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篇一 商品交易市场和社区商业调研报告
为了全面掌握我县商品交易市场和社区商业基础信息,摸清底数,加强行业管理规范,促进商品市场、商业网点健康持续发展,更好地为企业服务,我局于近日对我县商品交易市场和社区商业现状情况进场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市场建设情况
我县由于人口少,城市规模小,市场建设滞后。目前,成型的商品交易市场仅有3个,即:县农贸市场、县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和农贸市场。
1、县农贸市场。建于xx年,占地1300平方米,经营面积1100平方米,年交易额约1000万元,主要经营:干鲜蔬菜、肉类、活禽、水产等,满足县城区居民生活需要。
2、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建于xx年,占地6100平方米,经营面积3500平方米,市场内有:门面房60间,1100平方米的综合超市1个。目前,主要经营:农副土特产品、日用品、服装、电器等,形成一个综合市场。年交易额约4500万元。
3、农贸市场。建于xx年底,占地2700平方米,经营面积1800平方米,目前投入试营。主要经营:干鲜蔬菜、肉类、活禽、水产等。
(二)社区商业情况
我县只有一个商业社区,即袁家庄社区。
截止6月底社区总人口约(含流动人口)10000人,城市人均消费5000元/人、年;各类商业网点108个,从业人员233人;营业面积4122m2,营业收入2692万元(不含金融网点)。
二、存在的问题
从总体上看,近几年我市商贸流通业取得了较快发展,但同其他城市相比还存着很大的差距和不足,突出表现在:一是现代商业企业发展缓慢,龙头企业、大企业数量少,商贸流通企业规模小、档次低,批发零售和餐饮业主要以个体、私营为主,规模效益体现不出来。要素市场发展缓慢,传统流通业仍占主体,新型业态、新型营销方式尚在起步阶段。二是在市场建设方面,除几个农贸市场、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外,几乎没有成型的商品交易市场,更谈不上统一核算、集中收银、配送。三是物流业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没有专门的物流企业。四社区商业网点布局不合理,规划约束力低,市场的形成还停留在自发阶段。
三、建议
1、进一步完善已建市场。重点是城区商贸综合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首先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各类市场经营秩序、交易环境和交易行为;其次,扩大市场规模,增加交易市场商品品种,提升市场档次,充分发挥市场多功能作用。
2、加大对贫困山区县商贸流通业的投入力度。为促进服务业发展,建议上级部门从政策和资金等方面给予倾斜,尤其是对现有扶持政策,适当降低对承办企业规模的限制,因地制宜,扶持一批符合山区小县人口规模、经济水平的商贸项目,比如镇超工程、县超工程等,通过项目带动我县流通业发展。县级政府也要对重要商品储备、农贸市场、定点屠宰等流通业基础设施,通过公共投入方式加强建设;对于农村市场网络和社区商业设施的建设,应运用财政贴息、税收调节等措施,引导社会资金的投向,支持具有社会公益特征的流通领域建设。
3、积极培育大型商业企业集团。培育龙头企业,是促进我县商贸流通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一是对有实力的商业企业予以重点扶持,帮助他们做大做强。二是积极引进现代商业管理模式和管理经验,加快传统商业向现代商业转变。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商业企业在我县设立分支机构;鼓励商业企业与国内外大型商业企业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带动我县现代商业企业发展。
篇二 商品交易市场调研报告格式范例
商品交易市场作为商品流通的一种组织形式,发挥着集散商品、形成价格、传递消息、服务产销、配置资源的重要作用。近年来,伴随着宏观经济持续较快发展,湖南省商品交易市场逐步发展壮大,成为人民群众日用消费品和生产、建设所需物资的重要集散地,在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及方便城乡居民生活,扩大城乡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我省商品交易市场基本情况
