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者范文网
当前位置:管理者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工作报告 > 调研报告

县委调研情况报告(9篇)

更新时间:2024-11-20 查看人数:50

县委调研情况报告

第1篇 精准扶贫县委书记调研报告

______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参加江西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小康不小康,关键在老乡,决不能让老区群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掉队,要让老区人民同全国人民一起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更多内容,请看下文。

精准扶贫县委书记调研报告(范文一)

省、市两级党委、政府相应提出了以精准扶贫为主旨的决战五年同步全面小康要求和五年扶贫攻坚计划。为了切实做好我县十三五扶贫工作,争做全市乃至全省精准扶贫工作排头兵,日前我与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以及县委办公室、民政局与扶贫和移民办公室等单位负责人,先后来到__乡__村、__镇__村以及产业扶贫基地__种养专业合作社、__村贫困对象项水对、项墩富与项恭寿各自家中,通过听取汇报、实地察看、座谈讨论与交流谈心等相应形式,就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专题调研。

(一)基本情况

__五期间,我县有_个省级扶贫开发重点村、_个县级扶贫开发重点村、大中型水库移民_人。从____年起,省财政连续_年、每年安排产业扶持资金_万元。四年间,我县先后投入扶贫和移民资金_万元,_个贫困人口实现了脱贫,_个移民对象直接受益,项目区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增幅明显。

一是按照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构建和谐文明新村的总体要求,着重抓好了_个省级扶贫开发重点村和_个县级扶贫开发重点村年度扶贫开发项目_个。

二是扎实推进深山区搬迁移民扶贫进城进园集中安置工作。截止到____年_月底,条铺林场_栋_户_平方米安置房已经交付使用,入住移民_户;县城安置点的梦想家园已建成_栋_户_平方米安置房,其余_栋_平方米正在建设中,预计今年底全部竣工。

三是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平台,依托产业扶贫资金,助推我县形成以山羊、鱼、猪为主导的养殖产业和以马家柚、油茶、茶叶、毛竹、杨梅、芋头、花卉培育为主导的种植产业。全县_户贫困家庭因此每年户均增收_元以上。

四是严格执行国家水库移民扶持政策,移民后期扶持管理规范、有序。及时、足额发放移民直补资金,精心组织实施移民后期扶持、经济发展与应急补助项目_个。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历史和自然环境等因素影响,我县农村贫困现象仍然普遍存在,边远山区贫困情况甚至较为严重。至2023年底,按照国家人均年纯收入低于_元的扶贫标准,全县有贫困人口_人,贫困发生率_%

一是年度扶贫资金总量偏少,扶贫覆盖面有限;

二是作为产业扶贫资金发挥作用依托的平台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生产用地紧张与融资难较为突出;

三是贫困村大都缺乏产业扶贫资金发挥作用依托的平台;

四是贫困村受制于互联网覆盖面狭小、致富信息闭塞;

五是结对帮扶贫困村的市、县有关单位用心与用力不平衡;

六是帮扶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没有合适的着力点。

(三)应对措施

我们要切实加强思想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精准扶贫工作的政治责任感。从宏观上看,______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参加江西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小康不小康,关键在老乡,决不能让老区群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掉队,要让老区人民同全国人民一起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省委强卫书记在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要求,深入贯彻落实______一个希望、三个着力重要指示,以决战五年同步全面小康的志气和勇气,兴起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新高潮,早日让老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从微观上看,我县综合经济实力虽然位居全市排头兵、全省前列,但税源结构不平衡,可用财力有限;发展不平衡,农村基础设施历史欠账还很多;人口总量大,贫困与相对贫困人口仍然占据一定比例。____年,广丰被列为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县,正好为我县推动扶贫开发工作迈上新台阶注入新的强大动力。

一方面,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构建精准扶贫工作大格局。县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进行调整充实,由县里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将县红十字会、慈善总会、光彩工程、团县委、妇联、残联纳入工作机构。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出台工作规划与奖惩制度,进行常态督查、考核。各乡镇(街道)要成立相应机构,党委、政府分别履行主体责任和主管职责,党政主要负责人要坚持扶贫开发重大问题亲自研究、难点问题亲自协调、关键环节亲自过问。强化县扶贫和移民办公室职能,将其改建为县政府直属正科级事业单位。

另一方面,全力推进五个精准,确保扶贫开发工作取得实效。严格按照___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帮扶全县农村贫困人口的硬任务,全力推进五个精准,大力实施产业、搬迁、教育、就业、保障、金融六大扶贫工程,确保到2023年全面实现扶贫对象人口人均年收入_元以上,农村贫困发生率降到3%以下,农村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一是注重精准摸底。对扶贫对象认真开展再核查、再识别,准确掌握贫困家庭人员结构、住房、生产资源、经济来源、生活环境等情况,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明确告诉贫困对象,享受政策红利,只能借助产业扶贫、基础设施扶贫和干部帮扶等途径,通过劳动或以土地入股等形式实现。

二是推进精准管理。加快数据搜集,实行动态管理,建立和完善扶贫信息化管理网络,做到可检、可视、可督查。做到十三五扶贫开发规划与国家级科技农业示范区规划有机对接,借助现代农业示范区平台,化解贫困村龙头企业融资与用地难问题。

三是做到精准发力。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完善政策,实现由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管的转变,增强贫困村造血功能和发展后劲,实行更加科学更加有效的扶贫。发挥产业扶贫资金杠杆作用,扶持果茶蔬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增加贫困对象就业,促进贫困对象增收,体现扶贫开发政策红利特惠制与普惠制相统一。根据省里规定与我县实际,在调研、学习的基础上,制定产业扶贫资金使用管理细则。

四是实行精准帮扶。要继续实行单位帮村、干部包户,确保帮扶全覆盖。采取321的方式,即县处级干部包3户、科级干部包2户、一般干部包1户,在错开帮扶时间的基础上,做到户随岗设、岗变户转,不脱贫不脱钩;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引导和鼓励企业家参与扶贫开发事业,做到公开透明,努力构建单位、干部、社会三位一体抓帮扶的大格局。

五是强化精准督查。坚持把帮扶工作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目标考核体系,建立健全扶贫攻坚目标管理责任制,做到严格考核、兑现奖惩。

精准扶贫县委书记调研报告(范文二)

根据市第一书记工作安排,由__县第一书记经科委牵头,对我县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县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情况

我县属于秦巴连片扶贫开发区,是_个国定贫困县之一。全县现有贫困村_个,占全县总村数的_%;现有贫困人口_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_%。新一轮扶贫攻坚工作启动以来,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关于精准扶贫工作的各项安排部署,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要求,狠抓精准对接、精准施策、精准帮扶,通过机制创新全力破解扶贫攻坚难题,全县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一)明确目标任务,强化组织保障。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县长任组长,县委、县政府联系分管领导分别任副组长的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关于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了从____年起,每年完成贫困人口脱贫_万人以上的目标任务。相继印发了《__县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__县扶贫开发工作考核办法》、《__县选派干部进驻贫困村开展扶贫工作实施方案》、《__县创新社会参与机制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实施方案》、《__县各镇、部门扶贫开发年度考核实施细则》等系列制度措施,指导规范全县新时期精准扶贫工作。

(二)深入摸底调查,逐一建档立卡。根据中省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有关要求,按照县为单位、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的原则和选准对象、找准原因、定准类别的要求,逐村逐户开展贫困状况调查摸底,全面掌握贫困村、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并建档立卡,为实现精准扶贫工作奠定基础。县上成立了以分管副县长为组长,扶贫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扶贫建档立卡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扶贫信息监测中心。在贫困户识别过程中,我县探索推行的户申请、组评议、村审查、镇审核、县审定和实地核实、到村到户,严格程序、群众评议,公平公正、三榜公示的工作方法,得到了国务院扶贫办和省市有关部门的高度评价。目前,我县已全面完成_个贫困村、_万贫困对象识别和信息录入工作,为精准监测、精准施策、精准脱贫奠定了基础。

(三)抓实精准对接,强化项目支撑。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精准扶贫项目整合工作,捆绑涉农项目资金,集中用于精准扶贫。我县按照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原则和乡镇申报、部门踏核、县上研定的要求,由县扶贫局牵头汇总整理各镇贫困村急需实施的项目,分类反馈到相关部门进行现场核查,初步确定年度拟实施的项目和投资额度,经县政府审定后由县发改局、扶贫局和相关部门下达项目计划,有效提高了项目资金使用的精准度。截止目前,全县共整合县发改、国土、住建、交通、教育、农业、林业、水利、扶贫、电力、通讯等部门资金_亿元,确保精准扶贫工作取得实效。

(四)夯实综合措施,实施重点突破。一是完善规划体系。为确保实现每年_万人以上贫困户脱贫目标,按照五结合、四到位的要求(坚持扶贫开发与城乡一体化相结合,区域发展与精准扶贫相结合,整村推进与到村到户相结合,产业扶贫、移民搬迁与教育扶贫相结合,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相结合;坚持增收项目到村到户,扶贫资金到村到户,帮扶措施到村到户,帮扶责任到干部人头),以解决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瓶颈问题为突破口,结合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城镇一体化发展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建立了系统完善的县、镇、村扶贫规划体系,确保扶贫规划与其他专项发展规划协调统一。同时,以户为基础、项目为支撑、移民搬迁安置为核心、产业发展和就业增收为重点,为贫困户逐一制定符合村情户情实际的帮扶计划和帮扶措施,切实做到一村一策、一户一法。二是加快贫困户搬迁。县政府下发了《关于做好重点解决危居贫困户搬迁工作的通知》,明确在三年扶贫期间,必须彻底完成_个贫困村的危困户搬迁任务。为切实解决贫困户搬迁资金难的问题,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县农商银行积极合作,开展了危居贫困户搬迁贷款工作,建立金融扶贫产业贷款风险基金,扩大金融扶持产业信贷规模,确保2023年底前所有危居贫困户一户不少的搬入新居。三是推动产业发展。突出富硒特色产业开发,重点抓好茶芋药果菜(茶叶、魔芋、中药材、特色林果、富硒蔬菜)和猪牛羊鸡鱼(黑猪、黄牛、白山羊、乌骨鸡、富硒鱼)五大特色养殖业,并将特色产业与旅游扶贫、电商扶贫相结合,延伸特色产业链,依托特色种养业,积极发展农村小型加工业,大力发展旅游、电商、劳务等三产服务,做到村村有产业、户户有项目、产品有销路、增收有门路。四是强化劳务输出。采取订单式、定向式的方法,扎实开展修脚足浴、电子商务、民歌茶艺、特色烹饪和建筑劳务五大培训工程。

(五)干部驻村帮扶,充实扶贫力量。我县结合联系服务群众五个一工作法,按照省、市、县派驻工作队不重合的原

原则,实行领导联村、部门包村、工作队驻村和干部包户工作机制,落实了_个贫困村驻村工作队;目前,_个驻村工作队_名干部全部进驻各贫困村履行帮扶工作职责,实行定点、定人、定时、定责帮扶,做到一人驻村、单位全员帮扶,确保了每个贫困村都有帮扶单位,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

二、精准扶贫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在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中还存在着四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一)认识不到位,合力未形成。一些部门和干部潜意识认为扶持到户很难出成绩。导致有的帮扶单位和帮扶干部没有把心思用在扶贫工作上,开展精准扶贫工作近一年时间,到底扶谁,怎样扶尚未完全搞清楚。一些镇政府未将精准扶贫工作列入本镇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认为精准扶贫工作,县上派的有工作队,自然由工作队负责,政府只催催进度,过问过问就行了,考核追责首先是追工作队的责。村干部只热衷于争取和实施覆盖面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对于到户产业项目不热心,感到落实、实施难度大,不愿投入精力抓落实。扶贫工作队则认为,工作队是到镇入村协助当地政府、村两委开展扶贫工作,希望得到镇村两级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对目前的现状觉得工作无动力、无信心,感到彷徨和无奈。合力攻坚的氛围未形成。

(二)贫困户主观脱贫意识差,发展意识不强。一是多数贫困人口文化素质低、思想保守、思维观念还停留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时期,没有发展动力,安于现状。国家诸多惠农政策的实施和兑现,社会各界捐资捐物,使部分贫困户产生了严重的依赖思想。在入户走访过程中,我们发现,少数贫困户,当问及打算发展啥产业、如何发展拔穷根时,则不假思索的说:我现在是三无,无钱、无劳力、无技术,啥都搞不成,你们既是来扶贫的,请你们给我安排低保。二是就业观念严重落后。相当部分的贫困户处在小钱不愿赚,大钱赚不来的状态。以全县开展的修脚师培训为例,一些贫困户子女不参与,认为这项工作不体面、名声不好、不愿干。其择业标准与自身素质能力极不相符。

三、几点建议

(一)要深化认识,增进共识,形成合力。一是开展对县、镇村干部精准扶贫工作的专题培训。首先培训要开宗明义,着重解决对精准扶贫工作内容和要求理解不透,无从下爪的问题。其次是通过培训增进共识。精准扶贫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一个工作队是不可能解决问题的,它需要全县各级各部门通力合作,精准扶贫工作目标任务才能实现,要从根本上杜绝各吹各号、各唱各调的问题发生。二是建立科学的考核激励机制。考核机制是推动工作的方向标。建议要制定更具操作力,具体化的考核措施,实行考核积分制,增加扶贫减贫分值,考核不仅是对扶贫工作队工作的考核,同时,要纳入对各镇年度综合考评。三是要理顺精准扶贫工作组织、指导、管理体系。镇设立精准扶贫工作办公室,镇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具体责任人,全面负责对本镇精准扶贫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督促,检查落实工作,避免县工作队与镇工作分离脱节问题。县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对各镇、队工作的指导意见和要求,直接发文到各镇精准扶贫工作办公室,避免向镇、队双向发文,互相推诿的问题,切实将镇、队、村、受扶个体统起来,形成合力。

(二)抓教育,转民风,增信心。一是要重视宣传动员工作。注重通过会议动员、入户引导、参观学习等形式宣传政策,发动群众,使脱贫致富,建设美好家园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增强自我求变,自我发展的志气和信心。二是要重视开化引导工作。抓项目到村到户不是扶贫工作唯一渠道,抓好开化引导,强化扶志措施也十分重要,因此,在广泛开展政策、法制、树立正确地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前提下,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用本地的事,身边的人通过自身艰苦努力,创业致富的案例进行开化引导,同时,要完善对优抚对象的管理体制,探索组织引导优抚户,根据自身能力实施力所能及的产业项目,培育其自食其力的能力。三是要努力引导贫困户转变就业,择业观念。要避免一方面在就业上急功近利,那里门槛低,来钱快就去那,不考虑安全,不顾长远,有的打了小半辈子工,老了老了还没学到一技之长。另一方面择业就业,好高骛远,长期无法就业的问题长时间存在。

(三)加大资金投入,尽早落实项目,提高扶贫效果。一是建立涉农资金整合统筹机制。当前,涉农资金多头下达,零打碎敲、平均用力、天女散花的现象仍然存在,尽管县政府在整合统筹涉农资金上做了大量工作进行一些尝试和探索,但受限于体制性障碍,成效有限,急需从更高的层面,更深的层次,更广的范围加以解决。因此,要进一步加大对涉农资金进行科学规划和统筹归并力度,推进涉农资金整合统筹,集中财力办大事,做大扶贫资金总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二是建立金融扶贫引导机制。要出台激励措施,在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引导金融资源向贫困村倾斜,加大对贫困户的信贷支持。三是要建立受扶企业和大户帮带贫困户考核机制,夯实企业和大户帮带责任,打牢企业,大户与贫困户之间利益链接链条,使贫困户能够从多渠道,广范围得到帮扶。四是要加大对现代农业企业的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土地流转步伐,采取企业流转,反租倒包形式,根据贫困户生产能力反租倒包给贫困户,引导农户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方向发展,逐步形成产供销一条龙格局,促进贫困户产业发展、效益提升。五是要制定出台帮扶贫困户发展的到户扶持政策,明确与贫困户自身能力相适应的项目规模和扶持标准,针对贫困户经济实力弱,生产能力差,管理水平低的现状,建立小发展小补,大发展大补的激励扶持机制,调动贫困户发展生产源动力,解决贫困户难以享受到产业发展扶持问题。六是要加大扶贫项目落实力度,尽早下达项目计划,确保年度目标实现。镇、村、工作队,要统筹安排贫困村扶贫项目,在抓好本年度项目实施的同时,科学规划次年度扶贫项目,并及时向扶贫局申报,扶贫局将收集的项目汇总分送各相关部门作为本部门申报下年度项目的依据。各相关部门在项目申报时,要尽量保证贫困村项目需求,确保贫困村建设项目落在实处。

