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者范文网
当前位置:管理者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工作报告 > 调研报告

农民增收调研报告(14篇)

更新时间:2024-11-20 查看人数:70

农民增收调研报告

报告怎么写

一、引言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指农民从农业生产领域转移到非农业领域就业的现象,这一过程对于农民增收有着显著影响。本报告将探讨农村劳动力转移如何促进农民增收,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二、劳动力转移的现状

1. 农村劳动力流动趋势: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从事制造业、服务业等非农产业。

2. 收入变化:转移劳动力的农民普遍收入增加,主要源于工资性收入的提升和非农产业的较高收益。

3. 农业生产的影响:劳动力转移导致农业劳动力短缺,但同时也推动了农业现代化和规模化生产。

三、劳动力转移的增收机制

1. 提高工资收入:非农产业通常提供更高的薪资,农民通过转移劳动力获得更高收入。

2. 技能提升: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农民有机会学习新技能,提高自身市场价值。

3. 创业机会:部分农民在转移过程中积累了资本和经验,可能转向创业,进一步增加收入。

四、政策环境的影响

1. 劳动政策:政府应制定有利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政策,如完善社会保障、改善就业环境等。

2. 城乡一体化: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打破户籍限制,保障农民工权益,助力农民增收。

五、案例分析 选取若干地区,详细分析劳动力转移对农民增收的具体影响,揭示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差异。

六、问题与挑战

1. 社会保障缺失:部分转移劳动力面临社保不足的问题,影响其长期稳定增收。

2. 技能培训需求:农民技能培训体系尚待完善,限制了劳动力转移的效果。

七、建议与展望

1. 加强技能培训:政府应加大投入,提升农民的非农技能,以适应劳动力市场需求。

2. 完善社会保障:建立健全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体系,消除其转移顾虑。

3. 激励农业创新:鼓励农业技术创新,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缓解劳动力短缺问题。

第1篇 2023年农民增收调研报告

自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以来,福山村紧紧围绕“多为群众办实事、脚踏实地谋发展”这一主题,结合福山村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村两委班子成员积极成立领导小组,对村里定单农业发展进行了专题调研活动和研讨交流。调研小组深入到甜菜种植区对有关调研内容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这次调研对村干部、党员、村民代表、村民小组长、种植户,采取了召开座谈会、个别走访等形式,深入开展调研。先后开展村两委班子、党员、村民代表、服务对象及设施农业大户座谈会3次,累计参加人数达78人,深入到甜菜种植区走访甜菜种植户97家,以不同形式和方法征求村民意见和建议,查找制约本村发展的突出问题,问计于民。按着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要求,从实际出发,全面分析存在的问题,综合各种因素提出解决办法,充分认识已具备的优势,就如何发展定单产业和促进农民增收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

一、基本情况

隆昌镇福山村位于巴林左旗最南端,东和阿旗天山镇接壤,南和阿旗双胜镇相邻,全村所辖5个自然村,村委会所在地为大营子。总面积为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为7523亩,其中水浇地面积为5850亩,现有林地面积5500亩,草牧场面积13985亩。全村下辖1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为2030人,共有党员36名,福山村现任“两委”班子由4名常设干部和一名非常设干部组成,现有村合作经济组织一个和各类产业协会3个。

二、现状和优势

,福山村党支部与村委会紧紧围绕“多为群众办实事,脚踏实地谋发展”这一主题,以项目建设、农业产业化工作为重点的总体工作思路开展工作。村两委班子集中整合人力资源,加大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化经营工作力度,使全村的各项工作健康有序、协调发展。

(一)打造农业定单产业、确保农民增收

在镇党委政府和旗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种植甜菜达到600多亩,实现60多万元的订单农业收入。,在特殊之年,为使农民稳定增收,隆发村积极大胆扩大甜菜种植面积,使甜菜种植扩大到了4000多亩。同时,为确保甜菜种植户取得更好收益,我们为甜菜种植户聘请技术员实现甜菜的纸筒育秧栽培,保证了甜菜更高的成活率,减少投入之初的成本和风险。近年来,尝到了种甜菜甜头的福山村农民,开始规模化种植甜菜,通过村领导牵线搭桥,与林西糖厂签订甜菜种植合同,协调在我村建起了甜菜收购站。今年全村种植甜菜4000多亩,产量达__0吨。,仅甜菜种植一项全村实现收入达到560万元,人均增收2758.13元。今年大灾之年我村实现了“灾年不减产”,确保广大种植户收益。

(二)便利的交通与优越的资源优势

福山村地处巴林左旗最南端,东和阿旗天山镇接壤,南和阿旗双胜镇相邻。周边与多个地区相邻,这为甜菜能够对外运输提供了方便的条件,也为能够打开属于自己的销售市场创造的基础条件,使往来于此的客商愿意在此购买甜菜。同时,全村有耕地面积5850亩,为甜菜种植需要大量的水分灌溉提供了充足的水资源。福山村根据村实际情况村委会与其他地区糖厂积极联系,在福山村建立甜菜收购站,这样既方便了村里4000多亩的甜菜就地销售问题,也解决了群众因为甜菜外销路程远费用高的难题,为群众的甜菜销售解决了后顾之忧。

(三)甜菜品种优良,为打开销售市场奠定基础

福山村生产的甜菜含糖量可以达到最高水平,纯度达85% 左右,整个地块有80%以上植株。块根重和含糖均达到制糖标准要求,块根中非糖成分含量低,纯度达到80%以上。根据每块地甜菜的具体情况福山村合理地确定收获期,安排收获顺序,使甜菜可以获得较高的产糖量,提高甜菜质量。合理的技术耕作与收获时间安排使福山村收获了可以酿造出糖色洁白、有光泽,水溶液透明无杂质糖的优质甜菜。优质的甜菜为福山村打开属于自己的甜菜市场奠定了最基础的条件。

三、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效率低下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一直不足,财政对农业基本建设的投资力度也弱。由于投入不足,农业基础设施普遍落后、老化陈旧,很难对农业生产提供持续的保障和促进作用,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也大幅下降。目前,除少数有条件的种植户采用机械挖掘外,一般都采用畜力收获或手工挖掘。即用畜力牵引的铲镗犁或翻地犁将甜菜垄行镗15~18厘米。机械收获甜菜,主要采用拖拉机牵引摘掉犁壁的四铧犁或五铧犁进行挖掘,犁铲入土深度20~22厘米,但这种机械化收获方式在村里还是极少数的。这些现状都大大阻碍了甜菜收获的效率。

(二)农民劳动力素质偏低

由于地处偏远,自然条件较差,农村经济发展一直处于相对滞后的状况,虽然近几年结构调整有了一定的起色,但由于尚未形成气候,农村建设不明显,农村劳动力素质依然还比较低下。突出表现在:农民思想还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在思想素质方面,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在文化素质方面,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由于农民科技知识低下,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从而阻碍了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在技能素养方面,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还比较少,导致种地只能粗放经营不能集约经营,打工则只能卖苦力打粗放工,严重地制约了农民的增收。

(三)组织建设依然薄弱

一是大多数干部思想不够解放,习惯于行政命令,习惯于用计划经济的思维模式去思考问题,工作方式方法局限于思维定势,不善于抓住工作重点,不善于抓住问题本质,因此虽忙得不可开交,但多属疲于应付,工作局面却始终维持旧面貌;二是部分基层干部工作积极性和工作责任心不高。习惯于安于现状,习惯于“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工作上缺乏应有的激情和热情,缺乏扎实的工作作风。有的干部虽然有工作能力但却不愿释放,有的则处于“拨一下动一下,不拨就不动”的工作状态。就其本质上来说还是没有树立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没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三是村组干部工作能力普遍不高。村组干部感觉工作不好干,太累太苦却没有工作成绩,难以应付农村工作。

四、建议和对策

(一)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提质增效

要切实加强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把它当成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的“民心工程”,切实抓紧、抓实、抓好。福山村根据村里的实际情况进一步通过与相邻的其他地区协调沟通,通过相互合作,互惠互利将福山村4000多亩甜菜的收获进行外包,不仅解决福山村农民因收获效率低问题,也为能够及时保质保量完成甜菜收获,降低甜菜含糖量损失提供了有力保证。

(二)加大农村文化和技术知识培训力度

切实重视“新农民带头人”队伍建设。打造一支过硬的“新农民带头人”队伍,是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的突破口,“星星之火”必将形成“燎原之势”。一是出台系列政策措施,吸引一批大中专毕业生等高素质人才,回乡返村任职,使之成为现代知识、市场观念、文明意识的传播者。二是全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党员、干部、回乡离退休老干部老教师队伍,成为先进文化、传统道德、社会公德的倡导者。三是精心扶持一批农民技术员、农村骨干、农民企业家、农村经济人、“能工巧匠”等,成为发展农村经济、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带头人。着眼未来,宜积极倡导和大力培养“学习型农民”、“知识型农民”。村级领导及群众应转变观念,把提高群众知识化、现代化、文明化作为工作重点,通过广泛深入的下乡、帮扶、服务活动,在农村大力倡导学习的风气,形成学习的氛围,为农民积极创造学习的条件、学习的环境,帮助农民群众树立自觉学习、终身学习意识,夯实提高农民素质的知识基础。

(三)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推动农村民生建设上台阶

农村村级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农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是我们党联系群众、动员和组织群众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务的根本组织保障。福山村积极组织全村党员通过开展学习活动调研,制定村级组织章程,加强村级组织的核心领导与带头致富作用。另外,通过“进村入户”形式,进行走访调查为能够使村两委班子能够及时、有效解决群众最为迫切的难题提供最新的依据,保证村两委班子能够和谐与群众相处,建立友好福山村,促进福山村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大足县农村土地流转和农民增收情况的调研报告

大足县农村土地流转和农民增收情况的调研报告

当前农村工作的重点是解决“三农”问题,其核心是农民增收问题。农民增收问题解决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我县农业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86.33 %,还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县,近几年,通过认真落实贯彻中共中央、市县有关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方针政策,鼓励和发展农业产业化,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就农村土地流转和农民增收来讲,出现了土地流转难、农民收入的增长幅度小,增收难度加大等问题,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5%左右,严重制约了全县经济的整体发展。为此,按照县委、县府的安排,县人大组织了两个调研小组,采取以座谈会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对我县的农村土地流转和农民增收情况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调研,现将调研结果汇报如下:

一、我县农村土地流转和农民增收的现状

(一)农村土地流转现状

1、土地流转的基本情况?

我县现有24个镇乡(街道办事处)、50个社区居委、2063个村民小组。农地67万亩,人均农地面积0.84亩,经过几年的大胆尝试,土地流转的范围更大,形式更加多样化。目前全县土地流转的面积有4.07万亩,占农地总面积的6.07 %,土地流转方式以转包和出租为主,转让、互换、土地入股为辅。转包面积有3.2万亩,占流转面积的78.6 %;出租面积0.41万

亩,占流转面积的10 %;转让面积亩,互换2600亩, 土地入股、转让、互换这三种形式共占流转面积的11.4%。农户自发流转和村组织流转是我县土地流转的主要做法。土地流转的方向主要有五个:一是流向外来耕作户;二是流向专业承包户;三是流向农业企业;四是流向一般农户;五是流向其他单位。

2、土地流转的特点?

(1)、坚持农户自愿、协商、有偿原则。全县流转的 万亩农地中,农户自愿流转的占98%。

(2)、土地流转收益是农民家庭收入的补充。土地进行自发流转的农户一般是从事第二、三产业或兼业,家庭收入以二、三产业和财产性收入为主,土地流转收益是家庭收入的补充。

(3)、村社集体组织流转的土地基本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土地收益较高。

(4)农户自发流转的期限短。

(二)农民增收的现状

全县现有农户21.82万户,农业人口79.86万人,农村劳力41.92万人。,全县坚持以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使农业综合效益稳步提高。全年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2747元,比上年增长5.1 %。

1、农民外出务工是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来源

经济活跃的龙水镇等临街处的农民主要靠手工业,进城打工增加家庭收入。而在偏远山区的农民主要靠外出打工,如高坪云顶村12社就有80%的外出打工人员。中敖全镇也近50%的农民靠外出打工。

2、国家政策扶持农民增收

推进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退耕还林政策给农民增收创造了条件。

3、产业结构调整、引进企业也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业主制经营带动了农民增收。农民将土地转让出去,不投一分钱就可以得到每亩700—800斤稻谷的补偿,如龙岗明星村、中敖明月村等。

二、土地流转和农民增收中存在的问题和阻碍

(一)存在的问题

1、土地流转程序不规范,无序流转现象严重

农村中多数是农户自发流转,口头协议多,无具体的合同依据,长期如此,这样很容易引起土地纠纷。通过政府协调引进的企业、业主大户等许多也没有标准的合同文本,违约责任也不十分具体和明确。

2、修建乡村公路任务重。

乡镇建设乡村公路既无资金,又不严格按照一事一议制度筹资筹劳。不但影响了农民增收,还加重了农民负担。中敖镇中塘路属省道,三百万元的公路款全部转嫁给老百姓,而周边潼南县的五桂镇修同一条公路需投资1400多万元,没有要农民出一分钱,这样中敖镇许多老百姓怨声载道,既紧张了干群关系,还影响了农业税的征收。

3、农业产值、附加值低下,撂荒土地现象严重

农民温饱虽已解决,但增收幅度不大,收入差异悬殊较大,调查户中人均年收入最高达3566元,最低人均年收入不到20元,因为农业投资大、周期长、收益低,农民种地积极性不高,这就造成外出务工农民逐年增多,留下的是老弱病残,田土无人耕种,在偏远山区尢为突出。中敖加福村五社273人,外出务工的近100人,高坪的月台村,荒芜土地达三分之一。