湖南省商品交易市场已形成了遍布城乡的市场网络,商品市场体系日趋完善。2023年,全省商品交易市场2597个,总摊位数55.48万个,营业面积 1834.20万平方米,实现成交额3543.43亿元。其中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320个,总摊位数19.84万个,营业面积1036.78万平方米、成交额2969.65亿元,分别占全部商品交易市场总数的12.32%、35.76%、56.52%、73.81%。
(一)大型市场规模扩展,发展迅速。据统计,我省成交额5亿元以上的市场96家,占全部市场个数的3%,实现成交额2465.71亿元,占全部市场总成交额的81.4%。其中,5-10亿元商品交易市场有46家;10-100亿元的商品交易市场有44家;100亿元以上的商品交易市场有6家,分别是:长沙市红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农副产品大市场、湖南钢材大市场、湖南高桥大市场、湖南省三湘南湖大市场、中南汽车世界大中南汽车贸易公司、湖南九华钢材物流园。全省商品成交额在10亿元以上的商品交易市场实现成交额2130.15亿元,增长25.6%。100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实现成交额1219.59亿元,增长25.9%。显示出湖南大型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规模化发展的趋势明显。
(二)市场门类齐全,专业市场占优势。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全省已建成一批涵盖工业原材料、日用消费品、农副产品和生产要素等专业性和综合性较强的市场,形成了以专业市场为主,综合市场和其他市场为辅,门类齐全、协调配套、各具特色的商品市场体系。全省2597个商品市场中,综合市场有1586个,商品成交额为1359.18亿元,占比38.36%。其中,农产品综合市场712个,工业品综合市场88个,其它综合市场777个。专业市场1011个,商品成交额为2184.25亿元,占比61.64%。全省320个亿元市场中,综合市场有121个,商品成交额为1011.11亿元,占比37.8%。其中,农产品综合市场42个,工业品综合市场 26个。专业市场达199个,商品成交额为1958.54亿元,占比62.2%;从出租摊位数、营业面积和成交额看,专业市场比重均较高,分别为 56.5%、70.2%和66%。
(三)批零市场竞相发展,批发市场为主流。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商品交易市场已从单纯的交易主体的聚集场所逐步转向为大批发商、大代理商、大经销商的培育基地,向集中化与规模化经营方式发展,提高了商品交易市场的整体素质和运行效率。由于内部资源的整合,批发经营比重提升。2023年,全省320个亿元市场中,以批发为主的市场有172个,较2023年增加25个;以零售市场为主的市场有148个,较2023年增加32个;批发市场实现成交额 2248.46亿元,零售市场实现成交额721.20亿元,分别占亿元市场总成交额的75.7 %和24.3%,批发市场成交额占总成交额的比重较2023年提高7.7个百分点。
(四)长株潭地区主导地位进一步增强。从市场分布看,2023年,长株潭三市拥有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129个,实现市场成交总额1968.34亿元,分别占全省同期市场总数的40.3%和市场成交总额的66.3%,市场的集中度及辐射能力进一步显现。处于西部地区的湘西、怀化、张家界、邵阳和永州等五个市州共有亿元市场72个,占市场总数的22.5%;实现成交额451.88亿元,仅占市场总成交额的15.2%。
二、我省商品市场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城乡一体化发展,城乡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消费环境加速改善和现代物流快速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全省商品交易都呈现平稳上涨态势。但是,存在的问题依然不容忽视,主要表现为:
(一)商业网点规划滞后,且实施难度大。多年来,由于商业网点规划缺乏上位法支持,且未纳入城市总体规划统一实施,导致规划得不到落实。商品市场项目随意上马的现象比较突出,有些项目缺少科学论证,或者是不经过商务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就立项上马。商业项目雷同,特色不突出,极大地浪费了社会资源,造成了市场的无序发展和恶性竞争。而在新开发区、城郊结合部,商品市场的规划建设则不能很好的满足老百姓的生产生活需要。专业批发市场“有市无场”与“有场无市”并存,一些批发市场在城区,造成交通拥堵、环境脏、乱、差等问题,难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而城郊近来兴建的大型专业市场大多处于闲置状态。 (二)市场整体辐射能力较弱,竞争压力加大。全省商品市场发展结构不够平衡,商品市场总体水平不高,各专业市场的扩张受到制约,商品辐射面不广。同时,各市场之间的行业布局不尽合理,市场与市场之间经营的商品有不同程度的交叉和重叠,发展空间难以做大。2023年,从全省亿元市场经营的商品分类看,以简单、初级、低档的日用消费品、纺织服装鞋帽类和农副产品为主的亿元市场达140家,缺乏高端及特色市场,商品交易市场同质化现象严重,难以带动周边小企业和手工作坊的发展,产业规模难以扩大。并且同一个市场内的商品相似性较大,产品结构单一,由于技术含量低,缺乏协调,因此同一市场内的商户的竞争压力较大。再者,基于当地产业发展起来的市场,还存在着与竞争范围内其他市场的竞争,竞争压力较大。没有产业作依托,势必增加销售成本,减弱商品竞争力,从而进一步制约发展空间。
(三)商品交易市场的管理不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相对薄弱。目前商品交易市场规模大小参差不齐, 相当数量的中小型商品交易市场缺乏严格规范的管理, 个别市场处于放任自流的现象, 致使许多摊位摆设杂乱, 经营环境差, 违法违章行为比较普遍。特别是部分市场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 扰乱了市场秩序, 也严重危害和威胁消费者的身心健康。许多商品交易市场的监管随意性很大, 许多违规经营的情况以罚代管。消费者利益得不到切实保障的情况时有发生, 严重危害到了正常的市场经营秩序以及消费者对商品交易市场的信心, 影响了商品交易市场的持续发展。
(四)商品市场基础配套设施落后。我省商品市场大多建于80-90年代,基本属于第一、二代商品市场,规划起点低,基础设施落后,有的甚至是利用街道或其它空地搭起简易货棚建起来的,水、电、通风及排水设施都难以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由于缺乏专业规划,大部分商品市场没有配套停车场,车辆乱停乱放现象严重,严重影响交通。大部分专业市场缺乏专业物流、仓储、配送体系这个“魂”,有的虽在周边自发形成了仓储和物流区,但大多是极其低端的临时建筑,缺乏规划,管理粗放,安全隐患大,给市场监管带来很大的难题。如长沙高桥大市场等商品市场的仓储都集中在黎托和东山这两个街道,因为两个街道均为武广开发片区,仓储基本上都是临时建筑,仓储交通出入、货物存储安全、信息化管理、交易方式转变等与市场需求不配套,满足不了部分消费要求
(五)新型业态对商品市场冲击大。近几年来,电子商务、专业店、便民店、仓储式商店及购物中心等新型流通业态蓬勃发展,它们运用配送、代理制等现代商业组织形式和规范化流通运作模式,在商品流通领域不断扩大自己的份额,对传统的商品交易市场的发展提出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商品交易市场如果继续沿用传统经营方式和管理手段,将很难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
三、进一步促进商品交易市场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三个意识。一是强化大流通意识。流通活,百业兴。商品交易市场是城乡居民日常消费的重要场所,是广大企业产品销售与原材料采购的重要渠道,是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在引导群众消费、促进商品生产、活跃商贸流通、优化资源配置、方便居民生活、扩大城乡就业、推动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受素质性、结构性因素影响,我省商品交易市场面临规划引导不够、创新能力不足、转型提升缓慢等问题,又受到连锁卖场、电子商务等现代商贸流通模式和省外部分新型交易市场的挑战。因此,必须充分认识我省商品交易市场提升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更好地发挥其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中的重要作用。二是强化规划意识。规划是发展蓝图。好的规划能够有效优化资源配置,具有前瞻性、科学性、统筹性、法定性、稳定性,使空间与产业得以有效拓展和发展。我省要改变商品市场散、小、品质不高的格局,必须要强化规划意识。三是强化开拓意识。俗话说:“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湖北、浙江等地商品市场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思想解解放,敢于打破条条框框的束缚,让利、放权、给政策,既要大胆又要大度。
