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第1篇 司法行政队伍中建设现状调查报告
司法行政机关是政法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法制宣传、法律服务、法律保障三大职能,在促进我县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社会稳定中发挥的作用是其他部门不可替代的。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更加体现出司法行政部门的重要性。党的十七大的召开确定了新的战略思想和方针,同时也对司法行政部门提出了更远、更高的目标和要求,司法行政
工作能否适应新时期新任务的要求,能否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中不辱使命,不断作出新的贡献,队伍建设是关键,是根本,也是保证。因此,在新时期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查找司法行政系统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发展和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司法行政队伍成为当务之急。
一、当前我县司法行政队伍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县经济不断发展,司法行政队伍也在不断壮大,干警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得到了较大提高,工作作风得到明显改善。但从适应新时期司法行政工作要求的高度,用科学发展观认真审视司法行政队伍,发现还存在很多的缺点和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专业知识缺乏。司法行政机关肩负普法依法治理、法律援助、法律服务管理、人民调解等与法律运用密切相关的工作职能,决定了我们的队伍必须是一支对法律掌握的比较透彻的队伍。然而长期以来,我县司法行政队伍普遍存在法律专业知识匮乏的问题,系统在编干部中具有法律大专以上学历9人,局机关90%是大学专科学历,但多数是成人教育半路出家,学的知识不系统,不细致,运用到工作中都显示出明显的不足,严重影响了各项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个别乡镇的工作人员书写法律文书都相当困难,因此要在人员准入、业务素质培训等方面狠下功夫。
二是进取心不强,动力不足。司法行政部门职能相对公检法比较弱,部分干警受经济大潮的影响,对现状不满,没有理清有为与有位、务虚与务实的关系,总是埋怨司法行政记挂在政法系统中地位低、职能软,缺乏一种以有为争有位的思想基础和争创一流业绩的工作干劲,对待工作存在应付了事的现象;有些务虚职能例如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还需要进一步虚功实做,避免流于形式,有些职能例如人民调解工作还缺乏务虚之功,缺少在实践基础上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探索,这都影响了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个别干警存在有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思想,不想学习新知识、新技术,靠吃老本渡日;工作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在工作上存在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明哲保身,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事业心、责任感不强。
三是思想闭塞,开拓意识不强。由于司法行政部门工作环境的特殊性,与外界接触较少,思想相对较封闭,特别是乡镇司法所的工作人员,长期工作在一线上,经常起早摸黑,整天泡在农村村屯,经常加班加点,节假日不能正常休息,整天面对的都是一些生活琐事,娱乐和放松心情的时间很少,使思想逐渐变的闭塞,局机关干部和乡镇司法所普遍存在一个创新意识不强的问题。加之,经费紧张,组织干部走出去请进来学习课开阔眼界一直很少,也可以说没有,局机关和各乡镇所至今办公电脑配不齐,上不了宽带,最现代快捷的信息工具至今没有用上,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束缚了干部创新意识,导致了干部缺乏开拓创新意识,固步自封,在原地打转转,很难有所创新。
二、解决问题的主要思路
作为司法行政机关,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 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本质要求,紧紧抓住科学发展这条主线,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司法行政队伍建设工作,把十七大确立的目标任务作为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集中解决突出存在的问题,全面提高队伍素质,把司法行政队伍建设成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队伍,更好地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用科学发展观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班子建设是队伍建设的关键。 强化司法行政队伍的领导干部政治能力建设,是履行司法行政部门三大职能的政治基础和能力保障,必须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政策水平和领导能力,才能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敏捷的思维,充分理解掌握指导司法行政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时刻把握大局,准确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司法行政工作实践,服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
1、率先垂范,用榜样的力量激励人。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领导干部既是领导者又是服务者,既是决策者又是实践者,要以身作则,与时俱进,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深炼内功,率先垂范,敢于向广大干部树旗帜、立标杆,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冲锋在前,退却在后,用正确的言论引导人,用模范行动教育人,用榜样的力量激励人。
2、坚持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和积极性。班子成员应自觉树立服从大局的意识,从大局工作要求出发,认真履行一岗双责责任制,坚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精诚团结,相互信任,相互沟通,相互支持,形成整体合力,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突破司法行政工作发展瓶颈,共同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司法行政队伍建设。
(二)用科学发展观加强队伍思想政治建设。以民为本、执政为民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司法行政
机关作为法制建设的重要力量,必须坚持执法为民、服务于民,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1、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全面加强思想政治建设。 使广大司法行政干部牢固树立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的理念, 切实在头脑中树立一切工作服从和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大局的意识,时刻想着大局,随时了解掌握新形势新任务下对政法工作的新要求,自觉地把各项工作融入大局中谋划和部署,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依法行政、依法管理、文明服务,把执行党的政策与执行法律服务、相结合,更好地承担起保障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历史使命和政治责任。