第2篇 县委书记精准扶贫调研报告范文2023

省、市两级党委、政府相应提出了以精准扶贫为主旨的决战五年同步全面小康要求和五年扶贫攻坚计划。为了切实做好我县十三五扶贫工作,争做全市乃至全省精准扶贫工作排头兵,日前我与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以及县委办公室、民政局与扶贫和移民办公室等单位负责人,先后来到__乡__村、__镇__村以及产业扶贫基地__种养专业合作社、__村贫困对象项水对、项墩富与项恭寿各自家中,通过听取汇报、实地察看、座谈讨论与交流谈心等相应形式,就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专题调研。

(一)基本情况

__五期间,我县有_个省级扶贫开发重点村、_个县级扶贫开发重点村、大中型水库移民_人。从____年起,省财政连续_年、每年安排产业扶持资金_万元。四年间,我县先后投入扶贫和移民资金_万元,_个贫困人口实现了脱贫,_个移民对象直接受益,项目区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增幅明显。

一是按照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构建和谐文明新村的总体要求,着重抓好了_个省级扶贫开发重点村和_个县级扶贫开发重点村年度扶贫开发项目_个。

二是扎实推进深山区搬迁移民扶贫进城进园集中安置工作。截止到____年_月底,条铺林场_栋_户_平方米安置房已经交付使用,入住移民_户;县城安置点的梦想家园已建成_栋_户_平方米安置房,其余_栋_平方米正在建设中,预计今年底全部竣工。

三是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平台,依托产业扶贫资金,助推我县形成以山羊、鱼、猪为主导的养殖产业和以马家柚、油茶、茶叶、毛竹、杨梅、芋头、花卉培育为主导的种植产业。全县_户贫困家庭因此每年户均增收_元以上。

四是严格执行国家水库移民扶持政策,移民后期扶持管理规范、有序。及时、足额发放移民直补资金,精心组织实施移民后期扶持、经济发展与应急补助项目_个。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历史和自然环境等因素影响,我县农村贫困现象仍然普遍存在,边远山区贫困情况甚至较为严重。至2023年底,按照国家人均年纯收入低于_元的扶贫标准,全县有贫困人口_人,贫困发生率_%

一是年度扶贫资金总量偏少,扶贫覆盖面有限;

二是作为产业扶贫资金发挥作用依托的平台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生产用地紧张与融资难较为突出;

三是贫困村大都缺乏产业扶贫资金发挥作用依托的平台;

四是贫困村受制于互联网覆盖面狭小、致富信息闭塞;

五是结对帮扶贫困村的市、县有关单位用心与用力不平衡;

六是帮扶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没有合适的着力点。

(三)应对措施

我们要切实加强思想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精准扶贫工作的政治责任感。从宏观上看,______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参加江西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小康不小康,关键在老乡,决不能让老区群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掉队,要让老区人民同全国人民一起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省委强卫书记在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要求,深入贯彻落实______一个希望、三个着力重要指示,以决战五年同步全面小康的志气和勇气,兴起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新高潮,早日让老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从微观上看,我县综合经济实力虽然位居全市排头兵、全省前列,但税源结构不平衡,可用财力有限;发展不平衡,农村基础设施历史欠账还很多;人口总量大,贫困与相对贫困人口仍然占据一定比例。____年,广丰被列为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县,正好为我县推动扶贫开发工作迈上新台阶注入新的强大动力。

一方面,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构建精准扶贫工作大格局。县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进行调整充实,由县里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将县红十字会、慈善总会、光彩工程、团县委、妇联、残联纳入工作机构。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出台工作规划与奖惩制度,进行常态督查、考核。各乡镇(街道)要成立相应机构,党委、政府分别履行主体责任和主管职责,党政主要负责人要坚持扶贫开发重大问题亲自研究、难点问题亲自协调、关键环节亲自过问。强化县扶贫和移民办公室职能,将其改建为县政府直属正科级事业单位。

另一方面,全力推进五个精准,确保扶贫开发工作取得实效。严格按照___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帮扶全县农村贫困人口的硬任务,全力推进五个精准,大力实施产业、搬迁、教育、就业、保障、金融六大扶贫工程,确保到2023年全面实现扶贫对象人口人均年收入_元以上,农村贫困发生率降到3%以下,农村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一是注重精准摸底。对扶贫对象认真开展再核查、再识别,准确掌握贫困家庭人员结构、住房、生产资源、经济来源、生活环境等情况,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明确告诉贫困对象,享受政策红利,只能借助产业扶贫、基础设施扶贫和干部帮扶等途径,通过劳动或以土地入股等形式实现。

二是推进精准管理。加快数据搜集,实行动态管理,建立和完善扶贫信息化管理网络,做到可检、可视、可督查。做到十三五扶贫开发规划与国家级科技农业示范区规划有机对接,借助现代农业示范区平台,化解贫困村龙头企业融资与用地难问题。

三是做到精准发力。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完善政策,实现由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管的转变,增强贫困村造血功能和发展后劲,实行更加科学更加有效的扶贫。发挥产业扶贫资金杠杆作用,扶持果茶蔬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增加贫困对象就业,促进贫困对象增收,体现扶贫开发政策红利特惠制与普惠制相统一。根据省里规定与我县实际,在调研、学习的基础上,制定产业扶贫资金使用管理细则。

四是实行精准帮扶。要继续实行单位帮村、干部包户,确保帮扶全覆盖。采取321的方式,即县处级干部包3户、科级干部包2户、一般干部包1户,在错开帮扶时间的基础上,做到户随岗设、岗变户转,不脱贫不脱钩;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引导和鼓励企业家参与扶贫开发事业,做到公开透明,努力构建单位、干部、社会三位一体抓帮扶的大格局。

五是强化精准督查。坚持把帮扶工作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目标考核体系,建立健全扶贫攻坚目标管理责任制,做到严格考核、兑现奖惩。

县委书记精准扶贫调研报告范文

第3篇 县委调研报告

近年来,在省、州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我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基层的宣传思想文化建设有了较快发展。总体来看,基础设施有所改善,文化生活有所体现,民间文化有所弘扬,文化市场渐趋繁荣。通过对我县所辖的七乡一镇一场,四十个行政村,经过实地调研了解。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县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建设的基本情况

(一)宣传文化管理队伍。在县委宣传部行政编制人员中(包括参照公务员管理办法),外宣办3人、文明办1人、县文联1人,在职干部,共5人。年龄在25岁至46岁之间,26岁至36岁的占40%,36-46岁的占60%;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占20%,大专学历占70%,中专学历占10%。事业编制人数占10%。业务经费相当短缺,没有专门的办公用房,外宣办、文明办、县文联和宣传部合用二间办公室。

(二)新闻传媒专业人才。玛曲县广播电影电视局,全局行政编制为8人,事业编制为20人。现有职工29人,年龄在23-47岁之间,其中本科文化程度4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11人,中专文化程度5人。初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2人。现有办公用户和机房建筑面积477平方米,其中砖木结构平房187平方米,砖混结构二层楼房290平方米,固定资产174万元。下属机构包括县有线电视台、调频广播电视转播台和无线电视转播台。事业发展经费严重不足。现有办公和业务用房477平方米,无演播室、材料库房,广播电视播出机房和值班室混用,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存在一定隐患。

(三)文化、文艺专业人才。

1、机构设置:县文化体育局内设办公室、文化股、体育股、财务项目股。下设县文化馆、藏族歌舞团。文化馆内设办公室、民间文化工作室、群众文化工作室、图书室、文博工作室、财务室;歌舞团内设办公室、舞蹈队、声乐队、创作室、民间艺术团、财务室。

2、编制:文化体育局5人,文化馆16人,歌舞团33人。

3、人员构成:总人数54人。25岁以下的16人,26至35岁的20人,36至45岁的11人,46岁以上的7人。本科4人,大专13人,高中及中专22人,高中以下15人。副高职称1人,中级职称4人,初级职称24人。图书管理人员7人,声乐管理人员5人,作曲1人,编剧1人,舞蹈表演15人。文化体育方面,除了县文化体育局和歌舞团经费基本上能保证其日常业务的正常运转外,县文化馆的经费显得十分紧张,好多涉及到文化的搜集、整理等工作无法开展。

二、我县宣传思想文化队伍建设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加强教育,注重学习,队伍的政治思想素质得到提高。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通过深入扎实地开展“三讲”教育、“____”重要思想、两个条列、两个务必、先进性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科学发展观等学习教育活动,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了宣传思想文化战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在广大党员干部中,不断建立健全学习制度,通过中心组学习会、单位支部学习会议、中青年干部培训、专题知识讲座等多种有效形式,使广大党员干部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增强了工作能力,提高了政治理论水平。在新闻系统中,重点开展了“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加强了对新闻工作者的理想信念和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二)加强培训,注重实践,队伍的工作水平得到提升。近年来,我们以提高队伍操作到位、破解难题的能力为重点,坚持培训与实践并重的原则,不断提高广大宣传思想文化队伍的工作水平。制定专业人才培训计划,有步骤、多层次、多渠道地对宣传思想文化人才进行了培训。近几年来,我县组织新闻理论与实践讲座3期,参培人员100余人次;文化人才培训班2期,参培人员80余人次。通过多种渠道,鼓励干部和专业人员通过参加业务技能培训、攻读中央或省委党校函授学院的大专、本科学历等渠道,提高了个人的综合素质和业务工作能力。在玛曲县举办了1期玛曲文学创作“雪光”笔会,邀请了全省范围内颇有影响力的50余名作家,广大文艺工作者始终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创作了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文学作品,进一步提高了玛曲在外界的知名度。

(三)完善机制,注重培育,队伍的素质结构得到优化。近年来,宣传文化系统各单位根据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完善用人机制,大胆探索,创新方法,不断拓宽选才、引才渠道,努力吸引优秀人才到宣传文化队伍中来。一是面向全社会招聘人才。县广电局面向社会公开选拔节目播音等专门人才等。这些人员到岗后,经过实践磨练,已成为单位的骨干和“中坚”力量。二是跨部门选调人才。全县宣传文化系统各单位从相关部门单位选调了一批文功底扎实、理论水平较高、且有专业知识和管理水平的高素质人才,进一步优化结构,充实力量。为全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深化改革,注重实效,队伍的工作潜能得到激活。全县宣传文化系统各部门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的原则,按照德才兼备的要求,以思想政治建设为重点,切实加强了宣传思想文化队伍建设。在围绕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培养了一批坚持原则、敢抓敢管、有改革创新精神的宣传思想文化干部队伍,继续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____”重要思想、职业道德、职业精神为主要内容的“三项教育”活动,在全社会树立了我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的良好形象。正确把握改革方向,不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努力为优秀人才发挥才智、施展才华创造良好的成才环境。

(五)县、乡(镇)、村领导以及广大干部群众的文化意识有所增强。文化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尼玛镇、阿万仓乡宣传文化站已启动使用。曼日玛的宣传文化站正在修建当中。宣传文化站配备有图书、电视、光盘、阅览室、健身器材、棋牌等文化活动厅(室),县城中心兴建了格萨尔文化广场,县总工会开设了1处文化活动室。县老龄委开设了1处文化娱乐活动室,为整合文化资源开辟了一条创新之路。县委宣传部、县文化体育局、工青妇等部门在每年都能利用重大节(庆)日、配合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组织了一定规模的文体活动,如组织文艺演出、书画摄影展、篮球比赛、送“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等。尤其是自前年在全省范围内实施的“千台大戏送农村”战役活动开展以来,活动规模大,品味档次高,文艺节目多姿多彩,具有地方民族特色,普遍受到基层广大干部群众的热烈欢迎。县委、县政府为了向外界推介并打响了“天下黄河第一弯”、“格萨尔发祥地”、“亚洲第一天然草场”等特色文化旅游品牌。通过政府投资,市场引导,将玛曲赛马大会做大做强,形成规模,树立了产业品牌。玛曲赛马大会已成为全甘肃十大旅游文化赛事活动之一,使民间传统文化体育事业得到传承发扬。

三、我县宣传思想文化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

我县宣传思想文化及队伍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国家、省、州对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相比,差距很大,问题不少,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宣传思想文化建设的意识不强,思想认识不到位。不少乡镇、牧村干部对宣传思想文化建设意识淡薄、甚至缺失,不能做到对牧村宣传思想文化建设丰富内涵的整体把握。甚至不知道牧村文化建设应该抓什么,如何抓,导致于不想抓、不愿抓的局面。他们在思想认识上有偏差,认为新农村文化建设是“软任务”,不如搞经济建设,能够看得见,摸得着,体现政绩明显。长期存在着“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认为宣传思想文化建设不好搞,费钱费力抓不到点上,出不了成绩。

2、文化经济政策落实不够,文化事业资金投入严重不足。虽然,中央、省上制定和提出了关于加快基层文化建设的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但地方政府文化事业的投入幅度不是太高。尤其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很少,与经济增长的幅度相比,严重失衡。

3、文化阵地建设滞后,村级文化设施基本处于空白。截止目前,全县七乡一镇一场,已建成2处宣传文化站。还有1处正在修建当中。基层乡镇宣传文化站的覆盖面占全县乡镇、场总数的33.3%。40个行政村文化设施建设基本处于空白。远远满足不了牧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

4、基层文化建设引领作用不强,牧民对文化活动方面的参与积极性不高。首先基层领导干部缺乏先进文化的影响力、号召力和凝聚力;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过于单调、匮乏,导致封建迷信沉渣泛起,赌博打麻将之风盛行不止。在这种情况下,先进文化如何能够占领基层乡村阵地?不少干部群众对此十分忧心。这种现象,固然与大多数群众知识水平低、接受能力差,思想观念落后等因素有关。但主要原因则是基层干部对宣传思想文化建设的宣传力度不够,工作方法不对路,缺乏相应的组织和因势利导,调动不了牧民群众参与先进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5、农村文化人才队伍缺失,文化活动后继乏力。绝大部分乡镇、村没有吹、拉、弹、唱和文学创作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也没有专业的文艺辅导人才。各乡镇文化站没有专门的文化干部,已建的2处文化站的管理人员都是由乡政府一般干部兼职,没有专业的文化知识和管理经验。总体素质偏低,业务能力不高,且大多身兼数职,工作处于应付状态。文化部门缺乏对文化工作者系统的业务培训,基层文化工作者学习新知识、接触新事物,出外开阔眼界的机会少之又少,在文化活动的组织和管理上很难有所作为。人员编制、经费支持、活动场地等得不到落实,文化活动开展没有发展后劲,基本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

6、队伍素质整体不高。一是“先天不足”。全县宣传文化人才队伍来源比较杂,科班出身少,第一学历大专以上的比例不高,大多是工作之后再进修、再深造取得的。二是“专业人才少”。尤其是宣传文化部门调进来的干部中,绝大多数没有学过宣传报道或文化管理方面的专业,只能是一边学习,一边实践,好多干部刚调进来,一时无法适应,工作上面“眉毛胡子一把抓”,费时费力抓不到点子上,工作上很难打开局面。三是属于“大家”的人才太少。在宣传文化领域能够担当起懂专业、能带头的人才少,特别是有影响力、知名度的“大家”类的人才更少。

7、队伍结构不合理。从年龄结构看,一些学科和专业人才断层问题比较突出,特别是高中级专业人才年龄构成偏高。40岁左右的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比重较小。从专业结构看,就文化系统而言,有些专业如:戏剧人才、舞台艺术人才、文化经营管理人才、学术性研究人才、网络技术人才、图书情报信息人才等相当紧缺。从知识结构看,有的学科和专业人才学历结构偏低,知识结构老化,不少人仅停留在“技术性”层面,缺乏发展后劲。这种人才结构,很难适应和满足目前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8、民间艺人缺少机制管理。近几年来,民间文化艺术人才在我县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成为繁荣发展全县文化事业的重要力量。由于长期以来对民间艺人的作用、地位认识不清、重视不够,没有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缺乏有效的管理。平时也没有什么扶持的政策措施等。目前对民间艺人的管理处于无序、松散状态,影响了其作用发挥和水平的提高。

五、加强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思考

(一)加强领导。充分认识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牢固树立和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储备是第一储备、人才工作是第一工作”的理念,切实加强对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领导,努力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全社会大力支持的抓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格局。要把人才建设工作列入宣传文化单位领导班子,特别是“一把手”的年度考核内容,宣传文化系统各单位每年要对系统内人才的思想政治表现、职业道德、工作业绩、工作目标完成情况及岗位职能履行情况进行考核。加强对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宏观调控、中长期规划和督促协调等工作。