(二)突出三个抓手。一是抓规划引导。要放眼长远,着眼全省、全国,围绕打造区域性商贸中心的总体目标,将商业网点建设纳入城镇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镇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验收。同时要依托现有主题市场、产业基础和优势资源,按照区域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总体要求,通过市场布局和调整带动城市经济产业布局的优化,充分考虑商品市场集群化,形成“大市场、大商圈”的格局。二是抓战略项目。以项目促发展,以项目为突破口,突出产业带动能力强的重点市场的建设培育,把重点市场建成上规模、高品位、配套全、设施优,集商品交易、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会展博览、品牌建设于一体的现代化专业市场。三是抓提质改造。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扶持,支持现在有条件的商品市场进行提质改造,不断提高完善市场配套设施,提升市场档次;支持将现有分散的小规模同类市场进行资源整合,向市场集群化发展,增强规模效应和综合竞争力。
(三)提高五种能力。一是提高市场创新能力。引导重点市场创新交易手段和营销方式,降低交易成本和交易风险,积极推进连锁经营、仓储式平价批发、代理、经销、配送等现代经营方式,建立信息咨询、共同代理、展销展示、配送服务等现代市场功能,把重点骨干市场培育成商品集散中心、商品展示中心、商务活动中心、技术交流中心、信息服务中心和产业引导中心。建立以产业为基础,以市场为依托,集仓储、物流配送、旅游购物、流行趋势发布于一体的市场服务综合体。强化市场助推产业发展功能,依托市场商品信息和采购需求高度集聚的优势,探索市场与产业集群合作机制,提供市场实时动态信息,推动众多服务市场的中小微企业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二是提高市场信息化能力。加强规划和引导,推动营销网、物流网、信息网有机融合。加快建设商品交易市场管理信息系统、信息查询公告系统、联网监测监管系统等。鼓励发展适合商品交易市场自身特点的网上交易模式,加快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全球定位系统、移动通信、地理信息系统、电子标签等技术的应用,完善交易支付安全认证、移动支付、物流配送等支撑体系,促进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融合发展。鼓励主动对接网上市场,积极培育和引进网商,使商品交易市场成为网商采购平台和实物体验平台。鼓励加快建立支付、信用查询、法律咨询等公共服务平台,提升市场软实力。三是提高市场监管能力。积极完善流通标准化体系,加大标准的制定、宣传与实施力度。启动集贸市场管理办法修编程序,完善市场管理法规。建立适应市场商品特点的知识产权保护和打击假冒伪劣的长效监管机制,实行对市场上市食品、农产品、重要商品的可追溯管理。建立完善执法监督机制,实行部门联合执法,精简执法检查,着力解决职能交叉、多头执法等问题。加快商业诚信体系建设,完善食用信息采集、利用、查询、披露等制度,推动行业管理部门、执法监管部门、行业组织和征信机构、金融监管部门、金融机构信息共享。制定不同类型市场的管理服务标准,鼓励市场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分离,建立有资质、有品牌的市场管理公司,打造专业的市场运营管理团队,对市场实施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鼓励专业的市场管理公司做大做强,通过输出专业管理、专业培训等方式,提升我省商品交易市场整体管理服务水平。四是提高市场创品牌能力。鼓励市场举办者加强市场品牌注册、经营、管理与宣传,导入企业形象识别系统。指导省内有一定知名度的市场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尽快注册服务商标、防御商标等;鼓励市场注册集体商标等,并授权经营户使用;积极支持市场争创驰名商标、省商标、省知名商号,提升品牌知名度;鼓励品牌企业在市场设立总经销、总代理、特约经销等,提高市场上市商品品牌率。五是提高市场主体综合能力。鼓励市场举办者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鼓励有条件的市场举办者进行股份制改造,通过上市融资、发行债券等途径,增强资本实力,提高市场改造提升、对外拓展、兼并收购的能力;鼓励现有品牌市场改变传统的组织管理模式,通过兼并、整合现在各类市场资源,培养组建市场集团公司,采取连锁化、超市化、专业化的经营方式,推进市场的规范化管理。