2、利用典型引路,发挥舆论导向功能,深入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典型是方向、典型是标杆。我们要在系统内开展学习典型活动,学习他们立场坚定,旗帜鲜明的政治觉悟,增强顾全大局意识;学习钻研业务,永无止境的学习态度;增强崇尚科学的意识;学习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增强工作的责任意识;学习清正廉洁,不循私情的自律能力,增强拒腐防变的意识;学习执法为公,体恤民情的工作作风,增强为民服务的意识。充分利用典型的榜样、示范作用,影响、带动全体干部,培养干部甘于清贫不埋怨、力扛重担不叫苦、成绩突出不邀功、乐于奉献不索取的精神,以争创人民满意的政法单位、争当人民满意的政法干部、争当文明标兵、创建五型机关等活动为载体,激发干部争先创优的热情,培养干部良好的工作作风,使每名干部都能通过创建活动的开展不断地充实自我,完善自我,展示自我,提高自身的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为群众排忧解难,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
(三)用科学发展观加强队伍业务素质能力建设
司法行政工作的发展着力点在于司法行政队伍的业务素质能力。我们要内强素质,不断提升内在动力,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推动司法行政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1、创新机制,强化干部教育培训。坚持培训与使用相结合,把业务培训作为上岗、任职、晋升的必要程序,按照重要干部重点培训、优秀干部优先培训、年轻干部全面培训的原则,更新理念和强化能力意识培养,实施人才培养工程。一是以职业培训为平台,广泛开展继续教育。鼓励干部善学、好学、博学,进行高层次的自学考试和函授培训,同时,扎实开展创建学习型司法行政机关活动,实行传帮带教育,新老结合,在工作实践中言传身教、互助、互补,形成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良性机制,使年轻干部得以快速提高、进步,培养更多的高、精、尖人才。二是强化重点人员培训。把业务骨干和一线司法干部作为重点,全力培养优秀司法干部。三是加强专题培训。根据司法行政业务内容和工作实践中遇到的难点、热点,进行专题培训和专题讨论、分析,开展好分类分批分层次的业务知识培训,重点在干部工作实践技能培训上下功夫,努力提高队伍的专业素质。
2、搭建平台,广泛开展岗位练兵。坚持在实践中培养人才,通过开展轮岗锻炼、实战训练和岗位练兵,培养大批业务能手和岗位标兵。一是搭建横向交流平台。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制定不同岗位的司法干部岗位练兵计划,明确训练内容、方法及标准,形成钻研业务的浓厚氛围。二是搭建自我展现平台。通过不同岗位交叉挂职煅炼等活动,加强对司法干部业务能力的实战训练,为司法干部搭建增长阅历、锻炼自我、施展才华的平台。三是搭建公平竞争平台。建立以工作实绩为核心的考核奖惩体系,完善竞争激励机制,营造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的和谐工作环境,充分调动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拼搏、创新、进取的良好氛围。
3、鼓励协作,增强团队精神建设。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职能作用,必须强化司法行政三支队伍建设,分工协作、互助共进,综合调控。一是强化机关干部队伍建设。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把好人才的引进、教育、输送等关口环节,敢于压担子,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推进学习型机关建设,切实提高机关干部的依法行政能力。二是强化司法所队伍建设。采取多种形式,努力提高基层司法所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主要是法律知识和业务能力的培训,完善规划、增加投入、合理安排,把司法所队伍建设成为一支思想正、业务精、作风实、勇于开拓、善打胜仗的过硬队伍。三是强化法律服务队伍建设。法律工作者队伍建设重在服务。采取教育和惩处相结合,管理与服务相结合,督导与自律相结合,严格对律师队伍依法管理,完善自律机制、行业评价机制和监督惩戒机制,规范执业行为,提高律师的职业道德素质。提高基层法律服务所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全面落实公证员队伍的诚信建设,规范公证内部运行机制,规范公证业务操作,规范公证服务秩序,提高公证服务质量。三支队伍互相依存,互相维护,互促互进,充分发挥司法行政队伍一专多能的团队优势,服务社会经济发展。
4、突出考评,发挥激励考核成效。 细化和量化考核标准和细则,实行分类分级考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考评体系,贴近实际,环环相扣,形成队伍管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网络,形成人人身上有指标、个个身上有压力,健全优胜劣汰机制,通过竞争上岗、末位淘汰增强人才管理机制,激发人才队伍的活力。着力解决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不良现象,充分激发队伍的内部活力,形成人心思干,人心思上,人心思进的良好氛围。
第2篇 对产业协会中建立基层党组织工作的调研报告
对产业协会中建立基层党组织工作的调研报告
高度重视。因此,在农村产业协会中建立党组织,就是把一部分从事农业产业开发和经营的县内流动党员剥离出来,使之有效地凝聚起来,进而更好地发挥作用,这是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有必要进行大胆探索和实践。一是党章有规定。《党章》第二十九条规定,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人民解放军连队和其他基层单位,凡是有正式党员三人以上的,都应当成立党的基层组织。按照这个规定,农村产业协会根据工作需要,凡符合条件的都应该成立党的基层组织。二是十七大有要求。十七大提出,“要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全面推进农村、企业、城市社区和机关、学校、新社会组织等的基层党组织建设,优化组织设置,扩大组织覆盖,创新活动方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因此,在农村产业协会中建立党组织,既是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的有力举措,同时也是促进农村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三是现实工作有需要。今年是组织系统改革创新年,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要实现创新突破,必须拿出改革举措。在产业协会上建立党组织,既是加强我县党建工作薄弱环节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落实组织工作改革创新的一项具体内容,因此,搞好此项工作有其现实意义。
(三)在产业协会上建立党组织作用突出
在产业协会上建立党组织,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一是能够进一步激活党员队伍。由于农村客观存在的外出流动党员多、党员老化现象较为突出的问题,党员难以参加组织生活,严重影响了党组织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在产业协会上建立支部后,能够打破农村基层党组织单纯按地域设置和党员只能参加一个支部生活的传统模式,党组织架构由过去的垂直式变为网络式,党组织开展活动更加方便快捷,党员分类教育管理也更加灵活高效,有利于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调动党员队伍的积极性。
二是能够进一步发挥党员作用。发挥农村党员作用,必须依靠一定的组织形式,为他们提供发挥作用的舞台。否则,在农村党员独立分散的情况下,单纯强调发挥农村无职党员的作用,存在一定的盲目性。通过在产业协会建立党支部,党组织能够把从事不同行业的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编入相应的专业党支部,最大限度地聚合同一产业链上党员的优势资源,并通过“能人效应”、“示范效应”,把看得见、信得过、学得会的技术和经验直接、快速、有效地传播到群众中去,很快形成“以户带村、以村带片、以片带业”的局面,使基层专业党组织成为内联农户、外联市场的纽带和培植农村优势产业的战斗堡垒,使基层党员成为产业前沿的先锋队,带领群众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三是能够进一步促进产业发展。一方面,为把产业做大做强,将党总支、党支部、党小组建到产业协会上,组织群众开展联片种养,能够推动产业形成规模化、集约化;另一方面,通过在产业链上建立党支部,使“两新”组织拥有的信息、技术、专业人才等经营管理优势与党组织具有的动员组织千家万户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实现最佳配置,使两者在生产、销售、管理、服务上得到优势互补,为基层党组织指导和组织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了组织保证。