(二)重视培训。在抓好人才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的基础上,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重点培养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要以培养拔尖人才、复合型人才为重点,以培养中青年人才的创新能力为切入点,不断提高宣传文化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一是要加强教育培训。整合培训力量,创新教育形式,组织人才参加各类专业培训,促使提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建立基层文化骨干培训制度,每年至少举办1次馆、站文化专职干部学习交流活动,县、乡(镇)、场文化专职干部每年至少参加2次集中培训。每年至少组织宣传文化干部出外考察学习1次,进一步开阔眼界、增长见识,转变观念,有助于在工作实践中转变观念、创新思路,改进方法。逐步将继续教育与专业技术职务考证进行挂钩,调动各类人才学习的积极性,使全县宣传文化系统各类专业人员每年接受继续教育时间不少于15天。二是要注重实践培养。大力发展区域文化产业,举办好赛马大会等特色文化旅游节庆活动,在实践中培养人才;重视在宣传文化重点工作、重大课题项目中培养人才;采取上挂下派锻炼、横向交流、下基层采访、演出、体验生活等有效形式,选派宣传文化干部到艰苦环境和重要岗位接受锻炼、增长才干;充分发挥有专业知识、懂行业管理人员的带动作用,通过对中青年宣传文化人才骨干进行传、帮、带,提高他们的业务技能和管理水平。三是要抓好个性化培养。充分发挥用人单位、高等院校、各类协会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促进人才的个性化培养。重视用人单位的作用,促使岗位成才;重视高等院校的优势,抓好专业化教学;重视各类行业组织、学术团体的作用,整合资源,促进人才建设;重视培养民间文化人才,突出以师带徒的方式,延续传统文化项目的传承与发展。

(三)完善机制。一是要建立人才公平竞争机制。深化宣传文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推行竞争上岗制度,完善目标责任制考核,积极推进干部交流,建立动态管理的长效用人机制。推行专业技术人才聘用制,按岗选人,竞聘上岗,奖优罚劣,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建立评价体系,对宣传文化人才实行“业绩文化”评价,真正形成“重业绩、重能力”的用人氛围,并作为提拔任用的依据。鼓励企事业单位对关键岗位的专业技术骨干和承担重点文化项目的带头人实行协议工资制、年薪制。对特殊专业岗位上的优秀拔尖人才,经批准可以实行高薪聘用。二是要建立人才合理流通机制。省、州、县、乡镇宣传文化干部实行上挂下派,增强机关干部的实践能力,拓宽基层干部的视野范围;加大宣传文化系统人才交流力度,理顺各级宣传部与“宣传口”单位的干部使用渠道,为激发宣传文化干部的干事创业奠定创造有利条件。三是要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对科研上有重大突破、创作上有重大成果、经营管理上实现较高经济社会效益的拔尖人才给予奖励。继续开展“三优两品牌”(优秀记者、优秀编辑、优秀人才,品牌栏目、品牌活动)评选活动,对高学历、高职称、有专长和优秀工作者给予表彰奖励。要重视对民间文化艺人的有效管理,对优秀民间文化人才给予一定的经济补贴,特别是对一些濒临灭绝的民间文艺项目和艺人进行重点扶持,推动民间文化艺术有序健康发展。建议中央、省上进一步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宣传文化人才建设的支持力度,在政策、资金、培训等方面给予扶持、倾斜。四是要完善人才保障机制。根据宣传文化系统的职业性质、职业风险、对社会的累积贡献度等特点,实行具有宣传文化人才特点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住房、津贴制度和补充养老保险等制度,使编制内外的宣传文化人才在享受养老保险、经济适用房等待遇及社会保障上地位平等、待遇公平。对学有所长、贡献卓著的专业人才要优先缴费,在住房、职称等方面给予倾斜。要保证宣传文化专业人才的工资福利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做到“用适当的待遇留住人才”等激励机制。为吸引人才、使用人才、留住人才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8、民间艺人缺少机制管理。近几年来,民间文化艺术人才在我县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成为繁荣发展全县文化事业的重要力量。由于长期以来对民间艺人的作用、地位认识不清、重视不够,没有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缺乏有效的管理。平时也没有什么扶持的政策措施等。目前对民间艺人的管理处于无序、松散状态,影响了其作用发挥和水平的提高。

县委县政府文化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近年来,在省、州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我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基层的宣传思想文化建设有了较快发展。总体来看,基础设施有所改善,文化生活有所体现,民间文化有所弘扬,文化市场渐趋繁荣。通过对我县所辖的七乡一镇一场,四十个行政村,经过实地调研了解。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县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建设的基本情况

(一)宣传文化管理队伍。在县委宣传部行政编制人员中(包括参照公务员管理办法),外宣办3人、文明办1人、县文联1人,在职干部,共5人。年龄在25岁至46岁之间,26岁至36岁的占40%,36-46岁的占60%;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占20%,大专学历占70%,中专学历占10%。事业编制人数占10%。业务经费相当短缺,没有专门的办公用房,外宣办、文明办、县文联和宣传部合用二间办公室。

(二)新闻传媒专业人才。玛曲县广播电影电视局,全局行政编制为8人,事业编制为20人。现有职工29人,年龄在23-47岁之间,其中本科文化程度4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11人,中专文化程度5人。初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2人。现有办公用户和机房建筑面积477平方米,其中砖木结构平房187平方米,砖混结构二层楼房290平方米,固定资产174万元。下属机构包括县有线电视台、调频广播电视转播台和无线电视转播台。事业发展经费严重不足。现有办公和业务用房477平方米,无演播室、材料库房,广播电视播出机房和值班室混用,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存在一定隐患。

(三)文化、文艺专业人才。

1、机构设置:县文化体育局内设办公室、文化股、体育股、财务项目股。下设县文化馆、藏族歌舞团。文化馆内设办公室、民间文化工作室、群众文化工作室、图书室、文博工作室、财务室;歌舞团内设办公室、舞蹈队、声乐队、创作室、民间艺术团、财务室。

2、编制:文化体育局5人,文化馆16人,歌舞团33人。

3、人员构成:总人数54人。25岁以下的16人,26至35岁的20人,36至45岁的11人,46岁以上的7人。本科4人,大专13人,高中及中专22人,高中以下15人。副高职称1人,中级职称4人,初级职称24人。图书管理人员7人,声乐管理人员5人,作曲1人,编剧1人,舞蹈表演15人。文化体育方面,除了县文化体育局和歌舞团经费基本上能保证其日常业务的正常运转外,县文化馆的经费显得十分紧张,好多涉及到文化的搜集、整理等工作无法开展。

二、我县宣传思想文化队伍建设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加强教育,注重学习,队伍的政治思想素质得到提高。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通过深入扎实地开展“三讲”教育、“____”重要思想、两个条列、两个务必、先进性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科学发展观等学习教育活动,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了宣传思想文化战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在广大党员干部中,不断建立健全学习制度,通过中心组学习会、单位支部学习会议、中青年干部培训、专题知识讲座等多种有效形式,使广大党员干部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增强了工作能力,提高了政治理论水平。在新闻系统中,重点开展了“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加强了对新闻工作者的理想信念和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二)加强培训,注重实践,队伍的工作水平得到提升。近年来,我们以提高队伍操作到位、破解难题的能力为重点,坚持培训与实践并重的原则,不断提高广大宣传思想文化队伍的工作水平。制定专业人才培训计划,有步骤、多层次、多渠道地对宣传思想文化人才进行了培训。近几年来,我县组织新闻理论与实践讲座3期,参培人员100余人次;文化人才培训班2期,参培人员80余人次。通过多种渠道,鼓励干部和专业人员通过参加业务技能培训、攻读中央或省委党校函授学院的大专、本科学历等渠道,提高了个人的综合素质和业务工作能力。在玛曲县举办了1期玛曲文学创作“雪光”笔会,邀请了全省范围内颇有影响力的50余名作家,广大文艺工作者始终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创作了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文学作品,进一步提高了玛曲在外界的知名度。

(三)完善机制,注重培育,队伍的素质结构得到优化。近年来,宣传文化系统各单位根据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完善用人机制,大胆探索,创新方法,不断拓宽选才、引才渠道,努力吸引优秀人才到宣传文化队伍中来。一是面向全社会招聘人才。县广电局面向社会公开选拔节目播音等专门人才等。这些人员到岗后,经过实践磨练,已成为单位的骨干和“中坚”力量。二是跨部门选调人才。全县宣传文化系统各单位从相关部门单位选调了一批文功底扎实、理论水平较高、且有专业知识和管理水平的高素质人才,进一步优化结构,充实力量。为全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深化改革,注重实效,队伍的工作潜能得到激活。全县宣传文化系统各部门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的原则,按照德才兼备的要求,以思想政治建设为重点,切实加强了宣传思想文化队伍建设。在围绕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培养了一批坚持原则、敢抓敢管、有改革创新精神的宣传思想文化干部队伍,继续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____”重要思想、职业道德、职业精神为主要内容的“三项教育”活动,在全社会树立了我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的良好形象。正确把握改革方向,不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努力为优秀人才发挥才智、施展才华创造良好的成才环境。

(五)县、乡(镇)、村领导以及广大干部群众的文化意识有所增强。文化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尼玛镇、阿万仓乡宣传文化站已启动使用。曼日玛的宣传文化站正在修建当中。宣传文化站配备有图书、电视、光盘、阅览室、健身器材、棋牌等文化活动厅(室),县城中心兴建了格萨尔文化广场,县总工会开设了1处文化活动室。县老龄委开设了1处文化娱乐活动室,为整合文化资源开辟了一条创新之路。县委宣传部、县文化体育局、工青妇等部门在每年都能利用重大节(庆)日、配合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组织了一定规模的文体活动,如组织文艺演出、书画摄影展、篮球比赛、送“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等。尤其是自前年在全省范围内实施的“千台大戏送农村”战役活动开展以来,活动规模大,品味档次高,文艺节目多姿多彩,具有地方民族特色,普遍受到基层广大干部群众的热烈欢迎。县委、县政府为了向外界推介并打响了“天下黄河第一弯”、“格萨尔发祥地”、“亚洲第一天然草场”等特色文化旅游品牌。通过政府投资,市场引导,将玛曲赛马大会做大做强,形成规模,树立了产业品牌。玛曲赛马大会已成为全甘肃十大旅游文化赛事活动之一,使民间传统文化体育事业得到传承发扬。

三、我县宣传思想文化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

我县宣传思想文化及队伍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国家、省、州对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相比,差距很大,问题不少,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宣传思想文化建设的意识不强,思想认识不到位。不少乡镇、牧村干部对宣传思想文化建设意识淡薄、甚至缺失,不能做到对牧村宣传思想文化建设丰富内涵的整体把握。甚至不知道牧村文化建设应该抓什么,如何抓,导致于不想抓、不愿抓的局面。他们在思想认识上有偏差,认为新农村文化建设是“软任务”,不如搞经济建设,能够看得见,摸得着,体现政绩明显。长期存在着“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认为宣传思想文化建设不好搞,费钱费力抓不到点上,出不了成绩。

2、文化经济政策落实不够,文化事业资金投入严重不足。虽然,中央、省上制定和提出了关于加快基层文化建设的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但地方政府文化事业的投入幅度不是太高。尤其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很少,与经济增长的幅度相比,严重失衡。

3、文化阵地建设滞后,村级文化设施基本处于空白。截止目前,全县七乡一镇一场,已建成2处宣传文化站。还有1处正在修建当中。基层乡镇宣传文化站的覆盖面占全县乡镇、场总数的33.3%。40个行政村文化设施建设基本处于空白。远远满足不了牧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

4、基层文化建设引领作用不强,牧民对文化活动方面的参与积极性不高。首先基层领导干部缺乏先进文化的影响力、号召力和凝聚力;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过于单调、匮乏,导致封建迷信沉渣泛起,赌博打麻将之风盛行不止。在这种情况下,先进文化如何能够占领基层乡村阵地?不少干部群众对此十分忧心。这种现象,固然与大多数群众知识水平低、接受能力差,思想观念落后等因素有关。但主要原因则是基层干部对宣传思想文化建设的宣传力度不够,工作方法不对路,缺乏相应的组织和因势利导,调动不了牧民群众参与先进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5、农村文化人才队伍缺失,文化活动后继乏力。绝大部分乡镇、村没有吹、拉、弹、唱和文学创作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也没有专业的文艺辅导人才。各乡镇文化站没有专门的文化干部,已建的2处文化站的管理人员都是由乡政府一般干部兼职,没有专业的文化知识和管理经验。总体素质偏低,业务能力不高,且大多身兼数职,工作处于应付状态。文化部门缺乏对文化工作者系统的业务培训,基层文化工作者学习新知识、接触新事物,出外开阔眼界的机会少之又少,在文化活动的组织和管理上很难有所作为。人员编制、经费支持、活动场地等得不到落实,文化活动开展没有发展后劲,基本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

6、队伍素质整体不高。一是“先天不足”。全县宣传文化人才队伍来源比较杂,科班出身少,第一学历大专以上的比例不高,大多是工作之后再进修、再深造取得的。二是“专业人才少”。尤其是宣传文化部门调进来的干部中,绝大多数没有学过宣传报道或文化管理方面的专业,只能是一边学习,一边实践,好多干部刚调进来,一时无法适应,工作上面“眉毛胡子一把抓”,费时费力抓不到点子上,工作上很难打开局面。三是属于“大家”的人才太少。在宣传文化领域能够担当起懂专业、能带头的人才少,特别是有影响力、知名度的“大家”类的人才更少。

7、队伍结构不合理。从年龄结构看,一些学科和专业人才断层问题比较突出,特别是高中级专业人才年龄构成偏高。40岁左右的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比重较小。从专业结构看,就文化系统而言,有些专业如:戏剧人才、舞台艺术人才、文化经营管理人才、学术性研究人才、网络技术人才、图书情报信息人才等相当紧缺。从知识结构看,有的学科和专业人才学历结构偏低,知识结构老化,不少人仅停留在“技术性”层面,缺乏发展后劲。这种人才结构,很难适应和满足目前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8、民间艺人缺少机制管理。近几年来,民间文化艺术人才在我县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成为繁荣发展全县文化事业的重要力量。由于长期以来对民间艺人的作用、地位认识不清、重视不够,没有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缺乏有效的管理。平时也没有什么扶持的政策措施等。目前对民间艺人的管理处于无序、松散状态,影响了其作用发挥和水平的提高。

五、加强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思考

(一)加强领导。充分认识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牢固树立和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储备是第一储备、人才工作是第一工作”的理念,切实加强对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领导,努力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全社会大力支持的抓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格局。要把人才建设工作列入宣传文化单位领导班子,特别是“一把手”的年度考核内容,宣传文化系统各单位每年要对系统内人才的思想政治表现、职业道德、工作业绩、工作目标完成情况及岗位职能履行情况进行考核。加强对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宏观调控、中长期规划和督促协调等工作。

(二)重视培训。在抓好人才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的基础上,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重点培养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要以培养拔尖人才、复合型人才为重点,以培养中青年人才的创新能力为切入点,不断提高宣传文化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一是要加强教育培训。整合培训力量,创新教育形式,组织人才参加各类专业培训,促使提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建立基层文化骨干培训制度,每年至少举办1次馆、站文化专职干部学习交流活动,县、乡(镇)、场文化专职干部每年至少参加2次集中培训。每年至少组织宣传文化干部出外考察学习1次,进一步开阔眼界、增长见识,转变观念,有助于在工作实践中转变观念、创新思路,改进方法。逐步将继续教育与专业技术职务考证进行挂钩,调动各类人才学习的积极性,使全县宣传文化系统各类专业人员每年接受继续教育时间不少于15天。二是要注重实践培养。大力发展区域文化产业,举办好赛马大会等特色文化旅游节庆活动,在实践中培养人才;重视在宣传文化重点工作、重大课题项目中培养人才;采取上挂下派锻炼、横向交流、下基层采访、演出、体验生活等有效形式,选派宣传文化干部到艰苦环境和重要岗位接受锻炼、增长才干;充分发挥有专业知识、懂行业管理人员的带动作用,通过对中青年宣传文化人才骨干进行传、帮、带,提高他们的业务技能和管理水平。三是要抓好个性化培养。充分发挥用人单位、高等院校、各类协会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促进人才的个性化培养。重视用人单位的作用,促使岗位成才;重视高等院校的优势,抓好专业化教学;重视各类行业组织、学术团体的作用,整合资源,促进人才建设;重视培养民间文化人才,突出以师带徒的方式,延续传统文化项目的传承与发展。

