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者范文网
当前位置:管理者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工作报告 > 调研报告

小镇调研报告总结(5篇)

更新时间:2024-11-20 查看人数:69

小镇调研报告总结

第1篇 特色小镇创建情况调研报告

建议以特色小镇建设为抓手,配合以下措施,进一步加快我市乡镇特色发展和优化提升。如下是给大家整理的特色小镇创建情况调研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作用。

特色小镇创建情况调研报告篇为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特色小镇创建的要求,加快我镇特色小镇建设步伐,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城乡统筹发展,根据县委办、县政府办《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创建工作调研的通知》要求,我镇组织专门力量对创建特色小镇的工作基础、特色亮点、意见建议等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_____镇特色小镇创建的总体情况

(一)工作基础

今年8月,在中共_____镇第十六次党员代表大会上提出,要更加注重产业发展,推动镇域经济新跨越,并提出了用五年的时间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做全县农业转型的示范园;因地制宜主攻工业,做全县主攻工业的创业园;因势利导做大服务业,做全县服务业发展的后花园的创建特色小镇总体思路。明确要求全镇上下要大力发展电子商务,重点支持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启动镇电商服务站、村(社区)电商服务点建设,培育一批农特产品销售电子商务交易企业,重点打造_____村电商产业点。加大旅游项目宣传推介力度,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重点开发______、_____等农家乐生态休闲旅游项目,做旺旅游经济。力争到2023年,全镇特色产业增加值达到2.8亿元。目前,_____镇特色小镇按照3年近期5年远期的规划正在稳步推进,其中约五分之一的特色小镇创建工作已基本成型。如_____村沟域经济示范带集乡村旅游与民宿体验、传统产业及新兴产业、运动休闲产业于一体,成为全县最大的生态旅游农庄和柑橘苗木繁育基地之一。

(二)产业基础

根据_____镇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特色小镇将聚焦沟域经济、现代农业、绿色环保、生态休闲旅游等支撑未来发展的三大产业,并坚持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和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目前,_____休闲农庄、_____休闲农庄已成为全县休闲生态游的品牌,特别是_____休闲农庄,2023年被评为全市三星级农家旅游地;_____村柑橘苗木繁育、假植基地已完成土地流转,正在搭建育苗大棚,预计今年12月可以进行育苗,是目前全亚洲最大的柑橘苗木繁育基地之一;_____村千亩猕猴桃种植基地,有集中种植和分散种植两种方式,通过集中种植来带动分散种植,目前已建成种植基地一个,面积300余亩,正在筹建一个采用现代化管理方式的种植基地一个,拟种植面积200亩,总投资1000余万元;_____村中华蜜蜂谷,以绿色、创新、共享为理念,通过三养模式带动养蜂业发展,目前已养蜂1600余桶,后期将陆续开发绿色生态产品,并将采取现代销售模式,将实现产供销的产业一体化。

(三)资源基础

我镇位于_____县西南部,与_____县、_____县和_____县接壤,纵座_____粤边陲,是_____、_____两县与_____省_____县交界处,是_____西大门。镇政府驻地_____村,距县城15公里。全镇国土面积237.5平方公里,耕地420.73公顷。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6个行政村和_____、_____2个居委会,共125个村民小组和6个居民小组,总人口3669 户1.25万人,其中畲族人口210人。全镇共有林业面积32万亩(其中毛竹林基地面积6.5万亩),林木茂盛,植被保护完好,毛竹林区已列入世行发展规划,并已编入珠江防护林区规划。境内有60余种野生中草药材和丰富的动物物种。矿产资源有铁、铀、石灰石、大理石、水晶石、石英、铅锌矿等。境内有45条河溪,河流汇入东江,属东江河系脉源之地,兴建_____、_____一级及二级、铁水坑等电站11座。

(四)土地基础

在土地资源保障方面,对纳入创建范围单的项目,新增的建设用地将由各村(社区)先行进行土地流转并办理农用地转用及供地手续。如目前的休闲农庄、苗木基地、养兔基地、猕猴桃种植基地等土地流转,大部分由所在地村委会与农户订立土地流转合同,再由建设方与村委会订立总合同,这样既减少了中间环节,又体现了对建设方的服务,减轻了项目建设方的负担。目前,仅_____村一个村,用于特色小镇创建的土地流转面积,便达1200余亩。

二、_____镇推进特色小镇创建的特色亮点

目前,_____镇通过推进特色小镇建设,有效带动了镇域经济发展变化,有力推动了经济转型升级和城乡统筹发展,特色小镇的创建工作已走在全县前列。我镇特色小镇的主要做法和特色亮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发展一个产业(一个特色)。我镇提出,特色小镇创建要与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打造沟域经济示范点相结合,相促进,必须是产业特色明显、自然资源丰富的区域,在全县要有较高的代表性,并将其打造成为产业集中、专业化强、富有特色的地方特色产业集群。为此,我镇立足生态做文章,发展生态休闲游、生态种(养)植,开发生态绿色产品,注重引进资本、加强技术培训,不断提高档次与竞争力。

二是明确一个主体(一个投资主体)。我镇在创建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坚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政府只提供规划、土地流转,由企业自主筹融资,不但减轻了政府负债压力,也厘清了政府与企业的责任与分工。目前共引进资金3500万元,这种以企业为投资主体的运作方式,有效解决了特色小镇创建融资难的问题。

三是划定一个区域(一个发展思路)。我镇创建特色小镇工作,在区域方面采取与沟域经济相结合的形式,在思路方面采取一带一路的方式有序推进,区域面积不超过3平方公里,体现了小而精的理念。

四是实行一个运作方式(市场化运作)。我镇明确以市场化运作为主,借助企业招引企业,通过产业集聚产业,政府主要做好规划编制、完善政策、设施配套等,不直接干预企业的市场行为。

三、对推进我县特色小镇发展的建议

当前我县乡镇经济实力总体较弱,____年全县乡镇财政收入在1000万元以上的乡镇仅2个,大部分乡镇财政收入在600万左右,因此,急需要通过特色小镇发展,做优做特进而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强化产业就业支撑能力,实现转型升级。

下一阶段,建议以特色小镇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加快我县特色小镇发展和优化提升。

一是出台特色小镇创建工作意见。围绕培育特色小镇,出台培育相关工作意见,针对我县产业优势和特色,按照自主申报、专家评审、县领导小组批准等程序,培育一批工业主导型、现代农业型、生态休闲型、文化旅游型、商贸物流型特色小镇,打破行政区划,在中心区域、城郊的周围或部分乡镇,探索设立一批特色小镇进行培育。

二是完善工作协调推进机制。成立全县特色小镇创建领导小组,整合成员单位资源力量,制订完善加快特色小镇发展和优化提升的政策意见,研究制订特色小镇创建标准、考核办法、奖补标准。

三是完善配套扶持政策。对特色小镇范围内的建设项目整体打包列入县级及以上重大项目,并享受重大项目优惠政策。设立特色小镇项目建设用地专用指导数,对需新增建设用地的,适当给予指标倾斜。设立专项扶持资金,用于小城镇基础设施、公共事业、特色产业项目建设,优先考虑特色小镇需要。

特色小镇创建情况调研报告篇,已全部结束,感谢你的阅读。

第2篇 2023特色小镇调研报告

特色小镇建设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推手,是“十三五”国省政策支持的重要方向,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2023特色小镇调研报告,欢迎阅读,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2023特色小镇调研报告一