4、土地流转达不到预期效果

部份农民素质较低,小农意识强,狭隘的自私心对规模经营阻力很大,既不愿意转租给业主,自己又不积极经营,使得很多乡镇无法引进企业。

(二)农民增收中的障碍

1、农村科技缺乏

农村文化服务体系较弱,信息不灵、交通不便。加之农民自身技能低,技术欠缺,接受科技的能力弱、依赖性强。即使外出务工,也只有靠苦力、劳力,不但劳动强度大,还达不到预期的收入。

2、农村基础设施滞后

农村基础设施滞后,水灌、电灌设施瘫痪较多,仍然是靠天吃饭。

三、建议

土地流转是解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重要途径,“土地不搞活,农民难致富”,土地流转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关键是我们如何引导农民将土地流向专业大户和农业企业,使土地形成连片种植和规模化经营。为了更好地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促使农民增收,建议如下:

1、规范和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推进城镇化进程。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进农业企业化经营,使土地向种养殖能手集中,果园、堰塘、水库和四荒地向专业户集中,实现土地的规模化经营,引导农民致富增收。

2、加强农民知识培训,提高农民素质

农民现实主义严重,抗御市场风险能力差,这主要是因为农民文化素质差,农业科技水平低。建议有关部门加强对农村技术的培训,强化农业技术服务推广体系建设。搞一些符合实际的短平快项目,拓展农民创业空间,使农村由习惯型、传统型生产向专业型、技术型转变。

3、加大农业投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政府应加强对农村公路、电讯、学校、医疗、能源等基础设施的投入,重点要投到特别需要的乡村,要扶小扶弱,不要扶优扶强。

4、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

减免农业税,增大对农村的转移支付,减少农民对各种公益事业的投资。

5、科学合理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

建立健全专门的服务网络机构,构建互动的服务网络。加大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培训力度,拓宽农民外出务工的途径,减勉农民子女在县内入学的选校费。对外出务工回乡创业的农民,享受与外来投资企业相同的各种优惠政策。

6、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是农民增收关键环节。

在稳定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积极发展各种形式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克服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鼓励和支持境内外投资大户和农民大力兴办龙头企业、批发市场、科技示范园区、发展专业协会、运销队伍、农村经纪人队伍、服务实体等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市场中介组织,采用统分结合、股份合作、合同契约、市场中介等多种形式把农民和市场连接起来,把农业生产与科技的推广应用结合起来,给予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优惠政策扶持。

二oo四年三月十一日

关于我镇农民增收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乡镇农民增收情况的调研报告<?_ml:namespace prefi_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泰兴市七圩镇镇长董剑东

今年9月上中旬,本人对我镇农民增收情况进行了调研,先后在全镇8个行政村召开由镇分管农业负责人,农经站、农技站、企管站负责人以及村委会成员,纯农户、种养大户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广泛收集情况,深入开展讨论,突出当前影响农民增收的制约因素是什么、如何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的渠道、在农民增收方面对镇党委、政府有何意见和建议三项内容。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民增收工作取得的成绩

近几年来,我镇农业农村工作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个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核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落实政策为动力,坚持大力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切实控减农民负担,农业农村经济呈现出稳定增长的良好势头,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4102元、4360元、4660元,分别较上年增收206元、258元、300元。

1、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得力于乡镇企业和三产企业的加快发展。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坚持以项目建设为中心,在利用“三资”(外资、民资、内资)、园区开发、小城镇建设、致富群众上求突破,加快了富民强镇的步伐。年全镇共有乡镇企业220家,比年增加12家,安排就业人员6736人,比年增加903人,共发放劳动报酬4190.25万元,人均6560元,比年增长820元。同时年三产企业发展到2397个,个体户增加到65个,吸纳从业人员2600人。

2、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得力于劳动力转移输出规模不断扩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工作,把它作为世纪工程来抓,建立了专门工作班子,形成了一套工作制度,强势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年、年、年劳动力转移输出人数分别为1670、1990、2200。年新增劳务输出300人,农民人均劳务增收84元。

3、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得力于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全镇农业围绕增值增效抓调整,围绕江滩优势抓调整,围绕品牌创建抓调整,年农业的比较收益有所提高。一是特水养殖规模扩大,养殖面积扩大到1000亩以上;二是江滩意杨种植取得突破,种植面积达到近1000亩;三是花卉苗木基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仅七圩村花卉苗木一期工程建设面积就达500亩;四是订单农业巩固发展,全镇夏秋两熟主导农产品,全部实现了订单化。

4、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得力于是农村各项政策得到落实。强化减负管理,农村税费改革进一步深化;强化承包管理,土地流转进一步规范;强化财务管理,村务公开水平进一步提高;强化资产管理,集体资产进一步增值。村组债务化解力度加大,债务总额逐年下降。积极实施实事工程,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深入开展扶贫工作,一大批贫困户家庭解脱贫困。所有这些,对促进农民增收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农民增收方面存在的问题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以来的这段时期,是农业结构加快调整的时期,是农村改革不断深化的时期,是农产品供给最充裕的时期,同时也是农民增收最困难的时期。从调查的情况看,目前影响我镇农民增收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干部群众的整体素质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农民创业致富缺乏积极的内在动因。目前,我镇面临发展市场经济和实现全面小康的艰巨任务,干部和农民群众的自身素质必须与时俱进。从调查的情况看,村干部和农民群众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发展技能方面还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

思想观念上,干部群众虽然都想富起来,但是,落实到具体行动,往往“怕”当头。干部怕难怕冒风险。对现阶段村干部的职责认识模糊,满足于村内事务的协调服务,认识不到农民增收致富是各项工作的中心任务,很少想到在经济发展上开拓创新。群众怕苦怕出门。有的认为只要有几亩田就不怕没粮吃,只要有几亩水面就不怕没有钱用,小日子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说得过去就行了;有的认为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外面遇到一点苦就受不了。

行为方式上,一些村干部想问题办事情还停留在过去计划经济的习惯做法,整天忙于开开会、理理帐、学学文件、忙忙事务,很少外出跑市场、找项目;农民群众还习惯于自然经济和传统农业时代的生活方式,有的图享受,一稻一麦,舒舒服服;有的混日子,一天到晚,打打牌消磨时间;有的生性懒惰,指望靠国家和社会的救济维持生活。

自身技能上,村干部发展市场经济的本领不高,带领广大群众脱贫致富能力不强,“老板型”、“经济能人型”的干部不多;农民群众大多数文化偏低,更无一技之长,特别是一些青年农民怕学习,对政府组织的培训积极性不高,农民群众缺乏技能,直接影响就业渠道和就业岗位的收益。很多农民只靠卖苦力,吃的是青春饭。

2、一些村组织经济状况内外交困,制约了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步伐。一是债务包袱和农民负担仍然很重。沉重的债务包袱不但影响干部为民服务的工作精力,而且影响严重农业生产投入,农民增收的硬环境难以得到改善。二是金融政策的影响。农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应该是服务于农村、农业、农民的金融机构,银行能转变为商业银行后,存贷款政策向服务效益转变。贷款受担保、质押、抵押等影响,农民用于生产性的小额贷款非常艰难。这些镇基层的银行,只吸储,不放贷。因资金缺乏,农民难以扩大生产规模,只能维持简单再生产,影响了农民增收。

3、农用耕地减少,耕地质量下降。改革开放以来,我镇农村经济取得了持续、快速的发展,与此同时农田被占用、征用的现象也同步上升,农用耕地逐年减少。据统计数,近五年来,我镇耕地面积减少近千亩。农用耕地质量下降,土地肥力缺乏。随着我国化工业的发展,化学肥料已成为当今农作物的主要肥料,所有农田普遍缺乏有机质肥料,出现了无机肥与有机肥使用不协调的现象,影响了农作物的高产优质。

4、农业生产资料价格逐年攀升。粮食的价格上涨远远低于生产资料价格上涨速度。近三年内,菜油、化肥、农药等虽然供应较畅,但价格不断攀升,每年都有8%——10%的上升幅度。目前,化肥每百斤26元左右,农药价格更是无正规价格。农民没有增加多少收入,经商流通人员首先赚足农民的钱。

二、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的建议

解决农民增收问题,事关全局,意义重大。这既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当前紧迫而繁重大的政治问题。要“富民强镇,率先崛起”,必须首先引导广大农民走上富裕的轨道。针对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1、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市场观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想要发展,关键的是拥有市场,这是农民增收的重要环节。因此要坚持流通、生产一起抓。要以市场为导向,依靠市场引导生产,大力发展“市场农业”,及时把市场行情反馈给农民,使农民从流通环节中获得效益。这就要求我们部门要培养一支专业化的农民经济人队伍,让我们沿江开发的农副产品走向市场,逐步建立起“大小配套、上下沟通、左右呼应、内外衔接”的农副产品销售网络。

2、加快结构调整步伐,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按照“调优种植业、调快设施农业”的发展格局,努力引导农民实现“农产品种植结构合理化、特色产品规模化、农民收入多元化”的目标。围绕国际市场的价格和需求。在确保“三增四保”(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保生产、保供应、保储备、保稳定)的基础上,扩大粮田,多种弱筋小麦、优质大米,同时种一些花卉、苗木、水果、无公害蔬菜。

3、扩大劳务转移输出,提高农村非农化水平。认真落实省市关于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的政策意见,将劳动力转移输出作为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关键措施来抓,不断壮大全镇“劳务经济”。一是要培训农民。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完善职业技术培训网络,科学制定年度劳动力培训计划,鼓励农民经纪人创办或联办就业培训班。。二是要组织农民。强化宣传,大力营造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的良好氛围,切实转变农民“死守家门、固守土地”的封闭观念,鼓励他们外出打工创业,确立“外出打工光荣、争钱致富有功”的新观念。坚持就地转移和向外输出两手抓,推进农民就业多元化。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农村服务业,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大力发展民本经济,促进农民稳定、持久增收。

4、贯彻落实好农村政策,促进农民减负增收。强化农村政策落实,控减农民负担,进一步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一是完善农村税费政策,规范税费征收行为,确保农民负担不反弹。二是加强土地承包经营管理,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规范推行农村土地流转。完善农村土地征用制度,积极探索土地入股、租赁等办法,有效解决失地农民的生计问题。三是切实管理好农村财务和集体资产,确保集体资产营运规范、保值增值。完善“专户管理、支付到村、封闭运行”的管理机制,加强村级三项资金管理,确保村级组织正常运转。强化村级资金支出管理,严禁新债发生。积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压缩村级财务开支,多途径化解村级债务。四是切实做好扶贫工作。继续组织镇机关干部和乡村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加快农民脱贫致富步伐。

5、夯实农业基础,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一是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在加快乡镇企业和城镇化步伐,吸引农民就地转移的同时,引导农民布点加工,发展民营经济。积极引导农村人流、物流、资金流向小城镇集聚,促进农民进厂入镇就业,加大信贷扶持力度,搞好资金跟进服务,支持农民自主创业。二是鼓励农民开展农产品流通、农业生产及农村社区服务,拓展增收空间。三是优化基层干部队伍,着力选择和使用“双带一争”型基层干部,团结带领农民发家致富。务实创新地开展工作,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四是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加大财政支农份额,促进农业开发园区建设,编报项目上争国资,搞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规划与管理,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和防洪设施建设,确保农业稳产高效。加快农业新机具的推广,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农民劳动效率。加快实施好农村实事工程,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优化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第2篇 县促进农民增收问题调研报告范文

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当前农村工作的主要目标和中心任务。前些年,_____县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收到了明显成效,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较快。2023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459元,比上年增加424元,增幅达21。今后一个时期,要继续抓住国家高度重视“三农”问题的有利时机,积极拓展农民增收空间,精心挖掘农民增收潜力,力争农民人收入有较大幅度增长。

一、挖掘“特色”潜力,建好基地促增收

特色就是生命力,就是竞争力。要坚持因地制宜,突出自己的特色,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多”的独特优势,建好一批特色产业基地。一是扩大基地规模。按照“扩面积、攻单产、上品质”的要求,着力做强做优柑桔产业,重点抓好扩园、改品,培育高产示范园,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和效益,争取柑桔总产达到30万吨,产值达到3亿元;大力发展有机茶和良种茶,力争茶叶总产达到11万担,产值达到1.2亿元,建设全国有机茶生产大县和湖南茶叶第一县;稳定高山蔬菜面积,扩种城郊蔬菜,建好刘家坪、中渡口和南台山三个大棚设施蔬菜基地,力争蔬菜面积达到10万亩,产值达到1.2亿元;按照“科技兴烟、政策扶持、扩大面积、提高品质”的要求,合理布局烤烟生产基地,使烤烟扩种到2.5万亩,产量达到6万担,建设全国烤烟基地县;依托双佳农牧、九峰实业和北山牧业进一步发展家禽、生猪、马头羊三个亿元养殖产业,重点培植养殖小区,力争出笼家禽2000万羽、出栏生猪75万头、马头羊产业有较大发展。二是建好种苗基地。采取“政府扶持,企业运作”的方式,建好国家级柑桔无病毒苗圃、无性系良种茶繁育中心、草食动物良种繁育基地、生猪良种繁育基地、家禽良种繁育基地,重点搞好良种牛羊的杂交繁育,推广二元母猪、三元杂交猪,加快全县种养业的品改进程。三是改善基地条件。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导向作用,集中农业开发、扶贫开发等方面的专项扶持资金重点投向产业基地,搞好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基地抗灾能力,保证农民旱涝保收。