(三)完善机制。一是要建立人才公平竞争机制。深化宣传文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推行竞争上岗制度,完善目标责任制考核,积极推进干部交流,建立动态管理的长效用人机制。推行专业技术人才聘用制,按岗选人,竞聘上岗,奖优罚劣,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建立评价体系,对宣传文化人才实行“业绩文化”评价,真正形成“重业绩、重能力”的用人氛围,并作为提拔任用的依据。鼓励企事业单位对关键岗位的专业技术骨干和承担重点文化项目的带头人实行协议工资制、年薪制。对特殊专业岗位上的优秀拔尖人才,经批准可以实行高薪聘用。二是要建立人才合理流通机制。省、州、县、乡镇宣传文化干部实行上挂下派,增强机关干部的实践能力,拓宽基层干部的视野范围;加大宣传文化系统人才交流力度,理顺各级宣传部与“宣传口”单位的干部使用渠道,为激发宣传文化干部的干事创业奠定创造有利条件。三是要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对科研上有重大突破、创作上有重大成果、经营管理上实现较高经济社会效益的拔尖人才给予奖励。继续开展“三优两品牌”(优秀记者、优秀编辑、优秀人才,品牌栏目、品牌活动)评选活动,对高学历、高职称、有专长和优秀工作者给予表彰奖励。要重视对民间文化艺人的有效管理,对优秀民间文化人才给予一定的经济补贴,特别是对一些濒临灭绝的民间文艺项目和艺人进行重点扶持,推动民间文化艺术有序健康发展。建议中央、省上进一步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宣传文化人才建设的支持力度,在政策、资金、培训等方面给予扶持、倾斜。四是要完善人才保障机制。根据宣传文化系统的职业性质、职业风险、对社会的累积贡献度等特点,实行具有宣传文化人才特点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住房、津贴制度和补充养老保险等制度,使编制内外的宣传文化人才在享受养老保险、经济适用房等待遇及社会保障上地位平等、待遇公平。对学有所长、贡献卓著的专业人才要优先缴费,在住房、职称等方面给予倾斜。要保证宣传文化专业人才的工资福利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做到“用适当的待遇留住人才”等激励机制。为吸引人才、使用人才、留住人才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四)加大投入。加大对宣传文化人才建设的投入,从实际出发,多渠道筹资。设立宣传文化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用于人才培养、培训、引进、扶持、激励和管理等方面的支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激活宣传文化单位的内在活力,为宣传文化专业人才施展才华创造良好平台和发展环境。加大对优秀宣传文化人才的宣传力度,深入报道引才、育才、用才的先进经验,树立典型,扩大影响,为吸引人才、使用人才、留住人才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县委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调研报告

根据县委统一部署,按照《关于在全县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调研的通知》要求,近期,县委派出的三个调研组赴县直单位、各乡镇、村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前期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开展调研工作基本情况

__月底,分别由三名县领导带队,抽调县纪委、组织部、宣传部、县委办、政府办、县直机关工委等部门工作人员,组成三个调研组,采取个别走访、座谈交流、问卷调查等方式,深入到__余个县直单位、_个乡镇、__个村进行调研。此次调研共发放调查问卷___份,收回有效问卷___份,参与问卷调查各层次对象___人次,其中党员占__%,普通群众占__%;召开座谈交流会__场次,走访基层群众___人次。征求到意见建议___条。

从调研掌握的总体情况来看,基层干部群众普遍反映,近年来,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始终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坚持把群众路线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求思求变求发展、苦干实干拼命干,推动阿瓦县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广大基层干部群众对县委、政府的各项工作总体上是满意的。

二、___县在教育实践活动中需要总体解决的突出问题

(一)绩效考评机制不科学、不合理。

1、考评指标过多过滥,基层不堪重负。目前各类考核繁多,县、乡为了应付考核,编造档案成了负担,不仅失去考核的意义,而且还打乱一些单位的正常工作秩序,助长弄虚作假、骗上哄下的歪风。尤其是为应付考核,乡镇干部没有更多的精力、静下心去办实事。如:林果业、粮食种植、党建等考核任务太重、不科学,而且实际效果差,干部群众意见很大。

2、考评指标设置不合理,不切合实际。如:地区在对县(市)农业生产考核时,在发展设施农业上年年强行下达指标任务,从基层实践看,群众一方面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缺乏技术,温室大棚虽然建成了,但大多闲置,并没有收到实效;红枣筛选机的配备不符合基层实际。群众意见大。

(二)政府职能转变滞后。

1、行政干预过多。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考核任务,在林果业、粮食、畜牧业等工作方面,乡、村为完成任务,只有对不愿种植或养殖的农民采取行政强制手段推行,影响了干群关系。

2、存在建房返贫现象。近年来,地、县给各乡镇分配的富民安居任务很重,大部分建房户只能借债修房、贷款建房,但农民实际收入并未增加,有的因建房后收入反而降低,所借债务难于还清,造成农民债务缠身、修房返贫问题十分突出。

三、各层次、各领域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

(一)县直部门需要解决的问题。

1、县直部门对乡镇的各类检查过多,乡镇疲于应付。尤其是一些检查时间安排不合理,经常安排在周六、周日,或是放假前一天下发检查通知,节后上班第一天下来检查,缺乏人文关怀。

2、各部门文件过多。乡镇每周收到的文件太多,有的根本没有实质性内容,乡镇干部反映这么多文件连看的时间都没有、更不可能落实好。

3、党报党刊征订任务偏重、数量偏多。各单位从中央到地方规定的党报党刊都要订齐,一些单位还出现了同样的党报党刊要求订数份的情况,这增加了基层负担,与建立节约型社会要求有所不符。有关县直部门要求各单位、乡镇悬挂横幅、制作各类板报过多,严重增加了乡、村两经济负担。

4、一些县直部门干部工作作风不实,为基层提供服务不到位,许多工作停留在打电话、发文件上,平时下基层少,下基层调研、检查工作也是走马观花,不解决实际问题。

5、一些县直部门办事效率低,办事程序复杂。如:农村划宅基地要经村、乡、县、地区层层审批,环节多、审批时间长,群众对此不满意。

6、个别部门违反车辆管理规定,未经批准擅自购车、超标准配车、无编制购车、豪华装修车辆、个别领导干部公车私用、驾驶公车等问题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个别部门对“三公经费”控制不严,存在超标准接待的问题。

(二)乡镇机关需要解决的问题。

1、乡镇干部超负荷工作。乡镇干部几乎没有休息日,长期超负荷工作,干部意见很大,致使一些乡镇干部思想不稳定、不安心基层工作;且乡镇干部调整使用太慢,影响了乡镇干部工作积极性。

2、基层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基层最需要的是农业技术方面的人员,但目前部分乡镇事业站所,尤其是林业、农技、畜牧等站所人员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这些站所的服务能力。

3、个别乡镇干部工作作风漂浮,抓工作落实不到位。

(三)村、社区需要解决的问题。

1、关于基础设施建设问题。一是乡村债务多。因前些年的新农村和村级阵地建设,大部分乡镇和村都欠了许多债务,但相当一部分债务未纳入自治区村级债务清理范围内;二是村级组织无钱办事。相当一部分村无集体收入,有的集体土地但承包费过低、有的村几十年的承包费已提前收取,村集体无钱办事。

2、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存在问题。一是个别村干部处事不公、谋取私利,在申报补贴、农村低保、惠农政策等方面顾亲厚友、与民争利、弄虚作假,影响了干群关系;二是村务公开、财务收支等制度落实不到位。一些村重大事项不按程序民主决策、重大支出不按制度落实,村务、财务公开流于形式,由此造成的农牧民上访问题时有发生;三是农村的党员结构不平衡,老党员多,年轻党员少,而且年轻人对入党的积极性不高。

3、农村宣传文化建设薄弱。一是组织村(社区)党员干部学习形式单一,大多是通过读报纸、写笔记、写心得的方式,不吸引人,学习的成效不大;二是宣传效果不够好,没有充分利用有线电视、农村大喇叭这一当前农村宣传主要阵地,节目、内容等方面不够丰富,个别村大喇叭还未开通。

四、解决问题的几点建议

(一)关于转变政府职能,加快推进农村管理体制改革的建议。当前,农村管理体制改革相对滞后,在农村工作和农业生产上依然大包大揽,政府管得过多、统得过死,导致乡镇党委、政府职能错位、越位,工作中过多依赖行政命令和强迫手段,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党群干群关系紧张。同时,由于政府职能不清,管得过多,但实际又管不了、管不好,也是滋生形式主义的原因之一。建议:

1、上级尽快出台加快推进南疆地区农村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尤其在农业生产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上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在切实放开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上实现重大突破。

2、县级政府职能应向“实验和指导”上转变,改变一味下指标、定任务、搞检查的工作方式;乡镇政府职能应向“示范和引导”上转变,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搞好示范引导、搞好服务上,切实改变农业农村工作的保姆式管理模式。

(二)关于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体系的建议。

应大幅度减少考核指标。地、县两级必须大量减少对乡镇的考核内容、考核次数(1年最好1次),没实质性、难于操作、没有成效的内容指标必须全部删除。让乡镇干部从应付考核的缚束中解脱出来,腾出更多精力抓实事。建议以县委、政府名义向地区提出建议,对组织部门千分制考核方式方法进行简化,将目前的 项考核指标压缩至 项;农业生产尽量少制定或不制定硬性摊派任务,侧重考核示范引导和技术服务工作,林果业考核技术服务和建立营销渠道情况,畜牧业考核开展技术服务情况。

(三)关于减少繁文缛节、精文减会的建议。

1、减少党报党刊征订。由宣传部门向上级建议取消党报党刊征订考核任务,各部门只征订一份新疆日报和阿克苏报,其它报刊由部门自愿征订,不要硬性摊派、下任务,给基层增加负担。

2、除县上统一组织召开的党代会、“三干会”、人大会、政协会等重要会议外,其他一般性会议和部门自行召开的会议一律不得悬挂横幅;未经县委、政府同意,有关部门不得擅自要求乡镇、县直部门悬挂宣传横幅、制作宣传板报。

(四)关于制止奢侈浪费、厉行节约的建议。

切实按照地区要求对违规公务车辆进行清理纠正,严格执行公务车辆配备有关规定,今后任何单位不得超编制、超标准配置公车,未经县公务车辆管理领导小组研究审批,任何单位不得擅自更新、配置公务用车。

(五)关于开展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建议。

1、分层实施,突出重点。此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应区分县、县直部门、乡、村四个不同层次,活动内容各有侧重,不搞一刀切;要突出领导干部这个重点,不能搞成“领导得病群众吃药”。

2、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要尽量精简信息、简报,少搞一些横幅、板报和心得体会,不要形成新的“文山会海”和形式主义。

3、借鉴和发扬以往开门搞活动的有益做法,多贴近群众,多做暖人心之举,调动群众参与整个活动的积极性。

县委精准扶贫调研报告范文

根据市政协工作安排,由__县政协经科委牵头,对我县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县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情况

我县属于秦巴连片扶贫开发区,是592个国定贫困县之一。全县现有贫困村158个,占全县总村数的75.3%;现有贫困人口11.45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32.7%。新一轮扶贫攻坚工作启动以来,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关于精准扶贫工作的各项安排部署,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要求,狠抓精准对接、精准施策、精准帮扶,通过机制创新全力破解扶贫攻坚难题,全县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一)明确目标任务,强化组织保障。

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县长任组长,县委、县政府联系分管领导分别任副组长的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关于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了从__年起,每年完成贫困人口脱贫1.5万人以上的目标任务。相继印发了《__县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__县扶贫开发工作考核办法》、《__县选派干部进驻贫困村开展扶贫工作实施方案》、《__县创新社会参与机制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实施方案》、《__县各镇、部门扶贫开发年度考核实施细则》等系列制度措施,指导规范全县新时期精准扶贫工作。

(二)深入摸底调查,逐一建档立卡。

根据中省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有关要求,按照县为单位、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的原则和选准对象、找准原因、定准类别的要求,逐村逐户开展贫困状况调查摸底,全面掌握贫困村、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并建档立卡,为实现精准扶贫工作奠定基础。县上成立了以分管副县长为组长,扶贫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扶贫建档立卡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扶贫信息监测中心。在贫困户识别过程中,我县探索推行的“户申请、组评议、村审查、镇审核、县审定”和“实地核实、到村到户,严格程序、群众评议,公平公正、三榜公示”的工作方法,得到了国务院扶贫办和省市有关部门的高度评价。目前,我县已全面完成158个贫困村、11.45万贫困对象识别和信息录入工作,为精准监测、精准施策、精准脱贫奠定了基础。

(三)抓实精准对接,强化项目支撑。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精准扶贫项目整合工作,捆绑涉农项目资金,集中用于精准扶贫。我县按照“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原则和“乡镇申报、部门踏核、县上研定”的要求,由县扶贫局牵头汇总整理各镇贫困村急需实施的项目,分类反馈到相关部门进行现场核查,初步确定年度拟实施的项目和投资额度,经县政府审定后由县发改局、扶贫局和相关部门下达项目计划,有效提高了项目资金使用的精准度。截止目前,全县共整合县发改、国土、住建、交通、教育、农业、林业、水利、扶贫、电力、通讯等部门资金1.79亿元,确保精准扶贫工作取得实效。

(四)夯实综合措施,实施重点突破。

一是完善规划体系。为确保实现每年1.5万人以上贫困户脱贫目标,按照“五结合、四到位”的要求(坚持扶贫开发与城乡一体化相结合,区域发展与精准扶贫相结合,整村推进与到村到户相结合,产业扶贫、移民搬迁与教育扶贫相结合,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相结合;坚持增收项目到村到户,扶贫资金到村到户,帮扶措施到村到户,帮扶责任到干部人头),以解决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瓶颈问题为突破口,结合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城镇一体化发展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建立了系统完善的县、镇、村扶贫规划体系,确保扶贫规划与其他专项发展规划协调统一。同时,以户为基础、项目为支撑、移民搬迁安置为核心、产业发展和就业增收为重点,为贫困户逐一制定符合村情户情实际的帮扶计划和帮扶措施,切实做到一村一策、一户一法。二是加快贫困户搬迁。县政府下发了《关于做好重点解决危居贫困户搬迁工作的通知》,明确在三年扶贫期间,必须彻底完成71个贫困村的危困户搬迁任务。为切实解决贫困户搬迁资金难的问题,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县农商银行积极合作,开展了危居贫困户搬迁贷款工作,建立金融扶贫产业贷款风险基金,扩大金融扶持产业信贷规模,确保__年底前所有危居贫困户一户不少的搬入新居。三是推动产业发展。突出富硒特色产业开发,重点抓好茶芋药果菜(茶叶、魔芋、中药材、特色林果、富硒蔬菜)和猪牛羊鸡鱼(黑猪、黄牛、白山羊、乌骨鸡、富硒鱼)五大特色养殖业,并将特色产业与旅游扶贫、电商扶贫相结合,延伸特色产业链,依托特色种养业,积极发展农村小型加工业,大力发展旅游、电商、劳务等三产服务,做到村村有产业、户户有项目、产品有销路、增收有门路。四是强化劳务输出。采取“订单式、定向式”的方法,扎实开展修脚足浴、电子商务、民歌茶艺、特色烹饪和建筑劳务五大培训工程。

(五)干部驻村帮扶,充实扶贫力量。

我县结合联系服务群众“五个一”工作法,按照省、市、县派驻工作队不重合的原则,实行领导联村、部门包村、工作队驻村和干部包户工作机制,落实了71个贫困村驻村工作队;目前,71个驻村工作队410名干部全部进驻各贫困村履行帮扶工作职责,实行定点、定人、定时、定责帮扶,做到“一人驻村、单位全员帮扶”,确保了每个贫困村都有帮扶单位,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

二、精准扶贫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在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中还存在着四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一)认识不到位,合力未形成。