四是能够进一步强化党组织服务职能。通过在产业协会上建立党组织,可以根据农村产业发展的需要和村级党员干部的特长,把党员干部联合搭配到产业链条上,让他们能够腾出精力谋发展。同时,通过积极开展党员帮、干部扶、能人带和互帮互助活动,使农村产业发展中一家一户的实际困难得到有效克服,实现党员干部工作方式由管理型向服务型、工作范围由专抓一方向专抓一业、工作模式由包片包村向包产业包项目的转变,不断增强党组织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功能。
二、在产业协会中建立党组织的条件和建议
(一)农村产业协会发展情况
据统计,我县目前各类农村经济产业协会已发展到14个,大体形成了龙头带动型、技术服务型、市场集散型、产销协作型等合作模式。14个专业协会分别是:新县板栗银杏协会、陡山河林果业协会、陡山河淮南猪养殖协会、八里畈茶叶协会、卡房天麻种植协会、新县畜牧业协会、新县中药材协会、新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新县农民经纪人协会、新县绿色食品协会、浒湾乡香菇种植协会、陈店乡茶叶协会、吴陈河镇蔬菜种植者协会和新县养殖业协会。14个专业经济协会共有会员510人,其中党员121人,平均年龄43岁。党员人数在10人以上的协会有11个。14个产业协会中,跨乡镇的有7个,分别是新县板栗银杏协会、新县畜牧业协会、新县中药材协会、新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新县农民经纪人协会、新县绿色食品协会、新县养殖业协会;其余7个协会皆为本乡镇跨村组的协会。目前,7个乡镇协会中党员人数均在3人以上,通过加强协会监管和引导,能够正常发挥作用,都具备组建党组织的条件;另外7个跨乡镇的产业协会,虽然具备组建党组织的条件,但鉴于过去没 有在跨乡社会组织中组建党组织的先例,考虑到党员构成及管理上的复杂性,应暂时缓建,待条件成熟后再建。
(二)在产业协会上建立党组织面临的问题
多年来,各类协会积极投身于服务群众、促进发展的各项事务中,在发展产业、致富农民、推进党建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根据目前的状况,在产业协会上建立党组织还面临一些问题:
一是协会作用不很明显。目前全县正式注册的协会共有34个,其中产业协会14个,它们大多数处于初始创建阶段,会员管理松散;有部分协会仅仅是挂名而已,无办公场所,无工作机构,没有真正发挥协会的作用。
二是会员管理难度较大。14个产业协会中,有7个协会的会员分布在科技、卫生、文化、商业等多个社会领域,会员流动性大,隶属关系复杂;大多数会员参加协会活动是临时的,他们的主要精力还是以原有单位和行业为主。如板栗银杏、天麻中药材、茶叶等协会,会员只是在产品上市期间开展一些促销活动,在其它季节很少有联系;产业协会大多是群众自发成立的民间组织,对会员的管理不能像其它组织或行业那样有很强的约束力,目前还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
三是缺少活动经费。目前大多数协会都存在缺少活动经费的现象,如何筹措必要的活动经费,创造必要的办公环境和办公条件是各协会组织急需解决的问题。
四是思想认识不够。有的人认为协会的作用主要是发展经济,促进产业发展,在协会中建立党组织“没有必要”;有的人认为在协会中建立党组织会与协会的“独立自主”相冲突,会给协会发展带来约束和障碍。
(三)在产业协会上建立党组织工作建议
经济发展到哪里,党组织就延伸到哪里。在产业协会建立党组织,优化农村基层组织设置,可以使基层党组织始终站在农村经济发展的前沿,达到“建一个组织,兴一项产业,活一域经济,富一方百姓”的目标。现就在产业协会中建立党组织工作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加强宣传,统一思想。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在农村产业协会中建立党组织是顺应农村发展的现实要求,各级党组织要通过召开会议、走访座谈、展开讨论等形式,大力宣传在协会建立党组织的方式、目的和意义,统一基层党员干部思想,消除顾虑,引导协会中的党员和广大会员积极参与支持。
二是深入调研,摸清底数。按照产业协会类型、产业规模、协会数量、会员数、党员数等内容设置调查表,对产业协会组建情况进行调查。针对有的协会是乡镇主管,有的是县级农业部门主管等实际,综合考虑目前是否应建立党组织,并确定其归属。
三是引导扶持,规范管理。乡镇党委和涉农部门党组织要积极帮助协会发展,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规范协会的组织管理;引导协会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中心任务,协调各方面的关系,维护会员正当权益;支持协会实行民主决策,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引导协会党组织充分发挥骨干带头作用,增强党在协会组织中的影响力。
四是典型引路,适时推进。目前,有的产业协会机制比较健全、活动比较规范,可把这些协会作为组建党支部或党小组的工作试点。通过先行试点,不断总结经验,待时机成熟,逐步扩大党组织组建范围。同时,还要本着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开展产业协会党组织组建工作,可在具备组建条件的7个乡镇协会中率先组建。这7个协会属于乡镇主管,协会会员大多来自同一乡镇,主要身份是村组干部和农民,党员人数占有相当的比例,相对而言易于操作。
五是结合实际,科学组建。对协会主管部门人员、协会骨干和党员进行培训,明确组建方法和目标要求,使大家对党组织组建工作有一个较为完整的概念;可通过向协会下派熟悉党务、作风扎实的党建指导员,帮助抓好党组织组建工作;对一些规模较小且党员数少的产业协会可以建立党小组,跨村经营的协会可以直接建立党支部;对于跨乡镇、分布多行业、具有发展潜力的协会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党支部或总支,隶属县级涉农党委。
三、几点思考
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是新形势下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新创造,必须正确处理好发展与规范、引导与服务等方面的关系,不断提高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因此,在产业协会上建立党组织,要力求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力求组织构架科学化。在组建协会党组织时慎重把握协会发展的前景,客观分析实际工作的需要,在重新组建党支部和划分党小组时切实尊重党员个人的意愿。同时,要处理好发展与规范的关系,做到边发展、边规范,以规范促发展,以质量保证数量,从而使基层党组织设置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保持同步。
二是要力求组织运行高效率。要坚持以有利于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有利于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为标准,变革党员管理模式,使会员党员在主要接受协会党支部管理的同时,能参加居住地行政村党组织的各项活动,实现“双重”管理。同时,还要进一步完善协会内部决策机制、经营机制、分配机制和运行机制,加强协会在合作方式、组织管理、经营项目和办会宗旨上的引导和管理,正确处理对内服务与对外赢利的关系,切实把协会办成联结产业、创建品牌、善于经营、带领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的主体,确保基层组织设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三是要力求服务技术科学化。要提高协会党组织领导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就必须在加强对协会党组织负责人业务知识培训的同时,认真指导好乡村组织、协会组织对协会党员、致富带头人的培训,不断提高协会组织和党员、致富带头人服务会员、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同时,要进一步实施“双强”工程,将协会中致富能人尽快培养成为“双强”党员,不断壮大协会党组织中“双强”党员队伍。通过“双强”党员示范带动,促进协会更好发挥科技服务作用,有效推动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四是要力求农民收入最大化。建立农民专业协会党组织必须立足于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支柱产业,突出以科技和经济为纽带,谋求劳动力、土地资源与科技、资本的优化配置,切实做好技术指导、信息提供、物资供应、产品加工、贮藏、销售等服务工作,努力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加快党员和群众致富步伐。只有把发展和富民放在首位,不断帮助协会发展壮大,才能有效增强产业协会党组织的吸引力和辐射力,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