二、挖掘“龙头”潜力,依托带动促增收

发展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增收,是农村经济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近年来,_____县农业龙头企业有所发展,出现了2家省级、3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和67家年产值过百万的企业,带动了农民增收。但与先进地区比,差距仍然比较明显,要进一步把发展农业企业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民增收的一项重大举措,切实加大领导力度和政策支持力度,着力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抓技改,解决农业企业层次不高的问题。大力扶持主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引进新工艺、新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实现大宗农产品由初加工为主向以精深加工为主转变,由低附加值产品向高附加值产品转变。二是抓发展,解决农业企业规模不大的问题。大力开展农业招商引资,广泛吸引国内外大公司、大集团、大企业、大老板投资兴办农业企业,积极为其提供政策优惠、税收优惠、用地优惠和贷款优惠,力争每年每个产业新发展或引进1家以上产值过千万元的农业企业,确保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加工能力在现有基础上有较大幅度提升。重点要发挥柑桔加工企业的作用,推行“三分两扩”(分级采摘、分级销售、分级包装、扩大加工、扩大出口),力争柑桔商品化处理率达到40,出口由达到3万吨。三是抓机制,解决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不紧的问题。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是农民增收面临的难题,也是农民增收的关键。要充分发挥服务与引导作用,积极推行“公司 基地 农户”、“公司 协会 农户”等行之有效的模式,学习双佳模式,推介双佳经验,形成双佳效应。

三、挖掘“市场”潜力,搞活流通促增收

开拓农产品市场,扩大农产品销售,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环节。近些年来,_____县农产品市场发育状况良好,流通体系初步建立,有效地促进了农民增收。要进一步做活流通文章,挖掘流通潜力。一是进一步加强市场体系建设。要继续争取国家项目投资,完善皂市柑桔大市场建设、楚江农贸大市场、站西路农贸市场、太平马头羊专业市场、东山峰茶叶专业市场和壶瓶山高山蔬菜专业市场建设,努力将_____建成湘西北农副产品集散地,力争每年农产品年贸易额达到30亿元。二是进一步加强流通体系建设。大力发展柑桔协会、茶叶协会、马头羊协会、高山蔬菜协会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积极培育一批农产品营销大户,力争年内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50家,新培育100户销售额过100万的营销大户。同时,积极拓展销售空间,在武汉、长沙、广州、深圳等大中城市设立一批外销窗口,提高我县农产品在外地市场的占有率。三是进一步抓好“订单农业”。通过与外地企业、市场、厂矿等预先签订产品销售合同,实现农产品“保价包销”、“未收先销”,确保农产品不积压、效率不下降。四是进一步叫响产品品牌。继续举办“柑桔节”、茶文化研讨会,积极参与全国各地举办的农产品展销活动和评奖活动

第3篇 大足县农村土地流转和农民增收情况的调研报告

大足县农村土地流转和农民增收情况的调研报告

当前农村工作的重点是解决“三农”问题,其核心是农民增收问题。农民增收问题解决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我县农业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86.33 %,还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县,近几年,通过认真落实贯彻中共中央、市县有关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方针政策,鼓励和发展农业产业化,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就农村土地流转和农民增收来讲,出现了土地流转难、农民收入的增长幅度小,增收难度加大等问题,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5%左右,严重制约了全县经济的整体发展。为此,按照县委、县府的安排,县人大组织了两个调研小组,采取以座谈会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对我县的农村土地流转和农民增收情况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调研,现将调研结果汇报如下:

一、我县农村土地流转和农民增收的现状

(一)农村土地流转现状

1、土地流转的基本情况?

我县现有24个镇乡(街道办事处)、50个社区居委、2063个村民小组。农地67万亩,人均农地面积0.84亩,经过几年的大胆尝试,土地流转的范围更大,形式更加多样化。目前全县土地流转的面积有4.07万亩,占农地总面积的6.07 %,土地流转方式以转包和出租为主,转让、互换、土地入股为辅。转包面积有3.2万亩,占流转面积的78.6 %;出租面积0.41万

亩,占流转面积的10 %;转让面积2000亩,互换2600亩, 土地入股、转让、互换这三种形式共占流转面积的11.4%。农户自发流转和村组织流转是我县土地流转的主要做法。土地流转的方向主要有五个:一是流向外来耕作户;二是流向专业承包户;三是流向农业企业;四是流向一般农户;五是流向其他单位。

2、土地流转的特点?

(1)、坚持农户自愿、协商、有偿原则。全县流转的 万亩农地中,农户自愿流转的占98%。

(2)、土地流转收益是农民家庭收入的补充。土地进行自发流转的农户一般是从事第

二、三产业或兼业,家庭收入以

二、三产业和财产性收入为主,土地流转收益是家庭收入的补充。

(3)、村社集体组织流转的土地基本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土地收益较高。

(4)农户自发流转的期限短。

第4篇 农民增收状况调研报告

农民增收状况调研报告(一)

当前农民收入增长所面临的严峻困难,已成为制约整个国民经济实现良性循环的一大障碍。我县同样也面临着农民增收难的困惑,因此,找准农民增收难的原因,制定增加农民收入的措施,时当前的一项非常重要的课题,它关系到农业的发展,农村的稳定,农民的利益,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也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为此,我与人大相关委室同志先后到赵庄、欢口、师寨、孙楼等镇进行调研,分别采取了入户调查、别走访、召开座谈会等形式,详细了解我县农民增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现形成以下调研报告。

一、我县农民增收基本情况

根据今年夏秋两季形势初步分析,全年我县农民人均纯收入总体态势呈现“四增一平”,即:家庭经营收入增、劳务与工资性收入增、转移性收入增、财产性收入增,农民负担平。今年预计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785.6元,同比增加694.2元,增长13.6%,其中家庭经营收入增收360.2元,劳务输入增收140.2元,转移性收入增收72元,财产性收入增收121.8 元。其增收特点为:一是工资性收入增势强劲。今年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1623.9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40.2元,增长9.45%,对今年农民增收的贡献率为20.19%;二是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快速增长。今年农民人均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549.2元,增加193.8元,增长52.75%,是今年农民收入各项收入中增速最快的项目;三是家庭经营收入中牧业收入增速加快。今年牧业人均收入增加131元。增长29.57%,增速较快。取得如此成效,我县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一)深化结构调整,发展规模农业促增收。今年,全县夏粮作物面积55万亩,单产382公斤,总产21.01万吨,因单产比去年同期增加24公斤,价格较去年收购价格上升3分,总收入增加1980万元,人均增收20元,大(苔)蒜种植面积35万亩,其中苔蒜20万亩,比去年增加5万亩,亩收益2088元,总效益4.17亿元,比去年增收2976万元,人均增收31元。设施菜总面积为10万亩,比去年增加5万亩,总效益达8.6亿元,总收入较去年增加6336万元,人均增收66元,大蒜因价格下降和出售困难等原因,亩均减收200元,人均减收49元。黄皮洋葱种植13万亩,每公斤收购0.55元,种植业共计增收159.4元。

(二)突出规模养殖做强畜禽产业促增收。今年,我县坚持以发展养殖专业村、养殖大户和养殖小区(场)为重点,积极抓好产业化建设、标准化建设等综合措施的落实,促进了整体运行质量的全面提高,全县猪、牛、羊、禽、兔饲养量分别达到78.5万头、2.6万头、180万只、2206. 6万羽、32.2万只。今年1—11月份,畜禽养殖效益持续看好。今年各种畜禽产品共实现产值6.77亿元,综合价格因素,总收入增加1.27亿元,人均增收131元。特别是种鸭发展势头强劲,现存栏突破70万只,稳居全国种鸭养殖第一县农民增收情况调研报告。畜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经济增长点。

(三)农村劳动力转移持续增长。充分利用省、市帮扶的机遇,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大搞劳务输出,狠抓工资性收入,今年全县外出务工人数达到28.7万人,劳务收入17.1亿元,比去年增加1.36亿元,人均增收140.2元。

(四)财产性收入比重增大。随着今年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扩大1.31万亩,100亩以上规模经营面积达8500亩,亩均承包费400—600元,高速公路征地补偿款发放约1.1亿元,利息税的降低等因素。农民财产性收入人均增收121.8元。

(五)转移性收入逐年增长。今年粮食直补面积为102.23万亩,每亩补贴62元,比上年增加32元,总额6338.26万元,水稻补贴10.22万亩,每亩84元,总计补贴204.4万元,农机补贴810台,共补贴资金500万元,人均增收72元。

(六)积极引导农民推行土地流转,农民收入得到大幅提高。一些镇积极引导农民土地流转,实行合作社或企业承包土地规模经营,农民进入合作社或企业打工的形式。孙楼镇穆楼村流转土地400亩,发展设施袖珍菇,按照每亩双700斤粮食的价格转租,群众比种粮亩效益增加近300元,同时可以吸纳周边村的4000多名的劳动力就业,按照每个劳动力月收入800元计算,生产6个月,仅此一项,该镇农民增加收入1900多万元,人均增收400多元,今年开始生产的大棚22个,吸收穆楼村800多名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全村人均增收近千元,欢口镇董堂村流转土地1400亩,土地租金为每亩650元,基本与种粮纯收入持平。土地流转以后,可以为该村提供80个固定工人岗位,临时工300多个,固定工人工资1万左右,临时工3个月时间收入3000元左右,可为该村增加收入140万元,按照全村承包人口980人计算,该村人均增收可达1500元。

二、存在问题

今年,我县农民收入呈稳定上升,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农民增收难#度加大,从全年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情况分析,当前农民收入的增长主要得益于畜禽产品价格上涨和劳务输出、私营个体经济等,其他新兴增长点不多,农民增收的空间变小,增收的难度加大。分析及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对农民增收产生不利影响。当前宏观经济运转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势必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一是国内劳动密集型产业不景气,必然制约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继而影响农民就业创业,导致工资性收入增长困难。二是物价水平仍处高位,继续推动农业生产成本上升。农资价格持续上涨,很大程度影响了农产品数量增加、价格上涨和农业补贴提高的效应。三是城镇居民收入实际增幅趋缓,影响了农产品的销售,制约了高效农业规模化的推进。

第5篇 新时期农民增收面临问题调研报告

新时期农民增收面临问题调研报告

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过程中,县农村办组织干部下基层,采取组织座谈、查阅资料、问卷调查、实地了解等方法,认真剖析当前我县农业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取得了初步成效。

我县农民增收现状

多年来,_____县以强化农业基础为重点、以改善民生为方向、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不断深化农村改革,为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20__年,全县粮食总产45.9万吨,同比增长6.6%;农业总产值达到51.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498元,保持了持续增收的良好格局。

从农民收入来源看,农业、畜牧各占43%,林业占0.7%,渔业占9.6%,其它占3.7%。种养业收入已成全县农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劳动力转移就业成为农民增收亮点,全县转移就业达到14.5人次,转移就业涉及餐饮、服务、旅游、加工、修理、建筑等行业。

农民增收存在的问题

结构性矛盾仍然比较突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产业结构性矛盾依然比较突出,主要表现为特色农产品规模小,产品质量不高,形不成足够的市场竞争力;投入与收益形成反差,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价格不断上涨,而农产品价格上涨空间有限,难以抵消增幅更猛的农业生产成本,农业收益呈逐年下降趋势;劳动者素质还需提高,现代农业加速发展,对农民的生产技能要求越来越高,给农民依靠科技实现增收增加了难度;富余劳动力转移受阻,由于金融危机影响,沿海发达地区相继出现大量工厂关闭或倒闭,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的机会大大减少,导致农民的增收渠道减少。

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对策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继续抓好农民增收政策的落实,真正把扶持农业、支持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增收的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确保农民得实惠。

打造优势产业。围绕“建设国家级优质粮棉油猪渔生产基地县”的目标,稳定发展粮棉油等传统产业,每年优质水稻面积稳定在100万亩以上,优质油菜65万亩以上,优质棉35万亩以上;年出栏生猪100万头以上,水产品起水总量稳定在6万吨以上。重点培育柑橘、蔬菜、葡萄、食用菌、茶叶、杨树、油茶、獭兔、蜂蜜、蛋鸡等10大高效产业,壮大规模、提升品质。依托区域和资源优势,在县城郊区开发10万亩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在207国道沿线建成3万亩优质葡萄生产基地,在涔北丘岗地区建成10万亩优质柑橘、20万亩优质棉花、30万羽土鸡及土鸡蛋生产基地,在道河、金罗等乡镇建成5万亩油茶生产基地,在太青山建成万亩有机茶生产基地。

突出加工转化。依托龙头企业形成“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组织+农户”生产经营体系,增强市场风险抗御能力。发展合作组织,重点扶持与发展葡萄、生猪、獭兔、蜂业、蛋鸡、水产等10家专业合作组织。搞活产品流通,形成以集中采购、统一配送、分层集中外售的新型营销网络体系,减免农产品运销环节收费,严格落实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

强化科技支撑。鼓励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专业大户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广泛开展技术合作,培育一批农业科技示范基地、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和科技示范户。全面实施科技入户、测配方施肥、超级稻推广、农业标准化等工程,逐步形成县、乡、村、户四级联动、齐抓共管、规范运作的新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机制。

落实惠农政策。落实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生猪母猪补贴、家电下乡补贴等农业补贴政策,落实退耕还林、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等惠农政策,严格实行“一卡通”,确保各项惠农政策资金及时足额兑现到农民手中。加强农民负担监管,防止农民负担反弹。

第6篇 农民增收状况调研报告范文

狂年9月上中旬,本人对我镇农民增收情况进行了调研,先后在全镇8个行政村召开由镇分管农业负责人,农经站、农技站、企管站负责人以及村委会成员,纯农户、种养大户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广泛收集情况,深入开展讨论,突出当前影响农民增收的制约因素是什么、如何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的渠道、在农民增收方面对镇党委、政府有何意见和建议三项内容。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 农民增收工作取得的成绩

奎几年来,我镇农业农村工作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个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核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落实政策为动力,坚持大力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切实控减农民负担,农业农村经济呈现出稳定增长的良好势头,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2023、2023、202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4102元、4360元、4660元,分别较上年增收206元、258元、300元。

