工的工作态度有了巨大的转变。比如乡镇农机站的工作人员过去只是在办公室里等着农民来,现在必须下到田里去直接服务农民。只有农民接受了服务,满意签字,农机服务单位才能收到政府的拨款。

三是重新界定农村公益投入标准,打足经费,实行资金直达。过去全县10个乡镇每年共下拨农技推广费用28万元,而现在按照全县43万亩耕地,每亩1元多的标准,将全县农技推广费用总额提高到40多万元。在结算方式上,县财政对这些转制后的服务单位实行年初预拨款、半年一考核、年终结总账的办法。目前,谷城县已按照全年预算20%的比例,向各服务中心预拨了启动经费,保证了农村新型服务体系的运转。20*年谷城县乡镇公益事业经费预算为627万元,与20*年相比,增长了约30%。

--政府工作效能明显增强 新机制活力显现

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完成后,谷城县乡镇机关和事业单位的职能得到了重新界定,基层政权结构得到了优化。陈启合告诉记者,乡镇综合配套改革斩断了乱收费的根子,切断了随意进人的源头。改革到位后,机关干部普遍增强了危机感。现在,县里设立了乡村干部寻访问事制度,变农民的上访为干部的下访,主动与群众沟通,解决群众的各种问题。

襄樊市委副秘书长、市农办主任吴长华说,谷城县乡镇政府职能转换的效应是显而易见的。目前留下来的乡镇干部队伍,素质比较高,用引导、服务、示范的方式发展经济和社会事务的能力大大增强。现在谷城县农民与政府之间的关系空前密切,党在农村基层的执政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圆满完成了改革之初确定的各项目标。

周云告诉记者,以前镇里各站所在资金上是“以钱养人,一年缺半年的粮”。20*年,县财政对城关镇各服务中心的投入,比改革前多投28万元,全面实现了“以钱养事”。

县乡两级财政对农村公益事业投入的大幅增加,为服务中心增加收入、服务人员提高待遇创造了条件。新型考核体系的建立,特别是通过推行服务内容和服务效果农民签字认可制度,让农民有了更大的发言权。

篇十五 乡镇机构改革调研报告

乡镇机构改革调研报告

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报告,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你知道怎样写报告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乡镇机构改革调研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乡镇机构改革调研报告

随着农村税费改革逐步完成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乡镇的职能应由行政命令型,向经济服务型转变,实现小政府、大服务的格局。乡镇是最基层的一级政府,主要面对着广大农村,直接服务于农民,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完成,乡镇的主要工作应放在搞好农村经济、文明建设,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上来。

一是要围绕农民增收,搞好服务。帮助农民搞好农业结构调整,向农民推广农技、农机等技术服务,传授科学的田间管理知识。

二是要加强农村教育。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农村要发展离不开教育,只有教育发展了,农民的素质就会逐步提高,才能很好地掌握市场信息,科学种田,农业就会增产,农民就能增收,这样才能使农民真正脱贫致富奔小康。

三是要加强社会治安管理。每个乡镇地域都比较广阔,人员居住分散,管理不便,为了农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必须加强社会治安管理。要经常深入到乡镇进行普法宣传,提高农民的法制观念。

四是要加强计划生育管理。提高人口素质,少生优生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因而计划生育是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近年来随着农民外出工的增多给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不便,再上传统的人口观念“儿孙满堂”、“养儿留根”的落后思想,扭转这一传统观念,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们加大计划生育政策宣传力度。

五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宣传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做到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保护好农村这块政治阵地和文化阵地,提升百姓的政治文化素养,杜绝邪恶,自觉去维护社会治安稳定,促使社会各项事业长足发展。乡镇要经常深入基层发展党员,增强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良好形象,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六是加强防灾救灾体系建设。由于多方面的因素,农民还不能完全摆脱“靠天吃饭”的制约,遇到天灾人祸,必须有一个强大的防灾救灾应急体系。如我县的“110”地震。六是加强卫生防预体系建设。全县85%的人口分布在乡镇,居住分散,医疗基础设施差,专业技术人员缺,遇到大的疫情就很难应服。如“非典”、“禽流感”等疾病就是一个例子。因此加强农村卫生防预体建设就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取消农业税后,乡镇政府的职能主要体现在上述六个方面,工作方式以主动为农民服务为主,减少了行政命令和行政干预。农业税取消后,乡镇干部从催粮要款等与农民有直接冲突的关系中摆脱出来,变为积极为农民提供各项服务,逐渐改善乡镇与农民的关系。农民对乡镇所做的工作会认可的满意的。

取消农业税后,乡镇的工作是减少了,但收取农业税只是阶段性工作,其它工作需常抓不懈。而且乡镇还承担这年度性或阶段性工作如禁牧、乡乡通油路工程、农田建设等工作需要乡镇抽调大量人员来完成。根据乡镇的主要职能和实际工作量,现有行政、事业机构设置和上次市县级机构改革的要求基本一致,而且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取消农业税后,乡镇应保留农业技术、计划生育、文化广播、卫生等公益性事业单位。

乡镇机构改革调研报告,尽在酷猫写作范文网。

乡镇改革报告15篇

加强殡葬管理,推行殡葬改革,抓好移风易俗,倡导文明新风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该镇在枝江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今年以来,该镇认真…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改革信息

  • 改革报告15篇
  • 改革报告15篇95人关注

    1.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报告全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开展以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关于深化农村改革的决策部署,积极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坚持问题 ...[更多]

  • 乡镇改革报告15篇
  • 乡镇改革报告15篇42人关注

    加强殡葬管理,推行殡葬改革,抓好移风易俗,倡导文明新风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该镇在枝江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今年以 ...[更多]

  • 深化改革的报告4篇
  • 深化改革的报告4篇37人关注

    农村信用社是农村金融主力军,是最好的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其稳健经营关乎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但是,从市场经济机制和行业管理体制双轨运行中的情况来看,现状不容乐观 ...[更多]

  • 单位改革报告11篇
  • 单位改革报告11篇27人关注

    事业单位作为向全社会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载体和平台,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事业单位发展中的问题不但影响行政效能和公共服务效率,也严重地制约 ...[更多]

报告范文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