第3篇 对产业协会中建立基层党组织工作调研报告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科学合理地设置好党的基层组织,是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推进农村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和基本保障。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以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为特点的协会型新经济组织不断涌现,农村党员从业的流动性、多样性、分散性问题日益突显,以行政组织为单位设置党组织的传统模式,已很难适应发展变化的新形势。如何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探索基层党建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最佳结合点,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农村特色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全面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已成为基层党建工作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围绕此课题,9月中旬至10月上旬,我们着重在产业协会中建立党组织工作开展了一次调研,并形成本调研报告。
一、在产业协会上建立党组织的必要性
(一)传统基层党组织设置存在局限性
近年来,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实施,村级党组织功能、党员思想观念以及从业范围、内容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在新形势下,传统基层党组织设置模式,已与时代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就我县而言,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基层党组织设置模式过于单一,农村基本上都是以行政村为单位设立党组织,纵向层级少,横向覆盖面不宽,与当前社会多元化的形势不相适应,尤其是对一些新经济组织的辐射力、渗透力不强。二是由于党组织设置模式不活,导致党组织对党员的管理缺乏有效的手段,使得不少从事第三产业、经常流动、居住分散的党员游离于党组织之外,难以进行正常的教育管理。三是大多数村党支部书记年龄老化,工作方式习惯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管理和命令式的手段,市场经济观念不浓,服务意识不强,缺乏专业技能,完全不能满足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和群众发展致富的迫切要求。
(二)在产业协会上建立党组织有现实需求
根据农村目前现状,党员队伍可划分为三个类型,分别是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农村留守党员、以从事劳务为主的外出流动党员、以个体经营或以产业开发为主的县内流动党员。在这三个类型的党员队伍中,目前第三种类型的党员在管理上比较薄弱,应该予以高度重视。因此,在农村产业协会中建立党组织,就是把一部分从事农业产业开发和经营的县内流动党员剥离出来,使之有效地凝聚起来,进而更好地发挥作用,这是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有必要进行大胆探索和实践。一是党章有规定。《党章》第二十九条规定,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人民解放军连队和其他基层单位,凡是有正式党员三人以上的,都应当成立党的基层组织。按照这个规定,农村产业协会根据工作需要,凡符合条件的都应该成立党的基层组织。二是__大有要求。__大提出,“要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全面推进农村、企业、城市社区和机关、学校、新社会组织等的基层党组织建设,优化组织设置,扩大组织覆盖,创新活动方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因此,在农村产业协会中建立党组织,既是贯彻落实__大精神的有力举措,同时也是促进农村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三是现实工作有需要。今年是组织系统改革创新年,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要实现创新突破,必须拿出改革举措。在产业协会上建立党组织,既是加强我县党建工作薄弱环节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落实组织工作改革创新的一项具体内容,因此,搞好此项工作有其现实意义。
(三)在产业协会上建立党组织作用突出
在产业协会上建立党组织,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一是能够进一步激活党员队伍。由于农村客观存在的外出流动党员多、党员老化现象较为突出的问题,党员难以参加组织生活,严重影响了党组织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在产业协会上建立支部后,能够打破农村基层党组织单纯按地域设置和党员只能参加一个支部生活的传统模式,党组织架构由过去的垂直式变为网络式,党组织开展活动更加方便快捷,党员分类教育管理也更加灵活高效,有利于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调动党员队伍的积极性。
二是能够进一步发挥党员作用。发挥农村党员作用,必须依靠一定的组织形式,为他们提供发挥作用的舞台。否则,在农村党员独立分散的情况下,单纯强调发挥农村无职党员的作用,存在一定的盲目性。通过在产业协会建立党支部,党组织能够把从事不同行业的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编入相应的专业党支部,最大限度地聚合同一产业链上党员的优势资源,并通过“能人效应”、“示范效应”,把看得见、信得过、学得会的技术和经验直接、快速、有效地传播到群众中去,很快形成“以户带村、以村带片、以片带业”的局面,使基层专业党组织成为内联农户、外联市场的纽带和培植农村优势产业的战斗堡垒,使基层党员成为产业前沿的先锋队,带领群众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三是能够进一步促进产业发展。一方面,为把产业做大做强,将党总支、党支部、党小组建到产业协会上,组织群众开展联片种养,能够推动产业形成规模化、集约化;另一方面,通过在产业链上建立党支部,使“两新”组织拥有的信息、技术、专业人才等经营管理优势与党组织具有的动员组织千家万户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实现最佳配置,使两者在生产、销售、管理、服务上得到优势互补,为基层党组织指导和组织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了组织保证。
四是能够进一步强化党组织服务职能。通过在产业协会上建立党组织,可以根据农村产业发展的需要和村级党员干部的特长,把党员干部联合搭配到产业链条上,让他们能够腾出精力谋发展。同时,通过积极开展党员帮、干部扶、能人带和互帮互助活动,使农村产业发展中一家一户的实际困难得到有效克服,实现党员干部工作方式由管理型向服务型、工作范围由专抓一方向专抓一业、工作模式由包片包村向包产业包项目的转变,不断增强党组织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功能。
二、在产业协会中建立党组织的条件和建议
(一)农村产业协会发展情况
据统计,我县目前各类农村经济产业协会已发展到14个,大体形成了龙头带动型、技术服务型、市场集散型、产销协作型等合作模式。14个专业协会分别是:新县板栗银杏协会、陡山河林果业协会、陡山河淮南猪养殖协会、八里畈茶叶协会、卡房天麻种植协会、新县畜牧业协会、新县中药材协会、新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新县农民经纪人协会、新县绿色食品协会、浒湾乡香菇种植协会、陈店乡茶叶协会、吴陈河镇蔬菜种植者协会和新县养殖业协会。14个专业经济协会共有会员510人,其中党员121人,平均年龄43岁。党员人数在10人以上的协会有11个。14个产业协会中,跨乡镇的有7个,分别是新县板栗银杏协会、新县畜牧业协会、新县中药材协会、新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新县农民经纪人协会、新县绿色食品协会、新县养殖业协会;其余7个协会皆为本乡镇跨村组的协会。目前,7个乡镇协会中党员人数均在3人以上,通过加强协会监管和引导,能够正常发挥作用,都具备组建党组织的条件;另外7个跨乡镇的产业协会,虽然具备组建党组织的条件,但鉴于过去没有在跨乡社会组织中组建党组织的先例,考虑到党员构成及管理上的复杂性,应暂时缓建,待条件成熟后再建。
(二)在产业协会上建立党组织面临的问题
多年来,各类协会积极投身于服务群众、促进发展的各项事务中,在发展产业、致富农民、推进党建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根据目前的状况,在产业协会上建立党组织还面临一些问题:
一是协会作用不很明显。目前全县正式注册的协会共有34个,其中产业协会14个,它们大多数处于初始创建阶段,会员管理松散;有部分协会仅仅是挂名而已,无办公场所,无工作机构,没有真正发挥协会的作用。
二是会员管理难度较大。14个产业协会中,有7个协会的会员分布在科技、卫生、文化、商业等多个社会领域,会员流动性大,隶属关系复杂;大多数会员参加协会活动是临时的,他们的主要精力还是以原有单位和行业为主。如板栗银杏、天麻中药材、茶叶等协会,会员只是在产品上市期间开展一些促销活动,在其它季节很少有联系;产业协会大多是群众自发成立的民间组织,对会员的管理不能像其它组织或行业那样有很强的约束力,目前还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
三是缺少活动经费。目前大多数协会都存在缺少活动经费的现象,如何筹措必要的活动经费,创造必要的办公环境和办公条件是各协会组织急需解决的问题。
四是思想认识不够。有的人认为协会的作用主要是发展经济,促进产业发展,在协会中建立党组织“没有必要”;有的人认为在协会中建立党组织会与协会的“独立自主”相冲突,会给协会发展带来约束和障碍。
(三)在产业协会上建立党组织工作建议
经济发展到哪里,党组织就延伸到哪里。在产业协会建立党组织,优化农村基层组织设置,可以使基层党组织始终站在农村经济发展的前沿,达到“建一个组织,兴一项产业,活一域经济,富一方百姓”的目标。现就在产业协会中建立党组织工作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加强宣传,统一思想。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在农村产业协会中建立党组织是顺应农村发展的现实要求,各级党组织要通过召开会议、走访座谈、展开讨论等形式,大力宣传在协会建立党组织的方式、目的和意义,统一基层党员干部思想,消除顾虑,引导协会中的党员和广大会员积极参与支持。
二是深入调研,摸清底数。按照产业协会类型、产业规模、协会数量、会员数、党员数等内容设置调查表,对产业协会组建情况进行调查。针对有的协会是乡镇主管,有的是县级农业部门主管等实际,综合考虑目前是否应建立党组织,并确定其归属。
三是引导扶持,规范管理。乡镇党委和涉农部门党组织要积极帮助协会发展,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规范协会的组织管理;引导协会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中心任务,协调各方面的关系,维护会员正当权益;支持协会实行民主决策,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引导协会党组织充分发挥骨干带头作用,增强党在协会组织中的影响力。
四是典型引路,适时推进。目前,有的产业协会机制比较健全、活动比较规范,可把这些协会作为组建党支部或党小组的工作试点。通过先行试点,不断总结经验,待时机成熟,逐步扩大党组织组建范围。同时,还要本着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开展产业协会党组织组建工作,可在具备组建条件的7个乡镇协会中率先组建。这7个协会属于乡镇主管,协会会员大多来自同一乡镇,主要身份是村组干部和农民,党员人数占有相当的比例,相对而言易于操作。
五是结合实际,科学组建。对协会主管部门人员、协会骨干和党员进行培训,明确组建方法和目标要求,使大家对党组织组建工作有一个较为完整的概念;可通过向协会下派熟悉党务、作风扎实的党建指导员,帮助抓好党组织组建工作;对一些规模较小且党员数少的产业协会可以建立党小组,跨村经营的协会可以直接建立党支部;对于跨乡镇、分布多行业、具有发展潜力的协会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党支部或总支,隶属县级涉农党委。
三、几点思考
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是新形势下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新创造,必须正确处理好发展与规范、引导与服务等方面的关系,不断提高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因此,在产业协会上建立党组织,要力求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力求组织构架科学化。在组建协会党组织时慎重把握协会发展的前景,客观分析实际工作的需要,在重新组建党支部和划分党小组时切实尊重党员个人的意愿。同时,要处理好发展与规范的关系,做到边发展、边规范,以规范促发展,以质量保证数量,从而使基层党组织设置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保持同步。
二是要力求组织运行高效率。要坚持以有利于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有利于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为标准,变革党员管理模式,使会员党员在主要接受协会党支部管理的同时,能参加居住地行政村党组织的各项活动,实现“双重”管理。同时,还要进一步完善协会内部决策机制、经营机制、分配机制和运行机制,加强协会在合作方式、组织管理、经营项目和办会宗旨上的引导和管理,正确处理对内服务与对外赢利的关系,切实把协会办成联结产业、创建品牌、善于经营、带领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的主体,确保基层组织设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三是要力求服务技术科学化。要提高协会党组织领导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就必须在加强对协会党组织负责人业务知识培训的同时,认真指导好乡村组织、协会组织对协会党员、致富带头人的培训,不断提高协会组织和党员、致富带头人服务会员、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同时,要进一步实施“双强”工程,将协会中致富能人尽快培养成为“双强”党员,不断壮大协会党组织中“双强”党员队伍。通过“双强”党员示范带动,促进协会更好发挥科技服务作用,有效推动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四是要力求农民收入最大化。建立农民专业协会党组织必须立足于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支柱产业,突出以科技和经济为纽带,谋求劳动力、土地资源与科技、资本的优化配置,切实做好技术指导、信息提供、物资供应、产品加工、贮藏、销售等服务工作,努力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加快党员和群众致富步伐。只有把发展和富民放在首位,不断帮助协会发展壮大,才能有效增强产业协会党组织的吸引力和辐射力,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
第4篇 司法行政队伍中建设现状调研报告
司法行政机关是政法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法制宣传、法律服务、法律保障三大职能,在促进我县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社会稳定中发挥的作用是其他部门不可替代的。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更加体现出司法行政部门的重要性。党的__大的召开确定了新的战略思想和方针,同时也对司法行政部门提出了更远、更高的目标和要求,司法行政工作能否适应新时期新任务的要求,能否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中不辱使命,不断作出新的贡献,队伍建设是关键,是根本,也是保证。因此,在新时期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查找司法行政系统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发展和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司法行政队伍成为当务之急。
一、当前我县司法行政队伍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县经济不断发展,司法行政队伍也在不断壮大,干警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得到了较大提高,工作作风得到明显改善。但从适应新时期司法行政工作要求的高度,用科学发展观认真审视司法行政队伍,发现还存在很多的缺点和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专业知识缺乏。司法行政机关肩负普法依法治理、法律援助、法律服务管理、人民调解等与法律运用密切相关的工作职能,决定了我们的队伍必须是一支对法律掌握的比较透彻的队伍。然而长期以来,我县司法行政队伍普遍存在法律专业知识匮乏的问题,系统在编干部中具有法律大专以上学历9人,局机关90%是大学专科学历,但多数是成人教育半路出家,学的知识不系统,不细致,运用到工作中都显示出明显的不足,严重影响了各项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个别乡镇的工作人员书写法律文书都相当困难,因此要在人员准入、业务素质培训等方面狠下功夫。