1、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得力于乡镇企业和三产企业的加快发展。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坚持以项目建设为中心,在利用“三资”(外资、民资、内资)、园区开发、小城镇建设、致富群众上求突破,加快了富民强镇的步伐。2023年全镇共有乡镇企业220家,比2023年增加12家,安排就业人员6736人,比2023年增加903人,共发放劳动报酬4190.25万元,人均6560元,比2023年增长820元。同时2023年三产企业发展到2397个,个体户增加到65个,吸纳从业人员2600人。

2、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得力于劳动力转移输出规模不断扩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工作,把它作为世纪工程来抓,建立了专门工作班子,形成了一套工作制度,强势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2023年、2023年、2023年劳动力转移输出人数分别为1670、1990、2200。2023年新增劳务输出300人,农民人均劳务增收84元。

3、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得力于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全镇农业围绕增值增效抓调整,围绕江滩优势抓调整,围绕品牌创建抓调整,2023年农业的比较收益有所提高。一是特水养殖规模扩大,养殖面积扩大到1000亩以上;二是江滩意杨种植取得突破,种植面积达到近1000亩;三是花卉苗木基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仅七圩村花卉苗木一期工程建设面积就达500亩;四是订单农业巩固发展,全镇夏秋两熟主导农产品,全部实现了订单化。

4、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得力于是农村各项政策得到落实。强化减负管理,农村税费改革进一步深化;强化承包管理,土地流转进一步规范;强化财务管理,村务公开水平进一步提高;强化资产管理,集体资产进一步增值。村组债务化解力度加大,债务总额逐年下降。积极实施实事工程,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深入开展扶贫工作,一大批贫困户家庭解脱贫困。所有这些,对促进农民增收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 农民增收方面存在的问题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以来的这段时期,是农业结构加快调整的时期,是农村改革不断深化的时期,是农产品供给最充裕的时期,同时也是农民增收最困难的时期。从调查的情况看,目前影响我镇农民增收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干部群众的整体素质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农民创业致富缺乏积极的内在动因。目前,我镇面临发展市场经济和实现全面小康的艰巨任务,干部和农民群众的自身素质必须与时俱进。从调查的情况看,村干部和农民群众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发展技能方面还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

思想观念上,干部群众虽然都想富起来,但是,落实到具体行动,往往“怕”字当头。干部怕难怕冒风险。对现阶段村干部的职责认识模糊,满足于村内事务的协调服务,认识不到农民增收致富是各项工作的中心任务,很少想到在经济发展上开拓创新。群众怕苦怕出门。有的认为只要有几亩田就不怕没粮吃,只要有几亩水面就不怕没有钱用,小日子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说得过去就行了;有的认为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外面遇到一点苦就受不了。

行为方式上,一些村干部想问题办事情还停留在过去计划经济的习惯做法,整天忙于开开会、理理帐、学学文件、忙忙事务,很少外出跑市场、找项目;农民群众还习惯于自然经济和传统农业时代的生活方式,有的图享受,一稻一麦,舒舒服服;有的混日子,一天到晚,打打牌消磨时间;有的生性懒惰,指望靠国家和社会的救济维持生活。

自身技能上,村干部发展市场经济的本领不高,带领广大群众脱贫致富能力不强,“老板型”、“经济能人型”的干部不多;农民群众大多数文化偏低,更无一技之长,特别是一些青年农民怕学习,对政府组织的培训积极性不高,农民群众缺乏技能,直接影响就业渠道和就业岗位的收益。很多农民只靠卖苦力,吃的是青春饭。

2、一些村组织经济状况内外交困,制约了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步伐。一是债务包袱和农民负担仍然很重。沉重的债务包袱不但影响干部为民服务的工作精力,而且影响严重农业生产投入,农民增收的硬环境难以得到改善。二是金融政策的影响。农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应该是服务于农村、农业、农民的金融机构,银行能转变为商业银行后,存贷款政策向服务效益转变。贷款受担保、质押、抵押等影响,农民用于生产性的小额贷款非常艰难。这些镇基层的银行,只吸储,不放贷。因资金缺乏,农民难以扩大生产规模,只能维持简单再生产,影响了农民增收。

3、农用耕地减少,耕地质量下降。改革开放以来,我镇农村经济取得了持续、快速的发展,与此同时农田被占用、征用的现象也同步上升,农用耕地逐年减少。据统计数字,近五年来,我镇耕地面积减少近千亩。农用耕地质量下降,土地肥力缺乏。随着我国化工业的发展,化学肥料已成为当今农作物的主要肥料,所有农田普遍缺乏有机质肥料,出现了无机肥与有机肥使用不协调的现象,影响了农作物的高产优质。

4、农业生产资料价格逐年攀升。粮食的价格上涨远远低于生产资料价格上涨速度。近三年内,菜油、化肥、农药等虽然供应较畅,但价格不断攀升,每年都有8%——10%的上升幅度。目前,化肥每百斤26元左右,农药价格更是无正规价格。农民没有增加多少收入,经商流通人员首先赚足农民的钱。

三、 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的建议

库决农民增收问题,事关全局,意义重大。这既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当前紧迫而繁重大的政治问题。要“富民强镇,率先崛起”,必须首先引导广大农民走上富裕的轨道。针对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1、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市场观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想要发展,关键的是拥有市场,这是农民增收的重要环节。因此要坚持流通、生产一起抓。要以市场为导向,依靠市场引导生产,大力发展“市场农业”,及时把市场行情反馈给农民,使农民从流通环节中获得效益。这就要求我们部门要培养一支专业化的农民经济人队伍,让我们沿江开发的农副产品走向市场,逐步建立起“大小配套、上下沟通、左右呼应、内外衔接”的农副产品销售网络。

2、加快结构调整步伐,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按照“调优种植业、调快设施农业”的发展格局,努力引导农民实现“农产品种植结构合理化、特色产品规模化、农民收入多元化”的目标。围绕国际市场的价格和需求。在确保“三增四保”(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保生产、保供应、保储备、保稳定)的基础上,扩大粮田,多种弱筋小麦、优质大米,同时种一些花卉、苗木、水果、无公害蔬菜。

3、扩大劳务转移输出,提高农村非农化水平。认真落实省市关于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的政策意见,将劳动力转移输出作为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关键措施来抓,不断壮大全镇“劳务经济”。一是要培训农民。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完善职业技术培训网络,科学制定年度劳动力培训计划,鼓励农民经纪人创办或联办就业培训班……二是要组织农民。强化宣传,大力营造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的良好氛围,切实转变农民“死守家门、固守土地”的封闭观念,鼓励他们外出打工创业,确立“外出打工光荣、争钱致富有功”的新观念。坚持就地转移和向外输出两手抓,推进农民就业多元化。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农村服务业,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大力发展民本经济,促进农民稳定、持久增收。

4、贯彻落实好农村政策,促进农民减负增收。强化农村政策落实,控减农民负担,进一步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一是完善农村税费政策,规范税费征收行为,确保农民负担不反弹。二是加强土地承包经营管理,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规范推行农村土地流转。完善农村土地征用制度,积极探索土地入股、租赁等办法,有效解决失地农民的生计问题。三是切实管理好农村财务和集体资产,确保集体资产营运规范、保值增值。完善“专户管理、支付到村、封闭运行”的管理机制,加强村级三项资金管理,确保村级组织正常运转。强化村级资金支出管理,严禁新债发生。积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压缩村级财务开支,多途径化解村级债务。四是切实做好扶贫工作。继续组织镇机关干部和乡村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加快农民脱贫致富步伐。

5、夯实农业基础,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一是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在加快乡镇企业和城镇化步伐,吸引农民就地转移的同时,引导农民布点加工,发展民营经济。积极引导农村人流、物流、资金流向小城镇集聚,促进农民进厂入镇就业,加大信贷扶持力度,搞好资金跟进服务,支持农民自主创业。二是鼓励农民开展农产品流通、农业生产及农村社区服务,拓展增收空间。三是优化基层干部队伍,着力选择和使用“双带一争”型基层干部,团结带领农民发家致富。务实创新地开展工作,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四是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加大财政支农份额,促进农业开发园区建设,编报项目上争国资,搞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规划与管理,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和防洪设施建设,确保农业稳产高效。加快农业新机具的推广,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农民劳动效率。加快实施好农村实事工程,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优化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农民增收状况调研报告范文

第7篇 关注农民增收问题调研报告范文

中央一号文件出台以来,农民增收问题成了热得发烫的话题。的确,“三农”问题值得我们如此关注。但很多地方会议开又开,政府文件发又发,学者演讲震天响。可你如果问农民,农民大叔回答说:搞不懂这新花样。我们把讨论农民增收的常委会搬进农家小院来如不确定,请部长提出建议,就是要不光我们讲,还要让农民兄弟知道。我建议,凡是以后出台的涉农的文件也要让农民先晓得,听听他们的意见,看看我们制定得是现实、是否合乎民意。

今天,我们讨论农民增收这个问题,我认为不能寄予太高的期望,要放弃“一抓就灵”、“立竿见影”的空想,因为,制约农民增收,长期存在着以下因素:

第一个因素,农产品价格持续低迷。

第二个因素,农业结构不合理。

第三个因素,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

第四个因素,农技推广工作薄弱。

第五个因素,农业和农村投资不足。

第六个因素,缺乏必要的金融支持。

第七个因素,农民自身素质不够高。

第八个因素,深层次的体制问题阻碍发展。如农民一家一户小规模分散经营如何与国内外市场衔接等全区、全国仍然亟待解决的问题。

这些原因众所周知,在此就不展开来讲了。

那么,在新形式和新要求下,如何才能使我县农民增收呢?我的观点是不妨跳出农业看农村,走出农村看发展,兴许就能透视“三农”症结。近段时间,我就是带着这种相法深入农村开展调研,这当中,我感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要有新思路、新办法、新措施,要转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增长方式,更加突出质量和效益,注重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为此,我提出以下看法:

一、用工业化的理念增加农民收入

“解决中国三农问题,功夫不在农内,而在农外。如果我们仍然重复过去’打补丁’的做法,已经没有任何意义。”这是我国改革发展报老总温铁军所说过的一句话。其实,变通一下他的观点的就是,在看待问题时能跳出问题本身来解决问题,问题往往能看得更透,解决得更彻底。

我说用工业化的理念增加农民收入,就是要确立“跳出粮食抓农业,跳出农业抓农村”的工作思路,大力发展乡镇企业,靠二、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农村发达地区的实践证明,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农民收入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乡镇企业,因此,一定要把乡镇企业的发展摆上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但我县乡镇企业发展偏偏就我们的短腿。所以,我们要进一步应认清形势,解放思想,放宽政策,强力发展;要适应市场需求变化,调整发展战略,优化产业结构;要把农副产品加工业和第三产业作为今后乡镇企业发展的重要内容,采取多种措施,加大投资力度,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储藏、保鲜、运输、信息、服务业等,带动整个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二、用产业化的思路增加农民收入

农业产业化是传统增量型农业向现代效益型农业转变的有效载体,是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当前,发展农业产业化,重点是培育和发展龙头企业,将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连成一体,多层次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就我县而言,真正形成产业化的只有蔗糖业,桑蚕业有待进一步“破茧而出”,做大做强尚须时日;水果业近年打造了一些品牌,我们密桔和柚子,在全区评比中都获得了第一名的但规模总是上不去。就如密桔,在区内火了好几年了,但全县仅有万多亩,今年挂果才万亩左右。提到密桔,还想就密桔节的组织策划提些看法,目前,我们不仅下了文,也宣传出去了,但现在意见还没统一,思路还未明确,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我们对县委、县政府的决策,可以在思想上存在不同的看法,甚至意见,但行动上却不能有任何偏差,必须保持高度一致,只有上下一盘棋,一个目标一条心,一个声音一股劲,我们才能推动、发展柳城的各项事业。

言归正传,我县农业产业化程度低、推进慢,主要是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产业链难以形成,农产品附加值低、效益差。因此,推进全县农业产业化进程,要把龙头企业建设作为关键措施来抓,按照“扶大龙、育新龙、兴小龙”的思路,因地制宜,分类培育,政策扶持,加快发展。要根据我县的区域优势和产业特点,大力发展和培育龙头企业,带动全市传统产业、特色产业的改造和升级,使其真正成为优势产业,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和综合效益,增加农产品的竞争力。龙头企业要建立健全企业与农户一体化的经营机制,通过“企业+农户”、“公司+农户”、“市场+农户”、“经纪人+农户”等形式,用契约化的手段,使其成为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共同体。

三、用市场化的思维增加农民收入

用市场化的思维增加农民收入,就是要按照市场需求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和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近几年,我县在调整农业结构上涌现了不少好典型,如西安发展造纸竹、冲脉发展食用菌等。但我们与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主要存在“两大两小”的矛盾,即:在经济总量上,种植业占的比重大,林牧副渔业占的比重小;在品种比例上,一般品种比例大,优质品种比例小。因此,我们要进一步紧紧围绕特色产业,坚持调优、调特、调大、调强的原则,加快我县六大产业的发展。

四、用科技化的手段增加农民收入

用科技化的手段增加农民收入就是要靠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发展科技型农业提高农民收入。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已经到了一个新的阶段,逐步由资源、劳动密集型向资本、科技密集型转变;由单纯追求数量向数量质量并重转变。为了适应这一新形势,必须用现代科技改造武装农业,把农业和农村经济转到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保证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

一是要加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继续构筑以乡镇为龙头,农户科技致富带头人和“土专家”、乡土人才为主体的农业技术队伍体系。我们要鼓励支持科技人员到农业生产第一线开展技术承包,为农业生产提供典型示范和科技服务。