一些部门和干部潜意识认为扶持到户很难出“成绩”。导致有的帮扶单位和帮扶干部没有把心思用在扶贫工作上,开展精准扶贫工作近一年时间,到底扶谁,怎样扶尚未完全搞清楚。一些镇政府未将精准扶贫工作列入本镇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认为精准扶贫工作,县上派的有工作队,自然由工作队负责,政府只催催进度,过问过问就行了,考核追责首先是追工作队的责。村干部只热衷于争取和实施覆盖面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对于到户产业项目不热心,感到落实、实施难度大,不愿投入精力抓落实。扶贫工作队则认为,工作队是到镇入村协助当地政府、村两委开展扶贫工作,希望得到镇村两级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对目前的现状觉得工作无动力、无信心,感到彷徨和无奈。合力攻坚的氛围未形成。

(二)贫困户主观脱贫意识差,发展意识不强。

一是多数贫困人口文化素质低、思想保守、思维观念还停留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时期,没有发展动力,安于现状。国家诸多惠农政策的实施和兑现,社会各界捐资捐物,使部分贫困户产生了严重的依赖思想。在入户走访过程中,我们发现,少数贫困户,当问及打算发展啥产业、如何发展拔穷根时,则不假思索的说:“我现在是三无,无钱、无劳力、无技术,啥都搞不成,你们既是来扶贫的,请你们给我安排低保”。二是就业观念严重落后。相当部分的贫困户处在小钱不愿赚,大钱赚不来的状态。以全县开展的修脚师培训为例,一些贫困户子女不参与,认为这项工作不体面、名声不好、不愿干。其择业标准与自身素质能力极不相符。

(三)资金投入滞后,到户产业实施难。

一是投入精准扶贫资金总量小。从__年精准扶贫项目实施情况看,贫困村面上基础设施项目部分得到了落实实施,而到户扶持项目除移民户享受陕南避灾移民搬迁项目支持外,对贫困户产业扶持微乎其微。二是扶贫到户的扶持政策有待完善。目前出台的扶持产业发展政策、对产业规模的要求与贫困户的自身能力,生产水平不相匹配。一些扶贫资源投向了实施效果相对明显的“大户”身上,而“大户”与贫困户之间利益链接机制不健全,导致部分扶贫项目最终未能落实到贫困户。如现行的产业奖励扶持政策要求养羊50只以上、养鸡1000只以上,魔芋种植20亩以上等,这种标准无疑将贫困户排除在受扶持行列之外,难以获得产业发展扶持。三是精准扶贫项目落实严重滞后。截止5月中旬,贫困村项目计划、建设规模、扶持标准还未下达到镇村,时间过半,计划未下达,将会影响年度目标的实现。

(四)社会参与度不高,氛围不浓。

一是一些集体私营企业,个体工商老板的社会责任感不强,没有主动参与社会扶贫的意识,特别是对扶持贫困户发展经济,新建产业兴趣不浓,认为做这项公益活动时间跨度长,见效慢、成效难以短时间内显现。二是对社会扶贫的认识模糊,认为办公益就是社会扶贫的全部内容,忽视了支持农户发展,增加造血功能这一重内容。支持公益事业发展的确是扶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公益事业可以通过申报争取国家基础设施项目解决,而扶持贫困户产业发展资金短缺,才是开展扶贫工作最大短板。这一短板并未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倾力支持。

三、几点建议

(一)要深化认识,增进共识,形成合力。

一是开展对县、镇村干部精准扶贫工作的专题培训。首先培训要开宗明义,着重解决对精准扶贫工作内容和要求理解不透,无从下爪的问题。其次是通过培训增进共识。精准扶贫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一个工作队是不可能解决问题的,它需要全县各级各部门通力合作,精准扶贫工作目标任务才能实现,要从根本上杜绝各吹各号、各唱各调的问题发生。二是建立科学的考核激励机制。考核机制是推动工作的“方向标”。建议要制定更具操作力,具体化的考核措施,实行考核积分制,增加扶贫减贫分值,考核不仅是对扶贫工作队工作的考核,同时,要纳入对各镇年度综合考评。三是要理顺精准扶贫工作组织、指导、管理体系。镇设立精准扶贫工作办公室,镇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具体责任人,全面负责对本镇精准扶贫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督促,检查落实工作,避免县工作队与镇工作分离脱节问题。县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对各镇、队工作的指导意见和要求,直接发文到各镇精准扶贫工作办公室,避免向镇、队双向发文,互相推诿的问题,切实将镇、队、村、受扶个体统起来,形成合力。

(二)抓教育,转民风,增信心。

一是要重视宣传动员工作。注重通过会议动员、入户引导、参观学习等形式宣传政策,发动群众,使脱贫致富,建设美好家园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增强自我求变,自我发展的志气和信心。二是要重视开化引导工作。抓项目到村到户不是扶贫工作唯一渠道,抓好开化引导,强化扶“志”措施也十分重要,因此,在广泛开展政策、法制、树立正确地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前提下,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用本地的事,身边的人通过自身艰苦努力,创业致富的案例进行开化引导,同时,要完善对优抚对象的管理体制,探索组织引导优抚户,根据自身能力实施力所能及的产业项目,培育其自食其力的能力。三是要努力引导贫困户转变就业,择业观念。要避免一方面在就业上急功近利,那里门槛低,来钱快就去那,不考虑安全,不顾长远,有的打了小半辈子工,老了老了还没学到一技之长。另一方面择业就业,好高骛远,长期无法就业的问题长时间存在。

(三)加大资金投入,尽早落实项目,提高扶贫效果。

一是建立涉农资金整合统筹机制。当前,涉农资金多头下达,零打碎敲、平均用力、“天女散花”的现象仍然存在,尽管县政府在整合统筹涉农资金上做了大量工作进行一些尝试和探索,但受限于体制性障碍,成效有限,急需从更高的层面,更深的层次,更广的范围加以解决。因此,要进一步加大对涉农资金进行科学规划和统筹归并力度,推进涉农资金整合统筹,集中财力办大事,做大扶贫资金总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二是建立金融扶贫引导机制。要出台激励措施,在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引导金融资源向贫困村倾斜,加大对贫困户的信贷支持。三是要建立受扶企业和“大户”帮带贫困户考核机制,夯实企业和“大户”帮带责任,打牢企业,“大户”与贫困户之间利益链接链条,使贫困户能够从多渠道,广范围得到帮扶。四是要加大对现代农业企业的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土地流转步伐,采取企业流转,反租倒包形式,根据贫困户生产能力反租倒包给贫困户,引导农户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方向发展,逐步形成产供销一条龙格局,促进贫困户产业发展、效益提升。五是要制定出台帮扶贫困户发展的到户扶持政策,明确与贫困户自身能力相适应的项目规模和扶持标准,针对贫困户经济实力弱,生产能力差,管理水平低的现状,建立小发展小补,大发展大补的激励扶持机制,调动贫困户发展生产源动力,解决贫困户难以享受到产业发展扶持问题。六是要加大扶贫项目落实力度,尽早下达项目计划,确保年度目标实现。

镇、村、工作队,要统筹安排贫困村扶贫项目,在抓好本年度项目实施的同时,科学规划次年度扶贫项目,并及时向扶贫局申报,扶贫局将收集的项目汇总分送各相关部门作为本部门申报下年度项目的依据。各相关部门在项目申报时,要尽量保证贫困村项目需求,确保贫困村建设项目落在实处。

第4篇 县委关于思想文化宣传建设工作的调研报告

__年,在__届四中全会上提出了“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大战略任务。我们知道,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根本建设,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也必须不断提高科学化水平,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实效性。而近年来,在省、州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我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基层的宣传思想文化建设有了较快发展。总体来看,基础设施有所改善,文化生活有所体现,民间文化有所弘扬,文化市场渐趋繁荣。通过对我县所辖的七乡一镇一场,四十个行政村,经过实地调研了解。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县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建设的基本情况

(一)宣传文化管理队伍。在县委宣传部行政编制人员中(包括参照公务员管理办法),外宣办3人、文明办1人、县文联1人,在职干部,共5人。年龄在25岁至46岁之间,26岁至36岁的占40%,36-46岁的占60%;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占20%,大专学历占70%,中专学历占10%。事业编制人数占10%。业务经费相当短缺,没有专门的办公用房,外宣办、文明办、县文联和宣传部合用二间办公室。

(二)新闻传媒专业人才。玛曲县广播电影电视局,全局行政编制为8人,事业编制为20人。现有职工29人,年龄在23-47岁之间,其中本科文化程度4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11人,中专文化程度5人。初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2人。现有办公用户和机房建筑面积477平方米,其中砖木结构平房187平方米,砖混结构二层楼房290平方米,固定资产174万元。下属机构包括县有线电视台、调频广播电视转播台和无线电视转播台。事业发展经费严重不足。现有办公和业务用房477平方米,无演播室、材料库房,广播电视播出机房和值班室混用,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存在一定隐患。

(三)文化、文艺专业人才。

1、机构设置:县文化体育局内设办公室、文化股、体育股、财务项目股。下设县文化馆、藏族歌舞团。文化馆内设办公室、民间文化工作室、群众文化工作室、图书室、文博工作室、财务室;歌舞团内设办公室、舞蹈队、声乐队、创作室、民间艺术团、财务室。

2、编制:文化体育局5人,文化馆16人,歌舞团33人。

3、人员构成:总人数54人。25岁以下的16人,26至35岁的20人,36至45岁的11人,46岁以上的7人。本科4人,大专13人,高中及中专22人,高中以下15人。副高职称1人,中级职称4人,初级职称24人。图书管理人员7人,声乐管理人员5人,作曲1人,编剧1人,舞蹈表演15人。文化体育方面,除了县文化体育局和歌舞团经费基本上能保证其日常业务的正常运转外,县文化馆的经费显得十分紧张,好多涉及到文化的搜集、整理等工作无法开展。

二、我县宣传思想文化队伍建设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加强教育,注重学习,队伍的政治思想素质得到提高

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通过深入扎实地开展“三讲”教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两个条列、两个务必、先进性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科学发展观等学习教育活动,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了宣传思想文化战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在广大党员干部中,不断建立健全学习制度,通过中心组学习会、单位支部学习会议、中青年干部培训、专题知识讲座等多种有效形式,使广大党员干部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增强了工作能力,提高了政治理论水平。在新闻系统中,重点开展了“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加强了对新闻工作者的理想信念和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二)加强培训,注重实践,队伍的工作水平得到提升

近年来,我们以提高队伍操作到位、破解难题的能力为重点,坚持培训与实践并重的原则,不断提高广大宣传思想文化队伍的工作水平。制定专业人才培训计划,有步骤、多层次、多渠道地对宣传思想文化人才进行了培训。近几年来,我县组织新闻理论与实践讲座3期,参培人员100余人次;文化人才培训班2期,参培人员80余人次。通过多种渠道,鼓励干部和专业人员通过参加业务技能培训、攻读中央或省委党校函授学院的大专、本科学历等渠道,提高了个人的综合素质和业务工作能力。在玛曲县举办了1期玛曲文学创作“雪光”笔会,邀请了全省范围内颇有影响力的50余名作家,广大文艺工作者始终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创作了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文学作品,进一步提高了玛曲在外界的知名度。

(三)完善机制,注重培育,队伍的素质结构得到优化

近年来,宣传文化系统各单位根据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完善用人机制,大胆探索,创新方法,不断拓宽选才、引才渠道,努力吸引优秀人才到宣传文化队伍中来。一是面向全社会招聘人才。县广电局面向社会公开选拔节目播音等专门人才等。这些人员到岗后,经过实践磨练,已成为单位的骨干和“中坚”力量。二是跨部门选调人才。全县宣传文化系统各单位从相关部门单位选调了一批文字功底扎实、理论水平较高、且有专业知识和管理水平的高素质人才,进一步优化结构,充实力量。为全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深化改革,注重实效,队伍的工作潜能得到激活

全县宣传文化系统各部门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的原则,按照德才兼备的要求,以思想政治建设为重点,切实加强了宣传思想文化队伍建设。在围绕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培养了一批坚持原则、敢抓敢管、有改革创新精神的宣传思想文化干部队伍,继续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职业道德、职业精神为主要内容的“三项教育”活动,在全社会树立了我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的良好形象。正确把握改革方向,不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努力为优秀人才发挥才智、施展才华创造良好的成才环境。

(五)县、乡(镇)、村领导以及广大干部群众的文化意识有所增强。文化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尼玛镇、阿万仓乡宣传文化站已启动使用。曼日玛的宣传文化站正在修建当中。宣传文化站配备有图书、电视、光盘、阅览室、健身器材、棋牌等文化活动厅(室),县城中心兴建了格萨尔文化广场,县总工会开设了1处文化活动室。县老龄委开设了1处文化娱乐活动室,为整合文化资源开辟了一条创新之路。县委宣传部、县文化体育局、工青妇等部门在每年都能利用重大节(庆)日、配合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组织了一定规模的文体活动,如组织文艺演出、书画摄影展、篮球比赛、送“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等。尤其是自前年在全省范围内实施的“千台大戏送农村”战役活动开展以来,活动规模大,品味档次高,文艺节目多姿多彩,具有地方民族特色,普遍受到基层广大干部群众的热烈欢迎。县委、县政府为了向外界推介并打响了“天下黄河第一弯”、“格萨尔发祥地”、“亚洲第一天然草场”等特色文化旅游品牌。通过政府投资,市场引导,将玛曲赛马大会做大做强,形成规模,树立了产业品牌。玛曲赛马大会已成为全甘肃十大旅游文化赛事活动之一,使民间传统文化体育事业得到传承发扬。

三、我县宣传思想文化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

我县宣传思想文化及队伍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国家、省、州对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相比,差距很大,问题不少,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宣传思想文化建设的意识不强,思想认识不到位

不少乡镇、牧村干部对宣传思想文化建设意识淡薄、甚至缺失,不能做到对牧村宣传思想文化建设丰富内涵的整体把握。甚至不知道牧村文化建设应该抓什么,如何抓,导致于不想抓、不愿抓的局面。他们在思想认识上有偏差,认为新农村文化建设是“软任务”,不如搞经济建设,能够看得见,摸得着,体现政绩明显。长期存在着“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认为宣传思想文化建设不好搞,费钱费力抓不到点上,出不了成绩。

(二)文化经济政策落实不够,文化事业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虽然,中央、省上制定和提出了关于加快基层文化建设的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但地方政府文化事业的投入幅度不是太高。尤其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很少,与经济增长的幅度相比,严重失衡。

(三)文化阵地建设滞后,村级文化设施基本处于空白

截止目前,全县七乡一镇一场,已建成2处宣传文化站。还有1处正在修建当中。基层乡镇宣传文化站的覆盖面占全县乡镇、场总数的33.3%。40个行政村文化设施建设基本处于空白。远远满足不了牧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

(四)基层文化建设引领作用不强,牧民对文化活动方面的参与积极性不高

首先基层领导干部缺乏先进文化的影响力、号召力和凝聚力;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过于单调、匮乏,导致封建迷信沉渣泛起,赌博打麻将之风盛行不止。在这种情况下,先进文化如何能够占领基层乡村阵地?不少干部群众对此十分忧心。这种现象,固然与大多数群众知识水平低、接受能力差,思想观念落后等因素有关。但主要原因则是基层干部对宣传思想文化建设的宣传力度不够,工作方法不对路,缺乏相应的组织和因势利导,调动不了牧民群众参与先进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五)农村文化人才队伍缺失,文化活动后继乏力

绝大部分乡镇、村没有吹、拉、弹、唱和文学创作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也没有专业的文艺辅导人才。各乡镇文化站没有专门的文化干部,已建的2处文化站的管理人员都是由乡政府一般干部兼职,没有专业的文化知识和管理经验。总体素质偏低,业务能力不高,且大多身兼数职,工作处于应付状态。文化部门缺乏对文化工作者系统的业务培训,基层文化工作者学习新知识、接触新事物,出外开阔眼界的机会少之又少,在文化活动的组织和管理上很难有所作为。人员编制、经费支持、活动场地等得不到落实,文化活动开展没有发展后劲,基本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

(六)队伍素质整体不高

1、“先天不足”。全县宣传文化人才队伍来源比较杂,科班出身少,第一学历大专以上的比例不高,大多是工作之后再进修、再深造取得的。

2、“专业人才少”。尤其是宣传文化部门调进来的干部中,绝大多数没有学过宣传报道或文化管理方面的专业,只能是一边学习,一边实践,好多干部刚调进来,一时无法适应,工作上面“眉毛胡子一把抓”,费时费力抓不到点子上,工作上很难打开局面。