二是进取心不强,动力不足。司法行政部门职能相对公检法比较弱,部分干警受经济大潮的影响,对现状不满,没有理清有为与有位、务虚与务实的关系,总是埋怨司法行政记挂在政法系统中地位低、职能软,缺乏一种以有为争有位的思想基础和争创一流业绩的工作干劲,对待工作存在应付了事的现象;有些务虚职能例如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还需要进一步虚功实做,避免流于形式,有些职能例如人民调解工作还缺乏务虚之功,缺少在实践基础上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探索,这都影响了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个别干警存在有“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思想,不想学习新知识、新技术,靠吃老本渡日;工作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在工作上存在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明哲保身,“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事业心、责任感不强。
三是思想闭塞,开拓意识不强。由于司法行政部门工作环境的特殊性,与外界接触较少,思想相对较封闭,特别是乡镇司法所的工作人员,长期工作在一线上,经常起早摸黑,整天泡在农村村屯,经常加班加点,节假日不能正常休息,整天面对的都是一些生活琐事,娱乐和放松心情的时间很少,使思想逐渐变的闭塞,局机关干部和乡镇司法所普遍存在一个创新意识不强的问题。加之,经费紧张,组织干部走出去请进来学习课开阔眼界一直很少,也可以说没有,局机关和各乡镇所至今办公电脑配不齐,上不了宽带,最现代快捷的信息工具至今没有用上,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束缚了干部创新意识,导致了干部缺乏开拓创新意识,固步自封,在原地打转转,很难有所创新。
二、解决问题的主要思路
作为司法行政机关,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__大精神, 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本质要求,紧紧抓住科学发展这条主线,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司法行政队伍建设工作,把__大确立的目标任务作为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集中解决突出存在的问题,全面提高队伍素质,把司法行政队伍建设成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队伍,更好地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用科学发展观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班子建设是队伍建设的关键。 强化司法行政队伍的领导干部政治能力建设,是履行司法行政部门“三大职能“的政治基础和能力保障,必须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政策水平和领导能力,才能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敏捷的思维,充分理解掌握指导司法行政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时刻把握大局,准确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司法行政工作实践,服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
1、率先垂范,用榜样的力量激励人。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领导干部既是领导者又是服务者,既是决策者又是实践者,要以身作则,与时俱进,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深炼内功,率先垂范,敢于向广大干部树旗帜、立标杆,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冲锋在前,退却在后,用正确的言论引导人,用模范行动教育人,用榜样的力量激励人。
2、坚持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和积极性。班子成员应自觉树立服从大局的意识,从大局工作要求出发,认真履行“一岗双责”责任制,坚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精诚团结,相互信任,相互沟通,相互支持,形成整体合力,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突破司法行政工作发展瓶颈,共同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司法行政队伍建设。
(二)用科学发展观加强队伍思想政治建设。以民为本、执政为民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司法行政机关作为法制建设的重要力量,必须坚持执法为民、服务于民,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1、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全面加强思想政治建设。 使广大司法行政干部牢固树立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的理念, 切实在头脑中树立一切工作服从和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大局的意识,时刻想着大局,随时了解掌握新形势新任务下对政法工作的新要求,自觉地把各项工作融入大局中谋划和部署,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依法行政、依法管理、文明服务,把执行党的政策与执行法律服务、相结合,更好地承担起保障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历史使命和政治责任。
2、利用典型引路,发挥舆论导向功能,深入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典型是方向、典型是标杆。我们要在系统内开展学习典型活动,学习他们立场坚定,旗帜鲜明的政治觉悟,增强顾全大局意识;学习钻研业务,永无止境的学习态度;增强崇尚科学的意识;学习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增强工作的责任意识;学习清正廉洁,不循私情的自律能力,增强拒腐防变的意识;学习执法为公,体恤民情的工作作风,增强为民服务的意识。充分利用典型的榜样、示范作用,影响、带动全体干部,培养干部甘于清贫不埋怨、力扛重担不叫苦、成绩突出不邀功、乐于奉献不索取的精神,以争创“人民满意的政法单位”、争当“人民满意的政法干部”、争当“文明标兵”、创建“五型机关”等活动为载体,激发干部争先创优的热情,培养干部良好的工作作风,使每名干部都能通过创建活动的开展不断地充实自我,完善自我,展示自我,提高自身的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为群众排忧解难,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
(三)用科学发展观加强队伍业务素质能力建设
司法行政工作的发展着力点在于司法行政队伍的业务素质能力。我们要内强素质,不断提升内在动力,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推动司法行政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1、创新机制,强化干部教育培训。坚持培训与使用相结合,把业务培训作为上岗、任职、晋升的必要程序,按照“重要干部重点培训、优秀干部优先培训、年轻干部全面培训”的原则,更新理念和强化能力意识培养,实施人才培养工程。一是以职业培训为平台,广泛开展继续教育。鼓励干部善学、好学、博学,进行高层次的自学考试和函授培训,同时,扎实开展创建“学习型”司法行政机关活动,实行传帮带教育,新老结合,在工作实践中言传身教、互助、互补,形成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良性机制,使年轻干部得以快速提高、进步,培养更多的高、精、尖人才。二是强化重点人员培训。把业务骨干和一线司法干部作为重点,全力培养优秀司法干部。三是加强专题培训。根据司法行政业务内容和工作实践中遇到的难点、热点,进行专题培训和专题讨论、分析,开展好“分类分批分层次”的业务知识培训,重点在干部工作实践技能培训上下功夫,努力提高队伍的专业素质。