(四)强化三个保障。一是组织保障。各级政府要成立由有关部门组织,定期的会商制度,统筹协调流通工作的全局性、战略性以及体制、机制等方面的难点问题,按照分工明确、统一、协调、高效的要求,完善管理体制,强化人员和经费保障。对重大项目,要采取“一企一策”的方式,为项目量身定做服务措施、优惠政策、解决建设难题。二是要素保障。建设大型市场集群,的要素瓶颈就是土地供应问题。要借鉴武汉汉口北商贸枢纽区的做法,以园区的方式、价格为大型商品市场集群项目供用地。此外,政府应积极搭建融资平台、组织人才培训等措施,为商品市场的发展提供全方位的要素保障。三是机制保障。首先要完善规划落实机制,将商业网点规划纳人城市总体规划,保证其严肃性、连续性和稳定性,规划部门在制定地块详规是要征询商务部门的意见等机制。其次要完善项目跟踪服务机制。要组织专门班子,开放“绿色通道”,为项目开工、开业提供全方位、高效的政务服务。
(五)加大政策扶持。一是要加强财税扶持。各地要安排专项资金,采取贴息、奖励、补贴等多种方式,重点支持商品交易市场提升发展,积极支持网上交易平台建设、市场经营管理人才培训等。要从培育市场的角度出发,在市场试营业期给予税费减免。二是要加大金融支持。搭建商品交易市场金融合作与资本运营平台,拓展商品交易市场融资渠道,构建有利于商品交易市场提升发展的金融支持服务体系。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针对市场经营特点,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开展动产、仓单、商铺经营权、租赁权等质押融资。鼓励金融机构在市场增设服务网点,推动银行卡、电子支付业务等在市场的应用,为市场经营户提供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
篇三 商品交易市场调研报告格式
商品交易市场作为商品流通的一种组织形式,发挥着集散商品、形成价格、传递消息、服务产销、配置资源的重要作用。近年来,伴随着宏观经济持续较快发展,湖南省商品交易市场逐步发展壮大,成为人民群众日用消费品和生产、建设所需物资的重要集散地,在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及方便城乡居民生活,扩大城乡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我省商品交易市场基本情况
湖南省商品交易市场已形成了遍布城乡的市场网络,商品市场体系日趋完善。2023年,全省商品交易市场2597个,总摊位数55.48万个,营业面积 1834.20万平方米,实现成交额3543.43亿元。其中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320个,总摊位数19.84万个,营业面积1036.78万平方米、成交额2969.65亿元,分别占全部商品交易市场总数的12.32%、35.76%、56.52%、73.81%。
(一)大型市场规模扩展,发展迅速。据统计,我省成交额5亿元以上的市场96家,占全部市场个数的3%,实现成交额2465.71亿元,占全部市场总成交额的81.4%。其中,5-10亿元商品交易市场有46家;10-100亿元的商品交易市场有44家;100亿元以上的商品交易市场有6家,分别是:长沙市红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农副产品大市场、湖南钢材大市场、湖南高桥大市场、湖南省三湘南湖大市场、中南汽车世界大中南汽车贸易公司、湖南九华钢材物流园。全省商品成交额在10亿元以上的商品交易市场实现成交额2130.15亿元,增长25.6%。100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实现成交额1219.59亿元,增长25.9%。显示出湖南大型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规模化发展的趋势明显。
(二)市场门类齐全,专业市场占优势。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全省已建成一批涵盖工业原材料、日用消费品、农副产品和生产要素等专业性和综合性较强的市场,形成了以专业市场为主,综合市场和其他市场为辅,门类齐全、协调配套、各具特色的商品市场体系。全省2597个商品市场中,综合市场有1586个,商品成交额为1359.18亿元,占比38.36%。其中,农产品综合市场712个,工业品综合市场88个,其它综合市场777个。专业市场1011个,商品成交额为2184.25亿元,占比61.64%。全省320个亿元市场中,综合市场有121个,商品成交额为1011.11亿元,占比37.8%。其中,农产品综合市场42个,工业品综合市场 26个。专业市场达199个,商品成交额为1958.54亿元,占比62.2%;从出租摊位数、营业面积和成交额看,专业市场比重均较高,分别为 56.5%、70.2%和66%。