二是要进一步扩大种子工程、畜禽良种工程的实施规模,加快品种更新换代步伐,提高全市农产品和畜产品的竞争力。

三是抓好科技园区建设,实施科技示范工程。要本着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突出效益、立足长远、一园多区、功能衔接、产业经营、示范带动的原则,把现有的科技示范园区真正建设好,使其真正成为全市现代农业的示范园、农业科技的辐射园和提高农民素质的培训基地,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

四是要全面提升农民素质。要大力发展农村中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要积极利用社会力量加强对农民职业技术培训,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民技术培训体系,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让农民通过掌握和利用新技术增加收入。

五、用城市化战略增加农民收入

用城市化战略增加农民收入,就是要加快县城城市化、农村城镇化建设步伐,带动二、三产业发展,吸纳农村劳动力,开辟农民收入来源。近年来,随着县城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和小城镇建设的发展,一大批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经商,对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实践证明,农村城镇化、县城城市化是转移农村劳动力的有效途径,城乡双向创业是很多地方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我们的小城镇建设试点乡镇应把工作重点放在培育发展主导产业上,通过主导产业的膨胀与发展,增强集聚力、带动力,兴一业,建一镇,富一方,承接城市功能,带动农村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总之,增加农民收入既是一个大课题,又是一项硬任务,非朝一夕所能见效,需要我们和农民兄弟长时间去思考、去探索、去实践。我这里还有几道思考题,希望大家一起来做:()政府职能如何转变?()农民合作组织如何健全(农民协会如何建)?()土地如何流转才能发挥最大效益?()如何跳好“国标”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实现最强的竞争力(究竟走什么样的农业现代化)?()农业投入如何直接与农村、农民见面?这些问题,希望县里组织专人进行调研。

第8篇 关于促进农民增收问题的调研报告

关于促进农民增收问题的调研报告

近日,市政协组织了调研组,对我市农民增收问题进行了调研。通过调查,我市在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1997年的2748元,提高至2003年的3556元,年均增长4.4%。全市农村税费改革后,当年为农民减轻负担1.83亿元,人均减负率达65%。

一、农民增收现状近年来我市农民收入虽逐年有所增长,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年扩大,农民增收难度加大,“三农”问题日显突出,主要表现在:1、城乡居民收入反差大。从1997年到2003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七年共增加808元,年均增长4.4%而同期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增加3923元,年均增长9.6%,两者相差5.2百分点。

两者增量比较,前者是后者的4.9倍。2、农民增收渠道少。

据调查,我市农民收入主要来自于种植业,从乡镇企业及村组集体经营收入减少,2003年农户经营农业收入占总收入的55%。个别县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于烟叶,收入结构单一,万一烟叶滑坡,就难以保证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

3、农业增产不增收。据调查,近年来,农业技术没有新的突破,粮食及经济作物的品种没有更新,虽然农产品在量上有新增加,但由于品质结构没有改善,优质农产品少,市场卖价低,造成增产不增收。

4、农民收入不稳定。近年来,由于水灾、旱灾、风灾等自然灾害频繁,加上市场价格波动大,农业是弱质产业,抗御自然风险、市场风险能力弱,给农民增收造成不稳定性。

5、农民收入不平衡。调查中发现,凡文化程度高,有一技之长的农民多数从事

二、三产业致富;而从事纯农业的农民多数文化程度低,增收渠道窄,外出打工的机会少,家庭收入低。调研组在市区对近郊4个村11家农户进行调查。

这里条件虽相对较好,但人均收入只有2570元。大田县目前农民人均收入在2500元以下的村有34个,3.07万人。

6、农民收入入不敷出。从统计数据上看,虽然农民收入逐年有所增加,但大多数农民收入基本只能养家糊口,生活并不宽裕,有的还比较贫困。

特别是农村医疗、教育和人情费支出不断加大,造成收支极不平衡。如现在农村没有医疗保障,农民生小病一般不敢上医院求医,若遇大病就得举债治疗,造成因病返贫。

农村孩子上大中专学校,每年需支出6000元以上,还有红白喜事年支出约1500元至3000元,占农户年现金收入的20-30%。

二、影响农民增收的制约因素1、农业内部结构调整滞后。我市农业结构调整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头戏,但由于缺乏宏观指导,一些地方在结构调整中出现了政府越位、农民失位问题;有的地方把调整结构片面理解为“减粮扩经”,不是在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上做文章,而是把精力放在数量增减上,结果造成市场压力,农民吃亏。

2、农业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目前我市列入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虽然有50家,但多数企业存在:一是规模不大,带动能力弱。

如一家蔬菜加工企业年销售收入只有80万元;二是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连结不紧密,没有很好地解决“利益共享,风险共担”问题;三是不少龙头企业尚未建立自己固定的“生产基地”;四是龙头企业经营粗放,现代经营理念差,依靠科技开发新产品能力低。3、农业基础设施薄弱。

由于历史原因和投入主体还存在“等、靠、要”的思想,我市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尤其是水利设施比较陈旧,直接影响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003年的百年大旱全市仅农业就损失15.02亿元。

农村道路的路况差、等级低、且多数无人养护,由于交通不便,运输困难,一些地方买难卖难现象突出,直接影响到农民增收。4、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

目前,为农民服务的机构和队伍出现萎缩。“线断、网破、人散”的现象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

“农业155”和村会协作等有效载体,在一些地方仅流于形式,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科技、法律、信息、营销、劳动力转移等中介组织有待建立健全,相关协会的作用、潜力也有待进一步挖掘和发挥。

5、农村贷款难。调研中,大多数种养大户和企业主共同反映最为强烈的问题是贷款难问题。

如何完善县域金融服务体系,创新金融产品,建立政府引导、财政资助、多元资本投入、市场化运作的股份制担保机构成为农村经济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6、城镇化水平低。

由于交通和区位劣势,县域产业发育不充分、工业化进程缓慢,城镇化水平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难。7、乡(镇)村集体债务沉重。

据调查,全市乡、村级债务共达14.18亿元其中村级债务4.52亿元。有个县乡(镇)级债务为1.87亿元乡镇 平均负债为1038.39万元最多的镇达8250.33万元村级债务为4564.57万元平均为17.36万元最多的村达462.59万元。

三、促进农民增收的若干建议1、坚持传统产业与特色产业并重,引导农民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增收。农业结构调整的核心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生态农业。

因此,要坚持传统产业与特色产业并重,在 抓好粮食、畜牧业、食用菌等传统产业同时,培育和壮大烟叶、肉羊、肉牛、笋竹等特色产业。无论是传统产业还是特色产业都面临一个产业调大、产品调优、特色调强、市场调活问题。

因此,要引导农民搞好科技开发、生产要素开发和市场开发,不断推进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当前,要高度重视粮食生产,我市有八个国家级和一个省级商品粮基地县,在粮食生产方面曾为国家做出积极的贡献。

要善于利用商品粮基地这一优势,抓住当前中央高度重视粮食安全这一有利时机,积极向上争取对主产区和原中央苏区县的政策扶持,引导农民抓好粮食生产带动其它收入特别是农村

二、三产业收入的增加。抓粮食生产不能就粮食抓粮食,要在不断调整优化粮食品种结构,培育和引进推广高产、优质良种,大力发展优质稻、专用粮生产的同时,加速发展粮食转化工程,如加工转化,提高粮食加工比例,开发粮食的精深加工品;生物转化,以开发饲料粮发展畜牧业;商贸转化,在粮食品牌上做文章。

各级政府现有的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土地复垦基金等应捆绑使用,集中向重点产粮乡、村和大户倾斜。特别是要从土地流转、资金扶持、农业基础设施改造和技术指导等方面帮助种粮大户发展粮食生产。

2、以农产品加工为突破口,引导农民从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增收。我市农业产业化进程不快,主要存在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市场化程度不高和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不健全等问题。

当前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突破:一是大力发展龙头企业,提高农业的增值效益。发展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关键是要培育一批能连接市场、能带动基地的龙头企业。

要面对市场,从我们自己的特色出发,建设一批规模大、档次高、竞争力强、有带动辐射效益的龙头企业。比如蔬果加工、畜产品加工等龙头企业。

要应对市场需求,放低门槛,发展一批高科技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要选择一批有条件的龙头企业,投资建设新的生产线,帮助搞好原料生产基地,并形成与农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分配机制,力争在两、三年内发展几个销售产值5—10亿元的国家级龙头企业。

“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政府要把有限的资金相对集中扶持壮大龙头企业、种养大户、营销大户和农产品流通中介组织,对龙头企业为农户提供各种服务、进行技术培训、研发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开展基地设施建设和治污建设等,应给予财政补助。有关金融机构应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兴办仓储设施和加工企业、购置农产品运输设备,财政可适当给以贴息。

二是努力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市场化程度。大力发展和兴建一批专业市场,完善市场网络和市场功能,使农业产业化经营形成市场+龙头+基地+中介+农户的发展模式。

要大力发展农产品专业协会和中介组织,以及农民经纪人队伍,使我市农产品参与全国乃至全球大市场流通,争夺国内外市场份额。要努力通过市场营销树立一批具有三明特色知名品牌的农产品,通过品牌效应拉动我市产业化经营的发展。

要积极组织业主参与各种农产品展销会提高区域产品的知名度和进行技术交流。应探索和发展直供、直销、代理配送、连锁超市、网上交易等新型交易方式。

三是完善土地经营制度,逐步形成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促进规模化经营。要解决好农民土地使用权合法有序流转问题,这事关农业产业化能否真正“化”起来。

在推进土地使用权流转中,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尊重农民的意愿,保护农民的利益,鼓励和支持农户之间进行转包、转让、互换等土地流转,通过流转使土地向种植大户和能手聚集,实现规模生产与经营。政府要提供有效的服务,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做好指导、协调、服务、监督和管理等各项工作。

鼓励建立和组织土地流转的中介机构,发展农业土地租赁市场,允许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土地入股方式参与水电、交通、园区开发等建设,帮助农民合理使用土地资源。要进一步明确农户的承包经营权,促使农户真正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理四权统一的承包权。

要搞好土地使用权流转的试点工作,总结经验,逐步推开。四是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重点是提升特色产业档次、提升农产品加工水平、提升农产品品质、提升农业拓展空间能力、提升农业发展环境。3、加强农民转产转业培训,引导农民从发展农村

二、三产业中增收。要转变农民的思想观念,破除僵化保守、小农经济、小富即安、怕冒风险等思想,树立市场意识、商品意识、竞争意识和开拓创新的意识。

要通过各种形式,采取有力措施,对农民进行文化知识、科技知识、市场知识、营销知识以及法律知识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农民的文化和科技水平。当前,尤其要重视对外出农民工的劳动技能的培训。

各级政府要根据市场需求,组织开展“订单式”培训,提高外出农民工的劳动技能和生存本领。同时要充分利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有利时机,由政府出面,每年召开二至三次劳动力转移对接会,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步伐。

要注重加强农民转产转业培训,努力打造成“劳力品牌”。一是政府出资培训。

二是开展“订单培训”。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坚持培训与扩大劳务输出相结合;三是发放“创业绿卡”,对参加培训经考试合格人员发给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和绿色证书,对外出务工人员发放“创业绿卡”;四是打造“劳力品牌”。

要根据做大做强做优中心城市的要求和县域经济发展规划,加快撤乡并镇并村步伐,以此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在这方面,沙县已做了较为成功的尝试,要认真总结经验,逐步推开。

要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把重点城镇建设作为城乡工农产业的连接点和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结合部来抓,并与兴建市场、发展商贸流通结合起来,与发展旅游业和第三产业结合起来,与发展农产品加工结合起来。要加快城乡工业的整合,鼓励乡镇企业、个私企业和外资企业向小城镇工业园区集聚。

对园区内的企业,有关部门要在技术改造项目、技术创新项目、工业用电、信用担保等方面给予支持。对进城落户的农民应在就业、子女入学、社会保障等方面与城镇居民一视同仁。

农民进城镇落户,可保留农村集体土地承包权。对已转为城镇户口,并放弃土地承包权的农民,其家庭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可以享受城镇人口最低生活保障线待遇。

4、加强农田水利和农村道路建设,引导农民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中增收。要建立市、县、乡、村和民间多元资本投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体系。

各级财政要保证改善农业条件的专项资金按时足额到位。农民作为农业投入的主体,要积极探索农民“一事一议”的新机制。

要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出台相关的政策和配套措施,让民间资本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中得到充分地释放。当前,特别是要重点抓好农田(山地)水利基本建设。

要多方争取资金,发挥社会和民间的力量以及农民投资主体的作用,加快农田(山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防灾抗灾的能力。要把节水灌溉作为重点,加快水利产权制度改革,强化渠道防渗和管道输水措施,大力推广节水灌溉和旱作农业技术,努力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农业产出率。

要抓住省里实现年万里路工程的机遇,抓好建设配套资金的及时足额到位,加快农村道路建设,为乡村经济发展解除瓶颈制约。通过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仅为促进农民增收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奠定了物质基础,同时农民在参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中也增加了收入。

5、强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引导农民从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中增收。一是建立完善农产品供求信息服务体系。

依托农业155及供销网络平台,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信息。加速网络延伸至乡镇、农场、种养大户,完善区、镇、村农业信息网络,利用现代信息平台,开展网上招商、网上咨询、网上销售等服务。

二是建立健全优良种苗繁育体系。要加快新品种的选育和引进,尤其是要加强如泰宁的乌骨鸡等地方特色品种的选育,加速地方特色品种的选、认定工作。

要抓好市、县两级经作、粮油、林业、畜禽种苗繁育基地建设,全面提升优势农产品良种化水平。三是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

要建立与国内、国际接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制定一批区域特色明显的农产品质量地方及企业标准。加快市、县两级检验检测中心的资源整合和建设步伐,完善检验检测设备,提高检验检测水平。