特色小镇建设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推手,是“十三五”国省政策支持的重要方向,也是郴州打造湖南新增长极的重点工作。4月中下旬,市发改委调研组深入苏仙区飞天山镇、嘉禾县塘村镇、永兴县柏林镇、汝城县热水镇、桂阳县流峰镇、北湖区石盖塘镇等地就特色小镇发展情况开展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一、郴州市特色小镇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市积极践行新型城镇化发展理念,引导和鼓励一批中心镇、特色镇、专业镇、边界口子镇因地制宜加快发展,初步形成了以大十字城镇群为主战场和主形态,以产镇融合、城乡统筹为核心内容,以国家级、省级新型城镇化试点示范为引领的特色小镇发展新格局。目前,我市初具雏形的特色小镇主要有:北湖区的石盖塘镇、鲁塘镇、保和镇,苏仙区飞天山镇、良田镇,资兴市黄草镇、白廊镇,桂阳县流峰镇、舂陵江镇,宜章县白石渡镇、梅田镇,永兴县柏林镇、便江镇、悦来镇,嘉禾县塘村镇、行廊镇,临武县舜峰镇、汾市镇,汝城县热水镇、三江口镇,桂东县清泉镇、沙田镇,安仁县永乐江镇、安平镇等。

1.空间特色鲜明,大十字城镇群带动特色小镇蓬勃发展

空间上,全市100多个乡镇以郴州大十字城镇群为核心,初步形成了“一核四极多点”、“城镇规模等级有序、空间布局合理、城乡共建共享”的城镇格局。大十字城镇群区域内拥有1个国家级高新区、6个省级园区,城镇群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产业集聚能力明显增强,已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增长极。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周边四个县城及城镇依托各地历史、文化、区位、地理、交通、人口、资源、环境、产业等基础和优势,一批功能完善、特色鲜明、宜居宜业的具有较强人口和产业聚集能力的特色小镇正在加速发展。持续推进交通建设及提质活动,郴州大道、郴永大道等城际干线建成通车,g107等国省干线加快改造,市域经济半小时经济圈初步形成,乡镇及行政村公路实现100%通畅,全面提升了乡镇综合承载能力,为特色小镇的发展和繁荣提供了必要条件。美丽乡村建设、城乡绿化攻坚、棚户区改造和城乡环境整治等中心工作的推进也直接促进了特色小镇发展。

2.产业特色鲜明,产镇融合、因地制宜成为特色小镇发展的主要特点

特色小镇均以自然资源、区位优势、产业基础为条件,因地制宜积极培育休闲旅游、种养、锻铸造、农产品加工等特色产业,形成了各自的产业特色和产业支撑,如:北湖区石盖塘镇(工业小镇),我市最早建成的省级工业小区,有色金属精深加工、先进制造、新材料等产业发展来势好,2023年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83.6亿元,增长36.8%;苏仙区飞天山镇(山水小镇),背靠飞天山国家地质公园(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和六寨沟公园,集旅游、休闲、娱乐、餐饮、采摘和购物为一体的高端休闲旅游产业来势较好;资兴市黄草镇(风情小镇),位于东江湖国家5a级景区内,享有“江南水中镇,东江湖中花”美誉,依托东江湖生态优势以及东江漂流、雷公仙、通天仙、龙凤仙、金牛岛等旅游资源,生态休闲旅游、健康养生产业发展较好;桂阳县流峰镇(电商小镇),具有“湘南名圩”、“小香港”美名,全镇电商从业人员约一万多人,广泛分布在广东、长沙、郴州、桂阳等地;宜章县白石渡镇(新型工业化小镇),全国第三批发展改革试点镇,培育了精细化工、有色金属精深加工、建筑材料3个优势产业,拥有白石渡氟化学循环工业园和有色金属精深加工园;永兴县柏林镇(银都小镇),被誉为“中国银都之都” ,白银年产量约占全国总量近四分之一,2023年稀贵金属再生资源利用产业产值达160亿元,占全镇gdp的88%,同时以金银贵重金属提纯加工为依托,往上游延长产业供应链,往下游拉伸产业交易链,横向推进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建设木陂仙等景点,打造旅游风情街;嘉禾县塘村镇(锻造小镇),被誉为“中国锻造之乡”,全镇锻铸造企业达到86家,2023年总产值将近50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就有23家,扳手产量占全世界的70%;临武县舜峰镇(香芋小镇),香芋产业初具规模,种植面积达20万亩,年产近120万斤,其中贝溪村被国家农业部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汝城县热水镇(温泉小镇),坐拥“华南第一泉”和“中国第一氡泉”,2023年旅游接待人数突破65万人次,2023年春节假期突破4万人次,仅门票收入每年达3000万元,年直接旅游收入将近2亿元,同时积极培育特色种植业,取得了较好成效;桂东县清泉镇(茶叶小镇),素有“茶叶名镇,金桔之乡”美誉,现有茶叶基地418亩,实施“基地+工厂+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年产干茶600多吨,产值达1.2亿元;安仁县安平镇(商贸小镇),目前拥有全省乡镇硬件条件最好的农贸市场,辐射周边数个乡镇的十几万人口,建设了集吃、住、行、游、购、娱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步行街和公共设施齐全的农民集中居住区,“安平模式”已成为全省小城镇建设的亮点。

3.创新特色鲜明,综合试点改革和简政放权不断优化特色小镇的发展环境

资兴市获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试点。郴州市作为市级城市,资兴市、桂东县作为县级城市,沙田镇、流峰镇、热水镇、梅田镇等作为镇级城镇,分别入选省级新型城镇化试点。嘉禾县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创新示范区建设获得阶段性成效。北湖区华塘镇等36个镇获批国省中心镇,资兴市黄草镇等22个镇成为省级旅游历史文化特色镇,汝城县大坪镇等3个镇成为省级边界口子镇。国家在批复试点示范时,普遍要求各地编制实施方案,大胆推进改革创新,并在项目申报、资金下达、政策配套等方面给予支持,为特色小镇加快发展注入了活动和动力。乡镇机构改革尤其是撤乡并镇的扎实推进,加速了人口、产业、行政等资源的聚集,为打造特色小镇乃至特色名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各县市区积极推进简政放权,扩权强镇试点改革,进一步向乡镇下放事权、财权、人事权和项目审批、综合执法等多种权限,全面提升乡镇对镇域经济发展的决策和统筹协调能力,有利于进一步培育和壮大一批镇域特色产业。

二、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市特色小镇虽然取得了较大进展与成效,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与困难,主要表现为认识滞后、产业不强、配套不优、要素紧缺等等,值得高度重视。

1. 认识滞后,统筹推进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从调研情况看,各级各地对特色小镇建设的认识都有待进一步加深。各县(市、区)普遍未将特色小镇建设提升到拉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手来抓,政策支持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市县两级都尚未出台特色小镇建设的纲领文件,没有对特色小镇发展进行顶层设计,在规划引领、项目建设和资金保障上倾斜还不够。部分有基础的镇也缺乏明确的发展目标和实施规划,未能将有限的人力、财力、物力投入到特色小镇建设上。广大群众对特色小镇的理解、支持还不够,自发组织、自觉参与的热情尚未激发,一旦有损其利益时,往往产生抵触情绪。

2. 产业不强,支撑带动作用有待进一步增强。目前,我市特色小镇建设从总体上看已经初具雏形,形成了“一核带动、多点布局”的良好格局,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但总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缺乏在业内特别是全省、全国有影响力、有竞争力的特色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培育发展仍然任重道远,产镇互促共生、融合发展的生动局面远未形成。有的特色产业总量不大,普遍存在分散式布局、粗放式发展、原始化积累等特点;有些特色产业价值含量和附加值不高,抵抗市场风险能力不强,没有形成品牌效应和辐射带动效应;龙头企业较少,规模偏小,产业组织化规模化程度不高。

3. 配套不优,建设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我市特色小镇一般都只具备基本的服务功能,服务设施简陋,配套建设短缺,整体功能还不完备。小镇环境不美,镇区规划建设滞后,街道狭窄,建筑杂乱,绿化稀少。环境卫生治理、车辆乱停乱摆等问题较为突出,道路硬化、供电通讯、排水管网、医疗卫生等基础设施也有待进一步完善。如塘村镇仅锻铸造产业发展一家独大,其他旅游、商贸、物流等产业严重不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镇容镇貌有待整治和改善,生态环境有待加大投入和保护力度,其他如柏林镇、石盖塘镇等小镇也有类似问题。