2、搭建平台,广泛开展岗位练兵。坚持在实践中培养人才,通过开展轮岗锻炼、实战训练和岗位练兵,培养大批业务能手和岗位标兵。一是搭建横向交流平台。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制定不同岗位的司法干部岗位练兵计划,明确训练内容、方法及标准,形成钻研业务的浓厚氛围。二是搭建自我展现平台。通过不同岗位交叉挂职煅炼等活动,加强对司法干部业务能力的实战训练,为司法干部搭建增长阅历、锻炼自我、施展才华的平台。三是搭建公平竞争平台。建立以工作实绩为核心的考核奖惩体系,完善竞争激励机制,营造“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的和谐工作环境,充分调动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拼搏、创新、进取的良好氛围。
3、鼓励协作,增强团队精神建设。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职能作用,必须强化司法行政三支队伍建设,分工协作、互助共进,综合调控。一是强化机关干部队伍建设。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把好人才的引进、教育、输送等关口环节,敢于“压担子”,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推进学习型机关建设,切实提高机关干部的依法行政能力。二是强化司法所队伍建设。采取多种形式,努力提高基层司法所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主要是法律知识和业务能力的培训,完善规划、增加投入、合理安排,把司法所队伍建设成为一支思想正、业务精、作风实、勇于开拓、善打胜仗的过硬队伍。三是强化法律服务队伍建设。法律工作者队伍建设重在“服务”。采取教育和惩处相结合,管理与服务相结合,督导与自律相结合,严格对律师队伍依法管理,完善自律机制、行业评价机制和监督惩戒机制,规范执业行为,提高律师的职业道德素质。提高基层法律服务所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全面落实公证员队伍的诚信建设,规范公证内部运行机制,规范公证业务操作,规范公证服务秩序,提高公证服务质量。三支队伍互相依存,互相维护,互促互进,充分发挥司法行政队伍“一专多能”的团队优势,服务社会经济发展。
4、突出考评,发挥激励考核成效。 细化和量化考核标准和细则,实行分类分级考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考评体系,贴近实际,环环相扣,形成队伍管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网络,形成“人人身上有指标、个个身上有压力”,健全优胜劣汰机制,通过竞争上岗、末位淘汰增强人才管理机制,激发人才队伍的活力。着力解决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不良现象,充分激发队伍的内部活力,形成人心思干,人心思上,人心思进的良好氛围。
第5篇 2023年对产业协会中建立基层党组织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科学合理地设置好党的基层组织,是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推进农村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和基本保障。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以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为特点的协会型新经济组织不断涌现,农村党员从业的流动性、多样性、分散性问题日益突显,以行政组织为单位设置党组织的传统模式,已很难适应发展变化的新形势。如何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探索基层党建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点,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农村特色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全面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已成为基层党建工作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围绕此课题,9月中旬至10月上旬,我们着重在产业协会中建立党组织工作开展了一次调研,并形成本调研报告。
一、在产业协会上建立党组织的必要性
(一)传统基层党组织设置存在局限性
近年来,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实施,村级党组织功能、党员思想观念以及从业范围、内容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在新形势下,传统基层党组织设置模式,已与时代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就我县而言,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基层党组织设置模式过于单一,农村基本上都是以行政村为单位设立党组织,纵向层级少,横向覆盖面不宽,与当前社会多元化的形势不相适应,尤其是对一些新经济组织的辐射力、渗透力不强。二是由于党组织设置模式不活,导致党组织对党员的管理缺乏有效的手段,使得不少从事第三产业、经常流动、居住分散的党员游离于党组织之外,难以进行正常的教育管理。三是大多数村党支部书记年龄老化,工作方式习惯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管理和命令式的手段,市场经济观念不浓,服务意识不强,缺乏专业技能,完全不能满足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和群众发展致富的迫切要求。
(二)在产业协会上建立党组织有现实需求
根据农村目前现状,党员队伍可划分为三个类型,分别是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农村留守党员、以从事劳务为主的外出流动党员、以个体经营或以产业开发为主的县内流动党员。在这三个类型的党员队伍中,目前第三种类型的党员在管理上比较薄弱,应该予以高度重视。因此,在农村产业协会中建立党组织,就是把一部分从事农业产业开发和经营的县内流动党员剥离出来,使之有效地凝聚起来,进而更好地发挥作用,这是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有必要进行大胆探索和实践。一是党章有规定。《党章》第二十九条规定,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人民解放军连队和其他基层单位,凡是有正式党员三人以上的,都应当成立党的基层组织。按照这个规定,农村产业协会根据工作需要,凡符合条件的都应该成立党的基层组织。二是__大有要求。__大提出,“要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全面推进农村、企业、城市社区和机关、学校、新社会组织等的基层党组织建设,优化组织设置,扩大组织覆盖,创新活动方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因此,在农村产业协会中建立党组织,既是贯彻落实__大精神的有力举措,同时也是促进农村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三是现实工作有需要。今年是组织系统改革创新年,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要实现创新突破,必须拿出改革举措。在产业协会上建立党组织,既是加强我县党建工作薄弱环节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落实组织工作改革创新的一项具体内容,因此,搞好此项工作有其现实意义。
(三)在产业协会上建立党组织作用突出
在产业协会上建立党组织,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一是能够进一步激活党员队伍。由于农村客观存在的外出流动党员多、党员老化现象较为突出的问题,党员难以参加组织生活,严重影响了党组织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在产业协会上建立支部后,能够打破农村基层党组织单纯按地域设置和党员只能参加一个支部生活的传统模式,党组织架构由过去的垂直式变为网络式,党组织开展活动更加方便快捷,党员分类教育管理也更加灵活高效,有利于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调动党员队伍的积极性。