四是建立健全农业生产技术综合服务体系。要进一步理顺农业技术推广体制,县乡两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人员的工资、公用经费全额纳入地方财政预算,人员工资实行国库统一发放。

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的房产、设备产权和试验示范基地的使用权应受法律保护,任何人、任何单位不得随意侵犯,改变目前有些地方随意抽调农技干部从事非农工作的现象和随意拍卖、出租、侵占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的财产的行为。6、着力解决农业贷款难问题,引导农民从加大农业投入中增收。

要着力解决好农业贷款难问题,金融部门要创新支农方式,大胆尝试农民土地使用权、林地承包权以及多年生作物抵质押贷,以及推行龙头企业为农户提供担保贷款等,解决农业生产资金投入不足问题;对农户贷款,除了继续扩大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比重外,还必须大力推行农户联保贷款、大额支农授信贷款;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要推广发放订单跟踪贷款和尝试开展仓储式流动资产质押贷款。要完善信贷支农配套措施,适当延长央行支农再贷款期限;要积极探索建立乡村农业贷款担保机构,担保资金来源可以由会员认缴贷款风险金、政府对农业的扶持金及其他资金组成,担保机构主要为有发展前景的种养大户及信誉好的农户提供贷款担保;要深入开展信用户、信用村(镇)工程建设,推广尤溪管前镇建设信用镇的做法,有效解决农户贷款难问题。

7、积极化解乡村债务,引导农民从减债解困中增收。减负是增收,减债解困也是增收。

据调查,乡村债务沉重问题在我市不少乡村普遍存在,已成为农村基层组织是否有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的障碍。因此,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帮助农村集体化解债务工作,这不仅事关农民增收、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事关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农村社会稳定。

要组织力量通过清收债权、债权债务抵冲置换、盘活集体存量资产和资源、降息挂息、审核剔减、核销呆帐死帐、债务挂帐、增收节支等办法消化乡村集体债务。在这方面,尤溪县管前镇“减债解困”促进农民增收的经验值得借鉴。

这个镇通过用足用活有关优惠政策,盘活镇村存量资产,出让镇村小水电经营权和山场林地经营权,使各村的债务得到有效化解。目前全镇各村实现零债务,村班子轻装上阵,把更多资金投入到改善人民生产生活条件和提供“公共用品”上。

8、以农村合作医疗改革为重点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要按照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要求,切实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当前重点要抓好农村合作医疗体系建设。

建议在条件较好的乡村先行开展农村合作医疗改革的试点工作,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试行大病经费统筹,解决农民看病难问题,尽量减少农民因病返贫现象。在开展农村合作医疗改革的同时,要切实加强农村卫生院建设,加大投入,改善卫生院的硬件设施,确保医疗房屋、医疗设备和人员“三配套”。

同时要提高农村基层卫生队伍素质,加强在职业务骨干的进修深造,建立城市医疗机构对口支援农村卫生院工作的考核机制,加强对农村卫生院的业务和技术指导,确保农民有病看得起。

第9篇 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调研报告推荐

受国际金融金融危机影响,国内部分中小企业出现经营困难,企业用工需求量减少,大量外出农民工返乡,社会就业压力加大。为积极应对返乡农民工就业问题,我局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帮助返乡农民工重新再就业或创业,促进农民增加收入,力保全县就业形势的稳定。

一、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农民工返乡现状。

我县现有农业人口76.38万人,农村劳动力48.2万人,转移到非农产业26.1万人,输出到县外13.8万人。主要的外出务工地区为长江三角和珠江三角地区,占总劳务输出人数的77%。据本次在全县范围内对外出务工返乡的调查结果,截止09年1月底,我县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共返乡36156 人,其中因此次金融危机导致裁员返乡13190人,占全县劳务输出总人数的9.6%。可以看出,金融危机已经影响我县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随着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返乡农民工的数量仍将有扩大的趋势。

二、采取措施,提前应对新形势下的就业压力。

我们针对当前面临宏观经济影响就业的新形势,出现的新问题,一方面加强调查研究,密切关注形势发展;一方面积极寻求对策,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一)成立组织机构,落实工作责任。

为切实做好稳定就业工作,我们成立了_____县返乡民工就业工作应急领导小组,主要负责掌握我县农民工返乡动态情况、人力资源供需变动情况,制订应急措施,帮助返乡民工渡过难关,稳定就业局势。

第10篇 关于我镇农民增收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乡镇农民增收情况的调研报告

泰兴市七圩镇镇长 董剑东

今年9月上中旬,本人对我镇农民增收情况进行了调研,先后在全镇8个行政村召开由镇分管农业负责人,农经站、农技站、企管站负责人以及村委会成员,纯农户、种养大户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广泛收集情况,深入开展讨论,突出当前影响农民增收的制约因素是什么、如何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的渠道、在农民增收方面对镇党委、政府有何意见和建议三项内容。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 农民增收工作取得的成绩

近几年来,我镇农业农村工作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个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核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落实政策为动力,坚持大力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切实控减农民负担,农业农村经济呈现出稳定增长的良好势头,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2001、2002、200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4102元、4360元、4660元,分别较上年增收206元、258元、300元。

1、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得力于乡镇企业和三产企业的加快发展。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坚持以项目建设为中心,在利用“三资”(外资、民资、内资)、园区开发、小城镇建设、致富群众上求突破,加快了富民强镇的步伐。2003年全镇共有乡镇企业220家,比2002年增加12家,安排就业人员6736人,比2002年增加903人,共发放劳动报酬4190.25万元,人均6560元,比2002年增长820元。同时2003年三产企业发展到2397个,个体户增加到65个,吸纳从业人员2600人。

2、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得力于劳动力转移输出规模不断扩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工作,把它作为世纪工程来抓,建立了专门工作班子,形成了一套工作制度,强势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2001年、2002年、2003年劳动力转移输出人数分别为1670、1990、2200。2003年新增劳务输出300人,农民人均劳务增收84元。

3、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得力于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全镇农业围绕增值增效抓调整,围绕江滩优势抓调整,围绕品牌创建抓调整,2003年农业的比较收益有所提高。一是特水养殖规模扩大,养殖面积扩大到1000亩以上;二是江滩意杨种植取得突破,种植面积达到近1000亩;三是花卉苗木基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仅七圩村花卉苗木一期工程建设面积就达500亩;四是订单农业巩固发展,全镇夏秋两熟主导农产品,全部实现了订单化。

4、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得力于是农村各项政策得到落实。强化减负管理,农村税费改革进一步深化;强化承包管理,土地流转进一步规范;强化财务管理,村务公开水平进一步提高;强化资产管理,集体资产进一步增值。村组债务化解力度加大,债务总额逐年下降。积极实施实事工程,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深入开展扶贫工作,一大批贫困户家庭解脱贫困。所有这些,对促进农民增收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 农民增收方面存在的问题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以来的这段时期,是农业结构加快调整的时期,是农村改革不断深化的时期,是农产品供给最充裕的时期,同时也是农民增收最困难的时期。从调查的情况看,目前影响我镇农民增收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干部群众的整体素质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农民创业致富缺乏积极的内在动因。目前,我镇面临发展市场经济和实现全面小康的艰巨任务,干部和农民群众的自身素质必须与时俱进。从调查的情况看,村干部和农民群众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发展技能方面还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

思想观念上,干部群众虽然都想富起来,但是,落实到具体行动,往往“怕”字当头。干部怕难怕冒风险。对现阶段村干部的职责认识模糊,满足于村内事务的协调服务,认识不到农民增收致富是各项工作的中心任务,很少想到在经济发展上开拓创新。群众怕苦怕出门。有的认为只要有几亩田就不怕没粮吃,只要有几亩水面就不怕没有钱用,小日子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说得过去就行了;有的认为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外面遇到一点苦就受不了。

行为方式上,一些村干部想问题办事情还停留在过去计划经济的习惯做法,整天忙于开开会、理理帐、学学文件、忙忙事务,很少外出跑市场、找项目;农民群众还习惯于自然经济和传统农业时代的生活方式,有的图享受,一稻一麦,舒舒服服;有的混日子,一天到晚,打打牌消磨时间;有的生性懒惰,指望靠国家和社会的救济维持生活。

自身技能上,村干部发展市场经济的本领不高,带领广大群众脱贫致富能力不强,“老板型”、“经济能人型”的干部不多;农民群众大多数文化偏低,更无一技之长,特别是一些青年农民怕学习,对政府组织的培训积极性不高,农民群众缺乏技能,直接影响就业渠道和就业岗位的收益。很多农民只靠卖苦力,吃的是青春饭。

2、一些村组织经济状况内外交困,制约了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步伐。一是债务包袱和农民负担仍然很重。沉重的债务包袱不但影响干部为民服务的工作精力,而且影响严重农业生产投入,农民增收的硬环境难以得到改善。二是金融政策的影响。农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应该是服务于农村、农业、农民的金融机构,银行能转变为商业银行后,存贷款政策向服务效益转变。贷款受担保、质押、抵押等影响,农民用于生产性的小额贷款非常艰难。这些镇基层的银行,只吸储,不放贷。因资金缺乏,农民难以扩大生产规模,只能维持简单再生产,影响了农民增收。

3、农用耕地减少,耕地质量下降。改革开放以来,我镇农村经济取得了持续、快速的发展,与此同时农田被占用、征用的现象也同步上升,农用耕地逐年减少。据统计数字,近五年来,我镇耕地面积减少近千亩。农用耕地质量下降,土地肥力缺乏。随着我国化工业的发展,化学肥料已成为当今农作物的主要肥料,所有农田普遍缺乏有机质肥料,出现了无机肥与有机肥使用不协调的现象,影响了农作物的高产优质。

4、农业生产资料价格逐年攀升。粮食的价格上涨远远低于生产资料价格上涨速度。近三年内,菜油、化肥、农药等虽然供应较畅,但价格不断攀升,每年都有8%——10%的上升幅度。目前,化肥每百斤26元左右,农药价格更是无正规价格。农民没有增加多少收入,经商流通人员首先赚足农民的钱。

二、 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的建议

解决农民增收问题,事关全局,意义重大。这既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当前紧迫而繁重大的政治问题。要“富民强镇,率先崛起”,必须首先引导广大农民走上富裕的轨道。针对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1、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市场观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想要发展,关键的是拥有市场,这是农民增收的重要环节。因此要坚持流通、生产一起抓。要以市场为导向,依靠市场引导生产,大力发展“市场农业”,及时把市场行情反馈给农民,使农民从流通环节中获得效益。这就要求我们部门要培养一支专业化的农民经济人队伍,让我们沿江开发的农副产品走向市场,逐步建立起“大小配套、上下沟通、左右呼应、内外衔接”的农副产品销售网络。

2、加快结构调整步伐,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按照“调优种植业、调快设施农业”的发展格局,努力引导农民实现“农产品种植结构合理化、特色产品规模化、农民收入多元化”的目标。围绕国际市场的价格和需求。在确保“三增四保”(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保生产、保供应、保储备、保稳定)的基础上,扩大粮田,多种弱筋小麦、优质大米,同时种一些花卉、苗木、水果、无公害蔬菜。

3、扩大劳务转移输出,提高农村非农化水平。认真落实省市关于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的政策意见,将劳动力转移输出作为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关键措施来抓,不断壮大全镇“劳务经济”。一是要培训农民。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完善职业技术培训网络,科学制定年度劳动力培训计划,鼓励农民经纪人创办或联办就业培训班。。二是要组织农民。强化宣传,大力营造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的良好氛围,切实转变农民“死守家门、固守土地”的封闭观念,鼓励他们外出打工创业,确立“外出打工光荣、争钱致富有功”的新观念。坚持就地转移和向外输出两手抓,推进农民就业多元化。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农村服务业,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大力发展民本经济,促进农民稳定、持久增收。

4、贯彻落实好农村政策,促进农民减负增收。强化农村政策落实,控减农民负担,进一步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一是完善农村税费政策,规范税费征收行为,确保农民负担不反弹。二是加强土地承包经营管理,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规范推行农村土地流转。完善农村土地征用制度,积极探索土地入股、租赁等办法,有效解决失地农民的生计问题。三是切实管理好农村财务和集体资产,确保集体资产营运规范、保值增值。完善“专户管理、支付到村、封闭运行”的管理机制,加强村级三项资金管理,确保村级组织正常运转。强化村级资金支出管理,严禁新债发生。积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压缩村级财务开支,多途径化解村级债务。四是切实做好扶贫工作。继续组织镇机关干部和乡村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加快农民脱贫致富步伐。

5、夯实农业基础,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一是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在加快乡镇企业和城镇化步伐,吸引农民就地转移的同时,引导农民布点加工,发展民营经济。积极引导农村人流、物流、资金流向小城镇集聚,促进农民进厂入镇就业,加大信贷扶持力度,搞好资金跟进服务,支持农民自主创业。二是鼓励农民开展农产品流通、农业生产及农村社区服务,拓展增收空间。三是优化基层干部队伍,着力选择和使用“双带一争”型基层干部,团结带领农民发家致富。务实创新地开展工作,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四是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加大财政支农份额,促进农业开发园区建设,编报项目上争国资,搞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规划与管理,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和防洪设施建设,确保农业稳产高效。加快农业新机具的推广,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农民劳动效率。加快实施好农村实事工程,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优化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第11篇 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调研报告

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调研报告

受国际金融金融危机影响,国内部分中小企业出现经营困难,企业用工需求量减少,大量外出农民工返乡,社会就业压力加大。为积极应对返乡农民工就业问题,我局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帮助返乡农民工重新再就业或创业,促进农民增加收入,力保全县就业形势的稳定。