4. 要素紧缺,资源聚集整合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特色小镇建设最大的制约就是资金、土地和人才。建设资金不足,目前多数小镇为基础设施建设都负债累累,塘村镇负债1620万元,热水镇负债超过1亿元。土地要素制约紧,小镇建设发展需要占用部分农田,土地调规涉及面较大,调规难以到位,制约新镇区建设工作的推进。专业性、技术性人才严重缺乏,如以旅游产业为主导的汝城县热水镇、苏仙区飞天山镇面临边“建”边“管”的状况,缺乏专业人才的指导与管理。另外,生产要素集聚和经济辐射功能偏弱,弱化了对人才、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吸引力、凝聚力,尤其是影响与弱化了对大客商、大资金、大项目、高精尖技术的吸引力、凝聚力。

三、浙江特色小镇先进经验及做法

浙江省从20__年开始着力引导和培育特色小镇。目前,浙江已分两批共公布了79个特色小镇省级创建对象和51个省级培育对象。特色小镇建设已经成为浙江省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培育经济新增长点的重大战略,获得了____、克强总理、高丽常务副总理等多方肯定并显示出勃勃生机和巨大潜力。总结起来主要有4个方面的先进经验:

1. 新在“非镇非区”的内涵概念。空间上,特色小镇有着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功能、社区特征融合叠加的发展载体,是同业企业协同创新、合作共赢的企业社区。理念上,特色小镇不同于一般的行政单元、生活区和工业园区,不是简单的以业兴城,也非以城兴业,而是在充分借鉴国外特色小镇经验的基础上,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在生产、生活、生态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独立区域。

2. 新在“一镇一业”的产业定位。一是定位“一镇一业”。浙政发[2023]8号文件明确要求,所有特色小镇的创建、培育和发展必须聚焦信息经济、环保、健康、时尚、金融、高端制造等七大万亿省级产业和茶叶、丝绸、黄酒等历史经典产业来建设,不搞同质竞争。二是培育“单打冠军”。每个特色小镇瞄准上述产业中的最有基础、最有优势、最有发展潜力的产业来建设,每个历史经典产业原则上只规划建设一个特色小镇,突出培育在全国乃至全球的产业“单打冠军”。如西湖云栖小镇主攻云生态产业,余杭梦想小镇主攻“互联网+风险投资”,上城区玉皇山南基金小镇、绍兴诸暨袜艺小镇、柯桥黄酒小镇等都形成了特色优势产业。三是实现集群发展。每个小镇都要围绕主攻产业,紧扣产业发展趋势,瞄准高端产业发展方向,不断向两端延长产业链条,形成集群发展和规模效益,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如诸暨大唐袜艺小镇,通过完善产业配套和上下游产业链条,企业生产成本可以降低20%以上。

3. 新在“产镇融合”的功能聚集。一是突出四大功能紧密融合。所有小镇都聚集产业、文化、旅游和社区四大功能,是特色小镇与工业园区、景区、生活区区别的典型特征。更为重要的是,四大功能都要紧扣产业定位融合发展,尤其是文化、旅游和社区功能,要从主攻产业中衍生,从产业内涵中发掘。如大唐袜艺小镇侧重挖掘从袜子诞生、发展乃至转型升级全过程4000多年的历史文化渊源,甚至小镇规划和建筑设计上也突出袜艺主题,实现传统与现实、历史与时尚、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结合,全力打造以提升袜子艺术性和品位为主的旅游景点,并完善配套社区功能。二是突出新兴产业孕育孵化。特色小镇同时也是培育新产业为一体的新空间。如面积不超过3.2平方公里的玉皇山南基金小镇,目前已汇聚来自全球的600多家企业,其中金融投资类企业400多家,管理资金规模超过2000亿元,2023年税收超过4亿元。三是突出经典产业改造提升。对于历史经典产业,特色小镇注重其文化底蕴挖掘提升和影响力的放大,提高产业话语权和产品附加值。如绍兴黄酒小镇,正在规划建设黄酒历史文化博物馆、观光型黄酒手工作坊、特色风情民宿区以及黄酒风情体验小街等项目,全方位提高行业影响力和话语权。

(四)新在“精致美丽”的建设形态。一是骨架小。特色小镇的建设形态力求小而精、小而美,不搞“摊大饼式”粗放式发展。小镇的物理空间要集中连片,有清晰地界定范围和建设用地范围,规划面积3平方公里左右,建设面积控制在1平方公里左右,建设面积原则上不能超出规划面积的50%。如以中药材历史经典产业为主导的“磐安江南药镇” 建设用地面积393公顷,其中主要建设区用地面积132公顷。二是颜值高。所有特色小镇建设都坚持生态优先,坚守生态良好底线,要“一镇一风格”,多维展示地貌特色、建筑特色和生态特色。所有特色小镇建设都要嵌入旅游功能,每个特色小镇都要利用自身旅游资源,打造3a级景区,其中旅游产业特色小镇站位更高,要打造5a级景区。如龙泉青瓷小镇,不仅是4a级旅游景区,而且早已成为中外游客的旅游目的地,但是根据产业规划,其主导产业并非旅游,而是划归到了历史经典产业中。三是气质特。特色小镇彻底摒弃“百镇一面”,每个小镇根据地形地貌,结合主攻产业发展特点,做好整体规划和形象设计,保护好自然生态环境,确定小镇风格,原则上不新建高楼大厦,努力展现出集自然风光、错落有致的空间结构、多元功能融合、多彩历史人文之美为一体的独特小镇风情。

四、我市特色小镇发展思路和建议

特色小镇是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业态和一定社区功能的发展平台。我市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产业主导、全面发展”总战略和“兴产业、强实体、提品质、增实效”总要求,把特色小镇作为“十三五”时期全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在遵循产镇融合理念的基础上,找准发展定位,注重突出各地的特色、优势和潜力,坚持以产业为城镇发展的基础,让城镇成为产业发展的载体,形成“一镇一业”特色,培育一批产业突出、环境优美、产城融合的新型特色城镇,致力于打造一批湖南省产镇融合示范名镇,形成产业投资和融合发展集聚地,带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地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1. 抓住机遇,开展特色小镇建设试点

2月份,国家发改委召开专门的新闻发布会重点推荐浙江和贵州特色小镇建设,可以预见未来几年特色小镇建设将成为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加速农业人口市民化和培育创新创业的重要抓手,相关政策正在酝酿和起草之中。我省也即将在年内开展“产镇融合”试点示范。我市应抢抓机遇,趁势而上,抓紧启动实施特色小镇培育计划,尽快研究制定特色小镇配套政策。目前,按照省发改委要求,市发改委经过认真研究已将苏仙区飞天山镇、嘉禾县塘村镇、永兴县柏林镇、汝城县热水镇、桂阳县流峰镇等5个建制镇作为我市申报第一批全省产镇融合示范镇名单报送至省发改委,下一步将主动汇报,加强衔接,尽量多争取几个特色小镇挤入省级示范点,为争取国家级示范试点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建议先在每个县市区范围选择1个镇开展特色小镇建设试点,并完善特色镇产业培育、规划设计、镇容镇貌等方面的综合考核机制,市里每年进行评比,对符合条件的优秀特色镇奖励50-100万元。通过以点带面、抓点扩面,突出对全市特色小镇建设的示范和引领。出台试点镇扶持政策,市级层面设立特色小镇开发建设专项扶持资金,试点镇所在县(市、区)财政按一定比例安排配套资金,鼓励特色小镇建立“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先导”市场运营模式,形成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资格局。试点镇所在县(市、区)要明确并落实各项税费减免、用地保障、人才引进等政策,着力破解特色小镇建设要素制约问题。各级各部门积极引导具有特殊技能的农民工、大学生甚至海外留学生聚集在特色小镇创业创新,加速区域特色产业发展浓厚氛围,努力为特色小镇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 准确定位,因地制宜做好科学规划