3、属于“大家”的人才太少。在宣传文化领域能够担当起懂专业、能带头的人才少,特别是有影响力、知名度的“大家”类的人才更少。

(七)队伍结构不合理

从年龄结构看,一些学科和专业人才断层问题比较突出,特别是高中级专业人才年龄构成偏高。40岁左右的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比重较小。从专业结构看,就文化系统而言,有些专业如:戏剧人才、舞台艺术人才、文化经营管理人才、学术性研究人才、网络技术人才、图书情报信息人才等相当紧缺。从知识结构看,有的学科和专业人才学历结构偏低,知识结构老化,不少人仅停留在“技术性”层面,缺乏发展后劲。这种人才结构,很难适应和满足目前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八)民间艺人缺少机制管理

近几年来,民间文化艺术人才在我县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成为繁荣发展全县文化事业的重要力量。由于长期以来对民间艺人的作用、地位认识不清、重视不够,没有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缺乏有效的管理。平时也没有什么扶持的政策措施等。目前对民间艺人的管理处于无序、松散状态,影响了其作用发挥和水平的提高。

五、加强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思考

(一)加强领导

充分认识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牢固树立和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储备是第一储备、人才工作是第一工作”的理念,切实加强对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领导,努力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全社会大力支持的抓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格局。要把人才建设工作列入宣传文化单位领导班子,特别是“一把手”的年度考核内容,宣传文化系统各单位每年要对系统内人才的思想政治表现、职业道德、工作业绩、工作目标完成情况及岗位职能履行情况进行考核。加强对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宏观调控、中长期规划和督促协调等工作。

(二)重视培训

在抓好人才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的基础上,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重点培养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要以培养拔尖人才、复合型人才为重点,以培养中青年人才的创新能力为切入点,不断提高宣传文化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一是要加强教育培训。整合培训力量,创新教育形式,组织人才参加各类专业培训,促使提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建立基层文化骨干培训制度,每年至少举办1次馆、站文化专职干部学习交流活动,县、乡(镇)、场文化专职干部每年至少参加2次集中培训。每年至少组织宣传文化干部出外考察学习1次,进一步开阔眼界、增长见识,转变观念,有助于在工作实践中转变观念、创新思路,改进方法。逐步将继续教育与专业技术职务考证进行挂钩,调动各类人才学习的积极性,使全县宣传文化系统各类专业人员每年接受继续教育时间不少于15天。二是要注重实践培养。大力发展区域文化产业,举办好赛马大会等特色文化旅游节庆活动,在实践中培养人才;重视在宣传文化重点工作、重大课题项目中培养人才;采取上挂下派锻炼、横向交流、下基层采访、演出、体验生活等有效形式,选派宣传文化干部到艰苦环境和重要岗位接受锻炼、增长才干;充分发挥有专业知识、懂行业管理人员的带动作用,通过对中青年宣传文化人才骨干进行传、帮、带,提高他们的业务技能和管理水平。三是要抓好个性化培养。充分发挥用人单位、高等院校、各类协会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促进人才的个性化培养。重视用人单位的作用,促使岗位成才;重视高等院校的优势,抓好专业化教学;重视各类行业组织、学术团体的作用,整合资源,促进人才建设;重视培养民间文化人才,突出以师带徒的方式,延续传统文化项目的传承与发展。

(三)完善机制

一是要建立人才公平竞争机制。深化宣传文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推行竞争上岗制度,完善目标责任制考核,积极推进干部交流,建立动态管理的长效用人机制。推行专业技术人才聘用制,按岗选人,竞聘上岗,奖优罚劣,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建立评价体系,对宣传文化人才实行“业绩文化”评价,真正形成“重业绩、重能力”的用人氛围,并作为提拔任用的依据。鼓励企事业单位对关键岗位的专业技术骨干和承担重点文化项目的带头人实行协议工资制、年薪制。对特殊专业岗位上的优秀拔尖人才,经批准可以实行高薪聘用。二是要建立人才合理流通机制。省、州、县、乡镇宣传文化干部实行上挂下派,增强机关干部的实践能力,拓宽基层干部的视野范围;加大宣传文化系统人才交流力度,理顺各级宣传部与“宣传口”单位的干部使用渠道,为激发宣传文化干部的干事创业奠定创造有利条件。三是要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对科研上有重大突破、创作上有重大成果、经营管理上实现较高经济社会效益的拔尖人才给予奖励。继续开展“三优两品牌”(优秀记者、优秀编辑、优秀人才,品牌栏目、品牌活动)评选活动,对高学历、高职称、有专长和优秀工作者给予表彰奖励。要重视对民间文化艺人的有效管理,对优秀民间文化人才给予一定的经济补贴,特别是对一些濒临灭绝的民间文艺项目和艺人进行重点扶持,推动民间文化艺术有序健康发展。建议中央、省上进一步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宣传文化人才建设的支持力度,在政策、资金、培训等方面给予扶持、倾斜。四是要完善人才保障机制。根据宣传文化系统的职业性质、职业风险、对社会的累积贡献度等特点,实行具有宣传文化人才特点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住房、津贴制度和补充养老保险等制度,使编制内外的宣传文化人才在享受养老保险、经济适用房等待遇及社会保障上地位平等、待遇公平。对学有所长、贡献卓著的专业人才要优先缴费,在住房、职称等方面给予倾斜。要保证宣传文化专业人才的工资福利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做到“用适当的待遇留住人才”等激励机制。为吸引人才、使用人才、留住人才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四)加大投入

加大对宣传文化人才建设的投入,从实际出发,多渠道筹资。设立宣传文化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用于人才培养、培训、引进、扶持、激励和管理等方面的支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激活宣传文化单位的内在活力,为宣传文化专业人才施展才华创造良好平台和发展环境。加大对优秀宣传文化人才的宣传力度,深入报道引才、育才、用才的先进经验,树立典型,扩大影响,为吸引人才、使用人才、留住人才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第5篇 2023县委书记精准扶贫调研报告

省、市两级党委、政府相应提出了以精准扶贫为主旨的决战五年同步全面小康要求和五年扶贫攻坚计划。为了切实做好我县十三五扶贫工作,争做全市乃至全省精准扶贫工作排头兵,日前我与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以及县委办公室、民政局与扶贫和移民办公室等单位负责人,先后来到__乡__村、__镇__村以及产业扶贫基地__种养专业合作社、__村贫困对象项水对、项墩富与项恭寿各自家中,通过听取汇报、实地察看、座谈讨论与交流谈心等相应形式,就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专题调研。

(一)基本情况

__五期间,我县有_个省级扶贫开发重点村、_个县级扶贫开发重点村、大中型水库移民_人。从____年起,省财政连续_年、每年安排产业扶持资金_万元。四年间,我县先后投入扶贫和移民资金_万元,_个贫困人口实现了脱贫,_个移民对象直接受益,项目区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增幅明显。

一是按照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构建和谐文明新村的总体要求,着重抓好了_个省级扶贫开发重点村和_个县级扶贫开发重点村年度扶贫开发项目_个。

二是扎实推进深山区搬迁移民扶贫进城进园集中安置工作。截止到____年_月底,条铺林场_栋_户_平方米安置房已经交付使用,入住移民_户;县城安置点的梦想家园已建成_栋_户_平方米安置房,其余_栋_平方米正在建设中,预计今年底全部竣工。

三是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平台,依托产业扶贫资金,助推我县形成以山羊、鱼、猪为主导的养殖产业和以马家柚、油茶、茶叶、毛竹、杨梅、芋头、花卉培育为主导的种植产业。全县_户贫困家庭因此每年户均增收_元以上。

四是严格执行国家水库移民扶持政策,移民后期扶持管理规范、有序。及时、足额发放移民直补资金,精心组织实施移民后期扶持、经济发展与应急补助项目_个。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历史和自然环境等因素影响,我县农村贫困现象仍然普遍存在,边远山区贫困情况甚至较为严重。至2023年底,按照国家人均年纯收入低于_元的扶贫标准,全县有贫困人口_人,贫困发生率_%

一是年度扶贫资金总量偏少,扶贫覆盖面有限;

二是作为产业扶贫资金发挥作用依托的平台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生产用地紧张与融资难较为突出;

三是贫困村大都缺乏产业扶贫资金发挥作用依托的平台;

四是贫困村受制于互联网覆盖面狭小、致富信息闭塞;

五是结对帮扶贫困村的市、县有关单位用心与用力不平衡;

六是帮扶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没有合适的着力点。

(三)应对措施

我们要切实加强思想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精准扶贫工作的政治责任感。从宏观上看,______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参加江西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小康不小康,关键在老乡,决不能让老区群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掉队,要让老区人民同全国人民一起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省委强卫书记在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要求,深入贯彻落实______一个希望、三个着力重要指示,以决战五年同步全面小康的志气和勇气,兴起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新高潮,早日让老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从微观上看,我县综合经济实力虽然位居全市排头兵、全省前列,但税源结构不平衡,可用财力有限;发展不平衡,农村基础设施历史欠账还很多;人口总量大,贫困与相对贫困人口仍然占据一定比例。____年,广丰被列为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县,正好为我县推动扶贫开发工作迈上新台阶注入新的强大动力。

一方面,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构建精准扶贫工作大格局。县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进行调整充实,由县里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将县红十字会、慈善总会、光彩工程、团县委、妇联、残联纳入工作机构。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出台工作规划与奖惩制度,进行常态督查、考核。各乡镇(街道)要成立相应机构,党委、政府分别履行主体责任和主管职责,党政主要负责人要坚持扶贫开发重大问题亲自研究、难点问题亲自协调、关键环节亲自过问。强化县扶贫和移民办公室职能,将其改建为县政府直属正科级事业单位。

另一方面,全力推进五个精准,确保扶贫开发工作取得实效。严格按照___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帮扶全县农村贫困人口的硬任务,全力推进五个精准,大力实施产业、搬迁、教育、就业、保障、金融六大扶贫工程,确保到2023年全面实现扶贫对象人口人均年收入_元以上,农村贫困发生率降到3%以下,农村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一是注重精准摸底。对扶贫对象认真开展再核查、再识别,准确掌握贫困家庭人员结构、住房、生产资源、经济来源、生活环境等情况,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明确告诉贫困对象,享受政策红利,只能借助产业扶贫、基础设施扶贫和干部帮扶等途径,通过劳动或以土地入股等形式实现。

二是推进精准管理。加快数据搜集,实行动态管理,建立和完善扶贫信息化管理网络,做到可检、可视、可督查。做到十三五扶贫开发规划与国家级科技农业示范区规划有机对接,借助现代农业示范区平台,化解贫困村龙头企业融资与用地难问题。

三是做到精准发力。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完善政策,实现由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管的转变,增强贫困村造血功能和发展后劲,实行更加科学更加有效的扶贫。发挥产业扶贫资金杠杆作用,扶持果茶蔬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增加贫困对象就业,促进贫困对象增收,体现扶贫开发政策红利特惠制与普惠制相统一。根据省里规定与我县实际,在调研、学习的基础上,制定产业扶贫资金使用管理细则。

四是实行精准帮扶。要继续实行单位帮村、干部包户,确保帮扶全覆盖。采取321的方式,即县处级干部包3户、科级干部包2户、一般干部包1户,在错开帮扶时间的基础上,做到户随岗设、岗变户转,不脱贫不脱钩;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引导和鼓励企业家参与扶贫开发事业,做到公开透明,努力构建单位、干部、社会三位一体抓帮扶的大格局。

五是强化精准督查。坚持把帮扶工作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目标考核体系,建立健全扶贫攻坚目标管理责任制,做到严格考核、兑现奖惩。

县委书记精准扶贫调研报告范文

第6篇 县委办分管信息调研副主任述职报告

尊敬的各位、同志们:

2023年上半年,我担任调研股长,下半年,在的关心和同志的支持下走上副主任岗位,分管调研,联系党建、工业、政法、群团工作。一年来,无论角色如何变化,岗位如何变动,我始终坚持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的人生准则,在班长的带领下,与班子成员密切配合,和同志们一道,尽力维护办公室良好的政治形象,努力为办公室增添新的荣誉。回顾一年的工作,很多,现如下,请予评议。

一、勤学习,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岗位的变化并不意味着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的相应提高,如果放松学习还有倒退的可能。为此,我找压力,添动力,始终把学习放在首位,不断提高理论素养。一是学以养德。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我积极参加支部开展的各项活动,主动学习并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认真学习并全力贯彻《党章》的要义,刻苦学习并熟读深思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著作、重要的精神,在指定学习篇目之外,还抽出空闲,腾出精力学习了其他有益的篇章,比如省委、市委、县委领导的,我坚持字斟句酌的读,一丝不苟的悟,加深了对党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的理解。集中教育活动结束后,仍然坚持不放松学习。通过学习不断提高了马列主义理论水平,增强了共产主义信念,提升了思想道德水准。二是学以增智。一年来,我清醒认识到自己能力水平与岗位职能职责要求的巨大差距,始终坚持“笨鸟先飞”的原则,通过学习逐渐提高自己对客观事物、客观规律的认知能力,通过学习逐渐改变过去工作中存在的被动应付局面,通过学习逐渐缩小自己写作水平与领导要求上的差距。三是学以致用。克服学习上重形式的倾向,逐步形成了用理论指导实践的习惯。比如以前旁观一些具体的问题和纠纷,现在突然要转变角色,由旁观者变为参与者,这个转变也必须通过不断的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向领导同事学习才能实现。

二、勤实践,不断提高业务技能。办文、办会、办事是办公室的三大实践性工作。在办好文、办好会、办好事的工作中提高业务能力是我的追求。一是围绕工作中心搞好调查研究。搞好调查研究是我的本职工作,在办公室领导下搞好智力服务是我的岗位职责。去年下半年,县委安排了两个调研课题,一个是地税局班子调整后产生的巨大变化,一个是我县广电事业的发展前景。搞好这两个调研,对于振奋各级班子抓工作的信心、解决群众疾苦促和谐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在陈主任的指导下,我和课题组成员一道进行了思考调研,提炼,课题组成员一稿、二稿、三稿,几上几下终于文字浮出水面,见诸报端,得到认可。调研工作在陈主任的领导下被市委政研室评为了调研信息工作先进单位、调研组织工作先进单位称号。二是立足岗位职责搞好协调服务。搞好服务是办公室工作的一大职能。我联系党建、工业经济、政法、群团工作后,一方面准确定位当好服务员,部门有什么需求,群众有什么困难只要是该办公室这个职能发生作用的,我都尽量帮助解决。按照领导的要求不折不扣,高质高效的予以落实。另一方面当好协调员。办公室工作联系左右、沟通上下,是重要的综合枢纽部门。一年来,我坚持向领导向同志学习,虚心待人,诚恳待物,热情待事,坚持依法、依理、依情处理各种问题,尽力做到不让矛盾在我这里激化,不让文件在我这里积压,不让群众在我这里受到冷落。年末信访值班中,我有了功夫在诗外的感受,那就是在一线与群众接受触的不易,深感在一线处理矛盾的艰难。三是坚持积累搞好文字工作。在当调研股长时,我按照办公室领导要“坚持以积累为方”的经验诫免,始终把积累作为增长知识能力的一个方法途径,包括被流产的腹稿、被非议的初稿、被扼杀的讨论稿、被唾弃的修改稿、被怀疑的送审稿、被勉强通过的定稿,我都视为珍藏。岗位变动后,我仍然保持了这个积累的习惯。我始终认为文字工作憋脑筋,但这毕竟是自己的本职工作,为领导分忧,以领导少改动或不改动为文,就是自己的岗位职责。

三、勤自律,不断培育廉洁意识。办公室的位置比较特殊,引人瞩目,但是如果身不正也必然受到群众的非议,影响办公室的威信。一年来,我始终坚持严格自律,不该拿的不拿,不该吃的不吃,不该说的不说,不该讲的不讲,全力维护办公室的声誉。我坚持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凡是办公室要求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凡是办公室要求认真做的,自己坚决认真努力的去做。坚持严格遵守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规定,始终做到廉洁、奉公、守法,做到干干净净、堂堂正正、清清白白。作为办公室班子的一员,我做到了讲团结共事、讲和睦相处,做到了摆正位置,不先斩后奏、越位犯规,决不因为个人利益而让领导为难。对分管工作范围内的管理,我始终坚持当好表率,以身作则,管好自己,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回顾一年的工作,有成绩也有不足,有经验也有教训,主要是深入基层调研的时间不够,的预见性不够,发挥参谋作用的主动性不够,智力成果转化率不高。在新的一年里,相信在班长的领导下,在同事们的支持下,一定能够克服不足,发挥优点,争取取得更新的更大成绩。