一、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农民工返乡现状。

我县现有农业人口76.38万人,农村劳动力48.2万人,转移到非农产业26.1万人,输出到县外13.8万人。主要的外出务工地区为长江三角和珠江三角地区,占总劳务输出人数的77%。据本次在全县范围内对外出务工返乡的调查结果,截止09年1月底,我县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共返乡36156 人,其中因此次金融危机导致裁员返乡13190人,占全县劳务输出总人数的9.6%。可以看出,金融危机已经影响我县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随着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返乡农民工的数量仍将有扩大的趋势。

二、采取措施,提前应对新形势下的就业压力。

我们针对当前面临宏观经济影响就业的新形势,出现的新问题,一方面加强调查研究,密切关注形势发展;一方面积极寻求对策,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一)成立组织机构,落实工作责任。

为切实做好稳定就业工作,我们成立了_____县返乡民工就业工作应急领导小组,主要负责掌握我县农民工返乡动态情况、人力资源供需变动情况,制订应急措施,帮助返乡民工渡过难关,稳定就业局势。

第12篇 关于促进定单产业发展稳定农民增收的调研报告

自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以来,福山村紧紧围绕“多为群众办实事、脚踏实地谋发展”这一主题,结合福山村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村两委班子成员积极成立领导小组,对村里定单农业发展进行了专题调研活动和研讨交流。调研小组深入到甜菜种植区对有关调研内容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这次调研对村干部、党员、村民代表、村民小组长、种植户,采取了召开座谈会、个别走访等形式,深入开展调研。先后开展村两委班子、党员、村民代表、服务对象及设施农业大户座谈会3次,累计参加人数达78人,深入到甜菜种植区走访甜菜种植户97家,以不同形式和方法征求村民意见和建议,查找制约本村发展的突出问题,问计于民。按着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要求,从实际出发,全面分析存在的问题,综合各种因素提出解决办法,充分认识已具备的优势,就如何发展定单产业和促进农民增收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

一、基本情况

隆昌镇福山村位于巴林左旗最南端,东和阿旗天山镇接壤,南和阿旗双胜镇相邻,全村所辖5个自然村,村委会所在地为大营子。总面积为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为7523亩,其中水浇地面积为5850亩,现有林地面积5500亩,草牧场面积13985亩。全村下辖1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为2030人,共有党员36名,福山村现任“两委”班子由4名常设干部和一名非常设干部组成,现有村合作经济组织一个和各类产业协会3个。

二、现状和优势

2023年,福山村党支部与村委会紧紧围绕“多为群众办实事,脚踏实地谋发展”这一主题,以项目建设、农业产业化工作为重点的总体工作思路开展工作。村两委班子集中整合人力资源,加大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化经营工作力度,使全村的各项工作健康有序、协调发展。

(一)打造农业定单产业、确保农民增收

在镇党委政府和旗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2023年种植甜菜达到600多亩,实现60多万元的订单农业收入。2023年,在特殊之年,为使农民稳定增收,隆发村积极大胆扩大甜菜种植面积,使甜菜种植扩大到了4000多亩。同时,为确保甜菜种植户取得更好收益,我们为甜菜种植户聘请技术员实现甜菜的纸筒育秧栽培,保证了甜菜更高的成活率,减少投入之初的成本和风险。近年来,尝到了种甜菜甜头的福山村农民,开始规模化种植甜菜,通过村领导牵线搭桥,与林西糖厂签订甜菜种植合同,协调在我村建起了甜菜收购站。今年全村种植甜菜4000多亩,产量达__0吨。2023年,仅甜菜种植一项全村实现收入达到560万元,人均增收2758.13元。今年大灾之年我村实现了“灾年不减产”,确保广大种植户收益。

(二)便利的交通与优越的资源优势

福山村地处巴林左旗最南端,东和阿旗天山镇接壤,南和阿旗双胜镇相邻。周边与多个地区相邻,这为甜菜能够对外运输提供了方便的条件,也为能够打开属于自己的销售市场创造的基础条件,使往来于此的客商愿意在此购买甜菜。同时,全村有耕地面积5850亩,为甜菜种植需要大量的水分灌溉提供了充足的水资源。2023年福山村根据村实际情况村委会与其他地区糖厂积极联系,在福山村建立甜菜收购站,这样既方便了村里4000多亩的甜菜就地销售问题,也解决了群众因为甜菜外销路程远费用高的难题,为群众的甜菜销售解决了后顾之忧。

(三)甜菜品种优良,为打开销售市场奠定基础

福山村生产的甜菜含糖量可以达到最高水平,纯度达85% 左右,整个地块有80%以上植株。块根重和含糖均达到制糖标准要求,块根中非糖成分含量低,纯度达到80%以上。根据每块地甜菜的具体情况福山村合理地确定收获期,安排收获顺序,使甜菜可以获得较高的产糖量,提高甜菜质量。合理的技术耕作与收获时间安排使福山村收获了可以酿造出糖色洁白、有光泽,水溶液透明无杂质糖的优质甜菜。优质的甜菜为福山村打开属于自己的甜菜市场奠定了最基础的条件。

三、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效率低下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一直不足,财政对农业基本建设的投资力度也弱。由于投入不足,农业基础设施普遍落后、老化陈旧,很难对农业生产提供持续的保障和促进作用,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也大幅下降。目前,除少数有条件的种植户采用机械挖掘外,一般都采用畜力收获或手工挖掘。即用畜力牵引的铲镗犁或翻地犁将甜菜垄行镗15~18厘米。机械收获甜菜,主要采用拖拉机牵引摘掉犁壁的四铧犁或五铧犁进行挖掘,犁铲入土深度20~22厘米,但这种机械化收获方式在村里还是极少数的。这些现状都大大阻碍了甜菜收获的效率。

第13篇 关于农民增收情况调研报告

近年来,人们在谈论我国经济生活中的诸多矛盾时,最为集中的话题之一便是三农问题,而三农问题的焦点便是农民增收难。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关于关于农民增收情况调研报告,欢迎阅读!

当前农民收入增长所面临的严峻困难,已成为制约整个国民经济实现良性循环的一大障碍。我县同样也面临着农民增收难的困惑,因此,找准农民增收难的原因,制定增加农民收入的措施,时当前的一项非常重要的课题,它关系到农业的发展,农村的稳定,农民的利益,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也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为此,我与人大相关委室同志先后到赵庄、欢口、师寨、孙楼等镇进行调研,分别采取了入户调查、别走访、召开座谈会等形式,详细了解我县农民增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现形成以下调研报告。

一、我县农民增收基本情况

根据今年夏秋两季形势初步分析,全年我县农民人均纯收入总体态势呈现四增一平,即:家庭经营收入增、劳务与工资性收入增、转移性收入增、财产性收入增,农民负担平。今年预计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785.6元,同比增加694.2元,增长13.6%,其中家庭经营收入增收360.2元,劳务输入增收140.2元,转移性收入增收72元,财产性收入增收121.8 元。其增收特点为:一是工资性收入增势强劲。今年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1623.9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40.2元,增长9.45%,对今年农民增收的贡献率为20.19%;二是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快速增长。今年农民人均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549.2元,增加193.8元,增长52.75%,是今年农民收入各项收入中增速最快的项目;三是家庭经营收入中牧业收入增速加快。今年牧业人均收入增加131元。增长29.57%,增速较快。取得如此成效,我县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一)深化结构调整,发展规模农业促增收。今年,全县夏粮作物面积55万亩,单产382公斤,总产21.01万吨,因单产比去年同期增加24公斤,价格较去年收购价格上升3分,总收入增加1980万元,人均增收20元,大(苔)蒜种植面积35万亩,其中苔蒜20万亩,比去年增加5万亩,亩收益2088元,总效益4.17亿元,比去年增收2976万元,人均增收31元。设施菜总面积为10万亩,比去年增加5万亩,总效益达8.6亿元,总收入较去年增加6336万元,人均增收66元,大蒜因价格下降和出售困难等原因,亩均减收200元,人均减收49元。黄皮洋葱种植13万亩,每公斤收购0.55元,种植业共计增收159.4元。

(二)突出规模养殖做强畜禽产业促增收。今年,我县坚持以发展养殖专业村、养殖大户和养殖小区(场)为重点,积极抓好产业化建设、标准化建设等综合措施的落实,促进了整体运行质量的全面提高,全县猪、牛、羊、禽、兔饲养量分别达到78.5万头、2.6万头、180万只、2206. 6万羽、32.2万只。今年111月份,畜禽养殖效益持续看好。今年各种畜禽产品共实现产值6.77亿元,综合价格因素,总收入增加1.27亿元,人均增收131元。特别是种鸭发展势头强劲,现存栏突破70万只,稳居全国种鸭养殖第一县农民增收情况调研报告。畜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经济增长点。

(三)农村劳动力转移持续增长。充分利用省、市帮扶的机遇,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大搞劳务输出,狠抓工资性收入,今年全县外出务工人数达到28.7万人,劳务收入17.1亿元,比去年增加1.36亿元,人均增收140.2元。

(四)财产性收入比重增大。随着今年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扩大1.31万亩,100亩以上规模经营面积达8500亩,亩均承包费400600元,高速公路征地补偿款发放约1.1亿元,利息税的降低等因素。农民财产性收入人均增收121.8元。

(五)转移性收入逐年增长。今年粮食直补面积为102.23万亩,每亩补贴62元,比上年增加32元,总额6338.26万元,水稻补贴10.22万亩,每亩84元,总计补贴204.4万元,农机补贴810台,共补贴资金500万元,人均增收72元。

(六)积极引导农民推行土地流转,农民收入得到大幅提高。一些镇积极引导农民土地流转,实行合作社或企业承包土地规模经营,农民进入合作社或企业打工的形式。孙楼镇穆楼村流转土地400亩,发展设施袖珍菇,按照每亩双700斤粮食的价格转租,群众比种粮亩效益增加近300元,同时可以吸纳周边村的4000多名的劳动力就业,按照每个劳动力月收入800元计算,生产6个月,仅此一项,该镇农民增加收入1900多万元,人均增收400多元,今年开始生产的大棚22个,吸收穆楼村800多名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全村人均增收近千元,欢口镇董堂村流转土地1400亩,土地租金为每亩650元,基本与种粮纯收入持平。土地流转以后,可以为该村提供80个固定工人岗位,临时工300多个,固定工人工资1万左右,临时工3个月时间收入3000元左右,可为该村增加收入140万元,按照全村承包人口980人计算,该村人均增收可达1500元。

二、存在问题

今年,我县农民收入呈稳定上升,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农民增收难#度加大,从全年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情况分析,当前农民收入的增长主要得益于畜禽产品价格上涨和劳务输出、私营个体经济等,其他新兴增长点不多,农民增收的空间变小,增收的难度加大。分析及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对农民增收产生不利影响。当前宏观经济运转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势必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一是国内劳动密集型产业不景气,必然制约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继而影响农民就业创业,导致工资性收入增长困难。二是物价水平仍处高位,继续推动农业生产成本上升。农资价格持续上涨,很大程度影响了农产品数量增加、价格上涨和农业补贴提高的效应。三是城镇居民收入实际增幅趋缓,影响了农产品的销售,制约了高效农业规模化的推进。

(二)农村出现了农民老龄化、农业副业化的不良倾向,青壮年多数出外打工,在家务农的多是妇女和老人,许多农民不是为谋利而经营,而是为保险去种植,把种地视为失去城市工作之后的退路,农业在部分家庭成了一种辅助性的活动,等于打工的副业。由于农村留守劳动力素质问题,农民自主创业的难度增大。

(三)农业产业经营水平偏低。我县现有的农业龙头企业加工冷藏能力较弱,产品档次较低,初级加工多、科技含量低、附加增值增效不明显,企业与农户基地之间联接机制较为脆弱,没有真正形成规范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制约了主导产业的扩张和链条的延伸,影响了农业效益的提高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四)农民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随着科技的进步,单纯的勤奋耐劳已无法适应时代的要求,当前企业高素质技术工人的需求量逐年上升,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尽管我县加大了农民教育培训的力度,但从投入的资金和开展的素质教育来看,还有一定的差距,农民文化科技素质偏低,制约着农村劳动力向高产业的技术含量的进一步转移,也影响着传统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和效益的增加,影响着农民收入的进一步增加。

(五)生产要素对农村发展约束加剧。一是资金制约。随着宏观调控的深入,农民创业所需资金更加困难,农民贷款难度大,成本高,金融支农的作用远未发挥。二是土地制约。一方面农业适度规模推进不快。大量外出劳动力仍兼业经营土地,小规模土地经营方式长期存在,尽管国家已经允许土地流转,但没有县具体的政策依据,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快,种植业效益难度大幅度提高。三是劳动力制约。一方面大量劳动力转移后,从事农业生产的多是3860,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制约农业效益的提升。

三、几点建议

(一)大力实施产业经济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必须放眼国际、国内市场需求,对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调整。具体实施过程中,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瞄准国际市场需求,因地制宜确立主导产业。对丰县牛蒡、芦笋、山药三大特种蔬菜,实行恢复性种植。从而形成我县的特色产业和出口创汇基地,同时扩大夏蕃蕃茄等常规蔬菜面积。二是实施品种、技术、知识三大更新工程,其中最关键、最重要的是品种更新,引进和培育优、新、特品种。三是推行标准化、无公害栽培技术。对农产品的生产,要严格按标准化生产技术操作,使产品达到无公害要求。提高品质,增加效益。

(二)培育具有深加工和强幅射能力的农产品加工、营销龙头企业。应着力培育具有深加工和强幅射能力的龙头企业,以此为突破口提升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实现以强带弱,以一带百,先富帮后富,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龙头企业与农户采取订单生产和保护价收购的利益联结方式开展生产,做大做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增加农产品附加值。突出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特色,走出符合我县农村实际的农民增收新路子。