规划是引导产业发展的龙头,是指导城镇发展的科学依据。建议市级层面立足于“产业主导,全面发展”总战略,强化特色小镇顶层设计,科学编制特色小镇布局规划。各特色小镇要立足于本地的特色产业、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本着“重本色、创特色”的原则,因地制宜,高标准、高起点编制发展规划,用规划指导特色小镇建设。规划编制要把握好发展特色产业、挖掘本地文化、服务旅游和便利生活等多重功能,合理构设项目和载体,将产业融入镇区。特色小镇规划面积一般控制在3平方公里左右,核心建设面积一般控制在1平方公里。

3. 突出特色,做强做实做大支柱产业

各特色小镇要立足于本身的特色产业基础,面向市场需求,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并加以整合,从而确立特色鲜明的产业定位,坚持立足于“一镇一业,一镇一特色”,培育一批在全国和全省有影响力的特色小镇。以产业为基础,重点打造五大类特色小镇,即飞天山镇、热水镇、黄草镇等旅游风情特色镇,石盖塘镇、鲁塘镇、五里牌镇、柏林镇、塘村镇等工业特色镇,良田镇、流峰镇、白石渡镇、安平镇等商贸物流(含电子商务)特色镇,舜峰镇、清泉镇、永乐江镇等农产品及加工特色镇,大坪镇、三江口镇、南强镇等边界口子特色镇。高度重视优质市场主体的引进和培育,灵活运用金融、财税、投资、土地、环保等政策措施,支持市场主体联大靠强、转型升级和提质发展。在打造特色产业来支撑小城镇建设的同时,着重考虑发展其他配套产业,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和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群众生活。

4. 加大投入,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特色小镇的建设,不但要服务于我市兴产业的大局,更要为百姓的生活谋利益。要大力加强城镇的道路交通改造,管网建设、商业设施、医疗卫生、文化娱乐设施、公共停车场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使小镇与城市的交通、教育、医疗等方面,形成体系、资源共享,切实改善小镇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升特色小镇建设的价值内涵,努力打造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化特色小镇。同时,建议市政府尽快出台一套关于加强特色小镇建设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尽量做到有规可循,有章可依,切实加强对特色小镇的管理,不断提升特色小镇的形象,提升城镇的生活品位。

5. 加大宣传,引导群众自觉参与

切实加大对特色小镇建设的宣传力度,努力营造人人参与建设的良好氛围,逐步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小镇居民提高认识,自觉参与特色小镇的建设,使小镇真正成为环境优美、设施齐全、内外一致、人与自然协调的亮丽风景线。鼓励新闻媒体开设专题宣传节目对我市特色小镇的建设进行系列宣传,邀请国内外主要媒体前来考察、采访和报道,组织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活动,不断提高特色小镇知名度和吸引力。

2023特色小镇调研报告二

特色小镇建设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推手,是“十三五”国省政策支持的重要方向,也是郴州打造湖南新增长极的重点工作。4月中下旬,市发改委调研组深入苏仙区飞天山镇、嘉禾县塘村镇、永兴县柏林镇、汝城县热水镇、桂阳县流峰镇、北湖区石盖塘镇等地就特色小镇发展情况开展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一、郴州市特色小镇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市积极践行新型城镇化发展理念,引导和鼓励一批中心镇、特色镇、专业镇、边界口子镇因地制宜加快发展,初步形成了以大十字城镇群为主战场和主形态,以产镇融合、城乡统筹为核心内容,以国家级、省级新型城镇化试点示范为引领的特色小镇发展新格局。目前,我市初具雏形的特色小镇主要有:北湖区的石盖塘镇、鲁塘镇、保和镇,苏仙区飞天山镇、良田镇,资兴市黄草镇、白廊镇,桂阳县流峰镇、舂陵江镇,宜章县白石渡镇、梅田镇,永兴县柏林镇、便江镇、悦来镇,嘉禾县塘村镇、行廊镇,临武县舜峰镇、汾市镇,汝城县热水镇、三江口镇,桂东县清泉镇、沙田镇,安仁县永乐江镇、安平镇等。

1.空间特色鲜明,大十字城镇群带动特色小镇蓬勃发展。空间上,全市100多个乡镇以郴州大十字城镇群为核心,初步形成了“一核四极多点”、“城镇规模等级有序、空间布局合理、城乡共建共享”的城镇格局。大十字城镇群区域内拥有1个国家级高新区、6个省级园区,城镇群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产业集聚能力明显增强,已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增长极。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周边四个县城及城镇依托各地历史、文化、区位、地理、交通、人口、资源、环境、产业等基础和优势,一批功能完善、特色鲜明、宜居宜业的具有较强人口和产业聚集能力的特色小镇正在加速发展。持续推进交通建设及提质活动,郴州大道、郴永大道等城际干线建成通车,g107等国省干线加快改造,市域经济半小时经济圈初步形成,乡镇及行政村公路实现100%通畅,全面提升了乡镇综合承载能力,为特色小镇的发展和繁荣提供了必要条件。美丽乡村建设、城乡绿化攻坚、棚户区改造和城乡环境整治等中心工作的推进也直接促进了特色小镇发展。

2.产业特色鲜明,产镇融合、因地制宜成为特色小镇发展的主要特点。特色小镇均以自然资源、区位优势、产业基础为条件,因地制宜积极培育休闲旅游、种养、锻铸造、农产品加工等特色产业,形成了各自的产业特色和产业支撑,如:北湖区石盖塘镇(工业小镇),我市最早建成的省级工业小区,有色金属精深加工、先进制造、新材料等产业发展来势好,2023年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83.6亿元,增长36.8%;苏仙区飞天山镇(山水小镇),背靠飞天山国家地质公园(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和六寨沟公园,集旅游、休闲、娱乐、餐饮、采摘和购物为一体的高端休闲旅游产业来势较好;资兴市黄草镇(风情小镇),位于东江湖国家5a级景区内,享有“江南水中镇,东江湖中花”美誉,依托东江湖生态优势以及东江漂流、雷公仙、通天仙、龙凤仙、金牛岛等旅游资源,生态休闲旅游、健康养生产业发展较好;桂阳县流峰镇(电商小镇),具有“湘南名圩”、“小香港”美名,全镇电商从业人员约一万多人,广泛分布在广东、长沙、郴州、桂阳等地;宜章县白石渡镇(新型工业化小镇),全国第三批发展改革试点镇,培育了精细化工、有色金属精深加工、建筑材料3个优势产业,拥有白石渡氟化学循环工业园和有色金属精深加工园;永兴县柏林镇(银都小镇),被誉为“中国银都之都” ,白银年产量约占全国总量近四分之一,2023年稀贵金属再生资源利用产业产值达160亿元,占全镇gdp的88%,同时以金银贵重金属提纯加工为依托,往上游延长产业供应链,往下游拉伸产业交易链,横向推进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建设木陂仙等景点,打造旅游风情街;嘉禾县塘村镇(锻造小镇),被誉为“中国锻造之乡”,全镇锻铸造企业达到86家,2023年总产值将近50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就有23家,扳手产量占全世界的70%;临武县舜峰镇(香芋小镇),香芋产业初具规模,种植面积达20万亩,年产近120万斤,其中贝溪村被国家农业部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汝城县热水镇(温泉小镇),坐拥“华南第一泉”和“中国第一氡泉”,2023年旅游接待人数突破65万人次,2023年春节假期突破4万人次,仅门票收入每年达3000万元,年直接旅游收入将近2亿元,同时积极培育特色种植业,取得了较好成效;桂东县清泉镇(茶叶小镇),素有“茶叶名镇,金桔之乡”美誉,现有茶叶基地418亩,实施“基地+工厂+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年产干茶600多吨,产值达1.2亿元;安仁县安平镇(商贸小镇),目前拥有全省乡镇硬件条件最好的农贸市场,辐射周边数个乡镇的十几万人口,建设了集吃、住、行、游、购、娱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步行街和公共设施齐全的农民集中居住区,“安平模式”已成为全省小城镇建设的亮点。