第7篇 2023县委县政府文化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近年来,在省、州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我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基层的宣传思想文化建设有了较快发展。总体来看,基础设施有所改善,文化生活有所体现,民间文化有所弘扬,文化市场渐趋繁荣。通过对我县所辖的七乡一镇一场,四十个行政村,经过实地调研了解。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县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建设的基本情况

(一)宣传文化管理队伍。在县委宣传部行政编制人员中(包括参照公务员管理办法),外宣办3人、文明办1人、县文联1人,在职干部,共5人。年龄在25岁至46岁之间,26岁至36岁的占40%,36-46岁的占60%;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占20%,大专学历占70%,中专学历占10%。事业编制人数占10%。业务经费相当短缺,没有专门的办公用房,外宣办、文明办、县文联和宣传部合用二间办公室。

(二)新闻传媒专业人才。玛曲县广播电影电视局,全局行政编制为8人,事业编制为20人。现有职工29人,年龄在23-47岁之间,其中本科文化程度4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11人,中专文化程度5人。初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2人。现有办公用户和机房建筑面积477平方米,其中砖木结构平房187平方米,砖混结构二层楼房290平方米,固定资产174万元。下属机构包括县有线电视台、调频广播电视转播台和无线电视转播台。事业发展经费严重不足。现有办公和业务用房477平方米,无演播室、材料库房,广播电视播出机房和值班室混用,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存在一定隐患。

(三)文化、文艺专业人才。

1、机构设置:县文化体育局内设办公室、文化股、体育股、财务项目股。下设县文化馆、藏族歌舞团。文化馆内设办公室、民间文化工作室、群众文化工作室、图书室、文博工作室、财务室;歌舞团内设办公室、舞蹈队、声乐队、创作室、民间艺术团、财务室。

2、编制:文化体育局5人,文化馆16人,歌舞团33人。

3、人员构成:总人数54人。25岁以下的16人,26至35岁的20人,36至45岁的11人,46岁以上的7人。本科4人,大专13人,高中及中专22人,高中以下15人。副高职称1人,中级职称4人,初级职称24人。图书管理人员7人,声乐管理人员5人,作曲1人,编剧1人,舞蹈表演15人。文化体育方面,除了县文化体育局和歌舞团经费基本上能保证其日常业务的正常运转外,县文化馆的经费显得十分紧张,好多涉及到文化的搜集、整理等工作无法开展。

二、我县宣传思想文化队伍建设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加强教育,注重学习,队伍的政治思想素质得到提高。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通过深入扎实地开展“三讲”教育、“____”重要思想、两个条列、两个务必、先进性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科学发展观等学习教育活动,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了宣传思想文化战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在广大党员干部中,不断建立健全学习制度,通过中心组学习会、单位支部学习会议、中青年干部培训、专题知识讲座等多种有效形式,使广大党员干部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增强了工作能力,提高了政治理论水平。在新闻系统中,重点开展了“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加强了对新闻工作者的理想信念和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二)加强培训,注重实践,队伍的工作水平得到提升。近年来,我们以提高队伍操作到位、破解难题的能力为重点,坚持培训与实践并重的原则,不断提高广大宣传思想文化队伍的工作水平。制定专业人才培训计划,有步骤、多层次、多渠道地对宣传思想文化人才进行了培训。近几年来,我县组织新闻理论与实践讲座3期,参培人员100余人次;文化人才培训班2期,参培人员80余人次。通过多种渠道,鼓励干部和专业人员通过参加业务技能培训、攻读中央或省委党校函授学院的大专、本科学历等渠道,提高了个人的综合素质和业务工作能力。在玛曲县举办了1期玛曲文学创作“雪光”笔会,邀请了全省范围内颇有影响力的50余名作家,广大文艺工作者始终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创作了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文学作品,进一步提高了玛曲在外界的知名度。

(三)完善机制,注重培育,队伍的素质结构得到优化。近年来,宣传文化系统各单位根据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完善用人机制,大胆探索,创新方法,不断拓宽选才、引才渠道,努力吸引优秀人才到宣传文化队伍中来。一是面向全社会招聘人才。县广电局面向社会公开选拔节目播音等专门人才等。这些人员到岗后,经过实践磨练,已成为单位的骨干和“中坚”力量。二是跨部门选调人才。全县宣传文化系统各单位从相关部门单位选调了一批文字功底扎实、理论水平较高、且有专业知识和管理水平的高素质人才,进一步优化结构,充实力量。为全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深化改革,注重实效,队伍的工作潜能得到激活。全县宣传文化系统各部门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的原则,按照德才兼备的要求,以思想政治建设为重点,切实加强了宣传思想文化队伍建设。在围绕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培养了一批坚持原则、敢抓敢管、有改革创新精神的宣传思想文化干部队伍,继续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____”重要思想、职业道德、职业精神为主要内容的“三项教育”活动,在全社会树立了我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的良好形象。正确把握改革方向,不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努力为优秀人才发挥才智、施展才华创造良好的成才环境。

(五)县、乡(镇)、村领导以及广大干部群众的文化意识有所增强。文化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尼玛镇、阿万仓乡宣传文化站已启动使用。曼日玛的宣传文化站正在修建当中。宣传文化站配备有图书、电视、光盘、阅览室、健身器材、棋牌等文化活动厅(室),县城中心兴建了格萨尔文化广场,县总工会开设了1处文化活动室。县老龄委开设了1处文化娱乐活动室,为整合文化资源开辟了一条创新之路。县委宣传部、县文化体育局、工青妇等部门在每年都能利用重大节(庆)日、配合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组织了一定规模的文体活动,如组织文艺演出、书画摄影展、篮球比赛、送“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等。尤其是自前年在全省范围内实施的“千台大戏送农村”战役活动开展以来,活动规模大,品味档次高,文艺节目多姿多彩,具有地方民族特色,普遍受到基层广大干部群众的热烈欢迎。县委、县政府为了向外界推介并打响了“天下黄河第一弯”、“格萨尔发祥地”、“亚洲第一天然草场”等特色文化旅游品牌。通过政府投资,市场引导,将玛曲赛马大会做大做强,形成规模,树立了产业品牌。玛曲赛马大会已成为全甘肃十大旅游文化赛事活动之一,使民间传统文化体育事业得到传承发扬。

三、我县宣传思想文化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

我县宣传思想文化及队伍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国家、省、州对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相比,差距很大,问题不少,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宣传思想文化建设的意识不强,思想认识不到位。不少乡镇、牧村干部对宣传思想文化建设意识淡薄、甚至缺失,不能做到对牧村宣传思想文化建设丰富内涵的整体把握。甚至不知道牧村文化建设应该抓什么,如何抓,导致于不想抓、不愿抓的局面。他们在思想认识上有偏差,认为新农村文化建设是“软任务”,不如搞经济建设,能够看得见,摸得着,体现政绩明显。长期存在着“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认为宣传思想文化建设不好搞,费钱费力抓不到点上,出不了成绩。

2、文化经济政策落实不够,文化事业资金投入严重不足。虽然,中央、省上制定和提出了关于加快基层文化建设的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但地方政府文化事业的投入幅度不是太高。尤其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很少,与经济增长的幅度相比,严重失衡。

3、文化阵地建设滞后,村级文化设施基本处于空白。截止目前,全县七乡一镇一场,已建成2处宣传文化站。还有1处正在修建当中。基层乡镇宣传文化站的覆盖面占全县乡镇、场总数的33.3%。40个行政村文化设施建设基本处于空白。远远满足不了牧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

4、基层文化建设引领作用不强,牧民对文化活动方面的参与积极性不高。首先基层领导干部缺乏先进文化的影响力、号召力和凝聚力;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过于单调、匮乏,导致封建迷信沉渣泛起,赌博打麻将之风盛行不止。在这种情况下,先进文化如何能够占领基层乡村阵地?不少干部群众对此十分忧心。这种现象,固然与大多数群众知识水平低、接受能力差,思想观念落后等因素有关。但主要原因则是基层干部对宣传思想文化建设的宣传力度不够,工作方法不对路,缺乏相应的组织和因势利导,调动不了牧民群众参与先进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5、农村文化人才队伍缺失,文化活动后继乏力。绝大部分乡镇、村没有吹、拉、弹、唱和文学创作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也没有专业的文艺辅导人才。各乡镇文化站没有专门的文化干部,已建的2处文化站的管理人员都是由乡政府一般干部兼职,没有专业的文化知识和管理经验。总体素质偏低,业务能力不高,且大多身兼数职,工作处于应付状态。文化部门缺乏对文化工作者系统的业务培训,基层文化工作者学习新知识、接触新事物,出外开阔眼界的机会少之又少,在文化活动的组织和管理上很难有所作为。人员编制、经费支持、活动场地等得不到落实,文化活动开展没有发展后劲,基本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

6、队伍素质整体不高。一是“先天不足”。全县宣传文化人才队伍来源比较杂,科班出身少,第一学历大专以上的比例不高,大多是工作之后再进修、再深造取得的。二是“专业人才少”。尤其是宣传文化部门调进来的干部中,绝大多数没有学过宣传报道或文化管理方面的专业,只能是一边学习,一边实践,好多干部刚调进来,一时无法适应,工作上面“眉毛胡子一把抓”,费时费力抓不到点子上,工作上很难打开局面。三是属于“大家”的人才太少。在宣传文化领域能够担当起懂专业、能带头的人才少,特别是有影响力、知名度的“大家”类的人才更少。

7、队伍结构不合理。从年龄结构看,一些学科和专业人才断层问题比较突出,特别是高中级专业人才年龄构成偏高。40岁左右的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比重较小。从专业结构看,就文化系统而言,有些专业如:戏剧人才、舞台艺术人才、文化经营管理人才、学术性研究人才、网络技术人才、图书情报信息人才等相当紧缺。从知识结构看,有的学科和专业人才学历结构偏低,知识结构老化,不少人仅停留在“技术性”层面,缺乏发展后劲。这种人才结构,很难适应和满足目前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8、民间艺人缺少机制管理。近几年来,民间文化艺术人才在我县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成为繁荣发展全县文化事业的重要力量。由于长期以来对民间艺人的作用、地位认识不清、重视不够,没有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缺乏有效的管理。平时也没有什么扶持的政策措施等。目前对民间艺人的管理处于无序、松散状态,影响了其作用发挥和水平的提高。

五、加强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思考

(一)加强领导。充分认识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牢固树立和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储备是第一储备、人才工作是第一工作”的理念,切实加强对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领导,努力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全社会大力支持的抓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格局。要把人才建设工作列入宣传文化单位领导班子,特别是“一把手”的年度考核内容,宣传文化系统各单位每年要对系统内人才的思想政治表现、职业道德、工作业绩、工作目标完成情况及岗位职能履行情况进行考核。加强对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宏观调控、中长期规划和督促协调等工作。

(二)重视培训。在抓好人才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的基础上,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重点培养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要以培养拔尖人才、复合型人才为重点,以培养中青年人才的创新能力为切入点,不断提高宣传文化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一是要加强教育培训。整合培训力量,创新教育形式,组织人才参加各类专业培训,促使提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建立基层文化骨干培训制度,每年至少举办1次馆、站文化专职干部学习交流活动,县、乡(镇)、场文化专职干部每年至少参加2次集中培训。每年至少组织宣传文化干部出外考察学习1次,进一步开阔眼界、增长见识,转变观念,有助于在工作实践中转变观念、创新思路,改进方法。逐步将继续教育与专业技术职务考证进行挂钩,调动各类人才学习的积极性,使全县宣传文化系统各类专业人员每年接受继续教育时间不少于15天。二是要注重实践培养。大力发展区域文化产业,举办好赛马大会等特色文化旅游节庆活动,在实践中培养人才;重视在宣传文化重点工作、重大课题项目中培养人才;采取上挂下派锻炼、横向交流、下基层采访、演出、体验生活等有效形式,选派宣传文化干部到艰苦环境和重要岗位接受锻炼、增长才干;充分发挥有专业知识、懂行业管理人员的带动作用,通过对中青年宣传文化人才骨干进行传、帮、带,提高他们的业务技能和管理水平。三是要抓好个性化培养。充分发挥用人单位、高等院校、各类协会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促进人才的个性化培养。重视用人单位的作用,促使岗位成才;重视高等院校的优势,抓好专业化教学;重视各类行业组织、学术团体的作用,整合资源,促进人才建设;重视培养民间文化人才,突出以师带徒的方式,延续传统文化项目的传承与发展。

(三)完善机制。一是要建立人才公平竞争机制。深化宣传文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推行竞争上岗制度,完善目标责任制考核,积极推进干部交流,建立动态管理的长效用人机制。推行专业技术人才聘用制,按岗选人,竞聘上岗,奖优罚劣,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建立评价体系,对宣传文化人才实行“业绩文化”评价,真正形成“重业绩、重能力”的用人氛围,并作为提拔任用的依据。鼓励企事业单位对关键岗位的专业技术骨干和承担重点文化项目的带头人实行协议工资制、年薪制。对特殊专业岗位上的优秀拔尖人才,经批准可以实行高薪聘用。二是要建立人才合理流通机制。省、州、县、乡镇宣传文化干部实行上挂下派,增强机关干部的实践能力,拓宽基层干部的视野范围;加大宣传文化系统人才交流力度,理顺各级宣传部与“宣传口”单位的干部使用渠道,为激发宣传文化干部的干事创业奠定创造有利条件。三是要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对科研上有重大突破、创作上有重大成果、经营管理上实现较高经济社会效益的拔尖人才给予奖励。继续开展“三优两品牌”(优秀记者、优秀编辑、优秀人才,品牌栏目、品牌活动)评选活动,对高学历、高职称、有专长和优秀工作者给予表彰奖励。要重视对民间文化艺人的有效管理,对优秀民间文化人才给予一定的经济补贴,特别是对一些濒临灭绝的民间文艺项目和艺人进行重点扶持,推动民间文化艺术有序健康发展。建议中央、省上进一步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宣传文化人才建设的支持力度,在政策、资金、培训等方面给予扶持、倾斜。四是要完善人才保障机制。根据宣传文化系统的职业性质、职业风险、对社会的累积贡献度等特点,实行具有宣传文化人才特点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住房、津贴制度和补充养老保险等制度,使编制内外的宣传文化人才在享受养老保险、经济适用房等待遇及社会保障上地位平等、待遇公平。对学有所长、贡献卓著的专业人才要优先缴费,在住房、职称等方面给予倾斜。要保证宣传文化专业人才的工资福利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做到“用适当的待遇留住人才”等激励机制。为吸引人才、使用人才、留住人才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8、民间艺人缺少机制管理。近几年来,民间文化艺术人才在我县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成为繁荣发展全县文化事业的重要力量。由于长期以来对民间艺人的作用、地位认识不清、重视不够,没有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缺乏有效的管理。平时也没有什么扶持的政策措施等。目前对民间艺人的管理处于无序、松散状态,影响了其作用发挥和水平的提高。

第8篇 县委书记精准扶贫调研报告

精准扶贫是指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本文是酷猫写作范文网为大家整理的调研报告,仅供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根据市第一书记工作安排,由__县第一书记经科委牵头,对我县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县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情况

我县属于秦巴连片扶贫开发区,是_个国定贫困县之一。全县现有贫困村_个,占全县总村数的_%;现有贫困人口_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_%。新一轮扶贫攻坚工作启动以来,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关于精准扶贫工作的各项安排部署,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要求,狠抓精准对接、精准施策、精准帮扶,通过机制创新全力破解扶贫攻坚难题,全县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一)明确目标任务,强化组织保障。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县长任组长,县委、县政府联系分管领导分别任副组长的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关于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了从____年起,每年完成贫困人口脱贫_万人以上的目标任务。相继印发了《__县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__县扶贫开发工作考核办法》、《__县选派干部进驻贫困村开展扶贫工作实施方案》、《__县创新社会参与机制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实施方案》、《__县各镇、部门扶贫开发年度考核实施细则》等系列制度措施,指导规范全县新时期精准扶贫工作。

(二)深入摸底调查,逐一建档立卡。根据中省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有关要求,按照县为单位、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的原则和选准对象、找准原因、定准类别的要求,逐村逐户开展贫困状况调查摸底,全面掌握贫困村、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并建档立卡,为实现精准扶贫工作奠定基础。县上成立了以分管副县长为组长,扶贫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扶贫建档立卡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扶贫信息监测中心。在贫困户识别过程中,我县探索推行的户申请、组评议、村审查、镇审核、县审定和实地核实、到村到户,严格程序、群众评议,公平公正、三榜公示的工作方法,得到了国务院扶贫办和省市有关部门的高度评价。目前,我县已全面完成_个贫困村、_万贫困对象识别和信息录入工作,为精准监测、精准施策、精准脱贫奠定了基础。