(三)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开辟农民增收的新途径。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开辟我县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出路:一是加快农村多种经营和民营企业的发展,促使一部分农业剩余劳力从事多种经营和民营企业。二是组织劳务输出,让更多的丰县农民外出经商办厂,从事建筑、服务,或打工挣钱。三是加快县城区及14个建制镇建设步伐,让农村劳动力到县城和镇驻地找到合适的就业门路。通过合理转移劳动力,形成三个三分之一的格局:即三分之一从事农业生产,三分之一从事多种经营,三分之一务工经商或外出打工。实现上述目标,不仅可以增加农民收入,而且可以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四)发展专业合作组织,引领农民发家致富。结合贯彻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进一步抓好农民专业合作社、各类农民专业协会、农民经纪人队伍建设工作,切实解决农民在就业和生产经营中缺信息、缺销路、缺保障等问题,增强农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促使农产品在流通环节增值,增加农民收入。

(五)加强土地流转。在不改变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让农民自愿以土地使用权入股或者以其他的形式组织农民自主成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实现比家庭经营更高形式、更大规模的农场经营模式,可以跨组、跨村或跨镇联合。吸纳农民手中的闲散资金,让农民以自愿入股的形式创建农民合作金融组织。解决农民有劳力、有技术、有门路、无发展资金的现实问题

第14篇 关于农民增收及农村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关键是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是各级党委、政府常抓不懈的中心工作,也是当前一项严峻、迫切和现实的课题。如何促使农民增收、农村经济更好更快发展成为我们工作的重点,最近,我们组织工作组对××县的农民增收以及农村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提出几点认识和看法。

××县是农业大县,总耕地面积85.89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15.2%,人均7.6亩。其中山地73.39万亩,占85.4%;原地5.3万亩,占6.2%;川地7.2万亩,占8.4%。共辖3镇12乡,111个村,646个村民小组。总农户2.46万户、11.33万人。

20__年××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740元,同比增长19.1%,其中工资性收入1072元,占总收入的39.1%,家庭经营收入1098元,占总收入的40.1%,财产性收入211元,占总收入的7.7%,转移性收入359元,占总收入的13.1%。从收入的类型看,家庭经营收入仍然占据主导地位,这和××县是农业大县分不开的,在粮食增收和草畜产业建设更加完善的情况下,家庭经营收入肯定稳定增长。工资性收入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家庭经营收入与工资性收入共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9.2%,这突显了××县农民增收是以家庭经营收入和工资性收入相结合稳固增加农民收入为特点的,财政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逐渐的增加说明了国家的强农、惠农和各种农业补贴政策成效显著,对××县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对于××县农民增收与农村经济发展提出以下的看法:

一、农民增收。

1、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有效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生产性收入。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交通的便利,地方农产品面临国内各地农产品的强有力竞争是不争的事实,依靠提高农产品价格增加农民收入已不现实。增加农民收入最根本的途径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从我县农村人口居住分散的特点看,在全面发展农、林、牧、副业的基础上,一是把粮食做为产业种好,提高粮食作物品质与产量;二是注重农产品的精加工和深加工,延长农业的产业链条,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大凤川的白瓜籽产品的精深加工,既调动农民种植的积极性,又吸纳了富余劳动力就业;三是注重以市场为导向,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名、特、优、新的产品。

2、加快城镇化进程,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转移,增加农民劳务工资收入。世界银行的数据表明,高收入国家的人口城镇化率为78%,中等收入国家为49%,世界平均水平为46%,而我国的城镇化率仅为32%,我县还不到25%。这说明,我县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务工的潜在空间巨大。因此,通过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实现农村人口的大规模转移,增加农民务工性收入就成为现实选择。其主要途径是:①积极发展小城镇,尽最大可能地把那些居住在自然条件差、交通不便的山区农民转移到城镇,同时,不断引导乡镇企业向城镇集聚,加强市场管理,规范市场秩序,完善市场体系,就近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②加速城镇户籍管理制度的改革。积极探索有利于促进农村人口城镇化的新户籍管理制度,建立开放式的户籍制度,尤其是在县级城镇更不应受地区和户籍制度的限制,应允许自由迁移及定居。③降低农民进城的门槛。进城农民只要有合法固定住所、稳定职业或生活来源,就应该享有长久居住权,享有城镇居民同等待遇。④加快农村富余劳力转移步伐,大力组织和引导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业转移。建立和完善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为农村劳动力到城镇从事非农业和跨地区流动创造良好的环境。按照“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方针,建立乡镇劳动力转移指导站或劳动保障事务所,开设农村劳动力职业介绍窗口,切实做好农民工的服务和管理,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流向小城镇,同时,合理组织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转移,加强对境外劳务合作的服务与管理,拓展农村劳动力就业空间。

3、积极创办乡镇企业,发挥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增加农民工业化收入。乡镇企业外联市场,内联农民,是农产品生产的终端,也是产业化的重要载体。乡镇企业的基本作用有三个,一是可以开辟市场,促进农产品流通,解决农民“卖难”,实现农民的生产目的;二是可以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提高农民收入;三是可以吸纳剩余、闲余农村劳动力解决农民就业,增加农民的劳务收入。为此,各乡镇应依托本乡镇自然资源和经济条件,大力创办或通过招商引资创办农产品加工型、流通型乡镇企业;没有条件的,要主动依托社会上已有的乡镇企业,发展农产品生产。通过乡镇企业,发挥引领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

4、大力发展农村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和 中介组织,增加农民流通收入。发展合作经济和经纪人队伍,做好农产品流通工作是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的关键环节,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手段。一是要搞好农产品信息服务。发挥农产品信息中心网络的作用,建立农产品信息发布和跟踪制度,对影响农民增收的大宗农产品做好预测预报;加强同国内外、省内外农产品大网站的联络,及时捕捉市场信息,准确、及时把农产品的销售信息传播到农户手中,真正帮助农民了解市场、参与市场、掌握市场,促进农产品销售;二是要大力发展农村中介组织。引导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搞好信息服务,维护成员权益。逐步建立和完善优势产业的行业协会,引导农民在自愿的基础上,发展各种新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民经纪人队伍。充分发挥市场流通中介组织、专业队伍、农民营销经纪人的作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更好地为农民提供市场信息、生产资料供应、技术指导、产品收购、加工储运等多种经营服务,不断搞活农产品的流通,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三是千方百计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通过举办和参加各类农产品的展销会、订货会、品尝会和促销会等活动,扩大农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提高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要大力实施“走出去”的战略,鼓励支持营销协会、专业合作社、农民经纪人赴省内、外参加全国性的农产品展销活动,推销农产品,搞活市场流通。

5、强化科技兴农,发展高效农业,增加农民科技收入。为适应农业发展新形势的要求,必须充分发挥农科教结合示范区的作用,从强化科教兴农、知识兴农入手,继续推广和创新科教兴农模式,使农业发展农民增收逐步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一是积极推进农科教结合。建立健全良种引进、繁育、推广体系,加强农业各类优新品种的引进、繁育、开发,提高农产品质量。二是加强农业标准化体系和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围绕大宗农产品及名特优农产品,制订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农业生产技术标准和检验检测标准。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加大实施农产品名牌战略力度,积极参加国家、省级优质农产品品牌和绿色食品标志的申报,积极推行优质农产品注册商标,通过品牌战略,促进名牌产品产业化,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三是搞好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建设。加快我县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建设步伐,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6、激励全民创业,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增加农民资本和经营性收入。创业是富民之基。浙江的农民之所以比较富裕,主要就是因为他们是全民创业,有一大批大大小小的老板。要从根本上促进农民增收,使农民致富,就必须尽快把生产性农民、务工性农民向经营性农民转变,把农民以劳动收入为主向资产性、经营性收人为主转变,努力走出一条让民众通过诚实劳动、艰苦创业得到更多实惠的创业发展之路。

7、实施和落实好国家扶农政策,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政策性收入。国家每年为“三农”问题出台许多政策,然而在某些方面总会出现政策与实际操作有差别,因此加强落实国家惠农政策,更好的保护农民利益是我们政府当前面临的重要工作和任务。而我国农业的弱质、弱势性,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决定了它在国家宏观调控中是需要加以保护的产业。政府要在wto规则下,加强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①建立农业结构调整支持体系,由农户承担费用转向政府财政补贴。②建立农业收入保障体系,由农产品价格补贴转向农民直接收入补贴。③减轻农民负担,认真落实涉农价格和收费公示制度,开展农业用水、用电、农机服务等农业生产性项目价格和收费专项治理,对农民建房收费进行专项检查,实行涉及农民负担案件责任追究制度,坚决查处因加重农民负担引发的恶性案件和群体性事件。④对农户购买农业生产资料进行适度的政策性补贴,每年农业生产资料需求旺季,除要出台一些降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政策外,还可根据农民购买的数量给予统一直补,切实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8、加强农村道路建设。交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农民收入及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经过我们对邻边陕北几个县的考察发现,陕北的市、县几乎都是高速,乡、村基本都是油路,而我县目前乡与村通油路的不算多,交通不仅仅代表着运输业,更是文化交流、人员交流、经济交流的枢纽,只有交通的大力和快速发展才能更好的引导农民增收与农村经济发展。

9、利用自身天然优势发展。××县属于产油大县,全县15个乡镇几乎都有石油,在这个特定的环境和特定的时期,利用各乡镇的暂住人口的增加以及消费的增加,由乡镇政府带头组织农民搞一些副业和服务业这也是农民增收的一条路子,在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让我们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被安置于油田单位和石油工人一样为国家做贡献,同时也增加了农民的工资性收入。

二、农村经济发展。

“三农”中农民是根本,只有农民富了,农村经济才能够持续发展,农民生活才能够上新的台阶。对于农村经济发展来说,政策上要走好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加快小城镇建设力度,加强对农村固定资产的投资和实施。产业上继续优化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强农业产业化建设,科技上加强科技兴农的培训力度,保证农民的现代科技知识充足,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我们对农村经济发展情况及各乡镇项目建设情况进行了广泛调研。通过调查了解到,今年农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势头喜人,一、二、三产业全面振兴的农村经济新格局已初具雏形。农业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各乡镇都突破了以粮食为主体的单一种植结构,在保证粮食稳产的同时,特色农业唱起了主旋律,为做大做强特色农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1、畜牧养殖发展势头好。调查中发现,各乡镇在产业化畜牧业发展上,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强势。20__年全县生猪、肉牛、肉羊的饲养量分别达到5.94万头4.97万头和 36.26万只,增长速度分别为1.7%、88.9%、91.4%。特别是各乡镇的特色养殖也已经悄然兴起。

2、农业科技示范效果好。各乡镇紧紧围绕主导产业、新兴产业和优势产业,建成了一些农业示范园。就对全县全膜双垄玉米的调查,今年××县全膜双垄玉米播种19.11万亩,产量达到79499吨,占全县粮食总产量的74.9%,在农民增收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3、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工作的重点在于增加农民收入,根据目前××县农业发展现状,预测今后农民增收情况,总的来看,形势不容乐观。农村种植粮食品种较为单一、农作物价格起伏较大,农民增收基础不牢固。虽然“政策刺激”给农民收入带来了一定增长,但农作物品种单一及粮食价格的不稳定仍制约着农民增收问题。农业生产成本越来越大,农产品获利空间不断缩小。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却始终在高价位运行,加重了农民生产成本,进一步限制农产品获利空间,在目前的生产和流通格局中,农民增收的难度也将加大。劳动力转移就业层次低,难以持续增收。大部分在劳动密集型行业打工,收入和福利水平并不是很高。并且绝大多数转移劳动力保留着农民身份,职业稳定性差,难以持续增收。

三、建议和意见。

做好明年的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工作应该重点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1、是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保证农民增收的稳定性。××县是农业大县,从近期看,农牧业是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的基本保证。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势在必行。一要在提高单产水平上下功夫。充分利用现有力量,广泛开展农业科技知识培训,培养种植能手示范带动,引导农民科学种田,增加粮食总产量。二要在提高农产品质量上下功夫。要大力发展优势、专用农产品、有机农产品和绿色农产品,通过提高质量,提高农产品价格,可以有效地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

2、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实现农产品增产增值。实践证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农民增收的最好形式是走农业产业化道路。最有效的办法是鼓励兴办民营乡镇企业和龙头企业。要积极大胆吸取外地好的经验,好的办法,鼓励广大农民艰苦创业,兴办企业。同时,各乡镇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形成“一镇一业”,保证产业链条完善。如白瓜籽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畜牧业养殖规模也逐步壮大,体系不完整、产业不配套,没有相应的龙头企业做后盾,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后市危险,因此,鼓励兴办和发展产业化龙头企业,是发展农村经济必不可少的。

3、是监控农资料价格变化,帮助农民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密切关注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变化,从农民生产投入的第一环节对农民生产成本进行有效监控,以尽量减轻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变动对农民生产投入与增收的不利影响。减轻农民农业生产方面的费用负担,共同努力从各方面保障农民“节本增收”。

4、是科学转移农村劳动力,提高农民非农产业收入水平。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目标,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大力推进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就业。要结合××县实际,在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上下功夫,不断充实和完善培训内容,把职业培训、技能鉴定和学历教育相结合,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综合素质。同时,要积极开辟市场,加强与外地企业联系,将用工信息及时反馈给农民,促进更多富余劳力的转移。

农民增收调研报告(14篇)

近年来,人们在谈论我国经济生活中的诸多矛盾时,最为集中的话题之一便是三农问题,而三农问题的焦点便是农民增收难。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一篇关于关于农民增收情况调研报告,欢迎阅…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农民增收信息

  • 农民增收调研报告(14篇)
  • 农民增收调研报告(14篇)70人关注

    近年来,人们在谈论我国经济生活中的诸多矛盾时,最为集中的话题之一便是三农问题,而三农问题的焦点便是农民增收难。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一篇关于关于农民增收情况调研 ...[更多]

相关专题

调研报告热门信息