3.创新特色鲜明,综合试点改革和简政放权不断优化特色小镇的发展环境。资兴市获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试点。郴州市作为市级城市,资兴市、桂东县作为县级城市,沙田镇、流峰镇、热水镇、梅田镇等作为镇级城镇,分别入选省级新型城镇化试点。嘉禾县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创新示范区建设获得阶段性成效。北湖区华塘镇等36个镇获批国省中心镇,资兴市黄草镇等22个镇成为省级旅游历史文化特色镇,汝城县大坪镇等3个镇成为省级边界口子镇。国家在批复试点示范时,普遍要求各地编制实施方案,大胆推进改革创新,并在项目申报、资金下达、政策配套等方面给予支持,为特色小镇加快发展注入了活动和动力。乡镇机构改革尤其是撤乡并镇的扎实推进,加速了人口、产业、行政等资源的聚集,为打造特色小镇乃至特色名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各县市区积极推进简政放权,扩权强镇试点改革,进一步向乡镇下放事权、财权、人事权和项目审批、综合执法等多种权限,全面提升乡镇对镇域经济发展的决策和统筹协调能力,有利于进一步培育和壮大一批镇域特色产业。

二、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市特色小镇虽然取得了较大进展与成效,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与困难,主要表现为认识滞后、产业不强、配套不优、要素紧缺等等,值得高度重视。

1. 认识滞后,统筹推进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从调研情况看,各级各地对特色小镇建设的认识都有待进一步加深。各县(市、区)普遍未将特色小镇建设提升到拉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手来抓,政策支持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市县两级都尚未出台特色小镇建设的纲领文件,没有对特色小镇发展进行顶层设计,在规划引领、项目建设和资金保障上倾斜还不够。部分有基础的镇也缺乏明确的发展目标和实施规划,未能将有限的人力、财力、物力投入到特色小镇建设上。广大群众对特色小镇的理解、支持还不够,自发组织、自觉参与的热情尚未激发,一旦有损其利益时,往往产生抵触情绪。

2. 产业不强,支撑带动作用有待进一步增强。目前,我市特色小镇建设从总体上看已经初具雏形,形成了“一核带动、多点布局”的良好格局,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但总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缺乏在业内特别是全省、全国有影响力、有竞争力的特色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培育发展仍然任重道远,产镇互促共生、融合发展的生动局面远未形成。有的特色产业总量不大,普遍存在分散式布局、粗放式发展、原始化积累等特点;有些特色产业价值含量和附加值不高,抵抗市场风险能力不强,没有形成品牌效应和辐射带动效应;龙头企业较少,规模偏小,产业组织化规模化程度不高。

3. 配套不优,建设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我市特色小镇一般都只具备基本的服务功能,服务设施简陋,配套建设短缺,整体功能还不完备。小镇环境不美,镇区规划建设滞后,街道狭窄,建筑杂乱,绿化稀少。环境卫生治理、车辆乱停乱摆等问题较为突出,道路硬化、供电通讯、排水管网、医疗卫生等基础设施也有待进一步完善。如塘村镇仅锻铸造产业发展一家独大,其他旅游、商贸、物流等产业严重不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镇容镇貌有待整治和改善,生态环境有待加大投入和保护力度,其他如柏林镇、石盖塘镇等小镇也有类似问题。

4. 要素紧缺,资源聚集整合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特色小镇建设最大的制约就是资金、土地和人才。建设资金不足,目前多数小镇为基础设施建设都负债累累,塘村镇负债1620万元,热水镇负债超过1亿元。土地要素制约紧,小镇建设发展需要占用部分农田,土地调规涉及面较大,调规难以到位,制约新镇区建设工作的推进。专业性、技术性人才严重缺乏,如以旅游产业为主导的汝城县热水镇、苏仙区飞天山镇面临边“建”边“管”的状况,缺乏专业人才的指导与管理。另外,生产要素集聚和经济辐射功能偏弱,弱化了对人才、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吸引力、凝聚力,尤其是影响与弱化了对大客商、大资金、大项目、高精尖技术的吸引力、凝聚力。

三、浙江特色小镇先进经验及做法

浙江省从2023年开始着力引导和培育特色小镇。目前,浙江已分两批共公布了79个特色小镇省级创建对象和51个省级培育对象。特色小镇建设已经成为浙江省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培育经济新增长点的重大战略,获得了____、克强总理、高丽常务副总理等多方肯定并显示出勃勃生机和巨大潜力。总结起来主要有4个方面的先进经验:

1. 新在“非镇非区”的内涵概念。空间上,特色小镇有着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功能、社区特征融合叠加的发展载体,是同业企业协同创新、合作共赢的企业社区。理念上,特色小镇不同于一般的行政单元、生活区和工业园区,不是简单的以业兴城,也非以城兴业,而是在充分借鉴国外特色小镇经验的基础上,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在生产、生活、生态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独立区域。

2. 新在“一镇一业”的产业定位。一是定位“一镇一业”。浙政发[2023]8号文件明确要求,所有特色小镇的创建、培育和发展必须聚焦信息经济、环保、健康、时尚、金融、高端制造等七大万亿省级产业和茶叶、丝绸、黄酒等历史经典产业来建设,不搞同质竞争。二是培育“单打冠军”。每个特色小镇瞄准上述产业中的最有基础、最有优势、最有发展潜力的产业来建设,每个历史经典产业原则上只规划建设一个特色小镇,突出培育在全国乃至全球的产业“单打冠军”。如西湖云栖小镇主攻云生态产业,余杭梦想小镇主攻“互联网+风险投资”,上城区玉皇山南基金小镇、绍兴诸暨袜艺小镇、柯桥黄酒小镇等都形成了特色优势产业。三是实现集群发展。每个小镇都要围绕主攻产业,紧扣产业发展趋势,瞄准高端产业发展方向,不断向两端延长产业链条,形成集群发展和规模效益,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如诸暨大唐袜艺小镇,通过完善产业配套和上下游产业链条,企业生产成本可以降低20%以上。

3. 新在“产镇融合”的功能聚集。一是突出四大功能紧密融合。所有小镇都聚集产业、文化、旅游和社区四大功能,是特色小镇与工业园区、景区、生活区区别的典型特征。更为重要的是,四大功能都要紧扣产业定位融合发展,尤其是文化、旅游和社区功能,要从主攻产业中衍生,从产业内涵中发掘。如大唐袜艺小镇侧重挖掘从袜子诞生、发展乃至转型升级全过程4000多年的历史文化渊源,甚至小镇规划和建筑设计上也突出袜艺主题,实现传统与现实、历史与时尚、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结合,全力打造以提升袜子艺术性和品位为主的旅游景点,并完善配套社区功能。二是突出新兴产业孕育孵化。特色小镇同时也是培育新产业为一体的新空间。如面积不超过3.2平方公里的玉皇山南基金小镇,目前已汇聚来自全球的600多家企业,其中金融投资类企业400多家,管理资金规模超过2000亿元,2023年税收超过4亿元。三是突出经典产业改造提升。对于历史经典产业,特色小镇注重其文化底蕴挖掘提升和影响力的放大,提高产业话语权和产品附加值。如绍兴黄酒小镇,正在规划建设黄酒历史文化博物馆、观光型黄酒手工作坊、特色风情民宿区以及黄酒风情体验小街等项目,全方位提高行业影响力和话语权。

(四)新在“精致美丽”的建设形态。一是骨架小。特色小镇的建设形态力求小而精、小而美,不搞“摊大饼式”粗放式发展。小镇的物理空间要集中连片,有清晰地界定范围和建设用地范围,规划面积3平方公里左右,建设面积控制在1平方公里左右,建设面积原则上不能超出规划面积的50%。如以中药材历史经典产业为主导的“磐安江南药镇” 建设用地面积393公顷,其中主要建设区用地面积132公顷。二是颜值高。所有特色小镇建设都坚持生态优先,坚守生态良好底线,要“一镇一风格”,多维展示地貌特色、建筑特色和生态特色。所有特色小镇建设都要嵌入旅游功能,每个特色小镇都要利用自身旅游资源,打造3a级景区,其中旅游产业特色小镇站位更高,要打造5a级景区。如龙泉青瓷小镇,不仅是4a级旅游景区,而且早已成为中外游客的旅游目的地,但是根据产业规划,其主导产业并非旅游,而是划归到了历史经典产业中。三是气质特。特色小镇彻底摒弃“百镇一面”,每个小镇根据地形地貌,结合主攻产业发展特点,做好整体规划和形象设计,保护好自然生态环境,确定小镇风格,原则上不新建高楼大厦,努力展现出集自然风光、错落有致的空间结构、多元功能融合、多彩历史人文之美为一体的独特小镇风情。