(三)批零市场竞相发展,批发市场为主流。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商品交易市场已从单纯的交易主体的聚集场所逐步转向为大批发商、大代理商、大经销商的培育基地,向集中化与规模化经营方式发展,提高了商品交易市场的整体素质和运行效率。由于内部资源的整合,批发经营比重提升。2023年,全省320个亿元市场中,以批发为主的市场有172个,较2023年增加25个;以零售市场为主的市场有148个,较2023年增加32个;批发市场实现成交额 2248.46亿元,零售市场实现成交额721.20亿元,分别占亿元市场总成交额的75.7 %和24.3%,批发市场成交额占总成交额的比重较2023年提高7.7个百分点。
(四)长株潭地区主导地位进一步增强。从市场分布看,2023年,长株潭三市拥有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129个,实现市场成交总额1968.34亿元,分别占全省同期市场总数的40.3%和市场成交总额的66.3%,市场的集中度及辐射能力进一步显现。处于西部地区的湘西、怀化、张家界、邵阳和永州等五个市州共有亿元市场72个,占市场总数的22.5%;实现成交额451.88亿元,仅占市场总成交额的15.2%。
二、我省商品市场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城乡一体化发展,城乡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消费环境加速改善和现代物流快速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全省商品交易都呈现平稳上涨态势。但是,存在的问题依然不容忽视,主要表现为:
(一)商业网点规划滞后,且实施难度大。多年来,由于商业网点规划缺乏上位法支持,且未纳入城市总体规划统一实施,导致规划得不到落实。商品市场项目随意上马的现象比较突出,有些项目缺少科学论证,或者是不经过商务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就立项上马。商业项目雷同,特色不突出,极大地浪费了社会资源,造成了市场的无序发展和恶性竞争。而在新开发区、城郊结合部,商品市场的规划建设则不能很好的满足老百姓的生产生活需要。专业批发市场“有市无场”与“有场无市”并存,一些批发市场在城区,造成交通拥堵、环境脏、乱、差等问题,难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而城郊近来兴建的大型专业市场大多处于闲置状态。 (二)市场整体辐射能力较弱,竞争压力加大。全省商品市场发展结构不够平衡,商品市场总体水平不高,各专业市场的扩张受到制约,商品辐射面不广。同时,各市场之间的行业布局不尽合理,市场与市场之间经营的商品有不同程度的交叉和重叠,发展空间难以做大。2023年,从全省亿元市场经营的商品分类看,以简单、初级、低档的日用消费品、纺织服装鞋帽类和农副产品为主的亿元市场达140家,缺乏高端及特色市场,商品交易市场同质化现象严重,难以带动周边小企业和手工作坊的发展,产业规模难以扩大。并且同一个市场内的商品相似性较大,产品结构单一,由于技术含量低,缺乏协调,因此同一市场内的商户的竞争压力较大。再者,基于当地产业发展起来的市场,还存在着与竞争范围内其他市场的竞争,竞争压力较大。没有产业作依托,势必增加销售成本,减弱商品竞争力,从而进一步制约发展空间。
(三)商品交易市场的管理不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相对薄弱。目前商品交易市场规模大小参差不齐, 相当数量的中小型商品交易市场缺乏严格规范的管理, 个别市场处于放任自流的现象, 致使许多摊位摆设杂乱, 经营环境差, 违法违章行为比较普遍。特别是部分市场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 扰乱了市场秩序, 也严重危害和威胁消费者的身心健康。许多商品交易市场的监管随意性很大, 许多违规经营的情况以罚代管。消费者利益得不到切实保障的情况时有发生, 严重危害到了正常的市场经营秩序以及消费者对商品交易市场的信心, 影响了商品交易市场的持续发展。