二是能够进一步发挥党员作用。发挥农村党员作用,必须依靠一定的组织形式,为他们提供发挥作用的舞台。否则,在农村党员独立分散的情况下,单纯强调发挥农村无职党员的作用,存在一定的盲目性。通过在产业协会建立党支部,党组织能够把从事不同行业的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编入相应的专业党支部,限度地聚合同一产业链上党员的优势资源,并通过“能人效应”、“示范效应”,把看得见、信得过、学得会的技术和经验直接、快速、有效地传播到群众中去,很快形成“以户带村、以村带片、以片带业”的局面,使基层专业党组织成为内联农户、外联市场的纽带和培植农村优势产业的战斗堡垒,使基层党员成为产业前沿的先锋队,带领群众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三是能够进一步促进产业发展。一方面,为把产业做大做强,将党总支、党支部、党小组建到产业协会上,组织群众开展联片种养,能够推动产业形成规模化、集约化;另一方面,通过在产业链上建立党支部,使“两新”组织拥有的信息、技术、专业人才等经营管理优势与党组织具有的动员组织千家万户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实现配置,使两者在生产、销售、管理、服务上得到优势互补,为基层党组织指导和组织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了组织保证。
四是能够进一步强化党组织服务职能。通过在产业协会上建立党组织,可以根据农村产业发展的需要和村级党员干部的特长,把党员干部联合搭配到产业链条上,让他们能够腾出精力谋发展。同时,通过积极开展党员帮、干部扶、能人带和互帮互助活动,使农村产业发展中一家一户的实际困难得到有效克服,实现党员干部工作方式由管理型向服务型、工作范围由专抓一方向专抓一业、工作模式由包片包村向包产业包项目的转变,不断增强党组织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功能。
二、在产业协会中建立党组织的条件和建议
(一)农村产业协会发展情况
据统计,我县目前各类农村经济产业协会已发展到14个,大体形成了龙头带动型、技术服务型、市场集散型、产销协作型等合作模式。14个专业协会分别是:新县板栗银杏协会、陡山河林果业协会、陡山河淮南猪养殖协会、八里畈茶叶协会、卡房天麻种植协会、新县畜牧业协会、新县中药材协会、新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新县农民经纪人协会、新县绿色食品协会、浒湾乡香菇种植协会、陈店乡茶叶协会、吴陈河镇蔬菜种植者协会和新县养殖业协会。14个专业经济协会共有会员510人,其中党员121人,平均年龄43岁。党员人数在10人以上的协会有11个。14个产业协会中,跨乡镇的有7个,分别是新县板栗银杏协会、新县畜牧业协会、新县中药材协会、新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新县农民经纪人协会、新县绿色食品协会、新县养殖业协会;其余7个协会皆为本乡镇跨村组的协会。目前,7个乡镇协会中党员人数均在3人以上,通过加强协会监管和引导,能够正常发挥作用,都具备组建党组织的条件;另外7个跨乡镇的产业协会,虽然具备组建党组织的条件,但鉴于过去没有在跨乡社会组织中组建党组织的先例,考虑到党员构成及管理上的复杂性,应暂时缓建,待条件成熟后再建。
(二)在产业协会上建立党组织面临的问题
多年来,各类协会积极投身于服务群众、促进发展的各项事务中,在发展产业、致富农民、推进党建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根据目前的状况,在产业协会上建立党组织还面临一些问题:
一是协会作用不很明显。目前全县正式注册的协会共有34个,其中产业协会14个,它们大多数处于初始创建阶段,会员管理松散;有部分协会仅仅是挂名而已,无办公场所,无工作机构,没有真正发挥协会的作用。
二是会员管理难度较大。14个产业协会中,有7个协会的会员分布在科技、卫生、文化、商业等多个社会领域,会员流动性大,隶属关系复杂;大多数会员参加协会活动是临时的,他们的主要精力还是以原有单位和行业为主。如板栗银杏、天麻中药材、茶叶等协会,会员只是在产品上市期间开展一些促销活动,在其它季节很少有联系;产业协会大多是群众自发成立的民间组织,对会员的管理不能像其它组织或行业那样有很强的约束力,目前还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
三是缺少活动经费。目前大多数协会都存在缺少活动经费的现象,如何筹措必要的活动经费,创造必要的办公环境和办公条件是各协会组织急需解决的问题。
四是思想认识不够。有的人认为协会的作用主要是发展经济,促进产业发展,在协会中建立党组织“没有必要”;有的人认为在协会中建立党组织会与协会的“独立自主”相冲突,会给协会发展带来约束和障碍。
(三)在产业协会上建立党组织工作建议
经济发展到哪里,党组织就延伸到哪里。在产业协会建立党组织,优化农村基层组织设置,可以使基层党组织始终站在农村经济发展的前沿,达到“建一个组织,兴一项产业,活一域经济,富一方百姓”的目标。现就在产业协会中建立党组织工作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加强宣传,统一思想。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在农村产业协会中建立党组织是顺应农村发展的现实要求,各级党组织要通过召开会议、走访座谈、展开讨论等形式,大力宣传在协会建立党组织的方式、目的和意义,统一基层党员干部思想,消除顾虑,引导协会中的党员和广大会员积极参与支持。
二是深入调研,摸清底数。按照产业协会类型、产业规模、协会数量、会员数、党员数等内容设置调查表,对产业协会组建情况进行调查。针对有的协会是乡镇主管,有的是县级农业部门主管等实际,综合考虑目前是否应建立党组织,并确定其归属。
三是引导扶持,规范管理。乡镇党委和涉农部门党组织要积极帮助协会发展,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规范协会的组织管理;引导协会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中心任务,协调各方面的关系,维护会员正当权益;支持协会实行民主决策,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引导协会党组织充分发挥骨干带头作用,增强党在协会组织中的影响力。
四是典型引路,适时推进。目前,有的产业协会机制比较健全、活动比较规范,可把这些协会作为组建党支部或党小组的工作试点。通过先行试点,不断总结经验,待时机成熟,逐步扩大党组织组建范围。同时,还要本着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开展产业协会党组织组建工作,可在具备组建条件的7个乡镇协会中率先组建。这7个协会属于乡镇主管,协会会员大多来自同一乡镇,主要身份是村组干部和农民,党员人数占有相当的比例,相对而言易于操作。
五是结合实际,科学组建。对协会主管部门人员、协会骨干和党员进行培训,明确组建方法和目标要求,使大家对党组织组建工作有一个较为完整的概念;可通过向协会下派熟悉党务、作风扎实的党建指导员,帮助抓好党组织组建工作;对一些规模较小且党员数少的产业协会可以建立党小组,跨村经营的协会可以直接建立党支部;对于跨乡镇、分布多行业、具有发展潜力的协会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党支部或总支,隶属县级涉农党委。
三、几点思考
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是新形势下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新创造,必须正确处理好发展与规范、引导与服务等方面的关系,不断提高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因此,在产业协会上建立党组织,要力求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力求组织构架科学化。在组建协会党组织时慎重把握协会发展的前景,客观分析实际工作的需要,在重新组建党支部和划分党小组时切实尊重党员个人的意愿。同时,要处理好发展与规范的关系,做到边发展、边规范,以规范促发展,以质量保证数量,从而使基层党组织设置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保持同步。
二是要力求组织运行高效率。要坚持以有利于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有利于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为标准,变革党员管理模式,使会员党员在主要接受协会党支部管理的同时,能参加居住地行政村党组织的各项活动,实现“双重”管理。同时,还要进一步完善协会内部决策机制、经营机制、分配机制和运行机制,加强协会在合作方式、组织管理、经营项目和办会宗旨上的引导和管理,正确处理对内服务与对外赢利的关系,切实把协会办成联结产业、创建品牌、善于经营、带领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的主体,确保基层组织设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三是要力求服务技术科学化。要提高协会党组织领导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就必须在加强对协会党组织负责人业务知识培训的同时,认真指导好乡村组织、协会组织对协会党员、致富带头人的培训,不断提高协会组织和党员、致富带头人服务会员、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同时,要进一步实施“双强”工程,将协会中致富能人尽快培养成为“双强”党员,不断壮大协会党组织中“双强”党员队伍。通过“双强”党员示范带动,促进协会更好发挥科技服务作用,有效推动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