四、我市特色小镇发展思路和建议

特色小镇是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业态和一定社区功能的发展平台。我市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产业主导、全面发展”总战略和“兴产业、强实体、提品质、增实效”总要求,把特色小镇作为“十三五”时期全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在遵循产镇融合理念的基础上,找准发展定位,注重突出各地的特色、优势和潜力,坚持以产业为城镇发展的基础,让城镇成为产业发展的载体,形成“一镇一业”特色,培育一批产业突出、环境优美、产城融合的新型特色城镇,致力于打造一批湖南省产镇融合示范名镇,形成产业投资和融合发展集聚地,带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地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1. 抓住机遇,开展特色小镇建设试点。2月份,国家发改委召开专门的新闻发布会重点推荐浙江和贵州特色小镇建设,可以预见未来几年特色小镇建设将成为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加速农业人口市民化和培育创新创业的重要抓手,相关政策正在酝酿和起草之中。我省也即将在年内开展“产镇融合”试点示范。我市应抢抓机遇,趁势而上,抓紧启动实施特色小镇培育计划,尽快研究制定特色小镇配套政策。目前,按照省发改委要求,市发改委经过认真研究已将苏仙区飞天山镇、嘉禾县塘村镇、永兴县柏林镇、汝城县热水镇、桂阳县流峰镇等5个建制镇作为我市申报第一批全省产镇融合示范镇名单报送至省发改委,下一步将主动汇报,加强衔接,尽量多争取几个特色小镇挤入省级示范点,为争取国家级示范试点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建议先在每个县市区范围选择1个镇开展特色小镇建设试点,并完善特色镇产业培育、规划设计、镇容镇貌等方面的综合考核机制,市里每年进行评比,对符合条件的优秀特色镇奖励50-100万元。通过以点带面、抓点扩面,突出对全市特色小镇建设的示范和引领。出台试点镇扶持政策,市级层面设立特色小镇开发建设专项扶持资金,试点镇所在县(市、区)财政按一定比例安排配套资金,鼓励特色小镇建立“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先导”市场运营模式,形成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资格局。试点镇所在县(市、区)要明确并落实各项税费减免、用地保障、人才引进等政策,着力破解特色小镇建设要素制约问题。各级各部门积极引导具有特殊技能的农民工、大学生甚至海外留学生聚集在特色小镇创业创新,加速区域特色产业发展浓厚氛围,努力为特色小镇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 准确定位,因地制宜做好科学规划。规划是引导产业发展的龙头,是指导城镇发展的科学依据。建议市级层面立足于“产业主导,全面发展”总战略,强化特色小镇顶层设计,科学编制特色小镇布局规划。各特色小镇要立足于本地的特色产业、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本着“重本色、创特色”的原则,因地制宜,高标准、高起点编制发展规划,用规划指导特色小镇建设。规划编制要把握好发展特色产业、挖掘本地文化、服务旅游和便利生活等多重功能,合理构设项目和载体,将产业融入镇区。特色小镇规划面积一般控制在3平方公里左右,核心建设面积一般控制在1平方公里。

3. 突出特色,做强做实做大支柱产业。各特色小镇要立足于本身的特色产业基础,面向市场需求,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并加以整合,从而确立特色鲜明的产业定位,坚持立足于“一镇一业,一镇一特色”,培育一批在全国和全省有影响力的特色小镇。以产业为基础,重点打造五大类特色小镇,即飞天山镇、热水镇、黄草镇等旅游风情特色镇,石盖塘镇、鲁塘镇、五里牌镇、柏林镇、塘村镇等工业特色镇,良田镇、流峰镇、白石渡镇、安平镇等商贸物流(含电子商务)特色镇,舜峰镇、清泉镇、永乐江镇等农产品及加工特色镇,大坪镇、三江口镇、南强镇等边界口子特色镇。高度重视优质市场主体的引进和培育,灵活运用金融、财税、投资、土地、环保等政策措施,支持市场主体联大靠强、转型升级和提质发展。在打造特色产业来支撑小城镇建设的同时,着重考虑发展其他配套产业,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和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群众生活。

4. 加大投入,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特色小镇的建设,不但要服务于我市兴产业的大局,更要为百姓的生活谋利益。要大力加强城镇的道路交通改造,管网建设、商业设施、医疗卫生、文化娱乐设施、公共停车场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使小镇与城市的交通、教育、医疗等方面,形成体系、资源共享,切实改善小镇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升特色小镇建设的价值内涵,努力打造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化特色小镇。同时,建议市政府尽快出台一套关于加强特色小镇建设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尽量做到有规可循,有章可依,切实加强对特色小镇的管理,不断提升特色小镇的形象,提升城镇的生活品位。

5. 加大宣传,引导群众自觉参与。切实加大对特色小镇建设的宣传力度,努力营造人人参与建设的良好氛围,逐步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小镇居民提高认识,自觉参与特色小镇的建设,使小镇真正成为环境优美、设施齐全、内外一致、人与自然协调的亮丽风景线。鼓励新闻媒体开设专题宣传节目对我市特色小镇的建设进行系列宣传,邀请国内外主要媒体前来考察、采访和报道,组织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活动,不断提高特色小镇知名度和吸引力

第3篇 杭州特色小镇调研报告

特色小镇,作为创新发展的浙江现象,正以蓬勃之势在全省引领了一轮产业转型、城市建设提升的新浪潮。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杭州特色小镇调研报告,欢迎阅读参考!!

杭州特色小镇调研报告20__年以来,浙江省、杭州市相继提出建设特色小镇,以新理念、新机制、新载体推进产业集聚、产业创新和产业升级。20__年6月,浙江省公布第一批37个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2023年1月公布第二批名单,又有42个小镇入围;5月,该省将其中10个小镇确定为省级示范特色小镇,杭州市入选的有上城玉皇山南基金小镇、西湖云栖小镇和余杭梦想小镇。

土地是城镇化、产业化的主要载体,构建特色小镇这一新生的双创平台,不得不直面的问题之一就是用地。近日,针对小镇的土地要素保障问题,笔者实地调研走访了杭州市首批9个特色小镇。

产城融合的双创新平台

所谓小镇,既不是一个行政区划的概念,也不完全是产业园区,而是一个产城融合的特定区域,是相对独立的,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功能和社区功能的发展平台。

在浙江省首批37个特色小镇里,杭州市有上城山南基金小镇、江干丁兰智慧小镇、西湖云栖小镇等9家位列其中。这些小镇聚焦信息经济、旅游休闲、文化创意、金融、健康、时尚、高端装备制造、环保七大重点产业,兼顾茶叶、丝绸等历史经典产业和地域特色产业,各自选择一个具有当地特色和比较优势的细分产业作为主攻方向。

浙江省以用地指标作为特色小镇建设实绩的奖励。省级特色小镇要求3年总投资50亿元以上,投资强度达到500万元/亩以上;第三年的产值要达到20亿元以上,税收达到3亿元以上,旅游人次20万人次以上。对如期完成年度规划目标任务的小镇,该省按实际使用农转用土地指标的50%给予配套奖励,其中信息经济、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特色小镇按照60%土地指标给予配套奖励;对3年内未达到目标任务的,加倍倒扣省奖励的用地指标。省级特色小镇在创建期间及验收命名后,其规划空间范围内的新增财政收入上交省财政部分,前三年全额返还,后两年返还一半给当地财政。