(四)商品市场基础配套设施落后。我省商品市场大多建于80-90年代,基本属于第一、二代商品市场,规划起点低,基础设施落后,有的甚至是利用街道或其它空地搭起简易货棚建起来的,水、电、通风及排水设施都难以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由于缺乏专业规划,大部分商品市场没有配套停车场,车辆乱停乱放现象严重,严重影响交通。大部分专业市场缺乏专业物流、仓储、配送体系这个“魂”,有的虽在周边自发形成了仓储和物流区,但大多是极其低端的临时建筑,缺乏规划,管理粗放,安全隐患大,给市场监管带来很大的难题。如长沙高桥大市场等商品市场的仓储都集中在黎托和东山这两个街道,因为两个街道均为武广开发片区,仓储基本上都是临时建筑,仓储交通出入、货物存储安全、信息化管理、交易方式转变等与市场需求不配套,满足不了部分消费要求
(五)新型业态对商品市场冲击大。近几年来,电子商务、专业店、便民店、仓储式商店及购物中心等新型流通业态蓬勃发展,它们运用配送、代理制等现代商业组织形式和规范化流通运作模式,在商品流通领域不断扩大自己的份额,对传统的商品交易市场的发展提出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商品交易市场如果继续沿用传统经营方式和管理手段,将很难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
三、进一步促进商品交易市场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三个意识。一是强化大流通意识。流通活,百业兴。商品交易市场是城乡居民日常消费的重要场所,是广大企业产品销售与原材料采购的重要渠道,是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在引导群众消费、促进商品生产、活跃商贸流通、优化资源配置、方便居民生活、扩大城乡就业、推动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受素质性、结构性因素影响,我省商品交易市场面临规划引导不够、创新能力不足、转型提升缓慢等问题,又受到连锁卖场、电子商务等现代商贸流通模式和省外部分新型交易市场的挑战。因此,必须充分认识我省商品交易市场提升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更好地发挥其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中的重要作用。二是强化规划意识。规划是发展蓝图。好的规划能够有效优化资源配置,具有前瞻性、科学性、统筹性、法定性、稳定性,使空间与产业得以有效拓展和发展。我省要改变商品市场散、小、品质不高的格局,必须要强化规划意识。三是强化开拓意识。俗话说:“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湖北、浙江等地商品市场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思想解解放,敢于打破条条框框的束缚,让利、放权、给政策,既要大胆又要大度。
(二)突出三个抓手。一是抓规划引导。要放眼长远,着眼全省、全国,围绕打造区域性商贸中心的总体目标,将商业网点建设纳入城镇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镇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验收。同时要依托现有主题市场、产业基础和优势资源,按照区域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总体要求,通过市场布局和调整带动城市经济产业布局的优化,充分考虑商品市场集群化,形成“大市场、大商圈”的格局。二是抓战略项目。以项目促发展,以项目为突破口,突出产业带动能力强的重点市场的建设培育,把重点市场建成上规模、高品位、配套全、设施优,集商品交易、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会展博览、品牌建设于一体的现代化专业市场。三是抓提质改造。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扶持,支持现在有条件的商品市场进行提质改造,不断提高完善市场配套设施,提升市场档次;支持将现有分散的小规模同类市场进行资源整合,向市场集群化发展,增强规模效应和综合竞争力。