(三)抓实精准对接,强化项目支撑。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精准扶贫项目整合工作,捆绑涉农项目资金,集中用于精准扶贫。我县按照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原则和乡镇申报、部门踏核、县上研定的要求,由县扶贫局牵头汇总整理各镇贫困村急需实施的项目,分类反馈到相关部门进行现场核查,初步确定年度拟实施的项目和投资额度,经县政府审定后由县发改局、扶贫局和相关部门下达项目计划,有效提高了项目资金使用的精准度。截止目前,全县共整合县发改、国土、住建、交通、教育、农业、林业、水利、扶贫、电力、通讯等部门资金_亿元,确保精准扶贫工作取得实效。

(四)夯实综合措施,实施重点突破。一是完善规划体系。为确保实现每年_万人以上贫困户脱贫目标,按照五结合、四到位的要求(坚持扶贫开发与城乡一体化相结合,区域发展与精准扶贫相结合,整村推进与到村到户相结合,产业扶贫、移民搬迁与教育扶贫相结合,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相结合;坚持增收项目到村到户,扶贫资金到村到户,帮扶措施到村到户,帮扶责任到干部人头),以解决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瓶颈问题为突破口,结合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城镇一体化发展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建立了系统完善的县、镇、村扶贫规划体系,确保扶贫规划与其他专项发展规划协调统一。同时,以户为基础、项目为支撑、移民搬迁安置为核心、产业发展和就业增收为重点,为贫困户逐一制定符合村情户情实际的帮扶计划和帮扶措施,切实做到一村一策、一户一法。二是加快贫困户搬迁。县政府下发了《关于做好重点解决危居贫困户搬迁工作的通知》,明确在三年扶贫期间,必须彻底完成_个贫困村的危困户搬迁任务。为切实解决贫困户搬迁资金难的问题,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县农商银行积极合作,开展了危居贫困户搬迁贷款工作,建立金融扶贫产业贷款风险基金,扩大金融扶持产业信贷规模,确保2023年底前所有危居贫困户一户不少的搬入新居。三是推动产业发展。突出富硒特色产业开发,重点抓好茶芋药果菜(茶叶、魔芋、中药材、特色林果、富硒蔬菜)和猪牛羊鸡鱼(黑猪、黄牛、白山羊、乌骨鸡、富硒鱼)五大特色养殖业,并将特色产业与旅游扶贫、电商扶贫相结合,延伸特色产业链,依托特色种养业,积极发展农村小型加工业,大力发展旅游、电商、劳务等三产服务,做到村村有产业、户户有项目、产品有销路、增收有门路。四是强化劳务输出。采取订单式、定向式的方法,扎实开展修脚足浴、电子商务、民歌茶艺、特色烹饪和建筑劳务五大培训工程。

(五)干部驻村帮扶,充实扶贫力量。我县结合联系服务群众五个一工作法,按照省、市、县派驻工作队不重合的原

原则,实行领导联村、部门包村、工作队驻村和干部包户工作机制,落实了_个贫困村驻村工作队;目前,_个驻村工作队_名干部全部进驻各贫困村履行帮扶工作职责,实行定点、定人、定时、定责帮扶,做到一人驻村、单位全员帮扶,确保了每个贫困村都有帮扶单位,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

二、精准扶贫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在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中还存在着四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一)认识不到位,合力未形成。一些部门和干部潜意识认为扶持到户很难出成绩。导致有的帮扶单位和帮扶干部没有把心思用在扶贫工作上,开展精准扶贫工作近一年时间,到底扶谁,怎样扶尚未完全搞清楚。一些镇政府未将精准扶贫工作列入本镇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认为精准扶贫工作,县上派的有工作队,自然由工作队负责,政府只催催进度,过问过问就行了,考核追责首先是追工作队的责。村干部只热衷于争取和实施覆盖面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对于到户产业项目不热心,感到落实、实施难度大,不愿投入精力抓落实。扶贫工作队则认为,工作队是到镇入村协助当地政府、村两委开展扶贫工作,希望得到镇村两级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对目前的现状觉得工作无动力、无信心,感到彷徨和无奈。合力攻坚的氛围未形成。

(二)贫困户主观脱贫意识差,发展意识不强。一是多数贫困人口文化素质低、思想保守、思维观念还停留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时期,没有发展动力,安于现状。国家诸多惠农政策的实施和兑现,社会各界捐资捐物,使部分贫困户产生了严重的依赖思想。在入户走访过程中,我们发现,少数贫困户,当问及打算发展啥产业、如何发展拔穷根时,则不假思索的说:我现在是三无,无钱、无劳力、无技术,啥都搞不成,你们既是来扶贫的,请你们给我安排低保。二是就业观念严重落后。相当部分的贫困户处在小钱不愿赚,大钱赚不来的状态。以全县开展的修脚师培训为例,一些贫困户子女不参与,认为这项工作不体面、名声不好、不愿干。其择业标准与自身素质能力极不相符。

三、几点建议

(一)要深化认识,增进共识,形成合力。一是开展对县、镇村干部精准扶贫工作的专题培训。首先培训要开宗明义,着重解决对精准扶贫工作内容和要求理解不透,无从下爪的问题。其次是通过培训增进共识。精准扶贫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一个工作队是不可能解决问题的,它需要全县各级各部门通力合作,精准扶贫工作目标任务才能实现,要从根本上杜绝各吹各号、各唱各调的问题发生。二是建立科学的考核激励机制。考核机制是推动工作的方向标。建议要制定更具操作力,具体化的考核措施,实行考核积分制,增加扶贫减贫分值,考核不仅是对扶贫工作队工作的考核,同时,要纳入对各镇年度综合考评。三是要理顺精准扶贫工作组织、指导、管理体系。镇设立精准扶贫工作办公室,镇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具体责任人,全面负责对本镇精准扶贫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督促,检查落实工作,避免县工作队与镇工作分离脱节问题。县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对各镇、队工作的指导意见和要求,直接发文到各镇精准扶贫工作办公室,避免向镇、队双向发文,互相推诿的问题,切实将镇、队、村、受扶个体统起来,形成合力。

(二)抓教育,转民风,增信心。一是要重视宣传动员工作。注重通过会议动员、入户引导、参观学习等形式宣传政策,发动群众,使脱贫致富,建设美好家园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增强自我求变,自我发展的志气和信心。二是要重视开化引导工作。抓项目到村到户不是扶贫工作唯一渠道,抓好开化引导,强化扶志措施也十分重要,因此,在广泛开展政策、法制、树立正确地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前提下,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用本地的事,身边的人通过自身艰苦努力,创业致富的案例进行开化引导,同时,要完善对优抚对象的管理体制,探索组织引导优抚户,根据自身能力实施力所能及的产业项目,培育其自食其力的能力。三是要努力引导贫困户转变就业,择业观念。要避免一方面在就业上急功近利,那里门槛低,来钱快就去那,不考虑安全,不顾长远,有的打了小半辈子工,老了老了还没学到一技之长。另一方面择业就业,好高骛远,长期无法就业的问题长时间存在。

第9篇 县委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调研报告

根据县委统一部署,按照《关于在全县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调研的通知》要求,近期,县委派出的三个调研组赴县直单位、各乡镇、村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前期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开展调研工作基本情况

__月底,分别由三名县领导带队,抽调县纪委、组织部、宣传部、县委办、政府办、县直机关工委等部门工作人员,组成三个调研组,采取个别走访、座谈交流、问卷调查等方式,深入到__余个县直单位、_个乡镇、__个村进行调研。此次调研共发放调查问卷___份,收回有效问卷___份,参与问卷调查各层次对象___人次,其中党员占__%,普通群众占__%;召开座谈交流会__场次,走访基层群众___人次。征求到意见建议___条。

从调研掌握的总体情况来看,基层干部群众普遍反映,近年来,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始终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坚持把群众路线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求思求变求发展、苦干实干拼命干,推动阿瓦县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广大基层干部群众对县委、政府的各项工作总体上是满意的。

二、___县在教育实践活动中需要总体解决的突出问题

(一)绩效考评机制不科学、不合理。

1、考评指标过多过滥,基层不堪重负。目前各类考核繁多,县、乡为了应付考核,编造档案成了负担,不仅失去考核的意义,而且还打乱一些单位的正常工作秩序,助长弄虚作假、骗上哄下的歪风。尤其是为应付考核,乡镇干部没有更多的精力、静下心去办实事。如:林果业、粮食种植、党建等考核任务太重、不科学,而且实际效果差,干部群众意见很大。

2、考评指标设置不合理,不切合实际。如:地区在对县(市)农业生产考核时,在发展设施农业上年年强行下达指标任务,从基层实践看,群众一方面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缺乏技术,温室大棚虽然建成了,但大多闲置,并没有收到实效;红枣筛选机的配备不符合基层实际。群众意见大。

(二)政府职能转变滞后。

1、行政干预过多。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考核任务,在林果业、粮食、畜牧业等工作方面,乡、村为完成任务,只有对不愿种植或养殖的农民采取行政强制手段推行,影响了干群关系。

2、存在建房返贫现象。近年来,地、县给各乡镇分配的富民安居任务很重,大部分建房户只能借债修房、贷款建房,但农民实际收入并未增加,有的因建房后收入反而降低,所借债务难于还清,造成农民债务缠身、修房返贫问题十分突出。

三、各层次、各领域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

(一)县直部门需要解决的问题。

1、县直部门对乡镇的各类检查过多,乡镇疲于应付。尤其是一些检查时间安排不合理,经常安排在周六、周日,或是放假前一天下发检查通知,节后上班第一天下来检查,缺乏人文关怀。

2、各部门文件过多。乡镇每周收到的文件太多,有的根本没有实质性内容,乡镇干部反映这么多文件连看的时间都没有、更不可能落实好。

3、党报党刊征订任务偏重、数量偏多。各单位从中央到地方规定的党报党刊都要订齐,一些单位还出现了同样的党报党刊要求订数份的情况,这增加了基层负担,与建立节约型社会要求有所不符。有关县直部门要求各单位、乡镇悬挂横幅、制作各类板报过多,严重增加了乡、村两经济负担。

4、一些县直部门干部工作作风不实,为基层提供服务不到位,许多工作停留在打电话、发文件上,平时下基层少,下基层调研、检查工作也是走马观花,不解决实际问题。

5、一些县直部门办事效率低,办事程序复杂。如:农村划宅基地要经村、乡、县、地区层层审批,环节多、审批时间长,群众对此不满意。

6、个别部门违反车辆管理规定,未经批准擅自购车、超标准配车、无编制购车、豪华装修车辆、个别领导干部公车私用、驾驶公车等问题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个别部门对“三公经费”控制不严,存在超标准接待的问题。

(二)乡镇机关需要解决的问题。

1、乡镇干部超负荷工作。乡镇干部几乎没有休息日,长期超负荷工作,干部意见很大,致使一些乡镇干部思想不稳定、不安心基层工作;且乡镇干部调整使用太慢,影响了乡镇干部工作积极性。

2、基层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基层最需要的是农业技术方面的人员,但目前部分乡镇事业站所,尤其是林业、农技、畜牧等站所人员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这些站所的服务能力。

3、个别乡镇干部工作作风漂浮,抓工作落实不到位。

(三)村、社区需要解决的问题。

1、关于基础设施建设问题。一是乡村债务多。因前些年的新农村和村级阵地建设,大部分乡镇和村都欠了许多债务,但相当一部分债务未纳入自治区村级债务清理范围内;二是村级组织无钱办事。相当一部分村无集体收入,有的集体土地但承包费过低、有的村几十年的承包费已提前收取,村集体无钱办事。

2、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存在问题。一是个别村干部处事不公、谋取私利,在申报补贴、农村低保、惠农政策等方面顾亲厚友、与民争利、弄虚作假,影响了干群关系;二是村务公开、财务收支等制度落实不到位。一些村重大事项不按程序民主决策、重大支出不按制度落实,村务、财务公开流于形式,由此造成的农牧民上访问题时有发生;三是农村的党员结构不平衡,老党员多,年轻党员少,而且年轻人对入党的积极性不高。

3、农村宣传文化建设薄弱。一是组织村(社区)党员干部学习形式单一,大多是通过读报纸、写笔记、写心得的方式,不吸引人,学习的成效不大;二是宣传效果不够好,没有充分利用有线电视、农村大喇叭这一当前农村宣传主要阵地,节目、内容等方面不够丰富,个别村大喇叭还未开通。

四、解决问题的几点建议

(一)关于转变政府职能,加快推进农村管理体制改革的建议。当前,农村管理体制改革相对滞后,在农村工作和农业生产上依然大包大揽,政府管得过多、统得过死,导致乡镇党委、政府职能错位、越位,工作中过多依赖行政命令和强迫手段,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党群干群关系紧张。同时,由于政府职能不清,管得过多,但实际又管不了、管不好,也是滋生形式主义的原因之一。建议:

1、上级尽快出台加快推进南疆地区农村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尤其在农业生产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上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在切实放开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上实现重大突破。

2、县级政府职能应向“实验和指导”上转变,改变一味下指标、定任务、搞检查的工作方式;乡镇政府职能应向“示范和引导”上转变,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搞好示范引导、搞好服务上,切实改变农业农村工作的保姆式管理模式。

(二)关于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体系的建议。

应大幅度减少考核指标。地、县两级必须大量减少对乡镇的考核内容、考核次数(1年最好1次),没实质性、难于操作、没有成效的内容指标必须全部删除。让乡镇干部从应付考核的缚束中解脱出来,腾出更多精力抓实事。建议以县委、政府名义向地区提出建议,对组织部门千分制考核方式方法进行简化,将目前的 项考核指标压缩至 项;农业生产尽量少制定或不制定硬性摊派任务,侧重考核示范引导和技术服务工作,林果业考核技术服务和建立营销渠道情况,畜牧业考核开展技术服务情况。

(三)关于减少繁文缛节、精文减会的建议。

1、减少党报党刊征订。由宣传部门向上级建议取消党报党刊征订考核任务,各部门只征订一份新疆日报和阿克苏报,其它报刊由部门自愿征订,不要硬性摊派、下任务,给基层增加负担。

2、除县上统一组织召开的党代会、“三干会”、人大会、政协会等重要会议外,其他一般性会议和部门自行召开的会议一律不得悬挂横幅;未经县委、政府同意,有关部门不得擅自要求乡镇、县直部门悬挂宣传横幅、制作宣传板报。

(四)关于制止奢侈浪费、厉行节约的建议。

切实按照地区要求对违规公务车辆进行清理纠正,严格执行公务车辆配备有关规定,今后任何单位不得超编制、超标准配置公车,未经县公务车辆管理领导小组研究审批,任何单位不得擅自更新、配置公务用车。

(五)关于开展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建议。

1、分层实施,突出重点。此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应区分县、县直部门、乡、村四个不同层次,活动内容各有侧重,不搞一刀切;要突出领导干部这个重点,不能搞成“领导得病群众吃药”。

2、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要尽量精简信息、简报,少搞一些横幅、板报和心得体会,不要形成新的“文山会海”和形式主义。

3、借鉴和发扬以往开门搞活动的有益做法,多贴近群众,多做暖人心之举,调动群众参与整个活动的积极性。

县委调研情况报告(9篇)

切实加强思想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精准扶贫工作的政治责任感,本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县委书记精准扶贫调研报告,仅供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县委书记精准扶贫调研报告范文…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县委信息

  • 县委调研报告12篇
  • 县委调研报告12篇97人关注

    精准扶贫是指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本文是酷猫写作范文网为大家整理的调研报告,仅供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大 ...[更多]

  • 县委书记调研报告5篇
  • 县委书记调研报告5篇74人关注

    坚持把帮扶工作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目标考核体系,建立健全扶贫攻坚目标管理责任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精准扶贫调研报告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县委书记精准 ...[更多]

  • 县委调研情况报告(9篇)
  • 县委调研情况报告(9篇)50人关注

    切实加强思想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精准扶贫工作的政治责任感,本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县委书记精准扶贫调研报告,仅供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县委书记精准扶贫调 ...[更多]

  • 县委书记调研报告(4篇)
  • 县委书记调研报告(4篇)31人关注

    切实加强思想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精准扶贫工作的政治责任感,本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县委书记精准扶贫调研报告,仅供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县委书记精准扶贫调 ...[更多]

相关专题

调研报告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