在调研过程中,笔者将特色小镇规划区范围与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成果进行图形叠加,利用信息化手段,基本摸清了杭州首批9个特色小镇规划区范围内的土地利用情况:9个小镇规划区总用地面积约5.65万亩,现状仍为集体土地的约3万亩,农用地约2.2万亩,耕地接近1万亩。

部分小镇的土地保障面临多重困局

调研发现,杭州首批9个特色小镇有一部分在建设中存在产业定位不清、工业用地规模过大、经营性用地不足等问题。

个别小镇规划的工业用地规模过大。虽然同为双创平台,9个小镇的规划理念存在较大差异,培育的成果也良莠不齐。山南基金小镇、余杭梦想小镇、余杭艺尚小镇产业特色鲜明,培育理念与产业基础结合紧密,规划具有一定超前性。

然而,个别特色小镇位于主城区范围,现状已经有存量工业用地约1000亩,规划工业用地规模却达到1500多亩,不仅未充分考虑存量工业用地转型升级,还要在主城区内新增工业用地,与杭州推行已久的工业向园区集中思路相背。另有个别特色小镇主导产业为生态旅游业,现状已有工业用地约300亩,但规划工业用地规模超过500亩,工业用地规模不降反升,与特色小镇培育理念背道而驰。

新增建设用地需求保障难度较大。首批9个特色小镇主要用于发展特色产业,需要使用相当规模的建设用地;但目前规划区范围内仍有农用地2.2万亩,约1.2万亩土地位于规划确定的限制建设区,这些地类与规划用地类型不符,需要依法办理规划调整及农用地转用手续,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和占水补水等要求。浙江省要求首批特色小镇在3年到5年时间内培育完成,根据审批周期和以往的工作经验推断,规划区范围内的年均新增用地必须在两年内报批完成,年报批量至少要达到1万亩以上;但目前国家分配给杭州市的新增用地指标年均仅有不到3万亩,大量用地指标需要投向民生基础设施和重大产业园区,结余指标数量十分有限,保障特色小镇建设的用地需求难度较大。

低效用地存量较大而盘活积极性不够。与新增用地需求量居高不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这9个特色小镇还有较大规模的城镇低效用地,根据各区(县、市)编制的《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专项规划》,9个小镇在2023年前计划实施的低效再开发用地面积约1500亩,现状低效用地规模还远不止这个数字,存量土地盘活利用的空间较大。本来,相较于新增用地,存量土地和厂房资源可以较快地盘活利用,但部分小镇自己动手找空间的积极性不足,存量资源利用效率较低。

活跃的经济社会活动挑战传统的土地政策。笔者在调研中感受到,特色小镇年轻人聚集,新理念、新事物源源不绝,经济社会活动活跃,相应地,土地利用方式变动频繁,对传统的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政策提出较大挑战。例如,山南小镇的烟草仓库变为基金总部基地,云栖小镇的工业厂房升级成云计算中心,梦想小镇的老旧粮仓改作了创意工作室,艺尚小镇的服装厂升级为电商创意产业园。这些新业态在城市规划管控和土地利用过程中面临着一定的制度性约束。

经营性用地规模不足,部分小镇资金平衡存在风险。特色小镇需要在城市基础设施、拆迁补偿安置、公益事业建设等方面投入大量资金,目前杭州市区建设特色小镇的平均成本已经超过250万元/亩,必须通过经营性用地出让、产业用地税收等渠道回笼资金进行平衡。但笔者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不少特色小镇没有进行系统的资金平衡测算,具体运营管理也缺少统筹,根据区片开发可利用经营性用地约40%的经验,土地出让价格必须要达到平均投入成本的2.5倍以上,才能够基本实现资金平衡。个别小镇用于资金平衡的经营性用地规模明显不足,区片开发存在亏本的可能;另有个别小镇产业项目质量不高,利税产出甚至无法支付前期开发建设的贷款利息。

明晰产业定位,善用低效土地

特色小镇的蓬勃发展,无疑正在引领经济社会新的增长点。而小镇建设在土地要素的配置中已面对诸多现实问题,需要顺应产业转型和土地节约利用的大方向,结合各个小镇的实际状况妥善应对。对此,笔者建议:

明确用地需求菜单。建议总结成功经验,对特色小镇产业发展规划进行科学论证,按照主导产业特色鲜明、相关产业按需配套的原则,合理确定特色小镇产业功能布局,纠正个别特色小镇工业用地规模过大,产业定位不够清晰等问题,将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建设用地划出规划区范围(或作为生态用地保留),在此基础上提出明确的用地需求菜单,落实到城市控规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上,科学划分相关功能区块,确定用地类型,为特色小镇建设提供科学指引。

差别配置新增用地。随着新增用地指标的逐年下降,放开肚皮吃饭的传统模式已经不可持续。有限的新增用地指标必须要用到重大、紧迫的市政府重点项目中去,特色小镇的项目,原则上应该通过盘活存量房地资源解决;杭州市确定的重大项目可以使用适当规模的新增用地指标;除市级以上产业园区范围内的特色小镇外,其他特色小镇一律不再供应新增工业用地。

土地保障主要倚重低效土地。考虑到当前新增用地报批难度越来越大,报批成本越来越高,国家调控越来越严,完全依靠新增用地驱动经济发展的传统模式,显然已经难以为继。存量低效土地必然成为小镇土地要素保障的主要渠道,建议特色小镇对规划区范围内低效用地进行再调查,将可以盘活利用的部分增补进入当地的再开发专项规划,分类推进。

适度放宽用途管制。本着宽容和尊重社会创造力的原则,允许小镇的新型业态在存量土地上跨用途临时利用。考虑到目前新型业态主要集中在研发设计、文化创意、电子商务等领域,建议在杭州市已确定的创新型用地基础上,在产业、规划、用地等一系列制度体系中,重构新的产业和用地标准,设置合理的业态、价格等管控机制。

统筹平衡建设资金。深入谋划特色小镇涉及的资金平衡方案,充分借鉴区片开发经验,科学配置经营性用地、产业用地比重,稳妥测算经营性用地出让地价与前期开发投入之间的函数关系,确保经营性用地出让金基本能够平衡前期开发建设的资金投入;稳妥预测产业项目的利税收入及培育周期,确保小镇建设有收益、有特色、有产业,力争将特色小镇建成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制高点。

杭州特色小镇调研报告,已全部结束,感谢你的阅读。

第4篇 特色小镇调研报告

陈依然演唱的《特色小镇》是中民国控养老产业集团的推广曲,创作者把中民国控打造的国际旅居医养特色小镇的实景画面填入词中,恬静温暖的曲风,给人一种淡泊、宁静的感觉,传递了感恩反哺、及时行孝的传统美德。如下是给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作用。

特色小镇调研报告篇一、考察主题:开展特色教育,提高教育质量。

二、概述:

20__年12月12日下午,教师学校培训部组织全区中小学副校长和教务主任、德育主任到铁西区进行考察,重点考察了沈阳市铁西区127中学、清乐中学两所学校。

127中学是一所具有现代化特色的教育、教学、管理示范名校,学校历史悠久,教学设施齐全,设备先进,学校规模大,办学质量好,环境优美;走进清乐校园,兰风、梅骨、剑胆、棋心八个字便会映入眼帘,这是清乐建校伊始的德育最高目标,其寓意在于培养学生具有兰之风雅、梅之傲骨、剑之利胆、棋之心智。诗意隽永的育人境界道出了清乐创业者对莘莘学子的期待,也展现了其自身的精神追求。多年来,清乐人以兰之风梅之骨蕴蓄着凌云壮志,凭剑之胆棋之心谱写了辉煌篇章。

考察期间作为沈阳市科技教育特色示范中学的代表,李洪涛校长在会上介绍了127中学科技特色教育办学经验及所取得的成效;清乐中学教务主任代表学校向我们全体考察人员介绍了学校围绕围棋抓特色特长教育,将围棋的立足点放在开发智力、培养能力上,使学生的智商情商都得到了提高。