(三)提高五种能力。一是提高市场创新能力。引导重点市场创新交易手段和营销方式,降低交易成本和交易风险,积极推进连锁经营、仓储式平价批发、代理、经销、配送等现代经营方式,建立信息咨询、共同代理、展销展示、配送服务等现代市场功能,把重点骨干市场培育成商品集散中心、商品展示中心、商务活动中心、技术交流中心、信息服务中心和产业引导中心。建立以产业为基础,以市场为依托,集仓储、物流配送、旅游购物、流行趋势发布于一体的市场服务综合体。强化市场助推产业发展功能,依托市场商品信息和采购需求高度集聚的优势,探索市场与产业集群合作机制,提供市场实时动态信息,推动众多服务市场的中小微企业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二是提高市场信息化能力。加强规划和引导,推动营销网、物流网、信息网有机融合。加快建设商品交易市场管理信息系统、信息查询公告系统、联网监测监管系统等。鼓励发展适合商品交易市场自身特点的网上交易模式,加快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全球定位系统、移动通信、地理信息系统、电子标签等技术的应用,完善交易支付安全认证、移动支付、物流配送等支撑体系,促进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融合发展。鼓励主动对接网上市场,积极培育和引进网商,使商品交易市场成为网商采购平台和实物体验平台。鼓励加快建立支付、信用查询、法律咨询等公共服务平台,提升市场软实力。三是提高市场监管能力。积极完善流通标准化体系,加大标准的制定、宣传与实施力度。启动集贸市场管理办法修编程序,完善市场管理法规。建立适应市场商品特点的知识产权保护和打击假冒伪劣的长效监管机制,实行对市场上市食品、农产品、重要商品的可追溯管理。建立完善执法监督机制,实行部门联合执法,精简执法检查,着力解决职能交叉、多头执法等问题。加快商业诚信体系建设,完善食用信息采集、利用、查询、披露等制度,推动行业管理部门、执法监管部门、行业组织和征信机构、金融监管部门、金融机构信息共享。制定不同类型市场的管理服务标准,鼓励市场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分离,建立有资质、有品牌的市场管理公司,打造专业的市场运营管理团队,对市场实施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鼓励专业的市场管理公司做大做强,通过输出专业管理、专业培训等方式,提升我省商品交易市场整体管理服务水平。四是提高市场创品牌能力。鼓励市场举办者加强市场品牌注册、经营、管理与宣传,导入企业形象识别系统。指导省内有一定知名度的市场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尽快注册服务商标、防御商标等;鼓励市场注册集体商标等,并授权经营户使用;积极支持市场争创驰名商标、省商标、省知名商号,提升品牌知名度;鼓励品牌企业在市场设立总经销、总代理、特约经销等,提高市场上市商品品牌率。五是提高市场主体综合能力。鼓励市场举办者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鼓励有条件的市场举办者进行股份制改造,通过上市融资、发行债券等途径,增强资本实力,提高市场改造提升、对外拓展、兼并收购的能力;鼓励现有品牌市场改变传统的组织管理模式,通过兼并、整合现在各类市场资源,培养组建市场集团公司,采取连锁化、超市化、专业化的经营方式,推进市场的规范化管理。
(四)强化三个保障。一是组织保障。各级政府要成立由有关部门组织,定期的会商制度,统筹协调流通工作的全局性、战略性以及体制、机制等方面的难点问题,按照分工明确、统一、协调、高效的要求,完善管理体制,强化人员和经费保障。对重大项目,要采取“一企一策”的方式,为项目量身定做服务措施、优惠政策、解决建设难题。二是要素保障。建设大型市场集群,的要素瓶颈就是土地供应问题。要借鉴武汉汉口北商贸枢纽区的做法,以园区的方式、价格为大型商品市场集群项目供用地。此外,政府应积极搭建融资平台、组织人才培训等措施,为商品市场的发展提供全方位的要素保障。三是机制保障。首先要完善规划落实机制,将商业网点规划纳人城市总体规划,保证其严肃性、连续性和稳定性,规划部门在制定地块详规是要征询商务部门的意见等机制。其次要完善项目跟踪服务机制。要组织专门班子,开放“绿色通道”,为项目开工、开业提供全方位、高效的政务服务。
(五)加大政策扶持。一是要加强财税扶持。各地要安排专项资金,采取贴息、奖励、补贴等多种方式,重点支持商品交易市场提升发展,积极支持网上交易平台建设、市场经营管理人才培训等。要从培育市场的角度出发,在市场试营业期给予税费减免。二是要加大金融支持。搭建商品交易市场金融合作与资本运营平台,拓展商品交易市场融资渠道,构建有利于商品交易市场提升发展的金融支持服务体系。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针对市场经营特点,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开展动产、仓单、商铺经营权、租赁权等质押融资。鼓励金融机构在市场增设服务网点,推动银行卡、电子支付业务等在市场的应用,为市场经营户提供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