总而言之,127中学和清乐中学,以先进的办学理念,科学的管理模式和突出教育特色,谱写了现代教育辉煌篇章。

三、几点体会

(一)树立全新的办学理念

在考察期间,我们感受最深的就是:要办好一所学校,必须要有全新的办学理念和先进的教育思想。

1、树立现代的教育观。现代的教育,就是学校不要把学生当作贮存器,不能只关注学习,要多关注学生的情感,多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现代教育提倡鼓励性观念,让学生体验成功,用成功和表扬激励学生奋进。127中学以科技教育为引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清乐中学倡导的兰风、梅骨、剑胆、棋心,无不体现了先进的办学理念

2、现代的学习观。学习是学生的首要任务,让学生学习好,首先要发挥学生的内在动机;其次学生学习不能仅限于课堂,还要开展多渠道、多途径的课外活动,在活动中同伴互助,情感沟通。事实上学生的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远远小于情感因素,学生只有在平等关爱的环境里才能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3、现代课程观。127中学和清了中学都根据自己学校的特色编写了校本教材,设置了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是学校特色的体现,它是培养学生个性特长的基础,具有高质量的校本课程才能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才能彰显学校的办学特色。

4、现代的教学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现代教学观强调教师为学生学习服务,学生的学习是学会的,而不是教会的。因此,教学要延伸到课堂之外的活动,动员一切资源和手段为教学服务。

(二)科学的管理模式

127中学和清乐中学的管理模式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根本要求是在发展中要统筹兼顾。

这两所学校以科技益智和围棋益智的特色管理落实到了实处,科学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的管理,科学的管理最终赢得的是科学的发展。因此,他们在追求科学发展的同时,谋求科学的管理。

学校有特色、教师有特点、学生有特长是学校的办学宗旨,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合作,学会生活,学会做事是127和清乐中学的共同特点。正是他们有了科学的特色管理,才使学校以百倍的信心、昂扬的斗志、蓬勃的风姿和创新的精神走向辉煌!

三、突显教育特色

127和清乐中学坚持走内涵发展的道路,一是形成办学特色选准了教改突破口。并表现出具有独特的、优化的、稳定的教育特征,二是形成办学特色的实质是为了创办特色学校,由突破口带动学校实现整体优化。三是以特色创名校,学校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始终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生存求发展、以发展求效益的工作思路。

四、意见和看法

特色学校必须依据先进的教育理论,从实际出发,对学校的发展做出全面的设计,把建设一整套的学校文化模式和营造独特的学校组织作为学校文化理想的追求。因此,特色学校具有全面、整体优化和相对稳定等特点。首先,特色学校具有全面性。这意味着一所学校的综合个性的形成,并成功地营造出一种区别于他校的特殊的学校文化氛围。它是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学生在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与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发展为前提,通过创造性劳动,个性化地贯彻教育方针的结果。其次,特色学校应具有整体性,这是一个学校整体优化的系统工程,表现出一所学校的全局优化及整体效能。再次,特色学校应具有相对稳定性。从学校特色到特色学校,它是在遵循教育规律,结合本校实际,顺应时代要求,以特定的办学价值观为总体的办学思想指导下,由学校全体成员参与的办学实践活动,它的形成有一个孕育、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可见,稳定性就是指办学独特风格的形成,并且学校成果能够长期地显示、保持和发展,能够经受时间和实践的检验,并在校内外产生深远的影响,它标志着学校教育个性和管理个性的成熟。具体表现在办学目的、宗旨、培养目标、组织管理和运作以及教育资源的利用和开发上,核心是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然而,稳定并非绝对不变,创办特色学校

是个不断积累、完善的工作过程,是不断继承发展、改造调整、自立自强的结果,体现了学校群体在办学理念和主观追求上达到完美的统一,并且日趋成熟,形成相对稳定的态势。

特色小镇调研报告篇,已全部结束,感谢你的阅读。

第5篇 创建特色小镇调研报告

创建特色小镇调研报告

随着人们自身素质提升,我们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那么一般报告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创建特色小镇调研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20__年全国“两会”上,“特色小城镇”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从浙江起步的特色小镇,具有创新动能、产城融合、小而精的特点,已成为推进供给侧改革的一项重要抓手。我县自20__年培育创建市级特色小镇以来,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注重融合产业、文化、旅游及地域特色资源,培育具有一定社区功能空间平台的特色小镇。

一、我县特色小镇培育创建工作基本情况

我县在推进特色小镇创建中,初步形成了行政推动和市场主导两大类。

(一)行政推动类特色小镇运作情况。主要为正在培育创建的四合乡“原味小镇”、东亭乡“骑趣小镇”和处于谋划阶段的汽车检测小镇、航天特色小镇。目前,“原味小镇”和“骑趣小镇”均已完成概念性规划编制工作,建设规划已通过专家评审;两地均加大项目建设步伐,四合乡启动了5a级游客集散中心等项目,实际完成政府类投资3800万元,积极推动产业发展区、工艺体验区、生态养生区、电商淘宝街等项目的签约落户。东亭乡正逐步完善体育赛事、训练场馆、康体休闲、度假养老等一系列项目,整合体育产业链,创建华东地区第一骑行运动小镇。“骑趣小镇”入选我省首批体育特色小镇,连续六年举办了环东亭自行车赛事。

在此基础上,邱村镇结合实际,积极谋划以上海通用试车场、机动车检测中心两大核心型企业为依托,培育汽车检测小镇;誓节镇依托603航天基地,在原址投资8亿元建设航天配套试验项目,其中发射塔维护工程、造波池项目等即将建成,航天博物馆首批展品已入驻。一个凸显城镇特色与活力的航天特色小镇蓄势待发。

(二)市场主导类特色小镇运作情况。目前,我县以民营经济为主体运营的特色小镇主要以誓节的海棠小镇为代表,是我省首批20个省级旅游小镇。海棠小镇有自产的宣木瓜系列酒、宣木瓜系列果脯,宣木瓜入选为安徽省“十大皖药”,为小镇增添了特色,避免了同质化现象。目前,海棠小镇围绕丰富特色产业、文化旅游、休闲度假、康体养生、社区服务等功能打造旅游综合体。

二、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县特色小镇培育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大进展,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与困难,主要表现为政策滞后、产业不强、招商引资难度大、要素紧缺等等,值得高度重视。

(一)政策滞后。从调研情况看,县级层面未出台特色小镇建设的纲领文件,没有对特色小镇发展进行顶层设计,在规划引领、项目建设和资金保障上倾斜还不够。特色小镇创建工作仍处于政府主导阶段,未能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创建模式,政府仅能提供基础性服务,在运作上缺少有效做法。此外,对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申报的特色小镇尚未纳入县特色小镇培育创建统筹管理范畴。如海棠小镇于20__年成功申报了旅游小镇,但由于在培育中未能与县特色小镇发展建设项目与管理有效对接,存在着多头管理、资金紧张、配套不优、招商引资及融资难等问题,影响了此类特色小镇培育发展。

小镇调研报告总结(5篇)

建议以特色小镇建设为抓手,配合以下措施,进一步加快我市乡镇特色发展和优化提升。如下是给大家整理的特色小镇创建情况调研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作用。特色小镇创建情况调研报告…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小镇信息

  • 特色小镇调研报告(5篇)
  • 特色小镇调研报告(5篇)93人关注

    建议以特色小镇建设为抓手,配合以下措施,进一步加快我市乡镇特色发展和优化提升。如下是给大家整理的特色小镇创建情况调研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作用。特色小镇创建情 ...[更多]

  • 小镇调研报告总结(5篇)
  • 小镇调研报告总结(5篇)69人关注

    建议以特色小镇建设为抓手,配合以下措施,进一步加快我市乡镇特色发展和优化提升。如下是给大家整理的特色小镇创建情况调研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作用。特色小镇创建情 ...[更多]

相关专题

调研报告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